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9383B - 车辆用换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换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9383B
CN104379383B CN201380029792.9A CN201380029792A CN104379383B CN 104379383 B CN104379383 B CN 104379383B CN 201380029792 A CN201380029792 A CN 201380029792A CN 104379383 B CN104379383 B CN 1043793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switching manipulations
gear
vehicle
manipul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97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79383A (zh
Inventor
石野透
三桥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79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9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79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93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2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push button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26Detail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casing or lever suppo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8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or unsafe shift, e.g. preventing manual shift from highest gear to reverse gear
    • F16H2061/185Means, e.g. catches or interlocks, for preventing unintended shift into reverse gea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10T74/2014Manually operated selector [e.g., remotely controlled device, lever, push button, rotary dial, etc.]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换挡装置,其具有:与前进档位对应的D开关操作部(30);与空档位对应的N开关操作部(28);与后退档位对应的R开关操作部(26);和与泊车档位对应的P开关操作部(24),并设定为,R开关操作部(26)通过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操作而选择后退档位,R开关操作部(26)以外的其他开关操作部(24、28、30)通过从上方朝向下方被按压而选择各个档位,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方向与选择后退档位以外的其他档位时的开关操作部(24、28、30)的操作方向不同。

Description

车辆用换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换挡装置,其作为车辆的行驶档位而至少具有前进档位、空档位、和后退档位,并设置为能够通过基于驾驶员对开关操作部进行的操作来切换各个档位。
背景技术
从以往知道通过操作换挡装置的换挡杆来切换搭载于车辆上的自动变速机的变速位置。作为这种换挡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换挡操作体,其使用配置在基体表面的四个按压开关来进行换挡操作,由此切换变速机的连接状态。
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变速操作装置,其在使操作杆处于放倒位置而设为自动变速模式时,适当选择由多个按键开关构成的变速开关,由此切换自动变速机的变速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489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60098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四个按压开关,在基体的平坦的表面上分别分离地配置于如成为菱形的顶点那样的四个方向的位置上。而且,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多个变速开关(按键开关),从操作杆的上方侧按后退(R)、空挡(N)、驱动(D)的顺序以直线状相邻地配置。
对于根据门槽(gate groove)与操作杆的位置关系来选择换挡位置的以往的换挡装置,为了选择所期望的换挡位置,需要使操作杆从当前的换挡位置沿着门槽移动。由此,在以往的换挡装置中,误选择与操作者所意图的车辆举动完全不同的换挡位置的担忧会很低。
通常,由于换挡位置在门槽上按P(停车)、R(后退)、N(空挡)、D(驱动)的顺序沿着门槽直线状地排列,所以在当前处于N位置上来选择D位置的情况下,误选择操作方向与D位置为相反方向的R位置的担忧很低。
但是,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那样地,在各个换挡位置由独立的按压开关(按键开关)构成的情况下,担心会误操作驾驶员非意图的按压开关(按键开关)而损害便利性和操作性。
