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7608A - 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7608A
CN102687608A CN2010800592502A CN201080059250A CN102687608A CN 102687608 A CN102687608 A CN 102687608A CN 2010800592502 A CN2010800592502 A CN 2010800592502A CN 201080059250 A CN201080059250 A CN 201080059250A CN 102687608 A CN102687608 A CN 102687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component
component delivery
delivery portion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92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7608B (zh
Inventor
胜见裕司
高田幸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129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25767B/zh
Priority to CN201410312270.6A priority patent/CN1041257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7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7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7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76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S156/918Delaminating processes adapted for specified product, e.g. delaminating medical specimen slide
    • Y10S156/93Semiconductive product delaminating, e.g. delaminating emiconductive wafer from under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S156/934Apparatus having delaminating means adapted for delaminating a specified article
    • Y10S156/941Means for delaminating semiconductive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9Delaminating means
    • Y10T156/1994Means for delaminating from release surface

Abstract

得到一种能够在宽度狭窄的区域内供给尽可能多的种类的电子电路零件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将多个带式供料器(58)在它们的零件供给部(110)在一平面上且分别沿着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条直线排列成多列的状态下由供料器保持装置保持。多个带式供料器(58)分别能够分离成第一部(102、104)和第二部(106、108),该第一部(102、104)包括对卷绕有带化零件(152)的卷轴(199)进行保持的卷轴保持部(112)、零件供给部(110)、将从卷轴拉出的带化零件向零件供给部引导的带化零件引导部(114),该第二部(106、108)包括将带化零件向零件供给部传送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162),将第一部形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二部一体地拆装的拆装单元。

Description

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将电子电路零件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电子电路零件安装机等并供给电子电路零件的装置,尤其是涉及能够增加可供给的电子电路零件的种类的技术。
背景技术
电子电路零件安装机(以下,只要没有特别需要,就简称为零件安装机)通常包括:保持电路基板的电路基板保持装置;供给电子电路零件(以下,只要没有特别需要,就简称为零件)的电子零件供给装置(以下,只要没有特别需要,就简称为零件供给装置);从零件供给装置接受零件而安装在由基板保持装置保持的电路基板上的安装装置。并且,作为零件供给装置,广泛地使用包括多个带式供料器和保持这多个带式供料器的供料器保持装置的零件供给装置。带式供料器将在沿着载带的长度方向以一定间距排列形成的多个零件收容凹部分别各收容有一个零件而成的带化零件沿着长度方向传送,并将多个零件收容凹部分别依次定位在零件供给部,该带式供料器以所述零件供给部沿着与一直线平行的方向排列的状态由供料器保持装置保持。
各带式供料器分别供给1种零件,因此在应向电路基板安装的零件的种类多时,需要使多个带式供料器由供料器保持装置保持,但由于供料器保持装置的宽度存在限制,因此可保持的带式供料器的个数也会受限制。因此,在向1张电路基板的零件的安装作业中使用多台零件安装机。因此,为了减少所需的零件安装机的台数而减少设备成本,而增多可搭载于1台零件安装机的带式供料器的个数极其有效。而且,只要能够增多可搭载于1台零件安装机的带式供料器的个数,就能够将供给应安装于多种电路基板的零件的带式供料器一起由供料器保持装置保持,如此,能得到可削减换产调整作业工数的效果。
在专利文献1中作出了对此的一个提案。提出了如下方案:将搭载带式供料器的供料器工作台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多段,使这多段供料器工作台升降,将各供料器工作台的带式供料器的零件供给部定位在零件供给位置,使安装装置接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358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述那样,若将供料器工作台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多段,则能够在有限的宽度的零件安装机搭载多个带式供料器。然而,该零件供给装置还有改善的余地。例如,如上述那样,需要使多段供料器工作台升降的升降装置,零件安装机的结构变得复杂,存在无法避免设备成本上升的情况、及需要用于使供料器工作台升降的时间而相应地使安装作业的效率下降这样的问题。该问题是在提高以往的零件安装机的实用性方面成为障碍的问题的一例,从各种观点出发,零件安装机及零件供给装置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将以上的情况作为背景,以不设置升降装置,而通过增加可搭载的带式供料器的个数等,对现有的零件供给装置进一步改善,而提高零件安装机和零件供给装置的实用性为课题所作出。
并且,根据本发明,能得到一种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包括:(A)多个带式供料器,它们将在沿着载带的长度方向以一定间距排列形成的多个零件收容凹部分别各收容有一个电子电路零件而成的带化零件沿着长度方向传送,并分别将所述多个零件收容凹部依次定位于零件供给部;(B)供料器保持装置,其保持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所述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分别能够分离成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包括对卷绕有所述带化零件的卷轴进行保持的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将从所述卷轴拉出的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引导的带化零件引导部,所述第二部包括将所述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传送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所述第一部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部能够一体地拆装的拆装单元,并且,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在将这些带式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给部在一平面上且分别沿着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条直线排列成多列的状态下,由所述供料器保持装置保持。
发明效果
如此,若使多个带式供料器在将这些带式供料器的零件供给部在一平面上且分别沿着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条直线排列成多列的状态下由供料器保持装置保持,则能够增大有限的宽度的供料器保持装置上能保持的带式供料器的个数,而且,由于这些零件供给部位于一平面上,因此无需使供料器保持装置升降。能够抑制设备成本的上升并提高零件安装机的实用性。
而且,若各带式供料器能够分离成包括卷轴保持部、零件供给部及带化零件引导部在内的第一部、和包括将带化零件向零件供给部传送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在内的第二部,且第一部作为相对于第二部能够一体地拆装的拆装单元,则容易减小彼此相邻的零件供给部的间隔,容易增加在有限的空间内能配置的带式供料器的个数。在以往的带式供料器中,由于第一部与第二部形成一体,因此无法享有容易缩减零件供给部及带化零件引导部的宽度的效果,但采用本发明的结构的话,容易享有该效果。或者根据需要,可以将1个第二部兼用成多个第一部,从这些点来说,能够抑制设备成本的上升并提高零件安装机的实用性。
发明方式
以下,例示了几个本申请中认为可申请专利的发明(以下,有时称为“可申请发明”。可申请发明至少包括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即“本发明”及“本申请发明”,但也包括本申请发明的下位概念发明、本申请发明的上位概念或其他概念的发明。)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说明。各方式与权利要求项同样地,以区分为项,对各项标注号码,根据需要而引用其他项的号码的形式进行记载。这只不过是为了便于理解可申请发明,并没有将构成可申请发明的结构要素的组合限定为以下的各项所记载的要素。即,可申请发明应该参考附随各项的记载、实施例的记载、现有技术等来解释,只要限定为该解释,则在各项的方式又附加了其他的结构要素的方式,或从各项的方式删除了结构要素的方式也能作为可申请发明的一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各项中,(1)项至(9)项分别相当于发明内容1至发明内容9。而且,(11)项相当于发明内容10,(12)项相当于发明内容11,(15)项相当于发明内容12,(16)项相当于发明内容13,(13)项相当于发明内容14,(14)项相当于发明内容15,(17)项相当于发明内容16,(18)项相当于发明内容17。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零件供给装置的设有零件供给部的一侧为“前”,以设有卷轴保持部的一侧为“后”。
(1)一种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包括:
多个带式供料器,将在沿着载带的长度方向以一定间距排列形成的多个零件收容凹部分别各收容有一个电子电路零件而成的带化零件分别沿着长度方向传送,并将所述多个零件收容凹部的各个零件收容凹部依次定位于零件供给部;
供料器保持装置,保持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
所述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在将这些带式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给部在一平面上且沿着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条直线的各条直线排列成多列的状态下,由所述供料器保持装置保持。
若使供料器保持装置将多个带式供料器保持为可拆装,则通过多个种类的带式供料器的更换来变更零件供给装置的结构,或将预先安放有带化零件的带式供料器安装于供料器保持装置,得到能缩短零件供给的换产调整所需的时间的效果,但并非不可或缺。也可以相对于不能拆装地保持于供料器保持装置的带式供料器来拆装带化零件。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说“多个零件供给部排列在一平面上的状态”,但在严格意义上未必排列在一平面上,只要是多个零件供给部恰似排列在一平面上那样在通过零件保持用具能取出电子电路零件的范围内即可,多个零件供给部间可以存在与上述一平面垂直的方向的高低差。例如,在零件保持用具为吸嘴时,吸嘴通常相对于吸嘴保持部能相对进退,且被向前进端位置施力,来吸收吸嘴保持部的升降行程的变动或零件供给部的高度的变动。因此,只要在能够进行该吸收的范围内,或因吸收而产生的吸嘴的作用力的变动在允许的范围内,在多个零件供给部间就可以存在与上述一平面垂直的方向的高低差。
另外,上述一平面优选为水平面,但在取出电子电路零件的取出装置等周边装置的情况下,可以相对于水平面为15度以下的角度倾斜。无论如何,各零件供给部优选允许将电子电路零件沿着与上述一平面垂直的方向取出。
(2)根据(1)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分别包括对卷绕有所述带化零件的卷轴进行保持的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将从所述卷轴拉出的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引导的带化零件引导部、将所述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传送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并且所述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及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形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供料器保持装置一体地拆装的拆装单元。
拆装单元相对于供料器保持装置而一体地拆装,但这种情况的供料器保持装置既可以包括带化零件传送装置,也可以不包括。在后者的情况下,是包括带化零件传送装置的部件(应称为带式供料器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保持部的部件)向供料器保持装置拆装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拆装单元既可以包括上述传送装置而经由向供料器保持装置拆装的部件间接地向供料器保持装置拆装,也可以直接向供料器保持装置拆装。
无论如何,只要将卷轴保持部、零件供给部及带化零件引导部形成为相对于具备传送装置的供料器保持装置能够一体地拆装的拆装单元即可,与以往的带式供料器那样按照带化零件传送装置及供料器主体进行拆装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应拆装的部分的结构要素,能得到使设备成本减少的效果。而且,由于使卷轴保持部、零件供给部及带化零件引导部能相对于供料器保持装置一体地拆装,因此通过将预先设定有带化零件的拆装单元向供料器保持装置安装,与以往的带式供料器的情况同样地,能够缩短零件供给装置的换产调整所需的时间。从该观点出发,本项所记载的特征即使与(1)项所记载的特征分别地采用,也能得到提高零件供给装置的实用性的效果。从属于本项的以下的各项所记载的特征当然也可以与(1)项所记载的特征分别地采用。
