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4810C -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54810C CN1254810C CN03140684.XA CN03140684A CN1254810C CN 1254810 C CN1254810 C CN 1254810C CN 03140684 A CN03140684 A CN 03140684A CN 1254810 C CN1254810 C CN 125481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ssis
- record
- fixator
- recording medium
- transcri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用于保持所插入记录介质的固定器;用于在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或从记录介质上执行再现的记录和/或再现部分;其中设置记录和/或再现部分的底盘;以及,当记录介质插入到固定器中时使固定器和底盘相互移近的装载机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记录介质装载机构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在或从信息记录介质如光盘或磁光盘上记录或再现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是众所周知的。此种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在其中插入并保持信息记录介质的固定器;置于固定器之下的旋转机构,此机构转动保持在固定器中的信息记录介质;用于在或从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或再现信息信号的光学拾取器;其中设置旋转机构和光学拾取器的底盘;以及用于装入和卸载信息记录介质的装载机构。
在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当信息记录介质从在外壳中设置的插缝插入到固定器中时,固定器借助装载机构而朝着具有旋转机构的底盘向下移动。接着,保持在固定器中的信息记录介质安装到设置在底盘中的旋转机构上。
在此种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在底盘和外壳下表面之间布置挠性电路板等。挠性电路板的一端连接到安置在外壳下表面上的电路板上,其另一端则连接到光学拾取器的拾取器基座上,其中,在后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光学拾取器的驱动电路等。当光学拾取器沿着信息记录介质的径向运动时,挠性电路板在弯曲的同时在外壳下表面和底盘之间运动。为此,在外壳和底盘之间必需形成挠性电路板可在其中顺利运动的预定间隙。
在外壳下表面和底盘之间的上述间隙设置为当光学拾取器沿着信息记录介质的径向运动时挠性电路板可在其中运动的空间。从而,在不装载信息记录介质时,令人满意的是此间隙足以存放挠性电路板并且不必具有便于挠性电路板运动的充分高度。因此,在外壳下表面和底盘之间形成不必要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用于保持所插入记录介质的固定器;用于在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或从记录介质上执行再现的记录和/或再现部分;其中设置有所述记录和/或再现部分的底盘;当记录介质插入到固定器中时使固定器和底盘沿第一方向相互移近的装载机构;以及导板,其中,固定器和底盘借助装载机构而沿第二方向运动互相远离,从而弹出记录介质,其中,装载机构包括在装置主体中可动地设置的滑块、以及用于驱动滑块的驱动器,所述滑块使固定器和底盘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其中,滑块包括用于使固定器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一操作部分、以及用于使底盘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二操作部分,以及其中,滑块在导板上滑动,固定器设置在底盘上,以及当滑块向一个方向滑动时,固定器和底盘相互移近,而当滑块向相反的方向滑动时,固定器和底盘相互远离。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外部透视图;
图2A和2B是用于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盘盒的透视图;
