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6417C - 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46417C CN100346417C CNB991110684A CN99111068A CN100346417C CN 100346417 C CN100346417 C CN 100346417C CN B991110684 A CNB991110684 A CN B991110684A CN 99111068 A CN99111068 A CN 99111068A CN 100346417 C CN100346417 C CN 10034641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recording medium
- carriage
- storing
- reco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Landscapes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设在CD再生装置的壳体内的收存器,是将同一结构部件的托架叠层而形成,各托架上可收存CD,CD可从插排口分别插入和排出,移动装置使收存器整体升降位移,分割装置将由升降位移选择的收存器的托架间的间隔分开,形成拾音器单元和转盘可以进入的空间,用相同结构的部件形成可收存多个记录媒体的收存器,在任意的收存位置进行分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收存多个扁平形状的记录媒体、可以对任意选择的记录媒体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车载用的音频装置、定向装置等具有收存多个小型激光唱盘(CD)和CD-ROM等记录媒体、选择任意一枚记录媒体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的自动换片功能。例如,在日本特开平3-235250(1991)、特开平6-231559(1994)或特开平7-169168(1995〕的关于再生装置的现有技术中,再生装置内具有收存多个CD的收存盒,可以选择任意一枚CD进行再生。在这些现有技术中,在收存有需要再生的CD的收存盒的收存位置附近,将收存盒在CD的厚度方向分割,使再生用拾音器进入形成的空间,即使在狭窄的空间也能再生。另外,在日本特开平5-151763(1993〕的现有技术中,公开了车载用的唱盘机,其是关于载置转盘和拾音器的传动底盘(drive chassis),再生中被弹性支撑,在盘的插入和排出时予以固定。
本发明的申请人在日本特开平10-3733(1988〕等中公开了一种与收存盒方式不同的收存器方式的收存装置。如图61所示,作为收存装置的收存器1,可以收存例如6枚CD。收存器1由可以分别收存1枚CD的收存部2a、2b、2c、2d、2e、2f从下向上叠层而形成。除了最上面收存部2f外,在其它的收存部2a、2b、2c、2d、2e上,在横向的两侧分别形成分割用凸起3a、3b、3c、3d、3e。分割用凸起3a、3b、3c、3d、3e在分割前以共同的高度排列,分割用滑动部件4移动,选择作为爪5的选择对象的具有分割用凸起的收存器部件。进给螺杆6旋转使分割用滑动部件4上升时,与爪5选择的分割用凸起连接的滑动部件、和在其上方的收存器部件上升,与在其下方的收存器部件之间产生空间。这样在由分割形成的空间内可以使再生用的拾音器等进入。将进入的再生用拾音器的转盘插入被分割的空间的上部的收存器部件中收存的CD的中心孔,当将转盘从与进入方向相反的逆方向取出时,可以进行拾音器对CD的再生。在各收存器部件2a、2b、2c、2d、2e、2f上设置沟槽7,可以装上CD,使转盘从被分割的空间退出,从而进行再生。在各收存器部件2a、2b、2c、2d、2e、2f上设有与用于支撑收存的CD的弹簧8。
具有自动换片功能的再生装置例如为车载用的音频装置和定位装置时,最好安装于驾驶座附近的仪表面板。安装于仪表面板的设备,按照DIN的标准尺寸,需要例如宽约18cm、宽约5cm、宽约17cm。在收存盒(magazine)方式的收存装置中,以将CD等圆盘状记录媒体装在托盘上的状态,将托盘收存在收存盒内。因此在再生装置的壳体内进行再生时,需要取得使收存盒、托盘与再生部不接触的充分间隔。从而使装置的小型化变得困难。
在日本特开平3-235250〔1991〕、特开平6-231559(1994)或特开平7-169168(1995〕等的现有技术中,将持有每一枚CD的托盘叠层形成收存盒。在选择特定位置的CD进行再生时,对载置所选择的CD的托盘进行上下分割产生间隔。为了选择一枚的托盘进行分割,在至少邻接的托盘间在不同位置形成凸起,选择凸起进行分割。在图61所示日本特开平10-3733〔1998〕中公开的收存器1中,分割用凸起3a~3e对于各个收存器部件2a~2f也在不同位置上形成。
如图61所示,构成收存器1的收存器部件2a~2f,当分割用凸起3a~3e的位置分别不同时,对于分割用凸起3a~3e的位置不同的收存器部件,需要准备其它部分的结构基本相同的收存器部件2a~2f。即,在可以收存6枚的CD的收存器1中,包括在最上层未形成分割用凸起的收存器部件2f在内,必须使用作为收存器部件2a~2f的6个种类。在用合成树脂制造收存器部件2a~2f时,必须分别准备每个分割用凸起3a~3e的位置略有不同的6个种类的收存器部件2a~2f,从而增大成型用的模具的费用,并增加产品管理的复杂性。
在图6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为使收存的CD不脱落,收存器部件2a、2b、2c、2d、2e、2f分别使用弹簧8以确保CD不脱落。另一方面,从收存器1排出CD时,需要克服弹簧8的推压力,以取出CD。因此在需要一种在收存时将CD推入收存器1,在排出时从收存器部1取出CD的装置,由于增加了结构单元,使小型化变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使结构简单化的小型化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具有多个沿记录媒体的厚度方向配置的、收存各个大致为板状的记录媒体的收存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壳体,内装收存装置,具有使记录媒体单个插入或排出的插排口;
多个托架,配置在各收存位置,可以分别托持记录媒体,可在任意的收存位置间沿该厚度方向进行分割;
再生装置,进行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信息的再生,该再生装置可进入由分割托架形成的空间,可以与托架间交换记录媒体,并移动到插排口附近,与插排口间交换记录媒体;
分割部件,进入托架间,其进入方向与上述再生装置进入上述托架的收存位置间的移动方向相同,由此将托架间的间隔分开形成空间;
选择装置,使上述多个托架整体沿上述厚度方向移动,选择分割部件进入托架间的位置;
分割装置,使该分割部件进入托架间,由此分割该托架。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部件在托架的两侧成对设置。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为盘状,上述托架大致为半圆弧状,其以大致水平的姿势收存记录媒体,在上述再生装置的进入方向开口,并形成与上述分割部件接合而分割收存装置的分割导引部。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装置具有驱动源,驱动上述成对设置的分割部件同时进入上述托架间。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装置具有有相同结构的传递装置,该传递装置从上述驱动源将驱动力传递到上述成对设置的分割部件。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使上述多个托架靠近上述叠层方向的一侧的弹簧。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部件具有推压部,在上述分割部件进入上述托架间而扩展间隔时,所述推压部弹性推压和所述多个托架接触的部分中的、与其中一个被分割的托架相接触的部分。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装置使上述分割部件移动,使得位于上述被分割空间上述一方的托架,当上述再生装置进入该空间后,在叠层方向产生位移。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部件具有凸轮面,通过上述分割部件在进入方向的移动,使上述空间的一方和另一方的托架在上述叠层方向产生位移。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部件具有使上述再生装置在上述叠层方向产生位移的样板。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装置具有与上述分割部件对上述托架间的分割动作联动、使上述再生装置在上述叠层方向产生位移的样板部件。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该顶板被配置成覆盖上述厚度方向的一端侧的托架,具有在排出记录媒体的方向开口的缺口。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托架在托持记录媒体的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防止脱落的爪,只有当记录媒体的侧面被推向托架时,上述爪覆盖记录媒体的一部分表面。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上述顶板和上述多个托架向叠层方向的另一侧靠近的弹簧。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弹簧是细长形状的螺旋弹簧,该弹簧的两端装在上述顶板上,上述弹簧的中间部被卷绕成包含上述叠层的托架的外侧和上述壳体的底板。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推压部件,在分割上述托架的层间时,至少在分割空间将上述叠层方向的另一侧的记录媒体向托架推压。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割装置,与上述推压部件的推压联动,进行上述托架的层间的分割。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装置包括进出该托架间而扩展间隔的分割部件。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推压部件被设置成推压上述壳体内预定位置的记录媒体;上述叠层的托架和顶板在叠层方向位移,使得作为推压对象的记录媒体的收存位置可以被选择。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推压部件具有可以推压记录媒体的侧面、在推压时至少覆盖记录媒体的上面的一部分的形状。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托架具有在一个方向开口、将被收存的记录媒体在超过半周的范围收存的壁面。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托架沿着用于托持所载置的记录媒体的外周部设有凸起。
