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1229C - 用于可更换地封装记录介质的盒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可更换地封装记录介质的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51229C CN1251229C CNB028037308A CN02803730A CN1251229C CN 1251229 C CN1251229 C CN 1251229C CN B028037308 A CNB028037308 A CN B028037308A CN 02803730 A CN02803730 A CN 02803730A CN 1251229 C CN1251229 C CN 125122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dish
- box
- parts
- ta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30040373 Paraformaldehyde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76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ECAHXYUAAWDEL-UHFFFAOYSA-N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N.C=CC1=CC=CC=C1 XECAHXYUAAWDE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22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75 dy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2 phase chang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8—Shutt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17—Containers with interchangeable record carrier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Packaging For Recording Disks (AREA)
- Hydrogenated Pyridine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Unwinding Webs (AREA)
- Automatic Tape Cassette Changers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可更换地装入盘的盒,包括:盒体(2),该盒体有形成于它的底部的写/读开口(24);内部旋转体(4),该内部旋转体(4)可旋转地接收于盒体(2)内,并在其中形成有与开口(24)相对应的开口(44);以及一对遮挡板部件,该对遮挡板部件在内部旋转体(4)旋转时打开开口(24、44),直到该开口(24、44)彼此对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盒,它用于可更换地封装一个作为不同直径的信息信号记录介质的所需盘,并能够将装于其中的记录介质装载到专用于盘盒(disc catridge)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内。
背景技术
当作为信息信号记录介质的光盘有粘在它的信息记录表面上的外来物例如灰尘、指印等时,可能无法正确记录或重现信息信号。因此,该类型的光盘通常封装在盒体中,用作盘盒,例如,光盘可旋转地封装具有写/读开口的盒体中。该盒体中有遮挡板部件,以便覆盖和打开该写/读开口。具有遮挡板部件的盘盒在它不用于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时通过该遮挡板部件覆盖开口,以便保护装在盒体内的光盘。当盘盒装于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时,遮挡板部件通过在该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的遮挡板释放机构而移动,以便打开写/读开口。
其中,光盘包括采用与预封装在盘盒的光盘相同的记录格式的光盘,它可以裸装(即并未封装于盒内)装载到专用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以便进行信息信号的写或读。
不过,在封装于盘盒中的一个光盘装载到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且未封装于盒中的另一光盘装载到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的情况下,即使这两个光盘采用相同的记录格式,也不能通过共同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来将信息信号写入这两个光盘或从这两个光盘中读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盒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该盒用于可取出地装载盘,且该盒能够在它自身中封装通常裸装使用(在不封装于盒或类似物中的情况下使用)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而装载到专用于其中封装记录介质的盘盒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盒,该盒的装配步骤通常能够与盘盒的盒的装配步骤相同,并能够很容易地装配,且能够可取出地封装盘。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盒,该盒能够防止装于盘接收座(discreceptacle)中的盘脱出,且该盒能够可取出地封装盘,并保护该盘。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盒,该盒能够通过使盘并不容易插入或取出而防止已经封装该盒中的盘在它的信号记录表面处受到污染和/或损害。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本发明的盒来实现,该盒包括:
盒体,该盒体包括:上部壳体,该上部壳体有形成于它的主侧面中的盘插入/取出开口;以及下部壳体,该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彼此邻接,以便限定盘接收座,盘可旋转地装在该盘接收座中,下部壳体中形成有第一开口,通过该第一开口,装于盘接收座中的盘至少部分暴露于外;
中间壳体,该中间壳体可旋转地布置在盒体中,以便通过它的主侧面来限定盘接收座的底部,该中间壳体的主侧面通过在上部壳体中的插入/取出开口而暴露于外,该中间壳体在其主侧面上形成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盒体的下部壳体中的第一开口相对应,且该中间壳体可旋转地接收于盒体内;以及
一对遮挡板部件,该对遮挡板部件在中间壳体旋转时打开第一和第二开口,直到该第一和第二开口彼此对齐。
本发明的上述盒使用户能够通过插入/取出开口而将合适的盘装入盘接收座中,且该盒装入记录器和/或播放器内。因为盒形成为具有与盘盒类似的、包括遮挡板部件的结构,除了在上部壳体中形成插入/取出开口,因此它可以装入专用于盒式记录介质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
本发明的上述盒可以有防盘脱出机构,该防盘脱出机构围绕插入/取出开口布置,以防止装入盘接收座中的盘通过插入/取出开口而脱出。例如,各防盘脱出机构包括:插入引导件,用于引导盘插入盘接收座中;以及防脱出件,用于防止盘在装入盘接收座后脱出。防脱出件成一体地与弹性件形成接触,该弹性件可沿盘接收座的径向弹性移动。防盘脱出机构可以布置在围绕插入/取出开口的多个位置处,以便确实将盘保持在盘接收座中。
