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491C - 信息盘播放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盘播放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491C
CN1181491C CNB951163914A CN95116391A CN1181491C CN 1181491 C CN1181491 C CN 1181491C CN B951163914 A CNB951163914 A CN B951163914A CN 95116391 A CN95116391 A CN 95116391A CN 1181491 C CN1181491 C CN 11814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unit
cabinet
drive
pan tai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51163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312A (zh
Inventor
佐藤太志
津上隆
榎本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0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14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4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25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herein the disks are transferred from a fixed magazine to a fixed playing unit using a moving carriage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一种信息盘播放设备可使托盘单元在机箱内、外之间运动以便加载记录盘。它包括一个安装在托盘单元上用于读出记录盘上信息的拾取器,一个用于驱动托盘单元使可其在机箱内的容纳位置和突出机箱外的位置之间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一个支承在托盘单元上可作靠近或离开拾取器运动的盘台,和一个用于托盘单元上使盘台可作靠近或离开拾取器运动方向的第二驱动单元。盘台用于支承和带动记录盘转动。

Description

信息盘播放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重显信息盘上,例如光盘上,记录的信息信号的信息盘播放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的信息盘播放设备,有一个被安装成可在构成该设备主体的机箱的内、外部之间来回运动的碟形托盘,移动该碟形托盘可将定位在该托盘上的记录盘加载到机箱内部安排的盘台上。
目前,以光盘作为记录盘的记录信息信号的信息盘播放设备已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类型的信息盘播放设备包括一个加载机构,该机构有一个被安装成可在构成该设备主体的机箱的内、外部之间来回移动的碟形托盘,通过移动该托盘可将定位在该托盘上的记录盘加载到安排在机箱内部的盘台上;还包括一个夹具机构,用来夹紧被加载机构加载到盘台上的光盘。
这种信息盘播放设备使用的加载机构包括一个可在构成该设备主体的机箱内、外部分之间移动的碟形托盘。在该托盘被拉出机箱的状态下,可将光盘加载到碟形托盘上或从上面取下。在光盘定位在碟形托盘上的情况,通过把该托盘推入机箱,还可以将光盘送到机箱中。
另一方面,夹具机构是由盘台和夹紧板组成的,盘台上放置有光盘并与光盘一起转动,夹紧板以可转动的方式面对盘台安装。
放置光盘并与光盘同步转动的盘台和光学拾取装置一起构成光盘驱动器。盘台安装在纺锤状电机的驱动轴上并在纺锤状电机的驱动力驱动下转动。构成光盘驱动器的光学拾取装置安装成经运动导向部件作用,可从定位在盘台上的光盘的内圈移动到外圈的结构,当其在光盘驱动机构驱动下运动时,就从光盘的内圈向外圈移动。
光盘驱动器被安排成可在机箱内沿一个方向运动,在此方向上移动盘台可使其靠向或离开压紧板。当要加载光盘时,移动盘台使其离开压紧板。光盘被加载机构拉入机箱定位在碟形托盘上并运送到盘台和压紧板之间。朝压紧板移动盘台,使运送到机箱内的光盘定位在盘台上。另一方面,光盘被推进并靠紧在压紧板上以便被夹紧后与盘台同步旋转。在盘台和压紧板配合夹紧光盘后,纺锤电机运转,使光盘和盘台与夹紧板同步转动。通过光学拾取装置从转动光盘的内圆的外圈的运动,可以重显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信号。
在上述的信息盘操作设备中,在加载机构将定位在碟形托盘上的光盘拉入机箱内部以后,为了将光盘夹紧在盘台上,光盘驱动器要向压紧板移动。这样,在现有的信息盘播放设备中,将光盘定位在被拉出机箱的碟形托盘中的操作,将光盘拉入机箱内部完成向盘台上加载的操作和将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信号重显的启动操作都是极其花费时间的,同时要缩短加载光盘的这一系列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也是极端困难的。
为了缩短加载光盘所需的时间,可以设想安排光盘驱动器带着碟形托盘上的光盘从相箱的内部向外部移动,以便使光盘驱动器和碟形托盘一起向机箱的外端运动。由于这样的信息盘操作设备被设计成使光盘驱动器从机箱内部向外部移动,光盘就可以直接加载到被拉出到机箱外面的光盘驱动器上。这样在带有加载光盘的光盘驱动器被推入机箱内部后,就可以立即进行重显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信号的工作,因而缩短加载时间,加快重显信息信号就成为可能。
