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3655C - 折叠式搬运用容器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搬运用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3655C
CN1263655C CN02120275.3A CN02120275A CN1263655C CN 1263655 C CN1263655 C CN 1263655C CN 02120275 A CN02120275 A CN 02120275A CN 1263655 C CN1263655 C CN 126365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dewall
folding container
attachment
junctio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202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86681A (zh
Inventor
村上哲也
山口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f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f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f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f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86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6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365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365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 B65D11/18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collapsible, i.e. with walls hinged together or detachably connected
    • B65D11/1833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collapsible, i.e. with walls hinged together or detachably connected whereby all side walls are hingedly connected to the base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包括带底矩形箱体状的容器主体,该容器主体具有呈矩形板状的底壁,以及沿上述底壁的外周设置的相应一对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设置于上述各侧壁的底端部,以便将各侧壁折叠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内方;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设置于上述第一侧壁的外侧面上;接合部,该接合部设置于上述第二侧壁的两个端部。在将第一侧壁折叠于底壁的顶面上后,将第二侧壁折叠于第一侧壁的顶面上。上述接合部件在其基本中间部,具有操作部,并且在其两个端部,具有接合突起。接合部与接合突起接合,由此,对上述第一侧壁朝向内方的旋转进行限制。通过使上述接合部件的操作部向上或向下运动,解除上述接合突起和接合部之间的接合状态。

Description

折叠式搬运用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叠式搬运用容器,该折叠式搬运用容器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不使用时,以较小的体积折叠,接纳和搬运。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折叠式搬运用容器,该折叠式搬运用容器按照可非常简单地进行折叠作业的方式形成。
背景技术
在过去,作为这种折叠式搬运用容器,人们知道有JP实开昭63-117725号文献中公开的折叠式容器。该折叠式容器具有下述结构,在该结构中,直接相对矩形状的底板的四个边部,或相对形成于此处的基部,分别形成侧壁的壁板按照折页的结构,以可折叠于内方的方式安装于其底边部。此外,在该容器中,形成上述侧壁的角部。在相互相邻的壁板中的相邻接的侧边部,在任何一个侧边部上,设置有止动部件,该止动部件由另一侧边部止动,相互地限制两个壁板朝向外方的打开。此外,在上述相邻的侧边部中的任何一个的侧边部上,设置有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借助偏置力,以可脱开的方式与形成于另一侧边部中的接合孔接合,相互地限制两个壁板朝向内方的旋转。另外,抵抗偏置力,沿横向对上述两个接合部件进行滑动操作,解除与上述接合孔的接合,由此,可将设置有上述接合部件的侧壁旋转到内方,而容易实现折叠。
但是,上述已有的折叠式容器按照下述方式,该方式为:左右一对接合部件设置于侧壁的两个端部的间隔开的位置,由此,同时使这两个接合部件与接合孔脱开,这样,将上述侧壁折叠。于是,在将上述侧壁折叠时,必须通过两只手,对侧壁的两个端部进行操作,解除两个接合部件和接合孔之间的接合状态,不能够每次仅仅折叠其中一个侧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搬运用容器,该折叠式搬运用容器按照可更加进一步容易地进行折叠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形式提供一种折叠式搬运用容器。该容器包括带底矩形箱体状的容器主体,该容器主体具有呈矩形板状的底壁,以及沿上述底壁的外周设置的相应一对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设置于上述各侧壁的底端部,以便将各侧壁折叠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内方;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设置于上述第一侧壁的外侧面上;接合部,该接合部设置于上述第二侧壁的两个端部。在将上述第一侧壁折叠于上述底壁的顶面上后,将上述第二侧壁折叠于上述第一侧壁的顶面上。上述接合部件在其基本中间部,具有操作部,并且在其两个端部,具有接合突起。该接合部通过与上述接合突起接合,对上述第一侧壁朝向上述容器主体的内方的旋转进行限制。通过使上述接合部件的操作部向上或向下运动,解除上述接合突起和接合部之间的接合状态。
根据表示本发明的原理的实例的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会明白本发明的其它形式和优点。
附图说明
在特别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会明白本发明的新构思的特征。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给出的目前优选的实施例的说明,可理解伴随有目的和优点的本发明。
图1(a)和(b)为表示本发明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中的容器主体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c)为沿图1(a)中的1c-1c线的剖视图;
图2(a)为表示折叠式搬运用容器中的容器主体的正视图;
图2(b)为折叠式搬运用容器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表示将侧壁折叠的容器主体的平面图;
图4为表示将一部分剖开的容器主体的侧视图;
图5为表示处于折叠状态的容器主体的侧视图;
图6(a)为长侧壁的侧视图;
图6(b)为长侧壁的剖视图;
图6(c)为沿图6(a)中的6c-6c线的剖视图;
图7(a)为表示短侧壁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图7(b)为短侧壁的侧视图;
图8(a)为表示接合部件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图8(b)为接合部件的背面图;
