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58486B - A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polyglutarimide resin using a fluid of super critical condition - Google Patents

A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polyglutarimide resin using a fluid of super critical condi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58486B
TWI258486B TW093106933A TW93106933A TWI258486B TW I258486 B TWI258486 B TW I258486B TW 093106933 A TW093106933 A TW 093106933A TW 93106933 A TW93106933 A TW 93106933A TW I258486 B TWI258486 B TW I2584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entamethylene
reaction
producing
stage
imine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06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12227A (en
Inventor
Sang-Hyun Park
Dong-Ryul Kim
Hee-Hyun Lee
Min-Hee Lee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512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12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58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584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4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solvents, e.g. supercritical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 Polyamides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Description

1258486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酿亞3,1關+於1將、丙稀酸(acryl)樹脂作亞酿胺化反應,製造聚戊二 化反應,製造聚戊二醯亞胺之方法中,右#日作亞醒版 光學性特性倾之城二醯亞㈣H妓除未反聽及反綱產物’而達到 【先前技術】 雜有優異的光學特性及耐候性、且生產成本低廉,但因其低 的丙稀咖旨之主要生產企業,都t試克服其參性。彳柯有相田夕 提”稀酸樹脂之耐熱性的方法,已知的有將可以增加分子内(分 ί fit$之祕性官絲、分解能量高的官能基、或賴造之官能基導入 丙烯西文日^主鎖’提高樹脂之剛性,提昇对熱性之方法等,其中,導入亞胺環 之方法,乃是研究進行最多的項目。 〜?^^第?,146,2〇9號、第3,284,425號、德國專利第1,077,872號、第 1^ 242,369 ?^、英國專利第926,629號,記載有甲基丙稀(methacryl)樹脂與 氰(anunorua)或1級胺(amine)之基本的亞醯胺化反應。英國專利第丨,〇45, 2四 號·,記載有選擇性使用有機溶媒,以⑽·^加熱甲基丙婦酸(齢伽㈣化 acid) ^甲基丙烯腈(methacrylonitrile)之共聚合體或3元共聚合體,以製 ,亞碗之方法、。在德國專利第1,247, 517號、第2, 041,736號、第2, 047, 096 號,a己載有在非活性溶媒下,將曱基丙烯胺(methacryi_amide)及曱基丙烯酸 醋(methyl methacrylate)之共聚合體與氨反應,形成亞胺構造之方法。 美國專利第5, ,808號,記載有藉由甲基丙烯樹脂與氨或丨級胺作亞醯胺 化反應所製造的亞樹脂及其製造方法。但是,因為此方法是在有機溶媒上反 應,反應時間很長,並需要去除溶媒之方法,所以有不適合連續工程之缺點。 美,專利第4, 246, 374號,記載有不使用水或有機溶媒而得到亞胺樹脂之方 法,係藉由甲基丙烯樹脂與無水氨或無水1級胺之反應押出,製造聚戊二醢亞胺 之方法。藉由前述方法,可在大氣中,得到1重量%之熱分解溫度為285艽以上 之高耐熱性樹脂。但是,前述方法,有因為反應中間體所產生的聚戊二醯亞胺無 水物及胺酸引起之耐候性降低、因為溶融粘度增加而加工性降低、及與其他樹脂 之常用性降低等問題。 /W'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美國專利第4, 727,117號,記載有將烷化(aikylati〇n) 劑或酯化(esterification)劑與亞胺樹脂反應押出,將造成物性降低之無水物 及胺酸切換成烷基,以改善與其他樹脂之常用性及耐候性之方法。但是,前述方 法,有未反應狀態之1級胺、及與亞醯胺化反應中產生之2級胺、3級胺等反應 副產物,形成反應中間體之胺酸和鹽,因其殘留會使亞胺樹脂變黃,造成光穿透 !258486 率降低之缺點。 為了改善上述聚戊二醯亞胺之光學特性,美國專利第5,159, 058號、美國專 利第5,126, 409號,記載有將水、曱醇、乙醇或其混合物作為抽出劑使用,'在與 亞胺樹脂呈溶融狀態下混煉,將未反應物及反應附加物抽出,可以製造熱性更^ 定、且光學特性更提昇之亞胺樹脂之方法。但是,前述方法,因為使用^氣壓較 低的水及酒精類的溶媒,要去除抽出劑相對的困難,若未能去除時,押出'的組成 部分(strand)會形成氣泡,且作為抽出劑使用完畢之廢溶媒的處理等也都必須 加以考慮,此為其缺點所在。 、
另方面’超6¾界流體是在界點附近’減少壓力始之變化時,從氣體狀雜 到液體狀態,連續產生大的物性變化,同時具有液體及氣體之性質的流體。尤$ 是,二氧化碳在臨界溫度31°C、臨界壓力1〇7〇 psi下,可以比較容易設定超^ 界狀態’此外’為壤境親和性之溶媒’為無毒性及不燃性’不會污染環境和產品, 價格亦低廉。這樣的超高臨界二氧化碳具有很高的擴散係數及溶解能,有助於降 低流體的枯度及物質間的介面張力。
