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1280B - 电照相感光体、采用该感光体的成像装置以及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电照相感光体、采用该感光体的成像装置以及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1280B
CN101071280B CN2007101288355A CN200710128835A CN101071280B CN 101071280 B CN101071280 B CN 101071280B CN 2007101288355 A CN2007101288355 A CN 2007101288355A CN 200710128835 A CN200710128835 A CN 200710128835A CN 101071280 B CN101071280 B CN 1010712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receptor
compound
group
representative
chemical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288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71280A (zh
Inventor
利根哲也
铃木康夫
铃木哲郎
纸英利
藤原由贵男
稻叶佳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71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1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71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12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32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42Polyvinylalcohol, polyallylalcohol;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olyvinylesters, polyvinylethers, polyvinylam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5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076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having a photoconductive moiety in the polymer backbone
    • G03G5/0763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having a photoconductive moiety in the polymer backbone comprising arylamine moie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32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46Polymer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 radical, e.g. polyacrylic acid, polycrotonic acid, polymaleic acid;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heir esters, salts, anhydrides, nitriles, amid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89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side-chain substituents or end group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molecular weight, ac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1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072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rising pending monoamine group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1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072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rising pending monoamine groups
    • G03G5/0732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rising pending monoamine groups comprising pending alkenylaryl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1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074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rising pending di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1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0745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rising pending hydraz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1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3Polyvinylalcohol, polyallylalcohol;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olyvinylesters, polyvinylethers, polyvinylam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1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34Polymer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 radical, e.g. polyacrylic acid, polycrotonic acid, polymaleic acid;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heir esters, salts, anhydrides, nitriles, amid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8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side-chain substituents or end group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y molecular weight or ac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导电基底、覆盖导电基底的光敏层和覆盖光敏层的最外层的感光体,其中最外层通过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包括具有特定化学式的化合物,与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同时将热、光或电离辐射施加给反应而形成,并且其中光敏层和最外层中至少之一包括至少一种具有烷氨基的芳甲烷化合物或具有特定化学式的化合物。

Description

电照相感光体、采用该感光体的成像装置以及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照相感光体。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该电照相感光体的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背景技术
有机感光体近来广泛用作电照相感光体(以下称为感光体)。有机感光体与无机感光体相比一般具有以下优点:
(1)能采用对各种光(例如,可见光,红外光)辐射器作出反应的、易于开发的材料;
(2)能采用环保材料;以及
(3)低的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有机感光体在长期重复使用后容易磨损或划伤,因为其具有差的物理和化学强度。
电照相成像装置一般包括感光体、用于给感光体充电的充电器,用于在充电的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成像器,用于将调色剂粘附到静电潜像的图像部分的图像显影器,以及用于将粘附在图像部分的调色剂转印至转印介质上的转印器,并任选地包括用于去除残留在感光体表面上的、未转印的调色剂颗粒的清洁器。残留在感光体表面上的这些调色剂颗粒会导致图像变质。因此,大多数成像装置包括清洁器。
一般采用毛刷清洁器、磁毛刷清洁器和叶片清洁器作为清洁器。对于毛刷清洁器,一般采用聚酯和丙烯酸系纤维。这些纤维可以制成如环形或直发状等等,其硬度和直径可针对用于毛刷清洁器而最优化。然而,通过毛刷清洁器很难完全去除调色剂颗粒,因为超细颗粒很容易滑过纤维。这样提出了施加电场以便静电去除调色剂颗粒的磁毛刷清洁器。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调色剂颗粒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趋于分散并随后再次粘附到感光体上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目前主要采用叶片清洁器,这种清洁器采用弹性叶片,能有效清除残留的调色剂颗粒(尤其是较小直径的颗粒)并且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在这种情况下,叶片清洁器在感光体的表面上滑动并与之接触。因此,感光体的表面容易被机械磨损或划伤。
如上所述,物理外力直接施加于感光体的表面上,因此要求感光体具有耐久性。
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以便形成作为感光体最外层的保护层并且通过在保护层中分散粒状无机材料而改进其机械耐久性。例如,公布的待审日本专利No.(此后称作JP-A)2002-139859公开了一种感光体,其依次包括导电基底、覆盖在导电基底上的光敏层和覆盖在光敏层上、包括填充剂的保护层。
还进行了另一种通过提高感光体表面硬度而改进其机械耐久性的尝试。例如,JP-A 2001-125286和2001-324857公开了表面硬度得以提高的、与包括磁毛刷的充电器结合使用的感光体。在采用这样的充电器时,磁毛刷的磁性颗粒被不自觉地转印至感光体上,并随后在转印过程和清洁过程中在其表面上挤压,导致感光体表面划伤。该申请称表面硬度得以提高的该感光体能防止划伤。JP-A 2003-98708公开了一种包括叶片清洁器和下述感光体的成像装置,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硬度得以提高以防止磨损。
为了试图提高感光体表面的硬度,提出了一种方法,即在感光体的最外层包括一种交联材料,例如热固型树脂和紫外(UV)固化的树脂。例如,JP-A 05-181299,2002-6526和2002-82465公开的感光体,其最外层包括作为粘合剂树脂的热固型树脂,以提高其耐磨损性和耐划伤性。JP-A2000-284514,2000-284515和2001-194813公开的感光体,其包括具有交联结构的硅氧烷树脂作为电荷传输材料,以便改进其耐磨损性和耐划伤性。日本专利No.(以下称作JP)3194392和3286704公开的感光体,其包括具有碳-碳双键的单体、具有碳-碳双键的电荷传输材料和粘合剂树脂,以改进其耐磨损性和耐划伤性。
然而,这些努力未能充分改进电照相感光体的机械耐久性和电性能。例如,上述的JP3286704公开的感光体,其最外层包括多官能的丙烯酸酯单体。然而,却未提到与其一起使用的电荷传输材料。如果最外层包括低分子量的电荷传输材料,就可能存在电荷传输材料和得到的由上述单体形成的聚合物不相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低分子量成分会渗出,而最外层的机械强度会变差。为了提高它们的相容性,其公开了一项在最外层中加入聚碳酸酯树脂的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最外层中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的含量相对降低。结果,得到的感光体的机械耐久性和耐磨损性下降。其还公开了当最外层不包括电荷传输材料时可以薄得多。然而,这样薄的最外层通过短时间的磨损就可能消失。通常,具有最外层的感光体的寿命是由在最外层被磨损消失之前流逝的时间而确定的。因此,这样一种具有薄的最外层的感光体不可能是长寿命的感光体。
上述的JP3194392公开了一种感光体,其具有通过涂布涂布液而形成的电荷传输层,这种涂布液包含具有碳-碳双键的单体、具有碳-碳双键的电荷传输材料和粘合剂树脂。粘合剂树脂既可以是与电荷传输材料反应的、具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也可以是不与电荷传输材料反应的、无碳-碳双键的化合物。该专利称这样的感光体同时具有好的耐磨损性和电性能。然而,当没有反应性的上述化合物用作粘合剂树脂时,粘合剂树脂和单体与电荷传输材料的反应产物可能具有差的相容性,因此该层容易分离并降低表面的光滑度。结果,得到的感光体具有差的可清洁度并且导致图像质量变差。作为具有反应性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其中公开了双官能化合物,但是采用这些化合物很难获得高交联密度,因此得到的感光体具有差的耐磨损性。
为了提高机械耐久性,用于最外层的材料必须进行充分研究。
即使获得具有良好机械耐久性的感光体,也会产生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图像质量差(例如图像密度不均匀)。当最外层通过向其施加热或光能而发生的交联反应形成时,构成感光体的材料(例如电荷产生材料和电荷传输材料)也受到影响。例如,已知,广泛用作电荷产生材料的钛氧酞菁颜料,其充电能力会被弱化,因为吸收的水由于向其施加的热而从中解吸。还已知广泛用作电荷传输材料的三苯胺材料通常吸收短波光(例如紫外线),并因此而形成络合物或变性。结果,电荷传输能力趋于下降并趋于形成电荷阱。由于构成有机感光体的材料的耐热性和耐光性很差,因此对氧化气体的抗性倾向于下降并导致图像密度不均匀。
当感光体的充电性由于氧化气体的影响而下降时以及当感光体的表面电阻由于其上离子材料的聚集而下降时,就会发生图像密度不均匀。在前一种情况下,感光体不能被充电至理想的电势水平,结果导致在所得图像的低电势部分图像密度提高。在后一种情况下,静电潜像由于感光体的低表面电阻而不能保持在感光体上,结果导致所得图像的图像密度下降。
发生图像密度不均匀的机理尚未知晓,但是可以如下考虑。
前一种情况(即,感光体的充电性变差)可能是由于组成材料的变质而导致的,这是由于充电器所产生的氧化气体扩散到感光体的内部而引起的。具体地说,交联的最外层被认为具有高的气体渗透性,因为该层在交联时收缩。因此,具有交联的最外层的感光体与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相比容易引起组成材料的变质。
后一种情况(即,感光体表面电阻的下降)可能是由于源自感光体表面上充电器所产生的氧化气体的离子材料的堆积和吸附而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静电潜像的电荷在感光体表面上侧向迁移。由于常规的感光体具有差的机械耐久性并容易磨损,因此通过采用清洁叶片向其施加机械外力很容易消除其上离子材料的堆积。因此,很少发生图像密度不均匀。即使发生图像密度不均匀,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相反,很难从具有良好机械耐久性的感光体上消除离子材料的堆积,因为其表面很难磨损。因此,明显发生图像密度不均匀并且很少恢复。
为了试图解决图像缺陷的问题,JP-A 2004-317944公开了一种电荷传输层含有氧化抑制剂的感光体。JP-A 2004-240047公开了一种交联的最外层包含氧化抑制剂的感光体。氧化抑制剂起作用与否取决于其添加的量,因此需要加入大量的氧化抑制剂以发挥其作用。由于氧化抑制剂没有电荷传输能力,因此随着氧化抑制剂添加量的提高将会降低电荷传输能力。通常氧化抑制剂具有高电荷接受能力,以便与氧化气体等相互作用,因此它易于阻碍主要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交联的材料发生交联。在采用氧化抑制剂时,很难获得同时满足电荷传输能力、耐磨损性和氧化气体抗性的感光体。
具有交联的最外层的感光体具有好的机械耐久性和耐磨损性,因此它能用很久。另一方面,这样的感光体在产生高质量图像上具有缺陷。为了获得高耐久性的感光体,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组成材料的变质。
作为防止组成材料变质的措施,优选采用需要较小能量的引发剂。例如,当热固型材料用作最外层时,优选采用具有较低半衰期温度的引发剂。在采用光固化材料时,优选采用在较低照明度下具有高效率的引发剂和在较低曝光下产生大量自由基的引发剂。然而,当采用这样的引发剂时,存在得到的最外层的交联密度降低的问题。还有在引发剂种类的选择上也存在限制。由于这些原因,上述引发剂没有被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机械耐久性和氧化气体抗性的电照相感光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产生具有高图像密度的高质量图像并在长时间内不会引起图像密度不均匀的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将在下文中易于变得更明显的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无论是单独的或是其组合,均可通过下述电照相感光体以及采用这种电照相感光体的成像装置和处理盒而实现,该感光体包括:
导电基底;
覆盖导电基底的光敏层;以及
覆盖光敏层的最外层,
其中最外层通过包括以下化学式(1)所代表的化合物的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与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同时将选自热、光和电离辐射中的至少一者施加到反应中而形成,并且
其中光敏层和最外层中至少之一包含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的化合物:(A)具有烷基氨基的芳甲烷化合物、(B)以下化学式(2)代表的化合物、(C)以下化学式(3)代表的化合物、以及(D)以下化学式(4)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051
其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由如下化学式所代表的基团: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052
其中R7代表单键、亚烷基、亚烷基醚基、聚氧化亚烷基、被羟基取代的亚烷基醚基、被(甲基)丙烯酰氧基取代的亚烷基醚基、氧化亚烷基羰基或者聚(氧化亚烷基羰基)基团;并且R8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其中R1、R2、R3、R4、R5和R6中的四个或更多个不同时代表氢原子: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061
其中R9和R10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基团,其中R9和R10任选地参与键连接(bond connectivity)以形成含有氮原子的杂环基团;Ar1和Ar2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k和m各自独立地代表从0至3的整数,其中k和m不同时代表0;而n代表从1至3的整数: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062
其中R11和R12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基团,其中R11和R12中至少之一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其中R11和R12任选地参与键连接以形成含有氮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团;Ar3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至3是说明本发明电照相感光体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成像装置的实施方案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说明本发明处理盒的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感光体的表面在其具有大的机械强度(例如硬度和弹力)时即使经过长时间重复使用后也可防止磨损或划伤。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以提高机械强度。公知的是,使分子彼此结合的交联材料能提高机械强度。交联材料可以通过改变官能团的结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数量等而发挥各种作用。由于交联材料可以进行分子设计以便不仅提高机械强度而且提高所得感光体的电性能,因此这样的材料已经被广泛用于电照相感光体。
具有由交联材料形成的最外层的感光体具有极好的机械耐久性,并因此使由于感光体被磨损或划伤而导致的图像缺陷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当交联材料是在施加能量(例如热和光)的基础上交联时,组成光敏层的材料易于因此变质。结果,电性能和对氧化气体的抗性变差,并且引起所得图像中图像密度不均匀。
通常认为图像密度不均匀是由于感光体的表面电阻或体电阻的下降而引起的,这种电阻下降是由于充电器放电所产生的氧化气体(例如NOX)以及该氧化气体与其他化合物反应所产生的离子材料的堆积或吸附而导致的。由于常规的感光体机械耐久性很差,因此其表面很容易通过采用清洁叶片施加机械外力而重新修整。因此,即使发生了图像密度不均匀,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
具有机械耐久性良好的最外层的感光体,即使向其施加外力,在长时间内也几乎不会被磨损或划伤。另一方面,其上存在的氧化气体和离子材料难以去除,因此所得到的图像质量易于变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总的来说提供了一种电照相感光体,其包含:
导电基底;
覆盖导电基底的光敏层;以及
覆盖光敏层的最外层,
其中最外层通过包括化学式(1)所代表的化合物的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与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同时将选自热、光和电离辐射的至少一者施加到反应中而形成,并且
其中光敏层和最外层中至少之一包含选自下列的至少一种化合物:(A)具有烷基氨基的芳甲烷化合物、(B)化学式(2)所代表的化合物、(C)化学式(3)所代表的化合物和(D)化学式(4)所代表的化合物。
感光体的组成
本发明的感光体是一种多层感光体,其包含导电基底、依次覆盖导电基底的光敏层和最外层。光敏层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只要其具有电荷产生机构和电荷传输机构即可。