特别是,在车辆的换挡操作中,也能够考虑到驾驶员不看操作杆的换挡位置(变位位置)而操作的、进行所谓的盲操作的情况。因此,在进行这样的盲操作的情况下,对于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按压开关(按键开关),担心按错开关而选择与驾驶员的意图不同的换挡位置,从而损害便利性和操作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以提供一种车辆用换挡装置为目的,该车辆用换挡装置假设即使在进行盲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开关操作部的操作良好地进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换挡装置,其作为车辆的行驶档位而至少具有前进档位、空档位、和后退档位,并设为能够通过基于驾驶员对开关操作部进行的操作来切换各个所述档位,所述车辆用换挡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操作部包括:与所述前进档位对应的D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空档位对应的N开关操作部;和与所述后退档位对应的R开关操作部,选择所述后退档位时的所述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是相对于选择所述前进档位时的所述D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对的方向。
通常在车辆的换挡操作中,只有选择了后退档位的情况下车辆会后退。根据本发明,至少以使与后退档位对应的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与选择后退档位以外的其他档位时的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不同的方式配置各个开关操作部。因此,即使驾驶员例如在意图选择前进档位或者空档位时,将要误操作(像操作N开关操作部和D开关操作部那样地操作)R开关操作部,由于N开关操作部和D开关操作部与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不同,所以能够抑制R开关操作部被操作。
该结果为,在本发明中,假设即使在驾驶员进行盲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操作方向的不同而使驾驶员容易地识别是否为R开关操作部,由此,能够抑制误选择后退档位而损害驾驶员的便利性和操作性。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选择所述后退档位时的所述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以相对于选择所述后退档位以外的其他档位时的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而成为大致垂直方向的方式设定,或者以使彼此的操作方向所成的角度以垂直以上的角度交差的方式配置各个所述开关操作部。
根据本发明,驾驶员为了进行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与在操作其他开关操作部时的操作方向大致垂直地、或者朝向该垂直以上的不同角度而进行操作。因此,例如在盲操作时,即使在驾驶员打算操作其他开关操作部而在与其他开关操作部对应的操作方向上,对R开关操作部而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R开关操作部也不会被操作而能够更加提高操作性。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R开关操作部通过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操作而选择所述后退档位。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将R开关操作部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操作而选择后退档位,所以使驾驶员所意图的车辆的举动方向(后退方向)与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相同,作为驾驶员能够直观地进行操作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选择所述后退档位以外的其他档位时的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是从驾驶员远离的方向,所述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被设置成朝向驾驶员侧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驾驶员例如进行了盲操作、或误接触了换挡装置的情况下,由于R开关操作部不会被操作,所以不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舒服感。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板面,其配置在车身侧,且分别排列有各个所述开关操作部,所述板面中,配置有所述R开关操作部的面和配置有所述D开关操作部的面朝向彼此相对的方向配置,并且相对于配置有所述N开关操作部的面而倾斜。
根据本发明,配置有R开关操作部的面和配置有D开关操作部的面跨着N开关操作部而朝向彼此相对的方向配置。并且,通过相对于配置有N开关操作部的面,使配置有R开关操作部的面和配置有D开关操作部的面倾斜,驾驶员不会按错R开关操作部和D开关操作部而能够使操作性提高。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板面,其配置在车身侧,且分别排列有各个所述开关操作部,选择所述后退档位以外的其他档位时的开关操作部配置在所述板面的表面,所述板面具有从所述表面朝向内侧凹陷的凹部,所述R开关操作部配置在形成所述凹部的底面与所述表面之间。
