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1226C - 光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1226C
CN100481226C CNB031091598A CN03109159A CN100481226C CN 100481226 C CN100481226 C CN 100481226C CN B031091598 A CNB031091598 A CN B031091598A CN 03109159 A CN03109159 A CN 03109159A CN 100481226 C CN100481226 C CN 10048122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river device
holder
main body
apparatus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091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53780A (zh
Inventor
真部悟
佐藤清文
上保恒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53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3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12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122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5/00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 G11B25/04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flat record carriers, e.g. disc, card
    • G11B25/043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flat record carriers, e.g. disc, card using rotating disc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为使光盘有良好的记录重放功能而提供的光驱装置。光驱装置(1)包括:具备框体(22)与覆盖于框体(22)上部的顶板(盖体)(23);和装置主体(2);安放光盘D的光盘放置部(111);通过形成于装置主体前的开口(240)而相对于装置主体可以移动的光盘托架(11);在顶板(23)上,在光盘托架(11)插入装置主体(2)内时的光盘放置部所对应的范围内设置有向装置主体(2)的内侧突出的横截面积向前端呈渐小状态的凸部(231)。

Description

光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驱装置。
技术背景
作为CD-ROM、CD-R、DVD等的光盘重放或者刻录/重放的光驱装置,公知的有:除了以横置状态将光盘放置在基本上是水设置的光盘托架上的凹部使用的以外,也有光盘托架可以处于垂直竖置状态使用的纵横两用型。
图11是表示能够以竖置状态使用的现有的光驱装置的平面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光驱装置的局部截面侧视图(使光盘托架移往排出位置的状态);图13是表示现有的光驱装置的其他构成实例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如图11所示,能够在该竖置状态下使用的光驱装置900包括:在内部设置有由光拾取器装置等所组成的光驱装置用组件(未图示)的装置主体920;以及可以使光盘D相对于该装置主体920在装填位置和排出位置移动的光盘托架910。
装置主体920包括:框体922、盖体923以及设置在前方的前面板940,在前面板940上形成一开口941。通过该开口941光盘托架910出入于装填位置与排出位置。
在光盘托架910上,形成放置光盘D的凹形的光盘放置部911,在该光盘放置部911的周围设有多个使其向光盘放置部911的侧面突出的爪部913。该爪部913在现有的光驱装置900以竖置状态使用时,用于以从外面方向转动配合的状态保持光盘D。
此处,当将这样的爪部913设置于光盘托架910上时,当将光盘D放到光盘放置部911上时,误将光盘D的一部分放在爪部913上(参照图11),假如这时把光盘托架910移往装填位置,光盘D则在相对于光盘放置部911呈倾斜的状态(光盘D的一部分呈从光盘放置部911突出的状态)下被送往装置主体920内。而且,此时,即使使光盘托架910移往排出位置,光盘D将卡在开口941附近(前面板940的上侧后端)而不能移动(参照图12)。
因此,在设置这样的爪部913时,以往都是如图13所示在盖体923的开口941附近设置长方体形状的凸部930。一旦设置了该凸部930,当光盘D的一部分放在爪部913上时,即使在使光盘托架910送往装填位置时,凸部930也会将光盘D向光盘放置部911推压,由于光盘D与爪部913能够朝光盘放置部911的底面一侧弯曲,在使光盘托架910移往排出位置时,可防止光盘D卡在开口941附近,从而可使光盘D移至排出位置。
但是,当长方体的凸部930设置在盖体923上时,光盘D在转动(高速转动)时所产生的气流(空气的流动)就会在该凸部930附近发生急剧变化,并将光盘推往光盘放置部911(图13中,向下)。因此,导致光盘D的记录面偏离从光拾取器发出的激光的焦点位置,对光盘重放特性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且,用于驱动光盘D转动的主轴电机一旦达到一定的转数,将会与主轴电机的震动一起产生光盘D的共振之类的现象。这种场合下,如上所述的向下的力加在光盘D上时,就会进一步加大光盘D的倾斜度,进而极大地损坏光盘D的重放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驱装置,它可以得到光盘的良好的记录重放特性。
