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3587A - 转贴工具 - Google Patents

转贴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3587A
CN1903587A CNA2006101077557A CN200610107755A CN1903587A CN 1903587 A CN1903587 A CN 1903587A CN A2006101077557 A CNA2006101077557 A CN A2006101077557A CN 200610107755 A CN200610107755 A CN 200610107755A CN 1903587 A CN1903587 A CN 1903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cking tool
sticking
axial region
tool body
engag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77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9433C (zh
Inventor
加藤康介
米仓邦征
加藤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S&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03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3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94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943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FSHEETS TEMPORARILY ATTACHED TOGETHER; FILING APPLIANCES; FILE CARDS; INDEXING
    • B42F3/00Sheets temporarily attached together involving perforations; Means therefor; Sheet details therefor
    • B42F3/003Perforated or punched sheets
    • B42F3/006Perforated or punched sheets with edge reinforc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 Y10T156/1744Means bringing discrete articles into assembled relationship
    • Y10T156/1763Magazine stack directly contacting separate 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85Magazine stack directly contacting 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8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 means with handle or handgrip

Landscapes

  • Sheet Holders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并可靠地在被转贴位置上转贴补片等转贴物,同时,能够使转贴作业更加顺畅地进行的转贴工具。其具有壳体2,通过转贴作业时所施加的推压力F1、在相对于壳体2突出·没入的方向上相对移动、并将补片P转贴到冲孔Xa的周缘部Xb上的转贴工具本体3,和对转贴工具本体3的相对于冲孔Xa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的瞄准部7;并构成得可使瞄准部7在与冲孔Xa的周缘部Xb大致重合的重合位置(Q)和不会与转贴工具本体3及纸张X相干涉的退让位置(R)之间移动。

Description

转贴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纸张等转贴对象物上的特定的被转贴位置转贴补片或油墨等转贴物的转贴工具。
背景技术
以往,在装订多枚纸张的情况下,采用将装订工具插通入纸张的端缘上所形成的穿孔的方法,作为防止该穿孔破断等的加强部件,或作为破断后的修补部件,市售有能够包围着冲孔进行粘贴的补片。
作为能够不使粘接力变弱地高效粘贴这种补片的工具,已知一种可通过同一回转轴将上手柄和下手柄结合设定的所谓订书器型补片转贴工具(专利文献1),其中,上手柄设置有对层叠的补片进行保持的轴部,下手柄设置有在通过将纸张夹入而转贴补片后自动地从纸张上剥离层叠的补片用的剥离台;或一种实现了紧凑化的专利文献2所示的补片转贴工具,即,一种可自立台式的补片转贴工具,其具有:对层叠的补片进行保持的轴部,具备沿该轴部向补片作用推压力的推压面的粘接工具本体,和兼作为在通过将纸张夹入而转贴补片后自动地从纸张上剥离层叠的补片用的剥离台的罩体。在该各补片转贴工具的剥离台上设置有可接受轴部的前端部的凹部(圆孔或圆槽),在该凹部与冲孔相一致的状态下将纸张夹入插入剥离台,然后,通过施加特定的操作力,使补片可转贴在冲孔的周缘部上。即,具有凹部的剥离台也具有用于将补片转贴到冲孔的周缘部上的、作为确定瞄准位置的瞄准部的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1073号公报(参照图1、图7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98579号公报(参照图2、图6等)
但是,由于上述任一补片转贴工具中,作为瞄准部而起作用的剥离台与纸张的相对位置关系,从将纸张插入剥离台中起,直到在补片转贴到冲孔周缘部后、将纸张从剥离台抽取(即使纸张与剥离台相互分离)为止均没有变化,其结果,除了施加用于转贴补片的操作力(推压力)的作业以外,还需要使纸张与剥离台相互分离的作业,补片转贴作业整体的操作比较繁琐,特别是当在多枚纸张的冲孔周缘部上分别连续地转贴补片时,操作的不便性更加显著,在实用性上有所欠缺。此外,由于必须用一只手把持纸张,用另一只手施加所述推压力,在这一点上操作性也较差。
此外,开发了各种印字工具,其在壳体中内藏印章本体及印油部(吸藏油墨或印泥等的部件),并构成得能够与用于按印的操作力(推压力)相关连地、使印油部在与印章本体前端部上所设置的印字部相接触的位置和不与印字部相接触的位置之间移动。但是,以往的印字工具没有专门设置在被按印部位上转贴油墨或印泥用的确定瞄准位置的瞄准部,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是在使壳体的前端部与纸张的特定的被按印位置附近相接触的状态下,与所述操作力相关连地将涂着在印章本体的印字部上的油墨或印泥等转贴到壳体的外周径内的特定部位上的,因此,具有在转贴的前阶段中,实际上只能大致地选定油墨或印泥的转贴位置的问题。印字部的相对于壳体外径的区域(换言之为影印区域)的相对比越小,这种问题越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并可靠地在被转贴位置上转贴补片或油墨等转贴物,同时,能够使转贴作业更加顺畅地进行的转贴工具。
即,本发明的转贴工具,为一种在纸张等转贴对象物的特定的被转贴位置上转贴补片或油墨等转贴物的转贴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在转贴作业时、前端部与所述转贴对象物相接触的壳体;通过在转贴作业时所施加的推压力、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突出·没入方向上相对移动、并将所述转贴物转贴到所述被转贴位置上的转贴工具本体;对将所述转贴物转贴到所述被转贴位置上用的瞄准位置加以确定的瞄准部;和可使该瞄准部在所述转贴工具本体的前端部与所述转贴对象物之间、与所述被转贴位置大致重合的重合位置,以及不与所述被转贴位置重合且不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及所述转贴对象物相干涉的退让位置之间移动的动作机构;该动作机构在施加所述推压力的情况下,使所述瞄准部从所述重合位置向所述退让位置移动。
