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2715A -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它的制备方法、含有它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它的制备方法、含有它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2715A
CN1342715A CN01132690A CN01132690A CN1342715A CN 1342715 A CN1342715 A CN 1342715A CN 01132690 A CN01132690 A CN 01132690A CN 01132690 A CN01132690 A CN 01132690A CN 1342715 A CN1342715 A CN 1342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atom
carbon atom
alkyl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32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19800C (zh
Inventor
伊牟田淳一
柏典夫
太田诚治
守屋悟
昇忠仁
水谷一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457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14594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457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14594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457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0907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458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14594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458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14594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458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14594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626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4342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42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2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98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980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 C08F297/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anionic ty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2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pha-alkenes, e.g. EP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3/00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53/00Adhesives based on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8But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4Monomers containing five or more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 C08F4/65912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n organoaluminium compou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 C08F4/6592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yclopentadienyl ring, condensed or not, e.g. an indenyl or a fluorenyl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5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51/06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liphat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71/02Polyalkylene 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8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polymerisation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666/00Composition of polymers characterized by a further compound in the blend, be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 in the composition
    • C08L2666/02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对金属或极性树脂具有极好粘合性和相容性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该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含该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烯烃共聚物含有由含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得到的构成单元;由末端有羟基或环氧基之类的极性基团的含有直链、支链或环状极性基团单体得到的构成单元;和/或由末端带有由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或缩聚制得的聚合物链段的大分子单体得到的构成单元。该烯烃共聚物可通过在茂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α-烯烃、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或大分子单体制得。该烯烃共聚物和含有该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于薄膜、片材、改性剂、建筑/土木工程材料、汽车外装饰、电气/电子部件、涂料基料和相容性试剂等。

Description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它的制备方法、 含有它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该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含有该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对金属或极性树脂具有优异粘合性和有优异柔韧性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该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含有该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发明背景
由于聚烯烃一般具有优良的模压性、耐热性、力学性能、卫生性能、防水蒸汽渗透性和模压制品的外观之类的优点,因此它们广泛应用于挤塑制品、吹塑制品和注塑制品。
然而,由于聚烯烃分子中不含极性基团,所以它们与尼龙和EVOH之类的极性树脂的相容性低以及对极性树脂和金属的粘合性差。因此,难以通过与这些材料掺混或层合使用聚烯烃。另外,聚烯烃模压制品具有表面亲水性和抗静电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至今广泛使用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把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接枝到聚烯烃上的方法,以提高对极性材料的亲和力。
尼龙之类的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强度,因此它们已用于电子/电气部件。尼龙之类的工程塑料具有低的耐冲击性,因此它们有时为了提高耐冲击性而与烯烃共聚物掺混。
然而,由于聚烯烃分子中不含极性基团且与极性树脂的相容性差,所以目前广泛使用把极性单体接枝在聚烯烃上的方法,以改善与极性树脂的相容性。
然而在这种方法中,由于在接枝反应时会发生聚烯烃分子间的交联和分子链的断裂,所以难以使接枝聚合物和极性树脂粘度匹配,有时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相容性。另外,分子间交联产生的凝胶组分或分子链断裂产生的杂质(与模唇粘连的杂质)会使模压产品的外观变差。
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59012/1989、51510/1990、51511/1990和177403/1991中记载了一种包括用钛催化剂或钒催化剂使α-烯烃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共聚的方法。按照该方法,分子间交联和分子链断裂很少发生,但用这些聚合催化剂制得的共聚物具有非均匀的分子结构如宽的分子量分布或高转化含量。因此,极性基团向该共聚物和极性材料间界面的取向不能令人满意,且对极性材料的粘合性和相容性不足。当用作组合物时,如果不加入大量的接枝共聚物,则没有粘合性和相容性效果。
为了提高表面亲水性和抗静电性,已使用在聚烯烃中加入少量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并模压该混合物的方法。然而,在该方法中,加入的表面活性剂会从表面上渗出,模塑后,薄膜表面有时有泛白的问题。渗出表面的表面活性剂与粘在上面的水滴一起流走,从而产生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不会长久的问题。
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作了研究。结果发现,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共聚物以及含有该共聚物的组合物与极性树脂有极好的相容性和对极性树脂和金属有极好的粘合性。他们也发现该共聚物和组合物具有极好的表面亲水性和抗静电性。另外,本发明发现该共聚物和组合物适用于各种用途。
目前已知在钛催化剂或钒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烯烃的方法可用作制备烯烃聚合物(如乙烯均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丙烯均聚物或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方法。上述的钛催化剂含有固体钛催化剂组分和有机铝化合物。上述的固体钛催化剂组分含有镁、卤素和电子给体。上述的钒催化剂含有钒化合物和有机铝化合物。在使用这种催化剂共聚极性单体时,还有分子量分布或组成分布宽和聚合活性低的问题。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59012/1989、51510/1990、51511/1990和177403/1991中所述,当用齐格勒催化剂共聚烯烃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例如制备含极性基团的聚烯烃时,仅能进行低温聚合,从而使该方法有低活性的问题。众所周知,烯烃可以在含有过渡金属化合物(如二茂锆)和有机铝氧化合物(如铝氧烷)的茂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同样知道,如果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可以高活性地制得高分子量的烯烃聚合物,而且所得的烯烃聚合物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和窄的组成分布。
同样已知使用茂金属催化剂的方法可用作制备含极性基团的聚烯烃的方法。例如,众所周知,含OH基团的烯烃可以用含非交联环戊二烯基、交联或非交联的联茚或亚乙基交联的未取代茚基或芴基为配体的茂金属催化剂进行聚合。该方法记载在Macromolecules,28,5351(1995)、Macromolecules,29,5255(1966)和Polymer Preprints,Japan,49(2),215(2000)中。
众所周知,含有NR2(R:烷基)极性基团的烯烃可以用含非交联环戊二烯基、交联或非交联的联茚或交联的未取代茚基/环戊二烯基为配体的茂金属催化剂进行聚合。该方法记载在Macromolecules,31,2019(1998)和Macromolecules,32,14(1999)中。
据Science,287,460(2000),OCOP 2000 at Oslo and Books of Abstracts(C.W.Chien)所述,使用茂金属化合物以外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方法也是已知的。然而,这些方法的缺点是聚合活性太低。
因此,用保护基团对极性基团进行保护。例如在Macromolecules,31,2019(1998),J.Am.Chem.Soc.,114,9679(1992),Polymer Preprints,Japan,49(2),209(2000)和Polymer Preprints,Japan,49(2),209(2000)中记载了保护方法。
然而,在这些方法中需引入保护基团,反应后必须除去保护基团。因此,操作复杂。
在这些情况下,本发明人研究后发现通过在引入环戊二烯基或其它特定配体的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不用自由基聚合催化剂或齐格勒聚合催化剂)共聚烯烃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可以制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聚合物。在上述发现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仅在聚合物链的一端或主链的内部和主链的一端选择性地引入极性基团的方法是至今未知的。然而,本发明人发现了仅在聚合物链的一端或主链的内部和主链的一端选择性地引入极性基团的方法,并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对金属或极性树脂具有极好粘合性和相容性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该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包含用下式(1)表示的构成单元、用下式(2)表示的构成单元和用下式(3)表示的构成单元,其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Tαβ对Tαα+Tαβ(Tαβ/(Tαα+Tαβ))的强度比(由上述共聚物的13C-NMR谱测得)不大于1.0:
Figure A0113269000181
式中R1和R3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氢原子或含1-1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脂族烃基;R3是烃基;R4是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r为0或1;X是极性基团,选自醇羟基、酚羟基、羧酸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环氧基和巯基;p为1-3的整数,并且当p为2或3时,各个X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为0,X可以连接到R3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X可以连接到R4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在本发明中,用式(3)表示的构成单元中的R3优选为含11或更多个碳原子的烃基。
在本发明中,用式(3)表示的构成单元中的X优选是选自酚羟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环氧基和巯基的极性基团。
在本发明中,用式(1)表示的构成单元中的R1和用式(2)表示的构成单元中的R2各为含2或更多个碳原子,较好为2-18个碳原子的烃基,且上述共聚物的结晶度(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优选不小于10%。
在本发明中,用式(1)表示的构成单元中的R1和用式(2)表示的构成单元中的R2各为含2或更多个碳原子,较好为2-18个碳原子的烃基,且上述共聚物的结晶度(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优选小于10%。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是含有用下式(1)表示的构成单元、用下式(4)表示的构成单元和任选的用下式(5)表示的构成单元的支链型共聚物,  其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Tαβ对Tαα+Tαβ(Tαβ/(Tαα+Tαβ))的强度比(由上述共聚物的13C-NMR谱测得)不大于1.0:
Figure A0113269000182
式中R1是氢原子或含1-1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脂族烃基;R5是烃基;R6是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r为0或1;Z是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和缩聚中任何一种制得的聚合链段;W是羟基或环氧基;p是1-3中的整数,q为0、1或2,且p+q≤3;当p为2或3时,各个-O-Z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等于0,-O-Z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O-Z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当q等于2,各个W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等于0,W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W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在p≥1和q≥1的情况下,如果r等于0,W和-O-Z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W和-O-Z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m等于0或1;n是1-3的整数;且当n等于2或3时,各个W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m等于0,W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m等于1,W可以连接到R7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式(4)中的r等于0,且Z是由阴离子聚合得到的聚合物链段。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式(4)中的Z是由开环聚合或缩聚制得的聚合物链段。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包含用下式(1)表示的构成单元、用下式(6)表示的构成单元和任选的用下式(3)表示的构成单元,其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Tαβ对Tαα+Tαβ(Tαβ/(Tαα+Tαβ))的强度比(由上述共聚物的13C-NMR谱测得)不大于1.0:式中R1是氢原子或含1-1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脂族烃基;R3是烃基;R4是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R7是直键或含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R8是氢原子、直键或含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Y是含O和/或N的极性基团;m和n各为0-2的整数;且m+n不等于0;s为0或1;r为0或1;X是极性基团,选自醇羟基、酚羟基、羧酸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环氧基和巯基;p为1-3的整数;当p为2或3时,各个X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为0,X可以连接到R3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X可以连接到R4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本发明的含有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共聚至少一种α-烯烃和至少一种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上述的α-烯烃选自含2-20碳原子的α-烯烃;上述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选自用下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用下式(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上述的催化剂包含:
(A)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镧系和锕系)至第10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和
(B)至少一种选自如下的化合物:
(B-1)有机铝氧基化合物(organoaluminum oxy-compound),
(B-2)与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
(B-3)有机铝化合物;式中R3是烃基;R4是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r为0或1;X是极性基团,选自醇羟基、酚羟基、羧酸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环氧基和巯基;p为1-3的整数;当p为2或3时,各个X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为0,X可以连接到R3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X可以连接到R4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Figure A0113269000202
式中R7是直键或含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R8是氢原子、直键或含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Y是含O和/或N的极性基团;m和n各为0-2的整数;且m+n不等于0;s为0或1。
在本发明的含有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过渡金属化合物(A)用下式(11)、(12)、(13)、(14)、(15)和(16)中任何一种表示,且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是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式中X是-OH或氨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R25、R26、R27和R28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氢原子、含氮基团、含磷基团、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或卤原子;在用R25、R26、R27和R28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且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卤原子或有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连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残基);
Figure A0113269000212
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Cp是与M1π键合的环戊二烯基或其衍生物;Z1是含有氧原子、硫原子、硼原子或元素周期表第14族中元素的配体;Y1是含有选自氮原子、磷原子、氧原子和硫原子的原子的配体;各个X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氢原子、卤原子、含20个或更少碳原子且含1个或多个双键的烃基、含20个或更少个硅原子的硅烷基、含20个或更少个锗原子的锗烷基或含20个或更少个硼原子的硼烷基;
Figure A0113269000221
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R11-R14、R17-R20和R4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在用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为氢原子的情况以及R12或R13为叔丁基,且其余的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为氢原子的情况除外);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且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卤原子或有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连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残基);
Figure A0113269000222
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R11、R12、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在用R11、R12、R41和R42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且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当R11、R12、R41和R42都为氢原子,Y1不为亚乙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卤原子或有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连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残基);
Figure A0113269000231
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在用R41和R42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且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卤原子或有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连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残基);
Figure A0113269000232
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R11、R12、R15-R20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在用R11、R12、R15-R20和R42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且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当R11、R12、R15、R16、R17、R18、R19、R20和R42都为氢原子,Y1不为亚乙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卤原子或有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连接到氮原子上的氮化合物残基)。
在本发明的含有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过渡金属(A)用上式(11)、(12)、(13)、(14)、(15)和(16)中任何一种表示,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是用上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式中X是-NR’R″(R’和R″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氢原子或烷基)。
本发明的含有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的第二个实施方式包括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共聚至少一种α-烯烃和至少一种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上述的α-烯烃选自含2-20碳原子的α-烯烃;上述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选自用下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用下式(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下式(9)表示的大分子单体。上述的催化剂包含:
(A)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镧系和锕系)至第10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和
(B)至少一种选自如下的化合物:
(B-1)有机铝氧化合物,
(B-2)与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
(B-3)有机铝化合物;式中R5是烃基;R6是杂原子或含有杂原子的基团;r为0或1;Z是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和缩聚中任何一种制得的聚合物链段;W是羟基或环氧基;p是1-3中的整数,q为0、1或2,且p+q≤3;当p为2或3时,各个-O-Z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等于0,-O-Z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O-Z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当q等于2,各个W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等于0,W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W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在p≥1和q≥1的情况下,如果r等于0,W和-O-Z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W和-O-Z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本发明的含有极性基团的支链型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的第三个实施方式包括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共聚至少一种α-烯烃、一种用下式(10)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任选的用上式(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上述的α-烯烃选自含2-20碳原子的α-烯烃。上述的催化剂包含:
(A)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镧系和锕系)至第10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和
(B)至少一种选自如下的化合物:
(B-1)有机铝氧化合物,
(B-2)与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
(B-3)有机铝化合物;
然后进行下列步骤(i)和(ii)中的任何一步;式中R5是烃基;R6是杂原子或含有杂原子的基团;m为0或1;W是羟基或环氧基;n是1-3的整数,当n为2或3时,各个W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m等于0,W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m等于1,W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i)由共聚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W部分通过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或缩聚形成Z部分;
(ii)使共聚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W部分与通过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或缩聚形成的聚合物的末端官能团反应。
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上述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
本发明的粘合剂树脂含有上述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相容性试剂含有上述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树脂改性剂含有上述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填料分散剂含有上述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分散剂分散剂含有上述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薄膜或片材含有上述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该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含有该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包含用下式(1)表示的构成单元(下文中也称为“构成单元1”)、用下式(2)表示的构成单元(下文中也称为“构成单元2”)和用下式(3)表示的构成单元(下文中也称为“构成单元3”)。式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氢原子或含1-1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脂族烃基。
含1-1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脂族烃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2-甲基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1,1-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丙基、戊基、新戊基、正己基、2-乙基-1-甲基丙基、1,1-二乙基丙基、2-乙基己基、辛基、癸基和十二烷基。其中优选的是含1-10碳原子的烃基,特别是含1-6个碳原子的烃基。
R3是烃基,如饱和或不饱和的脂族烃基、脂环族烃基或芳烃基。
饱和或不饱和的脂族烃基例如是含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烃基。它的实例包括亚甲基、亚乙基、1,3-亚丙基、甲基亚乙基、1,4-亚丁基、甲基-1,3-亚丙基、1,5-亚戊基、1,6-亚己基、1,7-亚庚基、1,8-亚辛基、1,9-亚壬基、1,10-亚癸基、1,11-亚十一烷基、1,12-亚十二烷基、1,14-亚十四烷基、1,15-亚十五烷基、1,16-亚十六烷基、1,17-亚十七烷基、1,18-亚十八烷基、1,19-亚十九烷基和1,20-亚二十烷基。
脂环族烃基较好是脂环结构为其结构的一部分且含有3-20个碳原子的基团。它的实例包括亚环丙基、亚环戊基、亚环己基和亚环辛基。
芳烃基优选是芳环为其结构的一部分且含有6-20个碳原子的基团,它的实例包括-Ph-、-Ph-CH2-、-Ph-(CH2)2-、-Ph-(CH2)2-、-Ph-(CH2)6-、-Ph-(CH2)10-、-Ph-(CH2)11-、-Ph-(CH2)12-和-Ph-(CH2)14-。
当r等于1,且R4与R3连接时,R3的化合价等于2。当r为0,且p的各个X连接到R3时,R3的化合价为p+1。
R4是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
杂原子例如是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优选是氧原子或氮原子。
含有杂原子的基团例如是含有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的基团,它的实例包括-O-、-C(=O)-、-C(=O)O-、-OC(=O)O-、-C(=O)NH-、-NH-、-N=(叔胺)、-S-的基团以及含有这些基团的脂族烃基、脂环族烃基或芳烃基。
具体地可列举下述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中所述的结构。
R4中的杂原子或与杂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优选与R3相连接,且这些结构的实例包括-R3-O-R-X、-R3-C(=O)-R-X、-R3-C(=O)O-R-X、-R3-OC(=O)O-R-X、-R3-(C=O)NH-R-X和-R3-S-R-X(R是亚甲基、亚苯基或亚环己基)。
当R4含有碳原子时,形成R4的碳原子数为1-20个,更好为1-10个,最好为1-5个。
r为0或1。当r为0,X连接到形成R3的任何一个碳原子上。当r等于1,X连接到形成R4的任何一个碳原子上。
X是极性基团,选自醇羟基、酚羟基、羧酸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伯,仲,叔)、酰胺基、环氧基和巯基。
当X是醇羟基时,含有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具有优异的涂布性、表面亲水性(消雾性)、抗静电性、对极性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等)的粘合性、填料分散性、吸湿性、阻气性(含量高时)、吸水性(醇羟基含量高时)、水分散性和耐油性(醇羟基含量高时)。
当X为酚羟基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极性树脂(芳族聚合物、酚醛树脂等)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和相容性。
当X是羧基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具有优异的对金属的粘合性、水分散性(特别是金属盐的情况下)、颜料分散性、填料分散性和耐油性(羧基含量高时)。
当X是羧酸酯基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极性树脂(尼龙、EVOH等)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和相容性,且有优异的表面亲水性。
当X是环氧基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金属和极性树脂(聚酯、环氧树脂、尼龙、EVOH、脲醛树脂等)具有优异的粘合性,且与极性树脂(聚酯、环氧树脂、尼龙、EVOH、脲醛树脂等)具有优异的相容性,还有优异的颜料分散性和涂布性。
当X是酸酐基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金属和极性树脂(尼龙、EVOH、聚酯等)具有优异的粘合性,且与极性树脂(尼龙、EVOH、聚酯等)具有优异的相容性,还有优异的颜料分散性、填料分散性和水分散性(特别是金属盐的情况下)。
当X是氨基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极性树脂(环氧树脂、聚酮、聚氨酯等)具有优异的粘合性,还有优异的涂布性、抗真菌性(铵盐时)、离子交换性(铵盐时)、表面亲水性(特别是铵盐时)、抗静电性(特别铵盐时)、颜料分散性和填料分散性(特别是铵盐时)。
当X是酰胺基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聚酰胺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和相容性。
当X是巯基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后周期过渡金属(如Fe、Cu、Co、Ni、Cd和Zn)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对聚酰胺和聚酯具有优异的相容性和粘合性。
p是1-3的整数,且当p为2或3时,各个X可以相同或不同。当p为2或3且r为0,X可以连接到R3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当p为2或3且r为1,X可以连接到R4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在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中,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2)和构成单元(3)通常任意连接。
共聚物的组成
在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中,构成单元(1)和构成单元(2)的总量与构成单元(3)间的摩尔比((1)+(2)∶(3))通常为99.99∶0.01-0.01∶99.99,较好为99.95∶0.05-10∶90,更好为99.9∶0.1-30∶70。
构成单元(1)和构成单元(2)间的摩尔比((1)∶(2))通常为99.99∶0.01-0.01∶99.99,较好为99∶1-1∶99,更好为90∶10-10∶90。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可含有两种或更多种构成单元(1)、两种或更多种构成单元(2)和两种或更多种构成单元(3)。
其它可聚合的组分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还可含有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2)和构成单元(3)以外的构成单元,以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为限。
可含有的构成单元的实例包括由式(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以外的环烯烃、非共轭多烯、含羟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含氨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含环氧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乙烯基酯化合物和氯乙烯得到的构成单元。
当含有这些构成单元时,它的含量不超过30%摩尔,较好不超过20%摩尔,更好不超过10%摩尔,以构成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所有构成单元为基准。
共聚物的性能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一般为500-2,000,000,较好为800-1,500,000,更好为1,000-1,300,000,它的分子量分布(Mw/Mn)一般不大于3,较好不大于2.8,更好不大于2.7。
当它的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中极性基团对上述共聚物和极性材料间的界面具有极好的取向,且对极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和相容性。
Mw和Mw/Mn由在140℃和邻二氯苯溶剂中用GPC(凝胶渗透色谱)测得的数据确定。
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13C-NMR谱中Tαβ对Tαα+Tαβ的强度比(Tαβ/(Tαα+Tαβ))不大于1.0,较好不大于0.8,更好不大于0.5。
当强度比(Tαβ/(Tαα+Tαβ))不大于1.0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中极性基团对上述共聚物和极性材料间的界面具有极好的取向。
13C-NMR谱中的Tαα和Tαβ分别为由含4或更多个碳原子的α-烯烃得到的构成单元中CH2的峰强度,且如下所示,它们是指与叔碳位置不同的两种CH2
Figure A0113269000301
Tαβ/(Tαα+Tαβ)强度比可按下述方法确定。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13C-NMR谱例如用Japan Electron OpticsLaboratory JEOL-GX270 NMR测量仪测量。该测量在67.8MHz,25℃和以d6-苯为标准物的条件下进行,使用六氯丁二烯/d6-苯的混合溶液(体积比为2/1),试样浓度为5%重量。测得的13C-NMR谱按Lindemann Adams(AnalysisChemistry 43,p1245(1971))和J.C.Randall(Review MacromolecularChemistry Physics,C29,201(1989))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以确定Tαβ/(Tαα+Tαβ)强度比。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实例包括如下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VI)。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
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中,式(1)中的R1和式(2)中的R2较好分别为氢原子或甲基,且R1和R2相同。
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中,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2)和构成单元(3)的优选组合例如是选自表1中所示构成单元(1)实例的构成单元和选自表1中所示构成单元(3)实例的构成单元的组合。这些组合的具体例子包括1-A、1-B、1-C、1-D、1-E、1-F、1-G、1-H、1-I、1-J、1-K、1-L、1-M、2-A、2-B、2-C、2-D、2-E、2-F、2-G、2-H、2-I、2-J、2-K、2-L和2-M的组合。
上述的组合是R1和R2相同的组合,且构成单元(1)包括构成单元(2)。
在上述的组合实例中,数字表示构成单元(1)的实例,字母表示构成单元(3)的实例。
表1
Figure A0113269000311
Figure A0113269000321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对金属和极性树脂之类的极性材料)、相容性和柔韧性。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I)
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I)中,式(1)中的R1和式(2)中的R2不相同。
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I)中,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2)和构成单元(3)的优选组合例如是选自表2中所示的构成单元(1)和构成单元(2)的实例的构成单元和选自表2中所示的构成单元(3)的实例的构成单元的组合。这些组合的具体例子包括1-A、1-B、1-C、1-D、1-E、1-F、1-G、1-H、1-I、1-J、1-K、1-L、1-M、2-A、2-B、2-C、2-D、2-E、2-F、2-G、2-H、2-I、2-J、2-K、2-L、2-M、3-A、3-B、3-C、3-D、3-E、3-F、3-G、3-H、3-I、3-J、3-K、3-L、3-M、4-A、4-B、4-C、4-D、4-E、4-F、4-G、4-H、4-I、4-J、4-K、4-L、4-M、5-A、5-B、5-C、5-D、5-E、5-F、5-G、5-H、5-I、5-J、5-K、5-L、5-M、6-A、6-B、6-C、6-D、6-E、6-F、6-G、6-H、6-I、6-J、6-K、6-L、6-M、7-A、7-B、7-C、7-D、7-E、7-F、7-G、7-H、7-I、7-J、7-K、7-L和7-M的组合。
在上述的组合实例中,数字表示构成单元(1)和(2)的实例,字母表示构成单元(3)的实例。
表2
Figure A0113269000331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I)较好不含上述的其它可共聚组分,且仅由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2)和构成单元(3)形成。特别当X是醇羟基、酚羟基或氨基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I)最好仅由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2)和构成单元(3)形成。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I)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对金属和极性树脂之类的极性材料)、相容性和柔韧性。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II)
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II)中,式(3)中的R3是含11或更多个碳原子的烃基。
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II)中,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2)和构成单元(3)的优选组合例如是选自表3所示的构成单元(1)和(2)的实例的构成单元和选自表3所示的构成单元(3)的实例的构成单元的组合。这些组合的具体例子包括1-A、1-B、1-C、2-A、2-B、2-C、3-A、3-B、3-C、4-A、4-B、4-C、5-A、5-B、5-C、6-A、6-B、6-C、7-A、7-B、7-C、8-A、8-B、8-C、9-A、9-B、9-C、10-A、10-B和10-C的组合。
表3中,构成单元(1)和(2)一栏中记载一种构成单元是指R1和R2相同,且在构成单元(1)和(2)一栏中记载三种构成单元是指含有两种构成单元(1)或构成单元(2)。
在上述的组合实例中,数字表示构成单元(1)和(2)的实例,字母表示构成单元(3)的实例。
表3
Figure A0113269000351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II)较好不含上述的其它可共聚组分,且仅由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2)和构成单元(3)形成。特别当X是醇羟基、酚羟基或氨基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II)最好仅由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2)和构成单元(3)形成。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II)与金属和极性树脂之类的极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和相容性。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V)
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V)中,式(3)中的X是选自酚羟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环氧基和巯基的极性基团。
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V)中,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2)和构成单元(3)的优选组合例如是选自表4所示的构成单元(1)的实例的构成单元和选自表4所示的构成单元(3)的实例的构成单元的组合。这些组合的具体例子包括1-A、1-B、1-C、1-D、2-A、2-B、2-C、2-D、3-A、3-B、3-C、3-D、4-A、4-B、4-C、4-D、5-A、5-B、5-C、5-D、6-A、6-B、6-C、6-D、7-A、7-B、7-C、7-D、8-A、8-B、8-C、8-D、9-A、9-B、9-C、9-D、10-A、10-B、10-C和10-D的组合。
上述组合是R1和R2相同的组合,且构成单元(1)包括构成单元(2)。
在上述的组合实例中,数字表示构成单元(1)和(2)的实例,字母表示构成单元(3)的实例。
表4
Figure A0113269000371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IV)与金属和极性树脂之类的极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和相容性。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V)
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V)中,式(1)中的R1和式(2)中的R2各为含2或更多个碳原子,更好含2-18个碳原子的烃基,且该共聚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结晶度不小于10%,较好为15-80%,更好为20-70%。
结晶度可用X射线衍射法(按S.L.AGGARWAL,J.Polymer Sci.,18,17(1955))等方法测量。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V)的立构规整度(全同立构规整度)一般不小于20%,较好为30-100%,更好为40-100%。
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V)中,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2)和构成单元(3)的优选组合例如是选自表5所示的构成单元(1)实例的构成单元和选自表5所示的构成单元(3)实例的构成单元的组合。这些组合的具体例子包括1-A、1-B、1-C、1-D、1-E、1-F、1-G、1-H、1-I、1-J、1-K、1-L、1-M、2-A、2-B、2-C、2-D、2-E、2-F、2-G、2-H、2-I、2-J、2-K、2-L和2-M的组合。
上述的组合是R1和R2相同的组合,且构成单元(1)包括构成单元(2)。
在上述的组合实例中,数字表示构成单元(1)的实例,字母表示构成单元(3)的实例。
表5
Figure A0113269000391
Figure A0113269000401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V)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对金属和极性树脂之类的极性材料)、相容性和刚性。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VI)
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VI)中,式(1)中的R1和式(2)中的R2各为含2或更多个碳原子,更好含2-18个碳原子的烃基,且该共聚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结晶度小于10%,较好不大于5%,更好不大于2%。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VI)较好不含上述的其它可共聚组分,且仅由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2)和构成单元(3)形成。特别当X是醇羟基、酚羟基或氨基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最好仅由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2)和构成单元(3)形成。
