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6222A - 零件模組及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零件模組及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16222A TW201416222A TW102121552A TW102121552A TW201416222A TW 201416222 A TW201416222 A TW 201416222A TW 102121552 A TW102121552 A TW 102121552A TW 102121552 A TW102121552 A TW 102121552A TW 201416222 A TW201416222 A TW 20141622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ding portion
- resin
- mold
- external connection
- hold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065—Positioning or centering articles in the moul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12—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means for positioning inserts, e.g. labels
- B29C33/123—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means for positioning inserts, e.g. labels for centering the inserts
- B29C33/126—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means for positioning inserts, e.g. labels for centering the inserts using centering means forming part of the inser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e.g. trackball in the palm rest area, mini-joystick integrated between keyboard keys, touch pads or touch strip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065—Positioning or centering articles in the mould
- B29C2045/14131—Positioning or centering articles in the mould using positioning or centering means forming part of the inse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667/00—Use of polyester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for preformed parts, e.g. for inserts
- B29K2667/003—PET, i.e. poylethylene terephthalat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4—Electrical apparatus, e.g. sparking plugs or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481—Housings or casings incorporating or embedd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係在於提供可防止樹脂流入用來收容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的模具之收容凹部且可使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容易插入至模具的收容凹部之零件模組及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為,零件模組係具備有:樹脂部(200);埋入於樹脂部(200)內的觸控感應器(300);埋入於樹脂部(200)的保持部(500);及連接於觸控感應器(300)且部分地固裝於保持部(500)之外部連接部(400)。保持部(500)係具有可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12)程度自樹脂部(200)朝厚度方向(D1)露出之露出部(520)。外部連接部(400)係具有可插入至模具的收容凹部(12)之導出部(420)。導出部(420)係通過保持部(500)內而自該保持部(500)朝厚度方向(D1)導出。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零件模組及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
作為這種零件模組,例如具有具備薄片、設在前述薄片上的樹脂部、埋入於前述樹脂部內的功能零件、及傳送電纜。前述傳送電纜係具有:連接於前述功能零件且與該功能零件一同埋入於前述樹脂部的第1端部;及從前述樹脂部朝該樹脂部的厚度方向突出之前述第1端部以外的部分(參照專利文獻1的圖3)。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26236號公報
當前述樹脂部使用模具而成形於前述薄片上
時,前述傳送電纜的前述第1端部以外的部分被收容於前述模具的收容凹部。此收容凹部係設在前述模具而連通於該模具的模腔。又,收容凹部的內部形狀係為了使樹脂不易侵入到該收容凹部內,被要求接近前述傳送電纜的前述第1端部以外的部分之外形。但,當達到該要求時,則會造成前述傳送電纜的前述第1端部以外的部分非常不易插入到前述模具的收容凹部。
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事情而開發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可防止樹脂流入用來收容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的模具之收容凹部且可使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容易插入至模具的收容凹部之零件模組及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
為了解決前述課題,本發明的零件模組係可使用模具加以製造的零件模組。前述零件模組係具備有:樹脂部;埋入於前述樹脂部內的感應器;電子零件或作為電路基板之零件;埋入於前述樹脂部的保持部;及連接於前述零件且部分地固裝於前述保持部之外部連接部。前述保持部係具有可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程度,自前述樹脂部朝該樹脂部的厚度方向露出之露出部。前述外部連接部係具有可插入至模具的收容凹部之導出部。前述導出部係埋入於前述樹脂部內,並自該樹脂部朝前述厚度方向導出。或前述導出部係通過前述保持部內並自該保持部朝前述厚
度方向導出。
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之情況,保持部埋入於樹脂部,該保持部的露出部從樹脂部朝厚度方向露出可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之程度。外部連接部部分地固裝於前述保持部,該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自樹脂部或保持部朝厚度方向導出。因此,當使用模具將零件與保持部埋入至樹脂部時(樹脂成形時),能夠將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插入至模具的收容凹部,以保持部的露出部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因此,能夠防止樹脂部的樹脂侵入到模具的收容凹部。又,由於能以保持部的露出部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故,能夠將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作成為容易插入到該收容凹部的形狀之大小。
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前述保持部具有:埋入於前述樹脂部的基部;及自前述樹脂部朝前述突出方向側突出,且可嵌合於模具的收容凹部之前述露出部。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之情況,因自樹脂部突出的保持部之露出部係當進行樹脂成形時將該露出部嵌合於模具的收容凹部,所以,變得容易以保持部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
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前述保持部的露出部係具有前端細之形狀。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之情況,當進行樹脂成形時,能夠容易使保持部的露出部嵌合於模具的收容凹部。
在前述模具具有設置於前述收容凹部的緣部
之嵌合凸部的情況,前述露出部可作成為具有供前述嵌合凸部嵌合的嵌合凹部之形狀。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之情況,因當進行樹脂成形時,模具的嵌合凸部嵌合於露出部的嵌合凹部,所以,變得容易以保持部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
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前述零件模組進一步具備設有前述樹脂部的第1面。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前述外部連接部進一步具有埋入於前述樹脂部之埋沒部。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在薄片的第1面上,前述埋沒部的至少一部分及前述保持部以此順序被層積。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之情況,在前述薄片的第1面上,前述埋沒部的至少一部分及前述保持部以此順序被層積。因此,在進行樹脂成形時,保持部配置在薄片的第1面上之埋沒部的一部分上,並且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而抵接於該模具。換言之,因保持部被挾持在薄片的第1面上的埋沒部之一部分與模具之間,所以,能夠抑制因射出至模具內的樹脂按壓保持部而造成與外部連接部一同移動之情況產生。
亦可作成下述形態,即,在前述保持部與前述薄片之間設有間隙。亦可作成下述形態,即,前述樹脂部的樹脂進入到前述間隙。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之情況,因樹脂部的樹脂進入到保持部與薄片之間的間隙,所以,可抑制保持部的外形顯現於薄片之情況產生。因此,可提升薄片的保持部對向部之面精度。
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前述保持部具有貫通孔,該貫通孔是朝前述厚度方向貫通該保持部,且供前述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插通。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之情況,僅藉由將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插通於保持部的貫通孔,即可容易將導出部固裝於保持部。
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前述外部連接部是部分地固裝於前述保持部的外面上且能與前述保持部一同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之情況,僅藉由將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固裝於保持部的外面上,即可容易將導出部固裝於保持部。
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前述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是部分地埋入於前述保持部。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之情況,因藉由插入成形等,將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部分地埋入於保持部,所以,可容易將導出部固裝於保持部。
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前述保持部具有包圍前述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的一部分之複數個配件。
