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9706C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9706C
CN1249706C CNB031603971A CN03160397A CN1249706C CN 1249706 C CN1249706 C CN 1249706C CN B031603971 A CNB031603971 A CN B031603971A CN 03160397 A CN03160397 A CN 03160397A CN 1249706 C CN1249706 C CN 124970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volution
setting element
posture setting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603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7571A (zh
Inventor
土屋龙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ine Electronics Inc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ine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ine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Alpine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497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7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97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970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在包括驱动光盘的回转驱动部、夹紧机构和机构单元中,设置了姿势设定构件,和给该姿势设定构件提供回转力的驱动机构的装置。当姿势设定构件沿预定的方向回转时,不仅夹紧机构动作解除光盘的夹持,而且搬送机构靠姿势设定构件的回转力被设定到能够搬送光盘的状态;当姿势设定构件沿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回转时,夹紧机构被设定为夹持光盘的状态,同时搬送机构靠上述姿势设定构件的回转力被设定为不给光盘提供搬送力的状态。由此能够降低驱动夹紧机构和搬送机构的驱动负荷,并且能够使这些夹紧机构和搬送机构以良好的时机动作。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光盘(disk)的回转驱动部及光盘的搬送机构的光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使将光盘夹持在回转驱动部的夹紧机构和与上述搬送机构的状态互相连动进行切换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用光盘装置在机构单元中设置了光盘的回转驱动部、将光盘夹持在该回转驱动部的夹紧机构、向上述回转驱动部提供光盘的搬送机构。并且必须与上述夹紧机构的夹紧动作相连动,断开搬送力向光盘的传递;或者与夹紧机构的解除夹紧动作相连动,将搬送力传递给光盘这样地切换。
并且,虽然上述机构单元用减震器等弹性构件支持,防止车体震动直接传递到上述回转驱动部上,使光盘驱动时不会产生声音不连贯等问题,但在用上述搬送机构将光盘提供给回转驱动部时,以及在从回转驱动部排出光盘时,必须使上述机构单元处于锁定(lock)状态;在供给以及排出光盘时,必须约束上述机构单元使其不动。
因此,以前的光盘装置在上述机架的两侧设置了一对直线地往复移动的滑板,靠该滑板的移动力使光盘夹持在回转驱动部或解除夹持,使构成搬送机构的辊与光盘接触或离开光盘,而且靠上述滑板进行锁定机构单元的动作。
例如日本公开专利2001-331997号公报记载了,在浮动部上设置了以与光盘的面相平行的轴为支点回转的锁定臂和使该锁定臂回转的连接板的光盘唱机。该光盘唱机通过锁定臂回转、其两端结合在外壳上使浮动部与外壳处于锁定状态。并且,靠该锁定臂的回转动作,使浮动辊移动到与光盘接触的位置和离开光盘的位置。而且,靠上述连接板的直线移动力使夹持臂板动作,进行夹持光盘和解除夹持的动作。
但是,像以前那样设置了直线移动的滑板的装置由于使形成在该滑板上的倾斜凸轮部在支持夹紧机构或搬送辊的臂等上滑动,使上述夹紧机构或上述臂等动作,因此滑板的滑动负荷变得极其大。并且,如果使用该滑板进行机构单元的锁定,则使该滑板动作时的负荷变得更大。
虽然上述倾斜凸轮部通常涂抹油脂以减小滑动摩擦阻力,但由于油脂具有温度特性,因此在例如低温状态下负荷变得极大;而在高温状态下存在油脂从倾斜凸轮部流下的问题,长时间低负荷动作困难。
并且,上述日本公开专利2001-331997号公报记载的装置虽然靠锁定臂的旋转力使传送辊上下动作,但夹持臂板靠与直线动作的连接板的滑动力升降移动。因此,用于设定夹持和解除夹持的夹持臂板的滑动负荷变大,并且,设定传送辊的上下动作和夹持臂板的夹持/解除夹持动作的动作时机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前的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低负荷并且以恰当的时机进行夹紧机构及搬送机构的动作的切换,并且使机构单元的锁定动作成为可能的光盘装置。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设置了包括驱动光盘的回转驱动部、将光盘夹持在上述回转驱动部的夹紧机构、向上述回转驱动部搬送光盘的搬送机构的机构单元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机构单元中设置了:被直接与上述夹紧机构和上述搬送机构连接、并且以与装填到上述机构单元中的光盘的面相平行的轴为中心回转的姿势设定构件,和给该姿势设定构件提供回转力的驱动机构;
当上述姿势设定构件沿预定的方向回转时,不仅上述夹紧机构动作解除光盘的夹持,而且上述搬送机构靠上述姿势设定构件的回转力被设定到能够搬送光盘的状态;
当上述姿势设定构件沿与上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回转时,上述夹紧机构被设定为夹持光盘的状态,同时上述搬送机构靠上述姿势设定构件的回转力被设定为不给光盘提供搬送力的状态。
该光盘装置虽然与上述姿势设定构件连动,切换夹持机构和搬送机构的状态,但由于这些动作是基于姿势设定构件的回转动作而进行的,因此不必像以前那样设置与直线移动部相滑动的部分。因此能够降低滑动摩擦阻力。并且,由于夹持机构和搬送机构分别直接连接到姿势设定构件上,通过该姿势设定构件连动着,因此能够使夹持机构与搬送机构的切换时机确实地连动。
最好是隔着上述姿势设定构件的回转中心的一侧直接连接到上述夹紧机构上,另一侧直接连接到上述搬送机构上的装置。
夹持机构与搬送机构的切换时机互相相反,夹持机构为夹持状态时,搬送机构为断开向光盘的搬送力的状态;夹持机构为解除夹持的状态时,搬送机构切换到能够给光盘传递搬送力的状态。因此,通过将隔着姿势设定构件的回转中心的一方连接到夹持机构上,将另一方连接到搬送机构上,通过姿势设定构件的回转,能够确实地使夹持机构和搬送机构各自的动作时机同步。
本发明可以将上述姿势设定构件分别设置在上述机构单元的两侧,两个姿势设定构件通过上述夹持机构连接。
通过这样,不使用特别的连接两个姿势设定构件的部件,能够使各姿势设定构件的动作同步。
并且,如果使上述搬送机构靠驱动上述驱动机构的电机的动力驱动,则由于能够共用电机,因此能够控制成本增加。
