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2231A - 盘驱动器 - Google Patents

盘驱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2231A
CN1652231A CNA2004101033526A CN200410103352A CN1652231A CN 1652231 A CN1652231 A CN 1652231A CN A2004101033526 A CNA2004101033526 A CN A2004101033526A CN 200410103352 A CN200410103352 A CN 200410103352A CN 1652231 A CN1652231 A CN 1652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h
bearing
pedestal
periphery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1033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9907C (zh
Inventor
青山隆
濑户秀和
大森清
辻清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52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2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99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990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15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adapted for discs of different siz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4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clamp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11B33/08Insulation or absorption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or sounds

Abstract

提供一种盘驱动器包括使互相同步滑动的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69,71),一滑动部件移动驱动机构(70)用来移动第一滑动部件(69)和使第二滑动部件(71)同步于第一滑动部件(69)的滑动而滑动,和一插入在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69,71)之间的振动吸收机构(83)。振动吸收机构(83)。包括一振动吸收部(84)用来吸收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69,71)之间的移动差异,所述差异是当通过滑动部件移动驱动机构(70)第一滑动部(69)滑动时,施加到从盘插槽(21)插入或退出到壳体(3)的光盘的外部力的方向相反于载入或退出光盘(2)的方向。

Description

盘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从光盘上读取或向其中写入信息信号的盘驱动器,并且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插槽型盘驱动器,光盘可以通过盘插槽直接送入该驱动器或从该驱动器中退出。
本申请要求2003年9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3-320300号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公知的传统的光盘包括纯光学类型的盘,例如CD(致密盘)、DVD(数字通用盘),以及磁光类型的盘,例如MD(迷你盘)。而且,可以得到分别由这些类型的光盘使用的各种不同的盘驱动器。
这些盘驱动器包括不同类型。在常见类型之一中,将盘直接安放在一个转台上,通过打开设置在装置外壳上的盖或门可以将该转台露出并且可以从外部接近该转台。在另外一种典型的盘驱动器中,将盘安放于一可水平移入或移出设备壳体的托盘上,并且通过将托盘送入深处而自动地将该盘适当地安放到内部转台上。在又一种典型类型的盘驱动器中,盘被直接置于设置在托盘上的转台上。不过,在这些类型的盘驱动器的情况下,都需要打开或关闭盖或门,以将托盘移入或移出设备主体或将盘放置在转台上。
此外,有一种公知的所谓的插槽型盘驱动器,盘一旦通过形成于设备壳体前部的盘插槽插入到该驱动器中,就会自动地安放在转台上。在这种盘驱动器中,通过盘插槽插入的盘,会夹持在一对相互对置且旋转方向相反的导引辊之间。这样,可以通过盘插槽将盘送入到壳体内的适当位置上(盘装入),也可以通过盘插槽送出壳体(盘退出)。
一直存在着对更小、更轻、更薄的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需求,这类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大小的个人计算机等,在这些电子设备中有上述类型的盘驱动器,因此相应地存在着对这种盘驱动器的更小、更轻、更薄的结构的需求。
不过,上述的插槽型盘驱动器由于其一对导引辊大于盘的直径,因此,整个盘驱动器的宽度较大。而且,由于盘夹持在一对导引辊之间,因此盘驱动器的厚度也较大。因此,不能将传统的插槽型盘驱动器设计得更紧凑和更薄。
为解决上述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种插槽型盘驱动器,这种盘驱动器设计为,借助在平行于光盘的一个平面内彼此可枢转地共同工作的多个枢转臂、将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送入设备壳体内的适当位置上来载入盘,并通过将光盘从盘插槽送到设备壳体外部来退出盘(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167209/1996号和第2003-16710号,本文分别称为“专利文献1和2”)。
然而,在这种插槽型盘驱动器中,如果在通过盘插槽将盘送出壳体时强制性地将盘推入壳体内,则施加在与盘退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外力可能会损坏壳体内部的枢转臂和用于驱动枢转臂的机构。而且,如果在通过盘插槽将盘送入到壳体内时强制性地将盘拖出壳体,则在与盘载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施加的外力可能会损坏壳体内部的枢转臂和用于驱动枢转臂的机构。另外,如果对盘施加了这样的外力,则这种外力可能会与壳体内的机构产生干涉而损坏盘。
此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盘驱动器包括有一带转台面的基座,盘将会放置在该转台面上。将盘送入壳体后,基座上升,并且盘得以安装在转台面上,同时得以挤压在形成于顶板上的凸起上。然而,在这种盘驱动器中,如果壳体的顶板刚度较低,则在夹持盘期间,盘可能不能正确地夹持在转台表面上。
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盘驱动器例如包括一对导轨,用于引导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同时通过垂直和水平引导来限制光盘。然而,在这种由两个通过粘接剂彼此连接在一起的基板形成的光盘(比如DVD)所使用的盘驱动器中,例如,在通过盘插槽送入光盘时,在没有受到粘接剂造成的反作用(如果有,产生于光盘的外周)的情况下,这对导轨无法平稳地将光盘送入到壳体中(盘载入操作),并且在没有受到粘接剂造成的反作用的情况下,这对导轨也无法通过盘插槽将光盘平稳地送到壳体外部(盘退出操作)。
此外,在这种薄型结构的插槽型盘驱动器中,通过盘插槽送入的光盘有可能会由于与机壳中的任何组件相接触而使得信号记录层(下侧)遭到损坏,不过这取决于光盘送入的角度。
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盘驱动器包括一带有转台表面的基座,可将盘放置在转台表面上。当盘被送入到壳体内时,将该基座抬起,以将盘放置到转台表面上(盘夹紧)。由于这个原因,在这种盘驱动器中配备有盘插入导向件,该导向件在限制盘插入的角度的同时对盘进行引导,以防止盘从盘插槽送入时接触基座。
然而,倘若配备了上述导向件,则在夹紧盘时,必须将基座上升到转台表面以上的位置。因此,为了基座的这种上升,整个设备必须被设计得较厚。
此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盘驱动器,例如需要一对左右盘送入臂用以插入光盘,以及需要一对左右退出臂用以退出光盘。因此,盘驱动器包含了数量增多的组成部分。盘驱动器不能被设计得具有更紧凑、更轻及更薄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盘驱动器中,光盘是通过两个或三个摆动构件来载入或退出的。然而,在光盘关于主轴电机定位时,紧靠着光盘周缘的摆动部件的销在位置上和取决于位置的压力操作以及摆动部件的枢转方向方面将会变得不均匀。为解决上述问题,盘驱动器需要新的盘定位部件和导向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在其中放置光盘的插槽型盘驱动器,以防止在光盘载入或退出方向上施加的外力损坏构件或光盘。
实现上述目的的盘驱动器包括:
设备壳体,在其前部形成有用于将光盘装入或取出的一盘插槽;
基座单元,整体地设置于其基座上的有:
盘支座,在其上安放通过盘插槽送入到所述设备内部的光盘;
盘旋转驱动机构,其用于旋转放置在盘支座上的光盘;
光拾取器,其用于写和/或读信号到和/或从由盘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的光盘;和
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用于在光盘的内周和外周之间在光盘的上方移动光拾取器;
盘移送机构包括多个枢转部件,每个枢转部件在其自由端形成有支点并且可枢转地支撑于其底端,所述支点用于支承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的外周,所述多个枢转部件通过将从盘插槽送入的光盘送到光盘放置位置来载入光盘并且通过将光盘从盘插槽送到设备壳体外来退出光盘,其中盘放置位置是盘支座上放置光盘的位置;
制作成互相同步移动的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用来通过多个枢转部件进行光盘的载入和退出;
滑动部件移动驱动机构,用于移动第一滑动部件并且使第二滑动部件与第一滑动部件的滑动同步地进行滑动;和
介于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之间的振动吸收机构,
振动吸收机构包括下述任一:
用于吸收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之间的移动差异的第一振动吸收部件,其中该差异是由当在一个方向上由滑动部件移动驱动机构移动第一滑动部件时,施加给通过盘插槽送入到壳体内的光盘上的与盘的送入方向相反的外力所引起的,或
用于吸收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之间的移动差异的第二振动吸收部件,其中该差异是当在另一个方向上由滑动部件移动驱动机构移动第一滑动部件时,施加给通过盘插槽退出到壳体外的光盘上的与盘的退出方向相反的外力所引起的。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盘驱动器,由于其包括有振动吸收部件,在当第一滑动部件被滑动部件移动驱动机构在一方向或另一方向上移动时,用于吸收在光盘上,光盘从盘插槽插入或退出壳体,施加外力时,在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之间产生的移动差异,它有可能地阻止盘驱动器部件和光盘被与盘插入或退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的外力损坏。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在其中放置光盘的插槽型盘驱动器,以正确地将光盘夹持到盘固定部分上。
实现上述目的的盘驱动器包括:
设备壳体,在其前部形成有用于将光盘装入或取出的一盘插槽;
基座单元,整体地设置于其基座上的有:
盘支座,在其上安放通过盘插槽送入到所述设备内部的光盘;
盘旋转驱动机构,其用于旋转放置在盘支座上的光盘;
光拾取器,其用于写和/或读信号到和/或从由盘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的光盘;和
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用于在光盘的内周和外周之间在光盘的上方移动光拾取器;
盘移送机构包括多个枢转部件,每个枢转部件在其自由端形成有支点并且可枢转地支撑于其底端,所述支点用于支承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的外周,所述多个枢转部件通过将从盘插槽送入的光盘送到光盘放置位置来载入光盘并且通过将光盘从盘插槽送到设备壳体外来退出光盘,其中盘放置位置是盘支座上放置光盘的位置;和
基座提升机构,其用于在盘夹持位置和盘松脱位置之间垂直移动基座,其中盘夹持位置是指,要将基座提升到该位置上,以将之前设置在盘放置位置上的光盘放置到盘支座上,盘松脱位置是指,要将基座降低到该位置,以从盘支座上取出光盘,
壳体包括一个形成得总体上为一个扁平箱的下部壳体部分和一个用于封闭下部壳体部分的上开口的顶板,,该顶板通过螺钉固定到设置在壳体外周的多个第一固定部分上以及设置在比所述多个第一固定部分靠内并且比放置在盘放置位置上的光盘的外周靠外的位置上的第二固定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盘驱动器,顶板关闭一类似于平底盒的下壳体部分的上部开口,该顶板通过螺纹邻接到壳体周缘的多个第一固定部分和较第一固定部分向内且较光盘放置位置的光盘周缘向外的一第二固定部分。这样,壳体的刚性提高。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盘驱动器,刚性提高的壳体使得上升基座将光盘放置在盘固定部分的可靠性显著提高。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具有一对导向构件的插槽型盘驱动器,该一对导向构件沿光盘的周缘滑动且能正确地传输光盘。
实现上述目的的盘驱动器包括:
设备壳体,在其前部形成有用于将光盘装入或取出的一盘插槽;
基座单元,整体地设置于其基座上的有:
盘支座,在其上安放通过盘插槽送入到所述设备内部的光盘;
盘旋转驱动机构,其用于旋转放置在盘支座上的光盘;