采用本发明的(1)-(20)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上述目的。
(1)光驱装置具有:具备框体和覆盖该框体上部的盖体的装置主体,具有放置光盘的光盘放置部、通过形成于上述装置主体前面的开口、设置成相对上述装置主体可移动的光盘托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体上,在与将上述光盘托架插入上述装置主体内时的上述光盘放置部相对应的范围内,设置横截面积向前端呈逐渐减小状态的凸部,并使其向上述装置主体的内侧突出。
(2)光驱装置具有:具备框体和覆盖该框体上部的盖体的装置主体,具有放置光盘的光盘放置部、通过形成于上述装置主体前面的开口、设置成相对上述装置主体可移动的光盘托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体上,在与将上述光盘托架插入上述装置主体内时的上述光盘放置部相对应的范围内,设置了圆弧状的凸条,并使其向上述装置主体的内侧突出。
(3)上述(2)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条的横截面积呈向前端逐渐减小的形状。
(4)上述(2)或(3)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条的周围表面构成倾斜面。
(5)上述(4)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条的周围表面与上述盖体形成的角度为100-150°。
(6)上述(2)至(5)中任何一条所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条的前端面构成平坦面。
(7)上述(6)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条的前端面与上述光驱盘放置部的底面的距离为8-10mm。
(8)上述(2)至(7)中任何一条所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条与上述盖体做成一体。
(9)上述(8)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条是由冲压加工或者深冲加工制成的。
(10)上述(2)至(9)中任何一条所记载的光驱装置中,在上述范围内设置横截面积呈向前端逐渐减小的形状的凸部,使其向上述装置主体的内侧突出。
(11)上述(10)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条的高度,低于上述凸部的高度。
(12)上述(10)或(11)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条与上述凸部的一部分连接在一起。
(13)上述(1)或(10)至(12)中任何一条所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部设置在上述盖体的上述开口附近。
(14)上述(13)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部具有可控制上述光盘姿势的功能。
(15)上述(1)或(10)至(14)中任何一条所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部的周围表面构成倾斜面。
(16)上述(15)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部的上述周围表面与上述盖体形成的角度为110-150°。
(17)上述(1)或(10)至(16)中任何一条所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呈长圆形。
(18)上述(1)或(10)至(17)中任何一条所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部的前端面构成平坦面。
(19)上述(1)或(10)至(18)中任何一条所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部与上述盖体做成一体。
(20)上述(19)记载的光驱装置中,上述凸部是由冲压加工或者深冲加工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驱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是从装置主体的内侧所见到的图1所示的光驱装置的顶板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取下图1所示的光驱装置的顶板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驱装置的截面侧视图(排出状态)。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驱装置的截面侧视图(装填状态)。
图6是表示将光盘错误地放置在图1所示的光驱装置的光盘托架上的状态(误放状态)的平面图。
图7是表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将光盘托架从装填位置移往排出位置的状态的截面侧视图。
图8是从内侧见到的第2实施例的光驱装置具有的顶板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光驱装置的截面侧视图。
图10是从内侧见到的第3实施例的光驱装置具有的顶板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可以在竖置状态下使用的现有的光驱装置的平面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光驱装置的局部截面侧视图(光盘托架移往排出位置的状态)。
