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6968C - 盘驱动器 - Google Patents

盘驱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6968C
CN100476968C CNB2004100874365A CN200410087436A CN100476968C CN 100476968 C CN100476968 C CN 100476968C CN B2004100874365 A CNB2004100874365 A CN B2004100874365A CN 200410087436 A CN200410087436 A CN 200410087436A CN 100476968 C CN100476968 C CN 1004769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h
substrate
disk
notch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874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95515A (zh
Inventor
青山隆
濑户秀和
大森清
国岛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95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5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69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696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驱动器,其中基底升降机构(93)进行第一盘夹紧操作,以便通过至少提升基底(31)到盘夹紧位置,把光盘(2)放置在盘机座(27)上,降低基底(31)到盘夹紧位置和盘释放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以致盘旋转驱动机构(28)旋转光盘(2),这将因此获得另一相位,再次提升基底(31)到盘夹紧位置,并且进行第二盘夹紧操作,以便把光盘(2)放置在盘机座(27)上。因此光盘可以被准确地夹紧到盘机座上。

Description

盘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盘驱动器,它把信息信号写入光盘或者从光盘读取信息信号,更特别地涉及一种槽口型盘驱动器,或者光盘经过盘槽口从驱动器直接被装入或者弹起。
本申请要求2003年9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3-320303的优先权,此整个申请合并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传统光盘包括纯粹地光学类型盘,例如CD(高密度盘)和DVD(数字万用盘),和磁光类型盘例如MD(小型盘)。同样地,各种盘驱动器可以分别使用这些种类的光盘。
盘驱动器包括不同类型。在一种典型的类型中,盘可以直接地置位到转盘上,其中此转盘将露出并且从具有提供在打开的装置机体上的盖或门的外侧进入。在另一典型盘驱动器中,盘被置位到盘托盘上,其中此托盘可以水平地移动到或者移出装置机体,并且盘可以自动地适当置位到具有被深深装入的盘托盘的内部转盘。在另一种典型类型中,盘被直接地置位到提供在盘托盘上的转盘上。然而,对于这些种类的盘驱动器,有必要启闭盖或门,把盘托盘装入或者移出装置本体或者把盘放置到转盘上。
此外,存在已知的所谓槽口类型盘驱动器,其中一旦盘通过形成在装置机体前侧的盘槽口被插入到盘驱动器,盘自动地被置位到转盘上。在此盘驱动器中,通过盘槽口被插入的盘被卡在彼此相对放置的一对导轮之间,并且它们以相反方向旋转。因此,盘可以通过盘槽口被装入到机体中的位置(盘加载),并且还可以通过盘槽口带出机体外部(盘弹出)。
存在对于较小、较轻、较薄结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需求,例如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等,其中存在上述类型的盘驱动器,因此也要求此盘驱动器相对应的较小、较轻和较薄的结构。
然而,在上述槽口型盘驱动器中,由于一对导轮比盘的直径大,所以整个盘驱动器的宽度将会变大。同样地,由于盘被卡在一对导轮之间,所以盘驱动器的厚度将变大。所以,传统的槽口型盘驱动器不可能被设计的更加紧凑并且更加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槽口型盘驱动器,被设计成依靠在平行于光盘的平面中可旋转的多个旋转臂彼此协同,把经过盘槽口所插入的光盘装入到装置机体中的位置来装载光盘,并且通过盘槽口把光盘带出装置机体的外部来弹出盘(参考公开号为167209/1996和2003-16710的日本专利申请,在此分别作为″专利文献1和2″。
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盘驱动器包括具有转盘表面的基底,其中在此转盘表面上放置盘。基底被提高,以便把被装入到装置机体中的盘放置在转盘表面(平面卡盘)上。然而,在此盘驱动器中,在平面卡盘操作中盘有可能不会被适当地卡紧到转盘上,所以不得不重新将盘卡紧到转盘上。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槽口类型盘驱动器来克服相关技术上述的缺陷,其中在此盘驱动器中,光盘可以准确地被卡紧到盘机座上。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盘驱动器来获得,包括:
装置机体,具有形成在其前侧面的盘槽口,其中通过此盘槽口,光盘可以被装载和移出;
基底单元,整体地提供在其基底上;
盘机座,其中在此盘机座上设置通过槽口被装入到装置内部的光盘;
盘旋转驱动机构,它旋转被放置在盘机座上的光盘;
光学拾取器,它将信号写入到由盘旋转驱动机构转动的光盘上或从其上读取信息;和
拾取器进给机构,它在光盘之上,在光盘的内部和外部周边之间移动光学拾取器;
盘传送机构,包括多个可旋转构件,它们每一个具有形成在其自由端的邻接点,其中此邻接点邻接通过光盘槽口所插入的光盘的周边,并且可旋转地在其基底终端处被支撑,其中这些可旋转的构件通过将光盘从盘槽口输入到光盘设置位置,在这里光盘将被放置在盘机座上而完成光盘加载,并且通过从盘槽口将光盘送出装置机体而完成光盘的弹出;和
基底升降机构,它在盘夹紧位置和盘释放位置之间垂直地移动基底,其中在此盘夹紧位置处将提升基底,以便把曾经设置在盘设置位置的光盘放置在盘机座上,在此盘释放位置处将降低基底,以便从盘机座上移走光盘,
其中基底升降机构通过至少提升基底到盘夹紧位置来进行第一次盘夹紧操作,以便把光盘放置在盘机座上,并且通过降低基底到盘夹紧和释放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来进行第二次盘夹紧操作,依靠盘旋转驱动机构来旋转光盘,并且移动光盘到另一个相位,然后再一次提升基底到盘夹紧位置,以便把光盘放置在盘机座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盘驱动器中,在完成第一次盘夹紧操作之后,光盘被移动到另一个相位,并且进行第二次盘夹紧操作,它允许准确地把光盘放置在盘机座上。
通过结合附图,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外形的透视图,其中在此个人计算机中安装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器;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器外形的透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盘驱动器的装置本体、顶盖和面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3所示顶盖的来自内部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图3中所示的装置本体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表示装置本体结构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装置本体结构的后视图;
图8是表示装置本体结构的侧面图;
图9A是一个导引构件从上面观看的透视图,图9B是导引构件从下面观看的透视图,并且图9C是导引构件沿着线X1-X1′的剖面图;
图10A是另一导引构件从上面观看的透视图,图10B是导引构件从下面观看的透视图,并且图10C是导引构件沿着线X2-X2′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基底单元结构的透视图;
图12A是传动杆从上面观看的透视图,并且图12B是传动杆的底视图;
图13A是传动杆从下面观看的平面图,图13B是传动杆的底视图,图13C是传动杆从一个侧面观看的侧面图,并且图13D是传动杆从另一个侧面观看的侧面图;
图14A是表示移动板结构的透视图,并且图14B是表示移动板结构的平面图;
图15A是表示凸轮杆结构的透视图,图15B是表示凸轮杆结构的平面图,并且图15C是表示凸轮杆结构的侧面图;
图16是解释盘插入/弹出机构操作的平面图,表示盘已经被插入到盘插入/弹出位置;
图17同样是解释盘插入/弹出机构操作的平面图,表示盘被传送;
图18是解释盘插入/弹出机构操作的平面图,表示盘已经装入到盘设置位置;
图19是解释盘插入/弹出机构操作的平面图,表示盘准确地在盘设置位置处;