图3是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为示出盒座和底座相互分离状态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5为示出盒座和底座相互靠近状态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应用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参见这些附图,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包括:基本为矩形的外壳2;置于外壳2之内以装入和卸载光盘3如磁光盘的装载机构5,其中,光盘3插入到构成装置主体的盒座中;用于转动已由装载机构5传送到底盘11上的光盘3的旋转机构6;以及用于在或从光盘3上记录或再现信息信号的光学拾取器7。
光盘3装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中,以便在光盘3上记录信息信号或从光盘3再现信息信号。通过用由磁光记录材料制成的信号记录层覆盖由透光材料制成的盘基底而形成光盘3。如图2B所示,光盘3在其中心具有圆形装卡孔3a和装卡板3b。光盘3通过在盘架30的上表面上形成的截头圆锥形凸出部而与装卡孔3a对中,其中,盘架30构成盘旋转机构6,盘旋转机构6在后面描述。而且,在装卡板3b被设置在盘架上的磁铁吸引的同时,光盘3保持在盘架30上。
如图2A和2B所示,光盘3旋转地存放在盘盒4中。盘盒4由一对基本成矩形的上、下半体形成,此上、下半体相互对接。在盘盒4的上主面中形成磁头孔4a,以便所存放的光盘3的一部分信号记录表面由此孔暴露给外界。在盘盒4的下主面上与形成磁头孔4a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光学拾取器孔4b。磁头孔4a和光学拾取器孔4b由挡板部件8打开和关闭。在盘盒4下主面的几乎为中心的位置上还形成装卡孔4c,从而光盘3的装卡孔3a可以通过此孔而暴露给外界。
在盘盒4的下主面上还形成与在底盘11上形成的定位凸出部啮合的啮合孔9,底盘11将在后面描述。
其中装载此种盘盒4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具有底盘11。如图3所示,在底盘11中安置构成装置主体的旋转机构6、光学拾取器7等。在底盘11上方设置用于保持插入外壳2中的光盘3的盒座12、以及通过移动盒座12和底盘11而装载盘盒4的装载机构5,其中,盒座12保持盘盒4,底盘11具有光学拾取器7。
如图1所示,在外壳2的前表面2a上形成孔13,其中,在外壳2内放置装置主体,盘盒4通过孔13插入和弹出。外壳2还具有防止灰尘等从孔13进入外壳2中的罩盖14。罩盖14由诸如螺旋扭簧(未示出)的偏置部件稳定地偏移而关闭孔13。
外壳2还具有操作部分15以及用于显示记录在光盘3上的信息的显示部分16等等,在操作区15中布置用于操作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的控制按钮等。
在外壳2的下表面上安置电路板17,在电路板17上安装各种电子元件,如用于控制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中驱动部分的控制器。电路板17连接到挠性电路板18的一端,挠性电路板18电连接到光学拾取器7的拾取器基座34,光学拾取器7在后面描述。
如图3所示,底盘11设置有形似矩形板的底座20,在底盘11中安置盘旋转机构6和光学拾取器7。在底座20的几乎中心设置用于转动光盘3的盘旋转机构6。在底座20的底面20a上安置构成盘旋转机构6的驱动电机。用于可旋转地保持光盘3的盘旋转机构6的盘架30从在底座20的几乎中心形成的圆孔21突出。
一对用于引导光学拾取器7的运动的导轴22a和22b沿着光盘3的径向在底座20的底面20a上延伸。矩形孔23在底座20中形成以连接到孔21。被导轴22a和22b支撑的光学拾取器7的物镜35通过矩形孔23面对底座20的上表面20b。
在底座20的上表面20b上形成定位凸出部24,以定位其中具有光盘3的盘盒4。
与在导板51和滑块50中形成的引导槽滑动啮合的啮合凸出部27和28沿着与盘盒4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从底座20的两个侧缘突出,导板51和滑块50在后面描述。通过沿着导板51和滑块50引导啮合凸出部27和28,底座20移动得更靠近和远离盒座12。
如上所述,在底座20的几乎中心上设置盘旋转机构6,以便旋转支撑光盘3,盘旋转机构6包括主轴电机29和盘架30,在盘架30上安置上述光盘3。
盘架30安装在主轴电机29的驱动轴的前端。在主轴电机29的基本为圆柱体的部分29a的下端形成法兰形状保持部分31。保持部分31具有装配孔31a,在装配孔31a中安装装配部件32以把主轴电机29固定到底座20的上表面20b。在保持部分31保持在下表面20a上的状态下,主轴电机29安置在孔21中,孔21在底座20的上表面20b上形成。主轴电机29固定到底座20,同时,连接在保持部分31中形成的装配孔31a和在底座20中形成的连接孔,并且从下表面20a的侧面安装装配部件32。
当盘盒4安置在盘架30上时,此主轴电机29以CAV(恒定角速度)或CLV(恒定线速度)转动光盘3。