图13是表示现有的光驱装置的其他构成实例的局部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光驱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1实施例
首先,对本发明的光驱装置的第1实施例加以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驱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是从装置主体的内侧所见到的图1所示的光驱装置的顶板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取下图1所示的光驱装置的顶板的状态的平面图,图4及图5分别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驱装置的截面侧视图,图6是表示将光盘错误地放置在图1所示的光驱装置的光盘托架上的状态(误放状态)的平面图,图7是表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将光盘托架从装填位置移往排出位置的状态的截面侧视图。下面,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图3、图6中的上方及图4、图5、图7中的右方称之为“后”或者“后方”,将图1—图3、图6的下方及图4、图5、图7中的左方称之为“前”或者“前方”。
这些图所示的光驱装置1是指具有重放音乐CD、CD-ROM、CD-R、CD-RW、DVD等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的功能(或者刻录\重放功能)的装置。
如图1至图5所示,光驱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2、用于承载(放置)光盘、并相对于装置主体2在前后方向(水平方向)移动的光盘托架11、和设置在装置主体2内的螺旋机构部件3(光驱装置用部件)。下面,对各部分的结构加以说明。
装置主体2包括框架21和覆盖框架21的下部以及侧面的外壳(框体)22、覆盖框架21(外壳22)的上部的顶板(盖体)23以及设置在前方的前面板24。
另外,在前面板24上形成有开口240。即,在装置主体2的前面形成有开口240。通过该开口240设置相对于主体2可以移动的光盘托架11。
在框架21上搭载有光盘托架11及其驱动机构(未图示)、螺旋机构部件3、主电路板12等。
在框架21上,外壳22用螺丝之类固定,框架21的下部被外壳22的底板221所覆盖。
另外,在框架21的上部,顶板23用螺丝之类固定,在框架和顶板之间形成放置光盘托架11的空间。
另外,框架21及光盘托架11分别由树脂材料(塑料)制成。
还有,外壳22及顶板23是分别通过冲压成型等使金属板变形为—定形状的板状部件。如图2所示,将在后面叙述的凸部231与顶板23做成一体。
在主电路板12上,在形成控制光驱装置1的各种动作的电路的同时,还搭载了微处理器、存储器、电机驱动器等的各种集成块和电阻、电容、开关等各种电子零部件。
光盘托架11具有略呈凹状的光盘放置部111,光盘以放在该光盘放置部111中的确状态进行输送。
另外,在该光盘托架11上,如图1所示,在光盘放置部111的外周部在4处设置了爪部113。各爪部113分别能够以轴114为中心转动,当以竖置状态使用光驱装置1时,做成使其突出于光盘放置部111的状态(图1所示状态),并以从外面方向松动配合的状态保持所放置的光盘以使其不从光盘放置部脱落下来。
这些爪部113分别由树脂材料等具有可弯曲性的材料制成。
光盘托架11由安装在框架21上的驱动机构(未图示)驱动,通过开口240相对于装置主体2在前后方向移动(滑动)。即,光盘托架11通过开口240相对于装置主体2、可在装填光盘的装填位置(以下称为“装填状态”)、和退出光盘的退出位置(以下称为“排出状态”)之间移动。
该光盘托架11在装填位置时(图5所示状态),为其全部都被放置在装置主体中的状态,在排出位置(图1、图3及图4所示的状态)为其大半都被排出(突出)在装置主体2的前方一边的状态。
如图3至图5所示,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螺旋机构部件的支撑部件13。支撑部件13基本呈长方形的框状,在其后端部,轴131分别突出在两侧形成。轴131能够转动地支撑在形成在框架21上的轴承部。因此,支撑部件13相对于装置主体2就能够以轴131为中心回转。
支撑部件13,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驱动移位,使其在装填状态下与顶板23及底板221基本呈平行状态,在排出状态下其前方一侧向下方移位而变成相对于顶板23以及底板221呈倾斜的状态。
螺旋机构部件3位于支撑部件13的内侧。螺旋机构部件3通过吸收震动的4个橡胶垫圈(弹性部件)14而支撑在支撑部件13上。
螺旋机构部件3主要由底盘4、和设置(安装)在底盘4上的光盘转动驱动机构5、光拾取器(光学磁头)6及光拾取器移动机构7所构成。
光盘转动驱动机构5包括主轴电机51和固定于该主轴电机51上的转子上的旋转盘52。光盘转动驱动机构5就是在旋转盘52上放入光盘并驱动光盘转动的机构。
光拾取器6具备:物镜61、将物镜61沿光轴方向(聚焦)及光盘的半径方向(跟踪)驱动的传动器62、激光光源、聚光光学统系、分光镜(或者半透镜)、检测信息用及聚焦信号、检测跟踪信号用的接收光元件、支撑这些零部件的支撑部件63。其作用是将照射到光盘记录面的激光的反射光通过物镜、分光镜(或者半透境)等导向接收光元件。
物镜61在装填状态时通过光盘托架11上形成的开口112露出于光盘放置部111,从而与光盘的记录面相对。
支撑部件63,是由如压铸制造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在图3中的支撑部件63的左侧,形成一对穿过导向轴76的孔形成的滑动部件64。还有,在图3中支撑部件63的右侧,形成与导向轴77配合,沿该导向轴77滑动的滑动部65。