上述搬送机构为包括例如辊和支持该辊的臂,上述姿势设定构件使上述臂回转,将辊移动到与光盘相抵接的位置和离开光盘的位置的机构。
并且,上述夹紧机构可以采用包括回转动作的夹持机架,上述驱动机构的动力回转驱动上述夹持机架,上述夹持机架的回转力使上述姿势设定构件回转的结构。
此时可以构成为:上述夹持机架上能够回转地设置了回转自在地安装了将光盘夹持在与上述回转驱动部之间的夹持机构的夹持臂,该夹持臂伴随上述夹持机架的回转沿夹持/解除夹持的方向回转。
或者,也可以通过电机的动力直接回转驱动上述姿势设定构件,该动力通过上述姿势设定构件传递给上述夹持机构和上述搬送机构。
并且,本发明可以采用上述机构单元通过弹性构件支持在外部机架内,当上述姿势设定构件沿上述预定的方向回转时,通过该姿势设定构件与上述外部机架相抵接,移动控制机构单元使其在外部机架内不动;当上述姿势设定构件沿与上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回转时,该姿势设定构件离开上述外部机架,上述机构单元靠上述弹性支持构件弹性支持在上述外部机架内的结构。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姿势设定构件的回转动作的同步,可以使夹持机构和搬送机构的动作以及机构单元的锁定/解除锁定的所有动作同步进行。
此时,在上述姿势设定构件沿上述预定方向回转时,通过上述夹紧机构在与上述姿势设定构件不同的地方与上述外部机架相抵接,能够稳定地将机构单元锁定在外部机架内。
发明效果
如果采用上述说明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夹紧机构能够以低负荷并且良好的时机进行向夹持位置/解除夹持位置的动作,以及搬送机构能够以低负荷并且良好的时机进行向光盘搬送位置/非光盘搬送位置的动作,并且能够进行机构单元的锁定/锁定解除动作的光盘装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机构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2表示机构单元的组装后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外部机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4表示外部机架的组装后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5表示将机构单元与外部机架组装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表示光盘装置的待机状态的透视图
图7表示光盘装置的光盘驱动状态的侧视图
图8表示光盘装置的光盘驱动状态的图5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表示光盘装置的光盘搬送状态的侧视图
图10表示光盘装置的光盘搬送状态的图5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11从图2的内侧表示光盘装置的透视图,表示机构单元的锁定状态
图12从图2的内侧表示光盘装置的透视图,表示机构单元的光盘搬送状态
图13光盘装置的底视图,表示机构单元的光盘搬送状态
图14光盘装置的底视图,表示机构单元的锁定状态
图15图9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6从里面表示光盘装置的切换机构的透视图
图17从里面表示光盘装置的切换机构的底视图,表示光盘的驱动状态
图18从里面表示光盘装置的切换机构的底视图,表示即将到达光盘搬送状态之前的状态
图19从里面表示光盘装置的切换机构的底视图,表示光盘的搬送状态
具体实施形态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机构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表示机构单元的组装后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外部机架的分解透视图,图4为表示外部机架的组装后的状态的透视图,图5为表示将机构单元与外部机架组装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为表示光盘装置的待机状态的透视图,图7为表示光盘装置的光盘驱动状态的侧视图,图8为表示光盘装置的光盘驱动状态的图5的VIII-VIII线剖视图,图9为表示光盘装置的光盘搬送状态的侧视图,图10为表示光盘装置的光盘搬送状态的图5的VIII-VIII线剖视图,图11为从图2的内侧表示光盘装置的机构单元的锁定状态的透视图,图12为从图2的内侧表示光盘装置的机构单元的光盘搬送状态的透视图,图13为表示机构单元的光盘搬送状态的底视图,图14为表示机构单元的锁定状态的底视图,图15为图9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16为从里面表示光盘装置的切换机构的透视图,图17为表示光盘装置的切换机构的光盘驱动状态的底视图,图18为表示光盘装置的切换机构在即将到达光盘搬送状态之前的状态的底视图,图19为表示光盘装置的切换机构的光盘搬送状态的底视图。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1能够装填例如CD(光盘)或DVD(数字万用光盘)等光盘D。该光盘装置1收容在例如车载用仪器的1DIN尺寸大小的图中没有示出的框体内。框体的前面设置有具有液晶显示面板或各种开关的头部(图中没有示出),上述头部设有沿宽度方向(X方向)延伸的切口状的插入口。
如图1和图3所示,上述光盘装置1包括机构单元2、收容该机构单元2的外部机架3。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构单元2由下部机架4、上部机架5和夹持机架6构成。并且如图3所示,外部机架3由下部底座7和上部底座8构成。
如图1所示,在下部机架4的中央设置有回转驱动部11。该回转驱动部11包括如图11和图13等所示的主轴电动机12和安装在该主轴电动机12的旋转轴上、载置光盘D的转盘13。
上述下部机架4在其两侧弯曲形成有侧板4a、4b,姿势设定构件14、15以与装填到机构单元2中的光盘D的面相平行的轴4c、4d为支点回转自在地支持在各侧板4a、4b上。姿势设定构件14、15形成为沿上述侧板4a、4b的板状,分别设置在靠近下部机架4的前方(Y1方向)。姿势设定构件14、15在比上述轴4c、4d靠后的地方形成台阶部14d、15d,有形成为曲柄状的嵌合部14e、15e。该嵌合部14e、15e位于离开侧板4a、4b量比姿势设定构件14、15的前方侧多大约该姿势设定构件14、15的厚度的位置。
在上述姿势设定构件14、15的前端上部形成有抵接片14a、15a,在上述嵌合部14e、15e的后端下部分别一体地形成有抵接片14b、15b。而且在中央的上端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插入凸起14f、15f。并且在姿势设定构件14、15的前端侧形成有贯通孔14c、15c。
下部机架4在一个侧板4a上形成有位置比上述姿势设定构件14靠后的圆弧状导向长槽16,在该导向长槽16的上侧形成有细长四角形的切口19。
如图1所示,在上述下部机架4的两侧的前端侧设置有L形的回转臂17a、17b。该回转臂17a、17b用沿X方向延伸的板部17c连接着。并且回转臂17a、17b的前端固定着轴凸起17a1、17b1,该轴凸起17a1、17b1回转自在地插入到形成在上述上部机架5的前端侧面上的回转孔5a、5b中。使上述轴凸起17a1向外侧(X2侧)突出,从内侧插入回转孔5a中;上述轴凸起17b1向内侧(X2侧)突出,从外侧插入回转孔5b中这样地组装。
在上述回转臂17a、17b的Y2侧的后端部设置有辊18。辊18用橡胶等摩擦系数高的材料形成为沿宽度方向(X方向)延伸的长圆柱的形状,其直径在中间部分细,随着向两端部分逐渐变粗。上述辊18的内部穿插着辊轴18a,上述辊轴18a的两端回转自在地支持在上述回转臂17a、17b上。辊轴18a的两端从回转臂17a、17b的侧面向外侧突出,该辊轴18a的两端插入形成在上述姿势设定构件14、15上的贯通孔14c、15c内,不从中拔出,与该姿势设定构件14、15直接连接。
