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3395B - 手持式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3395B
CN102933395B CN201180027625.1A CN201180027625A CN102933395B CN 102933395 B CN102933395 B CN 102933395B CN 201180027625 A CN201180027625 A CN 201180027625A CN 102933395 B CN102933395 B CN 102933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battery
hand
storage chamber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76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3395A (zh
Inventor
高桥俊博
濑尾惠二
城秀典
古山敏行
野原修平
名仓将人
稻叶武彦
大森俊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288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9256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288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4129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288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0774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288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2662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288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6036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288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0103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042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719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33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3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3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3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41J29/023Framework with reduced dim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35Structure of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3/00Power drives for actions or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4Means for attaching machines to basebo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6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ortability, i.e. hand-held printers or laptop printers

Abstract

一种被配置为被电池电源(10)驱动并且被配置为在打印接收纸(S)上执行所期望的打印的手持式打印机(1),包括被配置为进给所述打印接收纸(S)的压盘辊(111);被配置为在由所述压盘辊(111)进给的所述打印接收纸(S)上执行所期望的打印的热行式头(112);包括被配置为存储所述电池电源(10)的电池存储腔室(105)的设备主体(50,100);和被可拆离地配置为被安装在所述电池存储腔室(105)上的电池腔室盖(170)。

Description

手持式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用于接通和切断电源的电源键的手持式打印机。
背景技术
包括多个操作键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实例例如是手持式打印机。根据这种手持式打印机,任意操作键被邻近地设置的其它操作键包围。
当在包括这种操作键的电子设备上操作任意操作键时防止邻近的操作键的错误操作的现有技术是已知的(例如参考JP,A,10-222269)。根据该现有技术,每一个操作键设计有凸形表面形状,从而当操作者利用手指按下任意操作键时确保操作者的手指并不接触任何其它邻近的操作键,由此防止邻近的操作键的错误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诸如手持式打印机等的能够手持式使用的手持式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通常包括用于接通和切断电源的电源键和用于执行手持式电子设备的预定功能的至少一个功能键。利用这种手持式打印机,每一个键自身的尺寸趋向于被小型化以提高整个设备的小型化,并且每一个键趋向于在中心地被设置在一个位置中以提高空间效率。结果,当电源键和功能键被特别地邻近地设置时,存在由于每次操作功能键时对电源键的错误操作而将切断设备的电源的可能性,从而阻碍正常操作。
当在这种手持式打印机上利用现有技术时,电源键和功能键被形成为凸形表面形状。然而,在此情形中,凸形键从该设备突出,从而引起需求小型化和便携性的手持式打印机的不便。特别地,在使得电源键为凸形形状的情形中,出现了关于当携带该设备时电源键被接触物等错误操作的顾虑。因此,不能认为对于其中电源键和功能键被邻近地设置的手持式打印机而言,现有技术是用于防止错误操作的有利的现有技术。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邻近地设置的电源键和功能键的错误操作的手持式打印机。
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第一发明,提供一种被配置为被电池电源驱动并且被配置为在打印接收纸上执行所期望的打印的手持式打印机,包括:压盘辊,其被配置为进给打印接收纸;热行式头(thermal linehead),其被配置为在由压盘辊进给的打印接收纸上执行所期望的打印;设备主体,其包括被配置为存储电池电源的电池存储腔室;和电池腔室盖,其被可拆离地配置为安装在电池存储腔室上。
根据第一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该手持式打印机包括设备主体和从设备主体的电池存储腔室可拆离的电池腔室盖。利用这种布置,电池电源能够被可更换地存储在电池腔室中,从而使得通过接合电池腔室盖而覆盖和遮挡电池存储腔室成为可能。
根据第二发明,在根据第一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设备主体封装压盘辊和热行式头;电池电源包括沿着长度方向的尺寸和比沿着长度方向的尺寸更短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尺寸,并且被设置成驱动压盘辊和热行式头;电池存储腔室包括:锁定孔,其被设置于电池存储腔室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端部;被接合部,其被设置于电池存储腔室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端部;和一侧被锁定部和另一侧被锁定部,其分别地被设置于电池存储腔室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并且电池腔室盖包括:锁定爪,其被设置于电池腔室盖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端部,该锁定爪被配置为装配到锁定孔中;弹性接合部,其被设置于电池腔室盖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端部,该弹性接合部被配置为弹性变形并且与被接合部接合;和多个锁定和突出部,其包括分别地锁定到一侧被锁定部和另一侧被锁定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该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被以基本交错的方式设置从而沿着长度方向的位置在除了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之外的位置中是相互不同的。
在第二发明中,打印接收纸被压盘辊驱动,并且由热行式头在进给的打印接收纸上执行所期望的打印。压盘辊和热行式头被来自电池电源的电力驱动,并且电池电源被存储在设备主体的电池存储腔室中。
通过安装电池腔室盖而覆盖并且遮挡存储电池电源的电池存储腔室。为了该安装,锁定孔和被接合部分别地被沿着长度方向(电池电源的长度方向;在下文中相同)设置在电池存储腔室的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上,并且锁定爪和弹性接合部分别地被设置于电池腔室盖沿着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利用这种布置,电池腔室盖的锁定爪在沿着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处被锁定到电池存储腔室的锁定孔中,并且电池腔室盖的弹性接合部在沿着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部处与电池存储腔室的被接合部接合,由此利用在长度方向上的这两个端部的被锁定和接合结构将电池腔室盖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
然后,在第二发明中,为了在沿着长度方向的中间处加强固定结构,多个锁定和突出部进一步被设置于除了电池腔室盖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之外的位置。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被锁定到位于电池存储腔室在宽度方向(电池电源的宽度方向;在下文中相同)上的一侧上的一侧被锁定部中,并且第二突出部被锁定到位于电池存储腔室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另一侧被锁定部中。因此,使用除了在前描述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之外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处实现了电池腔室盖和电池存储腔室的锁定结构,由此使得防止可能在长度方向的中间处发生的、朝向电池腔室盖的外表面侧的上升和屈曲成为可能。
此外,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不被布置在沿着长度方向的相同位置处,而是实际上被基本交错地布置于不同的位置。利用这种布置,当用户在电池存储腔室中从安装状态移除电池腔室盖时,从使用每一个突出部的锁定结构发生的阻力被分散,从而使得用户相对容易地移除电池腔室盖是可能的。
根据第三发明,在根据第二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区域中或者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区域中被非均匀地设置在电池腔室盖上。
当用户将电池腔室盖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时,用户首先将锁定爪装配到在沿着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处的锁定孔中。随后,用户在维持装配状态的同时利用手指挤压在沿着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部上的弹性接合部并且使其弹性变形,并且将弹性接合部与被接合部接合。因此,当基于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固定结构执行安装时,当用户仓促地执行安装时,或者在挤压作用力不足的情形中等,存在上升将未被完全地解决的可能性,从而使得位于两端部的中间的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的一部分未被锁定或者被半锁定(处于未被完全锁定的状态下)。
在第三发明中,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被设置于上升高度是相对低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一侧区域或者另一侧区域上,从而避开上升高度由于诸如在前描述的曲折而变得最高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利用这种布置,即使在暂时地发生非完全锁定状态的情形中,将在未锁定(或者半锁定)状态下的锁定和突出部的上升高度抑制为低的程度也是可能的。这使得用户通过再一次挤压处于未锁定(或者半锁定)状态下的锁定和突出部而容易地将该状态校正为适当的完全锁定状态成为可能。
根据第四发明,在根据第三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在对应于弹性接合部的、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区域中被非均匀地设置在电池腔室盖上。
如在前描述地,当安装电池腔室盖时,锁定爪首先被装配到锁定孔中,并且然后利用用户的手指的挤压作用力,将弹性接合部与被接合部接合。在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因此被设置在与在安装期间最后被手指挤压的弹性接合部相同的一侧上的情况下,使得挤压作用力与挤压弹性接合部同时地作用于锁定和突出部上,从而使得顺利地安装电池腔室盖成为可能。
相反,当从电池存储腔室移除电池腔室盖时,用户首先使弹性接合部弹性变形以脱离接合,并且然后从锁定孔分离锁定爪。在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如此被设置在与移除时首先利用手指操作的弹性接合部相同的一侧上的情况下,使得在弹性接合部弹性变形的同时,张力作用于锁定和突出部上,从而使得顺利地移除电池腔室盖成为可能。
根据第五本发明,在根据第三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电池电源当被存储在电池存储腔室中时在电池电源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部分中被连接到线束的电缆;并且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在线束的电缆所设置到的、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区域中被非均匀地设置在电池腔室盖上。
在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被设置在与线束的电缆相同的一侧上的情况下,该线束的电缆施加诸如如在前描述地朝向外表面侧挤压电池腔室盖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能够可靠地受到抑制,从而使得防止电池腔室盖朝向外表面侧屈曲和上升成为可能。
根据第六发明,在根据第三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包括两个第一突出部和一个第二突出部,并且该两个第一突出部中的一个、第二突出部和该两个第一突出部中的另一个沿着长度方向按照该次序被以交错的方式设置。
利用这种布置,利用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中的每一个的、被良好地平衡的分布,防止电池腔室盖的上升是可能的。此外,将锁定和突出部的总数抑制为三个可靠地抑制了当用户移除电池腔室盖时由锁定结构产生的阻力,从而使得用户可靠地容易地移除电池腔室盖是可能的。
根据第七发明,在根据第一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电池腔室盖包括:锁定爪,其被设置于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该锁定爪被配置为装配到被设置于电池存储腔室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锁定孔中;弹性接合部,其被设置于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该弹性接合部被配置为弹性变形并且与被设置于电池存储腔室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被接合部接合;和线束挤压部,其靠近弹性接合部设置,该线束挤压部被配置为在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期间挤压被连接到存储的电池电源的线束的电缆。
根据第七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电池腔室盖包括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上的、装配到被设置于电池存储腔室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锁定孔的锁定爪,和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上的、弹性变形并且与被设置于电池存储腔室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被接合部接合的弹性接合部。通过首先将一侧端部的锁定爪装配到电池存储腔室的锁定孔中以锁定该一侧端部,并且然后在该状态下通过将另一侧端部挤压到电池存储腔室中而使弹性接合部弹性地变形,由此将弹性接合部与电池存储腔室的被接合部接合,来将电池腔室盖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
