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9694A - 盘装置与记录盘的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盘装置与记录盘的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9694A
CN1619694A CNA2004100910817A CN200410091081A CN1619694A CN 1619694 A CN1619694 A CN 1619694A CN A2004100910817 A CNA2004100910817 A CN A2004100910817A CN 200410091081 A CN200410091081 A CN 200410091081A CN 1619694 A CN1619694 A CN 1619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sh
indicator
play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910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村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Pione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19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96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means provided on the turntabl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38Centering or locking of a plurality of discs in a single cartridg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11B33/022Cases
    • G11B33/025Portable cas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一种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用支承播放CD(10A)的信息记录面的盘座(271)、和设置成抵接于播放CD(10A)的非记录孔周缘上的播放CD卡定部件来保持该播放CD(10A)。另外,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用盘座(271)通过设置成抵接于预备CD(10B)的非记录孔周缘上的预备CD卡定部件和播放CD(10A)、来保持以接触播放CD(10A)的状态层叠的预备CD(10B)。

Description

盘装置与记录盘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安装多张记录盘的盘装置、及记录盘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为了适应希望不管在任何场所或时间都能听取记录于CD(光盘Compact Disc)的音乐的使用者要求的构成,人们知道的有可携带使用的携带式盘装置。在这样的携带式盘装置中,例如当在外出的地方想听取记录于多张CD上的音乐时,必须将除了在携带式盘装置中播放的CD以外的预备的CD收纳于例如盘收纳盒中携带。在后述内容中,将在携带式盘装置中播放的CD称为播放CD、将该播放CD以外的预备的CD称为预备CD,来加以说明。
另一方面,人们还知道除了播放CD而外,还可安装预备CD的携带式盘装置(例如,参照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5-59692号公报、第2页-第3页,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0-207879号公报、第3页左栏-第4页右栏)。
文献1的携带式盘装置具有:设置有用于播放CD的构件等的主体、和一体形成于该主体的底部上的预备CD收纳部等。而且,该预备CD收纳部具有:收纳预备CD的收纳部主体、连通该收纳部主体与外部的插入口、用于保持己收纳入收纳部主体中的预备CD的保持构件等。在该携带式盘装置中,当安装预备CD时,首先,将预备CD从预备CD收纳部的插入口插入之后、收纳于收纳部主体中。然后,通过用保持构件保持该收纳的预备CD,来防止预备CD从收纳部主体脱落。由此,将预备CD安装于携带式盘装置中。
另外,文献2的携带式盘装置具有:设置有用于播放CD的构件等的主体、相对于该主体设置可开关的盖部等。而且,盖部具有用于将预备CD安装成与配设于主体上的播放CD呈相对状态的预备CD安装构件等。在这种携带式盘装置中,在安装预备CD时,打开盖部后,将预备CD安装于预备CD安装构件上。
但是,文献1的携带式盘装置,具有用于收纳预备CD的专用预备CD收纳部。另外,文献2的携带式盘装置具有用于安装预备CD的专用预备CD安装构件。即,文献1与文献2的携带式盘装置都具有用于收纳或安装预备CD的专用构件。因此,由于除了用于播放播放CD的构件之外,还必须具有用于收纳或安装预备CD的专用构件,所以例如其问题之一是携带式盘装置会大型化,其另一问题是构成携带式盘装置的构件数目大幅度增加、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构成安装多张记录盘的盘装置、及记录盘的安装方法。
本发明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穿入记录盘的孔部的盘贯穿部,使上述盘贯穿部沿上述记录盘的周向旋转的盘驱动部,设于上述盘贯穿部上、用于保持上述记录盘的盘保持部;上述盘保持部在多张上述记录盘相互层叠的状态下保持多张上述记录盘。
本发明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盘贯穿部,该盘贯穿部用于穿入记录盘的孔部、并且可层叠保持多张上述记录盘;盘驱动部,该盘驱动部用于使上述盘贯穿部沿上述记录盘的周向旋转,上述盘贯穿部具有多个抵接构件,该多个抵接构件在穿入上述一记录盘的孔部的状态下抵接于上述一记录盘的孔部周缘上、并且在抵接于上述一记录盘孔部周缘上的状态下抵接于其他记录盘的孔部周缘上。
本发明的记录盘的安装方法,是向盘装置上安装多张记录盘的记录盘安装方法,上述盘装置具有:盘贯穿部,该盘贯穿部用于穿入上述记录盘的孔部,并设有多个为了能层叠保持上述多张记录盘而抵接于上述记录盘的孔部周缘上的抵接构件;盘驱动部,该盘驱动部使上述盘贯穿部沿上述记录盘的周向旋转;读取装置,该读取装置用于读取记录于上述多张记录盘中的至少一张记录盘上的信息,其特征在于,将多张记录盘中的上述读取装置对其读取信息的记录盘的孔部穿在盘贯穿部上,通过使一抵接构件抵接于该记录盘的孔部周缘上,来保持上述记录盘,将上述读取装置未对其读取信息的其他记录盘的孔部穿在上述盘贯穿部上,通过使上述一抵接构件和其他抵接构件抵接于该其他记录盘的孔部周缘上,来对成为上述读取对象的记录盘进行层叠保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CD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CD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携带式CD播放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图4是表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驱动部收纳室内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图5是表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盘保持部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一实施方式的盘保持部的概略构成的俯视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播放记录于CD(光盘Compact Disc)中的音乐的携带式CD播放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
