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09318A - 盘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9318A
CN1409318A CN02143121A CN02143121A CN1409318A CN 1409318 A CN1409318 A CN 1409318A CN 02143121 A CN02143121 A CN 02143121A CN 02143121 A CN02143121 A CN 02143121A CN 1409318 A CN1409318 A CN 1409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salver
tray
dish
disk drive
driv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3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稻田真宽
佐治义人
泷泽辉之
江泽弘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09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93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3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7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both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and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8Shutter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盘驱动装置,对于分别收纳了具有信号记录面的盘的第一和第二盘盒当中哪个都能装载,关于第一和第二盘盒,在记录和/或再现时的记录面与第一和第二盘盒底面的距离上、以及与盘10平行的面的外形上,彼此不同;具备驱动单元(30)(其具有承载、驱动盘(10)的承载面)和头(40)(其进行记录/再现)以及支撑机构(53z)、(54z)(其据第一和第二盘盒外形差异以相对于驱动单元的承载面不同的高度支撑第一和第二盘盒底面,使盘承载在该承载面上、以能对盘进行记录/再现)。

Description

盘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两个以上的形状各异的盘盒——皆以能旋转的状态收纳了盘状信号记录媒体的盘盒——当中的哪一个都可以装载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光盘、磁盘等盘状信号记录媒体的记录密度变得越来越高。伴随着记录密度的增大,附着在信号记录媒体上的尘埃等的影响也变大,所以提高收纳信号记录媒体的盘盒的防尘性变得很重要。
因此,当在尘埃很多的环境中使用信号记录媒体时,就要求盘盒有高的防尘性。而如果信号记录媒体被广泛普及,则希望以低价格提供盘盒。
这两个希望一般是折衷的关系,很难实现同时满足两个希望的盘盒。因此,作为收纳同一种信号记录媒体的盘盒,有必要准备适合于用途的多种形态。而且,盘驱动装置也要求对应于形态不同的多个盘盒,有必要能正确地装载不同形状的盘盒,在盘盒内的信号记录媒体中进行记录,再现信号记录媒体的信息。
另外,近年,采用了各种记录方式的不同规格的信号记录媒体被开发并且被实用化,有时收纳这些信号记录媒体的盘盒的规格也不同。因此,当盘驱动装置只对应于一个规格的盘盒时,产生了必须按盘盒规格准备盘驱动装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盘驱动装置,其对于种类各异的两个以上的盘盒当中的哪一个都装载,对于收纳在盘盒中的盘能正确地进行记录以及/或再现。
本发明目的实现如下——
(1)一种盘驱动装置,对于分别收纳了具有信号记录面的盘的第一和第二盘盒当中哪个都能装载,其中,关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在对所述盘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时的所述信号记录面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底面的距离上、以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所述盘平行的面的外形上,彼此不同;
具备如下各部分:
驱动单元——具有承载、驱动所述盘的承载面,和
头——对所述盘的信号记录面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以及
支撑机构——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外形差异,以对于所述驱动单元的承载面不同的高度支撑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底面,使所述盘承载在所述驱动单元的承载面上、以能对所述盘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
(2).最好是,所述支撑机构具有分别只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底面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支承面,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面中位于较高位置者,设置在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只位于所述第一盘盒或所述第二盘盒中某一方的下方的区域中。
(3).最好是,所述支撑机构包含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面的限制杆,形成于这样的区域中:横跨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只位于所述第一盘盒或所述第二盘盒中某一方的下方的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盘盒或所述第二盘盒双方的下方的区域。
(4).最好是,还具有致动器——其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外形差异移动,所述支撑机构具有支承面——其与所述致动器联动而移动到位于不同高度,以支撑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底面。
(5).最好是,所述支撑机构具有致动器——其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可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外形差异而动、以及设置在所述致动器上的支承面,所述致动器如是动作:当所述第一盘盒或所述第二盘盒中某一方被装载时所述支承面支撑其底面,当所述第一盘盒或所述第二盘盒中另一方被装载时所述支承面不接触其底面。
(6).最好是,所述支撑机构具有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的承载面设置在给定高度上的基准面,当所述第一盘盒或所述第二盘盒中另一方被装载时其底面被所述基准面支撑。
(7).最好是,还具有致动器——其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可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外形差异而动,所述支撑机构具有支承面,与所述致动器联动,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头相对于所述支撑机构的支承面移动到不同的高度。
(8).一种盘驱动装置,对于分别收纳了具有信号记录面的盘、并在底面具有一对定位孔的第一和第二盘盒中哪一个都能装载,其中,关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在对所述盘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时的所述一对定位孔相对于所述盘中心的位置上、以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所述盘平行的面的外形上,彼此不同;
具备如下各部分:
驱动单元——具有承载、驱动所述盘的承载面,和
头——对所述盘的信号记录面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以及
定位机构——具有一对定位销,该定位销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一对定位孔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定位在与所述盘平行的面内。
(9).最好是,还具有致动器——其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外形差异而移动,所述一对定位销因所述致动器联动而移动。
(10).最好是,所述一对定位销因所述致动器联动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装载方向移动。
(11).最好是,所述一对定位销因所述致动器联动而在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装载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12).最好是,所述一对定位销具有插入所述一对定位孔的顶端、以及支撑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底面的支承面。
(13).最好是,所述定位机构具有保持所述一对定位销的定位台,所述致动器使所述定位台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移动。
(14).最好是,还具有致动器——其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可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外形差异而动,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头因所述致动器联动而相对于所述一对定位销移动。
(15).一种盘驱动装置,对于分别收纳了具有信号记录面的盘、并在底面具有一对定位孔的第一和第二盘盒中哪一个都能装载,其中,关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在对所述盘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时的所述一对定位孔相对于所述盘中心的位置上、以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所述盘平行的面的外形上,彼此不同;
具备如下各部分:
驱动单元——具有承载、驱动所述盘的承载面,和
头——对所述盘的信号记录面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以及
定位机构——具有一对第一定位销与第二定位销,该两对定位销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一对定位孔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定位在与所述盘平行的面内,并且该两对定位销中哪一对伸出是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外形来选择的。
(16).一种盘驱动装置,对于分别收纳了具有信号记录面的盘、并在底面具有一对定位孔的第一和第二盘盒中哪一个都能装载,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与所述盘平行的面的外形彼此不同;
具备如下各部分:
驱动单元——具有承载、驱动所述盘的承载面,和
头——对所述盘的信号记录面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以及
托架——定位并承载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使对于所述盘进行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现时的所述盘的中心彼此一致,并且插入或排出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
(17).最好是,所述支架具有收纳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所述凹部的侧面具有只与所述第一盘盒的侧面接触的第一承载面、和只与所述第二盘盒的侧面接触的第二承载面。
