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4185B - Ventilator - Google Patents

Ventila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4185B
TWI544185B TW101149959A TW101149959A TWI544185B TW I544185 B TWI544185 B TW I544185B TW 101149959 A TW101149959 A TW 101149959A TW 101149959 A TW101149959 A TW 101149959A TW I544185 B TWI544185 B TW I5441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oil
hole
range hood
fa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9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6193A (zh
Inventor
Takayoshi Fujiwara
Original Assignee
Fuji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Indust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46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6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4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41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3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Description

排油煙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從藉由烹飪而產生之油煙中捕集油份之排油煙機,尤其有關一種顯示出顯著的油捕集效率之排油煙機。
被設置在廚房等之排油煙機係將藉由在排油煙機的下方進行之烹飪而產生之蒸氣或油煙等與藉由風扇產生之空氣流動一起吸入,並將吸入之空氣與其油煙等一起排出於室外等者。然而,將油煙中所含之油份直接排出於室外等這在環境方面不理想,而且導致油份附著於在空氣流路中通常存在於排油煙機的下游之風扇或導管等設備,洗凈等維護中需要極大的勞力和費用,且加快設備的劣化。因此,對於一直以來的排油煙機,為了在過濾器等中捕獲並回收油煙中所含之油份而想出了多種提高的油份的捕集效率之辦法。
作為提高過濾器中的捕集效率之辦法,例如有專利文獻1所公開之技術。本文獻中公開有形成過濾器單體並將該過濾器單體或複數枚組合而成之排油煙機用過濾器,該過濾器單體如下構成:形成複數個在預定形狀的金屬薄板上以2~5mm的間距縱向縱設狹縫所成之列,並使被各列上之狹縫彼此所區分之舌片整體向單向曲折傾斜來在狹縫彼此間不留平面部份而設置縱寬為1~3mm的通氣口。
這種過濾器的油份捕集率約為50%左右,雖然有油份的捕集 效果但還不能說充份。當為了提高捕集效率而使過濾器的狹縫變細時,由於以較小的間距在多數狹縫部份捕集油份,因此易引起過濾器的堵塞。並且,當這種過濾器堵塞時,雖然比使用鋼絲網或金屬絲網之過濾器更易洗凈,但由於以較小的間距開設有多數狹縫,因此清洗並洗凈所有的狹縫部份需要極大的勞力與時間,清掃性惡劣。尤其難以除去浸透於內部之油或灰塵,在內部浸透有油等之狀態下無法充份發揮過濾器原本的功能。並且,當為了提高捕集效率而將複數枚過濾器進行組合時,通氣阻力變高,排油煙機流路的壓力損失變高,且換氣風量不足而成為換氣不良的原因,需要能夠產生更高風壓之風扇。
並且,作為提高排油煙機的清掃性之辦法,例如有專利文獻2所公開之技術。本文獻中,公開有帶過濾器洗凈功能之排油煙機,其具備捕集烹飪時的油煙之過濾器和一邊與過濾器的表面接觸一邊移動之刷子(污垢擦去手段),從而無需使用大量的洗凈水就能夠除去附著於過濾器之污垢。
這種排油煙機雖然減輕使用者自行洗凈過濾器之麻煩,但需要刷子、驅動刷子之電動機、洗凈水的罐或噴霧噴嘴等,排油煙機本身的結構大規模複雜化,成本亦增加。從一開始,該排油煙機就未提出提高過濾器中的油捕集效率之技術。
作為不僅能夠防止過濾器的堵塞並減輕掃除的麻煩,還藉由過濾器提高油的回收率之辦法,有專利文獻3所公開之技術。本文獻中,公開有如下排油煙機:在排氣用旋轉葉片的前側旋轉自如地設置用於除去排氣氣體中的油之具有葉片且形成為大致圓盤形之過濾器,將經由過濾器 而流動之排氣氣體引導至排氣用旋轉葉片,並且將用於使排氣氣體中的油附著於內面之通路部從過濾器遍及排氣用旋轉葉片而設置。
這種排油煙機亦沒有將過濾器中的捕集效率顯著提高至專利文獻1中的技術以上,雖然不再需要像專利文獻2那樣的大規模複雜的結構,但欲將在排油煙機運轉期間附著於過濾器之油份在非運轉期間(排油煙機停止中)進行除去,在這一點上係相同的。並且,雖然多少減輕使用者自行洗凈過濾器之麻煩,但大量油份向從過濾器遍及排氣用旋轉葉片而設置之通路部、亦即過濾器的下游部份飛散,不能說與使用者自行清掃排油煙機時顯著麻煩之過濾器相比,洗凈下游部份之麻煩被減輕。
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型公告平02-04345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2006-29224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公開2006-38240號公報
因此,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為提供一種具備大大超出習知之油捕集效率且壓力損失較小並且不易堵塞的過濾器,且清掃或洗凈輕鬆,尤其減輕清掃或洗凈空氣流路中比過濾器更靠下游部份之麻煩,並且以簡單的結構實現這些之排油煙機。
本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深入研究之結果,發現藉由一邊使排油煙機的風扇運轉一邊使過濾器啟動,可在壓力損失較小的狀態下得到較高的油捕集效率,以至於完成了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提供如下排油煙機:其具備:風扇,產生空氣流動;過濾器,在該空氣流動 的流路上存在於比該風扇更靠上游側,且具有使該空氣流動通過之孔;電動機,使該過濾器旋轉;及油份捕集構件,包圍該過濾器的周圍;該風扇產生該空氣流動並且該電動機使該過濾器旋轉,從而將該空氣中所含之油份捕集至該油份捕集構件。據此,能夠提供在壓力損失較小的狀態下具有較高的油捕集效率之排油煙機。亦即,能夠提供如下排油煙機:藉由減少油份附著於過濾器而引起堵塞之現象,過濾器本身的洗凈勞力下降,且能夠防止壓力損失隨著使用而增加,並且,由於空氣流路中比過濾器更靠下游部份幾乎沒有油份附著,因此大幅減輕清掃或洗凈比過濾器更靠下游部份之麻煩。
並且,其特徵還可在於,該過濾器為圓盤狀,該電動機的旋轉軸被安裝於該過濾器的圓盤中心。據此,能夠提供具有簡單的結構且薄型的排油煙機。
並且,其特徵還可在於,該過濾器的兩個表面為平滑的面。據此,過濾器中的通氣阻力進一步變小,進而過濾器的旋轉阻力亦變小,因此使過濾器旋轉之電動機具有較小的轉矩就充份。並且,由於在過濾器上沒有凸片等突起部,因此能夠提供切割空氣之噪音較小的排油煙機。並且,藉此,使過濾器高速旋轉變得輕鬆。並且,過濾器的孔被油堵塞之情況進一步減少,另外,由於沒有凸片等突起部,因此過濾器本身的清掃或洗凈變得輕鬆。