[CD的构成]
首先,根据附图对用本实施方式的携带式CD播放装置播放的CD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CD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CD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在图1中,10是作为记录盘的CD。而且,在这里,作为记录盘以CD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以DV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的其他光盘、光磁盘、磁盘等、还有补写型或重写型等任一种记录盘为对象。该CD10被形成为在大致中央部具有作为孔部的中心孔11的圆板状,如图2所示,其一侧的面为记录着各种信息的信息记录面12,其另一侧的面为不记录信息的非记录面13。在这里,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10149分别规定CD10的直径为120mm、CD10的厚度尺寸为1.2mm、中心孔11的直径为15mm。而且在后述内容中,将CD10的厚度尺寸适当地称作CD厚度S、中心孔11的直径适当地称作孔直径T,来进行说明。另外,将与信息记录面12相连接的中心孔11的周缘适当地称作记录孔周缘11A,与非记录面13相连接的中心孔11的周缘适当地称作非记录孔周缘11B。
在信息记录面12上,设有堆叠肋12A、与存储区空间12B等。堆叠肋12A,一般设置于CD上,用于防止损坏信息记录面12。该堆叠肋12A被形成为在CD10的大致中央部划出直径U的圆,而且,从信息记录面12的表面突出为截面凸形状。在这里,图2是用于说明堆叠肋12A的模式图,堆叠肋12A的实际高度尺寸为比CD厚度S足够小的值。而且在后述内容中,将堆叠肋12A的高度尺寸适当地称作肋高V来进行说明。存储区空间12B设于堆叠肋12A的外周侧。在该存储区空间12B上记录有以例如用于将音乐作为声音输出的数据的声音数据。而且,在这里,以在存储区空间12B中记录声音数据等的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存储区空间12B中不记录声音数据等。
[携带式CD播放装置的构成]
接下来根据附图对携带式CD播放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携带式CD播放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图4是表示驱动部收纳室内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图5是表示盘保持部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盘保持部的概略构成的俯视透视图。
在图3中,100是作为盘装置的携带式CD播放装置。该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用于播放记录于CD10上的音乐。另外,该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是除了播放用的CD10以外还能安装一张CD10的装置。而且在后述内容中,将播放用的CD10适当地称作作为一记录盘的播放CD10A,将除了该播放CD10A以外的CD10适当地称作作为其他记录盘的预备CD10B来加以说明。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具有主体200和盖部300。
主体200具有形成为呈大致薄型箱形状的壳体201。该壳体201具有在上表面上开口形成有未图示的开口部的呈大致薄型箱形状的下部壳体202、和在下表面上开口形成有未图示的开口部的呈大致薄型箱形状并封闭下部壳体202的开口部的上部壳体203。
下部壳体202,例如由铝合金或塑料等材料形成。该下部壳体202,其一边侧形成为大致圆弧状,俯视呈大致D字形。
上部壳体203,例如由塑料等形成。该上部壳体203,其一边侧形成为与下部壳体202的一边侧大致相同的圆弧状,俯视呈大致D字形。另外,在上部壳体203的另一边侧的上表面上,以比一边侧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设有操作构件设置部203A。而且,在上部壳体203的一边侧的上表面的平面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成大致圆形的盘座露出孔203B。另外,在从上部壳体203一边侧的上表面上的盘座露出孔203B直到周缘近旁的部分上,形成有成大致矩形的读取头露出孔203C。然后,通过安装上部壳体203,使操作构件设置部203A位于下部壳体202的另一端侧,来组装形成壳体201。在该壳体201的内部,在与操作构件设置部203A对应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大的位置上划分形成控制部收纳室201A,在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小的位置上划分形成驱动部收纳室201B。
在控制部收纳室201A内,收纳有3个操作按钮210、显示部220、声音输出端子230、未图示的处理部等。
操作按钮210在操作构件设置部203A的角部近旁被配设成面朝外部状。该操作按钮210用于设定输入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的动作内容。作为由该操作按钮210设定输入的动作内容,可例示出播放CD10A的播放开始、播放停止、乐曲的跳跃播放、打开盖部300动作等的各种动作。而且,操作按钮210通过动作内容的输入操作,将规定的处理信号适当地输出到处理部。
显示部220,例如由液晶板等构成。该显示部220被配设为其显示面从操作构件设置部203A的大致中央处面朝外部的状态。而且,显示部220根据来自处理部的显示用数据,适当地显示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的动作内容、播放的乐曲的名称、以及播放时间等。而且,作为显示部220,并不限于液晶板,例如,也可使用有机EL(电致发光Electro Luminescence)板、PDP(等离子体显示板PlasmaDisplay Panel)、CRT(阴极射线管Cathode-Ray Tube)、FED(场致发射显示件Field Emission Display)、电泳显示板等任一种显示装置。
声音输出端子230是插入未图示的例如耳机插头的插口。该声音输出端子230被配设成从壳体201的另一边侧的面面朝外部状。而且,声音输出端子230通过插头将来自处理部的声音信号输出到耳机。
处理部用来控制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的动作。具体而言,处理部,根据来自操作按钮210的处理信号,将该处理信号变换为动作信号。而后,将该动作信号输出到后述的电动机260或读取头部250等。另外,处理部根据来自操作按钮210的处理信号,将该处理信号变换为显示用数据。而后,将该显示用数据输出到显示部220。进而,处理部根据来自读取头部250的声音数据,将该声音数据变换为声音信号。然后,将该声音信号输出到后述的声音输出端子230。
在驱动部收纳室201B内,收纳有配设于驱动部收纳室201B的平面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旋转驱动部240、和从驱动部收纳室201B的平面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沿着上部壳体203的读取头露出孔203C的长度方向可进退地配设的、作为读取装置的读取头部250等。
旋转驱动部240保持各CD10A、10B、并使之沿其圆周方向旋转。而且,如图4所示,旋转驱动部240具有作为盘驱动部的电动机260、和盘安装部270等。
电动机260具有电动机主体261、和设置为从该电动机主体261的一个面突出并在电动机主体261的驱动下旋转的电动机轴262。电动机主体261配设于驱动部收纳室201B的平面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且配置成电动机轴262的轴向与平面方向正交。而且,电动机主体261,根据来自处理部的动作信号,使电动机轴262适当地旋转。