在此,所谓“转贴物”,为包含补片、油墨或印泥、密封件、胶带等具有可转贴在纸张等对象物上的性质的所有物品的概念。此外,作为瞄准部在重合位置与退让位置之间的移动方式,可以列举回转移动或水平移动等。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通过瞄准部确定瞄准位置,因此能够利用该瞄准部简单并正确地确定转贴物被转贴的位置,能够可靠地将转贴物转贴在被转贴位置上。进而,由于使该瞄准部与转贴作业时所施加的推压力相关连地从重合位置向退让位置移动,因此与以往的补片转贴工具相比较,除施加所述推压力的操作以外,不需要使瞄准部与转贴对象物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移动的作业,能够顺畅地进行连续的转贴作业。此外,由于通过如此地在使壳体的前端部与转贴对象物相接触的状态下施加推压力,可在使瞄准部移动到退让位置上的状态下将转贴物转贴在被转贴位置上,因此不需要以往的补片转贴工具在转贴作业时所需要的“将纸张夹入转贴工具的一部分中”的作业,能够以单手实现在将纸张等转贴对象物置于桌面等上的状态下直接施加推压力的转贴作业,作业性变得优异。此外,置于重合位置的瞄准部还具有作为防止尘埃附着于转贴物上的盖子的功能,与另外需要专用的盖子的转贴工具相比较,可有效地减少部件数量。
如果所述动作机构具有使所述瞄准部在所述重合位置与所述退让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壳体回转的回转部,并将该回转部的回转轴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轴心、设定在靠近与所述瞄准部从所述重合位置向所述退让位置回转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则可使处于重合位置的瞄准部最大限度地接近被转贴位置,能够更加简单地进行瞄准配合的操作。
作为回转部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列举由设置于所述瞄准部上的回转轴和设置于所述壳体上、轴支承所述回转轴的回转轴承部构成的方式。
此外,如果所述动作机构具有对所述瞄准部的在所述重合位置与所述退让位置之间的回转移动进行导引的导向部,则能够通过该导向部顺畅并可靠地进行瞄准部的回转。
在此情况下,如果所述导向部由下述部分构成:设置于所述瞄准部上的导向轴;设置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上,随着该转贴工具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着突出·没入方向相对移动,将所述导向轴沿特定轨迹导向,以将瞄准部置于所述重合位置或所述退让位置的导向槽;和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在插通有所述导向轴的状态下,允许所述导向轴相对于所述导向槽相对移动的导向孔;则能够在瞄准部、转贴工具本体及壳体相互紧密地相关连的状态下对瞄准部的回转进行导引,因而优选。
进而,如果所述壳体由透光性材料构成,所述瞄准部具有瞄准部本体,该瞄准部本体具有在所述重合位置、与所述被转转贴位置相连通或重合的目标部,该瞄准部本体构成大致薄板状,则即使转贴工具本体由壳体所包围,利用透光性的壳体,也能够使目标部与被转贴位置相连通或重合地对位,并且,由于将目标部形成于大致薄板状的瞄准部本体上,因此与将该目标部形成于大致厚板状的瞄准部本体上的方式相比较,能够有效地提高使目标部与被转贴位置相连通或重合的作业精度。再者,目标部可为在重合位置上与被转贴位置相连通或与被转贴位置相重合的任何形式,在后者的情况下,如果在瞄准部本体中,除目标部以外的部位均由透光性的材料构成,则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目标部与被转贴位置的对位。
如果所述被转贴位置为形成于所述转贴对象物上的冲孔的周缘部,并设置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具有在插通于层叠状态的作为转贴物的补片的孔内的状态下保持这些补片、且可相对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在突出·没入方向上移动的轴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并可保持所述轴部的轴座,并且该保持部在所述轴部与所述轴座之间,与所述转贴作业时所施加的推压力相关连地仅允许所述轴部向没入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方向移动,且被作用一定的保持力;则通过随着被插通于轴部上的补片的层叠数的减少,轴部向没入转贴工具本体中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使层叠的补片夹持在转贴工具本体的前端部与轴部的前端部之间,能够起到作为调整机构的功能。此外,通过限制轴部向着从转贴工具本体突出的方向移动,能够防止在转贴于冲孔周缘部上的补片与轴部上剩余的其他补片的剥离动作时,轴部意外地从转贴工具本体脱落的情况,能够顺畅地进行所述一个补片与其他的补片的剥离动作。
作为所述保持部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列举具有设置于所述轴部上的锯齿状的第1啮合部和设置于所述轴座上、可与第1啮合部相啮合的锯齿状的第2啮合部,并使第1啮合部与第2啮合部的啮合位置仅在所述轴部没入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方向上变化的方式。
特别是,如果所述轴座具有设置于前端部上、由所述转贴工具本体轴支承的座轴部,以及设置于基端部上、在安装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状态下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或设置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其他部件相接触且可弹性变形的接触部;所述保持部通过使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或设置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其他部件压接而在轴座整体上产生弹簧作用,并通过该弹簧作用将所述轴座向着所述第1啮合部与第2啮合部相互啮合的方向加载;则能够使第1啮合部与第2啮合部的啮合状态良好,同时,由于轴座本身具有作为加载装置的功能,因此与另外设置专用的加载部件的方式相比较,可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
在保持于轴部的补片用尽等情况下,最好应能够进行补片的替换,为了使之成为可能,可在所述轴部与所述轴座之间设置有解除由所述保持部进行的所述第1啮合部与所述第2啮合部的啮合状态,使所述轴部成为可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拔出的状态的啮合状态解除部。
在此情况下,如果:所述轴座具有设置于前端部上、由所述转贴工具本体轴支承的座轴部,设置在基端部上、在安装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状态下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或设置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其他部件相接触且可弹性变形的接触部,和可在安装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状态下露出到该转贴工具本体外部的按钮部;所述保持部通过使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或设置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其他部件压接而在轴座整体上产生弹簧作用,并通过该弹簧作用,将所述轴座向着所述第1啮合部与第2啮合部相互啮合的方向加载;所述保持状态解除部通过相对所述按钮部施加抵抗弹簧作用所产生的加载力的规定的操作力,使所述轴座以所述座轴部为支点地向着所述第2啮合部从所述第1啮合部离开的方向回转;则能够通过推压按钮部的简单的操作,将轴部从转贴工具本体上取出,实用性变得优异。