这里,用于向设备供应电力的线束通常被连接到电池电源。这个线束包括被合并成束的多个电缆。这些电缆被形成为具有更长的长度以允许余量,并且因此当电池电源被存储在电池存储腔室中时在电池存储腔室内回绕。因此,在线束位于电池存储腔室的另一侧端部上的情形中,存在电缆的回绕部分将妨碍电池腔室盖的弹性接合部,从而阻碍其弹性变形并且防止电池腔室盖顺利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上的可能性。
这里,在第七发明中,设置了在电池腔室盖的弹性接合部附近挤压线束的电缆的线束挤压部。利用这种布置,当电池腔室盖被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上时,线束的电缆的回绕部分被线束挤压部朝向存储腔室远侧挤压,从而使得防止回绕部分妨碍弹性接合部成为可能。结果,电池腔室盖能够被顺利地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上。
根据第八发明,在根据第七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线束挤压部是肋条部,该肋条部被布置于电池腔室盖的内表面上从而所述肋条部邻近于弹性接合部。
在第八发明中,肋条部作为线束挤压部以立起状态被布置在电池腔室盖的内表面上,从而它邻近于弹性接合部。利用这种布置,靠近弹性接合部定位的线束电缆的回绕部分能够被可靠地朝向存储腔室远侧挤压,从而使得可靠地防止回绕部分妨碍弹性接合部成为可能。
根据第九发明,在根据第七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弹性接合部包括:支撑部,其从电池腔室盖的内表面朝向电池存储腔室内侧布置;弯曲部,其被设置在支撑部的顶端处;和顶端部,其被配置为在通过弯曲部的屈曲而朝向和远离支撑部移动的同时与被接合部接合,并且邻近于支撑部设置肋条部。
在第九发明中,弹性接合部包括:支撑部,其从电池腔室盖的内表面朝向电池存储腔室的内侧以立起状态布置;弯曲部,其被设置于支撑部的顶端;和顶端部,其在通过弯曲部的屈曲而朝向和远离支撑部移动的同时与被接合部接合,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弯曲部的屈曲运动而弹性变形。然后,邻近于支撑部设置肋条部,从而使得弹性接合部的支撑部被可靠地固定到电池腔室盖的内表面。
以此方式,弹性接合部的结构被设计为,使得弯曲部和顶端部关于被固定的支撑部弹性地变形,从而与整个弹性接合部弹性地变形的结构相比,使得当线束电缆的回绕部分接触肋条部和支撑部时降低对于弹性运动的影响成为可能,由此抑制回绕部分对于弹性接合部的妨碍。此外,弹性接合部的支撑部能够可靠地被肋条部固定,从而同样地得到提高弹性接合部的强度的优点。
根据第十发明,在根据第八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肋条部包括向左打开的横截面侧向U形中空结构,并且打开侧被连接到支撑部。
在第十发明中,肋条部包括向左打开的横截面侧向U形的中空结构,并且打开侧被连接到弹性接合部的支撑部。利用这种中空结构,线束电缆的回绕部分能够被可靠地朝向存储腔室的远侧挤压,并且能够以比实心结构更大程度地减小重量。
根据第11发明,在第一发明中,该手持式打印机进一步包括:电源键,其用于接通和切断电源;至少一个功能键,其邻近于电源键设置,用于使得手持式打印机执行预定功能;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其被配置为响应于电源键的挤压作用力施加反作用力;和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其被配置为响应于功能键的挤压作用力施加反作用力;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施加的反作用力大于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施加的反作用力。
根据第11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包括用于接通和切断电源的电源键和用于执行预定功能的功能键。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响应于电源键的挤压作用力向电源键施加反作用力,并且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响应于功能键的挤压作用力向功能键施加反作用力。利用这种布置,当操作者按下每一个键时实现了点击感,从而实现有利的操作感觉。
利用这种手持式打印机,每一个键自身的尺寸趋向于被小型化以提高整个设备的小型化,并且每一个键趋向于被中心地设置在一个位置中以提高空间效率。结果,当操作者尝试按下特殊键时,存在操作者可能错误地同样按下邻近的键的可能性。特别地,当电源键和功能键被邻近地设置时,由于每次操作功能键时对电源键的错误操作,存在设备的电源将被切断的可能性,从而阻碍正常操作。
这里,在第11发明中,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被配置为施加比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的反作用力大的反作用力。结果,为了操作电源键,要求比在操作功能键时的挤压作用力大的挤压作用力。利用这种布置,即便操作者当按下功能键时错误地触摸邻近的电源键,也难以按下电源键,从而使得抑制电源键的错误操作成为可能。结果,操作者能够正常地执行操作而不错误地切断设备的电源。在另一方面,当操作者按下电源键时,要求相对大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需要按下准确的位置,并且因此触摸邻近的功能键的可能性降低。因此,防止邻近地设置的电源键和功能键的错误操作是可能的。
此外,因为该配置是被施加到每一个键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得到调节的配置,所以与通过以凸形表面形状设计每一个键而防止邻近的键的错误操作的情形相比,即使利用平坦形键,防止错误操作也是可能的。相应地,在需要小型化和便携性的手持式打印机的情形中,这种配置是有利的。此外,在如上所述使得每一个键具有凸形形状的情形中,在键表面和操作者手指的接触表面面积显著地降低,导致考虑降低可操作性以及显著地影响设备的外观时,能够根据第11发明进行解决而不改变每一个键的表面形状,从而使得消除这种考虑和影响成为可能。
根据第12发明,在第11发明中,该手持式打印机进一步包括键操作处理设备,其被配置为当按下电源键或者功能键时执行对应于被按下键的处理,其特征在于:在电源处于接通状态下的情况下同时地按下电源键和功能键的情形中,键操作处理设备认为电源键已被按下并且执行电源的电源切断处理,或者在电源处于接通状态下的情况下同时地按下电源键和功能键的情形中,认为功能键已被按下并且执行相应的功能处理,或者在电源处于接通状态下的情况下在预定时间段内连续两次地按下电源键的情形中,认为电源键已被按下并且执行电源的电源切断处理。
在电源键的操作要求比功能键更大的挤压作用力的情况下同时地按下电源键和功能键的情形中,很可能更大的挤压作用力已经被施加到电源键。相应地,在此情形中,能够推断操作者按下键的意图在于操作电源键。
因此,在第12发明中,在电源处于接通状态下的情况下同时地操作电源键和功能键的情形中,认为电源键已被按下,以使键操作处理设备执行电源切断处理,从而使得执行符合操作者的意图的处理成为可能。
即便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施加比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大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得难以按下电源键,在操作者错误地向电源键施加更大的挤压作用力的情形中,操作者也很可能将同时地按下电源键和功能键。
因此,在电源处于接通状态下的情况下同时地操作电源键和功能键的情形中,认为功能键已被按下,以使键操作处理设备执行相应的功能处理,从而使得进一步增加抑制电源键的错误操作的功能成为可能。
即便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施加比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大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得难以按下电源键,在操作者当操作功能键时错误地向电源键施加更大的挤压作用力的情形中,电源键也很可能将被错误地操作。
因此,仅仅在电源处于接通状态下的情况下在预定时间段内连续地两次按下电源键的情形中,才认为电源键已被按下并且键操作处理设备执行电源切断处理。利用这种布置,即便操作者错误地连同功能键一起地按下电源键,如果电源键被按下一次,也执行对应于功能键的功能处理而不切断电源,从而使得进一步增加抑制电源键的错误操作的功能成为可能。此外,因为电源键的操作因此要求该键被按下两次,所以还实现了例如在除了当操作功能键时之外的时间、诸如当携带该设备时,防止电源键被接触物等错误操作的能力的优点。
根据第13发明,在根据第12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在电源处于切断状态下并且按下功能键的状态下,在按下电源键的情形中,键操作处理设备执行电源的电源接通处理和预设功能处理。
在电源键的操作要求比功能键更大的挤压作用力时,在只是利用小的挤压作用力按下功能键的同时利用更大的挤压作用力操作电源键要求更少的操作劳动并且比相反的情形更加容易。
因此,根据第13发明,预设功能被分配给这种操作并且在电源处于切断状态下的情况下执行操作的情形中,执行电源接通处理以及设定功能处理。利用这种布置,例如,优选地在电源接通时执行的、诸如在手持式打印机和另一个电子设备的标准之间切换通信标准的功能处理当被预先设定时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执行,由此提高用户友好性。
根据第14发明,在根据第11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是第一金属部件,该第一金属部件包括被布置在电源键的键面板的内部中并且以球形形状朝向键面板侧膨出的第一膨出部;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是第二金属部件,该第二金属部件包括被布置在功能键的键面板的内部中并且以球形形状朝向键面板侧膨出的第二膨出部;并且使得第一金属部件的第一膨出部的膨出量大于第二金属部件的第二膨出部的膨出量,从而使得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施加比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的反作用力大的反作用力。
在第14发明中,响应于电源键的挤压作用力施加反作用力的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包括具有以球形形状朝向键面板侧膨出的第一膨出部的第一金属部件,并且响应于功能键的挤压作用力施加反作用力的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包括具有以球形形状朝向键面板侧膨出的第二膨出部的第二金属部件。第一和第二金属部件利用第一和第二膨出部的反曲响应于每一个键的挤压作用力施加反作用力,从而使得操作者当按下并且操作每一个键时可靠地实现点击感,并且因此实现有利的操作感是可能的。
此外,根据第14发明,第一金属部件的第一膨出部的膨出量大于第二金属部件的第二膨出部的膨出量,从而建立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施加比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的反作用力大的反作用力的配置。能够通过当在金属薄板上执行冲压处理以形成金属部件中的每一个时调节冲压作用力而容易地调节膨出部中的每一个的膨出量,从而使得基于容易的制造过程实现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施加比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大的反作用力的配置成为可能。
进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由金属部件制成,从而使得使用金属部件自身作为电极接触成为可能,由此使得能够简化键结构。
根据第15发明,在第一发明中,该手持式打印机进一步包括:一对侧底架部件,其被配置为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压盘辊并且支撑热行式头从而所述热行式头能够挤压抵靠压盘辊;外罩,其包括构成设备轮廓上部的顶盖和构成设备轮廓下部的底盖;和底架组件,其包括该一对侧底架部件,其特征在于:该外罩封装底架组件;该底架组件进一步包括安装部,该安装部处形成螺钉孔;该顶盖包括朝向设备内侧突出地设置的第一凸台部;该底盖包括朝向设备内侧突出地设置到对应于顶盖的第一凸台部的位置的第二凸台部;通过将从第一凸台部和第二凸台部中的一个插入的螺钉通过安装部的螺钉孔插入,并且将螺钉连接到另一个凸台部,将底架组件、顶盖和底盖组装到彼此;并且缓冲部件被设置在第一凸台部和第二凸台部中的至少一个与安装部之间。
根据第15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包括压盘辊、热行式头,和支撑它们的一对侧底架部件,和包括顶盖和底盖的外罩。
利用这种布置,在顶盖和底盖与侧底架部件之间设置缓冲部件以吸收冲击、在其中间位置处固定侧底架部件的间隔以抑制由重物的惯性引起的侧底架部件的变形、向侧底架部件提供与外罩分离的引导部件以提高引导部件对于压盘辊和热行式头的相对位置准确度,并且向被设置于底盖的主底架部件提供卷簧以当热行式头例如由于该驱策作用力而挤压抵靠压盘辊时抑制挤压负载的变化是可能的。
根据第15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包括具有压盘辊、热行式头,和支撑它们的一对侧底架部件的底架组件,以及包括顶盖和底盖的外罩。然后,通过将从被设置于顶盖的第一凸台部或者被设置于底盖的第二凸台部插入的螺钉通过底架组件的安装部的螺钉孔插入,并且将螺钉连接到另一个凸台部,将底架组件、顶盖和底盖组装到彼此。
此时,根据第15发明,缓冲部被设置在顶盖的第一凸台部和底盖的第二凸台部中的至少一个与底架组件的安装部之间。利用这种布置,在手持式打印机当抛落等时经受高冲击的情形中,吸收由缓冲部件从顶盖和底盖传递到底架组件的冲击是可能的。结果,能够抑制由于冲击而在压盘辊和热行式头中发生缺陷,从而使得实现当抛落等时具有高抗冲击性的手持式打印机成为可能。
根据第16发明,在根据第15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顶盖和底盖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一凸台部或者第二凸台部的周边的周围进一步包括运动限制部件,该运动限制部件被配置为接触底架组件的安装部并且限制第一凸台部或者第二凸台部朝向安装部侧的运动。
橡胶部件等通常被用作吸收冲击的缓冲部件。使用橡胶部件等的缓冲部件具有当压缩量变得过度时缓冲功能和耐久性降低的性质。
这里,在第16发明中,顶盖和底盖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一凸台部或者第二凸台部的周围包括运动限制部件,并且这个运动限制部件接触底架组件的安装部,从而限制第一凸台部或者第二凸台部朝向安装部侧的运动。利用这种布置,防止将会引起缓冲部件过度压缩的、第一凸台部和第二凸台部大于所需地朝向安装部侧移动是可能的。这使得防止缓冲部件的缓冲功能和耐久性降低成为可能。
根据第17发明,在根据第15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顶盖和底盖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包括凸台支撑部部件,该凸台支撑部部件被配置为支撑第一凸台部或者第二凸台部从而能够吸收从顶盖和底盖中的至少一个传递到第一凸台部或者第二凸台部的冲击。
在第17发明中,顶盖和底盖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被配置为支撑第一凸台部或者第二凸台部的凸台支撑部件。这个凸台支撑部件被配置为能够吸收被从顶盖和底盖传递到第一凸台部和第二凸台部的冲击。利用这种布置,从顶盖和底盖传递到底架组件的冲击能够不仅被缓冲部件而且还同样被凸台支撑部件吸收,由此进一步提高该设备当抛落等时的冲击耐久性。
根据第18发明,在根据第17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凸台支撑部部件包括:立起部,其被布置于顶盖的上表面或者底盖的下表面上;和曲折部,其被设置成从立起部曲折,第一凸台部或者第二凸台部被设置在该曲折部上。
在第18发明中,凸台支撑部件包括以立起状态被布置在顶盖的上表面或者底盖的下表面中的立起部,和从这个立起部曲折地设置的曲折部,并且第一凸台部或者第二凸台部被设置在该曲折部上。利用这种布置,凸台支撑部件能够通过在立起部和曲折部之间发生的屈曲吸收从顶盖和底盖传递到第一凸台部和第二凸台部的冲击。利用这种布置,不仅通过缓冲部件而且还同样通过凸台支撑部件可靠地吸收从顶盖和底盖传递到底架组件的冲击是可能的。
根据第19发明,在根据第九到第18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通过将从第二凸台部插入的螺钉通过安装部的螺钉孔插入,并且将螺钉连接到第一凸台部,将底架组件、顶盖和底盖组装到彼此;并且缓冲部件被设置在第一凸台部和安装部之间。
在第19发明的手持式打印机中,通过将从设置于底盖的第二凸台部插入的螺钉通过底架组件的安装部的螺钉孔插入,并且将螺钉连接到设置于顶盖的第一凸台部,将底架组件、顶盖和底盖组装到彼此。根据这种结构的手持式打印机,例如顶盖覆盖设备轮廓的主要部分的配置,诸如顶盖覆盖设备轮廓的上表面和侧表面并且底盖覆盖设备轮廓的下表面的配置是很可能的。在此情形中,存在当手持式打印机被抛落等时覆盖设备轮廓的主要部分的顶盖将经受冲击的高度可能性。
相应地,在第19发明中,缓冲部件被设置在顶盖的第一凸台部和安装部之间,从而使得有效地吸收传递到底架组件的冲击成为可能。此外,与缓冲部件被设置在安装部与第一凸台部和第二凸台部这两者之间的情形比较,实现部件数目的降低是可能的。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第一发明,防止邻近地设置的电源键和功能键的错误操作是可能的。
