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3889C - 用于封装记录介质的盘盒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封装记录介质的盘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3889C
CN1253889C CNB028034619A CN02803461A CN1253889C CN 1253889 C CN1253889 C CN 1253889C CN B028034619 A CNB028034619 A CN B028034619A CN 02803461 A CN02803461 A CN 02803461A CN 1253889 C CN1253889 C CN 12538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opening
deviating
tray salver
cover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034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4831A (zh
Inventor
井上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399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6746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399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0979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84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4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38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38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7Positioning or centering featur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8Shutt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13Container cases
    • G11B23/03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shap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17Containers with interchangeable record carriers

Landscapes

  • Packaging For Recording Disks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设计成可装载不同尺寸的光盘而将作为单体操纵且直径不同的光盘装载到盒式盘记录/再现装置中的盘盒。该盘盒包括盒体(2)其中具有用于记录/再现的开口(24)的上壳板(6)抵靠具有用于插入第一光盘(3a)的插入开口(2a)的下壳板(7);一中间壳板(4),其主侧面形成有与开口(24)相对应的开口(44)并可转动地容纳在盒体(2)中;以及一对活门元件(5a、5b),它们附着在中间壳板(4)上,以位于下壳板(4)的一侧上,并适于在中间壳板(4)转动且开口(44)与开口(24)对齐时打开开口(24/44)。盘片容纳部分(11a)具有可旋转地保持第一光盘(3a)的盘片保持部分(11b)和用于可旋转地保持小直径的第二光盘(3c)的盘片保持部分(11c)。

Description

用于封装记录介质的盘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盒,其用于封装各种具有不同直径的、作为信息信号记录介质的盘片,且该盘盒可允许封装在其中的记录介质装入到盘片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
本申请要求如下申请的优先权:在2001年11月5日提交的第2001-339968和2001-339969号日本专利申请,这两个申请的全部内容被结合到本文中作为参考资料。
背景技术
对于信息信号的记录介质,光盘在目前获得了广泛的使用,利用光学方法,利用一光束向光盘写入信息信号、或从光盘读出信息信号。如果此类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粘附了诸如灰尘、指印等异物,则在对光盘进行记录或再现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信息信号的丢失,因而导致信息信号不能被正确地写入或读出。
为了防止信号记录表面粘附上可能会造成信号丢失的灰尘等异物,光盘通常被装入到一个盘盒中,作为盒式盘使用。
一般来讲,盒式盘是一个其中预封装了光盘的盘盒。光盘可转动地保持在该盘盒中。在盘盒上形成有一读/写开口,装入到该盘盒中的光盘的一部分通过此开口露向外界。读/写头通过读/写开口面对着以这样方式保持在盘盒中的光盘,以便于对光盘执行信号读/写操作。至少当盒式盘未被使用时一也就是说当盒式盘未被装入到任何记录器或/或播放器中时,利用可移动地安装在盘盒上的一对活门元件遮盖住形成于盘盒上的读写开口。
通过用这对活门元件遮盖住光盘封装盘盒上的读/写开口,就可以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到盘盒内、并粘附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
用作信息信号记录介质的光盘包括那些裸盘,其中的裸盘也就是指那些未被封装到任何盘盒中的盘片,它们可被装入到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以从中读出信息信号、或将信息信号写入到这些盘片中。
但是,为了将这些裸盘装入到专用于盒式盘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就需要用一个盘盒来将光盘封装起来,以便于能将其装入到该盒式盘专用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
与此同时,未被封装在任何盘盒或类似壳板中、且可被装入到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的光盘包括:其中以相同格式记录的信息信号、但直径互不相同的那些光盘。这些光盘包括两种类型:其中一种的直径为12cm(标准尺寸),另一种的直径则小于第一种,例如为8cm。为了能用盒式盘专用记录器和/或播放器来对这些未被封装在任何盘盒中、且直径也互不相同的光盘执行读/写操作,可制备一些分别对应于各种不同直径光盘的盘盒,以便于将光盘装入到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也就是说,每个光盘在被装入到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之前,可先被放置到对应的一个盘盒中。
但是,为不同直径的每一种光盘都预备这样的盘盒将会使盘盒的类型数增多,从而加大了对盘盒进行管理的难度,并提高了盘盒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相应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盘盒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该盘盒能将一记录介质容易地装入到一专用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其中的记录介质在通常的使用中未被封装在任何盘盒或类似装置中,而专用记录器/播放器则是专用于那些预封装在盘盒中的记录介质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盘盒,用于选择性地封装直径不同的第一记录介质或第二记录介质,用于将它们装入到专用于预封装在盘盒内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盘盒,其能可靠地保持将被选择性地装入到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的信息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盘盒,其能容易地将第二记录介质装入到被设计成与具有标准尺寸的第一信息记录介质一起使用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其中第二记录介质的直径小于第一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盘盒:一旦记录介质被装入到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之后,其能对记录介质提供切实的保护。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盘盒,其可拆卸地封装记录介质,并且可以通过与其中预封装记录介质的盒式盘几乎相同的制造和组装步骤来制造。
通过提供了一种既用于对第一记录介质进行封装、也用于对直径不同于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二记录介质进行封装的盘盒,而实现了上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该盘盒包括:一盒体,其是由相互对接在一起的一上壳板和一下壳板组成的,上壳板在其主侧面形成有一插入/取出开口,该开口稍微大于第一记录介质,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经此开口被插入和/或取出,下壳板形成有一第一开口;一中间壳板,其具有主侧面,该主侧面通过盒体上壳板上的插入/取出开口而暴露于外界,并与插入/取出开口一起限定了一个记录介质容器,该容器能选择性地接纳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中间壳板中形成有一第二开口,该开口与盒体下壳板上的第一开口相对应,中间壳板可转动地安装在盒体中;以及一对活门元件,它们在下壳板侧安装到中间壳板上,并在中间壳板发生转动而直到使第一、第二开口相互对正时,两活门元件可将第一、第二开口敞开。记录介质容器包括: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第一记录介质被可转动地保持在该保持器中;第二记录介质保持器,第二记录介质被可转动地保持在该保持器中,第一、第二记录介质保持器被设置成相互同心。也就是说,在其中已容纳了一个用户所希望的记录介质的盘盒装入到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其中,用户可选的记录介质可具有互不相同的直径。由于该盘盒被设计成与预封装了记录介质的盘盒(在下文中,如果合适的话将此盘盒称为“记录介质盒式盘”)具有类似的结构,都包括一对活门元件,区别仅在于在上壳板上形成有插入/取出开口,并在中间壳板上为不同直径记录介质形成记录介质保持器,从而可被装入到专用于记录介质盒式盘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其中,对于记录介质盒式盘,记录介质一旦被封装到其中之后就不可更换了。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设置在中间壳板的主侧面,而第二记录介质保持器则设置在低于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的位置处。例如,第二记录介质保持器由略大于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三开口和凹面形成,其中设置在中间壳板主侧面上的一对活门元件可通过第三开口而露向外界,而凹面形成在中间壳板的主侧面,其略大于第二记录介质,且其深度小于其所环绕的记录介质的厚度(is smaller than its surrounding)。
