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9527C - 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9527C
CN1279527C CN03106497.3A CN03106497A CN1279527C CN 1279527 C CN1279527 C CN 1279527C CN 03106497 A CN03106497 A CN 03106497A CN 1279527 C CN1279527 C CN 127952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sliding component
revolving member
rack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064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41426A (zh
Inventor
霜﨑充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w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w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w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w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41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1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95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952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15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adapted for discs of different siz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可以紧凑设置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以能够沿着与盘片插入方向(F)的中心线(O)相交的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具有盘片接触部分(39和41)的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31和32)。弹簧(33)沿盘片接触部分(39和41)靠近中心线(O)的方向推动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31和32)。一转动构件(34)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31和32)之间。借助转动构件(34),可允许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31和32)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并且限制仅一个滑动构件(31或32)的单独滑动。通过使用沿着与中心线(O)相交的方向滑动的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31和32)来实现紧凑设置。

Description

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该装置用于定位盘片,以使其沿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插入。
背景技术
自先前以来,盘片播放机(诸如用于音乐重放、用于紧致磁盘的盘片播放机等)已经配备有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例如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报No.平10-116459中揭示的盘片播放机。在采用一种装载方法藉此将盘片插入和弹出盘片播放机正面上的盘片插入口时,该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可定位盘片,因而即使在以朝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的一侧偏置的方式插入盘片时,也可使其沿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插入。
采用这种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分别具有位于盘片插入口的相应两侧的盘片接触部分的旋转臂,连接构件的一侧处的两端分别与相应旋转臂相连,而相应连接构件的其它端部与一销连接在一起,该销配合在一设置在底盘中的导槽内,以使旋转臂同步摆动。导槽的相应两端设有凹入部分,每个该部分在销被推向一侧时挡住该销。
在沿盘片插入口的中心线插入盘片时,两侧的盘片接触部分被盘片推动,并且以展开方式同步移动,两侧的旋转臂由于相应连接构件而同步转动,销在不被任何一个凹入部分挡住的情况下沿导槽的中心移动。在以相对于盘片插入口的中心线朝一侧偏置的方式插入盘片时,仅盘片偏置侧的盘片接触部分被盘片推动并以展开方式移动,仅一侧的旋转臂旋转,而销被一侧的连接构件朝导槽的一侧推动,并且被凹入部分挡住。因而限制了一侧的盘片接触部分的展开移动,盘片的插入朝另一侧偏移,藉此校正插入以使其沿盘片插入口的中心线进行。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具有盘片接触部分的旋转臂经历转动运动,旋转臂的盘片接触部分与转动点之间的长度必须略大,以便保证当盘片接触部分被盘片推动时其经历的展开运动的运动量。这导致旋转臂变大,还导致用于使旋转臂在两侧同步摆动的连接构件变大。
