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64547B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64547B
TW564547B TW089122892A TW89122892A TW564547B TW 564547 B TW564547 B TW 564547B TW 089122892 A TW089122892 A TW 089122892A TW 89122892 A TW89122892 A TW 89122892A TW 564547 B TW564547 B TW 5645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yer
electrode
insulating film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22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shitaka Nakamura
Isamu Asano
Satoru Yamada
Tsugio Takahashi
Yuzuru Oji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64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645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01L28/75Electrod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layers, e.g. comprising a barrier layer and a metal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01L28/65Electrodes comprising a noble metal or a noble metal oxide, e.g. platinum (Pt), ruthenium (Ru), ruthenium dioxide (RuO2), iridium (Ir), iridium dioxide (IrO2)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55Capacitors with a dielectric comprising a perovskite structur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01L28/82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 H01L28/90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having vertical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10B12/03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the capacitor extending over the transistor
    • H10B12/0335Mak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ransistor and the capacitor, e.g. plu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9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with simultaneous manufacture of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and memory cel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31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 H10B12/315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with the capacitor higher than a bit l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564547 A7" B7 五、發明說明(1 ) [發明背景] 本發明係有關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技術,尤其是有關適 用在具有 DRAM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之半導 體裝置的有效技術。 通常,DRAM的記憶單元是配置在半導體基板的主面上 成矩陣狀配置之數條字元線及數條位元線的交點上。一個 記憶單元由選擇其之一個MISFET (Metal Insulator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及與該 MISFET 串聯 的一個資訊儲存用電容元件(電容器)所構成。 在以元件分離區域包圍四周的活性區域内,形成有記憶 單元選擇用的MISFET,主要由閘極氧化膜、與字元線一 體構成之閘極及構成源極、汲極的一對半導體區域所構 成。通常在一個活性區域内形成兩個該MISFET,在上述 活性區域的中央部共用兩個MISFET中的一個源極、没極 (半導體區域)。位元線配置在上述MISFET的上部,並與 共用之上述半導體區域電連接。電容器同樣的配置在上述 MISFET的上部,並與上述另一個源極、汲極電連接。 如特開平7-7084號公報上所揭示之,具有電容器配置在 位元線上部之位元線上電容器(Capacitor Over Bit-line)構 造的DRAM。該公報所揭示的DRAM,係採用將配置在位 元線上部之電容器的下部電極(存儲電極)加工成圓筒狀, 在該下部電極上形成電容絕緣膜及上部電極(屏極)的構 造。藉由將下部電極加工成圓筒狀來增加其表面積,以促 使記憶單元微細化及彌補電容器存儲電荷量(C s)的減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閒讀背面之注意事填寫本頁) 裝 訂·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564547 Α7 Β7 五、發明說明(2 少。如此,在具有C Ο B構造的記憶單元中,爲了確保半 ---,---ft--------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填寫本頁) 導體記憶裝置的操作可靠度,需要使電容器的構造形成立 體化。 丄 然而,即使電容器的構造形成立體化,在近年來的積㉖ 化半導體裝置中,尤其是相當於256 Mbit (百萬位元)以後 的dram,可以預期仍不易確保所需的電容値(存錯電夜 量)。 思何 因而,如1996年11月10日,應用物理學會發行之「廣 用物理」65卷,11號,pi ill〜1112中所揭示,檢討將氧 化姮(Ta2〇5)、或 STO (SrTi03)、BST (BaxSri.xTi03)等高電 介質(強電介質)材料用於電容器的絕緣膜。其中丁心〇5的 電介質常數比(比謗電率)高約2 0,S T 0及B S T的電介質 常數比更高達約200〜500。因此,若是採用此類.的高電介 質常數膜,比起先前採用之矽氧化膜及矽氮化膜較能達到 高的電容値。尤其是STO及BST的電介質常數高,明顯 可以獲得電容値增加的效果。 -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STO及BST的成膜是在氧化狀態下實施。因此,若是將 過去使用的矽材料用在電容器用的電極上,不適於在電極 界面上形成電介質常數低的矽氧化膜。因而檢討將耐氧化 性優異的R u (釕)、P t (白金)、ru〇2 (氧化釘)等作爲電容 器用的電極材料。 [發明説明] 但是,經本發明人瞭解,將Ru、pt等貴重金屬或是其 石夕化物、氧化物等用於電極材料時,丨其是這些材料用在 -5- 564547 A7 B7 五、發明說明(3 ) ±部電極時,會發生以下的問題。以下説明的問題並非眾 所周知,係本發明人經過實驗檢討後所瞭解的。此外,本 申請書中所謂的貴重金屬’係指金(Au)、銀(Ag)、白全 族(奶(RU))、錢(Rh)、飽(Pd)、餓(〇s)、银(Ir)及白 2 (Pt)。 至 亦即,第一個問題是,將上述貴重金屬等用在上部電極 時,與上層配線之接觸部分(通孔接點)及上部電極的^連 接不穩定,或是產生連接不良的問題。 發生此種問題的第一個原因是,構成上部電極之貴重金 屬等中所含的氧氣。將Ru、Pt等貴重金屬類形成覆膜 時,係採用CVD法。在該CVD步驟中,由於原料氣體中 含有氧氣,因此所形成的貴重金屬覆膜中也含有氧氣二此 外,如Ru〇2等原屬覆膜構成的元素中有時也含有氧氣。 另外,用於連接上部電極的通孔,在覆蓋該上部電極^層 間絕緣膜上開口時,通常是使用光抗蝕膜,不過當以研^ 加工(Ashing)清除該抗蝕膜時,通孔下却的上部電極(含 貴重金屬等的覆膜)會吸收研磨加工中的氧氣。這些覆膜 中的氧氣藉由形成通孔接點後的熱處理等,與構成接點的 金屬反應而.形成金屬氧化物。接點通常雖由氮化鈦等的阻 擋金屬(Barrier metal)及鎢等主導電層所構成,但是此 時,上述氧氣與可變金屬内的鈦反應,形成高電阻率的氧 化鈥。由於此種氧化鈦在構造上的上部電極與接點之間形 成,因此阻礙了上部電極與接點之間的電接觸,因而造成 如上述的電連接不穩定(連接可靠性的降低)。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裝--- π填寫本頁)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 564547 A7 五、發明說明(4 ) 第二個原因是,無法實質的取得構成上部電極之貴重金 屬等與覆蓋上部電極之層間絕緣膜之矽氧化膜的蝕刻選擇 比。用於連接上部電極的通孔是藉由在層間絕緣膜的石夕氧 化膜上形成開口來形成。該開口通常是藉由乾式蝕刻以光 抗姓膜作爲遮光罩的矽氧化膜來形成。此時,由於無法取 得足夠之矽氧化膜與構成下部電極之貴重金屬類的蝕刻選 擇比,因此是貫穿上部電極來形成通孔。如此,因係貫穿 上郅電極形成通孔,導致通孔内的接點與上部電極的接觸 面積變小,造成上述連接可靠性減低的問題。雖然也可以 考慮藉由控制蝕刻時間,在上部電極的表面作調整,來結 束蝕刻的方法,但是基於如下的理由,仍不易達成。^ 即,如上所述,對上部電極的供電雖是自該上層配線經由 通孔接點來執行,但是自上層配線的供電或是配線連接, j在形成於位元線同一配線層的配線(第一層配線)上執 換言之,上述的通孔有兩種以上的通孔,包含用於連 接上部電極的接點用通孔及連接第一層配線之接點用的通 孔。由於位元線(第一層配線)在電容器的下層形成,因此 f接上部電極用的通孔深度比連接第—層配線用的通孔深 度淺。若是以其他步驟來形成這些通孔,勢將增加步驟, 二而必須同時加工。所以若在上部電極的表面停止触刻 广尤操法形成到達第一層配線的通孔,(之,欲對到達 :·-層配線的通孔實施加工,既然無法取 就必須將其貫穿來形成通孔。 擇 此外’貫穿上部電極來形成通孔時,尤其是上部電極是 本紙張尺度適种國^家標^^格⑵Q x 297公髮.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填寫本頁) )5J·.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 /Λ . 564547 五、發明說明(5 以在氧化性氣體環境中揮發的材料(如Rll、Ru〇x)構成 時’藉由執行通孔加工(蝕刻)後的光抗蝕膜清除(研磨加 工)步驟’也會發生通孔下部的上部電極被蝕刻,通孔剖 面後退的問題。此時,即使在通孔形成後才形成接點,由 於下部電極材料自通孔剖面後退,因此無法正常接觸,造 成連接不良。此種下部電極材料的研磨加工所造成之揮發 或是蝕刻的問題,雖然在通孔不貫穿下部電極時也會發 生’不過在貫穿時尤其嚴重。 第二個問題是,上部電極採用貴重金屬類時,無法減低 上部電極的電阻値。在讀出記憶單元的過渡狀態下,上部 電極電位(基準電位)產生變動,若無法減低上部電極的電 訂 阻値,會對此種過渡變動造成較大的影響,可能導致讀出 錯誤。此外,從阻斷外㈣音的觀點來看,也宜保持: 電極較小的電阻彳直。 線 發生此種問題的原因是,無法增加貴重金屬類的膜厚。 亦:是因貴重金屬類的内部應力(壓縮性應力)大,若增加 其膜厚’會ϋ壓力的影響而減低電容器的特性。 ^發明之目在提供—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於電 谷裔上邵電·極與連接上層配線 通電,避免產生連接不良。接點間維持'度可靠性的 二外立:發明之其他目的’在提供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 裝置,其係可以減低電容器上部電極的電阻。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與新特徵, 容及附圖中瞭解。 不曰的内 I__________ - 8 _ 本紙張尺度刺中_冢標準(cns)A4 五、發明說明(6 ) 具代表性的發明概要,簡 本專利申請所揭示的發明中 早説明如下: ,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包含:第一電極(下部電 極)、第二電極(上部電極)、及電容器,其係包含電容絕 緣膜(強電介質或高電介質膜);且電容器上的配線(第二 層配線)與第二電極是以連接組件(通孔接點)連接;連接 組件上包含氧化後損害導電性的金屬;第二電極包本第一 層(下層)與第二層(上層);帛二層中包含氧,且^致在 其上形成金屬氧化物爲度’或是金屬氧化物不致阻礙第二 層與連接組件間的通電爲度。或是第二層中不本氧者。 由於此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第二層不含氧,或是即 使含氧,也幾乎不致形成阻礙導電性的金屬氧化物,因此 在弟二層與連接組件之間不會形成阻礙導電性的物質,提 南電容器之上部電極與通孔接料連接可#性,因而可以 提高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可靠性。 再者,連接組件還可以包含阻擋層(Barrier),其係包含 氮化鈦,或是接著層。由於連接組件巾包含氮化欽(㈣) :若接觸連接組件的上部電極中含氧時,氮化鈥内的欽與 氧化合,即.形成阻礙導電性的氧化鈦(Ti〇)。但是,由於 本發明的第二層中不含氧,或是即使含氧,含量也極低,' 因此不致形成氧化鈦(Ti0),可以保持連接組件與第二層 的·良好連接。因而可以良好的連接第二電極與連接組件。 再者,本發明的連接組件也可以貫穿第二電極來形成。 此時,即使第一層與連接組件的連接不良,至少可以保持 -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Ϊ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564547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农 五、發明說明(7 ) 第二層與連接組件的良好連接,因而可以良好的連接第二 電極與連接組件。 此外’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包含:第一電極 (下邵電極)、第二電極(上部電極)、及電容器,其係包含 電谷絕緣膜(強電介質或高電介質膜);且電容器上的配線 (第二層配線)與第二電極是以連接組件(通孔接點)連接; 第二電極包含第一層(下層)與第二層(上層);第二層係以 蝕刻絕緣膜條件下,蝕刻速度低於第一層構成材料的材料 所構成。 此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於第二層上之層間絕緣膜 (如矽氧化膜)上開連接孔(通孔)的蝕刻步驟中,可以使第 二層發揮银刻止動器(Etching St〇ppe〇的功能。藉此防止 通孔貫穿至第二電極,可以提高通孔接點與第二電極間的 連接可靠性。此外,可以同時形成孔深度更㈣連接孔 (如連接形成在電容器 々 谷态下層 <罘一層配線的連接孔),可以 間化連接孔形成步驟。 - =,本發: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包含:第一電極 4 %極)、第二電極(上部電極)、及電 並 電容絕緣膜(強電介質或高電介質 ° ° Γ第-爲献姑、纟# 〇 % ;丨貝胰);且電容器上的配線 (罘—層配線)與弟二電極 第一泰朽勺本裳^ 疋以連接組件(通孔接點)連接; 弟一 %極包含弟一層(下層)與第二 砵氧化性優於第-層構成材科 曰)’弟一層係以 體環产φ搞恭, 材枓,或是以在氧化性氣 心%境中揮發速度小的材料所構成。 此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 因弟二層的耐氧化性高,或 -10- 本紙張尺度翻巾關家標準(CNS)A4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心事 裝--- 寫本頁) .線 ▲ ϋ n n 五、發明說明(8 ) 因在氧化性氣體環境中的揮發性小,因此在通孔加工後的 清除光抗蚀膜步驟(研磨加工步驟)中,可以抑制第二層的 損傷及揮發。此時,即使第一層欠缺氧化性,或係由^氧 化性氣體環境中具有揮發性的材料(如釕)所構成,第二層 可以在研磨加工的環境下發揮阻擋(Blocking)膜的功能, 可以防止第一層的蝕刻或揮發。 此外,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包含:第一電極 (下郅電極)、第二電極(上部電極)、及電容器,其係包本 電容絕緣膜(強電介質或高電介質膜);且電容器上的料 (J二層配線)與第二電極是以連接組件(通孔接點)連接; :-電極包含第一層(下層)與第二層(上層);第二層係以 私阻率低於第一層構成材料的材料所構成。 :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由於第二層採用低電阻率的 4裝=可以減低第二電極的電阻値,物導體積體 私路裝置的性能。 此外’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包含:第一 (下郅電極)、第二電極(上部電極) 二容絕:膜(強電介質或高電介綠且電容器=: 第第二電極是以連接組件(通孔接點)連接; 弟一%極包含第一層(下層)與第二層(上芦 咖 内郅應力比以第一層構成材料構成第: % ^的 低。 見極時的内邵應力 此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以第二 ^ 層材料的疊層膜構成第二電極時的内部應力要低於2第 -11 - 規格(210 X 297公釐) 本紙張尺度^g?ii?TcNS)A4 564547 五、發明說明(9 ) —層材料(如釕)構成整個第二電極。用 重全屬,、系a甘士、产 用於罘一層材料的貴 :屬其内邵應力大,若以此種貴重 :1:時,會增加電容器特性(如漏電流),減低二:: (Refresh)特性。本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由於可以減 低内郅應力,因此可以避免此種問題發生。 此外’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包含··第_電極 (下邵電極)、第二電極(上部電極)、及電容器,其係包本 電容絕緣膜(強電介質或高電介質膜);且電容器上的配: 〃弟一層配線)與第二電極是以連接組件(通孔接點)連接; =電極包含第-層(下層)與第二層(上層);對第二層材 料進行各向異性乾式餘刻加工時,加工剖面中的錐形 (Taper)面與底層所構成的角度大於,在相同的蝕刻條件 下,第一層材料之加工剖面中之錐形面與底層所構成的角 度。 亦即,第二電極材料的蝕刻加工性能優於第一電極材 料。因此,以第一層及第二層所構成之苐二電極的加工性 要優於以第一層材料所構成的第二電極。 含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筒 > 的 此外,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包含:第一電極 (下4 %極)_、第二電極(上部電極)、及電容器,其係包 電容絕緣膜(強電介質或高電介質膜);且電容器上的配 (第二層配線)與第二電極是以連接組件(通孔接點)連接 第-二電極包含第一層(下層)與第二層(上層);以柱狀或 狀的立體形狀形成第一電極,第一層的膜厚了}滿足丁 i (d - 2 X Tins )/2的條件,第二層的膜厚τ2滿足τ2>:η •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564547 五、發明說明(1〇 ) 二中二d爲第一電極的鄰接間距離或是第-電極的 口 R内從尺寸,Tlns爲電容絕緣膜的膜厚。 亦即’在Tl>(d-2xTins)/2的條件下,筮 „ 石 厂曰7 1卞件下,罘一層的膜厚 *要能夠埋人下部電極(第—電極)與電容器絕緣膜所 造成的凹凸。由於第-層通常係以釕等貴重金屬所構成, 因此從減低内部應力的觀點來#,其膜厚在滿足上述條件 原則下宜儘量薄。另外,在T2〉T1的條件下,可以確保 形成比第一層膜厚更厚之第二層膜厚所需的導電率,且可 以減低第二電極的整體應力。 此外,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包含:第一電極 (下4電極)、第二電極(上部電極)、及電容器,其係包含 電容絕緣膜(強電介質或高電介質膜);且電容器上的配: (第一層配線)與第二電極是以連接組件(通孔接點)連接; 第二電極包含第一層(下層)與第二層(上層);第一層及第 二層端部的剖面形狀加工成錐形狀。該剖面形狀可以形 成,自錐形面的上端下降至底層面之垂直線底部起至錐形 面下端的距離,在最小加工尺寸的二分之一以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如此’藉由將第一層及第二層的端部加工成錐形狀,可 以提高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可靠性及成品率。亦即,第 一層(如釕等貴重金屬)的蝕刻加工性低於第二層。因此, 在第一層的蝕刻剖面上形成欠缺揮發性的側膜(side Film) (如氧化釕)。在具有此種側膜的狀態下,進行爾後的步驟 時,於清洗步驟等中,該側膜自蚀刻剖面剝離成塵埃。此 種塵埃疋造成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成品率降低的重要因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64547 A7 '^---------- — 五、發明說明(11 ) 素。因此,本發明係在錐形狀下進行第二電極的蝕刻,避 免形成側膜。藉此可以抑制塵埃的產生,有助於提高半導 體積體電路裝置的成品率及提高可靠性。 再者,上述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中的第一層,可以爲貴 重金屬膜、其矽化膜或氧化膜、或是上述之化合物膜]二 白金膜、釕膜、釕矽化膜或SRO⑺戊⑽^膜。此時,電容 絕緣膜可以爲BST (BaxSri-xTi〇3)膜、ST0⑸丁丨⑹膜或氧 化妲(Ta205)膜。 此外,第一層可以爲氮化鈦膜,電容絕緣膜可以爲氧化 备(Ta205)膜。 此外,第二層可以爲金屬膜,其包含IVb族、vb族或 VIb族7L素或其氮化膜、矽化膜或化合物膜,如鎢 膜、鈦(Ti)膜、钽(Ta)膜、氮化鎢(WN)膜、氮化鈦 (ΤιΝ)膜、氮化妲(TaN)膜、氮化鈦鋁(TiAIN)膜、氮化 鈦矽(TiSiN)膜、氮化鎢矽(WSiN)膜或氮化妲矽(TaSiN) 膜。上述金屬膜或金屬化合物膜的耐氧也性、对姓刻性優 於第一層材料,爲電阻率低的材料,且壓力(應力)小。藉 由將上述材料應用在第二層上,可以達到如上述的功能。 此外’在第二電極中加上第一及第二層,可以形成第三 層,其包含氮化鈦膜或氮化鈦矽膜等鈦化合物膜。氮化鈦 膜具有吸收氫氣的作用,可以在電容器形成後發揮阻擋氫 氣·的功说。電容器絕緣膜,如上所述係採用氧化金屬材 料’不利於氫氣的擴散。藉由形成此種氮化鈦膜,可以維 持南度的電容器絕緣膜功能。 -14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564547 A7 B7 五、發明說明(12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外,第了電極可以爲貴重金屬膜、其矽化膜或氧化 膜、或上述之化合物膜,如白金膜、釕膜、矽化釕膜、或 SRO (SrRuOx)膜。 此外,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在與第二電極同 一層上具有局部配線,局部配線係與第二電極同一步驟中 形成。使用第二層,藉由將低電阻化的第二電極用在配線 上,可不須在記憶墊(Memory Mat)間的第二電極(屏極)間 使用上層配線,即可以連接。藉此,可以減少對上層配線 的通孔數量’增加佈局的自由度,有助於半導體積體電路 裝置的南積體化。 此外,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製造方法,具 有:孔加工步驟,其係在半導體基板主面的misfet上, 經由第一層間絕緣膜,形成位元線及第一層配線,形成第 二層間絕緣膜及形成電極用絕緣膜,在形成電極用絕緣膜 上實施孔加工;第一電極形成步驟,其係形成埋入孔内部 的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後,藉由清除形成電極用絕緣膜,或 藉由形成覆蓋孔内壁的金屬膜或金屬化合物膜,形成柱狀 或筒狀的第一電極;堆積步驟,其係堆積覆蓋第一電極之 強電介質性或高電介質性的電容絕緣膜,並堆積第一導電 層,第二導電層;第二電極形成步驟,其係藉由蝕刻第一 及第二導電層來形成第二電極、及連接孔加工步驟,其係 堆-積覆蓋第二電極之第三層間絕緣膜,藉由蚀刻實施到達 第一電極1第一連接孔及到達第一層配線之第二連接孔的 加工;第二層在第一連接孔的底部到達第二電極後,迄第 _______ _15 一 本紙張尺度翻巾關家標準(CNS)A4規格⑵〇 x 297公髮)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S 裝—— 供寫本頁) ·. Ϊ線· 004547