並且,其特徵還可在於,該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為0.75mm以下,且該過濾器的轉速為230rpm以上,或者,該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為1.00mm以下,且該過濾器的轉速為310rpm以上,或者,該孔的圓周方 向上之直徑為1.50mm以下,且該過濾器的轉速為460rpm以上,或者,該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為2.00mm以下,且該過濾器的轉速為620rpm以上,或者,該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為5.00mm以下,且該過濾器的轉速為1500rpm以上。據此,能夠提供油捕集效率進一步提高之排油煙機。
並且,其特徵還可在於,該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的一端與另一端通過某一圓周上的1點所需的時間在過濾器中之平均值為3.2×10-4秒以下。據此,能夠提供油捕集效率進一步提高之排油煙機。
並且,其特徵還可以於,以後述之式(1)表示之孔徑平均通過時間tx為3.2×10-4秒以下。據此,能夠提供油捕集效率進一步提高之排油煙機。
並且,其特徵還可在於,包圍該過濾器的周圍之該油份捕集構件的下游側端部與該過濾器的下游側圓盤面的最短距離,在該油份捕集構件的上游側端部與該過濾器的上游側圓盤面的最短距離以上。據此,能夠藉由捕獲在過濾器的下游側朝向外周方向飛散之油份,提供還能夠捕集通過孔之油份之比例增加,且油捕集效率更高的排油煙機。
並且,其特徵還可在於,在該油份捕集構件的下游側端部進一步具備延伸至較該油份捕集構件的內壁更內側之延伸部。據此,即使比油份捕集構件的過濾器更靠下游側的長度較小,亦能夠藉由捕獲在過濾器的下游側朝向外周方向飛散之油份,提供還能夠捕集通過孔之油份之比例增加,且油捕集效率較高的排油煙機。
如以上說明,依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具備大大超出習知之油捕集效率且壓力損失較小並且不易堵塞的過濾器,且清掃或洗凈容易, 尤其減輕清掃或洗凈空氣流路中比過濾器更靠下游部份之麻煩,並且以簡單的結構實現這些之排油煙機。
1‧‧‧排油煙機
2‧‧‧罩開口部
3‧‧‧過濾器單元
10‧‧‧過濾器
11‧‧‧孔
20‧‧‧電動機
21‧‧‧電動機的旋轉軸
30‧‧‧油份捕集構件
31‧‧‧貯油器
40‧‧‧電動機安裝件
41‧‧‧電動機安裝件孔
50‧‧‧安裝板
51‧‧‧安裝板開口部
52‧‧‧延伸部
60‧‧‧風扇
61‧‧‧風扇殼體
62‧‧‧吸入口
70‧‧‧整流板
80‧‧‧罩部
81‧‧‧內面板
82‧‧‧送風機箱
D‧‧‧排氣導管
A‧‧‧空氣流動
OP‧‧‧油份
OL‧‧‧油
圖1,係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1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2,係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1實施例的從下方觀察之立體圖(表示卸下整流板之狀態)。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抽煙煙機的第1實施例中之過濾器與其周邊部之前視圖(A)、側視圖(B)、俯視圖(C)、仰視圖(D)及剖面圖(E)。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1實施例中之過濾器與其周邊部之立體圖,(A)係從上方觀察之立體圖,(B)係從下方觀察之立體圖。
圖5,係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1實施例中之過濾器與其周邊部的立體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1實施例中之過濾器與其周邊部之放大剖面圖(剖面位置為與圖3(E)相同的位置)。
圖7,係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1實施例中之作用說明圖。
圖8,係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1實施例中之作用說明放大圖。
圖9,係表示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1實施例中之過濾器與使過濾器旋轉之電動機之前視圖(A)、俯視圖(B)、仰視圖(C)及立體圖(D)。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1實施例中之油份捕集構件之前視圖(A)、俯視圖(B)、仰視圖(C)及立體圖(D)。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1實施例中之過濾器的孔的形狀 的變形例之說明圖。
圖12,係表示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1實施例中之孔徑平均通過時間與捕集率的關係之曲線圖。
圖13,係在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1實施例與習知技術中,用於得到過濾器中的捕集率與下游組件上之油份附著的關係之試驗中使用之試驗構成圖。
圖14,係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的剖面圖。
圖15,係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2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16,係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3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17,係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的第4實施例的剖面圖。
以下,參閱附圖對本發明之各實施例進行說明。<第1實施例>圖1,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中之排油煙機1。排油煙機1具有薄型的罩部80,該罩部80用於捕集藉由在下方進行之烹飪而產生之蒸氣或油煙等,且在內面具有向上方呈凹狀之內面板81。罩部80在大致位於其中央之罩開口部2附近與被連接於排氣導管D之送風機箱82連結。送風機箱82在內部具有風扇殼體61,風扇殼體61在內部具有作為多葉片式風扇之產生空氣流動之風扇60。風扇60的吸入口62被配置成位於罩部80的罩開口部2。因此,若風扇60運轉則罩開口部2成為負壓,內面板81下方的空氣經由罩開口部2而被吸入,並經由排氣導管D而被排出於外部。亦即,罩開口部2在風扇60產生之空氣流動的流路上位於比風扇60更靠上游側。
罩開口部2中存在:安裝板50,被安裝成在與內面板81之 間不會產生有可能成為空氣流路之間隙;圓盤狀的過濾器10,具有使空氣流動通過之孔;電動機20,旋轉軸被連結於過濾器10的圓盤中心,且使過濾器10旋轉;電動機安裝件40,用於將電動機20安裝於安裝板50;及油份捕集構件30,被安裝於安裝板50,且包圍過濾器10的外周緣。因此,排油煙機1能夠旋轉地具備過濾器10,該過濾器10在風扇60產生之空氣流動的流路上存在於比風扇60更靠該流動的上游側,且具有使該空氣流動在觀察附圖時從下向上通過之孔。