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VI)中,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2)和构成单元(3)的优选组合例如是选自表6所示的构成单元(1)实例的构成单元和选自表6所示的构成单元(3)实例的构成单元的组合。这些组合的具体例子包括1-A、1-B、1-C、1-D、1-E、1-F、1-G、1-H、1-I、1-J、1-K、1-L、1-M、2-A、2-B、2-C、2-D、2-E、2-F、2-G、2-H、2-I、2-J、2-K、2-L和2-M的组合。
上述的组合是R1和R2相同的组合,且构成单元(1)包括构成单元(2)。
在上述的组合实例中,数字表示构成单元(1)的实例,字母表示构成单元(3)的实例。
表6
Figure A0113269000411
Figure A0113269000421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VI)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对金属和极性树脂之类的极性材料)、相容性、粘性和柔韧性。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是含有用下式(1)表示的构成单元、用下式(4)表示的构成单元(也称为构成单元(4))和任选的用下式(5)表示的构成单元(也称为构成单元(5))的支链型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
Figure A0113269000422
用式(1)表示的构成单元与上述的构成单元(1)相同。
在式(4)和(5)中,R5是烃基,如饱和或不饱和的烃基、脂环烃基或芳烃基,且这些烃基的实例包括式(3)中对R3所述的相同基团。
在式(4)中,当r等于1且R6连接到R5上时,R5的化合价为2。当r等于0且p中的各个-O-Z或q中的各个W连接到R5上时,R5的化合价等于p+q+1。
在式(5)中,当m等于1且R6连接到R5上时,R5的化合价为2。当m等于0且n中的各个W连接到R5上时,R5的化合价等于n+1。
虽然式(4)中的R5和式(5)中的R5可以相同或不同,但它们较好相同。
在式(4)和(5)中,R6是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实例包括式(3)中对R4所述的相同原子和基团。
在式(4)中,R6中的杂原子或与杂原子相连的碳原子较好与R5相连接,这些结构的实例包括-R5-O-R-O-Z、-R5-C(=O)-R-O-Z、-R5-C(=O)O-R-O-Z、-R5-OC(=O)O-R-O-Z、-R5-C(=O)NH-R-O-Z和-R5-S-R-O-Z(R是亚甲基、亚苯基或亚环己基)。上述的实例是式(4)中p等于1和q等于0的实例,且同样适用于其它情况。
在式(5)中,R6中的杂原子或与杂原子相连的碳原子较好与R5相连接,这些结构的实例包括-R5-O-R-W、-R5-C(=O)-R-W、-R5-C(=O)O-R-W、-R5-OC(=O)O-R-W、-R5-C(=O)NH-R-W和-R5-S-R-W(R是亚甲基、亚苯基或亚环己基)。上述的实例是式(5)中n等于1的实例,且同样适用于其它情况
当R6含有式(4)和(5)中的碳原子时,形成R6的碳原子数较好为1-20个,更好为1-10个,最好为1-5个。
虽然式(4)中的R6和式(5)中的R6可以相同或不同,但它们较好相同。
在式(4)中,r为0或1。当r等于0,-O-Z可以连接到形成的R5任何一个碳原子上。当r等于1,-O-Z可以连接到形成的R6任何一个碳原子上。
在式(5)中,m为0或1。当m等于0,W可以连接到形成的R5任何一个碳原子上。当m等于1,W可以连接到形成的R6任何一个碳原子上。
在式(4)中,Z是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或缩聚制得的聚合链段;
该聚合物链段的实例包括由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腈和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单体的阴离子聚合制得的链段;由内酯、交酯、硅氧烷、内酰胺、环醚、噁唑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的开环聚合制得的链段;和由多元羧酸和多元醇、多元羧酸和多胺或羟基羧酸之类的单体的缩聚制得的链段。
在形成上述聚合物链段时所用的极性单体的实例包括:
(甲基)丙烯酸酯,如单元醇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单酯,具体为,
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1,1,1,3,3,3-六氟异丙酯、甲基丙烯酸1,1,1,3,3,3-六氟异丙酯、丙烯酸2,2,2-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丙烯酸1H,1H,2H,2H-十七氟癸酯、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四氢糠酯、丙烯酸苄酯和甲基丙烯酸β-苯基乙酯;
末端用醚键保护的二元醇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单酯,如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丙烯酸2-二环戊二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1-甲氧基-2-丙酯、丙烯酸3-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乙氧基丁酯、丙烯酸6-甲氧基己酯、甲氧基二甘醇丙烯酸酯、苯氧基二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三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和甲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二元醇或多元醇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多元酯,如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propyleneglycol)二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聚(环氧乙烷)三醇三丙烯酸酯、聚(环氧丙烷)三醇三丙烯酸酯和聚(环氧丙烷)三醇三甲基丙烯酸酯;
含酯键的醇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酯,如丙烯酸2-苯甲酰氧乙酯、甲基丙烯酸2-苯甲酰氧乙酯、丙烯酸2-乙酰氧乙酯、丙烯酸5-四氢糠氧羰基戊酯、甲基丙烯酸5-四氢糠氧羰基戊酯、和2,2,6,6-四甲基-4-氧-5-氧杂-1,7-庚二醇二丙烯酸酯;
含环缩醛键的醇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酯,如甲基丙烯酸2-叔丁基-1,3-二氧环戊烷-2’-基酯和丙烯酸2-叔丁基-5-乙基-5-乙烯基羰氧基甲基-1,3-二氧环己烷-2’(2)-基酯;
羟丁二酰亚胺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酯,如N-羟丁二酰亚胺丙烯酸酯和羟丁二酰亚胺甲基丙烯酸酯;
含有仲氨基的醇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酯,如丙烯酸2-二甲基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丙基氨基乙酯;和
含有氰基的醇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酯,如丙烯酸2-氰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2-氰基丙酯。
(甲基)丙烯腈的实例包括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
丙烯酰胺包括丙烯酰胺、N-一取代或N,N-二取代的丙烯酰胺,如
丙烯酰胺;
N-一取代的丙烯酰胺,如N-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丙烯酰胺、N-丙基丙烯酰胺、N-丁基丙烯酰胺、N-辛基丙烯酰胺、N-苯基丙烯酰胺、N-缩水甘油基丙烯酰胺和N,N’-亚乙基二丙烯酰胺;
N,N-二取代的单丙烯酰胺,如N,N-二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N-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N,N-二正丙基丙烯酰胺、N,N-二辛基丙烯酰胺、N,N-二苯基丙烯酰胺、N-乙基-N-缩水甘油基丙烯酰胺、N,N-二缩水甘油基丙烯酰胺、N-甲基-N-(4-环氧丙氧基丁基)丙烯酰胺、N-甲基-N-(5-环氧丙氧基戊基)丙烯酰胺、N-甲基-N-(6-环氧丙氧基己基)丙烯酰胺、N-丙烯酰吡咯烷、N-丙烯酰-L-脯氨酸甲酯、N-丙烯酰哌啶、N-丙烯酰吗啉和1-丙烯酰咪唑;和
N,N’-二取代的二丙烯酰胺,如N,N’-二乙基-N,N’-亚乙基二丙烯酰胺、N,N’-二甲基-N,N’-亚己基二丙烯酰胺和二(N,N’-亚乙基)二丙烯酰胺。
乙烯基吡啶的实例包括乙烯基-或异丙烯基取代的吡啶,如2-乙烯基吡啶、2-异丙烯基吡啶和4-乙烯基吡啶。
N-取代的马来酰亚胺的实例包括:
N-脂族基取代的马来酰亚胺,如N-甲基马来酰亚胺和N-乙基马来酰亚胺;和
N-芳基取代的马来酰亚胺,如N-苯基马来酰亚胺和N-(4-甲基苯基)马来酰亚胺。
乙烯基酮的实例包括:
甲基乙烯基酮、异丙烯基甲基酮、乙基乙烯基酮、乙基异丙烯基酮、丁基乙烯基酮和苯基乙烯基酮。
苯乙烯衍生物的实例包括:
对甲氧基羰基苯乙烯、对叔氧基羰基苯乙烯和对氰基苯乙烯。
极性单体的实例包括烯化氧化合物,如环氧化合物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1,2-环氧丁烷、2,3-环氧丁烷、氧化苯乙烯、氧化环己烯、表氯醇、表溴醇、甲基缩水甘油基醚、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和苯基缩水甘油基醚。其中,优选的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1,2-环氧丁烷和氧化苯乙烯。更优选的的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最优选的是环氧丙烷。
其中优选的是由(甲基)丙烯酸酯的阴离子聚合制得的聚合物链段和由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的开环聚合制得的聚合物链段。
上述聚合物链段的分子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其重均分子量为200-1,000,000,较好为500-100,000。
当Z是聚环氧乙烷或聚环氧丙烷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具有优异的涂布性、表面亲水性(消雾性)、抗静电性、对极性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等)的粘合性、与极性树脂的相容性、吸湿性、吸水性(Z含量高时)、水分散性和耐油性(Z含量高时)。
当Z是PMMA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具有优异的表面硬度、对金属的粘合性、颜料分散性、填料分散性、耐油性(Z含量高时)、对极性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尼龙、EVOH等)的粘合性和与极性树脂的相容性。
当Z是聚丙烯腈或聚丙烯酰胺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具有优异的表面硬度、表面亲水性(消雾性)、抗静电性、涂布性、对金属的粘合性、对极性树脂(聚丙烯腈、聚丙烯酰胺、聚酰胺、聚酯等)的粘合性、与极性树脂的相容性、水分散性、生物相容性、刺激反应、吸湿性和吸水性。
当Z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聚丙烯酸丁酯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具有优异的对金属的粘合性、对极性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尼龙、EVOH等)的粘合性、与极性树脂的相容性和耐油性。
当Z是聚酰胺(包括内酰胺的开环聚合物)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具有优异的对极性树脂(聚酰胺等)的粘合性、与极性树脂的相容性、阻气性和耐油性。
当Z是聚酯(包括内酯的开环聚合物)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具有优异的对极性树脂(聚酯等)的粘合性、与极性树脂的相容性、阻气性和耐油性。
在式(4)中,p是1-3中的整数,且当p为2或3时,各个-O-Z可以相同或不同。当p为2或3且r等于0,-O-Z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当p为2或3且r等于1时,-O-Z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在式(4)和(5)中,W是羟基或环氧基。
虽然式(4)中的W和式(5)中的W可以相同或不同,但它们较好相同。
在式(4)中,q为0、1或2,且当q等于2,各个W可以相同或不同。当q等于2且r等于0时,W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当q等于2且r等于1,W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在p≥1和q≥1的情况下,当r等于0,W和-O-Z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当r等于1,W和-O-Z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p+q≤3。
在式(5)中,n是1-3的整数;且当n等于2或3时,各个W可以相同或不同。当n为2或3,且m等于0,W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当n为2或3,且m等于1,W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在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二个实施方式中,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4)和任选的构成单元(5)通常任意连接。
共聚物的组成
在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二个实施方式中,构成单元(1)与构成单元(4)和构成单元(5)的总量间的摩尔比((1)∶(4)+(5))通常为99.99∶0.01-0.01∶99.99,较好为99.95∶0.05-10∶90,更好为99.9∶0.1-30∶70。构成单元(4)和构成单元(5)间的摩尔比((4)∶(5))通常为100∶0-0.01∶99.99,较好为100∶0-1∶99,更好为100∶0-10∶90。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二个实施方式可含有两种或更多种构成单元(1)、两种或更多种构成单元(4)和两种或更多种构成单元(5)。
在本发明中,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4)和构成单元(5)的优选组合例如是选自表7所示的构成单元(1)实例的构成单元、选自表7所示的构成单元(4)中-R5-(R6)r-O-部分的实例和Z部分的实例的构成单元以及选自表7所示的构成单元(5)实例的构成单元的组合。这些组合的具体实例包括如下组合:
1-A-Z1-a、1-A-Z2-a、1-A-Z3-a、1-A-Z4-a、1-A-Z5-a、1-A-Z6-a、1-A-Z7-a、1-B-Z1-b、1-B-Z2-b、1-B-Z3-b、1-B-Z4-b、1-B-Z5-b、1-B-Z6-b、1-B-Z7-b、1-C-Z1-c、1-C-Z2-c、1-C-Z3-c、1-C-Z4-c、1-C-Z5-c、1-C-Z6-c、1-C-Z7-c,
2-A-Z1-a、2-A-Z2-a、2-A-Z3-a、2-A-Z4-a、2-A-Z5-a、2-A-Z6-a、2-A-Z7-a、2-B-Z1-b、2-B-Z2-b、2-B-Z3-b、2-B-Z4-b、2-B-Z5-b、2-B-Z6-b、2-B-Z7-b、2-C-Z1-c、2-C-Z2-c、2-C-Z3-c、2-C-Z4-c、2-C-Z5-c、2-C-Z6-c、2-C-Z7-c,
3-A-Z1-a、3-A-Z2-a、3-A-Z3-a、3-A-Z4-a、3-A-Z5-a、3-A-Z6-a、3-A-Z7-a、3-B-Z1-b、3-B-Z2-b、3-B-Z3-b、3-B-Z4-b、3-B-Z5-b、3-B-Z6-b、3-B-Z7-b、3-C-Z1-c、3-C-Z2-c、3-C-Z3-c、3-C-Z4-c、3-C-Z5-c、3-C-Z6-c、3-C-Z7-c,
4-A-Z1-a、4-A-Z2-a、4-A-Z3-a、4-A-Z4-a、4-A-Z5-a、4-A-Z6-a、4-A-Z7-a、4-B-Z1-b、4-B-Z2-b、4-B-Z3-b、4-B-Z4-b、4-B-Z5-b、4-B-Z6-b、4-B-Z7-b、4-C-Z4-c、4-C-Z2-c、4-C-Z3-c、4-C-Z4-c、4-C-Z5-c、4-C-Z6-c、4-C-Z7-c,
5-A-Z1-a、5-A-Z2-a、5-A-Z3-a、5-A-Z4-a、5-A-Z5-a、5-A-Z6-a、5-A-Z7-a、5-B-Z1-b、5-B-Z2-b、5-B-Z3-b、5-B-Z4-b、5-B-Z5-b、5-B-Z6-b、5-B-Z7-b、5-C-Z1-c、5-C-Z2-c、5-C-Z3-c、5-C-Z4-c、5-C-Z5-c、5-C-Z6-c、5-C-Z7-c,
6-A-Z1-a、6-A-Z2-a、6-A-Z3-a、6-A-Z4-a、6-A-Z5-a、6-A-Z6-a、6-A-Z7-a、6-B-Z1-b、6-B-Z2-b、6-B-Z3-b、6-B-Z4-b、6-B-Z5-b、6-B-Z6-b、6-B-Z7-b、6-C-Z1-c、6-C-Z2-c、6-C-Z3-c、6-C-Z4-c、6-C-Z5-c、6-C-Z6-c、6-C-Z7-c,
7-A-Z1-a、7-A-Z2-a、7-A-Z3-a、7-A-Z4-a、7-A-Z5-a、7-A-Z6-a、7-A-Z7-a、7-B-Z1-b、7-B-Z2-b、7-B-Z3-b、7-B-Z4-b、7-B-Z5-b、7-B-Z6-b、7-B-Z7-b、7-C-Z1-c、7-C-Z2-c、7-C-Z3-c、7-C-Z4-c、7-C-Z5-c、7-C-Z6-c、7-C-Z7-c,
8-A-Z1-a、8-A-Z2-a、8-A-Z3-a、8-A-Z4-a、8-A-Z5-a、8-A-Z6-a、8-A-Z7-a、8-B-Z1-b、8-B-Z2-b、8-B-Z3-b、8-B-Z4-b、8-B-Z5-b、8-B-Z6-b、8-B-Z7-b、8-C-Z1-c、8-C-Z2-c、8-C-Z3-c、8-C-Z4-c、8-C-Z5-c、8-C-Z6-c、8-C-Z7-c,
9-A-Z1-a、9-A-Z2-a、9-A-Z3-a、9-A-Z4-a、9-A-Z5-a、9-A-Z6-a、9-A-Z7-a、9-B-Z1-b、9-B-Z2-b、9-B-Z3-b、9-B-Z4-b、9-B-Z5-b、9-B-Z6-b、9-B-Z7-b、9-C-Z1-c、9-C-Z2-c、9-C-Z3-c、9-C-Z4-c、9-C-Z5-c、9-C-Z6-c和9-C-Z7-c。
在上述的组合中,数字表示构成单元(1)的实例,A、B和C表示构成单元(4)中-R5-(R6)r-O-部分的实例,Z1-Z7表示构成单元(4)中Z部分的实例,a、b和c表示构成单元(5)中-R5-(R6)m-Wn-部分的实例。
表7
Figure A0113269000491
其它可共聚的组分
本发明的支链型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可含有除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4)和构成单元(5)以外的构成单元,其用量以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为限。
可含有的构成单元的实例包括由用下式(10)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以外环烯烃、非共轭多烯、含羟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含氨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含环氧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乙烯基酯化合物和氯乙烯得到的构成单元。
当含有这些构成单元时,它的用量不大于30%摩尔,较好不大于20%摩尔,更好不大于10%摩尔,以构成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所有构成单元为基准。
共聚物的性能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一般为500-2,000,000,较好为1000-1500000,更好为5,000-1,300,000,它的分子量分布(Mw/Mn)一般不大于3,较好不大于2.8,更好不大于2.5。
当它的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中极性基团对上述共聚物和极性材料间的界面具有极好的取向,且对极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和相容性。
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13C-NMR谱中Tαβ对Tαα+Tαβ的强度比(Tαβ/(Tαα+Tαβ))不大于1.0,较好不大于0.8,更好不大于0.5。
当强度比(Tαβ/(Tαα+Tαβ))不大于1.0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中极性基团对上述共聚物和极性材料间的界面具有极好的取向。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二实施方式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和相容性(与金属和极性材料)、表面亲水性、涂布性、印刷性、消雾性、抗静电性、耐油性、生物相容性、水分散性、溶剂分散性、颜料分散性、填料分散性、透明性、机械强度和模压性。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包含用下式(1)表示的构成单元、用下式(6)表示的构成单元和任选的用下式(6)表示的构成单元(也称为构成单元(6))。
Figure A0113269000511
用式(1)表示的构成单元与上述的构成单元(1)相同,用式(3)表示的构成单元与上述的构成单元(3)相同。
在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用式(3)表示的构成单元也较好为用下式(3’)表示的构成单元。
在式(3’)中,R3’是烃基,较好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更好为含3-20个碳原子的烃基。
p为1-3的整数,较好等于1。
X’是含有0和/或N的极性基团,较好为-OR、-COOR、-CRO、-NR2、环氧基、
Figure A0113269000513
(R为氢或烃基)、-C≡N、-OH、-COOH或NH2
用式(3’)表示的构成单元例如是用下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得到的构成单元。
在式(6)中,R7是直键或含1或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较好为直键或含1-10个碳原子的烃基。
R8是氢原子、直键或含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较好为直键或含1-10个碳原子的烃基。
Y是含有O和/或N的极性基团,这些极性基团的优选实例包括X’中所述的相同基团。
m和n各为0-2的整数,且m+n不等于0。s为0或1。
用式(6)表示的构成单元例如是用下式(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得到的构成单元。
在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3)和构成单元(6)通常任意连接。
共聚物的组成
在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三个实施方式中,构成单元(1)与构成单元(3)和构成单元(6)的总量间的摩尔比((1)∶(3)+(6))通常为99.99∶0.01-0.01∶99.99,较好为99.95∶0.05-10∶90,更好为99.9∶0.1-30∶70。构成单元(3)和构成单元(6)间的摩尔比((3)∶(6))通常为0∶100-99.99∶0.01,较好为0∶100-99∶1,更好为0∶100-90∶10。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三个实施方式可含有两种或更多种构成单元(1)、两种或更多种构成单元(3)和两种或更多种构成单元(6)。
其它可聚合的组分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还可含有构成单元(1)、构成单元(3)和构成单元(6)以外的构成单元,以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为限。
可含有的构成单元的实例包括由式(8)或(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以外的环烯烃、非共轭多烯、含羟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含氨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含环氧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乙烯基酯化合物和氯乙烯得到的构成单元。
当含有这些构成单元时,它的含量不超过30%摩尔,较好不超过20%摩尔,更好不超过10%摩尔,以构成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所有构成单元为基准。
共聚物的性能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重均分子量(Mw)一般为500-2,000,000,较好为1,000-1,500,000,更好为5,000-1,300,000,它的分子量分布(Mw/Mn)一般不大于3,较好不大于2.8,更好不大于2.5。
当它的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中极性基团对上述共聚物和极性材料间的界面具有极好的取向,且对极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和相容性。
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13C-NMR谱中Tαβ对Tαα+Tαβ的强度比(Tαβ/(Tαα+Tαβ))不大于1.0,较好不大于0.8,更好不大于0.5。
当强度比(Tαβ/(Tαα+Tαβ))不大于1.0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中极性基团对上述共聚物和极性材料间的界面具有极好的取向。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对金属和极性材料,如极性树脂)、相容性和柔性。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含有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在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共聚至少一种α-烯烃和至少一种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上述的α-烯烃选自含2-20碳原子的α-烯烃;上述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选自用下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用下式(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上述的催化剂包含:
(A)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镧系和锕系)至第10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和
(B)至少一种选自如下的化合物:
(B-1)有机铝氧化合物,
(B-2)与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下文中有时称为电离化离子化合物),
(B-3)有机铝化合物。
当用下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用作本发明中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时,得到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当用式(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任选的用下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用作本发明中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时,得到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
首先,描述用于形成本发明中所用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组分。
(A)过渡金属化合物
用于本发明中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是选自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包括镧系和锕系)至第10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
选自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包括镧系和锕系)至第10族的过渡金属的实例包括钪、钛、锆、铪、钒、铌、钽、钯、镍、钴、铑、钇、铬、钼、钨、锰、铼、铁和钌。其中优选的是钪、钛、锆、铪、钒、铌、钽、钯、镍、钴和铑。特别优选的是钛、锆和铪。
本发明中,不仅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可用作过渡金属化合物(A),而且已知的有机金属配合物也可用作过渡金属化合物(A)。
优选使用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的实例是用下式(11)-(16)表示的任何化合物。
用式(11)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如下。
在上式中,M1是选自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包括镧系和锕系)至第10族的过渡金属原子,优选的是第4族过渡金属原子,具体为锆、钛或铪,较好为锆。
R25、R26、R27和R28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氢原子、含氮基团、含磷基团、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或卤原子。
含氮基团的例子包括氨基;伯氨基;烷基氨基,如甲氨基、二甲氨基、二乙氨基、二丙氨基、二丁氨基和二环己基氨基;芳基氨基或烷基芳基氨基,如苯氨基、二苯氨基、二甲苯基氨基、二萘基氨基和甲基苯基氨基。
含磷基团的例子包括膦基,如二甲基膦基和二苯基膦基。
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的实例包括烷基、环烷基、链烯基、芳烷基和芳基。更具体地可以列举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辛基、壬基、十二烷基、二十烷基;环烷基,如环戊基、环己基、降冰片基和金刚烷基;链烯基,如乙烯基、丙烯基和环己烯基;芳烷基,如苄基、苯乙基和苯丙基;和芳基,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三甲苯基、乙苯基、丙苯基、联苯基、萘基、甲基萘基、蒽基和菲基。
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的实例包括被卤原子取代上述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得到的基团。
含氧基团的例子包括羟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和丁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甲基苯氧基、二甲基苯氧基和萘氧基;以及芳基烷氧基,如苯基甲氧基和苯基乙氧基。
含硫基团的例子包括在上面列举的含氧基团中的氧被硫取代的那些基团;磺酸盐基团,如甲磺酸盐基团、三氟甲磺酸盐基团、苯磺酸盐基团、苄磺酸盐基团、对甲苯磺酸盐基团、三甲基苯磺酸盐基团、三异丁基苯磺酸盐基团、对氯苯磺酸盐基团和五氟苯磺酸盐基团;和亚磺酸盐基团,如甲基亚磺酸盐基团、苯基亚磺酸盐基团、苄基亚磺酸盐基团、对甲苯亚磺酸盐基团、三甲基苯亚磺酸盐基团和五氟苯亚磺酸盐基团。
含硅基的实例包括单烃基取代的甲硅烷基,如甲基甲硅烷基和苯基甲硅烷基;二烃基取代的甲硅烷基,如二甲基甲硅烷基和二苯基甲硅烷基;三烃基取代的甲硅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丙基甲硅烷基、三环己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二甲基苯基甲硅烷基、甲基二苯基甲硅烷基、三甲苯基甲硅烷基和三萘基甲硅烷基;烃基取代的甲硅烷基的甲硅烷基醚,如三甲基甲硅烷基醚;硅取代的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和硅取代的芳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
卤原子的实例包括氟原子、氯原子、溴和碘原子。
在用R25、R26、R27和R28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
R25、R26、R27和R28分别表示在两个位置上,例如,R25和R25可以是相同的基团或不同的基团。在用R25-R28表示的基团中,用相同符号表示的基团是连接成环的基团的优选组合。
由R25、R26、R27和R28中部分相邻基团与相连的碳原子形成的环的实例包括稠环,如苯环、萘环、二氢苊环和茚环;以及这些环的氢原子被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取代的基团。
其中优选的是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氢原子,特别优选的是含1-4个碳原子的烃基,如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连接烃基形成的苯环、或连接烃基形成的苯环上氢原子被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取代的基团。
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R25、R26、R27和R28中所述的相同的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其中优选的是卤原子、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磺酸盐基团。
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其中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或卤原子)。
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的例子包括亚烷基,如亚甲基、二甲基亚甲基、1,2-亚乙基、二甲基-1,2-亚乙基、1,3-三亚甲基、1,4-四亚甲基、1,2-亚环己基和1,4-亚环己基;芳基亚烷基,如二苯基亚甲基和二苯基-1,2-亚乙基。
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卤代后的基团,如氯亚甲基。
二价含硅基团的例子包括烷基亚甲硅烷基,如亚甲硅烷基、甲基亚甲硅烷基、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乙基亚甲硅烷基、二(正丙基)亚甲硅烷基、二(异丙基)亚甲硅烷基、二(环己基)亚甲硅烷基、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二苯基亚甲硅烷基、二(对甲苯基)亚甲硅烷基和二(对氯苯基)亚甲硅烷基;烷基芳基亚甲硅烷基;芳基亚甲硅烷基;烷基二亚甲硅烷基,如四甲基-1,2-二亚甲硅烷基和四苯基-1,2-二亚甲硅烷基;烷基芳基二亚甲硅烷基和芳基二亚甲硅烷基。
二价含锗基团的例子包括上面所述二价含硅基团的硅被锗取代后的那些基团。
二价含锡基团的例子包括上面所述二价含硅基团的硅被锡取代的那些基团。
R21是与R25、R26、R27和R28中所述的相同的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或卤原子,或者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连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残基。
上面的基团中,特别优选为Y1的是取代亚甲硅烷基,如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苯基亚甲硅烷基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
用式(11)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实例包括:
亚乙基-二(茚基)二甲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二(茚基)合锆、
二(三氟甲磺酸)亚乙基-二(茚基)合锆、
二(甲磺酸)亚乙基-二(茚基)合锆、
二(对甲苯磺酸)亚乙基-二(茚基)合锆、
二(对氯苯磺酸)亚乙基-二(茚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二(4,5,6,7-四氢茚基)合锆、
二氯化亚异丙基(环戊二烯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异丙基(环戊二烯基)(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环戊二烯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二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三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茚基)合锆、
二(三氟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茚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4,5,6,7-四氢茚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环戊二烯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二(茚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二(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2,3,5-三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2,4,7-三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2-甲基-4-叔丁基环戊二烯基)合锆、
二氯化亚异丙基(环戊二烯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3-叔丁基环戊二烯基)(茚基)合锆、
二氯化亚异丙基-(4-甲基环戊二烯基)(3-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化亚异丙基-(4-叔丁基环戊二烯基)(3-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化亚异丙基-(4-叔丁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茚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4-甲基环戊二烯基)(3-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4-叔丁基环戊二烯基)(3-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4-叔丁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茚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3-叔丁基环戊二烯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异丙基-(3-叔丁基环戊二烯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N,N-二苯基氨基亚硼烷基-二(环戊二烯基)合锆、
二氯化N,N-二萘基氨基亚硼烷基-二(环戊二烯基)合锆、
二氯化N,N-二甲基氨基亚硼烷基-二(环戊二烯基)合锆、
二氯化N-甲基-N-苯基氨基亚硼烷基-二(环戊二烯基)合锆。
在上述化合物中锆被钛或铪取代的化合物也可用的。
用式(11)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更具体地是用下式(11a)或(11b)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Figure A0113269000581
在上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具体为锆、钛或铪,优选为锆。
各个R3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6个碳原子的烃基。这种烃基的实例包括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正己基和环己基;和链烯基,如乙烯基和丙烯基。其中优选的是连接到茚基的碳原子为伯碳原子的烷基,更优选的是含1-4个碳原子的烷基,最优选的是甲基和乙基。
R31、R34、R35和R36可以相同或不同,各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或与R31中所述的相同的含1-6个碳原子的烃基。
各个R33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氢原子或含6-16个碳原子的芳基。这些芳基的实例包括苯基、α-萘基、β-萘基、蒽基、菲基、芘基、苊基(acenaphthyl)、周萘基(phenalenyl)、醋蒽烯基(aceanthrylenyl)、四氢萘基、2,3-二氢化茚基和联苯基。其中最好是苯基、萘基、蒽基和菲基。
这些芳基可以被下列基团取代:
卤原子,如氟、氯、溴和碘;
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如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环己基、辛基、壬基、十二烷基、二十烷基、降冰片基和金刚烷基;链烯基,如乙烯基、丙烯基和环乙烯基;芳烷基,如苄基、苯乙基和苯丙基;和芳基,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三甲苯基、乙苯基、丙苯基、联苯基、α-或β-萘基、甲基萘基、蒽基、菲基、苄基苯基、芘基、苊基、周萘基、醋蒽烯基、四氢萘基、2,3-二氢化茚基和联苯基;
有机甲硅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和三苯基甲硅烷基。
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具有与式(11)中X1和X2相同的含义。在上述原子和基团中,优选的是卤原子或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
Y具有与式(11)中Y1相同的含义。在上述基团中,优选的是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亚烷基或二价含硼的硼烷基,更优选的是二价含硅基团或二价亚烷基,最优选的是烷基亚甲硅烷基、烷基芳基亚甲硅烷基、芳基亚甲硅烷基、烷基亚烷基或芳基亚烷基。
用式(11a)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实例包括: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α-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β-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1-蒽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2-蒽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9-蒽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9-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对氟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五氟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对氯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间氯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邻氯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邻,对-二氯苯基)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对溴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对甲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间甲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邻甲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邻,邻’-二甲基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对乙基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对异丙基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对苄基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对联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间联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对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间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苯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异丙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正丁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环己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对甲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对氯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亚甲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亚乙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锗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锡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溴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甲基·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氯化甲基·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MeSO2·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β-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甲基-1-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5-苊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9-蒽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9-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邻甲基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间甲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对甲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3-二甲基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4-二甲基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5-二甲基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4,6-三甲基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邻氯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间氯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对氯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3-二氯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6-二氯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3,5-二氯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溴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3-溴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4-溴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4-联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4-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丙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丙基-4-(β-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丙基-4-(2-甲基-1-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丙基-4-(5-苊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丙基-4-(9-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丙基-4-(9-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异丙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异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异丙基-4-(β-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异丙基-4-(8-甲基-9-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异丙基-4-(5-苊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异丙基-4-(9-蒽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异丙基-4-(9-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仲丁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仲丁基-4-(α-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仲丁基-4-(β-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仲丁基-4-(2-甲基-1-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仲丁基-4-(5-苊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仲丁基-4-(9-蒽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仲丁基-4-(9-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戊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戊基-4-(α-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丁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丁基-4-(α-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丁基-4-(β-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丁基-4-(2-甲基-1-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丁基-4-(5-苊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丁基-4-(9-蒽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丁基-4-(9-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异丁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异丁基-4-(α-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异丁基-4-(β-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异丁基-4-(2-甲基-1-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异丁基-4-(5-苊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异丁基-4-(9-蒽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异丁基-4-(9-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新戊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新戊基-4-(α-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己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正己基-4-(α-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9-蒽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9-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9-蒽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9-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4-联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亚甲基-二[1-(2-乙基-4-(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亚甲基-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亚乙基-二[1-(2-乙基-4-(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亚乙基-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亚二基-二[1-(2-正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甲锗烷基-二[1-(2-乙基-4-(4-苯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甲锗烷基-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和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甲锗烷基-二[1-(2-正丙基-4-(4-苯基茚基)]合锆。
也可用上述化合物中锆被钛或铪取代的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用式(11a)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外消旋体通常可用作催化剂组分,但也可以使用R型或S型。
用式(11a)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可以按Journal of OrganomethallicChem.,288,pp.63-67(1985)中所述的欧洲专利A0320762的说明书和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制备。