进而,如果所述其他部件为接受从所述轴座中通过的所述轴部且修正轴部的没入方向的轴部容纳部件,则能够顺畅并可靠地进行轴部相对于转贴工具本体向没入方向的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利用对将转贴物转贴在被转贴位置上用的瞄准位置加以确定的瞄准部,能够简单并正确地获得实质地对转贴物进行转贴的位置,在转贴作业时,转贴工具本身相对于被转贴位置的相对位置能够可靠地定位。进而,由于使该瞄准部与在转贴作业时所施加的推压力相关连地从重合位置向退让位置移动,因此与以往的补片转贴工具相比较,除了施加所述推压力的操作以外,不需要使瞄准部和转贴对象物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移动的作业,能够顺畅地进行连续的转贴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转贴工具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该转贴工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图。
图4为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转贴工具本体的图。
图5为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转贴工具本体的图。
图6为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轴部的图。
图7为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轴座的图。
图8为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轴部容纳部的图。
图9为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瞄准部的图。
图10为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手柄的图。
图11为简要表示图1的A-A线剖面的作用说明图。
图12为该实施方式的转贴工具的作用说明图。
图13为该实施方式的转贴工具的作用说明图。
标号说明
1……转贴工具
2……壳体
2a……回转轴承部
2b……导向孔
3……转贴工具本体
3a……导向槽
4……轴部
411a……第1啮合部
5……轴座
51a……按钮部
51b……接触部
52c……第2啮合部
5a……座轴部
6……轴部容纳部件
7……瞄准部
71……瞄准部本体
71a……目标部(瞄准用孔)
73a……回转轴
73b……导向轴
G……导向部
H……保持部
T……回转部
P……转贴物(补片)
X……转贴对象物(纸张)
Xa……冲孔
Xb……周缘部(被转贴位置)
(Q)……重合位置
(R)……退让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贴工具1为在作为被转贴位置的冲孔Xa的周缘部Xb上转贴作为转贴物的补片P的工具,所述冲孔Xa是利用穿孔工具等而在作为转贴对象物的纸张X上所形成的。
如图1及图2所示,该转贴工具1具有:在转贴时,前端部(下端部2c)与冲孔Xa的周缘部Xb附近相接触的壳体2;通过转贴作业时所施加的推压力F1,相对于壳体2在突出·没入方向上相对移动,并具备在补片P上作用所述推压力F1的下面部33的转贴工具本体3;在插通于相互压接而成层叠状态的补片P的孔中状态下保持这些补片P,并能够插入转贴工具本体3中的轴部4;收纳于转贴工具本体3的内部,且能够保持轴部4的轴座5;容纳通过轴座5的轴部4的轴部容纳部件6;对将补片P转贴到冲孔Xa的周缘部Xb用的瞄准位置进行确定的瞄准部7;和安装在转贴工具本体3的基端部(上端部)侧,并直接接受所述推压力F1的手柄8。
如图3(该图(a)为壳体2的立体图、(b)为正视图、(c)为俯视图、(d)为侧视图)所示,壳体2由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为后面部21及两侧面部22、23呈大致扁平的形状且在前面部24上带有圆度的俯视大致成D字状的筒状部件。该壳体2具有形成了转贴工具本体3的上半部可插通的插通孔25a的上面部25,通过后述的转贴工具本体3的止动部3f从下方与该上面部25相接触,限制了插入壳体2中的转贴工具本体3向壳体2的上方拔出的情况。此外,在各侧面部22、23上形成有对后述的瞄准部7的回转轴73a进行轴支承的回转轴承部2a和容许后述的瞄准部7的导向轴73b的回转的导向孔2b。回转轴承部2a设置在比壳体2的轴心m(中心轴)靠近前面部24侧的位置,更具体地说,呈以从侧面部22、23与前面部24的连接部位向外侧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且可嵌装回转轴73a的大致圆筒状。导向孔2b构成以回转轴73a为圆心的大致部分圆弧状,并在各侧面部22、23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在一方的侧面部22上形成使后述的轴座5的按钮部51a向外方露出的窗部22a。此外,在后面部21上形成有大致向下的“コ”字状缺口部21a,以使后面部21的下端部位于比前面部24及两侧面部22、23的下端部还靠上方的位置。在该后面部21的下端部附近,设置有朝向后方突出且能够阻挡瞄准部7的一部分的瞄准部用阻挡部21b,同时,在该瞄准部用阻挡部21b的上方设置有朝向后方突出且能够阻挡手柄8的一部分的手柄部用阻挡部21c。再者,在以下说明中,如无预先明确,“壳体2的下端部2c”指的是“前面部24及两侧面部22的下端部”。此外,由于壳体2由透光性的材料所形成,因此在图1及后述的图11~图13中,对与壳体2重叠的部位以实线表示。
如图4及图5(图4(a)为转贴工具本体3的立体图、(b)为正视图、(c)为从一方的侧方部31侧进行观察的侧视图、(d)为俯视图、图5(e)为图4(c)的A-A线剖面图、(f)为图4(c)的B-B线剖面图)所示,转贴工具本体3为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大致圆筒状部件。在转贴工具本体3的两侧方部31、32上,设置有沿特定轨迹对后述的瞄准部7的导向轴73b进行导向的导向槽3a。各导向槽3a由下述2个部分构成:从转贴工具本体3的下端开始、具有比所述导向孔2b大的半径的部分圆弧状的圆弧状部3a1,以及从圆弧状部3a1的上端开始、沿转贴工具本体3的长度方向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部3a2。再者,沿圆弧状部3a1设置比其他部位隆起的隆起部3a3,通过该隆起部3a3,限制了沿圆弧状部3a1移动的导向轴73b意外地跨越圆弧状部3a1而脱出的现象。在一方的侧方部31上形成有能够嵌入后述的轴座5的按钮部51a内的按钮嵌入部31a,同时在另一方的侧方部32上,在圆周方向上离开一定距离的位置上,成对地形成有对后述的轴座5的座轴部5a进行轴支承的座轴部用承受孔32a(参照图5(e))。并且,为了简化在各座轴部用承受孔32a中安装座轴部5a的作业,在转贴工具本体3的内周面上设置有比其他部位更向内方突出并将座轴部5a导引到各座轴部用承受孔32a中的座轴部用导引部32b。此外,在转贴工具本体3的内周面,设有通过使内径不同而形成的台阶部3c,该台阶3c上方的部位为大直径部3d,该台阶部3c下方的部位为小直径部3e(参照图5(f))。利用该台阶部3c,可将后述的轴部容纳部件6保持在卡定于转贴工具本体3的内部的状态下。此外,在转贴工具本体3的外周面上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设有从两侧方部31、32向后方突出的俯视大致三角形状的止动部3f。使该转贴工具本体3的上方开放,同时,在两侧方部31、32的上方部位上,分别形成有比其他部位向上方突出且能够游嵌在后述手柄8的游嵌孔85a中的游嵌突出部3g和可与手柄8的结合突起85b相结合的一对结合孔3h。此外,在下面部33上,形成有可插入轴部4的轴部用插入孔33a。
如图6(该图(a)为轴部4的立体图、(b)为正视图)所示,轴部4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可滑动地插入转贴工具本体3的轴部用插入孔33a中,且具备:具有可插通入补片P的孔的外径的基部41,以及设置于前端部上、比补片P的孔的内径扩展的锥状扩展部42。在基部41的中央部位的外周,沿轴向形成有锯齿状的第1啮合部41a。
