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7564A - 碟片装置 - Google Patents

碟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7564A
CN1577564A CNA2004100624228A CN200410062422A CN1577564A CN 1577564 A CN1577564 A CN 1577564A CN A2004100624228 A CNA2004100624228 A CN A2004100624228A CN 200410062422 A CN200410062422 A CN 200410062422A CN 1577564 A CN1577564 A CN 1577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deo disc
arm
aforementioned
state
support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624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2933C (zh
Inventor
藤村
信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O
Original Assignee
Tiake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ke K K filed Critical Tiake K K
Publication of CN1577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7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29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293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碟片装置,即使在碟片装置的碟片的传入或传出过程中,出现该碟片因外力而沿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按回或被拉回的情况,也可防止负责碟片传送的机构的损坏于未然,并可提高碟片装置的机构上的可靠性。该碟片装置为将利用臂机构的摇动所插入的碟片向装置内部传入,或将装置内部所收纳的碟片向装置外部传出的碟片装置;并设有在从驱动机构传达用于摇动前述臂机构的驱动力的锁定状态下,当对该臂机构朝碟片的传入方向或传出方向施加一定以上的力时,使前述锁定状态被解除的锁定机构。

Description

碟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碟片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各种计算机系统等信息机器中,用于驱动作为记录大量信息的记录媒体的光碟(例如CD-R/RW、DVD-R/-RW/RAM/+R/+RW等)的碟片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作微机)等所内置的碟片装置通常采用配备有用于装填碟片的碟片托盘,且该碟片托盘可前进后退的构成。而且,碟片托盘所装填的碟片在碟片装置的主体内被驱动,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
另一方面,目前的倾向也大量采用一种作为不利用碟片托盘的方式,即所谓的插槽置入(slot in)方式的碟片装置,其适合微机的薄型化、小型化。该插槽置入方式的碟片装置,在向装置主体进行碟片的加载(传入)/卸载(传出)中不利用碟片托盘,所以当操作者将碟片的大半插入插槽后,后面是装置主体的加载机构进行动作而自动地被加载。
请参阅图46、图47所示,是现有习知的插槽置入方式的碟片装置的加载机构的构成及动作形态示意图。在同图所示的结构构成中,在操作者插入碟片D时,该碟片D利用第1摇动体100顶端的销100a及左右的引导体101、102,且从中途利用第2摇动体103顶端的销103a,可对高度方向及左右位置进行限制并到达图46所示的位置。
此时,第1摇动体100利用碟片D而使顶端的销100a被按压,并沿箭形符号100A方向进行旋转,而且第2摇动体103也利用碟片D而使顶端的销103a被按压,并沿箭形符号103A方向进行旋转。而且,开关杆104被按压在第2摇动体103的末端并沿箭形符号104A方向进行旋转,使检测开关105动作。
当前述检测开关105进行动作时,驱动装置106起动,使第1滑动构件107向箭形符号107A方向的移动开始。该第1滑动构件107和第2滑动构件108的各顶端由滑动连结构件109被连结,且该滑动连结构件109由销110可摇动被枢轴支承,所以与第1滑动构件107的后退同步,第2滑动构件108沿箭形符号108A方向前进。
这样,当第1滑动构件107开始后退时,在该滑动构件107上以单柱状态被支持的第1摇动体100,由第1滑动构件107的凸轮沟107a使从动销100b被引导,所以摇动体100以支点100c为中心朝箭形符号100B方向进行旋转,藉此第1摇动体100顶端的销100a将碟片D朝箭形符号107A方向进行传送直至与碟片定位构件111的销111a、111b抵接。
此时,第2摇动体103的销103a沿箭形符号103A方向进行旋转,所以第2摇动体103的销103a与第1摇动体100顶端的销100a同步,以支持碟片D的状态沿箭形符号103A方向进行移动,并在碟片D与碟片定位装置构件111的销111a、111b抵接之后,旋转至从碟片D稍稍离开的位置。
以上是向装置内部传入碟片D的场合的加载机构的动作形态,但是将该碟片D向装置外部传出的场合的加载机构,则形成与前述相反的动作形态。即,如图47所示,当碟片D在装置内部处于一定位置时,根据卸载指示,在驱动装置106沿反转方向被起动后,第1滑动构件107沿箭形符号107B方向开始前进,且滑动连结构件109所连结的第2滑动构件108同步地沿箭形符号108B方向开始后退。藉此,第1摇动体100沿箭形符号100A方向,而且第2摇动体103沿箭形符号103B方向进行旋转,所以可利用各个顶端的销100a、103a使碟片D被支持,并向装置外部传出。
另外,向装置内部被传入的碟片D,在于一定位置上下动作的夹紧头112上被夹紧。这种夹紧头112与在主轴电动机114的驱动轴上所固定的转盘113形成一体,另外前述主轴电动机114被设置在框架构件115上,且利用升降机构使该框架构件115上下动作。
而且,当传出碟片D时,摇动体103对驱动装置106形成分离状态,形成与驱动装置106独立地进行动作的构成,所以摇动体103借由弹簧的施力而被摇向103B方向,使碟片D被传出。因此,用于传出碟片D的驱动力只为弹簧弹性力,所以向装置外部被传出的碟片D的静止位置不固定,且碟片D一面进行旋转一面被向装置外部传出(例如日本专利早期公开的2002-117604号公报)。
在采用这种构成的碟片装置中,第1摇动体100和第2摇动体103协同进行动作,所以将第1滑动107和第2滑动构件108由滑动连结构件109进行连结,使其前进后退保持同步。而且,当碟片D向装置外部被传出时,使第2摇动体103朝向箭形符号103B方向的力成为主体。
而且,在碟片D正向装置外部被传出的状态下,即在如图46所示,碟片D处于同图的假想线所示的位置,且第2摇动体103沿箭形符号103B方向进行旋转的状态下,如发生碟片D沿传入方向被按回的状况,则对正常进行作用的正方向的力产生负方向的力,形成一种加载机构整体承受所谓的反向运动的状态,而损坏各机构部分、驱动装置106。
在碟片D正向装置内部被传入的状态下,即在如图46所示,碟片D处于同图的假想线所示的位置,且第1摇动体100沿箭形符号100B方向进行旋转的状态下,如发生碟片D沿传出方向被拉回的状况,则在该情况下也使加载机构整体承受反向运动,而损坏各机构部分和驱动装置106。
这种问题的发生,主要是因操作者对碟片D使用的不完备而引起的,按理说操作者对碟片的使用需要慎重的应对。然而,因对微机等信息机器操作的不熟练,或在中途想要中止碟片的传出的情况下,反射性地将已露出到装置主体外的碟片按压回去,或操作者身体的一部分等偶然接触到被传出并已露出到装置外部的碟片上这些不可抗力的原因,存在在加载机构上施加负载并损坏的危险性。而且,即使是在将碟片向装置主体装入的情况下,当在中途想要停止碟片的传入时,有时会反射性地把持正向主体内被传入的碟片的末端,或在把持的状态下向回拉。
当形成这种操作时,因为在现有习知的插槽置入方式的碟片装置的前述加载机构中,将碟片进行传入、传出的部分的前述摇动体的构成为单柱状态,所以即使在其顶端稍稍加力,也会在基端部产生强大的旋转力矩,并产生碟片的传出所必需的力的10倍以上的负方向的力,而使加载机构容易被损坏。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作为用于保护机构部分免受异常动作影响的方法,可采用提高该部分的强度、驱动部的输出最佳化、负载的检测等对策,但是尽管带来了价格的上升、机构的复杂化、重量的增加等问题,还是无法充分应对。