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93C -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93C
CN1154993C CNB998017191A CN99801719A CN1154993C CN 1154993 C CN1154993 C CN 1154993C CN B998017191 A CNB998017191 A CN B998017191A CN 99801719 A CN99801719 A CN 99801719A CN 1154993 C CN1154993 C CN 115499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disc
magnetic head
disc box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17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7664A (zh
Inventor
栗田和仁
中村忠实
羽原恭宽
斋藤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94631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5078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94630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2178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02946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011355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87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7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9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9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4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pivoting loading means
    • G11B17/046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pivoting loading means with opening mechanism of the cartridge shutt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具有:设有对盘片盒中所装的盘片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机构(41)的基座(36);设在基座(36)上、对盘片盒进行保持且在将盘片安装到旋转驱动机构(41)上的第1位置和使盘片离开旋转驱动机构(41)的、在第1位置上方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的支架;受插入支架的盘片盒推压而从向支架内伸出的位置弹性变位到沿着支架背面的位置的弹射杆(111)。弹射杆(111)在弹性变位到沿着支架背面的位置后,其卡合片(119)与移动到前述第1位置的支架卡合,并通过使支架从前述第1位置向第2位置方向移动而解除对支架的卡合状态,利用弹性复位而使盘片盒从支架伸出。

Description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装在盘片盒中的盘片用作记录媒体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以及盘片盒的弹射装置。
背景技术
有一种传统的使用盘片盒的可携带式小型盘片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盘片盒中装有作为信息记录媒体的光盘或光磁盘等盘状记录媒体。
这种盘片记录及/或再现装置是利用可转动地支承在装有盘片旋转驱动机构、构成记录及/或再现装置的光拾取装置、和磁头装置的装置主体上的支架来将盘片盒装载到装置主体上的记录再现位置。
这种盘片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在装置主体的上侧面设有安装盘片盒的盘片盒安装部。对被插入的盘片盒进行保持的支架安装在装置主体上,可在下降到盘片盒安装部的位置与离开盘片盒安装部的上升位置之间转动,当移动到盘片盒安装部一侧时,就将插入保持的盘片盒装到盘片盒安装部。保持在支架上的盘片盒在支架移动到离开盘片盒安装部的上升位置时,就离开盘片盒安装部,同时作向支架外部伸出的弹射操作。
传统的使插入保持在支架上的盘片盒向支架外部伸出用的弹射机构设有弹射杆,通过插入支架的盘片盒对该弹射杆作转动操作。该弹射杆可转动地支承在设于装置主体内的基座上,利用与该弹射杆分开设置的加力构件而对插入保持在支架上的盘片盒从向支架伸出的方向转动加力。一旦盘片盒插入保持于支架的规定位置,弹射杆即与设在装置主体上的弹射解除机构的局部卡合,保持对位于支架中的盘片盒不施加推压力的状态。
另外,一旦在盘片盒保持于支架中的状态下操作弹射解除机构,解除对弹射解除机构的锁定,弹射杆即受到加力构件的加力而转动,使插入保持在支架中的盘片盒向支架外部伸出。
不过,传统的弹射机构至少要将弹射杆和对该弹射杆转动加力的加力构件分开设置,而且当盘片盒插入保持于支架中时,还要有将弹射杆锁定用的锁定机构,故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
关于这种盘片记录及/或再现装置,有一种是在装置主体上设置可转动的、覆盖支架的盖体。设在装置上的这种盖体与支架的转动连动地转动,当支架移动到盘片盒安装部一侧时,通过设在盖体与装置主体之间的锁定机构进行锁定,保持将盘片盒安装部关闭的状态。盖体在转动到将盘片盒安装部关闭位置时,就将支架上与设有转动支点的基端部相对的前面一侧所设的盘片盒出入口关闭,当转动到使盘片盒安装部打开的与装置主体脱离的上升位置时,就将设在支架上的盘片盒出入口打开。
如上所述,盖体与支架的转动连动地转动,在转动到将盘片盒安装部关闭的下降位置时将支架的盘片盒出入口关闭、而在转动到打开盘片盒安装部的上升位置时,将支架的盘片盒出入口打开,在被解除了锁定机构的锁定并转动到离开装置主体的上升位置时,盖体是向离开支架的方向转动,将盘片盒出入口打开。
因此,在盖体与支架之间设有弹簧构件,当盖体被解除了锁定机构的锁定并转动到离开装置主体的上升位置时,该弹簧构件使盖体向离开支架的方向转动。
另外,在支架上设有弹簧构件,当转动到盘片盒安装部一侧时,该弹簧构件将保持在此处的盘片盒推压支承于盘片盒安装部。该弹簧构件通过对安装于盘片盒安装部的盘片盒进行推压支承,防止盘片盒脱离盘片盒安装部并将其定位于盘片盒安装部。在支架上还设有快门开闭构件,该快门开闭构件由设在盘片盒主体上的记录再现用开口部开闭的板簧形成,用于限制在支架中出入的盘片盒上所设的快门构件移动,实现装有盘片状记录媒体的盘片盒主体和快门构件间的相对移动。
不过,使盖体向离开支架的方向转动的弹簧构件与盖体和支架分开形成,安装在盖体或支架上。另外,对安装在盘片盒安装部上的盘片盒进行推压支承的弹簧构件及快门开闭构件也与支架分开形成,用铆钉或固定螺钉安装在支架上。
上述将各弹簧构件与盖体和支架分开形成的盘片记录及/或再现装置,不但零件数多,组装复杂,而且难以实现装置自身的进一步薄型化和小型化。
另外,可用光盘作记录媒体记录信息信号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在对光盘记录信息信号时,是使磁头以滑动接触的状态接近光盘上设有信号记录区域的主面。在再现光盘上记录的信息信号时,无需从磁头施加外部磁场,故磁头移动到离开光盘主面的位置。这样,在不需要使用磁头时使磁头离开光盘,就可以防止磁头与光盘相对滑动接触而将磁头及光盘磨损,可提高磁头及光盘的寿命。
将可记录信息信号的光盘用作记录媒体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是利用可转动地支承在装有盘片旋转驱动装置和构成记录再现装置的光拾取装置的装置主体上的支架,将盘片盒装载到装置主体上的记录再现位置。这种盘片记录再现装置是在沿支架上延伸的磁头支承臂的前端安装磁头,并与支架的转动操作连动地对磁头支承臂进行转动操作。
上述的受装置主体转动支承的支架上使支承磁头的磁头支承臂延伸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在记录信息信号时,是使磁头通过设在支架上的磁头插入用开口部进入支架内而与装载到记录再现位置的光盘滑动接触。这种盘片记录再现装置如果在磁头进入支架内的状态下进行盘片盒的出入操作,盘片盒就会与磁头碰撞,导致磁头受损。
这种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为了可靠地防止盘片盒出入支架时盘片盒与磁头碰撞,要将磁头移动到比对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信号进行再现的位置更向支架外部避让的上升位置。
不过,将可记录信息信号的光盘用作记录媒体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是根据在光盘上记录信息信号的记录模式、对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信号进行再现的再现模式以及将装载到记录再现位置的光盘进行弹射的弹射模式而对磁头的位置进行升降控制的。
该磁头的升降控制是通过驱动马达对升降控制杆进行移动操作进行的,而该升降控制杆又对升降操作磁头的升降操作构件进行升降操作。升降操作构件和升降控制杆之间用连接构件连接。
而且,由于是根据各操作模式控制磁头的升降位置,故要对升降操作杆的位置进行检测以检测磁头的位置,并根据检测到的磁头位置对驱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由此来控制磁头的位置。该控制是在分别与记录模式位置、再现模式位置以及弹射位置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检测开关来检测磁头的位置。如果为了检测磁头的各个位置而与各位置相应地设置检测开关,不会仅使检测开关数增多,而且需要较大的检测开关的设置空间,难以实现盘片记录再现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消除传统记录及/或再现装置的缺点的新型记录及/或再现装置以及弹射装置。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削减零件数量、实现机构简单化、使装置本身进一步小型化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以及弹射装置。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化根据不同操作模式在多处位置上升降操作的磁头位置检测机构,实现装置进一步小型化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可靠保持磁头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以及弹射装置。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可靠地使盘片盒出入支架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以及弹射装置。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盘片盒可靠地支承在盘片记录及/或再现装置上所设的盘片盒安装部、稳定地对盘片进行旋转驱动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以及弹射装置。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盘片盒出入时能可靠地开闭操作快门构件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以及弹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具有:至少设有对装在盘片盒中的盘片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机构的基座;供盘片盒出入、在将插入的盘片盒中所装的盘片安装到旋转驱动机构的第1位置和使盘片盒中所装的盘片离开旋转驱动机构的、在第1位置上方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地设在基座上的支架;由弹性变位构件形成、由于插入支架的盘片盒推压而从向支架内伸出的位置弹性变位到沿着支架背面的位置的弹射杆。该弹射杆在弹性变位到沿着支架背面的位置时与移动到第1位置上的支架卡合。
弹射杆利用支架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方向移动而使设在支架上的解除部对设在弹射杆上的卡合部进行操作,由此解除对支架的卡合状态,弹性地恢复到向支架内伸出的位置方向,由此使盘片盒从支架伸出。
本发明涉及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还具有:沿安装在基座上的旋转驱动机构中的盘片盒中所装盘片的直径方向移动自如的光拾取装置、与光拾取装置对置地设在支架上的磁头装置。该磁头装置通过与光拾取装置同步地沿盘片的径向移动,与光拾取装置一同在盘片上记录信息信号。
