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3294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53294A CN109153294A CN201780032472.7A CN201780032472A CN109153294A CN 109153294 A CN109153294 A CN 109153294A CN 201780032472 A CN201780032472 A CN 201780032472A CN 109153294 A CN109153294 A CN 1091532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re
- ornamental
- ornamental portion
- convex ridge
- rec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充气轮胎(1),具备胎面部(2)、胎圈部(3)以及侧壁部(4),所述侧壁部(4)在轮胎径向的固定区域具有:第一装饰部(5),形成有在外表面以在轮胎周向邻接的方式配置有凸出的凸脊(51a)的锯齿部(51A);第二装饰部(6、7),以与所述第一装饰部(5)的轮胎周向的端部邻接的方式配置,并形成有在外表面以在轮胎周向邻接的方式配置有凸出且呈突起状的凸脊(61e、62e、63e、71e、72e、73e)的锯齿部(61E、62E、63E、71E、72E、73E);以及凹部(8、9),以与所述第二装饰部(6、7)邻接的方式配置,并比所述第二装饰部(6、7)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凹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接于车辆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装接于汽车等车辆的充气轮胎中,存在如下轮胎:在侧壁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包含显示商标名称、尺寸等的文字、图形等的标章、形成有图案的装饰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具备装饰部的充气轮胎,所述装饰部具有:与轮胎径向内侧和轮胎径向外侧连通的第一区域、和通过径向条状花纹带以及周向条状花纹带连续地包围至少三个方向的第二区域。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在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中的至少一方设置凸脊,使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图案的对比度不同。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充气轮胎:在侧壁部的外表面形成有由以相对于轮胎径向为45°以下的倾斜角配置的多个小槽形成的锯齿。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锯齿中,槽深度在小槽的轮胎半径方向的最外点与最内点之间发生变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具备装饰带的充气轮胎,所述装饰带具有第一装饰带和第二装饰带。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第一装饰带中,第一扇形体显示带的弧的半径中心点设于充气轮胎的外周的外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006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5203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3472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再者,充气轮胎因施加载荷而反复挠曲。在充气轮胎中,因产生反复挠曲,应力集中于装饰部的图案的一部分,恐怕会以应力所集中的部分为起点产生裂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降低装饰部的图案的视觉确认性,且即使产生裂纹也能抑制裂纹的成长变大的充气轮胎。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侧壁部以及胎圈部,其中,所述侧壁部在轮胎径向的固定区域具有:第一装饰部,形成有在外表面以在轮胎周向邻接的方式配置有凸出的凸脊的锯齿;第二装饰部,以与所述第一装饰部的轮胎周向的端部邻接的方式配置,并形成有在外表面以在轮胎周向邻接的方式配置有凸出且呈突起状的凸脊的锯齿;以及凹部,以与所述第二装饰部邻接的方式配置,并比所述第二装饰部向轮胎径向内侧凹陷。
充气轮胎的侧壁部具有:第一装饰部;第二装饰部,以与第一装饰部的轮胎周向的端部邻接的方式配置;以及凹部,以与第二装饰部邻接的方式配置,并比第二装饰部凹陷。由此,充气轮胎不会降低装饰部的图案的视觉确认性,且即使产生裂纹也能抑制裂纹成长变大。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装饰部的多个所述凸脊的、与轮胎径向的内侧端缘处的所述第一装饰部的切线所成的角即凸脊排列角度相同,所述第二装饰部的多个所述凸脊的、与轮胎径向的内侧端缘处的所述第二装饰部的切线所成的角即凸脊排列角度相同,所述第一装饰部的所述凸脊相对于轮胎径向的线段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装饰部的所述凸脊相对于轮胎径向的线段的倾斜方向不同。由此,充气轮胎不会降低装饰部的图案的视觉确认性,且即使产生裂纹也能抑制裂纹成长变大。
优选的是,所述侧壁部具有形成有文字、图形的标章部,所述标章部在外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脊。由此,充气轮胎的装饰部的图案的视觉确认性进一步提高。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装饰部具有在轮胎径向分割为多个的独立第二装饰部,所述凹部配置于所述独立第二装饰部之间。由此,充气轮胎不会降低装饰部的图案的视觉确认性,且即使产生裂纹也能抑制裂纹成长变大。