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碟片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碟片装置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碟片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碟片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碟片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碟片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碟片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即使出现像前述那样在碟片的传出时使该碟片沿传入方向被按回,或在碟片的传入时使该碟片朝传出方向被拉回的情况,也可防止加载机构的损坏于未然,并可提高碟片装置的机构上的可靠性(可信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碟片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将从插槽所插入的碟片由碟片支持臂确实地进行捕捉,且可一并解决插槽置入方式的碟片装置的机构上的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碟片装置,是将利用臂机构的摇动所插入的碟片向装置内部传入,或将装置内部所收纳的碟片向装置外部传出的碟片装置,其设有在从驱动机构传达用于摇动前述臂机构的驱动力的锁定状态下,当对该臂机构朝碟片的传入方向或传出方向施加一定以上的力时,使前述锁定状态被解除的锁定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碟片装置,其包括在碟片传入时,对碟片传入方向上的碟片的前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导向装置内部,且在碟片传出时,对碟片传出方向上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向装置外部压出的碟片支持臂、前述碟片支持臂的驱动机构;其还设有在碟片传入时,使前述碟片支持臂对驱动机构形成分离状态,在碟片传出时,使前述碟片支持臂对前述驱动机构形成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碟片装置,包括在碟片传入时,对碟片传入方向上的碟片的前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导向装置内部,且在碟片传出时,对碟片传出方向上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向装置外部压出的碟片支持臂、前述碟片支持臂的驱动机构;其还设有在碟片传出时的对碟片支持臂的驱动机构的锁定状态下,当对前述碟片支持臂施加一定以上的朝碟片传入方向的力时,使前述碟片支持臂和前述驱动机构的锁定状态被解除的锁定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碟片装置,具有在碟片传入时,对碟片传入方向上的碟片的前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导向装置内部,且在碟片传出时,对碟片传出方向上的碟片的后端部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向装置外部压出的碟片支持臂;其还包括:在等待碟片的传入的状态下,使前述碟片支持臂被按下并确实地捕捉从插槽所插入的碟片的末端。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碟片装置,其包括对碟片传入方向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该碟片导向装置内部的引导臂、前述引导臂的驱动机构;其还包括将前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达到前述引导臂的杠杆臂形成可伸缩的构成,并设有使装置正常状态下的前述杠杆臂的基准长形成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碟片装置,包括对碟片传入方向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该碟片导向装置内部的引导臂、前述引导臂的驱动机构;将前述的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达到前述引导臂的杠杆臂形成可伸缩的构成,并且在装置正常状态的前述杠杆臂基准长的锁定状态下,当对前述引导臂加以一定以上的朝碟片传入方向的力时,使前述杠杆臂的基准长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碟片装置,包括在碟片传入时,对碟片传入方向上的碟片的前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导向装置内部,且在碟片传出时,对碟片传出方向上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向装置外部压出的碟片支持臂、对碟片传入方向上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该碟片导向装置内部的引导臂、用于驱动前述碟片支持臂和引导臂的驱动机构;在前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被传向碟片支持臂及引导臂的锁定状态下,当在碟片支持臂或引导臂上加以一定以上的力时,使前述锁定状态被解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些现有习知技术的问题而形成的,即使出现象前述那样在碟片的传出时使该碟片沿传入方向被按回,或在碟片的传入时使该碟片朝传出方向被拉回的情况,也可防止加载机构的损坏于未然,并可提高碟片装置的机构上的可信性。
而且,本发明可以将从插槽所插入的碟片由碟片支持臂确实地进行捕捉,且可一并解决插槽置入方式的碟片装置的机构上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可利用以下所述的各方法解决上述课题。即,本发明为将利用臂机构的摇动所插入的碟片向装置内部传入,或将装置内部所收纳的碟片向装置外部传出的碟片装置;并设有在从驱动机构传达用于摇动前述臂机构的驱动力的锁定状态下,当对该臂机构朝碟片的传入方向或传出方向施加一定以上的力时,使前述锁定状态被解除的锁定机构。
本发明为配备有在碟片传入时,对碟片传入方向上的碟片的前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导向装置内部,且在碟片传出时,对碟片传出方向上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向装置外部压出的碟片支持臂、前述碟片支持臂的驱动机构的碟片装置;并设有在碟片传入时,使前述碟片支持臂对驱动机构形成分离状态,在碟片传出时,使前述碟片支持臂对前述驱动机构形成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
本发明为配备有在碟片传入时,对碟片传入方向上的碟片的前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导向装置内部,且在碟片传出时,对碟片传出方向上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向装置外部压出的碟片支持臂、前述碟片支持臂的驱动机构的碟片装置;并设有在碟片传出时的对碟片支持臂的驱动机构的锁定状态下,当对前述碟片支持臂施加一定以上的朝碟片传入方向的力时,使前述碟片支持臂和前述驱动机构的锁定状态被解除的锁定机构。
本发明为具有在碟片传入时,对碟片传入方向上的碟片的前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导向装置内部,且在碟片传出时,对碟片传出方向上的碟片的后端部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向装置外部压出的碟片支持臂;在等待碟片的传入的状态下,使前述碟片支持臂被按下并确实地捕捉从插槽所插入的碟片的末端。
本发明为配备有对碟片传入方向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该碟片导向装置内部的引导臂、前述引导臂的驱动机构的碟片装置;将前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达到前述引导臂的杠杆臂形成可伸缩的构成,并设有使装置正常状态下的前述杠杆臂的基准长形成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
本发明为配备有对碟片传入方向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该碟片导向装置内部的引导臂、前述引导臂的驱动机构的碟片装置;将前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达到前述引导臂的杠杆臂形成可伸缩的构成,且在装置正常状态的前述杠杆臂基准长的锁定状态下,当对前述引导臂加以一定以上的朝碟片传入方向的力时,使前述杠杆臂的基准长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本发明配备有在碟片传入时,对碟片传入方向上的碟片的前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导向装置内部,且在碟片传出时,对碟片传出方向上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向装置外部压出的碟片支持臂、对碟片传入方向上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该碟片导向装置内部的引导臂、用于驱动前述碟片支持臂和引导臂的驱动机构;且在前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被传向碟片支持臂及引导臂的锁定状态下,当在碟片支持臂或引导臂上加以一定以上的力时,使前述锁定状态被解除。