图9为表示添设有接合部件的容器主体的平面剖视图;
图10(a)~(c)为表示对实施例的容器主体进行装配或折叠时的作用的正面剖视图;
图11(a)和(b)为表示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中的容器主体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2(a)为表示再一实施例的容器主体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2(b)为沿图12(a)中的12b-12b线的剖视图;
图13(a)和(b)表示又一实施例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中的容器主体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4(a)和(b)表示还一实施例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中的容器主体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5(a)为表示形成还一实施例的接合部件的操作部件的正视图;
图15(b)为图15(a)的操作部件的背面图;
图16(a)为表示形成又一实施例的接合部件的其中一个连接部件的正视图;
图16(b)为图16(a)的连接部件的底视图;
图17为表示再一实施例的接合部件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8为表示又一实施例的容器主体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9(a)和(b)为表示还一实施例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中的容器主体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具体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象图2(a)~图5所示的那样,形成折叠式搬运用容器的容器主体21由合成树脂(聚丙烯)形成,其呈带底的矩形箱体状。该容器主体21包括底壁22,该底壁22呈较长的矩形板状;一对短侧壁23,该对短侧壁23沿该底壁22中的相对的一侧缘立设;一对长侧壁24,该对长侧壁24沿上述底壁22中的相对的另一侧缘立设。另外,在上述短侧壁23的外侧面顶端部上,添设有接合部件25,该接合部件25由合成树脂(聚丙烯)形成,其基本上呈较长的矩形板状。该折叠式搬运用容器中的容器主体21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将一对短侧壁23折叠于底壁22的顶面上后,将一对长侧壁24折叠于短侧壁23的顶面上,由此可实现折叠。
在底壁22中的相对的一侧缘上,按照将容器主体21的角部之间连接的方式立设有基本上呈矩形柱状的支承突条31a,上述短侧壁23支承于其顶端面上。另外,在底壁22中的相对的另一侧缘上,按照将容器主体21的角部之间连接的方式立设有基本上呈较长的,矩形柱状的支承突条31b,上述长侧壁24支承于其顶端面上。上述支承突条31a的高度按照基本上与短侧壁23的厚度相同的方式形成。上述支承突条31b的高度按照基本上与上述短侧壁23的厚度和长侧壁24的厚度的总和相同的方式形成。
在各支承突条31a,31b的顶端部内方位置,以规定间距,设置有形成旋转机构的轴承部32,其以可旋转的方式铰接旋转轴33,该旋转轴33设置于短侧壁23和长侧壁24的底端部内方位置,该轴形成旋转机构。通过上述方案,各短侧壁23和长侧壁24可以旋转到容器主体21的内方,并且难于旋转到容器主体21的外方。另外,上述短侧壁23和长侧壁24的底端面,以及支承突条31a,31b的顶端面均由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直面形成。当装配容器主体21时,上述短侧壁23和长侧壁24容易在稳定的状态下立设于支承突条31a,31b上。
在支承突条31a的外侧部,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接纳凹部35,该接纳凹部35基本上呈较长的矩形状凹入。另外,在上述短侧壁23和长侧壁24的顶端部中间处,呈较长的矩形孔状以凹入方式设置有手持孔36a,36b,该孔36a,36b按照可容易地持握容器主体21的方式形成。
象图7(a)和图7(b)所示的那样,在短侧壁23的两端部,通过使该外侧部上方位置呈较长的矩形状凹入地设置,形成嵌合凹部41。底部限位凸部42a,中间部限位凸部42b和顶部限位凸部42c按照朝向短侧壁23的外侧方延伸的方式分别突设于该嵌合凹部41的底端部,中间部和顶端部上,该底部限位凸部42a,中间部限位凸部42b和顶部限位凸部42c的相应侧面均基本上呈U形状,它们形成限位机构。在上述顶部凸部42c的基端部中间处,按照沿横向延伸的方式开设有呈较长的矩形孔状的第一长孔43。另外,在上述第一长孔43的内侧方位置,通过下述方式,开设有第二长孔44,该方式为:呈较长的矩形孔状在沿嵌合凹部41的周缘而突设的侧壁肋的基端部开设孔。
在位于上述第二长孔44的内方的短侧壁23的外侧面,朝向外侧方突设有形成偏置机构的左右一对的侧壁凸部45。两个侧壁凸部45朝向图7(a)中的顶侧扩大。象图9所示的那样,在位于各侧壁凸部45的两侧方的短侧壁23的外侧面上,朝向外侧方突设有相应的一对滑动嵌合突起46,该滑动嵌合突起46的平面截面基本上呈L形状。此外,在上述滑动嵌合突起46的基端部,开设有长孔46a,该长孔46a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对短侧壁23进行模制时的模具中,可通过仅仅采用顶模和底模的上下冲压,形成滑动嵌合突起46。
象图6(a)~图6(b)所示的那样,在长侧壁24的两端部,呈较长的矩形板状的折回部50按照与短侧壁23保持平行地延伸的方式突设。在该折回部50的前端部,呈较长的矩形板状的限位板51按照与短侧壁23保持平行的方式延伸的方式突设,该限位板51按照在装配容器主体21时,接纳于上述短侧壁23的嵌合凹部41的内部的方式形成。该限位板51呈厚度比上述折回部50薄的板状,该板51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当装配容器主体21时,限制短侧壁23朝向容器主体21的外方旋转。另外,设置有上述限位板51的一侧的折回部50的端面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当装配容器主体21时,该端面与上述短侧壁23的嵌合凹部41的外端缘接合。
在该限位板51的底端部,中间部和顶端部,分别开设底部限位孔52a,中间部限位孔52b和顶部限位孔52c,该底部限位孔52a,中间部限位孔52b和顶部限位孔52c均呈较长的矩形孔状,它们形成限位机构。另外,在中间部限位孔52b的内面,按照在容器主体21的内方延伸的方式突设有嵌合框部53,该嵌合框部53沿中间部限位孔52b的周缘,呈矩形框状,其形成限位机构。这些限位孔52a,52b,52c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当装配容器主体21时,上述短侧壁23的限位凸部42a,42b,42c嵌入这些孔内,对长侧壁24朝向容器主体21的外方旋转进行限制。另外,象图5所示的那样,当折叠容器主体21时,这些限位板51和嵌合框部53可接纳于支承突条31a的接纳凹部35的内部。
象图6(b)和图6(c)所示的那样,在限位板51的基端部,通过下述方式,设置接合凹部54,该方式为:基本上呈较长的矩形状,以凹入方式设置长侧壁24的两端部内侧面。在该接合凹部54的顶端部,接合部55下垂,该接合部55沿上述折回部50的内侧面延伸,并且按照与上述限位板51保持平行的方式延伸。在该接合部55的前端容器主体21的内方侧,设置有倾斜面55a,该倾斜面55a按照前端朝向容器主体21的外方倾斜的方式形成。
象图1,图8(a)和图8(b)所示的那样,按照下述方式添设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基本上呈较长的矩形板状的接合部件25,该方式为:可沿短侧壁23的顶端部外侧面,按照上下方向,滑动规定幅度。在该接合部件25的两端部上,以在外侧方延伸的方式突设有呈较长的矩形柱状的接合突起61。在这些接合突起61的顶端部外侧,设置有第二倾斜面61a,该第二倾斜面61a按照顶端朝向容器主体21的内方倾斜的方式形成。
在接合部件25的底端部中间处,朝向外侧方突设有作为沿横向延伸的操作部的操作肋62。在该操作肋62与接合突起61的中间位置,通过使形成接合部件25的壁面朝向外侧方,呈矩形箱体状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突设部63,该突设部63的内面形成呈矩形状凹入的凹陷部64。此外,该凹陷部64在接合部件25的内面侧和底面侧开口。还有,在上述突设部63的两侧面基端部,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状,开设有左右一对的的滑动嵌合孔65。
