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02652Y - 盘片播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片播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02652Y
CN2802652Y CNU2005200033919U CN200520003391U CN2802652Y CN 2802652 Y CN2802652 Y CN 2802652Y CN U2005200033919 U CNU2005200033919 U CN U2005200033919U CN 200520003391 U CN200520003391 U CN 200520003391U CN 2802652 Y CN2802652 Y CN 280265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conveyance
playback
support arm
guid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00339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城户国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HAT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HA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HA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YO HATO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0265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0265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15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adapted for discs of different siz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盘片播放装置,在盘片插入口(3)的里面侧设置放音空间(58),同时相对于盘片放音空间(58)内的盘片放音位置,将盘片插入口(3)设置在偏置于盘片回转轴方向的位置,在将转台(38)和夹头从盘片放音空间(58)退避的状态下,将前端向盘片放音位置倾斜的盘片(44)从盘片插入口(3)向盘片放音位置斜向地进行搬送,使转台(38)和夹头在盘片放音空间(58)中进出,通过将盘片(44)夹持,使盘片(44)不倾斜地成为了放音姿势。由此,可提供适合小型化的盘片播放装置。

Description

盘片播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盘片播放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传统的盘片播放装置,有一种日本专利特开平11-213502号公报所记载的盘片播放装置。在该盘片播放装置中,如图40所示,被插入于插入口101中的盘片D,在被搬送滚子103夹持的状态下通过推压构件102和盘片引导器104、105来进行搬送(图40(A))。当被搬送的盘片D的中心孔到达与未图示的转台中心的凸部对应的位置时,在由搬送滚子103和推压构件102将盘片D夹持的状态下向下方的转台移动(图40(B))。并且,在将盘片D的中心孔插入转台的凸部后的时刻或即将插入时,将搬送滚子103和推压构件102对盘片D的夹持解除(图40(C))。即,在将盘片D水平状搬送之后,通过向下方移动来进行放音。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21350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的盘片播放装置中,由于在将插入于插入口101中的盘片D水平状搬送之后,移向下方进行放音,因此,除了放音空间之外,还必需有仅为了搬送盘片D用的宽大的搬送空间。由此,难以实现装置小型化。
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适合小型化的盘片播放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权利项1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在盘片插入口的里面侧设置盘片放音空间,同时相对于盘片放音空间内的盘片放音位置,将盘片插入口设置在偏置于盘片回转轴方向的位置,在将转台和夹头从盘片放音空间退避的状态下,将前端向盘片放音位置倾斜的盘片从盘片插入口向盘片放音位置斜向地进行搬送,使转台和夹头在盘片放音空间中进出,通过将盘片夹持,使盘片不倾斜地成为了放音姿势。
由此,可利用盘片放音空间来搬送盘片。即,考虑到放音中的盘片振动等,将盘片放音空间在回转轴方向上设计成比盘片的厚度宽。因可将该空间利用于盘片的搬送,故除了盘片放音空间之外,可以减小仅为了盘片搬送用而必需的搬送空间。盘片搬送中的姿势相对于放音中的姿势呈倾斜的状态,虽然在此状态下不能进行放音,但搬送后,通过由转台和夹头夹持,可将盘片的姿势纠正成可放音的状态。
又,权利项2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包括:设置在盘片插入口里面侧的不与放音中盘片接触的位置上的搬送滚子;在将盘片以倾斜状态推压至搬送滚子的压接位置与不与放音中盘片接触的退避位置之间可进行移动的导座;以及在搬送盘片时使导座移动到压接位置、盘片放音时使导座移动到退避位置的操作装置,操作装置是在将转台的凸部插入盘片中心孔的时刻或即将插入时、使导座从压接位置向退避位置进行移动的构件。
由此,可以使用搬送滚子来进行盘片的搬送。虽然盘片是由搬送滚子和导座夹持、以倾斜状态进行搬送,但搬送后,导座移动到退避位置,通过由转台和夹头夹持,使盘片不倾斜,可纠正成可放音的姿势。此时,操作装置使导座从压接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的定时、即导座与盘片分离的定时,是在将转台的凸部插入盘片中心孔的时刻或即将插入之时,故通过转台和夹头能可靠地将盘片夹持。
又,权利项3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是,所述操作装置具有在搬送盘片时移动的凸轮板,在该凸轮板与所述导座之间设有通过所述凸轮板而移动的支臂滚子,此外,使弹簧构件夹在该支臂滚子与所述导着之间,通过该弹簧构件的施力,而可由所述导座将所述盘片推压在所述搬送滚子上,并在所述凸轮板丧设有使所述支臂滚子移动的凸轮孔,利用该凸轮孔,通过所述支臂滚子而使所述导座从所述压接位置移动到所述退避位置。
权利项4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是,在保持所述夹头的框体上,一边使所述盘片的前端滑动一边将其搬送。因此,可防止搬送时盘片的摇晃。
权利项5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是,具有盘片放音时将盘片插入口堵住的开闭器,与所述导座从所述压接位置移向所述退避位置的动作相连动而将所述开闭器关闭。因此,开闭器与夹紧动作连动而闭合,在插入盘片的状态下,可防止另外的盘片再插入。
权利项6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是,所述操作装置具有在搬送盘片时移动的凸轮板,在该凸轮板与所述导座之间设有利用设在所述凸轮板上的凸轮孔而移动的支臂滚子,并在该支臂滚子上形成所述开闭器,利用所述凸轮板的凸轮孔,并通过所述支臂滚子而使所述导座从所述压接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移动,同时,形成在所述支臂滚子上的所述开闭器成为防止盘片插入的位置。
如权利项7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是,所述操作装置具有搬送盘片时移动的凸轮板,另外,所述转台安装在被安装成可转动的转动式底盘上,所述凸轮板具有第1凸轮孔和第2凸轮孔,利用速第1凸轮孔使处于倾斜位置的所述转动式底盘转动,以使安装在该转动式底盘丧的所述转台在盘片放音空间内进出,另一方面,在所述凸轮板与所述导座之间,设有被卡合成利用所述凸轮板的所述第2凸轮孔而旋转的支臂滚子,利用该支臂滚子,将倾斜的盘片推压在所述搬送滚子上的所述导座离开所述盘片,而使所述盘片可旋转,此外,利用所述凸轮板的移动,而使对所述夹头进行保持的支臂夹头下降,以使所述夹头在盘片放音空间进出。
在权利项1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中,因采用了如上的结构,故可利用盘片放音空间来搬送盘片,可减小仅为了搬送盘片用而必需的搬送空间,减小装置的厚度,可实现小型化。
在权利项2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中,因采用了如上的结构,故可使用搬送滚子而更加可靠地进行盘片的搬送,同时可防止夹紧时的盘片中心的偏位,能更加可靠地夹紧。
在权利项3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中,因采用了如上的结构,故可使用凸轮板的凸轮孔并通过支臂滚子而容易地使导座从所述压接位置移动到所述退避位置。
在权利项4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中,因采用了如上的结构,故可防止搬送时的盘片晃动。
在权利项5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中,因采用了如上的结构,故与夹紧动作连动地将开闭器关闭,可防止在插入盘片的状态下再将其它的盘片插入。
在权利项6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中,因支臂滚子利用设在凸轮板上的凸轮孔而移动,并在该支臂滚子上直接形成有开闭器,故能以简单的结构使所述导座从所述压接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移动,且也能使开闭器处于防止盘片插入的位置。
