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6835A - 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形成方法及涂膜的干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形成方法及涂膜的干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6835A
CN1786835A CNA2005101297730A CN200510129773A CN1786835A CN 1786835 A CN1786835 A CN 1786835A CN A2005101297730 A CNA2005101297730 A CN A2005101297730A CN 200510129773 A CN200510129773 A CN 200510129773A CN 1786835 A CN1786835 A CN 1786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ing
solvent
temperature
heating
conductive substr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297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0973C (zh
Inventor
小幡孝嗣
近藤晃弘
和所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86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6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09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097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5Coat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03Inert supplements
    • G03G5/051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002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he substrate being rot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2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baking
    • B05D3/0254After-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4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 B05D3/0406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the gas being air
    • B05D3/0413Heating with ai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形成方法,其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没有针孔、气泡及表面不均匀等的平滑的涂膜作为用于形成感光层的涂膜。将通过涂布含有感光层的成分和含有不低于30重量%用下述式(1)表示的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溶剂的溶剂介质的涂布液而形成的涂膜,使用例如干燥装置(1),在从送风喷嘴(4)供给的温度为50℃~130℃的气流中,通过远红外线加热法及感应加热法进行加热干燥,制造电子照相感光体。(相对蒸发速度)=(醋酸正丁酯蒸发时间)/(溶剂蒸发时间)…(1)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形成方法及涂膜的干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形成方法及涂膜的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复印机、印刷机或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后,只称为感光体)是在中空圆柱形导电衬底的外周面涂布有机感光层而形成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多数是应高性能化的要求反复开发的,具有底涂层、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及保护层等层压而成的层压结构。在本发明中,将由底涂层、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及保护层构成的层总称为感光层。另外,由于底涂层和保护层是为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性能而设置的,不是必须的,因此,由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两层构成的层及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由一层构成的层,也称为感光层。
作为利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方法,广泛使用如下所述的利用感光体的光电导现象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首先,将感光体放置在暗处,利用带电装置使感光体的表面均匀地带电后,对应图像信息进行曝光,使曝光部的表面电荷选择性地放电。由此,成为只在感光体的非曝光部残留表面电荷的状态,曝光部的表面电荷和非曝光部的表面电荷产生差异,形成静电潜影。然后,利用静电引力等使称为调色剂的着色荷电微粒子附着在形成的静电潜影上,形成作为可视图像的调色剂图像。根据需要将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纸等转印材料上,通过使其定影,形成图像。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电子照相法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装置中使用的感光体,要求其具有优良的电特性,例如电荷保持能力好、在暗处电荷放电少、优良的感光性、通过光照射快速地将电荷放电等的基本特性。另外,感光体也要求如下等特性:即使反复使用,前述的电特性也保持稳定(反复使用稳定性),使得可以长时间形成均匀的图像;即使温度和湿度变化,前述电特性也稳定(环境稳定性),使得可以形成均匀的图像。为了提高反复使用稳定性及环境稳定性,需要提高对于电及机械外力的耐久性。
对于电及机械外力的耐久性,例如可以举出:对于由通过带电时的电晕放电而产生的臭氧及NOx(氮氧化物)等活性物质的附着造成的表面层劣化的耐久性、对于采用纸等转印材料转印时产生的磨耗、损伤等的耐磨性等,这些性能特别由感光体最表面层的表面状态来决定。例如,在表面状态不平滑有不均匀时,转印时的摩擦力在表面层的一部分上增大,从而产生表面损伤等的问题,对于机械外力的耐久性下降。另外,例如,如果在表面层有孔隙时,带电时产生的活性物质附着的表面积增加,对于电外力的耐久性下降。因此,尤其使感光体的最表面层平滑是提高反复使用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所不可欠缺的。
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经过以下工序:将在溶剂介质中溶解或分散有有机功能性材料、粘合剂树脂等感光层成分的涂布液用喷涂法、环涂法(リングコ一ト法)、辊涂法、刮涂法(ブレ一ド法)或浸渍法等以均匀的厚度涂布于导电衬底上(以后,将涂布在导电衬底上的涂布液称为涂膜)的涂布工序;通过使涂膜干燥而除去涂膜中含有的溶剂介质的干燥工序。现有的干燥工序是通过以下间歇式或连续式进行的:即,在喷吹溶剂介质的沸点以上温度热风的烘箱内,投入一定量形成有涂膜的导电衬底,使其干燥的间歇式;或在设有多个加热设备的热处理炉内使形成有涂膜的导电衬底通过的连续式等。
但是,如上所述,当通过热风和加热设备等对涂膜进行干燥时,在涂膜的表层会产生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来自热风或加热器的热等的部分,在涂膜的表面产生加热不均匀,这样一来,干燥后的涂膜表面状态也产生不均匀。另外,涂膜表面会比涂膜的内部先干燥,通过干燥硬化使表面形成致密的固化膜。这样的硬化膜会使加热且气化了的溶剂介质气体很难从涂膜表面排出,会在涂膜的表面及内部产生气泡或针孔等,有时会在涂膜表面产生容易使涂布于上层的涂膜剥离的涂膜的蠕变(はじき)等缺陷。由于当感光体的表面层有这种缺陷时,容易产生裂缝和剥离,对于电及机械外力的耐久性降低,因此,不能得到良好的反复使用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
另外,由于硬化膜使得难以将涂膜内部的溶剂介质气体排出,因此对涂膜内部的干燥时间会变得很长。例如为了通过热风或加热器等干燥具有固化膜的涂膜,需要一小时到数小时。当如上所述干燥需要很长时间时,为了大量生产感光体,不仅生产线中需要大型连续干燥炉或间歇式烘箱等,而且其运行和管理也会耗费很大的成本。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缩短干燥时间时,在涂膜内部就会残留溶剂介质,使电特性降低。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提出了以下方案:使用远红外加热器,使涂膜的构成材料本身吸收远红外线进行加热,使涂膜干燥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平3-233885号公报,特公平5-50742号公报,特开平11-311871号公报);使用高频或感应加热,使涂膜的构成材料分子振动进行加热,使涂膜干燥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昭58-102238号公报);或者通过感应加热金属制的导电衬底进行加热,并通过导电衬底发出的热量使涂膜干燥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2003-275670号公报)等。
由于特开平3-233885号公报、特公平5-50742号公报、特开平11-311871号公报、特开昭58-102238号公报、特开2003-275670号公报披露的干燥方法是通过直接加热涂布材料本身或加热导电衬底,将涂膜内部间接加热使其干燥的方法,因此可以减少加热不均匀。另外,在这样的方法中,可以从涂膜内部使之干燥,难以在涂膜表面产生硬化膜,因此,涂膜内部也可以除去溶剂介质进行干燥,同时可以缩短干燥时间。
但是,这些干燥方法与采用热风或加热设备等的加热方法相比,热效率非常高,涂膜的温度有时会急剧上升,涂膜的温度很难管理。当涂膜的温度急剧上升时,存在如下的问题:有时涂膜温度上升到感光体的耐热温度之上,使感光体的电特性降低;有时超过溶剂介质的沸点加热涂膜,产生大量的气泡等。另外,因为采用上述加热方法的直接加热对象是涂膜或导电衬底,所以涂膜周围的气氛温度仅仅因为涂膜或导电衬底的温度的上升就会上升。因此,如上所述,当涂膜的温度急剧上升时,气氛的温度上升不能追随涂膜温度的上升,气氛和涂膜的温差会变得非常的大。涂膜内部气化的溶剂介质气体在从涂膜表面除去的过程中会滞留在涂膜表面的附近。当涂膜和气氛间的温差变大时,有时该滞留的溶剂介质气体在从涂膜表面泄漏到气氛中时再液化,从而在涂膜表面产生不均匀(むら)。另外,由于使再液化的溶剂介质气体干燥还需要时间,因此,这也存在干燥时间延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形成方法,其中,作为用于形成感光层的涂膜,能够在短时间形成没有针孔、气泡或表面不均匀等的平滑的涂膜,本发明还提供涂膜的干燥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形成方法,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包含导电衬底和感光层,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包含感光层的成分和含有一种或多种溶剂的溶剂介质(溶媒)的涂布液涂布在导电衬底上形成涂膜的涂布工序;
在50℃~130℃的气流中,通过选自远红外线加热法、微波加热法、介质加热法(誘電加熱法)和感应加热法(誘導加熱法)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加热方法,将形成的涂膜加热,由此使其干燥的干燥工序;
在设醋酸正丁酯蒸发时间和溶剂蒸发时间的比率为该溶剂的相对蒸发速度时,在前述溶剂介质中含有不低于30重量%的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溶剂。
根据本发明,在形成涂膜的涂布液的溶剂介质中,含有不低于30重量%的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溶剂,在50℃~130℃的气流中,采用选自远红外线加热法、微波加热法、介质加热法和感应加热法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加热方法进行加热,使涂膜干燥,形成以该涂膜为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干燥工序是在温度50℃~130℃的气流中进行的。通过在这样的温度比常温高的气流中进行干燥工序,可以在干燥的初期阶段加速涂膜的升温,使干燥能够在短时间进行。另外,通过在比为进行这样的涂膜加热而设定的温度低的温度的气流中进行干燥工序,可以防止涂膜温度的急剧上升。因此,可以防止涂膜的温度上升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耐热温度以上,可以防止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特性的下降。另外,因为可以防止涂膜的温度上升到超过溶剂介质的沸点,所以可以防止气泡产生等,可以制造出具有平滑涂膜作为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另外,因为干燥工序是通过采用选自远红外线加热法、微波加热法、介质加热法和感应加热法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加热方法进行加热而进行的,所以在干燥的初期阶段,可以在短时间使涂膜温度上升。另外,因为能够从内部使涂膜干燥,所以可以在短时间进行干燥,同时使涂膜表面的硬化膜难以形成。如上所述,由于即使是内部的溶剂介质也能充分地除去,因此可以防止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特性下降,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用于形成感光层的涂膜进行干燥。
