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2844A - 具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油之膜 - Google Patents

具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油之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2844A
TW202222844A TW111104674A TW111104674A TW202222844A TW 202222844 A TW202222844 A TW 202222844A TW 111104674 A TW111104674 A TW 111104674A TW 111104674 A TW111104674 A TW 111104674A TW 202222844 A TW202222844 A TW 2022228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less
cellulose fibers
film
m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4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2869B (zh
Inventor
大崎浩二
長谷川嘉則
坪井拓磨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2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2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2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28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2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2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 C08L1/04Oxycellulose; Hydrocellulose, e.g.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5/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 B05D5/08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to obtain an anti-friction or anti-adhesive surfa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15/00Preparation of other cellulose derivatives or modified cellulose, e.g. complexes
    • C08B15/02Oxycellulose; Hydrocellulose; Cellulosehydrate, e.g.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 C08B15/04Carboxycellulose, e.g. prepared by oxidation with nitrogen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15/00Preparation of other cellulose derivatives or modified cellulose, e.g. complexes
    • C08B15/05Derivative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xygen, halogens or sulfur
    • C08B15/06Derivative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xygen, halogens or sulfur containing nitrogen, e.g. carbam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1/00Compositions of oils, fats or wax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1/00Compositions of oils, fats or wax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L91/005Drying oi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0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9D101/02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 C09D101/04Oxycellulose; Hydrocellulo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0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9D1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9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oils, fats or wax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16Antifouling paints; Underwater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5Additives macromolecula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70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e.g. fibres, flakes or microspher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1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D06M13/11Compounds containing epoxy groups or precursor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53Polyeth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64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 D06M15/643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11/00Pulp or paper, comprising cellulose or lignocellulose fibres of natural origin only
    • D21H11/16Pulp or paper, comprising cellulose or lignocellulose fibres of natural origin only modified by a particular after-treatment
    • D21H11/18Highly hydrated, swollen or fibrillatable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11/00Pulp or paper, comprising cellulose or lignocellulose fibres of natural origin only
    • D21H11/16Pulp or paper, comprising cellulose or lignocellulose fibres of natural origin only modified by a particular after-treatment
    • D21H11/20Chemically or biochemically modified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2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with,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2201/00Polymeric substrate or laminate
    • B05D2201/02Polymeric substr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2203/00Other substrates
    • B05D2203/30Other inorganic substrates, e.g. ceramics, silicon
    • B05D2203/35G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2401/00Form of the coating product, e.g. solution, water dispersion, powders or the like
    • B05D2401/10Organic solv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2602/00Organic fi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02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04Oxycellulose; Hydrocellulo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9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ils, fats or wax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56Non-aqueous solutions or dispers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6Applications used for fil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14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polymeric 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L2205/16Fibres; Fibril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101/00Chem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to be treated
    • D06M2101/02Natural fibres, other than mineral fibres
    • D06M2101/04Vegetal fibres
    • D06M2101/06Vegetal fibres cellulosi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Wrappers (AREA)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於選自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及羥基中之1種以上鍵結有修飾基而成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SP值為10以下之油的膜。本發明之膜可用於化妝料或食品之包裝容器之素材領域。

Description

具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油之膜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油之膜。
於化妝料或食品等之包裝容器等領域中,自先前以來一直進行防止對象物或污垢附著之表面膜之開發。最近,已知一種滑水、滑油性膜,其特徵在於:具有多孔質高分子膜與含浸於上述多孔質高分子膜之孔內部之滑劑液,上述多孔質高分子膜係由纖維狀高分子於三維方向上互相纏繞而形成網狀結構之骨架、且其空隙具有連續細孔結構(專利文獻1),於專利文獻1中,作為滑劑液,例示氟系油或聚矽氧油(如技術方案7)。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6-011375號公報
本發明係關於下述[1]~[4]。 [1]一種膜,其具有於選自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及羥基中之1種以上鍵結有修飾基而成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SP值為10以下之油。 [2]一種成形體,其具有如上述[1]記載之膜。 [3]一種於成形體上形成膜之方法,其包括:步驟1,其係製備含有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SP值為10以下之油之分散體;及步驟2,其係於成形體上塗佈步驟1中製備之分散體。 [4]一種膜用分散體,其具有於選自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及羥基中之1種以上鍵結有修飾基而成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SP值為10以下之油。
關於專利文獻1之技術,存在如下可能性:構成表面膜之油移動至對象物上,結果損害表面膜針對污垢等之附著防止效果。該現象於對象物(流質物)含有油性成分之情形時尤為明顯。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構成表面膜之油向流質物之移動性較小、可長期維持針對流質物之附著防止效果的膜。進而,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長期維持較高之針對流質物之附著防止效果的成形體。進而,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成形體上形成該膜之方法。進而,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該膜用之分散體。 關於本發明之膜,構成表面膜之油向流質物之移動性較小,可長期維持針對流質物之附著防止效果。進而,本發明之成形體由於具有本發明之膜,故而可長期維持較高之針對流質物之附著防止效果。進而,藉由本發明之於成形體上之膜之形成方法,可於成形體上形成此種膜。 [膜] 本發明之膜含有特定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SP值為10以下之油。此處,所謂膜,意指於室溫下不會流動而保持形狀之膜。就膜之表面硬度而言,較佳為如下膜:例如於使用微小硬度計進行測定之情形時,根據下述式所算出之馬氏硬度(HM)為0.1(N/mm 2)以上。具體而言,根據下述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測定膜之馬氏硬度。 HM=F/(26.43×hmax 2) F:試驗力(N) hmax:壓入深度之最大值(mm) 本發明之膜發揮構成表面膜之油向流質物之移動性較小、可長期維持針對流質物之附著防止效果的效果之機制尚不明確,但推測如下。認為SP值為10以下之油其疏水性高於SP值超過10之油,因此SP值為10以下之油與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親和性變強。推測其結果,SP值為10以下之油不會輕易自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分離,因此即便於流質物含有油性成分之情形時,亦不易向流質物移動。 本發明之膜其平滑性越高,則滑液表面性越高,因此較佳。具體而言,作為膜之算術平均粗糙度,就成本效益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3 μm以上,更佳為0.5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0.8 μm以上,另一方面,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0 μm以下,更佳為35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30 μm以下。再者,膜之算術平均粗糙度可根據下述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膜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制,就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 μm以上,更佳為3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5 μm以上,就經濟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000 μm以下,更佳為12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5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0 μm以下。再者,膜之厚度可藉由利用敷料器等塗佈工具設定塗膜厚度、或調整分散體中之溶劑之比率而成為所需值。 <滑液表面膜> 本發明之膜較佳為表現出文獻(超撥水・超撥油・滑液性表面之技術/發行人:元木浩/發行所:Science & Technology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月28日發行)中揭示之滑液表面性。於本說明書中,亦將發揮該滑液表面性之膜稱為「滑液表面膜」。 滑液表面性例如可藉由論文(Nature 2011年,vol477,p443-447)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具體而言,於室溫20℃下,對滑液表面滴下2 μL之液滴(20℃),靜置10秒後,以1°/s之速度使表面傾斜,測定液滴開始流動之角度(以下亦稱為滑落角),藉此可評價滑液表面性。例如於上述測定方法中使用十二烷作為液滴之情形時,就表現出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滑液表面膜上之滑落角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40°以下。 本發明之膜由於針對流質物之附著抑制效果較高,故而例如可作為用以將固體表面改質成滑液表面之滑液表面膜使用。 作為本發明之膜之用途,例如可列舉:化妝料或食品等之包裝容器之內裝材、運輸用管、船底、電線等之被覆材等。 本發明之膜之一特徵在於針對流質物之附著抑制效果較高。具體而言,滑落速度較佳為1.5 cm/min以上,更佳為2.0 cm/min以上,進而較佳為2.5 cm/min以上。進而,就針對流質物之附著抑制效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第5次測定時之滑落速度較佳為1.5 cm/min以上,更佳為2.0 cm/min以上,進而較佳為2.5 cm/min以上。再者,滑落速度可根據下述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膜之一特徵在於SP值為10以下之油向流質物之移動性較小。藉由移動性較小,可更長期地維持膜,其結果,亦更長期地發揮附著抑制效果。具體而言,潤滑油移動率較佳為10.0%以下,更佳為7.5%以下,進而較佳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0%。再者,潤滑油移動率可根據下述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流質物> 本發明中之所謂流質物,意指例如化妝料或食品之類的作為包裝對象或被覆對象之物體。藉由本發明之膜而可抑制附著之流質物並無特別限定,就容易表現出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流質物之黏度較佳為0.1 mPa・s以上,更佳為0.5 mPa・s以上,進而較佳為0.8 mPa・s以上,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100,000 mPa・s以下,更佳為80,000 mPa・s以下,進而較佳為50,000 mPa・s以下。再者,流質物之黏度可藉由E型黏度計(25℃、1 rpm、1分鐘後,標準錐形轉子,轉子編碼:01)進行測定。 又,就容易表現出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流質物之表面張力較佳為15 mN/m以上,更佳為18 mN/m以上,進而較佳為20 mN/m以上,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75 mN/m以下。再者,流質物之表面張力可藉由平板法(Wilhelmy法)進行測定。 <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 本發明中之所謂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只要為於選自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及羥基中之1種以上鍵結有修飾基而成者,且於SP值10以下之油中表現出分散性者即可。所謂於SP值10以下之油中具有分散性,例如係指如下情況:於使用E型黏度計(25℃、1 rpm、1分鐘後,標準錐形轉子,轉子編碼:01)測定油與對象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混合液之黏度之情形時,觀測到增黏。作為本發明中之疏水改質纖維素,例如較佳為以下者:以作為SP值10以下之油之代表例的角鯊烷中之纖維素纖維之濃度成為0.5質量%之方式所製備之液體於微細化處理後之分散液黏度成為50 mPa・s以上。再者,微細化處理可藉由下述方法進行。 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結晶度就滑液表面性表現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以上。又,就原料獲得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90%以下。再者,於本說明書中,纖維素之結晶度係藉由X射線繞射法根據繞射強度值所算出之纖維素I型結晶度,可依據下述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再者,所謂纖維素I型,意指天然纖維素之結晶形,所謂纖維素I型結晶度,意指纖維素整體中結晶區域量所占之比率。纖維素I型結晶結構之有無可藉由在X射線繞射測定中,於2θ=22.6°處存在波峰而判定。 關於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平均纖維長度及平均縱橫比之較佳範圍,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與下述微細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平均纖維長度及平均縱橫比之較佳範圍相同。又,可根據下述實施例中記載之測定方法而求出。 關於本發明之膜中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量,並無特別限定,就膜之滑液表面性及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4質量%以上,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40質量%以下,更佳為3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30質量%以下。 