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0815C - 锁眼机 - Google Patents

锁眼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0815C
CN1330815C CNB011217979A CN01121797A CN1330815C CN 1330815 C CN1330815 C CN 1330815C CN B011217979 A CNB011217979 A CN B011217979A CN 01121797 A CN01121797 A CN 01121797A CN 1330815 C CN1330815 C CN 133081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ing
rag knife
knife
feeding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217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42799A (zh
Inventor
立川充宏
石井一明
平野靖明
月冈高志
春日俊明
洼田次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1594579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330815(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42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2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08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081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7/00Work-feeding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02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with mechanisms for needle-bar move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06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sewing buttonhol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7/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litting, grooving, or cutting
    • D05B37/02Slitting or groov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36Devices for stopping drive when abnormal conditions occur, e.g. thread breakage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D05B29/06Presser feet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205/00Interface between the operator and the machine
    • D05D2205/02Operator to the machine
    • D05D2205/08Buttons, e.g. for pattern selection; Keyboards
    • D05D2205/085Buttons, e.g. for pattern selection; Keyboards combined with a display arrangement, e.g. touch sensitive control panel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305/00Operations on the work before or after sewing
    • D05D2305/32Measuring
    • D05D2305/34Counting
    • D05D2305/345Stitch cou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个切布刀16其结构是刀刃长度小于扣眼缝纫位置的长度,相应于扣眼左右侧缝部分长度扣眼长度是通过切布刀上下移动两次或多次形成的,切布刀16在左右侧边部分形成之后至少上下移动一次,同样,切布刀16在左右侧边缝纫部位的给定数量的线迹缝纫之后,切布刀上下移动至少一次,给定的线迹数量是根据切布刀16的刀刃长度和扣眼长度来设定的。

Description

锁眼机
本案是1998年6月27日申请的发明名称为《锁眼机》申请号为98117839.1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布料上形成扣眼的锁眼机,其缝纫针随布料的喂入操作协调摆动,一种通过切布刀形成扣眼的锁眼机,及一种带有这样的锁眼机的缝纫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通过缝针随布料的喂入操作协调摆动,并由切布刀形成扣眼的锁眼机中,(如Heisei等人的日本实用新型专利NO.7-43305)布料的喂入机构,缝针的摆动机构,缝针摆幅变换机构,以及基线的变换机构均通过一个与缝纫机主轴相连的主凸轮分别进行驱动。
在最近的Heisei等人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NO.6-190164中公开了一种锁眼机,其具有一个布料喂入电机,一个缝针摆幅变换电机,一个基线变换电机,并且通过控制这三个电机分别对布料喂入机构,缝针摆幅变换机构和基线变换机构进行驱动。
同样的,传统的切布刀的结构(如Heisei等人的日本专利NO.7-14438)要保证上述的凸轮旋转一圈切布刀上下运动一次。
传统上,对应于不同长度的扣眼要准备不同长度切削刃的切布刀;并且该切布刀安装在一个安装板上,通过切刀上下移动一次在布料上形成一个扣眼。
用切布刀形成扣眼可以是在锁眼完成之前进行切口也可以在锁眼完成之后进行切口,也可以是在锁眼刚完成时进行向下移动切布刀切口。
在前面所描述的情况中,主凸轮旋转一次切布刀上下移动一次,如上所述,必须准备多把不同长度切削刃的切布刀,这不仅需要准备大量的切布刀,而且在每次变换扣眼时,将替换的切布刀安装在安装板上的操作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仅使用一把切布刀来形成多种不同长度的扣孔,因而不须更换切布刀。
同样,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装置,它能够仅安装一特殊部件,如象,在一个特殊目的的缝纫机上安装特殊的切布刀等,例如,一种特殊的锁眼机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安装特殊切布刀的锁眼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案提供了一种锁眼机,它包括一个位于缝纫机台板上表面的布料握持板,和一个布料压布装置,它用于沿缝纫机台板的纵向与缝纫针的上下移动相协调的移动布料握持板,并同时在布料握持板和它本身之间握持布料,其中,扣眼线迹分为左右侧缝合线迹和端部加固缝纫线迹,在细长的扣眼左右侧为扣眼缝纫线缝的左右侧缝合位置,至少其中一侧端部是加固缝纫部位,并且,在左右侧线缝之间用切布刀形成一个相应于二侧长度的扣眼,其特征在于:切布刀的切削刃的长度小于侧缝纫部位长度,通过控制装置将切布刀上下移动两次或多次形成扣眼,该扣眼具有相应于两侧边缝纫线缝的长度。
这里,切布刀是一把可以上下移动在布料上形成扣眼的刀子,该刀子在较低位置有一刀刃,其长度短于侧边缝纫位置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使用的锁眼机,仅用一把刀子就可以加工出各种不同长度的扣眼,这不仅省略了在制作不同扣眼时更换刀子,而且还无需准备多种不同长度刀刃的刀子。
本发明的第二发案使用了第一方案的锁眼机,其刀子的结构为在已经成形的两侧边线缝之间刀子上下移动一次便加工出一个给定长度的扣眼。
在第二方案中,首先,在侧边位置缝制数针的线缝,然后,加工扣眼,因此,形成的侧边线缝是稳定的,同样,刀子是在已经完成的线缝之间上下移动一次形成扣眼,因此形成的扣眼也是精确的。
另外,如果刀子是上下移动两次或多次,则刀子的最后一次上下移动可以在加固缝部位完成之后,例如,刀子上下移动两次时,刀子的第一次上下移动是在两侧边缝纫后,第二次上下移动是在加固缝部位完成之后。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使用第二方案的锁眼机,其中,切布刀的结构是在侧边数针缝纫后,它上下移动一次。
在第三方案中,由于扣眼是在侧边缝纫数针之后加工而得的,因此可以获得稳定的侧边线缝;并且,切布刀是在数针侧边缝纫完成之后上下移动一次,这样布料得以加强,因此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扣眼。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使用了第三方案的锁眼机,其中,针迹数量是根据切布刀的刀刃长度和扣眼的长度而设置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由于使用的如第三方案锁眼机的线迹数量的确定是根据切布刀的刀刃长度和扣眼长度而确定的,因此,这里的线迹数量的确定也是根据这两者而确定的。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使用了第一方案的锁眼机,其中,控制装置包括一个电移动装置,一个电驱动装置,一个刀子控制装置,电移动装置包括一个脉冲马达,一个连接机构,一个布料握持臂等,用于根据给定的喂入信号使压布装置移动一给定的距离,电驱动装置包括汽缸或类似装置等,用于根据操作信号移动切布刀,以及刀控制装置,它包括在CPU中,用于产生一个与表示给定喂入量的喂入信号同步的控制信号,以便上下移动切布刀。
例如上述的电移动装置,它可以具有一个脉冲马达,一个连接装置,布料握持装置等;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它的结构。
如上述的电驱动装置它可以是汽缸,但也可以是其它结构,如螺线管等。
刀控制装置可以是包括在CPU中。
在第五方案中,压布装置可以根据给定喂入量的喂入信号移动一给定的长度,与该信号相同步,刀控制装置产生一个操作信号,使切布刀上下移动;这样,通过与布料的喂入操作相配合,切布刀上下移动两次或多次便形成一个精确的扣眼。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使用了第五方案的锁眼机,其中,给定喂入量是根据切布刀的长度和扣眼的长度确定的。
在第六方案中,给定喂入量可以根据切布刀的长度和扣眼的长度适当的选定。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使用了第一方案的锁眼机,其中,它还包括有刀子上下位置的检测装置,如象一种贴近型的开关,用于检测切布刀的上下位置并产生一个检测信号,以及一个缝纫机控制装置,它包括在CPU中,用于检查切布刀上下位置检测装置是否发出了检测信号,如果没有,则须停止该缝纫机。如上所述刀上下位置检测装置可以是贴近型开关,也可以是接触型开关或非接触型传感器。
同样,如上所述,缝纫机控制装置可以是包括在CPU中。
在第七方案中,当刀子的上下位置检测装置没有发出检测信号时,可以判断刀子的动作不正常,因此,可以通过缝纫机的控制装置停止该缝纫机。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使用了第一方案的锁眼机,其中,切布刀可以在锁眼完成前或后上下移动进行切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切布刀即可以在锁眼完成之前通过两次或多次上下移动进行预缝切孔操作,也可以在锁眼完成之后进行缝后切孔操作。
本发明的第九方案,使用了第一方案的锁眼机,其中,在完成了左或右一个侧边部位的缝纫之后,切布刀上下移动切孔,并同时,完成另一端边的锁缝。
在第九方案中,由于切布刀的上下移动切孔是在完成了左或右一个侧边缝纫之后,并在切孔的同时完成另一侧边的缝纫,这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侧边线缝,还可以得到精确的扣眼。
本发明的第十方案,使用了第一或第九方案的锁眼机,其中,在切布刀上下移动的驱动阶段,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速度设定为零或接近为零。
在第十方案中,可以避免布料移出刀子的上下移动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提供了一种锁眼机,其中,锁眼线缝包括在细长的扣眼的左右两侧形成的左侧和右侧缝纫部位,以及,在其两端的端部形成的加固缝纫部位,相应于侧边缝纫部位长度的扣眼长度是通过沿侧边缝纫部位上下移动切布刀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可以选择进行预缝切孔操作,缝中切孔操作和缝后切孔操作,预缝切孔操作是在锁眼完成之前切布刀上下移动切孔,缝中切孔操作是在进行锁眼的过程中切布刀上下移动进行切孔,缝后切孔操作是在锁眼完成之后切布刀上下移动进行切孔。
这里,切布刀为一把可以下移动在布料上形成开孔的刀子,在它的较低的部分具有一切割刃。
刀子的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在CPU中。
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中,使用本发明的锁眼机可以选择前切孔操作,中切孔操作,和后切孔操作进行扣眼的锁缝。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案,提供了一种锁眼机,其中,锁眼线缝包括在细长的扣眼的左右两侧形成左侧和右侧缝纫部位,以及,在其两端的端部形成加固缝部位,相应于侧边缝纫部位长度的扣眼的长度是通过沿侧边缝纫部位上下移动切布刀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控制切布刀在侧边缝纫部位成形时上下移动,并且,通过一个刀子向下移动的开始时间设定装置来设定在侧边缝纫完成时刀子向下移动的开始时间。
这里,刀子的控制装置包括在CPU中。
上述刀子向下移动的开始时间设定装置,例如,可以是刀子下降开关,它与布料喂入操作协调动作,然而,这并不限制可以使用其它类形的开关。
在第十二方案中,切布刀上下移动的开始时间要适当的进行设定,以形成一个给定的扣眼。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案,使用了第十二方案的锁眼机,它进一步还包括扣眼/切布刀切削刃长度的设定装置,用于设定扣眼的长度和切布刀的切削刃的长度,以及一个包括在CPU中的控制装置,用于根据长度设定装置设定的扣眼长度和刀子的刀刃长度来控制切布刀向下移动的时间。
扣眼和刀子切削刃长度的设定装置是一个在控制板上可以进行各种控制和设定的装置。
上述的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在CPU中。
在第十三方案中,适当的切布刀的下降时间可以通过一控制装置根据长度设定装置设定的扣眼和刀刃长度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案,使用了第十二方案的锁眼机,其中,刀子向下移动开始时间的设定装置包括,一个电移动装置,例如,它包括一个脉冲电机,一连接装置,一布料握持臂等,用于根据一喂入信号沿侧缝纫部位将压布装置移动一给定距离,以及,一个缝纫移动位置检测装置,如贴近型喂入传感器,用于检测侧边缝纫移动的位置,其特征在于,切布刀可以根据由缝纫位置检测装置发出的检测信号向下移动。
电移动装置的结构例如包括一个脉冲电机,一连接机构,布料握持臂等,但也可以是其它的结构。
缝纫移动位置检测装置例如可以是一个贴近型喂入传感器,但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传感器,开关等。
在第十四方案中,由于切布刀向下移动与布料的喂入操作同步,因此,可以获得一精确的扣眼。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案,使用了第十二方案的锁眼机,其中,切布刀向下移动开始时间的设定装置包括一个扣眼成型位置设定装置,它用于沿锁眼缝纫的喂入方向设定扣眼的成型位置,如象,可在操作板上进行各种设定和控制,以及一个刀子向下移动时间的确定装置,它包括在CPU中,用于根据上述扣眼成型位置设定装置设定的针迹数或布料喂入脉冲来确定切布刀的向下移动时间。
扣眼成型位置设定装置,例如可以是一个可在控制板上进行各种设定/操作的装置。
刀子向下移动时间确定装置可以包括在CPU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案,刀子下降的整个部位可以根据刀子向下移动时间进行移动。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案,提供了一种锁眼机,其中,锁眼线迹包括在细长的扣眼左右两侧形成左侧和右侧缝纫部位,以及,在其两端的端部形成加固缝纫部位,相应于测边缝纫部位长度的扣眼长度是通过沿测边缝纫部位上下移动切布刀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间距设定装置,用于设定加固缝纫部位和扣眼端部之间的间距,例如是一种可在操作板上进行各种设定/控制的装置,一个包括在CPU中的侧缝纫长度变换装置,,用于根据间距设定装置的设定在不更换布料切断长度的情况下改变侧缝纫部位的长度,以及,一个刀子向下移动时间的确定装置,它包括在CPU中,用于根据上述侧缝纫长度变换装置的改变来确定向下移动的时间。
这里,间距设定装置是一个可在操作板上进行各种设定和控制的装置。
同样,侧缝纫长度变换装置和刀子向下移动时间确定装置均是一个CPU。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案,提供了一种锁眼机,其中,在扣眼锁缝过程中通过切布刀上下移动两次或多次切孔形成扣眼,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刀子上下移动时间确定装置,它包含在CPU中,用于根据扣眼的长度确定切布刀上下移动的时间,一个刀子上下移动时间间隔判断装置,它包括在CPU中,用于判断由刀子上下移动时间确定装置确定的刀子上下移动时间的间隔,以及一个缝纫机驱动速度的确定装置,它也包含在CPU中,用于根据刀子上下移动时间间隔判断装置判定的间隔来确定缝纫机的速度,这里,刀子上下移动时间确定装置,刀子上下移动时间间隔判断装置,和缝纫机驱动速度判断装置均包含在CPU中。
在本发明的第十六方案中,在切布刀两次上下移动过程中,其缝纫机的速度可分别适当的进行控制,以便锁眼可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透视图,所示的是本发明锁眼机的外观;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锁眼机的一个示意透视图,所示的是其内部结构;
图3为从图2的对侧看时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锁眼机的一个示意透视图,所示为其内部结构;
图4为一个正视图,其所示的是从缝针一侧看时,图3中针的摆动机构;
图5为图4所示的缝针摆动机构的一个代表性视图,其说明了它的工作情形;
图6(a)为缝针摆动机构的一个视图,其所示的是缝针摆动凸轮的凸轮顶部处于基线一侧时缝针摆动机构的状态,图6(b)为缝针摆动机构的一个视图,其所示的是缝针摆动凸轮的凸轮顶部处于凸轮摆动宽度一侧时缝针摆动机构的状态;
图7所示的是由缝针摆动机构所实现的基线位置的变化;
图8所示的是由缝针摆动机构所实现的摆动幅度位置的变化;
图9是一个表,所示的是由一个基线脉冲马达和一个摆动幅度脉冲马达输出的脉冲数量。
图10为脉冲数量—基线移动数量特性曲线的图形表示;
图11为脉冲数量—缝针摆动数量特性由线的图形表示;
图12(a)所示的是扣眼锁缝部位的各相应部位的名称,图12(b)所示的是右手花纹,图12(c)所示的是左手花纹;
图13为一个切布刀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14(a)所示的是通过切布刀的第一次向下运动对布料进行第一次切割,图14(b)所示的是布料喂入方向,图14(c)所示的是切布刀的第二次向下运动;
图15为一个剖视图,所示的是一个张力部件的结构,该张力部件能够被一个音圈马达可变化地控制;
图16(a)所示的是缝纫开始部位,它包括一个第一线迹,图16(b)为一个加固缝纫部位,它包括最后的线迹;
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锁眼机的一个示意透视图,所示的是其类似于图2的内部结构;
图1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锁眼机的一个示意透视图,所示的是其类似于图2的内部机构;
图1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锁眼机的一个示意透视图,所示的是其类似于图2的内部结构;
图2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锁眼机的一个示意透视图,即,作为缝针摆动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所示的是其类似于图3的内部机构;
图2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锁眼机的一个示意透视图,所示的是其类似于图3的内部机构;
图22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锁眼机的一个示意透视图;尤其是,该图22为一驱动系统的透视图,该驱动系统采用一个机械驱动装置使得切布刀上下移动;
图23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锁眼机的一个示意透视图,尤其是,该图23为一个切布刀驱动系统的透视图;
图24为一个分解透视图,所示的是一个切布刀固定结构的通用形式;
