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8730A - 热处理设备以及调色剂的获得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处理设备以及调色剂的获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08730A
CN103608730A CN201280029175.4A CN201280029175A CN103608730A CN 103608730 A CN103608730 A CN 103608730A CN 201280029175 A CN201280029175 A CN 201280029175A CN 103608730 A CN103608730 A CN 103608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oner
particles
powder particles
heat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91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中浩二
沟尾祐一
皆川浩范
小堀尚邦
大津刚
萩原纯一
伊藤大祐
川北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608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87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15Post-trea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7/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7/1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fluid currents, e.g. issuing from a nozzle, e.g. pneumatic, flash, vortex or entrainment dryers
    • F26B17/101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fluid currents, e.g. issuing from a nozzle, e.g. pneumatic, flash, vortex or entrainment dryers the drying enclosure having the shape of one or a plurality of shafts or ducts, e.g. with substantially straight and vertical axis
    • F26B17/103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fluid currents, e.g. issuing from a nozzle, e.g. pneumatic, flash, vortex or entrainment dryers the drying enclosure having the shape of one or a plurality of shafts or ducts, e.g. with substantially straight and vertical axis with specific material feeding arrangements, e.g. combined with disintegr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7/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7/1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solely by gravity, i.e. the material moving through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drying enclosure, e.g. shaft
    • F26B17/12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solely by gravity, i.e. the material moving through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drying enclosure, e.g. shaft the material moving through a cross-flow of drying gas; the drying enclosure, e.g. shaft, consisting of substantially vertical, perforated walls
    • F26B17/124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solely by gravity, i.e. the material moving through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drying enclosure, e.g. shaft the material moving through a cross-flow of drying gas; the drying enclosure, e.g. shaft, consisting of substantially vertical, perforated walls the vertical walls having the shape of at least two concentric cylinders with the material to be dried moving in-betwe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3/00Other direct-contact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C3/10Other direct-contact heat-exchange apparatus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at least being a fluent solid, e.g. a particulate material
    • F28C3/12Other direct-contact heat-exchange apparatus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at least being a fluent solid, e.g. a particulate material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a particulate material and a gas, vapour, or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6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6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 F28F13/12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by creating turbulence, e.g. by stirring, by increasing the force of circul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1Preparation methods by mixing the toner components in a liquefied state; melt kneading; reactive m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Glanulating (AREA)

Abstract

用于热处理各自包含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的粉末颗粒的热处理设备包括:粉末颗粒供给单元(3);热风供给单元(2);冷风供给单元(4);调节单元(6);和收集单元(5)。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在处理室内壁表面中在粉末颗粒供给单元的下游侧和冷风供给单元的上游侧的区域中设置高度为2mm以上且50mm以下的凸部;和热处理设备具有截面平面,其垂直于处理室的中心轴并位于设置凸部的区域,并且Dmin和Dmax满足以下关系0.50≤Dmin/Dmax<1.0其中,Dmin表示在截面平面中测量的处理室与柱状构件间的间隙距离的最小值,和Dmax表示在截面平面中测量的处理室与柱状构件间的间隙距离的最大值。

Description