该记录及/或再现装置还设有使磁头装置在通过设置的开口部而向支架内伸出的下降位置和从支架的开口部离开支架的上升位置之间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由此随着支架的移动而使磁头装置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磁头装置具有磁头部和前端设有磁头部且在下降位置与上升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支承臂。升降机构具有对支承臂进行转动操作的升降操作部、对升降操作部进行驱动的驱动部以及对该驱动部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并根据来自检测部的检测输出对驱动部的动作进行控制。
而且,驱动部具有在支架处于上述第1位置时与升降操作部卡合的控制杆和对该控制杆进行驱动的马达,检测部对控制杆的位置进行检测,马达根据来自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受到驱动控制。该驱动部在装置接通电源后暂时向使磁头装置移动到上升位置的方向作旋转驱动。
本发明涉及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具有: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基座,其上具有安装盘片盒中所装盘片用的安装部,该盘片盒上设有对使盘片面对外部的记录或再现用开口进行开闭的快门;设在基座上供盘片盒出入的支架,该支架在将插入的盘片盒中所装的盘片安装到安装部的第1位置和使盘片盒中所装的盘片离开安装部的、在第1位置上方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转动自如地设在装置主体上、与支架一同转动的盖体;由弹性变位构件形成、由于插入支架的盘片盒推压而从向支架内伸出的位置弹性变位到沿着支架背面的位置的弹射杆;将盖体锁定在关闭安装部的位置上的锁定机构。弹射杆在弹性变位到沿着支架背面的位置时与移动到第1位置的支架卡合,并通过将支架移动到第2位置而解除与支架之间的卡合。
该记录及/或再现装置还具有沿安装在基座的安装部上的盘片盒中所装的盘片的径向移动自如的光拾取装置、及与光拾取装置对置地设于支架上的磁头装置。磁头装置与光拾取装置同步地沿盘片的径向移动。
另外,支架一体地设有将插入该支架的盘片盒推压到安装部的推压部、由对盖体从关闭位置向打开安装部的方向加力的加力部构成的弹性变位片、及使插入的盘片盒的快门向将盘片盒上所设的记录或再现用开口部打开的方向移动的打开操作部。在弹性变位片上,推压部和加力部互为反向地偏倚形成。在该支架上,还形成将盘片盒上所设的快门构件保持在将记录或再现用开口部打开的位置上的快门保持部。快门保持部在与快门卡合并用弹射杆将盘片盒排出时使快门向关闭记录或再现用开口部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涉及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具有: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基座,其上具有安装盘片盒中所装盘片用的安装部,该盘片盒上设有对使盘片面对外部的记录或再现用开口进行开闭的快门;设在基座上供盘片盒出入的支架,该支架在将插入的盘片盒中所装的盘片安装到安装部的第1位置和使盘片盒中所装的盘片离开安装部的、在第1位置上方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转动自如地设在装置主体上、与支架一同转动的盖体;将该盖体锁定在关闭安装部的位置上的锁定机构。支架一体地形成将插入的盘片盒推压到安装部的推压部、由对盖体从关闭位置向打开安装部的方向加力的加力部构成的弹性变位片、及使插入的盘片盒的快门向将记录或再现用开口部打开的方向移动的打开操作部。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及其具体优点可通过以下对实施例的说明而更加清楚。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中所用的盘片盒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盘片盒下侧面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一个侧面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盘片记录再现装置另一个侧面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盖体打开状态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的记录再现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供记录再现部安装的基座底面的立体图。
图8是在基座上安装了支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本发明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支架一侧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支架另一侧的侧视图。
图12是支承支架的基座上所设的轴部的立体图。
图13是上述轴部的主视图。
图14是构成轴部的基座上所设的竖立片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在上述竖立片的前端形成的、构成轴部的凸片弯折后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将凸片成形后形成轴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7是支架将要安装到基座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将支架安装到基座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9是使支架转动到基座一侧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0是用设在支架上的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使盖体离开支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1是盖体转动到关闭装置主体的位置、设在支架上的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由于盖体而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2是用于本发明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的弹射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将弹射杆安装到基座上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4是设在基座上的弹射机构的俯视图。
图25是插入支架的盘片盒使弹射杆受到推压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6是插入支架的盘片盒使弹射杆受到推压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7是盘片盒插入支架、且弹射杆与支架的背面卡合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8是弹射杆与支架背面卡合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9是通过支架使弹射杆转动变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0是与支架背面卡合的弹射杆脱离支架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31是将磁头装置与光拾取装置连接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2是本发明磁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3是本发明磁头装置的立体图。
图34是本发明磁头装置另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5是本发明磁头装置再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6是对磁头装置的磁头支承臂进行升降操作的升降操作机构的俯视图。
图37是使磁头支承臂下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8是使磁头支承臂上升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9是使支架移动到可供盘片盒出入的位置时的磁头支承臂的侧视图。
图40是升降控制杆移动到使磁头支承臂下降的位置的俯视图。
图41是升降控制杆位于中间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2是升降控制杆移动到使磁头支承臂上升的位置的俯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以下说明将本发明用于用光盘作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现装置的例子。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中所用的盘片盒,该盘片盒1如图1及图2所示,在将一对上下半盒2和3对接形成的盒主体4中装入可记录信息信号的旋转自如的光盘5。在盒主体4下侧面的中央部,如图2所示,设有装在该盒主体4中的、使安装在光盘5中心部的盘片轮毂6面对外部的中央开口部7。在盒主体4的上下侧面的相对位置上,设有使装在该盒主体4中的光盘5的主面上形成的信号记录区域的局部从内周到外周面对外部的记录用开口部8及记录再现用开口部9。这些开口部8和9位于盒主体4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从盒主体4的中央部附近起在一个侧面形成。
在盒主体4上安装有对记录用开口部8及记录再现用开口部9进行开闭的、可移动的快门构件10。快门构件10是将薄型金属板弯折成截面コ字形后形成,并从盒主体4的一个侧面嵌入,可使其沿盒主体4的一个侧面移动。该快门构件10在处于将各开口部8和9关闭的位置时,处于被设在盒主体4内的快门锁定构件11锁定而被限制移动的状态。快门构件10在盘片盒1被插入支架装置时,通过进入在盒主体4的一个侧面上形成的快门打开构件进入槽12的、设在支架装置上的快门打开构件来解除快门锁定构件11的锁定,并向打开各开口部8和9的方向移动。
在快门构件10上,在将分别关闭记录用开口部8及记录再现用开口部9的快门部10a、10b连接起来的连接片10c的中央部,设有与设在支架装置上的移动限制构件卡合的卡合孔13。
快门打开构件进入槽12以供快门构件10移动的与盒主体4的一个侧面垂直的面为敞开端形成。
上述结构的盘片盒1以快门打开构件进入槽12的敞开端所面对的侧面为插入端插入支架装置。
在盒主体4的下侧面,如图2所示,在记录再现用开口部9的两侧设有与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上所设的定位销卡合的一对定位孔14和15。在盒主体4上,如图2所示,设有识别可否向光盘5记录信息信号用的误记录检测孔16以及对该误记录检测孔16进行开闭的防止误记录构件17。
使用了插入保持上述结构盘片盒1的本发明的支架装置的记录再现装置如图3、图4及图5所示,设有装置主体21、盖体22及支架23;装置主体21中装有对安装于该记录再现装置上的盘片盒1中所装的可记录信息信号的光盘5进行旋转驱动的盘片旋转驱动机构、以及对受该盘片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的光盘5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再现的、构成记录再现机构的光拾取装置等;盖体22对在该装置主体21的上侧面构成的盘片盒安装部进行开闭;支架23位于装置主体21与盖体22之间,与盖体22连动地被转动操作,而将盘片盒装载到在装置主体21上构成的盘片盒安装部。
装置主体21形成大致矩形的壳体,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前侧面上设有解除被锁定在将装置主体21上侧面关闭的位置上的盖体22的锁定的盖体打开操作按钮24、选择记录模式的记录模式选择按钮25、供对该盘片记录再现装置进行遥控的遥控器连接的遥控器连接部26等。另外,在装置主体21的一个侧面,如图4所示,设有连接外部设备用的输入输出插孔部27、28及连接话筒用的插孔部29等。在装置主体21的背面,设有电池舱30,用来装电池以供给驱动该盘片记录再现装置用的电源。电池通过设在装置主体21另一侧面的电池出入口而出入该电池舱30。用安装在装置主体21上的电池盖32来开闭电池出入口。
在盖体22的上侧面,如图3所示,设有选择该盘片记录再现装置的操作模式的多个操作模式选择按钮33、及显示要记录再现的信息信号内容或操作状态等的、使用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部34。
盖体22的基端部固定在可转动地支承在装置主体21背面的转动支承构件上(未图示),由此可转动地安装在装置主体21上,且开闭装置主体21的上侧面。在盖体22侧面的路途部和装置主体21之间,为了实现盖体22的稳定的转动,如图5所示,连接着转动臂35。
在装置主体21内部,设有基座36,其上装有构成该盘片记录再现装置的记录再现部的盘片旋转驱动机构和光拾取装置。该基座36如图6及图7所示,是用高刚性的金属板做成矩形平板,其大小足以装入装置主体21内。
在基座36的上侧面,设有将该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中所用的盘片盒1定位安装的盘片盒安装部37。在构成盘片盒安装部37的基座36的上侧面,如图6所示,凸设有与设在盘片盒1上的定位孔14、15卡合的一对定位销38、39。通过将定位孔14、15分别与一对定位销38、39卡合,决定盘片盒1的安装位置以安装于盘片盒安装部37。在基座36的上侧面,在盘片盒安装部37设有对盘片盒1已安装的情况进行检测的盘片盒检测开关40。
