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3305A - 调色剂、显影剂、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显影剂、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3305A
CN1823305A CNA2004800202510A CN200480020251A CN1823305A CN 1823305 A CN1823305 A CN 1823305A CN A2004800202510 A CNA2004800202510 A CN A2004800202510A CN 200480020251 A CN200480020251 A CN 200480020251A CN 1823305 A CN1823305 A CN 1823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latent image
electrostatic latent
contac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202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4129C (zh
Inventor
市川智之
望月贤
岩本康敬
杉浦英树
滝川唯雄
金生敏彦
野田英利
八寻周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405578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823305(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3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3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412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412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04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 G03G9/0806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whereby chemical synthesis of at least one of the toner components takes pla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5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non-homogenuous distribution of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兼具转印性、定影性、清洗性,并且可以形成高精细的图像的调色剂。该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而构成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该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15~40%,该接地面积(D)是该调色剂与对象面的接触面的总面积。该调色剂是作成了可以具有适当的接地面积地与潜像载体接触的形状的调色剂,可以显示高的转印率,并可以防止转印污迹。

Description

调色剂、显影剂、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静电复印工艺的图像形成的调色剂以及显影剂,另外,还涉及使用该显影剂的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包含:通过放电对作为潜像载体的感光体的表面赋予电荷的带电工序、曝光带电的感光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工序、将调色剂供给到形成在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上而显影的显影工序、将感光体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转印体表面的转印工序、定影被转印体表面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工序、在转印工序后除去残留在图像载体表面的调色剂的清洗工序。近年,对高像质化的要求提高,特别是,为了实现高精细的彩色图像形成,调色剂的小粒径化、球形化不断地发展。通过小粒径化,点(ドツト)再现性良好,通过球形化,可以谋求显影性、转印性的提高。由于按照以前的混炼粉碎法制造这样的小粒径化、球形化的调色剂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逐渐地采用了通过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分散聚合法等制造的聚合调色剂。
可是,如果将调色剂小径化至几个μm以下,由于在调色剂和感光体之间发挥作用的范德瓦耳斯力等非静电附着力相对于自重增大,因此从感光体的脱模性变差,并对转印性、清洗性等带来影响。
另一方面,被球形化而接近于球的形状的调色剂由于比用混炼粉碎法得到的不定形的调色剂的与感光体等的附着力小,从感光体的脱模性好,因此,可以得到高的转印率。另外,调色剂粒子之间的附着力也小,容易受电力线的影响,因此,对沿着电力线的潜像进行忠实的转印。可是,被转印体从感光体脱离时,在感光体和被转印体之间产生高的电场(破裂(バ一スト))现象,被转印体以及感光体上的调色剂混乱,存在在被转印体上产生调色剂的污迹(ちり)的问题点。
另外,接近于真球的调色剂,在转印到转印纸上后的未定影的状态时,由于如上述的调色剂之间的附着力小,容易因与定影工序的定影部件接触而滚动,产生图像的紊乱。
另外,接近真球的调色剂,存在着用以前使用的刮板清洗机(ブレ一ドクリ一ニング)难以清洗的问题点。这是因为球形化的调色剂容易在感光体表面滚动,而从感光体和清洗刮板的间隙挤过去。
由于以上原因,在考虑小粒径化、球形化的调色剂的设计上,为了得到适当的调色剂与感光体的附着力、或调色剂之间的附着力,控制调色剂的表面形状成为了新的课题。至此,特别是以清洗性的改善为目的,提出了各种控制球形、小粒径调色剂的形状的方案。例如,使用作为表示调色剂粒子圆的程度的指标的形状系数SF-1、表示调色剂粒子的凹凸程度的指标的形状系数SF-2来表示调色剂的形状,规定SF-1、SF-2的一种或两者来控制调色剂的形状,从而谋求清洗性的改善(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6)。
可是,如果改善清洗性,调色剂的表面形状大多难以兼具良好的转印性或定影性。不仅只从清洗性,而且还从转印性、定影性等的改善的观点看,对调色剂的表面形状还没有研究。
专利文献1:特开2000-1223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0-2673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1-312191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2-23408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2-311775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平9-1794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兼具转印性、定影性、清洗性,并可以形成高精细的图像的调色剂。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者们进行了悉心研究的结果发现,使图像形成工艺的各工序中的调色剂与部件的附着力为适当的范围,可以控制调色剂的表面形状,通过与各部件适度的接触而形成高品质的图像。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措施如下。
<1>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该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而构成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该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15~40%,该接地面积(D)是该调色剂中与对象面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2>按照上述<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上述接地面积(D)定义为:从水平的玻璃平板上方10cm的位置用网眼22μm的筛网边筛选该调色剂10秒钟边使之落下,并落到上述的水平玻璃平板上时的该调色剂与该玻璃平板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3>按照上述<2>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在上述调色剂与上述玻璃平板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个中,该接触部分的长轴L和短轴M的比率(L/M)满足(L/M)>3的关系。
<4>按照上述<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上述接地面积(D)为上述调色剂与潜像载体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A),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该调色剂与潜像载体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A)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A/S)。
<5>按照上述<4>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在上述调色剂与上述潜像载体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个中,该接触部分的长轴L和短轴M的比率(L/M)满足(L/M)>3的关系。
<6>按照上述<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上述接地面积(D)为上述调色剂与中间转印体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B),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该调色剂与中间转印体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B)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B/S)。
<7>按照上述<6>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在上述调色剂与上述中间转印体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个中,该接触部分的长轴L和短轴M的比率(L/M)满足(L/M)>3的关系。
<8>按照上述<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上述接地面积(D)为上述调色剂与定影部件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C),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该调色剂与定影部件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C)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C/S)。
<9>按照上述<8>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在上述调色剂与上述定影部件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个中,该接触部分的长轴L和短轴M的比率(L/M)满足(L/M)>3的关系。
<10>按照上述<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形状系数SF-2的值为120~150。
<11>按照上述<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体积平均粒径(Dv)为3.0μm~8.0μm,体积平均粒径(Dv)与个数平均粒径(Dn)之比(Dv/Dn)为1.00~1.30。
<12>按照上述<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粒子当量圆直径以个数基准计为2.0μm或2.0μm以下的粒子含有率为20%或20%以下。
<13>按照上述<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粘合剂树脂包含改性聚酯(i)。
<14>按照上述<13>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粘合剂树脂含有上述改性聚酯(i)和未改性聚酯(ii),且(i)和(ii)的重量比为5/95~80/20。
<15>按照上述<13>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是使至少将具有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的聚酯预聚物、聚酯、着色剂、脱模剂、无机填料分散到有机溶剂中的调色剂材料液在水系介质中进行交联和/或扩链反应而得到的。
<16>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显影剂,该显影剂是含有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二成分显影剂,其特征在于,
该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而构成的调色剂,
该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
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15~40%,该接地面积(D)是该调色剂中与对象面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17>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显影剂,该显影剂是含有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单成分显影剂,其特征在于,