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托架在上述记录媒体的载置范围外在叠层方向的一个面上形成有凸起,在另一面上形成有当托架叠层时与在另一侧叠层的托架的凸起配合的凹部,上述顶板具有叠层时与最上层的托架的该凸起或该凹部配合的凹部或凸起。
本发明具有优良的效果:
本发明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在记录媒体的厚度方向,具有多个分别收存大致为盘状的记录媒体的收存位置,包括:
壳体,内装收存装置,具有分别插入或排出记录媒体的插排口;
多个托架,可以分别持有记录媒体,配置在各收存位置,在任意的收存位置间可以在该厚度方向进行分割;
再生装置,进行在记录媒体记录的信息的再生,进入由分割托架形成的空间,可以与托架间交换记录媒体,并移动到插排口附近,与插排口间交换记录媒体。
根据本发明,收存收存装置可以分别持有记录媒体,被配置在各收存收存位置,含有在任意的收存收存位置间沿厚度方向可以分割的托架。当分割托架时形成空间,允许再生装置进入该空间,进行记录在记录媒体的信息的再生。再生装置可以与托架间进行记录媒体的交换,且能移动到插排口附近,与插排口间进行记录媒体的交换,因此可以有效地使用壳体内的空间,进行记录媒体的再生和移动,可以使收存收存装置的结构简单化和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如果从壳体的插排口分别插入记录媒体,交换给再生装置,可以由再生装置进行记录的信息的再生、在任一托架的收存收存位置的收存收存、或从插排口的排出等动作。
本发明包括:分割部件,其进入托架间,其进入方向与上述再生装置进入上述托架的收存位置间的移动方向相同,将托架间的间隔分开形成空间;
选择装置,使上述多个托架整体向上述厚度方向移动,选择分割部件进入托架间的位置;
分割装置,使该分割部件进入托架间,分割托架间。
根据本发明,当选择装置使对分割部件的收存位置在叠层方向移动调整时,分割部件打开托架间的间隔,形成空间。因为托架是在移动的位置作为分割部件的分割对象而选择装置被选择,即使托架为同一形状也可以进行分割。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由选择装置选择分割收存装置的收存位置,使分割部件进入被选择的收存位置,分开托架间的间隔,可以使再生装置进入形成的空间内。因为分割位置由收存装置在叠层方向的位移决定,构成收存装置的多个托架可以为相同的形状,可以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上述分割部件在托架的两侧成对设置。
根据本发明,因为分割部件在托架的两侧成对设置,可以在托架的两侧稳定地进行收存器的分割。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托架的两侧进行收存装置的分割,可以进行稳定的分割。
在本发明中,记录媒体为盘状,上述托架大致为半圆弧状,其构成为以大致水平的姿势收存记录媒体,在上述再生装置的进入方向开口,形成与上述分割部件接合分割收存装置的分割导引部。
根据本发明,用大致为半圆弧形状的收存器部件载置盘状的记录媒体例如CD等的周边部,将在收存器部件的横向两端形成的分割导引部与分割部件接合,分割部件进入使收存器部件间的间隔分开,进行收存器的分割。
根据本发明,作为大致以水平姿势收容盘状记录媒体的托架,使用的是半圆弧状的托架,因此占有的空间比例小,可以有效利用空间。由于在托架的横向的两端形成与成对设置的分割部件分别接合的分割导引部,可以稳定地进行收存装置的分割。
在本发明中,上述分割装置具有驱动源,驱动上述成对设置的分割部件同时进入上述托架间。
根据本发明,由同一驱动源同时驱动在幅宽方向成对设置的分割部件进入托架间,所以可以稳定地进行收存装置的分割。
根据本发明,因为由同一驱动源同时驱动在幅宽方向成对设置的分割部件,可以用一个驱动源的控制进行幅宽方向两侧的收存装置的分割。
在本发明中,上述分割装置具有有相同结构的传递装置,将驱动力从上述驱动源传递到上述成对设置的分割部件。
根据本发明,用于驱动在幅宽方向两侧成对设置的分割部件的驱动力,是从共同的驱动源通过相同结构的传递装置而传递,因此对在幅宽方向两侧的托架间扩展间隔产生的收存装置的分割,可以没有偏离地均匀地进行。这样,例如使再生装置为浮游状态,进行记录媒体的再生时,可以在再生中的记录媒体的周围形成均匀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从同一驱动源向两侧的分割部件传递驱动力的传递装置,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幅宽方向的两侧分割部件对收存装置的分割可以同等地进行,不会产生再生的记录媒体间的间隔的偏差,可以确实地分开托架间的间隔。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使上述多个托架靠近上述叠层方向的一侧的弹簧。
根据本发明,因为弹簧将托架推向叠层方向的一侧,对于进入托架间扩展间隔的的分割部件,也被弹簧推压,可以使托架的间隔保持为由分割部件设定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因为多个托架被推向叠层方向的一侧,当使分割部件进入托架间时,可以使托架间的间隔确实地随着分割部件而变化。
在本发明中,上述分割部件具有推压部,该推压部弹性推压当上述分割部件进入上述托架间扩展间隔时与托架的接触部分中,与被分割一方的托架的接触部分。
根据本发明,分割部件具有推压部,当进入托架间扩展间隔时弹性推压与被分割一方的托架的接触部分,可以确实地推压不是再生装置的再生对象的收存装置部分。
根据本发明,可以用分割部件的推压部推压被分割一方的托架,因此该推压不会对再生装置对记录媒体的处理产生障碍。
在本发明中,上述分割装置使上述分割部件移动,使得在上述被分割空间位于上述一方的托架,当上述再生装置进入该空间后,在叠层方向产生位移。
根据本发明,当再生装置进入分割收存装置而形成的空间后,可以使分割部件进一步移动,使收存作为再生装置的再生对象的记录媒体的托架在叠层方向位移,所以可以容易且确实地进行收存在托架的记录媒体向再生装置的移动,以及在再生装置中再生的记录媒体向托架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当再生装置进入由分割部件对收存装置分割所形成的空间后,使托架在叠层方向移动,可以在再生装置和托架间进行记录媒体的交换。
在本发明中,上述分割部件具有凸轮面,通过沿上述进入方向的移动,使上述空间的一方和另一方的托架在上述叠层方向产生位移。
根据本发明,通过分割部件具有的凸轮面〔cam face〕,可以在记录媒体进入被分割空间后使托架在叠层方向位移,因此可以使机械的结构简单化。
根据本发明,因为分割部件具有使托架在叠层方向位移的凸轮面,可以通过只使分割部件沿进入方向移动,来进行托架沿叠层方向的位移。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分割部件具有使上述再生装置在上述叠层方向产生位移的样板(cam)。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分割部件移动,可以使再生装置通过样板沿叠层方向位移。
根据本发明,通过分割部件具有的样板,可以使再生装置沿托架的叠层方向位移。可以仅通过使分割部件移动,使再生装置和托架沿叠层方向分别位移,所以可以在进行沿叠层方向的位移后,进行再生装置和托架间的记录媒体的交换、和再生装置对记录媒体的再生。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分割装置具有与上述分割部件对上述托架间的分割联动、使上述再生装置在上述叠层方向产生位移的样板部件。
根据本发明,通过与分割部件联动的样板部件,可以进行再生装置沿上述叠层方向的位移,所以将伴随着收存装置的分割的托架沿叠层方向位移,与再生装置在叠层方向的位移进行组合,可以顺利地进行再生装置和托架间的记录媒体的交换。
根据本发明,与分割部件在进入方向的移动联动,使再生装置在分割部件形成的空间沿叠层方向位移,可以位移至适合记录媒体的交换和记录媒体的再生的位置。
本发明包括顶板,配置成覆盖上述厚度方向的一端侧的托架,具有在排出记录媒体的方向开口的缺口。
根据本发明,多个托架被叠层,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设有覆盖厚度方向的一端侧的托架的顶板。各托架可以分别收存记录媒体。被叠层的托架在任意的层间可以在厚度方向覆盖。当进行记录媒体的再生的再生装置的拾音器,进出由分割托架的层间形成的空间,并使转盘上升,则可以将被收存的记录媒体装在转盘上。在配置成覆盖最上层的托架的顶板上,具有向着排出记录媒体的方向开口的缺口。将收存在厚度方向的一端的记录媒体装在转盘上,进行记录内容的再生时,由于顶板上设有缺口,即使顶板和托架的间隔小,也不会对转盘的动作产生障碍。因此,可以使收存装置的整体的厚度很小。而且,在一定的厚度范围内,可以收存多个记录媒体。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发明,以多个托架被叠层,用顶板覆盖厚度方向的一端侧的托架的方式形成记录媒体的收存收存装置。各托架可以分别插入记录媒体,而在其逆方向排出。因为托架可以在任意的层间的位置分割,所以可以使再生装置进入分割所形成的空间,将记录媒体装在转盘上进行再生。因为在顶板上形成了向着记录媒体的排出方向开口的缺口,即使将在厚度方向的一端的托架收存收存的记录媒体装在转盘上,可以使转盘不会接触顶板。因此可以使托架和顶板的厚度变小,使被叠层状态下的厚度变小,实现小型化。可以在一定厚度的壳体内,收存收存多个记录媒体。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托架在托持记录媒体的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只有当将记录媒体的侧面向托架推压时,覆盖记录媒体的表面的一部分、并防止脱落的爪。