鉴于这些要点及其目的而作出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可以紧凑设置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它包括:一第一滑动构件,该第一滑动构件可以沿着与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相交的方向滑动,并且在相对于上述中心线的一侧具有一盘片接触部分,该盘片接触部分接触沿盘片插入方向插入的盘片的一圆周侧面;一第二滑动构件,该第二滑动构件可以沿着与上述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相交的方向滑动,并且在相对于上述中心线的另一侧具有一盘片接触部分,该盘片接触部分接触沿盘片接触方向插入的盘片的另一圆周侧面;一推动装置,该推动装置沿相应盘片接触部分靠近上述中心线的方向推动上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以及一限制装置,在沿上述中心线插入盘片时,该限制装置允许上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的相应盘片接触部分相对于中心线以展开方式同步运动,并且在以朝上述中心线的任何一侧偏置的方式插入盘片时,限制盘片偏向侧的盘片接触部分相对于中心线的展开运动,并且沿中心线对准盘片。
采用该设置,当盘片沿中心线插入时,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的相应盘片接触部分相对于中心线以展开方式同步运动,并且在以偏向中心线的任何一侧的方式插入盘片时,限制盘片偏向侧的盘片接触部分相对于中心线的展开运动,并且沿中心线对准盘片。由于通过使用沿着与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相交的方向滑动的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可以定位盘片,以将其沿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插入,因此可将装置做得紧凑。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其中,限制装置包括:一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以及一转动构件,该转动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之间,以使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并且限制仅一个滑动构件的单独滑动。
采用该设置,通过只使用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和转动构件作为限制装置的简单设置就可以定位盘片,以将其沿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插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它包括:一第一滑动构件,该第一滑动构件具有:一滑动部分,该滑动部分可以沿着与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相交的方向滑动;以及一盘片接触部分,该盘片接触部分设置在该滑动部分的一侧,并且接触沿盘片插入方向插入的盘片的一圆周侧面;一第二滑动构件,该第二滑动构件具有:一滑动部分,该滑动部分与第一滑动构件的滑动部分平行,并且沿着与上述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相交的方向滑动;以及一盘片接触部分,该盘片接触部分设置在该滑动部分的另一侧,并且接触沿盘片插入方向插入的盘片的另一圆周侧面;一推动装置,该推动装置沿相应盘片接触部分靠近上述中心线的方向推动上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以及一转动构件,该转动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的滑动部分之间,以使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并且限制仅一个滑动构件的单独滑动。
采用该设置,在沿中心线插入盘片时,允许相应滑动构件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在以朝中心线的任何一侧偏置的方式插入盘片时,限制仅一个滑动构件的单独滑动,并且沿中心线对准盘片。由于通过将沿着与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相交的方向滑动的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的滑动部分设置成平行的,并且在这些滑动部分之间设置一允许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并限制仅一个滑动构件的单独滑动的转动构件可以定位盘片,以使其沿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插入,因此可使该装置制成零件数量较少、设置简单和紧凑设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其中,转动构件的圆周面上设有一对齿轮部分和一对凹槽部分;并且围绕转动构件为中心以点对称位置关系沿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的相应滑动部分的彼此相对的边缘部分按次序设置一第一齿条部分、一转动限制部和一第二齿条部分,跨越彼此相对的转动限制部的间距被设置成窄于转动构件上成对的齿轮部分的外径,但宽于成对的凹槽部分的间距,在转动构件的相应齿条部分与相应齿轮部分配合的转动位置处,相应滑动构件的滑动是同步的,在转动构件的相应转动限制部与相应凹槽部分相对的转动位置处转动构件的转动受到限制并允许相应滑动构件进行滑动。
采用该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的情况下,当转动构件处在相应滑动构件的相应转动限制部面对转动构件的相应凹槽部分的转动位置时,由于相应齿条部分与转动构件的相应齿轮部分配合,因此转动构件转动,而相应滑动构件一起滑动。与此同时,在仅一个滑动构件滑动的情况下,当转动构件处在相应转动限制部面对相应凹槽部分时,即使一个滑动构件的齿条部分与转动构件的齿轮部分配合,转动构件的转动也会被不滑动的另一滑动构件的转动限制部所限制,藉此限制一个滑动构件的滑动。因而,可通过简单的设置将盘片定位成沿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插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其中,在盘片不接触相应盘片接触部分的条件下,转动构件的相应齿轮部分与相应第一齿条部分配合,当上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时,允许转动构件的转动,在这过程中相应齿轮部分与相应第一齿条部分分离、相应凹槽部分与相应转动限制部相对、相应齿轮部分与相应第二齿条部分配合,并且在仅一个滑动构件滑动时,与一个滑动构件的第一齿条部分分离的齿轮部分接触另一个滑动构件的转动限制部,以限制转动构件的转动,而与另一个滑动构件的第一齿条部分分离的齿轮部分接触一个滑动构件的第二齿条部分,以限制一个滑动构件的滑动。