热处理设备以及调色剂的获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设备,其用于获得在如电子照相法、静电记录法、静电印刷法或调色剂喷射系统记录法等图像形成方法中使用的调色剂,以及涉及使用所述设备获得调色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获得具有适当圆形度的调色剂,提出用于热处理粉碎的调色剂以将调色剂适当地球形化的热处理设备。然而,在常规热处理设备中,粉末颗粒接收的热量取决于粉末颗粒通过的位置而变化,因此难以均匀地热处理粉末颗粒。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出如下热处理设备,其中原料供给部设置在设备的中央,并且热风供给部设置在原料供给部的外侧(参见专利文献1和2)。此外,为了均匀地热处理粉末颗粒,还提出通过使设备内部的气流回旋来热处理粉末颗粒的热处理设备(参见专利文献3)。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4-189845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4-276016
专利文献3:日本审查专利公布H03-5285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述的热处理设备中,需要设置多个原料喷射喷嘴,这使设备大型化。此外,需要大量压缩气体用于供给原料,根据生产能量这是不优选的。另外,该设备中,原料相对于圆环状热风直线地喷射,由此引起处理部分的损失,这对于增加处理量是效率低的。
此外,专利文献2所述的热处理设备中,当设备内部的构件接收热和储存热时,调色剂熔着至存储热的构件,由此阻止调色剂的稳定生产,在某些情况下,在调色剂的生产性方面这是不优选的。
此外,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了专利文献3中所述的热处理设备,确认调色剂分散不充分,由于调色剂聚结引起粗大颗粒增加。此外,当处理量增加时,调色剂的热处理效率迅速降低,已热处理的调色剂和未处理的调色剂混合。认为为此的原因如下:在压缩气体供给部的内部设置粉末颗粒投入部,原料调色剂在设备内部没有充分地分散,因此,在窄范围内进行瞬时热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获得包含较少的粗大颗粒并且具有窄的粒度分布的调色剂的热处理粉末颗粒的设备,和使用上述设备获得调色剂的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获得圆形度分布在适当范围内和圆形度分布窄的调色剂的热处理粉末颗粒的设备,和使用上述设备获得调色剂的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粉末颗粒的热处理设备,所述粉末颗粒各自包含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热处理设备包括:
(1)在其中热处理所述粉末颗粒的具有圆筒状的处理室;
(2)用于将所述粉末颗粒供给至所述处理室的粉末颗粒供给单元;
(3)用于热处理供给的所述粉末颗粒的热风供给单元;
(4)用于冷却热处理后的粉末颗粒的冷风供给单元;
(5)用于调节供给的粉末颗粒的流动的调节单元,所述单元设置在所述处理室中;和
(6)用于收集来自设置在所述处理室下端部侧的排出口的所述热处理后的粉末颗粒的收集单元,
热处理设备的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单元为具有基本上为圆形的截面的柱状构件,所述构件以从处理室的下端部向上端部突出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处理室的中心轴上;
所述热风供给单元设置为使供给的热风沿所述处理室的内壁回旋;
所述收集单元的排出口以保持粉末颗粒的回旋方向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处理室的外周部;
在所述处理室的内壁表面或所述调节单元的外壁表面的至少之一中在粉末颗粒供给单元的下游侧和冷风供给单元的上游侧的区域中设置至少一个具有2mm以上且50mm以下高度的凸部;和
所述热处理设备具有截面平面,
所述截面平面垂直于所述处理室的中心轴并位于设置所述凸部的区域,并且Dmin和Dmax满足以下关系
0.50≤Dmin/Dmax<1.0
其中,
Dmin表示在截面平面中测量的处理室与柱状构件间的间隙距离的最小值,和Dmax表示在截面平面中测量的处理室与柱状构件间的间隙距离的最大值。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包含更少的由于聚结引起的粗大颗粒并且具有窄的粒度分布的调色剂。此外,可以获得圆形度分布在适当范围内和圆形度分布窄的调色剂。
参考附图,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出本发明热处理设备的外观的实例的透视图。
图1B为示出本发明热处理设备的内部结构的实例的透视图。
图2A、2B、2C、2D、2E、2F、2G、2H、2I、2J、2K和2L为用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热处理设备的示意性局部截面图。图2K为图2G的局部放大图。图2L为图2I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描述本发明的热处理设备。图1A和1B分别为示出本发明的调色剂热处理设备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实例的图。
在图1A和1B示出的热处理设备中,设备主体(1)中的热处理粉末颗粒的处理室为圆筒状,并且例如,从上侧依次设置热风供给单元(2)和粉末颗粒供给单元(3)。
以使沿设备中处理室的内壁供给的热风回旋的方式成形热风供给单元。例如,热风供给单元从相对于如图1A和1B所示设备的水平截面的切线方向供给热风至设备。除这些结构外,可使用具有百叶窗状或狭缝状的构件的调节热风流动的系统。
通过输送手段如从压缩气体供给单元(未示出)供给的压缩气体输送粉末颗粒,并且与通过粉末颗粒供给单元(3)的输送气体一起供给至设备中的处理室。
将粉末颗粒供给单元(3)构造为从相对于设备的水平截面的切线方向供给粉末颗粒至处理室。优选该构造是因为粉末颗粒在处理室中平稳地回旋而不妨碍热风的回旋流。根据条件如热风的温度和流量、粉末颗粒的供给量和原料输送气体的量,粉末颗粒供给单元可配置在上段和热风供给单元可配置在下段。
用从冷风供给单元(4)供给的冷风冷却热处理后的粉末颗粒。任意地设置冷风供给单元的配置位置和数量以及冷风的温度和风量,从而充分地冷却热处理后的粉末颗粒。图1A和1B所示的设备在两段(即上段和下段)中各自具有四个冷风出口部,从而能够独立地调整上段和下段各自的风量。狭缝状或百叶窗状等的构件可以用于冷风出口部。优选将冷风供给单元(4)构造为从相对于处理室的水平截面的切线方向供给冷风至处理室,因为在处理室中的回旋流变得平稳。
设置在处理室中心轴上的是调节单元(6),其是具有基本上为圆形的截面且以从处理室的下端部向上端部突出的方式配置的柱状构件。此外,在图1A和1B所示的热处理设备中,以保持粉末颗粒回旋的方式设置收集单元(5),该收集单元用于收集来自设置在处理室的外周部和下端部侧的排出口的粉末颗粒。借助调节单元和收集单元的排出口的配置,设备内的回旋流可以保持平稳地到达设备的下端侧。优选调节单元延伸至粉末颗粒供给单元的上侧,因为粉末颗粒可以排列状态供给至回旋流(热风)。
本发明的热处理设备中,以沿处理室的内壁供给热风的方式配置热风供给单元,收集单元的排出口以保持热风的回旋方向的方式设置在处理室的最下方的外周部,并且基本上圆柱状的调节单元设置在处理室的中心轴上。因此,可以获得处理室中粉末颗粒的优异的分散性,并且可以增大每小时的处理量。在收集单元的下游侧设置鼓风机(未示出),从而通过鼓风机抽吸和输送热处理后冷却的粉末颗粒。此外,从抑制粉末颗粒附着至设备的观点,优选在设备、调节单元等的内壁表面上设置冷却夹套,粉末颗粒通过任意方法如夹套中的冷却水的循环来冷却。
本发明的热处理设备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凸部设置在处理室内壁表面或调节构件外壁表面中在粉末颗粒供给单元的下游侧和冷风供给单元的上游侧的范围内。此外,凸部具有2mm以上且50mm以下的高度。下文中,处理室内壁表面或调节构件的外壁表面中粉末颗粒供给单元(3)以下并且冷风供给单元(4)以上的区域称为热处理区域。此外,本发明的热处理设备具有截面平面,其垂直于处理室的中心轴,并且位于设置凸部的区域,并且Dmin和Dmax满足以下关系
0.50≤Dmin/Dmax<1.0,
其中,Dmin表示在截面平面中测量的处理室与柱状构件间的间隙距离的最小值,和Dmax表示在截面平面中测量的处理室与柱状构件间的间隙距离的最大值。间隙距离的最大值指凹部的底部与壁面之间或凹部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间隙距离的最小值指处理室内壁和与该内壁相对的柱状构件的外壁之间的最近距离,其为凸部的顶端与壁面之间或凸部之间的距离。当凸部满足该条件时,在保持回旋流的同时,通过凸部搅动气流。因此,气流中的粉末颗粒可以进一步令人满意地分散,并且可以消除气流的温度不均匀。当凸部的高度小于2mm时,搅动粉末颗粒的作用变小。当凸部的高度大于50mm时,回旋流是紊乱的,并且粉末颗粒的流动变得停滞,这抑制均匀热处理。此外,不优选比例(Dmin/Dmax)小于0.50,因为回旋流是紊乱的。
热处理区域的宽度优选为200-600mm,更优选300-450mm。此外,尽管凸部可形成在热处理区域的整个宽度之上,但是凸部可以形成在部分热处理区域上。具体地,优选凸部覆盖100mm以上的范围。
如下所述定义凸部的高度。在垂直于热处理区域中的处理室的中心轴的截面中沿径向测量从调节构件中心到处理室内壁的距离,并且其最大值定义为基准半径。此外,在相同的截面中,沿径向测量从调节构件中心到处理室内壁的距离,并且确定其最小值,并进一步,确定基准半径与最小值的差。该测量也在热处理区域中的任意其他截面上进行,获得的差的最大值设定为凸部的高度。在将凹部增加至热处理区域的情况下,用从凹部最深点到调节构件中心的距离作为基准半径来计算高度。
凸部的形状的实例包括三角形状、筒形状、波状、浅凹状。只要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可以使用任意形状。