在本发明中,如果声明第一层“覆盖”在第二层上或“覆盖”第二层,那么第一层可以直接与第二层接触,或者在第一和第二层之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层,而第二层比第一层更加接近基底。
图1是说明具有单层光敏层的本发明感光体实施方案的横截面图。这种感光体包括导电基底31、覆盖在导电基底31上并包括电荷产生材料和电荷传输材料的光敏层34、以及覆盖在光敏层34之上的最外层35。最外层35代表随后介绍的交联的最外层。
图2和图3是具有多层光敏层的本发明感光体实施方案的横截面图。这些感光体各自包括导电基底31;覆盖在导电基底31上的电荷产生层32和电荷传输层33;以及最外层35。电荷产生层32和电荷传输层33可以依次覆盖在导电基底31(即图3)上或以相反顺序覆盖(即图2)。
官能添加剂
本发明感光体的光敏层和/或最外层包括选自以下物质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A)具有烷基氨基的芳甲烷化合物;
(B)化学式(2)所代表的化合物:
(C)化学式(3)所代表的化合物;以及
(D)化学式(4)所代表的化合物。
上述化合物可以赋予所得感光体以氧化气体抗性而不引起电荷传输能力的下降、交联的抑制和硬度的降低,而这些情况在采用氧化抑制剂时容易发生。
(A)具有烷基氨基的芳甲烷化合物
具有烷基氨基的芳甲烷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化学式(5)至(8)所代表的以下化合物: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081
其中R13和R14各自独立地代表可被芳基基团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其中R13和R14任选地参与键连接以形成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R15和R16各自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具有1至11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Ar4和Ar5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m和n各自独立地代表从0至3的整数,其中m和n两个不同时代表0: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091
其中R13和R14各自独立地代表可以被芳基基团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其中R13和R14任选地参与键连接以形成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R15代表氢原子、具有1至11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Ar4、Ar5、Ar6、Ar7和Ar8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其中Ar7任选地参与与Ar6或Ar8的键连接以形成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m和n各自独立地代表从0至3的整数,其中m和n两个不同时代表0: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092
其中R13和R14各自独立地代表可以被芳基基团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其中R13和R14任选地参与键连接以形成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Ar4、Ar5、Ar6、Ar7和Ar8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其中Ar7任选地参与与Ar6或Ar8的键连接以形成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m和n各自独立地代表从0至3的整数,其中m和n两个不同时代表0: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101
其中R13和R14各自独立地代表可以被芳基基团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其中R13和R14任选地参与键连接以形成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Ar4、Ar6、Ar7和Ar8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其中Ar7任选地参与与Ar6或Ar8的键连接以形成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并且n代表从1至3的整数。
具有烷基氨基的芳甲烷能防止图像密度不均匀的发生。据认为,被R13和R14取代的氨基基团能有效防止氧化气体产生自由基物质。由于化学式(5)至(8)所代表的化合物具有电荷传输结构,因此电荷在其中不会被捕捉,并因此很难发生电性能的恶化(例如残余电势的提高)。
R13和R14所代表的烷基基团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由Ar4至Ar8所代表的包括在R13和R14中的芳基基团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衍生自芳烃环(例如苯、萘、蒽、芘)的1至6价芳烃基团;衍生自芳杂环(例如,吡啶、喹啉、噻吩、呋喃、噁唑、噁二唑、咔唑)的1至6价芳杂环基团。其取代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烷基基团(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卤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以及芳基基团。由R13和R14形成的含有氮原子的杂环基团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吡咯烷基、哌啶烷基(piperidinyl)和吡咯啉基。由Ar6和Ar7或Ar7和Ar8组合形成的含有氮原子的杂环基团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衍生自N-甲基咔唑、N-乙基咔唑、N-苯基咔唑、吲哚和喹啉的芳杂环基团。
化学式(5)、(6)、(7)和(8)所代表的合适化合物的具体优选例子包括下表1、2、3和4分别示出的化合物,但不限于此。
                     表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111
                      表2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12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131
                      表3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14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151
                      表4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152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161
(B)(C)由化学式(2)和(3)所代表的化合物
化学式(2)和(3)所代表的化合物能防止图像密度不均匀的发生。据认为,用R9和R10取代的氨基基团能防止氧化气体产生自由基物质。由于化学式(2)和(3)所代表的化合物具有电荷传输结构,因此电荷在其中不会被捕捉,因此很难发生电性能的恶化(例如残余电势的提高)。
其中R9和R10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基团,其中R9和R10任选地参与键连接以形成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Ar1和Ar2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k和m各自独立地代表从0至3的整数,其中k和m两个不同时代表0;而n代表从1至3的整数。
R9和R10所代表的芳基基团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衍生自芳烃环(例如苯、萘、蒽和芘)的芳烃基团。R9和R10所代表的烷基基团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和十一烷基。在其中,优选采用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Ar1和Ar2所代表的芳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衍生自芳烃环(例如苯、萘、蒽、芘)的1至4价芳烃基团;和衍生自芳杂环(例如,吡啶、喹啉、噻吩、呋喃、噁唑、噁二唑、咔唑)的1至4价芳杂环基团。其取代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烷基基团(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十一烷基)、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卤素原子(例如,氟、氯、溴、碘),以及芳基基团。由R9和R10形成的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吡咯烷基、哌啶烷基、吡咯啉基和衍生自N-甲基咔唑、N-乙基咔唑、N-苯基咔唑、吲哚和喹啉的芳杂环基团。
化学式(2)和(3)所代表的合适化合物的具体优选例子包括下表5和6分别示出的化合物,但不限于此。
化学式(2)和(3)所代表的化合物进一步包括在公开的已审日本专利No.(以下称为JP-B)58-57739和JP2529299中公开的化合物。化学式(2)所代表的化合物可通过所谓的Wittig反应或Wittig-Horner反应来制备,在这些反应中三苯基磷鎓盐或膦酸酯分别与一种醛反应。化学式(3)所代表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式(2)所代表的化合物的还原反应来制备。
                      表5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18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191
                      表6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201
(D)化学式(4)所代表的化合物
化学式(4)所代表的联胺化合物在JP-B 62-13382和美国专利No.4,223,144、3,271,383和3,291,788中作为染料中间体或聚合物的前体而公开。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202
其中R11和R12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其中R11和R12中至少之一是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并且其中R11和R12任选地参与键连接以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并且Ar3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当感光体包括这样的化合物时,得到的图像质量即使在感光体被重复使用后仍能维持好的水平。其机理据认为是这样的:由于包括在化合物中的烷基氨基是强碱性的,因此被认为引起图像密度不均匀的氧化气体和离子物质可由此中和。而且,本发明中所用的联胺化合物具有好的电荷传输能力,因为其具有芳基取代的氨基基团,其已知是具有良好电荷传输能力的官能团(在技术文件“研发更好的电荷传输有机材料导论(Guiding concept fordeveloping better charge transporting organic materials)”中有所描述,Takahashi等人,Electrophotography(DENSHISHYASHIN GAKKAISHI),Vol.25,No.3,第16页(1983))。此外,当感光体包含联胺化合物与另一种电荷传输材料时,感光体即使在重复使用之后仍具有更好的灵敏性和稳定性。
化学式(4)所代表的联胺化合物可以很容易通过技术文件“一种双联苯酰的新合成方法以及由此获得的新型聚(苯基喹喔啉)(A new synthesis ofbisbenzils and novel poly(phenylquinoxaline)s therefrom)”,E.Elce和A.S.Hay,Polymer,Vol.37,No.9,1745(1996)中描述的方法来制备。具体地说,使如下化学式(12)所代表的二卤代化合物与如下化学式(13)所代表的仲胺化合物在碱性化合物的存在下在从室温至100℃的温度下发生反应:
BH2C-Ar3CH2B                   (12)
其中Ar3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而B代表卤素原子: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211
其中R11和R12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其中R11和R12中至少之一是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并且其中R11和R12任选地参与键连接以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
碱性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化钠、甲醇钠和叔丁醇钾。反应溶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二噁烷、四氢呋喃、甲苯、二甲苯、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乙腈。
包括在化学式(4)和(13)中的R11和R12所代表的烷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和十一烷基。包括在化学式(4)和(12)中的R11、R12和Ar3所代表的芳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衍生自芳烃环(例如苯、联苯、萘、蒽、芴和芘)的芳烃基团;和衍生自芳杂环(例如吡啶、喹啉、噻吩、呋喃、噁唑、噁二唑和咔唑)的芳杂环基团。其取代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十一烷基)、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卤素原子(例如氟、氯、溴、碘)、芳基和衍生自杂环(例如吡咯烷、哌啶和哌嗪)的杂环基。由R11和R12形成的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稠合杂环基团,其中芳基基团连接到杂环基团例如吡咯烷基、哌啶烷基和吡咯啉基上。
化学式(4)所代表的合适化合物的具体优选例子包括如下表7中所示的化合物,但不限于此。
                           表7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22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23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241
(*)-NR11R12
上述化合物(即,(A)具有烷基氨基的芳甲烷化合物;(B)化学式(2)所代表的化合物;(C)化学式(3)所代表的化合物;以及(D)化学式(4)所代表的化合物)可加入到光敏层和最外层两者中或其中之一中。当光敏层包含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时,上述化合物可以加入到这两者中或其中之一中。
该层优选包括0.01至150%(按该层的总重量计)的化合物,但是此量不限于此,只要感光体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当量太小时,得到的感光体不具有足够的氧化气体抗性。当量太大时,得到的感光体具有足够的氧化气体抗性,但不具有足够的氧化气体抗性。
最外层
(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所采用的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由化学式(1)代表: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251
其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如下化学式所代表的基团: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252
其中R7代表单键、亚烷基、亚烷基醚基、聚氧化亚烷基、被羟基取代的亚烷基醚基、被(甲基)丙烯酰氧基取代的亚烷基醚基、氧化亚烷基羰基或者聚(氧化亚烷基羰基)基团;并且R8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其中R1、R2、R3、R4、R5和R6中的四个或更多个不同时代表氢原子。
R7优选是单键或者用羟基取代的亚烷基醚基,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具有5个或更多个作为可自由基聚合的官能团的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优选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具有5个或更多个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使具有5个或更多个羟基的化合物与选自丙烯酸、丙烯酸盐、丙烯酸卤化物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物质进行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而制备。具有5个或更多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来制备。5个或更多个可自由基聚合的基团中的每一个可以相同或不同。
化学式(1)所代表的化合物中R1、R2、R3、R4、R5和R6的合适组合的具体的优选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组合:
(a)3个丙烯酰氧基和3个氢;
(b)4个丙烯酰氧基和2个氢;
(c)5个丙烯酰氧基和1个氢;
(d)6个丙烯酰氧基;
(e)3个甲基丙烯酰氧基和3个氢;
(f)4个甲基丙烯酰氧基和2个氢;
(g)5个甲基丙烯酰氧基和1个氢;和
(h)6个甲基丙烯酰氧基。
具体而言,化学式(1)所代表的合适化合物的具体的优选例子包括如下表8所示的化合物,但不限于此。
                      表8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27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281
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
这些化合物可以通过多元醇的酯化而制备,这种方法具有高产量、低制造成本和高的工艺性。当联合使用2至4种化合物并且具有6个可自由基聚合的官能团的化合物被包括在内时,优选使用具有6个可自由基聚合的酯化官能团的化合物与具有5个可自由基聚合的官能团和1个未酯化氢的化合物的混合物,因为其产量高。该混合物所包括的具有6个可自由基聚合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量优选为20至99重量%,更优选为30至97重量%,尤其更优选40至95重量%。当采用具有5个可自由基聚合的官能团的化合物时,混合物包括的该化合物的量优选为20至99重量%,更优选为30至97重量%,尤其更优选40至95重量%。当采用具有4个可自由基聚合的官能团的化合物时,混合物包括的该化合物的量优选为0.01至30重量%,更优选为0.1至20重量%,尤其更优选3至5重量%。当采用具有3个可自由基聚合的官能团的化合物时,混合物包括的该化合物的量优选为0.01至30重量%,更优选为0.1至20重量%,尤其更优选3至5重量%。
上述化合物的混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混合物。
(a)由以下物质构成的混合物:具有6个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量为30至70重量%,优选40至60重量%;和具有5个丙烯酰氧基和1个氢的化合物,量为30至70重量%,优选40至60重量%。
(b)由以下物质构成的混合物:具有6个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量为30至65重量%,优选40至55重量%;具有5个丙烯酰氧基和1个氢的化合物,量为30至65重量%,优选40至55重量%;和至少一种选自如下(i)至(iv)的化合物,量为0.01至5重量%,优选1至3重量%:
(I)具有1个丙烯酰氧基和5个氢的化合物;
(II)具有2个丙烯酰氧基和4个氢的化合物;
(III)具有3个丙烯酰氧基和3个氢的化合物;
(IV)具有4个丙烯酰氧基和2个氢的化合物。
(c)由以下物质构成的混合物:具有6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量为30至70重量%,优选40至60重量%;和具有5个甲基丙烯酰氧基和1个氢的化合物,量为30至70重量%,优选40至60%重量。
(d)由以下物质构成的混合物:具有6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量为30至65重量%,优选40至55重量%;具有5个甲基丙烯酰氧基和1个氢的化合物,量为30至65重量%,优选40至55重量%;和至少一种选自如下(v)至(viii)的化合物,量为0.01至5重量%,优选1至3重量%:
(V)具有1个甲基丙烯酰氧基和5个氢的化合物;
(VI)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氧基和4个氢的化合物;
(VII)具有3个甲基丙烯酰氧基和3个氢的化合物;
(VIII)具有4个甲基丙烯酰氧基和2个氢的化合物。
最外层所包括的化学式(1)所代表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量优选为最外层总重量的3至95重量%,更优选为5至80重量%,尤其更优选为10至70重量%。当量不低于3重量%时,最外层的三维交联密度非常大,因而所得的感光体与采用常规热塑性树脂的感光体相比具有明显更好的耐磨损性。当量不大于95重量%时,最外层包括足够量的电荷传输材料,并因此所得感光体的电性能几乎不会下降。
当形成最外层时,具有1至4个官能团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和/或低聚物可以联合使用,以便控制涂布液的粘度,维持最外层的光滑度,防止由于交联收缩而导致出现裂缝,并降低表面自由能。当采用过大量的具有1或2个官能团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和/或低聚物时,存在最外层的机械耐久性变差的顾虑。因此,优选采用具有3个或更多个官能团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和/或低聚物。任何已知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都可以采用。最外层包括的具有1至4个官能团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和/或低聚物的量优选为最外层总重量的1至80重量%,更优选5至60重量%,尤其更优选10至40重量%。当采用具有1至4个官能团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和/或低聚物控制涂布液的粘度时,可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和/或低聚物在温度为25℃时优选具有不大于1000mPa.s的粘度,更优选800mPa.s。
