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4357A - 彩色调色剂 - Google Patents

彩色调色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4357A
CN1734357A CNA2005100893303A CN200510089330A CN1734357A CN 1734357 A CN1734357 A CN 1734357A CN A2005100893303 A CNA2005100893303 A CN A2005100893303A CN 200510089330 A CN200510089330 A CN 200510089330A CN 1734357 A CN1734357 A CN 1734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mentioned
resin
color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893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2850C (zh
Inventor
长谷川久美
青木三夫
增田稔
朱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34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4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28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285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彩色调色剂,将彩色调色剂像定影于记录介质的定影方法及定影装置,充填彩色调色剂的容器,处理卡盒,图像形成装置。用此彩色调色剂所得图像光泽适度,而且不会光泽不匀,可获得鲜艳色彩,即便采用不在定影辊上涂抹脱模油,或者涂抹油量极微的定影方法,也具有足够的防止偏移性能,同时,即使含有蜡,也不会发生调色剂凝聚,蜡固结或成膜现象,耐久性和粉碎性都优异。本发明的彩色调色剂至少含有聚酯树脂、脱模剂和着色剂作为粘结树脂,在粘结树脂中,还包含具有乙烯系聚合单元和聚酯系单元的混合树脂成分,该混合树脂的含量A和脱模剂的含量B满足下式:B/2≤A≤3B。

Description

彩色调色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静电记录、静电印刷等中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的彩色调色剂,以及将彩色调色剂像定影于纸等记录介质上的定影方法及定影装置,充填彩色调色剂的容器,装有充填彩色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用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时,是在光导电性物质等像载置体上形成由静电荷产生的潜像,将带电的调色剂粒子附着在该静电潜像上,形成可视像之后,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到纸等记录介质上,经定影,成为输出图像。近年来,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及打印技术,正迅速从单色向彩色发展,彩色复印及彩色打印市场呈现日益扩展的趋势。
按彩色电子照相法形成彩色图像,通常都是将作为黄,品红,青三原色的三色彩色调色剂,或者再加上黑色形成的四色彩色调色剂进行层叠,再现所有颜色而形成的。因而,为了获得色彩再现性好、图像鲜明的彩色图像,必须将定影后的调色剂像表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平滑化处理,以减少光散射。基于这个理由,以往彩色图像复印机等的图像光泽度多半为10~50%中的高光泽度。
通常,作为将干式调色剂像定影于记录介质上的方法,多使用对具有平滑表面的辊筒或带进行加热,使其与调色剂压接的接触加热定影方法。该方法具有热效率高、能高速定影,可给彩色调色剂赋予光泽和透明性的优点。但由于将加热定影部件表面和处于熔融状态的调色剂,在加压状态下进行接触之后,会产生剥离现象,所以,容易发生部分调色剂像附着在定影辊表面上,转移到其他图像上,造成所谓“偏移”(offset)现象。
为防止上述偏移现象,通常采取用脱模性好的硅橡胶或氟树脂做定影辊表面,再在定影辊表面涂抹硅油等脱模油的方法。该方法对防止调色剂的偏移现象是非常有效的,但要有供给脱模油的装置,为此,就得加大定影装置,增加成本。因此,对于单色调色剂,倾向于采用以下方法:通过调节粘结树脂的分子量分布等方法,提高调色剂熔融时的粘弹性,并在调色剂中添加蜡等脱模剂,使熔融调色剂的内部不产生断裂,这样,可不必在定影辊上涂抹脱模油,或者只需涂抹极微量的一点油即可。
然而,如上所述,为了提高彩色调色剂的色调再现性,必须将定影图像的表面进行平滑化处理,因此,便不得不降低熔融时的粘弹性,从而,彩色调色剂与无光泽的单色调色剂相比,更容易发生偏移现象,而且更难实现定影装置的无油化和涂抹油剂的微量化。另外,在调色剂中添加脱模剂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使调色剂的附着性增大,向转印纸的转印性低下,调色剂中的脱模剂污染载体等摩擦带电部件,引起导电性能降低,从而导致耐久性下降等。
另外,以往的彩色调色剂使用聚酯树脂或环氧树脂等分子量低、容易获得光泽的粘结树脂,但由于这些树脂含有亲水性基团,所以存在因湿度变化导致带电量变化大的缺点。此外,为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最近有使调色剂小粒径化的倾向,但聚酯树脂或环氧树脂与以往作为单色调色剂用粘结树脂使用的苯乙烯系树脂相比,存在粉碎性差的缺点。
在这样的状况下,以往提出过的方案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使用软化点为90~120℃的线型聚酯树脂和巴西棕榈蜡的调色剂;专利文献2中使用由软化点不同、可互为相溶的树脂和蜡组成的调色剂;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规定聚酯树脂和蜡的熔融粘度的调色剂;专利文献4中使用含有软化点为90~120℃的聚酯树脂和赖斯蜡、巴西棕榈蜡及硅油的调色剂;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蜡内包型聚合法调色剂,这些调色剂都称不上是具有如下性能的优良调色剂:具有适当光泽度,即使采用不在定影辊上涂抹脱模油,或者油涂抹量极微的定影方法,也可充分防止偏移,与此同时,转印性、耐久性、相对湿度变化的带电稳定性及粉碎性都好等。
为了得到范围宽大的定影温度范围,也有人提出过用酯蜡作为蜡的方案。专利文献6记载了含有聚酯树脂和具有DSC的吸热峰值在50~90℃的酯蜡的非磁性单组份显影剂,由此,可得到优异的耐热偏移性能,但由于酯蜡与聚酯的相溶性差,容易产生相分离,所以在复印机显影时蜡成分会游离出来,发生成膜,得不到耐久性。
另外,专利文献7记载了含有聚酯树脂和DSC吸热峰值在70~90℃的酯蜡的显影剂,但是同样不能改善耐久性。
专利文献8记载了包含具有酯蜡和聚酯树脂、聚酯树脂和乙烯系共聚物单元的混合树脂,基于GPC的分子量分布参数Mw/Mn在100以上的彩色调色剂。由于含有混合树脂,酯蜡和聚酯树脂的相溶性得到改善。但由于Mw/Mn在100以上,所以无法得到充分的光泽度,另外,色彩特性产生污浊,得不到良好的彩色度。
专利文献9记载了多官能聚酯化合物,使用乙烯系共聚物作为主要粘结树脂,但与聚酯树脂的相溶性未得到改善。
专利文献10提出了包含聚酯树脂和烯烃蜡,调色剂的分子量分布参数Mw/Mn在50以上的彩色调色剂方案。因为聚酯树脂和烯烃蜡的相溶性良好,所以成膜或载体结块现象得到改善,但因为与粘结树脂的相溶性良好,所以定影时蜡的脱模效果不充分,为了改善耐热偏移性,Mw/Mn必须在50以上,但依然得不到充分的光泽性,另外,色彩特性产生污浊,得不到良好的彩色度。
为解决上述课题,提出了很多含有混合树脂的方案。
专利文献11记载了聚酯或苯乙烯丙烯酸酯和混合树脂混合的方案,专利文献12记载了使用二种不同混合树脂进行混合的方案。这些技术可以同时改善低温定影性和耐偏移性,然而,通过含有混合树脂却不能改善色彩光泽度的劣化和色彩再现性的劣化。因此,这种无油的彩色调色剂,还不是既能获得充分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偏移性、光泽度、色彩度,又能避免成膜现象发生、充分得到耐久性的调色剂。
另外,尤其是在含蜡调色剂的情况下,在显影部的搅拌部分,调色剂之间容易固结凝聚,形成凝聚物。尤其是在彩色调色剂的情况下,为了追求图像的光泽效果,往往多用低分子量成分的聚酯,比单色调色剂更容易产生凝聚物。特别是在实际的复印机内,在显影部之内,调色剂在30℃以上的高温状态下保存的情况居多,所以,含蜡的调色剂的凝聚性更容易劣化。
若是双组分显影方式,在搅拌显影剂的时候,由于载体之间的碰撞挤压力,会使调色剂之间固结凝聚。在单组分显影方式下,是靠进行薄层化处理时,对显影辊施加压力和摩擦热等,使调色剂产生凝聚的。另外,无论是双组分显影方式,还是单组分显影方式,都是由于显影剂搅拌桨叶和搅拌螺旋等传动轴的滑动摩擦所产生的热,使调色剂呈半熔融状态而产生凝聚体。
在双组分显影方式的情况下,调色剂的固结凝聚物,会往图像部分显影或附着在图像部分,在图像上形成粗大色深的斑点。当图像转印到转印纸上时,有时固结凝聚点就在纸与感光体之间起到一种隔离物作用,造成该部分的图像脱落而发白。
在单组分显影方式的情况下,调色剂的固结凝聚物,会进入到显影辊和薄层形成用刮板之间,形成白色条状物,出现异常图像。
与黑白图像相比,彩色图像出现异常图像的情况尤其明显,一般都希望有极细的色调梯度和色彩再现性,而且有高分辨率的图像,但是,因凝聚物的存在导致图像异常,成为问题。专利文献13~16中记载了由线型聚酯和非线型聚酯构成的彩色调色剂,用此彩色调色剂,定影性能和带电稳定性能都能得到改善,但对凝聚性能的改善,未作任何研究。
专利文献17公开了一种在聚酯树脂中添加混合树脂的调色剂,用此彩色调色剂,低温定影性、耐热偏移性和粉碎性都得到改善,但对彩色调色剂所必需的光泽度及色彩再现性、凝聚性的改善却未作任何研究,所以,在无油彩色调色剂中,尚未发现低温定影性、耐偏移性、光泽度和色彩再现性、凝聚性都得到改善的调色剂。
专利文献1特开平8~2208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9~10610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9~304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10~293425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平5~61242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3~156876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2000~181120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2002~23424号公报
专利文献9第3210174号日本专利公报
专利文献10特开2003~156880号公报
专利文献11特开2002~23424号公报
专利文献12特开2001~272820号公报
专利文献13第3142297号日本专利公报
专利文献14第3073743号日本专利公报
专利文献15第3065073号日本专利公报
专利文献16第3065032号日本专利公报
专利文献17特开2002~3040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彩色调色剂,将彩色调色剂像定影于记录介质的定影方法及定影装置,充填彩色调色剂的容器,装有充填彩色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该彩色调色剂所得图像光泽适度,而且不会光泽不匀,可获得鲜艳色彩,即便采用不在定影辊上涂抹脱模油,或者涂抹油量极微的定影方法,也具有足够的防止偏移性,同时,即使含有蜡,也不会发生调色剂凝聚,蜡固结(wax spent)和成膜的现象,耐久性和粉碎性都优异。