作為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例如可列舉:於具有陰離子性基之纖維素纖維(以下亦稱為「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上鍵結有修飾基而成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或於纖維素纖維表面之羥基以醚鍵形式鍵結有修飾基而成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B)(以下亦稱為「醚化纖維素纖維」),就可進一步發揮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 (纖維素纖維) 作為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原料之纖維素纖維,就環境方面而言,較佳為天然纖維素纖維,例如可列舉:針葉樹系紙漿、闊葉樹系紙漿等木材紙漿,棉短絨(cotton linter)、棉絨(cotton lint)之類的棉系紙漿,麥稈紙漿、甘蔗渣紙漿等非木材系紙漿,細菌纖維素等,可單獨使用該等中之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原料之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並無特別限定,就操作性及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 μm以上,更佳為5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15 μm以上,另一方面,較佳為300 μm以下,更佳為1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60 μm以下。 又,原料之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長度並無特別限定,就獲得性及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 μm以上,更佳為500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1,000 μm以上,又,較佳為5,000 μm以下,更佳為4,0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3,000 μm以下。原料之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及平均纖維長度可根據下述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 本發明中之所謂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意指於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上鍵結有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而成之纖維素纖維。 (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 作為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中所含之陰離子性基,例如可列舉:羧基、磺酸基及磷酸基等,就向纖維素纖維之導入效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羧基。關於成為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中之陰離子性基之相對者的離子(相對離子),例如可列舉:製造時於鹼存在下生成之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及鋁離子等金屬離子,或利用酸置換該等金屬離子而生成之質子等。 (陰離子性基含量) 關於本發明中所使用之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中之陰離子性基含量,就修飾基導入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 mmol/g以上,更佳為0.4 mmol/g以上,進而較佳為0.6 mmol/g以上,進而較佳為0.8 mmol/g以上。又,就操作性提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 mmol/g以下,更佳為2 mmol/g以下,進而較佳為1.8 mmol/g以下。再者,所謂「陰離子性基含量」,意指構成纖維素纖維之纖維素中之陰離子性基之總量,具體而言,可根據下述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又,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平均纖維長度及平均縱橫比之較佳範圍與上述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相同,且與下述微細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及平均纖維長度之較佳範圍相同。又,可根據下述實施例中記載之測定方法而求出。 (導入陰離子性基之步驟)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可藉由如下方式獲得:對於對象之纖維素纖維實施氧化處理或陰離子性基之加成處理,導入至少1個以上之陰離子性基而進行陰離子改質。 作為成為陰離子改質之對象的纖維素纖維,可列舉原料之纖維素纖維。就分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藉由鹼水解處理或酸水解處理等對原料之纖維素纖維進行短纖維化處理而獲得之平均纖維長度為1 μm以上且1,000 μm以下的纖維素纖維。 以下,分為(i)對纖維素纖維導入羧基作為陰離子性基之情形、與(ii)對纖維素纖維導入磺酸基或磷酸基作為陰離子性基之情形,更具體地進行說明。 (i)對纖維素纖維導入羧基作為陰離子性基之情形 作為對纖維素纖維導入羧基作為陰離子性基之方法,例如可列舉:將纖維素之羥基進行氧化而轉化為羧基之方法,或使纖維素之羥基與選自由具有羧基之化合物、具有羧基之化合物之酸酐及該等之衍生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進行反應之方法。 (氧化纖維素纖維) 於本說明書中,將具有羧基之纖維素纖維稱為「氧化纖維素纖維」。氧化纖維素纖維例如可藉由應用如下方法製造:使用2,2,6,6-四甲基-1-哌啶-N-氧自由基(TEMPO)作為觸媒,進而併用次氯酸鈉等氧化劑、溴化鈉等溴化物,將纖維素纖維之羥基氧化成羧基。更詳細而言,可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11-140632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進而進行追加氧化處理或還原處理,藉此製備為醛基經去除之氧化纖維素纖維。氧化纖維素纖維與其以外之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相比,就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 (ii)對纖維素纖維導入磺酸基或磷酸基作為陰離子性基之情形 作為對纖維素纖維導入磺酸基作為陰離子性基之方法,可列舉於纖維素纖維中添加硫酸並進行加熱之方法等。 作為對纖維素纖維導入磷酸基作為陰離子性基之方法,可列舉:於乾燥狀態或濕潤狀態之纖維素纖維中混合磷酸或磷酸衍生物之粉末或水溶液之方法、或於纖維素纖維之分散液中添加磷酸或磷酸衍生物之水溶液之方法等。於採用該等方法之情形時,通常於混合或添加磷酸或磷酸衍生物之粉末或水溶液後,進行脫水處理及加熱處理等。 (修飾基) 本說明書中,所謂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中之修飾基之鍵結,意指於纖維素纖維表面之陰離子性基、較佳為羧基上以離子鍵及/或共價鍵形式鍵結有修飾基之狀態。作為於陰離子性基上之鍵結樣式,可列舉:離子鍵結、共價鍵結。作為此處之共價鍵,例如可列舉:醯胺鍵、酯鍵、胺基甲酸酯鍵,其中,就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醯胺鍵。就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作為本發明中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較佳為藉由將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以離子鍵及/或醯胺鍵形式鍵結於纖維素纖維表面既存之羧基所獲得者。 (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 作為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只要為能夠導入下述修飾基者即可,根據鍵結樣式,例如可使用以下者。於離子鍵之情形時,可為一級胺、二級胺、三級胺、四級銨化合物、鏻化合物中之任意者。該等之中,就分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一級胺、二級胺、三級胺、四級銨化合物。又,作為上述銨化合物或鏻化合物之陰離子成分,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可較佳列舉:氯離子或溴離子等鹵素離子、硫酸氫根離子、過氯酸根離子、四氟硼酸根離子、六氟磷酸根離子、三氟甲磺酸根離子、羥基離子,可更佳列舉羥基離子。於共價鍵之情形時,根據被取代之官能基,可使用以下者。 關於對羧基之修飾,於醯胺鍵之情形時,可為一級胺、二級胺中之任意者。於酯鍵之情形時,可為醇,例如可例示:丁醇、辛醇、十二醇。於胺基甲酸酯鍵之情形時,可為異氰酸酯化合物。 作為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中之修飾基,可使用烴基等。該等可單獨地或以2種以上之組合之形式鍵結(導入)至纖維素纖維。 (烴基) 作為烴基,例如可列舉:鏈式飽和烴基、鏈式不飽和烴基、環式飽和烴基、及芳香族烴基,就抑制副反應之觀點及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鏈式飽和烴基、環式飽和烴基、及芳香族烴基。關於烴基之碳數,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2以上,進而較佳為3以上,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4以下,進而較佳為18以下。 鏈式飽和烴基可為直鏈狀或支鏈狀。關於鏈式飽和烴基之碳數,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一個修飾基中之碳數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2以上,進而較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6以上,進而較佳為8以上。又,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4以下,進而較佳為18以下,進而較佳為16以下。再者,以下之所謂烴基之碳數,意指一個修飾基中之碳數。 作為鏈式飽和烴基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丁基、戊基、第三戊基、異戊基、己基、異己基、庚基、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八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八烷基等,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丁基、戊基、第三戊基、異戊基、己基、異己基、庚基、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八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八烷基。該等分別可單獨導入或以任意比率導入2種以上。 鏈式不飽和烴基可為直鏈狀或支鏈狀。關於鏈式不飽和烴基之碳數,就操作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2以上,進而較佳為3以上。又,就易獲得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18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進而較佳為8以下。 作為鏈式不飽和烴基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異丁烯基、異戊二烯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壬烯基、癸烯基、十二烯基、十三烯基、十四烯基、十八烯基,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異丁烯基、異戊二烯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壬烯基、癸烯基、十二烯基。該等分別可單獨導入或以任意比率導入2種以上。 關於環式飽和烴基之碳數,就操作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4以上,進而較佳為5以上。又,就易獲得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0以下,更佳為16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進而較佳為8以下。 作為環式飽和烴基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環丙烷基、環丁基、環戊烷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環壬基、環癸基、環十二烷基、環十三烷基、環十四烷基、環十八烷基等,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環丙烷基、環丁基、環戊烷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環壬基、環癸基、環十二烷基。該等分別可單獨導入或以任意比率導入2種以上。 作為芳香族烴基,例如選自由芳基及芳烷基所組成之群中。關於芳基及芳烷基,芳香族環其本身可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上述芳基之總碳數為6以上即可,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4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4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進而較佳為10以下。 上述芳烷基之總碳數為7以上,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8以上,又,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24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4以下,進而較佳為13以下,進而較佳為11以下。 作為芳基,例如可列舉: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聯苯基、三苯基、聯三苯基、及該等基經下述取代基取代而成之基,該等分別可單獨導入1種或以任意比率導入2種以上。其中,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苯基、聯苯基、聯三苯基。 作為芳烷基,例如可列舉:苄基、苯乙基、苯基丙基、苯基戊基、苯基己基、苯基庚基、苯基辛基、及該等基之芳香族基經下述取代基取代而成之基等,該等分別可單獨導入1種或以任意比率導入2種以上。其中,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苄基、苯乙基、苯基丙基、苯基戊基、苯基己基、苯基庚基。 用以導入上述烴基之一級胺、二級胺、三級胺、四級銨化合物、鏻化合物、酸酐、異氰酸酯化合物可使用市售品,或藉由公知方法製備。 作為一~三級胺,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碳數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2以上,進而較佳為3以上,就相同觀點而言,碳數較佳為20以下,更佳為18以下,進而較佳為16以下(其中,不包括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作為一~三級胺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乙基胺、二乙基胺、三乙基胺、丙基胺、二丙基胺、丁基胺、二丁基胺、己基胺、二己基胺、辛基胺、二辛基胺、三辛基胺、十二烷基胺、二-十二烷基胺、硬脂基胺、二硬脂基胺、單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苯胺、及苄胺、以及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等。作為四級銨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氫氧化四甲基銨(TMAH)、氫氧化四乙基銨(TEAH)、氯化四乙基銨、氫氧化四丙基銨(TPAH)、氫氧化四丁基銨(TBAH)、氯化四丁基銨、氯化月桂基三甲基銨、氯化二月桂基二甲基、氯化硬脂基三甲基銨、氯化二硬脂基二甲基銨、氯化鯨蠟基三甲基銨、氯化烷基苄基二甲基銨。該等之中,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丙基胺、二丙基胺、丁基胺、二丁基胺、己基胺、二己基胺、辛基胺、二辛基胺、三辛基胺、十二烷基胺、二-十二烷基胺、二硬脂基胺、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氫氧化四乙基銨(TEAH)、氫氧化四丁基銨(TBAH)、氫氧化四丙基銨(TPAH)、苯胺,更佳為丙基胺、十二烷基胺、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氫氧化四丁基銨(TBAH)、苯胺,進而較佳為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 該等化合物之中,特別是使用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所獲得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作為膜、尤其滑液表面膜之原料有用。因此,關於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於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上鍵結有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而成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於將該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製成滑液表面膜之情形時,可發揮優異之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移動之性能之效果。 (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 關於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作為較佳者,可列舉25℃下之動黏度為10~20,000 mm 2/s、胺基當量400~8,000 g/mol之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 25℃下之動黏度可利用奧氏(Ostwald)型黏度計求出,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更佳為200~10,000 mm 2/s,進而較佳為500~5,000 mm 2/s。 又,胺基當量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00~8,000 g/mol,更佳為600~5,000 g/mol,進而較佳為800~3,000 g/mol。再者,胺基當量係對應於每個氮原子之分子量,可藉由胺基當量(g/mol)=質量平均分子量/每一分子之氮原子數而求出。此處,質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並以聚苯乙烯作為標準物質所求出之值,氮原子數可藉由元素分析法求出。 作為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通式(a1)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式中,R 1a表示選自碳數1~3之烷基、羥基、碳數1~3之烷氧基或氫原子中之基,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或羥基。R 2a為選自碳數1~3之烷基、羥基或氫原子中之基,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或羥基。B表示具有至少一個胺基之側鏈,R 3a表示碳數1~3之烷基或氫原子。x及y分別表示平均聚合度,以使該化合物於25℃下之動黏度及胺基當量成為上述範圍之方式選擇。再者,R 1a、R 2a、R 3a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又,複數個R 2a可相同亦可不同] 於通式(a1)之化合物中,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x較佳為10~10,000之數,更佳為20~5,000之數,進而較佳為30~3,000之數。y較佳為1~1,000之數,更佳為1~500之數,進而較佳為1~200之數。通式(a1)之化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2,000~1,000,000,更佳為5,000~100,000,進而較佳為8,000~50,000。 於通式(a1)中,作為具有胺基之側鏈B,可列舉下述者。 -C 3H 6-NH 2-C 3H 6-NH-C 2H 4-NH 2-C 3H 6-NH-[C 2H 4-NH] e-C 2H 4-NH 2-C 3H 6-NH(CH 3) -C 3H 6-NH-C 2H 4-NH(CH 3) -C 3H 6-NH-[C 2H 4-NH] f-C 2H 4-NH(CH 3) -C 3H 6-N(CH 3) 2-C 3H 6-N(CH 3)-C 2H 4-N(CH 3) 2-C 3H 6-N(CH 3)-[C 2H 4-N(CH 3)] g-C 2H 4-N(CH 3) 2-C 3H 6-NH-cyclo-C 5H 11(此處,e、f、g分別為1~30之數) 本發明中使用之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製造:使用如氫氧化鈉之鹼性觸媒,並加熱至80~110℃,使利用過剩之水將通式(a2)所表示之有機烷氧基矽烷進行水解而獲得之水解物、與二甲基環聚矽氧烷進行平衡反應,於反應混合物達到所需黏度時,使用酸來中和鹼性觸媒(參照日本專利特開昭53-98499號)。 H 2N(CH 2) 2NH(CH 2) 3Si(CH 3)(OCH 3) 2(a2) 又,作為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選自由1個側鏈B中具有1個胺基之單胺基改質聚矽氧、及1個側鏈B中具有2個胺基之二胺基改質聚矽氧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更佳為選自由具有胺基之側鏈B係以-C 3H 6-NH 2表示之化合物[以下稱為(a1-1)成分]、及具有胺基之側鏈B係以-C 3H 6-NH-C 2H 4-NH 2表示之化合物[以下稱為(a1-2)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 作為本發明中之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就性能方面而言,較佳為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造之TSF4703(動黏度:1000,胺基當量:1600)、TSF4708(動黏度:1000,胺基當量:2800),Dow Corning Toray Silicon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SF8457C(動黏度:1200,胺基當量:1800)、SF8417(動黏度:1200,胺基當量:1700)、BY16-209(動黏度:500,胺基當量:1800)、BY16-892(動黏度:1500,胺基當量:2000)、BY16-898(動黏度:2000,胺基當量:2900)、FZ-3760(動黏度:220,胺基當量:1600),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F8002(動黏度:1100,胺基當量:1700)、KF867(動黏度:1300,胺基當量:1700)、KF-864(動黏度:1700,胺基當量:3800)、BY16-213(動黏度:55,胺基當量:2700)、BY16-853U(動黏度:14,胺基當量:450)。