根据本发明,因为托架在支持记录媒体的壁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只当推压记录媒体的侧面时覆盖记录媒体的表面、防止脱落的爪,推压收存收存在托架内的、非再生对象的、有可能脱落的记录媒体,可以容易地支持。记录媒体如果不在插入方向推压,爪不会覆盖表面、进行脱落的防止,因此可以容易地将作为再生对象的记录媒体从托架中取出。
根据本发明,记录媒体只有当侧面被推向托架时,被爪覆盖其表面,因此可以容易地支持作为再生对象的有可能脱落的记录媒体。当将记录媒体从托架排出时,若不推压记录媒体,与爪为非接触状态,因此可以容易地排出。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将上述顶板和上述多个托架推向叠层方向的另一侧的弹簧。
根据本发明,多个托架和顶板被弹簧推向叠层方向的另一方。这样收存收存装置、多个托架、和顶板通过弹簧相互密接,只要不进行分割,叠层的厚度保持最小值的状态,可以有效地利用壳体内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通过弹簧将顶板和多个托架推向叠层方向的另一侧,可以将收存收存装置的厚度压到最小限度。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弹簧是细长形状的螺旋弹簧,该弹簧的两端装在上述顶板上,上述弹簧的中间部被卷绕成包含上述叠层的托架的外侧和上述壳体的底板。
根据本发明,因为将细长螺旋弹簧卷绕成包含上述叠层的托架的外侧和上述壳体的底板,即使在托架间分割,螺旋弹簧的伸长与相比所占的比例很小,即使在分割托架间的层间时,弹簧常数的变化很小,可以发挥弹簧整体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因为细长螺旋弹簧的两端装在上述顶板上,上述弹簧的中间部被缠绕成包含上述叠层的托架的外侧和上述壳体的底板,可以使弹簧的全长伸长,即使在托架间进行分割,可以充分确保弹簧的伸长间距,继续发挥弹簧的作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推压部件,在分割上述托架的层间时至少在分割空间将上述叠层方向的另一方的记录媒体向托架推压。
根据本发明,推压部件在分割形成的空间将叠层方向的另一方的记录媒体向托架推压,因此可以防止从托架的脱落。
根据本发明,在分割托架形成空间时,在空间叠层方向的另一方的托架上载置的记录媒体,通过推压部件向托架推压,可以确实地防止脱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分割装置,与上述推压部件的推压联动、进行上述托架的层间的分割。
根据本发明,当分割装置分割托架的层间,在托架的层间形成空间时,推压部件同时对在空间内叠层方向的另一方的托架上收存收存的记录媒体进行推压。
根据本发明,因为推压部件与分割托架间的分割装置联动进行推压,在需要推压时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防止记录媒体的脱落。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分割装置包括进出该托架间,扩展间隔的分割部件。
根据本发明,对托架的层间的分割,通过进出托架间扩展间隔的分割部件进行,因为推压部件与分割部件一体形成,可以确实地与分割和分割后的推压联动进行。
根据本发明,因为推压部件与进出托架间扩展间隔的分割部件一体形成,可以简化联动分割和推压的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推压部件被设置成推压上述壳体内预定位置的记录媒体;上述叠层的托架和顶板在叠层方向位移,可以选择作为推压对象的记录媒体的收存位置。
根据本发明,因为推压部件被设置成推压上述壳体内预定位置的记录媒体,叠层的托架和顶板在叠层方向位移,可以选择作为推压对象的记录媒体的收存位置,因此可以将选择作为分割和推压的对象的托架的功能和进行分割的功能分开,可以实现装置的单纯化和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可以使收存收存装置升降位移,选择分割装置的分割对象的位置,在被选择的托架间分割收存收存装置,因此,可以分离选择和分割装置,使结构变得简单。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推压部件可以推压记录媒体的侧面,具有在推压时覆盖记录媒体的上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因为可以推压记录媒体的侧面,具有推压时覆盖至少记录媒体的上面的一部分的形状,可以用推压部件确实地推压被分割空间的下方的记录媒体,防止脱落。
根据本发明,当用推压装置推压记录媒体防止脱落时,可以推压记录媒体的侧面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即使从外部施加振动,也能确实地持有记录媒体,防止脱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托架具有在一个方向开口、将被收存的记录媒体在超过半周的范围收存的壁面。
根据本发明,托架具有在一个方向开口、将被插入的记录媒体在超过半周的范围收存的壁面,在直径方向的内侧形成广阔的空间,使整体的重量减轻。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托架沿着用于托持所载置的记录媒体的外周部设有凸起。
根据本发明,因为沿着载置记录媒体的托架的外周部设置凸起,可以防止被载置的记录媒体向外周方向的偏离,可以防止在收存收存位置的位置偏离。
根据本发明,在托架上载置的记录媒体可以防止向外周方向的偏离。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托架在上述记录媒体的载置范围外在叠层方向的一方的面上有凸起,在另一面上有当托架叠层时与在另一侧叠层的托架的凸起配合的凹部,上述顶板具有叠层时与最上层的托架的该凸起或该凹部配合的凹部或凸起。
根据本发明,托架在上述记录媒体的载置范围外在叠层方向的一方的面上有凸起,在另一面上有与凸起配合的凹部。而因为顶板具有叠层时与最上层的托架的该凸起或该凹部配合的凹部或凸起,可以在将顶板和托架叠层的状态下使凸起和凹部配合,防止顶板和托架间的偏离。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将顶板和托架叠层时防止位置的偏离。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可以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变得更加明了。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CD再生装置21的概略结构的侧面剖面图。
图2是表示图1的CD再生装置21中CD24的状态的概略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CD再生装置21内,对CD24再生的状态的简化了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1的CD再生装置21内,收存多个CD24的状态的简化了的斜视图。
图5A~5H是表示在图1的实施形态的CD再生装置21中,将CD24插入动作的简化了的侧面剖面图。
图6A~6F是表示在图1的CD再生装置21内,排出收存的CD24的顺序的状态的简化了的侧面图。
图7A~7F是表示在图1的CD再生装置21内,将再生了的CD24搬送到收存位置的动作的简化了的侧面图。
图8A~8I是表示在图1的CD再生装置21内,再生CD24的顺序的简化了的侧面图。
图9A~9L是表示在图1的CD再生装置21内,交换收存在收存器23CD24进行再生动作的简化了的侧面图。
图10是表示在图1的CD再生装置21的壳体22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除去图10所示壳体的状态的装置部分的斜视图。
图12是图11的装置部分的正面图。
图13是图11的装置部分的平面图。
图14是图11的装置部分的右侧面图。
图15是图11的装置部分的左侧面图。
图16是图11的装置部分的背面图。
图17是图17的滑动单元60的斜视图。
图18是图17的滑动单元60的平面图。
图19是图1的搬送装置34的斜视图。
图20是表示齿轮装置83、86、87的概要的简化了的斜视图。
图21是构成图1的收存器23的托架39的斜视图。
图22是图21的托架39的平面图。
图23是图21的托架39的仰视图。
图24A是图21的托架39的正面图,图24B是图22的托架39的右侧面图。
图25A和图25B是图21的托架39的剖面图,图25C是图21的托架39的部分端面图。
图26是将图22的托架39叠层形成的收存器23的斜视图。
图27是图26的收存器23的平面图。
图28是图26的收存器23的正面图。
图29是图26的收存器23的右侧面图。
图30A是图13的分割用滑动板56的斜视图,图30B是图13的分割用滑动板56的斜视图
图31是图30A的分割用滑动板56a的侧面图。
图32是用图30A、图30B的分割用滑动板56分割托架39间的状态的简化的斜视图。
图33是表示与图1的浮动装置27关联的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34是表示与图1的分割装置关联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35A和图35B是表示与图34的推压柄140关联的结构的简化了的平面图。
图35C是表示与图34的推压柄140关联的结构的部分的剖面图。
图36A是使图1的拾音器单元25升降位移的拾音器升降用滑动板150的结构的左侧面图,图36B是图11的底盘50的侧板160的结构的左侧面图。
图37是与图11所示的底盘50关联的基本的装置部分的斜视图。
图38是图36B所示的升降用滑动板54的结构的左侧面图。
图39A和图39B是传递来自图11的升降电机52的驱动力的齿轮装置180的左侧面图和正面图。
图40是图1的CD再生装置21的整体控制的电结构的壳体。