具有1至4个官能团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单体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HPA改性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O改性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PO改性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CH改性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HPA改性的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ETA)、,三丙烯酸甘油酯、ECH改性的三丙烯酸甘油酯、EO改性的三丙烯酸甘油酯、PO改性的三丙烯酸甘油酯、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烷基改性的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烷基改性的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DTMPTA)、季戊四醇乙氧基四丙烯酸酯、EO改性的磷酸三丙烯酸酯,2,2,5,5-四羟甲基环戊酮四丙烯酸酯、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2-羟乙基丙烯酸酯、2-羟丙基丙烯酸酯、四氢糠基丙烯酸酯、2-乙基己基卡必醇丙烯酸酯、3-甲氧基丁基丙烯酸酯、苄基丙烯酸酯、环己基丙烯酸酯、异戊基丙烯酸酯、异丁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三甘醇丙烯酸酯、苯氧基四甘醇丙烯酸酯、十六烷基丙烯酸酯、异十八烷基丙烯酸酯、十八烷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单体、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EO改性的双酚A二丙烯酸酯、以及EO改性的双酚F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在这些之中,优选采用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HPA改性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O改性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PO改性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ECH改性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O”代表“环氧乙烷”,“PO”代表“环氧丙烷”,“ECH”代表表氯醇,和“HPA”代表“亚烷基”。)
具有1至4个官能团的可自由基聚合的低聚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和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
(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用于本发明的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具有正空穴传输结构(例如,三芳基胺、腙、吡唑啉、咔唑)或电子传输结构(例如,稠合多环醌、联苯醌、具有氰基和硝基的电子接受芳环);和可自由基聚合的官能团。可自由基聚合的官能团具有碳-碳双键,并且不做具体限制。
可自由基聚合的官能团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1-取代的乙烯基和1,1-取代的乙烯基。
1-取代的乙烯基可以由以下化学式代表:
CH2=CH-X1-
其中X1代表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芳基(例如亚苯基、亚萘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烷基、-CO-、-COO-、-CON(R20)(R20代表氢原子;烷基例如甲基和乙基;芳烷基例如苄基、萘甲基和苯乙基;或芳基例如苯基和萘基),或-S-。
1-取代的乙烯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乙烯基、苯乙烯基,2-甲基-1,3-丁间二烯基、乙烯基羰基、丙烯酰氧基、丙烯酰胺基(acrylolylamide)和乙烯基硫醚基。
1,1-取代的乙烯基可由如下化学式代表:
CH2=C(Y)-X2-
其中Y代表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苯基、芳基(例如萘基)、卤素原子、氰基、硝基、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COOR21(R21代表氢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例如甲基和乙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例如苄基和苯乙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例如苯基和萘基)、-CONR22R23(R22和R23各自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例如甲基和乙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例如苄基、萘甲基和苯乙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例如苯基和萘基);并且X1代表与X2相同的基团、单键或亚烷基;其中Y和X2中的至少一个是氧基羰基、氰基、亚烷基或芳环。
1,1-取代的乙烯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α-氯化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α-氰基乙烯基、α-氰基丙烯酰氧基、α-氰基亚苯基和甲基丙烯酰基氨基。
X1、X2和Y的取代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卤素原子、硝基、氰基、烷基(例如甲基、乙基)、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芳氧基(例如苯氧基)、芳基(例如,苯基、萘基)和芳烷基(例如苄基、苯乙基)。
在上述可自由基聚合的官能团之中,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是有效的。为了使所得感光体长时间具有好的电性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优选具有一个可自由基聚合的官能团。当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具有2个或更多个官能团时,电荷传输结构就结合到交联结构的多个位点上并固定于其中,因此当电荷传输时,中间结构(阳离子自由基)不能稳定形成。结果,电荷容易被捕捉,并导致灵敏度的下降和残余电势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所得图像密度容易降低,所得图像中的字符易于更淡。
作为电荷传输结构,三芳基胺结构是有效的。当采用如下化学式(9)和(10)所代表的化合物时,所得感光体长时间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电性能(例如残余电势):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321
其中R16代表氢原子、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氰基、硝基、烷氧基、-COOR17(R17代表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卤代羰基或-CONR18R19(R18和R19各自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Ar9和Ar10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Ar11和Ar12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X代表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醚基、氧原子、硫原子或1,2-亚乙烯基;Z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醚基或亚烷氧基羰基;而j和k各自独立地代表从0至3的整数。
由R16所代表的烷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由R16所代表的芳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苯基和萘基。由R16所代表的芳烷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苄基、苯乙基和萘甲基。由R16所代表的烷氧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甲氧基、乙氧基和丙氧基。这些基团可以被卤素原子、硝基、氰基、烷基(例如甲基、乙基)、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芳氧基(例如苯氧基)、芳基(例如苯基、萘基)、芳烷基(例如苄基、苯乙基)等取代。
在由R16所代表的上述基团之中,优选采用氢原子和甲基。
Ar11和Ar12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芳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稠合多环烃基、非稠合环烃基和杂环基。
稠合多环烃基优选包括具有18个或更少碳原子的环。这样的稠合多环烃基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戊酯基(pentanyl)、茚基、萘基、甘菊环基、庚搭烯基、亚联苯基、as-indacenyl、s-indacenyl、芴基、acenaphthylenyl、谐双烯基(pleiadenyl)、苊基、非那烯基(phenalenyl)、菲基、蒽基、荧蒽基、亚菲基(acephenantrirenyl)、亚蒽基(aceantrirenyl)、三亚苯基(triphenylenyl)、芘基、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331
基和萘并萘基。
非稠合环烃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衍生自苯、二苯醚、聚乙烯二苯醚、二苯硫醚、二苯砜、联苯、聚苯、二苯烷、二苯烯、二苯炔、三苯甲烷、联苯乙烯基苯、1,1-二苯环烷烃、聚苯烷和聚苯烯的一价基团。此外,衍生自多环烃(例如9,9-二苯芴)的一价基团也可以采用。
杂环基团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衍生自咔唑、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噻吩、噁二唑、噻唑等的一价基团。
由Ar11和Ar12所代表的芳基可具有如下取代基。
(1)卤素原子、氰基、硝基等。
(2)可被氟原子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具有1至12个碳原子,更优选具有1至8个碳原子,尤其更优选具有1至4个碳原子;羟基;氰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被卤素原子、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的苯基。烷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正丁基、异丙基、叔丁基、仲丁基、正丙基、三氟甲基、2-羟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2-氰基乙基、2-甲氧基乙基、苄基、4-氯苄基、4-甲基苄基和4-苯基苄基。
(3)烷氧基(-OR30,其中R30代表上述段落(2)所限定的烷基)。烷氧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异丁氧基、2-羟基乙氧基、苄氧基和三氟甲氧基。
(4)芳氧基。芳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苯基和萘基。芳氧基可被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卤素原子取代。芳氧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苯氧基、1-萘氧基、2-萘氧基、4-甲氧基苯氧基和4-甲基苯氧基。
(5)烷基巯基或芳巯基。这些基团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甲硫基、乙硫基、苯硫基和对甲基苯硫基。
(6)如下化学式所代表的取代基: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341
其中Rd和Re各自独立地代表氢原子、上述段落(2)所限定的烷基、或可被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卤素原子取代的芳基(例如,苯基、联苯基、萘基);其中Rd和Re任选参与键连接以形成环。上述取代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氨基、二乙基氨基、N-甲基-N-苯基氨基、N,N-二苯基氨基、N,N-二(甲苯基)氨基、二苄基氨基、哌啶基、吗啉基和吡咯烷基。
(7)亚烷二氧基和亚烷二硫基,例如亚甲二氧基和亚甲二硫基。
(8)取代或未取代的苯乙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β-苯基苯乙烯基、二苯基氨基苯基、二腈氨基苯基(dinitrile aminophenyl)等。
由Ar9和Ar10所代表的亚芳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衍生自由Ar11和Ar12所代表的芳基的二价基团。
X代表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醚基、氧原子、硫原子或亚乙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是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团,优选具有1至8个碳原子,更优选具有1至4个碳原子。这些亚烷基可具有氟原子、羟基、氰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苯基或被卤素原子、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亚甲基、亚乙基、正亚丁基、异亚丙基、叔亚丁基、仲亚丁基、正亚丙基、三氟代亚甲基、2-羟基亚乙基、2-乙氧基亚乙基、2-氰基亚乙基、2-甲氧基亚乙基、苯亚甲基、苯亚乙基、4-氯代苯亚乙基、4-甲苯基亚乙基和4-联苯基亚乙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环烷基是具有5至7个碳原子的环状亚烷基,其可具有氟原子、羟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环烷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亚环己基、环亚己基(cyclohexylene)和3,3-二甲基亚环己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醚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亚烷氧基(例如亚乙氧基、亚丙氧基);衍生自乙二醇、丙二醇等的亚烷二氧基;以及衍生自二甘醇、四甘醇、二缩三丙二醇等的二-或多-(氧化亚烷)氧基;其中亚烷基醚基的亚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例如羟基、甲基和乙基。
亚乙烯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取代基: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351
其中Rf代表氢原子、烷基(上述段落(2)所限定的),或芳基(与由Ar11和Ar12所代表的芳基相同);a代表整数1或2;并且b代表从1至3的整数。
Z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醚基或亚烷氧基羰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与X所代表的相同的亚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醚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与X所代表的相同的亚烷基醚基。
亚烷氧基羰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己内酯改性的基团。
作为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如下化学式(11)所代表的化合物是更优选使用的: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352
其中r、p和q各自独立地代表整数0或1;s和t各自独立地代表从0至3的整数;Ra代表氢原子或甲基;Rb和Rc各自独立地代表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而Za代表单键、亚甲基、亚乙基,
-CH2CH2O-,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361
在这些由化学式(11)所代表的化合物中,优选采用其中Rb和Rc各自独立地代表甲基或乙基的化合物。
由化学式(9),(10)和(11)所代表的各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在其末端具有碳-碳双键。由于该碳-碳双键在与化学式(1)所代表的没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聚合时打开,因此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几乎不会成为所得聚合物的末端。换句话说,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通过与化学式(1)所代表的没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反应而存在于所得聚合物的主链中,并进而存在于连接各主链的交联链中。(交联链包括将聚合物与另一个聚合物连接起来的分子间交联链,和将聚合物主链的折叠部分与聚合物主链上远离折叠部分的另一部分连接起来的分子内交联链。)由于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的三芳基胺结构通过官能团(例如羰基)的居间作用(intermediary)而从主链或交联链上悬垂下来,因此三芳基胺结构可灵活地采取各种构型,尽管三芳基胺由于具有至少3个径向连接至氮原子的芳基而结构庞大。结果,每个三芳基胺结构可彼此邻近排列,同时它们之间在分子中占据合理的距离,并且分子具有小的结构张力。当所得聚合物用于感光体的最外层时,电荷传输路径似乎很难被破坏。
合适的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的具体的优选例子包括如下表9中所示的化合物,但不限于此。
                      表9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37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38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39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40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43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45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46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49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51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531
本发明的感光体最外层优选包括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其量为最外层总重量的20至80重量%,优选30至70重量%。当量太小时,最外层具有不充足的电荷传输能力,并因此其电性能变差,并且导致重复使用后的灵敏度下降,且提高了残余电势。当量太大时,最外层包括太小量的由化学式(1)所代表的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因此交联密度降低,导致耐磨损性下降。最佳量取决于所得感光体所使用的电照相工艺,但是当量为30至70重量%时,所得感光体一般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耐磨损性。
(聚合反应引发剂)
本发明的感光体的最外层包括如下形成的固化产物:使化学式(1)所代表的没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与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优选单官能)在施加选自热、光和电离辐射中至少一者的情况下发生交联反应。当交联反应在施加热或光的情况下进行时,可使用聚合反应引发剂来有效促进反应。当交联反应在施加电离辐射的情况下进行时,聚合反应引发剂并不必须使用。然而,聚合反应引发剂可以在后继工艺中使残余的未反应成分在施加热或光的情况下进行交联反应时使用。
热聚合反应引发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过氧化物引发剂(例如,2,5-二甲基己烷-2,5-二氢过氧化物、二异丙苯基过氧化物、苯甲酰过氧化物、叔丁基异丙苯基过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过氧苯甲酰)己-3-炔、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叔丁基氢过氧化物、异丙基苯氢过氧化物、月桂酰过氧化物),和偶氮引发剂(例如,偶氮双异丁腈、偶氮双环己烷腈、偶氮双甲基异丁酸酯、偶氮双异丁基脒的盐酸盐、4,4’-偶氮双-4-氰基戊酸)。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苯乙酮或缩酮型引发剂(例如,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1-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2-甲基-2-吗啉代(4-甲硫基苯基)丙烷-1-酮、1-苯基-1,2-丙烷二酮-2-(邻-乙氧基羰基)肟);安息香醚型引发剂(例如安息香、安息香甲基醚、安息香乙基醚、安息香异丁基醚、安息香异丙基醚);二苯甲酮型引发剂(例如,二苯甲酮、4-羟基二苯甲酮、邻-苯甲酰苯甲酸甲酯、2-苯甲酰萘、4-苯甲酰联苯、4-苯甲酰苯醚、丙烯酸二苯甲酮、1,4-苯甲酰苯);噻吨酮型引发剂(例如,2-异丙基噻吨酮、2-氯代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2,4-二氯代噻吨酮);二茂钛引发剂(例如,二氯化双(环戊二烯基)钛、双(环戊二烯基)二苯基钛、双(环戊二烯基)-双(2,3,4,5,6-五氟苯基)-钛、双(环戊二烯基)-双(2,6-二氟-3-(吡咯-1-基)苯基)-钛);和乙基蒽醌、2,4,6-三甲基苯甲酰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苯基乙氧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苯基氧化膦、双(2,4-二甲氧基苯甲酰)-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甲基苯基二羟基乙酸脂、9,10-菲、吖啶化合物、三嗪化合物和咪唑化合物。