用于对插入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的盒座12中的光盘3施加光束的光学拾取器7具有由基本为矩形的壳体形成的拾取器基座34。拾取器基座34至少包括:光源,如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对光源的光束聚敛并把它施加到光盘3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物镜35;用于检测从光盘3的信号记录表面反射回的返回光的光电检测器(未示出);以及沿着光盘3的聚焦方向或轨迹方向驱动物镜35的驱动器。在拾取器基座34纵向上的一端34a上形成通孔36,而在另一端34b上形成与第二导轴22b啮合的啮合部件37,第一导轴22a在通孔36中延伸,第一导轴22a和第二导轴22b在后面描述。
光学拾取器7由布置在矩形孔23的相对侧缘上的第一和第二导轴22a和22b支撑,从而通过矩形孔23面向底座20的上表面20b,其中,矩形孔23在底座20的下表面20a中形成。物镜35与光盘3的信号记录表面相对。
磁头器件40连接到光学拾取器7上,在它们之间是连接臂38和磁头臂39。连接臂38的基座端连接到拾取器基座34,并且,其前端在底座20后缘的后部中延伸并向上弯曲。磁头臂39的基座端旋转连接到连接臂38的前端。
磁头器件40安装在磁头臂39的前端上,在它们之间是万向节簧片,从而磁头器件40朝下,并与安装在光学拾取器7的拾取器基座34上的物镜35相对。
由于在矩形孔23的相对侧缘上布置一对导轴22a和22b,因此,它们支撑光学拾取器7,使得光学拾取器7可在光盘3的径向上运动,其中,导轴22a和22b设置在底盘20的底面20a上以引导光学拾取器7的运动。
第一导轴22a延伸通过在光学拾取器7的拾取器基座34的一端形成的通孔36。在拾取器基座34的另一端形成的啮合部件37可动地与第二导轴22b啮合。由于这些结构,导轴22a和22b引导光学拾取器7在光盘3的径向上运动。
第一导轴22a具有螺纹槽,并延伸通过光学拾取器7的通孔36,通孔36具有槽以拧在螺纹槽上。相应地,在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中,光学拾取器7可通过用拾取器驱动器(未示出)旋转第一导轴22a而沿着导轴22a和22b运动。
可替换地,光学拾取器7可通过用拾取器驱动器旋转引导螺杆而沿着光盘3的径向传送,所述引导螺杆安置在光盘3的径向上并且与光学拾取器7的一端啮合。
在光学拾取器7之上且在磁头器件40之下的底盘11上安置用于保持光盘3的盒座12。如图3所示,盒座12形似薄矩形壳体,此壳体在前端有开孔并且具有与盘盒4大致相等的尺寸。其中旋转存放光盘3的盘盒4从开孔前端插入到盒座12中。
盒座12包括一对用于引导盘盒4插入的左、右引导部分42、以及在引导部分42之间延伸的顶板43。引导部分42和顶板43构成用于保持盘盒4的盘盒固定部分44。引导部分42的横截面大致为L形,并且在盘盒4的插入方向上延伸。顶板43具有与盘盒4的磁头孔4a相应的大致为矩形的孔43a。当盘盒4插入到盘盒固定部分44中时,盒座12打开盘盒4的挡板部件8,以使磁头孔4a和光学拾取器孔4b暴露给外界。结果,光盘3的一部分信号记录表面通过磁头孔4a和顶板43的孔43a面向磁头器件40。当在光盘3上执行记录时,转动磁头臂39,磁头器件40通过孔4a更靠近光盘3或与光盘3接触。
引导部分42具有与在后述导板51和滑块50中形成的引导槽滑动啮合的啮合凸出部46和47。在啮合凸出部46和47由导板51和滑块50引导时,盒座12靠近或远离底座20。
当盘盒4插入并运动到靠近底座20的装载位置时,光盘3安置在盘旋转机构6的盘架30上,其中,盘旋转机构6安置在底座20上。在此情况下,通过对在底座20上突出的凸出部24定位,而对盘盒4定位。在光盘3安置在盘架30上的状态下,光学拾取器7的物镜35通过打开的光学拾取器孔4b而面向光盘3的信号记录表面。
通过使底盘11和盒座12相互靠近和远离而装入和卸载盘盒4的装载机构5包括滑块50和导板51,在底座20上突出的啮合凸出部27和28以及在盒座12上突出的啮合凸出部46和47与滑块50和导板51啮合。
如图3所示,滑块50包括两个侧板58和59以及通过大致折弯侧板58和59的上端而形成的连接部分60,侧板58和59具有与底座20的啮合凸出部27和28或与盒座12的啮合凸出部46和47啮合的引导槽53-56。
侧板58和59具有:形成得与纵向上的一端部分58a和59a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引导槽53和54;以及在纵向上几乎中心点形成的第三和第四引导槽55和56。
第一和第三引导槽53和55用于引导盒座12的运动。第一和第三引导槽53和55具有第一水平引导部分53a和55a、倾斜引导部分53b和55b、以及第二水平引导部分53c和55c,其中,第一水平引导部分53a和55a在侧板58和59的纵向上从一端部分58a和59a向着另一端部分58b和59b水平形成;倾斜引导部分53b和55b连接到第一水平引导部分53a和55a,并且朝着侧板58和59的上方倾斜;第二水平引导部分53c和55c连接到倾斜引导部分53b和55b,并且在侧板58和59的纵向上向着另一端部分58b和59b水平形成。在盒座12上突出的啮合凸出部46与第一引导槽53啮合,并且,在盒座12上突出的啮合凸出部47与第三引导槽55啮合。