五、發明說明(1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連接孔的底#到達第_層配線之間,發揮蚀刻止動器的 功能。 此外’蝕刻第二電極步驟中,於蝕刻第二層後,係將經 過描畫圖案的第二層作爲遮光罩,來蝕刻第一層。 藉由4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製造方法,可以製造上述 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 [圖式之簡要説明] 圖1至圖10、及圖12至圖19爲依步驟順序顯示本發明 種貝施形悲(第一種實施形態)之DRAM製造方法的剖面 圖。 圖11(a)及圖11(b)爲圖i 〇中A部分的放大剖面圖。 圖2 0至圖2 5爲依步驟順序顯示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第 二種實施形態)之DRAM製造方法的剖面圖。 圖26爲依步驟順序顯示第一、二種實施形態之DRAM製 造方法的其他範例剖面圖。 圖2 7爲依步驟順序顯示第一、二種實施形態之dram製 4方法的其他範例剖面圖。 圖28爲依步驟順序顯示第一種實施形態之dram製造方 法的另外範例剖面圖。 圖2 9爲依步驟順序顯示第一種實施形態之dram製造方 法的另外範例剖面圖。 圖3 0爲依步驟順序顯示第一種實施形態之DRAM製造方 法的另外範例剖面圖。 -1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事填寫本頁) 裝 訂: .•線- 564547 A7 ____ — B7 五、發明說明(14 ) [發明之實施型態]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説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此外,用於 說明實施形態的圖中’具有相同功能者註記相同符號,並 省略其重複説明。 [第一種實施形態] 圖1〜圖1 9爲依步驟順序顯示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 DRAM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製造方法的剖面圖。其中顯 示基板剖面之各圖的左側部分爲形成DRAM記憶單元的區 域(記憶單元陣列),右側部分爲周邊電路區域。 首先,如圖1所示,在半導體基板(以下簡稱爲基板”上 形成記憶單元的選擇MISFETQs、周邊電路的n通道型 MISFETQn 及 ρ 通道型 MISFETQp,並在這些 MISFETQs、
Qn、Qp上形成位元線BL及第一層配線30〜33。 基板1上形成有元件分離溝2,藉由濕(Wet)氧化或乾熱 氧化,形成薄膜厚的矽氧化膜6後,可將矽氧化膜7埋入 元件分離溝2内。並可利用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法加以研磨,殘留在元件分離 溝2内,形成元件分離區域。再於基板1上注入p型或^型 離子’在記.憶單元陣列的基板1上形成ρ型井3及η型井5, 並於周邊電路區域的基板1上形成ρ型井3及η型井4。之 後,以約800°C的熱氧化,分別在ρ型井3及η型井4的表面 形·成潔淨之閘極氧化膜8。 MISFETQs、Qn、Qp的形成如下所述,亦即,可以在 閘極氧化膜8上,以C VD法堆積摻雜了雜質的多晶矽膜,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Z -· --- π填寫本頁)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64547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15) 之後,可以濺鍍法堆積WN膜及W膜。再以CVD法於其上 部堆積矽氧化膜。經過熱處理使上述W膜的應力鬆弛及 WN膜熱緊固(Tensify)後,在上述的矽氧化膜的上部堆積 氮化矽膜。在閘極圖案上描繪該氮化矽膜圖案後,以氮化 矽膜作爲遮光罩,對上述的矽氧化膜、W膜、WN膜及多 晶矽磨實施乾式蝕刻。藉此,形成包含多晶矽膜、W N膜 及W膜的閘極9。並在該閘極9的上部形成包含矽氧化膜 及氮化矽膜的帽(C ap)絕緣膜1 0。此外,形成在記憶單 元陣列上的閘極9發揮字元線w L的功能。 其次’藉由在閘極9兩側的p型井3内注入η型雜質(嶙或 砷)離子,形成η -型半導體區域η,在η型井4内注入ρ型 雜質(测)離子,形成ρ -型半導體區域12。再於基板1上堆 積氮化碎膜1 3後,以光抗蝕膜(圖上未顯示)覆蓋在記憶 單元陣列的基板1上部,藉由各向異性蝕刻周邊電路區域 的氮化秒膜1 3,在周邊電路區域的閘極9側壁形成侧壁間 隔片(Spacer ) 13a。再藉由於周邊電路區域的ρ型井3内注 入η型雜質(磷或坤)離子,形成n +型半導體區域i4(源 極、没極),藉由在n型井4内注入p型雜質(硼)離子,形 成P +型半導體區域1 5 (源極、汲極)^以上的步驟是在周 邊電路區域内形成具備微摻雜汲極(Lightly Doped Drain,LDD)構造之源極、汲極的η通道型MISFETQn及ρ通道型 MiSFETQp 〇 其次,在閘極9的上部堆積矽氧化膜1 6 (如T E 0 S氧化 膜),以C Μ P法加以研磨,使其表面平坦化。之後,將光 -18-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d ;^—— IW寫本頁) ·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6454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16 ) 抗I虫膜(圖上未顯示)作爲遮光罩,對記憶單元陣列的矽氧 化膜1 6實施乾式蝕刻,再對矽氧化膜1 6下層的氮化矽膜 1 3實施乾式蝕刻,藉由兩階段的蝕刻來形成接觸孔1 8、 1 9。通過上述接觸孔i 8、1 9,在記憶單元陣列的'p型井 3(n -型半導體區域n)内注入η型雜質(磷或砷)離子,形 成η +型半導體區域1 7 (源極、没極)。以上的步驟是在記 憶單元陣列内形成以η通道行所構成之記憶單元選擇用 MISFETQs。之後,在接觸孔1 8、1 9的内部埋入摻雜雜質 t多晶秒膜來形成接點20。接點20係回蝕(或以CMP法 研磨)埋入之多晶矽膜而形成。再以C v d法於矽氧化膜1 6 的上邵堆積矽氧化膜2 1後,將光抗蝕膜(圖上未顯示)作 爲遮光罩的乾式蝕刻,來乾式蝕刻周邊電路區域的矽氧化 膜21及其下層的矽氧化膜16。藉此,於n+型半導體區域 1 4、P +型半導體區域1 5、閘極9、記憶單元陣列的接觸 孔1 8上部分別形成接觸孔2 2、2 3、2 4、2 5。之後,在 接觸孔2 2、2 3、2 5的底部形成矽化物膜2 6,在接觸孔 2 2 2 3、2 4、2 5的内邵形成接點2 7。石夕化物膜2 ό的形 成,是於堆積Ti膜及TiN膜後,藉由以約65〇ό對基板1 實施熱處理,接點2 7的形成可採c V D法堆積T i N膜及W 膜後,以C Μ P法加以研磨,僅殘留接觸孔2 2、2 3、2 4、 2 5的内部來執行。 其次,在記憶單元陣列之矽氧化膜2丨的上部形成位元 線BL,在周邊電路區域的矽氧化膜21的上部形成第一層 的配線3〇〜33。位元線BL及第一層配線3〇〜33,可在以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冩本頁) I . -19-
564547 A7 B7 五、發明說明(17 ) 漱鏡法於秒氧化膜2 1的上部堆積w膜後,以光抗蝕膜作 爲遮光罩,藉由乾式蝕刻該W膜來形成。 其次’在位元線B L及第一層配線3 0〜3 3的上部形成矽 氧化膜3 4。該矽氧化膜3 4採用與上述矽氧化膜1 6相同的 方法來形成。之後,在矽氧化膜34上形成通孔38。通孔 3 8的形成,可在以c v D法於矽氧化膜3 4的上部堆積多晶 石夕膜後描繪其圖案,再於經描繪圖案後的多晶矽膜的側壁 上形成側壁間隔片,將該側壁間隔片與多晶矽膜作爲遮光 罩實施蚀刻來形成。如此,藉由將該側壁間隔片也用於遮 光罩,可以曝光之解像度限度以下的加工尺寸來形成通孔 3 8 〇 其次,於通孔3 8的内部形成接點3 9。接點3 9係藉由於 包含通孔3 8内部之矽氧化膜3 4的上部,以C V D法堆積掺 雜η型雜質(磷)的低電阻多晶矽膜之後,回蝕該多晶矽 膜,僅殘留通孔3 8的内部來形成。爲求形成在下一個步 驟中説明之阻擔膜4 0 ’實施若干過多的回蚀,使接點3 9 的表面低於秒氧化膜3 4的表面,亦即是在通孔3 8的上部 形成凹部。 其次,如圖2所示,在接點3 9上形成阻擋膜4 0,再於石夕 氧化膜3 4上依序堆積矽氮化膜4 1及矽氧化膜4 2。 可以作爲阻擋膜4 0的材料者,如:鎢(w )、氮化鹤 (WN)、氮化鈦(TiN)、氮化妲(TaN)、氮化鈦銘 (TiAIN)、氮化鈦矽(TiSiN)、氮化銓矽(TaSiN)、氮化鴣 矽(WSiN)、矽化釕(RuSi)、硼化鎢(WB)、硼化备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填寫本頁) 裝 I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64547 A7 ___ B7 五、發明說明(18 ) (TiB )、碳化鎢(W C )及碳化鈦(Tic )等。採用這些材料的 阻擒膜4 0在後述之電容器絕緣膜之氧化處理步驟中,具 有阻隔(B 1 〇 c k )氧氣擴散的功能,該功能於後詳述。 阻擋膜40係以CVD法或濺鍍法在接點3 9及矽氧化膜34 的表面形成阻擋膜40材料之覆膜,並以CMP法加以研 磨,僅在接點3 9上的凹部(通孔3 8的上部)殘留阻擋膜4 〇 來形成。 石夕氮化膜4 1與矽氧化膜4 2可以c Vd法來形成。所形成 之梦氮化膜4 1係爲了保持後述之下部電極的機械性強 度。碎氣化膜41的膜厚可以達1〇〇 nm。此外,秒氧化膜 4 2係用於形成後述之下部電極。矽氧化膜4 2的膜厚爲決 定下部電極高度的要素,可自電容器所需之電容値逆算來 求得。下邵電極加工成〇· 13 v m的柱狀,若使用B s T膜作 爲電容器絕緣膜,使矽氧化膜換算之實際膜厚爲〇.4 時,矽氧化膜4 2的膜厚則爲700 nm。藉此,下部電極之 電谷器所需邵分的高度則爲700 nm,可d確保電容器的電 容値達到40 fF。 其次,如圖3所示,在矽氧化膜4 2及矽氮化膜4丨上形成 孔4 3。其係首先在矽氧化膜4 2上形成光抗蝕膜(圖上未顯 示)後’描繪其圖案來形成孔4 3。由於本實施形態可以用 C MP法的研磨來形成矽氧化膜3 4,因此可以維持碎氧化 膜3 4的高度平坦性,也可以維持矽氧化膜4 2表面的高度 平坦性。因而可以對形成在矽氧化膜4 2上的光抗蝕膜實 施精密的曝光。由於該光抗蝕膜係用於形成下部電極,因 -2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寫本頁) «. 564547 A7" B7 五、發明說明(19 ) 此必須以最小加工尺寸來描繪圖案。由於可以提高曝光精 度,因此極有助於該光抗蝕膜的圖案描緣。可以〇. 13 A m 的開口徑在光抗餘膜上描緣圖案。其次,以該光抗蝕膜作 爲遮光罩,對矽氧化膜4 2及矽氮化膜4 1實施蝕刻來形成 孔4 3。該蝕刻步驟可實施兩階段的蝕刻。亦即,第一蝕 刻係在可以蚀刻石夕氧化膜’卻不易蚀刻石夕氮化膜的條件下 進行,在足夠過度蝕刻下對矽氧化膜4 2實施蝕刻加工。 此時,矽氮化膜4 1發揮蝕刻止動器的功能。之後,在可 以蝕刻矽氮化膜的條件下進行第二蝕刻。由於該蝕刻可以 形成比矽氧化膜4 2更薄的矽氮化膜4 1,因此,不論如何 過度蝕刻,均不致對底層之硬氧化膜3 4實施過多的蚀 刻。因此,即使縱橫尺寸比(Aspect Ratio)高,仍可以對 微細開口徑的孔4 3實施高精度的加工。 其次,如圖4所示,形成釕膜44以埋入孔43。釕膜44 的膜厚可以爲100 nm〜200 nm。此外,係採用c V D法來 形成釕膜44。原料(Source)氣體可以採用〇.5 sccm的
