CN101493673B - 清洁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3673B
CN101493673B CN200910002507XA CN200910002507A CN101493673B CN 101493673 B CN101493673 B CN 101493673B CN 200910002507X A CN200910002507X A CN 200910002507XA CN 200910002507 A CN200910002507 A CN 200910002507A CN 101493673 B CN101493673 B CN 1014936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bricant
toner
cleaning device
bearing member
clea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25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3673A (zh
Inventor
羽鸟聪
村石贵也
新谷刚史
秋叶康
小菅明朗
吉野薰
长岛弘恭
伊藤史
小野博司
桑原延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93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3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3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3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11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 blade; Details of cleaning blades, e.g. blade shape, layer form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0005Cleaning of residual ton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cleaning unit
    • G03G2221/1627Details concerning the cleaning proc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清洁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大量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从润滑剂涂敷装置中掉落而堆积到清洁刮板上,出现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经常性地接触像载置体的问题。本发明的清洁装置6包括:清洁刮板61,与像载置体3相接触,以清除该像载置体3表面的调色剂;以及,润滑剂涂敷装置,位于像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上清洁刮板61的下游,其中包括固态润滑剂64和涂敷刷62,在像载置体表面上涂敷润滑剂,其特征在于,设置下落阻止部件67,用于阻止润滑剂涂敷装置中的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掉落并堆积到清洁刮板61上。本发明还涉及使用上述清洁装置的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清洁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装置和处理盒。
背景技术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采用清洁装置,用该清洁装置中的清洁刮板清除残留在像载置体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专利文献1(JP特开2001-23598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清洁装置,其不但清除像载置体表面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而且还具有润滑剂涂敷装置,用以在像载置体表面涂敷润滑剂。用润滑剂涂敷装置在像载置体表面上涂敷润滑剂,不仅降低了像载置体表面的摩擦系数,提高了转印残留调色剂清除性能,还防止了调色剂牢固地附着在像载置体表面,即形成所谓像载置体表面膜,缩短像载置体寿命。如果像载置体为感光体,还能够减小感光体表面损耗。
图1是一例具备润滑剂涂敷装置的制像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装置中,像载置体3Z位于中间部分,该像载置体3Z左侧设有显影装置5Z,像载置体3Z右侧设置清洁装置6Z。清洁装置6Z中,棍状涂敷刷62Z设置在清洁刮板61Z的像载置体表面转动方向(X转动方向)下游,固体润滑剂62Z受到推动与涂敷刷62Z接触,涂敷刷62Z通过转动(Y转动方向),一边刮削固体润滑剂62Z一边将刮下的润滑剂涂敷到像载置体表面。在X转动方向上的润滑剂涂敷装置下游还设有均匀括片66Z,用于将涂敷在像载置体3Z上的润滑剂形成为均匀层,该均匀括片66Z接触像载置体3Z表面。
图1所示的清洁装置6Z中,像载置体3Z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被清洁刮板61Z截住后刮落。但是,转印残存调色剂中还是有极小部分从清洁刮板61Z中漏出并到达润滑剂涂敷装置中的涂敷刷62Z或均匀刮板66Z所在部位。这些调色剂由涂敷刷62Z或均匀刮板66Z堵截或刮落。
在图1所示清洁装置6Z中涂敷刷辊62Z位于清洁刮板61Z上方。在这样的结构中,从像载置体3Z上剥落或被堵截的调色剂通过涂敷刷棍62Z下落并堆积到下方的清洁刮板61Z上。不但如此,在涂敷刷棍62Z刮取的润滑剂中有一部分没有涂敷到像载置体3Z上,而是附着在涂敷刷棍62Z中,这些剩余润滑剂从涂敷刷棍62Z中落下,也堆积在下方的清洁刮板61Z上。进而,被位于涂敷刷棍62Z上方的均匀刮板66Z截住的调色剂、或在均匀润滑剂时剩下的剩余润滑剂,掉落到下方的涂敷刷辊62Z中,经过涂敷刷棍62Z,下落并堆积在清洁刮板61Z上。
随着时间的增加,清洁刮板61Z上堆积的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的量增加,这些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处于经常接触像载置体3Z的状态,成为像载置体3Z上形成薄膜或发生损伤的原因。而且,与像载置体3Z接触的调色剂有可能再次附着在像载置体3Z上,如果再次附着的调色剂经常性地进入均匀刮板66Z,则会缩短均匀刮板66Z寿命,并且从均匀刮板66Z中掉落的调色剂还会成为图像异常发生的原因。
鉴于上述背景,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其目的在于抑止大量的调色剂或剩余润滑剂从润滑剂涂敷装置中下落并堆积在清洁刮板上,使这些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经常接触像载置体。本发明还提供使用该清洁装置并具备在像载置体上清除转印残留调色剂的清洁刮板以及涂敷润滑剂的润滑剂涂敷装置的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提供以下装置:
(1)一种清洁装置,用于清洁转动的像载置体的表面,其中包括:清洁刮板,与像载置体相接触,以清除该像载置体表面的调色剂;以及,润滑剂涂敷装置,位于像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上清洁刮板的下游,在该像载置体表面上涂敷润滑剂,其特征在于,设置下落阻止部件,用于阻止润滑剂涂敷装置中的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掉落并堆积到清洁刮板上。
(2)根据(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落阻止部件为捕获部件,其位于所述像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上清洁刮板的下游且润滑剂涂入装置的上游,用于阻止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掉落到清洁刮板上。
(3)根据(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存放部,用于存放掉落时受到捕获部件阻止的调色剂和剩余调色剂。
(4)根据(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存放部内部设有输送装置,用于将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输送到清洁装置以外。
(5)根据(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润滑剂涂敷装置包括润滑剂涂敷部件,其一边转动一边接触像载置体表面;以及,去除装置,用于去除附着在与像载置体接触后的润滑剂涂敷部件中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
