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28C - 盘片更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片更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28C
CN1139928C CNB99104603XA CN99104603A CN1139928C CN 1139928 C CN1139928 C CN 1139928C CN B99104603X A CNB99104603X A CN B99104603XA CN 99104603 A CN99104603 A CN 99104603A CN 1139928 C CN1139928 C CN 113992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gear
lifting
pallet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1046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2260A (zh
Inventor
中村政彦
三好清三
森冈幸生
太田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80080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1854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80077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499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80079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4991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32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2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2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Abstract

一种盘片更换装置,装置本体内的盘片保持装置的轴的升降和盘片播放装置升降的升降装置采用同一零件同时起作用的驱动,改变由各自的升降凸轮、连接机构和锁定机构驱动的传统方式,因此可容易地使两者的升降时间配合,升降中的播放盘片与放置部的保持盘片的间隙不会变化,可防止升降中的盘片相互间的接触,使装置结构简单和小型化,并可减小负载变化和噪音。

Description

盘片更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有多枚盘片、从装有的这些盘片中任意选择盘片进行记录再现的盘片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盘片更换装置中,盘片保持装置采用了在设有多个架子的放料器中放有多个辅助托盘的结构,选择任意的盘片位置的垂直驱动装置结构是对所述放料器、多个辅助托盘和多枚盘片整体进行上下方向驱动。
然而,在所述传统的盘片更换装置中,在驱动盘片保持装置和驱动选择任意的盘片位置的垂直驱动装置时,由于具有多个架子的放料器以及多个辅助托盘和多枚盘片整体驱动用的盘片保持装置份量很重,会使垂直驱动电动机消耗很大的能量或产生成品的掉落和振动问题,存在着因零件数较多而使成本增高等的问题。
为此,最近设计出如下的一种盘片更换装置,例如图43至图45所示,该装置具有由夹爪200将多个定位格203装脱自如地夹持在一对轴201、202上的盘片保持装置204、为选择被保持在多个定位格203上的多枚盘片223、224的任意位置而沿垂直方向驱动定位格203的垂直驱动装置205、驱动夹爪200将多个定位格203装脱在上轴201上的轴驱动装置206、由辅助托盘225支承的从被夹爪200夹持的任意的定位格203向记录再现位置E传送盘片223、224的水平传送装置207以及将盘片223、224夹持在记录再现位置E上的盘片夹持装置208。
若采用如此结构的盘片更换装置,可垂直方向驱动装在两个轴201、202上的多个定位格203和多枚盘片223、224的位置,可对任意的盘片223、224从两个轴201、202上,更换到记录再现位置E、取出位置G以及再次回到两个轴201、202的放置位置F,并且,可选择任意的盘片223、224进行记录再现。这样,就不需要设置具有多个架子的放料器和多个辅助托盘等部件,减轻盘片更换装置的重量,降低成本,并且有优良的容纳性和操作性。
然而,在上述的盘片更换装置中,由于盘片保持装置204的轴的升降动作和将盘片223、224定位在记录再现位置E上的盘片夹持装置208的升降动作是用各自的升降凸轮209、210、各自的连接机构211、212和锁定机构213、214等进行驱动的,因此不仅使装置复杂和大型化,而且会随着盘片保持装置204的轴202及盘片夹持装置208的上升驱动和下降驱动的同时发生而使升降凸轮209、210负载的变化增大,产生了上升驱动时因驱动力不足引起的不稳定动作和下降驱动时动作的声音增大等问题。
其次,传送托盘215的水平传送装置207只是依靠单一的驱动齿轮216与设在各部件上的齿条217、218的啮合进行驱动的,因此形成单一减速比的驱动,不能调整由动作负载引起的减速比,很难同时确保动作时间和负载余量。
再则,进行保持盘片223、224的定位格203垂直驱动的垂直驱动系统以及进行轴升降驱动和托盘215传送的水平驱动系统由于是各自独立的,故不仅需要另外设置驱动源,而且还要增加中间齿轮等零件数,使装置大型化,提高了生产成本。
另外,为实现上述更换装置的小型化,使记录再现位置E的盘片224和盘片保持部的盘片224的一部分与呈平面重叠的记录再现位置E和盘片保持位置F之间的距离位置很近,因振动等原因,会使与盘片保持部上的记录再现中的盘片224上下相邻放置的盘片224与记录再现中的盘片224接触,产生走音、盘片损伤等问题。
又,为使独立的驱动源通用化,实现了进行定位格203垂直驱动的驱动系统和水平驱动系统的齿轮组的部分通用化,作为对各驱动的驱动转换装置,由于采用了选择轴向滑动啮合的驱动系统的齿轮结构,故在驱动转换时,轴向滑动的齿轮在向各驱动系统的齿轮推进时会被卡死,不能进行转换,产生异常声响,使装置停止工作。
又,处于记录再现位置E的盘片夹持装置208的升降驱动是通过将盘片播放装置220一侧的左右一对销子221与设在左右升降凸轮210上的凸轮槽219的嵌合来进行的,这样,就会在升降时出现盘片播放装置220通过销子221而转动的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若将左右一对销子221形成左侧2个、右侧1个的3点支撑,则因左右升降凸轮210的行程增大,会出现使装置巨大化的新问题。
又,为更换盘片,托盘215在被打开后,由于装置前面的开口部222较大,故会发生例如误使8cm小直径盘片223落入装置内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产生因动作负载变动所引起的动作声响和不稳定动作的小型且结构简单的盘片更换装置,该装置不仅小型、结构简单,而且盘片播放装置的升降运动可在水平状保持其姿势的状态下进行,另外,在托盘被打开后,还能不出现误使盘片落入装置内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盘片更换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在该装置本体内、盘片放置位置与盘片播放位置之间传送盘片的盘片传送装置;在所述盘片放置位置上、具有可装脱自如地保持多个定位格的上下一对轴且由所述轴的相对性升降和所述定位格的垂直驱动、在与所述盘片传送装置之间可移交盘片的盘片保持装置;在所述盘片播放位置上、可升降地支撑在所述装置本体上的盘片播放装置;进行所述轴的升降和所述盘片播放装置升降的升降装置;可驱动所述盘片传送装置和所述升降装置的水平驱动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结构是单一部件同时对所述轴的升降和所述盘片播放装置的升降产生作用。所述升降装置由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装置本体上的与设在所述盘片播放装置上的销子或设在所述轴的升降基台上的销子嵌合的具有凸轮槽的左右一对平板以及可回转地支撑所述装置本体上的与所述左右一对平板连接的连接杆所构成。
根据本发明,使装在两个轴上的多个定位格和多枚盘片的位置在垂直方向驱动,可从两个轴上,使任意的盘片更换盘片播放位置、取出位置和再次回到两个轴上的盘片放置位置,并且可选择任意的盘片进行记录再现。这样,不需要设置具有多个架子的放料器和多个辅助托盘等,可提供轻量、成本低廉且具有优良容纳性和操作性的盘片更换装置。
又由于采用同一部件进行盘片保持装置的轴的升降和盘片播放装置的升降驱动,故可以容易地使双方的升降时间配合一致,可使升降中的播放盘片与放置部的保持盘片的间隙无变化地升降,可防止升降中的盘片相互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中,由具有凸轮槽的平板来驱动盘片保持装置的轴的升降和盘片播放装置的升降。
根据这一实施形态,可用简单的结构,使轴的升降与盘片播放装置的升降不会产生时间配合的不一致。
本发明另一外实施形态中,在轴与盘片播放装置两者共用的升降装置的一部分上,采用了由中间齿轮与左右一对平板连接的并与平板移动同步回转的凸轮齿轮。
根据该实施形态,即使在设于盘片播放装置左右的销子宽度方向的间隔与设于轴的升降基台左右的销子宽度方向的间隔不一致时,照常可由简单结构进行升降,不会发生两者升降时间配合的不一致。
又,本发明的盘片更换装置的水平驱动装置由通过减速机构与驱动源连接的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条以及在所述驱动齿条上可回转支撑的增速齿轮构成,所述增速齿轮是一种由齿数相同但模数不同的大小两个齿轮组成的双层齿轮,所述小齿轮与设在所述升降装置上的齿条啮合,而所述双层齿轮的大齿轮与设在所述盘片传送装置上的齿条啮合。
根据本发明,通过分别灵活设定相同齿数但大小不一的双层齿轮的模数即节圆直径,可对动作负载很大变化的托盘驱动以及轴和盘片播放装置的升降装置的驱动进行自由设定,使从共同驱动源传递来的驱动力适合于托盘和升降装置的负载所必需的速度。
