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15227B - 磁性载体、双组分显影剂、补充用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性载体、双组分显影剂、补充用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15227B
CN108415227B CN201810136491.0A CN201810136491A CN108415227B CN 108415227 B CN108415227 B CN 108415227B CN 201810136491 A CN201810136491 A CN 201810136491A CN 108415227 B CN108415227 B CN 1084152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s
magnetic
magnetic carrier
resin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64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15227A (zh
Inventor
菅原庸好
皆川浩范
饭田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134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8765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415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5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15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5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0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magnet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0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magnetic components
    • G03G9/1075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rier particles, e.g. shape or crystallographic struc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1Coating methods; Structure of coat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2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03G9/1133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02Developer
    • G03G2215/0604Developer solid type
    • G03G2215/0607Developer solid type two-compon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性载体、双组分显影剂、补充用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提供磁性载体,其包括具有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和树脂被覆层的磁性载体颗粒;该芯材料包括分别具有ra和rb(μm)的数均粒径,满足ra≥rb的磁性颗粒A和磁性颗粒B;颗粒A各自包含Mn、Al、Mg、Ti、和Ni的至少一种非铁金属的氧化物;和铁氧化物;M1表示通过XRF衍射法测量的磁性载体颗粒的非铁金属的总含量,以及F1表示铁的含量,M1/F1为0.010至0.100;M2表示通过XPS测量的磁性载体颗粒的非铁金属的总含量,以及F2表示铁的含量,M2/F2为1.0至10.0。

Description

磁性载体、双组分显影剂、补充用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通过电子照相法将静电潜像(静电荷图像)显影(可视化)的双组分显影剂的磁性载体,以及涉及包括该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照相已经广泛用于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并且要求该方法适用于如细线、小文字、照片和彩色原稿等各种目的。此外,还要求高图像品质、高产品品质、高速度和连续操作,并且希望这些要求在未来将变得更严格。
由于需要降低载体颗粒的重量以满足这些各种的要求,所以近年来用于磁性载体颗粒的磁性载体芯材料通常由树脂和磁性体制成。一般常用作磁性载体颗粒的磁性铁氧体颗粒是具有至少4.7的比重的重颗粒,但是由树脂和磁性体制成的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颗粒的比重可以在约2.0至4.7的比重的宽的范围内设计。
同时,用树脂被覆磁性载体芯材料是用于即使在长期使用中也降低浓度波动并且在全色打印的情况下也降低颜色波动的技术的实例,并且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3-21058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2-123212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2-123213提出用树脂被覆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的实例。
然而,与此类树脂被覆的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有关的问题是该材料在树脂被覆层的耐久性方面不充分,并且当树脂被覆层通过磁性载体的长期使用厚度减小时,可能发生泄漏现象或空白点。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06-07543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0-055086、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072545、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090012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5-316056提出通过控制磁性载体的表面电阻而抑制向感光构件泄漏的现象的实例,但是期望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与树脂被覆的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影响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剂的输送性和搅拌性之间的平衡,使得显影剂在没有与补充的调色剂充分地搅拌的情况下到达显影装置,导致降低的浓度稳定性和面内均匀性。还没有发现从载体的观点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并且需要发现改进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磁性载体,其改进显影剂的混合性和输送性,并且即使当树脂被覆层的厚度减小时也不损害图像的耐空白点性和耐泄漏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包括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
本发明提供包括磁性载体颗粒的磁性载体,所述磁性载体颗粒具有: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和在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上形成的树脂被覆层,其中
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包括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ra(μm)的磁性颗粒A,以及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rb(μm)的磁性颗粒B,
ra和rb满足ra≥rb的关系,
磁性颗粒A各自包括:选自由锰元素、铝元素、镁元素、钛元素和镍元素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非铁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和铁氧化物,
当在通过荧光X射线衍射法的磁性载体颗粒的测量中,M1(质量%)表示非铁金属元素的总含量,以及F1(质量%)表示铁元素的含量时,M1与F1的比例的值(M1/F1)为至少0.010且不大于0.100,和
当在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的磁性载体颗粒的测量中,M2(质量%)表示非铁金属元素的总含量,以及F2(质量%)表示铁元素的含量时,M2与F2的比例的值(M2/F2)为至少1.0且不大于10.0。
本发明还提供各自包括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和补充用显影剂。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磁性载体的图像形成方法。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磁性载体,其改进显影剂的混合性和输送性,并且即使当树脂被覆层的厚度减小时也不损害图像的耐空白点性和耐泄漏性。还可以提供包括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
参照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可用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可用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GPC分子量分布曲线中被覆用树脂含量调节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GPC分子量分布曲线中被覆用树脂含量调节方法的示意图;和
图5A和5B是用于磁性载体的比电阻测量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表示数值范围的表述“至少OO且不大于XX”或“OO至XX”是指包括作为端点的下限和上限的数值范围。
本发明的磁性载体包括磁性载体颗粒,所述磁性载体颗粒具有: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和在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上形成的树脂被覆层,其中
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包括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ra(μm)的磁性颗粒A,以及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rb(μm)的磁性颗粒B,
ra和rb满足ra≥rb的关系,
磁性颗粒A各自包括:选自由锰元素、铝元素、镁元素、钛元素和镍元素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非铁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和铁氧化物,
当在通过荧光X射线衍射法的磁性载体颗粒的测量中,M1(质量%)表示非铁金属元素的总含量,以及F1(质量%)表示铁元素的含量时,M1与F1的比例的值(M1/F1)为至少0.010且不大于0.100,和
当在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的磁性载体颗粒的测量中,M2(质量%)表示非铁金属元素的总含量,以及F2(质量%)表示铁元素的含量,M2与F2的比例的值(M2/F2)为至少1.0且不大于10.0。
存在许多方法用于防止由在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上形成的树脂被覆层的厚度的减小引起的泄漏现象或空白点。
第一种方法涉及增加磁性载体树脂被覆层的电阻。该方法示例为增加树脂被覆层的厚度的方法和向树脂被覆层添加高电阻组分的方法等。然而,用这些方法,难以调整电阻,并且长期使用后的树脂被覆层的厚度的减小引起电阻的变化并且使图像浓度不稳定。
第二种方法涉及增加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的电阻。在这些方法中,在向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添加高电阻组分的方法中,改进耐泄漏性的效果低,并且观察到由于磁化量的降低引起的载体飞散的发生。而且,在使磁性体铁素体化的方法的情况下,电阻变得太高,并且非常难以控制。
鉴于以上,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用于在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的表面层部分中使高电阻组分不均匀地分布,并且防止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本身的电阻增加的技术,该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本发明中,当在通过荧光X射线衍射法的磁性载体颗粒的测量中,M1(质量%)表示非铁金属元素的总含量,以及F1(质量%)表示铁元素的含量时,M1与F1的比例的值(M1/F1)为至少0.010且不大于0.100,并且优选为至少0.020且不大于0.090。这是在下文所述的在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内部存在的除铁氧化物组分以外的组分的比例。当该比例M1/F1小于0.010时,在高浓度输出之后的输出的图像的浓度变得不稳定。同时,当该比例超过0.100时,在低浓度输出之后输出的图像的浓度变得不稳定。该比例M1/F1可以通过磁性颗粒A和磁性颗粒B的比例控制。例如,通过增加磁性颗粒A的比例,可以增加M1/F1。
