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89C - 盘形记录载体的放/录设备、容纳设备以及放/录头机架 - Google Patents
盘形记录载体的放/录设备、容纳设备以及放/录头机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889C CN1088889C CN97117433A CN97117433A CN1088889C CN 1088889 C CN1088889 C CN 1088889C CN 97117433 A CN97117433 A CN 97117433A CN 97117433 A CN97117433 A CN 97117433A CN 1088889 C CN1088889 C CN 108888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rd carrier
- recording
- storing apparatus
- disc
- dish c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1—Selecting or spacing of record carriers for introducing the head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6—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the magazine having a cylindrical shape with vertical axis
Landscapes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Abstract
自动换盘设备内安置一能容纳多张CD的可分隔储盘箱,在储盘箱和外壳的开口间安置一安装PU单元的机架。CD的传送装置也装在机架上。重放CD时,先选择任一张CD;分离滑动件的爪处于任一分离突起的下方时转动进螺钉,分离突起安置在储盘箱两侧上的相应位置;PU单元前进到通过把储盘箱提到所选的CD上方形成的空间中;分开储盘箱使其上移;通过降下分开的储盘箱把CD装到PU单元的转盘上;并用位移装置把CD传到转盘上。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形记录载体的放/录设备,该设备容纳多张盘形记录载体或记录媒体,如:高密度盘(以下缩写为“CD”),该设备包括一个能够选择重放任意一张这种盘形记录载体的自动换盘器。
一种具有自动更换功能的音频设备或导航设备已经被广泛地用来安装在汽车上,这种设备用来读取记录在CD上的音乐信息或读取记录在CD-ROM上的地志信息,这种设备在一个放/录设备中容纳有一个装CD有的盘箱,该盘箱内容纳有多张CD。由于车厢内切实可行地安装可装设备的容积有限,所以车装放/录设备不能容纳很多CD。容纳和更换CD的机构被安装在远离车厢(如车尾的行李箱)的位置,通常的想法是在车厢内仅安排最小的必要部分来进行操作。然而,如果把自动更换设备安置在汽车车厢的外面,在车辆行驶期间就不能任意更换所容纳的CD。
日本公开专利JP-A3-235249(1991),JP-A6-20425(1994)和JP-A6-231526(1994)中披露了现有技术的汽车自动换盘设备,这种设备能够在车厢内容纳多张CD,图66中说明的就是这种设备的外形。图66(a)是前视示意剖视图,图66(b)是平面示意剖视图。CD可以通过设置在盘箱3的前侧上的开口被插入到自动换盘器设备1的外壳2内,或从其中退出。盘箱3可以容纳多张CD4,并且,在旋转驱动这些CD4之一张CD时,用拾取(下称“PU”)单元5实现所记录的信息的光学重放。PU单元5被安装在机架6上,并能够向盘箱3内要选定的CD4的位置移动,并能从该位置移动回来。机架6被安置在外壳2的一个侧面上,以便不妨碍盘箱3插入到外壳2的前开口和从该前开口退出。在自动换盘器设备1中设置有一个用来瞬时达到悬浮状态的悬浮机构7,以便防止外震动传递到机架6上。
为了选择容纳在盘箱3内的CD4并把该CD4送到PU单元5上,必须至少在所容纳的CD的一个表面上设有能插入PU单元5的间隔。为了选择要被重放的CD4,而把PU单元5插入盘箱3内,就必须提升整个盘箱3,以便把所选定的CD4的高度与PU单元5的高度对正。当允许PU单元5对容纳在盘箱3内的多张CD之任意一张进行插入的间隔具有有限厚度以及盘箱3具有有限厚度时,能够容纳的CD4的数量就会减少。因此,盘箱3可以分成为上部和下部,并且,间隔可以仅形成在要用PU单元5进行重放的CD4的一侧。设置一个提升/分割机构8来进行盘箱3的提升和分割,该提升/分割机构8被设置在外壳2的一侧。在外壳2的后面安置有用来联装由PU单元5重放的信息并控制自动换盘设备1的机构的电路板9。
日本公开专利JP-A6-176472(1994)和JP-A 7-272383(1995)披露了一种现有技术,其中在外壳内设置有能够容纳多张CD等的储盘箱,从而能够一张张地插入和退出CD。在日本公开专利JP-A6-176472(1994)中,用来记录和重放容纳在卡盒内的光磁盘的驱动器单元设置在插入口和储盘箱之间。在日本公开专利JP-A7-272383(1995)中,对放置在盘形卡盒上的CD进行插入和重放。
如图66所示,在盘箱型自动换盘设备中,必须使用能够容纳多张CD4的盘箱3来执行插入到外壳2中以及从外壳2内退出的动作。因此,甚至在替换一张CD时,也必须把盘箱3从自动换盘设备1中取出来,把CD4换到盘箱3内,再把盘箱3插入到外壳2中,所以需要很多劳作。由于盘箱3要从外壳2中被取出来,所以在被取出状态和被插入到外壳2内的状态下,都要求高的刚度,盘箱3在任意的CD容纳位置都必须能够被分隔开。满足这些要求的一个盘箱3必然具有重量较大的很复杂的结构。另外,必须附加一个机构来锁定容纳在从外壳2内被取出来的盘箱3中的CD4。因此,所容纳的CD4之间的间隙不能被大大地缩小。而且,必须形成一个空间,用来通过使提升/分割机构8按照PU单元5的位置上下移动来选择CD4并用所选定的CD4作为边界来分割盘箱3,从而插入PU单元5。因此,盘箱3应该具有比外壳2小得多的高度。结果,在机动车的自动换盘设备1中,不得不把盘箱3附加在车厢中的控制台盒体内,所以在外壳2内的能够容纳多张CD的盘箱3就受到高度的限制,仅能少量的容纳大约三张CD。
日本公开专利JP-A6-176472(1994)所披露的技术方案是在处于盒内的状态下来联装多张盘,这就要求比以单张盘的形式来联装盘的情况更大的空间。在日本公开专利JP-A7-272383(1995)中,是在支座上联装CD,这样就要求复杂的向储盘箱的插入和退出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这种设备能够单张地插入和退出盘形记录载体并能够以紧凑的尺寸容纳多张这种记录载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这种设备具有:
一个设置有开口的外壳,盘形记录载体通过该开口被单张地插入外壳内或从外壳中退出;
包括多个叠层的容纳件的用来容纳多张记录载体的可分开的容纳装置;
在开口和容纳装置之间传送记录载体的传送装置;
位移装置;
进行记录载体放/录的放/录装置,该位移装置使该放/录装置能够前进到通过分开容纳装置而扩展的空间内和从该可扩展的空间中退出来;及
联装装置,设置在放/录装置内,用来联装记录载体。
按照本发明,盘形记录载体经过外壳的开口被单张地插入和退出;在容纳装置中容纳有多张记录载体;传送装置在开口和容纳装置之间传送记录载体;容纳装置是可分开的,放/录装置能够被送进到通过分开而扩展的空间中或从该可扩展的空间内退出来。由于能够扩展空间来送进/退出放/录装置,所以仅容纳记录载体的空间的尺寸就可以很小,这样就能够缩小容纳装置的尺寸。
较好地,该放/录装置被安置在传送装置的上方或下方。
按照本发明,盘形记录载体经过外壳的开口被单张地插入和退出;在容纳装置中容纳有多张记录载体;传送装置在开口和容纳装置之间传送记录载体;容纳装置是可分开的,放/录装置能够被送进到通过分开而扩展的空间中或从该可扩展的空间内退出来。由于能够扩展空间来送进/退出放/录装置,所以仅容纳记录载体的空间的尺寸就可以很小。因为放/录装置被安置在传送装置的上方或下方,所以能够有效地应用外壳的内部空间,从而能够进一步缩小尺寸。
较好地,本发明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在放/录情况下,该装置使放/录装置前进到容纳装置的被分开的空间以便把记录载体安装到联装装置上,并且在此后退出放/录装置以便解除由容纳装置的保持装置对该记录载体的夹持,从而控制对该记录载体的重放或记录。
按照本发明,可分开的容纳装置设置有能够锁定多张盘形记录载体的锁定部。该设备能够把放/录装置送进到通过分开而扩展的空间中和从该可扩展的空间内退出来。在放/录时,控制装置使放/录装置送进到容纳装置的被分开的空间、把记录载体安装到联装装置上以释放由锁定部的锁定并把放/录装置退出来,从而进行记录载体的重放或记录。可以缩小移动容纳装置和放/录装置所必须的空间,这样就能缩小设备尺寸。
较好地,本发明的该放/录装置的联装装置使记录载体的中心孔与其相啮合;以及还包括:控制装置,在插入或退出记录载体情况下,该控制装置把传送装置的位置与容纳装置的位置对正,并且在记录载体放/录的情况下,把放/录装置的位置与由分开容纳装置而得到的空间的位置对正,以便把放/录装置送进到由分开容纳装置而形成的空间中,以及使联装装置与记录载体的中心孔相啮合,此后,退出放/录装置以便解除由保持部对该记录载体的夹持,从而控制重放或记录。
按照本发明,容纳装置具有一个能够锁定多张盘形记录载体的锁定部,并且容纳装置是可分开的。放/录装置能够被送进到通过分开容纳装置而扩展的空间中或从该可扩展的空间内退出来。在放/录时,控制装置使放/录装置送进到由分开而扩展的空间中,并盘形记录载体的中心孔与联装装置相啮合;放/录装置被退出来以便进行记录载体的重放或记录;由控制装置对正的传送装置把通过开口被单张插入或退出的记录载体容纳在容纳装置内。这就能够减小移动容纳装置、传送装置和放/录装置所必须的空间尺寸,从而能使设备尺寸缩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包括用来上下移动容纳装置的第1提升装置。
按照本发明,其中由第1提升装置使容纳装置上下移动,能够容易地由容纳装置的分隔来扩展空间,并与外壳的开口对正。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包括用来上下移动放/录装置的第2提升装置。
按照本发明,其中由第2提升装置使放/录装置上下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从容纳在容纳装置内的多张记录载体中选择要被放/录的记录载体。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插入或退出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控制容纳装置整体地上下移动以便使容纳装置内的记录载体的容纳位置与开口的位置对正;在放/录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把容纳装置在按照容纳位置的指定位置上分隔容纳装置,以便使放/录装置上下移动,从而把容纳装置被分隔的空间的位置与放/录装置前进或后退的位置对正。