於“()”內,動黏度表示25℃下之測定值(單位:mm 2/s),胺基當量之單位為g/mol。 作為(a1-1)成分,更佳為BY16-213(動黏度:55,胺基當量:2700)、BY16-853U(動黏度:14,胺基當量:450)。 作為(a1-2)成分,更佳為SF8417(動黏度:1200,胺基當量:1700)、BY16-209(動黏度:500,胺基當量:1800)、FZ-3760(動黏度:220,胺基當量:1600)。 關於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中之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相對於每單位質量之纖維素纖維,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1 mmol/g以上,更佳為0.05 mmol/g以上,進而較佳為0.1 mmol/g以上,進而較佳為0.3 mmol/g以上,進而較佳為0.5 mmol/g以上。又,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 mmol/g以下,更佳為2.5 mmol/g以下,進而較佳為2 mmol/g以下,進而較佳為1.8 mmol/g以下,進而較佳為1.5 mmol/g以下。此處,於同時對纖維素纖維導入任意2種以上之修飾基作為修飾基之情形時,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較佳為所導入之修飾基之合計量處於上述範圍內。 關於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中之修飾基之導入率,對於各修飾基而言,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30%以上,進而較佳為50%以上,進而較佳為60%以上,進而較佳為70%以上,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99%以下,更佳為97%以下,進而較佳為95%以下,進而較佳為90%以下。此處,於同時對纖維素纖維導入任意2種以上之修飾基作為修飾基之情形時,較佳為合計之導入率之上限不超過100%且處於上述範圍內。 再者,上述修飾基可進而具有取代基,例如於烴基之情形時,較佳為包括取代基在內之修飾基整體之總碳數處於上述範圍內。作為取代基,例如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戊氧基、異戊氧基、己氧基等碳數1~6之烷氧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異丙氧基羰基、丁氧基羰基、異丁氧基羰基、第二丁氧基羰基、第三丁氧基羰基、戊氧基羰基、異戊氧基羰基等烷氧基之碳數為1~6之烷氧基-羰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鹵素原子;乙醯基、丙醯基等碳數1~6之醯基;芳烷基;芳烷氧基;碳數1~6之烷基胺基;烷基之碳數為1~6之二烷基胺基。再者,上述烴基其本身可作為取代基而鍵結。 於本說明書中,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中之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及導入率可藉由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之添加量或種類、反應溫度、反應時間、溶劑等進行調整。所謂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mmol/g)及導入率(%),意指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之表面之陰離子性基上所導入之修飾基之量及比率。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之陰離子性基含量可藉由公知方法(例如滴定、IR測定等)進行測定而算出。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中之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及導入率例如藉由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而算出。 [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之製造方法] 關於本發明中所使用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可藉由公知方法製造,只要可對上述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導入修飾基,則並無特別限定。再者,此處提及之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可以是醛基經去除之氧化纖維素纖維,可藉由如下方式製備:參照公知方法、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1-140632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進而進行上述追加氧化處理或還原處理。 作為具體之製造方法,根據修飾基向氧化纖維素纖維之導入態樣,可列舉以下兩種態樣。即,可列舉:修飾基經由離子鍵而鍵結於氧化纖維素纖維之態樣(態樣A)、修飾基經由共價鍵而鍵結於氧化纖維素纖維之態樣(態樣B)。再者,關於共價鍵,以下揭示醯胺鍵之情形。 [態樣A] 步驟(1):使天然纖維素纖維於N-氧自由基化合物存在下氧化,而獲得氧化纖維素纖維 步驟(2A):將步驟(1)中獲得之氧化纖維素纖維、與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進行混合 [態樣B] 步驟(1):使天然纖維素纖維於N-氧自由基化合物存在下氧化,而獲得氧化纖維素纖維 步驟(2B):使步驟(1)中獲得之氧化纖維素纖維、與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進行醯胺化反應 關於修飾基之導入方法,例如於態樣A時,可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15-143336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於態樣B時,可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15-143337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進行。又,於本發明中,可採用如下方法:於步驟(1)之後進行下述微細化步驟,製成微細纖維素纖維後再進行步驟(2A或2B)之方法(第1製造形態);及於步驟(1)後依序進行步驟(2A或2B),其後進行微細化步驟而獲得微細纖維素纖維之方法(第2製造形態)。再者,有時將微細化處理後之纖維素纖維特別地稱為「微細纖維素纖維」。 以下,基於態樣A之第1製造形態,說明微細纖維素纖維之製造方法。 [步驟(1)] 步驟(1)係使天然纖維素纖維於N-氧自由基化合物存在下氧化,而獲得氧化纖維素纖維。具體而言,對天然纖維素纖維進行日本專利特開2015-143336號或日本專利特開2015-143337號所記載之氧化處理步驟(例如使用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之氧化處理)及精製步驟(視需要),藉此獲得羧基含量較佳為0.1 mmol/g以上之氧化纖維素纖維。藉由以TEMPO作為觸媒進行纖維素纖維之氧化處理,而選擇性地將纖維素結構單元之C6位之羥基甲基(-CH 2OH)轉化為羧基。該方法尤其於成為原料之纖維素纖維表面之氧化對象的C6位之羥基之選擇性優異,且反應條件亦平穩的方面有利。 (微細化步驟) 其次,於(可視需要進行)精製步驟後,進行將步驟(1)中獲得之氧化纖維素纖維加以微細化之步驟,而獲得微細之氧化纖維素纖維。於微細化步驟中,較佳為使經過精製步驟之氧化纖維素纖維分散於溶劑中,進行微細化處理。 關於作為分散介質之溶劑,除了水以外,亦可例示:甲醇、乙醇、丙醇等碳數1~6、較佳為碳數1~3之醇;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等碳數3~6之酮;直鏈或支鏈狀之碳數1~6之飽和烴或不飽和烴;苯、甲苯等芳香族烴;二氯甲烷、氯仿等鹵化烴;碳數2~5之低級烷基醚;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二甲基亞碸、琥珀酸與三乙二醇單甲醚之二酯等極性溶劑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就微細化處理之操作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水、碳數1~6之醇、碳數3~6之酮、碳數2~5之低級烷基醚、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二甲基亞碸、琥珀酸甲基三乙二醇二酯等極性溶劑,就減輕環境負荷之觀點而言,更佳為水。關於溶劑之使用量,只要為能夠使氧化纖維素纖維分散之有效量即可,並無特別限制,相對於氧化纖維素纖維,較佳為使用1~500質量倍,更佳為使用2~200質量倍。 作為微細化處理中所使用之裝置,宜使用公知之分散機。例如可使用:離解機、打漿機、低壓均質機、高壓均質機、研磨機、剪切磨機、球磨機、噴射磨機、短軸擠出機、雙軸擠出機、加壓捏合機、班布里混合機、拉勃塑性磨機(Laboplastomill)、超音波攪拌機、家用榨汁機攪拌機等。又,微細化處理中之反應物纖維之固形物成分含量較佳為50質量%以下。 如此,可獲得纖維素纖維結構單元之C6位之羥基經由醛基而被選擇性地氧化成羧基的纖維素纖維。 [步驟(2A)] 於第1製造形態中,步驟(2A)係將經過上述步驟所獲得之氧化纖維素纖維、與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進行混合,而獲得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具體而言,將氧化纖維素纖維與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於溶劑中混合即可,例如可依據日本專利特開2015-143336號中記載之方法製造。 作為步驟(2A)中所使用之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可列舉上述者。 上述化合物之使用量可根據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中之修飾基之所需鍵結量而決定,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以使胺基相對於氧化纖維素纖維所含有之羧基1 mol而較佳為成為0.01 mol以上、更佳為成為0.1 mol以上的量使用,就製品純度之觀點而言,以使胺基較佳為成為50 mol以下、更佳為成為20 mol以下、進而較佳為成為10 mol以下的量使用。再者,可將上述範圍內所含之量之化合物一次性供於反應,亦可分次供於反應。於化合物為單胺之情形時,上述胺基等同於胺。 作為溶劑,較佳為選擇可使所使用之化合物溶解之溶劑,例如可列舉:甲醇、乙醇、異丙醇(IPA)、N,N-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N,N-二甲基乙醯胺、四氫呋喃(THF)、琥珀酸與三乙二醇單甲醚之二酯、丙酮、甲基乙基酮(MEK)、乙腈、二氯甲烷、氯仿、甲苯、乙酸、水等,可單獨使用該等中之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該等極性溶劑之中,較佳為琥珀酸與三乙二醇單甲醚之二酯、乙醇、DMF、水。 關於混合時之溫度,就化合物之反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以上,更佳為5℃以上,進而較佳為10℃以上。又,就著色等製品品質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以下,更佳為4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關於混合時間,可根據所使用之化合物及溶劑之種類而適當設定,就化合物之反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1小時以上,更佳為0.1小時以上,進而較佳為1小時以上,就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8小時以下,更佳為24小時以下。 生成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後,為了去除未反應之化合物等,可適當進行後處理。作為該後處理之方法,例如可採用過濾、離心分離、透析等。 又,關於態樣B之製造方法,由於步驟(1)係與態樣A同樣地進行,故而以下記載第1製造形態中之步驟(2B)。又,例如可藉由日本專利特開2013-151661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製造。 [步驟(2B)] 於第1製造形態中,步驟(2B)係使經過上述步驟所獲得之氧化纖維素纖維、與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進行醯胺化反應,而獲得纖維素纖維。作為上述混合方法,只要其混合程度可使原料進行反應,則無特別問題,具體而言,將上述原料於縮合劑之存在下混合,使氧化纖維素纖維所含有之羧基、與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之胺基進行縮合反應而形成醯胺鍵。 作為步驟(2B)中所使用之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可列舉上述者。 於步驟(2B)中,使氧化纖維素纖維與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於縮合劑之存在下進行醯胺化。 關於上述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之使用量,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以使胺基相對於氧化纖維素纖維所含有之羧基1 mol而較佳為成為0.1 mol以上、更佳為成為0.5 mol以上的量使用,就製品純度之觀點而言,以使胺基較佳為成為50 mol以下、更佳為成為20 mol以下、進而較佳為成為10 mol以下的量使用。再者,可將上述範圍內所含之量之化合物一次性供於反應,亦可分次供於反應。 作為縮合劑,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合成化學系列 肽合成(丸善社)P116中記載之縮合劑、或Tetrahedron, 57, 1551(2001)中記載之縮合劑等,例如可列舉氯化4-(4,6-二甲氧基-1,3,5-三𠯤-2-基)-4-甲基嗎啉鎓(以下有時稱為「DMT-MM」)等。 於上述醯胺化反應中,可列舉上述微細化步驟中之溶劑,較佳為選擇可使所使用之化合物溶解之溶劑。 上述醯胺化反應中之反應時間及反應溫度可根據所使用之化合物及溶劑之種類等而適當選擇,就反應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24小時,更佳為10~20小時。又,關於反應溫度,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以上,更佳為5℃以上,進而較佳為10℃以上。又,就著色等製品品質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00℃以下,更佳為8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 於上述反應後,為了去除未反應之化合物或縮合劑等,可適當進行後處理。作為該後處理之方法,例如可採用過濾、離心分離、透析等。 再者,無論態樣A或態樣B,於第2製造形態中,按照步驟(1)、步驟(2A)或步驟(2B)、微細化步驟之順序進行上述各步驟,除此以外,可藉由與第1製造形態相同之方法進行。 又,亦可為將態樣A及態樣B加以組合而獲得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即,具有經由離子鍵而連結之修飾基與經由醯胺鍵而連結之修飾基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於該情形時,可先進行步驟(2A)與步驟(2B)中之某一步驟。 如此,可獲得於纖維素纖維上經由離子鍵及/或共價鍵而連結有修飾基而成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 <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B)(醚化纖維素纖維)> 本發明中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B)(亦稱為醚化纖維素纖維)之特徵在於:於纖維素纖維表面經由醚鍵而鍵結有修飾基,較佳為具有纖維素I型結晶結構。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經由醚鍵而鍵結」,意指修飾基與纖維素纖維表面之羥基進行反應形成醚鍵之狀態。 醚化纖維素纖維中之修飾基較佳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此處,於可具有取代基之烴基中,作為烴基,可列舉:飽和或不飽和之直鏈或支鏈之脂肪族烴基、苯基等芳香族烴基、或環己基等脂環式烴基。又,於本發明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烴基中,作為取代基,可列舉:鹵素原子、氧伸乙基等氧伸烷基、及羥基等。 作為此種醚化纖維素纖維之較佳態樣(記為「態樣1」),例如可列舉如下者:於纖維素纖維經由醚鍵而鍵結有選自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取代基及下述通式(2)所表示之取代基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取代基,且具有纖維素I型結晶結構。 -CH 2-CH(R 0)-R 1(1) -CH 2-CH(R 0)-CH 2-(OA) n-O-R 1(2) [式中,通式(1)及通式(2)中之R 0表示氫原子或羥基,R 1分別獨立表示碳數3以上且30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通式(2)中之n表示0以上且50以下之數,A表示碳數1以上且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2價飽和烴基] 作為態樣1之具體例,例如可例示下述通式(4)所表示之醚化纖維素纖維。 [化2]
Figure 02_image003
[式中,R為相同或不同,表示氫、或選自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取代基及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取代基中之取代基,m較佳為20以上且3000以下之整數,其中,全部之R同時為氫之情形除外] 通式(4)所表示之醚化纖維素纖維具備導入有上述取代基之纖維素單元之重複結構。作為重複結構之重複數的通式(4)中之m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0以上且3000以下之整數。 (可具有取代基之烴基) 態樣1之醚化纖維素纖維係單獨地或以任意組合之形式導入有選自上述通式(1)及下述通式(2)所表示之取代基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取代基。再者,於所導入之取代基來自上述取代基群中之任一群組之情形時,可導入各取代基群中之相同之取代基或2種以上之組合之取代基。 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通式(1)及通式(2)中之R 0較佳為羥基。 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通式(1)中之R 1之碳數較佳為25以下。具體而言,可例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異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三十烷基等。 通式(2)中之R 1之碳數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以上,就滑液表面性、獲得性及反應性提高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7以下。具體而言,可列舉與上述通式(1)中之R 1相同者。 通式(2)中之A與鄰接之氧原子形成氧伸烷基。A之碳數就滑液表面性、獲得性及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以上,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4以下。具體而言,可例示: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戊基、伸己基等。 通式(2)中之n表示環氧烷之加成莫耳數。n就滑液表面性、獲得性及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以上,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40以下。 作為通式(2)中之A與n之組合,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如下組合:A為碳數2以上且3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2價飽和烴基,n為0以上且20以下之數。 作為通式(1)所表示之取代基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戊基、己基、辛基、2-乙基己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異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丙基羥基乙基、丁基羥基乙基、戊基羥基乙基、己基羥基乙基、庚基羥基乙基、辛基羥基乙基、2-乙基己基羥基乙基、壬基羥基乙基、癸基羥基乙基、十一烷基羥基乙基、十二烷基羥基乙基、十六烷基羥基乙基、十八烷基羥基乙基、異十八烷基羥基乙基、二十烷基羥基乙基、三十烷基羥基乙基等。 作為通式(2)所表示之取代基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3-丁氧基-2-羥基-丙基、3-己氧基環氧乙烷-2-羥基-丙基、3-己氧基-2-羥基-丙基、3-辛氧基環氧乙烷-2-羥基-丙基、3-辛氧基-2-羥基-丙基、6-乙基-3-己氧基-2-羥基-丙基、6-乙基-3-己氧基環氧乙烷-2-羥基-丙基、3-癸氧基環氧乙烷-2-羥基-丙基、3-癸氧基-2-羥基-丙基、3-十一烷氧基環氧乙烷-2-羥基-丙基、3-十一烷氧基-2-羥基-丙基、3-十二烷氧基環氧乙烷-2-羥基-丙基、3-十二烷氧基-2-羥基-丙基、3-十六烷氧基環氧乙烷-2-羥基-丙基、3-十六烷氧基-2-羥基-丙基、3-十八烷氧基環氧乙烷-2-羥基-丙基、3-十八烷氧基-2-羥基-丙基等。再者,環氧烷之加成莫耳數為0以上且50以下即可,例如可例示上述具有環氧乙烷等氧伸烷基之取代基中加成莫耳數為10、12、13、20莫耳之取代基。 (導入率) 於醚化纖維素纖維中,修飾基相對於纖維素之無水葡萄糖單元1莫耳的導入率取決於修飾基之種類,不可一概而論,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001莫耳以上,又,就具有纖維素I型結晶結構、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5莫耳以下。此處,於同時導入通式(1)所表示之取代基與通式(2)所表示之取代基兩者作為修飾基之情形時,表示合計之導入莫耳率。再者,於本說明書中,醚化纖維素纖維中之修飾基之導入率可根據下述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平均纖維直徑) 作為本發明中之醚化纖維素纖維,平均纖維直徑與取代基之種類無關,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示:平均纖維直徑為微米級之態樣、平均纖維直徑為奈米級之態樣。 關於微米級之態樣之醚化纖維素纖維,就滑液表面性、操作性、獲得性、及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 μm以上。