而且,作为涂布液中的溶剂介质,其含有不低于30重量%的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溶剂。当使用这种溶剂介质时,由于涂布液中的溶剂介质的蒸发速度会变慢,所以在涂布工序及在从涂布工序转移到干燥工序时,另外即使在干燥工序中置放在比常温高的气流中,也可以防止涂膜表面比涂膜内部更迅速地干燥,可以防止在涂膜表面形成硬化膜。
如上所述,能够短时间制造出具有平滑的涂膜作为用于形成感光层的涂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导电衬底是圆筒状(円筒形状)或圆柱状(円柱形状),并且所述干燥工序在保持导电衬底使得轴线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并且使导电衬底绕轴线旋转的同时进行。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使保持轴线成水平的圆筒状或圆柱状的导电衬底绕轴线旋转的同时,进行干燥工序,因此,可以防止由于温度上升而导致粘度下降、流动性增加的涂布液通过重力而沿导电衬底在重力方向上下垂,可以使圆筒状或圆柱状的导电衬底的圆周方向以及轴方向的膜厚均匀。另外,例如在采用远红外线加热时,由于远红外线未施加到的部分不被加热,所以通过使圆筒状或圆柱状的导电衬底绕轴线旋转,可以防止加热不均匀(加熱むら)的产生,且可以减少干燥后的涂膜表面的不均匀。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干燥工序中,根据涂膜的温度来调整从采用上述加热方法的加热输出(加熱出力)、气流的温度以及气流的风量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由于根据涂膜的温度来调整采用前述的加热方法的加热输出、气流的温度以及风量,因此,涂膜的温度管理变得容易。具体地说,在涂膜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之前,所述设定温度为比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耐热温度及溶剂介质的沸点中低的一方的温度还要低的温度并且是尽可能高的温度,可以尽量增大通过加热方法得到的加热输出,并提高气流的温度,从而缩短到达设定温度的时间。当涂膜的温度到达设定温度时,则使加热输出比初期阶段小,降低气流的温度,以使涂膜不超过该温度。气流的风量根据气流的温度来适当调整。这样通过调整加热输出、气流温度及气流的风量,可以防止涂膜温度过度上升,同时还可以缩短干燥所需的时间。
另外,本发明涉及涂膜干燥方法,其是将在衬底上涂布包含涂膜的成分和含有一种或多种溶剂的溶剂介质的涂布液而形成的涂膜干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在50℃~130℃的气流中,通过选自远红外线加热法、微波加热法、介质加热法以及感应加热法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加热法,将形成的涂膜进行加热,由此使其干燥的干燥工序,
在设醋酸正丁酯蒸发时间和溶剂蒸发时间的比率为该溶剂的相对蒸发速度时,在上述的溶剂介质中含有不低于30重量%的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溶剂。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用于形成涂膜的涂布液的溶剂介质中含有不低于30重量%的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溶剂,在50℃~130℃的气流中,采用选自远红外线加热法、微波加热法、介质加热法以及感应加热法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加热方法进行加热,使涂膜干燥。因此,与上述同样可以缩短干燥所需要的时间,同时可以在衬底上形成表面没有不均匀的平滑的涂膜作为干燥过的涂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及优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进行更明确的阐述。
图1是示意表示用于本发明的感光体的形成方法的干燥装置的构成的侧面图。
图2是示意表示用于本发明的感光体的形成方法的干燥装置的构成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测定实施例5、6以及比较例7、8的干燥工序中的涂膜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7及比较例9制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圆周方向的膜厚分布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7和比较例10制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轴线方向的膜厚分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后简称为感光体)包含导电衬底和感光层。感光体通过以下工序制造:以均匀的厚度在导电衬底上涂布将有机功能性材料、粘合剂树脂等感光层成分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介质中而得到的涂布液的涂布工序;通过除去包含于涂布的涂布液中的溶剂介质使之干燥的干燥工序。另外,在本发明中,将涂布于导电衬底上的涂布液称为涂膜。另外,将具有能够溶解或者分散有机功能性材料、粘合剂树脂等感光层成分的性质的液体全体称为溶剂介质,将构成溶剂介质的1种或2种以上的物质称为溶剂。
本发明的感光体的形成方法包含:将含有感光层成分和溶剂介质的涂布液涂布在导电衬底上而形成涂膜的涂布工序;在50℃~130℃的气流中,采用选自远红外线加热法、微波加热法、介质加热法以及感应加热法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加热方法,将形成的涂膜进行加热,使涂膜干燥的干燥工序,在设醋酸正丁酯的蒸发时间和溶剂的蒸发时间的比率为该溶剂的相对蒸发速度时,在上述溶剂介质中含有不低于30重量%的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溶剂。
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将底涂层(下引層)、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及保护层等层压的层压结构。在本发明中,将由底涂层、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及保护层构成的层总称为感光层。另外,由于底涂层和保护层是为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性能而设置的,不是必须的,因此,由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两层构成的层及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不分别设置而是由一层构成的层也称为感光层。
通过本发明的形成方法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没有特别限制,允许有各种变形。作为这样的感光体,例如可以是在导电衬底上形成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感光层,也可以是在导电衬底的上面形成底涂层,并在其上面形成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感光层,另外,也可以是在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上面形成保护层的感光层。
下面,对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形成方法制造的感光体的导电衬底和用于形成感光层各层的感光层成分及涂布液进行说明。
可以使用例如铝、铝合金、铜、锌、不锈钢、钛等金属材料作为导电衬底。作为导电衬底,不限定于这些金属材料,也可以使用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聚甲醛、聚苯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硬质纸、玻璃等的表面上层压了金属箔而得到的材料、蒸镀了金属材料而得到的材料、或者蒸镀或涂布了导电性高分子、氧化锡、氧化铟、碳粒子、金属粒子等导电化合物的层而得到的材料等。但是,在至少使用感应加热作为加热源时,金属材料最合适。另外,根据需要,在不影响作为感光体使用时形成的图像质量的范围内,也可以在导电衬底的表面上进行阳极氧化膜处理;药品、热水等的表面处理;着色处理;或将表面粗糙化等的漫反射(乱反射)处理。在使用激光作为曝光光源的电子照相过程中,有时由于入射激光的波长是一致的,所以入射的激光和在电子照相感光体内反射的光发生干涉,由该干涉造成的干涉条纹出现在图像上,产生图像缺陷。通过在导电衬底的表面上进行如上所述的漫反射处理,可以防止由该波长一致的激光的干涉引起的图像缺陷。
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底涂层以及保护层等的感光层是通过将感光层的各成分分散或溶解而成的溶剂介质作为涂布液涂布在导电衬底上形成涂膜的涂布工序形成的。在通过涂布工序形成各层后,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工序。关于干燥工序将在后面详述。
电荷产生层含有通过吸收光而产生电荷的电荷产生物质作为主要成分。电荷产生物质例如可以举出:单偶氮颜料、双偶氮颜料、三偶氮颜料等的偶氮类颜料;靛蓝、硫靛蓝等靛蓝类颜料;二萘嵌苯酰亚胺(ペリレンイミド)、二萘嵌苯酸酐(ペリレン酸無水物)等二萘嵌苯类颜料;蒽醌、芘醌等多环醌类颜料;金属酞菁、非金属酞菁等酞菁类颜料;甲基紫、结晶紫、深蓝(night blue)、维多利亚蓝(Victoriablue)等三苯甲烷类色素;赤藓红、若丹明B、若丹明3R、吖啶橙、flaveosine(フラベォシン)等吖啶类色素;亚甲基蓝、亚甲基绿等噻嗪类色素;卡普里蓝(Capryl blue)、麦尔多拉蓝(meldra’s blue)等噁嗪类色素;方芳基鎓(スクアリリウム,squarylium)色素、吡喃鎓(ピリリウム,pyrylium)盐类、硫代吡喃鎓(チォピリリウム,thiopyrylium)盐类、硫靛蓝类色素、双苯并咪唑(bisbenzoimidazole)类色素、喹吖酮类色素、喹啉类色素、色淀类色素、偶氮色淀类色素、二噁嗪类色素、薁鎓(azulenium)类色素、三烯丙基甲烷类色素、呫吨(xanthene)类色素、花青类色素等各种有机颜料、染料、无定形硅、无定形硒、碲、硒-碲合金、硫化镉、硫化锑、氧化锌、硫化锌等无机材料等。这些电荷产生物质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并用。
电荷产生层是通过如下步骤形成的:将在溶剂介质中溶解或分散电荷产生物质得到的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其中利用公知的方法将电荷产生物质分散在将作为粘合剂的粘合剂树脂溶解或者混合在溶剂介质而得到的粘合剂树脂溶液中得到的涂布液,涂布在导电衬底上或底涂层上。
用于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的例如可以举出:选自聚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醇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硅氧烷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ポリアリレ一ト樹脂)、苯氧基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等树脂、以及选自包含构成这些树脂的重复单元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聚物树脂等组成的组中的树脂。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使用。共聚物树脂例如可以举出: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等绝缘性树脂等。粘合剂树脂不限定于上述物质,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公知的树脂。
在溶解或分散电荷产生物质及粘合剂树脂的溶剂介质中使用的溶剂,例如可以举出:1,3-二氯丙烷、三氯乙烷等卤代烃;异佛尔酮、甲基乙基酮、苯乙酮、环己酮、异佛尔酮等酮类;乙酸乙酯、安息香酸甲酯、醋酸正丁酯等酯类;四氢呋喃、1,4-二噁烷、二苄醚、1,2-二甲氧基乙烷等醚类;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基苯、四氢化萘、二苯基甲烷、二甲氧基苯、二氯苯等芳香族烃类;二苯硫醚等含硫溶剂;六氟异丙醇等含氟溶剂;乙二醇单丁基醚、二乙二醇单丁基醚等乙二醇醚(glyme)类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作为混合溶剂使用。
