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8435C - 烯烃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含它的模塑产品 - Google Patents

烯烃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含它的模塑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8435C
CN1188435C CNB018001149A CN01800114A CN1188435C CN 1188435 C CN1188435 C CN 1188435C CN B018001149 A CNB018001149 A CN B018001149A CN 01800114 A CN01800114 A CN 01800114A CN 1188435 C CN1188435 C CN 118843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ylene
contain
copolymer
atom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001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62972A (zh
Inventor
三谷诚
吉田育纪
毛利淳一
津留和孝
石井圣一
古城真一
松木智昭
齐藤纯治
松川直人
松居成和
中野隆志
田中英次
柏典夫
藤田照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62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2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843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843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 C08F297/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coordination type
    • C08F297/0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coordination type polymerising mono-olefins
    • C08F297/08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coordination type polymerising mono-olefins the monomers being ethylene or propylene
    • C08F297/08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coordination type polymerising mono-olefins the monomers being ethylene or propylene the block polymer contains at least three bloc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pha-alkenes, e.g. EP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 C08F297/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coordination type
    • C08F297/0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coordination type polymerising mono-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 C08F297/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coordination type
    • C08F297/0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coordination type polymerising mono-olefins
    • C08F297/08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coordination type polymerising mono-olefins the monomers being ethylene or propyl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3/00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2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子量分布窄并且分子量特定的烯烃聚合物,在末端引入官能团的烯烃聚合物,含有一种链段的递变聚合物,在所述链段中单体的组成在聚合物链上连续变化,含有相互连接的不同链段的烯烃聚合物,和这些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是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聚合物,它的数均分子量不小于500并且Mw/Mn不大于1.5。在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中,在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包含例如下式(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LmMXn (I)其中M是周期表第3至11族的过渡金属原子,m是1-5,n是满足M的化合价的数,L是与中心金属M配位的配位体,它是含有不直接连接到中心金属上的杂原子的配位体,和X是卤原子、烃基等。

Description

烯烃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含它的模塑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物和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非常窄分子量分布的烯烃聚合物、一种包含两种特定聚合物嵌段的烯烃聚合物、在末端含有官能团的上述烯烃聚合物、嵌段共聚物和这些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和特定分子量的聚合物、在末端引入官能团的聚合物和含有相互连接的不同链段的嵌段聚合物具有各种有用的性能,因此不仅从理论研究的观点还是从工业应用的观点来看它们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众所周知的是在制备具有这种特定结构的聚合物时,在聚合过程中基本上既不发生终止反应也不发生链转移反应的活性聚合是有效的。
然而,若在采用通常用作制备具有上述特定结构的聚合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齐格勒催化剂或茂金属催化剂的常规条件下进行聚合,则增长的聚合物链经常会发生链转移反应,并且非常难以经活性聚合来制备烯烃聚合物。例如,通过对分子量分布、组成分布等的分析弄清楚的是当使用已知的催化剂体系来合成嵌段共聚物时,制得均聚物和无规共聚物的混合物(Boor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和聚合”,Academic Press Co.,1979)。
在这种情况下,曾报道过对烯烃活性聚合的某些研究结果。
例如,Doi等报道了使用特定的钒催化剂使丙烯进行活性聚合(大分子,19卷,2896页,1986)。然而,在这种方法中,需要极低的聚合温度如-78至-40℃的温度,并且聚合活性为几十克聚合物/mmol-M·h,这在商业上是令人不满意的。而且,可以合成的聚合物种类局限于聚丙烯或乙烯含量低(不大于50摩尔%)的丙烯/乙烯共聚物,这样就难以经活性聚合制得商业上有用的聚乙烯和乙烯共聚物。另外,还有所得聚丙烯的立构规整性低(外消旋二单元组:不大于0.8)的问题,这样此方法在工业上是不实用的。
Brookhart等和McConvill等报道了用特定的镍配合物或钛配合物让较高级α-烯烃如丙烯和1-己烯进行活性聚合(美国化学学会杂志,118卷,11664页,1996,美国化学学会杂志,118卷,10008页,1996)。在此方法中,在许多情况下同样必须在不高于0℃的温度下进行低温聚合,并且所得的聚合物具有无立构规整性的无规立构结构。另外,难以使用镍配合物或钛配合物经活性聚合制备聚乙烯或乙烯聚合物。
Soga、Shiono等研究了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进行的丙烯活性聚合,但在这种方法中,需要极低的温度如-78至-60℃的温度,并且所得聚合物的聚合活性程度和分子量是低的(大分子,31卷,3184页,1998,大分子快讯,20卷,637页,1999)。
由于通常据称经活性聚合来合成聚乙烯是困难的,Nakamura等报道了使用铌或钽配合物的方法,Yasuda等报道了使用钐配合物的方法。然而,在这些方法中,有诸多缺点,如活性低,所得聚乙烯的分子量限于约为100,000,并且除了乙烯外的共聚单体的共聚合是不可能的(美国化学学会杂志,115卷,10990页,1993)。
在合成含有相互连接的不同链段的嵌段聚合物时,报道过使用特定的茂金属催化剂的方法(国际专利公报WO91/12285,WO94/21700)。然而,在这种方法中,活性是低的,并且低温聚合(-10至0℃)是关键性的。而且,据称将聚合温度提高到10℃会将嵌段效率(blocking efficiency)降至小于10%。由于这个原因,在工业上常用的聚合温度(50至75℃)下制备嵌段共聚物是不可能的。同样在低温聚合的情况下,表明活性聚合性的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Mw/Mn)不小于1.35,它不是窄的,这样这种聚合就不是能有效控制的活性聚合。因此,大部分产物包含大量的非嵌段聚合物副产物,需要除去不想要聚合物的分级作为后处理步骤。这样,在工业上就有许多限制。
因此,开发一种能在工业上可利用的高温下以高的聚合活性进行烯烃的活性聚合的方法在工业上是有很大价值的。
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人发现含有水杨醛亚胺(salicylaldimine)配位体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新颖的烯烃聚合催化剂,也发现当采用具有选自含有水杨醛亚胺配位体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特定结构的过渡金属化合物时,活性聚合在工业上可利用的高温下以比迄今已知活性聚合的活性高得多的活性进行,并可以制得分子量高并且分子量分布窄的聚烯烃和在末端含有定量引入的官能团的聚烯烃或嵌段共聚物。基于此发现,完成了本发明。本申请人还发现了一种有效制备这种聚合物的方法,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各种有用性能的烯烃聚合物,如分子量分布窄并且具有特定分子量的聚合物、在末端含有引入的官能团的聚合物和含有相互连接的不同链段的嵌段聚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制备这些烯烃聚合物的方法。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有效制备这些聚合物的方法。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是一种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的聚合物,它的数均分子量不小于500并且Mw/Mn(Mw:重均分子量,Mn:数均分子量)不大于1.5。这种聚合物有时在下面称为“单分散聚烯烃”。
本发明的单分散聚烯烃例如是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下面称为“H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下面称为“LLDPE”),聚丁烯,乙烯与选自含4-20个碳原子的烯烃、二烯和环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的共聚物,或丙烯与选自含4-20个碳原子的烯烃、二烯和环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的共聚物。
本发明的单分散聚烯烃例如是数均分子量不小于110,000并且Mw/Mn不大于1.5的乙烯聚合物,或数均分子量不小于500、Mw/Mn不大于1.5并且熔点不低于70℃的选自含3-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的聚合物。
本发明的单分散聚烯烃例如是一种烯烃聚合物,它是由13C-NMR测得的外消旋二单元组(r)不小于0.85的丙烯或丁烯的聚合物,或是乙烯含量不小于60摩尔%的乙烯/丙烯共聚物。
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例如是这样一种烯烃聚合物,它是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至少两种烯烃的烯烃共聚物,其数均分子量不小于500,并且它是含一种链段的递变聚合物,在所述链段中,两种或多种单体的组成在聚合物链上连续地变化。Mw/Mn不大于2.5的递变聚合物和乙烯含量不小于30摩尔%的递变聚合物也是可获得的。
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例如是这样一种烯烃共聚物,它包含得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单体单元M1和至少一种不同于单体单元M1的单体单元M2,并且所述共聚物具有下述性能:
13C-NMR测得的[M1·M2]、[M1·M1]、[M2·M2]、[M1]和[M2]满足下述关系:
                1>[M1·M2]/(2×[M1]×[M2])
         1>[M1·M2]2/(4×[M1·M1]×[M2·M2])其中[M1]是单体单元M1的摩尔分数,[M2]是单体单元M2的摩尔分数,[M1·M2]是其中的单体单元M1和单体单元M2是相邻的单元的摩尔分数,[M1·M1]是其中的单体单元M1和单体单元M1是相邻的单元的摩尔分数,和[M2·M2]是其中的单体单元M2和单体单元M2是相邻的单元的摩尔分数。
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例如是满足上述关系并且Mw/Mn不大于2.5的聚合物,在聚合物链上分开的单体单元M1和两个或多个连续单体单元M1的序列都可由13C-NMR检测的烯烃共聚物,或在聚合物链上两个连续单体单元M1的序列和三个或多个连续单体单元M1的序列都可由13C-NMR检测的烯烃共聚物。
在上述聚合物中,单体单元M1较好是乙烯单元。两个或多个连续亚甲基的序列可由13C-NMR检测并且两个连续亚甲基的序列和三个或多个连续亚甲基的序列都可检测的烯烃共聚物也是可获得的。
本发明烯烃聚合物的另一个实例是一种烯烃嵌段共聚物,它包含:
(i)由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获得的聚合物嵌段,和
(ii)由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获得的并且不同于聚合物嵌段(i)的聚合物嵌段。
烯烃嵌段共聚物例如是这样一种聚合物,它包含两个或多个聚合物嵌段,其相邻的聚合物嵌段互不相同,其数均分子量不小于500并且Mw/Mn不大于2.5。
烯烃嵌段共聚物例如是包含两个聚合物嵌段并且Mw/Mn小于1.35的二嵌段共聚物的烯烃聚合物,包含三个聚合物嵌段并且Mw/Mn小于1.80的三嵌段共聚物的烯烃聚合物,或包含四个或多个聚合物嵌段并且Mw/Mn小于2.00的多嵌段共聚物的聚合物。
上述烯烃嵌段共聚物例如是这样一种聚合物,其中各聚合物嵌段选自聚乙烯,HDPE,LLDPE,乙烯和选自含3-20个碳原子的烯烃、二烯和环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的共聚物,无规立构聚丙烯(下面称为“ata-聚丙烯”),全同立构聚丙烯(下面称为“iso-聚丙烯”),间同立构聚丙烯(下面称为“syn-聚丙烯”),丙烯和选自含3-20个碳原子的烯烃、二烯和环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的共聚物,和上述递变聚合物。
同样可获得的是二嵌段共聚物或三嵌段共聚物,其中各聚合物嵌段选自聚乙烯、HDPE、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ata-聚丙烯、syn-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和丙烯/己烯共聚物。
聚合物嵌段(i)和聚合物嵌段(ii)分别选自诸如下述聚合物嵌段(a)、(b)和(c):
(a)从乙烯获得的聚合物嵌段,
(b)从选自含3-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中一种α-烯烃获得的聚合物嵌段,和
(c)从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中二种或多种α-烯烃获得的聚合物嵌段。
烯烃嵌段共聚物例如是这样一种聚合物,它包含至少一个聚合物嵌段(a),其数均分子量为110,000-10,000,000,并且Mw/Mn不大于1.5。
本发明烯烃聚合物的再一个实例是在上述单分散聚烯烃、递变聚合物、烯烃共聚物或烯烃嵌段共聚物主链的末端上含有官能团的烯烃聚合物。
本发明的模塑产品包含单分散聚烯烃、递变聚合物、烯烃共聚物或烯烃嵌段共聚物。
制备本发明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包括在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从而制得单分散聚烯烃、烯烃共聚物、递变聚合物或烯烃嵌段共聚物,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包含下式(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下述特性,在式(I)中的一个X被正丙基取代的阳离子配合物的β-agostic结构中,所述结构由密度函数法测量,不直接连接到中心金属M上但最靠近中心金属M的杂原子与β-位上的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并且静电能不大于10kJ/mol;
                     LmMXn             (I)
其中M是选自周期表第3至11族的过渡金属原子,
m是1-5的整数,
n是满足M的化合价的数,
L是与中心金属M配位的配位体,它是含有不直接连接到中心金属M上的杂原子的配位体,和
X是氧原子、氢原子、卤原子、烃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其中当n是2或更大时,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相互连接形成环。
过渡金属化合物例如是由下式(II-a)或(II-b)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其中M1是选自周期表第3至11族的过渡金属原子,
m是1-5的整数,
Q是氮原子或带有取代基R2的碳原子,
A是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或带有取代基R5的氮原子,
R1是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的烃基或含有一个或多个含杂原子的基团的烃基,
R2-R5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烃基、卤原子、氢原子、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R2-R5中的两个或多个基团可以连接形成环,当m为2或更大时,多个R1、R2、R3、R4和R5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在一个配位体中所含的R2-R5中的一个基团和在另一个配位体中所含的R2-R5中的一个基团可以连接起来,
n是满足M1的化合价的数,和
X的含义与上式(I)中X的含义相同;
其中M1是选自周期表第3至11族的过渡金属原子,
m是1-5的整数,
Y是氮原子或磷原子,
U是带有取代基R6的碳原子、氮原子或磷原子,
Q是带有取代基R7的碳原子、氮原子或磷原子,
S是带有取代基R8的碳原子、氮原子或磷原子,
T是带有取代基R9的碳原子、氮原子或磷原子,
R1和R6-R9分别是式(II-a)中R1和R2-R5中所述的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当m是2或更大时,多个R1、R6、R7、R8和R9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在一个配位体中所含的R6-R9中的一个基团和在另一个配位体中所含的R6-R9中的一个基团可以连接起来,
n是满足M1的化合价的数,和
X的含义与上式(I)中X的含义相同。
与式(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相类似,式(II-a)或(II-b)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宜具有下述特性,即不直接连接到中心金属M上但最靠近中心金属M的杂原子与β-位上的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并且静电能不大于10kJ/mol。
式(II-a)或(II-b)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较好是这样一种化合物,其中R1是芳族烃基、脂族烃基或脂环族烃基,它选自苯基,当与氮相连的碳原子的位置是1-位时,所述苯基在2-位和6-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一个或多个选自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取代基,或在3-位、4-位和5-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至少一个取代基,该取代基选自除了氟原子外的杂原子、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不多于两个氟原子的含氟基团、含有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含氟基团和含有除了氟原子外的杂原子的基团,当R1是除了苯基外的芳族烃基、脂族烃基或脂环族烃基时,这种基团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取代基。
在式(II-a)或(II-b)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当与氮相连的碳原子的位置是1-位时,R1较好是含1-30个碳原子的含卤烃基,它选自在2-位和6-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该取代基选自卤原子和含卤基)的苯基,在3-位、4-位和5-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至少一个取代基(该取代基选自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不多于两个氟原子的含氟基团、含有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含氟基团、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含氯基团、含溴基团和含碘基团)的苯基,带有至少一个选自卤原子和含卤基的取代基的除了苯基外的芳族烃基,带有至少一个选自卤原子和含卤基的取代基的脂族烃基,和带有至少一个选自卤原子和含卤基的取代基的脂环族烃基。
过渡金属化合物例如是下式(II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其中M1是选自周期表第4至5族的过渡金属原子,
m是1或2,
R10是芳族烃基、脂族烃基或脂环族烃基,当R1是苯基并且与氮相连的碳原子的位置是1-位时,这种苯基在2-位和6-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一个或多个选自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取代基,或在3-位、4-位和5-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至少一个取代基,该取代基选自除了氟原子外的杂原子、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不多于两个氟原子的含氟基团、含有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含氟基团和含有除了氟原子外的杂原子的基团,当R10是除了苯基外的芳族烃基、脂族烃基或脂环族烃基时,这种基团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取代基,
R11-R14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氢原子、卤原子、含卤基、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含氧基、含氮基或含硫基,
R15是卤原子、含卤基、烃基或烃取代的甲硅烷基,
n是满足M的化合价的数,和
X的含义与上式(I)中X的含义相同。
在式(II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当与氮相连的碳原子的位置是1-位时,R10较好是含1-30个碳原子的含卤烃基,它选自在2-位和6-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该取代基选自卤原子和含卤基)的苯基,在3-位、4-位和5-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至少一个取代基(该取代基选自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不多于两个氟原子的含氟基团、含有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含氟基团、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含氯基团、含溴基团和含碘基团)的苯基,带有至少一个选自卤原子和含卤基的取代基的除了苯基外的芳族烃基,带有至少一个选自卤原子和含卤基的取代基的脂族烃基,和带有至少一个选自卤原子和含卤基的取代基的脂环族烃基。
经上述方法,可以制得例如单分散聚烯烃、递变聚合物或烯烃嵌段共聚物。
制备本发明烯烃聚合物方法的另一个实例包括在包含上述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制得一聚合物,然后将该聚合物与含官能团的化合物接触,从而制得在末端含有官能团的烯烃聚合物。
制备本发明烯烃聚合物方法的再一个实例包括在包含上述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并且具有不同聚合反应性的至少两种烯烃,制得包含一种链段的递变聚合物,在所述链段中,两种或多种单体的组成是连续变化的。
制备本发明烯烃聚合物方法的再一个实例包括进行下述步骤(1)、下述步骤(2)和任选的下述步骤(3)任意次数,制得包含多个聚合物嵌段的烯烃嵌段共聚物:
(1)在包含上述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的步骤,制得聚合物嵌段,
(2)在步骤(1)制得的聚合物嵌段存在下,聚合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的步骤,制得不同于步骤(1)制得的聚合物嵌段的聚合物嵌段,和
(3)在步骤(1)制得的聚合物嵌段和步骤(2)制得的聚合物嵌段存在下,聚合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的步骤,制得不同于先前步骤制得的聚合物嵌段的聚合物嵌段。
制备本发明烯烃聚合物方法的再一个实例包括经上述方法制备递变聚合物或烯烃嵌段共聚物,然后将所得的(共)聚合物与含官能团的化合物接触,制得在末端含有官能团的递变聚合物或烯烃嵌段共聚物。
制备本发明烯烃聚合物方法的再一个实例包括在能促进烯烃活性聚合的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烯烃,而后使用一种催化剂进一步聚合烯烃,后一催化剂是经链转移反应分裂在催化剂和所得聚合物链之间的体系中产生的键而获得。
可以使用选自如氢、有机铝化合物、有机硼化合物、有机锌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有机镉化合物和有机铅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来促进链转移反应。
上述方法中所用的烯烃聚合催化剂例如是包含上述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上述方法中制得的聚合物例如是单分散聚烯烃、烯烃共聚物、递变聚合物或烯烃嵌段共聚物。
在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中,较好是在链转移反应之前获得的烯烃聚合物和/或在链转移反应之后获得的烯烃聚合物是单分散聚烯烃、烯烃共聚物、递变聚合物或烯烃嵌段共聚物,并且更好是在链转移反应之前获得的烯烃聚合物和在链转移反应之后获得的烯烃聚合物分别是单分散聚烯烃、烯烃共聚物、递变聚合物或烯烃嵌段共聚物。在链转移反应之前获得的烯烃聚合物和在链转移反应之后获得的烯烃聚合物相互之间可以相同。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说明有时在本发明中采用的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步骤的说明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和制备该聚合物的方法。
本文所用术语“聚合”的含义并不局限于“均聚合”,也包括“共聚合”。同样地,本文所用术语“聚合物”的含义并不局限于“均聚物”,也包括“共聚物”。
在本发明一个实例中的烯烃聚合物(单分散聚烯烃)是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下面有时称为“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的聚合物。这种烯烃聚合物可以是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一种烯烃的聚合物,或可以是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两种或多种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
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例子包括:
含2-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α-烯烃,如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和1-二十碳烯;和
含3-20个碳原子的环烯烃,如环戊烯、环庚烯、降冰片烯、5-甲基-2-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碳烯和2-甲基-1,4,5,8-二甲桥-1,2,3,4,4a,5,8,8a-八氢萘。
乙烯基环己烷、二烯类和多烯类也可以用作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
作为二烯类或多烯类,可以述及的有包含4-20个碳原子和两个或多个双键的环状或链状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丁二烯、异戊二烯、4-甲基-1,3-戊二烯、1,3-戊二烯、1,4-戊二烯、1,5-己二烯、1,4-己二烯、1,3-己二烯、1,3-辛二烯、1,4-辛二烯、1,5-辛二烯、1,6-辛二烯、1,7-辛二烯、亚乙基降冰片烯、乙烯基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7-甲基-1,6-辛二烯、4-亚乙基-8-甲基-1,7-壬二烯和5,9-二甲基-1,4,8-癸三烯。
芳族化合物也可以用作烯烃,其例子包括一或多烷基苯乙烯,如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邻、对二甲基苯乙烯、邻乙基苯乙烯、间乙基苯乙烯和对乙基苯乙烯、3-苯基丙烯、4-苯基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
上述烯烃可以单独或以两种或多种组合起来的形式使用。
作为烯烃,含有除了碳和氢之外的原子的单体也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
这种烯烃的例子包括:
α,β-不饱和羧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富马酸、马来酐、衣康酸和衣康酸酐,环烯烃羧酸或其酐,如二环(2,2,1)-5-庚烯-2,3-二羧酸,和其金属盐,如其钠盐、钾盐、锂盐、锌盐、镁盐和钙盐;
α,β-不饱和羧酸酯,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乙烯基酯,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癸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和三氟乙酸乙烯酯;
不饱和缩水甘油基,如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衣康酸单缩水甘油酯;
卤代烯烃,如氟乙烯、氯乙烯、1,1-二氯乙烯、溴乙烯和碘乙烯;
不饱和氰基化合物,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
不饱和酰胺,如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
不饱和酮,如乙烯基甲基酮和乙烯基乙基酮;
不饱和醚,如甲基乙烯基醚和乙基乙烯基醚;
含官能团的苯乙烯衍生物,如甲氧基苯乙烯、乙氧基苯乙烯、苯甲酸乙烯酯、苯甲酸甲基乙烯酯、乙酸乙烯基苄酯、羟基苯乙烯、邻氯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和
含乙烯基的杂环化合物,如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咔唑(carbozole)和乙烯基吡啶。
选自本发明所用烯烃的至少一种烯烃是一种仅由碳和氢组成的烯烃。对仅由碳和氢组成的烯烃与全部烯烃的数量之比并无特别的限制,但以烯烃总量计,该比值为不小于5摩尔%至不大于100摩尔%。表述“至少一种烯烃”是指在本发明的整个烯烃聚合物中包含至少一种仅由碳和氢组成的烯烃,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烯烃聚合物由多个聚合物嵌段组成,则在任何一个聚合物嵌段中都可以包含仅由碳和氢组成的烯烃。
单分散聚烯烃的数均分子量宜不小于500,较好为500-10,000,000,更好为1,000-5,000,000,其Mw/Mn不大于1.5,较好为不大于1.3。
由GPC(凝胶渗透色谱法)在140℃的邻二氯苯溶剂中测量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和Mw/Mn(Mw:重均分子量,Mn:数均分子量)。可以按通用的方法将所得的聚合物分子量转换成以聚苯乙烯计的分子量。当所得的聚合物是单分散聚乙烯或单分散乙烯/丙烯共聚物时,以聚乙烯来计算分子量,而当所得的聚合物是另一种聚合物(递变聚合物、烯烃嵌段共聚物)时,则以聚丙烯来计算分子量。所用的参数如下。
聚苯乙烯标准样品:K=0.000137,α=0.686
聚乙烯:K=0.000326,α=0.77
聚丙烯:K=0.0001,α=0.8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10℃/分钟的加热速度条件下,在氮气流中测量所得聚合物的熔点。
按迄今已知的方法进行13C-NMR的测量和分析。下面给出关于13C-NMR测量和分析的文献。
1)L.P.Lindeman,J.Q.Adams,分析化学,43,1245(1971)
2)F.A.Bovey,M.C.Sacchi,A.Zambelli,大分子,7,752(1974)
3)J.C.Randall,大分子,11,33(1978)
4)A.Zambelli,P.Locatelli,G.Bajo,12,154(1979)
5)Y.Doi,大分子,12,248(1979)
6)N.Kashiwa,A.Mizuno,S.Minami,聚合物,Bull.,12,105(1984)
7)P.Ammendola,L.Oliva,G.Gianotti,A.Zambelli,大分子,18,1407(1985)
8)T.Tsutsui,A.Mizuno,N.Kashiwa,聚合物,30,428(1989)
9)T.Tsutsui,N.Ishimaru,A.Mizuno,A.Toyota,N.Kashiwa,聚合物,30,1350(1989)
本发明单分散聚烯烃的较好例子包括聚乙烯,HDPE,LLDPE,聚丙烯,聚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等的均聚物,乙烯与丙烯的共聚物,乙烯与含4-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共聚物,和丙烯与含4-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共聚物。在这些例子中,聚乙烯是共聚单体含量小于0.01摩尔%的乙烯聚合物,HDPE是含有不小于0.01摩尔%至小于3摩尔%的含3-8个碳原子的烯烃(较好是丙烯、1-丁烯或1-己烯)作为共聚单体组分的乙烯共聚物,LLDPE是含有不小于3摩尔%至小于10摩尔%的含3-8个碳原子的烯烃(较好是丙烯、1-丁烯或1-己烯)作为共聚单体组分的乙烯共聚物。含4-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例子包括α-烯烃,如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和1-癸烯;二烯,如丁二烯、异戊二烯、1,4-戊二烯、1,5-己二烯和1,7-辛二烯;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如苯乙烯;和环烯烃化合物,如四环十二碳烯、降冰片烯和甲基降冰片烯。当共聚单体是含3-8个碳原子的烯烃时,共聚单体的含量不小于10摩尔%,在其它的情况下,共聚单体的含量不小于0.01摩尔%。
在上述例子中,共聚物可以包含一种共聚单体或包含两种或多种共聚单体。
在上述聚烯烃中,较好是聚乙烯、HDPE、LLDPE、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和乙烯/己烯共聚物,特别好是HDPE、LLDPE、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和乙烯/己烯共聚物。
本发明的单分散聚烯烃较好是乙烯聚合物,其数均分子量不小于110,000,较好为110,000-10,000,000,更好为150,000-5,000,000,Mw/Mn不大于1.5,较好不大于1.3,或是选自含3-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的聚合物,其数均分子量不小于500,较好为500-10,000,000,更好为1,000-5,000,000,Mw/Mn不大于1.5,较好不大于1.3,并且熔点不低于70℃。
在丙烯或1-丁烯的聚合物的情况下,这种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宜不小于500,较好为500-10,000,000,更好为1,000-5,000,000,Mw/Mn不大于1.5,较好不大于1.3,并且由13C-NMR测得的外消旋二单元组(r)不小于0.85,较好不小于0.90。
在乙烯/丙烯共聚物的情况下,乙烯的含量较好不小于60摩尔%,更好不小于70摩尔%。
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限度内,本发明的单分散聚烯烃可以连接到其它的结构部分上。本发明的聚合物可以是接枝改性的聚合物。
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例如是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至少两种烯烃的共聚物,其数均分子量不小于500,较好为500-10,000,000,更好为1,000-5,000,000,这就是所谓的含有一种链段的递变聚合物,在所述链段中,两种或多种单体的组成是连续变化的。
本文所用的“递变聚合物”是一种其中共聚单体的组成从聚合物链的一端逐渐变化到另一端的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可以通过在基本上不会发生链转移反应的理想活性聚合体系中聚合两种或多种单体(如乙烯和丙烯)合成制得。当聚合体系的活性不充分时,制得的不是理想的递变聚合物,而是具有不同组成的共聚物的混合物。聚合体系的活性是通过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Mw/Mn)来判断的。当聚合体系的活性高并且制得理想的递变聚合物时,Mw/Mn的值较好不大于2.5,更好不大于1.8,再好不大于1.5。
在上述聚合物中,两种或多种单体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具体地说,它们较好是选自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和1-辛烯,它们更好是选自乙烯、丙烯和1-丁烯。一种单体再好是乙烯,乙烯含量特别好为不小于30摩尔%。
递变聚合物的例子包括乙烯/丙烯递变聚合物、乙烯/丁烯递变聚合物、乙烯/己烯递变聚合物、丙烯/丁烯递变聚合物和丙烯/己烯递变聚合物。
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限度内,本发明的递变聚合物可以连接到其它的结构部分上,条件是它具有上述结构。本发明的聚合物可以是接枝改性聚合物。
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例如是下述聚合物。
烯烃聚合物,它是一种由两种或多种单体单元,即得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单体单元M1和至少一种不同于单体单元M1的单体单元M2组成的聚合物,所述聚合物具有下述特性:
13C-NMR测得的[M1·M2]、[M1·M1]、[M2·M2]、[M1]和[M2]满足下述关系:
             1>[M1·M2]/(2×[M1]×[M2])       (A)