(6)根据(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调色剂回收部件,设置于像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上清洁刮板的下游,用以回收清洁刮板去除的废调色剂;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的回收途径,即被去除装置去除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移动到废调色剂回收部件的回收位置时所经过的途径;以及,废调色剂回收途径,即清洁刮板去除的废调色剂移动到废调色剂回收部件时所经过的途径,该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的回收途径不同于废调色剂回收途径。
(7)根据(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的回收途径位于润滑剂涂敷部件转动方向上、去除装置去除附着在润滑剂涂敷部件上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的去除位置下游。
(8)根据(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润滑剂涂敷装置中进一步包括;固态润滑剂,与润滑剂涂敷部件相接触,向润滑剂涂敷部件提供润滑剂;支持部件,用以支持固态润滑剂;作用部件,用于对支持部件施加向着润滑剂涂敷部件方向的作用力;以及,导向部件,用于引导受作用部件作用的支持部件的移动,导向部件被形成为,随着该支持部件因固态润滑剂消费而逐渐接近润滑剂涂敷部件,固态润滑剂与润滑剂涂敷部件的接触位置逐渐远离去除部件与润滑剂涂敷部件的接触位置。
(9)根据(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捕获部件上设置去除部件。
(10)根据(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捕获部件与清洁刮板形成为一体结构。
(11)根据(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像载置体呈鼓状并绕回转轴转动;捕获部包括与像载置体接触的捕获接触部件和支持该捕获接触部件的捕获支持部件,该捕获支持部件用相同于清洁刮板的材料形成;捕获支持部件中最接近像载置体表面的部位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捕获接触部件与捕获支持部件的结合端部位置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
(12)根据(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离合装置作为下落阻止部件,用于使清洁刮板离开或接触像载置体,以使得从润滑剂涂敷装置落到清洁刮板上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下落。
(13)根据(1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离合装置进行一次动作可使得清洁刮板在像载置体上进行多次离合。
(14)根据(1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图像形成的像素面积以及页数所预测的调色剂量来决定离合装置的动作时间。
(15)根据(1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像载置体上未进行图像形成的期间中离合装置动作。
(16)一种处理盒,其一体形成并可在图像形成装置上装卸,其中包括:表面转动的像载置体;以及,清洁装置,用于清洁像载置体表面,其特征在于,该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刮板,接触像载置体以清除该像载置体表面的调色剂;润滑剂涂敷装置,用于在像载置体表面涂敷润滑剂,位于该像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上清洁刮板的下游;以及,下落阻止部件,用于阻止润滑剂涂敷装置中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下落到清洁刮板上。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表面转动的像载置体;用于将静电潜像显影成为调色剂像的显影装置;以及,清洁像载置体表面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刮板,接触像载置体以清除该像载置体表面的调色剂;润滑剂涂敷装置,用于在像载置体表面涂敷润滑剂,位于该像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上清洁刮板的下游;以及,下落阻止部件,用于阻止润滑剂涂敷装置中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下落到清洁刮板上。
[0010]
在上述(2)至(11)的发明中,设置捕获装置,用以作为下落阻止部件一防止从润滑剂涂敷装置掉落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堆积在清洁刮板上,该捕获装置位于清洁刮板上方且润滑剂涂敷装置下方。这样避免了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堆积在清洁刮板上并经常性地与像载置体相接触。
[0011]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复印机中打印部分所采用的制像装置简视图。
图2是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复印机中打印部分的结构简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清洁装置简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现有制像装置中发生故障时的示意图。
图5是作为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清洁装置简视图。
图6是变形例1的清洁装置的扩大示意图。
图7是润滑剂导向部内壁面上发生附着异物的示意图。
图8是润滑剂支持部件接近去除部件与涂敷刷接触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9A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2、用于显示在开始使用固态润滑剂时清洁装置中润滑剂涂敷装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9B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2、用于显示在固态润滑剂经消费后清洁装置中润滑剂涂敷装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10A是用于说明下落阻止接触部件脱离下落阻止支持部件时的示意图。
图10B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3、用于显示清洁装置所具备的清洁刮板以及下落阻止部件的简视图。
图11是具备变形例1清洁装置的处理盒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2清洁装置中清洁刮板接触感光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2清洁装置中清洁刮板离开感光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行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简视图。该复印机由复印装置主机(以下称为打印部100)、供纸盘(以下称为供纸部200)、装设于打印部100上方的扫描装置(以下称为扫描部300)、以及设于扫描部300上方的原稿自动输送部(ADF)(以下称为原稿输送部400)构成。此外还具备控制复印机内部各装置动作的未图示控制部。
打印部100的中间部分为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10。中间转印带10环绕在支持辊14、15、16上,其表面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在中间转印带10对面设有4台感光体3K、3Y、3M、3C作为潜像载置体,各感光体表面分别载置黑色、黄色、洋红色、青色的单色调色剂潜像。
感光体3K、3Y、3M、3C周围设有用于对感光体3K、3Y、3M、3C充电,使其表面均匀带电的充电装置4K、4Y、4M、4C、以及用于形成调色剂像的显影装置5K、5Y、5M、5C。另外还具备清除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3K、3Y、3M、3C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清洁装置6K、6Y、6M、6C。
上述感光体3K、3Y、3M、3C、显影装置5K、5Y、5M、5C、充电装置4K、4Y、4M、4C、以及清洁装置6K、6Y、6M、6C构成调色剂像形成部即制像装置1K、1Y、1M、1C。该4台制像装置1K、1Y、1M、1C横向排列形成行式图像形成单元20。
此外还具备带清洁装置17,位于支持辊16对面,其间夹持中间转印带10,用于在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体的转印纸上后清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残留调色剂。另外,打印部100中的行式图像形成单元20上方设有曝光装置21。
