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4222A - 拾取器支承构造和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拾取器支承构造和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04222A
CN1604222A CN200410080660.1A CN200410080660A CN1604222A CN 1604222 A CN1604222 A CN 1604222A CN 200410080660 A CN200410080660 A CN 200410080660A CN 1604222 A CN1604222 A CN 1604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pick
recording medium
fastening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806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本克彦
滨田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Pione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04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42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2Aligning the head or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therwise than during transducing, e.g. adjusting tilt set screw during assembly of hea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7Arrangements for mechanically moving the whole head
    • G11B7/08582Sled-type positioners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Moving Of Heads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拾取器支承构造包括保持对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和/或再现的拾取器(71)的保持构件(72)、进退自由地引导该保持构件(72)的轴(74)、卡定该轴(74)的端部的斜螺栓(80)和导向壁(27)、向斜螺栓(80)和导向壁(27)侧对轴(74)施加作用力的扭杆(82),扭杆(82)向与分别与斜螺栓(80)和导向壁(27)接触的方向的交叉方向对轴(74)施加作用力。由此,轴(74)被向上下方向和侧面方向的双方施加作用力,用简单的构造可以可靠地固定轴(74),提高组装性。

Description

拾取器支承构造和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拾取器支承构造和包括拾取器支承构造的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包括记录和/或再现圆盘状的记录介质的拾取器和使该拾取器向记录介质的径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在该移动机构上设置支承拾取器的支承构造,该拾取器支承构造,一般包括保持拾取器同时设置在底座部上的保持构件、进退自由地引导该保持构件的轴、卡定该轴的端部的卡定构件、对所述轴向所述卡定构件侧施加弹力的施力构件。
以前,轴的卡定构造,包括安装轴的底座部、卡定轴的螺栓和压缩螺旋弹簧。在这样的轴的卡定构造中,在底座部上插入螺栓,使该螺栓的头部与机架的上面接触,再使螺栓与在底座部之下的轴的顶端部上形成的内螺纹配合(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0-195062号公报第5页第37行和图15)。而且,通过把压缩螺旋弹簧安装在底座部和轴之间,向底座部的下方对轴施加弹力。由此,螺栓的头部在常接触轴的上部而停止。
在上述文献中,由于只用压缩螺旋弹簧向下方对轴施加弹力,所以可以由上下方向的施加弹力来防止上下方向的松动。但是,对左右方向的松动不能处理。从而,需要另外配置用于向左右方向施加弹力的板弹簧等。当作成这样的构造时,装置变得复杂,组装作业变得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用简单的组装构造可以确实固定轴的拾取器支承构造和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拾取器支承构造,包括保持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和/或再现拾取器的保持构件、进退自由地引导该保持构件的轴、卡定该轴的端部的卡定构件、向所述卡定构件侧对所述轴施加弹力的施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定构件包括从所述轴的径向且相互交叉的方向能与所述轴分别能够接触的第1卡定构件和第2卡定构件,所述施力构件具有向与使上述轴分别与所述第1卡定构件和所述第2卡定构件接触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对所述轴施加力的施力片。本发明的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拾取器支承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上面侧看本实施例的内部时的俯视图。