在图1A和1B的设备中,在热处理区域设置可自由更换的热处理区域环(7)。在设备中,该环向热处理区域设置凸部。使用该构造,通过替换热处理区域环可以容易地改变凸部的形状和大小。只要获得本发明的效果,设置凸部的方法不限于包括设置环的方法。
在热处理步骤中要处理的粉末颗粒通常具有粒度分布。惯性力和离心力施加于处理室中流动的回旋流中的粉末颗粒,因此,粉末颗粒在处理室的外周侧回旋。此时,各自具有越大粒径的颗粒,越受惯性力和离心力的影响,因此,与各自具有小粒径的颗粒相比,各自具有越大粒径的颗粒,在处理室的越远外周侧回旋。
此外,将粉末颗粒与其温度低于热风温度的输送气体一起供给至设备,因此,包含粉末颗粒的输送气体在外周侧回旋,从输送气体中排除的热风在内周侧回旋。因此,在设备中发生沿径向的热梯度。
更具体地,在处理室回旋的粉末颗粒中,在内周侧回旋的细颗粒更容易接收来自热风的热量。连续接收热的细颗粒过度熔融,并且由于调色剂颗粒间的碰撞可发生聚结。当调色剂颗粒由于聚结变为各自具有大粒径的颗粒时,离心力和惯性力增大。因此,例如,颗粒在熔融的同时移动到调色剂层的外周侧,从而与其他粉末颗粒碰撞而进一步聚结。因此,颗粒生长成粗大颗粒。另一方面,粉末颗粒的相对较大的颗粒在设备的外周回旋。因此,相对较大的颗粒不易获得球形化需要的热量,在没有增大圆形度的情况下通过收集单元收集。
根据本发明,聚结颗粒生长的现象可以通过向热处理区域设置凸部来抑制。例如,在处理室的内壁表面上具有存在凸部的情况下,与切线方向不同的矢量的惯性力对于受惯性力影响大的相对大的颗粒起作用。因此,行进方向从外周切线方向变为处理室等的内侧方向。此外,由惯性力影响较小的相对小的颗粒与气流一起借助气体的抵抗或附壁效应沿凸部的形状行进。更具体地,移动至设备中的内周侧的力借助设备中的凸部对各自具有大粒径的颗粒起作用,并且移动至外周侧的力对各自具有小粒径的颗粒起作用。从而,处理室中粉末颗粒的粒度分布可均等化。
在调色剂颗粒不处于过度熔融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当调色剂颗粒互相碰撞时,它们也不聚结。通过聚结的粗大颗粒的生长可以在细颗粒接收过剩的热以过度熔融之前通过干扰调色剂层的粒度分布来抑制。此外,也可以抑制通过接收过剩的热而产生的基本上为球形状态的颗粒的产生。可以提供给目前为止对其不容易地施加热的大颗粒以适当的热量,因此,可以提高大颗粒的圆形度。此外,通过适当地调整条件如凸部的大小和回旋流的流速,热处理后的圆形度分布可以调整至任意分布。
最后,在通过凸部扰乱粒度分布后,大颗粒借助离心力返回外周侧,以再一次形成最初粒度分布。因此,优选热处理设备设置有至少两个凸部,进一步,以重复的方式设置多个凸部。
此外,通过用相对大的凸部在极大地扰乱粉末颗粒的分布,可以促进输送气体与热风的混合,并且可以提高热处理效率。从而,热风的温度可以降低,和热处理设备可以减小尺寸。此外,辅助设施如热风产生装置也可以减小尺寸,并且生产能量也可以减小。
在设备的内面上设置的凸部的高度小的情况下,扰乱仅施加于粉末颗粒中相对大的颗粒。随凸部高度的增加,各自具有小粒径的颗粒开始受扰乱影响。更具体地,热处理后的粉末颗粒的圆形度分布等可以通过调整凸部的高度而设置为期望的数值。当凸部变大时,促进热风与调色剂输送气体之间的混合。
根据设备的大小、回旋流的风速、需要的调色剂的物理性能等适当地确定凸部的最佳高度。
在本发明中,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凸部可以设置在热处理区域以外的位置。
除热处理区域中的那些之外,优选凸部也设置在冷风供给单元下方,因为粉末颗粒可以迅速地冷却,并且促进冷风与热风的混合,以提高冷却效率,这能够例如减小冷风产生装置的尺寸。
此外,优选连续存在多个凸部,并且凸部与相邻凸部之间的重复距离在20mm以上且200mm以下,因为粉末颗粒可以重复地被扰乱。此时,重复距离指相邻凸部之间沿圆周方向的距离(基于基准半径的圆周上的圆周距离)。
接下来,描述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热处理设备获得调色剂的步骤。
首先,原料混合步骤中,作为调色剂用原料,将至少树脂和着色剂以预定量称量,并互相混合。作为混合设备,给出例如,亨舍尔混合机(由NIPPONCOKE&ENGINEERING CO.,LTD.制造);超级混合机(由KAWATA MFG Co.,Ltd.制造);Ribocone(由OKAWARA CORPORATION制造);诺塔混合机、Turburizer和Cyclomix(由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制造);螺旋销混合机(由Pacific Machinery&Engineering Co.,Ltd.制造);和Loedige混合机(由MATSUBO Corporation制造)。
此外,熔融捏合步骤中,将调色剂用的混合原料熔融捏合以使树脂熔融并将着色剂等分散在原料中。作为捏合设备,给出例如:TEM型挤出机(由TOSHIBA MACHINE Co.,Ltd.制造);TEX双轴捏合机(由The Japan SteelWorks,Ltd.制造);PCM捏合机(由Ikegai Corp.制造);和Kneadex(由MitsuiMining Co.,Ltd.制造)。与间歇式捏合机相比,优选连续捏合机如单轴或双轴挤出机,这是因为连续捏合机具有如应用于连续生产等的优点。
此外,将通过熔融捏合调色剂用的原料获得的着色树脂组合物在熔融捏合后用双辊等辊压和通过用水等冷却的冷却步骤冷却。
将上述获得的着色树脂组合物的冷却产物在粉碎步骤中粉碎成各自具有期望粒径的颗粒。粉碎步骤中,首先,将冷却产物用破碎机、锤磨机或削磨机等粗粉碎,然后用Kryptron系统(由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Inc.制造)或超级转子(由Nisshin Engineering Inc.制造)等细粉碎,从而获得调色剂细颗粒。
将由此获得的调色剂细颗粒在分级步骤中分级成各自具有期望粒径的调色剂粉末颗粒。作为分级机,给出例如Turboplex、Faculty、TSP分离器和TTSP分离器(由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制造)和Elbow-Jet(由NittetsuMining Co.,Ltd.制造)。
然后,热处理步骤中,将获得的调色剂粉末颗粒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热处理设备球形化。
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的获得方法,如果需要,可以在热处理步骤前添加无机细颗粒等至获得的调色剂粉末颗粒中。作为添加无机细颗粒等至调色剂粉末颗粒方法可用的是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将调色剂粉末颗粒与公知的各种外部添加剂以预定量配混;并且通过使用提供剪切力至粉末的高速搅拌机如亨舍尔混合机、Mechanohybrid(由NIPPON COKE&ENGINEERING CO.,LTD.制造)、超级混合机或NOBILTA(由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制造)作为外部添加设备来搅拌和混合配混的颗粒。
根据本发明调色剂的获得方法,热处理前将无机细粉添加至调色剂粉末颗粒中。从而,赋予粉末颗粒以流动性,并可以将引入到处理室的粉末颗粒更均匀地分散,从而与热风接触,并且可以获得具有优良的均匀性的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调色剂的获得方法,在热处理后出现粗大颗粒的情况下,如果需要,可以设置通过分级去除粗大颗粒的步骤。去除粗大颗粒的分级机的例子包括:Turboplex、TSP分离器和TTSP分离器(由Hosokawa Micron Ltd.制造);和ELBO-JET(由Nittetsu Mining Co.,Ltd.制造)。
热处理后,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如下筛分机用于筛分粗大颗粒等:UltraSonic(由Koei Sangyo Co.,Ltd.制造);Rezona筛或回转筛(Gyro Sifter)(由TokujuCorporation制造);涡轮筛分级(Turbo Screener)(由Turbo Kogyo Co.,Ltd.制造);或HI-VOLTA(由TOYO HITEC Co.,LTD.制造)。
应当注意,本发明的热处理步骤可以在细粉碎后进行,或在分级后进行。
接着,以下详细描述达到本发明目的的调色剂的优选构成。
粘结剂树脂的实例包括乙烯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和环氧树脂。这些中,根据带电性和定影性,更优选乙烯基类树脂和聚酯类树脂。特别地,在使用聚酯类树脂的情况下,引入设备的效果大。
另外,如果需要,使用前可以将粘结剂树脂与乙烯基类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树脂、酚醛树脂、脂肪族或脂环族烃树脂或芳香族石油树脂等混合。
在至少两种树脂混合以用作粘结剂树脂的情况下,优选以适当的混合比混合具有不同分子量的树脂。
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45至80℃,更优选55至70℃,其数均分子量(Mn)优选2,500至50,000,其重均分子量(Mw)优选10,000至1,000,000。
作为粘结剂树脂,优选以下所述聚酯树脂。
优选聚酯树脂在其原料单体的全部组分中包含45至55mol%的醇组分。
聚酯树脂的酸值优选90mgKOH/g以下,更优选50mgKOH/g以下,其羟值优选50mgKOH/g以下,更优选30mgKOH/g以下。这是因为随着分子链上的末端基团数目增加,调色剂的带电特性更依赖于环境。