在中间转印带10内侧,隔着中间转印带10面对感光体3K、3Y、3M、3C的位置上设有一次转印辊8K、8Y、8M、8C。该一次转印辊8K、8Y、8M、8C隔着中间转印带10受到推压而接触于感光体3K、3Y、3M、3C上,形成一次转印部。
另一方面,隔着中间转印带10在行式图像形成单元20的相反部分设有二次转印带装置29。该二次转印装置29构成为在二次转印辊22和二次转印带张拉辊23之间绕设二次转印带24。在二次转印装置29中,二次转印带24在二次转印辊22支持位置上受到按压,经中间转印带10中介接触于支持辊16上。二次转印带24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用以作为二次转印部。
在二次转印装置29左侧设有用于将转印图像固定在转印纸上的定影装置25。定影装置25构成为加压棍27受到按压而接触环状定影带26。上述二次转印装置中还具备把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受调色剂像转印的转印纸送往定影装置25的转印纸输送机构。
二次转印装置以及定影装置25下方设有平行于上述行式图像形成单元20且用于翻转转印纸以在转印纸正反面纪录图像的转印纸翻转装置28。当转印纸单面上的图像定影之后,用转换爪将转印纸走道转换到转印纸翻转装置28一方,并在此处翻转后再次送往二次转印夹持部以转印调色剂像,而后排出到排纸盘上。
扫描部300中,读取传感器36读取了置于玻璃台32上的原稿图像信息后,将该图像信息送往控制部。
未图示控制部根据来自扫描部300的所述图像信息,控制打印部100中曝光装置21内所设的未图示激光或LED(laser emitting diode)等向鼓状感光体3发射激光写入光束L。该激光光束L照射感光体3表面并在该表面上经形成静电潜像,该潜像经规定显影处理后被显影成为调色剂像。
供纸部200具备:设于纸库43中的多层供纸盒44;供纸辊42,用于从供纸盒中搓出转印纸;分离棍45,用于分离搓出后的转印纸P并将该转印纸P送到供纸走道46上;以及输送辊47,将转印纸P送到打印部100中的供纸走道48上,等。
定位辊49排出一张来自供纸盒44或者手动供纸盘51的转印纸P,将该转印纸P送往位于中间转印带10与二次转印装置之间的二次转印夹持部。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在复印彩色图像时,可将原稿放置在原稿输送部400的原稿台30上,或者打开原稿输送部400,将原稿放置在扫描部300的玻璃台32上,而后关闭原稿输送部400以按压原稿。
然后,按下未图示开始按钮,当原稿被设置于原稿输送部400中时原稿被送往玻璃台32后启动扫描部300,而当原稿设置于玻璃台32上时立刻启动扫描部300,第一滑架33以及第二滑架34开始滑行。随着光源发射光束,原稿面反射的光束由第一滑架33进一步反射到第二滑架34,经第二滑架34反射镜反射后,通过成像透镜35,进入读取传感器36,读取原稿图像信息。
经充电装置4K、4Y、4M、4C充电,感光体3K、3Y、3M、3C表面均匀带电,由扫描部300读取的图像信息经色分解后由曝光装置21激光写入感光体3K、3Y、3M、3C。由此感光体3K、3Y、3M、3C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以C(青色)图像形成为例进行说明,即显影装置5C用C调色剂使感光体3C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形成单色调色剂像。同样,按照M、Y、K的顺序,各个制像装置1Y、1M、1C在感光体3上形成单色调色剂像。这样,在各个感光体3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同时,启动4个供纸辊中之一进行供纸,以提供其规格与上述图像信息对应的转印纸。
与此同时,未图示驱动马达驱动14、15、16中之一转动,其余两个支持辊从动转动,带动中间转印带10转动输送。伴随中间转印带10的输送,感光体3K、3Y、3M、3C上的单色调色剂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形成彩色合成图像。
另一方面,供纸部200中选择转动供纸辊42中之一,从供纸盒44中之一输出转印纸P,该转印纸P经分离棍45一张一张分离后被输入供纸走道46,而后经输送辊47引导,到达复印机主机的打印部100内的供纸走道48,碰到定位辊49后停止。另外,还可以转动供纸辊50从手动输纸盘51上输出转印纸P,经分离棍52一张一张分离后,进入手动供纸走道53,如上所述转印纸P碰到定位辊49后停止。使用手动输纸盘51上的转印纸时,可转动供纸辊50输出手动输纸盘51上的薄片,经分离棍52一张一张分离后输入到手动供纸走道53,该薄片与上述相同,在碰到定位辊49后停止。
配合中间转印带10上彩色图像的合成时机,转动定位辊49,将转印纸P送至中间转印带10与二次转印辊22之间的接触部即二次转印夹持部,经该夹持部上的转印电场以及转印压力等作用,二次转印彩色图像,在转印纸上记录彩色图像。
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中接受了彩色图像转印后,转印纸P由二次转印装置29的二次转印带24送入定影装置25,在定影装置25中,由加压棍27和定影带施加压力并加热,对彩色图像定影。而后,由排出棍56排出堆栈到排纸盘57上。对于正反面图像形成,转印纸在彩色图像定影之后经转换爪55转换进入转印纸翻转装置28,翻转后再次被导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在反面记录图像,而后由排出辊56排出到排纸盘57上。
另一方面,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中将彩色图像转印到转印纸P上后,带清洁装置17清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0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为行式图像形成单元20下一次图像形成做好准备。
上述4个制像装置1K、1Y、1M、1C除了存放的调色剂颜色不同以外其他结构动作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省略附加记号K、Y、M、C。图3为制像装置1的简视图。如图3所示,单元筐体2中一体设置感光体3、以及作为处理装置的充电装置4、显影装置5、清洁装置6等形成制像装置1,其作为处理盒可在装置主机上装卸。在本实施方式中,既可形成为交换处理盒即制像装置1本身的结构,也可以形成为以感光体3、充电装置4、显影装置5、以及清洁装置6为单位分别进行交换的结构。
如图3所示,制像装置1的清洁装置6中包括固体润滑剂64,其为硬脂酸锌固化形成的润滑剂;以及,涂敷刷62,即为在感光体3表面涂敷润滑剂的润滑剂涂敷部件。
清洁装置6中,按照感光体3表面转动方向,从上游起依次设有毛刷63、清洁刮板61、涂敷刷62、以及均匀刮板66。清洁刮板61和均匀刮板66均为橡胶刮板。
毛刷63用于刮落感光体3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以便清洁刮板61清除。毛刷63上附着的调色剂由未图示拍打部件(flicker)拍打,被拍落了的调色剂由螺旋输送器65运送到清洁装置6以外。清洁装置6中,毛刷63和清洁刮板61构成清洁感光体3表面的清洁装置。
固体润滑剂64由支架保持,通过未图示润滑剂加压弹簧对涂敷刷62施加压力进行润滑剂涂敷。涂敷刷62转动接触感光体3表面,将刮取的固体润滑剂64涂敷到感光体3上。
清洁刮板61固定在未图示保持体上,受到与感光体3转动方向X相反方向的支持。该未图示保持体可转动地受到保持。
清洁装置6中,在毛刷63刮落转印残留调色剂的同时,清洁刮板61清除刮落的残留调色剂。在清洁刮板61清除了转印残留调色剂的感光体3表面上涂敷刷62涂敷润滑剂。经润滑剂涂敷后,逆向接触感光体3表面的均匀刮板66将感光体3表面的润滑剂刮匀,使感光体3表面的润滑剂成为细密涂敷状态。
至此为止,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6中的各个部件与图1所示清洁装置6Z中相对应的部件(即部件标号后附“Z”,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61与图1所示清洁刮板61Z相对应)在结构上基本相同。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
在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之前,首先在图4中显示一例用于与本实施方式进行比较的清洁装置。在图4所示清洁装置60中,涂敷刷620和均匀刮板660设置于清洁刮板610的上方。感光体3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虽然由清洁刮板610截住并刮落,但是其中还是有极小部分从清洁刮板610中漏出并掉落到涂敷刷620以及均匀刮板660的位置。这些转印残留调色剂被涂敷刷620或均匀刮板660截住或将其从感光体3上剥落。被涂敷刷620剥离或截住的调色剂落下并堆积到下方的清洁刮板610上。由涂敷刷620刮取而未涂敷到感光体3上的剩余润滑剂附着在涂敷刷620上,该剩余润滑剂也从涂敷刷620中掉落到下方的清洁刮板610上堆积。进而,由位于上方的均匀刮板660截住的调色剂以及刮匀时剩下的剩余润滑剂也堆落到下方的涂敷刷620上,并经由涂敷刷620下落并堆积到清洁刮板610上。图4显示了上述状态。