图25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锁眼机的示意透视图,尤其是,图25为一判断部位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6为一判断部位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其中的结构与图25中结构相比有部分改变;
图27(a)为一个通常的切布刀的视图,图27(b)和图27(c)相应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视图;特别是,图27(b)为一个包含有一伸出孔的切布刀的视图;图27(c)为一个包含有一切掉了的部位的切布刀;
图28(a)为一个判断部位的侧视图,在其上固定着一个判断开关,该判断开关包括一个推动开关部位,该部位对应着一个通孔,图28(b)为其正视图;
图30为一个压布装置和一个切布刀的透视图,所示的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图31所示的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特别是,图31是它的一个透视图,其中一个判断传感器设置在布握持臂的前端部的一侧;
图32为一对上线剪刀及其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33为一对上线剪刀和一个凸轮的平面图,所示的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图34为上线剪刀的平面图,所示的是当其握持住上线时作与喂布方向相同的运动;
图35为用于锁眼机中的一个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36为控制面板的正视图;
图37为一个通常的流程图,根据它由控制装置执行控制;
图38为一个控制面板设置步骤子程序的流程图(步骤S1);
图39为一个表,所示了要被设置的项目;
图40所示为扣眼锁缝部位设定的条件;
图41为花纹变换步骤子程序流程图(步骤S106);
图42为参数变换步骤子程序流程图(步骤S108);
图43为速度变换步骤子程序流程图(步骤S110);
图44为缝线引入步骤子程序流程图(步骤S112);
图45(a)为一个侧视图,所示的是在缝线引入操作中,针与处于其后部的切布刀之间的位置关系,图45(b)为一个正视图,所示的是针摆动到相应于切布刀的右侧最大位置时的一个状态;
图46所示的是最后的针位置,它落在切布刀的左侧;
图47为张力钩调整步骤子程序流程图(步骤S114);
图48(a)为一个正视图,所示的是缝针停在切布刀右侧的状态,图48(b)为一个平面图,所示的是缝针向着压布装置的针眼中心移动的状态,图48(c)为一正视图,所示的是缝针向下移动的状态,图48(d)为一个正视图,所示的是针杆从其停止位置向下运动的状态;
图49为一个缝纫数据建立步骤子程序流程图(步骤S3);
图50为一个扩大/减小步骤子程序流程图(步骤S31);
图51(a)为一个在扩大/减小步骤中使用的参照点的视图,图51(b)为扣眼锁缝操作中相应部位的说明视图;
图52为一个压布装置/切布刀尺寸检查步骤子程序流程图(步骤S32);
图53为一个花纹控制步骤子程序流程图(步骤S35);
图54为一右手缝纫序列视图;
图55为一个缝纫数据控制结果的表;
图56为一个缝纫开始位置控制步骤子程序流程图(步骤S351);
图57说明了如何确定切布刀落点位置;
图58为一个流程图,所示的是左侧平行部位操作步骤的子程序(步骤S352);
图59为一个流程图,所示的是第一加固缝纫部位操作子程序(步骤S353);
图60为一个视图,所示的是第一加固缝纫部位到其中部的详细分析;
图61为一个流程图,所示的是右侧平行部位操作步骤的子程序(步骤S354);
图62为一个流程图,所示的是第二加固缝纫部位操作步骤的子程序(步骤S355);
图63为一个流程图,所示的是缝纫端部操作步骤子程序(步骤S356);
图64为一个流程图,所示的是切布刀确定时间控制步骤子程序(步骤S36);
图65是一个线迹数目的表,线迹数目等于切布刀工作次数,该工作次数相应于切布刀驱动次数;
图66为一个扣眼锁缝部位工作条件的表;
图67为一个结构的透视图,该结构中包含一个喂入传感器和一个切布刀落下开关,以便于调节切布刀从丫喂入的时间;
图68(a)为一个透视图,所示的是切布刀第一次上下移动从而使布被切口的状态,图68(b)为一个透视图,所示的状态是布的剩余部分被切布刀的第二次上下移动而切口;
图69(a)为一个视图,所示的状态是切布刀第一次和第二次下降彼此重叠的状态,图69(b)为一个视图,所示的状态是切布刀第一次和第二次下降彼此很大程度重叠的状态;
图70为切布刀下降时间改变的视图;
图71为整个切布刀下落位置移动的视图;
图72为一个流程图,所示的是缝纫机原始位置检索处理的子程序(步骤S5);
图73为一个流程图,所示的是缝纫操作处理子程序(步骤S15);
图74为一个流程图,所示的是一个TG中断处理子程序(S160);
图75为一个视图,所示的是针上位置中断处理的变化(S162);
图76为一个切布刀驱动处理视图(S1625);
图77为一个流程图,所示的是切布刀下降运动处理子程序(S16264);
图78为一个流程图,所示的是一个喂入参照位置中断处理子程序(S164);
图79为一个流程图,所示的是一个切布刀计数器中断处理子程序(S165);
图80为一个流程图,所示的是一个切布驱动检查处理子程序(S1654);
图81所示为控制系统的一个变型;具体地说,图81为通用流程,通过局部改变图37的通用流程而获得;
图82所示为用于扣眼锁缝操作的条件;
图83所示为一个缝纫处理子程序流程(S22);
图84所示为一个缝纫处理(1)子程序流程图(S222);
图85所示为缝纫处理(3)子程序流程图(S225);
图86(a)一个视图,所示的是先于扣眼锁缝线迹缝纫而执行的前切布刀切口操作,图86(b)为一个视图,所示的是在扣眼锁缝线迹形成之后执行的后切布刀切口操作,图86(c)为一个视图,所示的是当扣眼锁缝线迹缝纫中执行的中切布刀切口操作;
图87(a)为一个侧视图,所示的是在前切布刀切口操作中上下布料如何被切口,图87(b)为一个侧视图,所示的是当缝针穿过扣眼而将上下线连接起来时获得的花饰线迹,图87(c)为一侧视图,所示的是在扣眼中没有布料的纱线(机织纱线);
图88为一个侧视图,所示的是在前和中切布刀切口操作中形成的扣眼锁缝线迹的状态;
图89为一个流程图,所示为左手花纹操作处理子程序(S38);
图90为一个左手缝纫序列的视图;
图91为缝纫数据操作结果的表格;
图92(a)和92(b)为由针摆机构执行的左和右手操作的解释视图;具体的说,图92(a)是展示基线运动前视图,图92(b)为侧视图;
图93(a)和93(b)为由针摆动机构执行的左和右手操作的解释视图;具体地说,图93(a)为展示针摆动数量变化的前视图,图93(b)是其左侧视图,图93(c)是其右侧视图;
图94是在扣眼锁缝操作中条件的视图;
图95是设置项目的表;
图96是缝纫起始位置操作处理子程序流程图(S381);
图97是右侧平行部位操作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S382);
图98是第一加固缝部位操作子程序流程图(S383);
图99是第二加固缝部位操作子程序流程图(S385);
图100为一个缝端操作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S386);
图101是附加实例1的子程序流程图,表示张力钩的配合步骤,(步骤S114);
图102类似图101,是附加实例2的子程序流程图,表示张力钩的配合步骤,(S114步骤);
图103是缝纫机主轴转角配合步骤的子程序流程图,(步骤S1152);
图104是是缝纫机主轴转角配合步骤修正的子程序流程图,(步骤S1152);
图105是电路图,显示切断电源转换方式。
图106是电路图,显示修正的切断电源转换方式。
图107是附加实例1的子程序流程图,表示纱线喂入的配合步骤,(步骤S112);
图108类似图107,是附加实例1的子程序修正的流程图,表示图44所示纱线喂入的配合步骤,(步骤S112);
图109是附加实例的子程序流程图,表示切布刀驱动时间控制步骤,(步骤S36);
图110是一实施例针位置检测传感器的透视图;
图111(A)是本发明纱线切断机构的时间控制曲线图;图111(B)是本发明另一实例的纱线切断机构的时间控制曲线图;
图1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一对上纱线切断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首先,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锁眼机的外观透视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部机构的轮廓的一个透视图,图3为上述内部机构的一个透视图,该图为从图2的对侧看时的情形。
在图1到图3中,标号1代表一个缝纫机机架,标号5代表一个缝机马达,6代表一个上轴,7代表曲柄机构,8代表针杆,9代表缝针,10代表立轴,11代表下轴,12代表一个钩子,13代表一梭壳,14代表一布握持板,15代表一压布装置,16代表一切布刀(一竖直移动刀),17为一平衡机构,18为一针杆摆动座,19为一张力轮,20为一喂入马达(电驱动的装置:脉冲马达),21为喂入机构(连接装置),30为一个用于切布刀的汽缸装置,31为一个刀子安装板,40为一个基线电机,41为针摆幅电机,60为一个音频线圈马达(a Voice Coilmotor)。
如图1到3所示,缝纫机机架1包括一个台板2,该台板2在其上表面为一平板表面,一个竖直的主体部分3安装在台板2的一个端的一侧,一个臂4安装在竖直主体部分3上,大体上平行于台板2延伸,缝纫机机架1当从侧向看时具有一个大体上为U形的形状。
在上述的缝纫机机架1中,一个缝纫机马达5设置在其端部处于竖直主体部分3一侧,当被缝纫机马达5驱动时能够回转的上轴6被设置在4内,针杆8通过曲柄机构7与轴6的前端部相连,缝针9被安装在针杆8的下端部。
立轴10被设置在竖直的主体部分3内,下轴11被设置在台板2中,梭壳13被固定在张力钩子12上,该张力钩子12被设置在下轴11的前端部。顺便述及,立轴10的上端部与上轴6通过锥齿轮6a和10a相连,而立轴10的下端部通过10b和11a与下轴11相连。
另外,在台板2上,设置有布握持板14,在布握持板14的上部,设置有压布装置15,它由一个机架形状的夹子和切布刀16形成,切布刀16为一个竖直移动的刀子。顺便述及,在曲柄机构7中,具有一个平衡机构17,该平衡机构17从臂4的前端部侧表面向外突出。
针杆8被以如下方式安装在针杆摆动座18中,即它能够沿竖直方向自由滑动。针杆摆动座18的结构如下,即它的上端能够与摆动支轴18a一起自由摆动,所述摆动支轴18a平行于作为其支轴的上轴6。张力轮19被设置在臂4的前端部侧表面的下部,与此同时,张力轮19的张力能够通过一个音频线圈马达60变化控制。
在竖直的主体部分3的内部,设置有喂入马达20,它通常为驱动布握持板14和压布装置15的驱动装置;喂入马达20为一个脉冲马达,它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喂入机构21从喂入马达20的输出轴向布握持板14和压布装置15延伸。
在臂4的前端部,固定有切布刀的汽缸装置30,它作为电子驱动装置驱动切布刀进行切布操作,与此同时刀子安装板31当切布刀汽缸装置30驱动时能够作上下移动,它被设置在臂4内并沿竖直方向延伸。切布刀16被一个固定螺丝32固定在刀子安装板31的下端部,同时刀子安装板31的下端部从臂4中向下突出。
顺便述及,如图13所述,一个回复弹簧33被连接在刀子安装板31上,用于将刀子安装板31上升和回复到其原始位置;在刀子安装板31的侧翼一侧,设置有贴近型的切布上下位置探测传感器34a和34b,它们相应地用来探测刀子安装板31的探测部位31a。
另外,在竖直的主体部分3中设置有基线马达40用于确定针杆摆动座18的基线位置,以及摆幅马达41用于确定其摆幅。基线马达40和摆幅马达41都为脉冲马达,它们的轴线都平行于上轴6水平延伸,同时,针摆动机构42从相应的基线马达40和缝纫机机架1的输出轴向针杆摆动座18延伸。
如图2所示,喂入机构21包括一个喂入轴22,其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还包括一个支撑架23用于支撑布握持板14,还包括一个布握持臂24用于握持压布装置15,等等。在这种情形,设有连接装置从喂入轴22向布握持臂24延伸。
即,在竖直的主体部分3中,设置有一个喂入轴22,它包括一个齿条22a与设置在喂入马达20输出轴上的齿轮20a相啮合,并且从竖直的主体部分3向喂入轴22的中部突出,并位于臂4的下边,这里固定着支撑架23的上端部,支撑架23支撑着布握持板14的下端部。布握持臂24的基端被以如下方式连接到支撑架23的下端的侧表面上,即它能够以一个销子24a作支轴在竖直方向上自由摆动。
顺便述及,尽管没有示出,这里具有一个执行机构(一个汽缸,一个螺线管等),用于提升布握持臂24,一个回复弹簧用于将布握持臂24下降到其初始位置。然而,布握持臂24的竖直移动能够通过操作一个踏板实现。
这里也具有一个贴近型的开始位置探测传感器26,它用来根据喂入轴22的位置探测相应于切布刀前端位置的开始位置。
通过上述结构喂入机构21,当由一个脉冲马达构成的喂入马达20被驱动时,布握持板14和压布装置15通过喂入轴22作用在台板2上整体移动,通过齿轮20a和齿条22a之间的啮合以及支撑架23和布握持臂24的作用,布握持板14和压布装置15能够前后移动。
上述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起到使布进行移动的作用。
即,在锁眼机中,由脉冲马达构成的喂入马达20通过喂入机构21驱动布握持臂24,该喂入马达20以上述的方式被安装在缝纫机机架上的竖直主体部分3中,竖直的主体部分3中的空间能够被充分利用,同时,固定在缝纫机机架1的外部的部件数量被减少,使得缝纫机机架1的外观更简洁。
同时,因为用于驱动布握持臂24的喂入马达20安装在竖直的主体部分3中,所以不仅能够隔音,而且对布的控制也改进了,进而能解决下边的问题,即,如果马达被安装在缝纫机机架外时,布会被弄脏。
另外,因为脉冲马达输出轴上的齿轮20a,其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与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喂入轴22的齿条22a相啮合,并且因为布握持臂24被固定在喂入轴22上,喂入轴22能够被沿水平方向直线驱动或移动,该动作通过竖直延伸的喂入马达20的齿轮20a和齿条22a实现,因此能够将布握持臂24沿着布握持臂24接近和离开竖直主体部分3的方向移动。
顺便述及,由脉冲马达构成的基线马达40和摆幅马达41都以如下方式安装在竖直的主体部分3中,即,它们的轴线沿平行于台板2的上表面的方向延伸,与喂入马达20相同,竖直的主体部分3的内部空间能被充分利用,同时,固定在缝纫机机架1外边的部件数量被减少,以使得缝纫机机架1的外观简洁。
接着,如图3-5所示,针摆动机构42包括一个基线臂43,一个基线杆44,一个连杆45,一个针摆动凸轮杆46,一个针摆动杆47,一个连接轴48,一个针摆动臂49,一个针摆动凸轮54,一个摆幅臂55,一个摆幅杆56。
即,在竖直的主体部分3内,一个扇形齿轮43b与一个齿轮40a相啮合,所述的扇形齿轮43b设置在43的下端,基线臂43由一个支撑轴43a水平地支撑,该轴位于缝纫机机架的水平方向上,作为中部的支轴,所述的齿轮40a设置在基线马达40的输出轴上,并且,基线杆44的端部通过一个水平销44a可摆动地与基线臂43的上部的分叉部位相连。另外,连杆45的一端被一个水平销44b可摆动地连接进基线杆44的分叉部位,同时针摆动凸轮杆46通过一个水平销45a可摆动地连接到连杆45的另外一端。
另外,针摆动杆47的前端通过一个水平销46a可摆动地连接到针摆动凸轮杆46的下端,同时,针摆动杆47的基端被固定到连接轴48的基端,该连接轴48在臂4中平行于上轴6的前端。针摆动臂49的基端被固定在连接轴48的前端,同时针杆摆动台板18通过一方形件(未示)等被可摆动地连接到针摆动臂49的前端。
这里,针摆动凸轮杆46被如此形成,使之具有一个向上开口的U形啮合槽部46b,同时,针摆动凸轮54由一个偏心凸轮构成,针摆动凸轮54与啮合槽部46b啮合。
即,针摆动凸轮54被固定在一个中间轴53上,通过中间轴53能够将上轴6的回转通过减速齿轮51和52以一个1/2的减速比传递过来。
另外,在竖直的主体部分3中,一个扇形齿轮55b和一个齿轮41a相啮合,所述的扇形齿轮设置在摆幅臂55的下端,一个支撑轴55a作为中部的支轴,水平地支撑在缝纫机机架内,所述的齿轮41a设置在摆幅马达41的输出轴上,另外,摆幅杆56的端部通过一个水平销56a可摆动地连接到摆幅臂55的上部的分叉部位。摆幅杆56的另外一端通过一个水平销44b可摆动地连接到连杆45上。
顺便述及,在基线臂43的扇形齿轮43b的侧翼部分,设有一个基线开始探测传感器57,其由一个磁传感器组成,作为基线位置检测装置,在扇形齿轮43b的一端设有一个磁铁43c用于基线的检测。同样,在摆幅臂55的扇形齿轮55b的相邻处,设置一个摆幅开始探测传感器58,其亦由磁传感器构成,作为针摆幅探测装置,在扇形齿轮55b的一端,设有一个磁铁55c用于探测针摆幅。
在中间轴53一侧的减速齿轮52的一个侧表面上,设置了一个针摆动左右位置探测传感器59(基线侧/针摆动侧探测装置),其由一个磁性传感器构成,同时减速齿轮52带有一块磁铁52a,其用来探测左右位置。
顺便述及,当位于上轴6的减速齿轮51回转两次时,减速齿轮52回转一周,即当缝针9作两次上下运动时,减速齿轮52回转一次。当针9处于上停止位置并且向着基线位置一侧摆动时,在这一回转相位,针左右位置探测传感器59处于磁铁52a的对面。
采用上述结构的针摆动机构42,通过基线马达40和摆幅马达41的驱动控制,摆动运动就被传递给针杆摆动座18,所述的两个马达都由脉冲马达来充当驱动装置,该摆动运动是从基线臂43到基线杆44,或者从摆幅臂55到摆幅杆56,在此之后,通过连杆45,针摆动凸轮杆46,针摆动杆47,针摆动臂49和针摆动凸轮54,以使得基线和摆幅能够随着摆动支轴18a而改变,所述的摆动支轴18a处于针杆摆动座18的上部,并作为针杆摆动座的支轴。
即,如图4所示,及更典型地如图5所示,对于基线,由于由脉冲马达构成的基线马达40的驱动控制,摆动运动,通过基线臂43,基线杆44,连杆45,针摆动凸轮杆46,针摆动杆47,针摆动臂49和针摆动凸轮54从而传递给针杆摆动座18,因而使得针杆摆动座18随着设置在针杆摆动座18上部的摆动支轴18a而作摆动,所述的摆动支轴18a作为针杆摆动座18的支轴,以使得基线能被改变。这就是基线改变基构。
同时,对于摆幅,由于由脉冲马达构成的摆幅马达41的驱动控制,摆动运动被通过摆幅臂55,摆幅杆56,连杆45,针摆动凸轮杆46,针摆动杆47,针摆动臂49和针摆动臂54而传递给针杆摆动座18,由此使得针杆摆动座18随着设置在针杆摆动座18上部的摆动支轴18a而摆动,所述摆动支轴18a作为针杆摆动座18的支轴,以使得摆幅能够被改变。这就是针摆幅改变机构。
这里,针摆动机构42为一个机构,该机构相应于一个作为参照位置的基线位置向左增加摆幅,且在针摆动机构42中,如图6(a)所示,当针摆动凸轮54的凸轮顶部位于基线一侧一时(图6(a)中处于右侧)。缝针的下降被按照基线臂43的位置而确定。
另外,如图6(b)所示,当缝针摆动凸轮54的凸轮顶部处于凸轮摆幅一侧(图6(a),处于左侧),缝针的下降被按照相应于基线位置的摆幅数量而确定。
如图7所示,基线位置的运动能够被通过基线臂43的回转而执行。
另外,摆幅的改变,如图8所示,能够通过基线杆44传递的摆幅臂55的回转而执行。
现在,当缝纫时,如果缝纫机马达5被驱动,上轴6被回转,上轴6的回转运动通过减速齿轮51和52被传递给设置在中间轴53上的针摆动凸轮54,使得针摆动凸轮54以一个减速比率1/2进行回转;针摆动杆46,其包括与针摆动凸轮54相啮合的凸轮啮合凹部46b,被往复摆动;接着通过针摆动杆47,连接轴48,针摆动臂49和针摆动凸轮54,针摆动凸轮杆46的往复摆动运动被传递给针杆摆动座18。
由此,基于上述的基线和摆幅的变化,针杆摆动座18被往复摆动,位于针杆摆动座18上端部的摆动支轴18a作为其支轴,由此形成平行部位(侧边缝纫部位)的线迹和加固缝纫部位的线迹。
在上述机构中,基线臂43绕一个轴摆动,由此基线运动量具有如图10中实线所示的量,该数量相应于依赖于基线马达(脉冲马达)40的输出脉冲数的基线臂43的角度,这里所述的机构是用于相应于基线臂43的角度移动基线的机构,这里的基线臂43作为一个基线调节臂。
类似地,相应于摆幅臂55的角度,可以获得如图11中实线所示的针摆动量,这里所说的摆幅臂55作为一个摆幅调整臂,摆幅臂55的角度决定于由脉冲马达构成的摆幅马达41的输出脉冲的数目。
相反,采用上述的针摆动机构42,基线马达40的输出脉冲数K1、K2、Kn-1、Kn,如图9所示,这些脉冲数为被修正接近一个理想直线(图10中的虚线)的脉冲数,类似以地,摆幅马达41的输出脉冲数h1、h2、hn-1,hn为被修正趋近于一条理想直线(图11中虚线)的脉冲数。
接着,图12(a)展示了扣眼锁缝相应部位的名称,如图12(a)所示,扣眼的左右两侧相应地为一个左侧平行部位(一个左侧缝纫部位)和一个右侧平行部位(一个右侧缝纫部位),同时扣眼的前后两侧相应地为一个第一加固缝纫部位(一个后加固缝纫部位)和一个第二加固缝纫部位(一个前加固缝纫部位)。
扣眼的锁缝可以在上述的锁眼机上可选择地以两种方式进行,即,一种中为右手线迹,另外一种为左手线迹。具体地说,右手线迹为如图12(b)所示,从左侧的第二加固缝纫部位(前加固缝纫部位)开始,在此之后缝左侧平行部位(左侧缝纫部位),然后是第一加固缝纫部位(后加固缝纫部位),最后缝右侧平行部位(右侧缝纫部位)这样的顺序相应地进行缝纫,最后右手缝纫又回到第二加固缝纫部位(前加固缝纫部位)。另一方面,左手线迹,如图12(c)所示,从第二加固缝部位的右侧开始(前加固缝部位),在此之后,右平行部位(右侧缝纫部位),第一加固缝部位(右加固缝部位),和左平行部位(左侧缝纫部位)被以此顺序相应地进行,最后左手线迹回到第二加固缝部位(前加固缝部位)。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锁眼机中,如图13所示,在扣眼锁缝过程中,通过驱动切布刀气缸装置30而形成一个扣眼。
即,例如图4(a)所示,通过切布刀16的第一次向下运动,布被切割一次,接着,如图4(b)所示,布被沿着图4中一个箭头所示方向喂入,在此之后,切布刀被再次向下运动切布,从而形成一个预定长度的扣眼。
因为切布刀16具有一个切割刀,其长度比扣眼锁缝线迹的侧缝部位短,切布刀16上下运动多次就形成一个扣眼,所形成的扣眼长度相应于侧边缝纫部位的长度,所以各种长度的扣眼就能够由一把切布刀16中形成。
因此,即使扣眼的长度发生变化,也不必去更换切布刀或者说不必准备多把相应于不同长度的扣眼的切布刀。
现在,图15为一个局部剖视图,所示的是张力轮19的结构,该张力轮19的张力能够由音圈马达60(a Voice Coil motor)可调地进行空制,图中所示的是其装配好的状态。
即,一个插杆61被对接在一个杆62的一端,该杆62包括一个销子62a设置在其中部,作为它的支轴,该插杆61设置在一个具有极好的线性特性的音圈马达60(a Voice Coil motor)中,一个轴承套64和一个中空轴65被装配到一个工作轴63上,该工作轴63与杆62的另一端相接触,一个内张力盘66和一个外张力盘67被可滑动地装配到中空轴65上,由此形成了张力轮19。