Royer 等「Joseph R. Royer et al·,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Vol. 38,3168, 2000」,發現安裝於單軸押出機的狹縫模頭 (slit die)粘度計,藉由超高臨界二氧化碳,可以減少約80%的聚苯乙埽 (polystyrene)之溶融粘度。此外,Elkovitch與共同研究者,發現在單軸押 出機安裝狹縫模頭粘度計,藉由超高臨界二氧化碳,可以減少約70%的聚戊二醯 亞胺(polyglutarimide)之溶融粘度,減少約56%的聚苯乙烯之溶融粘度「Mark D. Elkovitch et al., 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October 1999, Vol. 39, 2075」;並有報告指出在同方向2軸押出機安裝狹縫模頭粘度計,在200°C之加 工溫度下,相對於樹脂100重量單位,將2重量單位之二氧化碳注入時,聚曱基 丙烯酸酯(poly methyl methacrylate)之溶融粘度約減少84%、聚苯乙烯之溶
融枯度約減少 70%「Mark D· Elkovitch et al·,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October 2001,Vol· 41, 2108」。依據 Elkovitch 的研究結果發現,在 200°C、2000 psi之平衡狀態下’相對於二氧化碳之聚甲基丙烯酸酯溶解度約為 5. 79重量%。 【發明内容】 本發明者,在聚戊二醯亞胺之製造過程中,在利用超臨界流體、更好是超臨 界狀態之二氧化碳時,發現可以比前述習知之方法更容易抽出未反應物及反應副 產物,使用完畢之流體的殘留物亦容易去除,不但可以改善聚戊二醯亞胺的光學 特性,亦可降低聚戊二醯亞胺溶融體之溶融粘度,且因為可以低溫進行押出,可 以防止因聚戊二醯亞胺之熱分解所造成的物性降低。基於此發現,本發明之目 的,在於提供一種利用超臨界狀態之流體、更好是超臨界狀態之二氧化碳,藉由 去除未反應物及反應副產物,達到光學特性優異的聚戊二醯亞胺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在於提供一種聚戊二醯亞胺之製造方法,其包含: a)將丙烯酸樹脂作亞醯胺化之階段; 1258486 b)使前述a)階段之反應生成物接觸超臨界狀態之流體,抽出未反應物及 反應副產物之階段。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態樣,在於提供一種聚戊二醯亞胺之製造方法’其包含: a) 將丙烯酸樹脂作亞醯胺化之階段; b) 使前述a)階段之反應生成物接觸超臨界狀態之流體,抽出未反應物及 反應副產物之階段;及 c) 將前述b)階段之反應生成物進行烷化之階段。 本發明之再一實施態樣,在於提供一種聚戊二醯亞胺之製造方法,其包含: a) 將丙烯酸樹脂作亞醯胺化之階段; b) 使前述a)階段之反應生成物進行烷化之階段;及 c) 將前述b)階段之反應生成物接觸超臨界狀態之流體,抽出未反應物及 反應副產物之階段。 本發明之又一實施態樣,在於提供一種聚戊二醯亞胺之製造方法,其包含: a) 將丙烯酸樹脂作亞醯胺化之階段; b) 使前述a)階段之反應生成物接觸超臨界狀態之流體,抽出未反應物及 反應副產物之階段; c) 將前述b)階段之反應生成物進行烷化之階段;及 d) 使前述c)階段之反應生成物接觸超臨界狀態之流體,抽出未反應物及 反應副產物之階段。 【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出之聚戊二醯亞胺的製造方法,首先是將丙烯酸樹脂作亞醯胺化。 前述亞醯胺化反應,乃藉由亞醯胺化劑進行,這樣的反應可以利用該領域中 廣為公開之技術。 前述亞醯胺化反應所使用的丙烯酸樹脂、丙烯基酸或曱基丙烯酸之酯基含 量’ 一般為25重量%,較好為50重量%,更好為80重量%,最好為95〜100重量%。 前述酯基之碳個數以1〜20個為佳,甲基丙烯酸酯(MMA)更好。前述丙烯酸樹脂, 以含有80重量%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之丙烯酸樹脂為佳,亦可含有苯乙烯 (styrene)、丙烯腈(acrylonitrile)、丁二烯(butadiene)等不飽和單體。 本發明雖可以使用多樣的分子量之丙烯酸樹脂,但丙烯酸樹脂,其凝膠滲透色譜 (GPC ;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約5〜20萬即可。 前述將丙烯酸樹脂亞醯胺化之亞醯胺化劑,可使用如下述之化學式1之氨、 1級胺或其混合物。前述氨或1級胺,以無水氨或無水1級胺為佳。 [化學式1] R5-NH2 在前述化學式中,R5為氫或碳原子1〜20個的烷基、丙烯基(aily〇、芳烷 基(aralkyl)或其組合。 前述亞醯胺化劑之具體實施例,在1級胺中,脂肪族胺可列舉出曱胺 1258486 (methylamine )、乙胺(ethylamine )、乙晞胺(etheneamine )、丙稀胺 (allylamine)、n-丙胺(propylamine)、異丙胺(isopropylamine)、n-丁胺 (butylamine)、異丁胺(isobutylamine)、sec-丁胺(butylamine)、t-丁胺 (butylamine)、戊胺(pentylamine)、己胺(hexylamine)、2-乙基己胺(ethyl hexylamine)、環己胺(cyclo hexylamine)、庚胺(heptylamine)、辛胺 (octylamine )、壬胺(nonylamine )、癸胺(decylamine )、十二烧胺 (dodecylamine)、十六烧胺(hexadecylamine)、十八碳醯胺(stearylamine) 等Cl〜C18之烷基(alkyl)或鏈烯胺(alkeneamine)及甲氧丙胺(methoxy propylamine )、乙氧丙胺(ethoxy propylamine )、甲氧丁胺(methoxy butylamine)、乙氧丁胺(ethoxy butylamine)等(C1~C4)烷氧基(alkoxy) (Cl〜C4)、烷氧基胺(alkoxy amine)等。此外,具有芳香族基之1級胺,有苯 胺(aniline)類、奈胺(naphthylamine)類、苄胺(benzylamine)類等。例 如可使用〇-乙基苯胺、p-乙基苯胺、m-乙基苯胺、〇-丙基苯胺、p_丙基苯胺、 m-丙基苯胺、〇-異丙基苯胺、p-異丙基苯胺、m—異丙基苯胺、〇—n—丁基笨胺、p-n-丁基苯胺、m-丁基苯胺、〇-異丁基苯胺、p—異丁基苯胺、m_異丁基苯胺、〇一卜 丁基苯胺、p-t-丁基苯胺、m-t-丁基苯胺、〇-戊基苯胺、μ—戊基苯胺、戊基苯 胺、〇-異戊基苯胺、P-異戊基苯胺、m-異戊基苯胺、0-s_戊基苯胺、p—s—戊基苯 胺、m-s_戊基苯胺、o-t-戊基苯胺、ρ-t-戊基苯胺、戊基苯胺、2, 4-二甲代 苯胺(xylidine)、2, 6-二曱代苯胺、2, 3-二甲代苯胺、2-甲基-4-1-丁基苯胺、 2, 4-二甲基-t-丁基苯胺、2, 4, 6-三甲基苯胺、2, 4, 5-三甲基苯胺、2, 3, 4-三甲 基苯胺、2, 6-二甲基-4-1-丁基苯胺、2, 4, 6-三甲基-1-丁基苯胺及、作為_笨胺 (hologenaniline)、o-氣代苯胺(chl〇roaniline)、p—氯代苯胺、m—氣代笨胺、 〇-溴代苯胺(bromoaniline)、p-溴代苯胺、溴代苯胺、〇—氟代苯胺 (f luoroaniline)、p-氟代苯胺、氟代苯胺、2, 4二氣代苯胺、2, 6—二氣代苯 胺、2, 3-二氯代苯胺、2, 4-二溴代苯胺、2, 6-二溴代苯胺、2, 3-二溴代笨胺、2, 4-一氟代笨胺、2, 6-二氟代苯胺、2, 3-二氟代苯胺、2, 4, 6-三氣代苯胺、2, 4, 5-三氣代苯胺、2, 3, 4-三氣代苯胺、2, 4, 6-三溴代苯胺、2, 4, 5-三溴代苯胺、2,’ 3! 