內面板81下方的空氣包含有藉由烹飪而產生之蒸氣或油煙等,若風扇60運轉,則被吸引至存在於罩開口部2之、亦即在風扇60產生之空氣流動的流路上位於比風扇60更靠上游側之過濾器10的孔中,並通過該孔。過濾器10藉由電動機20而被設置成能夠旋轉,若排油煙機1運轉,則風扇60產生空氣流動並且電動機20使過濾器10旋轉。排油煙機1藉由使過濾器10旋轉來將空氣中所含之油份捕集至油份捕集構件30。捕集方法將進行後述。
與利用習知之條縫過濾器或HEPA過濾器等且藉由使狹縫或網眼變細或重疊成多層來提高油捕集效率之技術相比,這種排油煙機1能夠在壓力損失較小的狀態下具有較高的油捕集效率。亦即,若利用習知之條縫過濾器或HEPA過濾器等且藉由使縫眼變細或重疊成多層來提高油捕集效率,則由於過濾器的通氣部形成複雜的流路,因此有通氣阻力變高之傾向,但這種排油煙機1的情況下,由於藉由過濾器的旋轉來提高油捕集效率,因此無需形成這種複雜的流路。因此,與習知之過濾器相比較能夠在維持較低的通氣阻力的狀態下得到較高的油捕集效率。並且,能夠提 供如下排油煙機:藉由減少油份附著於過濾器而引起堵塞之現象,過濾器本身的洗凈勞力下降,且能夠防止壓力損失隨著使用而增加,並且,由於空氣流路中之比過濾器更靠下游部份幾乎沒有油份附著,因此大幅減輕清掃或洗凈比過濾器更靠下游部份之麻煩。
風扇60的種類無特別限制,為產生空氣流動之軸流風扇等其它風扇即可。使用於本實施例之靜壓較高的多葉片式風扇為較佳。並且,在罩部80下方具備能夠裝卸於罩部80且與罩部80之間留有間隙來提高吸入力之整流板70。本實施例中之排油煙機1雖然具備整流板70,但整流板70的存在無特別限制,可有可無。如圖2所示,當整流板不存在或卸下了整流板時,使用者能夠直接目視到在罩部80的內面亦即向上方呈凹狀之內面板81、被安裝成使內面板81不會產生間隙之安裝板50、圓盤狀的過濾器10、及被設置成包圍被安裝於安裝板50之過濾器10的外周緣之油份捕集構件30。
並且,本實施例中,過濾器10由呈圓盤狀之薄板形成,但不限於此,例如過濾器亦可為筒狀。此時,筒狀的過濾器中,筒藉由電動機的旋轉軸被連結於筒的中心軸而旋轉,且在筒的側面具有使空氣流動通過之孔。被構成為空氣流動從筒的側面的外側向內側通過。並且,油份捕集構件被設置成環繞筒的側面。筒可橫置,亦可縱置。當筒橫置時,油份捕集構件具備向吸入空氣之下方開放之開口部與為了使空氣向風扇側流動而開放之開口部。當筒縱置時,為了從筒的側面吸入空氣流動,過濾器在筒的底面並未開口,並且油份捕集構件被設置成環繞過濾器側面整體。由於能夠提供具有簡單的結構且薄型的排油煙機,因此如本實施例的由呈圓 盤狀之薄板形成之過濾器為較佳。
並且,本實施例中,過濾器10由一枚薄板形成,但亦可由複數枚薄板形成,且亦可將一枚過濾器在空氣流動的流路上配置複數個。依這種結構,即使在假設過濾器的轉速不充份的情況下,油份的捕集率亦變得更高。
並且,本實施例中,過濾器10兩側的表面上之孔以外的部份為無突起物或凹凸的平坦光滑的平滑面,但不限於此,可如一般的條縫過濾器,同時有狹縫(孔)與凸片等突起物。若如本實施例,過濾器具備平滑的面,則由於過濾器中的空氣流動的通氣阻力進一步減小,進而過濾器的旋轉阻力亦減小,因此使過濾器旋轉之電動機只要具有較小的轉矩就充份。並且,由於過濾器上沒有凸片等突起部,因此能夠提供切割空氣之噪音較小的排油煙機。並且,藉此,使過濾器高速旋轉變得輕鬆。並且,大部份油份在過濾器的表面被捕集,幾乎不會在過濾器的孔的側面捕集油份,因此過濾器的孔被油堵塞之情況進一步減少,並且由於沒有凸片等突起部,因此過濾器本身的清掃或洗凈變得輕鬆。
並且,本實施例中,過濾器的運動為以圓盤狀的過濾器的中心為旋轉中心之旋轉運動,但不限於此,可為偏心之旋轉運動,亦可為直線性往返運動。在結構簡單且能夠有效捕集油份這一點上,如本實施例的以圓盤狀的過濾器的中心為旋轉中心之旋轉運動為較佳。
圖3~圖6表示排油煙機1的過濾器10與其周邊部(以下叫作過濾器單元)。過濾器單元3具備:安裝板50,被安裝於罩開口部2;圓盤狀的過濾器10,具有使空氣流動通過之孔;電動機20,旋轉軸被連結 於過濾器10的圓盤中心,且使過濾器10旋轉;電動機安裝件40,用於將電動機20安裝於安裝板50;及油份捕集構件30,被安裝於安裝板50,且被設置成包圍過濾器10的周圍。
安裝板50為在中央部具備圓形的安裝板開口部51之大致正方形的平板。本實施例中,平板的周圍具有曲率而向上方彎曲,但不限於此,只要具有被安裝於內面板81的罩開口部2之結構即可。安裝板50與罩開口部2的安裝未留有間隙等而進行,在該安裝部份空氣流動不通過。因此,安裝板開口部51成為使風扇60產生之空氣流動通過之唯一的部份,安裝板開口部51成為風扇60產生之空氣流動的流路。
電動機安裝件40在安裝板50的空氣流動的下游側被設置成跨越安裝板開口部51。電動機安裝件40在大致中央部具有用於使電動機20的旋轉軸21通過之電動機安裝件孔41,並且具有空餘部份以便輕鬆地安裝於安裝板50。電動機安裝件40以平面觀察時電動機安裝件孔41成為安裝板開口部51的中心之方式被安裝於安裝板50。
電動機20使其旋轉軸在觀察附圖時從上方朝向下方(從空氣流動的下游側朝向上游側)貫穿電動機安裝件40的電動機安裝件孔41來固定於電動機安裝件40。平面觀察時,電動機20的旋轉軸21成為圓形的安裝板開口部51的中心。
過濾器10以過濾器10的面垂直於旋轉軸21之方式裝卸自如地被安裝於電動機20的旋轉軸21的前側部份。過濾器10的外形為圓形,且過濾器10在過濾器10的中心被安裝於位於圓形的安裝板開口部51的中心之電動機20的旋轉軸21,因此過濾器10的外形與安裝板開口部51的外 形成為同心圓的圓形。本實施例中,由於安裝板開口部51上有延伸部52,因此過濾器10的直徑大於安裝板開口部51的直徑。延伸部52,在油份捕集構件30的下游側端部,往較油份捕集構件30的內壁更內側、亦即電動機20的旋轉軸側延伸。由於該延伸部52能夠提供還能夠捕集通過孔之油份之比例增加且油捕集效率較高的排油煙機,因此為較佳。
過濾器10的正面觀察時之位置為比安裝板50的下表面更靠下方、亦即空氣流動的上游側。因此,油份捕集構件30以環繞過濾器10的外周緣之方式被安裝於安裝板50。過濾器10的外周緣與油份捕集構件30的內壁的距離為了使兩者不接觸而需要大於0,但盡量較小為較佳以免油份洩漏。本實施例中為2.5mm左右。貯油器31被設置於油份捕集構件30的下端。貯油器31為與過濾器10的上游側表面碰撞而彈飛之油份與油份捕集構件30的內壁碰撞後該油份被貯存之處。
另外,排油煙機1的高度由罩部80的高度與送風機箱82的高度構成,而送風機箱82的高度幾乎由風扇60的高度所規定,罩部80的高度由從電動機20的上端至油份捕集構件30的下端的高度亦即過濾器單元3的高度與用於捕獲含油份等之空氣之內面板81的凹部的深度(高度)之和所規定。由於為了捕獲含油份等之空氣需要一定程度的凹部深度(高度),因此降低過濾器單元3的高度這對於降低排油煙機1整體的高度並提供薄型的排油煙機係非常重要的。本實施例中,由於過濾器單元3的過濾器10由呈圓盤狀之薄板形成因此較薄,為較佳。
圖7及圖8係說明捕集伴隨排油煙機1中之空氣流動之油份之作用之圖。圖7表示排油煙機1整體中之空氣流動的作用。變暖之空氣A 與藉由在排油煙機1下方進行之烹飪而產生之蒸氣或油煙等一起向排油煙機1側上升。若排油煙機1開始運行而風扇60開始旋轉,則風扇60以觀察附圖時從下向上的方向產生空氣流動。如此,上升至整流板70附近之空氣從整流板70與內面板81之間被吸入之後通過過濾器10的孔11,並被吸入於風扇殼體61內的風扇60的吸入口62。並且,之後,從送風機箱82被排出至排氣導管D。
過濾器10的每單位時間的轉速還取決於過濾器的孔的開口狀態,至少在230rpm(Rotation Per Minute)以上即可。與孔的開口狀態的關係等詳細內容將進行後述。若過濾器10以較高速旋轉,則過濾器10的表面(沒有孔11的部份)藉由摩擦力來拖拽與其表面接觸之空氣,且藉由空氣的黏性而對附近的空氣亦傳遞該運動,從而在過濾器10的表面附近產生空氣的運動,且由於過濾器10在進行旋轉運動,因此空氣的運動成為以旋轉軸為中心之渦狀。