光拾取器移动机构7,由能够正转/反转的蜗杆电机71、固定在该蜗杆电机71的转动轴上的蜗杆72、与该蜗杆咬合的大半径齿轮73、固定在大半径齿轮73上而且同轴转动的小半径齿轮74、固定在支撑部件63上并与小半径齿轮咬合的齿条75、控制并引导支撑部件63的移动路径的一对导向轴76和77所构成。
蜗杆电机71受到驱动后,其转动力依次传递给蜗杆72、大半径齿轮73、小半径齿轮74以及齿条75,支撑部件63沿导向轴76、77在光盘的径向(半径方向)在一定的移动范围内移动。这时,根据蜗杆电机71的转动方向,支撑部件63向接近光盘的转动中心的方向或者向远离转动中心的方向移动。
底盘4(螺旋机构部件3)与支撑部件13共同相对于装置主体2转动。该转动中心的轴131位于底盘4的后端(一端)附近。即,底盘4的后端是作为转动中心的且相对装置主体2基本上没有位移的转动端41,底盘的前端(另一端)则是相对于装置主体2只在上下方向移动的移位端42。
根据这种结构,底盘4(螺旋机构部件3)在装填状态时移位端42一侧处于上升后的位置(以下简称“上升位置”)(参照图5);在排出状态时移位端42一侧处于下降后的位置(以下简称“下降位置”)。(参照图4)。
底盘4在上升位置与顶板23及底板221基本呈平行状态;在下降位置则相对于顶板23及底板221呈倾斜状态。
底盘4在上升位置时,旋转盘52由开口112突出(露出)于光盘放置部111内,这样,放入装置主体2的光盘就放(承载)在旋转盘52上。在该状态下,设置在顶板23内侧的可以转动的光盘夹15受设置在旋转盘52上的磁铁吸引,从而使得光盘被夹在旋转盘52和光盘夹15之间。(参照图5)
底盘4在下降位置时,对旋转盘52和光学头6的一部分以及移动至排出位置的光盘托架11都没有干扰(参照图4)。
如上所述,在光盘托架11的排出位置,正常地安放于光盘放置部111的光盘就通过光盘托架11向装填位置的移动而被送入装置主体2内并安放在旋转盘52上。
但是,如图6所示,例如,当光盘D的一部分误放在光盘托架11的爪部113上面的状态下,即,在光盘托架11的前方一侧,光盘D从光盘放置部111突出来的状态下(以下,将该状态称之为“误放状态”),将光盘托架11移往装填位置,把光盘D送往装置主体2内的场合,就不能将光盘D放在旋转盘52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将光盘托架移至排出位置,而将光盘D从装置主体2中退出来。
在本发明中,如图5及图7所示,在将光盘托架11插入装置主体2时(光盘托架11被移往装填位置时)与光盘放置部111对应的范围内,在顶板23上设置有向装置主体2的内侧突出的凸部231。在本实施例中,凸部231设置在顶板23的上述范围内、开口240附近。该凸部231具有可控制光盘D姿势的功能,也就是说,有可防止光盘D在开口240附近(前面板24的上侧后端)被卡住的功能。而且即使光盘在误放状态下使光盘托架11移往装填位置时,使光盘托架11向排出位置移动时,也能够防止光盘D卡在前面板24的上侧后端,使光盘托架11可以顺利地移向排出位置。
具体地讲,在误放状态下使光盘托架11移往装填位置时(光盘D误插入装置主体时),凸部231是将光盘D从光盘放置部111突出的部分(图7中、左侧)向光盘放置部111推压,使爪部113和光盘D朝光盘放置部111的底面一侧弯曲。因此,光盘托架11在向排出位置移动时,能够防止光盘D卡在开口240附近。
在本发明中,凸部231的横截面积具有向前部逐渐减小的形状的特征。在本实施例中,凸部231的周围表面232构成倾斜面。
在这里,假设设置在顶板23上的凸部是例如长方体形状等的凸部,即,其横截面积向前端形状没有变化(周围表面相对于顶板23基本成垂直状态)的凸部,那末光盘在转动(高速转动)时产生的气流(空气的流动)就会在该凸部近旁发生急剧变化,而将光盘D推向光盘放置部111(向下)。这样,光盘D的记录面就会偏离来自光拾取器的激光的焦点位置,对记录重放特性产生极坏的影响。而且,一旦驱动光盘D转动的主轴电机51达到特定的转数,就会出现主轴电机51的震动与光盘D共振之类的现象。此时,一旦上述向下的力加在光盘D上,光盘D的倾斜度会进一步增大,从而对光盘D的记录重放特性产生极大的损害。
有鉴于此,通过将凸部231做成如上所述的形状,由于空气会沿着凸部231的表面流动,就能够抑制(防止)光盘D在转动(高速转动)时产生的气流(空气的流动)在凸部231的近旁所发生的急剧变化(气流在凸部231的近旁的变化量增大)。所以,就能够抑制(防止)因气流在凸部231近旁变化量的增大而导致的光盘D的记录重放特性的降低。
此时,周围表面232与顶板23之间形成的角度(图4中、角度θ1)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在110-150°之间,更优选在125-135°之间。通过角度θ1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会提高上述效果。
另外,凸部231的横截面的形状呈长圆形。因此,空气会更加顺利地沿凸部231的表面流动,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防止)气流在凸部231近旁发生的急剧变化(气流紊乱)。
此外,凸部231的结构是,其前端表面233构成平坦的表面,而且,把光盘托架11移向装填位置时,前端表面233与光盘放置部111的底面基本上平行。由于凸部231的这种结构,空气会更加顺利地沿凸部231的表面流动,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防止)气流在凸部231近旁发生的急剧变化(气流紊乱)。另外,误放状态下的光盘D在将光盘托架11从装填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时,虽然其上面与凸部231接触的同时进行滑动,然而利用凸部231的这种结构,能够减小光盘D相对于凸部231的摩擦阻力,同时能够防止光盘D的上面受损伤。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凸部231与顶板23做成一体。因此,与将用橡胶片等构成的其他部件固定在顶板23上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减少光驱装置1的制造工序数和零部件的数目,从而能够提高光驱装置1的生产效率。