根据第九发明,从外罩传递到底架组件的冲击被吸收,从而使得进一步耐受诸如当打印机被抛落等时的冲击成为可能。
根据第十四发明,侧底架部件的变形被抑制,从而使得进一步耐受诸如当打印机被抛落等时的冲击成为可能。
根据第十八发明,提高引导部件关于压盘辊和热行式头的相对位置准确度是可能的。
根据第二十四发明,抑制热行式头的挤压负载的变化是可能的。
根据第三十一发明,顺利地将电池腔室盖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是可能的。
根据第三十五发明,防止朝向电池腔室盖的外表面侧的屈曲和上升是可能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打印机的外观配置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手持式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横向横截面视图。
图3是示出手持式打印机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图4是示出电源键和进给键的简化电极配置的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V-V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沿着图4中的线VI-VI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用于解释通过使得电源键和进给键的挤压作用力不同而实现的优点的图。
图8是示出在手持式打印机的电源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与由CPU执行的电源键和进给键的操作有关的控制细节的流程图。
图9是如从前上方倾斜地观察的、示出手持式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如从上方倾斜地观察的、示出引导部件和横梁部件的详细结构的透视图。
图11是如从下方倾斜地观察的、示出引导部件和横梁部件的详细结构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接合孔和定位孔的形状的图。
图13是示出引导部件、压盘辊和热行式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部分放大横向横截面视图。
图14是示出主底架部件的详细结构的透视图。
图15是如从下方倾斜地观察地、示出热沉的详细结构的透视图。
图16是示出弹簧接收部的结构的、热沉的横向横截面视图。
图17是示出侧底架部件和主底架部件的固定结构的、底架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18是示出侧底架部件和主底架部件的固定结构的、底架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19是如从后上方倾斜地观察的、示出手持式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0是示出顶盖的内侧的详细结构的透视图。
图21是示出靠近第一凸台部和第二凸台部的结构的、手持式打印机的横截面视图。
图22是在从后上方倾斜地观察手持式打印机时,示出在电池腔室盖被移除时打开的电池存储腔室的透视图。
图23是手持式打印机的水平横截面视图。
图24是如从左上方倾斜地观察的、示出电池腔室盖的详细结构的透视图。
图25是如从右上方倾斜地观察的、示出电池腔室盖的详细结构的透视图。
图26是示出在当键被同时地操作时进给键优先的修改中,与由CPU执行的电源键和进给键的操作有关的控制细节的流程图。
图27是示出在通过双击操作电源键的修改中,与由CPU执行的电源键和进给键的操作有关的控制细节的流程图。
图28是如从图25中的方向A观察的、主要元件的放大顶视图。
图29是沿着图28中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30示出沿着图28中的线C-C’和D-D’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1描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打印机1的外部配置。以下,图1的左下方向、右上方向、左上方向和右下方向分别地被描述为前、后、左和右。
手持式打印机1经由有线或者无线通信在打印接收纸S上打印从诸如例如PC终端或者手持式电话的外部设备2(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3)接收的打印数据。这个手持式打印机1能够被作为它的电源的可再充电电池10(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2等)驱动,并且能够被携带到各种位置来使用。
手持式打印机1包括构成设备轮廓并且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基本直角的平行六面体形外罩100。这个外罩100包括构成设备轮廓的上部的顶盖101、构成设备轮廓的下部的底盖102,和被以可打开和可关闭方式设置于顶盖101的前上侧的盖部件103。在打印时,打印接收纸S被插入在顶盖101和盖部件103之间形成的插入端口104中。被插入的打印接收纸S被设置在插入端口104下方的引导部件120引导到在以后描述的压盘辊111与热行式头112的挤压部P(参考图2),并且在打印完成之后被从在盖部件103和底盖102之间形成的排出出口107排出。
现在将参考图2描述手持式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
压盘辊111和热行式头112被设置在手持式打印机1的外罩100内。压盘辊111被设置在外罩101的内部中的一对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9等)可旋转地支撑,并且当被驱动马达11(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3等)旋转地驱动时进给打印接收纸S。热行式头112被设置在热沉114上,该热沉114在后端部上包括轴部件113,并且这个热沉114被上述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支撑从而它能够围绕轴部件113旋转。此外,被配置为向压盘辊111侧旋转驱策支撑上述热行式头112的热沉114的多个卷簧115被设置到在底盖102的内表面设置的主底架部件150。利用这种布置,热行式头112能够挤压抵靠上述压盘辊111,并且因此在打印期间使用预定接触压力接触压盘辊111,并且在其间插入的打印接收纸S上执行所期望的打印。
当执行普通打印时,在盖部件103关闭的情况下,打印接收纸S被插入插入端口104中,从而使得打印接收纸S在被上述引导部件120引导的同时被压盘辊111进给,并且由热行式头112执行所期望的打印。在发生塞纸等的情形中,通过打开盖部件103而从热行式头112释放压盘辊111,从而使得容易地拉出纸成为可能。
被配置为存储基本杆形可再充电电池10的电池存储腔室105被设置于外罩100的后侧,并且电池腔室盖170被可拆离地设置于这个电池存储腔室105。在电池腔室盖170被移除时,上述电池存储腔室105向外罩100的后表面部分打开(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22)。
现在将参考图3描述手持式打印机1的功能配置。
手持式打印机1包括CPU 12。这个CPU 12在利用SDRAM 13的临时存储功能的同时根据预先存储在ROM 14中的程序执行信号处理,并且相应地控制整个手持式打印机1。
CPU 12被连接到配置为执行手持式打印机1的电源的接通/切断处理的电源电路15、配置为控制驱动压盘辊111的驱动马达11的驱动的马达驱动电路16,和配置为控制热行式头112的驱动的热头控制电路17。
CPU 12被连接到纸检测传感器18、用于执行纸进给操作的进给键40,和用于执行电源接通/切断操作的电源键30。CPU 12基于纸检测传感器18的检测结果检测打印接收纸S是否已经被插入插入端口104中。此外,当按下电源键30或者进给键40时,CPU 12执行对应于被按下的键的处理。即,当按下进给键40时,CPU 12向上述马达驱动电路16输出控制信号、驱动驱动马达11以旋转压盘辊111,并且执行将打印接收纸S进给预定距离的进给处理。此外,当在手持式打印机1处于电源切断状态下的情况下按下电源键30时,CPU 12向电源电路15输出控制信号并且执行电源接通处理;并且当在手持式打印机处于电源接通状态下的情况下按下电源键30时,CPU12向电源电路15输出控制信号并且执行电源切断处理。
注意例如在纸将被进给从而从打印接收纸S在进给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开始打印的情形中,或者在使用在进给方向上的长度比预定长度更长的打印接收纸S并且纸在打印结束之后将被排出的情形中操作上述进给键40。
此外,CPU12被连接到USB接口驱动电路21、无线通信部22和红外通信部23。USB接口驱动电路21控制经由被连接到USB端子24(参考图1)的USB电缆(未示出)与上述外部设备2执行的通信。此外,无线通信部22控制与上述外部设备2执行的、基于除了红外之外的无线电波的无线通信。此外,红外通信部23控制与上述外部设备2执行的红外通信。
上述无线通信和红外通信的通信标准被如下地切换。即,在按下上述进给键40的情况下在电源切断状态下按下上述电源键30的情形中,CPU12执行电源接通处理并且切换通信标准。相应地,在通信标准是无线通信的情形中,当执行上述操作时该标准被切换为红外通信;并且在其中该标准是红外通信的情形中,当执行上述操作时,该标准被切换为无线通信。
利用这种配置,当使用手持式打印机1执行打印时,操作者使用诸如PC终端、手持式电话等的外部设备2输入将在打印接收纸S上打印的打印数据并且输入打印开始指令。利用这种布置,打印数据经由上述USB缆线、无线通信或者红外通信被从外部设备2发送到手持式打印机1,并且基于打印数据由手持式打印机1执行打印。
利用如上所述的这种基本配置的手持式打印机1,上述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配置有操作要求的不同的挤压作用力。随后给出详细说明。
现在将参考图4到图6描述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的配置。
如在之前描述的图1中所示,在手持式打印机1中,上述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中心地被设置在于顶盖101的左上侧设置的键操作部106,并且被邻近地设置。如在图5和图6中所示,键30和40中的每一个分别地配置有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键面板31和41、间隔器32和42、被连接到接地GND电极33和43和CPU 12的键电极34和44、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的基板35和45、由银形成的用作抗静电的抗静电层36和46、保护性膜37和47等。
如在图4中所示,上述GND电极33和43在基板35和45上以一定图案一体地形成,从而包围键电极34和44的周边。此外,键电极34和44每一个通过在基板35和45上以一定图案形成的布线38和48而连接到CPU 12。
在上述键面板31和41的内部中,由金属制成并且包括以球形形状朝向键面板31和41侧膨出的膨出部39a和49a的金属圆顶部件39和49被设置在由上述间隔器32和42形成的空间内。这些金属圆顶部件39和49利用膨出部39a和49a中的每一个的反曲来响应于键30和40中的每一个的挤压作用力而施加反作用力。利用这种布置,当操作者按下键30和40中的每一个时实现了点击感,从而实现有利的操作感觉。此外,金属圆顶部件39和49还起当按下键30和40中的每一个时将键电极34和44与GND电极33和43连接的接触的作用。
此时,如在图5和图6中所示,该配置被设计为,使得金属圆顶部件39的膨出部39a的膨出量h1变得大于金属圆顶部件49的膨出部49a的膨出量h2。利用这种布置,金属圆顶部件39施加比金属圆顶部件49更大的反作用力,从而与当操作进给键40时相比,用于操作电源键30的更大的挤压作用力是必要的。
现在将参考图7描述由上述配置实现的优点。
在手持式打印机1中,键30和40中的每一个自身被小型化以提高整个设备的小型化,并且如在前描述地被中心地设置在键操作部106的一个位置中以便提高空间效率。结果,如在图7(a)中所示,存在以下可能性,即,当按下进给键40时,操作者的手指F可能错误地触摸邻近的电源键30。此时,因为电源键30的操作如在前描述地要求比进给键40更大的挤压作用力,所以电源键30难以按下,由此使得抑制电源键30的错误操作成为可能。
在另一方面,如在图7(b)中所示,当操作者按下电源键30时,因为与进给键40比较要求更大的作用力,所以操作者需要使用手指F按下准确的位置。结果,邻近的进给键40将被触摸的可能性降低。以此方式,防止邻近地设置的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的错误操作是可能的。
现在将参考图8描述在手持式打印机1处于电源接通状态下的状态下与由CPU 12执行的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的操作有关的控制细节。
在步骤S10中,CPU 12确定是否按下了进给键40。在没有按下进给键40的情形中,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0。在步骤S20中,CPU 12确定是否按下了电源键30。在没有按下电源键30的情形中,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返回上述步骤S 10。
在于上述步骤S10中按下进给键40的情形中,作出条件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0。在步骤S30中,CPU 12确定是否与进给键40一起地同时地按下电源键30。在其中没有同时地按下电源键30的情形中,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40,在步骤S40处,CPU 12向马达驱动电路16输出控制信号、驱动驱动马达11旋转压盘辊111,并且执行将打印接收纸S进给预定距离的上述进给处理。然后,流程返回上述步骤S10。
在另一方面,在于上述步骤S30中同时地按下电源键30的情形中,作出条件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50,在步骤S50处,CPU12向电源电路15输出控制信号并且执行切断手持式打印机1的电源的电源切断处理。注意同样在于上述步骤S20中按下电源键30的情形中,CPU 12确定条件被满足,前进到这个步骤S50,并且类似地执行电源切断处理。然后,这个流程图结束。
利用以上控制,在操作者并不操作电源键30或者进给键40的时间段期间重复步骤S10和S20。此时,在单独地操作电源键30的情形中,作出步骤S20的条件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50,在步骤S50处,执行上述电源切断处理。在另一方面,在单独地操作进给键40的情形中,作出步骤S10的条件被满足并且步骤S30的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40,在步骤S40处,执行上述进给处理。
此外,在其中同时地操作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的情形中,作出步骤S10和步骤S30两者的条件均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50,在步骤S50处,执行电源切断处理而不执行进给处理。如此优先执行电源键30的处理的原因在于,在如在前描述地,电源键30的操作要求比进给键40更大的挤压作用力的条件下,在同时地按下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的情形中,更大的挤压作用力最有可能被施加到电源键30,从而使得在此情形中能够推断操作者按下键的意图在于操作电源键30。相应地,通过执行上述控制,执行符合操作者的意图的处理是可能的。
接着,将参考图9到图13描述在前描述的引导部件120的固定结构。注意在以下说明中,前、后、左、右、上和下方向中的每一个对应于在手持式打印机1中安装的诸如引导部件120等的每一个部分的每一个方向。
如在图9中所示,通常地通过组装构成外罩100的顶盖101、底盖102和盖部件103,以及底架组件50而组装手持式打印机1。底架组件50包括被设置在底盖102的内表面上的、构成底架组件50的底部的主底架部件150,和从这个主底架部件15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以立起状态布置的一对侧底架部件103L和130R。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利用通过轴孔131插入的压盘辊111的轴部件111a可旋转地支撑压盘辊111。此外,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经由在前描述的轴部件113可旋转地支撑包括热行式头112的热沉114。
被配置为驱动压盘辊111的、在前描述的驱动马达11,以及由多个齿轮制成并被配置为向上述压盘辊111的轴部件111a传递这个驱动马达11的驱动力的齿轮机构132在左侧上被设置到侧底架部件130L。
此外,横梁部件140形成跨越的桥并且利用螺钉固定在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上部上。然后,在前描述的、向压盘辊111与热行式头112的挤压部P引导从插入端口104插入的打印接收纸S的引导部件120被配置成与构成外罩100的顶盖101、底盖102和盖部件103分离的分离实体,该引导部件120被固定到上述横梁部件140,并且因此被设置于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
如在图10和图11中所示,引导部件120包括在其上部上的、当被组装到底架组件50时基本水平的水平表面121,和从这个水平表面121朝向设备内部倾斜的倾斜表面122。沿着打印接收纸S的引导方向形成的多个突出部件123在水平表面121和倾斜表面122上在长度方向上平行地设置。此外,引导部件120包括在上述水平表面121的下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侧上以向下立起状态布置的肋条部124和125。利用这些肋条部124和125以及上述水平表面121,引导部件120的后侧的横向横截面形状基本形成颠倒的U形,并且该部分被安装为,使得它覆盖横梁部件140(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13)。