经由上述可知,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碟片装置,即使在碟片装置的碟片的传入或传出中,出现该碟片因外力而沿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按回或被拉回的情况,也可防止负责碟片传送的机构的损坏于未然,并以可提高碟片装置的机构上的可靠性。该碟片装置为将利用臂机构的摇动所插入的碟片向装置内部传入,或将装置内部所收纳的碟片向装置外部传出的碟片装置;并设有在从驱动机构传达用于摇动前述臂机构的驱动力的锁定状态下,当对该臂机构朝碟片的传入方向或传出方向施加一定以上的力时,使前述锁定状态被解除的锁定机构。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碟片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如利用实施了本发明的插槽置入方式的碟片装置,由于设置具有能够解除向负责碟片的传入、传出的臂机构进行传达的驱动力的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所以即使在装置的动作中对前述臂机构加以一定以上的力,也不会损坏与碟片的加载有关的机构。
如利用实施了本发明的插槽置入方式的碟片装置,即使发生向装置外部被传出的碟片因某些原因被按回的情况,也不会损坏与碟片的加载有关的机构,能够提高碟片装置的机构上的可靠性。而且,藉由采用上述的结构构成,在碟片的传出时,可由传送机构对几乎整个传出行程进行驱动控制,所以传出动作总是保持稳定,且在传出结束时碟片从遮光板的插槽露出并静止的状态总是保持稳定。
如利用实施了本发明的插槽置入方式的碟片装置,在等待碟片的传入的状态下,可将碟片支持臂按下,并确实地捕捉从插槽所插入的碟片的末端,所以能够消除碟片加载时的误动作的原由。
如利用实施了本发明的插槽置入方式的碟片装置,即使在碟片的传入时发生该碟片向传出方向被拉回的情况,也不会损坏与碟片的加载有关的机构,能够提高碟片装置的机构上的可靠性(可信性)。
如利用实施了本发明的插槽置入方式的碟片装置,能够在碟片的传入时及传出时同时消除与碟片的加载有关的机构的损坏的危险性,可形成完成度高的制品。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碟片装置,即使出现像前述现有技术那样在碟片的传出时使该碟片沿传入方向被按回,或在碟片的传入时使该碟片朝传出方向被拉回的情况,也可防止加载机构的损坏于未然,并可提高碟片装置的机构上的可靠性。而且,本发明可以将从插槽所插入的碟片由碟片支持臂确实地进行捕捉,且可一并解决插槽置入方式的碟片装置的机构上的问题。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碟片装置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出多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碟片装置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碟片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碟片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碟片装置的底面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碟片装置的动作状态的说明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碟片支持臂的构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碟片的传入状态的说明示意图。
图8是碟片支持臂的动作形态的说明示意图。
图9是图1的碟片装置的内部构造要素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驱动机构C的构成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加载齿轮单元的说明示意图。
图12是加载齿轮单元的动作状态的说明示意图。
图13是齿条式传动装置单元的构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升降机构的动作的第1工序示意图。
图15是升降机构的动作的第2工序示意图。
图16是升降机构的动作的第3工序示意图。
图17是升降机构的动作的第4工序示意图。
图18是升降机构的动作的第5工序示意图。
图19是升降机构的动作的第6工序示意图。
图20是升降机构的动作的第7工序示意图。
图21是夹紧头的升降动作的去路过程示意图。
图22是夹紧头的升降动作的回路过程示意图。
图23是碟片支持臂的动作状态的第1工序示意图。
图24是碟片支持臂的动作状态的第2工序示意图。
图25是碟片支持臂的动作状态的第3工序示意图。
图26是碟片支持臂的动作状态的第4工序示意图。
图27是碟片支持臂的动作状态的第5工序示意图。
图28是碟片支持臂的动作状态的第6工序示意图。
图29为碟片支持臂的传出时的动作状态的说明示意图。
图30为碟片支持臂的机能的说明示意图。
图31是引导臂的动作机构的结构构成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2为杠杆臂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3为杠杆臂的组装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4是引导臂的动作状态的第1工序示意图。
图35是引导臂的动作状态的第2工序示意图。
图36是引导臂的动作状态的第3工序示意图。
图37是引导臂的动作状态的第4工序示意图。
图38是引导臂的动作状态的第5工序示意图。
图39是碟片的传入状态的第1工序示意图。
图40是碟片的传入状态的第2工序示意图。
图41是碟片的传入状态的第3工序示意图。
图42是碟片的传入状态的第4工序示意图。
图43是碟片的传入状态的第5工序示意图。
图44是用于说明杠杆臂的动作形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45是用于说明杠杆臂的机能的剖面示意图。
图46是现有习知的碟片装置的结构构成的说明示意图。
图47是现有习知的碟片装置的结构构成的说明图。
1:  碟片装置                  2:  机壳盒
2a: 开口                      2b: 凸部
2c: 第1倾斜面                 2d: 第2倾斜面
3:  遮光板                    3a: 插槽
3b、3c:通孔                   4:  按钮
5:  指示器                    6:  基底面板
6a: 缝隙                      6b: 引导缝隙
7:  夹紧头                    7a: 卡盘爪
8:  框架构件                  9:  缓冲支持构造
10: 转盘                      11: 主轴电动机
12: 光传感器                  13: 载体块
14、15:引导轴                 16: 螺纹电动机
17: 碟片支持臂                17a:凹陷部
17c:枢轴支承销                18: 支持器
18a:承接末端                  18b:保持沟
19: 支持板                    20: 枢轴支承销
21: 第1联杆臂                 21a、21b:通孔
21c:缺口部                    22:螺旋拉伸弹簧
23: 第2联杆臂                 23a、23b:缝隙
23c:缺口部                    23d:通孔
23e:缺口部                    24: 铆钉销
25: 枢轴支承销                25a:通孔
25b:枢轴支承销                25c:从动销
25d:枢轴支承销                26: 锁定杆
26a:通孔                      26b:缺口部
26c:扣合固定端                26d:后端部
27: 扭力盘簧                  27a:扭力盘簧一端
27b:扭力盘簧另一端            28: 限制开关
29: 起动销                    30: 加载电动机
31: 蜗轮蜗杆副                32: 双齿轮
33: 双齿轮                    34: 双齿轮
35: 齿轮基座                  35a:钩片
36: 支持器                    36a:末端
36b:轧头                      37: 枢轴支承销
38: 螺纹压缩弹簧              39: 限制开关
39a:旋钮                      40: 滑块构件
40a:长沟                      40b:倾斜面
40c:作用片                    40d:长沟
40e:密封突起                  40f:作用片
40g:复位片                    40h:钩片
41: 枢轴支承销                42: 螺纹拉伸弹簧
43: 齿条主体                  43a、43b:齿轮列
43c、43d:凸轮沟               43e、43f:引导沟
44: 杠杆臂                    44A:滑动片
44B:支持片                    44a:通孔
44b:扣合固定爪                44c:扣合固定凸部
44d:通孔                      44e:缝隙
44f:引导沟                    45: 齿轮构件
46: 按压销                    46a、46b:块
47: 双齿轮                    47a:大径齿轮
47b:小径齿轮                  48: 齿轮框
49: 作用片                    50: 引导臂
51: 滑动构件                  52: 滑动构件
53: 从动销                    54: 弹性环
55a:联杆构件                  55b:联杆构件