光拾取器,其用于写和/或读信号到和/或从由盘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的光盘;和
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用于在光盘的内周和外周之间在光盘的上方移动光拾取器;
盘移送机构包括多个枢转部件,每个枢转部件在其自由端形成有支点并且可枢转地支撑于其底端,所述支点用于支承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的外周,所述多个枢转部件通过将从盘插槽送入的光盘送到光盘放置位置来载入光盘并且通过将光盘从盘插槽送到设备壳体外来退出光盘,其中盘放置位置是盘支座上放置光盘的位置;和
一对导向部件,其用于导向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同时通过垂直和水平的引导来限制光盘的外周,
在该对导向部件的每一个中都形成导向凹槽,光盘周边在该导向凹槽中滑动并且其内表面形成为具有与光盘的外周接触的一个点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盘驱动器,由于每个导向件形成有与光盘周缘点接触的导向凹部的内表面,因此,在一对导向件限制光盘垂直和水平的导向的同时,能正确引导光盘。因此,在这种盘驱动器中,光盘一旦从盘插槽插入壳体,就能正确且平稳地载入和退出光盘。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具有盘插入导向构件的更薄结构的盘驱动器,该导向构件在限制光盘插入的角度时,能引导光盘从盘插槽插入。
实现上述目的的盘驱动器包括:
设备壳体,在其前部形成有用于将光盘装入或取出的一盘插槽;
基座单元,整体地设置于其基座上的有:
盘支座,在其上安放通过盘插槽送入到所述设备内部的光盘;
盘旋转驱动机构,其用于旋转放置在盘支座上的光盘;
光拾取器,其用于写和/或读信号到和/或从由盘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的光盘;和
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用于在光盘的内周和外周之间在光盘的上方移动光拾取器;
盘移送机构包括多个枢转部件,每个枢转部件在其自由端形成有支点并且可枢转地支撑于其底端,所述支点用于支承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的外周,所述多个枢转部件通过将从盘插槽送入的光盘送到光盘放置位置来载入光盘并且通过将光盘从盘插槽送到设备壳体外来退出光盘,其中盘放置位置是盘支座上放置光盘的位置;和
基座提升机构,其用于在盘夹持位置和盘松脱位置之间垂直移动基座,其中盘夹持位置是指,要将基座提升到该位置上,以将之前设置在盘放置位置上的光盘放置到盘支座上,盘松脱位置是指,要将基座降低到该位置,以从盘支座上取出光盘,和
包括盘插入导向部件的一盘导向机构,该盘导向机构引导从盘插槽插入盘同时限制插入光盘的角度,并且同步于通过基座提升机构引起的基座的垂直移动而垂直地移动盘插入导向部件。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盘驱动器,由于盘导向机构垂直移动盘插入导向部件与基座上升机构的基座的垂直移动同步,所以在基座处于盘松脱位置时,能上升盘插入导向部件到限制盘插入角度的位置,同时,能下降盘插入导向部件到当基座在盘夹持位置时,把光盘从盘固定部分移走的位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器,即使盘插入导向件在限制光盘从插槽插入的角度的同时引导光盘,通过基座上升机构能减少基座的垂直移动范围。因此,整个设备能设计为更薄的结构。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更紧凑、更轻且更薄的插槽型驱动器,通过在与光盘平行的平面相配合的枢转部件能正确且平稳地传输光盘。
实现上述目的的盘驱动器包括:
设备壳体,在其前部形成有用于将光盘装入或取出的一盘插槽;
基座单元,整体地设置于其基座上的有:
盘支座,在其上安放通过盘插槽送入到所述设备内部的光盘;
盘旋转驱动机构,其用于旋转放置在盘支座上的光盘;
光拾取器,其用于写和/或读信号到和/或从由盘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的光盘;和
盘移送机构,其用于在载入或退出光盘的盘载入/退出位置和在盘支座上放置光盘的盘放置位置之间传送光盘,
该盘传送机构包括:
安置在面对着壳体中盘支座看去的右边或左边之一的第一枢转部件,其具有被枢转地支持的底端,在自由端,具有一用来从后部支承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的外周的第一支承部,并且可以在平行于光盘的一个平面内枢转;
安置在面对着壳体中盘支座看去的右边或左边中的另一边的第二枢转部件,其具有被枢转地支持的底端,在自由端,具有一用来从后部支承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的外周的第二支承部,并且可以在平行于光盘的一个平面内方向相反于第一支承部地枢转;
安置在比设置在面对着壳体中盘支座看去的右边或左边中的一边上的第一枢转部件更向前的位置的第三枢转部件,其具有被枢转地支持的底端,在自由端,具有一用来支承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外周的第三支承部,并且可以在平行于光盘的一个平面内与第一支承部方向相反地枢转;
该第一到第三枢转部件互相合作地进行盘载入操作,以将之前从盘插槽送入壳体中的光盘送到盘放置位置上,并且进行盘退出操作,以将光盘通过盘插槽送到壳体外。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通过最优化枢转部件的位置和枢转位置,能将光盘正确且平稳地载入和退出。
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三枢转部件相互配合,能将光盘正确且平稳地载入和退出。因此,本发明的盘驱动器具有更紧凑、更轻和更小的结构。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及特点和优点将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中变得更明显,下面将结合相应的附图具体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器安装在其中的笔记本计算机大小的个人计算机外部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器的外部透视图;
图3是图2中的盘驱动器的设备壳体,顶盖和前面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顶盖的内部透视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设备主体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设备主体结构的平面图;
图7是设备主体结构的后视图;
图8是设备主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9A是导向件的顶部透视图,图9B是导向件的底部透视图,图9C是导向件沿X1-X1′剖面图;
图10A是另一导向件的顶部透视图,图10B是另一导向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0C是另一导向件沿X2-X2′剖面图;
图11是基座单元结构的透视图;
图12A是驱动杆的顶部透视图,图12B是驱动杆的底部透视图;
图13A是驱动杆的下部平面图,图13B是驱动杆的底部平面图,图13C是驱动杆一边的侧视图,图13D是驱动杆另一边的侧视图;
图14A是移动板构件的透视图,图14B是移动板构件的平面图;
图15A是凸轮杆构件的透视图,图15B是凸轮杆构件的平面图,图15C是凸轮杆构件的侧视图;
图16是盘插入/退出机构操作的平面图,图示为盘正插入盘插入/退出位置;
图17是盘插入/退出机构操作的平面图,图示为正在传输盘;
图18是盘插入/退出机构操作的平面图,图示为正在将盘放入盘放置位置;
图19是盘插入/退出机构操作的平面图,图示为盘正确处于盘放置位置;
图20是盘插入/退出机构操作的平面图,图示为正将盘退出盘插入/退出位置;
图21是盘插入/退出机构操作的平面图,图示为正将强制性插入设备壳体的盘退出;
图22是基座上升机构,导向件上升机构和开口操作机构的操作图,图22A是盘松开位置的基座单元的平面图,图22B是盘松开位置时基座的第一转轴和驱动杆的第一凸轮切口之间的几何关系的侧视图,图22C是盘松开位置时基座的第二转轴和凸轮片的第二凸轮切口以及弯折片的竖直槽之间的几何关系的侧视图;
图23是基座上升机构,导向件上升机构和开口操作机构的剖面图,图示为基座单元处于盘松开位置;
图24是基座上升机构,导向件上升机构和开口操作机构的操作图,图24A是盘夹持位置的基座单元的平面图,图24B是盘夹持位置时基座的第一转轴和驱动杆的第一凸轮切口之间的几何关系的侧视图,图24C是盘夹持位置时基座的第二转轴和凸轮片的第二凸轮切口以及弯折片的竖直槽之间的几何关系的侧视图;
图25是基座上升机构,导向件上升机构和开口操作机构的剖面图,图示为基座单元处于盘夹持位置;
图26是基座上升机构,导向件上升机构和开口操作机构的操作图,图26A是在读/写位置时的基座单元的平面图,图26B是在读/写位置时基座的第一转轴和驱动杆的第一凸轮切口之间的几何关系的侧视图,图26C是在读/写位置时的基座的第二转轴和凸轮片的第二凸轮切口以及弯折片的竖直槽之间的几何关系的侧视图;
图27是基座上升机构,导向件上升机构和开口操作机构的剖面图,图示为基座单元处于读/写位置;
图28是基座上升机构,导向件上升机构和开口操作机构的剖面图,图示为盘正与推出销相接触;
图29是盘驱动器的内部操作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放置的时序图;
图30是盘驱动器在载入盘时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放置的时序图;
图31是盘驱动器在退出盘时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放置的时序图;
图32是盘驱动器在写/读操作时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放置的时序图;
图33是振动吸收机构的变形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按照本发明的盘驱动器进行详细介绍。
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器是例如如图1所示的安装在笔记本大小的个人计算机1000的主体1001中的插槽型盘驱动器。例如如图2所示,总体由附图标记1标示的盘驱动器具有设计成厚度为大约12.7mm的结构。盘驱动器能向和/或从诸如CD(致密盘)或DVD(数字通用盘)之类的光盘2上写入和/或读取信息。
(1)盘驱动器的构成
下面将首先描述盘驱动器1的构成。
(1-1)壳体的构成
如图2和图3所示,盘驱动器1包括设备主体1a和作为设备主体1a外壳的壳体3。壳体3由使设备主体1a安装于其上的底部箱体4和盖住设备主体1a的上侧的顶盖5形成。
如图3和图4所示,顶盖5包括用于封闭底部箱体4的上部开口的相对较薄的板形成的顶板5a。顶板5a具有沿底部箱体4的两相对的侧面和后侧面弯折的边缘部分。顶板5a具有一个在其中心附近形成的总体上为圆形的开口6。在转台27a上形成有接合凸起34a,该接合凸起34a与光盘2上的中心孔2a相接合,在下面将要具体介绍的盘夹持操作过程中,接合凸起34a穿过开口6外露。沿着开口6的周缘形成有稍微延伸到壳体3内部的支承突起7,该支承突起7与放置在转台27a上的光盘2的中心孔的周缘邻接。
在顶板5a的前部,形成有一对延伸到壳体3内部的导向凸起8a、8b,导引通过下面将具体介绍的从盘插槽21送入的光盘2,同时限制光盘2在垂直方向的导向。导向凸起8a、8b分别位于总体上关于穿过开口6且沿着光盘2送入的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的位置上,每个导向凸起形成得象整体上锥形形状的一部分,该锥形在盘送入方向上升起,以勾画出在与盘送入方向几乎垂直的方向上向顶板5a的内部直径连续减小的圆弧。即,每对导向凸起8a、8b具有由圆锥体的轴向分割得出的形状。它们具有朝向顶板5a的内部彼此指向的顶端,并且它们朝向顶板5a的内部逐渐变低、变薄。
由于上述形状,这对导向凸起8a、8b能把光盘平稳地引导至壳体3中,同时校正通过盘插槽送入的光盘2的宽度方向的任何位移。并且,由于导向构件8a、8b的上述形状,顶盖5能增加顶板5a的刚性。应当注意,对顶板5a的主要内侧进行了处理,以减少与光盘2的摩擦。
如图3、5、6所示,底部箱体4用作下部壳体,并且它是由金属薄板形成的总体上为平的盒状。底部箱体4包括总体上为矩形的底部,和形成于其横侧边的平台部分4a。平台部分4a高于底部且向外延伸。
底部箱体4在底部配备有一电路板9,电路板9上形成有驱动控制电路,该电路控制设备主体1a的各个部件的驱动。电路板9通过螺钉固定在底部箱体4的后侧底部。电路板9上安置有一起构成驱动控制电路的电子部分10(例如IC芯片等)、用于各个部件的电连接的连接件11、用于检测各个部件的操作的检测开关SW1,SW2,SW3等。这些部件中,与个人计算机1000的主体1001电连接的连接件12安置在电路板9上,使得从形成于底部箱体4后侧的开口13外部接近,如图7所示。
同样,底座14通过螺钉连接到底部箱体4的底面上。底座14安置在电路板9的上部,与平台部分4a的高度大致相同地垂直隔开底部箱体4的内部。而且,底座14具有将外部连接连接件12封装起来的封装件15。封装件15通过沿着连接件12的轮廓弯折底座14而形成。这样,封装件15阻止灰尘或类似的外来物质从底部箱体4的开口13(通过该开口,能够从外部接达外部连接连接件12)进入,同时包容着外部连接连接件12,这样提高了外部连接连接件12固定在电路板9上的强度。
顶盖5通过螺钉固定在底部箱体4和底座14上。更加具体地讲,如图3、4所示,在顶板5a的周缘部分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17a,螺钉16从这些通孔17a中引入。在顶板5a的周缘部分上的较第一通孔靠内的位置上,形成有第二通孔17b。螺钉16插在这个通孔17a中。另一方面,如图3、5所示,在底部箱体4的周缘部分上,形成有向内弯折的多个第一固定片18a。每个第一固定片18a上都形成有与顶盖5上的第一通孔17a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19a。底座14具有向上形成的第二固定片18b,并且这些第二固定片18b的自由端在第一固定片18a的高度上水平弯折。第二固定片18b位于底部箱体4周缘之内且下面将介绍的位于盘放置位置的光盘2的周缘之外的位置上。第二固定片18b在其自由端部形成有与顶盖5的第二通孔17b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19b。