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50-75°C,更优选55-65°C,其数均分子量(Mn)优选1,500-50,000,更优选2,000-20,000,和其重均分子量(Mw)优选6,000-100,000,更优选10,000-90,000。
当调色剂作为磁性调色剂使用时,作为磁性调色剂中包含的磁性材料,给出例如:铁氧化物如磁铁矿、磁赤铁矿和铁素体,以及包含金属氧化物的其它铁氧化物;金属如Fe、Co和Ni,或所述金属与如Al、Co、Cu、Pb、Mg、Ni、Sn、Zn、Sb、Be、Bi、Cd、Ca、Mn、Se、Ti、W和V等金属的合金;以及其混合物。
磁性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四氧化三铁(Fe3O4)、三氧化二铁(γ-Fe2O3)、氧化锌铁(ZnFe2O4)、氧化钇铁(Y3Fe5O12)、氧化镉铁CdFe2O4)、氧化钆铁(Gd3Fe5O12)、氧化铜铁(CuFe2O4)、氧化铅铁(PbFe12O19)、氧化镍铁(NiFe2O4)、氧化钕铁(NdFe2O3)、氧化钡铁(BaFe12O19)、氧化镁铁(MgFe2O4)、氧化锰铁(MnFe2O4)、氧化镧铁(LaFeO3)、铁粉(Fe)、钴粉(Co),和镍粉(Ni)。可以单独使用一种磁性材料或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特别合适的磁性材料为四氧化三铁或γ-三氧化二铁的细粉。
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磁性材料的使用量优选为20质量份-150质量份,更优选50质量份-130质量份,特别优选60质量份-120质量份。
非磁性着色剂包括以下。
黑色着色剂包括以下:炭黑和通过使用黄色着色剂、品红色着色剂和青色着色剂调整至黑色的着色剂。
品红色调色剂用着色颜料包括以下:缩合偶氮化合物、二酮基吡咯并吡咯化合物、蒽醌、喹吖啶酮化合物、碱性染料色淀化合物、萘酚化合物、苯并咪唑酮化合物、硫靛化合物和苝化合物。其具体实例包括:C.I.颜料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1、22、23、30、31、32、37、38、39、40、41、48:2、48:3、48:4、49、50、51、52、53、54、55、57:1、58、60、63、64、68、81:1、83、87、88、89、90、112、114、122、123、144、146、150、163、166、169、177、184、185、202、206、207、209、220、221、238、254或269;C.I.颜料紫19;和C.I.还原红1、2、10、13、15、23、29或35。
着色剂中,可以单独使用颜料。然而,从增加全色图像的图像品质的观点,优选组合使用染料和颜料从而改进着色剂的颜色鲜明度。
品红色调色剂用染料包括以下:油溶染料如C.I.溶剂红1、3、8、23、24、25、27、30、49、81、82、83、84、100、109或121,C.I.分散红9,C.I.溶剂紫8、13、14、21或27,和C.I.分散紫1;和碱性染料如C.I.碱性红1、2、9、12、13、14、15、17、18、22、23、24、27、29、32、34、35、36、37、38、39或40,和C.I.碱性紫1、3、7、10、14、15、21、25、26、27或28。
青色调色剂用着色颜料包括以下:C.I.颜料蓝1、2、3、7、15:2、15:3、15:4、16、17、60、62或66;C.I.还原蓝6;C.I.酸性蓝45;和具有有1个至5个邻苯二甲酰亚氨甲基取代基的酞菁骨架的铜酞菁颜料。
黄色调色剂用着色颜料包括以下:缩合偶氮化合物、异吲哚啉酮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偶氮金属化合物、次甲基化合物和烯丙基酰胺化合物。其具体实例包括:C.I.颜料黄1、2、3、4、5、6、7、10、11、12、13、14、15、16、17、23、62、65、73、74、83、93、95、97、109、110、111、120、127、128、129、147、155、168、174、180、181、185或191;和C.I.还原黄1、3或20。此外,可以使用染料如C.I.直接绿6,C.I.碱性绿4,C.I.碱性绿6,和C.I.溶剂黄162。
此外,在获得的调色剂中,优选使用通过预先混合着色剂与粘结剂树脂形成的母料。然后,可将着色剂母料和其它原料(如粘结剂树脂和蜡)熔融捏合从而使着色剂令人满意地分散在调色剂中。
在将着色剂与粘结剂树脂混合从而形成母料的情况下,即使当大量使用着色剂时,着色剂的分散性也不劣化,并且改进调色剂颗粒中的着色剂的分散性。结果,颜色再现性如混色性或透明性变得优异。此外,可获得对于转印材料具有大的遮盖力的调色剂。此外,由于着色剂的分散性的改进,调色剂带电性的耐久稳定性变得优异,和可获得保持高的图像品质的图像。
着色剂的使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优选为0.1至30质量份,更优选0.5至20质量份,特别优选3至15质量份。
如果需要,可在调色剂中使用电荷控制剂,从而额外地稳定其带电性。优选电荷控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为0.5至10质量份。
电荷控制剂包括以下。
作为用于控制调色剂使调色剂为负带电性的负电荷控制剂,例如,有机金属配合物或螯形化合物是有效的,其实例包括单偶氮金属配合物、芳香族羟基羧酸金属配合物和芳香族二羧酸类金属配合物。此外,其进一步的实例包括芳香族羟基羧酸、芳香族单羧酸和多羧酸以及其金属盐、其酐或其酯,和双酚的酚衍生物。
作为用于控制调色剂使调色剂为正带电性的正电荷控制剂,给出例如:苯胺黑和苯其与脂肪酸金属盐等的变性产物,季铵盐如三丁基苄基铵-1-羟基-4-萘磺酸盐和四丁基铵四氟硼酸盐,作为季铵盐类似物的鎓盐如磷鎓盐,作为所述盐的螯合颜料的三苯基甲烷染料,其色淀颜料(包括磷钨酸、磷钼酸、磷钨钼酸、鞣酸、月桂酸、没食子酸、氰铁酸和亚铁氰化物的色淀剂),和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包括二有机氧化锡如二丁基氧化锡、二辛基氧化锡和二环己基氧化锡,和二有机硼酸锡如二丁基硼酸锡、二辛基硼酸锡和二环己基硼酸锡。
必要时,可将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脱模剂引入调色剂颗粒中。脱模剂的实例包括以下。
实例包括:脂肪族烃类蜡如低分子量聚乙烯、低分子量聚丙烯、微晶蜡和石蜡;和脂肪族烃类蜡的氧化物如聚氧乙烯蜡或其嵌段共聚物;主要包括脂肪酸酯的蜡如巴西棕榈蜡、沙索蜡和褐煤酸酯蜡;和部分或全部脱酸的脂肪酸酯如脱酸的巴西棕榈蜡。实例进一步包括:饱和直链脂肪酸如棕榈酸、硬脂酸和褐煤酸;不饱和脂肪酸如巴西烯酸、桐酸和十八碳四烯酸;饱和醇如硬脂醇、芳烷基醇、山萮醇、巴西棕榈醇、蜡醇和蜂花醇;长链烷基醇;多元醇如山梨糖醇;脂肪酸酰胺如亚油酸酰胺、油酸酰胺和月桂酸酰胺;饱和脂肪酸双酰胺如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癸酸酰胺)、亚乙基双(月桂酸酰胺)和六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不饱和脂肪酸酰胺如亚乙基双(油酸酰胺)、六亚甲基双(油酸酰胺)、N,N'-二油基己二酸酰胺和N,N-二油基癸二酸酰胺;芳香族双酰胺如间二甲苯硬脂酸酰胺和N,N-二硬脂基间苯二甲酸酰胺;脂肪酸金属盐(通称为金属皂)如硬脂酸钙、月桂酸钙、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镁;通过将脂肪族烃类蜡用乙烯基类单体如苯乙烯和丙烯酸接枝而获得的蜡;脂肪酸和多元醇的部分酯化化合物如山萮酸单甘油酯;和通过植物性油脂的氢化获得的各自具有羟基的甲基酯化合物。
脱模剂的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优选为0.1至20质量份、更优选0.5至10质量份。
此外,由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的升温时的最大吸热峰温度定义的脱模剂的熔点优选为65至130℃、更优选80至125℃。
调色剂优选为将细粉作为流动性改进剂外部添加到调色剂颗粒中。其特别优选的实例包括:氟系树脂粉末如偏二氟乙烯细粉和聚四氟乙烯细粉;和通过使二氧化硅细粉如湿式二氧化硅或干式二氧化硅、氧化钛细粉、氧化铝细粉等经过用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或硅油处理其表面而进行疏水化处理获得的产物,处理后的产物显示通过甲醇滴定试验测试的疏水化度在30至80的范围内。
流动化剂具有优选30m2/g以上、更优选50m2/g以上的通过BET方法测量的、通过氮气吸附的比表面积。
可将除了上述那些外的无机细粉添加至调色剂中,从而粉末除了研磨效应外,还赋予带电性和流动性或作为清洁助剂。当无机细粉外部添加到调色剂颗粒时,与添加前相比,添加后获得了改善效果。无机细粉的实例包括镁、锌、钴、锰、锶、铈、钙和钡的钛酸盐和/或硅酸盐。
无机细颗粒的使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调色剂颗粒优选为0.1质量份至10质量份,更优选0.2质量份至8质量份。
尽管调色剂也可用作磁性单组分显影剂或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但是该调色剂也可与载体混合用作双组分显影剂。
磁性载体的实例包括众所周知的载体如:表面氧化的铁粉或未氧化的铁粉;金属如铁、锂、钙、镁、镍、铜、锌、钴、锰、铬和稀土的金属颗粒,和其合金颗粒;氧化物颗粒;磁性材料如铁素体;和包含磁性材料与在其中磁性材料保持分散状态的粘结剂树脂的磁性材料分散树脂载体(所谓的树脂载体)。
当调色剂与磁性载体混合从而作为双组分显影剂使用时,显影剂中调色剂的浓度优选为2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更优选4质量%以上且13质量%以下。优选通过用本发明的热处理设备处理获得的调色剂颗粒的重均直径(D4)为4μm以上且12μm以下。
