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6705A - 由废芳族聚碳酸酯得到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由废芳族聚碳酸酯得到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6705A
CN101166705A CNA2005800495412A CN200580049541A CN101166705A CN 101166705 A CN101166705 A CN 101166705A CN A2005800495412 A CNA2005800495412 A CN A2005800495412A CN 200580049541 A CN200580049541 A CN 200580049541A CN 101166705 A CN101166705 A CN 101166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queous solution
water
alkali metal
dihydroxy compound
polycarbo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495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笠原一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ijin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Chemic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Chemicals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Chemic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66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67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7/64Preparation of O-metal compounds with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7/5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actions decreas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 C07C37/5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actions decreas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splitting polyaromatic compounds, e.g. polyphenolalk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7/64Preparation of O-metal compounds with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7/66Preparation of O-metal compounds with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conversion of hydroxy groups to O-meta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7/68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 C07C37/7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by physical treatment
    • C07C37/72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by physical treatment by liquid-liquid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7/68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 C07C37/7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by physical treatment
    • C07C37/82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by physical treatment by solid-liquid treatment; by chemisorp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11/00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 C08J11/04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 C08J11/10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by chemically breaking down the molecular chains of polymers or breaking of crosslinks, e.g. devulcanisation
    • C08J11/16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by chemically breaking down the molecular chains of polymers or breaking of crosslinks, e.g. devulcanisation by treatment with inorganic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得到芳族二羟基化合物金属盐水溶液的方法,是用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将废芳族聚碳酸酯分解、得到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1)将废芳族聚碳酸酯溶解于氯代烃溶剂的溶解步骤;(2)向该溶液中加入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使芳族聚碳酸酯分解的分解步骤;(3)向该分解液中加入水,使固体成分溶解的再溶解步骤;(4)将上述步骤的处理液放置,形成有机溶剂相(有机相)和水溶液相(水相)的二相化步骤;以及(5)将水相与有机溶剂相中分离,回收水相的分离回收步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低成本、分解时间短、利于工业化地从废芳族聚碳酸酯中得到可用作聚碳酸酯原材料的高品质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金属盐水溶液。

Description

由废芳族聚碳酸酯得到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将废芳族聚碳酸酯分解、得到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方法,以及由该水溶液中回收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将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或回收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应用于聚碳酸酯制备步骤中的芳族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芳族聚碳酸酯(以下简称为PC)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质、电性质、耐热性、耐寒性和透明性等,是可应用于透镜、CD等光盘、建筑材料、汽车部件、OA仪器的机壳、照相机壳体等各种用途的材料,其需求逐年增加。伴随着PC需求的增加,废弃的PC制品的量也增加,但大多采用焚烧或埋入地下等方法处理。由于PC需求的增加,不仅加速了石油资源的枯竭,也促使地球环境恶化。因此,将废弃的塑料重新利用(循环利用)变得日益重要。
循环利用废塑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将废塑料作为热能源回收的热循环利用、(2)将废塑料与新塑料或其它种类的塑料以一定比例混合、加工,制成制品的材料循环利用、以及(3)将废塑料化学分解,复原至塑料的原材料,再应用于塑料制造中的化学循环利用。但是,热循环利用只是焚烧塑料,获取热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本质上仍然破坏地球环境、使资源减少。材料回收利用是在资源消耗方面对环境的负荷最小,在环境方面是优选的,但是只限于可混合的制品,可混合到制品中的比例小,可循环利用的量有限。化学循环利用是将塑料分解至原材料,因此可以直接用于制造,是产业上有效的循环利用方法。
将PC进行化学循环利用的方法以往已知有用过量的碱金属盐水溶液分解,中和,回收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方法,在日本特公昭40-016536号公报中提出:将PC和1~30%的碱水溶液装入耐压容器中,在100℃以上、优选150℃以上进行水解后,调成酸性,然后溶解于甲醇中,进行活性炭处理,除去着色成分,然后再沉淀,得到白色双酚。日本特开昭54-048869号公报中公开了以下的方法:将聚碳酸酯废料用本体(バルク)或溶液皂化,分离未皂化的成分,将皂化混合物进行光气化,完全无需纯化步骤和处理步骤即可在聚碳酸酯聚合步骤中使用的方法。日本特开平06-056985号公报中公开了:在碱催化剂存在下,将PC用酚分解,回收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芳酯的方法。日本特开平10-259151号公报中公开了:在甲苯、二甲苯、苯或二烷溶剂中,使用少量碱作为催化剂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碳酸二烷基酯和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方法。另外,日本特开2002-212335号公报中提出:在烷基氯、醚类或芳族烃系溶剂等溶剂和作为催化剂的叔胺存在下,将PC与低级醇进行酯交换,得到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烷基酯的方法。
