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4589B - 片材排出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排出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4589B
CN110554589B CN201910448324.4A CN201910448324A CN110554589B CN 110554589 B CN110554589 B CN 110554589B CN 201910448324 A CN201910448324 A CN 201910448324A CN 110554589 B CN110554589 B CN 1105545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pivot
discharging
sheets
dischar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83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54589A (zh
Inventor
海贺美穗
铃木洋平
大地润一
奥野和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554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4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54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45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38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ovable piling or advancing arms, frames, plates, or like members with which the articles are maintained in face contact
    • B65H29/44Members oscillated in arcuate pat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1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 B65H29/14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and introducing into a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2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contact with rotating friction members, e.g. rollers, brushes, or cylinders
    • B65H29/2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contact with rotating friction members, e.g. rollers, brushes, or cylinders and introducing into a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65H43/06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detecting, or responding to, completion of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65H43/08Photoelectric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9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e.g. weight, thickn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2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3Forming a pile of a limited number of articles, e.g. buffering, forming bu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4Moving, forwarding, guiding material
    • B65H2301/445Moving, forwarding, guiding material stream of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 B65H2301/4452Regulating space between separat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5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 B65H2405/11151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with surface inclined upwardly in transpor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1Angle
    • B65H2511/214Inclin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2D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2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 B65H2553/21Variable resistances, e.g. rheostats, potentiometers or strain gau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4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using optical, e.g. photographic, elements
    • B65H2553/41Photoelectric detectors
    • B65H2553/412Photoelectric detectors in barrier arrangements, i.e. emitter facing a receptor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51Encoders, e.g. lin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60Details of intermediate means between the sensing means and the element to be sensed
    • B65H2553/61Mechanical means, e.g. contact a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排出装置,其包括:片材排出部分;片材支撑部分;配置成通过由从片材排出部分排出的片材按压而枢转的枢转部件;配置成检测枢转部件的位置的检测单元;以及配置成改变片材间隔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执行排出至少一个片材的第一排出操作、以第一片材间隔排出片材的第二排出操作、以及以比第一片材间隔长的第二片材间隔排出至少一个片材的第三排出操作,基于检测单元在第一排出操作期间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获取在第二排出操作中排出的片材的数量。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片材排出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出片材的片材排出装置和配备有该片材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诸如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的图像形成装置配备有片材支撑部分,该片材支撑部分排出在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并且支撑所排出的片材。已经提出了一种能够检测被支撑在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的满载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106426)。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106426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检测满载状态的传感器和标记部件。传感器在标记部件的末端部分接触片材摞(该片材摞处于被支撑在片材支撑部分上的满载状态)上的最上方片材的状态下连续地输出ON信号,由此检测到满载状态。