上述课题通过下述(1)~(17)的本发明内容来实现。
(1)一种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至少含有聚酯树脂、脱模剂及着色剂作为粘结树脂,还包含具有乙烯系聚合单元和聚酯系单元的混合树脂成分作为粘结树脂,该混合树脂的含量A和脱模剂的含量B,满足下式(1):
B/2≤A≤3B       式(1)
(2)如上述(1)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的脱模剂含量B在3.5重量%以上、10重量%以下。
(3)如上述(2)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聚酯树脂由线型聚酯树脂和非线型聚酯树脂组成。
(4)如上述(3)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当设定上述非线型聚酯树脂的软化点(℃)为C,线型聚酯树脂的软化点(℃)为D,混合树脂的软化点为E(℃)时,满足下述式(2):
C>E>D
5≤C-D≤25
C≤130℃         式(2)
(5)如上述(3)或(4)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当设定上述非线型聚酯树脂的酸值为F(mgKOH/g),线型聚酯树脂的酸值为G(mgKOH/g),混合树脂的酸值为H(mgKOH/g)时,满足下述式(3):
H>F
H>G            式(3)
(6)如上述(1)~(5)之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至少含有巴西棕榈蜡、褐煤蜡和氧化米蜡中的一种,作为脱模剂。
(7)如上述(1)~(6)之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混合树脂系使用含有缩聚系树脂的原料单体及加聚系树脂的原料单体的混合物,在同一反应容器中同时进行缩聚反应和加聚反应,和/或在同一反应容器中单独进行缩聚反应和加聚反应所得到的树脂。
(8)如上述(1)~(7)之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混合树脂的酸值为15~70(mgKOH/g)。
(9)如上述(1)~(8)之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含有三价以上的水杨酸金属化合物。
(10)如上述(1)~(9)之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2.5μm~7μm。
(11)如上述(1)~(10)之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中含有着色剂的含量为7重量%以上。
(12)一种调色剂像的定影方法,通过被固定的发热体,与该发热体对置被加热的加热材料,以及将记录材料压接于该加热材料上的加压部件,对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其特征在于,该加热材料呈带状形状,上述调色剂像的调色剂为上述(1)~(11)之任一项所记载的图像形成用调色剂。
(13)一种调色剂像的定影装置,设有固定的发热体,与该发热体对置被加热的加热材料,以及将记录材料压接于该加热材料上的加压部件,对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其特征在于,该加热材料呈带状形状,上述调色剂像的调色剂,为上述(1)~(11)之任一项所记载的图像形成用调色剂。
(14)一种双组分图像形成用显影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含有上述(1)~(11)之任一项所记载的图像形成用调色剂和载体。
(15)一种图像形成用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容器充填有上述(1)~(11)之任一项所记载的图像形成用调色剂或上述(14)中记载的显影剂。
(16)一种处理卡盒,至少包括感光体和显影手段,支承为一体,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自如,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手段保持调色剂或显影剂,该调色剂或显影剂为上述(1)~(11)之任一项所记载的调色剂,或上述(14)记载的显影剂。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至少设有潜像载置体,充电手段及显影手段,其特征在于:
上述充电手段使得充电部件接触该潜像载置体,通过对该充电部件施加电压进行充电;
上述显影手段使用上述(1)~(11)之任一项所记载的调色剂,或上述(14)所记载的显影剂。
使用本发明的彩色调色剂,即使含有蜡,也能发挥极佳效果,可得到优异的低温定影性,耐偏移性和充分的光泽度,调色剂凝聚的发生率低,并可得到无异常图像的彩色图像。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使用本发明定影方法场合,定影机构模式图一例。
图2表示装有本发明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至少含有聚酯树脂、脱模剂和着色剂作为粘结树脂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中,作为粘结树脂,还包含具有乙烯系聚合单元和聚酯系单元的混合树脂成分,该混合树脂的含量A和脱模剂的含量B,满足下式(1)。
B/2≤A≤3B            式(1)
通过满足式(1)的上述关系,可以得到定影特性优异、光泽度高、无光泽不匀、色彩再现性良好、无凝聚性的彩色调色剂。通过添加具有乙烯系聚合单元和聚酯系单元的混合树脂成分,可以改善作为粘结剂的聚酯树脂与脱模剂的相溶性。这可以认为是因为脱模剂和作为混合树脂成分的乙烯系聚合单元的溶解性好,作为粘结树脂的聚酯树脂与作为混合树脂成分的聚酯系单元的溶解性好的缘故。
此外,通过使得该混合树脂含量A和脱模剂含量B满足上式(1),混合树脂成分能发挥作为上述聚酯树脂脱模剂之分散剂的效果。通过控制此范围,脱模剂可微分散于作为粘结树脂的聚酯树脂中。由于脱模剂的粘接性高,在制造调色剂时,在对原材料进行粉体混合的情况下,因为作为着色剂的炭黑和颜料,或者高浓度母体颜料,比粘结树脂更容易附着于脱模剂上,所以容易随脱模剂分散,由此可知,脱模剂的分散性对颜料的分散性贡献很大。进一步说,或许是因为混合树脂成分乙烯系聚合单元是疏水性的,所以才可以降低调色剂的吸湿性,使调色剂的环境带电稳定性更佳。还可防止因吸湿而导致的调色剂的凝聚性劣化。这样,由于本发明通过改善脱模剂的分散性,不会损害光泽度,也不会发生由于脱模剂分散不良造成的调色剂凝聚,而且颜料的分散性也提高,所以能得到色彩再现性高的调色剂。
关于调色剂的凝聚,由于彩色调色剂比单黑色调色剂的软化点低,故容易凝聚。但通过使混合树脂的含量A和脱模剂的含量B处于上述范围,即使在实际复印机内,在30℃左右的高温下保存,或者湿度在70%以上的高湿度环境下,也不会发生凝聚,而且带电稳定性特别良好。如果B/2>A,则由于混合树脂成分量少,脱模剂和着色剂的分散性不充分,容易使彩色的光泽度下降,而且容易发生凝聚。
如果A>3B,由于混合树脂成分量多,则容易发生混合树脂跟作为粘结树脂的聚酯产生层分离。由于混合树脂成分中的乙烯系聚合单元成分量增加,所以彩色的光泽度容易降低,并容易发生光泽不匀的现象。此外,低温稳定性也变差。较好的范围是,B≤A≤2B。通过控制调色剂中脱模剂的分散粒径在0.1~1.0μm之间,着色剂的分散粒径在0.5μm以下,可得到彩色光泽度不下降,色彩再现性提高,凝聚性不劣化的调色剂。更好的范围是,脱模剂的分散粒径在0.1~0.5μm之间,着色剂的分散粒径在0.3μm以下。
此时,通过将脱模剂的含量控制在3.5重量%以上,10重量%以下,可以更加提高定影特性。尤其是脱模剂的分散粒径小至0.1~0.5μm的情况下,如果脱模剂的含量不到3.5重量%,则耐热偏移性不充分。如果含量超过10重量%,尤其是调色剂粒径小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调色剂凝聚性的劣化。理想范围是4.0重量%以上、7.0重量%以下。
混合树脂(HB)和粘结剂聚酯树脂使用量比率的理想范围是,相对于粘结剂树脂的聚酯树脂,混合树脂(HB)的量为5~30重量%,在10~20重量%之间更好。
通过使得作为粘结树脂的聚酯树脂由不含THF不溶成分的线型聚酯,和在树脂成分中含有THF不溶成分1~15%,更好的是1~10%,最好2~8%的非线型聚酯构成,可以确保更宽的定影温度范围。此时的线型聚酯和非线型聚酯的比率以20∶80~80∶20为佳,30∶70~70∶30更好,40∶60~60∶40最好。含有线型聚酯和非线型聚酯的情况下,线型聚酯可以改善低温定影性,非线型聚酯可以改善耐热偏移性。然而,为了不损害光泽度,依然必须改善脱模剂的分散性。为了改善脱模剂的分散性,一般可以控制混捏时的机械剪切力和分散力。但剪切和分散完全分离控制,在实际上是很困难的,当欲改善分散状况时,往往结果是剪切也增大了,因此,基于剪切的低分子量化实现了,而基于非线型聚酯的耐热偏移性却不能改善。但在本发明中,通过含有混合树脂,脱模剂、着色剂的分散性提高,所以控制对分散所需机械能的必要性就小,而只要控制剪切就行了。因此,可以得到所希望的剪切,而不损失光泽度,借助线型聚酯改善低温定影性,借助非线型聚酯改善耐热偏移性。此时的软化点,如设上述非线型聚酯树脂的软化点(℃)为C,线型聚酯树脂的软化点(℃)为D,混合树脂的软化点(℃)为E,则通过按下式控制:
C>E>D
5≤C-D≤25
C≤130℃              式(2)
可以进一步改善相溶性、分散性,提高光泽度、色彩再现性,甚至进一步确保更宽的定影温度范围。
如果是5>C-D,则定影温度范围的改善效果小,如果C-D>25,则树脂之间容易产生相分离,如果C>130℃,则定影下限容易劣化。
另外,如果设上述非线型聚酯树脂的酸值为F(mgKOH/g),线型聚酯树脂的酸值为G(mgKOH/g),混合树脂的酸值为H(mgKOH/g)时,通过控制下式:
H>F
H>G                  式(3)
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间的分散性。这是因为混合树脂的乙烯系单元,包括脱模剂,分散于调色剂中,所以疏水性提高,容易与聚酯树脂产生相分离。可以认为,按式(3)的范围进行控制,混合树脂的酸部位成为与聚酯树脂的酸部位相溶性部位,可以提高材料间的分散性。本发明所用脱模剂,虽然所有公知的都可以使用,不过通过单独或组合使用脱游离脂肪酸型的巴西棕榈蜡、褐煤蜡以及氧化米蜡,混合树脂的分散效果特别高。巴西棕榈蜡,以微结晶型为佳,酸值在5以下、分散于调色剂粘结剂中时的粒径在1μm以下的最好。关于褐煤蜡,通常指从矿物精制的褐煤系蜡,与巴西棕榈蜡同样,最好是微结晶型,酸值为5~14。氧化米蜡是将米糠蜡在空气中氧化而得。其酸值以10~30为佳。作为其他的脱模剂,也可混合使用固形聚硅氧烷清漆、高级脂肪酸高级醇、褐煤系酯蜡、低分子量聚丙烯蜡等以往公知的任何一种脱模剂。分散于调色剂粘结剂中之前的脱模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以10μm~800μm为佳。小于10μm的情况下,往调色剂粘结剂中的分散粒径小,脱模效果不充分,会发生偏移等不良现象。超过800μm的情况下,往调色剂粘结剂中的分散粒径增大,脱模剂往调色剂表面的析出增多,会产生由流动性和往显影机内固结带来的不良后果。粒径的测定,使用崛场制作所制造LA-920型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
本发明中的混合树脂,因是由缩聚系树脂和加聚系树脂化学结合而成的,所以最好使用与二种树脂中的任何一种都能反应的化合物进行聚合。可以作为这种双反应性单体的化合物,可以列举富马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二甲酯等化合物。