但是,日本特公昭40-016536号公报的方法是使用稀碱性水溶液,反应为高温,并且在后处理中要使用大量的水来将黄色的着色成分由甲醇/水中再沉淀,因此废液处理非常繁杂。日本特开昭54-048869号公报的方法无需纯化步骤即可用于聚合反应,因此作为必须成分使用的添加剂、着色剂等在PC制备步骤中几乎全部混入到塑料中,对产品质量有影响。日本特开平06-05698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259151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2-212335号公报的方法不仅分解产物和溶剂的分离回收步骤繁杂,还产生不需要的副产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低成本、分解时间短且大量地处理废芳族聚碳酸酯,不产生着色成分,得到适合作为聚碳酸酯原材料的高品质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从由废芳族聚碳酸酯的分解得到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回收高纯度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使用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金属盐水溶液或回收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制备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将在废光盘中使用的芳族聚碳酸酯分解,使用所得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或回收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制备芳族聚碳酸酯,将该芳族聚碳酸酯循环利用于光盘用基板的方法。
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在通过特定的工艺、优选通过适量使用在芳族聚碳酸酯制备时使用的溶剂、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惊异地发现:在温和的条件下分解反应快速进行,可得到产物一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碱金属盐水溶液;还发现:在芳族聚碳酸酯制备时使用的溶剂存在下,用酸水溶液对该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进行处理,可得到高品质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还发现:使用该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或该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作为原料进行制备,所得芳族聚碳酸酯的品质毫不逊色于使用市售的二羟基化合物制备的芳族聚碳酸酯的品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下述方法:
(1)得到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将废芳族聚碳酸酯分解,得到构成该芳族聚碳酸酯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a)~(e)的步骤:
(a)将废芳族聚碳酸酯溶解于氯代烃溶剂,制备以8~30重量%的浓度溶解有芳族聚碳酸酯(PC)的有机溶剂溶液(溶解步骤);
(b)向所得有机溶剂溶液中加入含有45~55重量%碱金属氢氧化物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在30~50℃的温度分解芳族聚碳酸酯的步骤(分解步骤);
(c)向上述步骤所得的分解液中加入水,将该分解液中所含固体成分形式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溶解于水的步骤(再溶解步骤);
(d)放置上步所得的处理液,形成有机溶剂溶液相(有机相)和水溶液相(水相)的步骤(两相化步骤);以及
(e)使上步的水溶液相(水相)与有机溶剂溶液相(有机相)分离,回收水溶液相(水相)的步骤(分离回收步骤)。
(2)上述(1)的方法,其中,所述氯代烃溶剂含有至少80重量%选自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和氯仿中的至少一种溶剂。
(3)上述(1)的方法,其中,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是氢氧化钠。
(4)上述(1)的方法,其中,所述芳族聚碳酸酯是以双酚A为主要芳族二羟基化合物而形成的。
(5)上述(1)的方法,其中,所述溶解步骤的有机溶剂溶液中溶解有芳族聚碳酸酯(PC)10~28重量%。
(6)上述(1)的方法,其中,所述分解步骤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是含有47~53重量%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
(7)上述(1)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分解步骤中,相对于芳族聚碳酸酯的碳酸酯键1mol,使用含有相当于4~8mol的碱金属氢氧化物的量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
(8)上述(1)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分解步骤中,分解温度是30~45℃。
(9)上述(1)的方法,其中,废聚碳酸酯是由聚碳酸酯形成的光盘制品或其制造工序中的工序废品。
(10)上述(1)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溶解步骤中,相对于100重量份芳族聚碳酸酯,向有机溶剂溶液中添加0.05~4重量份的抗氧化剂。
(11)上述(1)的方法,其中,所述分解步骤、再溶解步骤和两相化步骤至少在非氧气气氛中实施。
(12)上述(1)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向由所述分离回收步骤得到的水溶液相中加入氯代烃溶剂,形成有机溶剂相和水溶液相,然后将水溶液相与有机溶剂相分离,回收所得水溶液相(再分离、回收步骤)。
(13)芳族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使由上述(1)所述的分离回收步骤得到的水溶液相与氯代烃接触,通过界面聚合法与光气反应,制备芳族聚碳酸酯。
(14)芳族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由上述(1)所述的分离回收步骤得到的水溶液相与新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的水溶液混合,此时新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成分的比例为全部芳族二羟基化合物成分的5~95mol%,通过将所得混合水溶液与氯代烃接触,通过界面聚合法与光气反应,制备芳族聚碳酸酯。
(15)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由上述(1)所述的分离回收步骤得到的水溶液相中加入酸水溶液,将析出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以固体形式回收。
(16)上述(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水溶液相中加入氯代烃溶剂和酸水溶液,将析出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以固体形式回收。
(17)上述(15)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氯代烃溶剂、水或它们两者的混合溶剂,将通过上述(15)的方法回收的固体芳族二羟基化合物淋洗至少一次。
以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废芳族聚碳酸酯可以是通过界面聚合法、熔融聚合法等公知的方法制备的,优选分子量按照粘度平均分子量计为1,000~100,000。废芳族聚碳酸酯的形状为粉末、颗粒、片、膜、成型品等,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CD、CD-R和DVD等光盘中,可以将废弃的或者在制造工序的成型不良品等作为废品而废弃的废光盘直接使用,或者将印刷膜、金属膜剥离除去后使用。另外,作为所使用的废芳族聚碳酸酯,也可以是从聚碳酸酯制造中的未达到目标分子量、未形成粉末或颗粒的聚碳酸酯的溶液中除去溶剂并干燥所得的固体物质。这里,聚碳酸酯的粘度平均分子量(M)如下求出:将0.7g聚碳酸酯在20℃溶解于100ml二氯甲烷中,将由该溶液求出的比粘度(ηsp)代入下式计算。
ηsp/c=[η]+0.45×[η]2c([η]表示特性粘度)]
[η]=1.23×10-4M0.83
c=0.7
该聚碳酸酯只要是通常作为芳族聚碳酸酯已知的化合物即可,可以由下述化合物单独制备,也可以由下述化合物的两种以上制备,所述化合物为:氢醌、间苯二酚、4,4’-二羟基联苯、1,4-二羟基萘、双(4-羟基苯基)甲烷、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称双酚A)、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3,5-二溴-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异丙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苯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3-甲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3,3-二甲基丁烷、2,4-双(4-羟基苯基)-2-甲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戊烷、2,2-双(4-羟基苯基)-4-甲基戊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4-异丙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α,α’-双(4-羟基苯基)-邻二异丙基苯、α,α’-双(4-羟基苯基)-间二异丙基苯、α,α’-双(4-羟基苯基)-对二异丙基苯、1,3-双(4-羟基苯基)-5,7-二甲基金刚烷、4,4’-二羟基二苯基砜、4,4’-二羟基二苯基亚砜、4,4’-二羟基二苯基硫醚、4,4’-二羟基二苯基酮、4,4’-二羟基二苯基醚和4,4’-二羟基二苯基酯等二羟基化合物。