又,本发明的盘片更换装置具有转换齿轮和使所述转换齿轮轴向滑动的驱动转换装置,所述转换齿轮通过减速机构,在与驱动源连接的同时,可轴向滑动地受到支撑,可有选择地与设在所述水平驱动装置上的齿轮组或设在所述定位格的垂直驱动系统上的齿轮组中的某一齿轮组啮合。在采用所述驱动转换装置的所述转换齿轮滑动中,至少包括有所述转换齿轮的回转驱动、停止、反转驱动的转换方式。
根据本发明,对两个驱动系统进行转换的转换齿轮在转换时向各驱动系统的齿轮组啮合的推动作仅仅在反复回转、停止、反转状态中进行,故不会使齿的前端相互碰撞,在不妨碍转换齿轮滑动的状态下稳妥地进行,可实现驱动源的共用化和驱动系统的部分共用化,减少零件数,可使装置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共用的减速机构的一部分上,采用了将两端悬架在一对皮带轮上的弹性皮带。
若按照该实施形态在减速机构的一部分上采用弹性皮带,则在驱动停止后,皮带的侧压会留在驱动系统上,因转换齿轮在转换前与连接的驱动系统的齿的啮合脱离时会使负载增大,故前述回转、停止、反转的反复动作的作用更加有效。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形态中,是按照使驱动转换时转换齿轮初始的回转方向从与转换前连接的驱动系统的临近停止的回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始回转来进行控制的。
根据该实施形态,其作用是可使驱动停止后驱动惯性引起的回转停止,缩短了从转换前的驱动停止后至转向转换方式的等待时间,故可缩短盘片更换时间。另外,采用了前述的弹性皮带,对因皮带的侧压造成的转换负载的减少特别有效果。
本发明的盘片更换装置还具有与播放盘片的上下邻接的可进入容纳盘片之间的盘片间隙确保装置。
根据本发明,即使因装置小型化而使盘片放置位置与盘片播放位置较靠近,放置后的盘片与播放中的盘片呈平面重叠的位置,间隙确保装置也能进入与播放盘片邻接的上下放置盘片的间隙内,并在振动等作用时仍能防止间隙宽窄,故可防止因播放盘片与放置盘片的接触引起的走音和盘片损伤的发生。
在本发明最佳的实施形态中,通过设置杠杆作为间隙确保装置,可简单进行间隙确保装置的定位,以简单的结构稳定地确保间隙。另外,由于用升降装置驱动间隙确保装置,故不会产生与升降装置的轴的升降时间以及盘片播放装置的升降时间配合不一致,可进行间隙确保装置的驱动。并且,通过将间隙确保装置设置在盘片放置位置与盘片播放位置之间,由于在靠近盘片播放位置和盘片放置位置双方的位置处确保有间隙,故可精确地确保间隙。由于盘片间隙确保装置在相对于盘片中心的左右大致对称的2个部位上,设有引向邻接盘片之间的进入部,放置盘片相对播放盘片的倾斜受到左右进入部的阻止,因此不受装置的倾斜和振动等作用的形态影响,可稳定地确保间隙。另外,在将盘片间隙确保装置的进入部设计成具有锐角接合部的平面状时,当间隙确保装置的前端进入与播放盘片的上下邻接的2张放置盘片之间时,由1点对准盘片的间隙,故可确保间隙确保装置进入时对于偏位的余量,又由于盘片的接触面为平滑的平面,因此可减小相对于盘片端面的滑动负载,并可防止在与盘片端部接触时卡住的现象。
又,本发明的盘片更换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在盘片播放位置上、可升降地支撑在所述装置本体上的盘片播放装置;升降所述盘片播放装置的升降装置;限制所述盘片播放装置升降姿势的水平状维持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装置本体上的左右一对平板以及可回转地支撑在装置本体上的与所述左右一对平板连接的连接杆,所述水平状维持装置包括与所述平板滑动方向平行状且受所述装置本体可回转支撑的回转轴、与所述回转轴可一起回转的水平维持杆以及设在所述水平维持杆上与所述回转轴平行的嵌合部,所述嵌合部与设在所述盘片播放装置上的嵌合槽可滑动状嵌合,在所述盘片播放装置升降时,围绕回转轴的轴心转动。
根据本发明,由于左右的平板受升降装置的驱动相互呈反方向滑动,可使与凸轮槽嵌合的两个销子同步等量地升降,因此可使盘片播放装置升降。在这种结构的盘片播放装置升降时,因嵌合部可滑动地与嵌合槽嵌合,随盘片播放装置一起升降,此时与嵌合部一体化的水平维持杆也与回转轴一起转动,故嵌合部围绕回转轴的轴心转动。这样,由于盘片播放装置是在由维持水平状回转轴方向姿势的水平维持杆限制升降以外动作的状态、即限制盘片播放装置转动的状态下进行升降的,因此在升降盘片播放装置时,可水平状保持水平维持杆回转轴方向的姿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盘片播放装置是通过将设在盘片播放装置上的左右一对销子分别与设在升降装置上的左右一对凸轮槽嵌合,以此方式来进行升降的。
根据这一实施形态,由于升降装置的凸轮槽可以只设置左右一对,故可缩短升降装置的滑动行程,实现盘片播放装置的小型化。
又,本发明的盘片更换装置的盘片播放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可移动地到达装置本体内的盘片可播放的第1位置和从装置本体伸出后可取出或更换盘片的第2位置的托盘;可回转地支撑在所述装置本体上、并可将由所述托盘向所述第2位置伸出后形成开口部的至少一个部分予以隐蔽的隐蔽装置。所述隐蔽装置设有与所述托盘一侧移动相对应转动的杠杆,所述杠杆的形状是在放置在所述托盘内的相对于盘片中心大致左右对称的位置上,具有以小于小直径盘片外径的狭小间隔设置的一对凸部,并设有与所述凸部相面对的端部各自形成锯齿状的凹凸面。
根据本发明,在将托盘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伸出移动时,可由托盘一侧的凸轮将杠杆一侧作为自动点直立式转动。这样,即可利用与两个杠杆一体的凸部,将伸向托盘第2位置形成开口部的至少一个部分隐蔽住,因此用手动方式在托盘上取出和更换盘片时,即使盘片从开口部即将误落入装置本体内时,也会在以小于小直径盘片外径的窄小间隔设置的一对凸部上形成的锯齿状凹凸面之间,被盘片的端部钩住,所以,可防止盘片落入装置本体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中,托盘开/闭时杠杆的转动是由设在托盘一侧的凸轮驱动。
根据这一实施形态,即使在盘片与杠杆接触的状态下被推向装置本体的纵深方向,也不会使杠杆等转动而倒下,故能可靠地防止盘片落入装置本体内。
附图说明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盘片更换装置外观立体图。
图2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去掉外壳后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托盘和托盘基座,A为俯视图,B为纵剖侧视图,C为纵剖主视图。
图4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去掉外壳的俯视图。
图5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盘片保持装置在下轴下降时的纵剖面图。
图6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盘片保持装置在下轴上升时的纵剖面图。
图7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盘片保持装置的下轴部分立体图。
图8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升降装置俯视图。
图9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升降装置和水平驱动装置的齿条和齿轮部分的展开立体图。
图10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升降装置和水平驱动装置的增速齿轮部分的横剖俯视图。
图11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升降装置和水平驱动装置,A为播放时的侧视图,B为下轴下降时的侧视图。
图12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升降装置和水平驱动装置,A为托盘后置时的侧视图,B为放置时的侧视图。
图13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升降装置和水平驱动装置在更换时的侧视图。
图14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升降装置和水平驱动装置,A为关闭时的侧视图,B为打开时的侧视图。
图15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升降装置和水平驱动装置的限制器部分俯视图。
图16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水平驱动装置及其开关配置,A为播放时的侧视图,B为更换时的侧视图,C为放置时的侧视图。
图17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水平状维持装置部分在盘片播放下降时的俯视图。
图18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水平状维持装置部分在盘片播放下降时的侧视图。
图19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水平状维持装置部分在盘片播放下降时的主视图。
图20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水平状维持装置部分在盘片播放上升时的俯视图。
图21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水平状维持装置部分在盘片播放上升时的侧视图。
图22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水平状维持装置部分在盘片播放上升时的主视图。
图23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水平驱动装置俯视图。
图24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水平驱动装置,A为盘片保持装置一侧转换时的展开侧视图,B为水平驱动装置一侧转换时的展开侧视图。
图25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盘片间隙确保装置俯视图。
图26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盘片间隙确保装置不工作的侧视图。