在本发明的上述盒中的防盘脱出机构可以如下所述。也就是,每个防盘脱出机构包括防脱出部件,该防脱出部件接收于在上部壳体的插入/取出开口的壁上形成的接收部中,以防止装入盘接收座中的盘脱出。防脱出部件包括:弹性件,各弹性件有在它的一端形成的接合部;以及操作件,该操作件用于使防脱出件在防脱出位置和进入位置之间移动,在该防脱出位置处,防盘脱出机构可以防止装于盘接收座中的盘(脱出),而在该进入位置,盘可以进行插入和/或取出。因此,接收部包括:第一接合凹部,当防盘脱出机构使防脱出部件保持在防脱出位置时,接合部接合于该第一接合凹部;以及第二接合凹部,当防盘脱出机构使防脱出部件保持在进入位置时,接合部接合于该第二接合凹部。可以在多处设置有该防盘脱出机构,以便防止由于错误操作而使盘从盘接收座中脱出。
而且,本发明的上述盒可以设置有作为防盘脱出机构的盖体以便打开和覆盖插入/取出开口。还有,盒可以设置有锁定机构,以便将该盖体锁定在关闭位置。锁定机构有盖体操作部件,该盖体操作部件布置在形成于上部壳体的插入/取出开口的壁中的接收部内。盖体操作部件包括: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在它的端部设置有锁定部分,该锁定部分与盖体上的接合件接合;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有在它的端部的接合部;以及操作部分,该操作部分使盖体操作部件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该锁定位置处,锁定部分与接合件接合,而在该解锁位置处,锁定部分并不与接合件脱开。相应的,接收部包括:第一接合凹部,当盖体操作部件保持在锁定位置时,接合部接合于该第一接合凹部;以及第二接合凹部,当盖体操作部件保持在解锁位置时,接合部接合于该第二接合凹部。可以在围绕插入/取出开口的多个位置处设置有锁定机构,以便防止盖体由于错误操作而解锁,并防止盖体打开该插入/取出开口,从而防止盘脱出。
通过下面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的详细说明并结合附图,可以更清楚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盒从上部壳体方向看时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盒从下部壳体方向看时的透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盒从上部壳体方向看时的透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盒的上部壳体的内部的平面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盒的下部壳体的内部的平面图。
图6是内部旋转体的透视图。
图7是内部旋转体从另一方向看时的透视图。
图8是内部旋转体在它处于覆盖下部壳体的开口的位置时的平面图。
图9是内部旋转体在它处于打开下部壳体的开口的位置时的平面图。
图10是一对遮挡板部件从上部壳体方向看时的透视图。
图11是一对遮挡板部件从下部壳体方向看时的透视图。
图12是一对遮挡部件在它处于打开内部旋转体的开口的位置时的透视图。
图13是一对遮挡板部件在它处于覆盖内部旋转体的开口的位置时的透视图。
图14是盒的剖视图。
图15是一对遮挡板部件在它处于覆盖下部壳体的开口的位置时的平面图。
图16是盒的局部剖视图,表示了内部旋转体的升高凸起与上部壳体接合。
图17是使用该盒的记录器/播放器的透视图。
图18是在图17的盘记录器/播放器中的装载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19是遮挡板释放部件的透视图。
图20是一对遮挡板部件处于开始释放时的平面图。
图21是盒的局部剖视图,表示内部旋转体的升高凸起从上部壳体的凸起上脱开。
图22是一对遮挡板部件的平面图,其中,遮挡板释放部件的齿条与内部旋转体的齿轮啮合。
图23是一对遮挡板部件在打开开口的过程中的平面图。
图24是一对遮挡板部件在完全打开开口时的平面图。
图25是盒的平面图,其中,围绕光盘插入/取出开口布置有防光盘脱出机构。
图26是防盘脱出机构的局部平面图。
图27是防盘脱出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8是盒的平面图,其中,围绕光盘插入/取出开口布置有防光盘脱出装置。
图29是防光盘脱出机构的局部平面图。
图30是防光盘脱出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1是有盖体的盒的平面图。
图32是盒的侧视图,其中,光盘插入/取出开口通过打开的盖体而打开。
图33是锁定机构处于它锁定盖体的位置时的局部平面图。
图34是锁定机构处于它解锁盖体的位置时的局部平面图。
图35是本发明的盒的一种变型的分解剖视图。
图36是图35中的盒在从下部看时的透视图。
图37是图36的盒的透视图,其中一对遮挡板部件被释放,以打开该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盒。
在图1至3中,本发明的盒以1表示。它用作在其中装入光盘的盒。如图1至3所示,盒1有:盒体2,该盒体装入作为记录介质的光盘3;内部旋转体4,该内部旋转体4作为中间壳体;以及一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盒体2包括相互组合的一对壳体,即上部和下部壳体6和7。
如图2所示,可取出地接收于盒1内的光盘3具有相同直径12cm,例如CD(压密盘)或DVD(数字化通用盘)。在该光盘的中心有孔3,记录器/播放器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的一部分通入该孔3中。光盘3由合成树脂基质制成,在该基质的一面上形成有预定图案的岸台(land)和沟槽,且该光盘包括:反射层,该反射层形成于该基质的预定图案上,用于反射光束;信号记录层,该信号记录层在该反射层上由相变材料、有机染料记录材料等制成;以及光透射层,该光透射层形成于信号记录层上。因此,光束从光透射层侧投射到光盘3上,以便以这样的岸台和/或沟槽的形式来记录数据。特别是,波长为大约400nm的光束用于在光盘3上写或读数据,记录器/播放器的光学拾取装置使用的物镜的数值孔径比用于CD或DVD的物镜的数值孔径更大,因此,数据例如静态图像数据、活动图像数据、音乐数据、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等可以记录在该光盘3上。
作为能够装入盒1中的记录介质,该盘包括磁光盘、磁盘等。该盘也可以是只读光盘。
如图4所示,上部壳体6例如通过热塑性合成树脂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注射模制而形成。该上部壳体6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它的首先插入记录器/播放器中的前端形成为形似大致圆弧形。上部壳体6有与它形成一体的外壁8,该外壁8从主侧面(main side)周边凸出,它限定盒体2的侧表面。
外壁8在它的前部中心处通过切割形成第一拾取装置进入开口9,记录器/播放器70的光学拾取装置能够进入该开口9。还有,该外壁8在它的后部中心处通过切割形成定位凹部10,上部壳体6通过该定位凹部10相对于下部壳体7定位。
而且,上部壳体6中形成大致圆形开口,该开口的壁11形成于外壁8中,且光盘3通过该开口插入和取出。插入/取出开口的壁11(下文中将称为“开口壁”)限定盘接收座,光盘3可旋转地接收于该盘接收座中。开口壁11在它的前部中心处通过切割形成第二拾取装置进入开口12,后面将详细介绍的记录器/播放器70的光学拾取装置75能够进入该开口12。如图14所示,开口壁11与后面将详细介绍的内部旋转体4的主侧面一起限定盘接收座11a,光盘3将可旋转地接收于该盘接收座11a中。
在开口壁11和外壁8之间形成有上升壁(rising wall),以便包围开口壁11。该开口壁11和上升壁一起限定大致圆形的引导凹槽13,内部旋转体4可旋转地接合于该引导凹槽13中。引导凹槽13在它下部的前部中心和后部中心处形成有一对升高凸起14,该对升高凸起14将使内部旋转体4离开上部壳体6。