在基座36的大致中央部,如图6所示,装有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1,对装入盘片盒安装部37的盘片盒1中所装的光盘5进行旋转驱动。盘片盒旋转驱动机构41如图6及图7所示,设有主轴马达42和一体地装在主轴马达42的主轴43上的盘片台44。主轴马达42如图6所示,使主轴43向基座36的上侧面伸出,且如图7所示,通过马达安装板45而安装在基座36的下侧面。盘片台44如图6所示,一体地安装在向基座36的上侧面伸出的主轴43的前端。
盘片盒1中所装的光盘5在盘片盒1装入盘片盒安装部37后载放在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1的盘片台44上,利用设在盘片台44上的磁铁吸引盘片轮毂6,由此来对中心,并被夹紧固定在可与盘片台44一体旋转的状态。
在基座36上装有光拾取装置48,射出对被盘片台44夹紧且与盘片台44一体地被旋转驱动的光盘5的信号记录区域进行扫描的光束。光拾取装置48具有光学块49、物镜50和双轴作动器;光学块49中装有射出对光盘5的信号记录区域进行扫描的光束的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对从光盘5反射的返回光束进行检测的光检测元件、以及将从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束与从光盘反射的返回光束分离的光束分离器等光学元件;物镜50则将从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束聚束于光盘5的信号区域进行照射;双轴作动器则是使物镜50向该物镜50的光轴方向及与光轴方向垂直的平面方向驱动变位,以在通过物镜50而照射到光盘5上的光束被对焦于光盘的信号记录区域后照射的同时跟随在光盘上形成的记录轨迹。
光拾取装置48如图6所示,设置在基座36的下侧面,使物镜50通过在基座36上形成的拾取用开口部51而与盘片台44上的光盘5的主面相对。该光拾取装置48如图7所示,是将安装在基座36下侧面的引导轴53贯穿设在光学块49一端的轴通孔52,并将在光学块49的另一端形成的引导支承部54与将基座36的一侧与引导轴53平行地弯折后形成的引导片55卡合,从而可在与盘片台44接离的方向移动。
光拾取装置48通过设在基座36下侧面的拾取送进机构56作送进操作而受引导轴53及引导片55引导,在与盘片台44接离的方向移动。拾取送进机构56具有与引导轴53平行地安装在基座36下侧面的送进螺杆57、对该送进螺杆57作旋转驱动的送进马达58。送进螺杆57通过连接齿轮机构59而与送进马达58的驱动轴连接。光学拾取装置48通过使安装在光学块49一端的螺纹卡合片60与送进螺杆57配合而与拾取送进机构56连接。一旦拾取送进机构56的送进马达58受到驱动,使送进螺杆57受到旋转驱动,光拾取装置48就由于螺纹卡合片60受送进螺杆57的螺纹牙引导移动而被引导轴53及引导片55引导、沿与盘片台44接离的方向、即图6中箭头A及B所示方向送进。
由于光拾取装置48是以物镜50的光轴位于盘片台44的中心线上的状态支承在引导轴53及引导片55上的,故可利用经物镜50照射的光束在内外周正确地对光盘5的信号记录区域进行扫描。
在基座36的构成盘片盒安装部37的上侧面,如图8所示,在盘片盒安装部37上可转动地安装有盘片盒1安装用的支架23。支架23是将不锈钢等薄型金属板弯折后形成的,做成可容纳保持盘片盒1的大小。该支架23如图8和图9所示,具有足以覆盖盘片盒1上侧面的大致矩形的顶板部62,在顶板部62的互为相对的两侧,设有对插入该支架23的盘片盒1的两侧加以支承的第1及第2盘片盒保持部63、64。这些盘片盒保持部3、64由将顶板部62的两侧垂直弯折后形成的支架23的侧壁65、66及将这些侧壁65、66的前端与顶板部62平行地弯折形成的盘片盒支承片67、68构成。
在支架23的与形成第1及第2盘片盒保持部63、64的两侧正交的前面一侧的第1及第2盘片盒保持部63、64之间的敞开部分成为盘片盒出入口69,盘片盒1经该盘片盒出入口69插入第1及第2盘片盒保持部63、64之间。这时,盘片盒1以与装有快门构件11的一面正交的、快门打开构件进入槽12的敞开端所面对的一面为插入端插入支架23。插入支架23的盘片盒1的装有快门构件11的一面和与该面相对的另一面支承于第1及第2盘片盒保持部63、64上。
在构成第2盘片盒保持部64的盘片盒支承片68的前端设有开关通孔70,支架23在盘片盒安装部37上转动后,使设于基座36上的盘片盒检测开关40向支架23内伸出。
支架23如图10和图11所示,是将在构成第1及第2盘片盒保持部63、64的侧壁65、66的基端部上穿设的第1及第2轴卡合孔71、72如图6那样,与在基座36的基端部两侧形成的第1及第2轴部73、74卡合而可转动地支承在基座36上。
在穿设有第1轴卡合孔的侧壁65的基端部设有与第1轴卡合孔71连通的切口部75。该切口部75用于在将支架23安装于基座36上时使第1轴部73穿过其中而与第1轴卡合孔71卡合。切口部75从第1轴卡合孔71向顶板部62倾斜形成。
与第1轴卡合孔71卡合的第1轴部73如图6及图12所示,形成于弯折部77的前端部,该弯折部77是将在基座36的基端部的一边竖立形成的竖立片76的前端向基座36内侧弯折后形成的。该第1轴部73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与垂直于基座3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相互面对的短边上形成周面为圆弧面的膨出部78a、78b。第1轴部73的形成膨出部78a、78b的短边一侧的宽度W1小于与第1轴卡合孔71连通的切口部75的宽度W2,长度方向的宽度W3略小于第1轴卡合孔71的内径R1且大于切口部75的宽度W2。由于如此形成第1轴部73,为了使第1轴卡合孔71从与第1轴部73正交的方向与之卡合,必须将切口部75从形成膨出部78a的短边一侧贯通,在使第1轴部73经过切口部75而与第1轴卡合孔71卡合后,一旦将支架23向基座36一侧转动,使切口部75与第1轴部73的长度方向相对,就可防止第1轴部73从第1轴卡合部拔出。
上述结构的第1轴部73经过如下工序制造。
首先,如图14所示,在基座36背面的一侧形成大致呈L字形的竖立片76,其前端设有作为第1轴部73的基体材料、以高度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截面为长方形的凸片80。接着,将该竖立片76的设有凸片80的前端一侧如图1 5那样向基座36的内侧弯折90°。再如图16所示,,用成形面81a、82a为圆弧面的一对金属模81、82从凸片80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相互面对的短边对其施加一定压力以使之变形,由此在凸片80的短边部分形成周面为圆弧面的膨出部78a、78b,这样形成第1轴部73。
由于第1轴部73是通过压力加工在由基座36的局部弯折后形成的竖立片76的前端一体地形成凸片80,故无需安装另外形成的轴等,可以减少零件数,且容易形成轴。又由于膨出部78a、78b的周面为圆弧面,故在使圆形的第1轴卡合孔71与第1轴部73卡合后,可保证轴卡合孔71顺利地旋转。
与第2轴卡合孔72卡合的第2轴部74如图6所示,是将在基座36的基端部另一侧竖立形成的竖立片83的前端局部向基座36的外侧弯折形成的。第2轴部74具有足以供第2轴卡合孔72贯通的直径。当然,第2轴部74也可与第1轴部73一样,用成形面为圆弧面的一对金属模对设在竖立片83前端、截面为矩形的凸片的互相面对的面施以一定压力使之变形,从而形成周面为圆弧面的膨出部。通过形成这种膨出部,可保证与第2轴部74卡合的圆形的第2轴卡合孔72顺利地旋转。
为了用由上述结构的第1及第2轴卡合孔71、72和这些轴卡合孔71、72所卡合的第1及第2轴部73、74构成的支承机构将支架23可转动地支承在基座36上,如图17所示,是将支架23大致垂直地设在基座36上。这时,与第1轴卡合孔71连通的切口部75成为与第1轴部73的形成有膨出部78a的短边相对的状态,并成为可插入第1轴部73的状态。这里是先将第2轴卡合孔72插入第2轴部74,然后再经过切口部75使第1轴卡合孔71与第1轴部73卡合,由此将支架23经过第1及第2轴部73、74而可转动地支承于基座36上。
在使第1及第2轴卡合孔71、72分别与第1及第2轴部73、73卡合后,一旦将支架23向基座36转动,如图18所示,切口部75就与第1轴部73的与形成膨出部78a、78b的短边正交的长度方向相对,可防止第1轴卡合孔71从第1轴部73拔出,保持第1及第2轴卡合孔71、72与第1及第2轴部73、74卡合的状态。
支架23一旦沿图18中箭头C1方向向基座36一侧转动到图18所示的状态,形成有切口部75的侧壁65的基端部就与在基座36的基端部竖立形成的止动片85的一侧相对,限制第1及第2轴部73、74向轴向的移动,防止从第1及第2轴部73、74拔出。
而支架23一旦沿箭头C1方向向基座36转动到图18所示的状态,在侧壁65的基端部形成的卡合片86就与设在基座36上的卡合部87卡合,限制向脱离开基座36的、图18中的箭头C2方向转动。当处于卡合片86与卡合部87卡合的状态时,支架23处于以第1及第2轴部73、74为中心而从基座36转动一定量的状态,并如图5所示,前面一侧的盘片盒出入口69面向装置主体21的外部,并处于可插入取出盘片盒1的位置。
卡合部87只是在支架23沿图18中箭头C1方向转动时才与支架23上的卡合片86卡合,限制支架23再向图18中箭头C2方向转动,允许支架23从图18所示的状态沿图18中箭头C1方向向基座36一侧转动。支架23以第1及第2轴部73、74为中心沿图18中箭头C1方向转动,且如图19所示,转动到与基座36平行的位置。即,支架23可以在图18所示的离开基座36的上升位置和图19所示的接近基座36的下降位置之间转动。
图19所示的支架23转动到接近基座36的下降位置的状态就是将插入保持在支架23上的盘片盒1定位安装到在基座36上形成的盘片盒安装部37后的状态,且是将装在盘片盒1中的光盘5安装到旋转驱动机构41上后进行旋转驱动、并作信息信号的记录再现的状态。
设在支架23上的卡合片86如下形成,在构成第1盘片盒保持部63的侧壁65的基端部上切开一个切口88a,并将由此形成的弹性变位片88的前端的局部向支架23的外部弯折后形成。与卡合片86卡合的卡合部87则如下形成,在竖立形成于基座36一边的竖立片89的中央部切出一个切口,再把由此形成的凸片向基座36内部弯折后形成。
可转动地安装在设于装置主体21内的基座36上的支架23为了能与盖体22连动地转动,如图5及图18所示,使在构成第1盘片盒保持部63的侧壁65的前端形成的转动连动片90与设在盖体22前端的一边的连接片106上所穿设的卡合孔107卡合。这样,通过使转动连动片90与盖体22上的连接片106卡合,就使支架23能够与盖体22的转动连动地转动。
这里,供转动连动片90卡合的连接片106上所设的卡合孔107因具有大于连动片90之厚度的开口,故盖体22能在卡合孔107的范围内进一步向离开支架23的图18中箭头C2方向转动,从而即使做成从支架23的周围覆盖前面的盘片盒出入口69的形状,当支架23转动到可插入取出盘片盒1的位置后,由于盖体22进一步沿图18中箭头C2方向转动,可以将在支架23的前面形成的盘片盒出口入69充分敞开。通过充分敞开盘片盒出入口69,能可靠地插入取出盘片盒1。
在支架23上,如图8和图9所示,设有构成第1弹性变位部的一对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92,用于当该支架23如图18所示在离开基座36的上升位置上转动到可插入取出盘片盒1的位置时,使盖体22进一步向离开支架23的方向转动。这些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92如图9所示,通过在支架23的顶板部62上穿设U字形切口91a、92a而与顶板部62形成一体。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92如图9所示,将顶板部62的中央部作为连接部分别向第1及第2盘片盒保持部63、64延伸形成。这些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92的自由端向顶板部62的上方伸出变位,以推压覆盖顶板部62的盖体22的内面。即,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92如图20所示,形成从与顶板部62的连接部起朝着自由端向上方伸出的倾斜状态。在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92的自由端,为了可靠地推压盖体22的内面而形成向上方凸出的盖体推压凸起93、94。
另外,在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92上,一体地形成构成第2弹性变位部的第1及第2盘片盒推压片95、96。这些盘片盒推压片95、96是将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92的局部分支后形成的,盖体转动加力板91、92的自由端面向基端穿设有切口95a、95b。第1及第2盘片盒推压片95、96在保持盘片盒1的支架23与盖体22一同如图19那样转动到接近基座36的记录再现位置后将盘片盒1推压支承于盘片盒安装部37,且如图20所示,相对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92而向支架23一侧变位。即,在盖体22使装置主体21转动到关闭位置、同时支架23转动到记录再现位置、且如图21所示、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和92被盖体22推压而向顶板部62作弹性变位时,第1及第2盘片盒推压片95、96向支架23一侧变位,呈进入支架23内的状态,且其在支架厚度方向的初期变位量与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92相反。
在第1及第2盘片盒推压片95、96的自由端,为了可靠地推压安装于盘片盒安装部37上的盘片盒1的上侧面,形成向着支架23凸出的推压凸起97、98。
再有,在支架23的构成第1盘片盒保持部63的侧壁65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如图9和图10所示,向支架23的内部弯折形成快门打开构件99,该快门打开构件99进入在插入支架23的盘片盒1的一个侧面上形成的快门打开构件进入槽12,使快门锁定构件11作弹性变形以解除对快门构件10的锁定,同时使快门构件10相对插入支架23内部的盘片盒主体4而向使记录用开口部8及记录再现用开口部9打开的方向移动。