图27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盘片间隙确保装置工作时的侧视图。
图28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隐蔽装置在播放时的俯视图。
图29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隐蔽装置在播放时的侧视图。
图30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隐蔽装置从播放向打开时的移动中的侧视图。
图31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隐蔽装置打开时的俯视图。
图32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隐蔽装置打开时的侧视图。
图33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隐蔽装置打开时的主视图。
图34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盘片更换作用在播放时的俯视图。
图35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盘片更换作用在播放时的侧视图。
图36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盘片更换作用在下轴下降且托盘前置时的侧视图。
图37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盘片更换作用在下轴下降且托盘后置时的的侧视图。
图38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盘片更换作用在盘片放置时的侧视图。
图39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盘片更换作用在盘片更换时的侧视图。
图40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1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各方式转换时间图。
图42为表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各部分的时间配合图。
图43为以往改进例中的盘片更换装置的去掉外壳后状态的立体图。
图44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去掉外壳后状态的俯视图。
图45为同一盘片更换装置的盘片保持装置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42,对本发明实施形态一例的盘片更换装置作出说明。
在图1中,1为12cm大直径的盘片,2为8cm小直径的盘片。在底板体11等上装有前面板10,在其前面部设有顺序号键12、开闭键13、播放键14和停止键15等。16为罩住本发明盘片更换装置19用的外壳,17为设在底板体11一侧的绝缘件。22为从前面板10的开口部10a伸出的托盘基座。23为受托盘基座22导向的沿箭头W-X方向可滑动的托盘,在该托盘23上,供给更换后的盘片1、2。
在图2、图4、图33和图34中,装置本体20由底板20A、左右侧板20B和后板20C等构成。在所述装置本体20内,后板20C的一侧形成盘片放置位置A,而在前面一侧形成盘片播放位置B。其中,放在所述盘片放置位置A上的盘片1、2的中心与所述盘片播放位置B上播放的盘片1、2中心的距离L被设定为大于10cm(大直径盘片1的半径+小直径盘片2的半径)但小于12cm(大直径盘片1的直径)。
若采用这一结构,将所述盘片放置位置A与所述盘片播放位置B靠近,可将容纳后的大直径盘片1和播放中的大直径盘片1置于平面状重叠位置上,可使装置小型化,另外,可将容纳后的大直径盘片1和播放中的小直径盘片2,或者是容纳后的小直径盘片2和播放中的大直径盘片1置于平面状不重叠的位置上。
下面,参照图2和图3说明盘片传送装置21的结构。
即,在所述装置本体20内,设有在盘片放置位置A与盘片播放位置B之间传送盘片1、2的盘片传送装置21。该盘片传送装置21包括在装置本体20的侧板20B的可沿箭头W-X方向(前后方向)导向滑动的托盘基座22、在该托盘基座22的可沿箭头W-X方向导向滑动的托盘23和受所述托盘基座22一侧支承导向的可沿箭头W-X方向滑动的托架27等。所述托盘基座22随着向箭头W方向(向前方)的滑动而从前面板10上形成的开口部10a伸出。
在所述托盘23的上面侧上,同心状形成12cm盘片放置部24和8cm盘片放置部25。此时,为了降低盘片保持装置的间隔(后面叙述)的高度以制成薄型的盘片更换装置19,使12cm盘片放置部24的位置稍高于8cm盘片放置部25。
所述托架27设置在所述托盘基座22右侧的里面,该托架27为条状物,在外侧面形成齿条28。并在所述托架27的规定部位形成上下方向的定位孔29,将设在所述托盘23上的定位销26与该定位孔29嵌合。
采用以上构件22-29等,构成盘片传送装置21的一例。若采用该盘片传送装置21,则通过水平驱动装置(后述)的正反驱动,利用齿条28可使托架27正反移动,可使与托架27一体的托盘23受托盘基座22的支撑和导向进行一体移动。这样,在所述装置本体20内,就可在盘片放置位置A与盘片播放位置B之间传送盘片1、2。
下面,参照图2、图5-图7、图26、图27和图35说明盘片保持装置30的结构。
在所述盘片放置位置A上,设有盘片保持装置30,该盘片保持装置30具有可装脱自如地保持多个定位格38的上下一对轴、即上轴31和下轴41,通过下轴41的升降和所述定位格38的垂直驱动,可在与盘片传送装置21之间移交盘片1、2。
即,32为轴的安装板,被设置在所述侧板20B后半部的上面间,在其中央的下部设有所述上轴31。42为从下方与轴安装板32对置的升降基台(轴的基座),由升降装置(后述)沿垂直方向驱动,在其中央的上部设有所述下轴41。
在所述上轴31的上轴本体31a的上端设有法兰31b,在该法兰31b上形成的接合片31c与轴安装板32上形成的接合孔32a嵌合。在上轴本体31a的外周部,嵌入有盘片压板33,可沿着上轴本体31a的上下方向的槽31e移动。利用设在与法兰31b之间的盘片压板弹簧34,向下方对该盘片压板33施加力。
在上轴本体31a的内部放置有夹爪35。该夹爪35由将定位格38保持在上轴31上用的爪部35a、与下轴41一侧的凸部44c对接的芯部35b以及上限制器35c构成,采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形。
所述夹爪35虽然是由设在与轴安装板32之间的夹爪张开弹簧36向下方施加力,但可利用推压部31d防止弹出。该推压部31d与上轴本体31a一体成形,与后述的防止脱离的爪48的下压片48a的前端对接,
爪部35a的根基部由薄板制成,呈内外方向弯曲。该爪部35a的前端部35d呈钩子状,与上轴本体31a连接的部分向内侧倾斜。为了使爪部35a的前端部35d能充分后退到上轴本体31a内,保持爪35的芯部35b在与前端部35d相接触的位置上,形成有3条纵向槽35e。
所述下轴41包括由外筒43和内筒44组成的下轴本体45以及嵌入内筒44的防止脱离的爪48等。内筒44被嵌入在升降基台42上形成的下轴42a上,下端的定位片44a与长降基台42接合固定。在外筒43的下端设有法兰43a,在该法兰43a的底面设有环状齿轮43b。该环状齿轮43b与齿轮组(后述)的第2中间部齿轮157啮合,使外筒43回转。
在外筒43的外周面上,形成阳螺纹43c,使定位格38上下运动的螺纹部46与该阳螺纹43c旋合。在螺纹部46上,安装有回转限制器47,使其不能与外筒43一起回转。该回转限制器47的一端受螺纹部46支撑,另一端受升降基台42支撑。
防止脱离的爪48由在外侧打开的3个爪部48b、在这些爪部48b之间形成的3个下压片48a以及向下方伸出的下限制器48d构成。
在内筒44的上部,形成有爪部48b前端退出用的3个爪孔44b(参照图7)。在这些爪孔44b之间形成有小孔,使下压片48a的前端伸出。利用轴42a内的压缩弹簧49,向上方推压该防止脱离的爪48,使爪部48b的前端部48e从爪孔44b中伸出,下压片48a从小孔中伸出。另外,在内筒44的上部中央,形成向上推压夹爪35的凸部44c。该凸部44c的下部侧面呈倾斜状,便于爪部48b从爪孔44b中出入。
在升降基台42的左右两侧,设有面向外侧的销子50、51,此时,一方(右侧)设有1个销子50,另一方(左侧)前后设有2个销子51。另外,52为上下送进检测传感器,通过检测法兰43a外周上形成的狭缝43d进行回转计数。
采用以上构件31-52等,构成盘片保持装置30的一例。该盘片保持装置30的动作如下。
即,图5表示在下轴41上放有5张盘片1、2,上轴31与下轴41处于脱离的状态。通过升降装置(后述)使升降基台42上升(箭头Y方向)时,装在该升降基台42上的下轴41也上升。
因下轴41的上升,故按120°角度配置的3个夹爪35与防止脱离的爪48相互间嵌入,凸部44c与夹爪35的芯部35b对接。在凸部44c一边克服夹爪张开弹簧36的力一边向上推压夹爪35期间,夹爪35的前端部35d进入上轴本体31a内。因此,定位格38不受夹爪35a前端部的妨碍,向上轴31一侧移动。
同时,防止脱离的爪48的下压片48a与上轴31的推压部31d对接。在推压部31d一边克服压缩弹簧49的力一边向下方反向推压防止脱离的爪48时,防止脱离的爪48b的前端部48e后退到内筒44内。因此,可使定位格38从下轴41向上轴31一侧移动(参照图6)。
在上述的状态下,齿轮组的第2中间部齿轮157的回转力被传递到环状齿轮43b,使外筒43回转。通过该外筒43的回转,螺纹部46沿着下轴41上升,向上推压定位格38。螺纹部46使盘片1、2从下轴41移向上轴31,在将需要用的盘片1、2位于上轴31的下端时停止。
要使上轴31的盘片1、2向下轴41移动,反向转动外筒43使螺纹部46下降就行了。另外,移动量是通过上下送进检测传感器53,对与下轴41一体的法兰43a的回转数进行计数,根据这一计数来控制停止等动作。
在由升降装置使升降基台42下降(箭头Z方向),上轴31与下轴41一旦分离后,就使托盘23在上轴31与下轴41之间移动。
在上轴31与下轴41分离时,由夹爪张开弹簧36向下推压夹爪35,爪部35a的前端部35d从上轴31的外周壁弹出,将移动到上轴31的定位格38和盘片1、2夹住。同时,防止脱离的爪48利用压缩弹簧49向上方推压,爪部35a从爪孔44b伸出,可防止与下轴41嵌合的定位格从下轴41脱出。
托盘23在上轴31与下轴41之间移动的状态下,再次由升降装置使下轴41上升。下轴41与上轴31对接,在解除了夹爪35定位状态下,垂直驱动定位格38使其下降1个狭缝部分(下轴41回转1圈)之后,当上轴31与下轴41再次分离时,在托盘23上放入所需要的盘片1、2,开始向盘片播放位置B或者外部移送。