根据本发明的盘盒可以具有围绕插入/取出开口设置的多个防脱出机构,用于防止容纳在记录介质容器中的记录介质从插入/取出开口脱出。例如,每个防脱出机构由一插入引导件和一防脱出件组成的,插入引导件可对插入到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的第一记录介质进行引导,而防脱出件用于防止被保持在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上的第一记录介质脱出。防脱出机构被制成与多个可弹性挠曲件相接触地整体形成,其中弹性挠曲件可在记录介质容器的径向上弹性移动。防脱出机构环绕插入/取出开口可以设置在多个位置处,以便于将第一记录介质可靠地保持在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盘盒中的防脱出机构可以是如下文讨论的那样。也就是说,每个防脱出机构都包括一防脱出部件,以防止保持在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中的第一记录介质脱出。该防脱出部件容纳在一接纳器中,该接纳器形成在上壳板插入/取出开口的侧壁中。防脱出部件包括:一防脱出件,其用于防止保持在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上的第一记录介质脱出;多个弹性挠曲件,每个弹性挠曲件在其一端具有一接合部分;以及一操纵件,其将防脱出机构在一防脱出位置和一接近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防脱出位置上,防脱出机构可防止保持在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上的第一记录介质脱出,而在接近位置上,第一记录介质则可被插入和/或取出。相应地,接纳器包括:一第一接合凹面,当防脱出机构将防脱出部件保持在防脱出位置上时,所述接合部分接合到该第一接合凹面中;以及第二接合凹面,当防脱出机构将防脱出部件保持在接近位置上时,所述接合部分接合到该第二接合凹面中。防脱出机构可被设置在多个位置上、以防止由于错误的操作造成第一记录介质从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中脱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盘盒可设置有一顶盖,作为一防脱出装置,以敞开或遮盖插入/取出开口。此外,盘盒上还可设置一锁止机构,以将顶盖锁止在闭合状态。锁止机构具有一顶盖操纵部件,其设置在上壳板上插入/取出开口侧壁中形成的接纳器中。顶盖操纵部件包括:一第一可弹性挠曲元件,其在一端上设置有一锁止部分,该部分与顶盖上的接合元件相接合;一第二可弹性挠曲元件,其一端上设置有一接合部分;以及一操纵部分,其使顶盖操纵部件在一锁止位置和一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锁止位置,锁止部分接合到接合元件上,在解锁位置,锁止部分与接合元件脱开。相应地,接纳器包括:一第一接合凹面,当顶盖操纵部件被保持在锁止位置上时,所述接合部分与该接合凹面相接合;以及一第二接合凹面,当顶盖操纵部件保持在解锁位置上时,所述接合部分与该接合凹面相接合。锁止机构可环绕着插入/取出开口设置在多个位置上,以防止由于错误的操作而将顶盖解锁,防止顶盖将插入/取出开口敞开,因而可防止保持在记录介质保持器中的记录介质脱出。
另外,还通过提供了一种用于封装直径小于标准规格的记录介质的盘盒而实现了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该盘盒包括:一盒体,其由相互对接在一起的一上壳板和一下壳板组成的,上壳板在其主侧面形成有一插入/取出开口,该开口至少大于小径记录介质,且小记录介质经此开口被插入和/或取出,下壳板中形成有一第一开口;一中间壳板,其主侧面通过上壳板内的插入/取出开口而敞露向外界,其主侧面上形成有一第二开口,该开口与下壳板上的第一开口相对应,中间壳板可转动地容放在盒体中;以及一对活门元件,它们在下壳板侧安装到中间壳板上,并在中间壳板转动直到第一、第二开口相互对齐时,该对活门元件可将第一、第二开口敞开。盘盒在中间壳板的主侧面设置有记录介质保持器,小记录介质被可转动地固定在该保持器中。也就是说,其记录介质保持器上已安放了一个用户所希望的小记录介质的盘盒装入到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由于该盘盒被设计成与预封装了记录介质的盘盒(在下文中,如果合适的话将此盘盒称为“记录介质盒式盘”)具有类似的结构,都包括一对活门元件,区别仅在于插入/取出开口形成在上壳板上,并在中间壳板上形成有用于小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保持器,从而可装入到专用于记录介质盒式盘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其中,对于记录介质盒式盘,记录介质一旦被封装到其中之后就不可更换了。
在不同于上述根据本发明盘盒的任何其它盘盒中,可环绕着插入/取出开口设置一防脱出机构,用于防止保持在记录介质保持器中的小记录介质脱出。例如,该防脱出机构由插入引导件和防脱出件组成的,插入引导件可对插入到记录介质保持器的记录介质进行引导,防脱出件用于防止被保持在记录介质保持器上的记录介质脱出。防脱出件与多个可弹性挠曲元件相接触地整体形成,其中的弹性挠曲件可在记录介质容器的径向上弹性地移动。可将防脱出机构环绕着记录介质保持器设置在多个位置处。
从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可对本发明上述的、以及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有更为清楚的认识。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壳板看的根据本发明的盘盒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盘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从下壳板看的图1所示盘盒的透视图;
图4是一俯视图,示出图1所示盘盒上壳板的内侧结构;
图5中的俯视图,示出图1所示盘盒下壳板的内侧结构;
图6是内转子的透视图;
图7是从另一个方向看的内转子的透视图;
图8是内转子在其覆盖下壳板上的开口位置处的平面图;
图9是内转子处于未遮盖下壳板上开口的位置处的平面图;
图10是从上壳板一侧看的该对活门元件的透视图;
图11是从下壳板一侧看的该对活门元件的透视图;
图12是该对活门元件处于敞露内转子上的开口的位置的透视图;
图13是该对活门元件处于遮盖了内转子上的开口的位置的透视图;
图14是所述盘盒的剖面图,其中第一光盘保持器上保持着一标准尺寸的第一光盘;
图15是所述盘盒的剖面图,其中第二光盘保持器上保持着一直径小于第一光盘的第二光盘;
图16是其中该对活门元件遮盖位下壳板上的开口的盘盒的平面图;
图17是盘盒的局部剖视图,示出内转子的提升突起与上壳板上的突起相接合;
图18是与盘盒配套使用的记录器/播放器的透视图;
图19是设置在光盘记录器/播放器中的装入器的解释性透视图;
图20是活门释放部件的透视图;
图21是该对活门元件在被开始释放的平面图;
图22是盘盒的局部剖视图,示出内转子的提升突起与上壳板上的突起解脱;
图23是该对活门元件的平面图,图中活门释放部件的齿条与内转子的齿轮相啮合;
图24是在敞开所述开口过程中的该对活门元件的平面图;
图25是使开口完全敞露的该对活门元件的平面图;
图26是盘盒平面图,且光盘防脱出机构围绕光盘插入/取出开口设置;
图27是防脱出机构的局部平面图;
图28是防脱出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9是盘盒的平面图,其光盘防脱出机构设置在光盘插入/取出开口的周围;
图30是防脱出机构的局部平面图;
图31是防脱出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2是设置有盖板的盘盒的平面图;
图33是盘盒的侧视图,且光盘插入/取出开口被打开的盖板敞露开;
图34是锁止机构在其锁止盖板位置处的局部平面图;
图35是锁止机构在其脱开盖板位置处的局部平面图;
图36是根据本发明的盘盒的一种改型的分解透视图;
图37是从下方看的图36所示盘盒的透视图;
图38是图36所示盘盒的透视图,其中该对活门元件被释放而敞露所述开口;
图39是内转子的一种改型的透视图;
图40是图36所示盘盒的剖视图,图中,标准尺寸的第一光盘保持在第一光盘保持器中;
图41是图36所示盘盒的剖面图,图中,直径小于第一光盘的第二光盘被保持在第二光盘保持器中;
图42是图36所示盘盒的平面图,其带有环绕第二光盘保持器设置的光盘防脱出机构;
图43是防脱出机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44是防脱出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5是带有防脱出机构的盘盒的平面图,其中防脱出机构围绕第二光盘保持器设置;
图46是防脱出机构的局部平面图;以及
图47是防脱出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盘盒进行说明。
在图1到图35中,根据本发明的盘盒总体上用附图标记1指代。其用作一盘套,用于在其中封装一光盘。如图1到图3所示,盘盒1包括一盒体2,该盒体2由可结合到一起的一对上、下壳板6、7构成。盒体2中包含一用作中间壳板的内转子4、以及一对活门元件5a、5b。可选择性将直径不同的第一光盘3a和第二光盘3c插入到盘盒1中、或从盘盒中取出。
从直径例如为120mm的第一光盘3a和直径为80mm的第二光盘3c中选出的光盘被保持在图1所示的盘盒1中。每种光盘3a、3c在其中央部位处形成有一中心孔3b或3d,光盘记录器/播放器的盘驱转机构将接合到该中心孔3b或3d中。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记录介质可以是除光盘之外的磁光盘、磁盘等其它介质。此外,记录介质可以是只读光盘。另外,记录介质并不仅限于盘形,而可以是卡形。