如图所示,上部壳体有四个角6a、6b、6c和6d。这些角中,一个前部角6a形成锁定部件接收部,锁定遮挡板部件5a和5b的锁定部件接收于该锁定部件接收部中。在其他角6b、6c和6d中分别形成有上升的上部角壁15,该上部角壁15防止灰尘进入盒内部。各上部角壁15被限定在外壁8和引导凹槽13之间。第一凹槽16形成于各上部角壁15和外壁8之间,而第二凹槽17被限定在上部角壁15和引导凹槽13之间。
上部壳体6在它的后部角6c处形成有上部上升壁18,该上部上升壁18限定写保护部件接收部,写保护部件将被保持在该写保护部件接收部中。第三凹槽19被限定在上部上升壁18和上部角壁15之间。
上部壳体6在它的各角6a、6b、6c和6d附近形成定位销20,用于与下部壳体7连接。各定位销20在其中心处形成螺纹孔。
如图1、2和4所示,上部壳体6在它的主侧面处形成盘插入/取出开口2a,用于更换装于盘接收座11a中的光盘3。为了平滑插入或取出光盘3,插入/取出开口2a形成为直径比光盘3的直径略大。特别是,插入/取出开口2a由上部壳体6的开口壁11限定。
如图2、3和5所示,与上述结构的上部壳体6连接的下部壳体7例如通过热塑性合成树脂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注射模制而形成,与上述上部壳体6类似。下部壳体7形成为具有大体矩形的主侧面,它的首先插入记录器/播放器中的前端形成为大体圆弧形。下部壳体7有与它形成一体的外壁21,该外壁21从主侧面周边凸出,它也限定盒体2的侧面。
外壁21在它的后部形成定位壁22,该定位壁接合于上部壳体6的前述定位凹部10中,以便使上部壳体6和下部壳体7相互对齐。还有,外壁21在它的后部形成防尘壁23,该防尘壁23接合于上部壳体6的第一凹槽16中,以防止灰尘等从上部壳体6和下部壳体7之间进入该盒。
下部壳体7在外壁21的前部中心处形成开口24,光学拾取装置和盘台可以进入该开口24。开口24由以下部件限定:大致矩形的写/读开口24a,通过该写/读开口24a,光盘3的信号记录表面在从盘的前部开口端到内周的范围内局部暴露于外;以及盘旋转驱动器开口24b,该盘旋转驱动器开口24b与写/读开口24a连续,光盘3的中心孔3a通过该盘旋转驱动器开口24b而暴露于外。特别是,写/读开口24a形成为使它的大小足以使记录器/播放器的光学拾取装置进入盒体2一定深度,盘旋转驱动器开口24b形成为使它的大小足以使包括在记录器/播放器70的盘旋转驱动机构中的盘台能够进入盒体2一定深度。
下部壳体7有四个角7a、7b、7c和7d。在这些角中的、形成锁定部件接收部的一个前部角7a处,形成有凸出枢轴25,以便可枢轴转动的支承锁定部件29。在除了前部角7a的其它角7b、7c和7d处分别形成有大体圆弧形的下部角壁26,这些下部角壁分别接合于前述上部壳体6上第二凹槽17中。而且,在一个后部角7c处形成有上升的下部壁27,该下部壁27接合于上部壳体6上的第三凹槽19中。下部壳体7上形成有大体柱形定位帽28,该定位帽28配合于上部壳体6的定位销20上。定位帽28在它的中心处形成通孔,定位螺纹件穿过该通孔。
为了使上部壳体6和下部壳体7彼此连接,下部壳体7上的定位壁22接合于上部壳体6上的定位凹部10中,在下部壳体7上的定位帽28配合于上部壳体6的定位凸台20上,在下部壳体7上的防尘壁23、下部角壁26和上升的下部壁27分别接合于上部壳体6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凹槽16、17和19。定位螺纹件穿过定位帽28中的通孔而拧入定位凸台20中的螺纹孔中。
如图14所示,当上部壳体6和下部壳体7彼此叠置时,盒体2将通过开口壁11和内部旋转体4的主侧面来限定盘接收座11a,盘接收座11a几乎内接盒体2的周边,该盒体2还在它的一个前部角处限定锁定部件接收部,锁定部件29可枢轴转动地保持在该锁定部件接收部中,该盒体2还在它的一个后部角处限定接收部,写保护部件30可滑动地保持在该接收部中。
当内部旋转体4处于使它覆盖盒体2的开口24时,锁定部件29锁定该内部旋转体,防止它旋转。如图2所示,锁定部件29包括:接合孔31,下部壳体7的枢轴25可旋转地接合于该接合孔31中;操作件32,该操作件32从接合孔31朝着盒体2的横向一侧伸出;止动件33,该止动件33从接合孔31朝着盘接收座11a伸出;以及弹簧件34,该弹簧件从接合孔31朝着盒体2的前部内壁伸出。操作件32在其端部设置有操作凸起32a,该操作凸起32a穿过形成于盒体2的横向一侧的锁定开口35a而向外凸出。止动件33,在其端部有止动凸起33a,该止动凸起33a可在内部旋转体4的环形部分43上滑动。弹簧件34在处于弹性变形形状时邻接盒体2的前部内侧。因此,弹簧件34通过它的弹性而在凸出到锁定开口35a外的方向施力于操作件32的打开凸起32a,且在与内部旋转体4的环形部分43邻接并接合于内部旋转体的第二接合凹部42的方向施力于止动件33的止动凸起33a。当按压锁定部件29的操作件32的操作凸起32a时,止动件33逆着弹簧件34的弹簧力而移动离开内部旋转体4的环形部分43。因为锁定部件29移动离开环形部分43,止动凸起33a与第二接合凹部42脱开。
例如,当沿盒体2的背面操作时,写保护部件30可以沿盒体2的背面在“可写”位置和“数据保护”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可写”位置处,该写保护部件30打开进入孔,而在该“数据保护”位置处,该写保护部件30覆盖进入孔。
如图3所示,盒体2有形成于它的横向一侧的引导凹槽36,以便从盒体2的前部向后部延伸。该引导凹槽36用于防止盒1错误地插入记录器/播放器内。在引导凹槽36的底部形成有:锁定开口35a,前述锁定部件29的操作凸起32a通过该锁定开口35a向外部凸出;以及内部旋转体接近开口35b,内部旋转体4在它的外周处局部暴露于外。如图3所示,在由下部壳体7形成的盒体2底部中形成有多个定位凹部38,以便当装入记录器/播放器70时定位该盒1。还有,在盒体2的横向两侧的任一侧形成有多个切口39,用于当装入记录器/播放器时定位该盒1,并标识盘盒的类型。
如图6和7所示,内部旋转体4例如通过热塑性合成树脂如聚甲醛(POM)的注射模制而形成。当内部旋转体4布置在盒体2内部时,将通过内部旋转体4的主侧面以及上部壳体6的开口壁11来限定盘接收座,如图14所示。内部旋转体4形成为大致圆形形状,它的周边形成为上升的环形部分43,该环形部分43接合于上部壳体6的前述引导凹槽13中。通过使环形部分43接合于上部壳体6的引导凹槽13中,内部旋转体4由盒体2可枢转地支承。内部旋转体4中形成开口44,该开口44的大小大致与形成于下部壳体7中的开口24的大小相同。连接件43a作为桥接件,用于连接环形部分43的、由开口44切开的端部。
环形部分43在它的外周上形成齿轮部分45,该齿轮部分45使内部旋转体4旋转。该齿轮部分45在如图8所示内部旋转体覆盖下部壳体7的开口24时,该内部旋转体的外周通过内部旋转体接近开口35b的前部而暴露于外的位置,以及在如图9所示内部旋转体打开下部壳体7的开口24时,该内部旋转体的外周通过内部旋转体接近开口35b的后部而暴露于外的位置之间延伸。
还有,内部旋转体4在它的外周上齿轮部分45的一侧形成第一接合凹部41,在记录器/播放器的遮挡板释放机构中包括的遮挡板释放部件的第一接合凸起接合于该第一接合凹部41,且它在齿轮部分45的另一侧形成第二接合凹部42,遮挡板释放部件的第二接合凸起接合于该第二接合凹部41内。这些接合凹部41和42与齿轮部分45一起通过内部旋转体接近开口35b暴露于外。当盒1装入记录器/播放器时,遮挡板释放部件的第一接合凸起首先接合于第一接合凹部41中。当一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处于闭合位置时,锁定部件29的止动凸起33a接合于第二接合凹部41中。当该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移动到打开开口24和44的位置时,该第二接合凹部42接收遮挡板释放部件的第二接合凸起。