图20是解释盘插入/弹出机构操作的平面图,表示盘已经弹出到盘插入/弹出位置;
图21是解释盘插入/弹出机构操作的平面图,表示被弹出的盘已经被推入到装置机体;
图22解释基底升降机构,指引起落机构和遮挡板操作机构的操作,其中图22A是表示在盘释放位置处的基底单元的平面图,图22B是表示在盘释放位置处的基底的第一主轴和在传动杆中的第一凸轮缝隙之间的几何关系的侧面图,并且图22C是表示在盘释放位置处的基底的第二主轴和在凸轮块中的第二凸轮缝隙和在弯曲块中的垂直缝隙之间的几何关系的侧面图;
图23是解释基底升降机构,指引起落机构和遮挡板操作机构的操作的剖面图,表示在盘释放位置处的基底单元;
图24解释基底升降机构,指引起落机构和遮挡板操作机构的操作,其中图24A是表示在盘夹紧位置处的基底单元的平面图,图24B是表示在盘夹紧位置处的基底的第一主轴和在传动杆中的第一凸轮缝隙之间的几何关系的侧面图,并且图24C是表示在盘夹紧位置处的基底的第二主轴和在凸轮块中的第二凸轮缝隙和在弯曲块中的垂直缝隙之间的几何关系的侧面图;
图25是解释基底升降机构,指引起落机构和遮挡板操作机构的操作的剖面图,表示在盘夹紧位置处的基底单元;
图26解释基底升降机构,指引起落机构和遮挡板操作机构的操作,其中图26A是表示在读/写位置处的基底单元的平面图,图26B是表示在读/写位置处的基底的第一主轴和在传动杆中的第一凸轮缝隙之间的几何关系的侧面图,并且图26C是表示在读/写位置处的基底的第二主轴和在凸轮块中的第二凸轮缝隙和在弯曲块中的垂直缝隙之间的几何关系的侧面图;
图27是解释基底升降机构,指引起落机构和遮挡板操作机构的操作的剖面图,表示在读写位置处的基底单元;
图28是解释基底升降机构,指引起落机构和遮挡板操作机构的操作的剖面图,表示盘与上推销接触;
图29是表示设置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用于盘驱动器初始操作的时序图;
图30是表示设置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用于盘装载到盘驱动器的时序图;
图31是表示设置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用于在盘驱动器中盘弹出的时序图;
图32是表示设置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用于在盘驱动器中读/写操作的时序图;和
图33是减震机构的变体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将在下面详细描述关于其具体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器是槽口类型盘驱动器,如图1所示,它被安装在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000的本体1001中。如图2所示,通常由参考标记1表示的盘驱动器具有被设计为例如与约12.7mm一样薄的结构。可以把信息信号写入到光盘2例如CD(高密度盘)或DVD(数字万用盘)和/或从光盘2读取信息信号。
(1)盘驱动器的结构
盘驱动器1的结构将在如下首先描述。
(1-1)机体的结构
如图2和3所示,盘驱动器1包括装置本体1a和机体3,其中此机体是装置本体1a的外壳。机体3由底壳4和顶盖5组成,其中此底壳具有被安装其中的装置本体1a,并且顶盖覆盖装置本体1a的上侧。
如图3和4所示,顶盖5包括由相对薄的金属板组成的盖板5a,以便关闭底壳4的上开口。盖板5a具有沿着相对侧面和底壳4的后侧弯曲的边缘部分。盖板5a具有几乎在其中心形成的普通圆形开口6。在盘夹紧操作期间,形成在转盘27a上的接合突出部34a穿过开口6将被暴露于外部,其中接合突出部将被接合在形成于光盘2中的中心孔2a中,这将在以后详细描述。沿着开口6的周边形成接合点突出部7,它稍微朝着机体3的内部延伸,并且邻接放在转盘27a上的光盘2中心孔2a的周边。
在盖板5a的前面,形成一对引导突出部分8a和8b,它们朝着机体3的内部延伸,并且引导光盘2从盘槽口21被插入,这将在以后详细描述,同时将限制光盘2垂直定向。引导突出部分8a和8b分别放置在相对于穿过开口6并且沿着其中插入盘2的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的位置处,并且形成引导突出部分的每一个,就像在盘导入方向提升的普通圆锥形状的一部分,以便描绘圆弧,其圆弧的直径在几乎垂直于盘导入方向的方向上,朝着盖板5a的内部不断减小。也就是说,一对引导突出部分8a和8b的每一个具有由圆锥体的轴分割所产生的形状。它们具有彼此朝向盖板5a内部的顶端,并且它们朝着盖板5a的内部不断地降低和变薄。
由于上述形状,一对引导突出部分8a和8b可以顺利地引导光盘2进入机体3,同时校正通过盘槽口21所插入光盘2的任何宽度方向的位移。同样地,由于一对引导突出部分8a和8b的上述形状,顶盖5可以增加盖板5a的刚性。应当注意,处理盖板5a的主内侧,以便减少相对于光盘2的摩擦。
如图3、5和6所示,底壳4用作底部机体,并且是通常由金属薄片形成的平面箱体。底壳4包括普通的矩形底,和形成在其一个侧面的平台部分4a。平台部分4a比底面高,并且向外延伸。
底壳4提供电路板9在底面上,其中电路板9具有形成在其上的驱动控制电路,它控制驱动装置本体1a的各个部分。电路板9使用螺钉被固定到底壳4的后侧底部分。电路板9具有放置在其上面的电子零件10,例如IC芯片等,它与驱动控制电路形成在一起,连接器11,用于电连接各种部件,检测开关SW1、SW2、SW3等,用于检测各种部件的操作。在这些部件中,用于与个人计算机1000的本体1001电连接的连接器12被安装在电路板9上,以致如图7所示,可以从形成在底壳4后侧的外侧孔13被访问。
同样地,底盘14使用螺钉被固定到底壳4的底部。底盘14被放置在电路板9的上面,以便在通常等于平台部分4a的高度处,垂直地分割底壳4的内侧。同样地,底盘14具有封套15,它密封外部连接连接器12。封套15由沿着连接器12的轮廓弯曲底盘14而形成。因此,封套15防止灰尘或类似的异物从在底壳4中的孔13侵入到机体3,其中通过此孔,从外部可以访问到外部连接连接器12,同时保持外部连接连接器,这改善外部连接连接器12被固定到电路板9的强度。
顶盖5使用螺钉被固定到底壳4和底盘14。更特别地,如图3和4所示,在盖板5a的周围部分上,形成多个第一通孔17a,其中在通孔中插入螺钉16。第二通孔17b形成在比第一通孔17a更内部位置中的盖板5a的周边部分中。螺钉16被插入到此通孔17a中。另一方面,如图3和5所示,在底壳4的周边部分上形成多个朝内部弯曲的第一固定块18a。第一固定块18a的每一个在其中形成相应于在顶盖5中的第一通孔17a的第一螺丝孔19a。底盘14具有朝上形成的第二固定块18b,并且此第二固定块具有在第一固定块18a的高度处水平弯曲的自由端。第二固定块18b位于底壳4周边的内侧和定位在盘设置位置中的光盘2周边的外侧,这将在以后进行详细描述。第二固定块18b具有形成在其自由端部分的第二螺钉孔19b,它对应于在顶盖5中的第二通孔17b。
在此盘驱动器1中,机体3通过驱动螺钉16进入在顶盖5中的第一通孔17a和第二通孔17b以及在底壳4中的第一螺钉孔19a和在底盘14中的第二螺钉孔19b,和接近于顶盖5的盖板5a的在底壳4中的向上开口而被装配。因此,机体3可以防止灰尘或类似异物侵入到装置本体1a。应当注意到,密封盖(未显示)将被附着于顶盖5的盖板5a,以便覆盖开口6用于防止灰尘或类似异物从开口6侵入。
同时,在机体3中,顶盖5除了被固定到提供在底壳4的周边部分上的第一固定块18a,还可以使用螺钉被固定到在底盘14上的第二固定块18b,其中第二固定块提供在多个第一固定块18a的内侧,以致将不会干扰被插入到机体3的光盘2,而是可以具有其增加的刚性。
在机体3的前面,如图2和3所示,被附着一普通的矩形面板20。前面板20具有形成其中的盘槽口21,通过此盘槽口,光盘可以水平地被装入并且被带出机体3。即,光盘2经过盘槽口21可以被插入到机体3或者经过盘槽口21被弹出到机体3的外部。同样地在前面板20的前侧,提供一照明的指示器22,以便指示光盘2正在被存取,并且提供一弹出按钮23,其中按压此弹出按钮用于弹出光盘2。
在底壳4的接近前面的相对侧面,提供多个导引构件24a和24b,它们通过限制光盘2被纵横定向,引导光盘2经过盘槽口21被插入。
在一对导引构件24a和24b中,如图3、5和9所示,一个(24a)是具有相对于光盘2小摩擦的长的树脂制成的构件。沿着平台部分4a的上侧面被安装。沿着其中插入光盘2的方向延伸的引导凹口25a被形成在相对于上侧面的平台部分4a的侧面上,其中在此上侧面上安装导引构件24a。引导凹口25a具有其内壁,它朝内部弯曲,以便具有与光盘2周边接触的点。
类似于导引构件24a,如图3、5和10所示,另一个导引构件24b是具有相对于光盘2较小摩擦的长的树脂制成的构件。沿着相对于平台部分4a的底壳4的侧面被安装。同样地,在其中光盘2被插入的方向上延伸的引导凹口25b被形成在相对于其中安装导引构件24b的侧面的另一侧面上。导引构件25b具有其内壁,它朝内部弯曲,以便具有与光盘2周边接触的点。
由于在一对导引构件24a和24b中,引导凹口25a和25b的内壁被成形为安装在与光盘2周边接触的滑动点上,与光盘2周边的接触面积可以被减小,随着限制经过盘槽口21被插入的光盘2的垂直的和水平移动,这将有助于适当的并且平滑的引导光盘2。
更具体地说,在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器1中,即使由两个使用粘结剂彼此粘接的盘基形成的光盘2例如DVD,可以经过盘槽口21被插入到机体3中的位置(盘加载操作),其中此光盘经过盘槽口21被插入,同样经过盘槽口21被带出机体3(盘弹出操作),而不会受到粘合剂不利的影响,即使有,也从光盘2的周边出现。
注意到,在一对导引构件24a和24b中的引导凹口25a和25b的内壁并不限制在上述朝内弯曲的形状,而且可以朝外弯曲,例如成形为朝内倾斜的多边形的一部分,或者只要此其它的形状允许与光盘2的周边点接触的其它方式。
(1-2)基底单元的结构
如图3、5、6和11所示,装置本体1a包括基底单元26,它提供在底壳4的底面上,以便形成驱动本体。