如图4所示,上壳板6是通过对热塑性合成树脂注模而成,其中合成树脂例如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上壳板6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形状,且其中首先被插入到记录器/播放器中的前端被成形为基本上为圆弧的形状。上壳板6上与其一体地形成一外侧壁8,其从主侧面的周边突出,限定了盒体2的侧向表面。
通过切割的方法,在外侧壁8的中前部分形成一第一拾取访问开口9,记录器/播放器70的光学拾取器可伸入到该访问开口9中。另外,还通过切割,在外侧壁8的中后部分上形成一定位凹面10,上壳板6以该凹面为基准相对于下壳板7进行定位。另外,上壳板6中形成有一圆形的盘片插入/取出开口2a,其侧壁11是与外侧壁8内接的。插入/取出开口2a的侧壁11(下文将被称为“开口壁”)限定了一个盘片容器,光盘3a或3c可转动地保持在该容器内。开口壁11的中前部分上通过切割形成一第二拾取访问开口12,下文将要详细描述的记录器/播放器70的光学拾取器75可伸入到该访问开口12中。如图14所示,开口壁11与下文将要作详细的介绍的内转子4的主侧面一起限定了一个盘片容器11a,光盘3a或3c可转动地保持在该容器内。
在开口壁11与外侧壁8之间,形成一升高壁,其环绕开口壁11。开口壁11和升高壁一道限定了一大致为圆形的导引凹陷13,内转子4可转动地接合到该凹陷中,导引凹陷13在其中前部位和中后部位的底部上形成有一对提升突起14,其使内转子4远离上壳板6移动。
如图所示,上壳板6具有四个拐角6a、6b、6c和6d。在这些拐角中,一个前拐角6a构成了一个锁止部件接纳器,用于锁止活门元件5a和5b的锁止部件被收纳在该接纳器中。在剩余的三个拐角6b、6c和6d上,分别形成了升高的上拐角壁15,它们可防止灰尘进入到盘盒内部。每一上拐角壁15限定在外侧壁8与导引凹陷13之间。在每个上拐角壁15与外侧壁8之间形成了一第一凹陷16,并在上拐角壁15与导引凹陷13之间形成了第二凹陷17。
上壳板6在后拐角6c处形成有一上升高壁18,该升高壁限定了一个写保护部件接纳器,写保护部件可被保持在该接纳器中。在上升高壁18与上拐角壁15之间形成了一第三凹陷19。
在靠近各个拐角6a、6b、6c和6d处,上壳板6形成有用于与下壳板7相连接的连接凸台20。每个连接凸台的中心部位形成有一螺纹孔。
如图1、2和图4所示,上壳板6其中形成盘片插入/取出开口2a,用于更换盘片容器11a中保持的光盘3a或3c。为了能平稳地插入或取出直径较大的第一光盘3a,盘片插入/取出开口2a的直径被制成略大于第一光盘3a的直径。更具体来讲,盘片插入/取出开口2a是由上壳板6的开口壁11限定的。
如图2、3和图5所示,要与如上所述构造的上壳板6相连接的下壳板7例如通过对诸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注模而制成,类似于前述上壳板6。下壳板7被制成大体为矩形的形状,其首先被插入到记录器/播放器中的前端被制成基本为圆弧的形状。下壳板7上与其一体地形成外侧壁21,该外侧壁从主侧面的周边上突出,也限定了盒体2的侧面。
外侧壁21在其后侧形成一定位壁22,其接合到上壳板6的上述定位凹面10中,以将上壳板6与下壳板7相互对正。此外,外侧壁21在其后侧形成一防尘壁23,其接合到上壳板6的第一凹陷16中,以防止灰尘等从上下壳板6、7之间进入到盘盒中。
下壳板7在外壁21的前中部位内形成一开口24,光学拾取器和盘片托台可伸入到该开口中。开口24由一大致矩形的读/写开口24a和一盘片驱动开口24b组成,在从前开口端到盘片内侧圆周的范围内,光盘3a或3c的信息记录表面通过该读/写开口局部暴露于外界,盘片驱动开口24b与读/写开口24a邻接,光盘3a或3c的中心孔3b或3d可通过该读/写开口暴露于外界。更具体来讲,读/写开口24a形成为具有足够大的尺寸,以便记录器/播放器的光学拾取器能伸入到盒体2的某一深度处,盘片驱动开口24b的尺寸形成为足以允许包含在记录器/播放器70的盘片转动驱动机构中的盘片托台伸入到盒体2的某一深度处。
下壳板7具有四个拐角7a、7b、7c和7d,在这些拐角中的形成锁止部件接纳器的前拐角7a上形成一突出的枢轴25,用于可枢转地支撑锁止部件29。在除前拐角7a之外的其它三个拐角7b、7c和7d上,分别形有一个基本上为弧形的下拐角壁26,下拐角壁26分别与前述上壳板6处的第二凹陷17相接合。另外,在后拐角7c处形成一升高的下壁27,其与上壳板6上的第三凹陷19相接合。下壳板7上形成有一总体上为圆筒状的连接帽28,其配合在上壳板6处的连接凸台20上。连接帽28的中心形成有一通孔,固定螺钉可从穿入到该通孔中。
为了将上壳板6与下壳板7相互连接,下壳板7上的定位壁22与上壳板6处的定位凹面10啮合,并将下壳板7处的连接帽28固定到上壳板6的连接凸台20上,下壳板7处的防尘板23、下拐角壁26和升高的下壁27分别啮合在上壳板6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凹陷16、17和19中。固定螺钉经连接帽28上的通孔旋拧到连接凸台20上的螺纹孔中。
如图14所示,当上下壳板6、7叠置到一起时,盒体2就将具有由开口壁11和内转子4的主侧面限定的盘片容器11a,盘片容器11a几乎内接盒体2的周边,且在该容器中放置光盘;盒体2也在其一个前拐角处限定了锁止部件接纳器,锁止部件29可枢转地保持在该接纳器中;并在其后拐角处还形成了一个接纳器,写保护部件30可滑动地保持在该接纳器中。
当内转子4处于它遮挡盒体2中开口24的位置上时,锁止部件29就将内转子4锁住而使其不能转动。如图2所示,锁止部件29包括:一接合孔31,下壳板7的枢轴25可转动地接合到该接合孔中;一操纵件32,其从接合孔31延伸向盒体2的横向侧;一止动件33,其从接合孔31延伸向盘片容器11a;以及一可弹性挠曲的元件34,其从接合孔31延伸向盒体2的前内侧壁。操纵件32在其一端设置有一操纵突起32a,该突起经形成在盒体2横向侧的一个锁止开口35a而突伸到外界。止动件33在其端部设置有一止动突起33a,其在内转子4的环形部分43上滑动。可弹性挠曲元件34以弹性变形的形状抵接着盒体2的前内侧。因而,该弹性挠曲件34利用其弹性在突出到锁止开口35a之外的方向上施力于操纵件32的操纵突起32a;并在抵靠内转子4的环形部分43并啮合到内转子的第二接合凹面42中的方向上施力于止动件33的止动突起33a。当锁止部件29的操纵件32的操纵突起32a被抵压时,止动件33克服弹性挠曲件34的弹性而离开内转子4的环形部分43移动,从而使止动突起33a与第二接合凹面42脱开。
写保护部件30在其一操作元件处、经形成于盒体2后部的一个通孔30a暴露向外界。所述操纵件可沿盒体2的背面、在“可擦写”位置与“数据保护”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可擦写位置”上,操纵件未遮盖访问开口,而在“数据保护”位置上,操纵件则将所述访问开口遮盖住。
如图3所示,盒体2在其一横向侧上、在盒体2前部与后部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形成一导引凹陷36。设置该导引凹陷36的目的是防止盘盒1被错误地插入到记录器/播放器中。在导引凹陷36的底部,形成有一锁止开口35a,上述锁止部件29的操纵突起32a可通过该锁止开口而突伸向外部,并形成有一内转子访问开口35b,内转子4在其周边经该访问开口局部暴露向外界。如图3所示,在盒体2的由下壳板7构成的底部上,形成多个定位凹面38,以便在盘盒1装入到记录器/播放器70中时对其定位。此外,在盒体2的任一横向侧形成多个切口39,装入臂将卡到该切口39中,以便将已装入到记录器/播放器70中的盘盒1牵拉到位。
如图6和图7所示,内转子4通过热塑性合成树脂材料注模而成,其中树脂材料例如为聚甲醛树脂(POM)。如图14所示,当内转子4放置到盒体2内部时,由其主侧面、上壳板6的开口壁11、以及每个活门元件5a和5b的通过内转子中央部位形成的开口44a暴露于外界的主侧面形成盘片的容器11a。
内转子4形成为具有大致圆形形状,其周边形成为环形部分43,该部分与上壳板6的所述导引凹陷13相接合。通过接合到上壳板6的导引凹陷13中的环形部分43,内转子4被盒体2可转动地支撑。内转子4在其主侧面上还形成一个开口44。开口44是第二开口,其尺寸基本上与下壳板7上作为第一开口的开口24相同。内转子4在其主侧面形成一个基本为圆形的开口44a,其与开口44连续,并保持直径小于第一光盘3a的第二光盘3c。开口44a作为第三开口,其尺寸略大于第二光盘3c,用来平顺地插入和取出第二光盘。此外,环形部分43上与开口44相对应的那一部分由一连接器43a形成。开口44和44a由该对活门元件5a、5b遮盖或敞开。
如图所示,环形部分43在其外周形成一转动内转子4的齿轮部分45。齿轮部分45在两个位置之间延伸,在其中一个位置处,如图8所示,当内转子4遮盖住下壳板7上的开口24时,内转子4在其周边经内转子访问开口35b的前部局部暴露于外界;而另一位置处,如图9所示,当内转子4敞开下壳板7上的开口24时,内转子4在其周边经内转子访问开口35b的后部局部暴露于外界。
另外,在齿轮部分45一侧,内转子4在其外周形成有第一接合凹面41,其中接合包含在记录器/播放器的活门释放机构中的活门释放部件的第一接合突起,在齿轮部分45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接合凹面42,活门释放部件的第二接合突起接合其中。这些接合凹面41、42与齿轮部分45一同经内转子访问开口35b暴露于外界。当盘盒1被装入到记录器/播放器中时,第一接合凹面41首先在其中接合活门释放部件的第一接合突起。当该对活门元件5a和5b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二接合凹面42在其中接合锁止部件29的止动突起33a。当该对活门元件5a和5b移动到它敞开开口24和44的位置上时,第二接合凹面42将会容纳活门释放部件的第二接合突起。
环形部分43具有在其外周边上间隔开预定间隔的转动限位突起46a和46b,以限制内转子4的转动。在另一方面,在导引凹陷13和上拐角壁15之间,上壳板6形成一对限位器47a和47b,它们分别抵靠着内转子转动限位突起46a和46b。如图9所示,当内转子4在敞开开口24的方向上转动时,其中一个转动限位突起46a与其中一个限位器47a相接合,以防止内转子4进一步地转动。当内转子4如此被限制在该方向上转动时,其处于这样的一个位置:其敞开开口24,且内转子4的开口44与盒体2上的开口24对齐。在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当内转子4在遮盖开口24的方向上转动时,内转子的另一转动限位突起46b与另一限位器47b相接合,从而防止内转子4进一步的转动。在内转子4被限制沿这一方向转动时,其处于这样的位置:其遮盖开口24,且内转子4的开口44相对于盒体2的开口24最大倾斜。
如图8和图9所示,环形部分43上形成一对提升突起48,它们在导引凹陷13底部形成的上述那对提升突起14上滑动。当内转子4接近于其遮盖开口24的位置时,各提升突起48分别滑到导引凹陷13的两个提升突起14上,因而可将内转子4远离上壳板6而提高。
如图6到图9所示,内转子4在与其上形成环形部分43的侧面相对的主侧面形成一对突起的枢轴49a和49b,它们可转动地支撑所述对活门元件5a和5b。该对枢轴49a和49b分别位于相对于内转子4的中心对称的位置,也就是说,它们互有180°的相差。
如图10和图11所示,设置在上述内转子4上、用于遮盖和敞开内转子4开口44和开口44a的活门元件5a和5b具有相互对称的形状,并分别被安装到内转子4的一对枢轴49a和49b上,以便以180°的相差转动。