按照本发明,在单张插入或退出记录载体时,容纳装置被整体地上下移动以便使容纳位置与开口位置对正,这样就能够减小上下移动容纳装置所必须的空间的尺寸。在重放或记录时,能够由空间的利用来分隔容纳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容纳装置具有一个保持部,该保持部用来夹持沿预定方向插入的记录载体外圆周,并且在退出放/录装置时,把记录载体从容纳装置内沿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出来,以解除夹持。
按照本发明,容纳装置的锁定部仅通过沿预定方向插入记录载体就能锁定记录载体的外圆周,并且仅通过沿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推出就能解除锁定。因此,能够减小锁定由锁定部锁定记录载体所必须的空间尺寸,这样就能够时容纳多张记录载体的容纳装置更加小巧紧凑。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记录载体的至少一部分保留在容纳装置内的状态下,放/录装置进行记录载体的放/录。
按照本发明,在记录载体的至少一部分保留在容纳装置内的状态下进行放/录操作。因此,能够减小移动放/录装置所必须的空间尺寸,这样就能够缩小尺寸。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记录载体的联装装置从记录载体的一个表面侧插入转轴来从内侧弹性地支撑形成在记录载体上的中心孔。
按照本发明,联装装置通过从记录载体的一个表面侧把转轴插入记录载体的中心孔的弹性支撑来实现记录载体对放/录装置的联装。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重放或记录记录载体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控制放/录装置,以便送进到使容纳装置的被分隔开的部分更靠近于放/录装置侧的分隔开的空间中,从而能在对联装装置的指定位置上联装记录载体。
按照本发明,能够移动容纳装置来把记录载体从容纳装置安装到联装装置,并且能够利用分隔容纳装置的位移机构。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完成重放/记录操作时,控制装置控制放/录装置,以便送进到容纳装置的被分隔开的空间中,并且沿分隔方向深入到容纳装置的分隔部位,以便把安装到放/录装置的联装装置上的记录载体退下来。
按照本发明,记录载体能够从放/录装置联装并能够通过移动容纳装置容纳在容纳装置内,而且可以利用分隔容纳装置的位移机构。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容纳装置包括多个容纳件,并且在多个容纳件的每一个的任一个表面侧上形成有其夹持段,其前端伸向记录载体的内周缘,以便环绕记录载体的外周缘的至少一部分;在容纳件的另一表面侧上形成有一个凹槽或通孔,形成在另一容纳件上的夹持段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插入到该凹槽或通孔之中。
按照本发明,记录载体被锁定在容纳件的一个表面侧和锁定部的前端之间,因为容纳件具有一个可以与设置在一个表面侧上的锁定部相啮合的凹槽或通孔以及形成在另一表面侧上的锁定部,所以,在把另一个容纳件叠摞在另一表面侧上时,由于另一个容纳件的锁定部与凹槽或通孔相啮合,就能够减小叠层厚度。结果,就能够以窄的间隔把锁定着记录载体的容纳件叠摞起来,并且能够以窄的空间有效地容纳大量的记录载体。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容纳装置包括多个叠层的容纳件,在每一个容纳件中形成有一个长孔,该长孔从近于记录载体的中心处开始,沿放/录装置的退回方向延伸。
按照本发明,在容纳件中形成有一个从近于记录载体的中心处开始沿退出方向延伸的长孔。当使中心转轴与由容纳件锁定的记录载体的中心孔相啮合并且沿退出方向把它拉出时,中心转轴的前端即使突出到记录载体的中心孔的外面,它也不会接触容纳件。在把记录载体插入到中心孔上时,能够平稳地完成记录载体对容纳件的插入和退出。因此,能够以窄的空间有效地容纳许多记录载体。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放/录设备还包括:
用来驱动传送装置的传送装置驱动装置;以及
经可离合的路径把传送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到放/录装置的位移装置的传递装置。
按照本发明,能够经可离合的路径把传送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到放/录装置的位移装置。由于传递装置可被离合,所以在传送记录载体时,仅在脱离连接的状态下能进行记录载体的传送。在进行记录载体的重放或记录时,由来自传送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力来驱动位移装置。因此,位移装置和传送装置共享传送装置驱动装置,这样就减小了外壳内的空间,并使外壳的尺寸缩小。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窄的空间,有效地进行记录载体的传送以及记录载体的重放和记录。
本发明在特征在于传递装置包括与多个齿轮相啮合的齿轮系,该齿轮系包括可位移的齿轮。
按照本发明,只要解除齿轮系中的可位移齿轮的啮合状态就能够使传送装置驱动装置向位移装置进行的驱动力的传递脱离联接。
附图简要说明
通过下述参考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他和更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将更清楚。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自动换盘器11的整体方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换盘器11的装盘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自动换盘器11的装载拾取单元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自动换盘器11的盘夹紧操作的透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自动换盘器11的重放操作状态的透视图;图6是图1所示的自动换盘器11的机架20的平面图;图7是图1所示的机架20的前视图;图8是图1所示的机架20的后视图;图9是图1所示的机架20的右侧视图;图10是图1所示的机架20的左侧视图;图11是图1所示的储盘箱13的平面图;图12是图1所示的储盘箱13的前视图;图13是图1所示的储盘箱13的后视图;图14是图1所示的储盘箱13的右侧视图;图15是图1所示的储盘箱13的左侧视图;图16是分隔图1所示的储盘箱13的整体透视图;图17是分隔图1所示的储盘箱13的局部透视图;图18是图11至图16所示的储盘箱13的分解透视图;图19是说明图11至图16所示的储盘箱13中重叠CD安装凸块110的侧视图;图20是构成图11至图16所示的储盘箱13的单个储盘架的平面图;图21是图20所示的储盘架100的前视图;图22是图20所示的储盘架100的右侧视图;图23是图20所示的储盘架100的左侧视图;图24是图11至图16所示的储盘箱13的的最上方的储盘架101的平面图;图25是图24所示的最上方的储盘架101的前视图;图26是图24所示的最上方的储盘架101的右侧视图;图27是图24所示的最上方的储盘架101的左侧视图;图28是图1所示的支座16的平面图;图29是图1所示的支座16的前视图;图30是图1所示的支座16的右侧视图;图31是图1所示的支座16的左侧视图;
图32是设置在图28至图31所示的支座16上的盘识别机构的平面图;
图33是设置在图28至图31所示的支座16上的盘识别机构的元件部分的平面图;
图34是图1所示的PU单元15的平面图;
图35是图1所示的PU单元15的前视图;
图36是图1所示的PU单元15的左侧视图;
图37是说明转盘27的中心转轴191的机构的前视剖面图;
图38是PU单元15的右侧视图;
图39是被移到PLAY位置的PU单元15的平面图;
图40是说明传送装置24的辊轴的作用的侧剖示意图;
图41是设置在支座16的左侧的齿轮系的左侧视图;
图42是安置在支座16的左侧的锁定用滑动板135的左侧视图;
图43是说明图6至图10所示的梯级滑动件35与锁定滑动件45之间的关系的透视图;
图44是说明梯级滑动件35的阶梯支座40和锁定滑动件45的锁定支座46的互锁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45是图6至图10所示的梯级滑动件36的透视图;
图46是说明图6至图10所示的锁定机构的操作的平面示意图;
图47是说明与图6至图10所示的推杆72有关的构形的透视图;
图48是说明与图28至图31所示的排出杆140有关的构形的透视图;
图49是说明与图1所示的活门22有关的构形的前视示意图;
图50是与图1所示的控制电路19有关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51是图50所示的控制电路19的整体操作的流程图;
图52是图50所示的电气结构的操作流程;
图53是图50所示的电气结构的操作时序图;
图54是图50所示的电气结构的操作流程;
图55是图50所示的电气结构的操作时序图;
图56是图50所示的电气结构的操作流程;
图57是图50所示的电气结构的操作时序图;
图58是图50所示的电气结构的操作流程;
图59是图50所示的电气结构的操作时序图;
图60是图50所示的电气结构的操作流程;
图61是图50所示的电气结构的操作时序图;
图62是图50所示的电气结构的操作流程;
图63是图50所示的电气结构的操作时序图;
图64是图50所示的电气结构的操作流程;
图65是图50所示的电气结构的操作时序图;
图66包括普通自动换盘器的示意构形的一个平面图和一个前视图。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自动换盘设备11的示意结构图,外壳12具有适当的尺寸,例如公知的1DIN的大小,并且基本上呈矩形。作为容纳装置的储盘箱13装在外壳12之内,并能够容纳多张CD14,例如6张。每一张盘形记录载体CD14能够单独地被插入和退出,用作为放/录装置的PU单元15能够单独地并光学地重放容纳在储盘箱13内的CD14,PU单元15有一个光拾取器,并连接到作为位移装置的机架16上。外壳12借助作为浮动装置的浮动机构17弹性地支撑内部机构,如机架16和储盘箱13,用来减少外部震动的影响。借助作为复位件的提升/分离结构18的作用储盘箱13能够整个上下移动,并且只有从特定的CD14容纳位置的上部能够上下移动,PU单元、机架16和提升/分离机构18的运作受控制电路19的控制,控制电路19安置在外壳12的一边。浮动机构17以离开外壳12的浮动方式支撑框架20,该框架20是支撑机架16和储盘箱13的一个支撑装置。当插入和卸出CD14时,作为锁定装置的锁定爪21把框架20固定到外壳12上。作为开/闭装置的活门22设置在机架16的前面,并能够打开或关闭设置在外壳12上的开口23,作为传送装置的传送辊24也设置在机架16上。