(18).最好是,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在对所述盘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时的所述信号记录面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底面的距离上彼此不同,所述托架具有分别只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底面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支承面,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面中位于较高位置者,设置在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只位于所述第一盘盒或所述第二盘盒中某一方的下方的区域中。
(19).最好是,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在对所述盘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时的所述一对定位孔相对于所述盘中心的位置上彼此不同,所说托架包括如下部分:致动器——其可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外形差异而动,以及定位机构——具有一对定位销,因所述致动器联动而移动,使得与所述第一或第二盘盒的定位孔配合。
(20).最好是,所述一对定位销分别具有插入所述定位孔中的顶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底面接触的支承面。
(21).最好是,还具有支撑所述驱动单元的横向底盘、以及设置在所述横向底盘上的一对固定销,靠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或第二盘盒被插入到位于所述驱动单元的上方后,所述横向底盘上升,所述盘被承载到所述承载面上。
(22).最好是,所述一对定位销分别具有位于距所述底面不同高度上的第一和第二底面、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底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孔,所述横向底盘上升时,所述致动器使所述定位机构移动,使所述横向底盘的一对固定销有选择地与所述一对定位销的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配合。
(23).一种盘驱动装置,对于分别收纳了具有信号记录面的盘的第一和第二盘盒当中哪个都能装载;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当中,有一方内部具有夹紧部件,而另一方在盘盒上表面具备包含用于承载该夹紧部件的区域的空间;其中,
具备如下各部分:
驱动单元——具有承载、驱动所述盘的承载面,和
头——对所述盘的信号记录面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以及
检测单元——检测在在盘盒上表面是否设置了包含用于承载夹紧部件的区域的空间;
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用于承载夹紧部件的区域时,将盘驱动装置的夹紧部件承载到所述盘上。
(24).最好是,还具有支持所述盘驱动装置的夹紧部件、并被保持一端可转动的夹紧部件支撑部,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用于承载所述夹紧部件的区域时,所述夹紧部件支撑部转动,从而将所述盘驱动装置的夹紧部件承载到所述盘上。
附图说明
下面简要说明附图。
图1(a)和(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第一盘盒的截面图和俯视图。
图2(a)和(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第二盘盒的截面图和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4(a)和(b)分别是表示在图3的盘装置中装载了图1所示的第一盘盒的状态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图5(a)和(b)分别是表示在图3的盘装置中装载了图2所示的第二盘盒的状态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图6(a)和(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第二盘盒的截面图和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8(a)和(b)分别是表示在图7的盘装置中装载了图1所示的第一盘盒的状态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图9(a)和(b)分别是表示在图7的盘装置中装载了图6所示的第二盘盒的状态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图10(a)和(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第二盘盒的截面图和俯视图。
图11(a)和(b)分别是表示在实施例3的盘装置中装载了图1所示的第一盘盒和图10所示的第二盘盒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a)和(b)分别是表示在实施例3的盘装置中装载了图1所示的第一盘盒和图10所示的第二盘盒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盘装置的实施例4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在实施例4的盘装置中装载了图1所示的第一盘盒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在实施例4的盘装置中装载了图10所示的第二盘盒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5的第一盘盒的立体图。
图17(a)和(b)分别是表示实施例5中的第一盘盒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5的第二盘盒的立体图。
图19(a)和(b)分别是表示实施例5的第二盘盒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图20是表示实施例5的第三盘盒的立体图。
图21(a)和(b)分别是表示实施例5中的第三盘盒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盘装置的实施例5的立体图。
图23(a)和(b)分别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盘装置中装载了图16和图17所示的第一盘盒的状态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图24是表示当在图22所示的盘装置中装载图16和图17所示的第一盘盒时定位销和固定销的关系的截面图。
图25(a)和(b)分别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盘装置中装载了图18和图19所示的第二盘盒的状态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图26是表示当在图22所示的盘装置中装载图18和图19所示的第二盘盒时定位销和固定销的关系的图。
图27(a)和(b)分别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盘装置中托架结构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8(a)和(b)分别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盘装置中托架结构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9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盘装置中致动器结构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30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盘装置中检测杆位置的俯视图。
图31(a)、(b)和(c)分别是表示图22所示盘装置中装载图16和图17所示第一盘盒时托架插入途中状态、托架插入结束状态、盘被承载在盘承载面上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2(a)、(b)和(c)分别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盘装置中装载图18和图19所示的第二盘盒时托架插入途中状态、托架插入结束状态、盘被承载在盘承载面上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3(a)、(b)和(c)分别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盘装置中装载图20和图21所示的第二盘盒时托架插入途中状态、托架插入结束状态、盘被承载在盘承载面上的状态的截面图。
关于附图符号的说明:
10—盘;20—横向底盘;21、22—固定销;23、24—限制杆;25—子底盘;30—驱动部件;40—光学拾波器;50—定位台;53、54—定位销;63、64—致动器;70—天板;71、220—夹紧部件;80—托架;90—定位机构;100、105—第一盘盒;200、202、203、205—第二盘盒;215—第三盘盒;110、210—盘盒主体;111、112、211、212a、212b—闸门;110b、210b—盘盒底面;110s、110t—第一盘盒的定位孔;210s、210t—第二盘盒的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就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实施例1加以说明。首先,参照图1(a)、(b)以及图2(a)、(b),说明一下装载在本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中的盘盒。
图1(a)是普及型即薄型低价格规格的第一盘盒100的截面图,图1(b)是从底面一侧观察第一盘盒100的仰视图。另外,图2(a)是业务用的坚固防尘规格的第二盘盒200的截面图,图1(b)是从底面一侧观察第二盘盒200的仰视图。
如图1(a)和(b)所示,第一盘盒100具有收纳盘10的盘盒主体110。盘盒主体110在盘盒主体110的底面11b上具有用于使主轴电机等使盘10旋转的单元以及记录和/或再现头进入盘盒主体110并且接近盘10的开口110w。用于开关开口110w的闸门111设置在盘盒主体110的外侧,当闸门111处于打开状态时,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的一部分从开口110w向外部露出。
第一盘盒100具有厚度H1。当盘10可旋转地被保持在盘盒主体110内时,从盘盒主体110的底面110b到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的距离为S1。另外,第一盘盒100在箭头100A所示的方向被插入盘驱动装置。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一盘盒100的宽度为W1
盘盒主体110中设置了用于决定盘驱动装置内盘盒100的位置的定位孔110s和110t。其中,定位孔110t规定正交于箭头100A方向上的位置,定位孔110s的中心和定位孔110t的中心的距离为P1,从盘10的中心到连接了定位孔110s的中心和定位孔110t的直线的距离是D1
如图2(a)和(b)所示,第二盘盒200具有收纳盘10的盘盒主体210。盘盒主体210在盘盒主体210的底面11b上具有用于使主轴电机等使盘10旋转的单元以及记录和/或再现头进入盘盒主体210并且接近盘10的开口210w。与第一盘盒100不同,在盘盒主体210的内侧设置了用于开关开口210w的闸门211、211’。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更切实地防止尘埃从开口部210w进入盘盒主体210内,提高防尘性。当闸门211、211’处于开放状态时,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的一部分从开口210w向外部露出。在接近盘盒主体210的开口部210w的角上设置了切口210n。因为设置了切口210n,所以盘盒主体210的接近开口210w的边的宽度变为W3。宽度W3比第一盘盒100的宽度W1小。
第二盘盒200具有厚度H2。因为采用了上述的提高防尘性的机构,并且,将盘盒主体的各部分加厚,以提高牢固性,所以第二盘盒200的厚度H2比第一盘盒100的厚度H1大。因此,当盘10可旋转地被保持在盘盒主体210内时,从盘盒主体210的底面210b到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的距离S2也比第一盘盒100的距离S1大。