其中,最优选由双酚A单独或以双酚A为主成分的二羟基化合物制备的聚碳酸酯。以下,将“芳族聚碳酸酯”简称为“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可以在分子末端含有终端剂(末端停止剤),该终端剂(分子量调节剂)优选使用一元酚化合物,作为其例子,可以将下述化合物单独使用,或将下述化合物的两种以上混合使用:苯酚、对甲酚、对乙基苯酚、对异丙基苯酚、对叔丁基苯酚、对枯基苯酚、对环己基苯酚、对辛基苯酚、对壬基苯酚、2,4-二甲苯酚、对甲氧基苯酚、对己氧基苯酚、对癸氧基苯酚、邻氯苯酚、间氯苯酚、对氯苯酚、对溴苯酚、五溴苯酚、五氯苯酚、对苯基苯酚、对异丙烯基苯酚、2,4-二(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β-萘酚、α-萘酚、对(2’,4’,4’-三甲基苯并二氢吡喃基)苯酚、2-(4’-甲氧基苯基)-2-(4”-羟基苯基)丙烷等酚类。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首先是将固体的聚碳酸酯(PC)制备成溶解于氯代烃溶剂的溶液。该溶解步骤中,溶剂的种类及其使用量是在下面的分解步骤中可有效地实施聚碳酸酯的分解反应的重要因素。
氯代烃优选可良好地溶解聚碳酸酯、且在下面的分解步骤中稳定的化合物。作为氯代烃的具体例子,选自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和氯仿中的至少一种溶剂是优选的,特别优选二氯甲烷。以下有时将它们简称为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是聚碳酸酯的良溶剂,实际上在聚碳酸酯的制备步骤中作为反应溶剂使用,即使溶剂在分解、分离后残留在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中,也不会对聚碳酸酯的制备产生不良影响。使用至少含有80重量%、优选至少含有90重量%上述氯代烃的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
对于溶剂的使用比例,为使溶解有聚碳酸酯的溶液中的聚碳酸酯(PC)浓度为8~30重量%、优选10~28重量%的范围。聚碳酸酯的浓度比该范围低,则在下面的分解步骤中分解反应速度降低、分解反应时间延长,还可能由于使用大量溶剂而导致不利情况。而溶液中聚碳酸酯的浓度过高,则溶解所需时间延长,难以有效地进行分解反应。对调制溶液时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到下面的分解步骤的反应温度为30~50℃,优选在大致相同范围的温度进行。
将规定量的聚碳酸酯溶解于有机溶剂时,存在不溶解于有机溶剂的杂质、例如聚碳酸酯成型品中所含的添加剂、金属膜、涂层剂、印刷膜和填充剂等。优选通过过滤除去上述不溶解的杂质。
不除去杂质即进行分解反应时,这些杂质也被分解,混入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中,如果在聚碳酸酯制备步骤中直接使用混有杂质的分解物的该水溶液,则可能对制品的聚碳酸酯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优选预先除去不溶物。
将上述溶解步骤中制备的聚碳酸酯的有机溶剂溶液转移到接下来的分解步骤中。在分解步骤中,使用碱金属氢氧化物作为聚碳酸酯的分解剂。作为碱金属氢氧化物,可列举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特别优选氢氧化钠。
碱金属氢氧化物以水溶液状态使用。水溶液中的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浓度优选45重量%~55重量%,特别优选47~53重量%。如果比45重量%低,则分解速度慢,而超过55重量%,则碱金属氢氧化物析出,容易形成浆,形成浆时反而使反应减慢。
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的使用量可根据聚碳酸酯中碳酸酯键的量确定其优选范围。即,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的使用量优选为相对于聚碳酸酯中的碳酸酯键1mol含有4~8mol碱金属氢氧化物的量。碱金属氢氧化物比4mol少,则分解反应非常慢,比8mol多,则成本增高,且在分离、回收芳族二羟基化合物时所使用的酸水溶液的量也增多,经济上不优选。
在本发明的分解步骤中,进行分解反应的温度优选30℃~50℃,更优选30℃~45℃。低于30℃时,分解反应时间延长,处理效率显著变差。而过高的温度则需要较多加热的能量,并且分解处理中溶液的颜色容易着色为褐色,无法得到品质良好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另外,在溶剂沸点以上的反应需要压力容器,需要设备费,成本方面不利。
分解反应中生成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在碱性条件下容易被氧化,因此优选在反应溶液中添加抗氧化剂。将分解步骤内的氧浓度通过惰性气体降低也是有效的,特别优选在非氧气氛中进行。
作为抗氧化剂,可列举焦亚硫酸钠(Na2S2O5)、亚硫酸钠(Na2SO3)、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等。它们可以使用一种,或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相对于100重量份聚碳酸酯,抗氧化剂的使用量优选为0.05~4.0重量份。在0.05~4.0重量份的范围,则具有抗氧化效果,另外成本方面有利,不会使分解反应速度降低,优选。
惰性气体的种类有氮、氩等。氮在成本方面有利,优选。
在本发明的分解步骤中,聚碳酸酯的分解是界面反应,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或膨润的聚碳酸酯与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搅拌,在界面接触并被分解,该反应是不可逆的,聚碳酸酯中的碳酸酯键被切断,分解为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和碳酸碱金属盐。
在分解步骤中得到的分解液中,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和碳酸碱金属盐大部分以固体成分形式存在。因此分解液为浆状。分解步骤可在与上述溶解步骤相同的容器中实施,也可以使用另外的容器。
向分解步骤中得到的分解液(浆)中加入水搅拌,使固体成分溶解。为了将该步骤与最初的溶解步骤进行区别,将其称为再溶解步骤。在该再溶解步骤中加入的水量为固体成分完全溶解的量或其以上的量,如果加入过多,则水溶液中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浓度降低,在下面的聚碳酸酯制备步骤中反应速度降低、废液蒸馏成本增加,优选固体成分完全溶解的量的最小量。
再溶解步骤中,向分解液中加入水进行搅拌,固体成分溶解于水中,形成有机溶剂相和主要溶解有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的水溶液相(水相)。因此,将再溶解步骤的处理液静置,形成有机溶剂溶液相(有机相)和水溶液相(水相)两相。该两相化的步骤只是将处理液静置就可以形成两相。
接着,分离回收在两相化步骤中形成的水溶液相。即,可以由下面除去在两相化步骤中得到的、作为重相的有机相,或者也可以由上面回收作为轻相的水溶液相。由该分离回收步骤得到的水溶液相中,以水溶液的形式含有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
将在上述两相化步骤中得到的两相用倾析器等液液分离器分离,回收水溶液相(水相),回收的含有二羟基化合物碱金属盐的水溶液可直接用于聚碳酸酯制备步骤。但是如果水相在液液分离器中分离不充分,则呈粒状浮游或分散于水相中的有机相混入下一步骤,对制品有影响,因此,优选使水相与新的氯代烃再次接触,尽可能地除去水相中的有机相。该方法可采用通过洗涤塔进行接触、搅拌器、通过液液分离器进行分离、离心机等公知的方法。特别是使水相与氯代烃逆流接触的方法可以高效地除去水相中的有机相,优选采用。
将分解废聚碳酸酯得到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的水溶液与新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调合,将两种水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可以应用在聚碳酸酯的制备步骤中。此时,新的二羟基化合物的比例优选为全部羟基化合物的5~95mol%的范围。
向分解废聚碳酸酯得到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的水溶液中加入酸,使二羟基化合物析出,可以分离、回收二羟基化合物。通过形成固体,可以比上述直接将水溶液用于芳族聚碳酸酯制备步骤的方法得到更高纯度(例如纯度99.5%以上)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原材料。
使芳族二羟基化合物析出的优选方法是在存在或不存在含有氯代烃的有机溶剂的条件下,向将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的水溶液进行搅拌和/或循环的制粒槽中加入酸水溶液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可以以浆的形式得到不溶解于水相也不溶解于有机相中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将该浆过滤,可得到芳族二羟基化合物。这种情况下,优选使水相的最终pH为4~10,进一步优选pH为6~8.5。
对所使用的酸水溶液的酸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用盐酸、硫酸和磷酸等无机酸。
以固体形式得到的二羟基化合物的过滤方法有过滤器、离心机、离心沉淀装置等。采用离心机时,过滤后的含液率低,优选。
由上述方法得到的二羟基化合物尚未纯化,含有存在于水相和有机相中的、除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以外的杂质,例如终端剂、成型品的着色剂等添加剂、来自聚碳酸酯的碳酸盐、金属氢氧化物与酸水溶液反应生成的中性盐等。这些杂质通过与纯水和氯代烃接触、洗涤可以除去,即,可以提高二羟基化合物的纯度。