又,上限並無特別設定,就滑液表面性、操作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 μm以下。再者,於本說明書中,微米級之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可藉由與原料之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相同之方法測定。 關於奈米級之態樣之醚化纖維素纖維,就滑液表面性、操作性、獲得性、及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 nm以上,就滑液表面性及操作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0 nm以下。再者,於本說明書中,奈米級之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可藉由與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相同之方法測定。 [醚化纖維素纖維之製造方法] 如上所述,本發明中之醚化纖維素纖維於纖維素纖維表面經由醚鍵而鍵結有修飾基、較佳為上述可具有取代基之烴基,修飾基之導入可藉由公知方法進行,並無特別限定。以下,對態樣1之醚化纖維素纖維之製造方法之具體例進行說明。 作為態樣1之醚化纖維素纖維之製造方法之具體例,可列舉如下態樣:使上述原料之纖維素纖維於鹼存在下與特定之化合物進行反應。 又,就減少製造步驟數之觀點而言,可使用預先經微細化之纖維素纖維作為原料之纖維素纖維,關於該情形時之平均纖維直徑,就獲得性及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 nm以上。又,上限並無特別設定,就操作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0 nm以下。 (鹼) 於本製造方法中,於上述原料之纖維素纖維中混合鹼。 作為鹼,並無特別限制,就促進醚化反應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選自由鹼金屬氫氧化物、鹼土金屬氫氧化物、一~三級胺、四級銨鹽、咪唑及其衍生物、吡啶及其衍生物、以及烷氧化物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或2種以上。 作為鹼金屬氫氧化物及鹼土金屬氫氧化物,可列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氫氧化鈣、氫氧化鋇等。 所謂一~三級胺,意指一級胺、二級胺及三級胺,作為具體例,可列舉:乙二胺、二乙基胺、脯胺酸、N,N,N',N'-四甲基乙二胺、N,N,N',N'-四甲基-1,3-丙二胺、N,N,N',N'-四甲基-1,6-己二胺、三(3-二甲基胺基丙基)胺、N,N-二甲基環己基胺、三乙基胺等。 作為四級銨鹽,可列舉:氫氧化四丁基銨、氯化四丁基銨、氟化四丁基銨、溴化四丁基銨、氫氧化四乙基銨、氯化四乙基銨、氟化四乙基銨、溴化四乙基銨、氫氧化四甲基銨、氯化四甲基銨、氟化四甲基銨、溴化四甲基銨等。 作為咪唑及其衍生物,可列舉:1-甲基咪唑、3-胺基丙基咪唑、羰基二咪唑等。 作為吡啶及其衍生物,可列舉:N,N-二甲基-4-胺基吡啶、甲基吡啶等。 作為烷氧化物,可列舉:甲醇鈉、乙醇鈉、第三丁醇鉀等。 關於鹼之量,相對於原料之纖維素纖維之無水葡萄糖單元,就促進醚化反應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1當量以上,就製造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當量以下。 再者,上述原料之纖維素纖維與鹼之混合可於溶劑存在下進行。作為溶劑,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水、異丙醇、第三丁醇、二甲基甲醯胺、甲苯、甲基異丁基酮、乙腈、二甲基亞碸、二甲基乙醯胺、1,3-二甲基-2-咪唑啶酮、己烷、1,4-二㗁烷、及該等之混合物。 只要可均勻地進行混合,原料之纖維素纖維與鹼之混合之溫度或時間並無特別限制。 其次,於上述獲得之原料之纖維素纖維與鹼之混合物中,添加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較佳為用以導入可具有取代基之烴基之化合物,使原料之纖維素纖維與該化合物進行反應。作為該化合物,只要於與原料之纖維素纖維進行反應時,可使較佳為選自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取代基及通式(2)所表示之取代基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取代基經由醚鍵而鍵結於纖維素纖維,則並無特別限制,於本發明中,就反應性及非含鹵化合物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包含具有反應性之環狀結構基之化合物,更佳為使用包含環氧基之化合物。以下例示各化合物。 作為可使通式(1)所表示之取代基經由醚鍵而鍵結於纖維素纖維之化合物,例如較佳為下述通式(1A)所表示之氧化伸烷基化合物及通式(1B)所表示之烷基鹵化物。該化合物可使用藉由公知技術製備者,亦可使用市售品。該化合物之總碳數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以上,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2以下。 [化3]
Figure 02_image005
[式中,R 1表示碳數3以上且30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 X-(CH 2) 2-R 1(1B) [式中,R 1表示碳數3以上且30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為選自氟、氯、溴、碘中之鹵素原子] 通式(1A)及(1B)中之R 1之碳數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以上,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5以下。具體而言,可列舉通式(1)所表示之取代基中之R 1項所記載者。 作為通式(1A)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1,2-環氧己烷、1,2-環氧癸烷、1,2-環氧十八烷。 作為通式(1B)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1-氯戊烷、1-氯己烷、1-氯辛烷、1-氯癸烷、1-氯十二烷、1-氯十六烷、1-氯十八烷、1-溴戊烷、1-溴己烷、1-溴辛烷、1-溴癸烷、1-溴十二烷、1-溴十六烷、1-溴十八烷、1-碘戊烷、1-碘己烷、1-碘辛烷、1-碘癸烷、1-碘十二烷、1-碘十六烷、1-碘十八烷。 作為可使通式(2)所表示之取代基經由醚鍵而鍵結於纖維素纖維之化合物,例如較佳為下述通式(2A)所表示之縮水甘油醚化合物。該化合物可使用藉由公知技術製備者,亦可使用市售品。該化合物之總碳數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以上,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以下。 [化4]
Figure 02_image007
[式中,R 1表示碳數3以上且30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A表示碳數1以上且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2價飽和烴基,n表示0以上且50以下之數] 通式(2A)中之R 1之碳數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以上,就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7以下。具體而言,可列舉通式(2)所表示之取代基中之R 1項所記載者。 通式(2A)中之A與鄰接之氧原子形成氧伸烷基。A之碳數就獲得性及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以上,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4以下。具體而言,可例示通式(2)所表示之取代基中之A項所記載者,其中,較佳為伸乙基、伸丙基,更佳為伸乙基。 通式(2A)中之n表示環氧烷之加成莫耳數。n就獲得性及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以上,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40以下。 作為通式(2A)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丁基縮水甘油醚、2-乙基己基縮水甘油醚、十二烷基縮水甘油醚、硬脂基縮水甘油醚、異硬脂基縮水甘油醚、聚氧伸烷基烷基醚。 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之量可根據所獲得之醚化纖維素纖維中之修飾基之所需導入率而決定,相對於原料之纖維素纖維之無水葡萄糖單元,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1當量以上,就製造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當量以下。 (醚化反應) 上述化合物與原料之纖維素纖維之醚化反應可藉由將兩者於溶劑存在下混合而進行。作為溶劑,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上述使鹼存在時可使用之例示溶劑。 溶劑之使用量取決於原料之纖維素纖維或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之種類,不可一概而論,相對於原料之纖維素纖維100質量份,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0質量份以上,就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00質量份以下。 作為混合條件,只要可將原料之纖維素纖維或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均勻地混合而使反應充分進行,則並無特別限制,進行或不進行連續之混合處理均可。於使用如超過1 L之相對較大之反應容器之情形時,就控制反應溫度之觀點而言,可適當攪拌。 反應溫度取決於原料之纖維素纖維或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之種類及目標導入率,不可一概而論,就提昇反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0℃以上,就抑制熱分解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20℃以下。 反應時間取決於原料之纖維素纖維或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之種類及目標導入率,不可一概而論,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5小時以上,就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60小時以下。 於反應後,為了去除未反應之化合物或鹼等,可適當進行後處理。視需要亦可進而進行乾燥(真空乾燥等)。 如此,獲得醚化纖維素纖維。 無論是上述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或(B),所獲得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可以經過上述後處理後之分散液之狀態使用,或可藉由乾燥處理等自該分散液去除溶劑,獲得乾燥之粉末狀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而以該粉末狀之狀態使用。此處,所謂「粉末狀」,意指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聚集而成之粉末狀,而非表示纖維素粒子。 作為粉末狀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例如可列舉:將上述纖維素纖維之分散液直接乾燥所獲得之乾燥物;對該乾燥物進行機械處理而粉末化者;藉由公知之噴霧乾燥法將上述纖維素纖維之分散液進行粉末化所獲得者;藉由公知之冷凍乾燥法將上述纖維素纖維之分散液進行粉末化所獲得者等。上述噴霧乾燥法係於大氣中噴灑上述纖維素纖維之分散液而使其乾燥之方法。 關於所獲得之微細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 nm以上,更佳為0.5 nm以上,進而較佳為1 nm以上,進而較佳為2 nm以上,進而更佳為3 nm以上。又,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100 nm以下,更佳為50 nm以下,進而較佳為20 nm以下,進而較佳為10 nm以下,進而較佳為6 nm以下,進而更佳為5 nm以下。 關於所獲得之微細纖維素纖維之長度(平均纖維長度),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50 nm以上,更佳為200 nm以上。又,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1000 nm以下,更佳為750 nm以下,進而較佳為500 nm以下,進而較佳為400 nm以下。 再者,於本發明中,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及平均纖維長度並不限定於上述範圍,例如亦可使用微米級者。 又,關於所獲得之微細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縱橫比(纖維長度/纖維直徑),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進而較佳為40以上,進而較佳為50以上,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150以下,更佳為140以下,進而較佳為130以下,進而較佳為100以下,進而較佳為95以下,進而較佳為90以下。又,於平均縱橫比上述範圍內所含之情形時,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縱橫比之標準偏差較佳為60以下,更佳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45以下,下限並無特別設定,就經濟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以上。上述低縱橫比之微細纖維素纖維不僅耐熱性優異,且於樹脂組合物中之分散性優異,可獲得機械強度較高、不易產生脆性破壞之樹脂組合物。 <SP值為10以下之油> 於本發明中,使用如上所述之定義之SP值為10以下之油作為構成膜之潤滑油。 本說明書中之所謂SP值,表示藉由Fedors法所算出之溶解度參數(單位:(cal/cm 3) 1/2),例如於參考文獻「SP值基礎・應用與計算方法」(情報機構社,2005年)、Polymer handbook Third edition(A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 1989)等中有記載。 SP值為10以下之油之質量平均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100以上,又,較佳為100,000以下,更佳為50,000以下,進而較佳為20,000以下。 本發明之膜中之SP值為10以下之油之量並無特別限定,就該油之移動性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5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60質量%以上。又,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98質量%以下,更佳為97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96質量%以下。於SP值為10以下之油存在2種以上之情形時,SP值為10以下之油之量為各油之合計量。 本發明之膜中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中之纖維素纖維與SP值為10以下之油的質量比(纖維素纖維:SP值為10以下之油)並無特別限制,就發揮下述滑液表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1以上,更佳為1:2以上,進而較佳為1:3以上。又,就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100以下,更佳為1:50以下,進而較佳為1:20以下。再者,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中之纖維素纖維之量可根據下述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以換算量之形式求出。 作為本發明中使用之SP值為10以下之油,例如可列舉:油酸(SP值:9.2)、D-檸檬烯(SP值:9.4)、PEG400(SP值:9.4)、琥珀酸二甲酯(SP值:9.9)、二癸酸新戊二醇酯(SP值:8.9)、月桂酸己酯(SP值:8.6)、月桂酸異丙酯(SP值8.5)、肉豆蔻酸異丙酯(SP值8.5)、棕櫚酸異丙酯(SP值8.5)、油酸異丙酯(SP值:8.6)、十六烷(SP值:8.0)、橄欖油(SP值:9.3)、荷荷芭油(SP值:8.6)、角鯊烷(SP值:7.9)、液態石蠟(SP值:7.9)、Fluorinert FC-40(3M公司製造,SP值:6.1)、Fluorinert FC-43(3M公司製造,SP值:6.1)、Fluorinert FC-72(3M公司製造,SP值:6.1)、Fluorinert FC-770(3M公司製造,SP值:6.1)、KF96-1cs(信越化學公司製造,SP值:7.3)、KF-96-10cs(信越化學公司製造,SP值:7.3)、KF-96-50cs(信越化學公司製造,SP值:7.3)、KF-96-100cs(信越化學公司製造,SP值:7.3)、KF-96-1000cs(信越化學公司製造,SP值:7.3)等。該等之中,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油之SP值較佳為9.5以下,更佳為9.0以下,進而較佳為8.5以下。 <高分子化合物> 就抑制SP值10以下之油向流質物之移動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膜較佳為除上述成分以外亦含有高分子化合物。 構成本發明之膜之高分子化合物為選自由下述(X)及(Y)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高分子化合物,就抑制SP值10以下之油向流質物之移動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X)之高分子化合物。 (X)具有酯基、醯胺基、胺基甲酸酯基、亞胺基、醚基或碳酸酯基之縮聚系高分子 (Y)於側鏈具有酯基或醯胺基之甲基丙烯酸系或丙烯酸系高分子 就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性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上述高分子化合物較佳為含有分子量10萬以上之高分子成分。關於高分子化合物中之此種高分子成分之成分量,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5質量%以上,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50質量%以下,更佳為4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35質量%以下。高分子化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或高分子化合物中之分子量10萬以上之高分子成分之成分量可根據下述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關於上述高分子化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就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性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0以上,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50萬以下。 作為具有酯基之縮聚系高分子(X),可列舉: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琥珀酸、及烯基琥珀酸等二羧酸、與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二醇之縮合物等。 作為具有醯胺基之縮聚系高分子(X),可列舉: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琥珀酸、及烯基琥珀酸等二羧酸、與乙二胺、六亞甲基二胺、丙二胺等脂肪族二胺等二胺之縮合物等。 作為具有胺基甲酸酯基之縮聚系高分子(X),可列舉: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異氰酸酯、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二異氰酸酯、與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二醇之縮合物等。 作為具有亞胺基之縮聚系高分子(X),可列舉:伸乙基亞胺、伸丙亞胺、伸丁亞胺、二甲基伸乙基亞胺、伸戊亞胺、伸己亞胺等烷基亞胺之縮合物或三聚氰胺-甲醯胺縮合物等。 作為具有醚基之縮聚系高分子(X),可列舉: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等環氧烷之縮合物、表氯醇與雙酚A之縮合物、甲醛之縮合物等。 作為具有碳酸酯基之縮聚系高分子(X),可列舉: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等多元醇與碳醯氯之縮合物等。 就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性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縮聚系高分子(X)較佳為進而包含三官能性以上之單體作為結構單元。 作為三官能性以上之單體,可列舉:二伸乙基三胺、三伸乙基四胺、四伸乙基五胺、五伸乙基六胺、二(甲基伸乙基)三胺、二伸丁基三胺、三伸丁基四胺、五伸戊基六胺等三官能性以上之胺,三羥甲基、三羥甲基丙烷、甘油、季戊四醇、二三羥甲基丙烷等三官能性以上之醇,偏苯三甲酸、二苯甲酮四羧酸、偏苯三甲酸酐、均苯四甲酸、均苯四甲酸酐、二苯甲酮四羧酸酐、對稱苯三甲酸、乙二醇雙(脫水偏苯三酸酯)、甘油三(脫水偏苯三酸酯)等三官能性以上之羧酸,就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性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二伸乙基三胺、三伸乙基四胺、四伸乙基五胺、五伸乙基六胺、二(甲基伸乙基)三胺、二伸丁基三胺、三伸丁基四胺、五伸戊基六胺等三官能性以上之胺。 關於縮聚系高分子(X),認為藉由進而包含三官能性以上之單體作為結構單元而形成交聯點,藉由形成交聯點而使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性及膜之耐久性得到提高。 關於縮聚系高分子(X)中之三官能性以上之單體之含有率,就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性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2莫耳%以上,更佳為0.5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2.5莫耳%以上,就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5莫耳%以下,更佳為20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15莫耳%以下。 縮聚系高分子(X)就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性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選自由下述(a)及(b)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高分子化合物,就抑制SP值10以下之油向流質物之移動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a)之聚醯胺化合物。 (a)聚醯胺化合物 (b)聚伸烷基亞胺化合物 (a)聚醯胺化合物 作為聚醯胺化合物,只要為不具有纖維素結構、且具有醯胺鍵(-CONH-)之高分子化合物,則可使用具有任意化學結構之聚醯胺化合物。聚醯胺化合物例如可為主要包含脂肪族骨架之尼龍,亦可為主要具有芳香族骨架之芳香族聚醯胺。進而,亦可為具有該兩者以外之骨架結構者。另一方面,作為宜使用之結構體,可列舉:包含二胺、與選自由單羧酸、二羧酸及聚合脂肪酸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羧酸的聚醯胺。 作為聚醯胺化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就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性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00以上,更佳為1萬以上,進而較佳為2萬以上,進而較佳為3萬以上,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50萬以下,更佳為25萬以下,進而較佳為10萬以下,進而較佳為5萬以下。 聚醯胺化合物通常藉由環狀內醯胺之開環聚合反應、或者胺基酸或其衍生物之自縮合反應、羧酸與胺化合物之縮聚反應等而獲得。藉由羧酸與胺化合物之縮聚反應所獲得之聚醯胺化合物例如可使羧酸與胺化合物進行縮合(縮聚)反應而獲得。 關於作為縮聚反應之一原料的羧酸,可較佳地使用單羧酸、二羧酸及聚合脂肪酸。 作為單羧酸,例如可列舉發揮作為生成聚醯胺化合物之反應中之聚合終止劑之作用的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月桂酸、棕櫚酸、硬脂酸、二十碳酸、及山萮酸等。又,作為不飽和脂肪族單羧酸,例如可列舉:油酸、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二十碳烯酸、芥酸、由天然油脂獲得之混合脂肪酸(妥爾油脂肪酸、米糠脂肪酸、大豆油脂肪酸、牛油脂肪酸等)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 就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性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中使用之單羧酸較佳為碳數8以上且24以下者,更佳為碳數10以上且22以下者,進而較佳為碳數12以上且18以下者。 作為二羧酸,例如可列舉: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琥珀酸、及烯基琥珀酸。作為烯基琥珀酸,較佳為烯基之碳數為4~20者。 所謂聚合脂肪酸,使具有不飽和鍵之一元脂肪酸進行聚合而獲得之聚合物、或使具有不飽和鍵之一元脂肪酸之酯化物進行聚合而獲得之聚合物。作為聚合脂肪酸,可列舉藉由源自植物油脂之二聚酸之脫水縮合反應而獲得之結構物。 作為該具有不飽和鍵之一元脂肪酸,通常使用具有1~3個不飽和鍵之總碳數為8~24之不飽和脂肪酸。作為該等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可列舉:油酸、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天然之乾性油脂肪酸、天然之半乾性油脂肪酸等。又,作為具有不飽和鍵之一元脂肪酸之酯,可列舉:上述具有不飽和鍵之一元脂肪酸與脂肪族醇、較佳為碳數1~3之脂肪族醇的酯。上述作為使具有不飽和鍵之一元脂肪酸進行聚合而獲得之聚合物、或使具有不飽和鍵之一元脂肪酸之酯化物進行聚合而獲得之聚合物的聚合脂肪酸較佳為以二聚物為主成分者。例如碳數18之不飽和脂肪酸之聚合物可作為市售品獲得,其組成如下:碳數18之一元酸(單體)0~10質量%、碳數36之二元酸(二聚物)60~99質量%、碳數54之三元酸以上之酸(三聚物以上)30質量%以下。 進而,作為羧酸成分,除單羧酸、二羧酸及聚合脂肪酸以外,亦可於無損膜之物性之範圍內添加其他羧酸。 於該等羧酸中,尤其適宜使用單羧酸與聚合脂肪酸之組合。再者,羧酸亦可為與碳數1~3之醇之酯。 又,關於作為縮聚反應之另一原料的胺化合物,可列舉:聚胺、胺基羧酸、胺基醇等。作為聚胺,可列舉:乙二胺、六亞甲基二胺、丙二胺等脂肪族二胺,二伸乙基三胺、三伸乙基四胺、四伸乙基五胺、五伸乙基六胺、二(甲基伸乙基)三胺、二伸丁基三胺、三伸丁基四胺、五伸戊基六胺等聚伸烷基聚胺,(鄰、對或間)苯二甲胺、二苯基甲烷二胺等芳香族二胺,哌𠯤、異佛爾酮二胺等脂環式二胺。作為胺基羧酸,可列舉:甲基甘胺酸、三甲基甘胺酸、6-胺基己酸、δ-胺基辛酸、ε-己內醯胺等。作為胺基醇,可列舉:乙醇胺、丙醇胺等。 又,作為胺化合物,可使用發揮作為生成聚醯胺化合物之反應中之聚合終止劑之作用的單胺。 作為該等原料所使用之各化合物分別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又,就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性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作為胺化合物,可較佳地使用包含聚胺之胺成分,作為上述胺化合物,可更佳地使用將二胺與選自由三胺、四胺、五胺及六四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併用之胺成分(記為「胺成分1」)、或包含2種以上之二胺之胺成分(記為「胺成分2」)。就滑落速度之觀點而言,胺化合物更佳為胺成分1。作為胺成分1中之各成分於併用時之質量比,就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性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二胺:選自由三胺、四胺、五胺及六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較佳為99.5:0.5~50:50,更佳為99:1~60:40,進而較佳為95:5~70:30。作為胺成分2中之各成分於併用時之質量比,就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性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一種二胺:另一種二胺]較佳為99.5:0.5~50:50,更佳為99:1~60:40,進而較佳為95:5~64:36。作為一種二胺,例如可列舉乙二胺等,作為另一種二胺,例如可列舉間苯二甲胺等。 (b)聚伸烷基亞胺化合物 所謂聚伸烷基亞胺化合物,意指具有主鏈包含伸烷基與胺基且為下述式(A)及/或式(B)之結構之重複單元的高分子化合物。 [化5]
Figure 02_image009
上述式(A)及式(B)中,Q表示伸烷基。此處,作為Q所表示之伸烷基,可列舉: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等。伸烷基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該等之中,伸烷基較佳為伸乙基。即,聚伸烷基亞胺較佳為聚伸乙基亞胺。 作為聚伸烷基亞胺化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就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性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0以上,更佳為2000以上,進而較佳為5000以上,進而較佳為1萬以上,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20萬以下,更佳為10萬以下,進而較佳為5萬以下,進而較佳為2萬以下。 作為高分子(Y),即,於側鏈具有酯基或醯胺基之甲基丙烯酸系或丙烯酸系高分子,例如可列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等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甲基)丙烯醯胺、聚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聚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聚N-苯基(甲基)丙烯醯胺等聚(甲基)丙烯醯胺等。 於本發明之膜含有高分子化合物之情形時,作為膜中之高分子化合物之量,並無特別限定,就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性及膜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質量%以上,更佳為8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2質量%以上,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20質量%以下。於高分子化合物為2種以上之情形時,高分子化合物之量為各高分子化合物之合計量。 本發明之膜亦可含有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任意成分。膜中之該等任意成分之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2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5質量%以上,又,較佳為20質量%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下。於任意成分為2種以上之情形時,任意成分之量為各任意成分之合計量。 [於成形體上之膜之形成方法] 本發明之所謂於成形體上之膜之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其係製備含有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SP值為10以下之油之分散體;及步驟2,其係於成形體上塗佈步驟1中製備之分散體。 <步驟1> 含有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SP值為10以下之油之分散體可藉由將該等成分與溶劑加以混合而製備。 作為溶劑,例如可列舉:異丙醇、乙醇、甲基乙基酮等。 作為該等成分之混合條件,例如較佳為15~35℃。進而,作為混合時間,較佳為10~60分鐘。 <步驟2> 於玻璃、樹脂等具有固體表面之成形體上塗佈步驟1中獲得之分散體。作為塗佈方法,例如可列舉使用敷料器、棒式塗佈機、旋轉塗佈機等進行塗佈之方法。作為成形體上之塗膜之厚度,就滑落速度、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20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30 μm,就塗佈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000 μm以下,更佳為15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200 μm以下。 繼而,使塗膜乾燥而獲得膜。作為乾燥條件,可為減壓下或常壓下,作為溫度範圍,較佳為15~75℃。又,作為用以乾燥之時間,較佳為1~24小時。 如此形成膜、較佳為滑液表面膜,而獲得具有膜之成形體。 [成形體] 具有膜之成形體可藉由如上方式製造,上述具有膜之成形體包含於本發明中。 藉由將本發明之膜、較佳為滑液表面膜如上所述般應用於固體表面,可將固體表面改質成滑液表面。因此,本發明包含用以將固體表面改質成滑液表面之上述膜。本發明之膜不僅針對油性成分之附著防止效果較高,且可長期維持該效果,因此可較佳用於各種用途,例如:日用品、化妝品、家電製品等之包裝材料,氣泡包裝或托盤、便當盒之盒蓋等包裝容器、食品容器,用於運輸或保護工業零件之工業用托盤等。 [膜用分散體] 作為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膜用分散體,其具有於選自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及羥基中之1種以上鍵結有修飾基而成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SP值為10以下之油。該膜用分散體可以用於形成膜、較佳為滑液表面膜之塗佈液之形式提供。該膜用分散體視需要亦可含有上述[於成形體上之膜之形成方法]中所列舉之溶劑或其他成分。 關於膜用分散體中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含量,就抑制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及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2質量%以上,更佳為0.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4質量%以上。又,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15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 關於膜用分散體中之SP值為10以下之油之含量,就該油之移動抑制及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0質量%以上,更佳為5.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6.0質量%以上。又,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4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5質量%以下。 關於膜用分散體中之溶劑之含量,就使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等充分地分散之觀點而言,較佳為80.0質量%以上,更佳為85.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88.0質量%以上。又,就縮短成膜時間之觀點而言,較佳為92.8質量%以下,更佳為91.7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90.6質量%以下。 於膜用分散體含有高分子化合物之情形時,關於該膜用分散體中之高分子化合物之含量,就抑制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及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8質量%以上,更佳為1.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2質量%以上。又,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2.0質量%以下。 上述分散體亦可含有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任意成分。分散體中之該等任意成分之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2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5質量%以上,又,較佳為20質量%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下。於任意成分為2種以上之情形時,任意成分之量為各任意成分之合計量。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本發明進而揭示以下之膜、具有該膜之成形體、於成形體上之膜之形成方法及膜用分散體。 <1>一種膜,其具有於選自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及羥基中之1種以上鍵結有修飾基而成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SP值為10以下之油。 <2>如<1>記載之膜,其中膜之較佳之表面硬度於利用微小硬度計測定之情形時,以馬氏硬度(HM)計為0.1(N/mm 2)以上。 <3>如<1>或<2>記載之膜,其中膜之算術平均粗糙度較佳為0.3 μm以上,更佳為0.5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0.8 μm以上,又,較佳為40 μm以下,更佳為35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30 μm以下。 <4>如<1>至<3>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膜之厚度較佳為1 μm以上,更佳為3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5 μm以上,又,較佳為2000 μm以下,更佳為12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5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0 μm以下。 <5>如<1>至<4>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膜之滑落角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40°以下。 <6>如<1>至<5>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膜之滑落速度較佳為1.5 cm/min以上,更佳為2.0 cm/min以上,進而較佳為2.5 cm/min以上,又,第5次測定時之滑落速度較佳為1.5 cm/min以上,更佳為2.0 cm/min以上,進而較佳為2.5 cm/min以上。 <7>如<1>至<6>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膜之潤滑油移動率較佳為10.0%以下,更佳為7.5%以下,進而較佳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0%。 <8>如<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係於選自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及羥基中之1種以上鍵結有修飾基而成者,較佳為於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上鍵結有修飾基者,更佳為陰離子性基為羧基且於纖維素纖維之羧基上鍵結有修飾基者。 <9>如<1>至<8>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結晶度較佳為10%以上,又,較佳為90%以下。 <10>如<1>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及平均纖維長度之較佳範圍與微細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及平均纖維長度之較佳範圍相同。 <11>如<1>至<10>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膜中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量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4質量%以上,又,較佳為40質量%以下,更佳為3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30質量%以下。 <12>如<1>至<11>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較佳為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或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B),更佳為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進而較佳為於氧化纖維素纖維鍵結有修飾基而成者。 <13>如<1>至<12>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中之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較佳為0.01 mmol/g以上,更佳為0.05 mmol/g以上,進而較佳為0.1 mmol/g以上,進而較佳為0.3 mmol/g以上,進而較佳為0.5 mmol/g以上,又,較佳為3 mmol/g以下,更佳為2.5 mmol/g以下,進而較佳為2 mmol/g以下,進而較佳為1.8 mmol/g以下,進而較佳為1.5 mmol/g以下。 <14>如<1>至<13>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中之修飾基之導入率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30%以上,進而較佳為50%以上,進而較佳為60%以上,進而較佳為70%以上,又,較佳為99%以下,更佳為97%以下,進而較佳為95%以下,進而較佳為90%以下。 <15>如<1>至<14>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中所含之陰離子性基較佳為羧基、磺酸基及磷酸基,更佳為羧基,進而,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中之陰離子性基之相對離子較佳為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鋁離子及質子。 <16>如<1>至<15>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中之陰離子性基含量較佳為0.1 mmol/g以上,更佳為0.4 mmol/g以上,進而較佳為0.6 mmol/g以上,進而較佳為0.8 mmol/g以上,又,較佳為3 mmol/g以下,更佳為2 mmol/g以下,進而較佳為1.8 mmol/g以下。 <17>如<1>至<16>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及平均纖維長度之較佳範圍與微細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及平均纖維長度之較佳範圍相同。 <18>如<1>至<17>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中之修飾基較佳為烴基,更佳為鏈式飽和烴基、鏈式不飽和烴基、環式飽和烴基、及芳香族烴基等烴基,進而較佳為烴基之碳數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2以上,進而較佳為3以上,又,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4以下,進而較佳為18以下。 <19>如<1>至<18>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鏈式飽和烴基之一個修飾基中之碳數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2以上,進而較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6以上,進而較佳為8以上,又,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4以下,進而較佳為18以下,進而較佳為16以下。 <20>如<1>至<19>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鏈式飽和烴基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丁基、戊基、第三戊基、異戊基、己基、異己基、庚基、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八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八烷基,更佳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丁基、戊基、第三戊基、異戊基、己基、異己基、庚基、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八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八烷基。 <21>如<1>至<20>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鏈式不飽和烴基之碳數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2以上,進而較佳為3以上,又,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18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進而較佳為8以下。 <22>如<1>至<21>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鏈式不飽和烴基較佳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異丁烯基、異戊二烯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壬烯基、癸烯基、十二烯基、十三烯基、十四烯基、十八烯基,更佳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異丁烯基、異戊二烯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壬烯基、癸烯基、十二烯基。 <23>如<1>至<22>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環式飽和烴基之碳數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4以上,進而較佳為5以上,又,較佳為20以下,更佳為16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進而較佳為8以下。 <24>如<1>至<23>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環式飽和烴基較佳為環丙烷基、環丁基、環戊烷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環壬基、環癸基、環十二烷基、環十三烷基、環十四烷基、環十八烷基,更佳為環丙烷基、環丁基、環戊烷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環壬基、環癸基、環十二烷基。 <25>如<1>至<24>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芳香族烴基較佳為選自由芳基及芳烷基所組成之群中之者,上述芳基之總碳數較佳為6以上,又,較佳為24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4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進而較佳為10以下,上述芳烷基之總碳數較佳為7以上,更佳為8以上,又,較佳為24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4以下,進而較佳為13以下,進而較佳為11以下。 <26>如<1>至<25>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芳基較佳為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聯苯基、三苯基、聯三苯基、及該等基進而經取代基取代而成之基,更佳為苯基、聯苯基、聯三苯基,芳烷基較佳為苄基、苯乙基、苯基丙基、苯基戊基、苯基己基、苯基庚基、苯基辛基、及該等基之芳香族基進而經取代基取代而成之基,更佳為苄基、苯乙基、苯基丙基、苯基戊基、苯基己基、苯基庚基。 <27>如<1>至<26>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一~三級胺之碳數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2以上,進而較佳為3以上,又,較佳為20以下,更佳為18以下,進而較佳為16以下(其中,不包括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 <28>如<1>至<27>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一~三級胺較佳為乙基胺、二乙基胺、三乙基胺、丙基胺、二丙基胺、丁基胺、二丁基胺、己基胺、二己基胺、辛基胺、二辛基胺、三辛基胺、十二烷基胺、二-十二烷基胺、硬脂基胺、二硬脂基胺、單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苯胺、及苄胺、以及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等,四級銨化合物較佳為氫氧化四甲基銨(TMAH)、氫氧化四乙基銨(TEAH)、氯化四乙基銨、氫氧化四丙基銨(TPAH)、氫氧化四丁基銨(TBAH)、氯化四丁基銨、氯化月桂基三甲基銨、氯化二月桂基二甲基、氯化硬脂基三甲基銨、氯化二硬脂基二甲基銨、氯化鯨蠟基三甲基銨、氯化烷基苄基二甲基銨,更佳為丙基胺、二丙基胺、丁基胺、二丁基胺、己基胺、二己基胺、辛基胺、二辛基胺、三辛基胺、十二烷基胺、二-十二烷基胺、二硬脂基胺、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氫氧化四乙基銨(TEAH)、氫氧化四丁基銨(TBAH)、氫氧化四丙基銨(TPAH)、苯胺,進而較佳為丙基胺、十二烷基胺、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氫氧化四丁基銨(TBAH)、苯胺,進而較佳為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 <29>如<1>至<28>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於25℃下之動黏度較佳為10~20,000 mm 2/s,更佳為200~10,000 mm 2/s,進而較佳為500~5,000 mm 2/s。 <30>如<1>至<29>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之胺基當量較佳為400~8,000 g/mol,更佳為400~8,000 g/mol、進而較佳為600~5,000 g/mol,進而較佳為800~3,000 g/mol。 <31>如<1>至<30>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較佳為通式(a1)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6]
Figure 02_image011
[式中,R 1a表示選自碳數1~3之烷基、羥基、碳數1~3之烷氧基或氫原子中之基,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或羥基。R 2a為選自碳數1~3之烷基、羥基或氫原子中之基,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或羥基。B表示具有至少一個胺基之側鏈,R 3a表示碳數1~3之烷基或氫原子。x及y分別表示平均聚合度,以使該化合物於25℃下之動黏度及胺基當量成為上述範圍之方式選擇。再者,R 1a、R 2a、R 3a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又,複數個R 2a可相同亦可不同] <32>如<1>至<31>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於通式(a1)之化合物中,就滑液表面性及抑制油向流質物之移動之觀點而言,x較佳為10~10,000之數,更佳為20~5,000之數,進而較佳為30~3,000之數;y較佳為1~1,000之數,更佳為1~500之數,進而較佳為1~200之數;通式(a1)之化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2,000~1,000,000,更佳為5,000~100,000,進而較佳為8,000~50,000。 <33>如<1>至<32>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作為通式(a1)中之具有胺基之側鏈B,較佳為下述者。 -C 3H 6-NH 2-C 3H 6-NH-C 2H 4-NH 2-C 3H 6-NH-[C 2H 4-NH] e-C 2H 4-NH 2-C 3H 6-NH(CH 3) -C 3H 6-NH-C 2H 4-NH(CH 3) -C 3H 6-NH-[C 2H 4-NH] f-C 2H 4-NH(CH 3) -C 3H 6-N(CH 3) 2-C 3H 6-N(CH 3)-C 2H 4-N(CH 3) 2-C 3H 6-N(CH 3)-[C 2H 4-N(CH 3)] g-C 2H 4-N(CH 3) 2-C 3H 6-NH-cyclo-C 5H 11(此處,e、f、g分別為1~30之數) <34>如<1>至<33>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作為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之具體例,較佳為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造之TSF4703、TSF4708,Dow Corning Toray Silicon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SF8457C、SF8417、BY16-209、BY16-892、BY16-898、FZ-3760,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F8002、KF867、KF-864、BY16-213、BY16-853U。 <35>如<1>至<34>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B)中之修飾基較佳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於可具有取代基之烴基中,較佳之烴基為飽和或不飽和之直鏈或支鏈之脂肪族烴基、苯基等芳香族烴基、或環己基等脂環式烴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烴基中之較佳之取代基為鹵素原子、氧伸乙基等氧伸烷基、及羥基等。 <36>如<1>至<35>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B)之較佳態樣為如下者:於纖維素纖維經由醚鍵而鍵結有選自下述通式(1)及通式(2)所表示之取代基中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且具有纖維素I型結晶結構。 -CH 2-CH(R 0)-R 1(1) -CH 2-CH(R 0)-CH 2-(OA) n-O-R 1(2) [式中,R 0表示氫原子或羥基,R 1分別獨立表示碳數3以上且30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n表示0以上且50以下之數,A表示碳數1以上且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之2價飽和烴基] <37>如<1>至<36>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B)之更佳態樣為下述通式(4)所表示之醚化纖維素纖維。 [化7]
Figure 02_image013
[式中,R相同或不同,表示氫、或選自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取代基及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取代基中之取代基,m較佳為20以上且3000以下之整數,其中,全部之R同時為氫之情形除外] <38>如<1>至<37>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B)之修飾基之導入率較佳為0.0001莫耳以上,又,較佳為1.5莫耳以下。 <39>如<1>至<38>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微細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較佳為0.1 nm以上,更佳為0.5 nm以上,進而較佳為1 nm以上,進而較佳為2 nm以上,進而較佳為3 nm以上,又,較佳為100 nm以下,更佳為50 nm以下,進而較佳為20 nm以下,進而較佳為10 nm以下,進而較佳為6 nm以下,進而較佳為5 nm以下。 <40>如<1>至<39>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微細纖維素纖維之長度(平均纖維長度)較佳為150 nm以上,更佳為200 nm以上,又,較佳為1000 nm以下,更佳為750 nm以下,進而較佳為500 nm以下,進而較佳為400 nm以下。 <41>如<1>至<40>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SP值為10以下之油之質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0以上,又,較佳為100,000以下,更佳為50,000以下,進而較佳為20,000以下。 <42>如<1>至<41>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SP值為10以下之油之量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5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6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98質量%以下,更佳為97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96質量%以下。 <43>如<1>至<42>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中之纖維素纖維與SP值為10以下之油的質量比(纖維素纖維:SP值為10以下之油)較佳為1:1以上,更佳為1:2以上,進而較佳為1:3以上,又,較佳為1:100以下,更佳為1:50以下,進而較佳為1:20以下。 <44>如<1>至<43>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SP值為10以下之油較佳為油酸、D-檸檬烯、PEG400、琥珀酸二甲酯、二癸酸新戊二醇酯、月桂酸己酯、月桂酸異丙酯、肉豆蔻酸異丙酯、棕櫚酸異丙酯、油酸異丙酯、十六烷、橄欖油、荷荷芭油、角鯊烷、液態石蠟、Fluorinert FC-40、Fluorinert FC-43、Fluorinert FC-72、Fluorinert FC-770、KF96-1cs、KF-96-10cs、KF-96-50cs、KF-96-100cs及KF-96-1000cs,油之SP值較佳為9.5以下,更佳為9.0以下,進而較佳為8.5以下。 <45>如<1>至<44>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進而含有高分子化合物,該高分子化合物為選自由下述(X)及(Y)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高分子化合物。 (X)具有酯基、醯胺基、胺基甲酸酯基、亞胺基、醚基或碳酸酯基之縮聚系高分子 (Y)於側鏈具有酯基或醯胺基之甲基丙烯酸系或丙烯酸系高分子 <46>如<1>至<45>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高分子化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00以上,又,較佳為50萬以下。 <47>如<1>至<46>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高分子化合物之量較佳為4質量%以上,更佳為8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2質量%以上,又,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20質量%以下。 <48>如<1>至<47>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中任意成分之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2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5質量%以上,又,較佳為20質量%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下。 <49>一種成形體,其具有如上述<1>至<48>中任一項記載之膜。 <50>一種於成形體上之膜之形成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其係製備含有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SP值為10以下之油之分散體;及步驟2,其係於成形體上塗佈步驟1中製備之分散體;且分散體較佳為藉由將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SP值為10以下之油、及溶劑加以混合而製備。 <51>如<50>記載之於成形體上之膜之形成方法,其中溶劑較佳為異丙醇、乙醇或甲基乙基酮。 <52>如<50>或<51>記載之於成形體上之膜之形成方法,其中成形體上之分散體(塗膜)之厚度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20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30 μm,又,較佳為2000 μm以下,更佳為15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200 μm以下。 <53>一種膜用分散體,其具有於選自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及羥基中之1種以上鍵結有修飾基而成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SP值為10以下之油,且膜用分散體中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含量較佳為0.2質量%以上,更佳為0.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4質量%以上,又,較佳為15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 <54>如<53>記載之膜用分散體,其中SP值為10以下之油之含量較佳為4.0質量%以上,更佳為5.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6.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4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5質量%以下。 <55>如<53>或<54>記載之膜用分散體,其中溶劑之含量較佳為80.0質量%以上,更佳為85.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88.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92.8質量%以下,更佳為91.7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90.6質量%以下。 <56>如<53>至<55>中任一項記載之膜用分散體,其中高分子化合物之含量較佳為0.8質量%以上,更佳為1.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2質量%以上,又,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2.0質量%以下。 <57>如<53>至<56>中任一項記載之膜用分散體,其中任意成分之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2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5質量%以上,又,較佳為20質量%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下。 [實施例] 以下,例示實施例而具體地說明本發明。再者,該實施例僅為本發明之例示,不具有任何限定意義。只要無特別說明,例中之份表示質量份。再者,所謂「常壓」表示101.3 kPa,所謂「室溫」表示25℃。 [陰離子改質纖維素纖維及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平均纖維長度、平均縱橫比] 於對象之纖維素纖維中添加水,製備其含量為0.0001質量%之分散液,於雲母(mica)上滴下該分散液,加以乾燥而作為觀察試樣,使用原子力顯微鏡(AFM,Nanoscope III Tapping mode AFM,Digital instrument公司製造,探針係使用NANOSENSORS公司製造之Point Probe(NCH)),測定該觀察試樣中之對象之纖維素纖維之纖維高度。此時,於可清晰顯示該纖維素纖維之顯微鏡圖像中,選取100根以上之纖維素纖維,根據該等之纖維高度而算出平均纖維直徑。根據纖維方向之距離而算出平均纖維長度。平均縱橫比係根據平均纖維長度/平均纖維直徑而算出,亦算出標準偏差。一般而言,由高等植物製備之纖維素奈米纖維之最小單元係由6×6之分子鏈呈大致正方形之形狀堆積而成,因此可將基於AFM圖像進行分析所得之高度視作纖維之寬度。 [原料之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及平均纖維長度] 於測定對象之纖維素纖維中添加離子交換水,而製備其含量為0.01質量%之分散液。使用濕式分散型圖像解析粒度分佈計(Jasco International公司製造,商品名:IF-3200),於前鏡:2倍、遠心變焦鏡:1倍、圖像解析力:0.835 μm/像素、注射器內徑:6515 μm、間隔片厚度:500 μm、圖像識別模式:重影、閾值:8、分析樣品量:1 mL、取樣:15%之條件下,對該分散液進行測定。取100根以上之纖維素纖維進行測定,算出該等之平均ISO纖維直徑作為平均纖維直徑,並算出平均ISO纖維長度作為平均纖維長度。 [含陰離子性基之纖維素纖維及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之陰離子性基含量] 取乾燥質量0.5 g之測定對象之纖維素纖維置於100 mL燒杯內,添加離子交換水或甲醇/水=2/1之混合溶劑以使整體成為55 mL,於其中添加0.01 M氯化鈉水溶液5 mL而製備分散液,攪拌該分散液直至測定對象之纖維素纖維充分地分散。於該分散液中添加0.1 M鹽酸而將pH值調整為2.5~3,使用自動滴定裝置(東亞DKK公司製造,商品名「AUT-710」),於等待時間60秒之條件下向該分散液中滴加0.05 M氫氧化鈉水溶液,每隔1分鐘測定一次電導率及pH之值,持續測定直至pH值達11左右,獲得電導率曲線。根據該電導率曲線,求出氫氧化鈉滴定量,根據下式算出測定對象之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含量。 陰離子性基含量(mmol/g)=氫氧化鈉滴定量×氫氧化鈉水溶液濃度(0.05M)/測定對象之纖維素纖維之質量(0.5 g) [氧化纖維素纖維及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醛基含量] 向燒杯中添加對象之纖維素纖維100.0 g(固形物成分含量1.0質量%)、乙酸緩衝液(pH值4.8)、2-甲基-2-丁烯0.33 g、及亞氯酸鈉0.45 g,於室溫下攪拌16小時,進行醛基之氧化處理。反應結束後進行過濾,將所獲得之濾餅利用離子交換水洗淨,獲得醛基經氧化處理之對象之纖維素纖維。對反應液進行冷凍乾燥處理,藉由上述陰離子性基含量之測定方法測定所獲得之乾燥品之羧基含量,算出經氧化處理之對象之纖維素纖維之羧基含量。繼而,根據式1算出氧化纖維素纖維或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醛基含量。 醛基含量(mmol/g)=(經氧化處理之氧化纖維素纖維或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羧基含量)-(氧化纖維素纖維或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羧基含量)・・・式1 [分散液中之固形物成分含量] 使用鹵素水分計MOC-120H(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進行。於150℃恆溫下,每隔30秒對樣品1 g進行測定,將質量減少成為0.1%以下時之值設為固形物成分含量。 [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中之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及導入率(離子鍵)] 藉由以下之IR測定方法求出修飾基之鍵結量,根據下述式算出其平均鍵結量及導入率。