光聚合反应加速剂,例如三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异戊酯、(2-二甲基氨基)乙基苯甲酸酯和4,4’-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可以与上述光聚合反应引发剂结合使用。
这些聚合反应引发剂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聚合反应引发剂的含量为0.5至40重量份,优选1至20重量份,以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为100重量份计。
(填充剂)
本发明感光体的最外层可任选包括特定的填充剂,以便提高其耐磨损性。
填充剂就改善最外层的透射比和耐磨损性而言,优选具有0.01至0.5μm的平均一次粒径。当平均一次粒径太小时,填充剂不能很好的分散,因此无法提高耐磨损性。当平均一次粒径太大时,填充剂颗粒容易在其分散过程中沉降,并且在所得的层上容易形成调色剂薄膜。
当填充剂的含量提高时,耐磨损性也随着提高。然而,当含量太大时,残余电势容易提高而透射比降低。最外层通常包括不超过50重量%,优选不超过30重量%的填充剂。
而且,填充剂优选用至少一种表面处理剂处理表面,以提高其分散能力。当填充剂没有良好分散时,残余电势提高,层的透射比降低,层不能被均匀涂布,且耐磨损性下降。可使用任何已知的表面处理剂,但是优选使用能保持填充剂绝缘的表面处理剂。
表面处理剂的含量取决于所使用的填充剂的平均一次粒径,但通常为填充剂总重量的3至30重量%,优选5至20重量%。当含量太小时,填充剂不能很好的分散。当含量太大时,残余电势大大提高。
当然,多种填充剂可以结合使用。
(其它添加剂)
最外层的涂布液可以任选的包括其它添加剂例如增塑剂(为了缓解应力和提高粘附性)、均化剂、非可自由基聚合的低分子量电荷传输材料等。可使用任何已知的添加剂,不作具体限制。增塑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二丁基邻苯二甲酸酯和二辛基邻苯二甲酸酯。涂布液通常包括不大于20重量份,优选不大于10重量份的增塑剂,以涂布液中固体含量为100重量份计。均化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硅油(例如,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具有包含全氟烷基的侧链的聚合物和低聚物。涂布液优选包括不大于3重量份的均化剂,以涂布液中固体含量的总重量计。
(最外层的制备)
本发明的感光体最外层通过将包含化学式(1)所代表的没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和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优选单官能的)的涂布液涂布至光敏层(后面描述)上,并随后固化而形成。当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是液体时,其它成分就溶解于其中并且溶液可作为涂布液本身使用。通常,成分溶解在溶剂中以制备涂布液。可使用任何已知的溶剂,不作具体限定。溶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醇类(例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酮类(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酯类(例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醚类(例如,四氢呋喃、二噁烷、丙基醚)、卤化的溶剂(例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氯苯)、芳族溶剂(例如,苯、甲苯、二甲苯)和溶纤剂(例如,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乙酸溶纤剂)。这些溶剂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
最外层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涂布方法形成,并且不作具体限定。合适的溶剂可以根据涂布液的粘度、层的预定厚度等来选择。涂布方法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浸涂法、喷涂法、滚珠涂布法(bead coating)和环涂法(ringcoating method)。
在本发明中,采用的涂布液通过向其上施加能量而固化(例如交联),从而形成固化的最外层。作为施加的能量,可采用热能、光能和电离辐射能。由于电离辐射具有强的渗透和高强度,因此感光体的组成材料容易变质并且导致感光体的电照相性能恶化。由于这个原因,优选采用热能和光能。当采用光能时,可以降低制备工艺中使用的溶剂量和固化时使用的能量的量。此外,所得层的强度提高。因此,最优选使用光能。这些能量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
作为热能,气体例如空气和氮气、热介质、红外线、电磁波等被加热并随后施加至涂布表面或其背面。加热温度优选不低于100℃且不高于170℃。当加热温度太低时,反应速率太慢,并因此降低产率。而且,未反应的材料容易残留在所得层中。当加热温度太高时,所得层在交联时极大地收缩,并因此容易在层上出现桔皮皱纹和裂缝,并且层容易从邻近层上剥离。如果存在于光敏感层中的挥发成分被散发,那么最终感光体的电性能会变差。当采用在交联时会极大地收缩的树脂时,优选的是树脂在低于100℃的低温预交联,随后在不低于100℃的高温最终交联。
作为光能,光源例如超高压汞灯、高压汞灯、低压汞灯、碳弧灯和氙弧金属卤化物灯可以使用。优选根据所使用的没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优选单官能的)和聚合反应引发剂的光吸收性能来选择光源。光源优选在波长为365nm处发射具有50至2000W/cm2亮度的光。更优选的是光源在最大波长处发射具有上述亮度的光。当亮度太小时,固化时间太长,导致产率降低。当亮度太大时,所得层在交联时极大地收缩,并因此在层上容易出现桔皮皱纹和裂缝,并且层容易从邻近层上剥离。
电离辐射是可使物质电离的辐射。电离辐射的具体例子包括直接电离辐射(例如α射线和电子射线),以及间接电离辐射(例如X-射线和中子射线)。本发明可采用任何已知的电离辐射,但是考虑到对人体的影响优选采用电子辐射。电子射线辐照设备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射线加速器例如Cockcroft-Walton加速器、Van de Graff加速器、共振变压器加速器、绝缘芯线变压器加速器、线性加速器、Dynamitron加速器和高频加速器。
电子射线辐射设备优选辐射具有从100至1000keV,优选从100至300keV能量水平的电子,放射剂量从0.1至30Mrad。当辐射剂量太小时,电子射线不能到达最外层的内部,因而层的深层部分不能充分交联。当辐射剂量太大时,电子射线可能会到达电荷传输层和电荷产生层(以后介绍),并使其组成材料变质。
当用电离辐射辐照时,热射线从辐照设备中产生,因而感光体的表面温度提高。当表面温度太高时,最外层容易极度收缩,并且存在于邻近层中的低分子量成分容易移动至最外层,导致感光体的固化受抑制并且电性能变差。当用电离辐射辐照时,感光体的表面通常具有不超过100℃的温度,并优选不大于80℃。如果表面需要冷却,感光体的内部可采用冷却剂或者冷却气体或液体进行冷却。
固化的最外层在固化后任选加热。例如,当大量的残余溶剂存在于层中时,残余溶剂优选通过施加热而挥发并去除,以防止感光体的电性能变差。
考虑到保护光敏层,最外层优选具有1至15μm的厚度,更优选从3至10μm。当最外层太薄时,无法保护光敏层免受与元件接触引起的机械磨损以及充电器引起的接触放电。此外,最外层很难铺平并且在其上容易出现桔皮皱纹。当最外层太厚时,电荷容易扩散,因而所得图像的再现性降低。
粘附层
粘附层任选在最外层和光敏层之间形成,以便防止各层之间剥离。
粘附层可通过使用上述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非交联聚合物化合物等形成。非交联聚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聚酰胺、聚氨基甲酸酯、环氧树脂、聚酮、聚碳酸酯、硅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酮、聚苯乙烯、聚-N-乙烯咔唑、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苄(polyvinyl benzal)、聚酯、苯氧树脂、氯乙烯-乙烯乙酸酯共聚物、聚乙烯乙酸酯、聚苯醚、聚乙烯吡啶、纤维素树脂、酪蛋白、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每个这些非交联聚合物化合物和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可以分别单独或联合使用。当然,非交联聚合物化合物和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可以结合使用,只要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即可。用于本发明的电荷传输材料也可结合使用。此外,在结合使用时可使用任何提高粘附性的添加剂。
粘附层通过采用涂布方法,例如浸涂法、喷涂法、滚珠涂布法和环涂法涂布涂布液而形成,该涂布液将层组分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例如四氢呋喃、二噁烷、二氯乙烷和环己烷)中。粘附层通常具有0.1至5μm,优选0.1至3μm的厚度。
光敏层
如上所述,光敏层即可以是多层也可以是单层。多层光敏层通常包括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单层光敏层通常既具有电荷产生能力也具有电荷传输能力。将对这些光敏层进行详细解释。
(电荷产生层)
电荷产生层包括具有电荷产生功能的电荷产生材料作为主要成分,并且任选的包括结合使用的粘合剂树脂。作为电荷产生材料,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都可以采用。
无机材料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结晶硒、非晶形硒、硒碲化合物、卤化硒蹄化合物和非晶形硅。具体的说,优选采用悬空键的末端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并掺杂有硼原子或磷原子的非晶形硅。
有机材料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酞菁颜料(例如,金属酞菁、无金属酞菁)、萮(azulenium)盐颜料、次甲基方形酸颜料、具有咔唑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三芳基胺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二苯胺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二苯并噻吩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芴酮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噁二唑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二茋(bisstilbene)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联苯乙烯噁二唑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联苯乙烯咔唑骨架的偶氮颜料、苝颜料、蒽醌和多环醌颜料、醌亚胺颜料、二苯甲烷和三苯甲烷颜料、苯醌和萘醌颜料、花青和甲亚胺颜料、靛青颜料、二苯并咪唑颜料等。这些电荷产生材料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
粘合剂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聚酰胺、聚氨基甲酸酯、环氧树脂、聚酮、聚碳酸酯、硅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酮、聚苯乙烯、聚-N-乙烯咔唑、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苄、聚酯、苯氧树脂、氯乙烯-乙烯乙酸酯共聚物、聚乙烯乙酸酯、聚苯醚、聚乙烯吡啶、纤维素树脂、酪蛋白、聚乙烯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这些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电荷产生层优选包括0至500重量份,更优选10至300重量份的粘合剂树脂,以电荷产生材料为100重量份计。
电荷产生层通常通过真空薄层制备法或采用液体分散的流延法而形成。真空薄层制备法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真空沉积法、辉光放电聚合反应法、离子电镀法、溅射法、反应溅射法和CVD方法。真空薄层制备法能很好的形成上述无机和有机电荷产生材料。当电荷产生层通过流延法形成时,分散相被适当烯释并随后使用,在分散相中,上述无机或有机电荷产生材料,任选的与粘合剂树脂一起,利用球磨机、磨碎机、沙磨机、珠磨机等分散在溶剂中,所述溶剂例如有四氢呋喃、二噁烷、二氧戊烷、甲苯、二氯甲烷、一氯代苯、二氯乙烷、环己烷、环戊酮、苯甲醚、二甲苯、甲基乙基酮、丙酮、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分散相任选包括均化剂例如二甲基硅油、甲苯硅油。流延法的具体例子包括任何已知的涂布法例如浸涂法、喷涂法、滚珠涂布法和环涂法。
电荷产生层通常具有0.01至5μm、优选0.05至2μm的厚度。
(电荷传输层)
电荷传输层具有传输电荷的功能,并且包括电荷传输材料和粘合剂树脂作为主成分。
作为电荷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和正空穴传输材料均可以使用。
电子传输材料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接受材料例如氯醌、四溴代苯醌、四氰基乙烯、四氰基喹啉并二甲烷、2,4,7-三硝基-9-芴酮、2,4,57-四硝基-9-芴酮、2,4,5,7-四硝基呫吨酮、2,4,8-三硝基噻吨酮、2,6,8-三硝基-4H-茚并[1,2-b]噻吩-4-酮和1,3,7-三硝基二苯并噻吩-5,5-二氧化物。这些可单独或结合使用。
正空穴传输材料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聚-N-乙烯咔唑及其衍生物、聚-γ-咔唑乙基谷氨酸酯及其衍生物、芘和甲醛的缩合物及其衍生物、聚乙烯芘、聚乙烯菲、聚硅烷、噁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单芳基胺衍生物、二芳基胺衍生物、三芳基胺衍生物、茋衍生物、α-苯茋衍生物、联苯胺衍生物、二芳基甲烷衍生物、三芳基甲烷衍生物、9-苯乙烯蒽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二乙烯苯衍生物、腙衍生物、茚衍生物、丁二烯衍生物、芘衍生物、二茋衍生物和烯胺衍生物。这些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
粘合剂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例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酐共聚物、聚酯、聚氯乙烯、氯乙烯-乙烯乙酸酯共聚物、聚乙烯乙酸酯、聚氯乙烯、多芳基化合物树脂、苯氧树脂、聚碳酸酯、乙酸纤维素树脂、乙基纤维素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甲苯、聚-N-乙烯咔唑、丙烯酸类树脂、硅树脂、环氧树脂、蜜胺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酚树脂和醇酸树脂。此外,聚合的电荷传输材料例如具有芳基胺骨架、联苯胺骨架、腙骨架、咔唑骨架、茋骨架或者吡唑啉骨架的聚碳酸酯聚脂、聚氨酯、聚酯、聚硅烷和丙烯酸类树脂;以及具有聚硅烷骨架的聚合材料都是可以使用的。
电荷传输层优选包括20至300重量份,更优选为40至150重量份的电荷传输材料,以粘合剂树脂为100重量份计。聚合电荷传输材料可以单独或与粘合剂树脂结合使用。
用于电荷传输层涂布液的溶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四氢呋喃、二噁烷、甲苯、二氯甲烷、一氯代苯、二氯乙烷、环己烷、甲基乙基酮和丙酮。这些溶剂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
增塑剂和/或均化剂可以任选的加入到电荷传输层中。增塑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一般树脂的常规增塑剂,例如二丁基邻苯二甲酸酯和二辛基邻苯二甲酸酯。电荷传输层优选包括0至30重量份的增塑剂,以粘合剂树脂为100重量份计。均化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硅油(例如,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具有包含全氟烷基的侧链的聚合物和低聚物。电荷传输层优选包括0至1重量份的均化剂,以粘合剂树脂为100重量份计。
考虑到其再溶(resolution)和发挥的作用,电荷传输层优选具有不超过30μm,更优选不超过25μm的厚度。最小厚度优选不小于5μm,但其取决于使用感光体的系统(尤其是充电电势)。
(单层光敏层)
单层光敏层(以下称为光敏层)同时具有产生和传输电荷的功能。光敏层可通过涂布涂布液体并随后干燥而形成,涂布液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电荷传输材料和粘合剂树脂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涂布液可任选包括增塑剂、均化剂、氧化抑制剂等。
粘合剂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上述用于电荷传输层和电荷产生层的粘合剂树脂。这些可单独或结合使用。也可以使用上述聚合电荷传输材料。光敏层优选包括5至40重量份的电荷产生材料;以及0至190重量份,更优选50至150重量份的电荷传输材料,以粘合剂树脂为100重量份计。光敏层可通过涂布涂布液而形成,在该涂布液中,电荷产生材料、电荷传输材料和粘合剂树脂溶解或分散于溶剂(例如,四氢呋喃、二噁烷、二氯乙烷、环己烷)中,采用的涂布方法例如有浸涂法、喷涂法、滚珠涂布法和环涂法。
光敏层优选具有5至25μm的厚度。
(底涂层)
本发明的感光体在光敏层和导电基底之间任选包括底涂层。底涂层一般包括作为主成分的树脂。优选的是,该树脂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中,因为光敏层采用有机溶剂涂布在其上。这样的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能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水溶性树脂(例如,聚乙烯醇、酪蛋白、聚丙烯酸钠)、醇溶性树脂(例如,共聚尼龙、甲氧基甲基化尼龙)和硬化树脂(例如,聚氨酯、蜜胺树脂、酚树脂、醇酸蜜胺树脂、环氧树脂)等。底涂层任选包括金属氧化物(例如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矾土、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铟)的细粉末,以防止波纹的发生和残余电势的下降。
底涂层可利用溶剂通过常规涂布法形成。此外,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硅烷偶合剂、钛偶合剂、铬偶合剂等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层;通过阳极氧化形成的Al2O3层;以及由真空薄层制备法形成的有机材料(例如聚对二甲苯)或无机材料(例如,SnO2、TiO2、ITO、CeO2)层都可以用作底涂层。
底涂层优选具有0至5μm的厚度。
其它添加剂
为了改善耐候性,尤其是防止灵敏度的下降和残余电势的提高,最外层、光敏层、电荷产生层、电荷传输层和底涂层各自都可包括氧化抑制剂。
氧化抑制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化合物(1)至(5)。
(1)苯酚类化合物例如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丁基化羟基苯甲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十八烷基-β-(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4,4’-硫代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甲烷、双[3,3’-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丁酸]甘醇酯和生育酚。
(2)对苯二胺例如N-苯基-N’-异丙基-对苯二胺、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N-苯基-N-仲丁基-对苯二胺、N,N’-二异丙基-对苯二胺和N,N’-二甲基-N,N’-二叔丁基-对苯二胺。
(3)氢醌例如2,5-二叔辛基氢醌、2,6-双十二烷基氢醌、2-十二烷基氢醌、2-十二烷基-5-氯代氢醌、2-叔辛基-5-甲基氢醌和2-(2-十八烯基)-5-甲基氢醌。
(4)有机硫化合物例如二月桂基-3,3’-硫代二丙酸酯、双十八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和双十四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
(5)有机磷化合物例如三苯基膦、三(壬基苯基)膦、三(双壬基苯基)膦、三甲苯基膦和三(2,4-二丁基苯氧基)膦。
这些化合物已知作为氧化抑制剂用于橡胶、塑料、油和脂肪,可从商业获得。
层包括0.01至10重量份的氧化抑制剂,以层的总重量计。
导电基底
作为导电基底,优选采用体积电阻率不超过1010Ω.cm的材料。这样的材料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用由汽相沉积或溅射形成的薄层金属(例如,铝、镍、铬、镍铬合金、铜、金、银、铂)或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锡、氧化铟)覆盖的塑料薄膜、塑料圆柱和纸张;以及铝板、铝合金板、镍板、不锈钢板等,以及对这些板材通过挤压或拉伸、随后进行表面处理例如切割、超精细加工和碾磨而制成的管。此外,公开在JP-A 52-36016中的环型镍带和环型不锈钢带也可用于导电基底。
也可以采用涂布有其中分散了导电粉末的粘合剂树脂的上述基底。导电粉末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碳黑、乙炔黑、金属粉末(例如,铝、镍、铁、铬、铜、锌、银)以及金属氧化物粉末(例如导电氧化锡、ITO)。用于分散导电粉末的粘合剂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热塑性、热固性和光交联树脂例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酐共聚物、聚酯、聚氯乙烯、氯乙烯-乙烯乙酸酯共聚物、聚乙烯乙酸酯、聚偏二氯乙烯、多芳基化合物树脂、苯氧树脂、聚碳酸酯、乙酸纤维素树脂、乙基纤维素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甲苯、聚-N-乙烯基咔唑、丙烯酸类树脂、硅氧烷树脂、环氧树脂、蜜胺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酚醛树脂和醇酸树脂。这样的导电层可通过涂布涂布液而形成,涂布液中的导电粉末和粘合剂树脂溶解或分散于溶剂(例如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基乙基酮、甲苯)中。
而且,其上具有导电层、包括导电粉末的圆柱体可用作本发明的导电基底,所述圆柱体利用聚氯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氯化橡胶、聚四氟乙烯碳氟树脂等的热可收缩管而形成。
保护材料
为了降低感光体的表面能以提高可清洁力和保护感光体不受电和机械损害,可以在感光体的表面应用保护材料。