第二盘盒200在箭头200A所示的方向上被插入盘驱动装置。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二盘盒200的宽度为W2,比第一盘盒100的宽度W1大。
在盘盒主体210上设置了用于决定盘驱动装置内盘盒200的位置的定位孔210s和210t。其中,定位孔210t规定了与箭头200A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定位孔210s的中心和定位孔210t的中心的距离与第一盘盒100同样为P1。从盘10的中心到连接了定位孔210s中心和定位孔210t中心的直线的距离是D2,也比第一盘盒100的距离D1大。
另外,在盘盒主体210的底面上形成了两个凹部,在凹部的底上设置了基准面210p和210q。从基准面210p和210q到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的距离设置为S1。该值与第一盘盒100的距离S1相等。
这样,因为闸门结构简单,所以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小型、重量轻的第一盘盒100。而另一方面,关于第二盘盒200,由于闸门具有二重结构,构成盘盒主体的各面都加厚,所以坚固性和防尘性高,并且外形也比第一盘盒100大。
下面,说明能装载第一盘盒100和第二盘盒200当中任意一个的盘驱动装置。如图3所示,盘驱动装置301具有:横向底盘20、成为驱动单元的主轴电机30、成为记录和/或再现单元光学拾波器40。
主轴电机30具有用于保持盘10的盘承载面30b,固定在横向底盘20上。光学拾波器40被支撑在横向底盘20上,能沿着导向轴43和44移动。另外,在横向底盘20上设置了限制杆23、24。通过用限制杆23、24的上表面即支承面23z和24z支撑第一盘盒100的底面100b或第二盘盒200的基准面210p和210q,对于主轴电机30和光学拾波器40,以适当的高度装载了第一盘盒100或第二盘盒200。
正如在下面将详细描述的那样,当在盘驱动装置301中装载了收纳盘10的第一盘盒100或第二盘盒200时,盘承载面30b从第一盘盒100的开口部110w或第二盘盒200的开口部210w进入第一盘盒100或第二盘盒200内,支撑盘10。然后,一边靠主轴电机30使盘10旋转,光学拾波器40一边从开口部110w或开口部210w接近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在信号记录面10A上记录信号,或再现记录在信号记录面10A上的信号。
盘驱动装置301还具有定位台50。定位台50在与盘盒插入方向(Y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它的两端弯曲成与横向底盘20的侧面平行。在定位台50的弯曲的两端上设置了孔50a、50b、50c、50d。而在横向底盘20侧面上设置了与定位台50的孔50a、50b、50c、50d配合的销20a、20b、20c、20d。因此,定位台50相对于横向底盘20在Y方向和Z方向移动,使横向底盘20的20a、20b、20c、20d沿着定位台50的孔50a、50b、50c、50d移动。
在定位台50上设置了定位销53、54。定位销53、54的顶端具有能插入第一盘盒100的定位孔110s、110t以及第二盘盒200的定位孔210s、210t的形状,定位销53、54的顶端被插入定位孔110s、110t或定位孔210s、210t中,直到设置在顶端附近的支承面53z、54z与第一盘盒100的底面110b以及第二盘盒200的底面210b接触。
通过把定位销53、54的顶端插入第一盘盒100的定位孔110s、110t以及第二盘盒的定位孔210s、210t中,就能相对于盘驱动装置301在YX平面上定位。另外,通过使支承面53z、54z与第一盘盒的底面110b以及第二盘盒的底面210b接触,就能相对于盘驱动装置301在Z方向(盘盒厚度方向)定位。
盘驱动装置301还具有致动器63、64。致动器63、64具有彼此呈镜面对称的形状,并且被盘驱动装置301支撑,能在旋转轴63c、64c的周围旋转。在致动器63、64各自的一端上设置了位于横向底盘20的侧面附近的导向装置63g、64g。另外,在致动器63、64各自的另一端上设置了销63p、64p。销63p、64p与定位台50的长孔50w配合。
定位台50由于推压弹簧51而被沿箭头51Y方向推压,通常停止在横向底盘20的限制器20s处。这时,定位销的支承面53z、54z的高度方向(Z方向)的位置比盘承载面30b低S1,定位销53、54的中心和主轴电机30的旋转中心在Y方向的距离为D1。另外,这时,导向装置63g和导向装置64g的距离设置为W1。因此,当装载第一盘盒100时,致动器63、64不回转。
而当在盘驱动装置301中插入了第二盘盒200时,导向装置63g、64g被第二盘盒200推动,致动器63、64旋转,使导向装置63g、64g的距离与第二盘盒200全部宽度W2一致。销63p、64p随即使定位台50向50Y的方向和Z方向移动。这时,定位销53、54的支承面53z、54z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比盘承载面30b低S2,定位销53、54的中心和主轴电机30的旋转中心在Y方向的距离为D2
虽然图3中没有示出,但实际上盘驱动装置301还在设有致动器63与64一侧具有用于将第一盘盒100或第二盘盒200插入盘驱动装置301内的插入口、以及插入排出机构。从插入口插入的第一盘盒100或第二盘盒200被插入排出机构的部件即自动装载机构或通过手动向50Z方向推压。据此,第一盘盒100或第二盘盒200内的盘10被放置在盘承载面10b上。
当要排出盘10时,通过按图中省略的取出杆,让图中省略的机构使盘10向同50Z相反的方向移动,然后再向50Z的方向移动,据此就可以至少让第一盘盒100或第二盘盒200有一部分从插入口排出。这种插入排出机构譬如可以采用象公知的软盘驱动器的插入排出机构、或MD盘驱动器的插入排出机构那样的机构。假设在实施例2-4中描述的盘驱动装置也同样具备插入口以及插入排出机构。
下面,说明装载第一盘盒100和第二盘盒200时的盘驱动装置301的动作。
图4(a)和(b)是表示在盘驱动装置301中装载了第一盘盒100时的状态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如上所述,在通常的状态下,定位台50被推压弹簧51推压向箭头51Y方向,定位台50与横向底盘20的限制器20s接触。这时,导向装置63g、64g的距离设置为W1
当沿着箭头100A的方向向盘驱动装置301内装载第一盘盒100时,因为第一盘盒100的宽度为W1,所以致动器63、64的导向装置63g、64g保持在初始位置不动,把第一盘盒100向盘驱动装置301的内部引导。
这时,致动器63、64不移动,定位台50也静止不动。因此,连接了定位销53、54的中心的线位于离主轴电机30的中心的距离为D1的位置,定位销53、54的支承面53z、54z位于离与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等高的盘承载面10b的距离为S1的位置。
当在箭头100A的方向插入了第一盘盒100时,图中未显示的闸门开关机构打开第一盘盒100的闸门111。然后,当第一盘盒100被插入、直到第一盘盒100的定位孔110s、110t与定位销53、54一致时,定位销53、54和第一盘盒的定位孔110s、110t配合。由此,第一盘盒100在该平面方向上被定位。如上所述,因为连接了定位销53、54的中心的线位于离主轴电机30的中心的距离为D1的位置,所以第一盘盒100的盘10的中心和主轴电机30的中心一致。
另外,这时,限制杆23、24的支承面23z、24z与第一盘盒100的底面110b接触,定位销53、54的支承面53z、54z也与底面110b接触。由此,第一盘盒100被在其厚度方向定位。如上所述,因为定位销53、54的支承面53z、54z位于离盘承载面30b的距离为S1的位置,所以盘10被承载在盘承载面30b上。这样,第一盘盒100被正确定位而装载到盘驱动装置301中,盘10被正确地承载在盘承载面30b上。另外,光学拾波器40从开口部210w接近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能在信号记录面10A上记录信号,或再现记录在信号记录面10A上的信号。
图5(a)和(b)是表示在盘驱动装置301中装载了第二盘盒200时的状态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在盘驱动装置301的初始状态下,导向装置63g和导向装置64g的距离约为W1。而在靠近第二盘盒200的开口部210w的两个角上设置了切口210n,所以盘盒主体210的宽度在顶端从W3向W2变化。因为满足W3<W1<W2的关系,所以第二盘盒200的顶端部分在与导向装置63g和导向装置64g不接触的情况下被插入盘驱动装置301中。
当继续插入第二盘盒200时,则导向装置63g和导向装置64g与由第二盘盒200的切口210n形成的侧面接触。然后,被侧面推动,致动器63、64以轴63c、64c为中心在与盘10平行的平面中按箭头63A、64A所示的方向旋转。这时,安装在致动器63、64上的销63p、64p在箭头50Y的方向推定位台50。
靠销63p、64p,被按箭头51Y的方向推压的定位台50相对于横向底盘20移动,使横向底盘20的销20a、20b、20c、20d沿着定位台50的孔50a、50b、50c、50d移动。如图5(b)所示,孔50a、50b、50c、50d相对于箭头50Y方向和箭头50Z方向斜着延伸,在箭头50Y方向和箭头50Z方向保持了分量。结果,定位台50相对于横向底盘20向箭头50Y方向和箭头50Z方向移动,连接定位销53、54的中心的线位于离主轴电机30的中心的距离为D2的位置。另外,定位销53、54的支承面53z、54z位于离与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等高的盘承载面10b的距离为S2的位置。
当第二盘盒200被插入、直到第二盘盒200的定位孔210s、210t与定位销53、54一致时,定位销53、54和定位孔210s、210t配合。由此,第二盘盒200在该平面方向上被定位。如上所述,因为连接定位销53、54的中心的线位于离主轴电机30的中心的距离为D2的位置,所以第二盘盒200的盘10的中心和主轴电机30的中心一致。
另外,这时,限制杆23、24的支承面23z、24z与第二盘盒200的基准面210p、210q接触,定位销53、54的支承面53z、54z与底面210b接触。由此,第二盘盒200被在其厚度方向定位。如上所述,因为定位销53、54的支承面53z、54z位于离盘承载面30b的距离为S2的位置,所以盘10被承载在盘承载面30b上。这样,第二盘盒200被正确定位而装载到盘驱动装置301中,盘10被正确地承载在盘承载面30b上。另外,光学拾波器40从开口部210w接近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能在信号记录面10A上记录信号,或再现记录在信号记录面10A上的信号。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恰当地装载外形不同的两种盘盒。另外,能驱动收纳在盘盒内部的盘,在盘上记录信号,或再现记录在盘上的信号。
实施例2
下面,就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实施例2加以说明。本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能装载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一盘盒和图6(a)、(b)所示的第二盘盒202当中的任意一个。
图6(a)是业务用的坚固防尘规格的第二盘盒202的截面图,图6(b)是从底面一侧观察第二盘盒202的仰视图。在这些图中,对于与在实施例1中说明了的第二盘盒200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了同样的参照标号。
如图6(a)、(b)所示,第二盘盒202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二盘盒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具有基准面210p、210q。
下面,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302。在图7中,对于与实施例1的盘驱动装置301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了同样的参照标号。盘驱动装置302具有横向底盘20和子底盘25。子底盘25在与盘盒插入方向(Y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其两端弯曲成与横向底盘20的侧面平行。在子底盘25的弯曲的两端上设置了孔25a、25b、25c、25d。而在横向底盘20的侧面上,设置了与子底盘25的孔25a、25b、25c、25d配合的销20a、20b、20c、20d。因此,子底盘25相对于横向底盘20在Y方向和Z方向上移动,使横向底盘20的销20a、20b、20c、20d沿着底盘25的孔25a、25b、25c、25d移动。
主轴电机30和光学拾波器40被子底盘25支撑。另外,与实施例1不同,定位销53、54固定在横向底盘20上。
与实施例1同样,在致动器63、64的一端上分别设置了导向装置63g、64g,在致动器63、64的另一端上分别设置了销63p、64p。销63p、64p与子底盘25的长孔25w配合。
