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410C - 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410C
CN1174410C CNB008004978A CN00800497A CN1174410C CN 1174410 C CN1174410 C CN 1174410C CN B008004978 A CNB008004978 A CN B008004978A CN 00800497 A CN00800497 A CN 00800497A CN 1174410 C CN1174410 C CN 117441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recording medium
shaped recording
record
re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8004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0424A (zh
Inventor
�|ɽ�Ѻ�
梶山佳弘
稻谷昭久
大石静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00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0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41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41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4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the magazine having a toroidal or part-toroidal shap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35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loading st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诸如光盘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容纳装置、记录和/或重放装置、推顶操作机构、装载机构、定位机构和凸轮驱动装置。容纳装置有一些用来支承盘状记录媒体的外周缘的环形设置的支承部和位于支承部的开口部。记录和/或重放部可对盘片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和/或重放。推顶操作装置穿过收纳部开口部并将一所需盘片记录媒体从支承部中推顶到各盘状记录媒体之外。装载装置可将所需盘状记录媒体从收纳部中取出,并将其装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中。定位装置可使收纳部旋转而使所需盘状记录媒体面对装载装置。

Description

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它是用来将一盘状记录媒体从多个盘状记录媒体中取出来,然后对记录在所取出的盘状记录媒体上的诸如音乐声响信号之类信息信号进行重放,或者将诸如音乐声响信号之类的信息信号记录在一盘状记录媒体上。
技术背景
已知一种如图1所示、采用一盘状光学记录媒体(下文中简称为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记录和/或重放装置1具有:一其中设有很多个光盘支承部22…22的盘片收纳部2,一光盘201的一端部一侧地支承在这些支承部22…22上;一装载部6,用来将位于所需地址的支承部内的光盘201从第1至第n地址的光盘收纳部2中取出来;一搬运机构3,用来将位于所需地址的支承部内的光盘201调整至装载部6的位置;一锁定机构4,用来对已经对准的光盘收纳部2和装载机构6的位置进行锁定;以及一记录和/或重放部8,用来对藉助装载机构6所装载的光盘201进行记录和/或重放。
光盘收纳部2沿一旋转台21的上表面的径向设置有一些呈凹槽形式的光盘支承部22…22,所述旋转台可以围绕一轴23旋转。光盘201的下端部可以与呈凹槽形式的光盘支承部22…22形成嵌合。藉此,这些光盘201…201可以被旋转台21一侧地支承住,从而处于一种使它们基本笔直站立的状态。旋转台21可被搬运机构3驱动而作旋转,由此可将位于所需地址的光盘201移动至装载机构6的所在位置。
装载机构6设置在旋转台21的外侧,可藉助一对臂将位于一所需地址的一光盘201的周缘夹紧而将该光盘从呈凹槽形式的支承部22中取出,所述的所需地址取自由锁定机构4锁定的旋转台21的第1至第n地址,然后将该光盘201移动至装载位置,在该处使其被记录和/或重放装置8所卡紧。
搬运机构3具有一与形成在旋转台21的周缘部上的齿轮齿31…31相啮合的齿轮41,所述旋转台21可利用一电动机44、藉助使齿轮41旋转而驱动。
锁定机构4具有一与形成在旋转台21的周缘部上的齿轮齿31…31相啮合的旋转台啮合部51,并可藉助使所述旋转台啮合部51与齿轮齿31…31相啮合而将旋转台21不可旋转地锁定。
记录和/或重放部8具有一用于旋转/信号检测的第一框架部143,所述第一框架部具有一盘片台141,一光拾取装置142和其它类似物;一用来卡紧且具有一夹紧器144的第二框架部145。当位于所需地址的光盘201藉助装载机构6移动至装载结束位置时,第一框架部143和第二框架部145彼此相互靠拢。藉此,可将夹紧器144磁性地吸引至盘片台141的侧面,并可藉助夹紧器144将由装载机构6所夹紧的光盘201卡紧在盘片台141上。
根据图1所示的上述已有技术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如果支承在光盘支承部22…22的一所需地址处的光盘断裂,就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即,用一新的光盘来更换这个断裂光盘是比较麻烦的。具体地说,支承在光盘收纳部2的旋转台21上的光盘201的数量通常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例如,开始是几个,然后变成几打,然后一百个,然后两百个,再然后三百个。由于数量增多,因此各光盘201…201会呈现一种密集叠置的状态。因此,就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即,难以利用使用者的指尖或其它工具将一所需的光盘取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能解决上述传统问题,并且可以可靠且方便地将位于所需地址的一盘状记录媒体取出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它包括:
一收纳部,其中,支承住多个盘状记录媒体的各周缘端的多个支承部形成得呈一环状形式,并且在支承部上形成有一开口部;
一推顶操作装置,它可以从收纳部的开口部凸伸出来,并将一所需的盘片记录媒体从支承部中推顶到各盘状记录媒体之外;
一装载装置,它可以将那些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从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从收纳部中取出来,并将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装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
一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用来对盘片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和/或重放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一可使至少藉助装载装置来装载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旋转的工作台,以及一卡紧件,它可将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与盘片台卡紧在一起;
一定位装置,它可以使收纳部旋转,并使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和装载装置彼此相互对置;以及
一包括一凸轮体的驱动装置,该凸轮体形成有:一可驱动装载装置的第一凸轮凹槽,一使定位装置工作的第二凸轮凹槽,以及一藉助盘片台和卡紧件将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卡紧的第三凸轮凹槽。
较佳地,所述推顶操作装置包括:一推顶杆,它可以在一可使其穿过所述开口部而凸伸入所述支承部内的位置和一可使其离开所述收纳部的位置之间移动,并移动至所述凸伸位置,从而可以将所述支承在支承部上的盘状记录媒体加以推顶。
较佳地,所述推顶杆在其一端侧上形成有一可穿过所述开口部而进入支承部内的凸起部,所述推顶杆形成得可以在所述凸伸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旋转。
较佳地,所述推顶操作装置包括一可对所述推顶杆进行操作以便在所述凸伸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旋转的操作机构。
较佳地,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一使所述推顶杆在所述凸伸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进行工作的操作滑动件,以及所述操作滑动件的一驱动机构。
较佳地,所述推顶操作装置设置在所述收纳部的一下表面侧上。