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装饰部中,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独立第二装饰部在轮胎周向上比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所述独立第二装饰部长,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独立第二装饰部在轮胎周向上向所述第一装饰部侧突出。由此,充气轮胎不会降低装饰部的图案的视觉确认性,且即使产生裂纹也能抑制裂纹成长变大。
优选的是,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二装饰部的未面对所述第一装饰部的一侧的轮胎周向的端部邻接。由此,充气轮胎不会降低装饰部的图案的视觉确认性,且即使产生裂纹也能抑制裂纹成长变大。
优选的是,所述凹部配置于所述第一装饰部与所述第二装饰部之间。由此,充气轮胎不会降低装饰部的图案的视觉确认性,且即使产生裂纹也能抑制裂纹成长变大。
优选的是,所述凹部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二装饰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和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由此,充气轮胎不会降低装饰部的图案的视觉确认性,且即使产生裂纹也能抑制裂纹成长变大。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起到如下效果:不会降低装饰部的图案的视觉确认性,且即使产生裂纹也能抑制裂纹的成长变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
图2是放大示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第一装饰部、第二装饰部以及凹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剖面图。
图4是图2的B-B线剖面图。
图5是放大示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标章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6是表示充气轮胎的评价试验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置换且容易置换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多个改进例可以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范围内进行任意组合。
在以下说明中,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充气轮胎1的旋转轴(未图示)平行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远离轮胎赤道面(轮胎赤道线)的一侧。轮胎周向是指以旋转轴为中心轴的周向。此外,轮胎径向是指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轮胎径向内侧是指在轮胎径向上朝向旋转轴的一侧,轮胎径向外侧是指在轮胎径向上远离旋转轴的一侧。此外,轮胎赤道面是指与旋转轴正交并且从充气轮胎1的轮胎宽度的中心通过的平面。此外,轮胎宽度是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分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就是说,是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最远离轮胎赤道面的部分之间的距离。此外,轮胎赤道线是指位于轮胎赤道面上且沿着充气轮胎1的周向的线。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图2是放大示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第一装饰部、第二装饰部以及凹部的放大侧视图。图3是图2的A-A线剖面图。图4是图2的B-B线剖面图。图5是放大示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标章部的放大侧视图。如图1所示,充气轮胎1由以下各部构成:胎面部2,包含与路面接触的区域;胎圈部3,在将该充气轮胎1组装于轮辋时与轮辋嵌合;以及侧壁部4,在组装于轮辋并装接于车辆时,能在最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进行视觉确认。
侧壁部4是夹在胎面部2与胎圈部3之间的区域。侧壁部4形成有作为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圆环的内圈41和外圈42。内圈41和外圈42是以轮胎径向的中心为中心的圆。外圈42是直径比内圈41大的圆。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侧壁部4,由内圈41和外圈42包围的圆环状的区域设于在轮胎径向的规定区域包含最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形成充气轮胎1的骨架的胎体(未图示)在胎圈部3折回的端部(胎体卷起部)的位置以及胎体重叠的部分(胎体搭接部)的区域。如图1所示,侧壁部4在由内圈41和外圈42包围的圆环状的区域,具有第一装饰部5、第二装饰部6、第二装饰部7、凹部8、凹部9以及标章显示部(装饰部)10。
更具体而言,在充气轮胎1中,第一装饰部5、第二装饰部6、第二装饰部7、凹部8、凹部9以及标章显示部10在周向排列地配置于侧壁部4。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在侧壁部4配置有两组第一装饰部5、一对第二装饰部6、7、凹部8、9以及标章显示部10。具体而言,两个第一装饰部5隔着轮胎径向的中心而彼此相对地配置。在第一装饰部5的轮胎周向的两端部分别配置有第二装饰部6、7。绕着第二装饰部6的周围配置有凹部8。绕着第二装饰部7的周围配置有凹部9。两个标章显示部10配置于侧壁部4的平坦部,所述侧壁部4的平坦部配置于两组第一装饰部5、第二装饰部6、7以及凹部8、9之间。配置于侧壁部4的第一装饰部5、第二装饰部6、7、凹部8、9以及标章显示部10并不限定于两组。此外,两个标章显示部10也可以设为不同的标章。