电荷产生物质和粘合剂树脂的配合比率,当设电荷产生层全体的重量为100%时,优选电荷产生物质为10重量%~99重量%的范围。当电荷产生物质小于10重量%时,感光体的灵敏度可能会降低。当电荷产生物质超过99重量%时,不仅电荷产生层的强度降低,而且电荷产生物质的分散性也降低,粗大粒子增加,应该通过曝光清除的部分以外的表面电荷减少,因此,图像缺陷、特别是在白底上附着调色剂,形成微小的黑点被称为黑斑的图像灰雾大量产生。
作为使电荷产生物质分散于粘合剂树脂溶液中的预处理,也可以用粉碎机预先对电荷产生物质进行粉碎处理。用于粉碎处理的粉碎机例如可以举出:球磨机、砂磨机(sand mill)、精磨机(attritor)、振动磨机、超声波分散机等。作为此时的分散条件,希望选择适当的条件,以期不会因为使用的容器及分散机的构成部件的磨损等造成杂质的混入。
而且,电荷产生层中根据需要也可以添加空穴输送材料、电子输送材料、抗氧化剂、分散稳定剂、增敏剂等各种添加剂。这样一来,可以在提高电位特性的同时,提高作为涂布液的稳定性。另外,可以减轻反复使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时的疲劳劣化,提高耐久性。
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涂布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喷涂法、环喷法、辊涂法、刮涂法或浸渍法等。
电荷产生层的膜厚优选为0.05μm~5μm,更优选为0.1μm~1μm。当电荷产生层的膜厚小于0.05μm时,光吸收的效率降低,感光体的灵敏度可能会降低。当电荷产生层的膜厚超过5μm时,电荷产生层内部的电荷移动成为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电荷消除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感光体的灵敏度可能会降低。
其次,电荷输送层可以通过使粘合剂树脂中含有具有接受并输送由电荷产生物质产生的电荷的能力的电荷输送物质而得到。电荷输送层不限于一层,也可以为2层或2层以上的结构。通过这样形成多层,可以使电荷输送层的必要功能由分别的层承担,与由一层构成的情况相比,材料的选择范围增大。另外,由于几乎不必考虑同一层内的各种材料的相容性,故可以容易地提供高功能的感光体。
电荷输送物质可以使用空穴输送物质及电子输送物质。空穴输送物质例如可以举出:咔唑衍生物、芘衍生物、噁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噻唑衍生物、噻二唑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咪唑酮衍生物、咪唑烷衍生物、双咪唑烷(ビスイミダヅリジン,bisimidazolidine)衍生物、苯乙烯基化合物、腙化合物、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吲哚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噁唑酮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喹唑啉衍生物、苯并呋喃衍生物、吖啶衍生物、吩嗪衍生物、氨基芪衍生物、三芳基胺衍生物、三芳基甲烷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芪衍生物、烯胺衍生物、联苯胺衍生物等。另外,主链或侧链具有由这些化合物产生的基团的聚合物例如可以举出:聚-N-乙烯基咔唑、聚-1-乙烯基芘、乙基咔唑-甲醛树脂、三苯基甲烷聚合物、聚-9-乙烯基蒽、聚硅烷等。
电子输送物质例如可以举出:苯醌衍生物、四氰基乙烯衍生物、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tetracyanoquinodimethane)衍生物、芴酮衍生物、呫吨酮(xanthone)衍生物、菲醌衍生物、苯二甲酸酐衍生物、联苯醌(diphenoquinone)衍生物等有机化合物;无定形硅、无定形硒、碲、硒-碲合金、硫化镉、硫化锑、氧化锌、硫化锌等无机材料等。电荷输送物质不限于上述例举的物质,在其使用时,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使用。
与电荷产生层同样,电荷输送层通过将在溶剂介质中溶解或分散电荷输送物质得到的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其中,在将作为粘合剂的粘合剂树脂溶解或混合于溶剂中得到的粘合剂树脂溶液中利用公知的方法溶解或者分散电荷输送物质而得到的涂布液,涂布在导电衬底上或涂布在底涂层上。
对于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选择与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优良的物质。粘合剂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乙烯基聚合物树脂及它们的共聚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酯碳酸酯树脂、聚砜树脂、苯氧基树脂、环氧树脂、硅氧烷树脂、聚芳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醚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酚醛树脂等树脂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将这些树脂部分交联而成的热固性树脂。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在上述的树脂中,聚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或聚苯醚树脂的体积电阻值不低于1013Ω,电绝缘性优良,另外,由于其成膜性、电特性等也优良,因此特别优选。
粘合剂树脂的重量(B)相对于电荷输送物质的重量(A)的比率(B/A)优选为12/10~30/10(=1.2~3.0)。当上述比率(B/A)超过30/10(=3.0),粘合剂树脂的含量变高时,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增大,可能导致涂布速度降低,生产率显著恶化。而且,当为了抑制该粘度的增大,而增大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溶剂量时,会发生在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产生白色混浊(白濁)的泛白(ブラツシング,brushing)现象。另外,当上述比率(B/A)小于12/10(=1.2),粘合剂树脂的比率变低时,与粘合剂树脂的比率高时相比,耐印刷性变低,电荷输送层的损耗量增加,因此,耐久寿命变短。但是,在电荷输送层由多层构成时,该比率可以根据各层承担的功能任意改变。
在电荷输送层中,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增塑剂、表面改性剂等添加剂,以提高其成膜性、可挠性及表面平滑性。增塑剂例如可以举出:联苯、氯代联苯、二苯甲酮、邻联三苯、二元酸酯、脂肪酸酯、磷酸酯、邻苯二甲酸酯、各种氟代烃、氯化石蜡、环氧型增塑剂等。表面改性剂例如可以举出:硅油、含氟树脂等。
另外,为了增强机械强度及提高电特性,电荷输送层中也可以添加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的微粒子。而且,根据需要也可以添加抗氧化剂及光稳定剂等各种添加剂。这样一来,可以减轻带电时产生的臭氧及NOx等活性物质的附着造成的电荷输送层的劣化,提高反复使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时的耐久性。另外,作为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稳定性提高,溶液寿命延长,同时,采用该涂布液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杂质也减少,因此,耐久性提高。
抗氧化剂及光稳定剂优选使用受阻酚衍生物或受阻胺衍生物。受阻酚衍生物优选以相对于电荷输送物质的重量为0.001~0.10的范围的重量比使用。受阻胺衍生物优选以相对于电荷输送物质的重量为0.001~0.10的范围的重量比使用。另外,也可以将受阻酚衍生物和受阻胺衍生物混合使用。这时,受阻酚衍生物及受阻胺衍生物的合计使用量相对于电荷输送物质的重量优选为0.001~0.10的范围的重量比。
当受阻酚衍生物的使用量或受阻胺衍生物的使用量或受阻酚衍生物及受阻胺衍生物的合计使用量相对于电荷输送物质的重量的重量比小于0.001时,在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稳定性提高及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耐久性提高方面不能表现充分的效果。另外,当其重量比超过0.10时,会对感光体的电特性产生不良影响。
在含有适当的溶剂的溶剂介质中溶解或分散上述电荷输送物质及上述粘合剂树脂以及根据需要溶解或分散上述添加剂,调制成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通过喷雾法、环涂法、辊涂法、刮涂法或浸渍法等将该涂布液涂布于电荷产生层上,形成电荷输送层。然后,将形成的涂膜直接供给干燥工序,然后,根据需要设置保护层,得到电子照相感光体。
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介质中使用的溶剂例如可以举出: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基苯、四氢化萘、二苯基甲烷、二甲氧基苯、二氯苯等芳香族烃;二氯甲烷、1,3-二氯丙烷、三氯乙烷等卤代烃;四氢呋喃、1,4-二噁烷、二苄醚、二甲氧基甲基醚等醚类;环己酮、苯乙酮、异佛尔酮等酮类;安息香酸甲酯、醋酸丁酯等酯类;二苯硫醚等含硫溶剂;六氟异丙醇等含氟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的溶剂中进一步添加醇类、乙腈等溶剂使用。
电荷输送层的膜厚优选5μm~50μm,更优选10μm~40μm。当电荷输送层的膜厚小于5μm时,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带电保持能力可能降低。当电荷输送层的膜厚超过50μm时,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分辨率可能降低。
在层压型感光体的情况下,可以在形成于导电衬底上的电荷产生层上层压电荷输送层,相反地,也可以在形成于导电衬底上的电荷输送层上层压电荷产生层。另外,在单层型感光体的情况下,含有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的感光层通过与形成上述电荷输送层时同样的方法形成。例如,使电荷产生物质、作为电荷输送物质的空穴输送物质或电子输送物质、粘合剂树脂溶解或分散于含有上述的适当溶剂的溶剂介质中,调制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通过利用上述的各种涂布法涂布该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而形成。单层型感光体的感光层的膜厚优选5μm~100μm,更优选10μm~50μm。当感光层的膜厚小于5μm时,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带电保持能力降低。当感光层的膜厚超过100μm时,生产率降低。
另外,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如上所述也可以在导电衬底和电荷产生层及电荷输送层之间设置底涂层。通过设置底涂层,可以防止电荷从导电衬底向感光层注入,因此,可以防止感光体的带电保持能力的降低。另外,当将形成有底涂层的感光体用于图像形成时,要通过曝光消除的部分以外的表面电荷的减少受到抑制,因此,可以防止在图像上产生灰雾等缺陷。而且,通过底涂层覆盖导电衬底表面的缺陷,可以使导电衬底表面变得平滑,因此,可以提高电荷产生层及电荷输送层的成膜性。另外,可以抑制电荷产生层及电荷输送层从导电衬底剥离,提高对于导电衬底的粘接性。
作为底涂层,例如可以举出:由各种树脂材料制成的树脂层、防蚀铝层(alumite layer)等。作为形成树脂层的树脂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氯乙烯树脂、醋酸乙烯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碳酸酯(polyester carbonate)树脂、聚砜树脂、苯氧基树脂、聚芳酯树脂、硅氧烷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酰胺树脂等树脂、包含构成这些树脂的重复单元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聚物树脂、酪蛋白、明胶、聚乙烯醇、乙基纤维素等。
另外,底涂层也可以含有金属氧化物等的粒子。通过含有这些粒子,可以调节底涂层的体积电阻值,进一步抑制电荷从导电衬底向感光层的注入,同时,即使温度及湿度等变化,也可以维持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特性。金属氧化物粒子例如可以举出:氧化钛、氧化铝、氢氧化铝、氧化锡等的粒子。底涂层含有金属氧化物等的粒子时,例如,通过在溶解了上述树脂的树脂溶液中,使这些粒子分散而调制成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并将该涂布液涂布于导电衬底上,由此可以形成底涂层。
作为树脂溶液的溶剂介质,除上述的有机溶剂外,也可以使用水、甲醇、乙醇、丁醇等醇类;乙二醇单丁基醚、二乙二醇单丁基醚等乙二醇醚(glyme)类溶剂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将这些溶剂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成的混合溶剂。
作为使金属氧化物粒子分散到树脂溶液中的方法,可以使用利用球磨机、砂磨机、精磨机、振动磨机、超声波分散机等的一般方法。
设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树脂和金属氧化物的合计含量的重量为C,设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溶剂的含量的重量为D时,树脂和金属氧化物的合计含量C相对于溶剂的含量D的比率(C/D)优选为1/99~40/60(=0.01~0.67),更优选2/98~30/70(=0.02~0.43)。