另外,零件供给部及带化零件引导部与带式供料器的其他的部分相比,容易缩减宽度。缩减卷轴保持部的宽度比较困难,但例如通过采用后述的(19)项或(29)项所记载的结构等,能够通过使相互干涉的两个卷轴保持部沿上下方向错开而应对。或者也可以使相互干涉的两个卷轴保持部沿着前后方向错开。而且,缩减带化零件传送装置的宽度也比较困难,但例如通过采用后述的(3)项或(6)项所记载的结构等能应对。
结果是,若利用容易缩减零件供给部及带化零件引导部的宽度的优点,则容易实现(1)项的结构。后述的(8)项、(9)项等的结构是对此有效的手段的一例。
(3)根据(2)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分别能够分离成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包括所述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及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所述第二部包括所述带化零件传送装置,所述第一部形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部拆装的所述拆装单元。
在以往的带式供料器中,由于第一部与第二部为一体,因此无法享有容易缩减零件供给部及带化零件引导部的宽度的效果,但若采用本项的结构,则能够享有该效果。
(4)根据(3)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带化零件传送装置包括:
传送构件,具有能够与以一定间距形成在载带上的传送孔卡合的至少1个卡合突部;
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送构件;
卡合脱离装置,至少使所述传送构件在所述卡合突部与所述传送孔卡合的卡合位置和卡合突部从传送孔脱离的脱离位置之间移动。
卡合脱离装置既可以使驱动装置与传送构件一体地向卡合位置和脱离位置移动,也可以仅使传送构件移动。
若采用本项的结构,则能够使第一部与第二部分离,并容易使由第一部保持的带化零件通过由第二部保持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传送。
(5)根据(3)项或(4)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供料器保持装置拆装。
也可以使第二部相对于供料器保持装置不能拆装,但若能够拆装,则容易变更零件供给装置的结构。带式供料器的宽度需要根据应供给的零件的尺寸来改变,若改变带式供料器的宽度,则零件供给装置的结构改变,但该变更变得容易。
(6)根据(5)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能够将多个所述第一部保持作为拆装单元组。
若采用本项的结构,则一体地构成多个第二部,若第二部的结构为一体,则容易将缩减宽度比较困难的多个带化零件传送装置配置在比较狭窄的一体化第二部内,结果是,能特别有效地享有所述(2)项的结构的优点。
(7)根据(2)项至(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是笔直延伸的直线状引导部,各直线状引导部倾斜成所述零件供给部侧的端部相比所述卷轴保持部侧的端部位于上方的姿态,并且,以多组直线状引导部在与包含所述多条直线的平面平行且与这些直线垂直的方向上相互隔开的状态,配置所述多个拆装单元。
若采用本项的结构,在宽度窄的区域配置多个带化零件引导部及零件供给部,而容易实现(1)项的结构。
(8)根据(1)项至(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分别包括对卷绕有所述带化零件的卷轴进行保持的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将从所述卷轴拉出的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引导的带化零件引导部、将所述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传送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并且,这多个带式供料器以与所述零件供给部的各列对应的带式供料器为单位分成N组,其中N为2以上的自然数,在所述N组带式供料器组的各组中,所述零件供给部沿着与所述多条直线平行的方向即排列方向,以比各零件供给部的宽度的N倍小的排列间距排列,且在以各带式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给部侧为前而以所述卷轴保持部侧为后时,在属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中,使取出了电子电路零件后的废载带通过属于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的彼此相邻的零件供给部之间而向前方排出。
以往的带式供料器的宽度必须比带化零件的宽度宽得多,但只要容易缩减零件供给部的宽度,而且在最前列中的彼此相邻的零件供给部之间具有允许从属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排出的废载带的通过的空间即可,结果是与以往那样将带式供料器排列成一列配置的情况相比,容易在相同宽度的配置空间内配置更多的零件供给部即带式供料器,能够有效地享有(1)项所记载的结构的效果。
(9)根据(8)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还包括废载带扭转装置,该废载带扭转装置将从属于所述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排出的所述废载带分别绕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扭转,由此减小该废载带的所述排列方向上的宽度并向所述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之间引导。
若采用本项的结构,将废载带扭转,而减小零件供给部的排列方向上的废载带的宽度,则能够减小在最前列的零件供给部列中彼此相邻的零件供给部之间的使废载带通过所需的空间的宽度,能够更有效地享有上述(8)项的效果。
(10)根据(2)项至(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带化零件传送装置也能够与所述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及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一起相对于所述供料器保持装置一体地拆装。
(11)一种带式供料器,将在沿着载带的长度方向以一定间距排列形成的多个零件收容凹部分别各收容一个电子电路零件而成的带化零件沿着长度方向传送,并将所述多个零件收容凹部的各个零件收容凹部依次定位于零件供给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分离成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包括对卷绕有所述带化零件的卷轴进行保持的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将从所述卷轴拉出的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引导的带化零件引导部,所述第二部包括将所述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传送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所述第一部形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一体地拆装的拆装单元。
若将第一部形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二部一体地拆装的拆装单元,则与以往的带式供料器那样按照带化零件传送装置及供料器主体进行拆装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应拆装的部分的结构要素,能得到使设备成本减少的效果。而且,由于能将卷轴保持部、零件供给部及带化零件引导部相对于第二部一体地拆装,因此通过将预先设定了带化零件的拆装单元向第二部安装,与以往的带式供料器的情况同样地,能够缩短零件供给装置的换产调整所需的时间,而且应拆装的部件为小型、轻量,因此能得到拆装作业容易的效果。
本带式供料器为了直接实现(1)项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而提出,但得到的带式供料器中,第二部与以往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同样地,即使使用在仅排列设置一列的类型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中,也能得到上述效果,该方式也是本项的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
(12)一种拆装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卷轴保持部,对卷绕有带化零件的卷轴进行保持,所述带化零件为在沿着载带的长度方向以一定间距排列形成的多个零件收容凹部分别各收容一个电子电路零件而成;零件供给部,将所述多个零件收容凹部的各个零件收容凹部分别依次定位,并从各零件收容凹部取出电子电路零件;带化零件引导部,将从所述卷轴拉出的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引导,所述拆装单元能够相对于拆装对象部一体地拆装,能够通过安装在所述拆装对象部而传送所述带化零件,所述拆装对象部包括传送所述带化零件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
本项所记载的拆装单元为了直接实现(1)项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而提出,得到的拆装单元中,拆装对象部与以往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中的带式供料器同样地,即使使用在仅排列成一列设置的类型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中,也能得到与(11)项关联而说明的效果,该方式也是本项的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本项所记载的拆装单元与具备拆装对象部的零件供给装置组合使用,但其自身也能作为产品制造、销售。
(13)根据(12)项所述的拆装单元,其中,还包括罩带剥离引导部,该罩带剥离引导部对将覆盖所述多个零件收容凹部的罩带从所述带化零件的载带剥离进行引导。
(14)根据(13)项所述的拆装单元,其中,包括罩带剥离装置,该罩带剥离装置包括所述罩带剥离引导部和对在该罩带剥离引导部中被引导的所述罩带施加张力的罩带传送装置。
虽然说“拆装单元包括罩带传送装置”,但只要罩带传送装置将从正面侧和背面侧夹持并传送罩带的一对传送旋转体等、罩带传送装置的主体部设置在拆装单元即可,驱动源既可以设置在拆装单元,也可以设置在拆装对象部。在前者的情况下,需要在拆装单元设置用于接受电流等驱动能量的连接器,在后者的情况下,需要在旋转传递装置中设置能够卡合、脱离的旋转传递部。
(15)根据(12)项至(14)项中的任一项记载的拆装单元,其中,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包括在连接构件的内部形成的所述带化零件的通路,所述连接构件对所述卷轴保持部和所述零件供给部进行物理性的连接。
本项以下所记载的结构也能够适用于(1)项至(10)项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
(16)根据(12)项至(15)项中的任一项记载的拆装单元,其中,还包括:定位突部,与所述载带的所述传送孔卡合而规定所述带化零件的长度方向的位置;施力部,对所述定位突部向与所述传送孔卡合的方向施力。
若采用本项的结构,则通过定位突部的向传送孔的卡合,就能够决定带化零件的长度方向的位置,而若对带化零件施加一定以上的移动力,则定位突部克服施力部的作用力而从传送孔脱离,允许带化零件的长度方向的移动。即,能够使带化零件按照传送孔的间距量具有节奏感地移动,例如,使带化零件停止在定位突部与传送孔卡合的位置,通过(4)项所记载的卡合脱离装置使传送构件向卡合位置移动时,能够正好使该传送构件的卡合突部与传送孔卡合。
(17)根据(14)项所述的拆装单元,其中,
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包括在连接构件的内部形成的所述带化零件的通路,所述连接构件对所述卷轴保持部和所述零件供给部进行物理性的连接,并且,所述罩带剥离装置包括:
折回引导部,以水平的姿态设置在所述连接构件的上侧,与从处于所述通路内的所述带化零件的载带剥下的所述罩带卡合,并对所述罩带的向所述带化零件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折回进行引导;
罩带传送装置,设置在所述连接构件的下侧,且包括一对传送旋转体,所述一对传送旋转体从正面侧和背面侧夹持所述罩带的宽度方向为水平的方向的部分进行传送;
引导面,由所述连接构件的、位于所述折回引导部与所述罩带传送装置之间的部分的外侧面形成,将通过所述折回引导部折回的所述罩带以扭转了90度的状态从所述连接构件的上侧向下侧引导。
若采用本项的结构,则能够容易地将向连接构件的上侧拉出的罩带向连接构件侧的下侧引导。
(18)根据(14)项或(17)项所述的拆装单元,其中,所述拆装单元还包括对由所述罩带剥离装置剥下的罩带进行收容的罩带收容器。
(19)一种多个种类的拆装单元,包括:
一体物,具备将带化零件沿着长度方向引导的带化零件引导部和罩带剥离引导部,该带化零件将沿着载带的长度方向以一定间距排列形成的多个零件收容凹部分别各收容一个电子电路零件并利用罩带覆盖所述多个零件收容凹部而成,该罩带剥离引导部对所述罩带的从由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引导的带化零件的所述载带的剥离进行引导;
部件,其是分别具有一种结构的、(a)将卷绕有所述带化零件的卷轴保持为能够旋转的卷轴保持部、(b)对由所述罩带剥离引导部引导而剥下的所述罩带进行传送的罩带传送装置、(c)收容所述罩带的罩带收容器中的至少一个,且以多个种类的组合方法与所述一体物组合而成,
所述多个种类的拆装单元是以所述多个种类的组合方法组合而成的多个种类的组装体,能够相对于具备传送所述带化零件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的拆装对象部一体地拆装,通过安装于所述拆装对象部而能够传送所述带化零件。
若采用本项所记载的特征,使用卷轴保持部、罩带传送装置及罩带收容器中的至少一个、和一种一体物,则能够生产多个种类的拆装单元,能够得到量产所产生的生产成本的减少效果。
(21)根据(1)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给部沿着所述多条直线分别排列,并且沿着与所述直线垂直的直线也排列多个。
若采用本项所记载的结构,则能够使多个零件供给部在与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完全重合,因此能够特别有效地享有(1)项所记载的结构的效果。
(22)根据(1)项或(21)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分别包括:多组对卷绕有所述带化零件的卷轴进行保持的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将从所述卷轴拉出的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引导的带化零件引导部、将所述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传送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供料器主体,将所述多组保持成这多组的所述零件供给部在所述一平面内沿着与所述多条直线正交的直线排列的状态,且由所述供料器保持装置保持成可拆装。