图41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42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43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44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45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46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47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48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49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50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51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52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53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54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55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56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57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58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59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60是表示图40的控制电路29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61是现有技术的收存器23的结构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的车载用的CD再生装置21的简要的整体结构。壳体22作为车载用的设备,形成标准的被称为1DIN的尺寸,即,宽约18cm、厚约5cm、纵向17cm。壳体22内设置作为收存装置的收存器23,可以收存6枚盘状的记录媒体CD24。CD24的直径约12cm,厚度约1.2mm,可以再生(playback)拾音器单元25所记录的信息。收存器23通过作为选择装置的移动装置26,可以进行整体的升降位移。浮动装置27只使拾音器单元25相对于其它的部分呈机械浮动的状态,当CD24被装在拾音器单元25上进行再生时,可以不受来自外部的振动的影响。当移动装置26选择一个收存位置时,收存器23被分割装置28上下分割,可以在被分割的收存位置扩展间隔。在壳体22的侧方,配置有构成控制电路29的电子电路基板,进行各部分的移动的控制。
拾音器单元(PU)25可以在由壳体22的底部支撑的滑动底板30上位移。滑动底板30通过浮动装置27,相对于壳体22的底部保持机械地浮起的状态。控制电路29在进行CD24的再生时间以外,通过固定装置31限制浮动装置27的漂浮状态,使拾音器单元25不会独立于壳体22内的其它部分浮动。
在壳体22的作为操作面的前板32上,形成用于进行插入或排出CD24的插排口33,在壳体22内与插排口33邻接设置有搬送装置34。搬送装置34包括搬送滚筒35和支撑板36。从插排口33插入或排出的CD24被放置在支撑板36上,通过搬送滚筒35的旋转被搬送。当在壳体22内进行CD24的搬送和再生时,用挡板装置37封闭插排口33,可以防止另一CD24被误插入。拾音器单元25具有保持CD24以使其转动的转盘38。
收存器23将后述的具有相同结构的、作为收存器23部件的托架39叠加,形成层叠的形状。分割装置28进入任意的收存器23部件间,扩展间隔,形成拾音器单元25能够进入的空间。分割装置28不但进行收存器23的分割,还将被分割的收存器23的收存器23部件的托架39沿叠层方向位移,并可以使拾音器单元25沿叠层方向产生位移。在转盘38上设有用于保持CD24的卡紧装置40。
图2、图3和图4分别概要表示图1所示CD再生装置21的CD24的插入、再生或收存器23的收存的各动作的状态。在图2中,从壳体22的插排口33插入CD24,在搬送装置34的搬送滚筒35和支撑板36之间夹持下,将CD24取入壳体22内。当CD24被取入壳体22内时,图1的挡板装置37封闭插排口33,变成使新的CD24不能插入的状态。当CD24一旦被取入壳体22内后,搬送滚筒35向逆方向旋转,将CD24推回,直到挡板装置使其停止为止。从而使CD24可以在一定的位置确定位置。
图3表示对于确定了位置的CD24,在其下方待机的拾音器单元25上升,将CD24卡紧装在转盘38上,在被分割的收存器23内移动的状态。被插入的CD24在这种状态下可以用拾音器单元25进行再生。
图4表示在收存器23内的空间移动的拾音器单元25将装在转盘38上的CD24移动到构成收存器23的托架39的状态。作为收存器23部件的托架39在放置在转盘38上的CD24的下方待机,上升并托住CD24的周边部,从转盘38取下CD24。当将收存在收存器23内的CD24,移动至拾音器单元25的转盘38并排出时,托架39下降,将收存的CD24移至转盘38上。当收存进收存器23时,将CD24移至托架39上的拾音器单元25被从收存器23间的空间取出。在排出CD24时,将装有在收存器23间从托架39取来CD24的拾音器单元25取出,移动到搬送装置34侧。
图5A~图5H、图6A~图6F、图7A~图7F、图8A~图8I、图9A~图9L分别表示本实施形态的CD再生装置21进行CD24的插入、排出、收存、再生和转换时的动作的概要。图5A表示插入准备状态。在搬送装置34中,搬送滚筒35下降,使将插入的CD24取入成为可能。在收存器23中,对于对应于被选择的收存位置的托架39,其下侧的托架39全部下降,扩展间隔,而被选择的托架39的上侧的托架39全部上升。在被选择的托架39和其上方的托架39之间的空间收存CD24。拾音器单元25在搬送装置34的出侧的待机位置待机。
图5B表示CD再生装置21的用户从图1的插排口33插入一枚CD24的状态。搬送装置34的搬送滚筒35如图5B所示,一旦将插入的CD24取入壳体22内,则如图5D所示,沿逆方向搬送,进行位置的确定。如图5C所示,将CD24取入后,图1的挡板装置37封闭。如图5D所示,当将CD24沿逆方向搬送时,CD24的后端在图1的挡板装置37处停止,可以进行位置的确定。
对于在图5D中被确定了位置的CD24,在图5E中,拾音器单元25上升,将CD24装在转盘38上,获取CD24。在转盘38上设有卡紧装置40,如图5F所示,使卡紧装置40动作,将CD24卡紧在转盘38上。接着使拾音器单元25向插入方向移动,从搬送装置34将CD24抽出,如图5G所示,使CD24在收存器23内移动,在图5H所示的再生(PLAY)状态下,解除图1的固定装置31,拾音器单元25通过图1的浮动装置27成为机械浮游状态,进行CD24的信息的再生。
图6A~图6F表示从图5H所示的再生状态到排出CD24动作的过程。在图6A的再生状态下,虽然图1的固定装置31解除了固定状态,在图6B中,使图1的固定装置31动作,停止图1的浮动装置27产生的浮游状态。在图6C中,将拾音器单元25从收存器23移动到搬送装置34的出侧的待机位置。在图D中,使卡紧装置40动作,解除转盘38对CD24的卡紧状态。在图6F中,拾音器单元25在待机位置下降,搬送装置34的搬送滚筒35也下降,将CD24保持在搬送滚筒35和支撑板36之间。从而将CD24从拾音器单元25送到搬送装置34侧。在图6F中,搬送滚筒35旋转,排出CD24。该排出动作在CD24从图1的插排口33突出的状态时停止,使CD再生装置21的用户可以取出CD24。
图7A~图7F表示将CD24收存进收存器23内的收存位置的收存动作。但是,将图5H所示的再生状态作为图7A的再生状态进行说明。当将从插排口33插入的CD24在收存器23内收存时,在从图5A到图5H的动作后,不进行再生,直接进行CD24的收存。在图7B中,图1的固定装置31动作解除浮游状态后,拾音器单元25和收存CD24的托架39上升。在图7C中,由拾音器单元25d的卡紧装置40产生的转盘38对CD24的卡紧状态被解除。在图7D中,拾音器单元25向下方移动,CD24被从转盘38上取下。在图7E中,拾音器单元25移动至搬送装置34的下方的位置,在图7F中,被分割的收存器23全部下降,使得收存器23聚集成一个单元。
图8A~图8I表示排出收存在收存器23内的任意的CD24的动作顺序。如图8A所示,拾音器单元25位于搬送装置34的下方,当从收存器23整体下降的状态,到收存需要排出的CD24的托架39被选择时,如图8B所示,包括被选择的托架39,收存器23被分割为其上方的部分、和在被选择的托架39的下方的部分。在图8C中,拾音器单元25在被分割形成的收存器23的空间内移动。在图8D中,拾音器单元25上升,将排出的CD24装在转盘38上。在图8E中,使卡紧装置40动作,将CD24卡紧在转盘38上。在图8F中,收存CD24的托架39下降,使CD24向转盘38侧移动。在图8G中,包括装有CD24的转盘38的拾音器单元25从在收存器23间形成的空间移动至搬送装置34的出侧的待机位置。CD24被插入将搬送滚筒35托起的支撑板36。在图8H中,解除卡紧装置40导致的CD24在转盘38上的卡紧状态,在图8I中,使拾音器单元25下降,并使搬送滚筒35下降,将CD24保持在搬送滚筒35和支撑板36之间,从转盘38除去CD24,使搬送滚筒35旋转,排出CD24。在图8I中,如果用户从插排口除去CD24,则成为新的CD24可以插入的插入准备状态。
图9A~图9L表示从对一个CD24再生的再生状态,到与收存器23内收存的其它的CD24进行交换的转换动作。从图9A到图9F的动作,与从图7A到图7F的动作相同。从图9G到图9K的动作与从图8A到图8E的动作相同,在图9L中,解除图1的固定装置31,拾音器单元25通过浮动装置27机械浮游后,使收存被选择的CD24的托架39下降,进行CD24的再生。因为解除了固定装置31的固定,来自外部的振动通过浮动装置27向拾音器单元25的传递很困难,可以在这种状态下进行CD24的再生。但是,由于为了吸收振动,拾音器单元25和其它部分之间可能产生相对的位移,装有CD24的拾音器单元25最好移动到使CD24不与周围相碰的位置。
图10表示图1的CD再生装置21的外观。在前板32的插排口33的周围,设置选择按钮41~46,可以指定在收存器23内收存的CD24的收存位置。对收存位置从下向上赋予号码1~6,用选择按钮41~46指定对应的号码。
图11表示图1的CD的再生装置21中除去了壳体的装置部分的结构。图12、图13、图14、图15及图16表示从正面、上面、右侧面、左侧面和背面看去图11的装置部分的状态。除去了壳体22的前板32侧作为前方侧,与前板32相对的侧作为后方侧,装置的整体由底盘50支撑。在底盘50上配置前方侧挡板装置和搬送装置,后方侧配置收存器23。拾音器单元25在如图13所示待机位置和进入收存器23内的位置之间前后移动,使转盘38的中心位置位于底盘50的中心线51上。并从如图13所示的待机位置使转盘38侧作为前端摇动位移,可以使转盘38向搬送装置34的下方移动。