然而,若将光盘驱动器放置于碟形托盘上从机箱内部向外部移动,就需要将光盘驱动器连同盘台整个都拉到机箱外面,这势必增大碟形托盘往返的距离。此外,运动机构为了可移动地支承较重的光盘驱动器,其机械强度需要增强以便将光盘驱动器拉出机箱,这样就增大了运动机构的尺寸,结果使信息盘播放设备自身的尺寸和重量都增大。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信息盘播放设备,其中用于转动记录盘的盘台和用于从记录盘上读出信息信号的拾取装置,可以从机箱内部向外部移动以便于加载记录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信息盘播放设备,其中的盘台和光学拾取装置可以从机箱的内部向外部移动,以便加载记录盘,并且盘台上的记录盘可以容易地加载和取下。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信息盘播放设备,它具有较小的尺寸和重量。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信息盘播放设备,具有一个托盘单元,它被支承成可在机箱内部的安放位置和朝机箱外突出的位置之间运动;一个安排在托盘上的拾取装置,用于从记录盘上读出记录信息;一个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托盘在机箱内部的安放位置和朝机箱外突出的位置之间运动;一个支承在托盘单元上的盘台,用于作靠近和离开拾取器的装置方向上的运动;以及一个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托盘上的盘台在靠近和离开拾取装置的方向上运动。盘台起保持记录盘并带动其旋转的作用。在第一驱动器将托盘单元驱动到突出机箱的位置时,第二驱动器将使盘台在其相对托盘单元可能的运动范围内达到离机箱最远的位置。
当第一驱动机构使托盘单元向机箱中安放位置的方向运动时,第二驱动机构在盘台相对托盘可能的运动范围内使盘台达到尽可能接近拾取装置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盘播放设备的托盘装有一根轴,该轴被可移动的支承在推力轴承上,该推力轴承安排在机箱中,借此可使托盘移动一段与其长度相当的距离。托盘上所装轴的长度大体为托盘单元长度的两倍,轴的一端方向朝外并位于托盘的外机箱前端附近,另一端向托盘单元的后侧突出以便安装到托盘单元上。当托盘部分被放置在外机箱中时,推力轴承支承在轴位于托盘部分前端附近和后端附近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信息盘播放设备中的盘台支承在由一个支撑块支撑的可转动的细长轴上,支撑块安排在托盘单元上,以使盘台可以作靠近和离开拾取装置的运动。
本发明的信息盘播放设备具有用于控制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操作是这样进行的,当托盘部分被第一驱动器驱动到突出机箱的位置时,第二驱动器将使盘台在其相对托盘部分可能的运动范围内达到离光学拾取装置最远的位置。控制装置还能检测盘台运动期间相对于托盘部分的运动时间,在时间超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逆转运动的方向。
本发明的信息盘播放设备还具有一个信息盘夹紧部件,它可以同盘台配合卡住记录盘,当托盘单元被驱动突出到机箱外面时,该夹紧部件可以拆下。
由于本发明的信息盘播放设备,当第一驱动机构将托盘单元移动到突出机箱的位置时,第二驱动机构使盘台在其相对托盘单元可能的运动范围内达到离机箱最远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容易地将记录盘安装上或拆卸下盘台,同时可以减小托盘单元突出机箱的程度。
由于本发明的信息盘播放设备,当第一驱动机构使托盘单元移动到机箱内的安放位置时,第二驱动机构使盘台在其相对托盘单元可能的运动范围内移动到离机箱最近的位置,这样当托盘单元被一拉入机箱内部,就可以从记录盘上读出信息信号从而使快速重显操作成为可能。
下面对图面作一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信息盘播放设备的分解立体图,显示了设备的机械结构部分。
图2是本发明的信息盘播放设备的平面图,显示了其中的托盘部分。
图3是一个平面图,显示了托盘部分被移动到机箱外部的状态。
图4是用于移动托盘部分的加载机构的平面图。
图5是一个平面图,显示了托盘部分正被加载机构驱动的状态。
图6是一个平面图,显示了托盘部分被加载机构移动到机箱外部的状态。
图7是信息盘播放设备的前视图,显示了安装有光盘和光盘稳定器的状态。
图8是信息盘播放设备的前视图,显示了未安装光盘和光盘稳定器的状况。
图9是一个轴向截面图,显示了加载机构的加载马达和减速齿轮的支承方案。
图10是信息盘稳定器的轴向截面图。
图11是信息盘驱动器的平面图。
图12是一个平面图,显示了盘台和光学拾取装置被分开的状态。
图13是信息盘驱动器的侧视图。
图14是信息盘驱动器的前视图。
图15是信息盘驱动器的轴向截面图。
图16是一个分解立体图,显示了光学拾取装置在光盘驱动器中的支承安排方案。
图17是一个流程图,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息盘播放设备的操作过程。
下面将对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被用于采用直径为12厘米或8厘米的只读光盘的光盘机中,该只读光盘记录有信息信号。
用于本发明的光盘机中的光盘201由一个透明合成树脂,例如聚碳酸酯形成的基盘构成,该基盘有一个中心孔202。基盘201表面以微细尺度凹痕形式记录有信息信号。在具有微细尺度凹良的表面涂有诸如铝之类金属材料形成的反射膜,然后再涂上一层合成树脂的保护膜。
通过一个光学拾取装置向光盘201的信号记录表面发射一条光束,并由安装在该装置上的光电检测器检测从光盘信号记录表面返回的光线,这种由这些凹痕记录在光盘201上的信息信号就被读出。
参见图1,本发明的光盘播放设备包括一个底架1。它是通过冲压和弯曲金属板形成的,该底架由底板13和在底板13两侧形成的左、右侧板15和14组成。
参见图2,底架1固定在光盘播放设备的外机箱底板72上。
跨过侧板15,14的上端安装有一块顶板5。顶板5基本上是一块平板,它是通过用螺钉20拧入到侧板15,14上端的沉头螺孔16,17,18和19中安装在底架1上的。螺钉20穿过顶板5两个横向侧边上形成的螺钉孔21。
电路板6安装在顶板5的下侧。螺钉22穿过电路板6上的多个螺钉孔拧入到顶板5上的多个沉头螺孔中,将电路板安装在顶板上。
在底架1的底板13上,在侧板15和14之间及电路板6之下,有一个构成加载机构的托盘单元7。在托盘单元7上按照后面说明的方式安装有一个光盘驱动器10。在托盘单元7的上表面安装有一个托盘盖11,它罩在光盘驱动器10上方。在托盘单元7和托盘盖11的前边缘安装有一块显示板70构成了一个显示单元。
托盘盖11的安装是通过使托盘单元7上表面前侧的左、右啮合爪57,57同其前侧上的左、右啮合孔66,66相啮合,并且用左、右定位螺钉69,69将其后部固定在托盘单元7上而完成的。
托盘单元7可在加载位置和推出位置之间运动,如图2所示,在加载位置显示板70被收入外机箱中并与外机箱的前板71成一线,在推出位置被朝外推出如图3中箭头A所示,此时显示板突出外机箱。