能够与多个(在该实例中五个)接合孔141接合的固定爪部件126被设置于上述肋条部124在长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在该实例中五个),从而向后侧(图11中的右下侧)突出,该接合孔141被设置在作为横梁部件140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前侧(图10中的左下侧;图11中的左上侧)上的相应的位置。这些固定爪部件126被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在另一方面,能够锁定到锁定部142的钩形钩部件127被设置于上述肋条部125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位置,该锁定部142被设置在作为横梁部件140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后侧(图11中的右下侧)上的相应的位置。利用这种布置,能够通过在上述固定爪部件126与在横梁部件140的前侧上的接合孔141接合的情况下,将钩部件127锁定到在横梁部件140的后侧上的锁定部142中,并且横梁部件140从其在前/后方向上的两侧通过上述固定爪部件126和钩部件127而被插入,来固定引导部件120(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13)。注意虽然上述锁定部142和与其锁定的钩部件127分别地被设置于引导部件120和横梁部件140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位置,它们可以被设置于多个位置。
此外,如在图12(a)和图12(b)中所示,被设置于横梁部件140的上述五个接合孔141的、定位于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处的一个接合孔141(在下文中被适当地描述为“定位孔143”)被形成为,使得竖直尺寸小于其它接合孔141。这个定位孔143的竖直尺寸基本与固定爪部件126的竖直尺寸相同。利用这种布置,当引导部件120的固定爪部件126与横梁部件140的接合孔141接合时,引导部件120的竖直位置能够被上述定位孔143定位。注意虽然这里接合孔141中的一个被建立为定位孔143,但是可以建立多个接合孔141作为定位孔143。
如在图13中所示,热行式头112在表面上包括由树脂制成的、用于保护驱动加热元件的半导体元件的隆起部116(同样参考图9)。这里,打印接收纸S的进给路径R是从插入端口104通过引导部件120的上述倾斜表面122以及压盘辊111与热行式头112的挤压部P到排出出口107的路径。即,进给路径R主要地由引导部件120关于压盘辊111和热行式头112的相对位置关系划分。然后,引导部件120通过上述横梁部件140的定位孔143的竖直定位被设定为,使得上述进给路径R能够避开上述隆起部116。此外,在引导部件120如在前描述地被固定到横梁部件140的情况下,倾斜表面122的角度被设定为,使得上述进给路径R能够避开隆起部116。利用这种布置,能够防止发生由打印接收纸S在进给路径R中接触热行式头112的上述隆起部116引起的缺陷,诸如阻碍从插入端口104插入或者塞纸。
下面,将参考图14到图16描述基于被设置于主底架部件150的卷簧115的、热沉114的驱策结构。注意,在图14中,控制基板60被以虚线示出以防止混淆。
如在之前描述的图2和图9中所示,构成底架组件50的底部的、由金属制成的主底架部件150被设置于底盖102的内表面。如在图14中所示,主底架部件150在其前(图14中的左上侧)端部处包括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向上曲折的基本横截面L形的前肋条部151。此外,主底架部件150在其后(图14中的右下侧)端部处包括类似地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向上曲折的基本横截面L形的后肋条部152。通过整体上跨越长度方向地曲折主底架部件150的前端部来形成上述前肋条部151,并且通过曲折主底架部件150的后端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来形成上述后肋条部152。此外,前肋条部151的竖直长度被配置成比后肋条部152的竖直长度更长。
上述前肋条部151包括在作为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侧的左端部(图14中的右端部)上的、被固定到左侧底架部件130L的第一左固定部153;和在作为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侧的右端部(图14中的左端部)上的、被固定到右侧底架部件130R的第一右固定部154。通过沿着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平面方向向后曲折前肋条部15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来形成这些固定部153和154。
此外,被用于与侧底架部件130L固定的第二左固定部158向上曲折并且在主底架部件150的左端部上的后部处形成,并且被用于与侧底架部件130R固定的钩形第二右固定部159向上曲折并且在主底架部件150的右端部上的后部处形成。
被配置为向压盘辊111侧旋转驱策热沉114的多个(在该实例中三个)卷簧115被设置在主底架部件150上靠近上述前肋条部151的、在长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在该实例中三个)。这些卷簧115每一个通过由以突出状态设置于主底架部件150的相应的位置的弹簧支撑轴155(参考图2)的插入而被支撑,从而它们被稳定地布置在立起状态下。卷簧115被以相等的间隔设置在主底架部件150在长度方向上的三个位置中,并且包括对应于热行式头112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设置的第一卷簧115C,和位于这个第一卷簧115C的左侧和右侧这两侧上的两个第二卷簧115L和115R。注意,在该说明中,当不要求加以区分时,卷簧115C、115L和115R中的每一个被简单地描述成“卷簧115”。
第一卷簧115C的弹簧常数大于第二卷簧115L和115R的弹簧常数。因为手持式打印机1是如由在顶盖101的表面上形成的纸对准位置显示M(参考图1和图9)指示地使用在长度方向上的设备中心位置作为标准进给并且在打印接收纸S上执行打印的打印机,所以弹簧常数的这个差异是为了确保热行式头112在用作标准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被具有最大弹簧常数的第一卷簧115C驱策,并且在其两侧上被具有较小弹簧常数的第二卷簧115L和115R驱策,从而即便打印接收纸S的尺寸改变,也使得热行式头112的挤压负载以良好平衡起作用并且实现在长度方向上的稳定性。
此外,如在之前描述的图2和图14中所示,在手持式打印机1中,其上安装有电子设备的控制基板60被设置在主底架部件150和支撑热行式头112的热沉114之间。这个控制基板60插入在之前描述的前肋条部151和后肋条部152之间,并且利用螺钉(未示出)安装到从主底架部件150切割和形成的多个(在该实例中三个)安装部156。用于插入卷簧115的多个(在该实例中三个)凹形部61被设置在这个控制基板60的周边边缘上对应于卷簧115的位置。
如在图15中所示,凹形弹簧接收部117被设置在热沉114的热行式头112侧的相对侧上的下表面114a上对应于上述卷簧115的位置。这个弹簧接收部117在其底部处包括被配置为接触卷簧115的上端部的接触表面117a,并且如在图16中所示地而被设置为,使得即使在使得热沉114的平面方向X由于围绕轴部件113的旋转运动而姿态不与卷簧115的轴向方向Y正交的情形中,上述接触表面117a也基本与上述轴向方向Y正交。利用这种布置,使得每一个卷簧115的上端部接触相应的弹簧接收部117的上述接触表面117a,从而使得驱策作用力稳定地作用于热沉114上成为可能。
此外,如在图16中所示,弹簧接收部117被设置于作为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热沉114的前(图16中的左侧)端部。即,卷簧115被配置为,使得比热行式头112与压盘辊111的挤压部P的位置进一步向前地向压盘辊111侧驱策热沉114。利用这种布置,与特别地比挤压部P进一步向后地在热沉114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发生驱策的情形比较,降低要求驱策作用力是可能的,由此提高卷簧的小型化。
下面,将参考图17和图18描述侧底架部件130和主底架部件150的固定结构。注意,在这些图17和18中,引导部件120的示意被省略。
如在图17和图18中所示,凸形部133被设置于作为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下端部的基础端部中的每一个的两个前/后方向的位置中。形成这些凸形部133以便将以后描述的接合孔134设置于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基础端部。注意当组装底盖102和底架组件50时,这些凸形部133每一个被容纳于设置在底盖102的内表面上的凹形部108(参考图9)内。
接合孔134形成在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上述凸形部133中的每一个上,被设置于主底架部件15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突出部157与接合孔134接合。在突出部157中的每一个与相应的接合孔134接合时,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基础端部位于主底架部件15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位置处。
螺钉孔135分别地被设置于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通过该螺钉孔135插入多个(在该实例中三个)连接螺钉118中的一个。通过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上述螺钉孔135插入螺钉118,由此连接上述前肋条部151的第一左固定部153和第一右固定部154、上述横梁部件14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和被设置在主底架部件150的后部处的上述第二左固定部158和第二右固定部159。利用这种布置,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被固定到主底架部件150。在使得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上述凸形部133中的每一个被容纳在底盖102的上述凹形部108中的同时,如此配置的底架组件50被组装到底盖102。
结果,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基础端部被主底架部件150的突出部157定位在主底架部件15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位置处,并且左侧底架部件130L和右侧底架部件130R通过主底架部件150的前肋条部151而在基础端部与压盘辊111或者热行式头112的设置部之间的中间位置处连接。
下面,将参考图19到图21描述手持式打印机1的底架组件50的缓冲结构。
如在图20中所示,被配置为朝向设备内侧突出的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在顶盖101的后侧(图20中的右上侧)的两个宽度方向端部处被设置于顶盖101的内侧。螺纹凹槽(未示出)形成在这些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的内周边表面上。在另一方面,如在图19中所示,被配置为稍微地朝向设备内侧突出的第二凸台部162L和162R在底盖101的后侧(图19中的左下侧)的两个宽度方向端部处被设置于底盖101的内侧。
此外,如在图19中所示,底架组件50在其后侧的两个宽度方向端部处包括形成螺钉孔51a和52a(参考图21)的安装部51和52。通过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图19中的右下侧)曲折侧底架部件130L的基础端部的后侧形成上述安装部51。此外,上述安装部52被一体地设置在主底架部分150的右侧上的后部处。球形橡胶部件53被设置于这些安装部51和52的上部中的每一个。
上述顶盖101的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底架组件50的安装部51和52、分别地被设置于这些安装部51和52的上部的橡胶部件53和53,和底盖101的第二凸台部162L和162R每一个被设置于竖直方向上的相应的位置。然后,通过将从底盖102的第二凸台部162L和162R插入的螺钉(未示出)通过底架组件50的安装部51和52的螺钉孔51a和52a并通过橡胶部件53和53插入,并且将螺钉连接到顶盖101的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来将顶盖101、底盖102和底架组件50组装到彼此。
以此方式,当组装顶盖101、底盖102和底架组件50时,底架组件50的安装部51和52插入在顶盖101的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和底盖102的第二凸台部162L和162R之间。此时,对于底架组件50和底盖102,在之前描述的侧底架部件130的基础端部不与底盖102的内表面接触的同时,在安装部51和52和第二凸台部162L和162R处形成接触。在另一方面,对于底架组件50和顶盖101,仅仅安装部51和52和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经由在其间设置的橡胶部件53间接地接触。利用这种布置,从顶盖101传递到底架组件50的冲击能够有效地被橡胶部件53吸收。
此外,顶盖101包括被配置为支撑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的凸台支撑部件163L和163R(仅仅在图20中示出凸台支撑部件163R),使得从盖传递到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的冲击能够被吸收。如在图20中所示,凸台支撑部件163R包括从顶盖101的后上侧朝向设备内侧以立起状态布置的立起部164R,和被设置成从这个立起部164R曲折的曲折部165R,使得第一凸台部161R被设置在上述曲折部165R上。注意凸台支撑部件163L也具有与上述凸台支撑部件163R相同的结构。利用这种结构,通过在立起部164L和164R和曲折部165L和165R之间发生的屈曲,凸台支撑部件163L和163R能够吸收从顶盖101传递到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的冲击。
此外,如在图20中所示,顶盖101在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的周围包括被配置为比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的顶端部进一步朝向设备内侧(图20中的上侧)突出预定距离的肋条部166L和166R。上述肋条部166L被布置于第一凸台部161L的宽度方向外侧(图20中的右下侧;图21中的右侧)上,并且上述肋条部166R被布置于第一凸台部161R的后侧(图20中的右上侧)上。注意基于横截面方向仅仅在图21中示出肋条部166L。当组装顶盖101、底盖102和底架组件50时,这些肋条部166L和166R的顶端接触底架组件50的安装部51和52,从而限制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朝向安装部51和52侧的运动。利用这种布置,防止了橡胶部件53的压缩量变得过度,由此防止橡胶部件53的缓冲功能和耐久性降低。
接着,将参考图22到图25描述从电池存储腔室105可拆离的电池腔室盖170的结构。
如在前描述地,电池腔室盖170被可拆离地设置于电池存储腔室105,并且,如在图22中所示,在电池腔室盖170被移除的情况下,被配置为存储可再充电电池10的电池存储腔室105通向外罩100的后表面部分。
电池腔室盖170在作为其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左端部(图22到图25中的右端部)处包括装配到锁定孔109(参考图23)的一对上/下锁定爪171,该锁定孔109被设置于作为电池存储腔室105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左端部。此外,电池腔室盖170在作为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右端部(图22到图25中的左端部)处包括弹性变形并且与被接合部110接合的弹性接合部172,该被接合部110被设置于作为电池存储腔室105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右端部。当电池腔室盖170被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105上时,左端部的上述锁定爪171首先被装配到电池存储腔室105的上述锁定孔109以锁定左端部,并且在该状态下右端部被挤压到电池存储腔室105中,由此弹性变形并且然后使得弹性接合部172与电池存储腔室105的上述被接合部110接合。利用这种布置,如在图23中所示,电池腔室盖170被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105上。
在另一方面,当电池腔室盖170被从电池存储腔室105移除时,操作者将手指插入被形成为凹形形状的上述被接合部110中并且使上述弹性接合部172弹性变形,由此使弹性接合部172和被接合部110脱离。然后,操作者从电池存储腔室105的锁定孔109拉拽锁定爪171,从而从电池存储腔室105移除电池腔室盖170。
如在图24和图25中所示,弹性接合部172包括从电池腔室盖170的内表面170a朝向电池存储腔室105侧以立起状态布置的支撑部173、被设置于这个支撑部173的顶端的弯曲部174,和能够通过这个弯曲部174的屈曲而朝向和远离上述支撑部173移动的顶端部175。突出部175a形成在顶端部175上,并且这个突出部175a与电池存储腔室105的被接合部110接合。