这样的凸部231的制成方法,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最好能够采用冲压加工或者深冲加工。采用这些塑性加工方法,能够容易制成凸部231。
另外,凸部231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形状。例如,凸部231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四角形、棱形、六角形等多边形、以及圆形等。
此外,凸部231不限定与顶板23做成一体,例如,也可以利用粘合剂将由橡胶片等构成的其他部件固定在顶板23上。
第2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光驱装置的第2实施例加以说明。
图8为从内侧见到的第2实施例的光驱装置所具有的顶板的平面图,图9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光驱装置的截面侧视图。
下面,对第2实施例的光驱装置,以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将省略相同事项的说明。
第2实施例的光驱装置1中,在顶板23上设置了凸部231与凸条234,除此以外,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
即,在第2实施例的顶板23上,如图9所示,在与将光盘托架11插进装置主体2时(使光盘托架11移往装填位置时)的光盘放置部111相对应的范围内,分别设置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结构的凸部231、及向装置主体2的内侧突出的圆弧状的凸条234。
具体的说,凸条234基本上是以光盘D(光盘夹15)的转动中心为中心,设置成圆弧状。
该凸条234,对光盘D在转动(高速转动)时所产生的气流(空气的流动)具有调节的功能(整流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凸条234与凸部231一起构成整流装置(调整气流装置)。
另外,凸条234的高度,设定成低于凸部231的高度。因而,能很好地发挥以凸条234和凸部231作为整流装置的功能。
另外,凸条234,其横截面积呈向前端逐渐减小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凸条234的周围表面构成倾斜面。通过将凸条234做成这种形状,可以更有效地调整(控制)光盘D在转动(高速转动)时所产生的气流。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防止)由气流的紊乱而导致的光盘D的记录重放特性的降低。
这时,对周围表面235与顶板23形成的角度(图9中,角度θ2)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在100-150°之间,更优选在135-145°之间。通过将角度θ2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会提高上述效果。
另外,凸条234的结构是,其前端表面236构成平坦面,而且,将光盘托架11在移往装填位置时,前端表面236与光盘放置部111的底面基本平行。通过将凸条234做成这种结构,能够更加有效地调整气流。
对该凸条234的前端表面236与光盘放置部11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图9中,长度L)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在8-10mm之间,更优选在8.5-9.5mm之间。通过将上述长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特别有效地发挥凸条234的整流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凸条234与顶板23做成一体。通过将凸条234与顶板23做成一体,与将用橡胶片等构成的其他部件固定在顶板23上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减少光驱装置1的制造工序数和零部件数目。因此,能够提高光驱装置1的生产效率。
对该凸条234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最好采用冲压加工或者深冲加工。若采用这样的塑性加工,凸条234就能够很容易地形成。
还有,凸条234的横截面形状,只要是能够调节在光盘转动时所产生的气流的形状即可,而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另外,凸条234不限于一个,例如,也可以把多个凸条间隔地设置。
另外,凸部231及凸条234,也不限于与顶板23做成一体,其一方或者双方,例如,也可以用粘合剂将由橡胶片等制成的其他部件固定在顶板23上。采用此第2实施例的光驱装置1,也可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凸部231根据需要(例如按照光驱装置1的种类)也可以省略。即,在本发明的光驱装置1中,也可以仅将凸条234设置在顶板23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凸条234也能很好的发挥如上所述的整流作用。
第3实施例
其次,对本发明的光驱装置的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0为从内侧见到的第3实施例的光驱装置的顶板的平面图。
下面,对第3实施例的光驱装置,以与上述第1及第2实施例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零部件将省略其说明。
在第3实施例的光驱装置1中,凸部231和凸条234,它们的一部分是连在一起的,除此以外,与上述第2实施例相同。