象图8(a)~图9所示的那样,在上述凹陷部64的中间部,形成侧面呈朝下的箭头状的、构成偏置机构的偏置突起66设置于接合部件25的内面侧。该偏置突起66包括偏置凸部66a,该偏置凸部66a呈较长的矩形柱状;左右一对偏置板66b,该左右一对偏置板66b按照从该偏置凸部66a的两侧面底端部,朝向斜上方延伸的方式突设。上述偏置凸部66a的基端部相对凹陷部64的壁面突设,这样在其前端部,突设有上述两个偏置板66b。这些偏置板66b按照以相对偏置凸部66a的长度方向(垂直方向),基本上为45°的角度朝向斜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这样象图1(b)所示的那样,该偏置板66b按照可相对偏置凸部66a,以规定角度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
象上述那样形成的接合部件25以装配于短侧壁23的外侧面顶端部的规定位置的方式使用。在装配该接合部件25的场合下,首先,象图1(a)所示的那样,在将其中一个接合突起61插入开设于短侧壁23的一端部的第二长孔44和和第一长孔43内部,然后,将另一接合突起61插入开设于短侧壁23的另一端部的第二长孔44和第一长孔43的内部。接着,在使接合部件25中的各滑动嵌合孔65与短侧壁23中的滑动嵌合突起46相对应的状态下,朝向短侧壁23的外侧面23,按压接合部件25。其结果是,将上述各滑动嵌合突起46强制地嵌入滑动嵌合孔65的周缘部,将接合部件25添设于短侧壁23的外侧面上。
此时,接合部件25可在下述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滑动规定幅度,该状态指设置于短侧壁23的外侧面上的相应一对的滑动嵌合突起46与滑动嵌合孔65的周缘部接合。另外,通过使相应一对的偏置板66b与短侧壁23的侧壁凸部45的顶端部接触,由此,使其在平时朝向上方偏置。另外,在将接合部件25朝向下方按压,使其滑动的场合,象图1(b)所示的那样,上述两个偏置板66b按照在侧壁凸部45的顶端部上滑动,同时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另外,象图3所示的那样,上述接合突起61的前端设置于长侧壁24的内侧面与嵌合凹部41的外端缘的中间位置,其按照不与折叠状态的容器主体21中的支承突条31b的内侧面接触的方式形成,由此,按照不与处于装配过程中的长侧壁24的内侧面接触的方式形成。
象图4所示的那样,在处于装配状态的容器主体2中,在短侧壁23的两端部的嵌合凹部41的外侧面,长侧壁24的限位板51的内侧面以接近或接触的方式设置,由此,上述嵌合凹部41的相应限位凸部42a,42b,42c处于嵌入底部限位孔52a,52b,52c内部的状态。另外,象图1(a)所示的那样,处于将上述接合部件25的两端部的接合突起61,从基端侧依次插入长侧壁24中的第二长孔44和第一长孔43的内部的状态。还有,象图1(c)所示的那样,将上述接合突起61的前端部插入长侧壁24中的接合凹部54的内部后,其处于与接合部55接合的状态。
下面对上述折叠式搬运用容器的作用进行描述。
另外,在将上述这样形成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折叠时,首先,朝向下方按压设置于短侧壁23的顶端部的接合部件25中的操作肋62,使接合部件25在下方于短侧壁23的外侧面上滑动,在此状态,使短侧壁23在容器主体21的内方旋转。此时,象图1(b)所示的那样,抵抗偏置板66b的偏置力,使接合部件25在下方滑动,伴随该动作,接合突起61向下运动,象图1(c)中的双点虚线所示的那样,解除上述接合突起61和长侧壁24中的接合部55的接合状态,短侧壁23处于可旋转到容器主体21内方的状态。另外,通过使上述接合部件25中的操作肋62的底端面与手持孔36a的外侧面顶端部接触,不使其向下运动规定幅度以上。
接着,通过将长侧壁24折叠于上述已折叠的两个短侧壁23的顶面上,象图3和图5所示的那样,容器主体21呈平板状而变小,以较小的体积折叠。此时,象图5所示的那样,突设于长侧壁24的两端部的限位板51,接纳于支承突条31a的接纳凹部35的内部,处于已折叠状态的长侧壁24的顶端面设置于较低位置。另外,该折叠式搬运用容器中的容器主体21可在折叠状态,沿上下重叠。
在装配已处于上述的折叠状态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时,以旋转轴33为中心,使一对长侧壁24旋转90°,将其立设于支承突条31b的顶端面上,然后,同样地使一对短侧壁23旋转,使其立设于支承突条31a的顶端面上。在使上述短侧壁23旋转时,首先,象图10(a)所示的那样,突设于短侧壁23的两端部处的两中间部限位凸部42b的前端部,与设置于相邻接的两长侧壁24的限位板51上的嵌合框部53的前端部接合。其结果是,与上述短侧壁相邻接的左右的长侧壁24处于稳定地立设于支承突条31上的状态,上述短侧壁23的旋转方向确定,上述短侧壁23和两个长侧壁24的相对位置关系固定。
接着,象图10(b)和图10(c)所示的那样,将上述中间部限位凸部42b嵌入嵌合框部53的内部,使短侧壁23的底部限位凸部42a的前端部,与开设于相邻接的两个长侧壁24的限位板51中的底部限位孔52a接合。另外,使短侧壁23的顶部限位凸部42c的前端部,与开设于相邻接的两个长侧壁24的限位板51中的顶部限位孔52c接合,使短侧壁23与两个长侧壁24之间的位置关系更进一步牢固地固定。即,处于确实限制伴随短侧壁23的旋转的两个长侧壁24朝向外侧方和内侧方的旋转。
另外,此时,当使接合部件25的接合突起61中的第二倾斜面61a与长侧壁24的接合部55接触后,其在倾斜面55a上滑动,同时抵抗上述偏置机构,在暂时向下运动后,与上述接合部55的接触状态结束,并且对应于偏置机构的偏置力,使其向上运动。其结果是,象图10(c)所示的那样,处于将上述接合突起61的前端部插入接合凹部54的内部,与接合部55接合的状态,防止上述短侧壁23旋转到容器主体21的内方的情况。此外,由于上述长侧壁24中的限位板51按照覆盖短侧壁23的外侧面的方式突设,故还限制短侧壁23朝向外方的旋转。因此,还对处于装配状态的短侧壁23朝向容器主体21的内方和外方的任何一个方向的旋转进行限制,其沿垂直方向立设地固定在支承突条31a的顶端面上。
此外,由于左右一对长侧壁24按照与短侧壁23的两端部外侧面接触的方式设置,故防止该长侧壁24朝向容器主体21的内方的旋转。还有,象图4所示的那样,由于在开设于长侧壁24的限位板51中的各限位孔52a,52b,52c内部,嵌入有设置于短侧壁23的两端部的各限位凸部42a,42b,42c,故还对长侧壁24朝向容器主体21的外方的旋转进行限制。因此,还对处于装配状态的一对长侧壁24朝向容器主体21的内方和外方的任何一个方向的旋转进行限制,其沿垂直方向立设地固定在支承突条31b的顶端面上。
该折叠式搬运用容器通过下述方式搬运,该方式为:通过两只手,持握开设于一对短侧壁23或长侧壁24的中间部的手持孔36a,36b。另外,该折叠式搬运用容器中的容器主体21可在装配的状态,沿上下重叠,并且还可在处于装配状态的容器主体21的上下,将已折叠状态的容器主体21重叠。
下面对上述实施例所具有的效果进行描述。
·上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包括底壁22,该底壁22呈较长的矩形板状;一对短侧壁23,该对短侧壁23沿该底壁22中的相对的一侧缘立设;一对长侧壁24,该对长侧壁24沿该底壁22中的相对的另一侧缘立设。此外,在上述各侧壁23,24的底端部,设置用于将各侧壁23,24折叠到容器主体21的内方的轴承部32和旋转轴33,在将上述短侧壁23折叠于底壁22的顶面上后,将长侧壁24折叠于短侧壁23的顶面上,由此,容器主体21可折叠。
此外,在短侧壁23的外侧面,添设有接合部件25,在其中间部具有操作肋62,并且在两个端部,突设有接合突起61。还有,在长侧壁24的两端部,突设有用于对短侧壁23朝向外方的旋转进行限制的限位板51,另外,设置有接合部55,该接合部55与上述接合突起61接合,对短侧壁23朝向内方的旋转进行限制。还有,在上述限位板51和短侧壁23的两端部的接合部处,设置有用于对长侧壁24朝向外方的旋转进行限制的限位孔52a,52b,52c和限位凸部42a,42b,42c。另外,形成下述方案,其中可通过使上述接合部件25的操作肋62向下运动,解除上述接合突起61和接合部55的接合状态。
由此,通过将上述接合部件25的操作肋62朝向下方按压,则可通过一次操作,解除上述接合突起61和接合部55之间的接合状态,由此,可极容易地将处于装配状态的容器主体21折叠。特别是,由于可借助一只手,通过一次操作,在底壁22的顶面上,将一个短侧壁23折叠,故与作为通过两只手,将一个短侧壁折叠的方案的上述已有技术的折叠式容器相比较,可更进一步容易地进行折叠作业。还有,由于即使在容器主体2装配时,仍可仅仅采用一只手,基本上通过一次操作,进行将一个短侧壁23立设地固定在支承突条31a上的作业,故还可极容易地进行装配作业。
