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1430C - 变速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速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1430C
CN1281430C CNB200410049076XA CN200410049076A CN1281430C CN 1281430 C CN1281430 C CN 1281430C CN B200410049076X A CNB200410049076X A CN B200410049076XA CN 200410049076 A CN200410049076 A CN 200410049076A CN 1281430 C CN1281430 C CN 128143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fter bar
connecting rod
bonding part
handgrip
assembly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490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72573A (zh
Inventor
近藤义信
井上恭一
稻叶英
乘松尚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Jtekt Colum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Kiko Co Ltd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Kiko Co Ltd,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K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2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2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14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143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0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7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lever, e.g. grip parts, mounting or manufactu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7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lever, e.g. grip parts, mounting or manufacturing
    • F16H2059/0282Lever handles with lock mechanisms, e.g. for allowing selection of reverse gear or releasing lever from park po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10T74/20085Restriction of shift, gear selection, or gear engagement
    • Y10T74/20128Resiliently biased restri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10T74/2014Manually operated selector [e.g., remotely controlled device, lever, push button, rotary dial,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576Elements
    • Y10T74/20636Detents
    • Y10T74/20672Lever engaging rack
    • Y10T74/20696Finger lever rele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变速杆装置,它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静止构件上的变速杆;用于接合变速杆与静止构件的接合件;及装在变速杆上的手把。接合件移向其远端以便从静止构件脱开。手把包括设有装配孔的手把本体,变速杆与接合件的第一接合部分一起插入装配孔;在手把本体上枢转的按钮;以及一连接于按钮的连杆,连杆具有与第一接合部分接合的第二接合部分。当变速杆插入装配孔且其远端到达装配孔内预定位置时,按钮被操作,以便使第二接合部分与第一接合部分接合。