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之情況,僅組合保持部的配件用以包圍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即可容易將外部連接部固裝於保持部。
亦可為以下結構,即,前述保持部是以與前述樹脂部相同或同系的樹脂所構成。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之情況,因保持部是與樹脂部相同或同系的樹脂所構成,所以,能夠透過樹脂部作成為不易發現保持部的存
在。亦即,可謀求零件模組的美觀之提升。
本發明之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係將第1端連接於電子零件或電路基板之零件的外部連接部部分地固裝於保持部,將前述零件、前述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及前述保持部收容於第1、第2模具的模腔內,並將前述外部連接部第2端側的部分插入至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並且以前述保持部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在此狀態下,對前述模腔內射出樹脂,讓前述零件、前述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及前述保持部插入成形於前述樹脂。
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之情況,當使用第1、第2模具將零件與保持部插入成形於樹脂時,能夠將外部連接部的第2端側的部分插入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以保持部堵住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因此,能夠樹脂侵入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又,由於能以保持部堵住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故,能夠將該收容凹部的形狀作成為可讓外部連接部的第2端側的部分容易插入之大小。
當以前述保持部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時,能夠讓前述保持部的前端部嵌合於前述第1模具的前述收容凹部。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之情況,因讓保持部的前端部嵌合於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所以,能夠容易以保持部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
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前述保持部的前端
部係具有前端細之形狀。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情況,當進行樹脂成形時,能夠容易使保持部的前端部嵌合於模具的收容凹部。
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在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的緣部之至少一部分設有錐形部。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之情況,因錐形部將保持部的前端部導引至1模具的收容凹部,所以,能夠容易讓保持部的前端部嵌合於收容凹部。
當以前述保持部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時,能夠讓設在前述第1模具的前述收容凹部的緣部之嵌合凸部嵌合於前述保持部的嵌合凹部。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之情況,因讓第1模具的嵌合凸部嵌合於保持部的嵌合凹部,所以,能夠容易以保持部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
當將前述零件、前述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及前述保持部收容於前述模腔內時,能在該模腔內配置薄片,在前述薄片上將前述外部連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及前述保持部以此順序加以層積,並且將該保持部抵接於該第1模具,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當對前述模腔內射出前述樹脂時,可讓前述樹脂射出到前述薄片上,在該薄片上,將前述零件、前述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及前述保持部插入成形於前述樹脂。
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之情況,當進行樹脂成形時,保持部配置在薄片的第1面上的
外部連接部之一部分上,並且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並抵接於該模具。換言之,因保持部經由薄片及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挾持在第1、第2模具,所以,能夠抑制因射出至模腔內的樹脂按壓保持部而造成與外部連接部一同移動之情況產生。
當將前述零件、前述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及前述保持部收容於前述模腔內時,可將前述保持部抵接於該第1模具,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並且抵接於前述第2模具。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之情況,當進行樹脂成形時,因保持部被第1、第2模具所挾持,所以,能夠抑制因射出至模腔內的樹脂按壓保持部而造成與外部連接部一同移動之情況產生。
當以前述保持部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時,能夠讓前述保持部固裝於前述第1模具。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之情況,當進行樹脂成形時,因保持部固裝於第1模具,所以,能夠抑制因射出至模腔內的樹脂按壓保持部而造成與外部連接部一同移動之情況產生。
當在前述模腔內,於前述保持部與前述薄片之間產生間隙的情況,當對前述模腔內射出樹脂時,能讓前述樹脂流入至前述間隙。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之情況,因樹脂部的樹脂進入到保持部與薄片之間的間隙,所以,可抑制保持部的外形顯現於薄片之情況產生。因此,可提升薄片的保持部對向部之面精度。
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前述保持部設有將該保持部朝前述厚度方向貫通之貫通孔。藉由使前述外部連接部插通於前述保持部的貫通孔,能夠將前述外部連接部部分地固裝於前述保持部。或,藉由使前述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固裝於前述保持部的外面,能夠將前述外部連接部部分地固裝於前述保持部。在此情況,能夠以前述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及前述保持部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或,藉由使前述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插入成形於前述保持部,能夠將前述外部連接部部分地固裝於前述保持部。
在前述保持部具有可包圍前述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之複數個配件之情況,藉由將前述配件組合成包圍前述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能夠將前述外部連接部部分地固裝於前述保持部。
亦可為以下結構,即,前述保持部是與前述樹脂部相同或同系的樹脂所構成。在依據這樣形態的零件模組之情況,因保持部是與樹脂部相同或同系的樹脂所構成,所以,能夠透過樹脂部作成為不易發現保持部的存在。亦即,可謀求零件模組的美觀之提升。
100‧‧‧薄片
101‧‧‧第1面
102‧‧‧第2面
200‧‧‧樹脂部
201‧‧‧第1面
202‧‧‧第2面
300‧‧‧觸控感應器(零件)
400‧‧‧外部連接部
410‧‧‧埋沒部(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
420‧‧‧導出部(外部連接部的第2端側的部分)
500‧‧‧保持部
510‧‧‧基部
520‧‧‧露出部(保持部的前端部)
530‧‧‧貫通孔
400'‧‧‧外部連接部
410'‧‧‧埋沒部(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
420'‧‧‧導出部(外部連接部的第2端側的部分)
500'‧‧‧保持部
510'‧‧‧基部
520'‧‧‧露出部(保持部的前端部)
500"‧‧‧保持部
510"‧‧‧基部
520"‧‧‧露出部(保持部的前端部)
500"‧‧‧保持部
501'''‧‧‧配件
510"‧‧‧基部
520'''‧‧‧露出部(保持部的前端部)
530'''‧‧‧貫通孔
500''''‧‧‧保持部
501''''‧‧‧配件
510''''‧‧‧基部
520''''‧‧‧露出部(保持部的前端部)
530''''‧‧‧貫通孔
圖1係本發明的實施例1之零件模組的示意斷面圖。
圖2係顯示前述零件模組的製造製程之說明圖。
圖3係本發明的實施例2之零件模組的示意斷面圖。
圖4係本發明的實施例3之零件模組的示意斷面圖。
圖5A係本發明的實施例4之零件模組的示意斷面圖。
圖5B係顯示前述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中將保持部固裝於外部連接部的製程的示意斷面圖。
圖6係本發明的實施例5之零件模組的示意斷面圖。
圖7係顯示前述零件模組的製造製程之說明圖。
圖8係顯示實施例1的零件模組的設計變更例之示意斷面圖。
其次,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例1~5。
首先,參照前述圖1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例1之零件模組。圖1所示的零件模組係觸控輸入裝置。前述零件模組係具備有:薄片100;樹脂部200;觸控感應器300(零件);外部連接部400;及保持部500。以下,詳細說明前述零件模組的各構成要件。圖1所示的D1係零件模組及樹脂部200的厚度方向,D2係零件模組的長度方向。D1係D2正交。未圖示的零件模組之短邊方向係與D1、D2正交。
薄片100係為具有可撓性的略矩形狀之透明
樹脂薄片(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片、丙烯酸薄片等)。薄片100係具有作為薄片100的內面之第1面101;及作為薄片100的外面之第2面102。在薄片100的第1面101,於全區域或一部分的區域(例如,外周區域或長度方向D2或短邊方向的其中一方之端部等)實施裝飾印刷。
樹脂部200為設在薄片100的第1面101上之剖面視角大致呈U字狀且具絕緣性的熱可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例如,聚碳酸酯樹脂(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PMMA)、環氧樹脂等)。樹脂部200係具有厚度方向D1的第1、第2面201、202。藉由樹脂部200設在薄片100的第1面101上,薄片100通常密接或同化於樹脂部200,在沿著樹脂部200的第2面202彎曲成略U字狀的狀態下硬質化(喪失可撓性)。薄片100的第2面102之扁平的中央部為零件模組之觸控輸入面。
觸控感應器300為硬質或可撓(具有可撓性)之略矩形狀的薄片狀靜電容量方式觸控面板,可檢測與薄片100的觸控輸入面接觸的手指等之檢測對象。觸控感應器300係固裝於薄片100的中央部之第1面101上並且埋入於樹脂部200。觸控感應器300係對薄片100的觸控輸入面略呈平行。
在觸控感應器300為硬質的透明薄片狀之情況,可作成為下述(1)~(3)的結構。在觸控感應器300為可撓的透明薄片狀之情況(亦即,薄片感應器之情
況),可作成為下述(4)~(6)的結構。
(1)觸控感應器300具備:具有厚度方向D1的第1、第2面之第1透明基板;設在前述第1透明基板的第1面上的複數個第1透明電極;及設在前述第1透明基板的第2面上的複數個第2透明電極。
(2)觸控感應器300具備:第1透明基板;設在此第1透明基板上的複數個第1透明電極;設在前述第1透明基板上,用以覆蓋前述第1透明電極之絕緣層;及設在此絕緣層上之複數個第2透明電極。
(3)觸控感應器300具備:具有第1面之第1透明基板;具有與此第1透明基板的第1面相對向的第1面之第2透明基板;設在前述第1透明基板的第1面上的複數個第1透明電極;設在前述第2透明基板的第1面之複數個第2透明電極。
(4)觸控感應器300具備:具有厚度方向D1的第1、第2面之具有可撓的絕緣性之第1透明薄片;設在前述第1透明薄片的第1面的複數個第1透明電極;及設在前述第1透明薄片的第2面上的複數個第2透明電極。