在本发明中,当在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的磁性载体颗粒的测量中,M2(质量%)表示非铁金属元素的总含量,以及F2(质量%)表示铁元素的含量,M2与F2的比例的值(M2/F2)为至少1.0且不大于10.0,优选为至少1.5且不大于8.5,并且甚至更优选为至少1.8且不大于6.0。这是在下文所述的在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内部存在的除铁氧化物组分以外的组分的比例。当比例M2/F2小于1.0时,在高浓度输出之后输出的图像的浓度变得不稳定。同时,当比例超过10.0时,在低浓度输出之后输出的图像的浓度变得不稳定。比例M2/F2可以通过下文所述的磁性颗粒A中的非铁金属元素的被覆量来控制。例如,通过增加磁性颗粒A中的非铁金属元素的被覆量,可以增加M2/F2。
当(M1/F1)和(M2/F2)在上述范围内时,意味着非铁金属元素不均匀地分布在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的表面层中。这使得可以实现耐泄漏性和减少空白点两者。
在M1和M2的测量中,非铁金属元素优选为选自由锰元素、铝元素、镁元素、钛元素和镍元素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通过选择上述元素作为非铁金属元素组分,可以容易地控制电荷保持性和电荷缓和性。显著的结果包括调色剂和磁性载体之间的改进的静电附着性、显影剂的稳定的流动性、改进的显影剂的搅拌性和输送性、以及改进的浓度稳定性和面内均匀性。
此外,M2(质量%)和F2(质量%)的和(M2+F2)优选为至少1.0%且不大于5.0%,并且更优选为至少1.3%且不大于4.8%。在这些范围内,浓度稳定性和面内均匀性可能得到改进。M2+F2可以通过被覆树脂层的量来控制。例如,通过增加被覆用树脂的量,在磁性载体上形成的被覆层变厚并且M2+F2变小。
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包括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ra(μm)的磁性颗粒A,和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rb(μm)的磁性颗粒B,并且ra和rb满足ra≥rb的关系。磁性颗粒A各自包括:选自由锰元素、铝元素、镁元素、钛元素和镍元素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非铁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和铁氧化物。
在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中,优选的是磁性颗粒A不均匀地分布在载体芯材料的表面层部分中。此外,优选的是选自由锰元素、铝元素、镁元素、钛元素和镍元素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非铁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不均匀地分布在磁性颗粒A的表面层中。
结果,改进浓度的稳定性和面内均匀性,并且可以减少泄漏和空白点。
优选的是在2000(V/cm)的电场强度下磁性载体的比电阻为至少1×106(Ω·cm)且不大于1×1012(Ω·cm),并且更优选为至少1×107(Ω·cm)且不大于1×1011(Ω·cm)。
在这些范围内,可以同时容易地实现耐泄漏性和空白点的抑制。
磁性载体的真比重优选为至少2.5且不大于4.4,并且更优选为至少3.0且不大于4.1。在这些范围内,实现搅拌性和输送性之间的优异的平衡,并且进一步稳定浓度的稳定性和面内均匀性。
树脂被覆层优选包括至少含有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的聚合物(被覆用树脂A)。此类树脂具有使在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上被覆的树脂的涂膜表面平滑、抑制调色剂衍生组分的附着、和抑制带电能力的劣化的功能。此外,稳定显影剂的搅拌速度,并且进一步改进浓度的稳定性和面内均匀性。
包括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是,例如,丙烯酸环丁酯、丙烯酸环戊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环庚酯、丙烯酸二环戊烯酯、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丁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庚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酯和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等。可以选择这些单体并且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其2种以上。
此外,树脂被覆层(被覆用树脂A)优选包括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除了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其它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
其它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实例包括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以下相同)、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等。
用于树脂被覆层的被覆用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至少2000且不大于10,000,并且更优选为至少3000且不大于8000。
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量,基于被覆用树脂A的单体的总量,优选为至少50.0质量%且不大于95.0质量%,并且更优选为至少50.0质量%且不大于90.0质量%。
树脂被覆层的含量,基于100质量份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优选为至少0.5质量份且不大于5.0质量份,并且更优选为至少1.0质量份且不大于4.5质量份。在这些范围内,可以减小环境差和使得显影剂放置前后之间的图像浓度差。
此外,树脂被覆层(被覆用树脂A)更优选为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大分子单体的共聚物树脂。在显影剂的输送稳定性方面,使用大分子单体是更有效的,并且也改进图像浓度的稳定性。作为可以用于大分子单体的单体,除了作为其它(甲基)丙烯酸系单体所列出的上述单体以外,可以使用苯乙烯、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等。
大分子单体优选为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单体的聚合物: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苯乙烯、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
大分子单体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至少2000且不大于10,000,并且更优选为至少3000且不大于8000。
使用的大分子单体的量,基于被覆用树脂A的单体的总量,优选为至少5.0质量%且不大于50.0质量%,并且更优选为至少5.0质量%且不大于40.0质量%。
接着,将描述两种以上的树脂组合物用于树脂被覆层的情况。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作为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如果需要的,其它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和大分子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的被覆用树脂A,和具有特定的酸值的被覆用树脂B的共混物。被覆用树脂B优选为至少包括上述其它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单体的聚合物。这不仅改进输送稳定性,而且改进被覆层的涂膜强度,并且进一步改进浓度稳定性。
当被覆用树脂A和被覆用树脂B用于树脂被覆层时,其质量比(A:B)优选为9:1至1:9,更优选为8:2至2:8。
被覆用树脂A优选使用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其它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共聚物,或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其它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和大分子单体的共聚物。被覆用树脂A的酸值优选为至少0.0mgKOH/g且不大于3.0mgKOH/g,并且更优选为至少0.0mgKOH/g且不大于2.5mgKOH/g。
被覆用树脂B的酸值优选为至少3.5mgKOH/g且不大于50.0mgKOH/g,更优选为至少4.0mgKOH/g且不大于50.0mgKOH/g,并且更优选为至少4.5mgKOH/g且不大于40.0mgKOH/g。当两种以上的被覆用树脂用于树脂被覆层时,通过将酸值设定在上述范围内,改进减小环境差和使得显影剂放置前后之间的图像浓度差的效果。树脂的酸值可以通过使用的单体来控制。
以下将描述磁性载体的芯材料。
用于本发明的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具有磁性体和粘结剂树脂,并且磁性体具有磁性颗粒A和B。当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ra(μm)的磁性颗粒是磁性颗粒A,和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rb(μm)的磁性颗粒是磁性颗粒B时,ra(μm)和rb(μm)满足ra≥rb的关系,优选ra>rb。
当ra和rb处于上述关系时,容易改进浓度稳定性和面内均匀性。
磁性颗粒的实例包括磁铁矿颗粒和磁赤铁矿颗粒。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磁性颗粒A和B包括磁铁矿颗粒。此外,更优选的是在磁铁矿颗粒的表面上用选自由锰元素、铝元素、镁元素、钛元素和镍元素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非铁金属元素的氧化物被覆磁性颗粒A。磁性颗粒B也可以用选自由锰元素、铝元素、镁元素、钛元素和镍元素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非铁金属元素被覆,但是更优选的是这些颗粒是没有用非铁金属元素被覆的磁铁矿颗粒。
此外,磁性颗粒A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ra(μm)优选为至少0.30μm且不大于3.00μm,并且更优选为至少0.60μm且不大于2.80μm。磁性颗粒B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rb(μm)优选为至少0.10μm且不大于2.50μm,并且更优选为至少0.15μm且不大于1.50μm。
磁性颗粒A中选自由锰元素、铝元素、镁元素、钛元素和镍元素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非铁金属元素组分的含量优选为至少20质量%且不大于40质量%,并且更优选为至少21质量%且不大于35质量%。用于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的磁性颗粒中的磁性颗粒A的含量优选为至少2.0质量%且不大于20.0质量%。
作为磁性颗粒A的制备方法,例如,可以提及以下方法。生产磁铁矿核颗粒,然后将含有核颗粒的浆料保持在70℃至95℃的温度范围内,并且将浆料的pH控制在8.0至9.0的范围内。
此处,当非铁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时,以相对于核颗粒为0.015重量%/min以下的比例添加铝盐。然后,进行熟化至少30min,调整pH,然后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用水洗涤和干燥,由此可以获得磁性颗粒A。当非铁金属元素是镁元素、锰元素、镍元素或钛元素时,对于镁元素将含有核颗粒的浆料的pH控制至9.5至10.5的范围,对于锰元素为8.0至9.0,和对于镍元素为7.5至8.5,对于钛元素为8.0至9.0,以相对于核颗粒为0.015重量%/min以下的比例添加各金属盐。然后,进行熟化至少30min,调整pH,然后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用水洗涤和干燥,由此可以获得磁性颗粒A。
此外,当也被覆磁性颗粒B时,可以通过与上述磁性颗粒A相同的方法制备颗粒,但是当没有被覆磁性颗粒B时,磁铁矿核颗粒可以原样使用。
上述磁性颗粒(磁性无机化合物颗粒)可以与非磁性无机化合物颗粒组合使用,该非磁性无机化合物颗粒例如,如赤铁矿颗粒等的非磁性铁氧化物颗粒,如针铁矿颗粒等的非磁性氢氧化铁颗粒,如氧化钛颗粒、二氧化硅颗粒、滑石颗粒、氧化铝颗粒、硫酸钡颗粒、碳酸钡颗粒、镉黄颗粒、碳酸钙颗粒和氧化锌颗粒等的非磁性无机化合物颗粒。
当磁性无机化合物颗粒和非磁性无机化合物颗粒组合使用时,优选的是其混合比例为使得,基于磁性无机化合物颗粒和非磁性无机化合物颗粒两者的总质量,磁性无机化合物颗粒占据至少30质量%。
优选的是全部或部分的磁性无机化合物颗粒和非磁性无机化合物颗粒用亲脂性处理剂处理。
亲脂性处理剂可以示例为具有选自由环氧基、氨基、巯基、有机酸基、酯基、酮基、卤代烷基和醛基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或此类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具有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优选为偶联剂。在偶联剂中,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和铝偶联剂是更优选的。其中,硅烷偶联剂是更优选的。
作为用于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的粘结剂树脂,热固性树脂是优选的。
热固性树脂的实例包括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例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其中,从低成本和容易生产的观点,酚醛树脂是优选的。作为酚醛树脂,例如,可以提及苯酚-甲醛树脂。
构成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的粘结剂树脂的比例,基于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的总质量,优选为至少1质量%且不大于20质量%。磁性颗粒(磁性无机化合物颗粒)和,如果需要的,非磁性无机化合物颗粒的比例,基于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的总质量,优选为至少80质量%且不大于99质量%。