另外,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树脂含量(重量E)相对于金属氧化物含量(重量F)的比率(E/F)优选为1/99~90/10(=0.01~9.0),更优选5/95~70/30(=0.05~2.33)。
优选底涂层的膜厚为0.01μm~20μm,更优选0.1μm~10μm。当底涂层的膜厚小于0.01μm时,实质上不能发挥作为底涂层的作用,不能覆盖导电衬底的缺陷得到均匀的表面。另外,由于不能防止电荷从导电衬底向感光层的注入,故感光层的带电性降低。当底涂层的膜厚超过20μm时,由于难以均匀地形成底涂层,另外,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灵敏度也降低,故不优选。
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涂布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喷雾法、环涂法、辊涂法、刮涂法或浸渍法等。涂布的底涂层的涂膜供给干燥工序,或不进行特别的干燥处理,供给之后的电荷产生层涂布工序。
另外,也可以在电荷产生层及电荷输送层的外周设置保护层。通过设置保护层,可以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耐磨损寿命,同时,可以防止使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带电时的电晕放电产生的臭氧及NOx等对感光层的不良化学影响。
保护层可以使用例如包括固化型树脂、含无机填料树脂、无机氧化物等的层。保护层使用的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树脂、烯烃-乙烯基单体共聚物、氯化聚醚、烯丙基树脂、酚醛树脂、聚缩醛、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丙烯酸酯、聚烯丙基砜、聚丁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醚砜、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丙烯酸树脂、聚甲基戊烯、聚丙烯、聚苯醚、聚砜、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树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氨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环氧树脂等树脂。
保护层中添加的填料例如可以举出: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锆、氧化铟、氮化硅、氧化钙、硫酸钡、铟-锡氧化物(ITO)、二氧化硅、胶态二氧化硅、氧化铝、炭黑、含氟树脂微细粉末、聚硅氧烷类树脂微细粉末、高分子电荷输送材料微细粉末等。这些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使用。这些填料也可以用无机物、有机物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分散性、改变表面性质等。在这样的表面处理中,作为拒水性处理的填料,例如可以举出:用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的填料、用含氟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的填料、用高级脂肪酸处理过的填料、与高分子材料等共聚处理过的填料等。另外,用无机物处理过的填料例如可以举出:将填料表面用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锡、二氧化硅等处理过的填料等。
另外,为了有效地输送空穴或电子,也可以在保护层中添加上述的作为电荷输送物质的空穴输送物质或电子输送物质。另外,为提高带电性等,可以添加酚化合物、氢醌化合物、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在同一分子中存在受阻胺和受阻酚的化合物等。而且,也可以添加增塑剂和/或均化剂(leveling agent)。作为增塑剂,可以使用例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作为一般树脂的增塑剂使用的那些。增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上述树脂优选0.1重量%~30重量%。作为均化剂,例如可以使用: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等硅油类;侧链上具有全氟烷基的聚合物、低聚物等。均化剂的使用量相对于上述树脂优选为0.001重量%~1重量%。
另外,为了由至少包含固化型树脂的层构成保护层,可以用材料领域公知的各种交联反应,例如,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热聚合、光聚合或放射线聚合等。另外,为实现表面能量低的固化的保护层,也可以用公知的方法使具有硅氧烷结构、全氟烷基结构、长链烷基结构等的材料进行交联反应。
为了使如上所述的保护层同时具有电荷输送功能,也可以使具有电荷输送功能的物质或高分子型电荷输送物质进行交联反应。作为这样的保护层,例如,通过使用由将交联性有机硅氧烷树脂和包含可以与其结合且具有电荷输送性的结构单元的化合物混合固化得到的硅氧烷树脂构成的层,由此可以实现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和电特性的保护层。
保护层通过在由适当的溶剂构成的溶剂介质中,使上述树脂以及根据需要的上述填料等添加剂溶解或分散,调制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用喷雾法、环涂法、辊涂法、刮涂法或浸渍法等将该涂布液涂布到电荷输送层等上而形成。然后,将形成的涂膜供给干燥工序。
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介质中使用的溶剂,可以使用的例如可以举出:甲醇、乙醇、丁醇等醇类溶剂;乙二醇单丁基醚、二乙二醇单丁基醚等乙二醇醚类溶剂、四氢呋喃、1,4-二噁烷、二乙醚等醚类;己烷、庚烷等脂肪族有机溶剂;苯、吡啶等芳香族有机溶剂;水等,其中,优选水、醇类及乙二醇醚类溶剂。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使用。另外,在保护层形成物质和设于保护层之下的下层(下層,underlying layer)的形成物质可以溶于相同溶剂时,作为距导电衬底远的层形成的保护层,优选通过辊涂法涂布到下层上。
保护层的膜厚优选0.5μm~5μm,更优选1μm~3μm。当保护层的膜厚小于0.5μm时,在受到刮板(blade)或带电辊的接触等带来的外力时,保护层容易从其与下层的界面剥离。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保护层的膜厚薄时,在受到外力时,保护层自身不能抵抗施加的外力,从而力常常施加在与下层的界面上,当长期负荷时,负荷的力会使界面容易产生偏差。另外,当保护层的膜厚薄时,有时磨耗可能使全部保护层在到达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寿命前消失。当保护层的膜厚大于5μm时,由于载流子在向保护层内移动的过程中扩散,因此,容易产生文字变粗等现象,可能会引起感光体的灵敏度降低及反复使用造成的残留电位上升。
另外,如上所述电荷输送层中根据需要使用的抗氧化剂和/或光稳定剂,可以在电荷产生层及电荷输送层和保护层的任一层中含有,另外,也可以在全部三层中含有。
如上所述涂布于导电衬底上形成的各层,根据需要可以供给干燥工序。本来优选将形成于导电衬底上的全部层供给干燥工序,但从干燥工序所需要的成本等方面考虑,选择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层供给干燥工序即可。对于不供给干燥工序的层,例如在室温下放置一个小时但不进行特别的处理,并且涂布随后的层。
另外,在对选择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层进行干燥时,优选选择的层至少含有最表面的层。在最表面层的表面状态有不均匀,不平滑时,对于电及机械外力的耐久性降低,反复使用的稳定性及环境稳定性降低。在此,在最表面层的为保护层时,由于保护层和其它层相比薄,因此,保护层的表面状态容易受保护层的下层的表面状态的影响。因此,优选保护层的下层也供给干燥工序。
用于形成感光体的感光层的涂膜的干燥工序,是指:使通过各种涂布方法涂布的涂膜中的溶剂介质,实质上几乎全部蒸发,另外,在该工序内抑制涂膜中气泡的产生,同时,使涂膜具有平滑的表面的处理工序。现在,多数使用热风干燥炉进行,但在热风干燥时,由于热从涂膜表面传递,故首先涂膜表面开始干燥,涂膜表面干燥硬化形成硬化膜。当这样在表面形成致密的硬化膜时,在涂膜内部气化的溶剂介质非常难以去除,干燥需要从1小时至数小时的非常长的时间。因此,寻求在短时间进行干燥的方法,以使其不形成这样的硬化膜。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感光层供给干燥工序时,在以分散或溶解有感光层成分的溶剂介质为涂布液涂布到导电衬底上形成涂膜的工序中,作为溶剂介质,在上述的溶剂中,使用含有不低于30重量%的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溶剂,其中该溶剂的相对蒸发速度,即下述式(1)表示的相对蒸发速度,是醋酸正丁酯的蒸发时间和溶剂的蒸发时间的比率。相对蒸发速度是在同一条件下醋酸正丁酯的蒸发时间和溶剂的蒸发时间的比率。
(相对蒸发速度)=(醋酸正丁酯蒸发时间)/(溶剂蒸发时间)  …(1)
在仅用相对蒸发速度为1.7或更大的蒸发速度大的溶剂时,干燥初期阶段因高温气流造成涂膜表面干燥硬化,涂膜内部的溶剂介质不容易干燥。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在溶剂介质中包含不低于30重量%的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蒸发速度小的溶剂,可以在不使涂膜表面硬化的情况下使涂膜内部的溶剂介质有效地扩散气化。另外,当使用这种溶剂介质时,即使在干燥工序中置于比常温(25℃)高的温度的气氛下,在涂布工序中及从涂布工序向干燥工序转移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涂膜表面比涂膜内部快速干燥,可以防止涂膜表面形成硬化膜。因此,在涂膜表面干燥硬化之前,可以有效地干燥内部的溶剂介质。
作为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溶剂的更合适的含量,可以通过供给干燥工序的时间、溶剂的种类等适当选择。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溶剂的含量越多,越能够防止涂膜表面的硬化膜的形成,因此优选。但是,作为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溶剂,当单独使用二乙二醇单丁基醚等极难以蒸发的溶剂时,蒸发速度可能会变得过小。在使用这样的蒸发速度极小的溶剂时,为了在短时间内进行干燥,优选某种程度地混合相对蒸发速度大的溶剂。表1表示代表的溶剂的相对蒸发速度。
[表1]
  溶剂   相对蒸发速度   沸点(℃)
  二乙二醇单丁基醚   0.004   231
  二乙二醇单甲基醚   0.02   194
  异佛尔酮   0.026   215.2
  乙二醇单丁基醚   0.08   172
  甲基环己酮   0.2   171.3
  二异丁基甲酮   0.2   168.2
  环己酮   0.32   156
  水   0.38   100
  正丁醇   0.47   117.3
  乙二醇单甲基醚   0.53   125
  二甲苯   0.76   139
  醋酸正丁酯   1.00   126.3
  1,3-二氯丙烷   1.06   121
  异丙醇   1.5   82.4
  甲基异丁基酮   1.6   116.7
  1,4-二噁烷   1.65   101.4
  甲醇   1.9   64.7
  甲苯   2.0   110.6
  醋酸异丙酯   3.5   89.4
  甲基乙基酮   3.7   79.5
  苯   4.12   80.1
  乙酸乙酯   4.2   76.8
  1,3-二氧戊环   4.4   75
  三氯乙烷   4.7   73.9
  四氢呋喃   4.85   66
  丙酮   5.6   56.3
  二氯甲烷   6.35   40.2
图1是示意表示用于本发明的感光体的形成方法的干燥装置1的结构的侧面图。干燥装置1包括:用于对涂布于导电衬底5上的涂膜照射远红外线的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用于通过感应加热对导电衬底5加热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用于供给热风的送风喷嘴(送風ノズル)4、用于使形成了要被干燥的涂膜的圆筒状的导电衬底5旋转的旋转装置6。
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具有输出电源(未图示),是用于对涂布于导电衬底5上的涂膜照射远红外线而加热涂膜的加热装置。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例如可以使用:陶瓷加热器、夹套加热器(シ一ズヒ一タ)、卤素灯加热器、石英管加热器等。其中,特别优选寿命长、可以容易改变加热器形状的陶瓷加热器。另外,为了均匀地加热涂布于导电衬底5上的涂膜,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设置得比圆筒状导电衬底5的轴方向长。在面对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的导电衬底5的一侧的相对侧设置反射板(未图示)。反射板可以防止加热了的涂膜的热向外部放出,可以提高能效。可以使用4~1000μm波长的远红外线作为将要照射涂膜的远红外线。另外,在涂膜中的溶剂介质为有机化合物时,优选远红外线在对溶剂的吸收率高的4~25μm的波长区域具有最大能量。