类似于内转子4,活门元件5a和5b通过诸如聚甲醛树脂(POM)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注模而成。每一活门元件5a和5b形成为大体上为半月形的形状,它们的基部上分别形成接合孔50a或50b,内转子4的所述枢轴49a或49b可转动地接合到该接合孔50a或50b中。
每个活门元件5a和5b在其弦状对接面上形成从中央部分向基部延伸的第一接合部分51;以及第二接合部分52,其从中央部分延伸向自由端。第一接合部分51在下壳板7一侧斜切,而第二接合部分52则在上壳板6一侧斜切。如图12和图13所示,成对的活门元件5a和5b分别绕内转子4上的枢轴49a和49b转动,从而能相互接近或远离,其中一个活门元件5a的第一接合部分52与另一活门元件5b的第二接合部分52相接合,而另一活门元件5b的第一接合部分51则与活门元件5a的第二接合部分52接合。
每个活门元件5a、5b其中形成一引导槽54,如图2所示,其中接合下壳板7内表面上形成的一对引导销53之一。引导槽54从弦状对接面的中点向接合孔50a或50b延伸预定的距离,从而使活门元件5a或5b可在将开口44和44a遮盖与敞开开口44和44a的两个位置之间转动。在引导槽54靠近内转子4周边的端部处,形成了一个接合孔55和一弹性推片56,当活门元件5a或5b处于其遮盖位置时,下壳板7的引导销53将接合到接合孔55中,与此同时,弹性推片56将推压着在接合孔55中接合的引导销53。
应当指出的是:如图5所示,环绕着下壳板7上开口24的整个边界、并沿着开口24的横向边缘的延长段形成防尘肋57,用于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到盘盒1中。防尘肋57包括一些辅助肋57a、57b、57c和57d,它们中与下壳板7的外侧壁21连接的端部与外侧壁21等高。当活门元件5a和5b将开口44遮盖住时,防尘肋57分别接合到活门元件5a、5b上形成的防尘凹陷58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内转子4在其一对枢轴49a和49b中每一个的附近形成解脱突起59,其可解脱防尘肋57与防尘凹陷58之间的接合关系。成对的这些解脱突起59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基本上与防尘肋57等高。当活门元件5从遮盖住开口44的位置移动到敞开开口44的位置时,解脱突起59解除防尘肋57与防尘凹陷58之间的接合关系。
如图10和图11所示,该对活门元件5a和5b中每一个上形成有第一接合件60a和第二接合件60b。当该对活门元件5a、5b处于遮盖位开口的位置时,第一接合件60a接合到防尘肋57中包括的辅助肋57a和57c上,而第二接合突起60b则接合到其他辅助肋57b和57d上。在第二接合部分52的自由端上,该对活门元件5a和5b中的每一个形成切口61,在该对活门元件5a和5b处于敞开所述开口的位置上时,包含在防尘肋57中的辅助肋57b和57d接合到该切口61中。
具有上述结构的盘盒1是按照如下的步骤组装起来的:
首先,将上壳板6放置成内表面朝上,然后将内转子4的环形部分43接合到上壳板6的导引凹陷13中。应当指出的是:内转子4应当相对于上壳板6预先定位,以使得内转子4的开口与第一、第二拾取访问开口9、12对齐。
接着,将一对活门元件5a和5b安装到内转子4上。更具体来讲,该对活门元件5a、5b在它们的抵接面相互对接,内转子4的枢轴49a和49b接合到接合孔50a和50b中。这样,成对的活门元件5a、5b安装成可分别绕内转子4的枢轴49a和49b转动。另外,该对活门元件5a和5b相对于内转子4进行了预定位,使得这对活门元件5a、5b的抵接面分别位于内转子4开口44和开口44a的边沿处。另外,在执行预定位的同时、或执行预定位之前或之后,下壳板7的枢轴25插入到锁止部件29的接合孔31中,安装锁止部件29,此外,并也将写保护部件30安装到位。
之后,将下壳板7连接到上壳板6上,更具体来讲,通过上、下壳板6和7的外侧壁8和21彼此对接,下壳板7的定位壁22接合到上壳板6的定位凹面10中。这样,下壳板7处的连接帽28配装到上壳板6的连接凸台20上。下壳板7处的防尘板23、下拐角壁26和下升高壁27分别接合到上壳板6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凹陷16、17和19中。
下壳板7处的引导销53将接合到每个活门元件5a和5b的引导槽54中。通过相对于内转子4预定位该对活门元件5a和5b,可在此时容易地对下壳板7和这对活门元件5a、5b进行相互定位。将固定螺钉经连接帽28上的通孔旋入到连接凸台20中。这样,下壳板7就与上壳板6结合,从而形成了盒体2。与此同时,内转子4和一对活门元件5a和5b处于它们分别不遮盖开口24和44的相应位置处。
之后,操纵齿轮部分45,以使得内转子4在遮盖开口24和44的方向上转动,由此使两活门元件5a和5b遮盖住盒体2上的开口24。通过上述的操作,就完成了盘盒1的组装过程。从上文的介绍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盘盒1显然只采用了数目很少的部件,且非常易于进行组装。由于未使用任何的弹簧作为组成部件,所以盘盒1可以容易组装。由于盘盒1所遵循的组装过程与盒式盘的相同,所以可在盒式盘的组装生产线上生产出该盘盒。
应当指出的是:并非仅用上述的固定螺钉才能将下壳板7固定到上壳板6上,也可用粘接剂、超声焊接等措施将上壳板6与下壳板7结合成一个整体。
按照上述过程制成的盘盒1为图1和图16所示的状态。更具体来讲,锁止部件29的止动突起33a被接合到内转子4的第二接合凹面42中,一对活门元件5a和5b锁止在将开口24和44遮盖的位置上。此时,内转子4的第一接合凹面经内转子访问开口35b暴露向外界,锁止部件29的操纵突起32a经锁止开口35a暴露向外界。当盘盒1被装入到记录器/播放器中时,在记录器/播放器处的活门释放机构将释放活门,从而使活门元件5a和5b转动。如图17所示,提升突起14滑到提升突起48上,从而,该对活门元件5a和5b在其两侧将会被卡在内转子4和下壳板7之间。因而,当盘盒1未被使用时,该对活门元件5a和5b能确切地遮盖住开口24和44。在该状态下,光盘3a或3c就可经上壳板6上的插入/取出开口2a放入到盘盒1的盘片容器11a、或从容器11a上取走。
另外,盘盒1在其盒体2中构造有盘片容器11a,该容器通过上壳板6上的插入/取出开口2a而形成开口。如图14和15所示,盘片容器11a被构造成可容纳标准尺寸的第一光盘3a、和直径小于第一光盘3a的第二光盘3b。盘片容器11a其中设置有第一盘片保持器11b以与其同心地保持第一光盘3a;以及第二盘片保持器11c,以与其同心地保持第二光盘3c。第一光盘保持器11b是由内转子4除开口44和开口44a之外的主侧面、与上壳板6的开口壁11围成的,第二盘片保持器11c限定在低于第一盘片保持器11b的位置处、由开口44a的侧壁和活门元件5a和5b形成。
如图14所示,经插入/取出开口2a容纳在盘片容器11a中的第一光盘3a可转动地保持在第一盘片保持器11b中,第一盘片保持器11b是由内转子4中形成开口44a的主侧面与上壳板6的开口壁11限定的。也就是说,第一光盘保持器11b将第一光盘3a支撑在内转子4中形成开口44a的主侧面上,并由上壳板6的开口壁11保持该光盘,使其不会水平摇晃。
如图15所示,经插入/取出开口2a容纳在盘片容器11a中的第二光盘3c可转动地保持在第二盘片保持器11c中,第二盘片保持器11c是由内转子4上形成的开口44a的侧壁与活门元件5a和5b限定。也就是说,第二光盘保持器11c将第二光盘3c支撑在经内转子4的开口44a暴露于外界的活门元件5a和5b上,并利用开口44a的侧壁保持该光盘,使其不会水平摇晃。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已被用户插入第一光盘3a或第二光盘3c的盘盒1装入到记录器/播放器中。
如图18所示,如上所述构成的盘盒1装入到一盘片记录器/播放器70中。记录器/播放器70构造成接纳其中容纳与第一光盘3a直径相等的光盘的盒式盘,盒式盘与根据本发明盘盒的区别在于:盒式盘在其上壳板上未形成盘片插入/取出开口。根据本发明的盘盒1可装入到该记录器/播放器中。
下面将参照图18到对记录器/播放器70进行描述。记录器/播放器70包括一壳体71,其中设置有一主单元,该主单元中包括一用于装入盘盒1或盒式盘的装入器。壳体71在其前侧形成有一盘片插槽,盘盒1或盒式盘经该插槽插入或弹出。盘片插槽72由盖板73遮盖,当盖板73被盘盒1的前端抵压时,其向内转动而敞开盘片插槽72。这样,盘盒1就可被插入壳体71上的盘片装入器中。
如图19所示,设置在壳体71内侧的记录器/播放器70主单元具有装载机构,用于将盘盒1装入到盘片装入器中。其前端首先经盘片插槽72插入到装载机构中的盘盒1被自动地拉向盘片装入器。盘片装入器包括一盘片驱动机构74,用于以CLV(等线速度)、CAV(等角速度)或这两种速度模式的组合驱动光盘3a,并包括一光学拾取器75。盘片驱动机构74包括:一盘片托台76,其安装到一心轴电机的驱动轴上,心轴电机可与驱动轴一起转动;一夹压板,其能将光盘3a或3c夹住,并使光盘随托台76一起转动;等等。当盘盒1被插入到盘片插入器中适当位置处时,盘片托台76将接合到光盘3a或3c的中心孔3b或3c中,并与夹压板相配合而夹持光盘3a或3c。一旦心轴电机开始转动,盘片托台76就以CLV或CAV模式驱动光盘3a或3c转动。
光学拾取器75通过物镜会聚由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波长约为400nm的光束,将光束聚焦到光盘3a或3c的信息记录表面上,以将信息信号写到光盘3a或3c上,并探测从信号记录表面反射的光线,以从光盘3a或3c上读取信息信号。
记录器/播放器70内的盘片装入器包括活门释放部件80,其包含在活门释放机构中,当盘盒设置到盘片装入器时,活门释放机构转动内转子4,并枢转活门元件5a和5b。如图20所示,活门释放部件80包括:一齿条81,其将与内转子4的齿轮部分45相啮合;一第一接合突起82,其设置在齿条81的端部,用于对内转子4进行初始操作;以及一第二接合突起83等,其设置在齿条81的根部,用于停止内转子4,等。齿条81的齿数通常与齿轮部分45所具有的齿数相同。
第一接合突起82被设置在第一弹性部件84的端部上,第一弹性部件84被设置在齿条81的一端处,第二接合突起83设置在第二弹性部件85的端部上,第二弹性部件85设置在齿条81的另一端处,从而两个突起可分别确切地接合到内转子4中的接合凹面41和42中。这种活门释放机构80适于相对于紧固在盘片装入器中的盘盒1直线移动,并操纵活门元件5a和5b。作为备选方案,活门释放部件80可固定到主单元上,从而可随着盘盒1移动到盘片装入器而操纵活门元件5a和5b。
如图19所示,盘盒1在以其前端推动盖板73的同时插入到盘片插槽72中。盘盒1一旦被插入,活门元件5a和5b就被盘盒1的按压而开始释放或打开。如图21所示,首先,活门释放部件80接合到盘盒1中的导引凹陷36中,而第一接合突起82抵压经形成在导引凹陷36中的锁止开口35a从外侧可接近的锁止部件29的操纵突起32a。这样,锁止部件29绕枢轴25转动,从而使止动突起33a与内转子4上的第二接合凹面42脱离。结果,内转子4解锁而由此转动。
在活门释放部件80进一步向盘盒1移动时,齿条81将连续地抵压锁止部件29的操纵突起32a,从而使内转子4始终保持解锁状态。如图23所示,第一接合突起82与通过内转子4上的内转子访问开口35b而暴露于外界的第一接合凹面41相接合,从而将内转子4置于即将转动时的状态。活门释放部件80进一步地移向盘盒1,从而使内转子4转动。此时,如图22所示,提升突起14和48相互分离,从而减小摩擦,这样,用很小的力就可以使内转子4平滑转动。如图23所示,活门释放部件80的齿条81与经内转子访问开口35b暴露于外界的齿轮部分45相啮合。