      1>[M1·M2]2/(4×[M1·M1]×[M2·M2])      (B)其中[M1]是单体单元M1的摩尔分数,[M2]是单体单元M2的摩尔分数,[M1·M2]是其中的单体单元M1和单体单元M2是相邻的单元的摩尔分数,[M1·M1]是其中的单体单元M1和单体单元M1是相邻的单元的摩尔分数,和[M2·M2]是其中的单体单元M2和单体单元M2是相邻的单元的摩尔分数,条件是[M1]+[M2]=1.0并且[M1·M2]+[M1·M1]+[M2·M2]=1.0。
当单体单元M1和单体单元M2以统计学上无规的方式存在于聚合物链上时,[M1·M2]出现的概率为2×[M1]×[M2]。乘以2的原因是[M1·M2]严格地说是全部M1-M2单元和M2-M1单元的单元摩尔分数。关系式(A)表明其中的单体单元M1和单体单元M2是相邻的单元的含量小于统计学上无规排列的单元的含量。这就意味着单体单元M1的高含量部分和单体单元M2的高含量部分同时存在于一个聚合物链上,这种现象在递变聚合物或嵌段聚合物中可以观察到。
对本发明烯烃共聚物的结构精确地控制,使该共聚物的Mw/Mn通常不大于2.5,较好不大于2.0,更好不大于1.8,再好不大于1.6,特别好不大于1.5,最好不大于1.3。
当采用已有的技术来合成满足关系式(A)的递变聚合物或嵌段聚合物时,在聚合过程中可通过改变单体单元M1与单体单元M2之间随时间的进料比,就有可能合成表面上满足关系式(A)的聚合物。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单体单元M1和单体单元M2的聚合反应性互不相同,这样进料单体的反应性随时间而变。结果,Mw/Mn不能达到小的值,与本发明相背。
另一方面,当采用已有的技术来制备Mw/Mn小的聚合物时,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单元M1与单体单元M2之间的进料比需保持恒定,以便防止进料单体的反应性随时间而变,这样[M1·M2]出现的概率就等于2×[M1]×[M2],它就不可能满足关系式(A)。
在本发明中,可以精确地控制聚合物的结构,即使当进料单体的反应性随时间而变。关系式(A)较好是下述关系式(A-2),更好是下述关系式(A-3)。
            0.95≥[M1·M2]/(2×[M1]×[M2])    (A-2)
            0.90≥[M1·M2]/(2×[M1]×[M2])    (A-3)
关系式(B)是一个以高得多的精度校验关系式(A)所述含量的关系式。
如上所述,[M1·M2]严格地说是全部M1-M2单元和M2-M1单元的单元摩尔分数,这样单体单元M1后面是单体单元M2的M1-M2单元的出现概率和单体单元M2后面是单体单元M1的M2-M1单元的出现概率就是[M1·M2]/2。当聚合物的末端是单体单元M1,而且在此单体单元后插入单体单元M1或单体单元M2形成M1-M1单元或M1-M2单元,并且除了当聚合是以统计学上无规的方式进行时,那些单元的出现比率符合[M1]与[M2]之比。就是说,各摩尔分数满足下述关系式(B-0-1):
        ([M1·M2]/2)/[M1·M1]=[M2]/[M1]      (B-0-1)
另一方面,当聚合物的末端是单体单元M2,而且在此单体单元后插入单体单元M1或单体单元M2形成M2-M1单元或M2-M2单元,并且除了当聚合是以统计学上无规的方式进行时,那些单元的出现比率符合[M1]与[M2]之比。就是说,各摩尔分数满足下述关系式(B-0-2):
        ([M1·M2]/2)/[M2·M2]=[M1]/[M2]      (B-0-2)
就是说,当聚合是以统计学上无规的方式进行时,给出下述将关系式(B-0-1)与关系式(B-0-2)的两侧相乘而得的关系式(B-0):
        1=[M1·M2]2/(4×[M1·M1]×[M2·M2])    (B-0)
上述关系式(B)表明其中的单体单元M1和单体单元M2是相邻的单元的含量小于统计学上无规排列的单元的含量。这就意味着在聚合物的末端连续插入相同种类共聚单体的概率高于在聚合物的末端插入不同种类共聚单体的概率,这样可以在精确控制结构的情况下合成递变聚合物或嵌段聚合物。
对本发明烯烃共聚物的结构精确地加以控制,使共聚物的Mw/Mn通常不大于2.5,较好不大于2.0,更好不大于1.8,再好不大于1.6,特别好不大于1.5,最好不大于1.4。关系式(B)较好是下述关系式(B-2),更好是下述关系式(B-3),再好是下述关系式(B-4),进一步好是下述关系式(B-5),特别好是下述关系式(B-6),最好是下述关系式(B-7)。
        0.95>[M1·M2]2/(4×[M1·M1]×[M2·M2])    (B-2)
        0.90>[M1·M2]2/(4×[M1·M1]×[M2·M2])    (B-3)
        0.85>[M1·M2]2/(4×[M1·M1]×[M2·M2])    (B-4)
        0.80>[M1·M2]2/(4×[M1·M1]×[M2·M2])    (B-5)
        0.75>[M1·M2]2/(4×[M1·M1]×[M2·M2])    (B-6)
        0.70>[M1·M2]2/(4×[M1·M1]×[M2·M2])    (B-7)
为什么不能采用已有技术来制备Mw/Mn值小并且满足关系式(B)的聚合物如本发明的递变聚合物的原因与不能制备满足关系式(A)的聚合物的原因相同。
13C-NMR检测到在不属于满足关系式(A)和(B)以及Mw/Mn不大于2.5的烯烃共聚物的递变聚合物中,分开的单体单元M1和两个或多个连续单体单元M1的序列都存在于聚合物链上。在已有技术中不能用13C-NMR分析这种递变聚合物的结构,业已首次弄清楚用本发明的技术能促进非常精确的聚合。
另一方面,在嵌段聚合物中,不能检测到分开的单体单元M1,但仅能检测到两个或多个连续单体单元M1的序列。
在本发明第一次弄清楚的递变聚合物的结构中,较好是检测到两个连续单体单元M1的序列和三个或多个连续单体单元M1的序列。就是说,较好是用13C-NMR同时检测到分开的单体单元M1、由两个连续单体单元M1组成的单元和由三个或多个单体单元M1组成的单元的三种单元。
单体单元M1和单体单元M2都得自上面给出的作为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例子的单体。
单体单元M1较好是得自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或1-辛烯,更好是得自乙烯。单体单元M2较好是得自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或1-辛烯,更好是得自丙烯或1-丁烯。
当单体单元M1是乙烯单元时,较好是用13C-NMR同时检测到分开的单体单元M1、由两个连续单体单元M1组成的单元和由三个或多个单体单元M1组成的单元的三种单元。同样较好是同时检测到分开的单体单元M2和由两个或多个连续单体单元M2组成的单元。就是说,较好是用13C-NMR检测到两个或多个连续亚甲基的序列,并且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和六个或多个亚甲基的序列都能检测到。更好是检测到的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和六个或多个亚甲基序列的摩尔分数为不同的值。
可以按上述迄今已知的方法进行13C-NMR的测量和分析。
烯烃共聚物适用于各种膜、片材和吹塑产品的模塑材料、各种添加剂如相容性试剂和改性剂、涂料和粘合剂。应用将在下面说明。
下面将描述制备本发明烯烃共聚物的方法。
本发明烯烃共聚物的主链末端可含有官能团。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限度内,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可以连接到其它的结构部分上,条件是它具有上述结构。本发明的聚合物可以是接枝改性聚合物。
作为官能团,较好是芳族烃基、卤原子、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含磷基、含金属原子的基团等。
芳族烃基的例子包括苯基、萘基、甲苯基、联苯基和蒽基。
卤原子的例子包括氟、氯、溴和碘。
含氧基例如是含1-5个氧原子的基团,但此基团并不包括下述杂环化合物残基。也不包括含氮原子、硫原子、磷原子或卤原子的基团,所述原子直接连接到氧原子上。含氧基的例子包括羟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和丁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甲基苯氧基、二甲基苯氧基和萘氧基;芳基烷氧基,如苯基甲氧基和苯基乙氧基;乙酰氧基;羰基;羧基;酯基;和乙酰基。当含氧基包含碳原子时,碳原子的数目通常为1-30个,较好为1-20个。
含氮基例如是含1-5个氮原子的基团,但此基团并不包括下述杂环化合物残基。含氮基的例子包括氨基;烷基氨基,如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丙基氨基、丁基氨基和环己基氨基;和芳基氨基,如苯基氨基、甲苯基氨基和萘基氨基。
含硫基例如是含1-5个硫原子的基团,但此基团并不包括下述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硫基的例子包括磺酰氧基(sulfonato group),如甲基磺酰氧基、三氟甲磺酰氧基、苯基磺酰氧基、苄基磺酰氧基、对甲苯磺酰氧基、三甲基苯磺酰氧基、三异丁基苯磺酰氧基、对氯苯磺酰氧基和五氟苯磺酰氧基;亚磺酰氧基(sulfinato group),如甲基亚磺酰氧基、苯基亚磺酰氧基、苄基亚磺酰氧基、对甲苯亚磺酰氧基、三甲基苯亚磺酰氧基和五氟苯亚磺酰氧基;烷硫基;芳硫基。当含硫基包含碳原子时,碳原子的数目通常为1-30个,较好为1-20个。
含磷基例如是含1-5个磷原子的基团,其例子包括三烷基膦基,如三甲基膦、三丁基膦和三环己基膦;三芳基膦基,如三苯基膦和三甲苯基膦;亚磷酸酯基(phosphido group),如亚磷酸甲酯、亚磷酸乙酯和亚磷酸苯酯;膦酸基;和次膦酸基。
含金属原子的基团例如是含硅、铝、硼、锌或镁原子的基团,或金属原子如锂,其例子包括含硅基、含铝基、含硼基、含锌基、含镁基和锂原子。
含硅基例如是含1-5个硅原子的基团。含硅基的例子包括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如苯基甲硅烷基、二苯基甲硅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丙基甲硅烷基、三环己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三甲苯基甲硅烷基、三萘基甲硅烷基和甲基二苯基甲硅烷基;烷基取代的甲硅烷基醚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醚;硅取代的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硅取代的芳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和烃取代的甲硅烷氧基,如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在烃取代的甲硅烷基中,以三烷基甲硅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丙基甲硅烷基和三环己基甲硅烷基为佳。
含铝基例如是含1-5个铝原子的基团。含铝基的例子是-AlR2基团(R是氢、可以带有取代基的烷基、芳基、卤原子等)。
含硼基例如是含1-5个硼原子的基团。含硼基的例子是-BR2基团(R是氢、可以带有取代基的烷基、芳基、卤原子等)。
含锌基例如是含1-3个锌原子的基团。含锌基的例子是-ZnR基团(R是氢、可以带有取代基的烷基、芳基、卤原子等)。
含镁基是含1-3个镁原子的基团。含镁基的例子是-MgR基团(R是氢、可以带有取代基的烷基、芳基、卤原子等)。
在主链的末端含有官能团的烯烃聚合物的例子包括在聚乙烯、HDPE、LLDPE、聚丙烯、聚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等的均聚物、乙烯与丙烯的共聚物、乙烯与含4-20个碳原子的烯烃(如α-烯烃,如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和1-癸烯;二烯,如丁二烯、异戊二烯、1,4-戊二烯、1,5-己二烯和1,7-辛二烯;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如苯乙烯;环烯烃化合物,如四环十二碳烯、降冰片烯和甲基降冰片烯)的共聚物、丙烯与上述含4-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共聚物和上述递变聚合物的末端含有卤原子、苯基、羟基、烷氧基、羰基、羧基、酯基、乙酰基、烷基氨基、三烷基甲硅烷基、三甲基甲硅烷氧基、二烷基铝基、二烷基硼基、烷基锌基、锂等的聚合物。
其中,特别好是在聚乙烯、HDPE、LLDPE、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和乙烯/己烯共聚物的末端含有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羟基或烷基锌基的聚合物。
在主链的末端含有官能团的烯烃聚合物适用于各种添加剂如相容性试剂和改性剂、涂料和粘合剂。聚合物的应用将在下面说明。
在主链的末端含有官能团的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在下面说明。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例中的烯烃聚合物是一种烯烃嵌段共聚物,它包含:
(i)由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获得的聚合物嵌段,和
(ii)由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获得的并且不同于聚合物嵌段(i)的聚合物嵌段。
互不相同的聚合物嵌段是那些在聚合物的至少一种主要结构(如单体的类型、共聚单体的类型、共聚单体的组成、共聚单体的含量、共聚单体的构型和立构规整性)上不同的嵌段。
聚合物嵌段(i)和(ii)分别可以是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一种烯烃的聚合物,或可以是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两种或多种烯烃的无规共聚物。
除了聚合物嵌段(i)和聚合物嵌段(ii)外,烯烃嵌段共聚物还可以包含单个或多个聚合物嵌段(iii)。在这种情况下,嵌段共聚物呈(i)-(ii)-(iii)n的形式,其中n是1或更大的整数,较好是1-8,更好是1-3,并且相邻的聚合物嵌段互不相同。
聚合物嵌段(iii)可以是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一种烯烃的聚合物,或可以是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两种或多种烯烃的无规共聚物。
在烯烃嵌段共聚物中,聚合物嵌段(i)和聚合物嵌段(ii)分别较好是选自下述聚合物嵌段(a)、(b)和(c)的聚合物嵌段:
(a)由乙烯获得的聚合物嵌段,
(b)由选自含3-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中一种α-烯烃获得的聚合物嵌段,和
(c)由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中两种或多种α-烯烃获得的聚合物嵌段。
聚合物嵌段(b)较好是丙烯、1-丁烯、1-己烯或1-辛烯的均聚物的嵌段。
聚合物嵌段(c)较好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或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嵌段。
在本发明中,包含至少一个由乙烯获得的聚合物嵌段(a),聚合物嵌段(a)的数均分子量宜不小于110,000,较好为110,000-10,000,000,更好为150,000-5,000,000,Mw/Mn不大于1.5,较好不大于1.3。
上述烯烃聚合物例如是这样一种聚合物,其中连接有任意数目的由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获得的聚合物嵌段,整个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不小于500,较好为500-10,000,000,更好为1,000-5,000,000,相邻的聚合物嵌段互不相同,各聚合物嵌段的数均分子量不小于100,较好为100-9,999,900,更好为500-4,999,500,并且各聚合物嵌段的Mw/Mn不大于2.5。
在本发明中,聚合物嵌段的数目为2或更大的整数,通常为2-10个,较好为2-6个,特别好为2-4个。
在聚合物嵌段数为2个的二嵌段聚合物中,Mw/Mn较好小于1.35,更好小于1.30。
在聚合物嵌段数为3个的三嵌段聚合物中,Mw/Mn较好小于1.80,更好小于1.50。
在聚合物嵌段数为4个或更多的多嵌段聚合物中,Mw/Mn较好小于2.00,更好小于1.80。
在上述烯烃嵌段共聚物中,各聚合物嵌段较好是选自聚乙烯、HDPE、LLDPE、乙烯与选自含3-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烯烃(包括二烯和环烯烃)的共聚物、ata-聚丙烯、iso-聚丙烯、syn-聚丙烯、丙烯与选自含4-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单体(包括二烯和环烯烃)的共聚物,和上述递变聚合物。
特别好是二嵌段聚合物或三嵌段聚合物,其中各聚合物嵌段选自聚乙烯、HDPE、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ata-聚丙烯、syn-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和上述递变聚合物。
下面给出嵌段聚合物的例子。在下述例子中,聚乙烯-HDPE是指聚乙烯嵌段和HDPE嵌段相连的烯烃嵌段共聚物,若聚合物嵌段是两种或多种单体的共聚物,如乙烯/丙烯共聚物,则其单体构型可以是无规共聚物或递变聚合物的构型。
聚乙烯-HDPE,聚乙烯-LLDPE,
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乙烯-ata-聚丙烯,
聚乙烯-syn-聚丙烯,
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HDPE-LLDPE,HDPE-乙烯/丙烯共聚物,
HDPE-乙烯/丁烯共聚物,
HDPE-乙烯/己烯共聚物,
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HDPE-ata-聚丙烯,
HDPE-syn-聚丙烯,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
LLDPE-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LLDPE-ata-聚丙烯,
LLDPE-syn-聚丙烯,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丙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syn-聚丙烯,
ata-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HDPE-聚乙烯,
聚乙烯-LLDPE-聚乙烯,
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乙烯,
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聚乙烯,
聚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聚乙烯,
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聚乙烯,
聚乙烯-ata-聚丙烯-聚乙烯,
聚乙烯-syn-聚丙烯-聚乙烯,
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聚乙烯,
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聚乙烯,
HDPE-聚乙烯-HDPE,HDPE-LLDPE-HDPE,
HDPE-乙烯/丙烯共聚物-HDPE,
HDPE-乙烯/丁烯共聚物-HDPE,
HDPE-乙烯/己烯共聚物-HDPE,
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HDPE,
HDPE-ata-聚丙烯-HDPE,HDPE-syn-聚丙烯-HDPE,
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HDPE,
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HDPE,
LLDPE-聚乙烯-LLDPE,LLDPE-HDPE-LLDPE,
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LLDPE,
LLDPE-乙烯/丁烯共聚物-LLDPE,
LLDPE-乙烯/己烯共聚物-LLDPE,
L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LLDPE,
LLDPE-ata-聚丙烯-LLDPE,
LLDPE-syn-聚丙烯-LLDPE,
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LLDPE,
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LLDPE,
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HDPE-乙烯/丙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HDPE-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LLDPE-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聚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HDPE-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LLDPE-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L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聚乙烯-ata-聚丙烯,
ata-聚丙烯-HDPE-ata-聚丙烯,
ata-聚丙烯-LLDPE-ata-聚丙烯,
ata-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ata-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ata-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ata-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ata-聚丙烯-syn-聚丙烯-ata-聚丙烯,
ata-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ata-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syn-聚丙烯-聚乙烯-syn-聚丙烯,
syn-聚丙烯-HDPE-syn-聚丙烯,
syn-聚丙烯-LLDPE-syn-聚丙烯,
syn-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syn-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syn-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syn-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syn-聚丙烯-ata-聚丙烯-syn-聚丙烯,
syn-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syn-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丙烯/丁烯共聚物-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丙烯/己烯共聚物-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己烯共聚物-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己烯共聚物-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HDPE-LLDPE,
聚乙烯-HDPE-乙烯/丙烯共聚物,
聚乙烯-HDPE-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HDPE-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乙烯-HDPE-ata-聚丙烯,
聚乙烯-HDPE-syn-聚丙烯,
聚乙烯-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LLDPE-HDPE,
聚乙烯-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
聚乙烯-LLDPE-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LLDPE-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L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乙烯-LLDPE-ata-聚丙烯,
聚乙烯-LLDPE-syn-聚丙烯,
聚乙烯-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HDPE,
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LLDPE,
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HDPE,
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LLDPE,
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HDPE,
聚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LLDPE,
聚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聚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聚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HDPE,
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LLDPE,
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ata-聚丙烯-HDPE,
聚乙烯-ata-聚丙烯-LLDPE,
聚乙烯-ata-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
聚乙烯-ata-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ata-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ata-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乙烯-ata-聚丙烯-syn-聚丙烯,
聚乙烯-ata-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ata-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syn-聚丙烯-HDPE,
聚乙烯-syn-聚丙烯-LLDPE,
聚乙烯-syn-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
聚乙烯-syn-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syn-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syn-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乙烯-syn-聚丙烯-ata-聚丙烯,
聚乙烯-syn-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syn-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HDPE,
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LLDPE,
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HDPE,
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LLDPE,
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HDPE-聚乙烯-LLDPE,
HDPE-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
HDPE-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HDPE-聚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
HDPE-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HDPE-聚乙烯-ata-聚丙烯,
HDPE-聚乙烯-syn-聚丙烯,
HDPE-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HDPE-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HDPE-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
HDPE-LLDPE-乙烯/丁烯共聚物,
HDPE-LLDPE-乙烯/己烯共聚物,
HDPE-L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
HDPE-LLDPE-ata-聚丙烯,
HDPE-LLDPE-syn-聚丙烯,
HDPE-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HDPE-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HDPE-乙烯/丙烯共聚物-LLDPE,
HDPE-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HDPE-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HDPE-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HDPE-乙烯/丙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HDPE-乙烯/丙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HDPE-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HDPE-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HDPE-乙烯/丁烯共聚物-LLDPE,
HDPE-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HDPE-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HDPE-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HDPE-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HDPE-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HDPE-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HDPE-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HDPE-乙烯/己烯共聚物-LLDPE,
HDPE-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HDPE-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HDPE-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HDPE-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HDPE-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HDPE-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HDPE-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LLDPE,
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HDPE-ata-聚丙烯-LLDPE,
HDPE-ata-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
HDPE-ata-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HDPE-ata-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
HDPE-ata-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HDPE-ata-聚丙烯-syn-聚丙烯,
HDPE-ata-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HDPE-ata-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HDPE-syn-聚丙烯-LLDPE,
HDPE-syn-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
HDPE-syn-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HDPE-syn-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
HDPE-syn-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HDPE-syn-聚丙烯-ata-聚丙烯,
HDPE-syn-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HDPE-syn-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LLDPE,
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LLDPE,
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
LLDPE-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聚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LLDPE-聚乙烯-ata-聚丙烯,
LLDPE-聚乙烯-syn-聚丙烯,
LLDPE-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HDPE-乙烯/丙烯共聚物,
LLDPE-HDPE-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HDPE-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
LLDPE-HDPE-ata-聚丙烯,
LLDPE-HDPE-syn-聚丙烯,
LLDPE-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LLDPE-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LLDPE-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LLDPE-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LLDPE-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LLDPE-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LLDPE-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LLDPE-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LLDPE-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L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L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L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ata-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
LLDPE-ata-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ata-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ata-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LLDPE-ata-聚丙烯-syn-聚丙烯,
LLDPE-ata-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ata-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syn-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
LLDPE-syn-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syn-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syn-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LLDPE-syn-聚丙烯-ata-聚丙烯,
LLDPE-syn-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syn-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
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聚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聚乙烯-ata-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聚乙烯-syn-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HDPE-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HDPE-ata-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HDPE-syn-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LLDPE-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L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LLDPE-ata-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LLDPE-syn-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syn-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ata-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聚乙烯-ata-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聚乙烯-syn-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HDPE-ata-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HDPE-syn-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L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LLDPE-ata-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LLDPE-syn-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syn-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ata-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聚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聚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聚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聚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聚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己烯共聚物-聚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聚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己烯共聚物-聚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聚乙烯-ata-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聚乙烯-syn-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HDPE-ata-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HDPE-syn-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LLDPE-ata-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LLDPE-syn-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ata-聚丙烯-syn-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syn-聚丙烯-ata-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ata-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聚乙烯-syn-聚丙烯,