图4是从上面侧看本实施例的底座部的一部分时的图。
图5是从侧面看本实施例的底座部时的图。
图6是表示使倾斜角度调整机构动作时的图,是相当于图5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轴的顶端部的拾取器支承构造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扭杆的正视图。
图9是从本实施例的拾取器支承构造的侧面方向看到的剖面图。
图10是图7中的X-X线的剖面图。
图11是图7中的XI-XI线的剖面图。
图12A和图12B是分别表示本实施例的扭杆的卡定片和轴的接触部位对轴施加力的方向的图。
图13A和图13B是分别表示本实施例的扭杆的卡定片和轴的接触处对轴施加弹力的方向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拾取器支承构造的另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与图示例一起说明本发明的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实施例。
[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构成]
图1至图9表示本实施例的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图1是本实施例的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该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在图1、图2中,100是记录介质驱动装置。作为该记录介质驱动装置100,例如有内部收纳称为CD(Compact Disc)和DVD(DigitalVersatile Disc)的记录介质的CD驱动器和DVD驱动器等。这样的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可收纳在个人计算机和音频设备等之中。再有,本发明的记录介质驱动装置,不局限于收纳在这样的设备中,可以将设置在终端设备和音频设备的外部的装置或便携式CD唱机那样可以单独使用的装置等那样对光学式记录介质进行再现/或记录的装置作为对象。
该记录介质驱动装置100,包括俯视为大致矩形的机架10、安装在该机架10的内部的底座部20(参照图3)、能出入机架10的托盘30、覆盖机架10的上面的夹紧机构40、覆盖机架的外周面的金属制的未图示的外壳。
{机架的构成}
机架10是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构件,该机架10被形成为底部11为大致俯视长方形的平板状的大致箱型形状。包括:一体形成在该底部11的短边侧周缘部的一方上的背面部12,一体形成在底部11的周缘部的短边侧的另一方上并从底部11竖立的的前面部14,一体形成在底部11的周缘部两长边侧的2个侧面部15,由这些侧面部15及背面部12围起来形成与底部11相对的上面开口部13。
在此,在该记录介质驱动装置100中,无论记录介质驱动装置100是横置状态还是纵置状态,都把上面开口部13侧定义为上面侧,把与其相对的底部11侧定义为下面侧,把背面部12侧定义为背面侧,把前面部14侧定义为前面侧。另外,把沿前面侧—背面侧的方向作为进退方向,把从上面朝向下面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把向与进退方向和上下方向垂直的侧面的方向作为侧面方向。
在底部11上,在其周缘部上设置侧面部15、前面部14和背面部12,在其内侧设置空洞部。底部11的空洞部是收纳未图示的电路的空间,由该电路控制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动作。
背面部12,在下面侧具有未图示的外部端子部,该外部端子部在机架内与设置在底部11上的电路电气地连接。该外部端子部,例如,包括用于向记录介质驱动装置供给电力的电源电缆连接部和可以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设备连接的外部端子连接部等。用记录介质驱动装置100再现和/或记录的信息,主要从该外部端子输入输出。
在侧面部15的内壁上在整个进退方向上,设置滑动自由地支承托盘30的滑动片150。另外,在侧面部15的背面侧上摆动自由地安装着底座部20。
前面部14在图中上下方向的尺寸比背面部12及侧面部15的小,在该前面部14的上面侧上设置托盘30出入的开口部141。另外,在前面部14上设置未图示的操作部,该操作部与设置在底部11上的电路连接。在该操作部上含有用于使托盘30出入的排出按钮、用于调整音量的电位器旋纽、耳机的插口等。
{底座的构成}
图3是去除记录介质驱动装置100的夹紧机构40和托盘30后的俯视图,图4是从上面看底座部的一部分时的图。
在图2至图4中,底座部20包括设置了盘转台23的机械底座21、相对机械底座21以销22A为中心自由倾斜地安装的倾斜底座22,在机械底座21上设置调整倾斜底座22的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调整机构20A。
机械底座21和倾斜底座22分别用冲压成型金属制的板材等方法形成。在倾斜底座22的盘转台23的背面侧设置记录再现机构配置用孔部26,在该记录再现机构配置用孔部26上设置记录再现装置70。
盘转台23离机械底座21的前面侧有规定的距离,同时,把上下方向作为回转轴可回转地安装在侧面方向的大致中心的位置上。盘转台23被设置成从机械底座21向上面侧突出。由该结构,在把光盘等圆盘状的记录介质放置在盘转台23上时,防止记录介质与底座部20接触。在该盘转台23的下面侧设置马达等未图示的回转驱动机构,该回转驱动机构通过具有所述电路和电气通电部的合成树脂制的挠性基板等电气地与所述盘转台23连接。当从所述电路传来驱动命令的电气信号时,该回转驱动机构使盘转台23高速回转。