盘安装部270具有形成为略成圆板状、并可起盘保持部作用的盘座271,和被设置为从该盘座271上表面的大致中央部突出、形成为短圆柱状且作为盘贯穿部的盘保持部272等。而且在这里,例示了盘座271大致呈圆板状的构成,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大致多角板状、或十字板状等适当的其他形状。另外,例示了盘保持部272形成为大致圆柱状的构成,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多角柱状或筒状等其他适当形状。另外,在这里例示了盘座271与盘保持部272是各成一体地设置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做成一体成形它们的构成。
盘座271,例如由塑料或橡胶等材料形成。在该盘座271的平面方向的中央,形成有嵌合插入电动机轴262的前端的图中未示的嵌合插入部。而且,盘座271具有比形成于播放CD10A上的堆叠肋12A的直径U大的直径尺寸,而且被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其直径尺寸小于上部壳体203的盘座露出孔203B的直径。另外,盘座271被配设成其上面成从上部壳体203的盘座露出孔203B面对外部的状态、而且其上表面与上部壳体203的一边侧的上表面配置成为大致同一平面。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盘座271的直径大于堆叠肋12A的直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盘座271的直径小于堆叠肋12A的直径。在这种情况下,配设成盘座271的上表面从盘座露出孔203B面对外部的状态、且盘座271的上表面比上部壳体203的一边侧的上表面突出。
盘保持部272,例如由塑料等材料形成。盘保持部272,其轴线C1与电动机轴262的轴大致同轴地结合。另外,如图5所示,该盘保持部272被形成为具有比各CD10A、10B的孔直径T还小的径尺寸的保持部直径W的较短的大致圆柱状。而且在后述内容中,在例如将播放CD10A安装于盘保持部272上时的播放CD10A与盘保持部272的距离适当地称作间隙距离h来进行说明。而且,如图6所示,在盘保持部272上设有具有沿该盘保持部272的大致圆柱状的径向的轴线C2、并被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3个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和具有沿圆柱状的径向的轴线C3、且与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形成为大致相同的3个卡定部件保持部272B。其中在后述内容中,关于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进行详细说明,而对大致相同构成的卡定部件保持部272B的说明从略。
如图5所示,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被形成为具有比CD厚度S大的直径尺寸的大致圆筒状,且其轴线C2与轴线C1大致正交。而且,在这里对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具有比CD厚度S大的直径尺寸的构成进行了例示,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具有与CD厚度S大致相同的直径尺寸或比CD厚度S小的直径尺寸的构成。如图6所示,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在盘保持部272的大致圆柱状的圆周方向上以大致相同间隔、即在盘保持部272的圆周面上俯视时以大致120°间隔形成。另外,如图5所示,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被形成于其轴线C2与盘座271的间隔i=[3/2×(CD厚度S)+2×(肋高度V)]的位置上。即,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被形成为其轴线C2位于配设于盘安装部270上的预备CD10B的厚度方向大致中央处。而且,在这里例示了将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形成于如上述的高度位置上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
另外,在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的圆周面近旁形成有防止脱落部272A1。该防止脱落部272A1被形成为:具有比形成为大致球状的后述的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直径小的直径尺寸,且突出比在播放CD卡定部件273抵接于该防止脱落部272A1上时、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一部分与圆周面的间隙距离h大的距离。而且在后述内容中,将从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圆周面突出的部分适当地称作突出部273A来进行说明。另外,将相对于突出部273A的圆周面的顶点、即突出部273A与轴线C2的交点适当地称作顶点P来进行说明。另外,将位于突出部273A的顶点P位居上侧的面适当地称作上侧面23A1、而将位于顶点P下侧的面适当地称作下侧面273A2。该防止脱落部272A1上的抵接播放CD卡定部件273部分的形状被形成为与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圆弧状。而且,在这里例示了防止脱落部272A1形成为与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圆弧状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适当的其他形状。
而且,在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的圆周面侧,沿轴线C2方向可移动地配设有还具有盘保持部及抵接构件作用的作为接触构件的播放CD卡定部件273。另外,在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的轴线C1一侧上,分别配设有还具有向使播放CD卡定部件273从圆周面突出的方向对播放CD卡定构件273施加力的盘保持部与抵接构件作用的作为加力构件的播放CD加力构件274。
播放CD卡定部件273例如由金属或塑料等材料形成为具有与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尺寸的大致球形。另外,播放CD卡定部件273由表面经镜面加工或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形成。而且,在这里例示了播放CD卡定部件273被形成为大致球状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椭圆球状、半圆球状、凸轮形状等其他适当形状。另外,例示了播放CD卡定部件273由经过镜面加工的材料、或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形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相对于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表面,各CD10A、10B的中心孔11的周缘具有良好的滑动性的任何一种构成。
播放CD加力构件274为形成为具有与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尺寸的大致圆筒状的螺旋弹簧。如上所述,该播放CD加力构件274朝向使播放CD卡定部件273从圆周面突出的方向对播放CD卡定构件273施加力。而且,在这里例示了播放CD加力构件274使用螺旋弹簧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使用板簧等可朝向使播放CD卡定部件273从圆周面突出的方向对播放CD卡定构件273施加力的任何加力装置。