在权利项7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中,由于是如下的结构,即:所述转台安装在被安装成可转动的转动式底盘上,所述凸轮板具有第1凸轮孔和第2凸轮孔,利用速第1凸轮孔使处于倾斜位置的所述转动式底盘转动,以使安装在该转动式底盘丧的所述转台在盘片放音空间内进出,另一方面,在所述凸轮板与所述导座之间,设有被卡合成利用所述凸轮板的所述第2凸轮孔而旋转的支臂滚子,利用该支臂滚子,将倾斜的盘片推压在所述搬送滚子上的所述导座离开所述盘片,而使所述盘片可旋转,此外,利用所述凸轮板的移动,而使对所述夹头进行保持的支臂夹头下降,以使所述夹头在盘片放音空间进出,因此,能可靠地进行盘片的夹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盘片播放装置的实施形态一例的俯视图。
图2为表示将图1的盘片播放装置的构架取下状态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盘片播放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表示使转台上下移动的状态,将转台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为表示使转台上下移动的状态,将转台移动到中间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为表示使转台上下移动的状态,将转台移动到放音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为表示将再生组件安装在转动式底盘上状态的侧视图。
图8为构架的俯视图。
图9为底盘的俯视图。
图10表示凸轮板,(A)为其俯视图,(B)为其主视图,(C)为其侧视图。
图11表示使转动式底盘上下移动的状态,(A)为凸轮板未移动状态的主视图,(B)为凸轮板移动状态的主视图。
图12为表示嵌合凸部和嵌合凹部的主视图。
图13表示使支臂滚子上下移动的状态,(A)为凸轮板未移动状态的底面图,(B)为凸轮板移动后状态的底面图。
图14为表示一对检测臂、切换臂、盘片边端检测杆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15为表示盘片边端检测杆、触发板、小齿轮连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16表示大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大径盘片检测时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大径盘片检测时状态的说明图。
图17表示大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图16(A)后续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图16(B)后续状态的说明图。
图18表示大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图17(A)后续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图17(B)后续状态的说明图。
图19表示大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图18(A)后续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图18(B)后续状态的说明图。
图20表示大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图19(A)后续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图19(B)后续状态的说明图。
图21表示大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图20(A)后续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图20(B)后续状态的说明图。
图22表示大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图21(A)后续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图21(B)后续状态的说明图。
图23表示大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图22(A)后续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图22(B)后续状态的说明图。
图24表示大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图23(A)后续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图23(B)后续状态的说明图。
图25表示大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图24(A)后续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图24(B)后续状态的说明图。
图26表示小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小径盘片检测时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小径盘片检测时状态的说明图。
图27表示小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图26(A)后续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图26(B)后续状态的说明图。
图28表示小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图27(A)后续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图27(B)后续状态的说明图。
图29表示小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图28(A)后续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图28(B)后续状态的说明图。
图30表示小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图29(A)后续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图29(B)后续状态的说明图。
图31表示小径盘片放音时的动作,(A)为从侧方看图30(A)后续状态的说明图,(B)为从上方看图30(B)后续状态的说明图。
图32为表示将盘片载置状态的概念图。
图33表示止动器退避手段,(A)为导杆的止动部凸出于盘片放音空间内状态的侧视图,(B)为导杆的回转途中状态的侧视图,(C)为将导杆的止动部从盘片放音空间退避后状态的侧视图。
图34为表示导杆的止动部动作的剖视图。
图35表示防止导杆回转的状态,(A)为表示第1卡止装置的剖视图,(B)为表示第2卡止装置的剖视图。
图36表示规则手段,(A)为第1位置的剖视图,(B)为中间位置的剖视图,(C)为第2位置的剖视图。
图37为表示小径盘片的对中心状态的概念图。
图38表示导杆的止动部,(A)为左侧止动部的剖视图,(B)为右侧止动部的剖视图。
图39为表示安装弹簧线材的侧视图。
图40表示传统的盘片播放装置,(A)为表示盘片搬送状态的推压构件和搬送滚子的剖视图,(B)为表示搬送结束状态的推压构件和搬送滚子的剖视图,(C)为表示下降结束时的推压构件和搬送滚子的剖视图。
图41为表示使转动式底盘上下移动的状态,(A)为与图11(A)对应状态的侧视图,(B)为与图11(B)对应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最佳形态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本实施形态中,对盘片卧放状态的插入型盘片播放装置作出说明。但不限定于盘片卧放状态的插入型盘片播放装置,比如也可是盘片立起状态的插入型盘片播放装置等。
图1~图39表示盘片播放装置。构成框体的底盘1与构架2之间成为了盘片放音空间58。在底盘1的前壁1a与构架2的前壁2a之间设置盘片插入口3。
在构架2的上面,安装着一对检测臂4、5、切换臂6、盘片边端检测杆7、导杆8、升臂9、升板10、支臂夹头11、开关基板12。又,在底盘1与构架2之间的盘片插入口3的旁边,配置着凸轮板13、支臂滚子14、导座15、搬送滚子16。在底盘1的底面,安装着触发板17、支臂凸轮18、电机19。
一对检测臂4、5通过同步手段连接,同步地进行开闭回转。同步手段比如是一对的连接臂20、21,该一对的连接臂20、21将与构架2一体成形的轴2b、2c作为中心回转,使齿轮部20a、21a相互啮合。左侧连接臂20和右侧连接臂21,分别通过将轴20b插入左侧检测臂4的长孔4a中和将轴21b插入右侧检测臂5的长孔5a中,相对回转自如地进行连接。这样,一对检测臂4、5同步地进行开闭回转。在一对检测臂4、5的前端,设置有横穿盘片插入口3的内侧的抵接部4b、5b。一对检测臂4、5利用施力装置22朝关闭的方向施力。
切换臂6通过螺钉23回转自如地被安装在构架2上。在切换臂6的一端设置第1凸轮孔6a,另一端设置第2凸轮孔6b。在第1凸轮孔6a中插入与左侧检测臂4一体成形的轴4c,故一旦左侧检测臂4回转,则切换臂6也回转。
盘片边端检测杆7可移动地被设置于构架2与切换臂6之间。在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上面与底面的中央,分别一体成形有同轴的回转轴7a、7b。上面侧的回转轴7a插入切换臂6的第2凸轮孔6b中,底面侧的回转轴7b插入构架2的凸轮孔2d中。抵接部7c与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一端的底面一体成形。抵接部7c插入构架2的凸轮孔2e中,与搬送到夹紧位置或其跟前位置的盘片44抵接。凸部7d与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另一端的底面一体成形。该凸部7d插入构架2的孔2f中,可与触发板17的壁17a、17b抵接。盘片边端检测杆7通过施力装置24被牵拉着。
导杆8具有2个向盘片放音空间58内凸出的止动部8a,当被插入的盘片44是小径盘片44b时,一旦将小径盘片44b搬送到夹紧位置,则可回转到小径盘片44b的周缘与止动部8a抵接的位置。止动部8a从构架2上设置的孔2g向盘片放音空间58内凸出。
触发板17在盘片44的搬送方向上可以滑动。在触发板17的一端侧,设置有可与中介齿轮25的小齿轮25a啮合的齿条17c。中介齿轮25回转自如地被安装在副底盘26的回转轴26a上,在轴向上可以移动。中介齿轮25通过施力装置27而受到力,将小齿轮25a的端面与支臂凸轮18抵接。
中介齿轮25的大径齿轮25b始终与齿轮28啮合,作为驱动源的电机19的回转,从皮带轮29→皮带30→皮带轮31→齿轮28→大径齿轮25b进行传递。当中介齿轮25移动到支臂凸轮18侧时,大径齿轮25b与齿轮32啮合,而当中介齿轮25移动到与支臂凸轮18反向侧时,则将大径齿轮25b与齿轮32的啮合解除。