另外,由于接合部件25中的操作肋62设置于接近手持孔36a的位置,故即使在通过两只手持握处于装配状态的容器主体21的两个手持孔36a的情况下,仍可在该状态,采用可自由运动的拇指,对操作肋62朝向下方进行按压操作。还有,由于上述操作肋62按照朝向下方按压的方式形成,故可在上述的状态,极有效地使拇指的按压力作用于操作肋62上。此外,在该折叠的方法中,同样在将通过拇指,朝向上方对操作肋62进行按压操作的情况下,效果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在比如,沿横向进行按压操作的场合,不能够很有效地作用按压力。
·在短侧壁23和接合部件25之间的接合部处,设置有使接合突起61朝向规定方向偏置的侧壁凸部45和偏置突起66,以便保持接合突起61和接合部55之间的接合状态,由此,可极容易地进行容器主体2的装配作业。即,通过该方案,在以旋转轴33为中心,旋转一对长侧壁24,将其立设后,以同样方式旋转一对短侧壁23,将其立设,由此,可自动地使上述接合突起61和接合部55之间接合。另外,也可通过上述侧壁凸部45和偏置突起66,容易保持容器主体21的装配状态,可充分地发挥容器主体21的使用时的使用方便性。
·由于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通过使操作肋62向下运动,解除接合突起61和接合部55之间的接合状态,故容易防止搬运处于装配状态的容器主体21时的误动作,可容易提高搬运时的作业性。即,在搬运处于装配状态的容器主体21时,从手持孔36a的下方朝向上方插入手指,上抬容器主体21。此时,手指误钩住操作肋62的底端面的可能性极高,但是,本实施例的容器主体21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即使在手指钩住操作肋62的底端面的情况下,容器主体21的形状仍可保持在原样的状态。
·在接合突起61与接合部55接触的接触部处,接合突起61的外侧部(容器主体21的外侧面侧),具有倾斜面61a,由此,在装配容器主体21时,可容易并且顺利地使接合突起61与接合部55之间接合。由此,可容易并且快速地进行容器主体21的装配作业。另外,在上述接触部,在接合部55的内侧部(容器主体21的内侧面侧,具有倾斜面55a,由此,可更加容易并且快速地进行容器主体21的装配作业。
另外,本实施例也可按照下述的变换方式而具体实现。
·象图11(a)和图11(b)所示的那样,在短侧壁23的外侧面,突设有侧面呈横C形的侧壁凸部71,并且在接合部件25的凹陷部64,设置有弹簧部件72。另外,使上述弹簧部件72的顶端部与凹陷部64的顶壁底面接触,使底端部与侧壁凸部71接合。还有,该弹簧部件72的中间部象图11(b)所示的那样,可弹性变形地形成,在平时使上述接合部件25(操作肋62)朝向上方偏置。此外,通过这些侧壁凸部71和弹簧部件72,形成偏置机构。
·象图12(a)和图12(b)所示的那样,按照下述方式形成,以便代替在短侧壁23的外侧面上,突设侧壁凸部45的方式,该方式为:在中间部,突设开设有圆孔或长孔的侧壁凸部73,并且使固定杆74相对凹陷部64的顶壁底面下垂,将该固定杆74的前端部插入上述侧壁凸部73的孔内。还有,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上述固定杆74的周围,设置螺旋弹簧75,该螺旋弹簧75的顶端部与凹陷部64的顶壁顶面接触,并且底端部与上述侧壁凸部73的顶面接触,由此,在平时将接合部件25(操作肋62)朝向上方偏置。还有,通过这些侧壁凸部73,固定杆74和螺旋弹簧75,形成偏置机构。
·象图13(a)和图13(b)所示的那样,在短侧壁23的外侧面,突设有呈横向圆柱状(侧面呈圆形)的侧壁凸部76,接合部件25的接合突起61按照与上述侧壁凸部76接触的方式设置。此外,通过采用容易产生弹性变形的合成树脂,形成上述接合部件25,由此,按照在平时朝向上方偏置的方式形成上述接合部件25的中间部(操作肋62)。还有,按照与顶部限位孔52c的顶端部基本上相同的高度,设置接合凹部54,并且按照从接合凹部54的底端部朝向上方延伸的方式突设接合部55。另外,通过该接合突起61和侧壁凸部76,形成偏置机构。
·象图14(a)和图14(b)所示的那样,通过单独形成的五个部件,形成接合部件25。即,该接合部件25包括沿横向延伸的操作部和作为垂直滑动部件的操作杆77;左右一对连接杆78,该左右一对连接杆78设置于该操作杆77的两端部,并且形成沿倾斜方向(比如,相对于操作杆77,成45°)延伸的滑动转换机构。还有,在上述两个连接杆78的外端部,设置有作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滑动部件的左右一对接合突起61。另外,上述连接杆78的两端部按照下述方式,铰接于操作杆77的一端部和嵌合突起61的基端部上,该方式为:它们可以分别在与短侧壁23的外侧面保持平行的垂直面内旋转。
此外,在上述操作杆77的两个端部内面和接合突起61的基端部(内端部)内面,突设有侧面呈圆形状的、形成滑动转换机构的、图中未示出的滑动嵌合凸部,使该嵌合凸部强制地与较长的矩形框形状的滑动嵌合突起79嵌合,该滑动嵌合突起79设置于短侧壁23的外侧面的对应位置,其形成滑动转换机构。设置于操作杆77的两端部的滑动嵌合凸部按照可在滑动嵌合突起79内部,沿上下方向滑动规定幅度的方式形成,设置于接合突起61的基端部的滑动嵌合凸部可在滑动嵌合突起79的内部,沿横向滑动规定幅度。另外,上述滑动嵌合突起79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可通过开设于短侧壁23中的长孔79a,在对短侧壁进行模制时的模具中,借助仅仅采用顶模和底模的上下冲压,进行模制。
在接合突起61的中间部上下面,突设有上下一对偏置板66b,该上下一对偏置板66b分别朝向斜上方和斜下方延伸。在与这些偏置板66b相对应的位置的短侧壁23的外侧面上,突设有侧壁凸部45。该侧壁凸部45在平时将接合突起61朝向短侧壁23的外侧方偏置。两个侧壁凸部45从图14(a)的左侧,朝向右侧扩大。另外,第二长孔44的尺寸为基本上与接合突起61相对应的尺寸。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的接合部55的前端部延伸到接合凹部54的底端部处,由此,作为接合部的接合凹部54以侧面呈矩形状凹入的方式设置。其结果是,在图14(a)的状态下,插入到上述接合凹部54内部的接合突起61的前端部按照可以与上述接合部55的一个侧面(内侧面)接触的方式设置,则短侧壁23不会旋转到容器主体21的内方。
此外,最好,在上述接合突起61的前端部外侧,设置第二倾斜面61a,该第二倾斜面61a按照其前端朝向容器主体21的内方倾斜的方式形成。还有,最好,形成下述方案,其中沿上述接合部55的内面(容器主体21的内方侧的侧面)的端缘,设置倾斜面55a,该倾斜面55a按照短部侧朝向容器主体21的外方倾斜的方式形成。
在这样形成的场合,通过朝向下方按压上述操作杆77,象图14(b)所示的那样,通过两根连接杆78,使两个接合突起61朝向短侧壁23的内侧方,沿横向滑动,从接合凹部54内部,抽出接合突起61的前端部。其结果是,将上述接合突起61和接合部55之间的接合状态解除,可使短侧壁23折叠到容器主体21的内方。因此,通过上述的方案,可极容易进行容器主体21的折叠作业。
·在接合部55或接合突起61的前端部,未形成倾斜面55a,或第二倾斜面61a。或者,在接合部55和接合突起61的前端部,未形成倾斜面55a和第二倾斜面61a。
·形成下述方案,其中可通过偏置机构,在平时将接合部件25的中间部(操作肋62)向下方偏置。另外,形成下述方案,其中可以通过使操作肋向上运动,解除接合突起61和接合部55之间的接合状态。
·省略偏置机构,并且在接合部件25和短侧壁23之间的接合部上,设置用于将接合部件25限制于规定位置的止动机构。另外,可形成下述方案,其中可通过使操作肋62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较容易地解除上述止动机构的止动状态,并且可解除接合突起61和接合部55之间的接合状态。
在这样形成的场合,在装配容器主体21时,在将短侧壁23立设于支承突条31a上后,对操作肋62进行按压操作(向下运动或向上运动),使接合突起61和接合部55接合,由此,可容易装配容器主体21。另外,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折叠容器主体21的作业可极容易地进行。
·沿长侧壁24的外侧面,添设接合部件25,以代替沿短侧壁23的外侧面添置接合部件25的方式。
·也可通过多个部件形成接合部件25,在将其添置于容器主体21上时,按照将它们成整体连接的方式形成。此外,作为上述多个部件,比如,既可为沿长度方向(横向)将上述实施例的接合部件25,进行二等分或三等分而形成的部件,也可由下述两个部件,以及连接该两个部件的金属管形成,该两个部件为沿长度方向(横向)将上述实施例的接合部件25,进行三等分而形成的部件中的、位于左右的(形成两个端部)的两个部件。在这样形成的场合,可使接合突起61形成较大的长度。
