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9067A -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印刷色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印刷色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9067A
CN1739067A CN200480002460.2A CN200480002460A CN1739067A CN 1739067 A CN1739067 A CN 1739067A CN 200480002460 A CN200480002460 A CN 200480002460A CN 1739067 A CN1739067 A CN 1739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wax
record
mentioned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024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67115C (zh
Inventor
杉浦英树
望月贤
岩本康敬
朝比奈安雄
梅村和彦
市川智子
中山慎也
内海知子
坂田宏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39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9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71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711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5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non-homogenuous distribution of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调色剂表面附近的蜡的分散状态,使耐热透印性提高,从而定影性变好,同时,提高耐粘连结块性,长期的保存性也优异的调色剂。本发明提供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着色剂以及蜡,并且,上述蜡的含有量是将通过DSC(差示扫描热量计)法求出的蜡的吸热量换算为重量的值,为全部调色剂重量的3~21wt%、作为规定存在于从调色剂粒子的表面到0.3μm深度的区域的上述蜡的量的值,可以通过FTIR-ATR(全反射吸收红外分光)法求得的、来自上述蜡的峰(2850cm-1)与来自上述粘合剂树脂的峰(828cm-1)的强度比(P2850/P828)为0.01~0.40的范围,上述蜡的至少一部分,作为被调色剂粒子内包的多数独立的蜡分散粒子存在。

Description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 彩色印刷色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的静电复印工艺的图像形成的调色剂。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经过在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体的表面通过放电供给电荷的带电工序、和将带电的感光体表面曝光,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工序、和供给具有与在感光体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而显影的显影工序,在感光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感光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然后,经过暂时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再从中间转印体转印到纸等记录元件上,或者从感光体直接转印到记录元件上的转印工序,通过对被转印的记录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而定影的定影工序,定影在记录元件上。
在上述定影工序中,通过在内部具有加热器的辊状或带状的一对定影元件,夹入记录元件,在加热熔融调色剂的同时施加压力,从而在记录元件上定影。此时,如果加热温度过高,调色剂过度地熔融,产生在定影元件上熔融粘着的问题(热透印)。另外,若加热温度过低,则产生调色剂不能充分熔融,定影变得不充分的问题。从节能化、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的观点来看,更加希望热透印发生温度高(耐热透印性)、并且定影温度低(低温定影性)的调色剂。另外,还需要调色剂在保管中以及装置内的氛围温度下不发生粘连(耐粘连结块性)。
特别是在全彩色复印机、全彩色打印机中,由于其图像的光泽性以及混色性是必要的,需要调色剂有更低的熔融粘度,故使用明显熔融性的聚酯类的调色剂粘合剂。对于这样的调色剂而言,由于容易引起热透印,在以前的全彩色用的机器中,进行在定影元件上涂布硅油等。可是,为了在定影元件上涂布硅油,需要油罐、油涂布装置,装置变得复杂、大型。另外,也引起定影元件的劣化,每隔一定期间的维护成为必要。另外,在复印用纸、OHP(高架投影仪)用膜等上,附着油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OHP上,存在由于附着油引起的色调的恶化问题。
因此,为了在定影元件上不涂布油而防止调色剂的熔融粘着,一般使用在调色剂中添加蜡的方法。可是,其脱模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蜡在粘合剂中的分散状态所左右。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将具有极性基团的物质与含有脱模剂的聚合性单体体系在水中进行悬浮聚合制造调色剂,可以含有在粉碎法调色剂中不能使用的低熔点的蜡。象蜡这样的非极性成分,与极性成分相反,不存在于调色剂粒子的表面附近,而采取被表面的极性成分覆盖的准胶囊状的构造。可是,对在调色剂粒子内部的蜡的分布没有进行分析,是不明确的。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蜡的含有量为0.1~40重量%,在调色剂表面曝露的蜡的存在比例为在表面露出的构成化合物的1~10重量%的调色剂。在调色剂表面露出的蜡的比例通过ESCA进行测定,是规定的。可是,由ESCA的分析,由于只限于离调色剂的最表面0.1μm左右的深度,而且存在于内侧,在定影工序中,适合于发挥脱模性的蜡的分散状态,还无法了解。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蜡被调色剂粒子内包,并且在粒子表面局部存在的调色剂。可是,调色剂表面附近的蜡的详细的分散状态是不明确的。
(专利文献1)
特许第26630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
特许第32258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
特开2002-65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的原有的问题点,并达到以下的目的而确立的课题。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调色剂表面附近的蜡的分散状态,使耐热透印性提高,从而定影性变好,同时,提高耐粘连结块性,长期的保存性也优异的调色剂。
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如下所述。即,
<1>一种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该调色剂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着色剂以及蜡,并且,
上述蜡的含有量是将通过DSC(差示扫描热量计)法求出的蜡的吸热量换算为重量的值,并且是全部调色剂重量的3~21wt%、
作为规定存在于从调色剂粒子的表面到0.3μm深度的区域的上述蜡的量的值,可以通过FTIR-ATR(全反射吸收红外分光)法求得的、来自上述蜡的峰(2850cm-1)与来自上述粘合剂树脂的峰(828cm-1)的强度比(P2850/P828)为0.01~0.40的范围,
上述蜡的至少一部分,作为被调色剂粒子内包的多数的独立的蜡分散粒子存在。
<2>上述<1>记载的调色剂,其中,上述蜡的含有量为全部调色剂重量的3~20wt%。
<3>上述<1>和<2>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蜡分散粒子均一地分散于调色剂粒子中。
<4>上述<1>~<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蜡在调色剂粒子最表面的露出面积为调色剂粒子最表面的表面积的5%或5%以下。
<5>上述<1>~<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在加热以及加压时,具有蜡渗出到调色剂粒子表面的路径。
<6>上述<1>~<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蜡为脱游离脂肪酸棕榈蜡、米蜡、褐煤类蜡、以及酯蜡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这些的任意一种组合。
<7>上述<1>~<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粘合剂树脂含有改性聚酯。
<8>上述<7>记载的调色剂,其中,粘合剂树脂含有改性聚酯,同时含有未改性聚酯,并且,改性聚酯与未改性聚酯的重量比为5/95~80/20。
<9>上述<7>~<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粘合剂树脂的最大分子量为1000~10000。
<10>上述<7>~<9>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Tg)为35~70℃。
<11>上述<7>~<10>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是使调色剂材料液在水系介质中进行交联和/或扩链反应而得到,所述调色剂材料液至少是使具有含氮原子的官能基团的聚酯预聚物、聚酯、着色剂以及脱模剂分散于有机溶剂中而形成的。
<12>上述<11>记载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是在树脂粒子存在下,分散于水系介质中。
<13>上述<1>~<12>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Dv)为3.0~8.0μm,另外,与个数平均粒径(Dn)的比Dv/Dn为1.00~1.40。
<14>上述<1>~<1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3~1.00。
<15>上述<1>~<1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为近似球形。
<16>上述<1>~<1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形状以长轴r1、短轴r2以及厚度r3规定时(其中,r1≥r2≥r3),长轴r1与短轴r2之比(r2/r1)为0.5~1.0的范围,厚度r3与短轴r2之比(r3/r2)为0.7~1.0的范围。
<17>上述<1>~<1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作为外添加剂,使用疏水性二氧化硅和/或疏水性氧化钛。
<18>上述<1>~<17>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的的玻璃化转变点(Tg)为35~60℃。
<19>一种二成分静电潜像显影用显影剂,其特征在于,含有上述<1>~<1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和载体。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
感光体、
使该感光体带电的带电装置、
使该感光体曝光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
装填调色剂,使用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显影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
将担载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记录材料上的转印装置、
定影被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上述调色剂为上述<1>~<1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
<21>上述<20>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定影装置是具有:具备发热体的加热体、和与上述加热体接触的膜、和通过上述的膜与上述加热体压接的加压元件,并且在上述膜与上述加压元件之间,通过形成了未定影图像的被记录材料而进行加热定影的定影装置。
<22>上述<20>以及<21>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感光体为无定形硅感光体。
<23>上述<20>~<22>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在显影感光体上的潜像时,安装了为了施加交流电场的电场印刷装置。
<24>上述<20>~<2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带电装置是通过使带电元件与感光体接触,在该带电元件上施加电压进行带电。
<25>一种彩色印刷色盒(プロセスカ一トルツジ),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印刷色盒是具有成为一体的感光体和选自使该感光体带电的带电装置、装填调色剂,使用调色剂显影该静电潜像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将在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表面的调色剂,使用刀片进行清洗的清洗装置的至少一种装置而形成,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装拆自由的彩色印刷色盒,上述调色剂为上述<1>~<1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
<26>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使感光体带电的带电工序、曝光该感光体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工序、使用调色剂显影该静电潜像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将担载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记录材料上的转印工序和定影被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上述调色剂为上述<1>~<1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
按照本发明,可以解决以前的问题,可以提供控制调色剂表面附近的蜡的分散状态,使耐热透印性提高,从而定影性变好,同时,提高耐粘连结块性,长期的保存性也优异的调色剂。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调色剂的截面TEM照片。
图2是模拟地示出本发明的调色剂的截面的图。
图3A到3C为模拟地示出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形状的图。
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的彩色印刷色盒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7A到图7D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感光体的层构成的典型的构成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显影器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接触带电的带电特性的图。
图10A示出辊接触带电装置的一例,图10B示出电刷接触带电装置的一例。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案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着色剂、蜡而构成的调色剂,上述蜡的含有量是将通过DSC(差示扫描热量计)法求出的蜡的吸热量换算为重量的值,为全部调色剂重量的3~21wt%,将存在于从上述调色剂的表面到0.3μm深度的区域的上述蜡的量作为规定值,可以通过FTIR-ATR(全反射吸收红外分光)法求得,来自上述蜡的峰(2850cm-1)与来自上述粘合剂树脂的峰(828cm-1)的强度比(P2850/P828)为0.01~0.40的范围,上述蜡的至少一部分,作为被调色剂粒子内包的多数的独立的蜡分散粒子存在。