在构成第1盘片盒保持部63的侧壁65上,在比快门打开构件99更靠盘片盒出入口69一侧的位置上,如图9和图10所示,设有构成第3弹性变位部的快门构件保持片101,该快门构件保持片101将插入支架23的盘片盒1上安装的快门构件10保持在将记录再现用开口部8和9打开的位置上,同时在将盘片盒1从支架23弹出时相对沿着从支架23伸出的方向移动的盘片盒主体4保持快门构件10,并使快门构件10沿关闭记录用开口部8和记录再现用开口部9的方向移动。该快门构件保持片101是通过在侧壁65上穿设U字形的切口101a而在侧壁65上一体形成。快门构件保持片101如图10所示,从侧壁65的基端部向前端部延伸,在前端部形成与快门构件10的连接片10c上所设的卡合孔13卡合的卡合凸起102。卡合凸起102是将快门构件保持片101前端部的局部弯折成向支架23内部凸出的形状。
在支架23的构成第2盘片盒保持部64的侧壁66的基端部,如图11所示,设有防止盘片盒1误插入的误插入防止片103。该误插入防止片103是将侧壁66的局部向支架23的内部弯折后形成。误插入防止片103在盘片盒1相对正确插入方向误差90°、譬如将装有快门构件10的一面作为插入端插入支架23时,可限制其向支架23的插入,防止误插入。
在支架23的顶板部62上,如图9所示,一体地形成构成第4弹性变位部的第3盘片盒推压片104,该推压片104对插入支架23的盘片盒1的插入端上侧面进行推压。第3盘片盒推压片104通过在顶板部62上穿设U字形切口104a而与顶板部62形成一体,呈向着盘片盒1插入支架23的方向延伸的状态。第3盘片盒推压片104的前端侧向支架23的内部凸出变位,以将插入支架23的盘片盒1向第1及第2盘片盒保持部63、64的盘片盒支承片67、68推压。在第3盘片盒推压片104的前端设有向支架23的内部凸出的凸出部105。
通过这样在顶板部62上设置对插入支架23的盘片盒1进行推压的第3盘片盒推压片104,可以防止盘片盒1脱离盘片盒支承片67、68,使之稳定地插入支架23。第3盘片盒推压片104在支架23如图19那样移动到下降至基座36的记录再现位置后,将保持在支架23中的盘片盒1推压支承于盘片盒保持部37。
如上所述,由于设在支架23上的弹性变位构件,即,在支架23与盖体22一同移动到可插入取出盘片盒1的、离开基座36的上升位置、即第2位置时,对盖体22向离开支架23的方向转动加力的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和92、将保持于支架23中的盘片盒1推压支承于盘片盒安装部37的第1及第2盘片盒推压片95和96、快门构件保持片101、以及对插入支架23的盘片盒1进行推压支承的第3盘片盒推压片104等与支架23形成一体,故可减少零件数量,便于组装支架23。
在本发明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上,设有当支架23从下降到盘片盒安装部37的第1位置转动到上升的第2位置时将插入支架23中保持的盘片盒1从支架23弹出的弹射机构110。该弹射机构110如图6所示,在基座36背面的一侧设有弹射杆111,利用盘片盒1插入可转动地支承在基座36上的支架23中时的插入端使该弹射杆111作弹性变位。
弹射杆111用可作弹性变位的金属板弹簧做成,且如图22所示,在基端部设有安装片112,该安装片112成为在基座36上的固定端。在安装片112的一端穿设有成为固定端的轴通孔114,供在基座36上凸设的铆接轴113插入。从该安装片112的另一端起向着轴通孔114延伸形成推压操作部115,该推压操作部115被插入支架23中的盘片盒1的插入端推压操作。该推压操作部115垂直弯折地与安装片112连接,且从与安装片112之间的连接部起向前端倾斜延伸。即,推压操作部115在弹射杆111安装到基座36上后,以前端向离开基座36的方向倾斜的状态从安装片112起延伸。另外,推压操作部115沿着设在与安装片112的连接部以及中途部的弯折部116和117而弯折成大致く字形。即,推压操作部115如图23所示,在弹射杆111安装到基座36上后,沿着将插入支架23中的盘片盒1从支架23排出的方向变形。而设在推压操作部115的中途部的弯折部117如图23所示,设置成使推压操作部115的前端向离开基座36的上方变形的倾斜状。
在推压操作部115前端的上边缘凸出设有卡合片119,该卡合片119与如图9所示的设在支架23的顶板部62背面的卡合孔118卡合。该卡合片119在推压操作部115受到插入支架23的盘片盒1推压而作弹性变位并移动到支架23背面时,与卡合孔118卡合。推压操作部115通过卡合片119与卡合孔118的卡合而保持在受盘片盒1推压而弹性变形的位置上,使其对保持在支架23中的盘片盒1的推压操作受到限制。
在安装片112的另一端,如图22所示,设有卡合片121,该卡合片121插通基座36上穿设的转动限制孔120且向基座36的下侧面伸出。该卡合片121在可转动地支承于基座36上的支架23转动到下降位置、即记录再现位置后,如图11所示,与卡合解除片122相对卡合,该卡合解除片122通过将构成支架23的第2盘片盒保持部64的盘片盒支承片68的局部向下垂直地弯折后形成。
在安装片112的穿设有作为固定端的轴通孔114的一端和推压操作部115的连接部之间穿设有切孔123,在该切孔123的两侧形成一对弹性变位部124、124。这些弹性变位部124、124使安装片112可在与推压操作部115的延长方向正交的图22中箭头D1方向作弹性变位。
上述结构的弹射杆111如图24所示,使推压操作部115沿基座36的背面延伸,并将卡合片121插入转动限制孔120中,将铆接轴113插入轴通孔114,并将该铆接轴113前端部折叠,由此安装于基座36上且可围绕铆接轴113转动。这时,弹射杆111可在卡合解除片121在转动限制孔120内移动的范围内围绕铆接轴113转动。
弹射杆111如图25所示,一旦在转动到可插入取出盘片盒1的上升位置的支架23中插入盘片盒1,在支架23内延伸的推压操作部115就受到盘片盒1的插入端推压,并围绕铆接轴113而沿图24中箭头E1方向转动到卡合片121与转动限制孔120的一侧抵接的状态。一旦从卡合片121与转动限制孔120的一侧抵接而被限制转动的状态起将盘片盒1进一步插入支架23,推压操作部115就被盘片盒1的插入端推压而向着支架23背面沿图26中箭头E1方向作弹性变位。盘片盒1一旦如图27所示,插入到支架23的保持位置,推压操作部115就弹性变形成沿着支架23背面的状态。这时,因推压操作部115的前端向着支架23的顶板部62一侧倾斜,故设在推压操作部115前端的卡合片119就如图28所示,从顶板部62的下侧面插入在支架23的顶板部62背面形成的卡合孔118中与之卡合。通过卡合片119与支架23上的卡合孔118卡合,弹射杆111就保持在推压操作部115弹性变形成沿着支架23背面的状态的位置上,使其对保持在支架23中的盘片盒1的推压操作受到限制。
在与保持有盘片盒1、且弹射杆111被弹性变位的支架23背面卡合的状态下,一旦使支架23为了下降到接近基座36的记录再现位置而围绕设在基座36上的支轴73、74沿图25中箭头F1方向转动,并如图29所示,转动到接近基座36的记录再现位置,则设在支架23上的卡合解除片122就与设在弹射杆111上的卡合片121卡合。
一旦支架23转动到记录再现位置、即第1位置,保持在该支架23上的盘片盒1即定位安装于盘片盒安装部37,装在盘片盒1中的光盘5被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1的盘片台44夹住,成为能对光盘5进行旋转驱动以记录再现信息信号的状态。
一旦为了将安装于盘片盒安装部37的盘片盒1弹出,而将支架23与盖体22一同沿离开基座36的方向、即图29中箭头F2所示的上升方向转动,卡合解除片122就将卡合片121沿图29中箭头G1方向推压以将其向上提。一旦卡合片121在图29中箭头G1方向受到推压,安装片112就以铆接轴113为中心沿图27中箭头E2方向转动,同时以弹性变位部124、124为中心向离开基座36的方向、即图23、图28及图29中箭头H1方向转动变位。一旦安装片112沿图23中H1方向转动变位,推压操作部115就沿离开支架23的顶板部62的方向、即图28中箭头J1方向转动变位。一旦推压操作部115沿图28中箭头J1方向转动变位,即如图30所示,卡合片119与卡合孔118的卡合被解除。一旦卡合片119与卡合孔118的卡合被解除,由于盘片盒1插入支架23而弹性变位且积蓄了弹性变位力的弹射杆111的推压操作部115就沿图26及图27中箭头E2方向弹性复位成向支架23内伸出的状态,使插入保持在支架23中的盘片盒1向支架23的外部伸出,成为可从支架23取出的状态。
不过,在支架23转动以沿离开基座36的第2位置方向上升时,安装片112围绕铆接轴113而沿图27中箭头E2方向转动,故卡合片121被置于离开卡合解除片122的状态。这时,由于铆接轴113对安装片112施加将其固定的程度的推压力对其进行保持,故安装片112暂时保持在已转动的位置,卡合片121被置于离开卡合解除片122的状态。这样,在将盘片盒1弹出后,由于卡合片121被置于离开卡合解除片122的状态,故在未插有盘片盒1的支架23沿图25中箭头F1方向转动到记录再现位置时,或在将支架23从记录再现位置向上升位置转动时,可以避免卡合片121与卡合解除片122之间的抵接,故可防止发生刺耳的碰撞声。
由于上述结构的弹射机构110只用由可弹性变位的金属板等做成的弹射杆111即可构成将插入支架23的盘片盒1弹出的机构,故可减少零件数量,且结构极为简单。
上述弹射机构110在支架23中保持有盘片盒1时,是将弹射杆112卡合固定于支架23上,而通过将弹射杆112的推压操作部115做成向基座36一侧倾斜,并在基座36上设置卡合片119,也可以将弹射杆112卡合固定在基座36上。
另外,本发明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如图8所示,设有对受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2旋转驱动的光盘5记录信息信号用的磁头装置131。磁头装置131与光拾取装置48共同对光盘5记录信息信号,如图31所示,是隔着受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1旋转驱动的光盘5而与光拾取装置48相对设置。磁头装置131是在光盘5的被光拾取装置48射出的光束所照射的位置上施加根据需记录的信息信号而调制的外部磁场,故与光拾取装置48同步地沿光盘5的径向移动操作。为此,磁头装置131如图31所示,经过连接构件132而与光拾取装置48的光学块49连接。将磁头装置131与光学块49连接的连接构件132如图31和图32所示,是将高刚性的金属板弯折成コ字形,并在下端设置用于固定在光学块49下侧面的固定片133,在固定片133的一端设置垂直地弯折的竖立片134,在该竖立片134的前端设置被弯折成与固定片133相对状的支承基台、即支承臂安装片135。连接构件132以支承臂安装片135面向支架23的顶板部62上方的状态将固定片133固定在光学块49的下侧面后与光拾取装置48连接。通过将在固定片133上穿设的螺纹通孔136、137中所插入的固定螺钉138、138与光学块49的下侧面螺纹结合,将固定片133固定在光学块49上。
与光拾取装置48连接的连接构件132的支承臂安装片135上所支承的磁头装置131如图8和图32所示,具有在前端支承磁头元件140的磁头支承臂141、限制磁头支承臂141过度变位的臂支承板142、及与支承臂安装片135一同夹持在磁头支承臂141的基端部形成的支承片143并固定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的臂固定构件144。
前端支承磁头元件140的磁头支承臂141是用磷铜等弹性薄金属板冲压形成的。磁头元件140通过支承在可弹性变位的磁头支承臂141的前端,在对光盘5的信号记录区域进行扫描时,即使光盘5受到旋转驱动时发生摆动,由于磁头支承臂141的弹性变形,也可以防止脱离光盘5的主面,可正确地对信号记录区域进行扫描。
在磁头支承臂141的基端部形成的支承片143穿设有定位孔147、148,用于与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凸设的定位凸起145、146卡合。一个定位孔147以与磁头支承臂14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其长径,以便能调节与一个定位凸起145间的卡合位置。磁头支承臂141通过使定位孔147、148与定位凸起145、146卡合而支承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由此决定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的安装位置。另外,在支承片143的定位孔147、148之间穿设有螺纹通孔150,供将臂固定构件144固定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的固定螺钉149插入。
臂支承板142如图32所示,在其前端设有对磁头支承臂141的磁头元件140进行支承的、弯折成L字形的臂支承部151,在其基端部凸出设有载放于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的一对支承凸片152、153。在这些支承凸片152、153的前端弯折形成与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穿设的卡合孔154、155卡合的卡合凸起152a、153a。臂支承板142使臂支承部151面对磁头支承臂141的下侧面而与该磁头支承臂141的上面重叠,并通过将与磁头支承臂141重叠部分的局部进行焊接等而与磁头支承臂141形成一体。这时,支承凸片152、153位于磁头支承臂141的两侧,并延伸到磁头支承臂141的基端部。