基底单元26包括盘机座27,其中在此盘机座上放置经过盘槽口21被插入到机体3的光盘2,盘旋转驱动机构28,它旋转被放置在盘机座27上的光盘2,光学拾取器29,它从通过盘旋转驱动机构28被旋转的光盘2写入或者读取信号,和拾取器进给机构30,它在光盘2的内部和外部周边之间的光盘之上移动光学拾取器29。各部件被整体地安装在基底31上,以便实现基底单元26的超薄型结构。
基底单元26被放置在电路板9和底盘14之前,以致盘机座27接近底壳4的底面中心被放置。同样地,基底单元26通过基底升降机构93被垂直地移动,并且被最初定位在经过盘槽口21被插入机体3的光盘2的下面,其中基底升降机构将在以后详细描述。
通过冲压金属板为预定形状,并且稍微向下弯曲所冲压金属板的周边部分而形成基底31。基底31具有形成在其主侧面中的普通的半圆形开口32a,通过此开口,盘机座27的转盘27a将向上暴露,和普通的矩形开口32b,通过此开口,光学拾取器29的物镜29a将向上暴露,其中半圆形开口32a和矩形开口32b将在以后详细描述。因此彼此连续地形成开口32a和2b。应当注意,在基底31的上侧面,固定一装饰平板33,它具有相应于开口32a和32b的形成其中的开口33a。
盘机座27包括转盘27a,它通过盘旋转驱动机构28被驱动旋转。转盘27a具有形成在其中心的盘夹紧机构34,它夹紧光盘2。盘夹紧机构34包括接合突出部34a,它将被装配到在光盘2中的中心孔2a,和多个接合爪34b,它被装配在光盘2中的中心孔2a的周边上,其中接合突出部34a被装配到此接合爪中。因此,盘夹紧机构34在转盘27a上保持光盘2。
盘旋转驱动机构28包括平板状主轴马达28a,以便旋转转盘27a,因此旋转光盘2。主轴马达28a被用螺钉钉在具有支承板28b的基底31的底面上,其中此支承板被放置在它们之间,以致转盘27a稍微从形成在基底31中的开口32a突出。
光学拾取器29是光学单元,其中从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束通过物镜29a被聚焦到光盘2的信号记录层上,并且来自光盘2的信号记录层的返回光通过由光电传感器等形成的光检测器被检测。因此,光学拾取器29把信号写入光盘2或者从光盘2读取信号。同样地,光学拾取器29包括双轴致动器,以便在平行于物镜29a光轴的聚焦方向上和垂直于物镜29a光轴的跟踪方向上移动物镜29a。因此,光学拾取器29关于光盘2,根据由光检测器检测的来自光盘2的检测信号,控制物镜29a的聚焦和跟踪。
拾取器进给机构30包括具有安装其上的光学拾取器29的拾取器基底35,一对导轨36a和36b,以便沿着光盘2的径向可滑动地支撑拾取器基底35,和拾取器基底移动驱动机构37,用于移动被支撑在光盘2的一对径向导轨36a和36b上的拾取器基底35。
拾取器基底35具有形成在其上的一对导向块38a和38b,它们每一个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导孔,通过此导孔,成对的导轨36a和36b中的一个延伸,和导向块39,它具有形成其中的引导凹口,此引导凹口接收另一个导轨36b。一对导轨36a和36b和导向块39以相对方向被放置。因此,拾取器基底35可滑动地支撑在一对导轨36a和36b上。
一对导轨36a和36b被以平行于光盘2半径的方向定位在基底31的底面上,并且在光盘的内部和外部周边之间的光盘2之上,引导具有物镜29a的拾取器基底35,其中此物镜经过在基底31中的开口32b被暴露。
拾取器基底移动驱动机构37经过齿轮和齿条(未显示)把安装到基底31的驱动马达37a的旋转转换为线性移动,以便沿着一对导轨36a和36b,即光盘2的径向移动拾取器基底35。应当注意,在基底单元26中,光学拾取器29在盘的径向上被最初地定位在外部周边上。
(1-3)盘传送机构的结构
如图3、5和6所示,装置本体1a包括盘传送机构40,它在盘插入/弹出位置和盘设置位置之间运送光盘2,其中在盘插入/弹出位置时,光盘2经过盘槽口21被插入或者弹出,并且在盘设置位置时,光盘2被设置在盘机座27的转盘27a上。
盘传送机构40包括定位于光盘2下面的第一至第三旋转臂41至43,其中光盘2从盘槽口21被引入到机体3。可以在平行于光盘2的平面上摆动第一至第三旋转臂41至43。
第一旋转臂41是长的平板状构件。它位于穿过盘机座27的转盘27a的左边和右边中的一边(例如在右边),并且通过主轴44被支撑,其中主轴的基底端被提供在平台部分4a上,以便在箭头a1和a2的方向上可以旋转。同样地,第一旋转臂41具有提供在其自由端的朝上突出的第一接合销41a,并且此第一接合销将从后面邻接经过盘槽口21所插入的光盘2的周边。同样地,第一旋转臂41具有向上突出的提供在其中间的第一定位销41b,其中第一定位销从后面与第一接合销41a一起邻接光盘2的周边,用于在盘设置位置处放置光盘2。
同样地,第一旋转臂41具有经过主轴45,可旋转地安装在其基底端的中间臂46。中间臂46由普通的J型平板状构件组成。第一张力盘簧47在其一终端47a处被钩到中间臂46的中间。同样地,张力盘簧47的另一终端47b被钩到平台部分4a的侧面,如图6和8所示。所以,第一旋转臂41通过第一张力弹簧47在其中被向前旋转的方向上被加压,同时通过中间臂46在箭头a2的方向上被加压。
如图3、5和6所示,第二旋转臂42同样是长平板状构件。它位于穿过盘机座27的转盘27a的左边和右边中的一边(例如在左边),并且通过主轴(螺钉)48被支撑,其中此主轴具有被提供在底盘14上的基底端,以便在箭头b1和b2方向上可以旋转。同样地,第二旋转臂42具有提供在其自由端的朝上突出的第二接合销42a,并且此第二接合销将从后面邻接经过盘槽口21所插入的光盘2的周边。同样地,第二旋转臂42具有向上突出的提供在其中间的第二定位销42b,其中第二定位销从后面与第二接合销42a一起邻接光盘2的周边,用于在盘设置位置处放置光盘2。
同样地,第二张力盘簧49在其一终端49a处被钩到第二旋转臂42的中间。同样地,张力盘簧49的另一终端49b被钩到底盘14。所以,第二旋转臂42通过第二张力弹簧49在其中被向前旋转的方向上即箭头b2的方向上被加压。同样地,如同第二旋转臂42从前面朝向后面被转动,第二张力弹簧49将从向前旋转的方向到向后旋转的方向,即从箭头b2的方向到箭头b1的方向来改变加压第二旋转臂42的方向。相对地,如同第二旋转臂42从后面到前面被转动,第二张力弹簧49将从向后旋转的方向到向前旋转的方向,即从箭头b1的方向到箭头b2的方向来改变加压第二旋转臂42的方向。
相对于盘机座27的转盘27a,几乎对称地定位第一和第二旋转臂41和42。它们最初以普通的倒转V几何结构被定位,即它们的自由端处于比基底端更内部的位置,同时它们的自由端在基底端的前面。
同样地,盘传送机构40包括,彼此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50和第二齿轮51,用于在第一和第二旋转臂41和42之间耦合,第一耦合臂52,用于耦合第一齿轮50和第一旋转臂41,和第二耦合臂53,用于耦合第二齿轮51和第二旋转臂42。
第一和第二齿轮50和51,在相对于穿过在底盘14上的转盘27a并且沿着其中插入光盘2的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大致对称的位置处,被分别可旋转地与主轴50a和51a安装在一起。
第一耦合臂52是长的平板状构件。使用主轴54,在其一终端可旋转地安装到第一旋转臂41。它具有来自另一终端向下放置的接合销55。接合销55被装配在形成于第一齿轮50主侧面中的接合孔56,以便耦合第一旋转臂41和第一齿轮50。同样地,第一耦合臂52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拉长引导缝隙57,它在其中纵向延伸。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底壳4具有提供于其底面上的垂直导轨59,它被插入到引导缝隙57。导轨59具有形成在其自由端的螺钉孔59a。如图6所示,对于被插入到引导缝隙57中的导轨59和被插入到形成在导轨59的自由端中的螺钉孔59a中的螺钉60,第一耦合臂52的中间部分在导轨59滑入引导缝隙57的范围内,可移动地被支撑。因此,第一耦合臂52允许旋转对应于第一旋转臂41旋转的第一齿轮50(或者允许旋转对应于第一齿轮50旋转的第一旋转臂41)。
类似地,第二耦合臂53是长的平板状构件。使用主轴61,在其一终端处可旋转地安装到第二旋转臂42。它具有来自另一终端向下放置的接合销62。接合销62被装配在形成于第二齿轮51的主侧面中的接合孔63,以便耦合第二旋转臂42和第二齿轮51。同样地,第二耦合臂53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拉长引导缝隙64,它在其中纵向延伸。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底壳4具有提供于其底面上的垂直导轨65,它被插入到引导缝隙64。导轨65具有形成在其自由端的螺钉孔65a。如图6所示,对于被插入到引导缝隙64中的导轨65和被插入到形成在导轨65的自由端中的螺钉孔65a中的螺钉66,第二耦合臂53的中间部分在导轨65滑入引导缝隙64的范围内,可移动地被支撑。因此,第二耦合臂53允许旋转对应于第二旋转臂42旋转的第二齿轮51(或允许旋转对应于第二齿轮51旋转的第二旋转臂42)。
如同上述,由于第一和第二齿轮50和51互相啮合,所以当一个齿轮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另一个齿轮将在相反方向上旋转。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齿轮50和51将互相同步地在相反向上旋转。所以,第一和第二旋转臂41和42可以通过上述机构,彼此同步地在相反方向上摆动。
如图3、5和6所示,第三旋转臂43同样是长的平板状构件。它位于穿过盘机座27的转盘27a的左边和右边中的一边(例如在右边),并且在第一旋转臂41之前,并且通过主轴67被支撑,其中主轴的基底端被提供在平台部分4a上,以便在箭头c1和c2的方向上可以旋转。同样地,第三旋转臂43具有提供在其自由端的朝上放置的第三接合销43a,并且此第三接合销将邻接经过盘槽口21所插入的光盘2的周边。