近来,从进一步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生产率的角度考虑,即,为了增加每单位时间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的数量,需要进一步缩短在连续传送多个片材的状态下被连续传送的片材之间的间隔。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106426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果从进一步增加图像形成装置的生产率的角度考虑而缩短在多个片材的连续传送期间的连续片材之间的间隔,则会出现问题。具体地,如果连续传送的片材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预定距离以下,则当在第一片材的排出期间向上推动标记部件时,第二片材和后续片材就会被连续地排出。换句话说,当开始进行第一片材的排出时,传感器信号接通(ON),并且即使当第一片材的排出完成时,传感器信号也将继续接通并且将不会切换为断开(OFF)。在此情况下,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106426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传感器,即使装载在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实际上尚未达到满载状态,传感器也会错误地检测到满载状态并且停止图像形成操作。如上所述,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106426所教导的图像形成装置,如果以缩短的片材间隔执行片材的连续传送,则存在的缺点是:图像形成操作会在满载状态之前停止,并且生产率反而下降。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片材排出装置包括:配置成排出片材的片材排出部分;片材支撑部分,所述片材支撑部分配置成支撑从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排出的片材;枢转部件,所述枢转部件配置成通过由从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排出的片材按压而围绕枢转轴线沿着上下方向枢转,所述枢转部件通过与被支撑在所述片材支撑部分上的最上方片材接触而被保持;配置成检测所述枢转部件的位置的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改变作为前一片材和后一片材之间的间隔的片材间隔,其中,在接收到要连续排出多个片材的作业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单元执行由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排出至少一个片材的第一排出操作、由所述片材排出部分以第一片材间隔排出片材的第二排出操作、以及由所述片材排出部分以比所述第一片材间隔长的第二片材间隔排出至少一个片材的第三排出操作,基于所述检测单元在所述第一排出操作期间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获取在所述第二排出操作中排出的片材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配置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配置成排出片材的片材排出部分,图像已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中形成在片材上;片材支撑部分,所述片材支撑部分配置成支撑从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排出的片材;枢转部件,所述枢转部件配置成通过由从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排出的片材按压而围绕枢转轴线沿着上下方向枢转,所述枢转部件通过与被支撑在所述片材支撑部分上的最上方片材接触而被保持;配置成检测所述枢转部件的位置的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改变作为前一片材和后一片材之间的间隔的片材间隔,其中,在接收到要连续排出多个片材的作业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单元执行由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排出至少一个片材的第一排出操作、由所述片材排出部分以第一片材间隔排出片材的第二排出操作、以及由所述片材排出部分以比所述第一片材间隔长的第二片材间隔排出至少一个片材的第三排出操作,基于所述检测单元在所述第一排出操作期间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获取在所述第二排出操作中排出的片材的数量。
参考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总体示意图。
图2是示出片材排出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3是示出控制单元的框图。
图4A是示出在片材载荷量处于小载荷状态的情况下的片材排出装置的操作概况的横截面图。
图4B是示出在片材载荷量处于小载荷状态的情况下的各个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波形的示例的视图。
图5A是示出在片材载荷量处于中载荷状态的情况下的片材排出装置的操作概况的横截面图。
图5B是示出在片材载荷量处于中载荷状态的情况下的各个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波形的示例的视图。
图6A是示出在连续排出期间片材排出装置的操作概况的横截面图。
图6B是示出在片材载荷量处于小载荷状态的状态下开始进行片材连续排出的情况下的各个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波形的示例的视图。
图7A是示出在正常状态期间枢转部件的位移的曲线图。
图7B是示出在发生异常期间枢转部件的位移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片材排出装置中的满载控制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在连续排出作业中的传感器F的输出波形的视图。
图10A是示出在片材载荷量处于小载荷状态的情况下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排出装置的操作概况的横截面图。
图10B是示出在片材载荷量处于小载荷状态的情况下的各个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波形的示例的视图。
图11A是示出在片材负荷量处于中载荷状态的情况下的片材排出装置的操作概况的横截面图。
图11B是示出在片材载荷量处于中载荷状态的情况下的各个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波形的示例的视图。
图12是示出在片材排出装置执行连续排出的情况下的操作概况的横截面图。
图13是示出片材排出装置中的满载控制的流程图。
图14A是示出在片材载荷量处于小载荷状态的情况下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片材排出装置的操作概况的横截面图。
图14B是枢转盘的放大图。
图14C是示出在片材载荷量处于小载荷状态的情况下的各个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波形的示例的视图。
图15A是示出在片材载荷量处于小载荷状态的情况下的片材排出装置的操作概况的横截面图。
图15B是示出在片材载荷量处于中载荷状态的情况下的各个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波形的示例的视图。
图16是示出在片材排出装置中执行连续排出的情况下的操作概况的横截面图。
图17是示出在片材载荷量处于中载荷状态的状态下开始进行片材连续排出的情况下的各个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波形的示例的视图。
图18是示出片材排出装置中的满载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总体布置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从正面观察的用作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200的示意图。在下面的描述中,基于大致从正面(即从图1的视角)观察打印机200的状态来描述包括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打印机200是采用电子照相系统的激光束打印机。如图1所示,打印机200包括:配置成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用于将片材S进给到图像形成单元10的片材进给单元20;以及片材排出装置30A,其用于将片材S(图像已在图像形成单元10中形成在该片材S上)排出到外部。
图像形成单元10包括光学单元201、感光鼓202、显影单元203、转印辊205和定影单元210。如果图像形成单元10接收到开始图像形成操作的指令,则用作感光部件的感光鼓202旋转,并且感光鼓202的表面由未示出的充电单元均匀地充电。然后,光学单元201基于从未示出的输入接口或外部计算机输入的图像数据来调制并输出激光束。在光学单元201输出激光束并扫描感光鼓202的表面的状态下,在感光鼓202的表面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在感光鼓202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由从显影单元203供应的调色剂可视化并形成为调色剂图像。
与该图像形成操作并行地,片材进给单元20将装载到布置在打印机200的下部分上的盒204上的片材S朝向图像形成单元10进给。在片材进给单元20中,首先,被装载在盒204上的最上方片材S由拾取辊206送出。由拾取辊206从盒204送出的片材S被输送到传送辊对209,并且然后以与承载在感光鼓202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的定时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10。承载在感光鼓202上的调色剂图像由转印辊205转印到片材S上。调色剂图像已转印于其上的片材S在定影单元210处被加热和加压,由此转印到片材S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调色剂图像已定影于其上的片材S被传送到中间片材排出辊对213。
此时,如果输入到打印机200的作业是用于打印到片材S的一面(即第一面)的作业,则调色剂图像已定影于该第一面上的片材S由中间片材排出辊对213传送到片材排出装置30A。片材排出装置30A将从中间片材排出辊对213传送的片材S排出到用作片材支撑部分的片材排出托盘215上。同时,如果输入到打印机200的作业是在两面上打印图像(即,打印到片材S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作业,则中间片材排出辊对213在夹持片材的同时沿着相反的方向旋转。由中间片材排出辊对213传送到再传送路径217的片材S由转向辊对216等从再传送路径217引导到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18。引导至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18的片材S被临时放置在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18中的中间托盘219上。临时放置在中间托盘219上的片材S由再传送辊对220以与承载在感光鼓202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的定时再次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10。此后,与输入到打印机200的作业是用于将图像打印到片材S的一面上的作业的情况相类似地,调色剂图像已定影于两面的片材S被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215。
排出装置
接下来,将描述片材排出装置30A。如图2所示,片材排出装置30A包括片材排出辊对214、片材排出托盘215、用作枢转部件的标记1、枢转盘2、传感器E1和传感器E2、以及用作目标位置检测部分的传感器F。枢转盘2以及传感器E1、E2和F构成用于检测标记1的枢转角的检测单元50。此外,用作驱动源以用于旋转片材排出辊对214或停止其旋转的马达M设置在片材排出装置30A中。此外,片材排出装置30A配备有控制单元40(图3)。