55c:从动销                    56: 夹紧解除销
57: 从动销                    58: 枢区轴支持销
59: 枢轴支持销                60: 滚子
100:第1摇动体                 100A:箭形符号
100a:销                       100B:箭形符号
100b:从动销                   100c:支点
101、102:引导体               103: 第2摇动体
103A:箭形符号                 103a:销
104:开关杆                    104A:箭形符号
105:检测开关                  106: 驱动装置
107:第1滑动构件              107A:箭形符号
107a:凸轮沟                  108: 第2滑动构件
108A:箭形符号                109: 滑动连结构件
110:销                       111: 碟片定位构件
111a、111b:销                112: 夹紧头
113:转盘                     114: 主轴电动机
115:框架构件                 A:   驱动系单元
B:  磁头单元                 C:   驱动机构
D:  碟片                     Da:  中心孔
E:  传送机构                 G1:  加载齿轮单元
G2: 齿条式传动装置单元       P1:  低位部
P2: 高位部                   P3:  倾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碟片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另外,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还包括对全体构成概要的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是实施了本发明的插槽置入方式的碟片装置1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在构成密封状态的机壳盒2的顶板中央形成有开口2a,另外在该开口2a的开口周围边缘部形成设有向内部突出的凸部2b。在前述的凸部2b上形成有朝向与此连续的前端的上坡(在背面为下坡)的第1倾斜面2c,而且形成有用于引导后述的碟片支持臂的上下动作的第2倾斜面2d。
在前述机壳盒2的前端固定有遮光板3,且在该遮光板3上形成有用于插入碟片D的插槽3a和紧急解除用的通孔3b、3c。而且,在遮光板3上配备有用于指示将所收纳的碟片D向装置外部传出的按钮4,以及用于表示碟片装置1的动作状态的指示器5。
请参阅图2所示,是该碟片装置1的将机壳盒2的顶板部分除去的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其立体图请参阅图3所示。在同图中,在机壳盒2内设置有基底面板6,并以从其中央向斜下方的配置状态设置有对碟片D的驱动系单元A。该驱动系单元A为了夹紧碟片D的中心孔Da或解除被夹紧的状态,使以水平状态可上下动作的框架构件8利用既知的缓冲支持构造9,在复数个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是为3处位置)与基座面板6进行连结(请参阅图4的引出注解图)。另外,框架构件8的驱动构造虽然有采用对一端进行轴支承的单柱状态,并使顶端部摇动且使夹紧头上下动作的方式的,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是采用使框架构件8保持水平状态并上下动作的方式,有利于薄型化。
在前述框架构件8的顶端,在与传入并停止的碟片D的中心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夹紧头7。该夹紧头7与转盘10构成一体,并被固定在正下方所配置的主轴电动机11的驱动轴上,且利用该主轴电动机11使夹紧头7所夹紧的碟片D进行旋转驱动而运转,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
其次,符号B为框架构件8所支持的磁头单元,且用于使光传感器12沿碟片D的直径方向来回动作的载体块13,其两端由框架构件8上所固定的引导轴14、15进行支持,并利用螺纹电动机16及齿轮单元(省略图示)而来回动作。
符号17为负责将碟片D导向装置内部且向装置外部压出的动作的碟片支持臂,在其顶端固定设有用于支持碟片D的末端的支持器18。前述的支持器18如图6所示,在顶端形成有承接末端18a,并在侧部形成有保持沟18b。另外,该保持器18可整体由摩擦系数高的原材料形成,或在前述承接末端18a及保持沟18b上粘贴硅橡胶,而对碟片D形成摩擦力作用。对其具体的作用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7所示,在前述碟片支持臂17上形成有朝顶端形成下坡的凹陷部17a,并利用该凹陷部17a使碟片支持臂17顶端的支持器18可沿上下方向进行摇动。即,在一般构成的碟片装置中,如图7(A)所示由操作者所插入的碟片,其顶端未必成水平状态,有时会如同图的假想线所示形成向上方或下方倾斜的状态。因此,在本发明中,如前述那样在顶板上形成第1倾斜面2c,并如图7(B)所示使碟片D与前述第1倾斜面2c接触而不向上方倾斜,可正确地导向支持器18的承接末端18a。
然而,只由这种构成不能解决碟片D的顶端向下方倾斜的问题,所以可藉由在顶板上形成第2倾斜面2d,并利用该倾斜面2d的作用,如图7(C)所示,使支持器18由正常的位置强制下降,从而即使在碟片D的前端向下方倾斜的情况下,也可使其末端收纳在支持器18的承接末端18a上,确实地进行捕捉。
在采用这种构成的情况下,当在保持支持器19降下的状态下使碟片支持臂17摇动时,由图7(C)可知,支持器18会与夹紧头7抵接。因此,在本发明中,随着碟片支持臂17的摇动,支持器18如图7(C)的假想线所示缓缓上升,且不与夹紧头7抵接,该作用是由碟片支持臂17的凹陷部17a实现的,其动作由图8的要部扩大图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8所示,首先,碟片支持臂17在图2、图3所示的最前进的状态的位置上,其凹陷部17a处于图8(A)位置。即,该状态为支持器18由顶板的第2倾斜面2d而被按下的图7(c)的状态,当碟片支持臂17从该状态开始摇动时,如图8(B)所示,凹陷部17a行进到基底面板6上且碟片支持臂17缓缓上升,并在凹陷部17a完全行进到基底面板6上的图8(C)中,支持器18达到正常的位置。因此,支持器18不与夹紧头抵接,可如图2的假想线所示反复进行摇动。
接着,对用于摇动碟片支持臂17的驱动机构C进行说明。形成碟片支持臂17的摇动支点的末端,在基底面板6的背面如图4所示,与支持板19形成一体,且该支持板19可利用枢轴支承销20进行旋转,所以伴随该支持板19的旋转,基底面板6上的碟片支持臂17在缝隙6a的范围内进行摇动。
请参阅图9、图10所示,图9是从碟片支持臂17的驱动机构C所构成的平面状态中除去基底面板6的情况,直接驱动碟片支持臂17的第1联杆臂21利用支持板19的枢轴支承销17b被连结,并利用螺旋拉伸弹簧22而被不断地施力。另一方面,在第2联杆臂23上则如图10所示形成有缝隙23a、23b,从该缝隙23a、23b插通有铆钉销24,并且其顶端被固定在第1联杆臂21的通孔21a、21b中,该第1联杆臂21和第2联杆臂23在缝隙23a、23b的范围内可伸缩地形成一体。另外,在第1联杆臂21和第2联杆臂23上形成有用于使后述的锁定机构进行作用的缺口部21c、23c。
符号25为用于向第2联杆臂23传达驱动力的杠杆臂,形成支点的通孔25a由枢轴支承销25d被支持,并可摇动。在杠杆臂25的作用端上固定有枢轴支承销25b,且该枢轴支承销25b被插通在第2联杆臂23的通孔23d及锁定杆26的通孔26a中。而且,在前述第2联杆臂23和锁定杆26之间配置有扭力盘簧27,且其一端27a被扣合固定在第2联杆臂23的缺口部23e上,另一端27b被扣合固定在锁定杆26的缺口部26b上。藉此,锁定杆26的扣合固定端26c沿与第1联杆臂21的缺口部21c和第2联杆臂23的缺口部23c进行扣合的方向被施力。另外,在基底面板6的背面设置有当第1联杆臂21到达一定的位置时,在其后端部进行动作的限制开关28,还有当第2联杆臂23到达一定的位置时,用于按压锁定杆26的后端部26d的起动销29。
请参阅图11和图12所示,接着,对形成向碟片支持臂17的驱动机构C的动力传达要素的滑块机构及传送机构E的构成进行说明。首先,传送机构E大致由加载齿轮单元G1和齿条式传动装置单元G2的组合构成。图11至图12为用于对加载齿轮单元G1的构成及动作形态进行说明的图示。在同图中,符号30为形成动力源的加载电动机,且在该加载电动机30的输出轴上,蜗轮蜗杆副31以沿同轴进行旋转的形态而被固定,该蜗轮蜗杆副31的旋转力一面从小径齿轮向大径齿轮减速,一面依次向齿轮基座35所轴支承的双齿轮32、33、34被传达。
在前述齿轮构成中,双齿轮32配备有用于解除与蜗轮蜗杆副31的咬合状态的脱扣机构。这藉由使保持双齿轮32并沿上下方向可滑动的支持器36的末端36a被插通在枢轴支承销37中,且利用螺纹压缩弹簧38向下方被施力而轴支承,从而在正常的状态下,如图11(C)所示,使蜗轮蜗杆副31和双齿轮32形成正常的咬合状态。另外,在支持器36的加载电动机30侧的末端形成有轧头3614b,并使齿轮基座35上所固定的限制开关39的旋钮39a可动作。
在前述支持器36的末端36a的下面,设有与枢轴支承销37沿同轴被轴支承的滑块构件40。在该滑块构件40的枢轴支承销37所轴支承的部分上形成有长沟40a,并可与支持器36的末端36a成直角方向进行滑动。而且,该滑块构件40在其前端和后端之间形成有倾斜面40b,当使滑块构件40前进时,该倾斜面40b将支持器36的末端36a从底面顶起,使支持器36整体上升。
在滑块构件40的后端形成有配备了在枢轴支承销41上被轴支承的扣合固定层部40c的长沟40d,而且在后端部还形成有配备了密封突起40e的作用片40f。另一方面,在滑块40的前末端形成有与齿条式传动装置单元G2的动作对应起动的复位片40g。