也就是说,托盘单元7在前后方向上可以在大体上与托盘单元7的前后长度相当的距离上移动,这是通过在托盘单元7上沿前后方向安装第一和第二的轴8,9,再使该两心轴可移动支承在第一和第二推力轴承3,4上,而推力轴承又固定在底架1的底板13上来实现的。
第一心轴8的长度大体上为托盘单元7的前后长度的两倍。第一心轴8安装在托盘单元7上顺着其横向侧边延伸,该心轴的前端位于托盘单元7的朝前边缘的附近,另一端即后端朝托盘单元7的后侧突出。
第一心轴8的前端具有一个轴向的内螺纹孔45,定位螺钉47穿过托盘单元7前端面上形成的通孔53与内螺纹孔45啮合。第一心轴8的中部有一个侧向内螺纹孔46,定位螺钉48穿过托盘单元7后部侧边上形成的一个通孔(图中未示出)同这个侧向内螺纹孔46相啮合。
第二心轴9的长度与托盘单元7的前后长度大体相等。第二心轴9安装在托盘单元7上,其前端位于托盘单元7的前向边附近,后端位于托盘单元7的后边缘附近。
第二心轴9的前端有一个前端内螺纹孔49,定位螺钉51穿进托盘单元7前端面上的通孔54与其啮合。第二心轴9的后端侧有一个侧向内螺纹孔50,定位螺钉52穿过托盘单元7后边缘上的通孔56与其啮合。
在第一推力轴承3的前、后端开有轴承孔43,43。第一心轴8穿过这两个轴承孔支承在轴承上。
当托盘单元7在加载位置时,第一推力轴承3支撑在第一心轴8的靠近托盘单元7的前、后边缘处的位置上。当托盘单元7处于推力位置时,第一推力轴承3支撑在第一心轴8的靠近托盘部分后边缘处的位置以及第一心轴的后端部分上。
第二推力轴承4具有一个轴承孔44,位于其前端,第二心轴9穿过该孔并支承在上面。
当托盘单元7在加载位置时,第二推力轴承4支撑在第二心轴9靠近托盘单元7前端的位置上。当托盘单元7在推出位置时,第二推力轴承支撑在第二心轴9靠近托盘单元7后端的位置上。
托盘盖11的上表面具有一个开口67,如后面所述,该开口用于从中伸出光盘驱动器10的光学拾取装置60和盘台61。托盘盖11上表面的后侧有一段突出的弧形弯墙68,用于禁止光盘朝后滑移。
托盘单元7是由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由加载马达26和环形皮带29以及多个传达齿轮31至35组成,加载马达26作为驱动马达产生驱动力带动加载机构,其它部件如图9所示作为传动机构,传递加载马达26产生的驱动功率。加载马达26受控制电路控制运转,控制电路构成控制器控制光盘播放设备的操作。
加载马达26和传动齿轮31至35被安装在支撑板2上,支撑板2又通过多个起缓冲部件作用的阻尼器79安装在底架1上,所以支撑板2和底架1并不接触。也就是说,支撑板2位于底架1的底板13上,并通过多个定位螺钉41安装在底板13上。这些定位螺钉41穿过支撑板2上的多个通孔42同底架1的底板13上的内螺纹孔80相啮合。阻尼器79插在每个定位螺钉41的外圆周表面和支撑板的每个通孔42的内圆周边缘之间。这些阻尼器79大体是圆筒形的并由减震性能好的材料,例如丁基橡胶制成。这些阻尼器79被装配在每个定位螺钉41上,再装配进支撑板2的通孔42中,以便通孔42的内圆周支撑在阻尼器79的外圆周上。
加载马达26安装在支撑板2的上表面上,其驱动轴向下。加载马达26的驱动轴穿过支撑板2上的通孔81及底板13上的通孔28突出底板13。驱动轴的下端带有一个驱动皮带轮27。驱动轮27通过环形皮带29带动从动轮30。从动轮30安装在底板13下面以较低速度转动。从动轮30安装在转轴84的下端,转轴84通过轴承83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板2上。转轴84(当方便起见称第一转轴)的下端通过底板13上的通孔82突出到底板13下面。
第一转轴84的上端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31。第一传动齿轮31又与直径比其大的第二传动齿轮32啮合。第二传动齿轮32位于支撑板2的上方,并且安装在第二转轴86的中间部位,第二转轴通过轴承85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板上。第二转轴86的上端还安装有一个直径比第二传动齿轮小的第三动传齿轮33。
第三传动齿轮33与直径比其大的第四传动齿轮34啮合。第四传动齿轮34位于支撑板2的上方,它既既可转动又可绕第二转轴运动。
也就是说,第四传动齿轮34安装在传动板37上,该转动板又被安装成可绕第二转轴86转动。转动板37的近端被安装成可绕第二转轴86转动,其远端安装有一根第三转轴88,该转轴可通过轴承87转动。第四传动齿轮34安装在第三转轴88的中部。它既可绕第三传动齿轮转动同时又能保持和第三传动齿轮啮合。第三转轴88的上端装有一个游星齿轮35,它是一个直径比第四传动齿轮34小的传动齿轮。第三转轴88上端突出在游星齿轮35的上方,它作为锁紧销36起作用。
托盘单元7的下表面具有一个齿条76,它与游星齿轮35相啮合,还有一个同锁紧销36相啮合的导槽78。如图4到6所示,齿条76顺着托盘单元7的横边在前后方向上延伸。齿条76的最前部分在其齿的方向上是一个弧形部分77。导槽78的最前部分也是弧形的,它同齿条76的弧形部分77具有同一个曲率中心。
如图4所示,当托盘单元7被移动到加载位置时,游星齿轮35同齿条76的弧形部分77的末端相啮合。此时,锁紧销36与导槽78的前端弯曲部分啮合,此时,以便禁止托盘单元7在外部压力下提前向前。当托盘单元7在加载位置时,弧形部分77的曲率中心同支承第三传动齿轮33的第二转轴86的轴线一致。此时,转动板37的远端推压到底架1的底板13上安装的一对检测开关上。检测开关39,40是开关检测托盘单元7是否在加载位置的,它被连接到控制电路上,图中未表示出。
当加载马达26被启动向一个方向转动时,游星齿轮35被各自的传动齿轮带着转动。然后,游星齿轮35顺着图5中箭头G的方向沿弧形部分77运动,同时保持和弧形部分77的啮合。也就是说,转动板37将转向,同时锁紧销36将顺着导槽78前端的弧形部分运动。这样,检测开关39,40将从被转动板37压紧的状态下释放开。当游星齿轮35到达齿条76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线性部分时,它进一步转动将使托盘单元7如图6中箭头H所指示的那样朝前移动。此时,锁紧销36将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导槽的线性部分相啮合,从而约束转动板37的转动。这样,托盘部分7将被移动到推出位置,它将压住一个检测开关(图中未示出)。当这个检测开关被压住时,控制电路停止加载电机26的转动。