同样地,如图6和8所示,第三张力盘簧68在在其一终端68a处被钩到第三旋转臂43的基底端。在另一终端68b处被钩到平台部分4a的侧面。所以,第三旋转臂43在其中通过第三张力盘簧68被向后旋转的方向上,即箭头c1的方向上被加压。应该注意,第三旋转臂43最初以一种几何结构被定位,即它的自由端处于比它的基底端更内部的位置处,同时自由端处于基底端的前面。
在盘传送机构40中,第一至第三旋转臂41至43彼此配合,以便把从在机体3中的盘槽口21被插入的光盘2传送到盘设置位置,此时光盘2将被设定在盘机座27上(盘加载),以便把光盘2放置在盘设置位置处(盘定中心操作),并且以便经过盘槽口21把光盘2弹出到机体3的外部(盘弹出操作)。
同样地,为了通过第一至第三旋转臂41至43而进行的光盘2加载、定中心和弹出,盘传送机构40包括传动杆69作为可以来回滑动的滑动构件,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它来回移动传动杆69,和移动板71作为第二滑动构件,它与传动杆69滑动同步地来回滑动。
如图6、12和13所示,传动杆69是树脂制成的构件,它具有普通的矩体形状。它被放置在底壳4的一个侧面、和在底壳4的底面上的电路板9以及基底单元26之间。同样地,传动杆69位于比从盘槽口21装入到机体3的光盘2低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几乎与平台部分4a的底面一样高的顶面。
传动杆69具有通过其厚度和其纵向形成的一对引导缝隙72a和72b。传动杆69使用齿轮组77的主轴被可来回滑动地支撑,这将在以下详细描述,并且被插入到前引导缝隙72a,并且提供在底壳4的底面上的导轨59被插入到后引导缝隙72b。
传动杆69具有形成在其底面上的齿条73,它从前面向其纵向中间延伸。另一方面,如图3、5和6所示,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包括驱动马达75,它被放置在底壳4的前底面处的马达壳74上,蜗轮76,它被安装到驱动马达75的回转轴,和齿轮组77,它被插入在传动杆69的蜗轮76和齿条73之间。齿轮组77在底壳4上的主轴上旋转。在此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中,驱动马达75依靠蜗轮76、齿轮组77和齿条75在一个方向上(朝前)旋转,以便向后移动传动杆69,同时驱动马达73依靠蜗轮76、齿轮组77和齿条73在另一个方向上(朝后)旋转,以便向前移动传动杆69。
如图12和13所示,在传动杆69的上侧面上,提供三个导向块78a、78b和78c、定位销79和螺钉孔80。如图14所示,移动板71是被冲压的平板状金属板,以便具有预定形状,并且被放置在平台部分4a上。移动板71具有纵向地形成在其中的三个引导缝隙81a、82b和81c和引导缝隙81d,其中经过此引导缝隙而插入螺钉82。如图6所示,传动杆69和移动板71在一个方向上可滑动,同时在平行于光盘2的平面上,彼此相接合,传动杆69的两个导向块78a和78b分别被装配在移动板71中的两个引导缝隙81a和81b中,传动杆69的一个导向块81c被装配在移动板71的末端,驱动板69的定位销79被装配到在移动板71中的引导缝隙81c中,并且螺钉82经过在移动板71中的引导缝隙81d被旋入到在传动杆69中的螺钉孔80中。
同样地,在传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提供减震机构83,以便吸收在传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位置处,由于应用到从盘槽口21被弹出到机体3外部的光盘2所引起的外力的差别,其中此外力的方向与光盘2的弹出方向相反,此时通过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在光盘2的弹起方向移动传动杆69。
减震机构83包括螺旋压簧84,它将吸收所应用的振动。如图12和13所示,螺旋压簧83保持在固定孔85中,它形成在传动杆69的一对引导缝隙72a和72b之间。同样地,螺旋压簧84的后侧端保持在突出部85a上,其中此突出部从固定孔85的后侧端伸出。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螺旋压簧84的前侧端保持在突出部86上,其中此突出部从接近于在移动板71中的引导缝隙81d伸出。
为了旋转第一和第二旋转臂41和42,如图6和14所示,移动板71具有形成其中的第一凸轮缝隙88,其中装配提供在中间臂46上的第一凸轮销87,第一压力块90a,从后面按压提供在中间臂46上的被压块89,和第二压力块90b,从前面按压提供在第一旋转臂41上的被压突出部41c。
第一凸轮缝隙88包括第一和第二缝隙部分88a和88b,其中它们在朝前和朝后的方向上线性地形成。从前端朝后线性形成的第二缝隙部分88b向外的偏移量比从后端朝前线性形成的第一缝隙部分88a稍多。
形成压力块90a,以便从移动板71的边缘向外突出,并且可以在被压块的中间邻接被压块89,其中被压块通过向上弯曲中间臂46而形成。
压力块90b由切割移动板71的后边缘的一部分而形成。它可以从前面邻接被压块突出部41c,其中此被压块突出部从第一旋转臂41的中间向下延伸。
为了旋转第三旋转臂43,移动板71具有形成其中的第二凸轮缝隙92,其中第二凸轮销91提供于第三旋转臂43中。第二凸轮缝隙92包括第一和第二缝隙部分92a和92b,它们在朝前和朝后方向线性地形成。
从前端朝后线性形成的第二缝隙部分92b向外的偏移量比从后端朝前线性形成的第一缝隙部分92a稍多。第二凸轮缝隙92还包括第三缝隙部分92c,它被形成,以便从第一缝隙部分92a的后端到前面中间,向内描绘弧形,和第四缝隙部分92d,它从第三缝隙部分92c的前端到第一缝隙部分92a的中间被线性地形成。第三缝隙部分92c、第四缝隙部分92d和第一缝隙部分92a的中间一起定义一个开口,其中在此开口中,凸轮销91可以自由地移动。
(1-4)基底升降机构的结构
如图3、5和6所示,装置本体1a包括基底升降机构93,它与上述传动杆69的滑动同步,垂直地移动基底单元26的基底31。
基底升降机构93在盘夹紧位置、盘释放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垂直地移动基底31,其中在盘夹紧位置时,将提升基底31,以便把放置在盘设置位置中的光盘2放置到盘机座27的转盘27a上,在盘释放位置时,将降低基底31,以便从盘机座27的转盘27a移走光盘2,并且在中间位置时,将在盘夹紧和释放位置之间定位基底31,以便把信号写入光盘2或者从光盘2读出信号。
如图12和13所示,为了垂直地移动基底31,第一凸轮缝隙94相对于基底31被纵向地形成在上述传动杆69的侧面中。第一凸轮缝隙94由第一水平壁94a定义,用于定位基底31在盘释放位置,由上壁94b定义,用于定位基底31在盘夹紧位置,并且由第二水平壁94c定义,用于定位基底31在中间位置。
同样地,如图6和15所示,在底壳4的底面上,作为第三滑动构件的凸轮杆95沿着基底31的后侧面放置。凸轮杆95是长的平板状构件。它具有纵向地形成在其主侧面上的一对前后引导缝隙96a和96b,以及引导缝隙96c,其中此引导缝隙96c位于前后引导缝隙96a和96b之间,并且其中插入导轨65。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存在形成于底壳4底面上的一对弯曲导向块97a和97b,它们被分别装配在一对引导缝隙96a和96b中。因此,凸轮杆95沿着基底31的后侧面被支撑,以便在通常垂直于传动杆69滑动方向的方向上可滑动。
同样地,向上突出定位销98被形成在其中如图15所示的凸轮杆95交叉传动杆69的位置中。另一方面,存在形成于如图12和13所示传动杆69底面上的引导缝隙99,其中装配定位销98。凸轮杆95在垂直于传动杆69滑动方向的方向上滑动,同时定位销98与传动杆69向前和向后滑动同步地滑入引导缝隙99。
如图15所示,相对于基底31的凸轮杆95的边缘部分向上弯曲,以便形成凸轮块100。凸轮块100被用于提升基底31。凸轮块100具有形成其中的第二凸轮缝隙101,它由第一水平壁101a定义,以便放置基底31在盘释放位置,它由上壁101b定义,以便放置基底31在盘夹紧位置,并且由第二水平壁101c定位,以便放置基底31在中间位置。同样地,如图5所示,在底壳的底面上,形成弯曲块102,它平行于基底31的后侧面延伸。弯曲块102具有形成其中的垂直缝隙103,以便垂直地移动基底31。
如图5、6和11所示,基底31包括第一主轴104,它位于盘机座27的侧面,相对于传动杆69,并且被装配在传动杆69中的第一凸轮缝隙94中而被支撑,第二主轴105,它位于盘机座27的侧面,相对于凸轮杆95,并且被装配在凸轮块100中的第二凸轮缝隙101和弯曲块102中的垂直缝隙103,第三主轴107,位于相对于传动杆69的另一个前面侧,并且可旋转地被支撑在形成于底壳4的另一侧面中的主轴孔106中,和固定部分110,位于相对于凸轮杆95的相对于侧面的前侧面,并且经过由弹性构件例如橡胶形成的绝缘体108,使用螺钉109固定到底壳4的底面。
所以,在基底31中,盘机座27可以关于前面被垂直地移动,同时第一主轴104与传动杆69和凸轮杆95的滑动同步地滑入第一凸轮缝隙94,并且第二主轴105滑入第二凸轮缝隙101和垂直槽口103。
同样地,如图5和6所示,在底壳4的底面上,提供上推销111作为释放装置用于从转盘27a释放光盘,光盘2设置在盘机座27的转盘27a上,同时基底31通过基底升降机构93被降低。上推销111位于基底单元26的盘机座27附近,更特别地,在最靠近盘机座27的基底31的后面处,从底壳4的底面向上突出。
(1-5)盘导向机构的结构
如图3、5和6所示,装置本体1a包括盘导向机构112,它经过盘槽口21引导被引入到底壳4前侧的光盘2,同时限制光盘2被引入的角度。