以下描述调色剂的各种物理性能的测量方法。
<重均粒径(D4)的测量方法>
将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通过使用设置有100-μm口管的基于孔电阻法的精密粒度分布测量设备"Coulter Counter Multisizer3"(商品名;由BeckmanCoulter,Inc.制造)和用于设定测量条件和分析测量数据的所附专用软件"Beckman Coulter Multisizer33.51版"(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用25,000个有效测量通道数进行测量。然后,分析测量数据以计算直径。
在测量中可使用通过将试剂级氯化钠溶解在离子交换水中以具有约1质量%的浓度制备的电解水溶液,例如"ISOTON II"(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
应当注意,测量和分析前,如下所述设定专用软件。
专用软件的"变更标准测量方法(SOM)"画面中,控制模式的总计数设定为50,000个颗粒,测量次数设定为1,通过使用"各自具有10.0μm粒径的标准颗粒"(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获得的值设定为Kd值。通过按下阈值/噪音水平测量按钮自动设定阈值和噪音水平。另外,电流设定为1,600μA,增益设定为2,电解水溶液设定为ISOTON II,和关于测量后是否冲洗口管的复选标记置于复选框中。
专用软件的"从脉冲至粒径的转换设定"画面中,元件间隔设定为对数粒径,粒径元件数设定为256,粒径范围设定为2μm至60μm的范围。
具体测量方法为如下所述。
(1)将约200ml电解液装入Multisizer3专用的250ml玻璃制圆底烧杯中。将烧杯放入样品台中,将烧杯中的电解液用搅拌棒以24转/秒沿逆时针方向搅拌。然后,通过专用软件中的“口冲洗”功能将口管中的污垢和气泡除去。
(2)将约30ml电解液装入100ml玻璃制平底烧杯中。将通过用离子交换水稀释“Contaminon N”(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助洗剂形成的且pH为7的清洗精密测量装置用中性清洗剂的10质量%水溶液;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约3质量倍制备的约0.3ml稀释液作为分散剂添加至电解液。
(3)准备以相位差为180度内置各自具有50kHz振荡频率的两个振荡器且具有电输出为120W的超声波分散单元“超声波分散系统Tetora150”(由Nikkaki Bios Co.Ltd.制造)。将预定量的离子交换水装入超声波分散单元的水槽中。将约2ml Contaminon N装入水槽中。
(4)将第(2)项中的烧杯放入超声波分散单元的烧杯固定孔中,操作超声波分散单元。然后,调整烧杯的高度位置以使烧杯内的电解液的液面与来自超声波分散单元的超声波的共振可最大化。
(5)在用超声波照射第(4)项中的烧杯内的电解液的状态下将约10mg调色剂逐渐添加并且分散在该电解液中。然后,继续超声波分散处理另外60秒。应当注意,超声波分散时,将水槽内的水温适当地调节为10℃以上且40℃以下。
(6)将分散有调色剂的第(5)项中的电解液用移液管滴加至置于样品台中的第(1)项的圆底烧杯,测量的调色剂浓度调整至约5%。然后,进行测量直至测量的颗粒数达到50,000个。
(7)用设备附带的专用软件分析测量数据,计算重均粒径(D4)和数均粒径(D1)。应当注意,当专用软件设定为“图/体积%”时专用软件的“分析/体积统计值(算术平均)”画面上的“平均直径”为重均粒径(D4)。
<粗粉量的计算方法>
如下所述计算调色剂或粉末颗粒中体积基准的粗粉量(体积%)。
例如,当各自具有调色剂重均粒径1.5倍以上的粒径的颗粒看作是粗粉时,进行用Multisizer3的测量后,(1)通过将专用软件设定为“图/体积%”,测量结果的图表以体积%显示,和(2)核对"格式/粒径/粒径统计"画面中的粒径设定部分的">",并在粒径设定部分下的粒径输入部中输入重均粒径乘以1.5获得的值(a)。然后,(3)当显示"分析/体积统计值(算术平均)"画面时">(a)μm"显示部中的数值为各自具有粒径为调色剂的重均粒径的1.5倍以上的颗粒的体积%。
<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形度和限定为粗粉的平均圆形度的测量>
调色剂或粉末颗粒的平均圆形度使用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FPIA-3000”(SYSMEX CORPORATION制造)在校准操作时的测量和分析条件下进行测量。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所述。将适量的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优选烷基苯磺酸盐,添加至20ml的离子交换水中,然后添加0.02g的测量样品。将混合物使用具有50kHz振荡频率和150W电输出的桌上式超声波清洗分散单元(例如,“VS-150”,VELVO-CLEAR制造)进行分散处理2分钟。从而,获得测量用分散液。此时,将分散液适当冷却从而具有10℃以上且40℃以下的温度。
测量时使用安装有标准物镜(倍率:10)的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作为鞘液使用颗粒鞘"PSE-900A"(由SYSMEX CORPORATION制造)。将根据所述步骤制备的分散液引入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中,根据HPF测量模式的总计数模式对3,000个调色剂颗粒进行测量。然后,在颗粒分析时的二值化阈值设定为85%和要分析的粒径限定为各自对应于2.00μm以上且200.00μm以下的圆当量直径的粒径的情况下,确定调色剂或粉末颗粒的平均圆形度。
此外,要分析的粒径限定为(a)μm(其为用Multisizer3确定的重均粒径的1.5倍)以上且200.00μm以下,并且确定限定为粗粉的平均圆形度。
测量时,使用标准胶乳颗粒(例如,用离子交换水稀释例如由DukeScientific制造的5200A获得的)在开始测量之前进行自动调焦。其后,优选从开始测量每2小时进行调焦。
应当注意,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使用已通过SYSMEX CORPORATION进行校准操作和收到由SYSMEX CORPORATION颁发的校准证书的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除了要分析的粒径限定为各自对应于2.00μm以上且200.00μm以下或(a)μm以上且200.00以下的圆当量直径的粒径以外,在与收到校准证书时的那些相同的测量和分析条件下进行测量。
(调色颗粒A的生产)
粘结剂树脂(聚酯树脂):100质量份
(Tg:57.5°C,酸值:25mgKOH/g,羟值:20mgKOH/g,分子量:Mp5,450,Mn2,800,Mw49,000)
C.I.颜料蓝15:3:5质量份
1,4-二叔丁基水杨酸铝化合物:0.5质量份
费-托蜡:5质量份
(Nippon Seir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FT-100,熔点:98°C)
上述配方的材料用亨舍尔混合机(FM-75J型,Mitsui Mining Co.,Ltd.制造)很好地混合,然后用设定在温度为130°C下的双轴捏合机(PCM-30型,IkegaiCorp.制造)以10kg/hr的进给量捏合(在排出时捏合产物的温度为约150°C)。冷却获得的捏合产物,并用锤磨机进行粗粉碎,然后用机械式粉碎机(T-250:Turbo Kogyo Co.,Ltd.制造)以15kg/hr的进给量进行细粉碎。从而,获得了细粉碎的调色剂B-1,其重均粒径为6.6μm,并且包含42.6个数%的各自具有4.0μm以下的粒径的颗粒和2.8体积%的各自具有为重均粒径的1.5倍的至少9.9μm粒径的颗粒(粗粉)。
将获得的细粉碎的调色剂B-1用旋转式分级机(TTSP100,HosokawaMicron Corporation制造)以4.2kg/hr的进给量进行分级,以分开细粉与粗粉。从而,获得调色剂颗粒A,其重均粒径为6.8μm,并包含19.4个数%的各自具有4.0μm以下的粒径的颗粒和2.6体积%的各自具有为重均粒径的1.5倍的至少10.2μm粒径的颗粒。
用FPIA-3000测量调色剂颗粒A的圆形度。结果,具有0.943平均圆形度和各自具有2μm以下的粒径的颗粒含量为6.2%。另外,具有10.2μm以上的粒径的粗粉的圆形度为0.925。
(调色剂处理颗粒的生产)
将以下材料放入亨舍尔混合机中(FM-75,NIPPON COKE&ENGINEERING CO.,LTD.制造),以旋转叶片的圆周速度为50.0m/s混合时间5分钟来混合。从而,获得使二氧化硅和氧化钛附着在调色剂颗粒A的表面的调色剂处理颗粒A1。
调色剂颗粒A:100质量份
二氧化硅:3.0质量份
(通过将通过溶胶-凝胶法形成的二氧化硅细颗粒用1.5质量%的六甲基二硅氮烷进行表面处理,并通过分级将二氧化硅细颗粒的粒度分布调整至期望的粒度分布而获得)
氧化钛:0.5质量份
(通过将具有锐钛矿型结晶性的偏钛酸进行表面处理而获得)
热处理区域环的实施例1
将通过将各自具有20mm高度和200mm长度的9个三角形突起和各自具有5mm深度和200mm长度的9个半圆形凹痕,与作为基体的具有500mm内径(直径)和300mm高度的圆筒状环组合获得的环定义为环A。凸部的圆周上的重复距离为159mm、174.5mm和190mm的三种的组合。图2A显示环A和调节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热处理区域环的实施例2