由上述回转臂17a、17b、板部17c、辊18和辊轴18a构成将光盘D向光盘装置1的内外搬送的搬送机构。
上部机架5弯曲形成有侧板5c、5d,在一个侧板5c上设置有连接构件20。连接构件20用细长的板材形成,其根部用轴28回转自在地支持在侧板5c上。并且在连接构件20的顶端形成轴孔20a,导向凸起21向外侧突出、固定在该轴孔20a与作为转动支点的上述轴28之间。
上述上部机架5的侧板5c上一体地形成有嵌合片22。该嵌合片22包括形成在侧板5c的下边缘、梯形的缺口部22a。缺口部22a的形状与上述姿势设定构件14的嵌合部14e的形状一致。并且,在嵌合片22的后方的脚部22b穿设有连接孔23。并且,在上述侧板5c与嵌合片22交界的部分形成沿Y方向延伸的插入孔24,使形成在上述姿势设定构件14上的插入凸起14f能够插入该插入孔24中。
并且,在上部机架5的另一个侧板5d上也同样形成有具有插入孔24的嵌合片22,使形成在上述姿势设定构件15上的插入凸起15f能够插入上述插入孔24中。
另外,在上述上部机架5的下方以可动的状态分别在前方侧配置有探测销25、25,在后方侧配置有如图2所示的、在后面将说明的定位销111、112。靠前方的探测销25、25探测光盘D的插入动作或排出动作,靠后方的定位销111、112能够确定光盘D在回转驱动部11的转盘13上的位置。并且,在回转驱动光盘D时使所有的探测销25、25及定位销111、112不与光盘D的外周边缘接触这样地控制,不妨碍光盘D的记录动作或再生动作这样地设定。
上述夹持机架6在两侧弯曲形成有侧板6a、6b。在侧板6a、6b的下端一体地形成有臂部30、31,其一部分向前方突出着。臂部30、31在Y方向的中央形成有支持孔32a、32b。并且,在一个臂部30的后方贯通地形成有圆弧状的导向槽33。在一个侧板6a与臂部30的连接处形成有沿Y方向延伸的穿插孔34a。并且,在上述臂部30、31的顶端形成有连接孔30a、31a。
在上述夹持机架6的上面,顶端备有夹持机构36的夹持臂35支持在X方向的中央部。该夹持臂35以回转支点部35b为中心相对于上述夹持机架6向上下方向回转自在地支持着。上述回转支点部35b上设置有用扭转螺旋弹簧形成的弹性构件37,依靠该弹性构件37,夹持臂35将比上述回转支点部35b更靠近Y1侧的顶端向下施力。
并且,夹持机架6的Y1侧的顶端回转自在地支持着上述夹持机构36。并且,夹着上述回转支点部35b在与上述夹持机构36的支持侧相反一侧的后端设置有向上隆起的抵接部35a。该实施形态用上述夹持机架6、夹持臂35、夹持机构36和弹性构件37构成夹紧机构。
当光盘D沿Y2方向向机构单元2内移送时,夹持机构36向上方抬起离开上述转盘13。光盘D被送入机构单元2内、用位于后方的上述定位销111、112定位后,上述夹持臂35向下回转,上述夹持机构36依靠上述弹性构件37的赋能力将光盘D夹持在与转盘13之间。
如图2所示,虽然夹持机架6从后方插入这样地组装到上部机架5上,但此时夹持臂35的前方插入到比上部机架5的顶板5e还下的一侧,上述连接构件20从上述穿插孔34a的上方插入,导向凸起21滑动自在地插入上述导向槽33中。此时臂部30的前方凸出部分插入上部机架5的嵌合片22的内侧,并且插入下部机架4的侧板4a与姿势设定构件14之间的缝隙中。并且,上述臂部30、31的顶端形成的上述连接孔30a、31a与形成在上述姿势设定构件14、15中的比上述轴4c、4d还靠近Y2侧的连接孔14g、15g分别用图9所示的连接销110直接连接。由此,两个姿势设定构件14、15通过夹持机架6连接,各姿势设定构件14、15同时动作。
并且,当上部机架5与下部机架4连接时,连接构件20插入切口19中,如图9所示那样,连接构件20的轴孔20a与下部机架4上形成的上述引导长槽16用轴部29连接。并且,形成在上部机架5的上述嵌合片22上的缺口部22a承载在姿势设定构件14、15的嵌合部14e、15e上,插入凸起14f穿插在上述插入孔24中。并且,形成在下部机架4的侧板4a上的轴凸起4e分别插入上部机架5的连接孔23和夹持机架6的臂部30的支持孔32a中。
由此,下部机架4与上部机架5以互相之间近似平行并且维持其间隔状态的互相固定,上述夹持机架6以上述轴凸起4e为支点回转自在地支持着。并且,夹持机架6与上述姿势设定构件14、15互相反向转动地连接。
并且,在光盘装置1的X1一侧的侧面,除连接构件20的部分以外,夹持机架6也同样地与下部机架4和上部机架5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下部底座7在底板7a的两侧垂直弯曲形成有侧板7b、7c。并且在底板7a的上面,在Y1侧的略中央部和Y2侧的X方向的两侧这3个地方安装有油减震器、空气减震器及螺旋弹簧等弹性支持构件40a、40b、40c。如图8、图9、图10所示,上述下部机架4固定着3个向下方延伸的支持销42,各支持销42分别支持在上述弹性支持构件40a、40b、40c上。因此,上述机构单元2的整体弹性支持在上述下部底座7上。当该光盘装置1作为车载用使用时,通过这样的弹性支持,使车体震动不会直接传给机构单元2。
上述上部底座8在顶板8t的两侧弯曲形成有侧板8b、8c,该侧板8b、8c的Y1侧和Y2侧的端部分别形成有安装片8d、8d、8d、8d。各安装片8d用螺钉等紧固装置固定在上述下部底座7的侧板7b、7c上。
并且,在上部底座8上形成有多个支持片9a、9b、9c、9d、9e、9f、9g。支持片9a~9d分别向Z2方向垂直向内侧弯曲,其头部稍微向外侧(X1-X2侧)倾斜那样地弯曲着。支持片9e、9f分别向Z2方向垂直弯曲,其头部稍微向外侧(Y2侧)倾斜那样地弯曲。并且,支持片9g向Z2方向垂直地向内侧弯曲,其头部稍微向内侧(Y1侧)倾斜那样地弯曲。并且如图5、图8及图10所示那样,在上部底座8的Y2侧的略中央设置有向Z2方向弯曲成台阶状的固定片(固定部)9h。
在这样形成的外部机架3的内侧设置有上述机构单元2,靠上述弹性支持构件40a、40b、40c弹性地支持。
图11及图12为从斜下方看的像上述那样由下部机架4、上部机架5及夹持机架6组装而成的机构单元2的透视图,图13和图14为同一个地方的底视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形态的光盘装置1在下部机架4的内侧设置有包括电机M的切换机构,依靠该切换机构,上述电机M的动力选择地传递,或作为使光头沿光盘D的半径方向移动的驱动力,或作为搬送光盘D时使辊18回转的驱动力。
如图13所示,动力传送构件10沿Y方向移动自在地支持在下部机架4的内侧。动力传送构件10有与侧板4a平行的板部10a和与之直交的板部10b,形成为L形,上述板部10b的Y1侧形成有齿条10c。该齿条10c与驱动齿轮50a啮合着。该驱动齿轮50a以图17至图19所示的控制构件61的中心轴61a为中心回转,并且与控制构件61一起回转。
如图15所示,上述动力传送构件10的板部10a形成有沿Z方向延伸的长槽10d,将上述连接构件20的轴孔20a与形成在下部机架4上的上述引导长槽16相连接的上述轴部29滑动自在地插入该长槽10d内。当使动力传送构件10沿Y方向移动时,依靠上述长槽10d给上述轴部29施加向Y方向移动的力,上述连接构件20一边被形成在下部机架4上的上述引导长槽16引导一边回转。
上述下部机架4的侧板4a上形成的上述引导长槽16沿以作为连接构件20的转动支点的轴28为中心的一定半径的轨迹形成。而上述夹持机架6的臂部30上形成的上述导向槽33,Y2侧的端部离上述轴28的距离远,Y1侧的端部离上述轴28的距离近。因此,如图7所示,如果连接构件20沿逆时针方向回转,则夹持机架6以上述轴凸起4e为支点沿逆时针方向回转,如图9所示,如果连接构件20沿顺时针方向回转,则夹持机架6沿顺时针方向回转。
本实施形态由驱动齿轮50a、动力传送构件10和连接构件20构成给姿势设定构件14、15付与回转力的驱动机构。
下面说明上述切换机构。
如图13所示,上述机构单元2的下部机架4上设置有具有物镜的光头H和使该光头H沿光盘D的记录面向光盘D的半径方向移动的光头移送机构50。