子底盘25通过用做推压单元的弹簧55而被沿55Y方向推压,通常因接触到横向底盘20的限制器20s而停止。这时,定位销的支承面53z、54z以及限制杆23、24的支承面23z、24z的高度方向(Z方向)的位置比盘承载面30b低S1,定位销53、54的中心和主轴电机30的旋转中心在Y方向的距离为D1。另外,导向装置63g和导向装置64g的距离设置为W1。因此,同实施例1一样,当装载第一盘盒100时,致动器63、64不旋转。
而当在盘驱动装置302中插入了第二盘盒202时,导向装置63g、64g被第二盘盒202推动,致动器63、64在与盘10平行的平面中旋转,使导向装置63g、64g的距离与第二盘盒202全部宽度W2一致。销63p、64p随即使子底盘25向Y的方向和Z方向移动。伴随着子底盘25的移动,光学拾波器40和主轴电机30的位置也相对于横向底盘20向Y的方向和Z方向移动。结果,定位销53、54的支承面53z、54z以及限制杆23、24的支承面23z、24z的高度方向的位置比盘承载面30b低S2,定位销53、54的中心和主轴电机30的旋转中心在Y方向的距离变为D2
下面,说明装载第一盘盒100和第二盘盒202时的盘驱动装置302的动作。
图8(a)和(b)是表示在盘驱动装置302中装载了第一盘盒100时的状态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与实施例1同样,在通常的状态下,子底盘250被弹簧55向箭头55Y方向推压,子底盘25与横向底盘20的限制器20s接触。这时,导向装置63g、64g的距离设置为约W1
当沿着箭头100A的方向向盘驱动装置302内装载第一盘盒100时,因为第一盘盒100的宽度为W1,所以致动器63、64的导向装置63g、64g保持在初始位置不动,把第一盘盒100向盘驱动装置302的内部引导。
这时,致动器63、64不移动,子底盘25也静止不动。因此,连接了定位销53、54的中心的线位于离主轴电机30的中心的距离为D1的位置,定位销53、54的支承面53z、54z位于离与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等高的盘承载面10b的距离为S1的位置。
当在箭头100A的方向插入了第一盘盒100时,图中未显示的闸门开关机构打开第一盘盒100的闸门111。然后,当第一盘盒100被插入、直到第一盘盒100的定位孔110s、110t与定位销53、54一致时,定位销53、54和第一盘盒的定位孔110s、110t配合。由此,第一盘盒100在该平面方向上被定位。如上所述,因为连接定位销53、54的中心的线位于离主轴电机30的中心的距离为D1的位置,所以第一盘盒100的盘10的中心和主轴电机30的中心一致。
另外,这时,限制杆23、24的支承面23z、24z与第一盘盒100的底面110b接触,定位销53、54的支承面53z、54z也与底面110b接触。由此,第一盘盒100被在其厚度方向定位。如上所述,因为限制杆23、24的支承面23z、24以及定位销53、54的支承面53z、54z位于离盘承载面30b的距离为S1的位置,所以盘10被承载在盘承载面30b上。这样,第一盘盒100被正确定位而装载到盘驱动装置302中,盘10被正确地承载在盘承载面30b上。另外,光学拾波器40从开口部110w接近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能在信号记录面10A上记录信号,或再现记录在信号记录面10A上的信号。
图9(a)和(b)是表示在盘驱动装置302中装载了第二盘盒202时的状态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在盘驱动装置301的初始状态下,导向装置63g和导向装置64g的距离约为W1。而在靠近第二盘盒202的开口部210w的两个角上设置了切口210n,所以盘盒主体210的宽度在它的顶端从W3向W2变化。因为满足W3<W1<W2的关系,所情况下被插入盘驱动装置302中。
当继续插入第二盘盒200时,导向装置63g和导向装置64g与由第二盘盒200的切口210n形成的侧面接触。然后,被侧面推动,致动器63、64以轴63c、64c为中心在与盘10平行的平面中按箭头63B、64B所示的方向旋转。该旋转方向与实施例1相反。这时,安装在致动器63、64上的销63p、64p在箭头25Y的方向推子底盘25。
靠销63p、64p,被在箭头25Y的方向上推压的子底盘25相对于横向底盘20移动,使横向底盘20的销20a、20b、20c、20d沿着子底盘25的孔25a、25b、25c、25d移动。如图9(b)所示,孔25a、25b、25c、25d相对于箭头25Y方向和箭头25Z方向斜着延伸,在箭头25Y方向和箭头25Z方向保持了分量。结果,子底盘25相对于横向底盘20向箭头25Y方向和箭头25Z方向移动,连接定位销53、54的中心的线位于离主轴电机30的中心的距离为D2的位置。另外,定位销53、54的支承面53z、54z以及限制杆23、24的支承面23z、24z位于离与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等高的盘承载面30b的距离为S2的位置。
当第二盘盒202被插入、直到第二盘盒202的定位孔210s、210t与定位销53、54一致时,定位销53、54和定位孔210s、210t配合。由此,第二盘盒202在该平面方向上被定位。如上所述,因为连接了位销53、54的中心的线位于离主轴电机30的中心的距离为D2的位置,所以第二盘盒202的盘10的中心和主轴电机30的中心一致。
另外,限制杆23、24的支承面23z、24z以及定位销53、54的支承面53z、54z与第二盘盒202的底面210b接触。由此,第二盘盒202被在其厚度方向定位。如上所述,因为位于离盘承载面30b的距离为S2的位置,所以盘10被承载在盘承载面30b上。这样,第二盘盒202被正确定位而装载到盘驱动装置302中,盘10被正确地承载在盘承载面30b上。另外,光学拾波器40从开口部210w接近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能在信号记录面10A上记录信号,或再现记录在信号记录面10A上的信号。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恰当地装载外形不同的两种盘盒。另外,能驱动收纳在盘盒内部的盘,在盘上记录信号,或再现记录在盘上的信号。
实施例3
下面,就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实施例3加以说明。本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能装载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一盘盒(图1)和图10(a)、(b)所示的第二盘盒203当中的任意一个。
图10(a)是业务用的坚固防尘规格的第二盘盒203的截面图,图10(b)是从底面一侧观察第二盘盒202的仰视图。在这些图中,对于与在实施例2中说明了的第二盘盒202(图6)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了同样的参照标号。
如图10(a)、(b)所示,第二盘盒203与实施例2中说明的第二盘盒202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孔210s的中心和定位孔210t的中心的距离变为P2;从盘的中心到连接定位孔210s的中心和定位孔210t的中心的直线的距离为D1。距离P2比实施例2中说明的第二盘盒202的定位孔210s的中心和定位孔210t的中心的距离P1大。即在第二盘盒203中,从盘的中心到连接了定位孔210s的中心和定位孔210t的中心的直线的距离与第一盘盒100相等,但是,定位孔210s的中心和定位孔210t的中心的距离比第一盘盒100大。
下面,参照图11(a)、(b)以及图12(a)、(b),说明本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303。图11(a)、(b)是从盘盒的插入方向观察盘驱动装置303的截面图,图12(a)、(b)是光学拾波器附近的俯视图。图11(a)和图12(a)表示插入了第一盘盒100的状态,图12(b)和图12(b)表示插入了第二盘盒203的状态。
如图11(a)所示,盘驱动装置303在与横向底盘20垂直的面内,具有以轴65c、66c为中心旋转的致动器65、66。致动器65、66的一端通过推压单元即弹簧67、68分别被按箭头65A、66A的方向推压。本实施例的定位销53、54不具有支承面,并且被安装在定位台57、58上。定位台57、58被支撑在横向底盘20上,能在X方向移动,通过销65p、66p与致动器65、66配合。
致动器65、66分别具有导向面65g以及支承面65z、导向面66g以及支承面66z,在初始状态下,导向面65g和导向面66g间隔为W1。这时,支承面65z以及支承面66z与盘承载面30b平行,支承面65z以及支承面66z比盘承载面30b低S1。另外,定位销53的中心和定位销54的中心的间隔为P1
如图12(a)、(b)所示,盘驱动装置303具有限制杆23、24。限制杆23、24的顶端的支承面23a、24a上形成了与由第二盘盒的切口210n形成的侧面配合的凹部23b、24b。支承面23a、24a比盘承载面30b低S1,凹部23b、24b比盘承载面30b低S2
当第一盘盒100被装载到盘驱动装置303中时,因为导向面65g和66g的间隔为W1,所以不使致动器65、66旋转,第一盘盒100由支承面65z、66z支撑。由此,在盘盒的厚度方向(Z方向)上进行了定位。另外,定位销53、54被插入定位孔110s、110t中,在与盘盒平行的方向进行了定位。
这时,如图12(a)所示,第一盘盒100的底面110b与支承面23a、24a接触,被限制杆23、24支撑。因此,盘承载面30b正确地承载第一盘盒100内的盘10。
而如图11(b)所示,当在盘驱动装置303中装载第二盘盒203时,第二盘盒203推动导向面65g、导向面66g,使致动器65、66向箭头65B和66B的方向旋转。因此,定位台57、58移动,定位销53的中心和定位销54的中心的间隔变大。当导向面65g、导向面66g的间隔变为W2时,定位销53的中心和定位销54的中心的间隔变为P2。这时,支承面65z、66z退开,不与第二盘盒接触。然后,设置在横向底盘20上的基准面20w和第二盘盒203的底面210b接触。基准面20w只比盘承载面30b低S2。因此,定位销53、54被插入定位孔110s、110t中,进行了在与盘盒平行的方向的定位。另外,第二盘盒203被支撑,使第二盘盒203的底面210b与基准面20w接触。
如图12(b)所示,第二盘盒203的底面110b与支承面23b、24b接触,并且被限制杆23、24支撑。因此,盘承载面30b正确地承载第二盘盒203内的盘10。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恰当地装载外形不同的两种盘盒。另外,能驱动收纳在盘盒内部的盘,在盘上记录信号,或再现记录在盘上的信号。
实施例4
下面,就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实施例4加以说明。本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能装载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一盘盒(图1)和实施例3中说明的第二盘盒(图10)当中的任意一个。
图13表示了本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304。对于与实施例1到实施例3的盘驱动装置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了同样的参照标号。在盘驱动装置304中,限制杆23、24具有与实施例3的盘驱动装置的限制杆23、24相同的结构。
致动器63、64分别在与横向底盘20平行的面内,以轴63c、64c为中心旋转。在致动器63、64的一端,分别设置了彼此配合的齿轮63h、64h。
盘驱动装置304具有定位筋板73、74,代替了定位销。定位筋板74立在第一盘盒100的定位孔110t的区域和第二盘盒203的定位孔210t的区域的公共区域中,并且由以下部分构成:只限制Y方向的Y限制筋74y、被完全插入第二盘盒203的定位孔210t中并且承载第一盘盒100的底面110b的支承面74a、及承载第二盘盒203的底面210b的支承面74b。
而定位筋73由以下部分构成:被插入第二盘盒的定位孔210s中并且承载第一盘盒底面110b的支承面73a、承载第二盘盒203的底面210b的支承面73b。这里,支承面73a、74a比盘承载面30b只低S1,支承面73b、74b比盘承载面30b只低S2
图14表示了在盘驱动装置304中装载了第一盘盒100时的状态。在盘驱动装置304中,致动器63和致动器64联动,导向面63g和盘承载面30b的中心的距离与导向面64g和盘承载面30b的中心的距离总相等。因此,如果盘盒100与导向面63g、导向面64g相接触地被插入,则第一盘盒100在X方向被定位在盘驱动装置304的中心。
Y方向和Z方向的定位按如下方式进行。当装载第一盘盒100时,如图14所示,通过在比定位孔110t的中心更靠外侧插入Y限制筋74y,Y限制筋74y限制Y方向。另外,定位筋板73的支承面73a、定位筋板74的支承面74a、以及限制杆23、24的支承面23a、24a与第一盘盒100的底面110b接触,进行在Z方向的定位。因此,收纳在第一盘盒100中的盘10被正确地承载在盘承载面30b上。
图15表示了在盘驱动装置304中装载了第二盘盒203的状态。当把第二盘盒203插入盘驱动装置304时,第二盘盒203与致动器63、64的导向面63g、64g接触,并且,致动器63、64旋转,直到导向面63g和导向面64g的间隔变为W2。如上所述,靠导向面63g和导向面64g,第二盘盒203在X方向被定位在盘驱动装置304的中心。