将通过将各自具有20mm高度和200mm长度的9个三角形突起以相等的间隔设置于作为基体的具有500mm内径(直径)和300mm高度的圆筒状环获得的环定义为环B。凸部的圆周上的重复距离为174.5mm。图2B显示环B和调节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热处理区域环的实施例3
将通过将各自具有10mm高度和200mm长度的60个圆的(round)突起以相等的间隔设置于作为基体的具有500mm内径(直径)和300mm高度的圆筒状环获得的环定义为环C。凸部的圆周上的重复距离为26.2mm。图2C显示环C和调节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热处理区域环的实施例4
将通过将各自具有35mm高度和200mm长度的6个梯形突起以相等的间隔设置于作为基体的具有500mm内径(直径)和300mm高度的圆筒状环获得的环定义为环D。凸部的圆周上的重复距离为261.8mm。图2D显示环D和调节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热处理区域环的实施例5
将通过将各自具有5mm深度的90个半圆形凹痕以相等的间隔配置在作为基体的具有500mm内径(直径)和300mm高度的圆筒状环内表面的圆周上获得的环被定义为环E。凹部的重复距离为17.5mm。图2E显示环E和调节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热处理区域环的实施例6
将通过将具有45mm高度和200mm长度的仅1个半圆形突起设置于作为基体的具有500mm内径(直径)和300mm高度的圆筒状环获得的环定义为环F。图2F显示环F和调节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热处理区域环的实施例7
将通过将各自具有2.5mm高度和200mm长度的180个三角形突起以相等的间隔设置于作为基体的具有500mm内径(直径)和300mm高度的圆筒状环获得的环定义为环G。凸部的圆周上的重复距离为8.7mm。图2G显示环G和调节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热处理区域环的实施例8
将通过将各自具有60mm高度和200mm长度的6个三角形突起以相等的间隔设置于作为基体的具有500mm内径(直径)和300mm高度的圆筒状环获得的环定义为环H。凸部在圆周上的重复距离为261.8mm。图2H显示环H和调节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热处理区域环的实施例9
将通过将各自具有1.5mm高度和200mm长度的360个三角形突起以相等的间隔设置于作为基体的具有500mm内径(直径)和300mm高度的圆筒状环获得的环定义为环I。凸部的圆周上的重复距离为4.4mm。图2I显示环I和调节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热处理区域环的实施例10
获得具有500mm内径(直径)和300mm高度的内表面上没有凹凸的圆筒状环,并定义为环J。图2J显示环J和调节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实施例1
通过使用图2A所示的环A作为在图1A和1B所示的设备中的热处理区域环,将调色剂处理颗粒A1热处理。设备的内径设定为500mm的直径,并且具有300mm外径的柱状构件用作调节单元6。
通过使用具有上述构造的设备热处理调色剂处理颗粒A1,以具有0.970的平均圆形度。
此时的操作条件如下:热风温度:160°C、热风风量(2口总量):27m3/min、进给量(2口总量):100kg/hr、原料输送压缩气体风量(IJ)(2口总量):3.5m3/min、冷风1风量(上部4口总量):6m3/min、冷风2风量(下部4口总量):2m3/min、收集鼓风机风量:50m3/min和操作时间:30分钟。
此时获得的热处理后的调色剂颗粒的粒度分布如下:重均粒径:7.2μm、各自具有4.0μm以下的粒径的颗粒的比例:15.5个数%和各自具有至少10.8μm(其为重均粒径的1.5倍)的粒径的颗粒(粗粉)的比例:4.9体积%。此外,在圆形度分布中各自具有0.990以上的圆形度的颗粒的频度为14.6%,并且具有10.8μm以上的粒径的粗粉的平均圆形度为0.928。表1显示了操作条件。
基于以下标准评价获得的热处理后的调色剂颗粒。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评价标准1
确定热处理后的调色剂颗粒中粗粉的量(体积%)。粗粉的量增加表示生成了聚结颗粒,这被认为表示存在由于调色剂层内的搅拌不足和热风的混合不足导致提供过剩的热的颗粒。
基于以下五个等级,评价热处理后的调色剂颗粒。水平A至C定义为本发明可接受的水平。
A:粗粉的量为5体积%以下。
B:粗粉的量超过5体积%且为10体积%以下。
C:粗粉的量超过10体积%且为15体积%以下。
D:粗粉的量超过15体积%且为20体积%以下。
E:粗粉的量超过20体积%。
评价标准2
确定热处理后的调色剂颗粒中粗粉的平均圆形度。在常规的获得设备中,球形化不容易行进,因为热不易施加于绕层的外周回旋的粗大颗粒。此外,由于各自具有低的圆形度的聚结颗粒,因此粗粉末的平均圆形度趋于变得比原料的低。认为粗粉的高的平均圆形度表示热量也施加于粗粉,聚结颗粒的量小,并且不论它们的粒径,热均等地施加于调色剂颗粒。
基于以下五个等级,评价热处理后的调色剂颗粒。
A:粗粉的平均圆形度为0.925以上。
B:粗粉的平均圆形度为0.920以上且小于0.925。
C:粗粉的平均圆形度为0.915以上且小于0.920。
D:粗粉的平均圆形度为0.910以上且小于0.915。
E:粗粉的平均圆形度为小于0.910。
评价标准3
确定热处理后的调色剂颗粒的圆形度分布中各自具有0.990以上的圆形度的颗粒的频度。即使当各调色剂颗粒均等地收到相同的热量时,细粉的圆形度容易变得更大。在本发明中,搅拌粉末颗粒,并且不论它们的粒径均等地供给热量,因此热球形化效率提高。因此,用于获得相同圆形度施加的总热量可以降低。当各自具有0.990以上的圆形度的颗粒即使具有相同的平均圆形度其数目也降低时,认为该降低表示热球形化效率高。
基于以下四个等级,评价热处理后的调色剂颗粒。
A:各自具有0.990以上圆形度的颗粒的频度为15%以下。
B:各自具有0.990以上圆形度的颗粒的频度为大于15%且等于或小于20%。
C:各自具有0.990以上圆形度的颗粒的频度为大于20%且等于或小于30%。
D:各自具有0.990以上的圆形度的颗粒的频度为大于30%。
实施例2-7,比较例1-3
在图1A和1B的设备中,如表1所示,环B–J分别用作热处理区域环。
调整热风温度以使平均圆形度为0.970,并且通过使用具有该构造的设备热处理调色剂处理的颗粒A1。表1显示了操作条件。此外,基于实施例1中的相同标准评价热处理后的调色剂颗粒。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基于实施例1-7的评价,确认通过在设备的内壁表面上设置凹凸抑制粗粉的生成量。认为其原因如下:通过凹凸扰乱调色剂层的粒度分布,和抑制由细粉的过度熔融引起的聚结颗粒的生成。此外,热处理的效率提高,因此获得相同平均圆形度需要的热风温度下降。优选各凹凸的高度或深度为20mm以上,因为可以搅拌整个调色剂层。然而,当高度或深度超过30mm以增大间隙的变化率时,可以扰乱回旋流。
优选凹凸间隔适当的实施例1-3,因为不论调色剂的粒径均可以进一步均等地施加热。
比较例1中,即使当操作前将供给的热风温度提升到190°C时,也不能获得0.970的平均圆形度。当热风温度提升到高于190°C时,在设备中生成熔着物质。即使平均圆形度不增大,各自具有0.990以上的圆形度的颗粒的比例也大。因此,推测存在通过短路径直接到收集单元的调色剂和长时间滞留在设备中的调色剂。或许,凸部如此大以至于妨碍设备中的回旋流。
比较例2和3中,没有获得本发明的效果。例如,在以50kg/h以下的原料供给量下操作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与本发明的设备的相同的产物;然而,在以100kg/h的原料供给量下操作的情况下,不能抑制粗粉的生成量和各自具有0.990以上的圆形度的颗粒的增加。
从实施例中确认,使用本发明的热处理设备,能获得包含较少由于聚结而生成的粗大颗粒和均匀热处理的调色剂颗粒。
Figure BDA0000437081610000261
尽管已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下权利要求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从而涵盖所有的此类修改和等同结构与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1年6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130924的利益,通过此处将其整体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附图标记列表
1热处理设备的主体
2热风供给单元
3粉末颗粒供给单元
4冷风供给单元
5收集单元
6调节单元
7热处理区域环

Claims (3)

1.一种热处理设备,其用于热处理各自包含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的粉末颗粒,所述热处理设备包括:
(1)在其中热处理所述粉末颗粒的具有圆筒状的处理室;
(2)用于将所述粉末颗粒供给至所述处理室的粉末颗粒供给单元;
(3)用于热处理供给的粉末颗粒的热风供给单元;
(4)用于冷却热处理后的粉末颗粒的冷风供给单元;
(5)用于调节所述供给的粉末颗粒的流动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设置在所述处理室中;和
(6)用于收集来自设置在所述处理室下端部侧的排出口的所述热处理后的粉末颗粒的收集单元,