在这个盘驱动器1中,壳体3是通过将螺钉16推进到顶盖5上的第一通孔17a和第二通孔17b以及底部箱体4上的第一螺纹孔19a还有底座14上的第二螺纹孔19b中与靠近于顶盖5的顶板5a的底部箱体4的上部开口组装到一起的。这样,壳体3能阻止灰尘或类似的外来物质侵入到设备壳体1a内。应当注意,一密封盖(未示出)将连接到顶盖5的顶板5a上,盖住开口6以阻止灰尘或类似外来物质从开口6侵入。
而且,在壳体3中,除了固定在设置于底部箱体4的外周部分上的第一固定片18a上之外,顶盖5还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到底座14上设置于第一固定片18a内侧的第二固定片18b上,以致顶盖5就不会与插入壳体3中的光盘2产生干涉而且增加了其刚性。
如图2、3所示,在壳体3的前部安装有一总体上为矩形的前面板20。前面板20上形成有盘插槽21,光盘通过该盘插槽21水平地送入壳体3和从壳体3中取出。即,光盘2可以通过盘插槽21插入壳体3内或通过该盘插槽21退出到壳体3外部。而且在前面板20的前侧,配备有一个指示灯22,该指示灯22在点亮的时候表示正在对光盘2进行存取,并且还配备有退出按钮23,按下该按钮来退出光盘2。
在底部箱体4靠近前部的相对的横侧边上,配备有多个导向部件24a、24b,用于通过由垂直和水平导向来限制光盘2而对从插槽21送入的光盘2进行引导。
如图3、5、9所示,这对导向部件24a、24b中的一个导向部件(24a)是一个与光盘2具有较小摩擦力的树脂制作的长部件。它沿着平台部分4a的上侧安装。在与安装导向部件24a的上侧相对的平台部分4a的一侧上,形成有一沿光盘插入的方向延伸的导向凹部25a。导向凹部25a使其内壁面向内弯曲,以与光盘2的外周有一个接触点。
如图3、5、10所示,类似于导向部件24a,另一导向部件24b是一个与光盘2具有较小摩擦力的树脂制作的长部件。它沿着与平台部分4a相对的底部箱体4的横侧边安装。而且,在与安装导向部件24b的侧面相对的横侧面上,形成有一沿光盘2送入的方向延伸的导向凹部25b。导向凹部25b使其内壁面向内弯曲,以与光盘2的外周有一个接触点。
由于在这对导向部件24a、24b中,导向凹部25a、25b使得它们的内壁形成为与光盘2周缘处于滑动点接触的形状,因此可以减小与光盘2的接触面积,这样,在对通过插槽21送入的光盘2的垂直和水平移动的限制的共同作用下,有助于正确和平稳地导引光盘2。
更具体地讲,在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器1中,即使通过盘插槽21送入的光盘2是由通过粘结剂彼此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盘基片形成的,例如DVD,也能够通过盘插槽21被送入到壳体3中的正确位置(盘载入操作)并且通过盘插槽21送出壳体3(盘退出操作)而不会受到粘接剂的反作用(如果有,由光盘2的外周产生)。
注意,该对导向部件24a和24b中的导向凹部25a和25b的内壁并不局限于上面提到的向内弯曲的形状,而是也可以向外弯曲,例如,形成为向内倾斜的多边形的一部分的形状,或者形成为另外的形状,只要这些其它的形状能够实现与光盘2的外周的点接触。
(1-2)基座单元的结构
如图3、5、6、11所示,设备主体1a包括一在底部箱体4的底部形成的基座单元26,以形成驱动器主体。
基座单元26包括:一个盘支座27,通过盘插槽21插入壳体3的光盘2放置在该盘支座27上面;一个盘旋转驱动机构28,对放置在盘支座27上的光盘2进行旋转;一个光拾取器29,在盘旋转驱动机构28旋转的光盘2上写入或从中读取信号;和一个拾取器进给机构30,使光拾取器29在光盘2的内圆周和外圆周上方移动。这些部件被整体地安装在基座31上以得到超薄结构的基座单元26。
基座单元26设置于电路板9和底座14之前,以使盘支座27几乎定位在底部箱体4的底部中心位置上。而且,基座单元26通过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的基座上升机构93垂直移动,并其初始位置定位在通过盘插槽21插入壳体3的光盘2的下面。
将一块金属板冲压形成为预定的形状且稍微向下弯折该冲压金属板的周缘部分,从而形成基座31。基座31在其主侧面形成有一大致半圆形的开口32a,以使得盘支座27的转台27a能通过该开口32a向上外露,将在后面进一步描述,并且形成有大致为矩形的开口32b,使得光拾取器29的物镜29通过该开口32b向上外露,将在后面具体描述。开口32a、32b就这样相互相邻地形成。注意,基座31上侧固定有一装饰板33(decorative plate),在装饰板33上形成有相应于开口32a、32b的开口33a。
盘支座27包括通过盘旋转驱动机构28驱动旋转的转台27a。转台27a在其中心形成有一盘夹持机构34以夹持光盘2。盘夹持机构34包括一接合到光盘2的中心孔2a中的接合凸起34a和接合在光盘2的中心孔2a的周边上的多个接合爪34b,其中接合凸起34a接合于该中心孔2a中。这样,盘夹持机构34将光盘2保持在转台27a上。
盘旋转驱动机构28包括一扁平主轴电机28a,用于枢转转台27a并且从而旋转光盘2。主轴电机28a用螺钉固定于基座31的底部,在该基座31和主轴电机28a之间配置一支撑板28b,以使转台27a从位于基座31上的开口32a中略微突出。
光拾取器29为一个光学模块,在该模块中从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光束被物镜29a聚焦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层上,并且从光盘2的信号记录层反射的光被由光敏元件等构成的光检测器检测。这样,光拾取器29写信号到光盘2上或者从光盘2上读出信号。而且,光拾取器29还包括一双轴致动器,用于在与物镜29a的光轴平行的聚焦方向上和与物镜29a的光轴垂直的跟踪方向上移动物镜29a。这样,光拾取器29根据从光盘2上由光检测器检测的检测信号控制物镜29a与光盘2相关的聚焦和跟踪。
拾取器进给机构30包括:拾取器基座35,其上配置有光拾取器29;一对导轴36a和36b,用于支撑沿光盘2径向可移动的拾取器基座35;以及拾取器基座移动驱动机构37,用于沿光盘2的径向移动支撑在上述导轴36a和36b上的拾取器基座35。
在拾取器基座35上形成一对导向块38a和38b,每一个导向块都在其内部形成一个导向孔,以使导轴36a和36b中的一个成对地穿过其延伸,以及一形成有导向凹槽的导向块39,该导向凹槽用于容纳另一个导轴36b。上述一对导轴36a和36b以及导向块39向相对的方向凸出。这样,拾取器基座35被可移动地支撑在上述一对导轴36a和36b上。
上述一对导轴36a和36b位于基座31的底部,与光盘2的径向平行,并且用于引导具有物镜29a的拾取器基座35在光盘2的内周和外周之间的上方移动,上述物镜29a被暴露于基座31上的开口32b外。
拾取器基座移动驱动机构37将安装在基座31上的驱动电机37a的枢转运动通过齿轮和齿条(未示出)转换成线性运动,以用于沿导轴36a和36b,也就是沿光盘2的径向方向移动拾取器基座35。注意,在基座单元26中,上述光拾取器29最初被定位在沿盘半径方向的外周上。
(1-3)盘移送机构的结构
如图3、5和6所示,设备主体1a包括盘移送机构40,用于在光盘2通过盘插入口21被插入或退出的盘插入/退出位置与将光盘2安装在盘支座27中的转台27a上的盘安装位置之间移送光盘2。
盘移送机构40包括第一至第三枢转臂41至43,位于从盘插入口21送入到壳体3中的光盘2的下方。第一至第三枢转臂41至43可以在平行于光盘2的平面上摆动。
第一枢转臂41为一长扁平形构件。它位于面对着盘支座27的转台27a看去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例如,右侧),并且被转轴44支撑,该转轴44的底端设置于平平台部分4a上,以可沿箭头a1和a2的方向枢转。而且,第一枢转臂41在其自由端具有一向上突起且从背面支撑由盘插槽21插入的光盘2的外周的第一支承销41a。并且,第一枢转臂41在其中部具有一向上突起且从背面和第一支承销41a一起支撑光盘2的外周的第一定位销41b,以使光盘2定位在盘安装位置上。
并且,第一枢转臂41通过转轴45在其底端可枢转地安装了一个中间臂46。中间臂46由一大体上为J形的扁平元件构成。第一螺旋拉伸弹簧47的一端47a钩在中间臂46的中部。并且,该螺旋拉伸弹簧47的另一端47b钩在平台部分4a的横向侧边,如图6和8所示。因此,第一枢转臂41在使其向前转动的方向上被第一拉伸弹簧47施加力,并且该第一枢转臂41也被中间臂46沿箭头a2的方向施加力。
如图3、5和6所示,第二枢转臂42也是一个长扁平形构件。它位于面对着盘支座27上的转台27a看去的左侧和右侧中一侧(例如,左侧),并且被轴(螺钉)48支撑,该轴48具有一配置在底座14上的底端,并且可以沿箭头b1和b2的方向枢转。并且,第二枢转臂42在其自由端具有一第二支承销42a,它向上突起且从背面支撑由盘插槽21送入的光盘2的外周。并且,第二枢转臂42在其中部具有一第二定位销42b,它向上突起且从背面和第二支承销42a一起支撑光盘2的外周,以使光盘2定位在盘安装位置上。
并且,第二螺旋拉伸弹簧49的一端49a钩在第二枢转臂42的中部。并且第二螺旋拉伸弹簧49的另一端49b钩在底座14上。因此,第二枢转臂42在使其向前转动的方向上,也就是沿箭头b2的方向,被第二拉伸弹簧49施加力。并且,当第二枢转臂42从前向后枢转时,第二拉伸弹簧49将使第二枢转臂42受力方向从向前的方向改变为向后的方向,也就是说,从沿箭头b2的方向改变为沿箭头b1的方向。相对地,当第二枢转臂42从后向前枢转时,第二拉伸弹簧49将使第二枢转臂42受力方向从向后的方向改变为向前的方向,也就是说,从沿箭头b1的方向改变为沿箭头b2的方向。
第一和第二枢转臂41和42被配置在几乎相对于位于盘安装件27上的转台27a对称的位置上。它们起初定位成大体上为倒V形的几何结构,以致它们的自由端比底端更靠近内部的位置,而它们的自由端在底端的前侧。
并且,为了在第一和第二枢转臂41和42之间进行连接,盘移送机构40包括:彼此相互接合的第一齿轮50和第二齿轮51、用于连接第一齿轮50和第一枢转臂41的第一连接臂52和用于连接第二齿轮51和第二枢转臂42的第二连接臂53。
第一和第二齿轮50和51分别可枢转地与在转轴50a和51a安装在一起,转轴50a和51a位于相对于穿过底座14上的转台27a并且沿着光盘2被送入的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的位置上。
第一连接臂52为一长扁平形元件。它的一端通过轴54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一枢转臂41上。它具有一个从另一端向下突起的接合销55。该接合销55与一个形成在第一齿轮50的主侧上的接合孔56相接合,以连接第一枢转臂41和第一齿轮50。并且,在第一连接臂52上形成了一纵向延伸的细长导向切口57。另一方面,在底部箱体4的底部具有一竖直的导轴59,它插入到上述导向切口57内,如图5所示。该导轴59在其自由端形成有螺纹孔59a。在导轴59插入导向切口57并且螺钉60插入到形成在导轴59的自由端的螺纹孔59a中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臂52的中部被移动地支撑,它可在导轴59沿导向切口57滑动的范围内移动。这样,第一连接臂52可以相应于第一枢转臂41的枢转来转动第一齿轮50(或者相应于第一齿轮50的枢转来转动第一枢转臂41)。
类似地,第二连接臂53也为一长扁平形元件。它的一端通过转轴61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二枢转臂42。它具有一个从另一端向下突起的接合销62。该接合销62与一个形成在第二齿轮51的主侧上的接合孔63相接合,以连接第二枢转臂42和第二齿轮51。并且,在第二连接臂53上形成了一纵向延伸的细长导向开口64。另一方面,在底部箱体4的底部具有一竖直的导轴65,它插入到上述导向切口64内,如图5所示。该导轴65在其自由端形成有螺纹孔65a。在导轴65插入导向切口64并且螺钉66插入到形成在导轴65的自由端的螺纹孔65a中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第二连接臂53的中部被移动地支撑,它可在导轴65沿导向切口64滑动的范围内移动。因此,第二连接臂53可以相应于第二枢转臂42的枢转来转动第二齿轮51(或者相应于第二齿轮51的枢转来转动第二枢转臂42)。
如上所述,因为第一和第二齿轮50和51彼此相互接合,当一个齿轮沿一个方向枢转时,另一个齿轮将沿相反的方向枢转。也就是,第一和第二齿轮50和51将彼此同步地沿相反的方向枢转。因此,第一和第二枢转臂41和42就能彼此同步地沿着相反的方向被上述机构摆动。
如图3、5和6所述,第三枢转臂43也是一个长扁形元件。它位于面对着盘支座27上的转台27a看去的左侧和右侧中一侧(例如,右侧),在第一枢转臂41之前,并且被轴67支撑,该轴67的底端位于平台部分4a上,并且可以沿箭头c1和c2的方向枢转。并且,在第三枢转臂43的自由端上具有一第三支承销43a,向上突起且支撑被从盘插槽21中送入的光盘2的外周。
并且,一第三螺旋拉伸弹簧68的一端68a钩在第三枢转臂43的底部,如图6和8所示。它的另一端68b被钩在平平台部分4a的横向侧部。因此,第三选择臂43被第三螺旋拉伸弹簧68在将其向后枢转的方向施加力,也就是,沿箭头c1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三枢转臂43起初定位成这样一种几何结构:其自由端处于比底端更靠内的位置上,同时自由端在底端的前方。
在盘移送机构40中,第一至第三枢转臂41至43彼此相互合作来将从位于壳体3上的盘插槽21送入的光盘2运送到将要把光盘2设置在盘支座27上的盘安装位置上(盘的载入操作),以将光盘2放置在盘安装位置上(盘的定位操作),并且通过盘插槽21将光盘2退出壳体3外(盘的退出操作)。
并且,为了通过第一至第三枢转臂41至43来实现光盘2的载入、定位和退出操作,盘移送机构40包括:作为滑动构件的驱动杆69,它可以前后滑动;用来前后移动驱动杆69的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和作为第二滑动构件的移动板71,它可以与驱动杆69同步进行前后移动。
如图6、12和13所示,驱动杆69是由树脂制成的、总体上为矩形截面的平行六面体的构件。它配置在底部箱体4的一个横向侧面、电路板9和底部箱体4的底部上的基座单元26之间。并且驱动杆69被置于低于从盘插槽21送入到壳体3内部的光盘2的位置上,并且有一个几乎与平台部分4a的底部等高的上表面。
穿透驱动杆69的厚度并且沿着其纵向形成有一对导向切口72a和72b。驱动杆69通过下面将详细说明的齿轮系77的轴(该齿轮系位于前面的导向切口72a中)和插入到后面的导向切口72b中的设置于底部箱体4底部的导轴59而得以可前后滑动地支撑。
在驱动杆69的底部形成从前端延伸到纵向中部的齿条73。另一方面,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包括配置在底部箱体4的底部前面的电机壳体74内的驱动电机75、安装在驱动电机75的转轴上的蜗轮76和安插在蜗轮76和驱动杆69的齿条73之间的齿轮系77,如图3、5和6所示。该齿轮系77沿位于底部箱体4上的轴枢转。在该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中,驱动电机75沿一个方向(向前)枢转,以借助蜗轮76、齿轮系77和齿条75来使驱动杆69向后移动,当驱动电机73沿另一个方向(向后)枢转时,借助蜗轮76、齿轮系77和齿条73来使驱动杆69向前移动。