作为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可以使用例如平板型(平板型,platetype)感应线圈等。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中,电流从输出电源(未图示)流入线圈,通过该电流产生磁场。在导电衬底5中流入涡电流,以消除由线圈产生的磁场。这样,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使电流流入导电衬底5,利用由该涡电流的损失产生的热,使导电衬底5发热。在面对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的导电衬底5的一侧的相对侧设置反射板(未图示)。反射板与设于面对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的导电衬底5的一侧的相对侧的反射板相同,防止加热过的涂膜的热的放出,可以提高能效。对导电衬底5的加热,根据给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的加热输出及频率数、导电衬底5的材质、厚度等决定。例如,在使用厚度1mm左右的铝制圆筒状导电衬底作为导电衬底5时,为了最有效地加热导电衬底5,优选给予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的高频率为6.5~250MHz。
在用于本发明的感光体的形成方法的干燥装置1中,通过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进行加热。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是加热涂膜内部的溶剂介质的加热装置,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是加热导电衬底5,通过将其发热传递到涂膜上加热涂膜的加热装置。当使用这样的加热装置时,由于可以从内部使涂膜干燥,故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干燥,同时,可以防止在涂膜表面形成硬化膜。
干燥装置1备有的送风喷嘴4用于对涂布于导电衬底5上的涂膜供给50℃~130℃的气流。作为送风喷嘴4,使用例如鼓风机(blower)、空气吹淋器(air shower)等。在送风喷嘴4上设置用于将通过过滤气流而得到的清洁气流供给导电衬底5的HEPA过滤器(未图示)。HEPA过滤器将从送风喷嘴4向导电衬底5供给的气流中的尘埃、尘土等异物除去,防止它们附着于涂膜上,防止作为感光体使用时产生的图像缺陷。从送风喷嘴4供给的气流的风速优选1m/min~100m/min,更优选5m/min~50m/min。当风速小于1m/min时,供给导电衬底5的气流减少,温度控制及气化了的涂膜中的溶剂介质的排出变难。当风速超过100m/min时,气流的力使未干燥的涂膜形状发生变化,即使作为干燥后的涂膜,也会产生不均匀。另外,为进行温度控制及排出气化了的涂膜中的溶剂介质,从送风喷嘴4供给的气流的风量优选为0.1m3/min~10m3/min。当风量小于0.1m3/min时,供给导电衬底5的气流减少,可能难以进行温度控制及排出气化了的涂膜中的溶剂介质。当风量超过10m3/min时,由气流产生的冷却效果可能使得涂膜温度难以提高。
当使用具有这种送风喷嘴4的干燥装置1时,由于在气流温度为50℃~130℃比常温高的温度的气流中进行干燥工序,故可以在干燥的初期阶段使涂膜的升温加速,可以使干燥在短时间内进行。
在感光体的干燥工序中溶剂介质蒸发时,溶剂介质的蒸气从涂膜放出至外部,但当涂膜表面附近的气氛达到饱和蒸气量时,不仅阻止溶剂介质从涂膜蒸发,还存在发生再液化的问题。这样一来,由于将涂膜表面部分地溶解,故产生不均匀,另外,由于这些蒸气需要只通过对流进行扩散,因此,干燥时间也变长。
在本发明的感光体的形成方法中,将气流从送风喷嘴4供给导电衬底5上的涂膜的同时,将导电衬底5上的涂膜通过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进行加热。当在这样的气流中进行干燥时,由于可以有效地将来自涂膜的溶剂介质蒸气排出到外部,故可以有效地进行干燥,不产生表面不均匀。
而且,本发明的加热方法如上所述,由于不加热涂膜周围的气氛,而直接加热涂膜本身或导电衬底,因此,热效率非常好。但是,相反地,由于涂膜温度迅速上升,故难以控制温度。在此,当有比涂膜的设定干燥温度低的温度的气流时,由于涂膜的温度上升在气流温度以上被缓和,故可以容易地控制涂膜的温度。因此,通过将气流的温度适宜设为50℃~130℃,可以防止涂膜的温度上升超过感光体的耐热温度,特别是,可以防止其上升超过耐热温度较低的电荷产生物质的耐热温度以上及溶剂介质的沸点,从而可以防止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特性降低及涂膜表面及内部的气泡的产生。
另外,当气流的温度小于50℃时,涂膜的温度上升延迟,难以在短时间进行干燥。在这样的气流中,为了在短时间内进行涂膜的干燥而增大热输出时,由于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是从涂膜内部进行加热的装置,因此,即使在涂膜表面是适宜温度,其内部的温度有时也会过度上升。当超过涂膜中溶剂介质的沸点进行加热时,气泡大量产生,在涂膜上产生不均匀。当在感光体的耐热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加热时,特别是电荷产生物质的性质劣化,使作为感光体的电特性降低。
当气流的温度超过130℃时,与热风干燥的状态相同,由于在涂膜内部的溶剂介质蒸发前涂膜表面干燥硬化,因此,可能在涂膜内部残存溶剂介质。另外,当在该气流中加热涂膜时,涂膜的温度过度升高,产生与涂膜内部的温度过度升高的情况相同的问题。
干燥装置1具有的旋转装置6,在保持圆筒状的导电衬底5使其轴线成水平的同时,通过电机(未图示)使导电衬底5绕轴线旋转。导电衬底5和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的距离及导电衬底5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的距离根据涂膜的构成材料(特别是溶剂介质中的溶剂)的种类、从加热装置的加热输出进行适宜设定。
在干燥装置1中导入已形成涂膜的圆筒状的导电衬底5时,随着涂膜的温度上升,涂膜的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加。当涂膜的流动性增加时,涂膜就顺着导电衬底5在重力方向上下垂,从而使导电衬底5的圆周方向的膜厚变得不均匀(不均一)。在本发明的形成方法中使用的干燥装置1,通过保持该圆筒形的导电衬底5使其轴线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并且使其绕轴线转动,可以使重力对涂膜的影响均匀化,可以使圆周方向的膜厚均匀进行干燥。另外,在干燥装置1中,导电衬底5的没有接触从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照射的远红外线的部分不会被加热。但是,通过用旋转装置6使导电衬底5进行旋转,可以防止导电衬底5整体的受热不均匀(むら),可以均匀地对整体进行加热。另外,优选采用旋转装置6的导电衬底5的旋转数为每分钟1转~500转,更优选为每分钟5转~200转。当转速小于每分钟1转时,不能得到旋转的效果,可能会引起涂膜的下垂,涂膜的厚度产生不均匀。当超过每分钟500转时,涂膜就会因离心力而飞散。
另外,干燥装置1具有:用于测定涂膜温度的温度计(没有图示)、根据温度计测定的温度控制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及送风喷嘴4的控制手段(没有图示)。温度计可以使用非接触型的辐射温度计等。控制手段通过中央处理器(简称CPU)、芯片、集成电路等实现。控制手段调整从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的加热输出,且调整自送风喷嘴4向涂膜所提供的气流温度。
在干燥工序中,在将温度提升至使涂膜干燥的合适温度(在低于感光体的耐热温度且溶剂介质的沸点以下的温度,越高越好)后,保持该温度,使溶剂介质气化。在干燥工序的初期阶段,通过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的加热,所产生的热量因涂膜和导电衬底的热容量而消耗在涂膜和导电衬底的温度上升上。干燥装置1备有的控制手段能提高在该干燥工序的初期阶段中从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的加热输出。这样一来,在短时间内使涂膜与导电衬底的温度升高。另外,控制手段能提高从送风喷嘴4供给涂膜的气流温度,同时,还能增大其风量。这样,提高用于干燥涂膜的气氛的温度,缩短涂膜的温度上升所需的时间。
在此,当按照原状保持该初期阶段的加热输出时,常常升高涂膜的温度,在干燥工序的中间阶段出现涂膜温度上升至感光体的耐热温度以上,或上升到超过涂膜中溶剂介质的沸点。当将涂膜温度加热到感光体的耐热温度以上时,就会出现耐热温度低的电荷产生物质的效果不能发挥等的问题,从而使感光体的电特性下降。另外,当涂膜温度上升到超过涂膜中溶剂介质的沸点时,溶剂介质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使涂膜表面出现气泡或不均匀等。所以,干燥装置1备有的控制手段在涂膜温度达到前述适合的温度时、或者将要达到前述适合的温度之前,将从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的加热输出减小到低于初期阶段的水平,使温度不会达到其以上的温度。
另外,控制手段通过降低从送风喷嘴4向涂膜供给的气流温度来降低气氛的温度,并且根据该气流的温度程度适宜调整气流的风量,防止涂膜温度上升到必要以上。另外,在干燥工序的中间阶段,随着涂膜中溶剂介质干燥的进行,涂膜中残留的溶剂介质的量减少,从而溶剂介质气化所需的气化热也减少。因此,考虑到这些,控制手段进一步减小加热输出,进一步降低从送风喷嘴4向涂膜供给的气流温度。在气流温度比涂膜的温度高的情况下,当增大气流的风量时,会促进涂膜温度的上升,当减小风量时,则温度上升可以缓缓地进行。而在气流的温度低于涂膜温度的情况下,当增大风量时,涂膜的温度降低,当减小风量时,则温度的降低可以缓缓地进行。这样一来,气流的风量需要考虑气流的温度和涂膜温度进行调整。
因为干燥装置1具有这样的控制手段,所以在直到加热涂膜达到上述适合温度的阶段即初期阶段,增加从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的加热输出。另外,在涂膜达到上述合适温度的阶段、或者将要达到上述合适温度之前的阶段,即干燥工序的中间阶段,可以调整从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的加热输出,使其比初期阶段小。另外,同样地,可以进行调整,使得在干燥工序的初期阶段从送风喷嘴4向涂膜供给的气流温度升高,在干燥工序的中间阶段从送风喷嘴4向涂膜供给的气流温度降低。
如上所述,在干燥工序内,通过变化加热装置的加热输出及气流的温度、风量,可以严格地控制涂膜的温度,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供具有包括无不均匀、剥离、裂纹等的平滑性良好的涂膜的感光层的感光体。
另外,虽然优选对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和送风喷嘴4采用控制手段进行控制,但也可以对从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及送风喷嘴4中任选的一个或其以上进行。例如,可以使自送风喷嘴4供给的气流温度和风量保持恒定,只调整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的加热输出。另外,也可以使加热装置2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的加热输出保持恒定,只调整从送风管4供给的气流温度及风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干燥装置1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是平板型感应线圈,但为了均匀地进行对导电衬底5的加热,其也可以是设置在中空圆筒形的导电衬底5的内部的结构或者设置成覆盖圆筒形导电衬底5的周围的结构。
作为干燥装置1的加热装置,不限于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也可以是可以实现微波加热法和介质加热法的加热方法的装置。
微波加热法和介质加热法的加热原理是相同的。通过这些加热法的加热都是通过施加高频电压使介质分子中的偶极随着电场的反转进行激烈的运动,然后利用该运动产生的摩擦热来发热的原理。微波加热法和介质加热法只是在使用的电磁波的频率上有所差别。微波加热法中使用UHF(ultrahigh frequency)带(300MHz~3GHz)的电磁波。而介质加热法中使用1~200MHz的电磁波。这些微波加热及介质加热在设计成能使电磁波均匀地照射在试样上的炉内进行。
另外,微波加热和介质加热,因其加热原理的缘故,有可能从没有接地的金属或者导电体等的边缘部分产生火花。所以,在干燥有机溶剂时,必须迅速排出被充足量的气流所气化的溶剂。另外,要被加热的物质只是具有偶极的介质材料(誘電体),而这决定于涂膜构成物质本身的固有值即介质损耗角正切(誘電正接)tanδ,因此,需要选择作为溶剂介质使用的材料。因此,本加热法最适合在溶剂中含有不低于50%的tanδ大的水的涂膜的干燥,还适合于使用水性涂布液时的有些底涂层或使用溶胶凝胶法的保护层的干燥。
如上所述,使用通过微波加热法加热的微波加热装置及通过介质加热法加热的感应加热装置作为加热装置的情况下,考虑其特性方面,容易从导电衬底产生火花,该火花有时会引起起火、爆炸等。而且防止该火花的产生是困难的。在本发明的形成方法包含的干燥工序中,由于是在将温度为50~130的气流供给涂膜的同时进行涂膜的干燥,所以能在高效地排出溶剂介质的气体的同时,还能防止气化、滞留的溶剂介质的起火、爆炸。
在面对远红外线加热装置2的导电衬底5的一侧的相对侧和面对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的导电衬底5的一侧的相对侧设置的反射板也可以不设置,但通过设置它们,可以提高能效。
用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感光体,导电衬底的形状不限于圆筒状。可以为圆柱状,另外也可以是板状(sheet-like shape)。在导电衬底为板状时,可以将导电衬底放置在载置台(没有图示)上,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涂膜进行加热,使之干燥。
