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1524B - 萘嵌苯衍生物在太阳能电池中作为光敏剂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萘嵌苯衍生物在太阳能电池中作为光敏剂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1524B
CN101351524B CN200680050149.4A CN200680050149A CN101351524B CN 101351524 B CN101351524 B CN 101351524B CN 200680050149 A CN200680050149 A CN 200680050149A CN 101351524 B CN101351524 B CN 1013515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henyl
alkyl
monosubstituted
rylene derivati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501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1524A (zh
Inventor
N·G·普希雷尔
F·艾克迈尔
J·舍恩布姆
J·屈
M·克内曼
K·米伦
C·李
A·赫尔曼
P·埃尔克
G·诺德曼
A·库恩
A·哈格费尔特
T·埃德温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SF SE
Max Planck Gesellschaft zur Foe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
Original Assignee
BASF SE
Max Planck Gesellschaft zur Foe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F SE, Max Planck Gesellschaft zur Foe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 filed Critical BASF SE
Publication of CN101351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1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1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15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27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 H01G9/2031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comprising titanium oxide, e.g. TiO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2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211/00 - C07D219/00
    • C07D22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211/00 - C07D219/00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21/04Ortho- or peri-condensed ring systems
    • C07D221/18Ring systems of four or more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1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11/78Ring systems having three or more relevant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1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11/78Ring systems having three or more relevant rings
    • C07D311/92Naphthopyrans; Hydrogenated naphthopyr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405/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5/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405/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5/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09/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1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 C07D41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17/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 C07D417/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71/06Peri-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 both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59/00,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89/00
    • C07D49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 both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59/00,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89/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91/06Peri-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5/00Dyes with an anthracene nucleus condensed with one or more heterocyclic rings with or without carbocyclic rings
    • C09B5/62Cyclic imides or amidines of peri-dicarboxylic acids of the anthracene, benzanthrene, or perylene ser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045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with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light-sensitive compoun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issolution inhib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4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1/025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1Aromatic anhydride or imide compounds, e.g. perylene 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 or perylene tetracarboxylic di-imid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3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07Non-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4Carb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2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2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 C09K2211/10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with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2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 C09K2211/1037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with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09K2211/104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with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5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8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xygen as the only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59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rganic dye as the active light absorbing material, e.g. adsorbed on an electrode or dissolved in solu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1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comprising heterojunctions betwee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and inorganic semiconductors
    • H10K30/15Sensitised wide-bandgap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ye-sensitised TiO2
    • H10K30/151Sensitised wide-bandgap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ye-sensitised TiO2 the 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 comprising titanium oxide, e.g. TiO2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4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as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5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sulfur as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6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heteroatoms per 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2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萘嵌苯衍生物(I)或其混合物在太阳能电池中作为光敏剂的用途:其中各变量如下所定义:X一起为式(x1)、(x2)或(x3),均为-COOM基团;Y为基团-L-NR1R2(y1),-L-Z-R3(y2),且另一个基团为氢;一起为式(y3)或(y4);或均为氢;R为任选取代的(杂)芳基氧基或(杂)芳基硫基;P为-N1R2;B为亚烷基、任选取代的亚苯基或其组合;A为-COOM、-SO3M或-PO3M2;D为任选取代的亚苯基、亚萘基或亚吡啶基;M为氢、金属阳离子、[NR5]4 +;L为化学键;任选间接连接,任选取代的(杂)亚芳基;R1、R2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或(杂)芳基;一起为含有氮原子的任选取代的环;Z为-O-或-S-;R3为任选取代的烷基、(杂)芳基;R′为氢;任选取代的(环)烷基或(杂)芳基;R5为氢;任选取代的烷基或(杂)芳基;m为0、1或2;n、p在m=0时为0、2或4,其中n+p=2、4,任选0;n、p在m=1时为0、2或4,其中n+p=0、2、4;n、p在m=2时为0、4、6,其中n+p=0、4或6。

Description

萘嵌苯衍生物在太阳能电池中作为光敏剂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通式I的萘嵌苯衍生物或萘嵌苯衍生物的混合物在太阳能电池中作为光敏剂的用途:
其中各变量如下所定义:
X相互连接形成六元环得到式(x1)、(x2)或(x3)的基团:
均为-COOM基团;
Y两个基团中的一个为式(y1)的基团:
-L-NR1R2    (y1)
或式(y2)的基团:
-L-Z-R3    (y2)
且另一个基团在每种情况下为氢;
一起连接形成六元环得到式(y3)或(y4)的基团:
或均为氢;
R为相同或不同的如下基团:
芳基氧基、芳基硫基、杂芳基氧基或杂芳基硫基,其各自可稠合其它5-7元饱和或不饱和环,该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i)、(ii)、(iii)、(iv)和/或(v)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i)C1-C30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C-、-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并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SO3R7、-PR7 2、-POR7R7、(杂)芳基和/或饱和或不饱和C4-C7环烷基,该C4-C7环烷基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杂)芳基和环烷基各自可被C1-C18烷基和/或上述作为烷基取代基所列的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ii)C3-C8环烷基,其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可稠合其它5-7元饱和或不饱和环,该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SO3R7、-PR7 2和/或-POR7R7
(iii)芳基或杂芳基,该芳基或杂芳基可稠合其它5-7元饱和或不饱和环,该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SO3R7、-PR7 2、-POR7R7、(杂)芳基、(杂)芳基氧基和/或(杂)芳基硫基,该(杂)芳基各自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SO3R7、-PR7 2、-POR7R7
(iv)-U-芳基,其可被上述作为芳基(iii)取代基所列的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其中U为-O-、-S-、-NR3-、-CO-、-SO-或-SO2-结构部分;
(v)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SO3R7、-PR7 2和/或-POR7R7
P为氨基-N1R2
B为C1-C6亚烷基、亚苯基或这些桥连成员的组合,其中亚苯基可被C1-C12烷基、硝基、氰基和/或卤素单取代或多取代;
A为-COOM、-SO3M或-PO3M;
D为亚苯基、亚萘基或亚吡啶基,其各自可被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羟基、硝基和/或卤素单取代或多取代;
M为氢、一价或二价金属阳离子,特别是碱土金属或碱金属阳离子、环状胺的铵盐、胍盐或[NR5]4 +
L为化学键或与萘嵌苯骨架直接连接或经由亚乙烯基或亚乙炔基连接的下式亚芳基或杂亚芳基:
-Ar-    -Ar-E-Ar-
其中(杂)亚芳基Ar可相同或不同、可包含杂原子作为环原子和/或可稠合同样可包含杂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5-7元环,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苯基、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C1-C12烷硫基和/或-NR5R6单取代或多取代;
E为化学键或-O-、-S-、-NR4-、-C≡C-、-CR4=CR4-或C1-C6亚烷基结构部分;
R1、R2各自独立地为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烷基(i)、环烷基(ii)或(杂)芳基(iii)之一;
一起连接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其包含氮原子且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和/或-NR4-结构部分,该环可稠合一个或两个同样可插入这些结构部分和/或-N=的饱和或不饱和4-8元环,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可被C1-C18烷氧基、C1-C18烷硫基和/或-NR5R6取代的C1-C24烷基,可被C1-C18烷基和/或作为烷基的取代基提及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的(杂)芳基,C1-C18烷氧基,C1-C18烷硫基和/或-NR5R6
Z为-O-或-S-;
R3为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烷基(i)或(杂)芳基(iii)之一;
R′为氢;
C1-C30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C-、-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且其可被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ii)、(iii)、(iv)和/或(v)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C3-C8环烷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i)、(ii)、(iii)、(iv)和/或(v)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芳基或杂芳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i)、(ii)、(iii)、(iv)、(v)基团,和/或芳基偶氮基和/或杂芳基偶氮基单取代或多取代,其中芳基偶氮基或杂芳基偶氮基各自可被C1-C10烷基、C1-C6烷氧基和/或氰基取代;
R4为氢或C1-C18烷基,其中R4基团在出现超过一次时可相同或不同;
R5、R6各自独立地为:
氢;
C1-C18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和/或-COOR8
芳基或杂芳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C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C1-C12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所述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其中R5基团在出现超过一次时可相同或不同;
R7为C1-C18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和/或-COOR8
芳基或杂芳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C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C1-C12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所述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其中R7基团在出现超过一次时可相同或不同;
R8为C1-C18烷基;
R9、R10各自为C1-C30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C-、-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2、羟基、-NR5R6、-NR5COR6、(杂)芳基和/或饱和或不饱和C4-C7环烷基,该C4-C7环烷基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和/或-CR4=CR4结构部分,其中(杂)芳基和环烷基各自可被C1-C18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所述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芳基或杂芳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NR5R6、-NR5COR6、(杂)芳基、(杂)芳基氧基和/或(杂)芳基硫基,其中(杂)芳基在每种情况下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羟基、-NR5R6和/或-NR5COR6
与氮原子连接形成饱和或不饱和5-7元环,该环的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和/或-NR4-结构部分,该环可稠合一个或两个其碳链同样可插入这些结构部分和/或-N=的饱和或不饱和4-8元环,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可被C1-C18烷氧基、C1-C18烷硫基和/或-NR5R6取代的C1-C24烷基,可被C1-C18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所述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的(杂)芳基,C1-C18烷氧基,C1-C18烷硫基和/或-NR5R6
m为0、1或2;
n当m=0或1时为0、2或4;
当m=2时为0、4或6;
p当m=0时为0、2或4,其中n+p=2或4,或当两个X基团一起连接形成六元环以得到式(x1)或(x2)的基团或均为-COOM基团以及两个Y基团之一为式(y1)或(y2)的基团且另一个基团为氢时,n+p也可为0,其中当L为化学键时(y1)基团中的两个R1或R2基团中的至少一个为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杂)芳基(iii)之一;
当m=1时为0、2或4,其中n+p=0、2或4;
当m=2时为0、4或6,其中n+p=0、4或6。
本发明还涉及新的染料敏化的太阳能电池,其包含萘嵌苯衍生物I,以及涉及新的萘嵌苯衍生物Ia和Ib。
在太阳能电池中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内部光效应,即通过吸收光子产生电子-空穴对并在p-n过渡或肖特基(Schottky)接触处分离正负电荷载体。如此产生的光电压可在外部电路中产生光电流,从而使太阳能电池释放功率。
半导体仅可吸收能量大于该半导体带隙的那些光子。因此,半导体带隙的尺寸决定了可转化为电能的太阳光部分。
已知金属氧化物的薄层或膜构成了廉价固体半导体材料(n-半导体),但由于大的带隙,它们的吸收通常不位于电磁波谱的可见光区域。为了用于太阳能电池,必须将金属氧化物与光敏剂结合,光敏剂吸收位于太阳光波长范围,即300-2000nm,且处于电子激发态时,将电子注入半导体的导带。借助额外用于电池且在对应电极(counterelectrode)还原的氧化还原体系,电子再循环至敏化剂并使其再生。
对于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特别感兴趣的是半导体氧化锌、二氧化锡,特别是二氧化钛,其可以纳米晶体多孔层的形式使用。这些层具有涂覆光敏剂的大表面积,从而实现对太阳光的高吸收。
基于二氧化钛作为半导体材料的染料敏化的太阳能电池例如描述于US-A-4 927 721,Nature 353,第737-740页(1991)和US-A-5 350 644以及Nature 395,第583-585页(1998)和EP-A-1 176 646中。这些太阳能电池包含经由酸基连接在二氧化钛层上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尤其是钌配合物的单分子膜作为敏化剂,以及以溶解形式存在的碘/碘化物氧化还原体系或基于螺二芴体系的无定型有机p-导体。
也不完全是成本原因,还提及不含金属的有机染料作为敏化剂。
例如,US-A-6 359 211为此描述了花青、噁嗪、噻嗪和吖啶染料,其具有经由亚烷基连接的羧基,以固定在二氧化钛半导体上。
JP-A-10-189065、2000-243463、2001-093589、2000-100484和10-334954描述了在二萘嵌苯骨架上未取代的各种二萘嵌苯-3,4:9,10-四甲酸衍生物在半导体太阳能电池中的用途。它们具体为:在酰亚胺氮原子上带有羧基烷基、羧基芳基、羧基芳基烷基或羧基烷基芳基和/或用对氨基苯衍生物酰亚胺化的二萘嵌苯四甲酰亚胺,其中对位氨基的氮原子已经被另外两个苯基取代或为杂芳族三环体系的组成部分;二萘嵌苯-3,4:9,10-四甲酸单酸酐单酰亚胺,其带有上述基团或烷基或芳基,而没有在酰亚胺氮原子上进一步官能化,或者二萘嵌苯-3,4:9,10-四甲酸二酐与1,2-二氨基苯或1,8-二氨基萘的半缩合物,其通过与伯胺进一步反应转化为相应二酰亚胺或双缩合物;二萘嵌苯-3,4:9,10-四甲酸二酐与已经由羧基或氨基官能化的1,2-二氨基苯的缩合物;用脂族或芳族二胺酰亚胺化(imidized)的二萘嵌苯-3,4:9,10-四甲酰亚胺。
New J.Chem.26,第1155-1160页(2002)检测了用二萘嵌苯骨架(行位(bay positions))上未取代的二萘嵌苯衍生物对二氧化钛的敏化。具体提及了9-二烷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酸酐,在9位被二烷基氨基或羧甲基氨基取代且在酰亚胺氮原子上带有羧基甲基或2,5-二(叔丁基)苯基的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以及N-十二烷基氨基二萘嵌苯-3,4:9,10-四甲酸单酸酐单酰亚胺。然而,基于这些二萘嵌苯衍生物的液体电解质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显著低于用于对比的用钌配合物敏化的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二萘嵌苯衍生物I与文献所述的二萘嵌苯衍生物的不同之处在于端基和/或二萘嵌苯骨架中的取代的类型不同。
最后,Adv.Mater.17,第813-815页(2005)建议将二氢吲哚染料用于具有螺二芴作为无定型有机p-导体的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有机染料,其特征在于有利的特征性能,尤其是强的光吸收和高稳定性,并产生具有良好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吸收光谱尤其应尽可能宽且尤其应包括NIR区域。
因此,我们发现了开头所定义的式I的萘嵌苯衍生物及其混合物在太阳能电池中作为光敏剂的用途:
我们还发现了包含萘嵌苯衍生物I作为光敏剂的染料敏化的太阳能电池。
我们额外发现了通式Ia的萘嵌苯衍生物:
其中二甲酸酐基团也可表示为两个羧基-COOM,且各变量各自如下所定义:
Y两个基团中的一个为式(y1)的基团:
-L-NR1R2    (y1)
或式(y2)的基团:
-L-Z-R3    (y2)
且另一个基团在每种情况下为氢;
一起连接形成六元环得到式(y3)或(y4)的基团:
R为相同或不同的如下基团:
芳基氧基、芳基硫基、杂芳基氧基或杂芳基硫基,其各自可稠合其它5-7元饱和或不饱和环,该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i)、(ii)、(iii)、(iv)和/或(v)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i)C1-C30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C-、-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并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SO3R7、-PR7 2、-POR7R7、(杂)芳基和/或饱和或不饱和C4-C7环烷基,该C4-C7环烷基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杂)芳基和环烷基各自可被C1-C18烷基和/或上述作为烷基取代基所列的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ii)C3-C8环烷基,其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可稠合其它5-7元饱和或不饱和环,该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SO3R7、-PR7 2和/或-POR7R7
(iii)芳基或杂芳基,该芳基或杂芳基可稠合其它5-7元饱和或不饱和环,该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SO3R7、-PR7 2、-POR7R7、(杂)芳基、(杂)芳基氧基和/或(杂)芳基硫基,该(杂)芳基各自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SO3R7、-PR7 2、-POR7R7
(iv)-U-芳基,其可被上述作为芳基(iii)取代基所列的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其中U为-O-、-S-、-NR3-、-CO-、-SO-或-SO2-结构部分;
(v)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SO3R7、-PR7 2和/或-POR7R7
P为氨基-N1R2
M为氢、一价或二价金属阳离子,特别是碱土金属或碱金属阳离子、环状胺的铵盐、胍盐或[NR5]4 +
L为化学键或与萘嵌苯骨架直接连接或经由亚乙烯基或亚乙炔基连接的下式亚芳基或杂亚芳基:
-Ar-    -Ar-E-Ar-
其中(杂)亚芳基Ar可相同或不同、可包含杂原子作为环原子和/或可稠合同样可包含杂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5-7元环,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苯基、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C1-C12烷硫基和/或-NR5R6单取代或多取代;
E为化学键或-O-、-S-、-NR4-、-C≡C-、-CR4=CR4-或C1-C6亚烷基结构部分;
R1、R2各自独立地为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烷基(i)、环烷基(ii)或(杂)芳基(iii)之一;
一起连接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其包含氮原子且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和/或-NR4-结构部分,该环可稠合一个或两个其碳链同样可插入这些结构部分和/或-N=的饱和或不饱和4-8元环,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可被C1-C18烷氧基、C1-C18烷硫基和/或-NR5R6取代的C1-C24烷基,可被C1-C18烷基和/或作为烷基的取代基提及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的(杂)芳基,C1-C18烷氧基,C1-C18烷硫基和/或-NR5R6
Z为-O-或-S-;
R3为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烷基(i)或(杂)芳基(iii)之一;
R′为C1-C30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和/或-NR4-结构部分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NR9R10、(杂)芳基和/或C4-C7环烷基,该C4-C7环烷基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和/或-NR4-结构部分,其中环烷基和(杂)芳基可被C1-C18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提及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芳基或杂芳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和/或-NR4-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NR9R10单取代或多取代;
R4为氢或C1-C18烷基,其中R4基团在出现超过一次时可相同或不同;
R5、R6各自独立地为:
氢;
C1-C18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和/或-COOR8
芳基或杂芳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C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C1-C12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所述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其中R5基团在出现超过一次时可相同或不同;
R7为C1-C18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和/或-COOR8
芳基或杂芳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C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C1-C12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所述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其中R7基团在出现超过一次时可相同或不同;
R8为C1-C18烷基;