根据本发明,驾驶员需要将手放入至凹部中并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操作R开关操作部。由此,即使在驾驶员误接触换挡装置的情况下,仅接触凹部的底面不会使R开关操作部被操作,而不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舒服感。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开关操作部分别由按键构成,所述开关操作部还具有与泊车档位对应的P开关操作部,在所述板面上沿车辆前后方向,按所述P开关操作部、所述R开关操作部、所述N开关操作部、以及所述D开关操作部的顺序配置所述开关操作部,所述层差部设在所述凹部的所述N开关操作部侧,所述凹部具有从所述P开关操作部朝向所述R开关操作部而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本发明,通过按P、R、N、D的顺序配置开关操作部,而使换挡位置与以往的杆式换挡装置相同,由此,驾驶员能够容易地掌握开关操作部的配置(位置关系)。而且,在本发明中,朝向R开关操作部而具有倾斜面,由此,例如在盲操作时,驾驶员将手指放入至凹部中而使手沿着倾斜面向R开关操作部侧移动,从而能够将手引导至R开关操作部。这样,驾驶员能够以凹部为基准容易地掌握R开关操作部的位置,并以倾斜面为引导面而简便地操作R开关操作部。因此操作性优越。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选择所述后退档位时的所述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面设在面临所述倾斜面的所述按键的纵壁上,在剖视观察所述板面时,所述操作面设定在使离与所述纵壁的上部棱线接触的虚拟垂直面的间隔距离从所述纵壁的上部朝向下部而逐渐扩大的方向上。
根据本发明,将操作面设定在使离与纵壁的上部棱线接触的虚拟垂直面的间隔距离从纵壁的上部朝向下部而逐渐扩大的方向上,由此,在正面观察板面时,纵壁的上部棱线成为妨碍(阻碍)而难以视觉辨认到操作面。换言之,在正面观察配置有各个开关操作部的板面时,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面配置在看不到的方向上。由此,例如在盲操作时和非意图的向换挡装置的接触时,不会误操作R开关操作部而不产生不舒服感。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换挡装置,其作为车辆的行驶档位而至少具有前进档位、空档位、和后退档位,并设置为能够通过基于驾驶员对开关操作部进行的操作来切换各个所述档位,所述车辆用换挡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操作部包括:与所述前进档位对应的D开关操作部;和与所述后退档位对应的R开关操作部,
具有板面,其配置在车身侧,且分别排列有各个所述开关操作部,所述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面的至少一部分与选择其他档位时的各个开关操作部的操作面相比配置于所述板面的里侧。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换挡装置,其作为车辆的行驶档位而至少具有前进档位、空档位、和后退档位,并设置为能够通过基于驾驶员对开关操作部进行的操作来切换各个所述档位,所述车辆用换挡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操作部包括:与所述前进档位对应的D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空档位对应的N开关操作部;和与所述后退档位对应的R开关操作部,在所述N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上,所述R开关操作部以与所述N开关操作部重合的方式配置。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换挡装置,其作为车辆的行驶档位而至少具有前进档位、空档位、和后退档位,并设置为能够通过基于驾驶员对开关操作部进行的操作来切换各个所述档位,所述车辆用换挡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操作部包括:与所述前进档位对应的D开关操作部;与所述后退档位对应的R开关操作部;和与泊车档位对应的P开关操作部,具有板面,其配置在车身侧,且分别排列有各个所述开关操作部,所述板面具有从所述表面朝向内侧凹陷的凹部,所述R开关操作部配置在形成所述凹部的底面与所述表面之间的层差部上,所述凹部具有从所述P开关操作部朝向所述R开关操作部倾斜的倾斜面。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得到一种车辆用换挡装置,假设即使在进行盲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进行开关操作部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换挡装置配置在车辆中央的中央控制台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换挡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的Ⅲ-Ⅲ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各个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的示意图。
图5的(a)是表示用手指按压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面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的(b)是表示用手指按压D开关操作部的操作面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一边参照适合的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换挡装置配置在车辆的中央控制台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换挡装置的俯视图。此外,各图中的“前后”、“左右”、“上下”分别表示车辆前后方向、车宽方向(从驾驶员观察的左右方向)、车辆上下方向。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换挡装置10具有对搭载于车辆12上的未图示的自动变速器的行驶档位进行变更的功能,并如图1所示,换挡装置10配置在位于驾驶席与副驾驶席之间的车辆中央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央控制台14的上表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将换挡装置10配置在中央控制台14上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换挡装置10能够配置在仪表板的大致中央下部侧等驾驶员容易操作的部位。