如图7(该图(a)为轴座5的立体图、(b)为正视图、(c)为从第1侧方部51侧观察的侧视图、(d)为俯视图、(e)为图(c)的A-A线剖面图)所示,轴座5为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整体成型件,其主要具有:大致形成扁平状的前面部53及后面部54,设置成连接该平面部53及后面部54的上端部之间而成圆弧状的一方的侧方部51,设置成将从前面部53及后面部54的中央部向下端部延续的部位连接起来而成圆弧状的另一方的侧方部52。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所述“一方的侧方部51”设为“第1侧方部51”,将所述“另一方的侧方部52”设为“第2侧方部52”。在第2侧方部52与前面部53的连接部位及第2侧方面52与后面部54的连接部位的各下端部(换言之为轴座5的前端部)上,设置有轴支承在转贴工具本体3的座轴部用承受孔32a中的座轴部5a。各座轴部5a由下述2个部分构成:可插入座轴部用承受孔32a中的座轴部本体5a1,以及设定成突出尺寸比座轴部本体5a1小、且能够在将座轴部本体5a1插入座轴部用承受孔32a中的状态下、与设置在转贴工具本体3的内周上的所述座轴部用导向部3b压接或相接触的突部5a2。在第2侧方部52的下端部上沿轴向形成狭缝52a,通过该狭缝52a,能够使前面部53及后面部54在下端部彼此接触·离开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各座轴部5a的突部5a2的前端部之间的尺寸设定成比所述各座轴部用导向部3b之间的直径尺寸略大,在使座轴部5a与这些座轴部用导向部3b压接或相接触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导引时,前面部53及后面部54的下端部在直径方向上被压缩(换言之,为下端部彼此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弹性变形),在座轴部本体5a1插入座轴部用承受孔32a中的时刻,通过弹性恢复力,前面部53及后面部54的下端部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弹性恢复,同时,座轴部5a的突部5a2成为与座轴部用导向部3b压接或相接触的状态,维持了良好的安装状态。此外,在第2侧方部52的狭缝52a内设置向下方突出且前端部向外侧方突出的侧方突出部52b,在将轴座5安装在转贴工具本体3上的状态下,该侧方突出部52b的前端部与转贴工具本体3的内周面相接触或接近。此外,在第2侧方部52的上端部的内周面部上,沿轴向形成有可与所述轴部4的第1啮合部41a相啮合的锯齿状的第2啮合部52c。另一方面,在第1侧方部51中的后面部54侧的部位上,设置有向外侧方突出且可嵌入转贴工具本体3的按钮嵌入部31a中的按钮部51a。该按钮部51a为侧面观察大致构成D字形状,在将轴座5安装到转贴工具本体3上的状态下,可通过所述按钮嵌入部31a露出于转贴工具本体3的外部的部件。进而,在第1侧方部51的上端部(换言之为轴座5的基端部)上,设置有接触部51b,其具有比前面部53及后面部54的上端部还朝上方突出的上方突出部51b1和从上方突出部51b1的前端以特定角度向内方倾斜并向上方延伸的接触部本体51b2,并且在将轴座5安装到转贴工具本体3上的状态下、可与以下说明的轴部容纳部件6相接触。
如图8(该图(a)为轴部容纳部6的立体图、(b)为正视图、(c)为图(b)的A-A线剖面图)所示,轴部容纳部件6为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呈带台阶的圆筒状、并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轴部容纳孔6a的部件。将轴部容纳孔6a下端侧的开口直径设定成比轴部4的基部41的外径略大。该轴部容纳部件6从上端部开始依次地设置有大直径卡定部61、中直径部62和具有朝向下端部直径逐渐减小的锥面的锥部63,大直径卡定部61的外径尺寸设定成比形成于转贴工具本体3的内周面上的大直径部3d小且比形成于该内周面上的小直径部3e大,中直径部62的外径尺寸设定成比形成于转贴工具本体3的内周面上的小直径部3e略小。
如图9(该图(a)为瞄准部7的立体图,(b)为正视图、(c)为俯视图、(d)为侧视图、(e)为(c)的A-A线剖面图)所示,瞄准部7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并整体地具备:具有其直径与冲孔Xa的直径大致一致的、作为本发明的目标部的瞄准用孔71a的大致薄板状瞄准部本体71,从瞄准部本体71的后端部立起而成的后方立起部72,和从后方立起部72的两侧缘部向前方及上方延伸的一对侧方立起部73。瞄准用孔71a构成直径向下方逐渐减小的锥状,并使下面侧的最小直径与冲孔Xa的直径大致一致。在各侧方立起部73的上端部上的前端部,设置有向内方突出且由所述壳体2的回转轴承部2a所轴支承的回转轴73,同时在从回转轴73向后方立起部72侧及上方侧变位的部位上,设置有向内方突出且可在插入壳体2的导向孔2b内的状态下镶接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3的导向槽3a内的导向轴73b。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导向轴73b的内方突出尺寸设定成比回转轴73a的内方突出尺寸大。此外,在瞄准部本体71的前端部上,一体地形成有从侧面观察比回转轴73a还向前方伸出的伸出部71b,通过使该伸出部71b的下面部朝向前端部逐渐地形成向上方翘起的部分圆弧状,避免了当在后述的瞄准部7的重合位置(Q)与退让位置(R)之间回转时,伸出部71b与纸张X(特别是冲孔Xa的周缘部Xb)相干涉。另一方面,伸出部71b的上表面与瞄准本体71的其他的上表面同样地构成扁平的形状,并且在补片P的转贴作业时,在该瞄准部7位于后述的重合位置(Q)上的情况下,使包含伸出部71b的上表面的瞄准部本体71的上表面整体相对于纸张平行。此外,在瞄准部本体71的两侧缘部与各侧方立起部73之间,形成有可在将瞄准部7组装到壳体2上的状态下收容壳体2的各侧面部的间隙。
如图10(该图(a)为手柄8的立体图、(b)为正视图、(c)为俯视图、(d)为侧视图、(e)为(c)的A-A线剖面图)所示,手柄8为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以可外装壳体2的状态将后面部81及两侧部82构成为大致扁平的形状、且在前面部84上带有圆度的俯视大致为D字状的筒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面部81被设定成比前面部84的下端部更向下方突出的正面观察大致部分圆弧状。该手柄8的上方被上面部85所封闭,在该上面部85上,分别形成有游嵌孔85a,设置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3上的一对游嵌突出部3g可分别游嵌在该孔中,同时在各游嵌孔85a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可分别与形成在转贴工具本体3上的一对结合孔3h相结合的结合突起85b(参照该(d))。此外,设有从上面部25的中央部下表面向下方伸出的内筒部85c,在将手柄8组装到转贴工具本体3上的状态下,该内筒85c的前端部与轴部容纳部件6的大直径卡定部61相接触。
接下来,参照图1、图2及图11(图11为示意地表示图1的A-A线剖面的视图,该图(a)为表示未向手柄8施加推压力F1的状态的视图,图(b)为表示向手柄8施加有推压力F1的状态的视图)等,对组装这些各部分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从转贴工具本体3的上方插入轴座5,从而将轴座5安装到转贴工具本体3上。具体地,通过使轴座5的座轴部5a一边由设置在转贴工具本体3上的座轴部用导向部3b所导引一边向下方移动,并将各座轴部本体5a1插入转贴工具本体3上所形成的座轴部用承受孔32a中来实现。在该状态下,轴座5的按钮部51a嵌入转贴工具本体3的按钮嵌入部31a从而向外部露出,轴座5的侧方突出部52b与转贴工具本体3的内周面相接触(参照图11(a))。