光头移送机构50主要由移动自在地支持光头H的导向轴51和给上述光头H付与移动力的螺旋轴52构成。光头H有光头座Hb,光头座Hb上形成有驱动孔53a,该驱动孔53a外插到上述螺旋轴52中,上述驱动孔53a内形成的内螺纹部等的钩搭部与上述螺旋轴52的螺纹槽结合。因此,如果螺旋轴52被驱动回转,光头H向光盘D的半径方向移动。
如图11所示,上述下部机架4上固定着电机M,电机M的输出轴上固定着蜗杆副m1。下部机架4的下面设置有一体地形成了直齿状的大径齿轮54a和作为蜗轮叶片(ウオ一ムフオイ一ル)的小径齿轮54b的2段齿轮54,上述小径齿轮54b与上述蜗杆副m1啮合着。如图13及图16所示,在构成上述光头移送机构50的上述螺旋轴52的一端固定着作为蜗轮叶片的小齿轮52a。在其旁边设置有一体地形成了作为与上述小齿轮52a相啮合的蜗杆副的小径齿轮55b和直齿状大径齿轮55a的2段齿轮55。
在上述2段齿轮54与上述2段齿轮55之间设置了构成切换机构70的一部分的摆动臂71。
如图13所示,摆动臂71形成为略扇形,以轴71a为支点回转自在地支持在下部机架4上。上述摆动臂71与上述下部机架4之间设置有回转自在地支持在上述轴71a上的直齿状的驱动齿轮72。驱动齿轮72时常与2段齿轮54的大径齿轮54a相啮合,使上述电机M的动力通过2段齿轮54传递给驱动齿轮72。
与上述2段齿轮55相对的直齿状的切换齿轮73回转自在地支持在上述摆动臂71上,该切换齿轮73时常与上述驱动齿轮72啮合。并且,在别的位置时常与驱动齿轮72啮合的、直齿状的切换齿轮74回转自在地支持在上述摆动臂71上。当上述驱动齿轮72被驱动时,与该驱动齿轮72啮合着的上述切换齿轮73和切换齿轮74两者同时被驱动回转。并且通过摆动臂71的摆动动作,上述驱动齿轮72的回转力选择地传递给上述2段齿轮55或后述的2段齿轮56。
如图16所示,上述摆动臂71上一体地形成有向与配置了各齿轮72、73、74的一侧相反的一侧(Z2侧)凸出的锁定凸起75。上述下部机架4,在部分地与上述摆动臂71相重叠的位置上设置了略扇状的锁定控制板80,该锁定控制板80回转自在地支持在固定在下部机架4上的轴81上。并且,该锁定控制板80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弹簧被沿逆时针方向施力。该锁定控制板80的周缘部切口形成有四角形的锁定凹部80a。并且在锁定控制板80上形成有挡住上述锁定凹部80a的一部分的控制片80b。
在上述锁定控制板80与上述光头H的移动区域之间的空隙处设置有构成切换机构70的一部分的切换臂90,该切换臂90回转自在地支持在固定在下部机架4的底板上的轴93上。切换臂90为飞镖的形状,包括向光头H侧延伸的输入臂91和向锁定控制板80侧延伸的输出臂92。输入臂91的顶端位于与上述螺旋轴52相重叠的位置,并且位于光头H的移动区域内。并且上述输出臂92的顶端形成有向Z1方向的挤压凸起92a,该挤压凸起92a延伸到与成为锁定控制板80的被挤压部的侧面80c相抵接的位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由摆动臂71、驱动齿轮72、切换齿轮73、74、锁定控制板80和切换臂90构成切换电机M的动力传递路径的切换机构70。
并且,在上述锁定控制板80的近旁设置了控制机构60。该控制机构60在上述下部机架4的底板上固定有中心轴61a,在该中心轴61a的Z1一侧回转自在地支持着上述2段齿轮62,在Z2的一侧回转自在地支持着控制构件61。并且使上述2段齿轮62与控制构件61能够互相独立地回转。上述2段齿轮62在靠近控制构件61的一侧一体地形成有直齿状的小齿轮62a(参照图17),在远离的一侧一体地形成有直齿状的大齿轮62b。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与上述动力传送构件10的齿条10c相啮合的上述驱动齿轮50a位于上述2段齿轮62与下部机架4的之间的位置,该驱动齿轮50a能够与控制构件61成为一体地回转那样地连接着。
如图16所示,在上述摆动臂71上设置的上述切换齿轮74与上述2段齿轮62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由一对2段齿轮56、57构成的减速齿轮系。其中的一个2段齿轮56为一体地形成了直齿状的小径齿轮56a和大径齿轮56b的构件,小径齿轮56a在能够与上述切换齿轮74相啮合的位置与切换齿轮74相对;另一个2段齿轮57一体地形成有小径齿轮57a和大径齿轮57b,大径齿轮57b与上述小径齿轮56a啮合着。并且,小径齿轮57a与上述2段齿轮62的大齿轮62b啮合着。
如图17所示,上述控制机构60设置了与上述小齿轮62a相啮合的行星齿轮63。回转自在地支持着该行星齿轮63的回转轴63a固定在上述控制构件61上。
如图16所示,在与上述2段齿轮62的大齿轮62b的外侧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包括内齿轮的齿条构件64。该齿条构件64包括固定在下部机架4上的、作为固定内齿轮的固定齿条64a,和位于与该固定齿条64a并列的位置、能够以固定在下部机架4上的轴65为支点回转的可动内齿齿轮的可动齿条64b。上述固定齿条64a固定在与围绕上述小齿轮62a的周围移动的行星齿轮63相啮合的位置,并且使上述可动齿条64b能够在与上述行星齿轮63相啮合的传动姿势和离开行星齿轮63的退让姿势之间回转。当上述可动齿条64b位于能够与行星齿轮63相啮合的位置时,固定齿条64a的内齿与可动齿条64b的内齿位于连续的圆弧上。
在上述控制构件61的Z2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导向槽66。该导向槽66包括在靠近中心轴61a的内周侧、沿以上述中心轴61a为中心的圆弧轨迹形成的避让导向槽66a和与上述避让导向槽66a的一个端部连续、沿离开上述中心轴61a的方向延伸的动作导向槽66b。并且,上述导向槽66在与上述动作导向槽66b相对的位置连续地形成有沿以上述中心轴61a为中心的圆弧轨迹延伸的待机导向槽66c。
并且,上述导向槽66还设置了位于比上述动作导向槽66b和上述待机导向槽66c更远离上述中心轴61a的外周侧、沿以上述中心轴61a为中心的圆弧轨迹延伸的锁定导向槽66d,该锁定导向槽66d的一部分与上述待机导向槽66c相对。并且形成有从上述锁定导向槽66d的一端向外侧延伸且通到控制构件61的外部的导入导向槽66e。
如图17所示,在上述控制构件61的Z2一侧的面上,与上述导向槽66一起形成有其他的导向槽67。该导向槽67包括沿以上述中心轴61a为中心的圆弧轨迹形成的传动导向槽67a和与上述传动导向槽67a的一端连续、沿离开上述中心轴61a的方向延伸的避让导向槽67b。
如图16所示,在上述可动齿条64b的顶端一体地形成有与控制构件61的Z2侧的面相重叠那样地延伸的腕部68。在该腕部68的顶端形成有向Z1方向凸出的导向凸起68a,上述导向凸起68a插入上述导向槽67内。
支持上述可动齿条64b的上述轴65上回转自由地支持着驱动臂69。并且上述轴65上回转自在地支持着驱动齿轮G1。该驱动齿轮G1位于上述下部机架4的底板与上述可动齿条64b之间的位置。如图17所示,上述驱动齿轮G1为一体地形成了小径齿轮G1a的2段齿轮,上述小径齿轮G1a时常与上述2段齿轮62的大齿轮62b啮合着。
上述驱动臂69包括延伸到与控制构件61的Z2侧的面相重叠的位置的第1臂69a和向辊9侧延伸的第2臂69b。在上述第1臂69a的顶端向Z1方向形成有导向凸起69a1,插入到上述导向槽66内。上述第2臂69b的顶端回转自在地支持着与上述驱动齿轮G1的大齿轮G1b相啮合的减速齿轮G2。
上述第1臂69a与第2臂69b单独形成,一起回转自在地支持在上述轴65上。并且,第1臂69a和第2臂69b用弹簧69c互相拉着,并且两臂69a和69b以图17所示的相对角度稳定地互相钩搭着。当上述驱动臂69沿逆时针方向回转、上述减速齿轮G2与减速齿轮G3啮合时,它们的啮合压力通过上述弹簧69c的弹力发挥。
上述减速齿轮G3为回转自在地支持在固定于下部机架4的底板上的轴上的构件。由上述减速齿轮G3和与之相啮合的减速齿轮G4、G5以及具有斜齿齿轮的联络齿轮G6形成动力传递部Ga。上述辊18的辊轴18a的一端固定着齿轮G7。如图9所示,当辊18向Z1方向升起处于传递传送力的姿势时,上述辊轴18a上设置的齿轮G7与上述联络齿轮G6啮合。