如图2所示,该换挡装置10具有:固定于中央控制台14上的外壳18;和安装于上述外壳18上的罩部件20。在作为罩部件20的上表面的板面22上,从车辆12的前方朝向后方,以直线状按顺序分别配设有P开关操作部24、R开关操作部26、N开关操作部28、以及D开关操作部30。外壳18以及罩部件20例如可以由树脂材料形成。
在该情况下,P开关操作部24对应于作为泊车档位的P档位,R开关操作部26对应于作为后退档位的R档位,N开关操作部28对应于作为空档位的N档位,D开关操作部30对应于作为前进档位的D档位。
这些P开关操作部24、R开关操作部26、N开关操作部28、以及D开关操作部30,具有由在俯视下彼此不同的形状构成的按键32(参照图2)。如图3所示,各个开关操作部24、26、28、30构成为仅在驾驶员按压该按键32时使开关接通的瞬时动作开关。设为被按压的按键32通过复位弹簧34(参照图4)的弹力而恢复到原位置。此外,在图3中,箭头F表示按压按键32的按压力。
回到图2,在P开关操作部24的按键32的上表面印刻有英文字母“P”,在N开关操作部28的按键32的上表面印刻有英文字母“N”,在D开关操作部30的按键32的上表面印刻有英文字母“D”。而且,在设于R开关操作部26的按键32的车辆前方侧的倾斜面36上印刻有英文字母“R”和三角形的图形,该三角形的图形印刻在该英文字母R的下侧并朝向车辆后方具有顶点。此外,这些英文字母以及图形并不限定于印刻,例如也可以印刷在按键32的上表面,或者也可以粘贴记载有英文字母以及图形的片体,只要对按键32进行标记即可。
各个开关操作部24、26、28、30与作为变速机用控制装置的SBW-ECU38电连接(参照图4)。通过按压各个开关操作部24、26、28、30的按键32,而使电子信号导入到SBW-ECU38。SBW-ECU38进行公知的自动变速控制,该自动变速控制为,在齿轮比不同的多级中按顺序切换设在未图示的自动变速机中的齿轮系(gear train)的连接状态。在此,SBW是线控换挡(shift by wire)的简称。
此外,在SBW-ECU38上电连接有切换齿轮系的连接状态的未图示的液压执行机构、检测档位位置的未图示的档位位置检测器、和显示换挡位置(当前按键32被按压的开关操作部)的未图示的指示器等。而且,SBW-ECU38具有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根据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而控制未图示的液压执行机构。
图4是表示各个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的示意图。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各个开关操作部24、26、28、30中,选择后退档位时的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方向,设定为与选择后退档位以外的其他档位(例如P档位、N档位、D档位)时的开关操作部24、28、30的操作方向不同。
即,P开关操作部24、N开关操作部28以及D开关操作部30设定为,成为由驾驶员从上方朝向下方按压按键32的操作方向。对此,R开关操作部26设定为,成为向与上述操作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按压按键32的操作方向。
换言之,即使从上方朝向下方按压按键32,R开关操作部26也不会动作,通过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按压(操作)按键32来选择后退档位。与之相对,除R开关操作部26以外的其他开关操作部(P、N、D)24、28、30通过从车辆上方朝向下方按压(操作)按键32,而分别选择所期望的各个档位(P档位、N档位、D档位)。
在该情况下,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方向、和除该R开关操作部26以外的其他开关操作部(P、N、D)24、28、30的操作方向设定为,成为大致垂直方向,或者设定为,使彼此的操作方向所成的角度以垂直以上的角度交差。
具体地说,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方向、和P开关操作部24以及N开关操作部28的操作方向设定为,成为大致垂直方向。而且,R开关操作部26和D开关操作部30设定为,使彼此的操作方向所成的角度θ(参照图3)以垂直以上的角度交差。
并且设定为,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方向成为从中央控制台14朝向驾驶员侧的方向(向驾驶员侧引入的方向),相对于此,除R开关操作部26以外的其他开关操作部24、28、30的操作方向成为通过朝向车身下部侧按压按键32而从驾驶员远离的方向(从驾驶员离开的方向)。
在上述中,说明了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方向设定为与其他开关操作部24、28、30的操作方向不同的情况,但是也可以设定为,例如通过调整复位弹簧34(参照图4)的弹力,使向R开关操作部26的按键32的按压力,与向P开关操作部24、N开关操作部28以及D开关操作部30的按键32的按压力不同来进行差别化。
图5的(a)是表示用手指按压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面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的(b)是表示用手指按压D开关操作部的操作面的状态的说明图。
如比较图5的(a)和图5的(b)所示,按压R开关操作部26的按键32的动作,与按压P开关操作部24、N开关操作部28以及D开关操作部30的按键32的动作基本上是不同的。
即,按压P开关操作部24、N开关操作部28以及D开关操作部30的按键32的动作是例如当驾驶员的指尖与按键32抵接后,沿该指尖的方向(指尖的延长线上)来按压按键32的动作(参照图5的(b))。与之相对,按压R开关操作部26的按键32的动作是例如以手指的第二关节为起点而使指尖朝向按键32侧折曲(弯曲)的动作(参照图5的(a))。此外,按压R开关操作部26的按键32的动作也可以为,不只使指尖而使整个手朝向车辆后方侧位移来按压按键32的动作。
这样,通过使按压按键32的手指的动作不同,而使驾驶员的用手指按压按键32的触感(操作感觉)在R开关操作部26和除R开关操作部以外的其他开关操作部24、28、30之间不同,由此能够实现差别化。