接着,从转贴工具本体3的上方插入轴部容纳部件6,使轴部容纳部件6的大直径卡定部61卡定在转贴工具本体3的台阶部3c上。在该状态下,轴座5的接触部51b与轴部容纳部件6的锥部63相接触。通过:如此地将内部安装了轴座5及轴部容纳部件6的转贴工具本体3从壳体2的下方插入,利用在壳体2的上面部25所形成的插通孔25a,使转贴工具本体3从壳体2的上方露出直到所述止动部3f与上面部25相接触的位置为止,并在将螺旋弹簧9外装在从该壳体2露出的转贴工具本体3上的状态下,接着以将设置于转贴工具本体3上端部上的游嵌突出部3g嵌入在手柄8的上面部25上所形成的游嵌孔85a中的方式、将转贴工具本体3与螺旋弹簧9一同从手柄8的下方插入,使手柄8的结合突起85b弹性结合于转贴工具本体3的结合孔3h中;从而将不能拔落地安装有壳体2的转贴工具本体3组装到手柄8上。在该状态下,螺旋弹簧9被弹性设置在壳体2的上面部25与手柄的上面部85之间,另一方面,手柄8的内筒部85c的前端部与轴部容纳部件6的大直径部3d相接触,伴随于此,轴座5的接触部51b成为使其上方突出部51b1蓄积反弹力并弹性变形、且使接触部本体51b2与轴部容纳部件6的锥部63压接的状态。其结果,在基端部由座轴部5a固定的轴座5整体上,因接触部51b的弹性反作用力而产生弹性作用,轴座5以座轴部5a为支点地、被朝着向转贴工具本体3的所述一方的侧方部31一侧倾倒的方向加载。此外,轴座5的按钮部51a嵌入转贴工具本体3的按钮嵌入部31a中,且从壳体2的窗部22a露出。再者,按钮部51a设定成位于与转贴工具本体3的外周面大致一致或比外周面稍内侧的位置的状态,以使得在转贴工具本体3相对壳体2滑动移动时,按钮部51a不与壳体2相干涉(参照图11(a))。
接着,通过将瞄准部7的回转轴73a嵌入壳体2的回转轴承部2a,将瞄准部7组装到壳体2中。此时,将瞄准部7的导向轴73b插入壳体2的导向孔2b中,接着镶接在转贴工具本体3的导向槽3a中。于是,该瞄准部7成为可在与冲孔Xa的周缘部Xb大致重合的重合位置(Q)和不与转贴工具本体3及纸张X相干涉的退让位置(R)之间回转的状态,更具体地说,重合位置(Q)是在使形成于瞄准部本体71上的瞄准用孔71a与冲孔Xa相连通的状态下、使瞄准部本体71与纸张X的冲孔Xa的周缘部Xb相重合的位置,退让位置(R)是在施加推压手柄8的操作力(以下称为“推压力F1”)的情况下,伴随着转贴工具本体3的相对于壳体2的向突出方向(下方)的移动,通过导向轴73b以回转轴73a为支点被导引于导向槽3a内而得到的。也就是说,在瞄准部7处于重合位置(Q)时,瞄准用孔71a成为可与冲孔Xa位于同一圆心上的状态,在瞄准部7处于退让位置(R)时,瞄准用孔71a成为无法与冲孔Xa处于同一圆心上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转贴工具1设有以可使瞄准部7在重合位置(Q)与退让位置(R)之间移动的方式动作的动作机构,具体为,该动作机构具有:由回转轴73a及回转轴承部2a构成、且使瞄准部7在重合位置(Q)和退让位置(R)之间相对于壳体2回转的回转部T,以及由导向轴73b、导向槽3a及导向孔2b构成、且对瞄准部7的在重合位置(Q)和退让位置(R)之间的回转移动进行导引的导向部G。并且,将回转部T的回转轴73a设定在相对于壳体2的轴心m、靠近与从瞄准部7的重合位置(Q)向退让位置(R)回转的方向相反一侧的位置上。再者,在瞄准部7位于重合位置(Q)的情况下,瞄准部本体71的下面部位于比壳体2的下端部2c稍上方处。
最后,将瞄准部7强制地定位于退让位置(R)上,将保持有处于层叠状态的补片P的轴部4,从其前端部插入在转贴工具本体3的下面部33上所形成的轴部用插入孔33a中并使轴部4的第1啮合部41a与轴座5的第2啮合部52c相啮合,从而将其保持在轴座5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啮合部41a及第2啮合部52c的齿的形状设为仅可在轴部4通过轴部用插入孔33a而没入转贴工具本体3的方向上移动的形状,这些第1啮合部41a及第2啮合部52c构成本发明的保持部H。此外,正如前述,因轴座5在弹簧作用下,在以座轴部5a为支点向转贴工具本体3的所述一方的侧方部31侧倾倒的方向上被加载,因此设置于轴座5的第2侧方部52的内周面部上的第2啮合部52c与轴部4的第1啮合部41a可靠地啮合。此外,因通过轴座5后的轴部4被收纳在轴部容纳部件6的轴部容纳孔6a中,因此轴部4的向着相对于转贴工具本体3没入的方向(上方)的移动能够顺畅地进行。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3(图12及图13为示意地表示从转贴工具本体3的一方的侧方部31一侧观察转贴工具1时的侧面的作用说明图。此外,在图12及图13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按钮部51a、回转轴73a、导向轴73b分别以不同的图案表示),对通过以上顺序组装而成的转贴工具1的使用方法及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使在位于重合位置(Q)的瞄准部7的瞄准部本体71上所形成的瞄准用孔71a与纸张X的冲孔Xa相一致并使壳体2的下端部2c与纸张X相接触,由此得到将补片P转贴到冲孔Xa的周缘部Xb上用的瞄准位置,同时,将轴部4及转贴工具本体3的相对于冲孔Xa的相对位置定位(参照图12(a))。此时,因壳体2是透光性的,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瞄准用孔71a与冲孔Xa的对位。
接着,在通过对手柄8施加所述推压力F1,以使转贴工具本体3相对于壳体2内向下方移动一定距离时,瞄准部7通过动作机构的回转部T及导向部G从重合位置(Q)向退让位置(R)回转。具体为,伴随着转贴工具本体3向下方的移动,瞄准部7以回转轴73a为支点地一边使导向轴73b镶接在导向槽3a的圆弧状部3a1中一边对其进行导引,由此自动地从重合位置(Q)向退让位置(R)移动(参照图12(b))。
接下来,如果继续施加所述推压力F1,转贴工具本体3就相对于壳体2向下方移动直到轴部4的扩展部42与冲孔Xa的周缘部Xb相接触为止,如果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施加所述推压力F1,就会沿轴部4从转贴工具本体3的下面部33向补片P作用推压力F1,通过将层叠状态的补片P中位于最下位的补片P向轴部4的扩展部42推出,最下位的补片P的内径扩展,此时,由于在其和与最下位的补片P相邻的补片P之间产生面方向的相对变位而诱发剥离,从而最下位的补片P就转贴在冲孔Xa的周缘部Xb上(参照图13(c))。此时,瞄准部7,通过一边使导向轴73b与导向槽3a的直线状部3a2镶接一边对其进行导引,允许在维持退让位置(R)的状态下,转贴工具本体3相对于壳体2向下方移动。再者,导向轴73b设定成:在瞄准部7位于重合位置(Q)的情况下,其位于壳体2上所形成的导向孔2b的最下方端;在瞄准部7位于退让位置(R)的情况下,其位于导向孔2b的最上方端。此外,由于扩展部42为锥状,因此能够沿该锥形将最下位的补片P向扩展部42圆滑地推出,避免了补片P的孔被破坏等现象。
此后,如果在将最下位的补片P转贴到冲孔Xa的周缘部Xb上后,停止所述推压力F1,则通过在手柄8与壳体2之间加载反作用力而弹性变形的螺旋弹簧9的弹性恢复力,转贴工具本体3与手柄8一同相对于壳体2向上方移动,伴随于此,因一边使导向轴73b与导向槽3a的直线状部3a2镶接一边对其进行导引,因此瞄准部7还维持退让位置(R)一段时间(参照图13(d)),进而通过以在停止所述推压力F1的状态下使壳体2的下端部2c从纸张X离开的方式抬起转贴工具1,导向轴73b就以回转轴73a为支点地被导向槽3a的圆弧部3a1所导引,从而瞄准部7自动地从退让位置(R)向重合位置(Q)移动(省略图示)。
通过以上程序,能够将补片P转贴在冲孔Xa的周缘部Xb上。再者,通过在停止所述推压力F1的同时将转贴工具1抬起(使壳体2的下端部2c离开纸张X),可使瞄准部7从退让位置(R)向重合位置(Q)连贯地移动,或者,在一个补片P的厚度尺寸比壳体2的下端部2c与位于重合位置(Q)的瞄准部本体71的下表面之间的尺寸差小的情况下,也可在使壳体2的下端部2c保持与纸张X接触的状态下,停止所述推压力F1,使瞄准部7从退让位置(R)向重合位置(Q)移动。