在驱动杆69的上侧,配备有三个导向块78a、78b和78c,导向销79和螺纹孔80,如图12和13所示。移动板71为一以预先设计的形状冲压成型的扁的金属片,并且配置在平台部分4a上,如图14所示。在移动板71内部沿纵向形成三个导向切口81a、81b和81c和一个导向切口81d,一个螺钉82被插入到导向切口81d中。如图6所示,通过驱动杆69的两个导向块78a和78b分别接合在移动板71的两个导向切口81a和181b中、驱动杆69的一个导向块81c被接合在移动板71的末端,驱动杆69的导向销79被接合在移动板71上的导向切口81c中以及穿过位于移动板71上导向切口81d推进到位于驱动杆69上的螺纹孔80内的螺钉82,而使驱动杆69和移动板71在平行于光盘2的平面内接合在彼此之上时,它们可沿一个方向滑动。
并且,在驱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提供一个振动吸收机构83,用于吸收驱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的位移差,该位移差是由对从盘插槽21退出到壳体3外部的光盘2施加方向与盘退出的方向相反的外力而造成的,此时驱动杆69被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沿光盘2的退出方向移动。
该振动吸收机构83包括用于吸收所施加的振动的螺旋压缩弹簧84。该螺旋压缩弹簧84被容纳在位于驱动杆69的导向切口72a和72d之间的保持孔85内,如图12和13所示。并且,该螺旋压缩弹簧84的后侧被固定在从保持孔85的后侧伸出的突起85a上。另一方面,该螺旋压缩弹簧84的前侧被固定在从位于移动板71上的导向切口81d附近伸出的突起86上,如图14所示。
为枢转第一和第二枢转臂41和42,在移动板71上形成一第一凸轮切口88,位于中间臂46上第一凸轮销87与该第一凸轮切口88接合,第一施压件90a从后侧压缩位于中间臂46上的受压件89,和第二施压件90b从前侧压缩位于第一枢转臂41上的受压件41c,如图6和14所示。
上述第一凸轮切口88包括沿前后方向线性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切口部分88a和88b。从前端到后端线性形成的第二切口部分88b比从后端到前端线性形成的第一切口部分88a略微偏向外侧。
上述施压件90a被形成得从移动板71的边缘向外突出,并且能够支撑位于中间臂46的中间位置上的向上弯曲形成的受压件89。
上述施压件90b是通过切除在移动板71的后边缘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它能够从前侧支撑位于第一枢转臂41上从中部向下延伸的受压件41c。
为枢转第三枢转臂43,移动板71上形成一第二凸轮切口92,位于第三枢转臂43上的第二凸轮销91与该第二凸轮切口92相接合。该第二凸轮切口92包括沿前后方向线性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切口部分92a和92b。
上述从前向后线性形成的第二切口部分92b比从后向前线性形成的第一切口部分92a略微偏向外侧。该第二凸轮切口92还包括第三切口部分92c,从第一切口部分92a的后端到前端中部勾勒出一个向内的圆弧,和从第三切口部分92c的前端到第一切口部分92a的中部线性形成的第四切口部分92d。第三切口部分92c、第四切口部分92d和第一切口部分92a的中部一起限定出了一个使凸轮销91能自由移动的开口。
(1-4)基座升降机构的结构
设备主体1a包括基座提升机构93,使基座单元26中的基座31与前述的驱动杆69同步地垂直移动,如图3、5和6所示。
基座提升机构93在盘夹持位置、盘松脱位置和中间位置之中垂直地移动基座31,在盘夹持位置上,它将提升基座31以使光盘2被放置在位于盘安装件27上的转台27a的盘安装位置上,在盘的松脱位置上,它将降低基座31以使光盘2从盘支座27上的转台27a中移出,并其在中间位置上,它将使基座31定位在盘夹持位置和松脱位置之间,以写入或者读出信号到或者从光盘2。
为垂直地移动基座31,在前述位于基座31对面的驱动杆69的侧面纵向地形成第一凸轮切口94,如图12和13所示。该第一凸轮切口94由用于在盘松脱位置上定位基座31的第一水平壁94a,用于在盘夹持位置定位基座31的顶壁94b和用于在中间位置定位基座31的第二水平壁94c限定。
并且,在底部箱体4的底部,作为第三滑动件的的凸轮杆95沿着基座31的后横向侧设置,如图6和15所示。该凸轮杆95为一长扁形元件。在它的主侧纵向形成一对前后导向切口96a和96b和一个位于前后导向切口96a和96b之间的导向切口96c,并且导轴65插入到96c中。另一方面,在底部箱体4的底部形成一对弯曲的导向块97a和97b,并分别与上述导向切口96a和96b配合,如图5所示。这样,该凸轮杆95沿着基座31的后横向侧得到支撑,以在沿与驱动杆69的滑动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可以滑动。
并且,一向上突起的导向销98使凸轮杆95相交于驱动杆69,如图15所示。另一方面,在驱动杆69的底部形成一与导向销98相配合的导向切口99,如图12和13所示。该凸轮杆95可以沿与驱动杆69的滑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滑动,这是由于导向销98与驱动杆69的前后滑动同步地沿导向切口99滑动。
位于基座31对面的凸轮杆95的边缘部分被向上弯曲形成一凸轮片100,如图15所示。该凸轮片100被用于提升基座31。在该凸轮片100中形成一第二凸轮切口101,它由用于在盘松脱位置上放置基座3的第一水平壁101a、用于在盘夹持位置上放置基座31的顶壁101b和用于在中间位置上放置基座31的第二水平壁101c限定出。并且,在底部箱体4的底部形成一沿基座31的后横向侧平行的弯曲装置102,如图5所示。在该弯曲装置102中形成一竖槽103,用于垂直移动基座31。
如图5、6和11所示,基座31包括:位于盘支座27横侧的第一转轴104,它与驱动杆69相对并与位于驱动杆69上的第一凸轮切口94相互配合支撑;位于盘支座27横侧的第二转轴105,它与凸轮杆95相对并与位于凸轮片100上的第二凸轮切口101和位于弯曲装置102上的竖槽103相互配合支撑;位于与驱动杆69相对的另一前侧面上的第三转轴107,并被枢转地支撑在形成于底部箱体4的另一侧面上的轴孔106中,和位于与凸轮杆95相对的侧面的前侧的固定部分110,并用螺钉109通过由弹性元件如橡胶形成的绝缘器108固定在底部箱体4的底部。
因此,在基座31中,由于第一转轴104与驱动杆69和凸轮杆95的滑动同步地在第一凸轮切口94中滑动以及第二转轴105在第二凸轮切口101和竖槽103中滑动,盘支座27能够相对于前面垂直地移动。
并且,在底部箱体4的底部,配备了一上推销111,作为用于在基座31被基座提升机构93降低时,从转台27a中松脱安装在盘支座27上的转台27a上的光盘2的松脱装置,如图5和6所示。该上推销111配置在基座单元26中的盘支座27附近,更确切地说是配置在基座31后侧距离盘支座27最接近的位置上,从底部箱体4的底部向上突起。
(1-5)盘导向机构的结构
如图3、5和6所示,设备主体1a包括盘导向机构112,用于在对送入光盘的角度加以限制的同时对通过盘插槽21送到底部箱体4前侧的光盘2进行导向。
盘导向机构112包括盘插入导向杆113,通过基座提升机构93与基座31的垂直移动相同步地进行垂直移动。该盘插入导向杆113为一长树脂制成的元件,为减小与光盘2之间的摩擦。它配置在沿光盘2被插入的方向上,并且在底端配备一轴114。它被位于底端的轴114可枢转地支撑并与位于电机壳体74后侧的轴承115相接合。并且,在该盘插入导向杆113的自由端形成向驱动杆69突起的导向销116。另一方面,驱动杆69包括沿导向销116滑动的第一凸轮部117,如图12和13所示。该第一凸轮部117包括:第一水平部117a,几乎与驱动杆69的上表面齐平;和第二水平部117b,比第一水平部117a低一个台阶。
并且,盘插入导向杆113的底端固定在支撑在电机壳体74后侧的扭转弹簧118的一端,如图5和6所示。因此,该盘插入导向杆113的头部被扭转弹簧118的弹力而施加向上的力。相对地,该盘插入导向杆113的自由端被施加向下的力,以使导向销116始终被压向第一凸轮部117的上表面。
因此,当驱动杆69被迫沿前后方向滑动时,导向销116沿第一凸轮部117滑动,以使盘插入导向杆113在用于限制从盘插槽21插入的光盘2的角度的导向位置和制动于在盘支座27上转台27a上光盘2的底部的停止位置之间垂直地移动。
(1-6)闸门操作机构的结构
如图3、5和6所示,设备主体1a包括位于底部箱体4前侧的闸门操作机构119,用于当一个光盘2被安装在盘支座27上的转台27a上时,阻止另一个光盘2被从盘插槽21插入到壳体3中。
上述闸门操作机构119包括一闸门部件120,可与被盘导向机构112垂直地移动的盘插入导向杆113同步地进行垂直移动。该闸门部件通常为矩形扁平元件。它配置在位于底部箱体4的前侧的竖槽121内并可垂直移动地支撑在它的后侧。并且,该闸门部件120的后侧由可枢转地支撑在电机壳体74横侧面上的枢转臂122的一端支撑。另一方面,扭转弹簧118的另一端固定在枢转臂122的另一端。枢转臂122的另一端被扭转弹簧118的弹力施加向上的力。相反地,枢转臂122的一端被施加向下的力并且闸门部件120被约束在较低的位置上。
在闸门操作机构119中,当盘插入导向杆113与前述的驱动杆69前后滑动相同步地垂直地移动时,支撑在电机壳体74上的扭转弹簧118绕它的轴转动,并且扭转弹簧118的力的方向被反向。也就是说,枢转臂122的另一端被扭转弹簧118的弹力施加向下的力,而枢转臂122的一端被施加向上的力。因此,闸门部件120被约束在较高的位置。
因此,当驱动杆69被迫前后滑动时,闸门部件120在关闭位置,在该位置它将关闭从盘插槽21插入的光盘2移动路径,它与被盘导向机构112垂直地移动的盘插入导向杆113同步移动,和打开位置,在该位置它将打开从盘插槽21插入的光盘2的移动路径,之间垂直地移动。
在前述的第二枢转臂42和基座31上形成保护膜123,以阻止它与光盘2的信号记录层相接触,如图3所示。每一个保护膜123由减小与光盘2之间的摩擦的材料构成。许多保护膜123配置在位于盘安装位置上光盘2的外周的对应位置上。并且,在基座31的前侧配置有保护片124,以防止与从盘插槽21插入的光盘2上信号记录层相接触。
并且,许多配置在前述的电路板9上检测开关SW1、SW2和SW3中的第一检测开关SW1检测是否存在从盘插槽21插入的光盘2,并且发出启动驱动杆69的命令。它被配置在靠近第二连接臂53的位置上,如图6所示。另一方面,在第二连接臂53的中部,形成一从后侧弯曲的施压件125,并挤压第一检测开关SW1上的传感器。
当光盘2被插入,第一和第二枢转臂41和42被向后枢转时,第一检测开关SW1上的传感器被位于第二连接臂53上的施压件125挤压,并且第一检测开关SW1因此而被打开。当第一和第二枢转臂41和42位于比传感器被挤压的位置更靠后的位置时,也就是说,当光盘2已经插入到壳体3中了,传感器将受压件125挤压并且第一检测开关SW1因此而被继续打开。
第二和第三检测开关SW2和SW3用于检测驱动杆69的位置并控制驱动杆69的驱动。它们被并排地、以预先设计的间隔配置在位于驱动杆69对面的电路板9的边缘。
当驱动杆69向后滑动并且驱动杆69的侧面挤压配置在比第三检测开关SW3更靠后的第二检测开关SW2上的传感器时,第二检测开关SW2被打开。当驱动杆69配置在比传感器被挤压的位置更靠后时,第二检测开关SW2的传感器将被驱动杆69的侧面挤压并且第二检测开关SW2因此而继续打开。
另一方面,当第三检测开关SW3配置比第二检测开关SW2更靠后的位置上时,它将被打开,并且它的传感器被位于驱动杆69侧面的第二凸轮部126上推。如图12和13所述,驱动杆69上的第二凸轮部包括用于提高第三检测开关SW3上的传感器并打开第三检测开关SW3的第一水平部126a,和配置在更靠前位置上的第二水平部126b,并且位于比第一水平部126a低一个台阶的位置上,用于关闭第三检测开关SW3。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第三检测开关上传感器起初是被第一水平部126a提高并因此而打开的。
(2)盘的驱动操作
盘驱动器1的结构已经在上面被描述,下面将对它的操作进行描述。
(2-1)初始操作
在光盘2被插入之前,盘驱动器1进行初始操作,盘的插入操作将在下面参考图29被描述。
更具体地,首先,当个人计算机1000被打开时,设备主体1a开始通过外部连接器12从计算机主体1001供给电源,并检测到第三检测开关SW3被打开,当驱动电机75反向运转时,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将使驱动杆69滑动到前端,从图16中可以看出。在这时,当沿位于第二凸轮部126上的第一水平部126a滑动的第三检测开关SW3沿第一水平部126a后部的斜面下降时,第三检测开关SW3将从打开的状态变为关闭的状态。
其次,当检测到第三检测开关SW3被关闭时,驱动电机75正向运转时,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将使驱动杆69向后滑动。然后,当第三检测开关SW3又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时,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将使电机75停止运转。
并且,当为设备主体1a供给的电源被打开时,检测到第一和第二检测开关SW1和SW2被打开,并且第三检测开关SW3也被打开时,盘驱动器1将确定光盘2被安装在固定件27上并在没有被驱动电机75开始驱动的情况下,准备将在后面被详细描述的写/读操作,如图32所示。
盘驱动器1完成上述的初始操作。
(2-2)盘的载入
当光盘2从盘插槽21插入到壳体3时,盘驱动器1将开始盘载入操作,将已经从盘插槽21插入到壳体3中的光盘2运送到盘的安装位置,如图30所示的时序图可以看出。
更具体地,首先,当光盘2从盘插槽21插入到壳体3时,如图16所示的状态,它将被导向壳体3中更深的位置并使其在垂直方向上受到一对导向突起8a和8b的限制,使其外周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受到一对导向元件24a和24b的限制。
其次,在盘导向机构112中,盘插入导向杆113上的导向销116被配置在第一凸轮部117上水平部117a上,所以盘插入导向杆113将限制从盘插槽21插入的光盘2的角度,如图22和23所示。因此,当光盘2从盘插槽21插入到壳体3时,可以防止光盘2上的信号记录层与基座31上任何元件相接触,从而避免信号记录层被刮伤或损坏。
然后,已经从盘插槽21插入的光盘2将接触位于第一枢转臂41上的第一支承销41a和位于第二枢转臂42上的第二支承销42a。
接下来,当光盘2从盘插槽21插入到壳体3中更深的位置时,光盘2的外周被第一和第二支承销41a和42a施加力时,第一和第二枢转臂41和42将逆着第一和第二螺旋拉伸弹簧47和49的力的方向并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向后枢转,如图17所示。然后,当第一和第二枢转臂41和42以预先设计的向后的方向枢转时,位于第二连接臂53上的施压件125将挤压第一检测开关SW1的传感器。因此,第一检测开关SW1将根据从第一检测开关SW1检测信号而被打开,并且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将使驱动电机75正向运转开始使驱动杆69向后滑动。
另一方面,当光盘2从盘插槽21插入到壳体3时,位于第三枢转臂43上第三支承销43a将接触光盘2的外周,如图16所示。然后,当光盘2从盘插槽2 1从上述位置插入到壳体3中的更深的位置时,它将使第三枢转臂43逆着第三螺旋拉伸弹簧68的弹力向外侧枢转并挤压第三支承销43a。这时,第三支承销43a将沿光盘2的外周移动。然后,第三支承销43a将接触光盘的前外周,并因此第三枢转臂43在第三螺旋拉伸弹簧68的作用下向后枢转。