第一装饰部5形成为沿着侧壁部4的轮胎径向的规定范围且轮胎周向的规定范围延伸的形状。第一装饰部5是外缘由边5a、边5b、边5c、边5d、边5e、边5f、边5g以及边5h形成的多边形形状。第一装饰部5在由多边形包围的内部形成有锯齿部51A。
边5a是第一装饰部5的内侧端缘,沿着内圈41延伸。边5b是第一装饰部5的外侧端缘,在面对外圈42的位置,沿着外圈42延伸。在第一装饰部5中,将边5a的一方的端部与边5b的一方的端部通过边5c、边5d以及边5e连结,将边5a的另一方的端部与边5b的另一方的端部通过边5f、边5g以及边5h连结。边5c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与边5a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并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边5c向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外侧而接近边5a的另一方的端部的方向倾斜。就是说,边5c与边5a所成的角为锐角。边5d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与边5c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连接,并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边5d向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外侧而接近边5a的另一方的端部的方向倾斜。边5d比边5c更向边5a侧倾斜。就是说,边5d向比边5c靠近轮胎周向侧的朝向倾斜。边5e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与边5d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连接,并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边5e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与边5b的一方的端部连接。边5e向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外侧而接近边5a的另一方的端部的方向倾斜。边5e向比边5d远离边5a的方向倾斜。就是说,边5d向比边5d靠近轮胎径向的朝向倾斜。边5f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与边5a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并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边5f向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外侧而远离边5a的一方的端部的方向倾斜。就是说,边5f与边5a所成的角为钝角。边5g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与边5f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连接,并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边5g向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外侧而接近边5a的另一方的端部的方向倾斜。边5g比边5f更向边5a侧倾斜。就是说,边5g向比边5f靠近轮胎周向侧的朝向倾斜。边5h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与边5g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连接,并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边5h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与边5b的一方的端部连接。边5h向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外侧而接近边5a的另一方的端部的方向倾斜。边5h向比边5g远离边5a的方向倾斜。就是说,边5h向比边5g靠近轮胎径向的朝向倾斜。
锯齿部51A形成于第一装饰部5的整个面。锯齿部51A在外表面以在轮胎周向邻接的方式配置有凸出的凸脊51a。
使用图2、图3对凸脊51a进行说明。凸脊51a是在轮胎宽度方向突出的突起,在外表面的任意的一个方向延伸。凸脊51a是在第一装饰部5的轮胎径向内侧与轮胎径向外侧之间延伸的山脊状的凸部。在同一锯齿部51A中,凸脊51a与轮胎径向的内侧端缘处的第一装饰部5的切线所成的角,即,凸脊51a与轮胎径向的边5a的切线所成的角(以下称为“凸脊排列角度”)为同一角度α1。角度α1优选设为15°以上且60°以下。
凸脊51a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形状为相对于侧壁部4的外表面凸出、就是说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形状。凸脊51a具有:作为最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的顶面51a1、作为最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的底面51a2、以及将顶面51a1与底面51a2之间连接的侧面51a3。顶面51a1与底面51a2之间的距离、即凸脊51a的深度h1优选设为0.1mm以上且0.8mm以下。顶面51a1的宽度、即凸脊51a的宽度w1优选设为0.1mm以上且0.8mm以下。凸脊51a以与邻接的凸脊51a的距离(排列间距)p1为固定间隔的方式配置。凸脊51a的排列间距p1优选设为0.3mm以上且1.0mm以下。通过将凸脊51a的排列间距p1设为上述范围,能以适当的间隔将凸脊51a配置于装饰区域。