關於IR測定,具體而言,使用紅外線吸收分光裝置(IR)(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製造,商品名:Nicolet 6700),藉由ATR法,對經乾燥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進行測定,根據下式,算出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及導入率。以下表示陰離子性基為羧基之情形。以下之「1720 cm -1之波峰強度」係源自羰基之波峰強度。再者,於羧基以外之陰離子性基之情形時,只要適當變更波峰強度之值,算出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及導入率即可。 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mmol/g)=[修飾基導入前之纖維素纖維之羧基含量(mmol/g)]×[(修飾基導入前之纖維素纖維之1720 cm -1之波峰強度-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之1720 cm -1之波峰強度)÷修飾基導入前之纖維素纖維之1720 cm -1之波峰強度] 1720 cm -1之波峰強度:源自羧酸之羰基的波峰強度 修飾基之導入率(%)={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mmol/g)/修飾基導入前之纖維素纖維中之羧基含量(mmol/g)}×100 [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A)中之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及導入率(醯胺鍵)] 根據下述式算出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以下表示陰離子性基為羧基之情形。再者,於羧基以外之陰離子性基之情形時,只要將羧基替換為該陰離子性基,算出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及導入率即可。 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mmol/g)=修飾基導入前之纖維素纖維中之羧基含量(mmol/g)-修飾基導入後之纖維素纖維中之羧基含量(mmol/g) 修飾基之導入率(%)={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mmol/g)/修飾基導入前之纖維素纖維中之羧基含量(mmol/g)}×100 [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B)中之修飾基之導入率] 所獲得之醚化纖維素纖維中含有之修飾基之含量%(質量%)係依據Analytical Chemistry, Vol.51, No.13, 2172(1979)、「日本藥典第十五修訂版(“羥丙基纖維素之分析方法”項)」等中記載之作為對纖維素醚之烷氧基之平均加成莫耳數進行分析之方法而為業界所知之Zeisel法算出。以下揭示步驟。 (i)於200 mL容量瓶中添加正十八烷0.1 g,利用己烷定容至標線,而製備內部標準溶液。 (ii)精確稱量經過精製、乾燥之醚化纖維素纖維100 mg、己二酸100 mg置於10 mL小瓶內,添加氫碘酸2 mL後加以拴緊。 (iii)一面利用攪拌片(stirrer chip)攪拌上述小瓶中之混合物,一面利用160℃之加熱塊加熱1小時。 (iv)加熱後,向小瓶內依序注入內部標準溶液3 mL、二乙醚3 mL,於室溫下攪拌1分鐘。 (v)利用氣相層析儀(SHIMADZU公司製造,「GC2010Plus」),對小瓶中之分離成2相之混合物之上層(二乙醚層)進行分析。分析條件如下所示。 管柱:Agilent Technology公司製造之DB-5(12 m,0.2 mm×0.33 μm) 管柱溫度:100℃→10℃/min→280℃(保持10 min) 注射器溫度:300℃,檢測器溫度:300℃,注入量:1 μL 根據所使用之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之檢測量,算出醚化纖維素纖維中之修飾基之含量(質量%)。 根據所獲得之修飾基之含量,採用下述數式(1)而算出莫耳取代度(MS)(修飾基相對於無水葡萄糖單元1莫耳之莫耳量)。 (數式1) MS=(W1/Mw)/((100-W1)/162.14) W1:醚化纖維素纖維中之修飾基之含量(質量%) Mw:所導入之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之分子量(g/mol) [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中之結晶結構之確認] 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結晶結構係藉由使用X射線繞射計(RIGAKU公司製造,「RigakuRINT 2500VC X-RAY繞射儀」),於以下之條件下進行測定而確認。 測定條件設為如下:X射線源:Cu/Kα-輻射,管電壓:40 kv,管電流:120 mA,測定範圍:繞射角2θ=5~45°,X射線之掃描速度:10°/min。測定用樣品係將面積320 mm 2×厚度1 mm之顆粒物進行壓縮而製作。又,纖維素I型結晶結構之結晶度係根據以下之式(A),由所獲得之X射線繞射強度而算出。 纖維素I型結晶度(%)=[(I22.6-I18.5)/I22.6]×100      (A) [式中,I22.6表示X射線繞射中之晶格面(002面)(繞射角2θ=22.6°)之繞射強度,I18.5表示非晶部(繞射角2θ=18.5°)之繞射強度] 另一方面,於根據上述式(A)所獲得之結晶度為35%以下之情形時,就提昇計算精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依據「木質科學實驗指南」(日本木材學會編)之P199-200之記載,根據以下之式(B)進行計算。 因此,於根據上述式(A)所獲得之結晶度為35%以下之情形時,可採用根據以下之式(B)所算出之值作為結晶度。 纖維素I型結晶度(%)=[Ac/(Ac+Aa)]×100         (B) [式中,Ac表示X射線繞射中之晶格面(002面)(繞射角2θ=22.6°)、(011面)(繞射角2θ=15.1°)及(0-11面)(繞射角2θ=16.2°)之波峰面積之總和,Aa表示非晶部(繞射角2θ=18.5°)之波峰面積,各波峰面積係藉由利用高斯函數對所獲得之X射線繞射圖進行擬合而求出] [膜之算術平均粗糙度之測定] 膜之算術平均粗糙度係藉由如下方式測定。使用雷射顯微鏡(KEYENCE公司製造,商品名:「VK-9710」),於以下之測定條件下測定膜之算術平均粗糙度。測定條件設為如下:物鏡:10倍,光量:3%,亮度:1548,Z間距:0.5 μm。膜之算術平均粗糙度係使用內置之圖像處理軟體,進行5點測定,採用其平均值。 [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中之纖維素纖維(換算量)] 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中之纖維素纖維(換算量)係藉由以下之方法測定。 (1)所添加之「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為1種之情形 根據下述式A算出纖維素纖維量(換算量)。 <式A> 纖維素纖維量(換算量)(g)=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質量(g)/[1+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之分子量(g/mol)×修飾基之鍵結量(mmol/g)×0.001] (2)所添加之「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為2種以上之情形 考慮到各化合物之莫耳比率(即,將所添加之化合物之合計莫耳量設為1時之莫耳比率),算出纖維素纖維量(換算量)。 再者,於纖維素纖維與修飾基之鍵結樣式為離子鍵結之情形時,上述式A中,所謂「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之分子量」,意指「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整體之分子量」。另一方面,於纖維素纖維與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之鍵結樣式為醯胺鍵結之情形時,上述式A中,所謂「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之分子量」,意指「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整體之分子量-18」。 [纖維素纖維分散液之製作] 製備例1(使天然纖維素纖維與N-氧自由基化合物發生作用所獲得之氧化纖維素纖維之分散液) 使用針葉樹之漂白牛皮紙漿(Fletcher Challenge Canada公司製造,商品名「Machenzie」,CSF650ml)作為天然纖維素纖維。作為TEMPO,使用市售品(ALDRICH公司製造,Free radical,98質量%)。作為次氯酸鈉,使用市售品(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作為溴化鈉,使用市售品(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 首先,將針葉樹之漂白牛皮紙漿纖維100 g於9900 g之離子交換水中充分攪拌後,對該紙漿質量100 g依序添加TEMPO 1.25 g、溴化鈉12.5 g、次氯酸鈉28.4 g。使用pH STAT,滴加0.5M氫氧化鈉而將pH值保持於10.5。反應進行120分鐘(20℃)後,停止滴加氫氧化鈉,獲得氧化紙漿。將所獲得之氧化紙漿利用離子交換水充分洗淨,繼而進行脫水處理。其後,使用高壓均質機(SUGINO MACHINE公司製造,StarburstLab HJP-2 5005),於245 MPa下對氧化紙漿3.9 g與離子交換水296.1 g進行兩次微細化處理,獲得氧化纖維素纖維分散液(固形物成分含量1.3質量%)。該氧化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為3.3 nm、羧基含量為1.62 mmol/g。 製備例2(醛基經還原處理之氧化纖維素纖維之分散液) 向燒杯中投入製備例1中獲得之氧化纖維素纖維分散液3846.15 g(固形物成分含量1.3質量%),於其中添加1M氫氧化鈉水溶液而使pH值成為10左右後,添加硼氫化鈉(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純度95質量%)2.63 g,於室溫下反應3小時而進行醛還原處理。反應結束後,添加1M鹽酸水溶液405 g、離子交換水4286 g而製成0.7質量%之水溶液,於室溫下反應1小時而進行質子化。反應結束後,進行過濾,將所獲得之濾餅利用離子交換水洗淨而去除鹽酸及鹽。最後,利用異丙醇進行溶劑置換,而獲得醛基經還原處理之氧化纖維素纖維分散液。所獲得之醛基經還原處理之氧化纖維素纖維分散液(固形物成分含量2.0質量%)之平均纖維直徑為3.3 nm、羧基含量為1.62 mmol/g。 [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製作] 製造例1 於具備磁力攪拌器、攪拌子之燒杯中添加製備例2中獲得之氧化纖維素纖維分散液300 g(固形物成分含量2.0質量%)。繼而,添加相當於使胺基相對於氧化纖維素纖維之羧基1 mol而成為0.5 mol之量的胺基改質聚矽氧(Dow Corning 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BY16-209」,簡記為「聚矽氧1」),添加異丙醇100 g,使該等之混合物於室溫(25℃)下反應14小時。反應結束後,進行過濾,將所獲得之濾餅利用異丙醇洗淨後,利用超音波均質機(日本精機製作所公司製造,US-300E)攪拌2分鐘,利用高壓均質機(SUGINO MACHINE公司製造,StarburstLab HJP-2 5005),以100 MPa進行1Pass(行程)、以150 MPa進行9Pass微細處理,藉此獲得於氧化纖維素纖維經由離子鍵而連結有胺基改質聚矽氧而成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修飾基之導入率為氧化纖維素纖維之羧基之40%。該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平均纖維直徑為3.3 nm、平均纖維長度為578 nm。 製造例2~7 如表1所示般變更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及添加量,除此以外,藉由與製造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再者,表1中之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之詳細說明如下所示。 聚矽氧2:Dow Corning 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SF8417 聚矽氧3:Dow Corning 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FZ-3760 十二烷基胺:和光純藥製造 油基胺:和光純藥製造 製造例8 於具備磁力攪拌器、攪拌子之燒杯中添加製造例1中獲得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分散液300 g(固形物成分含量1.2質量%)。繼而,添加相當於使胺基相對於疏水改質纖維素之羧基1 mol而成為0.5 mol之量的十二烷基胺(和光純藥製造),添加異丙醇100 g,使該等之混合物於室溫(25℃)下反應14小時。反應結束後,藉由與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經由離子鍵而連結有胺基改質聚矽氧及十二烷基胺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 [表1]
表1
   製造例
1 2 3 4 5 6 7 8
用以導入修飾基 之化合物 聚矽氧1 聚矽氧 2 聚矽氧 3 十二烷基胺 油基胺 聚矽氧 1 十二烷基胺
添加量 0.5 0.25 1.0 0.5 0.5 1.0 1.0 0.5 0.5
修飾基之 導入率(%) 40 20 90 40 40 90 90 40 40
表1中之添加量表示相對於羧基1 mol之胺基之量(mol)。 [滑液表面膜之製作] 實施例1 使用製造例1中獲得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藉由如下方式製備膜用分散體,製作滑液表面膜。以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纖維素纖維:角鯊烷(潤滑油)成為1:20之質量比之方式,又,以溶劑成為分散體整體之90質量%之方式,調配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角鯊烷及溶劑(異丙醇),於螺旋管中、室溫下攪拌30分鐘。其後,使用自動公轉式攪拌機(Thinky公司製造之「脫泡練太郎」),以2200 rpm攪拌2分鐘進行脫泡,而獲得塗膜用之分散體。使用敷料器(Tester Industr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厚度成為100 μm之方式於玻璃基板(MATSUNAMI公司製造之「Micro Slide Glass S2112)上塗佈所獲得之塗膜用樣品,於50℃真空下乾燥12小時,藉此使異丙醇揮發,而獲得膜厚10 μm之滑液表面膜。 實施例2~15 如表3及表4所示般變更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種類、SP值10以下之油(潤滑油)之種類、纖維素纖維與潤滑油之質量比、膜厚,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滑液表面膜。 [塗佈有潤滑油之表面膜之製作] 比較例1 使用以角鯊烷(潤滑油):異丙醇成為10:90之比率之方式所調配者,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膜厚10 μm之潤滑油膜。將結果示於表3。 [於凹凸構造被覆有潤滑油之表面膜之製作] 比較例2 利用透明膠帶將具有凹凸構造之撥水性片材(Toyo Alumi公司製造之「Toyal Ultra Lotus(註冊商標)」)貼附於玻璃基板(MATSUNAMI公司製造之「Micro Slide Glass S2112」)上。相對於撥水性片材75 cm 2,塗佈作為潤滑油之角鯊烷0.064 g,而製作膜厚10 μm之潤滑油被覆表面膜。將結果示於表3。 [使用SP值超過10之油之表面膜之製作] 比較例3 使用甘油(SP值:16.5)代替潤滑油之角鯊烷,除此以外,進行與實施例8相同之操作,而製作膜厚1000 μm之表面膜。將結果示於表4。 [膜之性能試驗] 以下之試驗係於室溫下實施。試驗中所使用之流質物A之詳細說明如下所示。 Quartamin E-80K(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3質量% 丙二醇(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1質量% 離子交換水:剩餘部分 試驗例1(滑落速度測定試驗) 將50 mg之流質物A置於實施例或比較例中製作之膜上,連同玻璃基板一起將膜傾斜90°,測定流質物A平均每分鐘之滑落距離。 試驗例2(潤滑油移動率測定試驗) 於實施例或比較例中製作之膜上,塗佈相對於膜中之潤滑油之質量而為100倍量的流質物A,於培養皿中在室溫下靜置。72小時後,對流質物A之採集試樣,評價潤滑油自膜向流質物A之移動性。移動性表現為潤滑油移動率,根據將膜中原本所含之潤滑油之質量設為100時的移動至所取樣之流質物A(樣品)中之潤滑油之量(質量%)而評價。樣品中之角鯊烷、棕櫚酸異丙酯、荷荷芭油、油酸及甘油係藉由GC,聚矽氧油係藉由NMR,於下述條件下測定。 <GC法> 下述測定方法中,根據於表2所示之時間所檢測出之源自各潤滑油之波峰面積而測定移動率。 [表2]
表2
潤滑油種類 角鯊烷 棕櫚酸異丙酯 荷荷芭油 油酸 甘油
波峰時間[分鐘] 18.9 13.3 27.9 13.9 16.1
裝置:Agilent 6850系列II 管柱:DB-5(Agilent),12 m×200 μm×0.33 μm 方法:於100℃下保持3分鐘→以10℃/min自100℃升溫至320℃→於320℃下保持15分鐘 檢測器:330℃(FID(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火焰離子化檢測器)),H 2:30 mL/min、空氣:400 mL/min、He:30 mL/min 載氣:He 注入量:1 μL 樣品:取樣後經異丙醇稀釋100倍之溶液 <NMR法> 根據源自聚矽氧油之0 ppm之波峰強度、與源自內部標準之1,4-二溴苯之7.3 ppm的波峰強度比,求出聚矽氧油之移動率。 裝置:Agilent-NMR-vnmr400 樣品:1%氘氯仿溶液(含有作為內部標準之0.06 wt%1,4-二溴苯) 累計次數:16次 試驗例3(滑落角測定試驗) 於室溫20℃下,對膜滴下2 μL之十二烷之液滴(20℃),靜置10秒後以1°/s之速度使表面傾斜,測定液滴開始流動時之角度。作為代表例,實施例1之滑液表面膜之滑落角為7°。又,比較例1~2之表面膜之滑落角無法測定。 將結果示於下述表3及表4。 [表3]
表3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疏水改質 纖維素纖維 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 聚矽氧1 聚矽氧2 聚矽氧3 聚矽氧1
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mmol/g) 0.7 0.7 0.7 0.4 1.4 0.7 0.7 0.7
修飾基之導入率(%) 40 40 40 20 90 40 40 40
潤滑油 角鯊烷
膜之算術平均粗糙度(μm) 1.0 1.1 1.5 1.6 1.3 1.2 1.0 2.3
膜厚(μm) 10 10 10 10 10 10 10 1000
質量比 1:20 1:10 1:3 1:20 1:20 1:20 1:20 1:20
滑落速度(cm/min) 4.8 3.7 2.4 2.9 4.7 4.6 4.3 15
潤滑油移動率(%) 5.2 1.2 0 4.5 4 3.5 2.7 5
   實施例9 實施例10 實施例11 比較例1 比較例2
疏水改質 纖維素纖維 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 聚矽氧1 十二烷基胺 聚矽氧1 十二烷基胺 - 基材 凹凸構造
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mmol/g) 0.7 1.4 0.7 0.7 -
修飾基之導入率(%) 40 90 40 40 -
潤滑油 聚矽氧100cs 角鯊烷 潤滑油 角鯊烷
膜之算術平均粗糙度(μm) 3.3 30 1.5 無法測定 膜厚(μm) 10
膜厚(μm) 1000 1000 10 10
質量比 1:20 1:20 1:20 0:20
滑落速度(cm/min) 11 12 6.2 無法測定 滑落速度(cm/min) 3.5
潤滑油移動率(%) 5 4.5 1.3 潤滑油移動率(%) 45
[表4]
表4
   比較例3 實施例12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實施例15
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 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 聚矽氧1 製造例9之纖維素纖維 聚矽氧1
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mmol/g) 0.7 0.7
修飾基之導入率(%) 40 40
潤滑油 甘油 角鯊烷 棕櫚酸異丙酯 荷荷芭油 油酸
膜之算術平均粗糙度(μm) 2.8 5.1 1.8 4.4 10.5
膜厚(μm) 1000 10 10 10 1000
質量比 1:20
滑落速度(cm/min) 0 2.1 3.8 1.8 2.0
潤滑油移動率(%) 5 5.5 0.9 2.0 10.7
於表3及表4中,所謂膜之粗糙度,表示滑液表面膜之算術平均粗糙度。 上述使用之潤滑油之詳細說明如下所示。 角鯊烷(和光純藥公司製造,SP值:7.9) 聚矽氧100cs(Shin-Etsu Silicones公司製造,商品名:KF96-100cs,SP值:7.3) 棕櫚酸異丙酯(和光純藥公司製造,SP值:8.5) 荷荷芭油(和光純藥公司製造,SP值:8.6) 油酸(和光純藥公司製造,SP值:9.2) 甘油(和光純藥公司製造,SP值:16.5) 根據上述表,可知以下內容。 可知,實施例之表面膜均為滑落速度較快、潤滑油移動率較小之優異之表面膜。 另一方面,可知,比較例1本身就無法製作滑液表面,當然更無法測定滑落速度等。 可知,比較例2之表面膜、即先前之於具備凹凸構造之膜中含有SP值10以下之油的表面膜雖然滑落速度為與實施例同等程度之良好結果,但潤滑油移動率遠高於實施例。 可知,比較例3之表面膜、即使用作為SP值超過10之油的甘油所製作之膜之滑落速度為0 cm/min,即,針對流質物之附著抑制效果低劣。 [膜之製作] 實施例21~26、參考例1 於實施例21、22、24~26及參考例1中,使用製造例1中獲得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於實施例23中,使用製造例2中獲得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藉由如下方式製備膜用分散體,製作膜。即,以溶劑成為分散體整體之90質量%之方式,且以成為表6所示之質量比之方式,於螺旋管內調配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高分子化合物、潤滑油(角鯊烷)及溶劑(異丙醇)。繼而,於磁力攪拌器之轉數:500 rpm、室溫(25℃)下,將螺旋管之內容物攪拌12小時。其後,使用自動公轉式攪拌機(Thinky公司製造,脫泡練太郎),以2200 rpm攪拌2分鐘而進行脫泡,獲得塗膜用之分散體。使用敷料器(Tester Industr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作為模型成形體之玻璃基板(MATSUNAMI公司製造,Micro Slide Glass S2112)上,以厚度成為400 μm之方式塗佈所獲得之塗膜用分散體,於50℃真空下乾燥12小時,藉此使異丙醇揮發,而獲得膜厚40 μm之膜。 高分子化合物之分子量測定方法 質量平均分子量(Mw)係使用日立L-6000型高效液相層析儀,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PC)測定。溶離液流路泵係使用日立L-6000,檢測器係使用Shodex RI SE-61示差折射率檢測器,管柱係使用連接有兩根GMHHR-H者。樣品係使用濃度經溶離液調整為0.5 g/100 mL之20 μL。溶離液係使用1 mmol/L之Farmin DM20(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氯仿溶液。於管柱溫度40℃、流速1.0 mL/min下進行。作為用以製作校準曲線之標準聚合物,使用聚苯乙烯(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根據藉由GPC測定所獲得之圖表,由下述式算出高分子化合物中之分子量10萬以上之高分子成分之成分量。 分子量10萬以上之成分量=(分子量10萬以上之面積)/(整體之面積) 上述使用之潤滑油(SP值為10以下之油)之詳細說明如下所示。 角鯊烷(和光純藥公司製造,SP值:7.9) 上述使用之高分子化合物之詳細說明如下所示。 聚醯胺1~3:以表5記載之比率使用原料所合成之聚醯胺 聚伸烷基亞胺:EPOMIN P-1000(日本觸媒公司製造) 聚醯胺1之合成方法 取Haridimer 250K:450 g置於2 L可分離式燒瓶內,升溫至70℃後,進行氮氣置換。其後,緩慢添加乙二胺:45 g、二伸乙基三胺:5 g,添加後進行升溫直至內溫達145℃。於145℃下攪拌1小時後,進行升溫直至內溫達210℃,並攪拌6小時。其後,將內溫保持於210℃不變,使用真空泵進行減壓直至內壓達45 KPa,並攪拌0.5小時,而製造聚醯胺1。 聚醯胺2~3之合成方法 關於聚醯胺2~3,使用表5所示之原料,藉由與聚醯胺1相同之方法製造。 [表5]