(23)根据(22)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在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每一个带式供料器中,设所述零件供给部侧为前而所述卷轴保持部侧为后时,所述多组的所述带化零件传送装置分别沿着前后方向排列配置。
(24)根据(23)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分别配置成水平延伸的姿态,属于所述多组中的所述带化零件传送装置配置在前方的组的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通过配置在后方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的下方而配置。
(25)根据(22)项至(24)项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分别配置成水平延伸的姿态,所述多组分别包括所述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作为第一引导部的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及所述带化零件传送装置,还包括在所述零件供给部中对取出了电子电路零件后的载带即废载带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部,各第二引导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各个的下方。
若采用本项所记载的结构,则保持零件而向前方传送的载带在零件取出后成为U形回转,在零件供给部、第一引导部及第二引导部的后方一起进行带化零件的供给和废载带的排出。
(26)根据(22)项至(25)项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多组分别包括所述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及所述带化零件传送装置,还包括罩带剥离装置,所述罩带剥离装置将对所述载带的所述多个零件收容凹部进行覆盖的罩带以从所述载带向所述载带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折回的状态剥下。
(27)根据(26)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分别以水平延伸的姿态配置,在这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每一个带式供料器中,设所述零件供给部侧为前而所述卷轴保持部侧为后时,与属于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对应的罩带剥离装置配置在与属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对应的罩带剥离装置的下方,通过与属于所述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对应的罩带剥离装置剥下的罩带以扭转90度的姿态,从与属于所述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对应的罩带剥离装置的上方向下方移动。
(28)根据(26)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分别以水平延伸的姿态配置,在这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每一个带式供料器中,分别设所述零件供给部侧为前而所述卷轴保持部侧为后时,与属于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对应的罩带剥离装置沿着通过与属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对应的罩带剥离装置的上方的路径将罩带剥下。
与由一个供料器主体保持的多个零件供给部分别对应的多个罩带剥离装置成为沿着上下方向重合的状态,因此通过多个罩带剥离装置的配置,而能够避免各带式供料器的宽度增大的情况。
(29)根据(26)项至(28)项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多组分别还包括对通过所述罩带剥离装置剥下的罩带进行收容的罩带收容器。
在本项从属于(28)项的方式中,优选,与属于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对应的罩带剥离装置沿着通过与属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对应的罩带剥离装置和罩带收容器的上方的路径将罩带剥下,或与属于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对应的罩带收容器配置在与属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对应的罩带收容器的上方。
(30)根据(21)项至(29)项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分别属于所述多组的各组的所述卷轴保持部相互沿着上下方向错开配置。
(31)根据(1)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分别包括对卷绕有所述带化零件的卷轴进行保持的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将从所述卷轴拉出的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引导的带化零件引导部、将所述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传送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对所述卷轴保持部、零件供给部、带化零件引导部及带化零件传送装置进行保持的供料器主体,所述供料器保持装置将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以这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给部在所述一平面上且在沿着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所述多条直线的各条直线的排列方向上排列成多列的状态进行保持。
如此,若以多个带式供料器的零件供给部在一平面上且在分别沿着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所述多条直线的各条直线的排列方向上排列成多列的状态由供料器保持装置保持多个带式供料器,则与以往那样将多个带式供料器排列成一列而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有限的宽度的供料器保持装置保持多个带式供料器。
使供料器保持装置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或沿着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姿态保持带式供料器,并在这些带式供料器的上端部分别设置零件供给部的方式是本项所记载的路零件供给装置的一方式。作为另一方式,也可以是1个带式供料器如以往那样水平延伸,而另一带式供料器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后,前端部沿着上下方向或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上端位于与上述1个带式供料器的上表面相同的高度,在所述带式供料器的相同高度的部分设置零件供给部。
(32)根据(31)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供料器保持装置将多个第一供料器和多个第二供料器以如下状态保持:多个第一供料器沿着与所述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而形成第一供料器列,多个第二供料器沿着与所述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而形成第二供料器列。
供料器列也可以形成3列以上。
(33)根据(32)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供料器保持装置将所述多个第一供料器及所述多个第二供料器以所述第一供料器列位于所述第二供料器列的上方的状态保持,所述多个第二供料器具有第二供料器主体,该第二供料器主体是前端部沿着具有上下方向的成分的方向延伸的形状,在该前端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供料器的第一供料器主体的上端的高度相同的部分分别设有所述零件供给部。
如(31)项相关说明中记载那样,也能够使供料器保持装置以第一供料器列和第二供料器列沿着水平方向排列的状态进行保持。然而,若从第一、第二供料器的向供料器保持装置的拆装作业容易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本项的结构。
(34)根据(33)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供料器保持装置包括:
第一供料器保持台,具备将所述多个第一供料器分别从下方支承且保持成可拆装的多个第一保持部;
第二供料器保持台,配置在该第一供料器保持台的下方,具备将所述多个第二供料器分别从下方支承而保持成可拆装的多个第二保持部。
若采用本项的结构,则能够将第一供料器和第二供料器分别安装在第一供料器保持台及第二供料器保持台的上表面,能得到供料器的拆装作业变得容易的效果。
但是,需要将第二供料器配置在第一供料器保持台与第二供料器保持台之间的空间,而第二供料器主体由于具有前端部沿着具有上下方向的成分的方向延伸的形状,因此需要采用从前方向第二供料器保持台安装,或例如(37)项、(38)项记载那样,能将前端部转动至水平延伸的姿态等方法。在采用前者的方法的情况下,例如,将第一、第二供料器保持台设置于台车,在使台车从零件安装机的主体分离的状态下,将第二供料器安装于第二供料器保持台即可,若采用后者的方法,则能够将第二供料器从后方安装。
(36)根据(34)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供料器保持装置包括供料器保持构件,该供料器保持构件在上表面具备将所述多个第一供料器分别从下方且可拆装地保持的多个第一保持部,而在下表面具备将所述第二供料器分别从上方且可拆装地保持的多个第二保持部。
若采用本项的结构,则能够将具备前端部沿着具有上下方向的成分的方向延伸的形状的第二供料器主体的第二供料器以保持该形状的状态安装于供料器保持构件。
(37)根据(31)项至(36)项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二供料器的主体即第二供料器主体包括主体部和由该主体部保持成能够绕着与所述排列方向平行的转动轴线转动的转动部,在所述转动部设置有所述零件供给部。
(38)根据(37)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供料器包括姿态维持装置,该姿态维持装置将所述转动部选择性地维持成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这两个姿态,所述第一姿态是向上方转动而设置于该转动部的所述零件供给部位于与所述第一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给部相同的平面上的姿态,所述第二姿态是从所述主体部直线性地延伸的姿态。
(39)根据(31)项至(38)项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分别包括所述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及所述带化零件传送装置,而且还包括将覆盖所述载带的所述多个零件收容凹部的罩带以从载带向该载带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折回的状态剥下的罩带剥离装置。
(41)根据(1)项至(12)项、(21)项至(25)项、(31)项至(38)项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包括半剥离装置,该半剥离装置从通过所述带化零件传送装置传送的带化零件的所述载带,将覆盖该载带的所述多个零件收容凹部的罩带在所述零件收容凹部的列的一侧的侧部维持成固定于载带的状态,覆盖所述零件收容凹部的列的中央部和所述固定部的相反侧的侧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立起,形成为将零件收容凹部的上方敞开的状态。
若采用本项所记载的结构,则将零件收容凹部敞开而将零件取出之后,能够使罩带返回到固定于载带的原来的状态,因此能够将罩带与废载带一起处理,无需设置罩带剥离装置、罩带收容器等罩带的处理专用的装置,就能得到容易实现(1)项所记载的结构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有作为可申请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零件供给装置的安装系统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将一部分的罩除去而表示作为上述安装系统的一结构要素的安装模块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将上述安装模块中的安装装置取出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作为所述零件供给装置的结构要素的供料器保持台的立体图。
图5是为了容易理解内部的结构而将侧板及主体构件的一部分除去来表示相对于上述供料器保持台拆装的带式供料器组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作为上述带式供料器组的结构要素的两种拆装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将所述带式供料器组的一部分放大,并将一部分形成为剖面来表示的侧视图。
图8是图7中的8-8剖视图。
图9是改变剖切平面而将图7所示的带式供料器组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10是表示所述带式供料器组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所述带式供料器组的主体构件的一部分的图,(a)是俯视图,(b)是(a)的b-b剖视图,(c)是(a)的c-c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所述带式供料器组的废载带引导构件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通过上述带式供料器组的各带式供料器传送的带化零件152的俯视图。
图14是概念性地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零件供给装置中的零件供给部和废载带的排出通路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作为又一实施方式的零件供给装置的一结构要素的带式供料器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作为又一实施方式的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图16所示的零件供给装置的拆装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8是将图16中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19是将图17中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20是概念性地表示作为又一实施方式的零件供给装置的图。
图21是概念性地表示作为又一实施方式的零件供给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上述各图,说明可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可申请发明除了下述实施方式之外,以上述〔发明内容〕的项所记载的方式为代表,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以实施了各种变更的方式来实施。