采用该设置,当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沿彼此相对的方向滑动时,允许转动构件的转动,在这过程中转动构件的相应齿轮部分变为与相应第一齿条部分分离、相应凹槽部分面对相应转动限制部、相应齿轮部分与相应第二齿条部分配合。与此同时,在仅一个滑动构件滑动时,已经与一个滑动构件的第一齿条部分分离的齿轮部分接触另一个滑动构件的转动限制部,藉此限制转动构件的转动,而已经与另一个滑动构件的第一齿条部分分离的齿轮部分接触一个滑动构件的第二齿条部分,藉此限制一个滑动构件的滑动。因而,通过简单的设置可将盘片定位成沿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插入。
本发明提供了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其中,第一齿条部分和第二齿条部分之间的转动限制部的长度被设为长于凹槽部分从转动构件的一个齿轮部分到另一个齿轮部分的长度。
采用该设置,由于第一齿条部分和第二齿条部分之间的转动限制部的长度被设定成长于凹槽部分从转动构件的一个齿轮部分到另一个齿轮部分的长度,因此在仅一个滑动构件滑动时,已经与一个滑动构件的第一齿条部分分离的齿轮部分在不失效的情况下接触另一个滑动构件的转动限制部,藉此可以限制转动构件的转动和仅一个滑动构件的滑动。
本发明提供了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该装置具有其中可滑动地设置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并且可转动地设置转动构件的壳体。
采用该设置,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和转动构件可以一体装配于该壳体,藉此改进装配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其中,多个导向突起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上并从该处突起;以及多条导槽设置在壳体中,所述导槽与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的每个导向突起可滑动地配合。
采用该设置,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的滑动可由壳体中的导槽引导。
本发明提供了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其中,推动装置是一弹簧,其中间部分卷绕成线圈状,该推动装置具有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相连的相应端部,并且沿相应盘片接触部分靠近中心线的方向推动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
采用该设置,可以沿相应盘片接触部分靠近中心线的方向可靠地推动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经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的盘片播放机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该盘片播放机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该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该盘片播放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该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中以偏置到左侧的方式插入小直径盘片时的动作的说明性示图;
图6是跟随在图5之后的说明性示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该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中以偏置到右侧的方式插入小直径盘片时的动作的说明性示图;
图8是跟随在图7之后的说明性示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该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中以偏置到左侧的方式插入大直径盘片时的动作的说明性示图;
图10是跟随在图9之后的说明性示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该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中以偏置到右侧的方式插入大直径盘片时的动作的说明性示图;
图12是跟随在图11之后的说明性示图;
图13是跟随在图10或12之后的说明性示图;
图14是跟随在图13之后的说明性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结合附图叙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将由应用了本实施例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的盘片播放机操纵的盘片是诸如一音乐重放用紧致磁盘,在下面的说明中,直径为12厘米的大直径相册型(albumtype)盘片DL和直径为8厘米的单独型小直径盘片DS可用作示例。
图4是具有一主体10的盘片播放机的分解立体图。该主体10具有一底盘11和一安装在底盘11的顶面上的顶板12,而底盘11的正面上形成一用于插入和弹出盘片的盘片插入口13。
在底盘11的内侧,一传感器底座15被多个缓冲器14以悬浮方式支承。在该传感器底座15上设有:一盘片转动机构16,该盘片转动机构转动已设于传感器底座15上的重放位置处的盘片;一传感器机构17,该传感器机构任意读取储存在盘片中的信息;一卡紧盘片的卡紧机构18;装载盘片的装载机构19的一部分等。
盘片转动机构16具有:一转台20,该转台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传感器底座15上的重放位置处;以及一主轴电动机21,该主轴电动机旋转驱动该转台20。
传感器机构17具有:一传感器22,该传感器任意读取储存在盘片中的信息;以及一传感器移动机构23,该传感器移动机构沿盘片的径向移动传感器22。
盘片夹紧机构18具有:一夹紧臂24,该夹紧臂位于传感器底座15的后面;以及一夹紧盘片的夹持器25,该夹持器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夹紧臂24的前端中心与转台20之间。
盘片装载机构19具有:一顶部导向件26,该顶部导向件位于盘片插入口13的上侧,并且安装到顶板12的底面;以及一装载辊27,该装载辊位于盘片插入口13的下侧,并且将盘片夹在其与顶部导向件26之间,并且沿包括装载方向和卸载方向的盘片运送方向运送盘片。
