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3998A - 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3998A
CN101073998A CNA2007101038078A CN200710103807A CN101073998A CN 101073998 A CN101073998 A CN 101073998A CN A2007101038078 A CNA2007101038078 A CN A2007101038078A CN 200710103807 A CN200710103807 A CN 200710103807A CN 101073998 A CN101073998 A CN 101073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xle
button
arm
turned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38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3960C (zh
Inventor
杉浦惠三
矶村青儿
山本洋一
菅仁志
菅泽和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Kojim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73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3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39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396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2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linear movement, e.g. push butt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60R7/06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mounted on or below dashbo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 B60R2011/0085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with adjustment by rotation in their operational pos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8Interior l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57Operators with knobs or hand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576Elements
    • Y10T74/20636Det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576Elements
    • Y10T74/20732Handles
    • Y10T74/20744Hand cra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包括单一按钮、具有轴向和轴线的轴、固定部件、轴施力弹簧、臂、凸轮,轴沿轴向能够移动,能够围绕轴的轴线转动。轴具有半径方向延伸部。轴在轴的转动方向上具有第1转动位置、第2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第1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偏离180°。臂包括与第1转动位置对应的开侧臂和与第3转动位置对应的闭侧臂,开侧臂和闭侧臂中至少一个具有与凸轮接触并对凸轮进行驱动的凸轮驱动突起,也可以将支撑部件安装在臂上。支撑部件包括开侧支撑部件和闭侧支撑部件。开侧支撑部件和闭侧支撑部件具有逃逸部,当轴从第2转动位置转动到第3转动位置时,该逃逸部防止半径方向延伸部与开侧支撑部件或闭侧支撑部件接触。

Description

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开闭动作的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特开2002-362237号公报介绍了一种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该装置分别设置了1个当门闭着时用于打开门的开启按钮以及1个当门开着时用于关闭门的关闭按钮。
然而上述公报所介绍的开闭装置具有下述问题。
由于分别设置了1个开启按钮和1个关闭按钮,从车厢内能够看见2个按钮,不美观。
由于分别设置了1个开启按钮和1个关闭按钮,仅使用手摸,难以分清那个按钮是开启按钮,那个是关闭按钮。
专利文献1:特开2002-3622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现有装置中分别设置了1个开启按钮和1个关闭按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其能够通过操作1个按钮开启和关闭门。
解决问题的措施
(1)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包括按钮、具有轴向和轴线的轴、固定部件、轴施力弹簧、臂、凸轮。
按钮与轴的轴向一端部相向地设置,沿轴的轴向能够移动地由固定部件支撑。按钮包括第1凸轮面。
轴沿轴的轴向能够移动地由固定部件支撑,同时能够围绕轴的轴线转动地由固定部件支撑。轴具有第1转动位置、第2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轴具有与轴的轴向垂直的半径方向,轴具有沿轴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单一的半径方向延伸部。轴包括能够与按钮的第1凸轮面滑动接触的第2凸轮面、第3凸轮面。
固定部件包括能够与轴的第3凸轮面滑动接触的第4凸轮面。
轴施力弹簧设置在轴的轴向的另一端部上,沿与按钮对轴进行推压方向的相反方向对轴施加弹力。
按钮对轴进行推压时,按钮的第1凸轮面与轴的第2凸轮面滑动,按钮使轴从第1转动位置转动到第2转动位置。在按钮对轴的推压力被解除时,由轴施力弹簧将轴的第3凸轮面推压在固定部件的第4凸轮面上,轴施力弹簧使轴从第2转动位置进一步转动到第3转动位置。第3转动位置为接下来进行转动的第1转动位置。