为了提高在定影工序中的耐热透印性,优选蜡在调色剂粒子表面附近。可是,如果蜡存在于调色剂粒子的最表面,则阻碍调色剂的均一的带电。另外,蜡显示凝聚性,妨碍调色剂粒子的流动性。为了提高带电性、流动性,即使添加无机微粒等外添加剂,但这些外添加剂被存在于表面的蜡所埋没,也不能得到带电性、流动性。另外,在长期使用中,蜡在磁性载体中移动到表面上,从而引起带电性的降低、或显影剂寿命的降低,或者移动到感光体上,导致发生膜化。另外,在调色剂保管中,如果由周围的温度使在调色剂粒子表面的蜡熔化,则由于引起调色剂粘连,使保存稳定性降低。其另一方面,蜡如果凝聚在调色剂粒子内部而存在,则不能获得充分的脱模性,导致耐热透印性降低。因此,本发明的调色剂,通过上述蜡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在调色剂中内包的多数的独立的蜡分散粒子,成为以所谓的分散状态存在的物质,可以决定蜡的含有量和从上述调色剂表面到0.3μm深度的区域存在的上述蜡的相对量,来满足上述的带电性或流动性,和脱模性两方面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蜡的分散状态,可以用调色剂粒子中的蜡的总量和调色剂粒子表面附近的蜡的量,通过以下所示的测定进行规定。调色剂粒子中蜡的总量,可以用DSC(差示扫描热量计)法得到。通过下面的测定装置以及条件,分别测定调色剂试料和蜡单体试料,从各自得到的蜡的吸热量的比求得。
.测定装置:DSC装置(DSC60;岛津制作所制)
·试料量:约5mg
·升温温度:10℃/min
·测定范围:室温~150℃
·测定环境:氮气气氛中
蜡的总量用下面的式1算出。
蜡总量(wt%)=(调色剂试料的蜡的吸热量(J/g))×100/(蜡单体的吸热量(J/g))              …式1
这样,通过上述分析,在调色剂制造工序中蜡流出,即使是在装入的全部蜡都不包含在调色剂中的场合,也可以有效的规定调色剂粒子中的蜡总量。
调色剂粒子表面附近的蜡量,可以用FTIR-ATR(全反射吸收红外分光)法获得。从测定原理分析,深度为0.3μm左右,通过此分析。可以求得在离调色剂粒子的表面0.3μm的深度区域的相对的蜡量。测定方法如下。
首先,作为试料,将3g调色剂用自动造粒成型器(Type M No.50 BRP-E;MAEKAWA TESTING MACHINE CO.制),用6t的荷重加压1分钟,制造40mmφ(厚度约2mm)的颗粒。通过FTIR-ATR法测定了此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使用的显微FTIR装置是在PERKIN ELMER社制造的Spectrum One上设置了MultiScope FTIR单元的装置,用直径100μm的锗(Ge)结晶的微型ATR进行测定。在红外线入射角41.5°、分解能4cm-1、积分20次下进行测定。
将来自得到的蜡的峰(2850cm-1)与来自粘合剂树脂的峰(828cm-1)的强度比(P2850/P828)作为调色剂粒子表面附近的相对的蜡量。其值是使用改变测定场所进行4次测定后的平均值。
从各种调色剂的分析结果,发现了通过上述的DSC法求得的蜡总量的值和通过FTIR-ATR法求得的强度比(P2850/P828)的值,根据由于调色剂的制造工序的不同等而引起的分散状态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相关关系。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方案的调色剂,是蜡不存在于调色剂粒子的最表面,而是均一地分散于粒子中的调色剂,该调色剂至少是使将具有含氮原子的官能基团的聚酯预聚物、聚酯、着色剂以及脱模剂分散于有机溶剂中而形成的调色剂材料液在树脂粒子存在下分散于水系溶剂中,进行交联和/或扩链反应而制造的调色剂,使此调色剂的蜡总量变化,研究上述相关关系按如下的方法进行。在蜡总量少的区域,用强度比(P2850/P828)的值表示的调色剂粒子表面附近的蜡量定为0,当蜡总量超过某值以后,可以发现强度比(P2850/P828)的值增加。这也证实了调色剂粒子中的蜡,不是选择性地分散于表面附近,而是均一地分散在进入了比调色剂粒子最表面更加内侧的区域。另外,存在于离通过FTIR-ATR法分析的调色剂粒子表面0.3μm的深度区域的蜡,由于位于容易渗出到调色剂表面的位置,是有效地发挥调色剂脱模性的物质。
通过DSC法求得的蜡总量为3~21wt%,优选3~20wt%。蜡总量不到3wt%时,在调色剂粒子中含有的蜡的量过少,在定影时不能获得充分的脱模性,从而使耐热透印性降低。另外,蜡总量如果超过21wt%,则由于导致耐粘连结块性降低,或在彩色图像中失去定影后的光泽性,故不为优选。
另外,通过FTIR-ATR法求得的调色剂粒子表面附近的相对的蜡量,优选其强度比(P2850/P828)的值在0.01~0.40的范围。上述强度比不到0.01时,调色剂粒子表面附近的蜡量少,因此,在定影之际不能得到充分的脱模性。另外,如果强度比超过0.40,调色剂粒子表面附近的蜡量变多,变得容易露出在调色剂粒子最表面,故不为优选。为了使定影时的耐热透印性与带电性、显影性、耐粘连结块性等良好地并存,更加优选的是,上述强度比可以为0.03~0.30的范围。
上述蜡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作为在调色剂粒子中包含的多数的独立的蜡分散粒子存在,或者,调色剂粒子中的蜡的分散状态,通过TEM(透过型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具体地,是将调色剂包埋在环氧树脂中,进行超薄切片为约100μm,用四氧化钌进行染色后,通过TEM在倍率10000倍下观察调色剂的截面。图1为本发明的调色剂的截面TEM照片。可以知道,蜡分散于调色剂粒子表面附近的同时,在内部也均一地分散的状态。由于这样的分散状态,在调色剂粒子中含有的蜡量,即使是少量的,也能够有效地提高耐热透印性,并且不使调色剂的带电性、显影性、耐粘连结块性降低。
蜡分散粒子,优选均一地分散于调色剂粒子中的。在此,所说的均一地分散,是指多数的蜡分散粒子在调色剂粒子中没有大的不均匀分散。例如,在包括调色剂中心的任意的调色剂截面上,在连结调色剂外周上的任意的点与上述的调色剂中心的半径上的,位于从该调色剂中心向调色剂外周侧的上述半径的2/3的长度的位置的圆的内侧的区域的分散粒子,优选相对于该调色剂截面上的全部蜡分散粒子,为大于30个数%,60个数%或60个数%以下的状态。
蜡在调色剂粒子最表面的露出面积,优选为调色剂粒子最表面的表面积的5%或5%以下。
本发明的调色剂,虽然是如上所述的在调色剂粒子中蜡分散而形成,但在通过定影元件加热以及加压调色剂之际,具有蜡渗出到调色剂粒子表面的路径。即,在调色剂粒子中分散的蜡,由于调色剂在定影时通过加热以及加压而变形,渗出到调色剂表面。通过这样的调色剂形态,调色剂的带电性、流动性、耐粘连结块性等不被恶化,并且可以提高耐热透印性。
图2是模拟地示出本发明的调色剂的截面的图。例如,如图1所示,将调色剂母体粒子101表面上用树脂微粒102覆盖固定。作为用树脂微粒102使表面包覆固定的方法,有在调色剂表面包覆微小粒径的树脂微粒,加热粘合的方法,或在液体中包覆的方法等,但是没有特别的限定。在表面固定的树脂微粒102,通过在粒子与粒子之间产生的间隙实现可靠的隔离功能。调色剂在定影工序中施加热和压力,如果变形,则通过此隔离功能确保了在调色剂内部含有的蜡103的渗出路径,蜡103可以渗出到调色剂表面。即,蜡103只在定影时渗出到调色剂表面,可以消除在其它的工序,例如显影工序中,由于蜡103从调色剂表面渗出而引起的调色剂的带电性降低等缺点。
蜡通过在定影时迅速地渗出到调色剂表面而达到目的。酸值高的蜡由于作为脱模剂的功能低下,为了确保作为脱模剂的功能,特别优选使用具有酸值5KOHmg/g或5KOHmg/g以下的酸值的脱游离脂肪酸棕榈蜡、米蜡、褐煤类酯蜡、酯蜡。这些,可以将任意一种单独或混合使用。
在控制调色剂的定影性,特别是耐热透印性、卷纸协调性之际,上述的蜡的量、种类、存在位置是重要的。另一方面,调色剂的热特性也是重要的,在热特性之中,通过控制玻璃化转变温度(Tg),特别是在防止起因于微量热透印的定影介质(定影辊、定影带)污染(成为纸污染)这点上,更加优选。
调色剂的Tg,可以通过上述的DSC装置得到,使用了将试料从室温升温到150℃后,再次从室温测定的所谓的第二峰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调色剂的Tg为35~60℃,从耐热保存性看,更加优选45~55℃。Tg不足35℃时,调色剂的耐热保存性恶化,如果超过60℃,低温定影性则变得不充分。这些调色剂的Tg,是可以成为与使用的树脂的Tg不同的值,在用交联反应等制造调色剂时,特别是,控制作为调色剂的Tg的必要性就显示出来。另外,即使是不用交联反应等时,在调色剂中含有的各种材料(着色剂、带电控制剂、活性剂、反应助剂、着色剂分散剂、粉碎助剂、蜡分散剂、添加剂等),只要是含有少量,在增塑效果以外,作为调色剂的Tg在含有量比或含有量比以上也有降低的情况,故其控制是必要的。
对于其他的调色剂构成材料进行说明。
(改性聚酯)
本发明的调色剂,含有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改性聚酯(i)。作为改性聚酯(i),是指在聚酯树脂中,存在酯键以外的键基团,或在聚酯树脂中组成不同的树脂成分以共价键、离子键等键合的状态。具体地,是指在聚酯末端,导入与羧基、羟基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等官能基团,进而与含有活性氢的化合物反应,改性了聚酯末端的树脂。
作为改性聚酯(i),可以举出通过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A)和胺类(B)的反应而得到的尿素改性聚酯等。作为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A),可以举出将多元醇(PO)和多元羧酸(PC)的缩聚物、并且将具有活性氢基团的聚酯,进一步与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PIC)反应的物质等。作为上述聚酯具有的活性氢基团,可以举出羟基(醇羟基以及酚羟基)、氨基、羧基、巯基等,这些当中,优选的为醇羟基。
尿素改性聚酯如下生成,
作为多元醇化合物(PO),可以举出2元醇(DIO)以及3元或3元以上的多元醇(TO),优选(DIO)单独、或(DIO)与少量的(TO)的混合物。作为2元醇(DIO),可以举出亚烷基二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等);亚烷基醚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等);脂环式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加氢双酚A等);双酚类(双酚A、双酚F、双酚S等);上述脂环式二醇的环氧化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加成物;上述双酚类的环氧化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加成物等。这些当中,优选碳原子数2~12的亚烷基二醇以及双酚类的环氧化物加成物,特别优选双酚类的环氧化物加成物及其与碳原子数2~12的亚烷基二醇同时使用。作为3元或3元以上的多元醇(TO),可以举出3~8元或其以上的多元脂肪族醇(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山梨糖醇等);3元或3元以上的酚类(三苯酚PA、苯酚酚醛清漆、甲酚酚醛清漆等);上述3元或3元以上的多酚类的环氧化物加成物等。
作为多元羧酸(PC),可以举出2元羧酸(DIC)以及3元或3元以上的多元羧酸(TC),优选(DIC)单独、以及(DIC)与少量的(TC)的混合物。作为2元羧酸(DIC),可以举出亚烷基二羧酸(丁二酸、己二酸、癸二酸等);亚链烯基二羧酸(马来酸、富马酸等);芳香族二羧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等)等。这些当中优选的为碳原子数4~20的亚链烯基二羧酸以及碳原子数8~20的芳香族二羧酸。作为3元或3元以上的多元羧酸(TC),可以举出碳原子数9~20的芳香族多元羧酸(偏苯三酸、均苯四酸等)等。另外,作为多元羧酸(PC),可以使用上述的酸的酸酐或低级烷基酯(甲酯、乙酯、异丙酯等)与多元醇(PO)反应。
多元醇(PO)与多元羧酸(PC)的比率,作为羟基[OH]和羧基[COOH]的当量比[OH]/[COOH],通常为2/1~1/1,优选1.5/1~1/1、更加优选1.3/1~1.02/1。
作为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PIC),可以举出脂肪族多元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6-二异氰酸酯基己酸甲酯等);脂环式多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芳香脂肪族二异氰酸酯(α,α,α’,α’-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类;将上述多异氰酸酯用酚衍生物、肟、己内酰胺等嵌段的物质;以及这些2种或2种以上同时使用。
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PIC)的比率,作为异氰酸酯基[NCO]和含有羟基的聚酯的羟基[OH]的当量比[NCO]/[OH],通常为5/1~1/1,优选4/1~1.2/1、更加优选2.5/1~1.5/1。[NCO]/[OH]如果超过5,则低温定影性恶化。[NCO]的摩尔比不到1,使用尿素改性聚酯时,其酯中的尿素含量变低,耐热透印性恶化。
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预聚物(A)中的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PIC)组成成分的含有量,通常为0.5~40wt%,优选1~30wt%,更加优选2~20wt%。在不到0.5wt%时,耐热透印性恶化,同时在耐热保存性和低温定影性的并存方面变得不利。另外,如果超过40wt%,则低温定影性恶化。
在每1分子的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预聚物(A)中含有的异氰酸酯基,通常为1个或1个以上,优选平均1.5~3个,更加优选平均1.8~2.5个。每1分子中不到1个时,尿素改性聚酯的分子量变低,耐热透印性恶化。
其次,作为与聚酯预聚物(A)反应的胺类(B),可以举出2元胺化合物(B1)、3元或3元以上的多元胺化合物(B2)、氨基醇(B3)、氨基硫醇(B4)、氨基酸(B5)、以及嵌段了B1~B5的氨基的物质(B6)等。
作为2元胺化合物(B1),可以举出芳香族二胺(苯二胺、二乙基甲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等);脂环式二胺(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环己基甲烷、二氨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胺等);以及脂肪族二胺(乙撑二胺、四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等)。作为3元或3元以上的多元胺化合物(B2),可以举出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等。作为氨基醇(B3),可以举出乙醇胺、羟乙基苯胺等。作为氨基硫醇(B4),可以举出氨基乙硫醇、氨基丙硫醇等。作为氨基酸(B5),可以举出氨基丙酸、氨基己酸等。作为嵌段了B1~B5的氨基的物质(B6),可以举出从上述B1~B5的胺类与酮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得到的酮亚胺化合物、噁唑烷化合物等。这些胺类(B)中优选的为B1以及B1与少量的B2的混合物。
胺类(B)的比率,作为含有异氰酸酯的聚酯预聚物(A)中的异氰酸酯基[NCO]和胺类(B)中的氨基[NHx]的当量比[NCO]/[NHx],通常为1/2~2/1,优选1.5/1~1/1.5、更加优选1.2/1~1/1.2。[NCO]/[NHx]超过2或不到1/2时,尿素改性聚酯的分子量变低,耐热透印性恶化。
另外,在尿素改性聚酯中,在含有脲键的同时,也可以含有聚氨酯键。脲键的含有量和聚氨酯键含有量的摩尔比,通常为100/0~10/90,优选80/20~20/80,更加优选60/40~30/70。脲键的摩尔比不到10%时,耐热透印性恶化。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改性聚酯(i),通过一步法、预聚法制造。改性聚酯(i)的重均分子量,通常为1万或1万以上,优选2万~1000万,更加优选3万~100万,此时的最大分子量优选1000~10000,不到1000时,难以进行扩链反应,调色剂的弹性少,其结果,耐热透印性恶化。另外,如果超过10000,则定影性降低或在粒子化或粉碎时,使制造上的问题增多。改性聚酯(i)的数均分子量,在使用下述的没有改性的聚酯(ii)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在成为上述的重均分子量时的容易获得的数均分子量。(i)单独的场合,数均分子量通常为20000或20000以下,优选1000~10000,更加优选2000~8000。如果超过20000,低温定影性以及在用于全彩色装置时的光泽性恶化。
在为了得到改性聚酯(i)的聚酯预聚物(A)和胺类(B)的交联和/或扩链反应中,视需要使用反应终止剂,可以调整得到的尿素改性聚酯的分子量。作为反应终止剂,可以举出一元胺(二乙胺、二丁胺、丁胺、十二烷胺等)、以及嵌段了这些的物质(酮亚胺)等。
(未改性聚酯)
在本发明中,不仅单独使用上述改性的聚酯(i),与该(i)一起,作为粘合剂树脂成分,还可以含有未改性的聚酯(ii)。通过同时使用(ii),低温定影性以及在用于全彩色装置时的光泽性提高,比单独使用更优选。作为(ii),可以举出与上述(i)的聚酯成分同样的多元醇(PO)和多元羧酸(PC)的缩聚物等。优选的也与(i)相同。另外,(ii)不仅是未改性的聚酯,也可以是用脲键以外的化学键改性的物质,例如可以被聚氨酯键改性。
在低温定影性、耐热透印性方面看,优选(i)和(ii)的至少一部分是相溶的。因此,优选(i)的聚酯成分和(ii)为类似的组成。含有(ii)时的(i)和(ii)的重量比,通常为5/95~80/20,优选5/95~30/70,更加优选5/95~25/75,特别优选7/93~20/80。(i)的重量比不到5%时,耐热透印性恶化的同时,在耐热保存性和低温定影性的并存方面也变得不利。
(ii)的最大分子量,通常为1000~10000,优选2000~8000,更加优选2000~5000。不到1000时,耐热保存性恶化,超过10000,则低温定影性恶化。(ii)的羟值优选5或5以上,更加优选10~120,特别优选20~80。不到5时,在耐热保存性和低温定影性的并存方面变得不利。(ii)的酸值优选1~5,更加优选2~4。由于在蜡中使用高酸值蜡,低酸值粘合剂带电或与高体积电阻有关联,所以,粘合剂在用于二成分体系显影剂的调色剂中容易调色。