ata-聚丙烯-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HDPE-syn-聚丙烯,
ata-聚丙烯-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ata-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ata-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ata-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ata-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ata-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syn-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syn-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ata-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ata-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syn-聚丙烯,
ata-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聚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H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LLDPE-丙烯/丁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ata-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ata-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syn-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聚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H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LLDPE-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丙烯/己烯共聚物,
丙烯/丁烯共聚物-ata-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和
丙烯/丁烯共聚物-syn-聚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在这些嵌段共聚物中,特别好是
聚乙烯-聚丙烯,
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丙烯,
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LLDPE,
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LLDPE,
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和
聚乙烯-LLDPE-HDPE,聚乙烯-LLDPE。
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限度内,本发明的烯烃嵌段共聚物可以连接到其它的结构部分上,条件是它具有上述结构。本发明的聚合物可以是接枝改性聚合物。
烯烃共聚物适用于各种膜、片材和吹塑产品的模塑材料、各种添加剂如相容性试剂和改性剂、涂料和粘合剂。应用将在下面说明。
下面将说明制备本发明烯烃嵌段共聚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烯烃嵌段共聚物的主链末端可以含有官能团。官能团的例子包括与上面所述相同的基团。
在主链的末端含有官能团的烯烃嵌段共聚物适用于各种添加剂如相容性试剂和改性剂、涂料和粘合剂。应用将在下面说明。
下面将说明制备在主链的末端含有官能团的烯烃嵌段共聚物的方法。
接下来说明制备本发明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制备本发明烯烃聚合物的方法使用包含下述过渡金属化合物(A)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较好是使用包含下述(A)和(B)的烯烃聚合催化剂,
(A)下述过渡金属化合物,和
(B)选自下述组分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B-1)有机金属化合物,
(B-2)有机铝氧化合物(organoaluminum oxy-compound),和
(B-3)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
首先,说明本发明所用的形成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各组分。
(A)过渡金属化合物
本发明所用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是由下式(I)表示的化合物,它具有下述特性,即在式(I)中的X被正丙基取代的阳离子配合物的β-agostic结构中,所述结构由密度函数法测量,不直接连接到中心金属M上但最靠近中心金属M的杂原子(Z)与β-位上的氢之间的距离(r值)不大于3.0,并且静电能不大于10kJ/mol。
“密度函数法”是指使用程序ADF2000.01(由SCM Co.(荷兰)开发,与SCMCo.签订许可合同,然后从SCM Co.的主页(html://www.scm.com)上下载该程序获得)并使用BLYP法的计算。作为基本函数,使用Slater型轨道函数。至于结构,对中心金属采用Triple zeta型函数,对其它原子采用Double zeta型函数,然而,在静电能的评价中,对其它原子采用加有极化函数的Double Zeta型函数。基本函数也可用于由结构计算所得的最佳结构的单点计算。在除了结构计算外的计算中,进行Pauli’s相对论势能的校正。“静电能”是指在β-位上的氢与最靠近的杂原子之间的静电能。更具体地说,静电能是基于将配合物计算所得的电子分配给这两个原子而得的电子状态的原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在此所称的电子是由配合物计算所得的两个原子的s、p、d轨道的各电子布居(在结构计算后获得的β-agostic最佳结构中的单点计算)。
                   LmMXn           (I)
在式(I)中,M是选自周期表第3至11族的过渡金属原子,较好是选自第4至5族的过渡金属原子,更好是第4族的过渡金属原子,尤其是钛、锆或铪,特别好是钛。
m是1-6的整数。
L是与中心金属M配位的配位体,它是含有至少一个不直接连接到中心金属M上的杂原子(Z)的有机或无机配位体。
配位体骨架的例子包括:
环戊二烯基骨架、乙酰丙酮化物(acetylacetonato)骨架、苯氧基骨架、酰氨基骨架、亚氨基骨架和能形成下述式(II-a)、(II-b)或(II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配位体骨架。
由式(II-a)表示的配位体骨架包括式(II-a)配位体骨架,其中R1是烃基,R3和R4中的任一个含有下述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即其中的R1、R3和R4中的至少一个含有下述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的配位体骨架。
由式(II-b)表示的配位体骨架包括式(II-b)配位体骨架,其中R1是烃基,R6、R7、R8和R9中的任一个含有下述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即其中的R1、R6、R7、R8和R9中的至少一个含有下述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的配位体骨架。
由式(III)表示的配位体骨架包括式(III)配位体骨架,其中R10是烃基,R11、R12、R13、R14和R15中的任一个含有下述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即其中的R11、R12、R13、R14和R15中的至少一个含有下述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的配位体骨架。
杂原子是除了碳原子和氢原子外的非金属原子,其例子包括卤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磷原子、硫原子和硒原子。
n是满足M的化合价的数。
X是氧原子、氢原子、卤原子、烃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连接形成环。
当n是2或更大时,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
卤原子的例子包括氟、氯、溴和碘。
烃基的例子包括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辛基、壬基、十二烷基和二十烷基;含3-3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如环戊基、环己基、降冰片基和金刚烷基(adamantly);链烯基,如乙烯基、丙烯基和环己烯基;芳烷基,如苄基、苯基乙基和苯基丙基;和芳基,如苯基、甲苯基、二甲基苯基、三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联苯基、萘基、甲基萘基、蒽基和菲基。在烃基中也包括卤代烃基,如在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中至少一个氢被卤素取代而得的基团。
含氧基例如是含1-5个氧原子的基团,但此基团并不包括下述杂环化合物残基。也不包括含氮原子、硫原子、磷原子、卤原子或硅原子的基团,所述原子直接连接到氧原子上。含氧基的例子包括羟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和丁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甲基苯氧基、二甲基苯氧基和萘氧基;芳基烷氧基,如苯基甲氧基和苯基乙氧基;乙酰氧基;和羰基。当含氧基包含碳原子时,碳原子的数目通常为1-30个,较好为1-20个。
含硫基例如是含1-5个硫原子的基团,但此基团并不包括下述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硫基的例子包括磺酰氧基,如甲基磺酰氧基、三氟甲磺酰氧基、苯基磺酰氧基、苄基磺酰氧基、对甲苯磺酰氧基、三甲基苯磺酰氧基、三异丁基苯磺酰氧基、对氯苯磺酰氧基和五氟苯磺酰氧基;亚磺酰氧基,如甲基亚磺酰氧基、苯基亚磺酰氧基、苄基亚磺酰氧基、对甲苯亚磺酰氧基、三甲基苯亚磺酰氧基和五氟苯亚磺酰氧基;烷硫基;和芳硫基。当含硫基包含碳原子时,碳原子的数目通常为1-30个,较好为1-20个。
含氮基是含1-5个氮原子的基团,但此基团并不包括下述杂环化合物残基。含氮基的例子包括氨基;烷基氨基,如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丙基氨基、二丁基氨基和二环己基氨基;和芳基氨基或烷基芳基氨基,如苯基氨基、二苯基氨基、二甲苯基氨基、二萘基氨基和甲基苯基氨基。
含硼基例如是含1-5个硼原子的基团,但此基团并不包括下述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硼基的例子是BR4(R是氢、可以带有取代基的烷基、芳基、卤原子等)。
含铝基例如是含1-5个铝原子的基团。含铝基的例子是AlR4(R是氢、可以带有取代基的烷基、芳基、卤原子等)。
含磷基例如是含1-5个磷原子的基团,但此基团并不包括下述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磷基的例子包括三烷基膦基,如三甲基膦、三丁基膦和三环己基膦;三芳基膦基,如三苯基膦和三甲苯基膦;亚磷酸酯基(phosphido group),如亚磷酸甲酯、亚磷酸乙酯和亚磷酸苯酯;膦酸基;和次膦酸基。
含卤基的例子包括含氟基,如PF6和BF4;含氯基,如ClO4和SbCl6;和含碘基,如IO4
杂环化合物残基的例子包括含氮基的残基,如吡咯、吡啶、嘧啶、喹啉和三嗪;含氧基的残基,如呋喃和吡喃;含硫基的残基,如噻吩;以及这些杂环化合物残基进一步被取代基取代而得的基团,所述取代基如含1-30个碳原子,较好1-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
含硅基例如是含1-5个硅原子的基团。含硅基的例子包括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如苯基甲硅烷基、二苯基甲硅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丙基甲硅烷基、三环己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甲基二苯基甲硅烷基、三甲苯基甲硅烷基和三萘基甲硅烷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醚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醚;硅取代的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和硅取代的芳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当含硅基包含碳原子时,碳原子的数目通常为1-30个,较好为1-20个。
含锗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含硅基中的硅被锗取代而得的基团。
含锡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含硅基中的硅被锡取代而得的基团。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可以使用下式(II-a)或(II-b)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C0180011400491
其中N---M1通常是指它们相互配位,但在本发明中,它们并不总是配位的。
在式(II-a)中,M1是选自周期表第3至11族的过渡金属原子,较好是第4至5族的过渡金属原子,具体是钛、锆、铪、钒、铌、钽等,更好是第4族的过渡金属原子,具体是钛、锆或铪,再好是钛。
Q是氮原子或带有取代基R2的碳原子(-C(R2)=)。
A是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或带有取代基R5的氮原子(-N(R5)-)。
R1是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的烃基或含有至少一个含杂原子的基团的烃基。杂原子的例子包括卤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磷原子、硫原子和硒原子。含杂原子的基团是含除了碳原子和氢原子外的非金属原子的基团,其例子包括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含磷基、含卤原子的基团和杂环化合物残基。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含磷基和杂环化合物残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含卤基的例子包括在含1-30个碳原子,较好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中至少一个氢被卤素取代而得的基团,所述烃基如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辛基、壬基、十二烷基和二十烷基),含3-3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如环戊基、环己基、降冰片基和金刚烷基),链烯基(如乙烯基、丙烯基和环己烯基),芳烷基(如苄基、苯基乙基和苯基丙基)和芳基(如苯基、甲苯基、二甲基苯基、三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联苯基、萘基、甲基萘基、蒽基和菲基)。这种基团的具体例子包括三氟甲基、全氟乙基、五氟苯基、全氟己基、三氯甲基、全氯乙基、五氯苯基和全氯己基。
R1较好是含1-30个碳原子的含卤原子的烃基,特别好是含1-30个碳原子的含氟烃基。
具体来说,R1是三氟甲基、全氟乙基、全氟丙基、全氟丁基、全氟戊基、全氟己基、全氟庚基、全氟辛基、全氟癸基、1H,1H-全氟丙基、1H,1H-全氟丁基、1H,1H-全氟戊基、1H,1H-全氟己基、1H,1H-全氟庚基、1H,1H-全氟辛基、1H,1H-全氟癸基、全氟环己基、三氟甲基环己基、二(三氟甲基)环己基、三氟甲基氟环己基、单氟苯基、二氟苯基、三氟苯基、四氟苯基、五氟苯基、(三氟甲基)五氟苯基、(三氟甲基)氟苯基、三氟甲基苯基、二(三氟甲基)苯基、三(三氟甲基)苯基、四(三氟甲基)苯基、五(三氟甲基)苯基、全氟乙基苯基、二(全氟乙基)苯基、全氟丙基苯基、全氟丁基苯基、全氟戊基苯基、全氟己基苯基、二(全氟己基)苯基、全氟萘基、全氟菲基、全氟蒽基、(三氟甲基)四氟苯基等。
R2-R5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氢原子、卤原子、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R2-R5中的两个或多个基团可以连接形成环。
由R2-R5表示的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和含锡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
由R2-R5表示的含卤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1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
由R2-R5表示的烃基的例子包括那些含1-30个碳原子的烃基。具体来说,可以述及的有含1-30个碳原子,较好含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新戊基和正己基;含2-30个碳原子,较好含2-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链烯基,如乙烯基、烯丙基和异丙烯基;含2-30个碳原子,较好含2-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炔基,如乙炔基和炔丙基;含3-30个碳原子,较好含3-20个碳原子的环状饱和烃基,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和金刚烷基;含5-30个碳原子的环状不饱和烃基,如环戊二烯基、茚基和芴基;含6-30个碳原子,较好含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如苯基、苄基、萘基、联苯基、三联苯基(terphenylyl)、菲基和蒽基;和烷基取代的芳基,如甲苯基、异丙基苯基、叔丁基苯基、二甲基苯基和二叔丁基苯基。
上述烃基可以被其它烃基所取代,这种基团的例子包括被芳基如苄基和枯基取代的烷基。
由R2-R5表示的烃取代的甲硅烷基的例子包括那些含1-30个碳原子的基团。具体来说,可以述及的有甲基甲硅烷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甲硅烷基、二乙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二苯基甲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二甲基苯基甲硅烷基、二甲基叔丁基甲硅烷基和二甲基(五氟苯基)甲硅烷基。其中,较好的是甲基甲硅烷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甲硅烷基、二乙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二甲基苯基甲硅烷基和三苯基甲硅烷基。特别好的是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和二甲基苯基甲硅烷基。
由R2-R5表示的含氧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
由R2-R5表示的含氮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
由R2-R5表示的含硫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
R2-R5较好分别是氢原子、卤原子、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或含卤基,更好是氢原子、卤原子、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或含卤基。
由R2-R5表示的卤原子和含卤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1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
n是满足M1的化合价的数,具体是2-4的整数,较好是2。
X是氧原子、氢原子、卤原子、烃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这些原子和基团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
当n是2或更大时,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连接形成环。
其中N---M1通常是指它们相互配位,但在本发明中,它们并不总是配位的。
在式(II-b)中,M1是选自周期表第3至11族的过渡金属原子,较好是第4至5族的过渡金属原子,具体是钛、锆、铪、钒、铌、钽等,更好是第4族的过渡金属原子,具体是钛、锆或铪,再好是钛。
m是1-5的整数,较好是2-4,更好是2。
A是氮原子或磷原子。
U是带有取代基R6的碳原子(-C(R6)=)、氮原子或磷原子。
Q是带有取代基R7的碳原子(-C(R7)=)、氮原子或磷原子。
S是带有取代基R8的碳原子(-C(R8)=)、氮原子或磷原子。
T是带有取代基R9的碳原子(-C(R9)=)、氮原子或磷原子。
R1是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的烃基或含有一个或多个含杂原子的基团的烃基,其含义与式(II-a)中R1的定义相同。
R6-R9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氢原子、卤原子、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烃基和烃取代的甲硅烷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2-R5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含氮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和含锡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
R6-R9较好分别是氢原子、卤原子、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或含卤基,更好是氢原子、卤原子、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或含卤基。
R6-R9中的两个或多个可以连接形成环,当m为2或更大时,多个R1、R6、R7、R8和R9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在一个配位体中所含的R6-R9中的一个基团和在另一个配位体中所含的R6-R9中的一个基团可以连接起来。
n是满足M1的化合价的数。
X是氧原子、氢原子、卤原子、烃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这些原子和基团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
当n是2或更大时,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连接形成环。
与式(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相类似,式(II-a)或(II-b)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较好具有下述特性,即不直接连接到中心金属M上但最靠近中心金属M的杂原子与β-位上的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并且静电能不大于10kJ/mol。
在式(II-a)或(II-b)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由下式(II-a’)或(II-b’)表示并且具有下述R1结构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宜用作本发明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
其中N---M1通常是指它们相互配位,但在本发明中,它们并不总是配位的。
在式(II-a’)中,M1是选自周期表第3至11族的过渡金属原子,较好是第4至5族的过渡金属原子,具体是钛、锆、铪、钒、铌、钽等,更好是第4族的过渡金属原子,具体是钛、锆或铪,再好是钛。
Q是氮原子或带有取代基R2的碳原子(-C(R2)=)。
A是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或带有取代基R5的氮原子(-C(R5)-)。
R1是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取代基的苯基、除了苯基外的芳族烃基、脂族烃基或脂环族烃基。当R1是苯基并且与氮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位置是1-位时,该苯基宜在2-位和6-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取代基,或在3-位、4-位和5-位上带有至少一个取代基,该取代基选自除了氟原子外的杂原子、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不多于两个氟原子的含氟基团、含有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含氟基团和含有除了氟原子外的杂原子的含杂原子的基团。当R1是除了苯基外的芳族烃基、脂族烃基或脂环族烃基时,这种基团带有一个或多个选自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取代基。
由R1表示的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1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
在式(II-a’)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当与氮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位置是1-位时,R1较好是含1-30个碳原子的含氟烃基,它选自在2-位和6-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至少一个取代基(该取代基选自氟原子和含氟原子的基团)的苯基,在3-位、4-位和5-位上带有至少一个取代基(该取代基选自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不多于两个氟原子的含氟基团,和含有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含氟基团)的苯基,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氟原子和含氟基团的取代基的除了苯基外的芳族烃基,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氟原子和含氟基团的取代基的脂族烃基,和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氟原子和含氟基团的取代基的脂环族烃基。从所得聚合物的活性和分子量的观点来看,这种过渡金属化合物是适宜的。
具体来说,R1是三氟甲基、全氟乙基、全氟丙基、全氟丁基、全氟戊基、全氟己基、全氟庚基、全氟辛基、全氟癸基、1H,1H-全氟丙基、1H,1H-全氟丁基、1H,1H-全氟戊基、1H,1H-全氟己基、1H,1H-全氟庚基、1H,1H-全氟辛基、1H,1H-全氟癸基、全氟环己基、三氟甲基环己基、二(三氟甲基)环己基、三氟甲基氟环己基、单氟苯基、二氟苯基、三氟苯基、四氟苯基、五氟苯基、(三氟甲基)五氟苯基、(三氟甲基)氟苯基、三氟甲基苯基、二(三氟甲基)苯基、三(三氟甲基)苯基、四(三氟甲基)苯基、五(三氟甲基)苯基、全氟乙基苯基、二(全氟乙基)苯基、全氟丙基苯基、全氟丁基苯基、全氟戊基苯基、全氟己基苯基、二(全氟己基)苯基、全氟萘基、全氟菲基、全氟蒽基、(三氟甲基)四氟苯基等。
R1较好是含3-30个碳原子的含氟脂族烃基,其例子包括1H,1H-全氟丙基、1H,1H-全氟丁基、1H,1H-全氟戊基、1H,1H-全氟己基、1H,1H-全氟庚基、1H,1H-全氟辛基和1H,1H-全氟癸基。同样较好的是被氟和/或含氟烃取代的含6-30个碳原子的芳族烃基,如单氟苯基、二氟苯基、三氟苯基、四氟苯基、五氟苯基、(三氟甲基)五氟苯基、(三氟甲基)氟苯基、三氟甲基苯基、二(三氟甲基)苯基、三(三氟甲基)苯基、四(三氟甲基)苯基、五(三氟甲基)苯基、全氟乙基苯基、二(全氟乙基)苯基、全氟丙基苯基、全氟丁基苯基、全氟戊基苯基、全氟己基苯基、二(全氟己基)苯基、全氟萘基、全氟菲基、全氟蒽基和(三氟甲基)四氟苯基。
在上述例子中,R1特别好是单氟苯基、二氟苯基、三氟苯基、四氟苯基、五氟苯基、(三氟甲基)五氟苯基和1H,1H-全氟辛基。
R2-R5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氢原子、卤原子、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R2-R5中的两个或多个可以连接形成环。
由R2-R5表示的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和含锡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
由R2-R5表示的含卤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1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
由R2-R5表示的烃基的例子包括那些含1-30个碳原子的烃基。具体来说,可以述及的有含1-30个碳原子,较好含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新戊基和正己基;含2-30个碳原子,较好含2-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链烯基,如乙烯基、烯丙基和异丙烯基;含2-30个碳原子,较好含2-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炔基,如乙炔基和炔丙基;含3-30个碳原子,较好含3-20个碳原子的环状饱和烃基,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和金刚烷基;含5-30个碳原子的环状不饱和烃基,如环戊二烯基、茚基和芴基;含6-30个碳原子,较好含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如苯基、苄基、萘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菲基和蒽基;和烷基取代的芳基,如甲苯基、异丙基苯基、叔丁基苯基、二甲基苯基和二叔丁基苯基。
上述烃基可以被其它烃基所取代,这种基团的例子包括被芳基如苄基和枯基取代的烷基。
由R2-R5表示的烃取代的甲硅烷基的例子包括那些含1-30个碳原子的基团。具体来说,可以述及的有甲基甲硅烷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甲硅烷基、二乙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二苯基甲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二甲基苯基甲硅烷基、二甲基叔丁基甲硅烷基和二甲基(五氟苯基)甲硅烷基。其中,较好的是甲基甲硅烷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甲硅烷基、二乙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二甲基苯基甲硅烷基和三苯基甲硅烷基。特别好的是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和二甲基苯基甲硅烷基。
由R2-R5表示的含氧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
由R2-R5表示的含氮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
由R2-R5表示的含硫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
由R2-R5表示的卤原子和含卤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1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
R2-R5较好分别是氢原子、卤原子、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或含卤基,更好是氢原子、卤原子、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或含卤基。
n是满足M1的化合价的数,具体是2-4的整数,较好是2。
X是氧原子、氢原子、卤原子、烃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这些原子和基团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
当n是2或更大时,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连接形成环。
其中N---M1通常是指它们相互配位,但在本发明中,它们并不总是配位的。
在式(II-b’)中,M1是选自周期表第3至11族的过渡金属原子,较好是第4至5族的过渡金属原子,具体是钛、锆、铪、钒、铌、钽等,更好是第4族的过渡金属原子,具体是钛、锆或铪,再好是钛。
m是1-5的整数,较好是2-4,更好是2。
A是氮原子或磷原子。
U是带有取代基R6的碳原子(-C(R6)=)、氮原子或磷原子。
Q是带有取代基R7的碳原子(-C(R7)=)、氮原子或磷原子。
S是带有取代基R8的碳原子(-C(R8)=)、氮原子或磷原子。
T是带有取代基R9的碳原子(-C(R9)=)、氮原子或磷原子。
R1是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的烃基或含有一个或多个含杂原子的基团的烃基,其含义与式(II-a’)中R1的定义相同。
R6-R9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氢原子、卤原子、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烃基和烃取代的甲硅烷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2-R5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含氮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和含锡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
R6-R9较好分别是氢原子、卤原子、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或含卤基,更好是氢原子、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卤原子或含卤基。
R6-R9中的两个或多个可以连接形成环,当m为2或更大时,多个R1、R6、R7、R8和R9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在一个配位体中所含的R6-R9中的一个基团和在另一个配位体中所含的R6-R9中的一个基团可以连接起来。
n是满足M1的化合价的数。
X是氧原子、氢原子、卤原子、烃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这些原子和基团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
当n是2或更大时,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连接形成环。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也可以述及的有下式(II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下述特性,即在式(III)中的一个X被正丙基取代的阳离子配合物的β-agostic结构中,所述结构由密度函数法测量,不直接连接到中心金属M上但最靠近中心金属M的杂原子与β-位上的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并且静电能不大于10kJ/mol。
Figure C0180011400581
其中N---M1通常是指它们相互配位,但在本发明中,它们并不总是配位的。
在式(III)中,M1是选自周期表第4至5族的过渡金属原子,具体是钛、锆、铪、钒、铌、钽等,较好是第4族的过渡金属原子,具体是钛、锆或铪,更好是钛。
m是1或2,较好是2。
R10是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的烃基或含有至少一个含杂原子的基团的烃基。杂原子的例子包括卤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磷原子、硫原子和硒原子。含杂原子的基团是含除了碳原子和氢原子外的非金属原子的基团,其例子包括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含磷基、含卤原子的基团和杂环化合物残基。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含磷基和杂环化合物残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含卤基的例子包括在含1-30个碳原子,较好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中至少一个氢被卤素取代而得的基团,所述烃基如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辛基、壬基、十二烷基和二十烷基),含3-3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如环戊基、环己基、降冰片基和金刚烷基),链烯基(如乙烯基、丙烯基和环己烯基),芳烷基(如苄基、苯基乙基和苯基丙基)和芳基(如苯基、甲苯基、二甲基苯基、三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联苯基、萘基、甲基萘基、蒽基和菲基)。这种基团的具体例子包括三氟甲基、全氟乙基、五氟苯基、全氟己基、三氯甲基、全氯乙基、五氯苯基和全氯己基。
R10较好是含1-30个碳原子的含卤原子的烃基,特别好是含1-30个碳原子的含氟烃基。
具体来说,R10是三氟甲基、全氟乙基、全氟丙基、全氟丁基、全氟戊基、全氟己基、全氟庚基、全氟辛基、全氟癸基、1H,1H-全氟丙基、1H,1H-全氟丁基、1H,1H-全氟戊基、1H,1H-全氟己基、1H,1H-全氟庚基、1H,1H-全氟辛基、1H,1H-全氟癸基、全氟环己基、三氟甲基环己基、二(三氟甲基)环己基、三氟甲基氟环己基、单氟苯基、二氟苯基、三氟苯基、四氟苯基、五氟苯基、(三氟甲基)五氟苯基、(三氟甲基)氟苯基、三氟甲基苯基、二(三氟甲基)苯基、三(三氟甲基)苯基、四(三氟甲基)苯基、五(三氟甲基)苯基、全氟乙基苯基、二(全氟乙基)苯基、全氟丙基苯基、全氟丁基苯基、全氟戊基苯基、全氟己基苯基、二(全氟己基)苯基、全氟萘基、全氟菲基、全氟蒽基、(三氟甲基)四氟苯基等。
R11-R14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氢原子、卤原子、含卤基、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含氧基、含氮基或含硫基。这些原子和基团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2-R5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
R15是卤原子、含卤基、烃基或烃取代的甲硅烷基。这些原子和基团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2-R5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
由R15表示的烃基的例子包括那些含1-30个碳原子的烃基。其较好的例子包括含1-30个碳原子,较好含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和正己基;具有脂环族骨架并且含3-30个碳原子,较好含3-20个碳原子的烃基,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降冰片基和金刚烷基;含6-30个碳原子,较好含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如苯基、苄基、萘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芴基、蒽基和菲基;和这样一些基团,其中这些基团进一步被含1-30个碳原子,较好含1-20个碳原子的烷基所取代,或被含6-30个碳原子,较好含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所取代。其中,更好是叔丁基。