此外,邻近于弹性接合部172的上述支撑部173的肋条部176以立起状态被布置在电池腔室盖170的内表面170a上。这个肋条部176包括具有向左打开的基本侧向U形的横截面的中空结构,其中打开侧被连接到上述支撑部173。如在图23中所示,肋条部176用作当电池腔室盖170被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105上时挤压被连接到所存储的可再充电电池10的线束25的电缆25a的线束挤压部。即,当被存储在电池存储腔室105中时,用于向设备供应电力的线束25在用作可再充电电池10的另一侧端部的右端部(图23中的左端部)上被连接到可再充电电池10。这个线束25包括被连接到在前描述的控制基板60等的连接器25b和被合并成束的多个(在该实例中两个)电缆25a。考虑到在电池更换期间可拆离,这些电缆25a被以更长的长度形成以允许余量。结果,如在图23中所示,当可再充电电池10被存储在电池存储腔室105中时,电缆25a在电池存储腔室105内回绕。肋条部176朝向存储腔室远侧挤压回绕电缆25a的回绕部分,从而使得防止回绕部分妨碍弹性接合部172成为可能。
在这个实施例的手持式打印机1中,电源键30的金属圆顶部件39被配置为比进给键40的金属圆顶部件49施加更大的反作用力。结果,为了操作电源键30,要求比在操作进给键40时的挤压作用力大的挤压作用力。利用这种布置,如在图7(a)中所示,即便操作者当按下进给键40时错误地触摸邻近的电源键30,电源键30也难以按下,从而使得抑制电源键30的错误操作成为可能。结果,当操作进给键40时,设备的电源不被错误地切断,从而使得正常地执行进给操作成为可能。在另一方面,当操作者按下电源键30时,要求相对大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需要按下准确的位置,并且因此,如在图7(b)中所示降低了触摸邻近的进给键40的可能性。相应地,防止邻近地设置的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的错误操作是可能的。
此外,如在该实施例中,因为该配置是其中被施加到键30和40中的每一个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得到调节的配置,所以与通过例如利用凸形表面形状设计键30和40中的每一个而防止邻近的键的错误操作的情形相比,防止平坦形键的错误操作是可能的。相应地,对于需要小型化和便携性的手持式电子设备而言,这种配置是有利的。此外,在如上所述使得键30和40中的每一个具有凸形形状的情形中,在键表面和操作者手指的接触表面面积显著地降低,导致考虑可操作性降低以及显著地影响设备外观时,能够根据这个实施例予以解决而不改变键30和40中的每一个的表面形状,从而使得消除这种上述考虑和影响成为可能。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在手持式打印机1的电源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同时地操作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的情形中,认为电源键30已被按下并且CPU 12执行电源切断处理。即,在电源键30的操作如在该实施例中要求比进给键40更大的挤压作用力的情况下同时地按下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的情形中,更大的挤压作用力最有可能被施加到电源键30。相应地,在此情形中,能够推断操作者按下键的意图在于操作电源键30。结果,如上所述优先地处理电源键30,从而使得执行符合操作者意图的处理成为可能。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电源键30的操作要求比进给键40更大的挤压作用力。在这种状态下,在只是利用小的挤压作用力按下进给键40的同时利用更大的挤压作用力操作电源键30与相反的情形相比要求更少的操作劳动并且是更加容易的。因此,根据这个实施例,手持式打印机1和外部设备2的通信标准的切换作为预设功能被分配给这种操作,并且在电源处于切断状态的情况下执行上述操作的情形中,执行电源接通处理以及通信标准的设定切换。利用这种布置,使用简单的操作执行在电源接通时优选的通信标准的切换是可能的,由此提高用户友好性。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金属圆顶部件39和49被用作响应于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的挤压作用力的反作用力施加装置。然后,该配置被设计为,使得金属圆顶部件39的膨出部39a的膨出量h1大于金属圆顶部件49的膨出部49a的膨出量h2,从而使得金属圆顶部件39施加比金属圆顶部件49更大的反作用力。能够通过当在金属薄板上执行冲压处理以形成金属圆顶部件中的每一个时调节冲压作用力而容易地调节膨出部39a和49a中的每一个的膨出量,从而使得基于简单的制造过程实现其中金属圆顶部件39施加比金属圆顶部件49更大的反作用力的配置成为可能。进而,利用由诸如金属圆顶部件39和49的金属部件制成的反作用力施加装置,金属圆顶部件39和49自身能够被用作电极接触,从而使得与其中反作用力施加装置和接触包括分离部件的情形比较,简化键结构成为可能。
此外,上述这个实施例的手持式打印机1提供以下优点。即,用于向设备供应电力的线束25被连接到可再充电电池10。这个线束25包括被合并成束的多个电缆25a。考虑到在电池更换期间可拆离,这些电缆25a被以更长的长度形成以允许余量,并且因此当可再充电电池10被存储在电池存储腔室105中时在电池存储腔室105内回绕。因此,在线束25如在该实施例中位于电池存储腔室105的右端部处的情形中,存在电缆25a的回绕部分将妨碍电池腔室盖170的弹性接合部172,从而阻碍其弹性变形并且防止电池腔室盖170顺利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105上的可能性。
这里,根据这个实施例,靠近弹性接合部172设置被配置为挤压线束25的电缆25a的肋条部176。利用这种布置,当电池腔室盖170被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105上时,线束25的电缆25a的回绕部分被肋条部176朝向存储腔室远侧挤压,从而使得防止回绕部分妨碍弹性接合部172成为可能。结果,电池腔室盖170能够被顺利地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105上。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弹性接合部172包括从电池腔室盖170的内表面170a朝向电池存储腔室105的内侧以立起状态布置的支撑部173、被设置于支撑部173的顶端的弯曲部174,和在通过弯曲部174的屈曲而朝向和远离支撑部173移动时与被接合部110接合的顶端部175,并且弹性接合部172被以通过上述弯曲部174的屈曲运动而弹性变形的配置设计。然后,肋条部176被邻近地设置于支撑部173,从而使得弹性接合部172的支撑部173被可靠地固定到电池腔室盖170的内表面170a。以此方式,弹性接合部172的结构被设计为,使得弯曲部174和顶端部175关于被固定的支撑部173弹性变形,从而与整个弹性接合部172弹性变形的结构相比,使得当线束电缆25a的回绕部分接触肋条部176和支撑部173时降低对于弹性运动的影响成为可能,由此使得抑制回绕部分对于弹性接合部172的妨碍成为可能。此外,弹性接合部172的支撑部173能够可靠地被肋条部176固定,从而同样得到提高弹性接合部172的强度的优点。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肋条部176包括具有向左打开的基本侧向U形横截面的中空结构,其中打开侧被连接到弹性接合部172的支撑部173。利用这种中空结构,线束电缆25a的回绕部分能够被可靠地朝向存储腔室远侧挤压,并且能够比实心结构更多地减小重量。
此外,在上述这个实施例的手持式打印机1中,橡胶部件53被设置在顶盖101的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和底架组件50的安装部51和52之间。利用这种布置,在手持式打印机1经受当抛落等时的高冲击的情形中,通过橡胶部件53吸收从顶盖101传递到底架组件50的冲击是可能的。结果,能够抑制在压盘辊111和热行式头112中发生由于冲击引起的缺陷,从而使得实现当抛落等时具有高抗冲击性的手持式打印机成为可能。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顶盖101在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的周围包括肋条部件166L和166R,从而当肋条部件166L和166R的顶端接触底架组件50的安装部51和52时限制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朝向安装部51和52侧的运动。即,因为被用作冲击吸收材料的橡胶部件53具有当被过度地压缩时其缓冲功能和耐久性降低的性质,所以设置上述肋条部件166L和166R使得防止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大于所需地朝向安装部51和52侧移动成为可能,由此使得防止橡胶部件53的压缩变得过度成为可能。相应地,防止橡胶部件53的缓冲功能和耐久性的降低是可能的。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顶盖101包括被配置为支撑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的凸台支撑部件163L和163R。凸台支撑部件163L和163R包括以立起状态被布置在顶盖101的上表面上的立起部164L和164R,和被设置成从立起部164L和164R曲折的曲折部165L和165R,其中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被设置在曲折部165L和165R上。利用这种布置,凸台支撑部件163L和163R被配置为能够通过在立起部164L和164R和曲折部165L和165R之间发生的屈曲而吸收从顶盖101传递到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的冲击。结果,从顶盖101传递到底架组件50的冲击不仅能够被橡胶部件53而且还能够被凸台支撑部件163L和163R吸收,由此进一步提高当设备被抛落等时的冲击耐久性。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橡胶部件53被设置在顶盖101的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和安装部51和52之间,并且不被设置在底盖102的第二凸台部162L和162R和安装部51和52之间。这是因为,利用手持式打印机1,顶盖101覆盖设备轮廓的上表面和侧表面的主要部分,并且底盖102主要地仅仅覆盖设备轮廓的下表面,从而给出其中顶盖101覆盖设备轮廓的主要部分的配置。在此情形中,存在当手持式打印机1被抛落等时覆盖设备轮廓的主要部分的顶盖101将经受冲击的高度可能性。相应地,如在该实施例中,橡胶部件53被设置在顶盖101的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和安装部51和52之间,从而使得有效地吸收被传递到底架组件50的冲击成为可能。此外,与橡胶部件53被设置在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和第二凸台部162L和162R这两者与安装部51和52之间的情形比较,这使得降低部件的数目成为可能。
此外,上述这个实施例的手持式打印机1能够提供诸如以下优点。即,在通常的手持式打印机中,被侧底架部件支撑的压盘辊和热行式头(包括热沉等)包括金属作为构件,并且因此是在手持式打印机的部件中的相对沉重的部件。结果,在其中手持式打印机在被抛落等时经受高冲击的情形中。存在该一对侧底架部件将由于上述重物的惯性通过关于彼此打开而变形的可能性,从而使得压盘辊和热行式头从侧底架部件分离。
在该实施例中,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基础端部通过在主底架部件15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处设置的突出部157而被定位在主底架部件15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位置处,并且左侧底架部件130L和右侧底架部件130R通过主底架部件150的前肋条部151而在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基础端部和压盘辊111或者热行式头112的设置部之间的中间位置处连接。利用这种布置,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基础端部的间隔被固定为主底架部件150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并且在基础端部和位于其上的压盘辊111或者热行式头112的设置部之间的中间位置的间隔也被前肋条部151固定为主底架部件150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因为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间隔能够如此被固定在两个竖直位置处,即在基础端部和其上的位置处,所以如在前描述地,即使在手持式打印机1当被抛落等时经受高冲击的情形中,抑制其中该一对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由于诸如压盘辊111和热行式头112等重物的惯性关于彼此打开的变形也是可能的。结果,能够抑制压盘辊111和热行式头112从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分离,从而使得实现当抛落等时具有高抗冲击性的手持式打印机成为可能。此外,该配置被设计为,使得主底架部件150一体地包括突出部157和前肋条部151,从而使得降低部件数目而不要求分开地设置用于定位和连接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部件成为可能。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该配置被设计为,使得左侧底架部件130L和右侧底架部件130R通过具有横截面L形的前肋条部151连接,该前肋条部151通过将主底架部件150的前端部朝向压盘辊111和热行式头112的设置侧沿着长度方向曲折而形成。即,因为能够通过简单地曲折主底架部件150连接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制造是容易的并且手持式打印机1的结构能够被简化。进而,前肋条部151形成在主底架部件150上,从而使得增加主底架部件150自身的强度并且设计进而更加耐受当手持式打印机1被抛落等时发生的冲击的结构成为可能。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前肋条部15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地沿着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平面方向曲折,从而形成第一左固定部153和第一右固定部154。利用这种布置,能够使得第一左固定部153和第一右固定部154基本与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平面方向平行,从而使得利用螺钉118可靠地并且稳定地将固定部153和154这两者固定到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成为可能。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被设置于主底架部件15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突出部157与被设置于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基础端部的接合孔134接合,从而在主底架部件15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位置处定位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基础端部。利用这种结构,基于简单的结构而容易地在主底架部件15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位置处定位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基础端部是可能的。
此外,在上述这个实施例的手持式打印机1中,引导部件120被配置成与构成外罩100的顶盖101、底盖102和盖部件103分离的分离实体,并且连同压盘辊111和热行式头112一起地被设置于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在如此将压盘辊111、热行式头112和引导部件120分别地设置于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情况下,其作为底架组件50的一体配置是可能的。利用这种布置,相对于打印接收纸S的进给路径R的划分,引导部件120关于压盘辊111和热行式头112的相对位置准确度能够得到提高,而与在手持式打印机1的组装期间顶盖101、底盖102、盖部件103和底架组件50的组装准确度无关。这使得防止发生由打印接收纸S接触进给路径R中的障碍物引起的、诸如阻碍从插入端口104插入或者塞纸的缺陷成为可能。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横梁部件140形成跨越该一对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桥,并且引导部件120被固定到横梁部件140并且因此被设置于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利用这种配置,引导部件120能够被可靠地固定到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从而使得可靠地提高引导部件120关于压盘辊111和热行式头112的相对位置准确度成为可能。此外,与引导部件120被螺钉等直接地设置于侧底架部件130L和130R的结构比较,能够易于组装引导部件120。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引导部件120在长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中包括固定爪部件126,该固定爪部件126分别地与被设置于横梁部件140的前侧上的相应位置的接合孔141接合,从而将引导部件120固定到横梁部件140。利用多个固定爪部件126与接合孔141接合的这种结构,将引导部件120可靠地固定到横梁部件140是可能的。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横梁部件140在该多个接合孔141中包括具有与其它接合孔141相比具有较小竖直尺寸的一个定位孔143。利用这种布置,当引导部件120的固定爪部件126被与横梁部件140的接合孔141接合时,引导部件120的竖直位置能够被定位孔143定位。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引导部件120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位置中包括钩形钩部件127,在如在前描述地固定爪部件126被与在横梁部件140的前侧上的接合孔141(包括定位孔143)接合的情况下,该钩形钩部件127锁定到被设置于横梁部件140的后侧上的相应位置的锁定部142中,由此将引导部件120固定到横梁部件140。利用这种布置,横梁部件140能够从其前/后方向的两侧通过固定爪部件126和钩部件127而被插入,从而使得在定位引导部件120的竖直位置的同时将其可靠地固定到横梁部件140成为可能。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由树脂制成以保护驱动加热元件的半导体元件的隆起部116被设置于热行式头112的表面。然后,引导部件120的倾斜表面122的角度被配置为,使得连接压盘辊111与热行式头112的挤压部P的进给路径R能够避开上述热行式头112的隆起部116,并且横梁部件140的定位孔141竖直地定位引导部件120从而进给路径R能够避开隆起部116。利用这种布置,能够防止发生由打印接收纸S接触进给路径R中的隆起部116引起的、诸如阻碍从插入端口104插入或者塞纸的缺陷。