在底盘50的横向的两侧,作为沿前后往复移动的各种滑动板61而配置有:进行收存器23的升降移动的移动装置26、进行收存器23的分割的分割装置28、及用于使拾音器单元25和固定装置31动作的装置。为了驱动滑动板61,在底盘50的后方的角部分别配置升降电机52和分割电机53。升降电机52使升降用滑动板54沿底盘50的前后方向移动,根据计数传感器55计数的级数进行在收存器23的收存位置的选择。对于升降电机52选择的收存位置,由分割电机53驱动的分割用滑动板56产生作用,进行收存器23的分割。在底盘50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置表示分割用滑动板56和升降用滑动板54的原点位置的分割原点开关57和升降原点开关58。分割用滑动板56的位置由分割位置传感器59检测出。分割位置传感器59是直线状动作的可变电阻器,用模拟电压表示位置而被使用。检测输出经A/D变换,作为数字值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形态中,也用升降电机52驱动搬送滚筒35。搬送滚筒35在只进行CD24的插入或排出时下降并发生作用,而在其它的状态下上升,因此为了使装置简化,搬送滚筒35一般由升降电机52驱动。当需要收存器23的升降位移时,使离合装置动作,将其连接成将驱动力传递到升降用滑动板54。当分割用滑动板56位于原点位置时,本实施形态的离合装置被连接成可以将来自升降电机52的驱动力传递到升降用滑动板54的状态。当分割用滑动板56离开原点位置时,后述的离合装置52切断,以使来自升降电机52的驱动力不会传递到升降用滑动板54。
图17表示为使拾音器单元25移动,在滑动底板30上形成滑动单元60的结构。图18表示将滑动单元60相对于滑动底板30向后方移动状态的俯视图。滑动单元60主要有滑动板61和回旋板62。滑动板61相对于滑动底板30可以沿前方方向移动。回旋板62以设在基端侧的回旋轴63为中心,前端的拾音器单元25相对于滑动板61画弧一般回旋位移。在滑动板61上形成当回旋板62回旋位移时进行引导的圆弧状导引槽64。在滑动底板30上形成L字形导引槽65,包括纵槽66和横槽67。在回旋轴63上,形成与滑动底板30的L字形导引槽65接合的凸起68,在凸起68与L字形导引槽65的横槽67接合时,设在回旋板62的凸起69与滑动板61的圆弧状导引槽64接合,回旋板62进行回旋位移。当回旋板62的凸起68与L字形导引槽65的纵槽66侧接合时,回旋板62不能进行超过此状态的回旋位移,只能在纵槽66和凸起68接合的状态下进行前后的移动。
在回旋板62上的拾音器单元25的移动,通过进给电机70驱动进给螺杆轴71进行。拾音器原点开关72检测出拾音器单元25位于转盘38侧的原点位置。对于一般的拾音器单元,当拾音器单元到达原点位置时,进给电机70不再进行驱动。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原点位置不使拾音器单元25进行机械的停止,而是继续驱动进给电机70,可以解除卡紧装置40的卡紧状态。卡紧解除开关73检测出卡紧状态被解除。转盘38被主轴电机74直接驱动旋转。
滑动单元60通过滑动电机75的驱动,相对于滑动底板30移动。滑动电机75设在滑动底板30上,滑动板61的移动位置分别通过滑动原点开关76、滑动完了开关77、和插排待机开关78检测出。在滑动单元60,将来自滑动电机75的驱动力传递到滑动板61的齿轮装置上,设有滑动装置79,阻止传递过大的驱动力。滑动板61向前方的移动通过销钉61a与搬送装置34的预定位置相接而停止。
图19表示包括搬送装置34和挡板装置37的开关装置的结构。来自配置在后方的升降电机52和分割电机53的驱动力分别被传递到平齿轮80、81。由于搬送装置34的搬送滚筒35通过上述的配置在后部侧的升降电机52来驱动,在基端安装有平齿轮80的驱动用的传动杆82延长设置,其前端与齿轮装置83连接。来自后方侧的分割电机53的驱动力也通过在基端安装有平齿轮81的传动杆84而传递,使连接两侧的连接轴85旋转驱动后,通过设在连接轴85两侧的齿轮装置86、87,将分割用滑动板56在前后方向同等驱动。
开关装置的挡板装置37包括开关用滑动板88a、挡板用滑动部件88b、挡板部件88c。作为开关装置,还包括开关销钉89a,开关销钉89a上关联设置开关制动89b、和销钉用滑动板89c。开关销钉89在幅宽方向的两侧成对配置,其间隔比CD24的直径小,可以防止另一CD24被插入。在最初插入和排出CD24时,为了不妨碍CD24的移动,开关销钉89a通过与CD24相接的压力离开CD24的移动范围。在防止双重插入时,开关销钉89a通过开关制动89b阻止位移,即使与CD24相接也不离开,阻止CD24的移动。挡板部件88c如上所述,当对于插入的CD24,使搬送滚筒35逆旋转而确定位置时被利用。
与CD24的插入和排出相关联,还设有插入检测开关90a、插入有无开关90b、插入完了开关90c、及排出完了开关90d。
滑动单元60的直线状的移动,是通过滑动装置79由联动轴85将驱动力传递到滑动底板30的两侧方,通过具有相同的结构的齿轮装置86、87进行。因为两侧被同时且均等地驱动,可以平滑地移动。
图20表示图19所示齿轮装置83、86、87的概要。在传动杆82的前端,设有构成用于驱动搬送滚筒35的齿轮装置83的伞齿轮83a,将来自升降电机52的驱动力传递到伞齿轮83a和平齿轮83c。在传动杆84的前端设有伞齿轮84a,将来自分割电机53的驱动力传递到伞齿轮84b和平齿轮84c。在连接轴85的右端侧设有平齿轮85a、85b,在左端侧设有平齿轮85c。来自分割电机54的驱动力从平齿轮84c通过插入了齿轮装置86的轴86a的平齿轮86b传递到平齿轮85a。
平齿轮86b不固定在轴86a,可以以轴86a为中心自由旋转。在齿轮装置86的轴86a的两端设有平齿轮86c和人字齿轮86d。左端侧的齿轮装置87包括以轴87a为中心自由旋转的平齿轮87b、和在轴86a的两端设置的平齿轮76c和人字齿轮87d,与右端侧的齿轮装置86有相同的结构。
当驱动力被传递到平齿轮85a时,连接轴85旋转,通过平齿轮85b、85c,将驱动力分别传递到平齿轮86c、87c。该驱动力使人字齿轮86d、87d旋转,沿前后方向驱动分割用滑动板56b、56a的齿条。在左端侧的齿轮装置87,通过传动杆82传递的来自升降电机52的驱动力,通过平齿轮87b传递到搬送滚筒35的驱动装置。
图21、图22、图23、和图24A、图24B表示托架39的形状。图21是斜视图,图22是俯视图,图23是仰视图,图24A是正面图,图24B是右视图。托架39大致为半圆弧状。在托架39的内周侧形成载置CD24的CD载置部91。为了保持使CD24只在水平姿势时可以被载置在CD载置部91上,托架39可以在比半圆大的范围载置CD24的周围。在托架39的后方端侧形成上浮防止凸起92,防止载置在CD载置部91上的CD24的上浮。在托架39的两侧,如后述那样,形成用分割用滑动板56进行分割的分割用凸起93、94、95、96。在托架39的幅宽方向的两侧形成一对插通孔97、98。在托架39的表面的前方形成位置偏离防止用凸起99、100。
图25A表示包括位置偏离防止用凸起99、100的剖面结构,图25B表示包括上浮防止爪92的剖面结构,图25C表示分割用凸起93、94、95、96的端面形状。如图25A所示,位置偏离防止用凸起99从托架39的表面凸起。在CD载置部91载置CD24的状态下,从CD载置部91的托架39的表面开始的深度,比CD24的厚度大,以使CD24的表面不露出CD载置部91。在位置偏离防止用凸起99、100的里面侧,形成凹部99a、100a,在将托架39叠层的状态下,上侧的托架39的凹部99a、100a,分别配合下侧的托架39的位置偏离防止用凸起99、100,可以防止位置的偏离,且重叠时没有间隙。
如图25B所示,上浮防止爪92设置在与载置在CD载置部91的CD24有微小偏离的位置。当CD24从插入方向被推入时,CD24的表面与上浮防止爪92接触,阻止不从CD24载置部91脱落。即,上浮防止爪92只有当CD24的侧面被推压在托架39的壁面上时,才具有覆盖一部分表面的形状。在上浮防止爪92的里面侧也形成凹部92a,可以防止将托架39层叠时产生的间隙。
如图25C所示,分割用凸起93、94、95、96的端面形状是底边在上的三角形。这样,在层叠的托架39的分割用凸起93、94、95、96间,分割用滑动板61的前端可以进入并扩大间隔。
图26、图27、图28和图29表示将托架39叠层形成收存器23的状态。图26为斜视图,图27为俯视图,图28为正面图,图29为右视图。
收存器23包括:通过升降用滑动板54升降位移的底板101、在底板101上竖直设置的一对升降导引102、103、在插通孔97、98分别插通升降导引102、103的6个托架39、和顶板104。顶板104除了具有中心部的缺口105,大体形成矩形形状,可以压紧载置在最上层的托架39上的CD24上。在矩形形状的四个角上,分别形成与托架39的分割用凸起93~96对应的分割用凸起106~109。
顶板104上设有升降导引102、103插通的插通孔110、111、和与最上层的托架39的位置偏离防止用凸起99配合的位置偏离防止孔112、113。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收存多层的CD24,可以使用相同的托架39。在底板101的两侧方,设有与在升降用滑动板54形成的阶梯状的槽接合、进行升降位移的销钉114、115、116、117。
在顶板104的两侧,设有弹簧支架118、两侧的弹簧支架118分别与细长螺旋弹簧119连接,在底板101的中央,挂住螺旋弹簧119的前端。因为螺旋弹簧119全长很长,即使收存器23被分割,全长为伸长状态,或收存器23封闭伸长变小,使收存器23封闭的力的差很小。在螺旋弹簧119的弯曲部设有滑轮,可以使方向变化平滑。
图30A、图30B、图31表示可以在任意的位置分割收存器23的分割用滑动板56的形状。图30A表示右侧的分割用滑动板56a,图30B表示左侧的分割用滑动板56b。在分割用滑动板56上,前后方向分开,分别形成2组的上侧凸轮部(cams)120和下侧凸轮部121。分割收存位置的托架39的分割用凸起93~96沿上侧凸轮部120的斜面上升。在分割托架39的下侧的托架通过下侧凸轮部121抑制上升。沿上侧凸轮部120的斜面上升的分割用凸起93~96,通过分离部122分离为收存位置的托架39和其上方的托架39。当选择最上层的托架39时,顶板104的分割用凸起106~109被分离部122分离。下侧的托架39通过推压部123的弹簧的效果进一步被压紧。分割用滑动板56在前后方向的移动,是通过图20所示齿轮装置86、87内的人字齿轮86d、87d,驱动在分割用滑动板56的前方的上部设置的齿条124来进行的。