由R15表示的烃取代的甲硅烷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2-R5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
由R15表示的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1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
R10、R11至R15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中的两个或多个可以连接形成环。
n是满足M1的化合价的数,具体是2-4的整数,较好是2。
X是氧原子、氢原子、卤原子、烃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这些原子和基团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
当n是2或更大时,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连接形成环。
作为过渡金属化合物(A),也可以述及的有用下式(III’)表示并且具有下述R10结构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其中N---M1通常是指它们相互配位,但在本发明中,它们并不总是配位的。
在上式中,M1、m、R11-R14、R15、n和X的含义与式(III)中M1、m、R11-R14、R15、n和X的含义相同。
R10是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取代基的苯基、除了苯基外的芳族烃基、脂族烃基或脂环族烃基。当R10是苯基并且与氮相连的碳原子的位置是1-位时,该苯基在2-位和6-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一个或多个选自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取代基,或在3-位、4-位和5-位上带有至少一个取代基,该取代基选自除了氟原子外的杂原子、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不多于两个氟原子的含氟基团、含有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含氟基团和含有除了氟原子外的杂原子的含杂原子的基团。当R10是除了苯基外的芳族烃基、脂族烃基或脂环族烃基时,这种基团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取代基。
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1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
在式(II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当与氮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位置是1-位时,R10较好是含1-30个碳原子的含氟烃基,它选自在2-位和6-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该取代基选自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苯基,在3-位、4-位和5-位上带有至少一个取代基(该取代基选自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不多于两个氟原子的含氟基团,和含有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含氟基团)的苯基,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氟原子和含氟基团的取代基的除了苯基外的芳族烃基,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氟原子和含氟基团的取代基的脂族烃基,和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氟原子和含氟基团的取代基的脂环族烃基。从所得聚合物的活性和分子量的观点来看,这种过渡金属化合物是适宜的。
至于具有杂原子或含杂原子的基团的取代基的取代位置,当R10是芳族时,此取代基较好在靠近R10中与氮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碳原子位(在β-位的碳原子)上,而当R10是脂族时,此取代基较好在邻近位或邻近位的邻近位(β-位或γ-位)上。
杂原子和含杂原子的基团的例子包括上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尤其是,氟宜作为杂原子,含氟基团宜作为含杂原子的基团。
R10的例子包括:
三氟甲基、全氟乙基、全氟丙基、全氟丁基、全氟戊基、全氟己基、全氟庚基、全氟辛基、全氟癸基、1H,1H-全氟丙基、1H,1H-全氟丁基、1H,1H-全氟戊基、1H,1H-全氟己基、1H,1H-全氟庚基、1H,1H-全氟辛基、1H,1H-全氟癸基、全氟环己基、三氟甲基环己基、二(三氟甲基)环己基、三氟甲基氟环己基、单氟苯基、二氟苯基、三氟苯基、四氟苯基、五氟苯基、(三氟甲基)五氟苯基、(三氟甲基)氟苯基、三氟甲基苯基、二(三氟甲基)苯基、三(三氟甲基)苯基、四(三氟甲基)苯基、五(三氟甲基)苯基、全氟乙基苯基、二(全氟乙基)苯基、全氟丙基苯基、全氟丁基苯基、全氟戊基苯基、全氟己基苯基、二(全氟己基)苯基、全氟萘基、全氟菲基、全氟蒽基和(三氟甲基)四氟苯基。
R10较好是含3-30个碳原子的含氟脂族烃基。其例子包括被氟和/或含氟烃取代的含3-30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如1H,1H-全氟丙基、1H,1H-全氟丁基、1H,1H-全氟戊基、1H,1H-全氟己基、1H,1H-全氟庚基、1H,1H-全氟辛基、1H,1H-全氟癸基或单氟苯基、二氟苯基、三氟苯基、四氟苯基、五氟苯基、(三氟甲基)五氟苯基、(三氟甲基)氟苯基、三氟甲基苯基、二(三氟甲基)苯基、三(三氟甲基)苯基、四(三氟甲基)苯基、五(三氟甲基)苯基、全氟乙基苯基、二(全氟乙基)苯基、全氟丙基苯基、全氟丁基苯基、全氟戊基苯基、全氟己基苯基、二(全氟己基)苯基、全氟萘基、全氟菲基、全氟蒽基和(三氟甲基)四氟苯基。
R10特别好是被氟取代的含6-30个碳原子的芳族烃基,被含2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含氟烃取代的含8-30个碳原子的芳族烃基,或被氟和含氟烃基取代的含7-30个碳原子的芳族烃基。其例子包括:单氟苯基、二氟苯基、三氟苯基、四氟苯基、五氟苯基、(三氟甲基)五氟苯基、(三氟甲基)氟苯基、三氟甲基苯基、三(三氟甲基)苯基、四(三氟甲基)苯基、五(三氟甲基)苯基、全氟乙基苯基、二(全氟乙基)苯基、全氟丙基苯基、全氟丁基苯基、全氟戊基苯基、全氟己基苯基、二(全氟己基)苯基、全氟萘基、全氟菲基、全氟蒽基和(三氟甲基)四氟苯基。
其中,R10特别好是2-氟苯基、2,6-二氟苯基、2,4,6-三氟苯基、五氟苯基、4-三氟甲基-2,3,5,6-四氟苯基、2-三氟甲基苯基和1H,1H-全氟辛基。
至于氟的取代位置,当R10是芳族时,此氟较好在靠近R10中与氮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碳原子位(在β-位的碳原子)上,而当R10是脂族时,此氟较好在邻近位或邻近位的邻近位(β-位或γ-位)上。
R11-R14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氢原子、卤原子、含卤基、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含氧基、含氮基或含硫基。这些原子和基团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2-R5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
R15是卤原子、含卤基、烃基或烃取代的甲硅烷基。这些原子和基团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2-R5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
由R15表示的烃基的例子包括那些含1-30个碳原子的烃基。其较好的例子包括含1-30个碳原子,较好含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和正己基;具有脂环族骨架并且含3-30个碳原子,较好含3-20个碳原子的烃基,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降冰片基和金刚烷基;含6-30个碳原子,较好含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如苯基、苄基、萘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芴基、蒽基和菲基;和这样一些基团,其中这些基团进一步被含1-30个碳原子,较好含1-20个碳原子的烷基所取代,或被含6-30个碳原子,较好含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所取代。其中,更好是叔丁基。
由R15表示的烃取代的甲硅烷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2-R5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基团。
由R15表示的卤原子和含卤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I-a)中R1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
R10和R11-R15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中的两个或多个可以连接形成环。
n是满足M1的化合价的数,具体是2-4的整数,较好是2。
X是氧原子、氢原子、卤原子、烃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这些原子和基团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式(I)中X定义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
当n是2或更大时,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连接形成环。
由式(II-a’)、(II-b’)和(II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宜具有下述特性,在各式中的一个X被正丙基取代的阳离子配合物的β-agostic结构中,所述结构由密度函数法测量,不直接连接到中心金属M上但最靠近中心金属M的杂原子与β-位上的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并且静电能不大于10kJ/mol。
下面给出式(I)、(II-a)、(II-b)、(II-a’)、(II-b’)、(III)或(II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例子。
Figure C0180011400641
Figure C0180011400661
Figure C0180011400681
Figure C0180011400691
Figure C0180011400701
在上述例子中,Bu代表丁基。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在上述化合物中的钛金属被除了钛之外的金属如锆或铪替代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对制备过渡金属化合物(A)的方法并无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让将成为所得过渡金属化合物中的配位体的化合物(配位体前体)与M1Xk(M1和X的含义与式(III)中M1和X的含义相同,k是满足M1的化合价的数)表示的含过渡金属M1的化合物反应,来合成式(II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让水杨醛化合物与式R10-NH2(R10的含义与上述相同)表示的伯胺化合物,如苯胺化合物或烷基胺化合物反应,获得配位体前体。更具体地说,两种起始化合物都溶解在一溶剂中。作为溶剂,常用于这种反应的溶剂都可以使用,首先,醇溶剂如甲醇或乙醇或烃溶剂如甲苯是较好的。然后,在室温至回流温度的条件下将所得的溶液搅拌约1-100小时,获得相应的配位体前体。在合成配位体前体时,可以使用酸催化剂如甲酸、乙酸或甲苯磺酸。使用分子筛、硫酸镁或硫酸钠作为脱水剂或采用Dean-Stark法脱水能有效地进行反应。
然后,让这样获得的配位体前体与含过渡金属M1的化合物反应,合成相应的过渡金属化合物。更具体地说,将这样合成的配位体前体溶解在一溶剂中,若希望的话,将溶液与碱接触来制备酚盐。然后,在低温下将溶液或盐与金属化合物如金属卤化物或金属烷基化物混合,在-78℃至室温的温度下或在回流条件下搅拌约1-48小时。作为溶剂,常用于这种反应的溶剂都可以使用,首先,极性溶剂如醚或四氢呋喃(THF)或烃溶剂如甲苯是较好的。作为制备酚盐所用的碱,金属盐如锂盐(如正丁基锂)或钠盐(如氢化钠)或有机碱如三乙胺或吡啶是较好的。
视化合物的性能,可以让配位体前体直接与含过渡金属M1的化合物反应,无需制备酚盐,合成相应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可以按常规方法用另一种过渡金属来替代合成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M1。而且,当R10和R11-R15中的任一个是H时,可以在合成的任何步骤中引入除了H之外的取代基。
可以按照原状使用配位体前体和含过渡金属M1的化合物的反应溶液,实际上无需分离过渡金属化合物。
制备配合物的常用方法也描述于EP1008595A2。
上述过渡金属化合物(A)可以单独或两种或多种结合起来使用。
(B-1)有机金属化合物
任选地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B-1)的例子包括:
含周期表第1、2和13族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下述那些化合物。
(B-1a)下式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
                Ra mAl(ORb)nHpXq其中Ra和Rb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含1-15个碳原子,较好含1-4个碳原子的烃基;X是卤原子;m、n、p和q是满足条件0<m≤3,0≤n<3,0≤p<3,0≤q<3和m+n+p+q=3的数。
(B-1b)下式表示的含第1族金属和铝的烷基配合物化合物:
                M2AlRa 4
其中M2是Li、Na或K;Ra是含1-15个碳原子,较好含1-4个碳原子的烃基。
(B-1c)下式表示的化合物:
                         RaRbM3
其中Ra和Rb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含1-15个碳原子,较好含1-4个碳原子的烃基;M3是Mg。
有机铝化合物(B-1a)的例子包括:
下式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
                       Ra mAl(ORb)3-m
其中Ra和Rb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含1-15个碳原子,较好含1-4个碳原子的烃基,m较好是满足条件1.5≤m≤3的数;
下式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
                       Ra mAlX3-m
其中Ra是含1-15个碳原子,较好含1-4个碳原子的烃基,X是卤原子,m较好是满足条件0<m<3的数;
下式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
                       Ra mAlH3-m
其中Ra是含1-15个碳原子,较好含1-4个碳原子的烃基,m较好是满足条件2≤m<3的数;和
下式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
                       Ra mAl(ORb)nXq
其中Ra和Rb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含1-15个碳原子,较好含1-4个碳原子的烃基,X是卤原子,m、n和q是满足条件0<m≤3,0≤n<3,0≤q<3和m+n+q=3的数。
有机铝化合物(B-1a)的具体例子包括:
三正烷基铝,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丙基铝、三戊基铝、三己基铝、三辛基铝和三癸基铝;
支链三烷基铝,如三异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仲丁基铝、三叔丁基铝、三-2-甲基丁基铝、三-3-甲基丁基铝、三-2-甲基戊基铝、三-3-甲基戊基铝、三-4-甲基戊基铝、三-2-甲基己基铝、三-3-甲基己基铝和三2-乙基己基铝;
三环烷基铝,如三环己基铝和三环辛基铝;
三芳基铝,如三苯基铝和三甲苯基铝;
三链烯基铝,如那些由式(i-C4H9)xAly(C5H10)z(其中x、y和z分别是正数,z≥2x)表示的化合物,如三异戊二烯基铝(triisoprenylaluminum);
烷基二烷氧基铝,如异丁基二甲氧基铝、异丁基二乙氧基铝和异丁基二异丙氧基铝;
二烷基烷氧基铝,如二甲基甲氧基铝、二乙基乙氧基铝和二丁基丁氧基铝;
倍半烷基烷氧基铝,如倍半乙基乙氧基铝和倍半丁基丁氧基铝;
部分烷氧基化的烷基铝,如平均组成由Ra 2.5Al(ORb)0.5表示的那些化合物;
二烷基芳氧基铝,如二乙基苯氧基铝、二乙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铝、乙基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铝、二异丁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铝和异丁基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铝;
卤化二烷基铝,如氯化二甲基铝、氯化二乙基铝、氯化二丁基铝、溴化二乙基铝和氯化二异丁基铝;
倍半卤化烷基铝,如倍半氯化乙基铝、倍半氯化丁基铝和倍半溴化乙基铝;
部分卤化的烷基铝,如二卤化烷基铝,如二氯化乙基铝、二氯化丙基铝和二溴化丁基铝;
氢化二烷基铝,如氢化二乙基铝、氢化二丁基铝和氢化二异丁基铝;
部分氢化的烷基铝,如二氢化烷基铝,如二氢化乙基铝和二氢化丙基铝;和
部分烷氧基化和卤化的烷基铝,如氯化乙基乙氧基铝、氯化丁基丁氧基铝和溴化乙基乙氧基铝。
也可以使用与有机铝化合物(B-1a)相类似的化合物。例如,可以述及的有这样的有机铝化合物,其中两种或多种铝化合物通过氮原子连接起来,如(C2H5)2AlN(C2H5)Al(C2H5)2
化合物(B-1b)的例子包括LiAl(C2H5)4和LiAl(C7H15)4
也可以用作有机金属化合物(B-1)的其它化合物包括甲基锂、乙基锂、丙基锂、丁基锂、溴化甲基镁、氯化甲基镁、溴化乙基镁、氯化乙基镁、溴化丙基镁、氯化丙基镁、溴化丁基镁、氯化丁基镁、二甲基镁、二乙基镁、二丁基镁和丁基乙基镁。也可以使用能在聚合体系中产生上述有机铝化合物的化合物的组合,如卤化铝与烷基锂的组合和卤化铝与烷基镁的组合。
在有机金属化合物(B-1)中,以有机铝化合物为佳。
上述有机金属化合物(B-1)可以单独或两种或多种结合起来使用。
(B-2)有机铝氧化合物
任选地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有机铝氧化合物(B-2)可以是常规的铝氧烷(aluminoxane)或苯不溶的有机铝氧化合物,如在日本公开专利No.78687/1990中例举的那些。
常规的铝氧烷例如可经下述方法制得,并且通常以烃溶剂溶液的形式获得。
(1)将有机铝化合物(如三烷基铝)加到含吸附水的化合物或含结晶水的盐(如氯化镁水合物、硫酸铜水合物、硫酸铝水合物、硫酸镍水合物或氯化铈水合物)的烃介质悬浮液中,使有机铝化合物与吸附水或结晶水反应。
(2)让水、冰或水蒸气直接作用于在介质(如苯、甲苯、乙醚或四氢呋喃)中的有机铝化合物(如三烷基铝)上。
(3)让有机锡氧化物(如氧化二甲基锡或氧化二丁基锡)与在介质(如癸烷、苯或甲苯)中的有机铝化合物(如三烷基铝)反应。
铝氧烷可以包含少量的有机金属组分。而且,可以从回收的铝氧烷溶液中蒸馏除去溶剂或未反应的有机铝化合物,将剩余物再溶解在溶剂中或悬浮在铝氧烷的不良溶剂中。
制备铝氧烷所用的有机铝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有机铝化合物(B-1a)所述相同的有机铝化合物。其中,较好的是三烷基铝和三环烷基铝。特别好的是三甲基铝。
有机铝化合物可以单独或两种或多种结合起来使用。
制备铝氧烷所用的溶剂的例子包括芳烃,如苯、甲苯、二甲苯、枯烯和繖花烃;脂族烃,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癸烷、十二烷、十六烷和十八烷;脂环族烃,如环戊烷、环己烷、环辛烷和甲基环戊烷;石油馏分,如汽油、煤油和瓦斯油;和这些芳烃、脂族烃和脂环族烃的卤化产物(如其氯化或溴化产物)。也可以使用醚如乙醚和四氢呋喃。在溶剂中,特别好的是芳烃和脂族烃。
本发明所用的苯不溶的有机铝氧化合物较好是含Al组分的有机铝氧化合物,以Al原子计,该化合物溶解在60℃的苯中的量通常不大于10%,较好不大于5%,特别好不大于2%。就是说,苯不溶的有机铝氧化合物较好是不溶于或难溶于苯。
本发明所用的有机铝氧化合物例如是含硼并且由下式(IV)表示的有机铝氧化合物:
Figure C0180011400751
其中R21是含1-10个碳原子的烃基;各R22可以相同或不同,它是氢原子、卤原子或含1-10个碳原子的烃基。
含硼并且由式(IV)表示的有机铝氧化合物可以经下述方法制备,在-80℃至室温的温度下,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在惰性溶剂中,让下式(V)表示的烷基硼酸与有机铝化合物反应1分钟至24小时,
             R21-B-(OH)2         (V)
其中R21是与上述相同的基团。
由式(V)表示的烷基硼酸的例子包括甲基硼酸、乙基硼酸、异丙基硼酸、正丙基硼酸、正丁基硼酸、异丁基硼酸、正己基硼酸、环己基硼酸、苯基硼酸、3,5-二氟硼酸、五氟苯基硼酸和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其中,较好的是甲基硼酸、正丁基硼酸、异丁基硼酸、3,5-二氟苯基硼酸和五氟苯基硼酸。
这些烷基硼酸可以单独或两种或多种结合起来使用。
与烷基硼酸反应的有机铝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上述关于有机铝化合物(B-1a)中所述相同的有机铝化合物。其中,较好的是三烷基铝和三环烷基铝。特别好的是三甲基铝、三乙基铝和三异丁基铝。这些有机铝化合物可以单独或两种或多种结合起来使用。
上述有机铝氧化合物(B-2)可以单独或两种或多种结合起来使用。
(B-3)与过渡余属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
任选地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B-3)(下面称为“电离的离子化合物”)包括Lewis酸、离子化合物、硼烷化合物和碳硼烷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日本公开专利No.501950/1989、No.502036/1989、No.179005/1991、No.179006/1991、No.207703/1991和No.207704/1991以及美国专利5,321,106中有阐述。也可以使用杂多化合物和同多化合物。
Lewis酸例如是由BR3(R是氟或可以带有取代基如氟、甲基或三氟甲基的苯基)表示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三氟硼、三苯基硼、三(4-氟苯基)硼、三(3,5-二氟苯基)硼、三(4-氟甲基苯基)硼、三(五氟苯基)硼、三(对甲苯基)硼、三(邻甲苯基)硼和三(3,5-二甲基苯基)硼。
离子化合物例如是由下式(VI)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C0180011400761
在上式中,R23是H+、碳鎓阳离子、氧鎓阳离子、铵阳离子、磷鎓阳离子、环庚三烯基阳离子、含有过渡金属的二茂铁鎓(ferrocenium)阳离子等。
R24-R27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有机基团,较好是芳基或取代的芳基。
碳鎓阳离子的例子包括三取代的碳鎓阳离子,如三苯基碳鎓阳离子、三(甲基苯基)碳鎓阳离子和三(二甲基苯基)碳鎓阳离子。
铵阳离子的例子包括三烷基铵阳离子,如三甲基铵阳离子、三乙基铵阳离子、三丙基铵阳离子、三丁基铵阳离子和三(正丁基)铵阳离子;N,N-二烷基苯铵阳离子,如N,N-二甲基苯铵阳离子、N,N-二乙基苯铵阳离子和N,N-2,4,6-五甲基苯铵阳离子;和二烷基铵阳离子,如二(异丙基)铵阳离子和二环己基铵阳离子。
磷鎓阳离子的例子包括三芳基磷鎓阳离子,如三苯基磷鎓阳离子、三(甲基苯基)磷鎓阳离子和三(二甲基苯基)磷鎓阳离子。
R23较好是碳鎓阳离子或铵阳离子,特别好是三苯基碳鎓阳离子、N,N-二甲基苯铵阳离子或N,N-二乙基苯铵阳离子。
也可以使用三烷基取代的铵盐、N,N-二烷基苯铵盐、二烷基铵盐或三芳基磷鎓盐作为离子化合物。
三烷基取代的铵盐的例子包括四(苯基)硼三乙基铵、四(苯基)硼三丙基铵、四(苯基)硼三(正丁基)铵、四(对甲苯基)硼三甲基铵、四(邻甲苯基)硼三甲基铵、四(五氟苯基)硼三(正丁基)铵、四(邻,对-二甲基苯基)硼三丙基铵、四(间,间-二甲基苯基)硼三(正丁基)铵、四(对三氟甲基苯基)硼三(正丁基)铵、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三(正丁基)铵和四(邻甲苯基)硼三(正丁基)铵。
N,N-二烷基苯铵盐的例子包括四(苯基)硼N,N-二甲基苯铵、四(苯基)硼N,N-二乙基苯铵和四(苯基)硼N,N-2,4,6-五甲基苯铵。
二烷基铵盐的例子包括四(五氟苯基)硼二(1-丙基)铵和四(苯基)硼二环己基铵。
作为离子化合物,还可以使用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二茂铁鎓、五苯基环戊二烯基三苯基碳鎓配合物、五苯基环戊二烯基N,N-二乙基苯铵配合物和式(VII)或式(VIII)表示的硼化合物:
其中Et是乙基,
硼烷化合物的例子包括:
金属碳硼烷阴离子盐,如二(九氢-1,3-二碳代(dicarba)壬硼酸)钴(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8-二碳代十一硼酸)高铁(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8-二碳代十一硼酸)钴(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8-二碳代十一硼酸)镍(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8-二碳代十一硼酸)铜(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8-二碳代十一硼酸)金(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九氢-7,8-二甲基-7,8-二碳代十一硼酸)高铁(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九氢-7,8-二甲基-7,8-二碳代十一硼酸)铬(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三溴八氢-7,8-二碳代十一硼酸)钴(III)酸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碳代十一硼酸)铬(III)酸三[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碳代十一硼酸)锰(IV)酸二[三(正丁基)铵],
二(十一氢-7-碳代十一硼酸)钴(III)酸二[三(正丁基)铵],和
二(十一氢-7-碳代十一硼酸)镍(IV)酸二[三(正丁基)铵]。
杂多化合物包含硅、磷、钛、锗、砷或锡原子和一个或多个选自钒、铌、钼和钨的原子。这种化合物的例子包括磷钒酸、锗钒酸、砷钒酸、磷铌酸、锗铌酸、硅钼酸、磷钼酸、钛钼酸、锗钼酸、砷钼酸、锡钼酸、磷钨酸、锗钨酸、锡钨酸、磷钼钒酸、磷钨钒酸、锗钨钒酸、磷钼钨钒酸、锗钼钨钒酸、磷钼钨酸、磷钼铌酸,这些酸的金属盐,具体是这些酸与如周期表第1或2族金属的盐,所述金属如锂、钠、钾、铷、铯、铍、镁、钙、锶和钡,以及上述酸的有机盐,如三苯基乙基盐,但并不局限于这些。
上述电离的离子化合物(B-3)可以单独或两种或多种结合起来使用。
若过渡金属化合物(A)用作烯烃聚合催化剂并且有机铝氧化合物如甲基铝氧烷作为助催化剂组分与化合物(A)结合使用,则烯烃聚合催化剂对烯烃来说具有非常高的聚合活性。
在本发明中,由式(I)、(II-a)、(II-b)和(III)中任一式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可以单独用作烯烃聚合催化剂,或可以使用包含下述组分(A)和(B)的烯烃聚合催化剂:
(A)过渡金属化合物,和
(B)选自下述组分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B-1)有机金属化合物,
(B-2)有机铝氧化合物,和
(B-3)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
若式(II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与组分(B)结合起来使用,则在聚合体系中生成下式(III-a)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C0180011400781
在上式中,R10-R15、M1、m、n和X的含义与式(III)中R10-R15、M1、m、n和X的含义相同,Y是所谓的弱配位阴离子。
在式(III-a)中,金属M与Y之间的键可以是共价键或离子键。
Y例如是一种弱的配位阴离子,它在“化学评论”,88卷,1405页(1988),“化学评论”,97卷,927页(1993)或WO98/30612,第6页上有阐述,其具体例子包括下述化合物:
                             AlR4-
其中各R可以相同或不同,它是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氢原子,卤原子,含有这些原子中的任一个的取代基,脂族烃基,芳族烃基,脂环族烃基,其中的脂族、芳族或脂环族烃基被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或卤原子取代的取代基,或其中的脂族、芳族或脂环族烃基被含有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或卤原子的取代基取代的取代基;
                             BR4-
其中各R可以相同或不同,它是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卤原子,含有这些原子中的任一个的取代基,脂族烃基,芳族烃基,脂环族烃基,其中的脂族、芳族或脂环族烃基被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或卤原子取代的取代基,或其中的脂族、芳族或脂环族烃基被含有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或卤原子的取代基取代的取代基;
PF6-;SbR5-;三氟甲磺酸根;和对甲苯磺酸根。
若需要的话,除了过渡金属化合物(A)和选自有机金属化合物(B-1)、有机铝氧化合物(B-2)和电离的离子化合物(B-3)中至少一种化合物(B)(下面有时称为“组分(B)”)外,本发明所用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还可以包含下述载体(C)和/或下述有机化合物(D)。
(C)载体
任选地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载体(C)是颗粒状或颗粒固体状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作为无机化合物,以多孔氧化物、无机卤化物、粘土、粘土矿或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为佳。
多孔氧化物的例子包括SiO2、Al2O3、MgO、ZrO、TiO2、B2O3、CaO、ZnO、BaO、ThO2,和含有这些氧化物的配合物化合物或混合物,如天然或合成的沸石、SiO2-MgO、SiO2-Al2O3、SiO2-TiO2、SiO2-V2O5、SiO2-Cr2O3和SiO2-TiO2-MgO。其中,较好的是包含SiO2和/或Al2O3的化合物作为主要组分。
无机氧化物可以包含少量的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和氧化物组分,如Na2CO3、K2CO3、CaCO3、MgCO3、Na2SO4、Al2(SO4)3、BaSO4、KNO3、Mg(NO3)2、Al(NO3)3、Na2O、K2O和Li2O。
尽管多孔氧化物视其种类和制备方法而在性能上有差别,但在本发明中宜使用粒径为10-300μm,较好为20-200μm,比表面积为50-1,000m2/g,较好为100-700m2/g,并且孔体积为0.3-3.0cm3/g的载体。若需要的话,可以在使用前在100-1,000℃,较好150-700℃的温度下煅烧载体。
本发明所用的无机卤化物的例子包括MgCl2、MgBr2、MnCl2和MnBr2。无机卤化物可以照其原样使用,或可以在经球磨机或振动磨粉碎后使用。无机卤化物也可以以细小颗粒的形式来使用,所述细小颗粒是将无机氯化物溶解在溶剂如醇中,然后使用沉淀剂加以沉淀而获得。
用作本发明载体的粘土通常主要由粘土矿组成。用作本发明载体的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是具有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中以弱的键合强度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将通过离子键合或类似键合形成的平面层合起来,并且在其中所含的离子是可以交换的。大部分粘土矿是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本发明所用的粘土、粘土矿和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并不局限于天然的种类,也包括合成的种类。
这种粘土、粘土矿和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具有层状晶体结构如六角形密堆型、锑型、CdCl2型和CdI2型的粘土、粘土矿和离子结晶化合物。
粘土和粘土矿的具体例子包括高岭土、膨润土、木节粘土、gairome粘土、水铝英石、硅铁土、叶蜡石、云母、蒙脱石、蛭石、绿泥石、蒙德土有效成分、高岭石、珍珠陶土、地开石和多水高岭土。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多价金属的结晶酸盐,如α-Zr(HAsO4)2·H2O、α-Zr(HPO4)2、α-Zr(KPO4)2·3H2O、α-Ti(HPO4)2、α-Ti(HAsO4)2·H2O、α-Sn(HPO4)2·H2O、γ-Zr(HPO4)2、γ-Ti(HPO4)2和γ-Ti(NH4PO4)2·H2O。
粘土、粘土矿和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较好是那些孔体积不小于0.1cc/g的物质,特别好是那些孔体积为0.3-5cc/g的物质,所述孔体积是由压汞法对半径不小于20的孔测得的。使用汞孔隙率检测计采用压汞法对半径为20-30×104的孔测量孔体积。
若使用孔体积小于0.1cc/g(它是对半径不小于20的孔测得的)的化合物作为载体,则往往几乎不能达到高的聚合活性。
也宜对本发明所用的粘土和粘土矿进行化学处理。可以采用例如除去粘附在表面上的杂质和影响粘土晶体结构的任何表面处理。这种化学处理的例子包括酸处理、碱处理、盐处理和有机物质处理。酸处理不仅能有助于除去表面上的杂质而且能洗脱晶体结构中存在的阳离子如Al、Fe和Mg,从而提高表面积。碱处理会破坏粘土的晶体结构,从而导致粘土结构的改变。盐处理和有机物质处理例如会制得离子复合材料、分子复合材料或有机衍生物,从而改变表面积或层间距离。
本发明所用的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可以是一种层状化合物,其中层间的可交换离子与其它体积大的离子利用离子交换性进行交换,从而扩大层间距离。体积大的离子起着柱一样的作用,用于支撑层结构,所以通常称之为“支柱”。在层状化合物的层间引入其它物质称之为“插入”。待插入的客体化合物的例子包括阳离子无机化合物,如TiCl4和ZrCl4;金属烷氧基化物,如Ti(OR)4、Zr(OR)4、PO(OR)3和B(OR)3(R是烃基等);和金属氢氧化物离子,如[Al13O4(OH)24]7+、[Zr4(OH)14]2+和[Fe3O(OCOCH3)6]+
上述化合物可以单独或两种或多种结合起来使用。
化合物的插入可以在将金属烷氧基化物如Si(OR)4、Al(OR)3和Ge(OR)4(R是烃基等)水解获得的聚合物存在下或在胶体无机化合物如SiO2存在下进行。支柱的例子包括将上述金属氢氧化物离子插入层间随后在加热下脱水获得的氧化物。
上述粘土、粘土矿和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可以就照其原样使用,或可以在将它们经球磨、筛分等处理后使用。而且,可以在对它们进行水吸附或加热脱水的处理后使用之。粘土、粘土矿和离子交换层状化合物可以单独或两种或多种结合起来使用。
上述物质中,较好的是粘土和粘土矿,特别好的是蒙脱石、蛭石、锂蒙脱石、黑铜矿和合成云母。
有机化合物例如是粒径为10-300μm的颗粒状或颗粒固体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使用含2-14个碳原子的α-烯烃如乙烯、丙烯、1-丁烯或4-甲基-1-戊烯作为主要组分制得的(共)聚合物,使用乙烯基环己烷或苯乙烯作为主要组分制得的(共)聚合物,和它们的改性产物。
(D)有机化合物组分
在本发明中,任选地使用有机化合物组分(D)来改进所得聚合物的聚合能力和性能。有机化合物的例子包括醇、酚类化合物、羧酸、磷化合物和磺酸酯,但并不局限于此。
作为醇和酚类化合物,通常使用那些R28-OH(R28是含1-5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含1-5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表示的化合物。
较好的醇是那些其中的R28是卤代烃基的醇。较好的酚类化合物宜是那些羟基的α,α’-位被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取代的化合物。
作为羧酸,通常使用那些R29-COOH(R29是含1-5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含1-5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较好是含1-5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表示的化合物。
作为磷化合物,较好是使用含有P-O-H键的磷酸,含有P-OR键或P=O键的磷酸酯,和氧化膦化合物。
本发明所用的磺酸酯是那些由下式(IX)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C0180011400821
在上式中,M是周期表第1-14族的元素。
R30是氢、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
X是氢原子、卤原子、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
m是1-7的整数,并且1≤n≤7。
在图1中说明了有时在本发明中采用的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方法的一个例子。
下面给出该方法的一些例子,尽管可任选地选择使用各组分的方法和加入各组分的顺序。
(1)将过渡金属化合物(A)单独加到聚合反应器中。
(2)将过渡金属化合物(A)和组分(B)按常规顺序加到聚合反应器中。
(3)将过渡金属化合物(A)载于载体(C)上的催化剂组分和组分(B)按常规顺序加到聚合反应器中。
(4)将组分(B)载于载体(C)上的催化剂组分和过渡金属化合物(A)按常规顺序加到聚合反应器中。
(5)将过渡金属化合物(A)和组分(B)都载于载体(C)上的催化剂组分加到聚合反应器中。
在上述方法(2)-(5)中,至少两种催化剂组分可以预先相互接触。
在采用被负载的组分(B)的方法(4)和(5)中,未被负载的组分(B)可以任意顺序加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组分(B)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过渡金属化合物(A)载于载体(C)上或过渡金属化合物(A)和组分(B)都载于载体(C)上的固体催化剂组分中可以预聚合烯烃,并且在这样预聚合的固体催化剂组分上可以再负载催化剂组分。
在按本发明的烯烃聚合方法中,在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或共聚合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制得一聚合物。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例子包括上述相同的烯烃。
在本发明中,聚合可以以液相聚合如溶液聚合或悬浮聚合和气相聚合中的任一种方式进行。
液相聚合所用的惰性烃介质的例子包括脂族烃,如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癸烷、十二烷和煤油;脂环族烃,如环戊烷、环己烷和甲基环戊烷;芳烃,如苯、甲苯和二甲苯;卤代烃,如氯化乙烯、氯苯和二氯甲烷;和这些烃的混合物。烯烃本身可以用作溶剂。
在使用烯烃聚合催化剂聚合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时,以1升反应体积计,过渡金属化合物(A)的用量通常为10-12-1摩尔,较好为10-10-10-2摩尔。