托盘单元7被定位在推出位置上,安装于其上的第一心轴8向后突出。由于第一心轴8后端部由推力轴承3支承,所以托盘单元可以被稳定地支承在推出位置。当托盘单元7在推出位置时,假若在相反方向转动加载电机,游星齿轮35随之转动,同时托盘单元7将如图6中箭头J所示向后移动。当齿条76的线性部分的最前部到达与游星齿轮35啮合的位置时,如图5所示,显示板70,基本上与前板71齐平。游星齿轮35运动到和弧形部分77啮合的状态时,托盘单元7的运动速度随之降低。随着游星齿轮35同弧形部分77啮合,转动板37被转动,托盘单元7移动到其加载位置。若游星齿轮进一步转动,转动板37将如图4中箭头F所指的向弧形部分77的远端转动,转动板37的远端将压到检测开关39,40上。当检测开关39,40被压住时,控制电路将停止加载电机26的转动。
光盘驱动器10带有光学拾取装置60都被安装在托盘单元7上。如图11到15所示,光盘驱动器10具有一个框架盒113。该框架盒113是由合成树脂材料压模而成的矩形匣,其四角有四个相应的安装孔132。这些安装孔132装有圆筒形的由高性能的减震材料,例如丁基橡胶制成的阻尼器63。这些阻尼器通过装配在其上端的支撑管64安装在托盘单元7上,有四个定位螺钉65通过支撑管64拧入到托盘单元7上表面上的四个螺丝套58中。在阻尼器63和托盘单元7之间放置有悬挂弹簧59。也就是说,光盘驱动器10的框架113是通过四个阻尼器63和四个悬挂弹簧59以悬浮的方式支承在托盘单元7的上方。
光学拾取器60装在框架盒113的后部,它有一个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有多个光学器件用于传导从激光二极管向物镜75幅射的光束,有若干个光接收元件作为光检测器,以及一个物镜75用于聚集光束将其幅射到光盘上。这些光学部件都封装在一个光学模块中。光学拾取器装置60通过物镜75向光盘201的信号记录区域辐射光束,并通过光检测器检测从光盘201反射回来的返回光从从而读出记录在光盘201上的信息信号。光学拾取装置60安排在框架盒113的开口107中。光学拾取装置60的光学模块。如图14所示在其一端具有一个轴承孔134。该轴承孔装有一根轴108并装置在开口107中。这根轴108被装置成沿框架盒113的前后方向延伸,其两端由定位螺钉109,110固定在开口107的边缘上。光学模块另一端,如图14所示被夹持支承在框架盒113上设置的推力弹簧112和调节螺钉133之间。调节螺钉133和推力弹簧112都在开口107的边缘。光学模块可以绕轴108进行如箭头L和M所示方向的转动,通过在垂直方向反复调节调节螺钉133,可以调节光学模块相对于框架盒113的倾斜度。推力弹簧112推压光学模块并在和调节螺钉133相对的方向支承光学模块。
光学拾取装置60在轴108的轴向是固定的,并且是固定在托盘单元7上的。
光学驱动器10包括一个光盘台61。该光盘台用来放置光盘并带动其转动,它被安排成在光学拾取装置60前头支承光盘作靠近或离开光学拾取器方向的运动。
光盘台61基本上是圆盘形的,如图13和15所示在其上表面的中间部位载有一个大体上是截头圆锥形的对中间部件74。光盘台61的中心穿过一根细长轴73。对中部件74可以沿着细长轴73移过或移出光盘台61,该对中部件被一个偏置部件(图中未示出)朝上弹性偏置。当光盘201的中间部分被放置在光盘台61上时,定中部件74同光盘上的中心开口202相啮合,从而使光盘201和光盘台61的中心对准。
细长轴73由安排在开口107中的支撑块104可转动地支承着,支撑块104是由合成导电材料或金属导电材料整体形成的,它还带有一个通过插入压模或压力装配安装的金属轴承131,该轴承用于支承细长轴73。所以,光盘台61同支撑块104是电连接的。通过将支撑块104接地,光盘台可以保持地电位从而可以抑制静电的产生。
支承块104的一端具有一个轴承111,它支承在轴108上并可以在如图13中箭头D和E所指的方向上移动,因而可以沿轴108作靠近或离开光学拾取器装置60的运动。轴承111有一轴孔供轴108从中穿过。轴孔134中安装有推力轴承135。一个支承滚轮105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块104的另一端。支承滚轮105放置在开口107的一边形成的一条支承凸缘106上。支承滚轮105与支承凸缘106保持滚动接触,从而可移动地支承支撑块104。
细长轴73的下端带有一个多极磁体构成的转子116,它构成纺锤马达的一部分。纺锤形马达由转子116和安装在支撑块104底端的电路基片115上安装平面线圈组成。转子116在供给平面线圈的预定电流的作用下旋转。驱动电流是通过柔性导线114供给电路基片115上的纺锤电机的平面线圈的。柔性导线114是从光盘驱动器10中引出线的。托盘7底板的上表面形成一条通道117用来将柔性导线保持在预定的位置,防止柔性导线在脱角处被弯曲得过于厉害。
支承光盘台61的支撑块104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该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框架盒113上的进给马达95和多个向支撑块104传送进给马达的驱动功率的传动齿轮。进给马达95的运转受控制电路控制。也就是说,进给马达95的驱动轴带动驱动轮96,驱动轮96与一个直径较其为大的可转动地安装在框架盒113上的第一传动齿轮97相啮合。第二传动齿轮98与第一传动齿轮97同轴安装但直径较小。第二传动齿轮98与一个直径较其为大的可转动地安装在框架盒113上的第三传动齿轮99相啮合。一个第四传动齿轮100同第三传动齿轮99同轴安装但直径较小。第四传动齿轮100同可转动地安装在框架盒113上的,直径比其大的一个第五传动齿轮相啮合。游星齿轮102是一个与第五传动齿轮同轴安装但直径较小的传动齿轮。
游星齿轮102同在支撑块104横侧的齿条103相啮合。该齿条103是同轴108平行的,这样,当进给马达运转时,支撑块104就沿着轴108运动。
在支撑块104的横侧还安装有一个齿条部件119,构成如图16所示的所谓双齿条结构。齿条部件119大体上是一个平板形的,在其横侧边缘带有齿条部分129。在齿条部件119平面部分的下表面有一对隆起的半圆形插轴环122,121。轴108穿过由插轴环122,121和齿条部件119的平面部分形成的通孔将齿条部件119支承起来。齿条部件119的平面部分也有几个通孔。
支撑块104横向表面有一条凹槽128用于放置齿条部件119的插轴环122,121。在凹槽128中有两个凸块125,124用于装配入齿条部件119的通孔123,120中。凸块125,124上有轴承孔126,127用于装入推力轴承135和穿过轴108。当齿条部件119安装在支撑部件104一端,轴108穿过齿条部件119的插轴环122,121以及支撑块104的轴承孔126,127之后,齿条103和129将如图13所示处于平行排列的位置。一条压缩弹簧130被放置在支撑块104的凸块124和齿条部件119的通孔120的内侧边缘之间。压缩弹簧130与轴108是同轴安排的,即轴108穿过此弹簧。该压缩弹簧130推动齿条部件119并将其朝支撑块104,亦即如图16中箭头P所示的方向偏移。