而且,换挡装置10具有板面22,该板面22配置在车身侧,且作为分别排列有各个开关操作部24、26、28、30的罩部件20的表面。在该板面22中,配置有R开关操作部26的面和配置有D开关操作部30的面朝向彼此相对的方向配置,并且相对于配置有N切换操作部28的面倾斜。
而且,板面22具有位于车辆前方侧的P开关操作部24与车辆后方侧的N开关操作部28之间、且从表面朝向内侧凹陷而形成的凹部40。R开关操作部26配置在形成于构成凹部40的底面40a与表面22a之间的层差部42上(参照图4)。
层差部42设在凹部40的N开关操作部28侧,凹部40具有从P开关操作部24朝向R开关操作部26倾斜的倾斜面36。该倾斜面36形成为,从P开关操作部24朝向R开关操作部26而使离表面22a的深度逐渐变深。
如图3所示,选择后退档位时的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面26a配置于在正面观察板面22时看不到的方向上。即,选择后退档位时的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面26a设在面临倾斜面36的按键32的纵壁44上。该操作面26a设定于在剖视观察板面22时,使离与纵壁44的上部棱线44a接触的虚拟垂直面46的间隔距离D从纵壁44的上部朝向下部而逐渐扩大的方向上。
在该情况下,设定为在纵壁44的上部棱线44a上,虚拟垂直面46与上部棱线46a接触而离虚拟垂直面46的间隔距离D为零,相对于此,间隔距离D朝向纵壁44的下部侧逐渐变大。由此,在正面观察板面22时纵壁44的上部棱线44a成为妨碍(阻碍)而难以视觉辨认到操作面26a(参照图3)。后续说明这一点。
在板面22的上下方向中,P开关操作部24的操作面24a位于比N开关操作部28以及D开关操作部30的操作面28a、30a低的位置上,且设定在从凹部40向车辆前方连续的位置上(参照图3)。例如在进行盲操作时,驾驶员能够以凹部40为基准容易地掌握P开关操作部24的位置关系,并且能够简便地操作设在沿倾斜面36上升的车辆前方位置上的P开关操作部24的按键32。
而且,N开关操作部28的操作面28a的中心以及D开关操作部30的操作面30a的中心,在板面22的上下方向中分别设定为大致相同高度。N开关操作部28的操作面28a设定为,朝向车辆前方侧仅以规定角度(向前方下降的坡度)下降而倾斜,D开关操作部30的操作面30a设定为,以比N切换操作面28的倾斜角度大的倾斜角度(向前方上升的坡度)朝向相反的车辆后方侧(朝向驾驶员侧)下降而倾斜(参照图3)。在该情况下,通过使D开关操作部30的操作面30a朝向车辆后方侧倾斜,而能够如后述那样地使其与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面26a相对。
驾驶员通过使操作面28a、30a的倾斜方向分别不同,而能够容易地区分N开关操作部28和D开关操作部30,从而能够抑制按键32的按错。而且,通过将在各个开关操作部24、26、28、30中使用频率较高的D开关操作部30的操作面30a朝向驾驶员侧倾斜地配置,而能够比较容易地按压D开关操作部30的按键32并提高操作性。
此外,相对于D开关操作部30的操作面30a形成为圆形状,P开关操作部24的操作面24a、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面26a以及N开关操作部28的操作面28a分别形成为矩形状(参照图2)。
并且,在D开关操作部30的车辆后方设有电动停车制动开关48(参照图2)。该电动停车制动开关48由公知的部件构成,例如通过一边踏入未图示的制动踏板一边拉起开关键而使停车制动动作,另一方面,通过一边踏入未图示的制动踏板一边按下开关键而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从而解除停车制动
本实施方式的换挡装置10基本上如上所述地构成,接下来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以使与后退档位对应的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方向,与选择后退档位以外的其他档位时的开关操作部24、28、30的操作方向成为不同方向的方式配置各个开关操作部24、26、28、30。由此,即使驾驶员在例如意图选择前进档位或者空档位时,将要误操作(如操作N开关操作部或D开关操作部那样地操作)R开关操作部26,由于N开关操作部28和D开关操作部30与其操作方向不同,所以能够抑制R开关操作部26被操作。
该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驾驶员进行盲操作的情况下,由于驾驶员能够根据操作方向的不同而容易地识别是否为R开关操作部26,所以能够抑制误选择后退档位而损害驾驶员的便利性和操作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驾驶员为了进行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与操作R开关操作部26以外的其他开关操作部24、28、30时的操作方向大致垂直地、或者朝向垂直以上的不同角度进行操作。因此,例如在盲操作时,即使驾驶员打算操作其他开关操作部24、28、30并在与其他开关操作部24、28、30对应的操作方向(将按键32从上向下按压)上,对R开关操作部26进行操作的情况下,R开关操作部26也不会被操作而能更加提高操作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操作R开关操作部26而选择后退档位,所以驾驶员所意图的车辆12的举动方向(后退方向)与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方向成为相同,作为驾驶员能够直观地操作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选择后退档位以外的其他档位时的开关操作部24、28、30的操作方向,是通过朝向车身侧按压按键32而从驾驶员远离的方向,另一方面,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方向设为,通过向车辆后方按压按键32而朝向驾驶员侧引入,而成为朝向驾驶员侧的方向。该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驾驶员例如进行盲操作、或误接触换挡装置10的情况下,由于R开关操作部26不会被操作而不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舒服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R开关操作部26的面和配置有D开关操作部30的面跨着N开关操作部28并朝向彼此相对的方向配置。