任何能够均匀涂布于感光体表面上的已知材料都可应用。保护材料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石蜡、硅油和脂肪酸盐。脂肪酸盐是最优选使用的,因为它们能均匀涂布在感光体的表面上而不会引起其电性能变差。脂肪酸金属盐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脂肪酸(例如,十一烷酸、月桂酸、十三烷酸、十四烷酸、棕榈酸、十五烷酸、十八烷酸、十七烷酸、花生酸、二十九烷酸、油酸、拱艾杜糖酸、辛酸、己酸)和金属(例如,锌、铁、铜、镁、铝、钙)的盐。
这些之中,具有片晶的材料例如硬脂酸锌是优选使用的。片晶具有层状结构,其中两亲分子是自组装的。在向其施加剪切力时,每层容易滑动而晶体结构被破坏。通过这种作用,表面的摩擦因子降低。从保护感光体表面的角度出发,在向其施加剪切力时这样的片晶能均匀覆盖感光体的表面。
涂布保护材料的方法不受限制。涂布方法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先将保护材料涂布到接触元件例如清洗元件上的方法,以及将涂布元件包括在处理盒中的方法。后一种方法是优选的,因为保护材料可以长期稳定地施加。
成像装置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本发明的感光体、充电装置、辐照装置、显影装置和转印装置,并且任选的包括定影装置和清洁装置。
其中静电潜像直接转印至转印介质上的成像装置不必包括围绕着感光体布置的上述装置。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实施方案的示意图。感光体1被充电器3均匀充电。作为充电装置,任何已知的充电器例如电晕管器件、scorotron器件、固体放电元件、针形电极器件、滚筒充电器件以及导电刷器件都可使用。
接下来,被充电的感光体1采用辐照器5辐照,以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作为辐照器5的光源,照明设备例如荧光灯、钨灯、卤化物灯、汞灯、钠灯、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D)、场致发光灯(EL)都可以使用。为了获得具有理想波长范围的光,滤波器例如锐截止式(sharp-cut)滤波器、带通滤波器、近红外切割滤波器(infrared cut filter)、两向色滤波器、相干滤波器和色温转换滤波器都可以使用。
接下来,形成在感光体1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器件6而显像,以在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方法分为均使用干调色剂的单元件显影法和双元件显影法,以及使用湿调色剂的湿显影方法。当感光体1带正(负)电荷并随后用含有图像信息的光辐照时,带正(负)电荷的静电潜像就形成在感光体1上。当静电潜像采用带负(正)电荷的调色剂显影时,就产生了正像。相反,当静电潜像采用带正(负)电荷的调色剂显影时,就产生了负像。
形成在感光体1上的着色图像随后采用转印充电器10转印至转印介质9上。为了充分实施转印过程,可采用预转印充电器7。作为转印装置,可使用静电转印器件,其采用转印充电器和偏压辊;机械转印器件,例如粘附转印器件和压力转印器件;和磁转印器件。作为静电转印器件,上述充电器都可以使用。
接下来,转印介质9采用分离充电器11和分离镐12从感光体1上分离下来。作为分离装置,可采用静电吸附诱导分离器、侧-端(side-to-end)带分离器、抓物端(grip end)传输器、弯曲分离器等。作为分离充电器11,上述充电器都可以采用。
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体1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颗粒采用毛刷14和清洁叶片15去除。为了充分清洁表面,可采用预清洁充电器13。作为清洁装置,网状清洁器(web cleaner)、磁毛刷清洁器等都可采用。这些可单独或结合使用。
放电装置任选布置成去除形成在感光体1上的静电潜像。作为放电装置,放电灯2和放电充电器都可以采用。作为放电灯2,可采用上述的照明设备。作为放电充电器,可采用上述的充电器。
作为没有安排在感光体附近的阅读装置、进纸装置、定影装置、排纸装置等,可采用任何已知的装置。
处理盒
图5是说明本发明处理盒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处理盒通常包括感光体和至少一个选自充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清洁装置和放电装置的元件,并可拆卸地连接到成像装置上。
感光体101采用充电装置102充电并随后采用辐照装置103进行辐照,以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同时以箭头所示方向旋转。静电潜像采用显影装置104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采用转印装置106转印到转印介质105上,并随后送出转印介质105。感光体101的表面在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采用清洁装置107清洁,并随后采用放电装置(未示出)放电,以便为下一个成像操作做好准备。
上面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一般性描述,接下来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特定具体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但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而并不限制本发明。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外指明,数字代表重量份数比。
                            实施例
实施例1
在直径为30mm的铝圆柱上,依次涂布具有如下组成的底涂层涂布液、电荷产生层涂布液、电荷传输层涂布液,随后干燥。从而制备出厚度为3.5μm的底涂层,厚度为0.2μm的电荷产生层,厚度为18μm的电荷传输层。
底涂层涂布液
醇酸树脂                                            6份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公司的BECKOSOL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661
1307-60-EL)
蜜胺树脂                                            4份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公司的SUPER BECKAMIN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662
G-821-60)
二氧化钛                                            40份
甲基乙基酮                                          50份
电荷产生层涂布液
具有如下化学式(i)的双偶氮颜料                       2.5份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663
聚乙烯醇缩丁醛                                      0.5份
(UCC的XYHL)
环己酮                                              200份
甲基乙基酮                                          80份
电荷传输层涂布液
双酚Z聚碳酸酯                                       10份
(Teijin Chemicals Ltd.的PANLITETS-2050)
如下化学式(ii)的低分子量电荷传输材料                7份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665
四氢呋喃                                            100份
1%硅油的四氢呋喃溶液                               1份
(Shin-Etsu Chemical Co.Ltd.的KF50-100CS)
接下来,将具有如下组成的最外层涂布液涂布在以上制备的层上,并随后用金属卤化物灯通过照度为500mW/cm2的光辐照20秒而使其发生交联反应。这样,就制成了厚度为5.5μm的交联的最外层。
最外层涂布液
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具有如下化学式(iii)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HA))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671
(其中a=5和b=1的化合物与a=6和b=0的化合物以1/1的混合重量比进行混合)
具有化学式(9-54)、带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具有化学式(5-1)的芳甲烷化合物                       6份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                                    10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的IRGACUR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672
I-184)
四氢呋喃                                            1200份
上述制备的层随后在130℃干燥30分钟。这样,就制成了包括导电基底、底涂层、电荷产生层、电荷传输层和最外层的感光体(1)。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具有如下化学式(iv)的己内酯改性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CA-120)所替换。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673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2)。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一种混合物所替换,在这种混合物中,具有化学式(iii)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HA))和具有如下化学式(v)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okyo Chemical IndustryCo.,Ltd.的TMPTA)以1/1的重量混合比例进行混合。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681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3)。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一种混合物所替换,在这种混合物中,具有化学式(iv)的己内酯改性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CA-120)和具有如下化学式(v)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的TMPTA)以1/1的重量混合比例进行混合。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4)。
实施例5至8
重复实施例1至4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芳甲烷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6-1)的芳甲烷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分别制备出感光体(5)至(8)。
实施例9至12
重复实施例1至4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芳甲烷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7-1)的芳甲烷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分别制备出感光体(9)至(12)。
实施例13至16
重复实施例1至4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芳甲烷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8-1)的芳甲烷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分别制备出感光体(13)至(16)。
实施例17至20
重复实施例1至4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芳甲烷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2-1)的芳甲烷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分别制备出感光体(17)至(20)。
实施例21至24
重复实施例1至4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芳甲烷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3-1)的芳甲烷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分别制备出感光体(21)至(24)。
实施例25至28
重复实施例1至4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芳甲烷化合物被一种混合物所替换,在这种混合物中,具有化学式(2-1)的化合物和具有化学式(3-1)的化合物以1/1的重量混合比例进行混合。
这样,分别制备出感光体(25)至(28)。
实施例29至32
重复实施例1至4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芳甲烷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4-2)的芳甲烷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分别制备出感光体(29)至(32)。
实施例33至36
重复实施例1至4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芳甲烷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4-4)的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分别制备出感光体(33)至(36)。
实施例37至40
重复实施例1至4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芳甲烷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4-17)的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分别制备出感光体(37)至(40)。
实施例41
重复实施例4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电荷传输层涂布液和最外层涂布液分别被如下涂布液所替换:
电荷传输层涂布液
双酚Z聚碳酸酯                                        10份
(Teijin Chemicals Ltd.的PANLIT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691
TS-2050)
具有化学式(ii)的低分子量的电荷传输材料               7份
具有化学式(5-1)的芳甲烷化合物                        0.2份
四氢呋喃                                             100份
1%的硅油四氢呋喃溶液                                1份
(Shin-Etsu Chemical Co.,Ltd.的KF50-100CS)
最外层涂布液
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一种混合物,其中具有化学式(iv)的己内酯改性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CA-120)与具有化学式(v)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的TMPTA)以1/1的重量混合比例进行混合)
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由化学式(9-54)所代表的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                                        10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的IRGACUR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701
I-184)
四氢呋喃                                                1200份
这样,就制成了感光体(41)。
实施例42
重复实施例4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芳甲烷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6-1)的芳甲烷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42)。
实施例43
重复实施例4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芳甲烷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7-1)的芳甲烷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43)。
实施例44
重复实施例4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芳甲烷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8-1)的芳甲烷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44)。
实施例45
重复实施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电荷传输层涂布液和最外层涂布液分别被如下涂布液所替换:
电荷传输层涂布液
双酚Z聚碳酸酯                                        10份
(Teijin Chemicals Ltd.的PANLIT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702
TS-2050)
具有化学式(ii)的低分子量电荷传输材料                 7份
具有化学式(2-1)的化合物                            0.2份
四氢呋喃                                           100份
1%的硅油四氢呋喃溶液                              1份
(Shin-Etsu Chemical Co.,Ltd.的KF50-100CS)
最外层涂布液
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具有化学式(iii)的己内酯改性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HA))
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由化学式(9-54)代表的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                                   10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的IRGACUR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711
I-184)
四氢呋喃                                           1200份
这样,就制备了感光体(45)。
实施例46
重复实施例45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iv)的己内酯改性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CA-120)所替换。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46)。
实施例47
重复实施例45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一种混合物所替换,在该混合物中,具有化学式(iv)的己内酯改性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CA-120)和具有化学式(v)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okyoChemical Industry Co.,Ltd.的TMPTA)以1/1的重量混合比例进行混合。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47)。
实施例48
重复实施例47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具有化学式(2-1)的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3-1)的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48)。
实施例49
重复实施例47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具有化学式(2-1)的化合物被一种混合物所替换,在这种混合物中,具有化学式(2-1)的化合物与具有化学式(3-1)的化合物以1/1的重量混合比例进行混合。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49)。
实施例50
重复实施例32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电荷传输层涂布液和最外层涂布液分别被如下涂布液所替换:
电荷传输层涂布液
双酚Z聚碳酸酯                                        10份
(Teijin Chemicals Ltd.的PANLIT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721
TS-2050)
具有化学式(ii)的低分子量电荷传输材料                 7份
具有化学式(4-2)的化合物                              0.2份
四氢呋喃                                             100份
1%的硅油四氢呋喃溶液                                1份
(Shin-Etsu Chemical Co.,Ltd.的KF50-100CS)
最外层涂布液
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一种混合物,其中具有化学式(iv)的己内酯改性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CA-120)与具有化学式(v)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的TMPTA)以1/1的重量混合比例进行混合)