在過濾器10的兩個面,亦即過濾器10的下表面與上表面雙方,換言之在過濾器10的空氣流動A的上游側的面與下游側的面雙方產生該渦狀的空氣運動。本實施例中,風扇60產生之空氣流動A在觀察附圖時從下向上穿過過濾器10的孔11而流動,因此在過濾器10的下游側,渦狀的空氣運動從過濾器10的表面被拉開的同時,產生朝向過濾器10的外周緣之螺旋狀流,並藉由風扇60而從吸入口62被吸引。另一方面,在過濾器10的上游側,渦狀的空氣運動被壓至過濾器10的表面,伴隨朝向過濾器10的外周緣之渦狀流形成密度較高的空氣層。
圖8表示過濾器單元3中之空氣流動的作用。藉由烹飪等而 產生之油份OP1與空氣流動A一起流動而到達過濾器10的上游側的面附近。到達上游側的面附近之油份OP2中,一部份(粒徑較小的油份)藉由朝向密度較高的空氣層的外周緣之渦狀流,並且剩下部份(粒徑較大的油份)藉由與過濾器10的上游側表面(沒有孔11的部份)碰撞,從而向過濾器10的外周緣方向被彈飛。其結果,作為油份OP3而被捕集至以環繞圓盤狀的過濾器10的外周緣之方式具備之油份捕集構件30,並作為油OL而被回收至貯油器31。
成為非常細的微粒之油份與空氣流動A一起通過過濾器10的孔,但其中一部份能夠與延伸部52或比油份捕集構件30的過濾器10更靠下游側的內壁碰撞而回收。最終未能回收之一部份油份附著於位於比其更靠下游側之風扇60或排氣導管D等,但成為通過了過濾器10的孔之程度的微粒之大部份油份則直接隨著空氣流動A穿過排氣導管D而被排出於室外。因此,本發明之本實施例的排油煙機1中,能夠使油份幾乎不附著於空氣流路中之比過濾器10更靠下游部份,大幅減輕清掃或洗凈比過濾器10更靠下游部份的風扇60或排氣導管D等之麻煩。
圖9表示本實施例中之過濾器10與使過濾器10旋轉之電動機20。過濾器10與電動機20的旋轉軸21裝卸自如地被連結成過濾器的面垂直於旋轉軸21。旋轉軸21的長度由與電動機安裝件40的高度的關係決定,以正面觀察時過濾器10位於比安裝板50的下表面更靠上游側之方式被決定。電動機20的種類無特別限制。電動機20具有每單位時間的轉速至少在約200rpm以上之能力,但不限於此。
過濾器10為圓盤狀,其外形為圓形之薄板由沖孔金屬板製 造,材質為不銹鋼,板厚為0.5mm,直徑為285mm,但當然不限於此。關於被設置於過濾器10之孔11的形狀等將進行後述。另外,即使將過濾器的板厚在0.5mm至1.0mm之間進行改變,過濾器中之捕集率亦不會改變,藉此可知,在藉由風扇產生流動之空氣通過過濾器的孔時,與其說在孔的側面捕集油份,不如說大部份油份係在過濾器的表面被捕集的。因此,本發明之排油煙機中,過濾器的孔被油堵塞之情況較少,過濾器本身的洗凈勞力降低,且能夠防止壓力損失隨著使用而增加。
圖10表示本實施例中之油份捕集構件30。油份捕集構件30具有環繞圓盤狀的過濾器10的外周緣之圓筒部。圓筒部的外徑為294mm,內徑為290mm,為稍大於過濾器10的直徑的程度。兩者的間隙盡量較小為較佳以免油份洩漏。油份捕集構件30的高度雖然無特別限制,但油份捕集構件30的下游側端部(上端)與過濾器10的下游側圓盤面的最短距離,具有與油份捕集構件30的上游側端部(下端)與過濾器10的上游側圓盤面的最短距離相等或成為其以上之高度為較佳。藉此,藉由捕獲在過濾器10的下游側朝向外周緣方向飛散之油份,還能夠捕集通過孔11之油份之比例增加,能夠進一步提高油捕集效率。
油份捕集構件30在下游側端部(上端)具備凸緣而安裝於安裝板50變得輕鬆。並且,為了洗凈,油份捕集構件30拆卸自如地被設置為較佳。並且,油份捕集構件30在上游側端部(下端)具備U字狀的貯油器31,藉此來回收油。
圖11(A)表示本實施例中之過濾器10的孔11的形狀。圖11(A2)係圖11(A1)的圓的點線內的放大圖(以下,本圖中相同)。過 濾器10的孔11的形狀為圓形,孔11的直徑約為0.75~5mm。如(A1)所示,圓盤狀的過濾器10中之孔11被排列成以圓盤的旋轉中心為中心之同心圓狀。然而,孔的形狀、大小、排列不限於此。例如,孔的排列亦可為孔在正三角形的頂點被開設、孔在正方形的頂點被開設、或者不規則地隨機被開設等任意排列。並且,孔的形狀除以下所示之變形例之外,還可為三角形、正方形、正多邊形等任意形狀。
圖11(B)~(E)表示孔的形狀的變形例。如圖11(B)所示,孔11a的形狀為在圓盤狀的過濾器的放射方向具有長徑之橢圓形。本變形例中,短徑與長徑之比為1:2.2左右,但不限於此。孔11a與(A)相同,被排列成以圓盤的旋轉中心為中心之同心圓狀,但不限於此。
如圖11(C)所示,孔11b的形狀為在圓盤狀的過濾器的放射方向具有短徑之橢圓形。本變形例中,短徑與長徑之比為1:2.4左右,但不限於此。孔11b與(B)相同,被排列成以圓盤的旋轉中心為中心之同心圓狀,但不限於此。
如圖11(D)所示,孔11c的形狀為長方形。本變形例中,短邊與長邊之比為1:3.5左右,但不限於此。孔11c呈其長邊方向並非放射方向亦非圓周方向之角度,但不限於此,例如,長邊方向可呈放射方向。
如圖11(E)所示,孔11d的形狀為不規則的多邊形。為如組合了長方形與三角形之形狀,且呈三角形的頂點朝向旋轉方向之形狀,但不限於此,三角形的頂點亦可朝向旋轉方向的相反方向。另外,一個過濾器上可具備上述中的1種形狀的孔,亦可組合2種以上形狀的孔。並且,藉由凸片來成形孔(狹縫)時,可以同時存在該孔(狹縫)與如在一般條 縫過濾器上存在之凸片部。
過濾器上的孔被設置之區域可為過濾器的整個面,亦可為一部份。當為一部份時,將被設置孔之區域可為靠近圓盤狀過濾器的外周緣之區域(亦即,靠近旋轉中心的區域未被設置有孔),相反,亦可為靠近圓盤狀過濾器的旋轉中心之區域(亦即,靠近外周緣的區域未被設置有孔)。然而,若為相同的孔的形狀或大小,則靠近外周緣側的轉速較快,因此在靠近圓盤狀過濾器的外周緣的區域設置孔為較佳。
如圖11所示,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DA(m)係指在橫穿以過濾器的旋轉中心為中心之孔之同心圓中被孔的兩端所夾住之弧的長度的最大值。並且,將自旋轉中心距離Rx(m)處之圓周速度設為Vx(m/秒)時,孔徑通過時間以DA/Vx(秒)來表現。並且,孔徑平均通過時間tx(秒)係將孔徑通過時間遍及過濾器整體而進行平均者,可由式(1)表示。其中,將過濾器中之存在孔之區域的外側的半徑設為Rmax(m),將過濾器中之存在孔之區域的內側的半徑設為Rmin(m),將過濾器每秒的轉速設為N(/秒),將過濾器的角速度設為ω(弧度/秒)。另外,在過濾器上有孔之區域以旋轉軸為中心以同心圓狀存在,設孔在該區域均勻分佈。孔徑通過時間為DA/2 π NRx時,孔徑平均通過時間tx成為如下。
另外,換言之,孔徑平均通過時間為過濾器的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的一端與另一端通過某一圓周上的1點所需的時間在過濾器上之平均值,為了方便,亦可以說係移動如下距離所需的時間:在存在孔之區域中,橫穿在內側與外側的面積成為相同之半徑位置上存在之孔之圓周方向的弧的長度、亦即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長度。參閱圖11(A2)進行說明。圓形的孔11以過濾器的旋轉中心(未圖示)為中心,觀察附圖時一邊從左向右描繪弧一邊以V(m/秒)的速度沿圓周方向移動。點α與點β為孔11的外周上且旋轉中心的同一圓周上的點,點γ為弧α β的中點。因此,點α與點β成為孔11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的一端與另一端。
孔11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為在橫穿孔11之同心圓中被孔11的兩端夾住之弧的長度的最大值,因此連結點α與點β之直線成為孔11的直徑時,弧α β的長度成為最大值。此時,弧α γ β的長度成為DA。孔11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的一端(點α)與另一端(點β)通過某一圓周上的1點(點γ)所需的時間為從點β通過點γ至點α通過點γ為止的時間。並且,將過濾器中之存在孔之區域的外側的半徑設為Rmax(未圖示),將過濾器中之存在孔之區域的內側的半徑設為Rmin(未圖示)時,存在孔之區域為Rmin的外側且Rmax的內側,為寬度成為(Rmax-Rmin)之區域。並且,內側與外側的面積成為相同之半徑位置Rctr(未圖示)係滿足以下公式者。