齿轮32始终与齿轮33啮合。齿轮33的回转通过摩擦毛毡34向摩擦盘片35传递,摩擦盘片35的回转向搬送滚子16传递。利用弹簧36,齿轮33通过摩擦毛毡34被推向摩擦盘片35,利用摩擦卡合来传递回转力。这样,一旦搬送滚子16的回转扭矩过大,则齿轮33相对于摩擦盘片35进行空转,以保护搬送滚子16等。即,成为了离合器。
又,触发板17与支臂凸轮18连接。由此,触发板17移动时,支臂凸轮18进行回转,使凸轮板13移动。凸轮板13上连接着升臂9。升臂9的轴9a插入升板10的凸轮孔10a中。这样,通过凸轮板13的移动而使升臂9回转时,升板10进行滑动,使保持夹头37的支臂夹头11进行上下运动。升板10的凸轮孔10a具有3档的操作位置。
在凸轮板13上,分别形成有各2个(2种类)的凸轮孔13a、13b。第1凸轮孔13a、13a形成于垂直板13c上。在第1凸轮孔13a、13a中插入转动式底盘41的凸部41a、41a,该转动式底盘41安装有将转台38和拾音器39一体化的再生组件40。这样,凸轮板13移动时,转动式底盘41进行上下转动。即,转动式底盘41也与支臂夹头11的上下运动同步地进行上下运动。
另外,在2枚的水平板13d、13d上,形成有凸轮板13的第2凸轮孔13b。在第2凸轮孔13b、13b中插入支臂滚子14的凸部14a。这样,凸轮板13移动时,支臂滚子14进行回转。
开关基板12被安装在构架2上,形成将切换臂6与左侧检测臂4的连接部分覆盖的形态。在开关基板12的上面设置2个开关42、43,当左侧检测臂4回转时,与左侧检测臂4一体成形的操作片4d切换操作2个开关42、43。在左侧检测臂4不回转的状态下,第1开关42关闭(OFF),第2开关43接通(ON)。
搬送滚子16回转自如地被安装在底盘1上。即,搬送滚子16不是移动型,而是其位置固定。导座15可上下运动地被安装在构架2的底面上。支臂滚子14回转自如地被安装在底盘1上。支臂滚子14和搬送滚子16在同轴上可回转自如。
下面说明盘片播放装置的动作。首先,参照表示各构件位置关系的图16~25说明大径盘片44a放音的情况。
(1.大径盘片44a的检测)
如图16所示,在未插入大径盘片44a的待机状态下,凸轮板13不移动,转台38和夹头37如图4所示从盘片放音空间58退避。又,因触发板17也不移动,故齿条17c与中介齿轮25的小齿轮25a的啮合被解除。并且,中介齿轮25正移动到支臂凸轮18侧,故大径齿轮25b与齿轮32啮合。
在此状态下,一旦将大径盘片44a插入盘片插入口3中,则开始将一对检测臂4、5推压。此时,即使大径盘片44a的插入、比如从中央位置向左侧或右侧偏离,由于一对检测臂4、5被作为同步手段的连接臂20、21所连接,故一对检测臂4、5同步地进行回转。通过左侧检测臂4的回转,第1开关42从关闭切换成接通。由此对大径盘片44a的插入进行检测,使电机19开始回转。电机19的回转从皮带轮29→皮带30→皮带轮31→齿轮28→大径齿轮25b→齿轮32→齿轮33→摩擦毛毡34→摩擦盘片35→搬送滚子16进行传递。由此,搬送滚子16开始回转,大径盘片44a的搬送准备动作结束。
(2.导杆8的解除·大径盘片44a的识别·回转轴移动·夹紧判断)
如图17所示,当插入盘片插入口3中的大径盘片44a到达搬送滚子16时,大径盘片44a被导座15推向搬送滚子16,利用与搬送滚子16之间所发生的摩擦力向夹紧位置进行搬送。通过大径盘片44a的搬送,一对检测臂4、5进一步朝打开的方向回转,随着该左侧检测臂4的回转,切换臂6也进行回转。切换臂6回转时,设于切换臂6与导杆8之间的规则手段45使导杆8回转约90度。这样,导杆8的止动部8a从凸出于盘片放音空间58内的凸出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
随着左侧检测臂4的回转,第2开关43从接通切换成关闭。由此将被插入的盘片44识别为大径盘片44a。
另一方面,通过切换臂6的回转,盘片边端检测杆7进行移动,其回转轴7b从构架2的第1卡合部2h中脱出。并且,若继续搬送大径盘片44a,则大径盘片44a与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抵接部7c抵接而将其推回。由于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回转轴7b已经从第1卡合部2h脱出,因此,盘片边端检测杆7不是以回转轴7b为中心回转,而是将与触发板17的壁10-1抵接的凸部7d作为中心进行回转。即,盘片边端检测杆7不是由凸部7d来推压触发板17的壁17a,而是以该凸部7d为中心进行回转,使回转轴7b移向第2卡合部2i。
通过大径盘片44a的搬送,当大径盘片44a的最大径部通过一对检测臂4、5的抵接部4b、5b时,原先回转到打开方向的一对检测臂4、5开始朝闭合方向回转。由此,第2开关43再次从关闭切换成接通。其后,通过大径盘片44a进一步的搬送,盘片边端检测杆7进行转动,回转轴7b沿着构架2的凸轮孔2d的倾斜面2j从第1卡合部2h向第2卡合部2i移动时,表面侧的回转轴7a对切换臂6的第2凸轮孔6b的边缘6c进行推压,使切换臂6转动。随着切换臂6的转动,一对检测臂4、5再次朝打开的方向回转,由此,第2开关43再次从接通切换为关闭。这样,可以对大径盘片44a的通过进行检测,经过了规定时间(预定的时间)之后,可以判断出大径盘片44a已被转台38和夹头37所夹持(夹紧)。
(3.盘片44搬送结束·夹紧开始)
如图18所示,在大径盘片44a的中心孔44c即将到达转台38的可插入回转轴的位置(夹紧位置)之前,回转轴7b与第2卡合部2i卡合。其后,盘片边端检测杆7将与第2卡合部2i卡合的回转轴7b作为支点进行转动。由此,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凸部7d克服施力装置24的施力而对壁17a进行推压,使触发板17向中介齿轮25侧移动。随着触发板17的移动,齿条17c与正在回转的小齿轮25a啮合,其后,利用电机19的回转,可以使触发板17滑动。
若触发板17进一步移动,则支臂凸轮18进行转动,凸轮面18a使中介齿轮25移动,将大径齿轮25b从齿轮32分离。这样,搬送滚子16的回转停止。
(4.夹头37临时保持·夹紧)
当凸轮板13随着支臂凸轮18的转动而进行移动时,夹头37、转动式底盘41、导座15、支臂滚子14进行操作(图19)。即,随着凸轮板13的移动,升臂9进行回转,使升板10进行滑动。这样,保持夹头37的支臂夹头11开始下降,使夹头37在盘片放音空间58内进出。此时,因升板10的凸轮孔10a具有3档的操作位置,故在下降途中,可以将支臂夹头11临时性停止。即,在升臂9的轴9a在凸轮孔的第2档的位置上进行滑动的期间,支臂夹头11的下降停止,可以将夹头37预先停止于中间位置。夹头37是利用磁力被吸附在转台38上、在其间将盘片44夹入的构件,通过使支臂夹头11的下降在途中临时性停止,强力地将夹头37吸附于转台38,以防止发生冲撞声。另外,图19表示升臂9的轴9a滑动在凸轮孔的第2档位置上、临时性地使夹头37的下降停止的状态。
由于在凸轮板13的第1凸轮孔13a中插入有转动式底盘41的凸部41a,故随着凸轮板13的移动,转动式底盘41开始上升。由此,安装在转动式底盘41上的转台38进出于盘片放音空间58。
随着凸轮板13的移动,支臂滚子14进行回转,将向搬送滚子16推压大径盘片44a的导座15抬起,并从大径盘片44a分离。这样,大径盘片44a可以进行回转。通过支臂滚子14的回转,将与支臂滚子14一体成形的开闭器14b抬起,并向盘片插入口3进行移动。
(5.夹紧结束·放音(播放))
通过第2开关43的切换,在检测到大径盘片44a的通过之后,由于电机19开始回转规定时间,故利用该回转驱动力可以执行下列动作(图20)。
(a)随着中介齿轮25的大径齿轮25b的回转,触发板17进一步移动,支臂凸轮18进一步转动,故凸轮板13也进一步移动。
(b)利用触发板17的壁17b对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凸部7d进行推压,盘片边端检测杆7将与第2卡合部2i卡合的回转轴7b作为支点进行转动,使抵接部7c从盘片44略微离开。由此,抵接部7c向不与回转放音的盘片44接触的位置退避。
(c)随着凸轮板13进一步的移动,转动式底盘41继续上升,转台38的轴被插入大径盘片44a的中心孔44c中。这样,转台38与夹头37磁性结合,将大径盘片44a夹持。
(d)随着凸轮板13的进一步移动,升臂9、升板10连动地将支臂夹头11退避到放音时不与大径盘片44a及夹头37接触的位置。
(e)升板10的凸片10b处于阻止导杆8的凸部8b转动的位置。
(f)随着凸轮板13的移动,支臂滚子14进行转动,开闭器14b防止其它的盘片44插入,同时将导座15退避到不与放音时的大径盘片44a接触的位置。
(6.盘片44排出动作开始·夹头37临时性保持·夹紧解除·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临时性卡止)
放音中,通过使停止中的电机19反转驱动,执行如下的动作(图21)。
(a)随着中介齿轮25的回转,触发板17和支臂凸轮18连动地将凸轮板13开始向初始位置移动。
(b)随着凸轮板13的移动,执行下列动作。即,通过升板10、升臂9的连动,支臂夹头11从放音时的退避位置向中间位置移动。导座15从退避位置朝搬送滚子16的方向移动,开始进行将大径盘片44a的夹入动作,将大径盘片44a夹持。又,转动式底盘41下降,转台38开始从放音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从夹头37分离(夹紧解除)。支臂滚子14的开闭器14b向退避位置移动。再通过升臂9、升板10、支臂夹头11的连动,夹头37移动到盘片44搬送时的退避位置。
(c)通过触发板17的移动,推压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凸部7d的壁10-3后退,盘片边端检测杆7可以进行转动。然而,利用施力装置24的拉伸力,盘片边端检测杆7被构架2的凸部2k临时性卡止转动。这样,可防止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抵接部7c无意地被抬起而与大径盘片44a接触。
(7.开始排出后、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转动临时性卡止的解除)
随着支臂凸轮18的转动而被凸轮面18a移动到轴向的中介齿轮25,利用施力装置27的施力而返回到大径齿轮25b与齿轮32啮合的位置,由此使搬送滚子16启动回转,开始大径盘片44a的排出搬送(图22)。一旦大径盘片44a开始移动,则利用触发板17的壁17a对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凸部7d进行推压,使盘片边端检测杆7与构架2的凸部2k的卡止脱离。在此状态下,大径盘片44a的前端处于离转台38最远的放音空间内,并且,大径盘片44a处于从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抵接部7c分离的位置。
(8.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转动支点卡合的解除)
