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3444A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3444A
CN102193444A CN2011100549265A CN201110054926A CN102193444A CN 102193444 A CN102193444 A CN 102193444A CN 2011100549265 A CN2011100549265 A CN 2011100549265A CN 201110054926 A CN201110054926 A CN 201110054926A CN 102193444 A CN102193444 A CN 102193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graphic fixing
fixing
image forming
device body
f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49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3444B (zh
Inventor
山口嘉纪
进士晃
长谷川健一
吉永洋
岩谷直毅
藤本一平
池渊丰
田卷俊太郎
下川俊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3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3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4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fixing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39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fixing uni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不容易产生定影部件或温度检测手段的磨损劣化,能够做到定影装置的成本较低,不会受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的气流的影响,通过温度检测手段来高精度地检测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在定影装置(20)里设置了定影外壳罩盖(48),其在覆盖定影部件(21)或定影框架(43)的同时,还具有使得定影部件(21)的表面的一部分从定影装置(20)的外部露出而形成的开口部(48a)。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里设置了在定影装置(20)被安装的状态下时,检测定影部件(21)的表面温度的非接触型温度检测手段(50),以及与定影装置(20)的安装动作连动后对温度检测手段(50)进行保持后使其介由开口部进入到定影外壳罩盖的内部里的保持部件(51)。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定影装置被设置为可以自由装卸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复印机、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众所周知的定影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是为了检测定影部件(加热辊)的表面温度,采用了非接触型的温度传感器。
具体来说是,在专利文献1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了以非接触地来与定影部件的加热辊相向而对的热电元件(温度检测手段)。然后,根据热电元件的检测温度,来进行内接到加热辊里的发热管的输出控制,使得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定影温度)得到温度控制。
这里,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减轻热电元件自身的温度上升,而将热电元件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的定影装置的外部里。然后,通过在定影装置的外部的位置处被配设为与加热辊相向而对的热电元件,来进行加热辊的温度控制。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2-1399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已有的专利文献1等的技术因为采用了检测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的非接触型的温度检测手段,比起使用接触定影部件的表面来检测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接触型的温度检测手段(如接触型热敏电阻),具有不会因定影部件和温度检测手段的滑动接触而导致双方的部件的磨损劣化的优点。更进一步地,因为是将价格较高的非接触型的温度检测手段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一侧,而不是定影装置一侧,还具有降低比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更频繁地交换的定影装置的成本的优点。
然而,在定影装置的外部里设置非接触型的温度检测手段时,温度检测手段受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的气流的影响,导致温度检测手段的周围的空气温度的紊乱,从而可能不能对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进行高精度地检测。然后,这样地通过温度检测手段不能高精度地检测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的时候,就会导致定影部件的定影温度不稳定,在输出图像上容易发生定影不良。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定影部件或温度检测手段的磨损劣化不易发生、定影装置的成本较低、不会受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的气流的影响,通过温度检测手段来高精度地检测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被设置为可以自由装卸,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装置包括,