图2到图5是图1所示的自动换盘器11中的CD14从插入到重放的运作行程。图2表示装盘状态,在该状态下,CD14经外壳12的开口被一直插入到储盘箱13内的保持位置,把该CD14保持在传送辊24的上辊25和下辊26之间。PU单元15由用来旋转-驱动CD14的转盘27、用来重放CD14上所存储的信息的PU28以及用来使PU28沿CD14的径向移动的跟踪机构29。图3表示拾取单元的装载状态,在该状态下,使PU单元15向前进入到由在指定的保持位置上被分离的储盘箱13的上部的向上移动而形成的空间,并且经机架16的提升和储盘箱13的被分离部位的向上移动把PU单元15对正所指定的保持位置。图4表示盘夹持状态,在该状态下,保持着CD14的储盘箱13的被分离的部位下移,并且CD14被夹持在PU单元15的转轴上。图5表示重放状态,在该状态下,在由PU单元15的退回而解除由储盘箱13的保持状态之后,再使储盘箱13的被分离的部位向上移动,并由PU单元15重放CD14。
图6到图10表示与自动换盘器11的框架20有关的机构,图6是平面图,图7是前视图,图8是后视图,图9是右侧视图,图10是左侧视图。梯级马达31安装在左后侧上的基座30的下部,储盘箱马达32安装到上部,盖子33盖在基座30的顶上。
梯级滑动件35和36被安置在基座30的右左侧,阶梯槽37和38分别形成在梯级滑动件35和36上,以便能够相应于梯级滑动件35和36的前/后位移而沿6个阶梯上下移动。左梯级滑动件35设置有槽口39,以便能够进行机架16的位置的光学检测。左梯级滑动件35在后侧有一个向上的用来前后驱动的梯级齿条40,并且在前侧的里边形成有一个梯级上限接触段41和一个梯级初始接触段42。左梯级滑动件35和右梯级滑动件36与设置在基座30前方的传动杆43相联。在传动杆43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中心轴44,传动杆43能够相对于基座30绕中心轴44摆动位移。由于左梯级滑动件35和右梯级滑动件36经由传动杆43相联结,所以右左滑动件35和36反向位移。因此,设置在右梯级滑动件36上的梯级槽38要有与设置在左梯级滑动件35上的梯级槽37相反的方向。
在左梯级滑动件35和基座30之间安置有一个锁定滑动件45,在锁定滑动件45的后上侧形成有一个锁定齿条46。互锁销47联结于锁定滑动件45,并且插入到形成在左梯级滑动件35中的互锁长孔48中。左梯级滑动件35能够使互锁销47在互锁长孔48中在机架16的上下移动的范围内自由移动到第2到第6梯级的任何位置上。当左梯级滑动件35把机架16向下拉到第1梯级的位置时,互锁销47接触互锁长孔48的前端,并使锁定滑动件45位移到后侧。在锁定滑动件45的中部形成有一个传送切换凸轮49,用来在使设置在机架16上的PU单元15进退的机构对驱动传动辊24的机构的联结和非联结之间进行切换。储盘箱导向架50和储盘箱止挡片51形成在梯级滑动件35和36的后部,用来上/下移动并分离储盘箱13(如后所述)。弹簧52使左梯级滑动件35和锁定滑动件45相互拉拽,以便传递力,使互锁销47与互锁长孔48的前端接触。
传输齿条53朝向锁定滑动件45的内侧形成,传输齿条53与形成在凸轮件54的外圆周部位上的齿轮55相啮合,凸轮件54安装在基座30的后中心部位。凸轮件54基本呈园环形,并能绕其中心轴56角位移。后锁定凸轮槽57、侧锁定凸轮槽58和活门接触段59分别形成在凸轮件54的后部、右侧和前部。锁定爪21的跟随销60被插入到后锁定凸轮槽57内,在锁定爪21的中心部位设置有一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61,竖直设置在基座30上的销钉62与长孔61相啮合。当后锁定凸轮槽57相应于凸轮件54的角位移而把跟随销推到后部时,把锁定爪21向后推出,框架20的前端就能够被压靠在外壳12的前端,以便由其后端使框架20进一步离开外壳12的后端。设置在侧锁定杆63的基端处的跟随销64与侧锁定凸轮槽58相啮合,侧锁定杆63基本上呈L形,竖直设置在基座30上的一个销钉被插入到设置在侧锁定杆63的弯曲部,以便使侧锁定杆63能沿销钉65摆动位移。侧锁定杆63的前端向基座30的右方突出并能压靠基座30,以便使外壳12的右侧离开。活门接触段59从一边压设置在活门传输杆66的基端处的销67,从而使其绕转动支撑该活门传输杆66的摆动轴68角位移。弹簧69在关闭活门22的方向上把力施加给活门传输杆66。
梯级马达31和储盘箱马达32的转动输出分别经齿轮系70和71进行传送,推压杆72设置在基座30的后端左侧,并能够从保持状态把保持在储盘箱13内的CD14推出。传输杆73设置在推压杆72的下方,并能够与锁定滑动件45的后端接触。在锁定滑动件45完全退回的状态下,推压杆72的前端经传输杆73把保持在储盘箱13内的CD14推出来。弹簧74和75分别设置在推压杆72与传输杆73之间和传输杆73与基座30之间。在推压杆72与传输杆73之间,弹簧74在推出推压杆72的前端的方向上施力。弹簧75对传输杆73施以弹性力,以便使与锁定滑动件45的后端接触的部位前进。
经齿轮系71从梯级马达31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齿轮系76附着于盖子33,与齿轮系76啮合的正齿轮77和78固定于盖子33的上表面,并能够在齿轮系76装配之后插入。类似于正齿轮77和78的正齿轮79被固定于盖子33的下表面,正齿轮77,78和79分别与正齿轮83,84和85相啮合,正齿轮83,84和85分别联结于设置在储盘箱13上的进给螺钉80,81和82。
开关(后面有时称为“SW”)板86固定在基座30的前侧的凸轮件54附近,梯级上/下限位杆87的基体部分联结在开关板86的左侧,梯级上/下限位杆87与的前端能够梯级滑动件35的梯级上限位接触段41和梯级初始接触段42接触。当梯级上/下限位杆87梯级上限位接触段41与接触时,处于梯级上/下限位杆87基体部位的梯级上限位SW88被接通。当梯级滑动件35退回并且梯级初始接触段42与梯级上/下限位杆87的前端接触时,梯级上/下限位杆87的基体部分把梯级初始SW89接通。
开关板86还联结有一个锁定位置SW90,当凸轮件54的外圆周的齿轮55随后的圆周部分压SW90时,锁定位置SW90接通,该圆周部分结束时SW90断开。当凸轮件54角位移并由锁定爪21和侧锁定杆63实现锁定状态时,锁定位置SW90断开。在基座30上还设置有一个插入/退出位置SW91,由传送辊24根据对正开口23和高度的机架16的高度插入或退出CD14的位置上,由活门传输杆66把SW91接通。
图11到图15分别是储盘箱13的平面图、前视图、右侧视图和左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能够容纳6阶CD14的储盘箱13由作为容纳件的5阶储盘件100和一个最上阶储盘件101构成。进给螺钉80,81和82在后侧的两个位置和右侧一个位置与最上阶储盘件101相啮合,后左端位置上的进给螺钉80直接与最上阶储盘件101相啮合,另外的进给螺钉81和82分别经提升件102和103与最上阶储盘件101相啮合。在提升件102和103上形成有阴罗纹以便与进给螺钉81和82相啮合,从而能使最上阶储盘件101竖直位移。然而,由于形成有阴罗纹以便能够用提升件102和103使最上阶储盘件101位移,所以就能够调整单个的正齿轮83,84和85与正齿轮77,78和79的啮合。在最上阶储盘件101的后端安装有一个位置检测片104,如后面所述,该位置检测片104用来高精度地进行位置检测。
分离滑动件105和106与最上阶储盘件101相联结,分离滑动件105和106的每一个都有一个沿最上阶储盘件101上表面滑动的平坦部分和一个爪107,爪107具有一个悬在一边的末端和朝内的弯折。两个爪107从右分离滑动件105上悬下来,一个爪107从左分离滑动件106上悬下来,右分离滑动件105的爪107的每一个和左分离滑动件106的爪107都设置有朝外突出的突起108,该突起108与设置在每一个梯级滑动件36和35的储盘箱导轨上的长孔相啮合,并在由长孔导向时能够竖直位移,进退位移的驱动力由梯级滑动件36和35传送过来。
在离开两个边稍微朝前的位置上设置有保持CD14的保持片簧109,用于储盘件100和最上阶储盘件101。在离开具有保持片簧109的位置朝后的部分上以一定的间隔设置有CD安装爪110,该安装爪的多个保持段。在用储盘件100和最上阶储盘件101所保持的CD14的后侧的外圆周部分处在CD安装爪110的前端,并且进一步由保持片簧靠压力保持住。作为选择段的分离突起111以等高度形成在储盘件100和最上阶储盘件101的侧面,并且能够由梯级滑动件35和36的储盘箱挡片51和分离滑动件105和106的爪107可选择地分离。
图16是储盘箱13的隔板的整体透视图,图17是分离突起111的透视图。分离突起111被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且分离滑动件105和106的爪107和梯级滑动件35和36的储盘箱挡片51分别从下方和上方与相邻的分离突起111相接触。当通过旋转驱动储盘箱马达32来转动进给螺钉80,81和82时,较靠近最上阶储盘件101的上储盘箱13就从由爪107所选定的储盘件100提升起来并被分离。
图18是储盘箱13的分解视图,图19说明储盘件100的叠层情况。对于每一个储盘件100来说,不是具有CD安装爪的表面上而是在表面侧的内侧上设置有能够插入CD安装爪110的通孔110a,该通孔的直径大于CD安装爪110的外直径。如图19所示,在叠层状态下,CD安装爪110被插入导该通孔110a中,这样就能减小其整体厚度。
图20至图23是单个储盘件100的平面图,前视图,右侧视图和左侧视图,图24至图27是最上阶储盘件101的平面图,前视图,右侧视图和左侧视图。然而最上阶储盘件101也要有一个在一个表面侧形成的CD安装爪110,但不必形成有通孔110a,因为没有储盘件100叠层在最上阶储盘件101的上部。如图11至图16所示,分离滑动件105和106联结在最上阶储盘件101上,位置检测器104形成在后端。
在比储盘件100和最上阶储盘件101的每一个的中心更靠前的部位,形成有能允许后述的转盘27的中心轴插入的转盘长孔112,在储盘件100的后端形成有一个推压缺口113,前述的推压杆72能够前进到推压缺口113之中。
如图6所示,与设置在最上阶储盘件101上的位置检测器104连接的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联接到基座30的后端。由动片线性位移的可变电阻实现的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能够通过动片竖直的线性位移来检测在最上阶储盘件101的位移。还设置有一个用来调节储盘箱位置检测器114的接触位置的调节螺钉115,以及一个用来固定所调节的位置的固定螺钉116。当调节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位置时,用调节螺钉115来调节该调节螺钉115的竖直位置,同时用弹簧117向上拉,并且用固定螺钉116固定调好的位置。
一个锁定定位件118水平地从锁定滑动件45延伸到基座30的左侧上的侧突起处,该锁定定位件118呈手鼓形,其中间部位的直径小于前端和基体部位的直径,并且连接到设置在外壳12内的长孔上。正在退回的锁定滑动件45与该长孔的小直径部分连接,在小直径的长孔内被引导的锁定定位件118的中部的小直径部分就会被迫沿横方向位移,这样就能够实现定位。在基座30的一边上设置有一个收纳弹簧的弹簧钩119,所要收纳的弹簧用作浮动机构17而把框架20悬挂在外壳12内。用来在浮动状态下进行排出的排出器联接件120被联接在基座30的两边;就联接位置而论,比其余排出器联接件更细小的另一个排出器联接件121联接在基座30的左后部。顶压进给螺钉80,81和82的上端的片簧122设置在盖子33内。槽口39的位置由遮光器的计数传感器123来决定,也就是说机架处于允许PLAY的位置。当推压杆72被压到后侧时,接通插入完成SW124。