π Rmax2-π Rctr2=π Rctr2-π Rmin2
並且,孔11的圓周速度Vav還能夠藉由以下求出:在Rmin 至Rmax之間,對在以過濾器的旋轉中心為中心之同一圓周上排列之質點的圓周速度的合計值進行積分,並將其積分值除以過濾器中之存在孔之區域(從Rmin至Rmax的區域)的面積。具體地,孔11的圓周速度Vav係滿足以下公式者。
Vav=4 π N(Rmax2+RmaxRmin+Rmin2)/3(Rmax+Rmin)
以如上求出之圓周速度與Rctr上之弧的長度為基礎,能夠求出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的一端與另一端通過某一圓周上的1點所需的時間在過濾器中之平均值。另外,在如本實施例的一過濾器中全部相同的孔被均勻配置之過濾器中亦好,在一過濾器中被配置形狀或大小不同之孔之過濾器中亦好,均能夠藉由求出各自的孔的弧的長度與該孔的位置(自旋轉中心的距離)處之圓周速度,求出各自的孔移動各自的孔的弧的長度(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的長度)所需的時間,並求出該時間的平均值,從而求出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的一端與另一端通過某一圓周上的1點所需的時間在過濾器中之平均值。
圖12係表示本發明之排油煙機中之孔徑平均通過時間tx與捕集率的關係之曲線圖。曲線圖上的標繪分別表示藉由以各種每單位時間的轉速使各種孔徑的過濾器旋轉來進行測定時的孔徑平均通過時間與捕集率。以R平方值為最大之方式對曲線圖上的標繪描畫回歸曲線(2次多項式回歸曲線,R2=0.97)。據此,若依考慮了孔徑平均通過時間中3%左右的誤差之點線的回歸曲線,則超過習知之過濾器中最佳的捕集率亦即70%之孔徑平均通過時間為3.2×10-4秒,而根據實線的回歸曲線,孔徑平均通過時間為2.7×10-4秒附近為較佳。因此,若孔徑平均通過時間在3.2×10-4秒以下,則 能夠提供油捕集效率較高的排油煙機。
如從式(1)明確可知,若過濾器的每秒轉速N加快,或孔的直徑DA變小,則孔徑平均通過時間tx變小。因此,本發明之排油煙機能夠以過濾器的轉速與過濾器的孔的直徑為參數來調整孔徑平均通過時間。由於回歸曲線向右下方下降,因此為了改善捕集率,只要縮短孔徑平均通過時間即可。因此,為了將捕集率設為80%左右而設為1.8×10-4秒左右即可,設為1.5×10-4秒左右為較佳。並且,為了將捕集率設為90%左右而設為0.98×10-4秒左右即可,設為8.0×10-5秒左右為較佳。
表1表示本實施例中之過濾器的孔徑(mm)及轉速(rpm)的捕集率的關係。以0.75mm、1mm、1.5mm、2mm這4種孔徑進行捕集率的測定。當過濾器的轉速為0rpm時,在任意孔徑中均低於習知之過濾器中最佳的捕集率亦即70%,可知在非旋轉過濾器中,捕集效率不高。
另一方面,若使過濾器以1000rpm旋轉,則即使在捕集率最低的孔徑為2mm的過濾器中,捕集率亦為77%,超出習知之最佳的過濾器捕集率。並且,隨著孔徑縮小成1.5mm、1mm、0.75mm,捕集率進一步提高為80%、86%、88%。並且,若將過濾器的轉速設為1500rpm,則隨著孔徑縮小成2mm、1.5mm、1mm、0.75mm,捕集率逐漸提高為84%、86%、91%、93%。並且,若將過濾器的轉速設為2000rpm,則隨著孔徑縮小成2mm、1.5mm、1mm,捕集率成為88%、90%、90%。因此,本發明之排油煙機藉由一邊由風扇產生空氣流動一邊使過濾器旋轉來捕集空氣中所含之油份。並且可知,若加大過濾器的每單位時間的轉速或縮小孔徑,則可得到較高的油捕集效率。
如上述,超過捕集率70%之孔徑平均通過時間為3.2×10-4秒,並且,該孔徑平均通過時間由過濾器的孔徑與轉速的組合來決定。若如此,則當為以下孔徑與轉速的組合時,孔徑平均通過時間成為3.2×10-4秒,能夠實現捕集率70%。亦即,在如下情況下,能夠提供油捕集效率較高的排油煙機。
.孔徑,亦即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為0.75mm以下,且過濾器的轉速為230rpm以上,或者;.孔徑為1.00mm以下,且過濾器的轉速為310rpm以上,或者;.孔徑為1.50mm以下,且過濾器的轉速為460rpm以上,或者;.孔徑為2.00mm以下,且過濾器的轉速為620rpm以上,或者;.孔徑為5.00mm以下,且過濾器的轉速為1500rpm以上。
並且,超過捕集率70%之孔徑平均通過時間為2.7×10-4秒更為佳。若如此,同樣地,在如下情況下,能夠提供油捕集效率較高的排油煙機。
.孔徑,亦即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為0.75mm以下,且過濾器的轉速為270rpm以上,或者;.孔徑為1.00mm以下,且過濾器的轉速為360rpm以上,或者; .孔徑為1.50mm以下,且過濾器的轉速為540rpm以上,或者;.孔徑為2.00mm以下,且過濾器的轉速為720rpm以上,或者;.孔徑為5.00mm以下,且過濾器的轉速為1800rpm以上。
並且,油份與過濾器的上游側表面(沒有孔11的部份)碰撞時,大部份油份向過濾器的外周緣方向被彈飛,但一部份有時附著於其表面。若過濾器的轉速加快,則暫時附著於過濾器表面之油份因離心力而向外周緣方向飛散。其結果,本發明之排油煙機能夠藉由減少油份附著並殘留於過濾器之現象來降低過濾器本身的洗凈勞力。
圖13係在用於得到本實施例與使用習知類型的條縫過濾器之排油煙機中之過濾器中的捕集率與風扇或導管等下游組件上的油份附著的關係之試驗中使用之試驗構成圖。為了利用因本實施例的過濾器的孔徑不同而捕集率不同這一點,並根據過濾器中的捕集率的不同來確認下游組件上的油份附著狀態,如下進行試驗。
試驗方法如下。在能夠控制溫度的加熱板的上方800mm設置具備本發明之過濾器等之排油煙機。在加熱至245℃之加熱板上搭載不銹鋼筒,從泵向該不銹鋼筒內以2.5g/分鐘滴下油,以8g/分鐘滴下水。試驗時間為10分鐘。並且,過濾器的轉速為1500rpm。
將本試驗的結果示於表2。依本試驗,在習知類型的排油煙機亦即使用條縫過濾器之排油煙機中,在過濾器中捕集50%的油份,在下游組件上附著23%的油份。剩餘的27%的油份和空氣一起被排出於外部。另一方面,本實施例的排油煙機亦即具備孔徑為2.0mm的過濾器之排油煙機中,在過濾器中捕集83%的油份,在下游組件上附著7%的油份。並且, 在具備孔徑為1.5mm的過濾器之排油煙機中,在過濾器中捕集83%的油份,在下游組件上附著2%的油份。並且,在具備孔徑為1.0mm的過濾器之排油煙機中,在過濾器中捕集87%的油份,而令人驚奇地在下游組件上未發現油份的附著。
依該試驗,與習知類型的排油煙機的捕集率相比,在本實施例之排油煙機中過濾器中的捕集率為83%以上,明顯更高。其結果,能夠顯著抑制清掃或洗凈等較麻煩之下游組件上的油份附著。若考慮到以往公知之排油煙機的捕集率最佳亦不過70%,則本試驗中使用之本發明之排油煙機與孔徑的變化無關地具有83%以上的捕集率,可以說本發明之排油煙機具有較高的捕集效率。因此,本發明之排油煙機由於在空氣流路中之比過濾器更靠下游部份幾乎沒有油份附著,因此能夠大幅減輕清掃或洗凈比過濾器更靠下游部份之麻煩。
<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圖14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中之變形例亦即排油煙機1’。省略與第1實施例重複之說明,僅說明不同點。排油煙機1’具有薄型的罩部80’,該罩部80’用於捕集藉由在下方進行之烹飪而產生之蒸氣或油煙等,且在內面具有向上方呈凹狀的內面板81’。罩部80’在位於其大致中央之罩開口部2’附近與被連接於排氣導管 D且在內部具有產生空氣流動之風扇60之送風機箱82連結。風扇60的吸入口62被配置成位於罩部80’的罩開口部2’。因此,若風扇60運轉,則內面板81’下方的空氣經由罩開口部2’而被吸入,並經由排氣導管D而被排出於外部。亦即,罩開口部2’在風扇60產生之空氣流動的流路上位於比風扇60更靠上游側。