表5
   聚醯胺1 聚醯胺2 聚醯胺3 聚伸烷基亞胺
原料 質量% 原料 質量% 原料 質量%
羧酸 Haridimer 250K 90 Haridimer 250K 83 Tsunodime 205 90 -
乙二胺 9 乙二胺 11 乙二胺 9 -
二伸乙基三胺 1 間苯二甲胺 6 間苯二甲胺 1 -
質量平均分子量 33,000 19,000 9,000 15,000
高分子成分之量 30質量% 10質量% 0質量% 10質量%
於表5中,聚醯胺1中之二伸乙基三胺之含有率為3.0莫耳%。進而,於表5中,所謂高分子成分之量,意指分子量10萬以上之高分子成分於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占之比率。 上述使用之原料之組成如下所示。 Haridimer 250K(Harima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Cas編號61788-89-4:100%(C36二聚酸) Tsunodime 205(築野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Cas編號61788-89-4:70%(C36二聚酸)、Cas編號68937-90-6:18%(三聚亞油酸)及Cas編號68955-98-6:12%(C16~18與C18之支鏈與直鏈之不飽和脂肪酸)之混合物 [膜之性能試驗] 使用上述流質物A,進行以下之試驗。 試驗例A(滑落速度測定試驗) 藉由與上述試驗例1相同之方法實施試驗。實施該試驗5次。將第1次之滑落速度與第5次之滑落速度示於表6。 試驗例B(潤滑油移動性試驗) 藉由與上述試驗例2相同之方法實施試驗,評價移動性。將結果示於表6。 試驗例C(滑落角測定試驗) 藉由與上述試驗例3相同之方法實施試驗,測定滑落角。作為代表例,實施例21之膜之滑落角為7°。 試驗例D(硬度測定試驗) 使用硬度試驗測定器(Shimadzu Scientific Instruments公司製造,DUH-211),於下述條件下,對各膜進行表面硬度(馬氏硬度)之測定。將結果示於表6。 試驗力:0.1 mN 負荷保持時間:5(s) 除荷保持時間:1(s) [表6]
表6
   實施例21 實施例22 實施例23 實施例24 實施例25 實施例26 參考例1
疏水改質 纖維素纖維 用以導入修飾基之化合物 聚矽氧1
添加量(mol) 0.5 0.25 0.5
修飾基之平均鍵結量(mmol/g) 0.7 0.7 0.35 0.7 0.7 0.7 0.7
修飾基之導入率(%) 40 40 20 40 40 40 40
高分子化合物 聚醯胺1 聚醯胺2 聚醯胺3 聚伸烷基亞胺 未添加
潤滑油 角鯊烷
膜之算術平均粗糙度(μm) 1 0.8 0.8 1.2 1.5 1 1
膜厚(μm) 40
質量比 5:15:100 33:33:100 5:15:100 5:0:100
滑落速度 (cm/min) 第1次 12 18 15 8.5 6.8 5 5
第5次 10 18 15 5 2 3.5 0
潤滑油移動率(%) 0 0 0 0 0 0 5
膜之表面硬度(N/mm 2) 4.3 13.6 6.1 3.8 2.3 2.4 2
於表6中,所謂質量比,意指「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之纖維素纖維:高分子化合物:潤滑油」之比率。 根據表6,可知以下內容。 與不含高分子化合物之參考例1之膜相比,各實施例之膜均可確認到滑落速度之提昇、或SP值10以下之油之移動率之降低、或耐久性之提高。進而,亦可確認到特定之高分子化合物之量越多則膜之表面硬度之值越大的傾向。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膜由於具有較高之滑液表面性,故而可用於化妝料或食品之包裝容器之素材領域。

Claims (6)

  1. 一種膜,其具有於選自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及羥基中之1種以上鍵結有修飾基而成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SP值為10以下之油,並且 該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為於該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鍵結有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而成者。
  2. 如請求項1之膜,其中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中之纖維素纖維與SP值為10以下之油的質量比(纖維素纖維:SP值為10以下之油)為1:1~1:100。
  3. 如請求項1或2之膜,其中陰離子性基為羧基。
  4. 一種成形體,其具有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膜。
  5. 一種於成形體上形成膜之方法,其包括:步驟1,其係製備含有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SP值為10以下之油之分散體;及步驟2,其係於成形體上塗佈步驟1中製備之分散體,並且 該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為於該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鍵結有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而成者。
  6. 一種膜用分散體,其具有於選自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及羥基中之1種以上鍵結有修飾基而成之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SP值為10以下之油,並且 該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為於該纖維素纖維之陰離子性基鍵結有胺基改質聚矽氧化合物而成者。
TW111104674A 2017-03-07 2018-03-07 具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油之膜 TWI782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3304 2017-03-07
JP2017043304 2017-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2844A true TW202222844A (zh) 2022-06-16
TWI782869B TWI782869B (zh) 2022-11-01

Family

ID=6344838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7724A TWI755494B (zh) 2017-03-07 2018-03-07 具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油之膜
TW111104674A TWI782869B (zh) 2017-03-07 2018-03-07 具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油之膜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7724A TWI755494B (zh) 2017-03-07 2018-03-07 具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油之膜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11499034B2 (zh)
EP (1) EP3594301B1 (zh)
JP (2) JP7074509B2 (zh)
CN (2) CN114507366A (zh)
DK (1) DK3594301T3 (zh)
ES (1) ES2912784T3 (zh)
PL (1) PL3594301T3 (zh)
PT (1) PT3594301T (zh)
TW (2) TWI755494B (zh)
WO (1) WO20181641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7366A (zh) * 2017-03-07 2022-05-17 花王株式会社 具有疏水改性纤维素纤维及油的膜
JP2019119868A (ja) * 2017-12-27 2019-07-22 花王株式会社 微細セルロース繊維複合体分散液
JP7341000B2 (ja) 2018-09-06 2023-09-08 花王株式会社 水生生物付着抑制剤
JP2020195932A (ja) * 2019-05-30 2020-12-10 花王株式会社 疎水変性セルロース繊維及び有機媒体を含む膜の製造方法
US20220259385A1 (en) 2019-08-02 2022-08-18 Kao Corporation Emulsificatio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hydrophobic-modified cellulose fibers
JP7394573B2 (ja) * 2019-09-26 2023-12-08 花王株式会社 改質セルロース
CN111595965A (zh) * 2020-05-11 2020-08-28 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 包装材料中异戊二烯迁移量的检测方法
CN115335445B (zh) * 2020-05-12 2024-05-03 花王株式会社 增粘剂组合物
CN113072882B (zh) * 2021-03-26 2021-12-24 辽宁顺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全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04806B (zh) * 2022-08-31 2023-07-1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疏水性酰胺化纤维素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85157A1 (ja) * 2022-10-19 2024-04-25 東洋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
CN116856194A (zh) * 2023-08-18 2023-10-10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一种纳米纤维素基超疏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18163A (en) 1977-02-02 1982-02-16 Robert E. Kalinowski Method for treating synthetic fibers with aminoalkyl-containing polydiorganosiloxanes
JPH04323085A (ja) * 1991-04-23 1992-11-12 Kao Corp 熱転写インクシート及びこれに用いる耐熱フィルム
CA2087488A1 (en) * 1992-01-27 1993-07-28 Thomas G. Majewicz Oil soluble polysaccharides
US5576049A (en) 1992-12-04 1996-11-19 Franz Haas Waffelmaschinen Industriegesellschaft M.B.H.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rottable thin-walled starch-based shaped elements
DE4402284A1 (de) 1994-01-27 1995-08-03 Ibn Gmbh Dresd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eformten, recyclingfähigen Verpackungen unter Verwendung von Altpapier
ATE187472T1 (de) * 1995-09-12 1999-12-15 Fvp Formverpackung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ormkörpern mit barriereschicht aus biologisch abbaubarem material und formkörper
FR2784107B1 (fr) * 1998-09-15 2005-12-09 Rhodia Chimie Sa Microfibrilles de cellulose a surface modifiee, leur procede de preparation, et leur utilisation
FR2802433B1 (fr) 1999-12-17 2002-05-17 Ela Medical Sa Dispositif medical, implantable actif, notamment stimulateur cardiaque, defibrillateur et/ou cardiovecteur du type multisite comportant des moyens de resynchronisation des ventricules
US6916402B2 (en) * 2002-12-23 2005-07-12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rocess for bonding chemical additives on to substrates containing cellulosic materials and products thereof
FR2857257B1 (fr) * 2003-07-07 2007-10-19 Oreal Utilisation de derives cellulosiques modifies en tant qu'agent epaississant de la phase organique d'une composition de vernis a ongles.
JP5082609B2 (ja) * 2007-06-12 2012-11-28 星光Pmc株式会社 疎水性を有するセルロース系成形体
KR101186662B1 (ko) * 2007-09-07 2012-09-27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셀룰로오스계 섬유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타이어 코오드
JP2010059408A (ja) * 2008-08-06 2010-03-18 Kao Corp セルロース誘導体
JP2010069408A (ja) 2008-09-18 2010-04-02 Panasonic Corp 軟水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給湯装置
WO2010035893A2 (en) 2008-09-25 2010-04-01 Kao Corporation Oil-based cosmetic preparation
JP5436113B2 (ja) * 2008-09-25 2014-03-05 花王株式会社 油性化粧料
JP5162438B2 (ja) 2008-12-26 2013-03-13 花王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用材料
JP5271741B2 (ja) * 2009-02-10 2013-08-21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水蒸気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水蒸気バリア性フィルム
JP2011079742A (ja) * 2009-10-02 2011-04-21 Kao Corp 油性口唇化粧料
JP2011140632A (ja) 2009-12-11 2011-07-21 Kao Corp 複合材料
AT509289B1 (de) * 2009-12-28 2014-06-15 Chemiefaser Lenzing Ag Funktionalisierter cellulosischer formkörpe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EP2554589B1 (en) 2010-03-26 2017-12-1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m-forming composition and sheet
JP5918496B2 (ja) 2011-10-07 2016-05-18 花王株式会社 ゲル状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984157B1 (fr) * 2011-12-19 2016-09-09 Oreal Composition cosmetique comprenant une cellulose hydrophobiquement modifiee et une silicone aminee.
JP5356593B2 (ja) 2011-12-28 2013-12-04 花王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成形体
US9139661B2 (en) * 2012-06-25 2015-09-22 Yagna Limited Methods for biocompatible derivitization of cellulosic surfaces
WO2014049208A1 (en) * 2012-09-25 2014-04-03 Greenbutton Oy Hydrophobic materia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U2013323753A1 (en) * 2012-09-26 2015-02-19 Earth Renewable Technologies Extrudable composition derived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JP6120590B2 (ja) * 2013-02-01 2017-04-26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変性ナノセルロース及び変性ナノセルロースを含む樹脂組成物
JP5823599B2 (ja) 2013-12-26 2015-11-25 花王株式会社 微細セルロース繊維複合体
JP5823600B2 (ja) 2013-12-26 2015-11-25 花王株式会社 微細セルロース繊維複合体
JP6444631B2 (ja) 2014-06-30 2018-12-26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滑水・滑油性膜、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り被覆された表面を有する物品
JP6615507B2 (ja) * 2015-06-26 2019-12-04 花王株式会社 皮膚化粧料
JP6562258B2 (ja) 2015-09-14 2019-08-2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トラクションドライブ装置
JP6765913B2 (ja) 2016-09-16 2020-10-07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潤滑剤組成物
CN114507366A (zh) 2017-03-07 2022-05-17 花王株式会社 具有疏水改性纤维素纤维及油的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3594301T3 (da) 2022-05-16
PL3594301T3 (pl) 2022-06-27
CN110337475B (zh) 2022-03-11
JP2018145426A (ja) 2018-09-20
US11499034B2 (en) 2022-11-15
US20230037982A1 (en) 2023-02-09
US20200071491A1 (en) 2020-03-05
EP3594301A1 (en) 2020-01-15
PT3594301T (pt) 2022-05-26
JP7074509B2 (ja) 2022-05-24
JP7309014B2 (ja) 2023-07-14
EP3594301B1 (en) 2022-04-13
WO2018164135A1 (ja) 2018-09-13
TW201902938A (zh) 2019-01-16
CN110337475A (zh) 2019-10-15
US11884798B2 (en) 2024-01-30
ES2912784T3 (es) 2022-05-27
JP2022111127A (ja) 2022-07-29
CN114507366A (zh) 2022-05-17
EP3594301A4 (en) 2020-12-23
TWI782869B (zh) 2022-11-01
TWI755494B (zh) 2022-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5494B (zh) 具疏水改質纖維素纖維及油之膜
Fei et al. Efficient toughening of epoxy–anhydride thermosets with a biobased tannic acid derivative
Majumdar et al.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quaternary ammonium-functionalized POSS (Q-POSS) and polysiloxane coatings containing Q-POSS
JP7203916B2 (ja) ゲル膜
JP7341000B2 (ja) 水生生物付着抑制剤
JP7280220B2 (ja) 脱泡促進用組成物
JP2018178309A (ja) セルロース繊維複合体
JP7123707B2 (ja) 疎水変性セルロース繊維及び有機媒体を有する膜
JP7336924B2 (ja) スプレー用組成物
JP7372087B2 (ja) 流動抵抗低減剤
US20220259385A1 (en) Emulsificatio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hydrophobic-modified cellulose fibers
WO2021230191A1 (ja) 増粘剤組成物
JP2019182997A (ja) 疎水変性セルロース繊維及び油を配合してなる膜
JP2022117972A (ja) 乳化組成物
JP2022103135A (ja) コーティング剤
JP2023098285A (ja) 乳化組成物
JP2024067274A (ja) 乳化組成物
JP2022117974A (ja) 乳化組成物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