图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感光体的制造中使用的干燥装置11的结构的侧面图。图2中所示的干燥装置11是在将本发明的形成方法使用的干燥工序应用于感光体批量生产时最佳的连续式干燥炉。另外,在图2中,将导电衬底12搬运的方向定义为X方向,与导电衬底12搬运的方向及导电型衬底12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干燥装置11包含:一对基础衬底(ベ一ス基板)13a及13b、设于基础衬底13a上的多个加热装置14a及多个送风喷嘴15a、设于基础衬底13b上的多个加热装置14b及多个送风喷嘴15b、和移动装置(没有图示)。一对基础衬底13a、13b以轴线保持水平的圆筒状的导电衬底12为基准,沿Z方向分开设置。移动装置使导电衬底12沿轴线转动,同时,沿x方向以恒定速度在一对基础衬底13a、13b之间搬运。以下,除了指定特定的加热装置或者送风喷嘴进行说明的情况外,对于加热装置14a和14b以及送风喷嘴15a和15b的记载省略字母。
加热装置14是选自远红外线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介质加热装置及感应加热装置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加热装置。因为送风喷嘴15和前面介绍的干燥装置1具有的送风喷嘴4相同,所以不再加以说明。移动手段保持圆筒状的导电衬底12使其轴线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并使导电衬底12绕着轴线旋转,同时,沿着X方向以恒定速度在一对基础衬底13a、13b之间搬运。
在这样的干燥装置11中,导电衬底12以恒定速度在设于一对基础衬底13a、13b上的加热装置14和送风喷嘴15之间边旋转边移动,使形成于导电衬底12上的涂膜干燥。当使用这样的干燥装置11时,由于可以在短时间将形成于多个导电衬底12上的涂膜干燥,故其适于批量生产。
另外,从容易进行涂膜的温度控制方面考虑,多个加热装置14和送风喷嘴15优选交替设置。另外,优选将导电衬底12的从入口到出口的部分分割成包括多个加热装置14及送风喷嘴15的若干个单元,并且在每个单元中将加热装置14的加热输出和送风喷嘴15的气流条件设为最佳条件。例如,在将从入口至涂膜温度达到适合温度的位置的单元中,将从加热装置14的加热输出增大,提高从送风喷嘴15供给的气流的温度,以加速涂膜温度的上升,在短时间内进行干燥。另一方面,在从涂膜温度达到适合温度的位置到出口附近的单元中,减小从加热装置14的加热输出,降低从送风喷嘴15供给的气流温度,使得涂膜的温度不会过度上升。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结束干燥,同时,可以容易地控制干燥工序中的加热装置14和送风喷嘴15。
如上所述的涂膜的干燥方法不仅仅限于对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导电衬底上形成的感光层涂膜进行干燥的方法,还可以应用于通过将含有涂膜成分和溶剂介质的涂布液涂布在衬底上而形成的涂膜进行干燥的方法。另外,在采用感应加热法进行加热时,需要使用导电衬底。
[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将作为电荷输送物质的用下述结构式(2)表示的电荷输送物质10重量份、下述结构式(3)表示的三苯胺二聚物(Triphenylamine dimmer;简称:TPD;内标物质)0.1重量份、作为粘合剂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商品名:ユ一ピロンZ400,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ツクス株式会社制)18重量份溶解在环己酮112重量份中,调制成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用辊涂法将该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在厚0.5mm的铝制衬底上涂布到20μm的厚度,得到涂膜样品。然后立刻将该得到的涂膜样品设置在加热器温度240℃的陶瓷加热器(商品名:Y-1型,ヤマキ电器株式会社制)的正下方10cm处,向涂膜样品均匀地供给温度80℃、风速10m/min、风量0.5m3/min的气流,使涂膜样品干燥15分钟。
Figure A20051012977300351
(实施例2)
除将陶瓷加热器变为2450MHz的微波加热(富士电波工机株式会社制试验机),将涂膜样品置于实验装置内以有效功率1.2kW进行加热之外,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使涂膜样品干燥。
(实施例3)
除将陶瓷加热装变为高频加热装置(商品名:MU-1700B,带扁平型加热线圈,セキスイメデイカル电子株式会社制造),将涂膜样品置于线圈上方,以振荡频率320kHz、功率100W加热之外,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使涂膜样品干燥。
(实施例4)
除将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介质设定为甲苯72重量份、环己酮40重量份(溶剂介质中环己酮的含量为36重量%)之外,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涂膜样品并干燥。
(比较例1)
除将陶瓷加热器变成130℃的热风干燥机(商品名:WFO-1001SD,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制造)之外,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将涂膜样品干燥。
(比较例2)
除不供给气流进行加热以外,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将涂膜样品干燥。
(比较例3)
除不供给气流进行加热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开始干燥涂膜样品,但由于确认在衬底部分产生火花,而可能对气化、滞留的溶剂介质产生起火、爆炸,所以中止了涂膜的干燥。
(比较例4)
除不供给气流进行加热以外,其它与实施例3同样,将涂膜样品干燥。
(比较例5)
除将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介质设定为甲苯112重量份以外,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制造并干燥涂膜样品。
(比较例6)
除以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介质设定为甲苯84重量份、环己酮28重量份(溶剂介质中环己酮的含量为25重量%)以外,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制造并干燥涂膜样品。
(评价1)
切下实施例1~4以及比较例1~6的涂膜样品的一部分并用丙酮萃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装置(商品名:Agilent1100系列,横河アナリテイ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制),以TPD为内标物质,对该萃取液定量分析残存的溶剂介质量。另外,残存的溶剂介质量由残存的溶剂介质重量相对于涂膜中固体成分重量的比表示。表2表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干燥工序的条件以及通过干燥工序得到的涂膜状态。
[表2]
加热方法 气流   环己酮含量(重量%)   干燥时间(分) 涂膜状态   残存的溶剂介质量(重量%) 备注
 实施例1   远红外线   有   100   15   良好   0.04
 实施例2   微波   有   100   15   良好   0.15
 实施例3   感应加热   有   100   15   良好   0
 实施例4   远红外线   有   36   15   良好   0.01
 比较例1   热风   ---   100   15   良好   12.4
比较例2 远红外线 100 15   表面有不均匀 7.8
比较例3 微波 100 ---- ---- ---   产生火花,中止干燥
比较例4 感应加热 100 15   表面有不均匀 3.2   溶剂介质凝结在涂膜表面周围
比较例5 远红外线 0 15   有裂纹、气泡 3.9
 比较例6   远红外线   有   25   15   有气泡   6.7
采用热风干燥进行干燥的比较例1,其干燥后也残存不低于10%的残存溶剂介质。另外,采用热风进行干燥,由于涂膜表面生成加热不均匀,从而使干燥后的涂膜表面状态也产生不均匀。采用实施例1~3所示的本发明的涂膜形成方法的干燥工序,由于其是远红外线加热、微波加热或者是感应加热这样的直接加热涂膜或衬底的方法,因此即使用于涂膜样品溶剂介质的溶剂为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环己酮,也可以在15分钟左右的短时间内进行涂膜样品的干燥。另外,得到的涂膜表面平滑、良好。
从比较例2及比较例4的结果可知,即使在利用远红外线加热或者是感应加热这样的加热方法进行干燥时,在没有供给气流的状态下时,从涂膜内部气化的溶剂介质滞留在涂膜表面附近,由于与空气的温差使其再次液化,使干燥需要较长时间。即使是干燥后的涂膜,也有相当量的溶剂介质残存在涂膜中。另外,如比较例3所述在没有气流的状态下用微波加热进行干燥时,从铝基板产生火花,由于可能会使滞留的溶剂介质气体起火、爆炸,因此在中途中止了干燥。
另外,如实施例4所述,当溶剂介质中含有不低于30重量%的相对蒸发速度小的环己酮时,可以用15分钟左右干燥涂膜样品。另一方面,在象比较例5那样只使用相对蒸发速度为不小于1.7的甲苯作为溶剂介质时,或如比较例6那样只含有不到30重量%的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环己酮时,在涂膜内部的干燥结束之前,涂膜表面干燥硬化形成硬化膜,内部的溶剂介质难以气化,所以检测到很多残存的溶剂介质量。另外,由于在短时间内使涂膜温度上升,确认产生大量气泡。
(实施例5)
除采用在衬底上附加了薄板式热电偶(シ一トカツプル熱電对)(商品名:C060-T,株式会社チノ一制)的铝衬底以外,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干燥,测定涂膜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实施例6)
除最初的一分钟在加热器温度260℃、气流温度110℃、风速20m/min、风量1.0m3/min的条件下、从过1分钟后到5分钟在加热器温度220℃、气流温度80℃、风速10m/min、风量0.5m3/min的条件下、从过5分钟后到15分钟在加热器温度210℃、气流温度70℃、风速10m/min、风量0.5m3/min的条件下进行干燥以外,其它与实施例5同样,干燥涂膜样品,测定涂膜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比较例7)
除设定加热器温度260℃、气流温度40℃以外,其它与实施例5同样,干燥涂膜样品,测定涂膜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比较例8)
除设定加热器温度200℃、气流温度135℃以外,其它与实施例5同样,干燥涂膜样品,测定涂膜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评价2]
在以上的实施例5、6及比较例7、8中,通过薄板式热电偶测定涂膜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另外,用与评价1同样的方法定量分析干燥开始后5分钟(300秒)、10分钟(600秒)、15分钟(900秒)的残存溶剂介质量。
图3是表示实施例5、6及比较例7、8的干燥工序中涂膜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测定结果的图。表3表示用与评价1同样的方法定量分析干燥开始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的涂膜中的残存溶剂介质量的结果。
[表3]
      残存溶剂介质量(重量%)
  干燥时间(分)   5   10   15
  实施例5   5.8   0.35   0.06
  实施例6   1.8   0.09   0.01
  实施例7   15.3   5.8   2.50
  实施例8   7.8   3.5   1.2
在干燥工序中,当调整加热输出以及气流的温度、风量时(实施例6),与在加热输出及气流的温度、风量恒定的条件下进行干燥的情况(实施例5)相比,可以有效地进行涂膜的干燥。另外,通过如上所述调整加热输出及气流的温度、风量,可以用约10分钟使残存溶剂介质量达到不超过0.1重量%,可以基本完成干燥。这可以认为:在干燥工序的初期阶段,通过增大加热输出,提高气流温度,并且增大高温气流的风量,可以防止涂膜表面的干燥,可以在形成硬化膜之前,除去含在涂膜内部的溶剂介质。
另外,从比较例7的结果可知,当气流温度低至40℃时,即使将加热器的温度提高,也不能充分提高涂膜温度,所以不能充分地干燥涂膜,从而使涂膜中的残存溶剂介质量增多。另一方面,从比较例8的结果可知,当气流温度高到135℃时,即使降低加热器的温度,涂膜温度也会充分上升,但与热风干燥炉一样,在初期不仅涂膜表面干燥并且溶剂残存,而且涂膜温度过度上升,超过了作为溶剂介质的环己酮的沸点(156℃)而加热,由此,在涂膜中产生气泡,且超过了电荷输送物质的耐热温度(约156℃)。
(实施例7)
准备直径40mm,长340mm的铝制圆筒状导电衬底,如下涂布形成各层。
a:底涂层
将氧化钛(商品名:TTO55A,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21重量份和共聚尼龙树脂(商品名:アミランCM8000,东レ株式会社制)39重量份加到甲醇329重量份和1,3-二氧戊环611重量份的混合溶剂中,使用涂料振摇器(paint shaker)分散8小时,调制成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通过用该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填满涂布槽,将导电衬底在涂布槽中浸渍后提起的浸渍涂布法,形成膜厚1.0μm的底涂层,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后,进行电荷产生层的涂布。