随着时间的增加,清洁刮板610上堆积的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的量不断增加,造成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经常接触感光体3,成为感光体3发生薄膜或损伤的原因。而且,其中部分接触感光体3的调色剂再次附着到感光体3上,而这些再次附着的调色剂经常输入到均匀刮板660中,造成均匀刮板660寿命缩短,或从均匀刮板660中漏下引发图像异常。进而,大量堆积在清洁刮板610上的调色剂通过间隙飞散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污染传感器表面引起传感器误动作,或落到图像上引起异常图像等故障。
尤其是在清洁刮板610前端沿重力方向朝下接触感光体3的构成中,清洁刮板610上堆积的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因自重倾向于移动到清洁刮板610前端与感光体3之间的接触部中,有利于形成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与感光体3接触的状态。而且,清洁刮板610前端与感光体3之间呈楔形,因此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落入其中更加紧贴感光体3。出于这些原因,上述故障会更加显著地发生。
对此,在下述实施例中本实施方式设置了一种用于阻止大量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从涂敷刷62中掉落并堆积到清洁刮板61上经常性地接触感光体3状况的装置。
实施例1
下面说明具有本实施方式特征的第一实施例。
上述图3显示了具备本实施例清洁装置6的制像装置1结构。该清洁装置6中设置捕获部件(catcher)67作为下落阻止部件,该捕获部件67位于清洁刮板61下游且涂敷刷62上游,用于阻止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从涂敷刷62中落下堆积到清洁刮板61上。图3中捕获部件67采用薄片部件,并将其设置为顺着感光体3转动方向X接触或接近感光体3。位于清洁刮板61上方且涂敷刷62下方的捕获部件67接收从涂敷刷62中落下的调色剂以及润滑剂,防止其落到清洁刮板61上。如果捕获部件67接触感光体3,优选不会因接触感光体3对感光体3造成损伤的聚胺酯等材料。
如图3所示,清洁装置6中设有回收空间68,用于容纳捕获部件67接收的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确保充分的回收空间可在清洁装置6中将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保存到下一次处理盒或者清洁装置6交换为止,防止了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落到清洁刮板1上。
[0037]
另外,如图5所示,还可以在回收空间68中设置输送部件69,用输送部件69将存放在回收空间68中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排出清洁装置6。被排出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同样由螺旋输送器65送到清洁装置6以外,例如,送往未图示废调色剂仓。这样,将回收空间68中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排出清洁装置6而不让其不断增加,不但有利于长期稳定地防止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落到清洁刮板61上,而且能够消除调色剂飞散所造成的故障。
变形例1
下面说明图3或图5所示实施例1的清洁装置6的变形例。
图6是具有变形例1构成的清洁装置6A的放大图。变形例1中的清洁刮板61包括接触感光体3的刮板接触部61a和刮板保持部61b。此外,变形例1中的捕获部件67包括接触感光体3的捕获接触部件67a和捕获支持部件67b。进而,捕获支持部件67b上设有去除部件74,该去除部件74作为去除装置与润滑剂涂敷部件即涂敷刷62相接触,用以去除附着在涂敷刷62上的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等异物T。
如果按照实施例1设置捕获部件67,则存放于捕获部件67或者回收空间68中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有可能再次附着到涂敷刷62中,降低润滑剂涂敷效率。如果混滑剂涂敷效率下降,则有可能发生感光体3薄膜或损伤,或因调色剂从均匀刮板66上漏出引起异常图像发生等故障。另外还会发生造成固体润滑剂64或均匀刮板66寿命降低等故障。
对此,变形例1的清洁装置6因具备去除涂敷刷62中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等异物T的去除部件74,因而,即使存放在捕获部件67或回收空间68中的调色剂等异物再次附着到涂敷刷62上,也能够将该异物T从涂敷刷62中清除掉,防止上述故障的发生。
去除部件74优选采用难以因接触涂敷刷62而被消耗的金属电镀板材,例如锌电镀钢板或不锈钢板等。但是,如果去除部件74可以交换,则不限于上述材料,采用树脂材料等也没有任何问题。对于去除部件74的形状,只要不阻碍涂敷刷62的转动且顺着涂敷刷62转动方向Y接触涂敷刷,本发明没有限制。
去除部件74伸入涂敷刷62之中与涂敷刷62接触,涂敷刷62进行转动时受到去除部件74的拍打,这样,如图6所示,附着在涂敷刷62上的异物T被拍飞。被拍飞的异物T按图6中箭头A所示,由螺旋输送器65沿着刮板保持体61b和清洁装置6框体内壁之间形成的回收途径70输送。
上述回收途径70位于涂敷刷62转动方向Y上相对去除部件74与涂敷刷62之间接触位置的下游,并且隔着去除部件74以及清洁刮板61处于感光体3的相反侧。
回收途径70不同于废调色剂回收走道(图6中以箭头B所示的走道),废粉回收走道是螺旋输送器65将清洁刮板61清除的废调色剂t移动到回收位置时所通过的走道。
捕获支持部件67b用螺钉80固定在刮板保持体61b上形成整体支持。固态润滑剂64受到润滑剂支持部件64a和润滑剂导向部件64b的支持。固态润滑剂64固定在润滑剂支持部件64a上,润滑剂支持部件64a在弹性部件形成的作用力施加部件即作用弹簧64c的作用下与润滑剂导向部件64b接触。润滑剂导向部件64b固定在清洁装置6筐体上,作用弹簧64c对润滑剂支持部件64a施加向着涂敷刷62的作用力。当固态润滑剂64受涂敷刷62刮削时,固态润滑剂64沿着润滑剂支持部件64a外壁面与润滑剂导向部件64b内壁面之间的滑动面向涂敷刷62移动。
变形例2
下面说明图3或图5所示实施例1的清洁装置6的另一变形例。
在具备上述变形例1所述的去除部件74的清洁装置6中,如果去除部件74伸入涂敷刷62的状态(例如,伸入量、伸入方向等)不正确,则如图7所示,被拍散的异物T有可能沿着润滑剂导向部件64b方向飞散而无法送往位于清洁刮板61上游部分的螺旋输送器65。如果这些异物T在润滑剂导向部件64b方向飞散,并附着到润滑剂导向部件64b内壁上,则会有碍于润滑剂支持部件64a沿着润滑剂导向部件64b内壁面移动,影响润滑剂涂敷性能。
而且,当固态润滑剂64被逐渐消费只剩下少量时,如图8所示,根据润滑剂导向部件64b形状,去除部件74在涂敷刷62中的接触位置有可能接近润滑剂支持部件64a。
如果去除部件74与涂敷刷62的接触位置接近润滑剂支持部件64a,有可能影响到去除部件74回收异物T,其理由如下。
根据润滑剂支持部件64a沿着润滑剂引导部件64b引导固态润滑剂64的关系,润滑剂支持部件64a的截面面积大于固态润滑剂64的截面面积。换而言之,润滑剂支持部件64a中与固体润滑剂64接触的面要大于固体润滑剂64中与润滑剂支持部件64a接触的面。因此,当固态润滑剂64经消费所剩不多时,如图8所示,润滑剂支持部件64a的角部便会接近去除部件74。如果发生上述状态,因去除部件74拍打涂敷刷62而飞散的异物T中会有一部分异物T被润滑剂支持部件64a弹回,再度附着到涂敷刷62上,有碍于去除部件74的异物回收。
图9A和图9B是变形例2的清洁装置6B所具有的润滑剂涂敷装置的简视图。其中润滑剂涂敷装置以外的构成与变形例1相同,在此省略说明。
在变形例2中,润滑剂导向部件64b1被设为具有如图9A、图9B所示形状,即,润滑剂导向部件64b1以该形状引导润滑剂支持部件64a,使得固态润滑剂64随着消耗逐渐移动,从图9A所示的使用初期状态逐渐成为如图9B所示离开去除部件74。将润滑剂支持部件64b1形成为图9A、图9B所示形状,可解消润滑剂支持部件64a和润滑剂导向部件64b1逐渐妨碍去除部件74回收来自涂敷刷62的异物T,有利于润滑剂涂敷的稳定进行。而且,因防止了去除部件74所去除的异物T附着到润滑剂导向部件64b内壁面上,从而避免了飞散异物T影响润滑剂涂敷性能。
变形例3
图10A显示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进行输纸时随着时间增长清洁刮板61发生变化的状态。长期处于如高温高湿度等使用条件困难的环境下,清洁刮板61的刮板接触部61a的弯曲量或变形量增大,刮板保持体61b以支轴72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这样,刮板接触部61a与感光体3之间的空间变小,捕获接触部件67a与捕获支持部件67b之间的结合端部会碰到感光体3。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出于感光体3与结合端部之间发生的摩擦,捕获接触部件67a被拉向感光体3表面转动方向下游,与捕获支持部件67b分开,如图10A中的虚线所示,捕获接触部件67a有可能脱离捕获支持部件67b。
图10B是变形例3的清洁装置6C中的清洁刮板61以及捕获部件67的简视图。其中润滑剂涂敷装置以外的构成与变形例1相同,在此省略说明。
变形例3中,捕获部件67b由弹性材料形成,与刮板接触部件61a材料相同。如图10B所示,将图中所示距离Db形成为小于距离Da,即,捕获支持部件67b最接近感光体3的部位与感光体3转动轴之间的距离Db小于捕获接触部件67a和捕获支持部件67b的结合端部与感光体3转动轴之间的距离Da。这样,捕获支持部件67b在捕获接触部件67a之前接触感光体3,可靠地防止了捕获接触部件67a从捕获支持部件67b上脱落,而且,因捕获支持部件67b用相同于刮板接触部61a的弹性材料形成,因而即使接触感光体3也不会对感光体3表面产生损伤。