Description

变速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手把安装在变速杆顶部的变速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变速杆装置中有一种所谓拉起式变速杆装置,其中通过按压变速手把上按钮而将一内部压缩杆拉起,从而使该杆与一止板脱开。
一些这种变速杆装置包括一个变速手把,该变速手把用作一个可从变速杆卸下的零件。例如,这些变速杆装置是在变速手把已安装在车辆的指示器板中后的一个工序中通过将变速手把安装在变速杆上而组装的。
图17至20表示这种变速杆装置,它包括一根变速杆1和装在其上的一个变速手把2。
一根可轴向移动的压缩杆被向下偏压并装纳在变速杆1内。一个连接于压缩杆7的滑块9位于变速杆1的上方。在滑块9的上端10上形成一个下部斜面12和一个上部斜面13。
在变速手把2内设有一个T形套筒3,该套筒具有一个水平部分4和一个垂直部分5。一弹簧16和被弹簧16偏压的变速按钮15被插入水平部分4。变速按钮15具有一个下部斜面17和一个上部斜面18。
滑块9的上端被插在变速按钮15的下部斜面17和上部斜面18之间。因此,斜面17接触斜面12,斜面18接触斜面13。
发明内容
当组装上述变速杆装置时,如图18所述,必须首先将变速按钮15和变速手把2的弹簧16插入套筒3的水平部分。
然后,必须在将变速按钮15推入一个适当位置上时,将变速手把2装在变速杆上。如果推动变速按钮15的量不足,如图19所示,滑决9的上端10会损坏弹簧16。相反,如果变速按钮15被过度推动,变速按钮15会阻碍滑块9的上端10插在其下部斜面17和上部斜面18之间。
如上所述,反抗弹簧16的力将变速按钮15保持在适当位置上时将变速手把2装在变速杆1上是困难且费时的,从而会降低组装变速杆装置的工作效率。
在生产线中,将变速手把安装在变速杆上的操作往往是由非专业人员进行的,因而一直希望使这种操作简便化。
本发明是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杆装置,它可方便变速手把在变速杆上的装配。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变速杆装置,它包括:固定在车身上的静止构件;底端可转动地装在静止构件上的变速杆;穿过变速杆设置的接合件,该接合件可相对于变速杆向着变速杆的底端移动以接合静止构件,以及向着变速杆的远端移动以便从静止构件脱开,该接合件具有在变速杆的远端侧的第一接合部分;以及安装在变速杆远端的手把,该手把包括:设有一装配孔的手把本体,变速杆的远端与接合件的第一接合部分一起插入所述装配孔中,在手把本体上枢转的按钮,它被操作以便移动接合件,以及连接于所述按钮的连杆,它具有与接合件的第一接合部分接合的第二接合部分,在操作按钮时,连杆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上,第二接合部分在装配孔外,在所述第二位置上,第二接合部分横过装配孔,其中当连杆在第一位置上时,变速杆的远端插入装配孔,在变速杆的远端在装配孔中处于预定位置时,按钮被操作,以便将连杆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并使第二接合部分与第一接合部分接合,其中该变速杆装置还包括:检测机构,它被构制成通过改变变速杆的远端向手把本体的装配孔的插入阻力而检测预定位置。
附图说明
现在对照以下附图描述本发明。
图1的立体图表示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车辆司机座位。
图2A的分解立体图表示变速杆、AT饰板(AT finisher)和变速手把。
图2B是在图2A中箭头IIB的方向上的视图。
图3是变速杆装置的总体的立体图。
图4是在图3中箭头IV的方向上的放大视图,表示变速手把的固定销安装部分。
图5是沿图4中V-V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6的立体图表示变速杆和固定销。
图7是在变速手把安装在变速杆上时固定销安装部分的横剖图。
图8是变速杆和变速手把装配前的纵剖图。
图9是表示图8中装置的操作的视图。
图10是表示图8中装置的另一操作的视图。
图11是表示图8中装置的另一操作的视图。
图12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变速杆和变速手把在装配前的纵剖图。
图13是表示图12中装置的操作的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2中装置的另一操作的视图。
图15是变速手把的纵剖图,变速手把处于具有直接合部分的按钮连杆与具有平的上端的接合孔接合的状态。
图16是表示图15中装置的操作的视图。
图17是现有相关技术的变速杆和变速手把的纵剖图。
图18是图17中装置在装配前的纵剖图。
图19是表示图17中装置的装配操作的纵剖图。
图20是表示图17中装置的另一装配操作的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对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零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在车辆20的司机座位21附近设有方向盘22、设在仪表底板23上的表板24、AT饰板25等。