臂固定构件144用弹性薄金属板做成,如图32所示,在其基端部设有固定于支承臂安装片135的固定部156。在固定部156上穿设有与设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的定位凸起145、146卡合的定位孔157、158。一个定位孔157与设在磁头支承臂141上的一个定位孔147一样,以与臂固定构件14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为长径,以便能够调整与一个定位凸起145之间的卡合位置。臂固定构件144使定位孔157、158与定位凸起145、146卡合而支承于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由此决定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的安装位置。另外,在定位孔157、158之间,穿设有螺纹通孔160,供将臂固定构件144固定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用的固定螺钉149插入。另外,在固定部156的两侧,如图32所示,为了夹住支承臂安装片135的两侧而向下弯折形成安装位置限制片161、161。在这些安装位置限制片161、161的弯折基部穿设有与在支承臂安装片135的两侧凸设的卡合凸起162、162卡合的卡合孔163、163。臂固定构件144通过位置限制片161、161夹住支承臂安装片135的两侧,并将卡合孔163、163与卡合凸起162、162卡合后安装于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由此可靠地限制以固定螺钉149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移动。
在臂固定构件144上,在固定部156的前端设有从磁头支承臂141延伸到重叠安装在该磁头支承臂141上的臂支承板142上的推压支承部165。该推压支承部165对磁头支承臂141向图31中箭头K1方向的光盘5一侧推压加力,以便在记录信息信号时使磁头元件140以一定的接触压力接触光盘5,当安装到支承臂安装片135上后,就发生弯折变形,以将磁头支承臂141向光盘5一侧推压加力。在推压支承部165的前端弯折形成卡合凸起167,用于与将臂支承板142及磁头支承臂141连通穿设的卡合孔166卡合。在推压支承部165的两侧,凸设对在臂支承板142的基端部形成的支承凸片152、153进行推压支承的推压支承片168、169。
上述结构的磁头装置131的磁头支承臂141通过使设在支承片143上的定位孔147、148与定位凸起145、146卡合,来决定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的安装位置,以支承于支承臂安装片135上。这时,以重叠状态一体地安装在磁头支承臂141上的臂支承板142上所设的支承凸片152、153使其前端的卡合凸起152a、153a与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穿设的卡合孔154、155卡合后载放于支承臂安装片135上。
在支承磁头支承臂141的支承臂安装片135上,如图33所示,装有臂固定构件144。臂固定构件144通过使设在固定部156上的定位孔157、158与从支承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的磁头支承臂141上所设的定位孔147、148伸出的定位凸起145、146卡合,而决定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的安装位置。这时,安装位置限制片161、161弯折在支承臂安装片135的两侧,且如图33所示,卡合凸起162、162与卡合孔163、163卡合。
臂固定构件144在重叠于磁头支承臂141上且支承于支承臂安装片135上后,如图33所示,推压支承部165从磁头支承臂141延伸到臂支承板142上,并将磁头支承臂141向图31和图33中箭头K1方向的光盘5一侧推压加力。这时,设在推压支承部165前端的卡合凸起167与将臂支承板142和磁头支承臂141连通穿设的卡合孔166卡合。另外,在推压支承部165的两侧凸设的推压支承片168、169对在臂支承板142的基端部形成的支承凸片152、153作推压支承。
这样重叠于磁头支承臂141上且支承于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的臂固定构件144如图32所示,通过将与在该臂固定构件144上穿设的螺纹通孔160及在磁头支承臂141上穿设的螺纹通孔150连通的固定螺钉149与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穿设的螺纹孔171螺纹结合,如图33所示,与支承臂安装片135一同夹持磁头支承臂141的支承片143,并将磁头支承臂141固定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
上述结构的磁头装置131由于在与支承臂安装片135一同夹持磁头支承臂141且固定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的臂固定构件144上设置推压支承部165,对磁头支承臂141向光盘5一侧推压加力,故无需另外设置独立的弹簧构件等来使磁头支承臂141向光盘5一侧变位,故可减少零件数量,且便于组装。
另外,用脆弱的板簧做成的磁头支承臂141由于是通过设在臂固定构件144上的卡合凸起167与卡合孔166卡合的卡合机构而被臂固定构件144支承的,故即使由于盘片记录再现装置掉下等形成冲击,也能可靠地防止作为铰链部发挥作用的支承臂安装片135的弹性变位部的变形。
又由于在重叠于磁头支承臂141上的臂支承板142的基端部形成的支承凸片152、153被在推压支承部165的两侧凸设的推压支承片168、169支承,故磁头支承臂141在扭转方向的变位就受到限制,可以使前端支承的磁头元件140稳定地与光盘5滑动接触。
在上述的磁头装置131上,作为防止磁头支承臂141变形的卡合机构,是在臂固定构件144上设置卡合凸起167,而在磁头支承臂141上设置卡合孔166,不过卡合凸起167和卡合孔166的设置部位也可以对调。即,也可如图34所示,将重叠于磁头支承臂141上的臂支承板142的局部竖起形成卡合凸起171,而在臂固定构件144上设置与该卡合凸起171卡合的卡合孔172。
也可如图35所示,在凸设在臂固定构件144的推压支承部165两侧的推压支承片168、169的前端,设置一对卡合凸部174、174,分别与在重叠于磁头支承臂141上的臂支承板142的基端部两侧形成的一对卡合凹部173、173卡合。
还有,这里所用的磁头支承臂141整体用弹性板簧做成,使支承臂141整体能够作弹性变形,不过也可以将弹性板簧的中途部用合成树脂进行模铸,并使板簧的一部分向固定于支承臂安装片135的固定部及支承磁头元件140的前端伸出以构成弹性变位部。
如上述那样通过连接构件132而与光拾取装置48连接、隔着被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1旋转驱动的光盘5而与光拾取装置48相对设置的磁头装置131如图8所示,使磁头支承臂141在支架23的顶板部62上方延伸。在支架23的顶板部62上方延伸的磁头支承臂141随着支架23的转动而以固定在支承臂安装片135上的固定部为弹性变位的铰链部作转动变位。
不过,支承在磁头支承臂141前端的磁头元件140在对光盘5记录信息信号时,为了用较大的磁场强度对光盘5的信号记录区域施加外部磁场,以与光盘5滑动接触的状态与之接近。这时,磁头支承臂141如图8和图9所示,通过设在支架23的顶板部62上的磁头插入用开口部180而进入支架23内。进入移动到记录再现位置的支架23内的磁头支承臂141的前端部所支承磁头元件140如图31所示,进入到保持在支架23中且安装于基座36上的盘片盒安装部37的盘片盒1的盘片盒主体4内,与在盘片盒主体4内受到旋转驱动的光盘5的主面滑动接触。
在对光盘5中记录的信息信号进行再现时,无需从磁头装置131施加外部磁场,只需用从光拾取装置48射出的光束对光盘5的信号记录区域进行扫描即可,故为了防止因磁头元件140与光盘5滑动接触导致的磨损,磁头元件140离开光盘5的主面,在光盘5停止旋转的状态时,磁头元件140也离开光盘5的主面,磁头支承臂141移动到支架23的外部。
在要将保持于支架23中的盘片盒1弹出时,或要将盘片盒1插入支架23时,为了防止磁头元件140与盘片盒1碰撞而受损,磁头支承臂141也移动到支架23外部的第1位置。
本发明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为了根据操作模式而使磁头元件140接近或离开光盘5,设有使磁头支承臂141作升降动作的磁头升降机构181。磁头升降机构181如图8和图9所示,具有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架23的顶板部62上且对磁头支承臂141作升降操作的升降操作板182、对升降操作板182作转动操作的转动操作杆183、如图7那样设在基座36的下侧面且通过对转动操作杆183作转动操作而控制升降操作板182转动的升降控制杆184、以及对该升降控制杆184进行移动操作的驱动马达185。
升降操作板182如图9及图36所示,具有位于磁头支承臂141的下侧面、且对磁头支承臂141进行转动操作的转动操作部186,从该转动操作部186的基端部两侧凸设一对支承臂187、187。升降操作板182架设在磁头插入用开口部180中,将凸设在支承臂187、187的基端部的支轴188、188枢支在从顶板部62的一部分挖起形成的转动支承片189、189上,使磁头支承臂141能以支轴188、188为中心向升降操作方向转动。该升降操作板182在支承于顶板部62上时,凸设在转动操作部186上的凸起190受到将顶板部62的一部分切开形成的弹性支承臂191的推压支承而向顶板部62转动加力。
转动操作板183如图9所示,在其一端设有转动操作片193,该操作片193上竖立形成对升降操作板182进行转动操作的凸轮片192。在转动操作杆183的另一端,如图37所示,弯折形成沿支架23的第2盘片盒保持部64下垂且与设在基座36下侧面的升降控制杆184连接的连接片194。该转动操作杆183如图36所示,其中途部可转动地支承在安装于顶板部62上的支轴195上。在该转动操作杆183的形成凸轮片192的转动操作片193的一侧,重叠着从升降操作板182的转动操作部186凸出的被操作片197。被操作片197由于转动操作杆183转动操作而载于凸轮片192上。由于升降操作板182被设在顶板部62上的弹性支承臂191向顶板部62一侧转动加力,故被操作片197与凸轮片192上面或转动操作片193上面压接。
转动操作片193与将顶板部62的一部分挖起形成的L字形卡合固定片196卡合固定,防止其脱离顶板部62。在转动操作片193的一侧,如图8及图36所示,设有转动限制片198,该转动限制片198在转动操作杆183转动到使升降操作板182转动到支架23一侧的下降位置后供设在升降操作板182上的被操作片197与之卡合,以限制升降操作板182向脱离顶板部62的上升方向转动。
升降控制杆184如图7及图40所示,设在基座36的底面,在其长孔202、202中插入设在基座36上的支轴201、201,从而可在这些长孔202、202的范围内沿图7及图40中箭头M1及箭头M2方向在基座36的前后方向移动。在升降控制杆184的一端分支形成与转动操作板183连接的连接臂203和齿条板205,该齿条板205在与驱动马达185连接的一侧形成齿条齿204。在连接臂203的前端穿设有卡合孔206,在延伸到基座36下侧面的转动操作杆183的另一端上所设的连接片194的前端插入该卡合孔206中卡合。
将连接片194与升降控制杆184连接的转动操作杆183通过升降控制杆184向图40中箭头M1或箭头M2方向移动而围绕支轴195沿图40中箭头N1方向及箭头N2方向转动。
通过将与安装在驱动马达185驱动轴上的蜗轮207啮合的减速齿轮机构208的最终级齿轮与齿条204啮合来将升降控制杆184与驱动马达185连接。升降控制杆184由于驱动马达185的驱动而根据驱动马达185的旋转方向沿图40中箭头M1方向或箭头M2方向移动,并对转动操作杆183向图40中N1方向或N2方向作转动操作,由此对升降操作板182作转动操作,并对支承臂141作升降操作,使支承在磁头支承臂141前端的磁头元件140接近或离开光盘5。
不过,在上述的升降机构181上设有对升降控制杆184的位置进行检测、并根据其检测输出来控制驱动马达185的驱动方向、使磁头元件140移动到接近光盘5的下降位置或离开光盘5的上升位置的、磁头装置131的升降控制机构。该升降控制机构如图40所示,具有检测机构212,由凸设在升降控制杆184另一端的1个检测片210和对该检测片210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元件211组成。构成该检测机构212的检测元件211使用如同光耦合器的光学检测元件,具有沿升降控制杆184的移动方向并排设置的发光元件213和感光元件214。
该检测机构212在已选择了信息信号记录模式的状态下,即,在升降控制杆184移动到基座36的最内侧、使转动操作杆183围绕支轴195而沿图40中箭头N2方向转动、使磁头支承臂141下降、磁头元件140接触光盘5的状态下,如图40所示,检测片210移动到脱离检测元件211的位置。在检测片210移动到脱离检测元件211的位置后,不从检测元件211输出检测输出的检测机构212就成为断开状态。即,在检测片210移动到脱离检测元件211的位置后,从发光元件213射出的检测光就不能被检测片210反射而形成反光,故不能用感光元件214对反光进行检测,检测元件211就成为不输出检测输出的断开状态。
当升降控制杆184移动到选择了记录模式的位置后,设在该升降杆184一侧的支架锁定片200就如图40所示,与图9及图11所示的将构成支架23的第2盘片盒保持部64的盘片盒支承片68的局部挖开后形成的卡合片199卡合,限制支架23向脱离基座36的方向转动。
在已选择了再现模式或停止模式的状态下,即,在升降控制杆184移动到基座36的最前侧、使转动操作杆183围绕支轴195沿图42中箭头N1方向转动、使磁头支承臂141上升、且使磁头元件140脱离光盘5的状态下,如图42所示,检测片210也移动到脱离检测元件211的位置,检测机构212成为断开状态。
当升降控制杆184处于图40所示的移动到基座36最内侧的位置和图42所示的移动到基座36最前侧的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即图41所示的位置时,检测片210与检测元件211相对,由检测片210将来自发光元件213的检测光反射后由感光元件214进行检测,并从检测元件211输出检测输出,检测机构212成为接通状态。
为此,说明使用该检测机构212对磁头元件140离开光盘5并向支架23的上侧上升、处于停止模式的情况进行检测的状态。