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Tg),通常为35~70℃,优选55~65℃。不到35℃时,调色剂的耐热保存性恶化,如果超过70℃,则低温定影性变得不充分。尿素改性聚酯,由于易存在于得到的调色剂母体粒子的表面,所以,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与已知的聚酯树脂类调色剂比较,虽然玻璃化转变点低,但耐热保存性显示良好的倾向。
(着色剂)
作为着色剂,可以全部使用已知的染料以及颜料,例如,可以使用炭黑、苯胺黑染料、铁黑、纳夫妥黄S、汉撒黄(10G、5G、G)、镉黄、黄色氧化铁、黄土、铬黄、钛黄、多偶氮黄、油黄、汉撒黄(GR、A、RN、R)、颜料黄L、联苯胺黄(G、GR)、永久黄(NCG)、乌尔康坚牢黄(5G、R)、酒石黄色淀、喹啉黄色淀、还原黄(アンスラザンイエロ一)BGL、异二氢吲哚酮黄、氧化铁红、红丹、铅朱、镉红、镉汞红、锑朱、永久红4R、帕拉红、颜料火红、对氯邻硝基苯胺红、立索尔坚牢猩红G、亮坚牢猩红、亮胭脂红BS、永久红(F2R、F4R、FRL、FRLL、F4RH)、坚牢猩红VD、ベルカン坚牢玉红B、亮猩红G、立索尔玉红GX、永久红F5R、亮胭脂红6B、颜料猩红3B、枣红5B、甲苯胺紫红、颜料枣红F2K、赫里奥枣红BL、枣红10B、邦紫红色淀(ボンマル一ンライト)、邦紫红介质(ボンマル一ンメジアム)、曙红色淀、若丹明色淀B、若丹明色淀Y、茜素色淀、蒂奥因迪戈红B、硫靛紫红、油红、喹吖啶酮红、派拉佐隆红、多偶氮红、铬红、苯胺橙、ペリノンオレンジ、油橙、钴蓝、赛璐里安蓝、碱性蓝色淀、孔雀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坚牢管井蓝(フアストスカイブル一)、阴丹士林蓝(SR、BC)、靛蓝、群青、普鲁士蓝、蒽醌蓝、坚牢紫B、甲基紫色淀、钴紫、锰紫、二噁烷紫、蒽醌紫、铬绿、锌绿、氧化铬、维利迪安颜料、翡翠绿、颜料绿B、纳夫妥绿B、绿金、酸性绿色淀、孔雀绿色淀、酞菁绿、蒽醌绿、氧化钛、锌白、锌钡白以及这些的混合物。着色剂的含有量,相对于调色剂,通常为1~15重量%,优选3~10重量%。
调色剂也可以作为与树脂复合化的色母料使用。作为色母料的制造、或者与色母料同时混炼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举出聚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聚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及其取代物的聚合物、或者这些与乙烯基化合物的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环氧树脂、环氧多醇树脂、聚氨酯、聚酰胺、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酸树脂、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树脂、脂肪族或脂环族烃树脂、芳香族类石油树脂、氯化石蜡、石蜡等,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
上述色母料可以施加高剪切力混合、混炼色母料用树脂与着色剂而得到。此时,为了提高着色剂与树脂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用有机溶剂。另外,将含有被称作所谓的脱水油墨制造的着色剂的水的水性浆液与树脂和有机溶剂一起混合混炼,使着色剂移动到树脂侧,由于除去水分和有机溶剂成分的方法也可以将着色剂的湿饼原封不动地使用,不必干燥,故可以优选使用。在混合混炼时,优选使用3辊研磨机等高剪切分散装置。
(荷电控制剂)
作为荷电控制剂,可以使用已知的物质,例如,苯胺黑类染料、三苯甲烷类染料、含铬金属配位化合物染料、钼酸鳌合的染料、若丹明类染料、烷氧基类胺、季铵盐(包含氟改性季铵盐)、烷基酰胺、磷的单体或化合物、钨的单体或化合物、氟类活性剂、水杨酸金属以及水杨酸衍生物的金属盐等。具体地,可以举出苯胺黑类染料的ボントロン0、叔、季铵盐的ボントロンP-51、含有金属的偶氮染料的ボントロンS-34、萘酚-1-羧酸类金属配位化合物的E-82、水杨酸类金属配位化合物的E-84、酚类缩合物的E-89(以上,欧利埃恩特(オリエント)化学工业社制)、季铵盐钼配位化合物的TP-302、TP-415(以上,保土谷化学工业社制)、季铵盐的拷贝负荷PSY VP2038、三苯甲烷衍生物的拷贝蓝PR、季铵盐的拷贝负荷NEG VP2036、拷贝负荷NXVP434(以上,黑吉斯特(ヘキスト)社制)、LRA-901、硼配位化合物的LR-147(日本卡利特(カ一リツト)社制)、酮酞菁、苝、喹吖酮、偶氮类颜料、其他的具有磺酸基、羧基、季铵盐等官能基的高分子类化合物。这当中,特别是优选使用控制调色剂为负极性的物质。荷电控制剂的使用量,是由粘合剂树脂的种类、视需要使用的添加剂的有无、包含分散方法的调色剂制造方法决定的,但并不是唯一的限定,优选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使用0.1~10重量份的范围,优选0.2~5重量份的范围为好。在超过10重量份的场合,调色剂的带电性过大,使荷电控制剂的效果降低,与显影辊的静电吸引力增大,导致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或图像浓度的降低。
(外添加剂)
作为为了辅助调色剂粒子的流动性或显影性、带电性的外添加剂,优选使用无机微粒。此无机微粒的一次粒径优选5×10-3~2μm,特别优选5×10-3~0.5μm。另外,由BET法得到的比表面积,优选20~500m2/g。此无机微粒的使用比例,优选为调色剂的0.01~5wt%,特别是优选0.01~2.0wt%。
作为无机微粒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钛酸钡、钛酸镁、钛酸钙、钛酸锶、氧化锌、氧化锡、石英砂、粘土、云母、硅灰石、硅藻土、氧化铬、氧化铈、氧化铁红、三氧化锑、氧化镁、氧化锆、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碳化硅、氮化硅等。
另外,可以举出高分子类微粒,例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或悬浮聚合、分散聚合得到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共聚物或由聚硅氧烷、苯并鸟粪胺、尼龙等缩聚类、热固性树脂得到的聚合物粒子。
这样的外添加剂进行表面处理,提高疏水性,即使是在高湿度下,也能够防止流动特性或带电特性的恶化。作为优选的表面处理剂,可以举出,例如硅烷偶合剂、甲硅烷基化剂、具有氟代烷基的硅烷偶合剂、有机钛酸酯类偶合剂、铝类的偶合剂、硅油、改性硅油等。
特别是,优选使用在二氧化硅、氧化钛施以上述的表面处理得到的疏水性二氧化硅、疏水性氧化钛。
接着,对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此,虽然示出优选的制造方法,但并不限于这些。
(调色剂粘合剂的制造方法)
调色剂粘合剂可以用以下的方法等制造。将多元醇(PO)和多元羧酸(PC)在四丁氧基钛酸酯、二丁基锡氧化物等已知的酯化催化剂存在下,在150~280℃下加热,视需要一边减压一边蒸馏除去生成的水,得到含有羟基的聚酯。接着,在40~140℃,将其与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PIC)反应,得到含有异氰酸酯基的预聚物(A)。另外,使胺类(B)在(A)中于0~140℃下反应,得到用脲键改性的聚酯。
使(PIC)反应时,和使(A)与(B)反应之际,视需要还可以使用溶剂。作为可以使用的溶剂,可以举出芳香族溶剂(甲苯、二甲苯等);酮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酯类(乙酸乙酯等);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以及醚类(四氢呋喃等)等对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PIC)不活性的溶剂。
同时使用未改性聚酯(ii)时,用与含有羟基的聚酯同样的方法制造(ii),将其溶解、混合于上述(i)的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
(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1)将着色剂、未改性聚酯(i)、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预聚物(A)、脱模剂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制作调色剂材料液。有机溶剂,从调色剂母体粒子形成后容易除去这点来看,优选沸点不到100℃的挥发性的物质。具体地,可以是甲苯、二甲苯、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氯仿、一氯苯、二氯乙叉、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特别是优选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类溶剂以及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卤代烃。有机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聚酯预聚物100重量份,通常为0~300重量份,优选0~100重量份,更加优选25~70重量份。
2)使调色剂材料液在表面活性剂、树脂微粒的存在下,在水系介质中乳化。
水系介质,既可以是单独的水,也可以是含有醇(甲醇、异丙醇、乙二醇等)、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溶纤剂类(乙二醇一甲醚等)、低级酮类(丙酮、甲乙酮等)等有机溶剂的水系介质。
相对于调色剂材料液100重量份的水系介质的使用量,通常为50~2000重量份,优选100~1000重量份。不到50重量份时,调色剂材料液的分散状态不好,不能得到规定的粒径的调色剂粒子,如果超过20000重量份是不经济的。
在水系介质中分散的上述树脂微粒的玻璃化转变点(Tg),优选50~110℃,更加优选50~90℃,玻璃化转变点(Tg)不到50℃时,调色剂保存性的恶化、或在再循环时调色剂回收路径中,粘着、凝聚的几率变高。玻璃化转变点(Tg)超过110℃时,阻碍了树脂微粒与定影纸的粘接性,定影下限温度变高。作为更加优选的温度范围,可以举出50~70℃的范围。
另外,其重均分子量期望为10万或10万以下,优选5万或5万以下。其下限值,通常为4000。重均分子量超过10万时,阻碍了树脂微粒与定影纸的粘接性,定影下限温度变高。
上述树脂微粒,如果是能够形成水性分散体的树脂,可以使用已知的树脂,也可以是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可以举出例如乙烯类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等。作为树脂微粒,也可以将上述树脂2种或2种以上同时使用。从容易获得微细球状树脂粒子的水性分散体这点看,其中优选含有乙烯类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或并用这些树脂的树脂混合物。
作为乙烯类树脂,可以举出将乙烯类单体均聚或共聚的聚合物,例如,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二丁烯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酸酯聚合物、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聚合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
在树脂微粒中,其体积平均粒径是用光散射光度计(大塜电子制)测定的值,为10~200nm,优选20~80nm。
另外,为了良好地进行水系介质中的分散,适当添加表面活性剂、树脂微粒等的分散剂。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磷酸酯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烷基胺盐、氨基醇脂肪酸衍生物、聚胺脂肪酸衍生物、咪唑啉等胺盐型、或烷基三甲基铵盐、二烷基二甲基铵盐、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吡啶鎓盐、烷基异喹啉鎓盐、氯化苄甲乙氧铵等季铵盐型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脂肪酰胺衍生物、多元醇衍生物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丙氨酸、十二烷基二(氨基乙基)甘氨酸、二(辛基氨基乙基)甘氨酸或N-烷基-N,N-二甲基铵三甲胺乙内酯等两性表面活性剂。
另外,通过使用具有氟烷基的表面活性剂,用非常少的量就可以提高其效果。作为优选使用的具有氟烷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碳原子数2~10的氟烷基羧酸及其金属盐、全氟辛烷磺酰谷氨酸二钠、3-[ω-氟代烷基(C6~C11)氧基]-1-烷基(C3~C4)磺酸钠、3-[ω-氟代链烷醇(C6~C8)-N-乙氨基]-1-丙烷磺酸钠、氟烷基(C11~C20)羧酸及其金属盐、全氟烷基羧酸(C7~C13)及其金属盐、全氟烷基(C4~C12)磺酸及其金属盐、全氟辛烷磺酸二乙醇酰胺、N-丙基-N-(2-羟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全氟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盐、全氟烷基(C6~C10)-N-乙磺酰谷氨酸盐、一全氟烷基(C6~C16)乙基磷酸酯等。
作为商品名,可以举出サ一フロンS-111、S-112、S-113(旭硝子社制)、フロラ一ドFC-93、FC-95、FC-98、FC-129(住友3M社制)、ユニダインDS-101、DS-102(ダイキン工业社制)、メガフアツクF-110、F-120、F-113、F-191、F-812、F-833(大日本インキ社制)、エクトツプEF-102、103、104、105、112、123A、123B、306A、501、201、204(ト一ケムプロダクツ社制)、フタ一ジエントF-100、F150(ネオス社制)等。
另外,作为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具有氟烷基的脂肪族1级、2级或2级氨基酸、全氟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盐等脂肪族季铵盐、苄烷铵盐、氯化苄甲乙氧铵、吡啶鎓盐、咪唑啉鎓盐、作为商品名サ一フロンS-121(旭硝子社制)、フロラ一ド FC-135(住友3M社制)、ユニダインDS-202(ダイキン工业社制)、メガフアツクF-150、F-824(大日本インキ社制)、エクトツプEF-132(ト一ケムプロダクツ社制)、フタ一ジエントF-300(ネオス社制)等。
树脂微粒,是为了使在水系介质中形成的调色剂母体粒子稳定化、或为了防止蜡向调色剂最表面的露出而加入。因此,优选存在于调色剂母体粒子的表面上的被覆率达到10~90%的范围地添加。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1μm以及3μm、聚苯乙烯微粒0.5μm以及2μm、聚(苯乙烯-丙烯腈)微粒1μm、在商品名中,PB-200H(花王社制)、SGP(总研社制)、テクノポリマ一SB(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SGP-3G(总研社制)、ミクロパ一ル(积水フアインケミカル社制)等。
另外,也可以使用磷酸三钙、碳酸钙、氧化钛、胶体二氧化硅、羟基磷灰石等无机化合物分散剂。
上述的树脂微粒与无机化合物分散剂同时使用作为可能使用的分散剂,可以通过高分子类保护胶体使分散液滴稳定化。可以使用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α-氰基丙烯酸、α-氰基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顺式丁烯酸、富马酸、马来酸或马来酸酐等酸类、或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例如丙烯酸-β-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β-羟基乙酯、丙烯酸-β-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β-羟基丙酯、丙烯酸-γ-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γ-羟基丙酯、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二甘醇单丙烯酸酯、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甘油单丙烯酸酯、甘油单甲基丙烯酸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乙烯醇或与乙烯醇的醚类,例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丙基醚等、或含有乙烯醇和羧基的化合物的酯类,例如,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等、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或者它们的羟甲基化合物、丙烯酰氯、甲基丙烯酰氯等酰氯类、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乙抱亚胺等含氮化合物、或具有这些杂环的物质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氧化亚乙基烷基胺、聚氧化亚丙基烷基胺、聚氧化亚乙基烷基酰胺、聚氧化亚丙基烷基酰胺、聚氧化亚乙基壬基苯基醚、聚氧化亚乙基十二烷基苯基醚、聚氧化亚乙基十八烷基苯基醚、聚氧化亚乙基壬基苯基酯等聚氧化亚乙基类、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类等。
作为分散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低速剪切式、高速剪切式、摩擦式、高压射流式、超声波等已知的设备。其中,为了将分散体的粒径作成2~20μm,优选高速剪切式。使用高速剪切式分散机时,旋转数没有特别的限定,通常为1000~30000rpm,优选5000~20000rpm。分散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在间歇方式的场合,通常为0.1~5分钟。作为分散时的温度,通常为0~150℃(加压下),优选40~98℃。