以加聚系树脂的原材料单体100重量份为基准,双反应性单体的使用量以1~25重量份为佳,最好是2~10重量份。如果小于1重量份,则着色剂和带电控制剂的分散劣化,带来灰雾等图像品质劣化的后果。如果用量多于25重量份,则会出现树脂凝胶化的不良后果。
如上所述的混合树脂,没有必要同时开始或同时完成两种反应,而可以分别选择各自的反应温度、时间,独立地开始或完成反应。
例如可采用如下方法:在反应容器中,往聚酯树脂的缩聚系原料单体的混合物中,滴加由乙烯系树脂的加聚系单体以及聚合引发剂组成的混合物,预先进行混合。首先,藉游离基反应完成由乙烯系树脂组成的聚合反应,然后通过提高反应温度的缩聚反应,完成作为聚酯化的缩聚反应。按此方法,通过在一个反应容器中平行进行两个独立的反应,可有效地分散两种树脂。为进行有效的分散,也可顺次和/或平行进行两个反应。在此,混合树脂的酸值以15~70mgKOH/g为佳,最好20~50mgKOH/g,20~30mgKOH/g更好。酸值为15~70mgKOH/g的情况下,脱模剂的分散效果好,而且低温定影性及环境稳定性良好。一般认为,提高酸值,可能提高纸和树脂的相溶性,获得更好的低温定影效果。如酸值不到15mgKOH/g,则包含在混合树脂中分散的脱模剂,容易从聚酯树脂游离出来,若超过70mgKOH/g,则受空气中水分的影响增大,调色剂的带电量不稳定。
另外,通过添加三价以上的水杨酸金属络合物,金属络合物将对树脂和蜡的高反应性部分的反应有贡献,或者金属络合物自身,在树脂及蜡的容易配位部位,例如形成配位键,通过形成轻度的交联结构,得到改善耐热偏移性的效果。在中心金属价数小于3的情况下,因为键面是二维结构,所以没有耐热偏移效果。
另外,相对于调色剂为100重量份,水杨酸金属化合物的含量为0.05~10重量份的情况下,具有耐热偏移性的效果。小于0.05重量份时,其效果不充分;而超过10重量份以上,则耐热偏移性更佳,但低温定影性不够好。可以认为,其效果在混合树脂的酸值为15mgKOH/g以上的情况下,耐热偏移性的效果优异,混合树脂的酸基部分或酸性部位,作为容易在与水杨酸金属络合物形成的交联结构上发生反应的部位,而发挥作用。
另外,调色剂的体积平均半径(Dv)在2.5~7.0μm之间时,细线再现性良好。
在本发明中,使用库尔塔特计数器进行粒度分布测定。体积平均粒径(Dv)及5μm以下个数%的测定,系在美国库尔特电子仪器公司制造的TA-II型库尔特粒度计数器上,与输出个数分布、体积分布的接口(日科技研制造),以及PC9801个人电脑(NEC制造)连接使用。电解液使用一级氯化钠,配制成1%的NaCl水溶液。测定方法为:在50~100ml的上述电解液中,加入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最好是加入烷基苯磺酸盐0.1~5ml,加入试样1~10mg。在超声波分散器中进行分散处理1分钟。另一烧杯中加入电解水溶液100~200ml,其中加入上述试样分散液至规定的浓度,通过上述TA-II型库尔特粒度计数器测定装置,使用100μm孔径,以个数为基准,测定2~40μm的粒子30000个的粒度分布,算出2~40μm粒子的体积分布及个数分布,求得从体积分布所得重量基准的体积平均粒径。
基于本发明的彩色调色剂,因为没有游离蜡,没有因含蜡产生的调色剂流动性劣化现象,所以充填本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调色剂补给性很好。
因为没有对载体的蜡污染,所以可得到耐久性好的双组分显影剂。
由于本发明的调色剂不会产生光泽不匀的现象,定影温度范围广,所以作为调色剂像的定影方法,可采用脱模性好、具有平滑定影面的接触加热定影方法。可以不涂抹脱模油,或者涂抹量极微。具体来说,最好使用其表面由氟树脂/橡胶或硅树脂/橡胶之类的低表面能材料构成的辊筒或带的定影方式来进行。另外为了不容易发生偏移或记录介质卷绕的情况,定影钳口的形状最好凹向定影辊或定影带一侧。这是因为,随着定影辊或定影带的变形,物理脱模力增大,会从定影辊或定影带以较大的剥离角度排纸的缘故。因此,例如最好是定影辊或定影带,或者定影带支持的辊筒由弹性体构成,其硬度设计成低于加压辊的硬度。
使用本发明的定影方法中的定影带进行定影场合,其定影机构示意图之一例表示在图1。在图1中,由调色剂转印的记录介质,沿导向机构G输送,在被加热驱动的定影带B及加压辊R2之间通过,这样,使调色剂熔融于记录介质上,便可以进行调色剂像的定影。该定影装置系使定影带B回转、定影的定影装置,定影带B悬挂于定影辊R1和加热辊R3之间,该加热辊R3内部设有加热源H1,常时向外赋能,兼作为张紧辊。加压辊R2内部具有加热源H2,由加压弹簧P常时对加压辊R2朝着定影带B侧施压,形成凹状的定影夹持区域。在加压辊R2和定影带B接触的定影夹持区域,其旋转驱动速度调节到与记录介质和定影带B的速度相等。加压辊R2例如是具有如硅橡胶等脱模性好的橡胶弹性层的辊,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相对于上述定影夹持区域,例如以总压力为4~10kg的接触压力进行压接。图1中标号R4表示清洁辊。
下面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加以说明。图2表示搭载有充填本发明调色剂的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主要部分。以下,以使用双组分显影剂为例进行说明。也就是说,图2是表示搭载有充填本发明调色剂的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例,是表示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的显影部1、充填有供给显影部1的本发明调色剂的调色剂收纳容器2、连接该二者的调色剂流动输送手段3的局部剖面图。在图2中,显影部1具有充填混合本发明调色剂和电子照相用载体而成的双组分系显影剂D的显影壳体4、用于搅拌、混合显影剂D的第一及第二搅拌螺旋5、6和显影辊7,该显影辊7与作为潜像载置体的感光体8对向配置。作为潜像载置体的感光体8,以箭头所示A方向被驱动回转,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图中标号23为调色剂供给部,标号24为连接部件,标号25为过滤器,标号26为嵌合在连接部件24上的盖。也可以视需要设置调色剂供给控制手段。在感光体8的周围配置有充电手段、曝光手段、转印手段、消电手段、清洁手段等,以及其他公知的机构(均未图示)。通过第一、第二搅拌螺旋5、6的旋转,将显影壳体4内的显影剂D和补给的调色剂搅拌混合,该调色剂与载体互相以逆极性摩擦带电。该显影剂D供给到沿箭头B方向回转的显影辊7的周面,供给的显影剂载置在显影辊7的周面上,通过该显影辊7的旋转,朝其旋转方向输送。接着,该输送的显影剂由刮板9控制其输送量,经控制后的显影剂输送至感光体8和显影辊7之间的显影区域,在此,显影剂中的调色剂静电移动至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上,该静电潜像作为调色剂像被可视化。
用于本发明中的聚酯树脂,可通过多元羧酸成分和多元醇成分的缩聚反应得到。作为多元羧酸成分,由二元羧酸类、以及需要时由三价以上的多元羧酸构成,作为二羧酸的具体实例,可以列举:(1)马来酸,福马尔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丙二酸,壬二酸,中康酸,柠康酸,戊烯二酸等碳原子数2~20的脂肪族二羧酸;(2)环己烷二羧酸等碳原子数8~20的脂环族二羧酸;(3)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甲苯二羧酸、萘二羧酸等碳原子数8~20的芳香族二羧酸;(4)异十二碳烯琥珀酸、正十二碳烯琥珀酸等侧链上具有碳原子数4~35的烃基的烷基或链烯基琥珀酸;以及这些二元羧酸的酸酐及低级烷基(甲基、丁基等)酯。其中,以上述(1)、(3)、(4)以及这些二元羧酸的酸酐及低级烷基酯为佳,马来酸(酐),福马尔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正十二碳烯琥珀酸(酐)更好。三价以上的多元羧酸的具体实例,可以列举:(1)1,2,4-丁三酸、1,2,5-己三酸、1,3-二羧基-2-甲基-2-亚甲基羧基丙烷、四(亚甲基羧基)甲烷、1,2,7,8-辛四羧酸等碳原子数7~20的脂肪族多聚羧酸;(2)1,2,4-环己烷三甲酸等碳原子数9~20的脂环族多聚羧酸;(3)1,2,4-苯三羧酸、1,2,5-苯三羧酸、2,5,7-萘三羧酸以及1,2,4-三羧酸、苯均四甲酸、二苯甲酮四羧酸等碳原子数9~20的脂环族多聚羧酸及其酸酐或低级烷基(甲基、丁基)酯。在使用三价以上的多元羧酸类时,其中,以(3)及其酸酐或低级烷基酯为佳。但由于其光泽度和透明性有降低的倾向,所以其使用量宜少。作为多元醇成分,其中二元醇类,可以列举:(1)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4-丁烯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等碳原子数2~12的亚烷基二醇;(2)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甲基醚二醇等亚烷基醚二醇;(3)1,4-环己烷二甲醇、加氢双酚A等碳原子数6~30的脂环类二醇;以及(4)双酚A、双酚F、双酚S等双酚类;以及(5)上述双酚类的环氧化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2~8摩尔的加聚物等。在使用(B2)时,以其中的(1)及(5)为佳,(5)更好。另外在上述(5)中,从赋予调色剂以良好的耐偏移性观点来看,尤其以双酚A的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2~4摩尔加聚物为好。作为三价以上多元醇类的具体实例,可以列举:(1)山梨糖醇、1,2,3,6-己四醇、1,4-脱水山梨糖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1,2,4-丁三醇、1,2,5-戊三醇、丙三醇、2-甲基丙三醇、2-甲基-1,2,4-丁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等碳原子数3~20的脂肪族多元醇;(2)1,3,5~三羟甲基苯等碳原子数6~20的芳香族多元醇及其环氧化加聚物。在使用三价以上的醇类时,以其中的化合物(1)为佳,其中从成本低廉观点来看,以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及季戊四醇为佳。但这些醇的使用有降低光泽度和透明性的倾向,所以使用量应以少为宜。
作为本发明彩色调色剂中用的着色剂,可以使用所有公知的、可获得黄、品红、青蓝、黑各色调色剂的染料及颜料。例如,作为黄色颜料,可以列举:镉黄、矿物坚牢黄、镍钛黄、拿浦黄、纳夫妥黄S、汉撒黄G、汉撒黄10G、联苯胺黄GR、喹啉黄色淀、永久黄NCG、塔特拉津黄色淀。另外,作为橙色颜料,可以列举;钼橙、永久橙GTR、吡唑啉酮橙、乌尔康坚牢橙、阴丹士林亮橙(亮桔红)RK、联苯胺橙G、阴丹士林亮橙(亮桔红)GK。作为红色颜料,可以列举;氧化铁红、镉红、永久红4R、立索尔红、吡唑啉酮红、色淀红钾盐、色淀红D、艳胭脂红6B、曙红色淀、若丹明色淀B、茜素色淀、艳胭脂红3B。作为紫色颜料,可以列举:坚牢紫B、甲基紫色淀。作为蓝色颜料,可以列举:钴蓝、碱性蓝、维多利亚蓝色淀、酞菁蓝、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部分氯化物、坚牢天蓝、阴丹士林蓝BC。作为绿色颜料,可以列举:铬绿、氧化铬、颜料绿B、孔雀绿色淀等。作为黑色颜料,可以列举:炭黑、油炉黑、槽法炭黑、灯黑、乙炔黑、苯胺黑等的吖嗪系色素、金属盐偶氮色素、金属氧化物、复合金属氧化物等。这些既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二种以上。