环形部分43有在它的外周上以预定间隔形成的一对旋转限制凸起46a和46b,以限制内旋转体24的旋转。另一方面,上部壳体在引导凹槽13和上部角壁15之间形成一对限制器47a和47b,该对限制器47a和47b分别邻接该对内部旋转体旋转限制凸起46a和46b。如图9所示,当内部旋转体4在打开开口24的方向旋转时,一个旋转限制凸起(46a)邻接该对限制器中的一个(47a),以防止内部旋转体4进一步旋转。因此,当内部旋转体4在该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时,它处于打开开口24的位置,在内部旋转体4中的开口44几乎与盒体2中的开口24对齐。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当内部旋转体4在覆盖开口24的方向旋转时,另一内部旋转体旋转限制凸起46b邻接另一限制器47b,以防止内部旋转体4进一步旋转。当内部旋转体4在该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时,它处于覆盖开口24的位置,内部旋转体4中的开口44相对于盒体2上的开口24侧转最大。
如图8和9所示,环形部分43上形成有一对升高的凸起48,该对凸起48可在形成于引导凹槽13底部的前述一对升高的凸起14上滑动。当内部旋转体4接近覆盖开口24的位置时,该升高的凸起48分别在引导凹槽13中的升高的凸起14上滑动,从而使内部旋转体4升高离开上部壳体6。
如图6至9所述,内部旋转体4在它的、与其上形成环形部分43的一侧面相对的主侧面上形成一对凸出枢轴49a和49b,该对凸出枢轴49a和49b可旋转地支承一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该对枢轴分别位于相对于内部旋转体4的中心对称的位置处,即彼此位相偏离180度。
如图10和11所示,布置在上述内部旋转体4上以覆盖和打开内部旋转体4中的开口44和44a的遮挡板部件5a和5b有对称形状,并分别安装在内部旋转体4的一对枢轴49a和49b上,以便能枢轴旋转,同时它们之间有180度位相差。应当知道,因为一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有很多相同的部分,因此它们将一起简称为“遮挡板部件5”,且相同部分将分别以相同参考标号表示。
与内部旋转体4类似,遮挡板部件5a和5b例如通过热塑性合成树脂如聚甲醛(POM)的注射模制而形成。该遮挡板部件5形成为大致新月形形状,它的基部中形成有接合孔50a或50b,内部旋转体4的上述枢轴49a或49b可旋转地接合于接合孔50a或50b中。
还有,各遮挡板部件5a和5b在它的弦状邻接表面上形成有:第一接合部51,该第一接合部51从中心部分朝着基部延伸;第二接合部52,该第二接合部52从中心部分朝着自由端延伸。在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中,该第一接合部51在下部壳体7侧倾斜,而第二接合部52在上部壳体6侧倾斜。如图12和13所示,成对的遮挡板部件5a和5b分别绕在内部旋转体4上的枢轴49a和49b以彼此接近或离开的方向而枢轴转动,一个遮挡板部件(5a)的第一接合部51与另一遮挡板部件5b的第二接合部52接合,而另一遮挡板部件5b的第一接合部51与该一个遮挡板部件5a的第二接合部52接合。
各遮挡板部件5a和5b中形成有引导槽54,形成于下部壳体7的内表面上的一对引导销53中的一个接合于该引导槽54中,如图5所示。引导槽54从弦状邻接表面的中点朝着接合孔50a或50b延伸预定长度,这样,遮挡板部件5a或5b可以在覆盖开口44的位置和打开开口44的位置之间转动,如图10和11所示。在引导槽54的、靠近内部旋转体4的外周的端部处形成接合孔55和弹性推动件56。当遮挡板部件5a或5b处于覆盖位置时,下部壳体7的引导销53接合于接合孔55中,同时,弹性推动件56将推动接合于接合孔55中的引导销53。
应当知道,如图5所示,防尘肋57形成为完全围绕下部壳体7的开口24并沿开口24的横向边缘延伸,以便防止灰尘等进入盒1。防尘肋57包括辅助肋57a、57b、57c和57d,这些辅助肋57a、57b、57c和57d的、连接下部壳体7的外壁21的端部与外壁21一样高。当遮挡板部件5a和5b覆盖开口44时,辅助肋57分别接合于形成于遮挡板部件5a和5b中的防尘凹槽58内。如图12和13所示,内部旋转体4还在一对枢轴49a和49b的每一个附近处形成解除接合凸起59,该解除接合凸起59解除在防尘肋57和防尘凹槽58之间的接合。成对的解除接合凸起59的每一个形成为大致与防尘肋57一样高。当遮挡板部件5从覆盖开口4的位置向打开开口44的位置移动时,该解除接合凸起59解除防尘肋57和防尘凹槽58之间的接合。
如图10和11所示,一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的每一个上形成有第一接合件60a和第二接合件60b。当该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处于它们覆盖开口的位置时,第一接合部60a与包括在防尘肋57中的辅助肋57a和57c接合,而第二接合凸起60b与另外的辅助肋57b和57d接合。该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的每一个都在它的第二接合部52的自由端部分中形成有切口61,包括在防尘肋57中的辅助肋57b和57d接合于该切口61中。
下面将介绍如上述构成的盒1的装配:
为了装配盒1,上部壳体6首先布置成使内表面朝上,然后,内部旋转体4的环形部分43接合于上部壳体6的引导凹槽13中。该内部旋转体4应当相对于上部壳体6预先定位成使内部旋转体4中的开口44与上部壳体6中的第一和第二拾取装置进入开口9和12相互对齐。
然后,一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安装在内部旋转体4上。特别是,在该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的邻接表面彼此相接的情况下,内部旋转体4的枢轴49a和49b接合于接合孔50a和50b中。因此,成对的遮挡板部件5a和5b安装成可分别绕内部旋转体4的枢轴49a和49b枢轴转动。该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相对于内部旋转体预先定位成使该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的邻接表面到达内部旋转体4中的开口44的边缘处。在预先定位锁定部件29的同时或之前或之后,下部壳体4的枢轴25接合于锁定部件29的接合孔31中,写保护部件30也布置就位。
然后,使下部壳体7与上部壳体6连接。特别是,通过使上部壳体6和下部壳体7的外壁8和21分别相互邻接,下部壳体7的定位壁22接合于上部壳体6的定位凹部10中。因此,下部壳体7的定位帽28安装在上部壳体6的连接销20上。还有,下部壳体7上的防尘壁23、下部角壁26和上升的下部壁27将分别接合于上部壳体6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凹槽16、17和19中。
下部壳体7的引导销53接合于各个遮挡板部件5a和5b的引导槽54中。通过使一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相对于内部旋转体4预先定位,下部壳体7和该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可以在此时很容易地相互定位。然后,定位螺纹件穿过连接帽28中的通孔而拧入定位销20中的螺纹孔内。这样,下部壳体7与上部壳体6连接,从而形成盒体2。这时,内部旋转体4和一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分别处于使它们不覆盖开口24和44的相应位置处。
然后,操作齿轮部分45,以便使内部旋转体4沿覆盖开口24和44的方向旋转,因此,一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将覆盖盒体2的开口24。通过上述操作,完成盒1的装配。由前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盒采用的部件数较少,并能够非常容易地装配。因为没有使用弹簧部件,因此盒1可以很容易地装配。
下部壳体7不仅可以通过上述定位螺纹件而固定在上部壳体6上,而且,该上部壳体6和下部壳体7也可以通过粘结剂、超声波焊接等而彼此连接成一体。