而如图15所示,在比定位孔110t的中心更靠内侧,通过插入了Y限制筋74y,Y限制筋74y限制Y方向。另外,定位筋板73的支承面73b、定位筋板74的支承面74b、以及限制杆23、24的凹部23b、24b与第二盘盒203的底面210b接触,进行在Z方向的定位。因此,收纳在第二盘盒203中的盘10被正确地承载在盘承载面30b上。
这样,如果根据本实施例,就能恰当地装载外形不同的两种盘盒。另外,能驱动收纳在盘盒内部的盘,在盘上记录信号,或再现记录在盘上的信号。
(实施例5)
下面,就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实施例5加以说明。首先,参照图16到图21,说明装载在本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中的盘盒。本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能装载收纳不同规格的信号记录媒体的多个盘盒。
图16是第一盘盒105的立体图,图17(a)和(b)是从底面一侧观察第一盘盒105的仰视图以及与箭头100A平行的面上的截面图。例如,第一盘盒105是收纳了DVD-RAM盘的盘盒。
如这些图所示,第一盘盒105具有收纳盘10的盘盒主体110。盘盒主体110在盘盒主体110的底面110b上具有用于使主轴电机等使盘10旋转的单元以及记录/再现单元进入盘盒主体110并且接近盘10的开口110w。在盘盒主体110的上表面110a上也设置了具有与开口110w相同形状的开口110w’。
为了同时开关开口110w和开口110w’,从上表面110a弯曲连接了底面110b的闸门112设置在盘盒主体110的外侧,当闸门112处于打开状态时,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的一部分从开口110w向外部露出。
第一盘盒105具有厚度H1。当盘10可旋转地被保持在盘盒主体110内时,从盘盒主体110的底面110b到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的距离变为S1。另外,第一盘盒105在箭头100A所示的方向被插入盘驱动装置。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第一盘盒100的宽度为W1
在盘盒主体110的底面110b上,设置了用于决定盘驱动装置内与盘10平行的面内的盘盒105的位置的定位孔110s和110t。其中,定位孔110t规定与箭头100A正交的方向的位置。定位孔110s的中心和定位孔110t的中心的距离为P1,对盘10进行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现时的从盘10的中心到连接定位孔110s的中心和定位孔110t的中心的直线的距离是D1。须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110s和定位孔110t的位置相反。
另外,从盘的中心到接近开口110W和开口110w’的盘盒主体110的侧面110C的距离为L1,与侧面110C相对的侧面110d和盘10的中心的距离是M1
图18是第二盘盒205的立体图,图19(a)和(b)是从底面一侧观察第二盘盒205的仰视图和与箭头200A平行的面的截面图。例如,在WO02/056313A1中记载了第二盘盒205。
如这些图所示,第二盘盒205具有收纳盘10的盘盒主体210。盘盒主体210在盘盒主体210的底面210b上具有用于使主轴电机等使盘10旋转的单元以及记录/再现单元进入盘盒主体210并且接近盘10的开口210w。而在上表面210a上设置了使盘10的几乎全体露出的开口214。
为了开关开口210w,设置了闸门212a和212b。闸门212a和212b分别以轴213a和213b为中心旋转。在闸门212b上设置了操作部212c。闸门212a和212b被设置在轴213a和213b附近的配合机构联动工作。因此,可以通过从外部操作操作部212c,使闸门212a和212b的双方旋转,进行开关动作。当闸门212a和212b处于打开状态时,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的一部分从开口210w向外部露出。
第二盘盒205具有厚度H2。当盘10可旋转地被保持在盘盒主体210内时,从盘盒主体210的底面210b到盘10的信号记录面10A的距离变为S2。另外,第二盘盒205在箭头200A所示的方向被插入盘驱动装置。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一盘盒100的宽度为W2。在本实施例中,H2、S2、W2分别比第一盘盒105的H1、S1、W1大。
在盘盒主体210的底面210b上设置了用于决定盘驱动装置内与盘10平行的面内的盘盒205的位置的定位孔210s和210t。其中,定位孔210t规定与箭头200A正交的方向的位置。定位孔210s的中心和定位孔210t的中心的距离为P1。即定位孔210s的中心和定位孔210t的中心的距离与第一盘盒105相同。对盘10进行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现时的从盘10的中心到连接定位孔210s的中心和定位孔210t的中心的直线的距离是D2。D2大于D1
另外,从盘10的中心到接近开口210w的盘盒主体210的侧面210C的距离为L2,与侧面210C相对的侧面210d和盘10的中心的距离是M2
图20是第三盘盒215的立体图,图21(a)和(b)是从上面一侧观察第三盘盒215的俯视图和与箭头200A平行的面的截面图。
第三盘盒215与第二盘盒205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上表面210a上未设置露出盘的单面的开口。另外,在盘10和盘盒主体210的上表面210a之间具有夹紧部件220。
第三盘盒215的与盘平行的面的外形与第二盘盒205相同。另外,定位孔210s、210t的位置也与第二盘盒205相同。
下面,说明能装载第一盘盒105、第二盘盒205以及第三盘盒215当中任意一个的盘驱动装置。下面,当参照第一盘盒105、第二盘盒205以及第三盘盒215时,都只称作盘盒。如图22所示,盘驱动装置305具有横向底盘20、成为驱动部件的主轴电机30、及成为记录和/或再现部件的光学拾波器40。
主轴电机30具有用于保持盘10的盘承载面30b,并且固定在横向底盘20上。光学拾波器40被支撑在横向底盘20上,能沿着导向轴43和44移动。另外,在横向底盘20上设置了固定销21、22。在固定销的顶端附近分别设置了支承面21a、22a。
盘驱动装置305还具有天板70、托架80、定位机构90。在天板70上设置了夹紧部件71、夹紧部件支撑部72、检测杆75、检测杆支撑部76、及闸门开关部77。另外,在天板70上设置了用于把托架80收纳在盘驱动装置305的内部的导向沟70a、70b以及闸门开关部77移动的导向沟70c。在天板的跟前一侧,导向沟70c的一端位于中央附近,在天板的靠里的一侧,导向沟70c的另一端接近导向沟70b。检测杆75被检测杆支撑部76支持,检测杆支撑部76靠图中未显示的弹簧等推压单元而被按箭头80B的方向推压。检测杆支撑部76能对抗推压力而向箭头80A的方向移动。在检测杆支撑部76上形成了突起状的限制器76a,当使检测杆支撑部76在箭头80A的方向移动时,限制器76a位于设置在夹紧部件支撑部72的凸部72a的下方。因此,限制器76a与凸部72a接触,妨碍了夹紧部件支撑部72的下降。
在托架80上,设置了用于收纳盘盒的凹部80r。在凹部80r的底部设置了用于使主轴电机和光学拾波器40接近收纳在盘盒中的盘10的开口部80w。托架80具有滑动部81、成为推压单元的弹簧82。滑动部81被弹簧82推压向箭头82B的方向。另外,在开口部80w的上方,设置了与设置在天板上的检测杆75配合的突起83。
如图22所示,在盘驱动装置305中,为了能直接装载未收纳在盘盒中的盘,也可以在凹部80r的底部再设置圆形凹部80q。为了从托架80容易地取出承载在凹部80r上的盘盒,也可以在托架80的前面设置用于使盘盒的侧面的一部分露出的切口80s。
定位机构90包含:具有定位销91、92的定位变换部93、具有收纳定位变换部93的空间的支撑部94。定位销91、92具有插入盘盒的定位孔的顶端、和支承面91a、92a。在定位销91、92的底部分别设置了定位孔91b、91c以及定位孔92b、92c,从在支撑部94上形成的孔93、94露出这些定位孔。
定位变换部93在支撑部94的空间内,能在Z方向移动。定位机构90被托架80的背面一侧支撑,能沿着设置在托架上的导向轴84、85向箭头80A或箭头80B的方向移动,并且通过图中未显示的单元被推压向80B的方向。定位销91、92从设置在托架的凹部80r的底部的孔80a、80b向凹部80r伸出。孔80a、80b在箭头80A和箭头80B的方向延伸。通过对于定位机构90的推压,定位销91、92在孔80a、80b内,位于最跟前一侧。
定位机构90与联动于滑动部81而在箭头80A和80B的方向移动的致动器99配合。在致动器99上设置了与能与滑动部81接触的接触部99a,当滑动部81向箭头80A的方向移动给定距离以上时,滑动部81与接触部99a接触,使致动器99向箭头80A的方向移动。定位机构90也随即向箭头80A的方向移动,使定位销91、92在孔80a、80b中位于最里侧(盘驱动装置305内侧)。
托架80通常收纳在盘驱动装置305内,位于天板70之下。当装载盘盒时,通过图中未显示的托架移动机构,托架80从盘驱动装置305如图22所示那样地被排出。在托架80的凹部80r上承载了盘盒后,一对盘驱动装置305发出指令,图中未显示的机构就把托架80沿着天板70的导向沟70a、70b拉进去。
这时,第一盘盒105的闸门112的操作部112c或第二盘盒205以及第三盘盒215的闸门操作部212c与闸门开关部77配合。伴随着托架80被拉进来,闸门开关部77也沿着导向沟70c移动,渐渐打开盘盒的闸门。当托架80被完全地收纳在盘驱动装置305内时,盘盒的闸门也完全打开。之后,横向底盘20上升,盘盒内的盘10被承载在主轴电机30的承载面30b上。另外,视需要,夹紧部件71会下降。以下将详细说明夹紧部件71的动作。
须指出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盘盒105、第二盘盒205以及第三盘盒215都在同一侧面具有闸门操作部,但是,其各自闸门操作部也可以设在不同位置上,同时盘驱动装置305具有对应于各闸门操作部的闸门开关部。另外,开关盘盒闸门的时刻也可以因盘种类而异。在盘驱动装置305内,为了正确器地把盘盒内的盘10承载在主轴电机30的承载面30b上,必须在与盘10平行的面内(X-Y平面),正确地把盘盒定位,并且在盘盒的厚度方向(Z方向)正确地定位。正如以下将详细描述的,在盘驱动装置305中,在托架80上承载了盘盒的状态下,大体进行了在X-Y平面的定位和在Z方向的定位,当横向底盘20上升时,正确地进行了在X-Y平面的定位和在Z方向的定位。
第一盘盒105、第二盘盒205以及第三盘盒215中收纳了信号记录方式以及再现方式规格不同的盘。因此,光学拾波器40、主轴电机30以及图中未显示的控制单元对应于这些不同的规格中的任意一种。
下面,说明第一盘盒105、第二盘盒205以及第三盘盒215的装载。
图23(a)、(b)是表示第一盘盒105被装载在盘驱动装置305中的状态的俯视图以及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截面图。在形成托架80的凹部80r的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一盘盒105的宽度方向的侧面接触而规定X方向上位置的第一承受面80c与80d、与第一盘盒105插入方向上的前侧面接触而规定Y方向上位置的第一承受面80e与80f。第一承受面80c和第一承受面80d的间隔设置为与第一盘盒105宽度相等的W1。另外,在X方向的第一承受面80c、80d的附近设置了承受第一盘盒105的底面110b的第一支承面80g、80h。第一支承面80g、80h比托架80的凹部80r的底部高d1。d1设置为等于第二盘盒205的S2和第一盘盒105的S1之差。即d1、S1、S2满足d1=S2-S1的关系。
在未在托架80上承载第一盘盒105的状态下,滑动部81被弹簧82推压向箭头80B的方向,所以位于虚线81’所示的位置。另外,定位销91、92也位于孔80a、80b内最前面一侧,致动器99的接触部99a位于虚线99a’所示的位置。
当从盘驱动装置305使托架80排出、在托架80上承载第一盘盒105时,一边用第一盘盒305的侧面推滑动部81一边在托架80的凹部80r中放入第一盘盒105。滑动部81一移动了给定距离,滑动部81就与致动器99的接触部99a接触。之后,滑动部81与致动器99一同移动。在致动器99移动同时定位机构90也移动,定位销91、92在孔80a、80b内移动。
使滑动部81移动、第一盘盒105完全进入凹部80r中后,把第一盘盒105放入托架80的凹部80r中。第一盘盒105与X方向的第一承受面80c、80d接触,进行X方向的定位。另外,因为滑动部81被推压向80B的方向,所以第一盘盒105在Y方向与第一承受面80e、80f接触,进行Y方向的定位。由此,在与盘10水平的X-Y平面中,第一盘盒105相对于托架80被定位。
第一盘盒105的底面110b与第一支承面80g、80h接触。如图23(b)所示,因为从第一盘盒105的底面110b到盘10处于记录/再现状态时的信号记录面10A的距离是S1,所以从凹部80r的底面到信号记录面10A的距离是d1+S1。如上所述,d1、S1、S2满足d1=S2-S1的关系,所以从凹部80r的底面到信号记录面10A的距离变为S2
另外,这时定位销91、92移动到与第一盘盒105的定位孔110s、110t配合的位置。因此,定位销91、92的顶端被插入第一盘盒105的定位孔110s、110t中,定位销91、92的支承面91a、92b与第一盘盒105的底面110b接触。从盘10的中心的位置到连接定位销91、92的顶端的直线的距离变为D1