该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而构成的调色剂,
该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
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15~40%,该接地面积(D)是该调色剂中与对象面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18>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是由显影剂载体担载、传送显影剂,并在与潜像载体相对方向的位置形成电场,显影潜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显影剂含有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该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而构成的调色剂,
该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
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15~40%,该接地面积(D)是该调色剂中与对象面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19>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至少包含担载潜像的潜像载体、和将调色剂供给到在该潜像载体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上并可视图像化的显影装置并支持为一体,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装卸自由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该显影装置是由显影剂载体担载、传送显影剂,并在与潜像载体相对方向的位置形成电场,显影潜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装置,
该显影剂含有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该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而构成的调色剂,
该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
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15~40%,该接地面积(D)是该调色剂中与对象面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是具有:
担载潜像的潜像载体、
均一地对该潜像载体表面实施带电的带电装置、
在带电的该潜像载体的表面基于图像数据进行曝光,写入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
将调色剂供给到在该潜像载体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上并可视图像化的显影装置、
将该潜像载体表面的可视图像转印到被转印装置上的转印装置、
使被转印体上的可视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显影装置是由显影剂载体担载、传送显影剂,并在与潜像载体相对方向的位置形成电场,显影潜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装置,
该显影剂含有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该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而构成的调色剂,
该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
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15~40%,该接地面积(D)是该调色剂中与对象面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21>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均一地对潜像载体表面实施带电的带电工序、
在带电的该潜像载体的表面基于图像数据进行曝光,写入静电潜像的曝光工序、
将调色剂供给到在该潜像载体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上并可视图像化的显影工序、
将该潜像载体表面的可视图像转印到被转印装置上的转印工序、
使被转印体上的可视图像定影的定影工序,
该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而构成的调色剂,
该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
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15~40%,该接地面积(D)是该调色剂中与对象面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形状的一例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图2是示出调色剂与玻璃平板的接触面中的长轴L和短轴M的模式图。
[图3A]图3A是示出近乎球形的调色剂与玻璃平板的接触方式的模式图。
[图3B]图3B是示出本发明的调色剂与玻璃平板的接触方式的模式图。
[图3C]图3C是示出由混炼粉碎法得到的不定形的调色剂与玻璃平板的接触方式的模式图。
[图4]图4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构成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案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本发明是用于使用了电子照相工艺的图像形成的调色剂,该调色剂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着色剂而构成,并且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
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是光学地检测粒子,将相当于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周长用真实粒子的周长除的值。具体地,使用流动式粒子图像分析装置(FPIA-2000;シスメツクス社制造)进行测定。在规定的容器中,加入100~150mL预先除去了杂质固体物质的水,加入0.1~0.5mL的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再加入测定试料0.1~9.5g左右。将分散了试料的悬浮液用超声波分散器进行约1~3分钟的分散处理,使分散液浓度为3000~10000个/μL,测定调色剂的形状以及分布。
平均圆形度如果为0.95或0.95以上,本发明的调色剂为投影形状近似圆形的调色剂,点再现性优异,可以得到高的转印率。平均圆形度不足0.95时,调色剂成为远离球形的形状,点再现性变差,另外,由于与作为潜像载体的感光体的接触点变多,因此,脱模性变差,转印率降低。
另外,本发明的调色剂在表面具有适度的凹凸。如前面所述,调色剂和潜像载体、或调色剂之间的附着力小的球形调色剂,虽然可以得到高的转印率,但在转印污迹的产生、清洗性降低等方面产生问题。因此,调色剂表面可以不是光滑的,具有凹凸,从而与潜像载体适度接触。图1是作为一个例子示出本发明的调色剂形状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本发明的调色剂是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处于15~40%的范围的调色剂。这里,所谓接地面积(D),是指与调色剂中的对象面的接触面的面积,当接触面为2个或2个以上时,是指其总面积。
另外,本发明的调色剂是调色剂中的与潜像载体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A)相对于调色剂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A/S)处于15~40%的范围的调色剂。
另外,本发明的调色剂是调色剂中的与中间转印体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B)相对于调色剂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B/S)处于15~40%的范围的调色剂。
另外,本发明的调色剂是调色剂中的与定影部件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C)相对于调色剂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C/S)处于15~40%的范围的调色剂。
这些A/S、B/S、C/S的值的测定法如下。首先,准备被当作模拟的潜像载体、中间转印体、定影部件的玻璃平板(例如,标准地使用的透明色的玻璃载片(2mm)),在其上准备网眼22μm的筛网。在筛网上加载调色剂,通过从10cm的高度赋予10秒钟的振动进行筛选,在玻璃平板上均一地少量载有调色剂。从下面用高性能数码相机(COOL PIX 5000,492万像素:NICON社制造)拍摄此状态的玻璃平板。此时的图像是可以区分并识别为调色剂与玻璃面接触的部分和不接触的部分的图像。将拍摄的此图像输入个人电脑中,进行图像解析(Image-Pro Plus:プラネトロン社制造)。图像解析时,将调色剂与玻璃面接触的区域涂黑,将该区域作为「D」(模拟的A、B或C),求出其面积,另外,对调色剂整体的轮廓描成黑线,将被线包围的全部区域作为「S」,求出其面积。由此,可以最终求出D/S(模拟的A/S、B/S或C/S)。以上的图像处理是对100个或100个以上的样品调色剂进行。
这里,使用玻璃平板作为模拟的潜像载体、中间转印体、定影部件是因为,比较调色剂粒子的半径和实际的感光体、中间转印体、定影部件的曲率半径,这些部件的形状即使是鼓状、带状或滚筒状的任何一种,也可以使与调色剂相接触的各部件的表面近似于平面。
上述D/S、A/S、B/S、C/S的值为15~40%,是指调色剂分别与潜像载体、中间转印体、定影部件具有适度的接地面积而接触的形状。
A/S值不足15%时,由于调色剂与潜像载体的接触不充分,不能改善转印污迹、清洗性。另外,如果A/S值超过40%,由于调色剂对潜像载体的附着力增加,脱模性变差,导致转印率降低。
B/S值不足15%时,由于调色剂与中间转印体的接触不充分,向转印纸上进行二次转印时,容易发生转印污迹。另外,如果B/S值超过40%,由于调色剂对中间转印体的附着力增加,脱模性变差,导致二次转印率降低。
C/S值不足15%时,在进入定影工序时,由于转印纸上未定影的调色剂与定影辊等定影部件的接触不充分,未定影的调色剂在转印纸上滚动等而导致图像紊乱。另一方面,如果C/S值超过40%,由于调色剂与定影部件的接地面积变大,在转印纸上容易扩展,因此,定影后的调色剂图像成为细线的再现性等不充分的图像。
本发明的调色剂优选与潜像载体、中间转印体、定影部件等各部件以线接触的状态接触。即,意味着上述说明中的A/S、B/S、C/S值为15~40%的状态,作为其状态,是点接触(值为15%或15%以下)和面接触(值超过40%)之间,连接点接触,则显示模拟地成为线状的接触状态。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调色剂和被当作潜像载体、中间转印体、定影部件的玻璃平板接触部分的至少一个中,该接触部分的长轴L和短轴M的比率(L/M)显示满足(L/M)>3的关系。调色剂粒子的形状根据各粒子多少有些差异,但优选在至少超过半数的调色剂粒子中,在该调色剂粒子与上述玻璃平板接触部分的至少一个中,满足上述(L/M)>3的关系,更加优选在70%或70%以上的调色剂粒子中,在该调色剂粒子与上述玻璃平板接触部分的至少一个中,满足上述(L/M)>3的关系。
另外,图2示出表示接触面的长轴L和短轴M的模式图。从调色剂与玻璃平板接触部分的长轴L和短轴M计算L/M的值。
图3A~图3C是表示由于调色剂形状不同引起的与玻璃平板的接触方式的模式图。在模式图中,将在玻璃板上搭载的调色剂的接触面涂黑表示。图3A是近乎球形的调色剂,由于是表面上凹凸少的形状,与玻璃平板成接近于点接触的状态。另外,图3C是通过混炼粉碎法得到的不定形调色剂,与玻璃平板成面接触。如图3A,在调色剂与玻璃平板接近于点接触的状态时,调色剂与对方部件的接地面积小,例如,如果对方是潜像载体或中间转印体,由于调色剂的脱模性良好,可以得到高的转印率。可是,相反,由于调色剂对对方部件的附着力小,产生转印污迹或引起清洗性的降低。另外,在进入定影工序时,由于转印纸上的未定影调色剂与定影部件的接触不充分,未定影调色剂在转印纸上滚动等而导致图像紊乱。
如图3C,在调色剂与玻璃平板为面接触时,调色剂与对方部件的接地面积大,例如,对方为潜像载体时,由于从调色剂的潜像载体的脱模性差,因此,转印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与潜像载体的附着力大,容易通过清洗刮板进行清洗。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调色剂,如图3B所示,与玻璃平板的接触面是连接点接触而成为模拟的线状的线接触的状态,是至少含有一个长轴L和短轴M的关系满足(L/M)>3的接触面的状态。如果调色剂与潜像载体是至少含有一个满足(L/M)>3的接触面的线接触的状态,由于不成为那样强的附着力,调色剂对潜像载体显示良好的脱模性,故可以得到高的转印率。另外,由于可以抑制潜像载体上的调色剂的滚动,还可以得到调色剂之间的适度的接触,因此,可以防止转印污迹,改善清洗性。另外,在中间转印体上,具有良好的脱模性并显示高的二次转印率,同时因适度的附着力而可以防止转印污迹。另外,在定影工序中,由于与定影辊等定影部件适度接触,不会产生因调色剂滚动等而引起的图像紊乱,另外,由于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的调色剂之间具有适度的附着力,因此,可以得到调色剂紧密地填充的高品质的定影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调色剂优选形状系数SF-2的值为120~150的。形状系数SF-2是表示调色剂的形状的凹凸程度的参数,是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800:日立制作所制造)拍摄调色剂的照片,用图像解析装置(LUSEX3:ニレコ社制造)将其进行解析而算出的。具体地,如以下的式I所示,是将可以将调色剂投影为2维平面的图形的周长PERI的二次方用图形面积AREA除,并乘以100π/4的值。
SF-2={(PERI)2/AREA}×(100π/4)...式I
SF-2值不足120时,调色剂表面形状凹凸少,不能得到与潜像载体等的充分的接地面积。另外,SF-2值越大,调色剂形状的凹凸越发变得显著,但如果超过150,则由于表面的凹凸,在转印时,不能进行对潜像的忠实的调色剂的移动等,导致图像品质的降低,因此,不为优选。