并且,当移动板71与驱动杆69同步向后滑动时,在第二凸轮切口92中滑动的第二凸轮销91将被第四切口部分92d挤压,并且第三枢转臂43因此而被向后枢转。
因此,被向后枢转的配置有第三支承销43a的第三枢转臂43与前外周接触,并保持后外周与第一和第二枢转臂41和42的第一和第二支承销41a和42a接触,各自地,受到第一和第二螺旋拉伸弹簧47和49的力,光盘2将被输送到壳体3的更内侧。
并且,当第二枢转臂42从前向后枢转时,第二螺旋弹簧49改变第二枢转臂42的受力方向从该弹簧49向前枢转的方向变到该弹簧49向后枢转的方向,使得光盘2容易地被输送到壳体3。
如上述所描述的那样,第一到第三枢转臂41到43彼此相互协作使光盘2被输送到盘安装位置,如图18所示,并被输送到壳体3中。
(2-3)盘的定心
接下来,在盘驱动器1中,光盘2被安装在盘安装位置(盘定心操作),通过向已经被输送到盘安装位置的光盘2的外周施加向第一枢转臂41上第二支承销41a和第一定位销41b,和第二枢转臂42上第二支承销42a和第二定位销42b的力,相应地,将光盘2定位到盘安装位置,相应地,第三枢转臂43上的第三支承销43a保持与光盘2的前外周相接触,如图18所示。
(2-4)盘的夹持
然后,在盘驱动器1中,基座提升机构93提升基座31以放置已经安装在位于盘支座27(盘夹持操作)上的转台27a上盘安装位置上的光盘2,如图24和25所示。
更具体地,当凸轮杆95向左滑动,同时驱动杆69向后滑动时,位于基座31上的第一转轴104将沿位于驱动杆69上的第一凸轮切口94滑动,并且位于基座31上的第二转轴105将沿位于凸轮片100上的第二凸轮切口101和位于弯曲装置102上的竖槽103滑动。然后,第一转轴104将沿第一凸轮切口94从第一水平壁94a向顶壁94b滑动,并且第二转轴105将沿第二凸轮切口101从第一水平壁101a向顶壁101b滑动,以提升基座31到夹持位置。
这时,位于安装在盘安装位置上的光盘2中的中心孔2a的壁施力于位于顶板5a上的支承凸起7,而接合凸起34a插入到位于光盘2的中心孔2a中,以使接合凸起34a与位于光盘2的中心孔2a相接合,并且许多接合爪34b支撑在位于光盘2的中心孔2a周围,因此光盘2将被保持在转台27a上,由此光盘2将被保持在盘支座27上(第一盘夹持操作)。
接下来,在盘驱动器1中,移动板71将与驱动杆69同步向后侧滑动,如图19所示。
这时,位于移动板71上的施压件90b从前面挤压位于第一枢转壁41上的受压件41c。因此,第一和第二枢转臂41和42枢转到位于第一支承销41a上的第一定位销41b所在的位置并且第二支承销42a和第二定位销42b在向后的方向上脱离位于盘安装位置上的光盘2的外周。并且,位于中间壁46上的第一凸轮销87沿第一凸轮切口88在移动板71中滑动,以使第一凸轮销87从第一切口部分88a向第二切口部分88b移动。
另一方面,位于第三枢转臂43上的第二凸轮销91沿位于移动板71上的第二凸轮切口92滑动,以使第二凸轮销91将从第一切口部分92a移动到第二切口部分92b。因此,第三枢转臂43枢转到第三支承销沿向前方向离开盘安装位置中的光盘2的周边的位置。因此,位于第一枢转臂41上的第一支承销41a和第一定位销41b,位于第二枢转臂42上的第二支承销42a和第二定位销42b,以及位于第三枢转臂43上的第三支承销43a脱离位于盘支座27上光盘2的外周。
并且在盘驱动器1中,当驱动杆69向后滑动时,凸轮杆95将与驱动杆69同步地向左侧滑动,如图26和27所示。这时,第一转轴104沿第一凸轮切口94从顶壁94b向第二水平壁94c滑动,而第二转轴105沿第二凸轮切口101从顶壁101b向第二水平壁101c滑动,借此,基座31低于中间位置。
然后,第二检测开关SW2上的传感器被驱动杆69的侧面挤压并且因此而被打开,如图30所示。并且,第三检测开关SW3上的传感器在位于第二凸轮部126上的第二水平部126b滑动,并且因此将从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
这时,盘旋转驱动机构28中的主轴电机28a旋转光盘2,以将后者转换到另一个相位。并且,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使驱动电机75反向枢转,驱动驱动杆69向前滑动。
然后,驱动杆69向前滑动的同时,凸轮杆95向右侧滑动,这时第一凸轮切口94中的第一转轴104从从第二水平壁94c滑动到顶壁94b,并且第二凸轮切口101中的第二转轴105从第二水平壁101c滑动到顶壁101b。因此,基座31被再次提升至盘夹持位置以将光盘2放置到盘支座27上,相应地光盘2被改变到另一相位(第二盘夹持操作)。
在盘驱动器1中,在上述盘夹持操作完成后驱动杆69向前滑动,以使关闭的第三检测开关SW3打开而打开的第二检测开关SW2关闭,如图30所示。
这时,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使电机75向前枢转以驱动驱动杆69向后滑动。在盘驱动器1中,当移动板71与向后滑动的驱动杆69同步地向后侧滑动时,第一和第二枢转臂41和42枢转到第一支承销41a和第一定位销41b,以及第二支承销42a和第二定位销42b沿向后的方向脱离位于盘支座27上的光盘2的外周所在的位置,并且第三枢转臂43枢转到第三支承销43a沿向前的方向脱离光盘2的外周所在的位置,如图19所示。
并且,在盘驱动器1中,驱动杆69向后侧滑动,以使凸轮杆95向左侧滑动,并且基座31再次降低到中间位置,如图26和27所示。
然后,当关闭的第二检测开关SW2被打开,并且打开的第三检测开关SW3被再次打开时,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停止驱动电机75枢转,如图30所示。
并且,当驱动杆69位于后侧时,盘插入导向杆113上的导向销116位于第一凸轮部117上的第二水平部117b上,以使盘导向机构112使盘插入导向杆113降低到后者将脱离位于盘支座27上的转盘27a上的光盘2的位置,如图26和27所示。因此,当安装在转台27a上的光盘2被枢转时,可以防止盘插入导向杆113与光盘2上的信号记录层之间的任何接触。
再有,与降低盘插入导向杆113的操作同步地,闸门操作机构119提升闸门部件120到使从盘插槽21插入的光盘2的路径被关闭的位置上。因此,当光盘已经被安装在转台27a上时,可以防止另一张光盘2从盘插槽21插入到壳体3中。
盘驱动器1的盘的载入操作如上所述被完成。
(2-5)写/读操作
在盘驱动器1中,从光盘2中写入或读出信息信号是盘支座27设置在图19,26和27显示的状态下的。更具体的,当主轴电机28a驱动光盘2连同转盘27a,通过拾取器进给机构30光拾取器29从外部向内部圆周移动并从而提供聚焦伺服控制和跟踪伺服控制,从光盘2上的导引区读出TOC数据。然后,为了向光盘2写入信息信号,光拾取器29移动到光盘2上以可读TOC数据为基础的节目表区里的预定地址。同样,为了从光盘2上读取信息信号,光拾取器29移动到节目表里记录指定数据的地址。然后,光拾取器29写入或读出信息信号到光盘2上要求记录的轨道。
注意在写/读操作中,如图32所示,第一检测开关SW1是开的,第二检测开关SW2是关的并且第三检测开关SW3是关的。
如上述通过盘驱动器1进行数据写/读。
(2-6)盘退出
在盘驱动器1中,光盘2放置在盘支座27是根据如图31所示的时间图解表使得通过盘插槽21到壳体3外面(盘退出操作)。
更具体的,首先当按下前面板20上的退出按钮23或者从上述的个人计算机1000发送退出命令到盘驱动器1时,基于退出命令,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操作,当使驱动电机75倒转运行时使驱动杆朝前滑动。
然后,同步于向前滑动的驱动杆69,当使得凸轮杆95向右滑动时,第一转轴104在第一凸轮切口94中从第二水平壁94c经由顶壁94b滑动到第一水平壁94a,同时第二转轴105在第二凸轮切口101中从第二水平壁101c经由顶壁101b滑动到第一水平壁101a。这样,如图22和23所示,基座31降低到盘松脱位置。
(2-7)盘松脱
其次在盘驱动器1中,基座31降低到盘松脱位置,所以从盘支座27的转盘27a中松脱光盘2(盘松脱操作)。更显著地,当基座31降低到盘松脱位置,上推销111的自由端将会支承安放在盘支座27的转盘27a中的光盘2内部圆周侧的非信号记录区,同时上推光盘,来松脱转盘27a上的光盘2,如图28所示。
同样,在盘导向机构112中,因为驱动杆69向前滑动,盘插入导向杆113的导向销116将会位于第一凸轮部117的第一水平部117a,如图22和23所示。因此,盘插入导向杆113抬高到限制从盘插槽21插入光盘2的角度的位置。
同步于向前滑动的盘插入导向杆113,闸门(shutter)操作机构119降低,闸门部件120到会关闭从盘插槽21插入光盘2的路径的位置。
然后在盘驱动器1中,同步于向前滑动的驱动杆69,移动板71顺次向前滑动,如图18、17和16所示。这时,移动板71上的施压件90a从后部压下中间臂46的受压件89。因此,由于第一和第二支承销41a和42a从后部支承起盘安置位置的光盘2的外周,第一和第二枢转臂41和42分别以相反的方向向前枢转。
同样,第一螺旋拉伸弹簧47在第一枢转臂41将要向前枢转的方向上对其施加力,并且同样第二枢转臂42从后部向前枢转,第二螺旋拉伸弹簧49将第二枢转臂42受力的方向改变为第二枢转臂42将向前枢转的方向。因此,从壳体3退出光盘2更加容易。
另一方面,当移动板71滑动到前端时,第二凸轮销91在移动板71中的第二凸轮切口92中沿着第三切口部分92c滑动,并且第三枢转臂43向前枢转,如图20所示。
如上所述,第一到第三枢转臂41到43互相合作移动使光盘2到如图20所示的盘插入/退出位置,并且通过盘插槽21从壳体3退出盘。
然后,因为驱动杆69外周没有提供压力给第二检测开关SW2,它将会关闭,并且因为第二连接臂53的施压件125没有提供压力给第一检测开关SW1,它将会关闭,如图31所示。同样,在第二凸轮部126的第一水平部126a上滑动的第三检测开关SW3的传感器沿着第一水平部126a的坡度后部降低,使得第三检测开关SW3的状态从开改变到关。
这时,驱动杆69滑动到前端,使得移动板71的施压件90a将会从后部按压中间臂46的受压件89,如图20所示。因此,第一枢转臂41将会枢转到前部,加速使光盘2从盘插槽21到中心孔2a暴露于壳体3外部的位置。
同样,在检测到第三检测开关SW3是关的以后,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使驱动杆69向后滑动同时驱动电机75向前运转,如图16所示。然后,当关闭的第三检测开关SW3再次开启,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将会停止驱动电机75的运转。
在盘驱动器1中,光盘2如上述被退出。
和上面已经描述的相同,因为第一到第三枢转臂41到43合作移动来平稳和适当的载入和退出光盘2,作为插槽形盘驱动器的盘驱动器1可以设计得更紧凑、轻便和薄。
同样,在盘驱动器1中,即使通过盘插槽21将比正常型号(例如12cm)更小直径(例如8cm)的光盘2插入到壳体3中,第一和第二枢转臂41和42将不会向后枢转到通过第二枢转臂53的施压件125按压的第一检测开关SW1的传感器的位置。因此,在盘驱动器1中,第一和第二枢转臂41和42排列成一个基本颠倒的V形几何形状以至于它们是关于盘支座27对称的放置,这样将会在第一检测开关SW1开启前,即,在驱动电机75开始驱动驱动杆69之前,可能使如此小直径的光盘2通过盘插槽21强留到壳体3外面。
同样在盘驱动器1中,通过优化枢转臂41到43的排列和枢转方向,光盘2可以稳定和适当的位于中央。也就是,在光盘2的中央,第一枢转臂41上的第一支承销41a和第一定位销41b以及第二枢转臂42上的第二支承销42a和第二定位销42b将会均匀地施加压力到盘放置位置的光盘2的外周,相应于盘放置位置的放置,通过向后部枢转的第三枢转臂43的第三支承销43a放置在和光盘2后部外周接触的位置,如图18所示。
因此,在盘驱动器1中,支承起作为一个振荡体的每一个盘的外周的销的位置和按压方向不是和第2号专利文献所揭示的盘驱动器一样不规则的,并且因此不需提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另外的盘放置部件和盘导向装置。同样,一个稳定的定于中心的盘将会容许随后适当的用卡盘卡住的盘。
同样在盘驱动器1中,因为对完成第一夹持操作后改变到另外一个相位的光盘2执行第二盘夹持操作,所以光盘2可以正确的被放置在光盘支座27上。
进一步在盘驱动器1中,改善了壳体3的硬度的顶盖5到底部箱体4的结构,改善了升降基座31和在盘支座27的转盘27a上放置光盘2的操作的可靠性。
注意盘驱动器1是这样构造的,其中所述构造在上面提到的盘旋转驱动机构28的主轴电机28a旋转光盘2从而改变后者到另外的相位的中间位置和从光盘2上写或读的写/读位置之间建立起一致性。尽管如此,这些位置可以不必互相一致。也就是,在盘驱动器1中,因为当完成盘夹持操作后基座31降低并且由此盘2的中心孔2a的外周离开顶板5a的支承突起7时,盘旋转驱动机构28可以旋转光盘2并且改变后者到另外的相位,所以中间和写/读位置将会互相不同。
同样在盘驱动器1中,因为基座提升机构93垂直地向前移动基座31的盘支座27,所以通过改变光盘2的相位大约180度交换为第一盘夹持操作的转盘27a的位置和为第二盘夹持操作的位置从而更平稳地执行正确的盘夹持操作成为可能。
注意尽管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做两次盘夹持操作,仍然可以自由选择盘夹持的次数。同样,万一上面提到的光盘拾取器29在重复盘夹持操作后从外部圆周到内部圆周并且由此没有提供聚焦伺服操作和跟踪伺服操作,盘退出操作强制退出光盘2,其中上述操作有效的稳定了盘驱动器1的操作。
同样在盘驱动器1中,直到完全的卡住光盘2,光拾取器29才保持在外部圆周的径向方向。因此,消除光拾取器29和光盘2的信号记录层的碰撞有了可能。
同样在盘驱动器1中,同步于基座31的垂直移动,盘插入导向杆113在它限制从盘插槽21插入光盘2的角度的位置和它离开放置在盘支座27的转盘27a的光盘2的底部的停放位置之间垂直的移动。所以,即使万一在底部箱体4的底部提供为了限制引入光盘2的角度的盘插入导向部件,通过使基座31的垂直移动范围变狭窄,整个设备可以设计得更薄。
同样在盘驱动器1中,提供了同步于盘插入导向杆113的垂直移动的垂直移动的闸门部件120,所以,不需要把整个设备设计得更大,就可以防止通过盘插槽21错误地插入壳体3即将载入的任何光盘2。
同样在盘驱动器1中,提供了可以吸收在驱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移动差异的螺旋压缩弹簧84,其中该差异是由当通过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使驱动杆69以光盘2退出方向移动时,施加在通过盘插槽21退出到壳体3外的光盘2的外部力的方向相反于退出光盘2的方向引起的,例如,如图21所示。
因此,防止由于在光盘2的退出中提供的外部的力的方向相反于退出操作损害内部机构和光盘2有了可能。
同样在盘驱动器1中,振动吸收机构83可以这样构造,其中所述构造是指例如如图33所示,通过提供在移动板71上的夹持器127维持在驱动杆69里的保持孔85夹持的第一和第二螺旋压缩弹簧84a和84b之间的间隔。
在上述结构里,作为第一振动吸收部件的第一螺旋压缩弹簧84a夹持在其中在移动板71上的后端和驱动杆69的前端。另一方面,作为第二振动吸收部件的第二螺旋压缩弹簧84b夹持在其中在移动板71上的前端和驱动杆69的后端。