接下来描述用式(11b)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Figure A0113269000661
在上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具体为锆、钛或铪,优选为锆。
R37和R38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氢原子、或与式(11)中对R25、R26、R27和R28所述的相同的含氮基团、含磷基团、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或卤原子。
R37较好是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最好是含1-3个碳原子的烃基,如甲基、乙基或丙基。R38较好是氢原子或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最好是氢原子或含1-3个碳原子的烃基如甲基、乙基或丙基。
R39和R40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烷基。这些烷基的实例包括直链或支链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正己基、环己基、辛基、壬基、十二烷基和二十烷基;和环烷基,如降冰片基和金刚烷基。
R39较好是仲或叔烷基。
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具有与式(11)中X1和X2相同的含义。
Y具有与式(11)中Y1相同的含义。
用式(11b)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实例包括: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正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正丁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仲丁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正戊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正己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环己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二甲基-4-甲基环己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苯基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苯基二氯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氯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异丙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正丁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环己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对甲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对氯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溴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异丙基-7-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正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正丁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仲丁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正戊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正己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环己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甲基环己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苯基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苯基二氯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氯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异丙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正丁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环己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对甲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对氯苯基)亚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甲基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异丙基-7-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氯化甲基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异丙基-7-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异丙基-7-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对苯基亚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异丙基-7-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3-甲基-4-异丙基-7-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4,6-二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乙基-4-异丙基-7-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苯基-4-异丙基-7-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1-(2-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化亚乙基-二[1-(2,4,7-三甲基茚基)]合锆和
外消旋-二氯化亚异丙基-二[1-(2,4,7-三甲基茚基)]合锆。
也可扩上述化合物中锆被钛或铪取代的化合物。
在上述化合物中,特别优选的是在4-位上有支链烷基(如异丙基、仲丁基或叔丁基)的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用式(11b)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外消旋体通常用作催化剂组分,但也可以使用R型或S型对映体。
用式(11b)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可用已知的方法由茚衍生物合成得到。上述的方法例如是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68307/1992中所述的方法。
下面描述用式(12)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Figure A0113269000711
在上式中,M1是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10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优选为选自元素周期表第4族的过渡金属原子,更优选为锆、钛或铪,最优选为锆。
Cp是与M1π键结合的环戊二烯基或其衍生物。
Z1是含有氧原子、硫原子、硼原子或元素周期表第14族中元素的配体,如-Si(R222)-、-C(R222)-、-Si(R222)Si(R222)-、-C(R222)C(R222)-、-C(R222)C(R222)C(R222)-、-C(R22)=C(R22)-、-C(R222)Si(R222)-或-Ge(R222)-。
Y1是含有氮原子、磷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配体,如-N(R23)-、-O-、-S-或-P(R23)-。
Z1和Y1可以一起形成稠环。
R22是氢原子、烷基、芳基、硅烷基、卤代烷基或含高达20个非氢原子的卤代芳基、或这些基团的结合。R23是含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6-1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含7-1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或可与一个或多个R22形成含高达30个非氢原子的稠环。
各个X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氢原子、卤原子、含20个或更少的碳原子和含1个或多个双键的烃基、含20或更少个硅原子的硅烷基、含20或更少个锗原子的锗烷基、或含20或更少个硼原子的硼烷基。
用式(12)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实例包括:
二氯化(叔丁酰氨基)(四甲基-η5-环戊二烯基)-1,2-亚乙基合锆、
二氯化(叔丁酰氨基)(四甲基-η5-环戊二烯基)-1,2-亚乙基合钛、
二氯化(甲酰氨基)(四甲基-η5-环戊二烯基)-1,2-亚乙基合锆、
二氯化(甲酰氨基)(四甲基-η5-环戊二烯基)-1,2-亚乙基合钛、
二氯化(乙酰氨基)(四甲基-η5-环戊二烯基)-亚甲基合钛、
二氯化(叔丁酰氨基)二甲基(四甲基-η5-环戊二烯基)硅烷合钛、
二氯化(叔丁酰氨基)二甲基(四甲基-η5-环戊二烯基)硅烷合锆、
二氯化(苄酰氨基)二甲基(四甲基-η5-环戊二烯基)硅烷合钛和
二苄基(苯膦基)二甲基(四甲基-η5-环戊二烯基)硅烷合锆。
下面描述用式(13)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在上式中,M1是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10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优选为选自元素周期表第4族的过渡金属原子,更优选为锆、钛或铪,最优选为锆。
R11-R14、R17-R20和R4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在用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除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是氢原子的情况以及R12或R13是叔丁基且其余的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是氢原子的情况以外)。
含有1-40个碳原子的烃基的实例是:
含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环己基、辛基、壬基、十二烷基和二十烷基;
含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如苯基、α-或β-萘基、联苯基、蒽基和菲基;
含7-4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如苄基、苯乙基、苯丙基、菲甲基、菲乙基和菲丙基;
含8-40个碳原子的芳基链烯基,如乙烯基菲基;
含7-40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如甲基菲基、乙基菲基和丙基菲基;和
含2-10个碳原子的链烯基,如乙烯基、丙烯基和环己烯基。
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的实例包括上述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被卤素取代的基团。
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和卤原子的实例包括与式(11)中对R25、R26、R27和R28所述的相同基团和原子。
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与式(11)中X1和X2具有相同的含义。
Y1与式(11)中的Y1具有相同的含义。
用式(13)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实例包括:
二氯化亚异丙基-(环戊二烯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3-叔丁基环戊二烯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异丙基-(3-叔丁基环戊二烯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异丙基-(环戊二烯基)(2,7-叔丁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环戊二烯基)(2,7-叔丁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环戊二烯基)(2,7-叔丁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异丙基-(2-甲基环戊二烯基)(2,7-叔丁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异丙基-(2-甲基环戊二烯基)(3,6-叔丁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环戊二烯基)(3,6-叔丁基芴基)合锆和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合锆。
也可用上述化合物中锆被钛或铪取代的化合物。
下面描述用式(14)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Figure A0113269000741
在上式中,M1是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10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优选为选自元素周期表第4族的过渡金属原子,更优选为锆、钛或铪,最优选为锆。
R11、R12、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
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的实例包括与式(13)中对R11-R14、R17-R20和R41所述的相同基团。
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和卤原子的实例包括与式(11)中对R25、R26、R27和R28所述的相同基团和原子。在用R11、R12、R41和R42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与相连的碳原子形成环。
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与式(11)中X1和X2具有相同的含义。
Y1与式(11)中的Y1具有相同的含义,当R11、R12、R41和R42都是氢原子时,Y1不是亚乙基。
用式(14)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实例包括:
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α-苊并(acenaphtho)-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正丙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三氟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二(三氟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η4-1-苯基-1,3-戊二烯·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η4-1,4-二苯基丁二烯·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η4-2,4-己二烯·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
η4-1,4-二苯基-1,3-丁二烯·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η4-3-甲基-1,3-戊二烯·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η4-2,4-己二烯·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7-三甲基甲硅烷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和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2-甲基-7-三甲基甲硅烷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
也可用上述化合物中锆被钛或铪取代的化合物。
下面描述用式(15)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Figure A0113269000871
在上式中,M1是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10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优选为选自元素周期表第4族的过渡金属原子,更优选为锆、钛或铪,最优选为锆。
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
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的实例包括与式(13)中对R11-R14、R17-R20和R41所述的相同基团。
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和卤原子的实例包括与式(11)中对R25、R26、R27和R28所述的相同基团和原子。在用R41和R42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与相连的碳原子形成环。
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与式(11)中X1和X2具有相同的含义。
Y1与式(11)中的Y1具有相同的含义。
用式(15)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实例包括:
亚乙基-二(芴基)二甲基合锆、
二氯化亚乙基-二(芴基)合锆、
二(三氟甲磺酸)亚乙基-二(芴基)合锆、
二(甲磺酸)亚乙基-二(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芴基)合锆、
二(三氟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二(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二(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二(2,7-叔丁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2,7-叔丁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二(3,6-叔丁基芴基)合锆、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3,6-叔丁基芴基)合锆、和
二氯化N,N-二苯基氨基亚甲硼烷基二(芴基)锆。
下面描述用式(16)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Figure A0113269000881
在上式中,M1是选自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具体为锆、钛或铪,优选为锆。
R11、R12、R15-R20、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
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的实例包括与式(13)中对R11-R14、R17-R20和R41所述的相同基团。
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和卤原子的实例包括与式(11)中对R25、R26、R27和R28所述的相同基团和原子。在用R11、R12、R15、R16、R17、R18、R19、R20和R42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与相连的碳原子形成环。
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与式(11)中X1和X2具有相同的含义。
Y1与式(11)中的Y1具有相同的含义。
用式(16)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在式(11a)或(11b)化合物中列举的相同化合物。
也可用上述化合物中锆被钛或铪取代的化合物。
上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化合物结合使用。
(B-1)有机铝氧化合物
本发明所用的有机铝氧化合物(B-1)可以是常规的铝氧烷或不溶于苯的有机铝氧化合物(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1990中有示例)。
常规的铝氧烷例如可用以下方法制备,并且通常得到的是烃溶剂的溶液。
(1)将如三烷基铝之类的有机铝化合物加入含吸附水的化合物即含结晶水的盐的烃介质悬浮液中,使有机铝化合物与吸附水或结晶水反应。该含结晶水的盐例如有水合氯化镁、水合硫酸铜、水合硫酸铝、水合硫酸镍或水合氯化铈。
(2)在苯、甲苯、乙醚或四氢呋喃之类的介质中,让水、冰或水蒸汽直接作用在三烷基铝之类的有机铝化合物上。
(3)在癸烷、苯或甲苯之类的介质中,让氧化三甲基锡或氧化二丁基锡之类的有机锡氧化物与三烷基铝之类的有机铝化合物反应。
铝氧烷可含有少量有机金属组分。另外,可以铝氧烷的回收溶液中蒸馏出溶剂或未反应的有机铝化合物,再将留下物质溶解在溶剂中。
用于制备铝氧烷的有机铝化合物的例子包括:
三烷基铝,例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丙基铝、三异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三仲丁基铝、三叔丁基铝、三戊基铝、三己基铝、三辛基铝和三癸基铝;
三环烷基铝,例如三环己基铝和三环辛基铝;
卤化二烷基铝,例如氯化二甲基铝、氯化二乙基铝、溴化二乙基铝和氯化二异丁基铝;
氢化二烷基铝,例如氢化二乙基铝、氢化二异丁基铝;
烷氧基二烷基铝,例如甲氧基二甲基铝和乙基二乙基铝;以及
芳氧基二烷基铝,例如苯氧基二乙基铝。
其中,较好的是三烷基铝和三环烷基铝。
另外,用于制备铝氧烷的有机铝化合物的例子包括由式(i-C4H9)xAly(C5H10)z(其中x、y和z分别为正数,且z≥2x)表示的异戊二烯基铝。
所述有机铝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结合使用。
用于制造铝氧烷的溶剂的例子包括芳烃,如苯、甲苯、二甲苯、异丙基苯和甲基·异丙基苯;脂肪烃,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癸烷、十二烷、十六烷和十八烷;脂环烃,如环戊烷、环己烷、环辛烷和甲基环戊烷;石油馏分,如汽油、煤油和粗柴油;以及这些芳烃、脂肪烃和脂环烃的卤化产物(例如它们的氯化产物和溴化产物)。也可使用醚类,如乙醚和四氢呋喃。这些溶剂中,较好的是芳烃。
本发明中所用的有机铝氧化合物是,例如由下式(17)表示的含有硼的有机铝氧化合物:
Figure A0113269000901
其中R8是含1-10个碳原子的烃基;各个R9可以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卤原子或含1-10个碳原子的烃基。
(B-2)电离化的离子化合物
本发明中使用的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B-2)(下文称为“电离化的离子化合物”)包括路易斯酸、离子化合物、硼烷化合物和碳硼烷化合物,其描述可参见专利国际申请的国家公布No.501950/1989和No.502036/1989,日本未审定专利公布No.179005/1991、No.179006/1991、No.207703/1991和No.207704/1991和美国专利No.5,321,106。也可使用杂多化合物和同多化合物。
路易斯酸包括含镁路易斯酸、含铝路易斯酸、和含硼路易斯酸。其中,较好是含硼路易斯酸。离子化合物是含阳离子化合物和阴离子化合物的盐。阴离子与过渡金属化合物反应形成过渡金属化合物阳离子,从而形成离子对,稳定过渡金属阳离子部分。这种阴离子包括有机硼化合物阴离子、有机砷化合物阴离子和有机铝化合物阴离子。较好的是那些体积相对较大并稳定过渡金属阳离子部分的阴离子。
含硼原子的路易斯酸是例如由下式(18)表示的化合物
               BR’R″R″’     (18)其中R’、R″、和R″’可相同或不同,各为氟原子或者可含有取代基(如氟原子、甲基、三氟甲基)的苯基。
由式(18)表示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三氟化硼、三苯基硼、三(4-氟苯基)硼、三(3,5-二氟苯基)硼、三(4-氟甲基苯基)硼、三(五氟苯基)硼、三(对甲苯基)硼、三(邻甲苯基)硼、三(3,5-二甲基苯基)硼和三[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其中,三(五氟苯基)硼是较好的。
离子化合物是包含阳离子化合物和阴离子化合物的盐。阴离子与上述过渡金属化合物反应使之阳离子化并形成具有稳定过渡金属化合物阳离子部分功能的离子对。这种阴离子的例子包括有机硼化合物阴离子、有机砷化合物阴离子和有机铝化合物阴离子,较好是体积相对较大并能稳定过渡金属阳离子部分的阴离子。阳离子包括金属阳离子、有机金属阳离子、碳鎓阳离子、鎓阳离子、氧鎓(cxisonium)阳离子、硫鎓阳离子、磷鎓阳离子和铵阳离子,更详细地说包括三苯基碳鎓阳离子、三丁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铵阳离子和二茂铁鎓(ferrocenium)阳离子。
其中,较好的阴离子是包含硼化合物阴离子的离子化合物。
三烷基取代的铵盐的例子包括:
四苯基硼酸三乙基铵、四苯基硼酸三丙基铵、四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铵、四对甲苯基硼酸三甲基铵、四邻甲苯基硼酸三甲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三丁基铵、四(2,4-二甲基苯基)硼酸三丙基铵、四(3,5-二甲基苯基)硼酸三丁基铵、四(4-三氟甲基苯基)硼酸三丁基铵、四(邻甲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铵和四(4-氟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铵。
N,N-二烷基苯铵盐的例子包括:四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铵、四苯基硼酸N,N-二乙基苯铵和四苯基硼酸N,N-2,4,6-五甲基苯铵。
二烷基铵盐的例子包括四(五氟苯基)硼酸二(正丙基)铵和四苯基硼酸二环己基铵。
三芳基磷鎓盐的例子包括四苯基硼酸三苯基磷鎓、四苯基硼酸三(甲基苯基)磷鎓和四甲基硼酸三(二甲基苯基)磷鎓。
还可作为含硼离子化合物的化合物的例子有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二茂铁鎓、五苯基环戊二烯基三苯基碳鎓配合物、五苯基环戊二烯基N,N-二乙基苯铵配合物和下式(19)或(20)表示的含硼化合物:
Figure A0113269000911
还可作为含硼原子的离子化合物的有下列化合物。在下列离子化合物中,反离子是三正丁基铵,但是不限于该离子。
阴离子盐的例子包括:
壬硼酸二(三正丁基铵)、癸硼酸二(三正丁基铵)、十一硼酸二(三正丁基铵)、十二硼酸二(三正丁基铵)、十氯癸硼酸二(三正丁基铵)、十二氯十二硼酸二(三正丁基铵)、1-碳代癸硼酸三正丁基铵、1-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铵、1-碳代十二硼酸三正丁基铵、1-三甲基甲硅烷基-1-碳代癸硼酸三正丁基铵、以及溴-1-碳代十二硼酸三正丁基铵。
硼烷化合物、碳硼烷配合物和碳硼烷阴离子盐的例子包括
癸硼烷(14)、7,8-二碳代十一硼烷(13)、2,7-二碳代十一硼烷(13)、十一氢-7,8-二甲基-7,8-二碳代十一硼烷、十二氢-11-甲基-2,7-二碳代十一硼烷、6-碳代癸硼酸(14)三正丁基铵、6-碳代癸硼酸(12)三正丁基铵、7-碳代十一硼酸(13)三正丁基铵、7,8-二碳代十一硼酸(12)三正丁基铵、2,9-二碳代十一癸硼酸(12)三正丁基铵、十二氢-8-甲基-7,9-二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铵、十一氢-8-乙基-7,9-二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铵、十一氢-8-丁基-7,9-二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铵、十一氢-8-烯丙基-7,9-二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铵、十一氢-9-三甲基甲硅烷基-7,8-二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铵和十一氢-4,6-二溴-7-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铵。
碳硼烷盐化合物和碳硼烷的例子包括:
4-碳代壬硼烷(14)、1,3-二碳代壬硼烷(13)、6,9-二碳代癸硼烷(14)、十二氢-1-苯基-1,3-二碳代壬硼烷、十二氢-1-甲基-1,3-二碳代壬硼烷和十一氢-1,3-二甲基-1,3-二碳代壬硼烷。
还可用作含硼原子的离子化合物的有下列金属碳硼烷盐和金属硼阴离子。在下列离子化合物中,反离子是三正丁基铵,但不限于该反离子。
可使用的有二(九氢-1,3-二碳代壬硼酸)钴(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8-二碳代十一硼酸)高铁(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8-二碳代十一硼酸)钴(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8-二碳代十一硼酸)镍(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8-二碳代十一硼酸)铜(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8-二碳代十一硼酸)金(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九氢-7,8-二甲基-7,8-二碳代十一硼酸)高铁(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九氢-7,8-二甲基-7,8-二碳代十一硼酸)铬(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三溴八氢-7,8-二碳代十一硼酸)钴(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十二氢二碳代十二硼酸)钴(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十二氢十二硼酸)镍(III)酸二[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碳代十一硼酸)铬(III)酸三[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碳代十一硼酸)锰(IV)酸二[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碳代十一硼酸)钴(III)酸二[三(正丁基)铵],以及
二(十一氢-7-碳代十一硼酸)镍(IV)酸二[三(正丁基)铵]。
含硼原子的离子化合物的其它例子包括下列化合物,例如四[(2,3,5,6-四氟-4-三异丙基甲硅烷基)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四[(2,3,5,6-四氟-4-三异丙基甲硅烷基)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四[(2,3,5,6-四氟-4-二甲基叔丁基甲硅烷基)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四[(2,3,5,6-四氟-4-二甲基叔丁基甲硅烷基)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二(八氟亚联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二(八氟亚联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二(八氟-1,1’-螺)硼酸氢(biboronol)三苯基碳鎓和二(八氟-1,1’-螺)硼酸氢N,N-二甲基苯胺。
杂多化合物包含一个选自硅、磷、钛、锗、砷或锡的原子和一个或多个选自钒、铌、钼和钨的原子。这种化合物的例子包括磷钒酸、锗钒酸、砷钒酸、磷铌酸、锗铌酸、硅钼酸、磷钼酸、钛钼酸、锗钼酸、砷钼酸、锡钼酸、磷钨酸、锗钨酸、锡钨酸、磷钼钒酸、磷钨钒酸、锗钨钒酸、磷钼钨钒酸、锗钼钨钒酸、磷钼钨酸、磷钼铌酸、这些酸的盐,尤其是这些酸与例如周期表第一族或第二族金属(如锂、钠、钾、铷、铯、铍、镁、钙、锶和钡)的盐以及上述酸的有机盐例如与三苯基乙基的盐。
上述电离化的离子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结合使用。
(R-3)有机铝化合物
用于本发明的有机铝化合物(B-3)可用下式(21)表示:
             Ra nAlX3-n         (21)其中,Ra为含1-12个碳原子的烃基;X是卤原子或氢原子;n为1-3。
在上式(21)中,Ra是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烃基,例如,烷基、环烷基或芳基。其例子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环戊基、环己基、苯基和甲苯基。
有机铝化合物的例子包括:
三烷基铝,例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辛基铝和三(2-乙基己基)铝;
烯基铝,如异戊二烯基铝;
卤化二烷基铝,如氯化二甲基铝、氯化二乙基铝、氯化二异丙基铝、氯化二异丁基铝和溴化二甲基铝;
倍半卤化烷基铝,如倍半氯化甲基铝、倍半氯化乙基铝、倍半氯化异丙基铝、倍半氯化丁基铝和倍半溴化乙基铝;
二卤化烷基铝,如二氯化甲基铝、二氯化乙基铝、二氯化异丙基铝和二溴化乙基铝;
氢化烷基铝,如氢化二乙基铝和氢化二异丁基铝。
其它有机铝化合物(B-3)可由下式(22)表示:
               Ra nAlY3-n    (22)其中,Ra与前面所述相同,Y是-ORb基团、-OSiRc 3基团、-OAlRd 2基团、-NRe 2基团、-SiRf 3基团、或-N(Rg)AlRh 2基团,n为1-2,Rb、Rc、Rd和Rh各自为甲基、乙基、异丙基、异丁基、环己基和苯基。Re是氢、甲基、乙基、异丙基、苯基和三甲基,Rf和Rg各自为甲基和乙基。
有机铝化合物的例子包括
(i)由式Ra nAl(ORb)3-n表示的化合物,例如甲氧基二甲基铝、乙氧基二乙基铝和甲氧基二异丁基铝;
(ii)由式Ra nAl(OSiRc 3)3-n表示的化合物,例如(C2H5)2Al(OSi(CH3)3)、(i-C4H9)2Al(OSi(CH3)3)和(i-C4H9)2Al(OSi(C2H5)3);
(iii)由式Ra nAl(OAlRd 2)3-n表示的化合物,例如(C2H5)2Al(OAl(C2H5)2)和(i-C4H9)2Al(OAl(i-C4H9)2);
(iv)由式Ra nAl(NRe 2)3-n表示的化合物,例如(CH3)2Al(N(C2H5)2)、(C2H5)2Al(NH(CH3))、(CH3)2Al(NH(C2H5))、(C2H5)2Al[N(Si(CH3)3)2]和(i-C4H9)2Al[N(Si(CH3)3)2];以及
(v)由式Ra nAl(SiRf 3)3-n表示的化合物,例如(i-C4H9)2Al(Si(CH3)3)。
在本发明中,较好的是式Ra 3Al、Ra nAl(ORb)3-n、Ra nAl(OAlRd 2)3-n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最好的是Ra是异烷基并且n=2的化合物。
该有机铝化合物可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本发明烯烃聚合催化剂包括过渡金属化合物(A)和至少一种选自有机铝氧化合物(B-1)、离子化的离子化合物(B-2)和有机铝化合物(B-3)的化合物。例如,在过渡金属化合物(A)含有带环戊二烯基骨架的配位体时,催化剂包括所述化合物(A)和有机铝氧化合物(B-1)和/电离化的离子化合物(B-2)以及任选的有机铝化合物(B-3)。
用于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可以是固态催化剂(其中过渡金属化合物(A)、至少一种选自有机铝氧化合物(B-1)、电离化的离子化合物(B-2)和有机铝化合物(B-3)的组分负载在颗粒载体上)或者是预聚的催化剂,它包括颗粒载体、过渡金属化合物(A)、有机铝氧化合物(B-1)(或电离化的离子化合物(B-2))、预聚形成的烯烃聚合物和(如有必要)有机铝化合物(B-3)。
用于固态催化剂和预聚催化剂中的颗粒载体是粒状或颗粒固体状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粒径为10-300微米,较好为20-200微米。
无机载体的较好例子有多孔氧化物、无机氯化物、粘土、粘土矿物质和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多孔氧化物的例子包括SiO2、Al2O3、MgO、ZrO、TiO2、B2O3、CaO、ZnO、BaO、ThO2、以及含有这些氧化物的混合物,如SiO2-MgO、SiO2-Al2O3、SiO2-TiO2、SiO2-V2O5、SiO2-Cr2O3和SiO2-TiO2-MgO。其中,较好的是含有SiO2和/或Al2O3作为主要组分的化合物。
无机氧化物可含有少量的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和氧化物组分,如Na2CO3、K2CO3、CaCO3、MgCO3、Na2SO4、Al2(SO4)3、BaSO4、KNO3、Mg(NO3)2、Al(NO3)3、Na2O、K2O或Li2O。
尽管颗粒载体的性能随其类型和制造方法的不同而异,但是其比表面积宜为50-1,000米2/克,较好为100-700米2/克,孔体积为0.3-2.5厘米3/克。如有必要,可在100-1000℃、较好在150-700℃对载体进行锻烧后使用。
另外,颗粒载体可以是例如粒状或颗粒固体状有机化合物,粒径为10-300微米。这种有机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使用含2-14个碳原子的α-烯烃(如乙烯、丙烯、1-丁烯或4-甲基-1-戊烯)作为主要组分制得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使用乙烯基环己烷或苯乙烯作为主要组分制得的聚合物或共聚物。
适用于本发明的无机氯化物的例子包括MgCl2、MgBr2、MnCl2和MnBr2。可使用原状的无机氯化物,或者可例如用球磨或振动研磨进行粉碎后使用之。还可将无机氯化物溶解在溶剂(如乙醇)中随后加沉淀剂沉淀后制得细粒使用之。
粘土一般主要由粘土矿物质组成。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是具有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中由离子键合等形成的平面相互以弱的键合强度平行叠合,并且其中所含的离子是可交换的。大多数粘土矿物质是离子交换的层状化合物。适用于本发明的粘土、粘土矿物质和离子交换的层状化合物不限于天然材料,可以是合成材料。
这种粘土、粘土矿物质和离子交换的层状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具有层状晶体结构(如六方密堆型、锑型、CdCl2型和CdI2型)的粘土、粘土矿物质和离子晶体化合物。
粘土、粘土矿物质的具体例子包括高岭土、膨润土、kibushi粘土、gairome粘土、水铝英石、硅铁土、叶蜡石、云母、蒙脱土、蛭石、绿泥石、坡缕石、高岭石、珍珠陶土、地开石和埃洛石。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多价金属的结晶酸盐,如α-Zr(HAsO4)2.H2O、α-Zr(HPO4)2、α-Zr(KPO4)2.3H2O、α-Ti(HPO4)2、α-Ti(HAsO4)2.H2O、α-Sn(HPO4)2.H2O、γ-Zr(HPO4)2、γ-Ti(HPO4)2和Y-Ti(NH4PO4)2.H2O。
粘土、粘土矿物质和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较好是孔体积(用压汞法在半径不小于20埃的孔上测得)不小于0.1cc/g的材料,最好是孔体积为0.3-5cc/g的材料。该孔体积是用汞孔隙率检测计用压汞法在半径为20-3×104埃的孔上测得的。
当使用孔体积(在半径不小于20埃的孔上测得)小于0.1cc/g的化合物作为载体,难以获得高的聚合活性。
最好还对粘土和粘土矿物质进行化学处理。可使用用于例如除去粘附在其表面上的杂质以及影响粘土晶体结构的任何表面处理。
这种化学处理的例子包括酸处理、碱处理、盐处理和有机物质处理。酸处理不仅可从表面上除去杂质,而且还可除去晶体结构中的阳离子,如Al、Fe和Mg以增加表面积。碱处理可破坏粘土的晶体结构,使粘土的结构发生变化。盐处理和有机物质处理可例如形成离子复合物、分子复合物或有机衍生物,改变表面积或层间的距离。
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可以是其中层间的可交换离子被其它大体积离子交换的层状化合物,从而利用离子交换性能增加层间的距离。所述大体积离子起支柱的作用以支承层结构,该离子通常被称为“支柱”。在层状化合物的层之间引入其它物质被称为“嵌入”。可嵌入的客体化合物的例子包括阳离子无机化合物,如TiCl4和ZrCl4;金属烷氧化物,如Ti(OR)4、Zr(OR)4、PO(OR)3和B(OR)3(R为烃基等);和金属氢氧化物离子,如[Al13O4(OH)24]7+、[Zr4(OH)14]2+和[Fe3O(OCOCH3)6]+。上述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可在金属烷氧化物(如Si(OR)4、Al(OR)3和Ge(OR)4,R是烃基等)水解形成的聚合物的存在下,或者在胶体无机化合物(如SiO2)的存在下进行化合物的嵌入。支柱的例子包括在层之间嵌入上述金属氢氧化物离子,随后加热脱水形成的氧化物。
上述粘土、粘土矿物质和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可原状使用,或者经球磨、过筛等处理后使用。另外,可在吸水或者加热脱水后使用之。粘土、粘土矿物质和离子交换的层状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在上述材料中,较好的是粘土和粘土矿物质,更好的是蒙脱土、蛭石、锂蒙脱石、带云母和合成云母。
适用于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可含有下列有机硅化合物(C)和/或下列二烷基锌化合物(D)。
(C)有机硅化合物
任选使用的有机硅化合物(C)由下式(22)表示:
               R1R2R3SiH    (22)其中R1、R2、R3可相同或不同,各自为氢原子、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具有6-12个碳原子的芳基(如苯基或甲苯基)、具有7-2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如乙基苯基或乙基甲苯基)、具有7-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如苯基乙基或苄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丁氧基)、具有3-6个碳原子的含氟烷基(如3,3,3-三氟丙基)、含1-4个碳原子烷基的二烷基氨基(如二甲基氨基)或者含1-10个硅氧烷单元并可用式R6 3SiO(SiR6 2O)n-(R6是甲基、苯基、3,3,3-三氟丙基、甲氧基或乙氧基,n为0-9的整数)表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
其中,较好的是氢原子、甲基、乙基、异丙基、异丁基、3,3,3-三氟丙基、二甲基氨基或式R6 3SiO(SiR6 2O)n-表示的基团。
用式(22)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的较好例子包括苯基硅烷、二苯基硅烷、苯基甲基硅烷、五甲基二硅氧烷、甲基硅烷和二甲基硅烷。
上述有机硅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D)二烷基锌化合物
任选使用的二烷基锌化合物(D)可用下式(23)表示:
                   ZnR4R5    (23)其中R4和R5可相同或不同,各自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己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和二十烷基)。
其中,较好的是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更好的是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
式(23)表示的二烷基锌化合物的较好例子包括二乙基锌、二异丁基锌和二正癸基锌。其中,最好是二乙基锌。
上述二烷基锌化合物(D)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有机硅化合物(C)和二烷基锌化合物(D)可各自与氢混合在一起作为链转移剂。当将有机硅化合物(C)用作链转移剂时,得到末端具有甲硅烷基的烯烃聚合物。
具有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例子包括乙烯、丙烯、1-丁烯、2-丁烯、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4-二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己烯、4-乙基-1-己烯、3-乙基-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和1-二十碳烯。其中,较好的是选自乙烯、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1-己烯和1-辛烯的α-烯烃。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用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
Figure A0113269000981
其中,R3、R4、r、X和p分别与式(3)中的R3、R4、r、X和p具有相同的含义。
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
X是醇羟基的式(7)化合物,具体是ω-烯醇,例如烯丙醇、4-戊烯-1-醇、5-己烯-1-醇、6-庚烯-1-醇、7-辛烯-1-醇、8-壬烯-1-醇、9-癸烯-1-醇、10-十一碳烯-1-醇和11-十二碳烯-1-醇。
具有直链烃基的醇,如5-己烯-2-醇、6-庚烯-2-醇、7-辛烯-2-醇、8-壬烯-2-醇、9-癸烯-2-醇、10-十一碳烯-2-醇、6-庚烯-3-醇、7-辛烯-3-醇、8-壬烯-3-醇、9-癸烯-3-醇、10-十一碳烯-3-醇、11-十二碳烯-3-醇、7-辛烯-4-醇、8-壬烯-4-醇、9-癸烯-4-醇、10-十一碳烯-4-醇、8-壬烯-5-醇、9-癸烯-5-醇和10-十一碳烯-5-醇。
具有支链烃基的醇,例如2-乙基-5-己烯-1-醇、3-甲基-6-庚烯-1-醇、3-甲基-7-辛烯-1-醇、4-甲基-8-壬烯-1-醇、3-乙基-9-癸烯-1-醇、2-甲基-10-十一碳烯-2-醇、2,2-二甲基-7-辛烯-1-醇、3-乙基-2-甲基-8-壬烯-1-醇、2,2,3-三甲基-9-癸烯-1-醇和2,3,3,4-四甲基-10-十一碳烯-2-醇;
二元醇,例如9-癸烯-1,2-二醇、10-十一碳烯-1,2-二醇、11-十二碳烯-1,2-二醇和11-十二碳烯-1,2-二醇;以及
三元醇,例如10-十一碳烯一1,2,3-三醇;
X是羧酸基团的式(7)化合物,具体是ω-烯基羧酸,例如3-丁烯酸、5-己烯酸、6-庚烯酸、7-辛烯酸、8-壬烯酸、9-癸烯酸、10-十一碳烯酸和11-十二碳烯酸。
具有直链烃基的烯基羧酸,例如2-甲基-5-己烯酸、2-甲基-6-庚烯酸、2-甲基-7-辛烯酸、2-甲基-8-壬烯酸、2-甲基-9-癸烯酸、2-甲基-10-十一碳烯酸、2-甲基-11-十二碳烯酸、2-乙基-5-己烯酸、2-乙基-6-庚烯酸、2-乙基-7-辛烯酸、2-乙基-8-壬烯酸、2-乙基-9-癸烯酸、2-乙基-10-十一碳烯酸、2-丙基-5-己烯酸、2-丙基-6-庚烯酸、2-丙基-7-辛烯酸、2-丙基-8-壬烯酸、2-丙基-9-癸烯酸、2-丙基-10-十一碳烯酸、2-丁基-5-己烯酸、2-丁基-6-庚烯酸、2-丁基-7-辛烯酸、2-丁基-8-壬烯酸、2-丁基-9-癸烯酸、2-丁基-10-十一碳烯酸;以及
具有支链烃基的烯基羧酸,如2-异丙基-5-己烯酸、2-异丙基-6-庚烯酸、2-异丙基-7-辛烯酸、2-异丙基-8-壬烯酸、2-异丙基-9-癸烯酸、2-异丙基-10-十一碳烯酸、2-异丁基-5-己烯酸、2-叔丁基-6-庚烯酸、2-异丙基-3-甲基-7-辛烯酸、2-甲基-3-异丙基-8-壬烯酸、3-异丁基-3-甲基-9-癸烯酸、2,2-二甲基-10-十一碳烯酸和2,3,3-三甲基-11-十二碳烯酸;
X是羧酸酯的式(7)化合物,具体是ω-烯基羧酸酯,如3-丁烯酸甲酯、5-己烯酸甲酯、6-庚烯酸甲酯、7-辛烯酸甲酯、8-壬烯酸甲酯、9-癸烯酸甲酯、10-十一碳烯酸甲酯、11-十二碳烯酸甲酯、5-己烯酸乙酯、6-庚烯酸乙酯、7-辛烯酸乙酯、8-壬烯酸乙酯、9-癸烯酸乙酯、10-十一碳烯酸乙酯、11-十二碳烯酸乙酯、5-己烯酸异丙酯、6-庚烯酸异丙酯、7-辛烯酸异丙酯、8-壬烯酸异丙酯、9-癸烯酸异丙酯、10-十一碳烯酸异丙酯、11-十二碳烯酸异丙酯、5-己烯酸丁酯、6-庚烯酸丁酯、7-辛烯酸丁酯、8-壬烯酸丁酯、9-癸烯酸丁酯、10-十一碳烯酸丁酯、11-十二碳烯酸丁酯、5-己烯酸戊酯、6-庚烯酸戊酯、7-辛烯酸戊酯、8-壬烯酸戊酯、9-癸烯酸戊酯、10-十一碳烯酸戊酯、11-十二碳烯酸戊酯。
具有直链烃基的烯基羧酸酯,如2-甲基-5-己烯酸甲酯、2-甲基-6-庚烯酸甲酯、2-甲基-7-辛烯酸乙酯、2-甲基-8-壬烯酸甲酯、2-甲基-9-癸烯酸丁酯、2-甲基-10-十一碳烯酸乙酯、2-乙基-5-己烯酸丁酯、2-乙基-6-庚烯酸乙酯、2-乙基-7-辛烯酸异丙酯、2-乙基-8-壬烯酸乙酯、2-乙基-9-癸烯酸甲酯、2-乙基-10-十一碳烯酸乙酯、2-丙基-5-己烯酸甲酯、2-丙基-6-庚烯酸甲酯、2-丙基-7-辛烯酸乙酯、2-丙基-9-癸烯酸甲酯、2-丙基-10-十一碳烯酸乙酯、2-丁基-7-辛烯酸甲酯、2-丁基-8-壬烯酸甲酯、2-丁基-9-癸烯酸甲酯、2-丁基-10-十一碳烯酸甲酯;以及
具有支链烃基的烯基羧酸酯,例如2-异丙基-5-己烯酸丁酯、2-异丙基-6-庚烯酸乙酯、2-异丙基-7-辛烯酸甲酯、2-异丙基-8-壬烯酸甲酯、2-异丙基-9-癸烯酸丁酯、2-异丙基-10-十一碳烯酸甲酯、2-异丁基-5-己烯酸甲酯、2-叔丁基-6-庚烯酸甲酯、2-异丙基-3-甲基-7-辛烯酸乙酯、3-异丁基-3-甲基-9-癸烯酸丙酯;
式(7)中X为酸酐基团的化合物,例如(2,7-辛二烯基)琥珀酸酐、五丙烯基琥珀酸酐和上述例举的X为羧酸基团的化合物中羧酸基团被酸酐基团取代的化合物。
X为氨基的式(7)化合物,具体ω-烯基胺,例如烯丙胺、5-己烯胺、6-庚烯胺、7-辛烯胺、8-壬烯胺、9-癸烯胺、10-十一碳烯胺和11-十二碳烯胺;
具有直链烃基的烯基胺,例如2-甲基-5-己烯胺、2-甲基-6-庚烯胺、2-甲基-7-辛烯胺、2-甲基-8-壬烯胺、2-甲基-9-癸烯胺、2-甲基-10-十一碳烯胺、2-甲基-11-十二碳烯胺、2-乙基-5-己烯胺、2-乙基-6-庚烯胺、2-乙基-7-辛烯胺、2-乙基-8-壬烯胺、2-乙基-9-癸烯胺、2-乙基-10-十一碳烯胺、2-丙基-5-己烯胺、2-丙基-6-庚烯胺、2-丙基-7-辛烯胺、2-丙基-8-壬烯胺、2-丙基-9-癸烯胺、2-丙基-10-十一碳烯胺、2-丁基-5-己烯胺、2-丁基-6-庚烯胺、2-丁基-7-辛烯胺、2-丁基-8-壬烯胺、2-丁基-9-癸烯胺、2-丁基-10-十一碳烯胺;
具有支链烃基的烯基胺,例如2-异丙基-5-己烯胺、2-异丙基-6-庚烯胺、2-异丙基-7-辛烯胺、2-异丙基-8-壬烯胺、2-异丙基-9-癸烯胺、2-异丙基-10-十一碳烯胺、2-异丁基-5-己烯胺、2-叔丁基-6-庚烯胺、2-异丙基-3-甲基-7-辛烯胺、2-甲基-3-异丙基-8-壬烯胺、2-异丁基-3-甲基-9-癸烯胺、2,2-二甲基-10-十一碳烯胺和2,3,3-三甲基-11-十二碳烯胺;
N-烷基-ω-烯基胺,如N-甲基-5-己烯胺、N-甲基-6-庚烯胺、N-甲基-7-辛烯胺、N-甲基-8-壬烯胺、N-甲基-9-癸烯胺、N-甲基-10-十一碳烯胺、N-甲基-11-十二碳烯胺、N-乙基-5-己烯胺、N-乙基-6-庚烯胺、N-乙基-7-辛烯胺、N-乙基-8-壬烯胺、N-乙基-9-癸烯胺、N-乙基-10-十一碳烯胺、N-乙基-11-十二碳烯胺;
具有直链烃基的N-烷基烯基胺,例如N-甲基-6-庚烯-2-胺、N-乙基-7-辛烯-2-胺、N-甲基-8-壬烯-2-胺、N-乙基-9-癸烯-2-胺、N-甲基-10-十一碳烯-2-胺、N-乙基-8-壬烯-3-胺、N-甲基-9-癸烯-3-胺、N-乙基-10-十一碳烯-3-胺、N-乙基-8-壬烯-4-胺、N-甲基-9-癸烯-4-胺、N-乙基-10-十一碳烯-4-胺;
具有支链烃基的N-烷基烯基胺,例如N-甲基-2-甲基-5-己烯胺、N-乙基-2-甲基-6-庚烯胺、N-甲基-2-甲基-7-辛烯胺、N-乙基-2-甲基-8-壬烯胺、N-乙基-2-甲基-9-癸烯胺、N-甲基-2-甲基-10-十一碳烯胺、N-甲基-2-乙基-7-辛烯胺、N-乙基-2-乙基-9-癸烯胺、N-甲基-2-乙基-10-十一碳烯胺;
N,N-二烷基-ω-烯基胺,例如N,N-二甲基-5-己烯胺、N,N-二甲基-6-庚烯胺、N,N-二甲基-7-辛烯胺、N,N-二甲基-8-壬烯胺、N,N-二甲基-9-癸烯胺、N,N-二甲基-10-十一碳烯胺、N,N-二甲基-11-十二碳烯胺、N,N-二乙基-5-己烯胺、N,N-二乙基-6-庚烯胺、N,N-二乙基-7-辛烯胺、N,N-二乙基-8-壬烯胺、N,N-二乙基-9-癸烯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胺、N,N-二乙基-11-十二碳烯胺;
具有直链烃基的N,N-二烷基烯基胺,例如N,N-二甲基-6-庚烯-2-胺、N,N-二乙基-7-辛烯-2-胺、N,N-二甲基-8-壬烯-2-胺、N,N-二乙基9-癸烯-2-胺、N,N-二甲基-10-十一碳烯-2-胺、N,N-二乙基-8-壬烯-3-胺、N,N-二甲基-9-癸烯-3-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3-胺、N,N-二乙基-8-壬烯-4-胺、N,N-二甲基-9-癸烯-4-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4-胺;以及
具有支链烃基的N,N-二烷基烯基胺,例如N,N-二甲基-2-甲基-5-己烯胺、N,N-二乙基-2-甲基-6-庚烯胺、N,N-二甲基-2-甲基-7-辛烯胺、N,N-二乙基-2-甲基-8-壬烯胺、N,N-二乙基-2-甲基-9-癸烯胺、N,N-二甲基-2-甲基-10-十一碳烯胺、N,N-二甲基-2-乙基-7-辛烯胺、N,N-二乙基-2-乙基-9-癸烯胺、N,N-二甲基-2-乙基-10-十一碳烯胺;
X是酰胺基的式(7)化合物,具体是ω-烯基酰胺,例如烯丙基酰胺、5-己烯酰胺、6-庚烯酰胺、7-辛烯酰胺、8-壬烯酰胺、9-癸烯酰胺、10-十一碳烯酰胺和11-十二碳烯酰胺;
具有直链烃基的烯基酰胺,例如6-庚烯-2-酰胺、7-辛烯-2-酰胺、8-壬烯-2-酰胺、9-癸烯-2-酰胺、10-十一碳烯-2-酰胺、8-壬烯-3-酰胺、9-癸烯-3-酰胺、10-十一碳烯-3-酰胺、11-十二碳烯-3-酰胺、8-壬烯-4-酰胺、9-癸烯-4-酰胺、10-十一碳烯-4-酰胺、11-十二碳烯-4-酰胺、9-癸烯-5-酰胺、10-十一碳烯-5-酰胺;
N-烷基-ω-烯基酰胺,如N-甲基-5-己烯酰胺、N-甲基-6-庚烯酰胺、N-甲基-7-辛烯酰胺、N-甲基-8-壬烯酰胺、N-甲基-9-癸烯酰胺、N-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N-甲基-11-十二碳烯酰胺、N-乙基-5-己烯酰胺、N-乙基-6-庚烯酰胺、N-乙基-7-辛烯酰胺、N-乙基-8-壬烯酰胺、N-乙基-9-癸烯酰胺、N-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N-乙基-11-十二碳烯酰胺;
N,N-二烷基-ω-烯基酰胺,例如N,N-二甲基-5-己烯酰胺、N,N-二甲基-6-庚烯酰胺、N,N-二甲基-7-辛烯酰胺、N,N-二甲基-8-壬烯酰胺、N,N-二甲基-9-癸烯酰胺、N,N-二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N,N-二甲基-11-十二碳烯酰胺、N,N-二乙基-5-己烯酰胺、N,N-二乙基-6-庚烯酰胺、N,N-二乙基-7-辛烯酰胺、N,N-二乙基-8-壬烯酰胺、N,N-二乙基-9-癸烯酰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N,N-二乙基-11-十二碳烯酰胺;
具有支链烃基的烯基酰胺,例如2-甲基-5-己烯酰胺、2-甲基-6-庚烯酰胺、2-甲基-7-辛烯酰胺、2-甲基-8-壬烯酰胺、2-甲基-9-癸烯酰胺、2-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2-乙基-5-己烯酰胺、2-乙基-6-庚烯酰胺、2-乙基-7-辛烯酰胺、2-乙基-8-壬烯酰胺、2-乙基-9-癸烯酰胺、2-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2-乙基-11-十二碳烯酰胺、2-丙基-5-己烯酰胺、2-丙基-6-庚烯酰胺、2-丙基-7-辛烯酰胺、2-丙基-8-壬烯酰胺、2-丙基-9-癸烯酰胺、2-丙基-10-十一碳烯酰胺、2-丙基-11-十二碳烯酰胺、2-丁基-5-己烯酰胺、2-丁基-6-庚烯酰胺、2-丁基-7-辛烯酰胺、2-丁基-8-壬烯酰胺、2-丁基-9-癸烯酰胺、2-丁基-10-十一碳烯酰胺;
具有支链烃基的N,N-二烷基烯基酰胺,例如N,N-二甲基-2-甲基-5-己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6-庚烯酰胺、N,N-二甲基-2-甲基-7-辛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8-壬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9-癸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N,N-二甲基-2-乙基-7-辛烯酰胺、N,N-二乙基-2-乙基-9-癸烯酰胺、N,N-二甲基-2-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