另外,本发明的调色剂优选体积平均粒径(Dv)为3.0μm~8.0μm,并且体积平均粒径(Dv)与个数平均粒径(Dn)之比(Dv/Dn)为1.00~1.30的调色剂。通过作成具有这样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的调色剂,耐热保存性、低温定影性、耐热透印性的任何一种均优异,特别是,在用于全彩色复印机等时,可以得到图像的优异的光泽性。
一般地,可以说调色剂的粒径越小,对获得高析像且高像质的图像越有利,但相反,对转印性和清洗性越不利。另外,体积平均粒径比本发明的范围小时,在二成分显影剂中,在显影装置长期搅拌时,在磁性载体的表面,调色剂熔融粘着,使磁性载体的带电能力降低,在使用单成分显影剂时,容易发生对显影辊的调色剂成膜、或对用于将调色剂进行薄层化的刮板等部件的调色剂的熔融粘着。
相反,当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比本发明的范围大时,难以得到高析像且高像质的图像,同时,在进行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平衡时,有时调色剂的粒径的变动变大。
另外,如果Dv/Dn超过1.30,由于带电量分布变宽,析像力也降低,故不为优选。
调色剂的平均粒径以及粒径分布,可以使用コ一ルタ一カウンタ一TA-II、コ一ルタ一マルチサイザ一II(均为コ一ルタ一社制造)来测定。在本发明中,使用コ一ルタ一カウンタ一TA-II型,并连接到输出个数分布、体积分布的接ロ(インタ一フエイス)(日科技研社制造)以及个人电脑(PC9801:NEC社制造)来测定。
另外,调色剂粒子可以是当量圆直径以个数基准计为2.0μm或2.0μm以下的粒子,即,所谓的微粉的含有率为20%的粒子。如果微粉的含有率超过20%,使用二成分显影剂时,引起对磁性载体的附着,或不能以高水平谋求带电的稳定性。而且,由于引起调色剂飞散或底层污染等,故不为优选。
这里,当量圆直径以及当量圆直径以个数基准计为2.0μm或2.0μm以下的粒子的含有率的测定,可以使用流动式粒子图像分析装置(FPIA-1000:SYSMEX社制造)来测定。装置以及测定的概要在特开平8-136439号公报中有所记载。使用1级氯化钠配制成1%NaCl水溶液后,在50~100ml通过了0.45μm过滤器的液体中加入0.1~5ml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优选烷基苯磺酸盐,再加入试料1~10mg。将其用超声波分散机进行1分钟的分散处理,使用将粒子浓度调整为5000~15000个/μl的分散液进行测定。粒子个数的测定是将具有与用CCD相机拍摄的2维图像面积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作为当量圆直径来进行计算。由CCD的像素的精度,将当量圆直径0.6μm或0.6μm以上作为有效,得到粒子的测定数据。
本发明涉及的调色剂,可以举出例如用以下的构成材料制作的调色剂。
(改性聚酯)
本发明的调色剂含有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改性聚酯(i)。作为改性聚酯(i),是指在聚酯树脂中存在酯键以外的键基团,或在聚酯树脂中结构不同的树脂成分以共价键、离子键等键合的状态。具体地,是指在聚酯末端导入与羧酸基团、羟基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等官能团,再与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反应,将聚酯末端改性了的物质。
作为改性聚酯(i),可以举出由具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A)和胺类(B)的反应而得到的尿素改性聚酯等。作为具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A),可以举出使多元醇(PO)和多元酸(PC)的缩聚物、并且具有活泼氢基团的聚酯再与多异氰酸酯化合物(PIC)反应的物质等。作为上述聚酯所具有的活泼氢基团,可以举出羟基(醇性羟基以及酚性羟基)、氨基、羧基、巯基等,这些当中,优选的为醇性羟基。
尿素改性聚酯按照如下的方法生成。
作为多元醇化合物(PO),可以举出2元醇(DIO)以及3元或3元以上的醇(TO),优选(DIO)单独、或(DIO)与少量的(TO)的混合物。作为2元醇(DIO),可以举出亚烷基二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等);亚烷基醚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等);脂环式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加氢双酚A等);双酚类(双酚A、双酚F、双酚S等);上述脂环式二醇的烯化氧(氧化乙烯、氧化丙烯、氧化丁烯等)加成物;上述双酚类的烯化氧(氧化乙烯、氧化丙烯、氧化丁烯等)加成物等。这些当中,优选的是碳原子数为2~12的亚烷基二醇以及双酚类的烯化氧加成物,特别优选的是双酚类烯化氧加成物、以及同时使用它和碳原子数为2~12的亚烷基二醇。作为3元或3元以上的多元醇(TO),可以举出3~8元或其以上的多元脂肪醇(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山梨糖醇等);3元或3元以上的酚类(三酚PA、苯酚酚醛清漆树脂、甲酚酚醛清漆树脂等);上述3元或3元以上的多酚类的烯化氧加成物等。
作为多元酸(PC),可以举出2元酸(DIC)和3元或3元以上的多元酸(TC),优选DIC单独、以及DIC和少量的(TC)的混合物。作为2元酸(DIC),可以举出亚烷基二羧酸(丁二酸、己二酸、癸二酸等);亚烯基二羧酸(马来酸、富马酸等);芳香族二羧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萘二甲酸等)等。这些当中,优选的是碳原子数为4~20的亚烯基二羧酸以及碳原子数为8~20的芳香族二羧酸。作为3元或3元以上的多元酸(TC),可以举出碳原子数为9~20的芳香族多元酸(偏苯三酸、均苯四酸等)等。另外,作为多元酸(PC),也可以使用上述酸的酸酐或低级烷基酯(甲酯、乙酯、异丙脂等)与多元醇(PO)反应。
多元醇(PO)与多元酸(PC)的比率,作为羟基[OH]和羧基[COOH]的当量比[OH]/[COOH]通常为2/1~1/1,优选1.5/1~1/1,更加优选1.3/1~1.02/1。
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PIC),可以举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6-二异氰酸甲基己酸酯等);脂环式多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甲苯撑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芳香脂肪族二异氰酸酯(α,α,α’,α’-四甲基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等);异氰尿酸酯类;将上述多异氰酸酯用酚衍生物、肟、己内酰胺等封闭的物质;以及这些的2种或2种以上的并用。
多异氰酸酯化合物(PIC)的比率,作为异氰酸酯基团[NCO]和具有羟基的聚酯的羟基[OH]的当量比[NCO]/[OH],通常为5/1~1/1,优选4/1~1.2/1,更加优选2.5/1~1.5/1。[NCO]/[OH]超过5时,低温定影性恶化。[NCO]的摩尔比不足1时,当使用尿素改性聚酯时,该聚酯中的尿素含量变低,耐热透印性恶化。
具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A)中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PIC)构成成分的含量通常为0.5~40重量%,优选1~30重量%,更加优选2~20重量%。不足0.5重量%时,耐热透印性恶化,同时在兼具耐热保存性和低温定影性方面变得不利。另外,如果超过40重量%,低温定影性恶化。每1分子具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A)中含有的异氰酸酯基团通常为1个或1个以上,优选平均1.5~3个,更加优选平均1.8~2.5个。每1分子中不足1个时,尿素改性聚酯的分子量变低,耐透印性恶化。
接着,作为与聚酯预聚物(A)反应的胺类(B),可以举出二胺(B1)、3元或3元以上的多元胺化合物(B2)、氨基醇(B3)、氨基硫醇(B4)、氨基酸(B5)以及使(B1)~(B5)的氨基封闭了的物质(B6)等。
作为二胺化合物(B1),可以举出芳香族二胺(苯二胺、二乙基甲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甲烷等);脂环式二胺(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环己基甲烷、二氨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胺等);以及脂肪族二胺(乙二胺、四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等)等。作为3元或3元以上的多元胺化合物(B2),可以举出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等。作为氨基醇(B3),可以举出乙醇胺、羟乙基苯胺等。作为氨基硫醇(B4),可以举出氨基乙硫醇、氨基丙硫醇等。作为氨基酸(B5),可以举出氨基丙酸、氨基己酸等。作为使(B1)~(B5)的氨基封闭了的物质(B6),可以举出由上述的(B1)~(B5)的胺类和酮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甲酮等)得到的酮亚胺化合物、噁唑烷化合物等。这些胺类(B)中,优选的是(B1)以及(B1)和少量的B2的混合物。
胺类(B)的比率,作为具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A)中的异氰酸酯基团[NCO]和胺类(B)中的氨基[NHx]的当量比[NCO]/[NHx],通常为1/2~2/1,优选1.5/1~1/1.5,更加优选1.2/1~1/1.2。若[NCO]/[NHx]超过2或不足1/2,则尿素改性聚酯的分子量变低,耐透印性恶化。
另外,在尿素改性聚酯中,也可以含有脲键和尿烷键。脲键含量和尿烷键含量的摩尔比通常为100/0~10/90,优选80/20~20/80,更加优选60/40~30/70。脲键的摩尔比不足10%时,耐热透印性恶化。
本发明中使用的改性聚酯(i)可以通过一步法、预聚物法来制造。改性聚酯(i)的重均分子量通常为1万或1万以上,优选2万~1000万,更加优选3万~100万。此时的最大分子量优选1000~10000,不足1000时,难以进行扩链反应,并且调色剂的弹性少,其结果,耐热透印性恶化。如果超过10000,在定影性降低或粒子化或粉碎时,制造上的问题变高。改性聚酯(i)的数均分子量,在使用后述的未改性聚酯(ii)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容易得到上述重均分子量的数均分子量。(i)单独的场合,数均分子量通常为20000或20000以下,优选1000~10000,更加优选2000~8000。如果超过20000,低温定影性以及用于全彩色装置时的光泽性恶化。
在用于得到改性聚酯(i)的聚酯预聚物(A)和胺类(B)的交联和/或扩链反应中,可以视需要使用反应停止剂来调整得到的尿素改性聚酯的分子量。作为反应停止剂,可以举出单胺(二乙胺、二丁胺、丁胺、月桂胺等)以及将这些封闭的物质(酮亚胺化合物)等。
另外,生成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以THF作为溶剂,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来测定。
(未改性聚酯)
在本发明中,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上述改性聚酯(i),而且含有该(i)的同时,还可以含有未改性聚酯(ii)作为粘合剂树脂成分。通过同时使用(ii),低温定影性以及用于全彩色装置时的光泽性提高,比单独使用时优选。作为(ii),可以举出与上述(i)的聚酯成分同样的多元醇(PO)和多元酸(PC)的缩聚物等,优选的也与(i)相同。另外,(ii)不仅可以是未改性的聚酯,也可以是使用脲键以外的化学键改性的物质,例如,还可以用尿烷键改性。在低温定影性、耐热透印性方面看,优选(i)与(ii)至少部分相溶的。因此,(i)的聚酯成分和(ii)优选相似的组成。含有(ii)时的(i)和(ii)的重量比通常为5/95~80/20,优选5/95~30/70,更加优选5/95~25/75,特别优选7/93~20/80。(i)的重量比不足5%时,存在耐热透印性恶化,同时在兼具耐热保存性和低温定影性的方面不利。
(ii)的最大分子量,通常为1000~10000,优选2000~8000,更加优选2000~5000。不足1000时,耐热保存性恶化,而超过10000时,低温定影性恶化。(ii)的羟值优选5或5以上,更加优选10~120,特别优选20~80。不足5时,在兼具耐热保存性和低温定影性的方面不利。(ii)的酸值优选1~5,更为优选2~4。由于在蜡中使用高酸值的蜡,低酸值粘合剂由于导致带电或高体积电阻,因此,粘合剂容易与在二成分类显影剂中使用的调色剂调合。
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Tg)通常为35~70℃,优选55~65℃。不足35℃时,调色剂的耐热保存性恶化,如果超过70℃,则低温定影性变得不充分。尿素改性聚酯,由于容易存在于得到的调色剂母体粒子的表面,因此,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与已知的聚酯类调色剂相比较,即使玻璃化转变点低,也显示耐热保存性良好的倾向。另外,玻璃化转变点(Tg)可以通过差示扫描热量计(DSC)来测定。
(着色剂)
作为着色剂,可以完全使用已知的染料以及颜料,例如,可以使用炭黑、苯胺黑染料、铁黑、纳夫妥黄S、汉撒黄(10G、5G、G)、镉黄、黄色氧化铁、土黄、铬黄、钛黄、多偶氮黄、油黄(オイルイエロ一)、汉撒黄(GR、A、RN、R)、颜料黄L、联苯胺黄(G、GR)、永久黄(NCG)、乌尔康坚牢黄(5G、R)、酒石黄色淀、喹啉黄色淀、アンスラザンイエロ一BGL、异吲哚啉酮黄、氧化铁红、红丹、铅红、镉红、镉汞红、锑红、永久红4R、玫瑰红、颜料火红(フアイセ一レツド)、对氯邻硝基苯胺红、立索尔坚牢红G、艳坚牢红、亮洋红BS、永久红(F2R、F4R、FRL、FRLL、F4RH)、坚牢红VD、ベルカンフアストルビンB、亮猩红G、立索尔玉红GX、永久红F5R、亮洋红6B、颜料红3B、枣红5B、甲苯胺紫红、永久枣红F2K、赫里奥枣红BL、枣红10B、邦褐淡红、邦褐中间红、曙红色淀、若丹明色淀B、若丹明色淀Y、茜素色沉淀、蒂奥因迪戈红B、硫靛紫红、油红(オイルレツド)、喹吖啶酮红、吡唑啉酮红、多偶氮红、钼铬红、联苯胺橙、ペリノンオレンジ、油橙(オイルオレンジ)、钴蓝、赛璐里安蓝、碱性蓝色淀、孔雀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坚牢蓝、阴丹士林蓝(RS、BC)、靛蓝、群青、普鲁士蓝、蒽醌蓝、坚牢猩红B、甲基紫色淀、钴紫、锰紫、二噁烷紫、蒽醌紫、铬绿、锌绿、氧化铬、维利迪安颜料、祖母绿、颜料绿B、纳夫妥绿B、绿光金黄色重氮类颜料、酸性绿色淀、孔雀绿沉淀色淀、酞菁绿、蒽醌绿、氧化钛、锌白、锌钡白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着色剂的含量相对于调色剂通常为1~15重量%,优选3~10重量%。