Ru(BtCp)2/THF ,及 50 seem 的 〇2。不過 BtCp 須爲 butylcyclopenta 基(C5H8(C4H9)-),THF 須爲 tetrahydrofuran (C4Hn0),.作爲溶劑之用。 如此,藉由以C V D法堆積釕膜4 4,可以良好的埋入微 細且高縱橫尺寸比的孔4 3内。另外,此處雖是以釕膜4 4 爲-例,不過也可以採用白金來取代釕。以C VD法堆積白 金時,可以採用的原料氣體如(MeCp)Pt(Me)3與〇2。不過 Me 須爲甲基(CH3-) ,MeCp 須爲 methylcyclopenta 基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豕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β --裝--- f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6454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2〇 ) (C5H8(CH3)-)。 此外,在以C V D法堆積釕膜4 4之前,宜以濺鍍法形成 膜厚約25 nm〜100 nm的釘膜。此時,以錢嫂法形成之釕 膜成爲籽晶(Seed )膜,以便於形成釕膜44。 其次,如圖5所示,以回蝕法清除矽氧化膜4 2上的釕膜 44,僅在孔43内殘留釕膜44,以形成下部電極45。也可 以採用C Μ P法來取代回蝕法。 此外,於下部電極4 5形成後,也可以對釕膜實施熱處 理,使其熱緊固(Tensify )。藉此可以鬆弛下部電極4 5 (釕 膜)的應力。 其次’如圖6所示,清除矽氧化膜4 2,露出下部電極4 5 的側面。碎氧化膜42的清除可以採用濕式蝕刻法。此 時,矽氮化膜4 1發揮蚀刻止動器的功能。 其次,如圖7所示,形成BST膜46。BST膜46具有 DRAM足電容器絕緣膜的功能。B s τ膜4 6的膜厚約爲 20〜3〇 nm,並以c VD法形成。此外,由私非穩態(Astable) 的B S T膜4 6多缺氧,因此進行氧化熱處理以恢復缺氧。 乳化熱處理可以在氧氣環境中,於5〇〇。(:〜7〇〇乇的溫度範 圍條件下進行。此處僅以氧氣環境爲例,但是並不以氧氣 爲限,也可以在氧化氮(N〇、N2〇、臭氧(〇3))等的氧化 性氣體環境中。由於本實施形態在下部電極45上採用 穷·,因此,藉由形成BST膜46乃並倫姑认# " 士 、 眠4 b及其爾後的乳化處理,不
致在下邵電極45血BST腔田τ·…L …1胰4 6的界面形成電介質。亦即, 堆積BST膜46時是採用g今十人〆 疋休】虱乳或含氧的氣體作爲原料,並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填寫本頁) . -23-
56454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A7 -----------B7______ 五、發明說明(21 ) 在氧化處理中,穿透B S τ膜4 6的活性氧到達與下部電極 4 5之間的界面。因而下部電極4 5的表面被氧化,在下部 電極45與BST膜46的界面上形成釕氧化物(氧化釕)。但 是,氧化釕是一種具有導電性的物質,因形成氧化物,導 致電容絕緣膜的有效膜厚不致變厚。尤其因B s τ膜4 6的 %介質常數較鬲,因此具有不致形成低電介質常數之絕緣 膜的優點。 其次,如圖8所示,形成第一層的釕膜47。釕膜47構成 以下説明之鎢膜(第二層)4 8及DRAM電容器的上部電極。 釕膜47與上述釕膜44同樣的採用CVD法來形成。此外, 第層上也可以採用與上述同樣的白金膜。藉由採用 C VD法,可以良好的埋入經過微細加工的下部電極* $ 間。 由於上的C V D法係採用氧氣(〇2)作爲原料氣體,因 ^,·在釕(或白金)膜47中含有氧氣。此種金屬内的氧 氣,於先前技術,會與構成以後步驟所形成之接點的金屬 形成金屬化合物(如氧化鈦),可能導致導電不良。但是在 本實施形態,則係形成如後述的第二層,因此不會發生此 種問題。 此外’係以埋入下部電極45間之空間所需的膜厚來形 成釕膜47。由於孔43内已經形成BST膜46,因此,膜厚 :吵須爲自下部電極45間的空間d (如〇13減去兩: S =膜46之膜厚Tins (如3〇 nm)之値(如〇 〇7 的一半 (如35 nm)。亦即,釕膜47的膜厚τι須滿足 — -24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關家標準(品心規彳^·⑵Q χ撕公髮) (請先53讀背面之注意事填寫本頁) -裝 >al. 564547 A7 B7 五、發明說明(22 )
Tms)/2的關係。若形成此種膜厚以上的釕膜”,方可以 釕膜47埋入孔43,並可以濺鍍法形成下述的第二層。 此外,也可在以CVD法堆積釕膜47之前,以濺鍍法形 成薄的釕膜。此時,以濺鍍法形成之釕膜具有在CVD法 中之籽晶膜的功能。藉此,便於形成釕膜47,可以提高 埋入性。 其次,如圖9所示,形成第二層之鎢膜48。鎢膜48構成 上述的釕膜47(第一層)及如後述之DRAM電容器的上部 電極4 9。 鎢膜4 8係以濺嫂法形成。如上所述,以釕膜4 7埋入下 邵電極4 5間的凹部,使其表面大致平坦。因而不需要採
用階躍式覆盖率(Step Coverage)或埋入性優異的CVD 法。若以CVD法堆積鎢膜時,因CVD環境中含有氫氣而 具逞原性。而本實施形態則如上述,是採用B s τ膜4 6, 氫氣可以通過釕膜47而到達BST膜46。BST膜46中含有 氧氣’若氫氣到達BST膜46時,膜中-的氧氣被氫氣吸 引,可能增加缺氧情形。因此,本實施形態係採用濺鍍 法’而不採用C V D法,其係於形成缺氧恢復後之b s τ膜 4 6後產生還原氣體,可以有效的提高b s τ膜4 6的性能(如 減低漏電流)。 此外,所形成之鎢膜48的膜厚T2大於釕膜47的膜厚 Τ 1。因T 2 > Τ 1,可以減低整個上部電極4 9的壓力。亦 即,通常釘等白金族的内部應力(壓力)較大。僅以此種白 金族構成上邵電極4 9時,若以相當的膜厚以求達到必要 -2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填寫本頁) 裝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64547 A7 B7 五、發明說明(23 ) 的電阻値或減低電阻,則整個上部電極4 9的壓力變大。 而鱗則不致產生如白金族般大的壓力。在較大壓力狀態 下,會導致電容器的性能降低,尤其因對B s τ膜4 6的壓 力而造成漏電流增加等的問題。但是,本實施形態由於區 分下層(釕膜47)與上層(鎢膜48)來構成上部電極49,因 =除了確保必要的膜厚(整個上部電極49的膜厚)之外, 還可以減低整個上部電極49的壓力。藉此可以確保電容 器的特性(漏電流特性)。 此外,可以藉由形成鎢膜48來減低上部電極49的電阻 値亦即,鎢的電阻率爲1 〇 // Ω cm,低於釕的電阻率 5〇 Wcm。因此,即使膜厚相同,本實施形態的上部電極 49要比僅以釕膜47構成上部電極更能減低整體的電阻 =。而且如上所述,由於可以形成較厚的鎢膜“,因此 迷可以進一步的減低上邵電極4 9的電阻。例如釕膜4 7的 膜厚爲50 nm,鎢膜的膜屋盏〗ηη 1朕日7朕/子局100 nm時,溥膜電阻(Sheet
Resistance)則爲i Ω/□。若僅以膜厚5〇咖的釘膜來構成 下邵電極時,與薄膜電阻10 Ω/□比較,可以更加減低上 部電極4 9的電阻値。 此外,鶴膜48中實際上不含氧氣。因此,即使形成後 述的接點,在界面中也不會形成與接點(如以氮化鈇及鶴 的®層膜所構成)中之金屬(如鈦)化合的氧化膜。此種氧 化-物(氧化鈦)爲非導體,或爲高電阻的物質,若在接點盥 鎢膜48(上不電極49)之間形成時,則成爲阻礙電連接的 因素或是導致通電不良的原因,而本實施形態則不會形成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H填寫本頁) 一S°J. --線· 經 濟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員 工 消 費 合 作 社 印 製 26- 564547 五、發明說明(24) =氧化物(導電阻礙物)。因而,接點與電容器可… i。另接可靠性,維持DRAM的高度可靠性“ :是並;排除含有不致形成如上述之導電阻礙二:氣 =,仍可以確保隨道性通電,或是允許混入的= 容易破壞絕緣,阻礙導電程度的膜厚^如在 是= 著在鶴膜48表面之空氣中的氧氣或
疋水备乳寺》此外,於形成(賤鍍)嫣膜判時,不可 的混入了濺鍍環境中的氧氣。 U 鎢膜48除了上述的特徵之外,還具有其係-種於石夕氧 刻條件中的㈣速度低於卜層之釣膜47的材 科,及在氧化性氣體環境中揮發速度慢等的特徵,有關這 万面將在以後的步驟中詳述。 浐it9如圖l0:斤示,在鎢膜4 8上形成圖上未顯示的光 几’,並以其爲遮光罩來蝕刻鎢膜4 8'釕膜47&bst 膜46。藉此形成上部電極49,其包含鎢膜48(第 及 釕膜47 (第一層);及電容器絕緣膜50,其包含BS\膜 46。並同時蝕刻 '清除矽氮化膜“。藉此可清除周邊電 路邵分的珍氮化膜41,便於爾後在周邊電路部分形成通 孔時進行蝕刻。 -另外在上述蚀刻中,也可以光抗蚀膜作爲遮光軍,蚀刻 鎢膜48,清除光抗蚀膜,以鎢膜“作爲遮光罩,繼續蝕 刻釣fe47及其他膜。此時,可使偽膜“發揮金屬遮光罩 _ _27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Q x 297公复1-----------^
I 頁 訂 經 濟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員 X 消 費 合 作 社 印 製 564547 A7 _ B7__ 五、發明說明(25 ) (Hard Mask)的功能,可以提高蝕刻加工的精度。 此外,上述的蚀刻爲實施各向異性蝕刻或是概與蚀刻剖 面垂直加工的蚀刻時,形成如圖11 (a)所示的蝕刻剖面。 圖11 (a)、( b )爲圖1 0中A部分的放大剖面圖。亦即,雖對 鎢膜4 8及其他膜的剖面概略垂直加工,但是在釘磨4 7的 蝕刻剖面上則形成錐形。此因,對釕膜4 7的蝕刻較對嫣 等的蝕刻困難,具有垂直加工不易的加工困難性。此時, 可以在舒磨47的側壁形成揮發性低的反應生成物(如 Ru〇2)。此種反應生成物可能在爾後的清洗步驟等中剝離 成麈埃。因此如圖11 (b)所示,可以在傾斜蝕刻鎢膜* 8、 釕膜4 7及B S T膜4 6的條件下進行蝕刻。藉此可以防止在 釕磨4 7的側壁形成反應生成物(側膜),防止產生塵埃, 以知:向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成品率及可靠性。另外,倾 斜蝕刻的角度可以爲自錐形面上端P1下降至底層面之垂 直線底部P 2起至錐形面的下端p 3的距離χ,在最小加工 尺寸(如0.13 "m)的二分之一以上(如65 nm以上)。 此外’如圖1 2所示,於描繪上部電極4 9之圖案的同 時,可以描繪局部配線5丨的圖案。亦即,上部電極4 9雖 是形成在各記憶塾上,但是可以形成局部配線5 1,作爲 連接鄰接之記憶墊間的配線。局部配線5丨與上部電極4 9 同樣的包含釕膜4 7及鶴膜4 8。本實施形態由於設置了鎢 膜4 8,因此可以減低局部配線5丨的電阻。此外,由於所 形成的局邵配線5 1係作爲連接各記憶墊之上部電極4 9間 的配線,因此經由通孔延伸至上層,不須經由第二層配線 -28- 本紙張尺度巾國國家標準(咖]^^297公爱)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裝--- I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64547 A7 B7 五、發明說明(26 ) 連接上部電極4 9間。因而不需要用於形成通孔的面積, 除了有助於高積體化之外,還便於設計。另外,此處雖是 以連接上部電極4 9間的配線爲例,不過也可以用於周邊 電路區域的局部配線。 其次,如圖1 3所示,形成覆蓋上部電極4 9的矽氧化膜 5 2。可以藉由TE0S氧化膜的堆積與〇ΜΡ法的研磨,將表 面加以平坦化來形成矽氧化膜5 2。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填寫本頁) 其次,如圖14所示,在矽氧化膜52上形成光抗蝕膜 5 3。並使連接第二層配線與上部電極4 9之接點,及連接 第一層配線與第一層配線之接點所形成的區域内有開口, 來形成光抗蝕膜5 3。此處將連接第二層配線與上部電極 4 9之接點所對應的開口爲5 4,連接第二層配線與第一層 配線3 1之接點所對應的開口爲5 5。若將具有開口 5 4、5 5 之光抗蚀膜5 3作爲遮光罩來蝕刻矽氧化膜5 2時,在該蝕 刻步驟中,於蝕刻孔達到上部電極4 9表面(鎢膜4 8表面) 的狀況下產生開口 5 4,於蝕刻孔尚未達-到第一層配線3 j 表面的狀況下產生開口 5 5。