(5)觸控感應器300具備:具有可撓的絕緣性之第1透明薄片;設在此第1透明薄片上的複數個第1透明電極;及設在前述第1透明薄片上,用以覆蓋前述第1透明電極,並具有可撓的絕緣性之第2透明薄片;及設在此第2透明薄片的複數個第2透明電極。
(6)觸控感應器300具備:具有第1面且具有可撓
的絕緣性之第1透明薄片;具有與此第1透明薄片的第1面相對向的第1面且具有可撓的絕緣性之第2透明薄片;設在前述第1透明薄片的第1面上的複數個第1透明電極;設在前述第2透明薄片的第1面之複數個第2透明電極。
外部連接部400係具有可撓性。具體而言,外部連接部400為可撓性印刷基板或可撓且具有絕緣性之透明薄片。外部連接部400具有埋沒部410和導出部420。埋沒部410為埋入於外部連接部400的樹脂部200內之部分,固裝於薄片100的中央部之第1面101上。埋沒部410具有外部連接部400的長度方向之第1端。導出部420為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以外之部分。導出部420具有外部連接部400的長度方向之第2端。
在外部連接部400為可撓性印刷基板之情況,外部連接部400的第1端連接於觸控感應器300的第1、第2透明基板至少其中一方或第1、第2透明薄片中的至少其中一方。可撓性印刷基板的複數個導電線連接於第1、第2透明電極。在外部連接部400為透明薄片之情況,外部連接部400的第1端一體地連接於觸控感應器300的第1、第2透明基板至少其中一方或連接於第1、第2透明薄片中的至少其中一方。透明薄片的複數個導電線連接於第1、第2透明電極。
保持部500為以與樹脂部200相同或同系的樹脂(例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環氧樹脂等)所構成之錐形狀樹脂塊。保持部500具有基部510、露出部520、及貫通孔530。基部510係保持部500的後端部且埋入於樹脂部200。基部510係具有設置部511和非設置部512。設置部511係設在薄片100的第1面101上之埋沒部410上。亦即,在薄片100的第1面101上,埋沒部410及保持部500以此順序被層積。基部510的非設置部512係從薄片100的第1面101隔著間隔而配置。樹脂部200的樹脂進入到此間隙。
露出部520為連接於基部510的保持部500之前端部,從樹脂部200的第1面201朝厚度方向D1的一方側(圖示上方向)突出(露出)。露出部520成為前端細形狀。
貫通孔530係矩形狀的貫通孔,將保持部500朝厚度方向D1貫通(從)基部510的後端面到露出部520的前端面加以貫通)。貫通孔530的內部形狀(長度方向D2及前述短邊方向的尺寸)係較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之外形(朝向厚度方向D的狀態之導出部420的長度方向D2及前述短邊方向的尺寸)若干大。導出部420被插通於貫通孔530,且自該貫通孔530朝厚度方向D1的一方側導出。
以下,參照前述圖2說明關於使用於前述零件模組的製造之第1、第2模具10、20。第1模具10係具有凸部11、收容凹部12及澆口13。凸部11係朝厚度
方向D1突設於第1模具10。澆口13係朝厚度方向D1貫通第1模具10。收容凹部12係設在第1模具10且自凸部11的前端面開放。在收容凹部12的緣部的一部分(圖示左側部分),設有前述緣部的一部分與該緣部的相反側的部分之間的距離朝開放側逐漸地擴大之錐形部12a。收容凹部12的開放側部分的內部形狀(長度方向D2及前述短邊方向的尺寸)係較保持部500的露出部520的前端的外形(長度方向D2及前述短邊方向的尺寸)大,並較保持部500的基部510的外形(長度方向D2及前述短邊方向的尺寸)小。收容凹部12的開放側以外的部分之內部形狀(長度方向D2及前述短邊方向的尺寸)係較導出部420之外形(朝向厚度方向D的狀態之導出部420的長度方向D2及前述短邊方向的尺寸)若干大。收容凹部12的厚度方向D1之尺寸係較導出部420自保持部500所拉出的部分之長度大。第2模具20係具有可供凸部11插入之凹部21。凹部21的厚度方向D之此問(深度尺寸)係較凸部11的厚度方向D的尺寸(高度尺寸)大。在凸部11被插入於凹部21之狀態下,藉由凸部11與凹部21區劃空間。該空間成為第1、第2模具10、20之模腔。模腔的形狀為與零件模組的除了導出部420及露出部520以外的外形相對應之形狀。
以下,參照前述圖2說明關於使用第1、第2模具10、20製造前述零件模組之方法。再者,埋沒部410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外部連接部之第1端側
的部分,導出部420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中的外部連接部的第2端側的部分。
首先,準備薄片100與連接有外部連接部400的觸控感應器300。以接著劑將觸控感應器300及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固裝於薄片100的第1面101上。然後,準備保持部500,將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插通於保持部500的貫通孔530。藉此,導出部420部分地固裝於保持部500,並自該保持部500拉出。再者,在使導出部420插通貫通孔530後,能夠將外部連接部400連接於觸控感應器300。又,在使導出部420插通於貫通孔530後,能夠將觸控感應器300及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以接著劑固裝於薄片100的第1面101上。
然後,對第2模具20的凹部21,插入薄片100、觸控感應器300、外部連接部400及保持部500。於是,薄片100因應凹部21的形狀而彎曲成剖面視角大致呈U字狀。此時,保持部500配置於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之垂直方向。
然後,使第1、第2模具10、20相對地接近,將第1模具10的凸部11插通於第2模具20的凹部21(亦即,將第1、第2模具10、20予以鎖模)。藉此,在凸部11與凹部21形成前述模腔,在該模腔內收容著薄片100、觸控感應器300、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及保持部500的基部510。此時,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插入至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保持部
500的露出部520嵌合於收容凹部12(亦即,堵住收容凹部12)。前端細形狀之露出部520與收容凹部12的錐形部12a係導引露出部520,讓露出部520嵌合於收容凹部12。當露出部520嵌合於收容凹部12時,保持部500的設置部511被配置在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上。藉此,保持部500在第1模具10與第2模具20之間經由薄片100及埋沒部410被挾持,使得在保持部500的非設置部512與薄片100之間產生間隙。
然後,透過第1模具10的澆口13將樹脂射出至模腔內的薄片100上,填充於該模腔內。藉此,觸控感應器300、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及保持部500的基部510在薄片100上埋入於樹脂30。此時,樹脂30亦流入至前述間隙。然後,使樹脂30硬化。硬化後的樹脂30成為樹脂部200。此時,薄片100密接或同化於樹脂部200並硬質化。
然後,當讓第1、第2模具10、20相互地分離時,從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取出保持部500的露出部520及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藉此,觸控感應器300、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及保持部500的基部510插入成形於薄片100上的樹脂部200。保持部500的露出部520自樹脂部200朝厚度方向D1的其中一方側突出而露出。導出部420自樹脂部500朝厚度方向D1的其中一方側導出。
在依據以上這樣的零件模組之情況,當進行
插入成形時,能夠將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插入於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使保持部500的露出部520嵌合於收容凹部12而能夠堵住該收容凹部12。因此,在插入成形時,能夠防止樹脂30侵入至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如此,因露出部520堵住收容凹部12而能防止樹脂30侵入至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所以,能夠將收容凹部12的內部形狀作成為導出部420能容易插入至收容凹部12之大小。因此,當進行插入成形時(第1、第2模具10、20的鎖模)時,能容易將導出部420收容於收容凹部12。
並且在進行插入成形時,保持部500在第1模具10與第2模具20之間經由薄片100及埋沒部410被挾持。因此,即使保持部500被射出至模腔的樹脂30所按壓,也能抑制保持部500及固裝於此保持部的外部連接部400移動。又,因樹脂部200的樹脂進入到保持部500與薄片100之間的間隙,所以,能夠抑制保持部500的外形呈現於薄片100之情況產生。因此,可提升薄片100的保持部對向部之面精度。又,因保持部500是以與樹脂部200相同或同系的樹脂所構成,所以,保持部500與樹脂部200同化。因此,變得不易透過樹脂部200看見保持部500的存在,能夠謀求零件模組外觀之提升。
首先,參照前述圖3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
例3之零件模組。如圖3所示的零件模組係在保持部500'的結構及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固裝於保持部500'的外面的這些點上與實施例1的零件模組不同。以下,僅針對其不同點進行詳細說明,又省略與實施例1重複的說明。再者,關於保持部及外部連接部,賦予[']以與實施例1的保持部及外部連接部作區別。
保持部500'為以與樹脂部200相同或同系的樹脂(例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環氧樹脂等)所構成之錐形狀樹脂塊。保持部500'具有基部510'和露出部520'。基部510'為保持部500'的後端部並在載置於薄片100的第1面101上的狀態下埋入於樹脂部200。露出部520'為連接於基部510'的保持部500'之前端部,從樹脂部200的第1面201朝厚度方向D1的一方側(圖示上方向)突出(露出)。露出部520'成為前端細形狀。
外部連接部400'在部分地固裝於保持部500'的外面的這一點上與外部連接部400不同。除了這一點以外,外部連接部400'的其餘部分與外部連接部400相同。外部連接部400'具有埋沒部410'和導出部420'。埋沒部410'係以接著劑等部分地固裝於保持部500'的基部510'的外面(周面)。導出部420'係部分地固裝於保持部500'的露出部520'的外面(周面),自樹脂部200的第1面201朝厚度方向D1的一方側(圖示上方向)導出。
以下,說明關於使用實施例1所記載的第1、
第2模具10、20製造前述結構的零件模組之方法。再者,埋沒部410'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外部連接部之第1端側的部分,導出部420'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中的外部連接部的第2端側的部分。
首先,準備連接有外部連接部400'的觸控感應器300和保持部500'。以接著劑等將外部連接部400'的一部分(埋沒部410'及導出部420'的一部分)固裝於保持部500'的外面(基部510'及露出部520'的外面)。然後,準備薄片100。以接著劑將觸控感應器300固裝於薄片100的第1面101上,將保持部500'載置於薄片100的第1面101。再者,亦可將保持部500'接著於薄片100的第1面101。
然後,對第2模具20的凹部21,插入薄片100、觸控感應器300、外部連接部400'及保持部500'。於是,薄片100因應凹部21的形狀而彎曲成剖面視角大致呈U字狀。此時,保持部500'配置於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之垂直方向。
然後,使第1、第2模具10、20相對地接近,將第1模具10的凸部11插通於第2模具20的凹部21(亦即,將第1、第2模具10、20予以鎖模)。藉此,在凸部11與凹部21形成前述模腔,在該模腔內收容著薄片100、觸控感應器300、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及保持部500'的基部510'。此時,導出部420'之未固裝於保持部500'的部分(非固裝部)插入至第1模具10
的收容凹部12,保持部500'的露出部520'及導出部420'之固裝於露出部520'的部分(固裝部)嵌合於收容凹部12(堵住收容凹部12)。前端細形狀之露出部520'與收容凹部12的錐形部12a係導引露出部520'及導出部420'的固裝部,讓露出部520'及導出部420'的固裝部嵌合於收容凹部12。當露出部520'等嵌合於收容凹部12時,保持部500'在第1模具10與第2模具20之間經由薄片100被挾持。
然後,透過第1模具10的澆口13將樹脂射出至模腔內的薄片100上,填充於該模腔內。藉此,觸控感應器300、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及保持部500'的基部510'在薄片100上埋入於樹脂。此時,樹脂亦流入至前述間隙。然後,使樹脂硬化。硬化後的樹脂成為樹脂部200。此時,薄片100密接或同化於樹脂部200並硬質化。