第二和第四引导槽54和56用于引导底座20的运动。第二和第四引导槽54和56具有第一水平引导部分54a和56a、倾斜引导部分54b和56b、以及第二水平引导部分54c和56c,其中,第一水平引导部分54a和56a在侧板58和59的纵向上从一端部分58a和59a向着另一端部分58b和59b水平形成;倾斜引导部分54b和56b连接到第一水平引导部分54a和56a,并且朝着侧板58和59的下方倾斜;第二水平引导部分54c和56c连接到倾斜引导部分54b和56b,并且在侧板58和59的纵向上向着另一端部分58b和59b水平形成。在底座20上突出的啮合凸出部27与第二引导槽54啮合,并且,在底座20上突出的啮合凸出部28与第四引导槽56啮合。
滑块50具有与在导板51中形成的引导槽滑动啮合的啮合凸出部61和62。当啮合凸出部61和62在导板51的引导槽中滑动时,在侧板58和59的纵向上引导滑块50。
如图3所示,用于引导滑块50运动的导板51具有引导滑块50、盒座12和底座20运动的一对引导壁63和64。引导壁63和64沿滑块50的运动方向上与滑块50的侧板58和59相对应地形成。引导壁63和64具有用于引导滑块50水平运动的水平引导槽65-68以及用于引导盒座12和底座20垂直运动的垂直引导槽69和70。
用于引导滑块50水平运动的水平引导槽65-68在引导壁63和64的纵向上的一端部分63a和64a与另一端部分63b和64b上形成。水平引导槽65-68是基本水平的槽,每个具有靠近引导壁63和64的一端部分63a和64a的开口端。在滑块50的侧板58和59的两端附近突出的一对啮合凸出部61和62与水平引导槽65-68滑动啮合。从而,导板51允许滑块50在水平方向上可靠地运动。
用于引导盒座12和底座20垂直运动的垂直引导槽69和70在引导壁63和64的纵向上的一端部分63a和64a上形成。垂直引导槽69和70是基本垂直的槽,每个具有上开口端。在盒座12和底座20上突出的啮合凸出部27和啮合凸出部46与垂直引导槽69和70滑动啮合。从而,导板51允许盒座12和底座20在垂直方向上运动。
垂直引导槽69和70的下侧比用作开口侧的上侧更窄。盒座12的宽啮合凸出部46与垂直引导槽69和70的上侧啮合,而底座20的窄啮合凸出部27与垂直引导槽69和70的下侧啮合。从而,即使在盒座12朝着底座20向下运动时,也可防止盒座12不必要地过分靠近底座20,因为盒座12的啮合凸出部46不能到达较窄的下侧。
在以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中,盒座12安置在底座20的上表面20b上,滑块50从盒座12上方啮合底座20。在此情况下,如图4和5所示,在盒座12的引导部分42上突出的啮合凸出部46和47与在滑块50的侧板58和59中形成的引导槽53和55滑动啮合。在底座20的两个侧缘上突出的啮合凸出部27和28与在侧板58和59中形成的引导槽54和56啮合。
导板51安置在底座20之下。导板51的引导壁63和64位于滑块50的侧板58和59的外侧,并且,在侧板58和59两端上突出的啮合凸出部61和62与水平引导部分65-68滑动啮合。在盒座12的引导部分42上突出的啮合凸出部46和在底座20两个侧缘上突出的啮合凸出部27与导板51的垂直引导部分69和70滑动啮合。
在构成装置主体的此种装载机构5中,滑块50借助承载机构在侧板58和59的纵向上,沿着图3所示箭头D方向朝着一端部分58a和59a运动,或沿着相反方向朝着另一端部分58b和59b运动,所述承载机构包括装载电机、齿轮机构等,但对此机构不作详细描述。
当滑块50沿着图3中箭头D方向运动时,底座20和盒座12的与引导槽53-56啮合的啮合凸出部27、28、46和47在引导槽53-56中在侧板58和59的纵向上从一端部分58a和59a向着另一端部分58b和59b滑动。结果,啮合凸出部46和47从第一和第三引导槽53和55的第一水平引导部分53a和55a通过倾斜引导部分53b和55b滑动到第二水平引导部分53c和55c,并且,运动盒座12远离底盘11。在此情况下,由于啮合凸出部46的垂直运动由在导板51的引导壁63和64中形成的垂直引导槽69和70引导,因此,盒座12只沿着垂直引导槽69和70向上运动,并且在底座20上方可靠地分离,而不会在滑块50的运动方向上发生位移。
底盘11的啮合凸出部27和28从第二和第四引导槽54和56的第一水平引导部分54a和56a通过倾斜引导部分54b和56b滑动到第二水平引导部分54c和56c,并且,运动底盘11远离盒座12。在此情况下,由于啮合凸出部27的垂直运动由在导板51的引导壁63和64中形成的垂直引导槽69和70引导,因此,底座20沿着垂直引导槽69和70向下运动,并且在盒座12下方可靠地分离,而不会在滑块50的运动方向上发生位移。
相反,当滑块50沿着与图3中箭头D相反的方向运动时,滑块50使底座20和盒座12的啮合凸出部27、28、46和47在引导槽53-56中在侧板58和59的纵向上从另一端部分58b和59b向着一端部分58a和59a滑动。结果,啮合凸出部46和47从第一和第三引导槽53和55的第二水平引导部分53c和55c通过倾斜引导部分53b和55b滑动到第一水平引导部分53a和55a,并且,运动盒座12接近底盘11。在此情况下,由于啮合凸出部46的垂直运动由在导板51的引导壁63和64中形成的垂直引导槽69和70引导,因此,盒座12只沿着垂直引导槽69和70向下运动,并且可靠地接近底座20,而不会在滑块50的运动方向上位移。