此時,由於通孔開口步驟尚 未完成,因此開口 5 4是處於過度蝕刻狀態。此時,鎢膜 48係發揮蝕刻止動器的功能。亦即,第二層之鎢膜48爲 在蝕刻矽氧化膜條件中蝕刻速度小於第一層之釕膜4 7的 材料。若上邵電極4 9的構成未能形成鎢膜4 8,則於上述 蚀刻中,是在蚀刻孔到達釕膜的階段,開始蝕刻釕膜。由 於釘在石夕氧化膜的蝕刻環境中沒有耐蝕刻性,因此貫穿釕 膜來形成通孔。而本實施形態則因形成鎢膜4 8,因此並 -2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64547 A7 ' —— ------- ---B7______ 五、發明說明(27 ) 非貫穿上邵電極4 9來形成通孔。如此可以保持之後形成 之接點與上部電極49間足夠大的接觸面積,可以提高上 邵電極4 9與接點的連接可靠性。 爾後繼續蝕刻,如圖i 5所示,完成通孔5 6、5 7。 其次如圖1 6所示,清除光抗蝕膜5 3。光抗蝕膜5 3的清 除係藉由氧氣等電漿環境中的處理(研磨加工)來執行。該 研磨加工,雖然通孔5 6、5 7的底部也暴露在氧化性氣體 %境中,但是因本實施形態形成有鎢膜4 8,該鎢膜4 8具 .有防氧化膜的功能,因此釕膜4 7不致揮發。亦即,雖然 2等白金族材料會在氧化性氣體環境中揮發,但是若是貫 牙上郅電極49來形成通孔56時,釕膜47暴露在該氧化性 氣心:裒境中,因揮發而使其端面後退。先前的技術僅以釕 膜來構成上邵電極49,會因此種釕的後退造成上部電極 與接點連接不良。但是本實施形態則不會發生此種問題。 此外由於先如技術是在通孔5 6的底部露出釕膜,因 此在研磨加工環境中,氧氣被釕膜吸收。·如前所述,該氧 氣會在與接點之間產生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鈦) ’造成影響 ,點與上邵電極之間連接可靠性的問題。但是,本實施形 態因形成有嫣膜48,因此在通孔5 6的底部不會露出釕膜 47。所以,不會吸收研磨加工環境中的氧氣,此外,由 於鶬膜48具有足夠的耐氧化性,也不會吸收氧氣,因 此’、也不會在接點與上部電極4 9之間形成氧化鈦等造成 連接不良的物質。因而可以維持上部電極4 9與接點的高 度連接可罪性,提高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性能與可靠 ----- - - 30 - 本紙張尺度中關家標準(CNS)A4規格(ϋ公爱)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填寫本頁) 裝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564547
五、發明說明(28) 性。 其/人’如圖1 7所示’在包含通孔5 6、5 7内部的石夕氧化 膜5 2上堆積屬於阻擋膜的氮化鈦膜5 8及鎢膜5 9。可採用 CVD法來堆積氮化鈦膜58及鎢膜59。氮化鈦膜58係沿著 通孔5 6、5 7的内壁形成,鎢膜5 9則是埋入通孔5 6、5 7 内來形成。 其次,如圖1 8所示,採用回蝕法或c μ P法,清除矽氧 化膜52上的氮化鈦膜58及鎢膜59,藉此形成接點6〇。另 外雖是在接點ό 0與上部電極4 9的連接部上形成氮化鈦, 但是由於鎢膜48中實際上不含氧氣,因此不致在與接點 6 0的界面中形成阻礙電連接的物質(如氧化鈦)。 其次’如圖1 9所示,形成連接接點6 〇的第二層配線。 第二層配線係形成於在矽氧化膜5 2上所形成之矽氮化膜 6 1與其上層之夕氧化膜6 2的溝6 3内。溝6 3係將形成在石夕 氧化膜62上之光抗蝕膜(圖上未顯示)作爲遮光罩,以兩 階段的蝕刻來形成。亦即,係藉由能夠飪刻矽氧化膜,但 是不能蚀刻矽氮化膜之條件的第一階段蝕刻,來蝕刻矽氧 化膜6 2,之後藉由可以蝕刻矽氮化膜的第二階段蝕刻來 蝕刻矽氮化膜6 1。藉此可以防止底層之矽氧化膜5 2的過 度蚀刻。 置於/冓6 3内的第一層配線,係在堆積赵、氮化鈥等阻 擋膜6 4後,以電鍍法或濺鍍法形成銅膜6 5,之後以c Μ ρ 法將其研磨,僅殘留溝6 3内的部分來形成。 之後,可以形成層間絕緣膜、第三層配線等上層配線, -31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y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564547 A7 一 _______ B7 五、發明說明(29) 不過省略其説明。 由於本實施形態係以第一層之釕膜4 7與第二層之鎢膜 4 8來構成上部電極4 9,因此可以提高與接點6 0的連接可 靠性’且可以減低上部電極4 9的電阻。 圖2 0至圖2 5爲依步驟順序顯示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之 DRAM製造方法的剖面圖。另外,與第一種實施形態同樣 的,顯示基板剖面之各圖的左側部分爲形成DRAM之記憶 單元的區域(記憶單元陣列),右側部分爲周邊電路區域。 本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中圖3之前 的步驟相同,因此省略其詳細説明。 如第一種實施形態的圖3所示,在矽氧化膜4 2上形成孔 43後,繼續形成釕膜66,如圖20所示。釕膜66與第一種 實施形態埋入孔4 3内來形成的方式不同,如圖2 0所示, 係沿著孔4 3的内壁形成。釕膜6 6的膜厚可以爲50 nm。此 外,釕膜6 6也可以採用濺鍍法或C V D法的任何一種方 法。採用C VD法時,可以與第一種實施形態同樣的來形 成,可以在經過微細加工的孔4 3内壁形成均勻的覆膜。 其次’如圖2 1所示,清除秒氧化膜4 2表面的釕膜6 6, 僅殘留孔4 3内壁的釕膜6 6,來形成下部電極6 7。可以採 用C MP法及回蚀法來清除矽氧化膜4 2表面的釕膜。執行 该清除步驟時,也可以形成埋入孔4 3的秒氧化膜(但是需 要-採用與矽氧化膜4 2的蝕刻選擇比,如SOG ( Spin 〇n Glass )等)。 因此,本實施形態的下部電極6 7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不 -3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___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填冩本頁)
I 564547 五、發明說明(3〇 ) 同,係形成上部有聞 Α μ 的内壁面。 $同』。構成電容器的面成爲筒型 .其次’如圖22所示,與第—種實施形態同樣的沿著下 邵電極67的内壁面形成Bs 丁膜68。 其次,如圖23所示,在BST_上形成第_層之釘膜 =且係以孔4 3埋入凹$來形成釘膜6 9。埋入凹部雖與 罘-種實施形悲相同’但是本實施形態中需要埋入釕膜 69的膜厚要比第_種實施形態薄。.亦即,由於本實施形 態係在孔43的内壁形成筒型的下部電極67,目此釕膜69 的膜厚可以薄至僅及下部電極67(釘膜66)膜厚的兩倍。 因而可以減少釕膜69所產生的應力,可以減低如後述之 整個上部電極的應力。 其次,如圖24所示,在釕磨69上形成鎢膜7〇〇所形成 之鎢膜70的膜厚比対膜69的膜厚更厚。藉此可以減低如 以下説明之上部電極的電阻値。另外,由於鎢膜7〇的内 部應力小,因此即使將其加厚形成,整摘上部電極的壓力 也不致變大。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其次,如圖25所示,以光抗蝕膜作爲遮光罩,蝕刻鎢 膜70、釕膜69及BST膜68。藉此形成上部電極71,其包 含鎢膜70及釕膜69。由於本實施形態相對性之鎢膜7〇的 膜厚較厚,釕膜69的膜厚較薄,受到加工困難之釕膜“ 的·影響較小,因此上部電極7 1的加工容易。 繼續形成覆蓋上部電極71的絕緣膜72。絕緣膜72可採 用TEOS氧化膜,其表面可以CMP法加以平坦化。由於 3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64547 hf __ _ B7 _ 五、發明說明(31 ) 本實施形態在周邊電路區域殘留有矽氧化膜4 2,因此在 非穩態,亦即以C MP法研磨前之絕緣膜7 2的差距小,可 以減低C Μ P步驟的負荷。 爾後的步驟與第一種實施形態相同,因此省略其説明。 本實施形態雖然採用上部有開口的筒型下部電極6 7, 仍然可以獲得與第一種實施形態相同的效果。 以上爲依據實施形態具體説明本發明人之發明,不過本 發明並不以上述之實施形態爲限,只要在不脱離其宗旨的 範圍内,當然可以作各種改變。 例如,上述的第一、二種實施形態係説明在接點3 9的 上邵形成阻擒膜40後,形成秒氮化膜41及秒氧化膜42, 不過如圖26及圖27所示,也可以在形成孔43後,形成矽 化釕來構成阻擋層。亦即,在矽氮化膜4丨及矽氧化膜4 2 上形成孔4 3後,如圖2 6所示,可以濺鍍法形成釕膜7 3, 膜厚可爲50 nm。其次,如圖2 7所示,可以對基板}實施 約600T:的熱處理。藉此使包含矽的接點3 9及釕膜73反 應,形成矽化釕74。之後,可以乾式蝕刻來清除釕膜 7 3。爾後的步驟則與第一種實施形態或第二種實施形態 相同。 此外,上述第一、二種實施形態係説明,以第一層之釕 膜47或釕膜69埋入鄰接之下部電極45間的凹部,或是下 4-¾極67採用筒形狀形成之凹部,不過如圖28〜圖3〇所 示’也可以第二層之鎢膜埋入凹部。亦即,如圖2 8所 示,於形成BST膜46後,與第一、二種實施形態同樣的 -34- 本紙張尺度適巾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iJ7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事^^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564547 κΓ Β7 五、發明說明(32 ) 以CVD法形成釕膜75。其次,如圖29所示,以賤鏡法形 成鎢膜76。由於該鎢膜76係以濺鍍法形成,因此不必擔 心在氫氣等還原氣體環境中造成;331[膜46的老化。之 後,如圖30所示,以CVD法形成鎢膜77。藉此埋入上述 凹部。以CVD法形成鎢膜77時,雖是置於還原氣體環境 中,但因鎢膜7 6發揮阻隔膜的作用,不致使B S 丁膜4 6老 化。爾後的步驟與第一種實施形態相同。且同樣可以適用 在第二種實施形態。 此外,上述的實施形態係以釕構成下部電極45、67 , 但是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採用貴重金屬膜、其矽化膜或 氧化膜或其之化合物膜,如白金膜、矽化釕膜或sr〇 膜。雖然上述的膜用在下部電極45、46中,導電率高的 B S T膜仍可以適用於電容器絕緣膜。 此外’上述的實施形態係以B S T膜4 6、6 8構成電容器 絕緣膜,不過也可以採用S T 〇膜或氧化妲膜。 此外,上述的實施形態係以釕膜47、-69構成上部電極 4 9、7 1的第一層,不過也可以採用貴重金屬膜、其矽化 膜或氧化膜或其之化合物膜,如白金膜、矽化釕膜或 SRO膜。另外,採用氧化妲膜作爲電容器絕緣膜時,也 可以採用氮化鈦構成第一層。 此外’上述的實施形態係以鎢膜4 8、7〇構成上部電極 4殳、71的第一層,不過也可以採用jvb族、vb族或vib 族兀素構成之金屬膜或其氮化膜、矽化膜或化合物膜,如 鈦膜、奴膜、氮化鎢膜、氮化鈦膜、氮化妲膜、氣化欽銘 3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填寫本頁) 裝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农 564547
五、發明說明(33) 膜、氮化鈦矽膜或氮化姮矽膜。上述各種膜仍可滿足在氧 化性氣體環境中的耐氧化性、耐揮發性,在碎氧化膜钱刻 %境中的耐蝕刻性、導電性及非吸氧性等的性能,獲得與 上述實施形態相同的效果。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的上部電極4 9、7丨,具有釕膜 47、69及鎢膜48、70的叠層膜,不過還可以形成氮化鈥 膜。氮化鈦膜具有對氫氣的阻隔性能及吸收性,可以抑制 氫氣於形成電容器後到達電容器絕緣膜(如B s τ膜)。藉此 可以維持電容器的高度性能及可靠性。 此外,上述的實施形態係説明適用在DRAM上,不過也 可以廣之適用在包含dram的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上,如 系統L S I等。 本申請書所揭示之發明中的主要效果簡單説明如下: 提供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可以在電容器上部電極 與連接上層配線之接點間維持高度可靠性的通電,避免產 生連接不良,並可以減低電容器上部電缸的電阻。 .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寫本頁)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剩衣 -3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297公釐)