盘导向机构112包括盘插入导向杆113,它与经过基底升降机构93垂直移动基底31同步地被垂直移动。盘插入导向杆113是长的树脂制成构件,它具有相对于光盘2的更小的摩擦。它沿着其中插入光盘2的方向被放置,并且具有提供在其基底端处的主轴114。它使用提供在基底端处的主轴114可旋转地被支撑,其中此主轴114装配在提供于马达壳74后面处的轴承115中。同样地,盘插入导向杆113具有形成在其自由端的定位销116,它朝向传动杆69突出。另一方面,如图12和13,传动杆69包括第一凸轮部分117,它在定位销116上滑动。第一凸轮部分117包括第一水平部分117a,它几乎与传动杆69的顶面齐平,和第二水平部分117b,它比第一水平部分117a低一级。
同样地,如图5和6所示,盘插入导向杆113具有固定到其基底端的扭力弹簧118的一端,其中此扭力弹簧被支撑在马达壳74的后面。因此,盘插入导向杆113的凸缘端被扭力弹簧118的弹力向上按压。相对地,盘插入导向杆113的自由端向下被按压,以致定位销116总是被按压到第一凸轮部分117的顶面。
所以,当传动杆69在向后和向前方向被滑动时,定位销116在第一凸轮部分117上滑动,以致盘插入导向杆113垂直地在制导位置和停放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制导位置时,它将限制光盘2从盘槽口21被插入的角度,并且在停放位置时,它将把光盘2的底面放置在盘机座27的转盘27a上。
(1-6)遮挡板操作机构的结构
如图3、5和6所示,装置本体具有提供在底壳4前面的遮挡板操作机构119,在一个光盘2被设置在盘机座27的转盘27a上时,它防止另一光盘2正通过盘槽口21被引入到机体3。
上述遮挡板操作机构119包括遮挡板构件120,它与盘插入导向杆113通过盘导向机构112所垂直移动同步地被垂直移动。遮挡板构件120是普通的矩形平板状构件。它被装配在形成于底壳4前面处的垂直缝隙121中,因此在其后面侧被支撑,以便可垂直地滑动。同样地,遮挡板构件120的后面侧通过旋转臂122的一端被支撑,其中此旋转臂在马达壳74的侧面上可旋转地被支撑。另一方面,扭力弹簧118的另一端被固定到旋转臂122的另一端。旋转臂的另一端通过扭力弹簧118的弹力被向上按压。相对地,旋转臂122的一端被向下按压,并且遮挡板构件120被保持在较低位置处。
在遮挡板操作机构119中,当盘插入导向杆113与上述传动杆69的向后和向前滑动同步地被垂直移动时,被支撑在马达壳74上的扭力弹簧118关于它的轴旋转,并且扭力弹簧118的施力方向被反向。也就是说,旋转臂122的另一端通过扭力弹簧118的弹力被向下按压,同时旋转臂122的一端将被向上按压。因此,遮挡板构件120被保持在上面的位置。
所以,当传动杆69在向后和向前的方向被滑动时,遮挡板构件120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垂直地移动,其中在闭合位置中,它将与盘插入导向杆113通过盘导向机构112被垂直移动同步地闭合从盘槽口21引入的光盘2的路径,并且在打开位置中,它将打开从盘槽口21引入的光盘2的路径。
如图3所示,在上述第二旋转臂42和基底31中,形成保护膜123,它防止与光盘2的信号记录层接触。每一保护膜123由相对于光盘2更小摩擦的材料组成。多个保护膜123提供在对应于在盘设置位置中的光盘2周边的位置中。同样地,在基底31的前侧上,附着一保护薄片124,它防止与从盘槽口21引入的光盘2的信号记录层接触。
同样地,在放置在上述电路板9上面的多个检测开关SW1、SW2和SW3中,第一检测开关SW1检测是否存在从盘槽口21引入的任何光盘2,并且提供指令,以便开启传动杆69的驱动。如图6所示,它位于第二耦合臂53附近。另一方面,在第二耦合臂53的中间,形成从后面弯曲的压力块125,并且此压力块将按压第一检测开关SW1的传感器。
当第一和第二旋转臂41和42向后被旋转,同时光盘2被插入时,第一检测开关SW1的传感器通过第二耦合臂53的压力块125被按压,因此打开第一检测开关SW1。当第一和第二旋转臂41和42比传感器被按压的位置更朝后放置时,那就是说,当光盘2仍然在机体3中时,传感器径通过压力块125将被按压,因此第一检测开关SW1将继续保持打开。
提供第二和第三检测开关SW2和SW3,以便检测传动杆69的位置,并且控制传动杆69的驱动。它们以它们之间预定间隔,相对于传动杆69并排地位于电路板9的边缘上。
当传动杆69向后滑动,并且传动杆69的侧面使用第二检测开关SW2按压传感器时,第二检测开关SW2被打开,其中第二检测开关比第三检测开关SW3放置的更后面。当传动杆69比其中传感器被按压的位置更后面放置时,第二检测开关SW2的传感器将通过传动杆69的侧面被按压,因此第二检测开关SW2将继续保持打开。
另一方面,当第三检测开关SW3比第二检测开关SW2放置更后面时,将打开第三检测开关SW3,并且它的传感器通过提供在传动杆69的侧面处的第二凸轮部分126被上推。从图12和13中可以看出,传动杆69的第二凸轮部分126包括第一水平部分126a,以便上推第三检测开关SW3的传感器,并且打开第三检测开关SW3,和第二水平部分126b,它在低一级的位置上比第一水平部分126a位于更前面,以便关闭第三检测开关SW3。应该注意到,第三检测开关SW3具有传感器,它最初通过第一水平部分126a被上推,因此被打开。
(2)盘驱动器的操作
如上所述所构成的盘驱动器1的操作将在下文中描述。
(2-1)初始操作
在任何光盘被插入到之前,盘驱动器1进行初始操作,这将参考图29中所示的时序图在下文中描述。
更具体地说,首先,当打开个人计算机1000时,装置本体1a开始经过外部连接器12从计算机本体1001被提供能量,并且检测出第三检测开关SW3开启,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将使得传动杆69滑动到前端,同时使得驱动马达75反转,这将从图16中观察到。在这时候,当在第二凸轮部分126的第一水平部分126a上滑动的第三检测开关SW3的传感器沿着第一水平部分126a的后斜面下降时,第三检测开关SW3将从打开状态改变为关闭状态。
然后,当检测出第三检测开关SW3关闭时,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将使得传动杆69向后滑动,同时使得驱动马达75向前运转。然后,当第三检测开关SW3再次从关闭状态改变为打开状态时,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将停止驱动马达75运转。
同样地,如图32所示,当开始把电源供应给装置本体1a时,检测出第一和第二检测开关SW1和SW2打开,同时第三检测开关SW3打开,盘驱动器1将确定光盘2设置在盘机座27上,并且准备读/写操作,其中这将在以后详细描述,同时不用开启驱动马达75的驱动。
盘驱动器1完成如上所述的初始操作。
(2-2)盘加载
当光盘2从机体3的盘槽口21被插入时,盘驱动器1将进行盘加载操作,以便把已经被插入到机体3的光盘2从盘槽口21带入到盘设置位置,这将从图30中所示的时序图中可以看出。
更特别地,首先,当光盘2以图16中所示的状态通过盘槽口21被插入到机体3时,将被更深地引导到机体3中,同时被一对突出导引部分8a和8b限制为垂直定向,并且它的周边被一对导引构件24a和24b限制为纵横定向。
同样地,如图22和23所示,在盘导向机构112中,盘插入导向杆113的定位销116位于第一凸轮部分117的水平部分117a上,以致盘插入导向杆113将限制光盘从盘槽口21被插入的角度。因此,当光盘2经过盘槽口21被插入到机体3时,有可能防止光盘2的信号记录层与基底31上的任何构件接触,因此可以保护信号记录层不被擦伤或损坏。
然后,已经从盘槽口21被插入的光盘2将邻接第一旋转臂41的第一接合销41a和第二旋转臂42的第二接合销42a。
然后,如图17所示,当光盘2进一步从盘槽口21被更深地按压到机体3中时,第一和第二旋转臂41和42将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张力盘簧47和49的力量,彼处相对地向后旋转,同时通过第一和第二接合销41a和4a来按压光盘2的周边。然后,当第一和第二旋转臂41和42以预定的程度向后旋转时,第二耦合臂53的压力块125将按压第一检测开关SW1的传感器。因此,第一检测开关SW1将根据来自第一检测开关SW1的检测信号而被开启,并且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将使得驱动马达75向前运转,以便开始向后滑动传动杆69。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当光盘2从盘槽口21被插入到机体3,第三旋转臂43的第三接合销43a将邻接光盘2的后部周边。然后,当光盘2从上述位置从盘槽口21被更深地按压到机体3中时,它将使得第三旋转臂43相对于第三张力盘簧68的力向外旋转,同时按压第三接合销43a。在此时,第三接合销43a将沿着光盘2的周边环绕移动。然后,第三接合销43a将依次邻接光盘的前周边,因此第三旋转臂43将在第三张力盘簧68的作用下向后旋转。
同样地,当使移动板71与传动杆69向后滑动同步地向后滑动时,滑入第二凸轮缝隙92的第二凸轮销91被第四缝隙部分92d按压,因此第三旋转臂43将被向后旋转。
因此,被旋转到第三旋转臂43的后面,使得第三接合销43a与前部周边接触,同时在后部周边处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旋转臂41和42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销41a和42a保持接触,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张力盘簧47和49被按压,光盘2将被更深地插入到机体3中。
同样地,当第二旋转臂42从前部到后部被旋转时,第二张力盘簧49把其中第二旋转臂42受力的方向从弹簧49朝前旋转的方向改变为其中弹簧49朝后旋转的方向,从而更加容易地把光盘2带入到机体3。
如同上面所述,第一至第三旋转臂41至43彼此配合,以便把光盘带入到如图18所示的盘设置位置,并且进入到机体3。
(2-3)盘定中心