构成第二驱动机构的游星齿轮102与支撑块104的齿条103及齿条部件119的齿条129两者相啮合。由于齿条部件119被如图16中箭头P所指示方向朝支撑件104偏置,所以在游星齿轮102和齿条103,129之间不存在产生齿隙移动的情况。
光盘201的中间部分放置在光盘台61上,光盘上再放置一光盘稳定器12,这样,如图7所示,光盘台和光盘稳定器12配合夹紧光盘201。如图10所示,光盘稳定器12由一个圆柱形部分91和安装在该圆柱部分下端的盘形部分92组成。光盘稳定器由诸如金属之类比重较大的材料制成。圆柱部分91有一个装配孔89,供细长轴73的上端插入其间。装配孔89的下端形成一个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部分90用于避免同定中部件74碰触。一对环形摩擦片93,94具有可同光盘201产生摩擦力的外形,被粘在稳定器的盘形部分92的下表面上。当纺锤型马达转动时,盘台61与光盘稳定器12配合夹紧光盘201,并使光盘201与光盘台61同步转动。
当光盘台运动到最接近光盘拾取装置60的位置时,光盘台61使被其夹紧的光盘201的圆周部分的最靠内处如图11所示面对光学拾取装置60的光学透镜75。当移动到离光学拾取器装置的最远的位置时,如图12所示,光盘台61使光盘201的圆周部分的最靠外处面对光学拾取装置60的物镜75。
框架盒具有一个第一运动位置探测开关用于探测光盘台61与光学拾取器装置60最接近的位置,还有一个第二运动位置探测开关,用于探测光盘台61离光学拾取装置60最远的位置。当光盘台61处于最接近光学拾取装置的位置时,第一运动位置探测开关将被支撑块104压住和启动。这个第一运动位置探测开关是和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当支撑块104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下面光学拾取器装置60的方向接近,并且第一运动位置探测开关被支撑块104压住时,控制电路就停止螺纹进给电机95的转动。当光盘台61在离光学拾取装置最远的位置时,支撑块104将压住第二运动位置探测开关。第二运动位置探测开关也是同控制电路连接的。当支撑块104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下朝离开光学拾取器装置60的方向运动,并且第二运动位置探测开关被支撑块104压住时,控制电路将停止螺纹进给电机95的转动。
光学拾取装置60和光盘台61通过托盘盖11上表面的开口67露出在托盘盖11上方。
在外机箱中,装有探测装置用于探测在托盘单元7朝其在插机箱中的放置位置运动时,在光盘台61上是否存在定中部件12。该探测装置由安装在电路基片6下表面上的光发射元件24,和光接收元件25组成,如图2,7和8所示,其中的光接收元件25用于接收光发射元件24发射的光线K。当托盘单元7在加载位置时,光盘台61在最接近光学拾取装置60的位置,并且光盘稳定器12放置在光盘台61上,从光发射元件24向光接收元件25前进的光线K被光盘稳定器12遮断,假如光盘稳定器12未放置在光盘台上,那未即使托盘单元7在加载位置,并且光盘台61在最接近光学拾取装置的位置,光发射单元24发出的光线K也不会被细长轴73遮断,而会到达光接收元件25。也就是说,通过探测光接收元件25在一段规定的时间内,即同托盘单元7到达如图2所示的加载位置和光盘台61到达最接近光学拾取器装置60的位置有关的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从光发射器元件24发出的光线K,可以查明光盘台61上是否存在光盘稳定器12。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光盘播放设备,上述的控制器将控制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光盘台61的转动和显示工作。
上述的控制电路操作的,当托盘单元7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下按图3中箭头A所指方向移动到突出机箱的推出位置时,光盘台61被第二驱动机构在相对托盘单元7可能的运动范围内,驱动到离机箱最远的位置,也就是离光学拾取器装置60最远的位置上。
因此,根据现有的光盘播放设备,光盘台61可以充分地朝前侧移动,以致使光盘台61的整个表面位于前板71的前面,同时托盘单元7从前板71向如图3中箭头N所指示方向突出的程度,可以被压缩到最小值。
控制电路还能作下述操作,当托盘单元7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下按图2中箭头C所指方向,即向机箱内放置托盘单元7的加载方向运动时,光盘台61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下顺着图2中箭头D所指示的方向运动,并在相对托盘单元7可能的运动范围内达到最接近光学拾取器装置60的位置。
因此,根据本光盘播放设备,重显操作或光盘201的启动在光盘201放置到光盘台61和托盘单元7移动到加载位置以后,就可以立即开始。说明记录在光盘201上的信息内容的信息确定的目录,记录在光盘201最里面的位置上,这样在读出信息目录以后就可以开始读出信息信号。
当托盘单元7在加载位置时,若上述的检测机构检测到光盘台61上没有光盘稳定器12,控制电路将禁止光盘台61转动。控制电路还将在显示板70上显示光盘台61未被加载光盘稳定器12。所以,采用本光盘播放设备不会出现光盘台61的光盘201上未加载光盘稳定器12就转动光盘台61的情况,因而也就不会出现光盘201从光盘台61上滑落的事故,同时还可以避免动力的无谓消耗。此时,由于显示板70显示3光盘台61上未被加载光盘稳定器12的信息,光盘操作设备的使用者就可以知道光盘台61不转动的原因。
当光盘201放置在光盘台61上,光盘稳定器12被加载到光盘201上,托盘单元7处于加载位置并且光盘台61在最接近光学拾取器装置60的位置上时,从光盘201上进行重显操作的工作就能进行。也就是说,可以顺着光盘201上形成的记录轨道,从其最靠内的区域开始顺序读出信息信号。
随着光学拾取装置读取信息信号的进展,光盘台61将如图2中箭头E指示的那样向同光学拾取装置60分隔的方向运动。另一方面,在采用光学拾取装置60在光盘上读出信息信号时,光盘台61还可以相应于选定的读出位置运动,即作所谓的光轨道跳跃操作,在如图2中箭头E和D指示的方向上作靠近和离开光学拾取器装置60的运动。
如果在托盘单元7运动时,光盘台61也在运动,若光盘台61相对托盘单元7的运动时间超过预定的时间,控制电路将停止这个运动甚至使光盘台61的运动方向相反。参见图17的流程图,控制电路在步骤1开始其控制操作,在步骤2判断光盘台61朝光学拾取器装置60的运动是否被执行。若光盘台61朝光学拾取装置60的运动状态被检测到,控制电路转换到步骤3,否则,到步骤11。
在步骤3,控制电路判断第一运动位置检测开关是否被压住。若该开关已被压住,控制电路转换到步骤4,否则,到步骤7。