图28至图31是图1所示的机架16的平面图,前视图,右侧视图和左侧视图。用来插入和退出CD14的传送辊24的驱动以及使PU单元15前进和退回的驱动由分配插入/退出马达130所产生的转动力来实现,该插入/退出马达130安装在机架16的由前侧,转动力通过传送齿轮131旋转驱动上传送辊25,上传送辊25同时用作传送辊24和PU单元15的前进和后退的转动力的传递路径。但上传送辊25经由传动齿轮131被旋转驱动时,转动力就从上传送辊25的右端传递到左端,就这样来驱动机架16的左传动齿轮132。
小齿轮134经位移齿轮133与作为传动装置的传动齿轮132的尾端相啮合,位移齿轮133能够在形成在前述锁定滑动件45上的传送切换凸轮49的作用下竖直位移。当位移齿轮133向上移动时,传动齿轮132的末级与小齿轮134之间脱离驱动力的传送,位移齿轮133在传动齿轮132和小齿轮134之间啮合的状态中,小齿轮134由来自插入/退出马达130的旋转力旋转驱动,从而能使PU单元15与小齿轮134相啮合,而前进到机架16的后侧,或者使已经前进的PU单元15退回到机架16侧。
在传动齿轮132和位移齿轮133之间设置有一个由薄金属片构成的锁定滑动板135,其一面是机架16的一边,另一面由弹簧136施以向后的力。作为啮合保持装置的锁定滑动板135的前端停在PU单元15的前端。当PU单元15位移并由弹簧136向回拉锁定滑动板135时,位移齿轮133被固定在锁定段上传动齿轮132与小齿轮134之间的驱动力传递位置处。更具体地说,当PU单元15从机架16的前端位置开始向后移动时,位移齿轮133进入始终把驱动力从传动齿轮132传递到小齿轮134的状态。只有PU当单元15等待在机架16的前端位置上时,锁定滑动板135才允许位移齿轮133竖直位移,这样就能够在锁定滑动件45的传送切换凸轮49的作用下把从机架16的一边向外突出的位移齿轮133的轴137提升起来,并脱离传动路径。与梯级滑动件35和36的阶梯槽37和38相啮合的跟随销138和139在机架16的左侧和右侧突出来。
压入杆140设置在机架16的左侧,并在传动齿轮132、位移齿轮133和小齿轮134的上方,该压入杆140用来把所插入的CD14压入到储盘箱13上,而其前端绕设置在基座附近的摆动轴141角位移。弹簧142把沿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的力施加于该压入杆140,为了由压入而使压入杆140产生角位移,设置有一个传动杆143。沿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于该压入杆140的力由弹簧144施加在传动杆143上,弹簧144的弹性力小于把力施加于压入杆140的弹簧142的弹性力。形成在锁定滑动件45上的压入凸轮驱动传动杆143。
传送辊24的下传送辊26不安装在上传送辊25的正下方,而是安装在稍向后移动的位置上,即在CD14的插入方向上。其轴的两端被支撑在U形槽内的下传送辊26能够竖直地位移,并被下传送辊弹簧146拉向上传送辊25。当把CD14插入到上传送辊25和下传送辊26之间时,由于下传送辊26后移,而使所插入的CD14受下传送辊26顶压。因此,CD14的前端向上倾斜,并且由保持片簧109和CD安装爪110把CD14与储盘箱13的前延伸部接触且平稳地引导到保持位置。如果下传送辊26处在上传送辊25的正下方,CD14的前端下落,这样就很难平稳引导。
在机架16的前上表面上形成有多个长孔150,151,152,153,154和155以及止口长孔156和157,止口长孔156和157有平行于长孔150至155的长孔部分和基本上竖直的短止口,这些长孔大致沿宽度方向延伸。在机架16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一个弹簧钩158,这些长孔150至157以及弹簧钩158被用作基于设立在机架16的前上表面的销159的盘识别机构。
图32说明设立在机架16的前上表面的盘识别机构的构成。齿条161设置在紧靠安装于前侧附近的滑动板160的后侧,还设置有与长孔150和151相啮合的跟随销162和163。在滑动板160上设置有销164,并形成有一个弹簧钩166。滑动板160的齿条161与互锁齿轮169相啮合,互锁齿轮169还与形成在滑动板后部附近的紧靠前的部位上的齿条171相啮合。滑动板170大体呈L形,并且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其上形成有齿条171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部分,另一部分是从左侧向前延伸的部分。在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上设置有与机架16的长孔152和153相啮合的跟随销172和173,在朝前延伸的部分的前端附近设置有一个与长孔154相啮合的跟随销174。摆动杆175的摆动轴176被固定于滑动板170的弯曲部位附近的位置上,摆动杆175大体上也呈L形。跟随销177被设置在其一个臂的前端,并与形成在机架16上的止口长孔相啮合。在摆动臂的另一个臂的前端形成有销159。一个类似的摆动杆175也设置在滑动板160的右侧,一个臂的前端处的跟随销177与止口长孔157相啮合,与长孔155相啮合的跟随销167也设置在滑动板160上。
在滑动板160的弹簧钩166和机架16的弹簧钩158之间连接有一个张力弹簧,并施加弹性力以便使设置在滑动板160上的跟随销162,163和167接触长孔150,151和155的左端。设置在滑动板170上的跟随销172,173和174与长孔152,153和154的右端接触。弹簧对摆动杆175的每一个施加弹性力,以便使摆动杆175的一个臂的前端处设置的跟随销177下落到止口长孔156和157的止口内。
在插入CD时,把除具有摆动杆175上设置了跟随销177的臂之外的臂上设置的销159之间的间隔加宽,并且跟随销177脱离止口长孔156和157的止口。因此,滑动板160能够在右摆动杆175的作用下位移到右方,而滑动板170能够在左滑动杆175的作用下位移到左方。在跟随销177留在止口长孔156和157的止口内的状态下,滑动板160和170不能移动。也就是说,只有在两个摆动杆175被分离到右侧和左侧时,才能接收CD。这样就能够避免具有不同于外径12cm的CD14例如外径8cm的单张CD的插入。设置在摆动杆175上的销159之间的间隔稍大于单张CD的外径,这样,在插入单张CD时就不会引起滑动板160和170的横向位移。
如图28至图31所示,在机架16上,在前后方向上沿直线以一定间隔安装有两个光发射二极管(后面缩写为“LED”)180和181,如后所述,设置在PU单元15内的光传感器来检测从LED 180和181发射的光,插入检测SW182检测机架16内的滑动板160的位移,这样就能进行CD插入的检测。
图33表示主滑板160和170以及图32所示的盘识别机构的摆动杆175的形状。因为摆动杆175分别紧紧地夹住滑动板160和170,所以,在处于一个臂的前端的跟随销177与止口长孔156和157的止口相啮合的状态下,滑动板160和170不能移动。而只有在俩个摆动杆175的跟随销177脱离止口长孔156和157的止口时,滑动板160和170才能相互平行地移动而使互锁齿轮169转动。
图34至图36是图1所示的PU单元15的平面图、前视图和左侧视图。转盘27大体设置在PU单元15的中心处,马达190旋转驱动中心轴191。在图37所示的中心轴191上联接有多个爪192,设置在中心轴向内的位置上联接的弹簧193施加径向向外的力,由盖子194把弹簧193卡住,弹簧193是一个小直径的压簧,它只要能沿平行于中心轴191的轴向插入就可以,这样就能相当容易地进行组装。用来使PU28移动的跟踪机构29设置在转盘27的左侧。设置在机架16上的与小齿轮134相啮合的齿条195联接在PU单元15的左侧,用来把小齿轮134的转动力转换成为PU单元15的直线运动。设置在PU单元15的转盘27的右侧的马达196和传递其转动驱动力的传动齿轮197驱动跟踪机构29。图38是PU单元15的右侧视图。
传感器板200安装在PU单元15的一部分的后部,并在转盘27的右侧。一个退出端传感器201和盘存在检测传感器202作为接收来自安装在机架16上的LED180的光的光传感器,并以一定的间隔安装在传感器板200上的从前到后的一条直线上。夹持位置SW203设置在传感器板200的后端,用来检测PU单元15前进到最后位置和达到允许把保持在储盘箱13内的CD14插入中心轴191的夹持位置。PLAY位置传感器204设置在传感器板200的右侧,用来在PU单元15从夹持位置退回之后,为进行CD14的重放而检测PLAY位置。该PLAY位置传感器204由一个遮光器构成,其中一个遮光元件安置在PLAY位置处。用于检测PU28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P初始位置SW205设置在转盘27的下方紧靠前侧的部位。在机架16的最前面的起始处还设置有一个单元初始位置SW206,该单元初始位置SW206具有一个稍微从PU单元15的前端突出的检测端,并检测PU单元15的存在。
图39表示PU单元15已经从机架16前进并出现在PLAY位置上的状态。由PLAY位置传感器204来检测PLAY位置,该PLAY位置传感器204由一个遮光器构成,并能够通过在光到达光敏元件之前遮住来自光发射元件的光来检测PLAY位置。
图40表示设置在机架16上的传送辊24的上传送辊25和下顶压辊26有一个竖直位移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于把下辊固定在传送方向上,从而使CD14的前端向上倾斜。由于CD14的前端上倾,所以它与储盘箱13的储盘件100的前延伸部或最上阶储盘件101相接触,并确保无降落地插入。
图41表示由设置在机架16的左侧上的传动齿轮132、位移齿轮133和小齿轮134构成在齿轮系。由于安置在传动齿轮132和小齿轮134之间的位移齿轮133能够竖直位移,所以它能够在传动齿轮133稍微上移的状态下中断从传动齿轮132向小齿轮134的驱动力的传递。
图42表示安置在图41的齿轮系与机架16的左侧之间的锁定滑动板135的形状。当锁定滑动板135的右前端147与PU单元15的前端相啮合时,PU单元15的位移就使由弹簧136弹性支撑的锁定滑动板135向储盘箱13移动。在PU单元15的移动开始之后保持啮合的锁定滑动板135上形成有一个在与位移齿轮133的转轴接触的啮合状态下保持位移齿轮的凸轮槽148。
图43表示左梯级滑动件35与锁定滑动件45的互锁,图44表示梯级齿条40和锁定齿条46的驱动。锁定滑动件45被安置在梯级滑动件35和基座30之间,其上形成有前述传送切换板49。该梯级滑动件35有一个与梯级马达31旋转驱动的小齿轮210相啮合的梯级齿条40,该小齿轮还能与锁定滑动件45的锁定齿条46相啮合。然而梯级齿条40和锁定齿条46绝不会同时与小齿轮210相啮合:仅其任一个与后者啮合。为了确保啮合的平稳切换,把齿轮211和212变形,例如在梯级齿条40和锁定齿条46的切换部位使齿宽边得更窄。在后面的图48的描述中将描述突块224。
图45表示右梯级滑动件36的构形,因为右梯级滑动件36沿与左梯级滑动件35的相反的方向位移,所以阶梯槽38沿与形成在左梯级滑动件35上的阶梯槽37的方向相反。
图46说明锁定爪21、侧锁定杆63和定位锁定件118随凸轮件54的角位移的运作,在锁定滑动件45退回的锁定位置处锁定爪21向后突出,侧锁定杆63向右突出,导致定位锁定件118向后位移,从而使位置锁定SW90断开。
图47和48表示与推出杆72及推入杆140有关的构形,在CD插入到储盘箱13内并接通插入端开关124时,图47中所示的在把推出杆72从传动杆73分离开的空间中有一个弹簧74的推出杆72被向后推。在图48所示的底视图的推入杆140上,传动杆143的突出部有一个直线部分222和一个曲线部分223。因此,当形成在锁定滑动件45上的突片224接触该直线部分222时,就传送引起推入杆140角位移的驱动力。当突片224接触曲线部分223时,仅有传动杆143角位移,而没有驱动力被传送到推入杆140。