在分割用滑动板56的上方形成弹簧支架125,在侧方竖直设置销钉126,该弹簧支架125用于和使如图17所示滑动单元60升降位移的装置联动。与图35A和图35B相关联,如后述所示,与压紧CD24防止脱落的装置相关联,在分割用滑动板56a的前端设有压紧解除样板127,其中,CD24在被分割的收存器23的下方。
在图31中,用参照符号93a1、93a2、…94c4等表示分割用凸起93、94和分割用滑动板96a的移动位置的关系。表示分割用凸起的93和94后的″a″、″b″、″c″分别与被选择的托架39上的托架39对应。当被选择的托架39是最上层的托架39时,其上为顶板104。当被选择的托架39是最下层的托架39时,其下为底板101。最后的数字″1″、″2″、″3″、″4″与收存器23的分割状态对应。
参照图5~图9,″1″是收存器23分别的状态,与图7F、图8A、图9F、图9G对应。″2″是与图7B~图7E、图8B~图8E,图9B~图9E、和图9H~图9K对应的分割状态。″3″与是图5H、图6A、图7A、图9A、和图9L对应的状态。″4″是与图5A~图5G、图6B~图6F、和图8F~图8I对应的状态。
图32表示将用上侧凸轮部120和下侧凸轮部121分割托架39的凸起93~96的状态。通过使用这样的分割用滑动板56,如图5~图9所示的收存器23可以进行升降位移。
图33表示滑动底板30的滑动装置的概要。浮动装置27包括设在底盘50的减振器130、从滑动底板30侧插入减振器130的销钉131、配置在减振器130和销钉131的外侧的弹簧132。固定轴133和固定片134从滑动底板30向底盘50侧突出。在固定片134上,形成固定用缺口135。设在底盘50的固定装置31限制固定轴133,使与厚度垂直的面、即水平面内的相对位移停止,利用固定片134的固定用缺口135限制拾音器单元25的升降位移。
与固定装置31靠近而设置的推压柄140,用于将被分割的收存器23的下方部分的CD24向插入方向推压。推压柄140通过弹簧141推压CD24的上面和侧面。当收存器23未被分割时,推压被解除。将收存器23分割的高度为一定,由收存器23整体的升降位移决定分割的托架39的位置。因此,推压柄140可以相对于被分割的收存器23的下方侧的最上层的CD24进行推压。
图34表示构成图1的分割装置28的主要部分的配置。在底盘50的两侧,配置向前后方向联动移动的分割用滑动板56。分割用滑动板56的右侧用56a,左侧用56b表示,总称时单用符号56表示。与分割用滑动板56关联,在底盘50的靠近前部处配置推压柄140。推压柄140通过弹簧141从前方阻止收存在托架39内的CD24,使CD24不脱落,其中,该托架39构成位于下侧的被分割的收存器23。当分割用滑动板56移动到最前方的位置,收存器23的分割被解除时,推压柄140对收存器23的推压也被解除。
图35A、图35B、图35C表示与推压柄140的动作相关的结构。如图35A所示,分割用滑动板56a向后方移动,推压解除样板(cam)127离开时,推压柄140为推压状态。如图35B所示,当分割用滑动板56a回到原点位置时,推压解除样板127作用,推压柄140的推压状态被解除。对推压柄140的解除动作,通过解除柄142进行。当解除柄142的一端侧的销钉143被推压解除样板127引导,驱动解除柄142向左侧移动时,另一端侧的销钉144使推压柄140产生解除推压力的角位移。
图35C表示从图35A的切断面线C-C看去推压柄140的剖面形状。在推压柄140与CD24的周边部接触的部分分别形成上面推压柄145和侧面推压柄146。
图36A、图36B表示与分割用滑动板56联动,使拾音器单元25的滑动底板30升降位移的拾音器升降用滑动板150关联的结构。图36A表示拾音器升降用滑动板150自身,图36B表示从安装有升降用滑动板150的底盘50的左侧方看去的状态。
如图36A所示,在拾音器升降用滑动板150上,形成用于使滑动底板30升降位移的拾音器升降用槽151。拾音器升降用滑动板150由销钉152引导沿前后方向移动。联动槽153与分割用滑动板56的销钉126接合,当分割用滑动板56后退一定程度时联动后退,在上方形成的齿条154与人字齿轮86d、87d咬合,可以继续向后方移动。在拾音器升降用滑动板150上,设有用于在分割用滑动板56的弹簧支架125间挂住螺旋弹簧的弹簧支架155。
如图36B所示,拾音器升降用滑动板150被装在底盘50的侧板160上。在侧板160上形成作为样板的滑动槽161,与拾音器升降用滑动板150的销钉152接合,引导拾音器升降用滑动板15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在拾音器升降用滑动板150的下方装有升降用滑动板54。
拾音器升降用滑动板150也可以和分割用滑动板56一体化。此时,将拾音器升降用槽151在分割用滑动板56上形成。如像本实施形态那样成不同体的,可以使在前后方向必要的长度变短。
图37表示装在底盘50上的基本的升降用滑动板54的驱动机构,图38表示升降用滑动板54自身的结构。升降用滑动板54的两侧在底盘50的前方通过联动柄170机械连接。如果一方前进则另一方逆方向移动,即向后退。联动柄170可以在中央的支轴171的周围摇动位移。左侧的升降用滑动板54,经过伞齿轮172通过从升降电机52向人字齿轮173传递的驱动力进行前后方向的移动。
如图38所示,在升降用滑动板54形成阶梯槽174,并与收存器23的底板101的销钉114、115、116、117卡合。阶梯槽174作为样板,使收存器23整体升降位移。将由升降位移分割的托架39间调整为分割用滑动板56的前端的高度,而进行选择。在本实施形态中,选择的是分割的位置的上方的托架39,但也可以选择下方的托架39。
图39A、图39B表示位于升降电机52和图37所示伞齿轮172间的齿轮装置180。图39A是从左侧看去的状态,图39B表示从正面看去的状态。装在升降电机52的输出轴的蜗轮181向伞齿轮183传递驱动力。齿轮装置180中设有行星齿轮182,可以断开向伞齿轮183的驱动力的传递。当离合杆184的前端的销钉185被分割用滑动板56b的前端压紧时,伞齿轮183的咬合状态被解除,行星齿轮182产生位移。只要销钉185不被分割用滑动板56b的前端压紧,弹簧186将来自行星齿轮182的驱动力传递到伞齿轮183,保持伞齿轮172通过伞齿轮172驱动升降用滑动板54的状态。
升降用滑动板54的驱动被停止的分割用滑动板56b的移动状态,与图31的参照符号93a3、93b4、93c4、94a4、94b4、94c4相当,收存器23被分割,且被选择的的托架39从转盘38的位置向下降。只有拾音器升降用滑动板150在分割电机54的驱动力下从该位置开始移动,使拾音器单元25升降位移。
图40表示由图1的控制电路29控制CD再生装置21的各个部分的电结构。控制电路30包括微型计算机,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各种动作。根据包含设在前板32的选择按钮41~46等的输入开关190的指示,决定进行哪种动作。
图41~图60表示图30的控制电路29的控制动作。电机可以在顺时针(CW)和反时针(CCW)方向进行方向切换。分割位置传感器59的输出值,用数据变换后的16进制数表示,并附加″h″。另外,″const.″、″inc.″和″dec.″分别表示值为一定、增加或减少。
图41表示从浮动装置27使包括拾音器单元25的滑动底板30在底盘50上浮动的状态开始,到CD24回到收存器23的托架39为止的动作的控制表。在动作开始时刻S,如图9A所示,用分割电机53以反时针(CCW)驱动分割用滑动板56,使向下方移动的托架39上升,使被分离部122推向下方的托架39上升,并解除固定装置31的固定,重回浮动状态。图42表示解除CD24的卡紧装置40的卡紧状态,使滑动单元60下降,从转盘38取下CD24的动作的顺序。图43表示将滑动单元60从收存器23内取出到待机位置,使其退出动作的控制顺序。图44表示拾音器单元25退出收存器23外部,被分割而形成的收存器23的空间由于分割用滑动板56的移动而封闭,收存器23全部密封,分割结束状态的动作顺序。图45表示通过升降用滑动板54,收存器23整体升降位移的动作顺序。使升降用滑动板54移动,选择收存器23内的一个收存位置。如果根据计数传感器55的输出确定了选择的收存位置,则停止升降电机52。根据图41至图45的控制,可以进行图7A至图7F,或图9A至图9F的动作。
图46表示分割用滑动板56进行收存器23的分割时的控制动作。图47表示将拾音器单元25插入被分割的收存器23的空间的动作。图48表示使插入收存器23内的拾音器单元25的转盘38上升,将CD24装在转盘38上的动作。图49表示使卡紧装置40动作,将CD24卡紧在转盘38上,解除固定装置31的固定,通过浮动装置27使滑动底板30上的拾音器单元25等为浮游状态的动作的控制。通过图46至图49的控制进行图9G至图9L的动作。
图50表示从CD24在收存器23内在转盘38上卡紧的状态,到使收存CD24的托架39下降的动作的控制。图51表示在转盘38上卡紧的CD24,使用拾音器单元25移动到待机位置的搬送的动作。图52表示在拾音器单元25的位置被确定为待机位置的状态下,解除卡紧装置40产生的CD24在转盘38上的卡紧状态,使滑动单元60下降,并使搬送滚筒35下降,在搬送装置34内保持CD24,将转盘38从CD24的搬送路径向下退开动作的控制。图53表示驱动搬送滚筒35,将CD24外部向排出动作的控制。在以上说明的图40至图43的控制对应于图6A至图6F的顺序。
图54表示将从插排口33插入的CD24通过搬送滚筒35取入内部的动作控制。图55表示向逆方向驱动搬送滚筒35,进行CD24的待机位置的位置确定的动作。图56表示对于确定了位置的CD24,使拾音器单元25上升,将CD24装在转盘38的动作控制。图57表示通过移动拾音器单元25,将由卡紧装置40卡紧在转盘38上的CD24搬送到收存器23内的空间的动作控制。在以上说明的图44至图57的控制下,进行图5A至图5G的动作。
图58表示由固定装置31固定滑动底板30,使拾音器单元25的转盘38上升的动作控制。图59和图60分别表示对转盘38进行CD24的卡紧动作、和解除卡紧的动作。如上所述,卡紧装置40对CD24的卡紧动作,通过使拾音器单元25卡紧移动的进给电机70来进行。因此,在卡紧装置40的控制中,拾音器原点开关72、卡紧解除开关73作为输入使用。在以上说明的实施形态中,对圆盘状的记录媒体的CD24进行了说明,但DVD等其它的圆盘状记录媒体也同样适用于本发明。而且,对于MD等的记录媒体再生收存在盒或卡内的记录媒体,也同样适用于本发明。另外,因为CD24几乎以水平姿势处理,所以使收存和搬送变得简单,但也可以用其它的姿势进行处理。
作为记录媒体,不但可以使用再生专用的CD24,也可以使用能记录信息的CD-R和CD-RW。这种可以写入的记录媒体,可以作为个人计算机的信息记录媒体使用。如果使用本发明,在内装于个人计算机等的壳体内,或在外部连接的情况下,可以使收存多个记录媒体的再生或再生记录装置小型化,且能将记录媒体一枚一枚地插入和排出。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主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其它的各种形式的实施。因此上述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本发明的范围为权利要求的范围,不限定于说明书的内容。