如上述构成的盒1处于图1、3和15所示的状态。特别是,通过使锁定部件29的止动凸起33a接合于内部旋转体4的第二接合凹部42中,一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锁定在它们覆盖开口24和44的位置处。这时,内部旋转体4的第一接合凹部41通过内部旋转体接近开口35b而暴露于外,锁定部件29的打开凸起32a通过锁定开口35a而暴露于外。当盒1装入记录器/播放器时,在记录器/播放器侧壁上的遮挡板释放机构将释放遮挡板的锁定,这样,该遮挡板部件能够枢轴转动。如图16所示,升高的凸起14在升高的凸起48上滑动,因此,一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将在它的两侧面处卡在内部旋转体4和下部壳体7之间。因此,当盒1未使用时,该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确实覆盖开口24和44。这时,光盘3可以通过上部壳体6中的插入/取出开口2a而插入盒1的盘接收座11a或从该盘接收座11a中取出。这样,盒1中将放置有用户所希望的光盘3,并能装入记录器/播放器中。
如上述构成的盒1用于装于盘记录器/播放器70中,如图17中所示。该记录器/播放器70设计成使用预先装入有光盘3的盘盒,因此,在上部壳体6中并没有形成盘插入/取出开口2a。本发明的盒1可以装入该记录器/播放器中。
下面将参考图17介绍记录器/播放器70。记录器/播放器70包括外壳71,该外壳71中布置有主单元,该主单元结合有盒1的装载器。外壳71在它的前部面中形成有盘槽72,盒1通过该盘槽72插入。盘槽72由盖体73关闭。当该盖体73由盒1的前端按压时,它向内枢轴转动,以便打开该盘槽72。因此,盒1可以引入外壳71内的盘装载器中。
布置在外壳71内部的主单元有装载机构,以便将盒1装在盘装载器中,如图18所示。首先其前端通过盘槽72插入外壳71内的盒1被自动推向盘装载器。该盘装载器包括:盘旋转驱动机构74,用于使光盘3以CLV(等线速度)、CAV(等角速度)或组合的方式旋转;以及光学拾取装置75。该盘旋转驱动机构74包括:盘台76,该盘台76安装在主轴马达的驱动轴上,并可与该驱动轴一起旋转;夹板,用于卡住光盘3,并使该光盘与盘台76一起旋转。当盒1插入并布置在盘装载器中时,盘台76插入光盘3的中心孔3a中,同时保持光盘3与夹板配合。当主轴马达开始运转时,盘台76使光盘3以CLV或CAV的方式旋转。
光学拾取装置75通过物镜会聚由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波长为大约400nm的光束,并将光束聚焦在光盘3的信号记录表面上,以便将信息信号写入光盘3,并检测由信号记录表面反射的返回光,以便从光盘3上读出信息信号。
记录器/播放器70中的盘装载器包括遮挡板释放部件80,该遮挡板释放部件包括于遮挡板释放机构中,该遮挡板释放机构在将盒1装入盘装载器中时使内部旋转体4旋转,并使遮挡板部件5a和5b枢轴转动。如图19所示,遮挡板释放部件80包括:齿条81,该齿条81将与内部旋转体4的齿轮部分啮合;第一接合凸起82,该第一接合凸起82在齿条81的端部,用于启动内部旋转体4的操作;以及第二接合凸起83等,该第二接合凸起83在齿条81的基部,用于止动内部旋转体4。齿条81通常有与齿轮部分45一样多的齿。
第一接合凸起82在第一弹性部件84的端部,该第一弹性部件84在齿条81的一端,而第二接合凸起83在第二弹性部件85的端部,该第二弹性部件85在齿条81的另一端,这样,它们可以确实分别接合于内部旋转体4的接合凹部41和42中。这样的遮挡板释放部件80可以用于相对于布置在盘装载器中的盒1而直线移动,并操作遮挡板部件5a和5b。或者,遮挡板释放部件80可以固定在主单元上,以便当盒1向盘装载器移动时操作该遮挡板部件5a和5b。
盒1插入盘槽72中,同时该盒1的前端推动盖体73,如图18所示。当盒1插入时,遮挡板部件5a和5b被盒1按压,以便开始释放或打开。首先,遮挡板释放部件80接合于盒1的引导凹槽36中,第一接合凸起82按压锁定部件29的打开凸起32a,该打开凸起32a可通过形成于引导凹槽36内的锁定开口35a而从外侧接近,如图20所示。这样,锁定部件29绕枢轴25进行枢轴转动,止动凸起33a与内部旋转体4中的第二接合凹部42脱开。因此,内部旋转体4松解锁定,从而能够旋转。
当盒1进一步向前移动时,遮挡板释放部件80的齿条81持续按压锁定部件29的操作凸起32a,从而使内部旋转体4保持松解锁定。如图22所示,第一接合凸起82接合于第一接合凹部41中,该第一接合凹部41通过内部旋转体4的内部旋转体接近开口35b而暴露于外,从而使内部旋转体处于准备旋转的状态。盒1进一步向前移动,遮挡板释放部件80使内部旋转体4枢轴转动。这时,升高的凸起14和48相互脱开,如图21所示,因此,摩擦力减小,因此,内部旋转体4能够通过很小的力来平滑旋转。遮挡板释放部件80的齿条81与通过内部旋转体接近开口35b而暴露于外的齿轮部分45进行啮合,如图22所示。
当盒1进一步向前移动时,具有与内部旋转体4的齿轮部分45啮合的齿条81的遮挡板释放部件80使内部旋转体4旋转,如图23所示。因此,内部旋转体4的引导销53接合于引导孔54中,这样,分别以枢轴49a和49b作为枢轴的遮挡板部件5a和5b将在打开开口24和44的方向枢轴转动。当遮挡板释放部件80的齿条81与内部旋转体4的齿轮部分45脱开时,遮挡板部件5a和5b停止枢轴转动,如图24所示,然后,遮挡板释放部件80的第二接合凸起83接合于内部旋转体4的第二接合凹部42中。这样,遮挡板部件5a和5b保持完全打开开口24和44。
然后,包括在盘旋转驱动机构74中的盘台76进入开口24b,并插入光盘3的中心孔3a,且与夹板配合以便可旋转地夹住光盘3。然后,光学拾取装置75通过开口24a进入。因此,光盘3可通过盘旋转驱动机构74而旋转。光束从光学拾取装置75投射到光盘3的信号记录表面上,以便将信息信号写入光盘3。对由信号记录表面反射的返回光进行检测,以便从光盘3读出信息信号。
另一方面,为了将盒1从记录器/播放器70内部取出,用户操作包括在控制单元中的弹出按钮,该控制单元例如在记录器/播放器上。这样,装载机构将该盒1弹出。盒1将向盘槽72移动,同时前述遮挡板释放部件80将因此相对于盒1退出。在遮挡板释放部件80退出的同时,内部旋转体4和一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反向进行在插入光盘时它们所进行的步骤。也就是,内部旋转体4将反向旋转,一对遮挡板部件5a和5b将覆盖盒体2中的开口24。
盒1允许用户通过形成于上部壳体6的主侧面中的盘插入/取出开口2a而自由更换光盘3。因为盒1在信号记录表面朝下的情况下通过该插入/取出开口2a而接收光盘3,因此可以防止指印等粘在进行处理的光盘3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盒1使得通常在不装入盒中使用的光盘3能够用于专用于盘盒的记录器/播放器,该盘盒包括与盒1共同的部件,例如内部旋转体4、遮挡板部件5a和5b、锁定部件29等,且预先装入盘盒内的光盘并不能更换成另外的光盘。因为盒1可以以几乎与盘盒相同的制造步骤来进行制造,因此,它可以在盘盒生产线中进行制造。
应当知道,如图25所示,防盘脱出机构91可以布置在在围绕盒1的上部壳体6的插入/取出开口2a的多个位置处,以防止保持在盘接收座11a中的光盘3脱出。防盘脱出机构91布置在围绕插入/取出开口2a的三个位置处。每个防盘脱出机构91与开口壁11形成为一体,如图26所示,以避免增加盒部件的数目。防盘脱出机构91包括:防脱出件92,用于防止装于盘接收座11a中的光盘3脱出;以及弹性件93,用于使该防脱出件92与开口壁11彼此连接。防脱出件92布置成朝着插入/取出开口2a的周边凸出,以便卡住装于盘接收座11a中的光盘3的周边。防脱出件92的顶端倾斜,该倾斜顶端起到插入引导件94的作用,以便引导光盘3插入盘接收座11a。两个弹性件93布置成横过防脱出件92,以便使该防脱出件92与开口壁11连接。当插入光盘3时,弹性件93将朝着盘接收座11a的外部移动,防脱出件92朝着插入/取出开口2a的周边移动,从而能够将光盘3装入盘接收座11a中。
如图27所示,当光盘3插入盘接收座11a中时,插入引导件94通过光盘3的周边在图27中箭头Y1的方向按压。特别是,当插入引导件94在图27中箭头Y1的方向按压时,弹性件93在图26和27中箭头X1的方向弹性移动,因此,防脱出件92暂时逆着弹性件93的弹力而朝着插入/取出开口2a的周边移动。因此,光盘3落入盘接收座11a中。
应当知道,当光盘3重复更换多次时,它的信号记录表面可能污染和/或损坏。因此,光盘3一旦装入盘接收座11a中就希望不能很容易从盒1中取出。因此,至少防止光盘3脱出的防盘脱出机构91构成如下。即,它的顶端倾斜,作为插入引导件94,且它的用于卡住光盘3的表面制成为平行于光盘3的平面。因此,一旦光盘3装入盘接收座11a中,防脱出件92将不容易逆着弹性件93的弹力而朝着插入/取出开口2a的周边移动,因此,光盘3不能很容易地从盘接收座11a中取出。