在步骤4,螺纹进给电机95被停止。控制电路然后转换到步骤5。
在步骤5,判断托盘单元7是否在除加载位置外的任何其他位置,在加载位置中,托盘单元被拉向机箱。若托盘单元7在加载位置外的任何其他位置,则控制电路转换到步骤6。若在步骤5发现托盘单元7在加载位置,则控制电路转换到步骤9。
在步骤6,光盘台朝离开光学拾取装置60的方向运动,直到第二运动位置开关被压住,并且在此过程中,重置计算光盘台运动时限的定时器。然后,控制电路返回步骤2。
在操作的起始阶段时间内,定时器处于重置状态,即在螺纹进给电机95被停止后,定时器在和螺纹进给电机95重新开始操作的同时开始计数。定时器计时的时限是这样确定的,它等于光盘台61从最接近光学拾取器60的位置运动到离光学拾取器60最远的位置所需的时间再加一到两秒。
在步骤9,定时器被重置并在步骤10程序被返回。
假如托盘单元7处于除推出位置,在此位置托盘单元被拉出外机箱以外的一个位置,光盘台61已在朝靠近光学拾取装置60的方向运动,作为从步骤1到步骤6的操作结果是,光盘台61被瞬时地移到最接近光学拾取装置60的位置,然后接着被移动到离光学拾取装置60最远的位置。
在步骤7,判断定时器计数的时限是否已经到时。假如时限已经到时,控制电路转换到步骤8,否则回复到步骤3。
在步骤8,托盘单元7被移动到推出位置,并且在步骤10程序被返回。
若,作为步骤7和步骤8的操作结果,只要第一运动位置检测开关未被压住,尽管光盘台61朝光学拾取器装置60靠近的运动其运动时间已超过上面的时限,托盘单元7仍要向推出位置运动。
在步骤11,判断光盘台61是否在执行离开光学拾取器方向的运动。假如光盘台执行这个运动,控制电路转换到步骤10返回。
在步骤12,判断第二运动位置开关是否被压住。假如被压住,控制电路转换到步骤13,否则,转换到步骤15。
在步骤13,螺纹进给电机95被停止,该动作在控制电路转换到步骤14以前进行。
在步骤14,在控制电路转换到步骤10以前,重置定时器。
在步骤15,判断定时器计算的时限是否到时。假如时限到时,控制电路转换到步骤16,否则,控制电路返回步骤12。
在步骤16,在控制电路转换到步骤17以前,使光盘台61在朝光学拾取装置60方向的运动执行到预定的时间。
在步骤17,在控制电路转换到步骤12以前,使光盘台61在离开光学拾取器装置60的方向上运动,直到第二运动位置检测开关被压住。
作为从步骤15到步骤17的操作结果,只要第二运动位置检测开关未被压住,即使光盘台61在离开光学拾取装置60方向上的运动的运动时间超过上述的时限,例如,当操作者的手指挡在光盘台61和托盘盖11的开口67的边缘之间时,光盘台61仍要向相反方向运动,亦即先向靠近光学拾取装置60的方向运动,然后再向离开光学拾取装置60的方向运动。这一操作重复进行,直到第二运动位置检测开关被压住。
在本发明的光盘播放设备中,检测光盘台61上是否存在光盘稳定器12的检测装置可以是接触型传感器,例如可采用一个碰触开关替代上面描述的光学传感器。

Claims (4)

1.一种信息盘播放设备,包括:
一个碟形托盘,被支承起来用于在机箱内的一个被容纳位置和一个朝机箱外突出的位置之间运动;
一个拾取装置,安排在所述的托盘单元上,用于从记录盘上读出记录信息;
一个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的托盘单元在机箱内一个被容纳的位置和朝机箱外突出的一个位置之间移动;
一个盘台,安装在所述的托盘单元上,用于进行靠近或离开所述的拾取装置方向的运动,并用来保持支承和转动所述的记录盘;和
一个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的托盘单元上的盘台在靠近或离开所述拾取装置的方向上运动,假如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将所述的托盘单元驱动运动到突出机箱的位置,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将驱动所述的盘台在其相对托盘单元可能的运动范围内运动到离机箱最远的位置,若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将所述的托盘单元驱动运动到机箱内被容纳的位置,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将驱动所述的盘台在其相对托盘单元可能的运动范围内运动到最靠近机箱的位置;
其中所述的盘台具有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的控制装置是这样操作的,当所述的托盘装置在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下在突出机箱外的位置和机箱内的被容纳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的盘台在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该盘台相对于托盘单元可能的运动范围内,运动到离光学拾取装置最远的位置上,所述的控制装置在盘台运动期间还用于检测盘台相对于托盘单元的运动时间,一旦时间超过预定值,用来逆转盘台的运动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盘播放装置,其中的托盘单元上安装有一根心轴,该轴支承在一个被安排在机箱中的推力轴承上,通过上述轴和轴承间的运动,所述托盘单元可以在大体上等于其长度的距离内运动,所述心轴的长度大体为托盘单元长度的两倍,并且通过使其一端位于托盘单元的前向端附近指向机箱外面,和使其另一端朝托盘单元后部突出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托盘单元上,当托盘单元被放入所述机箱时,所述的推力轴承在托盘单元前向端附近的位置上和托盘单元后端附近的位置上支承所述的心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盘播放装置,其中所述的盘台具有一根细长轴,盘台可以在所述的细长轴上转动,所述的细长轴是安排在一个支撑块上的,该支撑块又安装在托盘单元上,用来进行靠近或离开所述拾取装置方向上的运动,所述支撑块是由一种导电材料整体形成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盘播放装置,进一步还包括一个光盘夹持部件,它同所述盘台配合以保持和支承记录盘,当托盘单元被突出机箱外面,可以将该夹持部件拆下。
CNB951163914A 1994-08-26 1995-08-26 信息盘播放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14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1994 1994-08-26