标记1是在沿着用作片材排出部分的片材排出辊对214对片材S的传送方向的下游的位置处围绕枢转轴线P沿着上下方向可枢转地布置的棒状部件。枢转轴线P布置成比标记1的末端部分1b更靠近基部1d,即基部1d隔着枢转轴线P布置在末端部分1b的相对侧。末端部分1b用作布置在片材排出托盘215上方的第一端部部分。标记1能够在从最下方位置P0到最上方位置Pt的范围内沿着上下方向和高度方向枢转。图2中示出的接触位置Px是在接收到排出片材S的作业的情况下、在末端部分1b与装载在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片材S中的最上方片材S接触的状态下的标记1的位置。例如,接触位置Px已大体表示为如图4A-4B及5A-5B所示的接触位置Pa和Pb,并且标记1通过与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最上方片材S接触而被保持在接触位置Px处。图2所示的枢转角θ是在标记1在接触位置Px和满载检测位置Pm之间枢转的状态下的标记1的枢转角,并且例如已大体表示为如图4A-4B及5A-5B所示的枢转角α和β。
枢转盘2与标记1同轴布置,枢转盘2可以与标记1一体地围绕枢转轴线P枢转。多个狭缝2b和多个狭缝2d沿着枢转方向形成在枢转盘2上。从枢转轴线P到狭缝2b和2d的相应距离不同,并且狭缝2b和2d布置在枢转盘2的径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即,沿着枢转盘2的枢转方向布置的多个狭缝2b构成第一排狭缝,并且沿着枢转盘2的枢转方向布置的多个狭缝2d构成第二排狭缝。考虑到检测精度来确定狭缝2b和2d的数量。多个狭缝2b和2d的数量越多,实现的检测精度就越高。狭缝2b和狭缝2d的宽度不同,换句话说,狭缝2b和2d设计成具有不同的分辨能力,并且标记1的枢转方向可以通过它们的组合来区分。枢转盘2以及传感器E1和E2构成用于检测标记1的枢转量的枢转量检测部分。
传感器E1布置在能够检测穿过狭缝2b的光的位置处,例如布置在与形成在枢转盘2上的狭缝2b相对的位置处。此外,类似于传感器E1的传感器E2布置在能够检测穿过狭缝2d的光的位置处,例如布置在与狭缝2d相对的位置处。传感器E1包括用作第一感光元件的感光元件E1b,其接收从发光元件E1a发射并穿过狭缝2b中的任意一个的光(参见图3)。此外,传感器E2包括用作第二感光元件的感光元件E2b,其接收从发光元件E2a发射并穿过狭缝2d中的任意一个的光(参见图3)。传感器E1和E2还可以设计成检测由枢转盘2在未布置狭缝2b和2d的位置处反射的反射光,而不是检测穿过狭缝2b和2d的光。
此外,传感器F例如由类似于传感器E1和E2的光学传感器形成,并检测用作位于预定枢转范围内的标记1的第二端部部分的基部1d。预定枢转范围是标记1位于满载检测位置Pm以上以及最上方位置Pt以下的范围。传感器F通过标记1从下部位置枢转并到达满载检测位置Pm而从输出信号为OFF的状态(在下文中称为“断开状态”)变为输出信号为ON的状态(在下文中称为“接通状态”)。即,用作目标位置的满载检测位置Pm是传感器F开始检测标记1的位置。此外,在标记1位于满载检测位置Pm以上以及最上方位置Pt以下的状态下,传感器F保持接通状态。如上所述,由于传感器F能够检测到比末端部分1b更靠近枢转轴线P的基部1d,因此可以小型化感光元件。
控制单元
如图3所示,控制单元40包括CPU 41、ROM 42和RAM 43。控制单元40的各种功能例如可以通过CPU 41使用RAM 43作为工作区执行存储在ROM 42中的程序来实现。指示从传感器E1、E2和F输出的检测结果的信号被输入到如上配置的控制单元40。
片材排出操作
接下来,以用于连续排出多个片材S的作业(在下文中称为“连续排出作业”)被输入至上述的片材排出装置30A的情况为例来描述片材排出操作的概况。图4A是示出在装载到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片材S的装载量小于在满载状态下装载的片材数量的约1/3的情况(在下文中称为“小载荷状态”)下的片材排出装置30A的操作概况的视图。图5A是示出在装载到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片材S的装载量约为在满载状态下装载的片材数量的一半的情况(在下文中称为“中载荷状态”)下的片材排出装置30A的操作概况的视图。图6A是示出由片材排出装置30A进行的片材S的连续排出操作的视图。
如图4A所示,如果在片材排出托盘215处于小载荷状态的状态下接收到连续排出作业,则在第一片材S到达片材排出辊对214之前标记1位于接触位置Pa。然后,连续排出作业的第一片材S从接触位置Pa向上推动标记1。标记1布置成通过片材S被排出而被向上推动成高于满载检测位置Pm,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标记1设计成由片材S向上推动到最上方位置Pt。枢转盘2与标记1一起枢转,并且传感器E1和E2接收已穿过形成在枢转盘2上的狭缝2b和2d的光,由此传感器E1和E2输出如图4B所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中的脉冲的数量与正在枢转的标记1和枢转盘2的枢转角度的值成比例。
此外,在标记1从下方被向上推动并且移动超过满载检测位置Pm的状态下,传感器F从OFF切换到ON。在标记1由排出的片材S向上推动直至其到达满载检测位置Pm的时候,也就是从时间ta到时间t1,控制单元40对传感器E1和E2输出的脉冲的数量进行计数。然后,控制单元40基于计数得到的脉冲的数量计算从接触位置Pa到满载检测位置Pm的枢转角α。
此外,如图5A所示,如果在片材排出托盘215处于中载荷状态的状态下接收到连续排出作业,则在第一片材S到达片材排出辊对214之前标记1位于接触位置Pb。位于接触位置Pb的标记1的末端部分1b高于接触位置Pa。然后,连续排出作业的第一片材S将标记1从接触位置Pb向上推动到最上方位置Pt。此时,如图5B所示,在将标记1从接触位置Pb向上推动到满载检测位置Pm的时候,也就是从时间tb到时间t1,控制单元40对传感器E1和E2输出的脉冲的数量进行计数。然后,控制单元40基于计数得到的脉冲的数量计算从接触位置Pb到满载检测位置Pm的枢转角β。枢转角β小于枢转角α。如上所述,控制单元40可以计算出从接收到连续排出作业时的标记1的初始位置(例如接触位置Pa和Pb)到满载检测位置Pm的枢转角。
如图6A所示,如果缩短被排出的前一片材和后一片材之间的片材间隔以提高生产率,则在排出连续排出作业的第二和后续片材S时,标记1的末端部分1b将会振荡而不与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片材S接触。也就是说,如果标记1由作为第一片材排出的片材S向上推动到最上方位置Pt并且第一片材S的后缘经过了标记1的末端部分1b,则标记1开始因其自重而下降。然而,标记1会由随后排出的第二片材S再次向上推动到最上方位置Pt。结果,标记1就在传感器F处于接通的范围内、也就是在从满载检测位置Pm以上以及最上方位置Pt以下的范围内沿着上下方向振荡。在图6B中,从时间t1开始,示出了在标记1于满载检测位置Pm和最上方位置Pt之间的范围内振荡的状态下的各个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在图6B中,传感器E1和E2的输出信号被简化,但是取决于片材S的类型,标记会重复由片材S自身的刚度导致的在满载检测位置Pm和最上方位置Pt之间的小幅上下移动。结果,传感器E1和E2的输出信号重复地出现非常短促的ON和OFF。通过将狭缝2b和2d的狭缝宽度设定为不同的宽度,也就是通过为狭缝提供不同的分辨能力,就可以通过狭缝的组合来判别枢转方向,从而可以基于脉冲的数量获得向一个方向的旋转总量。
由此,如图7A所示,标记1在排出第一片材之后执行确定的枢转动作Ka。标记1通过排出的第k个片材S在满载检测位置Pm和最上方位置Pt之间执行枢转动作的时段被称为时段#k(k≥1)。在时段#k期间标记1的固定枢转动作被称为固定动作,并且由固定动作产生的传感器E1和E2的固定输出波形被称为固定波形。
如果在多个片材S的连续排出期间发生异常,则如图7B所示,标记1会表现出与图7A所示的固定动作不同的行为。片材S的排出动作的异常例如会因片材S的排出故障、或者因用户接触标记1或排出的片材S而发生。例如,如果用户由于某种原因接触标记1或排出的片材S,则标记1会执行偏离了固定动作期间的枢转动作Ka的枢转动作Kb和枢转动作Kd。例如,如果标记1由于某种外部因素而保持在提升状态,则标记1会执行偏离了固定动作期间的枢转动作Ka的枢转动作Ke。此外,如果标记1由于某种外部因素而保持在降低位置,则标记1会偏离固定动作期间的枢转动作Ka并且执行枢转动作Kf。当标记1的行为异常时,传感器E1和E2的输出波形表现为与固定波形不同的、包括显著变化的波形。
控制单元40(参见图3)监视传感器E1和E2的输出波形,并且通过检测不同于固定波形的波形来检测出在执行连续排出作业期间所发生的异常。此外,如果在以稍后描述的第一片材间隔排出多个片材S期间判定传感器F已从接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则控制单元40判定标记1和枢转盘2已超出确定的枢转范围。即,控制单元40判定在以第一片材间隔连续排出多个片材S的状态下已发生异常。如果检测到这样的异常,则控制单元40停止马达M并停止片材S的排出。
满载控制
接下来,将参考图8的流程图描述在由片材排出装置30A执行打印期间的满载控制。如果接收到诸如打印作业的连续排出作业,则首先,片材排出辊对214将第一片材S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215。此时,标记1由第一片材S向上推动,并且控制单元40基于由枢转盘2以及传感器E1、E2和F构成的检测单元50的检测结果来检测作为标记1的第一枢转角的枢转角θ(参见图2)(步骤S1)。
如上所述,用于通过片材排出辊对214排出至少一个片材来检测枢转角θ的操作被称为第一排出操作(步骤S1)。检测单元50可以检测在标记1由片材的前缘推动并向上摆动期间的标记1的枢转角θ或者检测在标记1从后缘释放并向下摆动期间的标记1的枢转角θ。在第一排出操作期间排出的片材的片材间隔不受限制,例如,它可以是稍后描述的第一片材间隔或第二片材间隔,或者可以是其他的片材间隔。此外,如果在第一排出操作中排出的片材的数量是两个以上,则可以检测由第二或后续片材(而不是第一片材)枢转的标记1的枢转角θ。而且,还可以检测枢转角两次或更多次,而不是仅检测标记1的一个枢转角,并且将平均枢转角确定为枢转角θ。
然后,控制单元40基于检测到的枢转角θ计算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步骤S2)。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是指在装载到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最上方片材S到达位于满载检测位置Pm的标记1的末端部分1b的高度之前可以由片材排出辊对214排出的片材数量的取值。
接下来,控制单元40判定要由打印作业打印的片材数量(在下文中称为“打印作业的片材数量”)是否大于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步骤S3)。如果打印作业的片材数量等于或小于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步骤S3:否),则控制单元40判定打印是否已经执行到打印作业的片材数量(步骤S13)。如果打印已执行到打印作业的片材数量(步骤S13:是),则完成打印。