3)在制造乳化液的同时,添加胺类(B),进行与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预聚物(A)的反应。
此反应伴随分子链的交联和/或伸长。反应时间可以根据聚酯预聚物(A)含有的异氰酸酯基的结构和与胺类(B)的反应性来选择,通常为10分钟~40小时,优选2~24小时。反映温度通常为0~150℃,优选40~98℃。另外,视需要可以使用已知的催化剂,具体地,可以举出十二烷酸二丁基锡、十二烷酸二辛基锡等。
4)反应结束后,从乳化分散体(反应物)中除去有机溶剂,洗净、干燥,得到调色剂母体粒子。
为了除去有机溶剂,将全体系徐徐地在层流的搅拌状态下升温,在一定的温度区域赋予强烈的搅拌后,通过进行脱溶剂,可以制造纺锤形的调色剂母体粒子。另外,作为分散稳定剂,使用磷酸钙盐等的酸、可以溶解于碱中的物质时,通过盐酸等酸溶解磷酸钙盐之后,通过水洗等方法,从调色剂母体粒子中除去磷酸钙盐。也可以通过由其他的酶的分解等操作除去。
5)在上述得到的调色剂母体粒子中,射进荷电控制剂,接着,外添加二氧化硅微粒、氧化钛微粒等无机微粒,得到调色剂。
荷电控制剂的射入、以及无机微粒的外添加,可以通过混合机等已知的方法进行。
由此,可以容易地获得小粒径的、粒径分布窄的调色剂。另外,通过在除去有机溶剂的工序中,赋予强烈的搅拌,可以控制从球状到橄榄球状之间的形状,另外,也可以控制从表面形状光滑的形状到梅干形状之间的形状。
(粒径分布)
调色剂,体积平均粒径(Dv)为3.0~8.0μm、与个数平均粒径(Dn)的比(Dv/Dn)为1.00~1.40。适宜地,通过作成体积平均粒径为3.0~6.0μm、Dv/Dn为1.00~1.15的调色剂,耐热保存性、低温定影性、耐热透印性的任意一项均很优异,尤其是在用于全彩色复印机等时,图像的光泽性也很优异。一般地,可以说调色剂的粒径越小,对为了获得高解像并且高图像质量的图像是越有利的,可是相反,对转印性或清洗性是不利的。另外,体积平均粒径比本发明的范围小时,作为二成分体系显影剂在显影装置中长期的搅拌时,在载体的表面调色剂熔融粘着。使载体的带电能力降低,或者在使用一成分体系显影剂时,变得容易发生由于调色剂向显影辊上的膜化或调色剂向为使调色剂薄层化的刮刀等元件的熔融粘着。
另外,这些现象与微粉的含有率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如果调色剂的粒径为3μm或3μm以下的粒子超过10%时,对于谋求对磁性载体的附着或以高水平带电的稳定性的情况,成为障碍。
相反,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比本发明的范围大时,获得高解像并且高图像质量的图像变得困难,同时,在进行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平衡时,调色剂的粒径的变动变大的情况很多。另外,Dv/Dn如果超过1.40,析像力降低。体积平均粒径不到3.0μm时,担心由于调色剂的浮游对人体的影响,另外,如果超过8.0μm,则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的清晰度降低,析像力也降低。
调色剂的平均粒径以及粒径分布,可以使用库尔特计数器TA-II(コ一ルタ一カウンタ一TA-II)、库尔特马鲁奇萨伊扎II(コ一ルタ一マルチサイザ一II)(均为コ一ルタ一社制)测定。在本发明中,使用库尔特计数器TA-II型,连接到输出个数分布、体积分布的伊恩特菲依斯(インタ一フエイス)(日科技研制)以及PC9801个人计算机(NEC制)上,进行测定。
(圆形度)
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优选0.93~1.00的范围。当平均圆形度不到0.93,调色剂为偏离球形的形状时,难以获得满意的转印性或没有污垢的高品位的图像。这样的不定形的粒子,由于向感光体等的平滑性介质的接触点多,并且在突起的先端部分电荷集中,故范德华力或镜像力比比较球形的粒子附着力高。因此,在静电转印工序中,不定形粒子和球形粒子的混合存在的调色剂中,球形粒子选择性地移动,引起文字部分或线部分图像的缺失。另外,为了下面的显影工序还必须除去残留的调色剂,故需要清洗装置,或发生调色剂的有效率(使用于图像形成的调色剂的比例)低等缺点。
调色剂的圆形度是光学上检测粒子、用其投影面积相等的相当的圆的周长除的值。具体地,使用流动式粒子图像分析装置(FPIA-2000;シスメツクス社制)进行测定。在规定的容器中,加入100~150mL预先除去了杂质固体物质的水,加入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0.1~0.5mL,再加入测定试料0.1~9.5g左右。将分散了试料的悬浮液用超声波分散器进行约1~3分钟的分散处理,将分散液浓度作成3000~10000个/μL,测定调色剂的形状以及分布。
另外,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形状为近似球形,可以按照以下的形状规定表示。
图3A到图3C为模拟地示出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形状的图。在图3A到图3C中,将近似球形形状的调色剂以长轴r1、短轴r2、厚r3(其中,r1≥r2≥r3)规定时,本发明的调色剂优选长轴与短轴之比(r2/r1)(参照图3B)为0.5~1.0,厚度与短轴之比(r3/r2)(参照图3C)为0.7~1.0的范围。长轴与短轴的比(r2/r1)不到0.5时,由于偏离真球形状,点再现性以及转印效率不好,不能得到高品位的图像质量。另外,厚度与短轴的比(r3/r2)不到0.7时,变得接近于扁平形状,不能得到球形调色剂那样的高转印率。特别是,厚度与短轴的比(r3/r2)为1.0时,成为将长轴作为旋转轴的旋转体,可以提高调色剂的流动性。
另外,r1、r2、r3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改变视野的角度拍照,一边观察一边测定。
按照上面方法制造的调色剂,也可以作为不使用磁性载体的1成分系的磁性调色剂、或非磁性调色剂使用。
另外,在使用2成分体系显影剂的场合,如果与磁性载体混合使用也可以,作为磁性载体,是含有铁、磁铁矿、Mn、Zn、Cu等2价金属的铁氧体,体积平均粒径优选20~100μm。平均粒径不到20μm,在显影时容易在感光体上产生载体附着,如果超过100μm,与调色剂的混合性低,调色剂的带电量不充分,容易产生连续使用时的带电不良等。另外,含有Zn的Cu铁氧体由于饱和磁化高,故为优选,可以对应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工艺进行适当的选择。作为包覆磁性载体的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有聚硅氧烷树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含氟树脂、烯烃树脂等。其制造方法,可以将涂布树脂溶解在溶剂中,也可以在流动层中喷射,并在核心上涂布,另外,也可以是将树脂粒子静电地附着在核粒子上之后,热熔融包覆的树脂粒子。包覆的树脂的厚度为0.05~10μm,优选0.3~4μm。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感光体、使该感光体带电的带电装置、曝光该感光体,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装填调色剂,使用调色剂显影该静电潜像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将担载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记录材料上的转印装置和定影被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上述调色剂是本发明的调色剂。
特别是,使用本发明的可以低温定影的调色剂,将被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采用通过2根辊之间加热熔融进行定影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在2根辊之间施加的面压力(辊荷重/接触面积)为1.5×105Pa或1.5×105Pa以下进行定影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在此图中,(1)表示定影辊、(2)表示加压辊、(3)表示金属气缸、(4)表示透印防止层、(5)表示加热灯、(6)表示金属气缸、(7)表示透印防止层、(8)表示加热灯、(T)表示调色剂图像、(S)表示支持体(纸等转印纸)。
在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中,施加在2根辊之间的面压力(辊荷重/接触面积)在1.5×105Pa或1.5×105Pa以下进行定影时以前所没有的。以前的面压力超过1.5×105Pa,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充分地进行定影。与此相反,本发明的调色剂即使在低温也可以进行定影,并且面压力在1.5×105Pa或1.5×105Pa以下这样的低面压力下也可能进行定影。另外,由于通过在低面压力下进行,不会压碎弄乱被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高精细的图像输出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其中,定影装置是具有具备发热体的加热体、与上述加热体接触的膜、和通过上述的膜与上述加热体压接的加压元件,并且在上述膜与上述加压元件之间,通过形成了未定影图像的被记录材料进行加热定影的定影装置。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如图5所示,是使定影膜201旋转进行定影的所谓的辅助(サ一フ)定影装置。以下,若详细说明,定影膜201为环形带状耐热膜,并悬回拉设在作为该膜的支持旋转体的驱动辊202、从动滚203、和在此两辊之间的下方设置的加热器支持体上保持固定支持而配置的加热体204上。
从动辊203兼作定影膜201的张力辊,定影膜201通过驱动辊202的图中时针旋转方向的旋转驱动,向着时针旋转方向进行旋转驱动。此旋转驱动速度被调节为,在加压辊205和定影膜201连接的定影夹区域L中,被记录材料与定影膜201的速度变成相等的速度。
在此,加压辊205为具有硅橡胶等的脱模性良好的橡胶弹性层的辊,一边逆时针圆周地旋转,一边对于上述定影夹区域L施以总压4~10kg的接触压进行压接。
另外,定影膜优选耐热性、脱模性、耐久性优异的膜,使用总厚度100μm或100μm以下,优选40μm或40μm以下的薄型的膜。例如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PES(聚醚硫化物)、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树脂)等耐热树脂的单层膜或复合层膜,例如20μm厚的膜的至少在与图像接触的面一侧,施加10μm厚的在PTFE(四氟乙烯树脂)、PFA等氟树脂上添加导电材料的脱模性涂层的层,或者施加氟橡胶、硅橡胶等弹性层。
在图5中,本实施方案的加热体204由平面基板206以及定影加热器207构成,平面基板206由氧化铝等高热传导率并且具有高电阻率的材料构成,在与定影膜201接触的表面上,在较长方向上设置由电阻发热体构成的定影加热器207。此定影加热器207是,例如将Ag/Pd、Ta2N等电阻材料通过网板印刷涂布为线状或带状形成的。另外,在上述定影加热器207的两端,形成未图示的电极,在此电极之间通电,电阻发热体发热。另外,在与具有上述基板的定影加热器的面相反的面上,设置通过热敏电阻构成的定影温度传感器208。
由定影温度传感器208检测出的基板温度信号传送到未图示的控制装置中,通过此控制装置控制供给定影加热器207的电量,加热体204控制为规定的温度。
本发明的彩色印刷色盒,其特征在于,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并且一整体地支持在选自感光体和带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洗装置中的至少一种装置上,且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装拆自由的彩色印刷色盒。
图6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的彩色印刷色盒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构成的图。
在图中,(10)表示彩色印刷色盒全体、(11)表示感光体、(12)表示带电装置、(13)表示显影装置、(14)表示清洗装置。
在本发明中,上述的感光体(11)、带电装置(12)、显影装置(13)以及清洗装置(14)等构成要素中,将多个构成要素作为彩色印刷色盒一整体地结合而构成,并且将此彩色印刷色盒形成为对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以装拆的结构。
具有本发明的彩色印刷色盒的图像形成装置,感光体以规定的周速度进行旋转驱动。感光体在旋转过程中,通过带电装置使其周面接受正或负的规定电位进行均一带电,接着,接受从狭缝曝光或激光束扫描曝光等曝光装置得到的图像曝光光,这样,在感光体的周面上依次形成静电潜像,形成的静电潜像,接着通过显影装置进行调色剂显影,显影的调色剂图像从给纸部通过转印装置依次转印到在感光体和转印装置之间与感光体的旋转同步给送的被记录材料(包含中间转印元件)上。接受了图像转印的被记录材料,从感光体面分离被导入到图像定影装置进行图像定影,作为复印物(拷贝)印出到装置外。图像转印后的感光体表面,通过清洗装置除去转印残留的调色剂进行净面化,进一步除电后,反复使用于图像形成。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进行图像形成的感光体为无定形硅感光体。
(关于无定形硅感光体)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可以使用将导电性支持体在50℃~400℃下加热,并在该支持体上通过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热CVD法、光CVD法、等离子CVD法等成膜法具有包含a-Si的光导电层的无定形硅感光体(以下,称为「a-Si类感光体」)。其中,作为适宜的方法,使用等离子CVD法,即,将原料气体通过直流或高频或微波辉光放电分解,在支持体上形成a-Si堆积膜的方法。
(关于层构成)
无定形硅感光体的层构成如下所述。图7A到图7D是为了说明层构成的模拟的构成图。图7A所示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500),在支持体(501)上设置了含有a-Si:H、X,并具有光导电性的光导电层(502)。图7B所示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500),由在支持体(501)上,含有a-Si:H、X,并具有光导电性的光导电层(502)和无定形硅类表面层(503)构成。图7C所示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500),由在支持体(501)上,含有a-Si:H、X,并具有光导电性的光导电层(502)、和无定形硅类表面层(503)、以及无定形硅类电荷注入阻止层(504)构成。图7D所示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500),在支持体(501)上设置了光导电层(502)。该光导电层(502)包含含有a-Si:H、X的电荷发生层(505)以及电荷输送层(506),并在其上设置了无定形硅类表面层(503)。
(关于支持体)
作为感光体的支持体,可以是导电性的,也可以是电绝缘性的。作为导电性支持体,可以举出Al、Cr、Mo、Au、In、Nb、Te、V、Ti、Pt、Pd、Fe等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例如不锈钢等。另外,也可以使用聚酯、聚乙烯、聚碳酸酯、乙酸纤维素、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等合成树脂的膜或片、玻璃、陶瓷等电绝缘性支持体中的至少形成感光层一侧的表面进行导电处理的支持体。支持体的形状可以是平滑表面或凹凸表面的圆筒状或板状、环形带状。其厚度可以适宜决定以使能够形成所希望的图像形成装置用感光体,但是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用感光体要求可挠性时,可以在能够充分发挥作为支持体的功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薄。可是,支持体从制造上以及使用上、从机械强度等方面看,通常为10μm或10μm以上。
(关于注入防止层)
在可以用于本发明的无定形硅感光体中,视需要,在导电性支持体和光导电层之间设置具有阻止由导电性支持体一侧的电荷的注入功能的电荷注入阻止层,是更加有效的(参照图7C)。即,电荷注入阻止层,其感光层在其自由表面接受一定极性的带电处理之际,具有阻止由支持体一侧向光导电层一侧注入电荷的功能,在接受相反的极性的带电处理时,不能发挥那样的功能,具有所谓的极性依赖性。为了赋予这样的功能,在电荷注入阻止层中,与光导电层相比,含有比较多的控制传导性的原子。
电荷注入阻止层的层厚度,从能够得到希望的电子照相特性,以及经济效果等方面看,优选0.1~5μm,更加优选0.3~4μm,最适宜的希望为0.5~3μm。
(关于光导电层)
光导电层视需要形成在打底层上,光导电层的层厚度,可以按照适当的希望决定,从能够得到希望的电子照相特性,以及经济效果等方面看,优选1~100μm,更加优选20~50μm,最适宜的希望为23~45μm。
(关于电荷输送层)
电荷输送层,是分离光导电层时,主要取得输送电荷功能的层。此电荷输送层,作为其构成要素,至少含有硅原子和碳原子和氟原子,视需要还包含含有氢原子、氧原子的a-SiC(H、F、O),并且具有所希望的光导电特性、特别是电荷保持特性,电荷发生特性以及电荷输送特性。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含有氧原子的。
电荷输送层的层厚度,可以按照适当的希望决定,从能够得到希望的电子照相特性,以及经济效果等方面看,对于电荷输送层,优选5~50μm,更加优选10~40μm,最适宜的希望为20~30μm。
(关于电荷发生层)
电荷发生层,是分离光导电层时,主要取得发生电荷功能的层。此电荷发生层,作为构成要素,至少含有硅原子,实质上不含有碳原子,视需要还包含含有氢原子的a-SiH,并且具有所希望的光导电特性、特别是电荷发生特性以及电荷输送特性。