Claims (1)

  1. 564547 A8 B8 C8 _· D8 t、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特徵爲包含:第一電極, 其係用於設置在各記憶單元内的資訊儲存電容元件;第 二電極,其係與上述第一電極相對形成;電容絕緣膜, 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及第二電極之間;配線,其係形成 於上述第二電極上;及連接組件,其係使上述配線與第 二電極電連接;其中 上述連接組件包含:鈦層或氮化鈦層; 上述第二電極包含··第一層,其係形成於上述電容絕 緣膜端;及第二層,其係形成於上述配線端; 上述第一層爲金屬膜,其係以含氧氣之化學氣相成長 所形成者,且不含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中上 述第二層爲鎢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中上 述之鎢層包含:第一鎢層,其係以濺鍍法所形成者;及 第二鎢層,其係以化學氣相成長所形成者。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i---------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H寫本頁) 4. 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特徵爲包含:第一電極, 其係用於設置在各記憶單元内的資訊儲存電容元件;第 二電極,其係與上述第一電極相對形成;電容絕緣膜, 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及第二電極之間;及絕緣膜,其係 覆蓋上述第二電極;上述電容絕緣膜包含高電介質層或 強電介質層;其中 上述第二電極包含··第一層,其係形成於上述電容絕 緣膜端;及導電性的第二層,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層 -37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64547 A8 B8 C8 一 D8 t、申請專利範圍 上述第二層係由,在蝕刻上述絕緣膜條件下,蝕刻速 度低於構成上述第一層的材料所構成。 5. —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特徵爲包含:第一電極, 其係用於設置在各記憶單元内的資訊儲存電容元件;第 二電極,其係與上述第一電極相對形成;及電容絕緣 膜,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及第二電極之間;上述電容絕 緣膜包含高電介質層或強電介質層;其中 上述第二電極包含;第一層,其係形成於上述電容絕 緣膜端;及第二層,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層上; 上述第二層係由,在氧化性氣體環境中,揮發速度低 於構成上述第一層的材料所構成。 6. —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特徵爲包含:第一電極, 其係用於設置在各記憶單元内的資訊儲存電容元件;第 二電極,其係與上述第一電極相對形成;及電容絕緣 膜,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及第二電極之間;上述電容絕 緣膜包含高電介質層或強電介質層;其中 上述第二電極包含:第一層,其係形成於上述電容絕 緣膜端;及第二層,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層上; 上述第二層的膜厚大於上述第一層的膜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中上 述第二層之電阻率小於上述第一層之電阻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中上 述第二電極的内部應力低於以構成上述第一層之材料來 -3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裝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64547 A8 B8 C8 —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構成上述第二電極時的内部應力。 9. 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特徵爲包含:第一電極, 其係用於設置在各記憶單元内的資訊儲存電容元件;第 二電極,其係與上述第一電極相對形成;及電容絕緣 膜,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及第二電極之間;上述電容絕 緣膜包含高電介質層或強電介質層;其中 上述第二電極包含:第一層,其係形成於上述電容絕 緣膜端;及第二層,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層上; 於各向異性乾式蚀刻加工上述第二層材料時,其加工 剖面中之錐形面與底層所形成的角度,大於在相同蝕刻 條件下,上述第一層材料之加工剖面中之錐形面與底層 所形成的角度。 10. —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特徵爲包含:第一電極, 其係用於設置在各記憶單元内的資訊儲存電容元件;第 二電極,其係與上述第一電極相對形成;及電容絕緣 膜,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及第二電極之間;上述電容絕 緣膜包含高電介質層或強電介質層;其中 上述第二電極包含:第一層,其係形成於上述電容絕 緣膜端;及第二層,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層上; 上述第一層及第二層端部的剖面形狀加工成錐形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中 上述剖面形狀,係自上述錐形面加工面的上端下降至 底層面之垂直線底部起至上述錐形面下端的距離,在最 小加工尺寸的二分之一以上。 -3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3寫本頁) 驗 裝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64547 C8 一 ~~^--———^1.___ 、申請專利範圍 泛一種半導體積體龛路裝置,其特徵爲包含:第一電極, 其係用於設置在各記憶單元内的資訊儲存電容元件;第 一電極,其係與上述第一電極相對形成;及電容絕緣 膜,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及第二電極之間;上述電容絕 緣膜包含高電介質層或強電介質層;上述第一電極形成 柱狀或筒狀的立體形狀;其中 上述第二電極包含:第一層,其係形成於上述電容絕 緣膜端;及第二層,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層上; 上述第一層的膜厚T1滿足T1 >(d-2 X Tins ) / 2的條 伴。 ·、 上述第二層的膜厚T2滿足T2 > T1的條件。 其中的d爲上述第一電極之鄰接間距離或上述第一電 極之圓筒内徑尺寸,Tins爲上述電容絕緣膜的膜厚。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中 上述第一層爲貴重金屬膜、其矽化膜或氧化膜、或其 之化合物膜。 .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中 上述第一層爲白金膜、釕膜、矽化釕膜或SR〇 (SrRuOx)膜。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中 上述電容絕緣膜爲BST (Bax Sh Ti〇3)膜、ST〇 (SrTi03)膜或氧化鈕(Ta205)膜。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中 上述第一層爲氮化鈦膜; -4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r----------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6454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 D8 六、申清專利枕圍 上述電容絕緣膜爲氧化鈕(Ta205)膜。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中 上述第二層爲IVb族、Vb族或VIb族元素構成之金屬 膜或其氮化膜、碎化膜或化合物膜。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中 上述第二層爲鎢(w)膜、鈦(Ti)膜、姮(Ta)膜、氮化 鎢(WN)膜、氮化鈦(TiN)膜、氮化鋰(TaN)膜、氮化鈦 鋁(ΤιΑΙΝ)膜、氮化鈥矽(TisiN)膜、氮化鎢矽(WSiN) 膜或氮化姮矽(TaSiN )膜。 19. 如申清專利範圍第i 7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其中 上述第二電極中,除上述第一及第二層之外,還具有 第二層,其包含:氮化鈦膜、氮化鈦矽膜或鈦化合物 膜。 20. —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具有: (a)孔加工步骤,其係經由第一層間絕緣膜,在半導 體基板主面的MISFET上形成位元線及第一層配線,形 成第二層間絕緣膜及電極形成用絕緣膜,在上述電極形 成用絕緣膜上加工孔; (b )第一電極形成步驟,其係形成埋入上述孔内部之 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後,藉由清除上述電極形成用絕緣 膜,或藉由形成覆蓋上述孔内壁之金屬膜或金屬化合物 -膜,以形成柱狀或筒狀的第一電極; (c )堆積步驟,其係堆積用於覆蓋上述第一電極之強 電介質性或高電介質性的電容絕緣膜,繼續堆積第一導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1¾寫本頁) ·- -41 - 564547 A8 B8 C8 — -----—〇8 六、申請專利範圍 電層及第二導電雇;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d)第一電極形成步驟,其係藉由描繪上述第一及第 二導電層圖案來形成第二電極;及 一(e)蚀刻步驟,其係堆積用於覆蓋上述第二電極之第 三層間絕緣膜,實施到達上述第二電極之第_連接孔及 到達上述第一層配線之第二連接孔的加工。 1.如申巧專利範圍第2 〇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製造 方法,其中 蝕刻上述第二電極的步驟,係於蝕刻上述第二層後, 以一描繪圖案後之上述第二層作爲遮光罩,來蝕刻上述第 一層0 22·-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包含: (a) 第一電極形成步驟,其係形成於半導體基板主面 上所形成之第一絕緣膜上; (b) 電容絕緣膜形成步驟,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電極 上; „ (〇第二電極形成步驟,其係形成於上述電容絕緣膜 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d)第二絕緣膜形成步驟,其係在上述第二電極上具 有露出弟一電極一部分的開口;及 (〇第一導體層形成步驟,其係形成於上述開口内; -其中,上述第二電極的形成步碟包含: (i)第一金屬層形成步驟,其係以含氧氣之化學氣相 成長法,形成於上述電容絕緣膜上;及 -4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97公釐) 564547 經 濟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消 費 合 作 社 印 製 s、申請專利範圍 第乳之第二金屬層形成步驟,其係形成於上述 弟一金屬層之上。 工逆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半導體積體電万法,其中上述第一金屬層爲白金膜及旬膜。“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 万法’其中上述第二金屬層包含鶴膜或氮化鶴膜。25. 如: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 万法’其中上述第二金屬層係以濺錢法形成。 〇 26. -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包本. 上ST二電極形成步驟,其係形成於半導體基板主面 上所形成足弟一絕緣膜上; (b)電容絕緣膜形成步驟,其係形成於上述第—電極 上 » >5^ :二::電極形成步驟,其係對上述數個第-電極連 ,.貝形成於上述電容絕緣膜上; 其中上述第二電極的形成步驟包含: 膜金屬層形成步驟’其係;成於上述電容絕緣 (⑴第二金屬層形成步驟,其膜厚大於上述第一 層,並形成於上述第一金屬層之上。 、屬27. 如:請::範圍,之半導體積體電 ·:’〃使上述罘-金屬層的電阻率小於上述第一金 屬層的電阻率。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製造