较佳地,所述装载装置包括:一夹持部,它可将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从所述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夹持住,并将所夹持的、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搬运至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较佳地,所述夹持部形成得可以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位置是用来对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从所述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加以夹持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可用来将所夹持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搬运至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的位置。
较佳地,所述夹持部形成有一间距扩大操作部,它可以将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而从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和容纳在所述收纳部内的另一盘状记录媒体之间的间距加宽。
较佳地,所述装载装置包括:一夹持操作机构,它可以使所述夹持部将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从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夹持住,并在将盘状记录媒体搬运至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之后解除对所需盘状记录媒体的夹持作用。
较佳地,所述装载装置包括:一保持机构,它可以对已藉助夹持部搬运并已解除了所述夹持部的夹持作用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加以保持。
较佳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保持部,它可以在一保持位置和一非保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保持位置是用来将已解除了所述夹持部的夹持作用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进行保持的位置,所述非保持位置是用来在已将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安装在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之后使其与盘状记录媒体分开的位置。
较佳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一藉助与所述收纳部相啮合对所述收纳部的旋转运动加以限制的锁定杆。
较佳地,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一形成有所述盘片台的第一框架部,以及一形成有所述卡紧件的第二框架部,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其中之一可以藉助所述第三凹槽朝着第一和第二框架中的另一框架旋转。
较佳地,所述定位装置藉助一锁定杆和所述第二凸轮凹槽而移动,所述锁定杆藉助与所述收纳部相啮合对收纳部的旋转运动加以限制,并包括一操作滑动件,它可以使所述锁定杆在一与收纳部相啮合的位置和一与所述收纳部脱开啮合的解除位置之间旋转。
较佳地,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部中的另一个可以藉助所述操作滑动件而朝着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部中的一个框架部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传统示例的平面图;
图2是一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一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4是一主要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5是一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6是一盘片支承部的放大前视图;
图7是一旋转台的仰视图;
图8是一底盘的平面图;
图9是一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一锁定机构在锁定之前的侧视图;
图11是一锁定机构在锁定之后的侧视图;
图12是一凸轮的仰视图;
图13是形成在一凸轮的周面上、用于一装载机构旋转作业的凸轮的展开图;
图14是一滑板的平面图;
图15是一形成在所示滑板上的凸轮板的侧视图;
图16是所述凸轮和滑板的平面图;
图17是一处于等待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8是一处于锁定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9是一状态的侧视图,其中,已将一盘片夹紧部移走;
图20是一状态的侧视图,其中,一盘片被所述盘片夹紧部所夹紧;
图21是一状态的前视图,其中,所述盘片被所述盘片夹紧部所夹紧;
图22是一状态的侧视图,其中,已完成一盘片的搬运;
图23是一状态的侧视图,其中,所述盘片夹紧部对盘片的夹紧已被解除;
图24是图23的前视图;
图25是一状态的侧视图,其中,所述盘片被卡紧在一记录和重放部;
图26是一状态的侧视图,其中,一盘片夹持机构已被降低;
图27是所述记录和重放部在卡紧之前的平面图;
图28是所述记录和重放部在卡紧之后的平面图;
图29是一剖视图,它示出了一用来检测有无盘片的机构和一地址检测机构部;
图30是用来检测地址的所述机构的平面图;
图31是一来自于所述地址检测机构的输出的波形图;
图32是一盘片推顶机构在推顶之前的剖视图;
图33是所述盘片推顶机构在推顶之后的剖视图;
图34是所述盘片推顶机构在推顶之后的平面图;以及
图35是一凸轮的线图,用来描述所述记录和重放装置的工作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按照以下顺序,对本发明圆盘状记录媒体诸如光盘之类的媒体(下文中称之为盘片)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下文中称之为记录重放装置)进行说明:(1)所述装置的总体构造和工作原理,(2)一圆盘状记录媒体收纳部(下文中称之为盘片收纳部)的构造,(3)搬运机构的构造,(4)锁定机构的构造,(5)装载机构的构造,(6)圆盘状记录媒体间距加宽机构(下文中称之为盘片间距加宽机构)的构造,(7)圆盘状记录媒体夹持机构(下文中称之为盘片夹持机构)的构造,(8)记录和/或重放部(下文中称之为记录重放部)的构造,(9)用来检测有无一圆盘状记录媒体的机构的构造(下文中称之为盘片检测机构),(10)地址检测机构的构造,(11)圆盘状记录媒体推顶机构(下文中称之为盘片推顶机构)的构造,(12)运行情况,(13)改进例,以及(14)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1)所述装置的总体构造和工作原理
如图2-图5所示,本发明的记录重放装置1具有:一盘片收纳部2,它具有总共300个具有第1至第300个地址的盘片支承部22…22,用来一侧地支承各盘片201的下端部;一搬运机构3,用来藉助使盘片收纳部2旋转来将具有所需地址的盘片201搬运至一装载起始位置(装载结束位置);一锁定机构4,用来在已将一所需盘片201调整至一盘片装载起始位置时,对盘片收纳部2进行锁定;一装载机构6,用来将已利用锁定机构4定位在盘片收纳部2的装载起始位置的盘片201移送至装载结束位置;以及一记录重放部8,用来对一已藉助装载机构6被移送至装载结束位置的盘片201进行光记录或重放。
所述记录重放装置1具有一盘片间距加宽机构5,以便让装载机构6通过穿过一位于一已藉助搬运机构3被移送至装载起始位置的所需盘片和其两侧的盘片之间的空间,将所需盘片其两侧盘片间的间距加宽,从而更容易夹紧所需盘片,所述记录重放装置还装有一盘片夹持机构7,它位于装载机构6和记录重放部8之间,用来暂时支承住一已藉助装载机构6被移送至装载结束位置的盘片201,并在将它卡紧在记录重放部8处之前,将装载机构6的夹紧解除。
记录重放装置1具有:一盘片检测机构9,它可以检测是否已将一盘片支承在盘片收纳部2的所需地址;以及一地址检测机构10,它可以对收纳部2的所需地址进行检测,然后驱动和控制所述搬运机构3。所述记录重放装置1具有一盘片推顶机构19,用来将一盘片取出,诸如将一在记录重放时被发现出现异常情况的盘片取出。
当藉助操作一控制面板(图中未示)的开关,并输入有所需记录或重放盘片支承在其上的盘片支承部22的地址而使记录重放装置1处于记录或重放模式时,所述盘片收纳部2将藉助搬运机构3而旋转,然后盘片检测机构9将检测是否有一盘片被支承在所输入的地址上。此外,使其地址藉助地址检测机构10而输入的该盘片旋转至装载机构6的位置,然后使藉助搬运机构3所进行的盘片收纳部2的旋转运动停止下来。
利用所述装载机构4将盘片收纳部2不可旋转地锁定住,然后所述盘片间距加宽机构起动,从而进入一位于所需盘片和其两侧盘片之间的空间内,并将所需盘片其两侧盘片之间的间距加宽。
如上所述,在已将两侧盘片之间的间距加宽的状态下,利用装载机构6可将定位在两侧盘片的中心处的所需盘片夹紧,然后将其从装载起始位置移送至装载结束位置。
已藉助装载机构6被移送至装载结束位置的盘片解除了装载机构6所带来的锁定,将盘片放置在盘片夹持机构7上,并转变为这样一种状态,即,它已被盘片夹持机构7所定位。
盘片201藉助记录重放部8受到卡紧,然后就可以在盘片201上进行光记录和/或重放了。