像这样一体构成的滑块构件40,在其钩片40h和齿轮基座35的钩片35a之间,带有倾斜角地拉伸设置有用于形成肘节作用的螺旋拉伸弹簧42,对滑块构件40施力以使其不断地后退并沿逆时针旋转方向进行旋转。
藉由像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构成滑块构件40,可在图11所示的正常状态下,使滑块构件40以枢轴支承销37作为支点。在该状态下,当对滑块构件40从后端部进行按压而使其前进,并使长沟40d的扣合固定层部40c到达枢轴支承销41的位置时,因前述螺旋拉伸弹簧42的张力,滑块构件40以枢轴支承销37为支点进行旋转,并如图12所示使扣合固定层部40c和枢轴支承销41扣合形成锁定状态,可维持其姿势。
请参阅图13所示,接着,齿条传动装置单元G2如图13所示,在齿条主体43上一体形成有齿轮列43a、43b,且前述齿轮列43a与加载齿轮单元G1的双齿轮34的小径齿轮咬合。因此,藉由驱动加载电动机30,齿条主体43可在机壳盒2内进行前进或后退。藉由像这样使齿条主体43前进或后退,可使与该齿条主体43的顶端连接的驱动机构C进行驱动,使碟片支持臂17摇动且在图2所示的基底面板6面上,利用齿条主体43所连结的杠杆臂44而使引导臂50摇动。
在采用这种构成的齿条主体43上,由该齿条主体43的顶端部进行前进后退的齿轮构件45呈游动状态设置,且为了按压该齿条构件45而使其前进,在前后还设置有配备了块46a、46b的按压销46。而且,使前述齿轮列43b和齿轮构件45,与在齿轮框48上以自由旋转的形态被安装的双齿轮47进行咬合而连结。在这种情况下,双齿轮47的大径齿轮47a与齿轮列43b的后端部咬合,小径齿轮47b与和前述块46b一体成形的齿轮构件45的顶端部咬合。
因此,当利用通过按压销46的外力而使齿轮构件45被按入时,双齿轮47在一定位置进行旋转,所以大径齿轮47a的旋转力传达到齿轮列43b上,使齿条主体43移动。另外,符号49为对在上述加载齿轮单元G1的滑块构件40的前端部所形成的复位片40g进行按压的作用片,加载齿轮单元G1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当该作用片49按压滑块构件40的复位片40g时,枢轴支承销41和扣合固定层部40c的扣合被解除,所以还原为图11所示的状态。
接着,对框架构件8的升降机构的结构构成以及动作形态进行说明。该升降机构由齿条主体43及与该齿条主体43同步进行前进后退的滑动构件51、52,还有利用在前述齿条主体43、滑动构件51、52上所形成的凸轮沟而被引导的从动销53构成。前述滑动构件51利用联杆构件55a而与齿条主体43连结,而且,滑动构件51利用联杆构件55b而与滑动构件52相连结。藉此,齿条主体43、滑动构件51、52可同步进行前进后退。图4为齿条主体43最前进的状态,图5是最后退的状态。
在框架构件8上所固定的各从动销53,采用其开放端与齿条主体43及滑动构件51、52上所形成的凸轮沟分别进行扣合的配置。该从动销53和各个凸轮沟的扣合关系大致相同,所以下面以齿条主体43的凸轮沟和从动销53的扣合关系为代表例子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4至图20所示,在图14至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框架构件8上所固定的从动销53上安装具有柔软性的弹性环54。另一方面,在齿条主体43上所形成的凸轮沟形成一种双重凸轮沟构造,包括从动销53滑动接触并被引导的凸轮沟43c,及在该从动销53利用凸轮沟43c而被引导的过程中,前述弹性环54形成不进行接触的程度的游动嵌合状态的凸轮沟43d。
在前述凸轮沟43c、43d的高位部P2,用于保持弹性环54的凸轮沟43d形成一种与弹性环54的直径大致相等的形态,而且凸轮沟43c在高位部P2的入口附近结束其沟的形成,形成一种在高位部P2开口的状态。因此,在形成有凸轮沟43c的范围内,由该凸轮沟43c使从动销53被限制支持,并在到达高位部P2时,变成通过弹性环54使从动销53被支持。
接着,对采用以上构成的框架构件8的升降机构的动作形态进行说明。图14是碟片D在碟片装置1内被传入,并使碟片D的中心孔Da在与夹紧头7正对的位置停止的最初期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于从动销53处于凸轮沟43c的低位部P1,所以框架构件8降至最低,夹紧头7处于一种等待上升的状态。当从该状态再使齿条主体43开始后退时,如图15所示,从动销53被凸轮沟43c的倾斜部P3所引导而逐渐上升,随之框架构件8及夹紧头7也开始上升。
而且,凸轮沟43c所引导的从动销53如图16所示,当再使倾斜部P3上升时,夹紧头7的卡盘爪7a与碟片D的中心孔Da的开口末端抵接。当从该状态如图17所示使夹紧头7上升时,其卡盘爪7a顶起碟片D,使其中心孔Da的开口末端压接在机壳盒2的开口2a的凸部2b上。当从动销53再被引导而如图18所示到达凸轮沟43c的顶部时,夹紧头7嵌入碟片D的中心孔Da,且卡盘爪7a与碟片D的中心孔Da的末端扣合固定而将碟片D固定在转盘10上,完成夹紧动作。另外,前述凸部2b在开口2a的约3/5周的范围内形成,而在剩下的约2/6周范围的部分上不形成。藉此,虽然当夹紧头7上升时,碟片D因被按压在凸部2b上而产生倾斜,但可利用该倾斜而顺利地进行夹紧动作。
当从图18的状态再使齿条主体43后退时,框架构件8稍稍下降,并如图19所示使弹性环54收纳于高位部P2。这样,从动销53从凸轮沟43c脱离而使利用该凸轮沟43c的限制支持被解除,且可利用弹性环54使从动销53被弹性支持,并产生对框架构件8的缓冲作用。
请参阅图20所示,是将碟片D传出的工序示意图,藉由使齿条主体43前进而使从动销53沿着与前述相反的工序行进,并在到达低位部P1的过程中利用夹紧解除销56而使碟片D从夹紧头7脱离,使向装置外部的传出成为可能。另外,为了容易理解以上所说明的动作形态,请参阅图21和图22所示,在图21中对夹紧碟片D的工序,在图22中对解除碟片D的夹紧的工序连续地进行表示。
接着,对碟片支持臂17的动作形态进行说明。用于驱动碟片支持臂17的驱动机构C是由图10所示的机构要素组装构成的,但其动作伴随齿条主体43的前进后退而进行。请参阅图23所示,在图23中,在齿条主体43上所形成的引导沟43f中安装有被固定在杠杆臂25的末端的从动销25c,并由前述引导沟43f进行引导。同图所示的状态,表示的是操作者将碟片D从插槽3a插入,并使其前端收纳在碟片支持臂17顶端的支持器18的承接末端18a中的状态的初期状态。此时,锁定杆26的后端部26d由起动销29被按压,所以其扣合固定端26c形成一种不存在于第1、第2联杆臂21、23的缺口部21c、23c之间的状态。
请参阅图24所示,是操作者将碟片D向装置内部又按入的状态,表示的是碟片支持臂17向后方摇动,且在该碟片支持臂17的基端部由枢轴支承销17c连结的第1联杆臂21被牵引,使限制开关28动作的状态。此时,由于杠杆臂25被连结在正静止的齿条主体43上,所以与其连接的第2联杆臂23形成被保持在一定位置的状态。因此,第1联杆臂21对第2联杆臂23为分离状态,并如同图所示,形成第1联杆臂21在第2联杆臂23上滑动伸展的状态。
请参阅图25所示,是根据藉由前述说明而动作的限制开关28所发出的信号,传送机构E开始驱动,使齿条主体43后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随着齿条主体43的后退,由其引导沟43f使杠杆臂25摇动,且第2联杆臂23跟随第1联杆臂21而滑动前进,所以因为利用起动销29的按压而被打开的锁定杆26的扣合固定端26c,变为存在于第1、第2联杆臂21、23的缺口部21c、23c之间,形成一种第1、第2联杆臂21、23的一体化被锁定的状态。即,在碟片D的传入时,第1、第2联杆臂21、23一旦沿伸展方向进行位移(从图23的状态向图24的状态)后,再向收缩方向进行位移(从图24的状态向图25的状态),第1、第2联杆臂21、23形成锁定状态。
请参阅图26所示,表示的是由于齿条主体43更加后退,所以碟片支持臂17向后方摇动而传入碟片D,并使碟片D的中心孔Da在夹紧头7上保持一致的状态。另外,在此之前,由支持器18和引导臂50将碟片D进行保持,且碟片支持臂17和引导臂50同步进行摇动。而且,在此之前,因联杆构件55a的从动销55c只在齿条主体43的引导沟43g内进行滑动,所以不会受到伴随齿条主体43的后退所产生的作用的影响。
请参阅图27所示,在从图26到图27的过程中,由于杠杆臂25的从动销25c只在齿条主体43的引导沟43f的纵沟部分中进行滑动,所以碟片保持臂17被保持在一定位置上。另一方面,由于联杆构件55a的从动销55c在齿条主体43的引导沟43g的横沟部分被顶起,所以在从图26到图27的过程中,滑动构件51、52与齿条主体43一起进行滑动,且框架构件8的升降机构进行动作,并在图27所示的时刻由夹紧头7将碟片D的中心孔Da夹紧。
请参阅图28所示,表示的是夹紧头7将碟片D的中心孔Da夹紧后,齿条主体43稍稍后退的状态,藉此,在齿条主体43的引导沟43f的纵沟终端部,杠杆臂25稍稍摇动,且如同图所示,碟片支持臂17也稍稍摇动,从而使利用支持器18的碟片D的保持被解除。当到达该时刻时,引导臂50也同步稍稍摇动,解除碟片D的保持。而且,在框架构件8的升降机构中,从动销53在凸轮沟43c内稍稍下降,形成可进行碟片D的旋转驱动的状态。
以上为碟片D的传入时的驱动机构C的动作形态,而在碟片D的传出时,各部的机构要素沿着与此相反的路径,进行相反的动作。即,传送机构E被反向驱动,使齿条主体43前进,且碟片支持臂17从图28的状态到图25的状态向前方摇动,并在图29所示的状态下使锁定杆26的后端部26d与起动销29抵接。而且,当齿条主体43更加前进时,形成一种前述后端部26d被起动销29按压的状态,且藉此使锁定杆26的扣合固定端26c从第1联杆臂21和第2联杆臂23的缺口部21c、23c摇动脱离,解除第1联杆臂21和第2联杆臂23被一体化的锁定状态,与此同时在螺旋拉伸弹簧22的施力作用下,碟片支持臂17摇动到图23所示的位置,并在传出最终过程的最后瞬间,使碟片D从插槽3a弹出,完成传出动作。