盘转台23包括载置记录介质的载置部232和设置在载置部232的中心且上面侧为小直径的圆锥状的圆锥部231。光盘等记录介质,在大致中心上具有圆状孔部,圆锥部231与该圆状孔部配合。另外,如图3所示,在载置部232的上面侧粘接保护记录介质的表面并用于防滑的合成树脂制的片构件232A,在圆锥部231的上面侧安装磁铁231A。由于有片构件232A,即使盘转台23高速回转,记录介质也不会滑动,从而不会伤害记录介质的记录面。
另外,在机械底座21的前面侧的一方的角部上,形成向前面侧突出的检测基板安装部211。在该检测基板安装部211的下面侧固定平板状的检测基板60。为了该固定,可以使用螺栓进行固定。在检测基板60上,向上面侧立设检测开关61,该检测开关61通过向底座部20的下面侧伸出的未图示的配线,与所述电路连接。在检测开关61的前端部上设置朝向上面侧的检测销611。该检测销,例如,在将盒式光盘载置在托盘30上的场合,用于读取该盒的可写入或不可写入等信息。
倾斜角度调整机构20A,是在载置于盘转台23上的记录介质D因挠曲而沿径向弯曲时,使记录再现装置70倾斜来使其与该弯曲面的距离成为一定的机构,其具体的结构表示在图5和图6中。
在图3和图5中,倾斜角度调整机构20A包括设置在记录再现装置70上的用来检测与记录介质D的距离的传感器70A、设置在倾斜底座22的端部侧的导向销20A2、与该导向销20A2的周面接触且回转自由地设置在机械底座21上的凸轮构件20A3、与该凸轮构件20A3啮合的齿轮机构20A4、接受来自传感器70A的信号使该齿轮机构20A4正反回转的马达20A1。例如,按照图6所示,在记录介质D随着向外周缘方向前进逐渐向上方弯曲的场合,使倾斜角度调整机构20A动作并连同倾斜底座22一起使记录再现装置70向上方移动,相反,在记录介质D随着向外周缘方向前进逐渐向下方弯曲的场合,使倾斜角度调整机构20A动作而连同倾斜底座22一起使记录再现装置70向下方移动。
{记录再现机构的构成}
该记录再现装置70包括用于记录介质的读写的拾取器71、保持该拾取器71的保持构件72、在进退方向上进退自由地支承该保持构件72的轴74。
拾取器71,例如,把激光光线照射在记录介质的记录面上,就可以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在再现信息时,通过用透镜收集激光光线照射在记录面上后反射的光线,从当时的反射量中得到与记录面对应的信息来再现信息。在记录信息时,例如,向记录面上直接照射激光光线等强的光线,在记录面上记录与其信息的信号对应的信息。
保持构件72,在其上面侧设置拾取器71,在其下面侧如图4所示设置拾取器进退机构75。在保持构件72上,由未图示的电路与拾取器71电气地连接,在该电路上,由配置了配线电路的挠性的基板等,与设置在所述机架10的底部11上的未图示的电路电气地连接。当从该电路传递记录介质的再现和/或记录的命令时,通过保持构件72的回路,拾取器71实施记录介质的再现和/或记录。用拾取器71从记录介质取得的信息和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信息也通过该回路传递给所述回路。
轴74是金属制的圆柱构件,跨越记录再现机构配置用孔部26的进退方向安装在倾斜底座22上。
在该轴74的上面侧上,安装用合成树脂或者金属的表面摩擦阻力小的材料形成的大致半圆筒状的滑接构件741。该滑接构件741的圆筒部的内半径,比轴74的外周面的半径大一些,该滑接构件741的圆筒部被安装成配置在轴74的上面侧。而且,滑接构件741的下面侧,用设置在保持构件72的侧面部上的轴连结部721固定在保持构件72上。这时,轴74与滑接构件(滑动接触构件)741和保持构件72的轴连结部721双方接触,由此,保持构件72可以进退。另外,滑接构件741的形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内径比轴74大一些的大致圆筒状构件。该场合,可以使轴74贯通滑接构件的内径侧,在下面侧固定保持构件72。再有,保持构件72和滑接构件741也可以是一体形成的构件。
(拾取器进退机构)
拾取器进退机构75是使保持构件72进退的机构,包括丝杠轴752、设置在丝杠轴752的一端部上的丝杠驱动部751、承受设置在另一端部上的丝杠轴752的回转的丝杠轴承部755。
该拾取器进退机构75,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保持构件72的一个侧面侧,但也可以将其设置在左右任一侧。即,拾取器进退机构75可以由方便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别的构件来决定。
丝杠轴752是金属性的圆筒棒状构件,外周面上有螺旋状的螺纹,(与轴)74平行地设置在底座部20上。丝杠驱动部751,将未图示的马达收纳在内部,与所述电路电气地连接,当由来自电路的控制信号使马达回转时,丝杠轴752以轴为中心做回转运动。这时,丝杠轴承部755承受该回转运动,防止回转引起的丝杠轴752的位置偏移。另外,丝杠轴承部755防止丝杠轴752的轴偏移,以便保证丝杠轴752和轴74的平行。
另外,在保持构件72的下面侧固定丝杠接触部753,该丝杠接触部753的接触片754与丝杠轴752接触。接触片754具有沿着丝杠轴752的丝杠的槽的多个突起部,当丝杠轴752以丝杠轴752的轴为中心回转时,根据该丝杠的回转,接触片754可以在进退方向上移动。由此,固定丝杠接触部753的保持构件72也可以在进退方向上移动。另外,在丝杠轴752不回转的状态下,接触片754在丝杠轴752的一个地方被限制移动,由此,可以防止保持构件72的不必要的移动。
(记录再现装置向底座部上的固定)
下面,对于用于把这样的记录再现装置70固定在底座部20的倾斜底座22上的拾取器支承构造73进行说明。图7是轴74的端部向底座部20上安装的安装构造的放大图。图8是对轴74施加作用力的扭杆的正视图。图9是从侧面看轴74的安装构造时的剖面图。图10是图7的点划线X-X的剖面图。图11是图7的XI-XI线的剖面图。图12A和图12B是分别表示卡定片82A和轴74的接触处对轴74施加力的方向的图,图13A和图13B是分别表示卡定片82A和轴74的接触处对轴74施加力的方向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在图4、图7至图9中,拾取器支承构造73包括轴74、作为从上下方向卡定该轴74的第1卡定构件的斜螺栓80、作为引导和定位该轴74的第2卡定构件的导向壁27、作为施力构件的扭杆82。