当盘片201的记录和/或重放结束时,将已解除了记录重放部8的卡紧作用的该盘片放置在上述盘片夹持机构7上,然后利用装载机构6夹紧,使其卸载,由此使其回到最初盘片收纳部2的盘片支承部22。如果要将放置在盘片收纳部22的所需地址的盘片取出,则需藉助操作未在图中示出的所述控制面板的开关来将它调整至盘片抽出模式。此外,输入一所需地址,按压图中未示的所述控制面板的推顶起动按钮。藉此,可以使旋转台21旋转,当它旋转至一基本上位于盘片推顶机构19正上方的位置时,藉助地址检测机构10所检测的、具有所需地址的盘片将停止旋转。而且,盘片推顶机构19进入支承部22的内部,从而可以将盘片201的下端向上推动。这样,就可以将盘片201推出至其它盘片201之外,然后可以很方便地将它取出。此外,202是一支承住一盘片201的周缘侧的盘片移送导向件,它基本上是设置在由盘片装载机构6所支承的侧面的对面,并可对由上述盘片装载机构6所移送的盘片201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
(2)盘片收纳部2的构造
盘片收纳部2是藉助将总共300个盘片支承部22…22设置得沿一圆形旋转台21的上表面的径向呈一圆环形式而形成的,所述旋转台可以围绕一形成在底盘11上的轴12旋转。
旋转台21具有:一位于其中心部的轴承部23;位于其最外周缘部的地址显示部24;以及一位于轴承部23和地址显示部24之间的弧形表面25,其曲率基本上与盘片201的曲率相同。
如图6所示,具有第1至第300地址的盘片支承部22…22形成在一些凸肋26、26之间,所述凸肋径向地形成在弧形表面25的上表面上。
具有第1至第300地址的盘片支承部22…22径向地形成在旋转台21的弧形表面25上,从而具有一角距离360°/300°,并且以一种能藉助啮合住盘片201的下端使其基本直立的方式来支承住一盘片201的一侧。
图7是一平面图,它示出了旋转台21的背面。旋转台21的底面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环形凸起27、28、29,它们同心地形成在中心轴承部23的周围,沿着一自内侧至外侧的方向呈截头锥体的形式。
最外周缘的第四环形的、似环状的凸起30在其周缘表面具有一些与搬运机构3的旋转台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轮齿31…31,这将在下文中予以描述。
第三环形凸起29形成许多其数目与地址的数目相对应的狭缝29a、29a(下文中称之为用来检测小地址的狭缝)。第二环形凸起28形成有十个具有不同尺寸的狭缝(下文中称之为用来检测大地址的狭缝)28a-28j。最内周缘的第一环形凸起27是一用来使旋转台21平滑旋转的凸起。
如图7和图8所示,藉助将形成在上述底盘11上呈截头锥体形式的轴12插入轴承23内,然后藉助将第一环形凸起27放置在那些形成在底盘11上的旋转台支承辊13…13上,可使旋转台21可旋转地固定于底盘11,并可藉助搬运机构3(将在下文中描述)使其旋转。
(3)搬运机构3的构造
如图4所示,搬运机构3具有:一旋转台驱动齿轮41,它可以与那些形成在旋转台21的第四环形凸起30的外周面上的齿轮齿31…31相啮合;一齿轮系42、一传动带43和一电动机44。
电动机44可以通过传动带43和齿轮系42使旋转台驱动齿轮41旋转,由此可以使旋转台21旋转。
电动机44由地址检测机构10来控制,当具有所需地址的盘片201移动至装载机构6的位置时,其驱动就被停止。
(4)锁定机构的构造
如图9-图11所示,锁定机构4具有:一形成有旋转台啮合部51的锁定杆52,所述旋转台啮合部可以与那些形成在旋转台21的第四环形凸起30的外周面上的齿轮齿31…31相啮合。
锁定杆52可旋转地固定于一轴53。当它沿一方向围绕轴53旋转时,旋转台啮合部51将与齿轮齿31…31相啮合,由此将旋转台21锁定住。当它沿另一方向旋转时,旋转台啮合部51和齿轮齿31…31之间就脱开啮合,由此可以解除对旋转台21的锁定。轴53通过一对轴承54、55支承在由塑料制成的底板56上。由塑料制成的所述底板固定在底盘11上。
锁定杆52在相对于围绕轴53的旋转台啮合部51呈大约120°和240°的位置处具有第一、第二滑动导向部57、58,每一滑动导向部均呈倒U形。
倒U形的第一、第二滑动导向部57、58以一种能骑跨一呈导轨形状的锁定杆支承部60的方式被支承住,所述锁定杆支承部形成在一固定于底板56的一滑板59的上表面上,从而可以沿箭头A和B所示方向滑动。
导轨形状的锁定杆支承部60具有:一用来保持旋转台啮合部51与旋转台21的齿轮齿31…31相啮合的锁定部61;一锁定解除部62,它藉助使锁定杆52沿一方向旋转来使旋转台啮合部51与旋转台21的齿轮齿31…31解除啮合,以解除锁定;以及一锁定操作部63,用来使锁定杆52从解除锁定状态旋转至锁定状态。
如图10所示,它示出了这样一种状态,其中,倒U形的第一滑动导向件57位于锁定解除部63处,锁定杆52朝着解除锁定方向倾斜,而且旋转台啮合部51和旋转台21的齿轮齿31…31之间的啮合处于脱开啮合状态。
当滑板59沿着箭头B所示方向从该状态开始滑动地移动时,第一滑动导向部57的背面被锁定操作部63所压紧。藉此,锁定杆52可以朝着锁定方向旋转,然后如图11所示,可将第一滑动导向部57和第二滑动导向部58放置在锁定部61上。因此,锁定杆52就变为一种基本直立的状态,而且旋转台啮合部51可与旋转台21的齿轮齿31…31相啮合,由此可以抑制旋转台21旋转。
如图9所示,滑板59藉助一长孔71和一可沿A-B方向滑动的销子72而固定在底板56上。
滑板59在其一端部形成有一凸轮啮合销73。
所述凸轮啮合销73与一形成在凸轮74底面上的凸轮凹槽75相啮合,并且可以对所述滑板进行操作。
图12是用来对滑板进行操作的凸轮74的仰视图。它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即,凸轮啮合销73位于凸轮凹槽75的一端部的第一凹槽部75a处,以便对滑板进行操作,滑板59则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它已经朝着图9所示箭头A的方向滑动地移动至最远处,由此可以使锁定杆52处于解除锁定状态。当凸轮74朝着顺时针方向、自该状态开始旋转时,凸轮啮合销73就在一第二凹槽部75b内移动。滑板59藉助第二凹槽部75b而沿图9中箭头B所示方向滑动地移动,由此可以使锁定杆52藉助导轨形锁定杆支承部60的锁定操作部63而沿锁定方向旋转。因此,第一和第二滑动导向部57、58就可以骑跨在锁定杆支承部60的锁定部61上,由此将旋转台21锁定住。
当凸轮74进一步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凸轮啮合销73就在一第三凹槽部75c内移动。所述第三凹槽部75c围绕凸轮74的旋转轴76同心地设置,这样,滑板59就不能滑动,而保持在一停止状态。在凸轮啮合销73在一第五凹槽部75e内移动的过程中,可利用一凸轮凹槽77来操作装载机构6的旋转机构101,所述凸轮凹槽77形成在凸轮74的周面上,用来使装载机构旋转,由此可以将装载臂92、93的盘片夹紧部91、91和盘片201移送至如图22所示的装载结束位置。
当凸轮74进一步作顺时针旋转时,凸轮啮合销73就在一第六凹槽部75f内移动,由此可以使滑板59滑动至图23所示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如图24所示,一对装载臂92、93的盘片夹紧部91可藉助装载装置6的开闭机构121、122而彼此相互远离,由此可以解除对盘片201的锁定。凸轮啮合销73被导引入一第七凹槽部75g内。
(5)盘片间距加宽机构5的构造
如图9所示,盘片间距加宽机构5装有一形成在锁定杆52的盘片啮合部51的上部而与其成一整体的臂部81,并且还具有一形成在臂部81的上部而与其成一整体的盘片啮合部82。盘片啮合部82具有第一、第二盘片压紧片83、84,它们设置成具有一大于盘片201的厚度的间距。
所述盘片间距加宽机构5随锁定杆52一起旋转,并且可在锁定杆52的旋转台啮合部51与旋转台21的齿轮齿31…31相啮合的同时将位于一所需盘片两侧的盘片之间的间距加宽,该所需盘片藉助盘片啮合部位于旋转台21的装载起始位置。此时,位于装载起始位置的所需盘片以一种不与这些第一、第二盘片压紧片83、84相接触的方式被导引入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片压紧件83、84之间的空间内。另一方面,第一和第二盘片压紧片83、84进入该所需盘片和支承在其两侧的盘片之间的空间内,在所述第一、第二盘片压紧片83、84的外侧上的倾斜面83a、84a沿一垂直于盘片表面的方向将两侧的盘片压紧,由此可以将两侧盘片和该盘片之间的间距加宽。
在已藉助盘片间距加宽机构5将两侧盘片和该所需盘片之间的间距加宽的状态下,设置在装载起始位置的两侧盘片之间的所需盘片藉助将在下文中描述的装载机构6来夹紧,并移送至记录重放部8的一侧。
(6)装载机构6的构造
装载机构6具有第一和第二装载杆92、93,所述第一和第二装载杆在它们的一端侧形成有盘片夹紧部91,用来将设置在装载起始位置的所需盘片的周缘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夹紧。
圆筒形的轴承部94形成在第一和第二装载杆92、93的其它侧面上。利用轴承部94,可以将它们连接在锁定杆52的两侧部上,而使它们能相对于轴53旋转并沿轴的纵向移动。
所述第一和第二装载杆92、93藉助与轴53相连的螺旋弹簧95将锁定杆52的侧面压紧,所述锁定杆藉助一对盘片夹紧部91、91、从受压盘片的前、后表面被夹紧。
所述第一装载杆92在其上端部形成有一连接销97,所述第二装载杆93在其上端部形成有一销安装孔98。
所述连接销97安装在销安装孔98内,当第一装载杆92藉助装载杆旋转机构101(将在下文中描述)而旋转时,第二装载杆也将一起旋转。
所述装载杆旋转机构101具有一第一旋转杆102和一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杆102的第二旋转杆103。
所述第一旋转杆102通过一螺纹轴104可旋转地固定于一框架105。所述框架105通过一螺钉106与底板56的基底107相连。
所述第二旋转杆103通过一轴108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杆102的一端侧。
所述第二旋转杆103藉助一安装于轴108的复位螺旋弹簧109而提供一旋转力,并且一形成在自由端侧上的啮合部110将一形成在第一旋转杆102的一端部上的啮合部111压紧,因此可以防止它作旋转。
第一旋转杆102在其一端部形成有一凸轮啮合销112,所述凸轮啮合销112插设在一形成在凸轮74的周缘面上的凸轮凹槽77内,用来对所述装载机构的旋转进行操作控制。