以下将描述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的生产方法。
例如,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生产:首先,在磁性颗粒A和B(和,如果需要的,非磁性无机化合物颗粒)和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在水性介质中放入酚类和醛类等,并且搅拌,然后使酚类和醛类相互反应并且固化以获得包括磁性颗粒A和B以及酚醛树脂的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
此外,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也可以通过其中将包括磁性颗粒A和B的树脂粉碎的所谓的混炼粉碎法等生产。从磁性载体的粒径的控制的容易性和磁性载体的窄的粒度分布的观点,前一种方法是优选的。
通过用被覆用树脂被覆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的表面而提供树脂被覆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示例为浸渍法、喷涂法、刷涂法、干式法和流化床法。
在被覆步骤期间抑制造粒的方法包括调整被覆用树脂组合物溶液中的树脂浓度、被覆设备中的温度、当除去溶剂时的温度和减压程度、树脂被覆步骤的数量等。
此外,被覆用树脂组合物中可以包括具有导电性的颗粒和具有电荷控制性的颗粒或材料。具有导电性的颗粒的实例包括炭黑、磁铁矿、石墨、氧化锌和氧化锡。
为了调整磁性载体的电阻,导电性颗粒的添加量相对于100质量份被覆用树脂,优选为至少0.1质量份且不大于10.0质量份。
具有电荷控制性的颗粒包括有机金属配合物的颗粒、有机金属盐的颗粒、螯合物的颗粒、单偶氮金属配合物的颗粒、乙酰丙酮金属配合物的颗粒、羟基羧酸金属配合物的颗粒、多元羧酸金属配合物的颗粒、多元醇金属配合物的颗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颗粒、聚苯乙烯树脂的颗粒、三聚氰胺树脂的颗粒、酚醛树脂的颗粒、尼龙树脂的颗粒、二氧化硅的颗粒、氧化钛的颗粒、氧化铝的颗粒等。为了调整摩擦带电量,具有电荷控制性的颗粒的添加量,相对于100质量份被覆用树脂,优选为至少0.5质量份且不大于50.0质量份。
以下将描述与磁性载体组合使用的调色剂。
调色剂具有调色剂颗粒和任选的外部添加剂(无机细颗粒)。此外,调色剂颗粒包括粘结剂树脂(调色剂颗粒的粘结剂树脂)以及任选的着色剂和脱模剂。用于调色剂颗粒的粘结剂树脂的实例包括乙烯基系树脂、聚酯和环氧树脂等。其中,从带电性能和定影性能的观点,乙烯基系树脂和聚酯是优选的。
如果需要,乙烯基系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树脂、酚醛树脂、脂肪族或脂环族烃树脂、或芳香族系石油树脂可以与粘结剂树脂混合使用。
当两种以上的树脂混合并且用作调色剂颗粒的粘结剂树脂时,优选使用具有不同分子量的树脂的混合物。
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至少45℃且不大于80℃,并且更优选为至少55℃且不大于70℃。
粘结剂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至少2500且不大于50,000。
粘结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至少10,000且不大于1,000,000。
当聚酯用作粘结剂树脂时,其中在聚酯的全部组分中醇组分占据至少45mol%且不大于55mol%并且酸组分占据不大于55mol%且至少45mol%的聚酯是优选的。
聚酯的酸值优选为不大于90mgKOH/g,并且更优选为不大于50mgKOH/g。聚酯的羟值优选为不大于50mgKOH/g,并且更优选为不大于30mgKOH/g。这是因为调色剂的带电特性的环境依赖性倾向于随着聚酯的分子链的末端基团数的减少而降低。
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至少50℃且不大于75℃,并且更优选为至少55℃且不大于65℃。
聚酯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至少1500且不大于50,000,并且更优选为至少2000且不大于20,000。
聚酯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至少6000且不大于100,000,并且更优选为至少10,000且不大于90,000。
在使用磁性调色剂作为调色剂的情况下,可以提及以下作为用于磁性调色剂的磁性体。例如,如磁铁矿、磁赤铁矿和铁氧体等的铁氧化物,包括其它金属氧化物的铁氧化物,如Fe、Co和Ni等的金属,这些金属和如Al、Co、Cu、Pb、Mg、Ni、Sn、Zn、Sb、Be、Bi、Cd、Ca、Mn、Se、Ti、W和V等的金属的合金、及其混合物。
下面列出的是可以用于调色剂颗粒的非磁性着色剂的实例。
黑色调色剂用着色剂示例为炭黑和通过使用黄色着色剂、品红色着色剂和青色着色剂等调整为黑色的着色剂。
品红色调色剂用着色剂示例为缩合偶氮化合物、二酮吡咯并吡咯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喹吖啶酮化合物、碱性染料色淀化合物、萘酚化合物、苯并咪唑酮化合物、硫靛蓝化合物和苝化合物等。
具体的实例包括如C.I.颜料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1、22、23、30、31、32、37、38、39、40、41、48:2、48:3、48:4、49、50、51、52、53、54、55、57:1、58、60、63、64、68、81:1、83、87、88、89、90、112、114、122、123、144、146、150、163、166、169、177、184、185、202、206、207、209、220、221、238、254、和269、C.I.颜料紫19和C.I.瓮红1、2、10、13、15、23、29和35等的颜料。
品红色调色剂用着色剂示例为如C.I.溶剂红1、3、8、23、24、25、27、30、49、81、82、83、84、100、109和121、C.I.分散红9、C.I.溶剂紫8、13、14、21和27、和C.I.分散紫1等的油溶染料,和如C.I.碱性红1、2、9、12、13、14、15、17、18、22、23、24、27、29、32、34、35、36、37、38、39和40、和C.I.碱性紫1、3、7、10、14、15、21、25、26、27和28等的碱性染料。
青色调色剂用着色剂示例为如C.I.颜料蓝1、2、3、7、15:2、15:3、15:4、16、17、60、62和66、C.I.瓮蓝6、C.I.酸性蓝45、和其中在酞菁骨架上至少1个且不大于5个邻苯二甲酰亚氨基甲基被取代的铜酞菁颜料等的颜料。
黄色调色剂用着色剂示例为如缩合偶氮化合物、异吲哚啉酮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偶氮金属化合物、次甲基化合物和烯丙基酰胺化合物等的颜料。具体实例包括C.I.颜料黄1、2、3、4、5、6、7、10、11、12、13、14、15、16、17、23、62、65、73、74、83、93、95、97、109、110、111、120、127、128、129、147、155、168、174、180、181、185和191、和C.I.瓮黄1、3、20等。
黄色调色剂用着色剂示例为C.I.直接绿6、C.I.碱性绿4、C.I.碱性绿6和C.I.溶剂黄162等的染料。
作为着色剂,可以仅使用颜料,或从改进清晰度和改进全色图像的图像品质的观点,可以组合使用颜料和染料。
着色剂的含量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优选为至少0.1质量份且不大于30质量份,更优选为至少0.5质量份且不大于20质量份,并且甚至更优选为至少3质量份且不大于15质量份。
在调色剂颗粒的生产中,优选使用通过预先将着色剂与粘结剂树脂混合而制备的着色剂(着色剂母料)以获得母料。然后,通过将着色剂母料与其它原料(粘结剂树脂和蜡等)熔融混炼,着色剂可以很好地分散在调色剂颗粒中。
包含在调色剂中的调色剂颗粒可以包括,如果需要的,电荷控制剂以稳定其带电性能。
电荷控制剂的含量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优选为至少0.5质量份且不大于10质量份。当电荷控制剂的含量为至少0.5质量份时,可以获得更充分的带电特性。当电荷控制剂的含量不大于10质量份时,与其它材料的相容性不太可能降低,并且在低湿度环境下过度带电不太可能发生。
用于将调色剂颗粒控制为负带电性的负带电性控制剂的实例包括有机金属配合物和螯合物等。其具体实例包括单偶氮金属配合物、芳香族羟基羧酸的金属配合物和芳香族二羧酸系的金属配合物等。其它实例包括芳香族羟基羧酸、芳香族一元羧酸、芳香族多元羧酸、其金属盐、其酸酐、其酯类和双酚的酚衍生物类等。
用于将调色剂颗粒控制为正带电性的正带电性控制剂的实例包括基于苯胺黑或其脂肪酸金属盐的改性物质、如三丁基苄基铵-1-羟基-4-萘磺酸盐和四丁基四氟硼酸铵等的季铵盐,如鏻盐等的鎓盐,三苯基甲烷染料、其色淀颜料(包括磷钨酸、磷钼酸、磷钨钼酸、鞣酸、月桂酸、没食子酸、铁氰酸和亚铁氰化合物等的色淀化剂(laking agent)的实例)、如二丁基氧化锡、二辛基氧化锡和二环己基氧化锡等的二有机锡氧化物,如二丁基锡硼酸盐、二辛基锡硼酸盐和二环己基锡硼酸盐等的二有机锡硼酸盐。
如果需要,在调色剂颗粒中可以含有一种以上的脱模剂。
脱模剂的实例包括如低分子量聚乙烯、低分子量聚丙烯、微晶蜡和石蜡等的脂肪族烃系蜡。
脱模剂的其它实例包括具有如氧化聚乙烯蜡等的脂肪族烃系蜡的氧化物或其嵌段共聚物,如巴西棕榈蜡、沙索蜡和褐煤酸酯蜡等的脂肪酸酯作为主要组分的蜡类,以及如脱氧巴西棕榈蜡等的部分或完全脱氧的脂肪酸酯类。
脱模剂的含量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优选为至少0.1质量份且不大于20质量份,并且更优选为至少0.5质量份且不大于10质量份。
此外,在由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的升温时的最大吸热峰温度所定义的脱模剂的熔点优选为至少65℃且不大于130℃,并且更优选为至少80℃且不大于125℃。在熔点为至少65℃的情况下,调色剂的粘度几乎不降低,并且调色剂对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附着不太可能发生。当熔点不大于130℃时,可以获得充分的低温定影性。
如果需要,调色剂颗粒可以包括结晶性聚酯。
结晶性聚酯优选通过具有6至12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醇与具有6至12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羧酸的缩聚而获得。脂肪族二醇和脂肪族二羧酸优选是饱和的并且优选是线性的。本文使用的术语“结晶性”是指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的比热变化测量中在可逆比热变化曲线观察到清晰的吸热峰。
从改进流动性等的观点,也可以将外部添加剂(流动性改进剂)外部添加至调色剂颗粒。
外部添加剂的实例包括如偏二氟乙烯颗粒和聚四氟乙烯颗粒等的含氟原子树脂颗粒;如湿式二氧化硅颗粒和干式二氧化硅颗粒等的二氧化硅颗粒;和如氧化钛颗粒和氧化铝颗粒等的无机颗粒。无机颗粒优选用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和硅油等表面处理并且进行疏水化处理。具体地,使得通过甲醇滴定试验测量的疏水化度显示在至少30且不大于80的范围内的值而处理的无机氧化物颗粒是优选的。
外部添加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调色剂颗粒优选为至少0.1质量份且不大于10质量份,并且更优选为至少0.2质量份且不大于8质量份。
本发明的磁性载体可以用作双组分显影剂,所述双组分显影剂包括具有各自包含粘结剂树脂和任选的着色剂和脱模剂的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和磁性载体。当将磁性载体与调色剂混合以获得双组分显影剂时,双组分显影剂中调色剂的含量(调色剂浓度)优选为至少2质量%且不大于15质量%,并且更优选为至少4质量%且不大于13质量%。当含量为至少2质量%时,输出图像的浓度不太可能降低,并且当含量不大于15质量%时,输出图像中的起雾或图像形成设备中的调色剂的飞散(机内飞散)不太可能发生。
包括本发明的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可以用于图像形成方法中,该方法包括:将静电潜像承载构件充电的充电步骤,在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步骤,用双组分显影剂将静电潜像显影并且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步骤,在具有或不具有中间转印构件的情况下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的转印步骤,和将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转印材料的定影步骤。
此外,该图像形成方法可以使用其中在显影装置中具有双组分显影剂,并且根据显影装置中的双组分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的减少将补充用显影剂供给至显影装置的构造。本发明的磁性载体可以用于在此种图像形成方法中使用的补充用显影剂。该图像形成方法还可以使用其中显影单元中的过量的磁性载体根据需要从显影单元排出的构造。
此外,优选的是补充用显影剂包括磁性载体和具有包括粘结剂树脂和任选的着色剂和脱模剂的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优选的是补充用显影剂包括相对于1质量份磁性载体为至少2质量份且不大于50质量份的调色剂颗粒。补充用显影剂可以仅包括调色剂并且不包括补充用磁性载体。
下面将描述包括使用包含磁性载体和补充用显影剂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电子照相设备)。
<图像形成方法>
在图1中,作为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沿图1中的箭头的方向旋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通过用作充电手段的充电器2充电,并且带电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通过作为图像曝光手段(静电潜像形成装置)的图像曝光装置3用图像曝光光照射以形成静电潜像。作为显影手段的显影装置4具有用于贮存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容器5。
显影装置4中的显影剂承载构件6以可旋转的状态配置。显影剂承载构件6在其内部包括作为磁场产生手段的磁体7。至少一个磁体7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相对配置。双组分显影剂通过磁体7的磁场保持在显影剂承载构件6上。双组分显影剂的量由调节构件8调节并且输送至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相对的显影单元。在显影单元中,磁刷通过由磁体7产生的磁场形成。
然后,将通过在直流电场上叠加交流电场获得的显影偏压施加至显影剂承载构件,由此将静电潜像显影(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作为转印手段的转印充电器11静电转印至记录介质(转印材料)12。