如图24所示,活门释放部件进一步地移向盘盒1之后,其齿条与内转子4的齿轮部分45啮合的活门释放部件80使得内转子4转动。这样,内转子4的引导销53接合到引导孔54中,从而使分别铰接到枢轴49a和49b上的活门元件5a和5b在敞开开口24和44的方向上转动。如图25所示,当活门释放部件80的齿条81与内转子4的齿轮部分45脱离时,活门元件5a和5b停止转动,然后,活门释放部件80的第二接合突起83接合到内转子4的第二接合凹面42中。这样,活门元件5a和5b保持完全张开开口24和44。
之后,包含在盘片驱动机构74中的盘片托台76从开口24b中穿入,并与光盘3a或3c的中心孔3b或3d相接合,且与夹压板相配合而可转动地夹持住光盘3a或3c。此外,光学拾取器75经开口24a伸入。这样,就可以利用盘片驱动机构74来转动光盘3a或3c。从光学拾取器75向光盘3a或3c的信号记录表面发射一光束,以便于将信息信号写到光盘3a或3c上。检测从信号记录表面上反射的返回光线,以用来读取光盘3a或3c上的信息信号。
另一方面,为了将盘盒1从记录器/播放器70的内部取出,用户操纵控制单元中包含的弹出按钮,例如设置在记录器/播放器上。这样,装载机构就会将盘盒1弹出。盘盒1将向盘片插槽72移动,同时上述活门释放部件80相对于盘盒1相应地后退。随着活门释放部件80的后退,内转子4和该对活门元件5a、5b将会按照于插入光盘相反的次序执行各步骤。也就是说,内转子4将会反转,两活门元件5a和5b将会遮盖盒体2中的开口24和44。
盘盒1允许用户通过形成在上壳板6主侧面上的插入/取出开口2a自由地更换光盘3a和3c。由于盘盒1通过插入/取出开口2a以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与插入/取出开口2a相对地指向下的方式容纳光盘3a或3b,所以可防止指印等异物粘附到所抓持光盘3a或3c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盘盒1允许通常使用中未封装在盘盒中的光盘3a或3c在专用于其中事先封装光盘的盒式盘的记录器/播放器70中使用。由于盘盒1的制造过程几乎与盒式盘完全相同,所以可在盒式盘生产线上制造该盘盒1。
可以注意到,如图26所示,可在环绕包含在盘盒1中的上壳板6的插入/取出开口2a的多个位置处设置防脱出机构91,以防止保持在第一光盘保持器11b中的第一光盘3a脱出。防脱出机构91设置在插入/取出开口2a周围的三个位置处。如图27所示,每个防脱出机构91都与开口壁11一体形成,以避免增加盘盒的零部件数目。防脱出机构91包括:一防脱出件92,其可防止第一光盘3a从第一光盘保持器11b中脱出;以及可弹性挠曲元件93,它们将防脱出件92与开口壁11相互连接。防脱出件92设置成突伸向插入/取出开口2a的周边,以便挡住保持在第一盘片保持器11b中的第一光盘3a的周边。防脱出件92顶端到锥度的,并在端顶上设置了一个插入引导件94,以引导第一光盘3a而使其插入到盘片容器11a中。两个弹性挠曲件93横穿防脱出件92设置以将防脱出件92连接到开口壁11上。当第一光盘3a插入时,弹性挠曲件93将向盘片容器的外侧移动,且防脱出件92将会向插入/取出开口2a的周边移动,这样就能将第一光盘3a放置到盘片容器11a中。
如图28所示,当插入引导件94被所插入的第一光盘3a的周边挤压时,弹性挠曲件93移动,防脱出件92克服弹性挠曲件93的弹力而临时向插入/取出开口2a的周边移动。这样,第一光盘3a就可容纳到盘片容器11a中。
应当指出的是:如果光盘3a或3c被反复地插入到盘盒1中、或从盘盒1中取出,则其信号记录表面就可能会沾污和/或损坏。为了防止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由于反复插入和取出而被沾污和/或损坏,理想的是:光盘3a或3c一旦置入盘片容器11a中就不易于从盘盒1中取出。为此目的,至少防止第一光盘3a脱出的防脱出机构91如下构成。也就是说,其端顶带有锥度而作为插入引导件94,而其用于挡住第一光盘3a的表面则形成为与光盘3a平行的平面,从而,一旦第一光盘3a被容纳在盘片容器11a中之后,防脱出件92就不易于克服弹性挠曲件93的弹力作用而向插入/取出开口2a的周边移动,因而,第一光盘3a不易于从盘片容器11a中取出。
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已经针对设置有三个防脱出机构91的实施例子以描述,但防脱出机构91也可以仅设置在一个位置处,或者设置在多个位置上,以更为可靠地防止光盘3a脱出。
用于容纳在盘片容器11a中的第一光盘3a的防脱出机构也可采用图29到图31的形式。如图所示,总体上用附图标记101指代的防脱出机构围绕插入/取出开口2a周围设置在三个位置处。每个防脱出机构101包括:一接纳器102,其形成在插入/取出开口2a的侧壁上;以及一防脱出部件103,其容纳在接纳器102中。
防脱出部件103由防脱出件104、弹性挠曲件105、以及一操纵件106构成的,防脱出件104卡住保持在盘片容器的第一盘片保持器11b中的第一光盘3a的周边,并由此防止第一光盘3a从盘片容器11a中脱出,弹性挠曲件105限制防脱出部件103的移动,而操纵件106操纵防脱出部件103。弹性挠曲件105形成为可向内弹性移动,且每个弹性挠曲件105具有设置在其自由端上的接合部分107。
容纳防脱出部件103的接纳器102形成为如此尺寸,使得防脱出件104突伸向插入/取出开口2a,并可以在防脱出位置和盘片插入/取出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防脱出位置上,防脱出件可卡住保持在盘片容器11a的第一盘片保持器11b中的第一光盘3a的周边,而在盘片插入/取出位置上,防脱出件104从插入/取出开口2a退回,从而可插入或取出第一光盘3a。容纳在接纳器102中的防脱出件103使其操纵件106通过上壳板6上形成的一访问开口108而暴露于外界。每个弹性挠曲件105的接合部分107可选择性地接合到接纳器102内形成的第一接合凹面109或第二接合凹面110上。在第一接合凹面109和第二接合凹面110之间设置了一个突起111,当接合部分107越过该突起111时,会发出卡嗒声。
在防脱出机构101中,当第一光盘3a插入到盘盒1中、或从盘盒1中取出时,通过访问开口108暴露于外界的操纵件106向插入/取出开口2a的侧壁移动,用来将接合部分107接合到第二接合凹面110中。这样,防脱出部件103就被保持在了插入/取出位置上,在该位置上,防脱出件104从插入/取出开口2a处退回,从而可插入或取出光盘3a。也就是说,第一光盘3a可被插入到盘盒1中、或从盘盒1中取出。一旦光盘3a被插入到盘盒1、或从盘盒中取出之后,当通过访问开口108暴露于外界的操纵件106向插入/取出开口2a移动时,接合部分107就会从第二接合凹面110移动向第一接合凹面109。在越过突起111时,接合部分107将会发出卡嗒声。如果接合部分107被接合到第一接合凹面109中,则防脱出部件103就被保持在防脱出位置上,在该位置上,防脱出件104突伸向插入/取出开口2a。
在防脱出机构101设置于多个位置上的情况下,即使某个防脱出部件103错误地移动到插入/取出位置,其余的防脱出部件103也将保持在各自的防脱出位置上,从而可防止第一光盘3a错误地从盘片容器11a中脱出。
盘盒1在盒体2上可设置一顶盖,其遮盖盘片插入/取出开口2a,以防止容纳在盘片容器11a中的第一、或第二光盘3a、3c脱出。更具体来讲,如图32和图33所示,盒体2的上壳板6上安装有顶盖116。顶盖116形成为具有与插入/取出开口2a基本相同的尺寸,并沿其周边设置有升高壁117。该顶盖116可绕盒体2后侧上设置的枢轴118转动,并因而其被可枢转地设置在盒体2上。当顶盖116盖住插入/取出开口2a时,开口壁11和升高壁117相互重叠,从而诸如灰尘等任何异物不会轻易进入到盘片容器11a中。顶盖116可设计为在敞开插入/取出开口2a的方向上受施力装置,如弹簧作用。由于顶盖116遮盖着插入/取出开口2a,所以,就可防止光盘3a或3c在被容纳在盘片容器11a中之后从其中脱出。
需要指出的是:顶盖116可以具有一窗口134,通过该窗口可对盘片容器11a中的光盘3a或3c进行观察。另外,还可在顶盖116上设置一标记135,其例如是一箭头,以指示盘盒1插入到记录器/播放器70中的方向。
如图32到图35,盘盒1具有锁止机构121,以将顶盖116保持在它遮挡插入/取出开口2a的位置上。锁止机构121环绕插入/取出开口2a设置在两个位置处。每个锁止机构121包括一接纳器122和一操纵部件123,接纳器122形成在插入/取出开口2a的侧壁上,而操纵部件123安装在接纳器122中,用于开启和闭合顶盖116。
顶盖操纵部件123由搭片(tab)124、锁止顶盖116的第一弹性挠曲件125、以及用于将操纵部件123保持在预定位置上的第二弹性挠曲件126构成,其中搭片124可由用户操纵。
搭片124通过上壳板6顶面上形成的基本为矩形的访问开口而暴露于外界。另外,第一弹性挠曲件125在其端部上形成有一锁止部分129,其接合到顶盖116升高壁117上形成的接合孔128中。并且,第二弹性挠曲件126在其端部上形成有接合部分130。该接合部分130可选择性地接合到第一接合凹面131和一第二接合凹面132中,其中,第一接合凹面131用于将设置在接纳器122中的操纵部件123保持在锁止位置上,在该位置上,锁止部分129接合到接合孔128中,而第二接合凹面132则用于将操纵部件123保持在解锁位置上,在该位置上,已解脱顶盖116的锁止部分129未接合到接合孔128中。在第一接合凹面131和第二接合凹面132之间,设置有一个突起133,当其被接合部分130越过时会发出卡嗒声。
如图35所示,在顶盖116锁止以遮挡插入/取出开口2a时,第一弹性挠曲件125的锁止部分129就会接合到顶盖116升高壁117的接合孔128中,同时第二弹性挠曲件126的接合部分130接合到第一接合凹面131中,以将操纵部件123保持在锁止状态上。当通过访问开口127暴露于外界的搭片124沿图35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以便解脱顶盖116时,接合部分130克服第二弹性挠曲件126的弹力而越过突起133,并接合到第二接合凹面132中,同时,第一弹性挠曲件125向搭片124移动,且锁止部分129与接合孔128脱离。此时,接合部分130越过突起133而发出卡嗒声。这样,用户就可知道操纵部件123已经从一个位置移动到了另一位置。
锁止机构121可设置在多个位置处,从而即使某个操纵部件123被从锁止位置错误地移动到解锁位置,其它的操纵部件123仍然保持在各自的锁止位置上,以此来防止顶盖116错误地敞开插入/取出开口2a,从而光盘3a或3c不会从盘片容器11a中脱出。在访问开口127附近,例如可设置一标记136,其可指示操纵部件123用于锁止顶盖116的移动方向。操纵部件123的移动方向也可以与图示的方向相反。
在上述实施例中,开口24形成为从前方向盒体2的中央延伸。但是,本发明也适于采用图36到图38中盘盒140。盘盒140其中形成有一开口141,该开口从其前侧大致平行于插入到延伸到记录器/播放器70中的方向延伸到后侧。更具体来讲,开口141形成在在盘盒1的底部上,形状基本上是矩形,并从前中部的附近延伸到后中部附近。开口141的前部和后部被用作读/写开口141a和141b,光学拾取器可伸入到这两个读/写开口中,而开口141的中央部分被用作一驱动开口141c,盘片驱动机构可伸入到该驱动开口中。盘盒140中设置有一内转子142,该内转子内形成一个与开口141对应的开口143,且其径向尺寸与开口141的尺寸基本相同。在靠近其中央的位置出,开口143具有用于保持第二光盘3c的开口144。应当指出的是:该盘盒140其它部分的结构与上述的盘盒1是相同的,因而将不对此作详细的描述。还应当指出的:该盘盒140中与上述盘盒1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进行标示。