并且,通过使配置有R开关操作部26的面以及配置有D开关操作部30的面相对于配置有N开关操作部28的面倾斜,而不会使驾驶员按错R开关操作部26和D开关操作部30,能够使操作性提高。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驾驶员需要将手放入至凹部40中并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操作R开关操作部26。由此,即使在驾驶员误接触换挡装置10的情况下,仅接触凹部40的底面40a,不会使R开关操作部26被操作,而不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舒服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按P、R、N、D的顺序配置开关操作部24、26、28、30,而使换挡位置与以往的杆式换挡装置相同,由此,驾驶员能够容易地掌握开关操作部24、26、28、30的配置(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朝向R开关操作部26而具有倾斜面36,由此例如在盲操作时,驾驶员能够将手指放入至凹部40而使手沿着倾斜面36向R开关操作部26侧移动,从而能够将手引导至R开关操作部26。这样,驾驶员能够以凹部40为基准容易地掌握R开关操作部26的位置,并以倾斜面36为引导面而简便地操作R开关操作部26。因此操作性优越。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面26a设定于使离与纵壁44的上部棱线44a接触的虚拟垂直面46的间隔距离D从纵壁44的上部朝向下部逐渐扩大的方向上,由此,在正面观察板面22时,纵壁44的上部棱线44a成为妨碍(阻碍)而难以视觉辨认到操作面26a。换言之,在正面观察配置有各个开关操作部24、26、28、30的板面22时,R开关操作部26的操作面26a配置在看不到的方向上。由此,例如在盲操作时或非意图的向换挡装置10的接触时,不会误操作R开关操作部26而不会产生不舒服感。
附图标记说明
10 换挡装置
12 车辆
22 板面
24 P开关操作部
26 R开关操作部
26a 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面
28 N开关操作部
30 D开关操作部
32 按键
36 倾斜面
40 凹部
42 层差部
44 纵壁
44a 上部棱线
46 虚拟垂直面
D 间隔距离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换挡装置,其作为车辆的行驶档位而至少具有前进档位、空档位、和后退档位,并设置为能够通过基于驾驶员对开关操作部进行的操作来切换各个所述档位,所述车辆用换挡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操作部包括:与所述前进档位对应的D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空档位对应的N开关操作部;和与所述后退档位对应的R开关操作部,
选择所述后退档位时的所述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是相对于选择所述前进档位时的所述D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对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选择所述后退档位时的所述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以相对于选择所述后退档位以外的其他档位时的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而成为大致垂直方向的方式设定,或者以使彼此的操作方向所成的角度以垂直以上的角度交差的方式配置各个所述开关操作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R开关操作部通过被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操作而选择所述后退档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选择所述后退档位以外的其他档位时的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是从驾驶员远离的方向,
所述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方向被设置成朝向驾驶员侧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板面,其配置在车身侧,且分别排列有各个所述开关操作部,
所述板面中,配置有所述R开关操作部的面和配置有所述D开关操作部的面朝向彼此相对的方向配置,并且相对于配置有所述N开关操作部的面而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板面,其配置在车身侧,且分别排列有各个所述开关操作部,
选择所述后退档位以外的其他档位时的开关操作部配置在所述板面的表面,
所述板面具有从所述表面朝向内侧凹陷的凹部,
所述R开关操作部配置在形成所述凹部的底面与所述表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开关操作部分别由按键构成,
所述开关操作部还具有与泊车档位对应的P开关操作部,
在所述板面上沿车辆前后方向,按所述P开关操作部、所述R开关操作部、所述N开关操作部、以及所述D开关操作部的顺序配置所述开关操作部,
在所述凹部的所述N开关操作部侧设有层差部,
所述凹部具有从所述P开关操作部朝向所述R开关操作部倾斜的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选择所述后退档位时的所述R开关操作部的操作面设在面临所述倾斜面的所述按键的纵壁上,
在剖视观察所述板面时,所述操作面设定在使离与所述纵壁的上部棱线接触的虚拟垂直面的间隔距离,从所述纵壁的上部朝向下部而逐渐扩大的方向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板面,其配置在车身侧,且分别排列有各个所述开关操作部,
在所述板面中,配置有所述R开关操作部的面与配置有所述D开关操作部的面朝向彼此相对的方向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板面,其配置在车身侧,且分别排列有各个所述开关操作部,
在所述板面中,配置有所述R开关操作部的面与配置有所述D开关操作部的面相对于配置有所述N开关操作部的面而倾斜。