上述锁定控制板80上一体地形成有与控制构件61的Z2侧的面相重叠的腕部82。该腕部82的顶端形成有向Z1方向的导向凸起82a,该导向凸起82a能够插入上述导向槽66内。
如图17所示,在上述可动齿条64b的顶端设置的腕部68上形成有向Z2方向凸出的连接凸起68b。该连接凸起68b插入形成在沿Y方向延伸的齿条控制杆100的一端的连接孔100a中。并且齿条控制杆100通过螺旋弹簧等施力构件102时常被向Y1方向施压。
下部机架4的里面固定着轴104,该轴104上回转自在地支持着小臂105。并且,上述齿条控制杆100的Y2侧的端部设置的连接轴106插入到在该小臂105上开口的连接孔105a中。
如图2所示,在上述上部机架5的顶板5e上,回转自在地设置着左右一对定位臂108和109。定位臂108的顶端设置有沿Z2方向延伸的定位销111,定位臂109的设置有沿Z2方向延伸的定位销112,各定位销111、112分别延伸到机构单元2内的光D的移动路径内。
不搬送光盘D时,定位臂108和定位臂109被弹簧施力使之互相接近。如果用上述辊18向Y2方向搬送光盘D,则上述定位销111和112被上述光盘D的外边缘挤压,定位臂108和109向互相分开的方向回转。当定位臂108与定位臂109的相对间隔开到最大时,确定光盘D的位置,使与定位销111和112相抵接的光盘D的中心孔与转盘13的中心相一致。
如图18所示,在上述机构单元2内设置有被一个定位臂109驱动回转的触动臂113。该触动臂113为以轴114为支点转动的构件。触动臂113上形成有长孔113a,上述定位臂109上设置的销109a滑动自在地插入该长孔113a内。该触动臂113上安装有触动销107,该触动销107滑动自在地插入上述小臂105上形成的长孔105b内。
在没有装填光盘D的状态下,定位臂108和109互相接近那样地回转,当从下部机架4的内侧看时,触动臂113沿逆时针方向回转着,因此小臂105受触动臂113的作用如图19所示那样沿逆时针方向回转。并且,当搬送光盘D时,定位臂108和109向互相离开的方向回转,因此从下部机架4的里面看时触动臂113沿顺时针方向回转,因此小臂105如图17和图18所示那样沿顺时针方向回转。
下面就光盘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光盘驱动状态)
图7和图8表示光盘D装填到回转驱动部11中、正在执行再生处理或记录处理时的状态。
该状态由于图13和图15所示的动力传送构件10向Y1方向移动,因此如图7所示那样连接构件20沿逆时针方向回转,导向凸起21位于夹持机架6上形成的导向槽33的Y1一侧的端部。因此,夹持机架6以穿插在支持孔32a中的轴凸起4e为支点逆时针方向回转。
像上述那样,支持夹持机构36的夹持臂35依靠扭簧弹性构件37的赋能力紧压在上述夹持机架6的上面。而且上述上面的位置比作为转动支点的轴凸起4e更靠近Y2侧。因此,当夹持机架6逆时针方向回转时,上述夹持臂35接近下部机架4,上述夹持机构36一边受弹性构件37的赋能力的作用一边紧压在转盘13上的光盘D上,用这些夹持机构36和转盘13夹持光盘D。
并且,由于姿势设定构件14及姿势设定构件15的连接孔14g、15g与上述夹持机架6的臂部30及臂部31的顶部的连接孔30a、31a靠连接销(图中没有示出)互相连接着,因此当夹持机架6如图7所示逆时针方向回转时,姿势设定构件14、15以轴4c为支点顺时针方向回转。并且,姿势设定构件14的嵌合部14e与上部机架5上形成的嵌合片22的缺口部22a嵌合。
上述姿势设定构件14、15的顺时针方向回转使与该姿势设定构件14、15连接着的上述回转臂17a、17b以轴凸起17a1、17b1为支点如图7所示逆时针方向回转。因此,支持在上述回转臂17a、17b上的辊18变成离开光盘D的避让的姿势。
并且,在图7、8所示的状态下,包括夹持机架6和姿势设定构件14、15的机构单元2的整体不与外部机架3的内面的任何一个接触,靠弹性支持构件40a、40b、40c弹性地支持在外部机架3内。
如图17所示,再生或记录动作中,控制构件61顺时针方向回转,光头H在不与输入臂91接触的区域内移动。因此,锁定控制板80靠图中没有示出的赋能力逆时针方向回转,用锁定控制板80的侧面80c压紧挤压凸起92a,切换臂90顺时针方向回转。并且,摆动臂71的锁定凸起75位于锁定控制板80上形成的锁定凹部80a内,靠控制片80b保持着使之不能拔出。其结果,摆动臂71维持在图17中沿顺时针方向回转的状态,摆动臂71的切换齿轮73如图13所示那样与2段齿轮55的大径齿轮55a啮合着。并且,其他的切换齿轮74离开大径齿轮56b。
因此,电机M输出的动力通过2段齿轮54、驱动齿轮72、切换齿轮73及2段齿轮55传递给小齿轮52a,使螺旋轴52回转。受该螺旋轴52的回转力的作用,光头H向接近和离开回转驱动部11的方向,即沿光盘D的半径方向移动。并且,光盘D被上述主轴电动机12回转驱动,上述光头H向光盘D的半径方向移动,对光盘D进行信号记录或者从光盘D再生信号。另外,记录或者再生动作用由设置在上述光头H上的物镜聚光了的激光扫描光盘D的记录区域。但是,当光头H在该扫描范围内移动时,光头H不与切换臂90的输入臂91接触。
并且,由于电机M输出的动力不传递给图12和图13所示的2段齿轮56的大径齿轮56b,因此驱动力不传递给2段齿轮57、2段齿轮62和驱动齿轮50a,动力传送构件10位于Y1侧不动。因此,连接构件20维持图7所示的沿逆时针方向回转的状态。
(光盘排出动作)
在光盘D的再生处理或记录处理完了、将光盘D排出时,上述光头H被上述电机M驱动向内周侧移动。此时的光头H如图18所示那样在光盘D的比再生或记录动作的移动范围更内周侧移动到内周侧的移动界限位置A。
虽然在图17所示的再生或记录动作中输入臂91的顶端位于比上述移动界限位置更向光头H侧突出的位置,但如果光头H像上述那样移动到界限位置A,则输入臂91被光头H的光头座Hb紧压,切换臂90沿逆时针方向回转。
如图18所示,当切换臂90逆时针方向回转时,锁定控制板80的侧面80c被输出臂92的挤压凸起92a紧压,锁定控制板80顺时针方向回转。
于是,首先锁定控制板80的控制片80b离开摆动臂71的锁定凸起75,解除锁定凹部80a对上述锁定凸起75的约束。然后上述驱动齿轮72被电机M沿逆时针方向回转驱动,切换齿轮73沿逆时针方向回转。因此,靠切换齿轮73的齿提供给大径齿轮55a的齿的力的反作用力使解除了约束的摆动臂71沿逆时针方向回转,切换齿轮73离开大径齿轮55a,其他的切换齿轮74与2段齿轮56的大径齿轮56b相啮合。此时,摆动臂71的锁定凸起75从锁定凹部80a拔出,切换齿轮74与大径齿轮56b相啮合。
其后,电机M的动力通过切换齿轮74从驱动齿轮72传递给2段齿轮56、57。再从2段齿轮57的小径齿轮57a传递给2段齿轮62的大齿轮62b,使大齿轮62b沿逆时针方向回转。由于行星齿轮63啮合在与大齿轮62b一起回转的小齿轮62a上,因此行星齿轮63沿顺时针方向回转。并且,由于行星齿轮63以与固定齿条64a相啮合的状态回转,因此与行星齿轮63的回转轴63a为一体的控制构件61沿逆时针方向回转。
控制构件61一开始沿逆时针方向的动作,设置在与锁定控制板80为一体的腕部82上的导向凸起82a被从控制构件61上形成的导向槽66的导入导向槽66e导向锁定导向槽66d。通过该引导动作,使锁定控制板80继续沿顺时针方向回转,锁定凸起75跨到锁定控制板80的曲面80d上,锁定凸起75不回到锁定凹部80a内这样地控制。因此,使摆动臂71不沿顺时针方向回转这样地控制。此后在控制构件61沿逆时针方向回转期间,虽然导向凸起82a一边在锁定导向槽66d内滑动一边导向,但由于该锁定导向槽66d为离开中心轴61a的半径一定的圆弧轨迹,因此锁定控制板80保持在沿顺时针方向回转的状态,维持切换齿轮74与大径齿轮56b相啮合的状态。
当控制构件61沿逆时针方向回转时,与该控制构件61成为一体的驱动齿轮50a也沿逆时针方向回转。当驱动齿轮50a沿逆时针方向回转时,图13及图15所示的动力传送构件10沿Y2方向移动。该动力传送构件10的长孔10d使连接构件20沿顺时针方向回转。设置在该连接构件20上的导向凸起21通过使夹持机架6的导向槽33从Y1侧向Y2侧移动,使夹持机架6以轴凸起4e为支点沿顺时针方向回转。