着色剂还可以作为与树脂复合化的母体胶料使用。作为母体胶料的制造或与母体胶料一起被混炼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举出聚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聚乙烯基甲苯等苯乙烯及其取代物的聚合物、或这些与乙烯基化合物的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环氧树脂、环氧多醇树脂、聚氨酯、聚酰胺、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酸树脂、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树脂、脂肪族或脂环族烃树脂、芳香族类石油树脂、氯化链烷烃、石油蜡等,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
上述母体胶料可以施加高剪切力混合、混炼母体胶料用树脂和着色剂来得到。此时,为了提高着色剂和树脂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用有机溶剂。另外,由于将被称为所谓的急骤蒸发法的着色剂的含水水性浆料与树脂和有机溶剂一起混合混炼,使着色剂移动到树脂侧,除去水分和有机溶剂成分的方法也可以将着色剂的湿饼直接使用,不必干燥,可以优选使用。混合混炼可以优选使用3辊辊碾机等的高剪切分散装置。
(带电控制剂)
作为带电控制剂,可以使用已知的物质,例如苯胺黑类染料、三苯甲烷类染料、含铬金属配位化合物染料、钼酸螯合颜料、若丹明类染料、烷氧基类胺、季铵盐(包含氟改性季铵盐)、烷基酰胺、磷的单质或化合物、钨的单质或化合物、氟类活性剂、水杨酸金属以及水杨酸衍生物的金属盐等。具体地,可以举出苯胺黑类染料的ボントロン03、季铵盐的ボントロンP-51、含有金属的偶氮染料的ボントロンS-34、萘酚-1-羧酸类金属配位化合物的E-82、水杨酸类金属配位化合物的E-84、酚类缩合物的E-89(以上,オリエント化学工业社制造)、季铵盐钼配位化合物的TP-302、TP-415(以上,保土谷化学工业社制造)、季铵盐的拷贝负荷(コピ一チヤ一ジ)PSY VP2038、三苯甲烷衍生物的拷贝蓝(コピ一ブル一)PR、季铵盐的拷贝负荷(コピ一チヤ一ジ)NEG VP2036、拷贝负荷(コピ一チヤ一ジ)NX VP434(以上,ヘキスト社制造)、LRA-901、硼配位化合物的LR-147(日本カ一リツト社制)、铜酞菁、苝、喹吖酮、偶氮类颜料、其他的具有磺酸基、羧基、季铵盐等官能团的高分子类化合物。其中,特别优选使用控制调色剂为负极性的物质。
带电控制剂的使用量是由粘合剂树脂的种类、视需要使用的添加剂的有无、包含分散方法的调色剂制造方法决定的,并不是一概的限定,但优选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使用0.1~10重量份的范围。优选0.2~5重量份的范围。在超过10重量份的场合,调色剂的带电性过大,使带电控制剂的效果降低,与显影辊的静电吸引力增大,导致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或图像浓度的降低。
(脱模剂)
作为脱模剂,熔点50~120℃的低熔点蜡,在与粘合剂树脂的分散中,更加有效地在定影辊和调色剂界面之间起到作为脱模剂的作用,由此,不在定影辊上涂布如油等脱模剂,也对高温透印性显示效果。作为这样的蜡成分,可以举出以下物质。作为蜡类以及蜡类,可以举出巴西棕榈蜡、棉蜡、树蜡、米蜡等植物类蜡、蜂蜡、含水羊毛脂等动物类蜡、地蜡、セルシン等矿物类蜡、以及石蜡、微晶蜡、凡士林等石油蜡等。另外,除这些天然蜡以外,还可以举出费-托合成蜡、聚乙烯蜡等合成烃蜡、酯、酮、醚等合成蜡等。另外,还可以使用12-羟基硬脂酰胺、硬脂酰胺、邻苯二甲酰亚胺、氯代烃等脂肪酰胺、以及作为低分子量的结晶性高分子树脂的聚甲基丙烯酸正十八烷基酯、聚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等聚丙烯酸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例如,丙烯酸正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的共聚物等)等、在侧链具有长的烷基的结晶性高分子等。
带电控制剂、脱模剂可以与母体胶料、粘合剂树脂一起熔融混炼,当然,也可以在溶解、分散到有机溶剂中时加入。
(外添加剂)
作为用于辅助调色剂粒子的流动性或显影性、带电性的外添加剂,可以优选使用无机微粒。该无机微粒的一次粒径优选5×10-3~2μm,特别优选5×10-3~0.5μm。另外,由BET法得到的比表面积,优选20~500m2/g。该无机微粒的使用比例,优选为调色剂的0.01~5重量%,特别是优选0.01~2.0重量%。作为无机微粒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钛酸钡、钛酸镁、钛酸钙、钛酸锶、氧化锌、氧化锡、石英砂、粘土、云母、硅灰石、硅藻土、氧化铬、氧化铈、氧化铁红、三氧化锑、氧化镁、氧化锆、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碳化硅、氮化硅等。
此外,还可以举出高分子类微粒,例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或悬浮聚合、分散聚合得到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共聚物或由聚硅氧烷、苯并鸟粪胺、尼龙等缩聚类、热固性树脂得到的聚合物粒子。
这样的外添加剂进行表面处理,提高疏水性,即使是在高湿度下,也能够防止流动特性或带电特性的恶化。可以举出,例如硅烷偶合剂、甲硅烷基化剂、具有氟代烷基的硅烷偶合剂、有机钛酸酯类偶合剂、铝类的偶合剂、硅油、改性硅油等作为优选的表面处理剂。特别优选使用在二氧化硅、氧化钛上实施上述表面处理而得到的疏水性二氧化硅、疏水性氧化钛。
接着,对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这里,示出了优选的制造方法,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调色剂粘合剂的制造方法)
调色剂粘合剂可以用以下的方法等来制造。将多元醇(PO)和多元酸(PC)在四丁氧基钛酸酯、二丁基锡氧化物等已知的酯化催化剂存在下,加热至150~280℃,视需要一边减压一边蒸馏除去生成的水,得到含有羟基的聚酯。接着,在40~140℃,将其与多异氰酸酯(PIC)反应,得到含有异氰酸酯基的预聚物(A)。再使胺类(B)在(A)中于0~140℃下反应,得到用脲键改性的聚酯。
使(PIC)反应时以及使(A)与(B)反应之际,视需要还可以使用溶剂。作为可以使用的溶剂,可以举出芳香族溶剂(甲苯、二甲苯等);酮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酯类(乙酸乙酯等);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以及醚类(四氢呋喃等)等对多异氰酸酯化合物(PIC)不活性的溶剂。
同时使用未改性聚酯(ii)时,用与具有羟基的聚酯同样的方法制造(ii),将其溶解、混合于上述(i)的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
(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1)使着色剂、未改性聚酯(i)、具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A)、脱模剂、以及无机填料分散到有机溶剂中,制作调色剂材料液。
从调色剂母体粒子形成后的除去容易的观点看,有机溶剂优选沸点不足100℃的挥发性的。具体地,可以使用甲苯、二甲苯、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氯仿、一氯苯、二氯乙叉、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甲乙酮、甲基异丁基甲酮等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的组合。特别是优选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类溶剂以及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卤代烃。有机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聚酯预聚物100重量份,通常为1~300重量份,优选1~100重量份,更加优选25~70重量份。
无机填料存在于调色剂母体粒子的表面附近,起到在制造工序中控制调色剂母体粒子的形状的作用。
作为无机填料,可以举出,例如,二氧化硅、硅藻土、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锡、氧化铬、氧化锑、氧化钇、氧化铈、氧化钐、氧化镧、氧化钽、氧化铽、氧化铕、氧化钕、铁氧体类等金属氧化物类、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碱性碳酸镁等金属氢氧化物、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碳酸锌、碳酸钡、ド一ンナイト、水滑石等金属碳酸盐类、硫酸钙、硫酸钡、石膏纤维等金属硫酸盐类、硅酸钙(硅灰石、硬硅钙石)、陶土、粘土、滑石、云母、蒙脱石、膨润土、活性白土、海泡石、绢云母、玻璃纤维、イモゴライト、玻璃珠、玻璃片等金属硅酸盐类、氮化铝、氮化硼、氮化硅等金属氮化物类、钛酸钾、钛酸钙钛酸镁、钛酸钡、钛酸锆酸铅铝硼化物等金属钛酸盐类、硼酸锌、硼酸铝等金属硼酸盐类、磷酸三钙等金属磷酸盐、硫化钼等金属硫化物、碳化硅等金属碳化物、炭黑、石墨、碳纤维等碳类、其他的填料等。其中,优选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
为了使无机填料分散到有机溶剂中,可以使用以下的有机溶胶的形态。为了得到无机填料的有机溶胶,可以举出,例如,将通过湿式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等)合成的无机填料的水凝胶的分散液通过表面处理剂进行疏水化处理,并将水置换为甲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的方法。
作为表面处理剂,可以举出硅油、偶合剂(例如,硅烷偶合剂、钛酸酯偶合剂以及铝酸酯偶合剂等)、胺化合物、市售的各种颜料分散剂等。其中,可以优选使用硅油、硅烷偶合剂、铝化合物。
作为硅油,可以举出,例如,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甲基氢化硅油等粗制硅油、或甲基丙烯酸改性硅油、环氧改性硅油、氟改性硅油、聚醚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等改性硅油等。另外,作为硅烷偶合剂,可以举出,例如,有机烷氧基硅烷、有机氯代硅烷、有机硅氨烷、有机二硅烷基胺、有机硅氧烷、有机二硅氧烷、有机硅烷等。
作为胺化合物,可以使用与有机溶剂相溶,并且具有1个或1个以上伯胺基、仲胺基、叔胺基的任何一种的化合物,但由于胺化合物有与聚酯预聚物反应的可能性,故特别优选使用具有不含有活泼氢的叔胺基的化合物。作为这样的叔胺基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三乙胺、N,N’-二甲基氨基二乙醚、四甲基六亚甲基二胺、四甲基乙二胺、二甲基乙醇胺、N-甲基-N’-(2-二甲基氨基)乙基哌嗪、1,2-二甲基咪唑、三亚乙基二胺、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N,N,N’,N”,N”-五甲基二亚丙基三胺、四甲基胍、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烯-7、双(2-吗啉代乙基)醚等,这些也可以2种或2种以上同时使用。这些当中,特别优选的是三乙胺、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烯-7以及双(2-吗啉代乙基)醚。
无机填料的有机溶胶的制造方法,可以优选使用例如特开平11-43319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作为市售的有机溶胶,可以举出,例如有机二氧化硅溶胶MEK-ST、MEK-ST-UP(均为日产化学工业社制造)。
无机填料的粒径优选5~100nm,更加优选10~30nm。另外,作为添加量,相对于调色剂树脂成分(包含调色剂和作为脱模剂的蜡成分)100重量份为1~10重量份,优选2~7重量份。作为有机溶胶添加时,调整添加量以使其固体成分为上述范围。
本发明的调色剂,即,A/S值处于规定的范围,并且具有与部件的接触为线接触的表面形状的调色剂,可以通过调整上述无机填料的种类或其添加量制造调色剂来得到。
2)在表面活性剂、树脂微粒的存在下,在水系介质中使调色剂材料液乳化
水系介质,可以是单独的水,也可以是含有醇(甲醇、异丙醇、乙二醇等)、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等)、低级酮类(丙酮、甲乙酮等)等有机溶剂的介质。
相对于调色剂材料液100重量份的水系介质的使用量,通常为50~2000重量份,优选100~1000重量份。不足50重量份时,调色剂材料液的分散状态差,不能得到规定粒径的调色剂粒子。如果超过20000重量份,则是不经济的。
另外,为了良好地进行水系介质中的分散,适当添加表面活性剂、树脂微粒等的分散剂。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磷酸酯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烷基胺盐、氨基醇脂肪酸衍生物、多胺脂肪酸衍生物、咪唑啉等胺盐型、或烷基三甲基铵盐、二烷基二甲基铵盐、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吡啶鎓盐、烷基异喹啉鎓盐、氯化苄甲乙氧铵等季铵盐型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脂肪酰胺衍生物、多元醇衍生物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丙氨酸、十二烷基二(氨基乙基)甘氨酸、二(辛基氨基乙基)甘氨酸或N-烷基-N,N-二甲基铵甜菜碱等两性表面活性剂。
另外,通过使用具有氟烷基的表面活性剂,用非常少的量就可以提高其效果。作为优选使用的具有氟烷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碳原子数为2~10的氟烷基羧酸及其金属盐、全氟辛烷磺酰谷氨酸二钠、3-[ω-氟代烷基(C6~C11)氧基]-1-烷基(C3~C4)磺酸钠、3-[ω-氟代链烷醇(C6~C8)-N-乙氨基]-1-丙烷磺酸钠、氟烷基(C11~C20)羧酸及其金属盐、全氟烷基羧酸(C7~C13)及其金属盐、全氟烷基(C4~C12)磺酸及其金属盐、全氟辛烷磺酸二乙醇酰胺、N-丙基-N-(2-羟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全氟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盐、全氟烷基(C6~C10)-N-乙磺酰谷氨酸盐、一全氟烷基(C6~C16)乙基磷酸酯等。
作为商品名,可以举出サ一フロンS-111、S-112、S-113(旭硝子社制造)、フロラ一ドFC-93、FC-95、FC-98、FC-129(住友3M社制造)、ユニダインDS-101、DS-102(ダイキン工业社制造)、メガフアツクF-110、F-120、F-113、F-191、F-812、F-833(大日本インキ社制造)、エクトツプEF-102、103、104、105、112、123A、123B、306A、501、201、204(ト一ケムプロダクツ社制造)、フタ一ジエントF-100、F150(ネオス社制造)等。