因此,在盘驱动器1中,当通过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使驱动杆69沿着插入光盘2的方向移动时,第一螺旋压缩弹簧84a吸收在驱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的移动差异,其中该差异是由施加在通过盘插槽21插入到壳体3中的光盘2的外部力的方向相反于插入光盘2的方向引起的。当通过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使驱动杆69以退出光盘2方向移动时,第二螺旋压缩弹簧84b吸收在驱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的移动差异,其中该差异是由施加在通过盘插槽21退出到壳体3外的光盘2的外力的方向相反于退出光盘2的方向而引起的。
更进一步,第一和第二螺旋压缩弹簧84a和84b可以是插入在驱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的单个螺旋压缩弹簧。在这种情况,在驱动杆69里的保持孔85里通过其中提供在移动板71上的夹持器127夹持中间部分夹持螺旋压缩弹簧84。
同样在上面的情况中,螺旋压缩弹簧可以吸收驱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的移动差异,其中该差异是当通过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使驱动杆69以光盘2退出方向移动时,由施加在通过盘插槽21退出到壳体3外的光盘2的外力的方向相反于退出光盘2的方向而引起的,和驱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的移动差异,其中该差异是当通过驱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驱动杆69以光盘2插入方向移动时,由施加在通过盘插槽21插入到壳体3中的光盘2的外力的方向相反于插入光盘2的方向而引起的。
注意该发明并不限制于安装在上面提到的笔记本型号个人计算机1000里的插槽型盘驱动器1,而是广泛的应用于到或从光盘写和/或读信息信号的盘驱动器。

Claims (41)

1.盘驱动器包括:
设备壳体,在其前部形成有用于将光盘装入或取出的一盘插槽;
基座单元,整体地设置于其基座上的有:
盘支座,在其上安放通过盘插槽送入到所述设备内部的光盘;
盘旋转驱动机构,其用于旋转放置在盘支座上的光盘;
光拾取器,其用于写信号到由盘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的光盘和/或从其上读信号;和
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用于在光盘的内周和外周之间在光盘的上方移动光拾取器;
盘移送机构包括多个枢转部件,每个枢转部件在其自由端形成有支点并且可枢转地支撑于其底端,所述支点用于支承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的外周,所述多个枢转部件通过将从盘插槽送入的光盘送到光盘放置位置来载入光盘并且通过将光盘从盘插槽送到设备壳体外来退出光盘,其中盘放置位置是盘支座上放置光盘的位置;
制作成互相同步移动的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用来通过多个枢转部件进行光盘的载入和退出;
滑动部件移动驱动机构,用于移动第一滑动部件并且使第二滑动部件与第一滑动部件的滑动同步地进行滑动;和
介于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之间的振动吸收机构,
振动吸收机构包括下述任一:
用于吸收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之间的移动差异的第一振动吸收部件,其中该差异是由当在一个方向上由滑动部件移动驱动机构移动第一滑动部件时,施加给通过盘插槽送入到壳体内的光盘上的与盘的送入方向相反的外力所引起的,或
用于吸收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之间的移动差异的第二振动吸收部件,其中该差异是当在另一个方向上由滑动部件移动驱动机构移动第一滑动部件时,施加给通过盘插槽退出到壳体外的光盘上的与盘的退出方向相反的外力所引起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所述一个方向是送入光盘的方向,而所述另一个方向是退出光盘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是接合在彼此之上的,从而使得它们在平行于放置在盘支座上的光盘的平面内沿着相同的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设备,其中第一振动吸收部件是一个螺旋压缩弹簧,该弹簧在其所述一个方向上的端部处保持在第二滑动部件上,并且在其所述另一个方向上的端部处保持在第一滑动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的设备,其中第二振动吸收部件是一个螺旋压缩弹簧,该弹簧在其所述一个方向上的端部处保持在第一滑动部件上,并且在其所述另一个方向上的端部处保持在第二滑动部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3的设备,其中:
每一个第一和第二振动吸收部件是介于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之间的螺旋压缩弹簧;并且螺旋压缩弹簧使得其在所述一个方向上的端部和所述另一个方向上的端部保持在第一滑动部件上,并且使得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和所述另一个方向上的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保持在第二滑动部件上。
7.一种盘驱动器包括:
设备壳体,在其前部形成有用于将光盘装入或取出的一盘插槽;
基座单元,整体地设置于其基座上的有:
盘支座,在其上安放通过盘插槽送入到所述设备内部的光盘;
盘旋转驱动机构,其用于旋转放置在盘支座上的光盘;
光拾取器,其用于写信号到由盘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的光盘和/或从其上读信号;和
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用于在光盘的内周和外周之间在光盘的上方移动光拾取器;
盘移送机构包括多个枢转部件,每个枢转部件在其自由端形成有支点并且可枢转地支撑于其底端,所述支点用于支承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的外周,所述多个枢转部件通过将从盘插槽送入的光盘送到光盘放置位置来载入光盘并且通过将光盘从盘插槽送到设备壳体外来退出光盘,其中盘放置位置是盘支座上放置光盘的位置;和
基座提升机构,其用于在盘夹持位置和盘松脱位置之间垂直移动基座,其中盘夹持位置是指,要将基座提升到该位置上,以将之前设置在盘放置位置上的光盘放置到盘支座上,盘松脱位置是指,要将基座降低到该位置,以从盘支座上取出光盘,
壳体包括一个形成得总体上为一个扁平箱的下部壳体部分和一个用于封闭下部壳体部分的上开口的顶板,该顶板通过螺钉固定到设置在壳体外周的多个第一固定部分上以及设置在比所述多个第一固定部分靠内并且比放置在盘放置位置上的光盘的外周靠外的位置上的第二固定部分上。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设备,进一步包括:
电路板,设置在下部壳体部分的底部上;
连接器,固定在电路板上并且可以从形成在下部壳体部分的横向侧边上的开口来接入;和
设置在电路板上方的一底座,以垂直分割下部壳体部分,
该底座有一个围绕连接部的封装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设备,其中在底座上设置第二固定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设备,进一步包括一基座提升机构,其用于在盘夹持位置和盘松脱位置之间垂直移动基座,其中盘夹持位置是指,要将基座提升到该位置上,以将之前设置在盘放置位置上的光盘放置到盘支座上,盘松脱位置是指,要将基座降低到该位置,以从盘支座上取出光盘,
盘支座包括由盘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的转盘、接合到光盘的中心孔中的接合突起,和多个依靠在光盘的中心孔外周的接合爪,接合突起接合于该中心孔中;
顶板包括:开口,当卡住光盘后,通过它从外面可以接近接合突起;和支承突起,该突起是所述开口的外周,朝向盘支座突出;和
基座提升机构以这样的方式将光盘卡在盘支座上:当基座提升到夹持位置,接合突起进入放置在盘放置位置的光盘的中心孔,同时光盘中心孔的外周被压迫到顶板的支承突起上,从而使得光盘通过与光盘中心孔接合的接合突起以及依靠在光盘中心孔外周的多个接合爪保持在转盘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设备,进一步包括提供在下部壳体部分的底部以从接近盘支座处向上突出的上推部件,
当通过使上推部件的自由端抵靠着放置在盘支座上的光盘的内周非信号记录区上来上推光盘时,基座提升机构从盘支座上松脱光盘。
12.一种盘驱动器,包括:
设备壳体,在其前部形成有用于将光盘装入或取出的一盘插槽;
基座单元,整体地设置于其基座上的有:
盘支座,在其上安放通过盘插槽送入到所述设备内部的光盘;
盘旋转驱动机构,其用于旋转放置在盘支座上的光盘;
光拾取器,其用于写信号到由盘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的光盘和/或从其上读信号;和
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用于在光盘的内周和外周之间在光盘的上方移动光拾取器;
盘移送机构包括多个枢转部件,每个枢转部件在其自由端形成有支点并且可枢转地支撑于其底端,所述支点用于支承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的外周,所述多个枢转部件通过将从盘插槽送入的光盘送到光盘放置位置来载入光盘并且通过将光盘从盘插槽送到设备壳体外来退出光盘,其中盘放置位置是盘支座上放置光盘的位置;和
一对导向部件,其用于导向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同时通过垂直和水平的引导来限制光盘的外周,
在该对导向部件的每一个中都形成导向凹槽,光盘外周在该导向凹槽中滑动并且其内表面形成为具有与光盘的外周接触的一个点的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设备,其中壳体包括设置在与盘支座相对的顶板的前侧的导向突起,用于在通过垂直引导来限制光盘的时候对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进行引导。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中顶板包括一对基本上关于沿着插入光盘方向伸展的中心线对称的导向突起,
凸出的该对导向突起在送入光盘的方向上勾画出一个弧形,该弧形在基本上垂直于盘送入方向的方向上从外部到内部直径连续地减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中导向突起朝向顶板的与光盘相对的部分的位置凸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2的设备,其中枢转部件和基座单元各自配备有用于防止接触光盘的信号记录层的保护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中保护部件设置在相应于放置在盘支座上的光盘外周的位置上。
18.一种盘驱动器包括:
设备壳体,在其前部形成有用于将光盘装入或取出的一盘插槽;
基座单元,整体地设置于其基座上的有:
盘支座,在其上安放通过盘插槽送入到所述设备内部的光盘;
盘旋转驱动机构,其用于旋转放置在盘支座上的光盘;
光拾取器,其用于写信号到由盘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的光盘和/或从其上读信号;和
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用于在光盘的内周和外周之间在光盘的上方移动光拾取器;
盘移送机构包括多个枢转部件,每个枢转部件在其自由端形成有支点并且可枢转地支撑于其底端,所述支点用于支承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的外周,所述多个枢转部件通过将从盘插槽送入的光盘送到光盘放置位置来载入光盘并且通过将光盘从盘插槽送到设备壳体外来退出光盘,其中盘放置位置是盘支座上放置光盘的位置;
基座提升机构,其用于在盘夹持位置和盘松脱位置之间垂直移动基座,其中盘夹持位置是指,要将基座提升到该位置上,以将之前设置在盘放置位置上的光盘放置到盘支座上,盘松脱位置是指,要将基座降低到该位置,以从盘支座上取出光盘,和
包括盘插入导向部件的一盘导向机构,该盘导向机构引导从盘插槽插入盘同时限制插入光盘的角度,并且同步于通过基座提升机构引起的基座的垂直移动而垂直地移动盘插入导向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设备,其中在基座处于盘松脱位置时,盘导向机构提升盘插入导向部件到将会限制从盘插槽插入光盘的角度的导向位置,并且降低盘插入导向部件到它们将会使放置在盘支座上的光盘离开的停放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8的设备,进一步包括一闸门操作机构,其用于防止当光盘放置在盘支座上时,通过盘插槽插入任何其它的光盘到壳体中,
该闸门操作机构包括一在将会关闭从盘插槽插入光盘的路径的关闭位置和将会打开从盘插槽插入光盘的路径的打开位置之间垂直移动的闸门部件,该闸门部件同步于通过盘导向机构引起的盘插入导向部件的垂直移动。
21.一种盘驱动器包括:
设备壳体,在其前部形成有用于将光盘装入或取出的一盘插槽;
基座单元,整体地设置于其基座上的有:
盘支座,在其上安放通过盘插槽送入到所述设备内部的光盘;
盘旋转驱动机构,其用于旋转放置在盘支座上的光盘;
光拾取器,其用于写信号到由盘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的光盘和/或从其上读信号;和
盘移送机构,其用于在载入或退出光盘的盘载入/退出位置和在盘支座上放置光盘的盘放置位置之间传送光盘,
该盘传送机构包括:
安置在面对着壳体中盘支座看去的右边或左边之一的第一枢转部件,其具有被枢转地支持的底端,在自由端,具有一用来从后部支承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的外周的第一支承部,并且可以在平行于光盘的一个平面内枢转;
安置在面对着壳体中盘支座看去的右边或左边中的另一边的第二枢转部件,其具有被枢转地支持的底端,在自由端,具有一用来从后部支承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的外周的第二支承部,并且可以在平行于光盘的一个平面内方向相反于第一支承部地枢转;