其中: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具有基本上为圆形的截面的柱状构件,所述柱状构件以从所述处理室的下端部向上端部突出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处理室的中心轴上;
所述热风供给单元设置为使供给的热风沿所述处理室的内壁回旋;
所述收集单元的排出口以保持所述粉末颗粒的回旋方向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处理室的外周部;
在所述处理室的内壁表面和所述调节单元的外壁表面的至少之一中在所述粉末颗粒供给单元的下游侧和所述冷风供给单元的上游侧的区域中设置至少一个具有2mm以上且50mm以下高度的凸部;和
所述热处理设备具有截面平面,
所述截面平面垂直于所述处理室的中心轴并位于设置所述凸部的区域,并且Dmin和Dmax满足以下关系
0.50≤Dmin/Dmax<1.0
其中,
Dmin表示在所述截面平面中测量的所述处理室与所述柱状构件间的间隙距离的最小值,和Dmax表示在所述截面平面中测量的所述处理室与所述柱状构件间的间隙距离的最大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设备,其中在所述处理室的内壁上设置至少两个凸部,并且相邻凸部之间沿圆周方向的距离为20mm以上且200mm以下。
3.一种调色剂的获得方法,其包括通过使用用于获得调色剂的热处理设备来热处理各自包含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的粉末颗粒,其中所述热处理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处理设备。
CN201280029175.4A 2011-06-13 2012-06-07 热处理设备以及调色剂的获得方法 Pending CN1036087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0924 2011-06-13
JP2011130924 2011-06-13
PCT/JP2012/065175 WO2012173164A1 (en) 2011-06-13 2012-06-07 Heat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btaining ton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8730A true CN103608730A (zh) 2014-02-26

Family

ID=47357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9175.4A Pending CN103608730A (zh) 2011-06-13 2012-06-07 热处理设备以及调色剂的获得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37428A1 (zh)
JP (1) JP2013020243A (zh)
KR (1) KR20140022096A (zh)
CN (1) CN103608730A (zh)
WO (1) WO20121731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73263A1 (en) 2011-06-13 2012-12-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 treating apparatus for powder particle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oner
WO2012173264A1 (en) 2011-06-13 2012-12-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 treating apparatus for powder particle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oner
KR101547779B1 (ko) 2011-06-13 2015-09-04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분체 입자의 열처리 장치 및 토너의 제조 방법
JP6418992B2 (ja) 2015-03-13 2018-1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00909B2 (ja) 2015-03-31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
US9915885B2 (en) 2015-05-13 2018-03-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740014B2 (ja) 2015-06-15 2020-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10082743B2 (en) 2015-06-15 2018-09-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584225B2 (ja) 2015-08-25 2019-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9969834B2 (en) 2015-08-25 2018-05-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Wax dispersant for toner and toner
JP6403816B2 (ja) 2016-02-08 2018-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012918B2 (en) 2016-02-19 2018-07-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JP6700878B2 (ja) 2016-03-16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750849B2 (ja) 2016-04-28 2020-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921609B2 (ja) 2016-05-02 2021-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815753B2 (ja) 2016-05-26 2021-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0036970B2 (en) 2016-06-08 2018-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enta toner
US10133201B2 (en) 2016-08-01 2018-11-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921678B2 (ja) 2016-08-16 2021-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製造方法及び重合体
JP6750871B2 (ja) 2016-08-25 2020-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0197936B2 (en) 2016-11-25 2019-0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849409B2 (ja) 2016-11-25 2021-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0409188B2 (en) 2017-02-10 2019-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arri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833570B2 (ja) 2017-03-10 2021-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965130B2 (ja) 2017-12-05 2021-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マゼンタ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キット
JP7034780B2 (ja) 2018-03-16 202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現像剤