第二旋转杆103在其自由端侧形成有一装载杆啮合销113,所述啮合销113插设在一形成在第一装载杆92的背面上的长孔114内。
图13是一形成在凸轮74的周缘面上的凸轮凹槽74的展开图,所述凸轮凹槽可以对装载机构的旋转进行操作控制。
凸轮凹槽77具有:一水平的第一凹槽部77a、一与所述第一凹槽部77a呈连续设置的下斜式第二凹槽部77b、一与第二凹槽部77b呈连续的水平第三凹槽部77c、一与第三凹槽部77c呈连续的上升式第四凹槽部77d、一与第四凹槽部77d呈连续的水平第五凹槽部77e、一与第五凹槽部77e呈连续的上升式第六凹槽部77f,以及与第六凹槽部77f呈连续的水平第七凹槽部77g。
当旋转机构101的凸轮啮合销112位于第一凹槽部77a内时,第一和第二装载杆92、93的盘片夹紧部91将在一等待位置停止工作,如图17所示。
当凸轮74自该状态开始旋转时,滑板59将滑动地移动。藉此,如图18所示,旋转台21将被锁定机构4所锁定,而且各盘片之间的间距可由盘片间距加宽机构5所加宽。
当凸轮啮合销112移动至第二凹槽部77b的下端时,第一和第二装载杆92、93朝着旋转台21旋转。这样,如图19所示,盘片夹紧部91、91就从等待位置移动至装载起始位置。
在凸轮啮合销112在第三凹槽部77c内部移动的过程中,盘片夹紧部91、91将在装载起始位置停止工作。
当凸轮啮合销112移至位于第三和第四凹槽部77e、77d之后的第五凹槽部77e时,第一和第二装载杆92、93将朝着一远离旋转台21的方向旋转。这样,如图22所示,就可以使盘片夹紧部91、91及盘片201移至装载结束位置。
在凸轮啮合销在第五凹槽部77e内部移动的过程中,盘片夹紧部91、91将在装载结束位置停止工作。
当凸轮啮合销112经过第六凹槽部77f之后移至第七凹槽部77g时,如图26所示,盘片夹紧部91、91移至略低于装载结束位置的最低位置。
在凸轮啮合销112在第七凹槽部77g内部移动的过程中,盘片夹紧部91、91将在最低位置处停止工作。
装载机构6具有第一和第二开闭机构121、122,它们可在装载起始位置处将第一和第二装载杆92、93的盘片夹紧部91、91闭合以将盘片夹紧,并在装载结束位置处将盘片夹紧部91、91打开以解除对盘片的夹紧。
如图9所示,所述开闭机构121、122具有:一些旋转臂124,这些旋转臂藉助轴123而可旋转地固定在由塑料制成的底板56上;一些开闭操作销126,它们形成得直立在旋转臂124的自由端侧上,并且它们的端部与形成在装载杆92、93的轴承94的一端上的销对抵部125的内表面相对抵;以及一些用于开闭操作的凸轮凹槽127,它们可以使开闭销126沿轴53的纵向移动。
用于开闭操作的凸轮凹槽127形成在滑板59的上表面上,并可以使开闭操作销126沿着各凹槽127移动。
如图14所示,用于开闭操作的凸轮凹槽127具有:一沿着滑板59的滑动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部127a、一与所述第一凹槽部127a呈连续并且以一种朝着内侧面倾斜的方式延伸的第二凹槽部127b、一与所述第二凹槽部127b呈连续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滑板59的滑动方向延伸的第三凹槽部127c、一与所述第三凹槽部呈连续并且以一种朝着外侧面倾斜的方式延伸的第四凹槽部127c,以及一与所述第四凹槽部127d呈连续并且平行于滑板59的滑动方向延伸的第五凹槽部127e。
当开闭操作销126定位在第一凹槽部127a时,销对抵部125或第一、第二装载杆92、93克服螺旋弹簧94的弹簧力被开闭操作销126所压紧。这样,形成在这些第一、第二装载杆92、93上的盘片夹紧部91、91就彼此分开,并且可以提供这样一个状态,即,可以将该盘片插入一位于盘片夹紧部91、91之间的空间内。
当开闭操作销126在第二凹槽部127b内部移动时,销对抵部125或第一、第二装载杆92、93就可藉助螺旋弹簧94的弹簧力而沿着一可使形成在这些第一、第二装载杆92、93上的盘片夹紧部91、91彼此聚拢的方向移动。
当开闭操作销126移至第三凹槽部127c时,盘片被第一和第二装载杆92、93的盘片夹紧部91、91所夹紧。
当开闭操作销126在第四凹槽部127d内部移动时,一对盘片夹紧部91、91再次被开闭操作销126所打开,并且一对盘片夹紧部91、91被第五凹槽部127e保持在打开状态。
(7)盘片夹持机构7的构造
盘片夹持机构7是插设在装载机构6和记录重放部8之间的,并且可将已藉助装载机构移送至装载结束位置的盘片暂时支承住。在提高该盘片的装载结束位置(卡紧起始位置)的精确度之后,可藉助记录重放部8对该盘片进行卡紧。
如图9所示,盘片夹持机构7包括:大体上呈L形的第一和第二支承杆132、133,所述支承杆在它们的一端部形成有V形的盘片支承部131,用来将藉助装载杆92、93而移送至装载结束位置的盘片的下端侧的两侧部支承住;一轴134,它以一种可旋转方式将第一和第二盘片支承杆132、133与框架105相连而使它们的另一端部相互重叠;一复位螺旋弹簧135,它可以沿一可使盘片支承部131降低的方向为第一和第二盘片支承杆132、133提供旋转力;一形成在第一盘片支承杆132上的第一凸轮啮合销136;一形成在第二盘片支承杆133上的第二凸轮啮合销137;以及一与所述第一、第二凸轮啮合销136、138相啮合的凸轮板138。凸轮板138形成在滑板59上。
如图15所示,凸轮板138具有可使第一凸轮啮合销136在其上移动的第一至第五凸轮面138a-138e,以及可使第二凸轮啮合销137在其上移动的第六至第十二凸轮面138f-138l。
如图17所示,当锁定机构3的旋转台啮合部51、盘片间距加宽机构5的盘片啮合部82以及装载机构6的盘片夹紧部91处于等待位置时,第一凸轮啮合销136位于第一凸轮面138a的一端部,第二凸轮啮合销137位于第六凸轮面138f上。这样,就使第一和第二盘片支承杆132、133处于一基本位置。
当凸轮74旋转时,滑板将滑动地移动。当凸轮板138的第六和第七凸轮面138f、138g之间的边界部分到达第二凸轮啮合销137的位置时,滑板59停止滑动。第一和第二盘片支承杆132、133保持在所述基本位置。
由于滑板59在该过程中的滑动作用,因此将使锁定机构4的锁定杆52旋转,并且如图1 8所示,旋转台21将被旋转台啮合部51所锁定。而且,支承在旋转台21上的各盘片的间距可被盘片间距加宽机构5的盘片啮合部82加宽。由于凸轮74在滑板59停止滑动过程中的旋转运动可对旋转机构101进行操作,因此,可使第一和第二装载杆92、93旋转,并且如图19所示,可使盘片夹紧部91、91移动至装载起始位置一侧。
当盘片夹紧部91、91向装载起始位置一侧的移动完成时,滑板59再次作滑动地移动。如图20所示,当第二凸轮啮合销137在第七凸轮面138g上下降并到达第八凸轮面138h时,滑板59再次停止滑动。第二盘片支承杆133藉助第二凸轮啮合销137向着第八凸轮面138h作向下移动而略微旋转,藉助对装载机构6的开闭机构121、122进行操作,可将一对盘片夹紧部91、91闭合,由此将盘片201夹紧。
在滑板59停止滑动的过程中,装载机构6的旋转机构101可藉助凸轮74的旋转来加以操作。因此,就可以使第一和第二装载杆92、93旋转而呈这样一种状态,其中,盘片201被盘片部91、91所夹紧,并且如图22所示,它被移送至装载结束位置。
第一和第二盘片支承杆132、133的一对V形盘片支承部131、131位于已移送至装载结束位置的盘片201的下方。
当藉助装载机构6完成对盘片201的移送时,所述滑板重新作滑动地移动。如图23所示,当第三凸轮面138c移动至第一凸轮啮合销136的位置时并且当第十凸轮面138j移动至第二凸轮啮合销137的位置时,位于第一和第二盘片支承杆132、133的端部的V形盘片支承部131、131将朝着一使它们向盘片201的周缘面靠近的方向移动。
当第一和第二凸轮啮合销136、137在第三和第十凸轮面138c、138j上移动的过程,装载机构6的开闭机构121、122将工作。如图24所示,一对盘片夹紧部91、91被打开,并将夹紧的盘片201放置在V形盘片支承部131、131上、位于第一和第二盘片支承杆132、133的端部。
放置在V形盘片支承部131、131上的盘片,如图25所示,受到记录重放部8的卡紧作用。
当滑板59进一步滑动地移动时,如图26所示,第一凸轮啮合销136将通过第四凸轮面138d到达第五凸轮面138e,而第二凸轮啮合销137将借助第十一凸轮面138k而到达第十二凸轮面1381。其结果是,这些第一和第二盘片支承杆132、133将向下旋转,并使它们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它们不与被记录重放部8夹紧的盘片相接触。
(8)记录重放部8的构造
记录重放部8可对由盘片夹持机构7夹持的盘片进行卡紧和光记录或重放。如图27所示,它具有:一第一框架部分143,它形成有一用来使盘片旋转的盘片台141;一藉助用光束和其它类似物照射该盘片来进行记录或重放的光拾取装置142;以及一形成有一夹紧器144的第二框架部分145,用来将该盘片卡紧在盘片台141上。
第一和第二框架部分143、145以一种使盘片台141与夹紧器144相对置的方式来设置,并且分别在它们的一侧面、藉助轴146、147与一框架支承体148可旋转地连接。
一第一凸轮啮合销151形成在第一框架143的自由端侧上的一上部上,所述凸轮啮合销151与形成在凸轮74的上表面上的凸轮凹槽152相啮合。
一第二凸轮啮合销153形成在第二框架145的自由端侧的一下部上,所述凸轮啮合销153与形成在滑板59上的凸轮凹槽154相啮合。
如图16所示,凸轮74的上表面的凸轮凹槽152具有:一第一凹槽部152a、一与第一凹槽部152a连续的第二凹槽部152b,以及一与第二凹槽部152b连续的第三凹槽部152c。
第一凹槽部152a同心地形成在凸轮74的旋转轴76的周围。在第一凸轮啮合销151在第一凹槽部152a内移动的过程中,上述第一框架143是不旋转的。
第二凹槽部152b是一种逐渐离开旋转轴76的方式形成的。第一框架143被第二槽部152b围绕轴146朝着第三枢架145转过一预定的角度。
第三槽部152c同心轴地形成在旋转轴76的周围。当第一凸轮啮合销151在第三槽部152c移动期间,第一框架维持在转过一预定角度的状态。
形成在滑板59上的凸轮凹槽154设有:一第一凹槽部154a;一与第一凹槽部154a连续的第二凹槽部154b;以及一与第二凹槽部154b相连的第三凹槽部154c。
第一凹槽部154a形成得平行于滑板59的滑动方向。在第二凸轮啮合销153在凹槽部154a内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框架145是不旋转的。