洗涤方法有:将固体的二羟基化合物转移到搅拌槽中,同时或分别加入水和氯代烃并搅拌、过滤的方法;在离心机内时或分别撒入水、氯代烃,进行淋洗,直接通过离心进行脱液的方法等。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回收的固体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可以再应用于芳族聚碳酸酯的制备步骤。再应用的方法可以是在熔融聚合中直接使用,还可以是在界面聚合法中以所需的浓度溶解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中,作为聚碳酸酯的原料使用。此时优选使用将二羟基化合物溶解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并对所得的溶液进行加热、使残留的有机溶剂挥发后所得。
也可以将回收的二羟基化合物和新的二羟基化合物一起混合,应用于聚碳酸酯的制备。此时,新二羟基化合物的比例优选为全部二羟基化合物的5~95mol%的范围。将回收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新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混合的方法可以是固体之间、固体和液体、液体之间混合的方法的任一种方法。
使用通过本发明回收的二羟基化合物得到的聚碳酸酯中可以适当添加热稳定剂、抗氧化剂、脱模剂(脂肪酸酯等)、润滑剂、增塑剂、防静电剂、增白剂、紫外线吸收剂、耐候剂、抗菌剂、颜料、染料、填充剂、增强剂、其它树脂或橡胶等聚合物、阻燃剂等改性改良剂。
热稳定剂优选使用磷系热稳定剂,例如有亚磷酸、磷酸、亚膦酸、膦酸和它们的酯等,具体优选使用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三(2,6-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和4,4’-亚联苯基二膦酸四(2,4-二叔丁基苯基)酯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这些热稳定剂的配合量相对于100重量份聚碳酸酯优选为0.001~0.1重量份,更优选为0.002~0.05重量份。
将上述热稳定剂配合在聚碳酸酯中的方法可以通过添加到聚合反应后的聚碳酸酯溶液中的方法、添加到聚碳酸酯粉末中的方法等任意的方法添加。特别是添加到聚合反应后的聚碳酸酯溶液中的方法使得到的聚碳酸酯的色相和热稳定性更高,优选;还优选添加到纯化后的聚碳酸酯溶液中的方法或者用温水制粒时添加到温水中的方法。热稳定剂可以溶解于溶剂中或者直接添加。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之一是从光盘或其制造工序的不良品制备适合再制造光盘的聚碳酸酯的方法。即,本发明提供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用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分解由芳族聚碳酸酯形成的光盘或其制造工序的不良品,得到构成该芳族聚碳酸酯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使用该水溶液,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聚碳酸酯,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a)~(f)步骤:
(a)将光盘或其制造工序的不良品溶解于氯代烃溶剂,制备以8~30重量%的浓度溶解有芳族聚碳酸酯(PC)的有机溶剂溶液,并根据需要除去不溶解的杂质的步骤(溶解步骤);
(b)向所得有机溶剂溶液中加入含有45~55重量%碱金属氢氧化物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在30~50℃的温度分解芳族聚碳酸酯的步骤(分解步骤);
(c)向上述步骤所得的分解液中加入水,将该分解液中含有的固体成分形式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溶解于水的步骤(再溶解步骤);
(d)放置上述步骤所得的处理液,形成有机溶剂溶液相(有机相)和水溶液相(水相)的步骤(两相化步骤);
(e)将上述步骤中的水溶液相(水相)与有机溶剂溶液相(有机相)分离,回收水溶液相(水相)的步骤(分离回收步骤)。
(f)在氯代烃溶剂和碱性化合物存在下,使光气与上述步骤所得的水溶液相、或者该水溶液相与新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的水溶液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接触的步骤(界面聚合步骤)。
在上述由光盘或其不良品制造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中,步骤(a)~(e)与上述得到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方法实质相同。步骤(f)中,所使用的氯代烃溶剂和碱性化合物与在聚碳酸酯的界面聚合法中使用的相同。即,优选使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优选使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作为碱性化合物。在该界面聚合中,可以使用有机胺等反应促进剂,还可以使用单官能酚化合物(例如对叔丁基苯酚等)作为终端剂。
由上述方法得到的聚碳酸酯的色相和热稳定性优异,因此例如可作为光磁盘、各种记忆型光盘、数字音频光盘(所谓的CD)、光学式影像光盘(所谓的激光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等光盘基板用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分解时间短、能量成本也不高,可从废聚碳酸酯、优选不要的光盘(废盘)中以碱金属盐水溶液的形式回收二羟基化合物,将该水溶液直接或以固体二羟基化合物的形式回收,可用作制备聚碳酸酯的原材料,本发明的产业效果特别突出。
实施例
以下给出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定。如无特别说明,份表示重量份。评价按以下方法进行。
(1)色相(b值)
使用注塑成型机(日本制钢所(株)制备:日钢ァンカ一V-17-65型),在料筒温度340℃下,将聚碳酸酯树脂颗粒成型为厚2mm的50mm方板。用色差计(日本电色(株)制造)测定该成型板的b值。
(2)热稳定性(ΔE)
使用注塑成型机(日本制钢所(株)制备:日钢ァンカ一V-17-65型),在料筒温度340℃下将聚碳酸酯树脂颗粒分别制备成停留10分钟的试验片(厚度2mm的50mm方板)、和不停留(停留1分钟)的试验片(厚度2mm的50mm方板),测定其色相的变化(ΔE)。色相的变化是用色差计(日本电色(株)制造)分别测定L、a、b值,用下式计算。
ΔE=[(L’-L)2+(a’-a)2+(b’-b)2]1/2(L、a、b是未停留的值,L’、a’、b’是停留10分钟的值)
(3)双酚A钠盐水溶液中双酚A钠盐的浓度
将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用氢氧化钠水溶液稀释,使双酚A钠盐的浓度为0.1~0.5重量%,用UV计测定波长294nm的吸光度,通过预先制作的标准曲线测定水溶液中双酚A钠盐的浓度。
(4)双酚A的纯度
使用Waters公司制造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向0.2g样品(实施例6的样品是用纯水冲洗后进行测定)中加入添加了作为内标的间甲酚的乙腈1ml,溶解,以乙腈/0.2%乙酸水溶液作为展开溶剂,得到色谱图,通过预先制作的标准曲线求出双酚A的纯度。
(5)双酚A的钠离子含量
向1g双酚A中加入10ml超纯水,静置24小时,萃取离子成分。得到该液体的离子色谱,通过预先制作的标准曲线求出钠离子的量。
(6)块误码率(BLER)
使用聚碳酸酯颗粒,通过注塑成型机(住友重机(株)制造的DISK3MIII)成型厚度1.2mm、120mmΦ的镀Al基板,通过BLER测定仪(SONY制造、CD播放控制单元CDS-3000)测定。这里所示的C1AVE是指1秒内C1误码(可用C1编码纠正的随机误码)的平均值。C1AVE的值如果为1以下则是没有问题的水平。
(7)Hazen色值
根据JIS K-0071测定。
实施例1
向搅拌槽中加入100份市售的CD和600份二氯甲烷,搅拌6小时。CD的膜分散于聚碳酸酯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将该溶液过安装有孔径为10μm的纤维素制滤膜的过滤器(ァドバンテツク制造),除去CD的膜(印刷层、UV固化树脂、铝膜等)。
向带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水浴的反应器中加入264份该聚碳酸酯的二氯甲烷溶液(掺杂浓度14.2%)、71份50%氢氧化钠水溶液(相对于聚碳酸酯的碳酸酯键1mol为6.0mol)、0.6份连二亚硫酸钠,搅拌。然后将水浴温度调节至40℃,8分钟后开始剧烈回流,20分钟后剧烈程度缓和。在40℃下持续反应5小时。反应5小时后,内部有固体析出。取一部分固体进行分析,为双酚A钠盐和碳酸钠。关闭水浴的温度调节,加入337.5份纯水,持续搅拌1小时,溶解固体。
将反应混合物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分离成455份水相和224份有机相。水相为碱性水溶液,含有双酚A、碳酸钠、氢氧化钠、对叔丁基苯酚。有机相通过旋转蒸发仪蒸发并回收二氯甲烷,残余物废弃。残余物是未反应的聚碳酸酯和添加剂的分解物,测定其重量,为1.1份。
向455份分离的水相中加入100份二氯甲烷,剧烈混合后静置,分离为水相和二氯甲烷相。二氯甲烷用旋转蒸发仪回收。将该操作重复三次,得到经洗涤的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双酚A钠盐的浓度为76.6g/L)。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使用860份二氯甲烷与100份CD混合,使用360份聚碳酸酯/二氯甲烷溶液(掺杂浓度10.4%),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操作,得到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双酚A钠盐的浓度为74.7g/L)。
实施例3
实施例1中,使用56.3份50%氢氧化钠水溶液(相对于聚碳酸酯的碳酸酯键1mol为4.8mol),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双酚A钠盐的浓度为75.0g/L)。
实施例4
向搅拌槽中加入100份废聚碳酸酯片和600份二氯甲烷,搅拌6小时。将该溶液过安装有孔径为10μm的纤维素制滤膜的过滤器(ァドバンテツク制造),除去杂质(片的保护膜、标签、附着的泥等)。