在使用组分(B-1)时,组分(B-1)的用量为使组分(B-1)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中的过渡金属原子(M)的摩尔比((B-1)/M)通常为0.01-100,000,较好为0.05-50,000。在使用组分(B-2)时,组分(B-2)的用量为使组分(B-2)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中的过渡金属原子(M)的摩尔比((B-2)/M)通常为10-500,000,较好为20-100,000。在使用组分(B-3)时,组分(B-3)的用量为使组分(B-3)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中的过渡金属原子(M)的摩尔比((B-3)/M)通常为1-10,较好为1-5。
当使用组分(D)并且使用组分(B-1)作为组分(B)时,组分(D)的用量为使((D)/(B-1))的摩尔比通常为0.01-10,较好为0.1-5。当使用组分(D)并且使用组分(B-2)作为组分(B)时,组分(D)的用量为使((D)/(B-2))的摩尔比通常为0.001-2,较好为0.005-1。当使用组分(D)并且使用组分(B-3)作为组分(B)时,组分(D)的用量为使((D)/(B-3))的摩尔比通常为0.01-10,较好为0.1-5。
在使用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烯烃聚合中,聚合温度通常为-40至+200℃,较好为0至+100℃,聚合压力通常为常压至100kg/cm2,较好为常压至50kg/cm2。聚合反应可以间歇、半连续和连续法中的任一种方式进行。可以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以两步或多步的方式进行聚合。
可以通过控制单体/催化剂之比或聚合时间来改进所得烯烃聚合物的分子量。
经由本发明的方法,获得了一种烯烃聚合物,如上述数均分子量不小于500,较好为500-10,000,000,更好为1,000-5,000,000,并且Mw/Mn不大于1.5,较好不大于1.3的烯烃聚合物。
按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以高的聚合活性获得分子量高并且分子量分布窄的烯烃聚合物,或可以以高的聚合活性获得结构精确控制的烯烃递变聚合物或烯烃嵌段共聚物。
制备本发明烯烃聚合物方法的另一个实例包括将上述获得的聚合物与含官能团的化合物接触,从而制得上述在末端含有官能团的烯烃聚合物。含官能团的化合物包括能转变成官能团的化合物。
含官能团的化合物或能转变成官能团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含有官能团如芳族烃基、卤原子、含氧基、含氮基、含磷基和含金属原子的基团的化合物。具体来说,可以述及的有芳族乙烯基化合物,碘、氯、溴、二氧化碳、酯化合物、醛化合物、羧酸化合物、氧、烷基胺化合物、烷基卤化硅、烷基铝化合物、烷基硼化合物、烷基锌化合物、烷基锂化合物等。
在与含官能团的化合物接触后,官能团可经已知的方法转变成另一种官能团。
在烯烃聚合物与含官能团的化合物接触时,温度为-78至+300℃,较好为-78至+200℃,压力通常为常压至100kg/cm2,较好为常压至50kg/cm2。接触时间通常为1分钟至100小时,较好为10分钟至24小时。
可以在溶剂中或在没有溶剂的情况下让烯烃聚合物与含官能团的化合物接触。在此所用溶剂的例子包括脂族烃,如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癸烷、十二烷和煤油;脂环族烃,如环戊烷、环己烯和甲基环戊烷;芳烃,如苯、甲苯和二甲苯;卤代烃,如氯化乙烯、氯苯和二氯甲烷;含氧化合物,如乙醚和四氢呋喃;和它们的混合物。
制备本发明烯烃聚合物方法的再一个实例包括在包含上述过渡金属混合物(A)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并且具有不同聚合反应性的至少两种烯烃,制得含一种链段的递变聚合物,在所述链段中,两种或多种单体的组成连续地变化。
如上所述,递变聚合物是一种其中共聚单体的组成从聚合物链的一端逐渐变化到另一端的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可以在基本上不会发生链转移反应的活性聚合体系中聚合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反应性的单体(如乙烯和丙烯)合成。
加入单体的方法的例子包括在连续改变单体组成的情况下加入多种单体的方法,和在聚合的初始阶段一起加入多种单体,利用各单体聚合反应性的不同获得递变聚合物的方法。聚合的温度、压力、加入催化剂和载于载体上的情况与上述的相同。
两种或多种单体选自上述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它们较好是选自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和1-辛烯,它们更好是选自乙烯、丙烯和1-丁烯。
制备本发明烯烃聚合物方法的再一个实例包括进行下述步骤(1)、下述步骤(2)和任选的下述步骤(3)任意次数,制得包含多种聚合物嵌段的烯烃嵌段共聚物。
在步骤(1)中,在上述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至少一种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烯烃,制得聚合物嵌段。
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例子包括上述相同的烯烃,它们可以单独或两种或多种结合起来使用。聚合物嵌段的例子包括上述相同的嵌段。
在步骤(1)中,聚合温度通常为-40至+200℃,较好为0至+150℃,聚合压力通常为常压至100kg/cm2,较好为常压至50kg/cm2
在步骤(2)中,在步骤(1)制得的聚合物嵌段存在下聚合至少一种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烯烃,制得与步骤(1)制得的聚合物嵌段不同的聚合物嵌段。
不同的聚合物嵌段是指在至少一种主要结构(如单体的类型、共聚单体的类型、共聚单体的组成、共聚单体的含量、共聚单体的构型和立构规整性)上不同的聚合物嵌段。
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例子包括上述相同的烯烃,它们可以单独或两种或多种结合起来使用。步骤(2)获得的聚合物嵌段的例子包括上述相同的嵌段。
在步骤(2)中,聚合温度通常为-40至+200℃,较好为0至+150℃,聚合压力通常为常压至100kg/cm2,较好为常压至50kg/cm2
在步骤(3)中,在步骤(1)制得的聚合物嵌段和步骤(2)制得的聚合物嵌段存在下聚合至少一种选自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烯烃,制得与前述步骤中制得的聚合物嵌段不同的聚合物嵌段。
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的例子包括上述相同的烯烃,它们可以单独或两种或多种结合起来使用。步骤(3)获得的聚合物嵌段的例子包括上述相同的嵌段。
在步骤(3)中,聚合温度通常为-40至+200℃,较好为0至+150℃,聚合压力通常为常压至100kg/cm2,较好为常压至50kg/cm2
可以在改变烯烃的种类、其组合或聚合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步骤(3)任意次。
经由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获得例如上述烯烃嵌段共聚物。
按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高的聚合温度下以高的聚合活性制得分子量高并且分子量分布窄的烯烃嵌段共聚物。
在本发明中,可以将上述获得的嵌段共聚物与含官能团的化合物接触,获得在末端含有官能团的烯烃嵌段共聚物。
可以按上述相同的方式将烯烃嵌段共聚物与含官能团的化合物接触。
制备本发明烯烃聚合物方法的再一个实例包括在能促进烯烃活性聚合的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烯烃,而后使用一种催化剂进一步聚合烯烃,后一催化剂是经链转移反应分裂在催化剂和所得聚合物链之间的体系中产生的键而获得。
对活性聚合的促进可以通过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窄并且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随聚合时间提高而得到证实。按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制得如上述单分散聚烯烃、烯烃共聚物、递变聚合物或烯烃共聚物。
为了证实是否发生活性聚合,最好是在除了不使用链转移剂的相同条件下聚合烯烃。
为了证实是否制得了单分散聚烯烃、烯烃共聚物、递变聚合物或烯烃嵌段共聚物,最好是在除了不进行经链转移反应的分裂操作的相同条件下(即除了不使用链转移剂的相同条件下)聚合烯烃。
在此方法中,可以采用下述烯烃聚合催化剂(1)-(5)。
(1)包含第4族茂金属化合物和可溶的非配位阴离子化合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
这种催化剂的例子包括下式表示的那些化合物。
[YCpM2X1][(C2B9H11)2Co]
[(YCp)2M2X2(L)][X3·B(C6F5)3]
[(Y-CpM2X4)2X5][B’]
在上式中,M2是钛、锆或铪,
Y是至少一种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
Cp是具有环戊二烯基骨架的配位体,当包含多个Cp时,它们可以相同或不同,
X1-X5分别与上述X相同,
L是Lewis酸,和
B’是上述非配位的阴离子。
(2)将(YCp)2SmX6、Y-CpTaX7或Y-CpNbX8(Y和Cp分别与上述相同,X6-X8分别与上述X相同)与甲基铝氧烷结合起来的烯烃聚合催化剂。
(3)下式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R31-R33分别是氢原子、含1-8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芳基,条件是R31-R33中的至少一个必须是氢原子,但不存在R31-R33同时都是氢原子的情况。
(4)下式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C0180011400872
在上式中,M3是周期表第8-10族的过渡金属原子,较好是镍、钯或铂。
R34-R37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含1-5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5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有机甲硅烷基,或被包含至少一个选自氮、氧、磷、硫和硅的元素的取代基取代的烃基。
R34-R37表示的两个或多个基团较好是相邻的基团,它们可以相互连接形成环。
q是0-4的整数。
X9是氢原子、卤原子、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含硫基、含硅基或含氮基。当q是2或更大时,多个基团X可以相同或不同。
(5)下式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C0180011400881
在上式中,M4是周期表第3-6族的过渡金属原子,较好是钛、锆或铪。
R38和R39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氢原子,含1-5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5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有机甲硅烷基,或包含至少一个选自氮、氧、磷、硫和硅的元素的取代基。
m是0或2的整数,n是1-5的整数。
A是周期表第13-16族的原子,具体来说是硼、碳、氮、氧、硅、磷、硫、锗、硒、锡等,较好是碳或硅。
当n是2或更大时,多个A可以相同或不同。
E是包含至少一个选自碳、氢、氧、卤素、氮、硫、磷、硼和硅的元素的取代基。当存在E表示的多个基团时,两个E可以相同或不同,或可以相互连接形成环。
p是0-4的整数。
X10是氢原子、卤原子、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含硫基、含硅基或含氮基。当p是2或更大时,多个基团X10可以相同或不同。
聚合所用的含1-20个碳原子的烯烃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上述相同的含2-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α-烯烃,含3-20个碳原子的环烯烃,乙烯基环己烷,二烯,多烯和芳族乙烯基化合物。这些烯烃可以单独或两种或多种结合起来使用。
也可以用作本发明烯烃的是含有除了碳和氢外的原子的单体,这种单体的例子包括α,β-不饱和羧酸,环烯烃羧酸,其酐,其金属盐,如其钠盐、钾盐、锂盐、锌盐、镁盐和钙盐,α,β-不饱和羧酸酯,乙烯基酯,不饱和缩水甘油基,卤代烃,不饱和氰基化合物,不饱和酮,不饱和醚,含官能团的苯乙烯衍生物和含乙烯基的杂环化合物。
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烯烃中的至少一种烯烃是一种仅由碳和氢组成的烯烃。对仅由碳和氢组成的烯烃与全部烯烃的量之比并无特别的限制,但以全部烯烃计,该比值例如不小于5摩尔%至不大于100摩尔%。术语“至少一种烯烃”是指在本发明的全部烯烃聚合物中包含至少一种仅由碳和氢组成的烯烃,在如由多个聚合物嵌段组成的烯烃聚合物的情况下,仅由碳和氢组成的烯烃可以包含在任何聚合物嵌段中。
为了聚合这些烯烃,可以采用上述条件。聚合温度通常为-100至+200℃,较好为-78至+150℃,聚合压力通常为常压至100kg/cm2,较好为常压至50kg/cm2
通过将温度保持在反应进行的给定温度下或通过使用至少一种选自氢、有机铝化合物、有机硼化合物、有机锌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有机镉化合物和有机铅化合物的化合物可以促进链转移反应。
促进链转移反应的条件可以与上述烯烃聚合条件相同或不同。温度通常为-100至+200℃,较好为-78至+150℃,压力通常为常压至100kg/cm2,较好为常压至50kg/cm2
为了通过加热促进链转移反应,较好是在链转移不会发生的温度下聚合烯烃化合物,然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保持在链转移进行的给定温度下,以便促进链转移反应,再在链转移反应不会发生的温度下进行聚合。可以重复这种操作任意次。
当使用至少一种选自氢、有机铝化合物、有机硼化合物、有机锌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有机镉化合物和有机铅化合物的化合物来促进链转移反应时,这种反应试剂可以在聚合开始时就存在或可以随后在任何步骤中加入。在制备递变聚合物或嵌段共聚物时,较好是在体系中制得了所要的聚合物后再加入链转移剂。
本发明所用的链转移剂的例子包括氢、有机铝化合物、有机硼化合物、有机锌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有机镉化合物和有机铅化合物。具体来说,可以述及的有:
下式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
                    Ra mAl(ORb)nHpXq其中Ra和Rb可以相同或不同,当存在多个Ra或多个Rb时,它们可以是相同的种类或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种类,Ra和Rb分别是含1-15个碳原子,较好含1-6个碳原子的烃基,X是卤原子,m、n、p和q是满足条件0<m≤3,0≤n<3,0≤p<3,0≤q<3和m+n+p+q=3的数;
下式表示的有机硼化合物:
                        Ra mB(ORb)nHpXq其中Ra和Rb可以相同或不同,当存在多个Ra或多个Rb时,它们可以是相同的种类或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种类,Ra和Rb分别是含1-15个碳原子,较好含1-6个碳原子的烃基,X是卤原子,m、n、p和q是满足条件0<m≤3(较好是0<m≤2),0≤n<3(较好是0≤n<2),0≤p<3(较好是1≤p<3),0≤q<3(较好是0≤q<2)和m+n+p+q=3的数;
下式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
                 Ra mSi(ORb)nHpXq其中Ra和Rb可以相同或不同,当存在多个Ra或多个Rb时,它们可以是相同的种类或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种类,Ra和Rb分别是含1-15个碳原子,较好含1-6个碳原子的烃基,X是卤原子,m、n、p和q是满足条件0<m≤4(较好是0<m≤3),0≤n<4(较好是0≤n<3),0≤p<4(较好是1≤p<4),0≤q<4(较好是0≤q<3)和m+n+p+q=4的数;
下式表示的有机铅化合物:
                 Ra mPb(ORb)nHpXq其中Ra和Rb可以相同或不同,当存在多个Ra或多个Rb时,它们可以是相同的种类或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种类,Ra和Rb分别是含1-15个碳原子,较好含1-6个碳原子的烃基,X是卤原子,m、n、p和q是满足条件0<m≤4,0≤n<4,0≤p<4,0≤q<4和m+n+p+q=4的数;和
下式表示的锌或镉的二烷基化合物:
                     RaRbM4其中Ra和Rb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含1-15个碳原子,较好含1-4个碳原子的烃基,M4是Zn或Cd。
上述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三烷基铝,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b-丁基铝、三辛基铝、三癸基铝、三异丙基铝和三异丁基铝,氢化二烷基铝,如氢化二乙基铝、氢化二丁基铝和氢化二异丁基铝,二氢化烷基铝,如二氢化乙基铝和二氢化丙基铝,硼烷,硼烷四氢呋喃配合物,硼烷二甲基硫醚配合物,硼烷二甲基胺配合物,硼烷三甲基胺配合物,硼烷三甲基膦配合物,thexyl硼烷,9-硼二环[3.3.1]壬烷,三乙基硼烷,三甲基硼烷,单烷基硅烷,二烷基硅烷,三烷基硅烷,二乙基锌,二甲基锌,二乙基镉,二甲基镉和四苯基铅。
也可以使用这样的化合物,用它能在聚合体系中产生链转移剂。
在上述化合物中,较好的是氢、有机锌化合物、有机硼化合物和有机硅化合物,特别好的是氢、二乙基锌和氢化硼化合物。
上述链转移剂可以单独或结合起来使用。
当使用链转移剂时,这种试剂不同于形成烯烃聚合催化剂所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因为本发明的聚合反应的特征在于当不使用链转移剂时,主要进行的是活性聚合,而通过加入链转移剂进行链转移反应。
链转移剂的用量为使链转移剂与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摩尔比通常为0.1∶10000,较好为1∶5000。
上述方法所用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较好是包含过渡金属化合物(A)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并以制备递变聚合物、烯烃共聚物或烯烃嵌段共聚物的方法为佳。
按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以高的聚合活性获得分子量高并且分子量分布窄的烯烃聚合物,或可以以高的聚合活性获得结构精确控制的递变聚合物或烯烃嵌段共聚物。
可以在单分散聚烯烃、烯烃共聚物、递变聚合物、烯烃嵌段共聚物或在任何这些聚合物的末端含有官能团的聚合物中加入各种添加剂。
单分散聚烯烃、烯烃共聚物、递变聚合物、烯烃嵌段共聚物或在任何这些聚合物的末端含有官能团的聚合物可用于各种用途。
可以采用已知的模塑方法将包含单分散聚烯烃、烯烃共聚物、递变聚合物、烯烃嵌段共聚物或在任何这些聚合物的末端含有官能团的聚合物的组合物模塑成制品。
在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中,含有刚性嵌段和软嵌段的嵌段共聚物和递变聚合物具有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
聚合物用途的例子包括汽车部件,如侧锤(side mall)、保险杠、挡风雨条、玻璃镶边胶条、踏垫和通风管;工业部件,如包装、垫子、带和软管;电气/电子部件,如电线、电码和消音齿轮;运动物品,如运动鞋、滑雪鞋;和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如垫圈和防水片。
在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中可以加入任意量的聚合物所用的热塑性树脂、填料、成核剂和添加剂,并且聚合物可以经第二次改性如交联或发泡。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结晶热塑性树脂,如聚烯烃、聚酰胺、聚酯和聚缩醛;和非结晶热塑性树脂,如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酯、聚苯醚和聚丙烯酸酯。也宜使用聚氯乙烯。
聚烯烃的例子包括乙烯聚合物、丙烯聚合物、丁烯聚合物、4-甲基-1-戊烯聚合物、3-甲基-1-丁烯聚合物和己烯聚合物。其中,以乙烯聚合物、丙烯聚合物和4-甲基-1-戊烯聚合物为佳。作为乙烯聚合物,较好的是乙烯/含极性基团的乙烯基共聚物。
聚酯的例子包括芳族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和聚羟基丁酸酯。其中,特别好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酰胺的例子包括脂族聚酰胺,如尼龙-6、尼龙-66、尼龙-10、尼龙-12和尼龙-46,和从芳族二羧酸和脂族二胺制得的芳族聚酰胺。其中,特别好的是尼龙-6。
聚缩醛的例子包括聚甲醛(聚氧亚甲基)、聚乙醛、聚丙醛和聚丁醛。其中,特别好的是聚甲醛。
聚苯乙烯可以是苯乙烯的均聚物或苯乙烯与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或α-甲基苯乙烯的二元共聚物。
作为ABS,宜使用包含20-35摩尔%得自丙烯腈的构成单元、20-30摩尔%得自丁二烯的构成单元和40-60摩尔%得自苯乙烯的构成单元的ABS。
聚碳酸酯的例子包括从二(4-羟基苯基)甲烷、1,1-二(4-羟基苯基)乙烷、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和2,2-二(4-羟基苯基)丁烷获得的聚合物。其中,特别好的是从2,2-二(4-羟基苯基)丙烷获得的聚碳酸酯。
作为聚苯醚,宜使用聚(2,6-二甲基-1,4-亚苯基醚)。
作为聚丙烯酸酯,宜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丙烯酸丁酯。
上述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或两种或多种结合起来使用。
除了热塑性树脂外,本发明的烯烃嵌段共聚物还可以包含交联剂、填料、交联促进剂、交联助剂、软化剂、增粘剂、防老剂、发泡剂、加工助剂、粘合赋予剂、无机填料、有机填料、成核剂、热稳定剂、天候老化稳定剂、抗静电剂、着色剂、润滑剂、阻燃剂、防喷霜剂等。
交联剂
交联剂例如是硫、硫化合物或有机过氧化物。较好的是在130-200℃的某一温度下半衰期相当于1分钟的有机过氧化物,具体来说,过氧化二枯基、过氧化二叔丁基、二叔丁基过氧-3,3,5-三甲基环己烷、过氧化叔丁基枯基、过氧化二叔戊基、氢过氧化叔丁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等是较好的。当使用有机过氧化物作为交联剂时,宜将其与交联助剂结合起来使用。
在各种交联剂中,宜使用硫或硫化合物,尤其是硫,因为可以获得性能优异的交联产物。然而,更宜使用有机过氧化物,因为它具有特别好的交联效率。
交联促进剂
作为交联促进剂,可以使用N-环己基-2-苯并噻唑亚磺酰胺(CBZ)、N-氧联二亚乙基-2-苯并噻唑亚磺酰胺、N,N-二异丙基-2-苯并噻唑亚磺酰胺、2-巯基苯并噻唑、2-(2,4-二硝基苯基)巯基苯并噻唑等。
交联助剂
将交联助剂用于有机过氧化物的交联。交联助剂的例子包括硫;醌二肟化合物,如对醌二肟和对,对’-二苯甲酰基醌二肟;和多官能单体,如(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化合物(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和氰脲酸三烯丙酯),马来酰亚胺化合物(如N,N’-间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和二乙烯基苯。
软化剂
作为软化剂,可以广泛地采用迄今加到橡胶中的那些软化剂,其例子包括石油型软化剂,如操作油、润滑油、石蜡、液体石蜡、石油沥青和凡士林;煤焦油型软化剂,如煤焦油和煤焦油沥青;脂族油型软化剂,如蓖麻油、亚麻子油、菜子油和椰子油;浮油;油膏;蜡,如蜂蜡、巴西棕榈蜡和羊毛脂;脂肪酸和脂肪酸盐,如蓖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钡、硬脂酸钙和月桂酸锌;和合成聚合物材料,如石油树脂、无规立构聚丙烯和苯并呋喃-茚树脂。其中,宜使用石油型软化剂,特别宜使用操作油。
发泡剂
作为发泡剂,可以广泛地使用那些通常用于吹塑橡胶的发泡剂,其例子包括无机发泡剂,如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氢铵、碳酸铵和亚硝酸铵;亚硝基化合物,如N,N’-二甲基-N,N’-二亚硝基对苯二酰胺和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偶氮化合物,如偶氮二碳酰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环己腈、偶氮二氨基苯和偶氮二羧酸钡;磺酰肼化合物,如苯磺酰肼、甲苯磺酰肼、对,对’-氧双(苯磺酰肼)和3,3’-二磺酰肼二苯砜;和叠氮化物,如叠氮化钙、4,4-二苯基二磺酰叠氮和对甲苯磺酰叠氮。其中,较好的是亚硝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和叠氮化物。
发泡助剂
发泡助剂可以与发泡剂结合起来使用。结合使用发泡助剂能有助于降低发泡剂的分解温度,加快其分解和产生均匀的泡。这种发泡助剂的例子包括有机酸,如水杨酸、邻苯二甲酸、硬脂酸和草酸;和脲或其衍生物。
加工助剂
加工助剂的例子包括酸,如蓖麻油酸、硬脂酸、棕榈酸和月桂酸;这些高级脂肪酸的盐,如硬脂酸钡、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钙;和酯。
粘合赋予剂
粘合赋予剂是一种改进交联产物与装饰层如涂层膜之间的粘合性的试剂,这种试剂的例子包括有机锡化合物、叔胺化合物、含羟基的(共)聚合物和金属氢氧化物。
无机填料
无机填料的例子包括二氧化硅、硅藻土、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镁、浮石粉、浮石球、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碱式碳酸镁、白云石、硫酸钙、钛酸钙、硫酸钡、亚硫酸钙、滑石、粘土、云母、石棉、玻璃纤维、玻璃薄片、玻璃珠、硅酸钙、蒙脱石、膨润土、石墨、铝粉和硫化钼。
首先,宜使用层状化合物,特别宜使用在分散介质中具有溶胀/裂解性能的粘土矿。粘土矿通常分成由二氧化硅的四面体层和位于四面体层上包含铝或镁作为中心金属的八面体层组成的两层结构的类型,和由二氧化硅的四面体层和夹在四面体层之间包含铝或镁作为中心金属的八面体层组成的三层结构的类型。两层结构类型(前一类型)例如是高岭石类或叶蛇纹石类,三层结构类型(后一类型)例如是绿土类、蛭石类或云母类,这是按层间阳离子的数目分类的。
粘土矿的具体例子包括高岭石、地开石、珍珠陶土、多水高岭土、叶蛇纹石、纤蛇纹石、叶蜡石、蒙脱石、贝得石、囊脱石、滑石粉、锌蒙脱石、富镁蒙脱石、锂蒙脱石、四硅云母(tetrasilicic mica)、钠taeniorite、白云母、珍珠云母、滑石、蛭石、金云母、绿脆云母和绿泥石。
也可以使用已用有机材料处理过的粘土矿(有时称为“有机改性的粘土矿”)作为无机层状化合物。(对于已用有机材料处理过的粘土矿,可以参见AsakuraShoten著的“粘土词典”)。
在上述粘土矿中,从溶胀性能或裂解性能来看,较好的是绿土类、蛭石类和云母类,更好的是绿土类。绿土类粘土矿的例子包括蒙脱石、贝得石、囊脱石、滑石粉、锌蒙脱石、富镁蒙脱石和锂蒙脱石。
溶胀或裂解无机层状化合物的分散介质的例子如下所述。在溶胀粘土矿的情况下,可以述及的有水,醇,如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乙二醇和二甘醇,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和丙酮。其中,以水和醇如甲醇为佳。
在有机改性的粘土矿的情况下,可以述及的有芳烃,如苯、甲苯和二甲苯,醚,如乙醚和四氢呋喃,酮,如丙酮、甲乙酮和甲基异丁基酮,脂族烃,如正戊烷、正己烷和正辛烷,卤代烃,如氯苯、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和全氯乙烯,乙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甲基溶纤剂和硅油。
成核剂
作为成核剂,可以使用迄今已知的各种成核剂,对此没有特别的限制。成核剂的例子包括下述芳族磷酸酯盐、亚苄基山梨醇、芳族羧酸和松香成核剂。
芳族磷酸酯盐的例子有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C0180011400961
在上式中,R41是氧原子、硫原子或含1-10个碳原子的烃基;R42和R43分别是氢原子或含1-10个碳原子的烃基,它们可以相同或不同,多个R42、R43或R42和R43可以相互连接起来形成环;M是1-3价的金属原子;n是1-3的整数。
上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
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
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
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锂,
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锂,
2,2’-亚乙基-二(4-异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钠,
2,2’-亚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锂,
2,2’-亚甲基-二(4-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锂,
二(2,2’-硫代二(4-甲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钙,
二(2,2’-硫代二(4-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钙,
二(2,2’-硫代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钙,
二(2,2’-硫代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镁,
二(2,2’-硫代二(4-叔辛基苯基)磷酸)镁,
2,2’-亚丁基-二(4,6-二甲基苯基)磷酸钠,
2,2’-亚丁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
2,2’-叔辛基亚甲基-二(4,6-二甲基苯基)磷酸钠,
2,2’-叔辛基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
二(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钙,
二(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镁,
二(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钡,
2,2’-亚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钠,
2,2’-亚甲基-二(4-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钠,
(4,4’-二甲基-5,6’-二叔丁基-2,2’-联苯基)磷酸钠,
二((4,4’-二甲基-6,6’-二叔丁基-2,2’-联苯基)磷酸)钙,
2,2’-亚乙基-二(4-间丁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钠,
2,2’-亚甲基-二(4,6-二甲基苯基)磷酸钠,
2,2’-亚甲基-二(4,6-二乙基苯基)磷酸钠,
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钾,
二(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钙,
二(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镁,
二(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钡,
三(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铝,和
三(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铝,及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特别好的是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
芳族磷酸酯盐的例子有下式(2)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C0180011400971
在上式中,R44是氢或含1-10个碳原子的烃基;M是1-3价的金属原子;n是1-3的整数。
上式(2)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
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钠,
二(4-甲基苯基)磷酸钠,
二(4-乙基苯基)磷酸钠,
二(4-异丙基苯基)磷酸钠,
二(4-叔辛基苯基)磷酸钠,
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钾,
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钙,
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镁,
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锂,
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铝,及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特别好的是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钠。
亚苄基山梨醇例如是下式(3)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各R45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是氢原子或含1-10个碳原子的烃基,m和n分别是0-5的整数。
式(3)表示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1,3,2,4-二亚苄基山梨醇、1,3-亚苄基-2,4-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亚苄基-2,4-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1,3-对甲基亚苄基-2,4-亚苄基山梨醇、1,3-对乙基亚苄基-2,4-亚苄基山梨醇、1,3-对甲基亚苄基-2,4-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1,3-对乙基亚苄基-2,4-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正丙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异丙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正丁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仲丁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叔丁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2’,4’-二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甲氧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乙氧基亚苄基)山梨醇、1,3-亚苄基-2,4-对氯亚苄基山梨醇、1,3-对氯亚苄基-2,4-亚苄基山梨醇、1,3-对氯亚苄基-2,4-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对氯亚苄基-2,4-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1,3-对甲基亚苄基-2,4-对氯亚苄基山梨醇、1,3-对乙基亚苄基-2,4-对氯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氯亚苄基)山梨醇,和这些化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其中,较好的是1,3,2,4-二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1,3-对氯亚苄基-2,4-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氯亚苄基)山梨醇,和这些化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在上述亚苄基山梨醇中,较好是下式(4)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C0180011400991
其中各R45可以相同或不同,它是甲基或乙基。
芳族羧酸例如是下式(5)表示的二(对叔丁基苯甲酸)氢氧化铝:
Figure C0180011400992
松香型成核剂例如是松香酸的金属盐,松香酸的金属盐是松香酸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产物。松香酸的例子包括天然松香,如松香、浮油松香和木松香;各种改性松香,如歧化松香、氢化松香、脱氢松香、聚合松香和α,β-烯键不饱和羧酸改性的松香;天然松香的纯化产物;和改性松香的纯化产物。用于制备α,β-烯键不饱和羧酸改性的松香的不饱和羧酸的例子包括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衣康酸、衣康酸酐、柠康酸、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在上述松香中,较好的是至少一种选自天然松香、改性松香、天然松香的纯化产物和改性松香的纯化产物的松香酸。松香酸包括选自海松酸、山达海松酸、parastric acid、异海松酸、枞酸、脱水枞酸、新枞酸、二氢海松酸、二氢枞酸、四氢枞酸中的多种树脂酸。
与松香酸反应形成金属盐的金属化合物例如是包含金属元素(如钠、钾或镁)并与松香酸一起形成盐的化合物。金属盐的例子包括上述金属的氯化物、硝酸盐、乙酸盐、硫酸盐、碳酸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成核剂的其它例子包括高熔点聚合物、芳族羧酸或脂族羧酸的金属盐和无机化合物。
高熔点聚合物的例子包括聚乙烯基环烷烃,如聚乙烯基环己烷和聚乙烯基环戊烷,聚-3-甲基-1-戊烯,聚-3-甲基-1-丁烯和聚链烯基硅烷。
芳族羧酸或脂族羧酸的金属盐的例子包括苯甲酸铝、对叔丁基苯甲酸铝、己二酸钠、噻吩羧酸钠和吡咯羧酸钠。
模塑方法
可以对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施以各种模塑方法,如挤塑、注塑、吹塑、压模和冲压。
可采用挤塑将烯烃共聚物模塑成片材或膜(未拉伸的)。
通过拉幅(纵向-横向拉伸、横向-纵向拉伸)、同时双轴取向或单轴拉伸来拉伸挤出的片材或挤出的膜(未拉伸的),可制得拉伸膜。由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可制得吹胀膜。
诸如通过喷丝头挤出熔融的烯烃共聚物可制得长丝。可用熔喷法制造长丝。
使用迄今已知的注塑机在已知的条件下将烯烃共聚物注塑成各种形状,可得到注塑产品。由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得到的注塑产品几乎不带静电电荷,具有优良的刚性、耐热性、耐冲击性、表面光泽度、耐化学品性能和耐磨性,因此它们可广泛地用于汽车内装饰、汽车外装饰、电器的外壳、容器等。
吹塑产品可用迄今已知的吹塑机在已知的条件下制得。
在注坯吹塑法中,将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在100-300℃的树脂温度下注入型坯模具中,形成型坯,随后将型坯置于所需形状的模具中,将空气吹入型坯中,使型坯适配(fit)模具,从而制得吹塑产品。
冲压法例如是冲压模塑。在此方法中,对基体材料和表层材料同时压模,实施整体模塑(冲压模塑),而烯烃共聚物可以用作基体材料。
用途
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可用于各种用途,例如它可用于膜层压材料、片材层压材料和改性剂。
包含至少一层由本发明烯烃共聚物制成的层的层压材料的例子包括农用膜,包装膜,收缩膜,保护膜,分离膜如血浆分离膜或水选择性渗透蒸发膜,离子交换膜,电池隔膜,和选择性分离膜如光学分辨膜。
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可用作橡胶的改性剂。
橡胶的例子包括交联橡胶,如天然橡胶(NR)、异戊二烯橡胶(IR)、丁二烯橡胶(B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氯丁橡胶(C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丁基橡胶(IIR)、乙烯/丙烯橡胶(EPM、EPDM)、氯磺化聚乙烯(CSM)、丙烯酸类橡胶(ACM、ANM等)、表氯醇橡胶(CO、ECO等)、硅橡胶(Q)和氟橡胶(FKM等);以及热塑性橡胶,如苯乙烯系、烯烃系、聚氨酯系、酯系、酰胺系和氯乙烯系橡胶。
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可用作润滑油的改性剂,所述润滑油例如是汽油发动机用油、柴油发动机用油、船用发动机用油、齿轮油、机油、金属加工油、马达油、机油、锭子油和绝缘油。烯烃共聚物可用作这些润滑油的粘度改性剂或冰点下降剂。
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可用作蜡的改性剂。蜡的例子包括矿物蜡,如褐煤蜡、泥煤蜡、地蜡/微晶蜡和石油蜡;合成蜡,如聚乙烯、费-托合成过程中得到的蜡、经化学改性的烃类蜡和取代的酰胺蜡;植物蜡和动物蜡。
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可用作水泥的改性剂。