导向壁27分别各设置1对,并把轴74夹在中间。另外,该导向壁27,由冲压成型等板金加工,与倾斜底座22一体形成。这些一对的导向壁27的间隔被形成为比轴74的直径稍大一些。另外,在这些一对的导向壁27之间的底座部20上形成有缺口孔29。设置该缺口孔29是为了在冲压成型时,容易相对于倾斜底座22的平面方向弯曲形成与倾斜底座22一体形成的导向壁27。
斜螺栓80与预先设置在底座部20的倾斜底座22上的未图示的内螺纹孔螺纹配合来固定。在该斜螺栓80的外螺纹部802上接触轴74的前端部的圆柱端面,轴74在进退方向上被定位。而且,斜螺栓80的头部801与轴74的顶端部的圆柱外周面接触,轴74在上下方向(接近和离开倾斜底座22的方向)上被定位。另外,斜螺栓80,通过调节与倾斜底座22的旋合程度,可以调节从倾斜底座22到斜螺栓80的头部801的距离,由此,可以调节轴74的高度。由该构成,可以进行拾取器71和记录介质的距离的调整。
在图7和图8中,扭杆82是一体形成与轴74接触的卡定片82A、从卡定片82A以规定角度伸出的连结部82B、与连结部82B的端部大致垂直的轴部82C、设置在轴部82C的端部上的大致圆形的固定部82D、组装时从固定部82D的端部向离开轴部82C方向延伸的姿势保持部82E的构件。这样的扭杆82通过弯曲一根有弹性的金属制的线材来形成。
如图11所示,卡定片82A被形成为大致ㄑ字状,轴74朝向一方的导向壁27侧施加力的方向(侧面方向)和向斜螺栓80的头部801侧施加力的方向接触在该ㄑ字的一边上。另外,卡定片82A和连结部82B,相对于倾斜底座22的平面方向形成规定的角度,弯曲形成大致ㄑ字状。另外,轴部82C,沿倾斜底座22的平面方向配置,在轴部82C的端部上形成的固定部82D,只离开斜螺栓80规定距离,由螺栓81固定在与倾斜底座22的平面方向相同的平面上。这时,固定部82D,使轴部82C与设置在倾斜底座22上的定位突起28接触。另外,不局限于螺栓,也可以是其他的固定方法。
这样的扭杆82被设置成卡定片82A与轴74的上面侧接触,同时,该卡定片82A可以出入底座部20的缺口孔29。这时,固定扭杆82,使卡定片82A和连接部82B大致垂直于轴74的轴向。在这样的状态下,当调节斜螺栓80并把轴74推入底座部20侧时,由于轴部82C与定位突起28接触并被定位,所以扭杆82不能向底座部20的平面方向逃离,从而,卡定片82A被推入缺口孔29侧。
当卡定片82A被推入缺口孔29侧时,连结部82B也被向底座部20侧施加,由该力,轴部82C以轴为中心被扭转。而且,在该轴部82C的扭转的反力(扭力)的作用下,连结部82B可以得到以轴部82C和连结部82B的连结点为中心的圆弧状的作用力。另外,这时,在连结部82B上也产生了一些挠曲,用该挠曲的反力可以得到作用力,由这些作用力作用下,与连结部82B连结的卡定片82A可以得到向上下方向和侧面方向的弹力。而且该作用同时对轴74向上下方向和侧面方向施加作用力。从而,轴74与斜螺栓80的头部801和一对导轨壁27之中的某一方接触并被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有时纵置有时横置记录介质驱动装置100,所以各种各样的使用扭杆82的方法被采用,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在与轴74接触的卡定片82A的一边处于与连结部82B接近侧的场合,轴74由作用力P向连结部82B的相反侧施加力。这时,根据斜螺栓80的紧固情况、卡定片82A和连结部82B的角度及连结部82B和底座部20的角度,作用力P被分解成上下方向PX和侧面方向PZ。另一方面,如图13A和13B所示,在使轴74与卡定片82A的远离连结部82B侧接触的场合,轴74被作用力P向连结部82B的方向施加作用力。这时,也根据斜螺栓80的紧固情况、卡定片82A和连结部82B的角度及连结部82B和底座部20的角度,作用力P被分解成上下方向PX和侧面方向PZ。再有,图12A和图13A,表示轴74离开倾斜底座22的状态,图12B和图13B,表示轴74接近倾斜底座22的状态。通过这样做,可以不加过度的力,可以可靠地抑制轴74的侧面方向的松动。
另外,姿势保持部82E,在把扭杆82安装在倾斜底座22上的场合,是用于保持其姿势的部分。在不设置姿势保持部82E的场合,只用固定部82D,在卡定片82A及连结部82B的重力作用下,扭杆82成为倾斜的状态,组装性变差。与此相反,当使姿势保持部82E与固定部82D连结时,由于该姿势保持部82E与倾斜底座22接触,可以承受卡定片82A及连结部82B的重力,扭杆82不会倾斜。
{托盘的构成}
托盘30,例如,是用ABS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的构件,例如,是载置CD或DVD等记录介质并存在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内部的构件。托盘30,具有形成为俯视为矩形状的载置面31和从载置面31的周缘部的前面侧立起的竖立部32。在托盘30的下面侧的侧面上一体形成沿托盘30的进退方向直线状的未图示的槽部,在该槽部内配合侧面部15的滑动片150。托盘30通过这些槽部和滑动片150可以在进退方向上顺利地进退。
载置面31是载置例如称为CD或DVD的光学式的记录介质的面。在该载置面31的大致中心,设置孔部,在将托盘30寄存在机架10内时,所述盘转台23从该孔部向载置面31侧突出并保持记录介质。通过该孔部,拾取器71相对于记录介质的记录面进退,可以对记录介质进行再现和/或记录。
竖立部32具有覆盖托盘30的前面侧和隐藏前面开口部141的盖子的功能。另外,在没有将记录介质保持在盘转台23上的状态下,防止该记录介质从载置面31落下到前面侧。在该竖立部32上,设置光盘夹具321,该光盘保持架321用于定位载置在载置面31上的记录介质。