臂具有在与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臂转动轴线,围绕该臂转动轴线能够转动地被支撑在固定部件上。臂包括开侧臂和闭侧臂,在轴处于第1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中之一转动位置时,在轴的轴向上,该开侧臂设置在与半径方向延伸部对应的位置上,在轴处于第1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中另一转动位置时,在轴的轴向上,该闭侧臂设置在与半径方向延伸部对应的位置上。当轴处于上述一转动位置时,轴由按钮推压以在轴的轴向上运动时,开侧臂由半径方向延伸部推压而相对于固定部件转动。当轴处于上述另一转动位置时,轴由按钮推压以在轴的轴向上运动时,闭侧臂由半径方向延伸部推压而相对于固定部件转动。
开侧臂和闭侧臂中至少一个具有凸轮驱动突起,在该至少一个臂由轴推压时,该凸轮驱动突起与上述至少一个臂一起转动,并与凸轮接触,对凸轮进行驱动。
凸轮具有与臂转动轴线平行的凸轮转动轴线。凸轮围绕凸轮转动轴线能够正反转动地由固定部件支撑,凸轮与门连动,从而凸轮的正转反转与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对应。
(2)本发明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包括单一按钮、具有轴向和轴线的轴、固定部件、轴施力弹簧、臂、凸轮。
按钮沿轴的轴向能够移动地由固定部件支撑。
轴沿轴的轴向能够移动地由固定部件支撑,同时能够围绕轴的轴线转动地由固定部件支撑。轴具有第1转动位置、第2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轴具有沿轴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单一的半径方向延伸部。
轴施力弹簧沿与按钮对轴进行推压方向的相反方向对轴施加弹力。
按钮对轴进行推压时,按钮使轴从第1转动位置转动到第2转动位置。在按钮对轴的推压力被解除时,轴施力弹簧使轴从第2转动位置进一步转动到第3转动位置。第3转动位置为接下来进行转动的第1转动位置。
臂具有在与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臂转动轴线,围绕该臂转动轴线能够转动地被支撑在固定部件上。臂包括开侧臂和闭侧臂,在轴处于第1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中之一转动位置时,在轴的轴向上,该开侧臂设置在与半径方向延伸部对应的位置上,在轴处于第1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中另一转动位置时,在轴的轴向上,该闭侧臂设置在与半径方向延伸部对应的位置上。当轴处于上述一转动位置时,轴由上述按钮推压,在轴的轴向上运动时,开侧臂由半径方向延伸部推压,相对于固定部件转动。当轴处于上述另一转动位置时,轴由按钮推压,在轴的轴向上运动时,闭侧臂由半径方向延伸部推压,相对于固定部件转动。
开侧臂和上述闭侧臂中至少一个具有凸轮驱动突起,在该至少一个臂由轴推压时,该凸轮驱动突起与该至少一个臂一起转动,并与凸轮接触,对凸轮进行驱动。
凸轮具有与臂转动轴线平行的凸轮转动轴线。凸轮围绕凸轮转动轴线能够在两个转动方向上转动地由固定部件支撑。凸轮与上述门连动,从而凸轮的两个转动方向上的转动与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对应。
(3)上述(1)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还包括支撑部件。
该支撑部件包括开侧支撑部件和闭侧支撑部件。
该开侧支撑部件与臂的开侧臂可转动地连接,该闭侧支撑部件与臂的闭侧臂可转动地连接。
在轴由按钮推压而从第1转动位置转动到第2转动位置时,开侧支撑部件和闭侧支撑部件中位于轴的半径方向延伸部的轴向上的支撑部件,因轴的半径方向延伸部而在轴的轴向上被推压。
(4)在上述(3)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中,该支撑部件具有逃逸(退让)部,在半径方向延伸部对开侧支撑部件和闭侧支撑部件之一推压后,当轴从第2转动位置转动到第3转动位置时,该逃逸部防止轴的半径方向延伸部与开侧支撑部件和闭侧支撑部件中的另一个接触。
(5)在上述(4)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中,固定部件的第4凸轮面包括在轴的轴向上凹陷的凹部、在轴的轴向上凸形的凸部、在轴的转动方向上设置在凹部和凸部之间的中间部、对凹部和中间部进行连接的第1连接面、对中间部和凸部进行连接的第2连接面、对凹部和凸部进行连接的第3连接面。
第1连接面从凹部在中间部,在轴的转动方向且在按钮对轴进行推压方向上倾斜地延伸。第2连接面从中间部至凸部,仅在按钮对轴进行推压方向上延伸。第3连接面从凸部至凹部,在轴的转动方向且在按钮对轴进行推压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倾斜地延伸。
轴在轴的转动方向上在上述第1转动位置和第2转动位置之间具有第4转动位置。
当第3凸轮面的按钮侧前端位于第4凸轮面的凹部内时,轴位于第1转动位置。
当第3凸轮面的按钮侧前端位于第4凸轮面的第3连接面上的中途位置时,轴位于第2转动位置。
当第3凸轮面的按钮侧前端位于第4凸轮面的中间部时,轴位于第4转动位置。
(6)在上述(1)或(2)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中,第1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位于轴的转动方向上转动180°的位置上。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1)~(6)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在由单一按钮使轴转动到第1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中任一位置时,由半径方向延伸部,能够对开侧臂和闭侧臂之一进行推压并使其转动。一旦开侧臂和闭侧臂之一转动,则能够使凸轮沿一方向或相反方向转动,能够开闭与凸轮连动的门。由此,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必须使用两个按钮,仅用一个按钮就能对门进行开闭。
根据上述(3)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由于开侧支撑部件与开侧臂可转动地连接,该闭侧支撑部件与闭侧臂可转动地连接,因而,能够由半径方向延伸部对支撑部件推压从而对开侧臂和闭侧臂进行推压,能够将门开闭。
根据上述(4)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由于支撑部件具有逃逸部,因而当轴转动时,能够防止轴的半径方向延伸部与支撑部件干涉。