安置在比设置在面对着壳体中盘支座看去的右边或左边中的一边上的第一枢转部件更向前的位置的第三枢转部件,其具有被枢转地支持的底端,在自由端,具有一用来支承从盘插槽插入的光盘外周的第三支承部,并且可以在平行于光盘的一个平面内与第一支承部方向相反地枢转;
该第一到第三枢转部件互相合作地进行盘载入操作,以将之前从盘插槽送入壳体中的光盘送到盘放置位置上,并且进行盘退出操作,以将光盘通过盘插槽送到壳体外。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设备,其中光盘是这样载入的:在第一和第二支承部支承从盘插槽插入壳体的光盘的外周之后并且在第三支承部从前面接触光盘的外周的情况下向后枢转第三枢转部件,通过分别在相反的方向上向后枢转第一和第二枢转部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1的设备,其中光盘是这样退出的:在第一和第二支承部从后部接触到放置在盘放置位置上的光盘的外周的情况下,通过分别沿着相反的方向向前枢转第一和第二枢转部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1的设备,其中第一到第三枢转部件互相共同工作地在盘放置位置上使光盘定心。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设备,其中通过使向后枢转的第三枢转部件的第三支承部接触光盘的前面外周和分别地向位置相应于盘放置位置的第一和第二枢转部件的第一和第二支承部按压送入光盘放置位置的光盘的外周使光盘置于中央。
26.根据权利要求24的设备,其中当完成将光盘置于中央的操作后,盘传送机构将第一到第三枢转部件枢转到第一到第三支承部将会离开放置在盘支座上的光盘的外周的位置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1的设备,其中盘传送机构包括:
互相接合的第一和第二齿轮;
第一偶联部件,其用于将第一齿轮和第一枢转部件彼此偶联起来;
第一弹簧部件,其用于以一方向施力于第一枢转部件,其中该方向是第一枢转部件将会向前枢转的方向;
第二偶联部件,其用于将第二齿轮和第二枢转部件彼此偶联起来;和
第二弹簧部件,其用于以一方向施力于第二枢转部件,其中该方向是第二枢转部件将会向前枢转的方向;
基本关于盘支座对称安置的并且互相同步地分别沿相反方向枢转的第一和第二枢转部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枢转部件最初自由端位于比底端更里面和向前的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7的设备,其中当从前向后枢转第二枢转部件时,第二弹簧部件将其对第二枢转部件施力的方向从迫使第二枢转部件向前的方向改变为迫使第二枢转组件向后的方向。
30.根据权利要求21的设备,其中盘传送机构包括一第三弹簧部件,其用于向后施力于第三枢转部件,
第三枢转部件具有第三支承部,当从盘插槽插入光盘到壳体中时,对光盘的后部外周进行支撑,并且在为了向前沿着光盘的外周运动而逆着第三弹簧部件的力对第三支承部进行枢转之后支承光盘的前部外周,使得它会在第三弹簧部件的力作用下向后枢转。
31.根据权利要求21的设备,其中盘传送装置包括;
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使得它们互相同步地进行滑动,以借助第一到第三枢转部件载入或退出光盘;和
滑动部件移动驱动机构,移动第一滑动部件并且使第二滑动部件与第一滑动部件的滑动同步地滑动。
32.根据权利要求31的设备,其中当与第一滑动部件的滑动同步地将第二滑动部件滑动到后端时,第一和第二枢转部件互相同步地枢转到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将会向后离开盘放置位置上的光盘的外周的位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1的设备,其中当与第一滑动部件的滑动同步地将第二滑动部件滑动到后端时,第三枢转部件枢转到第三支承部将会向前离开盘放置位置上的光盘的外周的位置。
34.根据权利要求31的设备,其中当与第一滑动部件的滑动同步地将第二滑动部件滑动到前端时,第三枢转部件枢转到第三支承部将会向前离开盘插入/退出位置上的光盘的外周的位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1的设备,进一步包括一基座提升机构,其用于与第一滑动部件的滑动同步地工作,来垂直地移动基座,
该基座提升机构提升基座来卡住放置在盘支座上盘放置位置上的光盘。
36.根据权利要求35的设备,其中基座单元将光拾取器定位在光盘的外周,直到完全卡住光盘。
37.根据权利要求35的设备,其中在完成盘夹持操作后,盘传送装置枢转第一到第三枢转部件到第一到第三支承部将会离开放置在盘放置位置里的光盘外周的位置。
38.根据权利要求35的设备,其中:
基座提升机构包括与第一滑动部件的滑动同步地沿着基座后侧滑动的第三滑动部件;并且
该基座包括:
第一转轴,位于盘支座上与第一滑动部件相对的一侧上并且接合在形成于第一滑动部件上的凸轮切口中而得到支持;
第二转轴,位于盘支座上与第三滑动部件相对的一侧上并且接合在形成在第三滑动部件上的凸轮切口中而得到支持;
第三转轴,位于与第一滑动部件相对的一侧所对着的前侧上并且接合在形成于壳体里的转轴孔中而得到可枢转地支持;和
固定部分,位于与第三滑动部件相对的一侧所对着的前侧上并且通过弹性部件固定到壳体的底部,
通过使第一和第二转轴同步于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的滑动在凸轮切口里滑动,使得盘支座关于基座的前部垂直移动。
39.根据权利要求35的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从壳体底部上的盘支座附近向上突出的上推部件,
当基座提升机构降低基座时,上推部件将光盘从盘支座上松脱下来,同时通过使它的自由端支承放置在盘支座上光盘的内部圆周的非信号记录区来上推光盘。
40.根据权利要求39的设备,其中盘传送机构完全退出从盘支座上松脱的光盘。
41.根据权利要求31的设备,进一步包括一闸门操作机构,提供用来当盘放置在盘支座上时,防止通过盘插槽插入壳体内任何其它的光盘,
闸门操作机构包括一同步于第一滑动部件的滑动的垂直移动的闸门部件,所述垂直移动是在将会关闭从盘插槽插入光盘的路径的关闭位置和将会打开从盘插槽插入光盘的路径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的。
CNB2004101033526A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99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0300/2003 2003-09-11
JP320300/03 2003-09-11
JP2003320300A JP4103742B2 (ja) 2003-09-11 2003-09-11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038460A Division CN100485788C (zh)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CN2007100037171A Division CN101127224B (zh)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CNB2007100038456A Division CN100485798C (zh)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CNB2007100038475A Division CN100454405C (zh)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2231A true CN1652231A (zh) 2005-08-10
CN1329907C CN1329907C (zh) 2007-08-01

Family

ID=34269918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335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9907C (zh)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CN20071000371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27224B (zh)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CNB20071000384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5798C (zh)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CNB20071000384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5788C (zh)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CNB20071000384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4405C (zh)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371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27224B (zh)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CNB20071000384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5798C (zh)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CNB20071000384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5788C (zh)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CNB20071000384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4405C (zh)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627875B2 (zh)
JP (1) JP4103742B2 (zh)
KR (1) KR101055407B1 (zh)
CN (5) CN1329907C (zh)
TW (2) TWI3336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9356B2 (ja) * 2003-02-13 2007-08-1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ロットイン型再生記録装置
US20060136944A1 (en) * 2004-12-22 2006-06-22 Ultima Electronics Corp. Disc-conveying structure of a slot-in optical disc device
TWM270457U (en) * 2004-12-28 2005-07-11 Accesstek Inc Sucking-type optical disk drive
TWM270456U (en) * 2004-12-28 2005-07-11 Accesstek Inc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sucking-type optical disk drive
JP2006302438A (ja) * 2005-04-22 2006-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386868B2 (en) * 2005-07-14 2008-06-10 Quantum Corporation External desktop dock for a cartridge-based data storage unit
JP4882547B2 (ja) * 2006-06-29 2012-02-22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123568A (ja) * 2006-11-08 2008-05-29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090055850A1 (en) * 2007-08-23 2009-02-26 Hung-Chi Teng Optical Disk Drive
JP5051382B2 (ja) * 2008-04-25 2012-10-17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TWI372386B (en) * 2008-09-23 2012-09-11 Quanta Storage Inc Lift device of slot-in disk drive
KR101155623B1 (ko) 2010-01-08 2012-06-13 세메스 주식회사 기판 세정 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기판 세정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47617A (en) 1979-05-08 1980-11-17 Canon Inc Shutter second time controlling circuit
JPS57113418A (en) 1981-01-05 1982-07-14 Teijin Ltd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JPS57203253A (en) 1981-06-10 1982-12-13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Disc player
JPS59213076A (ja) 1983-05-16 1984-12-0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手動スロツトインデイスクプレ−ヤ
JPS60106250A (ja) 1983-11-15 1985-06-11 Nec Corp デ−タ通信装置
BE901937A (fr) * 1985-03-14 1985-07-01 Staar Sa Dispositif d'insertion et d'ejection automatique de supports d'informations.
BE902262A (fr) * 1985-04-23 1985-08-16 Staar Sa Dispositif de chargement automatique de disques dans un tourne-disques.