这样,在碟片传入动作开始时,第1、第2联杆臂21、23为解除锁定状态,随着碟片D的插入,第1、第2联杆臂21、23一旦沿伸展方向进行位移(从图23的状态向图24的状态)后,再沿收缩方向进行位移(从图24的状态向图25的状态),到达图25的状态时由锁定杆26被锁定。另一方面,在碟片D的传出动作开始时,第1、第2联杆臂21、23处于被锁定的状态,藉此,第1、第2联杆臂21、23不像传入时那样进行伸展收缩的位移,到图29的状态时使利用锁定杆26的锁定被解除。另外,在碟片D的传出时,可由传出机构E对几乎所有的传出工序进行驱动控制,所以传出动作总是保持稳定,且在传出结束时碟片D从遮光板3的插槽3a露出并静止的状态总是保持稳定。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使碟片支持臂17顶端的支持器18由摩擦系数高的原料成形,或在承接端部18a及保持沟18b上粘贴硅橡胶等而对碟片D形成摩擦力作用,所以当利用夹紧头7的夹紧解除后,可使碟片D的旋转立即停止,并可使碟片D在旋转的状态下不从插槽3a弹出。
接着,像作为本发明的课题进行说明的那样,对用于回避在碟片D的传出中使该碟片D向传入方向被按回,并在驱动机构C上产生负方向的作用力的问题的动作形态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0(A)所示,在碟片D的传出过程中,各部的构成要素沿实线箭形符号的方向进行驱动,当处于锁定杆26的扣合固定端26c存在于第1、第2联杆臂21、23的缺口部21c、23c之间,使第1、第2联杆臂21、23被一体化的锁定状态下时,如像图30(B)所示的那样使碟片D被按回,则第1、第2联杆臂21、23沿相对的方向进行滑动。
当形成该状态时,如图30(B)的引出注解图所示,第1联杆臂21的缺口部21c行进到锁定杆26的扣合固定端26c的上面并进行滑动,且碟片D的负方向的力可利用该滑动作用而被吸收。这种因碟片D造成的负方向的力,对碟片支持臂17顶端的支持器18进行按压,所以会形成强大的旋转力矩,并传向驱动机构C,但是利用前述构成可对构成要素的任一部分都不带来影响,能够防止损坏。另外,当如图30(B)所示将碟片D按回时,由于限制开关28在该时刻进行动作,所以可藉由使传送机构E进行折回动作而将碟片D向装置内部传入。
接着,对利用齿条主体43被驱动的引导臂50的构成以及动作形态在下面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1所示,图31是用于驱动引导臂50的构成,在与齿条主体43上所形成的引导沟43e重合的位置的基底面板6上,形成有引导缝隙6b,并形成一种在前述引导沟43e和引导缝隙6b上,插入在杠杆臂44的顶端进行固定的从动销57的状态,且与对进行前进后退的引导沟43e处于一定位置的引导缝隙6b相互作用,而对前述从动销57进行动作控制。
请参阅图34所示,前述引导臂50如图34,在由枢轴支承销58可转动地被支持的基端部,杠杆臂44由枢轴支承销59被轴支承。在引导臂50的顶端形成有碟片D的保持沟,且在该保持沟内部设置有滚子60。引导臂50因为采用了这种构成,所以伴随杠杆臂44的动作而在机壳盒2内进行摇动,可使碟片D向装置内部传入。
另一方面,用于向引导臂50传达驱动力的杠杆臂44,如图32所示,由形成有用于向前述引导臂50的枢轴支承销59可转动地进行轴支承的通孔44a,并形成有扣合固定爪44b及向下面突出的扣合固定凸部44c的滑动片44A、形成有固定有从动销57的通孔44d,并具有在侧部形成有缝隙44e的引导沟44f的支持片44B构成。而且,在前述支持片44B的引导沟44f的底板部形成有通孔44g,且面对引导沟44f形成有缺口部44h。
当将这样形成的滑动片44A的扣合固定爪44b从支持片44B的缺口部44h插入,并使滑动片44A向前方稍稍滑动时,前述扣合固定爪44b由缝隙44e被扣合固定,且扣合固定凸部44c与支持片44B的通孔44g扣合,如图33所示形成一体。藉此,滑动片44A与支持片44B彼此可伸缩,但是在扣合固定凸部44c与通孔44g正在扣合的状态下,杠杆臂的基准长形成锁定状态。
请参阅图34至图38所示,是前述引导臂50的动作形态示意图,并对应由齿条主体43的凸轮沟43c所引导的从动销53的动作形态进行说明。图34为碟片D由操作者向碟片装置1内插入的状态示意图,处于一种碟片支持臂17由该碟片D的传入方向的前端侧被按回而向后方摇动,且第1联杆臂21使限制开关28动作,驱动机构C开始动作的初期状态。因此,齿条主体43如同图所示位于最前端,杠杆臂44的从动销57处于引导沟43e的后端位置。
在该状态下,当驱动机构C开始动作时,如图35所示,齿条主体43开始后退。此时,从动销57处于一种由引导沟43e后端的倾斜面和引导缝隙6b的侧壁被夹持的状态,所以随着齿条主体43的前进,从动销57也后退,且因杠杆臂44被牵引而使引导臂50摇动,并利用碟片支持臂17形成保持碟片D的状态,而开始碟片D的传入。此时,从动销53在凸轮沟43c的低位部P1的水平部分中进行移动,而高度不发生变化。
图36是齿条主体43更加后退,从动销57到达引导缝隙6b的顶部的状态,是利用引导臂50的摇动而继续碟片D的传入,且碟片D的中心孔Da到达与夹紧头7一致的位置的状态,此时从动销53开始沿凸轮沟43c的倾斜部P3的上坡上升。
图37是齿条主体43从图36的位置稍稍后退的状态,从动销57处于一种由引导沟43e被按入引导缝隙6b顶部的横沟的状态。此时,从动销53到达凸轮沟43c的倾斜部P3的顶部,夹紧头7完成对碟片D的中心孔Da的夹紧。
图38为齿条主体43后退到最终位置的状态,在从图37到图38的过程中,从动销57从诱导沟43e前端的长沟又被向引导缝隙6b顶部的横沟压入。藉此,引导臂50从同图的假想线所示的位置稍稍后退,解除对碟片D的保持。此时,从动销53从凸轮沟43c的顶部向高位部P2降下,形成一种碟片D可旋转驱动的状态。
请参阅图39至图43所示,是碟片支持臂17和引导臂50同步进行驱动的状态,是与图34至图38的工序的说明相对应的。
接着,像作为本发明的课题进行说明的那样,对用于回避在碟片D的传入中使该碟片D向传出方向被拉回,并在驱动机构C上产生负方向的作用力的问题的动作形态进行说明。请参阅图44所示,在碟片D的传入过程中,即齿条主体43后退,并利用引导臂50使碟片D被传入至假想线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出现碟片D沿传出方向被拉回的状况,当该碟片D到达同图实线位置时,引导臂50也随之进行摇动。此时,杠杆臂44的支持片44B因为处于一种利用齿条主体43的牵引被继续的状态,所以向箭形符号X2方向移动,另一方面滑动片44A伴随引导臂50的摇动向箭形符号X1方向移动。
请参阅图45所示,前述状况变为滑动片44A和支持片44B沿相对方向进行移动,并在图45(A)所示的扣合固定凸部44c和通孔44g的扣合状态下加载一定以上的负荷,所以如图45(B)所示,在基准长上被锁定的前述扣合状态被解除,滑动片44A沿箭形符号X1方向进行滑动。藉此,因拉回碟片D的操作而从引导臂50在杠杆臂44上产生的负方向的力,由滑动片44A的滑动而被吸收,能够防止前述引导臂50、杠杆臂44及用于对它们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的损坏。
这样,如果能够防止伴随碟片D被强制拉回的操作而产生的损坏,则虽然在扣合固定凸部44c和通孔44g的扣合状态被解除时,在驱动机构上会稍稍产生负载,但该负载可利用转距传感器等适当装置进行检测,并使驱动机构在该时刻倒转,而使碟片D的传送向传出方向折回。而且,在该情况下,杠杆臂44的滑动片44A如图44所示,处于一种从正常状态的位置伸长的状态,但在到达图34的初期状态的过程中,使滑动片44A压入支持片44B,杠杆臂44还原为正常状态下之基准长被锁定的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构成中,藉由调整杠杆臂44的扣合固定凸部44c和通孔44g的扣合状态,可设定与负载的大小相对应之解除扣合的时刻。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将滑动片44A和支持片44B形成薄板状的情况作为示例的,但是只要为使正常状态下之杠杆臂44的基准长形成锁定状态并可伸缩之构成,就符合本发明的要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碟片装置,是将利用臂机构的摇动所插入的碟片向装置内部传入,或将装置内部所收纳的碟片向装置外部传出的碟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设有在从驱动机构传达用于摇动前述臂机构的驱动力的锁定状态下,当对该臂机构朝碟片的传入方向或传出方向施加一定以上的力时,使前述锁定状态被解除的锁定机构。
2、一种碟片装置,其包括
在碟片传入时,对碟片传入方向上的碟片的前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导向装置内部,且在碟片传出时,对碟片传出方向上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向装置外部压出的碟片支持臂、
前述碟片支持臂的驱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
其设有在碟片传入时,使前述碟片支持臂对驱动机构形成分离状态,在碟片传出时,使前述碟片支持臂对前述驱动机构形成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
3、一种碟片装置,其包括
在碟片传入时,对碟片传入方向上的碟片的前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导向装置内部,且在碟片传出时,对碟片传出方向上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向装置外部压出的碟片支持臂、
前述碟片支持臂的驱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
其设有在碟片传出时的对碟片支持臂的驱动机构的锁定状态下,当对前述碟片支持臂施加一定以上的朝碟片传入方向的力时,使前述碟片支持臂和前述驱动机构的锁定状态被解除的锁定机构。
4、一种碟片装置,具有在碟片传入时,对碟片传入方向上的碟片的前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导向装置内部,且在碟片传出时,对碟片传出方向上的碟片的后端部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向装置外部压出的碟片支持臂;