AT饰板25设有一变速杆28,它可沿盖板26的导孔27在车辆20的前后方向上转动。变速手把29安装在变速杆28的上部。
为了将变速杆28安装在车辆中,如图2A所示,首先将变速杆28装在车辆20上,然后顺序安装AT饰板25和变速手把29。
在变速手把29的前表面上,如图2B所示,设有一变速按钮30,为改变变速杆28的位置需操作变速按钮。另外,变速手把29设有超速行驶开关(O/Dsw)31。
如图3所示,变速杆28的底部32装在作为车身一部分的一个支承件上,以便在车辆20的前后方向上转动。
在变速杆28的底部32下面设有用于定位和固定变速杆28的掣子34。通过与止板35的接合和脱开,掣子34完成变速杆28位置的固定和松释,止板35用作设置在支承件33上的定位装置。变速器36被操作以便响应于变速杆28的档位变换齿轮。
在变速杆28装在支承件33上以后,将变速手把29装在变速杆28的上部。变速杆28的上部和变速手把29将对照图8详述。
在图8中,装有一压缩杆37,它可在管状变速杆28内沿轴向移动。压缩杆37的上端41通过穿入变速杆28的上端板42的连接杆38而连接于设置在变速杆28上部的拉块39。
压缩杆37、连接杆38和拉块39结合成接合件40。上述掣子34设置在压缩杆37的下端上。
围绕连接杆38的压簧43夹置在变速杆28内的压缩杆37的上端41和变速杆28的上端板42之间。接合件40被压簧43的弹性向下偏压。
变速手把29的手把本体29a有一个安装孔29b,使变速杆28的上端可插入并装配在安装孔上。变速按钮30的壳体44被埋置在变速手把29内。在壳体44的下端,变速按钮30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为下端)由轴45可枢转地支承。变速按钮30可绕轴45在前后方向上转动。在壳体44的上部,一个L形连杆46的上端由轴47可枢转地支承。连杆46也可绕轴47在前后方向上转动。
连杆46是平板部分48和弓形接合部分49的结合,具有朝向轴45突出的凸形弯曲形状(向着图中左侧倾斜向下突出)。
在上述连杆46的弓形接合部分49的末端上形成一倒棱49a。可以用一个圆形部分或半球形末端来替代倒棱49a。
在连杆46的弯曲部分上,一个平行于轴45和47延伸的销50固定在平板部分48上。销50与一个在变速按钮30上形成、几乎在垂向上延伸的长孔51接合。变速按钮30和连杆46构成连杆机构52。
当将变速按钮30推向位于变速手把29中心的拉块39的运行路径,从在图中顺时针转动时,连杆46借助销50与长孔51的接合与变速按钮30在相同的方向(在图中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另外,变速按钮30被设在轴45或轴47上的未画出的扭簧的弹性偏压,以便从变速手把29向外转动。
在接合件40的拉块39上形成一个接合孔54,从而可插入并接合连杆46的弓形接合部分49。
在接合孔54上侧的内表面上形成一个圆形部分55,在横剖面上向下凸出。圆形部分55用作插入弓形接合部分49时的导向装置,也用作一个接触面,使被接合的弓形接合部分49的上表面49b可在其上接触及滑动。
在接合孔54的下部内表面的连杆46侧上形成一个面对连杆46的斜面56。斜面56用作插入弓形接合部分49的导向装置。
当将变速手把29装在变速杆28上时,为了使连杆46的弓形接合部分49与拉块39接合,必须在下述点位上推动变速按钮30,即,在该点位上时连杆46的弓形接合部分49的末端49c在将变速杆28推入变速手把29的过程中到达末端46面对拉块39的接合孔54的位置。
下面在图4和图7的基础上描述按压变速按钮30的操作。
如图4所示,在变速手把29下端的级差部分57下面形成一个管状部分29c。如图5所示,在管形部分29c靠近级差部分57的上部,在相互面对的位置上形成一对几乎垂直于管状部分29c的轴线的止动孔58。沿轴向在与这些止动孔58相同的位置上,在管状部分29c的内周面上,在相对于止动孔58相位移动大约90°的位置上设置一对从内周面向内突出的导向凸起66。
如图5和图6所示,一个大致呈U形的固定销59装配在止动孔58中。在固定销59的两个自由端附近通过弯曲在相对的位置上形成凸起60,向内突出。凸起60分别插入管状部分29c的止动孔58,并从装配孔29b(见图5)的内周面向内突出。
如图6所示,在变速杆28的上端的外周部分上,在相对的位置上形成一对导槽61。每个导槽61大致与变速杆28的轴线平行地延伸,以便在将变速手把29装在变速杆28上时引导固定销59的凸起60。在每个导槽61的下端设有一个大致垂直于变速杆28的轴线的端壁62。在变速杆28的外周面上导槽61下面的相对的位置上形成几乎垂直于变速杆28的轴线的一对固定孔63。也就是说,在变速杆28的外周面上,在导槽61的端壁62和固定孔63之间形成径向台阶部分64。
另外,在变速杆28的上端,在相对于导槽61相位移大约90°的位置上设有一对导缝65。导缝65在变速杆28的轴向上延伸,以便在将变速手把29装在变速杆28上时引导变速手把29的管状部分29c的导向凸起66。
下面将要讲到,在将变速杆28的上端插入变速手把29的装配孔29b时,固定销59的凸起60被导槽61引导,在凸起60到达导槽61的下端时,凸起60与端壁62接触。这样,插入变速手把29的操作者就能够检测到变速手把29已到达变速杆28的预定位置,并能够在该点增加插入变速手把29的力。