    訂 -43 本纸張尺度適财國國家標準(CNS)A4規k (2W X 297公f
    申請專利範圍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全屬1、中上述弟—金屬層爲白金膜或IT膜,上述第二 i屬層馬鎢膜或氮化鎢膜。 29·—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包含: 於二:個第一電極形成步驟,其係相互分離,且形成 、+導植基板主面上所形成之第—絕緣膜上. 上⑻及電容絕緣膜形成步驟,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電極 接(:)第二電極形成步驟,其係對上述數個第一電極連 、貝形成於上述電容絕緣膜上; 其中上述第二電極的形成步驟包含: 、(上)帛-金屬層形成步驟,其係以填滿上述相互分離 (弟―電極間之方式,形成第—金屬層於上述電容 膜上;及 (11)第二金屬層形成步驟,其係形成於上述第一金 層上。 旬 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製造 方法,其中上述第二金屬層係以濺鍍法來形成。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9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製造 方法,其中上述第二金屬層係由以濺鍍法形成之第三金 屬層與在其上以化學氣相成長法所形成之第四金屬層 形成。 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9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製造 方法,其中使上述第二金屬層的膜厚大於上述第一金屬 層的膜厚。 -4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L 裝 訂· 564547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33.如申請專利範圍_第2 9項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的製造 方法,其中上述第一金屬層爲白金膜或釕膜,上述第二 金屬層爲鶏膜或氮化鴒膜。 --------_--------裝___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HI寫本頁) •laj1 -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4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W089122892A 1999-11-11 2000-10-31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56454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99320725A JP5646798B2 (ja) 1999-11-11 1999-11-11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64547B true TW564547B (en) 2003-12-01

Family

ID=18124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22892A TW564547B (en) 1999-11-11 2000-10-31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756262B1 (zh)
JP (1) JP5646798B2 (zh)
KR (1) KR100661425B1 (zh)
TW (1) TW56454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6545B (zh) * 2018-09-20 2020-10-01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716146B (zh) * 2018-10-09 2021-01-11 美商美光科技公司 包括具有氫氣阻障材料之垂直電晶體之裝置及相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34715A (ja) * 2000-10-23 2002-05-10 Hitachi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68882A (ja) * 2001-08-08 2003-03-07 Huabang Electronic Co Ltd 記憶装置のストレージノ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79157A (ja) * 2001-12-10 2003-06-27 Nec Corp Mos型半導体装置
KR100416608B1 (ko) * 2002-01-16 2004-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505043B1 (ko) * 2002-05-25 2005-07-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패시터 형성 방법
US6770932B2 (en) * 2002-07-10 2004-08-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a memory region and a peripheral region,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0449253B1 (ko) * 2002-07-16 2004-09-18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커패시터 제조방법
KR100456697B1 (ko) * 2002-07-30 2004-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의 캐패시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895827B1 (ko) * 2002-12-20 2009-05-06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캐패시터의 플레이트 전극 콘택 형성 방법
JP2004228405A (ja) 2003-01-24 2004-08-12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470144B2 (ja) * 2003-03-19 2010-06-02 エルピーダメモリ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5108876A (ja) * 2003-09-26 2005-04-21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070043A1 (en) * 2003-09-30 2005-03-31 Koji Yamakaw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282450B2 (ja) 2003-12-01 2009-06-24 エルピーダメモリ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05112118A1 (ja) 2004-05-14 2005-11-24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4571836B2 (ja) * 2004-07-23 2010-10-27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727897B2 (en) * 2005-08-30 2010-06-0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ethod of etching a TE/PCMO stack using an etch stop layer
KR100733460B1 (ko) * 2005-12-28 2007-06-29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반도체 소자의 메탈 콘택 형성 방법
JP4267010B2 (ja) * 2006-08-02 2009-05-27 エルピーダメモリ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592273B2 (en) * 2007-04-19 2009-09-22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hydrogen barrier and method therefor
KR100883139B1 (ko) * 2007-06-28 2009-02-10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루테늄계 전극을 구비한 캐패시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9164535A (ja) * 2008-01-10 2009-07-23 Elpida Memory Inc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77717B2 (ja) * 2008-05-15 2013-08-28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62329A (ja) * 2008-09-03 2010-03-18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68747B2 (ja) 2009-02-03 2012-07-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Iii−v族化合物半導体素子
KR101087846B1 (ko) * 2010-11-04 2011-11-30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824735B1 (ko) * 2010-12-15 2018-02-01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KR101173480B1 (ko) 2011-01-31 2012-08-14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981724B1 (ko) 2012-04-18 2019-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14220423A (ja) * 2013-05-09 2014-11-20 ピーエスフォー ルクスコ エスエイアールエルPS4 Luxco S.a.r.l.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5103708A (ja) * 2013-11-26 2015-06-04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82195B1 (ko) 2014-07-16 2021-07-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저항 구조체를 갖는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WO2021056984A1 (zh) * 2019-09-27 2021-04-01 福建省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电接触结构、接触垫版图及结构、掩模板组合及制造方法