如果打印尚未执行到打印作业的片材数量(步骤S13:否),则打印下一片材(步骤S14)。此后,控制单元40判定在排出片材时传感器E1和E2的输出波形是否处于预定状态,即处于固定波形(步骤S15)。如果在片材排出期间传感器E1和E2的输出波形是固定波形(步骤S15:是),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13。如果在片材排出期间传感器E1和E2的输出波形不是固定波形(步骤S15:否),则控制单元40判定已发生异常(步骤S16)并停止片材S的排出。换句话说,如果控制单元40判定在片材排出辊对214在第二排出操作和第四排出操作中连续排出片材的情况下已发生异常,则打印机200停止打印(步骤S12)。
同时,在步骤S3中,如果打印作业的片材数量大于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步骤S3:是),则控制单元40判定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是否大于十,该值是设定为裕量的片材数量(步骤S4)。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排出装置30A而言,如果被支撑在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片材S的量达到位于满载检测位置Pm的标记1的末端部分1b的高度,则希望通过满载控制来高精度地停止打印。所以,相对于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基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能力、可装载的片材数量、相应的片材类型等来任意地设定裕量(根据本实施例,设定为十个片材)。然后,在排出了通过从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减去裕量而获得的片材数量之后,如下文所述再次检测枢转角θ,并且获取在达到满载状态之前可以排出的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
如果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大于设定为裕量的十(步骤S4:是),则控制单元40允许后续片材的打印,并且打印后续片材(步骤S5)。在此状态下,从第一片材到第(P1-10)片材的片材S的片材间隔被设定为较短的第一片材间隔,使得标记1在满载检测位置Pm和最上方位置Pt之间振荡。接下来,控制单元40判定在片材排出期间传感器E1和E2的输出波形是否处于预定状态,即是否为固定波形(步骤S6)。如果在片材排出期间传感器E1和E2的输出波形不是固定波形(步骤S6:否),则控制单元40判定已发生异常(步骤S16)并且停止打印机200的打印(步骤S12)。如果在片材排出期间传感器E1和E2的输出波形是固定波形(步骤S6:是),则控制单元40确认打印是否已执行为使得剩余的片材数量是十或已执行到(P1-10)(步骤S7)。以第一片材间隔排出基于在步骤S1中检测到的枢转角θ而获得的片材数量的操作被称为第二排出操作(步骤S5至S7)。
如果打印尚未执行到最后十个片材(步骤S7:否),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5,并且执行步骤S5和后续步骤。如果打印已执行到最后十个片材(步骤S7:是),则打印机200通过将片材间隔从第一片材间隔改变为比第一片材间隔大的第二片材间隔来执行第(P1-9)片材S的打印(步骤S8)。通过控制单元40控制驱动片材排出辊对214(参见图2)的马达M或者通过改变片材进给单元20的片材进给定时来改变片材S的片材间隔。第二片材间隔是在后续片材S推动标记1之前允许末端部分1b下降并接触被支撑在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最上方片材的间隔。所以,如图9所示,在由片材排出辊对214排出第(P1-9)片材之前,标记1降低到满载检测位置Pm(其是满载检测位置Pm以上以及最上方位置Pt以下的预定枢转范围的下限),并且枢转到超出预定枢转范围的位置。由于在排出第(P1-9)片材S之前标记1移动超出了预定枢转范围,因此传感器F从接通状态转变为断开状态。具体地,标记1向下摆动直到它接触被支撑在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最上方片材。在排出第(P1-9)片材S之后,过程返回到步骤S1,并且执行从步骤S1开始的步骤和后续步骤。以第一片材间隔执行除了步骤S8以外的片材排出。如上所述,由片材排出辊对214以第二片材间隔排出至少一个片材以检测枢转角θ的操作被称为第三排出操作(步骤S1)。
在此状态下,检测单元50检测标记1的新枢转角θ作为第二枢转角,并且基于新检测到的枢转角θ计算新的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如上所述,通过校正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可以高精度地执行达到满载之前的片材排出。例如,如果新的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是10个片材以下,则在步骤S4中,控制单元40判定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小于设定为裕量的10个片材(步骤S4:否)。然后,控制单元40判定是否已经实际打印了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步骤S9)。如果判定尚未打印到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步骤S9:否),则控制单元40打印后续片材(步骤S10),并且判定片材排出期间传感器E1和E2的输出波形是否为固定波形(步骤S11)。
如果在片材排出期间传感器E1和E2的输出波形不是固定波形(步骤S11:否),则控制单元40判定已发生异常(步骤S16)并且停止打印机200的打印(步骤S12)。如果在片材排出期间传感器E1和E2的输出波形是固定波形(步骤S11:是),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9。如果判定已经执行的打印达到了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步骤S9:是),则控制单元40判定打印已经执行到片材排出托盘215的满载状态(步骤S17),并且停止打印机200的打印(步骤S12)。
如上所述,对于基于由第二次步骤S1检测到的枢转角θ计算的片材数量以第一片材间隔排出片材的操作被称为第四排出操作(步骤S9至S11)。在第四排出操作中,检测单元50可以检测在标记1由片材的前缘推动并向上摆动期间的标记1的枢转角θ或者检测在标记1从后缘释放并向下摆动期间的标记1的枢转角θ。在第四排出操作期间排出的片材的片材间隔不限于第一片材间隔,并且例如可以是小于第二片材间隔的任何间隔。此外,上述的第一至第四排出操作不必连续执行,并且可以在第一至第四排出操作之间执行其他操作。
如上所述,如果打印作业的片材数量大于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并且如果未检测到异常,则在重复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的校正的同时持续打印(步骤S1至S8),直到控制单元40判定满载(步骤S17)。如果控制单元40判定满载或异常,则它通过设置在打印机200上的操作面板(未示出)向用户报告错误信息并停止打印。为了恢复打印,用户必须响应于错误信息而执行适当的操作。例如,为了恢复打印,用户必须执行适当的操作,譬如:如果检测到满载就从片材排出托盘215移除片材S,或者如果检测到异常就移除标记1的外部因素或移除卡住的片材。
上述的满载控制是并未包括在打印停止之后执行的步骤的示例,但是它也可以包括在打印停止之后执行的步骤。例如,满载控制还可以包括在打印停止之后确认片材排出托盘215是否满载的步骤。此外,如果作为确认的结果判定片材排出托盘215并未满载,则过程可以返回到图8所示的步骤S1并且打印剩余数量的片材。作为另一示例,如果判定在停止打印之后已解决异常并且已满足恢复打印的条件,则满载控制也可以包括恢复打印的步骤。
在停止打印的打印机200中,传感器E1和E2至少需要保持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以确定异常已解决。由于在停止打印的打印机200中不再排出片材S,因此通常标记1不移动。所以,通常传感器E1和E2将保持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此外,关于用于恢复打印的条件,该条件至少应当包括在打印停止之后被支撑在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片材S的数量尚未达到满载片材数量,即,标记1停止在低于满载检测位置Pm的高度处。由控制单元40基于传感器F的输出信号判定被支撑在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片材S的数量是否尚未达到满载片材数量。具体地,如果传感器F的输出信号是OFF,则控制单元40判定被支撑在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片材S的数量尚未达到满载片材数量。如果被支撑在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片材S的数量尚未达到满载片材数量,过程例如可以返回到图8所示的步骤S1以打印剩余数量的片材。也可以将检测片材排出装置30A内部的装置状态异常的传感器中的用于感测与图像形成和片材排出相关的装置状态的传感器不再输出指示异常的信号添加到用于恢复打印的条件中。
在图8的流程图的步骤S7和S8中,在连续地排出片材S直至还差十个片材就到满载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将片材间隔从第一片材间隔增加到比第一片材间隔大的第二片材间隔。然而,用于将片材间隔从第一片材间隔增加到第二片材间隔的定时不限于该定时。例如,如果是大数量片材的打印作业,则在剩余片材数量达到十个片材之前(例如每当连续排出的片材S的数量达到20时)就可以将片材间隔从第一片材间隔增加到第二片材间隔并且可以重新计算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