罩開口部2’中存在:圓盤狀的過濾器10,具有使空氣流動通過之孔;電動機20,旋轉軸被連結於過濾器10的圓盤中心,且使過濾器10旋轉;電動機安裝件40’,用於將電動機20安裝於內面板81’;及油份捕集構件30’,安裝於內面板81’,且包圍過濾器10的外周緣。因此,排油煙機1’能夠旋轉地具備過濾器10,該過濾器10在風扇60產生之空氣流動的流路上存在於比風扇60更靠該流動的上游側,並且具有使該空氣流動在觀察附圖時從下向上通過之孔。
內面板81’下方的空氣包含有藉由烹飪而產生之蒸氣或油煙等,若風扇60運轉,則被吸引至存在於罩開口部2’之、亦即在風扇60產生之空氣流動的流路上位於比風扇60更靠上游側之過濾器10的孔中,並通過該孔。過濾器10藉由電動機20而被設置成能夠旋轉,若排油煙機1’運轉,則風扇60產生空氣流動並且電動機20使過濾器10旋轉。排油煙機1’藉由使過濾器10旋轉來將空氣中所含之油份捕集至油份捕集構件30’。
本實施例與本實施例的變形例的主要不同點為,本變形例不具備本實施例所具備之安裝板50,且油份捕集構件30’直接被安裝於內面板81’。這種排油煙機1’的結構由於組件件數減少,並且能夠加大捕集油份之過濾器表面(孔的內部份)的面積及使空氣流動通過之孔的合計面 積,因此能夠提供油捕集效率較高且壓力損失較小的排油煙機。
<第2實施例>圖15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中之排油煙機1A。省略與第1實施例重複之說明,僅說明不同點。排油煙機1A具有薄型的罩部80A,該罩部80A用於捕集藉由在下方進行之烹飪而產生之蒸氣或油煙等,且在內面具有向上方呈凹狀的內面板81A。罩部80A在位於其大致中央之罩開口部2A附近與被連接於排氣導管DA之送風機箱82A連結。送風機箱82A在內部具有風扇殼體61A,風扇殼體61A在內部具有作為多葉片式風扇之產生空氣流動AA之風扇60A。
風扇60A的吸入口62A在大致垂直的面內開口,且被配置成與在大致水平的面內開口之罩部80A的罩開口部2A分開。由於送風機箱82A本身及送風機箱82A與罩部80A的連結部具有氣密性,因此若風扇60A運轉則送風機箱82A內成為負壓,內面板81A下方的空氣經由罩開口部2A而被吸入,並經由排氣導管DA而被排出於外部。亦即,罩開口部2A在風扇60A產生之空氣流動AA的流路上位於比風扇60A更靠上游側。
罩開口部2A中存在:安裝板50A,被安裝成在與內面板81A之間不會產生有可能成為空氣流路之間隙;圓盤狀的過濾器10A,具有使空氣流動AA通過之孔;電動機20A,旋轉軸被連結於過濾器10A的圓盤中心,且使過濾器10A旋轉;電動機安裝件40A,用於將電動機20A安裝於安裝板50A;及油份捕集構件30A,被安裝於安裝板50A,且包圍過濾器10A的外周緣。因此,排油煙機1A能夠旋轉地具備過濾器10A,該過濾器10A在風扇60A產生之空氣流動AA的流路上存在於比風扇60A更靠該流動的上游側,且具有使該空氣流動AA在觀察附圖時從下向上通過之孔。
內面板81A下方的空氣包含有藉由烹飪而產生之蒸氣或油煙等,若風扇60A運轉,則被吸引至存在於罩開口部2A之、亦即在風扇60A產生之空氣流動AA的流路上位於比風扇60A更靠上游側之過濾器10A的孔中,並通過該孔。過濾器10A藉由電動機20A而被設置成能夠旋轉,若排油煙機1A運轉,則風扇60A產生空氣流動AA並且電動機20A使過濾器10A旋轉。排油煙機1A藉由使過濾器10A旋轉來將空氣中所含之油份捕集至油份捕集構件30A。
<第3實施例>圖16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例中之排油煙機1B。省略與第1實施例重複之說明,僅說明不同點。排油煙機1B具有罩部80B,其用於捕集藉由在下方進行之烹飪而產生之蒸氣或油煙等,且具備具有傾斜部份之內面板81B。罩部80B在與內面板81B的結合部附近與被連接於排氣導管DB之送風機箱82B連結。送風機箱82B在內部具有風扇殼體61B,風扇殼體61B在內部具有作為多葉片式風扇之產生空氣流動AB之風扇60B。
風扇60B的吸入口62B在大致垂直的面內開口,且被配置成與在大致水平以及傾斜45度之面內開口之罩開口部2B分開。由於送風機箱82B本身及送風機箱82B與罩部80B的連結部具有氣密性,因此若風扇60B運轉則送風機箱82B內成為負壓,在罩部80B的內側之空氣經由罩開口部2B而被吸入,並經由排氣導管DB而被排出於外部。亦即,罩開口部2B在風扇60B產生之空氣流動AB的流路上位於比風扇60B更靠上游側。
罩開口部2B中存在:安裝板50B,被安裝成在與內面板81B之間不會產生有可能成為空氣流路之間隙;圓盤狀的過濾器10B,具有使空 氣流動AB通過之孔;電動機20B,旋轉軸被連結於過濾器10B的圓盤中心,且使過濾器10B旋轉;電動機安裝件40B,用於將電動機20B安裝於安裝板50B;及油份捕集構件30B,被安裝於安裝板50B,且包圍過濾器10B的外周緣。因此,排油煙機1B能夠旋轉地具備過濾器10B,該過濾器10B在風扇60B產生之空氣流動AB的流路上存在於比風扇60B更靠該流動的上游側,且具有使該空氣流動AB在觀察附圖時從下向上通過之孔。
內面板81B下方的空氣包含有藉由烹飪而產生之蒸氣或油煙等,若風扇60B運轉,則被吸引至存在於罩開口部2B之、亦即在風扇60B產生之空氣流動AB的流路上位於比風扇60B更靠上游側之過濾器10B的孔中,並通過該孔。過濾器10B藉由電動機20B而被設置成能夠旋轉,若排油煙機1B運轉,則風扇60B產生空氣流動AB並且電動機20B使過濾器10B旋轉。排油煙機1B藉由使過濾器10B旋轉來將空氣中所含之油份捕集至油份捕集構件30B。
<第4實施例>圖17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例亦即排油煙機1C。省略與第1實施例重複之說明,僅說明不同點。排油煙機1C具有罩部80C,該罩部80C用於捕集藉由在下方進行之烹飪而產生之蒸氣或油煙等,且在內面具有向上方呈凹狀的內面板81C。罩部80C在位於其大致中央之罩開口部2C附近與被連接於排氣導管DC且在內部具有產生空氣流動之風扇60C之送風機箱82C連結。風扇60C的吸入口62C被配置成位於罩部80C的罩開口部2C。因此,若風扇60C運轉,則內面板81C下方的空氣經由罩開口部2C而被吸入,並經由排氣導管DC而被排出於外部。亦即,罩開口部2C在風扇60C產生之空氣流動的流路上位於比風扇60C更靠上游側。
罩開口部2C中存在:安裝板50C,被安裝成在與內面板81C之間不會產生有可能成為空氣流路之間隙;圓盤狀的過濾器10C,具有使空氣流動通過之孔;電動機20C,被連結成旋轉軸與過濾器10C的圓筒的軸心一致,且使過濾器10C旋轉;電動機安裝件40C,用於將電動機20C安裝於油份捕集構件30C;及油份捕集構件30C,被安裝於安裝板50C,且包圍過濾器10C的側面。因此,排油煙機1C能夠旋轉地具備過濾器10C,該過濾器10C在風扇60C產生之空氣流動的流路上存在於比風扇60C更靠該流動的上游側,並且在圓筒的側面具有使該空氣流動從圓筒的外側向內側通過之孔。
內面板81C下方的空氣包含有藉由烹飪而產生之蒸氣或油煙等,若風扇60C運轉,則被吸引至存在於罩開口部2C之、亦即在風扇60C產生之空氣流動的流路上位於比風扇60C更靠上游側之過濾器10C的孔中,並通過該孔。過濾器10C藉由電動機20C而被設置成能夠旋轉,若排油煙機1C運轉,則風扇60C產生空氣流動並且電動機20C使過濾器10C旋轉。排油煙機1C藉由使過濾器10C旋轉來將空氣中所含之油份捕集至油份捕集構件30C。
本實施例與第1實施例的主要不同點為,相對於第1實施例具備圓盤狀的過濾器10,本實施例具備軸心為大致垂直方向的圓筒狀的過濾器10C。圓筒狀的過濾器10C中,藉由電動機20C的旋轉軸被連結於圓筒的軸心而圓筒旋轉,在圓筒的側面具有使空氣流動通過之孔。被構成為空氣流動從筒的側面的外側向內側通過。過濾器10C為了從圓筒的側面吸入空氣流動而未在圓筒底面開口。並且,油份捕集構件30C被設置成環繞 過濾器10C的側面整體。若包含油份之空氣與過濾器10C碰撞則油份與圓筒的側面(沒有孔的表面)碰撞,碰撞之油份藉由圓筒的側面而向油份捕集構件30C被彈飛,並被貯油器31C回收。