底座20的啮合凸出部27和28从第二和第四引导槽54和56的第二水平引导部分54c和56c通过倾斜引导部分54b和56b滑动到第一水平引导部分54a和56a,并且,运动底盘11接近盒座12。在此情况下,由于啮合凸出部27的垂直运动由在导板51的引导壁63和64中形成的垂直引导槽69和70引导,因此,底座20只沿着垂直引导槽69和70向上运动,并且可靠地接近盒座12,而不会在滑块50的运动方向上位移。
通过使盒座12和底座20相互靠近,装载机构5把放入盒座12中的盘盒4安置在盘旋转机构6的盘架30上,从而盒座12可以旋转,其中,盘旋转机构6安置在底座20上。通过使盒座12和底座20相互远离,装载机构5把放入盒座12中的盘盒4运载到卸载位置,在此位置上,盘盒4可弹出到外壳2的外部。
在具有上述配置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中,在外壳2中安装包括盒座12、底座20、滑块50和导板51的单元。如图1和3所示,电路板17安置在外壳2内。在电路板17的下表面上安装各种电子元件,如用于控制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的驱动器的控制器。电路板17连接到挠性电路板18的一端,挠性电路板18电连接到光学拾取器7的拾取器基座34,其中,光学拾取器7置于底座20的下表面20a上。
当底座20向下运动远离盒座12时,在拾取器基座34和置于外壳2下表面上的电路板17之间的间隙大约为0.1mm,如图4所示,而当底座20向上运动靠近盒座12时,此间隙大约为1.9mm,如图5所示。也就是说,底座20由装载机构5垂直移动大约1.8mm。
当装入盘盒4并且在光盘3的信号记录表面上记录信息信号或从此表面再现信息信号时,底座20向上运动,靠近盒座12。从而在光学拾取器7和置于外壳2下表面上的电路板17之间形成大约1.9mm的间隙。此间隙允许用于驱动光学拾取器7的挠性电路板18顺利地运动。
当不在光盘3上记录信息信号或不从光盘3再现信息信号时,底座20向下运动,远离盒座12。在此情况下,在光学拾取器7和置于外壳2下表面上的电路板17之间形成大约0.1mm的间隙。光学拾取器7不被驱动,并且此间隙足以存放挠性电路板18。
由于具有光学拾取器7的底座20与盒座12一起运动,因此,在光学拾取器7不沿光盘3的径向运动的状态下,光学拾取器7和外壳2下表面之间的间隙可限制在存放挠性电路板18所需的高度。在盒座12只作垂直运动并且具有光学拾取器的底盘被固定的装置中,总是必需保证足够挠性电路板在光学拾取器和外壳下表面之间运动的间隙。相反,根据本发明,由于只需保证存放挠性电路板18所需的间隙,因此可减小高度,即外壳2的厚度。
当盒座12向上运动远离底座20时,外壳2的上表面2b和盒座12之间的间隙大约为0.1mm,如图4所示,而当盒座12向下运动接近底座20时,此间隙大约为0.7mm,如图5所示。也就是说,盒座12由装载机构5垂直移动大约0.6mm。
当装入盘盒4并且在光盘3的信号记录表面上记录信息信号或从此表面再现信息信号时,由于盒座12向下运动接近底座20,在盒座12和外壳2上表面2b之间形成大约0.7mm的间隙。此间隙足以操作磁头器件40悬在盒座12的上表面上方。当不在光盘3上记录信息信号或不从光盘3再现信息信号时,盒座12向上运动,远离底座20。在此情况下,在磁头器件40和外壳2上表面2b之间形成大约0.1mm的间隙。磁头器件40不操作,并且此间隙足以存放磁头器件40。
在盘盒4不装入盒座12的状态下,装载机构5的滑块50沿图3的箭头D方向运动。从而,底座20和盒座12的啮合凸出部27、28、46和47由在滑块50的侧板58和59中形成的引导槽53-56引导,并且,盒座12和底座20互相分离。盒座12定位在大致等于孔13的位置的高度上,从而允许盘盒4通过此孔插入,其中,孔13在外壳2的前表面2a中形成。
在此情况下,盒座12和外壳2上表面2b之间的间隙大约为0.1mm,并且,悬在盒座12上方的磁头器件40置于此间隙内。底座20和外壳2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1mm,并且在此间隙中存放电连接到底座20上光学拾取器7的挠性电路板18。
当盘盒4从孔13插入时,由盘盒检测开关(未示出)检测此插入。响应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装载机构5的滑块50由驱动机构(未示出)驱动,沿着与图3中箭头D相反的方向运动大约4mm。在此情况下,由于在侧板58和59上形成的啮合凸出部61和62由导板51的水平引导槽65-68引导,因此,滑块50在水平方向上可靠地运动。随着滑块50的运动,底座20和盒座12的啮合凸出部27、28、46和47由在滑块50的侧板58和59中形成的引导槽53-56引导,并且运动盒座12和底座20互相靠近。在此情况下,由于啮合凸出部27和46由导板51的垂直引导槽69和70引导,因此,盒座12和底座20在垂直方向上可靠地运动。
盒座12借助装载机构5而向着底座20运动大约0.6mm,并且,底座20向着盒座12运动大约1.8mm。在盒座12和底座20互相靠近的状态下,在外壳2的上表面2b和盒座12之间形成0.7mm的间隙,在外壳2下表面和置于底座20下表面20a上的光学拾取器7之间形成1.9mm的间隙。
从而,连接光学拾取器7和置于外壳2下表面上的电路板17的挠性电路板18可以结合拾取器基座34的运动被顺利地驱动。而且,磁头器件40可以结合拾取器基座34的运动被顺利地驱动。