然后如图18所示,在盘驱动器1中,光盘2通过朝着第一旋转臂41的第二接合销41a和第一定位销41b以及第二旋转臂42的第二接合销42a和第二定位销42b加压光盘2的周边而被设定在盘设置位置中(盘定中心操作),并且使用与光盘2的前周边保持接触的第三旋转臂43的第三接合销43a,对应于盘设置位置而被定位。
(2-4)盘夹紧
然后如图24和25所示,在盘驱动器1中,基底升降机构93提升基底31,以便把已经被设定在盘设置位置中的光盘2放置在盘机座27的转盘27a上(盘加紧操作)。
更具体地说,当使得凸轮杆95与传动杆69向后滑动同步地向左滑动时,基底31的第一主轴104将被滑入到传动杆69中的第一凸轮缝隙94中,并且基底31的第二主轴105将滑入到在凸轮块100中的第二凸轮缝隙101和在弯曲块102中的垂直缝隙103中。然后,第一主轴104将从第一水平壁94a到上壁94b地滑入到第一凸轮缝隙94中,并且第二主轴105将从第一水平壁101a至上壁101b地滑入到第二凸轮缝隙101中,从而把基底31提升到加紧位置。
在此时,在被设定在盘设置位置中的光盘2中的中心孔2a的壁被加压到盖板5a的按合突出部7,同时接合突出部34a进入在光盘2中的中心孔2a,以致接合突出部34a被装配到光盘2中的中心孔2a,并且多个接合爪34b保持在光盘2中的中心孔2a周围,从而光盘2将被保持在转盘27a上。因此,光盘2被放置在盘机座27上(第一盘加紧操作)。
然后如图19所示,在盘驱动器1中,将使移动板71与传动杆69的向后滑动同步地滑动到后端。
在此时,移动板71的压力块90b从前面按压第一旋转臂的被压突出部41c。因此,第一和第二旋转臂41和42旋转到一位置,此时第一接合销41a的定位销41b和第二结合销42a以及第二定位销42b把光盘2的周边放置在朝后方向上的盘设置位置中。同样地,中间臂46的第一凸轮销87滑入到在移动板71中的第一凸轮缝隙88中,以致第一凸轮销87将从第一缝隙部分88a移动到第二缝隙部分88b。
另一方面,第三旋转臂43的第二凸轮销91滑入到在移动板71中的第二凸轮缝隙92,以致第二凸轮销91将从第一缝隙部分92a移动到第二缝隙部分92b。因此,第三旋转臂43旋到一位置,此时第三接合销43a把光盘2的周边朝前方向上放置在盘设置位置中。因此,第一旋转臂41的第一接合销41a和第一定位销41b、第二旋转臂42的第二接合销42a和第二定位销42b以及第三旋转臂43的第三接合销43a把光盘2的周边设置在盘机座27上。
同样的,如图26和27所示,在盘驱动器1中,当使得传动杆69滑动到后端时,凸轮杆95将与传动杆69的滑动同步地滑动到左端。在这时候,第一主轴104将从上壁94b到第二水平壁94c地滑入到第一凸轮缝隙94中,并且第二主轴105将从上壁101b至第二水平壁101c地滑入到第二凸轮缝隙101中,从而把基底31降低到中间位置。
然后,如图30所示,第二检测开关SW2具有通过传动杆69的侧面被加压的传感器,因此将被打开。同样地,第三检测开关SW3的传感器在第二凸轮部分126的第二水平部分126b上滑动,因此将把打开的状态改变为关闭的状态。
在此时,盘旋转驱动机构28的主轴马达28a旋转光盘2,以便把后者移动到另一相位。同样地,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使得驱动马达75反向地运转,以便使得传动杆69向前滑动。
然后,当凸轮杆95与传动杆69的向前滑动同步地向右滑动时,第一主轴104从第二水平壁94c至上壁94b地滑入第一凸轮缝隙94,并且第二主轴105从第二水平壁101c至上壁101b地滑入第二凸轮缝隙101。因此,基底31被再次提升到盘夹紧位置,以便随着光盘2被转入另一个相位,把光盘2放置到盘机座27上(第二盘加紧操作)。
如图30所示,在盘驱动器1中,在完成上述盘加紧操作之后,传动杆69朝前滑动,以致关闭的第三检测开关SW3被打开,同时打开的第二检测开关SW2被关闭。
在此时,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使得驱动马达75向前转动,以便使得传动杆69朝后滑动。如图19所示,在此盘驱动器1,当使移动板71与传动杆69的向后滑动同步地滑动到后端时,第一和第二旋转臂41和42被旋转到一位置,此时第一接合销41a和第一定位销41b,以及第二结合销42a和第二定位销42b以朝后方向把光盘2的周边设置在盘机座27中,并且第三旋转臂43被旋到一位置,此时第三接合销43a以向前方向保持光盘2的周边。
同样地如图26和27所示,在盘驱动器1中,使得传动杆69滑动到后端,以致使得凸轮杆95滑动到左端,并且基底31再一次被降低到中间位置。
然后,如图30所示,当关闭的第二检测开关SW2被打开,并且打开的第三检测开关SW3再一次被打开时,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停止驱动马达75运转。
同样地,如图26和27所示,当传动杆69在后端时,盘插入导向杆113的定位销116被定位在第一凸轮部分117的第二水平部分117b,以致盘导向机构112把盘插入导向杆113降低到一位置,此时后者将保持被放置在盘机座27的转盘27a上的光盘2。因此,当设置在转盘27a上的光盘2被旋转时,可以防止盘插入导向杆113和光盘2的信号记录层之间的任何接触。
同样地,遮挡板操作机构119与盘插入导向杆113的降低同步地操作,以便提升遮挡板构件120到一位置,此时将闭合从盘槽口21被插入的光盘2的路径。因此,当光盘2已经设置在转盘27a上时,有可能防止另外的光盘2经过盘槽口21被引入到机体3中。
如上所述,完成盘驱动器1的盘加载操作。
(2-5)读/写操作
在盘驱动器1中,在如图19、26和27所示的情况下,信息信号被写入到光盘2或者从光盘2被读取,其中光盘2被设置在盘机座27上。更具体地说,当主轴马达28a驱动与转盘27a一起的光盘2时,光学拾取器29通过拾取器进给机构30从外部周边移动到内部周边,因此应用聚焦伺服控制和跟踪伺服控制,从在光盘2上的导入区域读取TOC数据。然后,为了把信息信号写入到光盘2,光学拾取器29根据所读取的TOC数据被移动到在光盘2上的程序区域中的预定地址。同样地,为了从光盘2读取信息信号,光学拾取器29被移动到在程序区域中的地址,其中在程序区域中记录指定的数据。然后,光学拾取器29写入或者读取信息信号到在光盘2上的预期记录轨道。
注意如图32所示,在读/写操作期间,第一检测开关SW1被打开,第二检测开关SW2被关闭,并且第三检测开关SW3被关闭。
如上所述,通过盘驱动器1执行了数据读/写。
(2-6)盘弹出
在盘驱动器1中,被设置在盘机座27上的光盘2根据图31所示的时间图,通过盘槽口21被带到机体3的外部(盘弹出操作)。
更具体地说,首先,当在前面板20上的弹出按钮23被按压或者当弹出命令从上述个人计算机1000被发送到盘驱动器1时,根据弹出命令,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进行操作,以便使得传动杆69向前滑动,同时使得驱动马达75反向运转。
然后,当凸轮杆95与传动杆69的向前滑动同步地向右滑动时,第一主轴104经过上壁94b从第二水平壁94c至第一水平壁94a地滑入第一凸轮缝隙94,同时第二主轴105经过上壁101b从第二水平壁101c至第一水平壁101a地滑入第二凸轮缝隙101。因此,基底31被降低到如图22和23所示的盘释放位置。
(2-7)盘释放
然后在盘驱动器1中,基底31被降低到盘释放位置,以致光盘2从盘机座27的转盘27a被释放(盘释放操作)。更特别地,当基底31下降到盘释放位置时,上推销111的自由端将在光盘2的内周边侧处邻接无信号记录区域,其中光盘2被设置在盘机座27的转盘27a上,以便从转盘27a上释放光盘2,同时上推光盘2,如图28中所示。
同样地,如图22和23所示,在盘导向机构112中,当传动杆69向前滑动时,盘插入导向杆113的定位销116将被定位在第一凸轮部分117的第一水平部分117a上。因此,盘插入导向杆113被提升到一位置,此时将限制光盘2从盘槽口21被插入的角度。
同样地,与盘插入导向杆113的向前滑动同步地,遮挡板操作机构119降低遮挡板构件120到一位置,此时将闭合从盘槽口21被插入的光盘2的路径。
然后在盘驱动器1中,与传动杆69向前滑动同步地,使得移动板71在图18、17和16所示的顺序中向前滑动。在此时,移动板71的压力块90a从后面按压中间臂46的被压块89。因此,随着使得第一和二接合销41a和42a从后面邻接在盘设置位置中的光盘2的周边,第一和第二旋转臂41和42分别以相对的方向向前旋转。
同样地,第一张力盘簧47在其中第一旋转臂向前旋转的方向上推动第一旋转臂41,并且当第二旋转臂42从后面朝前面旋转时,第二张力盘簧49把其中第二旋转臂42被推动的方向改变为其中第二旋转臂42将向前旋转的方向。因此,光盘2被更加轻易地弹出到机体3的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20所示,当使得移动板71向前端滑动时,使得第二凸轮销91沿着第三滑动部分92c滑入移动板71中的第二凸轮缝隙92,同时第三旋转臂43向前旋转。
如上所述,第一至第三旋转臂41至43彼此合作地移动,以便把光盘2带入如图20所示的盘插入/弹出位置,并且经过盘槽口21弹出到机体3的外部。
然后,如图31所示,当没有来自传动杆69周边的压力情况下应用第二检测开关SW2时,它将被关闭,并且当没有来自第二耦合臂53的压力块125的压力情况下不应用第一检测开关SW1时,它将被关闭。同样地,在第二凸轮部分126的第一水平部分126a上滑动的第三检测开关SW3的传感器沿着第一水平部分126a的后斜面下降,以致第三检测开关SW3将从打开状态改变为关闭状态。
在此时,如图20所示,传动杆69滑动到前端,以致移动板71的压力块90a将从后面按压中间臂46的被压块89。因此,第一旋转臂41将被旋转到最前部,以便准确地把光盘2从盘槽口21带入到一位置,其中在此位置时,中心孔2a将暴露到机体3的外部。
同样地,如图16所示,在检测出第三检测开关SW3关闭之后,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将使得传动杆69向后滑动,同时使得驱动马达75向前运转。然后,当关闭的第三检测开关SW3再次被打开时,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将停止驱动马达75运转。