另外,本發明不限於例示之實施例,能夠藉由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的各項中所記載之內容之範圍的結構來實施。
1‧‧‧排油煙機
2‧‧‧罩開口部
10‧‧‧過濾器
20‧‧‧電動機
30‧‧‧油份捕集構件
40‧‧‧電動機安裝件
50‧‧‧安裝板
60‧‧‧風扇
61‧‧‧風扇殼體
62‧‧‧吸入口
70‧‧‧整流板
80‧‧‧罩部
81‧‧‧內面板
82‧‧‧送風機箱
D‧‧‧排氣導管

Claims (7)

  1. 一種排油煙機,其特徵在於,具備:風扇,使空氣流動產生;過濾器,在該空氣流動的流路上存在於較該風扇更為上游側,且具有使該空氣流動通過之孔;電動機,使該過濾器旋轉;及油份捕集構件,包圍該過濾器的周圍;該風扇使該空氣流動產生並且該電動機使該過濾器旋轉,從而將該空氣中所含之油份捕集至該油份捕集構件;該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為0.75mm以下,且該過濾器的轉速為230rpm以上;或者,該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為1.00mm以下,且該過濾器的轉速為310rpm以上;或者,該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為1.50mm以下,且該過濾器的轉速為460rpm以上;或者,該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為2.00mm以下,且該過濾器的轉速為620rpm以上;或者,該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為5.00mm以下,且該過濾器的轉速為1500rpm以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排油煙機,其中,該過濾器係圓盤狀,且該電動機的旋轉軸安裝於該過濾器的圓盤中心。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排油煙機,其中, 該過濾器的兩個表面為平滑的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排油煙機,其中,該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的一端與另一端,通過某一圓周上的1點所需的時間在過濾器中之平均值為3.2×10-4秒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排油煙機,其中,以式(1)表示之孔徑平均通過時間(tx)為3.2×10-4秒以下, 其中,DA為過濾器的孔的圓周方向上之直徑,Rmax為過濾器中之孔所存在之區域的外側的半徑,Rmin為過濾器中之孔所存在之區域的內側的半徑,N為過濾器的每單位時間的轉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排油煙機,其中,包圍該過濾器的周圍之該油份捕集構件的下游側端部與該過濾器的下游側圓盤面的最短距離,係該油份捕集構件的上游側端部與該過濾器的上游側圓盤面的最短距離以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排油煙機,其中,在該油份捕集構件的下游側端部,進一步具備延伸至較該油份捕集構件的內壁更內側之延伸部。
TW101149959A 2011-12-28 2012-12-26 Ventilator TWI5441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90150A JP5631860B2 (ja) 2011-12-28 2011-12-28 レンジフー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6193A TW201346193A (zh) 2013-11-16
TWI544185B true TWI544185B (zh) 2016-08-01

Family

ID=486766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8731A TWI570367B (zh) 2011-12-28 2012-12-26 Ventilator
TW101149959A TWI544185B (zh) 2011-12-28 2012-12-26 Ventilator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8731A TWI570367B (zh) 2011-12-28 2012-12-26 Ventilato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5631860B2 (zh)
CN (2) CN106152216A (zh)
MY (2) MY160452A (zh)
SG (2) SG10201604521QA (zh)
TW (2) TWI570367B (zh)
WO (1) WO20130999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6057B2 (ja) * 2014-02-17 2018-02-07 株式会社Lixil レンジフード
JP6276058B2 (ja) * 2014-02-17 2018-02-07 株式会社Lixil レンジフード
JP6386742B2 (ja) * 2014-02-17 2018-09-05 株式会社Lixil レンジフード
CN105889997A (zh) * 2014-09-22 2016-08-24 钱文进 一种能够使油烟分离的带净化器叶盘的吸油烟机
DE102015100557A1 (de) * 2015-01-15 2016-07-21 Miele & Cie. Kg Dunstabzugshaube
CN105351994B (zh) * 2015-11-27 2017-10-03 周捷 用于除油烟的多级过滤装置
JP6382929B2 (ja) * 2016-12-27 2018-08-29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ジフード
JP6955879B2 (ja) * 2017-03-17 2021-10-27 東洋アルミエコー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ー及びフィルター構造体
CN109307300B (zh) * 2018-10-15 2024-04-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油盘系统及吸油烟机
JP7423035B2 (ja) 2019-08-26 2024-01-29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油煙清浄装置
JP7341481B2 (ja) 2020-01-30 2023-09-11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ジフード
CN111351092B (zh) * 2020-04-28 2022-02-1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吸油烟机
CN111351091B (zh) * 2020-04-28 2022-02-1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吸油烟机