如图5所示,卡定部件保持部272B被形成为其轴线C3与轴线C1呈大致正交状。另外,如图6所示,卡定部件保持部272B,在盘保持部272的大致圆柱状的圆周方向上隔开大致相同间隔、即在盘保持部272的圆周面上俯视隔开约120°的间隔形成。另外,卡定部件保持部272B被形成为俯视时与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的间隔约成60°。即,如图5所示,卡定部件保持部272B被形成为连结配设于该卡定部件保持部272B上的后述的预备CD卡定部件275与配设于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上的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假想线L与盘保持部272的轴线C1基本不平行。另外,卡定部件保持部272B被形成于轴线C3与盘座271的间隔j=[5/2×(CD厚度S)+3×(肋高度V)]的位置上。即,卡定部件保持部272B形成于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的上侧。而且,在这里例示了将卡定部件保持部272B形成于如上述的高度位置上的构成,但只要是在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的上侧位置上,则对此并无限制。
另外,在卡定部件保持部272B的圆周面近旁形成有具有与防止脱落部272A1大致相同构成的防止脱落部272B1。即,防止脱落部272B1突出得比被形成为当形成为球状的预备CD卡定部件275抵接于该防止脱落部272B1上时预备CD卡定部件275的一部分与圆周面间隙距离h大。而且在后述内容中,将从预备CD卡定部件275的圆周面突出的部分适当地称为突出部275A来进行说明。另外,将相对于突出部275A的圆周面的顶点、即突出部275A与轴线C3的交点适当地称作顶点Q。另外,将位于突出部275A的顶点Q上侧的面适当地称作上侧面275A1,而将位于顶点Q下侧的面适当地称作下侧面275A2。
而且,在卡定部件保持部272B的圆周面侧,沿轴线C3方向可移动地配设有还具有盘保持部及抵接构件作用的作为接触构件的预备CD卡定部件275。另外,在卡定部件272B的轴线C1一侧上,配设有还具有向使预备CD卡定部件275向从圆周面突出来的方向对预备CD卡定构件275施加力的盘保持部和起抵接构件作用的作为加力构件的预备CD加力构件276。而且,由于预备CD卡定部件275具有与播放CD卡定部件273大致相同的构成、预备CD加力构件276具有与播放CD加力构件274大致相同的构成,因此在这里省略其说明。
而且,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272B的构成并不限于上述,也可以是适当的其他构成。即,例如也可以将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272B的数量变为其他数量、或将各自的间隔变为与上述间隔不同的间隔。只不过,在盘座271与盘保持部272中,作为用于保持确保各CD10A、10B相对于电动机轴262的垂直度的状态的最小限度的构成,最好是像上述那样分别各形成3个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272B,且将它们沿盘保持部272的圆周面的圆周方向间隔大致相同间隔地配设的构成。
读取头部250被配置为从读取头露出孔203C面对外部的状态。该读取头部250根据从处理部来的动作信号,一边沿读取头露出孔203C的长度方向、即播放CD10A的径向适当移动,一边适当地读取记录于信息记录面12的存储区空间12B中的声音数据。具体而言,使从未图示的光源发出的激光通过读取头露出孔203C、照射到播放CD10A的存储区空间12B上,根据来自该存储区空间12B的反射光,来读取记录于播放CD10A上的声音数据等。然后,将该读取的声音数据输出到处理部。
如图3所示,盖部300例如由铝合金或塑料等材料形成为下表面及另一边侧的面开口的大致薄型箱形状。该盖部300被形成为其一边侧被形成为与壳体201的一边侧大致相同的圆弧状,俯视时为与壳体201的驱动部收纳室201B大致相同的大致D字状。另外,该盖部300,在一边侧由未图示的铰链构件可开关地安装于壳体201的一边侧上,在该盖部300与壳体201之间的空间区域中划分形成CD收纳空间201C。而且,当使盖部300的另一边侧向离开壳体201的方向移动时,CD收纳空间201C被打开、可装拆各CD10A、10B,当移动而接触壳体201时,则CD收纳空间201C被关闭。
[携带式CD播放装置的动作]
下边对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播放CD的安装动作]
首先,对向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上安装播放CD10A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当处于在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未安装任何CD10的状态时,播放CD卡定部件273由播放CD加力构件274向离开轴线C1的方向施加力,而被保持为抵接于防止脱落部272A1上、且突出部273A从圆周面突出的状态。另外,预备CD卡定部件275由预备CD加力构件276向离开轴线C1的方向施加力,而被保持为抵接于防止脱落部272B1上,且突出部275A从圆周面突出的状态。而且在后述内容中,将上述各CD卡定部件273、275的状态适当地称作初始状态而进行说明。
而且,当使播放CD10A嵌合于盘保持部272上,并使播放CD10A的信息记录面12与盘座271相对时,首先,使播放CD10A的记录孔周缘11A接触预备CD卡定部件275的上侧面275A1。
当从该状态下使播放CD10A向盘座271侧移动时,在预备CD卡定部件275上施加向上述移动方向的力的分力。然后,通过该分力的作用,预备CD卡定部件275沿使预备CD加力构件276变短的方向克服施加力而移动。而后,当将播放CD10A移动到成为非记录孔周缘11B接触预备CD卡定部件275的下侧面275A2的状态时,随着播放CD10A的移动,施加于预备CD卡定部件275上的分力变小。而后,预备CD卡定部件275,随着播放CD10A的移动,通过预备CD加力构件276的施加力的作用而向预备CD加力构件276变长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与播放CD10A的接触、回到初始状态。
另外,当将播放CD10A移动到非记录孔周缘11B接触预备CD卡定部件275的下侧面275A2的状态时,播放CD10A的记录孔周缘11A也接触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上侧面273A1。而后,当移动播放CD10A时,由于与预备CD卡定部件275的作用同样的作用,播放CD卡定部件273在向播放CD加力构件274变短的方向移动后、向播放CD加力构件274变长的方向移动。然后,播放CD10A由非记录孔周缘11B接触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下侧面273A2,并由堆叠肋12A接触盘座271。另外,此时播放CD卡定部件273沿播放CD加力构件274比初始状态还变短的方向配置,由播放CD加力构件274的施加力的分力对播放CD10A向盘座271的方向施加力。因此,播放CD10A在由播放CD卡定部件273推压于盘座271上的状态下、被安装于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上。因此,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可由电动机260使播放CD10A与盘安装部270一体地旋转,以读取头部250读取记录于播放CD10A上的声音数据。而且在该状态下,如上所述,盘座271被配置成其上面与主体200的上表面成大致同一平面。因此,在播放CD10A的信息记录面12与主体200之间设置有与肋高度V大致相同尺寸的间隙,以防止损伤信息记录面12。
[预备CD的安装动作]