另外,作为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具有(右する)氟烷基的脂肪族伯、仲或仲胺酸、全氟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盐等脂肪族季铵盐、苄烷铵盐、氯化苄甲乙氧铵、吡啶鎓盐、咪唑啉鎓盐、作为商品名有:サ一フロンS-121(旭硝子社制造)、フロラ一ドFC-135(住友3M社制造)、ユニダインDS-202(ダイキン工业社制造)、メガフアツクF-150、F-824(大日本インキ社制造)、エクトツプEF-132(ト一ケムプロダクツ社制造)、フタ一ジエントF-300(ネオス社制造)等。
树脂微粒是为了使在水系介质中形成的调色剂母体粒子稳定化而加入的。因此,优选使在调色剂母体粒子的表面上存在的包覆率为10~90%的范围地加入。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1μm以及3μm、聚苯乙烯微粒0.5μm以及2μm、聚(苯乙烯-丙烯腈)微粒1μm,商品名有PB-200H(花王社制造)、SGP(总研社制造)、テクノポリマ一SB(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造)、SGP-3G(总研社制造)、ミクロパ一ル(积水フアインケミカル社制造)等。
另外,也可以使用磷酸钙、碳酸钙、氧化钛、胶体二氧化硅、羟基磷灰石等无机化合物分散剂。
作为可以与上述树脂微粒、无机化合物分散剂并用使用的分散剂,也可以通过高分子类保护胶体使分散液滴稳定化。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α-氰基丙烯酸、α-氰基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顺式丁烯酸、富马酸、马来酸或马来酸酐等酸类、或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例如丙烯酸-β-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β-羟基乙酯、丙烯酸-β-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β-羟基丙酯、丙烯酸-γ-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γ-羟基丙酯、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二甘醇单丙烯酸酯、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甘油单丙烯酸酯、甘油单甲基丙烯酸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乙烯醇或与乙烯醇的醚类,例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丙基醚等、或含有乙烯醇和羧基的化合物的酯类,例如,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等、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或者它们的羟甲基化合物、丙烯酰氯、甲基丙烯酰氯等酰氯类、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乙抱亚胺等含氮化合物、或具有其杂环的物质等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氧化亚乙基烷基胺、聚氧化亚丙基烷基胺、聚氧化亚乙基烷基酰胺、聚氧化亚丙基烷基酰胺、聚氧化亚乙基壬基苯基醚、聚氧化亚乙基十二烷基苯基醚、聚氧化亚乙基十八烷基苯基酯、聚氧化亚乙基壬基苯基酯等聚氧化乙烯类、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类等。
作为分散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低速剪切式、高速剪切式、摩擦式、高压射流式、超声波等已知的设备。其中,为了将分散体的粒径作成2~20μm,优选高速剪切式。使用高速剪切式分散机时,转数没有特别的限定,通常为1000~30000rpm,优选5000~20000rpm。分散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在间歇方式的场合,通常为0.1~5分钟。作为分散时的温度,通常为0~150℃(加压下),优选40~98℃。
3)在乳化液制作的同时,添加胺类(B),进行与具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A)的反应。该反应伴随有分子链的交联和/或扩链。反应时间可以根据聚酯预聚物(A)所具有的异氰酸酯基团结构和胺类(B)的反应性来选择,但通常为10分钟~40小时,优选2~24小时。反应温度通常为0~150℃,优选40~98℃。另外,视需要还可以使用已知的催化剂。具体地,可以举出月桂酸二丁基锡、月桂酸二辛基锡等。
4)反应结束后,从乳化分散体(反应物)中除去有机溶剂,洗涤、干燥,得到调色剂母体粒子。
为了除去有机溶剂,可以通过将体系全体缓缓地以层流的搅拌状态升温,在一定的温度区域赋予强烈搅拌后,进行脱溶剂来制作调色剂母体粒子。另外,使用磷酸钙盐等可以溶解在酸、碱中的物质作为分散稳定剂时,采用盐酸等酸溶解磷酸钙盐后,通过水洗等方法从调色剂母体粒子上除去磷酸钙盐。即使是通过由其他的酶的分解等操作也可以除去。
5)在上述得到的调色剂母体粒子中,加入带电控制剂,接着,外添二氧化硅微粒、氧化钛微粒等无机微粒,得到调色剂。
带电控制剂的加入、以及无机微粒的外添,通过使用了混合器等的已知的方法来进行。
由此,可以容易地获得小粒径,并且粒径分布窄的调色剂。另外,表面的形态也光滑,故可以在梅干形状之间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调色剂,可以混合磁性载体,作为二成分显影剂使用。此时,显影剂中的载体和调色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载体100重量份,调色剂优选1~10重量份。作为磁性载体,可以使用粒径20~200μm左右的铁粉、铁氧体粉、磁铁矿粉、磁性树脂载体等原本已知的物质。另外,作为包覆材料,可以使用氨基类树脂,例如尿素-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鸟粪胺树脂、脲醛树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等。另外,还可以使用聚乙烯以及聚偏乙烯类树脂,例如丙烯酸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丙烯腈树脂、聚醋酸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以及苯乙烯丙烯酸类共聚树脂等聚苯乙烯类树脂、聚氯乙烯等卤代烯烃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等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乙烯树脂、聚氟乙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聚三氟乙烯树脂、聚六氟丙烯树脂、偏氟乙烯和丙烯酸单体的共聚物、偏氟乙烯和氟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和偏氟乙烯和非氟单体的三元共聚物等含氟三元共聚物以及聚硅氧烷树脂等。另外,视需要,也可以在包覆树脂中含有导电粉等。作为导电粉,可以使用金属粉、炭黑、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锌等。这些导电粉优选平均粒径1μm或1μm以下的物质。如果平均粒径比1μm大,电阻的控制变得困难。
另外,本发明的调色剂还可以作为不使用载体的单成分体系的磁性调色剂、或非磁性调色剂使用。
另外,在制造显影剂时,为了提高显影剂的流动性或保存性、显影性、转印性,还可以在如上述制造的显影剂中再添加混合前面举出的疏水性二氧化硅微粒粉末等无机微粒。外添加剂的混合可以使用通常的粉末混合机,但优选装备套管等,可以调节内部温度的混合机。为了改变对外添加剂赋予的负荷的过程,可以在中途或逐渐地加入外添加剂。当然,也可以使混合机的转数、转动速度、时间、温度等变化。也可以在开始时赋予强的负荷,接着再给予比较弱的负荷,反之亦可。
作为可以使用的混合设备的例子,可以举出V型混合机、干式粉体混合器(ロツキングミキサ一)、精密混合器(レ一デイゲミキサ一)、诺塔固定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等。
对于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作为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构成图。图中符号100为复印装置主体,200是装载它的给纸台,300是安装在复印装置主体100上的析像器,400是安装在其上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ADF)。
在复印装置主体100中,具有图像形成装置20,该图像形成装置是将在作为潜像载体的感光体40的周围的4个具有实行带电、显影、清洗等的电子照相工艺的各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18并列的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在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20的上部设置基于图像信息通过激光曝光感光体40并形成潜像的曝光装置21。另外,在与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20的各感光体40相对方向的位置,设置包含无接头环形带部件的中间转印带10。在通过中间转印带10与感光体40相对的位置,配置将形成在感光体40上的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的一次转印装置62。
另外,在中间转印带10的下方,配置将重合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调色剂图像一并转印到通过给纸台200传送来的转印纸上的二次转印装置22。二次转印装置22是将作为无接头环形带的二次转印带24悬挂在2个辊23之间而构成,并通过中间转印带10压合在支持辊16上地配置,从而将中间转印带1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纸上。在二次转印装置22的旁边设置了定影转印纸上的图像的定影装置25。定影装置25是将加压辊27压合在作为无接头环形带的定影带26上而构成的。
上述的二次转印装置22还具有将图像转印后的转印纸传送给该定影装置25的纸页传送功能。当然,作为二次转印装置22,也可以配置转印辊或非接触的加载器(チヤ一ジヤ),这样的场合,难以同时具有该纸页传送功能。
另外,在图示例中,在二次转印装置22以及定影装置25的下面,与上述串联图像形成装置20平行地配备为了将图像记录在转印纸的两面上的翻转转印纸的翻转装置28。
在图像形成装置18的显影装置4中,使用含有上述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装置4,其显影剂载体担载、传送显影剂,在与感光体40相对方向的位置施加交叉电场来显影感光体40上的潜像。通过施加交叉电场,使显影剂活化,可以使调色剂的带电量分布更窄,从而可以提高显影性。
另外,上述显影装置4与感光体40一起被支持成一个整体,可以作成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卸自由地形成的处理盒。该处理盒也可以含有其他的带电装置、清洗装置而构成。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运作如下。
首先,在原稿自动传送装置400的原稿台30上安装原稿,或打开原稿自动传送装置400并在扫描器300的接触玻璃32上安装原稿,关闭原稿自动传送装置400并用其压紧。
然后,当压按未图示的启动开关时,在原稿自动传送装置400中安装原稿时,传送原稿并移动到接触玻璃32上后,在另一个接触玻璃32上安装原稿时,直接驱动扫描器300,移动第一移动体33以及第二移动体34。然后,用第一移动体33发射来自光源的光,同时再反射来自原稿面的反射光在第二移动体34的镜面向第二移动体34反射,并通过成像透镜35进入读取传感器36,读取原稿内容。
另外,当按动未图示的启动开关时,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使支持辊14、15、16中的一个旋转驱动,另外2个支持辊从动旋转,旋转传送中间转印带10。同时,在各个图像形成装置18中,其感光体40旋转,在各感光体40上分别形成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单色图像。而且,在中间转印带10传送的同时,将这些单色图像依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形成合成彩色图像。
另一方面,当按动未图示的启动开关时,给纸台200的给纸辊42的1个选择旋转,从在纸库43中多段设置的送纸盒44中的一个将纸页陆续送出,用分离辊45分离成一张一张地并送入到给纸通道46,通过传送辊47传送,导入到复印机主体100内的给纸通道48中,接触到阻挡辊49而停止。
或者,旋转给纸辊50并送出手动纸盘51上的纸页,用分离辊52分离成一张一张地并送入到手动给纸通道53,同样地,接触到阻挡辊49而停止。
并且,在中间转印体10上的合成彩色图像中,适时旋转阻挡辊49,将纸页送入中间转印带10和2次转印装置22之间,并且通过二次转印装置22进行转印,在纸页上记录彩色图像。
图像转印后的纸页,通过二次转印装置22的传送送入到定影装置25上,在定影装置25上施加热和压力,定影转印图像之后,通过切换爪55进行切换并通过排出辊56排出,并堆积在出纸盘57上。或者,通过切换爪55进行切换送入纸页翻转装置28中,在其中进行翻转并再次导入转印位置,在背面上也记录图像之后,通过排出辊56排出到出纸盘57上。
另一方面,图像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10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洗装置17除去在图像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残留调色剂,并用于通过串联图像形成装置20的再次图像形成。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有机微粒乳胶的合成~
在安装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683份水、11份甲基丙烯酸环氧乙烷加成物硫酸酯的钠盐(エレミノ一ルRS-30、三洋化成工业制造)、80份苯乙烯、83份甲基丙烯酸、110份丙烯酸丁酯、12份巯基乙酸丁酯、1份过硫酸铵,以400转/分钟搅拌15分钟,得到白色乳浊液。加热使系统内部温度上升到75℃并反应5小时。再加入30份1%的过硫酸铵水溶液,在75℃的温度下熟化5小时,得到乙烯类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乙烷加成物硫酸酯的钠盐的共聚物)的水性分散液。将其作为[微粒分散液1]。使用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器(LA-920,岛津制造)测定该[微粒分散液1]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20nm。干燥一部分的[微粒分散液1]并分离树脂成分。该树脂成分的Tg为42℃,重均分子量为3万。