在该检测机构212中,为了对升降控制杆184的位置进行检测、以检测磁头支承臂141的升降位置,在电源接通的初始状态下,确认是否有来自检测元件211的输出,即,确认检测机构212是接通还是断开。这一确认过程通过设在盘片记录再现装置内的控制电路部来进行。在此,当确认是从检测元件211输出检测输出的接通状态时,就检测到升降控制杆184处于图41所示的中间位置的情况。在检测机构212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被检测到后,暂时对驱动马达185向一个方向旋转驱动,使升降控制杆184沿图40中箭头M2方向移动,在检测机构212成为断开状态时,就如图41所示,升降控制杆184移动到基座36的前侧,磁头元件140处于脱离光盘5的停止模式位置的情况被检测到。
在电源接通的初始状态下,当确认没有从检测元件211输出检测输出的检测机构212处于断开状态时,就对升降控制杆184是移动到图40所示的基座36的最内侧、处于使磁头支承臂141下降的记录模式位置还是移动到图42所示的基座36的最前侧、处于使磁头支承臂141上升的停止模式位置进行检测。这里,与上述场合相同,是使驱动马达185暂时向一个方向作旋转驱动,以使升降控制杆184沿图41中箭头M2方向移动。在驱动马达185向一个方向旋转驱动一定时间后检测机构212仍维持断开状态时,升降控制杆184移动到图42所示的基座36的最前侧、并移动到停止模式位置的情况就被检测到。当驱动马达185向一个方向旋转驱动一定时间后,如果检测到检测机构212暂时接通、然后断开的情况后,升降控制杆184移动到图42所示的基座最前侧、处于停止模式位置的情况就被检测到。
上述结构的磁头装置131的升降控制机构通过由设在升降控制杆184上的一个检测片210和对该检测片210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一个检测元件211构成的检测机构212对升降控制杆184的位置进行检测,并通过使驱动马达185向上个方向驱动,以使升降控制杆184沿一个方向移动,而使升降控制杆184移动一定位置,故可以用一个检测机构212对可移动到多个位置上的升降控制杆184的位置进行检测,可以简化检测机构212的结构,缩小在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中的设置空间,有助于装置自身的小型化。
在上述例子中,在接通电源时,是使升降控制杆184如图42所示,移动到基座36的最前侧,并使磁头支承臂141移动到上升位置,故只要未选择记录模式,就能始终使磁头元件140处于脱离光盘5的位置,故可以避免磁头元件140与光盘5之间的意外滑动接触,可以保护磁头元件140及光盘5。
还有,在上述例子中,是采用在检测元件211上设有发光元件213和感光元件214的光学检测装置构成检测机构212的,当然检测元件也可使用推压操作式的检测开关,例如通过用检测片210推压而对检测片210进行检测。
另外,在升降控制杆184的另一端,如图42所示,设有锁定解除传动构件220,由将盖体22锁定在关闭装置主体21的位置上的锁定杆222与因盖体打开操作按钮24的推压操作而移动的锁定解除杆223组成。该锁定解除传动构件220是将线状弹簧弯折成U字形后形成,基端部支承在设于升降控制杆184另一端的支承部224上,可沿与升降控制杆184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动变位。
锁定解除传动构件220在升降控制杆184如图42所示移动到基座36的最前侧、磁头元件140处于脱离光盘5的上升位置、即移动到停止模式位置时,向基座36的前面伸出,并进入锁定杆222和锁定解除杆223之间,从而可利用因盖体打开操作按钮24的推压操作而移动的锁定解除杆223而使锁定杆222移动,可解除对盖体22的锁定。
锁定解除传动构件220在升降控制杆184如图40所示移动到基座36的最内侧、磁头元件140处于接近光盘5的下降位置时,从锁定杆222和锁定解除杆223之间退出,成为不能对锁定杆222进行操作的状态。
通过设置上述锁定解除传动构件220,在磁头元件140处于可与光盘5滑动接触的状态、即下降到支架23内部的状态时,禁止对盖体22的打开操作,故可防止在信息信号记录过程中误将盘片盒1弹出,可防止信息信号记录不良。
以下说明在上述结构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中装载盘片盒1、并对该装载的盘片盒1中所装的光盘5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再现、进而将装载的盘片盒1弹出的一连串操作过程。
当要在该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中装载盘片盒1时,先对盖体打开按钮24进行推压操作,以对处于将装置主体21关闭的位置的盖体22解除锁定。
这里所示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在记录模式停止时、即停止按钮被按下后,驱动马达185就受到驱动,升降控制杆184如图41所示移动到基座36的最前侧,使磁头元件140移动到脱离光盘5的上升位置,同时使锁定解除传动构件220进入锁定杆222与锁定解除杆223之间,成为可通过盖体打开操作按钮24的操作而使锁定杆222移动的状态。
一旦盖体22的锁定被解除,盖体22就受到一体设置在支架23的顶板部62上的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92的推压,且如图20所示,向脱离支架23的方向转动。解除对盖体22的锁定,将支架23与盖体22一同转动到脱离基座36的上升位置、即第1位置,且如图5所示,使前侧的盘片盒出入口69面对外部。
这时,支承23如图18所示,设在第1盘片盒保持部63上的卡合片86与设在基座36上的卡合部87卡合固定,使进一步向上升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防止第1轴部73经过切口部75而从支架23上的第1轴卡合孔71脱落。
这里,通过盘片盒出入口69而将盘片盒1插入支架23。这时,盘片盒1以与装有快门构件10的一面正交的面为插入端插入支架23内。
一旦盘片盒1插入支架23内,快门打开构件99进入设在盘片盒主体4一面上的快门打开构件进入槽12,将快门构件10的锁定解除,同时设在快门构件保持片101前端的卡合凸部102与设在快门构件10上的卡合孔13卡合,限制快门构件10的移动。
一旦盘片盒1进一步插入支架23内部,就只有盘片盒主体4插入支架23内,对快门构件10作相对移动,设在盘片盒主体4上的记录再现用开口部8、9被打开。
当盘片盒1插入支架23时,弹射杆111的推压操作部115就被盘片盒1的插入端推压而沿图26中箭头E1方向向基座36的背面弹性变位。一旦盘片盒1插入到保持于支架23中的位置,弹射杆111就将设在推压操作部115的卡合片119与设在支架23背面的卡合孔118卡合,以积蓄弹性变位力的状态保持在支架23的背面,并解除对盘片盒1向从支架23排出的方向推压的力。
在将盘片盒1插入到支架23的插入保持位置后,一旦将支架23与盖体22一同转动到装置主体21一侧、即基座36一侧,保持在支架23内的盘片盒1就使定位孔14、15与定位销38、39卡合,以定位安装于在基座36上构成的盘片盒安装部37。这时装在盘片盒1中的光盘5被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1的盘片台44夹住,成为可与盘片台44一体旋转的状态。
一旦支架23与盖体22一同移动到下降至基座36一侧的第2位置、即下降位置,盖体22移动到将装置主体21关闭的关闭位置并被设在装置主体21上的锁定机构锁定,即如图21所示,设在支架23的顶板部62上的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92受到盖体22内面的推压而弹性变位成与顶板部62成为一个平面的状态。这时,在支架23厚度方向的初期变位量相反、一体地设在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92上的第1及第2盘片盒推压片95、96弹性变位成向支架23内伸出的状态,推压安装于盘片盒安装部37的盘片盒1,防止其脱离盘片盒安装部37。这时,设在支架23的顶板部62的第3盘片盒推压片104也将盘片盒1向盘片盒安装部37一侧推压加力。安装于盘片盒安装部37的盘片盒1被第1及第2盘片盒推压片95、96以及第3盘片盒推压片104推压加力,可以高度方向正确定位。
在将盘片盒1安装于盘片盒安装部37后,如果按下再现按钮并接通电源,则如上所述,在通过检测机构212对升降控制杆184的位置进行检测的同时,使驱动马达185向一个方向旋转驱动,且如图42所示,移动到基座36的前侧,成为磁头元件140离开光盘5的停止模式状态。
在此,在按下再现按钮后,就选择再现模式,光盘5受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1驱动而旋转,同时拾取送进机构56开始驱动,光拾取装置48沿光盘5的直径方向移动,利用从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束对光盘5的信号记录区域进行扫描,由此再现光盘5上记录的信息信号。
如果为了记录信息信号而按下记录按钮并接通电源,则如上所述,在通过检测机构212对升降控制杆184的位置进行检测的同时,使驱动马达185向一个方向旋转驱动,且如图42所示,移动到基座36的前侧,成为磁头元件140离开光盘5的停止模式状态。
在按下记录按钮并选择了记录模式后,升降控制杆184暂时移动到停止模式的位置,然后驱动马达185向另一方向逆转,使升降控制杆184沿图42中箭头M1方向移动。另外,一旦在检测机构212对检测片210检测且暂时接通后再度断开,升降控制杆184即移动到图40所示的基座36的最内侧,成为使磁头支承臂141下降的状态。
一旦选择了记录模式且升降控制杆184沿图42中箭头M1方向开始移动,连接片194就与卡合孔206卡合,使与升降控制杆184连接的转动操作杆183围绕支轴195而沿图42中箭头N1方向转动。一旦转动操作杆183沿图41中箭头N1方向转动,设在转动操作片193一侧的凸轮片192即沿图37中箭头P1方向移动到支架23的前侧。一旦凸轮片192沿图38中箭头P1方向移动,位于该凸轮片192上方水平面上的升降操作板182的被操作片197就沿凸轮片192的倾斜面移动到位于转动操作片193上的下侧。一旦被操作片197被凸轮片192引导而移动到下侧,升降操作板182就围绕支轴188、188而沿图37中箭头R1方向转动到支架23的顶板部62一侧。即,升降操作板182被设在支架23上的弹性支承臂191及在该升降操作板182上延伸且向支架23内部弹性变位的磁头支承臂141转动加力,故将被操作片197压接在凸轮片192上,从而追随凸轮片192的移动而围绕支轴188、188转动。
一旦升降操作板182沿图38中箭头R1方向转动到支架23的顶板部62一侧,在该升降操作板182上延伸的磁头支承臂141就受到设在臂固定构件144上的推压变位部165的加力而沿图37和图38箭头R1方向向下降到支架23内部的方向转动。一旦磁头支承臂141转动到支架23的内部,就如图37所示,安装在磁头支承臂141前端部的磁头元件140就与被夹于盘片台44上的光盘5的主面接触。这时,磁头支承臂141受到推压变位部165的加力而向支架23的内部转动加力,故可使磁头元件140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光盘5接触。
转动操作杆183在使升降操作板182转动到下降位置后,使设在升降操作板182上的被操作片197与转动限制片198卡合。升降操作板182因被操作片197与转动限制片198卡合,沿脱离支架23的图37中箭头R2方向、即上升方向的转动就受到限制。由于升降操作板182向上升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故磁头支承臂141可靠地保持在转动到支架23内部的状态,防止磁头元件140离开光盘5,可以正确地在光盘5上施加外部磁场以记录信息信号。
一旦选择了使升降控制杆184移动到图40所示的基座36最内侧的记录模式,设在支架23上的卡合片199即与设在升降控制杆184上的支架锁定片200卡合,限制支架23向离开基座36的上升方向转动,可靠地保持将盘片盒1安装于盘片盒安装部37的状态。
一旦选择了记录模式且检测到升降控制杆184移动到图40所示的基座36最内侧的情况,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1即被驱动,在光盘5被旋转驱动的同时拾取送进机构56开始驱动,磁头装置131在使磁头元件140与光盘5滑动接触的状态下与光拾取装置48同步地沿光盘5的直径方向移动。这时,利用从光拾取装置48的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束对光盘5的信号记录区域进行扫描,同时从磁头元件140对光盘5的被光束照射的位置施加根据需记录的信息信号调制的外部磁场,由此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
在记录了所需的信息信号后,一旦按下盘片记录再现装置的停止按钮以停止记录模式,盘片记录再现装置就在记录了光盘5上所记录的信息信号的地址等控制信号后成为停止模式。
盘片记录再现装置在要从记录模式变为停止模式时,将驱动马达185向一个方向旋转驱动,升降控制板184沿图40中箭头M2方向移动到基座36的前侧。驱动马达185一旦在检测机构212对检测片210进行了检测后暂时接通,然后再度断开,升降控制杆184就如图42所示,移动到基座36的前侧位置。
一旦升降控制板184沿图40中箭头M2方向移动,与升降控制杆184连接的转动操作杆183就围绕支轴195而沿图40中箭头N2方向转动。一旦转动操作杆183沿图39中箭头N2方向转动,设在转动操作片193一侧的凸轮片192就沿图37中箭头P2方向向支架23的背面一侧移动。一旦凸轮片192沿图37中箭头P2方向移动,升降操作板182的被操作片197就沿凸轮片192的倾斜面上升到达凸轮片192上侧的水平面上。一旦被操作片197上升到凸轮片192上,升降操作板182就围绕支轴188、188沿图37中箭头R2方向向离开支架23的顶板部62的方向转动。一旦升降操作板182沿图37中箭头R2方向转动,在升降操作板182上延伸的磁头支承臂141就克服设在臂固定构件144上的推压变位部165的加力而沿图37及图38中箭头R2方向向离开支架23内部的上升方向转动。一旦磁头支承臂141转动到支架23的外部,安装在磁头支承臂141前端部的磁头元件140就离开夹在盘片台44上的光盘的主面,且如图38所示,从盘片盒1内移动到支架23的外部。
这时,设在支架23上的卡合片199与设在升降控制杆184上的支架锁定片200之间的卡合被解除,使支架23可向离开基座36的第2位置的方向、即上升方向转动。