定影部件,其在规定方向里移动后对调色剂像进行加热熔融;
定影框架,其直接或间接地保持所述定影部件;
定影外壳罩盖,其在覆盖所述定影部件及所述定影框架的同时,设置了介由所述定影框架来使得所述定影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从外部露出而形成的开口部,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包括,
温度检测手段,其在所述定影装置被安装的状态下,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向而对,非接触地检测所述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
保持部件,其与所述定影装置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的动作连动后,对所述温度检测手段进行保持,使其介由所述开口部进入到所述定影外壳罩盖的内部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在所述定影装置被安装的状态下,还设置了从所述定影外壳罩盖的外部来覆盖所述开口部而形成的本体侧罩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侧罩盖被保持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在所述定影装置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安装方向的反方向里被施力,当所述定影装置处于被安装的状态下时,其与所述定影外壳罩盖密接后覆盖所述开口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被保持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在所述定影装置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安装方向的反方向里被施力,当所述定影装置处于被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的状态下时,其位置相对于所述定影框架被确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检测手段在所述定影装置处于被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的状态下时,是在从正下方到正横向的范围内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向而对地被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件里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部件是具有可挠性的环状定影轮带,
所述定影装置包括:
固定部件,其被固定设置在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侧里,介由该定影带与加压转动体压接后形成记录媒介被搬送来的夹持部;
管状的金属部件,其被固定设置为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相向而对,在对所述定影带加热的同时,通过加热手段被加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部件在所述夹持部以外的位置里被固定设置为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相向而对,另外还包括有增强部件,其被固定设置在所述金属部件的内周面侧里,与所述固定部件抵接后对该固定部件进行增强。
还有,在本发明中,固定部件或金属部件或增强部件被“固定设置”的状态是指固定部件或金属部件或增强部件没有被转动驱动,而是被保持在非转动的状态里。因此,即使固定部件通过弹簧等施力部件处于朝向夹持部被施力的情况下,只要固定部件以非转动来被保持,该固定部件就处于被“固定设置”的状态。
本发明的构成是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侧里设置非接触型的温度检测手段,与定影装置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的动作连动后,温度检测手段介由形成在定影外壳罩盖里的开口部进入到定影外壳罩盖的内部里后与定影部件相向而对。由此,就能够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不容易产生定影部件或温度检测手段的磨损劣化,能够做到定影装置的成本较低,不会受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的气流的影响,通过温度检测手段来高精度地检测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图。
图2所示是设置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里的定影装置的状态的构成图。
图3所示是在宽度方向里看到的图2的定影装置。
图4所示是图2的定影装置中的夹持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5所示是定影装置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时的状态图。
图6所示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定影装置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里时的状态的构成图。
【符号说明】
1     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置本体)
20    定影装置
21    定影带(定影部件)
22    金属部件
23    增强部件
25    发热管(加热手段)
26    固定部件
31    加压辊(加压转动体)
43    定影框架
43a   位置确定销
48    定影外壳罩盖