·采用图15(a)和图15(b)所示的操作部件81,图16(a)和图16(b)所示的其中一个连接部件82和图中未示出的另一连接部件这三个部件,形成接合部件83。另外,上述接合部件83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对操作部件81和一对连接部件82进行注射模制后,将它们成一体连接。
象图15(a)和图15(b)所示的那样,操作部件81由合成树脂形成,其侧面基本上呈较长的矩形状。在该操作部件81的中间部外侧面底端部,作为操作部的操作肋62沿横向延伸设置。另外,在操作部件81的两个端部,设置有呈较长的矩形板状的连接板84。这些连接板84沿操作部件81的外侧面设置,在其内侧面(内面或背面),突设有呈圆筒状的相应一对接合筒85。
象图16(a)和图16(b)所示的那样,连接于操作部件81的一个端部的其中一个连接部件82由合成树脂形成,其基本上呈较长的矩形柱状,此外,在其前端部,突设有接合突起61。在该连接部件82的基端部外侧面,以规定深度凹入的方式设置呈较长的矩形状的连接凹部86,该凹部86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象图17所示的那样,当与操作部件81的一端部连接时,可接纳连接板84。在该连接凹部86的中间部,开设有左右一对的圆孔87,该圆孔87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象图17所示的那样,当与操作部件81的一端部连接时,该孔内嵌入相对应的接合筒85。
象图16(b)所示的那样,通过在连接凹部86和接合突起61之间的连接部件82的中间部,以规定深度凹入的方式设置其外侧面,这样设置添加凹部88。在该添加凹部88的前端部外侧面,突设呈三棱柱状的添加突起89。另外,该添加突起89按照越靠近连接部件82的前端侧,越低的方式形成。
在连接部件82的底端面中间部,突设有底部偏置板90,该底部偏置板90形成偏置机构,其朝向该连接部件82的前端部,沿斜下方延伸。该底部偏置板90按照与连接部件82的底端面约成30°的角度的方式延伸设置,由此,以可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另外,与操作部件81的另一端部连接的另一连接部件呈相对上述其中一个连接部件82保持左右对称的形状。
象图18所示的那样,对于添加有上述接合部件83的短侧壁23,上述实施例中的侧壁凸部45,以及滑动嵌合突起46和长孔46a省略。另外,在设置有第二长孔44的侧壁肋的外端部,呈较长的矩形板状的添加板91按照朝向短侧壁23的内侧方延伸的方式设置。通过该添加板91,侧壁肋和沿上下与该肋邻接的侧壁肋,以及短侧壁23,在短侧壁23的顶端部外侧,形成一对添加凹部92。还有,在形成该添加凹部92的添加板91的中间部,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呈长孔状延伸的添加滑动孔93。
还有,在将上述接合部件83,添设于容器主体21的短侧壁23的外侧面上时,象图18所示的那样,首先,在其中一个添加凹部92内部,插入其中一个连接部件82的前端部,将接合突起61插入第一长孔43和第二长孔44的内部,使添加突起89嵌入添加滑动孔93的内部。接着,在同样地,将另一连接部件的前端部插入另一添加凹部92内部之后,通过操作部件81,将左右的连接部件82连接固定。此时,将设置于操作部件81的两端部的相应一对接合筒85,嵌入连接部件82的圆孔87的内部,将操作部件81的两个端部的连接板84接纳于连接部件82的连接凹部86的内部。
该接台部件83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短侧壁23的两个端部的添加滑动孔93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对添设于其两个端部外侧面的一对添加突起89进行导向,同时,其实现滑动,从而该突起92可向上和向下运动规定幅度。此外,由于突设于两个端部底面的一对底部偏置板90的前端部,与形成偏置机构的添加凹部92的底端部(侧壁肋的顶面)接触,故在平时将该接合部件83朝向上方偏置。另外,折叠式搬运用容器中的容器主体21可与上述实施例完全相同,进行折叠和装配。
在这样形成的场合,由于可容易地进行注射模制后的部件的装配作业,特别是将接合部件83设置于短侧壁23的外侧面上的作业,故可容易制造容器主体21。
·图15~图18所示的接合部件83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将其中一个连接部件82,或者另一个连接部件,与操作部件81成整体地成形(作为一个部件而注射模制)。在这样形成的场合下,可以容易地制造出容器主体21,因此,可容易减小形成接合部件83的部件数量。
·图15~图18所示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也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使底部偏置板90突设于上述底部偏置板90的前端部所接触的侧壁肋的顶面,以代替使底部偏置板90,突设于其中一个连接部件82和另一连接部件的底面上的方式。
·象图19(a)和图19(b)所示的那样,接合部件25由独立地形成的三个部件,即,垂直滑动部件101,以及设置于该垂直滑动部件101的两个端部上的左右一对的水平滑动部件102形成。此外,在垂直滑动部件101的两个端部与水平滑动部件102的基端部之间,设置有滑动转换机构,该滑动转换机构用于将垂直滑动部件101的上下方向的滑动转换为水平方向的滑动,同时将该滑动传递给水平滑动部件102。
上述垂直滑动部件101的侧面呈梯形状(基本上为较长的矩形板状),因此,其两端缘呈越往上方越窄的锥状。在该垂直滑动部件101的中间部外侧面处,突设有沿横向延伸的操作肋62,从而可容易朝向下方按压垂直滑动部件10。在该垂直滑动部件101的两个端部,开设有左右一对滑动接合孔103,该对滑动接合孔103呈沿垂直滑动部件101的端缘,朝向斜上方延伸的长孔状,其形成滑动转换机构。在滑动接合孔103和操作肋62之间的中间位置,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状,开设有左右一对滑动嵌合孔65,该对滑动嵌合孔65与突设于短侧壁23的外侧面上的相对应的滑动嵌合突起46接合,垂直滑动部件101以可沿短侧壁23的外侧面上下运动的方式设置。
再有,在该垂直滑动部件101的底端部中间处,突设有形成偏置机构的左右一对偏置板104。该对偏置板104按照从垂直滑动部件101的底面中间部朝向斜下方延伸的方式突设。另外,使这些偏置板104的底端部(前端部)与横肋105的顶面接触,该横肋105按照沿横向延伸的方式突设于短侧壁23的外侧面上,其形成偏置机构,在平时将垂直滑动部件101朝向上方偏置。
在上述水平滑动部件102的前端部处,设置有接合突起61,该接合突起61沿水平方向延伸,其呈长杆状,从而其可以接合脱开的方式嵌入作为象图14(a)和图14(b)所示的那样的接合部的接合凹部54的内部。在该水平滑动部件102的基端部,设置有基本上呈较长的矩形板状的,形成滑动导向部的板状部111。该板状部111的上下端面均由沿水平面延伸的平直面形成。作为形成滑动转换机构的滑动接合凸部的,侧面呈圆形的的圆形凸部112以朝向外侧方延伸的方式突设于该板状部111的一端部外面,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嵌入上述垂直滑动部件101的滑动接合孔103的内部。
另外,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短侧壁23的两个端部的第二长孔44的内面,开设侧面呈三角形的安装孔113,单独形成的水平滑动部件102的前端部(接合突起61)容易设置于短侧壁23的外侧面规定位置。在位于垂直滑动部件103的两侧方的短侧壁23的外侧面上,突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顶部肋114。此外,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上述顶部肋114的中间部内面,通过呈矩形孔状在短侧壁23的壁面上开孔,开设第二安装孔115,该第二安装孔115形成滑动导向部,容易将水平滑动部件102的基端部(板状部111)设置于短侧壁23的外侧面上。
此外,上述第二长孔44形成滑动导向部,该滑动导向部用于沿水平方向使水平滑动部件102的接合突起61滑动。另外,上下一对止动肋116按照从短侧壁23的外侧面朝向外侧方延伸的方式突设于上述顶部肋114的内侧方上下端部上,该对止动肋116用于按照沿水平方向滑动的方式限制板状部111,其侧面呈L形,该止动肋116形成滑动导向部。位于上方的止动肋116的底端面,以及位于下方的止动肋116的顶端面,均由沿水平面延伸的平直面形成。
还有,最好形成下述方案,其中在上述接合突起61的前端部外侧,设置第二倾斜面61a,该第二倾斜面61a按照前端朝向容器主体21的内侧方倾斜的方式形成。此外,最好形成下述方案,其中,沿上述接合部55的内面(容器主体21的内方侧的侧面)的端缘,设置倾斜面55a,该倾斜面55a按照端部侧朝向容器主体21的外侧方倾斜的方式形成。