盘盒140在其中形成盘片容器11a,标准尺寸的第一光盘3a或直径小于第一光盘3a的第二光盘3c可通过上壳板6上形成的插入/取出开口2a插入到所述盘片容器11a中。经插入/取出开口2a置入到的盘片容器11a中的第一光盘3a将会被第一盘片保持器11b可转动地保持,第一盘片保持器由内转子142的其中形成开口143和144的主侧面和开口壁11限定。更具体来讲,第一盘片保持器11b将第一盘片3a支撑在其形成有开口143和144的主侧面上,并利用开口壁11保持光盘,使其不会水平晃动。
经插入/取出开口2a容纳到盘片容器11a中的第二光盘3a可转动地保持在第二盘片保持器11c中,第二盘片保持器由形成在内转子142主侧面上的开口144的侧壁与活门元件5a和5b限定。更具体来讲,第二盘片保持器11c将第二盘片3a支撑在活门元件5a和5b上,并利用开口144的侧壁保持光盘,使其不会水平晃动,其中,活门元件5a和5b通过内转子142上的开口144暴露于外界。
在装入到记录器/播放器中的盘盒140中,活门元件5a和5b由记录器/播放器的活门释放机构打开,从而开口141打开而光盘3a和3c暴露向外界。然后,光盘3a或3c被通过开口141c进入盘盒1中的记录器/播放器中的盘片驱动机构夹住,且被转动。另外,光学拾取器进入开口141a或141b中。光学拾取器向光盘3a或3c发射一光束,以将信息信号写到光盘3a或3c上。其向光盘3a或3c发射光线。通过探测从光盘3a或3c信号记录表面反射的返回光线,光学拾取器可从光盘3a或3c上读出信息信号。由于盘盒140允许使用两个用于写入和读取信息信号的光学拾取器,所以可缩短对信息信号执行读写的时间。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盘盒的一种改型形式,其具有形成内转子4上的开口44a,并限定了其中保持第二光盘3c的第二盘片保持器11c。但是,内转子4也可以具有由凹面限定的第二盘片保持器11c。更具体来讲,如图39所示,内转子4在其上壳板6一侧的主侧面上形成一第二盘片保持器150,该保持器由大致圆形的凹面限定,用于保持第二光盘3c。限定第二盘片保持器150的凹面形成为尺寸略大于第二光盘3c的尺寸,从而能平顺地插入、或取出第二光盘3c。应当指出的是:该盘盒中内转子4的其余结构与上述内转子4完全相同,因而不再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40和图41所示,带有上述内转子4的盘盒140在盒体2中限定盘片容器11a,该容器11a通过上壳板6上的插入/取出开口2a接纳标准尺寸的第一光盘3a、或直径小于第一光盘3a的第二光盘3c。盘片容器11a中形成有保持第一光盘3a的第一盘片保持器11b和保持第二光盘3c的第二盘片保持器,第一、第二盘片保持器11b、150相互同心。第一盘片保持器11b由内转子4除开口44和44a之外的主侧面和开口壁11限定,而第二盘片保持器150则由位于上壳板6一侧的、形成在内转子4上的凹面限定。
如图40所示,经插入/取出开口2a安放在盘片容器11a中的第一光盘3a可转动地保持在第一盘片保持器11b中,第一盘片保持器11b由内转子4的其中形成开口44a的主侧面与开口壁11限定。更具体来讲,第一盘片保持器11b将第一光盘3a支撑在内转子4其中形成开口44a的主侧面上,并有开口壁11保持而不会水平晃动。
如图41所示,经插入/取出开口2a置入到盘片容器11a中的第二光盘3a被第二盘片保持器150可转动地保持着,第二盘片保持器是由形成在内转子4主侧面上的凹面限定。更具体来讲,第二盘片保持器150将第二盘片3a支撑在其底部上,并利用凹面的侧壁保持光盘,使其不会水平晃动。
需要指出的是:内转子4可以环绕限定第二盘片保持器150的凹面设置如图26到28所示的防脱出机构91或如图29到图31所示防脱出机构101,用于防止保持在第二光盘保持器150中的光盘3c脱出。在如图32到图35所示那样设置有顶盖116和锁止机构121的情况下,可防止保持在第一盘片保持器11b中的第一光盘3a、以及保持在第二盘片保持器150中的第二光盘脱出。
根据本发明,内转子4可用于上述的盘盒140中。
上述的盘盒1和140设计成可选择性地保持直径互不相同的第一光盘3a和第二光盘3c。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盘盒也可被设计成仅能封装小直径的第二光盘3c。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盘盒,该盘盒仅能封装第二光盘3c,且可被装入到上述的记录器/播放器70中。这种类型的盘盒总体上用附图标记200标示。盘盒200与上述盘盒1和140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标示,并略去详细的介绍。该盘盒200仅使用形成在盘片容器11a中的第二光盘保持器11c,该保持器是由盒体2的开口壁11和内转子4的主侧面限定。也就是说,该第二光盘保持器11c是由形成在内转子4主侧面上的开口44a与设置成遮盖开口44a的活门元件5a、5b限定。盘盒200并不期望使用第一盘片保持器11b来保持任何光盘,因而,第一盘片保持器可用于除保持光盘之外的其它目的。例如,可围绕内转子4的开口44a设置防脱出机构,用于防止保持在第二光盘保持器11c上的第二光盘3c脱出。
下面将对封装第二光盘3c、且能将光盘3c装入到记录器/播放器70中的盘盒200进行描述。
主要用于封装第二光盘3c的盘盒200基本上类似于用来选择性地封装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光盘3a和3c的盘盒1。因而,盘盒200中与盘盒1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指代,并略去详细介绍。
盘盒200设置有防脱出机构191,以防止保持在第二光盘保持器11c中的小直径第二光盘3c脱出。
如图42所示,防脱出机构191围绕限定第二盘片保持器11b的内转子4上的开口44a设置。防脱出机构191环绕插入/取出开口2a设置在三个位置处。如图43所示,每个防脱出机构191形成为与内转子4的主侧面为一体,这样就可防止部件数目的增多。每个防脱出机构191包括:一防脱出件192,以防止保持在第二光盘保持器11c中的第二光盘3c脱出;以及可弹性挠曲元件193,它们将防脱出件192与内转子4的主侧面相互连接。防脱出件192设置成突伸向插入/取出开口2a,以便于卡住保持在第二盘片保持器11c中的第二光盘3c的周边。防脱出件192顶端带有锥度,并在顶端上设置一个插入引导件194,以引导第二光盘3c而使其可被插入到第二盘片保持器11c中。横穿防脱出件192设置有可弹性挠曲元件193,其将防脱出件192连接到内转子4的主侧面上。当插入第二光盘3c时,弹性挠曲件193向第二盘片保持器11c的外侧移动,同时防脱出件192向开口44a的外侧移动,这样就能将第二光盘3c插入到开口44a中。
如图44所示,当插入引导件194被所插入的第二光盘3c的周边挤压时,弹性挠曲件193移动,且防脱出件192克服弹性挠曲件193的弹力而临时向第二盘片保持器11c的外侧移动。这样,第二光盘3c就可被保持在第二盘片保持器11c中。
应当指出的是:如果第二光盘3c反复地插入到盘盒200中、或从盘盒200中取出,则其信号记录表面就可能会沾污和/或损坏。为了防止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由于这种反复插入和取出而被沾污和/或损坏,理想的是,第二光盘3c一旦被置入到第二盘片保持器11c中之后,就不易于从盘盒200中取出。为此目的,至少防止第二光盘3c脱出的防脱出机构191如下构成:也就是说,其顶端带锥度而作为插入引导件194,而其用于挡住第二光盘3c的表面则是与光盘3c平行的平面,从而,一旦第二光盘3c被容纳在盘片容器11a的第二盘片保持器11c中之后,防脱出件192就不易于克服可弹性挠曲元件193的弹力而向第二盘片保持器11c的周边移动,因而,第二光盘3c不易从第二盘片保持器11c中取出。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已经针对设置有三个防脱出机构191的实施例加以描述,但防脱出机构191也可仅设置在一个位置上,或者设置在多个位置上,以更为可靠地防止第二光盘3c脱出。
用于容纳在第二盘片保持器11c中的第二光盘3c的防脱出机构也可采用图45到图47的形式。如图所示,总体上用附图标记201指代的防脱出机构围绕第二盘片保持器11c周围设置在三个位置处。每个防脱出机构201包括:一接纳器202,其形成在开口44a的侧壁上;以及一防脱出部件203,其被收容在接纳器202中。
防脱出部件203由防脱出件204、弹性挠曲件205、以及操纵件206构成,防脱出件204卡住保持在第二盘片保持器11c中的第二光盘3c的周边,并由此防止第二光盘3c从第二盘片保持器11c中脱出,弹性挠曲件205用于限制防脱出部件203的移动,而操纵件206用于操纵防脱出部件203。弹性挠曲件205形成为可向内弹性地移动,且每个弹性挠曲件205在其自由端设置有接合部分207。
容纳防脱出部件203的接纳器202形成为如此尺寸,使得防脱出件204突伸向第二盘片保持器11c,并可以在防脱出位置和盘片插入/取出位置之间移动,在防脱出位置上,防脱出件可卡住保持在第二盘片保持器11c的第二光盘3c的周边,而在盘片插入/取出位置上,防脱出件204则从第二盘片保持器11c退回,从而可插入或取出第二光盘3c。容放在接纳器202中的防脱出件203使其操纵件206通过形成内转子4主侧面上的访问开口208而暴露于外界。每个弹性挠曲件205的接合部分207可选择性地接合到接纳器202中形成的第一接合凹面209或第二接合凹面210中。在第一接合凹面209和第二接合凹面210之间,设置一个突起211,当接合部分207越过该突起211时,会发出卡嗒声。
在防脱出机构201中,当第二光盘3c被插入到盘盒200中、或从盘盒200中取出时,通过访问开口208而暴露于外界的操纵件206向第二盘片保持器11c的侧壁移动,以使得接合部分207接合到第二接合凹面210中。这样,防脱出部件203就被保持在了插入/取出位置上,在该位置上,防脱出件204从第二盘片保持器11c处退回,从而可插入或取出第二光盘3c。也就是说,第二光盘3c可被插入到盘盒200中、或从盘盒200中取出。一旦第二光盘3c被插入到盘盒200之后,当通过访问开口208暴露于外界的操纵件206向插入/取出开口2a移动时,接合部分207就会从第二接合凹面210移动向第一接合凹面209。当越过突起211时,接合部分207将会发出卡嗒声。如果接合部分207被接合到第一接合凹面209中,则防脱出部件203就被保持在防脱出位置上,在该位置上,防脱出件204突伸向第二盘片保持器11c。在防脱出机构201设置于多个位置的情况下,即使某个防脱出部件203被错误地移动到插入/取出位置,其余的防脱出部件203也将保持在各自的防脱出位置上,从而可防止第二光盘3c错误地从第二盘片保持器11c中脱出。
盘盒200也可以在其盒体2上设置一顶盖,其遮盖着盘片插入/取出开口2a,以防止容纳在第二盘片保持器11c中的第二光盘3c脱出。
本发明已经参照用于封装光盘的盘盒实施例加以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光盘,而是广泛地适用于各种能对任何其它的裸露信息记录介质装入到一盒式盘专用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的盘盒,其中的裸露记录介质也就是指通常使用的信息记录介质,其未封装在任何盘盒等结构中。