此处,如图2所示,调色剂图像可以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一次转印(oncetransfer)(一次转印(primary transfer))至中间转印构件9,然后可以静电转印(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12。然后将记录介质12输送至作为定影手段的定影单元13,在其中通过加热和加压将调色剂定影在记录介质12上。然后,将记录介质12作为输出图像排出在图像形成设备的外部。
在转印步骤之后,残留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未转印调色剂)通过作为清洁手段的清洁器15除去。用清洁器15清洁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通过用从作为预曝光手段的预曝光单元16的预曝光光照射而电初始化,并且重复图像形成操作。
图2显示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应用于全色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的实例。
在图2中,K表示黑色,Y表示黄色,C表示青色,以及M表示品红色。在图2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K、1Y、1C、1M沿图2中的箭头的方向旋转。用于各颜色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K、1Y、1C、1M的表面通过作为充电手段的各充电器2K、2Y、2C、2M充电。在用于各颜色的带电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K、1Y、1C、1M的表面上,静电潜像通过用借助于作为图像曝光手段(静电潜像形成手段)的图像曝光单元3K、3Y、3C、3M的图像曝光光照射而形成。
然后,每个静电潜像通过在作为显影手段的显影装置4K、4Y、4C、4M中设置的显影剂承载构件6K、6Y、6C、6M上承载的双组分显影剂而显影(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通过作为一次转印手段的一次转印充电器10K、10Y、10C、10M转印(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构件9上。此外,调色剂图像通过作为二次转印手段的二次转印充电器11转印(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12上。然后,将记录介质12输送至作为定影单元的定影单元13上,并且加热和加压,由此将调色剂定影在记录介质12上。
然后将记录介质12作为输出图像排出在图像形成设备的外部。在二次转印步骤之后,作为中间转印构件9的清洁手段的中间转印构件清洁器14除去未转印的调色剂等。在一次转印步骤之后,残留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K、1Y、1C、1M的表面上的调色剂通过作为清洁手段的清洁器15K、15Y、15C、15M除去。
在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的优选的显影方法中,在将交流电压施加至显影剂承载构件以在显影单元中形成交流电场的同时,在磁刷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显影。从防止载体附着和改进点再现性的观点,优选的是显影剂承载构件(显影套筒(S))6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感光鼓(D))之间的距离(S与D之间的距离)为至少100μm且不大于1000μm。当距离为至少100μm时,双组分显影剂得到充分地供给,并且输出图像的浓度不太可能降低。如果该距离不大于1000μm,则来自磁极S1的磁力线较小可能扩展,磁刷的密度不太可能降低,并且点再现性不太可能降低。此外,用于约束磁性载体的力不太可能变弱,并且磁性载体的附着不太可能发生。
交流电场的峰之间的电压(Vpp)优选为至少300V且不大于3000V,并且更优选为至少500V且不大于1800V。此外,交流电场的频率优选为至少500Hz且不大于10,000Hz,并且更优选为至少1000Hz且不大于7000Hz。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形成交流电场的交流偏压的波形可以示例为三角波、矩形波、正弦波和占空比变化的波形等。为了适应调色剂图像的形成速度的变化,优选通过将具有不连续的交流偏压的显影偏压(间歇交流叠加电压)施加至显影剂承载构件来进行显影。当施加的电压为至少300V时,容易获得充分的图像浓度,并且非图像区域中的起雾调色剂可以容易地回收。此外,当施加的电压不大于3000V时,由磁刷引起的静电潜像的紊乱不太可能发生。
通过使用具有良好带电调色剂的双组分型显影剂,可以降低起雾消除电压(Vback)并且降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一次带电,从而使得可以延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使用寿命。Vback优选为不大于200V,并且更优选为不大于150V。对比电位优选为至少100V且不大于400V,使得获得充分的图像浓度。
此外,在频率为至少500Hz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用于通常的图像形成设备(电子照相设备)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可以示例为具有其中导电层、底涂层、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按照描述的顺序设置在如铝或SUS等的导电性支承构件上的结构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如果需要,可以在电荷输送层上设置保护层。
可以使用通常用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导电层、底涂层、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
<通过X射线荧光衍射法的F1和M1的测量方法>
磁性载体的F1和M1的测量是在树脂被覆之前使用样品进行。或者,可以通过将被覆后的磁性载体的树脂被覆层溶解在氯仿中并且干燥来制备样品。
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中的从Na至U的元素通过使用波长分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Axios advanced(由Spectris Co.,Ltd.制造)在He气氛下直接测量。尽管树脂组分也存在于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中,但是由于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检测的元素是金属,因此实际上测定磁性载体中F1和M1的比例。
通过使用装置附带的液体样品用杯,在底面上形成聚丙烯(PP)膜,引入足够量(10g)的样品,在底上形成具有均匀的厚度的层,并且用盖覆盖该杯。在2.4kW的输出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对于分析,使用基本参数(FP)法。此时,假定所有检测元素为氧化物,并且将其总质量取作100质量%。F1和M1相对于总质量的含量(质量%)通过软件UniQuant5(ver.5.49)(由Spectris Co.,Ltd制造)测定为氧化物当量值。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的F2和M2的测量方法>
将磁性载体附着至铟箔。此时,颗粒均匀地附着,使得铟箔部分不暴露。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的测量条件如下。
设备:PHI 5000 VERSAPROBE II(Ulvac-Phi,Inc.)
照射线:Al Kd线
输出:25W,15kV
通能(PassEnergy):29.35eV
步长(Stepsize):0.125eV
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峰:Ti2P、Al2P、Mg2P、Mn2P、Ni2P、Fe2P
将从各个峰计算的元素的百分比换算成质量%,并且取作F2和M2。
<磁性载体和磁性载体芯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50)的测量方法>
粒度分布等使用激光衍射/散射型粒度分布测量设备(商品名:MICROTRAC MT3300EX,由Nikkiso Co.,Ltd.制造)来测量。
为了测量磁性载体和磁性载体芯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50),安装干式测量用样品供给机(商品名:单次干燥样品调节器Turbotrac,由Nikkiso Co.,Ltd.制造)。作为Turbotrac的供给条件,将集尘机用作真空源,并且将风量设定为33L/s,和将压力设定为17kPa。用软件自动地进行控制。对于粒径,测定作为体积平均的累积值的50%粒径(D50)。使用附带的软件(版本10.3.3-202D)进行控制和分析。测量条件如下。
置零(Set Zero)时间:10sec
测量时间:10sec
测量次数:1次
颗粒折射率:1.81%
颗粒形状:非球形
测量上限:1408μm
测量下限:0.243μm
测量环境:温度23℃/湿度50%RH
<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和数均粒径(D1)的测量方法>
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和数均粒径(D1)使用配备有具有100μm孔径的口管并且基于孔电阻法的精密粒度分布测量设备(商品名:Coulter Counter Multisizer 3,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和用于进行测量条件设定和测量数据分析的附带的专用软件(商品名:Beckman Coulter Multisizer 3Version 3.51,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来测量。将有效测量通道数设定为25,000个通道,并且分析和计算测量数据。
通过将特级氯化钠溶解在离子交换水中至1质量%的浓度而制备的溶液(商品名:ISOTON II,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用作用于测量的电解质水溶液。
在测量和分析之前,如下设定该专用软件。
在该专用软件的“标准测量方法(SOM)的改变画面”,将控制模式中的总计数设定为50,000个颗粒,测量数设定为1次,并且Kd值设定为通过使用“标准颗粒10.0μm”(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获得的值。通过按压阈值/噪声水平的测量按钮,自动设定阈值和噪声水平。而且,将电流设定为1600μA,增益设定为2,电解液设定为“ISOTON II”,并且将检查标记添加至“测量后口管的冲洗”。
在专用软件的“脉冲至粒径转换设定画面”,将元件间隔设定为对数粒径,粒径元件设定为256个粒径元件,并且粒径范围设定为2μm至60μm。
以下描述具体测量方法。
(1)将总计200mL的上述电解质水溶液放入“Multisizer 3”专用的250mL圆底玻璃烧杯中,将烧杯置于样品架中,并且以24rps的旋转速度逆时针进行搅拌棒的搅拌。通过专用软件的“口管的冲洗”功能除去口管中的污物和气泡。
(2)将总计30mL的电解质水溶液放入100mL的平底玻璃烧杯中。然后,向其添加通过用离子交换水3倍(质量比)稀释分散剂(商品名:CONTAMINONN,由Wako Pure 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制备的0.3mL的稀释液。CONTAMINON N是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助洗剂组成的pH7的用于洗涤精密测量仪器的中性清洁剂的10质量%的水溶液。
(3)将离子交换水放入超声波分散器(商品名:Ultrasonic Dispersion SystemTetra 150,由Nikkaki Bios Co.,Ltd.制造)的水槽中,所述超声波分散器具有120W的电力输出,并且引入相位移180度的具有50kHz的振荡频率的两个振荡器。将总计2mL的CONTAMINON N添加至该水槽。
(4)将上述(2)中提及的烧杯置于该超声波分散器的烧杯固定孔中,并且启动该超声波分散器。然后,调整该烧杯的高度位置以使烧杯中的电解质水溶液的液面的共振状态最大化。
(5)在上述(4)中提及的烧杯中的电解质水溶液用超声波照射的状态下,将10mg调色剂一点点地添加至该电解质水溶液并且分散。然后,继续超声分散处理60秒。在超声分散中,将水槽中的水温调整为至少10℃且不大于40℃。
(6)将在上述(5)中提及的分散有调色剂的电解质水溶液使用移液管滴加入在(1)中提及的置于样品架中的圆底烧杯中,并且将测量浓度调整为5%。然后,进行测量直到测量的颗粒数达到50,000。
(7)用设备附带的专用软件分析测量数据以计算重均粒径(D4)和数均粒径(D1)。当将专用软件设定为图表/体积%时,分析/体积统计值(算数平均)画面上的“平均直径”为重均粒径(D4)。当将专用软件设定为图表/个数%时,分析/个数统计值(算数平均)画面上的“平均直径”为数均粒径(D1)。
<酸值的测量方法>
酸值是用于中和1g样品中所含的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即,中和1g样品中所含的游离脂肪酸和树脂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酸值。
在本发明中,根据JIS K 0070-1992测量酸值。具体地,根据以下方法测量。
(1)试剂的制备
将总计1.0g的酚酞溶解于90mL乙醇(95体积%)中,添加离子交换水使其为100mL,并且获得酚酞溶液。将总计7g的特级氢氧化钾溶解于5mL水中,并且添加乙醇(95体积%)使其为1L。将溶液放入耐碱性容器中3天以防止与二氧化碳接触,然后过滤以获得氢氧化钾溶液。将获得的氢氧化钾溶液贮存在耐碱性容器中。通过取25mL 0.1mol/L盐酸至锥形瓶中,添加数滴上述酚酞溶液,用氢氧化钾溶液滴定,并且从中和所需的氢氧化钾溶液的量求得氢氧化钾溶液的系数。根据JIS K 8001-1998制备的酸用作0.1mol/L盐酸。
(2)操作
(A)主试验
将总计2.0g样品精确称量入200mL锥形瓶中,并且添加100mL甲苯/乙醇(2:1)的混合溶液并且经5h溶解。接着,添加数滴上述酚酞溶液作为指示剂,并且使用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的终点取为当指示剂的浅红色持续约30秒时。
(B)空白试验
除了没有添加样品(即,仅使用甲苯/乙醇(2:1)的混合溶液)以外,以与上述操作中相同的方式进行滴定。
(3)酸值的计算
将获得的结果代入下式中以计算酸值。
AV=[(B-A)×f×5.61]/S
此处,AV为酸值(mgKOH/g),A为空白试验中氢氧化钾溶液的添加量(mL),B为主试验中氢氧化钾溶液的添加量(mL),f为氢氧化钾溶液的系数,S为样品(g)。
<树脂被覆层从磁性载体的分离以及树脂被覆层中被覆用树脂A和B的分级>
通过包括将磁性载体取入杯中并且用甲苯溶出被覆用树脂的方法可以将被覆层从磁性载体分离。
溶出的树脂使用以下装置来分级。