如图23所示,通过大径盘片44a的排出搬送,一对检测臂4、5朝打开方向回转。这样,左侧检测臂4与右侧检测臂5连动,将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回转轴7b移动到与第2卡合部2i脱离的位置。
盘片边端检测杆7利用施力装置24的牵拉力,可使回转轴7b朝构架2的第1卡合部2h的方向移动,因回转轴7a被插入切换臂6的第2凸轮孔6b中,故回转轴7a沿着斜面6d进行移动。即,斜面6d的位置,由利用施力装置22的施力使一对检测臂4、5回转、排出搬送的大径盘片44a的外周部与一对检测臂4、5的抵接部4b、5b的抵接位置来决定。
(9.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转动支点限制移动)
如图24所示,在大径盘片44a的排出搬送移动中,通过使一对检测臂4、5朝打开方向继续回转,左侧检测臂4与切换臂6连动地对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回转轴7a进行引导。盘片边端检测杆7一边利用施力装置24接受牵拉力,一边使回转轴7a沿着斜面6d移动,而使回转轴7b沿着倾斜面2j进行移动。
利用施力装置24的牵拉力,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回转轴7b可以朝第1卡合部2h的方向移动,但由于回转轴7a被切换臂6的斜面6d阻止了移动,因此在此状态下不能移动。这是因为一旦盘片44排出结束后没有取出盘片44、则即使在重新搬送(重新插入)的场合下回转轴7b的卡合也成为第2卡合部2i的缘故。由此,利用施力装置41的施力使一对检测臂4、5回转,可防止抵接部4b、5b对排出搬送的大径盘片44a的负载增大,可防止不经意地对第2开关43进行切换动作,并可利用凸部6e来防止导杆8的止动部8a的转动。
当大径盘片44a的最外径的排出搬送位置通过了一对检测臂4、5的抵接部4b、5b之后,一旦抵接部4b、5b沿着大径盘片44a的外周缘滑动而使一对检测臂4、5朝闭合方向进行回转,则与其连动地使切换臂6转动,利用斜面6d可容许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回转轴7b朝第1卡合部2h的方向移动。
(10.排出结束(停止))
如图25所示,当被排出搬送的大径盘片44a到达规定位置时,通过左侧检测臂4将第2开关43从关闭切换为接通。将其作为排出位置检测,经过规定时间后使电机19的回转停止。即,在将第2开关43切换为接通之后,通过电机19回转规定时间,可将大径盘片44a搬送到使用者能用手将大径盘片44a取出的取出位置。
当使用者将大径盘片44a取出时,因一对检测臂4、5与大径盘片44a抵接的部分的盘片宽度减小,因此,一对检测臂4、5利用施力装置22的施力而朝闭合的方向回转。这样,切换臂6利用凸部6e使导杆8转动,使止动部8a从退避位置返回到盘片44通过阻止位置。
切换臂6,是通过与回转轴7a抵接来对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移动进行限制的,但使用者在将大径盘片44a取出时,可通过使切换臂6转动来解除这一移动限制。盘片边端检测杆7利用施力装置24的牵拉力进行移动,将回转轴7b与第1卡合部2h卡合。
当使用者将大径盘片44a从盘片插入口3取出时,第1开关42从接通切换为关闭,对大径盘片44a的取出进行识别,然后结束动作。
下面参照图26~图31说明将小径盘片44b进行放音的情况。
(1.小径盘片44b的检测)
如图26所示,在未插入小径盘片44b的待机状态下,因凸轮板13不移动,故转台38和夹头37从盘片放音空间58退避(图4)。又,因触发板17也不移动,故齿条17c与中介齿轮25的小齿轮25a的啮合被解除。并且,因中介齿轮25正移动到支臂凸轮18侧,故大径齿轮25b与齿轮32啮合。
在此状态下,一旦将小径盘片44b插入盘片插入口3中,则一对检测臂4、5被推压地打开。此时,即使小径盘片44b的插入、比如从中央位置向左侧或右侧偏离,由于一对检测臂4、5被作为同步手段的连接臂20、21所连接,故一对检测臂4、5同步地进行回转。通过左侧检测臂4的回转,第1开关42从关闭切换成接通。由此对小径盘片44b的插入进行检测,使电机19开始回转。电机19的回转从皮带轮29→皮带30→皮带轮31→齿轮28→大径齿轮25b→齿轮32→齿轮33→摩擦毛毡34→摩擦盘片35→搬送滚子16进行传递。由此,搬送滚子16开始回转,小径盘片44b的搬送准备动作结束。
导杆8的止动部8a,是将小径盘片44b定位于夹紧位置用的构件,在搬送小径盘片44b时,不从盘片放音空间58退避。导杆8的止动部8a即使凸出于盘片放音空间58内,在放音的盘片44是小径盘片44b时,也不与该小径盘片44b接触。
(2.盘片44搬送移动的确认及结束·夹紧开始)
如图27所示,当插入盘片插入口3中的小径盘片44b到达搬送滚子16时,小径盘片44b被导座15推向搬送滚子16,利用与搬送滚子16之间发生的摩擦力向夹紧位置搬送。通过小径盘片44b的搬送,一对检测臂4、5进一步朝打开的方向回转,因小径盘片44b是小直径,故最大直径部立即从一对检测臂4、5的抵接部之间通过,一对检测臂4、5利用施力装置41的施力开始朝闭合方向回转。这样,第1开关42从接通切换为关闭。即,随着盘片44的插入,第1开关42从关闭切换为接通(第1次的切换),然后,第2开关43不切换,而第1开关42从接通切换为关闭(第2次的切换),对被插入的盘片44是小径盘片44b进行识别。当第1开关42切换为第2次后经过规定时间(预先设定的时间)之后,判断为小径盘片44b已被转台38和夹头37所夹持(夹紧)。
当被搬送的小径盘片44b即将到达夹紧位置(可将盘片44的中心孔44c插入转台38的凸部的位置)的跟前位置(该位置也是小径盘片44b的外周缘即将到达导杆8的止动部8a的位置)时,小径盘片44b与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抵接部7c抵接而对其进行推压。这样,盘片边端检测杆7将与构架2的第1卡合部2h卡合的回转轴7b作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利用凸部7d对触发板17的壁17a进行推压。由此,触发板17进行滑动,与大径盘片44a的场合一样开始夹紧动作。
根据第1开关42的切换定时来进行以下的判断。预先设定从盘片插入检测(通过第1开关42的最初切换,从关闭向接通的切换)至盘片通过检测(通过第1开关42的第2次切换,从接通向关闭的切换)的经过时间的范围,若实际的经过时间是在被设定的时间范围内,则判断为盘片44的搬送属于正常,继续进行动作。另一方面,盘片44插入检测后,即使超出了被设定的时间范围也不能检测盘片44通过的场合,判断为异常,电机19反转,将盘片44排出。又,当判断为异常时,电机19反转规定时间之后再次正转,由此来纠正小径盘片44b的搬送。或者当判断为异常时,也可使电机19停止,用手动控制来进行电机19的回转操作,将盘片44排出。
(3.播放)
盘片44通过检测后,电机19回转规定时间,通过该电机19的回转,可以执行下列动作(图28)。
(a)电机19的回转,从皮带轮29→皮带30→皮带轮31→齿轮28→中介齿轮25的大径齿轮25b进行传递。此时,通过被盘片边端检测杆7所推压,触发板17滑动而使齿条17c与中介齿轮25的小齿轮25a啮合,故随着中介齿轮25的小齿轮25a的回转,触发板17进一步移动,支臂凸轮18进行转动,凸轮板13进行移动。
(b)利用触发板17的壁17b对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凸部7d进行推压,盘片边端检测杆7将与第1卡合部2h卡合的回转轴7b作为中心进行转动,使抵接部7c从小径盘片44b离开。即,向不与回转放音的小径盘片44b接触的位置退避。
(c)随着凸轮板13的移动,按照与大径盘片44a的场合一样的动作,由转台38和夹头37将小径盘片44b夹持。
(d)随着凸轮板13的移动,按照与大径盘片44a的场合一样的动作,支臂夹头11退避到不与放音时的小径盘片44b和夹头37接触的位置。
(e)升板10的凸片10b处于阻止导杆8的凸部8b转动的位置。
(f)随着凸轮板13的移动,支臂滚子14进行转动,开闭器14b横穿盘片插入口3,防止其它的盘片44插入,同时将导座15退避到不与放音时的小径盘片44b接触的位置。
与插入大径盘片44a的场合不同之点在于,被插入的盘片44不是大径盘片44a而是小径盘片44b,以及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回转轴7b不是将第2卡合部2i、而是将第1卡合部2h作为支点来进行回转。
(4.盘片44排出动作开始·夹头37临时性保持·夹紧解除·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临时性卡止)
通过使放音中停止的电机19反转驱动,执行如下的动作(图29)。
(a)随着中介齿轮25的回转,触发板17与支臂凸轮18连动地将凸轮板13开始向初始位置移动。
(b)随着凸轮板13的移动,执行下列动作。即,通过升板10、升臂9的连动,支臂夹头11从放音时的退避位置向中间位置移动。导座15从退避位置朝搬送滚子16的方向移动,开始进行将小径盘片44b的夹入动作,将小径盘片44b夹持。又,转动式底盘41下降,转台38开始从放音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从夹头37分离(夹紧解除)。支臂滚子14的开闭器14b向退避位置移动。再通过升臂9、升板10、支臂夹头11的连动,夹头37移动到盘片44搬送时的退避位置。
(c)通过触发板17的移动,推压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凸部7d的壁17b后退,盘片边端检测杆7可以进行转动。然而,利用施力装置24的牵拉力,盘片边端检测杆7被构架2的凸部2m临时性卡止转动。这样,可防止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抵接部7c不经意地被抬起而与小径盘片44b接触。
与插入大径盘片44a的场合不同之点在于,被插入的盘片44不是大径盘片44a而是小径盘片44b,以及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临时性卡止的部位不是构架2的凸部2k、而是凸部2m。
(5.开始排出后、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转动临时性卡止的解除及排出位置检测(第1开关42所执行的场合))
(a)随着支臂凸轮18的转动,被凸轮面18a所推压·移动的中介齿轮25,利用施力装置27的施力而返回到大径齿轮25b与齿轮32啮合的位置,由此使搬送滚子16启动回转,开始小径盘片44b的排出搬送(图30)。
(b)一旦小径盘片44b开始移动,则利用触发板17的壁17a对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凸部7d进行推压,使盘片边端检测杆7与构架2的凸部2m的卡止脱离。在此状态下,小径盘片44b的前端处于离转台38最远的放音空间内,并且,小径盘片44b处于从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抵接部7c分离的位置。