当夹持机架6沿顺时针方向回转时,夹持机架6的后端部6c如图6及图10所示那样沿Z1方向抬起与上部底座8的内面抵接。由于位于夹持机架6上面的、比夹持臂35的转动支点还靠后方侧(Y2侧)的上述夹持臂35的抵接部35a与上部底座8的固定片9h的内面(下面)相抵接,因此夹持臂35以与夹持机架6的回转支点部35b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回转,夹持机构36从上方离开转盘13上的光盘D。因此,光盘D的夹持被解除。
而且,当上述夹持机架6沿顺时针方向回转时,通过连接销110连接在该夹持机架6上的姿势设定构件14、15以轴4c为支点沿逆时针方向回转。通过该动作约束机构单元2使之不能在外部机架3内动。
用于该约束的动作,首先如图9及图10所示那样,夹持机架6沿顺时针方向回转,其后端部6c与上部底座8的内面抵接,限制机构单元2向上方的移动。然后夹持机架6的上述后端部6c的两侧面夹持在支持片9c与支持片9d(图5中也示出)之间,限制机构单元2沿X方向的移动。再然后上部底座8的上述支持片9f和9e插入夹持机架6的上面形成的切口部6d和6e中,并且上述支持片9g插入夹持机架6的切口部6f中。因此,夹持机架6的后端部6c处于被上述支持片9f、9e和支持片9g夹持的状态,机构单元2的沿Y方向的动作被控制。
并且,如图9所示,当姿势设定构件14沿逆时针方向回转时,其Y1侧端部的抵接片14a与上部底座8的内面8a抵接,Y2侧的抵接片14b与下部底座7的底板7a抵接,机构单元2在成为上下方向的Z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另外,机构单元2的Z方向的移动也同样被姿势设定构件15限制。此时,通过抵接片14a、15a的一部分介入上部底座8上弯曲形成的支持片9a、9b的内侧,通过姿势设定构件14、15控制机构单元2使其在X方向也不能移动。
这样,通过夹持机架6和姿势设定构件14、15分别与下部底座7和上部底座8相抵接,具有回转驱动部11的机构单元2的整体沿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所有方向的移动都被限制。
并且如图10所示,当夹持机架6沿顺时针方向回转时,通过姿势设定构件14、15,回转臂17a、17b沿顺时针方向回转,支持在该可动臂17a、17b上的辊18上抬,与光盘D的下面相抵接,设定为可以从辊18向光盘D传递搬送力的状态。
这里,在控制构件61从图17的位置逆时针旋转到达图18的位置的过程中,设置在驱动臂69的第1臂69a上的导向凸起69a1如图17所示,最初位于避让导向槽66a中。由于上述避让导向槽66a位于以中心轴61a为中心的圆弧轨迹上,因此在控制构件61沿逆时针方向回转期间,驱动臂69不回转,减速齿轮G2仍离开减速齿轮G3。但是,当控制构件61逆时针方向回转转动到图18所示的位置时,导向凸起69a1被从避让导向槽66a拉入向动作导向槽66b中,受动作导向槽66b的作用,驱动臂69沿逆时针方向回转。因此,设置在第2臂69b上的减速齿轮G2与动力传动部Ga的减速齿轮G3啮合。
于是,大齿轮62b的回转力通过动力传动部Ga从驱动齿轮G1传递到联络齿轮G6。并且将动力传递给此刻与联络齿轮G6啮合着的齿轮G7,使上升到与光盘D相抵接的辊18向排出光盘的方向回转。因此,解除了夹持的光盘D靠上述辊18的回转力被向框体的插入口的方向搬送。
并且,当控制构件61转动到图18的位置时,上述行星齿轮63离开固定齿条64a。但是,此刻可动齿条64b的顶端设置的导向凸起68a位于导向槽67的传递导向槽67a内。由于该传递导向槽67a位于以中心轴61a为中心的圆弧轨迹上,因此可动齿条64b位于与固定齿条64a相同的圆弧上。所以,行星齿轮63在离开上述固定齿条64a后一边与上述可动齿条64b啮合一边沿逆时针方向移动。
这期间,锁定控制板80上设置的导向凸起82a移动到锁定导向槽66d的端部。并且,驱动臂69上设置的导向凸起69a1离开动作导向槽66b移动到待机导向槽66c中。由于上述待机导向槽66c位于以中心轴61a为中心的圆弧轨迹上,因此维持驱动臂69的减速齿轮G2与减速齿轮G3的啮合。
当控制构件61从图18的位置再沿逆时针方向回转时,可动齿条64b上设置的导向凸起68a到达与导向槽67的终端的避让导向槽67b相对的位置。此刻,由于电机M驱动的上述辊18的回转力使光盘D沿Y2方向搬送了一定的距离,因此光盘D的外周边缘离开定位销112,定位臂109能够沿图2的顺时针方向回转。因此,与定位臂109连动的触动臂113也处于能够沿图18中的逆时针方向回转的状态,与上述触动臂113连接着的小臂105通过触动销107也处于能够沿逆时针方向回转的状态。并且,受施力构件102的赋能力作用的齿条控制杆100也能够沿Y1方向移动。
因此,如图19所示,导向凸起68a靠上述施力构件102的赋能力进入避让导向槽67b,控制构件61被锁定使其在该位置不回转。并且,通过上述齿条控制杆100,可动齿条64b向离开行星齿轮63的位置回转。因此,此后在大齿轮62b回转时,与小齿轮62a啮合着的行星齿轮63停止在该位置不动只是自转。
如果这样锁定控制构件61,则由于上述驱动齿轮50a停止,因此动力传送构件10也锁定在图14所示的位置不动。因此,夹持机架6、姿势设定构件14、15和可动臂17a、17b维持在图9所示的状态。由此,辊18停止在与光盘D相抵接的传递搬送力的姿势。
在如图19所示那样锁定控制构件61以后,也能够靠电机M的动力驱动2段齿轮62。并且,图19由于控制构件61被锁定着,因此靠驱动臂69维持减速齿轮G2与G3啮合不动。因此,当驱动电机M时,其动力通过动力传动部Ga从2段齿轮62传递给辊18。因此,机构整体维持在图9的状态不动,只有辊18被驱动,可以向插入口搬出光盘D。
(光盘的装填动作)
排出了光盘D的待机状态表示于图6中。此时,如图9和图10所示,夹持机架6与姿势设定构件14、15互相向相反的方向回转,机构单元2处于被锁定在外部机架3内的状态。并且此时形成有将光盘D从插入口导向转盘13上的空间。并且辊18处于能够与光盘D相抵接、能够搬送该光盘D的位置,电机M的动力能够通过2段齿轮62只传给辊18。
待机状态如图19所示,锁定控制板80的导向凸起82a保持在锁定导向槽66d内,锁定控制板80沿逆时针方向回转着。并且,光头H移往移动界限位置A,切换臂90沿逆时针方向回转着,但此时切换臂90的挤压凸起92a与锁定控制板80的侧面80c之间形成有间隙δ。
当检测到光盘D已从框体的插入口插入时,电机M开始动作。另外,作为该光盘D的插入检测装置,是在机构单元2的插入口(Y1侧)设置一对探测销25、25(参照图1),将该探测销25与25之间的间隔设定为比光盘D的直径小,通过光盘D与这些探测销25、25相抵接,将探测销25、25的间隔扩大到预定的距离来检测光盘D插入到光盘装置1中。
当检测到插入光盘D时,电机M开始动作,该电机M的动力驱动驱动齿轮72,但此时驱动齿轮72的回转方向为图19中的顺时针方向(CW)。该回转力通过2段齿轮56、57从切换齿轮74传递给控制机构60的大齿轮62b,沿顺时针方向驱动大齿轮62b。该大齿轮62b的动力通过动力传动部Ga从驱动齿轮G1传递给齿轮G7,向搬入光盘D的方向驱动辊18。
光盘D被该辊18的回转力送入光盘装置1的机构单元2内。送入的光盘D的外周边缘与位于图6所示位置的定位销111和112相抵接,上述定位销111和112被光盘D的移送力向Y2方向挤压,定位臂108沿顺时针方向回转,定位臂109沿逆时针方向回转。并且,当光盘D的中心孔与回转驱动部11的转盘13上面一致时,上述定位臂108和109回转到互相离开的方向的最终位置,光盘D在中心孔与转盘13相一致的状态下确定位置。
当定位臂109如图2所示那样沿逆时针方向回转到最终位置,光盘D被像上述那样确定位置时,触动臂113沿图18中的顺时针方向回转,通过触动销107与触动臂113连接着的小臂105从图19的状态沿顺时针方向回转到图18所示的状态。
当小臂105沿顺时针方向回转时,齿条控制杆100沿Y2方向移动,可动齿条64b沿逆时针方向回转与行星齿轮63啮合。并且,导向凸起68a从避让导向槽67b拔出,解除控制构件61的锁定。由于像上述那样大齿轮62b沿顺时针方向回转着,小齿轮62a与该大齿轮62b一起沿顺时针方向回转着,行星齿轮63沿逆时针方向回转着,因此在行星齿轮63与可动齿条64b啮合的时刻,控制构件61沿顺时针方向回转。