接下来对向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安装预备CD10B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装有播放CD10A的状态下,当将预备CD10B嵌合于盘保持部272上,使预备CD10B的信息记录面12与盘座271相对时,首先使预备CD10B的记录孔周缘11A接触预备CD卡定部件275的上侧面275A1。而且,在这里例示了将预备CD10B嵌合成使预备CD10B的信息记录面12与盘座271相对方式的构成,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将预备CD10B嵌合成使预备CD10B的非记录面13与盘座271相对。只不过作为防止伤及预备CD10B的构成,最好是采用在这里例示的构成,详情后述。
当从该状态下,将预备CD10B移动到盘座271侧时,预备CD卡定部件275通过与安装播放CD10A时同样的作用,沿使预备CD加力构件276变短的方向移动之后,向预备CD加力构件276变长的方向移动。然后,预备CD10B的记录孔周缘11A还接触到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上侧面273A1上。而后,当使预备CD10B移动时,播放CD卡定部件273由和播放CD10A安装时同样的作用,而向播放CD加力构件274变短的方向移动。然后,如图5所示,预备CD10B由非记录孔周缘11B接触预备CD卡定部件275的下侧面275A2,由中心孔11的内周面接触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顶点P,进而,由堆叠肋12A接触播放CD10A的非记录面13。另外,此时预备CD卡定部件275沿预备CD加力构件276比初始状态变短的方向配置,由预备CD加力构件276的施加力的分力,对预备CD10B向盘座271的方向施加力。因此,预备CD10B在由预备CD加力构件276、通过播放CD10A被推压于盘座271上的状态下安装于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另外,播放CD10A在通过预备CD10B、由预备CD加力构件276推压于盘座271上的状态下安装于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因此,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能够由电动机260使各CD10A、10B与盘安装部270一体地旋转,从而可由读取头部250读取记录于播放CD10A上的声音数据。而且,在该状态下,预备CD10B通过堆叠肋12A接触播放CD10A。因此,在预备CD10B的信息记录面12与播放CD10A间设置与肋高度V大致同样尺寸的间隙,以防止损坏信息记录面1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除现有的盘座271、播放CD卡定部件273、播放CD加力构件274与盘保持部272之外,还设有预备CD卡定部件275及预备CD加力构件276。播放CD卡定部件273通过播放CD加力构件274的施加力的分力的作用,将嵌合于盘保持部272上的播放CD10A朝向盘座271方向施加力。因此,播放CD10A在由播放CD卡定部件273推压于盘座271上的状态下安装于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然后,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由电动机260使播放CD10A与盘安装部270一体地旋转,由读取头部250读取记录于播放CD10A上的声音数据。另外,预备CD卡定部件275通过预备CD加力构件276的施加力的分力的作用,将在嵌合于盘保持部272上、接触播放CD10A的状态下层叠起来的预备CD10B朝向盘座271的方向施加力。因此,预备CD10B在由预备CD卡定部件275、通过播放CD10A推压于盘座271上的状态下安装于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另外,播放CD10A在通过预备CD10B、由预备CD加力构件276推压于盘座271上的状态下安装于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然后,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由电动机260使各CD10A、10B与盘安装部270一体地旋转,由读取头部250读取记录于播放CD10A上的声音数据。
因此,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只是通过新设了预备CD卡定部件275及预备CD加力构件276,而可安装播放CD10A及预备CD10B。因此,由于在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没有新设用于安装预备CD10B的专用构件,所以能够避免携带式CD播放装置的大型化,另外,还能避免因零件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引起的重量增加。另外,由于在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是以层叠状态保持着播放CD10A及预备CD10B,所以可防止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向垂直方向的大型化。因此,能够提供以简单的构成而可安装多张CD10的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
另外,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由电动机260使各CD10A、CD10B与盘安装部270一体地旋转。因此,在制造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时,可有效利用与现有技术同样的构成,即、由电动机260使播放CD10A和盘安装部270一体地旋转的构成来制造。因此,可容易地制造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并可限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预备CD卡定部件275在使预备CD10B接触播放CD10A状态下对预备CD10B向盘座271的方向施加力。因此,和预备CD10B与播放CD10A不相接触的构成相比,可将用于配设各CD10A、10B的CD收纳空间201C的大小限制到最小限度。因此,更能避免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的大型化。另外,预备CD10B由接触非记录孔周缘11B的预备CD卡定部件275、与接触信息记录面12的堆叠肋12A的播放CD10A保持。因此,在盘保持部272上,不必设置用于接触预备CD10B的信息记录面12的专用构件。因此,可简化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的构成。
在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上设置有可与播放CD10A接触分离地设置的播放CD卡定部件273、和向使播放CD卡定部件273接触播放CD10A的方向对播放CD卡定部件施加力的播放CD加力构件274。另外,还设置有可与预备CD10B接触分离地设置的预备CD卡定部件275、和向使预备CD卡定部件275接触预备CD10B的方向对预备CD卡定部件275施加力的预备CD加力构件276。因此,能够仅以由各CD加力构件274、276对各CD卡定部件273、275施加力、而使其抵接于各CD10A、10B上的简单构成,将各CD10A、10B安装于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因此,可简化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的构成,并可提高制造性能。