[装置构造]
LC-908(由Japan Analytical Industry Co.,Ltd.制造)
JRS-86(相同的公司;重复注射器)
JAR-2(相同的公司;自动进样器)
FC-201(Gilson,Inc.;级分收集器)
[柱构造]
JAIGEL-1H至5H(直径20×600mm:分级柱)(由Japan Analytical Industry Co.,Ltd.制造)
[测量条件]
温度:40℃
溶剂:THF
流量:5mL/min
检测器:RI
在分级方法中,预先测量在被覆用树脂的分子量分布中达到通过下述方法测量的被覆用树脂A和被覆用树脂B的峰分子量(Mp)的溶出时间,并且在溶出时间之前和之后将各树脂组分分级。然后除去溶剂并且进行干燥以获得被覆用树脂A和被覆用树脂B。关于树脂组合物,通过使用傅里叶变换IR光谱分析仪(Spectrum One:由PerkinElmer Inc.制造)从吸收波数确定原子团,并且确定被覆用树脂A和被覆用树脂B.
<树脂被覆层中被覆用树脂A、被覆用树脂B和被覆用树脂的峰分子量(Mp)和含量比的测量>
被覆用树脂A、被覆用树脂B和被覆用树脂的峰分子量(Mp)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通过以下方法测量。
首先,以如下方式制备测量样品。
将样品(从磁性载体分离的被覆用树脂,用分级装置分级的被覆用树脂A或被覆用树脂B)和四氢呋喃(THF)以5mg/ml的浓度混合,并且使其在室温下静置24小时以将样品溶解在THF中。然后使溶液经过样品处理过滤器(Sample Pretreatment Cartridge H-25-2,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Ekikuro Disk 25CR,由German Science Japan Co.,Ltd.制造)以获得用于GPC的样品。
接着,在以下测量条件下根据设备的操作手册使用GPC测量设备(HLC-8120GPC,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进行测量。
(测量条件)
设备:高速GPC“HLC 8120GPC”(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
柱:7柱Shodex KF-801、802、803、804、805、806、807(由Showa Denko K.K.制造)
洗脱液:THF
流速:1.0mL/min
烘箱温度:40.0℃
样品注入量:0.10mL
当计算样品的峰分子量(Mp)时,通过使用标准聚苯乙烯树脂(TSK标准聚苯乙烯F-850、F-450、F-288、F-128、F-80、F-40、F-20、F-10、F-4、F-2、F-1、A-5000、A-2500、A-1000、A-500,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绘制的分子量校准曲线用作校准曲线。
含量比从分子量分布测量的峰面积比确定。如图3所示,当区域1和区域2完全地分离时,树脂含量比从各区域的面积比确定。在区域重叠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通过从GPC分子量分布的拐点向横坐标划下垂直线来划分区域,并且含量比从图4中所示的区域1和区域2的面积比确定。
<磁性载体中树脂被覆层的含量的测量>
A:精确称重100mL烧杯(测量值1),然后将约5g待测量样品放入其中,并且精确称重样品和烧杯的总质量(测量值2)。
B:将约50mL的甲苯放入烧杯中并且用超声波振荡器振荡5min。
C:在振荡结束后使得烧杯中的样品静置数分钟,然后搅拌以用钕磁体在烧杯的底部描画(trace)20次,然后仅使其中溶解有树脂被覆层的甲苯溶液作为废液流动。
D:在烧杯中的样品从外部通过钕磁体保持的同时,再次将约50mL的甲苯放入烧杯中,并且将上述操作B和C重复10次。
E:将溶剂改变为氯仿,并且上述操作B和C进行一次。
F:将带有烧杯的样品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并且通过干燥除去溶剂(使用带有溶剂捕集器的真空干燥器,温度为50℃,真空度为-0.093MPa,以及干燥时间为12h)。
G:将烧杯从真空干燥器取出,使其静置约20min并且冷却,然后精确称量质量(测量值3)。
H:树脂被覆量(质量%)从如上所述获得的测量值根据下式计算。
树脂被覆量=[(初期样品质量)-(剥离膜后的样品质量)]/(初期样品质量)×100
在上述式中,初期样品质量通过计算[(测量值2)-(测量值1)]获得,并且剥离膜后的样品质量通过计算[(测量值3)-(测量值1)]获得。
<在2000V/cm的电场强度下磁性载体的比电阻(Ω·cm)的测量>
在2000V/cm的电场强度下的比电阻使用图5A和图5B中概述的测量设备来测量。
电阻测量单元(cell)A由具有截面积为2.4cm2的孔的圆筒状容器(PTFE树脂制)17、下部电极(不锈钢制)18,支承台座(PTFE树脂制)19和上部电极(不锈钢制)20构成。将圆筒状容器18放在支承台座19上,填充样品(磁性载体或载体芯)21以获得约1mm的厚度,将上部电极20放在填充样品21上,并且测量样品的厚度。在如图5A所示,当没有样品存在时的间隙由d1表示,并且如图5B所示,当填充样品以具有约1mm的厚度时的间隙由d2表示的情况下,样品的厚度d通过下式计算。
d=d2-d1(mm)
此时,适当地改变样品的质量使得样品的厚度d为至少0.95mm且不大于1.04mm。
通过在电极之间施加直流电压并且测量此时流动的电流,可以测定样品的比电阻。电位计22(KESLEY 6517A,由Keithley Instruments,Inc.制造)用于测量,以及处理计算机23用于控制。
由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制造的控制系统和控制软件(LabVIEW,由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制造)用作控制用处理计算机。
将样品与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S=2.4cm2和以使样品的厚度为至少0.95mm且不大于1.04mm的方式测量的值d输入作为测量条件。此外,将上部电极的负荷设定为270g。
比电阻(Ω·cm)=[(施加电压(V))/(测量电流(A))]×S(cm2)/d(cm)
电场强度(V/cm)=(施加电压(V))/(d(cm))
从图将在上述电场强度下磁性载体和载体芯的比电阻读取为在图上的电场强度下的比电阻。在获得的图中在击穿(breakdown)之前即刻的测量值用于击穿点。
<磁性载体的真比重的测量方法>
磁性载体的真比重使用干式自动密度计Auto-Pycnometer(由Yuasa Ionics Co.,Ltd.制造)来测量。
池(cell):SM池(10mL)
样品量:2.0g
<磁性体的数均粒径的的测量方法>
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中的磁性颗粒A和磁性颗粒B的数均粒径通过以下方法测量。
通过切片机等切出的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的截面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50,000倍)观察,并且随机抽出具有至少50nm的粒径的100个颗粒。每个抽出的颗粒的长轴的粒径从图像计算,并且将100个粒径的平均值取作数均粒径。
在锰元素、铝元素、镁元素、钛元素或镍元素没有用于磁性颗粒B的情况下,磁性颗粒A和B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在截面中区分。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4700(商品名)由Hitachi,Ltd.制造),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的截面中的磁性组分和树脂组分的元素使用该扫描电子显微镜附带的元素分析装置(能量分散型X射线分析仪,由EDAX Inc.制造)来分析。
在调整放大倍数的同时进行一个磁性颗粒的元素分析,并且将其中检测出铁元素、和还有除铁元素以外的锰元素、铝元素、镁元素、钛元素或镍元素的颗粒定义为磁性颗粒A,将仅具有铁元素或铁元素和除了锰元素、铝元素、镁元素、钛元素和镍元素以外的元素的颗粒定义为磁性颗粒B,并且将没有检测出铁元素的颗粒定义为非磁性颗粒。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实施例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除非另有具体说明,否则下文中的份和百分比均基于质量。
<不定形磁性颗粒的生产例>
将Fe3O4用湿式球磨机混合和粉碎10h。添加总计1份的聚乙烯醇,然后用喷雾干燥机造粒和干燥。随后在氧气浓度为0.0体积%的氮气气氛下在电炉中在900℃进行煅烧10h。
将获得的磁性体用干式球磨机粉碎5h。然后通过用空气分级机(ELBOW JETLABEJ-L3,由Nittetsu Mining Co.,Ltd.制造)分级,同时分级和除去细粉末和粗粉末,获得具有1.7μm的数均粒径的磁性颗粒。通过调整干式球磨机中的粉碎时间和空气分级条件来调整任意的数均粒径。
<球状磁性颗粒的生产例>
在以20L/min将氮气引入具有气体注入管的反应槽中的同时,将以1.5mol/L包含Fe2+的总计26.7L硫酸亚铁水溶液和以0.2mol/L包含Si4+的1.0L硅酸钠3号水溶液添加至22.3L的3.4N氢氧化钠水溶液,并且将pH升高至6.8和温度升高至90℃。进而,添加1.2L3.5N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将pH调整为8.5,继续搅拌,将气体改变为空气,并且以100L/min进行通气90min。然后通过使用稀硫酸进行中和至pH7,并且所得颗粒用水洗涤,过滤,干燥并且粉碎以获得具有0.25μm的数均粒径的球状磁性颗粒。通过调整磁性颗粒的反应温度、反应场的pH、和反应时间来调整任意的数均粒径。
<磁性颗粒A的制备>
通过在90℃下添加氢氧化钠溶液将包含数均粒径调整为1.7μm的90g/L的不定形磁性颗粒的总计100L的浆料调整至pH8.5,然后经190min同时添加30L 2.5mol/L硫酸锰水溶液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同时将pH调整至8.5±0.2。接着,熟化60min后,添加稀硫酸以调整pH至7.0,然后通过过滤,用水洗涤,并且干燥获得用Mn表面处理的磁性颗粒A。
此外,将所得的磁性颗粒A和硅烷偶联剂(3-(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相对于100份磁铁矿细颗粒为0.2份)引入容器中。然后,在容器中在100℃下将混合物高速混合和搅拌1h,并且进行表面处理以获得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芯材料颗粒)1用的磁性颗粒A。
(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芯材料颗粒)2至25用的磁性颗粒A)
如表1-1所示调整磁性颗粒的形状和数均粒径,并且进行以下处理。
当非铁金属元素为铝元素时,以相对于核颗粒为0.015质量%/min以下的比例添加硫酸铝盐代替硫酸锰。然后,进行熟化至少30min,调整pH,然后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用水洗涤和干燥。
当非铁金属元素为镁元素、镍元素或钛元素时,对于镁元素将包括核颗粒的浆料的pH控制为10.0,对于镍元素为7.8,以及对于钛元素为8.7,以0.015重量%/min以下的量将各金属盐添加至核颗粒。然后,进行熟化至少30min,调整pH,然后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用水洗涤和干燥。
此外,除了调整各元素的添加量以外,以相同的方式获得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芯材料颗粒)2至25用的磁性颗粒A。配方等示于表1-1中。
<磁性颗粒B的制备>
如表1-2所示调整磁性颗粒的形状和数均粒径以获得磁性颗粒。
将所得的磁性颗粒和硅烷偶联剂(3-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相对于100份磁铁矿细颗粒为1.2份)引入容器中。然后,在容器中在100℃下通过高速混合和搅拌进行表面处理1h,由此获得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芯材料颗粒)1用的磁性颗粒B。
(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芯材料颗粒)2至25用的磁性颗粒B)
除了如表1-2所示调整磁性体的形状和数均粒径以外,以相同的方式获得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芯材料颗粒)2至25用的磁性颗粒B,并且当进行表面处理时,以与磁性颗粒A的情况相同的方式进行处理。
(非磁性颗粒)
将具有表1-2中所示的数均粒径的商购可得的颗粒用作非磁性颗粒。
<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芯材料颗粒)1至25的生产例>
-苯酚 10.0份
-甲醛溶液(甲醛37质量%水溶液)15.0份
-磁性颗粒A 10.0份
-磁性颗粒B 90.0份
-25质量%氨水 3.5份
-水 15.0份
将上述材料引入反应槽中,使温度达到40℃,并且充分地混合。然后,在搅拌的同时,以1.5℃/min的平均升温速度将混合物加热至85℃的温度,在搅拌的同时,保持在85℃的温度,并且通过聚合固化3h。此时搅拌叶片的圆周速度为1.96m/sec。
聚合反应后,进行冷却至30℃的温度,并且添加水。除去上清液,并且将所得的沉淀物用水洗涤,然后风干。将所得风干材料在180℃下在减压(5mmHg以下)下干燥5h以获得作为磁性体分散型树脂颗粒的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1(以下称为芯材料颗粒1)。
同样地,除了以表1-1和1-2中所示的类型和比例使用磁性颗粒A、磁性颗粒B和非磁性颗粒以外,以与芯材料颗粒1的生产例相同的方式获得磁性芯材料颗粒2至25。
<被覆用树脂A的生产例>
将表2中列出的原料添加至装配有回流冷凝器、温度计、氮气吸入管和研磨式搅拌装置的四颈烧瓶。此外,添加100份甲苯、100份甲基乙基酮和2.4份偶氮二异戊腈,并且在氮气流下在80℃下将混合物保持10h以获得被覆用树脂A-1的溶液(固成分:35%)。
通过使用表2中所示的原料,以相同的方式获得被覆用树脂A-2至A-5。物理性质示于表2中。
<被覆用树脂B的生产例>
将表3中列出的原料添加至装配有回流冷凝器、温度计、氮气吸入管和研磨式搅拌设备的四颈烧瓶。此外,添加50份甲苯、100份甲基乙基酮、和2.4份偶氮二异戊腈,并且在氮气流下在80℃下将混合物保持10h以获得被覆用树脂B-1溶液(固成分:40%)。
通过使用表3中所示的原料,以相同的方式获得被覆用树脂B-2和B-3。物理性质示于表3中。
<被覆用树脂溶液1至8的生产例>
将表2和表3中所示的被覆用树脂A和被覆用树脂B以表4中所示的质量份混合。随后,将900份甲苯添加至总量为100份的树脂组分并且混合,直到树脂组分充分地溶解以制备被覆用树脂溶液1至8。
<磁性载体1至25的生产例>
将芯材料颗粒1(100.0份)和使得固成分比变为10%而用甲苯稀释的被覆用树脂溶液投入在减压(1.5kPa)下在60℃的温度下维持的行星式混合机(Nauta Mixer VN型,由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制造)中,使得相对于100质量份芯材料颗粒的树脂被覆层的含量为表5中所示的“涂布量”。