在盘驱动器1中,光盘2如上所述被弹出。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至第三旋转臂41至43合作地移动,以便稳定地并且恰当地加载以及弹出光盘2,盘驱动器1作为槽口型盘驱动器,可以被设计成更加紧凑、轻便和变薄。
同样地,在盘驱动器1中,即使直径(例如8cm)比正常尺寸(例如12cm)要小的光盘2通过盘槽口21被插入到机体3,第一和第二旋转臂41和42将不向后旋转到一位置,其中在此位置时,第一检测开关SW1的传感器被第二旋转臂53的压力块125按压。所以,在盘驱动器1中,在第一检测开关SW1打开之前,即传动杆69开始被驱动马达75驱动之前,第一和第二旋转臂41和42有可能经过盘槽口21把此小直径的光盘2强制地带出到机体3的外部,其中此第一和第二旋转臂以倒转V的几何结构放置,以致它们相对于盘机座27对称地放置。
同样地,在盘驱动器1中,光盘2通过最佳化配置并且旋转旋转臂41至43的方向,可以被稳定地并且恰当地居中。即如图18所示,在光盘2的定中心过程中,使用与光盘2的后部周边接触的向后旋转的第三旋转臂43的第三接合销43a,已经被带入到盘设置位置的光盘2的周边被均匀地朝向第一旋转臂41的第一接合销41a和第一定位销41b,和第二旋转臂42的第二结合销42a和第二定位销42b受力,并且对应于盘的装配位置被定位。
所以,如同在专利文献No.2中所公开的盘驱动器中,在盘驱动器1中,邻接每一盘周边的销的位置和按压方向作为一个振动体并不是不均匀的,因此没有必要提供附加盘定位构件和盘引导来解决此问题。同样地,此稳定的盘定中心将允许恰当地进行随后的盘夹紧。
同样地在此盘驱动器1中,由于在完成第一盘夹紧操作之后,对于已经被转入另一个相位的光盘2进行第二盘夹紧操作,所以光盘2可以准确地被设置在盘机座27上。
此外在此盘驱动器1中,顶盖5至底壳4的结构将改善机体3的刚性,并且改善关于提升基底31和把光盘2设置在盘机座27的转盘27a上的操作的可靠性。
注意到,盘驱动器1被如此构建,以致在中间位置和读/写位置之间建立一致,其中在中间位置时,上述盘旋转驱动机构28的主轴马达28a旋转光盘2,以便把光盘移动到另一相位,并且其中在读/写位置时,信号被写入到光盘2或者从光盘2读取信号。然而,这些位置没有必要彼此一致。即,在盘驱动器1中,由于在盘夹紧操作完成之后,当基底31被降低时,盘旋转驱动机构28可以旋转光盘2,并且移动光盘到另一相位,因此盘2的中心孔2a的周边留下顶盖5a的结合突出部7,所以中间和读/写位置可以彼此不同。
同样地,在盘驱动器1中,由于基底升降机构93垂直地朝前移动基底31的盘机座27,所以通过经过移动光盘2的相位180度在它们之间交换用于第一盘夹紧操作和用于第二盘夹紧操作的转盘27a的位置,可能稳定地进行更加准确的盘夹紧操作。
注意到,虽然在此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两次盘夹紧操作,但是盘夹紧操作次数可以自由地选择。同样地,在盘夹紧操作重复之后,上述光学拾取器29从外部周边移动到内部周边,并且因此不应用聚焦伺服控制和跟踪伺服控制的情况下,光盘2通过盘弹出操作被强制地弹出,这将有效地稳定盘驱动器1的操作。
同样地在盘驱动器1中,光学拾取器29保持在径向中的外部周边侧,直到光盘2被完全地夹紧。因此,有可能消除在光学拾取器29和光盘2的信号记录层之间碰撞的可能性。
同样地,在此盘驱动器1中,盘插入导向杆113与基底31的垂直移动同步地在一位置和停放位置之间垂直地移动,其中在此一位置中,将限制光盘2从盘槽口21被插入的角度,并且在此停放位置中,将使得光盘2的底面设置在盘机座27的转盘27a上。因此,即使在底壳4的底面上提供用于限制光盘2被插入角度的盘插入导引构件,整个装置通过窄化基底31的垂直移动范围也可以被设计成更薄。
同样地,在盘驱动器1中,提供遮挡板构件120,它与盘插入导向杆113垂直移动同步地垂直移动。因此,可以防止被加载的任何光盘2经过盘槽口21错误地被插入到机体3中,而没有必要把整个装置设计的更大。
同样地,例如如图21所示,在盘驱动器1中,提供螺旋压簧84,它可以吸收传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移动的差别,其中此差别是在与光盘2的弹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由被应用到经过盘槽口21弹出到机体3的外部光盘2的外力引起的,此时传动杆69通过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在其中光盘2被弹出的方向上移动。
因此,有可能防止在光盘2弹出期间,使用在相对于弹出操作的方向上应用的外力损坏内部机构和光盘2的可能性。
同样例如如图33所示,在盘驱动器1中,减震机构83可以被这样装配,即保持在传动杆69中的固位孔85中的第一和第二螺旋压簧84a和84b之间的间距通过提供在移动板71上的支架127而被保持。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第一减震构件的第一螺旋压簧84a被保持在移动板71上的其后端和传动杆69上的其前端。另一方面,作为第二减震构件的第二螺旋压簧84b被保持在移动板71上的其前端和传动杆69上的其后端。
因此,在盘驱动器1中,当传动杆69通过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在光盘2被插入的方向上被移动时,传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的移动的差别由第一螺旋压簧84a被吸收,其中此差别是在相对于其中光盘2被插入的方向的方向上,应用到由经过盘槽口21被插入到机体3的光盘2的外力引起的。当传动杆69通过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在光盘2被弹起的方向上被移动时,传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的移动的差别由第二螺旋压簧84b被吸收,其中此差别是在相对于其中光盘2被弹出的方向的方向上,应用到由经过盘槽口21被弹出到机体3外部的光盘2的外力引起的。
此外,第一和第二螺旋压簧84a和84b可以是被插入到传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的单一的螺旋压簧。在该情况下,对于由提供在移动板71上的支架127保持的其中间部分,螺旋压簧84被保持在传动杆69中的固位孔85中。
同样地在上述情况下,螺旋压簧可以吸收传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移动的差别,其中此差别是当传动杆69通过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在其中光盘2被弹出的方向上移动的时候,在相对于其中光盘2被弹出的方向的方向上,应用到由经过盘槽口21被弹出到机体3外部的光盘2的外力引起的,并且吸收传动杆69和移动板71之间移动的差别,其中此差别是当传动杆69通过传动杆移动驱动机构70在其中光盘2被插入的方向上移动的时候,在相对于其中光盘2被插入的方向的方向上,应用到由经过盘槽口21被插入到机体3的光盘2的外力引起的。
注意到,本发明并不被限制于安装在上述笔记本尺寸个人计算机1000中的槽口型盘驱动器1,但是它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到把信息信号写入到光盘或者从光盘读取信息信号的盘驱动器。

Claims (5)

1.一种盘驱动器,包括:
装置机体,具有形成在其前侧面的盘槽口,其中通过此盘槽口,光盘可以被装载和移出;
基底单元,整体地提供在其基底上;
盘机座,其中在此盘机座上设置通过盘槽口被装入到装置内部的光盘;
盘旋转驱动机构,它旋转被放置在盘机座上的光盘;
光学拾取器,它把信号写入到通过盘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的光盘和/或从光盘读取信号;和
拾取器进给机构,它在光盘之上,在光盘的内部和外部周边之间移动光学拾取器;
盘传送机构,包括多个可旋转构件,它们每一个具有形成在其自由端的邻接点,其中此邻接点邻接通过光盘槽口所插入的光盘的周边,并且可旋转地在其基底终端处被支撑;和装载光盘的多个可旋转构件,以便把光盘通过盘槽口装入到该光盘放置在盘机座上的盘设置位置上,并且经由盘槽口通过把光盘带出装置机体外弹出该光盘;以及
基底升降机构,它包括凹入部分和在凹入部分上滑动的凸出部分,并且在盘夹紧位置和盘释放位置之间垂直地移动基底,其中在此盘夹紧位置处将提升基底,以便把曾经设置在盘设置位置的光盘放置在盘机座上,在此盘释放位置处将降低基底,以便从盘机座上移走光盘,
基底升降机构通过至少提升基底到盘夹紧位置来进行第一次盘夹紧操作,以便把光盘放置在盘机座上,并且通过降低基底到盘夹紧和释放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来进行第二次盘夹紧操作,依靠盘旋转驱动机构来旋转光盘,并且移动光盘到另一个相位,然后再一次提升基底到盘夹紧位置,以便把光盘放置在盘机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器,其中在完成第一盘夹紧操作之后,基底升降机构从光盘的位置移动光盘到大约180度相位,以便进行第二盘夹紧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器,其中:
盘机座包括:
转盘,它通过盘旋转驱动机构被旋转;
接合突出部,它形成在转盘的中心,并且被接合在形成于光盘中的中心孔中;和
多个接合爪,它们被放置在其中接合着接合突出部的光盘中的中心孔的周边上,并且
装置机体包括:
一开口,它形成于相对于盘机座的其顶板中,并且在盘夹紧操作期间,通过此开口,接合突出部被暴露于外面;和
邻接突出部,它沿着开口的周边,形成在顶板上面,以便朝向盘机座延伸,