其特征在于:
在等待碟片的传入的状态下,使前述碟片支持臂被按下并确实地捕捉从插槽所插入的碟片的末端。
5、一种碟片装置,其包括
对碟片传入方向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该碟片导向装置内部的引导臂、
前述引导臂的驱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
将前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达到前述引导臂的杠杆臂形成可伸缩的构成,并设有使装置正常状态下的前述杠杆臂的基准长形成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
6、一种碟片装置,其包括
对碟片传入方向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该碟片导向装置内部的引导臂、
前述引导臂的驱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
将前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达到前述引导臂的杠杆臂形成可伸缩的构成,且在装置正常状态的前述杠杆臂基准长的锁定状态下,当对前述引导臂加以一定以上的朝碟片传入方向的力时,使前述杠杆臂的基准长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7、一种碟片装置,其包括
在碟片传入时,对碟片传入方向上的碟片的前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导向装置内部,且在碟片传出时,对碟片传出方向上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碟片向装置外部压出的碟片支持臂、
对碟片传入方向上的碟片的后端侧进行支持,并将该碟片导向装置内部的引导臂、
用于驱动前述碟片支持臂和引导臂的驱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的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被传向碟片支持臂及引导臂的锁定状态下,当在碟片支持臂或引导臂上加以一定以上的力时,使前述锁定状态被解除。
CNB2004100624228A 2003-07-11 2004-07-07 碟片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293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95960 2003-07-11
JP2003195960 2003-07-11
JP2003209761 2003-08-29
JP2003209761 2003-08-29
JP2004149303 2004-05-19
JP2004149303A JP4144563B2 (ja) 2003-07-11 2004-05-19 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7564A true CN1577564A (zh) 2005-02-09
CN100562933C CN100562933C (zh) 2009-11-25

Family

ID=34139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242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2933C (zh) 2003-07-11 2004-07-07 碟片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7401341B2 (zh)
JP (1) JP4144563B2 (zh)
KR (1) KR100615997B1 (zh)
CN (1) CN100562933C (zh)
TW (1) TWI25363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4268C (zh) * 2005-11-09 2008-12-17 索尼株式会社 磁盘传送机构以及磁盘驱动装置
CN100464372C (zh) * 2005-11-09 2009-02-25 索尼株式会社 盘片驱动装置
CN109512116A (zh) * 2019-01-07 2019-03-26 优奈柯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容纳盒及其配件、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46370B1 (ko) * 2003-08-22 2006-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JP4339892B2 (ja) * 2004-10-29 2009-10-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JP4123223B2 (ja) * 2004-11-17 2008-07-23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4325568B2 (ja) * 2005-02-18 2009-09-02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4513731B2 (ja) * 2005-12-05 2010-07-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TWI316697B (en) * 2005-11-09 2009-11-01 Sony Corp Disk drive device
JP4322873B2 (ja) * 2006-01-04 2009-09-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ロットイン型ディスク装置
JP4687477B2 (ja) * 2006-01-31 2011-05-25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4331171B2 (ja) * 2006-02-03 2009-09-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ロットイン型ディスク装置
JP4811150B2 (ja) * 2006-06-23 2011-11-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222386B2 (ja) 2006-06-23 2009-02-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搬送機構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US7856641B2 (en) 2006-06-23 2010-12-21 Sony Corporation Disk drive device and centering members therefor
JP4692838B2 (ja) * 2006-07-06 2011-06-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7958520B2 (en) 2006-08-18 2011-06-07 Sony Corporation Disk drive device
CN101364413B (zh) * 2007-08-07 2010-07-28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吸入式光驱
JP2009054208A (ja) * 2007-08-23 2009-03-12 Sony Nec Optiarc Inc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5032402B2 (ja) * 2008-06-20 2012-09-26 ソニーオプティアー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201112230A (en) * 2009-09-24 2011-04-01 Quanta Storage Inc Device for adjusting height of guiding bar in slot-in optical disk drive
JP5552462B2 (ja) * 2010-08-23 2014-07-16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剥離システム、剥離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895735A (fr) * 1983-01-28 1983-05-16 Staar Sa Dispositif automatique de mise en position operative d'un disque dans un tourne-disque
JPS61137265A (ja) 1984-12-07 1986-06-2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デイスクロ−デイング機構
BE901937A (fr) * 1985-03-14 1985-07-01 Staar Sa Dispositif d'insertion et d'ejection automatique de supports d'informations.