JPH0258758A (ja) 1988-08-24 1990-02-27 Suzuki Motor Co Ltd Cdプレーヤの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KR920002327Y1 (ko) * 1989-07-15 1992-04-09 다나신 덴기 가부시끼가이샤 디스크형 기록매체 장전장치
NL8903114A (nl) * 1989-12-20 1991-07-16 Philips Nv Platenspeler, alsmede detectie-eenheid ten gebruike in de platenspeler.
US5166917A (en) * 1989-12-20 1992-11-24 U.S. Philips Corporation Centering device for disks of different sizes for use in a disc-record player
JP2784971B2 (ja) * 1992-02-25 1998-08-13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光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US5561658A (en) * 1994-02-06 1996-10-01 Nakamichi Corporation Friction drive for a disc player
EP0708441B1 (en) * 1994-08-26 2001-11-07 Nakamichi Corporation Disk playback device
JP3433589B2 (ja) 1994-09-30 2003-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装着装置
JP3674070B2 (ja) 1994-12-14 2005-07-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JPH08249773A (ja) 1995-04-13 1996-09-27 Nakamichi Corp ディスク移送装置
JP3054054B2 (ja) * 1995-04-10 2000-06-19 今在家精工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のカセットチェンジャー
JPH0935462A (ja) 1995-07-14 1997-02-0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3047784B2 (ja) 1995-07-26 2000-06-05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3472394B2 (ja) 1995-08-28 2003-12-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DE19602743A1 (de) * 1996-01-26 1997-07-31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Reversebandlaufwerk mit einer Umschaltvorrichtung
HU220927B1 (en) * 1996-05-02 2002-06-29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oading mechanism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 information disc into/from an information-technology apparatus
JPH10154367A (ja) 1996-09-30 1998-06-09 Pioneer Electron Corp ディスク搬送機構
JPH1125556A (ja) 1997-07-04 1999-01-29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3065567B2 (ja) 1997-08-12 2000-07-17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1166677A (ja) 1997-08-26 1999-03-09 Hitachi Ltd ディスク装置
JPH1186401A (ja) * 1997-09-04 1999-03-30 Tanashin Denki Co ディスク再生機の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US6266311B1 (en) * 1997-10-09 2001-07-24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disk player
JPH11162061A (ja) 1997-11-26 1999-06-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JP3291231B2 (ja) 1997-11-29 2002-06-10 タナシン電機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JPH11167758A (ja) 1997-12-02 1999-06-22 Tanashin Denki Co ディスク再生機の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JP3761314B2 (ja) 1998-01-28 2006-03-2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H11265542A (ja) * 1998-03-16 1999-09-28 Alps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排出装置
JPH11259945A (ja) * 1998-03-16 1999-09-24 Alps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JPH11312350A (ja) 1998-04-28 1999-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3588713B2 (ja) * 1999-04-12 2004-11-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US6512730B1 (en) * 1999-07-14 2003-01-28 Lg Electronics Inc. Disk receiving and transferring device for a disk drive
JP3685047B2 (ja) 1999-12-03 2005-08-17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装着装置
JP3815951B2 (ja) 2000-05-23 2006-08-30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3850631B2 (ja) 2000-05-26 2006-11-29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1338457A (ja) 2000-05-26 2001-12-07 Alpine Electronics Inc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1351294A (ja) 2000-06-06 2001-12-21 Teac Corp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WO2002029277A1 (ja) 2000-09-29 2004-02-12 昭和電線電纜株式会社 制振装置
JP2002197765A (ja) 2000-12-26 2002-07-12 Aiwa Co Ltd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装置
JP3718438B2 (ja) 2001-02-28 2005-11-24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ディスク誤挿入防止装置
JP2002269882A (ja) 2001-03-08 2002-09-20 Kenwood Corp 2枚挿入を防止した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JP3690307B2 (ja) 2001-05-11 2005-08-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3640174B2 (ja) * 2001-04-09 2005-04-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2319278A (ja) 2001-04-24 2002-10-31 Sharp Corp ディスク挿入排出機構
US6839898B2 (en) * 2001-04-27 2005-0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k drive
JP3737062B2 (ja) 2001-04-27 2006-01-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3522235B2 (ja) 2001-05-25 2004-04-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059151A (ja) 2001-08-09 2003-0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3085854A (ja) 2001-09-11 2003-03-20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807279B2 (ja) * 2001-09-26 2006-08-09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4099044B2 (ja) 2001-12-10 2008-06-11 アクロス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接触部材、光ディスクの傷付き防止被膜および塗料組成物
JP2003184947A (ja) 2001-12-13 2003-07-03 Twinbird Corp 振動吸収ユニット
JP3959356B2 (ja) * 2003-02-13 2007-08-1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ロットイン型再生記録装置
JP3875671B2 (ja) * 2003-09-02 2007-01-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用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7224A (zh) 2008-02-20
CN1983400A (zh) 2007-06-20
CN100454405C (zh) 2009-01-21
CN1329907C (zh) 2007-08-01
JP2005085446A (ja) 2005-03-31
US7627875B2 (en) 2009-12-01
CN101013590A (zh) 2007-08-08
KR101055407B1 (ko) 2011-08-08
CN100485798C (zh) 2009-05-06
TW200643905A (en) 2006-12-16
CN1992019A (zh) 2007-07-04
CN101127224B (zh) 2010-05-19
US20090271809A1 (en) 2009-10-29
KR20050027034A (ko) 2005-03-17
CN100485788C (zh) 2009-05-06
TWI333646B (en) 2010-11-21
TWI333645B (en) 2010-11-21
TW200643906A (en) 2006-12-16
US7665100B2 (en) 2010-02-16
JP4103742B2 (ja) 2008-06-18
US20050060731A1 (en) 2005-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557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176466C (zh) 光学式存储装置
CN1667730A (zh) 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
CN1259663C (zh) 光盘驱动器
CN1652231A (zh) 盘驱动器
CN1558417A (zh) 录制和/或再现设备
CN1393016A (zh) 光盘装置
CN1198830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691190A (zh) 车载播放器
CN1238854C (zh) 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
CN1466754A (zh) 光盘装置
CN1595515A (zh) 盘驱动器
CN1290109C (zh) 盘片居中装置
CN1860532A (zh) 盘片驱动装置以及盘片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方法
CN1085375C (zh) 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154993C (zh)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CN1153203C (zh) 磁盘再生装置
CN1134778C (zh) 采用装有记录媒体的盒式盘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及盒式盘的装入装置
CN1302068A (zh) 盘驱动系统
CN1627408A (zh) 盘驱动设备
CN1233049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174406C (zh) 盘装置
CN1295699C (zh) 盘变换设备
CN1460261A (zh) 负载驱动机构及具有该负载驱动机构的盘装置
CN1409318A (zh) 盘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1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