图11是将变形例1的清洁装置6A和感光体3形成为一体以进行支持并可在复印机主机上装卸的处理盒1A的结构示意图。处理盒1A中具有变形例1中所述的清洁装置6A,其中设有去除部件74以及回收途径70(沿图中箭头A方向),因而能够保证感光体3和变形例1的清洁装置6A所具备的各个部件同时交换。
变形例1中设置去除部件74以去除附着在涂敷刷上的异物T,避免了因涂敷刷62上附着的异物T引起的涂敷刷62、固态润滑剂64、以及均匀刮板66的寿命下降,有望延长清洁装置6A的寿命。但清洁装置6A即使延长了寿命,还是会达到寿命,此时可将清洁装置6A从复印机主机上卸下交换。清洁装置6A达到寿命时其内部各部件性能下降,感光体3的性能也可能降低。为此推荐在交换清洁装置时同时交换感光体3。
此时,如果将清洁装置6A和感光体3分别从复印机主机中单独取出,需要分别进行取出操作,而且每次交换时还需在感光体3与清洁装置6A中接触感光体3的部件之间进行位置调整,交换操作十分麻烦。此外,如果是单独取出结构,会在必须同时交换清洁装置6A和感光体3时却只交换其中一方而忘了另一方的交换。如果只交换其中一方,未交换部件依然保持性能低下状态,这样就无法通过交换获得预期的性能恢复。
对此,将支持一体形成的清洁装置6A和感光体3的处理盒设为可在复印机主机上装卸,这样可以避免上述故障,即避免需要从复印机主机上单独取出的结构中所发生的上述故障。
实施例2
下面说明具有本实施方式特征的第二实施例。
图12是具备实施例2的制像装置1D中的清洁装置6D的简示图。清洁刮板61以保持体71的支轴为中心绕其转动,并受加压部件71施加压力接触于感光体3。设置连接保持体71的离合装置75,用于使清洁刮板61离开或接触感光体3。离合装置75采用现有技术的离合机构,如电磁阀等。在图12中,清洁刮板61处于接触感光体3状态,如果维持这样的状态,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就会在清洁刮板61上越堆越高。在此状态下,如图13所示,接通离合装置75,使清洁刮板61离开感光体3,这样,堆积在清洁刮板61上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便落到清洁装置6D内部,经过常设排出途径后由螺旋输送器65排出机外。清洁刮板62实行离开动作之后,再次解除离合装置75,使清洁刮板61接触感光体3以实行常规的清洁动作。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因不需要增设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的回收空间以及排出途径,因此具有节省空间的优点。
离合装置75使清洁刮板61离开或接触感光体3的离合动作至少重复两次以上。离合动作引起的振动、以及清洁刮板61接触感光体3所引起的振动和清洁刮板61变形,能够更有效地使清洁刮板61上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落下。
虽然当清洁刮板61上堆积了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时有必要实行离合动作,但是堆积量微小时并未必需要立即实行离合动作。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的堆积量可根据调色剂输入量预测,因此,最好是根据像素面积、复印页数预测需要进行离合动作时的堆积预测量。这样能够减少离合动作次数,延长离合机构寿命,并缩短离合动作带来的时间损失。
由于清洁刮板61是在感光体3上进行离合动作,使感光体3上的负载发生变化,因此如果在通常的图像形成动作(即复印或打印)中进行离合动作,有可能引起发生异常图像,如条纹、浓淡不均等。对此,可在图像形成动作以外的时间内实行离合动作以避免异常图像的发生。此外,如果在一般的打印机进行的图像调整中(处理控制)或机器启动等时进行离合动作,就不必再花时间进行离合,这样有利于缩短离合动作造成的时间损失。
如果在清洁刮板61离开时将调色剂投入到清洁刮板61上,会在涂敷刷62和均匀刮板66上投入新的调色剂,反而成为堆积调色剂的原因,降低效率。对此,最好在没有调色剂投入的非制像期间中进行清洁刮板61离开动作。
图2所示打印单元100中采用处理盒1D并可对清接装置6D进行交换。可以利用该处理盒交换时使清洁刮板61离开进行离合动作。这样,清洁刮板61离开感光体3,均匀刮板66上输入调色剂。通过该初始离合动作,调色剂被投入到新均匀刮板66与感光体3之间的接触边缘部中,用以降低感光体3与均匀刮板66之间的摩擦系数。如果不进行上述初始离合动作,新的涂敷刮板即均匀刮板66与感光体3之间因摩擦系数大,有可能造成刮板卷边或感光体驱动转矩上升引起感光体锁定。向均匀刮板边缘部提供润滑剂,使润滑剂堆积在该边缘部,以低转矩稳定地使感光体3开始转动,但从初始状态到均匀刮板上堆积润滑剂为止需要一定的时间,产生时间滞后。而本实施例2可避免该时间滞后。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在清洁刮板下游和润滑剂涂敷装置的涂敷刷62上游设置捕获部件67,用于防止从涂敷刷62上落下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堆积在清洁刮板61上。这样避免了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堆积在清洁刮板61上与感光体3发生经常性接触。
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回收空间68,作为存放部,用于存放受到捕获部件67阻止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这样,通过存放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防止了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从捕获部件67中溢出,保持下落阻止效果。
本实施方式在回收空间68中设置输送部件69,通过输送部件69将回收空间68中存放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排出清洁装置6。这样,回收空间68中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不会持续增加而是被排出到清洁装置6以外,长期稳定地防止了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下落到清洁刮板上。还能够消除调色剂飞散造成的故障。
本实施方式用离合装置在适当的时间使清洁刮板61离开感光体3,使得涂敷刷62中落下并堆积到清洁刮板61上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下落,防止清洁刮板61上大量堆积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经常性地接触感光体3。该实施例2的构成与实施例1的构成相比,不需要另设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的回收空间和排出途径,具有节省空间的优点。
离合装置75动作一次可使清洁刮板61在感光体3上多次离合,提高了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从清洁刮板61上剥落的效率。
根据像素面积,打印页数预测的调色剂量决定离合装置75的动作时间,可减少离合动作次数,延长离合机构的寿命,并且有望缩短因离合动作而造成的时间损失。
离合装置在非图像形成时进行离合动作,这样可消除异常图像的发生。这是因为如果在图像形成时进行离合动作,会使得图像形成期间感光体上的负载发生变化,引起发生条纹,浓淡不均等异常图像。
另外,实施例2的特征还在于,当离合装置75使清洁刮板61离开上述像载置体期间,不在该像载置体上进行图像形成。
将各个制像装置1形成为可在装置主机上装卸的处理盒,提高了制像装置1的交换性能。
变形例1的清洁装置6A中具备捕获部件67,除此之外,润滑剂涂敷装置中具有涂敷刷62以及去除装置74,其中涂敷刷62为一边转动一边接触于像载置体即感光体3表面以涂敷润滑剂的润滑剂涂敷部件,去除装置74为去除在接触感光体3表面以后附着在涂敷刷62中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的装置。这样,通过设置捕获部件67用以阻止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从润滑剂涂敷装置下落到清洁刮板61上,而且设置去除部件74用于清除附着在涂敷刷62上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确保避免因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从润滑剂涂敷装置上下落并再次附着到涂敷刷62上而发生的故障,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润滑剂涂敷性能。