同样,如图1至3所示,主体10的顶板12侧设有一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30,当盘片被插入盘片插入口13时,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可定位盘片以使盘片沿盘片插入方向F的中心线O插入。
该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30具有一第一滑动构件31、一第二滑动构件32、一作为推动装置的弹簧33和一转动构件34,并且还具有一壳体35,该壳体包括一顶板12和一安装有第一滑动构件31、第二滑动构件32、弹簧33和转动构件34的顶部导向件26。
第一滑动构件31由金属板一体构成,它具有:一滑动部分38,该滑动部分以能够沿着与盘片插入方向F的中心线O相交的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到壳体35;以及一设置在滑动部分38的另一侧上的盘片接触部分39,该盘片接触部分突起到一个偏移到盘片插入口13的中心线O的另一侧的一位置。插入盘片插入口13的盘片的一侧处的周边侧面接触盘片接触部分39。
第二滑动构件32由金属板一体构成,它具有:一滑动部分40,该滑动部分以能够沿着与盘片插入方向F的中心线O相交的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到壳体35;以及一设置在滑动部分40的另一侧上的盘片接触部分41,该盘片接触部分突起到一个偏移到盘片插入口13的中心线O的另一侧的位置。插入盘片插入口13的盘片的另一侧处的周边侧面接触盘片接触部分41。
滑动构件31和32的相应滑动部分38和40被设置成平行的,并且围绕转动构件34以点对称的位置关系沿滑动部分38和40的彼此相对的边缘按次序设置第一齿条部分42a和42b、转动限制部43a和43b、第二齿条部分44a和44b以及转动限制部45a和45b。跨越互相相对的转动限制部43a和43b的间隔和跨越互相相对的转动限制部45a和45b的间隔被设置成窄于转动构件34的外径。
弹簧33由弹簧钢丝材料构成,其中间部分以线圈状形式卷绕,该弹簧具有分别与滑动构件31和32的滑动部分38和40相连的对应端部,并且沿盘片接触部分39和41接近中心线O的方向推动滑动部分38和40。
转动构件34可转动地设置在滑动构件31和32的滑动部分38和40之间,并且具有允许滑动构件31和32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以及限制仅一个滑动构件31或32单独滑动的作用。也就是说,一对齿轮部分46a和46b和一对凹槽部分47a和47b形成在转动构件34的周面的交叉位置处,在转动构件34的齿条部分42a、42b、44a和44b与齿轮部分46a和46b配合的转动位置处,滑动构件31和32的滑动是同步的,在转动构件34的转动限制部43a和43b与凹槽部分47a和47b相对的转动位置处,转动构件34的转动受到限制并允许滑动构件31和32在该状态下滑动。使转动构件34的每一个成对的凹槽部分47a和47b的宽度窄于跨越互相相对的转动限制部43a和43b的间隔,并且使第一齿条部分42a和42b与第二齿条部分44a和44b之间的每一个转动限制部43a和43b的长度长于每一个凹槽部分47a和47b从转动构件34的一个齿轮部分46a到另一个齿轮部分46b的长度。在盘片未接触盘片接触部分39和41的条件下,齿轮部分46a和46b与第一齿条部分42a和42b配合。
在壳体35的顶部导向件26上形成:多条导槽50和51,这些导槽与设置在滑动构件31和32的滑动部分38和40上的多个导向突起48和49配合,并且沿着与盘片插入方向F的中心线O相交的方向引导滑动构件31和32;以及一轴部52,该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向支承转动构件34。将顶板12装配在位于顶部导向件26上的滑动构件31和32、弹簧33、转动构件34等构件上,滑动构件31和32可滑动地支承在顶板12和顶部导向件26之间,而转动构件34可转动地支承在顶板和顶部导向件之间。
在沿中心线O插入盘片时,一限制装置53允许滑动构件31和32的盘片接触部分39和41相对于中心线O以展开方式同步移动,在以朝中心线0的任何一侧偏置的方式插入盘片时,该限制装置相对于中心线O在盘片偏置的一侧限制盘片接触部分39或41的展开运动,该限制装置布置成从设置在滑动构件31和32上的第一齿条部分42a和42b、转动限制部43a、43b以及第二齿条部分44a和44b直到具有齿轮部分46a和46b以及凹槽部分47a和47b的转动构件34。
同样,借助顶部导向件26上的一电路板54设置一插入检测开关55和一盘片类型检测开关56,在插入盘片时,插入检测开关在盘片滑动时被第一滑动构件31接通,在插入大直径盘片DL时,盘片类型检测开关在盘片滑动时被第一滑动构件31接通。
现在将叙述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30的动作。
如图1所示,在盘片插入前的待机条件下,两个滑动构件31和32的盘片接触部分39和41通过弹簧33的推动彼此最靠近中心线O,转动构件34的齿轮部分46a和46b与滑动构件31和32的第一齿条部分42a和42b配合。此时,盘片接触部分39和41之间的间隔小于小直径盘片DS的直径。
现在将结合图5和6叙述以偏向左侧的方式插入小直径盘片DS的情况。
在以偏向图1左侧的方式插入小直径盘片DS时,小尺寸盘片DS的左圆周侧接触第一滑动构件31的盘片接触部分39,推动并导致第一滑动构件31沿图5所示的左方滑动。
通过第一滑动构件31沿图1左方的滑动,使带有一个与第一滑动构件31的第一齿条部分42a配合的齿轮部分46a的转动构件3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转动限制部43a与凹槽部分47a相对,并且通过转动构件34的逆时针转动使其第一齿条部分42b与另一个齿轮部分46b配合的第二滑动构件32以连接方式沿右方滑动,以使转动限制部43b与凹槽部分47b相对。
在图5所示的转动限制部43a和43b与凹槽部分47a和47b相对的状态下,第一滑动构件31沿左方进一步滑动,而第二齿条部分44a接触转动构件34的另一个齿轮部分46b,并且使转动构件3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然而,已经与第一滑动构件31的第一齿条部分42a分离的齿轮部分46a接触第二滑动构件32的转动限制部43b,而限制转动构件3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而限制第一滑动构件31沿左方滑动。在沿左方滑动受到限制的位置处,第一滑动构件31的盘片接触部分39与中心线O之间的长度基本上对应于小直径盘片DS的半径。
当第一滑动构件31沿左方的滑动已被限制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以后,小直径盘片DS的插入移动到右方,也就是说,朝中心线O移动。
如图6所示,在小直径盘片DS朝中心线O移动的情况下将其插入时,小直径盘片DS的右圆周侧接触第二滑动构件32的盘片接触部分41,推动并导致第二滑动构件32沿右方滑动,因而小直径盘片DS沿中心线O对准。