本发明的彩色调色剂视需要可以在调色剂中含有电荷控制剂。例如,可以列举:尼格若辛、含有碳原子数为2~16的烷基的吖嗪系染料(日本专利公布昭42-1627号公报)、碱性染料(例如,C.I.Basic Yello 2(C.I.41000),C.I.Basic Yello3,C.I.Basic Red 1(C.I.45160),C.I.Basic Red 9(C.I.42500),C.I.BasicViolet 1(C.I.42535),C.I.Basic Violet 3(C.I.42555),C.I.Basic Violet10(C.I.45170),C.I.Basic Violet 14(C.I.42510),C.I.Basic Blue 1(C.I.42025),C.I.Basic Blue 3(C.I.51005),C.I.Basic Blue 5(C.I.42140),C.I.BasicBlue 9(C.I.52015),C.I.Basic Blue 24(C.I.52030),C.I.Basic Blue 25(C.I.52025),C.I.Basic Blue 26(C.I.44045),C.I.Basic Green 1(C.I.42040),C.I.Basic Green 4(C.I.42000))等、这些碱性染料的色淀颜料、C.I.Solvent Black8(C.I.26150)等苯酰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癸基三甲基氯等的季铵盐,或二丁基或二辛基等的二烷基锡化合物,二烷基锡硼酸盐化合物、胍衍生物、含有氨基的苯乙烯系聚合物,含有氨基的缩合聚合物等的聚胺树脂、日本专利公布昭41-20153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布昭43-27596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布昭44-6397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布昭45-26478号公报上记载的单偶氮染料的金属络合物、如日本专利公布昭55-42752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布昭59-7385号公报上记载的水杨酸、二烷基水杨酸、萘甲酸、二碳酸的Zn、Al、Co、Cr、Fe等的金属络合物、磺化的铜酞箐颜料、有机硼盐类、含氟的季铵盐、萼芳烃(calixarene)系化合物等。不言而喻,除黑色以外的彩色调色剂,应该避免使用损伤其目的色彩的电荷控制剂,以使用白色的水杨酸衍生物的金属盐为佳。
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通过将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碳化硅、氮化硅、氮化硼等无机微粒及树脂微粒添加于母体调色剂粒子中,可以提高转印性和耐久性。通过用这些外加剂覆盖导致转印性和耐久性下降的蜡,以及通过用微粒覆盖调色剂表面,降低接触面积,可获得上述效果。最好是将上述微粒表面进行疏水化处理。经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钛之类的金属氧化物微粒使用最合适。作为树脂微粒,较好的是由无乳化剂的乳化聚合法得到的平均粒径0.05~1μm范围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聚苯乙烯微粒。同时平行使用经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和经疏水化处理的氧化钛,通过增加经疏水化处理的氧化钛的外添加量,使其大于经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的外添加量,可以制得对湿度的带电稳定性良好的调色剂。
与上述无机微粒同时使用,将具有比以往外添加剂粒径大的外添加剂,即,将其比表面积为20-50m2/g的二氧化硅和平均粒径为调色剂母粒平均粒径的1/100~1/8的树脂微粒的外添加剂添加于调色剂中,可以提高耐久性。其原因可以认为是:调色剂在显影装置内与载体混合、搅拌后带电,在供于显影的过程中,添加于调色剂的金属氧化物微粒,有被掩埋于调色剂母粒中的倾向,但如将粒径大于这些金属氧化物微粒的外添加剂添加于调色剂中,则可以抑制金属氧化物微粒的掩埋。
通过使上述无机微粒及树脂微粒,含于(内添加于)调色剂中,其效果虽然比外添加差,但可得到转印性和耐久性提高的效果,还可以提高调色剂的粉碎性。另外,通过并用外添加和内添加的方法,可以抑制外添加微粒的被掩埋,因此,可以在稳定得到优异转印性的同时,提高耐久性。
另外,此处使用的疏水化处理剂的典型用例,可以列举如下:二甲基二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甲基三氯硅烷,烯丙基二甲基二氯硅烷,烯丙基苯基二氯硅烷,苄基二甲基氯硅烷,溴甲基二甲基氯硅烷,α-氯乙基三氯硅烷,p-氯乙基三氯硅烷,氯甲基二甲基氯硅烷,氯甲基三氯硅烷,p-氯苯基三氯硅烷,3-氯丙基三氯硅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氧丙基三甲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二乙烯基二氯硅烷,二甲基乙烯基氯硅烷,辛基-三氯硅烷,癸基-三氯硅烷,壬基-三氯硅烷,(4-叔丙基苯基)-三氯硅烷,(4-叔丁基苯基)-三氯硅烷,二戊基-二氯硅烷,二己基-二氯硅烷,二辛基-二氯硅烷,二壬基-二氯硅烷,二癸基-二氯硅烷,二月桂基-二氯硅烷,二十六烷基-二氯硅烷,(4-叔丁基苯基)-辛基-二氯硅烷,二辛基-二氯硅烷,二癸烯基-二氯硅烷,二壬烯基-二氯硅烷,二-2-乙基己基-二氯硅烷,二-3,3-二甲基戊基-二氯硅烷,三己基-氯硅烷,三辛基-氯硅烷,三癸基-氯硅烷,二辛基-甲基~氯硅烷,辛基-二甲基-氯硅烷,(4-叔丙基苯基)-二乙基-氯硅烷,辛基三甲氧基氯硅烷,己基甲基二硅氨烷,己基乙基二硅氨烷,二乙基四甲基二硅氨烷,己基苯基二硅氨烷,己基甲苯基二硅氨烷等。也可使用其他钛酸酯系的偶合剂、铝系偶合剂。作为其他可提高清洁性能的目的的外添加剂,也可并合使用脂肪族金属盐或聚偏氟乙烯微粒等的润滑剂等。
在使用本发明的彩色调色剂作为双组分显影剂场合,可与载体粉末混合使用。作为此时的载体,可使用公知的载体,例如,铁粉,氧化铁粉,氧化镁粉,镍粉,玻璃珠等,以及将这些载体表面用树脂等进行包覆处理的载体等。作为包覆载体表面的树脂,可以使用硅系树脂、氟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载体粒径以体积平均粒径25~200μm为宜。调色剂和载体的使用比率,取决于各自的粒径,通常在重量比为1∶99~10∶90的范围内。
本发明调色剂的制造方法,适用包括机械混合工序,熔融混捏工序、粉碎工序、分级工序的调色剂制造方法,其中,机械混合工序是将至少包括粘结剂树脂、主带电控制剂及颜料的显影剂成分进行机械混合。在机械混合工序及熔融混捏工序中,也包含将粉碎或分级工序所得制品粒子以外的粉末回收再利用的制造方法。为提高颜料的分散性,也可在母料处理之后,与其他原材料进行混合,再送往下道工序处理。
这里所说的成为产品粒子以外的粉末(副产品),意指熔融混捏工序后,在粉碎工序得到的所希望的粒径的产品成分之外的微粒或粗粒,以及在后续进行的分级工序中产生的所希望粒径的产品成分以外的微粒或粗粒。较好的是,将这些副产品在混合工序及熔融混捏工序中,以副产品1份,其他原材料99份~副产品50份,其他原材料50份的重量百分比进行混合。
对至少含有粘结剂树脂、主带电控制剂、颜料、副产品的显影剂成分进行机械混合的混合工序,使用带旋转叶片的普通混合机等,在通常条件下进行,没有其他特别的限制。
上述混合工序完成之后,接着将混合物装入混捏机进行熔融混捏。作为熔融混捏机械,可以使用单轴、双轴的连续混捏机,或轧式磨碎机等间歇式混捏机。
本发明的调色剂制造方法,可以适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但作为混捏调色剂的装置,最好使用间歇式双辊磨、班伯利混合机及连续式的双轴挤压机,例如,可以使用神户制钢所公司制的KTK型双轴挤压机。东芝机械公司制的TEM型双轴挤压机、KCK公司制造的双轴挤压机、池贝铁工所公司制的PCM型双轴挤压机及栗本铁工所制造的KEX双轴挤压机,以及连续式单轴混捏机,例如,Buss公司制的捏和机(kneader)等。
由以上所得熔融混捏物,经冷却之后,进行粉碎。粉碎可以先使用锤式粉碎机等进行粗碎,然后使用喷射气流的微粉碎机或机械式微粉碎机等进行细碎。此时的粉碎希望进行到平均粒径3~15μm。粉碎物进一步使用风力分级机调整到2.5~20μm。接着,向调色剂母粒添加外添加剂,通过使用混合机类,对母体调色剂和外添加剂进行混合、搅拌,打散外添加剂,包覆于调色剂表面。此时,使无机微粒和树脂微粒等外添加剂均一、且牢固地附着于母体调色剂这一点,对于耐久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作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另外,在以下举例中,份及%,如无特别说明,均以重量为基准。
实施例1
线型聚酯树脂P(1)的合成
在备有冷却管、搅拌机及氮导入管的反应槽中,加入双酚A·环氧乙烷2摩尔加聚物400份、双酚A·环氧丙烷2摩尔加聚物300份、对苯二甲酸280份、富马尔酸80份以及作为缩聚催化剂的二丁基锡氧化物2份,蒸馏除去在220℃的氮气流下生成的水,反应10小时。然后,在减压至5~20mmHg下反应,在酸值达35时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粉碎,得到线型聚酯树脂P(1)。
线型聚酯树脂P(1)不含有THF不溶成分,其酸值为35,羟值为25,Tg为58℃,软化点为115℃,数均分子量为5800,重均分子量为20000,分子量峰值为9,400。
软化点使用高化式流动测试仪(岛津制作所制),按JIS K72101记载的方法进行测试。将1cm3的试样以6℃/分钟的升温速度边加热,边用柱塞施加20Kg/cm2的负荷,从直径1mm、长1mm的喷嘴挤出,据此绘出柱塞下降量-温度曲线,设其S形曲线高度为h,与h/2相对应的温度(流出一半树脂的温度)作为软化点。
酸值按JISK0070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玻璃转化点采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差示扫描热量仪DSC-60,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温至200℃后,再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室温后,在以升温速度10℃/分钟测定时,将玻璃转化点以下的基线和玻璃转化点以上的基线的高度h相当于1/2处的曲线规定为玻璃转化点(Tg)。
(母料的制作)
使用线型聚酯树脂P(1),将颜料、聚酯树脂、纯水按1∶1∶0.5的比率混合,再用两根辊筒进行混捏。混捏温度70℃,其后,将辊筒温度升至120℃,蒸发水分,预制得到母料。
青色调色剂母料配方:(TB-C)
粘结剂树脂P(1)                 100份
青色颜料(pigment blue 15-3)    100份
纯水                           50份
品红色调色剂母料配方:(TB-M)
粘结剂树脂P(1)                 100份
品红色颜料(pigment red 12-2)      100份
纯水                              50份
黄色调色剂母料配方:(TB-Y)
粘结剂树脂P(1)                    100份
黄色颜料(pigment yellow 180)      100份
纯水                              50份
黑色调色剂母料配方:(TB-K)
粘结剂树脂P(1)                    100份
黑色颜料(碳黑)                    100份
纯水                              50份
混合树脂HB(1)的制造例
将作为加聚反应单体的苯乙烯15摩尔、甲基丙烯酸丁酯5摩尔,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叔丁基过氧化物0.2摩尔,加入到分液漏斗内,将作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双反应性单体的富马尔酸15摩尔、作为缩聚反应单体的偏苯三酸酐5摩尔、双酚A(2,2′)环氧丙烷5摩尔、双酚A(2,2′)环氧乙烷4摩尔作为酯化催化剂的二丁基锡氧化物6摩尔,加入装备有不锈钢搅拌棒、流下式冷凝器、氮气导入管及温度计的烧瓶内,在氮气氛、135℃温度条件下,边搅拌、边从分液漏斗把预先混合的加聚系原料,用5小时滴入。滴完后保持在130℃下,老化6小时,尔后升温至220℃,进行反应,得到混合树脂HB(1)。