4-三溴代苯胺、2, 4, 6-三氟代苯胺、2, 4, 5-三氟代苯胺、& 3, 4-三氟代苯胺等;’此 外,可使用〇-甲苯胺(toluidine)、p-曱苯胺、曱苯胺、4一硝基(nitr〇)、 2-甲笨胺、〇-甲氧本胺、ρ-甲氧苯胺、m一甲氧苯胺、〇一乙氧苯胺、p一乙氧笨胺、 in-乙氧苯胺、〇-丙氧苯胺、p-丙氧苯胺、m—丙氧苯胺、α奈胺、$奈胺、〇—聯 胺(bipheny 1 amine)、Ρ-聯苯胺、m-聯苯胺、4—乙氧苯胺苯乙胺(eth〇xy如丨丨土收 phenyl ethyl amine)、〇-曱基节胺、p—甲基节胺、m—甲基节胺、p—氣代苄 二甲氧苯乙胺、乙氨酸(glyc:ine)、3-氨基苯乙_ (ami_eetQ細Qne)、2_ 氨基蒽醌(aminoanthraquinone)、p-氨基苯甲酸、2_氨基一4,6一二甲美吡一 (dimethylpyridine)、3-氨基鄰苯二甲醯亞胺基(amin〇 pht_mide),2一= 基嘧啶(amino pyrimidine)、2-氨基吡啶、2-氨基噻唑(amin〇 thiaz〇le)、5"一 氨基四氮唑(amino tetrazole)、丙氨酸(aianine)等。 1258486 义前述亞醯胺化劑,為了達到亞醯胺化反應,可使用氣態或液態形態。此外, 前述亞醯胺化劑,藉由本發明所得之聚戊二醯亞胺之耐熱性、光特性^加工性等 度’可以調卽與丙烯酸樹脂之醋基的摩爾比率(m〇lar rati〇)。本發明之亞醯 胺化劑的使用量,例如,對丙烯酸樹脂之酯基的摩爾比率為〇·Μ·5倍,並以 0. 2〜1倍之範圍為佳,但並不侷限於此。 亞醯胺化反應中的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及反應化度,可以參考文獻⑺卜^比
Legay 等人、1999、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vol 76, ρ· 1876-1888] 及美國專利第4, 246, 374號決定之。亞醯胺化反應溫度以200〜4〇〇t:為佳、 250〜350°C更好。反應時間可以藉由樹脂投入量及押出基的扭轉旋轉速度等加以 調節,以0· 1〜1000秒為佳,約30〜300秒更好。反應化度可以藉由改變反應時間、 反應物間的組成比例、反應溫度等加以控制。 反應化度(亞醯胺化率),可以參考美國專利第5, 073, 605號文獻,藉由下 述對氮含量之元素分析結果計算出來。例如,本發明可以製造之聚戊二醯亞胺構 造之一例,如下。 [化學式2]
R5 在前述化學式中,R1、R2、R3各為氫或碳原子1〜20個之烷基(alkyl)、丙 稀基(allyl)、芳烷基(araikyl)、烷芳基(alkaryl)或其組合;R4為氫或碳 ^子1〜8個之烷基;R5為氫或碳原子卜20個之烷基(alkyl)、丙烯基(allyl)、 芳燒基(aralkyl)或其組合;n級!!1為各單位之摩爾比率。 如前述化學式2之聚戊二醯亞胺,是由丙烯酸樹脂之酯單位及戊二醯亞胺單 位構成’這些摩爾比率所示之η與m的關係,如下述數學式所示。 [數學式1] n + m =1 (Ο^η^ι , 〇^m^l) 將元素分析結果之氮含量當作X (%),求出下述數學式2之亞醯胺化率。 [數學式2] X (%) =[Nm]l〇〇/[lm + nE] X (%) ·氮含量' N :氮原子量、i :戊二醯亞胺單位之分子量、e :丙烯基酯 基樹脂單位之分子量、m :亞醯胺化率 在則述數學式中,亞醯胺化反應超過100摩爾%時,會依反應化度決定m/n 1258486 之比例。一般m/n比例約為9/1〜1/9,並以4/3〜3/4為佳 在本發明之聚戊二醯亞胺之製造方法中,在如前述將丙烯酸樹脂亞醯胺化 後,去除亞醯胺化反應之中間體的醯胺酸(amic acid)及戊二酸醯(glutar) 無水物,為了提昇聚戊二醢亞胺之加工性、耐候性及與其他樹脂之常用性,更可 以實施院化反應。烷化反應以在亞醯胺化反應完成後實施為佳。此外,烷化反應 亦可在亞醯胺化反應後’再藉由本發明相關之超臨界流體去除未反應物及反應副 產物後進行。烧化反應可以利用在該技術領域已知之方法,例如,可以基於本發 明之參考文獻美國專利第4, 727,117號、第4, 954, 574號進行。 土、" 烧化反應之烧化劑,可以使用原酸酯(orthoester)、酮縮酮(ketal)、碳 酸鹽(carbonate)、亞颯(sulfoxide)等。其他,矽氧烷(sii〇xine)、曱矽烷 基&I (silyl ester)、甲石夕烧基烯醇基_ (Snyl enol ester)、三烧基構酸鹽 (trialkyl phosphate)、二烷基硫酸鹽(di-alkyl sulfate)、烷基磺酸鹽(alkyl sulfonate)、烷烯丙基磺酸鹽、二烷基碳酸鹽、二烯丙基碳酸鹽、丙婦基異氰酸 酯(ally 1 isocyanate)、碳化二亞胺、烷基異氰酸酯、4級氨鹽、尿素(urea)、 脈(guanidine)等其他反應物亦可進行烧化反應。在所述及之特定的反應物中, 可以使用二曱基碳酸鹽、2, 2-二甲氧基丙院、二曱基亞石風、三乙基原甲酸鹽 (tri-ethyl ortho formate)、三甲基原甲酸鹽、二苯碳酸鹽、二甲基硫酸鹽、 甲基曱苯磺胺鹽、甲基三氟代甲基磺胺鹽、曱基醋酸鹽(methy]L acetate)r甲 醇、乙醇、甲基異氨基鹽、P-氣代苯異氨基鹽、二曱基碳化二亞胺(di—methyl carbodiimide)、二甲基-t-丁基甲矽烷基氣化物(butyl silyl chloride)、異 丙基醋酸鹽、二甲基尿素、四甲基氨氫氧化物(tetra-methyl ammonia hydroxide)、二曱基二乙氧基矽烷(di-methyl ethoxy silane)、四-η 丁氧基 矽烷、二甲基(三甲基矽烷)磷酸鹽(phosphate)、三甲基磷酸鹽、三甲基碟酸、 三甲酚磷酸等。 烧化劑,如前所述,因為是將亞醯胺化反應之副產物之酸炫化,改善聚戍二 醯亞胺之物性,所以,可望比存在的酸量投入更多的量。但是,烷化劑過多時, 有時會因自體的熱分解而招致聚戊二醯亞胺的光特性降低。因此,前述所列舉之 烷化劑,與聚戊二醯亞胺的酸價對比為1〜10倍,並以1〜5倍為佳,使用i〜2倍 之量更好。 ° 在本發明中,為了改善聚戊二醯亞胺的光學特性,其特徵在於,將利用丙婦 酸樹脂之亞醯胺化反應所製造聚戊二醯亞胺溶融體與超臨界狀態的流體接觸,有 效地抽出未反應的殘留胺與反應副產物。超臨界狀態特性,藉由與氣體類似的擴 散性及與液體類似的可溶性,超臨界流體會充分在聚戊二醯亞胺溶融體中擴散^ 藉由將不純物成分充分溶解或吸收(absorption)或抽出(entrainment),可以 輕易地去除未反應物及反應副產物。