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由化学式(9-54)代表的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                                     10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的IRGACUR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722
I-184)
四氢呋喃                                             1200份
这样就制备成了感光体(50)。
实施例51
重复实施例50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具有化学式(4-2)的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4-4)的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51)。
实施例52
重复实施例50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具有化学式(4-2)的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4-17)的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52)。
实施例53
重复实施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电荷传输层涂布液和最外层涂布液分别被如下涂布液所替换:
电荷传输层涂布液
双酚Z聚碳酸酯                                        10份
(Teijin Chemicals Ltd.的PANLIT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731
TS-2050)
具有化学式(ii)的低分子量电荷传输材料                 7份
具有化学式(5-1)的芳甲烷化合物                        0.2份
四氢呋喃                                             100份
1%的硅油四氢呋喃溶液                                1份
(Shin-Etsu ChemicalCo.,Ltd.的KF50-100CS)
最外层涂布液
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一种混合物,其中具有化学式(iv)的己内酯改性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CA-120)与具有化学式(v)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的TMPTA)以1/1的重量混合比例进行混合)
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由化学式(9-54)代表的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具有化学式(5-1)的芳甲烷化合物                        6份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                                     10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的IRGACUR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732
I-184)
四氢呋喃                                             1200份
这样就制备成了感光体(53)。
实施例54
重复实施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电荷传输层涂布液和最外层涂布液分别被如下涂布液所替换:
电荷传输层涂布液
双酚Z聚碳酸酯                                    10份
(Teijin Chemicals Ltd.的PANLIT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741
TS-2050)
具有化学式(ii)的低分子量电荷传输材料             7份
具有化学式(2-1)的化合物                          0.2份
四氢呋喃                                         100份
1%的硅油四氢呋喃溶液                            1份
(Shin-Etsu Chemical Co.,Ltd.的KF50-100CS)
最外层涂布液
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具有化学式(iii)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HA))
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由化学式(9-54)代表的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具有化学式(2-1)的化合物                          6份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                                 10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的IRGACUR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742
I-184)
四氢呋喃                                         1200份
这样就制备成了感光体(54)。
实施例55
重复实施例54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具有化学式(2-1)的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3-1)的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55)。
实施例56
重复实施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电荷传输层涂布液和最外层涂布液分别被如下涂布液所替换:
电荷传输层涂布液
双酚Z聚碳酸酯                                    10份
(Teijin Chemicals Ltd.的PANLITETS-2050)
具有化学式(ii)的低分子量电荷传输材料             7份
具有化学式(4-2)的化合物                          0.2份
四氢呋喃                                            100份
1%的硅油四氢呋喃溶液                               1份
(Shin-Etsu Chemical Co.,Ltd.的KF50-100CS)
最外层涂布液
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一种混合物,其中具有化学式(iv)的己内酯改性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CA-120)与具有化学式(v)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的TMPTA)以1/1的重量混合比例进行混合)
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由化学式(9-54)代表的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具有化学式(4-2)的化合物                             6份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                                    10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的IRGACUR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751
I-184)
四氢呋喃                                            1200份
这样,就制备成了感光体(56)。
实施例57
重复实施例4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具有如下具有化学式(vi)的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化合物所替换。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752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57)。
实施例58
重复实施例17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vi)的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58)。
实施例59
重复实施例29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vi)的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59)。
实施例60
重复实施例4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光聚合反应引发剂被热聚合反应引发剂1,1’-偶氮二(1-乙酰氧基-1-苯乙烷)(Otsuka Chemical Co.,Ltd.的OTAZO-15)所替换,并且最外层通过在135℃将层加热60分钟而进行交联反应。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60)。
实施例61
重复实施例20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光聚合反应引发剂被热聚合反应引发剂1,1’-偶氮二(1-乙酰氧基-1-苯乙烷)(Otsuka Chemical Co.,Ltd.的OTAZO-15)所替换,并且最外层通过在135℃将层加热60分钟而进行交联反应。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61)。
实施例62
重复实施例3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光聚合反应引发剂被热聚合反应引发剂1,1’-偶氮二(1-乙酰氧基-1-苯乙烷)(Otsuka Chemical Co.,Ltd.的OTAZO-15)所替换,并且最外层通过在135℃将层加热60分钟而进行交联反应。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62)。
实施例63
重复实施例4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不加入光聚合反应引发剂,并且最外层通过照射加速电压为150keV、照射剂量为5Mrad的电子射线,随后在130℃加热30分钟而进行交联反应。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63)。
实施例64
重复实施例20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不加入光聚合反应引发剂,并且最外层通过照射加速电压为150keV、照射剂量为5Mrad的电子射线,随后在130℃加热30分钟而进行交联反应。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64)。
实施例65
重复实施例3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不加入光聚合反应引发剂,并且最外层通过照射加速电压为150keV、照射剂量为5Mrad的电子射线,随后在130℃加热30分钟而进行交联反应。
这样,制备出感光体(65)。
对照例1
重复实施例1中的制备工艺,只是最外层涂布液被如下最外层涂布液所替换:
最外层涂布液
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具有化学式(iii)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HA))
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由化学式(9-54)代表的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                                        10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的IRGACUR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771
I-184)
四氢呋喃                                                1200份
这样,就制备成了感光体(C1)。
对照例2
重复对照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iv)的己内酯改性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CA-120)所替换。
这样,就制成了对照感光体(C2)。
对照例3
重复对照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一种混合物所替换,在这种混合物中,具有化学式(iii)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HA)与具有化学式(v)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的TMPTA)以1/1的重量混合比例进行混合。
这样,就制成了对照感光体(C3)。
对照例4
重复对照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一种混合物所替换,在这种混合物中,具有化学式(iv)的己内酯改性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CA-120)和具有化学式(v)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okyoChemical Industry Co.,Ltd.的TMPTA)以1/1的重量混合比例进行混合。
这样,就制成了对照感光体(C4)。
对照例5
重复实施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最外层涂布液被如下最外层涂布液所替换:
最外层涂布液
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化学式(9-54)代表的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                                    5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的IRGACUR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781
I-184)
四氢呋喃                                            600份
这样,就制备成了对照感光体(C5)。
对照例6
重复实施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最外层涂布液被如下最外层涂布液所替换:
最外层涂布液
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化学式(9-54)代表的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具有化学式(2-1)的化合物                             0.1份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                                    5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的IRGACUR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782
I-184)
四氢呋喃                                            600份
这样,就制备成了对照感光体(C6)。
对照例7
重复实施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最外层涂布液被如下最外层涂布液所替换:
最外层涂布液
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具有化学式(iii)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HA))
具有化学式(5-1)的芳甲烷化合物                           3份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                                        5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的IRGACUREI-184)
四氢呋喃                                                600份
这样,就制备成了对照感光体(C7)。
对照例8
重复实施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最外层涂布液被如下最外层涂布液所替换:
最外层涂布液
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一种混合物,其中具有化学式(iv)的己内酯改性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CA-120)与具有化学式(v)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的TMPTA)以1/1的重量混合比例进行混合)
具有化学式(5-1)的芳甲烷化合物                           3份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                                        5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的IRGACUR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792
I-184)
四氢呋喃                                                600份
这样,就制备成了对照感光体(C8)。
对照例9
重复实施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最外层涂布液被如下最外层涂布液所替换:
最外层涂布液
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具有化学式(iii)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HA))
具有化学式(2-1)的化合物                                 3份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                                    5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的IRGACUR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801
I-184)
四氢呋喃                                            600份
这样,就制备成了对照感光体(C9)。
对照例10
重复实施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最外层涂布液被如下最外层涂布液所替换:
最外层涂布液
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95份
(具有化学式(iii)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HA))
具有化学式(4-2)的化合物                             3份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                                    5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的IRGACURE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802
I-184)
四氢呋喃                                            600份
这样,就制备成了对照感光体(C10)。
对照例11
重复实施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具有如下化学式(vii)的双官能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Co.,Ltd.的KAYARAD NPGDA)所替换。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803
这样,就制成了对照感光体(C11)。
对照例12
重复实施例17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vii)的双官能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Co.,Ltd.的KAYARAD NPGDA)所替换。
这样,就制成了对照感光体(C12)。
对照例13
重复实施例29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vii)的双官能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Co.,Ltd.的KAYARAD NPGDA)所替换。
这样,就制成了对照感光体(C13)。
对照例14
重复实施例1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具有如下化学式(viii)的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化合物所替换。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811
这样,就制成了对照感光体(C14)。
对照例15
重复实施例17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viii)的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就制成了对照感光体(C15)。
对照例16
重复实施例29中的感光体的制备工艺,只是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被具有化学式(viii)的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化合物所替换。
这样,就制成了对照感光体(C16)。
评价
(1)表面粗糙度
采用仪器SURFCOM1400D(由Tokyo Seimitsu Co.,Ltd.制造)对上述制备的每个感光体进行了表面粗糙度Rz(即,粗糙度轮廓的十点高度,按照标准JIS B0601-1982)的测量。测量长度为2.5mm而标准长度为0.5mm。在呈90°角的鼓的4个圆周方向上各自测量3个点,包括鼓轴向上距离两端80mm的两个点和该轴向的中点,即,一共测量12个点。