电荷发生层的层厚度,可以按照适当的希望决定,从能够得到希望的电子照相特性,以及经济效果等方面看,优选0.5~15μm,更加优选1~10μm,最适宜的为1~5μm。
(关于表面层)
在可以用于本发明的无定形硅感光体中,视需要,可以在形成在上述的支持体上的光导电层上,进一步设置表面层,优选形成无定形硅类的表面层。此表面层具有自由表面,主要是为了在耐湿性、连续反复使用特性、电耐压性、使用环境特性、耐久性中达成本发明的目的而设置的。
作为在本发明中的表面层的层厚度,通常为0.01~3μm,更加优选0.05~2μm,最适宜的希望为0.1~1μm。层厚度如果比0.01μm薄,在使用感光体中,由于磨耗等原因失去了表面层,如果超过3μm,可以发现残留电位的增加等电子照相特性降低。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显影感光体上的潜像时,施加交流电场。
在图8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显影器(20)中,显影时,在显影套筒(21)中,由电源(22)作为显影偏压,施加在直流电压上重叠了交流电压的振动偏压。背景部分电位和图像部分电位位于上述振动偏压电位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由此,面向显影部分(23)形成交替变化的交流电场。在此交流电场中,显影剂的调色剂和载体激烈地振动,调色剂挣脱对显影套筒(21)以及载体的静电拘束力,飞溅到感光体滚筒(24)中,对应于感光体滚筒的潜像而附着。
振动偏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峰值间电压)优选0.5~5KV,频率优选1~10KHz。振动偏压的波形可以使用矩形波、正弦波、三角波等。振动偏压的直流电压成分为如上所述的背景部分电位和图像部分电位之间的值,但是,为与图像部分电位相比更接近于背景部分电位的值,从防止覆盖背景部分电位区域而调色剂的附着上看,是优选的。
振动偏压电压的波形为矩形波时,希望负荷比为50%或50%以下。在这里所谓的负荷比,是在振动偏压的1周期中,面向调色剂感光体的时间的比例。由此,由于可以将调色剂面向感光体的峰值与偏压时间平均值的差变大,调色剂的运动更加活跃化,调色剂实实在在地附着在潜像面的电位分布,可以提高光滑感和解像力。另外,所谓的调色剂,具有相反极性的电荷的载体由于可以将调色剂面向感光体的峰值与偏压时间平均值的差变小,载体的运动沉静化,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在潜像的背景部分附着载体的几率。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带电装置是通过在潜像担载体上接触带电元件,在该带电元件上施加电压进行带电的带电装置。
(辊带电的场合)
图10A示出使用了接触式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结构。作为被带电体、图像担载体的感光体301在箭头的方向以规定的速度(工艺速度)旋转驱动。作为与此感光滚筒接触的带电元件的带电辊302,以芯金属和在此芯金属303的外周,同心一体地在辊上形成的导电橡胶层304作为基本结构,用未图示的轴承元件等保持芯金属303的两端旋转自由,同时,通过未图示的加压装置对感光滚筒施加规定的压力,在本图的场合,此带电辊302从动于感光滚筒的旋转驱动进行旋转。带电辊是在直径9mm的芯金属上包覆100000Ω·cm左右的中等阻抗橡胶层形成直径16mm的辊。
带电辊302的芯金属303与图示的电源305进行电连接,通过电源305对带电辊302施加规定的偏压。由此,感光体301的周面同样地以规定的极性、电位进行带电处理。图9是表示接触带电的带电特性的图。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带电元件的形状,除了辊以外,也可以采取磁刷、毛刷等任何形状,适合于电子照相装置的规格或形态都是可以选择的。使用磁刷时,磁刷可以将例如Zn-Cu铁氧体等、各种铁氧体粒子作为带电元件使用,并且是由支持它的非磁性的导电套筒、在其中内包的磁铁滚筒构成。另外,使用毛皮刷时,例如,作为毛皮刷的材质,使用由碳、硫化铜、金属、以及金属氧化物进行导电处理的毛皮,将其卷在或粘贴在金属或进行了其他的导电处理的芯金属上,成为带电器。
(毛皮刷带电的场合)
在图10B中,示出使用接触式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结构。作为被带电体、图像担载体的感光体306在箭头的方向上以规定的速度(工艺速度)进行旋转驱动。对于此感光体,由毛皮刷构成的刷子辊307,抵抗刷子部分308的弹性,以规定的挤压力使之以规定的狭缝宽度接触。
作为本例中的接触带电元件的毛皮刷辊307,在兼作电极的直径6mm的金属制芯金属309中,作为刷子部分(308),是将尤尼奇卡(ユニチカ)(株)制造的导电性人造丝纤维REC-B作为绒毛质地的带子以螺旋状缠绕,做成外径14mm、较长长度250mm的辊刷。刷子部分308的刷子为300旦尼尔/50丝、每1平方毫米155根的密度。将此辊刷在内径12mm的筒管中一边沿着一个方向旋转一边插入,刷子与筒管设定为同心,放置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出皱成为斜毛。
毛皮刷辊的阻抗值,在施加电压100V时,为1×105Ω。此阻抗值是在金属制的直径Φ30mm的滚筒中,使毛皮刷辊以狭缝宽度3mm接触,施加100V的电压时,通过流过的电流换算的。
毛皮刷带电器的阻抗值,为了防止在作为被带电体的感光体上产生穿孔等低耐压缺陷部分的场合,在此部分流入过大的漏电流而使带电狭缝部分变得带电不良而引起图像不良,需要阻抗值为104Ω或104Ω以上,为了在感光体表面充分地注入电荷,需要阻抗值为107Ω或107Ω以下。
另外,作为刷子的材质,除了尤尼奇卡(ユニチカ)(株)制造的REC-B以外,也可以考虑REC-C、REC-M1、REC-M10、另外,東レ(株)制造的SA-7、日本蚕毛(株)制造的サンダ一ロン、カネボウ制造的ベルトロン、クラレ(株)的クラカ一ボ、将碳分散于人造丝中的物质、三菱人造丝(株)制造的ロ一バル等。刷子优选一根3~10旦尼尔,10~100根长丝/束、80~600根/mm的密度。毛长优选1~10mm。
此毛皮刷辊在与感光体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反向)上以规定的周速度(表面速度)被旋转驱动,对于感光体面以速度差进行接触。而且,通过在此毛皮刷辊上从电源310施加规定的带电电压,旋转感光体面同样地以规定的极性、电位进行接触带电处理。在本例中,由该毛皮刷辊307引起的感光体306的接触带电,直接注入带电成为支配的进行,旋转感光体表面在与对毛皮刷辊的施加带电电压几乎相等的电位下进行带电。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带电元件的形状,除了毛皮刷辊以外,采取带电辊、毛皮刷等任何形态均可,适合于电子照相装置的规格或形态的都是可以选择的。使用带电辊时,一般在芯金属上包覆100000Ω·cm左右的中等阻抗橡胶层而使用。使用磁刷时,磁刷可以将例如Zn-Cu铁氧体等、各种铁氧体粒子作为带电元件使用,并且是由支持它用的非磁性的导电套筒、在其中内包的磁铁滚筒构成。
(磁刷带电的场合)
在图10B中,示出了使用了接触式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结构。作为被带电体、图像担载体的感光体在箭头的方向上以规定的速度(工艺速度)被旋转驱动。对于此感光体,由磁刷构成的刷子辊,抵抗刷子部分的弹性,以规定的挤压力使之以规定的狭缝宽度接触。
作为在本例中的接触带电元件的磁刷,使用了将平均粒径:25μm的Zn-Cu铁氧体粒子和平均粒径10μm的Zn-Cu铁氧体粒子以重量比1∶0.05混合,在各自的平均粒径的位置有峰值,将平均粒径25μm的铁氧体粒子用中等阻抗的树脂层涂覆的磁性粒子。接触带电元件由上述制造的被覆磁性粒子、以及支持它用的非磁性的导电套筒、在其中内包的磁滚筒构成,在套筒上涂布厚度1mm的上述被覆磁性粒子,和在与感光体之间形成宽度约5mm的带电狭缝。另外,该磁性粒子保持套筒与感光体之间的间隙为约500μm。另外,磁滚筒,套筒表面以相对于感光体表面的周速度2倍的速度在相反的方向进行滑动摩擦那样地旋转,并且使感光体与磁刷均一地接触。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带电元件的形状,除了磁刷以外,采取带电辊、毛皮刷等任何形态均可,适合于电子照相装置的规格或形态的都是可以选择的。使用带电辊时,一般在芯金属上包覆100000Ω·cm左右的中等阻抗橡胶层而使用。另外,使用毛皮刷时,例如,作为毛皮刷的材质,使用由碳、硫化铜、金属、以及金属氧化物进行导电处理的毛皮,将其卷在或粘贴在金属或进行了其他的导电处理的芯金属上,成为带电器。
(实施例)
通过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另外,「份」表示重量份。
用于二成分显影剂的磁性载体,各实施例同样都使用以下的物质。
(磁性载体的制造)
·芯材料Cu-Zn铁氧体粒子(重量平均径:35μm)            5000份
·涂覆材料
甲苯                                                  450份
聚硅氧烷树脂SR2400
(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シリコ一ン制,不挥发成分50%)  450份氨基硅烷SH6020
(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シリコ一ン制)                  10份
碳黑                                                  10份
将上述涂覆材料用搅拌器分散10分钟,配制涂覆液,将此涂覆液与芯材料投入到在流动床内设置了旋转式底板圆盘和搅拌翼的一边形成旋转流一边进行涂布的涂布装置中,将该涂覆液涂布在芯材料上。将得到的涂布物在电炉中,在250℃下烧制2小时,得到被聚硅氧烷树脂包覆的平均厚度0.5μm的载体。
(二成分显影剂的制造)
相对于载体100重量份,将以下实施例中表示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7重量份,用容器转动进行搅拌型式的塔布拉混合机进行均一的混合,使之带电,制造显影剂。
(实施例1)
(有机微粒乳液的合成)
在装有搅拌棒以及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装入683份水、11份的甲基丙烯酸氧化乙烯加成物硫酸酯的钠盐(エレミノ一ルRS-30,三洋化成工业制)、83份的苯乙烯、83份的甲基丙烯酸、110份的丙烯酸丁酯、1份的过硫酸铵,以3800转/分搅拌30分钟,得到白色的乳浊液。加热,升温到体系内温度75℃并反应4小时。再加入30份的1%的过硫酸铵水溶液,在75℃下熟化6小时,得到乙烯类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氧化乙烯加成物硫酸酯的钠盐的共聚物)的水性分散液「微粒分散液1」。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LA-920:堀场制作所制)测定了「微粒分散液1」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10nm。将「微粒分散液1」的一部分干燥,离析树脂成分。该树脂成分的Tg为58℃,重均分子量为13万。
(水相的调整)
将990份水、83份「微粒分散液1」、37份十二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的48.3%的水溶液(エレミノ一ルMON-7,三洋化成工业制)、90份乙酸乙酯混和搅拌,得到乳白色的液体,将其作为「水相」。
(低分子聚酯的合成)
在装有冷却管、搅拌机以及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724份双酚A氧化乙烯2摩尔加成物、276份对苯二甲酸,在常压下于230℃缩聚反应7小时,再在10~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得到「低分子聚酯1」。「低分子聚酯1」,数均分子量为2300、重均分子量为6700、最大分子量为3800、Tg为43℃、酸值为4。
(中间体聚酯的合成)
在装有冷却管、搅拌机以及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682份双酚A氧化乙烯2摩尔加成物、81份双酚A氧化丙烯2摩尔加成物、283份对苯二甲酸、22份偏苯三酸酐以及2份氧化二丁基锡,在常压下于230℃缩聚7小时,再在10~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得到「中间体聚酯1」。「中间体聚酯1」,数均分子量为2200、重均分子量为9700、最大分子量为3000、Tg为54℃、酸值为0.5、羟值为52。
接着,在装有冷却管、搅拌机以及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410份「中间体聚酯1」、89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500份乙酸乙酯,在100℃反应5小时,得到「预聚物1」。「预聚物1」的游离的异氰酸酯重量%为1.53%。
(酮亚胺的合成)
在装有搅拌棒以及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170份异佛尔酮二胺和75份甲乙酮,在50℃下进行4小时半的反应,得到「酮亚胺化合物1」。「酮亚胺化合物1」的胺值为417。
(色母料的合成)
加入1200份水、540份炭黑(Printex35:デクサ制)[DBP吸油量=42ml/100mg,pH=9.5]、1200份聚酯树脂,用亨舍尔混合机(三井矿山社制)混合,将混合物用2根辊在130℃下混炼1小时后,压延冷却,用固体微粒化机(パルペライザ一)粉碎,得到「色母料1」。
(油相的制造)
在装有搅拌棒以及温度计的容器中,装入378份「低分子聚酯1」、100份棕榈蜡、947份乙酸乙酯,在搅拌下升温至80℃,在80℃保持5小时后,用1小时冷却到30℃。接着,在容器中加入500份「色母料1」、500份乙酸乙酯,混合1小时,得到「原料溶解液1」。
将1324份「原料溶解液1」转移到容器中,使用玻璃珠碾磨机(ウルトラビスコミル:アイメツクス社制),以送液速度1kg/hr、圆周速度6m/秒、80体积%填充0.5mm二氧化锆玻璃珠,在3次循环(パス)的条件下,进行炭黑、蜡的分散。接着,加入1324份的「低分子聚酯1」的65%乙酸乙酯溶液,用上述条件的玻璃珠研磨机进行2次循环,得到「颜料·蜡分散液1」。「颜料·蜡分散液1」的固体成分浓度为50%。
(乳化~脱溶剂)
将749份「颜料.蜡分散液1」、115份「预聚物1」、2.9份「酮亚胺化合物1」加入到容器中,用TK高速均混器(特殊机化制)在5000rpm下混和2分钟后,在容器中加入1200份「水相1」,用TK高速均混器在旋转数为13000rpm下混和25分钟,得到「乳化浆液1」。
在装有搅拌机以及温度计的容器中,投入「乳化浆液1」,在30℃下进行7小时脱溶剂后,在45℃下进行7小时熟化,得到「分散浆液1」。
(洗净~干燥)
将100份「分散浆液1」减压过滤后,
I:在滤饼中加入100份离子交换水,用TK高速均混器混合(在转数12000rpm下进行10分钟)的后过滤。
II:在I的滤饼中加入100份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用TK高速均混器混合(在转数12000rpm下进行10分钟)的后减压过滤。
III:在II的滤饼中加入100份10%的盐酸溶液,用TK高速均混器混合(在转数12000rpm下进行10分钟)的后过滤。
IV:在III的滤饼中加入300份离子交换水,用TK高速均混器混合(在转数12000rpm下进行10分钟)的后过滤操作进行2次,得到「滤饼1」。
将「滤饼1」在循环风干燥机中在45℃下干燥48小时,用网眼75μm筛孔筛选,得到「调色剂母体粒子1」。然后,在100份「调色剂母体粒子1」中,将1份疏水性二氧化硅和1份疏水性氧化钛用亨舍尔混合机进行混合,得到「调色剂1」。得到的「调色剂1」的物性示于表1,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2
除了将实施例1中,油相的制造工序变更为以下的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调色剂。得到的「调色剂2」的物性示于表1,评价结果示于表2。
(油相的制造)
在装有搅拌棒以及温度计的容器中,装入378份「低分子聚酯1」、100份巴西棕榈/米蜡(重量比7∶3)、947份乙酸乙酯,在搅拌下升温至80℃,在80℃下保持4小时后,用1小时冷却至30℃。接着,在容器中加入500份「色母料1」、500份乙酸乙酯,混合1小时,得到「原料溶解液2」。
将1324份「原料溶解液2」转移到容器中,使用玻璃珠碾磨机(ビ一ズミル)(ウルトラビスコミル:アイメツクス社制),以送液速度1kg/hr、圆周速度6m/秒、80体积%填充0.5mm二氧化锆玻璃珠,在7循环的条件下,进行炭黑、蜡的分散。接着,加入1324份的「低分子聚酯1」的65%乙酸乙酯溶液,用上述条件的玻璃珠研磨机进行4次循环,得到「颜料·蜡分散液2」。「颜料·蜡分散液2」的固体成分浓度为50%。
实施例3
除了将实施例1中,油相的制造工序变更为以下的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调色剂。得到的「调色剂3」的物性示于表1,评价结果示于表2。
(油相的制造)
在装有搅拌棒以及温度计的容器中,装入378份「低分子聚酯1」、400份棕榈蜡、947份乙酸乙酯,在搅拌下升温至80℃,在80℃下保持4小时后,用1小时冷却至30℃。接着,在容器中加入500份「色母料1」、500份乙酸乙酯,混合2小时,得到「原料溶解液3」。
将1324份「原料溶解液3」转移到容器中,使用玻璃珠碾磨机(ビ一ズミル)(ウルトラビスコミル:アイメツクス社制),以送液速度1kg/hr、圆周速度6m/秒、80体积%填充0.5mm二氧化锆玻璃珠,在7循环的条件下,进行炭黑、蜡的分散。接着,加入1324份的「低分子聚酯1」的65%乙酸乙酯溶液,用上述条件的玻璃珠研磨机进行4次循环,得到「颜料·蜡分散液3」。「颜料·蜡分散液3」的固体成分浓度为50%。
比较例1
(A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在装有搅拌机、冷凝器、温度计、氮气导入管的烧瓶中,装入300g甲醇、100g甲苯、570g苯乙烯、30g的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12g月桂酰过氧化物,搅拌,导入氮气下在65℃进行10小时溶液聚合,将内容物从烧瓶中取出,减压干燥后,用喷射磨粉碎,制造了重均分子量3000的A聚合物。