R9、R10各自为C1-C30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C-、-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NR5R6、-NR5COR6、(杂)芳基和/或饱和或不饱和C4-C7环烷基,该C4-C7环烷基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和/或-CR4=CR4结构部分,其中(杂)芳基和环烷基各自可被C1-C18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所述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芳基或杂芳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NR5R6、-NR5COR6、(杂)芳基、(杂)芳基氧基和/或(杂)芳基硫基,其中(杂)芳基在每种情况下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羟基、-NR5R6和/或-NR5COR6
与氮原子连接形成饱和或不饱和5-7元环,该环的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和/或-NR4-结构部分,该环可稠合一个或两个其碳链同样可插入这些结构部分和/或-N=的饱和或不饱和4-8元环,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可被C1-C18烷氧基、C1-C18烷硫基和/或-NR5R6取代的C1-C24烷基,可被C1-C18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所述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的(杂)芳基,C1-C18烷氧基,C1-C18烷硫基和/或-NR5R6
m为0、1或2;
n当m=0或1时为0、2或4;
当m=2时为0、4或6;
p当m=0时为0、2或4,其中n+p=2或4,
当m=1时为0、2或4,其中n+p=0、2或4,其中在n+p=0且两个Y基团之一为式(y1)的基团且另一个基团为氢的情况下,当L为化学键时两个R1或R2基团中的至少一个为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杂)芳基(iii)之一;
当m=2时为0、4或6,其中n+p=0、4或6。
我们还发现了通式Ib的萘嵌苯衍生物:
其中各变量各自如下所定义:
X相互连接形成六元环得到式(x2)或(x3)的基团
Y两个基团中的一个为式(y1)的基团:
-L-NR1R2    (y1)
或式(y2)的基团:
-L-Z-R3    (y2)
且另一个基团在每种情况下为氢;
一起连接形成六元环得到式(y3)或(y4)的基团:
或均为氢;
R为相同或不同的如下基团:
芳基氧基、芳基硫基、杂芳基氧基或杂芳基硫基,其各自可稠合其它5-7元饱和或不饱和环,该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i)、(ii)、(iii)、(iv)和/或(v)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i)C1-C30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C-、-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并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SO3R7、-PR7 2、-POR7R7、(杂)芳基和/或饱和或不饱和C4-C7环烷基,该C4-C7环烷基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杂)芳基和环烷基各自可被C1-C18烷基和/或上述作为烷基取代基所列的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ii)C3-C8环烷基,其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可稠合其它5-7元饱和或不饱和环,该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SO3R7、-PR7 2和/或-POR7R7
(iii)芳基或杂芳基,该芳基或杂芳基可稠合其它5-7元饱和或不饱和环,该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SO3R7、-PR7 2、-POR7R7、(杂)芳基、(杂)芳基氧基和/或(杂)芳基硫基,该(杂)芳基各自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SO3R7、-PR7 2和/或-POR7R7
(iv)-U-芳基,其可被上述作为芳基(iii)取代基所列的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其中U为-O-、-S-、-NR4-、-CO-、-SO-或-SO2-结构部分;
(v)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SO3R7、-PR72和/或-POR7R7
P为氨基-N1R2
B为C1-C6亚烷基、亚苯基或这些桥连成员的组合,其中亚苯基可被C1-C12烷基、硝基、氰基和/或卤素单取代或多取代;
A为-COOM、-SO3M或-PO3M;
D为亚苯基、亚萘基或亚吡啶基,其各自可被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羟基、硝基和/或卤素单取代或多取代;
M为氢、一价或二价金属阳离子,特别是碱土金属或碱金属阳离子、环状胺的铵盐、胍盐或[NR5]4 +
L为化学键或与萘嵌苯骨架直接连接或经由亚乙烯基或亚乙炔基连接的下式亚芳基或杂亚芳基:
-Ar-    -Ar-E-Ar-
其中(杂)亚芳基Ar可相同或不同、可包含杂原子作为环原子和/或可稠合同样可包含杂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5-7元环,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苯基、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C1-C12烷硫基和/或-NR5R6单取代或多取代;
E为化学键或-O-、-S-、-NR4-、-C≡C-、-CR4=CR4-或C1-C6亚烷基结构部分;
R1、R2各自独立地为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烷基(i)、环烷基(ii)或(杂)芳基(iii)之一;
一起连接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其包含氮原子且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和/或-NR4-结构部分,该环可稠合一个或两个同样可插入这些结构部分和/或-N=的饱和或不饱和4-8元环,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可被C1-C18烷氧基、C1-C18烷硫基和/或-NR5R6取代的C1-C24烷基,可被C1-C18烷基和/或作为烷基的取代基提及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的(杂)芳基,C1-C18烷氧基,C1-C18烷硫基和/或-NR5R6
Z为-O-或-S-;
R3为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烷基(i)或(杂)芳基(iii)之一;
R′为氢;
C1-C30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C-、-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且其可被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ii)、(iii)、(iv)和/或(v)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C3-C8环烷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i)、(ii)、(iii)、(iv)和/或(v)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芳基或杂芳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i)、(ii)、(iii)、(iv)、(v)基团,和/或芳基偶氮基和/或杂芳基偶氮基单取代或多取代,其中芳基偶氮基或杂芳基偶氮基各自可被C1-C10烷基、C1-C6烷氧基和/或氰基取代;
R4为氢或C1-C18烷基,其中R4基团在出现超过一次时可相同或不同;
R5、R6各自独立地为:
氢;
C1-C18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和/或-COOR8
芳基或杂芳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C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C1-C12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所述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其中R5基团在出现超过一次时可相同或不同;
R7为C1-C18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和/或-COOR8
芳基或杂芳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C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C1-C12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所述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其中R7基团在出现超过一次时可相同或不同;
R8为C1-C18烷基;
R9、R10各自为C1-C30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C-、-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NR5R6、-NR5COR6、(杂)芳基和/或饱和或不饱和C4-C7环烷基,该C4-C7环烷基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和/或-CR4=CR4结构部分,其中(杂)芳基和环烷基各自可被C1-C18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所述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芳基或杂芳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NR5R6、-NR5COR6、(杂)芳基、(杂)芳基氧基和/或(杂)芳基硫基,其中(杂)芳基在每种情况下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羟基、-NR5R6和/或-NR5COR6
与氮原子连接形成饱和或不饱和5-7元环,该环的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和/或-NR4-结构部分,该环可稠合一个或两个其碳链同样可插入这些结构部分和/或-N=的饱和或不饱和4-8元环,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可被C1-C18烷氧基、C1-C18烷硫基和/或-NR5R6取代的C1-C24烷基,可被C1-C18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所述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的(杂)芳基,C1-C18烷氧基,C1-C18烷硫基和/或-NR5R6
m为0、1或2;
n当m=0或1时为0、2或4;
当m=2时为0、4或6;
p当m=0时为0、2或4,其中n+p=2或4,或当两个Y基团之一为式(y1)或(y2)的基团且另一个基团为氢时,n+p也可为0,其中当L为化学键时(y1)基团中的两个R1或R2基团中的至少一个为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杂)芳基(iii)之一;
当m=1时为0、2或4,其中n+p=0、2或4;
当m=2时为0、4或6,其中n+p=0、4或6。
萘嵌苯衍生物I为不对称的二萘嵌苯-、三萘嵌二苯-和四萘嵌三苯四-和-二甲酸衍生物。特别优选二萘嵌苯和三萘嵌二苯衍生物。
萘嵌苯衍生物I在分子的一端酸官能化(3,4-位)。X基团连接在一起形成六元环得到式(x1)、(x2)或(x3)的基团:
萘嵌苯衍生物I不仅可以呈酸酐形式(x1)而且可以为游离酸或盐(两个X基团为-COOM基团)。合适的盐衍生于一价或二价金属离子及其配合物,以及尤其是胍盐、杂环铵盐、铵盐(NH4 +和四烷基/芳基铵[NR5]4 +,其中R5基团相同或不同),尤其是碱金属盐和碱土金属盐。
在酰亚胺基团(x2)中,酸基A经由桥连成员B与酰亚胺氮原子连接。
合适的桥连成员B为C1-C6亚烷基和亚苯基以及这些基团的组合,如亚烷基亚苯基、亚苯基亚烷基和亚烷基亚苯基亚烷基。亚苯基可被C1-C12烷基、C1-C6烷氧基、羟基、硝基、氰基和/或卤素单取代或多取代,但优选其未被取代。
酸基A为羧基、磺基或膦酸基团,其同样可以呈游离酸或盐形式。
在通过二甲酸酐与含有酸的邻苯二胺、1,8-二氨基萘或者3,4-二氨基吡啶的缩合中形成的缩合物基团(x3)中,又可以呈盐形式的酸基A与芳环体系D连接。另外优选环体系D未被取代,但也可带有C1-C12烷基、C1-C6烷氧基、羟基、硝基和/或卤素作为取代基。
特别优选萘嵌苯衍生物I在3,4-位具有酸酐基团(x1)或对应的二羧酸盐。
萘嵌苯衍生物I可在分子的另一端未被取代(两个Y基团为氢)或在迫位被氨基(y1)取代:
-L-NR1R2    (y1)
或被(硫)醚基团(y2)取代:
-L-Z-R3    (y2)
(第二个Y基团因此为氢)
或呈酰亚胺(y3)或缩合物(y4):
(Y基团此处一起连接形成6元环)。
在基团氨基(y1)和(硫)醚基团(y2)中,胺官能或(硫)醚官能可经由桥连成员L与萘嵌苯骨架连接。
桥连成员L可为化学键,即氨基直接与萘嵌苯骨架连接,或为直接或经由亚乙烯基或亚乙炔基与萘嵌苯骨架连接的下式(杂)亚芳基:
-Ar-    -Ar-E-Ar-。
(杂)亚芳基Ar可包含杂原子作为环原子和/或稠合同样可包含杂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5-7元环。当它们为稠合环体系Ar时,连接萘嵌苯骨架和官能团的键可起始于相同环或不同环。整个环体系额外可被苯基、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C1-C12烷硫基和/或-NR5R6单取代或多取代,其中优选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和/或-NR5R6作为取代基。
当桥连成员L包含两个(杂)亚芳基Ar时,它们优选相同,但也可不同。两个Ar基团可直接相互连接或经由-O-、-S-、-NR4-、-C≡C-、-CR4=CR4-或C1-C6亚烷基结构部分连接。连接成员E优选为化学键或-O-、-S-、-NR4-或-C≡C-结构部分。
合适的桥连成员L的实例包括:
1,4-、1,3-和1,2-亚苯基,1,4-和1,8-亚萘基,1,4-和2,3-亚吡咯基,2,5-、2,4-和2,3-亚噻吩基,2,5-、2,4-和2,3-亚呋喃基,2,3-、2,4-、2,5-、2,6-、3,4-和3,5-亚吡啶基,2,3-、2,5-、2,6-、3,7-、4,8-、5,8-和6,7-亚喹啉基,2,7-、3,6-、4,5-、2,6-、3,7-、4,7-和4,8-亚异喹啉基,4,4′-、3,3′-和2,2′-亚联苯基,3,3′-和2,2′-亚二噻吩基,1,4-[2,5-二(叔丁基)]亚苯基,1,4-(2,5-二己基)亚苯基,1,4-[2,5-二(叔辛基)]亚苯基,1,4-(2,5-二(十二烷基))亚苯基,1,4-[2,5-二(2-十二烷基)]亚苯基,4,4′-二(2,2′,6,6′-四甲基)亚苯基,4,4′-二(2,2′,6,6′-四乙基)亚苯基,4,4′-二(2,2′,6,6′-四异丙基)亚苯基,4,4′-二(2,2′,6,6′-四己基)亚苯基,4,4′-二[2,2′,6,6′-四(2-己基)]亚苯基,4,4′-二[2,2′,6,6′-四(叔辛基)]亚苯基,4,4′-二(2,2′,6,6′-四(十二烷基))亚苯基和4,4′-二[2,2′,6,6′-四(2-十二烷基)]亚苯基,以及:
其中R″为氢、甲基、乙基或苯基。
非常特别优选桥连成员L为化学键、1,4-亚苯基、2,3-亚噻吩基和4,4′-二(2,2′,6,6′-四甲基)亚苯基。
氨基(y1)中的R1和R2基团可各自独立地为开头在变量R的定义中作为取代基提及的烷基(i)、环烷基(ii)或(杂)芳基(iii)之一。R1和R2基团尤其优选为相同的苯基,该苯基可带有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NR5R6和/或苯氧基和/或苯硫基作为取代基,这些取代基各自可被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NR5R6单取代或多取代。它们优选在对位被C4-C18烷基,特别是支化C4-C18烷基,如叔辛基,C1-C18烷氧基甲氧基,或二(C1-C18烷基)氨基,例如二甲基氨基或未被取代。
R1和R2基团也可一起连接得到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环包含氨基(y1)的氮原子且其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和/或-NR4-结构部分(R4:H或C1-C18烷基,优选H或C1-C6烷基),并且该环可稠合一个或两个其碳链同样可插入这些结构部分和/或-N=的不饱和或饱和4-8元环,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可被C1-C18烷氧基、C1-C18烷硫基和/或-NR5R6取代的C1-C24烷基,可被C1-C18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提及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的(杂)芳基,C1-C18烷氧基,C1-C18烷硫基和/或-NR5R6,其中优选C4-C18烷基、C1-C18烷氧基和-NR5R6作为取代基。
优选的未取代环状氨基的实例包括哌啶基、吡咯烷基、哌嗪基、吗啉基、硫代吗啉基、吡咯基、二苯并吡咯基(咔唑基)、二苯并-1,4-环氧乙烷基(吩噁嗪基)、二苯并-1,4-噻嗪基(吩噻嗪基)、二苯并-1,4-吡嗪基(吩嗪基)和二苯并哌啶基,其中特别优选哌啶基、吡咯烷基、二苯并吡咯基、二苯并-1,4-环氧乙烷基、二苯并-1,4-噻嗪基、二苯并-1,4-吡嗪基和二苯并哌啶基,非常特别优选吩噻嗪基、哌啶基和吡咯烷基。
用于这些环状氨基的反应物为对应的环状胺或其盐。合适的取代或未取代胺的实例包括:
哌啶、2-或3-甲基哌啶、6-乙基哌啶、2,6-或3,5-二甲基哌啶、2,2,6,6-四甲基哌啶、4-苄基哌啶、4-苯基哌啶、哌啶-4-醇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胺、十氢喹啉和十氢异喹啉;
吡咯烷、2-甲基吡咯烷、2,5-二甲基吡咯烷、2,5-二乙基吡咯烷、脱品醇(tropanol)、吡咯烷-3-基胺、(2,6-二甲基苯基)吡咯烷-2-基甲基胺、(2,6-二异丙基苯基)吡咯烷-2-基甲基胺和十二氢咔唑;
哌嗪、二酮基哌嗪、1-苄基哌嗪、1-苯乙基哌嗪、1-环己基哌嗪、1-苯基哌嗪、1-(2,4-二甲基苯基)哌嗪、1-(2-、3-或4-甲氧基苯基)哌嗪、1-(2-、3-或4-乙氧基苯基)哌嗪、1-(2-、3-或4-氟苯基)哌嗪、1-(2-、3-或4-氯苯基)哌嗪、1-(2-、3-或4-溴苯基)哌嗪、1-、2-或3-吡啶-2-基哌嗪和1-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4-基甲基哌嗪;
吗啉、2,6-二甲基吗啉、3,3,5,5-四甲基吗啉、吗啉-2-或-3-基甲醇、3-苄基吗啉、3-甲基-2-苯基吗啉、2-或3-苯基吗啉、2-(4-甲氧基苯基)吗啉、2-(4-三氟甲基苯基)吗啉、2-(4-氯苯基)吗啉、2-(3,5-二氯苯基)吗啉、3-吡啶-3-基吗啉、5-苯基吗啉-2-酮、2-吗啉-2-基乙基胺和吩噁嗪;
硫代吗啉、2-或3-苯硫基吗啉、2-或3-(4-甲氧基苯基)硫代吗啉、2-或3-(4-氟苯基)硫代吗啉、2-或3-(4-三氟甲基苯基)硫代吗啉、2-或3-(2-氯苯基)硫代吗啉、4-(2-氨基乙基)硫代吗啉、3-吡啶-3-基硫代吗啉、3-硫代吗啉酮和2-苯硫基吗啉-3-酮,以及硫代吗啉氧化物和二氧化物。
特别优选的(y1)基团的实例为:
其中各变量如下所定义:
L′为化学键或1,4-亚苯基;
Z′为-O-、-S-、-NR8′-或-CH2-,其中R8′为C1-C18烷基;
RIV为C4-C18烷基、C1-C18烷氧基、(杂)芳基或-NR5R6
非常特别优选氨基(y1)为二苯基氨基亚苯基,尤其是上面详细描述的二苯基氨基。
对于(硫)醚基团(y2),特别优选桥连成员L为化学键、1,4-亚苯基和2,5-亚噻吩基。非常特别优选桥连成员L为化学键。
(硫)醚基团(y2)中的R3基团可为开头在变量R的定义中作为取代基提及的烷基(i)或(杂)芳基(iii)之一。
R3优选为:
C1-C30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和/或-NR4-结构部分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羟基和/或芳基,该芳基可被C1-C18烷基或C1-C6烷氧基单取代或多取代;
苯基,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NR5R6和/或苯氧基和/或苯硫基,它们各自可被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和/或-NR5R6单取代或多取代。
特别优选的(y2)基团的实例为:
苯氧基、苯硫基、萘氧基和/或萘硫基,它们各自可被C4-C18烷基、C1-C18烷氧基和/或-NR5R6单取代或多取代。
在酰亚胺基团(y3)中,除氢之外R′也可为开头所定义的烷基(i)、环烷基(ii)或(杂)芳基(iii)。
R′优选如下所定义:
C6-C30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和/或-NR4-结构部分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NR9R10和/或可被C1-C18烷基或C1-C6烷氧基单取代或多取代的芳基,特别优选在ω-位被-NR9R10取代的C6-C30烷基;
(杂)芳基,特别是苯基、萘基、吡啶基或嘧啶基,尤其是苯基,它们各自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6烷氧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CONR5R6、-SO2NR5R6和/或苯氧基、苯硫基、苯基偶氮基和/或萘基偶氮基,其中苯氧基、苯硫基、苯基偶氮基和/或萘基偶氮基各自可被C1-C10烷基、C1-C6烷氧基和/或氰基取代。
最优选R′为被C1-C18烷基或-NR9R10单取代或多取代的苯基。
R5和R5基团各自如开头所定义。它们优选各自独立地为:
氢;
C1-C18烷基,其可被C1-C6烷氧基、羟基、卤素和/或氰基单取代或多取代;
芳基或杂芳基,其各自可被C1-C6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提及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特别合适的取代基为烷基,尤其是氨基-NR9R10
R9和R10基团的定义同样在开头给出。它们优选各自独立地为:
C1-C30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C-和/或-CR4=CR4-结构部分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NR5R6、-NR5COR6和/或可被C1-C18烷基和/或作为烷基取代基提及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的(杂)芳基;
芳基或杂芳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NR5R6、-NR5COR6、(杂)芳基、(杂)芳基氧基和/或(杂)芳基硫基,其中(杂)芳基各自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羟基、-NR5R6和/或-NR5COR6
与氮原子连接得到哌啶基、吡咯烷基、二苯并吡咯基、二苯并-1,4-环氧乙烷基、二苯并-1,4-噻嗪基、二苯并-1,4-吡嗪基或二苯并哌啶基环体系,其各自可被C1-C24烷基单取代或多取代,其中C1-C24烷基可被C1-C18烷氧基、C1-C18烷硫基和/或-NR5R6取代。
氨基-NR9R10优选为二(杂)芳基氨基或环状氨基。特别优选二苯基氨基,其中苯基可未被取代或可具有上述取代基,特别是烷基,优选其位于对位。
对于苯基R′的优选取代方案为邻位,邻位’-二取代(例如在1-位具有仲碳原子的烷基)和对位取代(例如具有在1-位的叔碳原子和至少5个碳原子的烷基或氨基-NR9R10)。
特别优选的R’基团的实例为:
其中各变量如下所定义:
RIV为C4-C18烷基或C1-C18烷氧基;
RV为在1-位具有仲碳原子的C3-C8烷基;
RVI为具有1-位的叔碳原子C4-C18烷基或-NR9R10
R1′为C1-C18烷基;
R3′当L′为化学键时,为苯基;
当L′为1,4-亚苯基时,为C4-C18烷基;
L′为化学键、1,4-亚苯基或2,5-亚噻吩基;
Z′为-O-、-S-、-NR8-或-CH2-,其中R8为C1-C18烷基;
Z为-O-或-S-。
非常特别优选R’基团为二苯基氨基亚苯基。
缩合物基团(y4)由酸酐和芳族二胺缩合形成,需要的话尤其被邻苯二胺或1,8-二氨基萘或者3,4-二氨基吡啶取代。
优选如下萘嵌苯衍生物I,其中两个Y基团中的一个为(y1)或(y2)基团且另一个基团为氢,或两个Y基团均为酰亚胺基团(y3),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适用上述说明。
特别优选如下萘嵌苯衍生物I,其中两个Y基团中的一个为(y1)或(y2)基团且另一个基团为氢。
萘嵌苯衍生物I优选额外在萘嵌苯骨架上被取代。优选在二萘嵌苯衍生物的1,6,7,12-位,在三萘嵌二苯衍生物的1,6,9,14-位和在四萘嵌三苯衍生物的1,6,11,16-位被四取代。在二萘嵌苯和三萘嵌二苯衍生物中,也可分别在1,6-和/或1,7-位以及1,6-或9,14-位二取代,也可在四萘嵌三苯衍生物的1,6,8,11,16,18,19-位被六取代。此处的计数总是从具有X基团的分子末端开始。
通常而言,萘嵌苯衍生物I以具有不同取代度的产物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中四取代,或二取代或六取代产物占主要组分。因为取代基通常通过卤化,特别是溴化萘嵌苯衍生物I或相应的卤化前体的亲核取代而引入萘嵌苯骨架中,萘嵌苯衍生物I仍可包含痕量卤素,需要的话可通过过渡金属催化还原或碱引起的脱卤化而除去。
合适的取代基尤其为在开头所定义的(杂)芳基氧基和(杂)芳基硫基R。特别合适的取代基为苯氧基、噻吩氧基、吡啶氧基、嘧啶硫基、吡啶基硫基和嘧啶基硫基。R基团可对应于式(y2)的基团。
优选R基团为苯氧基或噻吩氧基,其各自可被相同或不同的(i)、(ii)、(iii)、(iv)和/或(v)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
(i)C1-C30烷基,其碳链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C≡C-、-CR4=CR4-和/或-CO-和/或-SO2-结构部分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2烷氧基、羟基、卤素、氰基,和/或可被C1-C18烷基或C1-C6烷氧基单取代或多取代的芳基;
(ii)C3-C8环烷基,其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和/或-CO-结构部分且其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和/或C1-C6烷硫基;
(iii)芳基或杂芳基,其可进一步稠合饱和或不饱和的5-7元环,该5-7元环的碳骨架可插入一个或多个-O-、-S-、-NR4-、-N=CR4-、-CR4=CR4-、-CO-、-SO-和/或-SO2-结构部分,其中整个环体系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2烷氧基、-C=CR4 2、-CR4=CR4 2、羟基、卤素、氰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和/或-SO3R7、(杂)芳基、(杂)芳基氧基和/或(杂)芳基硫基,其中(杂)芳基各自可被如下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C1-C18烷基、C1-C18烷氧基和/或氰基;
(iv)-U-芳基,其可被作为芳基(iii)取代基提及的上述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其中U为-O-、-S-、-NR4-、-CO-、-SO-或-SO2-结构部分;
(v)C1-C12烷氧基、C1-C6烷硫基、-C≡CR4、-CR4=CR4 2、羟基、巯基、卤素、氰基、硝基、-NR9R10、-NR5COR6、-CONR5R6、-SO2NR5R6、-COOR7或-SO3R7
(硫代)苯氧基基团R可未被取代或可在邻位、间位或优选对位被单取代。它们也可被二、三、四或五取代,全取代的方案也是可接受的。
此外,萘嵌苯衍生物I的萘嵌苯骨架也可被P基团取代。它们为氨基-NR1R2。P基团因此对应于其中L为化学键的(y1)基团。
萘嵌苯衍生物I可同时被(杂)芳基氧基或(杂)芳基硫基R和环状氨基P取代,或者被R或P基团取代。然而,它们优选仅被R基团取代。
对于式I中出现的变量的上述优选定义也同样适用于新的萘嵌苯衍生物Ia和Ib。
在本发明式中出现的R、R′-RVI和R1-R10基团及其取代基的具体实例包括:
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己基、2-甲基戊基、庚基、1-乙基庚基、辛基、2-乙基己基、异辛基、壬基、异壬基、癸基、异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异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和二十烷基(上述术语异辛基、异壬基、异癸基和异十三烷基为一般的术语且源于通过羰基合成方法得到的醇);
2-甲氧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2-丙氧基乙基、2-异丙氧基乙基、2-丁氧基乙基、2-和3-甲氧基丙基、2-和3-乙氧基丙基、2-和3-丙氧基丙基、2-和3-丁氧基丙基、2-和4-甲氧基丁基、2-和4-乙氧基丁基、2-和4-丙氧基丁基、3,6-二氧杂庚基、3,6-二氧杂辛基、4,8-二氧杂壬基、3,7-二氧杂辛基、3,7-二氧杂壬基、4,7-二氧杂辛基、4,7-二氧杂壬基、2-和4-丁氧基丁基、4,8-二氧杂癸基、3,6,9-三氧杂癸基、3,6,9-三氧杂十一烷基、3,6,9-三氧杂十二烷基、3,6,9,12-四氧杂十三烷基和3,6,9,12-四氧杂十四烷基;
2-甲硫基乙基、2-乙硫基乙基、2-丙硫基乙基、2-异丙硫基乙基、2-丁硫基乙基、2-和3-甲硫基丙基、2-和3-乙硫基丙基、2-和3-丙硫基丙基、2-和3-丁硫基丙基、2-和4-甲硫基丁基、2-和4-乙硫基丁基、2-和4-丙硫基丁基、3,6-二硫杂庚基、3,6-二硫杂辛基、4,8-二硫杂壬基、3,7-二硫杂辛基、3,7-二硫杂壬基、2-和4-丁硫基丁基、4,8-二硫杂癸基、3,6,9-三硫杂癸基、3,6,9-三硫杂十一烷基、3,6,9-三硫杂十二烷基、3,6,9,12-四硫杂十三烷基和3,6,9,12-四硫杂十四烷基;
2-单甲基-和2-单乙基氨基乙基、2-二甲基氨基乙基、2-和3-二甲基氨基丙基、3-单异丙基氨基丙基、2-和4-单丙基氨基丁基、2-和4-二甲基氨基丁基、6-甲基-3,6-二氮杂庚基、3,6-二甲基-3,6-二氮杂庚基、3,6-二氮杂辛基、3,6-二甲基-3,6-二氮杂辛基、9-甲基-3,6,9-三氮杂癸基、3,6,9-三甲基-3,6,9-三氮杂癸基、3,6,9-三氮杂十一烷基、3,6,9-三甲基-3,6,9-三氮杂十一烷基、12-甲基-3,6,9,12-四氮杂十三烷基和3,6,9,12-四甲基-3,6,9,12-四氮杂十三烷基;
(1-乙基乙叉基)氨基亚乙基、(1-乙基乙叉基)氨基亚丙基、(1-乙基乙叉基)氨基亚丁基、(1-乙基乙叉基)氨基亚癸基和(1-乙基乙叉基)氨基亚十二烷基;
丙-2-酮-1-基、丁-3-酮-1-基、丁-3-酮-2-基和2-乙基戊-3-酮-1-基;
2-甲基亚砜基乙基、2-乙基亚砜基乙基、2-丙基亚砜基乙基、2-异丙基亚砜基乙基、2-丁基亚砜基乙基、2-和3-甲基亚砜基丙基、2-和3-乙基亚砜基丙基、2-和3-丙基亚砜基丙基、2-和3-丁基亚砜基丙基、2-和4-甲基亚砜基丁基、2-和4-乙基亚砜基丁基、2-和4-丙基亚砜基丁基和4-丁基亚砜基丁基;
2-甲基磺酰基乙基、2-乙基磺酰基乙基、2-丙基磺酰基乙基、2-异丙基磺酰基乙基、2-丁基磺酰基乙基、2-和3-甲基磺酰基丙基、2-和3-乙基磺酰基丙基、2-和3-丙基磺酰基丙基、2-和3-丁基磺酰基丙基、2-和4-甲基磺酰基丁基、2-和4-乙基磺酰基丁基、2-和4-丙基磺酰基丁基和4-丁基磺酰基丁基;
羧基甲基、2-羧基乙基、3-羧基丙基、4-羧基丁基、5-羧基戊基、6-羧基己基、8-羧基辛基、10-羧基癸基、12-羧基十二烷基和14-羧基十四烷基;
磺甲基、2-磺乙基、3-磺丙基、4-磺丁基、5-磺戊基、6-磺己基、8-磺辛基、10-磺癸基、12-磺十二烷基和14-磺十四烷基;
2-羟基乙基、2-和3-羟基丙基、1-羟基丙-2-基、3-和4-羟基丁基、1-羟基丁-2-基和8-羟基-4-氧杂辛基;
2-氰基乙基、3-氰基丙基、3-和4-氰基丁基、2-甲基-3-乙基-3-氰基丙基、7-氰基-7-乙基庚基和4,7-二甲基-7-氰基庚基;
2-氯乙基,2-和3-氯丙基,2-、3-和4-氯丁基,2-溴乙基,2-和3-溴丙基和2-、3-和4-溴丁基;
2-硝基乙基,2-和3-硝基丙基和2-、3-和4-硝基丁基;
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异戊氧基、新戊氧基、叔戊氧基和己氧基;
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异丙硫基、丁硫基、异丁硫基、仲丁硫基、叔丁硫基、戊硫基、异戊硫基、新戊硫基、叔戊硫基和己硫基;
乙炔基,1-和2-丙炔基,1-、2-和3-丁炔基,1-、2-、3-和4-戊炔基,1-、2-、3-、4-和5-己炔基,1-、2-、3-、4-、5-、6-、7-、8-和9-癸炔基,1-、2-、3-、4-、5-、6-、7-、8-、9-、10-和11-十二碳炔基和1-、2-、3-、4-、5-、6-、7-、8-、9-、10-、11-、12-、13-、14-、15-、16-和17-十八碳炔基;
乙烯基,1-和2-丙烯基,1-、2-和3-丁烯基,1-、2-、3-和4-戊烯基,1-、2-、3-、4-和5-己烯基,1-、2-、3-、4-、5-、6-、7-、8-和9-癸烯基,1-、2-、3-、4-、5-、6-、7-、8-、9-、10-和11-十二碳烯基以及1-、2-、3-、4-、5-、6-、7-、8-、9-、10-、11-、12-、13-、14-、15-、16-和17-十八碳烯基;
甲基氨基、乙基氨基、丙基氨基、异丙基氨基、丁基氨基、异丁基氨基、戊基氨基、己基氨基、二甲基氨基、甲基乙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丙基氨基、二异丙基氨基、二丁基氨基、二异丁基氨基、二戊基氨基、二己基氨基、二环戊基氨基、二环己基氨基、二环庚基氨基、二苯基氨基和二苄基氨基;
甲酰氨基、乙酰氨基、丙酰氨基和苯甲酰氨基;
氨基甲酰基、甲基氨基羰基、乙基氨基羰基、丙基氨基羰基、丁基氨基羰基、戊基氨基羰基、己基氨基羰基、庚基氨基羰基、辛基氨基羰基、壬基氨基羰基、癸基氨基羰基和苯基氨基羰基;
氨基磺酰基、N,N-二甲基氨基磺酰基、N,N-二乙基氨基磺酰基、N-甲基-N-乙基氨基磺酰基、N-甲基-N-十二烷基氨基磺酰基、N-十二烷基氨基磺酰基、(N,N-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磺酰基、N,N-(丙氧基乙基)十二烷基氨基磺酰基、N,N-二苯基氨基磺酰基、N,N-(4-叔丁基苯基)十八烷基氨基磺酰基和N,N-二(4-氯苯基)氨基磺酰基;
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己氧基羰基、十二烷氧基羰基、十八烷氧基羰基、苯氧基羰基、(4-叔丁基-苯氧基)羰基和(4-氯代苯氧基)羰基;