当盒座12和底座20互相靠近时,插入到盒座12中的盘盒4安置在底座20的上表面20b上。光盘3通过在盘旋转机构6的盘架30上表面形成的截头圆锥形凸出部而与装卡孔3a对中,装卡板3b被设置在盘架30上的磁铁吸引,从而光盘3可旋转地保持在盘架30上。
接着,旋转用于转动盘架30的主轴电机29,并且在旋转的光盘3上记录或从光盘3再现信息信号。
为了在完成在或从光盘3上记录或再现信息信号之后弹出盘盒4,滑块50通过未示的驱动机构而在图3箭头D方向上运动大约4mm。结果,底座20和盒座12的啮合凸出部27、28、46和47由在滑块50的侧板58和59中形成的引导槽53-56引导,并且,盒座12和底座20互相分离。盒座12定位在大致等于孔13的位置的高度上,并且,盘盒4由弹出机构弹出到外壳2的外部,其中,孔13用作在外壳2的前表面2a中形成的盘盒4的插入槽,在此省略弹出机构的详细描述。
在此情况下,在盒座12和外壳2上表面2b之间形成大约0.1mm的间隙,并且,在底座20和外壳2下表面之间形成大约0.1mm的间隙。从而,悬在盒座12上方的磁头器件40以及连接电路板17和光学拾取器7的挠性电路板18可以存放在这些间隙内。
在应用本发明的此种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中,由于其上安置光学拾取器7的底座20与盒座12一起运动,因此,在光学拾取器7不沿光盘3径向运动的状态下,在光学拾取器7和外壳2下表面之间的间隙可限制在存放挠性电路板18所需的间隙。在盒座只作垂直运动并且具有光学拾取器7的底盘被固定的装置中,总是必需保证足够挠性电路板在光学拾取器和外壳下表面之间运动的间隙。相反,根据本发明,由于只需保证存放挠性电路板18所需的间隙,因此可减小高度,即外壳2的厚度。
由于其上安置光学拾取器7的底座20与盒座12一起运动,其装载时间比在盒座只作垂直运动并且底盘被固定的装置中的装载时间更短。
在盘盒4完全插入到盒座12的盘盒固定部分44中之前,盒座12开始被引导向底座20。这允许盒座12更加迅速地被引导到装载位置。
由于盒座12和底座20可通过滑动单个滑块50而相互靠近和远离,因此,元件的数量可以比在单独移动盒座12和底座20的装载机构中的数量更少。
虽然本发明已结合目前认为是优选实施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相反,本发明将涵盖包括在后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修改例和等效布置。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将给予最广义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些修改例及等效的结构和功能元件。
Claims (12)
1.一种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
用于保持所插入记录介质的固定器;
用于在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或从记录介质上执行再现的记录和/或再现部分;
其中设置有所述记录和/或再现部分的底盘;
当记录介质插入到固定器中时使固定器和底盘沿第一方向相互移近的装载机构;以及
导板,
其中,固定器和底盘借助装载机构而沿第二方向运动互相远离,从而弹出记录介质,
其中,装载机构包括在装置主体中可动地设置的滑块、以及用于驱动滑块的驱动器,所述滑块使固定器和底盘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
其中,滑块包括用于使固定器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一操作部分、以及用于使底盘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二操作部分,以及
其中,滑块在导板上滑动,固定器设置在底盘上,以及当滑块向一个方向滑动时,固定器和底盘相互移近,而当滑块向相反的方向滑动时,固定器和底盘相互远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固定器和底盘借助装载机构而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把保持在固定器中的记录介质装入到记录和/或再现部分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记录和/或再现部分具有用于在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或再现的头,并且,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固定在装置内的电路板;以及
在其一端连接所述头而在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电路板的挠性电路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电路板安置在装置主体内的底盘的下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头设置在底盘中,以在记录介质的径向上是可运动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头包括置于记录介质一侧上的光学拾取器、以及与光学拾取器相对的磁头,在磁头和光学拾取器之间是记录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器置于距壳体上表面预定距离以保持所插入记录介质;