混合树脂HP(1)不含有THF不溶成分,其酸值为30,羟值为40,Tg为58℃,软化点为110℃,数均分子量为8000,重均分子量为29000,峰值分子量为7500。
青色调色剂配方:
线型聚酯树脂P(1)                                  67份
混合树脂HB(1)                                     8份
母料(TB-C)                                        20份
东方化学工业公司制的E-84(水杨酸锌(III)络合物)     2份
巴西棕榈蜡(酸值:5mgKOH/g,Mw:1600)              3份
品红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M)18份,线型聚酯树脂P(1)取69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黄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Y)20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黑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K)16份,线型聚酯树脂P(1)取71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使用亨谢尔搅拌机(三井三池化工机械株式会社制FM10B),将材料进行预混合,使其成为上述配方后,再用双轴混捏机(株式会社池贝机械制PCM-30)进行混捏。然后,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机(试验气流机)(日本new matic工业株式会社制MDS-I)进行分级,得到体积平均粒径为5.5μm的调色剂粒子。接着,用试样磨机将胶体二氧化硅(H-2000:Clariant株式会社制)1.0份,用试样磨机混合于调色剂粒子100份中,得到本发明的调色剂。将本发明的调色剂和平均粒径50μm的硅酮包覆载体,按调色剂5%的浓度混合,即得本发明显影剂。
实施例2
青色调色剂配方:
线型聚酯树脂P(1)                                62份
混合树脂HB(1)                                   10份
母料(TB-C)                                      20份
东方化学工业公司制的E-84(水杨酸锌(III)络合物)   3份
巴西棕榈蜡(酸值:5mgKOH/g,Mw:1600)            5份
品红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M)18份,线型聚酯树脂P(1)取64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黄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Y)20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黑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K)16份,线型聚酯树脂P(1)取66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按上述配方,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体积平均粒径6.8μm的调色剂粒子。接着,用试样磨机将胶体二氧化硅(H-2000:Clariant株式会社制)1.0份混合于调色剂粒子100份中,得到本发明调色剂。将本发明调色剂和平均粒径50μm的硅酮包覆载体,按调色剂5%的浓度混合,即得本发明显影剂。
实施例3
非线型聚酯树脂(NP(1))的制造
将双酚A的环氧乙烷2摩尔加聚物400份、双酚A的环氧丙烷3摩尔加聚物280份、对苯二甲酸300份、富马尔酸40份以及作为缩聚催化剂的二丁基锡氧化物1.5份加入带有冷却管、搅拌机及氮导入管的反应槽中,馏去在230℃的氮气流下生成的水,反应10小时。接着,在5-20mmHg的减压条件下反应,到酸值2以下时,冷却至180℃,加入偏苯三酸酐62份,在常压密闭条件下反应2小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粉碎,得到非线型聚酯树脂((NP(1)))。
(NP(1))含有5%的THF不溶成分,其酸值为20,羟值为47,Tg为64℃,软化点为125℃,数均分子量为4100,重均分子量为75000,分子量峰值为10200。
青色调色剂配方:
线型聚酯树脂P(1)                        28份
非线型聚酯树脂(NP(1))                   30份
混合树脂(H(1))                          7份
母料(TB-C)                              20份
复印添加料NX VP434(Hoechst公司制)       5份
巴西棕榈蜡(酸值:5mgKOH/g,Mw:1600)    10份
品红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M)18份,线型聚酯树脂P(1)取30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黄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Y)20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黑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K)16份,线型聚酯树脂P(1)取32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按上述配方,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体积平均粒径7.2μm的调色剂粒子。接着,用试样磨机将胶体二氧化硅(H-2000:Clariant株式会社制)1.0份混合于调色剂粒子100份中,得到本发明调色剂。将本发明调色剂和平均粒径50μm的硅酮包覆载体,按调色剂5%的浓度混合,即得本发明显影剂。
实施例4
线型聚酯树脂(P(2))的合成
将双酚A的环氧乙烷2摩尔加聚物430份、双酚A的环氧丙烷2摩尔加聚物300份、对苯二甲酸200份、富马尔酸50份以及作为缩聚催化剂的二丁基锡氧化物3份,加入带有冷却管、搅拌机及氮导入管的反应槽中,馏去在220℃的氮气流下生成的水,反应10小时。接着,在5-20mmHg的减压条件下反应,到酸值为4时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粉碎,得到线型聚酯树脂(P(2))。
(P(2))不含有THF不溶成分,其酸值为4,羟值为15,Tg为60℃,软化点为105℃,数均分子量为3200,重均分子量为12000,分子量峰值为8800。
母料的制作
使用线型聚酯树脂P(1),以1∶1∶0.5的比率混合颜料、聚酯树脂、纯水,用双辊机混捏。混捏在70℃下进行,其后,将辊筒温度升至120℃,蒸发水,预制得到母料。
青色调色剂母料配方:(TB-C2)
粘结剂树脂(P(2))                            100份
青色颜料(pigment blue 15-3)                 100份
纯水                                        50份
品红色调色剂母料配方:(TB-M2)
粘结剂树脂(P(2))                            100份
品红色颜料(pigment red 122)                 100份
纯水                                        50份
黄色调色剂母料配方:(TB-Y(2))
粘结剂树脂(P(2))                            100份
黄色颜料(pigment yellow 180)                100份
纯水                                        50份
黑色调色剂母料配方:(TB-K2)
粘结剂树脂(P(2))                        100份
黑色颜料(碳黑)                          100份
纯水                                    50份
青色调色剂配方:
线型聚酯树脂(P(2))                      21份
非线型聚酯树脂(NP(1))                   20份
混合树脂(H(1))                          27份
母料(TB-C2)                             20份
复印添加料NX VP434(Hoechst公司制)       3份
巴西棕榈蜡(酸值:5mgKOH/g,Mw:1600)    9份
品红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M2)18份,线型聚酯树脂((P(2)))取23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黄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Y2)20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黑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K2)16份,线型聚酯树脂(P(1))取25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按上述配方,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体积平均粒径3.5μm的调色剂粒子。接着,用试样磨机将胶体二氧化硅(H-2000:Clariant株式会社制)2.0份混合于调色剂粒子100份中,得到本发明调色剂。将本发明调色剂和平均粒径30μm的硅酮包覆载体,按调色剂8%的浓度混合,即得本发明显影剂。
实施例5
青色调色剂配方:
线型聚酯树脂(P(2))                         25份
非线型聚酯树脂(NP(1))                      30份
混合树脂(H(1))                             15份
母料(TB-C2)                                20份
保土谷化学工业公司制TN-105(水杨酸锆络合物)    3份
巴西棕榈蜡(酸值:5mgKOH/g,Mw:1600)          7份
品红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M2)18份,线型聚酯树脂(P(2))取27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黄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Y2)20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黑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K2)16份,线型聚酯树脂(P(1))取29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按上述配方,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体积平均粒径2.5μm的调色剂粒子。接着,用试样磨机将胶体二氧化硅(H-2000:Clariant株式会社制)3.0份混合于调色剂粒子100份中,得到本发明调色剂。将本发明调色剂和平均粒径30μm的硅酮包覆载体,按调色剂8%的浓度混合,即得本发明显影剂。