CN111720871B (zh) * 2020-07-04 2023-03-28 中山市喜玛拉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油烟再利用油烟机
CN111720870B (zh) * 2020-07-04 2022-11-25 中山市志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油烟高效净化油烟机
WO2022035103A1 (en) 2020-08-13 2022-0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ange hood
KR20220021394A (ko) 2020-08-13 2022-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레인지 후드
JP7240764B1 (ja) 2021-08-31 2023-03-16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油捕集装置
CN115531995B (zh) * 2022-10-10 2023-10-13 徐州乐生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环卫车用空气净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886U (zh) * 1989-06-14 1991-01-28
JP2995767B2 (ja) * 1989-11-21 1999-12-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排気装置
CN2155508Y (zh) * 1992-01-23 1994-02-09 青岛室内净化设备厂 免拆洗吸排油烟机油污分离结构
JP3008886U (ja) * 1994-07-07 1995-03-20 日本ポットクリーナー販売株式会社 換気用フィルタ
JPH0989331A (ja) * 1995-09-28 1997-04-04 Tokyo Gas Co Ltd 排気フード
CN2436839Y (zh) * 2000-08-30 2001-06-27 幺宇 抽油烟机的同轴旋转离心净化装置
CN2580331Y (zh) * 2002-11-22 2003-10-15 顾纯慧 一种油烟分离式吸油烟机
JP2006038240A (ja) * 2004-07-22 2006-02-09 Noritz Corp レンジフード
JP4270160B2 (ja) * 2005-04-14 2009-05-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ジフード
JP4839815B2 (ja) * 2005-12-13 2011-12-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ジフード
JP5130864B2 (ja) * 2006-10-18 2013-01-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ジフード
JP5130925B2 (ja) * 2007-01-29 2013-01-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ジフード
JP5056094B2 (ja) * 2007-03-20 2012-10-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ジフード
ITRN20070037A1 (it) * 2007-07-27 2009-01-28 Elica Spa Filtro grassi e cappa comprendente detto filtro grassi.
CN201322349Y (zh) * 2008-04-29 2009-10-07 徐贵阳 离心净化式抽油烟机
CN201249078Y (zh) * 2008-07-31 2009-06-03 郑吉贤 用于吸油烟机的旋转滤网盘
CN101865482B (zh) * 2009-04-18 2012-01-11 张惠生 旋转式油烟净化器
JP5502589B2 (ja) * 2010-04-28 2014-05-28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ジフード
CN202052448U (zh) * 2011-05-19 2011-11-30 韦志锋 旋转式油烟过滤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31860B2 (ja) 2014-11-26
TWI570367B (zh) 2017-02-11
SG10201604521QA (en) 2016-07-28
CN106152216A (zh) 2016-11-23
CN103185358B (zh) 2016-10-19
CN103185358A (zh) 2013-07-03
JP2013139946A (ja) 2013-07-18
SG11201403676TA (en) 2014-12-30
TW201634876A (zh) 2016-10-01
MY160453A (en) 2017-03-15
MY160452A (en) 2017-03-15
WO2013099930A1 (ja) 2013-07-04
TW201346193A (zh) 201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4185B (zh) Ventilator
TWI544186B (zh) Ventilator
TW201413190A (zh) 排油煙機
JP6585349B2 (ja) 送風機ファン、送風機およびレンジフード
CN108980927B (zh) 抽油烟机
KR101423602B1 (ko) 육류 구이기용 집진기
JP7160394B2 (ja) 送風機ファン、送風機およびレンジフード
KR20170115672A (ko) 필터망의 이물질 자동제거 기능을 갖는 주방용 레인지 후드장치
JP5876556B2 (ja) レンジフード
JP6300453B2 (ja) フィル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ジフード
KR20170116324A (ko) 주방 환기용 후드장치
CN210832133U (zh) 一种油污废气智能净化设备
JP6308731B2 (ja) 油捕集装置およびレンジフード
JP2019027677A (ja) フィルタ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レンジフード
WO2015027582A1 (zh) 吸油烟机
CN212132571U (zh) 油烟净化装置
JP6498744B2 (ja) 油捕集装置およびレンジフード
CN212618514U (zh) 净化装置
JP2017198412A (ja) 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フィルタを備えたレンジフード
CN111503681B (zh) 净化装置
JP2018028429A (ja) フィルタ、油捕集装置およびレンジフード
CN210069985U (zh) 飓风式吸油烟机
CN113566247A (zh) 油烟净化装置
JP6730062B2 (ja) レンジフード
JP2020138186A (ja) オイルミスト除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