在上文中,参照附图,针对作为示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对本发明作了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不悖离本发明保护范围和设计思想的前提下,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改型和备选设计结构,其中,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盘盒具有形成在上壳板主侧面内的插入/取出开口,直径不同的第一、第二记录介质可通过所述插入/取出开口自由地插入到盒体中、或从盒体中取出;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在该保持器中;以及第二记录介质保持器,第二记录介质保持在该保持器中。具有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上保持的第一记录介质、或第二记录介质上保持的第二记录介质的盘盒可被装入到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以便于将信息信号写到第一或第二记录介质上、以及从第一或第二记录介质上读出信息信号。由于在根据本发明的盘盒中,包含活门元件等结构与记录介质盒式盘(其中预装了记录介质)相同,所以该盘盒可被装入到专用于这种记录介质盒式盘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盘盒与记录介质盒式盘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因而,可用制造记录介质盒式盘的同一生产线来制造该盘盒,其中,对于记录介质盒式盘,记录介质一旦被封装之后就不可更换了。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封装第一记录介质和直径不同于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二记录个质中任一种的盘盒,该盘盒包括:
盒体,其由相互对接的上壳板和下壳板构成,上壳板在其主侧面形成有插入/取出开口,该开口稍微大于第一记录介质,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可通过此开口被插入和/或取出,而下壳板中形成有第一开口;
中间壳板,其具有通过盒体上壳板上的插入/取出开口而暴露于外界的主侧面,并与插入/取出开口一同限定一记录介质容器,该容器选择性地接纳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中间壳板中形成有第二开口,该开口与盒体下壳板中的第一开口相对应,中间壳板可转动地容纳在盒体中;以及
一对活门元件,它们在下壳板一侧安装到中间壳板上,当中间壳板转动而直到第一、第二开口相互对齐时,这对活门元件打开第一、第二开口;
所述记录介质容器包括: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第一记录介质被可转动地保持在该保持器中;第二记录介质保持器,第二记录介质被可转动地保持在该保持器中,第一、第二记录介质保持器彼此同心地设置,
其中,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形成于中间壳板的主侧面;并且第二记录介质保持器形成于低于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的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其中,第二记录介质保持器由直径略大于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三开口限定,设置在中间壳板主侧面上的活门元件通过该第三开口而暴露于外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其中,第二记录介质保持器由形成在中间壳板的主侧面的凹面限定,该凹面直径略大于第二记录介质,且其深度小于其所环绕的记录介质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其中,防脱出机构围绕上壳板的插入/取出开口设置,用于防止容纳在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中的第一记录介质脱出;
每个防脱出机构由防脱出件和可弹性挠曲元件构成,该防脱出件防止保持在第一光盘保持器中的第一光盘脱出,而可弹性挠曲元件与防脱出件相接触并一体形成,并可在记录介质容器的径向上弹性移动;在防脱出件上形成插入引导件,以对插入到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的第一记录介质进行引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盒,其中,防脱出机构围绕插入/取出开口设置在多个位置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其中,防脱出机构围绕上壳板的插入/取出开口设置在多个位置处,以防止容纳在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中的第一记录介质脱出;
每个防脱出机构包括防脱出部件,用于防止保持在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中的第一记录介质脱出,该防脱出部件容纳在接纳器中,接纳器形成在上壳板插入/取出开口的侧壁中;
防脱出部件包括防脱出件以防止保持在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上的第一记录介质脱出;弹性挠曲件,每个弹性挠曲件在其一端形成有接合部分;以及操纵件,其在防脱出位置和接近位置之间移动防脱出件,在防脱出位置上,防脱出机构可防止保持在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器上的第一记录介质脱出,而在接近位置上,第一记录介质则可被插入和/或取出;以及
接纳器包括第一接合凹面,当防脱出件保持在防脱出位置上时,所述接合部分接合到该第一接合凹面中;第二接合凹面,当防脱出件保持在接近位置上时,所述接合部分接合到第二接合凹面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盒,其中,围绕上壳板插入/取出开口设置多个防脱出机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其中,盒体上设置有一顶盖,其敞开或遮盖插入/取出开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盒,还包括锁止机构,用于将顶盖锁止在顶盖遮盖插入/取出开口的位置处;
其中,在上壳板的插入/取出开口的侧壁那形成一接纳器,而具有顶盖操纵部件的锁止机构设置在该接纳器中;
顶盖操纵部件包括第一可弹性挠曲元件,在其一端设置有锁止部分,该锁止部分与顶盖上的接合元件相接合;第二可弹性挠曲元件,在其一端设置有接合部分;以及操纵部分,该操纵部分将顶盖操纵部件在锁止位置和解脱位置之间移动,在锁止位置上,锁止部分接合到接合元件上,在解脱位置上,锁止部分与接合元件脱开;以及
接纳器包括第一接合凹面,当顶盖操纵部件保持在锁止位置上时,所述接合部分接合在该第一接合凹面中;以及第二接合凹面,当顶盖操纵部件保持在解脱位置上时,所述接合部分接合在该第二接合凹面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盘盒,其中,所述锁止机构围绕插入/取出开口设置在多个位置处。
11.一种用于直径小于标准尺寸的记录介质的盘盒,该盘盒包括:
盒体,其由相互对接的上壳板和下壳板构成,上壳板在其主侧面形成有插入/取出开口,该开口至少大于小直径记录介质,且小直径记录介质经此开口可插入和/或取出,下壳板上形成有第一开口;
中间壳板,其具有通过上壳板的插入/取出开口而敞露于外界的主侧面,其主侧面形成有第二开口,该开口与下壳板的第一开口相对应,且中间壳板可转动容纳在盒体中;以及
一对活门元件,它们在下壳板侧安装到中间壳板上,当中间壳板转动直到使第一、第二开口相互对齐时,活门元件将第一、第二开口敞开;
在中间壳板的主侧面上形成有记录介质保持器,小直径记录介质可转动地保持在该保持器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盒,其中,记录介质保持器由第三开口限定,设置在中间壳板主侧面上的活门元件可通过该第三开口暴露于外界。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盒,其中,记录介质保持器由凹面限定,该凹面形成在中间壳板的主侧面,且直径略大于小直径记录介质。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盒,其中,防脱出机构围绕插入/取出开口设置,用于防止保持在记录介质保持器中的小直径记录介质脱出;
每个防脱出机构由防脱出件和可弹性挠曲件构成,该防脱出件防止被保持在记录介质保持器上的小直径记录介质脱出,可弹性挠曲件与防脱出件相接触并一体形成,并可在记录介质容器的径向上弹性移动,在防脱出件上形成插入引导件,插入引导件可对插入记录介质保持器的小直径记录介质进行引导。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盒,其中,防脱出机构围绕插入/取出开口设置在多个位置处。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盒,其中,防脱出机构围绕记录介质保持器设置,以防止保持在记录介质保持器中的小直径记录介质脱出;
防脱出机构包括一防脱出部件,其设置在中间壳板上,用以防止保持在记录介质保持器中的小直径记录介质脱出;
防脱出部件包括防脱出件,用以防止保持在记录介质保持器上的小直径记录介质脱出;弹性挠曲件,每个弹性挠曲件在其一端具有接合部分;以及操纵件,其在防脱出位置和接近位置之间移动该防脱出件,其中在防脱出位置,可防止保持在记录介质保持器上的小直径记录介质脱出,而在接近位置,小直径记录介质可被插入和/或取出;以及
当防脱出部件保持在防脱出位置上时,所述接合部分接合到中间壳板上形成的第一接合凹面中;而当防脱出部件保持在接近位置上时,所述接合部分接合到也在中间壳板上形成的第二接合凹面中。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盘盒,其中,围绕记录介质保持器设置多个防脱出机构。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盒,其中,盒体设置有顶盖,其敞开或遮盖插入/取出开口。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盘盒,还包括锁止机构,用于将顶盖锁止在顶盖遮盖插入/取出开口的位置处;
在上壳板上插入/取出开口的侧壁中形成一接纳器,具有顶盖操纵部件的锁止机构设置在该接纳器内;
顶盖操纵部件包括第一可弹性挠曲元件,在其一端设置有锁止部分,该锁止部分与顶盖上的接合元件相接合;第二可弹性挠曲元件,在其一端设置有接合部分;以及操纵部分,其在锁止位置和解脱位置之间移动顶盖操纵部件,其中,在锁止位置,锁止部分接合到接合元件上,而在解脱位置上,锁止部分与接合元件脱开;并且
接纳器包括第一接合凹面,当顶盖操纵部件保持在锁止位置时,所述接合部分与该第一接合凹面相接合;以及第二接合凹面,当顶盖操纵部件保持在解锁位置上时,所述接合部分与该第二接合凹面相接合。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盘盒,其中,所述锁止机构围绕插入/取出开口设置在多个位置处。