因此,固定销59的凸起60和导槽61的端壁62构成一个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变速手把29的连杆46上形成的弓形接合部分49的末端已到达该末端能够与接合件40的接合孔54接合的位置。
下面描述变速手把29在变速杆28上的装配。
当将变速杆28插入变速手把29时,变速手把29的导向凸起66与变速杆28的导缝65接合。这样,变速手把29相对于变速杆28的角位就得到适当的调控。
接下来更深地推动变速手把29时,装在变速手把29上的固定销59的凸起60向下移动,同时被变速杆28的导槽61引导,如图7所示。
当固定销59的凸起60接触导槽61的端壁62时就检测到变速手把29已到达变速手把29上端的预定位置。
换言之,检测到连杆46的弓形接合部分49能够与拉块39的接合孔54接合,通过更深地推动变速按钮,同时增加施加在变速手把29上的力,以便在该点上插入变速杆28(见图9)。
因此,固定销59的凸起60和导槽61的端壁62用作检测机构,使操作者知道能够推动变速按钮30的位置。
其后,通过在推动变速按钮30时使变速杆28进一步插入变速手把29,连杆46的弓形接合部分49与拉块39的接合孔54接合,从而实现互锁,如图10所示。在连杆46与接合孔54互锁后,拉块39就保持总是处于连杆46的弓形接合部分49的转动轨迹上。因此,弓形接合部分49就不会从拉块39掉出。
当变速手把29最后从图9所示位置推至图10所示的另一位置时,固定销59的凸起60超越变速杆28上的台阶部分64,与变速杆28的固定孔63接合(见图6)。
为了使固定销59的凸起60能够越过变速杆28的台阶部分64,U形固定销59必须弹性变形以便向外张开。这样,反作用力施加在被推动的变速手把29上。因此,这种反作用力使操作者知道推动变速按钮30的适当定时,并使操作者感觉到应该施加的适当推动力。
如图10所示,通过移动变速杆28进一步推动变速按钮30,以便设定档位。以图中逆时针方向进一步转动连杆46,以便升起拉块39和与拉块39结合的压缩杆37(见图11)。
因此,压缩杆37的掣子34(见图3)与止板35脱开,从而使变速杆28可转至选定的档位。
连杆46和弓形接合部分49构成一个大致的弓形,该弓形相对于轴47呈凹形。因此,为了拉起拉块39和压缩杆37,通过推动变速按钮30而转动连杆46时,可以减小连杆46的转动范围,从而使变速按钮30结构紧凑。
另外,连杆46的位于拉块39的接合孔54内的部分在转动连杆46的任意时刻都几乎平行于接合孔54的轴向或几乎垂直于拉块39地被插入。因此,在操作变速按钮30时可减小连杆46和拉块39之间的间隙。
另外,当转动连杆46时,可以相对于拉块39总是向上地施加连杆46的拉力(使负载方向稳定)。这样,可以减小用于拉起压缩杆37的负载损失,因而操作变速按钮30需要较小的力。
同时,由于在拉块39的接合孔54的上部内表面上形成圆形部分55,因而更易于将连杆46的弓形接合部分49插入至接合孔54的预定位置。
另外,由于在拉块39的接合孔54的下部内表面上设有斜面56,因而更易于将连杆46的弓形接合部分49插入至接合孔54的预定位置。斜面56也用作在将变速手把29从变速杆28拆下时弓形接合部分49的导向装置。
<第二实施例>
图12至14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变速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零件使用与第一实施例所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再赘述。
在图12中,连杆46包括平板部分48和设置在平板部分48一端上的直的接合部分67。在直的接合部分67的末端形成倒棱(或圆形部分)。
在拉块39上形成的接合孔54稍大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接合孔54。其它零件与第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相同。
在将变速杆28插入变速手把29以便将图12中的变速手把29装在变速杆28上的过程中,与第一实施例所示情形相同,变速手把29的固定销59的凸起60与导槽61的下端上的端壁62接触。在该位置上,连杆46的直的接合部分67变得可以插入拉块39的接合孔54,如图13所示。
在推动图13所示变速按钮30时,通过向下移动变速手把29,连杆46的直的接合部分67被插入并接合拉块39的接合孔54,如图14所示。
即使连杆46的自由端形成直线形状,在这个实施例及第一实施例中,也可容易地将变速手把29装在变速杆28上。
第二实施例在下述几点上不如第一实施例:连杆46转动范围的增加需要为其设置较大的空间并需要加大变速手把29的尺寸;较大的接合孔54使得从开始推动变速按钮30的点至向拉块39施加拉力的点形成一个较大的间隙,而且由于变速按钮30在图中逆时针地被未画出的弹簧偏压,这种倾向是显著的;在拉起拉块39的过程中,向连杆46的加载方向不稳而偏离拉块39的轴向,因而需要在变速按钮30上施加更大的按钮操作力。尽管如此,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变速手把29能够以低于第一实施例的成本制造,这是由于其形状简单的缘故。根据上述几点来看,连杆46的自由端最好形成第一实施例中所示的弓形接合部分49。
图15表示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中,拉块39的接合孔54的上部内表面54a被成形为一个缸,连杆46的直的接合部分67插入接合孔54,变速按钮30尚待插入。