实施例6
青色调色剂配方:
线型聚酯树脂(P(2))                              30份
非线型聚酯树脂(NP(1))                           30份
混合树脂(H(1))                                  5份
母料(TB-C2)                                     20份
保土谷化学工业公司制TN-105(水杨酸锆络合物)      5份
巴西棕榈蜡(酸值:5mgKOH/g,Mw:1600)            10份
品红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M2)20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黄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Y2)20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黑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K2)16份,线型聚酯树脂(P(1))取34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按上述配方,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体积平均粒径6.2μm的调色剂粒子。接着,用试样磨机将胶体二氧化硅(H-2000:Clariant株式会社制)2.0份混合于调色剂粒子100份中,得到本发明调色剂。将本发明调色剂和平均粒径30μm的硅酮包覆载体,按调色剂8%的浓度混合,即得本发明显影剂。
比较例1
青色调色剂配方:
线型聚酯树脂(P(2))                            30份
非线型聚酯树脂(NP(1))                         30份
混合树脂(H(1))                                3份
母料(TB-C2)                                   20份
保土谷化学工业公司制TN-105(水杨酸锆络合物)    7份
巴西棕榈蜡(酸值:5mgKOH/g,Mw:1600)          10份
品红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M2)20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黄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Y2)20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黑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为(TB-K2)16份,线型聚酯树脂(P(1))取34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按上述配方,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体积平均粒径4.2μm的调色剂粒子。接着,用试样磨机将胶体二氧化硅(H-2000:Clariant株式会社制)2.0份混合于调色剂粒子100份中,得到本发明调色剂。将本发明调色剂和平均粒径30μm的硅酮包覆载体,按调色剂8%的浓度混合,即得本发明显影剂。
比较例2
青色调色剂配方:
线型聚酯树脂(P(2))                     20份
非线型聚酯树脂(NP(1))                  30份
混合树脂(H(1))                         20份
母料(TB-C2)                            20份
保土谷化学工业公司制TN-105(水杨酸锆络合物) 5份
巴西棕榈蜡(酸值:5mgKOH/g,Mw.1600)        5份
品红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M2)20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黄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Y2)20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黑色调色剂配方:
除了母料取(TB-K2)16份,线型聚酯树脂P(1)取24份之外,其他如同青色调色剂配方。
按上述配方,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体积平均粒径5.1μm的调色剂粒子。接着,用试样磨机将胶体二氧化硅(H-2000:Clariant株式会社制)2.0份混合于调色剂粒子100份中,得到本发明调色剂。将本发明调色剂和平均粒径30μm的硅酮包覆载体,按调色剂8%的浓度混合,即得本发明显影剂。
调色剂的评价方法
耐热偏移性
使用理光公司制的彩色复印机(imagio neo c385改造型),设定条件为定影带上不抹油。按5℃间隔变化定影带温度,测定开始发生偏移的温度。转印纸使用理光彩色PPC用纸型6000(70W)。评价结果表示如下。
定影带的条件记载如下:
定影带:
带径:Φ60
基体:约40μm厚的镍
脱模层:在约150μm的硅橡胶上被覆20μm PFA
定影带张力:                1.5Kg/片
定影带速度:                180mm/秒
定影带夹持宽度:            10mm
加热器输出:                加热640W,加压400W
定影压力(全压):            40Kg
光泽度
使用上述理光公司制的彩色复印机(imagio neo C385改造型),调整到1.0±0.1mg/cm2的调色剂能显影,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光泽仪,在入射角60度的条件下,测量定影带表面温度为160℃时的实心图像试样的光泽度。
定影性
使用理光公司制的彩色复印机(imagio neo C385改造型),用于耐热偏移性的评价,让定影带温度按5℃间隔变化,进行复印,得到定影图像。
定影后的图像贴上粘带(3M公司制),施加一定压力后,缓慢剥离。用麦克贝司浓度计测定其前后的图像浓度。由下式算出定影率:
定影率(%)=带子剥离后的图像浓度/图像浓度×100%
分阶段降低定影辊的温度,把上式表示的定影率在80%以下时的温度设为定影温度(图像浓度=粘贴带子之前)。
将上述调色剂装入理光公司彩色激光打印机IPSiO CX-8200,进行评价。但由于本彩色打印机是使用抹油定影方式,所以在对含蜡调色剂进行评价时,需改造定影部为无油定影方式。
由于本彩色打印机是双组分方式的显影方式,所以,对显影部内产生的调色剂凝聚体进行了评价。
关于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各色,分别在30℃、80%环境下,以图形面积5%,进行A4纸5000张的运行操作,其后,用A3纸2张输出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单色的实心图像,测得实心图像中的调色剂凝聚体个数。
实施例1~6,比较例1、2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比较例1   比较例2
  定影性(℃) 140 140 135 130 130 130 165 160
  耐热偏移性(℃) 190 195 200 205 210 210 190 200
  光泽度   15   13   12   10   9   8   3   2
  凝聚体数(个) 5 5 3 0 0 0 25 35

Claims (17)

1.一种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至少含有聚酯树脂、脱模剂及着色剂作为粘结树脂,还包含具有乙烯系聚合单元和聚酯系单元的混合树脂成分作为粘结树脂,该混合树脂的含量A和脱模剂的含量B,满足下式(1):
B/2≤A≤3B          式(1)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的脱模剂含量B在3.5重量%以上、10重量%以下。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聚酯树脂由线型聚酯树脂和非线型聚酯树脂组成。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当设定上述非线型聚酯树脂的软化点(℃)为C,线型聚酯树脂的软化点(℃)为D,混合树脂的软化点为E(℃)时,满足下述式(2):
C>E>D
5≤C-D≤25
C≤130℃            式(2)
5.如权利要求3或4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当设定上述非线型聚酯树脂的酸值为F(mgKOH/g),线型聚酯树脂的酸值为G(mgKOH/g),混合树脂的酸值为H(mgKOH/g)时,满足下述式(3):
H>F
H>G                式(3)
6.如权利要求1~5之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至少含有巴西棕榈蜡、褐煤蜡和氧化米蜡中的一种,作为脱模剂。
7.如权利要求1~6之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混合树脂系使用含有缩聚系树脂的原料单体及加聚系树脂的原料单体的混合物,在同一反应容器中同时进行缩聚反应和加聚反应,和/或在同一反应容器中单独进行缩聚反应和加聚反应所得到的树脂。
8.如权利要求1~7之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混合树脂的酸值为15~70(mgKOH/g)。
9.如权利要求1~8之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含有三价以上的水杨酸金属化合物。
10.如权利要求1~9之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2.5μm~7μm。
11.如权利要求1~10之任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用彩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中含有着色剂的含量为7重量%以上。
12.一种调色剂像的定影方法,通过被固定的发热体,与该发热体对置被加热的加热材料,以及将记录材料压接于该加热材料上的加压部件,对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其特征在于,该加热材料呈带状形状,上述调色剂像的调色剂为权利要求1~11之任一项所记载的图像形成用调色剂。
13.一种调色剂像的定影装置,设有固定的发热体,与该发热体对置被加热的加热材料,以及将记录材料压接于该加热材料上的加压部件,对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其特征在于,该加热材料呈带状形状,上述调色剂像的调色剂,为上述权利要求1~11之任一项所记载的图像形成用调色剂。
14.一种双组分图像形成用显影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含有权利要求1~11之任一项所记载的图像形成用调色剂和载体。
15.一种图像形成用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容器充填有权利要求1~11之任一项所记载的图像形成用调色剂或权利要求14记载的显影剂。