水泥的例子包括空气固化型水泥,如石灰、石膏和镁氧水泥;水固化型水泥,如罗马水泥、天然水泥、卜特兰水泥、高铝水泥和高硫酸盐矿渣水泥;和特种水泥,如防酸水泥、耐火水泥、水玻璃水泥和牙科用水泥。
粘度改性剂,模塑性改进剂
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可用作用于油墨和涂料的粘度改性剂或模塑性改进剂,所述油墨和涂料例如是活版印刷油墨、石印油墨、苯胺油墨、凹印油墨、油性涂料、纤维素衍生物涂料、合成树脂涂料、水性烘漆、粉状水性涂料和日本漆。
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材料
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可作为建筑/土木工程用树脂和建筑/土木工程用模塑产品,如地板铺面材料、地砖、地板板材、隔音板、隔热板、阻尼材料、装饰板、踢脚板、沥青改性剂、垫片、密封材料、屋顶板和挡板。
汽车内部或外部装饰,油箱
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可用于汽车内部或外部的装饰和油箱。
电气或电子部件
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可用作电气或电子部件。电气或电子部件的例子包括电绝缘材料、电子部件处理仪、磁性记录介质、磁性记录介质的粘合剂、电路的密封材料、家用电气设备的材料、诸如电子炉容器等容器的基材、用于电子炉的膜、聚合物电解质基材和导电合金基材。电气或电子部件的其它例子包括电气或电子部件,如连接器、插座、电阻器、继电器盒开关线圈绕线管、电容器、可变电容器盒、光学传感器、光学连接器、振荡器、各种终端装置、变压器、插头、印刷线路板、调谐器、扬声器、扩音器、头戴式耳机、小马达、磁头基座、电源模块、外壳、半导体、液晶显示部件、FDD托架、FDD底盘、HDD部件、发动机电刷柄、抛物面天线和计算机相关部件;VTR部件、TV部件、熨斗、吹风机、煮饭器部件、电子炉部件、声学仪器部件、音频设备部件,如激光唱片和影碟、家用或办公用电气设备部件,如灯具部件、冰箱部件、空调部件、打字机部件和文字处理机部件;办公用电脑相关部件、电话相关部件、传真相关部件、复印机相关部件、电磁屏蔽材料、扬声器喇叭材料和扬声器用震动元件。
水性乳液
包含本发明烯烃共聚物的水性乳液可作为粘合剂用于聚烯烃,获得了优良的热密封性能。
医用或卫生材料
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可用作医用物品,如无纺织物、无纺织物层压材料、驻极体、医用管、医用容器、输液袋、预装填注射器和注射器、医用材料、人造器官、人造肌肉、过滤膜、食品卫生/健康用品、蒸馏袋和保鲜膜。
杂项物品
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可用作文具,如书桌垫、切割垫、直尺、笔架、笔握、笔套、剪刀握把、刀具握把、磁铁片、笔盒、压纸尺、粘合剂、标签密封、胶带和白板;日用杂项物品,如衣服、帘子、板、地毯、门厅踏脚、浴室踏脚、桶、软管、袋、种植器、空调过滤器、废气扇过滤器、餐具、碟、杯、饭盒、咖啡壶漏斗、镜架、容器、储存盒、衣架、绳和洗涤网;运动物品,如鞋、护目镜、滑雪撬、球拍、球、帐篷、游泳镜、游泳鳍、鱼杆、冷藏箱外壳、休闲用片料和运动网;玩具,如积木和纸牌;容器,如煤油罐、鼓、洗涤剂瓶和洗发精瓶;和展示物品,如招牌、标塔和塑料链。
填料改性剂
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可适于用作添加剂,用来制备填料分散性改进剂或者经分散性改进的填料。
相容剂
在末端含有官能团的本发明烯烃共聚物可用作相容剂。当使用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作为相容剂时,聚烯烃和含极性基团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任意混合比加以混合。烯烃共聚物含有聚烯烃链段和官能团,从而通过使用该共聚物,本身不相容的各组分可以相互相容。
其它用途
本发明的烯烃共聚物可用于微胶囊、PTP包装、化学球状物和给药系统等。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具有各种有用的性能。
按本发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可以以高的聚合活性,在高的聚合温度下获得分子量高并且分子量分布窄的烯烃聚合物,以及结构精确控制的递变聚合物或各种嵌段共聚物。
实施例
本发明将参考下述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应明白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合成例中获得的化合物的结构用1H-NMR和FD-质谱法(日本电子光学实验室SX-102A)确定。
合成例1
在1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00毫升甲苯、10.34克(56.5毫摩尔)五氟苯胺、6.68克(75.4%,28.2毫摩尔)3-叔丁基水杨醛和少量的乙酸催化剂,在搅拌下加热它们并回流7小时。让溶液静置冷却后,加入少量的对甲苯磺酸催化剂,在搅拌下将它们回流2.5小时。让反应溶液静置冷至室温,然后过滤除去催化剂并进行真空浓缩。用硅胶柱提纯剩余物,获得8.47克(产率:88%)下式(a)表示的黄色固体。
Figure C0180011401041
在5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043克(3.00毫摩尔)上面获得的化合物(a)和30毫升无水乙醚,将溶液冷至-78℃并搅拌。在5分钟内,在此溶液中滴加入2.05毫升正丁基锂(正己烷溶液,1.54N,3.15毫摩尔),然后缓慢地将混合物加热到室温。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后,缓慢地将反应溶液加到已冷至-78℃的3.00毫升四氯化钛(庚烷溶液,0.5M,1.50毫摩尔)的醚浆料中。加入后,将混合物缓慢地加热到室温。过滤所得的暗红色浆料,真空浓缩滤液,直到液体的量大约为5毫升。收集沉淀的固体,用己烷洗涤。真空干燥所得的固体,获得0.381克(产率:32%)下式(1)表示的棕色化合物。对化合物(1)的FD-质谱分析结果为802(M+)。
Figure C0180011401042
合成例2
在2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00毫升甲苯、3.82克(26.0毫摩尔)2,4,6-三氟苯胺、2.32克(13.0毫摩尔)3-叔丁基水杨醛和少量的对甲苯磺酸催化剂,在搅拌下加热它们并回流4小时。让反应溶液静置冷至室温,然后过滤除去催化剂并进行真空浓缩。用硅胶柱提纯剩余物,获得3.79克(产率:95%)下式(b)表示的黄色油。
Figure C0180011401051
在5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23克(4.00毫摩尔)上面获得的化合物(b)和30毫升无水乙醚,将溶液冷至-78℃并搅拌。在5分钟内,在此溶液中滴加入2.63毫升正丁基锂(正己烷溶液,1.60N,4.20毫摩尔),然后缓慢地将混合物加热到室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后,缓慢地将反应溶液加到已冷至-78℃的4.00毫升四氯化钛(庚烷溶液,0.5M,1.50毫摩尔)的醚浆料中。加入后,将混合物缓慢地加热到室温。过滤所得的暗红色浆料,真空浓缩滤液。然后,加入5毫升醚和30毫升己烷,收集沉淀的固体,用己烷洗涤。真空干燥所得的固体,获得0.550克(产率:38%)下式(2)表示的微红棕色化合物。对化合物(2)的FD-质谱分析结果为730(M+)。
合成例3
在1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30毫升乙醇、5.16克(40.0毫摩尔)2,6-二氟苯胺、3.58克(20.0毫摩尔)3-叔丁基水杨醛和少量的乙酸催化剂,在搅拌下加热它们并回流。在再加入少量乙酸的情况下,在搅拌下将混合物回流150小时。让反应溶液静置冷至室温,然后真空浓缩。用硅胶柱提纯剩余物,获得4.76克(产率:82.2%)下式(c)表示的黄色固体。
在3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16克(4.00毫摩尔)上面获得的化合物(c)和20毫升无水乙醚,将溶液冷至-78℃并搅拌。在5分钟内,在此溶液中滴加入2.50毫升正丁基锂(正己烷溶液,1.6N,4.00毫摩尔),然后缓慢地将混合物加热到室温。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后,缓慢地将反应溶液加到已冷至-78℃的4.00毫升四氯化钛(庚烷溶液,0.5M,2.00毫摩尔)的醚浆料中。加入后,将混合物缓慢地加热到室温。过滤所得的暗红色浆料,用少量的二氯甲烷洗涤所得的固体。真空浓缩滤液和洗涤液,收集所得的固体并悬浮在15毫升醚中。过滤沉淀,然后用少量的醚和己烷洗涤。真空干燥所得的固体,获得1.059克(产率:76%)下式(3)表示的棕色化合物。对化合物(3)的FD-质谱分析结果为694(M+)。
Figure C0180011401062
合成例4
在2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00毫升甲苯、2.89克(26.0毫摩尔)邻氟苯胺、2.32克(13.0毫摩尔)3-叔丁基水杨醛和少量的对甲苯磺酸催化剂,在搅拌下加热它们并回流5小时。让反应溶液静置冷至室温,然后过滤除去催化剂并进行真空浓缩。用硅胶柱提纯剩余物,获得3.45克(产率:98%)下式(d)表示的黄色油。
Figure C0180011401071
在3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01克(4.00毫摩尔)上面获得的化合物(d)和30毫升无水乙醚,将溶液冷至-78℃并搅拌。在5分钟内,在此溶液中滴加入2.63毫升正丁基锂(正己烷溶液,1.60N,4.20毫摩尔),然后缓慢地将混合物加热到室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后,缓慢地将反应溶液加到已冷至-78℃的4.00毫升四氯化钛(庚烷溶液,0.5M,2.00毫摩尔)的醚浆料中。加入后,将混合物缓慢地加热到室温。过滤所得的暗红色浆料,真空浓缩滤液。然后,加入5毫升醚和30毫升己烷,收集沉淀的固体,用己烷洗涤。真空干燥所得的固体,获得0.530克(产率:40%)下式(4)表示的红棕色化合物。对化合物(4)的FD-质谱分析结果为658(M+)。
Figure C0180011401072
合成例5
在2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00毫升甲苯、3.19克(8.0毫摩尔)1H,1H-全氟辛胺、1.43克(8.0毫摩尔)3-叔丁基水杨醛和少量的对甲苯磺酸催化剂,在搅拌下加热它们并回流14小时。让反应溶液静置冷至室温,然后过滤除去催化剂并进行真空浓缩,获得4.04克(产率:90%)下式(e)表示的黄色固体。
Figure C0180011401073
在3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12克(2.00毫摩尔)上面获得的化合物(e)和30毫升无水乙醚,将溶液冷至-78℃并搅拌。在5分钟内,在此溶液中滴加入1.31毫升正丁基锂(正己烷溶液,1.60N,2.10毫摩尔),然后缓慢地将混合物加热到室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后,缓慢地将反应溶液加到已冷至-78℃的2.00毫升四氯化钛(庚烷溶液,0.5M,1.00毫摩尔)的醚浆料中。加入后,将混合物缓慢地加热到室温。过滤所得的暗红色浆料,真空浓缩滤液。然后,加入3毫升醚和20毫升己烷,收集沉淀的固体,用己烷洗涤。真空干燥所得的固体,获得0.183克(产率:15%)下式(5)表示的红棕色化合物。对化合物(5)的FD-质谱分析结果为1234(M+)。
Figure C0180011401081
合成例6
在2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00毫升甲苯、4.66克(20.0毫摩尔)4-三氟甲基-2,3,5,6-四氟苯胺、1.78克(10.0毫摩尔)3-叔丁基水杨醛和少量的对甲苯磺酸催化剂,在搅拌下加热它们并回流53小时。用GC分析确认起始物料,再加入2.33克(10.0毫摩尔)2,3,5,6-四氟-4-三氟甲基苯胺,在搅拌下加热混合物并回流7小时。让反应溶液静置冷至室温,然后过滤除去催化剂并进行真空浓缩。用硅胶柱提纯剩余物,获得2.53克(产率:64%)下式(f)表示的淡黄色固体。
Figure C0180011401082
在100毫升用氩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0.15克(3.80毫摩尔)氢化钠,用10毫升己烷洗涤两次。然后,加入30毫升乙醚,获得一悬浮液。在室温下搅拌悬浮液的同时,在20分钟内,滴加入20毫升含上面获得的化合物(f)的乙醚溶液,随后再搅拌2小时。将溶液冷至-78℃,在5分钟内向其中滴加入3.75毫升四氯化钛(庚烷溶液,0.5M,1.88毫摩尔)。滴加完毕后,将反应溶液缓慢地加热到室温。在室温下将溶液再搅拌12小时后,过滤所得的暗红色浆料,真空浓缩滤液。然后,加入醚,收集沉淀的固体,真空干燥,获得0.76克(产率:45%)下式(6)表示的红棕色粉末。对化合物(6)的FD-质谱分析结果为902(M+)。
合成例7
在2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6.2毫升溴化乙基镁(醚溶液,3M,48.6毫摩尔)和5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然后,在20分钟内,在用冰冷却下,滴加入11.2克(46.2毫摩尔)2-(1-金刚烷基)-4-甲基苯酚在5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中的溶液。滴加完毕后,在室温下搅拌反应溶液。在此溶液中加入300毫升甲苯,在搅拌下加热混合物,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和乙醚。冷至室温后,加入3.80克(127毫摩尔)多聚甲醛和7.1克(70.2毫摩尔)三乙胺,在80-90℃时在搅拌下加热混合物20分钟。将所得的溶液冷至室温,在用冰冷却下向其中加入200毫升10%的盐酸。然后,加入300毫升乙醚,进行相分离,用200毫升水洗涤有机层两次,然后用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之。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所得的溶液,然后真空浓缩。真空干燥所得的晶体,获得10.5克(产率:84%)下式(g)表示的黄色化合物(其中Adm表示金刚烷基)。
在1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80毫升甲苯、2.75克(15.0毫摩尔)五氟苯胺、4.07克(99.7%,15.0毫摩尔)上面获得的化合物(g)和少量的对甲苯磺酸催化剂,在搅拌下加热它们并回流5.5小时。让反应溶液静置冷却后,在减压下蒸馏除去溶剂。然后,加入50毫升甲醇,搅拌混合物并过滤。真空干燥所得的固体,获得4.38克(产率:67%)下式(g’)表示的黄色固体。
Figure C0180011401101
在5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35克(3.00毫摩尔)上面获得的化合物(g’)和20毫升无水乙醚,将溶液冷至-78℃并搅拌。在5分钟内,在此溶液中滴加入1.89毫升正丁基锂(正己烷溶液,1.59N,3.00毫摩尔),将混合物搅拌2小时,然后缓慢地将其加热到室温。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后,将溶液滴加到已冷至-78℃的3.00毫升四氯化钛(庚烷溶液,0.5M,1.50毫摩尔)的20毫升四氢呋喃溶液中。滴加完毕后,将混合物缓慢地加热到室温,在室温下搅拌12小时。然后,在减压下蒸馏除去溶剂。在所得的固体中加入40毫升二氯甲烷。搅拌并过滤混合物,真空浓缩滤液。用己烷再沉淀所沉淀的固体,真空干燥所得的固体,获得0.334克(产率:23%)下式(7)表示的棕色化合物。对化合物(7)的FD-质谱分析结果为986(M+)。
合成例8
在2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00毫升甲苯、4.19克(26.0毫摩尔)邻三氟甲基苯胺、2.32克(13.0毫摩尔)3-叔丁基水杨醛和少量的对甲苯磺酸催化剂,在搅拌下加热它们并回流5小时。让反应溶液静置冷至室温,然后过滤除去催化剂并进行真空浓缩。用硅胶柱提纯剩余物,获得3.20克(产率:77%)下式(h)表示的黄色油。
Figure C0180011401111
在3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29克(4.00毫摩尔)上面获得的化合物(h)和30毫升无水乙醚,将溶液冷至-78℃并搅拌。在5分钟内,在此溶液中滴加入2.63毫升正丁基锂(正己烷溶液,1.60N,4.20毫摩尔),然后缓慢地将混合物加热到室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后,缓慢地将反应溶液加到已冷至-78℃的4.00毫升四氯化钛(庚烷溶液,0.5M,2.00毫摩尔)的醚浆料中。加入后,将混合物缓慢地加热到室温。过滤所得的暗红色浆料,真空浓缩滤液。然后,加入5毫升醚和30毫升己烷,收集沉淀的固体,用己烷洗涤。真空干燥所得的固体,获得0.80克(产率:53%)下式(8)表示的红棕色化合物。对化合物(8)的FD-质谱分析结果为758(M+)。
合成例9
在1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55毫升乙醇和3.44克(15.0毫摩尔)3,5-二(三氟甲基)苯胺,搅拌它们。在此溶液中加入1.79克(10.0毫摩尔)3-叔丁基水杨醛,随后在室温下搅拌19小时。然后,加入6.00克分子筛4A,在搅拌下加热混合物并回流5小时。过滤除去固体,浓缩溶液。用硅胶柱提纯所得的固体,获得0.92克(产率:72%)下式(i)表示的黄色固体。
在3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0.779克(2.00毫摩尔)上面获得的化合物(i)和20毫升无水乙醚,将溶液冷至-78℃并搅拌。在5分钟内,在此溶液中滴加入1.43毫升正丁基锂(正己烷溶液,1.54N,2.20毫摩尔),随后搅拌3小时。而后,在缓慢加热到室温的同时搅拌混合物5小时,然后将其缓慢地加到已冷至-78℃的2.00毫升四氯化钛(庚烷溶液,0.5M,1.00毫摩尔)的醚浆料中。加入后,将混合物缓慢地加热到室温。过滤所得的暗红色浆料,将溶液浓缩至10毫升。用己烷洗涤过滤获得的晶体,真空干燥,获得0.269克(产率:30.1%)下式(9)表示的红棕色化合物。对化合物(9)的FD-质谱分析结果为894(M+)。
合成例10
在2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00毫升甲苯和3.36克(26.0毫摩尔)3,5-二氟苯胺,随后搅拌。在此溶液中加入2.32克(13.0毫摩尔)3-叔丁基水杨醛和少量的对甲苯磺酸,在搅拌下加热混合物并回流6.5小时。过滤除去固体,浓缩溶液。用硅胶柱提纯浓缩物,获得3.32克(产率:89%)下式(j)表示的黄色固体。
在5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1.16克(4.00毫摩尔)上面获得的化合物(j)和30毫升无水乙醚,将溶液冷至-78℃并搅拌。在5分钟内,在此溶液中滴加入2.63毫升正丁基锂(正己烷溶液,1.60N,4.20毫摩尔)。随后,在缓慢加热到室温的同时搅拌混合物12小时,然后将其缓慢地加到已冷至-78℃的4.00毫升四氯化钛(庚烷溶液,0.5M,2.00毫摩尔)的醚浆料中。加入后,将混合物缓慢地加热到室温。过滤所得的暗红色浆料,浓缩溶液。用己烷洗涤过滤获得的晶体,真空干燥,获得0.958克(产率:69%)下式(10)表示的红棕色化合物。对化合物(10)的FD-质谱分析结果为694(M+)。
Figure C0180011401132
合成例11
在1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2.00克(5.27毫摩尔)二氯化二茂铪和40毫升无水乙醚,将溶液冷至0℃并搅拌。在45分钟内,在此溶液中滴加入9.6毫升甲基锂(醚溶液,1.14N,10.9毫摩尔),随后搅拌2小时。然后,缓慢地将混合物加热到0℃。在0℃搅拌30分钟后,过滤除去不溶物。浓缩滤液,在浓缩物中加入10毫升醚,获得一悬浮液。然后,再次除去不溶物,真空浓缩溶液,获得1.79克(定量产率)下式(11)表示的淡黄色化合物。
实施例1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50毫升甲苯,通入乙烯(50升/小时)和丙烯(150升/小时)的混合气体,使液相和气相饱和。随后,加入1.25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然后加入0.005毫摩尔钛化合物(1),引发聚合。在50℃进行聚合5分钟后,加入少量的异丁醇,终止聚合。
将所得的聚合物溶液加到1.5升含少量盐酸的甲醇中,沉淀聚合物。用甲醇洗涤沉淀的聚合物,然后在130℃真空干燥10小时。这样就获得了0.794克乙烯/丙烯共聚物。以1毫摩尔钛计,聚合活性为1.91千克/小时。由IR测得的丙烯含量为13.3摩尔%,由GPC测得的分子量(Mn)为159,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1.09。
实施例2
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不同的是聚合时间改为10分钟。这样就获得了1.318克乙烯/丙烯共聚物。以1毫摩尔钛计,聚合活性为1.58千克/小时。由IR测得的丙烯含量为15.0摩尔%,由GPC测得的分子量(Mn)为233,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1.16。
实施例3
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不同的是聚合时间改为20分钟。这样就获得了2.225克乙烯/丙烯共聚物。以1毫摩尔钛计,聚合活性为1.34千克/小时。由IR测得的丙烯含量为15.4摩尔%,由GPC测得的分子量(Mn)为345,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1.29。
实施例4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50毫升甲苯,通入乙烯,使液相和气相饱和。随后,加入1.25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然后加入0.0005毫摩尔钛化合物(1),引发聚合。在25℃在乙烯气氛中在常压下进行反应0.5分钟后,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聚合。聚合完全后,将反应产物加到大量的甲醇中,沉淀全部聚合物。在聚合物中加入盐酸,随后在玻璃过滤器上过滤。在80℃真空干燥所得的聚合物10小时,获得0.149克聚乙烯(PE)。以1毫摩尔钛计,聚合活性为35.8千克。所得聚乙烯的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191,000和219,000,Mw/Mn为1.15。
实施例5-22
按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不同的是催化剂的量、聚合时间和聚合温度如表1所列改变。聚合活性、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其分子量分布如表1所列。
                                                                     表    1
    实施例 钛化            量合物     MAO的量(mmol)    温度(℃)    时间(分钟)     单体   产率(克)   活性(kg/mmol-Ti·h)     Mn(×104)     Mw(×104)   Mw/Mn
    1     1   0.005     1.25     50     5 乙烯/丙烯   0.794     1.90     15.9     17.4   1.09
    2     1   0.005     1.25     50     10 乙烯/丙烯   1.318     1.58     23.3     27.1   1.16
    3     1   0.005     1.25     50     20 乙烯/丙烯   2.225     1.34     34.5     44.4   1.29
    4     1   0.0005     1.25     25     0.5     乙烯   0.149     35.8     19.1     21.9   1.15
    5     1   0.0005     1.25     50     0.5     乙烯   0.172     41.3     25.7     27.9   1.08
    6     1   0.001     1.25     75     0.5     乙烯   0.247     29.6     21.4     23.3   1.09
    7     1   0.0005     1.25     25     1     乙烯   0.283     34.0     41.2     46.4   1.13
    8     1   0.0005     1.25     50     1     乙烯   0.302     36.2     42.4     47.7   1.13
    9     1   0.001     1.25     75     1     乙烯   0.453     27.2     32.9     37.7   1.15
    10     2   0.005     1.25     25     2     乙烯   0.340     2.04     5.64     6.02   1.07
    11     2   0.005     1.25     50     2     乙烯   0.435     2.61     6.95     7.44   1.07
    12     2   0.005     1.25     75     2     乙烯   0.448     2.69     7.72     8.44   1.09
    13     3   0.005     1.25     25     5     乙烯   0.186     0.45     3.99     4.26   1.07
    14     3   0.005     1.25     50     5     乙烯   0.315     0.76     5.82     6.14   1.06
    15     3   0.005     1.25     75     5     乙烯   0.215     0.52     6.14     7.00   1.14
    16     4   0.005     1.25     25     30     乙烯   0.149     0.06     2.38     2.89   1.22
    17     5   0.002     1.25     25     5     乙烯   0.184     1.10     6.08     8.33   1.37
    18     6   0.0005     1.25     50     0.5     乙烯   0.271     65.0     24.7     33.2   1.34
    19     7   0.0005     1.25     25     1     乙烯   0.133     16.0     19.9     24.0   1.21
    20     7   0.0005     1.25     50     1     乙烯   0.171     20.6     22.6     28.1   1.24
    21     7   0.0005     1.25     75     1     乙烯   0.170     20.4     18.2     24.0   1.31
    22     8   0.005     1.25     50     15     乙烯   0.079     0.063     2.00     2.28   1.14
实施例23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50毫升甲苯,通入丙烯,使液相和气相饱和。随后,加入2.50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然后加入0.01毫摩尔钛化合物(1),引发聚合。在25℃进行反应30分钟后,加入少量的异丁醇,终止聚合。聚合完全后,将反应产物加到含少量盐酸的甲醇中,沉淀全部聚合物,随后在玻璃过滤器上过滤。在80℃真空干燥所得的聚合物10小时,获得0.4毫克聚丙烯(PP)。所得PP的数均分子量(Mn,以PP计)和重均分子量(Mw,以PP计)分别为4,200和4,400,Mw/Mn为1.05。
实施例24
按实施例23相同的方式获得96毫克聚丙烯(PP),不同的是聚合时间延长至3小时。所得PP的数均分子量(Mn,以PP计)和重均分子量(Mw,以PP计)分别为20,500和22,400,Mw/Mn为1.09。
实施例25
按实施例23相同的方式获得180毫克聚丙烯(PP),不同的是聚合时间延长至5小时。所得PP的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28,500和31,600,Mw/Mn为1.11。由DSC测量聚合物的熔点为139℃。
实施例26
按实施例23相同的方式获得376毫克聚丙烯(PP),不同的是用钛化合物(6)代替钛化合物(1)并且聚合时间延长至5小时。所得PP的数均分子量(Mn,以PP计)和重均分子量(Mw,以PP计)分别为52,000和66,200,Mw/Mn为1.27。
实施例27
在1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不锈钢高压釜中加入380毫升庚烯,在25℃通入丙烯,使液相和气相饱和。随后,加入2.5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和0.01毫摩尔钛化合物(1),在丙烯压力为5kg/cm2-G下进行聚合3小时。
在所得的聚合物悬浮液中加入1.5升含少量盐酸的甲醇,沉淀聚合物。在玻璃过滤器上过滤聚合物,除去溶剂,然后用甲醇洗涤,在80℃真空干燥10小时。这样就获得了0.691克聚丙烯。由GPC测得的Mn(以PP计)为78,000,Mw/Mn为1.15,Tm为134.8℃。
实施例28
按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不同的是聚合时间改为5小时。这样就获得了1.125克聚丙烯。由GPC测得的Mn(以PP计)为138,000,Mw/Mn为1.11,Tm为130.5℃。
实施例29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50毫升甲苯,在高压釜中吹入乙烯和丁烯(乙烯:40升/小时,丁烯:60升/小时)的混合气体20分钟。随后,加入1.25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然后加入0.001毫摩尔钛化合物(1),引发聚合。在将混合气体吹入高压釜的同时,在25℃进行反应5分钟后,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聚合。聚合完全后,将反应产物加到含少量溶于其中的盐酸的甲醇中,沉淀聚合物,随后在玻璃过滤器上过滤。在130℃真空干燥所得的聚合物10小时,获得0.056克乙烯/丁烯共聚物。以1毫摩尔钛计,聚合活性为0.67千克。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为49,100,分子量分布(Mw/Mn)为1.14,丁烯含量为8.4摩尔%。
实施例30-33
按实施例29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不同的是乙烯和丁烯的通入速度、聚合时间和聚合温度按表2所列变化。聚合活性、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如表2所列。
                                                 表    2
  实施例 钛化        量合物       (mmol)   时间(分钟)   乙烯/丁烯通入速度(L/h)   产率(克)     活性(kg/mmol-Ti·h)     Mn(×104)     Mw(×104)     Mw/Mn    丁烯含量(mol%)
  29     1  0.001     5     40/60  0.056     0.67     4.91     5.61     1.14     8.4
  30     1  0.001     10     40/60  0.087     0.52     6.90     7.82     1.13     10.5
  31     1  0.001     5     70/30  0.258     3.10     16.1     18.9     1.17     3.7
  32     1  0.001     10     70/30  0.456     2.74     22.4     27.9     1.24     3.7
  33     1  0.001     5     50/50  0.088     1.06     7.31     8.28     1.13     5.9
实施例34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00毫升干甲苯,让1-丁烯以100升/小时的速度通过高压釜40分钟。然后,将聚合温度保持在25℃,加入5.00毫摩尔(以铝计)甲基铝氧烷。随后,加入0.05毫摩尔钛化合物(1),通过乙烯和1-丁烯(乙烯:20升/小时,1-丁烯:80升/小时)的混合气体,而后搅拌60分钟。然后,加入20毫升异丁醇,终止反应。接着,加入10毫升1N盐酸水溶液,而后在氮气流中搅拌30分钟。将聚合物溶液倒入1.5升甲醇中,沉淀聚合物,而后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一夜。在玻璃过滤器上过滤聚合物,在80℃在减压下干燥10小时,获得1.79克乙烯/1-丁烯共聚物。经GPC分析,数均分子量为29,000,Mw/Mn为1.15(以聚乙烯计)。经IR分析,1-丁烯的含量为22.8摩尔%。
实施例35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00毫升干甲苯,让1-丁烯以100升/小时的速度通过高压釜40分钟。然后,将聚合温度保持在25℃,加入5.00毫摩尔(以铝计)甲基铝氧烷。随后,加入0.05毫摩尔催化剂,通过乙烯和1-丁烯(乙烯:40升/小时,1-丁烯:60升/小时)的混合气体,而后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20毫升异丁醇,终止反应。接着,加入10毫升1N盐酸水溶液,而后在氮气流中搅拌30分钟。将聚合物溶液倒入1.5升甲醇中,沉淀聚合物,而后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一夜。在玻璃过滤器上过滤聚合物,在80℃在减压下干燥10小时,获得5.15克乙烯/1-丁烯共聚物。经GPC分析,数均分子量为73,000,Mw/Mn为1.16(以聚乙烯计)。经IR分析,1-丁烯的含量为14.5摩尔%。
实施例36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00毫升干甲苯,让1-丁烯以100升/小时的速度通过高压釜40分钟。然后,将聚合温度保持在25℃,加入5.00毫摩尔(以铝计)甲基铝氧烷。随后,加入0.05毫摩尔催化剂,通过乙烯和1-丁烯(乙烯:60升/小时,1-丁烯:40升/小时)的混合气体,而后搅拌10分钟。然后,加入20毫升异丁醇,终止反应。接着,加入10毫升1N盐酸水溶液,而后在氮气流中搅拌30分钟。将聚合物溶液倒入1.5升甲醇中,沉淀聚合物,而后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一夜。在玻璃过滤器上过滤聚合物,在80℃在减压下干燥10小时,获得2.38克乙烯/1-丁烯共聚物。经GPC分析,数均分子量为38,800,Mw/Mn为1.18(以聚乙烯计)。经IR分析,1-丁烯的含量为11.3摩尔%。
实施例37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00毫升甲苯和50毫升1-己烯,在搅拌下通入乙烯,使液相和气相饱和。随后,加入1.25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然后加入0.0025毫摩尔钛化合物(1),引发聚合。在高压釜中吹入乙烯的同时在25℃进行反应5分钟后,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聚合。聚合完全后,将反应产物加到含少量溶于其中的盐酸的甲醇中,沉淀聚合物,随后在玻璃过滤器上过滤。在130℃真空干燥聚合物10小时,获得0.304克乙烯/己烯共聚物。以1毫摩尔钛计,聚合活性为1.46千克。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为95,600,Mw/Mn为1.17,己烯含量为2.7摩尔%。
实施例38
按实施例37相同的方式获得0.241克乙烯/己烯共聚物,不同的是钛化合物(1)的量改为0.001毫摩尔,甲苯的量改为225毫升,1-己烯的量改为25毫升。以1毫摩尔钛计,聚合活性为2.89千克。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为152,000,Mw/Mn为1.22,己烯含量为1.7摩尔%。
实施例39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50毫升甲苯,通入乙烯,暂时使液相和气相饱和。然后,用氮气只吹扫气相。随后,加入2.5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然后加入0.01毫摩尔钛化合物(1),引发聚合。在25℃进行反应5分钟后,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聚合。然后,加入盐酸和大量的甲醇,沉淀聚合物。过滤聚合物,用甲醇洗涤,真空干燥,获得0.800克聚乙烯(PE)。所得聚乙烯的数均分子量(Mn,以PP计)为115,000,Mw/Mn为1.10。聚合物产率的转化表明体系中的乙烯是定量消耗的。
实施例40
在实施例39中,在25℃进行反应5分钟完全消耗乙烯后,在体系中吹入丙烯气体(30升/小时),进行反应20分钟。然后,停止通入丙烯,随后再反应280分钟。接着,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反应,将反应产物加到1升含少量盐酸的甲醇中,沉淀聚合物。过滤聚合物,用甲醇洗涤,在130℃真空干燥10小时,获得1.135克聚合物。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以PP计)为136,000,Mw/Mn为1.15,丙烯的含量为14.6摩尔%。
与实施例39制得的聚乙烯预聚物相比,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量提高,同时保持窄的分子量分布,并将丙烯加到了聚合物中。从中可以看出定量地制得了聚乙烯-聚丙烯二嵌段共聚物。
实施例41
在实施例39中,在25℃进行乙烯的反应5分钟后,在体系中吹入乙烯气体(25升/小时)和丙烯气体(75升/小时),进行反应3分钟。然后,停止通入混合气体,随后再反应3分钟。接着,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反应,将反应产物加到1升含少量盐酸的甲醇中,沉淀聚合物。过滤聚合物,用甲醇洗涤,在130℃真空干燥10小时,获得1.700克聚合物。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以PP计)为211,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1.16,丙烯的含量为6.4摩尔%。
与实施例39制得的聚乙烯预聚物相比,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量提高,同时保持窄的分子量分布,并将丙烯加到了聚合物中。从中可以看出定量地制得了聚乙烯-乙烯/丙烯二嵌段共聚物。从分子量和整个聚合物中丙烯含量算得的在第二嵌段组分(乙烯/丙烯共聚物部分)中的丙烯含量为14.6摩尔%。
实施例42
在实施例39中,在25℃进行乙烯的反应5分钟后,在体系中吹入乙烯气体(25升/小时)和丙烯气体(75升/小时),进行反应3分钟。然后,停止通入混合气体,随后再反应3分钟。接着,在体系中吹入丙烯(30升/小时)20分钟,进行反应。然后,停止通入丙烯,随后再反应280分钟。然后,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反应,将反应产物加到1升含少量盐酸的甲醇中,沉淀聚合物。过滤聚合物,用甲醇洗涤,在130℃真空干燥10小时,获得1.814克聚合物。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以PP计)为235,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1.15,丙烯的含量为14.1摩尔%。
与实施例41制得的聚乙烯-乙烯/丙烯二嵌段共聚物预聚物相比,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量提高,同时保持窄的分子量分布,并将丙烯加到了聚合物中。从中可以看出定量地制得了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丙烯三嵌段共聚物。丙烯含量的提高与在本实施例中引入的第三嵌段组分是聚丙烯的假设算的值相符。
实施例43
在实施例39中,在25℃进行乙烯的反应5分钟后,在体系中吹入乙烯气体(25升/小时)和丙烯气体(75升/小时),进行反应3分钟。然后,停止通入混合气体,随后再反应3分钟。随后,在体系中吹入乙烯气体(100升/小时),进行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反应,将反应产物加到1升含少量盐酸的甲醇中,随后搅拌,沉淀聚合物。过滤聚合物,用甲醇洗涤,在130℃真空干燥10小时,获得1.998克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LLDPE嵌段聚合物。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以PP计)为272,000,Mw/Mn为1.13,丙烯的含量为6.6摩尔%。
与实施例41制得的聚乙烯-乙烯/丙烯二嵌段共聚物预聚物相比,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量提高,同时保持窄的分子量分布,并且在聚合物中的乙烯含量提高。从中可以看出定量地制得了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LLDPE三嵌段共聚物。从分子量和整个聚合物中丙烯含量算得的在第三嵌段组分(LLDPE部分)中的丙烯含量为7.3摩尔%。
实施例44
按实施例39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不同的是催化剂的量改为0.02毫摩尔。这样,获得了0.800克聚乙烯(PE)。所得聚乙烯的数均分子量(Mn,以PP计)为78,200,分子量分布(Mw/Mn)为1.14。