这种情形使得从开始推入变速按钮30的点至被转动的连杆46的直的接合部分67与接合孔54的上部内表面54a的接触点形成大间隙68。因此,这种情形从开始推动变速按钮30至拉起拉块39形大的无用运动。
当变速按钮30被推入时,随着连杆46在图中逆时针方向上转动,直的接合部分67首先与接合孔54的上部内表面54a的连杆46侧上的角部54b接触。然后,直的接合部分67的上表面67a压迫整个上部内表面54a,最后压迫直的接合部分67的相对侧上的角部54c。
也就是说,这个实施例在下述几点上不如第一实施例:当连杆46被转动时,连杆46的直的接合部分67和拉块39的接合孔54之间的接触位置被移动;弓形接合部分49的操作方向不同于拉块39的操作方向;因此,拉块39所接受的力的作用方向取决于推动变速按钮30的力的程度而改变,因而需要用于顺利移动拉块39的装置。尽管如此,由于拉块39和连杆46的接合孔54具有比第一实施例中更简单的形状,因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制造变速杆28和变速手把29。
如果将连杆46的自由端形成为图10所示的弓形接合部分49,并将接合孔54的上端形成圆形部分55,那么,就能够使连杆46的操作方向大致对准于拉块39的操作方向。这样,就能够稳定变速按钮30的操作力。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变速杆装置包括:
一个固定在车身20上的静止构件33;
一个底端可转动地安装在静止构件33上的变速杆28;
一个通过变速杆28设置在接合件40,它可相对变速杆28向着变速杆28的底端移动以接合静止构件33,以及向着变速杆28的远端移动以脱开静止构件33,接合件40具有在变速杆28的远端侧的第一接合部分39;以及
一个装在变速杆28的远端上的变速手把29,该变速手把29包括:
一个设有装配孔29b的手把本体29b,变速杆28的远端与接合件40的第一接合部分39一起插入所述装配孔29b,
一个在手把本体29a上枢转的变速按钮30,该变速按钮被操作以便移动接合件40,以及
一根连接于变速按钮30的连杆46,它具有与接合件40的第一接合部分39接合的第二接合部分49,当操作变速按钮30时,连杆46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上,第二接合部分49在装配孔29b外,在所述第二位置上,第二接合部分49横过装配孔29b,
其中,当连杆46在第一位置上时,变速杆28的远端插入装配孔29b,在变速杆28的远端在装配孔29中处于预定位置时,变速按钮30被操作,以便将连杆46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并使第二接合部分49与第一接合部分39接合。
按照这种结构,如果在变速手把29相对于变速杆28位于预定位置时操作/推动变速按钮30,那么,连杆46可与接合件40接合。由于在推动变速按钮30时装配变速手把29的操作变得不是必要的,因而变速手把29可方便地安装在变速杆28上,从而提高了变速杆装置的装配操作的效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变速杆装置包括:
一个检测机构,用于通过改变变速杆28的远端向手把本体29a的装配孔29b的插入阻力而检测预定位置。
按照这种结构,当将变速杆插入变速手把29的装配孔29b时,可以通过在到达预定位置的点上改变所需要的插入力而检测连杆46已到达可与接合件40接合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检测机构包括:
一个设置在手把本体29a上的弹性构件59,它具有从手把本体29a的装配孔29b的内周面向内突出的一个凸起60;以及
一个设置在变速杆28的远端的外周面上的导槽61,用于在将变速杆28的远端插入手把本体29a的装配孔29b时引导弹性构件59的凸起60,导槽61具有一个在变速杆28的底端侧上的终端,
其中通过弹性构件59的凸起60与导槽61的终端上的端壁62的接触而改变插入阻力。
按照这种结构,在将变速手把29推向变速杆的底端时,弹性构件59与导槽61的端壁62接触,因而可检测变速手把29已到达预定位置。换言之,操作者能够容易地知道开始推动变速按钮30并增加变速手把29的插入力的定时。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变速杆28被成形而在其远端外周面上导槽61下面的位置上具有一个固定孔63,以便与弹性构件59的凸起60接合,以及
当将变速杆28的远端插入手把本体29a的装配孔29b时,凸起60越过在固定孔63和导槽61终端上的端壁62之间形成的一个台阶部分64,并与固定孔63接合。
按照这种结构,当弹性构件59越过导槽61的端壁62和固定孔63之间的台阶部分64时,弹性构件59变形,变速手把29的插入阻力增加。因此,操作者能够确定地知道压迫变速按钮30,同时适当调节变速手把的插入力的适当定时。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连杆46在手把本体29a上枢转,连杆46的第二接合部分49被形成得凹向连杆46的枢轴。
按照这种结构,能够使在转动方向(或者在前部按纽式的情形中,在前后方向上)将连杆46的形状制得较小,因而使连杆46结构紧凑。