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由电动机260使各CD10A、10B和盘安装部270一体地旋转,由读取头部250读取记录于播放CD10A上的声音数据。因此,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即使在安装有多张CD10的状态下也能读取记录于播放CD10A上的声音数据。因此,能够提供可安装多张CD10、且可读取记录于播放CD10A上的声音数据的高通用性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
另外,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即使在盘安装部270中仅安装有播放CD10A的状态下,也可读取记录于播放CD10A上的声音数据。因此,能够提供不仅在安装有多张CD10的状态下,而且在安装有单张CD10的状态下也可读取记录于播放CD10A上的声音数据的更高通用性的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
作为各CD卡定部件273、275与各CD加力构件274、276,采用的是可容易得到、且一般为廉价的大致球状的构件及螺旋弹簧。因此,可限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另外,作为各CD卡定部件273、275,采用的是由经过镜面加工的材料、或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形成的大致球状的构件。即,采用了滑动性良好的各CD卡定部件273、275。因此,可使各CD卡定部件273、275在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272B内平滑地移动。因此,可使各CD10A、10B相对于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进行的安装作业或卸下作业变得更容易进行。
将各CD卡定部件273、275俯视以60°间隔地配置于盘保持部272上。即,将播放CD卡定部件273与预备CD卡定部件275分别配设于连结他们的假想线L与盘保持部272的轴线C1基本不平行的位置上。因此,为了限制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大型化,即使使预备CD卡定部件275的顶点Q及盘座271的间隔j接近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顶点P及盘座271的间隔i,各CD卡定部件273、275也不会相互干涉。因此,可进一步限制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的大型化。
在盘保持部272上,设置有可收纳各CD卡定部件273、275与各CD加力构件274、276的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272B。而且,各CD卡定部件273、275配设于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272B的圆周面侧上,各CD加力构件274、276配设于止动保持部272A、272B的轴线C1侧上。因此,在进行各CD10A、10B的安装与卸下作业时,操作者的手或CD10A、10B仅接触各CD卡定部件273、275,而不接触各CD加力构件274、276。因此,能够防止因各CD加力构件274、276与异物接触而引起的破损,可延长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的寿命。
[实施例的变形]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一实施方式,在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也包含以下所示的变形。
例如,在这里例示了由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的电动机260使各CD10A、10B与盘安装部270一体地旋转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以下构成等。即,也可以是在盘安装部270上设置保持播放CD10A并由电动机260带动旋转的第1盘安装部、和保持预备CD10B并未由电动机260带动旋转的第2盘安装部的构成。若是这样的构成,由于在读取记录于播放CD10A上的声音数据时,由电动机260仅使保持着播放CD10A的第1盘安装部旋转即可,所以和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使保持播放CD10A与预备CD10B的盘安装部270旋转的构成相比,可减小电动机260的负荷。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60相比可使用小转矩的电动机,可限制零件成本的增加。
另外,在这里例示了由预备CD卡定部件275在使预备CD10B接触播放CD10A的状态对预备CD10B施加力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以下构成。即,将播放CD卡定部件273配置在比上述实施方式的配置位置还靠盘座271侧的位置上。而且,也可以是用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下侧面273A2与盘座271来保持播放CD10A、而用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上侧面273A1与预备CD卡定部件275的下侧面275A2来保持预备CD10B的构成等。如采取这样的构成,可使预备CD10B与播放CD10A不接触、而将各CD10A、10B安装于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因此,可防止接触预备CD10B的堆叠肋12A时损坏播放CD10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盘座271、各CD卡定部件273、275、与各CD加力构件274、276构成盘保持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以下构成。即,例如,使作为盘保持部的板簧的一端侧弯曲,使该弯曲部分从板簧的平面部作为突出部突出出来。然后将这些扳簧配设成在其平面部与盘保持部272的圆周面离开规定间隔的状态下基本相互平行、且突出部与各CD卡定部件273、275处于大致相同位置。在这样的构成中,例如在安装播放CD10A与预备CD10B的情况下,配置成与预备CD卡定部件275大致相同位置的突出部通过与预备CD10B的接触而被移动到盘保持部272的圆周面侧,板簧的一端侧被弯曲到盘保持部272侧。然后,通过该弯曲时的板簧的反力的作用,由突出部对预备CD10B朝向播放CD10A的方向施加力,从而将预备CD10B安装于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因此,由于通过弯曲板簧而构成盘保持部,所以可减少零件数量,可进一步简化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的构成。另外,由于不必在盘保持部272中形成卡定部件保持部272A、272B,所以可进一步提高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的制造性能。
另外,在上述使用板簧的构成中,例如也可以是在板簧的一端侧上、例如通过粘结剂等固定着例如由塑料或橡胶等材料形成的突出构件的构成等。如果这样构成的话,则可使用作为盘保持部一体形成的构件。因此,由于可减少组装构件的数量,所以可进一步提高携带式CD播放装置的制造性能。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以下构成,即、不设置预备CD卡定部件275,而由例如截面成大致コ字形的构件形成播放CD卡定部件273,配置成使该截面成大致コ字形的开口部与预备CD10B的中心孔11的内周面相对。然后,通过使预备CD10B的中心孔11嵌合于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截面成大致コ字形的开口部来保持预备CD10B,并用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截面为コ字形的下端部将播放CD10A压紧到盘座271上。如采用这样的构成的话,由于能够不设置预备CD卡定部件275地将各CD10A、10B安装于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所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相比可减少零件数量。因此可进一步限制零件成本增加。