因为张力轮19以这样的方式结构,所以加到一根上线上的张力能够被改变,这个改变是按照音圈马达60的插杆的压力(驱动力)大小通过工作轴63改变作用在中空轴65上的一对儿内外张力盘66和67上的力。
更具体地说,一设置在臂4内的张力轮19由一对内外张力盘66和67组成;按照现在的实施例,构成外张力盘67的一个固定盘被装配在中空轴65的前端的凸缘一侧,构成内张力盘66的一个可动盘被背对着固定盘设置,该可动盘可滑动的装配在中空轴65上。
在中空轴65的内部,设置有一个接触件66a,当工作轴63滑动地插入中空轴65的内部时,该工作轴63的前端部能够压迫接触件66a,同时,接触件66a与内张力盘66为一整体。
顺便述及,与本实施例相反,内张力盘66可以被作为一个固定盘,外张力盘67可以被作为一个可动盘。在这种情形,接触件可以与作为可动盘的外张力盘67整体形成,工作轴63的前端部可以通过啮合等连接到接触件以便该接触件能够被工作轴63拉动。
在上述结构的张力轮19中,中空轴65由轴承套64可回转地携带着,同时轴承套64被插入并固定到臂4形成的一个装配孔中。
工作轴63能够被一个音圈马达60(Voice Coil motor)驱动,所述的音圈马达60作为一个直流线性马达,它由一个低惯性马达构成,所述的工作轴63将被插入到张力轮19的中空轴65的内部。
现在的音圈马达60包括一个筒形的磁轭(yoke)601,它形成一个磁回路,一个由永久磁铁构成的外磁极602设置在磁轭601的端部的内圆周上,一个由铁芯构成的中心磁极603整体形成在圆筒状磁轭601的中心部位,一个圆筒形可移动线圈604置于中心磁极603和外磁极602之间。
可动线圈604由一个补偿钢管605(compensation steel pipe)和设置在补偿钢管605外圆周表面上的线圈606组成,可动线圈604进一步包括插杆61,其整体地设置在位于线圈前端的线圈头部的中心部位。
在上述结构的音圈马达60中,一个磁场被从外磁极(永久磁铁)602内加到可动线圈604上,该可动线圈604设置在磁回路的中心磁极(铁芯)603的外圆周上,从一个控制制电流供给电路(cc)向可动线圈(线圈606)604供应一个控制电流,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一个推力(或吸力),该力使得设置在线圈头部的插杆61前进(或后退),以使得通过杆62作用在中空轴65内工作轴63向前(或向后)运动。
上述结构的音圈马达60具有如下几个特性:即,具有小的自感系数和快的反应;小的惯性和快的反应,因为它仅仅包括可动线圈604作为一个移动件;可动线圈604的吸力(或推力)是恒定的不受距离的影响;吸力(或推力)是线性的并且与可获得的电流值成正比。
因为音圈马达60具有上述的特性,所以如果工作轴63由插杆61作用通过杆62使得它在中空轴65内被驱动向前(或向后)运动,那么可动盘就能够被沿着轴向通过接触件66a而被推动,从而改变加在可动盘和固定盘之间的压力,使得作用在通过张力轮19的线上的夹持力能够被改变。即,音频线圈马达60对上线(针线)有有效的张力作用。
如上所述,由于张力轮19具有由音圈马达60而提供的积极张力作用,例如,如图16(a)所示,在一个开始缝纫部位中,从第一线迹到后来的几个线迹,张力轮19由音圈马达60控制施加给上线一个近乎为0的张力。从而能够有效地将上线和下线连接起来,使得开始缝纫部位能够被以锁缝线迹进行,在所说的锁缝线迹中上线和下线较好地均衡,这样就能够防止松脱现象(blooming Phenomenon),这种松脱现象是上下线被连接之后上线会滑脱出来。
在此之后,当由张力轮19作用到上线上的张力在音圈马达60控制下作适当的调节时,左侧平行部位(左侧缝纫部位)就被以珍珠线迹(pearl stitches)[上开的线迹raised stitches]的形式进行缝纫,第一加固缝纫部位(后加固缝纫部位)被以锁缝线迹的形式进行缝纫,右侧平行部位(右侧缝纫部位)被以珍珠线迹(pearlstitches)的形式进行缝纫,第二加固缝纫部位(前加固缝纫部位)被以锁缝线迹的形式缝纫。
如图16(b)所示,在加固缝纫部位,在缝纫操作回到第二加固缝纫部位(前加固缝纫部位)之后,不仅仅在音圈马达60控制下由张力轮19施加给上线的张力被增加仅得能够将下线拉到上线一侧,而且,在切割操作中,通过拉紧下线,可将预先被切断的上线的端部被拉进布的反面,因此能够避免这样一种可能,即,在最后一针,该针摆幅变小,缝线的任何部分可被留在布料正面。
现在,图32所示了上线剪刀和该上线剪刀的驱动机构,其中,标号81代表一个臂,82代表一个可回转轴,83代表一个滚动接头(rolling joint),84代表一个杆,85代表剪刀固定板,86代表一个固定刀,87移动刀,88为阶梯螺钉(steppedserew)89为一个切线弹簧(张力弹簧),90为一个握持线弹簧。具体地说,剪刀固定板85与杆84整体形成;固定刀86,可动刀87和线握持弹簧90相互配合形成上线剪刀,用于切断和握持上线,它们相应地被设置在剪刀固定板85的前端部。
即,固定刀86被用螺钉拧紧固定在剪刀固定板85的前端部,可动刀87由分级螺钉88可回转地装配在固定刀86的上表面,一个小的突起物86a设置在固定刀86上,该突起物86a面向一个设置在可动刀87上的弧形孔87a。同时,线握持弹簧90被阶梯螺钉88和小突起物86a支持,以阻止它回转。
固定刀86在其前端部包括一个刀刃部86b,可动刀87在其前端部也包括一个刀部87b,该刀刃部87b能够重叠在固定刀86的刀刃部86b上。可动刀87在其圆弧孔87a延伸的一侧进一步还包括一个凸轮啮合部87c。
顺便述及,线切割弹簧89被连接到剪刀固定板85上。
在上述的线切割机构,根据本实施例,如图32所示,当用于线切割装置设置的布喂入方向的移动装置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切割支架时,这里采用了一个脉冲马达80,其回转轴82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该回转轴82可回转地装配进臂81的支架部位81a中,所述的臂81固定在脉冲马达80的输出轴80a上,杆84通过滚动接头83装配到回转轴82,所述的滚动接头83能够绕一水平轴线自由回转。
如上所述,通过将脉冲马达80与上线剪刀相连接(上线剪刀由固定刀86,可动刀87和线握持弹簧90构成),就形成了上述结构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能以如下方式工作:
即;如图111A和112或者图33所示,在一个缝纫循环完成之后,因为压布装置的举升和切线操作,上线被固定刀86和可动刀87切断,同时,由此而来的与缝针相连的切断一端被握持在线握持弹簧90和可动刀87之间。就在此切线操作之后,上线被脉冲马达80移动到其重新处理位置Yx,并等待在此处。顺便述及,在图112中,一个反回位置,一个分离位置和一个重新处理位置这些位置是从Y方向看的情形。
在下一次缝纫机缝纫开始时,臂81沿Xcw方向被脉冲马达以如此方式回转一定角度,使得上线剪刀能够与喂布马达操作同步地移动一个距离Yz(见上述喂入机构z1),换句话说,基本上以与送布相同的速度移动。由此,杆84通过回转轴82和滚动接头83被摆动,从而将上线剪刀向前移动到分离位置,在脉冲马达80停止之后,布握持体被连续地由喂布马达移动,因而,类似于现有技术的结构,上线被放松。
在此之后,在一个给定的时间,上线剪刀被脉冲马达移动到返回位置,该返回位置位于缝针竖直路径的侧面,同时上线剪刀保持在开口的状态。同时,在缝纫循环完成之后,类似于现有技术的结构,由于压布装置的提升和切线操作,上线剪刀被移动,从而上线剪刀能够切断和握持上线;所述的压布装置提升和切线操作为剪刀横向通过缝针的路径。
在这种情形,通过改变距离Y2(分离距离),该距离为上线剪刀与喂布马达同步动作而移动的距离,这样打开上线剪刀(固定刀86和可动刀87)的时间就可以被改变。另外,即使布被喂布马达移动了,上线剪刀也能随着布移动,这使得从缝纫开始位置到剪刀位置的范围内能够将缝线张力变小,从而能使得缝线变松。
因此,如图34所示,因为上线剪刀以与喂布方向相同的方向被移动,因此不仅能够继续这样一个状态,该状态中上线剪刀握持上线处于可动刀87和线握持弹簧90之间,而且能够将上线的张力变小,即放松上线。
这不仅能够改进缝线在扣眼锁缝中平行部位缝纫的第一阶段缝线的提升,而且能够在缝纫的第一阶段能可靠地形成线迹。
顺便述及,另外,如图111B所示,脉冲马达移动到重新处理位置的时间可以被设置成缝纫机开始操作的时间,脉冲马达到分离位置的移动可以由一个计时器来控制。
第二实施例
现在,图17中示出了一个喂入机构的第二实施例,具体地说,图7类似于图2,为第二实施例内部机构的一个整体的透视图。
在图17中,与图2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省略了它们的描述说明。这里,仅仅对与图2中所示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即,根据第二实施例,如图17所示,在喂入机构21,其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喂入马达20的输出轴直接与一个喂入轴22相连,该喂入轴22与喂入马达20的输出轴共轴线形成,这里具有一个喂入螺杆27,和一个通过滚珠丝杆机构与喂入螺杆27相啮合的支撑架23。
如上所述,由于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脉冲马达(喂入马达)20的输出轴直接与共轴线的喂入轴22相连,布握持臂24与喂入轴22通过球螺杆机构相啮合,所述球螺杆机构采用螺杆和球,类似于先前所述第一实施例。这里,由于在竖直主体部位3内引入了喂入马达20,不仅仅可以获得由此带来的效果,而且,当喂入马达20被脉冲马达20驱动时,直接与水平设置的脉冲马达(喂入马达)20相连的喂入轴22被在水平方向直线移动,因而布握持臂24就能够通过采用喂入螺杆27和球的滚珠丝杆喂入机构,使之沿接近和分开竖直主体部3的方向而移动。
第三实施例
如图18所示为第三实施例的喂入机构,具体地说,图18类似于图2,其为第三实施例内部机构的一个整体的透视图;
在图18中,与图2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下边仅对与图2中部件不同的地方进行说明。
即,根据第三实施例,如图18所示,在喂入机构21中,一个筒形的槽凸轮28被固定在其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一个喂入马达20的输出轴上,一个啮合销22b设置并突起于喂入轴22的外圆周上,该啮合销22b与一个凸轮槽28a相啮合,该凸轮槽28a沿着筒形槽凸轮28的外圆周形成。
如上所述,因为凸轮槽28a与啮合销22b相啮合,所述的凸轮槽28a设置在其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喂入马达20的输出轴上的筒形槽凸轮28上,所述的啮合销22b设置在其轴线沿水平沿伸的喂入轴22上。并且,布握持臂24被固定在输出轴22上,类似于先前描述过的第一实施例,不仅仅能够获得由于在竖直主体部位3内引入了喂入马达20的效果,而且,喂入轴22能够被沿水平方向直线运动,该运动是通过由圆周槽凸轮28和啮合销22b构成的喂入凸轮机构,当喂入轴22被脉冲马达(喂入马达)20驱动时实现的,所述的脉冲马达轴线沿水平方向地设置。这样使得布握持臂24能够沿着接近和远离竖直主体3的方向移动。
第四实施例:
现在,图19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喂入机构,具体地说,图19,类似于图2,其所示的是第四实施例的内部机构的一个通常的透视图。
在图19中,与图2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标识,并且省略了相关的描述说明。这里,仅仅对与图2中不同的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即,根据第四实施例,如图18所示,在喂入机构21中,取代由脉冲马达构成的喂入马达20,设置了一个由线性步进马达构成的喂入马达29,其包括一个输出轴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并驱动输出轴作先进后退运动,喂入轴22与由这种线性步进马达构成的喂入马达29的输出轴相连。
如上所述,由于线性步进马达(喂入马达)20的前进和后退的输出轴其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该输出轴直接与喂入轴22相连,所述喂入由22与马达20的输出轴共轴线,同时布握持臂24被固定在喂入轴22上,类似于先前说明过的第一实施例,不仅仅能够获得由于在竖直主体部位3中引入喂入马达20而带来的效果,而且,如果被水平设置的线性步进马达(喂入马达)20驱动时,直接与步进马达20相连的喂入轴22能够被沿水平方向直线运动,以便得布握持臂24能够被相应于竖直主体部位3作前进或远离的运动。
第五实施例
现在,图20所示了针摆动机构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即,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类似于图3,图20是该针摆动机构的内部机构的一个示意的透视图。
在图20中,与图3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因而相关的说明部分被省略。这里仅对与图3中所示不同的部件结构作说明。
即,根据第五实施例,如图20所示,在一个针摆动机构42中,采用了一个基线马达40和一个摆幅马达41,它们的轴线与上轴6成90°夹角,并且在水平方向延伸,在相应的基线马达40和摆幅马达41的输出轴上带有螺杆40b和41b,一个形成于基线臂43的下端部的扇形齿轮43d与基线马达40的螺杆40b相啮合,一个形成于摆幅臂55的下端部的扇形齿轮55d与摆幅马达41的螺杆41b相啮合。
由此,在锁眼机中,由于基线马达40和摆幅马达41,都由脉冲马达构成,都设置在竖直主体部3中,它们的轴线沿平行于台板2方向设置,类似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不仅仅竖直主体内的空间能被充分利用,而且设置在缝纫机机架1外部的部件的数量能够被减小,由此使得缝纫机机架1的外观简洁。
第六实施例
图21展示了针摆动机构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即,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类以与图3,图20是现在针摆动机构的内部机构的一个示意透视图。
在图21中,与图3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标号标识,相应的说明被省略。这里仅对与图3中所示部件不同的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即,根据第六实施例,如图21所示,在针摆动机构42中,采用了一个基线马达40和一摆幅马达41,它们的轴线与上轴6的夹角为90°,并沿水平方向延伸,同时筒形的槽凸轮70和71相应地连接在基线马达40和摆幅马达41的输出轴41上。一个设置在基线臂43的下端的啮合销43e与一个设置在基线马达40上的槽凸轮70的外圆周上的凸轮槽70a相啮合,同时一个设置在摆幅臂55的下端的啮合销55e与一个凸轮槽71a相啮合,该凸轮槽71a形成于摆幅马达41的槽凸轮71的外圆周上。
由此,在锁眼机中,由于基线马达40和摆幅马达41,都由脉冲马达构成,它们都设置在竖直主体3内,它们的轴线平行于台板2的上表面,类似于先前叙述过的第一实施例,不仅仅可以充分利用竖直主体3内的空间,而且还能够减小设置在缝纫机机架1外部的部件数目从而使得缝纫机架1外观更简洁。
第七实施例
图22所示为切布刀驱动机构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它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图22是本切布刀驱动机构的一个透视图,该切布刀驱动机构中,切布刀被一个机械驱动机构驱动上下运动,具体地说,采用了一个在Heisei等人的日本专利公开号No.7-14438中所公开的机构。
在图22中,与图13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省略了相关的说明。这里仅仅对与图13中所示的那些不同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即,根据第七实施例,如图22所示,一个其上具有切布刀16的刀固定板31通过一个杆35b连接到一驱动杆35的一端,所述驱动杆35枢轴支持在一个轴35a上,而一个驱动钩37被可回转地支持在驱动杆35的另一端,所述的驱动钩37被用来与切布刀驱动臂36相啮合。切布刀驱动臂36能够被上下移动,即,根据上轴6的驱动沿图22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向移动。另外一方面,切布刀驱动钩37包括一个位于其上端部的啮合凹槽部37a,用于与切布刀驱动臂36相啮合,通常,它由一个弹簧37b驱动作顺时针回转。
在上述的切布刀驱动臂36和驱动钩37的下部,设置了一个起始杆38和一个推杆39。起始杆38能够根据设置在缝纫机中的起始架(未示出)的动作而沿着图22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运动。另一方面,推杆39,由于其与设置在主凸轮72上的齿72a啮合,能在上述台板2内作上下运动,所述主凸轮72能随着上轴6而被回转。
从起始杆38往上,设置了一个起始臂73。该起始臂73,当起始时,能够被起始杆38沿箭头B方向移动,当缝纫机被停止时,能够被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与设置在切布刀驱动钩37内的销子37c进入啮合,从而阻止切布刀驱动钩37的回转。
另外,在推杆39的上部,设置了一个控制凸轮机构74。该控制凸轮机构74,随着推杆39的竖直运动,将驱动钩37绕一个绕37e回转,该轴37e为驱动杆35和驱动钩37之间的一个连接点。
根据上述的切布刀驱动机构,当缝纫机被驱动时,则起始杆38随着起始架(未示出)被沿着方向B移动,因而起始臂73被逆时针绕轴73a回转,使得起始臂73与切布刀驱动钩37的销子37c脱离啮合。相应于此,切布刀驱动钩37的凸起部37d与控制凸轮机构74相啮合,由于控制凸轮机构74的控制,切布刀驱动钩37就被设置进入到允许回转的状态。在该允许回转的状态,锁缝扣眼工作开始进行,在该过程中,推杆39由于与主凸轮72上的齿72a相啮合,而该主凸轮72随着上轴6回转,因而推杆39会沿竖直方向运动。
由于控制凸轮机构74的控制,切布刀驱动钩37在弹簧37b的回转驱动力作用下,绕轴37e顺时针回转,使得切布刀驱动钩37的啮合凹槽部37a与竖直移动的切布刀驱动臂36的前端相啮合。
即,由于驱动杆35被引起绕轴35a的摆动,所以切布刀16在给定的时间作上下运动从而在布给定部位进行切口,形成一个扣眼,这结束了锁缝扣眼操作。
第八实施例
图23为切布刀驱动机构的另外一个实施例,这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图23为驱动切布刀的驱动系统的一个透视图。
在图23中,与图13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其说明被省略了。这里仅对那些与图13中不同的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即,根据第八实施例,如图23所示,一个具有切布刀16的切布刀固定板31被设置在驱动杆35的一端,所述的驱动杆35被枢轴支持在一个轴35a上,而一个要被与切布刀驱动臂36啮合的驱动钩37被设置在驱动杆35的另外一端。切布刀驱动臂36能够随着上轴6的运动而上下移动。另外一方面,切布刀驱动钩37包括一个处于其中部的啮合凹槽部位37a,用来与切布刀驱动臂36相啮合,通常,它被一个弹簧37b驱动顺时针回转。
在切布刀驱动钩37的上端部的旁侧,设置有一个螺线管75。螺线管75的结构能够使得它携带着插杆75a与切布刀驱动钩37的上端部进入接触,从而克服弹簧37b的回转驱动力,将啮合凹部37a从切布刀驱动臂36上分离。
因此,当螺线管75的插杆75a被回缩时,切布刀驱动钩37就被在弹簧37b的回转力作用下,绕轴37e顺时针回转,以使得啮合凹槽部37a能够与切布刀驱动臂36的竖直运动的前端相啮合。
顺便述及,也可以用汽缸装置取代螺线管75。
第九实施例:
图24为一个分解透视图,所示的是一个切布刀固定结构的通常的例子。通常,如图24所示,切布刀16被固定在一个固定凹槽部位76a中,该固定凹槽部位76a被形成于一个切布刀固定件76,该切布刀固定件76由一个固定螺丝32通过一个垫圈32a,将之拧紧在上述切布刀固定板31的下端部。
在第九实施例中,为了能使与专用切布刀不同尺寸的刀子进行安装固定,在此设置了一个判断部位,其用作选择装置。
即,如图25所示,在切布刀固定件76的固定凹部76a,设置了一个小的突起物76b作为判断装置,在专用切布刀16中,具体地说,在相应于小突起物76b的位置上,形成一个小孔16a用于起判断作用。
或者,如图26所示,在切布刀固定件76的固定凹部76a的角部位置,设置一个倾斜部位76c起判断作用,在专用切布刀16上,具体地说,在其角部相应于倾斜部位76c的位置,形成一个被切掉的部位16b。
第十实施例:
图27示出了切布刀形状的举例。在该实施例中,取代通常切布刀16(图27(a)),如图27(b)所示,采用了具有开关引出孔16c((a Switch escape hole)的专用切布刀16,或者如图27(c),采用了具有一个处于切布刀角部的切掉部位16d的专用切布刀16。
如图27(b)所示,当采用具有开关引出孔16c的专用切布刀16时,如图28(a)和(b)所示,一个判断开关77被固定在切布刀固定件76的后表面,同时,判断开关77的一个推动开关部位77a被设置在一个与固定凹部76a的开关引出孔16c相应的位置。
如图27(c)所示,当采用具有切掉部位16d的专用切布刀16时,如图29(a)和(b)所示;固定在切布刀固定件76的背面的判断开关77的推动开关部位77a被设置在与专用切布刀16的被切掉部位16d相对应的位置。
上述判断部位和判断开关77也作为选择装置。
第十一实施例
图30示出了压布装置和切布刀之间关系的一个举例。如图30所示,例如,当这里设置一个其尺寸小于切布刀16的压布装置15时,切布刀16就接触到压布装置15。
认识到这一点,根据第十一实施例,这里设置了一个判断部位用于判断压布装置15的尺寸。
如图31所示,一个分叉的固定件25支撑着压布装置15,所说的固定件25靠一个分级螺钉78a(Stepped serew)和一个支持弹簧(盘簧)78b以如下方式支持在布握持臂24的前端即固定件25能够沿图31中箭头c所示方向摆动。
在布握持臂24的前端部一侧,该侧有压布装置15的固定件25,如图31所示,例如,在此,嵌入多个(在所示实施例为三个)判断传感器79a,79b,79c,它们都为光学类型,它们被并排设置。
因此,如图31所示,例如,如果一个小尺寸的压布装置15被固定时,判断传感器79c被为现在压布装置15而设的固定件25覆盖住,这说明固定安装了小尺寸的压布装置15。