藉由超臨界流體去除未反應物及反應副產 物,以在亞醯胺化反應後及/或烷化反應後進行為佳。 前述超臨界流體與聚戊二醯亞胺及胺之常用性良好,有利於降低樹脂之點度 及抽出未反應胺,在超臨界狀態下可以容易調節的二氧化碳為佳。尤其,進行^ 1258486 ,抽出過程之反應器或押出機内部溫度與壓力,在二氧化碳的超臨界點之31. 5 =、10^0.4 psi以上時,二氧化碳作為抽出溶媒非常有效,二氧化碳的壓力及 密度越高,抽出效果越好。此外,超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可以作為一種可塑劑, 降低聚戊二醯亞胺溶融體的溶融粘度,藉此降低押出聚戊二醯亞胺時之押出機的 驅動系統(driving system)所負荷的溶融粘度之溫度,抽出方法可以比習知之 技術(美國專利第5, 159, 058號、第5,126,409號)更低溫實施,所以可以減少 熱分解引起之物性的降低。 本發明之聚戊二醯亞胺的製造方法,可以使用的反應器,有單軸或2軸以上 之多軸押出機、加壓反應器(aut〇clave)、連續再循環的管反應器、與押出機連 續使用的導流板直列式(baffle in-line)混合裝置或其他種類的溶融混合裝 置二本發明,以使用單軸或2軸以上之多軸押出機為佳。此外,本發明相關之聚 戊二醯亞胺的製造方法,以一台押出機即可實施所有的亞醯胺化反應、烷化反應 及去除未反應物與反應副產物,亦可區分各反應,連續使用2台以上之押出機。 ^以押出機進行本發明之方法時,可以如下進行藉由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之超 臨界二氧化碳,去除未反應物與反應副產物。 ,為了提高押出機内二氧化碳的壓力,必須適當的螺旋體(screw)組合、筒 形物(barrel)之構造、樹脂投入量、螺旋體的旋轉速度及筒形物之溫度等。例 如,構成押出機之螺旋體組合時,可以組合在送料槽(h〇pper)側方向防止二氧 化碳逆流、在樹脂押出方向可以對抗二氧化碳之流動並誘發強力電阻之螺旋元件 /scrfwelement)。藉由該螺旋元件形成樹脂溶融體之阻障(barrier),藉由在 该障滯留的樹脂及二氧化碳,可以提昇阻障領域内之壓力。阻障間的壓力,可 以藉由=障溫度的降低、樹脂投入量的增加、螺旋體之旋轉速度的減少而增加。 、、f前述之樹脂押出方向的樹脂流動,作為可以誘發電阻之螺旋元件,有逆移 送螺旋體(counter conveying screw)或逆移送捏和螺旋體(counter conveying kneading screw)、中立捏和螺旋體(neutral kneading虹㈤等,在押出機 内部對物質之移動可當作阻障作用的構造之元件皆可使用。此阻障間的領域可稱 ,為抽出領域,在該領域中,二氧化碳是以超臨界狀態存在,可以降低樹脂之溶 融粘度,將未反應胺及殘留丙烯基單量體等不純物溶解、吸收或抽出之。 抽出領域的溫度,可以考慮抽出量、超臨界二氧化碳之注入量與密度、溶融 樹脂之粘度所賦予押出機驅動系統的轉矩(t〇rque)加以設定。在本發明中,前 述抽出,域,會因為超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而使樹脂的溶祕度減少,所以,為 了防止高溫致使樹脂熱溶解而引起的光特性降低,可以降低筒形物的溫度。即使 =降低筒形物的溫度,藉由超臨界二氧化碳,樹脂所受到的熱履歷(_ istory)也會減少,使熱分解的產生相對減少,但是,在18〇〜3〇〇它内可以 更有效降低筒形物的溫度。 在决疋一,化妷之注入量上,二氧化碳量太少時,會致使粘度減少及降低抽 ^效果’=二氧化破量太多時,抽出領域内的壓力會太過上升,引起驅動系統及 同形物的損傷,尤其是必須考慮到因為溶融樹脂使阻障一瞬間崩壞,押出量的變 1258486 化激烈,樹脂之滯留時間分布變大,致使難以達到均勻的物性,及難以進行安定 =押出工本發_二氧化碳之注人量,相對於丙_罐脂或聚戊二醯亞胺之 100重量單位,為〇· 1〜5〇重量單位,並以卜iq重量單位為佳。 —由超臨界二氧化碳㈣未反應物及反應财物之階段,以在亞醯胺化反應 7U成後及/或烷化反應幾乎完成後之領域進行為佳,各領域亦可以透過最小工個 以十之排出,(vent)進行。所去除的超臨界二氧化碳及不純物(未反應物及反 1副^物)等,可以分離及再使用。因為從透過排出孔所去除之混合物將未反應 胺及二氧化碳分離^可以很容易地透過溫度調節進行,所以,比習知技術作為抽 出劑使用的水或乙賴更料分離,本發明之方法可以以親環境性之方法進行。 藉由本發明製造之前述化學式2之聚戊二醯亞胺,出現反應化度(〇〜1〇〇摩 齡亞胺):玻璃移轉溫度(Tg)為105〜20(rc,熱重量分析在氮氣3〇叱以上, 產生1重量%分解之熱安定性。玻璃移轉溫度是以微差掃描熱量儀(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測定、熱重量分析是以熱重量分析器(Therm〇 gravimetric analyzer)測定,均加熱 i(TC/1 分鐘。 實施例 基於下述之實施例來更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為本發明之例示,但並不侷 限於此。 實施例1 將重量平均分子量16萬,玻璃移轉溫度(Tg)為urc,曱基丙烯酸曱酯 (methyl methacrylate)及丙烯酸甲酯(methyl acrylate)重量比為 % ·· 4 之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甲酯共聚合體(以下稱甲基丙烯樹脂)連續供應至直 徑27咖、長1296mm之同方向完全齒合型2軸押出機之投入口,作為亞醯胺化劑, 將甲基胺在树月曰押出方向螺旋體13/48的地點注入,以200 rpm的螺旋體旋轉速 度進行亞醯胺化反應。 朝向押出方向,從螺旋體全體長度的29/48地點到37/48地點,如藉由超臨 界二氧化碳之抽出領域,組入逆向之螺旋體組合,將二氧化碳以對投入之樹脂平 均2.4重量%、4000 psi之壓力注入。藉由二氧化碳之抽出領域的筒形物,將2 個壓力感知器各朝押出方向,組入螺旋體全體長度31/48、36/48之位置,測定 筒形物内部之壓力,以確認筒形物内二氧化碳之壓力。二氧化碳之抽出領域 均溫度設定為24°C。 以後之領域,為去除未反應狀態之胺、反應副產物之2級胺、3級胺及二氧 化碳之減壓領域,在朝押出方向,螺旋體全體長度之39/48、42/48的位置,從 各常壓排出孔與50mbai·之真空減壓排出孔,排出未反應亞醯胺化劑、水分、甲 醇、2級胺、3級胺等低分子量之副產物。 其次’將溶融樹脂從管嘴(nozzle)使之單股(strand)化,押出後,以水 槽冷卻,並以裁刀切斷使之平板(pallet)化。對反應完成之樹脂進行元素分析, 定量分析從氮含量(重量%)到亞醯胺化之程度,透過層析法(chr〇mat〇 分析 1258486 比較例1 除了不投人二氧化碳,並將抽出領域之溫度設為與反應領域之溫度相同之 外,皆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 下述表1,為實施例1與比較例1之反應條件、反應化度(亞醯胺化率)、 玻璃轉移溫度(Tg)及殘留胺之含量。 [表1] 胺種類 胺注入 量(ml/ 分) 反應溫 度ΓΟ 抽出溫 度(°c) 抽出壓 力(psi) 氮含量 (重量 °/〇) 亞醯胺 化率 (摩爾 %) 殘留胺 (重量 °/〇) Tg(°C) 實施例 1 甲基 胺 34.2 300 240 2170 6.5 67.8 ^1 159 比較例 1 300 510 6.5 67.8 0.132 161