甲氧基磺酰基、乙氧基磺酰基、丙氧基磺酰基、异丙氧基磺酰基、丁氧基磺酰基、异丁氧基磺酰基、叔丁氧基磺酰基、己氧基磺酰基、十二烷氧基磺酰基、十八烷氧基磺酰基、苯氧基磺酰基、1-和2-萘氧基磺酰基、(4-叔丁基苯氧基)磺酰基和(4-氯代苯氧基)磺酰基;
二苯基膦基、二(邻甲苯基)膦基和二苯基氧膦基;
氯、溴和碘;
苯基偶氮基、2-萘基偶氮基、2-吡啶偶氮基和2-嘧啶偶氮基;
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2-和3-甲基环戊基,2-和3-乙基环戊基,环己基,2-、3-和4-甲基环己基,2-、3-和4-乙基环己基,3-和4-丙基环己基,3-和4-异丙基环己基,3-和4-丁基环己基,3-和4-仲丁基环己基,3-和4-叔丁基环己基,环庚基,2-、3-和4-甲基环庚基,2-、3-和4-乙基环庚基,3-和4-丙基环庚基,3-和4-异丙基环庚基,3-和4-丁基环庚基,3-和4-仲丁基环庚基,3-和4-叔丁基环庚基,环辛基,2-、3-、4-和5-甲基环辛基,2-、3-、4-和5-乙基环辛基和3-、4-和5-丙基环辛基;3-和4-羟基环己基,3-和4-硝基环己基和3-和4-氯代环己基;
1-、2-和3-环戊烯基,1-、2-、3-和4-环己烯基,1-、2-和3-环庚烯基和1-、2-、3-和4-环辛烯基;
2-二噁烷基,1-吗啉基,1-硫代吗啉基,2-和3-四氢呋喃基,1-、2-和3-吡咯烷基,1-哌嗪基,1-二酮哌嗪基和1-、2-、3-和4-哌啶基;
苯基,2-萘基,2-和3-吡咯基,2-、3-和4-吡啶基,2-、4-和5-嘧啶基,3-、4-和5-吡唑基,2-、4-和5-咪唑基,2-、4-和5-噻唑基,3-(1,2,4-三嗪基)、2-(1,3,5-三嗪基),6-喹哪啶基,3-、5-、6-和8-喹啉基,2-苯并噁唑基,2-苯并噻唑基,5-苯并噻二唑基,2-和5-苯并咪唑基和1-和5-异喹啉基;
1-、2-、3-、4-、5-、6-和7-吲哚基,1-、2-、3-、4-、5-、6-和7-异吲哚基,5-(4-甲基异吲哚基),5-(4-苯基异吲哚基)、1-、2-、4-、6-、7-和8-(1,2,3,4-四氢异喹啉基),3-(5-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基),5-(3-十二烷基-(1,2,3,4-四氢异喹啉基),1-、2-、3-、4-、5-、6-、7-和8-(1,2,3,4-四氢喹啉基)和2-、3-、4-、5-、6-、7-和8-苯并二氢吡喃基,2-、4-和7-喹啉基、2-(4-苯基喹啉基)和2-(5-乙基喹啉基);
2-、3-和4-甲基苯基,2,4-、3,5-和2,6-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2-、3-和4-乙基苯基,2,4-、3,5-和2,6-二乙基苯基,2,4,6-三乙基苯基,2-、3-和4-丙基苯基,2,4-、3,5-和2,6-二丙基苯基,2,4,6-三丙基苯基,2-、3-和4-异丙基苯基,2,4-、3,5-和2,6-二异丙基苯基,2,4,6-三异丙基苯基,2-、3-和4-丁基苯基,2,4-、3,5-和2,6-二丁基苯基,2,4,6-三丁基苯基,2-、3-和4-异丁基苯基,2,4-、3,5-和2,6-二异丁基苯基,2,4,6-三异丁基苯基,2-、3-和4-仲丁基苯基,2,4-、3,5-和2,6-二仲丁基苯基和2,4,6-三仲丁基苯基,2-、3-和4-甲氧基苯基,2,4-、3,5-和2,6-二甲氧基苯基,2,4,6-三甲氧基苯基,2-、3-和4-乙氧基苯基,2,4-、3,5-和2,6-二乙氧基苯基,2,4,6-三乙氧基苯基,2-、3-和4-丙氧基苯基,2,4-、3,5-和2,6-二丙氧基苯基,2-、3-和4-异丙氧基苯基,2,4-和2,6-二异丙氧基苯基和2-、3-和4-丁氧基苯基;2-、3-和4-氯苯基以及2,4-、3,5-和2,6-二氯苯基;2-、3-和4-羟基苯基和2,4-、3,5-和2,6-二羟基苯基;2-、3-和4-氰基苯基;3-和4-羧基苯基;3-和4-甲酰氨基苯基,3-和4-N-甲基甲酰氨基苯基和3-和4-N-乙基甲酰氨基苯基;3-和4-乙酰基氨基苯基,3-和4-丙酰基氨基苯基以及3-和4-丁酰基氨基苯基;3-和4-N-苯基氨基苯基,3-和4-N-(邻甲苯基)氨基苯基,3-和4-N-(间甲苯基)氨基苯基和3-和4-N-(对甲苯基)氨基苯基;3-和4-(2-吡啶基)氨基苯基,3-和4-(3-吡啶基)氨基苯基,3-和4-(4-吡啶基)氨基苯基,3-和4-(2-嘧啶基)氨基苯基和4-(4-嘧啶基)氨基苯基;
4-苯基偶氮基苯基,4-(1-萘基偶氮基)苯基,4-(2-萘基偶氮基)苯基,4-(4-萘基偶氮基)苯基,4-(2-吡啶基偶氮基)苯基,4-(3-吡啶基偶氮基)苯基,4-(4-吡啶基偶氮基)苯基,4-(2-嘧啶基偶氮基)苯基,4-(4-嘧啶基偶氮基)苯基和4-(5-嘧啶基偶氮基)苯基;
苯氧基,苯硫基,2-萘氧基,2-萘硫基,2-、3-和4-吡啶氧基,2-、3-和4-吡啶硫基,2-、4-和5-嘧啶氧基和2-、4-和5-嘧啶硫基。
一些具有一个酸酐基团(x1)和一个酰亚胺基团(y3)或一个缩合物基团(y4)的本发明萘嵌苯衍生物I是已知的(WO-A-02/66438,Chem.Eur.J.11,第1-9页(2005)以及在先德国专利申请10 2005 021 362.6和10 2005 032583.1)。
有利的是新的萘嵌苯衍生物Ia和Ib的制备可通过如下所述的方法进行。
所用助剂如溶剂、碱、催化剂等当然可甚至不必对它们做任何明确参考而以混合物形式使用。
需要的话,在每种情况下所得粗产物可通过柱过滤或柱色谱在硅胶上用非极性有机溶剂如己烷或戊烷,或极性有机溶剂,特别是卤代烃如二氯甲烷和氯仿,或尤其是非极性和极性溶剂的混合物额外提纯。
A.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a
为制备其中一个Y基团为氨基(y1)或(硫)醚基团(y2)且另一个Y基团为氢的萘嵌苯衍生物Ia,可使式IIa的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酸酐:
或式IIb的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酰亚胺与包含特定的(y1)或(y2)基团的反应物(III)反应:
其中Ra为在开头作为R基团取代基提及的烷基(i)或环烷基(ii)之一,
且Hal为碘,优选氯,更优选溴。
反应条件取决于在每种情况下存在于(y1)和(y2)基团中的桥连基团L且在下面分开描述。
当将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酰亚胺IIb用于与反应物(III)反应时,由于它们较好的溶解性使得反应易于进行,在每种情况下得到的式IIb′的迫位-取代的萘嵌苯二甲酰亚胺仍必须水解为萘嵌苯二甲酸酐Ia:
碱性水解可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在对所有萘嵌苯二甲酰亚胺IIb’相当的条件下进行。
适合的反应介质尤其是极性质子有机溶剂。特别合适的溶剂是具有3-8个碳原子且可未支化,但优选支化的脂族醇。除正丙醇和正丁醇外,实例尤其包括异丙醇、仲丁醇和叔丁醇以及2-甲基-2-丁醇。
通常而言,每g IIb’使用5-500ml,优选20-100ml溶剂。
合适的碱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碱,其中优选碱金属碱,特别优选钠和钾碱。所用碱为无机碱,尤其是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以及有机碱,尤其是醇盐如甲醇钠、甲醇钾、异丙醇钾和叔丁醇钾,其通常以无水形式使用。非常特别优选氢氧化钾。
通常而言,每mol IIb’需要10-200mol,优选30-70mol碱。
尤其是在水解三萘嵌二苯二甲酰亚胺IIb’的情况下,已发现额外有利的是使用金属氟化物,尤其是碱金属氟化物如氟化钾、氟化钠或氟化锂作为助剂。
合适的是,每mol碱通常使用0.1-2mol,尤其是0.7-1.3mol助剂。
反应温度通常为50-120℃,优选60-100℃。
反应时间通常为0.5-24小时,尤其是2-10小时。
对于工艺技术,合适的程序如下:
将碱,合适的话助剂以及溶剂的混合物加热到反应温度并强烈搅拌,然后加入萘嵌苯二甲酰亚胺IIb’。在所需反应时间之后,滴加入酸如无机酸如盐酸,或优选有机酸如乙酸直至pH达到约1-4,将混合物在反应温度下再搅拌1-4小时。在冷却至室温之后,过滤出通过用水稀释沉淀出的反应产物,用热水洗涤并在约100℃和减压下干燥。
当应分离出对应的羧酸盐而不是特定的酸酐时,合适的程序是在水解之后不酸化反应混合物,而是仅将其冷却至室温,过滤出沉淀产物,用低级脂族醇如异丙醇洗涤并在约100℃和减压下干燥。
A.1.制备式Ia1的萘嵌苯衍生物:
在下文中描述了作为特定桥连成员L的函数的萘嵌苯衍生物Ia1的制备。
A.1.1.制备式Ia11的萘嵌苯衍生物(L=化学键):
为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a11,可使a)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酸酐IIa或b)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酰亚胺IIb在非质子有机溶剂以及需要的话碱或者过渡金属催化剂和碱的组合存在下与式IIIa的胺反应:
H-NR1R2    IIIa,
在b)的情况下,随后应如上所述水解。水解和亲核取代也可在一步反应中进行。
当反应在过渡金属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时,通常可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用较少量的胺反应物IIIa进行。
适合的溶剂原则上为所有在反应条件下稳定且沸点高于所选反应温度的非质子溶剂,其中在反应温度下萘嵌苯反应物IIa或IIb和胺IIIa完全溶解,合适的话使用的催化剂和碱至少部分溶解,从而使反应条件基本为均相。也可使用极性非质子或非极性非质子溶剂,尤其是当不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时,优选极性溶剂。当所用胺IIIa在反应温度下为液体时,其本身甚至可用作反应介质,并且可不使用溶剂。
合适的极性非质子溶剂的实例尤其为N,N-二取代的脂族羧酰亚胺(尤其是N,N-二-C1-C4烷基-C1-C4羧酰亚胺),不含NH官能的含氮杂环化合物,二甲亚砜,和非质子醚(尤其是环醚、二芳基醚以及单体C2-C3亚烷基二醇和可包含至多6个氧化烯单元的低聚C2-C3亚烷基二醇的二C1-C6烷基醚,尤其是二甘醇二C1-C4烷基醚)。
特别合适的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和N,N-二甲基丁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喹啉、异喹啉、喹哪啶、嘧啶、N-甲基哌啶和吡啶;二甲亚砜、四氢呋喃、二甲基和四甲基四氢呋喃、二噁烷、二苯醚;二甘醇的二甲基醚、二乙基醚、二丙基醚、二异丙基醚、二正丁基醚、二仲丁基醚和二叔丁基醚,以及二甘醇甲基.乙基醚,三甘醇的二甲基醚和二乙基醚,以及三甘醇的甲基.乙基醚,其中优选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
合适的非极性非质子溶剂的实例为来自下列的沸点>100℃的溶剂:脂族化合物(尤其是C8-C18链烷烃),未取代、烷基取代和稠合的脂环族化合物(尤其是未取代的C7-C10环烷烃、被1-3个C1-C6烷基取代的C6-C8环烷烃、具有10-18个碳原子的多环饱和烃),烷基-和环烷基-取代的芳族化合物(尤其是被1-3个C1-C6烷基或1个C5-C8环烷基取代的苯)以及可被烷基取代和/或部分氢化的稠合芳族化合物(尤其是被1-4个C1-C6烷基取代的萘)以及这些溶剂的混合物。
特别优选的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辛烷、异辛烷、壬烷、异壬烷、癸烷、异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六烷和十八烷;环庚烷、环辛烷、甲基环己烷、二甲基环己烷、三甲基环己烷、乙基环己烷、二乙基环己烷、丙基环己烷、异丙基环己烷、二丙基环己烷、丁基环己烷、叔丁基环己烷、甲基环庚烷和甲基环辛烷;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1,3,5-三甲基苯、1,2,4-和1,2,3-三甲基苯、乙苯、丙基苯、异丙基苯、丁基苯、异丁基苯、叔丁基苯和环己基苯;萘、十氢萘、1-和2-甲基萘、1-和2-乙基萘;上述溶剂的组合可由来自原油的热和催化裂化工艺或石脑油加工的部分或完全加氢的高沸点馏分得到,例如类混合物和类烷基苯混合物。
非常特别优选的溶剂为二甲苯(所有异构体)、1,3,5-三甲基苯,尤其是甲苯。
基于每g萘嵌苯反应物IIa或IIb,溶剂的用量通常为10-1000ml,优选10-500ml。
合适的碱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碱,其中优选碱金属碱,特别优选钠和钾碱。合适的碱为无机碱,尤其是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以及弱无机酸的盐,尤其是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以及有机碱,尤其是醇盐如甲醇钠、叔丁醇钠、甲醇钾、异丙醇钾和叔丁醇钾,以及弱有机酸的盐,尤其是乙酸盐,其中碱通常以无水形式使用。
在过渡金属存在下反应的情况下,优选强碱,特别是醇盐如叔丁醇钠和叔丁醇钾,而在催化剂不存在下特别合适的是弱非亲核碱,尤其是弱酸盐,优选碳酸盐,如碳酸钠。
每摩尔萘嵌苯反应物IIa或IIb通常使用0.1-10mol,优选0.5-3mol碱。
合适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尤其为可与游离配体分子组合使用的钯配合物如四(三苯基膦)钯(0)、四(三邻甲苯基膦)钯(0)、[1,2-二(二苯基膦基)乙烷]氯化钯(II)、[1,1′-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氯化钯(II)、二(三乙基膦)氯化钯(II)、二(三环己基膦)乙酸钯(II)、(2,2′-联吡啶基)氯化钯(II)、二(三苯基膦)氯化钯(II)、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1,5-环辛二烯氯化钯(II)、二(乙腈)氯化钯(II)和二(苄腈)氯化钯(II),优选[1,1′-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氯化钯(II)、四(三苯基膦)钯(0)和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
通常而言,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用量基于IIa或IIb为1-20摩尔%,尤其是2-10摩尔%。
通常而言,有利的是同时存在游离配体分子,例如三(叔丁基)膦、三苯基膦和三(邻甲苯基)膦和1,1′(2,2′-二苯基膦)二萘(BINAP)。其量基于过渡金属催化剂通常为80-500mol%,优选100-300mol%。
胺反应物IIIa与萘嵌苯反应物IIa或IIb的摩尔比在过渡金属催化剂存在下通常为5∶1-1∶1,尤其是3∶1-2∶1,在过渡金属催化剂不存在下通常为200∶1-1∶1,尤其是50∶1-20∶1。当胺反应物同时用作反应介质时,该量限制不适用。
反应温度在催化剂存在下通常为25-100℃,优选70-90℃,在催化剂不存在下为25-200℃,优选70-170℃。
尤其在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情况下,推荐在保护气体下进行反应。
反应时间在催化剂存在下通常为1-48小时,尤其是10-20小时,在催化剂不存在下通常为0.5-24小时,尤其是1-3小时。
A.1.2.制备式Ia12的萘嵌苯衍生物(L=-Ar-或-Ar-E-Ar-)
在结构中,亚苯基环Ar表示用于(杂)亚芳基-Ar-和-Ar-E-Ar-的所占位置(placeholder)。
为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a12,可以使a)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酸酐IIa或b)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酰亚胺IIb在有机溶剂,需要的话与水的混合物,以及过渡金属催化剂和碱存在下与式IIIb的二氧杂环戊硼烷基取代的胺进行Suzuki偶联反应:
其中R11基团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为氢、C1-C30烷基、C5-C8环烷基或(杂)芳基,其中存在于硼原子上的R11基团在每种情况下也可一起连接形成5或6元环,该环包含两个氧原子和硼原子且可在碳原子上被至多4个C1-C30烷基、C5-C8环烷基或(杂)芳基取代。
随后在b)的情况下应进行上述水解。
此处用作胺反应物的二氧杂环戊硼烷基取代的胺IIIb可通过在非质子有机溶剂、过渡金属催化剂和碱存在下使相应溴化的胺IIIc:
与式IV乙硼烷反应而得到:
然而,也可通过与乙硼烷IV类似反应使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酰亚胺IIb转化为迫位二氧杂环戊硼烷基衍生物IIb”:
然后使后者与上述溴化的胺IIIc进行Suzuki偶联。
为制备二氧杂环戊硼烷基衍生物IIIb或IIb′,合适的乙硼烷IV尤其为二(1,2-和1,3-二醇基)乙硼烷(bis(1,2-and 1,3-diolato)diborane)、四烷氧基乙硼烷、四环烷氧基乙硼烷、四芳氧基乙硼烷和四杂芳氧基乙硼烷以及它们的混合形式。这些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联硼酸频那醇酯(bis(pinacolato)diborane)、二(1,2-苯二酚基)乙硼烷(bis(1,2-benzenediolato)diborane)、二(2,2-二甲基-1,3-丙二醇基)乙硼烷、二(1,1,3,3-四甲基-1,3-丙二醇基)乙硼烷、二(4,5-蒎烷二醇基)乙硼烷(bis(4,5-pinandiolato)diborane)、二(四甲氧基)乙硼烷、二(四环戊氧基)乙硼烷、二(四苯氧基)乙硼烷和二(4-吡啶氧基)乙硼烷(bis(4-pyridiyloxy)diborane)。
优选其中存在于硼原子上的两个R11基团一起连接形成包含两个氧原子和硼原子的5或6元环的乙硼烷IV。具有5-7个碳原子作为环成员的芳族或不饱和,甚至双环的环可与所形成的5或6元环稠合。所有环和环体系可被至多4个C1-C30烷基、C5-C8环烷基、芳基和/或杂芳基基团取代;它们优选被至多4个C1-C4烷基取代。这些优选乙硼烷的实例为上述二(1,2-和1,3-二醇基)乙硼烷,特别优选联硼酸频那醇酯。
乙硼烷IV与反应物IIIc或IIb的摩尔比通常为0.8∶1-3∶1,尤其是1.5∶1-2∶1。
适合的溶剂原则上为所有在反应条件下对碱稳定且沸点高于所选反应温度的非质子溶剂,其中在反应温度下反应物完全溶解,所用催化剂和碱至少部分溶解,从而使反应条件基本为均相。可使用非极性非质子或极性非质子溶剂,优选非极性非质子溶剂,特别是甲苯。
特别合适的非极性和极性非质子溶剂的其它实例为列于A.1.1节的溶剂。
溶剂的量基于每g IIIc或IIb通常为10-1000ml,优选20-300ml。
合适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尤其为列于A.1.1节的钯配合物,其用量基于IIIc或IIb又通常为1-20mol%,尤其是2-10mol%。通常不需要额外存在游离配体分子。
所用碱优选为弱的有机酸和无机酸的碱金属盐,尤其是钠盐,特别是钾盐,如乙酸钠、乙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和碳酸氢钾。优选碱为乙酸盐,尤其是乙酸钾。
通常而言,每mol IIIc或IIb使用1-5mol,优选2-4mol碱。
反应温度通常为20-180℃,尤其是60-120℃。
反应时间通常为0.5-30小时,尤其是1-20小时。
对于工艺技术,制备二氧杂环戊硼烷基衍生物合适的程序如下:
首先装入反应物IIIc或IIb和溶剂,依次加入乙硼烷IV、过渡金属催化剂和碱,将混合物在保护气体下加热至所需反应温度并维持0.5-30小时。在冷却至室温之后,从反应混合物中过滤出固体组分并在减压下蒸除溶剂。
在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酸衍生物IIa或IIb和二氧杂环戊硼烷基取代的胺IIIb之间,或在二氧杂环戊硼烷基萘嵌苯衍生物IIb′和对溴苯胺IIIc之间的Suzuki偶联在有机溶剂,合适的话与水的混合物,过渡金属催化剂和碱存在下进行。
IIIb与IIa或IIb的摩尔比通常为0.8∶1-3∶1,优选0.9∶1-2∶1。IIb′与IIIc的摩尔比通常为0.8∶1-3∶1,优选1.5∶1-2.5∶1。
适合Suzuki偶联的溶剂原则上为所有其中在反应温度下反应物完全溶解,所用催化剂和碱至少部分溶解,从而使反应条件基本为均相的溶剂。特别合适的是对制备二氧杂环戊硼烷基衍生物提及的上述溶剂,此处也优选烷基取代的苯。溶剂的量通常基于每g萘嵌苯衍生物为10-1000ml,优选20-100ml。
优选使用水作为额外的溶剂。此时,每升有机溶剂使用10-1000ml,尤其是250-500ml水。
所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又优选为钯配合物,此时同样适用相同的优选条件。催化剂的量基于萘嵌苯衍生物通常为1-20mol%,尤其是1.5-5mol%。
优选碱又为弱酸的碱金属盐,特别优选碳酸盐如碳酸盐,尤其是碳酸钾。通常而言,碱的量基于每mol萘嵌苯衍生物为0.1-10mol,尤其是0.2-5mol。
反应温度通常为20-180℃,优选60-120℃。当在步骤b)使用水时,不推荐在高于100℃的温度下反应,因为否则的话必须在加压下操作。
反应通常在0.5-48小时,尤其是5-20小时之内结束。
就工艺技术而言,在Suzuki偶联中合适的程序如下:
首先装入反应物以及溶剂,加入优选溶解在水或水/醇混合物中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和碱,将混合物在保护气体下加热至所需反应温度并维持0.5-48小时。在冷却至室温之后,从反应混合物中移出有机相并在减压下蒸除溶剂。
A.1.3.制备式Ia13的萘嵌苯衍生物(L=经由亚乙烯基连接的(杂)亚芳基-Ar-或-Ar-E-Ar-)
在结构中,亚苯基环Ar又表示用于(杂)亚芳基-Ar-和-Ar-E-Ar-的所占位置。
为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a13,可使a)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酸酐IIa或b)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酰亚胺IIb在非质子有机溶剂、过渡金属催化剂、碱以及需要的话助催化剂在Heck反应中与式IIId的乙烯基胺反应:
在b)的情况下随后应如上所述水解。
适合该反应的溶剂尤其为极性,以及非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除列于A.1.1节的溶剂之外,例如卤代烃和脂族胺也适合作为溶剂。特别合适的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二乙胺、哌啶、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氯甲烷、二甲亚砜和甲苯。
合适的过渡金属催化剂为同样列于A.1.1节的钯化合物,其也可由钯盐如乙酸钯(II)和配体分子原位制备。通常而言,在直接使用钯配合物的情况下,同时存在游离配体分子也是有利的。特别优选的过渡金属催化剂体系为四(三苯基膦)钯(0)、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和乙酸钯(II)以及三苯基膦和三(邻甲苯基)膦。
所用助催化剂可为金属卤化物和季铵盐。实例包括氯化锂、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和四丁基硫酸氢铵。
除弱无机酸和有机酸的碱金属盐,特别是钠盐和钾盐外,合适的碱还有叔胺。特别合适的碱的实例为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钾、乙酸钠、乙酸钾和三(C2-C4烷基)胺如三乙胺。
反应温度通常为0-150℃,优选25-80℃。
推荐在保护气体下操作。
反应通常在1-24小时内结束。
该反应的其它细节可由Chem.Rev.100,第3009-3066页(2000)得到。A.1.4.制备式Ia14的萘嵌苯衍生物(L=经由亚乙炔基连接的(杂)亚芳基-Ar-或-Ar-E-Ar-):
在结构中,亚苯基环Ar又表示用于(杂)亚芳基-Ar-和-Ar-E-Ar-的所占位置。
为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a14,可以使a)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酸酐IIa或b)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酰亚胺IIb在非质子有机溶剂、过渡金属催化剂和碱,以及需要的话铜助催化剂存在下与式IIIe乙炔基胺反应:
在b)的情况下随后应如上所述水解。
适合该反应的溶剂尤其为极性,以及非极性有机溶剂。除列于A.1.1节的溶剂之外,例如卤代烃和胺也适合作为溶剂。特别合适的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二乙胺、哌啶、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和甲苯。
合适的过渡金属催化剂为同样列于A.1.1节的钯化合物,优选四(三苯基膦)钯(0)和二(三苯基膦)氯化钯(II)。
所用助催化剂可为亚铜(I)和铜(II)化合物。除氧化物外,合适的助催化剂为有机酸,尤其是无机酸的铜盐,尤其是碘化亚铜(I)。
除弱无机酸和有机酸的碱金属盐,特别是铯盐外,合适的碱还有仲胺和叔胺。特别合适的碱的实例为碳酸铯,二(C2-C4烷基)胺如二乙基胺和二异丙基胺、三(C2-C4烷基)胺如三乙基胺,和环状胺如哌啶。
反应温度通常为0-150℃,优选25-80℃。
推荐在保护气体下操作。
反应通常在1-24小时内结束。
该反应的其它细节可由Chem.Rev.103,第1979-2017页(2003)得到。
A.2.制备式Ia2的萘嵌苯衍生物:
下面作为特定的桥连成员L的函数分节描述萘嵌苯衍生物Ia2的制备。
A.2.1.制备式Ia21的萘嵌苯衍生物(L=化学键):
为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a21,可以使a)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酸酐IIa或b)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酰亚胺IIb在非亲核溶剂和碱存在下与式Va的(硫)醇反应:
H-ZR3    Va,
在b)的情况下随后应如上所述水解。
适合该反应的非亲核溶剂尤其为极性非质子溶剂,特别是脂族羧酰胺(优选N,N-二-C1-C4烷基-C1-C4羧酰胺)和内酰胺,如二甲基甲酰胺、二乙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丁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
所用非亲核溶剂也可为非极性非质子溶剂,但这些溶剂并不优选。实例包括芳族烃如苯、甲苯和二甲苯。
溶剂量取决于卤化萘嵌苯衍生物的溶解度。每g萘嵌苯反应物IIa或IIb通常需要2-200ml,尤其是3-150ml溶剂。
合适的碱尤其为无机和有机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碱,其中碱金属碱特别合适。无机碱实例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氢氧化物、氢化物和氨基化物;有机碱的实例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醇盐(特别是C1-C10醇盐,尤其是叔C4-C6醇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苯基)烷基氨基化物(特别是二(C1-C4烷基)氨基化物)以及三苯甲基金属化物。优选碱为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特别优选碳酸盐。优选的碱金属为锂、钠、钾和铯;特别合适的碱土金属为镁和钙。
碱金属碱的具体实例包括: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钾和碳酸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铯;氢化锂、氢化钠和氢化钾;氨基化锂、氨基化钠和氨基化钾;甲醇锂、甲醇钠、甲醇钾、乙醇锂、乙醇钠、乙醇钾、异丙醇钠、异丙醇钾、叔丁醇钠、叔丁醇钾、(1,1-二甲基)辛醇锂、(1,1-二甲基)辛醇钠、(1,1-二甲基)辛醇钾;二甲基氨基锂、二乙基氨基锂、二异丙基氨基锂、二异丙基氨基钠、六甲基二硅基胺基锂、六甲基二硅基胺基钠、六甲基二硅基胺基钾、三苯甲基锂、三苯甲基钠和三苯甲基钾。
除这些金属碱外,纯有机含氮碱也是合适的。
它们合适的实例为烷基胺,特别是三C2-C6烷基胺如三乙胺、三丙胺和三丁胺,醇胺,尤其是单-、二-和三C2-C4醇胺如单-、二-和三乙醇胺,以及杂环碱如吡啶、4-(N,N-二甲基氨基)吡啶、(4-吡咯烷)吡啶、N-甲基哌啶、N-甲基哌啶酮、N-甲基吗啉、N-甲基-2-吡咯烷酮、嘧啶、喹啉、异喹啉、喹哪啶、二氮杂双环辛烷(DABCO)、二氮杂双环壬烯(DBN)和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DBU)。
非常特别优选的碱为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钾和碳酸铯。
每摩尔(硫)醇Va通常需要至少0.4当量碱。对于金属碱,特别合适的用量是基于每摩尔Va为0.4-3当量,尤其是0.4-1.2当量。在纯有机碱的情况下,基于每摩尔Va的用量为0.4-10当量,更优选0.4-3当量。当将有机碱用作溶剂时,这对于环状碱尤其可能如此,对于当量的限制当然是多于的。
反应可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合适的相转移催化剂尤其为季铵盐和鏻盐如四(C1-C18烷基)铵卤化物和四氟硼酸盐,苄基三(C1-C18烷基)铵卤化物和四氟硼酸盐,以及四(C1-C18烷基)-和四苯基卤化鏻,以及冠醚。卤化物通常为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和碘化物,其中优选氯化物和溴化物。特别合适的具体实例为:四乙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碘化铵、四丁基四氟硼酸铵和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鏻和四苯基氯化鏻和溴化鏻;18-冠-6、12-冠-4和15-冠-5。
当使用相转移催化剂时,其用量基于每摩尔(硫)醇Va通常为0.4-10当量,尤其是0.4-3当量。
每摩尔萘嵌苯反应物IIa或IIb通常使用1-10mol,优选1-5mol(硫)醇Va。
反应温度取决于底物的反应性且通常为30-150℃。
反应时间通常为0.5-96小时,尤其是2-72小时。
A.2.2.制备式Ia22的萘嵌苯衍生物(L=-Ar-或-Ar-E-Ar-):
亚苯基环Ar表示用于(杂)亚芳基-Ar-和-Ar-E-Ar-的所占位置。
萘嵌苯衍生物Ia22的制备可类似于A.1.2节所述的萘嵌苯衍生物Ia12的制备进行。
因此可使a)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酸酐IIa或b)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酰亚胺IIb在有机溶剂,需要的话与水的混合物,以及过渡金属催化剂和碱存在下与式Vb的二氧杂环戊硼烷基取代的(硫)醇进行Suzuki偶联反应:
其中R11基团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为氢、C1-C30烷基、C5-C8环烷基或(杂)芳基,其中存在于硼原子上的R11基团在每种情况下也可一起连接形成5或6元环,该环包含两个氧原子和硼原子且可在碳原子上被至多4个C1-C30烷基、C5-C8环烷基或(杂)芳基取代,随后在b)的情况下应进行上述水解。
此处用作胺反应物的二氧杂环戊硼烷基取代的(硫)醇Vb可类似于二氧杂环戊硼烷基取代的胺IIIc通过在非质子有机溶剂、过渡金属催化剂和碱存在下使相应溴化的(硫)醇Vc:
与式IV乙硼烷反应而得到:
然而,此处也可通过与乙硼烷IV类似反应使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酰亚胺IIb转化为迫位二氧杂环戊硼烷基衍生物IIb″:
然后使后者与溴化的(硫)醇Vc进行Suzuki偶联。
这些反应的其它细节可由A.1.2节的类似反应描述得到。
A.2.3.制备式Ia23的萘嵌苯衍生物(L=经由亚乙烯基连接的(杂)亚芳基-Ar-或-Ar-E-Ar-):
亚苯基环Ar又表示用于(杂)亚芳基-Ar-和-Ar-E-Ar-的所占位置。
萘嵌苯衍生物Ia23的制备可类似于A.1.3节所述的萘嵌苯衍生物Ia13的制备进行。
因此,可使a)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酸酐IIa或b)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酰亚胺IIb在非质子有机溶剂、过渡金属催化剂、碱以及需要的话助催化剂存在下在Heck反应中与式Vd的乙烯基(硫)醇反应:
在b)的情况下随后应如上所述水解。
该反应的其它细节可由A.1.3节得到。
A.2.4.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a24(L=经由亚乙炔基连接的(杂)亚芳基-Ar-或-Ar-E-Ar-):
亚苯基环Ar又表示用于(杂)亚芳基-Ar-和-Ar-E-Ar-的所占位置。
萘嵌苯衍生物Ia24的制备又可类似于A.1.4节所述的萘嵌苯衍生物Ia14的制备进行。
因此,可使a)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酸酐IIa或b)迫位-卤代萘嵌苯二甲酰亚胺IIb在非质子有机溶剂、过渡金属催化剂、碱以及需要的话铜助催化剂存在下与式Ve的乙炔基(硫)醇反应:
在b)的情况下随后应如上所述水解。
该反应的其它细节可由A.1.4节得到。
A.3.制备式Ia3的萘嵌苯衍生物
为制备萘嵌苯四甲酸单酰亚胺单酸酐Ia3:
可使式IIc的萘嵌苯四甲酸二酐在极性非质子溶剂和酰亚胺化催化剂存在下与式VI的伯胺反应:
R1-NH2    VI。
合适的极性非质子溶剂尤其为非质子含氮杂环化合物如吡啶、嘧啶、咪唑、喹啉、异喹啉、喹哪啶、N-甲基哌啶、N-甲基哌啶酮和N-甲基吡咯烷酮、羧酰胺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四烷基脲如四甲基脲,其中特别优选N-甲基吡咯烷酮。
通常而言,每g IIc使用2-500ml,优选2-50ml溶剂。
合适的酰亚胺化催化剂尤其为有机和无机酸与金属如锌、铁、铜和镁的路易斯酸盐,以及这些金属的氧化物,例如乙酸锌、丙酸锌、氧化锌、乙酸亚铁(II)、氯化铁(III)、硫酸亚铁(II)、乙酸铜(II)、氧化铜(II)和乙酸镁,其中特别优选乙酸锌。盐优选以无水形式使用。
基于IIc通常使用20-500mol%,尤其是80-120mol%催化剂。
也可使用酸本身,即例如有机酸,尤其是C1-C3羧酸如甲酸、乙酸和丙酸,以及无机酸如磷酸,在每种情况下优选以高浓缩形式用作酰亚胺化催化剂。此时,酸同时用作溶剂或助溶剂,因此通常过量使用。
伯胺VI与萘嵌苯四甲酸二酐IIc的摩尔比通常为约0.1∶1.5-0.5∶1.2,尤其是0.8∶1.5-0.8∶1.2。
反应温度通常为60-250℃,优选100-230℃,更优选90-170℃。
推荐在保护气体下进行反应。
反应通常在1-4小时内结束。
B.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b
在其中两个X基团连接形成含酸的酰亚胺基团(x2)或缩合物基团(x3)的萘嵌苯衍生物Ib的制备中,有利的是在每种情况下可使用具有所需Y基团的萘嵌苯衍生物Ia作为反应物。
B.1.制备式Ib1的萘嵌苯衍生物:
在下面的节中,取决于取代基Y描述了萘嵌苯衍生物Ib1的制备。
B.1.1.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b11:
萘嵌苯衍生物Ib11的制备可通过使相应的萘嵌苯衍生物Ia1与式VII的伯胺在极性非质子溶剂和酰亚胺化催化剂存在下反应而进行:
A-B-NH2    VII。
该酰亚胺化反应可类似于A.3节所述的制备萘嵌苯四甲酸单酰亚胺单酸酐Ia3的酰亚胺化反应而进行。
或者,酰亚胺化也可用较大量的伯胺VI(通常基于每摩尔Ia1为1-10mol,优选2-6mol)在极性非质子溶剂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碱存在下进行。
优选碱金属碱,特别是钠和钾碱。合适的碱为无机碱,尤其是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以及有机碱,尤其是醇盐如甲醇钠、甲醇钾、异丙醇钾和叔丁醇钾,其通常以无水形式使用。非常特别优选氢氧化钾。
每摩尔Ia1通常需要1-10mol,优选2-4mol碱。