通过沿中心线O对准小直径盘片DS,该盘片变为夹在顶部导向件26和装载辊27之间。当第一滑动构件31沿左方滑动时,插入检测开关55接通,由于装载辊27被驱动旋转,可通过旋转装载辊27将小直径盘片DS装载到主体10内部的预定重放位置上。
当小直径盘片DS的最大直径部分通过盘片接触部分39和41之间时,由弹簧33推动滑动构件31和32进行滑动,以使盘片接触部分39和41之间的间隔变窄,而滑动构件31和32由于转动构件34的齿轮部分46a和46b与第一齿条部分42a和42b的配合而同步滑动,藉此恢复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
现在将结合图7和8叙述以偏向右侧的方式插入小直径盘片DS的情况。
在以偏向图1右侧的方式插入小直径盘片DS时,小尺寸盘片DS的右圆周侧接触第二滑动构件32的盘片接触部分39,推动并导致第二滑动构件32沿图7所示的右方滑动。
通过第二滑动构件32沿图1右方的滑动,使带有一个与第二滑动构件32的第一齿条部分42b配合的齿轮部分46b的转动构件3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转动限制部43b与凹槽部分47b相对,并且通过转动构件34的逆时针转动使其第一齿条部分42a与另一个齿轮部分46a配合的第一滑动构件31以连接方式沿左方滑动,以使转动限制部43a与凹槽部分47a相对。
在图7所示的转动限制部43a和43b与凹槽部分47a和47b相对的状态下,第二滑动构件32沿右方进一步滑动,而第二齿条部分44b接触转动构件34的另一个齿轮部分46a,并且使转动构件3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然而,已经与第二滑动构件32的第一齿条部分42b分离的齿轮部分46b接触第一滑动构件31的转动限制部43a,而限制转动构件3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而限制第二滑动构件32沿右方滑动。在沿右方滑动受到限制的位置处,第二滑动构件32的盘片接触部分41与中心线O之间的长度基本上对应于小直径盘片DS的半径。
当第二滑动构件32沿右方的滑动已被限制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以后,小直径盘片DS的插入移动到左方,也就是说,朝中心线O移动。
如图8所示,在小直径盘片DS朝中心线O移动的情况下将其插入时,小直径盘片DS的左圆周侧接触第一滑动构件31的盘片接触部分39,推动并导致第一滑动构件31沿右方滑动,因而小直径盘片DS沿中心线O对准。
随后的动作与以偏向左侧的方式插入小直径盘片DS的情况相同。
同样,在沿中心线O对准小直径盘片DS的情况下,由于小直径盘片DS的圆周侧面接触滑动构件31和32的盘片接触部分39和41,而滑动构件31和32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因此在滑动构件31和32的滑动不会被转动构件34的转动限制所限制的情况下,可以沿中心线O插入小直径盘片DS。
现在将结合图9和10以及图13和14叙述以偏向左侧的方式插入大直径盘片DL的情况。
在以偏向图1左侧的方式插入大直径盘片DL时,大尺寸盘片DL的左圆周侧接触第一滑动构件31的盘片接触部分39,推动并导致第一滑动构件31沿图9所示的左方滑动。
通过第一滑动构件31沿图1左方的滑动,使带有一个与第一滑动构件31的第一齿条部分42a配合的齿轮部分46a的转动构件3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转动限制部43a与凹槽部分47a相对,并且通过转动构件34的逆时针转动使其第一齿条部分42b与另一个齿轮部分46b配合的第二滑动构件32以连接方式沿右方滑动,以使转动限制部43b与凹槽部分47b相对。
在图9所示的转动限制部43a和43b与凹槽部分47a和47b相对的状态下,第一滑动构件31沿左方进一步滑动,而第二齿条部分44a接触转动构件34的另一个齿轮部分46b,并且使转动构件3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然而,已经与第一滑动构件31的第一齿条部分42a分离的齿轮部分46a接触第二滑动构件32的转动限制部43b,而限制转动构件3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而限制第一滑动构件31沿左方滑动。
当第一滑动构件31沿左方的滑动已被限制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以后,大直径盘片DL的插入移动到右方,也就是说,朝中心线O移动。
如图10所示,在大直径盘片DL朝中心线O移动的情况下将其插入时,大直径盘片DL的右圆周侧接触第二滑动构件32的盘片接触部分41,推动并导致第二滑动构件32沿右方滑动,因而大直径盘片DL沿中心线O对准。
通过第二滑动构件32沿右方滑动,使转动限制部43b与齿轮部分46a分离,藉此消除转动构件34的转动限制。因此,如图13所示,转动构件34的齿轮部分46b与第一滑动构件31的第二齿条部分44a配合,转动构件34的齿轮部分46a与第二滑动构件32的第二齿条部分44b配合,以及转动构件3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转动构件34为中心的第一滑动构件31沿左方的滑动和第二滑动构件32沿右方的滑动因而是同步的,因此可以沿中心线0插入大直径盘片DL。
通过沿中心线O对准大直径盘片DL,大直径盘片DL的前端沿插入方向变为夹在顶部导向件26和装载辊27之间。当第一滑动构件31沿左方滑动时,插入检测开关55接通,由于装载辊27被驱动旋转,可通过装载辊27的旋转将大直径盘片DL装载到主体10内部的预定重放位置上。此外,在大直径盘片DL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滑动构件31沿左方的滑动量大于小直径盘片DS的情况,因此盘片类型检测开关56接通,并藉此将盘片识别为大直径盘片DL。
在装载大直径盘片DL的过程中,如图14所示,第一滑动构件31的转动限制部45a与凹槽部分47b相对,而第二滑动构件32的转动限制部45b与凹槽部分47a相对,以使滑动构件31和32变成与转动构件34分离。当大直径盘片DL的最大直径部分通过盘片接触部分39和41之间时,由弹簧33推动滑动构件31和32进行滑动,以使盘片接触部分39和41之间的间隔变窄,而滑动构件31和32由于转动构件34的齿轮部分46a和46b与齿条部分44a、44b、42a和42b的配合而同步滑动,藉此恢复图1所示的初始条件。
现在将结合图11和12叙述以偏向右侧的方式插入大直径盘片DL的情况。
在以偏向图1右侧的方式插入大直径盘片DL时,大尺寸盘片DL的右圆周侧接触第二滑动构件32的盘片接触部分41,推动并导致第二滑动构件32沿图11所示的右方滑动。
通过第二滑动构件32沿图1右方的滑动,使带有一个与第二滑动构件32的第一齿条部分42b配合的齿轮部分46b的转动构件3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转动限制部43b与凹槽部分47b相对,并且通过转动构件34的逆时针转动使其第一齿条部分42a与另一个齿轮部分46a配合的第一滑动构件31以连接方式沿左方滑动,以使转动限制部43a与凹槽部分47a相对。