JP20211294A JP3551482B2 (ja) 1994-08-26 1994-08-26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装置
JP202112/94 1994-08-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12A CN1140312A (zh) 1997-01-15
CN1181491C true CN1181491C (zh) 2004-12-22

Family

ID=16452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511639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1491C (zh) 1994-08-26 1995-08-26 信息盘播放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621713A (zh)
EP (1) EP0698882B1 (zh)
JP (1) JP3551482B2 (zh)
KR (1) KR100366140B1 (zh)
CN (1) CN1181491C (zh)
DE (1) DE69513108T2 (zh)
MY (1) MY11636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60275B2 (ja) * 1995-07-28 1999-02-24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KR980004506A (ko) * 1996-06-29 1998-03-30 김광호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픽업 기울기 조정 장치
KR19980020837A (ko) * 1996-09-12 1998-06-25 구자홍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디스크 안착부재 이동장치
JPH10214452A (ja) * 1997-01-30 1998-08-11 Toshiba Corp 回転装置及びこの回転装置を用いた情報処理装置
JP3369191B2 (ja) * 1997-03-10 2003-0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US6169712B1 (en) 1997-03-14 2001-01-02 Kabushiki Kaisha Kenwood 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recorded medium
JP3536599B2 (ja) 1997-07-24 2004-06-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US6459674B1 (en) 1997-07-24 2002-10-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c changer apparatus with vibration free turntable
JPH11213513A (ja) * 1998-01-26 1999-08-06 Teac Corp 記録媒体装着装置
JP4196514B2 (ja) * 2000-02-08 2008-12-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US6603723B2 (en) * 2000-07-28 2003-08-05 Teac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loading device
US7330638B2 (en) * 2001-08-02 2008-02-12 Warner Bros. Home Entertainment Inc. Apparatus generating content codes for audiovisual programs
US7231131B2 (en) * 2001-08-02 2007-06-12 Warner Bros. Home Entertainment Inc.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ontent codes for audiovisual programs by multiple viewers
JP3866953B2 (ja) * 2001-10-02 2007-01-1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KR100493034B1 (ko) * 2002-11-13 2005-06-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림형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KR100505652B1 (ko) * 2002-11-27 2005-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림형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KR100505653B1 (ko) * 2002-11-28 2005-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림형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ATE371929T1 (de) 2003-06-30 2007-09-1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lattenlaufwerk mit verbesserter ladensteuerung
JP2005038483A (ja) * 2003-07-17 2005-02-10 Sharp Corp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の挿脱方法およ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KR100503809B1 (ko) 2003-09-17 2005-07-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크 드라이브