根据上述(5)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由于第4凸轮面包括中间部,因而按动按钮而由要轴对支撑部件进行推压时,使轴从对应于凹部的位置围绕轴的轴线转动规定量后,能够对支撑部件进行推压。从而,即使在支撑部件上设置了逃逸部,在按动按钮时,由轴的半径方向延伸部,能够可靠地对支撑部件的逃逸部之外的部位进行推压。因而在按动按钮时,能够遏制轴的半径方向延伸部与逃逸部的角部接触而产生滑脱。
根据上述(6)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按动按钮而将门打开,然后再次按动按钮以将开启后的门关闭,则轴转动360°,返回初期的转动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配备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的正面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开侧臂的立体图;
图5是在将本发明实施例的凸轮展开、并使凸轮和设置在闭侧臂上的凸轮驱动突起能够接合的场合下,用双点划线显示的凸轮的正视图;
图6是按下述顺序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的立体图,(a)没有按压按钮时;(b)按压了按钮时;(c)进一步按压按钮时;(d)第3凸轮面越过第4凸轮面的凸部时;(e)解除了按钮的按压操作时;
图7分别是下述时刻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的第3凸轮面和第4凸轮面的正视图:(a)没有按压按钮时;(b)按压了按钮时;(c)进一步按压按钮时;(d)第3凸轮面越过第4凸轮面的凸部时;(e)解除了按钮的按压操作时。
符号说明
10:开闭装置  11:按钮  11a:按钮本体  11b:按钮支撑件  11e:第1凸轮面  12:轴  12a:轴本体  12b:加强筋  12c:半径方向延伸部  12d:第2凸轮面  12e:第3凸轮面  13:导向件  13a:通孔  13b:第4凸轮面  13c:凹部  13d:凸部  13e:中间部  13f:第1连接面  13g:第2连接面  13h:第3连接面  14:轴施力弹簧  15:支撑部件  15a:开侧支撑部件  15b:闭侧支撑部件  15c、15d:逃逸部  16:壳体  17:罩  18:臂  18a:开侧臂  18b:闭侧臂  18e、18g:弹簧推压部  18h:凸轮驱动突起  19:凸轮  20:凸轮施力弹簧  21:鼓状件  30:车辆用储物装置31:内装装置本体  31a:收容部  32:门  40:固定部件  A:轴转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图1~7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下文简称为开闭装置)进行介绍。
本发明实施例的开闭装置是用于开启关闭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装置。但是由本发明实施例的开闭装置能够开启关闭门的装置的适用对象并不局限于车辆用储物装置,例如也可以是车辆用杯子保持架装置、车辆用烟灰皿装置等。而且由本发明实施例的开闭装置所开启关闭的物品并不局限于门,也可以是通过输入力而反复动作的机构。下文在本发明实施例和图示示例中,以本发明实施例的开闭装置是用于对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进行开启关闭的装置场合为例进行介绍。
首先参考图2,对设置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开闭装置10的车辆用储物装置30进行说明。
车辆用储物装置30是设置在车辆助手(副驾)席前方仪表板部位的上部盒(upper box)装置,但是车辆用储物装置30也可以是设置在仪表板部位的杂物(手套)箱,也可以是设置在仪表板部位或仪表板部位之外部位的车辆用小件储物装置、车辆用杯子保持架装置等。
车辆用储物装置30具有内装装置主体31和门32。
内装装置主体31具有在车室侧(上方)开放的收容部31a。内装装置主体31可以一体形成在仪表板上,也可以与仪表板分体形成并固定在仪表板上。
门32可转动和/或可直线运动地安装在内装装置主体31上。门32可以为1扇也可以为双扇。在图示示例中,显示了门32由1扇构成。门32可在相对于内装装置主体31开启收容部31a的位置和关闭收容部31a的位置间运动。门32包括左右门臂32a和32f。
其中一个门臂32a可转动地安装在内装装置主体31的安装部31c上。该门臂32a使用销32b和套管32c而可转动地安装在内装装置主体31上。门臂32a相对于内装装置主体31的转动速度由阻尼器32d控制。由于门臂32a相对于内装装置主体31的转动速度由阻尼器32d控制,因而,门32相对于内装装置主体31的开闭速度由阻尼器32d控制。阻尼器32d安装在门臂32a上,阻尼器32d的调节齿轮32h与设置在内装装置主体31上的齿轮31d啮合。门臂32具有与后述鼓状件21的齿轮21b啮合的齿轮32e。
另一门臂32f使用螺纹件32g而可转动地安装在内装装置主体31上。另一门臂32f的转动轴线与门臂32a的转动轴线一致。
下文对开闭装置1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开闭装置10具有按钮11、轴12、固定部件40、轴施力弹簧14、支撑部件15。固定部件40包括导向件13、壳体16、罩17。开闭装置10还包括臂18、凸轮19、凸轮施力弹簧20、鼓状件21。虽然壳体16和罩17具有图3所示复杂的外形形状,但是在图1中,简化表示为矩形形状。
按钮11是用户使门32开闭时进行操作的(推压)部件。仅设置了1个按钮11。按钮11沿轴12的轴向(上下方向)可往复直线移动地由壳体16的安装部16a支撑。按钮11包括按钮本体11a、按钮支撑件11b。
按钮支撑件11b也可以与按钮本体11a一体形成,也可以与按钮本体11a分体形成并固定在按钮本体11a上(在图示示例中,所示出的为按钮支撑件11b与按钮本体11a分体形成并固定在按钮本体11a上)。在按钮支撑件11b与按钮本体11a分体形成时,按钮支撑件11b通过将设置在按钮支撑件11b上的爪11c嵌入于设置在按钮本体11a上的爪接收孔11d内而固定在按钮本体11a上。
第1凸轮面11e形成在按钮支撑件11b的下面。第1凸轮面11e由在周向上连续设置的4个凹凸面组成。
轴12相对于固定部件40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围绕轴12的轴线能够转动。轴12具有第1、第2、第3、第4转动位置R1、R2、R3、R4。如图6所示,轴12包括轴本体12a、筋12b和半径方向延伸部12c。
轴本体12a沿上下方向延伸。轴本体12a大致是圆柱状。在轴本体12a的上面形成了能够与第1凸轮面11e滑动接触的第2凸轮面12d。第2凸轮面12d由在周向上连续设置的4个凹凸面组成。