对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变形和变更,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具有沿记录媒体的厚度方向配置的、用于单独收存记录媒体的多个收存位置,该装置包括:
具有一个插排口的壳体,通过该插排口记录媒体可一次一个地插入或排出;
在所述壳体内的多个托架,分别配置在各收存位置,其在任意一个收存位置处沿厚度方向是可分离的,其中每个托架可托持一个记录媒体;以及
重放装置,用于回放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信息,其中该重放装置可进入托架之间的空间,并与托架交换记录媒体,并可移动到上述插排口附近的位置,与插排口交换记录媒体;
分割部件,其沿着与上述重放装置进入上述托架之间的空间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进入上述托架之间,由此加宽上述托架之间的缝隙并因而在上述托架之间形成上述空间;
选择装置,使上述多个托架整体沿上述厚度方向移动,并选择上述分割部件进入托架间的位置;
驱动源,产生用于驱动所述分割部件的驱动力;以及
传递装置,用于传输所述驱动力给所述分割部件并使所述分割部件进入所述托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部件在托架的两侧成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为盘状,上述托架为半圆弧状,其以水平的姿势收存记录媒体,在上述再生装置的进入方向开口,并形成与上述分割部件接合而分割收存装置的分割导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源驱动上述成对的分割部件以便同时进入上述托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传递装置包括用于将驱动力从所述驱动源传递给所述分割部件对的相同结构的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使上述多个托架靠近上述叠层方向的一侧的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部件具有推压部,在上述分割部件进入上述托架间而扩展间隔时,所述推压部弹性推压和所述多个托架相接触的部分中的、与其中一个被分割的托架相接触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源与传递装置使上述分割部件移动,使得当上述再生装置进入该空间后,位于上述被分割空间内上述托架之一在叠层方向产生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部件具有凸轮面,通过上述分割部件在进入方向的移动,使上述空间的一方和另一方的托架在上述叠层方向产生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与上述分割部件对上述托架间的分割动作联动、使上述再生装置在上述叠层方向产生位移的样板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该顶板被配置成覆盖上述厚度方向的一端侧的托架,具有在排出记录媒体的方向开口的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托架在托持记录媒体的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防止脱落的爪,只有当记录媒体的侧面被推向托架时,上述爪覆盖记录媒体的一部分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上述顶板和上述多个托架向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端侧靠近的弹簧。
14、根据权利要求13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弹簧是细长形状的螺旋弹簧,该弹簧的两端装在上述顶板上,上述弹簧的中间部被卷绕成包含上述叠层的托架的外侧和上述壳体的底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推压柄,在上述托架的层间被分割的同时,沿着所述厚度方向至少将所述记录媒体向位于所述分割空间的低侧的托架推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5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割部件,与上述推压柄的推压联动,进行上述托架的层间的分割。
17、根据权利要求16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部件进入该托架间而扩展其间间隔。
18、根据权利要求15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推压柄被设置成推压上述壳体内预定位置的记录媒体;上述叠层的托架和顶板在叠层方向位移,使得作为推压对象的记录媒体的收存位置可以被选择。
19、根据权利要求15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推压柄具有可以推压记录媒体的侧面、在推压时至少覆盖记录媒体的上面的一部分的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托架具有在一个方向开口、将被收存的记录媒体在超过半周的范围收存的壁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0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上述托架沿着用于托持所载置的记录媒体的外周部设有凸起。
22、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托架在上述记录媒体的载置范围外在叠层方向的一个面上形成有凸起,在另一面上形成有当托架叠层时与在另一侧叠层的托架的凸起配合的凹部,上述顶板具有叠层时与最上层的托架的该凸起或该凹部配合的凹部或凸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16157/1998 | 1998-07-30 | ||
JP21616198A JP3621264B2 (ja) | 1998-07-30 | 1998-07-30 | 記録媒体の収納装置 |
JP21615798A JP3608953B2 (ja) | 1998-07-30 | 1998-07-30 | 記録媒体収納用ストッカの分割装置 |
JP216161/1998 | 1998-07-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4014A CN1244014A (zh) | 2000-02-09 |
CN100346417C true CN100346417C (zh) | 2007-10-31 |
Family
ID=26521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11106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6417C (zh) | 1998-07-30 | 1999-07-30 | 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370105B1 (zh) |
EP (2) | EP0977197B1 (zh) |
CN (1) | CN100346417C (zh) |
DE (2) | DE69942779D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1024175A1 (fr) * | 1999-09-28 | 2001-04-05 | Sony Corporation | Dispositif d'enregistrement et/ou de reproduction pour disques |
JP3906114B2 (ja) * | 2002-06-10 | 2007-04-18 |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JP4083059B2 (ja) * | 2003-03-31 | 2008-04-30 |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
US20070201320A1 (en) * | 2004-03-25 | 2007-08-30 | Toru Suzuki | Recording Medium Playback Device |
WO2005096297A1 (ja) * | 2004-03-31 | 2005-10-13 | Clarion Co., Ltd. | フローティングロック装置 |
JP4420717B2 (ja) * | 2004-03-31 | 2010-02-24 |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 ドライブユニット振り込み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
WO2005096292A1 (ja) * | 2004-03-31 | 2005-10-13 | Clarion Co., Ltd. | ディスククランプ装置 |
JP4493400B2 (ja) | 2004-05-19 | 2010-06-30 |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オートチェンジャ |
JP2006202435A (ja) * | 2005-01-21 | 2006-08-03 | Fujitsu Ten Ltd |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 |
JP4311567B2 (ja) * | 2005-03-25 | 2009-08-12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収納型ディスク装置 |