此外,在上述这个实施例的手持式打印机1中,卷簧115被设置于由金属制成并且被设置在底盖102的内表面上的主底架部件150。利用由金属制成的主底架部件150,强度增加。此外,通过在靠近主底架部件150的卷簧115的设置位置设置沿着长度方向曲折的、具有横截面L形的前肋条部151,进一步提高了响应于卷簧115的反作用力的强度。利用这种布置,即便卷簧115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在长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上,也能够防止发生诸如主底架部件150在长度方向上的屈曲等的变形,从而使得抑制由变形引起的热行式头112的挤压负载的变化成为可能。
此外,与使用易于受到由于当弹簧形成时残余应力的差异、由使用引起的金属疲劳水平的差异等引起的各个弹簧性能的变化影响的板簧的情形相比,使用多个卷簧115向压盘辊111侧驱策热行式头112使得抑制弹簧性能的变化成为可能。相应地,能够抑制由弹簧性能的变化引起的热行式头的挤压负载的变化。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在周边边缘处包括用于插入卷簧115的多个凹形部61的控制基板60被布置在主底架部件150和支撑热行式头112的热沉114之间。利用这种布置,在控制基板60位于主底架部件150和热沉114之间的打印机配置中,不再需要避开控制基板60地使用板簧,从而使得实现使用不易于受到各个弹簧性能的变化影响的卷簧的结构成为可能。此外,利用将凹形部61设置于控制基板60的周边边缘以在外周边处插入卷簧115的配置,与插入孔被设置于控制基板60以在内周边处插入卷簧115的情形比较,减轻控制基板60的电子设备的安装表面区域的腐蚀是可能的。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弹簧支撑轴155以突出状态被设置于主底架部件150,并且通过卷簧115插入,由此支撑卷簧115。利用这种布置,卷簧115能够以立起状态被稳定地支撑,并且位于预定驱策位置中。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卷簧115的上端部与被设置于热沉114的凹形弹簧接收部117的接触表面117a接触,从而向压盘辊111侧驱策热沉114。此时,弹簧接收部117的接触表面117a被形成为,使得当接触卷簧115时,它与其轴向方向Y正交,从而即使在由于热沉114围绕轴部件113的平面方向1旋转运动而当与卷簧115接触时姿态不与卷簧115的轴向方向Y正交的情形中,也使得与卷簧115的上端部接触的接触表面117a保持与轴向方向Y正交。利用这种布置,卷簧115的驱策作用力能够稳定地作用于热沉114上。此外,利用被设计成使得卷簧115直接地接触热沉114的结构,热行式头112的热还能够被从热沉114转移到由卷簧115和金属制成的主底架部件150,从而同样得到热辐射能力的优点。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热沉114的弹簧接收部117在热沉114的前/后方向上被设置于比压盘辊111的挤压部P的位置进一步向前的前端部。利用由此被设计为使得由在与用作热沉114的旋转中心的后端部相对的前端部上的卷簧115执行驱策的结构,与在前端部和后端部的中间位置处执行驱策的情形比较,降低所需的驱策作用力是可能的,从而使得卷簧115能够小型化。此外,卷簧115能够被设置在设备的外周边侧上,从而使得降低被设置于控制基板60的凹形部61的表面面积成为可能。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实施例,向压盘辊111侧驱策热行式头112的卷簧115包括被以相等间隔设置的三个卷簧,即,对应于热行式头112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设置的一个第一卷簧115C,和具有比第一卷簧115C更小的弹簧常数并且位于第一卷簧115C的两侧上的两个第二卷簧115L和115R。利用这种布置,在其中手持式打印机1是如在该实施例中使用设备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作为标准进给并且在打印接收纸S上执行打印的打印机的情形中,热行式头112在用作标准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被具有最大弹簧常数的第一卷簧115C驱策,并且在两侧处被具有更小弹簧常数的第二卷簧115L和115R驱策,从而即便打印接收纸S的尺寸改变,也使得热行式头112的挤压负载以良好平衡起作用并且实现在长度方向上的稳定性。
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以下一个接一个地描述这种修改。
(1)当在键被同时地操作的情况下进给键优先时
虽然根据上述实施例,在同时地操作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的情形中优先地处理电源键3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从而允许进给键40优先。
现在将参考图26描述在这个修改中由CPU 12执行的、与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的操作有关的控制细节。
步骤S10、S20和S50与在之前描述的图8中的那些相同。即,在操作者并不操作电源键30或者进给键40的时间段期间重复步骤S10和S20。此时,在单独地操作电源键30的情形中,作出步骤S20的条件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50,在步骤S50处执行上述电源切断处理。
在另一方面,在重复步骤S10和S20的时间段期间操作进给键40的情形中,流程前进到步骤S30,在步骤S30处CPU 12确定是否连同进给键40一起地同时地按下了电源键30。此时,在电源键30被同时地按下或者未被按下这两种情形中,流程前进到步骤S40,在步骤S40处CPU 12执行上述进给处理。然后,流程返回上述步骤S10。
如上所述,根据这个修改,在同时地操作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的情形中,在不执行电源切断处理的情况下执行进给处理。在以此方式优先地执行进给键40的处理的情况下,即便操作者在操作进给键40时错误地向电源键30施加更大的挤压作用力,由此同时地按下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也执行进给处理,从而使得进一步增加抑制电源键30的错误操作的功能成为可能。
(2)当通过双击操作电源键时
虽然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按下键一次来执行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的操作,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从而仅当在预定时间段内被连续两次地按下键时才允许认为操作电源键30并且执行电源切断处理。
现在将参考图27描述在这个修改中由CPU 12执行的、与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的操作有关的控制细节。
步骤S10和S20与在之前描述的图8中的那些相同,并且在操作者并不操作电源键30或者进给键40的时间段期间重复。此时,在单独地操作电源键30的情形中,作出步骤S20的条件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CPU 12确定是否在预定时间段内连续两次地按下电源键30(在下文中被描述为“双击”)。在电源键30未被双击的情形中,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返回步骤S10。在另一方面,在电源键30被双击的情形中,作出条件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50,在步骤S50处CPU 12执行电源切断处理。这个流程然后在这里终止。
在另一方面,在重复步骤S10和S20(或者步骤S10到S30)的时间段期间操作进给键40的情形中,作出步骤S10的条件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0,在步骤S30处CPU 12确定是否连同进给键40一起地同时地按下了电源键30。在电源键30未被同时地按下的情形中,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40,在步骤S40处CPU 12执行上述进给处理。然后,流程返回上述步骤S10。在另一方面,在电源键30被同时地按下的情形中,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5。
在步骤S35中,CPU 12确定电源键30是否被双击。在电源键30被双击的情形中,作出条件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上述步骤S50,在步骤S50处CPU 12执行电源切断处理。在另一方面,在其中电源键30未被双击的情形中,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40,在步骤S40处CPU 12执行上述进给处理。然后,流程返回上述步骤S10。
如上所述,根据这个修改,仅当电源键30被双击时才认为按下了电源键30并且执行电源切断处理。利用这种布置,即便操作者当操作进给键40时错误地向电源键30施加更大的挤压作用力,由此同时地按下电源键30和进给键40,如果键被按下一次,对应于进给键40的进给处理也被执行而不切断电源,从而使得进一步增加抑制电源键30的错误操作的功能成为可能。此外,因为电源键30的操作因此要求键被按下两次,所以例如在除了当操作进给键40时之外的时间、诸如当携带手持式打印机1时,也实现了防止电源键30被接触物等错误操作的能力的优点。
(3)当橡胶部件53也被设置在底盖102侧上时
虽然根据上述实施例橡胶部件53被设置在顶盖101的第一凸台部161L和161R和安装部51和52之间,但是橡胶部件53也可以被设置在底盖102的第二凸台部162L和162R和安装部51和52之间。利用这种布置,即使在手持式打印机1被抛落等时顶盖101或者底盖102中的任一个经受冲击的情形中,传递到底架组件50的冲击也能够被可靠地吸收,从而使得实现当被抛落等时提供进而更高的耐冲击性的手持式打印机成为可能。
(4)当锁定结构被设置于除了电池腔室盖的两端部的其它区域时
即,在以上,基于在电池存储腔室105的两端部处的锁定和接合结构安装电池腔室盖170。即,在上述左端侧上电池腔室盖170的锁定爪171被锁定到电池存储腔室105的锁定孔109中,并且在上述右端侧上电池腔室盖170的弹性接合部172与被接合部110接合。尽管如此,本发明不限于此,从而允许在除了上述两端部的区域中设置锁定结构。以下参考包括图28到图30的每一幅图描述这种修改的细节。
如在前描述地,电池腔室盖170被可拆离地设置于在外罩100的后侧上设置的电池存储腔室105。在电池腔室盖170被移除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存储腔室105通向外罩100的后表面部分(参考图22)。用于锁定电池腔室盖170的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的上被锁定部101a和下被锁定部102a被设置在电池存储腔室105的上侧和下侧上(参考图19和图22)。
如上所述,电池腔室盖170包括一对上/下上述锁定爪171和上述弹性接合部172。根据这个修改,如在图28、图30(a)和图30(b)中所示,电池腔室盖170进一步包括多个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在该实例中两个第一突出部181A和181B),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在该实例中一个第二突出部182)。第一突出部181A和181B和第二突出部182被以基本交错的方式设置从而其沿着上述电池腔室盖170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彼此不同。根据这个实例,第一突出部181A、第二突出部182和第一突出部181B沿着上述长度方向按照该次序以交错的方式设置。此时,如在图2、图19、图22等中已经示出地,上被锁定部101a和下被锁定部102a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从电池存储腔室105的开口的一个边缘部延伸到另一个边缘部,并且被配置成用于防止在电池存储腔室105内的可再充电电池10在它的自身重量下滑出的肋条。然后,该两个第一突出部181A和181B被锁定到如上所述被配置成肋条的上被锁定部101a中,并且该一个第二突出部182被锁定到如上所述被配置成肋条的下被锁定部102a中。
此外,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被非均匀地设置在电池腔室盖170的、除了沿着上述长度方向的上述左端部和上述右端部之外的区域中,特别地在除了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部的左侧上的区域或者右侧上的区域中。注意,根据这个实例,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被非均匀地设置在对应于弹性接合部172的设置位置(换言之,线束25的电缆25a的设置位置)的右侧(图25中的左下侧)上的区域中。注意,为了避免示意复杂性,除了图28、30A和30B之外,没有示出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
在上述配置的这个修改的手持式打印机1中,类似于在前描述地,当电池腔室盖170被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105时,在上述左端侧上电池腔室盖170的锁定爪171被锁定到电池存储腔室105的锁定孔109中,并且在上述右端侧上电池腔室盖170的弹性接合部172被与电池存储腔室105的被接合部110接合。
然后,根据这个修改,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进一步被设置于除了如在前描述的电池腔室盖170的上述两端部(左端部和右端部)之外的位置从而在上述左端部和上述右端部之间的中部加强固定结构。第一突出部181A和181B被锁定到上被锁定部101A中,并且第二突出部182被锁定到下被锁定部102a中。因此,使用除了在前描述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之外的部分,利用在电池腔室盖170宽度方向上的上侧和下侧实现了电池腔室盖170和电池存储腔室105的锁定结构,从而使得防止能够在上述中部发生的、朝向电池腔室盖170的外表面侧的屈曲和上升成为可能。
此外,上述第一突出部181A和181B和第二突出部182被以基本交错的方式布置从而其沿着电池腔室盖170的长度方向的位置不是相同的,而是彼此不同。利用这种布置,当用户从在电池存储腔室105上的安装状态移除电池腔室盖170时,从使用突出部181A、181B和182中的每一个的上述锁定结构发生的阻力被分散,从而使得用户相对容易地移除电池腔室盖170是可能的。
此外,如在前描述地,当用户将电池腔室盖170安装到电池存储腔室105上时,用户首先将锁定爪171装配到左端部上的锁定孔109中。随后,用户在维持装配状态的同时利用手指挤压在右端部上的弹性接合部172并且使其弹性地变形,由此使得弹性接合部172与被接合部110接合。因此,当基于左端部和右端部的固定结构执行安装时,当用户仓促地执行安装时,或者在挤压作用力不足的情形中等,存在上述上升将未被完全解决的可能性,从而使得位于左端部和右端部的中间的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的一部分未被锁定或者被半锁定(处于非完全锁定状态下)。
这里,特别地,根据这个修改,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被设置于上升高度相对低的左侧区域或者右侧区域中,从而避开上升高度由于诸如在前描述的曲折而变得最高的、在上述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利用这种布置,即使在暂时发生上述非完全锁定状态的情形中,将在未锁定状态(或者半锁定状态)中的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的上升高度抑制为低的程度也是可能的。这使得用户通过再一次挤压处于未锁定状态(或者半锁定状态)中的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而容易地将状态校正为适当的完全锁定状态成为可能。