反应温度通常为50-200℃,优选60-150℃。
反应时间通常为0.5-24小时,尤其是2-10小时。
B.1.2.制备式Ib12的萘嵌苯衍生物:
萘嵌苯衍生物Ib12的制备可类似地通过使相应的萘嵌苯衍生物Ia2与式VII的伯胺在极性非质子溶剂和酰亚胺化催化剂存在下反应而进行:
A-B-NH2    VII。
该酰亚胺化反应的其它细节可由A.3节得到。
或者,酰亚胺化也可如B.1.1所述用较大量的胺VII在极性非质子溶剂和碱金属/碱土金属碱存在下进行。
B.1.3.制备式Ib13的萘嵌苯衍生物:
萘嵌苯衍生物Ib13也可类似地通过使相应的萘嵌苯衍生物Ia3与式VII的伯胺在极性非质子溶剂和酰亚胺化催化剂存在下反应而得到:
A-B-NH2    VII
进行该酰亚胺化反应的其它细节又可由A.3节得到。
酰亚胺化也可如B.1.1节所述用较大量的胺VII在极性非质子溶剂和碱金属/碱土金属碱存在下进行。
或者,三萘嵌二苯和四萘嵌三苯衍生物Ib13(m分别为1和2)也可如下制备:
a)使萘-或二萘嵌苯二甲酸酐VIII:
首先在极性非质子溶剂和酰亚胺化催化剂存在下与式VII的伯胺反应:
A-B-NH2    VII,
b)然后使该反应中得到的式VIIIa的萘-或二萘嵌苯二甲酰亚胺在对碱稳定的高沸点有机溶剂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碱和含氮辅助碱存在下与式VIIIb的二萘嵌苯二甲酰亚胺反应:
以及
c)需要的话使所得在萘嵌苯骨架上未取代的三萘嵌二苯-或四萘嵌三苯四甲酸单酰亚胺单酸酐Ib13(n=p=0)
c1)在惰性稀释剂存在下与单质溴反应,和
c2)然后使溴化的三萘嵌二苯或四萘嵌三苯衍生物Ib13′:
在非亲核溶剂和碱存在下与式IX的(硫)醇反应:
H-ZR    IX
和/或与式IIIa的胺反应:
H-NR1R2    IIIa
得到取代的萘嵌苯衍生物Ib13(n和/或p≠0)。
在酰亚胺化步骤a)中,又可类似于A.3节所述的酰亚胺化而进行。
在步骤b)中,酸官能化的萘-或二萘嵌苯二甲酰亚胺VIIIa与二萘嵌苯二甲酰亚胺VIIIb反应形成在萘嵌苯骨架上未取代的三萘嵌二苯或四萘嵌三苯衍生物Ib13。
适合步骤b)的溶剂原则上为所有在反应条件下对碱稳定的高沸点(沸点>100℃且沸点高于所选反应温度)溶剂,其中在反应温度下反应物VIIIa和VIIIb完全溶解,碱至少部分溶解,从而使反应条件基本为均相。
特别合适的溶剂为可以是非极性或极性的,但优选极性的非质子溶剂。
这些溶剂的实例在A.1.1节中提及,且所用极性非质子溶剂可额外为三烷基胺,特别是三(C3-C6烷基)胺如三丙基-和三丁基胺。
特别优选的溶剂为二苯醚,尤其是二甘醇的二烷基醚,特别是二甘醇二甲醚和二乙醚。
此外,也可使用质子溶剂,尤其是具有氨基和羟基官能的那些,例如醇胺,尤其是单-、二-和三C2-C4醇胺,如单-、二-和三乙醇胺。
通常而言,每g基于二萘嵌苯的反应物使用10-50ml极性非质子溶剂,50-250ml非极性非质子溶剂和3-50ml质子溶剂。
合适的碱为无机或有机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强碱,其中含碱金属的碱特别合适。
这些碱的实例为在A.2.1节提及的那些。特别优选丙基氨基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甲醇钠、叔丁醇钠、甲醇钾和叔丁醇钾,非常特别优选叔丁醇盐。
为促进反应,有利的是加入具有低亲核作用的含氮辅助碱。合适的碱为在反应温度下为液体的烷基胺,尤其是三C3-C6烷基胺如三丙胺和三丁胺,醇胺,尤其是单-、二-和三C2-C4醇胺如单-、二-和三乙醇胺,特别是杂环碱如吡啶、N-甲基哌啶、N-甲基哌啶酮、N-甲基吗啉、N-甲基-2-吡咯烷酮、嘧啶、喹啉、异喹啉、喹哪啶,尤其是二氮杂双环壬烯(DBN)和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DBU)。
对于金属碱,合适的量为每摩尔二萘嵌苯反应物使用2-20mol,优选8-20mol,对于辅助碱,每g二萘嵌苯反应物使用1-60g,优选5-30g。
金属碱可以固体或溶解形式使用。当金属碱与该金属碱在其中不能充分溶解的非极性非质子反应溶剂结合使用时,可将其溶解在碱强度比碱金属碱更高的醇中。合适的醇尤其为可含有芳基取代基且总共具有4-12个碳原子的脂族叔醇,例如叔丁醇、2-甲基-2-丁醇(叔戊醇)、3-甲基-3-戊醇、3-乙基-3-戊醇、2-苯基-2-戊醇、2,3-二甲基-3-戊醇、2,4,4-三甲基-2-戊醇和2,2,3,4,4-五甲基-3-戊醇。
反应温度通常为50-210℃,优选70-180℃。
反应时间通常为2-12小时。
也可使用一种或两种反应物VIIIa或VIIIb的迫位卤代衍生物,特别是迫位氯代衍生物,尤其是迫位溴代衍生物,并因此使反应易于进行。
此时,在三萘嵌二苯衍生物Ib3的制备中可以使用4∶1-1∶1,尤其是2∶1-1∶1的卤化萘反应物VIIIa与二萘嵌苯反应物VIIIb的摩尔比,在未卤化萘反应物VIIIa的情况下,摩尔比通常为8∶1-1∶1,尤其是6∶1-2∶1。
当使用卤化反应物时,特别合适的反应介质不仅为基于醚的极性非质子溶剂,而且为非极性非质子溶剂,优选二甲苯、1,3,5-三甲基苯,尤其是甲苯和十氢萘。
碱的量同样可降低,尤其仅在使用醇盐和氢氧化物的情况下,存在含氮辅助碱是有利的。对于金属碱,每摩尔二萘嵌苯反应物通常使用5-20mol,尤其是5-10mol,对于辅助碱,每g二萘嵌苯反应物通常使用1-15g,尤其是1-5g。
在使用卤化反应物的情况下,反应时间也减少,通常为1-3小时。
在任选步骤c2)中的溴化可以通常已知的方式进行。
合适的惰性稀释剂不仅为卤化芳族化合物如氯苯和二氯苯以及三氯苯,还尤其为脂族卤代烃,尤其是甲烷类和乙烷类,如三溴-、四氯-和四溴甲烷,1,2-二氯-、1,1-二溴-和1,2-溴乙烷,1,1,1-三氯-、1,1,2-三氯-、1,1,1-三溴-和1,1,2-三溴乙烷和1,1,1,2-四氯-、1,1,2,2-四氯-、1,1,1,2-四溴-和1,1,2,2-四溴乙烷,其中优选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氯仿)。
通常而言,每g萘嵌苯反应物使用30-200g,优选100-150g溶剂。
溴与萘嵌苯反应物的摩尔比通常为10∶1-100∶1,尤其是40∶1-60∶1。
反应温度通常为40-140℃,尤其是40-90℃。
当反应温度高于所用溶剂沸点时,有利的是在加压下进行溴化。
随后在任选步骤c2)中用(杂)芳基氧基或-硫基-ZR或氨基-NR1R2取代溴原子最后可类似于A.2.1节所述的萘嵌苯衍生物Ia21的制备而进行。
B.1.4.制备式Ib14的萘嵌苯衍生物
用于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b14的反应物:
可对应于萘嵌苯衍生物I’:
其又可在极性非质子溶剂和酰亚胺化催化剂存在下与式VII的伯胺反应:
A-B-NH2    VII。
关于进行该酰亚胺化反应的其它细节也可由A.3节得到。
或者,酰亚胺化在此也可如B.1.1所述用较大量的胺VII在极性非质子溶剂和碱金属/碱土金属碱存在下进行。
用作反应物的半缩合物I′的制备可以常规方式通过使萘嵌苯四甲酸二酐IIc与式X的芳族胺在作为溶剂的含氮化合物或苯酚以及作为催化剂的路易斯酸或哌啶存在下反应而进行:
H2N-D-NH2    X。
芳族二胺X与萘嵌苯四甲酸二酐IIc的摩尔比通常为1.5∶1-1∶1,尤其是1.2∶1-1.05∶1。
合适含氮化合物尤其为没有进一步官能化的氮杂环如喹啉、异喹啉、喹哪啶、嘧啶、N-甲基哌啶、吡啶、吡咯、吡唑、三唑、四唑、咪唑和甲基咪唑。优选含叔氮化合物,尤其是喹啉。
通常而言,每g萘嵌苯反应物IIc使用5-200ml,优选10-50ml溶剂。
合适的催化剂为路易斯酸,如锌化合物,尤其是锌盐,如乙酸锌和氯化锌以及氧化锌,无机和有机酸如盐酸、乙酸和对甲苯磺酸,优选乙酸锌。
同样适合作为催化剂的是哌嗪,优选将其与作为溶剂的苯酚结合使用。
通常而言,每摩尔IIc使用0.25-5.0mol,尤其是1.0-2.0mol催化剂。
反应温度通常为100-240℃,优选160-240℃。
有利的是在保护气体如氮气或氩气下操作。
通常而言,缩合在0.5-24小时,尤其是2-6小时之内完成。
B.2.制备式Ib2的萘嵌苯衍生物:
在下面的节中,同样取决于取代基Y描述了萘嵌苯衍生物Ib2的制备。
B.2.1.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b21:
萘嵌苯衍生物Ib21的制备可通过使相应的萘嵌苯衍生物Ia1与式XI的芳族二胺在作为溶剂的含氮化合物或苯酚,以及作为催化剂的路易斯酸或哌啶存在下反应而进行:
该缩合反应可类似于B.1.4节所述的用于制备萘嵌苯反应物I’的缩合反应而进行。
B.2.2.制备式Ib22的萘嵌苯衍生物:
萘嵌苯衍生物Ib22的制备可类似地通过使相应的萘嵌苯衍生物Ia2与式XI的芳族二胺在作为溶剂的含氮化合物或苯酚,以及作为催化剂的路易斯酸或哌啶存在下反应而进行:
关于进行该缩合反应的其它细节又可由B.1.4节得到。
B.2.3.制备式Ib23的萘嵌苯衍生物:
萘嵌苯衍生物Ib23也可类似地通过使相应萘嵌苯衍生物Ia3与式XI的芳族二胺在作为溶剂的含氮化合物或苯酚,以及作为催化剂的路易斯酸或哌啶存在下反应而得到:
关于进行该缩合反应的其它细节又可由B.1.4节得到。
B.2.4.制备式Ib24的萘嵌苯衍生物
用于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b24的反应物:
可为描述于B.1.4节的相应萘嵌苯衍生物I’:
其可与式XI的芳族二胺在作为溶剂的含氮化合物或苯酚,以及作为催化剂的路易斯酸或哌啶存在下进行进一步的缩合反应:
该缩合反应又可类似于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而进行。
本发明萘嵌苯衍生物I显著适用于染料敏化的太阳能电池。
它们在太阳光的波长范围表现出强吸收,并且可取决于共轭体系的长度覆盖约400nm(二萘嵌苯衍生物I)直至约900nm(四萘嵌三苯衍生物I)的范围。取决于它们的组成,基于三萘嵌二苯的萘嵌苯衍生物I以固态吸附在二氧化钛上,吸收位于约400nm至800nm的范围内。为了获得从可见直至近红外区域的入射太阳光的非常显著的利用,有利的是使用不同萘嵌苯衍生物I的混合物。有时,甚至有利的是使用不同萘嵌苯同系物。
有利的是,还可将萘嵌苯衍生物与常用于这些太阳能电池的所有n-半导体组合。优选实例包括用于陶瓷的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IV)、氧化钨(VI)、氧化钽(V)、氧化铌(V)、氧化铯、钛酸锶、锡酸锌,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如钛酸钡,可以以纳米晶或无定型存在的二元和三元铁氧化物。
特别优选的半导体为氧化锌和锐钛矿晶型二氧化钛,其优选以纳米晶形式使用。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可单独或以混合物形式使用。也可用一种或多种其它金属氧化物涂覆金属氧化物。此外,金属氧化物也可作为涂层施加在其它半导体如GaP、ZnP或ZnS上。
纳米颗粒状二氧化钛通常作为具有大表面积的多孔薄膜压在导电基材上或通过烧结施加在导电基材上。合适的基材不仅为金属箔,尤其还有覆盖导电材料如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如氟-或碘掺杂的氧化锡(FTO或ITO)和铝掺杂的氧化锌(AZO)、碳纳米管或金属膜的塑料板或箔,尤其是玻璃板。
萘嵌苯衍生物I可容易且耐久地固定在金属氧化物膜上。粘接借助酸酐官能(x1)或原位形成的羧基-COOH或-COO-或借助存在于酰亚胺或缩合物基团((x2)或(x3))中的酸基A而进行。
有利的是,萘嵌苯衍生物I的二甲酸盐可通过将酸酐溶解在四氢呋喃中、用四烷基氢氧化铵或碱金属碳酸盐水溶液碱化、在回流下沸腾约1小时、在二氯甲烷和水的混合物中溶解、从水相中取出有机相并在减压下除去二氯甲烷而由酸酐形式(x1)得到。
由于萘嵌苯衍生物I的强吸收,甚至金属氧化物薄膜也足以吸收所需量的萘嵌苯衍生物。金属氧化物薄膜具有的优点为降低了不希望的再复合过程的可能性以及降低了电池的内阻。因此,它们特别适合生产固体染料太阳能电池。
萘嵌苯衍生物I可以简单的方式,通过将新鲜烧结(仍温热)状态的金属氧化物膜与特定的萘嵌苯衍生物I在合适有机溶剂中的溶剂接触足够的时间(约0.5-24小时)而固定在金属氧化物膜上。这例如可通过将涂覆金属氧化物的基材浸在萘嵌苯衍生物的溶液中而进行。该简单程序是合适的,这是归结于萘嵌苯衍生物I的优异溶解性,特别是被(杂)芳基氧基或-硫基R取代的萘嵌苯衍生物I的优异溶解性。当组合使用不同萘嵌苯衍生物I时,它们可由包含所有萘嵌苯衍生物I的一种溶液施加,或由不同溶液依次施加。在各情况下最合适的方法可容易地确定。
如上所述,萘嵌苯衍生物I具有确保它们固定在n-半导体膜上的官能团。在分子的另一端,它们优选包含给电子体Y,其使萘嵌苯衍生物在将电子释放至n-半导体之后易于再生,以及防止与已经释放至半导体的电子再复合。
优选的给电子基团Y不仅有(硫)醚基团(y2),尤其还有氨基(y1)或酰亚胺或缩合物基团(y3)或(y4),其带有(硫)醚基团或氨基作为取代基。特别优选被氨基-NR7R8取代的酰亚胺基团(y3),非常特别优选氨基(y1)。
这些取代基额外使吸收红移并因此延长了可被萘嵌苯衍生物利用的光谱区域。
最后,萘嵌苯衍生物I可用液体电解质或固体p-导体再生。
液体电解质的实例包括氧化还原体系如碘/碘化物、溴/溴化物和氢醌/醌,以及可溶于极性有机溶剂或存在于离子液体或凝胶基质中的过渡金属配合物。
液体或液晶p-导体如三苯基胺衍生物也可用作p-导体。
固体p-导体的实例为无机固体如碘化亚铜(I)和硫氰酸亚铜(I),尤其是基于聚合物如聚噻吩和聚芳胺,或基于无定型的可以可逆氧化的非聚合物有机化合物如在开头提及的螺二芴的有机p-半导体,或其它p-导电分子。
固体p-半导体也可用于本发明染料敏化的太阳能电池而不会增加电池电阻,这是因为萘嵌苯衍生物I的强吸收,因此仅需薄的n-半导体层。
每个化合物I具有不同的电子性能,因此,染料太阳能电池的其它组分(n-和p-导体,添加剂等)必须对各化合物进行调节。
本发明染料敏化的太阳能电池的其它方面具有常规结构,因而此处无需进一步说明。
有利的是,本发明染料敏化的太阳能电池可用作一系列应用的能量源。特别令人感兴趣的可能用途的一个实例为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使用具有不同吸收性能的本发明化合物的组合允许生产串叠型电池(tandem cell)。
本发明染料敏化的太阳能电池在其它方面具有常规结构,因而此处无需进一步说明。
有利的是,本发明染料敏化的太阳能电池可用作一系列应用的能量源。特别令人感兴趣的可能用途的一个实例为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实施例
I.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
实施例1
将50.0g(0.033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7,12-四[(4-叔辛基)苯氧基]二萘嵌苯-3,4:9,10-四甲酰亚胺和800ml 2-甲基-2-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60℃。在0.5小时之后,加入55.2g(0.98mol)氢氧化钾和56.9g(0.98mol)氟化钾。将混合物加热至温和回流(约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72小时。使用甲苯薄层色谱分析样品显示仅有痕量反应物。
在冷却至50℃之后,用50重量%乙酸酸化并在80℃下进一步搅拌2小时,将反应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用热水洗涤、在70℃和减压下干燥,然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己烷混合物(1∶1)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红色固体形式得到19.4g I1,这对应于产率为49%。
I1的分析数据:
1H NMR(500MHz,CD2Cl2,25℃):δ=8.21(d,4H);7.48-7.41(m,1H);7.39-7.27(m,10H);6.90(d,8H);2.70-2.61(m,2H);1.76(s,4H);1.74(s,4H);1.40(s,12H);1.38(s,12H);1.10(d,12H);0.77(s,18H);0.70(s,18H)ppm;
UV-Vis(CHCl3):λmax(ε)=584(47 200),544(27 800),450(18 600)(M-1cm-1);
MS(FD):m/z(相对强度)=1367.7(100%)[M+]。
还得到12.2g(27%)类似取代的二萘嵌苯-3,4:9,10-四甲酸二酐,其具有如下分析数据:
1H NMR(500MHz,CDCl3,25℃):δ=8.11(s,4H);7.62(d,8H);6.77(d,8H);1.75(s,8H);1.38(s,24H);0.78(s,36H)ppm;
UV-Vis(CHCl3):λmax(ε)=584(42 500),542(25 000),450(19 000)(M-1cm-1);
MS(FD):m/z(相对强度)=1208.5(100%)[M+]。
实施例2
将50.0g(0.046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7,12-四苯氧基二萘嵌苯-3,4:9,10-四甲酰亚胺和800ml 2-甲基-2-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60℃。在0.5小时之后,加入55.2g(0.98mol)氢氧化钾和56.9g(0.98mol)氟化钾。将混合物加热至温和回流(约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72小时。使用甲苯薄层色谱分析样品显示仅有痕量反应物。
在冷却至50℃之后,用50重量%乙酸酸化并在80℃下进一步搅拌2小时,将反应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用热水洗涤、在70℃和减压下干燥,然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红色固体形式得到16.0g I2,这对应于产率为38%。
I2的分析数据:
1H NMR(250MHz,CD2Cl2,25℃):δ=8.17(s,2H);8.16(s,2H);7.46(t,1H);7.35(d,2H);7.33-7.28(m,8H);7.21-7.13(m,4H);7.03-6.97(m,8H);2.73-2.62(sept,2H);1.08(d,12H)ppm;
UV-Vis(CHCl3):=611nm;
MS(FD):m/z(相对强度)=920(100%)[M+]。
实施例3
将0.72g(0.60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7,12-四[(4-叔辛基)苯氧基]二萘嵌苯-3,4:9,10-四甲酸二酐在75ml喹啉中的溶液首先在氮气下装入250ml Schlenk管中,然后同样在氮气下依次加入0.074g(0.54mmol)4,5-二甲基亚苯基-1,2-二胺和0.28g(1.5mmol)无水乙酸锌。然后将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215℃并在该温度下保持40分钟并除去形成的水。在反应过程中,观察到颜色由深红色变为深绿色。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引入300ml 10重量%盐酸中并搅拌约12小时。将如此沉淀的产物过滤,首先用热水洗涤,然后水/甲醇混合物(1∶1)洗涤,最后用甲醇洗涤,直至洗出液清澈,然后在硅胶上用氯仿,随后用乙醇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过滤。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0.295g I3,这对应于产率为38%。
I3的分析数据:
UV-Vis(CHCl3):λmax(ε)=614(49 700)nm(M-1cm-1);MS(FD):m/z(相对强度)=1308.6(100%)[M+]。
实施例4
用于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4的4-[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苯胺在两段法中起始于二(4-叔辛基苯基)胺按如下制备:
1)二(4-叔辛基苯基)(4-硝基苯基)胺:将0.70g(1.0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70g(0.8mmol)二(二苯基膦)二茂铁和7.0g(70mmol)叔丁醇钠的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在15分钟之后,加入41.0g(0.2mol)4-溴硝基苯,在另一15分钟之后,加入20g(50mmol)二(4-叔辛基苯基)胺。然后将混合物加热至9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将冷却至室温的反应混合物加入500ml水中。用水洗涤通过用甲苯萃取而取出的有机相,然后在减压下除去溶剂。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己烷混合物(3∶1)作为洗脱液柱色谱分离粗产物。将所得产物在甲醇中再结晶。
以黄色固体形式得到11.7g二(4-叔辛基二苯基)(4-硝基苯基)胺,这对应于产率为45%。
分析数据:
1H NMR(500MHz,CD2Cl2,25℃):δ=7.97(d,2H);7.19(d,4H);7.10(d,4H);6.82(d,2H);1.75(s,4H);1.38(s,12H);0.76(s,18H)ppm;
MS(FD):m/z(相对强度)=515(100%)[M+]。
2)4-[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苯胺:
将5g(10mmol)二(4-叔辛基二苯基)(4-硝基苯基)胺、10g(0.15mol)锌粉和50ml乙醇的混合物用冰浴冷却至5℃。然后缓慢加入15g冰醋酸并维持5℃的温度。随后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5小时。
将锌粉过滤并用乙醇洗涤。在减压下除去乙醇之后,将产物溶于二氯甲烷中,并用水反复洗涤二氯甲烷相。在减压下除去二氯甲烷之后,在硅胶上用甲苯/己烷混合物(1∶1)作为洗脱液柱过滤产物。
以黄褐色油的形式得到3.6g 4-[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苯胺,这对应于产率为75%。
分析数据:
1H NMR(500MHz,CD2Cl2,25℃):δ=7.21(d,4H);6.89(m,6H);6.62(d,2H);6.82(d,2H),1.72(s,4H);1.38(s,12H);0.76(s,18H)ppm;
MS(FD):m/z(相对强度)=484.5(100%)[M+]。
将0.70g(0.56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7,12-四[(4-叔辛基)苯氧基]二萘嵌苯-3,4:9,10-四甲酸二酐(根据实施例1得到)在75ml无水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溶液首先在氮气下装入250ml Schlenk管中,然后同样在氮气下依次加入0.816g(1.35mol)4-[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苯胺和0.103g(0.56mmol)无水乙酸锌。然后将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130℃并在该温度下保持24小时。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通过用10重量%盐酸微酸化反应混合物而沉淀产物。将混合物在回流下加热0.5小时。将粗产物过滤、用热水洗涤,然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己烷混合物(1∶1)作为洗脱液柱过滤。
以红色固体形式得到0.250g I4,这对应于产率为27%。
I4的分析数据:
1H NMR(500MHz,CDCl3,25℃):δ=8.20(s,2H);8.09(s,2H);7.30-7.25(m,8H);7.23-7.20(d,4H);7.10-7.00(m,8H);6.91(d,4H);6.84(d,4H);1.71-1.67(m,12H);1.33-1.30(m,36H);0.76(d,54H)ppm;
UV-Vis(CHCl3):λmax=577,537,444nm;
MS(FD):m/z(相对强度)=1674.2(100%)[M+]。
实施例5
萘嵌苯衍生物I5为羧基在亚苯基环的3-和4-位上的两个异构体混合物。
将0.50g(0.37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7,12-四[(4-叔辛基)苯氧基]二萘嵌苯-3,4:9,10-四甲酸单酰亚胺单酸酐(根据实施例1得到)在25ml喹啉中的溶液首先在氮气下装入50ml Schlenk管中,然后同样在氮气下依次加入0.172g(1.10mmol)3,4-二氨基苯甲酸和0.20g(1.10mmol)无水乙酸锌。然后将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215℃,并除去形成的水,在该温度下保持3小时。在反应过程中,观察到颜色由深红色变为深绿色。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引入300ml 10重量%盐酸和25ml乙醇的混合物中,并搅拌约12小时。将如此沉淀的产物过滤、首先用热水洗涤,然后用水/甲醇混合物(95∶5)洗涤,在70℃和减压下干燥,然后在硅胶上用氯仿,随后用乙醇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过滤。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0.080g I5,这对应于产率为15%。
异构体混合物I5的分析数据:
UV-Vis(CHCl3):λmax(ε)=612(52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1483.7(100%)[M+]。
实施例6
萘嵌苯衍生物I6起始于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1,6-二[(4-叔辛基)苯氧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而制备,首先用(4-乙炔基苯基)二甲基胺交换溴,使其反应得到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6(步骤b)。
步骤a):
首先将34.7mg(0.03mmol)四(三苯基膦)钯(0)和14.6mg(0.024mmol)碘化亚铜(I),然后将0.09g(0.62mmol)(4-乙炔基苯基)二甲基胺加入在氩气下搅拌的0.3g(0.31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1,6-二[(4-叔辛基)苯氧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25ml三乙胺和25ml干燥四氢呋喃的混合物中。然后将混合物加热至6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2小时。
将冷却至室温的反应混合物加入100ml水中。通过用二氯甲烷萃取取出有机相,然后通过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将粗产物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戊烷混合物(2∶3)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紫色固体形式的10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9-(4-二甲基氨基苯基)乙炔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31%。
分析数据:
1H NMR(250MHz,CD2Cl2,25℃):δ=9.35(d,J=8Hz,1H);9.26(d,J=7Hz,1H);8.53(d,J=8Hz,1H);8,.13(s,2H);7.71(m,2H);7.47(d,J=8Hz,2H);7.36(m,5H);7.23(d,J=7Hz,2H);7.02(d,J=8Hz,4H);6.66(d,J=8Hz,2H);2.94(m,6H);2.60(m,2H);1.65(s,4H);1.30(s,12H);1.02(d,J=6Hz,12H);0.65(s,18H)ppm;
MS(FD):m/z(相对强度)=1033.2(100%)[M+]。
步骤b):
将250mg(0.25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4-二甲基氨基苯基)乙炔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2g(0.036mmol)氢氧化钾和500ml异丙醇加热至回流温度(约82℃)并维持2天。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加入1L水中,25重量%盐酸中和,加热至10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0.5小时。将如此沉淀的产物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戊烷混合物(1∶1)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紫色固体形式的100mg I6,这对应于产率为50%。
I6的分析数据:
1H NMR(250MHz,CD2Cl2,25℃):δ=9.29(d,J=8Hz,1H);9.14(d,J=8Hz,1H);8.39(d,J=8Hz,1H);8,.00(s,1H);7.98(s,1H);7.54(m,2H);7.40(d,J=9Hz,2H);7,.35(d,J=9Hz,2H);7.02(d,J=9Hz,4H);6.60(d,J=9Hz,4H);2.94(s,6H);2.60(m,2H);1.69(s,4H);1.32(s,12H);0.69(s,18H)ppm;
UV-Vis(CH2Cl2):λmax(ε)=570(35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874.5(100%)[M+]。
实施例7
萘嵌苯衍生物I7起始于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而制备,首先用二[(4-叔辛基)苯基]胺交换溴,使其反应得到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7(步骤b)。
步骤a):
将0.5g(0.89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39g(0.99mmol)二[(4-叔辛基)苯基]胺、40mg(0.043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32mg(0.15mmol)三(叔丁基)膦、130mg(0.13mmol)叔丁醇钠和10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氩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天。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戊烷混合物(1∶2)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色固体形式得到0.59g 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77%。
分析数据:
1H NMR(250MHz,CD2Cl2,25℃):δ=8.55(m,2H);8.42(m,4H);7.97(d,J=8Hz,1H);7.45(m,2H);7.28(d,J=7Hz,3H);7.20(d,J=8Hz,4H);6.92(d,J=8Hz,2H);2.70(m,2H);1.63(s,4H);1.27(s,12H);1.06(d,J=6Hz,12H);0.67(s,18H)ppm;
MS(FD):m/z(相对强度)=873.8(100%)[M+]。
步骤b):
将250mg(0.29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2g(0.036mol)氢氧化钾和500ml异丙醇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温度(约82℃)并维持2天。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加入1L水中,用25重量%盐酸中和,加热至10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0.5小时。将如此沉淀的产物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戊烷混合物(1∶1)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40mg I7,这对应于产率为18%。
I7的分析数据:
1H NMR(250MHz,CD2Cl2,25℃):δ=8.50(m,2H);8.37(m,4H);7.99(d,J=9Hz,1H);7.34(m,2H);7.21(d,J=9Hz,4H);6.91(d,J=9Hz,4H);1.63(s,4H);1.27(s,12H);0.67(s,18H)ppm;
UV-Vis(CH2Cl2):λmax(ε)=605(21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714.0(100%)[M+]。
实施例8
萘嵌苯衍生物I8起始于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而制备,首先用二[(4-叔辛基)苯基]胺交换溴,使其反应得到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然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8(步骤b)。
步骤a):
将0.86g(0.89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39g(0.99mmol)二(4-叔辛基苯基)胺、130mg(0.13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32mg(0.15mmol)三(叔丁基)膦、130mg(0.13mmol)叔丁醇钠和10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氩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天。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戊烷混合物(1∶2)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色固体形式得到1g 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9-[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88%。
分析数据:
1H NMR(250MHz,CD2Cl2,25℃):δ=9.34(m,2H);8.21(s,2H);8.09(d,J=8Hz,1H);7.44(m,5H);7.33(m,8H);7.08(m,4H);6.97(d,J=8Hz,4H);2.72(m,2H);1.75(d,J=9Hz,8H);1.39(d,J=10Hz,24H);1.13(d,J=7Hz,12H);0.74(s,36H)ppm;
MS(FD):m/z(相对强度)=1291.3(100%)[M+]。
步骤b):
将250mg(0.20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9-[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2g(0.036mol)氢氧化钾和500ml异丙醇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温度(约82℃)并维持2天。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加入1L水中、用25重量%盐酸中和、加热至10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0.5小时。将如此沉淀的产物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戊烷混合物(1∶1)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100mg I8,这对应于产率为40%。
I8的分析数据:
1H NMR(250MHz,CD2Cl2,25℃):δ=9.33(m,2H);8.14(s,2H);8.09(d,J=8Hz,1H);7.44(m,4H);7.22(m,6H);7.08(m,4H);6.95(d,J=8Hz,4H);1.76(d,J=16Hz,8H);1.39(d,J=16Hz,24H);0.73(m,36H)ppm;
UV-Vis(CH2Cl2):λmax(ε)=600(32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1122.4(100%)[M+]。
实施例9
萘嵌苯衍生物I9起始于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9-(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而制备,首先使其与N,N-二苯基-4-溴苯胺进行Suzuki偶联得到氨基苯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然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9(步骤b)。
步骤a):
将400mg(0.4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9-(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193mg(0.6mmol)N,N-二苯基-4-溴苯胺和7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首先在氩气下装入250ml Schlenk管中,然后同样在氩气下加入15ml 1M碳酸钾水溶液和80mg(0.07mmol)四(三苯基膦)钯(0)。然后将混合物在氩气下加热至90℃并在该温度下保持16小时。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除去有机相,然后在减压下除去溶剂。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对所得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紫色固体形式的20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9-[(4-二苯基氨基)苯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45%。
分析数据:
1H NMR(250MHz,CD2Cl2,25℃):δ=9.37(m,2H);8.23(s,2H);8.14(d,J=8Hz,1H);7.59(m,2H);7.44(m,7H);7.34(m,6H);7.20(d,J=8Hz,6H);7.08(m,6H);2.70(m,2H);1.73(s,4H);1.37(s,12H);1.11(d,J=7Hz,12H);0.72(s,18H)ppm;
MS(FD):m/z(相对强度)=1133.1(100%)[M+]。
步骤b):
将200mg(0.18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9-[(4-二苯基氨基)苯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2g(0.036mol)氢氧化钾、1g(0.017mol)氟化钾和500ml异丙醇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温度(约82℃)并维持1天。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加入1L水中、用25重量%盐酸中和、加热至10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0.5小时。将如此沉淀的产物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戊烷混合物(1∶1)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100mg I9,这对应于产率为61%。
I9的分析数据:
1H NMR(500MHz,CD2Cl2,25℃):δ=9.36(m,2H);8.15(d,J=8Hz,1H);8.08(s,2H);7.60(m,2H);7.42(m,6H);7.31(m,4H);7.20(d,J=8Hz,6H);7.04(m,6H);1.76(s,4H);1.40(s,12H);0.77(s,18H)ppm;
UV-Vis(CH2Cl2):λmax(ε)=541(35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974.8(100%)[M+]。
实施例10
将0.028g(0.15mmol)无水乙酸锌和0.039g(0.15mmol)4-二苯基氨基苯胺在氮气下加入0.250g(0.19mmol) 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三萘嵌二苯-3,4:11,12-四甲酸二酐和25ml无水N-甲基吡咯烷酮的混合物中。然后将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13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24小时。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将产物通过加入10重量%盐酸沉淀、过滤、首先用10重量%盐酸洗涤,然后用热水洗涤,随后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绿色固体形式得到0.03g I10,这对应于产率为10%。
I10的分析数据:
1H NMR(400MHz,CDCl3,25℃):δ=9.51(s,4H);8.27(s,2H);8.15(s,2H);7.49-7.40(m,8H);7.29-7.21(m,6H);2.70(m,2H);1.79(d,8H,J=15.0Hz);1.40(d,24H,J=11.0Hz);1.02(d,12H,J=6.8Hz);0.75(d,36H,J=24.0Hz)ppm;
UV-Vis(甲苯):λmax=670,616nm;
MS(FD):m/z(相对强度)=1575.7(100%)[M+]。
实施例11
萘嵌苯衍生物I11起始于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溴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而制备,首先用二[(4-叔辛基)苯基]胺交换溴,使其反应得到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11(步骤b)。
步骤a):
将0.39g(0.26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溴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0.119g(0.28mmol)二(4-叔辛基苯基)胺、0.01g(0.012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1g(0.11mmol)三(叔丁基)膦、0.01g(0.05mmol)叔丁醇钠和2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氩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己烷/乙酸乙酯混合物(10∶1)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色固体形式得到0.29g 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9-[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61%。
分析数据:
MS(FD):m/z(相对强度)=1653.9(100%)[M+]。
步骤b):
将0.30g(0.17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9-[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和30ml 2-甲基-2-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60℃。在0.5小时之后,加入0.28g(5mmol)氢氧化钾和0.29g(5mmol)氟化钾。将混合物加热至温和回流(约118℃)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冷却至50℃之后,用50重量%乙酸酸化并在80℃下进一步搅拌2小时,将反应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用热水洗涤、在70℃和减压下干燥,然后在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混合物(1∶19)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绿色固体形式得到0.16g I11,这对应于产率为59%。
I11的分析数据:
1H NMR(500MHz,CD2Cl2,25℃):δ=9.41-9.38(m,4H);9.09(dd,2H);8.10(s,2H);7.83(d,1H);7.42(d,4H);7.38(d,2H);7.27(d,2H);7.20(d,4H);7.06(d,4H);7.00-6.97(m,3H);6.95-6.87(m,7H);1.75-1.69(m,12H);1.40-1.30(m,36H);0.75-0.65(m,54H)ppm;
UV-Vis(CH2Cl2):λmax=692nm;
MS(FD):m/z(相对强度)=1653.9(100%)[M+]。
实施例12
萘嵌苯衍生物I12起始于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溴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而制备,首先使其与N,N-二[(4-叔辛基)苯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苯胺进行Suzuki偶联得到氨基苯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12(步骤b)。
用作步骤a)的反应物的N,N-二[(4-叔辛基)苯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苯胺在两段反应中起始于二(4-叔辛基苯基)胺按如下制备:
1)二(4-叔辛基苯基)(4-溴苯基)胺:
将12g(30mmol)二(4-叔辛基苯基)胺、9.4g(0.04mmol)1,4-二溴苯和20ml无水甲苯的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在10分钟之后,加入0.14g(0.16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15g(0.24mmol)BINAP和1.2g(12mmol)叔丁醇钠。然后将混合物加热至9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72小时。
将冷却至室温的反应混合物加入100ml水中。用水洗涤通过用甲苯萃取而取出的有机相,然后在减压下除去溶剂。在硅胶上用己烷作为洗脱剂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5.9g白色固体,这对应于产率为36%。
分析数据:
1H NMR(500MHz,CDCl3,25℃):δ=7.29-7.27(m,6H);6.95(d,4H);6.85(d,2H);6.82(d,2H);1.75(s,4H);1.38(s,12H);0.76(s,18H)ppm;
MS(FD):m/z(相对强度)=322(100%)[M+]。
2)N,N-二[(4-叔辛基)苯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苯胺:
将3g(5mmol)二(4-叔辛基苯基)(4-溴苯基)胺、1.3g(14mmol)乙酸钾、3.7g(15mmol)联硼酸频那醇酯和0.2g(0.3mmol)[1,1′-二(二苯基膦)二茂铁]氯化钯(II)和45ml二噁烷的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7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在减压下除去溶剂。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己烷混合物(1∶1)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白色固体形式得到1.6g N,N-二[(4-叔辛基)苯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苯胺,这对应于产率为54%。
分析数据:
1H NMR(500MHz,CDCl3,25℃):δ=7.57(d,2H);7.28(d,4H);7.00(d,4H);6.92(d,2H);1.74(s,4H);1.38(s,12H);0.76(s,18H)ppm;
MS(FD):m/z(相对强度)=596.4(100%)[M+]。
步骤a):
将溶解在1ml水/乙醇混合物(10∶1)中的0.021g(0.01mmol)四(三苯基膦)钯(0)和0.1g(0.072mol)碳酸钾在氮气下加入0.3g(0.20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溴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0.525g(0.88mmol)N,N-二[(4-叔辛基)苯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苯胺和25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中。然后将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保持16小时。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在减压下除去溶剂。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己烷混合物(1∶1)作为洗脱液对所得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色固体形式得到0.22g 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4-(N,N-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苯基]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58%。
分析数据:
1H NMR(500MHz,CDCl3,25℃):δ=9.42-9.38(m,2H);9.18-9.12(m,2H);8.27(s,2H);7.95-7.91(m,1H);7.43-7.40(m,1H);7.40-7.32(m,8H);7.30-7.32(m,9H);7.10-7.00(m,15H);2.72-2.68(m,2H);1.75-1.69(m,12H);1.40-1.25(m,36H);0.80-0.70(m,54H)ppm;
MS(FD):m/z(相对强度)=1889.2(100%)[M+]。
步骤b):
将0.10g(0.053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4-(N,N-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苯基]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和18ml 2-甲基-2-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60℃。在0.5小时之后,加入0.089g(1.59mmol)氢氧化钾和0.093g(1.59mmol)氟化钾。将混合物加热至温和回流(约118℃)并在该温度下搅拌21小时。
在冷却至50℃之后,将反应混合物用50重量%乙酸略微酸化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小时。将产物在250ml水中沉淀、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在70℃和减压下干燥,然后在硅胶上用氯仿/乙醇混合物(19∶1)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绿色固体形式得到0.8g I12,这对应于产率为87%。
I12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676nm;
MS(FD):m/z(相对强度)=1730.0(100%)[M+]。
实施例13
萘嵌苯衍生物I13起始于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溴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而制备,首先用吡咯烷交换溴,使其反应得到吡咯烷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13(步骤b)。
步骤a):
将0.51ml(6mmol)吡咯烷在氮气下加入0.10g(0.07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溴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在10ml二甲基甲酰胺的溶液中,然后将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90℃。在3小时后,发现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在减压下蒸除溶剂。在硅胶上用氯仿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色固体形式得到0.065g 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9-吡咯烷基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65%。
分析数据:
UV-Vis(CHCl3):λmax(ε)=706(83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1490.7(100%)[M+]。
步骤b):
将0.30g(0.17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9-[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和30ml 2-甲基-2-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60℃。在0.5小时之后,加入0.28g(5mmol)氢氧化钾和0.29g(5mmol)氟化钾。将混合物加热至温和回流(约118℃)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冷却至50℃之后,用50重量%乙酸酸化并在80℃下进一步搅拌2小时,将反应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用热水洗涤、在70℃和减压下干燥,然后在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混合物(1∶19)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绿色固体形式得到0.16g I13,这对应于产率为59%。
I13的分析数据:
1H NMR(500MHz,CD2Cl2,25℃):δ=9.41-9.38(m,4H);9.09(dd,2H);8.10(s,2H);7.83(d,1H);7.42(d,4H);7.38(d,2H);7.27(d,2H);7.20(d,4H);7.06(d,4H);7.00-6.97(m,3H);6.95-6.87(m,7H);1.75-1.69(m,12H);1.40-1.30(m,36H);0.75-0.65(m,54H)ppm;
MS(FD):m/z(相对强度)=1653.9(100%)[M+]。
实施例14
将69.9g(0.71mol)叔丁醇钠、68.4ml二甘醇二乙醚和126.5ml(0.85mol)DBU的混合物在Schlenk管中在搅拌和氮气下加热至60℃。在氮气下,在20分钟之后加入17.6g(0.035mol)N-(2,6-二异丙基苯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在另一15分钟之后加入18.0g(0.071mol)N-(2-羧基乙基)萘-1,8-二甲酰亚胺。然后将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12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6小时。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在空气中静置约12小时,然后加入3L水中。将如此沉淀的产物过滤、用水洗涤并干燥,然后用13重量%盐酸酸化,再用水洗涤并干燥,最后首先在甲醇中然后在乙醇中沸腾、过滤、用热水洗涤并干燥。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4.34g I14,这对应于产率为13%。
I14的分析数据:
MS(FD):m/z(相对强度)=733.2(100%)[M+]。
实施例15
为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15,将在萘嵌苯骨架上未取代的萘嵌苯衍生物I13首先通过与溴反应转化为四溴衍生物(步骤a),然后使其与4-(叔辛基)酚反应得到萘嵌苯衍生物I15(步骤b)。
步骤a):
将0.3g(4mmol)I13在40ml氯仿中的混合物加热至6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0分钟。在冷却至40℃之后,首先加入80ml水,然后加入16.0g(0.10mol)溴。然后将混合物在40℃下搅拌10小时。反应过程通过薄层色谱法(洗脱液:3∶1二氯甲烷/丙酮)监测。
在冷却至室温并用氮气除去过量溴之后,在加入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和二氯甲烷之后进一步搅拌反应混合物。用硫酸镁干燥取出的有机相,然后在减压下除去溶剂。
得到3.5g 1,6,9,14-四溴化萘嵌苯衍生物I13,这对应于产率为83%。
分析数据:MS(FD):m/z(相对强度)=1048.6(100%)[M+]。
步骤b):
用氮气吹扫3.0g(2.9mmol)1,6,9,14-四溴化萘嵌苯衍生物I13和200ml无水N-甲基吡咯烷酮的混合物,然后加入4.4g(21.8mmol)叔辛基酚和2.2g(16.0mmol)碳酸钾。然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通过加入100ml稀盐酸而沉淀产物,将其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并干燥。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2.0g I15,这对应于产率为43%。
I15的分析数据:
UV-Vis(乙醇):λmax=665,623nm;
MS(FD):m/z(相对强度)=1550.3(100%)[M+]。
实施例16
用于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16的N-(4-羧基苯基)萘-1,8-二甲酰亚胺按如下制备。
将7.34g(0.04mmol)无水乙酸锌和21.94g(0.16mmol)4-氨基苯甲酸在氮气下加入首先在氮气下装入的8.24g(0.04mmol)萘-1,8-二甲酸酐和40ml无水N-甲基吡咯烷酮的混合物中。然后将混合物加热至16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5小时。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通过加入5重量%盐酸沉淀产物,将其过滤,首先用5重量%盐酸洗涤然后用热水洗涤并干燥。
以白色固体形式得到12.7g N-(4-羧基苯基)萘-1,8-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100%。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640,595nm;
1H NMR(400 MHz,THF,25℃):δ=8.58(d,2H);8.39(d,2H);8.17(d,2H);7.91(t,2H);7.07(d,2H)ppm。
将49.9g(0.50mol)叔丁醇钠、47.4ml二甘醇二乙醚和90.3ml(0.61mol)DBU的混合物在Schlenk管中在搅拌和氮气下加热至60℃。在氮气下,在20分钟之后,加入12.6g(0.023mol)N-(2,6-二异丙基苯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在另一5分钟之后,加入16.0g(0.050mol)N-(4-羧基苯基)萘-1,8-二甲酰亚胺。然后将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12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6小时。
在冷却至60℃并加入150ml水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在空气下静置约12小时,然后加入1L水中。将如此沉淀的产物过滤、首先用水洗涤然后用氯仿洗涤并干燥,然后用13重量%盐酸酸化,又用水洗涤并干燥,最后通过用甲醇索格利特(Soxhlett)萃取而提纯。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5.1g I16,这对应于产率为25%。
I16的分析数据:
UV-Vis(CHCl3):λmax(ε)=658(89 000),600(45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795.2(100%)[M+]。
实施例17
为制备萘嵌苯衍生物I17,使萘嵌苯骨架上未取代的萘嵌苯衍生物I15通过与溴反应首先转化为四溴衍生物(步骤a),然后使其与4-(叔辛基)酚反应得到萘嵌苯衍生物I17(步骤b)。
步骤a):
将2.0g(2.5mmol)I15在26ml氯仿中的混合物加热至6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0分钟。在冷却至40℃之后,首先加入52ml水,然后加入12.8g(80.0mmol)溴。然后将混合物在40℃下搅拌10小时。通过薄层色谱法(洗脱液:3∶1二氯甲烷/丙酮)监测反应过程。
在冷却至室温并用氮气除去过量溴之后,在加入亚硫酸氢钠和二氯甲烷之后进一步搅拌反应混合物。用硫酸镁干燥取出的有机相,然后在减压下除去溶剂。
得到2.4g 1,6,9,14-四溴化萘嵌苯衍生物I15,这对应于产率为88%。
分析数据:MS(FD):m/z(相对强度)=1110.7(100%)[M+]。
步骤b):
用氮气吹扫3.0g(2.7mmol)1,6,9,14-四溴化萘嵌苯衍生物I15和200ml无水N-甲基吡咯烷酮的混合物,然后加入4.7g(23.0mmol)叔辛基酚和2.3g(17.0mmol)碳酸钾。然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通过加入100ml稀盐酸而沉淀产物,将其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并干燥。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2.0g I17,这对应于产率为46%。
I17的分析数据:
UV-Vis(C2H5OH):λmax=670nm;
MS(FD):m/z(相对强度)=1612.3(100%)[M+]。
实施例18
萘嵌苯衍生物I18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溴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二(4-(吩噻嗪基)苯基)胺交换溴,使其转化为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18(步骤b)。
步骤a):
将0.20g(0.13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溴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0.147g(0.26mmol)二(4-(吩噻嗪基)苯基)胺、0.007g(0.007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132g(0.065mmol)三(叔丁基)膦(10%溶液/甲苯)、0.016g(0.13mmol)叔丁醇钾和1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75℃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9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己烷/乙酸乙酯混合物(10∶1)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色固体形式得到0.04g 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9-[二(4-(吩噻嗪基)苯基)氨基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16%(仅取最清洁的馏份)。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654nm;
MS(FD):m/z(相对强度)=1982.9(100%)[M+]。
步骤b):
将0.04g(0.02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9-[二(4-(吩噻嗪基)苯基)氨基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和8ml 2-甲基-2-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60℃。在0.5小时之后,加入0.034g(0.6mmol)氢氧化钾和0.035g(0.60mmol)氟化钾。将混合物加热至温和回流(约118℃)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7小时。
在冷却至40℃、用50重量%乙酸酸化并在40℃下再搅拌1小时之后,使反应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并用热水洗涤,将残留物再悬浮于热水中,用50%乙酸酸化,在回流下沸腾2小时,过滤,用热水洗涤并干燥。然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绿色固体形式得到0.033g I18,这对应于产率为90%。
I18的分析数据:
MS(FD):m/z(相对强度)=1823.7(100%)[M+]。
实施例19
萘嵌苯衍生物I19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溴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二[(4-甲氧基)苯基]胺交换溴使其转化为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19(步骤b)。
步骤a):
将0.090g(0.06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溴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0.028g(0.12mmol)二(4-甲氧基)苯基胺、0.003g(0.003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06g(0.03mmol)三(叔丁基)膦(10%溶液/甲苯)、0.006g(0.6mmol)叔丁醇钠和5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7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20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甲苯/己烷混合物(2∶1)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色固体形式得到0.115g 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9-[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16%。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678nm;
MS(FD):m/z(相对强度)=1649.1(100%)[M+]。
步骤b):
将0.105g(0.064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9-[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和20ml 2-甲基-2-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60℃。在0.5小时之后,加入0.108g(1.92mmol)氢氧化钾和0.112g(1.92mmol)氟化钾。然后将混合物加热至温和回流(约118℃)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7小时。
在冷却至40℃、用50重量%乙酸酸化并在40℃下再搅拌1小时之后,使反应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并用热水/甲醇洗涤,将残留物再悬浮于热水中,用50%乙酸酸化,在回流下沸腾2小时,过滤,用热水洗涤并干燥。然后,在硅胶上用甲苯/冰醋酸混合物(97∶3)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然后中和产物。
以蓝绿色固体形式得到0.050g I19,这对应于产率为90%。
I19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684nm;
MS(FD):m/z(相对强度)=1489.9(100%)[M+]。
实施例20
萘嵌苯衍生物I20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溴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吩噻嗪交换溴使其转化为吩噻嗪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20(步骤b)。
步骤a):
将0.20g(0.13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溴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0.053g(0.26mmol)吩噻嗪、0.007g(0.007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132g(0.065mmol)三(叔丁基)膦(10%溶液/甲苯)、0.016g(0.13mmol)叔丁醇钾和10ml干燥甲苯在氮气下加热至9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22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己烷/乙酸乙酯混合物(15∶1)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色固体形式得到0.125g 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9-吩噻嗪基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59%。
分析数据:
MS(FD):m/z(相对强度)=1618.8(100%)[M+]。
步骤b):