图49表示有关图1所示的活门的构形。仅在锁定滑动件45退回到最后的位置,活门22才靠经活门传动杆66施加的驱动力打开,在这种状态下,锁定爪21、侧锁定杆63以及定位锁定件118把框架20固定在外壳12上,这样,就能够允许CD14平稳地插入和退出。活门传动杆66的前端使滑动板225横向位移,该横向位移通过与斜槽226相啮合的活门22的销转换为竖直的开/闭动作,由遮光器构成的取样检测传感器228检测活门22是否被关闭,在活门传动杆66的前端打开开口23的状态下,借助于活门22把该取样检测传感器228接通,在活门22打开的状态下插入CD14之后,活门22不能够在CD14滞留在开口23内的状态下被关闭,取样检测传感器228保持接通状态。当CD14被取出来时,断开取样检测传感器228。
图50表示有关图1所示的自动换盘设备11的控制电路19的电路结构。可以由检测储盘箱的被提升的位置的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得到对应于位置检测器104的绝对位置的电压输出,该电压输出由模/数变换(以下缩写为“A/D”)电路230变换成为数字数据,并被输入到由微机的程序操作实现的控制电路19。来自其他开关和传感器的信号也被输入到控制电路19,并且按照预定的程序来旋转驱动梯级马达31、储盘箱马达32和插入/退出马达130。梯级滑动件35和36的位移位置可以被检测为经由遮光器构成的计数传感器23的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之间的隙缝而通过槽口39的次数。在控制电路19是还连接有一个作为用来输入自动换盘设备11的操作状态的指令输入装置的键输入单元231和一个用来设定并计算时间的定时器232。
图51表示图50所示的控制电路19的运行情况。在步骤a1开始运行;在步骤a2决定设备是否准备插入或退出CD14;如果是待机状态,就在步骤a3执行插入/退出状态的机械初始化;如果是非待机状态,在步骤a4进行机械初始化,而不是插入/退出的机械初始化;在步骤a3或步骤a4完成机械初始化时,在步骤a5等待由键输入单元231输入指令;根据指令的输入,在步骤a6决定是否指示插入一张CD;如果指示插入一张CD,在步骤a7决定是否另一张CD正在被重放;如果在重放之中,就在步骤a8执行卸下重放中的CD的操作,作为CD插入的予操作;在步骤a8完成了CD插入的预操作时,或在步骤a7没有CD正在重放,就在步骤a9进行CD插入操作。
如果在步骤a6未被指示插入一张CD,就在步骤a10决定是否指示退出操作;如果指示CD退出操作,就在步骤a11卸下CD;如果在步骤a10未指示卸下CD,就在步骤a12决定是否指示检索CD;如果指示进行检索,就在步骤a13对储盘箱的每一层检索CD的存在;如果未指示,在步骤a14更换CD;完成步骤a9,步骤a11,步骤a13或步骤a14时,返回到步骤a5。当车载音频设备在重放中执行任何其他操作时,例如从调谐器接收广播节目,那么重放就终止,并且设备等待在任何时间恢复重放。
图52和图53分别是在步骤a3中机械初始化操作的流程图和时序图。在步骤b1开始运行;在步骤b2反向旋转驱动梯级马达31使机架16下移,并把机架16移动到插入/退出位置。当在步骤b3接通插入/退出SW91时,在步骤b4开始卸CD;如果在步骤b5接通退出终端传感器201,CD的退出就完成。然后,在步骤b6接通插入检测SW182时,在步骤b7开始插入CD,并在步骤b8继续进行插入,直到接通插入终端SW124为止。在步骤b9沿正反方向驱动梯级马达31,使锁定位置开关90从OFF到ON;当再次在步骤b10检测到OFF状态时,在步骤b10返回锁定位置。然后,在步骤b11反向驱动储盘箱马达32,使储盘箱13下降而回到初始位置;在步骤b12用来自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一个输出决定储盘箱13的位置是否对应一个预定值,例如作为初始值的(1F)h,并在步骤b13结束运行。其中(1F)的1F表示一个2位16进制数。
图54和55分别是对应于图51所示的步骤a4中的机械初始化运行的流程图和时序图,而不是插入/退出状态。在步骤c1开始运行,在步骤c2沿正方向旋转驱动储盘箱马达32,使储盘箱13上升到上限位置,当在步骤c3由来自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决定已达到上限位置时,在步骤c4使插入/退出马达32正向转动,并使PU单元15前进到夹持位置,在步骤c5由夹持位置SW203检测前进到夹持位置;在步骤c6,插入/退出马达130反向转动,使PU单元后退返回到PLAY位置,在步骤c7由PLAY位置传感器204检测返回到PLAY位置;在步骤c8,储盘箱马达32反向转动,使储盘箱13下降,在步骤c9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检测储盘箱13的下降位置。在储盘箱3下降之后,插入/退出马达130正向转动使PU单元15前进,从而把安装在转盘27上的CD14插入到储盘箱13中。
当在步骤c11把夹持位置SW203接通时,插入/退出马达130停止,经适当的时间t1之后,储盘箱马达32正向转动,结果,把CD14从转盘的中心轴191上拉出来,从而解除夹持。当在步骤c13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的输出决定储盘箱13的提升位置达到预定的位置时,在步骤c14进行单元退出操作,把PU单元15退回到机架16的初始位置。当在步骤c15由单元初始SW206检测回到初始位置时,在步骤c16使储盘箱马达32反向转动,使储盘箱13返回初始位置。当在步骤c17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决定返回到初始位置时,就在步骤c18使梯级马达31反转,并进行机架16的返回初始位置操作。在步骤c19,接通梯级初始SW89,当具有槽口39的梯级滑动件35的部位脱离计数传感器123时,机架16返回到初始位置就完成了。梯级马达31停止一段时间t1,然后恢复反向转动。在此期间,与小齿轮210相啮合的齿条从梯级滑动件35的梯级齿条40切换到锁定滑动件45的锁定齿条46。当在步骤c21切断锁定位置SW90时,在步骤c22结束运行。
图56和57分别是步骤a8中的CD插入予操作的流程图和时序图。在步骤d1开始运行,在步骤d2反向转动储盘箱马达,使储盘箱13向下移动,当储盘箱13下降并在步骤d3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检测到达到预定位置时,储盘箱马达32停止,并经适当时间t1之后,插入/退出马达130正向转动,使PU单元15前进到储盘箱13中。当在在步骤d5接通夹持位置SW203时,插入/退出马达130停止,并经适当时间t1之后,储盘箱马达32正向转动,提升储盘箱13以解除夹持,把CD14从中心轴191上拉出来。
当在步骤d7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检测到储盘箱3提升到预定位置时,在步骤d8使马达130反转,进行单元退出操作,把PU单元从储盘箱13内退出来。当在步骤d9接通单元初始位置SW206时,插入/退出马达130停止;经适当时间t1之后,在步骤d10,储盘箱马达32反向转动,使储盘箱13返回到初始位置;当在步骤d11,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达到预定值时,储盘箱马达32停止,并经适当时间t1之后,在步骤d12,梯级马达31反转,使机架16返回到初始位置。接通梯级初始SW89之后,与小齿轮210相啮合的齿条从梯级滑动件35的梯级齿条40切换到锁定滑动件45的锁定齿条46,并在步骤d15返回锁定位置;在步骤d14断开锁定位置SW90时,就完成了锁定位置的返回,并停止梯级马达31。在步骤d15,储盘箱马达32正转,使储盘箱13上升;当在步骤d16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检测到储盘箱达到预定位置时,储盘箱马达32停止,并经适当时间t1之后,在步骤d17使梯级马达31反转,从而进行插入/退出模式切换;在步骤d19接通插入/退出位置SW91时,在步骤d20结束运行。
图58和59分别是图51所示的步骤a9中的CD插入操作的流程图和时序图。在步骤e1开始运行,在步骤e2,在高电平上断开插入检测SW182,这样来检测12cm的CD14的插入;经适当时间t1之后,在步骤e3使插入/退出马达130正向转动,从而开始盘插入操作。被插入的CD14向后移动,同时,退出终端传感器201的输出成为高电平。插入检测SW182低电平接通,并且盘存在检测传感器202的输出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当把CD14插入到储盘箱13中并在步骤e4接通插入终端SW124时,在步骤e5,梯级马达31正向转动,运行开始从插入/退出返回到锁定位置;当接通锁定位置SW90时,插入/退出马达130停止,停止一段适当的时间t1之后,梯级马达反转,锁定位置SW90停止在OFF位置上,这样,就在步骤e6结束CD插入操作。
图60和61分别是图51所示的步骤a11中的CD退出操作的流程图和时序图。在步骤f1开始运行,在步骤f2,储盘箱马达32反转,使储盘箱13下降;当在步骤f3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决定储盘箱下降到预定位置时,就停止储盘箱马达32;为了在步骤f4使盘返回,插入/退出马达130停止一段时间t1之后,正向转动,使PU单元15前进到储盘箱13内;当在步骤f5接通夹持位置SW203时,插入退出马达130停止,经适当的一段时间t1之后,在步骤f6由储盘箱马达32进行夹持解除操作,这样就使储盘箱13上升;当在步骤f7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决定储盘箱13已经达到预定高度时,经一段适当时间之后,在步骤f8使插入/退出马达130反转,并进行单元退出操作,使PU单元15从储盘箱13内退出来;当在步骤f9接通单元初始位置SW206时,停止插入/退出马达130;在步骤f10,经一段适当时间t1之后,储盘箱马达33反转,使储盘箱13下降,把储盘箱13返回到初始位置;当在步骤f11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检测到储盘箱下降到预定位置时,该储盘箱马达32停止;在步骤f12经一段适当时间t1之后,梯级马达31反转;在步骤f13检测齿条的初始位置,在为切换齿条而暂时停止之后,在步骤f14使锁定滑动件45进一步移动,并在步骤f15返回到锁定位置。
在步骤f16,储盘箱马达32正向转动,使储盘箱13上升;在步骤f17,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检测储盘箱13上升到预定位置;当储盘箱13上升到预定位置时,在步骤f18使梯级马达31和插入/退出马达130反转,并为更换CD14而进行退盘操作;当在步骤f19接通插入/退出位置开关91时,在步骤f20停止梯级马达31,而继续使插入/退出马达130反转,升继续进行CD退出操作;当在步骤f21退出终端传感器201变为低电平并检测CD时,使插入/退出马达130停止;在步骤f22,经一段适当的时间t1之后,使梯级马达31正向转动,并在锁定位置SW90一旦变为ON时,梯级马达31就反转,从而回到锁定位置。