烯基酰胺,例如6-庚烯-1,2-二酰胺7-辛烯-1,2-二酰胺、8-壬烯-1,2-二酰胺、9-癸烯-1,3-二酰胺、10-十一碳烯-1,3-二酰胺和11-十二碳烯酰胺;
烯基三酰胺,如9-癸烯-1,2,3-三酰胺和10-十一碳烯-1,2,3-三酰胺;以及
X为环氧基团的式(7)化合物,具体是ω-烯基环氧化物,例如5-己烯环氧化物、6-庚烯环氧化物、7-辛烯环氧化物、8-壬烯环氧化物、9-癸烯环氧化物、10-十一碳烯环氧化物和11-十二碳烯环氧化物;以及
具有支链烃基的ω-烯基环氧化物,例如2-甲基-5-己烯环氧化物、2-甲基-6-庚烯环氧化物、2-甲基-7-辛烯环氧化物、2-甲基-8-壬烯环氧化物、2-甲基-9-癸烷环氧化物、2-甲基-10-十一碳烯环氧化物;
X为巯基的式(7)化合物,例如CH2=CH-CH2-CH2-CH2-CH2-O-Ph-SH。
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其它例子包括下列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0113269001041
Figure A0113269001051
Figure A0113269001061
还可使用正壬基-1-醇、正壬基-1-羧酸、正壬基-1-乙氧羰基、1,-环氧壬基、(6-己烯-1-基)琥珀酸酐、正十一烷-1-醇、正十二烷基-1-羧酸、正十二烷基-1-乙氧羰基、4-己烯氧基酚、4-己烯氧基硫酚、正壬基-1-酰胺、正壬基-1-氨基和N-甲基正壬基-1-氨基。
在本发明第一个实例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制备方法中,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可以是下列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
Figure A0113269001082
其中R3’、P和X’分别与前面式(3’)中的R3’、P和X’具有相同的含义。
X’为-OR的式(7’)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
ω-烷氧基-α-烯烃,如3-甲氧基-1-丙烯、5-甲氧基-1-戊烯、6-甲氧基-1-己烯、7-甲氧基-1-庚烯、8-甲氧基-1-辛烯、9-甲氧基-1-壬烯、10-甲氧基-1-癸烯、11-甲氧基-1-十一碳烯、5-乙氧基-1-戊烯、6-乙氧基-1-己烯、7-乙氧基-1-庚烯、8-乙氧基-1-辛烯、9-乙氧基-1-壬烯、10-乙氧基-1-癸烯、11-乙氧基-1-十一碳烯、5-丙氧基-1-戊烯、6-丙氧基-1-己烯、7-丙氧基-1-庚烯、8-丙氧基-1-辛烯、9-丙氧基-1-壬烯、10-丙氧基-1-癸烯、11-丙氧基-1-十一碳烯、5-丁氧基-1-戊烯、6-丁氧基-1-己烯、7-丁氧基-1-庚烯、8-丁氧基-1-辛烯、9-丁氧基-1-壬烯、10-丁氧基-1-癸烯、11-丁氧基-1-十一碳烯;
具有支链烃基的醚,例如7-甲氧基-7-甲基-1-庚烯、8-甲氧基-8-甲基-1-辛烯、9-甲氧基-8-甲基-1-壬烯、10-甲氧基-9-甲基-1-癸烯、11-甲氧基-7-乙基-1-十一碳烯、7-乙氧基-6-甲基-1-庚烯、8-乙氧基-6-乙基-1-辛烯、9-乙氧基-7-乙基-1-壬烯、10-乙氧基-乙基-1-癸烯、11-乙氧基-8-丙基-1-十一碳烯、6-丙氧基-6-甲基-1-己烯、7-丙氧基-7-甲基-1-庚烯、8-丙氧基-8,8-二甲基-1-辛烯、9-丙氧基-9-甲基-1-壬烯、10-丙氧基-9,9-二甲基-1-癸烯、11-丙氧基-10-甲基-1-十一碳烯、5-丁氧基-5-乙基-1-庚烯、6-丁氧基-6,6-二甲基-1-己烯、7-丁氧基-6-甲基-1-庚烯、8-丁氧基-6-乙基-1-辛烯、9-丁氧基-9-甲基-1-壬烯、10-丁氧基-8,8-二甲基-1-癸烯、11-丁氧基-8,9-二乙基-1-十一碳烯;
二烷氧基-α-烯烃,例如9,10-二甲氧基-1-十二碳烯和10,11-二甲氧基-1-十一碳烯;和
三烷氧基-α-烯烃,例如9,10,11-三甲氧基-1-十一碳烯。
X’为-COOR的式(7’)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
ω-烯基羧酸酯,例如5-己烯酸甲酯、6-庚烯酸甲酯、7-辛烯酸甲酯、8-壬烯酸甲酯、9-癸烯酸甲酯、10-十一碳烯酸甲酯、11-十二碳烯酸甲酯、5-己烯酸乙酯、6-庚烯酸乙酯、7-辛烯酸乙酯、8-壬烯酸乙酯、9-癸烯酸乙酯、10-十一碳烯酸乙酯、11-十二碳烯酸乙酯、5-己烯酸异丙酯、6-庚烯酸异丙酯、7-辛烯酸异丙酯、8-壬烯酸异丙酯、9-癸烯酸异丙酯、10-十一碳烯酸异丙酯、11-十二碳烯酸异丙酯、5-己烯酸丁酯、6-庚烯酸丁酯、7-辛烯酸丁酯、8-壬烯酸丁酯、9-癸烯酸丁酯、10-十一碳烯酸丁酯、11-十二碳烯酸丁酯、5-己烯酸戊酯、6-庚烯酸戊酯、7-辛烯酸戊酯、8-壬烯酸戊酯、9-癸烯酸戊酯、10-十一碳烯酸戊酯、11-十二碳烯酸戊酯;
具有直链烃基的烯基羧酸酯,例如2-甲基-5-己烯酸甲酯、2-甲基-6-庚烯酸甲酯、2-甲基-7-辛烯酸乙酯、2-甲基-8-壬烯酸甲酯、2-甲基-9-癸烯酸丁酯、2-甲基-10-十一碳烯酸乙酯、2-乙基-5-己烯酸丁酯、2-乙基-6-庚烯酸乙酯、2-乙基-7-辛烯酸异丙酯、2-乙基-8-壬烯酸乙酯、2-乙基-9-癸烯酸甲酯、2-乙基-10-十一碳烯酸乙酯、2-丙基-5-己烯酸甲酯、2-丙基-6-庚烯酸甲酯、2-丙基-7-辛烯酸乙酯、2-丙基-9-癸烯酸甲酯、2-丙基-10-十一碳烯酸乙酯、2-丁基-7-辛烯酸甲酯、2-丁基-8-壬烯酸甲酯、2-丁基-9-癸烯酸甲酯、2-丁基-10-十一碳烯酸甲酯;和
具有支链烃基的烯基羧酸酯,例如2-异丙基-5-己烯酸丁酯、2-异丙基-6-庚烯酸乙酯、2-异丙基-7-辛烯酸甲酯、2-异丙基-8-壬烯酸甲酯、2-异丙基-9-癸烯酸丁酯、2-异丙基-10-十一碳烯酸甲酯、2-异丁基-5-己烯酸甲酯、2-叔丁基-6-庚烯酸甲酯、2-异丙基-3-甲基-7-辛烯酸乙酯和3-异丁基-3-甲基-9-癸烯酸丙酯。
X’是-CRO的式(7’)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
具有直链烃基的烯基酮,例如5-己烯-2-酮、6-庚烯-2-酮、7-辛烯-2-酮、8-壬烯-2-酮、9-癸烯-2-酮、10-十一碳烯-2-酮、11-十二碳烯-2-酮、6-庚烯-3-酮、7-辛烯-3-酮、8-壬烯-3-酮、9-癸烯-3-酮、10-十一碳烯-3-酮、11-十二碳烯-3-酮、7-辛烯-4-酮、8-壬烯-4-酮、9-癸烯-4-酮、10-十一碳烯-4-酮、11-十二碳烯-4-酮、9-癸烯-5-酮、10-十一碳烯-5-酮、11-十二碳烯-5-酮;
具有支链烃基的烯基酮,例如3-甲基-6-庚烯-2-酮、3-甲基-7-辛烯-2-酮、3-甲基-8-壬烯-2-酮、3-甲基-9-癸烯-2-酮、3-乙基-10-十一碳烯-2-酮、3-甲基-11-十二碳烯-2-酮、2-甲基-7-辛烯-3-酮、2-甲基-8-壬烯-3-酮、2-甲基-9-癸烯-3-酮、2-甲基-10-十一碳烯-3-酮、3-甲基-7-辛烯-4-酮、3-乙基-8-壬烯-4-酮、3-乙基-9-癸烯-4-酮、3-乙基-10-十一碳烯-4-酮、3-乙基-11-十二碳烯-4-酮、3-乙基-9-癸烯-5-酮、3-乙基-10-十一碳烯-5-酮、3-乙基-11-十二碳烯-5-酮;
烯基二酮,例如8-壬烯-2,4-二酮、9-癸烯-2,4-二酮、10-十一碳烯-2,4-二酮;和
烯基三酮,例如10-十一碳烯-2,4,6-三酮和11-十二碳烯-2,4,6-三酮。
X’是-NR’R″(R’和R″可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和/或烃基)的式(7’)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
ω-烯基胺,例如5-己烯胺、6-庚烯胺、7-辛烯胺、8-壬烯胺、9-癸烯胺、10-十一碳烯胺和11-十二碳烯胺;
具有直链烃基的烯基胺,例如2-甲基-5-己烯胺、2-甲基-6-庚烯胺、2-甲基-7-辛烯胺、2-甲基-8-壬烯胺、2-甲基-9-癸烯胺、2-甲基-10-十一碳烯胺、2-甲基-11-十二碳烯胺、2-乙基-5-己烯胺、2-乙基-6-庚烯胺、2-乙基-7-辛烯胺、2-乙基-8-壬烯胺、2-乙基-9-癸烯胺、2-乙基-10-十一碳烯胺、2-丙基-5-己烯胺、2-丙基-6-庚烯胺、2-丙基-7-辛烯胺、2-丙基-8-壬烯胺、2-丙基-9-癸烯胺、2-丙基-10-十一碳烯胺、2-丁基-5-己烯胺、2-丁基-6-庚烯胺、2-丁基-7-辛烯胺、2-丁基-8-壬烯胺、2-丁基-9-癸烯胺、2-丁基-10-十一碳烯胺;
具有支链烃基的烯基胺,例如2-异丙基-5-己烯胺、2-异丙基-6-庚烯胺、2-异丙基-7-辛烯胺、2-异丙基-8-壬烯胺、2-异丙基-9-癸烯胺、2-异丙基-10-十一碳烯胺、2-异丁基-5-己烯胺、2-叔丁基-6-庚烯胺、2-异丙基-3-甲基-7-辛烯胺、2-甲基-3-异丙基-8-壬烯胺、3-异丁基-3-甲基-9-癸烯胺、2,2-二甲基-10-十一碳烯胺和2,3,3-三甲基-11-十二碳烯胺。
还可使用N-烷基-ω-烯基胺,如N-甲基-5-己烯胺、N-甲基-6-庚烯胺、N-甲基-7-辛烯胺、N-甲基-8-壬烯胺、N-甲基-9-癸烯胺、N-甲基-10-十一碳烯胺、N-甲基-11-十二碳烯胺、N-乙基-5-己烯胺、N-乙基-6-庚烯胺、N-乙基-7-辛烯胺、N-乙基-8-壬烯胺、N-乙基-9-癸烯胺、N-乙基-10-十一碳烯胺、N-乙基-11-十二碳烯胺;
具有直链烃基的N-烷基烯基胺,例如N-甲基-6-庚烯-2-胺、N-乙基-7-辛烯-2-胺、N-甲基-8-壬烯-2-胺、N-乙基-9-癸烯-2-胺、N-甲基-10-十一碳烯-2-胺、N-乙基-8-壬烯-3-胺、N-甲基-9-癸烯-3-胺、N-乙基-10-十一碳烯-3-胺、N-乙基-8-壬烯-4-胺、N-甲基-9-癸烯-4-胺、N-乙基-10-十一碳烯-4-胺;
具有支链烃基的N-烷基烯基胺,例如N-甲基-2-甲基-5-己烯胺、N-乙基-2-甲基-6-庚烯胺、N-甲基-2-甲基-7-辛烯胺、N-乙基-2-甲基-8-壬烯胺、N-乙基-2-甲基-9-癸烯胺、N-甲基-2-甲基-10-十一碳烯胺、N-甲基-2-乙基-7-辛烯胺、N-乙基-2-乙基-9-癸烯胺、N-甲基-2-乙基-10-十一碳烯胺;
N,N-二烷基-ω-烯基胺,例如N,N-二甲基-5-己烯胺、N,N-二甲基-6-庚烯胺、N,N-二甲基-7-辛烯胺、N,N-二甲基-8-壬烯胺、N,N-二甲基-9-癸烯胺、N,N-二甲基-10-十一碳烯胺、N,N-二甲基-11-十二碳烯胺、N,N-二乙基-5-己烯胺、N,N-二乙基-6-庚烯胺、N,N-二乙基-7-辛烯胺、N,N-二乙基-8-壬烯胺、N,N-二乙基-9-癸烯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胺、N,N-二乙基-11-十二碳烯胺;
具有直链烃基的N,N-二烷基烯基胺,例如N,N-二甲基-6-庚烯-2-胺、N,N-二乙基-7-辛烯-2-胺、N,N-二甲基-8-壬烯-2-胺、N,N-二乙基-9-癸烯-2-胺、N,N-二甲基-10-十一碳烯-2-胺、N,N-二乙基-8-壬烯-3-胺、N,N-二甲基-9-癸烯-3-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3-胺、N,N-二乙基-8-壬烯-4-胺、N,N-二甲基-9-癸烯-4-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4-胺;以及
具有支链烃基的N,N-二烷基烯基胺,例如N,N-二甲基-2-甲基-5-己烯胺、N,N-二乙基-2-甲基-6-庚烯胺、N,N-二甲基-2-甲基-7-辛烯胺、N,N-二乙基-2-甲基-8-壬烯胺、N,N-二乙基-2-甲基-9-癸烯胺、N,N-二甲基-2-甲基-10-十一碳烯胺、N,N-二甲基-2-乙基-7-辛烯胺、N,N-二乙基-2-乙基-9-癸烯胺、N,N-二甲基-2-乙基-10-十一碳烯胺;
X是-CONR2(R是氢原子或烃基)的式(7’)化合物的例子包括:
ω-烯基酰胺,例如5-己烯酰胺、6-庚烯酰胺、7-辛烯酰胺、8-壬烯酰胺、9-癸烯酰胺、10-十一碳烯酰胺和11-十二碳烯酰胺;
具有直链烃基的烯基酰胺,例如6-庚烯-2-酰胺、7-辛烯-2-酰胺、8-壬烯-2-酰胺、9-癸烯-2-酰胺、10-十一碳烯-2-酰胺、8-壬烯-3-酰胺、9-癸烯-3-酰胺、10-十一碳烯-3-酰胺、11-十二碳烯-3-酰胺、8-壬烯-4-酰胺、9-癸烯-4-酰胺、10-十一碳烯-4-酰胺、11-十二碳烯-4-酰胺、9-癸烯-5-酰胺、10-十一碳烯-5-酰胺;
N-烷基-ω-烯基酰胺,如N-甲基-5-己烯酰胺、N-甲基-6-庚烯酰胺、N-甲基-7-辛烯酰胺、N-甲基-8-壬烯酰胺、N-甲基-9-癸烯酰胺、N-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N-甲基-11-十二碳烯酰胺、N-乙基-5-己烯酰胺、N-乙基-6-庚烯酰胺、N-乙基-7-辛烯酰胺、N-乙基-8-壬烯酰胺、N-乙基-9-癸烯酰胺、N-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N-乙基-11-十二碳烯酰胺;
N,N-二烷基-ω-烯基酰胺,例如N,N-二甲基-5-己烯酰胺、N,N-二甲基-6-庚烯酰胺、N,N-二甲基-7-辛烯酰胺、N,N-二甲基-8-壬烯酰胺、N,N-二甲基-9-癸烯酰胺、N,N-二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N,N-二甲基-11-十二碳烯酰胺、N,N-二乙基-5-己烯酰胺、N,N-二乙基-6-庚烯酰胺、N,N-二乙基-7-辛烯酰胺、N,N-二乙基-8-壬烯酰胺、N,N-二乙基-9-癸烯酰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N,N-二乙基-11-十二碳烯酰胺;
具有支链烃基的烯基酰胺,例如2-甲基-5-己烯酰胺、2-甲基-6-庚烯酰胺、2-甲基-7-辛烯酰胺、2-甲基-8-壬烯酰胺、2-甲基-9-癸烯酰胺、2-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2-乙基-5-己烯酰胺、2-乙基-6-庚烯酰胺、2-乙基-7-辛烯酰胺、2-乙基-8-壬烯酰胺、2-乙基-9-癸烯酰胺、2-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2-乙基-11-十二碳烯酰胺、2-丙基-5-己烯酰胺、2-丙基-6-庚烯酰胺、2-丙基-7-辛烯酰胺、2-丙基-8-壬烯酰胺、2-丙基-9-癸烯酰胺、2-丙基-10-十一碳烯酰胺、2-丙基-11-十二碳烯酰胺、2-丁基-5-己烯酰胺、2-丁基-6-庚烯酰胺、2-丁基-7-辛烯酰胺、2-丁基-8-壬烯酰胺、2-丁基-9-癸烯酰胺、2-丁基-10-十一碳烯酰胺;
具有支链烃基的N,N-二烷基烯基酰胺,例如N,N-二甲基-2-甲基-5-己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6-庚烯酰胺、N,N-二甲基-2-甲基-7-辛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8-壬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9-癸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N,N-二甲基-2-乙基-7-辛烯酰胺、N,N-二乙基-2-乙基-9-癸烯酰胺、N,N-二甲基-2-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
烯基二酰胺,例如6-庚烯-1,2-二酰胺、7-辛烯-1,2-二酰胺、8-壬烯-1,2-二酰胺、9-癸烯-1,3-二酰胺、10-十一碳烯-1,3-二酰胺和11-十二碳烯酰胺;
烯基三酰胺,如9-癸烯-1,2,3-三酰胺和10-十一碳烯-1,2,3-三酰胺。
X’为-OCOR(R为烃基)的式(7’)含极性基团单体的例子包括:
羧酸-ω-烯基,例如甲酸-5-己烯基、甲酸-6-庚烯基、甲酸-7-辛烯基、甲酸-8-壬烯基、甲酸-9-癸烯基、甲酸-10-十一碳烯基、甲酸-11-十二碳烯基、乙酸-5-己烯基、乙酸-6-庚烯基、乙酸-7-辛烯基、乙酸-8-壬烯基、乙酸-9-癸烯基、乙酸-10-十一碳烯基、乙酸-11-十二碳烯基、丙酸-5-己烯基、丙酸-6-庚烯基、丙酸-7-辛烯基、丙酸-8-壬烯基、丙酸-9-癸烯基、丙酸-10-十一碳烯基、丙酸-11-十二碳烯基、丁酸-5-己烯基、丁酸-6-庚烯基、丁酸-7-辛烯基、丁酸-8-壬烯基、丁酸-9-癸烯基、丁酸-10-十一碳烯基、丁酸-11-十二碳烯基;和
具有支链烃基的羧酸-ω-烯基,例如甲酸-2-甲基-5-己烯基、甲酸-2-甲基-6-庚烯基、甲酸-3-乙基-7-辛烯基、甲酸-2-甲基-8-壬烯基、甲酸-3-乙基-9-癸烯基、甲酸-2-甲基-10-十一碳烯基、甲酸-2-甲基-11-十二碳烯基、乙酸-2-甲基-5-己烯基、乙酸-2-甲基-6-庚烯基、乙酸-3-乙基-3-乙基-7-辛烯基、乙酸-2-甲基-8-壬烯基、乙酸-3-乙基-9-癸烯基、乙酸-2-甲基-10-十一碳烯基、乙酸-3-乙基-11-十二碳烯基、丙酸-2-甲基-5-己烯基、丙酸-2-甲基-6-庚烯基、丙酸-2-甲基-7-辛烯基、丙酸-2-甲基-8-壬烯基、丙酸-2-甲基-9-癸烯基、丙酸-2-甲基-10-十一碳烯基、丙酸-2-甲基-11-十二碳烯基、丁酸-2-甲基-5-己烯基、丁酸-2-甲基-6-庚烯基、丁酸-2-甲基-7-辛烯基、丁酸-3-甲基-8-壬烯基、丁酸-3-甲基-9-癸烯基、丁酸-4-甲基-10-十一碳烯基、丁酸-3-甲基-11-十二碳烯基;
X’是-CN的式(7’)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
ω-烯基腈(nitrile),例如5-己烯腈、6-庚烯腈、7-辛烯腈、8-壬烯腈、9-癸烯腈、10-十一碳烯腈、11-十二碳烯腈;
具有直链烃基的烯腈,例如2-甲基-5-己烯腈、2-甲基-6-庚烯腈、2-甲基-7-辛烯腈、2-甲基-8-壬烯腈、2-甲基-9-癸烯腈、2-甲基-10-十一碳烯腈、2-甲基-11-十二碳烯腈、2-乙基-5-己烯腈、2-乙基-6-庚烯腈、2-乙基-7-辛烯腈、2-乙基-8-壬烯腈、2-乙基-9-癸烯腈、2-乙基-10-十一碳烯腈、2-丙基-5-己烯腈、2-丙基-6-庚烯腈、2-丙基-7-辛烯腈、2-丙基-8-壬烯腈、2-丙基-9-癸烯腈、2-丙基-10-十一碳烯腈、2-丁基-5-己烯腈、2-丁基-6-庚烯腈、2-丁基-7-辛烯腈、2-丁基-8-壬烯腈、2-丁基-9-癸烯腈、2-丁基-10-十一碳烯腈;
具有支链烃基的烯腈,例如2-异丙基-5-己烯腈、2-异丙基-6-庚烯腈、2-异丙基-7-辛烯腈、2-异丙基-8-壬烯腈、2-异丙基-9-癸烯腈、2-异丙基-10-十一碳烯腈、2-异丁基-5-己烯腈、2-叔丁基-6-庚烯腈、2-异丙基-3-甲基-7-辛烯腈、2-甲基-3-异丙基-8-壬烯腈、3-异丁基-3-甲基-9-癸烯腈、2,2-二甲基-10-十一碳烯腈、2,3,3-三甲基-11-十二碳烯腈;
烯基二腈。例如10-十一碳烯-1,2-二腈和11-十二碳烯-1,2-二腈;以及
烯基三腈,例如10-十一碳烯-1,2,3-三腈。
X’是-OH的式(7’)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
ω-烯基醇,例如4-戊烯-1-醇、5-己烯-1-醇、6-庚烯-1-醇、7-辛烯-1-醇、8-壬烯-1-醇、9-癸烯-1-醇、10-十一碳烯-1-醇和11-十二碳烯-1-醇;
具有直链烃基的醇,如5-己烯-2-醇、6-庚烯-2-醇、7-辛烯-2-醇、8-壬烯-2-醇、9-癸烯-2-醇、10-十一碳烯-2-醇、6-庚烯-3-醇、7-辛烯-3-醇、8-壬烯-3-醇、9-癸烯-3-醇、10-十一碳烯-3-醇、11-十二碳烯-3-醇、7-辛烯-4-醇、8-壬烯-4-醇、9-癸烯-4-醇、10-十一碳烯-4-醇、8-壬烯-5-醇、9-癸烯-5-醇和10-十一碳烯-5-醇;
具有支链烃基的醇,例如2-乙基-5-己烯-1-醇、3-甲基-6-庚烯-1-醇、3-甲基-7-辛烯-1-醇、4-甲基-8-壬烯-1-醇、3-乙基-9-癸烯-1-醇、2-甲基-10-十一碳烯-2-醇、2,2-二甲基-7-辛烯-1-醇、3-乙基-2-甲基-8-壬烯-1-醇、2,2,3-三甲基-9-癸烯-1-醇和2,3,3,4-四甲基-10-十一碳烯-2-醇;
二元醇,例如9-癸烯-1,2-二醇、10-十一碳烯-1,2-二醇、11-十二碳烯-1,2-二醇和11-十二碳烯-1,2-二醇;以及
三元醇,例如10-十一碳烯-1,2,3-三醇。
X’是-CHO的式(7’)含极性基团单体的例子包括:
ω-烯基醛,例如5-己烯醛、6-庚烯醛、7-辛烯醛、8-壬烯醛、9-癸烯醛、10-十一碳烯醛和11-十二碳烯醛;
具有直链烃基的烯基醛,例如2-甲基-5-己烯醛、2-甲基-6-庚烯醛、2-甲基-7-辛烯醛、2-甲基-8-壬烯醛、2-甲基-9-癸烯醛、2-甲基-10-十一碳烯醛、2-甲基-11-十二碳烯醛、2-乙基-5-己烯醛、2-乙基-6-庚烯醛、2-乙基-7-辛烯醛、2-乙基-8-壬烯醛、2-乙基-9-癸烯醛、2-乙基-10-十一碳烯醛、2-丙基-5-己烯醛、2-丙基-6-庚烯醛、2-丙基-7-辛烯醛、2-丙基-8-壬烯醛、2-丙基-9-癸烯醛、2-丙基-10-十一碳烯醛、2-丁基-5-己烯醛、2-丁基-6-庚烯醛、2-丁基-7-辛烯醛、2-丁基-8-壬烯醛、2-丁基-9-癸烯醛、2-丁基-10-十一碳烯醛;
具有支链烃基的烯基醛,例如2-异丙基-5-己烯醛、2-异丙基-6-庚烯醛、2-异丙基-7-辛烯醛、2-异丙基-8-壬烯醛、2-异丙基-9-癸烯醛、2-异丙基-10-十一碳烯醛、2-异丁基-5-己烯醛、2-叔丁基-6-庚烯醛、2-异丙基-3-甲基-7-辛烯醛、2-甲基-3-异丙基-8-壬烯醛、3-异丁基-3-甲基-9-癸烯醛、2,2-二甲基-10-十一碳烯醛和2,3,3-三甲基-11-十二碳烯醛。
X’是-COOH基团的式(7’)化合物的例子包括:
ω-烯基羧酸,例如丙烯酸、5-己烯酸、6-庚烯酸、7-辛烯酸、8-壬烯酸、9-癸烯酸、10-十一碳烯酸和11-十二碳烯酸。
具有直链烃基的烯基羧酸,例如2-甲基-5-己烯酸、2-甲基-6-庚烯酸、2-甲基-7-辛烯酸、2-甲基-8-壬烯酸、2-甲基-9-癸烯酸、2-甲基-10-十一碳烯酸、2-甲基-11-十二碳烯酸、2-乙基-5-己烯酸、2-乙基-6-庚烯酸、2-乙基-7-辛烯酸、2-乙基-8-壬烯酸、2-乙基-9-癸烯酸、2-乙基-10-十一碳烯酸、2-丙基-5-己烯酸、2-丙基-6-庚烯酸、2-丙基-7-辛烯酸、2-丙基-8-壬烯酸、2-丙基-9-癸烯酸、2-丙基-10-十一碳烯酸、2-丁基-5-己烯酸、2-丁基-6-庚烯酸、2-丁基-7-辛烯酸、2-丁基-8-壬烯酸、2-丁基-9-癸烯酸、2-丁基-10-十一碳烯酸;以及
具有支链烃基的烯基羧酸,如2-异丙基-5-己烯酸、2-异丙基-6-庚烯酸、2-异丙基-7-辛烯酸、2-异丙基-8-壬烯酸、2-异丙基-9-癸烯酸、2-异丙基-10-十一碳烯酸、2-异丁基-5-己烯酸、2-叔丁基-6-庚烯酸、2-异丙基-3-甲基-7-辛烯酸、2-甲基-3-异丙基-8-壬烯酸、3-异丁基-3-甲基-9-癸烯酸、2,2-二甲基-10-十一碳烯酸和2,3,3-三甲基-11-十二碳烯酸;
X’为环氧基团的式(7’)化合物的例子包括:
ω-烯基环氧化物,例如5-己烯环氧化物、6-庚烯环氧化物、7-辛烯环氧化物、8-壬烯环氧化物、9-癸烯环氧化物、10-十一碳烯环氧化物和11-十二碳烯环氧化物;以及
具有支链烃基的烯基环氧化物,例如2-甲基-5-己烯环氧化物、2-甲基-6-庚烯环氧化物、2-甲基-7-辛烯环氧化物、2-甲基-8-壬烯环氧化物、2-甲基-9-癸烯环氧化物、2-甲基-10-十一碳烯环氧化物。其中,R7、R8、Y、m、n和s分别与式(6)中的R7、R8、Y、m、n和s具有相同的含义。
在上面通式(8)中,R7、R8较好是直接键或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烃基,Y较好是-OR、-COOR、-CRO、-NR2、环氧基团、-C(O)NR2、-OC(O)R(R是氢原子或烃基)、-C≡N、-OH、-COOH或NH2
Y是-OR(R是氢原子或烃基)的式(8)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
二环单醚,如:
Figure A0113269001171
二环二醚,例如:四环单醚,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192
和四环二醚,例如Y是-COOR(R是氢原子或烃基)的式(8)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二环羧酸酯,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211
Figure A0113269001221
二环二羧酸酯,例如:四环单羧酸酯,例如:四环二羧酸酯,例如:和酸酐,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242
Y是-CRO(R是烃基)的式(8)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二环酮,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251
二环二酮,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271
四环酮,例如和四环二酮,例如Y是-NR2(R是氢原子或烃基)的式(8)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二环胺,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282
Figure A0113269001291
二环二胺,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292
四环胺,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301
四环二胺,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302
Y是-C(O)NR2(R是氢原子或烃基)的式(8)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二环酰胺,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311
Figure A0113269001321
二环二酰胺,例如:四环酰胺,例如:四环二酰胺,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341
Y是-OC(O)R(R是氢原子或烃基)的式(8)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二环酯,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351
二环二酯,例如:四环酯,例如:和四环二酯,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371
Y是-C≡N的式(8)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二环腈,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391
二环二腈,例如:四环腈,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402
和四环二腈,例如:Y是-OH的式(8)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二环醇,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421
二环二醇,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422
四环醇,例如:四环二醇,例如:Y是-COOH的式(8)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二环单羧酸,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441
Figure A0113269001451
二环二羧酸,例如:四环羧酸,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462
和四环二羧酸,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471
Y是-CHO的式(8)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二环醛,例如: 二环二醛,例如:四环醛,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492
和四环二醛,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501
Y是-NH2的式(8)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二环单胺,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502
Figure A0113269001511
二环二胺,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521
四环单胺,例如:
Figure A0113269001522
和四环二胺,例如:
在本发明中,还可将多烯与α-烯烃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共聚在一起。多烯的例子有具有脂环或芳环的烯烃,例如环戊烯、环庚烯、2-甲基-1,4,5,8-二甲桥-1,2,3,4,4a,5,8,8a-八氢萘、苯乙烯和乙烯基环己烷;链二烯或环二烯,例如丁二烯、异戊二烯、1,4-己二烯、二环戊二烯、5-偏亚乙基-2-降冰片烯、7-甲基-1,6-辛二烯;链三烯或环三烯,例如6,10-二甲基-1,5,9-十一碳三烯和5,9-二甲基-1,4,8-癸三烯;以及链四烯或环四烯,例如6,10,14-三甲基-1,5,9,13-十五碳四烯和5,9,13-三甲基-1,4,8,12-十四碳四烯。
在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含极性基团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中,在上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在下列聚合条件下,将至少一种选自上述具有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烯烃与式(7)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或式(8)含极性基团的单体进行聚合。
当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是X为-OH的式(7)单体和Y为-OH的式(8)单体时,较好使用式(11)-(16)中任何一种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更好使用式(11)-(15)中任何一种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当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是X为-NR’R″(R’和R″可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和烷基)的式(7)单体和Y为-NR2(R是氢或烷基)的式(8)单体时,较好使用式(11)-(16)中任何一种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更好使用式(11)、(12)、(14)、(15)和(16)中任何一种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
在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含极性基团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中,可通过选择极性基团的类型和反应条件而选择性地将极性基团引入聚合物链的末端或引入主链内部。另外,可在聚合中使用两种或多种烯烃来改变含极性基团的聚合物的特性。
通过使过渡金属化合物(A)和/或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与有机铝化合物预先接触,可将含官能团单体对催化剂的减活作用尽可能降低。
在将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与有机铝化合物接触时,采用将其加至聚合体系以前先使之接触的方法和将两种组分依次加至聚合体系中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均是适用的。
在将过渡金属化合物与有机铝化合物接触时,采用与上面相同的将其加至聚合体系以前先使之接触的方法和将两种组分依次加至聚合体系中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均是适用的。
在聚合时,按1升聚合体积计,过渡金属化合物(A)的用量以过渡金属原子计通常约为0.00005-0.1mmol,较好约0.0001-0.05mmol。
按1mol过渡金属原子计,有机铝氧化合物(B-1)的用量以铝原子的量计通常约1-10000mol,较好约10-5000mol。
按1mol过渡金属原子计,电离化的离子化合物(B-2)的用量以硼原子的量计通常约0.5-500mol,较好约1-100mol。
按1mol过渡金属原子计,有机铝化合物(B-3)的用量以铝原子的量计通常约10-500mol,较好约20-200mol。
当组合使用有机铝氧化合物(B-1)和有机铝化合物(B-3)时,如有必要,按1mol有机铝氧化合物(B-1)中的铝原子计,有机铝化合物(B-3)的用量通常约0-200mol,较好约0-100mol。当组合使用电离化的离子化合物(B-2)和有机铝化合物(B-3)时,如有必要,按1mol电离化的离子化合物(B-2)中的硼原子计,有机铝化合物(B-3)的用量通常约0-1000mol,较好约0-500mol。
当使用有机硅化合物(C)时,按1mol过渡金属原子计,该化合物的用量为1-1,0000摩尔,较好为10-5000摩尔。
当使用二烷基锌化合物(D)时,按1摩尔过渡金属原子计,该化合物的用量为1-10000摩尔,较好为10-5,000摩尔。
当使用氢时,按1摩尔用于聚合的烯烃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计,其用量为10-5-1摩尔,较好为10-4-10-1摩尔。
尽管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过渡金属原子之间的比例无特别的限定,但是含极性基团的单体/过渡金属原子的摩尔比通常为1/100-10000/1,较好为1/10-5000/1。
可使用液相聚合方法(例如悬浮聚合或溶液聚合)、气相聚合方法和高压聚合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对烯烃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进行共聚。
在液相聚合中,使用惰性烃介质,其例子包括脂肪烃,如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癸烷、十二烷和煤油;脂环烃,如环戊烷、环己烷和甲基环戊烷;芳香烃,如苯、甲苯和二甲苯;以及卤代烃,如二氯乙烷、氯苯和二氯甲烷。烯烃本身也可作为溶剂。这些溶剂可组合使用。
当进行悬浮聚合时,聚合温度通常为-50至100℃,较好为0-90℃;当进行溶液聚合时,聚合温度通常为0-300℃,较好为20-250℃;当进行气相聚合时,聚合温度通常为0-120℃,较好为20-100℃;当使用高压法时,聚合温度通常为50-1000℃,较好为100-500℃。聚合压力通常为大气压力至100kg/cm2,较好为大气压力至50kg/cm2。在高压法的情况下,压力通常为100-10000kg/cm2,较好为500-5000kg/cm2。可以用间歇、半连续或连续法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聚合反应。另外,可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用两步或多步进行聚合。
通过控制氢、有机硅化合物或二烷基锌化合物的量或者改变聚合温度或聚合压力可调节形成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分子量。
在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含极性基团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可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共聚具有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和下式(7″)和/或(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所述催化剂包括:
(A)过渡金属化合物,和
(B)至少一种选自:
(B-1)有机铝氧化合物,
(B-2)与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和
(B-3)有机铝化合物。
       CH2=CH-R3--X″p    (7″)其中R3是具有2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烃基,X″是-OR、-COOR、-CRO、-C(O)NR2、-OC(O)R(R是氢原子或烃基)、环氧基团、-C≡N或-NH2,p是1-3的正整数。
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是例如上式(7’)中X是-OH和-NR2以外基团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
Figure A0113269001551
其中R7是直接键或具有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脂肪烃基,R8是氢原子、直接键或具有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脂肪烃基、Y’是-OR、-COOR、-CRO、-C(O)NR2、-OC(O)R(R是氢原子或烃基)、环氧基团、-C≡N或-NH2,m和n各自为0-2的整数,m+n不是0,p为0或1。
式(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是例如上式(8)中Y是除-OH和-NR2基团以外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
这种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聚合条件可与上面使用的聚合条件相同。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烯烃聚合物催化剂的存在下,对至少一种选自具有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α-烯烃、下式(9)表示的大分子单体、和至少一种选自上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上式(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进行共聚,所述催化剂包括:
(A)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至第10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较好是上面式(11)-(15)中任何一种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和
(B)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的化合物:
(B-1)有机铝氧化合物,
(B-2)与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和
(B-3)有机铝化合物;其中,R5、R6、Z、W、p、q和r与式(4)中的R5、R6、Z、W、p、q和r分别具有相同的含义。
当将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用作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时,可得到上述本发明第二个实例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
式(9)所示的大分子单体的例子包括下列大分子单体:等等。
所述大分子单体可例如使用极性单体(下面将描述)制得,具体地说,与下列方法(i)相似,由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极性基团通过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或缩聚制得聚合物链段形成大分子单体。
在具有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和式(9)大分子单体的共聚中,使用与下列方法(i)中具有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与式(10)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共聚时相同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其聚合条件与下列方法(i)中具有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与式(10)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共聚采用的条件相同。
在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含极性基团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中,在上述烯烃聚合物催化剂的存在下,在与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制备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方法相同的聚合条件下,对至少一种选自上述具有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烯烃、式(9)表示的大分子单体、和至少一种选自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式(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进行共聚。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对至少一种选自具有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α-烯烃、下式(10)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下面也称为含极性基团的单体(10))、和任选的上式(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进行共聚,所述催化剂包括:
(A)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至第10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和
(B)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的化合物:
(B-1)有机铝氧化合物,
(B-2)与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和
(B-3)有机铝化合物;
随后实施任何一步下列步骤(i)和(ii),制得支化型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其中R5、R6、m、W和n分别与式(5)中的R5、R6、m、W和n具有相同的含义;
(i)由共聚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10)的W部分通过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或缩聚形成Z部分;
(ii)使共聚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10)的W部分与通过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和缩聚形成的聚合物的末端官能团反应。
下面更详细地描述步骤(i)。
在步骤(i)中,使具有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含极性基团的单体(10)、任选的由式(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共聚,制得含官能团的烯烃共聚物,随后通过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或缩聚由共聚的含官能团的单体的W部分中所含的极性基团形成聚合物链段(Z)。
当由含官能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构成单元(该构成单元来自含极性基团的单体(10))中任何一个W部分所含的极性基团形成聚合物链段时,所述构成单元形成构成单元(4)。当含官能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构成单元(该构成单元来自含极性基团的单体(10))中任何一个W部分所含的极性基团不形成聚合物链段时,所述构成单元形成构成单元(5)。
具有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例子包括乙烯、丙烯、1-丁烯、2-丁烯、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4-二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己烯、4-乙基-1-己烯、3-乙基-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和1-二十碳烯。其中至少两种α-烯烃选自乙烯、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1-己烯和1-辛烯。
含极性基团单体(10)的例子包括:
W是羟基的式(10)化合物,具体是ω-烯基醇,例如4-戊烯-1-醇、5-己烯-1-醇、6-庚烯-1-醇、7-辛烯-1-醇、8-壬烯-1-醇、9-癸烯-1-醇、10-十一碳烯-1-醇和11-十二碳烯-1-醇。
具有直链烃基的醇,如5-己烯-2-醇、6-庚烯-2-醇、7-辛烯-2-醇、8-壬烯-2-醇、9-癸烯-2-醇、10-十一碳烯-2-醇、6-庚烯-3-醇、7-辛烯-3-醇、8-壬烯-3-醇、9-癸烯-3-醇、10-十一碳烯-3-醇、11-十二碳烯-3-醇、7-辛烯-4-醇、8-壬烯-4-醇、9-癸烯-4-醇、10-十一碳烯-4-醇、8-壬烯-5-醇、9-癸烯-5-醇和10-十一碳烯-5-醇;
具有支链烃基的醇,例如2-乙基-5-己烯-1-醇、3-甲基-6-庚烯-1-醇、3-甲基-7-辛烯-1-醇、4-甲基-8-壬烯-1-醇、3-乙基-9-癸烯-1-醇、2-甲基-10-十一碳烯-2-醇、2,2-二甲基-7-辛烯-1-醇、3-乙基-2-甲基-8-壬烯-1-醇、2,2,3-三甲基-9-癸烯-1-醇和2,3,3,4-四甲基-10-十一碳烯-2-醇;
二元醇,例如9-癸烯-1,2-二醇、10-十一碳烯-1,2-二醇、11-十二碳烯-1,2-二醇和11-十二碳烯-1,2-二醇;以及
三元醇,例如10-十一碳烯-1,2,3-三醇;
W为环氧基团,的式(10)化合物,具体是ω-烯基环氧化物,例如5-己烯环氧化物、6-庚烯环氧化物、7-辛烯环氧化物、8-壬烯环氧化物、9-癸烯环氧化物、10-十一碳烯环氧化物和11-十二碳烯环氧化物;以及
具有支链烃基的ω-烯基环氧化物,例如2-甲基-5-己烯环氧化物、2-甲基-6-庚烯环氧化物、2-甲基-7-辛烯环氧化物、2-甲基-8-壬烯环氧化物、2-甲基-9-癸烯环氧化物、2-甲基-10-十一碳烯环氧化物。
另外,含极性基团单体(10)的例子还包括下列化合物:
Figure A0113269001621
还可使用正壬基-1-醇、1,2-环氧壬基、正十一烷基-1-醇和4-己烯氧基苯酚。
具有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含极性基团的单体(10)和任选的式(8)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共聚是在例如上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在与第一个实施方式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相同的聚合条件下进行的,所述催化剂包括:
(A)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至第10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和
(B)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的化合物:
(B-1)有机铝氧化合物,
(B-2)与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和
(B-3)有机铝化合物。
随后通过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或缩聚由上面制得的含官能团的烯烃共聚物中的共聚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10)的W部分形成Z部分。
为了通过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或缩聚由共聚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10)的W部分形成Z部分,可例如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和质子抽取剂(protonabstracting agent)的存在下,或者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质子抽取剂和活性氢化合物的存在下对极性单体进行阴离子聚合。
极性单体的例子包括上述构成单元(4)的例子,例如(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腈、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啶、N-取代的马来酰亚胺、乙烯基酮和苯乙烯衍生物。
这些极性单体中,分子中具有两个或多个烯键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在该化合物本身的聚合中形成高度交联的聚合物,但是当该化合物与仅具有一根烯键不饱和键的单体共聚时,由仅具有一根烯键不饱和键的含极性基团的烯键不饱和单体制得的聚合物主链可相互交联在一起。
上述极性单体中,较好是一元醇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一元酯、一端用醚键保护的二元醇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一元酯、二元醇或更高级醇的所有羟基以及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均被酯化的多元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N,N-二取代的单丙烯酰胺、乙烯基或异丙烯基取代的吡啶、N-芳基取代的马来酰亚胺和乙烯基酮。
更好的是一元醇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一元酯、一端用醚键保护的二元醇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一元酯、二元醇或更高级醇的所有羟基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均被酯化的多元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和N,N-二取代的单丙烯酰胺。
极性单体的例子包括上述构成单元(4)的例子,例如环氧烷化合物。
极性单体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在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极性单体时,较好组合使用除环氧烷化合物以外的上述极性单体(这种单体下面有时称之为烯键不饱和单体)和环氧烷化合物。
在组合使用多种极性单体进行共聚时,可使用多种烯键不饱和单体、使用单种烯键不饱和单体和多种环氧烷化合物、使用多种烯键不饱和单体和单种环氧烷化合物、或者使用多种烯键不饱和单体和多种环氧烷化合物。在将这些组分加至聚合反应器时,可采用同时加入的方法、依次加入的方法、或者重复依次加入的方法。
如果组合使用多种极性单体并且同时进行共聚,则可得到无规度相对较高的共聚物组成的聚合物链段,尽管该无规度取决于所用化合物之间的活性差异。当依次共聚两种或多种单体时,可得到含两个或多个嵌段的嵌段共聚物组成的聚合物链段。当重复进行这种依次加入时,可得到复杂共聚物组成的聚合物链段。
尤其是,较好依次使用烯键不饱和单体和环氧烷化合物制备由多种单体形成的嵌段共聚物组成的聚合物链段。在这种情况下,更好环氧烷化合物是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最好环氧烷是环氧丙烷。
活性氢化合物是例如在碳原子上具有活性氢的活性氢化合物、在氧原子上具有活性氢的活性氢化合物、在氮原子上具有活性氢的活性氢化合物、或者在硫原子上具有活性氢的活性氢化合物。
在碳原子上具有活性氢的活性氢化合物的例子包括氰化氢;单羧酸酯,例如乙酸乙酯、丙酸环己酯、丁酸异丙酯、异丁酸甲酯、异丁酸叔丁酯、己酸己酯、月桂酸丁酯、硬脂酸甲酯、油酸乙酯、苯基乙酸甲酯、环己烷羧酸甲酯、1,2-二(2-丙基羰氧基)乙烷和1,2,3-三(2-丙基羰氧基)丙烷;多羧酸酯,如丙二酸二甲酯、甲基丙二酸二甲酯、琥珀酸二乙酯、2,3-二甲基琥珀酸丁酯、己二酸甲酯、辛二酸乙酯、丁烷四羧酸甲酯、1,2-二(2-甲氧基羰基乙氧基)乙烷、1,2-二(2-乙氧基羰基丙氧基)乙烷、1,2-二(2-乙氧基羰基丙基巯基)乙烷和N,N,N’,N’-四(2-丁氧基羰基丙基)乙二胺;酮羧酸酯,如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环戊酯、甲氨酰乙酸甲酯、2-环己基羰基乙酸乙酯和苯甲酰乙酸丁酯;腈,例如乙腈、2-氰基丙烷、丙二腈、甲基丙二腈、1,3-二氰基丙烷和己二腈;和酮,例如丙酮、甲乙酮、二异丙酮、二环己酮、苯乙酮和异丙基苯基酮。
在氧原子上具有活性氢的活性氢化合物的例子包括:水;一元醇,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异戊醇、叔戊醇、正辛醇、月桂醇、十六烷醇、环戊醇、环己醇、烯丙醇、巴豆醇、甲基乙烯基甲醇、苯甲醇、1-苯基乙醇、三苯基甲醇、肉桂醇、全氟叔丁醇、α-羟基异丙基苯基酮、α-羟基环己基苯基酮、α-羟基异丙基萘基酮和α-羟基异丁酸甲酯;多元醇,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二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丙三醇、双甘油、季戊四醇和二季戊四醇;和芳族羟基化合物,例如苯酚、甲酚、二甲酚、2-萘酚、2,6-二羟基萘和双酚A。
在氮原子上具有活性氢的活性氢化合物的例子包括脂族或芳族伯胺,如甲胺、乙胺、正丙胺、异丙胺、正丁胺、异丁胺、仲丁胺、叔丁胺、环己胺、苄胺、β-苯基乙胺、苯胺、邻甲苯胺、间甲苯胺和对甲苯胺;脂族或芳族仲胺,例如二甲胺、甲乙胺、二乙胺、二正丙胺、乙基正丁胺、甲基仲丁胺、二苯胺、二环己胺、N-甲基苯胺、和二苯胺;具有伯或仲氨基的多胺,例如乙二胺、二(2-氨基乙基)胺、1,6-己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乙烷、三(2-氨基乙基)胺、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乙基乙二胺和二(2-甲基氨基乙基)胺;饱和的环仲胺,例如吡啶、哌啶、吗啉和1,2,3,4-四氢喹啉;不饱和的环仲胺,例如3-吡咯啉、吡咯、吲哚、咔唑、咪唑、吡唑和嘌呤;具有仲胺基团的环多胺,如哌嗪、吡嗪和1,4,7-三氮杂环壬烷;不饱和或N-单取代的酰胺,如乙酰胺、丙酰胺、N-甲基丙酰胺、N-甲基苯甲酰胺、和N-乙基硬脂酰胺;环酰胺,例如β-丙内酰胺、2-吡咯烷酮、δ-戊内酰胺(valelolactam)和ε-己内酰胺;和二羧酸的酰亚胺,例如琥珀酰亚胺、马来酰亚胺和邻苯二甲酰亚胺。
在硫原子上具有活性氢的活性氢化合物包括单硫醇,例如甲硫醇、乙硫醇、正丁硫醇、叔丁硫醇、己硫醇、癸硫醇、环戊硫醇和环己硫醇;多硫醇,例如1,2-乙二硫醇、1,3-丙二硫醇、2,3-丁二硫醇、1,6-己二硫醇、1,2,3-丙三硫醇和2,3-二(巯甲基)-1,4-丁二硫醇;和芳族巯基化合物,例如硫酚、邻甲硫酚、萘硫酚和1,2-苯二硫酚。
还可用作活性氢化合物的有例如端部具有活性氢的聚环氧烷,例如聚环氧乙烷和聚环氧丙烷;由(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腈、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啶、N-取代的马来酰亚胺、乙烯基酮和苯乙烯衍生物通过阴离子聚合或其它聚合方法得到的聚合物;由内酯、内酰胺、交酯和环硅氧烷开环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在末端和/或在主链上具有活性氢的聚合物,例如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腈、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基吡啶、聚N-取代的马来酰亚胺、聚乙烯基酮、聚苯乙烯衍生物、聚酯、聚酰胺、聚交酯和聚硅氧烷及其共聚物。
在上述活性氢化合物中,较好的是氰化氢、单羧酸酯、多羧酸酯、水、一元醇、多元醇、一元硫醇、在末端和/或主链上具有活性氢的聚合物,例如聚环氧烷、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腈、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基吡啶、聚N-取代的马来酰亚胺、聚乙烯基酮和聚苯乙烯衍生物及其共聚物。
质子抽取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在质子抽取剂和活性氢化合物的存在下,或者在在质子抽取剂的存在下对至少一种极性单体进行阴离子聚合。在本方法中可使用开环聚合。
对于使用质子抽取剂的方法或从活性氢化合物中抽取质子形成阴离子的方法中,可使用下列方法:
(1)使用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金属碳酸盐的方法;
(2)使用碱金属、碱金属氢化物、酰胺碱金属或烷基碱金属的方法;
(3)使用锌化合物的方法;
(4)使用氢氧化铵的方法;
(5)使用磷腈鎓(phosphazenium)盐的方法。
可使用EP 0791600,pp12-13所述的方法或其类似方法制备磷腈鎓化合物。
用阴离子聚合法由含极性基团的单体(10)的W部分制备Z部分的方法无特别的限制,只要至少质子抽取剂和极性单体能有效接触即可,可使用间歇法和包括间歇地或连续地加入极性单体的方法。
可在极性单体处于熔融状态进行聚合反应,或者使用合适的溶剂在液相进行聚合反应。液相可以是匀相或悬浮相。适用的溶剂的例子包括脂族和脂环烃,例如正己烷、正庚烷和环己烷;芳香烃,如苯、甲苯和二甲苯;芳族卤化物,例如氯苯和二氯苯;醚,例如乙醚、二苯醚、四氢呋喃、四氢吡喃、1,4-二噁烷、乙二醇二甲醚和二甘醇二乙醚;非质子的极性溶剂,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环丁砜和N,N’-二甲基咪唑啉酮。
尽管质子抽取剂的用量无特别限制,但是其用量通常为1×10-6-1×10-1摩尔,较好为1×10-4-3×10-1摩尔。聚合反应温度通常为-50至250℃,较好为-20至150℃,尽管根据所使用的质子抽取剂和极性单体等的类型和用量而异。聚合反应的压力通常不超过3.0MPa(以兆帕表示的绝对压力,下同),较好为0.01-1.5MPa,更好为0.1-1.0MPa,尽管它根据所用的极性单体的类型和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等而异。
聚合反应时间通常不超过50小时,较好为0.1-24小时,尽管它根据质子抽取剂和极性单体的类型和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等而异。
下面更详细地描述步骤(ii)。
在步骤(ii)中,使具有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与含极性基团的单体(10)以及任选的式(8)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共聚,制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随后使共聚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10)的W部分与由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或缩聚制得的聚合物的末端官能团反应。