下面,参照图2、图4、图8、图25、图34-图40说明盘片播放装置60的结构。
在所述盘片播放位置B上,设有可升降地支撑在所述装置本体20一侧的盘片播放装置60。该盘片播放装置60设有沿箭头Y-Z方向可升降的升降台61,在该升降台61上,设有嵌入式的盘片1、2的记录再现装置62。并且,在升降台61与记录再现装置62之间的多个部位上,设有向记录再现装置62施加上升力的缓冲弹簧63。在所述侧板20B的前半部上面间设置的上部盖板67上,以一定的间隙支撑有记录再现装置62的盘片夹持器64。在升降台6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面向外侧的销子65、66。
采用以上构件61-67,构成盘片播放装置60的一例。该盘片播放装置60的升降台61通过升降装置(后述)沿箭头Y方向上升,在将盘片1、2离开托盘23的上面之后,在记录再现装置62与盘片夹持器64之间被夹住,就可进行记录再现。
下面,参照图4、图8、图16、图25-图27、图34、图40,对进行所述下轴41的升降和所述盘片播放装置60升降的升降装置70的结构作出说明。
即,在装置本体20内,设有受该装置本体20的侧板B一侧支撑导向的沿箭头W-X方向可滑动的左右一对平板71、81。在平板71、81的端部,从靠近后板20c的位置向相对的方向一体连接有凸出部72、82,在这些凸出部72、82上,形成有对置的长孔73、83。
一方(右侧)的平板71采用了单体零件的一例,在其后部具有设置在所述下轴41上的升降基台42一侧的与销子50嵌合的凸轮槽74,并在前部具有面向内侧的上部齿条75和下部齿条76。而另一方(左侧)的平板81在其前后具有等分的一对凸轮槽84和凸轮槽85,一对凸轮槽84与设在所述升降基台42的另一方的一对销子51嵌合,凸轮槽85与设在所述盘片播放装置60的另一方的销子66嵌合。设在所述盘片播放装置60的一方的销子65与凸轮齿轮(后述)侧的凸轮槽96嵌合。
其中,一方的平板71的凸轮槽74在从它的前部侧至后部侧上,形成前上位凸轮部74a、V字形凸轮部74b、中间上位凸轮部74c、后上位凸轮部74d的连续槽(参照图9、图16)。另外,中间上位凸轮部74c和前上位凸轮部74a相对后上位凸轮部74d处于上位。
另一方的平板81的后部和中间部的凸轮槽84在从它的前部侧至后部侧上,形成前上位凸轮部84a、中间上位凸轮部84b、V字形凸轮部84c、后上位凸轮部84d的连续槽(参照图26、图27)。前上位凸轮部84a相对中间上位凸轮部84b和后上位凸轮部84d处于下位。
另一方的平板81前部的凸轮槽85在从它的前部侧至后部侧上,形成前下位凸轮85a、中间上位凸轮部85b、后下位凸轮部85c的连续槽(参照图35、图26);并且,凸轮齿轮侧的凸轮槽96呈螺旋状(参照图17、图19、图25)。
在所述装置本体20内的靠近后板20c的位置上,设有从其底板20A直立形的轴86,设置有受该轴86可回转支撑的穿过其中间部的连接杆87。在该连接杆87的两端,设有直立形的销子88、89,这些销子88、89与所述长孔73、83嵌合。这样,通过可回转地支撑在装置本体20上的连接杆87,与所述左右一对平板71、81连接,可使平板71、81相互呈反向滑动。
在所述装置本体20内,设有通过从底板20A一侧直立的轴91而可回转的、与所述下部齿条76啮合的中间齿轮90,又设有通过轴93而可回转的、与所述中间齿轮90啮合的凸轮齿轮92。该凸轮齿轮92的下面侧与凸轮筒体94一体化,在凸轮筒体94的外周,形成有与设在所述盘片播放装置60一侧上的销子65嵌合的所述凸轮槽96。
采用以上构件71-96,构成升降装置70的一例。若使用该升降装置70,可将水平驱动装置(后述)侧的齿轮回转力,通过上部齿条75传递到一方的平板71,在使该一方的平板71沿箭头W-X方向滑动的同时,通过连接杆87,使另一方的平板81反向滑动。与此同时,与下部齿条76啮合的中间齿轮90回转,并通过凸轮齿轮92而使凸轮筒体94回转。
这样,左右平板71、81相互反向滑动,并与一方的平板71的移动相对应地使凸轮齿轮92回转,故可通过凸轮槽74、84,使所述下轴41的升降基台42沿箭头Y-Z方向升降,同时通过凸轮槽96、85,使所述盘片播放装置60沿箭头Y-Z方向升降。凸轮槽74、84、96、85的形成位置及所述的凸轮形状应随着平板71、81的移动并根据符合后述时间配合的方法来设定。
即,在图16(A)、图27、图29所示的播放时,被设定成,升降基台42的一方的销子50与凸轮槽74的中间上位凸轮部74c嵌合,升降基台42的另一方的销子51与凸轮槽84的中间上位凸轮部84b嵌合,盘片播放装置60的另一方的销子66与凸轮槽85的中间上位凸轮部85b嵌合、盘片播放装置60的一方的销子65与凸轮槽96嵌合。
在如图17-图19、图36所示的下轴下降且托盘前置时,被设定成,升降基台42一方的销子50与凸轮槽74的V字形凸轮部74b嵌合,升降基台42的另一方的销子51与凸轮槽84的V字形凸轮部84c嵌合,盘片播放装置60的另一方的销子66与凸轮槽85的后下位凸轮部85c嵌合,盘片播放装置60的一方的销子65与凸轮槽96嵌合。
在如图37所示的下轴下降且托盘后置时,被设定成,升降基台42的一方的销子50与凸轮槽74的V字形凸轮部74b嵌合,升降基台42的另一方的销子51与凸轮槽84的V字形凸轮部84c嵌合,盘片播放装置60的另一方的销子66与凸轮槽85的后下位凸轮部85c嵌合,盘片播放装置60的一方的销子65与凸轮槽96嵌合。
在如图16(c)、图38所示的盘片放置时,被设定成,升降基台42的一方的销子50与凸轮槽74的前上位凸轮部74a嵌合,升降基台42的另一方的销子51与凸轮槽84的后上位凸轮部84d嵌合,盘片播放装置60的另一方的销子66与凸轮槽85的后下位凸轮部85c嵌合,盘片播放装置60的一方的销子65与凸轮槽96嵌合。
在如图16(B)、图39所示的盘片更换状态下,被设定成,升降基台42的一方的销子50与凸轮槽74的中间上位凸轮部74c嵌合,升降基台42的另一方的销子51与凸轮槽84的中间上位凸轮部84b嵌合,盘片播放装置60的一方的销子65与凸轮槽96嵌合。
如上所述的升降装置70在单体零件的一方的平板71移动的同时,起着所述下轴41升降和所述盘片播放装置60升降的作用。因此,可用同一块平板71驱动盘片保持装置30的下轴41的升降和盘片播放装置60的升降,便于双方升降的时间配合,不会产生升降中的播放盘片与放置部的存放盘片的间隙变化,还可在升降中防止盘片相互接触。
由于采用了设有凸轮槽74、84、85的平板71、81来驱动盘片保持装置30的下轴41的升降和盘片播放装置60的升降,故可以简单的结构且时间配合无偏差地进行下轴41的升降和盘片播放置60的升降动作。
由于在下轴41和盘片播放装置60的共同的升降装置70的一部分上,采用了左右一对平板71、81和由中间齿轮90连接的与平板71移动同步回转的凸轮齿轮92,即使在盘片播放装置60左右设置的销子65、66宽度方向的间距与下轴41的升降基台42左右设置的销子50、51宽度方向的间距不一致时,仍可以简单的结构进行升降,不会产生双方升降的时间配合的偏差。
下面,参照图9-图15、图23、图40,对可驱动所述盘片传送装置21和所述升降装置70的水平驱动装置100的结构作出说明。
即,水平驱动装置100设有通过减速机构(后述)与驱动源连接的驱动齿轮101,该驱动齿轮101可回转地被安装在从底板20A一侧直立的轴102上,所述盘片传送装置21设有受托架27一侧和托盘基座22支撑导向、可沿箭头W-X方向相对滑动的驱动齿条103,在该驱动齿条103内侧的侧面上形成齿条104,与所述驱动齿轮101啮合。
在所述驱动齿条103的规定部位上,设有通过轴105可回转的增速齿轮106。该增速齿轮106是一种由相同齿数但模数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106A、106B构成的双层齿轮,所述小齿轮106B与设在所述升降装置70一侧的一方平板71的齿条75啮合,而所述大齿轮106A与设在所述盘片传送装置21一侧的托架27的齿条28啮合。
在所述托盘基座22的前部侧,设有限制托架27和平板71向箭头W方向滑动的制动件110以及阻止托架27向箭头X方向滑动的托架锁定件112。
即,制动件110为L字形的杠杆状,通过销子111可回转地安装在托盘基座22上,在其一方的臂部上,形成有可与设在所述托架27前端部上的抵接部27a接触的阻挡部110a。而在另一方的臂部上,形成有可与设在所述平板71前端的前端抵接部71d接触的阻挡部110b和可与所述托架27一侧接合的阻挡部110b和可与所述托架27一侧接合的定位部110c。
在所述托架27的抵接部27a与阻挡部110a接触,使制动件110围绕销子111按规定量回转时,该定位部110c与所述托架27外侧面上形成的定位用凹部27b嵌合。
所述托架锁定件112也是L字形杠杆状,通过销子113可转动地设在托盘基座22一侧,其一方的臂部上,形成有可与设在所述托架27内侧面上的制动用凹部27c接合的制动部112a。而在另一方的臂部上,形成有解除锁定用的回转支承部112b。
在所述制动件110和托架锁定件112上,设有向这些制动件110和托架锁定件112施加回转力的共用的施力弹簧114。其中,施力弹簧114设置成对制动件110施加解除方向的力,而对托架锁定件112施加接合方向的力。
在所述装置本体20的前部,设有使所述托架锁定件112向解除锁定方向转动用的作动件115。该作动件115为杠杆形式,通过销子116可转动地设在装置本体20一侧。
在该作动件115的第一臂部上,形成有可与设在所述一方的平板71一侧的前部抵接部71a接触的阻挡部115a。而在第2臂部上,形成有可从后部侧与设在所述托架锁定件112的解除锁定用的回转支承部112b接触的回转操作部115b。并且,在第3臂部上,形成有可与设在所述托盘基座22下面侧的锁定用凸轮槽22a从横向离合的凸轮销子115c。锁定用凸轮槽22a沿着凸轮销子115c的移动轨迹形成曲面。
设置有向所述作动件115施加回转力用的弹簧117,此时,施力的方向应按照阻挡部115a向后部侧移动的形态进行设定。
在所述装置本体20的中间部,设有在阻止沿箭头W方向移动到最终位置的一方的平板71向箭头X方向移动的同时、对托盘基座22向箭头X方向移动限度予以限制的中间锁定件120,该中间锁定件120为杠杆状,其中央部位置通过销子121可回转地被设置在装置本体20一侧。
在所述中间锁定件120的前端,形成有可与设在所述平板71的中间部上的中间抵接部71b接触的阻挡部120a。在中间锁定件120的靠近后部的位置上,形成有可与设在托盘基座22的靠近后部位置上的驱动凸轮部22b(参照图3)自由接触的从动凸轮部120b。并且,在中间锁定件120的后端,形成有可与设在靠近托盘基座22后部位置上的被制动部22c(参照图3)自由接触的制动部120c。由弹簧122向中间锁定件120施加力,形成阻挡部120a伸入中间抵接部71b的移动轨迹内的状态。