上述例示了在读取头部250中设置了读取记录于CD10上的声音数据的功能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设置有在CD10上记录例如声音数据的功能之构成。如采取这样的构成,则能够提供可安装多张CD10、且可在CD上记录声音数据的高通用性的携带式CD记录装置。另外,若在读取头部250上设置读取记录于CD10上的声音数据的功能、和在CD10上记录声音数据的功能的话,则能够提供可安装多张CD10、且可在CD10上记录声音数据的高通用性的携带式CD记录播放装置。
上述例示了在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设置1个读取头部250、由该读取头部250读取记录于播放CD10A上的声音数据的构成,但也可以是例如以下构成等。即、例如将两个读取头部250设置为例如夹着播放CD10A与预备CD10B相对设置,用各读取头部250分别读取记录于播放CD10A上与预备CD10B上的声音数据。然后将这些读取的声音数据输出到相对不同的例如扬声器等输出装置中。如采用这样的构成,则可提供由1个装置可读取输出记录于两张CD10上的声音数据的高通用性的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
上述例示了将各CD卡定部件273、275分别配置于连结他们的假想线L与盘保持部272的轴线C1基本不平行的位置上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假想线L与轴线C1大致平行的位置上,即在播放CD卡定部件273的大致正上方分别配设预备CD卡定部件275的构成。如这样构成的话,在使用例如以轴线C1为中心使盘保持部272旋转、并从一方向配设各CD卡定部件273、275等的制造装置时,可减少使盘保持部272停止的位置的设定部位的个数。具体而言,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必须间隔60°地在6处设定盘保持部272的停止位置,但在该变形的构成中,也可以间隔120°地仅设定3处停止位置。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相比,可简化制造装置的构成,可限制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制造成本的增加。
以上例示了用预备CD卡定部件275保持1张预备CD10B的构成,但也可以是例如将预备CD卡定部件275配设于比上述实施方式的配设位置还位居上侧,而保持多张预备CD10B的构成。如这样构成的话,例如在保持2张预备CD10B的构成的情况下,配设于最上边的预备CD10B由预备CD卡定部件275、通过播放CD10A与配设于中间的预备CD10B压紧于盘座271上。另外,配设于中间的预备CD10B通过配设于最上边的预备CD10B、由预备CD卡定部件275再通过播放CD10A压紧于盘座271上。另外,播放CD10A通过两张预备CD10B由预备CD卡定部件275压紧于盘座271上。因此,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例如可安装两张预备CD10B。因此,可提供能安装多张预备CD10B的高通用性的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
另外,也可以是在盘保持部272的层叠预备CD10B的方向上设置多个预备CD卡定部件275的构成。若这样构成的话,可适宜地安装与设于上述方向上的预备CD卡定部件275相同数量的预备CD10B。因此,可提供能适宜地安装多张预备CD10B、而具有更高通用性的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
作为盘装置例示了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设置盘装置型的CD或DVD等的各记录盘的播放装置、记录播放装置、记录装置等。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除了现有的盘座271、播放CD卡定部件273、播放CD加力构件274、与盘保持部272之外,还设有预备CD卡定部件275与预备CD加力构件276。而且,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由播放CD卡定部件273与盘座271保持播放CD10A。另外,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通过播放CD10A、由预备CD卡定部件275与盘座271保持着以层叠状态配设于播放CD10A上的预备CD10B。因此,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仅新设预备CD卡定部件275与预备CD加力构件276即可安装播放CD10A与预备CD10B。因此,由于不必在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新设用于安装预备CD10B的专用构件,所以可防止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的大型化,能够防止由构件数目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增加。此外,由于在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中以层叠状态保持播放CD10A与预备CD10B,所以可防止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在垂直方向上的大型化。因此,可提供以简单的构成可安装多张CD10的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
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用支承播放CD10A的信息记录面12的盘座271、和设置成抵接于播放CD10A的非记录孔周缘11B上的播放CD卡定部件273来保持上述播放CD10A。另外,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用盘座271、通过设置成抵接于预备CD10B的非记录孔周缘11B上的预备CD卡定部件275和播放CD10A、来保持以接触播放CD10A的状态层叠起来的预备CD10B。因此,携带式CD播放装置100仅新设预备CD卡定部件275与预备CD加力构件276即可安装播放CD10A与预备CD10B。因此可取得上述作用效果。

Claims (11)

1.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穿入记录盘的孔部的盘贯穿部,使上述盘贯穿部沿上述记录盘的周向旋转的盘驱动部,设于上述盘贯穿部上、用于保持上述记录盘的盘保持部;
上述盘保持部在多张上述记录盘相互层叠状态下将保持多张上述记录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盘驱动部在上述盘保持部保持了多张记录盘的状态下使上述盘贯穿部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盘保持部在使上述多张记录盘相互接触状态下保持上述多张记录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层叠上述多张记录盘的方向上设有多个上述盘保持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盘保持部具有与上述记录盘可接触地设置的接触构件、和向使该接触构件接触上述记录盘的方向对该接触构件施加力的加力构件。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盘装置还具有读取记录于上述盘上的信息的读取装置,