在本实施例中,乙烯在25℃反应5分钟后,在体系中吹入乙烯气体(20升/小时)和丁烯气体(80升/小时),进行反应3分钟。然后,停止通入混合气体,随后再反应3分钟。接着,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反应,将反应产物倒入1升含少量盐酸的甲醇中,随后搅拌,沉淀聚合物。过滤聚合物,用甲醇洗涤,在130℃真空干燥10小时,获得1.416克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嵌段聚合物。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以PP计)为120,600,分子量分布(Mw/Mn)为1.13,在整个聚合物中的丁烯含量为1.9摩尔%。
与实施例39制得的聚乙烯预聚物相比,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量提高,同时保持窄的分子量分布,并将丁烯加到了聚合物中。从中可以看出定量地制得了聚乙烯-乙烯/LLDPE二嵌段共聚物。从分子量和整个聚合物中丁烯含量算得的在第二嵌段组分(LLDPE部分)中的丁烯含量为5.6摩尔%。
实施例45
在实施例39中,乙烯在25℃反应5分钟后,在体系中吹入乙烯气体(20升/小时)和丁烯气体(80升/小时),进行反应3分钟。然后,停止通入混合气体,随后再反应3分钟。而后,在体系中吹入乙烯气体(100升/小时),进行反应1分钟。接着,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反应,将反应产物倒入1升含少量盐酸的甲醇中,随后搅拌,沉淀聚合物。过滤聚合物,用甲醇洗涤,在130℃真空干燥10小时,获得1.921克聚乙烯-LLDPE-HDPE嵌段聚合物。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以PP计)为141,400,分子量分布(Mw/Mn)为1.14,在整个聚合物中的丁烯含量为2.0摩尔%。
与实施例44制得的聚乙烯-LLDPE二嵌段共聚物预聚物相比,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量提高,同时保持窄的分子量分布,并且改变了聚合物中的乙烯含量。从中可以看出定量地制得了聚乙烯-LLDPE-HDPE三嵌段共聚物。从分子量和整个聚合物中丁烯含量算得的在第三嵌段组分(HDPE部分)中的丁烯含量为2.6摩尔%。
实施例46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50毫升甲苯,在25℃时通入丙烯,使液相和气相饱和。接着,加入2.5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然后加入0.01毫摩尔钛化合物(1),引发聚合。在25℃进行反应180分钟后,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聚合。然后,将反应产物加到含少量盐酸的甲醇中,随后搅拌,沉淀聚合物。过滤聚合物,用甲醇洗涤,在130℃真空干燥8小时,获得0.100克聚丙烯。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以PP计)为17,200,Mw/Mn为1.15。
实施例47
在实施例46中,丙烯反应180分钟后,在体系中吹入乙烯气体(20升/小时),进行反应3分钟,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反应。然后将反应产物加到1升含少量盐酸的甲醇中,随后搅拌,沉淀聚合物。过滤聚合物,用甲醇洗涤,真空干燥,获得0.481克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嵌段聚合物。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以PP计)为99,000,Mw/Mn为1.06,乙烯含量为70.9摩尔%。
与实施例39制得的聚乙烯预聚物相比,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量提高,同时保持窄的分子量分布,并将乙烯加到了聚合物中。从中可以看出定量地制得了聚丙烯-乙烯/丙烯二嵌段共聚物。从分子量和整个聚合物中丙烯含量算得的在第二嵌段组分(乙烯/丙烯共聚物部分)中的乙烯含量为18.4摩尔%。
实施例48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50毫升甲苯,以100升/小时的速度让丙烯通过高压釜,使体系饱和。接着,加入2.5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然后加入0.02毫摩尔钛化合物(1),在室温下(24℃)引发聚合。聚合进行5小时后,停止通入丙烯,以1.5升/小时的速度开始通入乙烯。在室温下进行聚合40分钟后,加入少量的异丁醇,终止聚合。将全部量的所得聚合物浆料加到1.5升甲醇中,加入少量的盐酸。然后,过滤混合物,收集聚合物。用甲醇洗涤聚合物,然后在80℃真空干燥10小时。干燥后的聚合物产率为2.53克。经GPC测量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60,300,Mw/Mn为1.51。
在全部量的所得聚合物中,在110℃时取50毫克聚合物溶解在0.5毫升邻二氯苯/氘代苯(混合比:8/1体积)的混合溶剂中,在下述条件下使用JEOLLA500型核磁共振仪以质子去偶合的方式进行下述测量。
脉冲角:45°,脉冲循环:5.5秒,谱宽:22000Hz,扫描数:16000,温度:120℃,数据点:32K
结果,[M1]为59.7摩尔%,[M2]为40.3摩尔%,[M1·M2]为43.4摩尔%,[M1·M1]为38.1摩尔%,[M2·M2]为18.6摩尔%,[M1·M2]/(2×[M1]×[M2])的值为0.90,[M1·M2]2/(4×[M1·M1]×[M2·M2])的值为0.66,条件是单体单元M1是乙烯,单体单元M2是丙烯。
连续n个亚甲基的n分布如下。
[n=1]:37.87摩尔%
[n=2]:14.59摩尔%
[n=3]:9.96摩尔%
[n=4]:6.94摩尔%
[n=5]:7.41摩尔%
[n≥6]:23.23摩尔%
n=3、n=5和n≥6的亚甲基意味着分别可以检测到分开的单体单元M1,两个连续的单体单元M1,和三个或多个连续的单体单元M1
实施例49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50毫升干甲苯,以100升/小时的速度让丙烯通过高压釜20分钟。然后,将聚合温度保持在25℃,加入5.00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随后,加入0.05毫摩尔钛化合物(1),让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乙烯:35升/小时,丙烯:65升/小时)通过,接着搅拌3分20秒。然后,加入20毫升异丁醇,终止反应。随后,加入10毫升1N的盐酸水溶液,接着在氮气流中搅拌30分钟。将聚合物溶液倒入1.5升甲醇中,沉淀聚合物,随后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一夜。在玻璃过滤器上过滤聚合物,在80℃在减压下干燥10小时,获得1.19克乙烯/丙烯共聚物。经GPC分析结果显示,Mn为25,100,Mw/Mn为1.07。经IR分析结果显示,丙烯含量为24.4摩尔%。
实施例50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50毫升干甲苯,以100升/小时的速度让丙烯通过高压釜20分钟。然后,将聚合温度保持在25℃,加入5.00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随后,加入0.05毫摩尔钛化合物(1),让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乙烯:35升/小时,丙烯:65升/小时)通过,接着搅拌3分20秒。然后,让不同组成的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乙烯:60升/小时,丙烯:40升/小时)通过,接着搅拌1分50秒。然后,加入20毫升异丁醇,终止反应。随后,加入10毫升1N的盐酸水溶液,接着在氮气流中搅拌30分钟。将聚合物溶液倒入1.5升甲醇中,沉淀聚合物,随后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一夜。在玻璃过滤器上过滤聚合物,在80℃在减压下干燥10小时,获得2.29克A-B型二嵌段共聚物。经GPC分析结果显示,数均分子量为40,600,Mw/Mn为1.09。经IR分析结果显示,丙烯含量为23.1摩尔%。
实施例51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50毫升干甲苯,以100升/小时的速度让丙烯通过高压釜20分钟。然后,将聚合温度保持在25℃,加入5.00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随后,加入0.05毫摩尔钛化合物(1),让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乙烯:35升/小时,丙烯:65升/小时)通过,接着搅拌3分20秒。然后,让不同组成的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乙烯:60升/小时,丙烯:40升/小时)通过,接着搅拌1分50秒。然后,以100升/小时的速度让乙烯气体通过,接着搅拌1分10秒。然后,加入20毫升异丁醇,终止反应。随后,加入10毫升1N的盐酸水溶液,接着在氮气流中搅拌30分钟。将聚合物溶液倒入1.5升甲醇中,沉淀聚合物,随后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一夜。在玻璃过滤器上过滤聚合物,在80℃在减压下干燥10小时,获得3.79克A-B-C型三嵌段共聚物。经GPC分析结果显示,数均分子量为59,000,Mw/Mn为1.11。经IR分析结果显示,丙烯含量为19.5摩尔%。
实施例52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50毫升甲苯,通入乙烯,使液相和气相饱和。接着,加入1.25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然后加入0.0002毫摩尔钛化合物(2),引发聚合。在50℃在乙烯气氛中在常压下进行反应2分钟后,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聚合。聚合完全后,在反应产物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和大量的甲醇,沉淀全部聚合物,随后过滤。在80℃真空干燥聚合物10小时,获得0.213克聚乙烯(PE)。以1毫摩尔钛计,聚合活性为3.20千克。所得PE的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73,300和79,900,Mw/Mn为1.08。
实施例53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50毫升甲苯,在搅拌下往高压釜中吹入乙烯(100升/小时)和氢(5升/小时)10分钟。接着,加入1.25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然后加入0.0002毫摩尔钛化合物(2),引发聚合。在高压釜中吹入乙烯和氢的同时在50℃时进行反应2分钟后,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聚合。聚合完全后,在反应产物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和大量的甲醇,沉淀全部聚合物,随后过滤。在80℃真空干燥聚合物10小时,获得0.195克聚乙烯(PE)。以1毫摩尔钛计,聚合活性为2.93千克。所得PE的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59,500和69,700,Mw/Mn为1.17。
实施例54-58
按实施例53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不同的是催化剂的量、氢的通入速度和聚合时间按表3所列变化。聚合活性、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如表3所列。当氢的用量增加时,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下降,即使延长聚合时间,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也几乎不提高。从中可以看出氢起着链转移剂的作用。即使延长聚合时间,聚合活性也不降低。从中可以看出聚合被链转移反应产生的活性物质进一步促进。
                                                        表    3
    实施例   钛化         量合物       (mmol)    MAO的量(mmol)   温度(℃)    时间(分钟) 单体     H2(L/h)   产率(g)     活性(kg/mmol-Ti·h)     Mn(×104)     Mw(×104)     Mw/Mn
    53     2   0.002     1.25     50     2 乙烯     无   0.213     3.20     7.37     7.99     1.08
    54     2   0.002     1.25     50     2 乙烯     5   0.195     2.93     5.95     6.97     1.17
    55     2   0.002     1.25     50     2 乙烯     10   0.180     2.70     4.28     5.59     1.31
    56     2   0.002     1.25     50     2 乙烯     20   0.170     2.55     2.82     4.27     1.52
    57     2   0.001     1.25     50     5 乙烯     20   0.203     2.44     3.55     5.78     1.63
    58     2   0.001     1.25     50     15 乙烯     20   0.612     2.45     3.93     6.69     1.70
实施例59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50毫升甲苯,通入乙烯,使液相和气相饱和。接着,加入1.25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0.08毫摩尔二乙基锌,然后加入0.002毫摩尔钛化合物(2),引发聚合。在50℃在乙烯气氛中在常压下进行反应2分钟后,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聚合。聚合完全后,在反应产物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和大量的甲醇,沉淀全部聚合物,随后过滤。在80℃真空干燥聚合物10小时,获得0.209克聚乙烯(PE)。以1毫摩尔钛计,聚合活性为3.14千克。所得PE的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51,500和70,300,Mw/Mn为1.37。
实施例60-62
按实施例59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不同的是二乙基锌的量和聚合时间如表4所列变化。聚合活性、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如表4所列。
当锌化合物的量增加时,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下降,即使延长聚合时间,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也几乎不提高。从中可以看出锌化合物起着链转移剂的作用。即使延长聚合时间,聚合活性也不降低。从中可以看出聚合被链转移反应产生的活性物质进一步促进。
                                                            表    4
  实施例   钛化         量合物        (mmol)   MAO的量(mmol)   温度(℃)    时间(分钟) 单体     Et2Zn(mmol) 产率(g) 活性(kg/mmol-M·h)     Mn(×104)     Mw(×104)     Mw/Mn
  59   (2)   0.002     1.25     50     2 乙烯     0.08  0.209     3.14     5.15     7.03     1.37
  60   (2)   0.002     1.25     50     2 乙烯     0.16  0.209     3.14     4.18     6.06     1.45
  61   (2)   0.002     1.25     50     5 乙烯     0.16  0.511     3.07     8.17     12.6     1.54
  62   (2)   0.002     1.25     50     15 乙烯     0.16  1.324     2.65     11.2     19.0     1.69
实施例63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50毫升甲苯,通入乙烯,使液相和气相饱和。接着,加入1.25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然后加入0.002毫摩尔钛化合物(3),引发聚合。在50℃在乙烯气氛中在常压下进行反应10分钟后,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聚合。聚合完全后,在反应产物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和大量的甲醇,沉淀聚合物。过滤聚合物,用甲醇洗涤,在80℃真空干燥10小时,获得0.247克聚乙烯(PE)。以1毫摩尔钛计,聚合活性为0.74千克。所得PE的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88,500和98,800,Mw/Mn为1.12。
实施例64
按实施例63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不同的是钛化合物(3)的量改为0.001毫摩尔,并且聚合时间改为15分钟。这样,获得0.161克聚乙烯(PE)。以1毫摩尔钛计,聚合活性为0.64千克。所得PE的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145,000和167,000,Mw/Mn为1.15。
对比例1
在5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玻璃高压釜中加入250毫升甲苯,通入乙烯,使液相和气相饱和。接着,加入1.25毫摩尔(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然后加入0.0005毫摩尔二氯化二茂锆,引发聚合。在25℃在乙烯气氛中在常压下进行反应0.5分钟后,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聚合。聚合完全后,在反应产物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和大量的甲醇,沉淀全部聚合物,随后在玻璃过滤器上过滤。在80℃真空干燥聚合物10小时,获得0.229克聚乙烯(PE)。以1毫摩尔锆计,聚合活性为55.0千克。所得PE的数均分子量(Mn)为114,000,Mw/Mn为1.99。
对比例2
按对比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不同的是聚合时间改为1分钟。这样,获得0.433克聚乙烯(PE)。以1毫摩尔锆计,聚合活性为52.0千克。所得PE的数均分子量(Mn)为136,000,Mw/Mn为2.26。
对比例3
按对比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不同的是用0.00025毫摩尔钛化合物(9)代替锆化合物,并且聚合时间改为1分钟。这样,获得0.253克聚乙烯(PE)。以1毫摩尔钛计,聚合活性为60.7千克。所得PE的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184,000和370,000,Mw/Mn为2.01。
对比例4
按对比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不同的是用0.0005毫摩尔钛化合物(10)代替锆化合物,并且聚合时间改为1分钟。这样,获得0.267克聚乙烯(PE)。以1毫摩尔钛计,聚合活性为32.0千克。所得PE的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129,000和229,000,Mw/Mn为1.78。
对比例5
在100毫升用氮气彻底吹扫过的反应器中加入50毫升甲苯。将体系冷至0℃,通入乙烯,使液相和气相饱和。接着,加入0.0125毫摩尔四(五氟苯基)硼酸二甲基苯铵,然后加入0.0125毫摩尔铪化合物(11),引发聚合。在0℃在乙烯气氛中在常压下进行反应1分钟后,加入少量的甲醇,终止聚合。将反应产物加到大量的甲醇中,沉淀聚合物。过滤聚合物,然后用甲醇洗涤,在80℃真空干燥10小时,获得0.290克聚乙烯(PE)。所得PE的数均分子量(Mn)为132,400,Mw/Mn为1.85。
对比例6
按对比例5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不同的是铪化合物(11)和四(五氟苯基)硼酸二甲基苯铵的量分别改为0.005毫摩尔,并且聚合温度改为50℃。这样,获得0.148克聚乙烯(PE)。所得PE的数均分子量(Mn)为98,800,Mw/Mn为1.91。
配合物结构参数的计算实施例
Figure C0180011401331
各催化剂的H β -Z距离(r(H β -Z))和静电相互作用能(ESρ(H β -Z))
    化合物     (1)     (4)     (5)     (8)     (9)     (10)
    r(Hβ-Z)()     2.275     2.329     2.234     2.498     2.246     4.812
    ESρ(Hβ-Z)(KJ/mol)     -37.1     -41.1     -42.9     -33.1     -12.0     -10.2

Claims (5)

1.一种烯烃聚合物,它是一种选自乙烯与选自含3-20个碳原子的二烯和环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的共聚物和丙烯与选自含4-20个碳原子的烯烃、二烯和环烯烃中至少一种烯烃的共聚物的聚合物,它的数均分子量不小于500并且Mw/Mn不大于1.5,其中Mw是重均分子量,Mn是数均分子量。
2.一种模塑产品,它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烃聚合物。
3.一种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在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从而制得权利要求1的烯烃聚合物,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包含下式(II-a)或(II-b)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下述特性,即在式(II-a)或(II-b)中的一个X被正丙基取代的阳离子配合物的β-agostic结构中,所述结构由密度函数法测量,不直接连接到中心金属M上但最靠近中心金属M的杂原子与β-位上的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并且静电能不大于10kJ/mol;
Figure C018001140002C1
其中M1是钛原子,
m是1-5的整数,
Q是氮原子或带有取代基R2的碳原子,
A是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或带有取代基R5的氮原子,
R1是含有一个或多个氟原子的烃基或含有一个或多个含氟基团的烃基,
R2-R5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氢原子、卤原子、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R2-R5中的两个或多个基团可以连接形成环,当m为2或更大时,多个R1、R2、R3、R4和R5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在一个配位体中所含的R2-R5中的一个基团和在另一个配位体中所含的R2-R5中的一个基团可以连接起来,
n是满足M1的化合价的数,和
X是氧原子、氢原子、卤原子、烃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当n是2或更大时,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连接形成环;
Figure C018001140003C1
其中M1是钛原子,
m是1-5的整数,
Y是氮原子或磷原子,
U是带有取代基R6的碳原子、氮原子或磷原子,
Q是带有取代基R7的碳原子、氮原子或磷原子,
S是带有取代基R8的碳原子、氮原子或磷原子,
T是带有取代基R9的碳原子、氮原子或磷原子,
R1是含有一个或多个氟原子的烃基或含有一个或多个含氟基团的烃基,
R6-R9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氢原子、卤原子、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含氧基、含氮基、含硫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R6-R9中的两个或多个基团可以连接形成环,当m是2或更大时,多个R1、R6、R7、R8和R9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在一个配位体中所含的R6-R9中的一个基团和在另一个配位体中所含的R6-R9中的一个基团可以连接起来,
n是满足M1的化合价的数,和
X是氧原子、氢原子、卤原子、烃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当n是2或更大时,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连接形成环。
4.一种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在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从而制得权利要求1的烯烃聚合物,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包含权利要求3中式(II-a)或(II-b)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其中R1是芳族烃基、脂族烃基或脂环族烃基,其中所述芳族烃基是这样一种苯基,当与氮相连的碳原子的位置是1-位时,所述苯基在2-位和6-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一个或多个选自氟原子和含氟基团的取代基,或是这样一种苯基,它在3-位、4-位和5-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至少一个取代基,该取代基选自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不多于两个氟原子的含氟基团和含有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含氟基团,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氟原子和含氟基团的取代基的除了苯基外的芳族烃基,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氟原子和含氟基团的取代基的脂族烃基,或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氟原子和含氟基团的取代基的脂环族烃基。
5.一种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在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含2-20个碳原子的烯烃,从而制得权利要求1的烯烃聚合物,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包含下式(II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Figure C018001140004C1
其中M1是钛原子,
m是1或2,
R10是芳族烃基、脂族烃基或脂环族烃基,当R10是苯基并且与氮相连的碳原子的位置是1-位时,这种苯基在2-位和6-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一个或多个选自氟和含氟基团的取代基,或在3-位、4-位和5-位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带有至少一个取代基,该取代基选自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不多于两个氟原子的含氟基团和含有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含氟基团,当R10是除了苯基外的芳族烃基、脂族烃基或脂环族烃基时,这种基团带有至少一个选自氟和含氟基团的取代基,
R11-R14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分别是氢原子、卤原子、含卤基、烃基、烃取代的甲硅烷基、含氧基、含氮基或含硫基,
R15是卤原子、含卤基、烃基或烃取代的甲硅烷基,
n是满足M的化合价的数,和
X是氧原子、氢原子、卤原子、烃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含硼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化合物残基、含硅基、含锗基或含锡基,当n是2或更大时,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多个由X表示的基团可以连接形成环。
CNB018001149A 2000-01-26 2001-01-26 烯烃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含它的模塑产品 Expired - Lifetime CN118843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813/2000 2000-01-26
JP2000021813 2000-01-26
JP21813/00 2000-01-26
JP2000305915 2000-10-05
JP305915/00 2000-10-05
JP305915/2000 2000-10-05
JP376032/2000 2000-12-11
JP376032/00 2000-12-11
JP2000376032 2000-12-1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55491A Division CN100436492C (zh) 2000-01-26 2001-01-26 烯烃聚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2972A CN1362972A (zh) 2002-08-07
CN1188435C true CN1188435C (zh) 2005-02-09

Family

ID=273421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01149A Expired - Lifetime CN1188435C (zh) 2000-01-26 2001-01-26 烯烃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含它的模塑产品
CNB200410085549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36492C (zh) 2000-01-26 2001-01-26 烯烃聚合物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5549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36492C (zh) 2000-01-26 2001-01-26 烯烃聚合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6838540B2 (zh)
EP (6) EP2267043A1 (zh)
JP (5) JP5615473B2 (zh)
KR (6) KR100937175B1 (zh)
CN (2) CN1188435C (zh)
SG (2) SG147271A1 (zh)
WO (1) WO20010552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63628A1 (en) 1999-02-22 2000-08-31 James Allen Ponasik Jr. Catalysts containing n-pyrrolyl substituted nitrogen donors
US6545108B1 (en) 1999-02-22 2003-04-08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Catalysts containing N-pyrrolyl substituted nitrogen donors
SG147271A1 (en) * 2000-01-26 2008-11-28 Mitsui Chemical Inc 22 51 56 D Olefin polymer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US6710006B2 (en) * 2000-02-09 2004-03-23 Shell Oil Company Non-symmetrical ligands and catalyst systems thereof for ethylene oligomerization to linear alpha olefins
US7056996B2 (en) 2000-02-18 2006-06-0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ductivity catalysts and microstructure control
US6605677B2 (en) 2000-02-18 2003-08-12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Olefin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using supported catalysts
US6579823B2 (en) 2000-02-18 2003-06-17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Catalysts containing per-ortho aryl substituted aryl or heteroaryl substituted nitrogen donors
US7037988B2 (en) * 2000-10-03 2006-05-02 Shell Oil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co-oligomerisation of ethylene and alpha olefins
US6706891B2 (en) 2000-11-06 2004-03-16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ligands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US7022766B2 (en) 2001-05-31 2006-04-04 Mitsui Chemicals, Inc. Olefin block copolymer, viscosity index improver for lubricating oils and lubricating oil composition
SG120869A1 (en) * 2001-05-31 2006-04-26 Mitsui Chemicals Inc Olefin block copolymer, viscosity index improver for lubricating oils and lubricating oil composition
CA2455853A1 (en) * 2001-08-01 2003-02-13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Ligands and catalyst systems thereof for ethylene oligomerisation to linear alpha olefins
US6562930B2 (en) * 2001-09-18 2003-05-13 Cornell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Bis(salicylaldiminato)titanium complex catalysts, highly syndiotactic polypropylene by a chain-end control mechanism,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this
US7310171B2 (en) * 2002-03-15 2007-12-18 Transpacific Ip, Ltd. Document surface micro-adjust mechanism
DE10244213A1 (de) 2002-09-23 2004-04-01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omo-, Copolymeren und/oder Blockcopolymeren mit Metallocenen mit einer Donor-Akzeptor-Wechselwirkung nach der lebenden Polymerisation
AU2003293320A1 (en) * 2002-09-25 2004-05-13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Catalyst systems for ethylene oligomerisation to linear alpha olefins
US7700707B2 (en) 2002-10-15 2010-04-20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yolefin adhesive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ES2394304T3 (es) 2002-10-15 2013-01-30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Sistema de múltiples catalizadores para la polimerización de olefinas y polímeros producidos a partir de éstos
US7754832B2 (en) * 2003-02-28 2010-07-1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lock copolyolefins possessing a tapered structure
JP2004359798A (ja) * 2003-06-04 2004-12-24 Mitsui Chemicals Inc 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014983A1 (en) * 2003-07-07 2005-01-20 De Boer Eric Johannes Maria Process for producing linear alpha olefins
JP2005139251A (ja) * 2003-11-05 2005-06-02 Canon Inc 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それ含有するポリマー含有組成物、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付与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50107559A1 (en) * 2003-11-14 2005-05-19 Coates Geoffrey W. Ethylene-C4-C20-alkene copolymers
US7241620B2 (en) 2004-01-09 2007-07-10 Chevron Phillips Chemical Company Lp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fractions having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7863379B2 (en) * 2004-03-17 2011-01-04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Impact modification of thermoplastics with ethylene/alpha-olefin interpolymers
SG151302A1 (en) * 2004-03-17 2009-04-30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atalyst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huttling agent for higher olefin multi- block copolymer formation
WO2005090427A2 (en) 2004-03-17 2005-09-29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atalyst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huttling agent for ethylene multi-block copolymer formation
ES2342895T3 (es) 2004-03-17 2010-07-16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mposicion catalitica que comprende agente de transferencia para la formacion de copolimero de multiples bloques de etileno.