Tg :玻璃轉移溫度、樹脂之投入量為33. 3克/分、二氧化碳之投入量為3. 3重量 %、螺旋體之旋轉速度:200 rpm 抽出壓力為抽出領域内之2個壓力感知器所測定之押出機内壓的平均值。 由前述表1可知,藉由使用抽出領域之超臨界二氧化碳,可以使聚戊二醯亞 胺的殘留胺(未反應胺)之含量減少。 實施例2-4、比較例2-4 實施例2-4與比較例2-4,如下述表2所述,除了亞醯胺化劑種類不同之外, 皆以與實施例1、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 下述表2,為實施例2-4與比較例2-4之反應條件、反應化度、玻璃轉移溫 度(Tg)及殘留胺之含量。 _ [表 2] 胺種類 胺注入 量(ml/ 分) 反應溫 度(。〇 抽出溫 度(°C) 抽出壓 力(psi) 氮含量 (重量 %) 亞酿胺 化率 (摩爾 °/〇) 殘留胺 (重量 %) Tg(°C) 實施例 2 異丙胺 32.9 300 240 1870 6.4 81.5 0.047 159 比較例 2 300 460 6.2 77.1 0.160 158 實施例 3 氨 40.9 300 240 2450 4.7 41.1 0.020 158 比較例 3 300 460 4.4 37.9 0.114 160 1258486 實施例 4 環己氨 44.1 300 240 1470 5.2 75.1 0.077 168 比較例4 300 430 5. 4 81.2 0.225 170 樹脂之投入量皆為33 3克/分 由前述表2可知,實施例2、3、4比起比較例2、3、4 ’其殘留胺之含量減 少了。 實施例5-11 實施例5-11,如下述表3所述,除了螺旋體之旋轉速度設為250 rpm、及改 變亞醯胺化劑種類與二氧化碳之注入量之外,皆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 反應押出後,測定玻墦轉移溫度(Tg)及殘留胺含量,如表3所示。 [表3] 胺種類 胺注入 量(ml/ 分) 反應溫 度(°c) 抽出溫 度rc) 氮含量 (重量 °/〇) 亞醯胺 化率 (摩爾 °/〇) 殘留胺 (重量 °/〇) Tg(°C) 實施例5 異丙胺 250 300 240 1.4 0.078 157 實施例6 異丙胺 32.9 250 300 240 2.1 0.044 156 實施例7 異丙胺 32.9 250 300 240 3.3 0.024 158 實施例8 曱胺 25.6 250 300 240 2.2 0.035 162 實施例9 甲胺 25.6 250 300 240 3.2 0.010 161 實施例10 環己胺 44.1 250 300 240 2.0 0.092 175 實施例11 環己胺 44.1 250 300 240 4.2 0.051 174 樹脂之投入量皆為33. 3克/分
由前述表3可知,二氧化碳的注入量越增加,聚戊二醯亞胺的殘留胺之含量 會越減少。
實施例12 將以實施例1所製造之聚戊二醯亞胺,以33· 3克/分連續供給至直徑27麵、 長1296匪之同方向完全齒合型2軸押出機之投入口後,朝樹脂押出方向,在螺 旋體全體長度13/48的地點注入燒化劑,以2〇〇 rpm的螺旋體旋轉速度進行烧化 反應。作為亞醯胺化劑,使用二碳酸鹽(di—methyl carb〇nate),因為實施例i 所製造之聚戊二醯亞胺的酸價為〇· 583mmol/g,所以,相對於此,注入150摩爾 比例之二碳酸鹽。將作為烷基化反應觸媒之三乙基胺(tri_ethyl amin),對烷 化劑2重量%混合注入。 其次,為了設定超臨界二氧化碳之抽出及低溫押出領域,朝押出方向,從螺 旋體全體長序之27/48的地點到35/48,組入逆向之螺旋體組合,將筒形物的溫 度設定為24°C。朝押出方向螺旋體全體長度35/48以後之領域,作為去除未反 應狀態的胺、反應副產物的2級胺、3級胺及二氧化碳之減壓領域,在朝押出方 向螺旋體全體長度39/48、42/48的地點,從各常壓排出孔與5_ar之真空減壓 1258486 排出孔,排出未反應亞醯胺化劑、水分、甲醇、2級胺、3級胺等低分子量之副 產物。 在從螺旋體全體長度10/11的位置設置真空減壓裝置的筒形物之排出口,以 50 mbar的壓力,去除未反應亞醯胺化劑、水分、甲醇、2級胺、3級胺等低分 子量之副產物,將溶融樹脂從管嘴使之單股化,押出後,以水槽冷卻,並以裁刀 切斷使之平板化。 為了確認烷化反應化度,將〇· 25g聚戊二醯亞胺,溶於以重量比1 : 1混合 之甲苯(toluene) /異丙醇(isopropanol)溶液120克中,以氧化鉀〇. 1標準 濃度之標準溶液滴定,測定酸價。 為了測定光學特性,將聚戊二醯亞胺樹脂射出成行製作厚度3 mm、長度80 醒、寬度40 mm之試片,測定厚3瞧方向之光穿透度及變黃指數。為了測定在 可視光領域(380〜780nm)之光穿透度,使用 VarianUV-Visible spectrometer, 以Macbeth color eye3100,基於ASTM D1925,測定變黃指數。光特性測定結果, 為最小5個試片之平均值,光穿透度值以380〜400nm之平均穿透率為代表值。 實施例13 在以實施例1所製造之聚戊二醯亞胺進行烷化之後,除了不注入二氧化碳’ 並使抽出領域之溫度與反應領域的溫度相同之外,以與實施例12相同的方式進 行。 實施例14 除了使用以比較例1所製造之聚戊二醯亞胺,以取代實施例1所製造之聚戊 二醯亞胺之外’以與實施例12相同方式進行之。 比較例5 除了使用以比較例1所製造之聚戊二醯亞胺,取代以實施例1所製造之聚戊 二醯亞胺,並在以比較例1所製造之聚戊二醯亞胺的烷化之反應時,不注入二氧 化碳’並使抽出領域之溫度與反應領域的溫度相同之外,以與實施例丨2相同的 方式進行。下述表4為前述反應條件及物性測定結果。 [表4] 烧化劑 注入量 (ml/ 分) 反應 溫度 (°C) 二氧化 碳之平 均注入 量(重量 %) 二氧 之平 力(1 4化碳 •均壓 psi) 酸價 (mmol /g) 穿透度 (°/〇T) 變黃指 數 (VI) 殘留 胺(重 量%) Tg (°C) __—— 注入 抽出 實施 例12 2.5 300 3.5 5000 2250 0.010 88.5 2.8 0.005 153 ---— 實施 例13 2.5 300 0 0 0 0.021 86.5 4.1 0.014 152 ____1 1258486 實施 例14 2. 5 300 3.5 5000 2250 0.016 86.7 4.0 0.031 153 比較 例5 2. 5 300 0 0 0 0.036 85.4 4.9 0.047 154 以實施例1所製造之聚戊二醯亞胺樹脂之酸價為:0.583 mmol/g 以比較例1所製造之聚戊二醯亞胺樹脂之酸價為:0.625 mmol/g 測定以實施例12〜14及比較例5所製造之聚戊二醯亞^的光特性^7^; 臨界二氧化碳之注入的光穿透度及變黃指數都有明顯改善。 