{夹紧机构的构成和记录介质的保持}
在机架10的上面开口部13上安装夹紧机构40,该夹紧机构40是保持机构,使用盘转台23卡合的记录介质不从盘转台23上脱落下来。夹紧机构40在与盘转台23相对的位置上包括压板41,该压板41支承在压板保持架42上。压板41用合成树脂形成并在中心部的上面侧嵌入未图示的圆盘状金属构件。在压板保持架42上设置板弹簧43,当压板保持架42下到下面侧时,起到向上面侧施加弹力的作用。
在包括该夹紧机构40的记录介质驱动装置100中,例如,例示了使用作为记录介质的圆板状的光盘,载置在托盘30的载置面31上并把托盘30收纳在机架10内的场合。该场合,光盘的圆状的孔部与盘转台23的圆锥部231配合,光盘被载置在载置部232的片构件232A上。而且,由于磁铁嵌入在盘转台23的圆锥部231上,所以可以用压板41夹持该光盘,由此,光盘被固定,使之不会从盘转台23上脱落。这时,压板41由于盘转台23的磁铁231A而与盘转台23侧接触,与此相伴,压板保持架42也向下面侧挠曲。由此,盘转台23在光盘的再现和/或记录时即使高速回转,光盘也不会从盘转台上脱落。
在取下该光盘时,盘转台23移动到下面侧,磁铁231A和压板41离开,压板41在板弹簧43作用下与压板保持架42一起被上推到上面侧。然后,当盘转台23移动到载置面31的下面侧时,光盘被载置在载置面31的上面侧上,通过把托盘30从机架10中排出,可以取出记录介质。
{底座部20和托盘的连接}
在图2,图3中,在底座部20的前面侧设置连动机构500。该连动机构500包括与底座部20配合的驱动凸轮50、与驱动凸轮50一体形成的第一齿条52、与该第一齿条52啮合具有从第一齿轮531至第四齿轮534的齿轮机构53、与该齿轮机构53啮合且由来自电路的控制驱动的马达部54、设置在托盘30下面侧且与齿轮机构53啮合的未图示的第二齿条。
驱动凸轮50由合成树脂等形成,往复自由地配置在与托盘30的进退方向垂直的侧面方向上。在驱动凸轮50的背面侧形成向侧面方向延伸的凸轮槽51,底座部20的凸轮卡合销24与该凸轮槽51配合。凸轮槽51,其侧面方向的中间形成为倾斜状,并使其一端配置在上面侧,另一端配置在下面侧。通过该驱动凸轮50在侧面方向上往复运动,卡合销24沿着该倾斜部在凸轮槽51的两端之间移动,由此,底座部2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
形成在该驱动凸轮50的一个侧面上的第一齿条52与齿轮机构53的第三齿轮533啮合。在该第三齿轮533的下面侧一体形成比第三齿轮533的直径大的第二齿轮532,该第二齿轮532与第一齿轮531及第四齿轮534啮合。
第一齿轮531与马达部54的马达齿轮542啮合。马达齿轮542由合成树脂制的环状的皮带543与轮541连结。在轮541的下面侧经机架10设置了未图示的马达本体,从该马达本体直接给予驱动力。马达本体与所述电路电气地连接,由此,电路控制马达本体的回转。
第四齿轮543与设置在托盘30的下面侧的未图示的第2齿条啮合。
当由设置在机架10的前面部14上的未图示的排出按钮或来自外部的输入等,将使托盘进退的命令传递到所述电路时,电路驱动马达本体。当马达本体回转时,回转通过轮541、马达齿轮542传递到齿轮机构53的第1齿轮531上。然后,回转动力从第1齿轮531传给第二齿轮532,与一体设置该第2齿轮的第三齿轮533及第二齿轮532啮合的第四齿轮534进行回转。由于第三齿轮533的回转,用该第三齿轮533和第一齿轮52啮合的驱动凸轮50在侧面方向上运动。另外,由于第四齿轮534的回转,用第四齿轮534和第二齿轮啮合的托盘30向背面侧或者前面侧移动。
这样一来,底座部20和托盘30由驱动凸轮50及齿轮机构53连结,在此,当托盘30被排出时,必须首先把盘转台23移动到下面侧,然后排出托盘30。为此,通过限制托盘30和第二齿条的滑动来进行。这被设定成,例如,托盘30相对于第二齿条只能滑动规定距离。该场合,当由排出按钮等发出托盘30的排出命令时,马达部54进行驱动,借助连动机构500,底部移动到下面侧。这时,第四齿轮534也同时进行回转且第二齿条进行连动,但该第二齿条被设置成相对于托盘30只能滑动规定距离,该规定距离部分只使第二齿条移动到前面侧。然后,底座部20移动到下面侧,当成为仅仅不与托盘30相妨碍的间隔时,第二齿条与托盘30结合并使托盘30移动到前面侧。另外,当托盘30移动到背面侧并寄存在机架内时,为了限制该托盘30和第二齿条的滑动,设置了未图示的游隙调整机构。
再有,在插入托盘30时,为了避免托盘30和盘转台23的干扰,必须首先插入托盘30,然后把盘转台23移动到上面侧,为此,在托盘30和驱动凸轮50之间设置未图示的同步调整机构。
[本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效果]
由以上那样的记录介质驱动装置100可以得到下面那样的效果。
(1)在本实施例的记录介质驱动装置100中,包括保持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和/或再现的拾取器71的保持构件72、进退自由地引导该保持构件72的轴74、卡定该轴74的端部的斜螺栓80和导向壁27、向斜螺栓80和导向壁27侧对轴74施加弹力的扭杆82。而且,斜螺栓80与轴74在上下方向上接触,导向壁27与轴74在侧面方向上接触,扭杆82向使该轴74分别与斜螺栓80和导向壁27接触的方向的交叉方向施加力。由此,由于只通过安装扭杆82、轴74就能在上下方向和侧面方向这双方向上被施加力,所以可以防止上下方向和侧面方向的松动。从而,用简单的构造就可以可靠地固定轴74。
(2)扭杆82包括与轴74接触的卡定片82A和通过扭转卡定片82A来付与作用力的轴部82C,轴部82C被固定在安装了轴74、导向壁27和斜螺栓80的底座部20上。由此,利用扭杆82的轴部82C的扭转力,卡定片82A可以容易地把轴74推压在斜螺栓80和导向壁27上。并且,由于使用扭杆82,所以可以把卡定片82A的厚度尺寸减小到该扭杆82的线材的直径以下。从而,能得到可以可靠地固定轴74的作用力,同时,可以促进装置整体的薄型化。