~水相的调节~
将990份水、83份[微粒分散液1]、37份48.5%的十二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水溶液(エレミノ一ルMON-7:三洋化成工业制造)、90份醋酸乙酯搅拌混合,得到乳白色液体。将其作为[水相1]。
~低分子聚酯的合成~
在带有冷却管、搅拌机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229份双酚A环氧乙烷2摩尔加成物、529份双酚A环氧丙烷3摩尔加成物、208份对苯二甲酸、46份己二酸、以及2份氧化二丁基锡,在常压下于230℃下反应8小时,再在10~15mmHg的减压条件下反应5小时后,向反应容器中加入44份偏苯三酸酐,在180℃和常压下反应2小时,得到聚酯。将其作为[低分子聚酯1]。该[低分子聚酯1]的数均分子量为2500,重均分子量为6700,Tg为43℃,酸值为25。
~中间体聚酯的合成~
在带有冷却管、搅拌机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682份双酚A环氧乙烷2摩尔加成物、81份双酚A环氧丙烷2摩尔加成物、283份对苯二甲酸、22份偏苯三酸酐以及2份氧化二丁基锡,在常压下于230℃下反应8小时,再在10~15mmHg的减压条件下反应5小时,得到聚酯。将其作为[中间体聚酯1]。该[中间体聚酯1]的数均分子量为2100,重均分子量为9500,Tg为55℃,酸值为0.5,羟基值为51。
接着,在带有冷却管、搅拌机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410份[中间体聚酯1]、89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500份醋酸乙酯,在100℃下反应5小时,得到加成反应物。将其作为[预聚物1]。该[预聚物1]的游离异氰酸酯重量%为1.53重量%。
~酮亚胺的合成~
在安装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170份异佛尔酮二胺和150份甲乙酮,在50℃下反应5小时,得到酮亚胺化合物。将其作为[酮亚胺化合物1]。[酮亚胺化合物1]的胺值为418。
~母体胶料的合成~
加入1200份水、540份炭黑(Printex35:デクサ制造)(DBP吸油量=42ml/100mg、pH=9.5)、1200份聚酯树脂(RS801:三洋化成制造),用亨舍尔混合机(三井矿山社制造)进行混合,用2辊机在150℃下将混合物混炼30分钟后,压延冷却并使用粉磨机进行粉碎,得到母体胶料,将其作为[母体胶料1]。
~油相的制造~
在安装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容器中,加入378份[低分子聚酯1]、110份巴西棕榈蜡、947份醋酸乙酯,搅拌下升温至80℃,在80℃下保持5小时后,用1小时冷却至30℃。接着,在容器中加入500份[母体胶料1]、500份醋酸乙酯,混合1小时得到混合液。将其作为[原料溶解液1]。
将1324份[原料溶解液1]转移到容器中,使用砂磨机(ウルトラビスコ磨,アイメツクス公司制造),以1kg/小时的送液速度、6m/秒的盘周速度、填充80体积%的0.5mm的氧化锆珠、在进行3遍的条件下,进行炭黑、蜡的分散。接着,加入1324份[低分子聚酯1]的65%的醋酸乙酯溶液,使用上述条件用砂磨机进行1遍,得到分散液。将其作为[颜料·蜡分散液1]。[颜料·蜡分散液1]的固体成分浓度(130℃)为50%。
~乳化、脱溶剂~
将749份[颜料·蜡分散液1]、115份[预聚物1]、2.9份[酮亚胺化合物1]、76份MEK-ST-UP(固体成分20%,日产化学工业制造)加入到容器中,使用TK均化器(特殊机化制造),在5000rpm的转速下混合1分钟后,在容器中加入1200份[水相1],使用TK均化器,在13000rpm的转速下混合20分钟,得到乳胶。将其作为[乳化浆料1]。
在安装有搅拌机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乳化浆料1],在30℃下脱溶剂8小时后,在45℃下熟化4小时,得到[分散浆料1]。[分散浆料1]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99μm,个数平均粒径为5.70μm(使用マルチサイザ一II测定)。
~洗涤·干燥·氟处理~
将100份[分散浆料1]减压过滤之后,
1:在滤饼中加入100份离子交换水,用TK均化器进行混合(转速12000rpm,时间10分钟)后过滤。
2:在1的滤饼中加入100份10%盐酸,使用TK均化器混合(转速12000rpm,时间10分钟)后过滤。
3:在2的滤饼中加入300份离子交换水,将使用TK均化器混合(转速12000rpm,时间10分钟)后过滤进行2次,得到滤饼状物,将其作为[滤饼1]。
使用循环风干燥机在45℃下干燥[滤饼1]48小时。然后,向90份水中加入15份[滤饼1]后,使用循环风干燥机在45℃下干燥48小时。然后,使用筛孔为75μm的筛网进行筛选,得到调色剂母体粒子,将其作为[调色剂母体粒子1]。
—外添加剂处理—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混合处理相对于上述得到的[调色剂母体粒子1]100份的0.7份作为外添加剂的疏水性二氧化硅和0.3份的疏水化氧化钛,得到调色剂。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除了变更为以下的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调色剂。
~乳化、脱溶剂~
将749份[颜料·蜡分散液1]、115份[预聚物1]、2.9份[酮亚胺化合物1]加入到容器中,使用TK均化器(特殊机化制造),在5000rpm的转速下混合2分钟后,在容器中加入1200份[水相1],使用TK均化器,在13000rpm的转速下混合10分钟,得到[乳化浆料2]。
在安装有搅拌机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乳化浆料2],在30℃下脱溶剂6小时后,在45℃下熟化5小时,得到[分散浆料2]。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中,除了将从乳化到脱溶剂的工序变更为以下的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调色剂。
~乳化、脱溶剂~
将749份[颜料·蜡分散液1]、115份[预聚物1]、2.9份[酮亚胺化合物1]加入到容器中,使用TK均化器(特殊机化制造),在5000rpm的转速下混合2分钟后,在容器中加入1200份[水相1],使用TK均化器,在13000rpm的转速下混合40分钟,得到[乳化浆料3]。
在安装有搅拌机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乳化浆料3],在30℃下脱溶剂8小时后,在45℃下熟化5小时,得到[分散浆料3]。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除了在油相的调节时不添加MEK-ST-UP(固体成分20%,日产化学工业制造)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调色剂。
(比较例2)
通过亨舍尔混合机将包含100份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树脂和10份炭黑以及4份聚丙烯的调色剂原材料进行予混合,用双轴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用锤击式粉碎机进行粗粉碎,再用喷射式粉碎机粉碎,将得到的粉末在喷雾干燥器的热气流中分散,得到调整了形状的粒子。将该粒子用风力分级机反复进行分级直到达到目的的粒径分布。在100份得到的着色粒子中,加入1份二氧化硅微粒,用亨舍尔混合机混合,得到调色剂。
用实施例1~3、比较例1~2得到的调色剂形成图像,对以下的项目进行评价。
(评价项目)
1)转印率
将图像面积率20%的记录从感光体转印到纸上后,将在清洗工序之前的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的调色剂用压带(住友3M制造)转移到白纸上,用麦克比思(マクベス)反射浓度计RD514型对其进行测定,将与空白的差不足0.005的评价为「◎」、0.005~0.010的评价为「○」、0.011~0.02的评价为「△」、超过0.02的评价为「×」。
2)转印污迹
转印污迹是确认显影时的污迹后,在同一条件下,使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上,用目视判断定影前的未定影图像的细线的白线上有无调色剂。实用上没有问题的评价为「○」、虽然稍差但实用上没有问题的评价为「△」、实用上存在问题的评价为「×」。
3)清洗性
输出1000张图像面积率95%的记录后,将通过了清洗工序的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用压带(住友3M公司制造)转移到白纸上,用麦克比思反射浓度计RD514型对其进行测定,与空白的差不足0.005的评价为「◎」,0.005~0.010的评价为「○」,0.011~0.02的评价为「△」,超过0.02的评价为「×」。
4)定影性
改造理光制造的imagio Neo 450,作为带定影方式,在普通纸和厚纸的转印纸(理光制造,型号6200以及NBS理光制复印印刷用纸)上的满图像上,以1.0±0.1mg/cm2的调色剂附着量进行定影评价。通过改变定影带的温度进行定影试验,以普通纸上不发生热透印的上限温度作为定影上限温度。此外,测定在厚纸上的定影下限温度。定影下限温度是以用帕子(パツト)擦拭所得到的定影图像后的图像浓度的残留率在70%或70%以上的定影辊温度作为定影下限温度。定影上限温度满足190℃或190℃以上、定影下限温度满足140℃或140℃以下的情形为「○」,不满足的情形为「×」。
上述的各调色剂的物性值以及评价结果示于表1和表2。另外,对于调色剂的与潜像载体、或中间转印体、或定影部件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A或B或C)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的值,作为其代表,将作为从水平的玻璃平板上方10cm的位置用网眼22μm的筛网边筛选该调色剂10秒钟边使之落下至水平玻璃平板上时的该调色剂与该玻璃平板的接触面的总面积测定的值,表示为D/S。另外,D的值是夹持玻璃平板并从与调色剂处于相反的方向用高析像度数码相机拍摄玻璃平板,并将接触面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LuzexAPニレコ社制造),只涂黑接触面,合计该图像作为设置面积(D)来算出。另外,A或B或C的值,在相当于潜像载体、中间转印体或定影部件的个别地方准备透明的模拟的树脂部件,并在该模拟的潜像载体、中间转印体或定影部件的内部设置CCD照相机,用与上述(D值的测定)同样的程序,测定由此拍摄的图像来求出。
另外,表1中的(L/M)值,对于任意的调色剂粒子,在上述调色剂和玻璃平板的接触面中,在存在多个该接触面时,测定最大的,并对10个调色剂粒子取平均值。长轴L和短轴M的值的测定是通过将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与玻璃平板的接触面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LuzexAPニレコ社制造),只涂黑接触面,通过图像处理对该图像的L值、M值进行测定来求出。
[表1]
                                 调色剂的物性值
  平均圆形度   D/S(%)   L/M   SF-2(形状系数)   Dv(μm)   Dv/Dn   当量圆直径2.0μm或2.0μm以下个数%含有
  率
 实施例1   0.97   17.5   4   120   5.8   1.28   5.9
 实施例2   0.95   21.6   18   138   5.1   1.17   12.6
 实施例3   0.97   20.2   8   124   4.3   1.16   17.6
 比较例1   0.98   7.1   3   118   5.2   1.23   7.8
 比较例2   0.90   47.10   37   115   8.6   1.21   6.0
[表2]
                       评价结果
  转印率   转印污迹(异常图像)   清洗性   定影性
  实施例1   ○   ○   ○   ○
  实施例2   ○   ○   ○   ○
  实施例3   ○   ○   ○   ○
  比较例1   ◎   ×   ×   ○
  比较例2   ×   ○   ◎   ×
从表1、表2的结果可知,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调色剂的与潜像载体接触部分的总面积(A)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A/S值处于15~40%的实施例1~3的调色剂,由于分别适度地与潜像载体、中间转印体、定影部件接触,故转印率高,不产生转印污迹,并且清洗性也良好。另外,对于定影性,不产生图像的紊乱,并且耐热透印性、低温定影性也得到优异的结果。此外,实施例1~3的调色剂在与玻璃平板接触的部分的接触面上,其长轴L和短轴M之比(L/M)满足L/M>3的关系。
另一方面,比较例1的平均圆形度高、A/S显示低达7.1%的值的近乎球形的调色剂,虽然显示极高的转印率,但发生转印污迹,并引起图像不良。另外,清洗性也差。比较例2的平均圆形度低、A/S显示高达47.1%的值的不定形的调色剂,虽然没有发现转印污迹,但转印率低,图像品质低。另外,虽然清洗性良好,但定影性,特别是低温定影性差。此外,比较例1、2的调色剂在与玻璃平板接触的部分的接触面上,其长轴L和短轴M之比(L/M)为L/M≤3的关系。
如以上的说明,通过控制调色剂的表面形状以使图像形成工艺的各工序中的调色剂与部件的附着力为适当的范围,可以提供兼具转印性、定影性、清洗性,并且可以形成高精细的图像的调色剂。
另外,通过使用了本发明的调色剂的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提供高像质并且高精细的图像。

Claims (21)

1.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该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而构成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该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该调色剂的接触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15~40%,该接触面积(D)是该调色剂中与对象面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2.按照权利要求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上述接触面积(D)定义为:从水平的玻璃平板上方10cm的位置用网眼22μm的筛网边筛选该调色剂10秒钟边使之落下,并落到上述的水平玻璃平板上时的该调色剂与该玻璃平板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3.按照权利要求2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上述调色剂在与上述玻璃平板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个中,该接触部分的长轴L和短轴M的比率(L/M)满足(L/M)>3的关系。