然後,當讓第1、第2模具10、20相互地分離時,從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取出保持部500'的露出部520'及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藉此,觸控感應器300、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及保持部500'的基部510'插入成形於薄片100上的樹脂部200。保持部500'的露出部520'自樹脂部200朝厚度方向D1的其中一方側突出而露出。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自樹脂部200朝厚度方向D1的其中一方側導出。
在依據以上這樣的零件模組之情況,當進行
插入成形時,能夠將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之非固裝部插入於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使保持部500'的露出部520'及導出部420'的固裝部嵌合於收容凹部12而能夠堵住該收容凹部12。因此,在插入成形時,能夠防止樹脂侵入至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如此,因露出部520'及導出部420'的固裝部堵住收容凹部12而能防止樹脂侵入至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所以,能夠將收容凹部12的內部形狀作成為導出部420'能容易插入至收容凹部12之大小。因此,當進行插入成形時(第1、第2模具10、20的鎖模)時,能容易將導出部420'收容於收容凹部12。
並且在進行插入成形時,保持部500'在第1模具10與第2模具20之間經由薄片100被挾持。因此,即使保持部500'被射出至模腔的樹脂所按壓,也能抑制保持部500'及固裝於此保持部的外部連接部400'移動。又,因保持部500'是以與樹脂部200相同或同系的樹脂所構成,所以,保持部500'與樹脂部200同化。因此,變得不易透過樹脂部200看見保持部500'的存在,能夠謀求零件模組外觀之提升。又,由於保持部500'與樹脂部200同化,故,藉由將保持部500'載置於薄片100上,使得在該薄片100上不易產生縮孔。
首先,參照前述圖4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
例3之零件模組。如圖4所示的零件模組係在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埋入於保持部500"內的這一點上與實施例1的零件模組不同。以下,僅針對其不同點進行詳細說明,又省略與實施例1重複的說明。再者,關於保持部,賦予["]以與實施例1的保持部作區別。
保持部500"在未設有貫通孔530的這一點上不同。除了這一點以外,保持部500"其餘結構是與保持部500相同。圖4之510"為基部,511"為設置部,512"為非設置部,520"為露出部。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係埋入於保持部500",形成貫通從保持部500"的基部510"的後端面到露出部520"的前端面範圍。
以下,詳細說明使用未圖示的模具,將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埋入至保持部500"的方法。首先,準備外部連接部400。此外部連接部400可連接於觸控感應器300,亦可不連接於觸控感應器300。將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之一部分收容於前述模具內,對該模具射出樹脂。藉此,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部分地埋入(插入成形)於保持部500",貫通從該保持部500"的基部510"的後端面到露出部520"的前端面之範圍。將具有此保持部500"之外部連接部400與實施例1同樣地,收容於第1、第2模具10、20的模腔內並製造零件模組。
在依據以上這樣的零件模組之情況,能夠獲得與實施例1相同的效果。
首先,參照前述圖5A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例4之零件模組。如圖5A所示的零件模組係在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的一部分被保持部500'''的配件501'''、502'''包圍的這一點上與實施例1的零件模組不同。以下,僅針對其不同點進行詳細說明,又省略與實施例1重複的說明。再者,關於保持部,賦予[''']以與實施例1的保持部作區別。
保持部500'''具有配件501'''、502'''。配件501'''、502'''為以與樹脂部200相同或同系的樹脂(例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環氧樹脂等)所構成。配件501'''、502'''在組合的狀態下是與保持部500呈相同的錐形狀。在配件501'''的內面,形成有沿著厚度方向D1延伸之長溝530'''。此長溝530'''的外形(長度方向D2及前述短邊方向的尺寸)係較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之外形(朝向厚度方向D的狀態之導出部420的長度方向D2及前述短邊方向的尺寸)若干大。藉由組合配件501'''、502''',長溝530'''被配件502'''封住。導出部420插通此長溝530'''內。亦即,導出部420的一部分被配件501'''、502'''所包圍。再者,圖5A及圖5B所示的510'''為保持部500'''的基部,511'''為保持部500'''的設置部,512'''為保持部500'''的非設置部,520'''為保持部500'''的露出部。該等構件是與保持部500的各
構件相同結構。
以下,參照圖5B詳細說明關於將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固裝於保持部500'''之順序。首先,準備連接有外部連接部400的觸控感應器300。以接著劑將觸控感應器300及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固裝於薄片100的第1面101上。然後,準備配件501'''、502'''。將導出部420的一部分插入至配件501'''的長溝530'''。然後,將配件502'''組合至配件501'''。藉此,配件501'''的長溝530'''被配件502'''所封住。如此,配件501'''、502'''被組合成包圍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之一部分。將具有此保持部500'''之外部連接部400與實施例1同樣地,收容於第1、第2模具10、20的模腔內並製造零件模組。再者,在配件501'''、502'''被組合成包圍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之一部分後,亦可將控感應器300及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以接著劑固裝於薄片100的第1面101上。
在依據以上這樣的零件模組之情況,能夠獲得與實施例1相同的效果。並且,藉由將配件501'''、502'''組合成包圍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之一部分,使得保持部500'''固裝於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之一部分。因此,能夠提升保持部500'''對外部連接部400之固裝作業的作業性。
其次,參照前述圖6及圖7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例5之零件模組。如圖6所示的零件模組係保持部500''''的形狀與保持部500的形狀不同。實施例5的零件模組之該保持部以外的結構是與實施例1的零件模組相同結構。以下,僅針對前述不同點進行詳細說明,又省略與實施例1重複的說明。再者,關於保持部,賦予['''']以與實施例1的保持部作區別。
保持部500''''為以與樹脂部200相同或同系的樹脂(例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環氧樹脂等)所構成之樹脂塊。保持部500''''係在露出部520''''未從樹脂部200的第1面201朝厚度方向D1的一方側(圖示上方向)突出的這一點與保持部500不同。
露出部520''''係具有露出面和嵌合凹部521''''。露出部520''''的露出面係從樹脂部200的第1面201朝厚度方向D1的一方側(圖示上方向)露出。嵌合凹部521''''係設在前述露出面的中央部之貫通孔530''''的周圍。嵌合凹部521''''的內部形狀係與後述的第1模具10'的嵌合凸部12a'(參照圖7)的外形相對應之形狀。再者,圖6的510''''為保持部的基部,511''''為基部的設置部,512''''為基部的非設置部。
以下,當製造前述零件模組時,使用第1模具10'代替第1模具10。以下,參照前述圖7說明關於第1模具10'。第1模具10'係在收容凹部12的周緣部設有
環狀的嵌合凸部12a'。在第1模具10'的凸部11被插入於第2模具20的凹部21之狀態下,藉由凸部11與凹部21區劃空間。該空間成為第1、第2模具10'、20之模腔。模腔的形狀為與零件模組的除了導出部420以外的外形相對應之形狀。
以下,參照前述圖7說明關於使用第1、第2模具10'、20製造前述零件模組之方法。再者,埋沒部410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外部連接部之第1端側的部分,導出部420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中的外部連接部的第2端側的部分。
首先,準備薄片100與連接有外部連接部400的觸控感應器300。以接著劑將觸控感應器300及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固裝於薄片100的第1面101上。然後,準備保持部500'''',將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插通於保持部500''''的貫通孔530''''。藉此,導出部420部分地固裝於保持部500'''',並自該保持部500''''拉出。再者,在使導出部420插通貫通孔530'''後,能夠將外部連接部400連接於觸控感應器300。又,在使導出部420插通於貫通孔530'''後,能夠將觸控感應器300及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以接著劑固裝於薄片100的第1面101上。
然後,對第2模具20的凹部21,插入薄片100、觸控感應器300、外部連接部400及保持部500''''。於是,薄片100因應凹部21的形狀而彎曲成剖面視角大
致呈U字狀。此時,保持部500''''配置於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之垂直方向。
然後,使第1、第2模具10'、20相對地接近,將第1模具10'的凸部11插入至第2模具20的凹部21(亦即,將第1、第2模具10'、20鎖模)。藉此,在凸部11與凹部21形成前述模腔,在該模腔內收容著薄片100、觸控感應器300、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及保持部500''''。此時,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插入於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並且第1模具10'的嵌合凸部12a'嵌合於保持部500''''的露出部520''''之嵌合凹部521''''。藉此,露出部520''''堵住收容凹部12。當嵌合凸部12a'嵌合於嵌合凹部521''''時,保持部500''''的設置部511''''被設在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上。藉此,保持部500''''在第1模具10'與第2模具20之間經由薄片100及埋沒部410被挾持,使得在保持部500''''的非設置部512''''與薄片100之間產生間隙。
然後,透過第1模具10'的澆口13將樹脂30射出至模腔內的薄片100上,填充於該模腔內。藉此,觸控感應器300、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及保持部500''''在薄片100上埋入於樹脂30。此時,樹脂30亦流入至前述間隙。然後,使樹脂30硬化。硬化後的樹脂30成為樹脂部200。此時,薄片100密接或同化於樹脂部200並硬質化。
然後,當使第1、第2模具10'、20相對地分
離時,從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取出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另外,解除第1模具10'的嵌合凸部12a'與保持部500''''的露出部520''''之嵌合。藉此,觸控感應器300、外部連接部400的埋沒部410及保持部500''''插入成形於薄片100上的樹脂部200。保持部500''''的露出部520''''自樹脂部200朝厚度方向D1的其中一方側露出。導出部420自樹脂部500''''朝厚度方向D1的其中一方側導出。