向带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和水浴的反应器中加入264份该聚碳酸酯的二氯甲烷溶液(掺杂浓度14.2%)、71份50%氢氧化钠水溶液(相对于聚碳酸酯的碳酸酯键1mol为6.0mol)、0.6份连二亚硫酸钠,搅拌。然后将水浴温度调节至40℃,15分钟后开始剧烈回流,30分钟后剧烈程度缓和。在40℃下持续反应5小时。反应5小时后,内部有固体析出。取一部分固体进行分析,为双酚A钠盐和碳酸钠。关闭水浴的温度调节,加入337.5份纯水,持续搅拌1小时,溶解固体。
将反应混合物转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1小时后,分离成455份水相和224份有机相。水相为碱性水溶液,含有双酚A、碳酸钠、氢氧化钠、对叔丁基苯酚。有机相通过旋转蒸发仪蒸发,回收二氯甲烷,残余物废弃。残余物是未反应的聚碳酸酯和添加剂的分解物,测定其重量,为1.1份。
测定双酚A钠盐水溶液(水相)中的双酚A钠盐的浓度,为78.2g/L。静置时间为1小时分离不充分,因此在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中分散有有机相,分散的有机相中存在有机杂质(片材的表面固化膜、紫外线吸收剂、蓝色色素、热稳定剂、脱模剂分解物等)。
以填充高度800mm向内径为108.3mm的塔填充填充物IMTP#15,在下部设置分散板。以500L/小时的流速由该塔的下部导入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以60L/h的流速由上部导入二氯甲烷,在塔的内部连续接触。设置U形管,使连续相为二氯甲烷,设定界面位置。运转开始1小时后,收集由塔的上部流出的水溶液,得到经过洗涤的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将50份CD溶解于1250份二氯甲烷中,将975份过滤的溶液(掺杂浓度3.85%)用于分解反应,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反应5小时后进行分液,浓缩得到的有机相,测定固体成分量,为4.3份。得到经过洗涤的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双酚A钠盐的浓度70.1g/L)。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将111份32%氢氧化钠水溶液代替71份50%氢氧化钠水溶液用于分解反应,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反应5小时后进行分液,浓缩所得的有机相,测定固体成分量,为24.8份。得到经过洗涤的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双酚A钠盐的浓度为25.9g/L)。反应率为34%。
比较例3
在实施例1中,将89份40%氢氧化钠水溶液代替71份50%氢氧化钠水溶液用于分解反应,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反应5小时后进行分液,浓缩所得的有机相,测定固体成分量,为8.2份。得到经过洗涤的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双酚A钠盐的浓度为59.3g/L)。反应率为78%。
比较例4
在实施例1中,使水浴温度为15℃,以将反应器内的温度控制在最高25℃的速度滴加氢氧化钠水溶液,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滴加用1小时,反应5小时后进行分液,浓缩得到的有机相,测定固体成分量,为412份。得到经过洗涤的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双酚A钠盐的浓度为34.5g/L)。反应率为45%。
比较例5
向搅拌槽中加入37.5份光盘基板用聚碳酸酯树脂颗粒(帝人化成(株)制备AD-5503粘度平均分子量15200)和500份氯苯,搅拌6小时。颗粒未完全溶解于氯苯中,部分溶解,其余以固体形式存在。
将搅拌槽的全部内容物转移到具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和油浴的反应器中,加入71份50%氢氧化钠水溶液(相对于聚碳酸酯的碳酸酯键1mol为6.0mol)、0.6份连二亚硫酸钠,搅拌。然后将油浴温度调节至100℃,80分钟后开始剧烈回流,100分钟后剧烈程度缓和。在100℃下持续反应5小时。反应5小时后内部有固体析出,取一部分析出固体进行分析,为双酚A钠盐和碳酸钠。关闭油浴的温度调节,加入337.5份纯水,持续搅拌1小时,溶解固体。
将反应混合物转移至分液漏斗,分离成452份水相和225份有机相。水相为碱性水溶液,含有双酚A、碳酸钠、氢氧化钠、对叔丁基苯酚。有机相用旋转蒸发器蒸发氯苯,回收,残余物废弃。残余物为未反应的聚碳酸酯和添加剂的分解物,测定其重量,为0.6份。
向455份分离的水相中加入100份二氯甲烷,剧烈混合后静置,分离水相和二氯甲烷相。二氯甲烷用旋转蒸发器回收。将该操作重复三次,得到经过洗涤的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双酚A钠盐的浓度为77.7g/L)。该水溶液着色为黄色,Hazen色值为70。
比较例6
在比较例5中,将300份氯苯用于分解反应,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经过洗涤的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双酚A钠盐的浓度为77.8g/L)。该水溶液着色为黄色,Hazen色值为80。
表1
    掺杂浓度(重量%)   氢氧化钠水溶液浓度(重量%)   氢氧化钠(mol)/碳酸酯键1mol 分解反应温度(℃)     反应率(%)   Hazen色值
  实施例1     14.2     50     6.0     40     97.1     10
  实施例2     10.4     50     6.0     40     94.7     10
  实施例3     14.2     50     4.8     40     92.0     10
  实施例4     14.2     50     6.0     40     97.1     10
  比较例1     3.85     50     6.0     40     88.8     10
  比较例2     14.2     32     6.0     40     34.0     10
  比较例3     14.2     40     6.0     40     78.1     10
  比较例4     14.2     50     6.0     15~25     45.0     10
  比较例5     7.0     50     6.0     100     98.5     70
  比较例6     11.0     50     6.0     100     98.6     80
实施例5
将455份实施例1中得到的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转移至带有温度计、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容器中,加入170份新的二氯甲烷并搅拌。边搅拌边使用滴液漏斗、用1小时滴加36.1份98%浓硫酸。停止搅拌,观察其内部,容器内分为水相、二氯甲烷相、析出的双酚A三相。
将该浆用离心机过滤,在离心机内边运转边依次用45份二氯甲烷、45份纯水、45份二氯甲烷、45份纯水喷淋固体,进行淋洗。由离心机内取出固体,测定干燥后重量,为26.9份。双酚A的纯度为99.8%,钠离子含量为8ppm。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中,用离心机过滤后不淋洗即取出固体,测定干燥后重量,为29.9份。双酚A的纯度为98.2%,钠离子含量为1.3%。
实施例7
在实施例5中,不加入170份二氯甲烷,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滴加浓硫酸后内部的状态为不存在二氯甲烷的水浆。
将该水浆用离心机过滤,在离心机内边运转边依次向固体上喷淋45份二氯甲烷、45份纯水、45份二氯甲烷、45份纯水,进行淋洗。从离心机内取出固体,测定干燥后的重量,为27.4份。双酚A的纯度为99.5%,钠离子含量为15ppm。
表2
  使用的双酚A水溶液     处理条件  双酚A纯度(%) 钠离子含量
  二氯甲烷的添加   淋洗
实施例5     实施例1   有   有     99.8     8ppm
实施例6     实施例1   有   无     98.2     1.3%
实施例7     实施例1   无   有     99.5     15ppm
参考例1(聚碳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A)向带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循环机的反应器中加入650份离子交换水、252份25%氢氧化钠水溶液,向其中加入购买的170份双酚A、13份二氯甲烷和0.34份连二亚硫酸盐,边循环边将温度保持在30℃,用40分钟溶解,制备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
(B)向带有温度计、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器中加入367份(A)中制备的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加入181份二氯甲烷,在搅拌下、在15~25℃用40分钟通入28.3份光气。通入光气结束后加入7.2份48%氢氧化钠水溶液和2.42份固体的对叔丁基苯酚,使其乳化后,10分钟后加入0.06份三乙胺,再在28~33℃搅拌1小时,终止反应。反应终止后向产物中加入400份二氯甲烷,混合,然后停止搅拌,将水相和有机相分离,得到聚碳酸酯树脂浓度为14.5重量%的有机溶剂溶液。
向该有机溶剂溶液中加入150份水,搅拌混合后,停止搅拌,将水相和有机相分离。向该有机相中加入200份pH3的盐酸水,搅拌混合,用三乙胺等萃取,然后停止搅拌,将水相和有机相分离。接着再向分离的有机相中加入200份离子交换水,搅拌混合,然后停止搅拌,分离水相和有机相。将该操作重复进行(4次),直到水相的电导率与离子交换水几乎相同。将所得纯化聚碳酸酯树脂溶液用SUS 304制的过滤精度为1μm的过滤器过滤。
接着,将该有机溶剂溶液与100L离子交换水一起加入到设有隔离室的、内壁材质为SUS 316L的1000L捏合机中,在所述隔离室的轴承部具有杂质取出口。在水温42℃下使二氯甲烷蒸发,制成粉粒体,将该粉粒体与水的混合物加入到水温控制在95℃的带搅拌器的热水处理槽中,按照25份粉粒体对75份水的混合比搅拌30分钟进行混合。将该粉粒体与水的混合物用离心机分离,得到含有0.5重量%二氯甲烷和45重量%水的粉粒体。将该粉粒体以50kg/小时(换算成聚碳酸酯树脂)连续供给温度控制在140℃的SUS 316L制传导受热式沟槽型双轴搅拌连续干燥机,在平均干燥时间3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粉粒体。