(调色剂的制造)
苯乙烯                                         183份
丙烯酸-2-乙基己酯                              17份
A聚合物                                        0.1份
C.I.颜料黄17                                   7份
石蜡(熔点155°F:大成兴产制)                   32份
引发剂(V-601:和光纯药制)                      10份
将上述配方在65℃加温,均一地溶解或分散制成单体组合物。另外,在1200ml离子交换水中,将0.3g硅烷偶合剂(KBE903:信越聚硅氧烷制)均一地分散,然后投入6g胶体二氧化硅(アエロジル#200:日本アエロジル制)进一步均一地分散。将此分散液用盐酸调整pH=6,配制分散介质。在此分散介质中投入上述单体组合物,在氮气氛围中,在70℃下,用TK式高速均混器,在6500rpm下搅拌60分钟,造粒单体组合物。然后,一边用桨式搅拌翼搅拌,一边在75℃聚合8小时。聚合结束后,通过将反应生成物冷却,加入42g的20%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1晚的碱处理,溶解分散剂,过滤、水洗、干燥,得到「调色剂4」。得到的「调色剂4」的物性示于表1,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4
除了在实施例1的制造色母料之际,作为颜料分散剂加入100份在吸附基团上具有叔氨基的聚酯树脂(Tg,37℃),用亨舍尔混合机混合,用2根辊混炼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调色剂。得到的调色剂物性示于表1,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5
除了在实施例1的油相制造之际,作为蜡分散剂,加入100份苯乙烯.聚乙烯聚合物(Tg 72℃,数均分子量710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调色剂。得到的调色剂物性示于表1,评价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2
除了将实施例1的油相的制造方法变更为以下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调色剂。得到的调色剂物性示于表1,评价结果示于表2。
(油相的制造)
在装有搅拌棒以及温度计的容器中,装入378份「低分子聚酯1」、50份棕榈蜡、947份乙酸乙酯,在搅拌下升温至80℃,在80℃下保持1小时后,用1小时冷却至30℃。接着,在容器中加入500份「色母料1」、500份乙酸乙酯,混合10分钟,得到「原料溶解液1」。
将1324份「原料溶解液1」转移到容器中,使用玻璃珠碾磨机(ウルトラビスコミル:アイメツクス社制),以送液速度1kg/hr、圆周速度6m/秒、80体积%填充0.5mm二氧化锆玻璃珠,在1循环的条件下,进行炭黑、蜡的分散。接着,加入1324份的「低分子聚酯1」的65%乙酸乙酯溶液,用上述条件的玻璃珠碾磨机进行1次循环,得到「颜料·蜡分散液1」。「颜料·蜡分散液1」的固体成分浓度为50%。
调色剂的评价按照以下的要领进行。
(评价项目)
1)蜡的分散性
使用TEM(透过型电子显微镜),观察调色剂断面,评价蜡的分散状态。调色剂粒子的最表面,以从表面到0.3μm的深度作为基准。另外,表中所谓的「均一」地分散,是表示在调色剂1粒子中,存在至少2个或2个以上的蜡粒子,检出没有大的不均匀的状态。
2)定影性(耐热透印性、低温定影性)
改造理光制造imagio Neo 450为带定影方式,在普通纸以及厚纸的转印纸(理光制,型号6200以及NBS理光制复印印刷用纸<135>)上,用标准图像以1.0±0.1mg/cm2的调色剂附着量进行定影评价。变化定影带的温度进行定影试验,将在普通纸上不发生热透印的上限温度作为定影上限温度。另外,用厚纸测定定影下限温度。定影下限温度是将得到的定影图像用对接磨擦之后的图像浓度的残存率为70%或70%以上的定影辊温度作为定影下限温度。希望定影上限温度为200℃或200℃以上,定影下限温度为140℃或140℃以下。
3)清洗性
输出1000张图像面积率95%记录纸后,将通过了清洗工序的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用压带(住友スリ一エム制)转移到白纸上,用麦克比思(マクベス)反射浓度计RD514型对其进行测定,与空白的差不到0.005的评价为◎、0.005~0.010的评价为○、0.011~0.02的评价为△、超过0.02的评价为×。
4)转印性
将图像面积率20%的图片从感光体转印到纸上后,将在将要进行清洗工序的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用压带(住友スリ一エム制)转移到白纸上,用麦克比思(マクベス)反射浓度计RD514型对其进行测定,与空白的差不到0.005的评价为◎、0.005~0.010的评价为○、0.011~0.02的评价为△、超过0.02的评价为×。
5)带电稳定性
将理光制造的IPSiO Color 8100改造为无油定影方式并使用调整了的评价机,使用各种调色剂实施连续输出100000张图像面积率5%的图片的耐久试验,评价此时的带电量变化。计量显影剂1g,用喷出法求出带电量变化。带电量的变化为5μc/g或5μc/g以下时为○、10μc/g或10μc/g以下时为△、超过10μc/g时为×。
6)图像浓度
改造理光制造imagio Neo 450为带定影方式,在普通纸的转印纸(理光制,型号6200)上,输出0.4±0.1mg/cm2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标准图像后,通过X-Rite(X-Rite社制)测定了图像浓度。图像浓度1.4或1.4以上为○、不到1.4的为×。
7)图像粒状性、清晰性
将理光制造的IPSiO Color 8100改造成为无油定影方式并使用调整了的评价机,用单色进行相片图像的输出,目视评价粒状性、清晰性的程度。从良好的开始以◎、○、△、×评价。◎为胶版印刷一般、○为比胶版印刷稍差的程度、△为比胶版印刷相当差的程度、×为以前的电子相片图像程度,非常差。
8)模糊度
在温度10℃、湿度15%的环境下,使用改造理光制造的IPSiO Color 8100为无油定影方式并调整了的评价机,使用各种调色剂实施连续输出100000张图像面积率5%的记录纸的耐久试验后,用目视(放大镜)评价转印纸上面素地的调色剂污染程度。从良好的开始以◎、○、△、×评价。◎表示完全没有观察到调色剂污染的良好的状态、○表示观察到稍有污染的程度但不成为问题的状态、△表示观察到少量污染的状态、×表示存在容许范围以外的非常严重的污染已经成为问题的状态。
9)调色剂飞散
在温度40℃、湿度90%的环境下,使用改造理光制造的IPSiO Color 8100为无油定影方式并调整了的评价机,使用各种调色剂实施连续输出100000张图像面积率5%的图片的耐久试验后,用目视评价复印机内的调色剂污染状态。◎表示完全没有观察到调色剂污染的良好的状态、○表示观察到稍有污染的程度但不成为问题的状态、△表示观察到少量污染的状态、×表示存在容许范围以外的非常严重的污染已经成为问题的状态。
10)环境保存性(耐粘连结块性)
计量调色剂各10g,装入到20ml的玻璃容器中,轻轻敲打玻璃瓶100次后,在设定为温度55℃、湿度80%的恒温槽中放置24小时后,用针入度计测定了针入度。另外,在低温低湿(10℃、15%)的环境中保存的调色剂也同样地评价针入度,在高温高湿、低温低湿环境下,针入度采用更加小的数值进行评价。从良好的开始,◎:20mm或20mm以上、○:15mm或15mm以上并且不到20mm、△:10mm或10mm以上并且不到15mm、×:不到10mm。
11)定影污染
使用改造理光制造的IPSiO Color 8100为无油定影方式并调整了的评价机。连续输出10000张图像面积率5%的图片,用目视观察附着在定影带上的微量透印物在纸上再附着的状态。污染程度严重,不能使用的场合为×、检出每1张上有1、2处污染的地方的场合为△、完全没有检测出污染的场合为○。
通过上述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得到的调色剂的物性示于下面的表1,另外,调色剂的评价结果示于下面的表2。
表1
  蜡位置   蜡分散性   1)蜡量(wt%)   2)表面相对蜡量   平均圆形度          形状                 粒径   热特性
r2/r1 r3/r2   体积平均粒径(Dv)   个数平均粒径(Dn) Dv/Dn Tg(℃)
 实施例1   内部   均一   4.8   0.21   0.97   0.8   0.9   5.1   4.5   1.13   47
 实施例2   内部   均一   4.7   0.09   0.94   0.6   0.8   6.5   4.8   1.35   46
 实施例3   内部   均一   21   0.40   0.92   0.6   0.8   6.7   5.4   1.24   49
 实施例4   内部   均一   4.7   0.17   0.97   0.7   0.8   5.3   4.5   1.18   34
 实施例5   内部   均一   4.8   0.05   0.96   0.8   0.8   6.2   5.1   1.22   62
 比较例1   内部   不均一   23   0.18   0.96   0.7   0.8   7.1   5.8   1.22   69
 比较例2   内部   不均一   2.1   0.06   0.98   0.6   0.9   4.1   3.6   1.14   50
1)通过DSC法,由蜡的吸热量换算。
2)通过FTIR-ATR法,算出调色剂粒子表面到3μm深的区域中的来自蜡的峰(2850cm-1)和来自粘合剂的峰(828cm-1)的强度比P2850/P828
表2
       定影特性 清洗性 转印性 带电稳定性 图像浓度 图像粒状性、清晰性 模糊度 调色剂飞散 环境保存性 定影污染
  定影下限温度(℃)   定影上限温度(℃)
 实施例1   140   210以上   ○   ○   ○   ○   ○   ○   ○   ○   ○
 实施例2   135   180   ○   ○   ◎   ○   ○   ◎   ○   ◎   ○
 实施例3   140   210以上   ◎   ○   ○   ○   △   ○   △   ○   ○
 实施例4   130   180   ○   ◎   ○   ○   ◎   ◎   ◎   △   △
 实施例5   145   190   ○   ○   ◎   ○   ○   ○   ○   ○   △
 比较例1   130   140   ×   ×   ○   ○   ○   △   ×   ×   ×
 比较例2   140   145   ×   ×   ×   ×   ○   ×   ×   ×   ×
从表1以及表2的结果可知,通过DSC法和FTIR-ATR法测定的蜡量在规定的范围的本发明的调色剂是,定影下限温度低,且低温定影性优异,同时,定影上限温度高,且耐热透印性优异,环境保存稳定性也好,并且,带电性、显影性、转印性都好的调色剂。另外,通过圆形度、形状、粒径的控制,可以成为不产生模糊、调色剂飞散等,清洗性也良好的调色剂。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调色剂,耐热透印性优异,并且不使带电性、显影性降低、耐粘连结块性也良好,可以很好地作为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使用。

Claims (26)

1.一种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着色剂以及蜡,其中,
上述蜡的含有量是将通过DSC(差示扫描热量计)法求出的蜡的吸热量换算为重量的值,为全部调色剂重量的3~21wt%,
作为规定存在于从调色剂粒子的表面到0.3μm深度的区域的上述蜡的量的值,可以通过FTIR-ATR(全反射吸收红外分光)法求得的、来自上述蜡的峰(2850cm-1)与来自上述粘合剂树脂的峰(828cm-1)的强度比(P2850/P828)为0.01~0.40的范围,
上述蜡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在调色剂粒子中内包的多数的独立的蜡分散粒子存在。
2.按照权利要求1记载的调色剂,其中,上述蜡的含有量为全部调色剂重量的3~20wt%。
3.按照权利要求1和2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蜡分散粒子均一地分散于调色剂粒子中。
4.按照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蜡向调色剂粒子最表面的露出面积为调色剂粒子最表面的表面积的5%或5%以下。
5.按照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在加热以及加压时,具有蜡渗出到调色剂粒子表面的路径。
6.按照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蜡为脱游离脂肪酸棕榈蜡、米蜡、褐煤类蜡、以及酯蜡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这些的任意一种组合。
7.按照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粘合剂树脂含有改性聚酯。
8.按照权利要求7记载的调色剂,其中,粘合剂树脂与改性聚酯一起含有未改性聚酯,并且,改性聚酯与未改性聚酯的重量比为5/95~80/20。
9.按照权利要求7和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粘合剂树脂的最大分子量为1000~10000。
10.按照权利要求7~9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Tg)为35~70℃。
11.按照权利要求7~10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是使调色剂材料液在水系介质中进行交联和/或扩链反应而得到,所述调色剂材料液至少是使具有含氮原子的官能基团的聚酯预聚物、聚酯、着色剂以及脱模剂分散于有机溶剂中而形成的。
12.按照权利要求11记载的调色剂,所述调色剂在树脂微粒存在下,分散于水系介质中。
13.按照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Dv)为3.0~8.0μm,另外,与个数平均粒径(Dn)的比Dv/Dn为1.00~1.40。
14.按照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3~1.00。
15.按照权利要求1~1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为近似球形。
16.按照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形状以长轴r1、短轴r2以及厚度r3规定时(其中,r1≥r2≥r3),长轴r1与短轴r2之比(r2/r1)为0.5~1.0的范围,厚度r3与短轴r2之比(r3/r2)为0.7~1.0的范围。
17.按照权利要求1~1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作为外添加剂,使用疏水性二氧化硅和/或疏水性氧化钛。
18.按照权利要求1~17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点(Tg)为35~60℃。
19.一种二成分静电潜像显影用显影剂,其特征在于,该显影剂含有权利要求1~1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和载体。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
感光体、
使该感光体带电的带电装置、
曝光该感光体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
装填调色剂,使用调色剂显影该静电潜像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
将担载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记录材料上的转印装置、
定影被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上述调色剂为权利要求1~1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
21.按照权利要求20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定影装置是具有:具备发热体的加热体、与上述加热体接触的膜、和通过上述的膜与上述加热体压接的加压元件,并且在上述膜与上述加压元件之间,通过形成了未定影图像的被记录材料而进行加热定影的定影装置。
22.按照权利要求20以及21的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感光体为无定形硅感光体。
23.按照权利要求20~22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在显影感光体上的潜像时,安装了为了施加交流电场的电场印刷装置。
24.按照权利要求20~2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带电装置是通过使带电元件与感光体接触,在该带电元件上施加电压进行带电。
25.一种彩色印刷色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印刷色盒是成为一体地具有感光体和选自使该感光体带电的带电装置、装填调色剂并使用调色剂显影该静电潜像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将在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表面的调色剂使用刀片进行清洗的清洗装置中的至少一种装置而形成,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装拆自由的彩色印刷色盒,上述调色剂为权利要求1~1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