在轴本体12a的侧面上设置了2个筋12b。筋12b设置在轴本体12a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上。筋12b沿上下方向延伸。筋12b可以与轴本体12a一体形成,也可以与轴本体12a分体形成并固定在轴本体12a上。在筋12b上面形成了第3凸轮面12e。第3凸轮面12e由在由第1凸轮面11e、第2凸轮面12d、第3凸轮面12e和第4凸轮面13b限制的轴12的转动方向A上以及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组成。
半径方向延伸部12c设置在轴本体12a的下端部上。半径方向延伸部12c可以与轴本体12a一体形成,也可以与轴本体12a分体形成并固定在轴本体12a上。半径方向延伸部12c从轴本体12a在与上下方向垂直或大致垂直方向上突出。半径方向延伸部12c的下面是平面。
固定部件40是相对于内装装置主体31被固定着的部件。
导向件13由图中省略示出的螺纹件等固定在壳体16上。如图1所示,导向件13具有轴12穿过的通孔13a。通孔13a沿上下方向延伸。如图6所示,在构成通孔13a的壁上形成了能够与第3凸轮面12e滑动接触的第4凸轮面13b。
第4凸轮面13b设置在以轴12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如图7所示,第4凸轮面13b包括凹部13c、凸部13d、在A方向上设置在凹部13c和凸部13d之间的中间部13e、对凹部13c和中间部13e进行连接的第1连接面13f、对中间部13e和凸部13d进行连接的第2连接面13g、对凹部13c和凸部13d进行连接的第3连接面13h。
对于凹部13c、凸部13d、中间部13e、第1连接面13f、第2连接面13g、第3连接面13h,以凹部13c、凸部13d、中间部13e、第1~第3连接面13f、13g、13h为一组,在以轴12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设置了两组。
第1连接面13f是从凹部13c朝向A方向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第2连接面13g仅在上下方向延伸,是与轴的轴线平行的面。第3连接面13h是从凸部13d朝向A方向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
第3凸轮面12e的上端位于凹部13c时,轴12位于第1转动位置R1(或第3转动位置R3)。第3凸轮面12e的上端位于第3连接面13h上的中途位置时,轴12位于第2转动位置R2。第3凸轮面12e的上端位于中间部13e上时,轴12位于第4转动位置R4。第1转动位置R1和第3转动位置R3位于在A方向上转动180°的位置上。
如图6所示,轴施力弹簧14例如由螺旋弹簧组成。轴施力弹簧14的上端与轴12接触,轴施力弹簧14的下端与设置在壳体16上的弹簧座16b接触。轴施力弹簧14相对于壳体16向上方对轴12施加弹力。由于轴施力弹簧14向上方对轴12施加弹力,轴12的第2凸轮面12d被推压在按钮11的第1凸轮面11e上,轴12的第3凸轮面12e被推压在导向件13的第4凸轮面13b上。
在向下方推压按钮11时,支撑部件15由轴12的半径方向延伸部12c而被向下方推压。如图1所示,支撑部件15包括开侧支撑部件15a和闭侧支撑部件15b。
开侧支撑部件15a由设置在壳体16上的开侧支撑导向槽16c导向,相对于壳体16仅在上下方向可动。在开侧支撑部件15a上端部的一部分上形成了逃逸部15c。通过将开侧支撑部件15a上端部的一部分切除(通过变凹),形成逃逸部15c。逃逸部15c在轴12围绕轴12的轴线转动时,防止半径方向延伸部12c与开侧支撑部件15a的侧面接触,能够使轴12围绕轴12的轴线继续转动。
闭侧支撑部件15b由设置在壳体16上的闭侧支撑导向槽16d导向,相对于壳体16仅在上下方向可动。在闭侧支撑部件15b上端部的一部分上形成了逃逸部15d。通过将闭侧支撑部件15b上端部的一部分切除(通过变凹),形成逃逸部15d。逃逸部15d在轴12围绕轴12的轴线转动时,防止半径方向延伸部12c与闭侧支撑部件15b的侧面接触,能够使轴12围绕轴12的轴线继续转动。
壳体16由图中省略示出的螺纹件等固定安装在内装装置主体31上。
罩17由图中省略示出的螺纹件等固定安装在壳体16上。壳体16和安装在壳体16上的罩17形成1个箱状体。
臂18包括开侧臂18a和闭侧臂18b。开侧臂18a和闭侧臂18b支撑在臂支撑轴18c上,围绕臂支撑轴18c的轴线能够相互转动。臂支撑轴18c设置在开侧臂18a和闭侧臂18b的上端部或其附近,安装在被设置在壳体16上的臂支撑轴安装部16f和设置在罩17上的臂支撑轴安装部17b上。臂18能够相对于壳体16转动。
开侧臂18a包括突起部18d和弹簧推压部18e。
突起部18d设置在开侧臂18a的上端部或其附近,与臂支撑轴18c平行地延伸。突起部18d插入被设置于开侧支撑部件15a的臂连接用孔15e内,开侧臂18a与开侧支撑部件15a相连。
弹簧推压部18e是开侧臂18a的下端部。在为了使位于关闭位置的门32开启而对按钮11进行操作时,开侧臂18a的弹簧推压部18e对凸轮施力弹簧20的端部20c进行推压,端部20c在弹簧用槽19f内运动。
闭侧臂18b包括突起部18f和弹簧推压部18g。
突起部18f设置在闭侧臂18b的上端部或其附近,与臂支撑轴18c平行地延伸。突起部18f插入被设置于闭侧支撑部件15b的臂连接用孔15f内,闭侧臂18b与闭侧支撑部件15b相连。
弹簧推压部18g是闭侧臂18b的下端部。在为了使位于开启位置的门32关闭而对按钮11进行操作时,闭侧臂18b的弹簧推压部18g对凸轮施力弹簧20的端部20c进行推压。
在开侧臂18a和闭侧臂18b中至少一个上设置了能够与凸轮19接触(包含接合、滑动接触)的凸轮驱动突起18h。凸轮驱动突起18也可以仅设置在开侧臂18a上,或设置在闭侧臂18b上或设置在开侧臂18a和闭侧臂18b双方上。
最好在闭侧臂18b上设置虽然不与凸轮19接合,但是与凸轮驱动突起18h相同形状的突起18j。可由同一个模具对开侧臂18a和闭侧臂18b进行成形,与需要不同的模具的场合相比,能够降低成本。
如图4所示,凸轮驱动突起18h设置在开侧臂18a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上。凸轮驱动突起18h从开侧臂18a的表里两面在与开侧臂18a的转动轴线平行或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突出。加强筋18i最好一体形成在凸轮驱动突起18h上,用于在凸轮驱动突起18h与凸轮19接合时,防止凸轮驱动突起18h损坏或变形。
凸轮19相对于固定部件40而能够转动。如图1所示,凸轮19包括安装在固定部件40和内装装置主体31上的凸轮用轴19a。使用套管19b、19c,将凸轮用轴19a安装在被设置在罩17上的凸轮用轴安装部17c和被设置在内装装置主体31上的凸轮用轴安装部31b上。凸轮用轴19a穿过被设置在壳体16上的凸轮用轴孔16g。凸轮19包括转动中心部19d、板部19e、弹簧用槽19f。
转动中心部19d为筒状形状。凸轮用轴19a插入穿过转动中心部19d。在转动中心部19d上设置了防止鼓状件21相对于凸轮19转动的突起19g。
板部19e由保持间隔设置的2个板19i、19j构成。2个板19i、19j在一部分上相连。臂18的弹簧推压部18e、18g能够在2个板19i、19j之间出入。凸轮驱动突起18h与2个板19i、19j接触,不能进入2个板19i、19j之间。