向100份该粉粒体中加入0.01份三(2,6-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0.01份4,4’-亚联苯基二膦酸四(2,4-二叔丁基苯基)酯和0.08份硬脂酸单甘油酯,混合。接着,将该粉粒体通过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东芝机械(株)制造TEM-50B)、在料筒温度为280℃、使用干式真空泵、在排气吸引压力700Pa下边吸引脱气边进行熔融混炼挤出,得到颗粒。测定所得颗粒的粘度平均分子量,还使用所述颗粒成型为光盘,测定块误码率(C1AVE),其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8
在参考例1中,将40.5份实施例1所得的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和349.3份参考例1中制备的水溶液混合,作为双酚A钠盐水溶液使用,除此之外与参考例1同样操作,得到颗粒。测定所得颗粒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使用所述颗粒成型光盘,测定块误码率(C1AVE),其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9
在参考例1中,使用实施例5中得到的回收双酚A代替购买的双酚A,制备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除此之外与参考例1同样操作,得到颗粒。测定所得颗粒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使用所述颗粒成型光盘,测定块误码率(C1AVE),其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10
在参考例1中,使用实施例6中得到的回收双酚A代替购买的双酚A,制备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除此之外与参考例1同样操作,得到颗粒。测定所得颗粒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使用所述颗粒成型光盘,测定块误码率(C1AVE),其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11
在参考例1中,使用实施例7中得到的回收双酚A代替购买的双酚A,制备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除此之外与参考例1同样操作,得到颗粒。测定所得颗粒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使用所述颗粒成型光盘,测定块误码率(C1AVE),其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12
在参考例1中,将实施例5中得到的回收双酚A与购买的双酚A按照5∶95的比例混合来代替购入的双酚A,制备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除此之外与参考例1同样操作,得到颗粒。测定所得颗粒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使用所述颗粒成型光盘,测定块误码率(C1AVE),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所使用的双酚A 粘度平均分子量     C1AVE
参考例1 购入品     15200     0.55
实施例8 实施例1的双酚A∶购入品=5∶95 15100 0.82
实施例9 实施例5的双酚A     15100     0.51
实施例10 实施例6的双酚A     15200     0.75
实施例11 实施例7的双酚A     14800     0.88
实施例12 实施例5的双酚A∶购入品=5∶95 15200 0.54
参考例2(聚碳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A)向带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循环机的反应器中加入650份离子交换水、252份25%氢氧化钠水溶液,向其中加入购买的170份双酚A、13份二氯甲烷和0.34份连二亚硫酸盐,边循环边将温度保持在30℃,用40分钟溶解,制备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
(B)向带有温度计、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器中加入367份(A)中制备的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加入181份二氯甲烷,在搅拌下、在15~25℃用40分钟通入28.3份光气。通入光气结束后加入7.2份48%氢氧化钠水溶液和1.55份固体的对叔丁基苯酚,使其乳化后,10分钟后加入0.06份三乙胺,再在28~33℃搅拌1小时,终止反应。反应终止后向产物中加入400份二氯甲烷,混合后,停止搅拌,将水相和有机相分离,得到聚碳酸酯树脂浓度为14.5重量%的有机溶剂溶液。
向该有机溶剂溶液中加入150份水,搅拌混合,然后停止搅拌,将水相和有机相分离,向该有机相中加入200份pH3的盐酸水,搅拌混合,用三乙胺等萃取,然后停止搅拌,将水相和有机相分离。接着再向分离的有机相中加入200份离子交换水,搅拌混合,然后停止搅拌,分离水相和有机相。将该操作重复进行(4次),直到水相的电导率与离子交换水几乎相同。所得纯化聚碳酸酯树脂溶液用SUS 304制的过滤精度为1μm的过滤器过滤。
接着,将该有机溶剂溶液与100L离子交换水一起加入到设有隔离室的、内壁材质为SUS 316L的1000L捏合机中,在所述隔离室的轴承部具有杂质取出口。在水温42℃使二氯甲烷蒸发,制成粉粒体,将该粉粒体与水的混合物加入到水温控制在95℃的带搅拌器的热水处理槽中,按照25份粉粒体对75份水的混合比搅拌30分钟进行混合。将该粉粒体与水的混合物用离心机分离,得到含有0.5重量%二氯甲烷和45重量%水的粉粒体。将该粉粒体以50kg/h(换算成聚碳酸酯树脂)连续供给温度控制在140℃的SUS 316L制的传导受热式沟槽型双轴搅拌连续干燥机,在平均干燥时间3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粉粒体。
向100份该粉粒体中加入0.01份三(2,6-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0.01份4,4’-亚联苯基二膦酸四(2,4-二叔丁基苯基)酯和0.08份硬脂酸单甘油酯,混合。接着,将该粉粒体通过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东芝机械(株)制造TEM-50B)、在料筒温度280℃下、使用干式真空泵、在排气吸引压力700Pa下边吸引脱气边进行熔融混炼挤出,得到颗粒。测定所得颗粒的粘度平均分子量,还使用所述颗粒成型,评价色相(b值)和热稳定性(ΔE),其结果如表4所示。
实施例13
在参考例2中,将40.5份实施例1所得的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和349.3份参考例2中制备的水溶液混合,作为双酚A钠盐水溶液使用,除此之外与参考例2同样操作,得到颗粒。测定所得颗粒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使用所述颗粒成型,评价色相(b值)和热稳定性(ΔE),其结果如表4所示。
实施例14
在参考例2中,使用实施例5中得到的回收双酚A代替购买的双酚A,制备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除此之外与参考例2同样操作,得到颗粒。测定所得颗粒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使用所述颗粒成型,评价色相(b值)和热稳定性(ΔE),其结果如表4所示。
实施例15
在参考例2中,使用实施例6中得到的回收双酚A代替购买的双酚A,制备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除此之外与参考例2同样操作,得到颗粒。测定所得颗粒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使用所述颗粒成型,评价色相(b值)和热稳定性(ΔE),其结果如表4所示。
实施例16
在参考例2中,使用实施例7中得到的回收双酚A代替购买的双酚A,制备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除此之外与参考例2同样操作,得到颗粒。测定所得颗粒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使用所述颗粒成型,评价色相(b值)和热稳定性(ΔE),其结果如表4所示。
实施例17
在参考例2中,将实施例5中得到的回收的双酚A与购买的双酚A按照5∶95的比例混合来代替购买的双酚A,制备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除此之外与参考例2同样操作,得到颗粒。测定所得颗粒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使用所述颗粒成型,评价色相(b值)和热稳定性(ΔE),其结果如表4所示。
比较例7
在参考例2中,将40.5份比较例5中得到的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和349.3份参考例2中制备的水溶液混合用作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除此之外与参考例2同样操作,得到颗粒。测定所得颗粒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使用所述颗粒进行成型,评价色相(b值)和热稳定性(ΔE),其结果如表4所示。
比较例8
在参考例2中,将40.5份比较例6中得到的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和349.3份参考例2中制备的水溶液混合用作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除此之外与参考例2同样操作,得到颗粒。测定所得颗粒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使用所述颗粒进行成型,评价色相(b值)和热稳定性(ΔE),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所使用的双酚A   粘度平均分子量   颗粒b值   ΔE
  参考例2   购入品     23500     3.0   0.11
实施例13   实施例1的双酚A∶购入品=5∶95 23400 3.1 0.12