图62和63分别是图51所示的步骤a12中的CD退回操作的流程图和时序图。在步骤g1开始运行,在步骤g2,储盘箱马达32正转,使储盘箱13上升;当在步骤g3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决定储盘箱13已经上升到第6阶位置时,就停止储盘箱马达32;并经一段适当时间t1之后,在步骤g4进行CD退出操作;这时,使梯级马达31和插入/退出马达130反向转动,在这里所假定的情况是CD被容纳在第6阶内。
当在步骤g5由推出杆72把CD退到退出终端传感器201的位置时,由退出终端传感器201接收的来自LED180的光被遮挡,并断开该退出终端传感器201;在步骤g6,梯级马达31和插入/退出马达130正向转动,由压入杆140把盘压入来进行CD插入操作,在步骤g7继续进行盘压入操作,直到插入终端开关124被接通为止;在步骤g8,梯级马达31反向转动;在步骤g9锁定位置SW90,立刻从OFF变换到ON,并停留在恢复到ON状态的位置上。然后,在步骤g10,进行储盘箱提升操作,使梯级储盘箱马达32正向转动,来升高储盘箱13;在步骤g11,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检测储盘箱13的提升达到第5阶的位置;在步骤g12,经一段适当的时间t1之后,分别使梯级马达31和插入/退出马达130反向转动,而进行CD退出操作,假定CD在这种状态下不要被容纳在第5阶中。
在步骤g13,接通插入/退出位置SW91,结果,检测到机架16已经达到插入/退出位置,并暂时停止梯级马达31和插入/退出马达130;接着在步骤g14决定CD14是否被容纳在储盘箱的第2阶中;在步骤g15决定CD14是否被容纳在储盘箱第1阶中;并与上述同样的方式在步骤g16结束运行。
图64和65分别是图51所示的步骤a14中的CD检测操作的流程图和时序图。在步骤h1开始运行,在步骤h2,储盘箱马达32反转,使储盘箱13下降;当在步骤fh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检测储盘箱13下降到预定位置时,就停止储盘箱马达32;在步骤h4,经一段适当的时间t1之后,插入/退出马达130正向转动,把安装在PU单元15上的CD14返回到储盘箱13内;当在步骤h5接通夹持位置SW203时,就停止插入/退出马达130;在步骤h6经过一段适当的时间t1之后,储盘箱马达32正向转动,进行把CD14从中心轴191上拉出的夹持解除操作;当在步骤h7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的输出决定储盘箱13已经升到最上阶位置时,就停止储盘箱马达32;在步骤h8经一段适当的时间t1之后,插入/退出马达130反向转动,使PU单元15从储盘箱13退出来;当在步骤h9接通单元初始位置SW206时,停止插入/退出马达130;在步骤h10,经过一段适当的时间t1之后,储盘箱马达32反向转动,使储盘箱13整体下降,回到储盘箱初始位置;当在步骤h11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决定储盘箱13已经下降到初始位置时,在步骤h12经过一段适当的时间t1之后,使梯级马达31转动,在步骤h13由计数传感器232的输出使机架16停留在预定的位置上。
在步骤h14经过一段适当的时间t1之后,储盘箱马达32正向转动,使储盘箱13上升分离;在步骤h15,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检测分离开的储盘箱的上半部上升到上限位置。
在步骤h16,插入/退出马达130正向转动,使PU单元15前进到储盘箱13中;当在步骤h17接通夹持位置SW203时,插入/退出马达130停止;在步骤h18,经过一段适当的时间t1之后,储盘箱马达32反向转动;当在步骤h19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决定储盘箱13下降到按压位置时,储盘箱马达32停止;在步骤h20,经过一段适当的时间t1之后,储盘箱马达32正向转动,再次使被分离的储盘箱13的上半部上升;在步骤h21由储盘箱位置传感器114的输出决定该上升位置;在步骤h22,经过一段适当的时间t1之后,插入/退出马达130反向转动,随PU单元15的退回,把传送到PU单元15的CD14从储盘箱13中拉出来;当由PLAY位置传感器204的输出决定PU单元15已经到达PLAY位置时,在步骤h23使插入/退出马达130停止。然后,在步骤h24,经过一段适当的时间之后,储盘箱马达32正向转动,使储盘箱13进一步上升;当在步骤h25决定储盘箱13到达上限储盘箱待机位置时,在步骤h26结束运行。
在上述的运行过程中,适当的时间t1例如是100msec,t2是500msec。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储盘箱13的储盘件100和第1最上阶储盘件101的前部的形状基本上与CD14的形状一样,因此,由于上传送辊25和下传送辊26不是正对着,并且由此而使被插入的CD14的前端上抬,所以,能够平稳地引导。通过例如增加传送辊24的辊数来确保几乎水平地插入CD14,就能够省去储盘件100和最上阶储盘件101的前侧部分。显然,储盘箱的阶数并不限于6阶,可应用的盘形记录载体除个人计算机的CD-ROM之外,还包括激光盘(LD)和小型盘(MD)。
本发明可以按其他特定形式来实施,但都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或基本特征,因此,现有的这些实施例仅作为对各个方面的说明,并不限于此。所以,由所附加的权利要求书而不是由说明书所表示的本发明的范围以及在权利要求书的等效含义和范围之内的所有变化都包含在本发明之中。
Claims (16)
1、一种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包括:
一个设置有开口(23)的外壳(12),盘形记录载体(14)通过该开口被单张地插入外壳(12)内或从外壳(12)中退出;
包括多个叠层的容纳件(100,101)的用来容纳多张记录载体(14)的可分开的容纳装置(13);
在开口(23)和容纳装置(13)之间传送记录载体(14)的传送装置(24);
位移装置(16);
进行记录载体(14)放/录的放/录装置(15),该位移装置(16)使该放/录装置(15)能够前进到通过分开容纳装置(13)而扩展的空间内和从该可扩展的空间中退出来;及
联装装置(27),设置在放/录装置(15)内,用来联装记录载体。
2、按照权利要求1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其中:
该放/录装置(15)被安置在传送装置(24)的上方或下方。
3、按照权利要求1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还包括:
控制装置(19),在放/录状态下,该控制装置使放/录装置(15)前进到容纳装置(13)的被分开的空间内,以便把记录载体(14)安装到联装装置(27)上,并且在此后把放/录装置(15)退回,以便解除由容纳装置(13)的容纳件(100,101)对该记录载体的夹持,从而进行控制对该记录载体(14)的重放或记录。
4、按照权利要求1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其中:
该联装装置(27)使记录载体(14)的中心孔与其相啮合;
该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还包括:
控制装置(19),在插入或退出记录载体(14)情况下,该控制装置把传送装置(24)的位置与容纳装置(13)的位置对正,并且在记录载体放/录的情况下,把放/录装置(15)的位置与由分开容纳装置(13)而得到的空间的位置对正,以便使放/录装置(15)前进到由分开容纳装置而形成的空间中,并且使联装装置(27)与记录载体(14)的中心孔相啮合,此后,退出放/录装置(15)以便解除由容纳件(100,101)对该记录载体的夹持,从而控制重放或记录。
5、按照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来上下移动容纳装置(13)的第1提升装置(80,81,82)。
6、按照权利要求5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来上下移动放/录装置(15)的第2提升装置(35,36)。
7、按照权利要求3或4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插入或退出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9)控制容纳装置(13)整体地上下移动,以便使容纳装置(13)内的记录载体(14)的容纳位置与开口(23)的位置对正;在放/录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9)把容纳装置(13)在按照容纳位置的指定位置上分开容纳装置,以便使放/录装置(15)上下移动,从而把容纳装置(13)被分开的空间的位置与放/录装置(15)前进或后退的位置对正。
8、按照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容纳装置(13)具有容纳件(100,101),该容纳件用来夹持沿预定方向插入的记录载体(14)外圆周,并且在退出放/录装置(15)时,把记录载体(14)从容纳装置(13)内沿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出来,以解除夹持。
9、按照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记录载体(14)的至少一部分保留在容纳装置(13)内的状态下,放/录装置(15)进行对记录载体的放/录。
10、按照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其特征在于,记录载体(14)的联装装置(27)从记录载体(14)的一个表面侧插入转轴(191),来从内侧弹性地支撑形成在记录载体(14)上的中心孔。
11、按照权利要求3或4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重放或记录记录载体(14)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9)控制放/录装置(15),以便前进到使容纳装置(13)的被分隔开的部分更靠近于放/录装置侧的分隔开的空间中,从而能在对联装装置(27)的指定位置上联装记录载体(14)。
12、按照权利要求3或4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完成重放/记录操作时,控制装置(19)控制放/录装置(15),以便前进到容纳装置(13)的被分隔开的空间中,并且沿分隔方向深入到容纳装置13的分隔部位,以便把安装到放/录装置(15)的联装装置(27)上的记录载体(14)退下来。
13、按照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容纳装置(13)的多个容纳件的每一个的任一个表面侧上形成有其夹持段(110),其前端伸向记录载体(14)的内周缘,以便环绕记录载体(14)的外周缘的至少一部分;在容纳件(100,101)的另一表面侧上形成有一个凹槽(110a)或通孔,形成在另一容纳件(100,101)上的夹持段(110)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插入到该凹槽或通孔之中。