〃 實施例15-17 實施例15-17,除了作為亞醯胺化劑,各使用氨(ammonia)、異丙醇、環己 胺(cyclohexylamine)之實施例3、7、11所製造之聚戊二醯亞胺樹脂之外,皆 以與實施例12相同的方式進行。下述表5為各反應條件及物性測定結果。 [表5] 烷化劑 注入量 (ml/ 分) 反應 溫度 (°C) —氧化 碳之平 均注入 量(重量 %) 二氧 之平 力(】 ^化碳 均壓 osi) 酸價 (mmol /g) 穿透度 (°/〇T) 變黃指 數 (VI) 殘留 胺(重 量%) Tg (°〇 注入 抽出 實施 例15 2.8 300 3.5 5000 2250 0. 000 (0.667 ) 88.5 2.7 0.000 150 實施 例16 3.0 300 3.5 5000 2180 0.014 (0.712 ) 89.7 2.4 0.008 151 實施 例17 實施ί 2.7 Η 15 ^ 1( 300 5、17: 3.5 5000 2320 0.022 (〇. 640 ) 86.7 3.1 0.014 165 括弧内之酸價為烧基化前之樹脂的酸價 實施例18、19及比較例6、7 結果如表6所1。 料爛6、7啸比較例5相同之方式進行= [表6] !258486 二氧化碳 之平均注 入量(重 二氧化碳之 平均壓力 (psi) 抽出 溫度 轉矩 (%) 酸價 (mmol /g) 穿透度 (%T) 變i 指數 (VI *°/〇) 注入 抽出 實施 例18 —— 3.5 5000 1730 270 64 0.010 88.1 3.0 實施 例19 —— 3.5 5000 2180 250 79 0.009 88.3 2.9 比較 例6 0 0 500 270 83 0.046 86.4 5.1 比較 、例7 0 0 0 300 61 0.039 87.0 4. 5 010 153 局洲u l,将祀兩开a機之極限員荷量之比例。^_______;— 如前述表6所示,藉由實施例與比較例的轉矩值之差異,可以確認超臨界-氧化碳之粘度減少效果。 ,且因為不使用有機溶媒,可以以親環境性之方法進行,而且二氡 1 降 进#和7交息河收。 石反比有機 低 溶媒更加容易回收
因此,利用本發明相關之超臨界狀態流體、更好是超臨界狀態之二氧化碳之聚戊 二醯亞胺製造方法,具有以下之優點:可以比習知之方法更容易去除未反應物及 反應副產物,可以改善聚戊二醯亞胺的光學特性,亦可降低聚戊二醯亞胺溶融體 之溶融粘度,且因為可以低溫進行押出方法,可以防止因熱分解所造成的物Y

Claims (1)

1258486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利用超臨界狀態之流體的聚戊二醯亞胺樹脂的製造方法,其包含: a) 將丙烯酸樹脂作亞醯胺化之階段;及 b) 使前述a)階段之反應生成物接觸超臨界狀態之流體,抽出未反應物及 反應副產物之階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戊二醯亞胺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b) 階段之後,更包含c)階段,將前述b)階段之反應生成物烧化之階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聚戊二醯亞胺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c) 階段之後,更包含d)階段,將前述c)階段之反應生成物與超臨界狀態之流體 接觸,抽出未反應物及反應副產物之階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戊二醯亞胺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a) 與前述b)階段之間,更包含a’)階段,將前述a)階段之反應生成物烷化之 階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聚戊二醯亞胺樹脂的製造方法,其 中前述超臨界狀態之流體為二氧化碳。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聚戊二醯亞胺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中該超臨界 狀態二氧化碳之使用量,相對於丙烯酸樹脂或聚戊二醯亞胺之重量,為0.1〜50 重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聚戊二醯亞胺樹脂的製造方法,其 中前述抽出階段之溫度為180〜30(TC。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聚戊二醯亞胺樹脂的製造方法,其 中前述丙烯酸樹脂或甲基丙烯之酯基包含25〜100重量%。 9 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聚戊二醯亞胺樹脂的製造方法,其 中前述a)亞醯胺化階段,可利用從氨、1級胺及其混合物組成群中選擇之亞^ 胺化劑進行。 10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聚戊二醯亞胺樹脂的製造方法,其 中前述方法可以單軸押出機或2軸以上之多軸押出機進行。 〃 11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聚戊二醯亞胺樹脂的製造方法,其 中前述方法可使用一個或二個以上連續使用前述單軸或2軸以上之多軸押出機二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聚戊二醯亞胺樹脂的製造方法,其 了則述方法除了押出機之外、亦可在從可以連續使用之加壓反應器 、 ^=t0clave)、連續再循環的管反應器、與押出機連續使用的導流板直列式混合 :或其他溶融混合裝置群中選擇的裝置内製造聚戊二醯亞胺溶 押出機將聚戊二醯亞胺樹脂固化。 默後利用
TW093106933A 2003-03-17 2004-03-16 A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polyglutarimide resin using a fluid of super critical condition TWI25848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3-0016531A KR100536845B1 (ko) 2003-03-17 2003-03-17 초임계 상태의 유체를 이용한 폴리글루타르이미드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2227A TW200512227A (en) 2005-04-01
TWI258486B true TWI258486B (en) 2006-07-21

Family