可用与步骤(i)相同的方法制得含末端官能团的烯烃共聚物。
通过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和缩聚制得的聚合物(下面有时称之为“含末端官能团的聚合物”)包括阴离子聚合一种或多种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腈和丙烯酰胺制得的链段、开环聚合内酯、交酯、硅氧烷、内酰胺、环醚、噁唑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制得的链段、和缩聚单体(例如多元羧酸和多元醇、或者多元羧酸和多元酰胺或羟基羧酸)得到的聚合物。其中,较好的是阴离子聚合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制得的链段、或者开环聚合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制得的片段。
这种含末端官能团的聚合物可例如在质子抽取剂的存在下,或者在质子抽取剂和活性氢化合物的存在下,对与用于步骤(i)相同的极性单体进行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或缩聚而制得。
随后使上面制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与含末端官能团的聚合物进行共聚。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可由两种或多种选自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共聚物制成本发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或者可由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和除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以外的热塑性树脂形成本发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热塑性树脂
较好适用于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是一种选自聚烯烃、聚酰胺、聚酯、聚缩醛、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碳酸酯、聚苯醚、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二烯橡胶的热塑性树脂。
聚烯烃的例子包括烯烃均聚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1-丁烯、聚甲基戊烯、聚甲基丁烯;烯烃共聚物,例如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和丙烯/乙烯/α-烯烃三元共聚物。其中,较好的是聚乙烯、聚丙烯、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和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当聚烯烃是具有3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烯烃制得的聚烯烃时,这种聚烯烃可以是全同立构的聚合物或间同立构的聚合物。
对于制备聚烯烃的催化剂,可使用任何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和已知的催化剂。
聚酰胺的例子包括脂族聚酰胺,例如尼龙-6、尼龙-66、尼龙-10、尼龙-12、和尼龙-46;以及由芳族二羧酸和脂族二胺制得的芳族聚酰胺。其中,较好是尼龙-6。
聚酯的例子包括芳族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和聚羟基丁酸酯。其中,较好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缩醛的例子包括聚甲醛、聚乙醛、聚丙醛、和聚丁醛。其中,较好是聚甲醛。
聚苯乙烯可以是苯乙烯的均聚物或者苯乙烯与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α-甲基苯乙烯等的共聚物,例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对于ABS,较好使用含20-35摩尔%来自丙烯腈的构成单元、20-30摩尔%来自丁二烯的构成单元和40-60摩尔%来自苯乙烯的构成单元的ABS。
对于聚甲基丙烯酸酯,较好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聚碳酸酯的例子包括由二(4-羟基苯基)甲烷、1,1-二(4-羟基苯基)乙烷、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和2,2-(4-羟基苯基)丁烷得到的聚碳酸酯。其中,较好是由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得到的聚碳酸酯。
对于聚苯醚,较好是聚(2,6-甲基-1,4-苯醚).
聚氯乙烯可以是氯乙烯的均聚物或者氯乙烯与偏二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腈、丙烯等的共聚物。
对于聚偏二氯乙烯,使用包含偏二氯乙烯和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酯、不饱和醚、苯乙烯等的共聚物,一般偏二氯乙烯单元的含量不小于85%。
聚乙酸乙烯酯可以是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或者乙酸乙烯酯与乙烯或氯乙烯的共聚物。其中,较好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对于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较好的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或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二烯橡胶的例子包括共轭的聚二烯,例如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称为SBR的弹性体型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在二烯橡胶中,分子中至少一部分双键可被氢化。
上述热塑性树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热塑性树脂中,较好使用聚烯烃、聚酯、聚酰胺或聚苯乙烯。
本发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例如使用螺带式掺混机、滚动掺混机或Henschel掺混机将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与热塑性树脂掺混而成。
还可使用熔融捏合装置熔融捏合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和热塑性树脂制得本发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所述捏合装置的例子有例如捏合机,如共捏合机、Banbury混合机、Brabender混合机、单螺杆挤出机或双螺杆挤出机,卧式搅拌机如双螺杆表面更换机或双螺杆多盘装置,或立式搅拌器,如双螺带式搅拌器。
添加剂
可同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加入添加剂,例如无机填料、有机填料、成核剂、热稳定剂、天候老化稳定剂、抗静电剂、着色剂、润滑剂、阻燃剂和防喷霜剂,添加剂的加入以不影响本发明的目的为限。
无机填料
无机填料的例子包括氧化硅、硅藻土、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镁、浮石粉、浮石珠、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碱式碳酸镁、白云石、硫酸钙、钛酸钙、硫酸钡、亚硫酸钙、滑石粉、粘土、云母、石棉、玻璃纤维、玻璃片、玻璃珠、硅酸钙、蒙脱土、膨润土、石墨、铝粉和硫化钼。
其中,较好是层状化合物,更好使用在分散介质中具有溶胀和分裂性能的粘土矿物质。粘土矿物质一般分成两层结构型(由氧化硅四面体层和在该四面体层上以铝或镁作为中心金属的八面体层组成)以及三层结构型(由氧化硅四面体层和含有夹在两层四面体层之间的铝或镁作为中心金属的八面体层组成)。根据层间阳离子的数量分类,两层结构型(前一种类型)有例如高岭石类或叶蛇纹石类;三层结构型(后一种类型)有例如蒙脱石类、蛭石类或云母类。
粘土矿物质的具体例子包括高岭土、地开石、珍珠陶土、埃洛石、叶蛇纹石、温石棉、叶蜡石、蒙脱石、贝得石、绿脱石、皂石、锌蒙脱石、富镁蒙脱石、锂蒙脱石、四硅云母、带云母(taeniolite)钠、白云母、珍珠云母、滑石粉、蛭石、金云母、黄绿脆云母和绿泥石。
还可使用经有机物质处理的粘土矿物质(有时称为有机改性的粘土矿物质)作为无机层状化合物。对于经有机材料处理的粘土矿物质,可参见AsakuraShoten的“粘土词典”。
在上述粘土矿物质中,从溶胀性和分裂性看,较好是蒙脱土石类、蛭石类和云母类,更好是蒙脱石类。蒙脱石类粘土矿物质的例子包括蒙脱石、贝得石、绿脱石、皂石、锌蒙脱石、富镁蒙脱石和锂蒙脱石。
在天然溶胀粘土矿物质的情况下用于溶胀或分裂无机层状化合物的分散介质的例子有水;醇,例如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乙二醇和二甘醇;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和丙酮。其中,较好是水和醇,例如甲醇。
在有机改性的粘土矿物质的情况下,分散介质可以是芳香烃,例如苯、甲苯和二甲苯;醚,例如乙醚和四氢呋喃;酮,例如丙酮、甲乙酮和甲基异丁基酮;脂肪烃,如正戊烷、正己烷和正辛烷;卤代烃,如氯苯、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和全氯乙烷;乙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甲基溶纤剂和硅油。
成核剂
作为成核剂,可使用各种已知的成核剂,它无特别的限制。成核剂的例子包括下列芳族磷酸酯盐、亚苄基山梨醇、芳族羧酸和松香成核剂。
芳族磷酸酯盐的例子有式(A)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0113269001701
在上式中,R11是氧原子、硫原子或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烃基;R12和R13各自为氢或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烃基并可相同或不同,一个或多个R12、R13可相互连接成环;M是1-3价的金属原子;n为1-3的整数。
上式(A)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有:
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锂、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锂、2,2’-亚乙基二(4-异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钠、2,2’-亚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锂、2,2’-亚甲基二(4-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锂、二(2,2’-硫代二(4-甲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钙、二(2,2’-硫代二(4-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钙、二(2,2’-硫代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钙、二(2,2’-硫代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镁、二(2,2’-硫代二(4-叔辛基苯基)磷酸)镁、2,2’-亚丁基二(4,6-二甲基苯基)磷酸钠、2,2’-亚丁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2,2’-叔辛基亚甲基二(4,6-二甲基苯基)磷酸钠、2,2’-叔辛基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二(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钙、二(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镁、二(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钡、2,2’-亚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钠、2,2’-亚甲基二(4-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钠、(4,4’-二甲基-5,6’-二叔丁基-2,2’-联苯基)磷酸钠、二[(4,4’-二甲基-6,6’-二叔丁基-2,2’-联苯基)磷酸]钙、2,2’-亚乙基二(4-间丁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钠、2,2’-亚甲基二(4,6-二甲基苯基)磷酸钠、2,2’-亚甲基二(4,6-二乙基苯基)磷酸钠、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钾、二(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钙、二(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镁、二(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钡、三(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铝和三(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铝及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最好的是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
芳族磷酸酯盐的例子有下式(B)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0113269001711
在上式中,R14是氢或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烃基;M是1-3价的金属原子;n是1-3的整数。
上式(B)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有:
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钠、二(4-甲基苯基)磷酸钠、二(4-乙基苯基)磷酸钠、二(4-异丙基苯基)磷酸钠、二(4-叔辛基苯基)磷酸钠、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钾、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钙、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镁、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锂、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铝及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最好的是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钠。
亚苄基山梨醇的例子有式(C)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0113269001721
在上式中,各个R15可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或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烃基,m和n各自为0-5的整数。
式(C)表示的化合物的例子有:
1,3,2,4-二亚苄基山梨醇、1,3-亚苄基-2,4-对甲亚苄基山梨醇、1,3-亚苄基-2,4-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1,3-对甲亚苄基-2,4-亚苄基山梨醇、1,3-对乙基亚苄基-2,4-亚苄基山梨醇、1,3-对甲亚苄基-2,4-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1,3-对乙基亚苄基-2,4-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正丙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异丙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正丁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仲丁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叔丁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2’,4’-二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甲氧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乙氧基亚苄基)山梨醇、1,3-亚苄基-2,4-对氯亚苄基山梨醇、1,3-对氯亚苄基-2,4-亚苄基山梨醇、1,3-对氯亚苄基-2,4-对甲亚苄基山梨醇、1,3-对氯亚苄基-2,4-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1,3-对甲亚苄基-2,4-对氯亚苄基山梨醇、1,3-对乙基亚苄基-2,4-对氯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氯亚苄基)山梨醇、及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其中,较好的是1,3,2,4-二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1,3-对氯亚苄基-2,4-对甲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氯亚苄基)山梨醇、及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在上述亚苄基山梨醇中,较好的是式(D)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0113269001731
在上式中,各个R15可相同或不同,为甲基或乙基。
芳族羧酸是例如式(E)表示的二(对叔丁基苯甲酸)氢氧化铝:
松香型成核剂是例如松香酸的金属盐。松香酸金属盐是松香酸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产物。松香酸的例子天然松香,如松香、浮油松香、和木松香;各种改性松香,例如歧化的松香、氢化松香、脱氢松香、聚合松香和α,β-烯键不饱和羧酸改性的松香;天然松香的纯化产物;改性松香的纯化产物。用于制备α,β-烯键不饱和羧酸改性的松香的不饱和羧酸的例子包括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衣康酸、衣康酸酐、柠康酸、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上述松香中,较好的是至少一种选自天然松香、改性松香、天然松香的纯化产物和改性松香的纯化产物的松香。松香酸包括选自海松酸、山达海松酸、parastricacid、异海松酸、枞酸、脱水枞酸、新枞酸、二氢海松酸、二氢枞酸、四氢枞酸。
与松香酸反应形成金属盐的金属化合物是例如包含金属元素(如钠、钾和镁)并与松香酸一起形成盐的化合物。金属盐的例子包括上述金属的氯化物、硝酸盐、乙酸盐、硫酸盐、碳酸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成核剂的其它例子包括高熔点聚合物、芳族羧酸或脂肪酸的金属盐、和无机化合物。高熔点聚合物的例子包括聚乙烯基环烷烃,如聚乙烯基环己烷和聚乙烯基环戊烷;聚-3-甲基-1-戊烯、聚-3-甲基-1-丁烯和聚烯基硅烷。
芳族羧酸或脂族羧酸的金属盐的例子包括苯甲酸铝、对叔丁基苯甲酸铝、己二酸钠、噻吩羧酸钠和吡咯羧酸钠。
模塑方法
可采用各种模塑方法(例如压延挤塑、注塑、吹塑、压模和冲压)制造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可采用挤塑将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成片材或膜(未拉伸的)。
经拉幅纵向(横向-宽拉伸、横向-纵向拉伸)、同时双轴取向或单轴拉伸来拉伸挤出片材或挤出膜(未拉伸的)可制得拉伸膜。由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制得吹胀膜。
通过例如喷丝头挤出熔融组合物可制得长丝。可用熔喷法制得长丝。
使用已知的注塑机在已知的条件下将组合物注塑成各种形状可得到注塑产品。由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得到的注塑产品几乎不带静电电荷,具有优良的刚性、耐热性、耐冲击性、表面光泽度、耐化学品性能和耐磨性,因此它们可广泛用于汽车的内装饰、汽车外装饰、电器的外壳、容器等。
吹塑制品可用已知的吹塑机在已知的条件下制得。
在注吹吹塑法中,将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在100-300℃的树脂温度下注入型坯模具中,形成型坯,随后将型坯置于所需形状的模具中,将空气吹入型坯使型坯适配(fit)模具,从而制得吹塑制品。
压模产品是例如一种模具冲压产品。
用涂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用于各种用途,例如以下用途。
(1)膜和片材
包含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膜和片材具有优良的挠性、透明度、粘合性、消雾性、耐热性和分离性能。
(2)层压材料
至少一层包含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压材料例如是农用膜、包装膜、收缩膜、保护膜、分离膜,如血浆分离膜或水选择性渗透蒸发膜、或者选择性分离膜,如离子交换膜、电池隔膜,或者光学分辨膜。
(3)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用于微胶囊、PTP包装、化学球状物和给药系统。
(4)改性剂
当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作树脂改性剂时,可以获得耐冲击性、流动性、涂覆性、结晶性、粘合性、透明度等方面的改性效果。
当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作橡胶改性剂时,可以获得耐候性、耐热性、粘合性、耐油性等方面的改性效果。
橡胶的例子包括交联橡胶,如天然橡胶(NR)、异戊二烯橡胶(IR)、丁二烯橡胶(B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氯丁二烯橡胶(C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丁基橡胶(IIR)、乙烯/丙烯橡胶(EPM、EPDM)、氯磺化聚乙烯(CSM)、丙烯酸类橡胶(ACM、ANM等)、表氯醇橡胶(C0、ECO等)、硅橡胶(Q)和氟橡胶(FKM等);以及热塑性橡胶,如苯乙烯系、烯烃系、聚氨酯系、酯系、酰胺系和氯乙烯系橡胶。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用作润滑油的改性剂,所述润滑油例如是汽油发动机用油、柴油发动机用油、船用发动机用油、齿轮油、金属加工油、马达油、机油、锭子油和绝缘油。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还可用作这些润滑油的粘度改性剂或冰点下降剂。
当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作蜡用改性剂时,可以得到粘合性、流动性和硬度方面的改进。蜡的例子包括矿物蜡,如褐煤蜡、泥煤蜡、地蜡/微晶蜡和石油蜡;合成蜡,如聚乙烯、费-托合成过程中得到的蜡、经化学改性的烃类蜡和取代的酰胺蜡;植物蜡和动物蜡。
当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作水泥用改性剂时,可获得成型性和硬度方面的改进。
水泥的例子包括空气固化型水泥,如石灰、石膏和镁氧水泥;水固化型水泥,如罗马水泥、天然水泥、卜特兰水泥、高铝水泥和高硫酸盐矿渣水泥;和特种水泥,如防酸水泥、耐火水泥、水玻璃水泥和牙科用水泥。
(5)粘度改性剂、成型性改进剂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作为用于油墨和涂料的粘度改性剂或成型性改进剂,所述油墨和涂料例如是活版印刷油墨、石印油墨、苯胺印刷油墨、凹印油墨、油性涂料、纤维素衍生物涂料、合成树脂涂料、水性烘漆、粉状水性涂料和日本漆。
(6)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材料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作为建筑/土木工程用树脂和建筑/土木工程用模塑制品,如地板铺面材料、地砖、地板板材、隔音板、热绝缘板、阻尼材料、装饰板、踢脚板、沥青改性剂、垫片、密封材料、屋顶板和挡板。
(7)汽车内部和外部装饰、油箱
包含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汽车内部或外部装饰和油箱具有优良的刚性、耐冲击性、耐油性和耐热性。
(8)电气或电子部件
本发明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用作电气或电子部件。电气或电子部件的例子包括电绝缘材料、电子部件处理仪、磁性记录介质、磁性记录介质的粘合剂、电路的密封材料、家用电气设备的材料、诸如电子炉容器等容器的基材、用于电子炉的膜、聚合物电解质基材和导电合金基材。
还可例举的电气或电子部件有连接器、插座、电阻器、延迟开关线圈绕线管、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光学传感器、光学连接器、振荡器、各种终端装置、变压器、插头、印刷线路板、调谐器、扬声器、扩音器、头戴式耳机、小马达、磁头基、电源模块、外壳、半导体、液晶显示部件、FDD托架、FDD底盘、HDD部件、发动机电刷柄、抛物面天线和计算机相关部件;VTR部件、TV部件、熨斗、吹风机、煮饭器部件、电子炉部件、声学仪器部件、音频设备部件,如激光唱片和影碟、家用或办公用电气设备部件,如灯具部件、冰箱部件、空调部件、打字机部件和文字处理机部件;办公用电脑相关部件、电话相关部件、传真相关部件、复印机相关部件、电磁屏蔽材料、扬声器喇叭材料和扬声器用震动部件。
(9)水乳液
包含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水乳液可作为粘合剂用于聚烯烃,获得优良的热密封性能。
(10)涂料基料
含有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溶剂分散体在溶剂中的分散稳定性优良,在金属或极性树脂与聚烯烃粘合时显示优良的粘合性。
(11)医用或卫生材料
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以被用作医用物品,如无纺布、无纺布层压材料、驻极体、医用管、医用容器、输液袋、预装填注射器和注射器、医用材料、人造器官、人造肌肉、过滤膜、食品卫生/健康用品、蒸馏袋和保鲜膜。
(12)杂项物品
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用作文具,如书桌垫、切割垫、直尺、笔架、笔握、笔套、剪刀握把、刀具握把、磁铁片、笔盒、压纸尺、粘合剂、标签密封、胶带和白板;日用杂项物品,如衣服、帘子、板、地毯、门厅踏脚、浴室踏脚、桶、软管、袋、种植器、空调过滤器、废气扇过滤器、餐具、碟、杯、饭盒、咖啡壶漏斗、镜架、容器、储存盒、衣架、绳和洗涤网;运动物品,如鞋、护目镜、滑雪撬、球拍、球、帐篷、游泳镜、游泳鳍、鱼杆、冷藏箱外壳、休闲用片料和运动网;玩具,例如积木和纸牌;容器,如煤油罐、鼓、洗涤剂瓶和洗发精瓶;和展示物品,如招牌、标塔和塑料链。
(13)填料改性剂
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适于用作添加剂,用来制备填料分散性改进剂或者经分散性改进的填料。
(14)相容剂
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用作相容剂。当使用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时,含极性基团的聚烯烃和热塑性树脂可以任意混合比加以混合。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具有聚烯烃主链和含极性基团的支链,从而通过其使用,本身不相容的组分可以被相容。因此,断裂伸长率与不使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相比有显著提高。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用途。
粘合剂树脂
当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作粘合剂树脂时,式(3)中的X较好是酸酐基团、环氧基团、氨基或羟基,式(6)中的Y较好是环氧基团、氨基或羟基。
若X是羟基、式(3)中的R3是含9个或更少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脂族烃基,则可以获得具有优良的流动性和粘合性综合性能的粘合剂树脂。
若X是羟基、式(3)中的R3是含11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脂族烃基,则可以获得粘合性特别优异的粘合剂树脂。
本发明的粘合剂树脂包含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因此显示对金属(例如铁和铝)和含极性基团的聚合物的优良粘合性。所述含极性基团的聚合物例如是聚酰胺、聚酯、聚缩醛、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碳酸酯、聚苯醚、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完全或部分皂化产物,以及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此外,由于主链是聚烯烃结构,本发明的粘合剂树脂对聚烯烃也具有优良的粘合性,可用作极性材料之间或者极性材料和聚烯烃之间的粘合剂树脂。
相容剂
当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作相容剂时,含极性基团的聚烯烃和热塑性树脂可以任意混合比加以混合。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具有聚烯烃主链和含极性基团的支链,从而使本身不相容的各组分可以互相相容。因此,断裂伸长率与不使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相比有显著提高。
在用作相容剂时,式(3)中的X较好是酸酐基团、环氧基团、氨基、羧酸基团、羧酸酯基团或羟基,特别好是酸酐基团、环氧基团、氨基或羧酸酯基团,式(6)中的Y较好是环氧基团、氨基或羟基。
在式(3)中,若X是羟基、R3是含9个或更少碳原子、较好是含8个或更少碳原子,更好是含7个或更少碳原子的烃基,则相容剂显示优良的流动性和相容性的综合性能。
在式(3)中,若X是羟基、R3是含11个或更多个碳原子、较好是含12个或更多个碳原子、更好是含13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烃基,则尤其可提高相容性的改进效果。
树脂改性剂
当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作树脂改性剂时,可以获得在亲水性、抗静电性、涂覆性、印刷性等方面的改进效果。
当用作亲水性改进剂或抗静电性改进剂时,式(3)中的X较好是羟基、羧酸基团、酰胺基团、氨基、酸酐基团或羧酸酯基团。
当用作涂覆性改进剂或印刷性改进剂时,式(3)中的X较好是羟基、羧酸基团、酰胺基团、氨基、环氧基团或酸酐基团,式(6)中的Y较好是环氧基团、氨基或羟基。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作涂覆性改进剂或印刷性改进剂,当式(3)中的X为羟基、R3是含9个或更少碳原子、较好是含8个或更少碳原子、更好是含7个或更少碳原子的脂族烃基时,改进剂显示优良的流动性和涂覆性或印刷性的综合性能。当式(3)中的X为羟基、R3为含11个或更多个碳原子、较好是含12个或更多个碳原子、更好是含13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时,可以进一步增加对涂覆性和印刷性的改进效果。
填料分散剂
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以适合于作为填料分散剂用来改进填料的分散性,或者用作添加剂以制备具有改进分散性的填料。
例如,在混合热塑性树脂与填料时使用填料分散剂。所述热塑性树脂的例子包括上述热塑性树脂,较好是聚烯烃。
用于本发明的填料的例子包括纤维,例如全芳族聚酰胺纤维、脂族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和纤维素纤维;有机填料,例如液态聚酯或聚酰胺的细分散体,以及上述无机填料。
对于填料的用量无特别限制,例如填料用量可以是0.01-100重量份,较好是0.1-20重量份,以100重量份热塑性树脂计。
本发明的填料分散剂具有与填料的高亲和力,能够改进填料的分散性。当使用该填料分散性改进剂时,含填料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在机械性能(如刚性、硬度、耐热性、耐冲击性和伸长率)方面能得到改进。
填料分散剂可用于使用填料的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较好是用于聚烯烃。
本发明含填料分散剂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用任何一种已知方法,例如用上述方法进行模塑。
用这些方法获得的模制品可用在从家用制品到工业产品的广泛应用。用这些方法获得的模制品的例子包括电气部件、电子部件、汽车部件、机械结构部件、食品容器、膜、片材和纤维制品。更具体而言,例如办公室和办公自动化(0A)设备,如打印机、个人电脑、文字处理器、键盘、PDA(便携式数据终端)、电话、传真、复印机、ECR(电子现金出纳机)、电子计算机、电子笔记本、电子字典、卡片、支架和文具;电气设备,如洗衣机、冰箱、清洁器、电子炉、灯具、游戏机、熨斗和脚炉;AV设备,如TV、VTR、摄像机、盒式收录机、磁带录音机、小型光盘、CD播放器、扬声器和液晶显示;电气或电子部件和通讯设备,如连接器、继电器、电容器、开关、印刷线路板、线圈绕线管、半导体密封材料、电线、电缆、变压器、偏转线圈、配电盘和时计。
其它例子包括车用、船用、飞机用材料和建筑材料,例如座椅(填塞料、面料)、皮带、顶盖泡沫衬料、活动顶盖、扶手架、门饰、后组装架、地毯、垫子、遮阳板、轮毂罩、垫子罩、气袋、绝缘材料、衣架、皮带拉手、电线包层材料、电绝缘材料、涂料、涂覆材料、面料、地板材料、墙角材料、甲板板材、覆盖材料、胶合板、天花板、分隔板、侧壁材料、地毯、壁纸、墙饰材料、外饰材料、内饰材料、屋顶材料、隔音材料、热绝缘材料和窗户材料;日用或运动用品,如衣服、帘、板、胶合板、合成纤维板、地毯、入口踏脚、片、桶、软管、容器、眼镜、袋、箱、护目镜、滑雪撬、球拍、帐篷和音乐器材。
还可提及的有洗发精和洗涤剂的瓶子、调味品(如食油和酱油)的瓶子、饮料(如矿泉水和果汁)的瓶子、耐热性食品容器(如饭盒和饭碗)、餐具(如盘子和筷子)、其它各种食品容器、包装膜和包装袋。
分散体
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通过将其分散在水中用作树脂水分散体,或者可以通过将其分散在溶剂中用作溶剂分散体。
树脂水分散体
本发明的树脂水分散体包含水和分散在其中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如有必要,本发明的树脂水分散体可以包含改性的聚烯烃和/或表面活性剂,其用量应限于不会对本发明目的造成损害。
改性聚烯烃是通过用烯键式不饱和羧酸化合物接枝改性含2-20个碳原子α-烯烃的聚合物而获得的聚烯烃。
作为改性聚烯烃材料的聚烯烃(初始聚烯烃)的粘均分子量通常在1,000-50,000的范围内,较好是2,000-30,000,更好是5,000-10,000。为了获得优良的乳液性能,初始聚烯烃于180℃测得的熔体粘度通常在10-5,000厘泊的范围内,较好是20-2,000厘泊,更好是30-1,000厘泊。
可采用迄今已知的多种方法来制备初始聚烯烃。例如,可采用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如已知的茂金属催化剂)聚合α-烯烃以获得所需分子量的方法,以及加热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制得的高分子量聚烯烃以进行降解的方法。
用于初始聚烯烃接枝改性的烯键式不饱和羧酸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在其分子中具有烯键式不饱和键并含有羧酸或羧酸酐的化合物,以及它们的衍生物。
具体而言,可以提及的有烯键式不饱和羧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α-乙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柠康酸、四氢化邻苯二甲酸、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内顺式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nadic acidTM)和甲基内顺式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methylnadicacidTM);以及烯键式不饱和羧酸衍生物,如酰基卤、酰胺、酰亚胺、酸酐和上述酸的酯。烯键式不饱和羧酸衍生物的具体例子包括马来酰氯、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柠康酸酐、马来酸一甲酯和马来酸二甲酯。
其中,较好的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
烯键式不饱和羧酸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或者可以与其它单体混合使用,用量范围应限于不对发明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可用来与烯键式不饱和羧酸化合物组合使用的单体例子包括含氨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如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氨基丙酯、N,N-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和氨基苯乙烯;含羟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如丙烯酸2-羟乙酯、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和烯丙醇;以及苯乙烯型烃类化合物,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间乙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邻异丙基苯乙烯、间异丙基苯乙烯和对异丙基苯乙烯。全部接枝单体组分中所含的烯键式不饱和羧酸化合物的比例较好应不低于50。
改性的聚烯烃可按照已知方法(例如日本专利公报No.22988/1977中所述方法)进行制备。具体来说,对初始聚烯烃在高于被熔融的熔点以上的温度进行加热,边搅拌边向其中同时加入或依次加入烯键式不饱和羧酸化合物和过氧化物,以进行接枝共聚反应。
改性聚烯烃的粘均分子量通常在1,000-50,000的范围内,较好是2,000-20,000,更好是5,000-10,000。
改性聚烯烃中烯键式不饱和羧酸化合物的含量通常在1.0×10-3至0.2摩尔当量的范围内,较好是5.0×10-3至0.15摩尔当量,更好是0.01-0.1摩尔当量,以100克改性聚烯烃计。
改性聚烯烃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包括磺酸或羧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萘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钠盐、甲酚Shaff酸甲醛缩合物的钠盐、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盐、木质素磺酸钙盐、黑素树脂磺酸钠盐、特殊的聚丙烯酸盐、葡糖酸盐、烯烃/马来酸盐共聚物、羧甲基纤维素钠盐、金属皂(Zn、Al、Na或K盐)、油酸钾盐、油酸钠盐、硬脂酸钾盐、硬脂酸钠盐、牛脂酸钾盐、牛脂酸钠盐和硬脂酸三乙醇胺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酸一甘油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糖脂肪酸偏酯、聚甘油脂肪酸偏酯、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偏酯、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偏脂、聚氧乙烯脂肪胺、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聚氧乙烯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甲基纤维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氯化烷基铵、溴化三甲基烷基铵和氯化烷基吡啶鎓;两性表面活性剂,如二甲基烷基内铵盐和烷基甘氨酸。
其中较好是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能获得更稳定的树脂水分散体。其中更好的是较高级的脂肪酸,更好的是含1-20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较高级脂肪酸的盐,特别好是它们的碱金属盐。
更具体而言,可以提及的有癸酸、十一酸、月桂酸、肉豆蔻酸、软脂酸、十七烷酸、硬脂酸、花生酸、林丹酸、苧酸、岩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和牛脂酸的碱金属盐。
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树脂水分散体可例如通过将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可任选的改性聚烯烃、表面活性剂和多种添加剂分散在水分散介质中而制得。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1)和(2)。
(1)将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溶解在诸如甲苯或二甲苯的有机溶剂中,以制备浓度为10-50重量%的溶液。然后,将该溶液与亲水溶剂(如甲醇、乙醇或异丙醇)和乳化剂一起加入水中,用均相混合机或类似机器进行搅拌,得到乳液。然后,用蒸发器或类似设备从乳液中除去有机溶剂和乳化剂。
(2)熔融捏和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并向熔融的捏和物中加入水。然后,同时进行或依次进行在树脂仍熔融的状态下捏和树脂和水的步骤以及若改性聚烯烃未经中和则加入碱性物质的步骤。
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2)可较好地用来制备树脂水分散体。以下更详细地说明方法(2)。
先熔融捏和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熔融捏和的温度高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熔点或者高于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所含树脂中熔点最高的树脂的熔点,较好是使得熔体粘度不超过105泊的温度。
然后向熔融捏和物中加入水,在树脂仍熔融的状态下捏和该树脂和水,以使得树脂固体变成分散的颗粒。若使用未中和和/或未皂化的聚烯烃,则在该步骤中加入碱性物质以中和聚烯烃。
碱性物质的例子包括在水中用作碱的物质,如碱金属、碱土金属、氨和胺;在水中用作碱的物质,如碱金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弱酸盐或氢化物,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弱酸盐或氢化物;以及这些金属的醇盐。这些物质的具体例子如下。
碱金属的例子包括钠和钾;碱土金属的例子包括钙、锶和钡;胺的例子包括无机胺,如羟胺和肼、甲胺、乙胺、乙醇胺和环己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化物的例子包括氧化钠、过氧化钠、氧化钾、过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锶、氧化钡、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锶、氢氧化钡、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化钙;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弱酸盐的例子包括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钙、乙酸钠、乙酸钾和乙酸钙;氨和胺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季铵化合物,如氢氧化铵和氢氧化四甲铵。
尽管碱性物质可以就这样加入,但较好是以水溶液形式加入。
由树脂固体形成分散颗粒的步骤和对未中和和/或未皂化的改性聚烯烃进行中和的步骤可以同时进行或依次进行。
尽管可用任何已知方法进行熔融捏和,熔融捏和装置的较佳例子包括捏和机、班伯里混合机和多螺杆挤出机。
然后,将通过依次进行加入水并熔融捏和获得的其中分散有熔融树脂的水分散体,然后自然或人工地冷却至室温。此时,分散颗粒硬化,获得稳定的树脂水分散体。
当然,在制备本发明树脂水分散体时,可结合使用多种常用于树脂水分散体的辅助物质,如稳定剂、湿润剂、发泡剂、消泡剂、凝固剂、胶凝剂、防老剂、增塑剂、填料、着色剂、芳香化剂、防粘连剂和脱模剂。
如上所述获得的本发明树脂水分散体中所含的分散颗粒通常是球状的,但不一定必须是球状的。分散颗粒的平均直径并无特别限制,但通常在1-20微米的范围内,较好是5-15微米。树脂水分散体的颗粒浓度(固体含量)并无特别限制,但通常在5-40重量%的范围。
本发明的树脂水分散体适用于粘合曾难以粘合的聚烯烃(如聚乙烯和聚丙烯),分散体可用于聚烯烃和聚烯烃之间的粘合或者聚烯烃与其它材料之间的粘合。
任意材料可用作其它材料,例如布、纤维、塑料、纸或金属。
布或纤维的例子包括天然纤维,如棉和大麻;无机纤维,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石棉纤维和金属纤维;再生纤维,如粘胶人造丝和铜铵丝(cupra);半合成纤维,如二乙酸酯或三乙酸酯纤维;尼龙-6、尼龙-66和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以及芳族聚酰胺纤维、丙烯酸类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烯烃纤维、不溶或部分溶解的乙烯醇纤维。在植绒时可采用短纤维来粘合结合。
不仅聚烯烃可用作塑料,还可使用其它任意塑料,如聚氯乙烯、ABS、聚酯、聚酰胺、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待粘合的塑料模制品可采用任何形状,如片、膜或其它形状。
通过将本发明的树脂水分散体施涂到粘合体表面上(类似于常规的水分散体型粘合剂),然后如有必要加热该分散体至干燥,如此进行粘合结合。
溶剂分散体
本发明的溶剂分散体包含有机介质和以固态分散在其中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聚烯烃良溶剂的有机介质的例子包括芳烃,如苯、甲苯和二甲苯;脂族烃,如己烷、庚烷、辛烷和癸烷;脂环族烃,如环己烷、环己烯和甲基环己烷;脂族醇,如乙醇和异丙醇;酮溶剂,如丙酮、甲基异丁基酮和甲基乙基酮;卤代烃,如三氯乙烯、二氯乙烯和氯苯。
聚烯烃不良溶剂的有机介质的例子包括醇、酮、醚、酯和溶纤剂。具体而言,可提及的有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己醇、丙二醇、苯酚、二乙醚、二丙醚、二丁醚、苯甲醚、二噁烷、四氢呋喃、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戊酮、己酮、异佛尔酮、甲基苯基酮、无水乙酸、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酸甲酯、甲酸丁酯、乙基溶纤剂和甲基溶纤剂。
有机介质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从低温流动性和分散稳定性的角度考虑,较好是使用良溶剂和不良溶剂的混合物。对于良溶剂和不良溶剂之间的比例无特别限制。
如有必要,可向本发明溶剂分散体中加入已知添加剂,如颜料、填料和稳定剂,应限制在不对发明目的产生不良影响的范围内。
制备本发明溶剂分散体时,例如将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与有机介质混合,并加热至完全溶解。熔融温度通常在100-150℃。然后,冷却该溶液以沉淀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为了在60-100℃的温度范围内沉淀共聚物或组合物,较好是预先设定有机介质的组成,调节平均冷却速率至1-20℃/小时,较好是2-10℃/小时。可以将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溶解在仅由良溶剂组成的有机介质中,在完成沉淀之后加入不良溶剂,然后进行进一步沉淀。
如上获得的本发明溶剂分散体中所含的分散颗粒通常为球状,但它们并不必须总是球状的。分散颗粒的平均直径并无特别限制,但通常在1-20微米的范围内,较好是5-15微米。溶剂分散体的颗粒浓度(固体浓度)并无特别限制,但通常在5-40重量%的范围内。
用作粘合金属与金属、聚烯烃与聚烯烃或者金属与聚烯烃的粘合剂的树脂分散体显示优良的粘合性能,从而能有效地用作药品PTP包装的粘合剂、层合用粘合剂、涂覆材料或者底涂料。
膜和片材
包含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膜和片材可以是拉伸的或者未拉伸的,可以用合适的已知方法制得。制备本发明膜和片材的方法的例子包括挤出成型、注塑、吹胀成型、吹塑、挤坯吹塑、注坯吹塑、压模、真空模塑、压延和膨胀模塑。
当通过挤出成型制得包含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膜和片材时,可采用迄今已知的挤出成型设备和模塑条件。例如使用单螺杆挤出机、捏和挤出机、活塞式挤出机、齿轮挤出机等。熔融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者熔融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从T形模头挤出,由此制得未拉伸膜或者片材。
本发明的膜和片材可通过吹胀成型法制得。当包含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本发明膜和片材由吹胀成型制得时,几乎不会发生垂伸(drawdown)。
当通过注塑制得包含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本发明膜和片材时,可采用迄今已知的注塑设备和模塑条件。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以被注塑成具有所需形状和厚度的膜或片材。由注塑获得的膜和片材可以是拉伸的。
通过已知拉伸方法拉伸未经拉伸的膜或片材(如上述挤出膜和片材)可获得经拉伸的膜或片材,所述拉伸方法例如是拉幅(纵向-横向拉伸、横向-纵向拉伸)、同时双轴取向或单轴拉伸。
在未经拉伸膜或片材的拉伸过程中,在双轴取向情况下所需拉伸比通常为20-70倍,在单轴拉伸情况下所需拉伸比通常为2-10倍,尽管这取决于未经拉伸膜或片材的厚度。拉伸膜或片材的厚度较好是5-200微米,尽管这取决于膜或片材的用途。
下文接着说明具有两层或多层不同组合物的本发明膜和片材(下文中有时称为“层压材料”)。
本发明多层结构的膜或片材由具有不同组成的两层或多层组成,这些层中至少一层由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形成。本发明的膜或片材是由具有不同组成的两层或多层组成的多层结构的膜或片材,这些层中至少一层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
本发明多层结构的膜和片材较好是由(a)包含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层和(b)热塑性树脂层组成,或者较好是由(b)热塑性树脂层和(c)包含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层组成。
本发明的层压材料是多层结构的膜或片材,由具有不同组成的两层或多层组成,这些层中至少一层由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组成。
层压材料较好是由以下各层组成:
(a)包含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层,
(b)热塑性树脂层,
或者
(b)热塑性树脂层,和
(c)包含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层。
用于形成多层结构的膜或片材中热塑性树脂层(b)的热塑性树脂的例子包括用于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树脂,例如聚烯烃、聚酰胺、聚酯、聚缩醛、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酯、聚苯醚、聚丙烯酸酯和聚氯乙烯。这些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
热塑性树脂层(b)较好是包含含有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树脂的热塑性树脂:聚烯烃、聚酰胺、聚酯、聚缩醛、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聚碳酸酯,更好是包含选自聚烯烃、乙烯/含极性基团的乙烯基共聚物、聚酯、聚碳酸酯和聚酰胺的热塑性树脂。
聚酯树脂是由二羟基化合物单元与二羧酸单元形成的聚酯。二羟基化合物单元得自脂族二醇,如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和1,6-己二醇;脂环族二醇,如环己烷二甲醇;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如双酚,或者得自两种或多种选自这些化合物的二羟基化合物。二羧酸单元得自芳族二羧酸,如对苯二酸、间苯二酸和2,6-萘二甲酸;脂族二羧酸,如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癸二酸和十一烷二羧酸;脂环族二羧酸,如六氢化对苯二甲酸,或者得自选自这些酸的两种或多种二羧酸。聚酯树脂可以用少量三价或更高价的多羟基化合物或者多羧酸(例如三醇或三元羧酸)进行改性。
较好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等用作热塑性聚酯树脂。
用已知方法使二羟基化合物与光气或碳酸二苯酯反应获得的多种聚碳酸酯和共聚碳酸酯的任何一种可用作聚碳酸酯树脂。
二羟基化合物的例子包括氢醌、间苯二酚、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4,4’-二羟基二苯基乙烷、4,4’-二羟基二苯基正丁烷、4,4’-二羟基二苯基庚烷、4,4’-二羟基二苯基苯基甲烷、4,4’-二羟基二苯基-2,2-丙烷(双酚A)、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2,2-丙烷、4,4’-二羟基-3,3’-二苯基二苯基-2,2-丙烷、4,4’-二羟基二氯二苯基-2,2-丙烷、4,4’-二羟基二苯基-1,1-环戊烷、4,4’-二羟基二苯基-1,1-环己烷、4,4’-二羟基二苯基甲基苯基甲烷、4,4’-二羟基二苯基乙基苯基甲烷、4,4’-二羟基二苯基-2,2,2-三氯-1,1-乙烷、2,2’-二羟基二苯基、2,6-二羟基萘、4,4’-二羟基二苯醚、4,4’-二羟基-3,3’-二氯二苯醚和4,4’-二羟基-2,5-二乙氧基苯醚。
上述化合物中,较好是使用4,4’-二羟基二苯基-2,2-丙烷(双酚A)的聚碳酸酯,因为它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透明性。
通过用已知方法对己内酰胺开环聚合或者二胺与二羧酸的缩聚而获得的多种聚酰胺和共聚酰胺中的任何一种可用作聚酰胺树脂。其中较好是使用尼龙-6、尼龙-6,6或者间二甲苯二胺/己二酸缩聚物。
聚烯烃的例子包括乙烯(共)聚合物、丙烯(共)聚合物、丁烯(共)聚合物、4-甲基-1-戊烯(共)聚合物、3-甲基-1-丁烯(共)聚合物和己烯(共)聚合物。其中较好是乙烯(共)聚合物、丙烯(共)聚合物或4-甲基-1-戊烯(共)聚合物。更好是乙烯(共)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或者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皂化产物。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乙烯含量要求在15-60摩尔%的范围内,较好是25-50摩尔%。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于190℃测得的熔体流动速率在0.1-500克/10分钟的范围内,较好是0.1-400克/10分钟,更好是0.1-300克/10分钟。
较好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产物通过皂化乙烯含量为15-60摩尔%,较好是25-50摩尔%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获得,皂化程度应不低于50%,较好是不低于90%。当乙烯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皂化产物几乎不会热分解,易于熔融模塑,并具有优良的延伸性、防水性和抗透气性。当皂化程度不低于50%时,皂化产物具有优良的抗透气性,是较佳的。
在本发明的层压材料中,在热塑性树脂层(b)和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层(a)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层(c)之间可以插入例如乙烯(共)聚合物或者已用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的丙烯聚合物。
本发明多层结构的膜和片材(层压材料)可用任何方法制得。例如,将用于形成层的材料进行整体成型(如共挤出)以形成膜或片材,或者将用于形成多层结构一层的材料形成膜或片材,然后在上面模塑用于形成另一层的材料,以形成膜或片材,或者将用于形成各层的材料各自模塑成膜或片材,接着通过接触结合、熔融结合、粘合结合等方式层合在一起。