第二凹槽部154是以一种朝着滑板59的内侧面倾斜的方式形成的,并且第二框架朝着第一框架143旋转。
第三凹槽部154c形成得平行于滑板59的滑动方向,已藉助第二凹槽部154b旋转的第二框架145保持在一种旋转状态。
在记录重放部8内,当盘片藉助装载机构6而移送至装载结束位置时,第一框架143藉助形成在凸轮74的上表面上的凸轮凹槽152的第二凹槽部152b而开始朝着第二框架145旋转。
当第一框架143转过预定角度时,第二框架145藉助形成在滑板59上的凸轮凹槽154的第二凹槽部154b而开始朝着第一框架143旋转。当第一和第二框架143、145转过各自的预定角度时,夹紧器144如图28所示被磁性吸住,并将该盘片卡紧在盘片台141上。
在第一框架143开始旋转并被卡紧的过程中,盘片夹持机构7工作。因此,位于第一和第二盘片支承杆132、133的端部的V形盘片支承部131、131将向着盘片201的周缘靠近,并处于盘片夹持位置。而且,装载机构6的盘片夹紧部91、91打开,盘片201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它被放置在第一和第二盘片支承杆132、133的V形盘片支承部131、131上。也就是,解除装载机构6的盘片夹紧部91、91对盘片的夹紧,并藉助夹紧器144将它卡紧在盘片台141上而呈这样一种状态,即,它被放置在盘片夹持机构7的盘片支承部131、131上。
在将盘片201卡紧在盘片台141上之后,装载机构6的盘片夹紧部91、91和盘片夹持机构8的盘片支承部131、131下降,一直到可以使它们保持不与盘片相接触的状态为止。
在图16中,一支承标记161是一用来使凸轮74旋转的凸轮旋转机构。所述凸轮旋转机构161具有:一与形成在凸轮74下端周面上的齿轮齿162相啮合的凸轮驱动齿轮163;一齿轮系164;一传动带165;以及一电动机166。
藉助电动机166、通过传送带165和齿轮系164使凸轮驱动齿轮163旋转,可以带动凸轮74旋转。
电动机166是一可以朝一方向和另一方向旋转的电动机,它能使凸轮74作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9)盘片检测机构9的构造
盘片检测机构9可用来检测在旋转台21的第1至第300地址之中是否有一盘片被支承在具有所需地址的盘片支承部22上。
如图29所示,盘片检测机构9由一光敏器件构成,它包括一光产生部171和一光接收部172。
光产生部171设置在旋转台21之外。从光产生部171发射出来的检测光173借助那些构成旋转台21的盘片支承部22的凸肋26、26之间的空间并借助那些形成在旋转台21的弧形面25上的切口部174而达到光接收部172。
当盘片201支承在盘片支承部22上时,从光产生部171发射出来的检测光173被盘片201所遮挡,因此不能达到光接收部172。藉此,可以检测出该盘片是被支承在盘片支承部22上。
而且,一防止检测光漫射凸肋175形成在旋转台21的下表面上,用来防止已经过切口部174的检测光173发生漫射,一直到它达到光接收部172为止。光产生部171和光接收部172分别藉助一光产生部支架176和一光接收支架177以一种可使它们的位置可调的方式连接于底盘11上。
(10)地址检测机构10的构造
地址检测机构10具有:第一至第三光敏器件181、182、183,它们可对形成在旋转台21的底面上的第三环形凸起29上的小地址狭缝29a…29a进行检测;以及第四光敏器件184,它可以对形成在第二环形凸起28上的大地址狭缝28a-28j进行检测。
第一至第三光敏器件181-183设置成沿第三环形凸起29的旋转方向具有一相位。
图31示出了由第一至第四光敏器件181-184所检测的小地址狭缝和大地址狭缝的波形图。
在图31中,由第一光敏器件181检测的波形是A,由第二光敏器件182检测的波形是B,由第三光敏器件183检测的波形是C。
将由第一和第二光敏器件181、182所检测的波形A和B结合起来所获得的波形是D(A+B),旋转台21以一种在波形D的“高-高”范围内的方式停止工作。
波形Z是一由第四光敏器件184所检测的、用于大地址的第一狭缝28a的波形。当波形Z的“低”和“低”之间存在一个“高-高”时,例如,具有第1至第30地址的一区域将被检测作为第一大地址。当波形Z的“低”和“低”之间存在两个“高-高”时,具有第31至第60地址的一区域将被检测作为第二大地址。以此方式,可以对每一区域进行检测,一直到具有第271至第300地址的一区域被检测作为第10大地址为止。
藉助对大地址和小地址进行检测,可以将支承在具有所需地址的盘片支承部22…22上的盘片搬运至装载机构的位置。如图31所示,在盘片检测机构9所检测的波形具有一位置差的情况中,可以通过调整节光产生部171和/或光接收部172的位置来调整该波形的位置差。由于对从相邻盘片支承部22…22出来的检测光的泄漏所产生的误检测可通过对形成在旋转台21下表面上的防止检测光漫射凸肋175…175来加以控制。
(11)盘片推顶机构19的构造
如图32一图34所示,盘片推顶机构19设置在底盘11上、位于旋转台21的下方。一用来紧压盘片的凸起部191穿过形成在每一盘片支承部22…22的底面上的切口部174而凸伸入盘片支承部22内,可将一位于支承部22内的盘片201的最低部内部的一内侧面略微抬起,并使该盘片201凸伸出其两侧盘片之外。
盘片推顶机构19设有一推顶杆192,它在一盘片压紧侧上具有凸伸部191,该凸伸部可以穿过形成在盘片支承部22的底部上的切口部174而伸入所述支承部内,并将盘片201推顶出来,所述盘片推顶机构还具有一推顶杆操作部193,它以一种可使用于将盘片压紧的凸起部191进入和离开支承部22的方式对操纵杆192进行操作。
所述推顶杆192在其一端侧具有凸起部191,另一端侧由一轴194可旋转地支承住。藉助使推顶杆192围绕轴194沿一方向旋转,凸起部191可在推顶杆操纵杆193的作用下进入支承部22内,藉助使其沿另一方向旋转,可使凸起部191移离支承部22和切口部174。
如图34所示,所述推顶杆操作部193具有:一偏压件195,它可以沿一可使凸起部191进入支承部22内的方向、为推顶杆192提供一旋转力;一滑动杆196,它可以使推顶杆192沿着与偏压件195的偏压力相反并使凸起部191离开支承部22和切口部174的方向旋转;以及一可使滑动杆196滑动的滑动杆驱动机构197。
滑动杆196以一种可利用滑动长孔196a和导向销196b、沿箭头A和B所示方向滑动的方式固定在一底板196c上。
所述滑动杆驱动机构197设有:一电动机197a、一由电动机197a驱动的传动带197b、一由传动带197b所驱动的齿轮系197c、一利用所述齿轮系197c旋转的凸轮197d;以及一利用凸轮197d的旋转而以轴197g为支点旋转的旋转杆197h,其中,一凸轮啮合销197f插入一形成在凸轮197d的上表面的凸轮凹槽。
旋转杆197h的一端通过一销197i和一长孔197j与滑动杆196相连。
滑动杆196可以沿箭头A和B的方向滑动。
如图32所示,滑动杆196具有一凸轮199,该凸轮可以利用偏压件195的偏压力将一形成在推顶杆19的一端部上的凸轮对抵部198压紧。
凸轮199具有:一水平的第一凸轮面199a、一与第一凸轮面连续的上升式第二凸轮面199b,以及一与所述第二凸轮面的上端连续的第三凸轮面199c。
如图32所示,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即,凸轮已沿箭头A所示方向滑动地移动至最远处,凸轮对抵部198位于第三凸轮面199c上,并且推顶杆192的凸起部191移出支承部22和切口部174,并处于一种不与旋转台21相接触的状态。
当滑动杆196沿箭头B所示方向滑动时,推顶杆192在第二凸轮面199b的作用下、沿着与偏压件195的偏压力相反的方向、沿凸起部191向上的方向而旋转。
当滑动杆196沿箭头B所示方向进一步滑动地移动时,如图33所示,凸轮对抵部198将移动至一与第一凸轮面199a相紧抵的位置,凸起部191进入支承部22内,并将支承在支承部22内的盘片201的下端向上抬升,从而使盘片201伸出其它盘片之外,并可以很方便地将其取出。
在凸轮对抵部198骑跨在第三凸轮面199c的情况中,偏压件195可以将一朝向箭头A的方向的滑动力提供给滑动杆196,并将长孔196a的一端侧压抵在底板196c的导向销196b上。藉此,可以将凸起部191保持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即,它已离开支承部22和切口部174。
藉助一未在图中示出的控制部可以对推顶机构19的驱动情况加以控制。盘片在图33所示盘片推顶机构19的作用下而伸出的伸出量可以藉助改变进入支承部22内的凸起部191的高度来加以调整。
(12)运行情况
图35示出了一些凸轮线,它们示出了形成在凸轮74的底表面、周面和上表面上的凸轮凹槽75、77、152,以及形成在滑动板59上的凸轮凹槽127、154和凸轮面138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以下一种状态下,即,凸轮啮合销73位于形成在凸轮74底面上的凸轮凹槽75的第一凹槽部75a内,并且装载机构的旋转机构101的凸轮啮合销112位于形成在周面上的凸轮凹槽77的第一凹槽77a内的状态下,它是处于图17所示的等待状态。
如果要进行记录或重放,可藉助操作一控制面板(未示)的开关而切换至记录重放模式,随后输入一所需地址,然后接通一开关SW1。藉此,可使旋转台21旋转,并且盘片检测机构9检测是否有一盘片被支承在一所需地址。而且,当其地址被地址检测机构10所检测的盘片支承部22到达装载机构6的位置时,旋转台21停止旋转。
当滑板59藉助凸轮74的旋转而沿图10中的箭头B所示方向滑动时,锁定机构4的锁定杆52将藉助形成在滑板59上的锁定杆支承部60而沿锁定方向旋转,然后旋转台啮合部51与旋转台21的齿轮齿31…31相啮合,如图18所示,由此可将旋转台21不可旋转地锁定住。此外,盘片间距加宽机构5的盘片啮合部82可将位于所需地址盘片201两侧的盘片之间的距离加宽,然后滑板59停止工作。
在滑板59停止工作的过程中,锁定机构6的旋转机构101藉助凸轮74的旋转而进行工作。藉此,如图19所示,可使第一和第二装载杆92、93旋转,并使位于它们端部上的盘片夹紧部91、91移动至支承在旋转台21的盘片支承部22上的所需盘片201所在位置,也就是,装载起始位置。藉此,可将所需盘片201导引入盘片夹紧部91、91之间。