ID=36383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06933A TWI258486B (en) 2003-03-17 2004-03-16 A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polyglutarimide resin using a fluid of super critical condition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155075A1 (zh)
EP (1) EP1603966B1 (zh)
JP (1) JP4272209B2 (zh)
KR (1) KR100536845B1 (zh)
CN (1) CN1328302C (zh)
AT (1) ATE430772T1 (zh)
DE (1) DE602004020978D1 (zh)
TW (1) TWI258486B (zh)
WO (1) WO20040832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6165B2 (ja) * 2009-04-21 2014-12-03 株式会社カネカ 光学フィルム
CN102766260B (zh) * 2012-07-18 2014-08-13 杭州塑盟特科技有限公司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聚酰亚胺制备方法
WO2015030118A1 (ja) * 2013-08-30 2015-03-05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メタ)アクリル系樹脂
EP3360904A1 (en) * 2017-02-10 2018-08-15 Evonik Degussa GmbH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alkenamers for packaging appl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46209A (en) * 1936-07-31 1939-02-07 Du Pont Preparation of resinous imides of substituted acrylic acids
DE1088231B (de) * 1958-03-22 1960-09-01 Roehm & Haa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Stickstoff enthaltender Derivate der Polymethacrylsaeure
DE1077872B (de) 1958-03-22 1960-03-17 Roehm & Haa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Stickstoff enthaltender Derivate der Polymethacrylsaeure
GB926629A (en) 1959-07-21 1963-05-22 Harper Wyman Co Valve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gas
DE1242369B (de) 1960-12-17 1967-06-15 Roehm & Haa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N-alkylierten Polymethacrylsaeureimiden
DE1247517B (de) 1961-06-14 1967-08-17 Roehm & Haas Gmbh Herstellung von UEberzuegen aus Polymerisaten auf Methacrylimidbasis
DE1595214C3 (de) 1964-09-19 1978-03-30 Roehm Gmbh, 6100 Darmstad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hermoplastischen, durch Erhitzen schäumbaren Polymerisaten
DE2041736A1 (de) 1970-08-22 1972-02-24 Roehm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olien und Fasern aus Polymethacrylimid
DE2047096B2 (de) 1970-09-24 1976-11-04 Röhm GmbH, 6100 Darmstadt Schaeumbarer kunststoff
US4246374A (en) 1979-04-23 1981-01-20 Rohm And Haas Company Imidized acrylic polymers
US4727117A (en) 1985-08-27 1988-02-23 Rohm And Haas Company Imide polymers
US4954574A (en) 1985-08-27 1990-09-04 Rohm And Haas Company Imide polymers
US4636532A (en) * 1985-10-11 1987-01-13 Shipley Company Inc.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glutarimide having a lower molecular weight and a low polydispersity
US5073605A (en) * 1988-07-14 1991-12-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Bromine-bisphenol reacted bisphenol and novolak epoxy resins with polyphenylene ether
US5237048A (en) * 1988-09-22 1993-08-17 Toyo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urifying polymer
JPH02178308A (ja) * 1988-12-29 1990-07-1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メタクリルイミド含有重合体