  实施例14   实施例5的双酚A     23500     3.0   0.11
  实施例15   实施例6的双酚A     23100     3.3   0.19
  实施例16   实施例7的双酚A     23400     3.2   0.12
实施例17   实施例5的双酚A∶购入品=5∶95 23500 3.0 0.11
比较例7   比较例5的双酚A∶购入品=5∶95 23400 4.2 0.21
比较例8   比较例6的双酚A∶购入品=5∶95 23500 4.2 0.20

Claims (17)

1.得到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将废芳族聚碳酸酯分解,得到构成该芳族聚碳酸酯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a)~(e)的步骤:
(a)将废芳族聚碳酸酯溶解于氯代烃溶剂,制备溶解有8~30重量%芳族聚碳酸酯(PC)的有机溶剂溶液(溶解步骤);
(b)向所得有机溶剂溶液中加入含有45~55重量%碱金属氢氧化物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在30~50℃的温度下分解芳族聚碳酸酯的步骤(分解步骤);
(c)向上述步骤所得的分解液中加入水,将该分解液中含有的固体成分形式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溶解于水的步骤(再溶解步骤);
(d)放置上步所得的处理液,形成有机溶剂溶液相(有机相)和水溶液相(水相)的步骤(两相化步骤);以及
(e)使上步的水溶液相(水相)与有机溶剂溶液相(有机相)分离,回收水溶液相(水相)的步骤(分离回收步骤)。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氯代烃溶剂含有至少80重量%选自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和氯仿中的至少一种溶剂。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是氢氧化钠。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芳族聚碳酸酯是以双酚A为主要芳族二羟基化合物而形成的。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解步骤的有机溶剂溶液中溶解有芳族聚碳酸酯(PC)10~28重量%。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解步骤中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是含有47~53重量%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分解步骤中,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使用相对于芳族聚碳酸酯的碳酸酯键1mol含有相当于4~8mol的碱金属氢氧化物的量。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分解步骤中,分解温度为30~45℃。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废聚碳酸酯是由聚碳酸酯形成的光盘制品或其制造工序中的工序废品。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溶解步骤中,相对于100重量份芳族聚碳酸酯,向有机溶剂溶液中添加0.05~4重量份抗氧化剂。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解步骤、再溶解步骤和两相化步骤至少在非氧气气氛中实施。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向由所述分离回收步骤得到的水溶液相中加入氯代烃溶剂,形成有机溶剂相和水溶液相,然后将水溶液相与有机溶剂相分离,回收所得水溶液相(再分离、回收步骤)。
13.芳族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使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回收步骤得到的水溶液相与氯代烃接触,通过界面聚合法与光气反应,制备芳族聚碳酸酯。
14.芳族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回收步骤得到的水溶液相与新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混合,此时新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成分的比例为全部芳族二羟基化合物成分的5~95mol%,通过将所得混合水溶液与氯代烃接触,通过界面聚合法与光气反应,制备芳族聚碳酸酯。
15.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回收步骤得到的水溶液相中加入酸水溶液,将析出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以固体形式回收。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水溶液相中加入氯代烃溶剂和酸水溶液,将析出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以固体形式回收。
17.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氯代烃溶剂、水或它们两者的混合溶剂,将由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回收的固体芳族二羟基化合物淋洗至少一次。
CNA2005800495412A 2005-04-20 2005-04-20 由废芳族聚碳酸酯得到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方法 Pending CN1011667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07941 WO2006114893A1 (ja) 2005-04-20 2005-04-20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のアルカリ金属塩水溶液を得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6705A true CN101166705A (zh) 2008-04-23

Family

ID=37214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495412A Pending CN101166705A (zh) 2005-04-20 2005-04-20 由废芳族聚碳酸酯得到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50057B2 (zh)
EP (1) EP1873135A4 (zh)
JP (1) JP4679577B2 (zh)
KR (1) KR101166005B1 (zh)
CN (1) CN101166705A (zh)
WO (1) WO200611489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5022B (zh) * 2009-11-30 2013-09-04 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的双酚钠盐溶液的制备方法
CN105764878A (zh) * 2013-11-11 2016-07-13 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从包含芴结构的树脂回收双酚芴类的方法
CN108473755A (zh) * 2016-01-04 2018-08-31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树脂表面粗糙化用组合物
CN114044867A (zh) * 2021-12-07 2022-02-1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废旧光盘制备苯并噁嗪树脂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7961B2 (ja) * 2006-05-16 2013-04-1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難燃性樹脂組成物用再生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原料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PE20142190A1 (es) * 2013-05-15 2015-01-11 Univ Pontificia Catolica Peru Metodo para la obtencion de bisfenol-a a partir de desechos de policarbonato utilizando radiacion de microondas
US9550713B1 (en) 2015-07-09 2017-01-24 Loop Industries, Inc.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depolymerization
US10252976B1 (en) 2017-09-15 2019-04-09 9449710 Canada Inc. Terephthalic acid esters formation
PE20210858A1 (es) 2018-06-25 2021-05-18 9449710 Canada Inc Formacion de esteres de acido tereftalico
CN109437424A (zh) * 2018-12-24 2019-03-08 苏州清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废碱液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
US11248103B2 (en) 2019-03-20 2022-02-15 9449710 Canada Inc. Process for the depolymeriz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WO2022092176A1 (ja) 2020-10-30 2022-05-05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ビスフェノールの製造方法、再生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二酸化炭素の製造方法、炭酸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エポキシ樹脂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ポキシ樹脂硬化物の製造方法