在图8的流程图的步骤S9中,控制单元40在已经判定打印已执行到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的状态下(步骤S9:是)判定片材排出托盘215已变为满载(步骤S17)。然而,满载的判定不限于此。在步骤S9及此后的流程中,由于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是10以下,因此可以排出的片材S的数量较小。所以,代替步骤S9的处理,控制单元40可以通过将片材间隔从第一片材间隔增加到第二片材间隔并且基于传感器F的检测结果来判定片材排出托盘215的满载。即使控制单元40基于传感器F的检测结果判定了片材排出托盘215的满载,也能够以第一片材间隔执行连续打印,直到仅剩下少量片材S仍待排出为止,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提高生产率。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多个片材S的连续排出中,由检测单元50检测被第一片材按压的标记1的枢转角θ(参见图2)。所以,片材排出装置30A即使以短的片材间隔连续地排出片材S,也能够无障碍地基于枢转角θ计算可以排出或支撑的片材的数量,并且避免了满载状态的错误检测以及因满载状态的错误检测导致的片材S的排出停止。所以,根据本实施例,即使片材S以短的片材间隔连续排出,也能够以具有短片材间隔的第一片材间隔连续地排出基于枢转角θ确定的片材S的数量而不会减少每单位时间的片材排出数量,即不会降低生产率。此外,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设定较短的第一片材间隔,片材S可以连续地排出而不会错误地检测满载状态,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进一步根据本实施例,在连续排出基于枢转角θ计算的片材S的数量(例如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10个片材)之后,片材排出装置30A将片材间隔增加到比第一片材间隔长的第二片材间隔。由于片材间隔增加到第二片材间隔,因此标记1一度从满载检测位置Pm向下摆动并且接触被支撑在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最上方片材S。所以,片材排出装置30A能够检测新的枢转角θ,并且基于新的枢转角θ更精确地计算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可装载片材数量。所以,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更精确地识别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可堆叠片材数量,并且可以更安全地避免满载状态的错误检测以及因满载状态的错误检测导致的片材S的排出停止。
在本实施例中,片材排出装置30A的传感器E1和E2输出的脉冲信号具有彼此不同的周期或相位。所以,片材排出装置30A可以基于分别从传感器E1和E2获得的两个输出来区分标记1和枢转盘2的枢转方向。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例如在片材S的连续排出期间发生传感器E1或E2的输出突变的状态下,控制单元40(参见图3)会检测到传感器E1和E2输出与固定波形不同的波形。所以,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检测到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的错误。此外,例如通过紧急停止片材S的连续排出,可以快速地应对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的错误。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采用枢转盘3和传感器E1来代替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枢转盘2以及传感器E1和E2。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部件并未在图中示出或者是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如图10A所示,片材排出装置30B包括片材排出辊对214、片材排出托盘215、用作枢转部件的标记1、枢转盘3、传感器E1、以及用作目标位置检测部分的传感器F。枢转盘3与标记1同轴布置,并且能够围绕枢转轴线P与标记1一体地枢转。沿着枢转方向在枢转盘3上形成有多个狭缝3b。在枢转盘3中,多个狭缝3b构成一排狭缝。
以该方式配置的片材排出装置30B的操作与片材排出装置30A类似。即,在标记1升高到满载检测位置Pm的状态下,狭缝3b横穿连接发光元件E1a和感光元件E1b(参见图3)的光路。在标记1升高到满载检测位置Pm的状态下,在图10A所示的小载荷状态的情况下,当排出第一片材S时检测到枢转角α,并且在图11A所示的中载荷状态的情况下,当排出第一片材S时检测到枢转角β。此外,如果在片材排出装置30B中无异常地连续排出片材S,如图12所示,则末端部分1b沿着上下方向枢转而不会与堆叠在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最上方片材S相接触。
同时,在片材排出装置30B中,由于未设置片材排出装置30A中的传感器E2,因此控制单元40(参见图3)所接收的信息不包括关于片材排出装置30A的传感器E2的输出。因此,在图10A所示的小载荷状态的情况下,信号从片材排出装置30B中的两个传感器F和E1输出,如图10B所示。此外,在图11A所示的中载荷状态的情况下,信号从两个传感器F和E1输出,如图11B所示。从片材排出装置30B中的传感器F和E1输出的信号类似于从片材排出装置30A中的传感器F和E1输出的信号。在片材排出装置30B中,以传感器E1的输出为基础,基于从时间ta到时间t1的输出和从时间tb到时间t1的输出分别检测出用作第一枢转角的枢转角α和β。换句话说,基于从时间ta到时间t1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量来检测枢转角α,并且基于从时间tb到时间t1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量来检测枢转角β。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排出装置30B的满载控制的流程图。由于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满载控制中省略了传感器E2,因此省略了作为用于检测第一实施例的图8中的异常状态的步骤的步骤S15、S6和S11。所以,如图13所示,过程相应地从步骤S14、S5和S10进行到步骤S13、S7和S9。
根据本实施例,当执行多个片材S的连续排出时,可以基于单个传感器E1的输出信号检测出因到达满载检测位置Pm的排出片材而向上摆动的标记1的枢转角。所以,在采用配置比第一实施例更为简单的检测单元的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通过采用枢转盘4和传感器E1代替第一实施例的枢转盘2以及传感器E1和E2来配置。与第二实施例相比,第三实施例通过采用枢转盘4代替第二实施例的枢转盘3来配置。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类似的配置未示出或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如图14A所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片材排出装置30C包括片材排出辊对214、片材排出托盘215、标记1和用作枢转部件的枢转盘4、传感器E1、以及用作目标位置检测部分的传感器F。枢转盘4与标记1同轴布置,并且它能够围绕枢转轴线P与标记1一体地枢转。沿着枢转盘4的枢转方向形成有多个狭缝4b和单个狭缝4d。在枢转盘4中,狭缝4b和狭缝4d构成单排狭缝。狭缝4b和狭缝4d在枢转盘4的枢转方向上的长度不同,如图14B所示。用作宽狭缝的狭缝4d在枢转方向上的距离大于其他的狭缝4b。狭缝4d在枢转方向上的长度(即第一端部4e和第二端部4f之间的距离)对应于在标记1在满载检测位置Pm和最上方位置Pt之间枢转的状态下的枢转盘4的枢转角。
如上配置的片材排出装置30C的操作与片材排出装置30A类似。也就是说,在标记1被提升到满载检测位置Pm的状态下,狭缝4b横穿连接发光元件E1a和感光元件E1b(参见图3)的光路。在标记1被提升到满载检测位置Pm的状态下,在图14A所示的小载荷状态的情况下,当排出第一片材S时检测到枢转角α,并且在图15A所示的中载荷状态的情况下,当排出第一片材S时检测到枢转角β。此外,在片材排出装置30C中,如果片材S连续排出而没有导致异常,则如图16所示,末端部分1b上下枢转而不与被支撑在片材排出托盘215上的最上方片材S相接触。
同时,在片材排出装置30C中,省略了片材排出装置30A中的传感器E2,并且采用枢转盘4代替枢转盘2,使得来自传感器E1的输出信号不同。在标记1位于满载检测位置Pm的状态下,第一端部4e到达连接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的光路。此外,在标记1位于最上方位置Pt的状态下,第二端部4f到达连接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的光路。所以,如果标记1位于满载检测位置Pm以上以及最上方位置Pt以下的预定枢转范围内,则从用作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E1a发射的光穿过狭缝4d并且由用作第三感光元件的感光元件E1b接收。同时,如果标记1位于预定范围之外,则从发光元件E1a发射的光将不会穿过狭缝4d并且不会由感光元件E1b接收。所以,如果标记1位于预定范围内,则传感器E1将处于断开状态。如果标记1位于预定范围之外,则传感器E1将处于接通状态。
同时,在片材排出装置30C中,类似于片材排出装置30A,控制单元40(参见图3)监视传感器E1的输出信号,并且通过检测与正常状态期间的波形不同的波形来检测出在多个片材S的连续排出期间发生的错误。在以第一片材间隔连续排出多个片材S期间,如果状态正常,则标记1在片材排出装置30C中会在满载检测位置Pm以上以及最上方位置Pt以下的范围内移位。因此,如图17的示例所示,传感器E1的输出信号在正常状态期间保持断开状态。在观察到与传感器E1保持断开状态时所观察到的波形不同的波形的情况下,正如在传感器E1的输出信号从关闭转变为接通的情况那样,控制单元40判定在片材排出装置30C中发生了异常。如上所述,在片材排出装置30C中,基于传感器E1在第一片材S已开始按压标记1的时间t1转变成断开状态之后是否尚未从断开状态转变成接通状态来检测异常。
图18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片材排出装置30C的满载控制的流程图。根据本实施例的满载控制,采用枢转盘4和传感器E1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枢转盘2以及传感器E1和E2,使得用于检测满载控制中的异常状态的步骤的内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本实施例的满载控制中,执行作为用于检测异常状态的步骤的步骤S23、S21和S22来代替第一实施例的图8所示的根据满载控制而进行的步骤S15、S6和S11。在步骤S21至S23的各个步骤中,控制单元40(参见图3)判定片材排出期间的传感器E1是否处于预定状态,即,如图17所示,判定传感器E1是否保持断开状态。其他的步骤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满载控制。
根据本实施例,当标记1在满载检测位置Pm以上以及最上方位置Pt以下的预定枢转范围内移位时,传感器E1保持断开状态,从而基于单个传感器E1的输出来检测异常。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在多个片材S的连续排出期间被监视以用于检测异常的传感器E1在正常状态期间保持断开状态,从而容易识别观察到的波形,并且便于进行异常检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能够以除了上述实施例以外的各种形式实现,使得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型而并不脱离本发明的主题。例如,本发明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可以根据装置的配置和各种条件任意改变。