如上所述,在第一盘盒105被承载在托架80上的状态下,进行了对于托架80的第一盘盒105的X-Y平面中的定位。可是,托架80通过图中未显示的托架移动机构从盘驱动装置305排出或被插入,托架移动机构不是以高精度控制托架80移动的。因此,当托架80被向盘驱动装置305内部插入时,相对于主轴电机30及其承载面30b的托架80的位置有可能从确定的位置偏移。
因此,在固定了主轴电机30的横向底盘20上设置了固定销21、22,通过使固定销21、22与定位销91、92的定位孔91b、91c以及定位孔92b、92c配合,来进行主轴电机30以及盘承载面30b与第一盘盒105的位置对位。
如图23(b)所示,当托架80被插入盘驱动装置305内后,固定了主轴电机30以及固定销21、22的横向底盘20在Z方向上升。这时,如图24所示,固定销22的顶端位于定位销92的定位孔92c的下方,所以横向底盘20在Z方向一上升,固定销22的顶端就被插入定位孔92c中。同样,固定销21的顶端被插入定位孔91c中。定位销92的承载第一盘盒105的底面的支承面92a和定位孔92c周围的支承面的间隔、定位销91的承载第一盘盒105的底面的支承面91a和定位孔91c周围的支承面的间隔为T1。另外,固定销21、22的支承面21a、22a的高度是Tf
固定销21、22在Y方向离主轴电机30的中心的距离为y,定位销91、92的顶端的中心和定位孔91c、92c的中心的距离是n1。因此,D1、n1、y满足y=D1+n1的关系。
最好在定位销91、92的顶端以及定位孔91c、92c的周围设置斜坡,这样一来,即使固定销21、22的顶端的位置从定位销91、92的定位孔91c、92c的位置稍稍偏移,也能准确地使固定销21、22与定位孔91c、92c分别配合。
如图23(b)所示,在横向底盘20上升、盘10被承载在主轴电机30的承载面30b上的状态下,固定销22的顶端被完全插入定位孔92c中,包含定位销92的定位变换部93从支撑部94分开。另外,定位销92的支承面92a位于比托架80的凹部80r的底部高d1的位置。固定销21的顶端也同样被完全插入定位孔91c中,定位销91的支承面91a位于比托架80的凹部80r的底部高d1的位置。这时,横向底盘20和第一盘盒105底面110b的距离如果为h1,则可用h1=T1+Tf表示h1
第一盘盒105的底面110b由凹部80r的支承面80g、80h以及定位销91、92的支承面91a、92a支撑。这时,收纳在第一盘盒105中的盘10被正确地承载在主轴电机30的盘承载面30b上,能通过光头40进行记录和/或再现。这样,实现了在Z方向的定位。
当从盘驱动装置305排出第一盘盒105时,通过对盘驱动装置305发出排出指令来使横向底盘20下降。其后,托架80被从盘驱动装置305排出,直到可以取出第一盘盒105的位置。
图25(a)和(b)是表示在盘驱动装置305中装载了第二盘盒205的状态的俯视图以及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截面图。在形成托架80的凹部80r的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二盘盒205的宽度方向的侧面接触而规定X方向的位置的第二承受面80j与80k、与第二盘盒205的前侧面接触而规定Y方向的位置的第二承受面80m与80n。第二承受面80j和第二承受面80k的间隔设置为与第二盘盒205的宽度相等的W2
如上所述,在未在托架80上承载第二盘盒205的状态下,滑动部81位于虚线81’所示的位置。另外,定位销91、92也位于孔80a、80b内最前面一侧,致动器99的接触部99a位于虚线99a'所示的位置。
当从盘驱动装置305使托架80排出、在托架80上承载第二盘盒205时,一边用第二盘盒205的侧面推滑动部81一边在托架80的凹部80r中放入第二盘盒205。如图所示,如果使滑动部81稍稍移动,就能确保用于承载第二盘盒205的充分的空间。这时,滑动部81还未与致动器99的接触部99a接触。故定位机构90不移动。
在该状态下,把第二盘盒205放入托架80的凹部80r中。第二盘盒205与X方向的第二承受面80j、80k接触,进行了X方向的定位。另外,因为滑动部81被推压向80B的方向,所以第二盘盒205在Y方向与第二承受面80m、80n接触,进行了Y方向的定位。由此,在与盘10水平的X-Y平面中,第二盘盒205相对于托架80被定位。收纳在第二盘盒205中的盘100的中心的位置与第一盘盒105承载在托架80上时的盘100的中心的位置一致。
这时,第二盘盒205与第一承受面80c、80d、80e、80f不接触。换言之,第一承受面80c、80d、80e、80f被设置在不会与第二盘盒205接触的位置。第二盘盒205与第一做支承面80g、80h不接触,底面210b被托架80的凹部80r的底面保持。凹部80r的底面为承受第二盘盒205的第二承受面。因为底面210b与凹部80r的底面接触,所以如图25(b)所示,从凹部80r的底面到盘10处于记录/再现状态时的信号记录面10A的距离为S2
另外这时,定位销91、92位于与第二盘盒205的定位孔210s、210t配合的位置。因此,定位销91、92的顶端被插入第二盘盒205的定位孔210t、210s中,定位销91、92的支承面91a、92a与第二盘盒205的底面210b接触。从盘10的中心的位置到连接定位销91、92的顶端的直线的距离变为D2
接着,如图25(b)所示,当托架80被插入盘驱动装置305内后,固定了主轴电机30以及固定销21、22的横向底盘20在Z方向上升。这时,如图26所示,固定销22的顶端位于定位销92的定位孔92b的下方,所以横向底盘20在Z方向一上升,固定销22的顶端就被插入定位孔92b中。同样,固定销21的顶端被插入定位孔91b中。定位销92的承载第二盘盒205的底面的支承面92a和设置了定位孔92a的底面的间隔、定位销91的承载第二盘盒205的底面的支承面91a和设置了定位孔91b的底面的间隔为T2。T2设置满足T1-T2=S2-S1=d1的关系。如上所述,最好在定位孔91b、92b的周围设置斜坡。
定位销91、92的顶端的中心和定位孔91b、92b的中心的距离是n2。因此,D2、n2、y满足D2=y+n2的关系。如图24所示,因为D1、n1、y满足y=D1+n1的关系,所以由这些关系可知D1-D2=n1+n2。即定位孔91b、92b和定位孔91c、92c的间隔分别与D1和D2的差相等。
如图25(b)所示,在横向底盘20上升、盘10被承载在主轴电机30的承载面30b上的状态下,固定销22的顶端被完全插入定位孔92b中。另外,定位销92的支承面92a位于与托架80的凹部80r的底部相同的位置。固定销21的顶端也同样被完全插入定位孔91b中。这时,横向底盘20和第二盘盒205的底面210b的距离如果为h2,则可用h2=T2+Tf表示h2
因此,第二盘盒205的底面210b由凹部80r的底面以及定位销91、92的支承面91a、92a支撑。这时,收纳在第二盘盒205中的盘10被正确地承载在主轴电机30的盘承载面30b上,能通过光学拾波器40进行记录和/或再现。就这样,实现了在Z方向的定位。
当从盘驱动装置305排出第二盘盒205时,通过对盘驱动装置305发出排出指令来使横向底盘20下降。其后,托架80被从盘驱动装置305排出,直到可以取出第二盘盒205的位置。
第三盘盒215与第二盘盒205同样,在盘驱动装置305内,进行了X-Y平面以及Z方向的定位。第三盘盒215与第二盘盒205的不同点关系到盘盒的上表面结构,盘盒的上表面结构不影响盘驱动装置305内的盘盒的定位。
这样,当在盘驱动装置305的托架80上承载了盘盒时,支撑第一盘盒105的第一支承面80g、80h不位于第二盘盒205的下方,而是设置在仅位于第一盘盒10的下方的区域中。另外,第一支承面80g、80h位于比支撑第二盘盒205的凹部80r的底面高的位置。因此,第一盘盒105由第一支承面80g、80h支撑在比凹部80r的底面高的位置,第二盘盒205由凹部80r的底面支撑在比第一支承面80g、80h低的位置。即托架80能根据第一盘盒105和第二盘盒205的外形的差异,以不同的高度支撑盘盒的开口部附近的底面。
另外,与滑动部80联动的致动器99使定位机构90移动,用设置在定位机构90上的定位销91、92的支承面91a、92a支撑第一盘盒105和第二盘盒205。因为在定位销91、92上分别设置了在位于离其支承面91a、92a的不同高度的底面上的定位孔91b、91c以及92b、92c,所以通过设置在横向底盘20上的固定销21、22有选择地与定位孔91b、92b或定位孔91c、92c配合,能调节定位销91、92的支承面91a、92a的高度。因此,通过根据第一盘盒105和第二盘盒205的外形的差异而移动的致动器99,能使定位销91、92移动,使支撑盘盒的支承面91a、92a位于不同的高度。
通过这两个支撑机构,根据其外形的差异,就能在其厚度方向上以不同的高度支撑盘盒。这时,收纳在盘盒中的盘10的记录/再现状态的信号记录面10A的位置与盘盒的外形无关,位于离托架80的凹部80r的底面的距离为S2的位置,在高度方向上被保持在相等的位置。即,根据盘盒外形的差异,以不同的高度支撑盘盒的底面,使盘10的记录/再现状态的信号记录面10A无论盘盒的种类如何,都位于相等的位置。
而托架80通过设置在凹部80r的侧面上的各种承受面,能把第一盘盒105以及第二盘盒205在与盘10平行的面内定位,使盘10的中心与给定位置一致。可以,有时托架80在盘驱动装置305内的定位精度不十分够。因此,在托架80上设置定位机构90,通过根据第一盘盒105以及第二盘盒205的外形差异而移动的致动器99,使定位机构90移动,把定位销91、92插入第一盘盒105和第二盘盒205的定位孔110s、110t以及210s、210t,首先进行托架80内的定位。
接着,使托架80盘驱动装置305内后,使横向底盘20上升,把设置在横向底盘20上的固定销21、22设置在定位销91、92上的定位孔91b、92b或91c、92c。这时,因为固定销21、22固定在横向底盘20上,所以无论盘盒为何种类,它的位置不变。可是,设置在定位销91、92的底部的定位孔91b和91c以及定位孔92b和92c的间隔设置为关于第一盘盒105的定位孔110s、110t以及第二盘盒205的定位孔210s、210t的距离D1以及D2的差。通过根据盘盒的外形差异移动的致动器99决定定位机构90的位置,来决定固定销应该插入定位孔91b、92b或91c、92c的哪一个中。
定位机构90的移动的结果是使设置在定位机构90的定位销91、92的底部的定位孔91b、92b或定位孔91c、92c当中任意一个位于固定销21、22的上方。即,虽然定位孔的位置因盘盒而异,但是,基于定位机构90的变换的结果是:与固定销21、22配合的定位孔91b、92b或定位孔91c、92c的位置与盘盒种类无关,是一致的。通过设置在横向底盘20上的固定销,能正确地进行主轴电机30与收纳在盘盒中的盘的对位。
这样,通过设置在托架80的凹部80r的侧面的结构以及定位机构90与固定销21、22的组合,能根据其外形的差异,在与收纳在盘盒中的盘平行的面内对盘盒定位。
须指出的是,如图17(a)和图19(a)所示,虽然,在本实施例的第一盘盒105和第二盘盒205中,盘盒的宽度W1以及W2与以盘10的中心分割插入方向的盘盒的长度得到的距离L1、M1以及L2、M2满足W1<W2,并且L1>L2以及M1<M2的关系。可是,即使不满足这样的关系,也能实现能使盘盒的中心一致,并且在与盘10平行的平面内定位的托架。
例如,如图27(a)和(b)所示,当在托架80’上对满足W1>W2,并且L1>L2的第一盘盒105’、205’定位时,在托架80’的凹部80′r的侧面上设置第一承受面80′c、80′d,进行第一盘盒105′的X方向的定位。另外,接近第一承受面80′c、80′d,在凹部80′r的底面上设置第一支承面80′g、80′h。如图27(b)所示,第二盘盒205′也可以在滑动部81′上设置凹部,在其内侧面上设置第二承受面81′j、81′k,进行第二盘盒205′的X方向的定位。这时,第一支承面80′g、80′h与第二盘盒205′不接触。
另外,如图28(a)、(b)所示,当在托架80’上对满足W1<W2,并且M1>M2的第一盘盒105’、205’定位时,在托架80’的凹部80′r的侧面上设置第一承受面80′m、80′n,进行第一盘盒105′的Y方向的定位。如图28(b)所示,第二盘盒205′也可设置第二承受面80’e、80’f,进行第二盘盒205′的Y方向的定位。利用W1<W2,通过在比第一承受面80′m、80′n更外侧设置第二承受面80’e、80’f,能把这些盘盒承载在托架80’内的凹部80′r上,使收纳在第一盘盒105’、第二盘盒205’中的盘10的中心一致。
进一步,如图17(a)、19(a)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盘盒105以及第二盘盒205满足L1>L2并且D1<D2的关系。因此,当致动器99因滑动部81移动而移动的方向与定位机构90移动方向一致。当实现承载了满足L1>L2并且D1>D2的关系的第一盘盒105″以及第二盘盒205″的托架80″时,例如可以使用图29所示的致动器99′。如图29所示,致动器99′具有第一连接部99′b和第二连接部99′c以及方向变换部99′d。在第一连接部99′b上设置了接触部99′a,与滑动部81接触。第二连接部99′c的一端与定位机构90连接。方向变换部99′d由环状构件等构成,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99′b以及第二连接部99′c可旋转地连接。另外,方向变换部99′d的中心固定在托架80″上。
致动器99′中,如果第一连接部99′b在箭头80A的方向移动,则第二连接部99′c在箭头80B的方向移动。因此,通过滑动部81在80A的方向移动,能使定位机构90在80B的方向移动。