图1表示安装系统的外观。本安装系统通过将多个安装模块10的各2台分别彼此相邻而横向排列固定在共通且一体的基体12上得到的结构进而横向排列多个而构成。多个安装模块10分别是分担且并行地进行向电路基板的电子电路零件的安装的电子电路零件安装机。
关于安装模块10,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104075公报中详细地进行了记载,关于与本可申请发明相关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简单地说明。
如图2所示,各安装模块10分别具备作为主体框架的模块主体18、基板传送装置20、基板保持装置22、零件供给装置24、安装装置26、基准标记拍摄装置28(参照图3)、零件拍摄装置30及电气控制装置32。
如图2所示,模块主体18具备前后方向长的床体36、从该床体36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分别立起的各两根的前柱38及后柱40、由这4根柱38、40支承的冠顶42。
基板传送装置20如图2所示具备两个基板输送机44、46,设置在床体36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将电路基板以水平的姿态,沿着与多个安装模块10排列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且水平的传送方向传送。基板保持装置22关于两个基板输送机44、46的各个基板输送机分别设置,分别具备从下方支承电路基板的支承构件及将电路基板的与传送方向平行的两侧缘部分别夹紧的夹紧构件,将电路基板以安装该电子电路零件的安装面成为水平的姿态保持。设基板传送装置20对电路基板的传送方向为X轴方向,与由基板保持装置22保持的电路基板的安装面平行的平面即水平面内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为Y轴方向。
零件供给装置24相对于床体36的基板传送装置20设置在Y轴方向的一侧,即安装模块10的前表面侧。零件供给装置24具备图4所示的供料器保持台52作为供料器保持装置。供料器保持台52具备水平的支承板53、从支承板53的一端部铅垂地立起的连接壁54、从另一端垂下的连接壁54,作为多个定位部的多个T槽55(定位槽)相互平行地形成在支承板53上,在各连接壁54设有作为第一定位部的多对定位孔56和作为多个连接部的多个连接器57。如图2所示,在该供料器保持台52保持有多个后述的带式供料器(以后,简称为供料器)58,由此构成零件供给装置24。零件供给装置也可以具备通过托盘来供给电子电路零件的部分。而且,供料器保持台52可相对于床体36拆装,能够与T槽55、定位孔56及连接器57的配置不同的另一供料器保持台更换,并且也能够与以往的将带式供料器保持成可拆装的供料器保持台更换。
如图2及图3所示,安装装置26具备安装头60和使该安装头60移动的头移动装置62。如图3所示,头移动装置62具备X轴方向移动装置64及Y轴方向移动装置66。Y轴方向移动装置66在构成模块主体18的冠顶42具备跨零件供给装置24的零件供给部和基板保持装置22设置的线性电动机70,使作为可动构件的Y轴滑动件72向Y轴方向的任意的位置移动。X轴方向移动装置64具备:第一、第二X轴滑动件74、76,设置在Y轴滑动件72上,相对于Y轴滑动件72沿着X轴方向移动,且彼此沿着X轴方向相对移动;X轴滑动件移动装置78(图3中仅图示了使第一X轴滑动件74移动的移动装置),使所述滑动件74、76分别沿着X轴方向移动。两个X轴滑动件移动装置分别包括例如作为驱动源的电力旋转电动机的一种即伺服电动机和由滚珠丝杠及螺母构成的进给丝杠机构,使X轴滑动件74、76向X轴方向的任意的位置移动。
安装头60以拆装自如的方式搭载于第二X轴滑动件76,通过头移动装置62,向跨零件供给装置24的零件供给部和基板保持装置22的移动区域即安装作业区域内的任意的位置移动。安装头60通过零件保持用具的一种即吸嘴86来保持电子电路零件,准备保持吸嘴86并使构成保持用具保持部的吸嘴支架的个数不同的多种安装头60,根据安装电子电路零件的电路基板的种类而选择性地安装于第二X轴滑动件76。在安装头60中吸嘴支架88被省略了图示,但在头主体上设置成能够沿着轴线方向即铅垂方向移动且能够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通过设置在头主体上的移动装置即升降装置及旋转装置而升降及旋转。
多个吸嘴支架88借助旋转体90的旋转,而绕着旋转体90的旋转轴线回旋,依次向多个停止位置的1个即零件吸附安装位置移动,通过未图示的设置在头主体的与零件吸附安装位置对应的位置上的升降装置而升降。吸嘴支架88还通过设置于头主体的支架旋转装置而绕自身的轴线旋转。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基准标记拍摄装置28如图3所示搭载于第二X轴滑动件76,通过头移动装置62而与安装头60一起移动。
以下,说明所述零件供给装置24的详细情况。
零件供给装置24包括所述供料器保持台52和相对于所述供料器保持台52拆装的多个供料器集合体100(参照图5)。各供料器集合体100包括多个所述供料器58(图示的例子中为8个)。各供料器58分别由第一部102、104和第二部106、108以可分离的方式构成。如图6(b)所示,第一部102具备零件供给部110、卷轴保持部112、带化零件引导部114、罩带剥离装置116及罩带收容器118。第一部104也如图6(a)所示具备零件供给部110、卷轴保持部112、带化零件引导部114、罩带剥离装置116及罩带收容器118,但相对于作为一体物的零件供给部110及带化零件引导部114,作为另一一体物的罩带剥离装置116及罩带收容器118与第一部102反向地固定。即,在第一部102中,在作为一体物的零件供给部110及带化零件引导部114的下表面作为另一一体物的罩带剥离装置116及罩带收容器118以倒立的状态固定,相对于此,在第一部104中,以正立状态固定在上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卷轴保持部112无论在第一部102还是在第一部104,均是同一结构的构件以相同方向固定在罩带收容器118,但由于罩带收容器118如上述那样彼此反向,因此两个卷轴保持部112的高度上下不同。因此,也可以认为,彼此为同一结构的罩带剥离装置116及罩带收容器118的一体物与彼此为同一结构的罩带收容器118固定成两种不同的状态,由此构成包括卷轴保持部112、罩带剥离装置116及罩带收容器118在内的两种一体物,这两种一体物以彼此不同的状态固定在包括零件供给部110及带化零件引导部114在内的一体物上,由此构成两种第一部102、104。
无论如何,通过使分别各1种的多个结构要素的固定的方法彼此不同,而形成两种第一部102、104,能得到量产引起的成本减少的效果。
另一方面,第二部106、108为各4个总计8个共有主体构件120的状态,通过将主体构件120相对于所述供料器保持台52拆装,而能够将8个供料器58一齐拆装。主体构件120的向供料器保持台52的安装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将设置于主体构件120的截面为T字形的卡合凸部122与供料器保持台52的T槽55嵌合,使设置在主体构件120的两个部位上的作为定位部的定位销125、126及作为连接部的连接器128与供料器保持台52的所述定位孔56及连接器57嵌合。
如图5、图7及图8所示,与第一部102组合而构成一个供料器58的第二部106具备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该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包括作为传送构件的链轮136和作为驱动源的带减速器的电动机138、旋转传递机构140。该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经由支承轴144而保持于通过主体构件120支承为可转动的转动臂146,并通过借助操作杆148的操作而旋转的凸轮(图示的例子中为偏心凸轮)150,向链轮136与带化零件152卡合的卡合位置和从带化零件152脱离的脱离位置移动。使操作杆148与凸轮150协作的协作装置的图示及说明省略,但协作装置以压下操作杆148时转动臂146向卡合位置转动的方式构成,通过所述操作杆148、协作装置、凸轮150及转动臂146来构成卡合脱离装置154。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及图8最为明确所示,在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部102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中,两个电动机138的位置相互前后错开,因此,两个旋转传递机构140的结构要素的配置相互不同,但结构要素自身彼此相同。
与第一部104组合而构成1个供料器58的第二部108也同样地具备包括链轮156、电动机158及旋转传递机构160在内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62,但该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62经由支承轴164保持于通过主体构件130支承为可转动的转动臂166,通过借助操作杆168的操作而旋转的凸轮(图示的例子中为偏心凸轮)170而向卡合位置和脱离位置移动。而且,第二部108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62位于比第二部106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靠后方处。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安装模块10,如上述那样,设图2的左手前侧为“前”,但关于零件供给装置24,相反地设图2的右后侧、即供料器58对带化零件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为“前”。可认为安装模块10的安装装置26与零件供给装置24彼此相对。
说明第一部102、104的详细情况。两者如上述那样实质上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第一部102为代表进行说明。
如图7及图9所示,第一部102的带化零件引导部114由截面形状为矩形且直线状的方管180构成。该方管180的底壁比侧壁和上壁厚,且在内部形成有允许带化零件152通过的通路182。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化零件引导部114为直线状引导部,方管180构成将零件供给部110与卷轴保持部112连接的连接构件。
如图13所示,带化零件152具备均为合成树脂制的载带190和罩带192。载带190在比较厚的长条形状的构件上以第一间距形成有多个零件收容凹部194,并且以第二间距形成有多个传送孔196,在零件收容凹部194的各个零件收容凹部收容了零件198之后,将罩带192粘贴在载带190上,由此防止零件198的从零件收容凹部194的脱落。因此,带化零件152具有扁平的矩形的横截面形状,上述通路182比该带化零件152的厚度略厚,但具有不允许带化零件152的以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为中心的旋转这样的高度的矩形的横截面形状,以罩带192侧为外周侧而卷绕在图5所示的由卷轴保持部112保持为可旋转的卷轴199上。
如图9最为明确所示,所述方管180的前端部中,上壁被除去且两侧壁的外侧面被切削或研削而减薄,该部分由截面形状为コ字形的罩200覆盖。罩200的前半部的上壁相对于方管180的上壁以越靠前端侧越向下的朝向倾斜,如图5所示,带化零件引导部114以越靠前侧的部分越向上的方式倾斜的状态成为水平。跨该水平部和与该水平部相邻的倾斜部,如图10所示,形成有允许设置在链轮136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卡合突部202的进入的长孔状的开口204。在与该开口204内对应的位置上,卡合突部202与载带190的传送孔196卡合,在该状态下使链轮136旋转,由此将带化零件152沿着长度方向传送。此时,带化零件152的罩带192在与上述水平部的前端缘206卡合的状态下,向带化零件152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折回,从载带190剥离。前端缘206构成作为罩带剥离引导部的一种的折回引导部。
如上述那样剥离的罩带192如图6(a)、(b)所示,由作为一对传送旋转体的传送齿轮208、210夹持,传送齿轮208、210的一方借助电动机212而旋转,由此对罩带192施加适当的张力,且被压入罩带收容器118内。需要说明的是,电动机212保持在第二部106、108侧(具体而言,通过省略了图示的托架而安装于主体构件120),在第一部102、104安装于第二部106、108时,固定于传送齿轮208的锥齿轮与固定于电动机212的输出轴的锥齿轮啮合,成为将电动机212的旋转向传送齿轮208传递的状态。通过这一对锥齿轮,构成能够卡合、脱离的旋转传递部,通过电动机212、旋转传递部及齿轮208、210,构成罩带传送装置214。并且,该罩带传送装置214与前述的作为罩带剥离引导部的前端缘206共同地构成罩带剥离装置116。
上述水平部的前端缘206位于方管180的上表面侧,相对于此,上述罩带传送装置214设置在方管180的下侧。因此,罩带192以当初的水平的姿态从载带190剥离,但在前端缘206与罩带传送装置214之间,首先扭转90度,以铅垂的姿态沿着方管180的作为引导面的侧面移动之后,再次扭转90度而返回到水平的姿态,由传送齿轮208、210夹持。由此,若是比罩带192的厚度稍大的宽度的空间,则能够使罩带192从带化零件引导部114的上方向下方移动。
如上所述,以与固定于方管180的罩200的前端缘206卡合的状态将罩带192从载带190剥离,因此零件收容凹部194在罩200的前端缘206的下游侧成为敞开状态,从而能够取出零件198。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方管180及罩200构成的带化零件引导部114的前端缘206的附近部成为零件供给部110。
如图9所示,在方管180的由罩200覆盖的部分的底壁形成有凹部220,在该凹部220的底面以悬臂状固定有定位构件222,该定位构件222构成进行带化零件152的厚度方向及长度方向的定位的定位装置。定位构件222由板簧材料形成,一端部固定在凹部222的底面,而另一端部与罩200的下表面弹性接触,由此,将带化零件152按压在罩200的下表面而进行厚度方向的定位。而且,在上述接触部的上表面形成有球冠状的定位突部224,该定位突部224与载带190的传送孔196一个个依次卡合,由此进行带化零件152的长度方向的定位。在本定位装置上,由板簧材料形成且自由端部与罩220的下表面弹性接触的定位构件222自身构成施力部。
带化零件152从方管180的后端侧的开口部向通路182插入时,其前端与定位构件222抵接而停止。然而,从该状态开始对带化零件152施加更大的压入力时,在方管180的上壁的下表面和与该下表面成锐角的定位构件222的上表面之间的楔形效果的作用下,定位构件222挠曲,而与方管180的上壁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变宽,允许带化零件152的向该间隙的进入。然后,载带190的传送孔196与定位突部224卡合,带化零件152的移动阻力增加。但是,定位突部224呈球冠状,因此若增加对带化零件152的压入力,则定位突部224从传送孔196脱离,允许带化零件152的进一步的移动。并且,若下一传送孔196到达定位突部224的位置,则带化零件152的移动阻力再次增加。通过反复进行以上的操作,而带化零件152具有节奏感地依次定位在多个位置。
因此,通过电动机138的控制,使作为传送构件的链轮136停止在卡合突部202正好与如上述那样定位的带化零件152的传送孔196卡合的旋转位置,由此在如上述那样使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向卡合位置移动了时,链轮136与带化零件152卡合,能够形成为可传送所述带化零件152的状态。图7及图8所示的旋转位置检测器228检测链轮136处于能够与带化零件152卡合的旋转位置的情况,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透过型的光电开关构成,安装在转动臂146、166。
如上述那样为了允许链轮136与带化零件152卡合,而如图9所示,在方管180的底壁的一部分、即图示的例子中位于定位构件222与带化零件152卡合的部分与罩200的前端缘206之间的部分上,形成有允许链轮136的进入的作为进入允许部的切口226。