变形例1的清洁装置6A中具有调色剂回收部件即螺旋输送器65,其位于感光体3表面转动方向X上清洁刮板61的上游,用于回收由清洁刮板61清除的废调色剂、以及由去除部件74拍打而落下的附着在涂敷刷62中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其中,受去除部件74拍打而下落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通过回收途径70移动到螺旋输送器65所在位置,由螺旋输送器65排出到清洁装置6A以外。该回收途径70不同于由清洁刮板61刮落后移动到螺旋输送器65所在位置并由螺旋输送器65排出到清洁装置6A以外的废调色剂所通过的走道。这样,通过设置回收途径70,将从润滑剂涂敷装置落下的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回收后排出到清洁装置6A外的排出构成,与清洁刮板61刮落的废调色剂排出到清洁装置6A以外的排除构成形成为共用的构成,不必另设空间以回收润滑剂涂敷装置落下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有利于节省空间。
变形例1清洁装置6A的润滑剂涂敷装置中包括接触感光体3表面以涂敷润滑剂的涂敷刷62、以及用于去除附着在涂敷刷62中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的去除部件74。在相对于去除部件74去除附着于涂敷刷62中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的去除位置(即去除部件74接触涂敷刷62的位置)的涂敷刷62转动方向Y下游,设置回收途径70。这样,利用去除部件74去除涂敷刷62中剩余润滑剂的作用力,使异物T向螺旋输送器65移动,进而使得位于清洁刮板61上方的螺旋输送器65回收异物T,有利于进一步节省空间。
变形例2的清洁装置6B中包括:去除部件74,接触涂敷刷62以去除涂敷刷62上附着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等异物T;以及,润滑剂涂敷装置。润滑剂涂敷装置中除了具有:固态润滑剂64,与涂敷刷62相接触以向涂敷刷62提供润滑剂;以及,润滑剂支持部件64a,为支持固态润滑剂64的支持部件以外,还具有作用弹簧64c,为对润滑剂支持部件64a施加向涂敷刷62方向的作用力;以及,导向部件64b,用于引导润滑剂支持部件64a在受到作用弹簧64c作用后的移动方向。将润滑剂导向部件64b设置为如图9A、9B所示,即当固态润滑剂64被消费后随着润滑剂支持部件64a不断接近涂敷刷62,固态润滑剂64与涂敷刷62的接触位置逐渐离开去除部件74与涂敷刷62的接触位置。这样,随着固态润滑剂64的消费,固态润滑剂64移动路径逐渐远离去除部件74,有利于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去除性能以及润滑剂涂敷性能的长期稳定。
变形例1和变形例2的清洁装置6A和6B中,将去除部件74和捕获部件67设为一体,防止了因设置去除部件74而增加零件数量。
捕获部件67中与感光体3接触的部分因容易对感光体3造成损伤,因此需要用弹性材料形成,但这样的材料随着时间的增长容易在与感光体3接触的部分发生变形而无法发挥下落阻止功能。变形例1、2、3的清洁装置6A、6B、6C中捕获部件67与清洁刮板61为一体形成,这样,可保证清洁刮板61与捕获部件67同时动作,简单并可靠地解消了因捕获部件67中与感光体3接触部分的时效变形而造成无法发挥下落阻止功能。
清洁刮板61和感光体3之间的间隙很小,而且随着环境或时效的变化清洁刮板61的弯曲量和变形量发生变化,会使清洁刮板61与感光体3之间的空间变得更小。这样,捕获部件67中的捕获接触部件67a和捕获支持部件67b之间的结合端部接触感光体3,使捕获接触部件67a脱离捕获支持部件67b,无法实现下落阻止功能。
对此,使用变形例3的复印机具有的像载置体是绕转动轴转动的鼓状感光体3。而且,该复印机具有的清洁装置6C中的捕获部件67包括接触感光体3的捕获接触部件67a和支持捕获接触部件67a的捕获支持部件67b。捕获支持部件67b用与清洁刮板61中刮板接触部件61a相同的材料形成。而且,捕获支持部件67b中最接近感光体3的部位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Db形成为小于捕获接触部件67a和捕获支持部件67b的结合端部与上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Da。这样,由于捕获部件67中捕获支持部件67b中最接近感光体3的部位先于捕获接触部件67a与捕获支持部件67b的结合端部与感光体3接触,即便因环境和时效使清洁刮板61弯曲量或变形量发生变化使清洁刮板61与感光体3之间的间距变小,也能够确保防止捕获接触部件67a脱离捕获支持部件67b。
如图11所示,通过将包括捕获部件67、去除部件74、回收途径70的清洁装置6D和感光体3一体形成为可在复印机主机上装卸的处理盒结构,以确保感光体3和清洁装置6A中的各个部件同时交换,改善了在各个部件单独取出结构时容易出现的交换操作复杂麻烦,或忘记交换一方部件等缺点,使得感光体3与清洁装置6A的交换变得更加容易可靠。

Claims (10)

1.一种清洁装置,用于清洁转动的像载置体的表面,其中包括:
清洁刮板,该清洁刮板的前端沿重力方向朝下与所述像载置体相接触,以清除该像载置体表面的调色剂;以及,
润滑剂涂敷装置,位于所述像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上所述清洁刮板的下游,在该像载置体表面上涂敷润滑剂,
其特征在于,设置下落阻止部件,用于阻止所述润滑剂涂敷装置中的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掉落并堆积到清洁刮板上;
所述下落阻止部件位于所述像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上所述清洁刮板的下游且所述润滑剂涂敷装置的上游,用于阻止所述调色剂以及剩余润滑剂掉落到清洁刮板上;
设置在所述下落阻止部件上的存放部,用于存放掉落时受到所述下落阻止部件阻止的调色剂和剩余调色剂;且
所述存放部内部设有输送装置,用于将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输送到所述清洁装置以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涂敷装置包括:
润滑剂涂敷部件,其一边转动一边接触所述像载置体表面;以及,
去除装置,用于去除附着在与所述像载置体接触后的所述润滑剂涂敷部件中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废调色剂回收部件,设置于所述像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上所述清洁刮板的下游,用以回收所述清洁刮板去除的废调色剂;
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的回收途径,即被所述去除装置去除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移动到所述废调色剂回收部件的回收位置时所经过的途径;以及,
废调色剂回收途径,即所述清洁刮板去除的废调色剂移动到所述废调色剂回收部件时所经过的途径,该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的回收途径不同于所述废调色剂回收途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的回收途径位于所述润滑剂涂敷部件转动方向上、所述去除装置去除附着在所述润滑剂涂敷部件上的调色剂和剩余润滑剂的去除位置下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涂敷装置中进一步包括:
固态润滑剂,与所述润滑剂涂敷部件相接触,向润滑剂涂敷部件提供润滑剂;
支持部件,用以支持所述固态润滑剂;
作用部件,用于对所述支持部件施加向着润滑剂涂敷部件方向的作用力;以及,
导向部件,用于引导受所述作用部件作用的所述支持部件的移动,所述导向部件被形成为,随着该支持部件因固态润滑剂消费而逐渐接近所述润滑剂涂敷部件,所述固态润滑剂与所述润滑剂涂敷部件的接触位置逐渐远离所述去除装置与所述润滑剂涂敷部件的接触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落阻止部件上设置去除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落阻止部件与所述清洁刮板形成为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载置体呈鼓状并绕回转轴转动;
所述下落阻止部件为捕获部件,所述捕获部件包括与像载置体接触的捕获接触部件和支持该捕获接触部件的捕获支持部件,该捕获支持部件用相同于清洁刮板的材料形成;
所述捕获支持部件中最接近所述像载置体表面的部位与所述回转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捕获接触部件与所述捕获支持部件的结合端部位置与所述回转轴之间的距离。
9.一种处理盒,其一体形成并可在图像形成装置上装卸,其中包括:
表面转动的像载置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
表面转动的像载置体;
显影装置,用于将静电潜像显影成为调色剂像;以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
CN200910002507XA 2007-06-15 2009-01-12 清洁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4936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58765 2007-06-15
JP010785/08 2008-01-21
JP2008010785A JP5081641B2 (ja) 2007-06-15 2008-01-21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3673A CN101493673A (zh) 2009-07-29
CN101493673B true CN101493673B (zh) 2013-04-24