(c)通过小径盘片44b的排出搬送,一对检测臂4、5朝打开方向回转。由此,第1开关42从接通切换为关闭,将其作为排出位置检测,经过规定时间后使电机19的回转停止。即,在将第1开关42切换为接通之后,通过电机19回转规定时间,可将小径盘片44b搬送到使用者能用手将小径盘片44b取出的取出位置。
(6.排出结束(停止))
在图31所示的状态下,当使用者将小径盘片44b从盘片插入口3取出时,第1开关42从接通切换为关闭,对小径盘片44b的取出进行识别,然后结束动作。
本盘片播放装置中,盘片插入口3的里面侧设置有盘片放音空间58。盘片插入口3相对于盘片放音空间58内的盘片放音位置(图3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盘片44的位置),被设置在偏向于回转轴方向的位置上。本实施形态的盘片播放装置是盘片44卧放状态的插入型结构,盘片插入口3相对于盘片放音位置,设置于偏向上下方向、比如下方向的位置上。如图32中的实线所示,在使转台38和夹头37从盘片放音空间58退避的状态下,将前端向盘片放音位置倾斜的盘片44从盘片插入口3斜向地朝盘片放音位置进行搬送。此时,在保持夹头37的框体、本实施形态中的构架2的底面上,盘片44的前端边滑动边搬送。再如图3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通过使转台38和夹头37进出于盘片放音空间58而将盘片44夹持,在不使盘片44倾斜的状态下成为放音姿势。
由此,利用盘片放音空间58可搬送盘片44。即,考虑到放音中的盘片44的振摆等,盘片放音空间58只是将回转轴方向上的图32的距离D1和D2设计成比盘片44的厚度部分宽。因该空间可利用于盘片44的搬送,故除了盘片放音空间58之外,可减小仅用于盘片搬送所必需的搬送空间。盘片44搬送中的姿势成为了相对于放音中的姿势倾斜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虽然不能放音,但搬送后,通过由转台38和夹头37夹持,就可将盘片44的姿势纠正成可放音的水平状态。
这样,利用盘片放音空间58可进行盘片44的搬送,可减小仅用于盘片搬送所必需的搬送空间,可使装置小型化。
又,由于使搬送时倾斜的盘片44的前端,在构架2的底面上进行滑动,因此可防止搬送的盘片44的晃动。
在本实施形态中,具有:设于不与盘片插入口3里面侧的放音中盘片44接触的位置上的搬送滚子16;在以倾斜状态将盘片44推压至搬送滚子16的压接位置(图32的实线位置)与不与放音中的盘片44接触的退避位置(图6的位置、图32的双点划线位置)之间可进行移动的导座15;以及盘片搬送时将导座15移动到压接位置、盘片44放音时将导座15移动到退避位置的操作装置(本实施形态中是凸轮板13)。操作装置,是在将转台38的凸部插入盘片44的中心孔44c的时刻或即将插入时、将导座15从压接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用的构件。
由此,可使用搬送滚子16来搬送盘片44。盘片44在被搬送滚子16和导座15夹持的倾斜状态下进行搬送,但搬送后,导座15移动到退避位置,通过由转台38和夹头37夹持,可纠正成盘片44不倾斜的可放音的姿势。此时,作为操作装置的凸轮板13使导座15从压接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的定时、即导座15离开盘片44的定时,由于是将转台38的凸部插入盘片44的中心孔44c的时刻或即将插入的时刻,因此,盘片44能被转台38和夹头37可靠地夹持(夹紧)。
本实施形态中,具有盘片放音时将盘片插入口3堵住的开闭器14b,导座15与从压接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的动作连动地将开闭器14b关闭。由此,与夹紧动作连动地将开闭器14b关闭,可防止在插入有盘片44的状态下再插入其它的盘片44。
又,盘片播放装置,包括:可在退避位置(图4的位置)与放音位置(图6的位置)之间移动的盘片载置部(本实施形态是转动式底盘41);以及具有对转动式底盘41的凸部41a进行引导的凸轮凹部的凸轮构件,通过凸轮构件的移动将转动式底盘41移动到退避位置或放音位置。本实施形态中,作为凸轮构件,使用了板状的凸轮板13。但凸轮构件当然不限定于板状。
如图10(B)、图11、图41所示,在凸轮构件(凸轮板13)上,设置有利用与凸轮孔13a(凸轮凹部)连续的切口46可弹性变形的弹簧部47,凸部41a是利用弹簧部47的弹性变形而使该弹簧部47推压凸部41a的部分。
因此,如图11(B)、图41(B)所示,随着凸轮板13的移动,当转动式底盘41的凸部41a引导至凸轮孔13a的弹簧部47的位置时,凸部41a对弹簧部47进行推压而弹性变形。由此,弹簧部47对凸部41a进行推压而推向壁62。即,利用弹簧部47所发挥的推压力,可将转动式底盘41的凸部41a推压到设于底盘1的凸部41a相对位置的槽63的壁62。这样,可将转动式底盘41固定,以防止松动。比如,通过在使安装在转动式底盘41上的转台38移动到放音位置的部位上设置弹簧部47,可防止盘片放音时的转台38的松动。又,可保持盘片放音时的转台38的高度位置,可防止盘片回转不平衡时的振摆·振动。
又,在作为框体的构架2与转动式底盘41之间,设置有弹簧部47的推压方向上进行嵌合的嵌合凸部48和嵌合凹部49(图12),在嵌合凸部48和嵌合凹部49的至少一方,设置有与对方侧抵接的倾斜面50。本实施形态中,在转动式底盘41上设置嵌合凸部48,而在构架2上设置孔作为嵌合凹部49。嵌合凸部48是圆锥状的凸部,将圆锥面作成倾斜面50。嵌合凹部49是圆锥状的孔,将周面作成倾斜面50。
这样,弹簧部47的推压力朝更深嵌合的方向作用于嵌合凸部48和嵌合凹部49,对相互的倾斜面50进行推压。即,利用弹簧部47所发挥的推压力,可以将嵌合凸部48与嵌合凹部49更深地进行嵌合。由此,即使对于与弹簧部47的推压方向正交的方向,也能更加可靠地将转动式底盘41固定,能更加可靠地防止转动式底盘41、即转台38等的松动。特别是当倾斜面50是圆锥面的场合,可以在与弹簧部47的推压方向正交的360度的方向上,能更加可靠地将转动式底盘41固定,因此,无论在盘片播放装置的上下、左右、前后哪一方向上,均能更加可靠地防止转动式底盘41的松动。比如,通过在使转动式底盘41的转台38移动到放音位置的部位上设置弹簧部47,无论在上下、左右、前后哪一方向上,均能更加可靠地防止盘片放音时的转台38的松动。又,能更加可靠地保持盘片放音时的转台38的高度位置,更加可靠地防止盘片回转不平衡时的振摆·振动。
在图11(B)中,为了便于理解凸轮孔13a与凸部41a的关系,为了方便起见,将转动式底盘41全体记载成了在上方平行移动的状态,但在实际中,转动式底盘41是以轴部41b为中心进行转动的(图4~图6)。
又,具有:盘片放音时将盘片44夹持于与转台38之间的夹头37;盘片放音时将盘片插入口3堵住的开闭器14b;以及在盘片插入时将盘片44向搬送滚子16推压的压接位置与盘片放音时从盘片44离开的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的导座15,通过凸轮板13对夹头37、开闭器14b、导座15进行操作。由此可对夹头37、开闭器14b、导座15同时进行操作,使这些构件的动作时间同步,可高精度进行控制。又,对于各自的夹头37、开闭器14b、导座15,不需要个别地设置操作装置,故可减少零件数,并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本盘片播放装置具有盘片搬送力连接·分离机构。盘片搬送力连接·分离机构如图2所示,被设置在向搬送盘片44用的搬送滚子16传递作为驱动源的电机19的驱动力的齿轮组51上,通过使构成齿轮组51的中介齿轮25向轴向移动,可进行与其它齿轮的啮合与啮合分离的切换。
这样,通过使中介齿轮25的轴向移动,可进行与其它齿轮的啮合(驱动力传递状态)与啮合分离(不传递驱动力的状态)的切换。即,不需要象使中介齿轮25朝轴向以外的方向(径向、外周的切线方向、将其复合的方向)移动而切换成啮合状态的场合那样来使中介齿轮25的回转轴移动,故构造简单,可减少零件数。又,由于可将中介齿轮25的回转轴作成了被固定的轴,因此,可与其它的齿轮啮合并高精度维持轴间距离,可使齿轮的回转圆滑,并可防止噪音的发生。并且,由于在与齿轮的回转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中介齿轮25移动,故将中介齿轮25的移动对齿轮回转的影响(回转负载、回转速度的变动等)抑制成最小。即,在使中介齿轮25朝轴向以外的方向(径向、外周的切线方向、将其复合的方向)移动的场合,因该移动方向与齿轮的回转方向属于同一平面,虽然中介齿轮25的移动会对齿轮回转造成大的影响(回转负载、回转速度的变动等),但利用该盘片搬送力连接·分离机构,可抑制这一影响。
在此,中介齿轮25可移动到与原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双方啮合的位置、与原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某一方或双方啮合分离的位置。本实施形态的中介齿轮25由大径齿轮25b和小齿轮25a构成,通过轴向移动,可将大径齿轮25b与从动齿轮、即与齿轮32啮合或者将该啮合解除。大径齿轮25b始终与原动齿轮、即与齿轮28啮合。小齿轮25a与触发板17的齿条17c的啮合,不会因中介齿轮25的轴向移动而解除。
盘片搬送力连接·分离机构,具有:向中介齿轮25的啮合位置和啮合分离位置的任一方施加力的施力装置27;以及与将盘片44向搬送滚子16推压的导座15的动作连动地使中介齿轮25朝轴向移动的支臂凸轮18。由此,可与导座15的动作连动地切换中介齿轮25的啮合状态。
本盘片播放装置具有盘片搬送装置。盘片搬送装置,包括:将被插入的盘片44搬送到夹紧位置(转台38的凸部38a与盘片44的中心孔44c嵌合的位置、图18的大径盘片44a的位置、图27的小径盘片44b的位置)的搬送滚子16;将搬送到夹紧位置的盘片44夹持的转台38及夹头37;使转台38及夹头37移动的凸轮板13;随着盘片44向夹紧位置的搬送而进行滑动、将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从搬送滚子16侧切换为凸轮板13侧的触发板17;向触发板17滑动前的位置施加力的第1施力装置52;将盘片44推压至搬送滚子16的导座15;夹持搬送滚子16状地设置于导座15的反向侧、朝与搬送滚子16分离的方向使导座15移动的支臂滚子14;以及被设置于导座15与支臂滚子14之间的第2施力装置53。导座15与支臂滚子14,以相互间不夹持盘片44的状态抵接。第2施力装置53,是相对导座15和支臂滚子14、由抵接部保持有施力的状态下被安装的,当导座15与搬送滚子16之间存在盘片44时伸展,产生将导座15向搬送滚子16侧发挥拉引的作用力。
这样,在未插入盘片44的状态下,夹持搬送滚子16状地配置的导座15与支臂滚子14抵接,第2施力装置53的施力不对抵接以外的部位造成影响,或即使造成影响也很小。在此状态下,触发板17被第1施力装置52定位于滑动前的位置,电机19的回转力的传递路径成为搬送滚子16侧。