当在闭侧臂18b上设置了与凸轮驱动突起18h相同形状的突起18j的场合下,为了在凸轮驱动突起18h与凸轮19接触时,防止突起18j与凸轮19接触而对按钮11的操作负荷造成影响,如图5所示,板部19e的一部分19h最好被切除加工。
弹簧用槽19f设置在板部19e上。弹簧用槽19f在与以转动中心部19d为中心的半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弹簧用槽19f设置在板部19e上以转动中心部19d为中心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上或其附近。凸轮施力弹簧20的一端部20c可滑动地钩挂在弹簧用槽19f内。
如图1所示,凸轮施力弹簧20是扭簧。凸轮施力弹簧20作为改变凸轮19的转动方向的翻转弹簧而被使用。凸轮施力弹簧20具有卷绕部20a、一端部20b和另一端部20c。
一端部20b可转动地挂在罩17上。另一端部20c挂在凸轮19的弹簧用槽19f内。另一端部20c能够在弹簧用槽19f内沿弹簧用槽19f的延伸方向移动。
凸轮施力弹簧20翻转(改变,turn over)凸轮19的转动的位置(点),位于另一端部20c从弹簧用槽19f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向另一端部运动的途中。
鼓状件21安装得相对于凸轮19不能动。鼓状件21包括凸轮19的转动中心部19d进入的孔穴21a、与车门臂32a的齿轮32e啮合的齿轮21b。
在孔穴21a内设置了凸轮19的突起19g进入的突起承受部21c。当突起19g进入突起承受部21c时,鼓状件21相对于凸轮19不能转动。
齿轮21b设置在鼓状件21的外周面上。
下文将对推压按钮11而将车门32开启的动作进行说明。
(i)当力没有施加在按钮11上时
如图6(a)所示,在第2凸轮面12d的凸部从第1凸轮面11e的凸部稍微偏离的、轴的第1转动位置,按钮11的第1凸轮面11e和轴12的第2凸轮面12d接触啮合。此时如图7(a)所示,轴12的第3凸轮面12e位于导向件13的第4凸轮面13b的凹部13c内。
半径方向延伸部12c的大部分位于开侧支撑部件15a的逃逸部15c的上方。
(ii)当对按钮11进行推压时
向下方推压按钮11时,则如图6(b)所示,轴12由按钮11推压,对抗着轴施力弹簧14的弹力而向下方移动。而且第1凸轮面11e和第2凸轮面12d相互滑动,轴12围绕轴12的轴线沿A方向转动。而且如图7(b)所示,第3凸轮面12e在第4凸轮面13b的第1连接面13f上滑动,第3凸轮面12e从第4凸轮面13b的凹部13c向中间部13e移动。半径方向延伸部12c的大部分向开侧支撑部件15a的逃逸部15c之外的部位的上方移动。
(iii)当进一步对按钮11进行推压时
一旦进一步向下方推压按钮,则如图6(b)所示,由于第1凸轮面11e和第2凸轮面12d在相互偏离的位置接触,因而轴12将围绕轴12的轴线沿A方向进一步转动。但是由于筋12b与第4凸轮面13b的第2连接面13g接触,因而轴12在A方向上不能转动。从而,如图6(c)和7(c)所示,轴12不转动,而沿着第4凸轮面13b的第2连接面13g向下方移动。此时,开侧支撑部件15a由轴12的半径方向延伸部12c推压。
一旦开侧支撑部件15a由半径方向延伸部12c推压,则如图3所示,由于开侧支撑部件15a和开侧臂18a连接,因而开侧臂18a转动。一旦开侧臂18a转动,则开侧臂18a的凸轮驱动突起18h与凸轮19的上面接触,使凸轮19转动。大致在凸轮驱动突起18h使凸轮19转动的同时,开侧臂18a的弹簧推压部18e对位于弹簧用槽19f延伸方向一端部的凸轮施力弹簧20的另一端部20c进行推压,使凸轮施力弹簧20的另一端部20c从弹簧用槽19f的延伸方向一端部向延伸方向另一端部移动。在凸轮施力弹簧20的另一端部20c从弹簧用槽19f的延伸方向一端部向另一端侧移动的途中,凸轮施力弹簧20翻转,由其自身的力,在弹簧用槽19f内移动直至弹簧用槽19f的另一端部,由此要使凸轮19转动。而且,当凸轮施力弹簧20翻转而由其自身的力在弹簧用槽19f内移动直至弹簧用槽19f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部时,凸轮施力弹簧20的另一端部20c对闭侧臂18b的弹簧推压部18g进行推压。一旦闭侧臂18b由凸轮施力弹簧20推压,则由于闭侧臂18b和闭侧支撑部件15b相连,因而闭侧支撑部件15b向上方移动。
由于鼓状件21相对于凸轮19不能转动,因而,鼓状件21也和凸轮19一起转动。一旦鼓状件21转动,则由于鼓状件21的齿轮21b与门臂32a的齿轮32e啮合,因而,门32相对于内装装置主体31开启。
(iv)对按钮11进行推压,直至第3凸轮面12e越过第4凸轮面13b的凸部13d时,
如图6(c)所示,如果对按钮11进行推压,直至第3凸轮面12e越过凸部13d,则由于第1凸轮面11e和第2凸轮面12d在相互偏离的位置接触,因而直至第1凸轮面11e和第2凸轮面12d的偏离消失之前,轴12围绕轴12的轴线沿A方向转动,到达图6(d)的位置。此时如图7(d)所示,第3凸轮面12e位于第3连接面13h上。
(v)解除对按钮11的推压操作时
如果将对按钮11进行推压的手从按钮11上离开,则由轴施力弹簧14的弹力,轴12向上方移动。按钮11由轴12推压而向上方移动。而且如果将对按钮11进行推压的手从按钮11离开,则第3凸轮面12e在第3连接面13h上滑动,直至到达第4凸轮面13b的凹部13c为止,轴12围绕轴12的轴线沿A方向转动。
此时,轴12的半径方向延伸部12c通过闭侧支撑部件15b的逃逸部15d,半径方向延伸部12c与闭侧支撑部件15b的侧面不接触。
如图7(e)所示,当第3凸轮面12e到达凹部13c时,如图6(e)所示,在第2凸轮面12d的凸部从第1凸轮面11e的凸部稍微偏离的位置,第1凸轮面11e和第2凸轮面12d接触。
按钮11位于与对门32进行开启操作前相同的上下方向位置。
轴12处于从对门32进行开启操作前的状态转动180°的位置。轴12的半径方向延伸部12c的大部分位于闭侧支撑部件15b的逃逸部15d的上方。
下文将对推压按钮11而将车门32关闭的动作进行说明。
(i)当力没有施加在按钮11上时
如图6(a)所示,在第2凸轮面12d的凸部从第1凸轮面11e的凸部稍微偏离位置,第1凸轮面11e和第2凸轮面12d相接触。此时如图7(a)所示,第3凸轮面12e与第4凸轮面13b的凹部13c接触。
半径方向延伸部12c的大部分位于闭侧支撑部件15b的逃逸部15d的上方。
(ii)当对按钮11进行推压时
一旦向下方推压按钮11,则如图6(b)所示,轴12由按钮11推压,对抗着轴施力弹簧14的弹力而向下方移动。而且第1凸轮面11e和第2凸轮面12d相对滑动,轴12围绕轴12的轴线沿A方向转动。而且如图7(b)所示,第3凸轮面12e在第4凸轮面13b的第1连接面13f上滑动,第3凸轮面12e从第4凸轮面13b的凹部13c向中间部13e移动。半径方向延伸部12c的大部分向闭侧支撑部件15b的逃逸部15d之外部位的上方移动。
(iii)当进一步对按钮11进行推压时
一旦进一步推压按钮11,则如图6(b)所示,由于第1凸轮面11e和第2凸轮面12d在相互离开位置接触,因而轴12将围绕轴12的轴线沿A方向进一步转动。但是由于筋12b与第4凸轮面13b的第2连接面13g接触,因而轴12在A方向上不能转动。从而,如图6(c)和7(c)所示,轴12不能转动,并沿着第4凸轮面13b的第2连接面13g向下方移动。此时,闭侧支撑部件15b由轴12的半径方向延伸部12c推压。