同样,虽然没有示出,当安装一个中等尺寸的压布装置时,两个判断传感器79b和79c都被中等尺寸压布装置的安装件所覆盖,这说明安装了中等尺寸的压布装置。另外,如果安装固定大尺寸的压布装置,则三个判断传感器79a,79b,79c都被大尺寸压布装置的安装件覆盖,这说明安装了大尺寸的压布装置。
顺便说明,压布装置15的尺寸判断部位,不仅仅能采用光学类型的判断传感器79a,79b和79c,而且也可采用推动按钮类型的判断开关。同时,传感器的数目或开关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
现在,在判断结果基础上,一个相应于现在的压布装置,并且被设置在图39中第15栏中的数值被从一个预先存储的表中读出,然后被设置进图39的第15栏中。
下边将要对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上述结构的锁眼机将被图35所示的控制方框结构控制。
即,如图35所示,通过总线与CPU 100相连的有一个ROM 101,一个RAM102,一个丫喂入计数器103,一个基线喂入计数器104,一个缝针摆动喂入计数器105,一个切布刀计数器106,一个切线喂入计数器107,一个中断控制器108,和一个输入/输出界面109。
顺便述及,CPU 100包含多种控制部分和操作装置:即,缝纫机控制装置;缝纫机驱动速度确定装置;用于校正基线和针摆幅的改变数量的装置;用于确定线迹形成序列的装置;缝纫数据读取装置;用于确定缝纫机开始的装置;刀控制装置;切布刀竖直运动时间确定装置,它包括切布刀向下运动时间确定装置;用于判断切布刀上下运动时间间隔的装置;侧边线迹长度改变装置;缝纫位置控制;用于确定花纹放大或缩小的参照点的装置;各种驱动控制装置等等。
在ROM 101中,存储了用于控制的程序和缺席值(elefaults);例如,这里存储了相应被用于存储缝纫方式,张力钩啮合方式,线通过方式等的多个记忆部位。
在RAM 102中,存储了多种用于控制的变量;例如,存储了缝纫数据,基线/针摆动数据等。
每个丫喂入计数器103、基线喂入计数器104针摆动喂入计数器105,切布刀计数器106和一切线喂入计数器107中,它们的结构如下述,即,当一个数值被写进并且写入一个计数开始命令时,这些计数器就会在经过了与数值成正比例的时间后,输出一个脉冲的计数信号。在给定的循环过程中重复其计数输出,直到输入一个计数停止命令。中断控制器108是一个控制器,该控制器,如果输入一个中断信号时,则CPU 100就执行一个相应于该输入中断信言号的中断处理。输入/输出界面109是一个界面,通过该界面CPU 100连接一个外部输入/输出装置。
当丫喂入计数器103,基线喂入计数器104,针摆动喂入计数器105,切布刀计数器106和切线喂入计数器107相应的计数输出被连接到中断控制器108时,根据相应计数器的计数输出执行相应于该计数器的中断处理。
在图35中,控制面板110,如图36所示,由一个显示部位和各种按键组成;即,通过该面板操作人员可以进行对于缝纫必要的设置和操作。
一个丫喂入脉冲驱动器111的结构如下,即,当从丫喂入计数器103而来的一个丫喂入计数输出信号和从输入/输出界面109来的一个丫喂入方向+/-信号被输入丫喂入脉冲驱动器111时,它就将丫喂入脉冲马达(即,上述的喂入马达)20回转一个数量,该数量等于根据丫喂入方向的+/-每个计数器输出的1个脉冲。
一个基线喂入脉冲马达驱动器112结构如下,即,当从基线喂入计数器104而来的一个基线喂入计数器输出信号和从输入/输出界面109而来的一个基线喂入方向+/-信号被输入基线喂入脉冲马达驱动器112时,它就会将基线喂入脉冲马达(即,上述的基线马达)40回转一个数量,该数量等于按照基线喂入方向的+/-每个计数输出信号1个脉冲。
一个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驱动器113的结构如下,即,当从针摆动喂入计数器105而来的一个针摆动计数输出信号和从输入/输出界面109而来的一个针摆动喂入方向+/-信号被输入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驱动器113时,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驱动器113就会将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即,上面提到过的摆幅马达)41回转一个数量,该数量根据针摆动喂入方向的+/-等于每个计数器输出的1个脉冲。
一个切线喂入脉冲马达驱动器114的结构如下,即,当由切线喂入计数器107而来的一个切线喂入计数输出信号和由输入/输出界面而来的一个切线喂入方向+/-信号被输入切线喂入脉冲马达驱动器114中时,切线喂入脉冲马达驱动器就将切线喂入脉冲马达(即,上文提过的脉冲马达)80回转一个数量,该数量等于根据切线喂入方向的+/-每个计数输出的1个脉冲。
同时,切线喂入脉冲马达驱动器114输出一个从切线喂入计数器107而来的信号给中断控制器108作为一个切线喂入计数器的中断。
一个缝纫机马达驱动器115的结构如下,相应于被输入的一个缝纫机起动/停止信号和一个缝纫机速度信号(都从I/O界面输入),如果缝纫机被起动,则该缝纫机马达驱动器115就将缝纫机马达5驱动回转一个给定数目的圈数;而如果缝纫机要被停止,它就根据一个缝的上位置传感器116探测到的情形,使得公知的恒定位置停止装置(Constant Pesition stop means)将缝纫机马达5停止。这里,针上位置传感器116被用来探测上文提到的针杆8的上位置。同时,针上位置传感器116的上位置探测输出被用作针数计数输入。
缝纫机马达驱动器115输出缝纫机的停止或回转状态到I/O界面109上作为一个缝纫机停止或回转状态信号。同时,缝纫机马达驱动器115也从针上位置传感器116往中断控制器108输出一个信号,作为一个针上位置中断信号。
另外,缝纫机马达驱动器115从一个喂入参照位置传感器117和一个TG(Taeho-generator)发生器118往中断控制器108输出信号,相应地作为一个喂入参照中断和一个TG中断。喂入参照位置传感器117被用来控制丫喂入马达,基线喂入马达,针摆动喂入马达等的喂入。TG发生器118是一个发生器,它用在缝纫机马达每回转一次产生一个one-Twenty-foarth方波。
顺便述及,一个从缝纫机马达编码器119而来的信号被反馈给缝纫机马达驱动器115。
现在,根据通过输入/输出界面109从RAM 102输入的数据,一个主动张力驱动器120控制上线张力VCM(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即,上文提到过的音圈马达)60由此施加一个张力;当缝纫机停止/回转状态信号,喂入参照信号和TG信号被从缝纫机马达驱动器115输入时,即,在缝纫机回转过程中的一个给定时间,它(主动张力驱动器120)就控制上线张力VCM60改变其张力。
一个压布装置举升螺线管驱动线路121根据由I/O界面109而来的压布装置上升/下降信号而驱动压布装置举升螺线管122。
一个切布刀下降汽缸驱动线路123根据由I/O界面109而来的切布刀下降/上升信号驱动切布刀下降汽缸(即,上文提到过的切布刀汽缸装置)30。
图35中所示的一个丫喂入开始传感器126被用来探测丫喂入脉冲马达20的开始位置,即,该传感器为上文提过的喂入开始探测传感器26。
图35中所示的一个基线喂入开始传感器被用来探测基线喂入脉冲马达40的起始位置,即,该传感器为上文提过的基线开始探测传感器57。
图35中所示的一个针摆动喂入开始传感器被用来探测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的开始位置,即,该探测器为上文提过的摆幅开始探测传感器58。
一个压布装置开关124为一个操作开关,通过该开关,当放置一个工作件时,操作者举升和下降上文提过的压布装置15,从而压布装置124的使用与踩压缝纫机踏板相关连。
一个起始开关125为一个操作开关,通过该开关,当放置一个工作件时,操作者开始缝纫操作,因而该起始开关125也与上述缝纫机踏板的踩下操作相关连。
一个切线喂入开始传感器126被用于探测上文提到过的上线剪刀的起始移动位置。即,在上线剪刀和驱动它的驱动机构中,它们在上文已经被结合图32以举例的方式进行过说明,设置了一个切线喂入开始传感器126,它为贴近类型,被用来探测臂81的原始位置,该臂81随着作为其支轴的脉冲马达80的输出轴80a而摆动;在臂81中,设置一个切线喂入开始探测磁铁126a,其用来构成现在的切线喂入开始传感器126。
同时,在图35中,针摆动左右探测开关为上文提到过的针摆动左右位置探测传感器59。
一个切布刀驱动请求开关127被用来下降驱动上文提到的切布刀16。
在图35中,一个刀尺寸识别装置被用来确认是否是合适尺寸的切布刀16被安装,具体地说,现在的刀尺寸识别装置是上文提过的判断开关77。
图35中,一个压布装置识别装置被用来确认是否是合适尺寸的压布装置15被安装,具体地说,现在的压布装置尺寸识别装置为上文提过的判断传感器79(79a,79b,79c)。
图35中,一个刀上/下探测开关由上文提及的切布刀上/下位置传感器34a和34b构成。
控制面板110,如图36所示,包括各种按键和显示部位。
即,控制面板110包括:一个缝纫按键131,一个LED显示部分132,该显示部分在当缝纫按键131被按下时,会被打开显示缝纫机被置为缝纫状态;一个选择键132,和LED显示部分134,135,136,137和138,当选择按键132每次被按下时,LED显示部位134,135,136,137和138会顺序打开显示花纹号,参数号,速度设置状态,缝线引入状态,张力钩啮合状态。
控制面板110进一步还包括:一个数字值显示部位140,它由一个花纹显示部位141和一个参数显示部位142组成,所述的花纹显示部位141由一个两位LED图块构成,所述的参数显示部位142由一个四位LED图块构成;该控制面板110还包括一个减号键143和一个加号键144,分别用于减小或增加数值显示部位140的数值;还包括一个向下按键145和一个向上按键146,分别用于减小或增加每个给定装置的位于数值显示部位140显示出来的数值;还包括一个设置按键147用来作为一个缝线引入按键或一个张力钩啮合按键。另外,尽管没有示出,在控制面板110上,还设置了一个开关,用于选择上文提到的锁眼操作中的右手缝纫或左手缝纫。
顺便述及,控制面板110,其包括上述的多种铵键,它进一步具有一些功能,相应地作为扣眼/刀刃长度设定装置,扣眼成形宽度方向位置的设定装置,用于设定加固缝纫部位和扣眼端部之间间隔的装置,花纹放大/缩小设置装置,恒定线迹数/针距设定装置等等。
接下来,在下文将要说明一个控制的具体实施例,参照附图37,该图展示是一个控制流程图,该流程图执行的是图35所示的控制方框图。
下文将要探讨的控制通过信号在一个CUP 100、一个ROM 101,和一个RAM 102之间的传输和接收而被执行:具体地说,CPU 100包括各种控制部位(缝纫机控制装置,缝纫机速度确定装置,基线和缝针摆幅改变数量修正装置,线迹形成序列确定装置,缝纫数据读取装置,用于设定缝纫开始位置的开始确定装置,切布刀控制装置,包含切布刀下降时间确定装置的竖直运动时间确定装置,用于判断切布刀上下运动时间之间间隔的判断装置,侧边缝纫长度改变装置,缝针下降控制装置,花纹放大/缩小参照点确定装置,各种驱动控制装置,等)和操作装置;ROM 101中存储许多程序和控制选择包括,例如,相应地用于存储下述几种方式的记忆部位,它们是缝纫方式,张力钩啮合方式,和缝线引入方式等;RAM102中存储各种用于控制的变量,包括。例如,缝纫数据,基线/缝针摆动数据等等。同时,CPU 100也按照从操作面板110输入的信号进行一些给定的控制操作,种操作具有下述的功能,即相应地作为扣眼/刀刃长度设定装置,扣眼形成的宽度方向位置设定装置,用于设定加固缝纫部位和扣眼端部之间间隔的装置,花纹放大/缩小设定装置,恒定线迹数量/针距设定装置等等。
图37所示的通用流程图中,如果电力供给处于接通状态,则首先,在步骤S1,一个控制面板设置操作被调用,通过控制面板110进行各种设置操作。所述的由控制面板110进行的各种设置操作被执行,直到缝纫开关131在下一个步骤S2被置为开,在缝纫开关131被打开之后。在下一步骤S3,一个缝纫数据形成处理被调用,因而形成缝纫数据。顺便述及,在上述步骤S2,如果缝纫开关没有被置为开,则处理将返回到上述步骤S1。
在缝纫数据形成以后,在下一个步骤S4,执行一个用于下降压布装置15的输出,接着,在步骤S5,调用一个缝纫机起始状态检索处理,通过该处理检索获得丫喂入脉冲马达20,基线喂入脉冲马达40和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的起始应置。在此之后,在步骤S6,调用一个缝纫开始运动处理,其中,丫喂入脉冲马达20,基线喂入脉冲马达40和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被驱动移动到缝纫开始位置。接着,在步骤S7,执行一个输出用于将压布装置15升起,在此之后,处理过程进一步运行到步骤8。
在步骤S8,检查缝纫开关131的状态:即,如果缝纫开关131处于开的状态,则处理反回到上述步骤S1,在此处控制面板设置处理过程被再次执行;否则,如果缝纫开关131没有处于开的状态,则处理到步骤S9,在步骤S9,压布装置开关124被检查以确定其状态:即,如果压布开关124处于开,则处理进一步到下一步骤S10;否则,如果压布装置开关124没有处于开的状态,则处理过程返回到上述步骤S8。
在步骤S10,检查压布装置15是否处于被上升的状态:即,如果发现其处于上升状态,则在下一步骤S11执行一个用于下降压布装置15的输出;或者,如果发现压布装置没有被上升,则在下一步骤S12执行一个用于上升压布装置15的输出,在此之后,处理被返回到上述步骤S8。
在执行了压布装置下降输出之后,在步骤S13,检查压布装置开关124的状态:即,如果其处于开的状态,则在上述步骤S12,执行一个上升压布装置15的输出,在此之后,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8;否则,如果压布装置开关124没有处于打开状态,则处理进行下一步骤S14。在步骤S14,开始开关125被检查:即,如果开始开关125处于“开”,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5;否则,如果起始开关125没有处于开,则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13。
在步骤S15,调用一个缝纫处理,由此进行缝纫操作。在完成缝纫操作之后,在步骤S16,执行一个用于上升压布装置15的输出,在此之后,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8。
下边,将详细说明上述控制面板设置处理(步骤S1),缝纫数据建立处理(步骤S3),机械开始位置检索处理(步骤S5)和缝纫处理(步骤S15),这些处理相应地被在图37所示通用流程图中被执行。
具体地,在图38展示了控制面板设置处理(步骤S1)子程序,在该图中,首先,在步骤S101,检查选择键133:即,如果它处于打开状态,则选择数被在下一步骤S102中增加1,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到下一步骤S103;否则,如果选择键没有处于打开状态,则处理进一步到步骤S105。
在步骤103,选择数被检查:即,如果选择数超过了最大数[4],则在步骤S104中选择数被置为[0],回到选择数为0的状态,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到步骤S105;否则,如果选择数为最大数[4]或者小于最大数,则处理进一步到步骤S105。
在步骤105,检查选择数是否为0:即,如果其为零,则处理进一步到步骤S106,在该步骤执行花纹改变处理,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到上文通用流程(图37)的步骤S2;否则,如果选择数不为0,则处理进一步到达步骤S107。
在步骤107,检查选择数是否为1;即,如果其为1,则处理进一步到达步骤S108,在此执行参数改变处理,在此之后,处理被进一步到上文通用流程(图37)的步骤S2;否则,如果选择数不为1,则处理进一步到步骤S109。
在步骤109,检查选择数是否为2:即,如果其为2,则处理进一步到步骤S110,在此执行速度改变处理,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到上述通用流程(图37)的步骤S2;否则,如果选择数不为2,则处理进一步到步骤S111。
在步骤S111,检查选择数是否为3:即,如果为3,则处理进一步到步骤S112,在此设定线引入方式,在此之后,处理被进一步到上述通用流程(图37)的步骤S2;否则,如果选择数不为3,则处理进一步到步骤S113。
在步骤S113,检查选择数是否为4:即,如果其为4,则处理进一步到达步骤S114,在此设置张力钩啮合方式,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到达上文通用流程(图37)的步骤S2;否则,如果选择数不为4,则处理直接进一步到上述步骤S2。
下边,将紧接着详细说明花纹选择处理(步骤S106),参数改变处理(步骤S108),速度改变处理(步骤S110),线引入方式(步骤S112)和张力钩啮合方式(步骤S114),它们相应地被包含在上文提到的控制面板设置处理(步骤S1)。
这里,在说明相应的处理之前,在图39中说明了设置项目表,在图40中说明了条件。
在图39所示的设置项目表中,不仅包含了花纹号1-6,它们的参数已经预先设定好了,而且还包括一些设置项目,它们相应于参数号1到19,它们根据需要而被可变化地设置并被存储在上文提到的RAM 102中:它们是,切布长度,切布刀宽度;加固缝长度;加固缝宽度;切布刀与第二加固缝之间间隙的长度;切布刀下降左右位置;平行部位的张力;加固缝部位的张力;缝纫开始张力;缝纫结束张力;切布刀尺寸;压布装置尺寸;放大/缩小比率;在放大和缩小中的恒定线迹数;切布刀下降时间修正针数;切布刀驱动时的缝纫机速度。在相应的花纹号数,存储着默认选项,它们已经被存储在上文提到过的ROM 101中。
相应于相应的参数号和设置项目,提供了它们的设置范围和单位。
同时,在如图40所示的条件中,当锁缝一个扣眼时,在设定了切布长度a,切布刀宽度b,加固缝长度c,加固缝宽度d,平行部位圈距e,加固缝部位针距f,切布刀和第一加固缝部位之间的间隙长度g,切布刀和第二加固缝部位之间的间隙长度h之后,进行缝纫操作。
顺便述及,在上文提到的RAM 102中,设定了参数,在这些参数中,花纹号被存储和设定;这些参数能够针对所存储和设定的花纹号而被使用,或者这些参数在它们被根据情形而改变后被使用。
现在,图41展示了一个用于花纹改变处理(步骤S106)的子程序。即,首先,在步骤S1061,加号键144被检查。如果加号键144处于开的状态,则在下一步骤S1062中,花纹号被加上1,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到下一步骤S1063;否则,如果加号键没有处于开的状态,则处理直接到步骤S1065。
在步骤S1063,花纹号被检查,如果花纹号超过了最大号[6],则在下一步骤S1064,花纹号被置为[1],在此之后,处理到下一步S1065;否则,如果花纹号为最大号[6]或者更小,则处理直接到步骤S1065。
在步骤S1065,减号键143被检查,如果减号键143处于开的状态,则在步骤S1066,花纹号被减去1,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到步骤S1067;否则,如果减号键143没有处于打开状态,则处理直接到上文提到的通用流程(图37)步骤S2。
在步骤S1067,花纹号被检查,如果花纹号小于最小号[1],则在下一步骤S1068,最大号[6]被置入花纹号中,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到上文提到的通用流程(图37)的步骤S2。
现在,图42展示了参数改变处理(步骤S108)的子程序。首先,在步骤S1081,加号键被检查,如果加号键144处于开的状态,则在步骤S1082中,参数号被加1,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到下一步骤S1083;否则,如果加号键144没有处于开,则处理直接到步骤S1085。
在步骤S1083,参数号被检查。如果参数号超过了最大号[19],则在下一步骤S1084,参数号被置为[1],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1085;否则,如果参数号为最大号[19]或者更小,则处理直接进行步骤S1085。
在步骤S1085,减号键143被检查,如果减号键143处于开,则在下一步骤S1086,参数号被减1,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进行步骤S1087;否则,如果减号键143没有处于开,则处理直接进行步骤S1089。
在步骤S1087,参数号被检查。如果参数号小于最小号[1],则在下一步骤S1088,最大号[19]被置入参数号,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进行下一步骤S1089;否则,如果参数号不小于最小号[1],则处理直接进行步骤S1089。
在步骤S1089,一个相应于参数号的所需的数据改变处理,通过操作向下键145或向上键146而被执行,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提到的步骤S2。
现在,图43展示了速度改变处理(步骤S110)的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执行缝纫机速度改变处理。顺便述及,在缝纫机速度中,作为每分钟线迹数目[spm,即线迹数/分钟],这里有一个设置范围从[400]到[4000],改变的单位为[100]。
在本速度改变处理中,如图43所示,首先,在步骤S1101,向上键146被检查。如果向上键146处于开,则在下一步S1102,速度数据被加100,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进行下一步骤S1103,否则,如果向上键146没有处于开,则处理直接到步骤S1105。
在步骤S1103,速度数据被检查、如果速度数据超过了最大值[4000],则在下一步S1104,将速度数据置为[400],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1105;否则,如果速度数据小于最大值[4000],则处理直接进行步骤S1105。
在步骤S1105,向下键145被检查,如果向下键处于开,则在下一步S1106中,速度数据被减去100,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1107;否则,如果向下键没有处于开,则处理进行上文提到的通用流程(图37)中的步骤S2。
在步骤S1107,速度数据被检查,如果速度数据小于最小值[400],则在步骤S1108,速度数据被置为最大值[4000],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提过的通用流程(图37)的步骤S2;否则,如果速度数据不小于最小值[400],则处理直接进行上述步骤S2。
现在,如图44展示引入线方式子程序[步骤S112],在该子程序中,当一根缝线被引入,如图45(a),缝针9就接近位于其后侧的切布刀16的位置,因此,如图45(b)所示,缝针9相应于竖直延伸的切布刀16尽可能地向右摆动,这样能够有利于缝线穿过针眼9a。