如上述那样,第一部102、104的带化零件引导部114以越靠前侧的部分越向上的方式倾斜的状态安装在第二部106、108,但该安装如下所述进行。
在前述的主体构件120设有图11(a)所示的引导部保持部230。该引导部保持部230在截面b-b中如图11(b)所示,具有截面形状为矩形且比方管180的高度稍小的深度的承受槽232,在截面c-c中,如图11(c)所示,具有承受槽232比方管180的高度稍深,且在上端形成有向内的凸缘234的保持槽236。保持槽236在插入有带化零件引导部114的状态下,包围方管180的4个外侧面,将带化零件引导部114保持为仅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移动的状态,相对于此,承受槽232从下侧或上侧单纯地承受带化零件引导部114。
需要说明的是,成为所述一体物的罩带剥离装置116及罩带收容器118的长条形状的基材240(参照图6)的宽度比保持槽236的两侧的凸缘234间的间隔稍窄。而且,固定于方管180的所述罩200形成为不比方管180的外侧面向外方突出的形状、尺寸。
而且,承受槽232及保持槽236的宽度和保持槽236的深度相比方管180的宽度及高度扩宽成图6(b)所示允许沿着方管180的侧面移动的罩带192的通过的程度。
因此,在第一部102、104安放有带化零件152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部102、104的带化零件引导部114从前端侧向保持槽236及承受槽232插入,而能够由引导部保持部230保持。
如此,第一部102、104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被大致定位,但其定位精度未必充分,且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移动,因此为了准确地定位零件供给部110,而设置有图7所示的定位装置246。该定位装置246包括固定在由前述的转动臂146、166固定的托架248上的定位销250和形成在方管180的底壁上的定位孔252(都仅图示了与转动臂146对应的部件),转动臂146、166向所述卡合位置转动时,定位销250嵌入到定位孔252内,由此,高精度地定位第一部102、104的零件供给部110附近的部分。
从以上的说明可知,第一部102、104构成拆装单元,第二部106、108构成拆装对象部。而且,共有主体构件120的8个第二部构成一体化第二部,8个拆装单元(第一部102、104)构成拆装单元组。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销250的前端部具备锥形外周面,通过与定位孔252的锥形内周面嵌合,而将零件供给部110高精度地沿着带化零件引导部114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定位,并且在使带化零件引导部114稍向上方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从下方进行支承,由此也进行零件供给部110的高度方向的定位。
然而,零件供给部110的高度方向的定位也可以通过在上述引导部保持部230或如下说明的废载带引导构件258上设置抵接面,并使带化零件引导部114的前端附近部从下方与该抵接面抵接来进行。
上述废载带引导构件258如图12所示。该废载带引导构件258在多个(图示的例子中为2个)安装部259中,对安装于上述引导部保持部230的多个安装部260、并从第一部102、104排出的、取下了零件198后的废载带262(参照图10)进行引导。因此,废载带引导构件258具有均大致成为槽形的第一引导部264和第二引导部266。第一引导部264为了对在前方配置有零件供给部110的第一部102的废载带262以水平的姿态引导,而具有比废载带262的宽度稍宽的宽度。另一方面,需要使从在后方配置有零件供给部110的第一部104排出的废载带262通过位于前方的第一部102的前端部之间及第一引导部264之间的间隙而排出,由于该间隙比废载带262的宽度小,因此如图10所示,需要绕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扭转,而形成为向宽度方向倾斜的姿态。
因此,第二引导部266具备从下方与废载带262的一方的侧缘部接触的第一引导面267和从上方与另一方的侧缘部接触的第二引导面268。该第二引导部266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宽度从比废载带262的宽度稍宽的宽度逐渐减少至窄的宽度,并且所述中间部形成为第二引导面268以前侧的部分比后侧的部分低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268a。另一方面,第一引导面266大致水平。因此,废载带262随着前进而另一方的侧缘部相对于一方的侧缘部被向下方压下,绕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扭转。需要说明的是,上面说明了“第一引导面266大致水平”,但实际上为了随着废载带262被扭转而允许第一引导面266侧的侧缘部倾斜,以越靠前方的部分而与第二引导部的槽底面之间的间隙越大的方式稍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引导部266的上述“宽度从比废载带262的宽度稍宽的宽度逐渐减少至窄的宽度的部分”构成废载带扭转装置270。
废载带引导构件258配置在第一部104的前端面与后端面抵接的位置,且位于第一部102的上方,但在与第一部102的前端部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开口270,允许其前端部向上方露出。而且,在废载带引导构件258形成有从上述后端面和上述开口270的前端分别向前方延伸的切口272,并且舌片274从该切口272的一侧缘以悬臂状延伸,防止废载带262的向上方的浮起。零件198从前述的零件供给部110与上述舌片274之间的部分向上方取出,在该意思中,也可认为带化零件引导部114的前端部和上述舌片274共同形成零件供给部。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安装系统中,在多个安装模块10的各个安装模块中,从安装装置26排列成零件供给装置24的两列的零件供给部110将零件198取出、传送,安装在由基板保持装置22保持的电路基板上。因此,需要在零件供给装置24上搭载能够供给应向电路基板安装的多种零件198的多个供料器58。
在本实施方式的零件供给装置24中,如上所述,通过将保持有8个供料器58的主体构件120相对于供料器保持台52拆装,而能够将8个供料器58一齐更换,而且,在各供料器58中,通过将第一部102、104分别相对于第二部106、108拆装,而能够单独地更换各一个的第一部102、104。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在以供料器58为单位从供料器保持台52取下主体构件120的状态下、或从第二部106、108拆下第一部102、104的状态下,能够预先安装带化零件152。能够安置成将带化零件152向各供料器58的第一部102、104的带化零件引导部114插入,并使一个传送孔196与定位构件222的定位突部224卡合的状态,并且能够设置成将从带化零件152的载带190剥下的罩带192的前端部经由罩带传送装置214插入到罩带收容器118内的状态。
在将如此安置的第一部102、104安装于第二部106、108时,将带化零件引导部114从前端侧插入到引导部保持部230的保持槽236内,并将带化零件引导部114的前端面压入到与废载带引导构件抵接为止。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状态下,前端缘206比方管180的前端面稍后退,以使允许与从载带剥下的罩200的前端缘206卡合的罩带192的移动的间隙形成在废载带引导构件与前端缘206之间,。
如上述那样,在使带化零件引导部114的前端面与废载带引导构件抵接的状态下,操作图5所示的操作杆148、168,使转动臂146、166向卡合位置转动时,定位装置246的定位销250嵌入定位孔252,将零件供给部110在带化零件引导部114的长度方向及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所有方向上定位。此时,链轮136、156的卡合突部202嵌入到带化零件152的传送孔196内。因此,以后,若使链轮136、156以恒定角度为单位旋转,则带化零件152每次被传送与零件收容凹部194的形成间距相等的长度。与之并行地,在罩带传送装置214中,传送齿轮208、210以恒定角度为单位旋转,因此从载带190将罩带192剥下,零件收容凹部194敞开,且被定位在零件供给位置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供料器58分成由第一部102及第二部106构成的组和由第一部104及第二部108构成的组这2组,在这2组带式供料器组的各组中,将零件供给部110沿着作为与所述2条直线平行的方向的排列方向,以比各零件供给部110的宽度的2倍小(当然比1倍大)的排列间距排列,并且在设各供料器58的零件供给部110侧为前且所述卷轴保持部112侧为后时,属于后列的零件供给部110中取出了零件198后的废载带262通过与属于前列的零件供给部110的彼此相邻的部件之间的、比零件供给部110的宽度小的宽度的空间而向前方排出。
然而,零件供给部110的列并未限定为2列,通常可以形成为N列,这种情况下,零件供给装置构成为将上述“2”这一数字改变为“N”的状态,N为3的情况的例子如图14所示,在属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110中,取出了零件198后的废载带262分别通过属于最前列的零件供给部110的彼此相邻的部件之间的、比零件供给部110的宽度小的宽度的各引导部280而向前方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162分别由转动臂146、166保持,该转动臂146、166借助凸轮150、170转动,由此使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162向卡合位置移动,但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162由施力装置的作用力向卡合位置施力,基于操作杆148、168等操作构件的操作而能够向脱离位置移动。例如,保持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162的转动臂146、166通过至少包括在与主体构件120之间配置的压缩螺旋弹簧等弹性构件的施力装置,向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162的卡合位置施力,通过借助操作杆148、168的操作而旋转的凸轮,克服施力装置的作用力而向脱离位置移动。
与第一部102组合而构成1个供料器58的第二部106如图5、图7及图8所示具备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该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包括作为传送构件的链轮136、作为驱动源的带减速器的电动机138、旋转传递机构140。该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经由支承轴144保持于通过主体构件120支承为可转动的转动臂146,并通过借助操作杆148的操作而旋转的凸轮(图示的例子中为偏心凸轮)150,向链轮136与带化零件152卡合的卡合位置和从带化零件152脱离的脱离位置移动。使操作杆148与凸轮150协作的协作装置的图示及说明省略,但协作装置以压下操作杆148时转动臂146向卡合位置转动的方式构成,通过所述操作杆148、协作装置、凸轮150及转动臂146来构成卡合脱离装置154。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及图8最为明确所示,在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部102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中,两个电动机138的位置相互前后错开,因此,两个旋转传递机构140的结构要素的配置相互不同,但结构要素自身彼此相同。
另一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将多个供料器的零件供给部沿着在一平面上彼此正交的各多根直线分别排列的方式的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供料器300配置成长条形状的供料器主体301的长度方向成为水平的姿态。在各供料器300中,设带化零件152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为前且上游侧为后时,将第一带化零件传送装置302和第二带化零件传送装置304沿着前后方向排列配置,其结果是,第一零件供给部306与第二零件供给部308沿着与带化零件152的传送方向平行的方向并列形成。并且,3个以上的供料器300在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供料器保持台52类似的供料器保持台(未图示)上,沿着与带化零件152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搭载成1列,因此多个零件供给部(306、308)在一平面(本实施方式中为水平面)上,分别沿着2根第一直线和3根以上的第二直线排列。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在一平面上彼此正交。
第一、第二带化零件传送装置302、304分别具备作为传送构件的链轮312、电动机314及旋转传递机构316。为了简化图示,链轮312和构成旋转传递机构316的多个齿轮表示为单纯的圆,但分别在外周面具有卡合突部或齿。
各供料器300具备第一卷轴保持部320和位于其上方的第二卷轴保持部322,从由第一卷轴保持部320保持为可旋转的卷轴199拉出的带化零件152通过第二带化零件传送装置304的下方而卷挂在第一带化零件传送装置302的链轮312上,取出了零件198后的废载带262也通过第二带化零件传送装置304的下方,在第一卷轴保持部320的附近向供料器300的外部排出。具体而言,带化零件152由通过形成于引导构件324的引导槽326、引导管328、形成于引导构件330的引导槽332形成的作为第一引导部的第一带化零件引导装置334引导,废载带262由通过形成于引导构件340的引导槽342、引导管344、形成于引导构件324的引导槽346形成的作为第二引导部的第一废载带引导装置348引导而沿着长度方向移动。
从第二卷轴保持部322的卷轴199拉出的带化零件152及零件取出后的废载带262也由第二带化零件引导装置350及第二废载带引导装置352引导,这一点与上述同样,但第二带化零件引导装置350及第二废载带引导装置352的形成位置不同。从图明确可知,第二废载带引导装置352设置在第一带化零件引导装置334的上方,在其上方设置有第二带化零件引导装置350。
从由第一卷轴保持部320保持的卷轴199拉出而通过第一带化零件传送装置302传送的带化零件152的罩带192通过第一罩带剥离装置360而从载带192剥下,收容在第一罩带收容器362内。在第一带化零件传送装置302的链轮312的上方设有可开闭的第一罩364,在该第一罩364形成的开口的一端缘(带化零件152的传送方向上的后侧的端缘)构成折回引导部。通过该折回引导部和包含一对传送齿轮的罩带传送装置366,构成第一罩带剥离装置360。需要说明的是,罩带192以宽度方向成为水平的姿态被向罩364的上侧拉出,相对于此,由于罩带传送装置366设置在比罩364靠下方,因此罩带192经过引导辊370后,扭转90度,以位于铅垂面内的姿态由引导构件372引导,在引导构件372与引导辊374之间再次扭转90度而返回到宽度方向成为水平的姿态,经由另一引导辊376,由罩带传送装置366的一对传送齿轮夹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引导构件372由固定于上述供料器主体301的侧板保持,但为了容易理解内部的结构,而将该侧板除去,因此表示浮在空中的状态。
另一方面,从由第二卷轴保持部322保持的卷轴199拉出且由第二带化零件传送装置304传送的带化零件152的罩带192以宽度方向成为水平的姿态被向第二罩377的上侧拉出,在该姿态下卷挂于引导辊378、380之后,由第二罩带传送装置382的一对传送齿轮夹持。通过设置于第二罩377的折回引导部和第二罩带传送装置382来构成第二罩带剥离装置384。并且,从第二罩带传送装置382送出的罩带192收容在第二罩带收容器386内。