如前所述,本发明通过有三个防盘脱出机构91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该防盘脱出机构91可以布置在一个或多个位置,以便更确实地防止光盘3脱出。
用于装入盘接收座11a中的光盘3的防盘脱出机构可以如图28至30所示进行改变。如图所示,总体以参考标号101表示的防盘脱出机构布置在围绕插入/取出开口2a的三个位置。每个防盘脱出机构101包括:接收部102,该接收部102形成于插入/取出开口2a的壁中;以及防脱出部件103,该防脱出部件103接收于接收部102内。该防脱出部件103包括:防脱出件104,用于卡住装于盘接收座11a中的光盘3的周边,从而防止光盘3离开盘接收座11a;弹性件105,该弹性件105限制该防脱出部件103的移动;以及操作件106,用于操作防脱出部件103。弹性件105形成为在图29中的箭头X2的方向向内弹性移动,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有在其自由端上的接合部107。
用于接收防脱出部件103的接收部102形成为这样的尺寸,防脱出件104朝着插入/取出开口2a凸出,并能够在防脱出位置和盘插入/取出位置之间移动,在该防脱出位置,该防脱出件104卡住装于盘接收座11a中的光盘3的周边,而在该盘插入/取出位置,防脱出件104从插入/取出开口2a退出,光盘3能够插入或取出。接收于接收部102内的防脱出部件103有操作件106,该操作件106通过形成于上部壳体6中的进入孔108而暴露于外。各弹性件105的接合部107可选择地插入形成于接收部102中的第一接合凹部109或第二接合凹部110内。在第一和第二接合凹部109和110之间设置有凸起111,当接合部107越过时,将发出卡嗒声。
在防盘脱出机构101中,当光盘3插入盒1或从该盒1中取出时,通过进入孔108暴露于外的操作件106在图29和30中的箭头X3的方向朝着插入/取出开口2a的壁移动,以便使接合部107插入第二接合凹部110内。这样,防脱出部件103保持在插入/取出位置,在该插入/取出位置处,防脱出件104从插入/取出开口2a中退出,光盘3能够插入或取出。即,光盘3可以插入盒1中或从该盒1中取出。一旦光盘3插入盘接收座11a中,当通过进入孔108暴露于外的操作件106朝着插入/取出开口2a移动时,接合部107从第二接合凹部110移动到第一接合凹部109。当越过凸起111时,接合部107将发出卡嗒声。当接合部107接合于第一接合凹部109中时,防脱出部件103保持在防脱出位置,在该防脱出位置处,防脱出件104朝着插入/取出开口2a凸出。当防盘脱出机构101布置在多处时,即使一个防脱出部件103错误地移动到盘插入/取出位置,其它防脱出部件103也将留在它们的相应防脱出位置,从而可以防止光盘3错误地从盘接收座11a中脱出。
盒1可以在它的盒体2上设置有盖体,该盖体覆盖插入/取出开口2a,以便防止装于盘接收座11a中的光盘3脱出。特别是,盒体2的上部壳体6有安装在其上的盖体116,如图31和32所示。该盖体116形成为尺寸与插入/取出开口2a大致相同,并沿它的外周设置有上升壁117。该盖体116可以绕盒体2的后部的枢轴118进行枢轴转动,因此,它可枢轴转动地支承在盒体2上。当盖体116覆盖插入/取出开口2a时,开口壁11和上升壁117彼此交叠,从而使外来物质例如灰尘等不容易进入盘接收座11a中。盖体116可以通过施力装置例如弹簧而在打开插入/取出开口2a的方向受力。
应当知道,盖体116可以有窗口134,该窗口134允许通过它观察盘接收座11a中的光盘3。还有,可以在盖体116上设置有标记135,例如用于指示该盒1插入记录器/播放器70的方向的箭头。
如图31至34所示,本发明的盒1有锁定机构121,以便将盖体116保持在使它覆盖插入/取出开口2a的位置。锁定机构121布置在围绕插入/取出开口2a的两个位置处。每个锁定机构121包括:接收部122,该接收部122形成于插入/取出开口2a的壁中;以及操作部件123,该操作部件123接收于该接收部122内,以便打开和关闭盖体116。
盖体操作部件123包括:凸片124,该凸片124可由用户操作;第一弹性件125,用于锁定盖体116;以及第二弹性件126,用于将操作部件123保持在预定位置。
凸片124通过形成于上部壳体6顶部的大致矩形进入孔127而暴露于外。还有,第一弹性件125在它的端部形成锁定部分129,该锁定部分129接合于形成于盖体116的上升壁117中的接合孔128内。还有,第二弹性件126有在它的端部形成的接合部130。该接合部130可选择地接合于第一接合凹部131和第二接合凹部132,在接合于第一接合凹部131时用于将接收部122中的操作部件123保持在使锁定部分129接合于接合孔128中的锁定位置,而在接合于第二接合凹部132时用于将该操作部件123保持在解锁位置,在该解锁位置时,锁定部分129并不接合于接合孔128中,从而使盖体解锁。在第一和第二接合凹部131和132之间设置有凸起133,当接合部130越过该凸起133时将发出卡嗒声。
当盖体116锁定成覆盖插入/取出开口2a时,第一弹性件125的锁定部分129接合于盖体116的上升壁117的接合孔128中,同时第二弹性件126的接合部130接合于第一接合凹部131中,以便将操作部件123保持在锁定位置,如图33所示。当通过进入孔127暴露于外的凸片在图33中箭头S1的方向移动以便解除盖体116的锁定时,接合部130逆着第二弹性件126的弹力越过凸起133,并接合于第二接合凹部132中,同时第一弹性件125朝着凸片124移动,锁定部分129与接合孔128脱开,如图34所示。这时,接合部130越过凸起133以发出卡嗒声。这样,用户可以知道操作部件123已经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锁定机构121可以布置在多处。这样,即使当一个操作部件123错误地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时,其它操作部件123将留在它们的相应锁定位置,以防止盖体116错误地打开插入/取出开口2a,这样,光盘3将不会从光盘11a中脱出。应当知道,在靠近进入孔127处设置有标记136,该标记136指示操作部件123的移动方向,例如解锁方向。
在上述实施例中,开口24形成为从前部朝着盒体2的中心延伸。不过,本发明可以用于如图35至37所示的盒140。该盒140中形成开口141,该开口大致沿平行于插入记录器/播放器70中的方向而从前部向后部延伸。特别是,开口141形成于盒1的底部,以便大致矩形形状,从下部壳体7的靠近前部中心处向靠近后部中心处延伸。开口141的前部和后部用作使光学拾取装置进入的写/读开口141a和141b,开口141的中心部分用作使盘旋转驱动机构进入的驱动器开口141c。盒140中设置有内部旋转体142,该内部旋转体142中形成有开口143,该开口143与开口141相对应,并有与该开口141大体相同的径向尺寸。应当知道,该盒140的其它结构与前述盒1相同,因此不再详细介绍。
在盒140装入记录器/播放器中时,遮挡板部件5a和5b通过记录器/播放器的遮挡板释放机构打开,从而打开开口141,并使光盘3暴露于外。然后,光盘3通过在记录器/播放器中的盘旋转驱动机构而夹住和旋转,该盘旋转驱动机构已经通过开口141c而进入盒1中。还有,光学拾取装置进入开口141a或141b中。当光束投射到光盘3上时,光学拾取装置将信息信号写入光盘3,并将光束投射到光盘3上。当检测从光盘3的信号记录表面反射的返回光时,光学拾取装置从光盘3读出信息信号。因为盒140能够使用两种用于信息信号的读写的光学拾取装置,因此可以以更短的时间来读写信息信号。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盒有形成于上部壳体的主侧面中的插入/取出开口,盘可以通过该插入/取出开口而自由插入盒中或从该盒中取出。因此,具有装载在其盒主体中的盘的盒能够装载到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以便将信息信号写入盘中以及从盘中读取信息信号。由于在本发明的盒中,包括遮挡板件等的结构和记录介质盒(具有预装入其中的记录介质)是共同的,因此,盒能够被装入专用于记录介质盒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此外,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盒具有和其中不可更换预装入的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盒大体相同的结构,所以,根据本发明的盒可以用生产记录介质盒的装配作业线容易地制造。