在该引线方式中,如图44所示,首先,在步骤S1121,检查设置键147,如果设置键147处于开,则处理进行步骤S1122;否则,如果设置键147没有处于开,则处理直接进行上文提到通用流程的(图37)步骤S2。
在步骤S1122中,检查基线喂入脉冲马达40的输出是否为右侧最大值。如果不是右侧最大值,则在下一步S1123中,基线喂入脉冲马达40被脉冲马达驱动器112驱动以使之提供右侧最大值,在此之后,处理进行步骤S1127;否则,如果基线喂入脉冲马达的输出为右侧最大值,则处理直接到步骤S1127。
在步骤S1127,检查摆幅脉冲马达(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的输出是否为0,即,摆幅脉冲马达41的输出是否处于上述的基线处。如果其输出为0,则处理直接进行上文通用流程(图37)的步骤S2;否则,如果其输出不为0,则在下一步S1128,摆幅脉冲马达(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被针摆动喂入脉冲驱动器114驱动到0位置,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述步骤S2。
如上所述,在引线操作中,如果操作人员在面板上操作设置键147,则,如图45(b)所示,缝针9向右相应于竖直延伸的切布刀16摆动到最大,由此使针眼90处于切布刀16的右侧,这能够促进缝线通过针眼9a。同时,如图46所示即使在最后一针落在切布刀16的左侧这种情形,如果缝针9类似地相应于切布刀16向右摆动到右侧最大位置,则也能很容易地将缝线引入针眼9a。
顺便述及,如果不进行上述的控制方法,即通过操作设置键147而将缝针相应于切布刀16向右摆动到最大,这里也能够进行另外一种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在扣眼锁缝过程中,当给予缝纫机一个停止指令时,缝纫机通过一个类似于步骤S1624的处理,该步骤S1624在下文将讨论,按照其恒定位置停止操作而将缝纫机停在缝针上位置状态,同时,如上文所述,缝针被摆动到右侧最大位置。
另外,在缝针摆动控制中,在缝纫操作过程当缝纫机停止时该缝针摆动控制被执行,该子程序可以被这样设置以致于通过选择开关111和设置键147的操作而将右侧停止存储为缝针具体停止位置;在上述缝纫机停止操作中,缝针被检查其停止设置,如果右侧停止被设置,则缝针会在其停止之前往右侧摆动到最大。
现在,如图47所示为张力钩配合方式(步骤S114)的子程序,其用于将张力钩12的顶端12a与缝针9的轴线配合,在本程序中,首先,如图48(a)和48(b)所示,位于切布刀16前边的缝针9被移动到针板50的孔50a(位于切布刀刀槽50b的延展线上)的中心,如图48(c)所示,缝针9被控制使得它处于这样一个针摆动位置,在该位置缝针9与张力钩12的轴线相同。
如图48(c)到48(d)所示,针杆8从其停止位置被下降,并通过最低点,被停止在一个稍微上升的位置(张力钩配合时间位置)在该位置,进行配合。
在该张力钩配合方式中,如图47所示,首先,在步骤S1141,设置键147被检查,如果设置键147处于开的状态,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142;否则,如果设置键147没有处于开的状态,则处理直接进行上文提过的通用流程(图37)中的步骤S2。
在步骤S1142,检查基线喂入脉冲马达40的输出是否为0。如果其不为零,则在下一步S1143,基线喂入脉冲马达40被基线喂入脉冲马达驱动器112驱动到0位置;否则,如果其为0,则处理直接进行步骤S1147。
在步骤S1147中,检查摆幅脉冲马达(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的输出是否为0。如果为0,则处理直接进行上文提到通用流程(图37)的步骤S2。否则,如果不为0,则在下一步S1148中,摆幅脉冲马达(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被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驱动器114驱动,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述的通用流程(图37)的步骤S2。
通过上述的操作,在张力钩的配合方式中,通过操作设置键147,针被摆动到针摆动位置(针摆动范围的中心),该位置相应于张力钩12的轴线,在此之后,针的轴线和张力钩头端被调节,将它们相互配合在一起。
顺便述及,正如将要在下文探讨的另外一个控制系统一样,如果主轴的回转相位被探测由此控制缝纫机主马达的停止,则不仅仅针摆动控制而且针竖直运动位置控制都能够被自动地和不间断地进行。
现在,如图49展示了一个缝纫数据形成处理(步骤S3)的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31,执行一个放大/缩小处理,在下一步骤S32,压布装置15和切布刀16被相应地检查其尺寸,在下一步骤S33,一个尺寸错误被检查。
如果在压布装置15和切布刀16之间找到一个尺寸错误,则处理直接到步骤S34,在该步骤执行一个错误显示,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到上述提到的通用流程(图37)的步骤S4,在另外一方面,在压布装置15和切布刀16之间没有尺寸错误发现,则在下一步S37,检查上文提到过的开关(未示),该开关位于控制面板114,用于选择上文提过的右手或左手缝纫。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进行步骤S35或步骤S38。
在步骤S35或步骤S38,执行一个花纹操作,接着,在步骤S36,执行一个切布刀时间操作,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提到通用流程(图37)的步骤S4。即,在步骤S37如果判断(以右手缝的方式执行)缝纫操作则右手花纹操作在步骤S33进行;否则如果经判断缝纫操作不执行右手缝的方式,则在步骤S38执行左手花纹操作。
下边,下文将顺序地详细说明放大/缩小处理(步骤S31),压布装置/切布刀尺寸检查处理(步骤S32),右手花纹操作(步骤S35),切布刀驱动时间选择操作(步骤S36),左手花纹操作(步骤S38),它们都相应地包括在上述的缝纫数据形成处理(步骤S3)中。
现在,图50展示了放大/缩小处理(步骤S31)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为了执行扣眼锁缝操作的放大缩小处理,如图51(a)所示,切布刀16的前端部16被作为放大/缩小的一个参照点P,如图51(b)所示,为{平行部位针距e和加固缝纫部位针距f}和/或{切布刀长度a,切布刀宽度b,加固缝长度c和加固缝宽度d}所设定的值被控制,即,被放大或缩小。
在本缝纫数据形成处理中,如图50所示,首先,在步骤S311,放大/缩小比率被置给为α,在此之后,在下一步骤S312,检查线迹数是否恒定。如果发现是恒定的,则处理进行步骤S313;否则如果发现不是恒定的,则处理进行步骤S314。
在步骤S313中,作为平行部位针距e和加固缝部位针距f的设定值,如图39所示表中的平行部位针距xα和加固缝部位针距xα被相应地设置,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314。
在步骤S314,作为切布长度,切布刀宽度,加固缝长度和加固缝宽度的设定值,切布长度Xα,切布刀宽度Xα,加固缝长度Xα,加固缝宽度Xα,切布刀——第一加固缝长度gXα,和切布刀——第一加固缝长度hXα被相应的设置,在此之后,处理进行:图49所示流程图中的步骤S32。
现在,图52展示的是压布装置和切布刀尺寸检查处理(步骤S32)的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根据花纹号相应的参数设置值,在步骤S321,压布装置15的尺寸被设置到L0,接着,在步骤S322,切布刀16尺寸被设置到L1,接着,在步骤S323,整个长度(图51(b))被设置到L中,接着,在步骤S324,切布长度被设置到a中,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到下一步骤S325。
在步骤S325,检查是否L>Lo,如果是“否”,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326;否则,如果是L>Lo,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327。
在步骤S326,检查是否L1>a。如果是“否”,则处理进行上文提到过的子程序(图49)的步骤S43;否则,如果是L1>a,则处理进行步骤S327。
在步骤S327中,如果发现L>Lo,即,如果切布装置尺寸小于整个长度,或者,如果发现L1>a,即,如果切布刀尺寸大于切布长度,则输出一个压布装置/切布刀错误,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提到的图49流程的步骤S33。
现在,图53展示了一个花纹控制子程序(步骤S35)。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351,执行一个缝纫开始位置操作,在下一步S352,执行一个左侧平行部位操作,在进一步步骤S353中,执行一个第一加固缝部位操作。
在步骤S354,执行一个右侧平行部位操作,接着,在步骤S355,执行一个第二加固缝部位操作,在步骤S356,执行端部缝纫,在此之后,处理进一步进行上文提到的图49流程中的步骤S36。
接着,下文将要对包括在上文所述花纹操作(步骤S35)中的一些处理进行详细说明,这些处理是:缝纫开始位置操作(步骤S351),左侧平行部位操作(步骤S352),第一加固缝部位操作(步骤S353),右侧平行部位操作(步骤S354),第二加固缝部位操作(步骤S355),缝端操作(步骤S356)。
这里,在对相应的操作处理进行说明之前,先进行缝纫序列和条件的说明。
图54说明了缝纫序列;具体地说,图54(1)展示从缝纫机初始状态到缝纫开始位置,图54(2)展示了在图54(1)步骤结束之后,缝纫左侧平行部位的步骤,图54(3)所示为缝纫第一加固缝纫部位到其中部,图54(4)所示为缝纫第一加固缝部位到其结束,图54(5)所示为右侧平行部位缝纫开始,图54(6)所示为缝纫右侧平行部位的步骤,图54(7)所示为第二加固缝部位的开始,图54(8)所示为缝纫第二加固缝部位直到其中部的步骤,图54(9)所示为端部缝纫(即,第二加固缝纫部位端部缝纫)。顺便述及,朝着缝纫机原始状态运动仅仅是在缝纫状态为打开时才执行。
图55所示为一个表格,它所示的是缝纫数据操作结果,同时,这种操作结果能够根据图56和63所示的操作而获得,图56和图63所示的操作在下文将要探讨。在这个表中,N代表循环数目(线迹数目),Y代表Y喂入,K代表基线,H代表摆幅,T缝线张力值,其中的角标相应地代表缝纫序列(数据点),即,图54所示的(1)、(2)、(3)、(4)、(5)、(6)、(7)、(8)、(9)。
顺便述及,在下边的操作中,所采用的尺寸基于图40的条件:即,这些尺寸包括布长度a,切布刀宽度b,加固缝长度c,加固缝宽度d,平行部位针距e,加固缝部位针距f,切布刀和第一加固缝线迹之间间隙长度g,切布刀与第二加固缝之间的间隙长度h。
上述的缝纫数据操作结果被存储在上述的RAM 102中。
图56为缝纫起始部位操作(步骤S351)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3511,进行Y1=c/2操作,接着,在步骤S3512,执行K1=b/2,接着,在步骤S3513,执行H1=(d-b)/2,在下一步S3514中,设置T1=缝纫开始张力。
在下一步骤S3515,检查切布刀落下左右位置11的面板设置值是否为0。如果发现为0,则处理进行上文提过的图53中流程的步骤S352;否则,如果不为0,则在下一步骤S3516,将K1=K1+[切布刀落下左右位置],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述步骤S352。
换句话说,如果缝纫开始位置(K1)按照切布刀落下左右位置设置,则这里能够提供一个切布刀宽度位置调节功能使得切布刀落下位置作为其中心,即如图57所示,线迹形状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能够被设置在切布刀落下位置。
现在,图58展示一个左侧平行部位操作(步骤S352)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3521,将Y2=e,在此之后,在步骤S3522,将N2={a+h+g+(c/2)}÷e。在这个方程中,如果h和g被改变而不改变a,则位于加固缝部位和扣眼端部之间的间隔可以被调节。
在下一步骤S3523中,将k2=0,在下一步骤S3524中,将H2=0,在下一步S3525中,将T2=平行部位张力,在此之后,处理进行图53所示流程的步骤S353。
现在图59所示为第一加固缝部位操作(步骤S353)的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3531,将Y3=f,在下一步S3532,将N3=c÷f,在下一步S3533,将K3={(b+d)/2}÷N3,在此之后,在下一步骤S3534,将H3={(b+d)/2}÷N3
在此之后,在下一步骤S3535,将T3=加固缝部位张力,在下一步骤S3536,将Y4=f,在此之后,在下一步骤S3537,将N4=c÷f。
在下一步骤S3538,将K4=0,在下一步骤S3539,将H4=0,在下一步骤S3540,将T4=加固缝部位张力,在此之后,处理进行图53中流程的步骤S354。
顺便述及,图60展示了一些结果,这些结果是通过详细分析第一加固缝部位直到其中部而获得,如图54的(3)所示。这里,在下文将对这种情形下的缝针摆动机构的控制原则进行说明。
首先,如先前所述,缝针9以如此方式设定,即其能够被上述包含基线机构的缝针摆动机构42控制,往左摆动远离基线。因此,当缝针9落在两个右和左位置处时,由基线机构设定的基线位置就为右侧的针落下位置,在此同时,一个针9往左摆动一定数量的位置就为左侧针落下位置,这里所说的往左摆动一定数量由针摆动机构42以基线作为参照来确定。
换句话说,在图60中,该图详细地说明了加固缝纫部位到其中部(图54之(3))的缝纫,右侧缝针落点n1位于基线;而如果基线不改变,左侧缝针落点n2位于左边,该点由缝针摆动机构42确定的一个针摆动数量H1确定,该摆动数量H1是相应于右侧针落点n1。然而,在左侧缝针落点n2,如果基线被往右移动k3,则缝针摆动数量。该缝针摆动数量对于固定左侧缝针落点n2为必要的数量,为H1+H3(K3)。
当左侧缝针落点n2被改变到下一缝针落点n3,则位置能够由基线的设置而确定。即,因为基线被从缝针落点n2的基线往右移动一数量K3,所以由K3移动的基线位置就是缝针落点位置n3
类似地,当右侧缝针落点n1被改变到下一左侧缝针落点n4,则从基线(它被从缝针落点n3的基线往右移动k3)的缝针摆动数量为H1+H3+H3+H3
另外,当左侧缝针落点n4被改变到下一缝针落点n5,如果基线被移动了,则,移动了的基线位置本身就确定了缝针落点。
现在,图61展示了右侧平行部位操作(步骤S354)的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3541,设定N5=1,下一步,在步骤S3542,将Y5=0,接着,在步骤S3543,将K5=0,在下一步骤S3544,将H5=(d+b)/2,在此之后,在步骤S3545,将T5=平行部位张力。
在下一步骤S3546,将Y6=e,在此之后,在步骤S3547,将N6=(a+h+g)÷e。接着,在步骤S3548,将K6=0,在下一步S3549,将H6=0,在下一步S3550,将T6=平行部位张力,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提到的图53所示流程步骤S355。
现在,图62展示了一个第二加固缝部位操作(步骤S355)的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3551,将N7=1,接着,在步骤S3552,将Y7=0,在下一步骤S3553,将K7=0,接着,在步骤S3554,将H7=(d+b)/2,在此之后,在步骤S3555,将T7=加固缝部位张力。
在下一部骤S3556,将Y8=f,在下一步骤S3557,将N8=c÷f。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3558,设定K8=0,在下一步骤S3559,设定H8=0,在下一步骤S3560,将T8=加固缝纫部位张力,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提到的图53中流程的步骤S356。
现在,在图63展示了缝端部操作(步骤S356)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3561,将Y9=f,在下一步S3562,将N9=(c/2)÷f,在此之后,在步骤S3563,将K9=(b+d)/2÷N9
在下一步骤S3564,将H9=(b+d)/2÷N9,在下一步S3565,将T9=缝端部张力,在下一步S3566,将总线迹数N=9n=2Nn,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图49流程中的步骤S36。
接着,图64展示了切布刀驱动时间控制(步骤S36)子程序。在这种情形,如图65中表所示,相应于驱动次数1~n的切布刀驱动控制时间和该子程序的条件被示于图66中,所述的刀子驱动次数1~n形成线迹M1~Mn
在上述的相应于切布刀驱动次数1~n的切布刀驱动线迹数M1~Mn被存储在上文提到的RAM 102中。
在现在的切布刀驱动时间控制中,如图64所示,首先,在步骤S361,到右侧平行部位开始位置的线迹数量M被运算M=5n=2Nn,在下一步骤S362,运算Mn=(L1+g)÷e+M,在下一步骤S363,如上文所述,由于切布刀尺寸比切布长度(侧边线迹长度)短,进行一个减法运算,将切布长度中减去切布刀尺寸而获得一个余数,即,X=a-L1。
在下一步骤S364中,检查是否X=0。如果其不为0,则在下一步S365,n值增加1,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366;否则,如果X=0,则处理直接进行步骤S370。
在步骤S366,检查是否X>(L1-Lα)。这里Lα是切布刀的重叠数量。
即,在步骤S366,如果X>(L1-Lα),则步骤S367,运算Mn={(L1-Lα)÷e}+Mn-1;否则,如果X≤(L1-Lα),则处理进行步骤S368,在该步骤运算Mn=x÷e。
另外,在进了运算Mn={(L1-Lα)÷e}+Mn-1之后,在下一步S369,运算X=X-(L1-Lα),在此之后,处理返回到上文提到的步骤S364。
同时,在运算完Mn=x÷e之后,在下一步S370,检查是否切布刀落下时间修正线迹数是否为0。如果是0,则处理进一步直接到上文提过的通用流程(图37)的步骤S4;否则,如果不为0,则在下一步S371,将Mn+切布刀落下时间修正线迹数附值给Mn,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的步骤S4。
顺便述及,在切布刀16两次竖直或者说上下运动中,如图68(a)所示,为了形成一个给定扣眼而所需的必要切布长度,通过切布刀16的第一次竖直运动,布被切出一个相应于切布刀16刃长度的切口长度,在此之后,通过切布刀第二次竖直运动,布被切出形成扣眼必要切口长度的剩余部分。
在上述切布刀16两次竖直运动中,如图69(a)所示,切布刀第一次和第二次落下位置相互重叠以便共同形成必要的切割长度,而同时,它们的重叠长度可以根据扣眼的长度被设置的很大,例如,如图69(b)所示。
在切布刀两次或更多次的落下(n次),包括上述的两次切布刀下落,如图70所示,在第一加固缝部(后加固缝部位)和第一次切布刀落下部位之间的间隙被设置为一个间隙g,而位于第二加固缝部位(前加固缝部位)和第n次切布刀落下部位之间间隙被设置为h;处于它们之间的间隙能够通过切布刀落下时间改变而相应地进行修正。
即,如图70的箭头所示,通过改变第一次切布刀落下时间,处于第一加固缝部位(后加固缝部位)和第一次切布刀落下部位之间的间隙g能被修正;通过改变第n次切布刀落下时间,处于第二加固缝部位(前加固缝部位)和第n次切布刀落下部位之间的间隙h可以得到修正。
作为上述步骤S370和S371的结果,如图71所示,处于第一加固缝部位(后加固缝部位)和第一切布刀落下部位之间的间隙被设置为间隔g,而处于第二加固缝部位(前加固缝缝部位)和第n次切布刀落下部位之间的间隙被设置为间隙h;当前后间隙的总和被设置为恒值时,整个的切布刀落下部位能够变化。
即,当(g+h)被设置为可选择的恒值时,如图71箭头所示,整个的切布刀落下位置能够沿Y方向移动。
接着,图72展示了缝纫机原始状态检索处理(步骤S5)的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51,当检查Y喂入初始状态传感器26时,Y喂入脉冲马达20被驱动,因而检索到Y喂入脉冲马达20的初始位置。在Y喂入脉冲马达20初始位置检索完毕之后,在下一步S52,Y喂入位置被置为0。
接着,在步骤S53,当检查基线喂入初始状态传感器57时,基线喂入脉冲马达40被驱动,由此检索到基线脉冲喂入马达40的初始位置。在此之后,在步骤S54,基线喂入位置被置为0。
在下一步骤S55,当检查针摆动初始位置传感器58时,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被驱动,由此检索到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的初始位置。接着,在步骤S56,针摆动喂入位置被置为0,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提到的通用流程(图37)的步骤S6。
接着,图73展示了一个缝纫操作(步骤S15)的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151,总线迹数被置给剩余线迹数,在下一步S152中,当检查缝针摆动右左探测传感器59时,判断是否现在的缝针摆动位置是否为右侧(基线一侧)。如果是右侧,则在步骤S153,执行缝纫机开始输出,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155。
同时,如果现在的针摆动位置不是右侧,则处理进行步骤S154,在该步骤执行缝纫机开始输出,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156。
在步骤S155中,检查一个从缝纫机编码器119中发出的脉冲,判断缝纫机状态是否为回转状态。如果是一个回转状态,则处理进一步进行步骤S158;否则,如果不是,处理返回步骤S155。
在步骤S156,检查从缝纫机编码器119发出的脉冲,判断缝纫机状态是否为回转状态。如果是回转状态,则处理进行步骤S157;否则,如果不是,处理返回到步骤S156。接着,在步骤S157,当检查针的上位置传感器116时,在中断控制器108中判断是否存在一个针的上位置中断请求。如果存在针的上位置中断请求,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58;否则,如果不存在针的上位置中断请求,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57。