在图11所示的转动限制部43a和43b与凹槽部分47a和47b相对的状态下,第二滑动构件32沿右方进一步滑动,而第二齿条部分44b接触转动构件34的另一个齿轮部分46a,并且使转动构件3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然而,已经与第二滑动构件32的第一齿条部分42b分离的齿轮部分46b接触第一滑动构件31的转动限制部43a,而限制转动构件3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而限制第二滑动构件32沿右方滑动。
当第二滑动构件32沿右方的滑动已被限制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以后,大直径盘片DL的插入移动到左方,也就是说,朝中心线O移动。
如图12所示,在大直径盘片DL朝中心线O移动的情况下将其插入时,大直径盘片DL的左圆周侧接触第一滑动构件31的盘片接触部分39,推动并导致第一滑动构件31沿左方滑动,因而大直径盘片DL沿中心线O对准。
通过第一滑动构件31沿左方滑动,使转动限制部43a与齿轮部分46b分离,藉此消除转动构件34的转动限制。
随后的动作与以偏向左侧的方式插入大直径盘片DL的情况相同。
同样,在沿中心线O对准大直径盘片DL的情况下,由于大直径盘片DL的圆周侧面接触滑动构件31和32的盘片接触部分39和41,以及滑动构件31和32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因此在滑动构件31和32的滑动不会被转动构件34的转动限制所限制的情况下,可以沿中心线O插入大直径盘片DL。
在弹出小直径盘片DS或大直径盘片DL的过程中,由于通过驱动装载辊27而卸载的盘片DS或DL的周边接触滑动构件31和32的盘片接触部分39和41,以及滑动构件31和32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因此在滑动构件31和32的滑动不会被转动构件32转动限制所限制的情况下,盘片DS或DL可以沿中心线O弹出。
由于可通过以下方法将盘片定位成沿盘片插入方向F的中心线O插入,即将沿着与盘片插入方向F的中心线O相交的方向滑动的滑动构件31和32的滑动部分38和40设置成平行的,并且在滑动部分38和40之间设置一允许滑动构件31和32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并限制滑动构件31或32中的一个构件滑动的转动构件34,因此可使零件的数量变少并使设置简单和紧凑。
此外,采用仅设有第一齿条部分42a和42b、转动限制部43a和43b及第二齿条部分44a和44b的滑动部分31和32,以及设有齿轮部分46a和46b及凹槽部分47a和47b的转动构件34,通过使齿轮部分46a和46b与第一齿条部分42a和42b分离、凹槽部分47a和47b与转动限制部43a和43b相对、以及当滑动构件31和32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时齿轮部分46a和46b与第二齿条部分44a和44b配合而允许转动构件34转动,并且当诸如仅第一滑动构件31滑动时,可以使齿轮部分46a(其已经变为与第一滑动构件31的第一齿条部分42a分离)接触第二滑动构件32的转动限制部43b来限制转动构件34的转动,并且通过齿轮部分46b(其已经变为与第二滑动构件32的第一齿条部分42b分离)接触第一滑动构件31的第二齿条部分44a来限制第一滑动构件31的滑动。因而,通过简单的设置就能够定位盘片,以使其沿盘片插入方向F的中心线O插入。
同样,由于第一齿条部分42a和42b与第二齿条部分44a和44b之间的每个转动限制部43a和43b的长度长于每个凹槽部分47a和47b从转动构件34的一个齿轮部分46a到另一个齿轮部分46b的长度,例如,当只有一侧的第一滑动构件31滑动时,齿轮部分46a(其已经变为与一侧的第一滑动构件31的第一齿条部分42a分离)在不失效的情况下接触另一侧的第二滑动构件32的转动限制部43b,藉此使转动构件34的转动受到限制,并且使一侧的第一滑动构件31的滑动受到限制。
限制装置53不限制于设置在滑动构件31和32上的第一齿条部分42a和42b、转动限制部43a和43b、第二齿条部分44a和44b以及具有齿轮部分46a和46b、凹槽部分47a和47b的设置,并且可以采用任何设置,当盘片沿中心线O插入时,该设置可相对于滑动构件31和32的盘片接触部分39和41的中心线O进行同步展开运动,当盘片以朝中心线O的任何一侧偏置的方式插入时,该设置限制了盘片接触部分39或41在盘片偏置侧的展开运动,并藉此沿中心线O设置盘片。
同样,由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30控制的盘片并不限于专门用于音乐重放的紧致磁盘,本发明可被应用于其它光盘、磁光盘、柔性磁盘等和对它们提供相同的动作和作用。同样,应用了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30的驱动装置并不限于盘片播放机,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能够在盘片上记录的盘片记录和重放装置,并可以对它们提供相同的动作和作用。
对于本实施例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由于通过使用沿着与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相交的方向滑动的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可以定位盘片,以将其沿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插入,因此可将装置做得紧凑。
对于本实施例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由于通过将沿着与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相交的方向滑动的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的滑动部分设置成平行的,并且在这些滑动部分之间设置一允许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并限制仅一个滑动构件的单独滑动的转动构件可以定位盘片,以使其沿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插入,因此可使零件的数量较少、设置简单和紧凑。