从以上的说明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第一罩364的开口构成第一零件供给部306,形成于第二罩377的开口构成第二零件供给部308。
另外,在供料器主体301的前部设有定位销390、392和连接器394,在后部设有定位销396、398和连接器400,连接器394用于对第一带化零件传送装置302及第一罩带传送装置366供给电流及控制信号,连接器400用于对第二带化零件传送装置304及第二罩带传送装置382供给电流及控制信号。但是,也可以将连接器394用于对第一、第二带化零件传送装置302、304供给电流及控制信号,并将连接器400用于对第一、第二罩带传送装置366、382供给电流及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由第一带化零件传送装置302传送的带化零件152剥下的罩带192扭转90度而以铅垂的姿态,从由第二带化零件传送装置304传送的带化零件152的上方向下方移动,第一罩带剥离装置360及第一罩带收容器362设置在比第二罩带剥离装置384及第二罩带收容器386靠下方处。通过该结构,具有容易避免两个罩带192的干涉的优点。
然而,也可以通过变更引导辊的配置,而将第一罩带传送装置366设置在比第二罩带传送装置382靠上方处。这种情况下,既可以将第一罩带收容器362设置在第二罩带收容器386的上方,也可以将第一罩带收容器362设置在第二罩带收容器386的后方。在前者的情况下,由第一罩带传送装置366传送的罩带192通过第二罩带剥离装置384的上方,在后者的情况下,不仅通过第二罩带剥离装置384而且也通过第二罩带收容器386的上方。
另一实施方式如图16至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是将多个供料器的零件供给部在一平面上分别沿着相互正交的各多根直线排列的方式的一实施方式,但用于实现的手段不同。
即,多个(图示的例子中为2个)供料器410、412沿着上下方向重叠配置,但配置在下方的供料器412的前部能取得图16所示的弯曲的状态和图17所示的从后部笔直延伸的状态。
内部的基本结构由于与公知的供料器相同,因此简单说明且仅详细说明不同的部分。
配置在上方的供料器410具备供料器主体414和由供料器主体414保持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420及罩带传送装置422,所述两传送装置共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424。从由固定在供料器主体414的后端部上的卷轴保持部430保持为可旋转的卷轴432拉出的带化零件152经由通过引导板434构成的带化零件引导部,由带化零件传送装置420的链轮436传送。由罩438的折回引导部引导且从该带化零件152剥下的罩带192经由包含引导辊440的罩带引导部,由设置在供料器主体414的后部的罩带传送装置422传送,向供料器410的外部排出。将罩带192剥下且在由上述罩438的开口构成的零件供给部448中将零件198取出后的废载带262由通过引导管450构成的废载带引导部引导,从供料器主体414的后端部向供料器410的外部排出。
供料器410以可拆装的方式搭载在作为供料器保持构件的供料器保持台460的上表面。该供料器410的向供料器保持台460的搭载手段与配置在下方的供料器412相同,以供料器412为例在后面说明。
配置在下方的供料器412的内部的结构与上述供料器410相同,因此在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说明,仅说明不同的部分。
供料器412的供料器主体470具备通过连结轴472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的作为主体部的固定部474、及转动部476。转动部476能取得图16所示的沿铅垂立起而相对于固定部474弯曲的弯曲姿态、和图17所示水平横放而从固定部474笔直延伸的伸长姿态,在两姿态下能分别相互固定。作为为此的固定装置,可以是如下结构,例如,在转动部476成为弯曲姿态时,固定于转动部476的球塞的球与形成于固定部474的卡合凹部嵌合,而转动部476成为伸长姿态时,转动部476的端面的下部与固定部474的端面的下部抵接。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球塞与卡合凹部的组合、相互抵接的两个端面的下部的组合构成将转动部476选择性地维持成弯曲姿态和伸长姿态这两个姿态的姿态维持装置。
上述连结轴472兼作为罩带传送装置422的旋转传递机构的一结构要素即同步带轮480(参照图18)的旋转轴,因此即使转动部476相对于固定部474转动,与另一方的同步带轮482的旋转轴之间的距离也不变化,不会对同步带484造成影响。
零件的供给在转动部476的弯曲姿态下进行,因此如图16所示,以覆盖转动部476的端面的状态设置罩490,形成于该罩490的开口构成零件供给部492,通过该开口的后侧的端缘来构成罩带192的折回引导部。
如上所述,在转动部476的弯曲姿态下进行零件供给时,需要将废载带262从处于弯曲姿态的转动部476的引导管500向固定部474的引导管502传送,但为此的引导如图18放大所示,通过软质合成树脂制且具有挠性的挠性管504进行。挠性管504中,一端部与引导管500的外侧嵌合而固定,而另一端部以可滑动的方式与引导管502的内侧嵌合。该挠性管504在转动部476处于图19所示的伸长姿态的状态下,直线性地延伸而收容在引导管502的内部,但在转动部476处于图18所示的弯曲姿态的状态下,大半部分从引导管502拔出而呈圆弧状弯曲。
挠性管504朝向接近与所述连结轴472一起旋转的齿轮506的方向变形的情况由固定于引导管500的接触防止构件508防止,而挠性管504朝向从齿轮506分离的方向变形的情况通过对挠性管504的从引导管502的抜出限度进行规定来防止。该抜出限度的规定例如可以通过从挠性管504的一端部的外周面向半径方向外方突出的限动件510与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在引导管502的周壁上的槽512的一端抵接来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限动件510的向槽512的嵌入能够通过以使挠性管504朝向在直径方向上压扁的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向引导管502内插入,并使弹性变形恢复来进行。而且,呈圆弧状弯曲的接触防止构件508在转动部476成为伸长姿态的状态下,如图19所示,沿着齿轮506的外周面,转动到接近同步带484的位置,因此在固定部474的内部设有允许该移动的空间。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供料器412以可拆装的方式搭载于供料器保持台520。该搭载通过如下方式进行:供料器412在转动部476为伸长姿态的状态下,从转动部476侧,插入到上方的供料器保持台460与下方的供料器保持台520之间的空间,设置在固定部474的下表面上的截面形状为T字形的嵌合突部524与设置在供料器保持台520的上表面上的T槽522嵌合,并且通过操作杆(未图示。参照供料器410的操作杆526)的操作而工作的锁定装置528成为锁定状态。
伴随着这样的供料器412的搭载,从固定部474的后端垂下的连接部536的定位销538、540嵌入到设置于供料器保持台520的定位孔内,并且连接部536的连接器542与供料器保持台520的连接器连接。
供料器410也同样地搭载于供料器保持台460,在两供料器410、412分别搭载于供料器保持台460、520的状态下,多个供料器410沿着与带化零件152的传送方向即前后方向垂直的直线排列成一列,多个供料器412也同样地排列成一列。并且,多个供料器410的多个零件供给部448和多个供料器412的多个零件供给部492在水平的一平面上分别沿着相互平行的2根直线排列成一列,并且各1个的零件供给部448和零件供给部492成为沿着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排列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带化零件传送装置420和罩带传送装置422来共有电动机424,但这并非不可或缺,也可以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分别设置专用的电动机。同样地,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带化零件传送装置(142、162、302、304)和罩带传送装置(214、362、382、384)共有电动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转动部476在弯曲姿态下转动直至铅垂的姿态,但这并非不可或缺,也可以转动直至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例如,前倾)的姿态,在该姿态下进行零件供给。
另外,供料器主体包括主体部(固定部)和转动部的情况也并非不可或缺,例如图20所示,也可以将具备一体的供料器主体550的供料器552整体以倾斜姿态由供料器保持构件554保持,从由设置在它们的上端部的罩556的开口构成的零件供给部558取出零件。
此外,相对于分别排列成1列的多组供料器的各组设置供料器保持构件的情况并非不可或缺,也可以将1个供料器保持构件兼用作2组供料器。
例如图21所示,在供料器保持构件560的上表面安装一组供料器562,在相同的供料器保持构件560的下表面安装有另一组供料器564。这种情况下,安装在供料器保持构件560的下表面上的供料器564如箭头566所示,若从下方安装,则即使供料器564的供料器主体568具有向上方弯曲的形状,也能够毫无障碍地安装于供料器保持构件560,使该供料器564的零件供给部570位于与其他的供料器562的零件供给部572相同的平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料器562的链轮580在图21中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但供料器564的链轮58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在两供料器562、564中带化零件152向彼此相反的方向传送。而且,标号584表示罩带收容器584。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罩带192从载带190完全剥下,而零件收容凹部194敞开,但这并非不可或缺。例如日本特表2002-533943所记载那样,也可以使供料器包括如下的半剥离装置:将从由带化零件传送装置传送的带化零件的载带覆盖该载带的多个零件收容凹部的罩带形成为如下状态,在零件收容凹部的列的一侧的固定部中维持固定于载带的状态,覆盖零件收容凹部的列的中央部和固定部的相反侧的侧部相对于固定部立起,使零件收容凹部的上方敞开。
如此,将零件收容凹部敞开而取出了零件之后,能够返回到将罩带固定于载带的原来的状态,因此能够将罩带与废载带一起进行处理,无需设置罩带剥离装置及罩带收容器等罩带的处理专用的装置,相应地,容易构成将零件供给部在一平面上排列成多列的零件供给装置。
标号说明
10:安装模块  24:零件供给装置  26:安装装置  32:电气控制装置  52:供料器保持台  53:支承板  54:连接壁  55:T槽  56:定位孔  57:连接器  58:供料器(带式供料器)  100:供料器集合体  102、104:第一部  106、108:第二部  110:零件供给部  112:卷轴保持部  114:带化零件引导部  116:罩带剥离装置  118:罩带收容器  120:主体构件  122:卡合凸部  125、126:定位销  128:连接器  136:链轮  138:电动机  140:旋转传递机构  142:带化零件传送装置  144:支承轴  146:转动臂  148:操作杆  150:凸轮  152:带化零件  154:卡合脱离装置  156:链轮  158:电动机160:旋转传递机构  162:带化零件传送装置  164:支承轴  166:转动臂  168:操作杆  170:凸轮  180:方管  182:通路  190:载带  192:罩带  194:零件收容凹部  196:传送孔  198:零件(电子电路零件)  199:卷轴  200:罩  202:卡合突部  204:开口  206:前端缘  208,210:传送齿轮  212:电动机  214:罩带传送装置  220:凹部  222:定位构件  224:定位突部  226:切口  228:旋转位置检测器  230:引导部保持部  232:承受槽  234:凸缘  236:保持槽  240:基材  246:定位装置  248:托架  250:定位销  252:定位孔  258:废载带引导构件  262:废载带  264:第一引导部  266:第二引导部  267:第一引导面  268:第二引导面  268a:倾斜部270:废载带扭转装置  270:开口  272:切口  274:舌片  280:引导部  300:供料器  301:供料器主体  302:第一带化零件传送装置304:第二带化零件传送装置  306:第一零件供给部  308:第二零件供给部  334:第一带化零件引导装置  348:第一废载带引导装置350:第二带化零件引导装置  352:第二废载带引导装置  360:第一罩带剥离装置  362:第一罩带收容器  364:第一罩  366:第一罩带传送装置  377:第二罩  382:第二罩带传送装置  384:第二罩带剥离装置  386:第二罩带收容器  410、412:供料器  414:供料器主体  420:带化零件传送装置  422:罩带传送装置  448:零件供给部470:供料器主体  472:连结轴  474:固定部  476:转动部  490:罩  492;零件供给部  520:供料器保持台  522:T槽  524:嵌合突部  526:操作杆  528:锁定装置  550:供料器主体  552:供料器554:供料器保持构件  556:罩  558:零件供给部  560:供料器保持构件  562、564:供料器  568:供料器主体  570、572:零件供给部

Claims (17)

1.一种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包括:
多个带式供料器,将在沿着载带的长度方向以一定间距排列形成的多个零件收容凹部分别各收容一个电子电路零件而成的带化零件分别沿着长度方向传送,并将所述多个零件收容凹部的各个零件收容凹部依次定位于零件供给部;
供料器保持装置,保持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
所述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在将这些带式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给部在一平面上且沿着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条直线的各条直线排列成多列的状态下,由所述供料器保持装置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分别包括对卷绕有所述带化零件的卷轴进行保持的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将从所述卷轴拉出的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引导的带化零件引导部、将所述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传送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并且所述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及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形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供料器保持装置一体地拆装的拆装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分别能够分离成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包括所述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及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所述第二部包括所述带化零件传送装置,所述第一部形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部拆装的所述拆装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带化零件传送装置包括:
传送构件,具有能够与以一定间距形成在载带上的传送孔卡合的至少1个卡合突部;
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送构件;
卡合脱离装置,至少使所述传送构件在所述卡合突部与所述传送孔卡合的卡合位置和卡合突部从传送孔脱离的脱离位置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供料器保持装置拆装。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部能够将多个所述第一部保持作为拆装单元组。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是笔直延伸的直线状引导部,各直线状引导部倾斜成所述零件供给部侧的端部相比所述卷轴保持部侧的端部位于上方的姿态,并且,以多组直线状引导部在与包含所述多条直线的平面平行且与这些直线垂直的方向上相互隔开的状态,配置所述多个拆装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分别包括对卷绕有所述带化零件的卷轴进行保持的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将从所述卷轴拉出的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引导的带化零件引导部、将所述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传送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并且,这多个带式供料器以与所述零件供给部的各列对应的带式供料器为单位分成N组,其中N为2以上的自然数,在所述N组带式供料器组的各组中,所述零件供给部沿着与所述多条直线平行的方向即排列方向,以比各零件供给部的宽度的N倍小的排列间距排列,且在以各带式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给部侧为前而以所述卷轴保持部侧为后时,在属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中,使取出了电子电路零件后的废载带通过属于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的彼此相邻的零件供给部之间而向前方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其中,
还包括废载带扭转装置,所述废载带扭转装置将从属于所述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排出的所述废载带分别绕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扭转,由此减小所述废载带的所述排列方向上的宽度并向所述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给部之间引导。
10.一种带式供料器,将在沿着载带的长度方向以一定间距排列形成的多个零件收容凹部分别各收容一个电子电路零件而成的带化零件沿着长度方向传送,并将所述多个零件收容凹部的各个零件收容凹部依次定位于零件供给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分离成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包括对卷绕有所述带化零件的卷轴进行保持的卷轴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给部、将从所述卷轴拉出的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引导的带化零件引导部,所述第二部包括将所述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传送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所述第一部形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一体地拆装的拆装单元。
11.一种拆装单元,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
卷轴保持部,对卷绕有带化零件的卷轴进行保持,所述带化零件为在沿着载带的长度方向以一定间距排列形成的多个零件收容凹部分别各收容一个电子电路零件而成;
零件供给部,将所述多个零件收容凹部的各个零件收容凹部依次定位,并从各零件收容凹部取出电子电路零件;
带化零件引导部,将从所述卷轴拉出的带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给部引导,
所述拆装单元能够相对于拆装对象部一体地拆装,能够通过安装在所述拆装对象部而传送所述带化零件,所述拆装对象部包括传送所述带化零件的带化零件传送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拆装单元,其中,
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包括在连接构件的内部形成的所述带化零件的通路,所述连接构件对所述卷轴保持部和所述零件供给部进行物理性的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拆装单元,其中,
还包括:
定位突部,与所述载带的所述传送孔卡合而规定所述带化零件的长度方向的位置;
施力部,对所述定位突部向与所述传送孔卡合的方向施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拆装单元,其中,
还包括罩带剥离引导部,所述罩带剥离引导部对覆盖所述多个零件收容凹部的罩带从所述带化零件的载带的剥离进行引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拆装单元,其中,
包括罩带剥离装置,所述罩带剥离装置包括所述罩带剥离引导部和对在所述罩带剥离引导部中被引导的所述罩带施加张力的罩带传送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拆装单元,其中,
所述带化零件引导部包括在连接构件的内部形成的所述带化零件的通路,所述连接构件对所述卷轴保持部和所述零件供给部进行物理性的连接,并且,所述罩带剥离装置包括:
折回引导部,以水平的姿态设置在所述连接构件的上侧,与从处于所述通路内的所述带化零件的载带剥下的所述罩带卡合,并对所述罩带的向所述带化零件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折回进行引导;
罩带传送装置,设置在所述连接构件的下侧,且包括一对传送旋转体,所述一对传送旋转体从正面侧和背面侧夹持所述罩带的宽度方向为水平方向的部分进行传送;
引导面,由所述连接构件的、位于所述折回引导部与所述罩带传送装置之间的部分的外侧面形成,将通过所述折回引导部折回的所述罩带以扭转了90度的状态从所述连接构件的上侧向下侧引导。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拆装单元,其中,
所述拆装单元还包括对由所述罩带剥离装置剥下的罩带进行收容的罩带收容器。
CN201080059250.2A 2009-12-26 2010-11-22 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 Active CN1026876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12984.7A CN104125767B (zh) 2009-12-26 2010-11-22 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
CN201410312270.6A CN104125766B (zh) 2009-12-26 2010-11-22 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6461 2009-12-26
JP2009296461A JP5357743B2 (ja) 2009-12-26 2009-12-26 電子回路部品供給装置
PCT/JP2010/070783 WO2011077880A1 (ja) 2009-12-26 2010-11-22 電子回路部品供給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2984.7A Division CN104125767B (zh) 2009-12-26 2010-11-22 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
CN201410312270.6A Division CN104125766B (zh) 2009-12-26 2010-11-22 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7608A true CN102687608A (zh) 2012-09-19
CN102687608B CN102687608B (zh) 2015-06-24

Family

ID=4419542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2270.6A Active CN104125766B (zh) 2009-12-26 2010-11-22 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
CN201080059250.2A Active CN102687608B (zh) 2009-12-26 2010-11-22 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
CN201410312984.7A Active CN104125767B (zh) 2009-12-26 2010-11-22 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2270.6A Active CN104125766B (zh) 2009-12-26 2010-11-22 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2984.7A Active CN104125767B (zh) 2009-12-26 2010-11-22 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37936B2 (zh)
JP (1) JP5357743B2 (zh)
CN (3) CN104125766B (zh)
DE (1) DE112010005014T5 (zh)
WO (1) WO2011077880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2112A (zh) * 2015-12-03 2017-06-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方法及部件安装系统
CN106912164A (zh) * 2017-04-07 2017-06-30 深圳市朤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物料飞达及其上料方法
CN107432109A (zh) * 2015-03-09 2017-12-0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供料器
CN107645902A (zh) * 2013-02-15 2018-01-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及部件供给方法
CN109247007A (zh) * 2018-10-29 2019-01-18 珠海奇川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牵引式上料飞达
CN112868277A (zh) * 2018-10-22 2021-05-28 株式会社富士 电气元件供给装置以及电气元件供给方法
CN117395980A (zh) * 2023-12-11 2024-01-12 深圳市易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飞达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46024A (ja) * 2011-08-26 2013-03-04 Fuji Mach Mfg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5756380B2 (ja) * 2011-09-22 2015-07-29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5746593B2 (ja) * 2011-09-27 2015-07-08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6099301B2 (ja) * 2011-10-24 2017-03-22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5844116B2 (ja) * 2011-10-24 2016-01-13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5797087B2 (ja) * 2011-11-01 2015-10-21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5748284B2 (ja) * 2011-11-01 2015-07-1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5846630B2 (ja) * 2011-11-01 2016-01-20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US9669980B2 (en) 2012-03-13 2017-06-06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Feeder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WO2013140535A1 (ja) * 2012-03-21 2013-09-26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の管理システム
CN104206047B (zh) * 2012-03-22 2016-08-24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
JP5902569B2 (ja) * 2012-06-29 2016-04-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装着方法及びその装着装置
JP2014038948A (ja) * 2012-08-17 2014-02-27 Sony Corp テープカセットの位置決め機構、テープカセット、実装装置、及び基板の製造方法
KR101865619B1 (ko) 2013-11-25 2018-07-04 한화에어로스페이스 주식회사 테이프 피더
WO2015076464A1 (ko) * 2013-11-25 2015-05-28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테이프 피더
JP6427003B2 (ja) * 2014-12-25 2018-11-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リール装置、及び部品収納テープの補給方法
CN107114007B (zh) * 2014-12-26 2019-12-17 株式会社富士 电子元件供给系统
US10902161B2 (en) * 2015-03-06 2021-01-26 Fuji Corporation Method for optimizing component type arrangement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component type arrangement
CN107432108B (zh) * 2015-03-09 2020-02-21 株式会社富士 供料器