这样,在外形不同的两个盘盒中,盘盒的宽度W1以及W2与以盘10的中心分割插入方向上盘盒的长度得到的距离L1、M1以及L2、M2、定位销和盘中心的距离D1、D2即使不同时满足W1<W2、L1>L2、M1<M2、D1<D2的关系,也能位置对正地把盘盒承载在托架上,使收纳在盘盒中的盘的中心在托架内位于相同的位置。
下面,说明在盘驱动装置305中夹紧盘的动作。通常在盘驱动装置中,为了使承载在转台等盘承载面上的盘不发生面摆动地旋转,利用夹紧部件和盘承载面夹持着盘。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第一盘盒105和第二盘盒205不具有夹紧部件,但是第三盘盒215在盘盒内具有夹紧部件。因此,当在盘驱动装置305中装载了第一盘盒105和第二盘盒205时,使用图22所示的夹紧部件71,当装载了第三盘盒215时使盘驱动装置305的夹紧部件71离开、不接触到第三盘盒215。
在插入了盘的闸门被打开的状态下,根据盘在盘盒上表面的给定位置是否露出来判断是否应该使用夹紧部件71进行夹紧动作。该位置是在盘盒中含用于承载夹紧部件的区域的开口内。图30是表示在盘驱动装置305中装载了第一盘盒105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30所示,检测杆75设置在天板70上,使检测杆75位于设置在第一盘盒105的盘盒主体110的上表面110a上的开口110w’上。
下面,参照图31(a)到(c),说明盘驱动装置305中装载了第一盘盒105时的夹紧动作。如图31(a)所示,伴随着承载在托架80上的第一盘盒105在箭头80A的方向移动,象参照图22说明过的那样,闸门112打开、露出开口110w’。如图31(a)所示,检测杆75被以轴75a为中心向箭头75A方向推压,使其端部75d不得向下方突出过天板70。因此,检测杆75的顶端75b插入开口110w’中。
图31(b)表示了托架80完全插入盘驱动装置305内的状态。检测杆支撑部76的限制器76a不位于夹紧部件支撑部72的凸部72a的下方。因此,如图31(c)所示,托架80的插入后,使横向底盘20上升,使盘10承载在主轴电机30的承载面30b上,同时,使夹紧部件支撑部72以轴72b为中心旋转,使夹紧部件71下降到盘10上,用夹紧部件71和承载面30b夹持着盘10。
在从盘驱动装置305排出第一盘盒105的场合,当横向底盘20根据排出指令下降之际,让紧部件支撑部72以轴72b为中心逆向旋转,把夹紧部件71从盘10拉开。
当在盘驱动装置305中装载了第二盘盒205时,也进行同样的动作。在第二盘盒205中,在盘盒主体210的上表面210a上设置了露出盘10单面的开口,该开口不被闸门覆盖。因此,如图32(a)所示,即使承载在托架80上的第二盘盒205被插入盘驱动装置305内,检测杆75的顶端也插入设置在盘盒主体210的上表面210a的开口214中。如图32(b)所示,与装载第一盘盒105时一样,检测杆支撑部76的限制器76a不位于夹紧部件支撑部72的凸部72a的下方。如图32(c)所示,托架80的插入后,使横向底盘20上升,在主轴电机30的承载面30b上承载盘10。同时,使夹紧部件支撑部72以轴72b为中心旋转,使夹紧部件71下降到盘10上,用夹紧部件71和承载面30b夹持着盘10。
在从盘驱动装置305排出第二盘盒205的场合,当横向底盘20根据排出指令下降之际,让紧部件支撑部72以轴72b为中心逆向旋转,把夹紧部件71从盘10拉开。
而在第三盘盒215中,在盘盒主体210上表面210a上没有开口。因此,如图33(a)所示,承载在托架80上的第三盘盒215被插入盘驱动装置305内时,检测杆75的顶端75b与盘盒主体210的上表面210a接触,检测杆75在箭头75B的方向转动。因此,检测杆75的端部75d向下方突出过天板70。如果托架80的插入继续,则与设置在托架80上的突起配合,与在箭头80A的方向移动的托架80联动,检测杆支撑部76也向80A的方向移动。
如图33(b)所示,在托架80结束了向盘驱动装置305的插入的状态下,检测杆支撑部76的限制器76a位于夹紧部件支撑部72的凸部72a的下方。因此,如图33(c)所示,使横向底盘20上升,使盘10承载在主轴电机30的承载面30b上,同时,即使通过图中未显示的旋转机构而使限制器76a以轴72b为中心旋转,限制器76a也与夹紧部件支撑部72的凸部72a接触,妨碍夹紧部件71下降到盘10上。而因为第三盘盒215具有夹紧部件220,所以盘10被夹紧部件220和承载面30b夹持着。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检测在盘盒的上表面上是否设置了用于承载夹紧部件的开口,从而根据检测结果,使夹紧部件下降。因此,无论盘驱动装置305在盘盒内具有夹紧部件还是不具有夹紧部件,都能正确地在盘驱动装置内装载盘盒。而且,对于盘10能进行适当的支撑,以便对盘10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
须指出的是,如实施例5中所述,在外形不同的两个盘盒中,盘盒的宽度W1以及W2和从盘的中心到定位孔的距离D1以及D2的关系、盘盒的宽度W1以及W2和盘的信号记录面到盘盒底面的距离S1以及S2的关系可以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说明的关系相反。
另外,在实施例1到实施例5中,为了定位销与位于不同位置的定位孔配合,使定位销移动。可是,也可以采用以下定位机构:设置与位于不同位置的定位孔分别对应的两组以上的定位销,分别按照盘盒种类伸出或收回。
又,虽然,在实施例1到实施例4中,盘驱动装置是具有一对限制杆,但是,盘驱动装置也可以具有一个或3个以上限制杆。
进一步,虽然,在实施例1到实施例5中,盘盒中收纳的是光盘,盘盒中也可以收纳磁盘等其他记录方式信号媒体。这时,盘驱动装置要具备对应于盘记录方式的记录再现单元。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把多种不同形状的盘盒装载到正确的位置、对收纳在盘盒中的盘能正确地进行记录和/或再现的盘驱动装置。

Claims (24)

1.一种盘驱动装置,对于分别收纳了具有信号记录面的盘的第一和第二盘盒当中哪个都能装载,其中,关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在对所述盘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时的所述信号记录面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底面的距离上、以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所述盘平行的面的外形上,彼此不同;
具备如下各部分:
驱动单元——具有承载、驱动所述盘的承载面,和
头——对所述盘的信号记录面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以及
支撑机构——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外形差异,以对于所述驱动单元的承载面不同的高度支撑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底面,使所述盘承载在所述驱动单元的承载面上、以能对所述盘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机构具有分别只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底面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支承面,
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面中位于较高位置者,设置在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只位于所述第一盘盒或所述第二盘盒中某一方的下方的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包含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面的限制杆,形成于这样的区域中:横跨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只位于所述第一盘盒或所述第二盘盒中某一方的下方的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盘盒或所述第二盘盒双方的下方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还具有致动器——其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外形差异移动,
所述支撑机构具有支承面——其与所述致动器联动而移动到位于不同高度,以支撑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具有致动器——其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可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外形差异而动、以及设置在所述致动器上的支承面,
所述致动器如是动作:当所述第一盘盒或所述第二盘盒中某一方被装载时所述支承面支撑其底面,当所述第一盘盒或所述第二盘盒中另一方被装载时所述支承面不接触其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具有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的承载面设置在给定高度上的基准面,当所述第一盘盒或所述第二盘盒中另一方被装载时其底面被所述基准面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还具有致动器——其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可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外形差异而动,
所述支撑机构具有支承面,
与所述致动器联动,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头相对于所述支撑机构的支承面移动到不同的高度。
8.一种盘驱动装置,对于分别收纳了具有信号记录面的盘、并在底面具有一对定位孔的第一和第二盘盒中哪一个都能装载,其中,关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在对所述盘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时的所述一对定位孔相对于所述盘中心的位置上、以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所述盘平行的面的外形上,彼此不同;
具备如下各部分:
驱动单元——具有承载、驱动所述盘的承载面,和
头——对所述盘的信号记录面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以及
定位机构——具有一对定位销,该定位销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一对定位孔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定位在与所述盘平行的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还具有致动器——其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外形差异而移动,
所述一对定位销因所述致动器联动而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一对定位销因所述致动器联动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装载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一对定位销因所述致动器联动而在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装载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一对定位销具有插入所述一对定位孔的顶端、以及支撑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底面的支承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具有保持所述一对定位销的定位台,所述致动器使所述定位台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还具有致动器——其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可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外形差异而动,
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头因所述致动器联动而相对于所述一对定位销移动。
15.一种盘驱动装置,对于分别收纳了具有信号记录面的盘、并在底面具有一对定位孔的第一和第二盘盒中哪一个都能装载,其中,关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在对所述盘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时的所述一对定位孔相对于所述盘中心的位置上、以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所述盘平行的面的外形上,彼此不同;