CNB028034619A 2001-11-05 2002-10-31 用于封装记录介质的盘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38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9968/2001 2001-11-05
JP339969/01 2001-11-05
JP2001339969A JP3767461B2 (ja) 2001-11-05 2001-11-05 カートリッジ
JP339969/2001 2001-11-05
JP339968/01 2001-11-05
JP2001339968A JP3809795B2 (ja) 2001-11-05 2001-11-05 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4831A CN1484831A (zh) 2004-03-24
CN1253889C true CN1253889C (zh) 2006-04-26

Family

ID=26624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346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3889C (zh) 2001-11-05 2002-10-31 用于封装记录介质的盘盒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874159B2 (zh)
EP (1) EP1443513B1 (zh)
KR (1) KR100917484B1 (zh)
CN (1) CN1253889C (zh)
AT (1) ATE385030T1 (zh)
CA (1) CA2432083A1 (zh)
DE (1) DE60224819T2 (zh)
TW (1) TWI226046B (zh)
WO (1) WO20030410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91906B2 (ja) * 2002-03-08 2007-03-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KR100699644B1 (ko) * 2003-04-09 2007-03-23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디스크 카트리지, 데이터 저장 매체 및 디스크 드라이브
EP1492111B1 (en) * 2003-06-23 2006-12-20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cartridge
US7210156B2 (en) * 2003-08-28 2007-04-24 Sony Corporation Disk cartridge
JP4089559B2 (ja) * 2003-08-28 2008-05-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089561B2 (ja) * 2003-08-28 2008-05-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322386A (ja) * 2004-04-05 2005-11-17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WO2006123600A1 (ja) * 2005-05-20 2006-11-23 Tdk Corporation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US10182203B2 (en) 2007-05-15 2019-01-15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 DVD player with external connection for increased functionality
US8594484B2 (en) * 2007-05-15 2013-11-26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 DVD player with external connection for increased functionality
JP4784615B2 (ja) * 2008-02-29 2011-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1397A (en) 1983-07-28 1984-09-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Magnetic disk cartridge
US6044058A (en) * 1993-08-24 2000-03-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aptor cartridge for mounting a second disk in a device designed to mount a first-disk cartridge
TW396334B (en) * 1996-07-12 2000-07-01 Sony Corp Disk tray and tray allocation box
KR100261474B1 (ko) * 1997-12-31 2000-07-01 윤종용 크기가 다른 광 자기 디스크 수납용 카트리지
JP2000113630A (ja) * 1998-10-05 2000-04-21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260153A (ja) * 1999-03-05 2000-09-22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ケース及び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256752A (ja) * 2000-03-09 2001-09-21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296683B2 (ja) 2000-03-31 2009-07-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TW522385B (en) * 2000-05-17 2003-03-01 Sony Corp Disk cartridge
JP3405983B1 (ja) * 2001-01-12 2003-05-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405982B1 (ja) * 2001-01-12 2003-05-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395977B1 (ja) * 2001-01-12 2003-04-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228948A (ja) * 2001-01-12 2003-08-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776383B2 (ja) * 2001-07-06 2006-05-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317421A (ja) * 2002-04-24 2003-11-07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152444A (ja) * 2002-10-31 2004-05-27 Toshiba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62423A (ko) 2004-07-07
EP1443513A4 (en) 2005-11-02
WO2003041075A1 (fr) 2003-05-15
TW200300249A (en) 2003-05-16
CN1484831A (zh) 2004-03-24
DE60224819T2 (de) 2009-01-22
EP1443513B1 (en) 2008-01-23
US6874159B2 (en) 2005-03-29
EP1443513A1 (en) 2004-08-04
ATE385030T1 (de) 2008-02-15
DE60224819D1 (de) 2008-03-13
KR100917484B1 (ko) 2009-09-16
CA2432083A1 (en) 2003-05-15
US20040047191A1 (en) 2004-03-11
TWI226046B (en) 2005-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146C (zh) 盘盒
CN1171218C (zh) 盒式盘
CN1253889C (zh) 用于封装记录介质的盘盒
CN1292437C (zh) 盒式盘、盒式盘的模制件和盒式盘内壳的制作方法
CN1667730A (zh) 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
CN1082228C (zh) 盘盒
CN1251229C (zh) 用于可更换地封装记录介质的盒
CN1211793C (zh) 盘驱动装置
CN1658309A (zh) 记录介质安装装置
CN1297988C (zh) 盘盒、盘记录介质装置和盘记录和/或重放设备
CN1855265A (zh) 盘驱动设备和电子装置
CN1088236C (zh) 光盘和盘盒
CN1832011A (zh) 盘片记录和/或回放设备
CN1992019A (zh) 盘驱动器
CN1190792C (zh) 存储媒体磁带盒
CN1085375C (zh) 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154993C (zh)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CN1317711C (zh) 盘盒
CN1224033C (zh) 盘驱动装置
CN1239572A (zh) 盘形记录介质的盘盒
CN1237542C (zh) 盘盒、盘片记录介质装置和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339779A (zh)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和记录介质盘盒支架
CN1296935C (zh) 盒式记录介质
CN1838298A (zh) 盒式盘
CN1325113A (zh) 盒式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26

Termination date: 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