b:电荷产生层
将作为电荷产生材料的、具有在Cu-Kα特性X射线(波长:1.54)的X射线光谱中至少在布喇格角2θ(误差:±0.2°)27.2°显示明确衍射峰值的结晶结构的氧钛酞菁(oxotitanium phthalocyanine)2重量份、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商品名:エスレツクBM-S、积水化学工业公司制)1重量份、和甲基乙基酮97重量份混合,利用涂料振摇机进行分散处理,调制成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通过利用与底涂层相同的浸渍涂布法将该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底涂层上,在底涂层上形成膜厚为0.4μm的电荷产生层。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后,接下来进行电荷输送层的涂布。在此,布喇格角2θ表示入射X射线和衍射X射线成的角度,即所谓的衍射角。
c:电荷输送层
将作为电荷输送物质的用上述结构式(2)表示的电荷输送物质10重量份、上述结构式(3)表示的三苯胺二聚物(简称:TPD)0.1重量份、作为粘合剂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商品名:ユ一ピロンZ300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ツクス株式会社制)18重量份、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简称:BHT)0.5重量份溶解于环己酮130重量份中,调制成第1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利用辊涂法将得到的第1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电荷产生层上,形成涂膜,如下进行干燥工序。
在涂布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后,立刻置于干燥装置中,使圆筒状的导电衬底的轴线方向保持平行于水平方向,同时,使导电衬底以每分钟50转旋转,在干燥工序的最初3分钟,设置在加热器温度260℃的陶瓷加热器(商品名:Y-1型,ヤマキ电器株式会社)的正下方10cm处,将温度100℃、风速20m/min、风量1.0m3/min的气流均匀供给涂膜,然后,在加热器温度220℃、气流温度80℃、风速10m/min、风量0.5m3/min的条件下,包括最初的3分钟将涂膜干燥总共15分钟,制成实施例7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实施例8)
除将陶瓷加热器变更为照射2450MHz的电磁波的微波加热(富士电波工业株式会社实验机),以有效功率1.2kW加热以外,其它和实施例7同样,制成实施例8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实施例9)
除将陶瓷加热装置变更成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商品名:MU-1700B,带有扁平型(flat type)加热线圈、セキスイメデイカル电子株式会社制),以频率320kHz、功率100W加热以外,其它和实施例7同样,制成实施例9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比较例9)
除了在干燥工序中不旋转圆筒状导电衬底以外,其它和实施例7同样,制成比较例9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比较例10)
除了在干燥工序中将圆筒状导电衬底的轴线方向保持平行于垂直方向的方向,使其绕轴线旋转进行干燥以外,其它和实施例7同样,制成比较例10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评价3]
用多功能多通道分光光度计(商品名:MCPD2000、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测定由实施例7及比较例9制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圆周方向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分布。另外,利用上述的多功能多通道分光光度计测定实施例7及比较例10制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轴线方向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分布。
图4是表示实施例7及比较例9制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圆周方向的膜厚分布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7及比较例10制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轴线方向的膜厚分布图。另外,图5中,轴方向的位置为0的位置是平行于垂直方向支撑的导电衬底的与重力方向相反侧的一端。如实施例7那样,使圆筒状的导电衬底的轴线方向保持平行于水平方向,同时,使其绕轴线旋转,同时进行干燥,此时,可以得到圆周方向以及轴线方向两方的膜都基本恒定的良好的膜厚分布。另一方面,如比较例9那样,将导电衬底的轴线方向保持平行于水平方向,但不绕轴线旋转的感光体由于温度上升而使粘度下降且流动性增加的涂布液由于重力而传递到导电衬底上,在重力方向上下垂,使圆周方向的厚度变得不均匀。另外,如比较例10那样,即使使导电衬底沿轴线旋转但轴线方向保持平行于垂直方向,进行干燥工序时,涂布液在重力方向上下垂,造成轴线方向的膜厚变得不均匀。
[评价4]
对于实施例7~9制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和评价1同样,定量分析残存的溶剂介质量。另外,将各感光体分别安装在激光打印机(商品名:DM-4501、夏普公司制作)上,在激光打印机的机体内部设置表面电位计(商品名:CATE751,ジエンテツク公司制),以可以测定图像形成过程中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电位,在温度35℃/相对湿度80%的高温高湿环境下、在5℃/20%的低温低湿环境下,测定作为刚带电后的表面电位的带电电位Vo(V)及作为刚刚用激光进行曝光后的表面电位的曝光电位VL(V)。而且,在图像形成前的初级阶段以及进行1万张的图像形成疲劳后这两方面都进行该电位测定。另外,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用负带电工艺进行。
而且,在初级阶段和进行1万张的图像形成的疲劳后,形成图像质量评价用的半色调图像,评价图像缺陷及图像质量。目测得到的半色调图像,通过空白(白拔け)、黑条、图像模糊等的图像缺陷的程度评价图像质量。图像质量的评价标准如下。
A:良好。没有图像缺陷。
B:稍微不好。存在可以忽略的图像缺陷。
C:不好。存在明显的图像缺陷。
表4表示如上测定的在各条件下的带电电位Vo及曝光电位VL、以及形成图像的评价。另外,如果初级阶段的带电电位Vo(V)和疲劳后的带电电位Vo(V)之差的绝对值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为不超过50V,在低温低湿环境下为不超过50V,则重复稳定性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问题。另外,如果初级阶段的曝光电位VL(V)和疲劳后的曝光电位VL(V)之差的绝对值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为不超过30V,在低温低湿环境下为不超过30V,则重复稳定性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问题。
而且,如果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带电电位Vo(V)和低温低湿环境下的带电电位Vo(V)之差的绝对值在初级阶段为不超过30V,在疲劳后为不超过40V,则环境稳定性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问题。另外,如果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曝光电位VL(V)和低温低湿环境下的曝光电位VL(V)之差的绝对值在初级阶段为不超过60V,在疲劳后为不超过80V,则环境稳定性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问题。
[表4]
加热方法 残存的溶剂介质量(重量%) 初级阶段 疲劳后        图像质量评价
   35℃/80%    5℃/20%    35℃/80%    5℃/20% 初级阶段 疲劳后
Vo(V) VL(V) Vo(V) V(V) Vo(V) VL(V) Vo(V) VL(V)
  实施例7   远红外线 0.10   -625   -74   -645   -124   -618   -75   -639   -135   A   A
  实施例8   微波 0.12   -628   -79   -642   -130   -610   -85   -638   -145   A   A
  实施例9   感应加热 0.05   -625   -75   -644   -129   -612   -79   -635   -142   A   A
从表4可知,实施例7~9制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将感光层内部的溶剂介质基本完全干燥。实施例7~9制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低温低湿环境下的任一种环境下,初级阶段带电电位Vo(V)和疲劳后的带电电位Vo(V)之差的绝对值也都小到不超过18V。另外,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低温低湿环境下的任一种环境下,曝光电位VL(V)和疲劳后的曝光电位VL(V)之差的绝对值也都小到不超过15V。所以,实施例7~9制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重复稳定性优良。
另外,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带电电位Vo(V)和低温低湿环境下的带电电位Vo(V)之差的绝对值小到不超过28,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曝光电位VL(V)和低温低湿环境下的曝光电位VL(V)之差的绝对值在初期阶段为不超过20V,在疲劳后小到不超过63V。所以,实施例7~9制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环境稳定性也优越。
而且,利用实施例7~9制作的感光体形成的图像,没有空白、黑条、图像模糊等图像缺陷,是良好的图像。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形成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形成包括不产生针孔、气泡及表面不均匀等的平滑的涂膜的感光层。另外,用本发明的形成方法制作的感光体,确认其重复稳定性及环境稳定性优越,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图像。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主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另外的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只是例举,本发明的范围在权利要求范围中显示,不受说明书的任何限制。而且,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变形及变更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4)

1.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形成方法,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包含导电衬底和感光层,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包含感光层的成分和含有一种或多种溶剂的溶剂介质的涂布液涂布在导电衬底上形成涂膜的涂布工序;
在50℃~130℃的气流中,通过选自远红外线加热法、微波加热法、介质加热法和感应加热法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加热方法,将形成的涂膜加热,由此使其干燥的干燥工序;
在设醋酸正丁酯蒸发时间和溶剂蒸发时间的比率为该溶剂的相对蒸发速度时,在所述溶剂介质中含有不低于30重量%的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溶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衬底是圆筒状或圆柱状,并且所述干燥工序在保持导电衬底使得轴线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并且使导电衬底绕轴线旋转的同时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燥工序中,根据涂膜的温度来调整从采用所述加热方法的加热输出、气流的温度以及气流的风量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
4.涂膜的干燥方法,其是将在衬底上涂布包含涂膜的成分和含有一种或多种溶剂的溶剂介质的涂布液而形成的涂膜干燥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