另外,连杆46能够基本与接合孔54的轴向平行地插入接合件40的接合孔54,因而能够在操作变速按钮30时减小连杆46和接合件40之间的间隙。
另外,能够相对于接合件40总是向上地施加连杆46的拉力,即,稳定加载方向。因此,拉起接合件40的负载操作被减小,操作变速按钮30需要较小的力。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接合件40的第一接合部分39包括一个接合孔54,连杆46的第二接合部分49插入接合孔54,以便其间形成接合,以及
接合孔54的上部周边在截面上形成圆形55。
按照这种结构,在连杆46插入接合件40的接合孔54时,圆形部分55引导连杆46。
另外,能够向接合件40施加总是向上作用的拉力。因此,用于拉起接合件40的负载损失被减小,操作变速按钮30需要较小的力。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接合件40的第一接合部分39包括一个接合孔54,连杆46的第二接合部分49插入接合孔54,以便在其间形成接合,以及
接合孔54的下部外周被形成得在连杆46侧上具有一斜面56。
按照这种结构,在将连杆46插入接合件40的接合孔54时,斜面56引导连杆46。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一个导向凸起66设置在变速杆28的远端的外周面和手把本体29a的装配孔29b的内周面中的任意一个上,以及
在变速杆28的远端的外周面和手把本体29a的装配孔29b的内周面中的另一个上设置一个导缝/槽65,以便引导导向凸起66。
按照这种结构,在将变速杆28插入变速手把29时可以调控变速手把29相对于变速杆28的角位。这样,就能够设置变速手把的连杆46以便适当地面对接合件40的接合孔54。
这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是描述性而非限定性的,本发明可以按照其它方式被实施而并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本发明的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以及在权利要求书含义内的全部变化都包括在本说明书中。
这里公开的技术内容涉及2003年6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3-165899号所包含的主题,该申请公开的技术内容全部结合在本说明书中。

Claims (7)

1.一种变速杆装置,它包括:
固定在车身上的静止构件;
底端可转动地装在静止构件上的变速杆;
穿过变速杆设置的接合件,该接合件可相对于变速杆向着变速杆的底端移动以接合静止构件,以及向着变速杆的远端移动以便从静止构件脱开,该接合件具有在变速杆的远端侧的第一接合部分;以及
安装在变速杆远端的手把,该手把包括:
设有一装配孔的手把本体,变速杆的远端与接合件的第一接合部分一起插入所述装配孔中,
在手把本体上枢转的按钮,它被操作以便移动接合件,以及
连接于所述按钮的连杆,它具有与接合件的第一接合部分接合的第二接合部分,在操作按钮时,连杆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上,第二接合部分在装配孔外,在所述第二位置上,第二接合部分横过装配孔,
其中当连杆在第一位置上时,变速杆的远端插入装配孔,在变速杆的远端在装配孔中处于预定位置时,按钮被操作,以便将连杆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并使第二接合部分与第一接合部分接合。
其中该变速杆装置还包括:
检测机构,它被构制成通过改变变速杆的远端向手把本体的装配孔的插入阻力而检测预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
设置在手把本体上的弹性构件,它具有从手把本体的装配孔的内周面向内突出的凸起;以及
设置在变速杆的远端的外周面上的导槽,在变速杆的远端插入手把本体的装配孔时,导槽用于引导弹性构件的凸起,所述导槽具有在变速杆的底端侧的终端,
其中通过弹性构件的凸起与导槽终端上的端壁的接触而改变插入阻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杆被形成得在其远端外周面上在导槽下面的位置上具有用于与弹性构件的凸起接合的固定孔,以及
其中当变速杆的远端插入手把本体的装配孔中时,凸起越过固定孔和导槽终端上的端壁之间形成的台阶部分,并与固定孔接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杆借助枢轴设置在手把本体上,连杆的第二接合部分被形成为向着连杆枢轴的凹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
接合件的第一接合部分包括接合孔,连杆的第二接合部分插入该接合孔,以便在其间形成接合,以及
所述接合孔的上部周边在截面上形成圆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
接合件的第一接合部分包括接合孔,连杆的第二接合部分插入该接合孔,以便在其间形成接合,以及
所述接合孔的下部周边具有在连杆侧上的斜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变速杆的远端的外周面和手把本体的装配孔的内周面中的任一个上设置导向凸起,以及