此外,保持有层叠状态的补片P的轴部4,随着转贴作业造成的补片P的层叠数的减少,一面使设置在基部41上的第1啮合部41a与轴座5的第2啮合部52c的啮合位置变化,一面使补片P向相对转贴工具本体3没入的方向移动,直至夹入轴部4的扩展部42与下面部33之间的位置为止,在扩展部42与冲孔Xa的周缘部Xb相接触后,立即从转贴工具本体3的下面部33向补片P作用推压力F1。在该补片P转贴时,由于轴部4在转贴工具本体3中、保持在被朝着向转贴工具本体3的所述一方的侧方部31一侧倾倒的方向加载的轴座5上,因此在轴部4本身上作用上向转贴工具本体3的所述一方的侧方部31一侧倾倒的力,但由于在轴座5中通过的轴部4的前端部与转贴工具本体3的轴心一致地被收纳在设置在转贴工具本体3内的轴部容纳部6的轴部容纳孔6a中,因此轴部4的没入方向被修正,且维持了第1啮合部41a与第2啮合部52c的可靠的啮合状态。其结果,在转贴补片P时,在最下位的补片P与邻接于该补片P并保持在轴部4上的补片P之间的剥离动作之前,不会产生轴部4从转贴工具本体3上意外脱出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图11(b)所示,在向从壳体2的窗部22a露出的按钮部51a施加推压力F2时,由于该推压力F2,按钮部51a朝向转贴工具本体3的内方移动,轴座5以座轴部5a为支点向着朝转贴工具本体3的所述另一方的侧方部32一侧倾倒的方向回转。其结果,轴座5相对于轴部4的相对位置变位,第1啮合部41a与第2啮合部52c的啮合状态被解除,轴部4成为可从转贴工具本体3拔出的状态。因此,在层叠状态的补片P全部用尽的情况下,通过推压按钮部51a,能够在从转贴工具本体3拔出的轴部4上装设层叠状态的新的补片P。如此,本实施方式的转贴工具1设置有啮合状态解除部,该啮合状态解除部利用按钮部51a,解除由保持部H产生的第1啮合部41a与第2啮合部52c的啮合状态,使轴部4成为可从转贴工具本体3拔出的状态。此外,在停止对按钮部51a的推压力F2时,由于通过接触部51b的弹性恢复力,轴座5以座轴5a为支点向着朝转贴工具本体3的所述一方的侧方面31一侧倾倒的方向回转,并被定位于第1啮合部41a与第2啮合部52c可相互啮合的位置上,因此通过将装设了层叠状态的新的补片P的轴部4插入转贴工具本体3中,第1啮合部41a与第2啮合部52c啮合,由此使轴部4保持在轴座5中。
如此,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转贴工具1具有动作机构,该动作机构具有对将补片P转贴在冲孔Xa的周缘部Xb上所需的瞄准位置加以确定、且对转贴工具本体3及轴部4相对于冲孔Xa的相对位置加以定位的瞄准部7,可使该瞄准部7在与冲孔Xa或冲孔Xa的周缘部Xb大致重合的重合位置(Q)和在施加转贴用的推压力F1时所得到的、不与转贴工具本体3及纸张X干涉的退让位置(R)之间移动,因此能够利用定位于重合位置(Q)的瞄准部7,可靠地捕捉到冲孔Xa或冲孔Xa周缘部Xb,可将转贴工具本体3及轴部4相对于冲孔Xa或冲孔Xa周缘部Xb的相对位置正确地定位。并且,由于与转贴作业时所施加的推压力F1相关连地将该瞄准部7移动到不与转贴工具本体3及纸张X相干涉的退让位置(R)上,从而在施加所述推压力F1的操作以外,不需要其他使瞄准部7相对于纸张X相对移动的作业,能够顺畅并简单地进行转贴作业。
此外,由于将构成动作机构的回转部T的回转轴73a,相对于壳体2的轴心m,设定在靠近与从瞄准部7的重合位置(Q)向退让位置(R)回转的方向相反一侧的位置上,因此在瞄准部本体71中,能够在定位于重合位置(Q)的情况下,使相对于纸张X大致平行的部位有效地工作,并且,能够使该瞄准部本体71尽可能地接近纸张X,通过在该瞄准部本体71上形成有瞄准用孔71a,能够更加简单且可靠地进行瞄准用孔71a与冲孔Xa的对位。
特别是,由于回转部T由设置在瞄准部7上的回转轴73a和设置在壳体2上、轴支承回转轴73a的回转轴承部2a构成,因此能够使回转部T的构造简单。
此外,由于动作机构具有导向部G,该导向部G由设置在瞄准部7上的导向轴73b,设置于转贴工具本体3上、以随着转贴工具本体3相对壳体2的沿突出·没入方向的相对移动而使瞄准部7成为重合位置(Q)或退让位置(R)的方式、沿特定轨迹对导向轴73b进行导向的导向槽3a,和设置在壳体2上、在插通导向轴73b的状态下允许导向轴73b相对于导向槽3a相对移动的导向孔2b构成,因此能够顺畅且可靠地进行瞄准部7的在重合位置(Q)与退让位置(R)之间的回转。此外,与因转贴作业时所施加的推压力F1而相对于壳体2相对移动的转贴工具本体3的动作相关连地、导向部G被导向槽3a所导引,因此能够使瞄准部7移动到重合位置(Q)或退让位置(R)上,防止在转贴作业时转贴工具本体3与瞄准部7相干涉,操作性变得优异。此外,由于瞄准部7的导向轴73b在插通于壳体2的导向孔2b内的状态下被转贴工具本体3的导向槽3a所导引,因此能够使瞄准部7、转贴工具本体3及壳体2相互紧密连接地相关连。
进而,因壳体2由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因此即使由壳体2包围转贴工具本体3及轴部4,也能够通过壳体2目视确认转贴工具本体3及轴部4相对于冲孔Xa的相对位置。在此情况下,由于在重合位置(Q)上具有与冲孔Xa相连通的瞄准用孔71a的瞄准部本体71大致成薄板状,因此能够更加简单且可靠地进行将瞄准用孔对位在冲孔Xa上的作业。
此外,由于在轴部4与轴座5之间,设有与在转贴作业时所施加的推压力F1相关连地、仅允许轴部4向没入转贴工具本体3的方向移动、且作用有一定的保持力的保持部H,从而能够随着轴部4所插通的补片P的层叠数的减少,使轴部4向没入转贴工具本体3的方向移动,将层叠的补片P夹持在转贴工具本体3的下面部33与轴部4的前端部(扩展部42)之间,并能够起到作为调整机构的功能。此外,由于通过保持部H,限制了轴部4向着从转贴工具本体3突出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转贴在冲孔Xa的周缘部Xb上的补片P与剩余在轴部4上的其他补片P之间的剥离动作。
在此情况下,由于使用设置于轴部4上的锯齿状的第1啮合部41a和设置于轴座5上、可与第1啮合部41a啮合的锯齿状的第2啮合部52c而构成保持部H,并使第1啮合部41a与第2啮合部52c的啮合位置仅在轴部4没入转贴工具本体3的方向上变化,因此在转贴工具本体3的内部不需要另外组装专用的机构,也能够使构造比较简单。
特别是,由于所述轴座5具有设置于前端部上、由转贴工具本体3所轴支承的座轴部5a,以及设置在基端部上、在安装于转贴工具本体3内的状态下与轴部容纳部件6相接触且可弹性变形的接触部51b;保持部H,通过使接触部51b与容纳部件6压接并弹性变形而在轴座5整体上产生弹簧作用,并通过该弹簧作用而将轴座5向着第1啮合部41a与第2啮合部52c相互啮合的方向加载;因此能够使第1啮合部41a与第2啮合部52c的啮合状态良好,同时,由于使轴座5本身具有作为加载装置的功能,因此与另外设置专用的加载部件的方式比较,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
另一方面,由于在轴部4与轴座5之间设有解除由保持部H进行的第1啮合部41a与第2啮合部52c的啮合状态、成为可将轴部4从转贴工具本体3拔出的状态的啮合状态解除部,因此能够进行补片P的替换和再装设。
并且,由于保持状态解除部为这样的部件:通过相对于设置在轴座5上、且在安装到转贴工具本体3上的状态下露出到转贴工具本体3的外部的按钮部51a,施加一定的操作力(推压力F1),以抵抗使轴座5朝向第1啮合部41a与第2啮合部52啮合的方向加载的加载力,由此使轴座5以座轴部5a为支点向第2啮合部52c从第1啮合部41a离开的方向回转;因此能够通过推压按钮部51a的简单操作,使轴部4从转贴工具本体3中拔出,能够将新的补片P装设在轴部4上,实用性上变得优异。
此外,由于在转贴工具本体3内,压接在内轴座5的接触部51b上的轴部容纳部件6是接受通过了轴座5的轴部4且对轴部4的没入方向进行修正的部件,因此能够一边维持构成保持部H的第1啮合部41a与第2啮合部52c的良好的啮合状态,一边顺畅并可靠地进行轴部4的向着相对于转贴工具本体3没入的方向的移动。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瞄准部在重合位置与退让位置之间的移动为沿垂直方向的回转移动,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为沿水平方向的回转移动或沿水平方向的滑动移动。并且,也可以将动作机构设为实现上述各移动动作的结构。
此外,瞄准部为能够起到作为盖子的功能的部件,但也可另外安装专用的盖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部通过使轴座的接触部与轴部容纳部件压接而在轴座整体上产生弹簧作用,但也可通过使轴座与转贴工具本体压接而在轴座整体上产生弹簧作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转贴工具,表示了将补片转贴于冲孔周缘部上的类型,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为,例如在壳体中内藏作为转贴工具的印章本体及印油部(吸藏有油墨或印泥的部件)或墨盒,将涂布或浸透在印章本体前端部上的油墨或印泥等转贴物转贴在纸张等转贴对象物上的特定的按印位置(被转贴位置)上的类型。在此情况下,可设置对将油墨或印泥等转贴物转贴在所述按印位置(被转贴位置)上用的瞄准位置加以确定的瞄准部,以及可使该瞄准部在与转贴位置大致重合的重合位置和在施加按印用的推压力的情况下所得到的、不会与印章本体及转贴对象物相干涉的退让位置之间移动的动作机构。更具体地为,优选在瞄准部上设置具有与刻印在印章本体前端部上的印字部(文字或记号等)的印章图案相对应的形状、或与印章本体的外形状(横断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目标部,并在重合位置,使该目标部与被按印位置相连通或重合。再者,目标部也可将与印章图案相当的形状或与印章本体的横断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印刷、刻印、剪裁到瞄准部上,或利用密封部件等粘贴到瞄准部上。