此外,如在前描述地,当安装电池腔室盖170时,锁定爪171首先被装配到锁定孔109中,并且然后利用用户的手指的挤压作用力,使弹性接合部172与被接合部110接合。特别地,根据这个修改,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因此被设置在与安装期间最后被手指挤压的弹性接合部172相同的一侧上。利用这种布置,当挤压弹性接合部172时,使得挤压作用力同时地作用于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上,从而使得顺利地安装电池腔室盖170成为可能。
相反,当从电池存储腔室105移除电池腔室盖170时,用户如在前描述地首先弹性地使弹性接合部172变形以脱离上述接合,并且然后从锁定孔109分离锁定爪171。在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被设置在与移除时首先利用手指操作的弹性接合部172相同的一侧上的情况下,在弹性接合部172弹性地变形的同时,张力作用于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上,从而使得顺利地移除电池腔室盖170成为可能。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修改,该多个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被设置在与线束25的电缆25a相同的一侧上,该线束25的电缆25a施加诸如朝向外表面侧挤压电池腔室盖170的反作用力,由此可靠地抑制上述反作用力,从而使得防止电池腔室盖170朝向外表面侧上升和屈曲成为可能。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修改,第一突出部181A、第二突出部182和第一突出部181B沿着上述长度方向按照该次序以交错的方式设置,从而使得实现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中的每一个的、良好平衡的分布并且防止电池腔室盖170的上升成为可能。此外,将锁定和突出部181A、181B和182的总数抑制为三个可靠地抑制了当用户移除电池腔室盖170时由锁定结构产生的阻力,从而使得用户可靠地容易地移除电池腔室盖170是可能的。
此外,特别地,根据这个修改,上被锁定部101a和下被锁定部102a每一个由从电池存储腔室105的开口的左侧边缘部连续地延伸到右侧边缘部的肋条来配置。利用这种布置,利用被设置成防止在电池存储腔室105内的可再充电电池10在它的自身重量下滑出的肋条来锁定第一突出部181A和181B和第二突出部182并且防止在电池腔室盖170中的上升。
(5)其它
在以上,图3所示箭头表示信号流的一个实例,但是信号流方向不限于此。本发明也不限于图8、图26和图27的上述流程图中示出的过程,并且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过程添加和删除以及顺序改变。
此外,除了以上已经叙述的之外,可以良好地适当组合地利用基于上述实施例和修改中的每一项的技术。
附图标记的解释
1手持式打印机
10可再充电电池
12CPU
25线束
25a电缆
30电源键
31键面板
39金属圆顶部件
39A膨出部
40进给键
41键面板
49金属圆顶部件
49a膨出部
50底架组件
51安装部
52安装部
53橡胶部件
60控制基板
61凹形部
100外罩
101顶盖
101a上被锁定部
102a下被锁定部
102底盖
104插入端口
105电池存储腔室
109锁定孔
110被接合部
111压盘辊
112热行式头
113轴部件
114热沉
115卷簧
115C第一卷簧
115L第二卷簧
115R第二卷簧
116隆起部
117弹簧接收部
117a接触表面
120引导部件
122倾斜表面
126固定爪部件
127钩部件
130L、130R侧底架部件
134接合孔
140横梁部件
141接合孔
142锁定部
143定位孔
150主底架部件
151前肋条部
153第一左固定部
154第一右固定部
155弹簧支撑轴
157突出部
161L、161R第一凸台部
162L、162R第二凸台部
163L、163R凸台支撑部件
164L、164R立起部
165L、165R  曲折部
166L、166R肋条部
170电池腔室盖
171锁定爪
172弹性接合部
173支撑部
174弯曲部
175顶端部
176肋条部
181A、182B第一突出部
182第二突出部
R进给路径
S打印接收纸

Claims (17)

1.一种手持式打印机,被配置为被电池电源驱动并且被配置为在打印接收纸上执行所期望的打印,所述手持式打印机包括:
压盘辊,所述压盘辊被配置为进给所述打印接收纸;
热行式头,所述热行式头被配置为在由所述压盘辊进给的所述打印接收纸上执行所期望的打印;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被配置为存储所述电池电源的电池存储腔室;以及
电池腔室盖,所述电池腔室盖被可拆离地配置为被安装在所述电池存储腔室上,其中,
所述设备主体封装所述压盘辊和所述热行式头;
所述电池电源包括沿着长度方向的尺寸和比沿着长度方向的尺寸更短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尺寸,并且被设置成驱动所述压盘辊和所述热行式头;
所述电池存储腔室包括:
锁定孔,所述锁定孔被设置于所述电池存储腔室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端部;
被接合部,所述被接合部被设置于所述电池存储腔室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端部;以及
一侧被锁定部和另一侧被锁定部,所述一侧被锁定部和所述另一侧被锁定部分别地被设置于所述电池存储腔室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并且
所述电池腔室盖包括:
锁定爪,所述锁定爪被设置于所述电池腔室盖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端部,所述锁定爪被配置为装配到所述锁定孔中;
弹性接合部,所述弹性接合部被设置于所述电池腔室盖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端部,所述弹性接合部被配置为弹性变形并且与所述被接合部接合;以及
多个锁定和突出部,所述多个锁定和突出部包括分别地锁定到所述一侧被锁定部和所述另一侧被锁定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被以交错的方式设置从而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位置在除了所述一侧端部和所述另一侧端部之外的位置中是相互不同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锁定和突出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区域中或者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区域中被非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电池腔室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锁定和突出部在对应于所述弹性接合部的、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区域中被非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电池腔室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电源当被存储在所述电池存储腔室中时在所述电池电源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部分中被连接到线束的电缆;并且
所述多个锁定和突出部在所述线束的所述电缆所设置到的、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区域中被非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电池腔室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锁定和突出部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突出部和一个所述第二突出部,并且所述两个第一突出部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突出部和所述两个第一突出部中的另一个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按照该次序被以交错的方式设置。
6.一种手持式打印机,被配置为被电池电源驱动并且被配置为在打印接收纸上执行所期望的打印,所述手持式打印机包括:
压盘辊,所述压盘辊被配置为进给所述打印接收纸;
热行式头,所述热行式头被配置为在由所述压盘辊进给的所述打印接收纸上执行所期望的打印;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被配置为存储所述电池电源的电池存储腔室;以及
电池腔室盖,所述电池腔室盖被可拆离地配置为被安装在所述电池存储腔室上,其中,
所述电池腔室盖包括:
锁定爪,所述锁定爪被设置于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所述锁定爪被配置为装配到被设置于所述电池存储腔室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锁定孔中;
弹性接合部,所述弹性接合部被设置于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所述弹性接合部被配置为弹性变形并且与被设置于所述电池存储腔室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被接合部接合;以及
线束挤压部,所述线束挤压部靠近所述弹性接合部设置,所述线束挤压部被配置为在安装到所述电池存储腔室期间挤压被连接到存储的所述电池电源的线束的电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挤压部是肋条部,所述肋条部被布置于所述电池腔室盖的内表面上从而所述肋条部邻近于所述弹性接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接合部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从所述电池腔室盖的内表面朝向所述电池存储腔室的内侧布置;
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顶端处;以及
顶端部,所述顶端部被配置为在通过所述弯曲部的屈曲而朝向和远离所述支撑部移动的同时与所述被接合部接合,并且
邻近于所述支撑部设置所述肋条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条部包括向左打开的横截面侧向U形中空结构,并且打开侧被连接到所述支撑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打印机,进一步包括:
电源键,所述电源键用于接通和切断电源;
至少一个功能键,所述至少一个功能键邻近于所述电源键设置,用于使得所述手持式打印机执行预定功能;
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所述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电源键的挤压作用力施加反作用力;以及
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所述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功能键的挤压作用力施加反作用力,
所述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施加的反作用力大于所述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施加的反作用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式打印机,进一步包括键操作处理设备,所述键操作处理设备被配置为当按下所述电源键或者所述功能键时执行对应于被按下键的处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源处于接通状态下的情况下同时地按下所述电源键和所述功能键的情形中,所述键操作处理设备认为所述电源键已被按下并且执行所述电源的电源切断处理,或者在所述电源处于接通状态下的情况下同时地按下所述电源键和所述功能键的情形中,认为所述功能键已被按下并且执行相应的功能处理,或者在所述电源处于接通状态下的情况下在预定时间段内连续两次地按下所述电源键的情形中,认为所述电源键已被按下并且执行所述电源的电源切断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持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源处于切断状态下并且按下所述功能键的状态下,在按下所述电源键的情形中,所述键操作处理设备执行所述电源的电源接通处理和预设功能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是第一金属部件,所述第一金属部件包括被布置在所述电源键的键面板的内部中并且以球形形状朝向键面板侧膨出的第一膨出部;
所述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是第二金属部件,所述第二金属部件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功能键的键面板的内部中并且以球形形状朝向键面板侧膨出的第二膨出部;并且
使得所述第一金属部件的所述第一膨出部的膨出量大于所述第二金属部件的所述第二膨出部的膨出量,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反作用力施加部件施加比所述第二反作用力施加部件的反作用力大的反作用力。
14.一种手持式打印机,被配置为被电池电源驱动并且被配置为在打印接收纸上执行所期望的打印,所述手持式打印机包括:
压盘辊,所述压盘辊被配置为进给所述打印接收纸;
热行式头,所述热行式头被配置为在由所述压盘辊进给的所述打印接收纸上执行所期望的打印;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被配置为存储所述电池电源的电池存储腔室;以及
电池腔室盖,所述电池腔室盖被可拆离地配置为被安装在所述电池存储腔室上,其中,
一对侧底架部件,所述一对侧底架部件被配置为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所述压盘辊并且支撑所述热行式头从而所述热行式头能够挤压抵靠所述压盘辊;
外罩,所述外罩包括构成设备轮廓上部的顶盖和构成设备轮廓下部的底盖;以及
底架组件,所述底架组件包括所述一对侧底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封装所述底架组件;
所述底架组件进一步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处形成螺钉孔;
所述顶盖包括朝向设备内侧突出地设置的第一凸台部;
所述底盖包括朝向设备内侧突出地设置到对应于所述顶盖的所述第一凸台部的位置的第二凸台部;
通过将从所述第一凸台部和所述第二凸台部中的一个插入的螺钉通过所述安装部的所述螺钉孔插入,并且将所述螺钉连接到另一个所述凸台部,将所述底架组件、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组装到彼此;并且
缓冲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部和所述第二凸台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其中,
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一凸台部或者所述第二凸台部的周边的周围进一步包括运动限制部件,所述运动限制部件被配置为接触所述底架组件的所述安装部并且限制所述第一凸台部或者所述第二凸台部朝向所述安装部侧的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持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包括凸台支撑部部件,所述凸台支撑部部件被配置为支撑所述第一凸台部或者所述第二凸台部从而能够吸收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传递到所述第一凸台部或者所述第二凸台部的冲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持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支撑部部件包括:
立起部,所述立起部被布置于所述顶盖的上表面或者所述底盖的下表面上;和
曲折部,所述曲折部被设置成从所述立起部曲折,
所述第一凸台部或者所述第二凸台部被设置在所述曲折部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持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从所述第二凸台部插入的所述螺钉通过所述安装部的所述螺钉孔插入,并且将所述螺钉连接到所述第一凸台部,将所述底架组件、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组装到彼此;并且
所述缓冲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部和所述安装部之间。
CN201180027625.1A 2010-06-04 2011-02-28 手持式打印机 Active CN1029333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8880A JP5641294B2 (ja) 2010-06-04 2010-06-04 携帯型電子機器のバッテリ室カバー、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10-128882 2010-06-04
JP2010128884A JP5707741B2 (ja) 2010-06-04 2010-06-04 携帯型プリンタ
JP2010-128881 2010-06-04
JP2010-128880 2010-06-04
JP2010128879A JP5626625B2 (ja) 2010-06-04 2010-06-04 携帯型印刷装置