例如,已经以打印机200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阐述了上述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喷墨型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喷嘴排出墨而在片材上形成图像。进一步根据本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具有包括控制单元40的片材排出装置30A、30B或30C的打印机200,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用作连接到打印机200并执行各种处理的片材排出装置的修整器,并且在此情况下,打印机200和修整器的组合也可以用作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连续排出多个片材S的情况下,已经描述了基于枢转角以第一片材间隔首先排出确定数量的片材并且然后以比第一片材间隔长的第二片材间隔排出单个片材S的情况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受限于该示例。以第二片材间隔排出的片材S的数量应当是至少一个,但也可以是两个以上。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已经描述了针对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设定的裕量为10的情况的示例(参见图8、13和18),但是可以将裕量设定为0到9之间或高于11的任意数值。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基于在标记1的末端部分1b被提升(参见图2)的情况下检测到的枢转角θ(参见图2)来计算可装载片材数量的情况的示例,但是也可以基于在末端部分1b被降低时检测到的枢转角θ来计算可装载片材的数量。进一步根据上述实施例,采用枢转盘2、3、4和作为传感器示例的光学传感器,并且基于从光学传感器输出的信息检测枢转角θ,但是用于检测枢转角θ的配置不受限于该示例。例如,代替包括枢转盘2、3和4以及光学传感器的光学旋转编码器,可以任意地采用能够检测枢转角θ的配置,例如磁旋转编码器或电位计。根据所述示例,从传感器输出的信息是脉冲信号,但是该信息不限于脉冲信号,只要是能够检测枢转角θ的信息即可。从传感器输出的信息可以是除脉冲信号之外的电信号或者诸如电流值或电压值的物理量。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当从正面观察时枢转盘2、3和4形成为圆形的情况的示例,但是枢转盘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扇形,只要围绕枢转轴线P的枢转运动不受阻碍并且狭缝在枢转方向上以相等的距离呈现即可。
此外,例如,狭缝和光学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限于图10所示的示例等,只要保持枢转盘3的狭缝3b和光学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在图10所示的片材排出装置30B中,传感器E1的位置不移动并且狭缝3b在枢转方向上移动,但是相反地,也可以采用狭缝的位置不移动并且传感器E1的位置在枢动方向上移动的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如果检测到片材S的排出操作的异常则停止打印的情况的示例,但是结合停止打印操作或代替停止打印操作,可以将已检测到片材S的排出操作异常的信息通知给用户。通知方法可以在可选方法中任意选择,例如在用作用户接口的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已检测到异常,或者输出通知已检测到异常的警告。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传感器E1和E2的输出信号是具有彼此不同的周期的脉冲信号的片材排出装置30A,但是本发明不受限于该示例。传感器E1和E2的输出信号也可以是具有彼此不同相位的脉冲信号。此外,根据实施例,已经描述了片材排出装置30C(在片材排出装置30C中应用了其中形成有狭缝4d的枢转盘4),但是本发明不受限于该示例。代替枢转盘4,可以采用不具备形成为狭缝4d的狭缝的枢转盘。在此情况下,在标记1在满载检测位置Pm以上以及最上方位置Pm以下的范围内移位的状态下,传感器E1将保持接通状态,使得可以基于来自单个传感器E1的输出检测异常,这类似于枢转盘4。此外,容易识别观察到的波形并且便于检测异常。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即使片材间隔短,也能够连续传送片材直至达到可装载片材的数量P1而不会降低生产率。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缩短片材间隔,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率,使得可以实现对大量片材的连续传送的应对。即使将片材间隔设定得短,也可以通过在连续传送期间监视传感器信号来检测异常。由此,例如,可以应对由诸如打印机200的故障之类的问题引起的片材S的排出故障以及由用户接触标记1或片材S被排出引起的异常状态。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以更完整地被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功能和/或包括用于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以及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执行的方法来实现,例如通过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功能和/或控制一个或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功能来实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单独的计算机或单独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和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将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如密纹磁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者蓝光光盘(BD)TM)、闪存装置、存储卡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样的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1)

1.一种片材排出装置,其包括:
配置成排出片材的片材排出部分;
片材支撑部分,所述片材支撑部分配置成支撑从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排出的片材;
枢转部件,所述枢转部件配置成通过由从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排出的片材按压而围绕枢转轴线沿着上下方向枢转,所述枢转部件通过与被支撑在所述片材支撑部分上的最上方片材接触而被保持;
配置成检测所述枢转部件的位置的检测单元;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改变作为前一片材和后一片材之间的间隔的片材间隔,
其中,在接收到要连续排出多个片材的作业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执行由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排出至少一个片材以使所述枢转部件在第一枢转角内枢转的第一排出操作、以及由所述片材排出部分以第一片材间隔排出片材以使所述枢转部件在小于所述第一枢转角的第二枢转角内枢转的第二排出操作,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基于所述检测单元在所述第一排出操作期间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获取要在所述第二排出操作中排出的片材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由所述片材排出部分以比所述第一片材间隔长的第二片材间隔排出至少一个片材的第三排出操作、以及由所述片材排出部分以比所述第二片材间隔短的片材间隔排出片材的第四排出操作,
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基于所述检测单元在所述第三排出操作期间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获取要在所述第四排出操作中排出的片材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四排出操作中,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控制为以所述第一片材间隔排出片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排出操作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检测单元在作业中的第一片材的排出期间的检测结果计算要在所述第二排出操作中排出的片材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配置成检测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量的枢转量检测部分和配置成检测出所述枢转部件位于目标位置的目标位置检测部分,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在所述枢转部件保持与所述最上方片材接触的位置和所述目标位置之间枢转的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中所述目标位置检测部分检测出所述枢转部件位于预定枢转范围内,并且
所述目标位置是所述目标位置检测部分开始检测所述枢转部件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中在所述片材排出部分在所述第二排出操作和所述第四排出操作的每一个中连续排出片材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目标位置检测部分检测到所述枢转部件已经枢转超出所述预定枢转范围,则所述控制单元停止所述片材排出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三排出操作中,所述枢转部件枢转到超出所述预定枢转范围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中所述枢转部件包括接触所述最上方片材的第一端部部分和隔着所述枢转轴线布置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的相对侧的第二端部部分,并且