将0.070g(0.043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9-[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和13ml 2-甲基-2-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60℃。在0.5小时之后,加入0.075g(1.29mmol)氢氧化钾和0.073g(1.29mmol)氟化钾。将混合物加热至温和回流(约118℃)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冷却至40℃、用50重量%乙酸酸化并在40℃下再搅拌1小时之后,使反应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并用水/甲醇洗涤,将残留物再悬浮于水中,用50%乙酸酸化,在回流下沸腾2小时,过滤,用热水洗涤并干燥。然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己烷/冰醋酸混合物(47.5∶47.5∶5)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然后中和产物。
以蓝色固体形式得到0.040g I20,这对应于产率为60%。
I20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646nm;
MS(FD):m/z(相对强度)=1459.5 (100%)[M+]。
实施例21
萘嵌苯衍生物I21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溴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二[(4-二甲基氨基)苯基]胺交换溴,使其转化为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21(步骤b)。
步骤a):
将0.400g(0.27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11-溴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0.141g(0.54mmol)1,4-苯二胺、N’-(4-(二甲基氨基)苯基)-N,N-二甲基、0.013g(0.014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273g(0.135mmol)三(叔丁基)膦(10%溶液/甲苯)、0.026g(0.27mmol)叔丁醇钠和20ml干燥甲苯在氮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3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0.280g蓝绿色固体,这对应于产率为62%。
分析数据:
MS(FD):m/z(相对强度)=1675.0(100%)[M+]。
步骤b):
将0.195g(0.12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9-[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三萘嵌二苯-3,4-二甲酰亚胺和36ml 2-甲基-2-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60℃。在0.5小时之后,加入0.213g(3.60mmol)氢氧化钾和0.209g(3.60mmol)氟化钾。将混合物加热至温和回流(约118℃)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3小时。
在冷却至40℃、用50重量%乙酸酸化并在40℃下再搅拌1小时之后,使反应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并用水/甲醇洗涤,将残留物再悬浮于水中,用50%乙酸酸化,在回流下沸腾2小时,过滤,用热水洗涤并干燥。然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乙酸混合物(95∶5)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然后中和产物。
以蓝绿色固体形式得到0.018g I21,这对应于产率为10%。
I21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682nm;
MS(FD):m/z(相对强度)=1515.7(100%)[M+]。
I11的分析数据:
实施例22
萘嵌苯衍生物I22由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二-[4-(5′-己基-[2,2′]二噻吩基-5-基)苯基]胺交换溴使其转化为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11(步骤b)。
步骤a):
Buchwald反应(通用):
将9-溴二萘嵌苯衍生物(1当量)、胺(1.1-1.5当量)、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2mol%)、三(叔丁基)膦(3mol%)和叔丁醇钠(1.5当量)在干燥甲苯中的混合物在氩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天。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绿色固体形式得到450mg二萘嵌苯胺衍生物,这对应于产率为55%。
步骤b):水解(通用):
将二萘嵌苯单酰亚胺(步骤a的产物)、氢氧化钾(300-500当量)和异丙醇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温度(约82℃)并维持16小时。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加入乙酸中,加热至4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4小时。蒸除乙酸并将产物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并在硅胶上进行柱色谱分离。
I22不进行柱色谱分离,而是将产物溶于THF中并在乙醇中沉淀两次。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150mg I22,这对应于产率为45%。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398(40 400),602(14 9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985.2(100%)[M+]。
步骤b):实施例23
萘嵌苯衍生物I23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9-三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二[(4-叔辛基)苯基]胺交换溴,使其转化为三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23(步骤b)。
步骤a):
将0.8g(1.1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三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2.6g(6.6mmol)二[(4-叔辛基)苯基]胺、160mg(0.14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40mg(0.16mmol)三(叔丁基)膦、160mg(0.18mmol)叔丁醇钠和10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氩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2天。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色固体形式得到0.20mg二萘嵌苯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10%。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681(19 000)nm(M-1cm-1);
步骤b):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b)水解。
得到紫色固体形式的20mg I23,这对应于产率为10%。
I23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698(13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1494.1(100%)[M+]。
实施例24
萘嵌苯衍生物I24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9-三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硫酚交换溴,使其转化为N-(2,6-二异丙基苯基)-1,6-苯硫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步骤a),然后用二[(4-叔辛基)苯基]胺进一步交换溴,得到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对叔辛基苯基)氨基-1,6-二苯硫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步骤b),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24(步骤c)。
步骤a):
将1.0g(1.99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三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229g(1.39mmol)硫酚和0.256g(2.78mmol)氢氧化钾和80ml NMP在氩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3小时。
在冷却后,将产物加入25重量%盐酸中。将如此沉淀的产物过滤、用水洗涤、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红色固体形式得到60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1,6-苯硫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56%。
步骤b):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a)的Buchwald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35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对叔辛基苯基)氨基-1,6-二苯硫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84%。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606(13898),462(7690)(M-1cm-1);
MS(FD):m/z(相对强度)=929.5
步骤c):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b)水解
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150mg I24,这对应于产率为59%。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620(22 800),462(13 7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929.5(100%)[M+]。
实施例25
萘嵌苯衍生物I25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9-三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叔丁基硫酚交换溴,使其转化为N-(2,6-二异丙基苯基)-1,6-对叔丁基苯硫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步骤a),然后用二[4-(5′-己基-[2,2′]二噻吩基-5-基)苯基]胺进一步交换溴,得到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对叔丁基苯硫基-9-二[4-(5′-己基-[2,2′]二噻吩基-5-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步骤b),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25(步骤c)。
步骤a):
将5.0g(6.96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三溴二萘嵌苯-3,4-甲酰亚胺、1.16g(6.96mmol)叔丁基硫酚和0.96g(6.99mmol)氢氧化钾和80mlNMP的混合物加热至50C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5小时。然后加入另外的0.58g(3.48mmol)叔丁基硫酚和0.48g(3.48mmol)氢氧化钾,将混合物在该温度下再搅拌1.5小时。
在冷却后,将产物加入25重量%盐酸中。将如此沉淀的产物过滤、用水洗涤、干燥并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以红色固体形式得到3.0g N-(2,6-二异丙基苯基)-1,6-对叔丁基苯硫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48%。
MS(FD):m/z(相对强度)=888.6(100%)[M+]。
步骤b):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a)的Buchwald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绿色固体形式得到50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对叔丁基苯硫基-9-二[4-(5′-己基-[2,2′]二噻吩基-5-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75%。
步骤c):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b)水解
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200mg I25,这对应于产率为57%。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602(19 2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1316.3(100%)[M+]。
实施例26
萘嵌苯衍生物I26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9-三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在类似于I25的条件下制备。如何制备四苯基苯基取代的二萘嵌苯衍生物的描述可在Qu等,Chem.Eur.J.2004,10,528-537中找到。
步骤a):
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a)的Buchwald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50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对叔辛基苯基)氨基-1,6-二(2,3,4,5-四苯基苯氧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80%。
分析数据:
MS(FD):m/z(相对强度)=1656.5(100%)[M+]。
步骤b):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b)水解
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120mg I26,这对应于产率为66%。
I26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603,486nm。
实施例27
萘嵌苯衍生物I27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吩噻嗪交换溴,使其转化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27(步骤b)。
步骤a):
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a)的Buchwald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330mg(2,6-二异丙基苯基)-9-吩噻嗪-1,6-二(对叔辛基苯氧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以褐色固体形式得到,这对应于产率为95%。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516(24 000)nm(M-1cm-1);
步骤b):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b)水解
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褐色固体形式得到40mg I27,这对应于产率为15%。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518(22 000)nm(M-1cm-1);
实施例28
萘嵌苯衍生物I28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吩噁嗪交换溴,使其转化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28(步骤b)。
步骤a):
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a)的Buchwald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褐色固体形式得到30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9-吩噁嗪-1,6-二(对叔辛基苯氧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90%。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513(24 000)nm(M-1cm-1);
步骤b):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b)水解
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褐色固体形式得到50mg I28,这对应于产率为20%。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514(14 000)nm(M-1cm-1);
实施例29
萘嵌苯衍生物I29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邻吡咯烷基苯酚交换溴,使其转化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29(步骤b)。
步骤a):
将0.3g(0.31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三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076g(0.46mmol)邻吡咯烷基苯酚和0.043g(0.31mmol)氢氧化钾和80ml NMP的混合物在氩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2小时。
在冷却后,将产物加入25重量%盐酸中。将如此沉淀的产物过滤、用水洗涤、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戊烷混合物(1∶2)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红色固体形式得到15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1,1,3,3-四甲基丁基)苯氧基]-9-(对吡咯烷基)苯氧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92%。
UV-Vis(CH2Cl2):λmax=541nm。
步骤b):
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b)水解
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戊烷混合物(1∶2)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紫色固体形式的35mg I29,这对应于产率为20%。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548;
MS(FD):m/z(相对强度)=892.4(100%)[M+]。
实施例30
萘嵌苯衍生物I30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对吡咯基酚交换溴,使其转化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30(步骤b)。
步骤a):
将0.3g(0.31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1,6,9-三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074g(0.46mmol)邻吡咯烷基苯酚和0.070g(0.46mmol)氢氧化钾和80ml NMP的混合物在氩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2小时。
在冷却后,将产物加入25重量%盐酸中。将如此沉淀的产物过滤、用水洗涤、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戊烷混合物(1∶2)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红色固体形式得到30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1,1,3,3-四甲基丁基)苯氧基]-9-(对吡咯基)苯氧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92%。
UV-Vis(CH2Cl2):λmax=536,415nm。
步骤b):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b)水解
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戊烷混合物(1∶2)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紫色固体形式的50mg I30,这对应于产率为15%。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536;
MS(FD):m/z(相对强度)=866.6(100%)[M+]。
实施例31
萘嵌苯衍生物I31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9-三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4-甲氧基酚交换溴,使其转化为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苯氧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步骤a),然后用二[(4-叔辛基)苯基]胺进一步交换溴而转化为胺衍生物(步骤b),然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31(步骤c)。
步骤a):
苯氧基化反应(通用)
将N-(2,6-二异丙基苯基)-1,6,9-三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1当量)、苯酚衍生物(1当量)、氢氧化钾(1当量)的混合物溶解在NMP中,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5小时。然后加入另外的苯酚衍生物(1当量)和氢氧化钾(1当量),将混合物在该温度下再搅拌2小时。
在冷却后,将产物加入25重量%盐酸中。将如此沉淀的产物过滤、用水洗涤、干燥并在硅胶上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红色固体形式得到64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苯氧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55%。
步骤b):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a)的Buchwald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40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对叔辛基苯基)氨基-1,6-二苯氧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80%。
步骤c):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b)水解
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200mg I31,这对应于产率为60%。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602,487nm;
MS(FD):m/z(相对强度)=957.4(100%)[M+]。
实施例32
萘嵌苯衍生物I32由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对甲氧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实施例49)制备,首先使其转化为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对羟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步骤a),然后使其与TEG-tosy(步骤b)反应,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二甲酸酐I32(步骤c)。
步骤a):
在0℃下,将0.4ml(4.2mmol)BBr3加入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对甲氧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在50ml二氯甲烷中的溶液中。在3小时之后,加入50ml水,并相分离。
在蒸除溶剂之后,作为蓝色固体分离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对羟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48mg,99%)。
步骤b):将480mg(0.70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对羟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890mg(2.8mmol)TEG-tosy、400mg(2.8mmol)碳酸钾和100ml无水甲苯0.45加热至90℃并在该温度下保持1天。
将氢氧化钾和500ml叔丁醇加热至回流温度并维持16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丙酮混合物(10∶1)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44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对三甘醇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65%。
分析数据:
MS(FD):m/z(相对强度)=974.4
步骤c):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c)水解
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丙酮混合物(10∶1)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170mg I32,这对应于产率为54%。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612,466nm;
MS(FD):m/z(相对强度)=813.3(100%)[M+]。
实施例33
萘嵌苯衍生物I33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9-三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4-(正戊基)酚交换溴,使其转化为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苯氧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步骤a),然后用二[(4-叔辛基)苯基]胺进一步交换溴,使其转化为胺衍生物(步骤b),然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33(步骤c)。
步骤a):
根据实施例31苯氧基化
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戊烷混合物(1∶2)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红色固体形式得到80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正戊基)苯氧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45%。
步骤b):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a)的Buchwald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50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对叔辛基苯基)氨基-1,6-二(对正戊基苯氧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70%。
步骤c):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b)水解
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150mg I33,这对应于产率为50%。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603,486nm;
MS(FD):m/z(相对强度)=1040.5(100%)[M+]。
实施例34
将0.05g(0.28mmol)无水乙酸锌和0.16g(1.1mmol)4-氨基苯甲酸在氮气下加入首先在氮气下装入的0.20g(0.28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实施例7)和10ml无水N-甲基吡咯烷酮的混合物中。然后将混合物加热至16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48小时。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将产物加入水中、过滤、用水洗涤并干燥。在硅胶上用丙酮/甲醇混合物(1∶1),然后用纯甲醇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0.038g蓝色固体,这对应于产率为16%。
I34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640,595nm。
实施例35
萘嵌苯衍生物I35为羧基分别在亚苯基环的3-和4-位上的两个异构体混合物。
将0.10g(0.14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实施例7)在6ml喹啉中的溶液首先在氮气下装入50ml Schlenk管中,然后同样在氮气下依次加入0.060g(0.42mmol)3,4-二氨基苯甲酸和0.02g无水乙酸锌。然后将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220℃,保持该温度4小时同时除去形成的水。
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加入100ml 6重量%盐酸的混合物中并搅拌约12小时。将如此沉淀的产物过滤、用热水洗涤并在70℃和减压下干燥。
以蓝色固体形式得到0.11g I35,这对应于产率为95%。
异构体混合物I35的分析数据:
UV-Vis(CHCl3):λmax(ε)=606(12 000)nm(M-1cm-1);
实施例36
萘嵌苯衍生物I36由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N,N-二(萘-1-基)胺交换溴,使其转化为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36(步骤b)。
步骤a):
将0.50g(0.89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38g(1.30mmol)N,N-二(萘-1-基)胺、20mg(0.018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90mg(0.045mmol)三(叔丁基)膦、130mg(1.3mmol)叔丁醇钠和1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氩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己烷混合物(10∶1)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紫色固体形式得到0.21g N-(2,6-二异丙基苯基)-9-N,N-二(萘-1-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32%。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523nm;
MS(FD):m/z(相对强度)=784.3(100%)[M+]。
步骤b):将200mg(0.27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N,N-二(萘-1-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45g(8.0mmol)氢氧化钾和15ml叔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温度并维持16小时。
在冷却至40℃之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重量%乙酸并在该温度下再搅拌1小时。使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紫色固体形式的30mg I36,这对应于产率为19%。
I36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447(21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589.1(100%)[M+]。