WO2016147362A1 (ja) * 2015-03-18 2016-09-22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6577022B2 (ja) * 2015-03-31 2019-09-18 株式会社Fuji 自動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
US10390469B2 (en) * 2015-09-08 2019-08-20 Fuji Corporation Tape feeder
US10660249B2 (en) 2015-09-09 2020-05-19 Fuji Corporation Separate installation-type reel holding device
US10918000B2 (en) 2015-09-09 2021-02-09 Fuji Corporation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WO2017061043A1 (ja) * 2015-10-09 2017-04-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機、リール保持装置
CN108353525B (zh) * 2015-10-09 2020-09-1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机、带盘保持装置
US10015919B2 (en) * 2016-02-26 2018-07-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JP6219427B2 (ja) * 2016-03-10 2017-10-2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装着方法及びその装着装置
US11032960B2 (en) * 2016-07-06 2021-06-08 Fuji Corporation Feeder
JP6606667B2 (ja) 2016-09-30 2019-11-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
DE112016007425T5 (de) * 2016-11-10 2019-08-01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Bauteilzuführungsvorrichtung, Oberflächenmontage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Zuführen von Bauteilen
JP6824416B2 (ja) * 2017-08-01 2021-02-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部品実装機
KR101999897B1 (ko) * 2017-09-26 2019-10-01 주식회사 선일기연 터미널 실장기용 릴 자동교체 공급장치 및 이용한 릴 자동교체 공급방법
WO2019229824A1 (ja) * 2018-05-28 2019-12-05 株式会社Fuji テープフィーダ
WO2020003383A1 (ja) * 2018-06-26 2020-01-02 株式会社Fuji 部品供給ユニットの配置決定方法およ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KR102598950B1 (ko) * 2018-09-12 2023-11-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도어글래스용 무선전력전송장치
JP6804502B2 (ja) * 2018-10-25 2020-12-2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搬送台車、リール装置の装着システム及び装着方法
JP7396890B2 (ja) * 2019-12-26 2023-12-12 Juki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DE112021007495T5 (de) * 2021-04-13 2024-02-01 Fuji Corporation Zufuhrvorrichtung und Komponentenmontagevorrichtung
CN113286509B (zh) * 2021-06-18 2023-08-15 广东博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表制造装置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5398A (ja) * 1989-02-03 1990-08-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2005116904A (ja) * 2003-10-10 2005-04-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2005235803A (ja) * 2004-02-17 2005-09-02 Kunio Oe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CN101277605A (zh) * 2002-06-25 2008-10-0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对基板作业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8844B2 (ja) 1990-07-19 1998-10-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H07114319B2 (ja) 1991-01-22 1995-12-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ップ形電子部品の供給装置
JP2988285B2 (ja) 1994-11-15 1999-12-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4005662B2 (ja) 1997-05-06 2007-11-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方法とその方法を用いた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4370058B2 (ja) 1998-12-22 2009-11-25 マイデータ オートメーション アクチボラグ 基板に部品を装着する装置
JP4486259B2 (ja) 1998-12-22 2010-06-23 マイデータ オートメーション アクチボラグ 部品テープ情報を部品取付機に移転する方法および手段
JP4451967B2 (ja) 2000-06-28 2010-04-14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部品取扱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041736B2 (ja) 2000-11-14 2008-01-30 アッセンブレオン エヌ ヴィ ピックアップ位置に電子部品を供給する装置
JP4463447B2 (ja) * 2001-09-03 2010-05-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方法、並びにパーツカセット
SE522521C2 (sv) * 2001-09-07 2004-02-10 Mydata Automation Ab Förfarande, system och arrangemang för hantering av komponenttejper
JP3955210B2 (ja) * 2001-12-19 2007-08-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方法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4320199B2 (ja) * 2002-05-24 2009-08-26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電子部品供給システム
JP4320204B2 (ja) 2002-07-19 2009-08-26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対基板作業システム
US7243828B2 (en) * 2004-11-12 2007-07-17 Samsung Techwin Co., Ltd. Tape feeder for component mounter and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setting tape initial position by the same
JP4820728B2 (ja) * 2006-10-03 2011-11-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並びに表面実装機
JP4321610B2 (ja) * 2007-03-09 2009-08-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4271721B2 (ja) 2008-05-10 2009-06-03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回路部品供給用のフィーダ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5398A (ja) * 1989-02-03 1990-08-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01277605A (zh) * 2002-06-25 2008-10-0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对基板作业系统
JP2005116904A (ja) * 2003-10-10 2005-04-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2005235803A (ja) * 2004-02-17 2005-09-02 Kunio Oe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5902B (zh) * 2013-02-15 2020-04-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及部件供给方法
CN107645902A (zh) * 2013-02-15 2018-01-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及部件供给方法
CN107432109B (zh) * 2015-03-09 2019-08-06 株式会社富士 供料器
CN107432109A (zh) * 2015-03-09 2017-12-0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供料器
CN106852112B (zh) * 2015-12-03 2020-03-3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方法及部件安装系统
CN106852112A (zh) * 2015-12-03 2017-06-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方法及部件安装系统
CN106912164A (zh) * 2017-04-07 2017-06-30 深圳市朤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物料飞达及其上料方法
CN112868277A (zh) * 2018-10-22 2021-05-28 株式会社富士 电气元件供给装置以及电气元件供给方法
CN112868277B (zh) * 2018-10-22 2022-06-14 株式会社富士 电气元件供给装置以及电气元件供给方法
CN109247007A (zh) * 2018-10-29 2019-01-18 珠海奇川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牵引式上料飞达
CN109247007B (zh) * 2018-10-29 2024-02-13 珠海奇川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牵引式上料飞达
CN117395980A (zh) * 2023-12-11 2024-01-12 深圳市易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飞达及控制方法
CN117395980B (zh) * 2023-12-11 2024-02-20 深圳市易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飞达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7608B (zh) 2015-06-24
CN104125766B (zh) 2018-03-30
CN104125767A (zh) 2014-10-29
CN104125767B (zh) 2017-05-24
JP2011138834A (ja) 2011-07-14
CN104125766A (zh) 2014-10-29
DE112010005014T5 (de) 2012-10-04
US9137936B2 (en) 2015-09-15
JP5357743B2 (ja) 2013-12-04
WO2011077880A1 (ja) 2011-06-30
US20120285628A1 (en) 201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7608A (zh) 电子电路零件供给装置
US8561449B2 (en) Bending apparatus for rod-shaped workpieces
CN102273332B (zh) 电子电路部件安装机
CN102638964A (zh) 多层型回转头、电路元件安装机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KR20150007328A (ko) 분리 가능한 용접 와이어 피더를 구비한 모듈 용접 시스템과, 용접 시스템에서 와이어 피더의 형태를 변경하는 방법
CN203752347U (zh) 一种蓝宝石开方机机壳走线布局结构
CN203537747U (zh) 带式供料器
CN216576115U (zh) 一种激光切割机
WO2016026472A1 (en) Bending head, especially for an automatic bending machine
JP2013225716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5535380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06335264B (zh) 一种转移贴装机
CN102026538A (zh)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JP2014239264A (ja) 電子回路部品供給装置
JP5913508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210062442U (zh) 一种具有自动对位功能的电子证照缝合设备
CN215797657U (zh) 一种新型送电线机构
KR102473380B1 (ko) 터렛형 다축 커팅기
CN113290368B (zh) 一种用于车辆支撑体自动化装配的设备
CN218753698U (zh) 一种自动生产线送料机
CN219581833U (zh) 一种型材校正送料装置
JP6905626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H1156024A (ja) 苗の取り出し装置
JP2511601Y2 (ja) 苗植付装置の苗のせ台取付部構造
KR100777323B1 (ko) 코일재 강판의 블랭킹 가공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