所述底盘置于距壳体下表面预定距离,在此底盘中设置所述记录和/或再现部分;以及
当记录介质插入到固定器中时,装载机构通过使固定器从壳体上表面分离并使底盘从壳体下表面分离而使固定器和底盘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移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固定器和底盘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把保持在固定器中的记录介质装入到记录和/或再现部分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记录和/或再现部分具有用于在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或再现的头,并且,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固定在装置内的电路板;以及
在其一端连接所述头而在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电路板的挠性电路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电路板安置在装置主体内的底盘的下表面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头设置在底盘中,以在记录介质的径向上是可运动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头包括置于记录介质一侧上的光学拾取器、以及与光学拾取器相对的磁头,在磁头和光学拾取器之间是记录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161910 | 2002-06-03 | ||
JP161910/2002 | 2002-06-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67724A CN1467724A (zh) | 2004-01-14 |
CN1254810C true CN1254810C (zh) | 2006-05-03 |
Family
ID=29996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314068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4810C (zh) | 2002-06-03 | 2003-06-03 |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10799B2 (zh) |
CN (1) | CN1254810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6793B (zh) * | 2007-02-28 | 2011-02-09 |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小尺寸电路板的光驱 |
JP5131319B2 (ja) * | 2010-06-17 | 2013-01-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95660B2 (ja) * | 1991-06-03 | 1999-05-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
US5917795A (en) * | 1995-04-28 | 1999-06-29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Disk device having a drive unit and a cam plate which moves up and down relative to a disk holder for providing a thin structure |
JPH10283703A (ja) * | 1997-04-02 | 1998-10-23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ディスククランパ及び前記ディスククランパを備え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
JP3812107B2 (ja) * | 1997-12-11 | 2006-08-2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ディスク装置 |