接下来,所述滑板再次滑动,并且如图20所示,藉助锁定机构4将旋转台21锁定。在那些支承在旋转台21上的各盘片之间的间距已被加宽的情况下,装载机构6的开闭机构121、122工作,然后如图21所示,一对盘片夹紧部91、91被闭合。这样,就可以将所需盘片201夹紧,并使滑板59停止滑动。
在滑板59停止滑动的过程中,装载机构6的旋转机构101工作。如图22所示,第一和第二装载杆92、93旋转,并将夹紧部91、91所夹紧的盘片201移送至装载结束位置。
移送至装载结束位置的盘片201的一端侧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它被插设在旋转台21上的两侧盘片之间。但是,在盘片间距加宽机构5的盘片啮合部82的作用下,它与两侧盘片是不接触的,而且它与盘片啮合部82也是不接触的。
如上所述,当所需盘片201搬运至装载结束位置时,滑板59就重新开始滑动。这样,如图23所示,盘片夹持机构7的盘片支承杆132、133将沿着使它们站立起来的方向旋转,而且形成在这些盘片支承杆132、133上的V形盘片支承部131、131就逐渐向位于装载结束位置的盘片201的下端侧的周缘部靠拢。而且,记录重放部8的第一框架部143和第二框架部145开始彼此相互靠拢。
当第一和第二框架部143、145接近至一预定位置时,装载机构6的开闭机构121、122将工作。这样,如图24所示,盘片夹紧部91、91就打开,从而可以解除对盘片201的夹紧。
已解除夹紧部91、91的夹紧作用的盘片201落在盘片夹持机构7的一对V形盘片支承部131、131上,由此被放置在这些盘片支承部131、131上。
当记录重放部8的第一和第二框架部143、145进一步靠拢时,夹紧器144被磁性地吸引至盘片台141,并且如图25所示,将盘片201卡紧在盘片台141上。
当盘片201被记录重放部8所卡紧时,如图26所示,盘片夹持机构7的第一和第二支承杆132、133将以一种朝着旋转台21的外侧下降的方式旋转,并处于一种不与盘片201相接触的状态。而且,当装载机构6的第一和第二装载杆92、92将盘片夹紧部91、91打开时,它们将朝着一与盘片201分离的方向旋转。这样,就可以使盘片201旋转而处于一种不与盘片间距加宽机构5、装载机构6以及盘片夹持机构7相接触的状态,并可藉助记录重放部8对盘片201进行记录和/或重放。
在记录或重放之后,当凸轮74反向旋转时,盘片201将按装载时的相反方向运行而朝着旋转台21的侧面返回,锁定机构4、盘片间距加宽机构5、锁定机构6、盘片夹持机构7和其它机构都将返回至图17所示的等待位置。如果要将一位于所需地址的盘片取出来,则需对控制面板(未示)的一开关进行操作,以使其切换至盘片取出模式。然后,输入一所需地址,并按压一推顶起动按钮。藉此,可使旋转台21旋转,并使藉助地址检测机构所检测的具有所需地址的盘片支承部22到达一几乎位于盘片推顶机构19正上方的位置。此时,旋转台21停止旋转,并被锁定。
盘片推顶机构19的滑动杆驱动机构197开始工作,滑动杆196开始滑动。这样,推顶杆192将在偏压件195的偏压力的作用下旋转,并使凸起部191进入支承部22内,并将盘片201的下端抬升起来。藉此,如图33所示,就可使该盘片201位于那些支承在旋转台21上的其它盘片的外侧,从而可以很方便地将它取出来。
取出该盘片201,并根据需要,将一新的盘片导引至支承部22。随后,藉助按压推顶结束按钮,使滑动杆驱动机构147重新工作。藉此,可以使滑动杆196沿着用于与推顶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地移动,并使推顶杆192朝着与偏压件195的偏压力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可将凸起部191锁定在支承部22和切口部174的外侧。
(13)改进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藉助使盘片推顶机构19的推顶杆192旋转,可以使形成在推顶杆192的端部上的凸起部191插入支承部22内。但是,并不一定要使推顶杆192旋转。也可以提供这样一种构造,即,形成在其端部上的凸起部191可藉助线性运动而插入支承部22内。杆操作部193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形式,只要可以利用构造简单并且能够可靠且方便地操作推顶杆192即可。
(14)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本发明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收纳部,其中,支承住多个盘状记录媒体的各周缘端的多个支承部形成得呈一环状形式,并且在支承部上形成有一开口部;一推顶操作装置,它可以从收纳部的开口部凸伸出来,并将一所需的盘片记录媒体从支承部中推顶到各盘状记录媒体之外;一装载装置,它可以将那些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从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从收纳部中取出来,并将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装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一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用来对盘片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和/或重放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一可使至少藉助装载装置来装载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旋转的工作台,以及一卡紧件,它可将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与所述盘片台卡紧在一起;一定位装置,它可以使收纳部旋转,并使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和装载装置彼此相互对置;以及一包括一凸轮体的驱动装置,该凸轮体形成有:一可驱动所述装载装置的第一凸轮凹槽,一使所述定位装置工作的第二凸轮凹槽,以及一藉助盘片台和卡紧件将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卡紧的第三凸轮凹槽。因此,可以将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而从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装载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并藉助定位装置而位于一使所需盘状记录媒体面对着所述装载装置的位置。而且,还可藉助驱动装置来驱动凸轮体而将装载装置、定位装置和卡紧件予以卡紧。
较佳地,所述推顶操作装置包括:一推顶杆,它可以在一可使其穿过所述开口部而凸伸入所述支承部内的位置和一可使其离开所述收纳部的位置之间移动,并移动至所述凸伸位置,从而可以将所述支承在支承部上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推顶。因此,可以藉助位于凸伸位置的推顶杆而将盘状记录媒体可靠地从支承部中推顶出来。
较佳地,所述推顶杆在其一端侧上形成有一可穿过所述开口部而进入支承部内的凸起部,所述推顶杆形成得可以在所述凸伸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旋转。因此,可以藉助在推顶杆旋转之后使凸起部进入支承部内这样一种操作而将该盘状记录媒体从支承部中推顶出来。
较佳地,所述推顶操作装置包括一可对所述推顶杆进行操作以便在所述凸伸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旋转的操作机构。因此,可以藉助所述操作机构很简单且方便地使操纵杆在所述凸伸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较佳地,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一使所述推顶杆在所述凸伸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进行工作的操作滑动件,以及所述操作滑动件的一驱动机构。因此,可以藉助这样一种简单的操作,即,利用驱动机构使操作滑动件滑动地移动,来使推顶杆在凸伸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较佳地,所述推顶操作装置设置在所述收纳部的一下表面侧上。因此,可以有效地将盘状记录媒体从收纳部的下表面侧中推顶出来。
较佳地,所述装载装置包括:一夹持部,它可将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从所述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夹持住,并将所夹持的、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搬运至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因此,可以藉助夹持部将盘状记录媒体夹持住来进行装载作业。
较佳地,所述夹持部形成得可以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位置是用来对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从所述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加以夹持,所述第二位置可用来将所夹持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搬运至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因此,可以将盘状记录媒体从第一位置可靠地搬运至第二位置,并使其处于一种由夹持部加以夹持的状态。