14、按照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容纳装置(13)在每一个容纳件(100,101)中形成有一个长孔(112),该长孔从近于所保持的记录载体(14)的中心处开始,沿放/录装置(15)的退回方向延伸。
15、按照权利要求1,2和4的任一项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
用来驱动传送装置(24)的传送装置驱动装置(130);以及
经可离合的路径把传送装置驱动装置(130)的驱动力传递到放/录装置(15)的位移装置(134,195)的传递装置(25,131,132,133)。
16、按照权利要求15的盘形记录载体放/录设备,其特征在于,传递装置(25,131,132,133)包括与多个齿轮(131,132,133)相啮合的齿轮系,该齿轮系包括一个可位移的齿轮(13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8175824A JP3001809B2 (ja) | 1996-06-13 | 1996-06-13 | ディスク状記録担体の再生/記録ヘッド搭載用架台 |
JP175823/96 | 1996-06-13 | ||
JP08175822A JP3103506B2 (ja) | 1996-06-13 | 1996-06-13 | ディスク状記録担体の再生装置 |
JP175822/96 | 1996-06-13 | ||
JP17582396A JP3196957B2 (ja) | 1996-06-13 | 1996-06-13 | ディスク状記録担体の収納装置 |
JP175824/96 | 1996-06-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767A CN1175767A (zh) | 1998-03-11 |
CN1088889C true CN1088889C (zh) | 2002-08-07 |
Family
ID=27324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1743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88889C (zh) | 1996-06-13 | 1997-06-13 | 盘形记录载体的放/录设备、容纳设备以及放/录头机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6052356A (zh) |
CN (1) | CN1088889C (zh) |
DE (1) | DE19725169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56279B1 (en) | 1997-03-10 | 2001-07-03 | 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 Disc system |
JPH11162068A (ja) * | 1997-11-28 | 1999-06-18 | Alps Electric Co Ltd | ディスク装置 |
JPH11203756A (ja) * | 1998-01-16 | 1999-07-30 | Sony Corp | 記憶媒体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
JP3818612B2 (ja) | 1998-03-20 | 2006-09-06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JPH11273219A (ja) * | 1998-03-20 | 1999-10-08 | Pioneer Electron Corp |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 |
JP3565248B2 (ja) * | 1998-04-17 | 2004-09-15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JP3624687B2 (ja) * | 1998-04-17 | 2005-03-02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US6337842B1 (en) | 1998-06-01 | 2002-01-08 | Microboards Technology, L.L.C. | Disk handling system having a telescoping elevator pin |
US6782544B2 (en) * | 1998-06-01 | 2004-08-24 | Microboards Technology, Llc | Memory storage disk handling system having a servo-driven elevator pin |
US7032232B2 (en) * | 1998-06-01 | 2006-04-18 | Microboards Technology, Llc | Memory storage disk handling system |
JP3502766B2 (ja) * | 1998-06-03 | 2004-03-02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JP3569444B2 (ja) | 1998-06-03 | 2004-09-22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EP1047060B1 (en) * | 1998-06-22 | 2005-11-30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Disk unit |
EP0977197B1 (en) * | 1998-07-30 | 2006-12-20 | Fujitsu Ten Limited | Storage device for recording media |
EP0977198B1 (en) * | 1998-07-30 | 2004-10-27 | Fujitsu Ten, Ltd. | Recording media playback apparatus |
JP3722630B2 (ja) * | 1998-10-28 | 2005-11-30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装置 |
JP3807858B2 (ja) * | 1998-11-27 | 2006-08-09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JP3822989B2 (ja) * | 1998-12-28 | 2006-09-20 |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WO2001024175A1 (fr) * | 1999-09-28 | 2001-04-05 | Sony Corporation | Dispositif d'enregistrement et/ou de reproduction pour disques |
JP3991570B2 (ja) * | 2000-09-27 | 2007-10-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TWM255986U (en) * | 2004-02-20 | 2005-01-21 | Lite On It Corp | A roller used in a slot-in optical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JP4493400B2 (ja) * | 2004-05-19 | 2010-06-30 |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オートチェンジャ |
US7412711B2 (en) * | 2004-06-30 | 2008-08-12 | Opdicom, Pty., Ltd. | Storage and retrieval device for optical discs |
JP2006139860A (ja) * | 2004-11-12 | 2006-06-0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US7322489B2 (en) * | 2005-04-01 | 2008-01-29 |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 Interfolded stack of sheet material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4003A (en) * | 1896-02-04 | Clothes-lifter | ||
EP0684610A2 (en) * | 1994-05-25 | 1995-11-29 | Sony Corporation | 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a recording medium and control apparatus therefor |
US5481512A (en) * | 1992-06-30 | 1996-01-02 |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 Separable magazine for accommodating discs and a disc player |
US5508994A (en) * | 1993-03-05 | 1996-04-16 | Nakamichi Corporation | Disk player with compact arrangement of a reader and disk storage magazin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231771A (ja) | 1983-06-13 | 1984-12-26 | Toshiba Corp | デイスクオ−トチエンジヤ−装置 |
JPS6358359A (ja) | 1986-08-29 | 1988-03-14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剤用キヤリヤ |
BE1001702A6 (fr) | 1988-06-03 | 1990-02-13 | Staar Dev Co Sa | Systeme de changeur automatique pour supports d'informations. |
JP2534922B2 (ja) * | 1990-02-09 | 1996-09-18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複数ディスク収納プレ―ヤ |