返回至图1、图2对第二装饰部6、7的构成进行说明。第二装饰部6以与第一装饰部5的轮胎周向的一方的端部邻接的方式配置。第二装饰部7以与第一装饰部5的轮胎周向的另一方的端部邻接的方式配置。即,第二装饰部6和第二装饰部7分别配置于一个第一装饰部5的两端。
第二装饰部6以与第一装饰部5的轮胎周向的一方的端部、就是说边51c、51d、51e邻接的方式配置。第二装饰部6具有在轮胎径向分割为多个的独立第二装饰部61、独立第二装饰部62以及独立第二装饰部6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装饰部6从轮胎径向内侧至外侧隔开间隔依次配置有独立第二装饰部61、62、63。
独立第二装饰部61是外缘由四个边61a、61b、61c、61d形成的矩形。边61a是轮胎径向内侧的边,在轮胎周向延伸。边61a面对内圈41,配置于内圈41的轮胎方向外侧。边61b配置于边61a的轮胎径向外侧。边61b在轮胎周向延伸。边61b的长度比边61a长。在独立第二装饰部61中,边61c、61d将边61a和边61b的端部彼此连接。边61c配置为与边61a和边61b的第一装饰部5的轮胎周向侧的端部连接,并与边51c邻接。边61d将与边61c相反侧的端部连接。
独立第二装饰部61在整个面形成有锯齿部61E。锯齿部61E以在轮胎周向邻接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凸出的凸脊61e。凸脊61e除了所形成的朝向以外,与凸脊51a相同。凸脊61e相对于轮胎径向的线段的倾斜方向为与第一装饰部5的凸脊51a相对于轮胎径向的线段的倾斜方向不同的方向。凸脊61e在与凸脊51a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在同一锯齿部61E中,凸脊61e的凸脊排列角度为同一角度α2。角度α2优选设为15°以上且60°以下。
独立第二装饰部62是外缘由四个边62a、62b、62c、62d形成的矩形。边62a是轮胎径向内侧的边,在轮胎周向延伸。边62a面对边61b,配置于边61b的轮胎方向外侧。边62b配置于边62a的轮胎径向外侧。边62b在轮胎周向延伸。边62b的长度比边62a长。在独立第二装饰部62中,边62c、62d将接边62a和边62b的端部彼此连接。边62c配置为与边62a和边62b的第一装饰部5的轮胎周向侧的端部连接,并与边51c邻接。边62d将与边62c相反侧的端部连接。边62c配置于将边61c向轮胎径向外侧延长出的线段上。边62d配置于将边61d向轮胎径向外侧延长出的线段上。
独立第二装饰部62在整个面形成有锯齿部62E。锯齿部62E是与锯齿部61E相同的构成,以在轮胎周向邻接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凸出的凸脊62e。凸脊62e是与凸脊61e相同的构成。
独立第二装饰部63在轮胎周向上比独立第二装饰部61、62更大地向第一装饰部5侧突出。独立第二装饰部63是外缘由四个边63a、63b、63c、63d形成的矩形。边63a是轮胎径向内侧的边,在轮胎周向延伸。边63a的一部分面对边62b,配置于边62b的轮胎方向外侧。边63a的一部分也面对边5d,配置于边5d的轮胎方向外侧。边63b配置于边63a的轮胎径向外侧。边63b在轮胎周向延伸。边63b的长度比边63a长。在独立第二装饰部63中,边63c、63d将边63a和边63b的端部彼此连接。边63c配置为与边63a和边63b的第一装饰部5的轮胎周向侧的端部连接,并与边51e邻接。边63d将与边63c相反侧的端部连接。
独立第二装饰部63在整个面形成有锯齿部63E。锯齿部63E是与锯齿部61E相同的构成,以在轮胎周向邻接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凸出的凸脊63e。凸脊63e是与凸脊61e相同的构成。
第二装饰部7以与第一装饰部5的轮胎周向的另一方的端部邻接的方式配置。第二装饰部7与第二装饰部6同样地构成,具有在轮胎径向分割为多个的独立第二装饰部71、独立第二装饰部72以及独立第二装饰部73。独立第二装饰部71是与独立第二装饰部61相同的形状。独立第二装饰部72是与独立第二装饰部62相同的形状。独立第二装饰部73是与独立第二装饰部63相同的形状。
凹部8以与第二装饰部6邻接的方式配置。凹部8比第二装饰部6向轮胎径向内侧凹陷。凹部8具有第一凹部81、第二凹部82、第三凹部83、第四凹部84、第五凹部85、第六凹部86、第七凹部87以及第八凹部88。
第一凹部81配置于独立第二装饰部61与独立第二装饰部62之间。更详细而言,第一凹部81配置于边61b与边62a之间。第二凹部82配置于独立第二装饰部62与独立第二装饰部63之间。更详细而言,第二凹部82配置于边62b与边63a之间。第三凹部83与独立第二装饰部61的未面对第一装饰部5的一侧的轮胎周向的端部、即边61d邻接。第四凹部84与独立第二装饰部62的未面对第一装饰部5的一侧的轮胎周向的端部、即边62d邻接。第四凹部84配置于将第三凹部83向轮胎径向外侧延长出的线段上的位置。第五凹部85与独立第二装饰部63的未面对第一装饰部5的一侧的轮胎周向的端部、即边63d邻接。第五凹部85配置于将第三凹部83向轮胎径向外侧延长出的线段上的位置。
第六凹部86配置于第一装饰部5与第二装饰部6之间。第六凹部86具有弯曲部86a和弯曲部86b。弯曲部86a处的第六凹部86的角度为钝角。第六凹部86配置于边61c、62c、63a的一部分、63c与边5c、5d、5e之间。
第七凹部87配置于独立第二装饰部61与内圈41之间。更详细而言,第七凹部87以与边61a邻接的方式配置。第八凹部88配置于独立第二装饰部63与外圈42之间。更详细而言,第八凹部88以与边63b邻接的方式配置。
接着,使用图4对第一凹部81进行说明。由于第一凹部81、第二凹部82、第三凹部83、第四凹部84、第五凹部85、第六凹部86、第七凹部87以及第八凹部88是基本上相同的构成,因此以下代表性地对第一凹部81进行说明。第一凹部81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形状为相对于侧壁部4的外表面凹陷、就是说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凹陷的形状。第一凹部81的深度h2优选设为0mm以上且0.5mm以下,更优选设为大于0mm且0.5mm以下。第一凹部81的宽度w2优选设为2mm以上且5mm以下。第一凹部81比凸脊62e的底面62e2、凸脊63e的底面63e2向轮胎径向内侧凹陷。