在所述装置本体20的后部,设有当沿箭头X方向移动的一方的平板71一旦受阻的同时,一方的平板71进一步沿箭头X方向移动到最后时对锁定托架27进行锁定的后置锁定件123。该后置锁定件123为L字形的杠杆状,其中央部位置通过销子124可转动地被设置在装置本体20一侧。
在所述后置锁定件123的前向臂部前端,形成有可与设在所述平板71后端上的后端抵接部71c接触的阻挡部123a。在前置锁定件123的横向臂部上,形成有可与设在托架27后端上的后端抵接部27d接触的抵接部123b。并且,在阻挡部123a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可与设在托架27靠近后部位置上的外侧开放的定位用凹部27e自由离合的定位部123c。由弹簧125向后置锁定件123施加力,形成阻挡部123a伸入后端抵接部71c的移动轨迹内的状态。
采用以上构件101-125,构成可驱动所述盘片传送装置21和所述升降装置70的水平驱动装置100的一例。若使用该水平驱动装置100,通过减速机构由驱动源对驱动齿轮101进行正反回转驱动,使驱动齿条103沿箭头W-X方向滑动。又由于驱动齿条103的滑动,通过增速齿轮106等,驱动所述盘片传送装置21和所述升降装置70。
即,例如在图11(A)所示的播放时,托架27移动到前端部,该抵接部27a与阻挡部110a接触,制动件110克服施力弹簧114的弹力进行转动,使定位部110c与所述托架27的定位用凹部27b嵌合。这样,就可保持托架27向前端部移动的位置。并且,由于该回转支承部112b与作动件115的回转操作部115b抵接,故托架锁定件112也克服施力弹簧114的弹力而产生转动,使制动部112a与制动用凹部27c分离。
通过托盘基座22的驱动凸轮部22b对该从动凸轮部120b的作用,中间锁定件120克服弹簧122的弹力而产生转动,使该阻挡部120a位移到后部抵接部71b的移动轨迹外。后置锁定件123受到弹簧125的弹力进行转动,使阻挡部123a伸入后端抵接部71c的移动轨迹内。另外,由于一方的平板71滑向前端侧,使升降装置70产生上升动作,带动下轴41和记录再现装置62上升。
这样,在将开始播放至播放结束后的盘片1、2退回到盘片放置位置A时,首先使驱动齿轮101向图11(B)中的箭头M方向回转。由此会使驱动齿条103沿箭头X方向滑动,但此时,由于托架27的移动受到制动件110阻挡,故轴支承在驱动齿条103上的增速齿轮106形成大齿轮106A与托架27的齿条28啮合回转的状态。
其结果,因增速齿轮106的小齿轮106B回转,故一方的平板71通过上部齿条75而沿箭头X方向滑动,这种滑动一直进行到后端抵接部71c与阻挡部123a抵接为止。
因前述的一方的平板71沿箭头X方向的滑动,升降装置70产生下降动作,故使下轴41和记录再现装置62下降,此时,增速齿轮106处于减速传动状态,因此下降速度缓慢而又平稳,图11(B)表示以上的下轴下降的托盘前置时的状态。
在一方的平板71的滑动处于后端抵接部71c与阻挡部123a抵接后停止的状态下,通过驱动齿条103沿箭头X方向的滑动,轴支承在驱动齿条103上的增速齿轮106形成小齿轮106B与固定状的上部齿条75啮合回转的状态。其结果,如图12(A)所示,因增速齿轮106的大齿轮106A回转,通过齿条28使托架27沿箭头X方向滑动,此时,利用施力弹簧114的弹力使制动件110转动,使定位部110c脱离所述托架27的定位用凹部27b。
这样,托架27的滑动一直进行到后端抵接部27d与抵接部123b接触为止。通过这一接触,后置锁定件123克服弹簧125的弹力而产生回转,使定位部123c从外侧与定位用凹部27e嵌合,将限制托架27向后端的移动位置锁定。又通过托架27的滑动,使托盘23相对托盘基座22沿箭头X方向滑动,因此形成如图12(A)所示的下轴下降的托盘后置时的状态。另外,由于后置锁定件123的锁定转动,使阻挡部123a退回到平板71的后端抵接部71c上的内侧。
由此,可使平板71沿箭头X方向滑动,故通过一方的平板71沿箭头X方向滑动,使升降装置70产生上升动作,并使下轴41和记录再现装置62上升,成为图12(B)所示的放置时的状态。
为了产生从上述放置时至图13所示的更换时的动作,首先使驱动齿轮101产生与上述相反的回转,即沿箭头N方向回转。这样,就会使驱动齿条103沿箭头W方向滑动,但此时,由于托架27的移动受到后置锁定件123阻止,因此轴支承在驱动齿条103上的增速齿轮106形成使大齿轮106A与托架27的固定状齿条28啮合回转的状态。
其结果,因增速齿轮106的小齿轮106B回转,故一方的平板71通过上部齿条75沿箭头W方向滑动。由此使升降装置70产生下降动作,并使下轴41和记录再现装置62下降。
这样,一方的平板71沿箭头W方向的滑动,在平板71的前端抵接部71d与锁定件110的阻挡部110b接触后的停止状态下,后置锁定件123可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故可利用弹簧125的弹力,使后置锁定件123向解除锁定方向转动,定位部123c向外侧与定位用凹部27e发离。又由于驱动齿条103向箭头W方向的滑动,轴支承在驱动齿条103上的增速齿轮106形成小齿轮106B与固定状的上部齿条75啮合回转的状态。
其结果,因增速齿轮106的大齿轮106A回转,托架27通过齿条28沿箭头W方向送出,并随着驱动齿条103的移动而使托架27增速并沿箭头W方向滑动。托架27的滑动一直进行到托架27的抵接部27a与锁定件110的阻挡部110a接触为止。通过这一托架27的滑动,使托盘23相对托盘基座22沿箭头W方向滑动。另外,通过抵接部27a与阻挡部110a接触,使制动件110克服施力弹簧114的弹力而产生转动,并使定位部110c与所述托架27的定位用凹部27b嵌合。这样,可将托架27保持在向前端部移动的位置上。由于制动件110的锁定转动,使阻挡部110b退回到平板71的前端抵接部71d上的内侧。
由此,可使平板71沿箭头W方向滑动,故通过一方的平板71沿箭头W方向滑动,就使升降装置70产生上升动作,并使下轴41和记录再现装置62上升,成为图13所示更换时的状态。
在图14(A)所示的关闭时,相对于图11(A)所示的播放时来讲,一方的平板71进一步沿箭头W方向滑动,由此使升降装置70产生下降动作,并使下轴41和记录再现装置62下降。
在如图14(A)所示的关闭时,通过使驱动齿轮101沿箭头N方向回转,可变为图14(B)所示的打开时的状态。即,由驱动齿轮101的回转使驱动齿条103沿箭头W方向滑动,与设在装置本体20前部的制动件(未图示)抵接,使小齿轮106B在箭头W方向上与停止状态的平板71上的上部齿条75啮合回转,由于增速齿轮106的大齿轮106A回转,通过齿条28使托架27沿箭头W方向滑动。此时,所述托架锁定件112利用施力弹簧114的弹力而回转,如图14(B)和图15所示,使其制动部112a与所述托架27的制动用凹部27c嵌合,对托架27进行锁定。通过该托架锁定件112的作用,使与托架27一体状的托盘基座22和托盘23沿箭头W方向伸出移动。
从图14(B)所示的打开时开始转变为图14(A)所示的关闭时的托盘基座22和托盘23向箭头X方向的移动是通过使驱动齿轮101沿箭头M方向回转来进行的。
若使用这种水平驱动装置100,通过分别任意选定齿数相同但大小不一的双层齿轮106A、106B的模数、即节圆直径,使其从共同驱动源传递来的驱动力与托盘23和升降装置70的负载和所必需的速度相一致,就可对动作负载变化很大的托盘23的驱动和两个轴31、41及其盘片播放装置60的升降装置70的驱动进行自由设定。
下面,参照图17-图22、图40,对限制所述盘片播放装置60的升降姿势的水平维持装置130的结构作出说明。
即,水平维持装置130具有与所述平板81滑动方向(箭头W-X方向)平行的回转轴131,该回转轴131可回转地支撑在所述装置本体20另一方的侧板20B上。在所述回转轴131上的长度方向的2个部位(单数部位或复数部位),V字形的水平维持杆132通过其基端而被一体化,故水平维持杆132与回转轴131可一起回转。在所述水平维持杆132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回转轴131平行的定位销(定位部的一例)133。
在所述盘片播放装置60的升降台61另一方侧面部分的箭头W-X方向的2个部位上,设有箭头W-X方向并列一体状的分别呈L字形的下位构件134和上位构件135。其中,下位构件134形成向上的支承面134a,而上位构件135形成向下的推压面135a。利用支承面134a和推压面135a,从前后方向看在左右方向形成长孔的嵌合槽136。所述定位销133可滑动地与所述嵌合槽136嵌合,所述盘片播放装置60在升降时,围绕回转轴131的轴心转动。
采用以上构件131-136,构成限制所述盘片播放装置60的升降姿势的水平状维持装置130的一例。
若使用这一水平维持装置130,由所述升降装置70的驱动使左右平板71、81相互反回滑动,并与一方的平板71移动相对应,使凸轮齿轮92转动,从而使与凸轮齿轮92一体的凸轮筒体94转动,通过凸轮筒体94上形成的凸轮槽96的转动,在与该凸轮槽96嵌合的销子65升降的同时,通过在另一方的平板81上形成的凸轮槽85的移动,使与该凸轮槽85嵌合的销子66同步等量升降。
由此,可使所述盘片播放装置60沿箭头Y-Z方向升降。即,图17-图19表示所述盘片播放装置60沿箭头Z方向下降后的状态,图20-图22表示所述盘片播放装置60沿箭头Y方向上升时的状态。
在这一盘片播放装置60升降时,水平状维持装置130中的所述定位销133可滑动地与所述嵌合槽136嵌合,故可与所述盘片播放装置60的升降一起升降,此时,由于与定位销133一体化的水平维持杆132随着回转轴131一起转动,因此所述定位销133围绕回转轴131的轴心转动。
这样,盘片播放装置60在通过水平保持回转轴方向姿势的一对水平维持杆132来限制升降以外的动作的状态、即限制盘片播放装置60转动的状态下进行升降。
若使用上述结构的水平维持装置130,由由与平板81滑动方向平行的回转轴131、可与回转轴131一起回转的水平维持杆132以及设在水平维持杆132上且与回转轴131平行的定位销133所构成,定位销133可滑动地与设在盘片播放装置60上的嵌合槽136嵌合,在盘片播放装置60升降时,围绕回转轴131的轴心转动,在盘片播放装置60升降时,设在水平维持杆132上且与回转轴131的定位销133与盘片播放装置60的嵌合槽136接触和滑动,可限制盘片播放装置60的转动,保持盘片播放装置60的水平状姿势。
由于盘片播放装置60是通过将设在盘片播放装置60上的左右一对销子65、66分别与设在升降装置70上的左右一对凸轮槽85、96嵌合来进行升降的,升降装置70的凸轮槽85、96只要左右一对即可,因此可缩短升降装置70的滑动行程,实现盘片播放装置19的小型化。
下面,参照图23、图24、图40,分别对将正反驱动自如的电动机构成的驱动源140的回转与水平驱动装置100的驱动齿轮101连接的减速机构141的结构、设在所述水平驱动装置100一侧的齿轮组149的结构以及设在所述定位格38的垂直驱动系统上的齿轮组151的结构等作出说明。