JP2546729B2 (ja) * | 1990-02-09 | 1996-10-23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複数ディスク収納プレーヤ |
JP2568933B2 (ja) | 1990-06-27 | 1997-01-08 | ハイタイ電子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JP3006172B2 (ja) * | 1991-06-10 | 2000-02-0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装置 |
JPH0574034A (ja) | 1991-09-13 | 1993-03-26 | Nakamichi Corp | デイスク再生装置 |
DE4317546A1 (de) * | 1992-05-27 | 1994-01-20 | Funai Electric Co | Plattenspieler mit automatischem Plattenwechsler |
JP2746045B2 (ja) * | 1993-01-29 | 1998-04-28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自動演奏装置 |
JP2658751B2 (ja) * | 1992-06-30 | 1997-09-30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収納マガジン |
JP2795081B2 (ja) | 1992-07-16 | 1998-09-10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自動演奏装置 |
JP3289959B2 (ja) * | 1992-08-10 | 2002-06-10 |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装置 |
JP3450870B2 (ja) * | 1992-12-09 | 2003-09-29 |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装置 |
US5544148A (en) * | 1993-05-20 | 1996-08-06 | Nakamichi Corporation | Compact configuration disk player |
GB2279490B (en) * | 1993-06-30 | 1997-03-26 | Tanashin Denki Co | Disk playback apparatus |
JPH06243570A (ja) | 1993-11-10 | 1994-09-02 | Tanashin Denki Co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JPH07141750A (ja) * | 1993-11-16 | 1995-06-02 | Alpine Electron Inc | 選択式ディスク装置 |
JP2859529B2 (ja) * | 1993-12-15 | 1999-02-17 | シンワ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ディスクの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 |
DE4344530A1 (de) * | 1993-12-24 | 1995-06-29 | Nsm Ag | Abspiel-/Aufnahmesystem für auf Speichermedien gespeicherte Daten |
JPH07192377A (ja) * | 1993-12-27 | 1995-07-28 | Nakamichi Corp | チェンジャ−型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JPH07254207A (ja) | 1994-01-25 | 1995-10-03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 |
JPH07249256A (ja) | 1994-03-09 | 1995-09-26 | Sony Corp | 再生装置 |
JP2721800B2 (ja) * | 1994-03-30 | 1998-03-04 | 東京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 |
JP3398742B2 (ja) | 1994-04-28 | 2003-04-21 |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US5541897A (en) * | 1994-06-13 | 1996-07-3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ulti-carousel library with double disk receptacles and single disk retainer |
JP3148522B2 (ja) | 1994-06-14 | 2001-03-19 |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 記録媒体移送装置 |
JP3534542B2 (ja) * | 1996-07-04 | 2004-06-07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
1997
- 1997-06-13 US US08/874,490 patent/US6052356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06-13 CN CN97117433A patent/CN108888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06-13 DE DE19725169A patent/DE19725169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
- 1999-10-29 US US09/430,039 patent/US621575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4003A (en) * | 1896-02-04 | Clothes-lifter | ||
US5481512A (en) * | 1992-06-30 | 1996-01-02 |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 Separable magazine for accommodating discs and a disc player |
US5508994A (en) * | 1993-03-05 | 1996-04-16 | Nakamichi Corporation | Disk player with compact arrangement of a reader and disk storage magazine |
EP0684610A2 (en) * | 1994-05-25 | 1995-11-29 | Sony Corporation | 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a recording medium and control apparatus theref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9725169A1 (de) | 1997-12-18 |
DE19725169B4 (de) | 2011-01-27 |
US6215757B1 (en) | 2001-04-10 |
US6052356A (en) | 2000-04-18 |
CN1175767A (zh) | 1998-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889C (zh) | 盘形记录载体的放/录设备、容纳设备以及放/录头机架 | |
CN1126091C (zh) | 记录载体重放/记录装置 | |
CN1139065C (zh) | 光盘驱动装置 | |
CN104205220A (zh) | 碟盘装置 | |
CN1516186A (zh) | 记录媒体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 |
CN1536574A (zh) | 盘盒 | |
CN1545091A (zh) | 使用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装置 | |
CN1096671C (zh) | 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 |
CN1221181A (zh) | 盘设备 | |
CN1359102A (zh) | 盘盒以及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
CN1135548C (zh) | 记录光盘的重放系统 | |
CN1174411C (zh) | 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 |
CN1088890C (zh) | 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 |
CN1091295C (zh) |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 |
CN1138267C (zh) |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 |
CN1395732A (zh) | 盘形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
CN1080437C (zh) | 盘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 |
CN1591660A (zh) | 盘装置 | |
CN1160721C (zh) |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 |
CN1084020C (zh) |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 |
CN1270313C (zh) | 盘状记录媒体的运送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 |
CN1095850A (zh) | 带有光盘盒的重放机 | |
CN1096125A (zh) | 带有光盘盒的重放机 | |
CN1913032A (zh) | 显示仪器及其支架 | |
CN1237534C (zh) | 盘片夹持装置及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