在变速杆的远端的外周面和手把本体的装配孔的内周面中的另一个上设置导缝/槽,用于引导导向凸起。
CNB200410049076XA 2003-06-11 2004-06-11 变速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14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5899/2003 2003-06-11
JP2003165899A JP4101703B2 (ja) 2003-06-11 2003-06-11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2573A CN1572573A (zh) 2005-02-02
CN1281430C true CN1281430C (zh) 2006-10-25

Family

ID=33296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907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1430C (zh) 2003-06-11 2004-06-11 变速杆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30940B2 (zh)
EP (1) EP1486702B1 (zh)
JP (1) JP4101703B2 (zh)
KR (1) KR100585929B1 (zh)
CN (1) CN1281430C (zh)
CA (1) CA2470283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7494C (zh) * 2006-12-03 2009-02-04 林楚华 新型横按式换档手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4539B2 (ja) * 2004-05-06 2009-12-1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レバー
JP2006219003A (ja) * 2005-02-10 2006-08-24 Fuji Kiko Co Ltd ノブの組付構造
JP4755843B2 (ja) * 2005-04-19 2011-08-24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4681927B2 (ja) * 2005-04-19 2011-05-11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4729383B2 (ja) * 2005-10-31 2011-07-20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置き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US7546783B2 (en) 2005-11-17 2009-06-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otor vehicle shift handle attachment
JP4958656B2 (ja) * 2007-06-28 2012-06-20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の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2009018601A (ja) * 2007-07-10 2009-01-29 Atsumi Tec:Kk 車両用変速操作装置
CN101980884B (zh) * 2008-03-28 2014-04-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操作装置
US20090301249A1 (en) * 2008-06-04 2009-12-10 Timothy Smith Automobile Gear Shifter Kit
JP2010052673A (ja) * 2008-08-29 2010-03-11 Fuji Kiko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KR20110012413A (ko) 2009-07-30 2011-02-09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용 노브의 원터치 결합구조
KR101081052B1 (ko) * 2009-12-01 2011-11-07 에스엘 주식회사 버튼식 변속노브를 구비한 변속레버
JP5385866B2 (ja) * 2010-06-30 2014-01-08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レバー装置のシフトノブ装着構造
IT1402587B1 (it) * 2010-10-29 2013-09-13 Cnh Italia Spa Dispositivo di controllo e sterzatura per un veicolo a cingoli.