一旦升降控制杆184如图42那样移动到基座36的前侧,锁定解除传动构件220就进入锁定杆222与锁定解除杆223之间,成为可通过盖体打开操作按钮24的操作来移动锁定杆222的状态。
一旦按下盖体打开操作按钮24以解除盖体22的锁定,盖体22就受到一体地设在支架23上的第1及第2盖体转动加力板91、92的加力而向离开支架23的方向转动,且将支架23前侧的盘片盒出入口69打开。
在解除盖体22的锁定以使之离开支架23后,一旦将支架23与盖体22一同沿图39中箭头C2方向转动,设在支架23上的卡合解除片122就沿图29中箭头G1方向将弹射杆115的卡合片121向上推压。一旦卡合片121被沿图29中箭头G1方向推压,安装片112就围绕铆接轴113而沿图27中箭头E2方向转动,同时围绕弹性变位部124、124而向离开基座36的图23及图28中箭头H1方向转动变位。一旦安装片112沿图23中箭头H1方向转动变位,推压操作部115就沿离开支架23的顶板部62的图28中箭头J1方向转动变位。一旦推压操作部115向图28中箭头J1方向转动变位,如图30所示,卡合片119与卡合孔118的卡合即被解除。一旦卡合片119与卡合孔118的卡合被解除,因盘片盒1插入支架23而弹性变位且积蓄了弹性变位力的弹射杆111的推压操作部115即沿图26及图27中箭头E2方向弹性复位成向支架23内伸出的状态,使插入保持在支架23中的盘片盒1向支架23的外部伸出,成为可从支架23取出的状态。
在上述例子中,是将本发明用于以光盘为记录媒体、且可对该光盘记录信息信号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但本发明也可广泛用于其他记录再现装置,这些装置所用的盘片盒内装有成为其他信息信号记录媒体的盘片。
另外,上述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中所用的弹射机构或支架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不设磁头装置的再现专用盘片显示器,同样可实现上述的优点。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的弹射杆自身可弹性变位,通过将盘片盒插入支架而使弹射杆作弹性变位,并使该弹射杆与支架或基座卡合固定,以保持弹性变位后的状态,在要弹射盘片盒时,就解除弹射杆的卡合固定状态,使盘片盒从支架伸出,故不必使用使弹射杆作弹性变位用的加力构件,而且不必设置将弹射杆卡合固定在弹性变位后的位置上用的机构,故可减少零件数量,简化机构,实现记录及/或再现装置自身的进一步小型化。
该记录及/或再现装置的磁头升降控制装置是用一个检测装置对控制磁头升降的升降控制杆的移动位置进行检测,故可简化检测装置的结构,缩小其在装置内的设置空间。而且由于是在接通电源时,对升降控制杆的位置进行检测,且根据其检测输出而使磁头移动到上升位置,故能可靠地防止因后面的操作而使磁头受损,能可靠地保护磁头。
又由于在支架上一体地设有对设在支架上的盖体加力以使之离开支架的弹性变位部、及对设在盘片盒上的快门构件进行保持的弹性变位部,故可减少零件数量,便于组装。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减少记录及/或再现装置整体的零件数量,简化机构,进一步实现装置自身的小型化。

Claims (39)

1.一种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具有:
至少设有对装在盘片盒中的盘片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机构的基座;
设在所述基座上、供所述盘片盒出入、且在将已插入的所述盘片盒中所装的盘片安装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第1位置和使所述盘片盒中所装的盘片离开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在所述第1位置上方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的支架;
由弹性变位构件形成、受插入所述支架的盘片盒的推压而从向所述支架内伸出的位置弹性变位到沿着所述支架背面的位置的弹射杆,
所述弹射杆在弹性变位到沿着所述支架背面的位置后与移动到所述第1位置上的所述支架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支架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动而解除所述弹射杆与所述支架的卡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射杆上设有卡合部,同时在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解除部,通过所述支架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动使所述解除部对所述卡合部进行操作,由此解除所述弹射杆与所述支架之间的卡合状态,并通过所述弹射杆向所述伸出位置方向作弹性复位,使所述盘片盒从所述支架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射杆上,受插入所述支架的盘片盒推压的推压操作部和弹性变位部与所述卡合部形成一体,通过所述解除部对所述卡合部的操作,使所述弹性变位部变位,而将所述弹射杆与所述支架之间的卡合解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射杆和所述支架中的任一方形成卡合部,同时在另一方形成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具有:
沿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中的盘片盒中所装盘片的直径方向移动自如的光拾取装置、
与所述光拾取装置对置地设在所述支架上的磁头装置,
所述磁头装置与所述光拾取装置一体地沿盘片的径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形成开口部,同时所述装置还设有使所述磁头装置在通过所述开口部而向所述支架内伸出的下降位置和从所述开口部离开所述支架的上升位置之间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头装置具有磁头部和前端设有所述磁头部且在所述下降位置与所述上升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支承臂,所述升降机构具有对所述支承臂进行转动操作的升降操作部和对所述升降操作部进行驱动的驱动部以及对所述驱动部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并根据来自所述检测部的检测输出对所述驱动部的动作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具有在所述支架处于所述第1位置时与所述升降操作部卡合的控制杆和对所述控制杆进行驱动的马达,所述检测部对所述控制杆的位置进行检测,所述马达根据来自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受到驱动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支架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动来解除所述升降操作部与所述控制杆之间的卡合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头装置具有磁头部和前端设有所述磁头部且在所述下降位置与所述上升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支承臂,在所述支承臂的基端设有对所述支承臂向所述下降的位置方向加力的加力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设置在装置主体上并具有一个安装盘片盒中所装的盘片的安装部,该盘片盒上设有对使盘片面对外部的记录或再现用开口进行开闭的快门;并且所述装置还包括:
转动自如地设在所述装置主体上、与所述支架一同转动的盖体;
将所述盖体锁定在关闭所述安装部的位置上的锁定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射杆与所述支架之间的卡合状态通过使所述支架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动而解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射杆上设有卡合部,同时在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解除部,通过所述支架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动使所述解除部对所述卡合部进行操作,由此解除所述弹射杆与所述支架之间的卡合状态,并通过所述弹射杆向所述伸出位置方向作弹性复位,使所述盘片盒从所述支架伸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射杆上,受插入所述支架的盘片盒推压的推压操作部和弹性变位部与所述卡合部形成一体,通过所述解除部对所述卡合部的操作,使所述弹性变位部变位,而将所述弹射杆与所述支架之间的卡合解除。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射杆和所述支架中的任一方形成卡合部,同时在另一方形成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具有:
沿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所述安装部上的盘片盒中所装盘片的直径方向移动自如的光拾取装置、
与所述光拾取装置对置地设在所述支架上的磁头装置,
所述磁头装置与所述光拾取装置一体地沿盘片的径向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形成开口部,同时所述装置还设有使所述磁头装置在通过所述开口部而向所述支架内伸出的下降位置和从所述开口部离开所述支架的上升位置之间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头装置具有磁头部和前端设有所述磁头部且在所述下降位置与所述上升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支承臂,所述升降机构具有对所述支承臂进行转动操作的升降操作部和对所述升降操作部进行驱动的驱动部以及对所述驱动部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并根据来自所述检测部的检测输出对所述驱动部的动作进行控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具有在所述支架处于所述第1位置时与所述升降操作部卡合的控制杆和对所述控制杆进行驱动的马达,所述检测部对所述控制杆的位置进行检测,所述马达根据来自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受到驱动控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支架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动来解除所述升降操作部与所述控制杆之间的卡合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头装置具有磁头部和前端设有所述磁头部且在所述下降位置与所述上升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支承臂,在所述支承臂的基端设有对所述支承臂向所述下降的位置方向加力的加力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一体地形成将所述插入的盘片盒推压到所述安装部的推压部、由对所述盖体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打开所述安装部的方向加力的加力部构成的弹性变位片、及使所述插入的盘片盒的所述快门向将所述记录或再现用开口部打开的方向移动的打开操作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变位片上,所述推压部和所述加力部互为反向地偏倚形成。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上形成将所述记录或再现用开口部保持在打开位置上的快门保持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门保持部在与所述快门卡合并用所述弹射杆将所述盘片盒排出时使所述快门向关闭所述记录或再现用开口部的方向移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具有:
沿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所述安装部上的盘片盒中所装盘片的直径方向移动自如的光拾取装置、
与所述光拾取装置对置地设在所述支架上的磁头装置,
所述磁头装置与所述光拾取装置一体地沿盘片的径向移动。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头装置具有磁头部和前端设有所述磁头部且在所述下降位置与所述上升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支承臂,所述升降机构具有对所述支承臂进行转动操作的升降操作部和对所述升降操作部进行驱动的驱动部,
所述支架还形成与所述升降操作部卡合的卡合片。
29.一种盘片盒的弹射装置,具有:至少设有对装在盘片盒中的盘片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机构的基座;
设在所述基座上、供所述盘片盒出入、且在将已插入的所述盘片盒中所装的盘片安装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第1位置和使所述盘片盒中所装的盘片离开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在所述第1位置上方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的支架;