在50℃~130℃的气流中,通过选自远红外线加热法、微波加热法、介质加热法以及感应加热法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加热法,将形成的涂膜进行加热,由此使其干燥的干燥工序,
在设醋酸正丁酯蒸发时间和溶剂蒸发时间的比率为该溶剂的相对蒸发速度时,在所述的溶剂介质中含有不低于30重量%的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7的溶剂。
CNB2005101297730A 2004-12-09 2005-12-09 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形成方法及涂膜的干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09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57151A JP4180562B2 (ja) 2004-12-09 2004-12-09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塗膜の乾燥方法
JP2004357151 2004-1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6835A true CN1786835A (zh) 2006-06-14
CN100510973C CN100510973C (zh) 2009-07-08

Family

ID=36584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977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0973C (zh) 2004-12-09 2005-12-09 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形成方法及涂膜的干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60217B2 (zh)
JP (1) JP4180562B2 (zh)
CN (1) CN100510973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9839A (zh) * 2011-08-05 2014-03-19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生产方法以及使用其的电子照相装置
CN103969969A (zh) * 2013-01-28 2014-08-06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07443879A (zh) * 2016-06-01 2017-12-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焊料管理系统以及焊料管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26228B2 (en) * 2008-10-07 2015-09-08 Airbus Operations Gmbh Method for accelerated drying of polymers and device
DE112010003855T5 (de) * 2009-10-19 2013-06-06 University Of Western Cape Sprühbeschichtungsvorrichtung
EP2394746A1 (de) * 2010-06-14 2011-12-14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Verfahren zur Flutbeschichtung eines polymeren Werkstoffes
EP2394747A1 (de) * 2010-06-14 2011-12-14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Verfahren zur Flutbeschichtung eines polymeren Werkstoff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2238A (ja) 1981-12-14 1983-06-17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処理方法
JPS61277958A (ja) 1985-05-31 1986-12-08 Mita Ind Co Ltd 有機感光体の乾燥方法
WO1989005198A1 (en) 1987-11-30 1989-06-15 Mitsubishi Kasei Corporation Method of rotating and transferring hollow cylindrical bodies
JPH0272366A (ja) 1988-09-07 1990-03-12 Hitachi Chem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法
JPH03233885A (ja) 1989-11-28 1991-10-17 Mita Ind Co Ltd 熱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機能性薄膜の乾燥方法
JP2874784B2 (ja) 1990-03-30 1999-03-24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塗装金属板の焼付方法および焼付炉
JPH04198938A (ja) 1990-11-29 1992-07-20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3166270B2 (ja) 1992-02-24 2001-05-1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H0655129A (ja) 1992-08-05 1994-03-01 Mitsubishi Kasei Corp 塗布体の製造方法
JP2800590B2 (ja) * 1992-09-28 1998-09-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3062719B2 (ja) 1994-01-07 2000-07-12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耐熱プレコート金属板の焼付炉及び焼付方法
JPH08332434A (ja) 1995-06-09 1996-12-17 Toshiba Corp 塗装乾燥装置及び塗装乾燥方法
JPH09114111A (ja) 1995-10-23 1997-05-02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子写真有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H10239868A (ja) 1997-02-25 1998-09-11 Minolta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H1124292A (ja) 1997-07-08 1999-01-29 Nec Niigata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H11311871A (ja) 1998-04-28 1999-11-0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光導電性塗布液の乾燥方法
US6096470A (en) * 1999-10-28 2000-08-01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ing member overcoat fabrication process
JP2003140371A (ja) 2001-11-02 2003-05-14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方法、電子写真装置、電子写真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タンデム型中間転写カラー電子写真装置
JP3944074B2 (ja) 2001-12-28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円筒状部材の製造方法
US6713736B2 (en) * 2001-12-28 2004-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ylindrical member
JP2004113943A (ja) 2002-09-26 2004-04-15 Canon Inc 塗布膜形成装置、塗布膜形成方法および該塗布膜形成方法により製造した画像形成装置の機能部品
JP2004344860A (ja) * 2003-03-25 2004-12-09 Kansai Paint Co Ltd 塗膜形成方法
JP4298423B2 (ja) 2003-07-25 2009-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9839A (zh) * 2011-08-05 2014-03-19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生产方法以及使用其的电子照相装置
CN103649839B (zh) * 2011-08-05 2017-09-22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生产方法以及使用其的电子照相装置
CN103969969A (zh) * 2013-01-28 2014-08-06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07443879A (zh) * 2016-06-01 2017-12-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焊料管理系统以及焊料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60217B2 (en) 2009-07-14
CN100510973C (zh) 2009-07-08
JP2006163184A (ja) 2006-06-22
US20060127796A1 (en) 2006-06-15
JP4180562B2 (ja) 2008-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86835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形成方法及涂膜的干燥方法
CN100378579C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其制造方法、处理卡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068027C (zh) 钛氧基酞菁结晶体及其用途
JP5693106B2 (ja) 画像形成部材
JP703476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501180A (zh) 电摄影感光体、电摄影装置及成像处理盒
KR20140097002A (ko) 전자 사진 감광체의 제조 방법
CN100346885C (zh) 涂布方法、涂布装置、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47577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5911822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430107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873545A (zh) 非对称双羟基烯胺化合物、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41487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具有该感光体的成像装置
CN1881092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使用该感光体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325039A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和含该光电导体的电子照相装置
JP2007286484A (ja)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10127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940153B2 (ja) 特殊なパーコレーション挙動を有する高抵抗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静電画像現像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部品
CN1770020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52031A (zh) 基体涂布装置、涂布法及由该法制造的感光体和有该感光体的照相装置
CN1129811C (zh) 用于电子照相光敏部件的涂料组合物和该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815373A (zh) 光电感光体用底涂层与其形成方法以及光电感光体
JP2006337545A (ja) 塗膜被覆基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CN1082252C (zh) 电子摄影光电导体及其制造方法
JP2021173804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