16.一种处理卡盒,至少包括感光体和显影手段,支承为一体,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自如,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手段保持调色剂或显影剂,该调色剂或显影剂为权利要求1~11之任一项所记载的调色剂,或权利要求14记载的显影剂。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至少设有潜像载置体,充电手段及显影手段,其特征在于:
上述充电手段使得充电部件接触该潜像载置体,通过对该充电部件施加电压进行充电;
上述显影手段使用权利要求1~11之任一项所记载的调色剂,或权利要求14所记载的显影剂。
CNB2005100893303A 2004-08-03 2005-08-02 彩色调色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28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27177A JP4458979B2 (ja) 2004-08-03 2004-08-03 フルカラー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27177/04 2004-08-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4357A true CN1734357A (zh) 2006-02-15
CN100462850C CN100462850C (zh) 2009-02-18

Family

ID=34982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933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2850C (zh) 2004-08-03 2005-08-02 彩色调色剂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34523B2 (zh)
EP (1) EP1624345B1 (zh)
JP (1) JP4458979B2 (zh)
CN (1) CN100462850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5781A (zh) * 2009-08-20 2011-03-30 花王株式会社 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CN101034265B (zh) * 2006-03-10 2011-08-03 花王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用色调剂的制造方法
CN107615175A (zh) * 2015-06-01 2018-01-1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调色剂用粘合剂树脂、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83389A (zh) * 2016-08-26 2018-03-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9014A (ja) * 2004-11-11 2006-06-0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20060240350A1 (en) * 2005-04-22 2006-10-26 Hyo Shu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developer
JP5057552B2 (ja) * 2006-06-29 2012-10-24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トナー用結着樹脂
JP2008058883A (ja) * 2006-09-04 2008-03-13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A2630933C (en) 2006-09-04 2012-08-28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ing ton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2008116580A (ja) * 2006-11-01 2008-05-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トナー供給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164716A (ja) * 2006-12-27 2008-07-1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164718A (ja) * 2006-12-27 2008-07-1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方法
JP4662958B2 (ja) * 2007-03-05 2011-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二成分現像剤
JP4808695B2 (ja) * 2007-05-11 2011-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901861B2 (en) * 2007-12-04 2011-03-08 Ricoh Company Limite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method
US8012659B2 (en) * 2007-12-14 2011-09-06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n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5252180B2 (ja) 2008-01-09 2013-07-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9169356A (ja) 2008-01-21 2009-07-30 Ricoh Co Ltd 非磁性一成分現像用トナー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JP5440749B2 (ja) * 2008-03-17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320021B2 (ja) * 2008-10-29 2013-10-23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5390848B2 (ja) * 2008-12-10 2014-01-15 花王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結晶性樹脂
JP5455477B2 (ja) * 2009-07-09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12022264A (ja) 2010-07-16 2012-02-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24449B2 (ja) 2011-02-23 2015-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54219B2 (ja) 2011-04-12 2015-07-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2223696A (ja) 2011-04-19 2012-11-15 Ricoh Co Ltd 微粒子の製造方法、微粒子製造装置、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製造装置及びトナー
JP6032529B2 (ja) 2011-05-25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3063387A (ja) 2011-09-16 2013-04-11 Ricoh Co Ltd 微粒子製造装置および微粒子製造方法、並びにトナー製造装置およびトナー製造方法
JP5861538B2 (ja) * 2012-03-29 2016-0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61537B2 (ja) * 2012-03-29 2016-0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42906A (ja) 2012-07-31 2014-03-13 Ricoh Co Ltd 微粒子製造装置、及び微粒子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るトナー
JP6223102B2 (ja) * 2013-10-03 2017-11-01 花王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結着樹脂組成物
JP2016011977A (ja) 2014-06-27 2016-0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692712B2 (ja) * 2016-07-19 2020-05-13 花王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結着樹脂の製造方法
JP6874436B2 (ja) * 2017-03-13 2021-05-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2804A (en) * 1994-05-30 1997-04-22 Fuji Xerox Co., Ltd. Liquid develop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image formation using the same
JPS53127726A (en) 1977-04-13 1978-11-08 Canon Inc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ing toner
JPS597385B2 (ja) 1981-04-08 1984-02-17 オリエント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DE69032590T2 (de) * 1989-10-05 1999-03-25 Canon Kk Wärmefixierbarer Toner und Wärmefixierverfahren
JP3142297B2 (ja) * 1991-01-18 2001-03-07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組成物
JP3091922B2 (ja) 1991-08-29 2000-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カラートナー
US5529873A (en) * 1993-04-20 1996-06-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oner