实施例37
萘嵌苯衍生物I37由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N,N-二苯基-N′-萘-1-基联苯胺交换溴,使其转化为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37(步骤b)。
步骤a):
将0.50g(0.89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62g(1.30mmol)N,N,N′-三苯基-对苯二胺、20mg(0.018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90mg(0.045mmol)三(叔丁基)膦、130mg(1.3mmol)叔丁醇钠和1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色固体形式得到0.650g胺取代的二萘嵌苯,这对应于产率为79%。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573nm;
MS(FD):m/z(相对强度)=941.3(100%)[M+]。
步骤b):将650mg二萘嵌苯胺衍生物(来自步骤a)、1.2g(21.0mmol)氢氧化钾和15ml叔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温度并维持16小时。
在冷却至40℃之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重量%乙酸并在该温度下再搅拌1小时。通过与二氯甲烷振摇而萃取产物,将其通过旋转蒸发器浓缩、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310mg I37,这对应于产率为54%。
I37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593(24 000)nm;
MS(FD):m/z(相对强度)=782.0(100%)[M+]。
实施例38
萘嵌苯衍生物I38由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N,N,N′-三苯基-对苯二胺交换溴,使其转化为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38(步骤b)。
步骤a):
将0.50g(0.89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46g(1.30mmol)N,N,N′-三苯基-对苯二胺、20mg(0.018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90mg(0.045mmol)三(叔丁基)膦、130mg(1.3mmol)叔丁醇钠和1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氯仿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紫色固体形式得到0.285g胺取代的二萘嵌苯,这对应于产率为39%。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598nm;
MS(FD):m/z(相对强度)=815.3(100%)[M+]。
步骤b):将450mg(0.55mmol)二萘嵌苯胺衍生物(来自步骤a)、0.93g(17.0mol)氢氧化钾和15ml叔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温度并维持16小时。
在冷却至40℃之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重量%乙酸并在该温度下再搅拌1小时。使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72mg I38,这对应于产率为20%。
I38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568nm(25 000)
MS(FD):m/z(相对强度)=656.1(100%)[M+]。
实施例39
萘嵌苯衍生物I39由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N-(4-乙氧基苯基)-1-萘基胺交换溴,使其转化为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然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39(步骤b)。
步骤a):
将0.50g(0.89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40g(1.30mmol)N-(4-乙氧基苯基)-1-萘基胺、20mg(0.018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90mg(0.045mmol)三(叔丁基)膦、130mg(1.3mmol)叔丁醇钠和1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氩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5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色固体形式得到0.13g N-(2,6-二异丙基苯基)-9-N-(4-乙氧基苯基)-1-萘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20%。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575nm;
MS(FD):m/z(相对强度)=742.3(100%)[M+]。
步骤b):
将120mg(0.16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N-(4-乙氧基苯基)-1-萘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27g(4.9mmol)氢氧化钾和10ml叔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温度并维持16小时。
在冷却至40℃之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重量%乙酸并在该温度下再搅拌1小时。使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20mg I39,这对应于产率为22%。
I39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457(21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583.3(100%)[M+]。
实施例40
萘嵌苯衍生物I40由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二苯基胺交换溴,使其转化为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然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40(步骤b)。
步骤a):
将0.50g(0.89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20g(1.30mmol)二苯基胺、20mg(0.018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90mg(0.045mmol)三(叔丁基)-膦、130mg(1.3mmol)叔丁醇钠和1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氩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紫色固体形式得到0.48g胺取代的二萘嵌苯,这对应于产率为83%。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557nm;
MS(FD):m/z(相对强度)=648.2(100%)[M+]。
步骤b):将450mg(0.70mmol)二萘嵌苯胺(来自步骤a)、1.2g(21.0mmol)氢氧化钾和10ml叔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温度并维持16小时。
在冷却至40℃之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重量%乙酸并在该温度下再搅拌1小时。使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60mg I40,这对应于产率为18%。
I40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445(21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489.0(100%)[M+]。
实施例41
萘嵌苯衍生物I4I由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N-苯基-1-萘基胺交换溴,使其转化为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然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41(步骤b)。
步骤a):
将0.50g(0.89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30g(1.30mmol)N-苯基-1-萘基胺、20mg(0.018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90mg(0.045mmol)三(叔丁基)-膦、130mg(1.3mmol)叔丁醇钠和1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氩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紫色固体形式得到0.39g胺取代的二萘嵌苯,这对应于产率为62%。
分析数据:
MS(FD):m/z(相对强度)=698.2(100%)[M+]。
步骤b):将350mg(0.50mmol)二萘嵌苯胺衍生物(来自步骤a)、0.84g(15.0mol)氢氧化钾和20ml叔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温度并维持16小时。
在冷却至40℃之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重量%乙酸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小时。使反应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紫色固体形式得到79mg I41,这对应于产率为30%。
I41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569(21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539.0(100%)[M+]。
实施例42
萘嵌苯衍生物I42由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N-苯基-2-萘基胺交换溴,使其转化为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然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42(步骤b)。
步骤a):
将0.50g(0.89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30g(1.30mmol)N-苯基-2-萘基胺、20mg(0.018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90mg(0.045mmol)三(叔丁基)-膦、130mg(1.3mmol)叔丁醇钠和1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氩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氯仿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紫色固体形式得到0.41g胺取代的二萘嵌苯,这对应于产率为65%。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561nm;
MS(FD):m/z(相对强度)=698.2(100%)[M+]。
步骤b):将350mg(0.50mmol)二萘嵌苯胺衍生物(来自步骤a)、0.84g(15.0mol)氢氧化钾和20ml叔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温度并维持16小时。
在冷却至40℃之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重量%乙酸并在该温度下再搅拌1小时。使反应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紫色固体形式得到120mg I42,这对应于产率为44%。
I42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576(21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539.1(100%)[M+]。
实施例43
萘嵌苯衍生物I43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二[(4-叔辛基)苯基]胺交换溴,使其转化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然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43(步骤b)。
步骤a):
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a)的Buchwald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紫色固体形式的70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4-辛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90%。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582(33 2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873.9(100%)[M+]。
步骤b):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b)水解
在硅胶上用甲苯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紫色固体形式的350mg I43,这对应于产率为72%。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596(16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713.4(100%)[M+]。
实施例44
萘嵌苯衍生物I44由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Bindschedler’s Green交换溴,使其转化为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44(步骤b)。
步骤a):
将0.50g(0.89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34g(1.30mmol)Bindschedler′s Green、40mg(0.045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45ml(0.45mmol)三(叔丁基)膦、120mg(1.3mmol)叔丁醇钠和3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氩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乙醇混合物(50∶1)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绿色固体形式得到0.35g二萘嵌苯胺衍生物,这对应于产率为53%。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667nm;
MS(FD):m/z(相对强度)=734.2(100%)[M+]。
步骤b):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4-叔辛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
将330mg(0.45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4-二甲基氨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76g(13.5mmol)氢氧化钾和50ml叔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温度并维持16小时。
在冷却至70℃之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重量%乙酸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小时。使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并在硅胶上用50∶1二氯甲烷/乙醇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30mg I44,这对应于产率为11%。
I44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689(21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575.1(100%)[M+]。
实施例45
萘嵌苯衍生物I45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二(4-吩噻嗪基)苯基)胺交换溴,使其转化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45(步骤b)。
步骤a):
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a)的Buchwald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紫色固体形式的1.2g 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吩噻嗪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81%。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544nm;
MS(FD):m/z(相对强度)=1045.3(100%)[M+]。
步骤b):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b)水解
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紫色固体形式的400mg I45,这对应于产率为59%。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556(6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884.5(100%)[M+]。
实施例46
萘嵌苯衍生物I46由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3,7-二(二甲基基)吩噻嗪(首先在将(3,7-二(二甲基基)吩噻嗪-10-基)苯基甲酮(methanone)脱保护之后)交换溴,使其转化为吩噻嗪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46(步骤b)。
步骤a):
将(3,7-二(二甲基氨基)吩噻嗪-10-基)苯基甲酮(1.5g,3.8mmol)、氢氧化钠(310mg,3.8mmol)、THF(5ml)和甲醇(15ml)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温度并维持12小时。在开始冷却后,用氩气除去溶剂。
将1.5g(3.1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123g(0.13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27mg(0.13mmol)三(叔丁基)膦、12mg(0.13mmol)叔丁醇钠和10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氩气下加入其中、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20∶1)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褐色固体形式得到0.500g N-(2,6-二异丙基苯基)-9-(3,7-二(二甲基氨基)吩噻嗪-10-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17%。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510,486nm;
MS(FD):m/z(相对强度)=765.0(100%)[M+]。
步骤b):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b)水解
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20∶1)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褐色固体形式得到200mg I46,这对应于产率为72%。
分析数据:
MS(FD):m/z(相对强度)=606.0(100%)[M+]。
实施例47
萘嵌苯衍生物I47由N-(2,6-二异丙基苯基)-1,6-二[(4-叔辛基)苯氧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3,6-二庚基咔唑交换溴,使其转化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47(步骤b)。
步骤a):
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a)的Buchwald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紫色固体形式的400mg N-(2,6-二异丙基苯基)-9-(3,6-二庚基咔唑-9-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85%。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514nm
步骤b):类似于实施例22(步骤b)水解
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紫色固体形式的80mg I46,这对应于产率为49%。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596(16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713.4(100%)[M+]。
实施例48
萘嵌苯衍生物I48由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吩噻嗪交换溴,使其转化为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随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48(步骤b)。
步骤a):
将0.50g(0.89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40g(1.30mmol)吩噻嗪、70mg(0.08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65mg(0.9mmol)BINAP、340mg(3.6mmol)叔丁醇钠和4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3天。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红色固体得到0.5g吩噻嗪基取代的二萘嵌苯,这对应于产率为41%。
分析数据:
MS(FD):m/z(相对强度)=678.2(100%)[M+]。
步骤b):将500mg(0.7mmol)二萘嵌苯吩噻嗪衍生物、2.0g(35.0mol)氢氧化钾和20ml叔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温度并维持16小时。
在冷却至40℃之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重量%乙酸并将混合物在该温度下再搅拌1小时。使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红色固体形式得到90mg I48,这对应于产率为25%。
I48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432(21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519.0(100%)[M+]。
实施例49
萘嵌苯衍生物I49由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制备,首先用4,4-二甲氧基二苯基胺交换溴,使其转化为氨基取代的二甲酰亚胺(步骤a),然后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二甲酸酐I49(步骤b)。
步骤a):
将1.0g(1.8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溴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8g(3.6mmol)4,4-二甲氧基二苯基胺、80mg(0.08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560mg(0.9mmol)BINAP、340mg(3.6mmol)叔丁醇钠和40ml干燥甲苯的混合物在氮气下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6小时。
在蒸除溶剂之后,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对粗产物进行柱色谱分离。
以蓝色固体形式得到0.2g 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这对应于产率为15%。
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597nm;
MS(FD):m/z(相对强度)=709.1(100%)[M+]。
步骤b):将150mg(0.2mmol)N-(2,6-二异丙基苯基)-9-[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二萘嵌苯-3,4-二甲酰亚胺、0.65g(10.0mmol)氢氧化钾和10ml叔丁醇的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温度并维持16小时。
在冷却至40℃之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重量%乙酸并在该温度下再搅拌1小时,使产物在水中沉淀、过滤、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并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液进行柱色谱分离。
得到蓝色固体形式的25mg I49,这对应于产率为23%。
I49的分析数据:
UV-Vis(CH2Cl2):λmax(ε)=474(21 000)nm(M-1cm-1);
MS(FD):m/z(相对强度)=549.1(100%)[M+]。
II.萘嵌苯衍生物I的应用
为了测定萘嵌苯衍生物I在太阳能电池中作为染料敏化剂的适用性,按如下生产了太阳能电池。
所用基础材料为涂覆氟掺杂的氧化锡(FTO)的玻璃板,尺寸为12mm×14mm×3mm或25mm×15mm×3mm(Pilkington TEC 8),其已经依次用玻璃清洁剂、丙酮和乙醇处理,在每种情况下在超声浴中超声15分钟,然后储存在乙醇中,且在使用前在氮气流中干燥。
为生产对应电极,将20μl 5mM的H2PtCl6在异丙醇中的溶液均匀分布在FTO玻璃板的具有钻孔的涂覆侧,在空气中简单干燥之后,在380℃下烧结30分钟,随后储存在不含灰尘的环境中。
为制备工作电极,程序如下:
在粘合带上冲出直径10mm的圆孔。然后,将粘合带作为模板粘接在FTO的没有钻孔的涂覆侧。然后用刮刀一次或超过一次地施加主要由特定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组成的糊。
在除去粘合带并在80℃下简单干燥之后,将涂覆金属氧化物的玻璃板在450℃下烧结30分钟,然后冷却至80℃,然后在5×10-4-1×10-5M的特定萘嵌苯衍生物I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中放置1-24小时。将溶液中取出的玻璃板用相应溶剂漂洗并在氮气流下干燥。
制备工作电极的其它细节可由实施例得到。
随后用50μm厚的热熔粘合膜(1702;DuPont)密封玻璃板。然后,用实施例所述的特定电解质通过钻孔填充两个电极之间的中间空间。
在用其它热熔粘合膜密封钻孔之后,用导电银漆涂覆并用铜粘合带(3M)粘接工作电极和对应电极的接触表面。
如此生产的电池的活性表面分别为0.32cm2和0.502cm2
然后用如下仪器测量量子效率(IPCE=入射光子-电流转化效率):75瓦氙弧灯(LOT-Oriel),1/8m单色器(SpectraPro-2150i;Acton ResearchCorporation),跨阻放大器(Aescusoft GmbH Automation)和锁相放大器7265(信号恢复)。
为测定效率η,用数字源表(source meter)2400型(Keithley InstrumentsInc.)在卤素灯(64629;Osram)(实施例1-3)或氙气灯(300W XeArc Lamp,LSN252,LOT Oriel Group)(实施例4-5)作为太阳模拟器的辐照下测量特定电流/电压特性。
测试了如下萘嵌苯衍生物I:
染料A:来自实施例2的萘嵌苯衍生物I2
染料B:N-(2,6-二异丙基苯基)-1,6,9,14-四[(4-叔辛基)苯氧基]三萘嵌二苯-3,4:11,12-四甲酸单酰亚胺单酸酐,根据在先德国专利申请10 2005 021362.6的实施例1制备
染料C:N-(2,6-二异丙基苯基)-1,6,11,16-四[(4-叔辛基)苯氧基]四萘嵌三苯-3,4:13,14-四甲酸单酰亚胺单酸酐,根据在先德国专利申请10 2005021 362.6的实施例8制备
染料D:来自实施例6的萘嵌苯衍生物I6
染料E:来自实施例7的萘嵌苯衍生物I7
染料F:来自实施例8的萘嵌苯衍生物I8
染料G:来自实施例9的萘嵌苯衍生物I9
染料H:来自实施例24的萘嵌苯衍生物I32
染料I:来自实施例34的萘嵌苯衍生物I34
染料J:来自实施例35的萘嵌苯衍生物I35
为了对比,测试了钌配合物N-179(染料V),其结构例如描述于J.Chem.Phys.B 107,第13280-13285页(2003)中。
实施例1
将染料B用于TiO2太阳能电池。
电池和原料的描述:
涂覆FTO的玻璃板的尺寸为25mm×15mm×3mm
TiO2糊Ti-Nanoxide HT(Solaronix SA)
在烧结(450℃/30min)后TiO2层厚度:9μm
500mM的染料B在甲苯中的溶液(在80℃下插入),插入时间为在室温下14小时
电解质:0.5M LiI、0.25M四丁基碘化铵和0.05M I2,在甲氧基丙腈中
活性面积:0.502cm2
为了对比,将染料V用于TiO2太阳能电池。除非另有说明,参数与上述参数相同。
在烧结后TiO2层厚度:17μm
0.5mM的染料V在乙醇中的溶液(在80℃下插入),插入时间为在室温下14小时
电解质:0.5M LiI、0.6M四丁基碘化铵、0.05M I2和0.5M 4-叔丁基吡啶,在乙腈中
将两种太阳能电池均在0.1sun下照射。
测量的电流/电压曲线描述于图1。
测得效率η对于染料B为2.25%,对于染料V为5.06%。
实施例2
将染料B用于ZnO太阳能电池。
电池和原料的描述:
涂覆FTO的玻璃板的尺寸为12mm×14mm×3mm
ZnO糊,根据描述于J.Phys.Chem.B 105,第5585-5587页(2001)的配方制备
烧结(350℃/30min)后ZnO层厚度:0.9μm
0.5mM的染料B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溶液,插入时间为在50℃下14小时
电解质:0.6M四丁基碘化铵和0.05M I2,在甲氧基丙腈中
活性面积:0.32cm2
将太阳能电池均在1sun下照射。
测量的电流/电压曲线描述于图2中。
测得效率η为0.54%。
实施例3
将染料A、B和C各自用于TiO2太阳能电池。
电池和原料的描述:
涂覆FTO的玻璃板的尺寸为25mm×15mm×3mm
TiO2糊,TiO2粒度为25nm(ECN)
烧结(450℃/30min)后TiO2层厚度:4μm
0.5mM的特定染料在甲苯中的溶液(在80℃下插入),插入时间为在室温下14小时
电解质:0.5M LiI、0.05M I2和0.5M 4-叔丁基吡啶,在甲氧基丙腈中
活性面积:0.502cm2
为了对比,将染料V用于TiO2太阳能电池。除非另有说明,参数与上述参数相同。
烧结后TiO2层厚度:17μm
0.5mM染料V在乙醇中的溶液(在80℃下插入),插入时间为在室温下14小时
电解质:0.5M LiI、0.6M四丁基碘化铵、0.05M I2和0.5M 4-叔丁基吡啶,在乙腈中
将所有太阳能电池均在0.1sun下照射。
在每种情况下测量的IPCE曲线描述于图3中。将由染料C得到的曲线对其它染料的曲线拟合。
测得效率η对于染料A为1.6%,对于染料B为2.2%,对于染料C为0.6%,对于染料V为5%。
实施例4
将染料D、E、F、G和H用于TiO2太阳能电池。
电池和原料的描述:
涂覆FTO的玻璃板的尺寸为25mm×15mm×3mm
TiO2糊,Ti-Nanoxide HT(Solaronix SA)
烧结(450℃/30min)后TiO2层厚度:9-10μm
0.5mM的染料在二氯甲烷中的溶液(在80℃下插入),插入时间为在室温下14小时
电解质:0.1M LiI、0.6M四丁基碘化铵、0.05M I2和0.5M 4-叔丁基吡啶,在乙腈中
活性面积:0.502cm2
为了对比,将染料V用于TiO2太阳能电池。除非另有说明,参数对应于上述参数。
烧结后TiO2层厚度:9-10μm
0.5mM的染料V在乙醇中的溶液(在80℃下插入),插入时间为在室温下14小时
电解质:0.1M LiI、0.6M 2,3-二甲基-1-丙基咪唑鎓碘化物、0.05M I2和0.5M 4-叔丁基吡啶,在乙腈中
将两种太阳能电池均在1.0sun下照射。
测量的电流/电压曲线描述于图4。
测得效率η对于染料V为6.0%,对于染料H为4.4%,对于染料E为3.9%,对于染料F为3.2%,对于染料D为2.4%,对于染料G为2.0%。
实施例5
将染料I和J各自用于TiO2太阳能电池。
电池和原料的描述:
涂覆FTO的玻璃板的尺寸为25mm×15mm×3mm
TiO2糊,TiO2粒度为25nm(ECN)
烧结(450℃/30min)后TiO2层厚度:9-10μm
0.5mM的特定染料(染料I)溶液或在二氯甲烷(染料J)中的溶液(在80℃下插入),插入时间为在室温下14小时
电解质:0.5M LiI、0.25M四丁基碘化铵和0.05M I2,在3-甲氧基丙腈中
活性面积:0.502cm2
将两种太阳能电池均在0.1sun下照射。
在每种情况下测量的IPCE曲线描述于图5中。
测得效率η对于染料I为1.0%,以及对于染料J为0.7%。

Claims (7)

1.通式I的萘嵌苯衍生物或该萘嵌苯衍生物的混合物在太阳能电池中作为光敏剂的用途:
其中各变量如下所定义:
X相互连接形成六元环得到式(x1)的基团:
或均为-COOM基团;
Y两个基团中的一个为式(y1)的基团:
-L-NR1R2   (y1)
且另一个基团在每种情况下为氢;
或一起连接形成六元环得到式(y3)的基团:
R为相同或不同的如下基团:苯氧基,其可以被C1-C30烷基单取代;
P为氨基-NR1R2
M为氢或一价或二价金属阳离子;
L为化学键或亚苯基;
R1、R2为相同或不同的苯基基团,其各自可被C1-C18烷基单取代;
R′为被C1-C18烷基单取代或多取代的苯基;
m为0、1或2;
n当m=0或1时为4;
当m=2时为4或6;
p为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M是碱土金属或碱金属阳离子。
3.一种包含至少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式I的萘嵌苯衍生物作为光敏剂的染料敏化的太阳能电池。
4.通式Ia的萘嵌苯衍生物:
其中二甲酸酐基团也可表示为两个羧基-COOM,且各变量各自如下所定义:
Y两个基团中的一个为式(y1)的基团:
-L-NR1R2   (y1)
且另一个基团在每种情况下为氢;
R为相同或不同的如下基团:苯氧基,其可以被C1-C30烷基单取代;
P为氨基-NR1R2
M为氢、一价或二价金属阳离子;
L为化学键或与萘嵌苯骨架直接连接或经由亚乙烯基或亚乙炔基连接的下式亚芳基:
-Ar-
R1、R2各自独立地为C1-C30烷基或苯基,其中所述苯基可被C1-C18烷基单取代;
m为0、1或2;
n当m=0时为0、2或4;
当m=1时为0、2或4;
当m=2时为4或6;
p当m=0时为0,其中n+p=0、2或4,其中在n+p=0且两个Y基团之一为式(y1)的基团且另一个基团为氢的情况下,当L为化学键时两个R1或R2基团中的至少一个为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苯基;
当m=1时为0,其中n+p=0、2或4;
当m=2时为0,其中n+p=4或6。
5.根据权利要求4的通式Ia的萘嵌苯衍生物,其中M是碱土金属或碱金属阳离子。
6.通式Ib的萘嵌苯衍生物:
其中各变量各自如下所定义:
X相互连接形成六元环得到式(x2)或(x3)的基团
Y两个基团中的一个为式(y1)的基团:
-L-NR1R2   (y1)
且另一个基团在每种情况下为氢;
或一起连接形成六元环得到式(y3)或(y4)的基团:
R为相同或不同的如下基团:苯氧基,其可以被C1-C30烷基单取代;
P为氨基-NR1R2
B为亚苯基;
A为-COOM;
D为亚苯基或亚萘基;
M为氢、一价或二价金属阳离子;
L为化学键或与萘嵌苯骨架直接连接或经由亚乙烯基或亚乙炔基连接的下式亚芳基:
-Ar-
R1、R2各自独立地为C1-C30烷基或苯基,其中所述苯基可被C1-C18烷基单取代;
R′为被C1-C18烷基单取代或多取代的苯基
m为0、1或2;
n当m=0时为0、2或4;
当m=1时为0、2或4;
当m=2时为4或6;
p当m=0时为0,其中n+p=2或4,或当两个Y基团之一为式(y1)的基团且另一个基团为氢时,n+p也可为0,其中当L为化学键时(y1)基团中的两个R1或R2基团中的至少一个为作为R基团取代基所述的苯基;
当m=1时为0,其中n+p=0、2或4;
当m=2时为0,其中n+p=4或6。
7.根据权利要求6的通式Ib的萘嵌苯衍生物,其中M是碱土金属或碱金属阳离子。
CN200680050149.4A 2005-11-10 2006-11-06 萘嵌苯衍生物在太阳能电池中作为光敏剂的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15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53995A DE102005053995A1 (de) 2005-11-10 2005-11-10 Verwendung von Rylenderivaten als Photosensibilisatoren in Solarzellen
DE102005053995.5 2005-11-10
PCT/EP2006/068102 WO2007054470A1 (de) 2005-11-10 2006-11-06 Verwendung von rylenderivaten als photosensibilisatoren in solarzell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1524A CN101351524A (zh) 2009-01-21
CN101351524B true CN101351524B (zh) 2015-01-21

Family

ID=37708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014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1524B (zh) 2005-11-10 2006-11-06 萘嵌苯衍生物在太阳能电池中作为光敏剂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8231809B2 (zh)
EP (1) EP1951842B1 (zh)
JP (1) JP5393154B2 (zh)
KR (1) KR101583382B1 (zh)
CN (1) CN101351524B (zh)
AU (1) AU2006311032B8 (zh)
DE (1) DE102005053995A1 (zh)
WO (1) WO2007054470A1 (zh)
ZA (1) ZA20080495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5700B (zh) * 2015-08-24 2017-01-11 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苝酸酐骨架的光敏染料、包含其的光敏染料混合物及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21362A1 (de) * 2005-05-04 2006-11-09 Basf Ag Terrylen- und Quaterrylenderivate
JP5151192B2 (ja) * 2007-03-09 2013-02-27 Jnc株式会社 ペリレン誘導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電変換素子
EP2170862A1 (en) * 2007-06-22 2010-04-07 Basf Se Use of n,n'-bis(1,1-dihydroperfluoro-c3-c5-alk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diimides
WO2009013282A1 (de) 2007-07-23 2009-01-29 Basf Se Photovoltaische tandem-zelle
EP2181096A1 (de) 2007-07-23 2010-05-05 Basf Se Verwendung von rylenderivaten als aktive komponenten in solarzellen und photodetektoren
US20110068328A1 (en) 2007-08-17 2011-03-24 Basf Se Halogen-containing perylenetetra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and the use thereof
EP2212936A1 (en) * 2007-10-31 2010-08-04 Basf Se Use of halogenated phthalocyanines
EP2285806B1 (de) * 2008-04-22 2014-01-15 Basf Se Dreifach und vierfach substituierte pentarylentetracarbonsäurediimide
WO2009141387A1 (de) * 2008-05-23 2009-11-26 Basf Se Chinoide rylendicarboximide als ir-absorber
US8618297B2 (en) 2008-07-25 2013-12-31 Basf Se Azide substituted naphthylene or rylene imide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as reagents in click-reactions
DE102009049696A1 (de) 2008-10-16 2010-04-22 Basf Se Verbindung mit einer Salzgruppe und einer p-Halbleitergruppe und deren Verwendung in Solarzellen
JP5698155B2 (ja) 2009-02-23 2015-04-08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Basf Se 有機太陽電池における正孔輸送材料としてのトリアリールアミン誘導体の使用、及び前記トリアリールアミン誘導体を含む有機太陽電池
KR101538133B1 (ko) * 2009-03-10 2015-07-22 주식회사 동진쎄미켐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흡착 염료용액의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염료용액의 조절 장치
US9595678B2 (en) 2010-07-23 2017-03-14 Basf Se Dye solar cell with improved stability
US9087991B2 (en) 2011-02-01 2015-07-21 Basf Se Photovoltaic element
US9001029B2 (en) 2011-02-15 2015-04-07 Basf Se Detector for optically detecting at least one object
EP3029485B1 (en) 2011-02-15 2019-12-11 Basf Se Detector for optically detecting at least one object
AR086509A1 (es) * 2011-05-25 2013-12-18 Sicpa Holding Sa Tintes de quaterrileno y/o terrileno unidos a polimeros y composiciones que los contienen
DE102012211788A1 (de) 2011-07-11 2013-01-17 Basf Se Verfahren zur photokatalytischen Reduktion von Kohlendioxid unter Einwirkung von Sonnenlicht
KR20140099869A (ko) 2011-11-23 2014-08-13 시크파 홀딩 에스에이 S 원자 또는 s(=o)₂ 기를 함유한 폴리시클릭 방향족 화합물 및 염료로서 이들의 용도
US9054325B2 (en) 2012-02-09 2015-06-09 03;Basf Se Rylene monoimide derivatives and use thereof as photosensitizers in solar cells and photodetectors
AU2013217282B2 (en) * 2012-02-09 2016-07-28 Basf Se Rylene monoimide derivatives and use thereof as photosentizers in solar cells and photodetectors
US9343686B2 (en) * 2012-07-09 2016-05-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pound, solar cell module, and solar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US8816081B2 (en) 2012-08-06 2014-08-26 Basf Se Boron containing perylene monoimides, a process for their production, their use as building block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erylene monoimide derivatives, monoimide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US9630973B2 (en) 2012-08-30 2017-04-25 Basf Se Double donor functionalisation of the peri-positions of perylene and naphthalene monoimide via versatile building blocks
CN104969029B (zh) 2012-12-19 2018-11-02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用于光学检测至少一种物体的检测器
JP2016513077A (ja) 2013-01-15 2016-05-12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Basf Se トリアンギュレンオリゴマー及びポリマー並びにそれらを正孔伝導性材料として用いる使用
EP2976316A4 (en) 2013-03-18 2016-11-16 Basf Se PERYLENEMONOIMIDE AND NAPHTHALENEMONOIMIDE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IN DYE SENSITIZED PHOTOPILES
AU2014280335B2 (en) 2013-06-13 2018-03-22 Basf Se Detector for optically detecting an orientation of at least one object
US9989623B2 (en) 2013-06-13 2018-06-05 Basf Se Detector for determining a longitudinal coordinate of an object via an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illuminated pixels
US9741954B2 (en) 2013-06-13 2017-08-22 Basf Se Optical det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637320B (zh) 2013-08-19 2018-12-14 巴斯夫欧洲公司 光学检测器
WO2015024870A1 (en) 2013-08-19 2015-02-26 Basf Se Detector for determining a position of at least one object
EP2937399A1 (en) 2014-04-22 2015-10-28 Basf Se Hole-transport materials for organic solar cells or organic optical sensors
CA2947983C (en) 2014-05-12 2022-10-25 Capacitor Sciences Incorporated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US10340082B2 (en) 2015-05-12 2019-07-02 Capacitor Sciences Incorporated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US10347423B2 (en) 2014-05-12 2019-07-09 Capacitor Sciences Incorporated Solid multilayer structure as semiproduct for meta-capacitor
US20170301477A1 (en) 2016-04-04 2017-10-19 Capacitor Sciences Incorporated Electro-polarizable compound and capacitor
KR102397527B1 (ko) 2014-07-08 2022-05-13 바스프 에스이 하나 이상의 물체의 위치를 결정하기 위한 검출기
KR102452393B1 (ko) 2014-09-29 2022-10-11 바스프 에스이 적어도 하나의 물체의 포지션을 광학적으로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검출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먼 머신 인터페이스, 엔터테인먼트 장치, 추적 시스템, 스캐닝 시스템, 입체 시스템 및 카메라
MX2017005427A (es) 2014-11-04 2017-06-21 Capacitor Sciences Inc Dispositivos de almacenamiento de energia y metodos de produccion de los mismos.
CN104672140A (zh) * 2014-11-21 2015-06-0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多取代苝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JP6637980B2 (ja) 2014-12-09 2020-01-29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Basf Se 光学検出器
JP6841769B2 (ja) 2015-01-30 2021-03-10 トリナミクス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少なくとも1個の物体を光学的に検出する検出器
CA2977776A1 (en) 2015-02-26 2016-09-01 Capacitor Sciences Incorporated Self-healing capacitor and methods of production thereof
US9932358B2 (en) 2015-05-21 2018-04-03 Capacitor Science Incorporated Energy storage molecular material, crystal dielectric layer and capacitor
US9941051B2 (en) 2015-06-26 2018-04-10 Capactor Sciences Incorporated Coiled capacitor
KR102644439B1 (ko) 2015-07-17 2024-03-07 트리나미엑스 게엠베하 하나 이상의 물체를 광학적으로 검출하기 위한 검출기
CN108141579B (zh) 2015-09-14 2020-06-12 特里纳米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3d相机
US10026553B2 (en) 2015-10-21 2018-07-17 Capacitor Sciences Incorporated Organic compound, crystal dielectric layer and capacitor
US10305295B2 (en) 2016-02-12 2019-05-28 Capacitor Sciences Incorporated Energy storage cell,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module, and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system
US20170233528A1 (en) * 2016-02-12 2017-08-17 Capacitor Sciences Incorporated Sharp polymer and capacitor
US10153087B2 (en) 2016-04-04 2018-12-11 Capacitor Sciences Incorporated Electro-polarizable compound and capacitor
US9978517B2 (en) 2016-04-04 2018-05-22 Capacitor Sciences Incorporated Electro-polarizable compound and capacitor
US11211513B2 (en) 2016-07-29 2021-12-28 Trinamix Gmbh Optical sensor and detector for an optical detection
TWI770068B (zh) 2016-10-06 2022-07-11 德商巴地斯顏料化工廠 經2-苯基苯氧基取代之苝雙醯亞胺化合物及其用途
JP2019532517A (ja) 2016-10-25 2019-11-07 トリナミクス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光学的に検出するための光検出器
KR102431355B1 (ko) 2016-10-25 2022-08-10 트리나미엑스 게엠베하 적어도 하나의 대상체의 광학적 검출을 위한 검출기
US11860292B2 (en) 2016-11-17 2024-01-02 Trinamix Gmbh Detector and methods for authenticating at least one object
EP3542179B1 (en) 2016-11-17 2021-03-24 trinamiX GmbH Detector for optically detecting at least one object
US10395841B2 (en) 2016-12-02 2019-08-27 Capacitor Sciences Incorporated Multilayered electrode and film energy storage device
JP7204667B2 (ja) 2017-04-20 2023-01-16 トリナミクス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光検出器
JP7237024B2 (ja) 2017-06-26 2023-03-10 トリナミクス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少なくとも1つの物体の位置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検出器
CN113024568B (zh) * 2021-03-03 2022-08-2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正极材料、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4843406A (zh) * 2022-04-02 2022-08-02 湖北文理学院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半透明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9408A (en) * 1980-05-05 1986-07-08 Hoechst Aktiengesellschaft 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acid monoanhydride monoimides
DE19848555A1 (de) * 1998-10-21 2000-04-27 Heinz Langhals Neue Fluoreszenzfarbstoffe durch Kern-Erweiterung von Perylen-3,4:9,10-tetracarbonsäurebisimiden
JP2000243463A (ja) * 1999-02-19 2000-09-08 Fuji Xerox Co Ltd 光半導体電極、光電変換装置及び光電変換方法
CN1323243A (zh) * 1998-11-20 2001-11-21 旭化成株式会社 改性光催化剂溶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49620A1 (de) * 1981-12-15 1983-07-21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Lichtsammelsysteme unter verwendung von halogenierten perylenderivaten als lichtwandler
DE3703513A1 (de) * 1987-02-05 1988-08-18 Langhals Heinz Wasserloesliche perylen-fluoreszenzfarbstoffe
CH674596A5 (zh) 1988-02-12 1990-06-15 Sulzer Ag
US5530644A (en) 1992-05-20 1996-06-25 Fuji Xerox Co., Ltd. Data processing device
EP0638613B1 (de) * 1993-08-13 1998-12-23 Ciba SC Holding AG Perylenamidinimid-Farbstoffe, ein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DE19757312A1 (de) 1996-09-28 1999-06-24 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 Gmbh Langzeitstabile, farbstoffsensibilisierte Solarzelle
DE19809840A1 (de) 1996-09-28 1999-09-02 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 Gmbh Langzeitstabile, farbstoffsensibilisierte Solarzelle
JP3968809B2 (ja) 1996-12-19 2007-08-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湿式太陽電池用光半導体電極、湿式太陽電池及び光電変換方法
JP3968819B2 (ja) 1997-06-02 2007-08-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湿式太陽電池用光半導体電極、湿式太陽電池及び光電変換方法
JP2000100484A (ja) 1998-09-24 2000-04-07 Fuji Xerox Co Ltd 光半導体電極、光電変換装置及び光電変換方法
DE19900063A1 (de) * 1999-01-04 2000-07-27 Heinz Langhals Naphthalin- und Perylenhydrazamimide - eine neue Klasse von Farbstoffen
US6359211B1 (en) 1999-06-17 2002-03-19 Chemmotif, Inc. Spectral sensitiz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solar cells
JP2001093589A (ja) * 1999-09-21 2001-04-06 Fuji Xerox Co Ltd 光半導体電極、光電変換装置及び光電変換方法
EP1176646A1 (en) 2000-07-28 2002-01-30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erale de Lausanne (EPFL) Solid state heterojunction and solid state sensitized photovoltaic cell
DE10039232A1 (de) * 2000-08-11 2002-02-21 Basf Ag Flüssigkristalline Perylen-3,4:9,10-tetracarbonsäurediimide
DE10108156A1 (de) 2001-02-20 2002-08-29 Basf Ag Rylenderivate
DE10308940A1 (de) * 2003-02-28 2004-09-23 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 Wasserlösliche, fluoreszierende Perylentetracarbonsäurebisimide
WO2005089094A2 (en) * 2003-11-21 2005-09-29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And Community College System Of Nevada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isotropically-ordered solids
WO2005092901A1 (ja) * 2004-03-29 2005-10-06 Mitsui Chemicals, Inc. 新規化合物、および該化合物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素子
DE102005021362A1 (de) 2005-05-04 2006-11-09 Basf Ag Terrylen- und Quaterrylenderivat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9408A (en) * 1980-05-05 1986-07-08 Hoechst Aktiengesellschaft 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acid monoanhydride monoimides
DE19848555A1 (de) * 1998-10-21 2000-04-27 Heinz Langhals Neue Fluoreszenzfarbstoffe durch Kern-Erweiterung von Perylen-3,4:9,10-tetracarbonsäurebisimiden
CN1323243A (zh) * 1998-11-20 2001-11-21 旭化成株式会社 改性光催化剂溶胶
JP2000243463A (ja) * 1999-02-19 2000-09-08 Fuji Xerox Co Ltd 光半導体電極、光電変換装置及び光電変換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5700B (zh) * 2015-08-24 2017-01-11 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苝酸酐骨架的光敏染料、包含其的光敏染料混合物及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69482A1 (en) 2008-10-30
EP1951842B1 (de) 2016-07-27
DE102005053995A1 (de) 2007-05-24
EP1951842A1 (de) 2008-08-06
US8501046B2 (en) 2013-08-06
AU2006311032B8 (en) 2013-07-25
US8231809B2 (en) 2012-07-31
ZA200804950B (en) 2010-02-24
JP2009515846A (ja) 2009-04-16
KR20080075864A (ko) 2008-08-19
JP5393154B2 (ja) 2014-01-22
WO2007054470A1 (de) 2007-05-18
AU2006311032A1 (en) 2007-05-18
AU2006311032B2 (en) 2013-03-21
CN101351524A (zh) 2009-01-21
AU2006311032A8 (en) 2013-07-25
US20120283432A1 (en) 2012-11-08
KR101583382B1 (ko) 2016-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1524B (zh) 萘嵌苯衍生物在太阳能电池中作为光敏剂的用途
JP5495558B2 (ja) ヘキサリレンテトラカルボン酸ジイミド及びペンタリレンテトラカルボン酸ジイミド
CN101171222A (zh) 三萘嵌二苯和四萘嵌三苯衍生物
Tian et al. Synthesis of novel multi-chromophoric soluble peryle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photosensitizing properties with wide spectral response for SnO2 nanoporous electrode
CN101809116B (zh) 含有卤素的二萘嵌苯四甲酸衍生物及其用途
Fortage et al. Synthesis of new perylene imide dyes and their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s in nanocrystalline TiO2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JP4582636B2 (ja) リレン色素
CN101263203B (zh) 基于萘嵌苯的多生色团
WO2008132103A1 (de) Pentaphenylenderivate als photosensibilisatoren in solarzellen
CN102844886A (zh) 阴丹士林化合物在有机光伏器件中的用途
JP2010508326A (ja) ペンタリレンテトラカルボン酸ジイミド及びヘキサリレンテトラカルボン酸ジイミド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
US8052899B2 (en) Heptarylene-and octarylenetetracarboximide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Li et al. 7, 8-Dichlorobenzo [ghi] perylenetriimide: a versatile synthon for bay-substituted π-extended perylene dyes
Zang et al. Synthesis an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dihydrodibenzoazepine-based sensitizers with additional lateral anchor
Duan et al. End-capped “thiophene-free” organic dye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Optimized donor, broadened spectra and enhanced open-circuit voltage
Scarano et al. A new push–pull dye for semi-transparent p-typ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Tuning conjugation by sexithiophene chain engineering
US8399669B2 (en) Tri- and tetrasubstituted pentarylenetetracarboximides
Chen et al. Fluorination improves the mesomorphic an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rod-lik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CN104520276A (zh) 含硼的二萘嵌苯单酰亚胺、其生产方法、其作为生产二萘嵌苯单酰亚胺衍生物的结构单元的用途、单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用途
WO2008119797A1 (de) Dinaphthoquaterrylen als photosensibilisatoren in solarzell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