Family

ID=40360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2507XA Active CN101493673B (zh) 2007-06-15 2009-01-12 清洁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04423B2 (zh)
EP (1) EP2081089B1 (zh)
JP (1) JP5081641B2 (zh)
CN (1) CN1014936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3468B2 (ja) * 2007-06-28 2009-12-1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17777B2 (ja) * 2007-07-05 2013-0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剤塗布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4770879B2 (ja) * 2008-06-19 2011-09-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340562B2 (en) * 2008-08-07 2012-12-2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tective agent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450099B2 (ja) * 2008-09-18 2010-04-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潤滑剤塗布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97763B2 (ja) * 2008-09-30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剤塗布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転写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潤滑剤塗布装置の組み付け方法
JP5386922B2 (ja) * 2008-10-09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剤塗布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10016B2 (ja) * 2009-01-16 2013-10-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性付与剤塗布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7208B2 (ja) * 2009-02-25 2013-08-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53563B2 (ja) * 2009-08-28 2013-1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66006B2 (ja) * 2009-09-14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作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7375B2 (ja) * 2009-11-26 2014-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剤塗布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38106A (ja) * 2009-12-01 2011-07-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712553B2 (ja) * 2010-02-22 2015-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17052B2 (ja) * 2010-03-17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55058B2 (ja) * 2010-03-17 2014-03-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41407B2 (ja) 2010-08-09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10151B2 (ja) * 2010-11-30 2014-10-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20890B2 (ja) 2012-07-05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対向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51986B2 (ja) * 2013-06-06 2017-12-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48474B2 (ja) 2013-08-28 2017-1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79810B2 (ja) 2013-12-06 2017-08-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427934B2 (ja) 2014-04-18 2018-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48900B2 (ja) * 2014-11-13 2017-12-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383715B2 (en) 2014-11-14 2016-07-05 Ricoh Company, Ltd. Lubricant supply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009674A (ja) * 2015-06-18 2017-01-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28589B2 (ja) * 2015-12-08 2018-11-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潤滑剤塗布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25653A (ja) 2016-08-10 2018-0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受け部材、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87184B2 (ja) * 2017-03-01 2020-11-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091712B2 (ja) * 2018-02-28 2022-06-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34842A (ja) * 2018-08-31 2020-03-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3076A (zh) * 2005-12-12 2007-06-20 夏普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及具有该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1255A (ja) * 1994-03-29 1995-10-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トナー落下防止装置
JP3406099B2 (ja) * 1994-11-18 2003-05-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装置
JPH0996995A (ja) * 1995-09-29 1997-04-08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における像担持体への潤滑剤供給装置
JP3492829B2 (ja) * 1995-10-16 2004-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521107B2 (ja) 1997-03-18 2004-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10445A (ja) * 1998-06-25 2000-01-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55511A (ja) * 1998-11-24 2000-06-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中間転写装置、及び、転写方法