一旦闭侧支撑部件15b由半径方向延伸部12c推压,则如图3所示,由于闭侧支撑部件15b和闭侧臂18b连接,因而闭侧臂18b转动。由于闭侧臂18b转动,因而弹簧推压部18g对位于弹簧用槽19f的延伸方向另一端部的凸轮施力弹簧20的另一端部20c进行推压。由于弹簧推压部18g对凸轮施力弹簧20的另一端部20c进行推压,因而凸轮施力弹簧20的另一端部20c从弹簧用槽19f的延伸方向另一端部向延伸方向一端部移动。在凸轮施力弹簧20的另一端部20c从弹簧用槽19f的延伸方向另一端部向延伸方向一端部移动的途中,凸轮施力弹簧20翻转,由其自身的力在弹簧用槽19f内移动直至弹簧用槽19f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然后要使凸轮19转动。而且,当凸轮施力弹簧20翻转并由其自身的力在弹簧用槽19f内移动直至弹簧用槽19f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时,凸轮施力弹簧20的另一端部20c对开侧臂18a的弹簧推压部18e进行推压。一旦开侧臂18a由凸轮施力弹簧20推压,则由于开侧臂18a和开侧支撑部件15a相连,因而开侧支撑部件15a向上方移动。
由于鼓状件21相对于凸轮19不能转动,因而,鼓状件21也和凸轮19一起转动。一旦鼓状件21转动,则由于鼓状件21的齿轮21b与门臂32a的齿轮32e啮合,因而,门32相对于内装装置主体31关闭。
(iv)对按钮11进行推压,直至第3凸轮面12e越过第4凸轮面13b的凸部13d时
如图6(c)所示,如果对按钮11进行推压,直至第3凸轮面12e越过凸部13d,则由于第1凸轮面11e和第2凸轮面12d在相互离开位置接触,因而直至第1凸轮面11e和第2凸轮面12d的偏离消失之前,轴12围绕轴12的轴线沿A方向转动,到达图6(d)的位置。此时如图7(d)所示,第3凸轮面12e位于第3连接面13h上。
(v)解除对按钮11的推压操作时
如果将对按钮11进行推压的手从按钮11上离开,则由轴施力弹簧14的弹力,轴12向上方移动。按钮11由轴12推压而向上方移动。而且如果将对按钮11进行推压的手从按钮11离开,则第3凸轮面12e在第3连接面13h上滑动,直至到达第4凸轮面13b的凹部13c为止,轴12围绕轴12的轴线沿A方向转动。
此时,轴12的半径方向延伸部12c通过开侧支撑部件15a的逃逸部15c,半径方向延伸部12c与开侧支撑部件15a的侧面不接触。
如图7(e)所示,当第3凸轮面12e到达凹部13c时,如图6(e)所示,在第2凸轮面12d的凸部从第1凸轮面11e的凸部稍微偏离位置,第1凸轮面11e和第2凸轮面12d接触。
按钮11位于与对门32进行关闭操作前相同的上下方向位置。
轴12处于从对门32进行关闭操作前状态转动180°的位置。轴12的半径方向延伸部12c的大部分位于开侧支撑部件15a的逃逸部15c的上方。
下文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
由1个按钮11,可以使轴12转动到第1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中任一个位置,由半径方向延伸部12c可以对开侧臂18a和闭侧臂18b中任一个进行推压并使其转动。一旦开侧臂18a和闭侧臂18b中任一个转动,则能够使凸轮19沿一个方向或相反方向转动,能够对与凸轮19连动的门32进行开闭。从而不必象现有技术那样使用2个按钮11,使用1个按钮11就能对门32进行开闭。
由于开侧支撑部件15a与开侧臂18a相连,闭侧支撑部件15b与闭侧臂18b相连,开侧支撑部件与开侧臂可转动地相连,闭侧支撑部件与闭侧臂可转动地相连,因而由半径方向延伸部对支撑部件进行推压,对开侧臂和闭侧臂进行推压,能够对门进行开闭。
更详细地说,当打开已关闭的门32时,对按钮11进行操作,由半径方向延伸部12c压入开侧支撑部件15a,能够使开侧臂18a运动。而且,当关闭已开启的门32时,对按钮11进行操作,由从门32已关闭时的轴位置围绕轴12的轴线转动了180°的半径方向延伸部12c,压入闭侧支撑部件15b,能够使闭侧臂18b运动。
由于支撑部件15包括逃逸部15c和15d,因而在轴12转动时,能够防止轴12的半径方向延伸部12c与支撑部件15接触。
由于第4凸轮面13b包括中间部13e,因而在对按钮11进行操作以由轴12对支撑部件15推压时,能够使轴12围绕轴12的轴线转动规定量,因而能够压入支撑部件15。从而,即使在支撑部件15上设置了逃逸部15c和15d,由轴12也可以可靠地对支撑部件15的逃逸部15c和15d之外的部位进行推压。
由于在开侧臂18a上设置了凸轮驱动突起18h,因而即使在使凸轮施力弹簧20翻转之前没有对按钮11进行推压,也能够在由凸轮驱动突起18h使凸轮19开始转动之前,通过对按钮11进行推压而开始开启门32。从而,即使不对按钮11进行推压,也能开始开启门32。因而,与没有设置凸轮驱动突起18h的场合相比,能够提高开启门32时的按钮操作感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仅在开侧臂18a上设置凸轮驱动突起18h的情形进行了介绍,但是在想要提高在不是开启门32而是关闭门32时的按钮操作感觉的场合下,也可以仅在闭侧臂18b上设置凸轮驱动突起18h,使该凸轮驱动突起18h与凸轮19接触。
而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仅在开侧臂18a上设置凸轮驱动突起18h的情形进行了介绍,但是在想要提高不是开启门32而是关闭门32时的按钮操作感觉的场合下,也可以在开侧臂18a和闭侧臂18b上都设置凸轮驱动突起18h,使开侧臂18a和闭侧臂18b上的凸轮驱动突起18h都能与凸轮19接触。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包括一个按钮、具有轴向和轴线的轴、固定部件、轴施力弹簧、臂、凸轮;
上述按钮与上述轴的轴向一端部相对向地设置,沿上述轴的轴向能够移动地由上述固定部件支撑,而且包括第1凸轮面;
上述轴沿上述轴的轴向能够移动地由上述固定部件支撑,同时能够围绕上述轴的轴线转动地由上述固定部件支撑,上述轴具有第1转动位置、第2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上述轴具有与上述轴的轴向垂直的半径方向,上述轴具有沿上述轴的半径方向延伸的一个半径方向延伸部,上述轴包括能够与上述按钮的第1凸轮面滑动接触的第2凸轮面、第3凸轮面;
上述固定部件包括能够与上述轴的第3凸轮面滑动接触的第4凸轮面;
上述轴施力弹簧设置于上述轴的轴向的另一端部,沿与上述按钮对上述轴进行推压方向的相反方向对上述轴施加弹力;
上述按钮对上述轴进行推压时,上述按钮的第1凸轮面与上述轴的第2凸轮面滑动,上述按钮使上述轴从第1转动位置转动到第2转动位置,在上述按钮对上述轴的推压力被解除时,由上述轴施力弹簧,上述轴的第3凸轮面被推压在上述固定部件的第4凸轮面上,上述轴施力弹簧使上述轴从第2转动位置进一步转动到第3转动位置,第3转动位置为接下来进行转动的第1转动位置;