AR048817A1 (es) * 2004-03-17 2006-05-31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mposicion catalizadora que comprende agente de enlace para la formacion de copolimeros de multiples bloques de etileno
US8273826B2 (en) * 2006-03-15 2012-09-25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mpact modification of thermoplastics with ethylene/α-olefin interpolymers
EP1740598B1 (en) * 2004-03-24 2008-03-05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maatschappij B.V.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TW200608115A (en) * 2004-08-20 2006-03-01 Optimax Tech Corp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optical film
US7300994B2 (en) * 2004-11-22 2007-11-27 Cornell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containing polymers
WO2006101595A1 (en) 2005-03-17 2006-09-2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atalyst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huttling agent for regio-irregular multi-block copolymer formation
JP2008533276A (ja) 2005-03-17 2008-08-21 ダウ グローバ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タクチック/アタクチックマルチブロックコポリマー形成用の可逆的移動剤を含む触媒組成物
DE602006004493D1 (de) * 2005-03-17 2009-02-12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Ethylen / alpha-olefin block-copolymere
KR100961030B1 (ko) * 2005-04-07 2010-06-01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올레핀계 중합체로 이루어지는 캡슐형상의 미립자
WO2007011462A1 (en) 2005-07-19 2007-01-25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Lubricants from mixed alpha-olefin feeds
MX2008003618A (es) * 2005-09-15 2008-10-07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polímeros cataliticos de bloque de olefina con distribución de secuencia de bloque controlada.
EP1767549A1 (en) * 2005-09-20 2007-03-28 Ineos Europe Limited 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US8034886B2 (en) 2005-11-04 2011-10-11 Ticona Gmbh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high to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s using novel bridged metallocene catalysts
US7598329B2 (en) 2005-11-04 2009-10-06 Ticona Gmbh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s using novel bridged metallocene catalysts
KR101108666B1 (ko) 2005-12-06 2012-01-25 포리프라스틱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결정성 환상올레핀계 수지용 흐림 방지제, 수지 조성물,및 광학부품
JP2008169380A (ja) * 2006-12-15 2008-07-24 Sumika Chemtex Co Ltd オレフィン系共重合体の水性エマルジョン
EA200901147A1 (ru) * 2007-02-22 2010-02-26 Сауди Бейсик Индастриз Корпорейшн Нанесенный катализатор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со)полимеров из этиленово-ненасыщенных мономеров
ES2524154T3 (es) 2007-05-04 2014-12-04 Sk Innovation Co., Ltd. Procedimiento de producción de policarbonatos y un complejo de coordinación usado por el mismo
KR100853358B1 (ko) * 2007-05-04 2008-08-21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두 성분을 한 분자에 가지고 있는 착화합물 및 이를 촉매로사용한 이산화탄소와 에폭사이드의 공중합에 의한폴리카보네이트의 제조 방법
EP2155795B1 (en) * 2007-06-18 2012-02-0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oating compositions
WO2009086091A1 (en) * 2007-12-21 2009-07-09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arpet, carpet backing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ing olefin block copolymers
US8383246B2 (en) * 2008-05-22 2013-02-26 Exxonmobil Oil Corporation Polypropylene-based shrink films
US9018310B2 (en) * 2009-04-06 2015-04-28 Polyone Designed Structures And Solutions Llc Polymer blend composition for automotive flooring applications
JP5675609B2 (ja) 2009-07-01 2015-02-2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金属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885149B2 (en) * 2009-07-08 2018-02-06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arpet and carpet backing
JP5575267B2 (ja) * 2009-12-24 2014-08-20 エクソンモービル・ケミカル・パテンツ・インク 新規合成ベースストックの製造方法
WO2011082418A1 (en) * 2010-01-04 2011-07-07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Scalable production of precision hydrocarbons from trialkylaluminum via ternary living coordinative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KR20130124170A (ko) 2010-07-06 2013-11-13 티코나 게엠베하 고 분자량 폴리에틸렌의 제조 방법
US8993704B2 (en) 2010-07-06 2015-03-31 Ticona Gmbh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fibers and membranes,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
CN102958959B (zh) 2010-07-06 2015-11-25 提克纳有限公司 产生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方法
US8722819B2 (en) 2010-07-06 2014-05-13 Ticona Gmbh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US20130090400A1 (en) 2010-07-06 2013-04-11 Ticona Gmbh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JP5738097B2 (ja) * 2010-09-10 2015-06-17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ノルボルネ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2030844B (zh) * 2010-09-14 2014-07-23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烯烃聚合催化剂及超低支化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CN103415568B (zh) * 2011-03-05 2016-04-0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树脂组合物
WO2013093540A1 (en) 2011-12-19 2013-06-27 Ticona Gmbh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EP2796480B1 (en) 2011-12-23 2019-09-11 Japan Polyethylene Corporation Polar group-containing olefin copolymer, multinary polar olefin copolymer, olefin resin composition, and adhesive material, laminate, and other application products using same
CN104136213B (zh) * 2011-12-29 2017-01-18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改善的水蒸气阻隔性的共挤出的多层环状烯烃聚合物膜或片材
US9260538B2 (en) 2012-02-08 2016-02-16 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 Immobilization of single site catalyst on inorganic oxide support for preparation of UHMWPE
KR101801010B1 (ko) 2013-02-08 2017-11-23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체상 폴리알루미녹세인 조성물, 올레핀 중합용 촉매, 올레핀 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고체상 폴리알루미녹세인 조성물의 제조 방법
CN104994948B (zh) * 2013-02-27 2017-11-2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烯烃多聚化用催化剂以及在该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烯烃多聚体的制造方法
CN103289018B (zh) * 2013-06-24 2015-05-13 苏州新区佳合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乙烯-辛烯共聚物的阻燃耐热塑胶
CA2900538C (en) * 2014-08-19 2023-01-24 Owens Corn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Llc Oil-enhanced polymer modified asphalt adhesiv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making
CN105348415B (zh) * 2015-10-22 2019-01-1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水杨醛胺基稀土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DE102016103822A1 (de) * 2016-03-03 2017-09-07 Kraiburg Tpe Gmbh & Co. Kg Thermoplastische Elastomerzusammensetzung aus einem Elastomer, einem nicht-elastomeren Polyolefin und einem thermoplastischen Elastomer auf Polyolefin-Blockcopolymer-Basis
CN107266638B (zh) * 2016-04-07 2019-08-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US11279780B2 (en) * 2016-05-27 2022-03-22 Cornell University Polyethylene and polypropylene block copolymers
CN112236505A (zh) 2018-03-08 2021-01-15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具有增强的燃料经济性的作为粘度改性剂的乙烯-丙烯支化共聚物
US11041035B2 (en) 2018-03-08 2021-06-22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cess to produce long-chain branched polyolefins using dienes
WO2020091621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Public Joint Stock Company "Sibur Holding" A polypropylene-based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transparency, impact viscosity and hardness for injection molded thin-walled articl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JP7403291B2 (ja) 2019-03-28 2023-12-2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系ブロック共重合体
CN109898792A (zh) * 2019-04-04 2019-06-18 江苏贝尔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硫酸镁实木复合静音地板
CN110938272B (zh) * 2019-12-19 2020-10-2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复合阻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06434A (zh) * 2020-02-19 2020-05-29 扬州市德运塑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耐磨合成革及制备方法
CN114478889A (zh) * 2020-10-26 2022-05-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2261278A1 (en) * 2021-06-09 2022-12-15 Ingevity South Carolina, Llc Purification methods for modified rosin compositions
CN113968926B (zh) * 2021-10-29 2023-01-1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类乙烯/α-烯烃/功能化苯乙烯衍生物三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63732B (zh) * 2021-12-31 2023-07-07 广东金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熔喷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10397B (zh) * 2022-10-10 2023-09-19 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83A (en) * 1840-05-08 Construction of stop-cocks
JPS5345837B2 (zh) * 1974-04-27 1978-12-09
US4104330A (en) * 1976-05-27 1978-08-01 Cpc International Inc. Synthesis and copolymerization of tapered block macromer monomers
JPS553546A (en) 1978-06-20 1980-01-11 Sanyo Electric Co Airrcooled condenser
EP0048111B1 (en) * 1980-09-06 1986-08-20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for continuously polymerizing a block copolymer and the block copolymer mixture obtained therefrom
JPS61151202A (ja) * 1984-12-26 1986-07-09 Toa Nenryo Kogyo Kk プロピレン重合体の製造法
JPH06104687B2 (ja) 1985-06-18 1994-12-21 東燃株式会社 オレフイン重合用触媒
US5391629A (en) 1987-01-30 1995-02-21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Block copolymers from ionic catalysts
PL276385A1 (en) 1987-01-30 1989-07-24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Method for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es,diolefins and acetylene unsaturated compounds
IL85097A (en) 1987-01-30 1992-02-16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Catalyst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a bis(cyclopentadienyl)group ivb metal compound,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in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US4804794A (en) * 1987-07-13 1989-02-14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Viscosity modifier polymers
US5155080A (en) 1988-07-15 1992-10-13 Fina Technology, Inc. Process and catalyst for producing syndiotactic polyolefins
KR100197327B1 (ko) * 1988-07-15 1999-06-15 치어즈 엠. 노우드 신디오택틱 폴리프로필렌
JP2693517B2 (ja) 1988-09-14 1997-12-24 三井石油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ベンゼン不溶性の有機アルミニウムオキシ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DE68929210T2 (de) * 1988-12-26 2001-01-04 Mitsui Chemicals Inc Olefincopolymer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avon
IT1228906B (it) * 1989-02-28 1991-07-09 Giampiero Cislaghi Chiusura per contenitori con sigillo di garanzia incorporato, particolarmente per vasetti di prodotti alimentari,cosmetici e simili.
US5187250A (en) * 1989-06-05 1993-02-16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orporated Poly-α-olefins
US5504169A (en) * 1989-09-13 1996-04-02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amorphous poly-α-olefins with a monocyclopentadienyl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 system
US5266641A (en) * 1989-10-06 1993-11-30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 Butene-1 copolymers and resin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e same
EP0427697B1 (en) 1989-10-10 1996-05-08 Fina Technology, Inc. Metallocene catalysts with Lewis acids and aluminum alkyls
ATE137247T1 (de) 1989-10-30 1996-05-15 Fina Technology Addition von alkylaluminium zum verbessern eines metallocenkatalysators
DE69018376T3 (de) 1989-10-30 2002-05-16 Fina Technology Herstellung von Metallocenkatalysatoren für Olefinpolymerisation.
JP2894823B2 (ja) * 1989-12-06 1999-05-2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耐放射線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及び耐放射線成形物の製造方法
AU7324491A (en) 1990-02-09 1991-09-03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Block copolymers from ionic catalysts
JP3156969B2 (ja) * 1990-04-02 2001-04-1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ブテンの成形物
JP3156970B2 (ja) * 1990-04-02 2001-04-1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ブテンの成形物
EP0452840B1 (en) * 1990-04-18 1998-10-28 Mitsui Chemicals, Inc. Syndiotactic propylene copolymer, preparation of the same, and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same
JP2545006B2 (ja) 1990-07-03 1996-10-16 ザ ダウ ケミカル カンパニー 付加重合触媒
DE4030399A1 (de) * 1990-09-26 1992-04-02 Basf Ag Makromolekuele des propylens mit einem funktionellen kettenende
US5272003A (en) * 1990-10-26 1993-12-21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Meso triad syndiotactic polypropylene fibers
DE59209568D1 (de) * 1991-02-27 1999-01-07 Ticona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Cycloolefin(co)polymeren mit enger Molekulargewichtsverteilung
US5310490A (en) * 1991-03-13 1994-05-10 Exxon Chemical Products Inc. Viscosity modifer polymers
JP3046373B2 (ja) * 1991-03-20 2000-05-2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ブテン系樹脂積層体
US6545088B1 (en) * 1991-12-30 2003-04-0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etallocene-catalyzed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P and EPDM polymers
JPH05217802A (ja) * 1992-02-04 1993-08-27 Mitsui Toatsu Chem Inc 高分子エレクトレット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US6184326B1 (en) * 1992-03-20 2001-02-06 Fina Technology, Inc. Syndiotactic polypropylene
DE69300609T2 (de) * 1992-04-01 1996-06-13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Syndiotaktischen Polypropylen, Wach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selbe und ihre Anwendung in eine Wärmefixiertonerzusammensetzung für geheizte Walze.
IL107810A0 (en) * 1992-12-17 1994-02-27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Functionalized polymers and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CA2111062A1 (en) 1992-12-23 1994-06-24 George A. Moczygemba Tapered block copolymers of monovinylarenes and conjugated dienes
JPH06256419A (ja) * 1993-03-09 1994-09-13 Showa Denko Kk エチレ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US5340917A (en) * 1993-05-07 1994-08-23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Syndiotactic polypropylene, methods for producing amorphous syndiotactic polypropylene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H1583H (en) * 1993-06-01 1996-08-06 Shell Oil Company Elastomeric polybutylene polymer
EP0722733A4 (en) 1993-06-18 1998-05-20 Teijin Ltd BLOOD VESSEL THICKENING INHIBITOR AND MIGRATION INHIBITOR IN SMOOTH MUSCLE FIBERS CONTAINING A COMPOUND 7-THIAPROSTAGLANDIN E 1? AS ACTIVE PRINCIPLE
JP3099051B2 (ja) 1993-06-25 2000-10-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半導体実装装置
US5475067A (en) * 1993-09-16 1995-12-12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cess for polyolefin production using short residence time reactors
JP3365668B2 (ja) * 1994-03-02 2003-01-1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系重合体、エチレン重合用固体状チタン触媒成分、該触媒成分を含むエチレ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該触媒を用いるエチレ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BR9507296A (pt) * 1994-04-06 1997-09-30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Copolímeros por blocos de alfa-olefina de etileno a métodos para a produção dos mesmos
US6008307A (en) * 1994-04-28 1999-12-28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olefin polymers using cationic catalysts
US5449724A (en) * 1994-12-14 1995-09-12 Xerox Corporation Stable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process and thermoplastic materials produced therefrom
US5880241A (en) * 1995-01-24 1999-03-09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Olefin polymers
US5568999A (en) * 1995-04-03 1996-10-29 The Tensar Corporation Retaining wall block system
US6114443A (en) * 1995-04-14 2000-09-05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 Polyolefin blends compatibilized with a diblock copolymer
US5942461A (en) * 1995-11-06 1999-08-2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lpha-olefin hydrocarbon monomer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for
US5902684A (en) * 1996-03-12 1999-05-11 Tenneco Packaging Inc. Multilayered Metallocene stretch wrap films
JPH09302038A (ja) * 1996-03-14 1997-11-25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ブテン−プロピレン系共重合体およびポリブテン−1樹脂組成物
KR20000070067A (ko) 1997-01-13 2000-11-25 메리 이. 보울러 프로필렌의 중합 방법
JP3530020B2 (ja) 1997-04-25 2004-05-2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遷移金属化合物、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およびα−オレフィン・共役ジエン共重合体
TW420693B (en) * 1997-04-25 2001-02-01 Mitsui Chemicals Inc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s, and <alpha>-olefin/conjugated diene copolymers
JPH11236410A (ja) * 1998-02-20 1999-08-31 Nippon Polyolefin Kk 超高分子量エチレ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KR100280373B1 (ko) * 1998-09-18 2001-02-01 김충섭 메탈로센 촉매에 의한 관능성 말단기를 갖는 폴리에틸렌의 제조방법
JP2000119316A (ja) * 1998-10-20 2000-04-25 Mitsui Chemicals Inc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KR100368184B1 (ko) 1998-12-11 2003-01-30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올레핀 중합용 촉매 및 올레핀의 중합 방법
PT1154993E (pt) * 1999-02-18 2005-01-31 Hoffmann La Roche Derivados de tioamida
SG147271A1 (en) * 2000-01-26 2008-11-28 Mitsui Chemical Inc 22 51 56 D Olefin polymer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US7022766B2 (en) * 2001-05-31 2006-04-04 Mitsui Chemicals, Inc. Olefin block copolymer, viscosity index improver for lubricating oils and lubricating oil composition
US6562930B2 (en) * 2001-09-18 2003-05-13 Cornell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Bis(salicylaldiminato)titanium complex catalysts, highly syndiotactic polypropylene by a chain-end control mechanism,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thi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67045B1 (en) 2015-07-15
EP2267043A1 (en) 2010-12-29
KR100854012B1 (ko) 2008-08-26
JP2012072411A (ja) 2012-04-12
WO2001055231A1 (fr) 2001-08-02
EP2267045A1 (en) 2010-12-29
KR20080011706A (ko) 2008-02-05
JP5615473B2 (ja) 2014-10-29
EP2267044A1 (en) 2010-12-29
KR100998237B1 (ko) 2010-12-06
KR20010105390A (ko) 2001-11-28
KR20070089256A (ko) 2007-08-30
KR100937175B1 (ko) 2010-01-19
US8338557B2 (en) 2012-12-25
EP1197500B1 (en) 2011-05-18
EP2267042A1 (en) 2010-12-29
US20050065302A1 (en) 2005-03-24
JP5773852B2 (ja) 2015-09-02
US20090118426A1 (en) 2009-05-07
EP2267041B1 (en) 2015-07-08
US6838540B2 (en) 2005-01-04
KR100998236B1 (ko) 2010-12-06
JP2014040605A (ja) 2014-03-06
EP1197500A1 (en) 2002-04-17
US20030114623A1 (en) 2003-06-19
SG169235A1 (en) 2011-03-30
JP5755118B2 (ja) 2015-07-29
JP5755119B2 (ja) 2015-07-29
SG147271A1 (en) 2008-11-28
KR100900931B1 (ko) 2009-06-08
JP2012072412A (ja) 2012-04-12
EP2267044B1 (en) 2015-07-08
US7566761B2 (en) 2009-07-28
CN1362972A (zh) 2002-08-07
CN1613881A (zh) 2005-05-11
KR20090016637A (ko) 2009-02-16
EP1197500A4 (en) 2006-04-26
JP2012087307A (ja) 2012-05-10
CN100436492C (zh) 2008-11-26
KR100845503B1 (ko) 2008-07-10
EP2267041A1 (en) 2010-12-29
KR20100021672A (ko) 2010-02-25
EP2267042B1 (en) 2015-06-10
KR20090077085A (ko) 2009-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8435C (zh) 烯烃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含它的模塑产品
CN1108341C (zh) 聚丙烯组合物
CN100335509C (zh) 含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它的制备方法、含有它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5839C (zh) 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CN1178962C (zh) 烯烃聚合物组合物和热模塑产品
CN1232546C (zh) 改性丙烯系聚合物、含该聚合物的组合物及用途
CN1149230C (zh) 烯烃聚合催化剂和烯烃聚合方法
CN1185266C (zh) 乙烯(共)聚合物及其用途
CN1277850C (zh) 聚合烯键不饱和单体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99052A (zh) 烯烃聚合催化剂、过渡金属化合物、烯烃聚合方法和α-烯烃/共轭二烯共聚物
CN1234810A (zh) 乙烯/α-烯烃共聚物、组合物和共聚物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0335510C (zh) 烯烃聚合物及含该烯烃聚合物的树脂组合物
CN1327448A (zh) 茂金属化合物及制备方法、烯烃聚合催化剂、聚烯烃及制备方法
CN1232044A (zh) 烯烃聚合催化剂和聚合方法
CN1156728A (zh) 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和烯烃聚合物
CN1946748A (zh) 金属茂配体,金属茂化合物和金属茂催化剂,它们的合成以及它们用于聚合烯烃的用途
CN1824701A (zh) 基于丙烯的软质树脂组合物
CN1213099C (zh) 结晶性聚丙烯树脂组合物
CN1112383C (zh) 用含取代茚基的金属配合物制备的烯烃聚合物
CN1257081A (zh) 烯烃聚合催化剂和烯烃聚合方法
CN1392881A (zh) 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284805C (zh) 固体颗粒状喷雾干燥的多相催化剂组合物
CN1697845A (zh) 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