由上述读取装置读取记录于被上述盘保持部保持的多张记录盘中的至少1张记录盘上的信息。
7.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盘贯穿部,该盘贯穿部用于穿入记录盘的孔部、并且可层叠保持多张上述记录盘;盘驱动部,该盘驱动部用于使上述盘贯穿部沿上述记录盘的周向旋转,
上述盘贯穿部具有多个抵接构件,该多个抵接构件在贯穿上述一记录盘的孔部的状态下抵接于上述一记录盘的孔部周缘上、并且在抵接于上述一记录盘孔部周缘上的状态下抵接于其他记录盘的孔部周缘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抵接构件在层叠上述记录盘的方向上设有多个。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抵接构件具有接触构件和加力构件,
该接触构件从与上述盘贯穿部上的与上述记录盘的上述孔部相对的部分可进退地被设置着,用于与上述记录盘接触的接触构件,
该加力构件向使该接触构件从与上述孔部相对的部分突出的方向对该接触构件施加力。
10.如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构件被设置成可在与上述盘贯穿部的转轴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并且连结这些接触构件的假想线与上述转轴基本不平行的状态。
11.一种记录盘安装方法,上述记录盘的安装方法是向盘装置上安装多张记录盘的记录盘安装方法,上述盘装置具有:盘贯穿部,该盘贯穿部用于穿入上述记录盘的孔部,并设有多个为了能层叠保持上述多张记录盘而抵接于上述记录盘的孔部周缘上的抵接构件;盘驱动部,该盘驱动部使上述盘贯穿部沿上述记录盘的周方向旋转;读取装置,该读取装置用于读取记录于上述多张记录盘中的至少一张记录盘上的信息,其特征在于,
将多张记录盘中的上述读取装置对其读取信息的记录盘的孔部穿在盘贯穿部上,通过使一抵接构件抵接于该记录盘的孔部周缘上,来保持上述记录盘,
将上述读取装置未对其读取信息的其他记录盘的孔部穿在上述盘贯穿部上,通过使上述一抵接构件和其他抵接构件抵接于该其他记录盘的孔部周缘上,来对成为上述读取对象的记录盘进行层叠保持。
CNA2004100910817A 2003-11-17 2004-11-16 盘装置与记录盘的安装方法 Pending CN16196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86505/2003 2003-11-17
JP2003386505A JP2005149629A (ja) 2003-11-17 2003-11-17 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記録ディスクの装着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9694A true CN1619694A (zh) 2005-05-25

Family

ID=34567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910817A Pending CN1619694A (zh) 2003-11-17 2004-11-16 盘装置与记录盘的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08743A1 (zh)
JP (1) JP2005149629A (zh)
CN (1) CN1619694A (zh)
DE (1) DE1020040535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3306B2 (ja) * 2008-07-15 2012-12-19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チャック装置
KR100971302B1 (ko) * 2008-12-15 2010-07-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디스크 척킹 장치
US8561093B2 (en) * 2009-02-26 2013-10-15 Imation Corp. Stacking techniques for thin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a
US8369044B2 (en) 2010-06-30 2013-02-05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with balance plug having longitudinal retainers
US8437101B1 (en) * 2010-06-30 2013-05-07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with a spherical balance pl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44125A1 (de) * 1987-12-24 1989-07-06 Thomson Brandt Gmbh Kabel
JP2000163844A (ja) * 1998-11-27 2000-06-1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20040187143A1 (en) * 2003-03-17 2004-09-23 Boris Tolkachev Portable disc player with disc storage compartment
US20050045501A1 (en) * 2003-09-02 2005-03-03 Briggs Randall Jay Integrated compact disc holder for a portabl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4053544A1 (de) 2005-06-09
US20050108743A1 (en) 2005-05-19
JP2005149629A (ja) 2005-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44219A (zh) 盘驱动器的卡盘设备
CN1747028A (zh) 用于记录盘的驱动电机和使用该驱动电机的记录盘驱动器
CN1992384A (zh) 电子设备
CN1658309A (zh) 记录介质安装装置
CN1619694A (zh) 盘装置与记录盘的安装方法
CN1113346C (zh) 播放小型磁盘和袖珍盘的播放机
CN1159722C (zh) 光盘驱动器
CN107026374A (zh) 一种卡座组件及终端
CN1764955A (zh) 光头装置、光盘驱动单元以及光盘驱动装置
EP1128388A2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floating chassis of disc apparatus
CN1135548C (zh) 记录光盘的重放系统
CN1437192A (zh) 光盘定位机构
CN1604222A (zh) 拾取器支承构造和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CN1118497A (zh) 光盘录放装置
CN1581308A (zh) 盘驱动装置
CN1585978A (zh) 盘装置
CN1191583C (zh) 磁记录装置
CN1296927C (zh) 盒式记录介质、盘状记录介质及其驱动方法
CN1244102C (zh) 盘驱动装置
CN1279527C (zh) 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
CN1536572A (zh) 主轴马达及使用该主轴马达的移动通信系统
CN1243346C (zh) 车载用盘和磁带再生装置
CN1327568A (zh) 记录及/或再生装置及存储媒体的装载方法
CN1254810C (zh)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809885A (zh) 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