JP2001235987A (ja) 2000-02-23 2001-08-31 Ricoh Co Ltd 像担持体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31072A (ja) 2000-03-16 2001-11-30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装置、それで用いる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れで用いるブラシローラ
JP3793696B2 (ja) * 2001-01-22 2006-07-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11778A (ja) * 2001-04-18 2002-10-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956797B2 (ja) 2002-08-12 2007-08-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922543B2 (en) 2002-09-19 2005-07-26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unit
JP2004341138A (ja) * 2003-05-14 2004-12-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48004A (ja) * 2003-05-23 2004-12-0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0276A (ja) 2003-08-22 2005-03-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らに用いるトナー
JP4906251B2 (ja) 2003-08-29 2012-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58705A (ja) 2004-08-20 2006-03-02 Ricoh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91809A (ja) 2004-08-23 2006-04-06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
JP4449719B2 (ja) * 2004-11-30 2010-04-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63318A (ja) * 2004-12-10 2006-06-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621519B2 (ja) 2005-03-15 2011-0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756966B2 (ja) 2005-09-14 2011-08-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像担持体固定冶具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086321A (ja) * 2005-09-21 2007-04-05 Ricoh Co Ltd 潤滑剤塗布・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2920A (ja) * 2006-04-24 2007-11-08 Ricoh Co Ltd 潤滑剤塗布装置、クリーニング塗布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304301A (ja) 2006-05-11 2007-11-22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8925A (ja) 2006-06-27 2008-01-17 Ricoh Co Ltd 潤滑剤供給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05991B2 (ja) 2006-09-15 2012-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037079B2 (ja) 2006-09-19 2012-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693476B2 (en) * 2006-10-06 2010-04-0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rotective agent applying unit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5386922B2 (ja) * 2008-10-09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剤塗布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3076A (zh) * 2005-12-12 2007-06-20 夏普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及具有该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258989A 2006.09.28
JP特开2007-304301A 2007.11.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81089B1 (en) 2020-03-04
EP2081089A1 (en) 2009-07-22
US8204423B2 (en) 2012-06-19
JP2009020482A (ja) 2009-01-29
US20090185842A1 (en) 2009-07-23
JP5081641B2 (ja) 2012-11-28
CN101493673A (zh) 2009-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3673B (zh) 清洁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037079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46796B (zh) 清洁装置、像载置体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0059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1582941B1 (en) Cleaning apparatus
US894867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428481B2 (en) Long life cleaning system with reduced stress for start of cleaning blade operation
US20200096918A1 (en)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7209700B2 (en) Cleaning unit
US6760554B2 (en) Drop seal actuator
JPH01195487A (ja) 回転羽根型清掃装置を備えた複写機
US5608499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rollers in image formers
JP2011053408A (ja) 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2281268A (ja) 画像形成処理ユニット
JP2018124405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198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763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11043598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871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645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150626A1 (en) Cleaning arrangement for a moving element to be cleaned in an electr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0186019A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307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04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24404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