本发明的层压材料较好是由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层(a)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层(c)与热塑性树脂层(b)组成的。为了制备该层压材料,可使用共挤出成型方法,该方法中将用于形成热塑性树脂层(b)的热塑性树脂和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者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不同的挤出机各自熔融,然后加入双层或三层结构的模头中并共挤出,以使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者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形成中间层;或者采用夹层层合方法,在该方法中各自预先形成热塑性树脂层(b)、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层(a)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层(c),在这些层之间熔融挤出粘合剂树脂组合物。
在上述方法中,从层间强度来考虑较好是共挤出成型法。共挤出成型法包括使用扁平模头的T形模头法和使用圆形模头的吹胀法。扁平模头可采用任何使用黑匣(black box)的单料道型和多料道型。任何已知模头可用作用于吹胀法的模头。
层压材料各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层压材料的用途恰当地加以确定。当层压材料以片材或膜形式获得时,热塑性树脂层(b)的厚度通常为0.01-1毫米,用作粘合剂的粘合层的厚度通常为0.005-1毫米,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层(a)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层(c)通常厚0.01-5毫米。
当本发明层压材料包含例如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层(a)和热塑性树脂层(b)时,层压材料可以是两层结构(即(a)/(b))、层(a)位于层(b)两面上的结构(即(a)/(b)/(a)),或者其中加入另一层(x)(如聚烯烃层)的结构(即(a)/(b)/(x)/(b)/(a)、(x)/(a)/(b)或(x)/(b)/(a))。
其中至少一层是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层(a)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层(c)的本发明的膜或片材,适于用作农用、包装、收缩和保护的膜或片材。此外,本发明的膜或片材能适于用作选择性分离膜,如血浆分离膜、水选择性渗透蒸发膜、离子交换膜、电池隔膜或光学分辨膜。
本发明的片材或膜可用于多种应用,如微胶囊、PTP包装、化学球状物和给药系统。
本发明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具有优良的对极性材料(如金属和极性树脂)的粘合性、相容性和挠性。
参考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应认为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按以下方法测量各种性能。
粘合性
膜的制备
将一片厚0.1毫米的铝片、一片聚酰亚胺片和一片厚100微米的铝片按此顺序叠放在压板上,所述厚100微米的铝片在其中央被切割掉一块20 cm×20cm的正方形。在该中央(切割部分)上放置4.0克样品(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然后,依次将一片聚酰亚胺片、一片铝片和一块压板叠放在上面。
将夹在压板之间的样品置于190℃的热压机中并预热约5分钟。为了从样品中除去气泡,重复加压(50kg/cm2-G)和释压操作数次。随后将压力增加至100kg/cm2-G,在压力下加热该样品5分钟。释放压力后,从压机中取出压板,转移到另一台不同的压机中,其加压部分保持在20℃,接着在100kg/cm2-G的压力下冷却5分钟。释压后取出样品。所得膜(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膜)中,具有约150-170微米均匀厚度的部分被用来测量粘合强度。
对Al粘合强度的测量
将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膜夹在两片20cm×20cm的正方形铝片(厚度为50微米)之间,在上述“膜的制备”中所述相同加压条件下层合铝片和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膜。切割所得层压材料,以得到宽度为15毫米的试条,在粘合界面以180℃的剥离角度将铝片和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膜互相剥离,测量剥离强度。
对PET粘合强度的测量
将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膜夹在两片20cm×20cm的正方形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厚度:100微米)之间,在上述“膜的制备”中所述相同加压条件下层合PET膜和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膜,不同的是加压温度变为280℃,冷却压机中的预设定温度变为-8℃。切割所得层压材料,以得到宽度为15毫米的试条,在粘合界面以180℃的剥离角度将PET膜和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膜互相剥离,测量剥离强度。
对Ny粘合强度的测量
将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膜夹在两片20cm×20cm的正方形尼龙6膜(厚度:100微米)之间,在上述“膜的制备”中所述相同加压条件下层合尼龙6膜和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膜,不同的是加压温度变为250℃。切割所得层压材料,以得到宽度为15毫米的试条,在粘合界面以180℃的剥离角度将尼龙6膜和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膜互相剥离,测量剥离强度。
对EVOH粘合强度的测量
将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膜夹在两片20cm×20cm的正方形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厚度:100微米)之间,在上述“膜的制备”中所述相同加压条件下层合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和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膜,不同的是加压温度变为200℃。切割所得层压材料,以得到宽度为15毫米的试条,在粘合界面以180℃的剥离角度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和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膜互相剥离,测量剥离强度。
耐冲击性试验,拉伸试验
悬臂梁式冲击强度(缺口的)
按ASTM D 256于23℃测量冲击强度
拉伸试验
按ASTM D 638对从压制片材中冲出的哑铃状样品进行拉伸试验,条件为温度是23℃,跨距为30毫米,拉伸速率为30毫米/分钟,测量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消雾性能
膜的制备
将一片PET片材和厚100微米的铝片按此顺序叠放在压板上,所述铝片在其中央被切割掉一块20cm×20cm的正方形。在该中央(切割部分)上放置3.3克样品(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然后,再将一片PET片材、一片铝片和一块压板依次叠放在上面。
将夹在压板之间的样品置于200℃的热压机中并预热约7分钟。为了从样品中除去气泡,重复加压(50kg/cm2-G)和释压操作数次。随后将压力增加至100kg/cm2-G,在压力下加热该样品2分钟。释放压力后,从压机中取出压板,转移到另一台不同的压机中,其加压部分保持在0℃,接着在100kg/cm2-G的压力下冷却4分钟。释压后取出样品。用所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膜评定初始消雾性能。
初始消雾性能的评定
向100cc烧杯中放入70cc水,在烧杯上部覆盖样品膜。然后,将烧杯置于50℃的恒温水浴,使该水浴置于20℃的恒温室中。24小时后,观察样品膜内表面上的起雾程度。
评定标准:
AA:在膜表面上有液滴流动,未观察到有液滴粘附在膜表面上。
BB:在膜表面的一些部分上粘附有大液滴。
CC:几乎在整个膜表面上粘附有细小液滴。
涂覆性能
划格法粘合试验
按照JIS K5400所述的划格法粘合试验制备具有划格的样品。将Cellotape(商品名,得自NIchiban Co.,Ltd.)粘贴在样品上。然后,以90°的角度迅速扯去Cellotape,使之与样品分离。对其上残留有涂膜的划格数目进行计数,用作粘合性能的表征。
填料分散性
赋予有机性的蒙脱土的制备
将40克Na型蒙脱土分散在1000毫升70℃的蒸馏水中。向所得悬浮液中加入溶液,该溶液通过在100毫升蒸馏水中混合20克12-氨基十二烷酸和2毫升盐酸制得,于70℃搅拌2小时,以用有机阳离子交换蒙脱土层之间存在的金属离子。然后,过滤得到的沉淀物,用热水充分洗涤以进行纯化,然后进行冷冻干燥和粉化,得到27克赋予有机性的蒙脱土。
性能评定用样品的制备
向92重量份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乙烯含量:5.6摩尔%,MFR:25克/10分钟)、5重量份如上获得的赋予有机性的蒙脱土和3重量份各个实施例中获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中加入Irganox 1010TM、Irgaphos 168TM和硬脂酸钙,它们的用量各自为0.1重量份。用直径为20毫米的双螺杆挤出机以200℃的机筒温度在氮气气氛下熔融混合所得树脂,以制得粒料。在料筒温度为200℃、模温为40℃,注射压力为1000千克/厘米2的条件下对粒料进行注射模塑,获得用于多种性能评定的样品。这些样品被保持在23℃168小时,然后进行试验。
弯曲模量(FM)
用长5英寸、宽1/2英寸、厚1/8英寸的注塑样品,按ASTM D 638测量弯曲模量。
悬臂梁式冲击强度(IZ)
用厚度为1/4英寸的样品(后面缺口的),按ASTM D 258于23℃测量悬臂梁式冲击强度。
热变形温度(HDT)
用长5英寸、宽1/4英寸、厚1/2英寸的注塑样品,按ASTM D 648测量热变形温度。
水中的分散性能
水分散体的制备
于室温混合40克所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4克作为改性聚烯烃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丙烯/乙烯摩尔比:98/2,马来酸酐含量:4.0重量%,粘均分子量:17,000,密度:0.919克/厘米3,熔点:136℃,软化点:143℃,熔体粘度(180℃):500厘泊)和1.2克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油酸钾。然后,用实验室塑料研磨机(预设定温度:200℃)熔融捏和该混合物5分钟。再向该捏和物中加入1.4克18.7%氢氧化钾水溶液,接着再熔融捏和5分钟。随后从研磨机中取出内容物,将所得粘性乳液分散在60℃的热水中,获得树脂水分散体。
分散颗粒粒径的测量
使用Honeywell Co.制造的microtrack测量分散颗粒的粒径。
分散稳定性
将各实施例中获得的树脂水分散体放在能够盖上的玻璃瓶中,使其于室温静置。在1个月后,观察水相和树脂相之间的分离情况。
对Al的热合强度
用绕线棒刮涂器将每种分散体涂覆在铝箔(50微米)上,空气干燥,然后在预设定为200℃的空气烘箱中加热10秒,获得具有均匀涂膜的经涂覆箔。于180℃、在1千克/厘米2的压力下、按JIS Z1707中的方法将涂覆箔与LLDPE片材(得自Akosu Kogyo K.K.,厚度:300微米)热粘合1秒,然后切割获得宽15毫米的样品。使该样品于23℃的测量温度进行180°剥离试验,测量粘合强度(拉扯速率:300毫米/分钟)。
溶剂中的分散性
溶剂分散体的制备
向1升配有搅拌器的玻璃高压釜中放入55克所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和495克甲苯,将它们加热至130℃以完全溶解该树脂。此后,历时1小时将该溶液冷却至85℃,然后历时4.5小时从85℃冷却至40℃,再历时30分钟从40℃冷却至30℃,获得树脂分散体。
分散颗粒粒径的测量
使用Honeywell Co.制造的microtrack测量分散颗粒的粒径。
分散稳定性
将各实施例中获得的溶剂分散体放在能够盖上的玻璃瓶中,使其于室温静置。在1个月后,观察溶剂相和树脂相之间的分离情况。
对Al的热合强度
用绕线棒刮涂器将每种分散体涂覆在铝箔(50微米)上,空气干燥,然后在预设定为200℃的空气烘箱中加热10秒,获得具有均匀涂膜的经涂覆箔。于180℃、在1千克/厘米2的压力下、按JIS Z1707中的方法将涂覆箔与LLDPE片材(得自Akosu Kogyo K.K.,厚度:300微米)热粘合1秒,然后切割获得宽15毫米的样品。使该样品于23℃的测量温度进行180°剥离试验,测量粘合强度(拉扯速率:300毫米/分钟)。
实施例1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正癸烷,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130℃10分钟。然后,加入0.6毫摩尔三异丁基铝,接着再加入0.48毫摩尔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1-醇(已经在活性氧化铝上干燥)。
Figure A0113269001941
           十一碳烯-1-醇
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停止通入氮气,接着以12.5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2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0.5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130℃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浓盐酸水溶液的异丁醇溶液,接着于75℃在氮气气氛下加热。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3.73克聚合物。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8。
用上述方法测量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铝)的粘合强度。结果见表9。
实施例2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90℃10分钟。然后,加入0.6毫摩尔三异丁基铝,接着再加入0.48毫摩尔下式表示的1,2-环氧基-9-癸烯(已经在氧化硅铝上干燥)。
Figure A0113269001951
              1,2-环氧基-9-癸烯
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停止通入氮气,接着以12.5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2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0.5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90℃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浓盐酸水溶液的异丁醇溶液,接着于75℃在氮气气氛下加热。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3.64克聚合物。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8。
用上述方法测量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PET)的粘合强度。结果见表9。
实施例3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正癸烷,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90℃10分钟。然后,加入0.6毫摩尔三异丁基铝,接着再加入0.48毫摩尔下式表示的(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已经在活性氧化铝上干燥)。            (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
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停止通入氮气,接着以12.5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2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0.5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130℃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浓盐酸水溶液的异丁醇溶液,接着于75℃在氮气气氛下加热。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3.18克聚合物。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8。
用上述方法测量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Ny)的粘合强度。结果见表9。
实施例4
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丙烯和含极性基团单体之间的共聚合,不同的是将0.00075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菲基-1-茚基)合锆用来代替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将下式表示的五丙烯基丁二酸酐用作含极性基团的单体,通入丙烯代替乙烯,于60℃进行聚合反应30分钟。
Figure A0113269001961
            五丙烯基丁二酸酐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8。
用上述方法测量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EVOH)的粘合强度。结果示于表9。
实施例5
按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反应,不同的是使用1,2-环氧基-9-癸烯代替五丙烯基丁二酸酐。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8。
向20重量%如上获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中加入80重量%尼龙6(相对粘度:2.35 dl/g),用直径为20毫米的双螺杆挤出机于250℃熔融捏和该混合物,制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上述方法对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耐冲击性试验和拉伸试验,结果示于表9。
实施例6
向10重量%实施例4中获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中加入30重量%尼龙6(相对粘度:2.35 dl/g)和60重量%丙烯均聚物(MFR(230℃,负荷为2.16千克):2.2克/10分钟),用直径为20毫米的双螺杆挤出机于250℃熔融捏和该混合物,以制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上述方法对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耐冲击性试验和拉伸试验。结果示于表9。
比较例1
向70重量%的丙烯均聚物(MFR(230℃,负荷为2.16千克):2.2克/10分钟)中加入30重量%尼龙6(相对粘度:2.35 d1/g),用直径为20毫米的双螺杆挤出机于250℃熔融捏和该混合物,制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上述方法对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耐冲击性试验和拉伸试验。结果示于表9。
实施例7
用上述方法由实施例1制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制备膜。使用该膜评定消雾性能。结果示于表9。
实施例8
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聚合反应,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8-12-十三碳烯醇代替十一碳烯-1-醇,用丙烯代替乙烯。
Figure A0113269001971
          δ-12-十三碳烯醇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8。
用上述方法评定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涂覆性能。结果示于表9。
实施例9
使用实施例4中获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用上述方法评定填料分散性。结果示于表9。
比较例2
按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式评定填料分散性,不同的是不使用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结果示于表9。
实施例10
使用实施例1获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按上述方式制备水分散体,用上述方法评定在水中的分散性。结果示于表9。
实施例11
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乙烯和含极性基团单体之间的共聚合,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酸代替十一碳烯-1-醇。
Figure A0113269001981
            十一碳烯酸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8。
使用如此制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按上述方式制备水分散体,用上述方法评定在水中的分散性。结果示于表9。
实施例12
使用实施例3中获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按上述方式制备溶剂分散体,用上述方法评定在溶剂中的分散性。结果示于表9。
表8
Figure A0113269001991
*1于190℃、负荷为2.16千克时测量*2于230℃、负荷为2.16千克时测量
表9
    性能项目     性能值     单位
 实施例1     (对铝)的粘合强度     2     Kgf/15mm
 实施例2     (对PET)的粘合强度     底材破裂     Kgf/15mm
 实施例3     (对Ny)的粘合强度     6.2     Kgf/15mm
 实施例4     (对EVOH)的粘合强度     6.5     Kgf/15mm
 实施例5     IZ     32     J/m
    拉伸强度     41     MPa
    断裂伸长率     11     %
 实施例6     IZ     28     J/m
    拉伸强度     40     MPa
    断裂伸长率     13     %
 比较例1     IZ     15     J/m
    拉伸强度     22     MPa
    断裂伸长率     4     %
 实施例7     消雾性能(肉眼观察)     AA     -
 实施例8     划格法粘合试验     100/100     划格数/划格数
 实施例9     FM     1900     MPa
    IZ     55     J/m
    HDT     129     ℃
 比较例2     FM     1250     MPa
    IZ     52     J/m
    HDT     115     ℃
实施例10     分散颗粒粒径     0.7     μm
    分散稳定性     不分离
    对Al的热合强度     2     Kgf/15mm
实施例11     分散颗粒粒径     0.6     μm
    分散稳定性     不分离
    对Al的热合强度     2.5     Kgf/15mm
实施例12     分散颗粒粒径     10     μm
    分散稳定性     不分离
    对Al的热合强度     3     Kgf/15mm
实施例13
向2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不锈钢(SUS)高压釜中放入120克1-丁烯、880毫升Mitsui己烷和1.50毫摩尔三异丁基铝。将SUS高压釜加热至150℃,加入1.14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然后再加入1.350毫摩尔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1-醇(已经在活性氧化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将温度保持在150℃,用乙烯对高压釜加压,以使总压为30 kg/cm2-G。            十一碳烯-1-醇
单独用氮气向2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的玻璃烧瓶中注入甲苯浆液,再注入600 Nml氢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075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0.43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经于室温接触10分钟。在注入氢气之后10分钟的这段时间内,高压釜内温度被保持在150℃,高压釜内压力被保持在用乙烯加压注射后这一刻的压力。然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引入大大过量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10.40克聚合物。聚合活性为83千克/毫摩尔·Zr·小时。
所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0。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涂覆性能加以评定。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4
按实施例13所述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1-丁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酸代替十一碳烯-1-醇。
Figure A0113269002012
                十一碳烯酸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示于表10。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铝)的粘合强度加以评定。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5
按实施例13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1-丁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1,2-环氧基-9-癸烯代替十一碳烯-1-醇,并使用550Nml氢气。                  1,2-环氧基-9-癸烯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0。
向20重量%如上获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中加入80重量%尼龙6(相对粘度:2.35 dl/g),用直径为20毫米的双螺杆挤出机于250℃熔融捏和该混合物,制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上述方法对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耐冲击性试验和拉伸试验,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6
按实施例13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1-丁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代替十一碳烯-1-醇,并使用550Nml氢气。
Figure A0113269002022
              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0。
向20重量%如上获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中加入80重量%尼龙6(相对粘度:2.35 dl/g),用直径为20毫米的双螺杆挤出机于250℃熔融捏和该混合物,制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上述方法对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耐冲击性试验和拉伸试验,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7
按实施例16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丙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注入初始分压为3千克/厘米2的丙烯代替1-丁烯,不加入氢气,于80℃的聚合温度进行聚合反应。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0。
向20重量%如上获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中加入80重量%尼龙6(相对粘度:2.35 dl/g),用直径为20毫米的双螺杆挤出机于250℃熔融捏和该混合物,制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用上述方法对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行耐冲击性试验和拉伸试验,结果示于表11。
表10
Figure A0113269002031
表11
    性能项目   性能值     单位
实施例13     划格法粘合试验   100/100 划格数/划格数
实施例14     (对Al)的粘合强度     3.6     Kgf/15mm
实施例15     IZ     490     J/m
    拉伸强度     40     MPa
    断裂伸长率     40     %
实施例16     IZ     260     J/m
    拉伸强度     45     MPa
    断裂伸长率     120     %
实施例17     IZ     265     J/m
    拉伸强度     46     MPa
    断裂伸长率     122     %
实施例18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正癸烷,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130℃10分钟。然后,加入0.6毫摩尔三异丁基铝,接着再加入0.48毫摩尔下式表示的δ-12-十三烯醇(已经在活性氧化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
Figure A0113269002041
              δ-12-十三烯醇
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停止通入氮气,接着以12.5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2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0.5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130℃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浓盐酸水溶液的异丁醇溶液,接着于75℃在氮气气氛下加热。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3.44克聚合物。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2。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涂覆性能加以评定。结果见表13。
实施例19
按实施例18相同的方式进行丙烯和含极性基团单体之间的共聚合,不同的是将0.00075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菲基-1-茚基)合锆用来代替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通入丙烯代替乙烯,于60℃进行聚合反应30分钟。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2。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涂覆性能加以评定。结果示于表13。
实施例20
向2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不锈钢(SUS)高压釜中放入120克1-丁烯、950毫升Mitsui己烷和1.50毫摩尔三异丁基铝。将SUS高压釜加热至150℃,加入1.14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然后再加入1.350毫摩尔上式表示的δ-12-十三烯醇(已经在氧化硅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将温度保持在150℃,用乙烯对高压釜加压,以使总压为30kg/cm2-G。单独用氮气向2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的玻璃烧瓶中注入甲苯浆液,再注入600Nml氢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075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0.43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经于室温接触10分钟。在注入氢气之后10分钟的这段时间内,高压釜内温度被保持在150℃,高压釜内压力被保持在用乙烯加压注射后这一刻的压力。然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10.40克聚合物。聚合活性为83千克/毫摩尔·Zr·小时。
所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2。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涂覆性能加以评定。结果示于表13。
实施例21
按实施例18相同的方式共聚合乙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14-十五碳烯酸代替δ-12-十三烯醇。
Figure A0113269002061
              14-十五碳烯酸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2。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Al)的粘合强度进行评定。结果示于表13。
实施例22
按实施例19相同的方式共聚合丙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五丙烯基丁二酸酐代替δ-12-十三烯醇。              五丙烯基丁二酸酐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2。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Al)的粘合强度进行评定。结果示于表13。
表12
Figure A0113269002071
*1  测量条件:  190℃、负荷为2.16千克*2  测量条件:  230℃、负荷为2.16千克
表13
    评定项目     性能值     单位
实施例18     划格法粘合试验     100/100     划格数/划格数
实施例19     划格法粘合试验     100/100     划格数/划格数
实施例20     划格法粘合试验     100/100     划格数/划格数
实施例21     (对Al)的粘合强度     3     Kgf/15mm
实施例22     (对Al)的粘合强度     3.5     Kgf/15mm
实施例23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60℃10分钟。然后,加入0.6毫摩尔三异丁基铝,接着再加入0.48毫摩尔下式表示的(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            (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
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停止通入氮气,接着以12.5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丙烯。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75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菲基-1-茚基)合锆和0.5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60℃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30分钟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浓盐酸水溶液的异丁醇溶液,接着于75℃在氮气气氛下加热。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1.75克聚合物。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4。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Al)的粘合强度加以评定。结果见表15。
实施例24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90℃10分钟。然后,加入0.6毫摩尔三异丁基铝,接着再加入0.48毫摩尔下式表示的1,2-环氧基-9-癸烯(已经在氧化硅铝上干燥)。
Figure A0113269002091
                1,2-环氧基-9-癸烯
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停止通入氮气,接着以12.5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2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0.5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90℃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浓盐酸水溶液的异丁醇溶液,接着于75℃在氮气气氛下加热。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3.08克聚合物。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4。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Al)的粘合强度加以评定。结果见表15。
实施例25
按实施例24相同的方式共聚合乙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4-(5-己烯)氧基苯酚代替1,2-环氧基-9-癸烯。
Figure A0113269002092
                        4-(5-己烯)氧基苯酚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4。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PET)的粘合强度进行评定。结果示于表15。
表14
Figure A0113269002101
*1  测量条件:  230℃、负荷为2.16千克*2  测量条件:  190℃、负荷为2.16千克
表15
    评定项目     性能值     单位
实施例23   (对Al)的粘合强度     3.6     Kgf/15mm
实施例24   (对PET)的粘合强度     底材破裂     Kgf/15mm
实施例25   (对PET)的粘合强度     3     Kgf/15mm
实施例26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0℃10分钟。然后,加入0.6毫摩尔三异丁基铝,接着再加入0.48毫摩尔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1-醇。
Figure A0113269002111
                      十一碳烯-1-醇
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停止通入氮气,接着以12.5升/小时的速率通入1-丁烯。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20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菲基-1-茚基)合锆和0.5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0℃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60分钟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浓盐酸水溶液的异丁醇溶液,接着于75℃在氮气气氛下加热。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0.25克聚合物。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6。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涂覆性能加以评定。结果见表17。
实施例27
按实施例26相同的方式聚合1-丁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1,2-环氧基-9-癸烯代替十一碳烯-1-醇。
Figure A0113269002112
                      1,2-环氧基-9-癸烯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6。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PET)的粘合强度进行评定。结果示于表17。
实施例28
按实施例26相同的方式聚合1-丁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用1.35毫摩尔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酸代替十一碳烯-1-醇,并使用1.5毫摩尔的三异丁基铝。
Figure A0113269002121
                          十一碳烯酸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6。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Al)的粘合强度进行评定。结果示于表17。
实施例29
按实施例26相同的方式聚合1-丁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代替十一碳烯-1-醇。
Figure A0113269002122
                          (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6。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对Al)的粘合强度进行评定。结果示于表17。
表16
Figure A0113269002131
*1  测量条件:  190℃、负荷为2.16千克
表17
    评定项目    性能值       单位
实施例26   划格法粘合试验   100/100   划格数/划格数
实施例27   对(PET)的粘合强度   23℃80℃   底材破裂底材破裂        --
实施例28   对(Al)的粘合强度    23℃80℃     2.82.8     Kgf/15mmKgf/15mm
实施例29   对(Al)的粘合强度    23℃80℃     3.53.5     Kgf/15mmKgf/15mm
实施例30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3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毫升1-辛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60℃10分钟。然后,加入0.6毫摩尔三异丁基铝,接着再加入0.48毫摩尔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1-醇。
Figure A0113269002141
                      十一碳烯-1-醇
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和40毫升1-辛烯。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2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菲基-1-茚基)合锆和0.5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20℃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60分钟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浓盐酸水溶液的异丁醇溶液,接着于75℃在氮气气氛下加热。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0.25克聚合物。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8。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涂覆性能加以评定。结果见表19。
实施例31
按实施例30相同的方式聚合卜辛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1,2-环氧基-9-癸烯代替十一碳烯-1-醇。
Figure A0113269002151
                1,2-环氧基-9-癸烯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8。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进行耐冲击性试验和拉伸试验。结果示于表19。
实施例32
按实施例30相同的方式聚合1-辛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用1.35毫摩尔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酸代替十一碳烯-1-醇,并使用1.5毫摩尔的三异丁基铝。
Figure A0113269002152
                        十一碳烯酸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8。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进行耐冲击性试验和拉伸试验。结果示于表19。
实施例33
按实施例30相同的方式聚合1-辛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代替十一碳烯-1-醇。
Figure A0113269002153
                          (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8。
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进行耐冲击性试验和拉伸试验。结果示于表19。
表18*1  测量条件:  190℃、负荷为2.16千克
表19
    评定项目     性能值     单位
  实施例30     划格法粘合试验     100/100  划格数/划格数
  实施例31     IZ     260     J/m
    拉伸强度     42     MPa
    断裂伸长率     125     %
  实施例32     IZ     505     J/m
    拉伸强度     35     MPa
    断裂伸长率     42     %
  实施例33     (对Al)的粘合强度     2     Kgf/15mm
在以下实施例34-39中,如下制备样品并进行机械性能的测量。
样品的制备
用55吨注塑机(IS55EPN,由Toshiba Machine Co.,Ltd.制造)以200℃的料筒温度和40℃的模温对实施例中获得的接枝共聚物进行模塑。
在以下实施例34-39中,如下进行弯曲模量、洛氏硬度和铅笔硬度的测量,以及用1H-NMR计算(4)/(5)。
弯曲模量
用厚1/8英寸的样品按ASTM C790测量弯曲模量,测量条件是跨距为51毫米,弯曲速率为20毫米/分钟。
洛氏硬度(HR)
用2mm(厚)×120mm(长)×130毫米(宽)的矩形样品按ASTM D785测量洛氏硬度。
铅笔硬度
用厚1/8英寸的样品按JIS K5401在温度为23℃的条件下测量铅笔硬度。
1H-NMR计算(4)/(5)
仪器:JOEL GFX400型核磁共振仪
观察核:1H
观察频率:400 MHz
脉冲宽度:45°
重复时间:5.0秒
累积次数:8000
测量温度:115℃
测量溶剂:邻二氯苯
测量:将25-40毫克的所得聚合物溶解在邻二氯苯中,在上述测量条件下测量NMR。实施例34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90℃10分钟。然后,加入2.0毫摩尔三异丁基铝,接着再加入1.88毫摩尔下式所示的十一碳烯-1-醇(已经在活性氧化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
Figure A0113269002181
                  十一碳烯-1-醇
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停止通入氮气,接着以5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8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2.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90℃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浓盐酸水溶液的异丁醇溶液,接着于75℃在氮气气氛下加热。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12.21克聚合物,其乙烯/侧链单体的摩尔比为99.2/0.8。
向1500毫升配有测温管、气压表、搅拌器和环氧烷加料管的高压釜中加入12.0克乙烯/侧链单体共聚物(乙烯/侧链单体的摩尔比=99.2/0.8)、31.0毫克四[三(二甲基氨基)-亚正膦基氨基]氢氧化鏻([(Me2N)3P=N]4P+OH-)(按EP0791600第32页中所述相同的方法合成)和800克1,2,3,4-四氢化萘。然后,将内容物加热至125℃,在相同温度使其进行反应12个小时,并间歇地加入3.1克环氧乙烷以保持压力为0.9MPa(绝对压力)。随后,于相同温度在减压下蒸馏除去留在高压釜中未反应的环氧乙烷。然后,将内容物冷却至室温并倒入800毫升的甲醇中。过滤分离白色固体沉淀物,向该固体中再加入20毫升甲醇,接着在回流下加热30分钟。对混合物进行热过滤,所得固体于60℃在减压下干燥,获得10.1克接枝共聚物,其中以1个羟基计,接枝共聚有约13个环氧乙烷单元。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支化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0。
此外,用上述方法评定由含极性基团的支化烯烃共聚物获得的膜的消雾性能。结果示于表21。用1H-NMR对聚合物(4)/(5)的比例进行测量,结果为100/0。
实施例35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90℃10分钟。然后,加入1.08毫摩尔三异丁基铝,接着再加入0.90毫摩尔十一碳烯-1-醇(已经在活性氧化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停止通入氮气,接着以10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8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2.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90℃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浓盐酸水溶液的异丁醇溶液,接着于75℃在氮气气氛下加热。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14.83克聚合物,其乙烯/侧链单体的摩尔比为99.75/0.25。
然后,按实施例34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不同的是使用12.0克如上获得的聚合物和15.1克环氧乙烷。结果得到11.8克接枝共聚物,其中以1个羟基计,接枝共聚有约65个环氧乙烷单元。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支化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0。
此外,用上述方法评定由含极性基团的支化烯烃共聚物获得的膜的消雾性能。结果示于表21。
实施例36
重复实施例34的过程,不同的是用5.0克环氧丙烷代替环氧乙烷。结果得到10.3克接枝共聚物,其中以1个羟基计,接枝共聚有约10个环氧丙烷单元。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支化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0。
此外,用上述方法评定由含极性基团的支化烯烃共聚物获得的膜的消雾性能。结果示于表21。用1H-NMR对聚合物(4)/(5)的比例进行测量,结果为99/1。
实施例37
使用实施例35制得的乙烯/侧链单体聚合物(乙烯/侧链单体的摩尔比=99.75/0.25),边间歇地加入3.1克环氧乙烷边进行聚合反应。结果得到11.8克接枝共聚物,其中以1个羟基计,接枝共聚有约13个环氧乙烷单元。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支化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0。
此外,用上述方法评定由含极性基团的支化烯烃共聚物获得的膜的消雾性能。结果示于表21。
实施例38
重复实施例34的过程,不同的是除了初始原料以外,再加入7.75克α-羟基异丙基苯基酮,压力由0.9 MPa变为0.2 MPa,用5.8克甲基丙烯酸甲酯代替环氧乙烷,用四氢呋喃代替甲醇。结果得到11.3克接枝共聚物,其中以1个羟基计,接枝共聚有约20个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支化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0。
此外,用上述方法评定含极性基团的支化烯烃共聚物的机械性能。结果示于表21。
实施例39
向2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不锈钢(SUS)高压釜中放入105克1-辛烯、895毫升Mitsui己烷和1.50毫摩尔三异丁基铝。将SUS高压釜加热至150℃,加入1.14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然后再加入1.350毫摩尔十一碳烯-1-醇(已经在活性氧化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将温度保持在150℃,用乙烯对高压釜加压,以使总压为30kg/cm2-G。单独用氮气向2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的玻璃烧瓶中注入甲苯浆液,再注入600 Nml氢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075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0.43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经于室温接触10分钟。在注入氢气之后10分钟的这段时间内,高压釜内温度被保持在150℃,高压釜内压力被保持在用乙烯加压注射后这一刻的压力。然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8.45克聚合物。
类似于实施例34,使用8克该聚合物,边间歇加入3.1克环氧乙烷,边进行聚合反应。结果得到11.8克接枝共聚物,其中以1个羟基计,接枝共聚有约13个环氧乙烷单元。
所得的含极性基团的支化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0。
此外,用上述方法对含极性基团的支化烯烃共聚物在水中的分散性加以评定。结果示于表21。
表20
   构成单元(1)R′                             构成单元(4)R5        R6                Z                            P      结构      组成(摩尔比)(1)/(4)+(5)    Mw    Mw/Mn Tαβ(Tαα+Tαβ)
实施例34     H  C9H18 -     -(CH2CH2O)13-H   1     ①     99.2/0.8   70,000     2.8     0
实施例35     H  C9H18 -     -(CH2CH2O)65-H   1     ①     99.75/0.25   70,000     2.6     0