此外,作为转贴物,在补片、油墨或印泥以外,也可使用密封件、胶带等。
此外,对于各部的具体结构也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12)

1.一种转贴工具,它是在纸张等转贴对象物的特定的被转贴位置上转贴补片或油墨等转贴物的转贴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转贴作业时、前端部与所述转贴对象物相接触的壳体;
通过在转贴作业时所施加的推压力,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突出·没入方向上相对移动,并将所述转贴物转贴到所述被转贴位置上的转贴工具本体;
对将所述转贴物转贴到所述被转贴位置上用的瞄准位置加以确定的瞄准部;和
可使该瞄准部在重合位置和退让位置之间移动动作的动作机构,所述重合位置是使该瞄准部在所述转贴工具本体的前端部与所述转贴对象物之间与所述被转贴位置大致重合的位置,所述退让位置是指不与所述被转贴位置重合且不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及所述转贴对象物相干涉的位置;
该动作机构在施加所述推压力的情况下,使所述瞄准部从所述重合位置向所述退让位置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贴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作机构具有使所述瞄准部在所述重合位置与所述退让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壳体回转的回转部;
将该回转部的回转轴,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轴心,设定在靠近与所述瞄准部的从所述重合位置向所述退让位置回转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部由设置在所述瞄准部上的回转轴和设置于所述壳体上、轴支承所述回转轴的回转轴承部构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机构具有对所述瞄准部的在所述重合位置与所述退让位置之间的回转移动进行导引的导向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由下述部分构成:设置于所述瞄准部上的导向轴;设置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上,随着该转贴工具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着突出·没入方向相对移动,将所述导向轴沿特定轨迹导向,以将瞄准部置于所述重合位置或所述退让位置的导向槽;和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在插通有所述导向轴的状态下,允许所述导向轴相对于所述导向槽相对移动的导向孔。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转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透光性材料构成,所述瞄准部具有瞄准部本体,该瞄准部本体具有在所述重合位置、与所述被转转贴位置相连通或重合的目标部,该瞄准部本体构成大致薄板状。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转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转贴位置为形成于所述转贴对象物上的冲孔的周缘部,并设置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具有在插通于层叠状态的作为转贴物的补片的孔内的状态下保持这些补片、且可相对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在突出·没入方向上移动的轴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并可保持所述轴部的轴座,并且该保持部在所述轴部与所述轴座之间,与所述转贴作业时所施加的推压力相关连地仅允许所述轴部向没入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方向移动,且被作用一定的保持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具有设置于所述轴部上的锯齿状的第1啮合部和设置于所述轴座上、可与第1啮合部相啮合的锯齿状的第2啮合部,并使第1啮合部与第2啮合部的啮合位置仅在所述轴部没入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方向上变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座具有设置于前端部上、由所述转贴工具本体轴支承的座轴部,以及设置于基端部上、在安装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状态下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或设置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其他部件相接触且可弹性变形的接触部;所述保持部通过使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或设置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其他部件压接而在轴座整体上产生弹簧作用,并通过该弹簧作用将所述轴座向着所述第1啮合部与第2啮合部相互啮合的方向加载。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转贴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部与所述轴座之间设置有解除由所述保持部进行的所述第1啮合部与所述第2啮合部的啮合状态,使所述轴部成为可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拔出的状态的啮合状态解除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座具有设置于前端部上、由所述转贴工具本体轴支承的座轴部,设置在基端部上、在安装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状态下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或设置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其他部件相接触且可弹性变形的接触部,和可在安装于所述转贴工具本体内的状态下露出到该转贴工具本体外部的按钮部;所述保持部通过使所述接触部与转贴工具本体或设置于转贴工具本体内的其他部件压接而在轴座整体上产生弹簧作用,并通过该弹簧作用,将所述轴座向着所述第1啮合部与第2啮合部相互啮合的方向加载;所述保持状态解除部通过相对所述按钮部施加抵抗弹簧作用所产生的加载力的规定的操作力,使所述轴座以所述座轴部为支点地向着所述第2啮合部从所述第1啮合部离开的方向回转。
12.如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转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部件为接受从所述轴座中通过的所述轴部且修正轴部的没入方向的轴部容纳部件。
CNB2006101077557A 2005-07-25 2006-07-25 转贴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943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4026/2005 2005-07-25