即,由正反驱动自如的电动机构成的驱动源140被固定在装置本体20的前部侧,装在其输出轴142上的传动皮带轮143与通过轴144可回转地设置在装置本体20中间部侧的从动皮带轮145之间,悬挂着弹性皮带146。在所述从动皮带轮145的下面侧,固定着筒状齿轮147。采用以上构件142-147,构成将驱动源140的回转传递到驱动齿轮101的减速机构141的一例。
设在所述水平驱动装置100一侧的齿轮组149由水平驱动装置100的所述驱动齿轮101和与该驱动齿轮101一体化的大直径的从动齿轮108等构成,作为本发明的一例。
设在所述定位格38的垂直驱动系统上的齿轮组151具有与所述筒状齿轮147对向设置的从动齿轮152,该从动齿轮152通过轴153可回转地设置在装置本体20的一侧。在所述从动齿轮152的下面侧,固定着筒状的传动齿轮154。在所述盘片保持装置30的升降基台42上,通过轴156可回转地设置有始终与所述传动齿轮154啮合的第1中间部齿轮155,并通过轴158可回转地设置有始终与第1中间部齿轮155啮合的第2中间部齿轮157。
采用以上构件152-158,构成设在所述定位格38的垂直驱动系统上的齿轮组151的一例。所述第2中间部齿轮157始终与所述盘片保持装置30的环形齿轮43b啮合。
下面,参照图23、图24、图40,对转换齿轮161和使该转换齿轮161轴向滑动的驱动转换装置165的结构作出说明。即,转换齿轮161都是面向所述筒状齿轮147、所述从动齿轮108以及所述从动齿轮152设置的。
该转换齿轮161相对装置本体20一侧上的轴162,可滑动(可升降)又可回转。转换齿轮161由始终与所述筒状齿轮147啮合的大直径齿轮部161A和设在该大直径齿轮部161A的小直径齿轮部161B构成。利用压缩弹簧163向所述转换齿轮161向下施加力,并通过由滑阀和杠杆等组成的驱动转换装置165的退入动作,克服压缩弹簧163的弹力而上升,
转换齿轮161在驱动转换装置165不工作状态下,利用压缩弹簧163的弹力下降后,其小直径齿轮部161B与所述从动齿轮108啮合,而在驱动转换装置165工作状态下,克服压缩弹簧163的弹力上升后,其大直径齿轮部161A与所述从动齿轮152啮合。
这样,所述转换齿轮161通过减速机构141,在与驱动源140连接的同时,又通过由驱动转换装置165动作产生的轴向滑动,可与设在所述水平驱动装置100上的齿轮组149或设在所述定位格38的升降驱动系统上的齿轮组151中的某一方齿轮组有选择性地啮合。
若采用上述的减速机构141、齿轮组149、齿轮组151和转换齿轮161等的结构,则驱动源140的正反驱动可通过具有弹性皮带146的减速机构141,传递到筒状齿轮147,使该筒状齿轮147减速进行正反回转。在由驱动转换装置165传递的所述转换齿轮161的滑动中,设定有至少包含所述转换齿轮161的回转驱动、停止、反转驱动在内的转换方式。此时,前述的正反转换方式是在所述驱动源140即将开始转换时的对回转方向开始反转的状态下进行控制的。
即,在图41中,
方式转换A:从播放开始更换后上升、或从播放、更换开始放置后上升
方式转换B:上升后从更换开始播放、打开、或放置上升后开始更换、打开
方式转换C:从放置开始更换后上升
方式转换D:从放置开始更换后下降
方式转换E:上升后从更换开始放置
方式转换F:从播放开始更换后下降、或播放、从更换开始放置后下降
方式转换G:下降后从更换开始放置
方式转换H:上升后从更换开始播放、打开、或从放置下降后开始更换、打开
无论在哪一种方式中,在由驱动转换装置165产生的所述转换齿轮161正反的滑动中,驱动源140是按照相对于正转的从反转开始、或相对于反转的从正转开始的形态进行控制的。
即,例如在方式转换A中,驱动源140的正转或反转的各条线表示上位为制动件工作、下位为制动件不工作。因此,在M区域内,因制动件工作,正转和反转均停止回转,而在驱动转换装置165的滑动中,在N区域内,反转变为制动件不工作后开始反转,在O区域内,正转变为制动件不工作、反转变为制动件工作后,进行所需的正转。
如图24(A)所示,当所述驱动转换装置165因动作而克服压缩弹簧163的弹力使转换齿轮161上升时,与筒状齿轮147啮合的大直径齿轮部161A与所述从动齿轮152啮合。这样,在转换齿轮161转换滑动结束之后,驱动源140的正反驱动通过齿轮组151,向盘片保持装置30的环状齿轮43b传递,使该环状齿轮43b正反回转。
在驱动转换装置165不工作状态下因压缩弹簧163的弹力使转换齿轮161下降时,如图24(B)所示,大直径齿轮部161A相对所述从动齿轮152的啮合分离,而使小直径齿轮161B与所述从动齿轮108啮合。由此,在转换齿轮161的转换滑动结束之后,驱动源140的正反驱动通过齿轮组149而向水平驱动装置100的驱动齿轮101传递,使该驱动齿轮101正反回转。
在这些动作中,由于在由所述驱动转换装置165产生的转换齿轮161的滑动中,设定有包含转换齿轮161的回转驱动、停止、反转驱动在内的转换方式,对两个驱动系统进行转换的转换齿轮161在转换时与各驱动系统的齿轮组149、151啮合的进入动作只需要反复回转、停止、反转操作就可进行,因此不会发生因齿的前端相互碰撞而妨碍转换齿轮161的滑动,能可靠地进行转换动作,并可实现驱动源140的共用化和驱动系统的部分共用化,减少零件数,同时可使装置小型化。
并且,通过在减速机构141的一部分上使用弹性皮带146,在驱动源140的驱动停止后,弹性皮带146的侧压留存在驱动系统内,使转换齿轮161与转换前连接的驱动系统的齿的啮合分离时负载增大,因此对回转、停止、反转的反复动作的作用更加有效。
由于是按照驱动转换时使转换齿轮161的最初的回转方向从与转换前连接的驱动系统临近停止的回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始回转的形态来进行控制的,因此其作用是可使驱动停止后的驱动惯性造成的回转停止,缩短从转换前的驱动停止后开始转变为转换方式的等待时间,可缩短盘片更换时间。另外,在采用前述的弹性皮带146的结构中,对因弹性皮带146的侧压造成的转换负哉的降低特别有效。
下面,参照图25-图27说明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的结构。即,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可以进入与播放盘片上下邻接的放置盘片之间。该盘片间隙装置170被设置在所述盘片播放位置B与所述盘片放置位置A之间,由受所述下轴41的升降基台42可回转支撑的轴部分171和与该轴部分171左右方向的两个部位相连的杠杆172所构成。
在这两个杠杆172的前端部分,设有可进入相邻的放置盘片之间的进入部173,这些进入部173由具有锐角接合部的2个平滑的平面173a、173b构成,各平面173a、173b可分别与上下的盘片端面直接接触,将邻接的盘片上下张开(也可采用上下不张开的方式进入的结构)。此时,所述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的两个部位的进入部173被设置在播放盘片与放置盘片共同的中心线两侧的大致对称的位置上。
所述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的结构为,由所述升降装置70驱动。即,利用设在与所述升降基台42一侧之间的弹簧174,使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的杠杆172立起,并使进入部173从上下的盘片端面之间退出。在轴部分171的端面设有臂状的凸轮随动体175,而在另一方的平板81的内面设有凸轮体176。
采用以上构件171-176,构成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的一例。若使用该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可使所述平板81移动到盘片播放装置B,所述凸轮随动体175对凸轮体176产生作用,使杠杆172克服弹簧174的弹力,将杠杆172倒向盘片放置位置A侧,从而使该进入部173进入邻接的放置盘片之间。
因此,如前所述,为使装置小型化,即使在将盘片放置位置A靠近盘片播放位置B,并使放置后的盘片1、2与播放中的盘片1、2形成平面重叠位置的结构,不仅能使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进入与播放盘片邻接的上下放置盘片的间隙内,而且即使在振动等作用时也可防止间隙变窄,防止因播放盘片与放置盘片的接触引起的走音和盘片损伤现象。
由于在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上设置杠杆172,故可简单地进行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的定位,以简单的结构可稳定地确保间隙。并且,通过用升降装置70驱动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因此不会发生由升降装置70驱动的下轴41的升降时间与盘片播放装置60的升降时间配合不一致的现象,可进行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的驱动。
又,由于在盘片放置位置A与盘片播放位置B之间设置有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可在盘片放置位置A与盘片播放位置B双方邻接的位置上确保间隙,因此可正确地进行确保间隙。
又,由于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在相对盘片1、2中心的左右两侧大致对称的两个部位上,设置面向邻接盘片之间的进入部173,可依靠左右的进入部173,阻止放置盘片相对于播放盘片发生倾斜,因此不受装置倾斜和振动等作用的影响,可稳定地确保间隙。
又,由于将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的进入部173采用了具有锐角接合部的平面结构,当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的前端进入与播放盘片上下邻接的2枚放置盘片之间时,可用1点来对准盘片1、2的间隙,因此可确保对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进入时的偏位的余量。又由于将与盘片的接触面加工成平滑的平面173a、173b,故可减小盘片1、2端面上的滑动负载,并可防止因与盘片边端接触而被卡住的现象。
下面,参照图1、图4、图28-图33,对可回转地支撑在所述装置本体20上、且向所述托盘23的所述第2位置伸出形成开口部10a的至少一部分予以隐蔽的隐蔽装置190的结构作出说明。其中,装置本体20内的可播放盘片的第1位置即为盘片播放位置B,而从装置本体20伸出后可取出和更换盘片的第2位置也就是托盘23伸出后的取出和更换盘片的位置C。