作为投入的方法,首先,将一半树脂溶液投入至芯材料颗粒,并且进行溶剂除去和涂布操作30min。然后,添加另一半树脂溶液,并且进行溶剂除去和涂布操作30min。
然后,将被覆有被覆树脂组合物的磁性载体转移至在可旋转的混合容器中具有螺旋叶片的混合机(Drum Mixer UD-AT型,由Sugiyama Heavy Industries Co.,Ltd.制造)。在通过以10rpm旋转混合容器搅拌的同时,在氮气氛下在120℃下将混合物热处理2h。通过借助磁性分离将获得的磁性载体从低磁力产物分离,经过具有150μm开口的筛,并且用风力分级器分级而获得磁性载体1。
通过使用相对于芯材料颗粒2至25的被覆用树脂溶液,使得相对于100份芯材料颗粒的树脂被覆层的含量为表5中所示的“涂布量”,以与磁性载体1相同的方式获得磁性载体2至25。由此获得的磁性载体1至25的物理性质值示于表5中。
[表1-1]
Figure BDA0001576430830000351
[表1-2]
Figure BDA0001576430830000361
在表中,处理量表示磁性颗粒A或磁性颗粒B中的各金属的质量%。粒径以μm表示。
[表2]
Figure BDA0001576430830000371
[表3]
Figure BDA0001576430830000372
[表4]
Figure BDA0001576430830000381
[表5]
Figure BDA0001576430830000391
在表中,比电阻是在2000V/cm的电场强度下的值。
[青色调色剂的生产例]
-粘结剂树脂(Tg:62℃、酸值:15mgKOH/g、和羟值:15mgKOH/g的聚酯(组成:45份聚氧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5份聚氧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0份对苯二甲酸、2份偏苯三酸酐、和28份富马酸))100份
-C.I.颜料蓝15:3 5.5份
-3,5-二叔丁基水杨酸铝化合物 0.5份
-正构石蜡(熔点:78℃) 6份
将上述配方的材料用亨舍尔混合机(Model FM-75J,由Mitsui Mining Co.,Ltd.制造)充分地混合,然后在温度设定为130℃的双螺杆混炼机(商品名:PCM-30型,由IkegaiIronworks Corporation制造)中以10kg/hr的进料量混炼(排出时的混炼材料的温度为150℃)。将所得的混炼产物冷却,用锤磨机粗粉碎,并且通过使用机械式粉碎机(商品名:T-250,由Turbo Kogyo Co.,Ltd.制造)以15kg/hr的进料量细粉碎。然后,获得重均粒径为5.5μm、粒径不大于4.0μm的颗粒的存在比例为55.6个数%、和粒径为至少10.0μm的颗粒的存在比例为0.8体积%的颗粒。
所得的颗粒通过使用旋转式分级机(商品名:TTSP100,由Hosokawa MicronCorporation制造)分级以切分细粉和粗粉。由此获得重均粒径为6.4μm、粒径不大于4.0μm的颗粒的存在比例为25.8个数%、和粒径为至少10.0μm的颗粒的存在比例为2.5体积%的青色调色剂颗粒1。
此外,将以下材料投入亨舍尔混合机(商品名:FM-75型,由Nippon Coke&Engineering Co.,Ltd.制造)中,将旋转叶片的圆周速度设定为35.0(m/sec),并且经3min的混合时间进行混合,由此将二氧化硅颗粒和氧化钛颗粒附着至青色调色剂颗粒1的表面以获得青色调色剂1。
-青色调色剂颗粒1 100份
-二氧化硅颗粒(通过将借助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硅颗粒用1.5%六甲基二硅氮烷表面处理,然后通过分级调整至期望的粒度分布而获得) 3.5份
-氧化钛颗粒(通过将具有锐钛矿型结晶性的偏钛酸用辛基硅烷化合物表面处理而获得) 0.5份
<实施例1至17,比较例1至8>
将总计10份青色调色剂添加至90份磁性载体1,并且该组分用振荡机(YS-8D型:由Yayoi Co.,Ltd.制造)振荡以制备双组分显影剂。振荡机的振幅条件为200rpm 2min。
使用该双组分显影剂进行以下评价。
作为图像形成设备,使用改造的彩色复印机(商品名:iR-ADV C350F,由CanonInc.制造)。
将双组分显影剂放入各彩色显影装置中,放置含有补充用显影剂的补充用显影剂容器,形成图像,并且进行其各种评价。
在温度23℃/湿度50%RH(以下称为N/N)、温度23℃/湿度5%RH(以下称为N/L)、和温度30℃/湿度80%RH(以下简称H/H)的条件下进行复印机中的环境评价。输出图像的种类和输出张数根据各评价项目而改变。
条件如下:
纸:激光束打印机纸(商品名:CS-814(81.4g/m2,由Canon Marketing JapanInc.制造))
图像形成速度:改造使A4尺寸的纸以35张/min输出。
显影条件:改造使得可以将对比度调整至任意值并且防止由主系统的自动校正。
各评价项目如下所示。
(1)N/L环境:具有图像面积比为1%图像的连续供纸后的浓度稳定性(评价V)
输出在N/L环境下在A4尺寸图像中具有设定为以下浓度的8个片(1cm×1cm)的三个图像。接着,在N/L环境状态下在1000张上输出图像面积比为1%的图像之后,同样地输出具有8个片的三个图像。图像浓度用X-Rite彩色反射浓度计(彩色反射浓度计X-Rite404A)测量,并且计算在连续供纸1000张前和后输出的三个图像的各自图案的平均值。
片1:0.10至0.15
片2:0.25至0.30
片3:0.45至0.50
片4:0.65至0.70
片5:0.85至0.90
片6:1.05至1.10
片7:1.25至1.30
片8:1.45至1.50
根据以下标准评价连续供纸1000张前和后的片浓度的偏差数。
A(10点):所有图案图像都满足上述浓度范围
B(9点):1个图案图像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C(8点):2个图案图像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D(7点):3个图案图像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E(6点):4个图案图像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F(5点):5个图案图像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G(4点):6个图案图像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H(3点):7个图案图像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I(2点):所有图案图像都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2)H/H环境:具有图像面积比为20%图像的连续供纸后的浓度稳定性(评价W)
输出在H/H环境下在A4尺寸图像中具有设定为以下浓度的8个片(1cm×1cm)的三个图像。接着,在H/H环境状态下在1000张上输出图像面积比为20%的实心图像之后,同样地输出具有8个片的三个图像。图像浓度用X-Rite彩色反射浓度计(彩色反射浓度计X-Rite404A)测量,并且计算在连续供纸1000张前和后输出的三个图像的各自图案的平均值。
片1:0.10至0.15
片2:0.25至0.30
片3:0.45至0.50
片4:0.65至0.70
片5:0.85至0.90
片6:1.05至1.10
片7:1.25至1.30
片8:1.45至1.50
根据以下标准评价连续供纸1000张前和后的片浓度的偏差数。
A(10点):所有图案图像都满足上述浓度范围
B(9点):1个图案图像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C(8点):2个图案图像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D(7点):3个图案图像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E(6点):4个图案图像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F(5点):5个图案图像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G(4点):6个图案图像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H(3点):7个图案图像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I(2点):所有图案图像都偏离上述浓度范围
(3)图像浓度的面内均匀性(评价X)
在H/H环境下在1000张上输出图像面积比为20%的实心图像之后,输出一张图像比例为100%的FFH输出图(A4全面实心图像)。
图像浓度用光谱浓度计500系列(由X-Rite,Inc.制造)测量并且评价。总计12个测量点:
在距离图像前端(先打印的端)0.5cm的位置和距离图像左端(先打印的端在上侧)5.0cm、15.0cm、和25.0cm的三个点;
在距离图像前端7.0cm的位置和距离图像左端5.0cm、15.0cm、和25.0cm的三个点;
在距离图像前端14.0cm的位置和距离图像左端5.0cm、15.0cm、和25.0cm的三个点;
在距离图像前端20.0cm的位置和距离图像左端5.0cm、15.0cm、和25.0cm的三个点,并且获得最高图像浓度和最低图像浓度之间的差。在50张中,具有最大浓度差的一张用作评价结果。根据以下标准评价图像浓度的差。
A(10点):小于0.04
B(9点):至少0.04且不大于0.06
C(8点):至少0.07且不大于0.09
D(7点):至少0.10且不大于0.12
E(6点):至少0.13且不大于0.15
F(5点):至少0.16且不大于0.18
G(4点):至少0.19且不大于0.21
H(3点):至少0.22且不大于0.24
I(2点):至少0.25
(4)空白点(评价Y)
在N/L环境下在初期阶段并且在连续供纸2000张后即刻,输出其中相对于转印纸的输送方向交替排列半色调横带(30H宽10mm)和实心黑色横带(FFH宽10mm)的图。通过扫描仪读取图像并且进行其二值化处理。拍摄沿二值化图像的输送方向的线的亮度分布(256灰度)。对此时的半色调的亮度画出切线,并且将具有在半色调部分的后端与切线偏离直至与实心部分亮度相交的亮度的区域(面积:亮度数的和)定义为空白点的程度,并且基于以下标准评价。用青色单色进行评价。
A(5点):不大于19
B(4点):至少20且不大于29
C(3点):至少30且不大于39
D(2点):至少40且不大于49
E(1点):至少50
(5)泄漏性评价(评价Z)
改造使得可以在N/L环境下将初期Vpp手动改变为1.50kV,设定当青色单色实心图像的浓度变为1.50(反射浓度)时的对比电位,并且供给20,000张纸。
然后再次设定当青色单色实心图像的浓度变为1.50(反射浓度)时的对比电位,通过在该对比度下以0.1kV的增量将Vpp从1.0kV改变为1.8kV,输出A4全尺寸FFH图像,并且进行泄漏评价。
通过在A4全尺寸FFH图像上发生的如白点等的至少三个图像缺陷的Vpp的值,在以下标准下进行评价。
A(5点):即使在1.8kV也没有发生
B(4点):在1.8kV发生
C(3点):在1.7kV发生
D(2点):在1.6kV发生
E(1点):在不大于1.5kV发生
(6)综合判定
将上述从评价V至评价Z的评价等级转换为数值,并且基于总值根据以下标准评价。
A:至少37且不大于40
B:至少32且不大于36
C:至少29且不大于31
D:至少20且不大于28
E:至少15且不大于19
F:至少14
评价结果示于表6和7中。
[表6]
Figure BDA0001576430830000461
*"片编号"表示具有偏离图案的片的编号。
**评价
[表7]
Figure BDA0001576430830000471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的此类改进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4)

1.一种磁性载体,其包括磁性载体颗粒,所述磁性载体颗粒具有: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和在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上形成的树脂被覆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体分散型树脂载体芯材料包括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ra的磁性颗粒A,以及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rb的磁性颗粒B,其中ra和rb的单位为μm,
所述ra和rb满足ra≥rb的关系,
所述磁性颗粒A各自包含:选自由锰元素、铝元素、镁元素、钛元素和镍元素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非铁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和铁氧化物,
当在通过荧光X射线衍射法的所述磁性载体颗粒的测量中,M1表示所述非铁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和F1表示铁元素的含量,且M1和F1的单位为质量%时,M1与F1的比例的值M1/F1为至少0.010且不大于0.100,和
当在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的所述磁性载体颗粒的测量中,M2表示所述非铁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和F2表示铁元素的含量且M2和F2的单位为质量%时,M2与F2的比例的值M2/F2为至少1.0且不大于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载体,其中
所述磁性颗粒A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ra为至少0.30μm且不大于3.00μm,和
所述磁性颗粒B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rb为至少0.10μm且不大于2.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性载体,其中所述M2/F2为至少1.5且不大于8.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性载体,其中所述M2/F2为至少1.8且不大于6.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性载体,其中所述M2和所述F2的和(M2+F2)为至少1.0质量%且不大于5.0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性载体,其中所述树脂被覆层包含至少由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其它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形成的共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性载体,其中
所述树脂被覆层包含:
(i)被覆用树脂A,其为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其它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共聚物,并且具有至少0.0mgKOH/g且不大于3.0mgKOH/g的酸值;和