Claims (8)
1.一种盒,包括:
盒体,该盒体包括:一上部壳体,该上部壳体有形成于它的主侧面中的一盘插入/取出开口;以及一下部壳体,该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彼此邻接,以限定一盘接收座,盘可旋转地接收于该盘接收座中,下部壳体中形成有第一开口,通过该第一开口,接收于盘接收座中的盘至少部分暴露于外;
中间壳体,该中间壳体可旋转地布置在盒体中,以便通过它的主侧面来限定盘接收座的底部,该中间壳体的主侧面通过上部壳体中的插入/取出开口而暴露于外,该中间壳体在其主侧面上形成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盒体的下部壳体中的第一开口相对应,且该中间壳体可旋转地接收于盒体内;以及
一对遮挡板部件,该对遮挡板部件在中间壳体旋转时打开第一和第二开口,直到该第一和第二开口彼此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围绕上部壳体中的插入/取出开口设置有防盘脱出机构,以防止通过插入/取出开口接收于盘接收座中的盘脱出;
该防盘脱出机构包括:盘插入引导件,用于引导盘插入盘接收座中;以及防脱出件,用于防止盘在接收于盘接收座中后脱出,防脱出件与弹性件相接地一体形成,该弹性件在盘接收座的径向弹性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中,在围绕上部壳体中的插入/取出开口的多个位置处设置有防盘脱出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围绕上部壳体中的插入/取出开口设置有防盘脱出机构;
该防盘脱出机构包括防脱出部件,该防脱出部件接收于在上部壳体中的插入/取出开口的壁上形成的接收部中,以防止接收于盘接收座中的盘脱出;
该防脱出部件包括:弹性件,各弹性件有在它的一端形成的接合部;以及操作件,该操作件用于使防脱出件在防脱出位置和盘插入/取出位置之间移动,防脱出件处于该防脱出位置处时,防盘脱出机构防止接收于盘接收座中的盘脱出,而防脱出件处于该盘插入/取出位置时,盘被插入和/或取出;以及
该接收部包括:第一接合凹部,当防盘脱出机构使防脱出部件保持在防脱出位置时,接合部接合于该第一接合凹部;以及第二接合凹部,当防盘脱出机构使防脱出部件保持在进入位置时,接合部接合于该第二接合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其中,在围绕上部壳体中的插入/取出开口的多个位置处设置有防盘脱出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盒体设置有盖体,以便打开和覆盖插入/取出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盒,还包括锁定机构,以便将该盖体锁定在使该盖体关闭插入/取出开口的关闭位置;
锁定机构有盖体操作部件,该盖体操作部件布置在形成于上部壳体的插入/取出开口的壁中形成的接收部内;
该盖体操作部件包括: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在它的端部设置有锁定部分,该锁定部分与盖体上的接合件接合;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在其端部设置有接合部;以及操作部分,该操作部分使盖体操作部件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该锁定位置处,锁定部分接合在接合件上,而在该解锁位置处,锁定部分与接合件脱开;并且
接收部包括:第一接合凹部,当盖体操作部件保持在锁定位置时,接合部接合于该第一接合凹部;以及第二接合凹部,当盖体操作部件保持在解锁位置时,接合部接合于该第二接合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盒,其中,在围绕插入/取出开口的多个位置处设置有锁定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05812/2001 | 2001-10-01 | ||
JP2001305812A JP3809786B2 (ja) | 2001-10-01 | 2001-10-01 | カートリッジ |
JP305812/01 | 2001-10-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86493A CN1486493A (zh) | 2004-03-31 |
CN1251229C true CN1251229C (zh) | 2006-04-12 |
Family
ID=19125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80373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1229C (zh) | 2001-10-01 | 2002-09-25 | 用于可更换地封装记录介质的盒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00240B2 (zh) |
EP (1) | EP1437735B1 (zh) |
JP (1) | JP3809786B2 (zh) |
KR (1) | KR100897977B1 (zh) |
CN (1) | CN1251229C (zh) |
AT (1) | ATE365964T1 (zh) |
CA (1) | CA2430212A1 (zh) |
DE (1) | DE60220935T2 (zh) |
TW (1) | TWI224315B (zh) |
WO (1) | WO20030323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1225C (zh) * | 2002-07-30 | 2008-01-0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盘盒 |
JP2004253014A (ja) * | 2003-02-18 | 2004-09-09 | Tdk Corp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4310829A (ja) * | 2003-04-03 | 2004-11-04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4089559B2 (ja) * | 2003-08-28 | 2008-05-2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KR101054986B1 (ko) * | 2003-08-28 | 2011-08-05 | 소니 주식회사 | 디스크 카트리지 |
KR20060126423A (ko) * | 2003-11-10 | 2006-12-07 |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디스크 카트리지 |
KR20050080577A (ko) * | 2004-02-10 | 2005-08-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크 카트리지를 탑재하는 디스크 드라이브 |
JP2005322386A (ja) * | 2004-04-05 | 2005-11-17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6344267A (ja) * | 2005-06-08 | 2006-12-21 | Tdk Corp | カートリッジケース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