此时的动作与从图19的状态到图17的状态的动作相反。此时的控制构件61的沿顺时针方向的回转动作维持可动齿条64b上设置的导向凸起68a位于传递导向槽67a内、可动齿条64b与行星齿轮63相啮合的状态。
并且,在控制构件61从图18的状态回转到图17所示的状态期间,驱动臂69上设置的导向凸起69a1从待机导向槽66c经过动作导向槽66b到达避让导向槽66a。此间,驱动臂69顺时针方向回转,减速齿轮G2离开减速齿轮G3,大齿轮62b的回转力不传递给辊18,辊18停止。
并且由于控制构件61沿顺时针方向回转,驱动齿轮50a与它一起沿顺时针方向回转,向Y1方向驱动动力传送构件10。因此,如图7所示,动力传送构件10使连接构件20沿逆时针方向回转,如图7所示夹持机架6沿逆时针方向回转,夹持机架6从下方离开上部底座8的内面8a。随之,夹持臂35的抵接部35a离开上部底座8的固定片9h,夹持臂35沿顺时针方向回转。因此,光盘D靠夹持机构36的赋能力夹持在与转盘13的之间。
并且,夹持机架6的回转力使姿势设定构件14、15沿顺时针方向回转,辊18如图7所示离开光盘D。通过夹持机架6与姿势设定构件14、15互相沿相反的方向回转,机构单元2与外部机架3之间的锁定被解除,机构单元2处于在外部机架3内被弹性支持构件40a、40b、40c弹性浮起的状态。
当控制构件61从图18的位置继续沿顺时针方向回转时,锁定控制板80上设置的导向凸起82a被从锁定导向槽66d导入导入导向槽66e内。此时的引导力只使锁定控制板80沿逆时针方向回转,锁定控制板80的曲面80d离开摆动臂71的锁定凸起75,解除摆动臂71的约束。
由于此时行星齿轮63与固定齿条64a啮合,并且大齿轮62b的直径大,再与2段齿轮56、57二者啮合着,因此2段齿轮56的负荷变大。因此沿逆时针方向回转着的切换齿轮74给予2段齿轮56的回转力的反作用力使摆动臂71沿顺时针方向回转。该摆动臂71的回转力不仅使上述锁定凸起75进入锁定控制板80的锁定凹部80a,而且使切换齿轮74离开2段齿轮56,使其他的切换齿轮73与2段齿轮55的大径齿轮55a相啮合。于是,此时锁定控制板80的侧面80c与切换臂90的挤压凸起92a相抵接。
由此,电机M的动力通过切换齿轮73从驱动齿轮72传递给2段齿轮55,再通过小齿轮52a驱动螺旋轴52,使光头H沿离开回转驱动部11的方向移动。此时,切换臂90变为自由状态。因此被弹簧沿逆时针方向赋能的锁定控制板80沿逆时针方向回转,如图17所示那样,不仅导向凸起82a从导入导向槽66e拔出,同时锁定控制板80的控制片80b与锁定凸起75结合,将锁定凸起75保持在锁定凹部80a内,将摆动臂71保持在沿顺时针方向回转的状态。
然后,电机M的动力被付与螺旋轴52,使光头H移动,进行再生动作或记录动作。
另外,虽然上述实施形态表示了将夹持机架6安装在上部机架5上、并且将支持夹持机构36的夹持臂35能够回转地安装在该夹持机架6上的夹紧机构,但也可以采用例如以可动状态将上部机架5连接在下部机架4上,能够回转地将夹持臂35支持在该上部机架5上,同时将上部机架5直接连接到姿势设定构件14、15上,靠上部机架5的移动来进行光盘D的夹持/解除夹持的动作的结构。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省去夹持机架6,能够降低成本。
并且,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电机M的动力首先使夹持机架6回转,然后靠该夹持机架6的回转力使姿势设定构件14、15回转,但也可以使电机M的动力直接回转驱动姿势设定构件14、15,该姿势设定构件14、15的回转力驱动夹持机架6等夹持机构。

Claims (10)

1.一种光盘装置(1),设置了包括驱动光盘(D)的回转驱动部(11)、将光盘夹持在上述回转驱动部上的夹紧机构(6、35、36、37)、向上述回转驱动部搬送光盘的搬送机构(17a、17b、17c、18、18a)的机构单元(2),其特征在于:
上述机构单元中设置了:被直接与上述夹紧机构和上述搬送机构连接、并且以与装填到上述机构单元中的光盘的面相平行的轴(4c、4d)为中心回转的姿势设定构件(14、15),和给该姿势设定构件提供回转力的驱动机构(10、20、50a);
当上述姿势设定构件沿预定的方向回转时,不仅上述夹紧机构以解除光盘的夹持的方式动作,而且上述搬送机构通过上述姿势设定构件的回转力被设定到能够搬送光盘的状态;
当上述姿势设定构件沿与上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回转时,上述夹紧机构被设定为夹持光盘的状态,并且上述搬送机构通过上述姿势设定构件的回转力被设定为不给光盘提供搬送力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夹持上述姿势设定构件的回转中心的一侧直接连接到上述夹紧机构上,另一侧直接连接到上述搬送机构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上述姿势设定构件分别设置在上述机构单元的两侧,两个姿势设定构件通过上述夹持机构连接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上述搬送机构通过驱动上述驱动机构的电机(M)的动力被驱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上述搬送机构包括给光盘提供搬送力的辊(18)和回转自在地支持该辊的臂(17a、17b),通过上述姿势设定构件的回转力使上述臂回转,将上述辊移动到与光盘相接的位置和离开光盘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上述夹紧机构具有回转动作的夹持机架(6),通过上述驱动机构的动力回转驱动上述夹持机架,通过上述夹持机架的回转力使上述姿势设定构件回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上述夹持机架上能够回转地设置了自由回转地安装了将光盘夹持在与上述回转驱动部之间的夹持机构(36)的夹持臂(35),该夹持臂伴随上述夹持机架的回转沿夹持/解除夹持的方向回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上述机构单元通过弹性支持构件(40a、40b、40c)支持在外部机架(3)内,当上述姿势设定构件沿上述预定的方向回转时,通过该姿势设定构件与上述外部机架相抵接,以使上述机构单元在上述外部机架内不动的方式限制移动;当上述姿势设定构件沿与上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回转时,该姿势设定构件离开上述外部机架,上述机构单元通过上述弹性支持构件弹性支持在上述外部机架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在上述姿势设定构件沿上述预定方向回转时,上述夹紧机构在与上述姿势设定构件不同的地方与上述外部机架相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上述机构单元中设置了与夹持在上述回转驱动部上的光盘相对的光头(H)、和使该光头沿光盘的半径方向移动的光头移送机构(50),上述搬送机构和上述光头移送机构都通过驱动上述驱动机构的电机(M)的动力被驱动,并设置了将上述电机的动力选择地传递给上述搬送机构和上述光头移送机构的切换机构(70)。
CNB031603971A 2002-09-30 2003-09-29 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970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85668A JP4045157B2 (ja) 2002-09-30 2002-09-30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2285668 2002-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7571A CN1497571A (zh) 2004-05-19
CN1249706C true CN1249706C (zh) 2006-04-05

Family