所述隐蔽装置190设有可回转支撑在所述装置本体20上、且与所述托盘23移动对应转动的杠杆191。该杠杆191为左右一对,可回转地支撑在装置本体20上的左右方向的回转轴192一体化。此时,所述杠杆191的形状,在相对于放在所述托盘23上的盘片1、2的中心大致左右对称的位置上,以比小直径盘片2的外径狭窄的间隔设置一对凸部193。并且,在各自锯齿状的凹凸面193a上,形成与所述凸部193相对置的端部。
所述回动轴192的另一端(左端)与从动杠杆194一体化,在该从动杠杆194上,设有在杠杆191和从动杠杆194向后部侧转动形成水平状姿势时面向后部侧的一体状的从动凸轮195。
在所述托盘基座22另一侧的前后中间部的下面,形成有在托盘23和托盘基座22一起沿箭头W方向伸出移动时移至所述从动凸轮195下面、使该从动凸轮195直立转动的凸轮22d。这样,设在所述托盘基座22上的凸轮22d随着所述托盘23的伸出,在与所述杠杆191的一部分接触的同时,向杠杆191施加力使其转动。
在所述托盘基座22另一侧上的从前后中间部至前端的下面,形成有凸轮条状体22e。该凸轮条状体22e从前侧与直立转动的从动凸轮195抵接,在该从动凸轮195横倒转动的同时,处于横倒的从动凸轮195的上侧位置,以阻止从动凸轮195在所述托盘23的移动中直立转动的方向摆动。
采用以上构件191-195,构成隐蔽装置190的一倒。若使用这一隐蔽装置190,则如图28、图29所示,托盘23可与所述托盘基座22一起沿箭头X方向移动,当托盘23处于盘片播放位置B时,从动杠杆194和杠杆191与从动凸轮195一起向后部侧横倒转动。
在使托盘23伸出,从盘片播放位置B改变为盘片取出更换位置C时,如图30所示,凸轮条状体22e位于横倒的从动凸轮195的上侧,可阻止从动杠杆194和杠杆191向直立转动的方向摆动。
通过这一伸出移动,当托盘23伸出移动到盘片取出更换位置C时,如图31-图33所示,所述托盘基座22一侧的凸轮22d移至所述从动凸轮195的下面,并利用凸轮的作用使从动凸轮195直立转动。于是,由于该从动凸轮195的直立转动,通过回转轴192使左右一对杠杆191一体转动,所以,两个杠杆191形成直立状。
这样,利用与两个杠杆191一体的凸部193,可将因向所述托盘23的所述盘片取出更换位置C伸出所产生的开口部10a的两侧部分(至少一部分)隐蔽住。在此状态下,可用手动对盘片取出更换位置C的托盘23上的盘片1、2进行取出和更换。其后,使托盘23与所述托盘基座22一起沿箭头X方向移动,凸轮条状体2e从前侧与直立转动的从动凸轮195抵接,使该从动凸轮195自动地横倒转动,因此,如图28、图29所示,托盘23返回到盘片播放位置B。
如前所述,在用手动进行盘片1、2的取出和更换时,即使出现了例如误将小直径盘片2似乎要从由托盘23打开形成的开口部10a落入装置本体20内的现象时,如图31-图33各条假想线所示,也会在以小于小直径盘片2外径的间隔设置的一对凸部193上形成的锯齿状凹凸面193a之间,将小直径盘片2的端部钩住,故可防止小直径盘片2落入装置本体20内。
此时,形成了在锯齿状的凹凸面193a之间钩住、上下移动也被阻止的状态,故可防止小直径盘片2的端部被上抬后越过凸部193,保持着被钩住的状态。
如前所述,通过由设在托盘23一侧的凸轮22d和凸轮条状体22e在托盘23的开/闭时自动地驱动杠杆191等的转动,在盘片1、2与杠杆191接触状态下,即使向装置本体20的纵深方向推压,杠杆191等也不会转动而倒下,能可靠地防止盘片1、2落入装置本体20内。
下面,参照图3、图16说明担当控制部分的检测装置180的结构。即,检测装置180由设在与装置本体20侧一体化的固定基板181一侧上的检测开关组和设在一方的平板71和托盘基座22一侧上的操作凸轮组所构成。其中,设在固定基板181一侧上的检测开关组由从前部侧向后部侧按顺序配置的打开开关182、第2开关183和第2开关184构成。
在一方的平板71上,设置有同时接通第1开关183和第2开关184的第1操作凸轮185和第2操作凸轮186,并设置有只能接通第1开关183的第3操作凸轮187,还设置有只能接通第2开关184的第4凸轮188。如图3所示,在托盘基座22一侧,设置有只能接通所述打开开关182的第5操作凸轮189。
采用以上构件181-189,构成检测装置180的一例。若使用这一检测装置180,在将一方的平板71移动到前述的播放位置时,第1操作凸轮185和第2操作凸轮186同时使第1开关183和第2开关184接通,就可以对移动到播放位置后的播放时的状态进行检测和控制(参照图16A)。当一方的平板71移动到前述的更换位置后,第3操作凸轮187只使第1开关183接通,就可以对移动到更换位置后的变换时的状态进行检测和控制(参照图16B)。
在一方的平板71移动到前述的放置位置后,第4操作凸轮188只使第2开关184接通,就可以对移动到放置位置后的放置时的状态进行检测和控制(参照图16C)。另外,在托盘基座22一侧,当该托盘基座22伸出后打开时,第5操作凸轮189只使打开开关182接通,就可以对打开时的状态进行检测和控制。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实施形态一例的盘片更换装置19的动作作出说明。
在动作说明时,可参照图42的时间图。在该图42中,表示的内容有:驱动齿条103、一方的平板71(另一方的平板81也一样)、凸轮齿轮92、托架27、托盘基座22、托盘23、升降基台42、升降台61、第1开关183、第2开关184、打开开关182的各驱动和打开时、关闭时、播放时、更换时、下轴下降时、托盘后置时、放置时的时间。
图1和图4表示由水平驱动装置100驱动托盘基座22和托盘23、从前面板10沿箭头W方向伸出后使用打开开关182、使驱动源140停止时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在更换(或供给)托盘23上的大直径盘片1(小直径盘片2也一样)之后,若按下开/闭键13,托盘基板22就会沿箭头X方向移动,如图34、图36所示,大直径盘片1被传送到盘片播放位置B。
接着,通过升降装置70使记录再现装置62上升,大直径盘片1被夹住,形成播放状态(参照图11A、图16A、图35)。此时,如图27所示,盘片间隙确保装置170转动到盘片放置位置A一侧,以确保所必需的间隙。而在播放后,若再次按下开/闭键13,则托盘基座22沿箭头W方向移动,形成图1所示的伸出状态,就可以在托盘23上进行大直径盘片1的更换或取出。
此时,利用凸部193自动将开口部10a的两侧部分隐蔽住,因此,当出现以乎要使大直径盘片1从开口部10a误落在装置本体20内时,大直径盘片1的端部会被一对凸部193上形成的锯齿状凹凸面193a之间钩住,以防止落入装置本体20内。
在如前所述的播放后,对托盘23上的大直径盘片1与盘片放置位置A的大直径盘片1进行更换时,从顺序号键12中按揿所需要的键。于是,随着升降装置70的下降动作,记录再现装置62下降,使夹持器打开,同时下轴41下降,在与上轴31之间形成间隙,以形成下轴下降和托盘前置状态(参照图11B、图36)。
接着,通过水平驱动装置100的动作,托盘23相对托盘基座22向箭头X方向移动,在大直径盘片1位于两个轴31、41之间间隙中的同时,被传送到托盘23和大直径盘片1的中心与两个轴31、41的中心相一致的位置,以形成下轴下降和托盘后置的状态(参照图12A、图37)。
其次,随着升降装置70的上升动作,升降基台42上升,由托盘23将大直径盘片1托起,变为放置状态(参照图12B、图16C、图38)。再经过转换方式之后,通过齿轮组151使盘片保持装置30上升1个定位格的间距,通过定位格38将大直径盘片1保持在上轴31一侧。
再其次,随着升降装置70的下降动作。升降基台42下降,在两个轴31、41之间产生间隙之后,通过水平驱动装置100的动作,使托盘23相对托盘基座22沿箭头W方向移动,该托盘23返回到盘片播放位置B,形成下轴下降和托盘前置状态(参照图11B、图36)。
再其次,随着升降装置70的上升动作,升降基台42上升,在两个轴31、41之间连接之后,形成更换状态(参照图13、图16B、图26、图39)。并在经过转换方式之后,通过齿轮组151使盘片保持装置30回转,以使定位格在两个轴31、41之间移动,将所需要的大直径盘片1移动到上轴31一侧最下部的可保持的位置。
再其次,随着升降装置70的下降动作,升降基台42下降,在两个轴31、41之间产生间隙之后,通过水平驱动装置100的动作,托盘23相对托盘基座22沿箭头X方向移动,使空的托盘23位于两个轴31、41之间的间隙中(下轴下降和托盘后置时)。
再其次,随着升降装置70的上升动作,升降基台42上升,使两个轴31、41之间连接,再次形成放置状态(参照图12B、图16C、图38),并在经过转换方式之后,通过齿轮组151使盘片保持装置30下降,将保持在上轴31一侧的所需要的大直径盘片1引导到托盘23上。
然后,随着升降装置70的下降动作,升降基台42下降,在两个轴31、41之间产生间隙之后,通过水平驱动装置100的动作,托盘23相对托盘基座22沿箭头W方向移动,在使该托盘23上的大直径盘片1位于盘片播放位置B(下轴下降时和托盘前置时)之后,形成前述的播放状态(参照图11A、图16A、图27、图35)。
这样,通过垂直方向驱动装在两个轴31、41上的多个定位格38和多枚大直径盘片1的位置即可从两个轴31、41上开始,对任意的大直径盘片1进行盘片播放位置B、取出位置以及再次返回到两个轴31、41的盘片放置位置A的盘片更换。并可选择任意的大直径盘片1进行记录再现。由此,就不再需要具有多个架子的放料器和多个辅助托盘等,可提供轻量、成本低廉且具有优良容纳性和操作性的盘片更换装置。
在以上的动作中,在图41所示的方式中,可进行多种方式。
在采用以上动作的本发明实施形态一例的盘片更换装置中,盘片更换动作时的各状态的过程如下。
(1)向X方向的水平驱动(=升降装置的驱动+盘片传送装置的驱动)
“播放状态”→(更换状态:过而不入(素通り))→(轴打开及托盘前置)→(轴打开及托盘后置)→“放置状态”…在此,从水平驱动转换为定位格的垂直驱动。
(2)放置状态下的垂直驱动
上升1个间距量…通过该动作将托盘上的盘片转移到定位格上。上升1个间距后,再次转换为水平驱动。
(3)向W方向的水平驱动
“放置状态”→(轴打开及托盘后置)→(轴打开及托盘前置)→“更换状态”…在此,再次从水平驱动转换为定位格的垂直驱动。
(4)更换状态下的垂直驱动
上升或下降到规定位置…接着,将想要播放的盘片移动到上轴最下部的可保持的位置。定位格移动后,再次转换为水平驱动。
(5)向X方向的水平驱动
“更换状态”→(轴打开及托盘前置)→(轴打开及托盘后置)→“放置状态”…在此,再次从水平驱动转换为定位格的垂直驱动。
(6)放置状态下的垂直驱动
下降1个间距量…通过该动作使定位格上的盘片移动到托盘上。下降1个间距后,再次转换为水平驱动。
(7)向W方向的水平驱动
“放置状态”→(轴打开及托盘后置)→(轴打开及托盘前置)→(更换状态:过而不入(素通り))→(播放状态)…盘片更换结束!