4.按照权利要求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上述接触面积(D)为上述调色剂与潜像载体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A),该调色剂的接触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该调色剂与潜像载体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A)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A/S)。
5.按照权利要求4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上述调色剂在与上述潜像载体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个中,该接触部分的长轴L和短轴M的比率(L/M)满足(L/M)>3的关系。
6.按照权利要求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上述接触面积(D)为上述调色剂与中间转印体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B),该调色剂的接触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该调色剂与中间转印体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B)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B/S)。
7.按照权利要求6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上述调色剂在与上述中间转印体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个中,该接触部分的长轴L和短轴M的比率(L/M)满足(L/M)>3的关系。
8.按照权利要求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上述接触面积(D)为上述调色剂与定影部件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C),该调色剂的接触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该调色剂与定影部件接触的部分的总面积(C)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C/S)。
9.按照权利要求8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上述调色剂在与上述定影部件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个中,该接触部分的长轴L和短轴M的比率(L/M)满足(L/M)>3的关系。
10.按照权利要求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形状系数SF-2的值为120~150。
11.按照权利要求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体积平均粒径(Dv)为3.0μm~8.0μm,体积平均粒径(Dv)与个数平均粒径(Dn)之比(Dv/Dn)为1.00~1.30。
12.按照权利要求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粒子当量圆直径以个数基准计,2.0μm或2.0μm以下的粒子含有率为20%或20%以下。
13.按照权利要求1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粘合剂树脂包含改性聚酯(i)。
14.按照权利要求13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粘合剂树脂含有上述改性聚酯(i)和未改性聚酯(ii),且(i)和(ii)的重量比为5/95~80/20。
15.按照权利要求13记载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是使至少将具有含氮原子的官能团的聚酯预聚物、聚酯、着色剂、脱模剂、无机填料分散到有机溶剂中的调色剂材料液在水系介质中进行交联和/或扩链反应而得到的。
16.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显影剂,该显影剂是含有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二成分显影剂,其特征在于,
该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而构成的调色剂,
该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
该调色剂的接触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15~40%,该接触面积(D)是该调色剂中与对象面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17.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显影剂,该显影剂是含有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单成分显影剂,其特征在于,
该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而构成的调色剂,
该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
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15~40%,该接地面积(D)是该调色剂中与对象面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18.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是由显影剂载体担载、传送显影剂,并在与潜像载体相对方向的位置形成电场,显影潜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显影剂含有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该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而构成的调色剂,
该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
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15~40%,该接地面积(D)是该调色剂中与对象面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19.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至少包含担载潜像的潜像载体和将调色剂供给到在该潜像载体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上的可视图像化的显影装置并支持为一体,且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装卸自由地形成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该显影装置是由显影剂载体担载、传送显影剂,并在与潜像载体相对方向的位置形成电场,显影潜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装置,
该显影剂含有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该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而构成的调色剂,
该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
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15~40%,该接地面积(D)是该调色剂中与对象面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是具有:
担载潜像的潜像载体、
均一地对该潜像载体表面实施带电的带电装置、
在带电的该潜像载体的表面基于图像数据进行曝光,写入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
将调色剂供给到在该潜像载体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上的可视图像化的显影装置、
将该潜像载体表面的可视图像转印到被转印体上的转印装置、
使被转印体上的可视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显影装置是由显影剂载体担载、传送显影剂,并在与潜像载体相对方向的位置形成电场,显影潜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装置,
该显影剂含有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该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而构成的调色剂,
该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
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15~40%,该接地面积(D)是该调色剂中与对象面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21.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
均一地对潜像载体表面实施带电的带电工序、
在带电的该潜像载体的表面基于图像数据进行曝光,写入静电潜像的曝光工序、
将调色剂供给到在该潜像载体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上的可视图像化的显影工序、
将该潜像载体表面的可视图像转印到被转印体上的转印工序、
使被转印体上的可视图像定影的定影工序,
该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而构成的调色剂,
该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或0.95以上,并且
该调色剂的接地面积(D)相对于总投影面积(S)的比率(D/S)为15~40%,该接地面积(D)是该调色剂中与对象面的接触面的总面积。
CNB2004800202510A 2003-07-14 2004-07-14 调色剂、显影剂、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047412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6315/2003 2003-07-14
JP2003196315 2003-07-14
PCT/JP2004/010019 WO2005006084A1 (ja) 2003-07-14 2004-07-14 トナー、現像剤、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3305A true CN1823305A (zh) 2006-08-23
CN100474129C CN100474129C (zh) 2009-04-01

Family

ID=34055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02510A Active CN100474129C (zh) 2003-07-14 2004-07-14 调色剂、显影剂、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66403B2 (zh)
EP (1) EP1666974B2 (zh)
JP (2) JP2005049853A (zh)
KR (1) KR100758891B1 (zh)
CN (1) CN100474129C (zh)
WO (1) WO200500608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6386A (zh) * 2010-06-11 2012-02-08 夏普株式会社 调色剂及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CN102445870A (zh) * 2010-10-05 2012-05-0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电子照相用色调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67787A (zh) * 2015-12-04 2016-04-06 北海创思电子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打印机用墨粉
CN107203103A (zh) * 2016-03-16 2017-09-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3125521A (zh) * 2021-04-26 2021-07-1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MoS2/CeO2复合气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74129C (zh) * 2003-07-14 2009-04-01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628269B2 (ja) 2005-09-05 2011-0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用イエロートナ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静電潜像現像用現像剤
JP4990577B2 (ja) 2005-09-13 2012-08-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47465B2 (ja) * 2005-11-11 2011-03-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母体粒子の製造方法、トナー粒子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