在步骤S158中,根据从缝纫机编码器119中发出的脉冲检查是否缝纫机处于回转状态,如果是回转状态,则处理进行步骤S159;否则,如果不是,则处理进一步到上文提过的通用流程(图37)中的步骤S16。
在步骤S159,当检查TG生成器(generator)118时,判断是否在中断控制器108中存在一个TG中断请求。如果TG中断请求存在,则在下一步S160中,执行TG中断处理,在此之后,处理进行步骤S161;否则,如果TG中断请求不存在,则处理直接进行步骤S161。
在步骤S161中,在中断控制器108中判断是否存在一个针的上位置中断请求。如果存在针的上位置中断请求存在,则在下一步骤S162中,则执行针的上位置中断处理,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163;否则,如果不存在针的上位置中断请求,则处理直接到步骤S163。
在步骤S163中,当检查喂入参照位置传感器117时,在中断控制器108中判断是否存在一个喂入参照位置中断请求。如果存在喂入参照位置中断请求,则在下一步S164中,喂入参照位置中断处理被执行,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165;否则,如果存在喂入参照位置中断请求,则处理直接到步骤S165。
接着,在步骤S165,执行一个切布刀计数中断处理,在此之后,处理返回到上文提到的步骤S158。
接着,下文将顺序地详细说明TG中断处理(步骤S160),缝针上位置中断处理(步骤S162),喂入参照位置中断处理(步骤S164),和切布刀记数中断处理(步骤S165),它们都相应的包含在缝纫操作(步骤S15)中。
现在,图74所示为一个TG中断处理(步骤S160)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1601,TG数增加1,在下一步骤S1602,检查TG数是否为Q。如果TG数是Q,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603;否则,如果不是Q,则处理直接进行步骤S1612。
在步骤S1603,检查是否Y喂入脉冲数为0。如果是0,则处理直接进行步骤S1606;否则,如果不是零,处理进行下一步S1604。在步骤S1604,一个相应于缝纫时的Y喂入速度的数值被输出到Y喂入计数器103中,接着,在步骤S1605,Y喂入计数器103被起动,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1606。
在步骤S1606,检查由基线喂入计数器104记数的基线脉冲数是否为0。如果是0,则处理直接进行步骤S1609;否则,如果不是0,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607。在步骤S1607,一个相应于缝纫时基线喂入速度的计数值被输出到基线喂入计数器104中,在下一步S1608中,基线喂入计数器104被起动,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1609。
在步骤S1609中,检查由针摆动喂入计数器105计数的针摆动喂入脉冲数是否为0。如果是0,则处理直接进行步骤S1612;否则,如果不是0,处理进一步到步骤S1610。在步骤S1610中,一个相应于缝纫中针摆动喂入速度的数值被输出给针摆动喂入计数器105中,在下一步骤S1611,针摆动喂入计数器105被起动,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1612。
在步骤S1612,检查TG数是否为S。如果是S,则在下一步S1613中,一个缝线张力标准被输出到缝线张力,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提到的图73所示流程的步骤S161;否则,如果TG数不是S,则处理直接进行上述步骤S161。
接着,图75展示了一个针上位置中断处理(步骤S1629)。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1612,剩余线迹数被减少1,在下一步S1622,线迹数计数被增加1,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1623。
在步骤S1623,检查剩余线迹数是否为0。如果是0,则在下一步S1624,执行一个缝纫机停止输出;否则,如果不是0,则处理直接进行步骤S1625。
在步骤S1625,执行一个切布刀驱动处理,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提过的图73所示流程中的步骤S163。
现在,图76展示了一个针上位置中断处理子程序(步骤S162)。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16251中,检查线迹数计数是否为Mn-5。如果线迹数计数是Mn-5,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6252;否则,如果不是Mn-5,则处理直接进行步骤S16261。
在步骤S16252,检查Mn+1-Mn,即;处于先前的刀下降线迹数Mn和在后的刀下降线迹数Mn+1之间的差值,是否为1。如果差值是1,则处理进行步骤S16253,在该步骤中,缝纫机速度被设置为400[spm],在此之后,处理进行步骤S16261;或者,如果差值不是1,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6254。
在步骤S16254中,检查Mn+1-Mn,是否为2。如果其为2,则处理进行步骤S16255,在该步骤中缝纫机速度被设置1000[spm],在此之后,处理进行步骤S16261;否则,如果Mn+1-Mn不为2,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6256。
在步骤S16256中,检查Mn+1-Mn是否为3。如果是3,则处理进行于步骤S16257,在该步骤缝纫机速度被设置为2000[spm],在此之后,处理进行步骤S16261;否则,如果Mn+1-Mn,不是3,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6258。
在步骤S16258中,检查Mn+1-Mn是否为4。如果是4,则处理进行步骤S16259,在该步骤中,缝纫机速度被设置为3000[spm]中,在此之后,处理进行S16261;否则,如果Mn+1-Mn不是4,则在下一步S16260,缝纫机速度被设置为4000[spm],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16261。
因为通过上述步骤S16251到S16260的控制,能够根据切布刀操作间隔(线迹数)对缝纫机速度进行控制,所以,在切布刀第一次向下运动之后,切布刀能够在切布刀再一次向下运动之前确保其回到上开的位置处。
在步骤S16261,检查线迹数计数是Mn-R或更多。如果线迹数是Mn-R或更多,则在下一步S16262,切布驱动时间速度被设置进缝纫机速度,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16263;否则,如果线迹数计数不是Mn-R或更多,则处理直接进行步骤S16263。切布刀驱动时间速度应当被设置到这样一个速度(包括“停止”),该速度能够防止这样一种可能,即,当压布装置与缝纫机相配合地运动时,布能够被向下运动的切布刀撕破或移动位置。
在步骤S16263,检查线迹数计数是否为Mn。如果是Mn,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6264;否则,如果线迹数计数不是Mn,则处理直接进行上文提过提过的图73中流程的步骤S163。
另外,在步骤S16264,切布刀向下运动,在下一步S16265,n被减小1,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的图73流程中的步骤S163。
现在,图77所示的是位于切布刀驱动处理(步骤S1625)中的切布刀向下运动(步骤S16264)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162641,一个切布刀向下运动输出根据一个给定的线迹数计数被发送给切布刀下气缸驱动线路123中,结果切布刀下气缸30就驱动切布刀16向下运动。
下边,在步骤S162642,一个相应于切布刀16向下运动必要时间的数值被输出给切布刀计数器107,在下一步S162643中,切布刀计数器106被启动。
在下一步S162644中,1被设置进一个切布刀下降标记,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提过的图76所示流程中步骤S16265。
接着,图78展示了一个喂入参照中断处理(步骤S164)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1641,Y喂入脉冲马达20的回转方向被设置,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1642中,Y喂入脉冲马达20的脉冲数被设置。
接着,在步骤S1643,基线脉冲马达40的回转方向被设置,在此之后,在步骤S1644,基线脉冲马达40的脉冲数被设置。
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1645,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的回转方向被设置,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1646,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的脉冲数被设置。
在下一步S1647,用于可变地控制张力轮19的张力的音圈马达(上线张力VCM)的电流设定值被存储,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1648,循环数被减小1。
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1649,检查是否循环数为0。如果循环数为0,则在下一步S1700,数据指示字被增加1,接着,在步骤S1701,相应于数据指示字的循环数被设置,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提到的图73所示流程中步骤S165。
顺便述及,在上文提到的步骤S1649中,如果循环数不为0,则处理直接进行上述步骤S165。
接着,图79所示为一个切布刀计数器中断处理(步骤S165)子程序。在该子程序,首先,在步骤S1651,检查是否切布刀计数器106的计数为0。如果计数为0,则处理返回上述图73所示流程的步骤S158;否则,如果计不为0,则在下一步S1625,计数被减小1。
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1653,又一次检查计数是否为0。如果计数为0,则在下一步S1654,执行切布刀驱动检查;否则,如果计数为0,则处理直接返回上述步骤S158。
在执行完切布刀驱动检查之后,在下一步S1655,检查是否切布刀下降标记是否为2。如果下降标记为2,则处理进行步骤S1656;否则,如果下标记不为2,则处理进行步骤S1658。
即,在步骤S1656中,切布刀记数器106被停止,接着,在步骤S1657,0被设置进切布刀下标记中,在此之后,处理返回上述图73所示流程中的步骤S158。
在步骤S1658,一个切布刀向上的输出被送给切布刀下气缸驱动线路123,结果,切布刀下气缸30驱动切布刀16向上运动。
在此之后,在一步S1659,切布刀计数器106被停止,在下一步S1660,一个相应于切布刀16的向上运动必要时间的数值被输出给切布刀计数器106。
在下一步S1661,切布刀计数器106被起动,接着,在步骤S1662,2被设置进切布刀下标识中,在此之后,处理返回到上文提到的图73所示流程中的步骤S158。
接着,图80所示为一个切布刀驱动检查处理(步骤S1654)子程序。在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16541,检查是否有一个切布刀下信号输出给了切布刀下气缸驱动线路123。如果信号被输出了,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6542;否则,如果信号没有被输出,则处理进行步骤S16543。
在步骤S16542中,检查切布刀下检测开关34b处于开否,如果处于开,则处理返回到图79中所示流程的步骤S1675;否则,如果没有处于开,则处理进行步骤S16544。
在步骤S16543中,判断一个切布刀下检测开关处处于关否。如果开关处于关,则处理返回到上文提到的图79所示流程中的步骤S1675;否则,如果开关没有处于关,则处理进行步骤S16544。
在步骤S16544中,输出一个切布刀驱动错误。则,在下一步S16545中,缝纫机停止输出被发出,在此之后,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1675。因此,当存在切布刀驱动错误时,缝纫机就被停止在针的上位置状态。
在一个具有本发明本实施例所述的控制系统的锁眼机中,实施图54所述从(1)至(9)的缝纫序列(数据点)的锁眼操作将在下文给出说明。即,在操作者在控制面板110上进行必要的数值设置之后,缝纫机将会因为步骤6的缝纫起动操作而开始运动,因而处于一个缝纫起始位置,即,如图54所示点P1处,在该点处,压布装置15处于放下的位置。如果操作员按了起动开关,则如步骤S15的缝纫操作就会开始。
根据该缝纫子程序,相应于数据点(2)的左侧边缝纫(左边平行部位)就会开始,相应的脉冲马达就会根据相应的脉冲设置进行工作,所述的脉冲设置由喂入参照中断处理S164在一个由TG中断处理S160设定的时间进行。当喂入参照中断处理的次数循环数经判断为0时(步骤S1649),即,线迹数(线迹的数目)到达一个预定值时,数据点被定为(3)(步骤S1700),类似地,根据TG中断处理和喂入中断处理而形成线迹。在此之后,类似地,数据点(4)和(5)被进行从而形成第一加固缝部位。
在数据点(6),即,在右侧边(右侧平行部位)缝纫时,在针上位置中断处理(步骤S161)的切布刀驱动处理程序,当按照线迹计数值,该数值到达操作设定值Mn时,切布刀16就会根据切布刀下降子程序处理向下移动。在随后的时间中,根据步骤S16261中R的设定值(先前设置的值);在切布刀16被下降之前或者切布刀16下降时进行几个线迹,缝纫机速度被下降到上述的切布刀驱动速度。这种操作被重复一定次数,所述的次数相应于数值n,该数值n按上文提到的方式(S16265)进行控制。同时,对切布刀下降运动的循环间隔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设定缝纫机速度(步骤S16251到S16260)。
在数据点(9)的针上位置中断处理中,在点Pa,即,在缝纫起始位置P1,如果剩余线迹数为0,即,如果锁眼已经完成,则缝纫机停止输出被发出使得缝纫机由公知的恒定位置停止装置控制停止在针上位置状态。
现在,图89展示了一个左手花纹操作(步骤S38)子程序。在该子程序,首先,在步骤S381中,进行缝纫开始位置,在步骤S382,进行右侧平行部位,在下一步S383,进行第一加固缝部位。
在下一步S384中,进行左侧平行部位,在下一步S385中,进行第二加固缝部位,在下一步S386,进行缝端部位,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图90中流程的步骤S36。
接着,下文将详细地对上述左手花纹操作(步骤S38)进行说明;具体地说,缝纫开始位置操作(步骤S381),右侧平行部位操作(步骤S382),第一加固缝部位操作(S383),左侧平行部位操作(S384),第二加固缝部位操作(S385),和缝端操作,以这样的顺序进行。
这里,在相应的操作处理说明之前,先说明缝纫序列和条件。
图90所示为缝纫序列:具体的说,图90(1)是缝纫机从缝纫机起始状态运动到缝纫起始位置;图90(2)所示为紧接着图90(1)右侧平行部位的缝纫;图90(3)所示的是第一加固缝直到其中部的缝纫;图90(4)所示为第一加固缝端部缝纫;图90(5)所示为左侧平行部位缝纫的开始;图90(6)所示为左侧平行部位的缝纫;图90(7)所示为第二加固缝部位到其中部的缝纫;图90(9)所示为端部缝纫(第二加固缝部位端部缝纫)。顺便述及,缝纫机向着初始状态的运动仅仅在缝纫机被转变到缝纫模式时才被执行。
另外,在图92中,展示了左手花纹操作的另外一个实施例,该图解释了在左手和右手花纹操作中针摆动机构42的操作。具体地说,如图92(a)和(b)所示,在图92(a)中(虚线部位43R所示),当缝针9的基线摆动到左侧时,基线臂43移到到基线右侧,作为参照,原始位置(由实线所示)位于切布刀槽15b位置(针眼15a的中心);当缝纫9基线摆动到右侧(图92(a)中虚线部位43L时,基线臂43移动到基线左侧。
如图93(a),93(b)和93(c)所示,以针摆动数量原始的零位置作为参照,当基线杆44摆动到图93所示的左侧(图93(a)所示的虚线部位44R),针9的摆动数量经基线的右侧增加了;而当基线杆44摆动到图93右侧(图93(a)的虚线部位),缝针9的针摆动数量相对于基线往左侧方向有所增加。如图55所示表格中,当基线K1,……K9,的数据,摆幅H1……,H9的数据都相应的给予负号,即,被给以相反的值,则就获得了图91所示表中的数据,这是左手花纹类型的操作结果。在图91中,N代表着次数(线迹数)的循环数,Y代表Y喂入,K代表基线,H代表着摆幅,T代表线张力值。它们的脚标相应地表示图90中所示的缝纫序列(1)、(2)、(3)、(4)、(5)、(6)、(7)、(8)、(9)。
<控制系统的改型>
下文将对图81进行说明,它所示的是对图37所示通用流程进行部分改变而得来的一个改型的通用流程图。
在图81所示的通用流程图中,步骤S1~S14与图37中的通用流程一样。因此,下边将对新的步骤S21到S24进行说明,所说的步骤S21~S24代替前述步骤S15到S16。
顺便述及,图82所示为锁扣眼操作的工作条件,这些工作条件不仅仅包含图40所示的工作条件,即不仅包括,切布刀长度a,切布刀宽度b,加固缝长度c,加固缝宽度d,平行部位针距e,加固缝部位针距f,切布刀——第一加固缝之间间隙g,切布刀——第二加固缝之间间隙h,而且还包括一个切布刀尺寸L1,从缝纫起始位置到第一切布刀端头位置的布料运动量(Y喂入马达脉冲数)Zα,和从第一切布刀端部位置到第二切布刀端部位置的布料运动量(Y喂入马达脉冲数)Zβ,切布刀15的向下运动时间由相应于布料运动量Zα的Y喂入马达脉冲数的附加值(绝对值)来确定。
这里,在图82中,对于一个中切布刀切割操作,切布刀时间根据在右侧边缝纫期间的脉冲数的附加值(绝对值)而确定;对于前切布刀切割操作和后切布切割操作,切布刀的下降时间根据从缝纫开始位置的脉冲数的附加值(绝对值)而确定。然而,相应于切布刀尺寸L1的脉冲数能够根据公式L1÷(1个脉冲的喂入长度)而获得,即,由L1除以1个脉冲的喂入长度。
如图81所示,在上文提到步骤S14之后,在步骤S21中,调用缝纫开始运动,则Y喂入脉冲马达20,基线喂入脉冲马达40和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被相应地驱动到缝纫开始位置。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22,调用缝纫处理,以便使缝纫操作被起动。
在缝纫操作结束之后,在下一步骤S23,执行针位置右侧运动,在此之后,在步骤S24,执行压布装置15上开的输出,在此之后,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8。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一个给定的扣眼锁缝或缝纫操作完成之后,则缝针背离切布刀向右摆动,并由此停止在其上位置处,当下一个扣眼锁缝开始时,在缝针进行侧边缝纫之前,缝针被移动到其缝纫开始位置。
下边,将说明上述步骤S22中执行的缝纫处理。
图83展示了缝纫处理(步骤S22)的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221,检查切布刀的切割是否是前切布刀切割操作。如果是前切布刀切割操作,则在步骤S222,执行缝纫处理(1),在此之后,处理进行通用流程(图81)的步骤S23;否则,如果不是前切布切割操作,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223。
在步骤S223,检查切布刀切割操作是否是中切布刀切割操作。如果是中切面刀切割操作,则在步骤S224,执行缝纫处理(2),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述步骤S23;否则,如果不是中切布刀切割操作,则在下一步骤S225,执行缝纫操作(3),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述步骤S23。
顺便述及,对于相应于在上述各缝纫操作的切布刀驱动时间时的操作,当选定了前后切布刀切割中之一时,Y喂入脉冲马达20的运动数量被运算出来;当选择了中切布刀操作时,线迹数被运算出来。
下边,将对上文提到的前切布刀切割操作步骤S222的缝纫处理,中切布刀切割操作的步骤S224的缝纫处理(2),后切布刀切割操作的步骤S225的缝纫处理(3)相应地进行说明。
缝纫处理(2)(步骤S224)中,在扣眼锁缝操作过程中,由中切布刀切割操作对切布刀进行切口,该缝纫处理(2)与上文提到的图37中的通用流程的缝纫操作(步骤S15)是相同的,即,缝纫处理(2)的内容与图73中流程所述情形相同。然而,对于中切布刀切割操作,如上文所述,它由右侧边缝纫操作(图82)过程中的脉述的附加值(绝对值)确定切布刀向下运动的时间。
因此,在下述的说明中,仅对缝纫处理(1)(步骤S222)和缝纫处理(3)(步骤S225)进行说明。在缝纫处理(1)中,在锁缝扣眼操作之前,布料由前切布刀切割操作进行切口;在缝纫处理(2)中,在扣眼锁缝操作之后,由后刀切割操作对布料进行切口。
现在,图84所示为缝纫处理(1)(步骤S222)的子程序,它采用前切布刀切割操作。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2221,Y喂入脉冲马达20被驱动到切布刀驱动位置,在下一步S2222中,切布刀15被驱动向下运动。
在下一步S2223中,调用缝纫开始运动处理,由此处理驱动Y喂入脉冲马达20,基线喂入脉冲马达40,和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到缝纫开始位置。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2224,调用缝纫处理,从而进行缝纫操作。
即,在缝纫操作过程中,切布刀驱动处理没有被执行。
顺便述及。在缝纫操作完成之后,处理进行上文提过的图81中流程的步骤S23。
即,在前切布刀切割操作这种情形,如上文所述,切布刀向下运动的时间根据从图82中所示缝纫起始位置处算起的脉冲数的附加值(绝对值)确定。