在将盘片44插入盘片插入口3时,盘片44使导座15朝离开搬送滚子16及支臂滚子14的方向移动,进入导座15与搬送滚子16之间。导座15与支臂滚子14分离。由此,第2施力装置53伸展,产生将导座15向支臂滚子14及搬送滚子16拉回的施力。利用该施力,导座15将盘片44推向搬送滚子16。
被插入盘片插入口3中的盘片44,通过搬送滚子16搬送到夹紧位置。并且,在盘片44搬送到夹紧位置或其跟前的位置时,盘片44克服第1施力装置52的施力使触发板17滑动,电机19的回转力的传递路径从搬送滚子16侧切换为凸轮板13侧。这样,搬送滚子16停止,凸轮板13进行移动。随着凸轮板13的移动,转台38和夹头37进行移动,将停止于夹紧位置上的盘片44夹持。又,支臂滚子14使导座15朝离开搬送滚子16的方向移动,退避到不与放音中的盘片44接触的位置。然后开始盘片44的放音。
放音结束后,通过电机19的反向回转,执行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将盘片44排出。
通过将触发板17用的施力装置(第1施力装置52)和导座15用的施力装置(第2施力装置53)分开设置,可以分别设定触发板17的施力的大小和导座15的施力的大小。由此使这些施力的最佳设定容易化。
由于第2施力装置53是在相互抵接的导座15与支臂滚子14之间、由抵接部保持有施力的状态下被安装的,当导座15与搬送滚子16之间存在盘片44时伸展,发挥施力的作用,因此,无盘片44时,施力不对导座15与支臂滚子14的抵接部以外的部位起作用。这样,即使比如用塑料(ABS、PC、POM、PS、AS等)来制造导座15和支臂滚子14,也可防止长时间使用中的蠕动变形、高温下的变形、低温下的裂缝等的发生。即,可将受到第2施力装置53施力影响的构件的材料从高价的材料(铁板等的金属类或含有玻璃纤维的塑料、耐热塑料等高价的塑料)变更为低价的材料,可降低制造成本。
此时,第2施力装置53被设置于导座15与支臂滚子14抵接位置的旁边。由此,可将第2施力装置53安装于导座15与支臂滚子14的刚性高的部位。能更加可靠地防止导座15和支臂滚子14免受第2施力装置53的施力的不良影响。
又,将开闭器14b设置在支臂滚子14上,与导座15离开搬送滚子16的动作连动地由开闭器14b将盘片插入口3堵住。这样,支臂滚子14与使导座15离开搬送滚子16的动作连动地可将开闭器14b关闭。由此,与使导座15退避到不与放音中的盘片44接触位置的动作连动地可将开闭器14b关闭。
本盘片播放装置具有传感作动机构。传感作动机构,具有:与被插入的盘片44的周缘抵接进行开闭回转的一对检测臂4、5;使一对检测臂4、5的开闭回转同步的同步手段;朝一对检测臂4、5的闭合方向施力的施力装置22;检测臂4、5略微打开时进行切换的第1开关42;以及当检测臂4、5打开到盘片44属于小径盘片44b场合未到达、但属于大径盘片44a场合则到达的位置时进行切换的第2开关43。通过插入盘片44,在切换了第1开关42之后、并且第2开关43也切换的场合,判断为盘片44是大径盘片44a,通过插入盘片44,在切换了第1开关42之后、在不切换第2开关43的情况下再次切换了第1开关42的场合,判断为盘片44是小径盘片44b且已搬送到了比规定位置还要里面(通过了规定位置),当判断为盘片44是大径盘片44a的场合,盘片44排出时,在切换了第2开关43之后,经过规定时间使电机19停止,在判断为盘片44是小径盘片44b的场合,盘片排出时,在切换了第1开关42之后,经过规定时间使电机19停止。
搬送盘片时,检测臂4、5抵接位置的盘片44的宽度增大后减小。由此,一对检测臂4、5随着盘片宽度的增大而被盘片44推压,在回转到打开方向之后,随着盘片宽度的减小而被施力装置22推压,向闭合方向回转。因一对检测臂4、5通过同步手段进行同步回转,故比如即使盘片44的插入位置偏移,也能良好地切换第1及第2开关42、43。
这样,即使盘片44的插入位置偏移,也能良好地切换第1及第2开关42、43,当然将盘片44插入盘片插入口3的中央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由此可使2个开关42、43的动作性良好。又,通过2个开关42、43,可执行盘片插入的检测、载置的确认、盘片排出时的盘片位置的检测、对被插入的盘片44属于大径盘片44a还是小径盘片44b的检测,故可减少高价的开关数量,可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施形态中,具有检测臂操作装置(盘片边端检测杆7和切换臂6),该检测臂操作装置是在一旦将大径盘片44a搬送到规定位置,即可将一对检测臂4、5打开至切换第2开关43的位置,通过该第2开关43的切换,可判断出大径盘片44a已被搬送到规定位置。
由此,可确认大径盘片44a的载置,,又由于一对检测臂4、5被保持成由检测臂操作装置打开的状态,故盘片排出时,克服施力装置22的施力,而减小了检测臂4、5的放宽动作,可减小盘片排出时的负载。
本盘片播放装置具有盘片引导装置。盘片引导装置包括:将被插入的盘片44搬送到夹紧位置的搬送滚子16;与被插入的盘片44的周缘抵接、并通过插入盘片44朝打开方向同步回转的一对检测臂4、5;向一对检测臂4、5的闭合方向施力的施力装置22;具有向盘片放音空间58内凸出的止动部8a且可回转地设置当小径盘片44b搬送到夹紧位置时小径盘片44b的周缘与止动部8a抵接位置上的导杆8;搬送大径盘片44a时使导杆8回转、使止动部8a从盘片放音空间58退避的止动器退避手段54;在将止动部8a向盘片放音空间58内凸出的状态下、将导杆8保持的第1卡止装置55;以及在将止动部8a从盘片放音空间58退避的状态下、将导杆8保持的第2卡止装置56。
本实施形态中,止动器退避手段54,由设于切换臂6的凸部6e和设于导杆8的凹部8c所构成。切换臂6随着一对检测臂4、5的回转而进行转动时,如图33所示,凸部6e边嵌入凹部8c中边使导杆8回转约90度(图34)。切换臂6的回转方向无论是哪一方向,凸部6e均可嵌入凹部8c中并使导杆8回转。
本实施形态中,将第1卡止装置55和第2卡止装置56兼用于升板10上设置的凸片10b和导杆8上设置的凸部8b。如图35(A)所示,在小径盘片44b的放音中,凸片10b进入凸部8b的上侧。这样,导杆8使止动部8a不能从盘片放音空间58内朝退避的方向回转(作为第1卡止装置55的功能)。如图35(B)所示,在大径盘片44a的放音中,凸片10b进入凸部8b的下侧。这样,导杆8使止动部8a不能从盘片放音空间58内朝凸出的方向回转(作为第2卡止装置56的功能)。
被插入盘片插入口3中的盘片44,通过搬送滚子16搬送到夹紧位置。此时,盘片44克服施力装置22的施力,一边将一对检测臂4、5推开一边进入里面。同步回转的一对检测臂4、5左右对称地打开,将盘片44引入盘片放音空间58的中央。
此时,若被插入的盘片44属于大径盘片44a,则止动器退避手段54使导杆8回转,使止动部8a从盘片放音空间58退避(图34中的双点划线)。由此,大径盘片44a不与止动部8a抵接地进入里面,被搬送到夹紧位置。另一方面,当被插入的盘片44是小径盘片44b时,止动器退避手段54不使导杆8回转,故止动部8a依然被凸出于盘片放音空间58内(图34的实线)。由此,被插入的小径盘片44b被搬送到与止动部8a抵接的位置。由于导杆8被设置在一旦小径盘片44b被搬送到夹紧位置时小径盘片44b的周缘与止动部8a抵接的位置,故与止动部8a抵接的小径盘片44b被定位于夹紧位置。
其后,被定位于夹紧位置的小径盘片44b,被转台38和夹头37所夹持进行放音,通过夹头将小径盘片44b从止动部8a略微离开。小径盘片44b放音时,凸片10b和凸部8b发挥第1卡止装置55的功能,将导杆8保持,故可防止因振动等使导杆8回转而使止动部8a与小径盘片44b接触。另一方面,大径盘片44a放音时,凸片10b和凸部8b发挥第2卡止装置56的功能,将导杆8保持,故可防止因振动等使导杆8回转而使止动部8a向盘片放音空间58内凸出而与大径盘片44a接触。即,能可靠地防止止动部8a与放音中的盘片44抵接。
盘片引导装置具有规则手段45,该规则手段45能在导杆8的回转位置中、使止动部8a向盘片放音空间58内凸出的第1位置(图36(A)的位置)与使止动部8a从盘片放音空间58退避的第2位置(图36(C)的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图36(B)的位置)上使导杆8弹性变形,利用弹性变形所发生的复原力,使导杆8从中间位置回转到第1位置或第2位置。本实施形态中,如图36所示,由设于导杆8的凸部8d和设于构架2的凸部2n构成规则手段45。当导杆8的回转位置成为中间位置时,凸部8d与凸部2d抵接。导杆8和构架2是树脂制的构件,可弹性变形。这样,通过使导杆8回转,当凸部8d与凸部2n抵接时,因导杆8本身和凸部8d、凸部2n弹性变形,故导杆8的位置只离开了距离D3(图36(B)),容许导杆8的回转。
即,为了使导杆8从第1位置回转到第2位置、或者从第2位置回转到第1位置,需要使导杆8弹性变形并越过规则手段45。由此,可防止因振动而使导杆8回转所造成的位置切换。比如即使导杆8的回转停止于中间位置,也可利用导杆8本身的弹力使其回转到第1位置或第2位置。
这样,利用导杆8本身的弹力,可使导杆8的回转中具有规则感(相碰声和切换那样的咔哒感)。又,利用这种规则感,可防止因振动等造成的导杆8回转。并且,在发挥规则感时利用了导杆8本身的弹力,故不需要使用另外的构件、比如使用弹簧等的施力构件,可抑制零件数的增加,可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
在导杆8上设置有2个止动部8a,该止动部8a相对于夹紧位置的小径盘片44b呈左右对称配置,在止动部8a上设置有引导面8e,当一方的止动部8a与小径盘片44b抵接时,能对小径盘片44b向另一方止动部8a进行引导,搬送滚子16的直径从中央向两端逐渐加大,该形状详见图37。
因搬送滚子16的直径从中央向两端逐渐加大,故在离中央的右侧部分,产生了将盘片44向斜左前方的搬送力,若在离中央的左侧部分,则产生了将盘片44向斜右前方的搬送力。这样,即使将盘片44插入在了偏离盘片插入口3中央的位置(偏于左、右的位置),也可一边将盘片44靠向中央一边进行搬送。另一方面,当将盘片44在插入盘片插入口3的中央时,因左右作用的力相互抵消,故可将盘片44笔直地向前方搬送。
当小径盘片44b插入盘片插入口3中的插入位置大大偏离中央的场合,有时会出现在搬送到夹紧位置期间不能使小径盘片44b靠近中央的情况。该场合,小径盘片44b与一方的止动部8a抵接。由于在止动部8a上设置有引导面8e,又,搬送滚子16所产生的搬送力向斜前方作用于小径盘片44b,因此,与一方的止动部8a抵接的小径盘片44b一边以该抵接点P为中心回转,一边向中央移动。
即,如图37所示,当小径盘片44b的插入位置偏离中央的场合,小径盘片44b通过搬送滚子16接受到搬送力F1、F2。对此,小径盘片44b被导杆8的2个止动部8a中的某一方(图37中是右侧的止动部8a)阻碍了前进。此时,因在止动部8a上设置有引导面8e,故与止动部8a抵接的小径盘片44b,一边将其抵接点P作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一边沿引导面8e进行移动,或者相对引导面8e一边滑动一边进行对中心。即,若将小径盘片44b的中心与止动部8a上的抵接点P的偏离距离作为X,则以F=(F1+F2)X的回转力来向图37中的箭头A的方向转动,向中央的夹紧位置进行对中心。