(3)底座部20形成阻止卡定片82A干扰的缺口孔29,该缺口孔29与底座部20一体形成。由此,在调整斜螺栓80并把轴74推向底座部20侧时,扭杆82的卡定片82A可以退入缺口孔29,与底座部20不干扰。从而,即使在轴74被压入到底座部20侧的场合,扭杆82的卡定片82A也不会与底座部20干涉并不需去掉多余的尺寸,由于可以把扭杆82的直径部分抑制到厚度尺寸以下,所以可以更加促进薄型化。
(4)扭杆82把用于将卡定片82A保持在规定的姿势上的姿势保持部82E通过固定部82D设置在轴部82C上。由此,在把扭杆82安装在底座部20上时,可以由该姿势保持部82E承受卡定片82A和连结部82B的重力。从而,由于扭杆82可以把姿势保持在安装时不会倾斜的状态下,所以可以容易地安装扭杆82,提高组装性。
(5)卡定片82A、连结部82B、轴部82C、固定部82D和姿势保持部82E由线材一体成形,由此,可以弯曲一根线材来形成扭杆82。从而不用增加零件数量,可以容易地形成扭杆82。
(6)把扭杆82安装在底座部20上的位置和把斜螺栓80安装在倾斜底座22上的位置,在倾斜底座22平面方向上彼此离开规定的间隔。由此,由于轴74、斜螺栓80和扭杆82的固定部82D不会在同一轴上并列,所以可以促进薄型化。
(7)在倾斜底座22上形成定位突起28并固定着固定部82D,使轴部82C与定位突起28接触。由此,定位突起28具有固定该固定部82D时定位轴部82C的功能,同时,在卡定片82A被推入并向侧面方向加力时,防止轴部82C偏移并在轴部82C上产生扭转力。从而,由定位突起28使扭杆82的安装变得容易,可以可靠地推压并固定轴74。
(8)由扭杆82的形状和使轴74接触的位置,可以调整向轴74施加力的方向和朝向各方向的力。由此,可以选择与导向壁27的位置和斜螺栓80的旋合情况对应的扭杆82。从而,用简单的构造,可以微调向轴74施加力的方向等。
(9)由于记录介质驱动装置100包括拾取器支承构造73,所以可以提供具有上述的作用效果的记录介质驱动装置100。
(10)在本实施例中,在载置于盘转台23上的记录介质D因挠曲而沿径向弯曲的场合,由于包括使记录再现装置70倾斜的倾斜角度调整机构20A,用于使与该弯曲面的距离成为恒定,所以可以与扭杆82的作用相结合,使记录再现装置70进行高精度的动作。
[实施例的变形]
再有,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在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都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施力机构使用扭杆82,但不局限于此。例如,施力机构也可以是板弹簧。该场合,例如,如图14所示那样,也可以是使板弹簧182的两端部与轴74接触,由固定螺栓把大致中心部固定在底座部20上那样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可由板弹簧182向斜螺栓80和导向壁127的方向对轴74施加力。用这样的板弹簧182,用在两端部形成卡定片并固定中心部的构造,可以容易地设置,同时,可以用一个弹簧对两根轴74施加弹力,可以用低价格简单地形成。另外,即使在图14所示的构造中,也可以使用在所述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扭杆。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附加在轴74的顶端侧,一对导向壁27与底座部20一体形成,另外,缺口孔29也设置在底座部20上,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把在轴74的前端侧导引并定位轴74的导向壁固定在底座部上,在用别的办法安装导向壁的类型中,可以代替斜螺钉80,设置把与轴74的前端部的端面接触并进行长度方向的定位的导向部,把斜螺栓安装在记录再现机构配置用孔部26和该导向部之间并在上下方向上定位。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在轴74的端部上,一对导向壁27被配置成从侧面方向夹持轴74,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把导向壁只设置在由扭杆82对轴74施加力的一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轴74的端部上分别设置拾取器支承构造73,但也不局限于此。即,也可以把拾取器支承构造73设置在轴74的至少一端部上。例如,也可以在轴74的一端部上设置拾取器支承构造73,在另一端部上设置进行轴74的轴向定位和向侧面方向的导向的轴导向构件。即使在这样的场合,由于设置在一端部上的拾取器支承构造73的扭杆82向侧面方向和上下方向对轴74施加作用力,所以可以固定轴74,该轴74的另一端部,由于可以只设置轴导向构件,所以可以简单地制造,同时可以减少构件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3、图4中,保持构件72使用面积比较大的构件,但该面积也不受特别的限制。例如,由于只要具有只保持拾取器的面积即可,所以可以更加小型化。该场合,可以更狭窄地配置轴74的间隔,如果这样,可以减少记录再现机构的占有面积,可以有效地活用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拾取器进退机构75设置在2根轴74的某一方。如前所述也可以设置在保持构件72的哪一侧上。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设置在终端设备或音频设备等内部,把光盘等记录介质载置在托盘上并寄存在内部的记录介质驱动装置,但不局限于此。即,如前所述,本发明的拾取器支承构造,例如,可以把设置在终端设备和音频设备的外部的外带型的装置或便携式CD唱机等那样单一工作的装置等作为对象。即,只要是在装置内部收纳CD或DVD等记录介质,并对该记录介质进行再现和/或记录的装置,无论怎样的装置都可以使用。