48a   开口部
50    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手段)
51    传感器托架(保持部件)
52    本体托架
56    本体侧罩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简化或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通过图1至图5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作详细说明。
首先,通过图1来对图像形成装置全体的构成·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串列型彩色打印机。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上方的罐收容部101里,可以自由装卸地设置了对应于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四个调色剂罐102Y、102M、102C、102K。
在罐收容部101的下方里配设了中间转印组件85。与该中间转印组件85的中间转印带78相向而对地并列设置了对应于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四个作像部4Y、4M、4C、4K。
在各个作像部4Y、4M、4C、4K里,分别配设有感光体鼓5Y、5M、5C、5K。另外,在各感光体鼓5Y、5M、5C、5K的周围,分别配设了带电部75、显影部76、清洁部77和除电部(未图示)等。然后,在各感光体鼓5Y、5M、5C、5K上进行作像操作(带电工序、曝光工序、显影工序、转印工序、清洁工序)后,就在各感光体鼓5Y、5M、5C、5K上形成各色的图像。
感光体鼓5Y、5M、5C、5K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在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里被转动驱动。然后,在带电部75的位置处,感光体鼓5Y、5M、5C、5K的表面被均匀带电(带电工序)。
之后,感光体鼓5Y、5M、5C、5K的表面到达曝光部3所发射的激光L的照射位置里,在该位置处通过曝光扫描来形成对应于各色的静电潜像(曝光工序)。
之后,感光体鼓5Y、5M、5C、5K的表面到达与显影装置76相向而对的位置里,在该位置处,静电潜像得到显影后就形成了各色的调色剂像(显影工序)。
之后,感光体鼓5Y、5M、5C、5K的表面到达与中间转印带78及第一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相向而对的位置里,在该位置处,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8上(1次转印工序)。这时,在感光体鼓5Y、5M、5C、5K上还残存有很少量的未转印调色剂。
之后,感光体鼓5Y、5M、5C、5K的表面到达与清洁部77相向而对的位置里,在该位置处,残存在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未转印调色剂通过清洁部77的清洁刮刀被机械地回收(清洁工序)。
最后,感光体鼓5Y、5M、5C、5K的表面到达与未图示的除电部相向而对的位置里,在该位置处,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残留电位被除去。
这样,在感光体鼓5Y、5M、5C、5K上进行的一系列作像操作就结束了。
之后,将经过显影工序而在各感光体鼓上形成的各色的调色剂像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8上。如此,就在中间转印带78上形成了彩色图像。
这里,中间转印组件85包括有中间转印带78、四个1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2次转印支持辊82、清洁支持辊83、张紧辊84、中间转印清洁部80等。中间转印带78由三个辊82-84张架·支持,同时,通过一个辊82的转动驱动而沿图1中的箭头方向作环状移动。
四个1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分别与感光体鼓5Y、5M、5C、5K一起将中间转印带78夹在其中后形成1次转印夹持。之后,在1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里施加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
然后,中间转印带78沿箭头方向移动后,依次通过各个1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的1次转印夹持。这样,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就被重叠地1次转印到了中间转印带78上。
之后,重叠转印有各色的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78到达与2次转印辊89相向而对的位置里。在该位置处,2次转印支持辊82和2次转印辊89一起将中间转印带78夹在其中后形成2次转印夹持。然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78上的四色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被搬送到该2次转印夹持的位置里的记录媒介P上。这时,中间转印带78里还残存有没有被转印到记录媒介P里的未转印调色剂。
之后,中间转印带78到达中间转印清洁部80的位置里。然后,在该位置处,中间转印带78上的未转印调色剂得到回收。
这样,在中间转印带78上进行的一系列转印操作就完成了。
这里,被搬送到2次转印夹持的位置里的记录媒介P是从配设在装置本体1的下方里的供纸部12开始,经过供纸辊97或对位辊98等被搬送来的。
详细来说是,在供纸部12里多页重叠地收纳了转印纸等的记录媒介P。然后,当供纸辊97在图1中的反时针方向里被转动驱动后,最上面的记录媒介P就被搬送去对位辊对98的辊间。
被搬送到对位辊对98里的记录媒介P在停止转动驱动的对位辊对98的辊夹持的位置处作一时暂停。然后,对应于中间转印带78上的彩色图像,对位辊对98被转动驱动后,记录媒介P被送向2次转印夹持。这样,就在记录媒介P上转印了所需的彩色图像。
之后,在2次转印夹持处转印有彩色图像的记录媒介P被搬送到定影装置20(定影组件)的位置里。然后,在该位置处,通过定影带21(定影部件)及加压辊31的热和压力,转印在表面里的彩色图像就被定影到记录媒介P上了。