JP3739598B2 (ja) * | 1999-06-02 | 2006-01-25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
JP3657815B2 (ja) * | 1999-06-02 | 2005-06-08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
JP3572962B2 (ja) * | 1998-10-23 | 2004-10-0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情報記憶装置 |
JP2001035054A (ja) * | 1999-07-23 | 2001-02-09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カートリッジに収納されたディスクの記録又は再生装置 |
JP2001344780A (ja) * | 2000-05-31 | 2001-12-14 | Fujitsu Ltd | 光学駆動装置及び光記憶装置 |
JP3731082B2 (ja) * | 2000-09-29 | 2006-01-05 |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 支持板のロック機構 |
-
2003
- 2003-05-22 US US10/442,961 patent/US701079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6-03 CN CN03140684.XA patent/CN125481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40013073A1 (en) | 2004-01-22 |
US7010799B2 (en) | 2006-03-07 |
CN1467724A (zh) | 2004-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4204C (zh) | 电子设备 | |
CN1151590A (zh) | 记录再现装置 | |
CN1734656B (zh) | 盘驱动装置、盘驱动单元和光头装置 | |
US5103437A (en) | Autochanger type disc player | |
US20050007896A1 (en) | Multiple compact disk storage, recording and playback system | |
US7805737B2 (en) | Disk drive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248217C (zh) | 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和记录媒体的记录与/或再生装置 | |
CN1071470C (zh) | 光盘装载装置 | |
CN1254810C (zh) |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
CN1783280A (zh) | 盘驱动设备 | |
CN100350465C (zh) | 盘驱动装置 | |
CN1241197C (zh) | 记录和/或重放设备 | |
CN1173363C (zh) | 用于盘驱动设备的头进给机构 | |
CN1252691C (zh) | 盘驱动装置 | |
EP1686577B1 (en) | Optical disk drive | |
JPH06259869A (ja)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
CN1258183C (zh) | 打开盒快门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5148228A (zh) | 光盘装置 | |
KR100971537B1 (ko) | 크고 작은 디스크 모두와 호환하는 데크 | |
CN1229796C (zh) | 高密度光盘及其驱动装置 | |
JP2003317357A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JPH0383262A (ja)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
CN1808617A (zh) | 光盘装置和搭载有该光盘装置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 | |
JPH0383263A (ja)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
JPH0935277A (ja) | 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の駆動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03 Termination date: 2010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