因此,由于可以扩大凸条234的形成范围,可以更可靠的调整光盘D在转动(高速转动)时所产生的气流(空气的流动),其结果,能够更可靠的防止光盘D的记录重放特性的降低。
采用该第3实施例的光驱装置1,也可得到与上述第1以及第2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以上,虽以图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光驱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构成光驱装置的各部分,可以替换成能够发挥同样功能任何的部件。还可以添加任何构成部件。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对凸部作为具有防止光盘误插入的功能的部件进行了说明,但凸部也可以具有其它的任何功能,或者兼有防止光盘误插入功能和其他功能两种以上的功能一代替上述功能。该在这些情况下,凸部的设置位置,只要是在将光盘托架插入装置主体内部时与光盘放置部对应的范围内即可,而不限定于盖体的开口的近旁。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能够抑制(防止)光盘在转动(高速转动)时所产生的气流(空气的流动)紊乱。
另外,采用本发明,能够调整(整流)该气流。
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能够防止光盘的记录重放特性的降低。

Claims (19)

1.一种光驱装置,具有:具备框体和覆盖该框体上部的盖体的装置主体,具有放置光盘的光盘放置部、通过形成于上述装置主体前面的开口、设置成相对上述装置主体可移动的光盘托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盖体上,在与将上述光盘托架插入上述装置主体内时的上述光盘放置部相对应的范围内,设置向上述装置主体的内侧突出的凸部,该凸部的横截面积向凸部的突出端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体上,在与将上述光盘托架插入上述装置主体内时的上述光盘放置部相对应的范围内,设置了圆弧状的凸条,并使其向上述装置主体的内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条的横截面积呈向前端逐渐减小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条的周围表面构成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条的周围表面与上述盖体形成的角度为100-15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条的前端面构成平坦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条的上述前端面与上述光盘放置部的底面的距离为8-10mm。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条与上述盖体做成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条是由冲压加工或者深冲加工制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条的高度,低于上述凸部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条与上述凸部的一部分连接在一起。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0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设置在上述盖体的上述开口附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具有可控制上述光盘位置的功能。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10至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的周围表面构成倾斜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的上述周围表面与上述盖体形成的角度为110-150°。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10至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呈长圆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10至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的前端面构成平坦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10至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与上述盖体做成一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是由冲压加工或者深冲加工而成。
CNB031091598A 2002-04-23 2003-04-03 光驱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812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20742 2002-04-23
JP2002120742A JP4168654B2 (ja) 2002-04-23 2002-04-23 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3780A CN1453780A (zh) 2003-11-05