JP2005214026A JP4639354B2 (ja) 2005-07-25 2005-07-25 転着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3587A true CN1903587A (zh) 2007-01-31
CN100509433C CN100509433C (zh) 2009-07-08

Family

ID=37673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775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9433C (zh) 2005-07-25 2006-07-25 转贴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73664B2 (zh)
JP (1) JP4639354B2 (zh)
CN (1) CN100509433C (zh)
HK (1) HK10963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02516B1 (en) * 2010-07-29 2012-11-06 Claudia Marlin Hole punching and reinfor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KR101834189B1 (ko) 2016-05-16 2018-03-06 서울대학교치과병원 간섭방지형 패치를 구비하는 심전도 측정장치
JP1572193S (zh) * 2016-08-11 2017-03-21
KR102276468B1 (ko) * 2019-04-30 2021-07-13 문소영 스티커 스탬프
CN112277490B (zh) * 2020-10-30 2022-05-06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财务印章管理装置
CN113525849A (zh) * 2021-07-27 2021-10-22 重庆托玛托机电设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简便的贴标装置
CN115008771B (zh) * 2022-05-31 2023-11-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保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2554A (en) * 1976-04-05 1978-02-07 Mckibben John D Hand punch and tape reinforcement applicator
JPS62123965U (zh) * 1986-01-31 1987-08-06
FR2631277A2 (fr) * 1987-03-10 1989-11-17 Abjad Products Ltd Perforatrice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de renforcement de la feuille perforee
JPS63274596A (ja) * 1987-05-07 1988-11-11 エルム工業株式会社 綴り穴補強片貼着器
JPH0617951U (ja) * 1992-08-10 1994-03-08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開閉式の蓋付印鑑ホルダー
GB2282128B (en) * 1993-04-26 1997-07-16 Pentel Kk Tape dispenser
JPH0911596A (ja) * 1995-06-30 1997-01-14 Pentel Kk 印鑑ホルダ−
JPH10129171A (ja) * 1996-10-28 1998-05-19 Muneyuki Hirayama パンチラベル貼り器とそれに使用する積層パンチラベル
JP3069648B2 (ja) 1997-06-19 2000-07-24 コクヨ株式会社 パッチ貼着器
JPH1191283A (ja) * 1997-09-25 1999-04-06 Shibata Kogyo Kk パンチ穴補強用パッチ貼付器
JPH11198579A (ja) * 1998-01-07 1999-07-27 Kokuyo Co Ltd パッチ貼着器
JP2001105705A (ja) * 1999-10-08 2001-04-17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印鑑ホルダー
US6397652B1 (en) * 2000-03-22 2002-06-04 The Sollami Company Tool bod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03200644A (ja) * 2002-01-07 2003-07-15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印剤の担持体、それを用いた判子受け台及び印鑑フォルダー
JP4552086B2 (ja) * 2004-09-27 2010-09-29 柴田工業株式会社 パッチ貼着具
US7172007B1 (en) * 2005-03-29 2007-02-06 John Hui Reinforcing ring applic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30244A (ja) 2007-02-08
HK1096352A1 (en) 2007-06-01
CN100509433C (zh) 2009-07-08
US7673664B2 (en) 2010-03-09
US20070031073A1 (en) 2007-02-08
JP4639354B2 (ja) 201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03587A (zh) 转贴工具
CN1051284C (zh) 涂膜转移工具
CN1281430C (zh) 变速杆装置
CN1144969C (zh) 卡头和管接头
CN1275780C (zh) 端挡板,供纸盒,供纸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71322A (zh) 穿剌用组件、穿剌用部件的取出工具和穿剌装置
CN1755181A (zh) 耦合器
CN1059389C (zh) 粘接片的剥离方法及其装置
CN1769015A (zh) 切纸机
CN101038480A (zh) 钟表的按钮结构和具备该按钮结构的钟表
EP1602439A3 (en) Nozzle change magazine for laser beam machine
US9676226B2 (en) Energy-storage pen implement sharpener
JP2008099770A (ja) ロータリー式電気かみそり
CN1362595A (zh) 反射镜可动型汽车用前灯
CN2879247Y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CN1378309A (zh) 卡用连接装置
CN1149035C (zh) 拉链头自动装配机
CN1484058A (zh) 透镜安装机构及其投影装置
CN1590048A (zh) 滑动型斜切锯
CN1639476A (zh) 动压轴承的制造方法、动压轴承及动压轴承制造装置
CN1941241A (zh) 橡胶按键装置
CN1716482A (zh) 按钮开关
CN1700378A (zh) 旋转型电部件
CN1035697C (zh) 用于电子乐器的键盘装置
CN1259681C (zh) 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635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9635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7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