再有,在该折叠式搬运用容器中的容器主体21中,由于使设置于垂直滑动部件101的底端部的左右一对偏置板104的前端部与横肋105的顶面接触,故在平时将垂直滑动部件101朝向上方偏置。另外,由于通过滑动接合孔103和圆形凸部112的接合关系,将左右一对水平滑动部件102连接于上述垂直滑动部件101上,故象图19(a)所示的那样,在平时,将该左右一对水平滑动部件102朝向短侧壁23的外侧方偏置。由此,使左右一对接合突起61的前端部嵌入接合凹部54的内部,不会将短侧壁23折叠于容器主体21的内部。
另外,在该折叠式搬运用容器中,通过抵抗偏置板104的偏置力,朝向下方按压图19(a)所示的操作肋62,故象图19(b)所示的那样,垂直滑动部件101在使左右的水平滑动部件102靠近的同时,沿滑动嵌合孔65,使该垂直滑动部件101向下滑动。此时,左右一对水平滑动部件102伴随垂直滑动部件101的向下运动,朝向短侧壁23的内侧方,沿水平方向滑动,解除接合突起61的前端部与接合凹部54之间的接合状态,短侧壁23处于可折叠到容器主体21的内方的状态。另外,在装配容器主体21时,在将相对的一对长侧壁24立设在支承突条31b上后,将相对的一对短侧壁23立设于支承突条31a上,由此,可半自动地使接合突起61和接合部55之间接合。
在这样形成的场合,使操作肋62(垂直滑动部件101)向下运动,象图19(b)所示的那样,使左右一对接合突起61朝向短侧壁23的内侧方沿水平方向滑动,从接合凹部54的内部抽出接合突起61的前端部。其结果是,解除上述接合突起61和接合部55之间的接合状态,从而将短侧壁23折叠到容器主体21的内方。由此,可极容易地进行容器主体21的折叠作业。
·限位凸部42a,42b,42c按照不嵌入限位孔52a,52b,52c的内部的方式形成。另外,在限位板51的前端部,突设有图中未示出的第二限位板,该第二限位板形成限位机构,该第二限位板呈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朝向容器主体21的内侧方延伸的、较长的矩形板状,该第二限位板按照在装配容器主体21时,与限位凸部42a,42b,42c的一个侧面接触的方式形成。此外,此时,上述限位凸部42a,42b,42c的侧面不必呈U字形,即使在比如,呈从嵌合凹部41的外侧面,朝向外侧方延伸的较长的矩形板状的情况下,也没有关系。
在这样形成的场合,当装配容器主体21时,由于限位凸部42a,42b,42c与第二限位板接触,故可容易限制长侧壁24朝向容器主体21的外方歪倒的情况。还有,此时,也可容易简化折叠式搬运用容器中的容器主体21的结构。

Claims (24)

1.一种折叠式搬运用容器,该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包括:
带底矩形箱体状的容器主体,该容器主体具有呈矩形板状的底壁,以及沿上述底壁的外周设置的一对第一侧壁和一对第二侧壁;
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设置于上述各侧壁的底端部,以便将各侧壁折叠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内方,在将上述第一侧壁折叠于上述底壁的顶面上后,将上述第二侧壁折叠于上述第一侧壁的顶面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设置于上述第一侧壁的外侧面上,该接合部件在其基本中间部,具有操作部,并且在其两个端部,具有接合突起;和
接合部,该接合部设置于上述第二侧壁的两个端部,该接合部通过与上述接合突起接合,对上述第一侧壁朝向上述容器主体的内方的旋转进行限制,通过使上述接合部件的操作部向上或向下运动,解除上述接合突起和接合部的接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侧壁和接合部件的接合部分,设置有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将上述接合突起朝向规定方向偏置,以便保持上述接合突起和接合部之间的接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上述操作部向下运动,解除上述接合突起与接合部的接合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部件由多个部件形成,当安装于上述容器主体上时,形成上述接合部件的部件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侧壁的两个端部,设置有限位板,该限位板用于对上述第一侧壁朝向外方的旋转进行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限位板和上述第一侧壁的两个端部之间的接合部分,设置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对上述第二侧壁朝向外方的旋转进行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突起在与上述接合部接触的部分,具有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部在与上述接合突起接触的部分,具有倾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操作部的附近,设置有用于持握上述容器主体的手持部,可同时通过持握手持部的手,对操作部进行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设置于第一侧壁的横向的中间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部件的操作部的移动幅度限制在规定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容器主体和接合部件由可发生弹性变形的合成树脂形成。
13.一种折叠式搬运用容器,该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包括:
带底矩形箱体状的容器主体,该容器主体具有呈矩形板状的底壁,以及沿上述底壁的外周设置的一对第一侧壁和一对第二侧壁;
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设置于上述各侧壁的底端部,以便将各侧壁折叠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内方,在将上述第一侧壁折叠于上述底壁的顶面上后,将上述第二侧壁折叠于上述第一侧壁的顶面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设置于上述第一侧壁的外侧面上,该接合部件在包括按照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形成的垂直滑动部件,以及一对水平滑动部件,该对水平滑动部件与该垂直滑动部件连接,并且沿水平方向滑动,在垂直滑动部件的基本中间部,具有操作部,在水平滑动部件的外端部具有接合突起;
滑动转换机构,该滑动转换机构设置于上述垂直滑动部件和水平滑动部件之间的连接部分,该滑动转换机构将上述垂直滑动部件的移动传递给上述水平滑动部件,使水平滑动部件移动;和
接合部,该接合部设置于上述第二侧壁的两个端部,该接合部通过与上述接合突起接合,对上述第一侧壁朝向上述容器主体的内方的旋转进行限制,通过使上述接合部件的操作部向上或向下运动,解除上述接合突起和接合部的接合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侧壁和接合部件的接合部分,设置有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将上述接合突起朝向规定方向偏置,以便保持上述接合突起和接合部之间的接合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上述滑动转换机构包括:
滑动接合孔,该滑动接合孔按照倾斜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垂直滑动部件的两个端部;
滑动接合凸部,该滑动接合凸部设置于上述水平滑动部件的基端部,该滑动接合凸部嵌入滑动接合孔内部;