较佳地,所述夹持部形成有一间距扩大操作部,它可以将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而从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和容纳在所述收纳部内的另一盘状记录媒体之间的间距加宽。因此,可以藉助间距扩大操作部将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和另一盘状记录媒体之间的间距加宽,来很方便且可靠地夹持住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
较佳地,所述装载装置包括:一夹持操作机构,它可以使所述夹持部将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从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夹持住,并在将盘状记录媒体搬运至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之后解除对所需盘状记录媒体的夹持作用。因此,可以藉助夹持部来对盘状记录媒体进行夹持,并藉助夹持操作机构来解除所述夹持作用。
较佳地,所述装载装置包括:一保持机构,它可以对已藉助夹持部来搬运并已解除了所述夹持部的夹持作用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加以保持。因此,可以藉助所述保持机构,对已解除了夹持部的夹持作用的盘状记录媒体加以保持。
较佳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保持部,它可以在一保持位置和一非保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保持位置是用来将已解除了所述夹持部的夹持作用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进行保持的位置,所述非保持位置是用来在已将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安装在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之后与盘状记录媒体分开的位置。因此,藉助在所述保持位置和非保持位置之间移动的保持部,可以顺利地将所需盘状记录媒体传送至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较佳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一藉助与所述收纳部相啮合对所述收纳部的旋转运动加以限制的锁定杆。因此,藉助锁定杆来可靠地对收纳部的旋转运动加以限制,可以对收纳部进行准确的定位。
较佳地,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一形成有所述盘片台的第一框架部,以及一形成有所述卡紧件的第二框架部,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其中之一可以藉助所述第三凹槽朝着第一和第二框架中的另一框架旋转。因此,当凸轮体旋转时,第一和第二框架之一可以藉助第三凸轮凹槽而朝着第一和第二框架中的另一个框架旋转。
较佳地,所述定位装置藉助一锁定杆和所述第二凸轮凹槽而移动,所述锁定杆藉助与所述收纳部相啮合对收纳部的旋转运动加以限制,并包括一操作滑动件,它可以使所述锁定杆在一与收纳部相啮合的位置和一与所述收纳部脱开啮合的解除位置之间旋转。因此,可以藉助操作滑动件使锁定杆在一使其与收纳部相啮合的位置和一使其与收纳部脱开啮合的位置之间旋转。
较佳地,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部中的另一个可以藉助所述操作滑动件而朝着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中的一个框架旋转。因此,可以藉助操纵滑动件使另一框架部分朝着一框架部分旋转。

Claims (16)

1.一种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它包括:
一收纳部,其中,支承住多个盘状记录媒体的各周缘端的多个支承部形成得呈一环状形式,并且在所述支承部上形成有一开口部(174);
一推顶操作装置,它可以从所述收纳部的开口部凸伸出来,并将一所需的盘片记录媒体从所述支承部中推顶到各盘状记录媒体之外;
一装载装置,它可以将那些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从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从所述收纳部中取出来,并将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装到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
一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用来对盘片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和/或重放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一可使至少藉助所述装载装置来装载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旋转的工作台,以及一卡紧件,它可将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与所述盘片台卡紧在一起;
一定位装置,它可以使所述收纳部旋转,并使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和装载装置彼此相互对置;以及
一包括一凸轮体(74)的驱动装置,所述凸轮体形成有:一可驱动所述装载装置的第一凸轮凹槽(77),一使所述定位装置工作的第二凸轮凹槽(75),以及一藉助所述盘片台和卡紧件将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卡紧的第三凸轮凹槽(15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操作装置包括:一推顶杆,它可以在一可使其穿过所述开口部而凸伸入所述支承部内的位置和一可使其离开所述收纳部的位置之间移动,并移动至所述凸伸位置,从而可以将所述支承在支承部上的盘状记录媒体推顶出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杆在其一端侧上形成有一可穿过所述开口部而进入支承部内的凸起部,所述推顶杆形成得可以在所述凸伸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操作装置包括一可对所述推顶杆进行操作以使之在所述凸伸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旋转的操作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一使所述推顶杆在所述凸伸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运行的操作滑动件(196),以及所述操作滑动件的一驱动机构(19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操作装置设置在所述收纳部的一下表面侧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装置包括:一夹持部(92、93),它可将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从所述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夹持住,并将所夹持的、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搬运至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形成得可以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位置是用来对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从所述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加以夹持,所述第二位置可用来将所夹持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搬运至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形成有一间距扩大操作部(5),它可以将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从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和容纳在所述收纳部内的另一盘状记录媒体之间的间距加宽。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装置包括:一夹持操作机构,它可以使所述夹持部将已藉助推顶操作装置从支承部中推顶出来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夹持住,并在将盘状记录媒体搬运至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之后解除对所需盘状记录媒体的夹持作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装置包括:一保持机构(7),它可以对已藉助夹持部搬运并已解除了所述夹持部的夹持作用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加以保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保持部(132、133),它可以在一保持位置和一非保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保持位置是用来将已解除了所述夹持部的夹持作用的所需盘状记录媒体进行保持的位置,所述非保持位置是用来在已将所需的盘状记录媒体安装在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之后与盘状记录媒体分开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一藉助与所述收纳部相啮合对所述收纳部的旋转运动加以限制的锁定杆(52)。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一形成有所述盘片台的第一框架部,以及一形成有所述卡紧件的第二框架部,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其中之一可以藉助所述第三凹槽朝着第一和第二框架中的另一框架旋转。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藉助一锁定杆(52)和所述第二凸轮凹槽而移动,所述锁定杆藉助与所述收纳部相啮合而对收纳部的旋转运动加以限制,并包括一操作滑动件(59),它可以使所述锁定杆在一与收纳部相啮合的位置和一与所述收纳部脱开啮合的解除位置之间旋转。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部中的另一个可以藉助所述操作滑动件而朝着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中的一个框架旋转。