凹部9以与第二装饰部7邻接的方式配置。凹部9是与凹部8相同的构成。凹部9具有第一凹部91、第二凹部92、第三凹部93、第四凹部94、第五凹部95、第六凹部96、第七凹部97以及第八凹部98。由于第一凹部91、第二凹部92、第三凹部93、第四凹部94、第五凹部95、第六凹部96、第七凹部97以及第八凹部98是与第一凹部81、第二凹部82、第三凹部83、第四凹部84、第五凹部85、第六凹部86、第七凹部87以及第八凹部88相同的形状,因此省略说明。第六凹部86具有弯曲部96a。弯曲部96a处的第六凹部96的角度是锐角。
标章显示部10具有平坦部11和显示用于识别轮胎的商标名称、尺寸等的文字、图形等的标章部12。标章部12以形成于平坦部11的突起的形状、凹部的形状表达文字、图形。形成于平坦部11的突起的形状、凹部可以设为像上述的凸脊那样并列地形成在一个方向延伸的突起的形状并调整凸脊的长度来表达文字。
锯齿部12A形成于标章部12的外表面。锯齿部12A在外表面以在轮胎周向邻接的方式配置有凸出的凸脊12a。凸脊12a除了所形成的朝向以外,与凸脊51a相同。凸脊12a相对于轮胎径向的线段的倾斜方向与凸脊51a、61e、62e、63e、71e、72e、73e相对于轮胎径向的线段的倾斜方向不同。凸脊12a在与凸脊51a、61e、62e、63e、71e、72e、73e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在同一锯齿部12A中,凸脊12a的凸脊排列角度为同一角度α3。α3优选设为90°。凸脊12a在轮胎径向延伸。
充气轮胎1是以上那样的构成,在轮胎周向上,通过两组第一装饰部5、一对第二装饰部6、7以及凹部8、9夹着标章显示部10。因此,充气轮胎1能提高标章显示部10的标章部12的视觉确认性。此外,标章显示部10在平坦的平坦部11配置有标章部12,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标章部12的视觉确认性。而且,在第一装饰部5、第二装饰部6、7以及标章部12,分别形成有相对于轮胎径向的线段的倾斜方向不同的凸脊51a、凸脊61e、62e、63e、71e、72e、73e以及凸脊12a。由此,充气轮胎1能进一步提高标章显示部10的标章部12的视觉确认性。
充气轮胎1在轮胎周向上通过两组第一装饰部5、分别以与第一装饰部5的轮胎周向的端部邻接的方式配置的第二装饰部6、7以及以与第二装饰部6、7邻接的方式配置的凹部8、9夹着标章显示部10。在第一装饰部5和第二装饰部6、7,形成有相对于轮胎径向的线段的倾斜方向不同的凸脊51a和凸脊61e、62e、63e、71e、72e、73e。而且,在第一装饰部5与第二装饰部6、7之间,独立第二装饰部61、62、63之间,独立第二装饰部71、72、73之间,第二装饰部6、7与标章显示部10之间、第二装饰部6、7的轮胎径向的端部配置有凹部8、9。因此,例如,即使在第一装饰部5的轮胎周向端部产生的裂纹成长变大,通过第二装饰部6、7和凹部8、9也会抑制裂纹进一步向标章显示部10侧成长变大。如此一来,充气轮胎1能抑制裂纹成长变大而到达标章显示部10。
如此,充气轮胎1不会降低作为装饰部的标章显示部10的图案的视觉确认性,且即使产生裂纹也能抑制裂纹的成长变大。
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采用配置有三个独立第二装饰部61、62、63、71、72、73的充气轮胎进行了说明,但独立第二装饰部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
接着,使用试验例对充气轮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在本试验例中,使用了轮胎尺寸为275/45R20 110V、轮辋尺寸为20×9.5J的充气轮胎。在本试验例中,充气轮胎配置为:凸脊的深度h1为0.3mm,凸脊的宽度w1为0.3mm,排列间距p1为0.7mm。在上述大小的充气轮胎1的侧壁部4形成作为比较例、实例的装饰区域的第一装饰部5、第二装饰部6、7、凹部8、9以及标章显示部10,进行了各种评价项目的评价。图6表示充气轮胎的评价试验结果。
此外,在本试验例中,比较例的充气轮胎采用了未配置有第二装饰部6、7和凹部8、9的充气轮胎。采用了将第一装饰部5的凸脊排列角度α1设为90°、且在标章显示部10未配置有凸脊的充气轮胎。
此外,在本试验例中,作为实例,评价了实例1至实例8的充气轮胎。实例1的充气轮胎采用了具有第二装饰部6、7和凹部8、9,将第一装饰部5的凸脊排列角度α1以及第二装饰部6、7的凸脊排列角度α2设为45°,在标章显示部10未设置凸脊,第二装饰部6、7具有一个独立第二装饰部61、71,在第二装饰部6、7的轮胎周向端部配置有凹部8、9,且未配置有除此以外的凹部8、9的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实例1的充气轮胎采用了具有第三凹部83、93、第四凹部84、94以及第五凹部85、95,且未配置有第一凹部81、91、第二凹部82、92、第六凹部86、96、第七凹部87、97以及第八凹部88、98的充气轮胎。
实例2的充气轮胎采用了在第一装饰部5与第二装饰部6、7之间配置有凹部8、9,且未配置有除此以外的凹部8、9的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实例2的充气轮胎采用了具有第六凹部86、96,且未配置有第一凹部81、91、第二凹部82、92、第三凹部83、93、第四凹部84、94、第五凹部85、95、第七凹部87、97以及第八凹部88、98的充气轮胎。其他条件与实例1的充气轮胎相同。
实例3的充气轮胎采用了在第二装饰部6、7的轮胎径向端部配置有凹部8、9,且未配置有除此以外的凹部8、9的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实例3的充气轮胎采用了具有第七凹部87、97和第八凹部88、98,且未配置有第一凹部81、91、第二凹部82、92、第三凹部83、93、第四凹部84、94、第五凹部85、95以及第六凹部86、96的充气轮胎。其他条件与实例1的充气轮胎相同。
实例4的充气轮胎将第二装饰部6、7的凸脊排列角度α2设为-45°。其他条件与实例1的充气轮胎相同。
实例5的充气轮胎采用了在标章显示部10配置有凸脊的充气轮胎。其他条件与实例4的充气轮胎相同。
实例6的充气轮胎采用了具有三个独立第二装饰部61、62、63、71、72、73作为第二装饰部6、7的充气轮胎。其他条件与实例5的充气轮胎相同。
实例7的充气轮胎采用了使独立第二装饰部61、62、63、71、72、73的轮胎周向的长度按独立第二装饰部61、62、63、71、72、73的顺序变大的充气轮胎。其他条件与实例6的充气轮胎相同。