再有,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必设置使记录再现装置70倾斜的倾斜角度调整机构20A,可以一体地形成机械底座21和倾斜底座22来构成底座部20。

Claims (7)

1.一种拾取器支承机构,包括用于保持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和/或再现的拾取器的保持构件、进退自由地引导该保持构件的轴、卡定该轴的端部的卡定构件、向所述卡定构件侧对所述轴加力的加力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构件具有从所述轴的径向且相互交叉的方向分别能接触所述轴的第1卡定构件和第2卡定构件,
所述加力构件具有向所述第1卡定构件和所述第2卡定构件的双方对所述轴加力的加力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取器支承构造,
所述加力构件是扭杆,该扭杆具有与所述轴接触的卡定片、和把扭转方向的作用力施加于该卡定片上的轴部,
所述轴部固定在安装有所述轴和所述卡定构件的底座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取器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部形成有阻止所述卡定片干涉的孔部,
该孔部一体形成于所述底座部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取器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杆的、用于把所述卡定片保持于规定的姿势的姿势保持部设置在所述轴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拾取器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片、所述轴部和所述姿势保持部由线材一体成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拾取器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把所述扭杆安装在所述底座部上的位置和把所述卡定构件安装在所述底座部上的位置,在所述底座部的平面上隔开规定间隔。
7.一种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拾取器支承构造。
CN200410080660.1A 2003-09-30 2004-09-29 拾取器支承构造和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Pending CN16042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0045/2003 2003-09-30
JP2003340045A JP2005108317A (ja) 2003-09-30 2003-09-30 ピックアップ支持構造および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4222A true CN1604222A (zh) 2005-04-06

Family

ID=34419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80660.1A Pending CN1604222A (zh) 2003-09-30 2004-09-29 拾取器支承构造和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081225A1 (zh)
JP (1) JP2005108317A (zh)
CN (1) CN160422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2372A (ja) * 2005-04-19 2006-11-02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TWI306243B (en) * 2005-09-26 2009-02-11 Lite On It Corp Optical disk drive, travers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of stepping motor and supporting base
TW200717508A (en) * 2005-10-28 2007-05-01 Liteo On It Corp Shaft adjusting device for optical pickup unit
JP2009211750A (ja) * 2008-03-03 2009-09-17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SG172499A1 (en) * 2009-12-23 2011-07-28 Rokko Systems Pte Ltd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ic unit engagement
CN102376336A (zh) * 2010-08-19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盘驱动器及其机芯模组
US11903157B2 (en) * 2019-02-22 2024-02-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Reusable holding component for heatsink
CN112562745B (zh) * 2021-01-07 2022-06-14 石家庄书立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防污染光盘取放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80004506A (ko) * 1996-06-29 1998-03-30 김광호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픽업 기울기 조정 장치