所述目标位置检测部分检测出所述枢转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部分位于预定枢转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中所述枢转量检测部分包括:枢转盘,所述枢转盘配置成围绕所述枢转轴线与所述枢转部件一体地枢转并且包括沿着枢转方向的多个狭缝;配置成发射光的发光元件;以及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配置成接收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射并且已经穿过所述多个狭缝中的任意一个狭缝的光,所述枢转量检测部分基于所述感光元件的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输出脉冲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包括配置成基于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量输出脉冲信号的第一感光元件和第二感光元件,由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输出的脉冲信号具有彼此不同的周期或不同的相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狭缝包括沿着所述枢转盘的径向方向布置在不同位置处的第一排狭缝和第二排狭缝,
所述第一感光元件接收已经穿过所述第一排狭缝中的任意一个狭缝的光,并且
所述第二感光元件接收已经穿过所述第二排狭缝中的任意一个狭缝的光。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中所述枢转盘包括宽狭缝,所述宽狭缝具有在枢转方向上比所述多个狭缝长的宽度,并且
所述目标位置检测部分包括发射光的第三发光元件和接收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发射并穿过所述宽狭缝的光的第三感光元件。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配置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
配置成排出片材的片材排出部分,图像已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中形成在片材上;
片材支撑部分,所述片材支撑部分配置成支撑从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排出的片材;
枢转部件,所述枢转部件配置成通过由从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排出的片材按压而围绕枢转轴线沿着上下方向枢转,所述枢转部件通过与被支撑在所述片材支撑部分上的最上方片材接触而被保持;
配置成检测所述枢转部件的位置的检测单元;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改变作为前一片材和后一片材之间的间隔的片材间隔,
其中,在接收到要连续排出多个片材的作业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执行由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排出至少一个片材以使所述枢转部件在第一枢转角内枢转的第一排出操作、以及由所述片材排出部分以第一片材间隔排出片材以使所述枢转部件在小于所述第一枢转角的第二枢转角内枢转的第二排出操作,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基于所述检测单元在所述第一排出操作期间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获取要在所述第二排出操作中排出的片材的数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由所述片材排出部分以比所述第一片材间隔长的第二片材间隔排出至少一个片材的第三排出操作、以及由所述片材排出部分以比所述第二片材间隔短的片材间隔排出片材的第四排出操作,
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基于所述检测单元在所述第三排出操作期间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获取要在所述第四排出操作中排出的片材的数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四排出操作中,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控制为以所述第一片材间隔排出片材。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排出操作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检测单元在作业中的第一片材的排出期间的检测结果计算要在所述第二排出操作中排出的片材的数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配置成检测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量的枢转量检测部分和配置成检测出所述枢转部件位于目标位置的目标位置检测部分,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在所述枢转部件保持与所述最上方片材接触的位置和所述目标位置之间枢转的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角。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目标位置检测部分检测出所述枢转部件位于预定枢转范围内,并且
所述目标位置是所述目标位置检测部分开始检测所述枢转部件的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片材排出部分在所述第二排出操作和所述第四排出操作的每一个中连续排出片材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目标位置检测部分检测到所述枢转部件已经枢转超出所述预定枢转范围,则所述控制单元停止所述片材排出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枢转量检测部分包括:枢转盘,所述枢转盘配置成围绕所述枢转轴线与所述枢转部件一体地枢转并且包括沿着枢转方向的多个狭缝;配置成发射光的发光元件;以及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配置成接收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射并且已经穿过所述多个狭缝中的任意一个狭缝的光,所述枢转量检测部分基于所述感光元件的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输出脉冲信号。
CN201910448324.4A 2018-05-31 2019-05-28 片材排出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05545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5567A JP7214370B2 (ja) 2018-05-31 2018-05-31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05567 2018-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4589A CN110554589A (zh) 2019-12-10
CN110554589B true CN110554589B (zh) 2022-08-30

Family

ID=68692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8324.4A Active CN110554589B (zh) 2018-05-31 2019-05-28 片材排出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0337B2 (zh)
JP (1) JP7214370B2 (zh)
CN (1) CN1105545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35688A (ja) 2020-08-21 2022-03-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1727A (ja) * 1997-04-15 1998-11-04 Nisca Corp シ−ト排出装置
JP2001106426A (ja) * 1999-10-04 2001-04-17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92225A (ja) * 2001-12-27 2003-07-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449926A (zh) * 2002-04-10 2003-10-22 佳能株式会社 排出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449927A (zh) * 2002-04-10 2003-10-22 佳能株式会社 排出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53547A (zh) * 2009-10-30 2011-05-1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1221179A (ja) * 2010-04-07 2011-11-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69921A (ja) * 2012-09-28 2014-04-21 Brother Ind Ltd シート排出装置、シート排出方法、シート排出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該シート排出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864128B2 (en) * 2012-09-28 2014-10-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eet discharge device, method for detecting sheet-loading,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sheet loading-detection progra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heet discharge device