之后,记录媒介P经过排纸辊对99的辊间被排出到装置外。通过排纸辊对99被排出到装置外的记录媒介P作为输出图像被依次堆垛到堆垛部100上。
这样,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一系列图像形成操作就完成了。
这里,在实施方式1中,定影装置20(定影组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被设置为可以自由装卸(可以交换)。具体来说是,如图1所示,通过将装置本体1的开关罩盖110以铰链部110a为中心在箭头方向里转动后,露出定影装置20的设置部。然后,相对于该设置部,通过使定影装置20在白色箭头方向里移动,就能够使定影装置20装卸到装置本体1里了。这种定影装置20的装卸动作是在对定影装置20本体进行交换,或对定影装置20进行维护(一部分构成部件的交换操作或调整操作等)时进行的。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定影装置20的定影带21(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50(温度检测手段),不是在定影装置20的一侧,而是被设置在装置本体1的一侧里,这一点将在后面详述。
下面,通过图2至图5来详细说明可以自由装卸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里的定影装置20的构成·动作。
如图2至图5所示,定影装置20包括有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带21(轮带部件)、固定部件26、金属部件22(加热部件)、增强部件23、作为加热手段的发热管25(热源)、作为加压转动体的加压辊31、绝热部件27、撑条部件28等。
这里,定影带21是具有可挠性的薄的环状轮带,沿图2中的箭头方向(反时针方向)转动(移动)。定影带21从内周面21a(与固定部件26的滑动接触面)一侧开始,依次层积有基底层、弹性层。脱模层,其总的厚度被设定在1mm以下。
定影带21的基底层的层厚为30-50μm,由镍、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或聚酰亚胺等树脂材料形成。
定影带21的弹性层的层厚为100-300μm,由硅酮橡胶、发泡性硅酮橡胶、氟素橡胶等橡胶形成。通过设置弹性层,夹持部处的定影带21的表面就不会形成微小的凹凸,热量就会均匀地传递到记录媒介P上的调色剂像T里,从而抑制了橘皮图像的发生。还有,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定影带21的弹性层,采用的是层厚为200μm的硅橡胶。
定影带21的脱模层的层厚为10-50μm,由PFA、PTFE、聚酰亚胺、聚醚亚胺、PES等材料形成。通过设置脱模层,就可以确保相对于调色剂T(调色剂像)的脱模性(剥离性)。
还有,定影带21的直径被设定在15-120mm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定影带21的内径被设定为30mm。
在定影带21的内部(内周面侧)里,固定设置有固定部件26、发热管(加热手段)、金属部件22、增强部件23、绝热部件27、撑条部件28等。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在定影带21和金属部件22之间介在(涂敷)有润滑剂。
这里,固定部件26被固定为与定影带21的内周面21a滑动接触。然后,固定部件26通过介由定影带21来压接到加压辊31里,就形成了记录媒介P搬送来的夹持部。参照图3,固定部件2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被固定支持在定影装置20的定影框架43里。还有,对于固定部件26的构成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参照图2,金属部件22(绝热部件)被形成为大致的圆筒形,在夹持部以外的位置里与定影带21的内周面相向而对,而在夹持部的位置处介由绝热部件27来保持固定部件26。参照图3,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被固定支持在定影装置20的定影框架43里。另外,在金属部件22的两端里,插入设置有用于限制定影带21的偏靠(宽度方向的移动)的法兰29。这样,定影带21就介由金属部件22或法兰29被间接地保持在定影框架43里了。
然后,形成为大致的管状的金属部件22通过发热管25的辐射热被加热后,对定影带21进行加热(传热)。即,金属部件22通过发热管25被直接加热,而定影带21是介由金属部件22通过发热管25被间接加热的。为了维持良好的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以将金属部件22的厚度设定在0.1mm以下为好。
作为金属部件22的材料可以采用不锈钢、镍、铝、铁等的金属导热体(具有导热性的金属),但尤其以其中单位体积的热容量比(密度×比热)较小的铁素体系的不锈钢为好。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金属部件22的材料,采用的是铁素体系的不锈钢SUS430。另外,金属部件22的厚度设定为0.1mm。
作为加热手段的发热管25是卤素发热管(或碳发热管),其两端部被固定在定影装置20的定影框架43里(可以参照图3)。然后,通过经装置本体1的电源部的输出控制后的发热管25(加热手段)的辐射热,来加热金属部件22。更进一步地,通过金属部件22对夹持部位置以外的定影带21的全体进行加热,从被加热后的定影带21的表面,热量被施加到记录媒介P的调色剂像T里。
还有,发热管25的输出控制是根据与定影带21表面相向而对的非接触型的温度传感器50(温度检测手段)对轮带表面温度的检测结果来进行的。另外,通过该发热管25的输出控制,就能够将定影带21的温度(定影温度)设定在所需的温度里。该非接触型的温度传感器50(温度检测手段)可以是热电元件、非接触型热敏电阻等,其不是被设置在定影装置20的一侧,而是在装置本体1的一侧里,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详述。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中的定影装置20不是仅对定影带21的一部分进行局部加热,而是通过金属部件22在定影带21的圆周方向里进行大约全体的加热,所以即使是在装置高速化的时候,也能够对定影带21进行充分的加热以抑制定影不良的发生。即,因为可以以比较简易的构成来有效地加热定影带21,所以就能够在缩短预热时间或首次打印时间的同时,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这里,大致管状的金属部件22被固定设置为空开间隔地与定影带21的内周面(夹持部以外的位置)相向而对。定影带21和金属部件22之间的间隔量δ(夹持部以外的位置的间距),被设定为0mm<δ≤1mm。由此,金属部件22和定影带21的滑动接触面积增大,在抑制定影带21的磨耗变快的问题的同时,还能够抑制金属部件22和定影带21因分离过度而导致的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下降的问题。更进一步地,通过将金属部件22靠近定影带21设置,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具有可挠性的定影带21的圆形姿势,从而可以减轻因定影带21变形导致的劣化和破损。