ID=32278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6039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9706C (zh) 2002-09-30 2003-09-29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07603B2 (zh)
JP (1) JP4045157B2 (zh)
CN (1) CN124970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79043U (en) * 2002-11-29 2004-03-01 Lite On It Corp Clipping device for compact disk drive
JP4243525B2 (ja) * 2003-10-20 2009-03-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KR20060013593A (ko) * 2004-08-07 2006-0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크 척킹장치 및 그것을 갖는 디스크 플레이어
KR101152200B1 (ko) * 2004-08-12 2012-06-15 소니 주식회사 디스크 드라이브 장치
JP2007193853A (ja) * 2006-01-16 2007-08-02 Fujitsu Ten Ltd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7265521A (ja) * 2006-03-28 2007-10-11 Orion Denki Kk 記録再生装置
JP4882547B2 (ja) * 2006-06-29 2012-02-22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KR20080051682A (ko) * 2006-12-06 2008-06-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크 로딩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용 전자기기
JP2008165891A (ja) * 2006-12-27 2008-07-17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DE112009001916B4 (de) * 2008-09-02 2014-12-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skeinrichtung
US8587894B2 (en) 2008-09-02 2013-1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sc device
TW201013645A (en) * 2008-09-23 2010-04-01 Quanta Storage Inc Emergency ejection device for a slot-in optical drive
JP2012027967A (ja) * 2010-07-21 2012-02-09 Jvc Kenwood Corp ディスク搬送機構及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N103295602B (zh) * 2012-02-24 2015-10-28 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光碟播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A (en) * 1841-03-12 Sawmill
DE2716848B2 (de) * 1977-04-16 1980-09-11 Basf Ag, 6700 Ludwigshafen Vorrichtung zum Einspannen eines plattenförmigen, flexiblen Aufzeichnungsträgers
JPS60231966A (ja) * 1984-04-30 1985-11-18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ロ−ディング装置
DE3831022A1 (de) * 1987-09-12 1989-03-23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Einrichtung zum verhindern des irrtuemlichen einfuehrens einer platte in einen cd-plattenspieler bei fahrzeugen
US5084854A (en) * 1989-01-19 1992-01-2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1331997A (ja) 2000-05-19 2001-11-30 Clarion Co Ltd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フローティングロック機構
TW529753U (en) * 2001-11-13 2003-04-21 Lite On It Corp Optical disk data storage device having two-type disk input way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7571A (zh) 2004-05-19
US7107603B2 (en) 2006-09-12
JP4045157B2 (ja) 2008-02-13
JP2004127336A (ja) 2004-04-22
US20040117808A1 (en) 2004-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9706C (zh) 光盘装置
CN1169037C (zh) 具有将第一和第二门板推向关闭位置的弹簧的门机构
CN1275799C (zh) 面板操作装置和方法
CN1695982A (zh) 拼合盖机构以及中置扶手箱
CN1181491C (zh) 信息盘播放设备
CN1133953A (zh) 减速器
CN101031730A (zh) 铰链装置及使用了该铰链装置的开闭机构
CN101037100A (zh) 车辆内装置
CN1722184A (zh) 媒体盘片自动售货机
CN1741164A (zh) 光盘装置
CN1707655A (zh) 托盘驱动装置
CN1658309A (zh) 记录介质安装装置
CN1294027C (zh) 间隙调整装置、记录设备和液体喷射设备
CN1248217C (zh) 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和记录媒体的记录与/或再生装置
CN1326190A (zh) 盘装置
CN1685415A (zh) 光驱装置
CN1282196C (zh) 光盘驱动器
CN1470448A (zh) 纸件馈送和传送装置
CN1540433A (zh) 镜头挡板机构和影像摄取装置
CN1232962C (zh) 物镜驱动装置以及盘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591660A (zh) 盘装置
CN1882992A (zh) 光盘装置
CN1538398A (zh) 活门关闭机构和盘片驱动装置
CN1112690C (zh) 磁记录/再现装置
CN1280809C (zh) 磁带的记录和/或播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