US5982735A (en) * 1997-12-29 1999-11-0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Tilt angle adjustable mechanism for compact disc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JP2001101671A (ja) * 1999-09-28 2001-04-13 Alps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202528C (zh) * 2000-06-15 2005-05-18 株式会社东芝 光碟记录和播放装置
JP4111681B2 (ja) * 2001-02-19 2008-07-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ピックアップ傾き調整機構を有するディスク記録又は再生装置
JP2003068030A (ja) * 2001-08-29 2003-03-07 Sony Corp 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US6892386B2 (en) * 2002-03-26 2005-05-10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Guide shaft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disc drive equipped with the adjustment mechanism
KR100480631B1 (ko) * 2002-11-14 2005-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유닛 피딩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US7127730B2 (en) * 2003-01-27 2006-10-24 Micro-Star Int'l Co., Ltd. Optical pickup head adjusting mechanism for optical disc drive
TWM241765U (en) * 2003-01-29 2004-08-21 Micro Star Int Co Ltd CD drive with a fixing structure for with simultaneously positioning guide rod and avoiding the rod distortion
KR100524073B1 (ko) * 2003-08-04 2005-10-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리드스크류 조정구조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08317A (ja) 2005-04-21
US20050081225A1 (en) 2005-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08C (zh) 光盘播放机
CN1174387C (zh) Cd机
CN1457409A (zh) 进给丝杠驱动装置和信息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KR101050832B1 (ko) 디스크 구동 장치, 디스크 구동 유니트, 광학 픽업장치
CN1236429C (zh) 拾波器进给装置,信息再生装置及信息记录装置
CN1604222A (zh) 拾取器支承构造和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CN1476609A (zh) 记录媒体驱动设备
CN1764955A (zh) 光头装置、光盘驱动单元以及光盘驱动装置
US6892386B2 (en) Guide shaft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disc drive equipped with the adjustment mechanism
CN1783280A (zh) 盘驱动设备
CN1386269A (zh) 光学拾取头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125461C (zh) 盘形录制媒体的磁头装置和录制和/或再现设备
CN100350465C (zh) 盘驱动装置
CN1135548C (zh) 记录光盘的重放系统
CN1168084C (zh) 光盘装置
CN1240070C (zh) 光盘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191583C (zh) 磁记录装置
CN100481226C (zh) 光驱装置
CN1619694A (zh) 盘装置与记录盘的安装方法
CN1476611A (zh) 盘式记录和再现装置
US7647601B2 (en) Pickup drive mechanism and recording medium drive having the same
CN1447327A (zh) 光驱装置
CN1261935C (zh) 导向轴高度调整机构及光盘装置
CN1624780A (zh) 光盘设备及用于该光盘设备的托架进给机构
JP4485342B2 (ja) 送り機構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