上述臂具有在与上述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臂转动轴线,围绕该臂转动轴线能够转动地被支撑在上述固定部件上,上述臂包括开侧臂和闭侧臂,在上述轴处于上述第1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中的一转动位置时,在上述轴的轴向上,该开侧臂设置在与上述半径方向延伸部对应的位置上,在上述轴处于上述第1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中的另一转动位置时,在上述轴的轴向上,该闭侧臂设置在与上述半径方向延伸部对应的位置上,当上述轴处于上述一转动位置时,上述轴由上述按钮推压而在上述轴的轴向上运动时,上述开侧臂由上述半径方向延伸部推压,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转动,当上述轴处于上述另一转动位置时,上述轴由上述按钮推压而在上述轴的轴向上运动时,上述闭侧臂由上述半径方向延伸部推压,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转动;
上述开侧臂和上述闭侧臂中至少一个具有凸轮驱动突起,在该至少一个臂由上述轴推压时,该凸轮驱动突起与该至少一个臂一起转动,并与上述凸轮接触,从而对凸轮进行驱动;
上述凸轮具有与上述臂转动轴线平行的凸轮转动轴线,上述凸轮围绕上述凸轮转动轴线能够正反转动地由固定部件支撑,上述凸轮与上述门连动,从而上述凸轮的正转反转与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对应。
2.一种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包括一个按钮、具有轴向和轴线的轴、固定部件、轴施力弹簧、臂、凸轮;
上述按钮沿上述轴的轴向能够移动地由上述固定部件支撑;
上述轴沿上述轴的轴向能够移动地由上述固定部件支撑,同时能够围绕上述轴的轴线转动地由上述固定部件支撑,上述轴具有第1转动位置、第2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上述轴具有沿上述轴的半径方向延伸的一个半径方向延伸部;
上述轴施力弹簧沿与上述按钮对上述轴进行推压方向的相反方向对上述轴施加弹力;
上述按钮对上述轴进行推压时,上述按钮使上述轴从第1转动位置转动到第2转动位置,在上述按钮对上述轴的推压力被解除时,上述轴施力弹簧使上述轴从第2转动位置进一步转动到第3转动位置,第3转动位置为接下来进行转动的第1转动位置;
上述臂具有在与上述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臂转动轴线,围绕该臂转动轴线能够转动地被支撑在上述固定部件上,上述臂包括开侧臂和闭侧臂,在上述轴处于上述第1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中的一转动位置时,在上述轴的轴向上,该开侧臂设置在与上述半径方向延伸部对应的位置上,在上述轴处于上述第1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中另一转动位置时,在轴的轴向上,该闭侧臂设置在与上述半径方向延伸部对应的位置上,当上述轴处于上述一转动位置时,上述轴由上述按钮推压而在轴的轴向上运动时,上述开侧臂由上述半径方向延伸部推压,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转动,当上述轴处于上述另一转动位置时,上述轴由上述按钮推压,在轴的轴向上运动时,上述闭侧臂由上述半径方向延伸部推压,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转动;
上述开侧臂和上述闭侧臂中至少一个具有凸轮驱动突起,在该至少一个臂由上述轴推压时,该凸轮驱动突起与上述至少一个臂一起转动,并与上述凸轮接触,对凸轮进行驱动;
上述凸轮具有与上述臂转动轴线平行的凸轮转动轴线,上述凸轮围绕上述凸轮转动轴线能够在两个转动方向上转动地由固定部件支撑,上述凸轮与上述门连动,从而上述凸轮的两个转动方向上的转动与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部件;
该支撑部件包括开侧支撑部件和闭侧支撑部件;
该开侧支撑部件与上述臂的开侧臂可转动地连接,该闭侧支撑部件与上述臂的闭侧臂可转动地连接;
在上述轴由上述按钮推压而从上述第1转动位置转动到第2转动位置时,上述开侧支撑部件和闭侧支撑部件中位于上述轴的半径方向延伸部的上述轴向上的支撑部件,由上述轴的半径方向延伸部而在上述轴的轴向上被推压。
4.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件具有逃逸部,在上述半径方向延伸部对上述开侧支撑部件和闭侧支撑部件之一推压后,当上述轴从上述第2转动位置转动到第3转动位置时,该逃逸部防止上述轴的半径方向延伸部与上述开侧支撑部件和闭侧支撑部件中的另一个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件的第4凸轮面包括在轴的轴向上凹陷的凹部、在轴的轴向上凸出的凸部、在上述轴的转动方向上设置在上述凹部和凸部之间的中间部、对上述凹部和上述中间部进行连接的第1连接面、对上述中间部和上述凸部进行连接的第2连接面、对凹部和凸部进行连接的第3连接面,
上述第1连接面从上述凹部至上述中间部,在上述轴的转动方向以及上述按钮对上述轴进行推压方向上倾斜地延伸,上述第2连接面从上述中间部至上述凸部,仅在上述按钮对上述轴进行推压方向上延伸,上述第3连接面从上述凸部至上述凹部,在上述轴的转动方向以及与上述按钮对上述轴进行推压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倾斜地延伸;
在上述轴上在上述轴的转动方向上在上述第1转动位置和第2转动位置之间设置了第4转动位置;
当上述第3凸轮面的按钮侧前端位于上述第4凸轮面的凹部内时,上述轴位于上述第1转动位置;
当上述第3凸轮面的按钮侧前端位于上述第4凸轮面的第3连接面上的中途位置时,上述轴位于上述第2转动位置;
当上述第3凸轮面的按钮侧前端位于上述第4凸轮面的中间部时,上述轴位于上述第4转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转动位置和第3转动位置位于上述轴的转动方向上转动180°的位置上。
CNB2007101038078A 2006-05-15 2007-05-15 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39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35487A JP4131740B2 (ja) 2006-05-15 2006-05-15 開閉装置
JP135487/2006 2006-05-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3998A true CN101073998A (zh) 2007-11-21
CN100493960C CN100493960C (zh) 2009-06-03

Family