CN201380029792.9A 2012-06-08 2013-05-29 车辆用换挡装置 Active CN1043793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0914 2012-06-08
JP2012-130914 2012-06-08
PCT/JP2013/064873 WO2013183513A1 (ja) 2012-06-08 2013-05-29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9383A CN104379383A (zh) 2015-02-25
CN104379383B true CN104379383B (zh) 2017-07-04

Family

ID=49711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9792.9A Active CN104379383B (zh) 2012-06-08 2013-05-29 车辆用换挡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683655B2 (zh)
JP (1) JP5963857B2 (zh)
CN (1) CN104379383B (zh)
BR (1) BR112014030505B1 (zh)
CA (1) CA2875921C (zh)
DE (1) DE112013002817T5 (zh)
MX (1) MX361617B (zh)
WO (1) WO20131835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3521B2 (ja) * 2012-08-06 2017-03-0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JP6278594B2 (ja) 2012-12-07 2018-02-1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KR102238050B1 (ko) * 2015-06-24 2021-04-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버튼 타입 전자식 변속시스템
KR101822244B1 (ko) 2015-12-09 2018-01-2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버튼식 변속 타입의 고장 판단 시스템
KR101755991B1 (ko) 2016-03-08 2017-07-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버튼 타입 전자식 변속시스템의 변속 제어방법
DE102017104679A1 (de) * 2016-03-23 2017-09-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rucktasten- Fahrzeugschalthebel-Schnittstelle
US10336186B2 (en) * 2016-03-23 2019-07-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ushbutton vehicle shifter interface
JP2017224415A (ja) * 2016-06-13 2017-12-2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CN108019499B (zh) * 2016-10-28 2020-02-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换挡器以及车辆
KR101937030B1 (ko) * 2017-04-18 2019-01-10 엘에스오토모티브테크놀로지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전자식 변속장치
WO2018225400A1 (ja) * 2017-06-05 2018-12-1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式シフト装置
JP6716789B2 (ja) * 2017-06-05 2020-07-01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式シフト装置
JP6647324B2 (ja) * 2018-01-15 2020-02-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
US10907729B2 (en) * 2018-02-20 2021-02-02 Ghsp, Inc. Wire-based transmission shifter with integrated electrical switch control
KR102599389B1 (ko) * 2018-06-29 2023-11-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자식 변속시스템의 변속신호 송출방법
KR102598959B1 (ko) * 2018-11-14 2023-11-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쉬프트 바이 와이어 변속 조작장치
JP2021062699A (ja) * 2019-10-11 2021-04-2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操作装置
KR20210148693A (ko) 2020-06-01 2021-1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변속레버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1422A (en) * 1991-07-12 1992-11-10 Prince Corporation Universal control for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vehicle transmission
JP3951319B2 (ja) 1996-03-29 2007-08-0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US6145401A (en) 1997-11-21 2000-11-14 Caterpillar Inc. Modular control handle