上述的动作虽然表示的是将托盘中的盘片自动更换为放置在轴上的另1枚盘片时的顺序,但这一过程也可以通过按键操作从打开经播放再打开、从打开经选择放置中的另1枚盘片再播放、或者打开等各种动作来实现。
在以上动作的本发明实施形态一例的盘片更换装置中,使用的是大直径盘片1,但也可同样使用小直径盘片2,或者也可同样混合使用大直径盘片1和小直径盘片2。

Claims (13)

1.一种盘片更换装置,在放置有多枚盘片、从该存放的多枚盘片中选择任意的盘片进行记录再现的盘片更换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本体;在该装置本体内、盘片放置位置与盘片播放位置之间传送盘片的盘片传送装置;在所述盘片放置位置上、具有可装脱自如地保持多个定位格的以下一对轴且由所述轴的相对性升降和所述定位格的垂直驱动、在与所述盘片传送装置之间可移交盘片的盘片保持装置;在所述盘片播放位置上、可升降地支撑在所述装置本体上的盘片播放装置;进行所述轴的升降和所述盘片播放装置升降的升降装置;可驱动所述盘片传送装置和所述升降装置的水平驱动装置,所述升降装置是单一部件同时对所述轴的升降和所述盘片播放装置升降产生作用,所述升降装置由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装置本体上的与设在所述盘片播放装置上的销子或设在所述轴的升降基台上的销子嵌合的具有凸轮槽的左右一对平板以及可回转地支撑所述装置本体上的与所述左右一对平板连接的连接杆所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设有由齿轮组与所述平板连接的与所述平板移动对应回转的凸轮齿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驱动装置由通过减速机构与驱动源连接的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条以及可回转支撑在所述驱动齿条上的增速齿轮所构成,所述增速齿轮是一种齿数相同但模数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组成的双层齿轮,所述小齿轮与设在所述升降装置上的齿条啮合,而所述双层齿轮的大齿轮与设在所述盘片传送装置上的齿条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在通过减速机构与驱动源连接的同时可轴向滑动地受到支撑、与设在所述水平驱动装置上的齿轮组或设在所述定位格垂直驱动系统上的齿轮组中的任一方齿轮组可选择性啮合的转换齿轮;使所述转换齿轮轴向滑动的驱动转换装置,在由所述驱动转换装置产生的所述转换齿轮的滑动中,至少包含有所述转换齿轮的回转驱动、停止、反转驱动的转换方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片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至少在一部分上设有由弹性皮带组成的减速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片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方式是从所述驱动源的转换即将开始时的相对于回转方向的反转开始进行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片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进入与播放盘片上下邻接的放置盘片之间的盘片间隙确保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片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放置在所述盘片放置位置上的盘片中心与在所述盘片播放位置上播放的盘片中心间的距离大于100mm、但小于120mm。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片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片间隙确保装置设有可回转支撑在所述轴的升降基台上的杠杆。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片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片间隙确保装置由所述升降装置驱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片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片间隙确保装置被设置在所述盘片播放位置与所述盘片放置位置之间。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片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片间隙确保装置在播放盘片和放置盘片共同的中心线的两侧大致对称的两个部位上,设置有向邻接盘片之间的进入部。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片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片间隙确保装置的向邻接盘片的进入部由具有锐角接合部的2个平滑的平面构成,在各个面上,可与上下各自盘片的端面接触。
CNB99104603XA 1998-03-27 1999-03-26 盘片更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99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0079/1998 1998-03-27
JP08008098A JP3418546B2 (ja) 1998-03-27 1998-03-27 ディスク演奏装置
JP80079/98 1998-03-27
JP08007798A JP3449914B2 (ja) 1998-03-27 1998-03-27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
JP80077/1998 1998-03-27
JP08007998A JP3449915B2 (ja) 1998-03-27 1998-03-27 ディスク演奏装置
JP80080/1998 1998-03-27
JP80080/98 1998-03-27
JP80077/98 1998-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2260A CN1232260A (zh) 1999-10-20
CN1139928C true CN1139928C (zh) 2004-02-25

Family

ID=27303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0460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9928C (zh) 1998-03-27 1999-03-26 盘片更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6262963B1 (zh)
CN (1) CN1139928C (zh)
DE (1) DE19913892B4 (zh)
MY (3) MY123281A (zh)
SG (1) SG851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8713B2 (ja) * 1999-04-12 2004-11-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959541B2 (ja) * 2000-08-21 2007-08-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JP2002093020A (ja) * 2000-09-08 2002-03-29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
US6461085B1 (en) * 2001-03-16 2002-10-08 Toda Citron Technologies, Inc. Sputter pallet loader
EP2341501B1 (en) * 2003-03-31 2013-06-26 Clarion Co., Ltd. Disk device and drive unit-driving mechanism
JP2005310208A (ja) * 2004-04-16 2005-11-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ィスク装置
WO2007083451A1 (ja) * 2006-01-20 2007-07-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ディスク装置
DE102006008896B4 (de) * 2006-02-19 2011-06-09 Richter, Gerhard, Dipl.-Ing. (FH) Vereinzelungsvorrichtung mit Stapelachse
TW201236008A (en) * 2011-02-22 2012-09-01 Quanta Storage Inc Method for calibrating steps of stepping motor in optical disc drive
JP2013058282A (ja) * 2011-09-07 2013-03-28 Sony Corp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CN102610247B (zh) * 2011-12-28 2015-01-21 信华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机芯r杆锁定解锁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02217A (en) * 1919-04-29 Clemma R Raney Phonograph.
JP2695896B2 (ja) * 1989-01-31 1998-01-14 株式会社東芝 回転伝達機構
US5119354A (en) * 1989-04-06 1992-06-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k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H06243568A (ja) * 1993-02-22 1994-09-02 Tanashin Denki Co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KR950006960B1 (ko) * 1993-05-20 1995-06-26 금성알프스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콤팩트 디스크 플레이어
DE19519343A1 (de) * 1995-05-26 1996-11-28 Nsm Ag CD-Platten-Wechsler-Einheit
JP3557794B2 (ja) * 1996-07-15 2004-08-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装置
CN1141705C (zh) * 1996-11-19 2004-03-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碟片交换机
DE19724542A1 (de) * 1997-06-11 1998-12-17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Wechsler-Gerät für Informationsplatt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396795B2 (en) 2002-05-28
MY123438A (en) 2006-05-31
DE19913892B4 (de) 2012-02-16
MY123281A (en) 2006-05-31
CN1232260A (zh) 1999-10-20
US20010005355A1 (en) 2001-06-28
DE19913892A1 (de) 1999-10-07
US6404725B2 (en) 2002-06-11
US6262963B1 (en) 2001-07-17
US20010008514A1 (en) 2001-07-19
MY122978A (en) 2006-05-31
SG85111A1 (en) 2001-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928C (zh) 盘片更换装置
CN1783273A (zh) 盘片装置
CN1394336A (zh) 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
CN1127072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667730A (zh) 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
CN1577564A (zh) 碟片装置
CN1219269A (zh) 盘片装置
CN2802652Y (zh) 盘片播放装置
CN1093042C (zh) 打印机
CN1238854C (zh) 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
CN1691190A (zh) 车载播放器
CN1254809C (zh) 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CN1661702A (zh) 光盘装置
CN1822159A (zh) 光盘装置
CN100349750C (zh) 打印设备
CN100346417C (zh) 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
CN1290109C (zh) 盘片居中装置
CN1135544C (zh) 记录介质卡盘的自动加载系统
CN1652231A (zh) 盘驱动器
CN1941129A (zh) 盘收纳型盘装置
CN1860532A (zh) 盘片驱动装置以及盘片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方法
CN1144953A (zh) 光盘移送装置
CN1295699C (zh) 盘变换设备
CN1233049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822160A (zh) 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225

Termination date: 201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