实施例36     H  C9H18 -     -(CH2CH(CH3)O)13-H   1     ②     99.2/0.8   65,000     2.5     0
实施例37     H  C6H10 -     -(CH2CH2O)13-H   2     ③     99.75/0.25   70.000     2.3     0
实施例38    CH3  C9H18 -     -(CH2CH(COOCH3))20-H   1     ④     99.2/0.8   250,000     2.7    0.08
实施例39  H,C6H13  C9H18 -     -(CH2CH2O)13-H   1     ①     89.5/10/0.5*1   130,000     2.5    0.12
*1  H/C6H13/(4)+(5)的摩尔比
表21
    评定项目     性能值     单位
  实施例34 消雾性能(肉眼观察)     AA     -
  实施例35 消雾性能(肉眼观察)     AA     -
  实施例36 消雾性能(肉眼观察)     AA     -
  实施例37 消雾性能(肉眼观察)     AA     -
  实施例38       FM     2500     MPa
    洛氏硬度     115
    铅笔硬度     2H
      HDT     130     ℃
  实施例39  分散颗粒的粒径     0.4     μm
   分散稳定性     不分离
实施例40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75℃10分钟。然后,加入0.80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接着再加入0.1000毫摩尔十一碳烯-1-醇(已经在氧化硅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然后停止通入氮气,以10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
最后加入0.0008毫摩尔二氯化异亚丙基(环戊二烯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以引发聚合反应。于75℃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15分钟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0.90克聚合物。聚合活性为4.5千克/毫摩尔·Zr·小时,聚合物的熔点为129.0℃。实施例41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75℃ 10分钟。然后,加入1.10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接着再加入0.15毫摩尔十一碳烯-1-醇(已经在氧化硅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然后停止通入氮气,以10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
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160毫摩尔二氯化二苯基亚甲基(环戊二烯基)-1-(芴基)合锆和1.10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经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75℃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30分钟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6.67克聚合物。聚合活性为0.83千克/毫摩尔·Zr·小时,聚合物的[η]为3.82 dl/g。
实施例42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75℃ 10分钟。然后,加入1.10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接着再加入0.20毫摩尔十一碳烯-1-醇(已经在氧化硅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然后停止通入氮气,以10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160毫摩尔二氯化(叔丁基酰胺基)二甲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癸烷合钛和1.10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经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75℃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2.54克聚合物。聚合活性为0.03千克/毫摩尔·Zr·小时,聚合物的[η]为3.55 dl/g,熔点为129℃,由1H-NMR测得的极性基团加入比为0.25摩尔%。
实施例43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75℃10分钟。然后,加入1.14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接着再加入0.20毫摩尔十一碳烯-1-醇(已经在氧化硅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然后停止通入氮气,以10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
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08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0.43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经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75℃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5分钟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3.23克聚合物。聚合活性为48.45千克/毫摩尔·Zr·小时,聚合物的[η]为9.37 dl/g。
实施例44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75℃10分钟。然后,加入1.14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接着再加入0.30毫摩尔十一碳烯-1-醇(已经在氧化硅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然后停止通入氮气,以10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
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16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0.43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经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75℃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5分钟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2.46克聚合物。聚合活性为18.45千克/毫摩尔·Zr·小时,聚合物的[η]为7.89 dl/g。
实施例45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75℃10分钟。然后加入0.480毫摩尔三乙基铝和0.480毫摩尔十一碳烯-1-醇(已经在氧化硅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已经于室温预处理10分钟的甲苯溶液,接着再加入1.14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然后停止通入氮气,以10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
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20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0.43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经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75℃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2分钟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3.63克聚合物。聚合活性为36.3千克/毫摩尔·Zr·小时,聚合物的[η]为4.97 dl/g。
实施例46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75℃10分钟。然后,加入0.480毫摩尔三异丁基铝,接着再加入0.48毫摩尔十一碳烯-1-醇(已经在氧化硅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搅拌3分钟之后,加入1.14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然后停止通入氮气,以10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
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17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0.43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经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75℃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2.5分钟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3.00克聚合物。聚合活性为42.3千克/毫摩尔·Zr·小时。
实施例47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75℃10分钟。然后,加入0.750毫摩尔三异丁基铝,接着再加入0.48毫摩尔十一碳烯-1-醛(已经在氧化硅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搅拌3分钟之后,加入1.14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然后停止通入氮气,以10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
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17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0.43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经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75℃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2.5分钟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4.50克聚合物。聚合活性为63.5千克/毫摩尔·Zr·小时。
实施例48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75℃10分钟。然后,加入0.480毫摩尔三异丁基铝,接着再加入0.48毫摩尔癸烯-1-胺(已经在氧化硅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搅拌3分钟之后,加入1.14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然后停止通入氮气,以10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
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17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0.43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经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75℃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2.5分钟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0.80克聚合物。聚合活性为11.3千克/毫摩尔·Zr·小时。
实施例49、50、51、52、53、54、55、56、57和58
在与实施例40相同的条件下制备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不同的是如表22所示改变α-烯烃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类型和用量,三烷基铝化合物的类型和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结果示于表22。
表22
  实施例    茂金属*1(μmol)       单体     共聚单体   MAO(mmol)      烷基铝    温度(℃)    时间(min)   产率(g)  [η](dl/g)  共聚单体(mol%)  聚合活性*2
类型  加料速率(mmol)     类型    用量(mmol)   类型    用量(mmol)
  49     25 乙烯     2     烯丙醇     40   1.57   TEA     48     50     105   5.05   0.41   0.33   0.12
  50     25 乙烯     2     烯丙醇     40   1.57   TIBA     48     50     25   0.95   1.55   1.20   0.09
  51     25 乙烯     2     烯丙胺     40   1.57   TEA     48     50     75   1.52   1.68   0.47   0.05
  52     25 乙烯     2     烯丙胺     40   1.57   TIBA     48     50     75   1.26   1.96   0.22   0.04
  53     2.5 乙烯     50  十一碳烯-1-醇     40   1.57   TEA     48     80     5   5.25   0.54   6.56   22.5
  54     25 乙烯     50   降冰片烯甲醇     40   1.57   TEA     48     50     8   6.25   0.55   0.53   1.50
  55     25 乙烯     20   降冰片烯甲胺     40   1.57   TEA     48     50     8   3.27   0.55   0.10   0.98
  56     25 乙烯     50 四环十二碳烯甲醇     40   1.57   TEA     48     50     8   5.10   0.62   5.13   1.37
  57     25 乙烯     20 四环十二碳烯甲胺     40   1.57   TEA     48     50     8   3.91   0.58   0.11   1.05
  58     25 丙烯     100   十一碳烯-1-醇     4   1.57   TEA     4.8     50     15   2.20   0.68   0.93   0.88
*1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
*2单位:千克/毫摩尔·Zr·小时
MAO:甲基铝氧烷,TEA:三乙基铝,TIBA:三异丁基铝
比较例3
向用氮气彻底吹扫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应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氮气,将该内容物保持在75℃10分钟。然后,加入0.480毫摩尔倍半氯化乙基铝,接着再加入0.48毫摩尔癸烯-1-胺(已经在氧化硅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搅拌3分钟之后,加入1.1400毫摩尔倍半氯化乙基铝,然后停止通入氮气,以100升/小时的速率通入乙烯。
最后加入甲苯浆液以引发聚合反应,所述甲苯浆液中20.0017毫摩尔VO(OC2H5)Cl和0.4300毫摩尔倍半氯化乙基铝已经于室温接触10分钟。于75℃在大气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2.5分钟之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的甲醇中以试图沉淀聚合物,但未得到任何聚合物。
实施例59
向2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不锈钢(SUS)高压釜中放入120克1-丁烯、880毫升Mitsui己烷和1.50毫摩尔三异丁基铝。将SUS高压釜加热至150℃,加入1.14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然后再加入1.350毫摩尔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1-醇(已经在活性氧化铝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馏)。将温度保持在150℃,用乙烯对高压釜加压,以使总压为2.9 MPa-G(30 kg/cm2-G)。
Figure A0113269002291
                      十一碳烯-1-醇
单独用氮气向2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的玻璃烧瓶中注入甲苯浆液,再注入600 Nml氢气,所述甲苯浆液中0.00075毫摩尔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锆和0.430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已经于室温接触10分钟。在注入氢气之后10分钟的这段时间内,高压釜内温度被保持在150℃,高压釜内压力被保持在用乙烯加压注射后这一刻的压力。然后,加入少量异丁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过量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个小时。结果得到10.40克聚合物。聚合活性为83千克/毫摩尔·Zr·小时。
所得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3。
实施例60
按实施例59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1-丁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用下式所示的十一碳烯酸代替十一碳烯-1-醇。
Figure A0113269002301
                  十一碳烯酸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3。
实施例61
按实施例59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1-丁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用下式所示的1,2-环氧基-9-癸烯代替十一碳烯-1-醇,并使用550 Nml氢气。
Figure A0113269002302
              1,2-环氧基-9-癸烯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3。
实施例62
按实施例59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1-丁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用下式所示的(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代替十一碳烯-1-醇,并使用550Nml氢气。
Figure A0113269002303
                  (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3。
实施例63
按实施例62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丙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同的是以3kg/cm2的初始分压注入丙烯来代替卜丁烯,不加入氢气,于80℃的聚合温度进行聚合反应。
所得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3。
表23*1  乙烯

Claims (27)

1.一种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它包含用下式(1)表示的构成单元、用下式(2)表示的构成单元和用下式(3)表示的构成单元,其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由上述共聚物的13C-NMR谱测得的Tαβ对Tαα+Tαβ(Tαβ/(Tαα+Tαβ))的强度比不大于1.0:
Figure A0113269000021
式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氢原子或含1-1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脂族烃基;R3是烃基;R4是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r为0或1;X是极性基团,选自醇羟基、酚羟基、羧酸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环氧基和巯基;p为1-3的整数;并且当p为2或3时,各个X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为0,X可以连接到R3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X可以连接到R4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用式(3)表示的构成单元中的R3为含11或更多个碳原子的烃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用式(3)表示的构成单元中的X是选自酚羟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环氧基和巯基的极性基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用式(1)表示的构成单元中的R1和用式(2)表示的构成单元中的R2各为含2或更多个碳原子的烃基,且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所述共聚物的结晶度不小于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用式(1)表示的构成单元中的R1和用式(2)表示的构成单元中的R2各为含2或更多个碳原子的烃基,且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所述共聚物的结晶度小于10%。
6.一种含极性基团的支链型烯烃共聚物,它含有用下式(1)表示的构成单元、用下式(4)表示的构成单元和和任选的用下式(5)表示的构成单元,其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由上述共聚物的13C-NMR谱测得的Tαβ对Tαα+Tαβ(Tαβ/(Tαα+Tαβ))的强度比不大于1.0:
Figure A0113269000031
式中R1是氢原子或含1-1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脂族烃基;R5是烃基;R6是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r为0或1;Z是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和缩聚中任何一种制得的聚合链段;W是羟基或环氧基;p是1-3的整数,q为0、1或2,且p+q≤3;当p为2或3时,各个-O-Z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等于0,-O-Z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O-Z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当q等于2,各个W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等于0,W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W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在p≥1和q≥1的情况下,如果r等于0,W和-O-Z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W和-O-Z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m等于0或1;n是1-3的整数;且当n等于2或3时,各个W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m等于0,W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m等于1,W可以连接到R7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有极性基团的支链型烯烃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式(4)中的r等于0,且Z是由阴离子聚合得到的聚合物链段。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有极性基团的支链型烯烃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式(4)中的Z是由开环聚合或缩聚制得的聚合物链段。
9.一种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它包含用下式(1)表示的构成单元、用下式(6)表示的构成单元和和任选的用下式(3)表示的构成单元,其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由上述共聚物的13C-NMR谱测得的Tαβ对Tαα+Tαβ(Tαβ/(Tαα+Tαβ))的强度比不大于1.0:式中R1是氢原子或含1-1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脂族烃基;R3是烃基;R4是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R7是直键或含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R8是氢原子、直键或含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Y是含O和/或N的极性基团;m和n各为0-2的整数;且m+n不等于0;s为0或1;r为0或1;X是极性基团,选自醇羟基、酚羟基、羧酸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环氧基和巯基;p为1-3的整数;当p为2或3时,各个X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为0,X可以连接到R3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X可以连接到R4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10.一种含有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共聚至少一种α-烯烃和至少一种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上述的α-烯烃选自含2-20碳原子的α-烯烃;上述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选自用下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用下式(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上述的催化剂包含:
(A)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镧系和锕系)至第10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和
(B)至少一种选自如下的化合物:
(B-1)有机铝氧化合物,
(B-2)与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
(B-3)有机铝化合物;
Figure A0113269000041
式中R3是烃基;R4是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r为0或1;X是极性基团,选自醇羟基、酚羟基、羧酸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环氧基和巯基;p为1-3的整数;当p为2或3时,各个X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为0,X可以连接到R3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X可以连接到R4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Figure A0113269000042
式中R7是直键或含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R8是氢原子、直键或含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Y是含O和/或N的极性基团;m和n各为0-2的整数;且m+n不等于0;s为0或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含有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过渡金属化合物(A)用下式(11)、(12)、(13)、(14)、(15)和(16)中任何一种表示,且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是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式中X是-OH;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R25、R26、R27和R28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氢原子、含氮基团、含磷基团、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或卤原子;在用R25、R26、R27和R28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且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卤原子或有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连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残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Cp是与M1π键合的环戊二烯基或其衍生物;Z1是含有氧原子、硫原子、硼原子或元素周期表第14族中元素的配体;Y1是含有选自氮原子、磷原子、氧原子和硫原子的原子的配体;各个X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氢原子、卤原子、含20个或更少碳原子且含1个或更多个双键的烃基、含20个或更少个硅原子的硅烷基、含20个或更少个锗原子的锗烷基或含20个或更少个硼原子的硼烷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R11-R14、R17-R20和R4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在用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为氢原子的情况以及R12或R13为叔丁基,且其余的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为氢原子的情况除外;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且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卤原子或有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连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残基;
Figure A0113269000062
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R11、R12、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在用R11、R12、R41和R42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且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当R11、R12、R41和R42都为氢原子,Y1不为亚乙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卤原子或有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连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残基;
Figure A0113269000071
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在用R41和R42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且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卤原子或有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连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残基;
Figure A0113269000081
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R11、R12、R15-R20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在用R11、R12、R15-R20和R42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且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当R11、R12、R15、R16、R17、R18、R19、R20和R42都为氢原子,Y1不为亚乙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卤原子或有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连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残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含有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过渡金属(A)用上式(11)、(12)、(13)、(14)、(15)和(16)中任何一种表示,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是用上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式中X是-NR’R″,其中R’和R″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氢原子或烷基;
Figure A0113269000082
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R25、R26、R27和R28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氢原子、含氮基团、含磷基团、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或卤原子;在用R25、R26、R27和R28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且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卤原子或有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连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残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Cp是与M1π键合的环戊二烯基或其衍生物;Z1是含有氧原子、硫原子、硼原子或元素周期表第14族中元素的配体;Y1是含有选自氮原子、磷原子、氧原子和硫原子的原子的配体;各个X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氢原子、卤原子、含20个或更少碳原子且含1个或多个双键的烃基、含20个或更少个硅原子的硅烷基、含20个或更少个锗原子的锗烷基或含20个或更少个硼原子的硼烷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R11-R14、R17-R20和R4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在用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为氢原子的情况以及R12或R13为叔丁基,且其余的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为氢原子的情况除外;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且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1R21-,式中的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卤原子或有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连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基团;
Figure A0113269000101
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R11、R12、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在用R11、R12、R41和R42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且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当R11、R12、R41和R42都为氢原子,Y1不为亚乙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卤原子或有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连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残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在用R41和R42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且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卤原子或有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连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残基;
Figure A0113269000111
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原子;R11、R12、R15-R20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为含1-4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4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卤原子或氢原子;在用R11、R12、R15-R20和R42表示的基团中,部分相邻的基团可以与相连的碳原子连接形成环;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硅基团、氢原子或卤原子;且Y1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当R11、R12、R15、R16、R17、R18、R19、R20和R42都为氢原子,Y1不为亚乙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二价含锡基团、-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个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为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氢原子、卤原子或有一个或二个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连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残基。
13.一种含有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共聚至少一种α-烯烃和至少一种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上述的α-烯烃选自含2-20碳原子的α-烯烃,上述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选自用下式(7)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用下式(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下式(9)表示的大分子单体,上述的催化剂包含:
(A)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镧系和锕系)至第10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和
(B)至少一种选自如下的化合物:
(B-1)有机铝氧化合物,
(B-2)与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
(B-3)有机铝化合物;式中R3是烃基;R4是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r为0或1;X是-OR、-COOR、-CRO、-C(O)NR2、-C(O)R、环氧基、-C≡N或-NR’R″,式中R为氢原子或烃基,R’和R″可相同或不同,且各为氢原子或烷基;p为1-3的整数;当p为2或3时,各个X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为0,X可以连接到R3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X可以连接到R4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Figure A0113269000122
式中R7是直键或含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R8是氢原子、直键或含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Y是-OR、-COOR、-CRO、C(O)NR2、-C(O)R、环氧基、-C≡N或NR’R″,式中R为氢原子或烃基,R’和R″可相同或不同,且各为氢原子或烷基;m和n各为0-2的整数;且m+n不等于0;s为0或1;
Figure A0113269000123
式中R5是烃基;R6是杂原子或含有杂原子的基团;r为0或1;Z是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和缩聚中任何一种制得的聚合物链段;W是羟基或环氧基;p是1-3的整数,q为0、1或2,且p+q≤3;当p为2或3时,各个-O-Z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等于0,-O-Z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O-Z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当q等于2,各个W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等于0,W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W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在p≥1和q≥1的情况下,如果r等于0,W和-O-Z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W和-O-Z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14.一种含有极性基团的支链型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共聚至少一种α-烯烃、用下式(10)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任选的用下式(8)表示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上述的α-烯烃选自含2-20碳原子的α-烯烃,上述的催化剂包含;
(A)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镧系和锕系)至第10族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和
(B)至少一种选自如下的化合物;
(B-1)有机铝氧化合物,
(B-2)与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
(B-3)有机铝化合物;
然后进行下列步骤(i)和(ii)中的任何一步;式中R5是烃基;R6是杂原子或含有杂原子的基团;m为0或1;W是羟基或环氧基;n是1-3的整数,当n为2或3时,各个W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m等于0,W可以连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m等于1,W可以连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
Figure A0113269000132
式中R7是直键或含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R8是氢原子、直键或含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Y是-OR、-COOR、CRO、-C(O)NR2、-C(O)R、环氧基、-C≡N或NR’R″,式中R为氢原子或烃基,R’和R″可相同或不同,且各为氢原子或烷基;m和n各为0-2的整数;且m+n不等于0;s为0或1;
(i)由共聚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W部分通过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或缩聚形成Z部分;
(ii)使共聚的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W部分与通过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或缩聚形成的聚合物的末端官能团反应。
15.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它含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
16.一种粘合剂树脂,它含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
17.一种相容性试剂,它含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
18.一种树脂改性剂,它含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
19.一种填料分散剂,它含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
20.一种分散体,它含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
21.一种薄膜或片材,它含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
22.一种粘合剂树脂,它含有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23.一种相容性试剂,它含有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24.一种树脂改性剂,它含有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25.一种填料分散剂,它含有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26.一种分散体,它含有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27.一种薄膜或片材,它含有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NB011326905A 2000-09-07 2001-09-07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含有它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98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2345/2000 2000-09-07
JP272345/00 2000-09-07
JP2000272345 2000-09-07
JP2000345738A JP2002145946A (ja) 2000-11-13 2000-11-13 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および該共重合体を含む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345738/2000 2000-11-13
JP345815/2000 2000-11-13
JP345737/00 2000-11-13
JP345814/2000 2000-11-13
JP345738/00 2000-11-13
JP345736/00 2000-11-13
JP345815/00 2000-11-13
JP345816/00 2000-11-13
JP2000345737A JP4409078B2 (ja) 2000-11-13 2000-11-13 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
JP2000345815A JP2002145948A (ja) 2000-11-13 2000-11-13 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および該共重合体を含む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345814/00 2000-11-13
JP2000345816A JP2002145949A (ja) 2000-11-13 2000-11-13 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および該共重合体を含む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00345814A JP2002145947A (ja) 2000-11-13 2000-11-13 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該共重合体を含む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らの用途
JP345816/2000 2000-11-13
JP2000345736A JP2002145944A (ja) 2000-11-13 2000-11-13 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および該共重合体を含む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345736/2000 2000-11-13
JP345737/2000 2000-11-13
JP362632/2000 2000-11-29
JP2000362632A JP4343420B2 (ja) 2000-11-29 2000-11-29 極性基含有分岐型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および該共重合体を含む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362632/00 2000-11-2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96494A Division CN100357330C (zh) 2000-09-07 2001-09-07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含有它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B2005100996507A Division CN100335509C (zh) 2000-09-07 2001-09-07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它的制备方法、含有它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2715A true CN1342715A (zh) 2002-04-03
CN1219800C CN1219800C (zh) 2005-09-21

Family

ID=2757371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3269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9800C (zh) 2000-09-07 2001-09-07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含有它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B20051009965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509C (zh) 2000-09-07 2001-09-07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它的制备方法、含有它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B20051009964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7330C (zh) 2000-09-07 2001-09-07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含有它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965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509C (zh) 2000-09-07 2001-09-07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它的制备方法、含有它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B20051009964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7330C (zh) 2000-09-07 2001-09-07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含有它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20020156207A1 (zh)
EP (2) EP1186619B1 (zh)
KR (2) KR100806765B1 (zh)
CN (3) CN1219800C (zh)
DE (2) DE60141777D1 (zh)
ES (1) ES2276731T3 (zh)
SG (1) SG102636A1 (zh)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3107B (zh) * 2004-09-16 2010-05-12 Lg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聚合含有极性官能团的环烯烃的催化剂体系、使用该催化剂体系的聚合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烯烃聚合物以及包含该烯烃聚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膜