评价结果见表10。
(2)运行检测
将上述制备的各感光体安装在处理盒中,而处理盒安装在改进的成像装置IMAGIO MF2200(由Ricoh Co.,Ltd.制造和改进)中。成像装置包括作为辐照器光源的波长为655nm的半导体激光,并采用电晕充电法(scorotron)作为充电方法。将暗区电势设为-800V后,进行连续产生100,000份拷贝的运行检测。起始和最后的亮区和暗区电势分别在连续产生100,000份拷贝之前和之后测量。此外,还测量了层的起始厚度,以及产生50,000份和100,000份拷贝之后的厚度。磨损深度通过起始厚度的减少来评估。
评估结果见表11。
(3)氧化气体暴露实验
对实施例4,8,12,16至18,20,24,29至32,36,40至48,50,53,54,56和60至65,以及对照例1至4,9,12和15中制备的感光体进行了氧化气体暴露实验,其中感光体放置于充有50ppm NO气体和15ppmNo2气体的小室中4天。每个感光体在进行暴露实验之前和之后被放置在上述改进的成像装置中,并且分别产生具有50%图像比例的半调色剂图像,并检测其中的图像密度差异。
评价结果见表12。
                              表10
  实施例   Rz   实施例   Rz   实施   Rz
  实施例1   0.40   实施例34   0.43   对照例1   0.40
  实施例2   0.44   实施例35   0.26   对照例2   0.44
  实施例3   0.27   实施例36   0.27   对照例3   0.27
  实施例4   0.29   实施例37   0.41   对照例4   0.29
  实施例5   0.42   实施例38   0.40   对照例5   无法形成最外层
  实施例6   0.45   实施例39   0.44   对照例6   无法形成最外层
  实施例7   0.26   实施例40   0.27   对照例7   0.26
  实施例8   0.27   实施例41   0.29   对照例8   0.27
  实施例9   0.41   实施例42   0.42   对照例9   0.41
  实施例10   0.41   实施例43   0.45   对照例10   0.41
  实施例11   0.29   实施例44   0.26   对照例11   0.29
  实施例12   0.23   实施例45   0.27   对照例12   0.23
  实施例13   0.46   实施例46   0.41   对照例13   0.46
  实施例14   0.48   实施例47   0.41   对照例14   0.48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831
从表10很清楚地看出,实施例1至65的感光体具有好的表面光洁度。具体地说,包括三官能丙烯酸单体的感光体具有极好的表面光洁度。
另一方面,对照例1至4和7至13的感光体具有好的表面光洁度。在对照例5和6中,无法形成最外层。可目测观察到对照例14至16的感光体具有差的表面光洁度。
                            表11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841
  实施例20   0.40   0.78   800   85   800   100
  实施例21   0.41   0.83   805   110   780   125
  实施例22   0.44   0.81   800   90   780   105
  实施例23   0.38   0.76   800   100   790   125
  实施例24   0.42   0.81   810   80   790   100
实施例25 0.42 0.84 810 95 810 110
  实施例26   0.44   0.81   800   90   780   105
  实施例27   0.38   0.80   795   105   805   115
  实施例28   0.41   0.83   805   80   795   90
  实施例29   0.40   0.85   805   105   810   115
  实施例30   0.38   0.82   800   105   805   115
  实施例31   0.36   0.77   810   100   810   105
  实施例32   0.38   0.79   805   105   810   110
  实施例33   0.42   0.84   810   95   810   110
  实施例34   0.42   0.87   805   105   810   120
  实施例35   0.38   0.80   795   105   805   115
  实施例36   0.39   0.78   790   115   795   125
  实施例37   0.44   0.85   800   110   805   120
  实施例38   0.41   0.82   800   105   810   120
  实施例39   0.38   0.77   795   110   805   125
  实施例40   0.35   0.79   790   100   805   130
  实施例41   0.31   0.73   800   125   785   145
  实施例42   0.34   0.72   805   120   780   150
  实施例43   0.38   0.74   805   130   785   150
  实施例44   0.38   0.76   800   130   770   145
  实施例45   0.38   0.77   810   95   800   110
  实施例46   0.35   0.75   800   90   790   105
  实施例47   0.38   0.73   790   100   795   110
  实施例48   0.34   0.73   805   95   800   105
  实施例49   0.37   0.74   810   100   795   110
  实施例50   0.31   0.73   800   125   810   155
  实施例51   0.30   0.72   795   140   810   160
  实施例52   0.35   0.73   805   135   815   160
  实施例53   0.34   0.74   800   150   775   170
  实施例54   0.42   0.88   805   100   800   115
  实施例55   0.45   0.85   800   105   790   120
  实施例56   0.37   0.80   800   145   810   165
  实施例57   0.39   0.78   805   105   780   115
  实施例58   0.41   0.79   790   105   790   115
Figure G071C8835520070716D000861
从表11清楚地看出,在实施例1至59和63至65中,电势没有大的变化并且磨损深度很小。
在实施例60至62中,亮区电势和磨损深度稍稍提高。原因不清楚,但认为是聚合反应引发剂对其的影响。然而,电势变化和耐磨损性是可接受的。
在对照例1至4中,电势没有大的变化并且磨损深度很小。
在对照例7至10中,起始亮区电势太高,导致产生的图像具有低的图像密度。这些感光体不适合实际应用。
在对照例11至16中,磨损深度太大。认为这些感光体不是高度耐久性的感光体。
                     表12
  实施例   图像密度变化   实施例   图像密度变化
  实施例4   无变化   实施例45   轻微增加
  实施例8   无变化   实施例46   轻微增加
  实施例12   无变化   实施例47   轻微增加
  实施例16   无变化   实施例48   轻微增加
  实施例17   无变化   实施例50   轻微增加
  实施例18   无变化   实施例53   无变化
  实施例20   无变化   实施例54   无变化
  实施例24   无变化   实施例56   无变化
  实施例29   无变化   实施例60   无变化
  实施例30   无变化   实施例61   无变化
  实施例31   无变化   实施例62   无变化
  实施例32   无变化   实施例63   无变化
  实施例36   无变化   实施例64   无变化
  实施例40   无变化   实施例65   无变化
  实施例41   轻微增加   对照例1   增加
  实施例42   轻微增加   对照例2   增加
  实施例43   轻微增加   对照例3   增加
  实施例44   轻微增加   对照例4   增加
从表12很清楚地看出,在其中感光体不包括任何官能化合物(A),(B),(C)或(D)的对照例1至4,所得图像密度在进行气体暴露试验之后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在其中感光体包括官能化合物(A),(B),(C)或(D)的全部实施例中,所得图像密度很难变化,即使在进行气体暴露试验之后也是如此。
本发明要求分别于2006年3月10日、2006年3月10日和2006年3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6-066518,2006-066552和2006-069169的优先权,并含有与其相关的主题,各所述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的方式纳入。
现在已经充分描述了本发明,将清楚的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在不偏离本说明书所述的本发明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其作出许多改变和更改。

Claims (15)

1.一种电照相感光体,包括:
导电基底;
覆盖导电基底的光敏层;以及
覆盖光敏层的最外层,
其中所述最外层通过包括以下化学式(1)所代表的化合物的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与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同时向反应中施加选自热、光和电离辐射中的至少一者而形成,以及
其中光敏层和最外层中至少之一包含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的化合物:(A)具有烷氨基的芳甲烷化合物,(C)以下化学式(3)所代表的化合物,以及(D)以下化学式(4)所代表的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如下化学式所代表的基团:
Figure FSB00000602840400012
其中R7代表单键、亚烷基、亚烷基醚基、聚氧化亚烷基、被羟基取代的亚烷基醚基、被(甲基)丙烯酰氧基取代的亚烷基醚基、氧化亚烷基羰基基团或者聚(氧化亚烷基羰基)基团;并且R8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其中R1、R2、R3、R4、R5和R6中的四个或更多个不同时代表氢原子:
Figure FSB00000602840400021
其中R9和R10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其中R9和R10任选的参与键连接以形成含有氮原子的杂环基团;Ar1和Ar2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k和m各自独立地代表从0至3的整数,其中k和m不同时代表0;并且n代表从1至3的整数:
Figure FSB00000602840400022
其中R11和R12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其中R11和R12中至少一个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其中R11和R12任选的参与键连接以形成含有氮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团;并且Ar3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
其中具有烷氨基的芳甲烷化合物用如下化学式(6)代表:
Figure FSB00000602840400023
其中R13和R14各自独立地代表可以被芳基基团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其中R13和R14任选的参与键连接以形成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R15代表氢原子、具有1至11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Ar4、Ar5、Ar6、Ar7和Ar8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其中Ar7任选的参与与Ar6或Ar8的键连接以形成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m和n各自独立地代表从0至3的整数,其中m和n两个不同时代表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照相感光体,其中具有烷氨基的芳甲烷化合物用如下化学式(7)代表:
Figure FSB00000602840400031
其中R13和R14各自独立地代表可以被芳基基团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其中R13和R14任选的参与键连接以形成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Ar4、Ar5、Ar6、Ar7和Ar8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其中Ar7任选的参与与Ar6或Ar8的键连接以形成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m和n各自独立地代表从0至3的整数,其中m和n两个不同时代表0。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照相感光体,其中具有烷氨基的芳甲烷化合物用如下化学式(8)代表:
Figure FSB00000602840400032
其中R13和R14各自独立地代表可以被芳基基团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其中R13和R14任选的参与键连接以形成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Ar4、Ar6、Ar7和Ar8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基团,其中Ar7任选的参与与Ar6或Ar8的键连接以形成包含氮原子的杂环基团;并且n代表从1至3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照相感光体,其中不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进一步包含三官能或四官能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照相感光体,其中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具有至少一个选自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官能团。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照相感光体,其中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具有三芳基胺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照相感光体,其中具有电荷传输结构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是一种单官能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电照相感光体,其中单官能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包含选自如下化学式(9)和(10)所代表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FSB00000602840400041
其中R16代表氢原子、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氰基、硝基、烷氧基、-COOR17、卤代羰基或-CONR18R19,其中R17代表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R18和R19各自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Ar9和Ar10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Ar11和Ar12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X代表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醚基、氧原子、硫原子或1,2-亚乙烯基;Z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醚基、或亚烷氧基羰基;而j和k各自独立地代表从0至3的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7的电照相感光体,其中单官能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包含如下化学式(11)所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FSB00000602840400051
其中r、p和q各自独立地代表整数0或1;s和t各自独立地代表从0至3的整数;Ra代表氢原子或甲基;Rb和Rc各自独立地代表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而Za代表单键、亚甲基、亚乙基,
Figure FSB00000602840400052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照相感光体,其中将热或光施加于反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电照相感光体,其中将光施加于反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照相感光体,其中最外层具有1至15μm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照相感光体,其中光敏层包括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
14.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照相感光体;
配置成给所述电照相感光体充电的充电器件;
配置成在充电的电照相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潜像形成器件;
配置成将调色剂粘附在静电潜像上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器件;和
配置成将着色图像转印至转印介质上的转印器件。
15.一种可拆卸地连接至成像装置上的处理盒,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照相感光体;和
配置成将调色剂粘附在静电潜像上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器件。
CN2007101288355A 2006-03-10 2007-03-12 电照相感光体、采用该感光体的成像装置以及处理盒 Active CN1010712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6518/06 2006-03-10
JP066552/06 2006-03-10
JP2006066552 2006-03-10
JP2006066518 2006-03-10
JP2006069169 2006-03-14
JP069169/06 2006-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1280A CN101071280A (zh) 2007-11-14
CN101071280B true CN101071280B (zh) 2012-05-16

Family

ID=38479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88355A Active CN101071280B (zh) 2006-03-10 2007-03-12 电照相感光体、采用该感光体的成像装置以及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12626A1 (zh)
KR (1) KR100863760B1 (zh)
CN (1) CN1010712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7409B2 (ja) * 2006-11-10 2012-04-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669030B2 (en) * 2006-12-11 2014-03-11 Ricoh Company, Limite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102646B2 (ja) * 2007-02-21 2012-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とこれを搭載する電子写真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84170B2 (en) 2007-03-13 2011-12-27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 cartridge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containing the same
JP5294045B2 (ja) * 2007-06-13 2013-09-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とこれを搭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ないし電子写真装置
US8148038B2 (en) * 2007-07-02 2012-04-0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bearing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rming image bearing member
JP5111029B2 (ja) * 2007-09-12 2012-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64400B2 (ja) * 2008-02-20 2014-04-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ないし画像形成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811732B2 (en) * 2008-03-31 2010-10-12 Xerox Corporation Titanocene containing photoconductors
JP5345831B2 (ja) * 2008-12-16 2013-11-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4418B2 (ja) * 2009-03-13 2014-07-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と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231077A (ja) * 2009-03-27 2010-10-14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1864B2 (ja) * 2009-11-27 2014-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20110286777A1 (en) * 2010-05-19 2011-11-24 Akihiro Sugino Lubrican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same