实例8的充气轮胎采用了具有第二装饰部6、7和凹部8、9,将第一装饰部5的凸脊排列角度α1设为45°,将第二装饰部6、7的凸脊排列角度α2设为-45°,在标章显示部10配置有凸脊,第二装饰部6、7具有三个独立第二装饰部61、62、63、71、72、73,且配置有第一凹部81、91、第二凹部82、92、第三凹部83、93、第四凹部84、94、第五凹部85、95、第六凹部86、96、第七凹部87、97以及第八凹部88、98的充气轮胎。
在本试验例中,对上述的比较例、实例的各充气轮胎评价了视觉确认性、耐久性(裂纹成长变大抑制性)的两个项目。视觉确认性通过目测评价了侧壁部的标章显示部的标章部显眼到哪种程度。评价结果通过将比较例的充气轮胎设为100的指数值计算出。数字越大表示侧壁部的标章显示部的标章部的视觉确认性越优异。耐久性是侧壁部对裂纹的耐久性。在本试验例中,通过目测评价了侧壁部的第一装饰部的轮胎周向的端部附近(端部的50mm以内的范围)的裂纹的产生和成长变大。将宽度1.5mm以上、长度5mm以上的裂纹计为一个。在充气轮胎填充气压100kPa,通过室内转鼓试验机,负载4.5kN的载荷,在距侧壁部的外表面10mm处照射浓度100pphm的臭氧,以速度80km/h连续行驶50小时,对行驶后的各充气轮胎分别测定并评价了裂纹的产生个数。评价结果通过将比较例的充气轮胎的裂纹的产生个数设为100的指数值计算出。数字越大,表示耐久性越优异,具体而言,表示更能抑制裂纹成长变大。
如图6所示,可知:与比较例相比,实例的两个项目的评价都更高。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不会降低装饰部的图案的视觉确认性,且即使产生裂纹,也能抑制裂纹的成长变大。
符号说明:
1充气轮胎;2胎面部;3胎圈部;4侧壁部;41内圈;42外圈;5第一装饰部;51A锯齿部;51a凸脊;6第二装饰部;61独立第二装饰部;61E锯齿部;61e凸脊;62独立第二装饰部;62E锯齿部;62e凸脊;63独立第二装饰部;63E锯齿部;63e凸脊;7第二装饰部;71独立第二装饰部;71E锯齿部;71e凸脊;72独立第二装饰部;72E锯齿部;72e凸脊;73独立第二装饰部;73E锯齿部;73e凸脊;8凹部;9凹部;10标章显示部(装饰部);11平坦部;12标章部;12A锯齿部;12a凸脊;α1凸脊排列角度;α2凸脊排列角度。
Claims (8)
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侧壁部以及胎圈部,其中,
所述侧壁部在轮胎径向的固定区域具有:第一装饰部,形成有在外表面以在轮胎周向邻接的方式配置有凸出的凸脊的锯齿;第二装饰部,以与所述第一装饰部的轮胎周向的端部邻接的方式配置,并形成有在外表面以在轮胎周向邻接的方式配置有凸出且呈突起状的凸脊的锯齿;以及凹部,以与所述第二装饰部邻接的方式配置,并比所述第二装饰部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装饰部的多个所述凸脊的、与轮胎径向的内侧端缘处的所述第一装饰部的切线所成的角即凸脊排列角度相同,
所述第二装饰部的多个所述凸脊的、与轮胎径向的内侧端缘处的所述第二装饰部的切线所成的角即凸脊排列角度相同,
所述第一装饰部的所述凸脊相对于轮胎径向的线段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装饰部的所述凸脊相对于轮胎径向的线段的倾斜方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侧壁部具有形成有文字、图形的标章部,
所述标章部在外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二装饰部具有在轮胎径向分割为多个的独立第二装饰部,
所述凹部配置于所述独立第二装饰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所述第二装饰部中,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独立第二装饰部在轮胎周向上比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所述独立第二装饰部长,
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独立第二装饰部在轮胎周向上向所述第一装饰部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二装饰部的未面对所述第一装饰部的一侧的轮胎周向的端部邻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凹部配置于所述第一装饰部与所述第二装饰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凹部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二装饰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和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05168A JP6210127B1 (ja) | 2016-05-26 | 2016-05-26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6-105168 | 2016-05-26 | ||
PCT/JP2017/019603 WO2017204308A1 (ja) | 2016-05-26 | 2017-05-25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53294A true CN109153294A (zh) | 2019-01-04 |
CN109153294B CN109153294B (zh) | 2020-11-20 |
Family
ID=60040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3247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53294B (zh) | 2016-05-26 | 2017-05-25 | 充气轮胎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324580A1 (zh) |