WO2023038268A1 (ko) * 2021-09-13 2023-03-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재활용 플라스틱 합성용 단량체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재활용 플라스틱, 및 성형품
WO2023200247A1 (ko) * 2022-04-13 2023-10-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재활용 플라스틱 합성용 단량체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재활용 플라스틱, 및 성형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016536B1 (zh) * 1961-08-24 1965-07-29
DE2737693A1 (de) * 1977-08-20 1979-02-22 Bayer Ag Wiedergewinnung hochwertiger polycarbonate aus polycarbonat-abfaellen
US4885407A (en) 1988-07-11 1989-12-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recovering a dihydric phenol from a scrap polyester
DE4220412C2 (de) 1992-06-22 1995-12-07 Bayer Ag Verfahren zum Spalten von Polycarbonaten in Bisphenole und Diarylcarbonate
JP3422647B2 (ja) 1997-03-18 2003-06-30 財団法人生産開発科学研究所 ポリカ−ボネ−トより炭酸ジアルキルとビスフェノ−ルとを得る方法
JP2001160243A (ja) 1999-12-02 2001-06-12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廃光記録媒体の処理方法
JP2001302844A (ja) 2000-04-25 2001-10-31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アロイを主成分とする廃プラスチックからの有用物回収方法
JP2002212335A (ja) 2001-01-19 2002-07-31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を主成分とする廃プラスチックからの有用物回収方法
JP2005126358A (ja) 2003-10-23 2005-05-19 Teijin Chem Ltd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金属塩水溶液を得る方法
JP4116533B2 (ja) * 2003-12-18 2008-07-09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のアルカリ水溶液を得る方法
JP4550407B2 (ja) * 2003-12-19 2010-09-22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のアルカリ水溶液を得る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5022B (zh) * 2009-11-30 2013-09-04 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的双酚钠盐溶液的制备方法
CN105764878A (zh) * 2013-11-11 2016-07-13 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从包含芴结构的树脂回收双酚芴类的方法
CN105764878B (zh) * 2013-11-11 2017-10-03 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从包含芴结构的树脂回收双酚芴类的方法
CN108473755A (zh) * 2016-01-04 2018-08-31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树脂表面粗糙化用组合物
US11084915B2 (en) 2016-01-04 2021-08-10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 Ltd. Composition for resin surface roughening
CN114044867A (zh) * 2021-12-07 2022-02-1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废旧光盘制备苯并噁嗪树脂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79577B2 (ja) 2011-04-27
US7750057B2 (en) 2010-07-06
WO2006114893A1 (ja) 2006-11-02
US20090170969A1 (en) 2009-07-02
KR20080008333A (ko) 2008-01-23
EP1873135A1 (en) 2008-01-02
KR101166005B1 (ko) 2012-07-18
EP1873135A4 (en) 2008-06-04
JPWO2006114893A1 (ja) 200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6705A (zh) 由废芳族聚碳酸酯得到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方法
JP2009285533A (ja) 排水の処理方法
JP2005126358A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金属塩水溶液を得る方法
JP4571395B2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を得る方法
JP2004277396A (ja)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と炭酸ジアルキルを得る方法
JP4567397B2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を得る方法
JP4575074B2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を得る方法
JP4571398B2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のアルカリ水溶液を得る方法
JP2005162674A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を得る方法
JP4364747B2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を得る方法
JP4550407B2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のアルカリ水溶液を得る方法
JP4558435B2 (ja) 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のアルカリ水溶液を得る方法および有機溶媒を回収する方法
JP4272123B2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から精製された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のアルカリ水溶液を得る方法
JP4575051B2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を得る方法
JP4575082B2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を得る方法
JP4571413B2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のアルカリ水溶液を得る方法
JP4571414B2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分解により得られた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のアルカリ水溶液の貯蔵方法
JP4323395B2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を得る方法
JP4606844B2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から精製された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のアルカリ金属塩水溶液を得る方法
JP4426390B2 (ja)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
JP4575046B2 (ja) 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金属塩水溶液を得る方法
JP2004256724A (ja)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原料の調製方法および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05179267A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を得る方法
JP3754589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
JP2005179228A (ja) 廃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から芳香族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を得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