US20080209461A1 (en) * | 2005-06-30 | 2008-08-28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Small Cartridge Free Optical Disc With High Level of Redundancy and Tolerance For Missing Data |
GB0719644D0 (en) * | 2007-10-05 | 2007-11-14 | Cancer Rec Tech Ltd | Therapeutic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
JP4784615B2 (ja) * | 2008-02-29 | 2011-10-0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1397A (en) * | 1983-07-28 | 1984-09-1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Magnetic disk cartridge |
JP4006809B2 (ja) * | 1998-02-02 | 2007-11-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記憶媒体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0030396A (ja) * | 1998-07-13 | 2000-01-28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0090628A (ja) | 1998-07-13 | 2000-03-31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カ―トリッジ |
JP2000113630A (ja) * | 1998-10-05 | 2000-04-21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3500408B2 (ja) * | 1999-09-20 | 2004-02-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
JP2001283556A (ja) * | 2000-03-31 | 2001-10-12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US6700863B2 (en) * | 2000-05-17 | 2004-03-02 | Sony Corporation | Disk cartridge |
-
2001
- 2001-10-01 JP JP2001305812A patent/JP380978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9-25 CA CA002430212A patent/CA243021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2-09-25 AT AT02770211T patent/ATE365964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9-25 KR KR1020037007348A patent/KR10089797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9-25 EP EP02770211A patent/EP143773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9-25 DE DE60220935T patent/DE60220935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9-25 US US10/433,071 patent/US700024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9-25 WO PCT/JP2002/009821 patent/WO2003032316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09-25 CN CNB028037308A patent/CN125122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9-26 TW TW091122216A patent/TWI22431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809786B2 (ja) | 2006-08-16 |
KR20040039184A (ko) | 2004-05-10 |
DE60220935D1 (de) | 2007-08-09 |
US20040148624A1 (en) | 2004-07-29 |
US7000240B2 (en) | 2006-02-14 |
JP2003115183A (ja) | 2003-04-18 |
TWI224315B (en) | 2004-11-21 |
EP1437735B1 (en) | 2007-06-27 |
CN1486493A (zh) | 2004-03-31 |
CA2430212A1 (en) | 2003-04-17 |
WO2003032316A1 (fr) | 2003-04-17 |
EP1437735A1 (en) | 2004-07-14 |
KR100897977B1 (ko) | 2009-05-18 |
DE60220935T2 (de) | 2008-02-28 |
ATE365964T1 (de) | 2007-07-15 |
EP1437735A4 (en) | 2005-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51229C (zh) | 用于可更换地封装记录介质的盒 | |
CN1091294C (zh) | 圆盘记录再现装置 | |
CN1165577A (zh) | 圆盘可取出的盒子 | |
CN1113340A (zh) | 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
CN1253889C (zh) | 用于封装记录介质的盘盒 | |
CN1082228C (zh) | 盘盒 | |
CN1145959C (zh) | 光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磁头升降装置 | |
CN1183521C (zh) | 光学拾取头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
CN1125461C (zh) | 盘形录制媒体的磁头装置和录制和/或再现设备 | |
CN1325112A (zh) | 盒式盘 | |
CN1088236C (zh) | 光盘和盘盒 | |
CN1832011A (zh) | 盘片记录和/或回放设备 | |
CN1169010A (zh) | 记录和再现设备 | |
CN1317711C (zh) | 盘盒 | |
CN1135555C (zh) | 磁盘盒 | |
CN100338678C (zh) | 光盘盒 | |
CN1239572A (zh) | 盘形记录介质的盘盒 | |
CN1310249C (zh) | 盘盒 | |
CN1838298A (zh) | 盒式盘 | |
CN101681659B (zh) | 盘盒 | |
CN1826654A (zh) | 盘盒的活门件、盘盒和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
CN1195417A (zh) | 盘片盒的装载装置 | |
CN1867996A (zh) | 盘盒 | |
CN1707658A (zh) | 盘驱动装置 | |
CN1325113A (zh) | 盒式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12 Termination date: 2009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