在依據以上這樣的零件模組之情況,當進行插入成形時,外部連接部400的導出部420進入於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並且第1模具10'的嵌合凸部12a'嵌合於保持部500''''的露出部520''''之嵌合凹部521''''。藉此,因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被露出部520''''堵住,所以,在進行插入成形時,能夠防止樹脂30侵入到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如此,因露出部520''''堵住收容凹部12而能防止樹脂30侵入至第1模具10'的收容凹部12,所以,能夠將收容凹部12的內部形狀作成為導出部420能容易插入至收容凹部12之大小。因此,當進行插入成形時(第1、第2模具10'、20的鎖模)時,能容易將導出部420收容於收容凹部12。
並且在進行插入成形時,保持部500''''在第1模具10'與第2模具20之間經由薄片100及埋沒部410被挾持。因此,即使保持部500''''被射出至模腔的樹脂30所按壓,也能抑制保持部500''''及固裝於此保持部的外部
連接部400移動。又,因樹脂部200的樹脂進入到保持部500''''與薄片100之間的間隙,所以,能夠抑制保持部500''''的外形呈現於薄片100之情況產生。因此,可提升薄片100的保持部對向部之面精度。又,因保持部500''''是以與樹脂部200相同或同系的樹脂所構成,所以,保持部500''''與樹脂部200同化。因此,變得不易透過樹脂部200看見保持部500''''的存在,能夠謀求零件模組外觀之提升。
再者,前述零件模組不限於前述實施例,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範圍內可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以下加以詳細敘述。前述圖8係顯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零件模組的設計變更例之示意斷面圖。
在前述實施例1至3及5,保持部係為樹脂塊。在前述實施例4,保持部具有樹脂製的複數個配件。但,只要在保持部係部分地固裝外部連接部,並埋入於樹脂部,且從前述樹脂部朝該樹脂部的厚度方向露出成該保持部的一部分(露出部)可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之情況,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因此,保持部能以彈性體等的樹脂、金屬或陶磁等所構成。又,保持部亦可藉由固裝於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之薄片塗佈劑或接著劑等所構成。
在前述實施例1至4,保持部的露出部為自樹脂部突出之前端細形狀。在前述實施例5,保持部的露出部係自樹脂部露出且在該露出面設置嵌合凹部。但,只要露出部的形狀係自前述樹脂部朝該樹脂部的厚度方向露出
成其一部分可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之程度,可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可設計變更成以下結構,亦即,露出部係具有自前述樹脂部的厚度方向之第1面露出的保持部之扁平的露出面。在此情況,保持部的露出部之露出面與樹脂部的第1面形成為一個面。亦即,保持部的露出部未自樹脂部的第1面突出。此露出部雖未嵌合於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但自樹脂部露出露出面可堵住該收容凹部的程度。又,亦可設計變更成露出部為可嵌合於模具的收容凹部之柱狀、錐狀或半球狀。又,不需要露出部全體為前端細形狀,只要露出部的一部分具有前端細形狀即可。且,只要藉由露出部的嵌合凹部與第1模具的嵌合凸部嵌合,該露出部能夠堵住該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之情況,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又,前述嵌合凹部亦可設在自樹脂部突出的露出部。再者,保持部的基部之形狀只要為埋入樹脂部者,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
在前述實施例1、3及5,在保持部的非設置部與薄片之間設有間隙,但,不限於此。例如,可如圖8所示,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保持部500'''''具有基部510'''''和露出部520''''',基部510'''''具有第1設置部511'''''和第2設置部512'''''。第1設置部511'''''係與設置部511同樣地設在埋沒部410上。第2設置部512'''''係較第1設置部511'''''更朝厚度方向D1的另一方側(下方向側)延伸,並配置在薄片100的第1面101上。再者,第2設置部512'''''亦可固裝於薄片100的第1面101。再
者,實施例4的保持部500'''''亦可設計變更成具有第2設置部512'''來取代非設置部512'''。實施例5的保持部500''''亦可設計變更成具有第2設置部512'''''的結構,取代非設置部512''''。
又,在前述實施例4,保持部具有2個配件,但亦可作成為具有3個以上的配件之結構。又,在前述實施例4,在一個配件設有長溝,但長溝亦可設在複數個配件上。在此情況,在組裝了配件之狀態下,該配件的長溝會成為供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插通之孔。又,亦可省略配件之長溝。在此情況,將配件之形狀作成為形成使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插通於已經組合的配件之間的孔為佳。再者,前述的設計變更例之保持部及實施例5的保持部500''''也如前述般可設計變更成具有複數個配件之結構。
在前述實施例1至5及前述設計變更例,外部連接部係具有埋沒部和導出部。但,只要外部連接部為具有以下要件之情況下,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第1要件,外部連接部連接於後述的零件。第2要件,外部連接部部分地固接於保持部。第3要件,外部連接部係具有可插入至模具的收容凹部之導出部。第4要件,前述導出部埋入於前述樹脂部內,自該樹脂部朝前述樹脂部的厚度方向導出,或通過前述保持部內自該保持部朝前述厚度方向導出。在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通過保持部內而自該保持部朝前述厚度方向導出之情況,可省略埋沒部。
在前述實施例1、3至5,外部連接部的導出
部係貫通自保持部的後端面到前端面之範圍。但,導出部埋入於樹脂部內,自該樹脂部朝前述樹脂部的厚度方向導出,或通過前述保持部內自該保持部朝前述厚度方向導出即可。例如,可設計變更成導出部貫通從外部連接部的側面到前端面之範圍。導出部亦可藉由插入成形等埋入至保持部。
在前述實施例1、3至5,外部連接部的埋沒部固裝於薄片的第1面上。但,埋沒部亦可不固裝於薄片。又,亦可設計變更成埋沒部的一部分固裝於薄片之形態。在此情況,保持部的設置部或第1設置部係設在埋沒部的一部分為佳。
在前述實施例1至5及前述設計變更例,外部連接部為可撓性印刷基板或可撓且具有絕緣性之透明薄片。但,外部連接部不限於此。例如,作為外部連接部,可使用導線、跳接線或硬質基板
在前述實施例1至5及前述設計變更例,樹脂部係剖面視角大致呈U字狀。但,樹脂部的形狀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例如,樹脂部可作成為扁平的板狀。又,薄片的形狀亦可因應樹脂部的形狀,任意進行設計變更。
在前述實施例1至5及前述設計變更例,在薄片上設有樹脂部。但,亦可省略薄片。又,在前述實施例1至5及前述設計變更例,薄片為透明且具有可撓性。但,薄片不限於此。薄片可設計變更成具有透光性及可撓性之結構、不透明且具有可撓性之結構、具有透光性及不
具有可撓性之結構、不透明且不具有可撓性之結構。又,薄片能夠以在樹脂部成形後不會硬質化(不會喪失可撓性)的材料構成。又,在前述實施例,薄片實施有裝飾印刷。但,薄片可作成為不實施裝飾印刷之形態。
在前述實施例1至5及前述設計變更例,零件為靜電容量方式的觸控面板之觸控感應器。但,本發明的零件只要為電子零件或電路基板的任一者之情況,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例如,作為前述感應器,可使用靜電容量方式以外的觸控面板(例如,阻抗膜方式、光學方式、超音波方式或內嵌方式等的觸控面板)、觸控開關(例如,靜電容量方式、阻抗膜方式、光學方式、超音波方式或內嵌方式等的觸控開關)、或觸控面板及觸控開關以外的感應器(例如,磁性感應器、光感應器、明暗感應器等)等。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前述觸控面板及觸控開關(觸控感應器)係藉由習知的印刷法將電極設在薄片上。又,觸控面板及觸控開關可作成為不透明。觸控面板及觸控開關的觸控輸入面不限於薄片的第2面。例如,可將設在薄片的外面側之面板的外面作為觸控輸入面。又,亦可作成為電子零件或電路基板埋入於樹脂部之結構,取代前述感應器。作為電子零件,具有能動零件(例如,半導體等),或受動零件(例如,阻抗器、電容器或線圈等)。前述感應器、電子零件或電路基板係埋入於樹脂部內即可。因此,可作成為下述結構,亦即,前述感應器、電子零件或電路基板係與薄片具有間隔而埋入於樹脂
部內。
在前述實施例1至5,使用第1、第2模具製造零件模組。但,只要第1、第2模具係在相互地組合的狀態下,在該第1、第2模具之間形成模腔,在第1模具具有與模腔連通的收容凹部之情況下,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可將第1、第2模具設計變更成在第1、第2模具已被組合的狀態下,設在第1、第2模具的凹部形成模腔。又,亦可將第1、第2模具設計變更成將設在第2模具的凸部插入至設在第1模具的凹部,藉由前述凸部及凹部形成模腔。在此情況,收容凹部係設成連通於第1模具的凹部。澆口係設在第1、第2模具中的任一方即可。
在前述實施例1至4,在收容凹部12的緣部的一部分(圖示左側部分),設有錐形部12a。但,亦可省略錐形部12a。又,亦可在收容凹部的緣部之全部,設置零件模組的長度方向及短邊方向之緣部間的間隔朝開放側逐漸擴大之錐形部。又,作為用來將保持部的露出部導引至收容凹部的手段,能夠使用露出部具有前端細形狀的結構、及在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的緣部之至少一部分設置該緣部間的間隔朝開放側逐漸擴大之錐形部的結構中的至少一方。
在前述實施例5,係在收容凹部12的緣部設有環狀的嵌合凸部12a'。但,亦可省略嵌合凸部12a'。又,嵌合凸部可因應保持部的嵌合凹部之內部形狀任意地
進行設計變更。
只要本發明之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係將第1端連接於感應器電子零件或電路基板之零件的外部連接部部分地固裝於保持部,將前述零件、前述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及前述保持部收容於第1、第2模具的模腔內,並將前述外部連接部第2端側的部分插入至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並且以前述保持部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在此狀態下,對前述模腔內射出樹脂,讓前述零件、前述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及前述保持部插入成形於前述樹脂的情況下,則可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
在前述實施例1及3至5,當在模腔內收容薄片、外部連接部的埋沒部(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及保持部時,保持部在第1模具與第2模具之間經由薄片及外部連接部的埋沒部被挾持。在實施例2,當在模腔內收容薄片、外部連接部的埋沒部(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及保持部的基部時,保持部在第1模具與第2模具之間經由薄片被挾持。但,只要為當將前述零件、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及保持部收容於第1、第2模具的模腔內時,將前述保持部抵接於該第1模具,藉以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並且直接或間接地抵接於前述第2模具之情況下,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如以上所述,在省略薄片之情況,在進行插入成形時,能將保持部直接挾持於第1、第2模具。又,在進行插入成形
時,能夠經由薄片及/或外部連接部的埋沒部以外的構件,將保持部挾持於第1、第2模具。且,在進行插入成形時,能夠以接著劑等將保持部固裝於第1模具,藉以堵住該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在此情況,即使不讓保持部挾持於第1、第2模具,亦可藉由插入成形的樹脂之射出成形壓,抑制保持部及外部連接部移動。再者,在進行插入成形時,即使將保持部挾持於第1、第2模具之情況,也能夠以接著劑等將保持部固裝於第1模具,藉以堵住該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
在前述實施例1及3至5,在進行插入成形時,將觸控感應器及外部連接部的埋沒部固裝於薄片的第1面上。在前述實施例2,在進行插入成形時,將觸控感應器固裝於薄片的第1面上。但,在進行插入成形時,前述零件亦可不固裝於薄片的第1面上。例如,可將前述零件固裝於第1模具的凸部上。在此情況,前述零件是在與薄片具有間隙的狀態下埋入於樹脂部。又,可將前述零件固裝於設在薄片的第1面上之間隔件上。可僅將前述零件固裝於薄片、前述凸部或前述間隔件,而使外部連接部的埋沒部不固裝於前述薄片、前述凸部或前述間隔件。亦可僅將前述外部連接部的埋沒部固裝於前述薄片、前述凸部或前述間隔件,而使前述零件不固裝於前述薄片、前述凸部或前述間隔件。