JP (1) | JP6210127B1 (zh) |
CN (1) | CN109153294B (zh) |
DE (1) | DE112017002676T5 (zh) |
WO (1) | WO201720430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93176B2 (ja) | 2017-10-31 | 2022-01-13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射出成形体 |
JP6960320B2 (ja) * | 2017-12-08 | 2021-11-05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タイヤ |
JP6583491B1 (ja) | 2018-07-02 | 2019-10-02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610718B1 (ja) | 2018-07-02 | 2019-11-27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7041083B2 (ja) | 2019-01-15 | 2022-03-2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So2ガスの処理方法 |
JP7088155B2 (ja) * | 2019-10-08 | 2022-06-21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93922A (ja) * | 1997-01-08 | 1998-07-28 | Bridgestone Corp | 多数のリッジよりなる半円環状装飾帯を備えたタイヤ |
EP0950548A2 (en) * | 1998-04-17 | 1999-10-20 | BRIDGESTONE/FIRESTONE, Inc. | High impact logo structure for tire sidewall |
JP2001287512A (ja) * | 2000-04-05 | 2001-10-16 |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 装飾体を備えた自動車用タイヤ |
US20040003881A1 (en) * | 2002-07-04 | 2004-01-08 | Masahiro Ebiko | Pneumatic tire |
CN101142097A (zh) * | 2005-03-16 | 2008-03-12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 |
CN101563241A (zh) * | 2006-12-20 | 2009-10-21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 |
CN101856955A (zh) * | 2009-04-10 | 2010-10-13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JP2012131283A (ja) * | 2010-12-20 | 2012-07-12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2612440A (zh) * | 2009-11-19 | 2012-07-25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 |
JP2014121978A (ja) * | 2012-12-21 | 2014-07-03 |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3946038A (zh) * | 2011-11-08 | 2014-07-23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充气轮胎 |
CN204055175U (zh) * | 2013-07-25 | 2014-12-31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73333A (en) | 1975-12-17 | 1977-06-20 | Hitachi Maxell | Method of producing cylindrical alkaline battery |
JP4673113B2 (ja) * | 2005-04-01 | 2011-04-20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06347202A (ja) | 2005-06-13 | 2006-12-28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5566363B2 (ja) * | 2011-11-08 | 2014-08-06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209870B2 (ja) | 2013-06-14 | 2017-10-11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2016
- 2016-05-26 JP JP2016105168A patent/JP6210127B1/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5-25 DE DE112017002676.8T patent/DE112017002676T5/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5-25 US US16/304,665 patent/US2020032458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5-25 WO PCT/JP2017/019603 patent/WO201720430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5-25 CN CN201780032472.7A patent/CN10915329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93922A (ja) * | 1997-01-08 | 1998-07-28 | Bridgestone Corp | 多数のリッジよりなる半円環状装飾帯を備えたタイヤ |