图85展示了缝纫处理(3)(步骤S225)的子程序,它采用后切布刀切割操作。在该切割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2251,缝纫处理被调用,由此起动缝纫操作。
在缝纫操作完成之后,在下一步S2252,Y喂入脉冲马达20被驱动到切布刀驱动位置,在下一步S2253中,切布刀15被驱动向下运动。
另外,在下一步S2254,缝纫起始运动处理被掉用,由此Y喂入脉冲马达20,基线喂入脉冲马达40和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被驱动到缝纫开始位置。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提到的图81所示流程的步骤S23。
在后切布刀切割操作这种情形,切布刀向下运动的时间根据从图82中所示的缝纫起位置算起的脉冲数的附加值(绝对值)确定。
这里,图86展示前切布刀切割操作,中切布刀切割操作和后切布刀切割操作之间的差别。首先,前切布刀切割操作,如图86(a)所示,切布刀下降进行切割,在扣眼锁缝线迹形成之前,预先切开形成一个扣眼。
而后切布刀切割操作,如图86(b)所示,在扣眼锁缝线迹形成之后,切布刀下降切开形成一个扣眼。
如图86(c)所示,中切布刀切割操作,当扣眼锁缝线迹被缝纫时,切布刀下降切开形成一个扣眼。
下边,图87所示为前切布刀切割情形的扣眼锁缝线迹的状态。首先,如图87(a)所示,例如,当上、下布料被前切布刀切割操作切割形成一扣眼H时,如图87(b)所示,在缝纫操作过程中,带有上线的缝针9通过扣眼H将上线和下线连接起来,由此执行花饰线迹缝纫。
在完成缝纫操作之后,所述缝纫操作由缝针9通过对扣眼H进行装饰线迹缝纫,如图87(c)所示,在扣眼H中不留下布料线(机织纱线)。
另外一方面,图88所示的是后切布刀切割和中切布刀切割操作情形扣眼线迹的状态。
这里,在后切布刀切割和中切布刀切割操作中,在扣眼锁缝线迹被缝纫之后,,布料被切布刀切口,由此形成或者切开形成扣眼H。在这种情形,为了不把线迹切断,给定的间隙必须被固定在右侧和左侧缝纫部位之间。
如图88所示,在扣眼H的左右两边,在线迹与相应的侧边部位之间还留有一些布料。
另外,这里还有另外一个花纹操作子程序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了基于图94所示工作条件的尺寸:即,切布长度a,左切布刀宽度b1,右切布刀宽度b2,加固缝长度c,加固缝宽度d,平行部位针距e,加固缝部位针距f,切布刀——第一加固缝部位之间间隙g,切布刀——第二加固缝之间间隙g。
图95所示为设置项目表,图39所示表格中的切布刀宽度被分成左切布刀宽度b1和右切布刀宽度b2,而省略了切布刀下落左右位置。
现在,图96所示为缝纫开始位置操作(S381)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在步骤S3811,运算 Y1=C1/2,在下一步S3812,将k1=b1,在下一步S3813,运算H1={d-(b1+b2)/2,在下一步S3814,将T1=缝纫开始张力,在此之后,处理进行图89所示流程中步骤S382。同时,通过单独规定上述b1和b2,从而切布落点位置到左和右侧边部位能够单独调节。
现在,图97所示为右侧边缝纫部位操作子程序(S382)。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3821,将N5=1,在下一步S3822,将Y5=0,在下一步S3823,将k5=0。接着,在步骤S3824中,运算H5=(d+b1+b2)/2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3825,设置T5=平行部位张力。
在下一步S3826,将Y6=e,在下一步S3827,运算N6=(a+h+g)÷e。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3828,将K6=0,在下一步S3829,将H6=0,在下一步S3830,将T6=平行部位张力,在此之后,处理进行图89所示流程中的步骤S383。
图98所示为第一加固缝部位操作(S383)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3831,将Y3=f,在下一步S3832,运算N3=c÷f,在下一步S3833,运算K3={(d+b1+b2)/2}÷N3,在下一步S3834,运算H3={(d+b1+b2)/2}÷N3
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3835,将T3=加固缝部位张力,在下一步S3836,将Y4=f,在下一步S3837,运算N4=c÷f。
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3838,将K4=0,在下一步S3839,将H4=0,在下一步S3840,将T4“加固缝部位张力”,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述图89所示流程的步骤S384。
图99所示为第二加固缝操作子程序(S385)。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3851,将N7=1,在下一步S3852中,将T7=0,在下一步S3853,将K7=0。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3854,运算H7=(d+b1+b2)/2,在下一步S3855,将T7=“加固缝部位张力”。
在下一步S3856,将Y8=f,在下一步S3857,运算N8=c÷f。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3858,将K8=0,在下一步S3859,将H8=0,在下一步S3860,将T8=加固缝部位张力,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述图89所示流程中步骤S386。
图100所示为缝纫结束操作(S386)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3861,将Y9=f,在下一步S3862中,运算N9=(c/z)÷f,在下一步S3863中,运算K9={d-(b1+b2)/2}÷N9
在下一步S3864中,运算H9={d-(b1+b2)/2÷N9,在下一步S3865,将T9=“缝纫结束张力”,在下一部S3866,总线迹数=9∑n=2Nn被运算出来,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述图49所示流程中步骤S36。
接着,图101所示为张力钩配合模式处理的另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在图47所示的张力钩配合处理模式(步骤S114)的步骤S1148之后,一个缝纫机主轴角度配合处理(步骤S1152),一个指令延迟处理(步骤S1153),一个判断设置键是否为开(步骤S1154)的处理,一个用于指令的电力处理(步骤S1155)被顺序执行。
即,在步骤S1148,摆幅脉冲马达(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被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驱动器114驱动,在下一步S1152,缝纫机主轴角度被配合,在下一步S1153,电源供给继电器被关闭,而操作者执行一个张力钩配合操作。
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1154,检查是否设置键147是否处于开。如果设置键147处于开,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155;否则,如果设置键147没有处于开,则处理再次返回到步骤S1154。
在步骤S1155,在电力供给继电器被关闭之后,处理进行通用流程(图37)的步骤S2。
顺便述及,在图102所示的情形,在步骤S1148,摆幅脉冲马达(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41被针摆动喂入脉冲马达驱动器114驱动,在下一步S1152,缝纫机主轴角度被配合,在下一步S1153,动力供给继电器被关闭,而操作者执行一个张力钩配合操作。
现在,图103展示为缝纫机主轴角度配合处理子程序(步骤S1152)。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11521中,缝纫机开始被输出,在下一步S11522,检查是否针上位置探测显示出缝纫机不正确的定位。如果针上位置探测显示出不正确的定位,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1523;否则,如果针上位置探测没有显示不正确的定位,则处理又返回到步骤S11522。
在步骤S11523,TG数被设置为0,在下一步S115424中,检查是否存在TG中断请求。如果存在,则在下一步S11525,TG数被加1,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下一步S11526;否则,如果不存在TG中断请求,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1524。
在步骤S11526,检查TG数是否为P2(张力钩配合主轴角度)。如果TG数不是P2,则处理再次返回到步骤S11524;否则,如果TG数是P2,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1527,在该步骤,缝纫机被停止,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述的图101或102中所示流程的步骤S1153。
顺便述及,在图104所示的情形,一个用于探测张力钩配合位置的传感器或类似装置被设置在缝纫机主轴上,由此缝纫机能够被停止在张力钩配合位置。具体地说,首先,在步骤S11521,缝纫机开始被输出,在下一步S11522,检查是否张力钩位置传感器处于开。如果处于开,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1529;否则,如果张力钩位置传感器处于不开的状态,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1528。
在下步S11529,在缝纫机停止被输出之后,处理进行上文提到图101或102所示流程的步骤S1153。
这里,步骤S11529中的缝纫机停止输出被一个恒定位置停止操作执行,使得缝纫机能够被一个从设置在主轴上的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控制而停止。
图105所示为一个继电器的结构,该继电器用于切断电力。具体地说,在图105中,一个电力电缆172不仅仅与一个电力线路板171相连,而且还与缝纫机马达驱动器115相连,所说的电力线路板171与一个1/0界面109相连,一个电力开关(一个电磁打开/关闭装置)173被设置在电力电缆172上,一个继电器174与电力开关(电磁打开/关闭装置)173相连,处于继电器174另外一侧电缆175与1/0界面109相连。
动力继电器为继电器174(右图101和图102中已经进行了描述)它与电源开关173(电磁开关装置)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联接。
这里,当这种与电力开关(电磁打开/关闭装置)173相连的继电器174被用作电力的延迟(在102中作过了说明),如果继电器174被关闭,则整个系统的电力就被切断,这将使得再次从CPU 100供给电力变得不可能。
图106所示为用于切断电力的继电器的另外一种结构。在图106中,一个电力电缆172不仅与一个电力线路板171相连,而且与一驱动电力控制线路板181相连,所述的电力线路板171与一个1/0界面109相连,所述的驱动电力控制线路板181与缝纫机马达驱动器115相连;一个电力开关176被设置在电力电缆162上;一个零交叉继电器(zero Cross relay)182被固定在驱动电力控制线路板181上。
这种零交叉继电器(zero Cross relay)182可作为图102中所述的电力继电器使用。
这里,当这种零交叉继电器(zero Cross relay)被用作图101中所述电力继电器时,即使马达驱动电力被继电器182切断了,电力也还提供给CPU 100的周边外围装置,因此,如果设置键147被又一次打开,则马达驱动电源能够被打开。
图107所示线引入处理模式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具体地说,在图10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执行完成引入处理模式(步骤S112)的步骤S1128之后,一个关闭指令处理(步骤S1132),一个用于检查设置键导通否的处理(步骤S1133),和一个电源继电器接通指令处理(步骤S1134)被顺序执行。
即,在步骤S1132,电力继电器被关闭,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1133,检查设置键147导通否。如果设置键147处于导通,则处理进行下一步S1134;否则,如果设置键147没有导通,则处理返回步骤S1133。
在步骤S1134,电源继器(图106所示的零交叉继电器)被打开,在此之后,处理进行上文提过的通用流程(图37)中步骤S2。
顺便述及,就如在图108中所示实施例一样,在步骤S1132,电力继电器(图105中所示继电器174)可以被关闭。
这里,类似于上文提到的梭壳配合处理模式,当图106中所示零交叉继电器182被用作图107所示电源继电器时,即使马达驱动电源被继电器182切断,电源也依然能提供给CPU 100的外围装置,因此,如果设置键被再次导通,则马达驱动电源能够被导通。
同时,当图105中所示的继电器174被用作图108所述电力继电器时,如果继电器174被关闭,则整个系统的电力就被切断,这将使得从CPU 100供给电力变得不可能。
接着,图109所示为切布刀时间控制(步骤S36)的一个变型。在该变型中,在步骤S361和步骤S362之间,还包括一个用于检查切布刀驱动次数的步骤(步骤S372)和一个设置L1的步骤(步骤S373),所述的步骤S361用于运算直到右侧平行部位起始位置处的线迹数M=5n=2Nn,所述的步骤S362位于上述的图64中的子程序,用于运算Mn=((L1+g)÷e)+M。
即,在步骤S361,M=5n=2Nn被运算,在此之后,在步骤S372,检查是否切布刀驱动次数的设置是一次或两次或者更多。如果是一次,则在下一步S373,a被设置进L1,在此之后,在下一步S362,运算Mn=((L1+g)÷e)+M。
同时,在步骤S372,如果切布刀驱动次数不是一次,则处理直接进行步骤S362。
在此种情形,如果切布长度和切布刀尺寸设置相等,则切布刀驱动次数为一次。
顺便述及,如果在控制面板上设置“一次”,则a被设置进L1,在步骤S364,“X=0否”总是“是”。
另外,图67展示了另外一个实施例,其以如下结构,即,设置了一个喂入传感器和一个刀下落开关,以便于确定切布刀从Y喂入的控制时间。具体地说,首先,位于固定在喂入机构21的喂入轴22上的支撑架23上,具有一个竖直固定的探测板161,该探测板161表面面向侧面;一个贴近类型的喂入传感器162用作缝纫机运动位置探测装置,该喂入传感器162被用来根据探测板161Y方向运动位置探测缝纫机运动是前进运动或者是回退运动,它被相对着探测板161固定在探测板161的移动方向上。
在探测板161另外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一对前后突起部位163,而切布刀下落开关164被相对着突起部位163固定在突起部位163的运动通道上,所述的切布刀落下开关164的被探测部位能够被一对儿突起部位163中的一个施压。即,在图67所示的实施例中,切布刀下落开关164每次被两个前后突起部位163压迫,切布刀气缸30就被驱动从而将切布刀16上下移动两次。
在本实施例中,刀下落开关164被用作刀下降运动开始时间设定装置。
现在,图110展示了另外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具有一个针位置传感器。如图11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一个针位置传感器191被固定在针标摆动座18的前表面一侧的下部,而一个可以被探测到的磁铁192被埋置在针杆摆动座18的前表面下部,其中所述的针位置传感器191由一个贴近类型的磁传感器构成。
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正如图110实施例,除了基线原始位置探测传感器57,摆幅原始位置探测传感器58和针摆动左右位置探测传感器而外,不可以设置针位置探测传感器191。
在上文提到的相应的实施例中,对相应的锁眼机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仅仅又局限于此,而是能够适应于其它种类的针摆动缝纫机。
当然,所说明的实施例具体结构能够作出适当的变化。
例如,取代针的上位置探测,可以采用针的下位置探测或者相位探测。
另外,在现在的实施例中,它们的结构中相应的参数被控制和设定从而确定了切布刀驱动时间或者相应扣眼形状的尺寸。然而,在另外的结构中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在该另外的结构中,预先编制设定和存储的数据被有选择的读取。以前被操作和设定的参数可以被存储,在此之后,参数可以被有选择的读取。
另外,也能够实施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缝纫机的上下轴能够被单独设置的马达控制和回转。
如上所述,使用本发明第一方案的锁眼机,由于相应于侧边缝纫位置长度的扣眼是经过切布刀上下移动两次形成的,该切布刀的刀刃长度短于扣眼侧边线缝的长度,使用这样一把切布刀可以形成各种长度的扣眼,因此,本发明的锁眼机的优点在于,当扣眼长度变换时无需更换切布刀,并且无需针对不同的扣眼长度准备两把或多把切布刀。
当使用本发明第二方案的锁眼机时,还可获得另一效果,由于扣眼是在侧缝纫位置形成时制得的,因此侧缝纫位置的线缝是稳定的,应而制得的扣眼也是精确的。
当使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锁眼机时,同样也可获得与第二方案相同的效果,这是由于扣眼是在形成侧缝纫位置线缝的时候形成的,因此,获得的侧线缝是稳定的,并且,此时切布刀上下移动切孔,因此,形成的扣眼也是精确的。
使用本发明第四方案的锁眼机,也可以获得第三方案的效果,其优点是可根据相应于不同刀刃长度和扣眼长度的线迹数适当设定切布刀上下移动的时间。
使用本发明第五方案的锁眼机,也可以获得第一方案的效果,由于压布装置可以根据喂入量的喂入信号通过电移动装置移动给定的长度,并且,刀控制装置产生一个与喂入信号同步的控制信号用于上下移动切布刀,其优点是切布刀与喂入操作同步的上下移动可靠的形成扣眼。
使用本发明第六方案的锁眼机,也可以获得第五方案的效果,其优点是可根据相应于不同刀刃长度和扣眼长度的布料喂入量适当设定切布刀上下移动的时间。
使用本发明第七方案的锁眼机,也可以获得第六方案的效果,其优点是,刀子上下移动确定装置没有产生确定信号时,则判断切布刀异常,将由控制装置停止缝纫机的运行。
使用本发明第八方案的锁眼机,也可以获得第一方案的效果,其进一步的优点是,它不仅可以进行预缝切孔操作,也可以进行缝后切孔操作,预缝切孔操作是扣眼可以在锁眼完成之前通过切布刀上下移动两次或多次而形成,缝后切孔操作是扣眼可以在锁眼完成之后通过切布刀上下移动两次或多次而形成。
使用本发明第九方案的锁眼机,也可以获得第一方案的效果,扣眼是在左右侧线缝之一完成后而另一侧正在进行缝纫时通过切布刀上下移动形成的,其优点是,这样不仅左右侧线缝是稳定的,而且形成的扣眼也是精确的。
使用本发明第十方案的锁眼机,也可以获得第一或第九方案的效果,由于缝纫机的速度在切布刀上下移动的确定阶段被减慢,同步的由布料握持装置移动布料的量也被减慢,因此可以避免布料被过度的切割。
使用本发明第十一方案的锁眼机,其中,提供了一个刀子控制装置,它用于控制切布刀有选择的进行预缝切孔操作;缝中切孔操作;缝后切孔操作,预缝切孔操作是在锁眼完成之前切布刀上下移动切扣眼,缝中切孔操作是在锁眼进行之中切布刀上下移动进行切扣眼,缝后切孔操作是在锁眼完成之后进行切布刀上下移动切扣眼。换句话说,使用本发明的锁眼机的优点是可以任选三种切扣眼操作之一进行锁眼,由即,在锁眼完成之前切布刀上下移动切扣眼的预缝切孔操作,在锁眼进行之中切布刀上下移动进行切扣眼的缝中切孔操作,在锁眼完成之后进行切布刀上下移动切扣眼的缝后切孔操作。
使用本发明第十二方案的锁眼机,在所述的侧边锁缝时,通过一个刀子向下移动开始时间设定装置设定刀子向下移动的开始时间,并且,通过一个刀子控制装置控制刀子的上下移动而形成一个扣眼,其优点是,形成扣眼的切布刀被适当的设定一向下移动开始时间。
使用本发明第十三方案的锁眼机,也可以获得第十二方案的效果,其优点是可以根据由扣眼和刀刃长度设定装置设定的扣眼和刀刃的长度通过一个控制装置控制切布刀适当的上下移动。
使用本发明第十四方案的锁眼机,也可以获得第十二方案的效果,其优点是锁眼可以通过切布刀与布料喂入操作同步的向下移动形成。
使用本发明第十五方案的锁眼机,也可以获得第十二方案的效果,其优点是刀子的整个下降位置可根据刀子下降时间移动。
使用本发明第十六方案的锁眼机,根据间隙设定装置的设定,侧边缝纫位置的长度变换装置在不改变切布长度的情况下变换侧边缝纫位置的长度,其间隙设定装置是用于设定加固缝纫部位和扣眼端部之间的间隙,并且,根据上述侧边缝纫长度变换装置作出的变换,刀子的向下移动时间确定的装置确定其中向下移动。也即,使用该发明其优点是可以根据切布刀向下移动时间来修正加固缝纫位置与刀子下落位置间的间隙。
使用本发明第十七方案的锁眼机,根据刀子上下移动的时间间隔判断装置的判断,通过一个缝纫机速度确定装置来确定缝纫机的速度,该刀子上下移动的时间间隔判断装置是用于判断刀子上下移动的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是由刀子上下移动时间确定装置根据给定扣眼的长度确定的,该扣眼是切布刀在锁眼进行过程中上下移动两次或多次形成的,因此,使用本发明,其优点是在切布刀上下移动两次或多次时,可以对缝纫机的驱动速度适当的进行控制,以获得一个良好的锁眼条件。

Claims (3)

1.一种锁眼机,用于形成包括侧面缝纫部位的锁眼线缝,所述锁眼线缝形成在扣眼的左右侧,加固缝纫部位形成在至少一个扣眼的端部,其中,所述锁眼线缝是通过缝针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以及布料沿第二方向的往复运动而形成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相交,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切布刀的控制装置用来实现切布刀相对于布料的多次切割运动,这样可以形成比切布刀的边缘的长度更长的扣眼,所述的多次切割运动是在扣眼的切割位置相对于切布刀的位置的多次移动的期间完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次切割运动是在形成至少一个所述面缝纫部位期间完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次切割运动的开始时间是由所述切布刀的位置位于所述多个切割位置中的一个切割位置的对面而被确定。