JP3210174B2 (ja) 1993-05-20 2001-09-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981831B2 (ja) 1995-02-16 1999-11-22 花王株式会社 フルカラー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132361A (zh) * 1995-03-29 1996-10-02 刘朝凌 静电复印粉用粘合树脂的制造方法
JPH09106105A (ja) 1995-08-08 1997-04-22 Ricoh Co Ltd カラートナー
JPH09304964A (ja) 1996-03-14 1997-1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トナー及び定着装置
JPH10293425A (ja) 1997-04-17 1998-11-04 Mitsubishi Chem Corp 電子写真用カラートナー
SG79236A1 (en) 1997-08-21 2001-03-20 Canon Kk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885238B1 (ja) * 1998-03-13 1999-04-19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に用いる荷電制御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65032B2 (ja) 1998-09-28 2000-07-12 花王株式会社 カラートナー
JP3073743B2 (ja) 1998-11-17 2000-08-07 花王株式会社 カラ―トナ―
JP2000181120A (ja) 1998-12-11 2000-06-30 Toshiba Corp 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61756B2 (ja) * 1998-12-17 2008-03-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3065073B1 (ja) 1999-04-01 2000-07-12 花王株式会社 フルカラ―用トナ―
JP2001051450A (ja) * 1999-06-03 2001-02-23 Minolta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カラートナー
JP4630445B2 (ja) 1999-10-26 2011-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用樹脂組成物
US6992150B2 (en) 2000-03-13 2006-01-31 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Toner bind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2023424A (ja) 2000-07-10 2002-01-23 Canon Inc カラートナー
JP4107817B2 (ja) * 2000-09-29 2008-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613490B2 (en) * 2000-10-31 2003-09-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cartridge
JP3740994B2 (ja) * 2001-03-30 2006-02-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カラートナー、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6756175B2 (en) * 2001-07-06 2004-06-29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for fixing toner
US6808852B2 (en) * 2001-09-06 2004-10-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heat-fixing method
JP4027188B2 (ja) 2001-09-06 2007-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加熱定着方法
JP2003156876A (ja) 2001-11-19 2003-05-30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非磁性一成分現像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方法
US6924073B2 (en) 2001-12-28 2005-08-02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toner cartridge, developer, developer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078232B2 (ja) 2002-03-11 2008-04-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負帯電性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917455B2 (ja) * 2002-04-22 2007-05-23 花王株式会社 正帯電性トナー
US7052815B2 (en) * 2002-05-24 2006-05-30 Ricoh Company, Limited Color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toner container containing the color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color toner
JP3897687B2 (ja) 2002-12-09 2007-03-28 花王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結着樹脂
JP4290015B2 (ja) * 2003-01-10 2009-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297455B2 (en) * 2003-07-30 2007-11-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4265B (zh) * 2006-03-10 2011-08-03 花王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用色调剂的制造方法
CN101995781A (zh) * 2009-08-20 2011-03-30 花王株式会社 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CN101995781B (zh) * 2009-08-20 2013-10-23 花王株式会社 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US9017912B2 (en) 2009-08-20 2015-04-28 Ka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CN107615175A (zh) * 2015-06-01 2018-01-1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调色剂用粘合剂树脂、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83389A (zh) * 2016-08-26 2018-03-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24345B1 (en) 2013-02-13
JP2006047585A (ja) 2006-02-16
US8034523B2 (en) 2011-10-11
US20060051692A1 (en) 2006-03-09
CN100462850C (zh) 2009-02-18
EP1624345A1 (en) 2006-02-08
JP4458979B2 (ja) 201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34357A (zh) 彩色调色剂
CN1161659C (zh) 色调剂和成像方法
CN1315008C (zh) 磁性调色剂
CN1955850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CN101038454A (zh) 墨粉、显影设备、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使用所述墨粉的图像形成方法
CN1739067A (zh)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印刷色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550919A (zh) 磁性载体及双组分显影剂
CN101038455A (zh) 图像形成方法与图像形成设备
CN1521571A (zh) 用于显影静电潜像的调色剂和显影剂及成像装置
CN1614519A (zh) 黄色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及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CN1776533A (zh) 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664708A (zh)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595302A (zh) 彩色调色剂
CN1527143A (zh) 彩色调色剂
CN1752854A (zh)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以及制造该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方法
CN1573581A (zh) 调色剂和显影剂、成像方法及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CN1867868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61494A (zh)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150661A (zh) 用于静电影像显影的调色剂
CN1347014A (zh) 图像形成用墨粉、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749867A (zh) 调色剂
CN1862396A (zh) 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调色剂和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调色剂所用的树脂颗粒分散液
CN1749866A (zh) 静电潜影显像用调色剂、显影剂以及所述调色剂的制法
CN1584747A (zh) 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742239A (zh) 调色剂、双成分显影剂以及成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8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