这种引导面8e的形状,比如作成图38所示的在可与放音时的小径盘片44b的外周缘近接的状态下、近似于外周半径或近似于切线的形状,用于使小径盘片44b的前进方向朝向中央的抵接点P最好设置于引导面8e的最外侧的位置或其旁边。
对于盘片44的对中心,不限定于盘片44卧放状态的插入型的盘片播放装置,对于盘片44立起状态的插入型的盘片播放装置也是同样。
又,盘片播放装置具有盘片搬送装置。盘片搬送装置具有施力装置24和切换臂6,所述施力装置24,是将小径盘片44b的成为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转动支点、即第1卡合部2h和大径盘片44a插入时的成为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转动支点、即第2卡合部2i设置在同一的固定构件上,同时通过导槽2p将第1卡合部2h与第2卡合部2i连续,使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回转轴7b在第1卡合部2h与第2卡合部2i之间可以移动,在使回转轴7b朝第1卡合部2h移动的方向上对盘片边端检测杆7施力,所述切换臂6,通过插入大径盘片44a而移动,克服施力装置24的施力,使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回转轴7b离开第1卡合部2h。在切换臂6使回转轴7b离开第1卡合部2h之后,随着大径盘片44a的搬送,盘片边端检测杆7产生动作,将回转轴7b移动到第2卡合部2i。另外,本实施形态中,将第1卡合部2h和第2卡合部2i设置在作为固定构件的构架2上。
这样,在未将盘片44插入的状态下,盘片边端检测杆7受到施力装置24的施力,将回转轴7b移动到与第1卡合部2h卡合的位置。在此状态下,若将小径盘片44b插入夹紧位置或其跟前位置,则盘片边端检测杆7被小径盘片44b推压,以第1卡合部2h为支点进行转动。
另一方面,当插入了大径盘片44a时,通过插入大径盘片44a而使切换臂6移动,盘片边端检测杆7产生动作,使回转轴7b离开第1卡合部2h。若继续朝里面搬送大径盘片44a,则通过大径盘片44a使盘片边端检测杆7动作,回转轴7b移动到第2卡合部2i。当大径盘片44a被插入到夹紧位置或其跟前位置时,盘片边端检测杆7被大径盘片44a推压,以第2卡合部2i为支点进行转动。
由于第1卡合部2h和第2卡合部2i被设置在构架2上,故可对这些位置进行高精度对位。由此可提高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转动支点的位置精度,可使盘片边端检测杆7所操作的构件动作稳定化。即,可以使盘片边端检测杆7所操作的触发板17的动作稳定,能高精度地对电机19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的切换时间进行控制。又,由于通过切换臂6来操作盘片边端检测杆7的回转轴7b的移动,因此,可减少零件数,使构造简单化。其结果,可降低构件成本,提高组装生产率,可提高动作品质。
本盘片播放装置中,搬送滚子16所发生的静电是按照以下方法向接地侧放出(图39)。将搬送滚子16的金属轴16a向副底盘26的外侧凸出,弹簧线材57与该凸出部分点接触。弹簧线材57是金属制的线材,两端形成有钩子57a、57b。基端的附近部分卷成螺旋状,成为了螺旋弹簧57c。弹簧线材57沿着副底盘26的槽26b进行配置,在将螺旋弹簧57c的部分略微伸展的状态下,将前端的钩子57a挂在副底盘26的凸部26c上,再将基端的钩子57b钩挂在设于开关基板12的通向接地侧的接点上的孔中的状态来进行锡焊。由此,使搬送滚子16与接地侧导通。利用螺旋弹簧57c的部分所发挥的弹力,可始终使弹簧线材57与金属轴16a接触,并且,比如即使弹簧线材57从副底盘26的槽26b凸出而露出于金属轴16a的端面,也可使弹簧线材57返回到槽26b内,与金属轴16a的周面接触。
另外,上述形态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形态的一例,但不限定于此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实施各种变形。

Claims (7)

1.一种盘片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盘片插入口的里面侧设置盘片放音空间,同时相对于盘片放音空间内的盘片放音位置而将所述盘片插入口设置在偏置于盘片回转轴方向的位置,在将转台和夹头从所述盘片放音空间退避的状态下,将前端向盘片放音位置倾斜的盘片从所述盘片插入口向盘片放音位置斜向地进行搬送,使所述转台和所述夹头在所述盘片放音空间中进出,通过将所述盘片夹持,使所述盘片不倾斜而成为放音姿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盘片插入口里面侧的不与放音中盘片接触的位置上的搬送滚子;在将所述盘片以倾斜状态推压至所述搬送滚子的压接位置与不与放音中盘片接触的退避位置之间可进行移动的导座;以及在搬送盘片时使所述导座移动到所述压接位置、盘片放音时使所述导座移动到所述退避位置的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是,在将所述转台的凸部插入所述盘片中心孔的时刻或即将插入时、使所述导座从所述压接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进行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具有在搬送盘片时移动的凸轮板,在该凸轮板与所述导座之间设有通过所述凸轮板而移动的支臂滚子,此外,使弹簧构件夹在该支臂滚子与所述导着之间,通过该弹簧构件的施力,而可由所述导座将所述盘片推压在所述搬送滚子上,并在所述凸轮板丧设有使所述支臂滚子移动的凸轮孔,利用该凸轮孔,通过所述支臂滚子而使所述导座从所述压接位置移动到所述退避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保持所述夹头的框体上,一边使所述盘片的前端滑动一边将其搬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盘片放音时将盘片插入口堵住的开闭器,与所述导座从所述压接位置移向所述退避位置的动作相连动而将所述开闭器关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具有在搬送盘片时移动的凸轮板,在该凸轮板与所述导座之间设有利用设在所述凸轮板上的凸轮孔而移动的支臂滚子,并在该支臂滚子上形成所述开闭器,
利用所述凸轮板的凸轮孔,并通过所述支臂滚子而使所述导座从所述压接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移动,同时,形成在所述支臂滚子上的所述开闭器成为防止盘片插入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片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具有搬送盘片时移动的凸轮板,另外,所述转台安装在被安装成可转动的转动式底盘上,
所述凸轮板具有第1凸轮孔和第2凸轮孔,利用速第1凸轮孔使处于倾斜位置的所述转动式底盘转动,以使安装在该转动式底盘丧的所述转台在盘片放音空间内进出,
另一方面,在所述凸轮板与所述导座之间,设有被卡合成利用所述凸轮板的所述第2凸轮孔而旋转的支臂滚子,利用该支臂滚子,将倾斜的盘片推压在所述搬送滚子上的所述导座离开所述盘片,而使所述盘片可旋转,
此外,利用所述凸轮板的移动,而使对所述夹头进行保持的支臂夹头下降,以使所述夹头在盘片放音空间进出。
CNU2005200033919U 2004-04-14 2005-02-25 盘片播放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02652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19606A JP2005302212A (ja) 2004-04-14 2004-04-14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装置
JP2004119606 2004-04-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02652Y true CN2802652Y (zh) 2006-08-02

Family

ID=35097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00339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02652Y (zh) 2004-04-14 2005-02-25 盘片播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7272838B2 (zh)
JP (1) JP2005302212A (zh)
CN (1) CN2802652Y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6817B2 (ja) * 2003-06-06 2008-06-04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165418B2 (ja) * 2004-03-08 2008-10-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フレーム、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セット、電子機器
JP4693579B2 (ja) * 2005-10-03 2011-06-01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4470861B2 (ja) * 2005-11-09 2010-06-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搬送機構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281769B2 (ja) * 2006-08-25 2009-06-17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4884479B2 (ja) * 2006-11-15 2012-02-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159172A (ja) * 2006-12-25 2008-07-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TWI372386B (en) * 2008-09-23 2012-09-11 Quanta Storage Inc Lift device of slot-in disk drive