滑动导向部,该滑动导向部对上述水平滑动部件的滑动进行导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上述操作部向下运动,解除上述接合突起和接合部的接合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侧壁的两个端部上,设置有限位板,该限位板用于对上述第一侧壁朝向外方的旋转进行限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限位板和第一侧壁的两个端部的接合部分,设置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对第二侧壁朝向外方的旋转进行限制。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突起在与上述接合部的接触部分,具有倾斜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部在与上述接合突起的部分,具有倾斜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操作部的附件,设置有用于持握上述容器主体的手握部,该手持部可通过持握手持部的手,同时对操作部进行操作。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设置于上述第一侧壁的横向中间处。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部件中的操作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搬运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容器主体和接合部件由可发生弹性变形的合成树脂形成。
CN02120275.3A 2001-05-21 2002-05-21 折叠式搬运用容器 Expired - Lifetime CN126365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0717/2001 2001-05-21
JP2001150717 2001-05-21
JP2002003739A JP2003040263A (ja) 2001-05-21 2002-01-10 折り畳み式運搬用容器
JP003739/2002 2002-0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6681A CN1386681A (zh) 2002-12-25
CN1263655C true CN1263655C (zh) 2006-07-12

Family

ID=26615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20275.3A Expired - Lifetime CN1263655C (zh) 2001-05-21 2002-05-21 折叠式搬运用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030000950A1 (zh)
JP (1) JP2003040263A (zh)
CN (1) CN126365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37328B4 (de) * 2001-07-31 2007-08-16 Schoeller Wavin Systems Services Gmbh Vorrichtung zum Öffnen und Verriegeln von klappbaren Seitenwänden von Kästen oder Behältern, insbesondere Mehrwegebehältern
US7017766B2 (en) * 2003-03-10 2006-03-28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ollapsible container with side wall latching capability
CN100488846C (zh) * 2003-08-13 2009-05-20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折叠集装箱
EP1544116B1 (en) 2003-12-15 2009-07-15 Arca Systems AB Locking system for a collapsible container
US20050155967A1 (en) * 2004-01-21 2005-07-21 Vial Ignacio B. Locking arrangements for side walls of rigid, foldable or collapsible boxes
JP4684779B2 (ja) * 2005-07-13 2011-05-18 三甲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US7357269B2 (en) * 2005-11-01 2008-04-15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ontainer
US20080116201A1 (en) * 2006-11-17 2008-05-22 Kyle Baltz Container
US9278775B2 (en) * 2006-12-13 2016-03-08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rate with collapsible wall
US7641066B2 (en) * 2007-06-11 2010-01-05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ollapsible container
JP4997002B2 (ja) * 2007-07-11 2012-08-08 三甲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CN101342962B (zh) * 2007-07-11 2011-11-09 三甲株式会社 搬运用容器的带锁定机构的盖体
JP5088649B2 (ja) * 2007-07-18 2012-12-05 株式会社明治ゴム化成 組立式合成樹脂製容器
DE102007052916A1 (de) * 2007-08-20 2009-02-26 Odesa Gelistirilmis Polimer Yatirimlari Ve Dis Ticaret A.S. Gleit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zusammenklappbare Kisten
EP2030903B1 (en) * 2007-08-28 2012-02-29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rate with collapsible wall
IL186787A0 (en) * 2007-10-18 2008-02-09 Polymer Logistics Ltd Foldable crate with bidirectional manually releasable latch mechanism
US7717283B2 (en) 2007-11-06 2010-05-18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ollapsible container
US7896184B2 (en) * 2007-11-26 2011-03-01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rate with collapsible wall
DE102008060913A1 (de) * 2008-02-11 2009-08-13 Fritz Schäfer GmbH Vorrichtung zum Entriegeln von klappbaren Seitenwänden von Kästen bzw. Behältern
AT506872B1 (de) * 2008-05-28 2010-08-15 Ifco Systems Austria Gmbh Verschlussriegel für transportbehälter mit klappbaren seitenwänden
US8579147B2 (en) * 2008-06-17 2013-11-12 Georg Utz Holding Ag Collapsible transport and storage container
DE102008047859A1 (de) * 2008-09-18 2010-04-08 Schoeller Arca Systems Gmbh Großcontainer
DE102009033108A1 (de) * 2008-12-06 2011-02-03 Fritz Schäfer GmbH Vorrichtung zum Entriegeln von klappbaren Seitenwänden von Kästen bzw. Behältern