对于本实施例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除了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的作用以外,在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的情况下,当转动构件处在相应滑动构件的相应转动限制部面对转动构件的相应凹槽部分的转动位置时,由于转动构件的相应齿条部分与相应齿轮部分配合,因此转动构件转动,而相应滑动构件一起滑动。与此同时,在仅一个滑动构件滑动的情况下,当转动构件处在相应转动限制部面对相应凹槽部分时,即使一个滑动构件的齿条部分与转动构件的齿轮部分配合,转动构件的转动也会被不滑动的另一滑动构件的转动限制部所限制,藉此限制一个滑动构件的滑动。因而,可通过简单的设置将盘片定位成沿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插入。
对于本实施例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除了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的作用以外,通过提供具有第一齿条部分、转动限制部、第二齿条部分的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以及具有齿轮部分、凹槽部分的转动构件,可以在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时产生转动构件的转动,在这过程中转动构件的相应齿轮部分变成与相应第一齿条部分分离;相应凹槽部分面对相应转动限制部;以及相应齿轮构件与相应第二齿轮部分配合。与此同时,在仅一个滑动构件滑动时,已经与一个滑动构件的第一齿条部分分离的齿轮部分接触另一个滑动构件的转动限制部,藉此限制转动构件的转动,而已经与另一个滑动构件的第一齿条部分分离的齿轮部分接触一个滑动构件的第二齿条部分,藉此限制一个滑动构件的滑动。因而,通过简单的设置可将盘片定位成沿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插入。
对于本实施例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除了本发明的第三或第四方面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的作用以外,由于第一齿条部分和第二齿条部分之间的转动限制部的长度被设定成长于凹槽部分从转动构件的一个齿轮部分到另一个齿轮部分的长度,因此在仅一个滑动构件滑动时,已经与一个滑动构件的第一齿条部分分离的齿轮部分在不失效的情况下接触另一个滑动构件的转动限制部,藉此可以限制转动构件的转动和仅一个滑动构件的滑动。
已经结合附图对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叙述,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精确的实施例,在不背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实施多种变化和修改。

Claims (4)

1.一种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用于沿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引导插入盘片播放机的盘片插入口的盘片,它包括:
一第一滑动构件,所述第一滑动构件具有:一滑动部分,该滑动部分可以沿着与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相交的方向滑动;以及一盘片接触部分,该盘片接触部分设置在该滑动部分的一侧,并且接触沿盘片插入方向插入的盘片的一圆周侧;
一第二滑动构件,所述第二滑动构件具有:一滑动部分,该滑动部分与第一滑动构件的滑动部分平行,并且能沿着与所述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相交的方向滑动;以及一盘片接触部分,该盘片接触部分设置在该滑动部分的另一侧,并且接触沿盘片插入方向插入的盘片的另一圆周侧面;
一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沿相应盘片接触部分靠近所述中心线的方向推动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以及
一转动构件,所述转动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的滑动部分之间,在转动构件的周面上配备有齿轮部分和凹槽部分,其中
与转动构件的齿轮部分配合的多个齿条部分以及这些齿条部分之间的一转动限制部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的相应滑动部分上,并且其中,
当盘片接触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中任何一个时,转动构件的齿轮部分接触未与盘片接触的滑动构件的转动限制部,藉此限制与盘片接触的滑动构件的运动,并且
当盘片接触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时,转动构件的齿轮部分配合齿条部分,藉此允许盘片沿盘片插入方向的中心线插入盘片插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转动构件的圆周面上设有一对齿轮部分和一对凹槽部分;并且
围绕转动构件为中心以点对称位置关系沿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的相应滑动部分的彼此相对的边缘部分按次序设置一第一齿条部分、一转动限制部和一第二齿条部分,跨越彼此相对的转动限制部的间距被设置成窄于转动构件上成对的齿轮部分的外径,但宽于成对的凹槽部分的间距,在转动构件的相应齿条部分与相应齿轮部分配合的转动位置处,相应滑动构件的滑动是同步的,在转动构件的相应转动限制部与相应凹槽部分相对的转动位置处,转动构件的转动受到限制并允许相应滑动构件进行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盘片不接触相应盘片接触部分的条件下,转动构件的相应齿轮部分与相应第一齿条部分配合,当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同步滑动时,允许转动构件的转动,在这过程中相应齿轮部分与相应第一齿条部分分离、相应凹槽部分与相应转动限制部相对、相应齿轮部分与相应第二齿条部分配合,并且在仅一个滑动构件滑动时,与一个滑动构件的第一齿条部分分离的齿轮部分接触另一个滑动构件的转动限制部,以限制转动构件的转动,而与另一个滑动构件的第一齿条部分分离的齿轮部分接触一个滑动构件的第二齿条部分,以限制一个滑动构件的滑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齿条部分和第二齿条部分之间的转动限制部的长度被设为长于凹槽部分从转动构件的一个齿轮部分到另一个齿轮部分的长度。
CN03106497.3A 2002-02-27 2003-02-27 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95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51962 2002-02-27