CN1914253B (zh) * 2004-01-30 2011-08-3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聚合物及其用途
CN101321827B (zh) * 2005-12-06 2012-05-23 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维持成形体的透明性的方法、非晶性环状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及光学材料、光学部件
CN102558928A (zh) * 2011-12-16 2012-07-11 展辰涂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聚氰胺板用水性uv涂料
CN103730207A (zh) * 2013-11-26 2014-04-16 沃太能源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用铝浆的制备方法
CN104024290A (zh) * 2011-12-23 2014-09-03 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 含极性基团烯烃共聚物、多元系极性烯烃共聚物和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及利用其的粘接材料、层叠体及其它用途制品
CN105102492A (zh) * 2013-03-27 2015-11-25 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 含极性基团烯烃共聚物、多元系含极性基团烯烃共聚物、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及各自利用其的粘接剂和层叠体
CN105400439A (zh) * 2015-12-14 2016-03-16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蒸发器密封工艺
CN107263624A (zh) * 2017-06-27 2017-10-20 六安三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碳化胶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35056A (zh) * 2015-07-06 2018-01-0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和树脂组合物
CN108610446A (zh) * 2016-12-09 2018-10-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极性环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70506A (zh) * 2016-08-04 2018-11-09 苏州灵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损的秸秆破碎机器人
CN109694433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烯烃醇共聚的催化体系和烯烃-烯烃醇共聚方法及聚合物
CN109694434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不饱和羧酸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94438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烯烃醇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6804A (zh) * 2018-10-31 2020-05-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1491958A (zh) * 2017-12-22 2020-08-04 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制备无定形官能化烯烃共聚物的方法
CN115028763A (zh) * 2022-07-28 2022-09-0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环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68787A (zh) * 2022-08-10 2022-11-22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新型防氚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49146A (zh) * 2021-06-09 2022-12-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茂金属聚乙烯薄膜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25290B4 (de) * 2000-05-22 2005-03-24 Fico I.T.M. S.A. Sonnenblenden-Außenflächen
EP1186619B1 (en) * 2000-09-07 2006-11-29 Mitsui Chemicals, Inc. Polar group-containing olefin copolymer,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contaning the copolymer, and uses thereof
KR100643250B1 (ko) * 2001-12-28 2006-11-10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데카 폴리젖산계 수지조성물, 성형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EP1408077A1 (en) * 2002-10-09 2004-04-14 Borealis Technology Oy Polymer composition comprising nanofillers
JP4208543B2 (ja) 2002-10-11 2009-01-1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分岐型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
US7795347B2 (en) * 2003-03-14 2010-09-14 Mitsui Chemicals, Inc. Multi-branched polym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JP2005187793A (ja) * 2003-12-24 2005-07-14 Rohm &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Llc 改良された接着剤
GB0412196D0 (en) * 2004-06-02 2004-07-07 Hexcel Composites Ltd Cure accelerators
US7358221B1 (en) * 2004-06-10 2008-04-15 Sandia Corporation Metathesis depolymerizable surfactants
JP2006064803A (ja) * 2004-08-25 2006-03-09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延伸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06031067A1 (en) 2004-09-16 2006-03-23 Lg Chem, Ltd. Catalyst system for polymerizing cyclic olefin having polar functional group, polymerizing method using the catalyst system, olefin polymer produced by the method and optical anisotropic film comprising the olefin polymer
US7691932B2 (en) * 2004-09-27 2010-04-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a composition and nanocomposites therefrom
US20060100356A1 (en) * 2004-09-29 2006-05-11 Klosiewicz Daniel W Alicyclic carboxylic acid-containing functionalized polyolefins and emulsions prepared therefrom
US8193270B2 (en) * 2004-12-14 2012-06-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composites and nanocomposites
EP1857471B1 (en) * 2005-02-25 2013-04-24 Mitsui Chemicals, Inc.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polymer
US20060208062A1 (en) * 2005-03-16 2006-09-21 Osborn Warren R Injection molded gift case for debit, credit and smart cards
US20090041992A1 (en) * 2005-06-15 2009-02-12 Fuji Seal International, Inc. Battery Packaging Labels
US7390351B2 (en) * 2006-02-09 2008-06-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ets and compounds useful in electrets
JP4717661B2 (ja) * 2006-02-24 2011-07-06 Mgcフィルシート株式会社 メラニン含有層を含む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該積層体を含む光学製品
US20070275174A1 (en) * 2006-05-24 2007-11-29 Hanson Eric L Fishing fly and fly fishing line with fluorocarbon coating
US8092821B2 (en) * 2006-08-25 2012-01-10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edical devices having polymeric regions with improved adhesion
US7943709B2 (en) * 2007-03-30 2011-05-17 Lg Chem, Ltd. Copolymer comprising alkene, acrylate and unsaturated organic acid,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DE102007059299A1 (de) 2007-05-16 2008-11-20 Entex Rust & Mitschke Gmbh Vorrichtung zur Verarbeitung von zu entgasenden Produkten
DE102008006391B4 (de) * 2008-01-28 2016-11-17 Airbus Operations Gmbh Chromatfreie Zusammensetzung, deren Verwendung als Korrosionsschutz und damit hergestellte Korrosionsschutzbeschichtung für Kraftstofftanks
KR101741243B1 (ko) * 2009-08-26 2017-06-15 에보쿠아 워터 테크놀로지스 피티이. 리미티드 이온 교환막
JP5055397B2 (ja) * 2010-03-10 2012-10-24 株式会社ユニックスジャパン 歯科用成形体、及び歯科用樹脂材料
AU2011315854B2 (en) 2010-10-15 2015-04-09 Evoqua Water Technologies Llc Process for making a monomer solution for making cation exchange membranes
EA024707B1 (ru) 2010-10-15 2016-10-31 ЭВОКУА УОТЕР ТЕКНОЛОДЖИЗ ЭлЭлСи Анионообменные мембраны и способ их получения
AP3585A (en) 2010-10-25 2016-02-09 Stepan Co Fatty amides and derivatives from natural oil metathesis
KR101309816B1 (ko) * 2010-12-17 2013-09-23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광학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디스플레이
AU2012201690A1 (en) 2011-03-24 2012-10-11 Lululemon Athletica Canada Inc. Exercise mat
US8846587B2 (en) 2011-03-24 2014-09-30 Elevance Renewable Sciences, Inc. Functionalized monomers and polymers
US9260574B2 (en) * 2011-10-18 2016-02-16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Barriers and films
KR101151467B1 (ko) 2011-10-18 2012-06-01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고기능성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2490509B (zh) * 2011-12-09 2013-12-18 上海欣旺壁纸有限公司 一种壁纸及其生产工艺
KR101402964B1 (ko) * 2011-12-13 2014-06-11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 및 나노입자를 포함하는 나노복합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9012385B2 (en) 2012-02-29 2015-04-21 Elevance Renewable Sciences, Inc. Terpene derived compounds
WO2013184187A1 (en) * 2012-06-05 2013-12-12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ms containing functional ethylene-based polymer compositions
CN104703697B (zh) 2012-10-04 2018-11-23 懿华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高性能的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造方法
US9540261B2 (en) 2012-10-11 2017-01-10 Evoqua Water Technologies Llc Coated ion exchange membranes
WO2014120433A1 (en) * 2013-01-30 2014-08-07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reparation of bottlebrush polymers via ring-opening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US9169334B2 (en) 2013-01-30 2015-10-27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reparation of bottlebrush polymers via ring-opening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KR102038709B1 (ko) * 2013-05-15 2019-10-30 한국전력공사 전력 케이블
JP6307321B2 (ja) * 2013-03-27 2018-04-04 日本ポリエチレン株式会社 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及びそれを利用する接着材並びに積層体および複合化製品
KR102020068B1 (ko) * 2013-04-29 2019-11-04 한국전력공사 전력 케이블
KR102020069B1 (ko) * 2013-04-29 2019-11-04 한국전력공사 증가된 용량을 갖는 컴팩트 전력케이블
JP6418807B2 (ja) * 2013-06-21 2018-11-07 日本ポリエチレン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用相溶化材、改質材及び樹脂組成物
US9339770B2 (en) 2013-11-19 2016-05-17 Applied Membrane Technologies, Inc. Organosiloxane films for gas separations
WO2016006773A1 (ko) * 2014-07-10 2016-01-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경화형 폴리오르가노실록산 조성물, 봉지재, 및 광학기기
JP6648696B2 (ja) * 2014-09-30 2020-02-1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レンズ
KR101719042B1 (ko) * 2014-11-25 2017-03-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올레핀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한 폴리올레핀
CN104527866A (zh) * 2014-12-04 2015-04-22 苏州欣航微电子有限公司 防水隔热型摩托车液晶仪表
EP3034546B1 (en) 2014-12-17 2019-10-16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block copolymer comprising a first polyolefin block and a second polymer block
EP3034545B1 (en) * 2014-12-17 2020-11-04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graft copolymer comprising a polyolefin main chain and one or a multiple polymer side chains and the products obtained therefrom
EP3034544B1 (en) * 2014-12-17 2019-10-16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graft copolymer comprising a polyolefin main chain and one or a multiple polymer side chains
EP3034547B1 (en) 2014-12-17 2019-10-09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block copolymer comprising a first polyolefin block and a second polymer block
TWI683847B (zh) * 2015-03-20 2020-02-01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熱可塑性彈性體組成物、其用途、其製造方法、乙烯.α-烯烴.非共軛多烯共聚合體及其用途
US10787545B2 (en) * 2015-12-09 2020-09-29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olefin-based graft copolymers comprising a first functionalized short chain branched polyolefin block and one or multiple polymer side chains
CN107868152B (zh) * 2016-09-23 2020-09-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及其应用
WO2018104211A1 (en) * 2016-12-06 2018-06-14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 olefinic copolymer having polar groups and the products obtained therefrom
US11028192B2 (en) 2017-03-27 2021-06-08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Solution process to make ethylene copolymers
US11939271B2 (en) * 2017-04-12 2024-03-26 Quimikao, S.A. De C.V. Warm mix asphalt compositions as pavement surface treatment
WO2019021890A1 (ja) * 2017-07-25 2019-01-31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用途
CN109694435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不饱和羧酸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94436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烯烃醇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P3719865A4 (en) * 2017-11-28 2021-01-13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SEPARATOR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WO2019122455A1 (en) * 2017-12-22 2019-06-27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amorphous functionalized olefin copolymer
CN111116801B (zh) * 2018-10-31 2022-03-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1116802B (zh) * 2018-10-31 2022-03-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1116803B (zh) * 2018-10-31 2022-03-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WO2020200688A1 (en) 2019-03-29 2020-10-08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Film from graft copolymer having a polypropylene backbone, and nanoporous polypropylene membrane
US20220196618A1 (en) 2019-04-16 2022-06-23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Sensor based on a polyolefin matrix and a sensing compound
CN112121853B (zh) * 2020-09-08 2023-03-2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负载脯氨醇催化剂的介孔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573880B (zh) * 2020-12-29 2022-06-21 广东省科学院稀有金属研究所 一种彩色荧光硅藻泥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238352A1 (en) 2021-05-11 2022-11-17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Hot melt adhesive comprising functionalized polyolefins
CN117545789A (zh) 2021-05-11 2024-02-09 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聚氨酯的热熔粘合剂
CN113528216B (zh) * 2021-06-29 2022-07-29 广西大学 一种利用纳米TiO2改性葵花籽油制备抗电荷积聚绝缘油
WO2023198649A1 (en) * 2022-04-14 2023-10-19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Ethylene polymerisation catalyst system.
WO2024088806A1 (en) 2022-10-24 2024-05-02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Hot melt adhesive comprising siloxide-functionalized polyolefi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22988A (en) 1975-08-14 1977-02-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Method of deter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extruders
JPS5910683B2 (ja) 1978-12-11 1984-03-1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オレフイン類の重合方法
JPS56811A (en) 1979-06-18 1981-01-07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Preparation of olefin polymer or copolymer
JPS6063240A (ja) * 1983-09-19 1985-04-11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積層物
DE3429180A1 (de) 1984-08-08 1986-02-20 Hoechst Ag, 6230 Frankfur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ssigsaeureanhydrid und ggf. essigsaeure
US4715975A (en) * 1984-08-20 1987-12-29 Texaco Inc. Oil containing dispersant VII olefin copolymer
PL276385A1 (en) 1987-01-30 1989-07-24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Method for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es,diolefins and acetylene unsaturated compounds
IL85097A (en) 1987-01-30 1992-02-16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Catalyst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a bis(cyclopentadienyl)group ivb metal compound,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in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US5239030A (en) * 1987-05-08 1993-08-24 Aristech Chemical Corporation Amine/propylene copolymers
JPS6478687A (en) 1987-09-21 1989-03-24 Kawasaki Steel Co Manufacture of aluminum covered steel plate
DE3742934A1 (de) 1987-12-18 1989-06-29 Hoechs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chiralen, stereorigiden metallocen-verbindung
JPH01259012A (ja) * 1988-04-08 1989-10-16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官能基含有オレフイン系共重合体の製造法
US5155080A (en) 1988-07-15 1992-10-13 Fina Technology, Inc. Process and catalyst for producing syndiotactic polyolefins
JPH0251510A (ja) * 1988-08-15 1990-02-21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極性基含有環状オレフイン系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法
JPH0251511A (ja) * 1988-08-15 1990-02-21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極性基含有環状オレフイン系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法
JP2693517B2 (ja) 1988-09-14 1997-12-24 三井石油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ベンゼン不溶性の有機アルミニウムオキシ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613169B2 (ja) 1989-03-23 1997-05-21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軟質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
ATE137770T1 (de) 1989-10-10 1996-05-15 Fina Technology Metallocenkatalysator mit lewissäure und alkylaluminium
DE3935978A1 (de) * 1989-10-28 1991-05-02 Hoechs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lternierenden copolymeren aus ungesaettigten polaren verbindungen und olefinen
ES2071086T5 (es) 1989-10-30 2002-01-16 Fina Technology Preparacion de catalizadores metalocenicos para polimerizacion de olefina.
DE69026679T3 (de) 1989-10-30 2005-10-06 Fina Technology, Inc., Houston Addition von Alkylaluminium zum Verbessern eines Metallocenkatalysators
US6156846A (en) 1989-11-28 2000-12-05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Flexible polypropylene resins, propylene bases elastomer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olefin polymers
JPH03177403A (ja) * 1989-12-05 1991-08-01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高級α―オレフィン系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545006B2 (ja) 1990-07-03 1996-10-16 ザ ダウ ケミカル カンパニー 付加重合触媒
GB9019513D0 (en) 1990-09-06 1990-10-24 Shell Int Research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composites
DE59107973D1 (de) 1990-11-12 1996-08-08 Hoechs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hochmolekularen Olefinpolymers
WO1992016590A1 (en) * 1991-03-20 1992-10-0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adiation curable vinyl/silicone release coating
JP3094656B2 (ja) 1992-05-27 2000-10-03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部離型剤
JPH0625320A (ja) 1992-07-09 1994-02-01 Mitsui Toatsu Chem Inc 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US6001941A (en) * 1992-11-19 1999-12-14 Mitsui Chemicals, Inc. Ethylene α-olefin copolymer obtained by copolymerizing ethylene with an α-olefin
US5464905A (en) 1992-11-19 1995-11-07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Ethylene/α-olefin copolymer composition, graft modified ethylene/α-olefin copolymer composition, ethylene copolymer composition, and multi-stage olefi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JP3378282B2 (ja) 1992-12-09 2003-02-1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の製造法
US5563219A (en) * 1993-07-16 1996-10-08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 Process for Preparing block copolymer of monoolefin
US5639716A (en) * 1994-06-09 1997-06-17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Oil soluble dispersant additives based on 1-butene-α olefin copolymers
US5451483A (en) * 1994-06-30 1995-09-19 Xerox Corporation Liquid developer compositions
JPH0853516A (ja) 1994-08-10 1996-02-27 Mitsubishi Chem Corp プロピレン共重合体
JPH0977823A (ja) 1995-09-08 1997-03-25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エポキシ化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非共役ポリエン共重合体
JPH0977826A (ja) 1995-09-08 1997-03-25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ヒドロキシル化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非共役ポリエンランダム共重合体
FI954475A (fi) * 1995-09-21 1997-03-22 Borealis As Olefiinipolymeerit, jotka sisältävät polaarisia ryhmiä, ja menetelmä niiden valmistamiseksi
JP3122745B2 (ja) 1996-02-05 2001-01-09 大日精化工業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共重合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990352A (en) 1996-02-20 1999-11-23 Mitsui Chemicals, Inc. Phosphazenium salt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thereof,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alkylene oxide)
US5723084A (en) 1996-03-08 1998-03-0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lash spinning process
WO1997042236A1 (en) * 1996-05-03 1997-11-13 Dsm N.V.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nctional polyolefins
US6066603A (en) * 1996-06-17 2000-05-23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ar monomer containing copolymers derived from olefins useful as lubricant and useful as lubricant and fuel oil additivies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such copolymers and additives and use thereof
US6169152B1 (en) * 1996-07-05 2001-01-02 Jsr Corporation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comprising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containing a cyclic ligand having at least two nitrogen atoms in its main chain skeleton
US6100224A (en) * 1997-10-01 2000-08-08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Copolymers of ethylene α-olefin macromers and dicarboxylic monomers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useful as additives in lubricating oils and in fuels
JPH11140238A (ja) 1997-11-07 1999-05-25 Sumitomo Chem Co Ltd 成形体
WO1999030822A1 (en) * 1997-12-16 1999-06-24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Group 11 transition metal amine catalysts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DE19927347A1 (de) * 1999-06-16 2000-12-21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fropfcopolymeren mit einem elastischen Pfropfcopolymerrückgrat
US6403742B2 (en) * 1999-12-27 2002-06-11 Jsr Corporation Olefin copolymer having functional group,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and rubber composition
KR100443766B1 (ko) * 2000-07-04 2004-08-09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극성올레핀 공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방법에 의하여얻어진 극성올레핀 공중합체
JP4409078B2 (ja) 2000-11-13 2010-02-0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
JP2002145948A (ja) 2000-11-13 2002-05-22 Mitsui Chemicals Inc 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および該共重合体を含む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02145947A (ja) 2000-11-13 2002-05-22 Mitsui Chemicals Inc 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該共重合体を含む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らの用途
JP2002145949A (ja) 2000-11-13 2002-05-22 Mitsui Chemicals Inc 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および該共重合体を含む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EP1186619B1 (en) 2000-09-07 2006-11-29 Mitsui Chemicals, Inc. Polar group-containing olefin copolymer,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contaning the copolymer, and uses thereof
JP2002145944A (ja) 2000-11-13 2002-05-22 Mitsui Chemicals Inc 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および該共重合体を含む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02145946A (ja) 2000-11-13 2002-05-22 Mitsui Chemicals Inc 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および該共重合体を含む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ited B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4253B (zh) * 2004-01-30 2011-08-3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聚合物及其用途
CN101817929B (zh) * 2004-01-30 2012-08-2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聚合物及其用途
CN101023107B (zh) * 2004-09-16 2010-05-12 Lg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聚合含有极性官能团的环烯烃的催化剂体系、使用该催化剂体系的聚合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烯烃聚合物以及包含该烯烃聚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膜
CN101321827B (zh) * 2005-12-06 2012-05-23 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维持成形体的透明性的方法、非晶性环状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及光学材料、光学部件
CN102558928A (zh) * 2011-12-16 2012-07-11 展辰涂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聚氰胺板用水性uv涂料
CN102558928B (zh) * 2011-12-16 2014-07-16 展辰涂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聚氰胺板用水性uv涂料
CN104024290B (zh) * 2011-12-23 2016-12-07 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 含极性基团烯烃共聚物、多元系极性烯烃共聚物和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及利用其的粘接材料、层叠体及其它用途制品
CN104024290A (zh) * 2011-12-23 2014-09-03 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 含极性基团烯烃共聚物、多元系极性烯烃共聚物和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及利用其的粘接材料、层叠体及其它用途制品
US10975182B2 (en) 2011-12-23 2021-04-13 Japan Polyethylene Corporation Polar group-containing olefin copolymer, multinary polar olefin copolymer, olefin resin composition, and adhesive material, laminate, and other application products using same
CN105102492A (zh) * 2013-03-27 2015-11-25 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 含极性基团烯烃共聚物、多元系含极性基团烯烃共聚物、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及各自利用其的粘接剂和层叠体
US11084957B2 (en) 2013-03-27 2021-08-10 Japan Polyethylene Corporation Polar-group-containing olefin copolymer, polar-group-containing multinary olefin copolymer, olefin-based resin composition, and adhesive and layered product each using the same
CN105102492B (zh) * 2013-03-27 2018-02-13 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 含极性基团烯烃共聚物、多元系含极性基团烯烃共聚物、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以及各自利用其的粘接剂和层叠体
CN103730207B (zh) * 2013-11-26 2016-08-17 沃太能源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用铝浆的制备方法
CN103730207A (zh) * 2013-11-26 2014-04-16 沃太能源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用铝浆的制备方法
CN107535056A (zh) * 2015-07-06 2018-01-0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和树脂组合物
CN105400439A (zh) * 2015-12-14 2016-03-16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蒸发器密封工艺
CN105400439B (zh) * 2015-12-14 2018-08-21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蒸发器密封工艺
CN108770506A (zh) * 2016-08-04 2018-11-09 苏州灵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损的秸秆破碎机器人
CN108610446A (zh) * 2016-12-09 2018-10-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极性环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0446B (zh) * 2016-12-09 2021-04-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极性环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63624A (zh) * 2017-06-27 2017-10-20 六安三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碳化胶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94438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烯烃醇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94434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不饱和羧酸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94433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烯烃醇共聚的催化体系和烯烃-烯烃醇共聚方法及聚合物
CN111491958A (zh) * 2017-12-22 2020-08-04 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制备无定形官能化烯烃共聚物的方法
CN111511785A (zh) * 2017-12-22 2020-08-07 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制备官能化乙烯和丙烯共聚物的方法
CN111491955A (zh) * 2017-12-22 2020-08-04 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制备半结晶官能化烯烃共聚物的方法
CN111116804A (zh) * 2018-10-31 2020-05-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1116804B (zh) * 2018-10-31 2022-11-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5449146A (zh) * 2021-06-09 2022-12-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茂金属聚乙烯薄膜组合物
CN115449146B (zh) * 2021-06-09 2023-10-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茂金属聚乙烯薄膜组合物
CN115028763A (zh) * 2022-07-28 2022-09-0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环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68787A (zh) * 2022-08-10 2022-11-22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新型防氚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35509C (zh) 2007-09-05
US7393907B2 (en) 2008-07-01
EP1734061B1 (en) 2010-04-07
US20040122192A1 (en) 2004-06-24
DE60141777D1 (de) 2010-05-20
EP1186619B1 (en) 2006-11-29
KR20070101185A (ko) 2007-10-16
EP1734061A3 (en) 2007-05-09
DE60124829T2 (de) 2007-06-28
US20090137757A1 (en) 2009-05-28
KR20020020255A (ko) 2002-03-14
EP1734061A2 (en) 2006-12-20
CN1219800C (zh) 2005-09-21
US20020156207A1 (en) 2002-10-24
CN1737016A (zh) 2006-02-22
KR100854011B1 (ko) 2008-08-26
CN1737017A (zh) 2006-02-22
ES2276731T3 (es) 2007-07-01
EP1186619A2 (en) 2002-03-13
SG102636A1 (en) 2004-03-26
DE60124829D1 (de) 2007-01-11
US7714087B2 (en) 2010-05-11
EP1186619A3 (en) 2003-10-29
CN100357330C (zh) 2007-12-26
KR100806765B1 (ko) 200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9800C (zh)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含有它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88435C (zh) 烯烃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含它的模塑产品
CN1108341C (zh) 聚丙烯组合物
CN1178962C (zh) 烯烃聚合物组合物和热模塑产品
CN1395588A (zh) 烯烃嵌段共聚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216916C (zh) 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以及使用该催化剂的烯烃聚合物制造方法
CN1125839C (zh) 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CN1185266C (zh) 乙烯(共)聚合物及其用途
CN1154670C (zh) 结晶聚丙烯,其制备方法,聚丙烯组合物和热成型的产品
CN1259353C (zh) 接枝烯烃共聚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264908C (zh) 聚丙烯类水性分散体、聚丙烯类复合水性乳液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476452A (zh) 氢化共聚物
CN1234810A (zh) 乙烯/α-烯烃共聚物、组合物和共聚物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46637C (zh) 芯壳弹性体
CN1166501A (zh) 基于烯烃的不饱和共聚物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JPH1135810A (ja) α−オレフィン/共役ジエン系共重合体組成物
CN1141320A (zh)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JPH1135744A (ja) α−オレフィン/共役ジエン系共重合体組成物
CN1187404C (zh) 软质间同立构聚丙烯组合物含它的层压片和成型产品
CN1090195C (zh) 乙烯不饱和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ES2343645T3 (es) Copolimero de olefina que contiene grupo polar, procedimiento para preparar el mismo, composicion de resina termoplastica que contiene el copolimero, y usos de los mism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9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