JP4554687B2 (ja) | 2006-01-20 | 2010-09-2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装置 |
JP2008097731A (ja) * | 2006-10-12 | 2008-04-24 | Sony Corp | 記録媒体チェンジャー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1628A (ja) * | 1996-07-04 | 1998-01-23 | Pioneer Electron Corp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CN1175767A (zh) * | 1996-06-13 | 1998-03-11 | 富士通坦株式会社 | 盘形记录载体的放/录设备、容纳设备以及放/录头机架 |
EP0833324A2 (en) * | 1996-09-26 | 1998-04-01 | Nakamichi Corporation | Changer-type disk playback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99757B2 (ja) | 1990-02-09 | 1998-09-21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複数ディスク収納プレーヤ |
JP2546729B2 (ja) | 1990-02-09 | 1996-10-23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複数ディスク収納プレーヤ |
CA2076956C (en) * | 1990-12-28 | 1997-11-18 | Takashi Kobayashi | Automatic disk selecting apparatus |
JP2930155B2 (ja) | 1991-11-27 | 1999-08-03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車載用機器の機構ロック装置 |
JP2806412B2 (ja) | 1993-01-29 | 1998-09-30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収納マガジン |
JP2859529B2 (ja) | 1993-12-15 | 1999-02-17 | シンワ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ディスクの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3196957B2 (ja) | 1996-06-13 | 2001-08-06 |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状記録担体の収納装置 |
JP3001809B2 (ja) | 1996-06-13 | 2000-01-24 |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状記録担体の再生/記録ヘッド搭載用架台 |
JP3103506B2 (ja) | 1996-06-13 | 2000-10-30 |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状記録担体の再生装置 |
JP3001810B2 (ja) | 1996-06-13 | 2000-01-24 |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 記録担体の再生/記録装置 |
JP3534542B2 (ja) * | 1996-07-04 | 2004-06-07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JP3557794B2 (ja) * | 1996-07-15 | 2004-08-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装置 |
JP3514588B2 (ja) * | 1996-08-23 | 2004-03-31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装置 |
US6256279B1 (en) * | 1997-03-10 | 2001-07-03 | 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 Disc system |
JPH11273219A (ja) * | 1998-03-20 | 1999-10-08 | Pioneer Electron Corp |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 |
-
1999
- 1999-07-29 EP EP99114273A patent/EP097719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7-29 EP EP06001770A patent/EP165075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7-29 DE DE69942779T patent/DE69942779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7-29 DE DE69934456T patent/DE69934456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7-29 US US09/362,738 patent/US637010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7-30 CN CNB991110684A patent/CN10034641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767A (zh) * | 1996-06-13 | 1998-03-11 | 富士通坦株式会社 | 盘形记录载体的放/录设备、容纳设备以及放/录头机架 |
JPH1021628A (ja) * | 1996-07-04 | 1998-01-23 | Pioneer Electron Corp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EP0833324A2 (en) * | 1996-09-26 | 1998-04-01 | Nakamichi Corporation | Changer-type disk playback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9934456T2 (de) | 2007-09-27 |
EP1650754A1 (en) | 2006-04-26 |
EP0977197B1 (en) | 2006-12-20 |
EP0977197A2 (en) | 2000-02-02 |
CN1244014A (zh) | 2000-02-09 |
EP0977197A3 (en) | 2000-12-06 |
DE69934456D1 (de) | 2007-02-01 |
US6370105B1 (en) | 2002-04-09 |
EP1650754B1 (en) | 2010-09-15 |
DE69942779D1 (de) | 2010-10-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46417C (zh) | 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 | |
CN1127072C (zh) | 光盘驱动装置 | |
CN1394336A (zh) | 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 | |
CN1667730A (zh) | 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 | |
CN1577564A (zh) | 碟片装置 | |
CN1254809C (zh) | 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 |
CN1661702A (zh) | 光盘装置 | |
CN1126093C (zh) | 具有光盘交换功能的光盘记录和/或重放机器 | |
CN1297988C (zh) | 盘盒、盘记录介质装置和盘记录和/或重放设备 | |
CN1481552A (zh) | 光盘装置 | |
CN1992019A (zh) | 盘驱动器 | |
CN1139928C (zh) | 盘片更换装置 | |
CN1154993C (zh) |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 |
CN1595515A (zh) | 盘驱动器 | |
CN1174411C (zh) | 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 |
CN1144953A (zh) | 光盘移送装置 | |
CN1278328C (zh) | 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移送方法及交换控制装置 | |
CN1204119A (zh) | 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 |
CN1174410C (zh) | 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 |
CN1233049A (zh) | 盘片驱动装置 | |
CN1122992C (zh) | 光盘驱动设备 | |
CN1295699C (zh) | 盘变换设备 | |
CN1224035C (zh) | 光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
CN1398403A (zh) | 盘记录和/或播放装置 | |
CN1314035C (zh) | 盘移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31 Termination date: 2018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