JP5317189B2 (ja) * 2009-03-05 2013-10-16 三甲株式会社 フラップ付きコンテナ
JP5334634B2 (ja) 2009-03-13 2013-11-06 三甲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JP5390950B2 (ja) * 2009-06-18 2014-01-15 三甲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JP5628492B2 (ja) * 2009-07-24 2014-11-19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
JP5415187B2 (ja) * 2009-09-01 2014-02-12 三甲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TR200908823A2 (tr) * 2009-11-20 2010-05-21 Ay Kasa Poli̇mer Ambalaj Ve Taşima Si̇stemleri̇ Sanayi̇ Ti̇caret A.Ş. Katlanabilir kasalar için kilit sistemi.
JP5271885B2 (ja) * 2009-12-08 2013-08-21 三甲株式会社 中仕切り部材付き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JP5410304B2 (ja) * 2010-01-12 2014-02-05 三甲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EP2390199B1 (en) 2010-05-27 2013-07-10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ollapsible dual height stacking container
ES2539386T3 (es) 2011-02-10 2015-06-30 Ifco Systems Gmbh Caja
US8757412B2 (en) 2012-01-09 2014-06-24 Monoflo International, Inc. Foldable container with access opening
US10926916B2 (en) 2013-03-10 2021-02-23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rate with retractable wall
CN104276326B (zh) * 2013-07-05 2016-05-11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收容箱
CN104691892B (zh) * 2015-01-16 2017-07-28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箱
CA2960500A1 (en) 2016-03-11 2017-09-11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ollapsible crate with wood appearance
US10065763B2 (en) 2016-09-15 2018-09-04 Arena Packaging, Llc Wall latching system
US10913573B2 (en) 2016-11-17 2021-02-09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ollapsible container
US10894631B2 (en) * 2018-03-31 2021-01-19 Creative Plastic Concepts, Llc Foldable crate
US11597557B2 (en) 2018-10-04 2023-03-07 Rehrig Pacific Company Reconfigurable beverage crate
US11884483B1 (en) 2020-08-27 2024-01-30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ollapsible container with slidable retractable wall
US11597560B2 (en) 2020-09-14 2023-03-07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rate with retractable wall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7725A (ja) 1986-11-05 1988-05-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AU2400295A (en) 1993-12-30 1995-07-17 Hae Soon Oh Folding and unfolding box
CA2202119C (en) 1997-04-08 2000-05-23 Ipl Inc. Five-piece open container with locking arrangement
NL1012013C2 (nl) 1999-05-10 2000-11-13 Wavin Trepak B V Houder met vergrendelbare zijwanden.
CA2273556A1 (en) 1999-05-31 2000-11-30 Thomas Gabriel Bela Merey Foldable container
US6293418B1 (en) 1999-12-09 2001-09-25 Norseman Plastics Limited Collapsible container
DE10137328B4 (de) * 2001-07-31 2007-08-16 Schoeller Wavin Systems Services Gmbh Vorrichtung zum Öffnen und Verriegeln von klappbaren Seitenwänden von Kästen oder Behältern, insbesondere Mehrwegebehältern
US7017766B2 (en) * 2003-03-10 2006-03-28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ollapsible container with side wall latching capabil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098557A1 (en) 2005-05-12
US7195128B2 (en) 2007-03-27
JP2003040263A (ja) 2003-02-13
CN1386681A (zh) 2002-12-25
US20030000950A1 (en) 200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3655C (zh) 折叠式搬运用容器
CN1169037C (zh) 具有将第一和第二门板推向关闭位置的弹簧的门机构
CN1835868A (zh) 折叠箱
CN1819348A (zh) 连接器
CN200956326Y (zh) 开关装置
CN1221986C (zh) 多向输入装置
CN1137499C (zh) 按键开关
CN1918418A (zh) 零件固定工具和打钉机
CN1610493A (zh) 带开关的卡锁
CN2793899Y (zh) 输入装置、按键结构及其弹性机构
CN1250171A (zh) 多向输入装置
CN1782853A (zh) 水中开关机构
CN1192322C (zh) 图象读取装置用的支座部件和带有该部件的图象读取装置
CN1488557A (zh) 泵唧式液体容器的吐出量限制具
CN1182555C (zh) 按键开关装置
CN1202596C (zh) 电子部件用插座
CN2909626Y (zh) 插座连接器
CN1704317A (zh) 折叠容器
CN1815651A (zh) 输入装置、按键结构及其弹性机构
CN1666930A (zh) 带盖的容器
CN1331015A (zh) 文件夹
CN1271879A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JP2010132343A (ja) 吐出ポンプ付容器
CN1447362A (zh) 密封型按压开关
CN1487393A (zh) 键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