当基底被提升到盘夹紧位置时,基底升降机构进行盘夹紧操作,以便通过推压在光盘中的中心孔的周边到顶板的邻接突出部,把光盘放置在盘机座上,其中接合突出部被引入到放置在盘设置位置中的光盘中的中心孔中,以致使用被接合在光盘中的中心孔中的接合突出部,光盘被保持在转盘上,同时多个接合爪被放置在光盘中的中心孔周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器,进一步包括提升构件,它提供在装置机体的底面上,以便从盘机座附近向上突出,
当基底被下降到盘释放位置时,基底升降机构进行盘释放操作,以便从盘机座上释放光盘,同时通过邻接提升构件的自由端到放置在盘机座上的光盘的内部周边内侧的无信号记录区域,来提升光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器,其中当基底被保持在中间位置处时,从光盘执行信号写入和/或读取。
CNB2004100874365A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9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0303/2003 2003-09-11
JP2003320303A JP2005085449A (ja) 2003-09-11 2003-09-11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320303/03 2003-09-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5515A CN1595515A (zh) 2005-03-16
CN100476968C true CN100476968C (zh) 2009-04-08

Family

ID=34269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743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968C (zh) 2003-09-11 2004-09-10 盘驱动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200851B2 (zh)
JP (1) JP2005085449A (zh)
KR (1) KR20050027144A (zh)
CN (1) CN100476968C (zh)
MY (1) MY136920A (zh)
TW (1) TWI2654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5418B2 (ja) * 2004-03-08 2008-10-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フレーム、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セット、電子機器
KR20060013593A (ko) * 2004-08-07 2006-0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크 척킹장치 및 그것을 갖는 디스크 플레이어
JP3822623B2 (ja) * 2004-10-04 2006-09-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209825A (ja) * 2005-01-25 2006-08-10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TWI320924B (en) 2005-02-02 2010-02-21 Teac Corp Disc device
US7770190B2 (en) * 2005-02-18 2010-08-03 Teac Corporation Disk unit having at least one limit switch for detecting a size of an inserted disk
JP4669736B2 (ja) * 2005-05-17 2011-04-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ロットイン型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109289A (ja) 2005-10-12 2007-04-26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115377A (ja) * 2005-10-24 2007-05-10 Teac Corp ディスク装置
JP4265596B2 (ja) * 2005-11-14 2009-05-20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265576A (ja) * 2006-03-29 2007-10-11 Teac Corp ディスク装置
JP4687566B2 (ja) * 2006-05-24 2011-05-25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5309931B2 (ja) * 2008-12-01 2013-10-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65130B2 (ja) * 1992-08-10 1997-10-22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イヤメカニズム
KR950002683Y1 (ko) * 1992-11-30 1995-04-13 배순훈 콤팩트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디스크 누름장치
JP3692545B2 (ja) * 1994-01-27 2005-09-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移動操作装置
JP3674070B2 (ja) 1994-12-14 2005-07-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JP3737062B2 (ja) 2001-04-27 2006-01-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65476B (en) 2006-11-01
JP2005085449A (ja) 2005-03-31
US7200851B2 (en) 2007-04-03
US20050060734A1 (en) 2005-03-17
TW200516549A (en) 2005-05-16
CN1595515A (zh) 2005-03-16
MY136920A (en) 2008-11-28
KR20050027144A (ko) 2005-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6968C (zh) 盘驱动器
KR101139397B1 (ko) 디스크 드라이브 장치, 프레임, 디스크 드라이브 장치 세트, 및 전자기기
US6175544B1 (en) Disc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6122237A (en) Disc drive apparatus with optical axis inclination adjustment based on a skew sensor and reference
CN1855265B (zh) 盘驱动设备和电子装置
CN100454405C (zh) 盘驱动器
CN100476971C (zh) 盘驱动设备和电子装置
US20060095926A1 (en) Disc drive device
JP4103744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WO2005119665A1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の駆動制御方法
US20070300245A1 (en) Disk drive apparatus
JP4754778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CN100464372C (zh) 盘片驱动装置
JP4285164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103743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085432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TWI278832B (en) Disk drive
JP4329663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6054009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0251376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065956A (ja)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8159092A (ja) 搬送機構、記録媒体駆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157188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