US4831476A (en) * 1985-07-15 1989-05-16 Allen-Bradley Company Disc drive isolation system
US4682230A (en) * 1986-03-21 1987-07-21 Rca Corporation Adaptive median filter system
US4937806A (en) * 1988-02-12 1990-06-26 Mdb Systems, Inc. Shock-isolated portable mass data storage device
DE19516733A1 (de) * 1995-05-06 1996-11-07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Lademechanismus
JP3716453B2 (ja) * 1995-05-31 2005-1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装置
JPH11167758A (ja) 1997-12-02 1999-06-22 Tanashin Denki Co ディスク再生機の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JP4041569B2 (ja) * 1997-12-26 2008-01-30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H11265542A (ja) * 1998-03-16 1999-09-28 Alps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排出装置
US6512730B1 (en) * 1999-07-14 2003-01-28 Lg Electronics Inc. Disk receiving and transferring device for a disk drive
JP4657476B2 (ja) * 2000-09-26 2011-03-23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JP3522235B2 (ja) 2001-05-25 2004-04-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US6671124B2 (en) * 2001-09-07 2003-12-30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Shock and vibration system
JP2003109273A (ja) 2001-09-28 2003-04-11 Tanashin Denki Co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3816010B2 (ja) * 2002-01-30 2006-08-30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EP1416485B1 (en) * 2002-10-28 2006-03-15 ORION ELECTRIC CO., Ltd. Disc loading and unloading structure for disc apparatus
US20050136600A1 (en) * 2003-12-22 2005-06-23 Yiming Huai Magnetic elements with ballistic magnetoresistance utilizing spin-transfer and an MRAM device using such magnetic elements
US7088609B2 (en) * 2004-05-11 2006-08-08 Grandis, Inc. Spin barrier enhanced 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element and magnetic memory using the same
US7057921B2 (en) * 2004-05-11 2006-06-06 Grandis, Inc. Spin barrier enhanced dual 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element and magnetic memory using the same
TWI245276B (en) * 2004-09-17 2005-12-11 Lite On It Corp Shock-absorbing structure applied in optical storage/reading device
JP4222386B2 (ja) * 2006-06-23 2009-02-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搬送機構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4268C (zh) * 2005-11-09 2008-12-17 索尼株式会社 磁盘传送机构以及磁盘驱动装置
CN100464372C (zh) * 2005-11-09 2009-02-25 索尼株式会社 盘片驱动装置
CN109512116A (zh) * 2019-01-07 2019-03-26 优奈柯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容纳盒及其配件、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144563B2 (ja) 2008-09-03
US20080216105A1 (en) 2008-09-04
US7603679B2 (en) 2009-10-13
JP2005100595A (ja) 2005-04-14
TW200502922A (en) 2005-01-16
US20080201730A1 (en) 2008-08-21
CN100562933C (zh) 2009-11-25
KR100615997B1 (ko) 2006-08-28
KR20050009142A (ko) 2005-01-24
US7401341B2 (en) 2008-07-15
US20050039200A1 (en) 2005-02-17
TWI253630B (en) 2006-04-21
US7603678B2 (en) 2009-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77564A (zh) 碟片装置
CN1394336A (zh) 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
CN1070816C (zh) 具有可移动的供纸盘的数据处理设备
CN1667730A (zh) 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
CN2819373Y (zh) 盘片搬送装置
CN1661702A (zh) 光盘装置
CN1127072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2802652Y (zh) 盘片播放装置
CN1314034C (zh) 磁盘载入机构以及磁盘记录以及/或者再生装置
CN1139928C (zh) 盘片更换装置
CN100346417C (zh) 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
CN1248218C (zh) 光盘录制和/或重放装置
CN1595515A (zh) 盘驱动器
CN1183533C (zh) 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481552A (zh) 光盘装置
CN1174410C (zh) 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926619A (zh) 夹持装置
CN1542807A (zh) 槽式记录再现装置
CN1278328C (zh) 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移送方法及交换控制装置
CN1233049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180419C (zh) 光盘录制和/或重放装置
CN1287664A (zh)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CN1280809C (zh) 磁带的记录和/或播放装置
CN1534653A (zh) 槽式记录再现装置
CN1335987A (zh) 光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AUERK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IARCK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512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512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Teac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iake K. 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0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DIO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eac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