(ii)被覆用树脂B,其为至少包括其它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单体的聚合物,并且具有至少3.5mgKOH/g且不大于50.0mgKOH/g的酸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性载体,其中所述磁性载体的真比重为至少2.5且不大于4.4。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性载体,其中在2000V/cm的电场强度下所述磁性载体的比电阻为至少1×106Ω·cm且不大于1×1012Ω·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性载体,其中所述磁性颗粒B各自为没有被覆有非铁金属元素的磁铁矿颗粒。
11.一种双组分显影剂,其包括:
具有包含粘结剂树脂的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和磁性载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载体是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性载体。
12.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使静电潜像承载构件充电;
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用双组分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并且形成调色剂图像;
在具有或不具有中间转印构件的情况下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和
将转印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至所述转印材料,其中
所述双组分显影剂是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组分显影剂。
13.一种用于图像形成方法的补充用显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静电潜像承载构件充电;
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用显影装置中的双组分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并且形成调色剂图像;
在具有或不具有中间转印构件的情况下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和
将转印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至所述转印材料,其中
响应于所述显影装置中的所述双组分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的降低而将所述补充用显影剂供给至所述显影装置,
所述补充用显影剂包括:磁性载体;和具有包含粘结剂树脂的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其中
所述补充用显影剂包含相对于1质量份所述磁性载体为至少2质量份且不大于50质量份的所述调色剂,并且
所述磁性载体是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性载体。
14.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使静电潜像承载构件充电;
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用显影装置中的双组分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并且形成调色剂图像;
在具有或不具有中间转印构件的情况下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和
将转印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至所述转印材料,其中
响应于所述显影装置中的所述双组分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的降低而将补充用显影剂供给至所述显影装置,
所述补充用显影剂包括:磁性载体;和具有包含粘结剂树脂的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
所述补充用显影剂包含相对于1质量份所述磁性载体为至少2质量份且不大于50质量份的所述调色剂,并且
所述磁性载体是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性载体。
CN201810136491.0A 2017-02-10 2018-02-09 磁性载体、双组分显影剂、补充用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84152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3028 2017-02-10
JP2017023028 2017-02-10
JP2018-013427 2018-01-30
JP2018013427A JP6987657B2 (ja) 2017-02-10 2018-01-30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ならびに磁性キャリア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5227A CN108415227A (zh) 2018-08-17
CN108415227B true CN108415227B (zh) 2022-05-17

Family

ID=63105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6491.0A Active CN108415227B (zh) 2017-02-10 2018-02-09 磁性载体、双组分显影剂、补充用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9188B2 (zh)
CN (1) CN1084152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51985B2 (en) 2017-02-28 2019-10-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938345B2 (ja) 2017-11-17 2021-09-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293010B2 (ja) 2018-08-08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293009B2 (ja) 2018-08-08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341781B2 (ja) 2018-08-23 202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171314B2 (ja) 2018-08-28 2022-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130518B2 (ja) 2018-09-28 202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1249410B2 (en) 2018-12-12 2022-0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7350565B2 (ja) 2019-08-21 2023-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DE112020004821T5 (de) 2019-10-07 2022-06-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80348A (ja) * 2007-09-26 2009-04-16 Dowa Electronics Materials Co Ltd 電子写真現像用キャリア芯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磁性キャリア並びに電子写真現像剤
CN101641651A (zh) * 2007-03-23 2010-02-03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芯材及其制造方法、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以及电子照相显影剂
CN101663622A (zh) * 2007-04-10 2010-03-03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芯材及其制造方法、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以及电子照相显影剂
CN102667631A (zh) * 2010-03-29 2012-09-12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芯材、其制造方法、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以及电子照相显影剂
CN102667632A (zh) * 2010-03-31 2012-09-12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芯材、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以及电子照相显影剂
CN103576483A (zh) * 2012-08-08 2014-02-12 佳能株式会社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92919B2 (ja) 1992-08-26 1999-1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
US5512402A (en) 1993-05-20 1996-04-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ri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two-component type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992924B2 (ja) 1993-06-28 1999-1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259744B2 (ja) * 1993-10-08 2002-02-25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用磁性粒子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法
US5635326A (en) 1994-02-10 1997-06-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static image-developing toner, fine powdery titanium oxide, and hydrophobic fine powdery titanium oxide
EP0720065B1 (en) 1994-12-28 1999-10-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JP3154088B2 (ja) 1995-05-02 2001-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5700617A (en) 1995-10-12 1997-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and charge-controlling agent
US5851714A (en) 1996-04-02 1998-1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and fixing method
DE69725938T2 (de) 1996-08-02 2004-09-02 Canon K.K. Magentatoner, Herstellungsverfahren hierfür und Farbbilderzeugungsverfahren hiermit
EP0843224B1 (en) 1996-11-19 2002-04-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US6022659A (en) 1997-02-28 2000-0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Yellow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EP0886187B1 (en) 1997-06-18 2003-10-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DE69822419T2 (de) 1997-12-18 2004-12-30 Canon K.K. Farbtoner und Bildherstellungsverfahren
JP3652161B2 (ja) 1998-04-30 2005-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6326114B1 (en) 1999-04-14 2001-12-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toner
JP4387613B2 (ja) 2000-07-10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マゼンタトナー
EP1172703B1 (en) 2000-07-10 2015-09-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full-color image forming method
EP1172704B1 (en) 2000-07-10 2004-12-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4405058B2 (ja) 2000-08-25 2010-01-27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
US6808852B2 (en) 2001-09-06 2004-10-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heat-fixing method
EP1760536A3 (en) 2001-12-28 2007-03-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method having at least two speed modes
EP1324157B1 (en) 2001-12-28 2013-06-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recovery container