CNB011217979A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3308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2648/97 1997-06-27
JP17264897A JP3276891B2 (ja) 1997-06-27 1997-06-27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178391A Division CN1173087C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2799A CN1342799A (zh) 2002-04-03
CN1330815C true CN1330815C (zh) 2007-08-08

Family

ID=15945792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1685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03934C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CNB200310101573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15975C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CN200810175037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469485B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CN20041005642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88760C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CNB200410001686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43651C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CNB200310101572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15974C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CNB981178391A Expired - Lifetime CN1173087C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CNB011217979A Expired - Lifetime CN1330815C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1685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03934C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CNB200310101573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15975C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CN200810175037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469485B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CN20041005642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88760C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CNB200410001686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43651C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CNB200310101572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15974C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CNB981178391A Expired - Lifetime CN1173087C (zh) 1997-06-27 1998-06-27 锁眼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164224A (zh)
EP (5) EP1174534B2 (zh)
JP (1) JP3276891B2 (zh)
CN (8) CN100503934C (zh)
DE (5) DE69840819D1 (zh)
TW (1) TW3935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46431B2 (ja) * 1999-01-18 2008-02-13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糸調子装置
JP4286964B2 (ja) * 1999-05-06 2009-07-01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制御装置
JP4959869B2 (ja) * 1999-12-13 2012-06-27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布切り装置
CN1800477B (zh) * 1999-12-13 2011-04-20 重机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切布装置
JP2001232082A (ja) * 1999-12-14 2001-08-28 Juki Corp ボタン穴かがり縫いミシン
JP2001212386A (ja) * 2000-02-02 2001-08-07 Brother Ind Ltd 針揺動機能を有するミシン
JP4750954B2 (ja) * 2000-02-29 2011-08-17 Juki株式会社 サイクルミシン
JP2002233676A (ja) * 2001-02-08 2002-08-20 Juki Corp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2002233681A (ja) * 2001-02-09 2002-08-20 Brother Ind Ltd 刺繍枠移送装置及びアタッチメント
JP3942469B2 (ja) * 2001-07-12 2007-07-11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布切断装置
JP2003093773A (ja) * 2001-09-20 2003-04-02 Juki Corp ボタン穴かがり縫いミシン
US6865995B2 (en) * 2002-10-30 2005-03-15 Jui-Jung Chuo Structure of a motor driven driving mechanism of a sewing machine
US6930411B2 (en) * 2002-11-19 2005-08-16 Quick-Rotan Elektromotoren Gmbh Linear motor
JP2005218753A (ja) * 2004-02-09 2005-08-18 Juki Corp 穴かがりミシン
JP2006288862A (ja) * 2005-04-13 2006-10-26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
JP5273632B2 (ja) * 2005-08-22 2013-08-28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糸切り装置を備えたミシン
JP2007236461A (ja) * 2006-03-06 2007-09-20 Brother Ind Ltd 刺繍データ作成装置及び刺繍データ作成プログラム
JP2009207820A (ja) 2008-03-06 2009-09-17 Juki Corp 穴かがりミシン
JP2008279295A (ja) * 2008-08-28 2008-11-20 Brother Ind Ltd 穴かがり縫いミシン
CN102454058A (zh) * 2010-10-29 2012-05-16 吴江市德胜服饰有限公司 自动切孔装置
JP5957227B2 (ja) * 2012-01-10 2016-07-27 Juki株式会社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CN103290618A (zh) * 2013-06-10 2013-09-11 浙江银工缝纫机有限公司 一种平头锁眼机
TWI508677B (zh) * 2013-08-16 2015-11-21 Chee Siang Ind Co Ltd Hammer hammer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keyhole cut buttonhole device
CN104420080A (zh) * 2013-08-20 2015-03-18 启翔股份有限公司 锁眼机的切钮扣孔装置的击锤调节机构
CN104420081B (zh) * 2013-08-22 2017-05-10 启翔股份有限公司 锁眼机切钮扣孔装置的击锤调节机构
TWI509124B (zh) * 2014-02-07 2015-11-21 Chee Siang Ind Co Ltd A keyhole with hammer adjustment mechanism
JP6581853B2 (ja) * 2015-09-07 2019-09-25 Juki株式会社 穴かがりミシン
US10240271B2 (en) * 2016-03-08 2019-03-2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ewing apparatus
CN107354607A (zh) * 2017-08-17 2017-11-17 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贴皮标的压脚板装置
CN108221193B (zh) * 2018-03-22 2024-04-19 长沙学院 一种转动式多点张紧定位装置
CN110331523A (zh) * 2019-07-12 2019-10-15 宿怀中 电子套结、平头锁眼一体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38838A (en) * 1977-08-29 1979-03-24 Atsugi Nylon Ind Stitch processing of hole linking sewing machine
US4509441A (en) * 1981-07-16 1985-04-09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Sewing machine with an automatic buttonhole stitching device
US5222449A (en) * 1991-05-27 1993-06-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wing machine capable of forming a buttonhole in a work piece
JPH11333164A (ja) * 1998-05-25 1999-12-07 Juki Corp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41227C (zh) *
US1497220A (en) * 1919-11-07 1924-06-10 Albertus B Mattingly Attachment for sewing machines
US3440982A (en) * 1967-11-07 1969-04-29 Edward Seaman Attachment means for pocket or buttonhole slitter
DE2156801A1 (de) * 1971-11-16 1973-05-24 Werner Steuereinrichtung fuer naehmaschinen
JPS6030229B2 (ja) * 1978-11-06 1985-07-15 ジャガー株式会社 オ−バ−ロツクミシン
KR850002543Y1 (ko) * 1983-09-09 1985-10-21 대우중공업주식회사 재봉기의 노칭장치
IT1191698B (it) * 1985-04-10 1988-03-23 Duerkoppwerke Dispositivo di cucitura per produrre aperture orlate in capi da cucire
JPH0714438B2 (ja) * 1987-02-26 1995-02-22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ボタン孔かがりミシンにおける布切断装置
JP2649523B2 (ja) * 1987-11-06 1997-09-03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ピュータミシンにおけるボタンホール縫制御方法
CN2040110U (zh) * 1988-12-29 1989-06-28 洪楚卿 平头锁孔机
JP2589381B2 (ja) * 1989-08-29 1997-03-12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釦穴かがりミシンの布切りタイミング検出調整装置
JP2643534B2 (ja) * 1990-05-22 1997-08-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鳩目穴かがりミシン
JPH0576668A (ja) * 1990-07-25 1993-03-30 Reisei Kin ボタンホール機の先・後メス作業選択装置
JP2734769B2 (ja) * 1990-10-08 1998-04-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穴かがりミシン
JPH04285583A (ja) * 1991-03-13 1992-10-09 Brother Ind Ltd 穴かがりミシン
US5361713A (en) * 1992-02-05 1994-11-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ork sheet cutting blade with continuous blade displacement detection
CN2128638Y (zh) * 1992-07-24 1993-03-24 黄阮黔 通用圆头锁眼器
JP3769304B2 (ja) * 1992-12-28 2006-04-26 Juki株式会社 穴かがりミシン
DE4331746C2 (de) * 1993-09-20 1995-11-02 Pfaff Ag G M Knopflochnähmaschine mit einer Nadelfadenschneid- und Klemmvorrichtung
JPH07313756A (ja) * 1994-05-23 1995-12-05 Brother Ind Ltd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3407998B2 (ja) * 1994-11-21 2003-05-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ボタンホール縫いミシン
US5873314A (en) * 1996-08-28 1999-02-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utton holer sewing machine
JP4286964B2 (ja) * 1999-05-06 2009-07-01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38838A (en) * 1977-08-29 1979-03-24 Atsugi Nylon Ind Stitch processing of hole linking sewing machine
US4509441A (en) * 1981-07-16 1985-04-09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Sewing machine with an automatic buttonhole stitching device
US5222449A (en) * 1991-05-27 1993-06-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wing machine capable of forming a buttonhole in a work piece
JPH11333164A (ja) * 1998-05-25 1999-12-07 Juki Corp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48102B1 (en) 2010-06-02
CN100443651C (zh) 2008-12-17
EP1849903B1 (en) 2009-05-06
EP1172474B1 (en) 2004-09-29
EP1174534A3 (en) 2002-03-06
CN1342799A (zh) 2002-04-03
TW393540B (en) 2000-06-11
CN100503934C (zh) 2009-06-24
DE69826728T2 (de) 2005-10-06
EP1172474A3 (en) 2002-03-06
EP1174534A2 (en) 2002-01-23
EP0887454B1 (en) 2004-04-28
CN1495312A (zh) 2004-05-12
DE69840819D1 (de) 2009-06-18
EP1748102A1 (en) 2007-01-31
EP1174534B1 (en) 2007-05-30
JPH119860A (ja) 1999-01-19
CN101469485B (zh) 2012-11-28
CN100415974C (zh) 2008-09-03
DE69841699D1 (de) 2010-07-15
DE69837860D1 (de) 2007-07-12
DE69837860T3 (de) 2012-09-13
EP1849903A1 (en) 2007-10-31
DE69826728D1 (de) 2004-11-04
DE69823422T2 (de) 2005-02-17
DE69837860T2 (de) 2008-01-24
CN1532321A (zh) 2004-09-29
US6164224A (en) 2000-12-26
CN1495311A (zh) 2004-05-12
CN100415975C (zh) 2008-09-03
CN100588760C (zh) 2010-02-10
JP3276891B2 (ja) 2002-04-22
EP1174534B2 (en) 2012-07-04
CN1532320A (zh) 2004-09-29
EP0887454A3 (en) 1999-08-25
DE69823422D1 (de) 2004-06-03
EP0887454A2 (en) 1998-12-30
CN1594700A (zh) 2005-03-16
CN101469485A (zh) 2009-07-01
EP1172474A2 (en) 2002-01-16
CN1213720A (zh) 1999-04-14
CN1173087C (zh) 2004-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0815C (zh) 锁眼机
EP0887452B1 (en) Buttonhole darning sewing machine
JP3739234B2 (ja) 穴かがり縫いミシン
JP3939114B2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3947600B2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3938977B2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4800063B2 (ja) ミシン
JP3811032B2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H1157255A (ja) 針振りミシン
JP3779574B2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3779573B2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3780067B2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の糸切り制御装置
JPH119859A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H119863A (ja) 鳩目ボタン穴かがり縫い目形成方法及び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2614204B2 (ja) ミシン
JP2006312070A (ja) 針振りミシ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