ID=38608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0380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3960C (zh) 2006-05-15 2007-05-15 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64625B2 (zh)
JP (1) JP4131740B2 (zh)
KR (1) KR100852469B1 (zh)
CN (1) CN100493960C (zh)
DE (1) DE102007022195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0371A (zh) * 2014-11-24 2016-06-0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手套箱用户手册/电子装置的存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20851B2 (ja) * 2008-02-15 2012-09-05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収納装置のドアの開閉装置
JP4712079B2 (ja) * 2008-08-26 2011-06-29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US9616817B2 (en) * 2015-05-05 2017-04-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ilicone storag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E102015107727B4 (de) * 2015-05-18 2022-09-08 Lisa Dräxlmaier GmbH Fahrzeug-Schließfach
KR20220039047A (ko) * 2020-09-21 2022-03-2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글로브 박스 어셈블리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49061A (en) * 1970-10-16 1972-03-14 Gen Motors Corp Vehicle body door lock
JPH11135307A (ja) * 1997-10-27 1999-05-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イッチ付回転操作型電子部品
DE19830516C2 (de) * 1998-07-08 2003-06-26 Kiekert Ag Türgriffeinheit für einen Türaußengriff einer Kraftfahrzeugtür
KR100339925B1 (ko) * 1999-08-25 2002-06-10 김용면 휴대폰 덮개의 원터치 개폐용 힌지 조립체
JP4218225B2 (ja) 2001-06-01 2009-02-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収納部蓋体の開閉装置
US6722716B2 (en) * 2001-09-10 2004-04-20 Owen Ralph Baser Door handle assembly
US6619085B1 (en) * 2002-09-12 2003-09-16 Hui-Hua Hsieh Remote-controlled lock
US7055874B1 (en) * 2003-02-19 2006-06-06 Tri/Mark Corporation Door handle bracket and latch assembly
TWI262242B (en) * 2004-05-11 2006-09-21 Nifco Inc Cap opening/closing mechanis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0371A (zh) * 2014-11-24 2016-06-0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手套箱用户手册/电子装置的存储
CN105620371B (zh) * 2014-11-24 2019-12-10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手套箱用户手册/电子装置的存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7022195A1 (de) 2007-11-22
US7464625B2 (en) 2008-12-16
DE102007022195B4 (de) 2009-12-17
US20070261512A1 (en) 2007-11-15
KR100852469B1 (ko) 2008-08-14
CN100493960C (zh) 2009-06-03
JP4131740B2 (ja) 2008-08-13
KR20070110789A (ko) 2007-11-20
JP2007302208A (ja) 2007-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3998A (zh) 车辆用储物装置的门的开闭装置
CN101031730A (zh) 铰链装置及使用了该铰链装置的开闭机构
CN2819373Y (zh) 盘片搬送装置
CN1288373C (zh) 回转阀驱动用促动器及其具有该部件的阀装置
CN2802652Y (zh) 盘片播放装置
CN101060759A (zh) 电子装置
CN101057187A (zh) 图像形成设备、色粉盒、显影剂盒和图像承载构件盒
CN1207711C (zh) 盘装置
CN1292513A (zh) 具有将第一和第二门板推向关闭位置的弹簧的门机构
CN1682456A (zh) 多显示设备
CN101075116A (zh) 色调剂卡盒
CN1281416C (zh) 用于成像装置的墨盒的滑架
CN1920734A (zh) 电子设备和组件
CN1829242A (zh) 折叠式携带电话
CN1576200A (zh) 搬送装置
CN1819751A (zh) 电子设备
CN1819628A (zh) 电子装置
CN101059682A (zh) 处理单元、调色剂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49706C (zh) 光盘装置
CN101062496A (zh) 主轴及被处理物输送装置
CN1912413A (zh) 机械式制动器动作装置
CN1536574A (zh) 盘盒
CN1094179A (zh) 光盘设备和光盘驱动装置
CN1096677C (zh) 盘盒
CN1748284A (zh) 制造灯泡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