TWI737087B (zh) * 2019-12-19 2021-08-21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2437A (en) * 1991-06-13 1992-08-25 Ramtron Corporation Conducting electrode layers for ferroelectric capacitors in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method
US5218512A (en) * 1991-08-16 1993-06-08 Rohm Co., Ltd. Ferroelectric device
KR960006692A (ko) * 1994-07-15 1996-02-23 엄태희 평면 진동판 스피커
JP2697645B2 (ja) * 1994-10-31 1998-01-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597328B2 (ja) * 1995-12-08 2004-12-08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388089B2 (ja) * 1996-04-25 2003-03-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不揮発性半導体メモリ素子の製造方法
DE19640218C2 (de) * 1996-09-30 2000-11-02 Siemens Ag Integrierte Halbleiterspeicheranordnung mit Speicherkondensatoren
TW468253B (en) * 1997-01-13 2001-12-11 Hitachi Lt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JPH10223855A (ja) * 1997-02-06 1998-08-21 Hitachi Ltd 半導体メモリ装置及び半導体メモリ装置の製造方法
TW334611B (en) * 1997-02-24 1998-06-21 Mos Electronics Taiwan Inc The processes and structure for trenched stack-capacitor (II)
US6177361B1 (en) * 1997-05-23 2001-01-23 Micron Technology, Inc. In-situ formation of metal oxide and ferroelectric oxide films
JPH10335581A (ja) 1997-05-29 1998-1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340871A (ja) * 1997-06-06 1998-12-22 Toshiba Corp 研磨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926050B2 (ja) * 1997-07-24 1999-07-28 松下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168200A (ja) * 1997-10-01 1999-06-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キャパシタを有する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145410A (ja) 1997-11-13 1999-05-28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827766A (en) * 1997-12-11 1998-10-2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fabricating cylindrical capacitor for a memory cell
JPH11186524A (ja) * 1997-12-24 1999-07-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150706A (en) * 1998-02-27 2000-11-21 Micron Technology, Inc. Capacitor/antifuse structure having a barrier-layer electrode and improved barrier layer
TW384544B (en) * 1998-04-23 2000-03-11 United Silicon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ylindrical capacitors
JP4809961B2 (ja) * 1998-08-07 2011-11-09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505397B1 (ko) * 1998-12-30 2006-05-16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반도체메모리소자의캐패시터제조방법
JP4737789B2 (ja) * 1999-06-18 2011-08-03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6545B (zh) * 2018-09-20 2020-10-01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記憶裝置
US11049870B2 (en) 2018-09-20 2021-06-29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I716146B (zh) * 2018-10-09 2021-01-11 美商美光科技公司 包括具有氫氣阻障材料之垂直電晶體之裝置及相關方法
US11658246B2 (en) 2018-10-09 2023-05-23 Micron Technology, Inc. Devices including vertical transistor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electronic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1144266A (ja) 2001-05-25
JP5646798B2 (ja) 2014-12-24
KR100661425B1 (ko) 2006-12-27
US6756262B1 (en) 2004-06-29
KR20010051607A (ko) 2001-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64547B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508798B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400601B (en) Method of forming integrated circuit capacitor,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pacitor structure of integrate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s well as integrated circuit capacitor
TW410464B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both memory and logic circuit and its manufacture
JP2956482B2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37538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capacitor-under-bitlin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512519B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the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9141073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JP2004064091A (ja) 半導体装置のキャパシ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221411A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three-dimensional capacitor
TW557571B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040005564A (ko) 반도체 기억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5217189A (ja) 容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496243B1 (ko) 반도체 장치
US20080179652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269528B2 (ja) 容量素子を有する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83061B2 (ja) 半導体装置
JP2002198498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478145B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JP3752795B2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TW508757B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418586B1 (ko) 반도체소자의 제조방법
US20020013027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a plug contacted to a capacitor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capacitor
JPH10223864A (ja) 集積回路構造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US650111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capacitor using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film or ferroelectric fil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