TWI389102B (zh) * 2009-05-04 2013-03-11 Quanta Storage Inc 吸入式光碟機
JP5991694B2 (ja) * 2013-07-17 2016-09-14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98756A (ja) * 1987-05-28 1988-12-0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ディスクプレ−ヤ
JPH01124156A (ja) 1987-11-06 1989-05-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学式デイスクプレーヤ
BE1000782A6 (fr) 1988-03-02 1989-04-04 Staar Sa Dispositif detectant la presence d'un disque et eventuellement certaines de ses caracteristiques.
JP2573017B2 (ja) 1988-03-08 1997-01-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GB2218254B (en) 1988-04-30 1992-11-11 Alpine Electronics Inc Disc player
JPH0679405B2 (ja) 1989-08-11 1994-10-0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03292633A (ja) 1990-04-11 1991-12-24 Pioneer Electron Corp コンパチブル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2955116B2 (ja) 1992-03-31 1999-10-04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2526113Y2 (ja) 1992-07-24 1997-02-1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KR100199836B1 (ko) * 1995-04-29 1999-06-15 전주범 컴팩트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클램프 구동장치
CN1120488C (zh) 1997-03-03 2003-09-03 阿尔派株式会社 碟盘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碟盘定位设置/判别方法
JPH10283705A (ja) * 1997-04-08 1998-10-23 Nakamichi Corp ディスク移送装置
JPH11213A (ja) 1997-06-11 1999-01-06 Nippon Seimitsu Denki Kk 濡れ傘の収容袋
TW403894B (en) * 1997-08-12 2000-09-01 Kenwood Corp Disc loading mechanism of disc apparatus
JPH11213502A (ja) 1998-01-28 1999-08-06 Alps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JP3754834B2 (ja) 1998-11-09 2006-03-1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
WO2000048187A1 (fr) 1999-02-12 2000-08-1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Unite de disque
DE19910668A1 (de) * 1999-03-11 2000-09-14 Philips Corp Intellectual Pty Lademechanismus für Wechsler-Geräte
US6512730B1 (en) * 1999-07-14 2003-01-28 Lg Electronics Inc. Disk receiving and transferring device for a disk drive
JP2001056994A (ja) 1999-08-19 2001-0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4071410B2 (ja) * 1999-11-12 2008-04-0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619133B2 (ja) * 2000-08-31 2005-02-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2002230878A (ja) * 2001-01-26 2002-08-16 Tanashin Denki Co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2298548A (ja) * 2001-04-04 2002-10-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US7194745B2 (en) * 2001-09-19 2007-03-20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Holding mechanism of an optical disk clamper and an optical disk drive using the same
TW556158B (en) 2001-11-23 2003-10-01 Lite On It Corp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adius of compact disk and the compact disk data access device
TW549521U (en) * 2001-12-04 2003-08-21 Lite On It Corp Link rod type of compact disk positioning device for CD-ROM drive
JP3816010B2 (ja) * 2002-01-30 2006-08-30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KR100484455B1 (ko) 2002-03-13 2005-04-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장치의 디스크 크기 판별방법
KR100518537B1 (ko) 2002-10-18 2005-10-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션 디스크 판단 장치 및 방법
US7134127B2 (en) * 2002-11-28 2006-11-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Disk player
JP4096817B2 (ja) * 2003-06-06 2008-06-04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TWI226039B (en) * 2003-08-01 2005-01-01 Ind Tech Res Inst Ejecting and loading module of optical disk driver
US20050198656A1 (en) * 2003-12-05 2005-09-08 Sony Corporation Disc drive device
JP2005302214A (ja) * 2004-04-14 2005-10-27 Tokyo Pigeon Co Ltd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302212A (ja) 2005-10-27
US20070011697A1 (en) 2007-01-11
US20070006243A1 (en) 2007-01-04
US7272838B2 (en) 2007-09-18
US20050235299A1 (en) 2005-10-20
US7353523B2 (en) 2008-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19373Y (zh) 盘片搬送装置
CN2802652Y (zh) 盘片播放装置
CN1394336A (zh) 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
CN1292513A (zh) 具有将第一和第二门板推向关闭位置的弹簧的门机构
CN101052849A (zh) 门开闭机构
CN1093042C (zh) 打印机
CN1468756A (zh) 车内扬声器的旋转安装结构
CN1637575A (zh) 快门装置
CN1268497C (zh) 记录设备
CN1577564A (zh) 碟片装置
CN1926617A (zh) 装卡装置
CN1157984A (zh) 磁盘再生装置
CN1513181A (zh) 磁盘载入机构以及磁盘记录以及/或者再生装置
CN1296926C (zh) 盘装置
CN1527317A (zh) 电子设备
CN1139928C (zh) 盘片更换装置
CN1595515A (zh) 盘驱动器
CN1248218C (zh) 光盘录制和/或重放装置
CN101073998A (zh) 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
CN1912896A (zh) 磁记录再生装置及带有它的传票打印机及磁记录再生方法
CN1542807A (zh) 槽式记录再现装置
CN1154993C (zh)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CN1750915A (zh) 订书机
CN1283301A (zh) 盘装置
CN1074724C (zh) 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02

Termination date: 201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