26.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使感光体带电的带电工序、曝光该感光体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工序、使用调色剂显影该静电潜像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工序、将担载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记录材料上的转印工序和定影被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上述调色剂为权利要求1~1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调色剂。
CNB2004800024602A 2003-01-20 2004-01-19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印刷色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71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0901/2003 2003-01-20
JP2003010901 2003-0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9067A true CN1739067A (zh) 2006-02-22
CN100367115C CN100367115C (zh) 2008-02-06

Family

ID=32767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246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7115C (zh) 2003-01-20 2004-01-19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印刷色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69525B2 (zh)
EP (1) EP1591838B1 (zh)
JP (1) JP2008276269A (zh)
CN (1) CN100367115C (zh)
WO (1) WO2004066031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8483B (zh) * 2007-12-14 2011-02-23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调色剂以及处理卡盒
CN102141745A (zh) * 2010-01-28 2011-08-03 株式会社东芝 显影剂
CN102262366A (zh) * 2010-05-28 2011-11-30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和形成装置
CN101446781B (zh) * 2007-11-30 2012-08-29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以及使用该调色剂的处理卡盒
CN102859445A (zh) * 2010-02-22 2013-01-02 株式会社Lg化学 聚合调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139226A (ja) * 2018-02-06 2019-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7465B2 (ja) * 2005-11-11 2011-03-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母体粒子の製造方法、トナー粒子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
US9547246B2 (en) * 2006-03-03 2017-01-17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queous dispersions for use as toners
US8007978B2 (en) 2006-03-03 2011-08-30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queous dispersions for use as toners
US7829254B2 (en) 2006-03-16 2010-11-09 Ricoh Company, Ltd. Non-magnetic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616782B2 (ja) * 2006-03-17 2011-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034526B2 (en) * 2006-09-07 2011-10-11 Ricoh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ner and toner
JP2008070570A (ja) 2006-09-13 2008-03-27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96969A (ja) * 2006-09-15 2008-04-24 Ricoh Co Ltd 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176220A (ja) * 2007-01-22 2008-07-31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供給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02078B2 (ja) * 2007-03-15 2012-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859058B2 (ja) * 2007-03-16 2012-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084034B2 (ja) * 2007-03-16 2012-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
JP4866276B2 (ja) * 2007-03-19 2012-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トナー容器、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866278B2 (ja) 2007-03-19 2012-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45892B2 (en) * 2007-04-27 2011-10-25 Ricoh Company Limited Developing unit,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an agitation compartment
US8377618B2 (en) * 2007-09-14 2013-02-19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JP4940092B2 (ja) * 2007-10-17 2012-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349531B2 (en) * 2007-11-29 2013-01-0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compounds useful as a toner
US7901861B2 (en) * 2007-12-04 2011-03-08 Ricoh Company Limite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method
US8012659B2 (en) * 2007-12-14 2011-09-06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n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2009249579A (ja) * 2008-04-09 2009-10-29 Sharp Corp 球形粒子の製造方法、球形粒子、トナー、現像剤、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97310B2 (ja) * 2009-01-19 2011-06-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透明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785098B2 (en) * 2009-02-13 2014-07-22 Fuji Xerox Co., Ltd. Transparent toner for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development,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013441A (ja) * 2009-07-01 2011-01-20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81022A (ja) * 2009-09-14 2011-04-21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5446792B2 (ja) * 2009-12-02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及び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
JP5640801B2 (ja) * 2010-02-24 2014-12-1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
JP5915018B2 (ja) * 2010-09-15 2016-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18499A (ja) * 2010-11-12 2012-06-21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614040B2 (en) 2011-03-17 2013-12-24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ing toner, toner contain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6051625B2 (ja) 2012-07-05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オーバーコート組成物、電子写真形成方法、電子写真形成装置
JP5800782B2 (ja) * 2012-09-28 2015-10-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884754B2 (ja) 2013-03-15 2016-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剤
US10913826B2 (en) 2014-09-26 2021-02-09 Henry Company, Llc Powders from wax-based colloidal dispersions and their process of making
US10113094B2 (en) 2014-10-30 2018-10-30 Henry Company, Llc Phase-change materials from wax-based colloidal dispersions and their process of making
WO2016094719A1 (en) 2014-12-11 2016-06-16 Henry Company, Llc Phase-change materials from wax-based colloidal dispersions and their process of making
JP6488866B2 (ja) 2015-05-08 2019-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キャリア及び現像剤
JP6424730B2 (ja) * 2015-05-12 2018-1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
JP6575146B2 (ja) * 2015-05-29 2019-09-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7003858A (ja) 2015-06-12 2017-0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キャリア及び現像剤
JP6708401B2 (ja) 2015-12-04 2020-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EP3432075B1 (en) 2016-03-17 2021-05-05 Ricoh Company, Ltd. Carrier for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develop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toner housing unit
JP2022117311A (ja) * 2021-01-29 2022-08-1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63016B2 (ja) 1989-06-14 1997-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負帯電性重合法トナー
JP3069936B2 (ja) * 1993-06-04 2000-07-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3368024B2 (ja) * 1993-11-29 2003-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ル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3379316B2 (ja) * 1995-12-18 2003-0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417212B2 (ja) * 1996-05-29 2003-06-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そ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用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225889B2 (ja) * 1996-06-27 2001-11-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トナー、その製造方法、静電潜像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1020549A (ja) * 1996-06-28 1998-01-23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そ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10301334A (ja) * 1997-04-23 1998-11-13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フルカラートナー
EP0880080B1 (en) * 1997-05-20 2007-03-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H1144969A (ja) * 1997-07-28 1999-02-16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トナーを使用する画像形成方法
EP1519242A3 (en) * 1997-10-31 2007-09-26 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Toner and toner binder
JP2000003071A (ja) * 1998-04-17 2000-01-07 Ricoh Co Ltd 多色トナ―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泡トナ―及びトナ―の製造方法
US6103440A (en) * 1998-05-04 2000-08-15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 and processes thereof
JP2000029311A (ja) * 1998-07-08 2000-01-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現像装置ユニット