CNB008004978A 1999-04-06 2000-04-06 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441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99417/1999 1999-04-06
JP09941799A JP3951500B2 (ja) 1999-04-06 1999-04-06 円盤状記録媒体の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0424A CN1300424A (zh) 2001-06-20
CN1174410C true CN1174410C (zh) 2004-11-03

Family

ID=14246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049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4410C (zh) 1999-04-06 2000-04-06 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590842B1 (zh)
JP (1) JP3951500B2 (zh)
KR (1) KR100637826B1 (zh)
CN (1) CN1174410C (zh)
WO (1) WO20000605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99775A1 (en) * 2000-02-28 2001-08-28 Steve D. Schafer Compact disc storage unit
JP4740736B2 (ja) * 2005-01-24 2011-08-03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
WO2007068159A1 (fr) * 2005-12-12 2007-06-21 Hedy Holding Co., Ltd. Appareil de selection de disques
JP5724526B2 (ja) * 2011-03-29 2015-05-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14203483A (ja) * 2013-04-05 2014-10-27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ライブラリ装置
CN111986709A (zh) * 2020-09-08 2020-11-24 北京星震维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盘存储架及定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954A (ja) 1983-06-20 1985-01-10 Sumitomo Heavy Ind Ltd 連続鋳造機の切断制御装置
JPS603954U (ja) * 1983-06-22 1985-01-12 長田電機株式会社 コンパクトデイスク演奏装置
JPS61111057A (ja) 1984-11-06 1986-05-29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S61111057U (zh) * 1984-12-24 1986-07-14
JPH0394657A (ja) 1989-09-08 1991-04-19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霜降り状食肉の製造方法
JPH0755715Y2 (ja) * 1990-01-16 1995-12-20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リフト機構
WO1994017526A1 (en) * 1993-01-30 1994-08-04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isc like recording medium
TW412722B (en) * 1995-06-05 2000-11-21 Cd Server Corp Disc changer with safe and efficient disc handling
JP3699168B2 (ja) * 1995-09-11 2005-09-2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JP3090411B2 (ja) * 1995-09-22 2000-09-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JP2963037B2 (ja) * 1995-11-30 1999-10-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3402888B2 (ja) * 1995-12-14 2003-05-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オートチェンジャ装置
JP3557794B2 (ja) * 1996-07-15 2004-08-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装置
JPH1153807A (ja) 1997-07-31 1999-02-2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ディスク自動選択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052621A (ko) 2001-06-25
WO2000060587A1 (fr) 2000-10-12
JP2000293918A (ja) 2000-10-20
US6590842B1 (en) 2003-07-08
JP3951500B2 (ja) 2007-08-01
KR100637826B1 (ko) 2006-10-24
CN1300424A (zh) 2001-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73C (zh) 光盘/光盘-只读存储器装置
CN1394336A (zh) 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
CN1667730A (zh) 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
CN1577564A (zh) 碟片装置
CN1661702A (zh) 光盘装置
CN1127072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061453C (zh) 光盘设备和光盘驱动装置
CN1174410C (zh) 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126093C (zh) 具有光盘交换功能的光盘记录和/或重放机器
CN1096677C (zh) 盘盒
CN1314034C (zh) 磁盘载入机构以及磁盘记录以及/或者再生装置
CN100346417C (zh) 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
CN1926620A (zh) 夹紧装置
CN1139928C (zh) 盘片更换装置
CN1595515A (zh) 盘驱动器
CN1992019A (zh) 盘驱动器
CN1143802A (zh) 盘传送装置
CN1154993C (zh)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CN1926619A (zh) 夹持装置
CN1144953A (zh) 光盘移送装置
CN1233049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941129A (zh) 盘收纳型盘装置
CN1300065A (zh) 盘转接器
CN1314035C (zh) 盘移送装置
CN1278328C (zh) 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移送方法及交换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03

Termination date: 201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