US6929894B2 (en) 2002-07-10 2005-08-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fixing method
EP1388762B1 (en) 2002-07-30 2006-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Black toner
EP1424604B1 (en) 2002-11-29 2006-06-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4290015B2 (ja) 2003-01-10 2009-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455237B1 (en) 2003-03-07 2011-05-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JP4289980B2 (ja) 2003-03-07 2009-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289981B2 (ja) 2003-07-14 2009-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7297455B2 (en) 2003-07-30 2007-11-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7288348B2 (en) 2003-09-12 2007-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toner
EP1544684B1 (en) 2003-11-06 2012-06-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ton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EP1530101A1 (en) 2003-11-07 2005-05-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Yellow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oner
US7279262B2 (en) 2003-11-20 2007-10-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arri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US7396629B2 (en) 2004-04-26 2008-07-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O2005106598A1 (ja) 2004-04-28 2005-1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トナー
JP4378210B2 (ja) 2004-04-28 2009-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微粒子分散型樹脂キャリア及び二成分系現像剤
JP2008090012A (ja) 2006-10-02 2008-04-17 Powdertech Co Ltd 磁性粉分散型樹脂キャリア
JP5032147B2 (ja) * 2007-02-20 2012-09-26 パウダ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現像剤用樹脂充填型フェライトキャリア及び該フェライトキャリア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現像剤
JP5556080B2 (ja) 2008-08-01 2014-07-23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現像剤用磁性キャリア及び二成分現像剤
WO2010140677A1 (ja) * 2009-06-04 2010-12-09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現像剤用磁性キャリ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二成分系現像剤
JP5773118B2 (ja) 2010-12-08 2015-09-02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現像剤用磁性キャリ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二成分系現像剤
JP5846347B2 (ja) 2010-12-08 2016-01-20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現像剤用磁性キャリ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二成分系現像剤
WO2012114854A1 (en) 2011-02-21 2012-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ner
CN103620504B (zh) 2011-06-13 2016-08-17 佳能株式会社 粉末颗粒的热处理设备和调色剂的生产方法
CN103608730A (zh) 2011-06-13 2014-02-26 佳能株式会社 热处理设备以及调色剂的获得方法
US9372420B2 (en) 2011-06-13 2016-06-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 treating apparatus for powder particle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oner
KR101548090B1 (ko) 2011-06-13 2015-08-27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분체 입자용 열 처리 장치 및 토너의 제조 방법
JP5790941B2 (ja) 2012-03-30 2015-10-07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現像剤用磁性キャリア、並びに二成分系現像剤
JP5651650B2 (ja) * 2012-08-09 2015-01-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磁性トナー
US9158217B2 (en) 2013-06-26 2015-10-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9703216B2 (en) 2013-07-12 2017-07-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ing small-particle size magnetic iron oxide
JP6470588B2 (ja) 2014-02-27 2019-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および二成分系現像剤
JP6487730B2 (ja) 2014-03-20 2019-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二成分現像剤
JP6624805B2 (ja) 2014-04-24 2019-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JP6632249B2 (ja) 2014-08-26 2020-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及び二成分系現像剤
JP6418992B2 (ja) 2015-03-13 2018-1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157905A1 (ja) 2015-03-31 2016-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
JP6584225B2 (ja) 2015-08-25 2019-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403816B2 (ja) 2016-02-08 2018-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1651A (zh) * 2007-03-23 2010-02-03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芯材及其制造方法、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以及电子照相显影剂
CN101663622A (zh) * 2007-04-10 2010-03-03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芯材及其制造方法、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以及电子照相显影剂
JP2009080348A (ja) * 2007-09-26 2009-04-16 Dowa Electronics Materials Co Ltd 電子写真現像用キャリア芯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磁性キャリア並びに電子写真現像剤
CN102667631A (zh) * 2010-03-29 2012-09-12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芯材、其制造方法、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以及电子照相显影剂
CN102667632A (zh) * 2010-03-31 2012-09-12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芯材、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以及电子照相显影剂
CN103576483A (zh) * 2012-08-08 2014-02-12 佳能株式会社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09188B2 (en) 2019-09-10
US20180231903A1 (en) 2018-08-16
CN108415227A (zh) 2018-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5227B (zh) 磁性载体、双组分显影剂、补充用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JP6632249B2 (ja) 磁性キャリア及び二成分系現像剤
JP6403816B2 (ja)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9785070B2 (en) Magnetic carri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replenishment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AU2008246237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develop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102520B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JP6659142B2 (ja)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293009B2 (ja)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838317B2 (en) Magnetic carri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10928151A (zh) 静电荷像显影剂及处理盒
JP2015007771A (ja)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061603B2 (ja)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及び補給用現像剤
US10578989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7224812B2 (ja)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987657B2 (ja)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ならびに磁性キャリアの製造方法
JP6914773B2 (ja)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387337B2 (ja)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914772B2 (ja)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2013661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arrier fo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ment,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carrier fo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ment
US11556071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carri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EP4063960B1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carri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6406039B (zh) 成像装置用单元、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JP2021135469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静電荷像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3295523A (ja) 磁性体分散型樹脂キャリア及び二成分現像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