JP2001125332A (ja) * 1999-06-24 2001-05-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34011A (ja) * 1999-11-09 2001-05-18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3455523B2 (ja) * 2000-02-16 2003-10-14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粒径が均一である樹脂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06541A (ja) * 2000-06-20 2002-01-0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02072645A (ja) * 2000-08-31 2002-03-12 Ricoh Co Ltd 粉体補給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09566B2 (ja) * 2000-09-05 2009-08-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6674982B2 (en) * 2000-09-26 2004-01-0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omponents mounted and/or dismounted in selected order
JP3958511B2 (ja) * 2000-09-28 2007-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74939A (ja) * 2000-09-29 2002-06-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093446B2 (ja) * 2000-11-06 2008-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外添剤、そ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電子写真現像装置
US6542707B2 (en) * 2000-11-13 2003-04-01 Ricoh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capable of effectively transferring various kinds of powder
JP2002278269A (ja) * 2000-12-20 2002-09-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824945B2 (en) * 2001-01-05 2004-11-30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JP3499531B2 (ja) * 2001-01-29 2004-02-23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着色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03228192A (ja) * 2001-01-31 2003-08-15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861191B2 (en) * 2001-01-31 2005-03-01 Ricoh Company, Ltd. Dry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US6597883B2 (en) 2001-02-13 2003-07-22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pump capable of effectively conveying pow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powder pump
JP3779628B2 (ja) * 2001-02-20 2006-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6667141B2 (en) * 2001-02-20 2003-12-2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1237048A1 (en) * 2001-03-02 2002-09-04 Ricoh Company, Ltd. External additive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external additive,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using the external additiv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JP2002347976A (ja) * 2001-03-21 2002-12-04 Ricoh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6790575B2 (en) * 2001-03-22 2004-09-14 Ricoh Company, Lt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101542B2 (ja) * 2001-03-23 2008-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
JP3631468B2 (ja) * 2001-03-26 2005-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87400A (ja) * 2001-03-27 2002-10-03 Ricoh Co Ltd 乾式トナー及び該トナー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96843A (ja) * 2001-03-29 2002-10-09 Ricoh Co Ltd 負帯電性トナー
JP4361227B2 (ja) * 2001-05-21 2009-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US6835517B2 (en) * 2001-05-21 2004-12-28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toner
JP2003167389A (ja) * 2001-05-24 2003-06-13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及び現像剤
JP2002372806A (ja) * 2001-06-15 2002-12-26 Canon Inc トナ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966543B2 (ja) * 2001-06-25 2007-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4061522A (ja) * 2001-07-06 2004-02-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音質改善方法
US6756175B2 (en) * 2001-07-06 2004-06-29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for fixing toner
JP2003029594A (ja) 2001-07-18 2003-01-31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
US20030152857A1 (en) * 2001-08-07 2003-08-14 Hideki Sugiura Toner, developer, image-forming method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JP4212849B2 (ja) * 2001-08-31 2009-0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6832061B2 (en) * 2001-11-14 2004-12-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electively lockable intermediate members for supporting developing and forming devices of same
JP3883430B2 (ja) * 2001-12-14 2007-0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トナー用外添剤、電子写真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用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924073B2 (en) * 2001-12-28 2005-08-02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toner cartridge, developer, developer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263032A (ja) * 2002-03-11 2003-09-19 Ricoh Co Ltd 現像方法及び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169522B2 (en) * 2002-03-12 2007-01-30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a latent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er using the same, full-color toner kit using the same,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image-forming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same and image-forming process using the same
JP3600219B2 (ja) * 2002-03-22 2004-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79349B2 (ja) * 2002-03-29 2008-04-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そのトナーを使用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206113C (zh) * 2002-04-17 2005-06-15 株式会社理光 纸输送装置及设有该纸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542703B2 (en) * 2002-05-20 2009-06-02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replenishing a toner or a carrier of a two-ingredient type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eveloping device
JP3684212B2 (ja) * 2002-06-05 2005-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納容器の減容方法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ES2258184T5 (es) * 2002-06-28 2014-10-29 Ricoh Company, Ltd. Tóner para revelar una imagen electrostática latente, depósito que contiene el mismo, revelador que usa el mismo, procedimiento para revelar que usa el mismo, procedimiento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que usa el mismo, aparato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que usa el mismo y cartucho para procedimiento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que usa el mismo
JP3974463B2 (ja) * 2002-07-03 2007-09-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二成分現像剤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6781B (zh) * 2007-11-30 2012-08-29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以及使用该调色剂的处理卡盒
CN101458483B (zh) * 2007-12-14 2011-02-23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调色剂以及处理卡盒
CN102141745A (zh) * 2010-01-28 2011-08-03 株式会社东芝 显影剂
CN102859445A (zh) * 2010-02-22 2013-01-02 株式会社Lg化学 聚合调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62366A (zh) * 2010-05-28 2011-11-30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和形成装置
CN102262366B (zh) * 2010-05-28 2013-07-10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和形成装置
JP2019139226A (ja) * 2018-02-06 2019-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91838B1 (en) 2013-03-13
WO2004066031A1 (ja) 2004-08-05
JP2008276269A (ja) 2008-11-13
EP1591838A4 (en) 2009-11-04
US7169525B2 (en) 2007-01-30
EP1591838A1 (en) 2005-11-02
CN100367115C (zh) 2008-02-06
US20060040194A1 (en) 2006-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39067A (zh)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印刷色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867868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521571A (zh) 用于显影静电潜像的调色剂和显影剂及成像装置
CN1501183A (zh) 电照相用调色剂,用其的显影剂、处理盒、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CN1196979C (zh) 干式色调剂及使用该色调剂的静电照相显影装置
CN1734357A (zh) 彩色调色剂
CN101038455A (zh) 图像形成方法与图像形成设备
CN1487372A (zh) 用于显影静电图象的调色剂、显影剂、形成图象的方法和成象装置
CN1823305A (zh) 调色剂、显影剂、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517807A (zh)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显影器和成像装置
CN1232887C (zh) 色调剂、显影剂、图象形成方法及图象形成装置
CN1527142A (zh) 色粉、显影剂及成像装置
CN101038452A (zh) 色调剂,使用该色调剂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CN1749873A (zh) 色粉、使用该色粉的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661494A (zh)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755531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制法、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495549A (zh) 调色剂、含其的容器、用其的显影剂、显影法、成像法、装置、处理盒
CN1598702A (zh) 调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调色剂的成像方法和装置
CN1508634A (zh) 色调剂和使用色调剂的成像装置
CN1652032A (zh) 使用调色剂的成像方法
CN1495548A (zh) 电子照相调色剂外加剂、调色剂、显影剂、成像法及装置
CN1853143A (zh)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盛放容器、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2197342B (zh)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
CN1573581A (zh) 调色剂和显影剂、成像方法及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CN101038453A (zh) 调色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