JP2012008505A (ja) * 2010-06-28 2012-01-12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546574B2 (ja) * 2011-11-30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218519B2 (ja) 2012-10-12 2017-10-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並びに化合物を吸着した粒子
US9298113B2 (en) * 2013-01-16 2016-03-29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2014186294A (ja) * 2013-02-20 2014-10-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344932B2 (ja) 2013-03-07 2018-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縮合多環芳香族化合物
JP6481324B2 (ja) 2013-12-13 2019-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方法、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478021B2 (ja) 2014-02-12 2019-03-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導電体と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647217B2 (en) * 2014-02-24 2017-05-0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9594318B2 (en) 2014-09-04 2017-03-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6711107B2 (ja) 2016-04-25 2020-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769112B2 (ja) 2016-05-25 2020-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781396B2 (ja) 2016-05-30 2020-11-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10416594B2 (en) 2016-10-21 2019-09-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2019015776A (ja) 2017-07-04 2019-01-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1917A (zh) * 2000-05-01 2001-11-14 株式会社理光 用于静电照相的调色剂和使用该调色剂的成像方法
JP2004013164A (ja) * 2002-06-07 2004-01-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ド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61188B2 (en) * 2001-09-06 2005-03-01 Ricoh Company Limite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therefor using the photorecep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71383A (en) * 1963-06-11 1966-09-06 Mitsubishi Chem Ind Disazo dyes containing an nu-substituted benzothiazolyl group
US3291788A (en) * 1965-09-27 1966-12-13 Mitsubishi Chem Ind Cationic triazole disazo dyestuffs
US3873312A (en) * 1973-05-04 1975-03-25 Eastman Kodak Co Photoconductive composition and elements containing a styryl amino group containing photoconductor
US3873311A (en) * 1973-05-04 1975-03-25 Eastman Kodak Co Aggregate photoconductive compositions and elements containing a styryl amino group containing photoconductor
DE2739953A1 (de) * 1977-09-05 1979-03-22 Basf Ag Verdoppelte triphenylmethanfarbstoffe
US5578405A (en) * 1993-10-14 1996-11-26 Ricoh Company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containing disazo and trisazo pigments
JP3939775B2 (ja) * 1994-10-31 2007-07-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9319113A (ja) * 1996-05-24 1997-12-12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US5928828A (en) * 1997-02-05 1999-07-27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method
US6066428A (en) * 1997-06-19 2000-05-23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an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for use therein
US6030733A (en) * 1998-02-03 2000-02-29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with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JP2000003050A (ja) * 1998-04-14 2000-01-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136483A (en) * 1998-08-27 2000-10-24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photoconductor
JP3773238B2 (ja) * 1999-04-30 2006-05-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物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6936388B2 (en) * 2001-03-23 2005-08-30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ing unit using same
JP3637030B2 (ja) * 2002-04-03 2005-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用カートリッジ
US7279260B2 (en) * 2002-06-12 2007-10-09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having a crosslinked resin layer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a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EP1403722B8 (en) * 2002-09-24 2005-10-05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electrophotography metho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ele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a specific outermost surface layer coating solution for the photoconductor
JP4194881B2 (ja) * 2003-01-28 2008-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030895B2 (ja) * 2003-02-26 2008-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071653B2 (ja) * 2003-03-04 2008-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感光体製造方法
US7175957B2 (en) * 2003-03-20 2007-02-13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and image forming proces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491261B2 (ja) 2003-03-20 2010-06-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179573B2 (en) * 2003-03-20 2007-02-20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and image forming proces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7381511B2 (en) * 2003-06-02 2008-06-03 Ricoh Company, Ltd. Photorecepto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photoreceptor,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photoreceptor and coating liquid for the photoreceptor
US7267916B2 (en) * 2003-07-17 2007-09-11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therefor using the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EP1515192B1 (en) * 2003-09-11 2015-07-15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7556903B2 (en) * 2003-09-19 2009-07-07 Ricoh Company Limite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therefor using the photoreceptor
JP2005128383A (ja) 2003-10-27 2005-05-19 Canon Inc トナー
JP4249679B2 (ja) * 2003-10-30 2009-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335055B2 (ja) * 2003-12-09 2009-09-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
US7315722B2 (en) * 2003-12-25 2008-01-0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319553B2 (ja) * 2004-01-08 2009-08-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194996B2 (ja) * 2004-05-19 2008-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512495B2 (ja) * 2004-01-15 2010-07-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416823B2 (en) * 2004-01-15 2008-08-26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an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for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502316B2 (ja) * 2004-03-02 2010-07-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497969B2 (ja) * 2004-03-19 2010-07-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267504B2 (ja) * 2004-04-21 2009-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1600822B1 (en) * 2004-05-25 2018-12-12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therefor using the photoreceptor
DE502004011099D1 (de) * 2004-05-29 2010-06-10 Ssm Ag Gehäuse
JP2005345662A (ja) * 2004-06-02 2005-12-15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5351954A (ja) * 2004-06-08 2005-12-22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4485419B2 (ja) * 2004-06-16 2010-06-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担持体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010757A (ja) * 2004-06-22 2006-01-12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144755B2 (ja) * 2004-06-24 2008-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189923B2 (ja) * 2004-06-25 2008-1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232975B2 (ja) * 2004-07-01 2009-03-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767523B2 (ja) * 2004-07-05 2011-09-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249681B2 (ja) * 2004-09-06 2009-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091117A (ja) * 2004-09-21 2006-04-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93955A1 (en) * 2004-11-01 2006-05-04 Kohichi Ohshima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248483B2 (ja) * 2004-11-19 2009-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使用し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DE602005011242D1 (de) * 2004-12-24 2009-01-08 Ricoh Kk Elektrofotografischer Fotorezeptor und Bilderzeugungsverfahren, Bilderzeugungsvorrichtung und Prozesskartusche dafür mit dem elektrofotografischen Fotorezeptor
US7507511B2 (en) * 2005-01-14 2009-03-24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therefor using the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US20070009818A1 (en) * 2005-07-06 2007-01-11 Yoshiki Yanagaw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photorecepto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therefor using the photoreceptor
US7914959B2 (en) * 2005-11-28 2011-03-29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bearing memb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79151B2 (ja) * 2005-12-27 2010-1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41140A (ja) * 2006-03-10 2007-09-20 Ricoh Co Ltd 像担持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858278B2 (en) * 2006-05-18 2010-12-28 Ricoh Company Limite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1917A (zh) * 2000-05-01 2001-11-14 株式会社理光 用于静电照相的调色剂和使用该调色剂的成像方法
US6861188B2 (en) * 2001-09-06 2005-03-01 Ricoh Company Limite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therefor using the photoreceptor
JP2004013164A (ja) * 2002-06-07 2004-01-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ド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92671A (ko) 2007-09-13
KR100863760B1 (ko) 2008-10-16
US20070212626A1 (en) 2007-09-13
CN101071280A (zh) 200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1280B (zh) 电照相感光体、采用该感光体的成像装置以及处理盒
CN101038451B (zh) 图像承载部件、以及使用该图像承载部件的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CN1811605B (zh) 电照相光受体及其制法,使用其的成像方法、装置和处理盒
KR100848615B1 (ko) 전자 사진 감광체, 그 제조 방법, 그것을 이용한 화상 형성방법,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용 프로세스카트리지
CN101395538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生产方法
JP4491261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20090185821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image formihg app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same
JP5532194B2 (ja) 重合性化合物、該重合性化合物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2163016B (zh) 电子照相光导体、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墨盒
US8535862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51249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123621B2 (ja) 像担持体、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887182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07201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方法、電子写真装置、電子写真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031790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8216297A (ja) 像担持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KR20080007493A (ko) 아크릴 에스테르 화합물 및 이의 제조 중간체, 아크릴에스테르 화합물의 제조 방법, 및 정전 잠상 담지체, 화상형성 방법,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JP454689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138951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電子写真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532731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2078551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55321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1209863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009056A (ja) 感光体及びその再生方法
JP2006047638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