US20050108741A1 (en) * 2003-11-19 2005-05-19 Cookson Christopher J. Disc drive or player for reading double-sided optical discs
JP2006172673A (ja) * 2004-12-20 2006-06-29 Orion Denki Kk 映像記録再生機器
JP4407574B2 (ja) * 2005-06-23 2010-02-0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RU2667505C1 (ru) * 2014-12-22 2018-09-21 Эсседжи Систем Сёрвис С.Р.Л.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й модуль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303217A (nl) * 1983-09-19 1985-04-16 Philips Nv Optische platenspeler.
JPS6424785U (zh) * 1987-07-31 1989-02-10
JPS6486356A (en) * 1987-09-28 1989-03-31 Toshiba Corp Driving mechanism for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KR910007430B1 (ko) * 1989-05-31 1991-09-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투윈 디스크플레이어
JP2692290B2 (ja) * 1989-08-31 1997-12-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US5216558A (en) * 1991-01-30 1993-06-01 Iomega Corporation Drawer loading removable cartridge disk drive
JPH04345953A (ja) * 1991-05-24 1992-12-01 Pioneer Electron Corp オートローディング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US5210737A (en) * 1991-10-29 1993-05-11 Hanpin Electron Co., Ltd. Separable compact disc player with an elastic hold-down member
JPH05342732A (ja) * 1992-06-12 1993-12-24 Sony Corp 円盤状記録媒体用の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H0668634A (ja) * 1992-08-24 1994-03-11 Sony Corp ディスク装置
JP3326626B2 (ja) * 1992-08-24 2002-09-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698882B1 (en) 1999-11-03
EP0698882A2 (en) 1996-02-28
KR960008778A (ko) 1996-03-22
CN1140312A (zh) 1997-01-15
JP3551482B2 (ja) 2004-08-04
MY116366A (en) 2004-01-31
DE69513108D1 (de) 1999-12-09
DE69513108T2 (de) 2000-02-17
KR100366140B1 (ko) 2003-03-12
JPH0863851A (ja) 1996-03-08
US5621713A (en) 1997-04-15
EP0698882A3 (en) 1996-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1491C (zh) 信息盘播放设备
CN1237532C (zh) 盘驱动器的夹持装置及其盘驱动器的支承方法
CN1111857C (zh) 一种用于盘形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
CN1088889C (zh) 盘形记录载体的放/录设备、容纳设备以及放/录头机架
CN1126091C (zh) 记录载体重放/记录装置
CN1325109A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244002A (zh) Cd机
CN1707655A (zh) 托盘驱动装置
CN1105385C (zh) 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179329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734656A (zh) 盘驱动装置、盘驱动单元和光头装置
CN1249706C (zh) 光盘装置
CN1119322A (zh) 用于提升光盘播放机的主轴组件的装置
CN1158654C (zh) 光盘驱动器的记录媒体弹出装置
CN1275250C (zh) 盘装置
CN1265392C (zh) 磁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
CN1074155C (zh) 磁盘盒的遮挡板开闭机构
CN1091295C (zh)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CN1591660A (zh) 盘装置
CN1604222A (zh) 拾取器支承构造和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CN1453780A (zh) 光驱装置
CN101562023B (zh) 光盘装置
CN100481227C (zh) 光驱装置
CN1662969A (zh) 用于调节记录介质驱动装置中导向轴的倾斜度的方法
CN2655581Y (zh) 数码音讯播放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22

Termination date: 200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