US7862973B2 (en) * 2006-11-22 2011-01-04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and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8026031B2 (en) * 2006-03-06 2011-09-2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vessel with the toner,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EP1847883B1 (en) 2006-04-21 2012-12-2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749937B2 (ja) * 2006-06-02 2011-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749939B2 (ja) * 2006-06-02 2011-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075949B2 (ja) * 2006-07-28 2008-04-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34526B2 (en) * 2006-09-07 2011-10-11 Ricoh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ner and toner
JP4980682B2 (ja) * 2006-09-19 2012-07-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
JP4668887B2 (ja) * 2006-11-22 2011-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796478B2 (ja) * 2006-11-30 2011-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潜像現像用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66280B2 (ja) * 2007-03-19 2012-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及びそのトナーを充填し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866278B2 (ja) 2007-03-19 2012-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35709B2 (en) 2007-03-19 2013-05-0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latent electrostatic ima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793351B2 (ja) * 2007-08-22 2011-10-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01861B2 (en) * 2007-12-04 2011-03-08 Ricoh Company Limite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method
US8012659B2 (en) * 2007-12-14 2011-09-06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n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5365766B2 (ja) * 2008-02-01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31182A (ja) * 2009-03-06 2010-10-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494957B2 (ja) * 2009-06-11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13441A (ja) * 2009-07-01 2011-01-20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889330B2 (en) * 2009-10-27 2014-11-18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ment agent, an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WO2012056910A1 (en) 2010-10-28 2012-05-03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2128404A (ja) 2010-11-22 2012-07-05 Ricoh Co Ltd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2128405A (ja) 2010-11-22 2012-07-05 Ricoh Co Ltd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243592B2 (ja) 2012-03-30 2017-12-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と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
JP5884754B2 (ja) 2013-03-15 2016-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8838B2 (ja) 1995-12-25 2000-02-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09760B2 (ja) * 1998-08-27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0122347A (ja) 1998-10-16 2000-04-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0267331A (ja) 1999-03-12 2000-09-29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JP2001312191A (ja) 2000-02-23 2001-11-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1296694A (ja) * 2000-04-13 2001-10-26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00756B2 (ja) 2000-07-10 2007-10-3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と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93258B2 (ja) * 2000-07-28 2007-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2287400A (ja) * 2001-03-27 2002-10-03 Ricoh Co Ltd 乾式トナー及び該トナー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11775A (ja) 2001-04-16 2002-10-2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6887636B2 (en) * 2001-05-31 2005-05-03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DE60225763T2 (de) * 2001-07-03 2009-04-09 Ricoh Co., Ltd. Trockentone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JP3714411B2 (ja) * 2001-09-28 2005-1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負帯電乾式トナー
JP2003091100A (ja) * 2001-09-19 2003-03-28 Ricoh Co Ltd 乾式トナー及び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74129C (zh) * 2003-07-14 2009-04-01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6386A (zh) * 2010-06-11 2012-02-08 夏普株式会社 调色剂及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CN102346386B (zh) * 2010-06-11 2013-03-06 夏普株式会社 调色剂及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CN102445870A (zh) * 2010-10-05 2012-05-0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电子照相用色调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67787A (zh) * 2015-12-04 2016-04-06 北海创思电子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打印机用墨粉
CN107203103A (zh) * 2016-03-16 2017-09-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203103B (zh) * 2016-03-16 2022-06-03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3125521A (zh) * 2021-04-26 2021-07-1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MoS2/CeO2复合气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006084A1 (ja) 2005-01-20
EP1666974B1 (en) 2012-02-29
JP2005049853A (ja) 2005-02-24
EP1666974B2 (en) 2018-08-29
EP1666974A4 (en) 2008-05-21
JP2007241310A (ja) 2007-09-20
US7166403B2 (en) 2007-01-23
US20050255399A1 (en) 2005-11-17
KR20060038443A (ko) 2006-05-03
EP1666974A1 (en) 2006-06-07
CN100474129C (zh) 2009-04-01
KR100758891B1 (ko) 200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3305A (zh) 调色剂、显影剂、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96979C (zh) 干式色调剂及使用该色调剂的静电照相显影装置
CN1867868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416025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
CN101038452A (zh) 色调剂,使用该色调剂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CN1416024A (zh) 色调剂及使用该色调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993654A (zh) 调色剂及其生产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及处理盒
CN1749873A (zh) 色粉、使用该色粉的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517807A (zh)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显影器和成像装置
CN1739067A (zh)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印刷色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1038453A (zh) 调色剂
CN1495549A (zh) 调色剂、含其的容器、用其的显影剂、显影法、成像法、装置、处理盒
CN1598702A (zh) 调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调色剂的成像方法和装置
CN1495548A (zh) 电子照相调色剂外加剂、调色剂、显影剂、成像法及装置
CN1527142A (zh) 色粉、显影剂及成像装置
CN1940753A (zh) 成像装置、处理盒和成像方法
CN102197342B (zh)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
CN1797222A (zh) 调色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成像方法
CN1661494A (zh)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734357A (zh) 彩色调色剂
CN1501183A (zh) 电照相用调色剂,用其的显影剂、处理盒、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CN1770024A (zh) 调色剂、使用该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盒
CN101038455A (zh) 图像形成方法与图像形成设备
CN1818801A (zh) 调色剂和使用其的成像方法
CN101038465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色调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