JP2002051962A JP3971205B2 (ja) 2002-02-27 2002-02-27 ディスク挿入位置決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1426A CN1441426A (zh) 2003-09-10
CN1279527C true CN1279527C (zh) 2006-10-11

Family

ID=27678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0649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9527C (zh) 2002-02-27 2003-02-27 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41564B2 (zh)
EP (1) EP1341171B1 (zh)
JP (1) JP3971205B2 (zh)
CN (1) CN1279527C (zh)
DE (1) DE60309945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3491C (zh) * 2004-03-30 2008-03-05 广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驱以及控制光驱运转的方法
TWI273554B (en) * 2004-09-08 2007-02-11 Lite On It Corp Disc guiding mechanism
JP4740758B2 (ja) * 2005-02-24 2011-08-03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の挿排機構、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オートチェンジャ
JP4281769B2 (ja) * 2006-08-25 2009-06-17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4388570B2 (ja) 2007-09-06 2009-12-24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88561A (en) * 1980-11-19 1982-06-0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Automatic loading record player
JPH0679405B2 (ja) * 1989-08-11 1994-10-0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08241555A (ja) * 1995-03-05 1996-09-17 Nakamichi Corp ディスク移送装置
JP3673980B2 (ja) 1996-10-09 2005-07-20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車載用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US6288982B1 (en) * 1997-03-03 2001-09-11 Alpine Electronics, Inc. Disk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locating/discriminating disks using the same
JPH11110875A (ja) * 1997-08-11 1999-04-23 Lg Electron Inc 光ディスク再生器のディスクガイド装置
TW516022B (en) * 2000-06-06 2003-01-01 Teac Corp Compact disc load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41171B1 (en) 2006-11-29
US6941564B2 (en) 2005-09-06
EP1341171A3 (en) 2004-08-04
CN1441426A (zh) 2003-09-10
EP1341171A2 (en) 2003-09-03
DE60309945D1 (de) 2007-01-11
US20030165104A1 (en) 2003-09-04
JP3971205B2 (ja) 2007-09-05
DE60309945T2 (de) 2007-04-26
JP2003257107A (ja) 200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268C (zh) 记录再现装置
CN101075451A (zh) 碟片夹紧装置
CN1113346C (zh) 播放小型磁盘和袖珍盘的播放机
CN1279527C (zh) 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
CN1119322A (zh) 用于提升光盘播放机的主轴组件的装置
CN1275250C (zh) 盘装置
CN1135548C (zh) 记录光盘的重放系统
CN1158654C (zh) 光盘驱动器的记录媒体弹出装置
CN1505027A (zh) 光盘设备
JP2004296090A (ja)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用トレー
CN1578980A (zh) 盘驱动装置
CN1771562A (zh) 盘驱动装置及基体单元
US6538970B1 (en) Disk device for loading and ejecting disks
CN1585024A (zh) 光盘装置
CN1310249C (zh) 盘盒
CN1254811C (zh) 用于盘驱动器的装盘装置
CN1871651A (zh) 盘装置
JP2005116029A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ディスク搬送機構
CN1453780A (zh) 光驱装置
JP4785875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のガイドシャフト位置決め装置
CN1831990A (zh) 盘夹紧装置
CN1577563A (zh) 磁盘播放器及其蜗杆机构
CN1848246A (zh) 磁盘驱动器
CN2639991Y (zh) 盘片重放装置
CN1754222A (zh) 盘片盒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11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