由弹性变位构件形成、受插入所述支架的盘片盒的推压而从向所述支架内伸出的位置弹性变位到沿着所述支架背面的位置的弹射杆,
所述弹射杆在弹性变位到沿着所述支架背面的位置后与移动到所述第1位置上的所述支架卡合。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盘片盒的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支架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动而解除所述弹射杆与所述支架的卡合状态。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盘片盒的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射杆上设有卡合部,同时在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解除部,通过所述支架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动使所述解除部对所述卡合部进行操作,由此解除所述弹射杆与所述支架之间的卡合状态,并通过所述弹射杆向所述伸出位置方向作弹性复位,使所述盘片盒从所述支架伸出。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盘片盒的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射杆上,受插入所述支架的盘片盒推压的推压操作部和弹性变位部与所述卡合部形成一体,通过所述解除部对所述卡合部的操作,使所述弹性交位部交位,而将所述弹射杆与所述支架之间的卡合解除。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盘片盒的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射杆和所述支架中的任一方形成卡合部,同时在另一方形成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34.一种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具有:
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基座,其上具有安装盘片盒中所装盘片用的安装部,该盘片盒上设有对使盘片面对外部的记录或再现用开口进行开闭的快门;
设在所述基座上供所述盘片盒出入的支架,所述支架在将插入的所述盘片盒中所装的盘片安装到所述安装部的第1位置和使所述盘片盒中所装的盘片离开所述安装部的、在所述第1位置上方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
转动自如地设在所述装置主体上、与所述支架一同转动的盖体;
将所述盖体锁定在关闭所述安装部的位置上的锁定机构,
所述支架一体地形成将所述插入的盘片盒推压到所述安装部的推压部、由对所述盖体从关闭位置向打开所述安装部的方向加力的加力部构成的弹性变位片、及使所述插入的盘片盒的所述快门向将所述记录或再现用开口部打开的方向移动的打开操作部。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变位片上,所述推压部和所述加力部互为反向地偏倚形成。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上形成将所述记录或再现用开口部保持在打开位置上的快门保持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门保持部在与所述快门卡合并用所述弹射杆将所述盘片盒排出时使所述快门向关闭所述记录或再现用开口部的方向移动。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具有:
沿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所述安装部上的盘片盒中所装盘片的直径方向移动自如的光拾取装置、
与所述光拾取装置对置地设在所述支架上的磁头装置,
所述磁头装置与所述光拾取装置一体地沿盘片的径向移动。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头装置具有磁头部和前端设有所述磁头部且在所述下降位置与所述上升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支承臂,所述升降机构具有对所述支承臂进行转动操作的升降操作部和对所述升降操作部进行驱动的驱动部,
所述支架还形成与所述升降操作部卡合的卡合片。
CNB998017191A 1998-10-01 1999-10-01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49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463198A JP4250789B2 (ja) 1998-10-01 1998-10-01 磁気ヘッドの昇降制御装置
JP294632/1998 1998-10-01
JP294630/1998 1998-10-01
JP29463098A JP4221786B2 (ja) 1998-10-01 1998-10-01 ホルダ装置を用いた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94631/1998 1998-10-01
JP10294632A JP2000113552A (ja) 1998-10-01 1998-10-01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のイジェクト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7664A CN1287664A (zh) 2001-03-14
CN1154993C true CN1154993C (zh) 2004-06-23

Family

ID=27337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171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4993C (zh) 1998-10-01 1999-10-01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6631112B1 (zh)
KR (1) KR100605411B1 (zh)
CN (1) CN1154993C (zh)
DE (1) DE19982219T1 (zh)
WO (1) WO20000210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0935B2 (ja) * 1999-07-09 2009-10-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磁気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3007010A (ja) * 2001-04-20 2003-01-10 Sony Corp 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4103194A (ja) * 2002-09-13 2004-04-02 Canon Inc 磁気ヘッド昇降制御装置
US20040252402A1 (en) * 2003-05-28 2004-1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agnetic head lifting and lowering device
JP2005259329A (ja) * 2004-02-12 2005-09-22 Sony Corp チルト制御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EP1583079A2 (en) * 2004-03-30 2005-10-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agnetic head device and magneto-optical disc apparatus
JP4453460B2 (ja) * 2004-06-25 2010-04-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又は再生装置
DE102004040886A1 (de) * 2004-08-24 2006-03-02 Volkswagen Ag Bedien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8680A (ja) 1983-05-26 1984-12-08 Nippon Kogaku Kk <Nikon> カセツト装着装置
JPH0281354A (ja) 1988-09-19 1990-03-22 Canon Inc カセツト排出装置
JPH05342685A (ja) 1992-06-05 1993-12-24 Sony Corp 光磁気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H0765496A (ja) * 1993-08-26 1995-03-10 Sony Corp 記録媒体装着装置、及び、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3533681B2 (ja) * 1993-09-20 2004-05-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イジェクト機構
JP2971304B2 (ja) 1993-09-30 1999-11-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KR0132857B1 (ko) 1993-12-06 1998-04-18 김광호 광자기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자기헤드 승강장치
JPH08297900A (ja) 1995-04-27 1996-11-12 Sony Corp 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用カートリッジホルダ
JP3658078B2 (ja) 1996-04-10 2005-06-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076749A1 (en) 2003-04-24
KR100605411B1 (ko) 2006-08-02
DE19982219T1 (de) 2001-01-18
WO2000021083A1 (fr) 2000-04-13
US6631112B1 (en) 2003-10-07
CN1287664A (zh) 2001-03-14
US6741525B2 (en) 2004-05-25
KR20010032619A (ko) 2001-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67730A (zh) 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
CN1061453C (zh) 光盘设备和光盘驱动装置
CN1127072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394336A (zh) 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
CN1154993C (zh)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CN1254809C (zh) 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CN1661702A (zh) 光盘装置
CN100346417C (zh) 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
CN1992019A (zh) 盘驱动器
CN1198830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595515A (zh) 盘驱动器
CN1253889C (zh) 用于封装记录介质的盘盒
CN1154101C (zh) 光盘加载装置及光盘盒
CN1085375C (zh) 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975899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860532A (zh) 盘片驱动装置以及盘片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方法
CN1096068C (zh) 使用盒式磁带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174411C (zh) 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CN1144953A (zh) 光盘移送装置
CN1233049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174406C (zh) 盘装置
CN1160721C (zh)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CN1140307A (zh) 光盘驱动设备
CN1287374C (zh) 盘驱动器
CN1750167A (zh) 存储介质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