JP2010-128879 2010-06-04
JP2010-128884 2010-06-04
JP2010-128883 2010-06-04
JP2010128882A JP5660365B2 (ja) 2010-06-04 2010-06-04 携帯型プリンタ
JP2010128881A JP5601037B2 (ja) 2010-06-04 2010-06-04 携帯型プリンタ
JP2010128883A JP5692567B2 (ja) 2010-06-04 2010-06-04 携帯型プリンタ
JP2010-204203 2010-09-13
JP2010204203A JP5471994B2 (ja) 2010-09-13 2010-09-13 携帯型プリンタ
PCT/JP2011/054544 WO2011152090A1 (ja) 2010-06-04 2011-02-28 携帯型プリン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3395A CN102933395A (zh) 2013-02-13
CN102933395B true CN102933395B (zh) 2015-03-25

Family

ID=45066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7625.1A Active CN102933395B (zh) 2010-06-04 2011-02-28 手持式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9013528B2 (zh)
EP (1) EP2578409B1 (zh)
CN (1) CN102933395B (zh)
WO (1) WO20111520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5034B2 (ja) * 2015-09-18 2018-11-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携帯型プリンタ
JP6425033B2 (ja) * 2015-09-18 2018-11-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可搬型プリンタ及び取付アダプタ
US10752015B2 (en) 2016-10-20 2020-08-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sipating heat of heating elements
JP7148887B2 (ja) * 2018-09-26 2022-10-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23020122A (ja) * 2021-07-30 2023-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ハンドヘルド記録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0962A (en) * 1994-05-18 1996-11-05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printer
US5835107A (en) * 1994-06-06 1998-11-10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with battery discharg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78053A (ja) * 1987-01-19 1988-07-22 Tokyo Electric Co Ltd ドツトプリンタ
JPH02130360A (ja) 1988-11-09 1990-05-18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金属水素化物を利用した冷暖房装置
JPH02130360U (zh) * 1989-04-03 1990-10-26
JP2958162B2 (ja) 1991-07-29 1999-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894577B2 (ja) * 1991-08-09 1999-05-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池収納装置
JPH0550702A (ja) 1991-08-21 1993-03-02 Toshiba Corp 印字装置
JP3133806B2 (ja) * 1992-01-14 2001-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超小型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の機能拡張装置
JP3094637B2 (ja) 1992-03-31 2000-10-03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感熱記録体
JP3091034B2 (ja) * 1992-10-30 2000-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5420701A (en) * 1992-11-11 1995-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hin-type facsimile apparatus
JP3300501B2 (ja) * 1993-10-19 2002-07-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655668B2 (ja) * 1994-06-06 2005-06-02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H08282772A (ja) * 1995-04-14 1996-10-29 Sony Corp 記録媒体の収納ケース
JP3268518B2 (ja) * 1995-12-27 2002-03-25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JP3370517B2 (ja) 1996-06-14 2003-01-27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ラインプリンタの構造
JPH1041871A (ja) 1996-07-24 1998-02-13 Hitachi Ltd 携帯通信端末における電源制御方式
JPH10135661A (ja) * 1996-10-30 1998-05-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機器の衝撃保護装置
JPH10149232A (ja) 1996-11-15 1998-06-02 Nec Corp 電源断時におけるシステム処理要求方式
JPH10272808A (ja) * 1997-01-28 1998-10-13 Brother Ind Ltd 携帯型プリンタ
JPH10222269A (ja) 1997-02-05 1998-08-21 Takashi Tanaka スイッチボタン及びそのスイッチボタンを用いたボタンパネル
JPH11151826A (ja) * 1997-09-19 1999-06-08 Toshiba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rp プリンタおよびプリント方法
JPH11230263A (ja) * 1998-02-17 1999-08-27 Kenwood Corp 電子機器の部材保持構造
AUPP702198A0 (en) * 1998-11-09 1998-12-03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Image cre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RT79)
JP2001184143A (ja) 1999-12-24 2001-07-06 Casio Comput Co Ltd 電源監視機能付携帯型情報機器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4273631B2 (ja) * 2000-05-30 2009-06-03 株式会社明電舎 携帯型情報伝送端末装置
JP2002083490A (ja) * 2000-06-20 2002-03-22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US6634819B2 (en) 2000-07-21 2003-10-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modular housing components
JP2002103736A (ja) * 2000-07-21 2002-04-09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2160419A (ja) * 2000-11-27 2002-06-04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3648154B2 (ja) * 2000-12-12 2005-05-1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のカバー体
JP3800013B2 (ja) * 2001-02-09 2006-07-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波ノイズの放射防止構造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JP2003025682A (ja) 2001-07-16 2003-01-29 Sato Corp 印刷装置
JP4006229B2 (ja) * 2001-12-28 2007-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094637U (ja) 2002-12-12 2003-07-04 秀昭 宍戸 パソコンの電源スイッチ操作防止装置
JP4140844B2 (ja) 2003-08-06 2008-08-27 廣 熊谷 情報端末機器の電源オンオフシステムと記録媒体
JP4665408B2 (ja) * 2004-03-04 2011-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電池室構造
JP2006012497A (ja) 2004-06-23 2006-01-12 Fujikura Ltd 高荷重キードームシート及び電子機器
JP2006101417A (ja) 2004-09-30 2006-04-13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報知機能付き電子装置
JP4781006B2 (ja) * 2005-05-02 2011-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07216440A (ja) * 2006-02-15 2007-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テンローラ押圧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熱昇華型プリンタ
JP4704941B2 (ja) 2006-03-23 2011-06-22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07288433A (ja) 2006-04-14 2007-11-01 Toshiba Corp 携帯端末及び位置測位システム
JP2007292187A (ja) * 2006-04-25 2007-11-08 Fujikura Rubber Ltd 防振装置及び筒状防振部材
JP2007334094A (ja) 2006-06-16 2007-12-2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945198B2 (ja) * 2006-08-25 2012-06-0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可動フロア装置
US7712816B2 (en) 2006-08-25 2010-05-1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Movable floor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7969457B2 (en) * 2007-04-02 2011-06-28 Allegheny-Singer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rking a document
JP4823163B2 (ja) * 2007-07-23 2011-11-24 富士通東芝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5007694B2 (ja) 2008-03-24 2012-08-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ライ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5045525B2 (ja) * 2008-03-31 2012-10-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設計支援システム、設計支援方法および設計支援プログラム
JP2009295512A (ja) 2008-06-06 2009-12-17 Brother Ind Ltd 電気機器
JP5900833B2 (ja) * 2011-09-29 2016-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処理プログラム、印刷処理方法
JP5936115B2 (ja) * 2012-03-27 2016-06-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6164476B2 (ja) * 2013-07-25 2017-07-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0962A (en) * 1994-05-18 1996-11-05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printer
US5835107A (en) * 1994-06-06 1998-11-10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with battery discharg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17578A1 (en) 2015-08-06
US9242483B2 (en) 2016-01-26
WO2011152090A1 (ja) 2011-12-08
US9013528B2 (en) 2015-04-21
US20150217583A1 (en) 2015-08-06
US9403385B2 (en) 2016-08-02
EP2578409A1 (en) 2013-04-10
EP2578409B1 (en) 2017-02-15
US20140043422A1 (en) 2014-02-13
CN102933395A (zh) 2013-02-13
EP2578409A4 (en)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3395B (zh) 手持式打印机
US9601729B2 (en) Battery pack for power tool
CN2821645Y (zh) 笔记本电脑键盘固定装置组合
CN108202692A (zh) 安全带导环装置
DE102007007338B4 (de) Airbagmodul für die Verwendung in Fahrzeugen
CN103324257B (zh) 电子装置
DE60029135T2 (de) Tintenstrahldruckpatrone mit einem niedrigen profil
CN101141856A (zh) 卡勾机构
DE60201388T2 (de) Elastische Auflage für die elektrische Verbindung eines Tintenstrahldrucksystems
JP6780359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EP2325042B1 (en) Vehicle seat
US5842799A (en)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sheet guide
DE60132927T2 (de) Tintenstrahlstellglied mit sich bewegender düse
JP5641294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のバッテリ室カバー、携帯型電子機器
CN102963135A (zh) 打印模板
CN207398223U (zh) 电池模组
ES2207695T3 (es) Cabezal para la impresion por chorros de tinta, cartucho para chorros de tinta y un aparato para la impresion por chorros de tinta.
CN1649059A (zh) 按键开关
JP5601037B2 (ja) 携帯型プリンタ
JP5626625B2 (ja) 携帯型印刷装置
CN211542929U (zh) 一种翻盖装置及包括该翻盖装置的手持式打印机
CN220764311U (zh) 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CN219438633U (zh) 座椅调节模组、座椅框体及座椅
CN214720394U (zh) 连铸机链式引锭杆
CN209388122U (zh) 一种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