再者,在前述實施例及前述設計變更例,構成零件模組及第1、第2模具的各構成要件之材料、形
狀、尺寸、數量及配置等僅係用來說明其一例者,在可達到相同功能的狀態下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
100‧‧‧薄片
101‧‧‧第1面
102‧‧‧第2面
200‧‧‧樹脂部
201‧‧‧第1面
202‧‧‧第2面
300‧‧‧觸控感應器
400‧‧‧外部連接部
410‧‧‧埋沒部
420‧‧‧導出部
500‧‧‧保持部
510‧‧‧基部
511‧‧‧設置部
512‧‧‧非設置部
520‧‧‧露出部
530‧‧‧貫通孔
Claims (25)
- 一種零件模組,係使用模具進行製造之零件模組,其特徵為具備:樹脂部;埋入於前述樹脂部內的零件,該零件為感應器、電子零件或電路基板;埋入於前述樹脂部之保持部;及連接於前述零件且部分地固裝於前述保持部的外部連接部,前述保持部係具有可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程度,自前述樹脂部朝該樹脂部的厚度方向露出之露出部,前述外部連接部係具有可插入至模具的收容凹部之導出部,前述導出部埋入於前述樹脂部內,自該樹脂部朝前述樹脂部的厚度方向導出,或通過前述保持部內,自該保持部朝前述厚度方向導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零件模組,其中,前述保持部係具有埋入於前述樹脂部之基部;及自前述樹脂部朝前述突出方向側突出並可嵌合於模具的收容凹部之前述露出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零件模組,其中,前述保持部的露出部係具有前端細形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零件模組,其中,前述模具係具有設在前述收容凹部的緣部之嵌合凸 部,前述露出部係具有可供前述嵌合凸部嵌合之嵌合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零件模組,其中,進一步具備薄片,該薄片具有設有前述樹脂部的第1面,前述外部連接部係具有埋入於前述樹脂部的埋沒部,在前述薄片的第1面上,前述埋沒部的至少一部分及前述保持部以此順序被層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零件模組,其中,在前述保持部與前述薄片之間設有間隙,前述樹脂部的樹脂進入到前述間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零件模組,其中,前述保持部具有貫通孔,該貫通孔是朝前述厚度方向貫通該保持部,且供前述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插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零件模組,其中,前述外部連接部是部分地固裝於前述保持部的外面上且能與前述保持部一同堵住模具的收容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零件模組,其中,前述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是部分地埋入於前述保持 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零件模組,其中,前述保持部係具有包圍前述外部連接部的導出部的一部分之複數個配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零件模組,其中,前述保持部是以與前述樹脂部相同或同系的樹脂所構成。
- 一種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係將第1端連接於感應器、電子零件或電路基板之零件的外部連接部部分地固裝於保持部,將前述零件、前述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及前述保持部收容於第1、第2模具的模腔內,將前述外部連接部的第2端側的部分插入至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並且以前述保持部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在此狀態下,對前述模腔內射出樹脂,使前述零件、前述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及前述保持部插入成形於前述樹脂。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當以前述保持部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時,讓前述保持部的前端部嵌合於前述第1模具的前述收容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保持部的前端部係具有前端細形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零件模組,其中,在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的緣部之至少一部分設有錐形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當以前述保持部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時,讓設在前述第1模具的前述收容凹部的緣部之嵌合凸部嵌合於前述保持部的嵌合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16項中任一項之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當將前述零件、前述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及前述保持部收容於前述模腔內時,能在該模腔內配置薄片,在前述薄片上將前述外部連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及前述保持部以此順序加以層積,並且將該保持部抵接於該第1模具,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當對前述模腔內射出前述樹脂時,讓前述樹脂射出到前述薄片上,在該薄片上,將前述零件、前述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及前述保持部插入成形於前述樹脂。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16項中任一項之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 當將前述零件、前述外部連接部的第1端側的部分、及前述保持部收容於前述模腔內時,將前述保持部抵接於該第1模具,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並且抵接於前述第2模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16項中任一項之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當以前述保持部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時,讓前述保持部固裝於前述第1模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模腔內,於前述保持部與前述薄片之間產生間隙,當對前述模腔內射出樹脂時,前述樹脂流入到前述間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20中任一項之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保持部設有將該保持部朝前述厚度方向貫通之貫通孔,藉由使前述外部連接部插通於前述保持部的貫通孔,將前述外部連接部部分地固裝於前述保持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20中任一項之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藉由使前述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固裝於前述保持部的外面,將前述外部連接部部分地固裝於前述保持部, 以前述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及前述保持部堵住前述第1模具的收容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20中任一項之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藉由使前述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插入成形於前述保持部,能夠將前述外部連接部部分地固裝於前述保持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20中任一項之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保持部具有可包圍前述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之複數個配件,藉由將前述配件組合成包圍前述外部連接部的一部分,將前述外部連接部部分地固裝於前述保持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22中任一項之零件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保持部是以與前述樹脂部相同或同系的樹脂所構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74790A JP5525574B2 (ja) | 2012-08-07 | 2012-08-07 | 部品モジュール及び部品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6222A true TW201416222A (zh) | 2014-05-01 |
TWI581950B TWI581950B (zh) | 2017-05-11 |
Family
ID=49118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21552A TWI581950B (zh) | 2012-08-07 | 2013-06-18 | Part module and part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140043771A1 (zh) |
EP (1) | EP2695717B1 (zh) |
JP (1) | JP5525574B2 (zh) |
KR (1) | KR102138943B1 (zh) |
CN (1) | CN103568175B (zh) |
TW (1) | TWI5819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101491B1 (ko) * | 2010-02-25 | 2012-01-03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안테나 패턴 프레임, 전자장치 케이스 및 이의 제조금형 |
JP5705930B2 (ja) * | 2013-08-21 | 2015-04-22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複合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DE102014013562A1 (de) * | 2014-09-18 | 2016-03-24 | Plastic Electronic Gmb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ultifunktionalen Spritzgussteils mit Leiterbahn und Steckverbinder sowie hinterspritzter Schaltungsträger |
FR3041783B1 (fr) * | 2015-09-24 | 2019-11-01 | Dav | Interface de commande a retour haptique |
DE102015117058A1 (de) * | 2015-10-07 | 2017-04-13 |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 Elektronische Baugrupp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onischen Baugruppe |
DE102016209141A1 (de) * | 2016-05-25 | 2017-11-30 | Robert Bosch Gmbh | Elektronisches Steuermodu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lektronischen Steuermoduls |