JP2017107118A (ja) * 2015-12-11 2017-06-15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判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34970A (ja) * 2016-09-01 2018-03-08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62205A (ja) * 1996-08-15 1998-03-06 Nec Eng Ltd 回転スリット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転検出装置
JP3281568B2 (ja) 1997-03-27 2002-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H11147665A (ja) * 1997-11-17 1999-06-02 Canon Inc 排出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907335B2 (ja) * 1999-01-29 2007-04-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
JP4208321B2 (ja) * 1999-01-29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
JP2001220028A (ja) * 2000-02-07 2001-08-14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22765A (ja) * 2000-05-17 2001-11-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媒体
JP3689629B2 (ja) 2000-09-29 2005-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03073025A (ja) * 2001-09-05 2003-03-12 Riso Kagaku Corp 用紙排出装置
JP4323847B2 (ja) * 2003-03-28 2009-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37155B2 (ja) * 2005-03-28 2009-03-11 エヌイーシーコンピュータテクノ株式会社 ロール紙先端方向検出手段を備えた給紙装置
JP5153285B2 (ja) * 2006-10-18 2013-0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51593A (ja) * 2007-08-24 2009-03-12 Sharp Corp 排紙収容装置及び該排紙収容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93246B2 (ja) * 2008-05-29 2014-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78549B2 (ja) * 2008-07-28 2010-1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排紙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27502B2 (ja) * 2008-09-12 2014-02-26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の排紙監視機構及び排紙監視方法
JP5501005B2 (ja) * 2010-01-22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
US9280101B2 (en) 2013-02-18 2016-03-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lower and upper guide members
JP2015009958A (ja) * 2013-06-28 2015-01-1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制御装置
JP6459351B2 (ja) 2014-09-30 2019-0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排出装置
JP2017078815A (ja) 2015-10-21 2017-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1727A (ja) * 1997-04-15 1998-11-04 Nisca Corp シ−ト排出装置
JP2001106426A (ja) * 1999-10-04 2001-04-17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92225A (ja) * 2001-12-27 2003-07-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449926A (zh) * 2002-04-10 2003-10-22 佳能株式会社 排出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449927A (zh) * 2002-04-10 2003-10-22 佳能株式会社 排出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53547A (zh) * 2009-10-30 2011-05-1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1221179A (ja) * 2010-04-07 2011-11-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69921A (ja) * 2012-09-28 2014-04-21 Brother Ind Ltd シート排出装置、シート排出方法、シート排出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該シート排出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864128B2 (en) * 2012-09-28 2014-10-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eet discharge device, method for detecting sheet-loading,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sheet loading-detection progra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heet discharge device
JP2017107118A (ja) * 2015-12-11 2017-06-15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判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34970A (ja) * 2016-09-01 2018-03-08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10075A (ja) 2019-12-12
JP7214370B2 (ja) 2023-01-30
CN110554589A (zh) 2019-12-10
US11180337B2 (en) 2021-11-23
US20190367313A1 (en) 2019-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321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42829B2 (en)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90180265A1 (en) Printer and merchandi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11720038B2 (en) Print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US20170100946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0857918A (zh) 图像检查装置以及程序
CN110554589B (zh) 片材排出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220340383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veyance control method
JP20081205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708149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tacking tray on which sheets are stacked,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9527324B2 (en) Control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91967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80651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60476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28510B2 (ja) 記録装置
JP20150067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通知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302508B2 (en) Print apparatus
JP5183452B2 (ja)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84563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04305B2 (ja)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2439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ならびに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JP2005195650A (ja) 転写装置
JP20201441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62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775318B2 (ja) 印字媒体の重送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