JP7237688B2 (ja) 2018-05-01 2023-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293009B2 (ja) 2018-08-08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293010B2 (ja) 2018-08-08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877386B2 (en) 2018-08-14 2020-12-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7341781B2 (ja) 2018-08-23 202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286471B2 (ja) 2018-08-28 2023-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130518B2 (ja) 2018-09-28 202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955765B2 (en) 2018-11-22 2021-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arri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US10935902B2 (en) 2018-12-05 2021-03-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10775710B1 (en) 2019-04-22 2020-09-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7350565B2 (ja) 2019-08-21 2023-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391572B2 (ja) 2019-08-29 2023-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DE112020004821T5 (de) 2019-10-07 2022-06-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2021081711A (ja) 2019-11-13 2021-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現像剤、及び磁性キャリアの製造方法
JP7493963B2 (ja) 2020-03-05 2024-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11809131B2 (en) 2020-03-05 2023-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7475982B2 (ja) 2020-06-19 2024-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7662A (ja) * 1982-12-31 1984-07-23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粉体又は粒体の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S62132534A (ja) * 1985-12-06 1987-06-15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粉粒体の熱処理装置
JP2000029241A (ja) * 1998-07-08 2000-01-28 Sharp Corp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0140661A (ja) * 1998-11-17 2000-05-23 Canon Inc トナー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01910954A (zh) * 2007-12-27 2010-12-08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以及双组分显影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26534A (ja) * 1990-09-19 1992-04-27 Nkk Corp 無機質球状化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2667629B (zh) * 2009-12-14 2014-01-08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双组分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JP5479072B2 (ja) * 2009-12-21 2014-04-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熱処理装置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414507B2 (ja) * 2009-12-21 2014-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熱処理装置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7662A (ja) * 1982-12-31 1984-07-23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粉体又は粒体の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S62132534A (ja) * 1985-12-06 1987-06-15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粉粒体の熱処理装置
JP2000029241A (ja) * 1998-07-08 2000-01-28 Sharp Corp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0140661A (ja) * 1998-11-17 2000-05-23 Canon Inc トナー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01910954A (zh) * 2007-12-27 2010-12-08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以及双组分显影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20243A (ja) 2013-01-31
WO2012173164A1 (en) 2012-12-20
KR20140022096A (ko) 2014-02-21
US20140137428A1 (en) 2014-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8730A (zh) 热处理设备以及调色剂的获得方法
JP5925060B2 (ja) 粉体粒子の熱処理装置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8323726B2 (en) Production method of magnetic carrier and magnetic carrier produced therewith
JP4290107B2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4777063B2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5079166A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053739B2 (ja) トナー製造装置及びトナー製造方法
JP2012171160A (ja) 粉体粒子の熱処理装置及び粉体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06308640A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264109B2 (ja) 粉砕機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021358B2 (ja) トナーの熱処理装置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527942B2 (ja) 粉砕機及びトナー製造装置
JP2010091647A (ja) トナー製造装置及びトナー製造方法
JP2009262003A (ja) 粉砕機及びトナー製造装置
JP2007296494A (ja) 粉体の分級方法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粉体の分級装置
JP4143574B2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表面改質装置
JP5235442B2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409176B2 (ja) トナー粒子の製造方法
JP4194486B2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2013178562A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6032782A (ja) 粉体粒子の熱処理装置及び粉体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09223011A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6007094A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表面改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