JP6382888B2 (ja) | 2016-06-09 | 2018-08-29 | Nissha株式会社 | 電極パターン一体化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11020921B2 (en) * | 2016-10-03 | 2021-06-01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Connecting member for an air maintenance ti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
JP6953154B2 (ja) * | 2017-03-21 | 2021-10-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成形品の製造方法、成形品、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10257925B2 (en) * | 2017-04-10 | 2019-04-09 | Tactotek Oy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nic assembly |
JP6480989B2 (ja) * | 2017-08-03 | 2019-03-13 | Nissha株式会社 | 成形品、電気製品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KR102249961B1 (ko) | 2017-08-08 | 2021-05-11 | 알프스 알파인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입력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입력 장치 |
JP2019040407A (ja) * | 2017-08-25 | 2019-03-14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樹脂積層体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タッチ入力装置 |
WO2020094411A1 (en) * | 2018-11-07 | 2020-05-14 | Danfoss Silicon Power Gmbh | Mold tool for molding a semiconductor power module with top-sided pin connector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semiconductor power module |
KR102554098B1 (ko) * | 2019-01-17 | 2023-07-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하우징, 하우징 제조 방법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JP2020142395A (ja) * | 2019-03-04 | 2020-09-10 | 株式会社翔栄 | 樹脂成形品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JP7128791B2 (ja) * | 2019-10-18 | 2022-08-31 | Nissha株式会社 | 成形品、電気製品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JP7336676B2 (ja) * | 2019-12-23 | 2023-09-0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 |
US20210188193A1 (en) * | 2019-12-24 | 2021-06-24 | Inteva Products, Llc | Vehicle interior trim part formed with intergrated electronics and method of making |
JP7499438B2 (ja) * | 2020-01-20 | 2024-06-1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インサート成形用シート、成形品、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JP7496114B2 (ja) | 2020-03-23 | 2024-06-06 | 内山工業株式会社 | 複合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WO2022008787A1 (en) * | 2020-07-09 | 2022-01-13 | Teknologian Tutkimuskeskus Vtt Oy | Injection molding method with a film insert |
JP7142067B2 (ja) * | 2020-09-30 | 2022-09-26 | Nissha株式会社 | 成形品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US12108547B2 (en) | 2021-03-23 | 2024-10-0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molded polymer structures |
EP4122670A1 (de) * | 2021-07-23 | 2023-01-25 | Weißer und Grießhab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kunststoffabdeckung mit einer elektrischen leiterbahn |
WO2024042750A1 (ja) * | 2022-08-22 | 2024-02-29 |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パネルおよび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71436U (de) | 1967-08-10 | 1967-10-26 | Steiner Silidur Ag | Abdeckung fuer geraete- und sprunggrubeneinfassung. |
US4395375A (en) * | 1974-10-15 | 1983-07-26 | Electrolux Corporation | Method of electrically testing molded cord-sets during the molding operation |
US4218724A (en) * | 1978-11-21 | 1980-08-19 | Kaufman Lance R | Compact circuit package having improved circuit connectors |
US4338621A (en) * | 1980-02-04 | 1982-07-06 | Burroughs Corporation | Hermetic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for high density high power applications |
US4561006A (en) * | 1982-07-06 | 1985-12-24 | Sperry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with integral heating circuit |
US4480262A (en) * | 1982-07-15 | 1984-10-30 | Olin Corporation | Semiconductor casing |
US4582388A (en) * | 1983-04-18 | 1986-04-15 | Alden Research Foundation | High voltage snap on coupling |
GB2140222B (en) * | 1983-05-20 | 1986-06-25 | Philips Electronic Associated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omestic moulded-on mains plug |
US4607276A (en) * | 1984-03-08 | 1986-08-19 | Olin Corporation | Tape packages |
EP0218796B1 (en) * | 1985-08-16 | 1990-10-31 | Dai-Ichi Seiko Co. Ltd. | Semiconductor device comprising a plug-in-type package |
US4935174A (en) * | 1986-01-13 | 1990-06-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sin molded article bearing electric circuit pattern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US4816426A (en) * | 1987-02-19 | 1989-03-28 | Olin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plastic pin grid arrays and the product produced thereby |
US4827376A (en) * | 1987-10-05 | 1989-05-02 | Olin Corporation | Heat dissipating interconnect tape for use in tape automated bonding |
US4894023A (en) * | 1988-09-06 | 1990-01-16 | Hall Harold E |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node ring of cathode ray tube |
US5103292A (en) * | 1989-11-29 | 1992-04-07 | Olin Corporation | Metal pin grid array package |
US5828126A (en) * | 1992-06-17 | 1998-10-27 | Vlsi Technology, Inc. | Chip on board package with top and bottom terminals |
US5319522A (en) * | 1992-12-17 | 1994-06-07 | Ford Motor Company | Encapsulated produc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JP3404832B2 (ja) * | 1993-10-15 | 2003-05-1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ネクタ |
TW311267B (zh) * | 1994-04-11 | 1997-07-21 | Raychem Ltd | |
JPH07297575A (ja) * | 1994-04-21 | 1995-11-1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装置 |
JPH088280A (ja) * | 1994-06-22 | 1996-01-12 | Omron Corp |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5554821A (en) * | 1994-07-15 | 1996-09-10 |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Removable computer peripheral cards having a solid one-piece housing |
US5710695A (en) * | 1995-11-07 | 1998-01-20 | Vlsi Technology, Inc. | Leadframe ball grid array package |
JP3177141B2 (ja) * | 1995-12-21 | 2001-06-18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ターミナル装置の成形装置 |
US5793613A (en) * | 1995-12-29 | 1998-08-11 | Sgs-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S.R.1. | Heat-dissipating and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a plastic package with a fully insulated heat sink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DE19719436C2 (de) * | 1997-05-13 | 1999-06-17 | Walter Soehner Gmbh & Co | Spritzgußgehäuse |