JP4559646B2 (ja) 2001-02-22 2010-10-1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JP2002254950A (ja) * 2001-03-01 2002-09-11 Tokai Rika Co Ltd シフト装置のスイッチ装置
DE10209104A1 (de) 2001-03-01 2002-09-26 Tokai Rika Co Ltd Schaltvorrichtung und zugehörige Umschaltvorrichtung für Fahrzeuge
DE10156091A1 (de) * 2001-10-05 2003-07-10 Zf Lemfoerder Metallwaren Ag Signalgeber zum Einstellen der Betriebszustände einer selbsttätigen Schaltvorrichtung
JP3900912B2 (ja) * 2001-12-05 2007-04-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産業車両
DE102004054264B4 (de) * 2004-11-09 2007-08-09 Zf Friedrichshafen Ag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mit Drehschalter
JP2006160098A (ja) 2004-12-08 2006-06-22 Mazd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JP2006240330A (ja) 2005-02-28 2006-09-1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スイッチ操作機構
EP2055994B1 (en) * 2007-10-31 2011-06-29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Gearshift Device
JP5885914B2 (ja) * 2010-09-28 2016-03-1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KR101367323B1 (ko) * 2012-11-09 2014-03-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탈부착이 가능한 전자식 변속 레버
JP6013970B2 (ja) * 2013-05-21 2016-10-2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操作装置
JP6167779B2 (ja) * 2013-09-10 2017-07-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6156087B2 (ja) * 2013-11-15 2017-07-0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361617B (es) 2018-12-11
JP5963857B2 (ja) 2016-08-03
US20150176699A1 (en) 2015-06-25
CA2875921C (en) 2017-06-27
BR112014030505A2 (pt) 2017-06-27
CA2875921A1 (en) 2013-12-12
CN104379383A (zh) 2015-02-25
JPWO2013183513A1 (ja) 2016-01-28
DE112013002817T5 (de) 2015-03-19
WO2013183513A1 (ja) 2013-12-12
MX2014015026A (es) 2015-09-04
US9683655B2 (en) 2017-06-20
BR112014030505B1 (pt)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79383B (zh) 车辆用换挡装置
US7107868B2 (en) Transmission opera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5921234B2 (ja)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US9003915B2 (en) Shift device
CN107923518B (zh) 用于切换车辆的变速器的线控换档单元
JP5943477B2 (ja)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2002254950A (ja) シフト装置のスイッチ装置
KR101338686B1 (ko) 전자식 자동 변속 레버
JP2003139229A (ja) 自動変速機の選択レンジ切り換え制御装置
US6966237B2 (en) First gear/reverse gate indicator switch
CN108506470A (zh) 杆装伸缩式换挡旋钮
DE112017002947T5 (de) Schaltvorrichtung
JPH0448355Y2 (zh)
JP6171756B2 (ja)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H1016594A (ja) 自動変速操作装置
KR102238079B1 (ko) 하이브리드 변속 레버
CN211778929U (zh) 车辆用变速装置
KR101662542B1 (ko) 양방향 분할형 전자식 자동변속레버
JP6201648B2 (ja)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2015090164A (ja)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KR101662536B1 (ko) 무로드형 전자식 변속레버
JPH1128945A (ja) 車両用変速切替装置
CN114877062A (zh) 一种电子换挡杆操作装置、电子换挡杆及换挡方法
CN111322385A (zh) 一种挡杆式换挡器
JP2002127777A (ja) シフトコントロー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