CN100481226C true CN100481226C (zh) 2009-04-22

Family

ID=29208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9159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81226C (zh) 2002-04-23 2003-04-03 光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55731B2 (zh)
JP (1) JP4168654B2 (zh)
CN (1) CN10048122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2303B2 (ja) * 2004-02-17 2008-07-23 オリオン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にクランパー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WO2005086169A1 (en) * 2004-03-05 2005-09-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KR100660837B1 (ko) * 2004-04-24 2006-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크 드라이브
JP5493723B2 (ja) * 2009-11-02 2014-05-14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ダの保護カバー
KR20110107465A (ko) * 2010-03-25 2011-10-04 주식회사 히타치엘지 데이터 스토리지 코리아 광디스크드라이브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422469T2 (de) * 1993-04-16 2000-08-03 Toshiba Kawasaki Kk Elektronische ausrüstung und plattenwiedergabevorrichtung
US6529461B1 (en) * 1995-07-26 2003-03-04 Teac Corporation Disk apparatus having a contacting member contacting an outermost area of a disk for protecting the disk from damage due to a sho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317360A (ja) 2003-11-07
CN1453780A (zh) 2003-11-05
US7155731B2 (en) 2006-12-26
US20030198170A1 (en) 2003-10-23
JP4168654B2 (ja) 2008-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78825B1 (en) Disc player
CN1734656B (zh) 盘驱动装置、盘驱动单元和光头装置
US6912723B2 (en) Disc drive for playing information recorded on an optical disc
CN100481226C (zh) 光驱装置
CN100476968C (zh) 盘驱动器
CN100350465C (zh) 盘驱动装置
CN101315793B (zh) 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125461C (zh) 盘形录制媒体的磁头装置和录制和/或再现设备
CN100481227C (zh) 光驱装置
US20070300245A1 (en) Disk drive apparatus
CN100464372C (zh) 盘片驱动装置
US20050177838A1 (en) Disk apparatus
EP1349155B1 (en) Guide shaft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disc drive
JPH11306548A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CN108735236B (zh) 具有多个光学读写头的光碟机
JP2003281837A (ja) 回転機構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JP3991435B2 (ja) 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JP3858438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3281838A (ja) ガイドシャフト高さ調整機構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JP3111798U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4103178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044472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317359A (ja) ディスク装置
US20040244021A1 (en) Anti-vibration tray support structure
CN1808617A (zh) 光盘装置和搭载有该光盘装置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