US5232985A (en) * 1989-07-17 1993-08-03 Rohm And Haas Company Graft copolymers and a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US5126409A (en) * 1991-01-08 1992-06-30 Rohm And Haas Company Polyglutarimides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US5159058A (en) * 1991-01-08 1992-10-27 Rohm And Haas Company Polyglutarimides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DE4142573A1 (de) * 1991-12-21 1993-06-24 Basf Ag Poly(meth)acrylimide mit unterschiedlicher n-substitution
JPH0948819A (ja) * 1995-05-29 1997-02-18 Kuraray Co Ltd イミド化アクリル樹脂の製造法
JP3979017B2 (ja) * 2001-02-28 2007-09-1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変性熱可塑性樹脂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変性熱可塑性樹脂
JP2002338624A (ja) * 2001-05-11 2002-11-27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ポリグルタルイミド樹脂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1697A (zh) 2006-04-19
ATE430772T1 (de) 2009-05-15
KR100536845B1 (ko) 2005-12-14
EP1603966A4 (en) 2007-08-08
EP1603966A1 (en) 2005-12-14
US20060155075A1 (en) 2006-07-13
JP2006514154A (ja) 2006-04-27
JP4272209B2 (ja) 2009-06-03
WO2004083281A1 (en) 2004-09-30
EP1603966B1 (en) 2009-05-06
CN1328302C (zh) 2007-07-25
TW200512227A (en) 2005-04-01
KR20040081930A (ko) 2004-09-23
DE602004020978D1 (de) 200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90089219A (ko) 폴리아미드 조성물 및 성형품
JPH01204904A (ja) 無水マレイン酸とビニル芳香族モノマーとの共重合体をイミド化する方法
TWI500687B (zh) 樹脂組成物、氫化共軛二烯嵌段共聚合物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成形體
WO1997035847A1 (fr) Bisbenzotriazolylphenols
CN111433187A (zh) 氧化腈化合物、组合物、聚烯烃改性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嵌段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US9334214B2 (en) Long-chain alkyl-etherified fullerene derivative, produc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resin composition using the same
TWI258486B (en) A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polyglutarimide resin using a fluid of super critical condition
AU2013318071B2 (en) Prepar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functionalized poly(meth) acrylamide polymers by transamidation
CN102869691A (zh) 改性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JP7107646B2 (ja) ポリアミド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Yao et al. Synthesis of comb-like poly (ethyleneimine) 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biomimetic silicification
JPH07509742A (ja) グルタルイミド含有ポリマーおよびスチレン−アクリロニトリルコポリマーからなる透明な成形材料
JP7137404B2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2019089905A (ja) ポリアミド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TWI808385B (zh) 茀衍生物以及其製造方法及用途
US20190153136A1 (en) Vinyl alcohol-vinyl acetate copolymer
JPH0689245B2 (ja) 熱可塑性成形材料及び同材料の製造方法
JP2012184284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H05214018A (ja) 末端にアミノ基を有する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共重合体
JP2020125439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WO2021205984A1 (ja) 形状記憶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CN112724306B (zh) 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H06263823A (ja) 高溶融張力を有するポリプロピレ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成形品
JP7014633B2 (ja) ポリアミド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CN100417675C (zh) 使用超临界流体制备苯乙烯和顺丁烯二酰亚胺共聚物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