EP0950548A2 (en) * | 1998-04-17 | 1999-10-20 | BRIDGESTONE/FIRESTONE, Inc. | High impact logo structure for tire sidewall |
JP2001287512A (ja) * | 2000-04-05 | 2001-10-16 |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 装飾体を備えた自動車用タイヤ |
US20040003881A1 (en) * | 2002-07-04 | 2004-01-08 | Masahiro Ebiko | Pneumatic tire |
CN101142097A (zh) * | 2005-03-16 | 2008-03-12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 |
CN101563241A (zh) * | 2006-12-20 | 2009-10-21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 |
CN101856955A (zh) * | 2009-04-10 | 2010-10-13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2612440A (zh) * | 2009-11-19 | 2012-07-25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 |
JP2012131283A (ja) * | 2010-12-20 | 2012-07-12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3946038A (zh) * | 2011-11-08 | 2014-07-23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充气轮胎 |
JP2014121978A (ja) * | 2012-12-21 | 2014-07-03 |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204055175U (zh) * | 2013-07-25 | 2014-12-31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210127B1 (ja) | 2017-10-11 |
WO2017204308A1 (ja) | 2017-11-30 |
DE112017002676T5 (de) | 2019-02-14 |
US20200324580A1 (en) | 2020-10-15 |
CN109153294B (zh) | 2020-11-20 |
JP2017210132A (ja) | 2017-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53294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6794717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7206848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6103137B (zh) | 充气轮胎 | |
AU2012203680B2 (en) | Pneumatic tire | |
US7409975B2 (en) |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light reflective properties of tire sidewalls | |
JP6574770B2 (ja) | サイドウォール部に特定のテクスチャを有するタイヤ | |
CN103895454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2294943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7554205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9195820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3029532B (zh) | 充气轮胎组 | |
CN102774241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1298228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3358825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9153287A (zh) | 轮胎 | |
CN108025603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9070655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2991281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2548776B (zh) | 车辆轮胎的胎面条纹 | |
CN104114376A (zh) | 用于两轮机动车辆的充气轮胎 | |
ES2544694T3 (es) | Neumático para vehículos que tienen una banda de rodadura formada por varias mezclas y una armadura de carcasa formada por al menos dos capas | |
EP3225430B1 (en) | Pneumatic tire | |
JP6024790B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8367630A (zh) | 轮胎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