KR20120060638A (ko) * 2010-12-02 2012-06-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 변속 레버용 노브
US9091340B2 (en) 2011-05-11 2015-07-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atching shifter with override feature
US8960040B2 (en) 2011-09-14 2015-02-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ectronic shifter with adaptive position
KR101355617B1 (ko) * 2012-10-26 2014-01-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변속 레버
JP6096480B2 (ja) * 2012-11-16 2017-03-15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シフトレバー用ノブの組み付け構造
JP5973887B2 (ja) * 2012-11-16 2016-08-23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シフトレバー用ノブのボタン構造
KR200472770Y1 (ko) 2012-12-20 2014-05-21 주식회사 에스엘 서봉 시프트 레버 작동 장치
JP6054787B2 (ja) * 2013-03-22 2016-12-27 株式会社アツミテック 変速操作装置
CN103244662B (zh) * 2013-05-16 2015-07-1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挡手柄和换挡杆的连接总成
CN103574011B (zh) * 2013-10-29 2015-12-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档手柄连接结构及换档手柄的装配与拆卸方法
KR101596706B1 (ko) * 2014-11-14 2016-02-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동시조작형 전자식 변속레버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496589B2 (ja) * 2015-03-27 2019-04-03 株式会社アツミテック 車両用変速操作装置
JP6148712B2 (ja) * 2015-11-05 2017-06-1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CN105422833B (zh) * 2015-12-21 2018-06-26 浙江陆虎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换挡操纵机构
JP6557135B2 (ja) * 2015-12-25 2019-08-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KR101664753B1 (ko) * 2015-12-30 2016-10-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변속 노브 조립체
CZ2016209A3 (cs) 2016-04-13 2017-11-01 Ĺ KODA AUTO a.s. Volící páka automatické převodovky vozidla
CN110023130B (zh) * 2016-11-28 2022-03-04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变速杆用安装托架和变速杆装置
CN109695707B (zh) * 2017-10-20 2021-11-26 成都安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位置锁定及解锁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JP7098253B2 (ja) * 2018-11-30 2022-07-11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CN112549956B (zh) * 2019-09-25 2022-05-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式电子换挡器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00631B2 (ja) 1994-03-17 2004-12-15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DE4427695A1 (de) * 1994-08-04 1996-02-0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Wählhebel für ein Kraftfahrzeuggetriebe
DE4434135A1 (de) * 1994-09-24 1996-03-2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Schalthebel für ein Kraftfahrzeuggetriebe
JPH11245680A (ja) 1998-02-27 1999-09-14 Fuji Kiko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DE19941796A1 (de) * 1999-09-02 2001-03-22 United Parts Fhs Automobil Sys Wählgriff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9950638C2 (de) * 1999-10-20 2001-12-20 Zf Lemfoerder Metallwaren Ag Schaltvorrichtung mit einem Schalthebel für ein Automatik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2002002321A (ja) 2000-06-27 2002-01-09 Fuji Kiko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のシフトノブ構造
JP3916885B2 (ja) 2001-06-01 2007-05-23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シフトノブ装着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7494C (zh) * 2006-12-03 2009-02-04 林楚华 新型横按式换档手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86702A2 (en) 2004-12-15
US20050011293A1 (en) 2005-01-20
CA2470283C (en) 2007-10-02
EP1486702B1 (en) 2012-03-21
EP1486702A3 (en) 2005-11-02
CA2470283A1 (en) 2004-12-11
JP2005001470A (ja) 2005-01-06
CN1572573A (zh) 2005-02-02
US7430940B2 (en) 2008-10-07
KR100585929B1 (ko) 2006-06-01
KR20040106253A (ko) 2004-12-17
JP4101703B2 (ja) 2008-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1430C (zh) 变速杆装置
CN1127109C (zh) 转换装置
CN1285090C (zh) 发光开关结构以及用于发光开关的按钮单元
CN1263655C (zh) 折叠式搬运用容器
CN1278177C (zh) 用于成像装置的压板盖开/关机构
CN1508912A (zh) 接合盘栅格阵列封装件插座
CN1275820C (zh) 车载式转向开关
CN1143169A (zh) 铰链装置
CN1690650A (zh) 用于检测沿着两个方向的转动的装置和换档杆装置
CN1317475C (zh) 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
CN1704308A (zh) 用于自行车部件、特别是用于轮子的可松开锁紧装置及夹紧元件
CN1203364C (zh) 照相机的防水结构
CN1966345A (zh) 带有电换档控制开关的自行车操作部件
CN1948590A (zh) 缝纫机的绣花框以及设有该绣花框的缝纫机
CN1782448A (zh) 球窝接头装置
CN1292513A (zh) 具有将第一和第二门板推向关闭位置的弹簧的门机构
CN101052321A (zh) 带扣
CN100351061C (zh) 滑动型斜切锯
CN1618655A (zh) 可收起的座椅
CN1221985C (zh) 多向输入装置
CN1215509C (zh) 多向开关装置
CN1833914A (zh) 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
CN1135580C (zh) 复合操作型电气部件
CN1458317A (zh)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CN1903587A (zh) 转贴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