具备如下各部分:
驱动单元——具有承载、驱动所述盘的承载面,和
头——对所述盘的信号记录面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以及
定位机构——具有一对第一定位销与第二定位销,该两对定位销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一对定位孔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定位在与所述盘平行的面内,并且该两对定位销中哪一对伸出是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外形来选择的。
16.一种盘驱动装置,对于分别收纳了具有信号记录面的盘、并在底面具有一对定位孔的第一和第二盘盒中哪一个都能装载,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与所述盘平行的面的外形彼此不同;
具备如下各部分:
驱动单元——具有承载、驱动所述盘的承载面,和
头——对所述盘的信号记录面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以及
托架——定位并承载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使对于所述盘进行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现时的所述盘的中心彼此一致,并且插入或排出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架具有收纳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所述凹部的侧面具有只与所述第一盘盒的侧面接触的第一承载面、和只与所述第二盘盒的侧面接触的第二承载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在对所述盘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时的所述信号记录面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底面的距离上彼此不同,
所述托架具有分别只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底面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支承面,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面中位于较高位置者,设置在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被装载时只位于所述第一盘盒或所述第二盘盒中某一方的下方的区域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在对所述盘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时的所述一对定位孔相对于所述盘中心的位置上彼此不同,
所说托架包括如下部分:
致动器——其可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外形差异而动,以及
定位机构——具有一对定位销,因所述致动器联动而移动,使得与所述第一或第二盘盒的定位孔配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一对定位销分别具有插入所述定位孔中的顶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的底面接触的支承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还具有支撑所述驱动单元的横向底盘、以及设置在所述横向底盘上的一对固定销,
靠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或第二盘盒被插入到位于所述驱动单元的上方后,所述横向底盘上升,所述盘被承载到所述承载面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定位销分别具有位于距所述底面不同高度上的第一和第二底面、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底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孔,
所述横向底盘上升时,所述致动器使所述定位机构移动,使所述横向底盘的一对固定销有选择地与所述一对定位销的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配合。
23.一种盘驱动装置,对于分别收纳了具有信号记录面的盘的第一和第二盘盒当中哪个都能装载;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盒当中,有一方内部具有夹紧部件,而另一方在盘盒上表面具备包含用于承载该夹紧部件的区域的空间;其中,
具备如下各部分:
驱动单元——具有承载、驱动所述盘的承载面,和
头——对所述盘的信号记录面进行信号记录和/或再现,以及
检测单元——检测在在盘盒上表面是否设置了包含用于承载夹紧部件的区域的空间;
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用于承载夹紧部件的区域时,将盘驱动装置的夹紧部件承载到所述盘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还具有支持所述盘驱动装置的夹紧部件、并被保持一端可转动的夹紧部件支撑部,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用于承载所述夹紧部件的区域时,所述夹紧部件支撑部转动,从而将所述盘驱动装置的夹紧部件承载到所述盘上。
CN02143121A 2001-09-13 2002-09-13 盘驱动装置 Pending CN14093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77950 2001-09-13
JP2001277950 2001-09-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9318A true CN1409318A (zh) 2003-04-09

Family

ID=19102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43121A Pending CN1409318A (zh) 2001-09-13 2002-09-13 盘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048732A1 (zh)
CN (1) CN140931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9465C (zh) * 2005-09-08 2008-05-21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72322U (en) * 2003-04-02 2004-01-11 Lite On It Corp Disk fixing device for optical disk drive
JP2004342163A (ja) * 2003-05-13 2004-12-0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4200446B2 (ja) * 2005-03-03 2008-12-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ドライブ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566850B1 (en) * 2012-04-11 2013-10-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ultimedia driv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2278A (en) * 1987-10-15 1990-11-20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Tape cassette driving system compatible with two cassette types of different sizes
JP2927063B2 (ja) * 1991-07-31 1999-07-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106874B2 (ja) * 1993-09-29 2000-11-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円盤記録再生装置
JPH09167422A (ja) * 1995-12-19 1997-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互換カートリッジ
US5933400A (en) * 1996-12-25 1999-08-03 Teac Corporation Disk apparatus having a disk tray adapted for two different types of optical disk
US6538971B2 (en) * 1997-12-23 2003-03-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both disc cartridges holding 8cm and 12cm disc
JP2001143427A (ja) * 1999-11-12 2001-05-25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装置
JP2001143356A (ja) * 1999-11-12 2001-05-25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装置
JP2001222851A (ja) * 2000-02-04 2001-08-17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装置
US6910219B2 (en) * 2001-07-06 2005-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c cartridge
JP2003091917A (ja) * 2001-09-18 2003-03-28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9465C (zh) * 2005-09-08 2008-05-21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048732A1 (en) 200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67730A (zh) 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
CN100346415C (zh) 光盘装置
CN1216627A (zh) 信息记录方法与信息录放装置及信息记录媒体
CN1950909A (zh) 盘片容纳体和信息提供体
CN1127072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941134A (zh) 光盘装置
CN1099181A (zh) 电唱机的控制装置
CN1252703C (zh) 光学读出装置和物镜
CN1466754A (zh) 光盘装置
CN1691190A (zh) 车载播放器
CN1297988C (zh) 盘盒、盘记录介质装置和盘记录和/或重放设备
CN1409318A (zh) 盘驱动装置
CN1198830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652231A (zh) 盘驱动器
CN1231903C (zh) 存储媒体装载装置
CN1302068A (zh) 盘驱动系统
CN1301505C (zh) 信息再现设备和信息再现方法
CN1251220C (zh) 盘片装置
CN1860532A (zh) 盘片驱动装置以及盘片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方法
CN1705992A (zh) 光盘装置
CN1154992C (zh) 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335986A (zh) 物镜及光拾取器装置
CN1178217C (zh) 光记录/再现设备,光旋转记录介质及该设备设计方法
CN1822160A (zh) 光盘装置
CN1627408A (zh) 盘驱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