US6433728B1 (en) * | 1999-01-22 | 2002-08-13 | Lear Automotive Dearborn, Inc. | Integrally molded remote entry transmitter |
JP3794937B2 (ja) * | 2001-05-30 | 2006-07-1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回転検出装置 |
JP3783591B2 (ja) * | 2001-09-07 | 2006-06-07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メモリ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FI115342B (fi) * | 2001-11-15 | 2005-04-15 | Filtronic Lk Oy | Menetelmä sisäisen antennin valmistamiseksi ja antennielementti |
JP2003229205A (ja) * | 2002-02-05 | 2003-08-15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コネクター取り付け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装置 |
KR100457380B1 (ko) * | 2002-05-06 | 2004-11-1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광마우스용 칩 온 보드 리드 패키지 및 그에 사용되는렌즈커버 |
JP3997852B2 (ja) * | 2002-06-28 | 2007-10-2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インサート成形コネクタ |
FI116334B (fi) * | 2003-01-15 | 2005-10-31 | Lk Products Oy | Antennielementti |
DE10325550B4 (de) * | 2003-06-05 | 2007-02-01 | Novar Gmbh | Elektrisches Kontaktierungsverfahren |
JP4161860B2 (ja) * | 2003-09-12 | 2008-10-08 | 国産電機株式会社 | モールド形電子制御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868731B1 (en) * | 2003-11-20 | 2005-03-22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Digital output MEMS pressure sensor and method |
JP2005179942A (ja) * | 2003-12-17 | 2005-07-07 | Denso Corp | 自動車用ワイヤレス送受信機 |
US7146721B2 (en) * | 2004-03-15 | 2006-12-12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aled electronic module |
JP4356548B2 (ja) * | 2004-07-20 | 2009-11-0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JP4478007B2 (ja) * | 2004-12-16 | 2010-06-09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子回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7166812B2 (en) * | 2005-01-03 | 2007-01-23 | Lear Corporation | Housing for a key fob |
JP4473141B2 (ja) * | 2005-01-04 | 2010-06-02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子制御装置 |
JP4595655B2 (ja) * | 2005-04-28 | 2010-12-0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電子回路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867280B2 (ja) * | 2005-10-18 | 2012-02-01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コーティング剤塗布方法 |
JP4742877B2 (ja) * | 2006-01-18 | 2011-08-1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樹脂成形品の成形構造 |
JP4849323B2 (ja) * | 2006-07-13 | 2012-01-1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インサート成形用の成形型 |
DE102006039113A1 (de) * | 2006-08-21 | 2008-03-06 | Robert Bosch Gmbh | Reifensensormodul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
US7724204B2 (en) * | 2006-10-02 | 2010-05-25 | Pulse Engineering, Inc. | Connector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8198979B2 (en) * | 2007-04-20 | 2012-06-12 | Ink-Logix, Llc | In-molded resistive and shielding elements |
JP4940017B2 (ja) * | 2007-05-11 | 2012-05-30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電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US7804450B2 (en) * | 2007-07-20 | 2010-09-28 | Laird Technologies, Inc. | Hybrid antenna structure |
WO2009035038A1 (ja) * | 2007-09-12 | 2009-03-19 | Nissha Printing Co., Ltd. | 二重成形インサート成形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US7739791B2 (en) * | 2007-10-26 | 2010-06-22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of producing an overmolded electronic module with a flexible circuit pigtail |
JP2010113938A (ja) * | 2008-11-06 | 2010-05-20 | Yamatake Corp | 光電センサの筐体組立方法および光電センサ |
JP5603062B2 (ja) | 2009-12-21 | 2014-10-08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機能部品付き樹脂筐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1053336B1 (ko) * | 2010-03-15 | 2011-08-0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안테나 패턴 프레임, 전자장치 케이스 및 이의 제조금형 |
WO2011115081A1 (ja) * | 2010-03-16 | 2011-09-22 |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 |
JP5263215B2 (ja) * | 2010-04-09 | 2013-08-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成形品、電子機器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US8178961B2 (en) * | 2010-04-27 | 2012-05-15 |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 | Semiconductor package structure and package process |
JP5553696B2 (ja) | 2010-07-01 | 2014-07-16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導電回路一体化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DE102011117985B8 (de) * | 2011-11-09 | 2016-12-01 |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 Kunststoffteil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unststoffteils |
US9029999B2 (en) * | 2011-11-23 | 2015-05-12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Semiconductor sensor device with footed lid |
-
2012
- 2012-08-07 JP JP2012174790A patent/JP552557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6-18 TW TW102121552A patent/TWI581950B/zh active
- 2013-06-28 KR KR1020130075347A patent/KR10213894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7-25 EP EP13250086.9A patent/EP2695717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8-05 CN CN201310336760.5A patent/CN10356817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8-05 US US13/958,912 patent/US2014004377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6
- 2016-08-26 US US15/248,154 patent/US10154602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40019729A (ko) | 2014-02-17 |
US20140043771A1 (en) | 2014-02-13 |
EP2695717B1 (en) | 2016-10-19 |
US10154602B2 (en) | 2018-12-11 |
US20160366779A1 (en) | 2016-12-15 |
EP2695717A1 (en) | 2014-02-12 |
CN103568175B (zh) | 2017-06-16 |
JP2014035805A (ja) | 2014-02-24 |
KR102138943B1 (ko) | 2020-07-28 |
TWI581950B (zh) | 2017-05-11 |
JP5525574B2 (ja) | 2014-06-18 |
CN103568175A (zh) | 2014-0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81950B (zh) | Part module and part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 |
TWI577259B (zh) | Part module and part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 |
KR102051148B1 (ko) | 부품 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 |
EP2627003B1 (en) | Input device | |
JP5314773B2 (ja) | 部品モジュール | |
CN109958888A (zh) | 层压光导和组件载体 | |
JP2013021005A (ja) | 防水筺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 |
KR20160032316A (ko) | 커버버텀, 서포트 메인 및 도광체 일체형 도광 모듈과 그 제조방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