另外,在定影带21的内周面里,在双方的部件21、22之间涂敷了氟素润滑脂或硅油等的润滑剂,使得金属部件21和定影带21即使滑动接触也能减轻定影带21的磨耗。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1中,虽然金属部件22的截面形状是大致的圆形,但也可以是多角形。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形成夹持部的固定部件26的强度进行增强的增强部件23被固定设置在定影带21的内周面侧里。参照图3,增强部件2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固定部件26相同,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被固定支持在定影装置20的定影框架43里。然后,增强部件23通过介由固定部件26及定影带21来抵接到加压辊31里,就可以抑制夹持部处固定部件26因受到加压辊31的加压力而大幅变形的问题。还有,在本实施方式1中,增强部件23是将金属部件22的内部大致分成两个空间地来被配设的板状部件。
该增强部件23为了满足上述功能,以不锈钢或铁等的机械强度较高的金属材料来形成为好。还有,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增强部件23的材料采用的是板厚为1.5-2mm左右的SUS304(或SUS430)。
另外,增强部件23中与发热管25相向而对的面的一部分或全部里,或设置绝热部件,或进行镜面处理。由此,因为从发热管25朝向增强部件23的热(对增强部件23进行加热的热)被用于加热金属部件22,所以就更能够提高定影带21(金属部件22)的加热效率。
参照图2,在夹持部的位置处,作为抵接到定影带21的外周面里的加压转动体的加压辊31的外径为30mm,在中空构造的芯棒32上形成有弹性层33(层厚在3mm左右)。加压辊31(加压转动体)的弹性层33由发泡性硅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材料形成。还有,在弹性层33的表层里也可以设置由PFA、PTFE等构成的薄脱模层。加压辊31压接到定影带21里后,在双方的部件之间形成了所需的夹持部。另外,参照图3,在加压辊31里设置了与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驱动齿轮啮合的齿轮45,加压辊31沿图2中的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里被转动驱动。另外,加压辊3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介由轴承42被自由转动地支持在定影装置20的定影框架43里。
还有,在以发泡性硅橡胶等海绵状的材料来形成加压辊31的弹性层33时,因为能够减轻作用在夹持部里的加压力,所以就能够减轻发生在金属部件22里的弯曲。更进一步地,因为加压辊31的绝热性得到提高,定影带21的热不易向加压辊31一侧里移动,就可以提高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虽然定影带21的直径与加压辊31的直径基本相等地形成,但是,也可以将定影带21的直径形成为小于加压辊31的直径。这种情况下,因为夹持部处的定影带21的曲率小于加压辊31的曲率,从夹持部送出的记录媒介P就容易从定影带21被分离。
还有,为了进一步提高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还可以设置直接对加压辊31加热的热源(例如在加压辊31的芯棒内部里设置的发热管)。
参照图4可知,与定影带21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固定部件26在基底层26b上形成有表面层26a。固定部件26与加压辊31的相对面(滑动接触面)沿着加压辊31的曲率而形成为凹状。由此,因为记录媒介P沿着加压辊31的曲率从夹持部被送出,就能够抑制定影工序后的记录媒介P吸附在定影带21里不分离的问题。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1中,虽然形成夹持部的固定部件26的形状为凹状,但也可以将形成夹持部的固定部件26的形状形成为平面状。即,可以使得固定部件26的滑动接触面(与加压辊31相向而对的面)形成为平面形状。由此,夹持部的形状相对于记录媒介P的图像面为大致平行,因为定影带21和记录媒介P的密接性提高而使得定影性提高。更进一步地,因为夹持部的出口侧中的定影带21的曲率较大,从夹持部送出的记录媒介P就容易从定影带21分离。
另外,作为形成固定部件26的基底层26b的材料,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刚性的材料,以便加压辊31即使受到加压力也不会有较大的弯曲。还有,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基底层26b的材料使用的是层厚为1.5mm左右的铝。
通过金属板的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大致管状的金属部件22因为其厚度可以做的薄,所以就能够缩短预热时间。但是,由于金属部件22自身的刚性也变小,在不能抵抗加压辊31的加压力的时候,就会发生弯曲或变形。当管状的金属部件22变形后,就会发生得不到所需的夹持宽度、定影性下降的问题。对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薄的金属部件22之外,还设置了高刚性的固定部件26来形成夹持部,所以就能够预防该问题的发生。
另外,固定部件26的表面层26a是由氟橡胶等低摩擦弹性材料来形成的。通过设置这种表面层26a,在减轻因固定部件26和定影带21的滑动接触而导致双方的部件21、26的磨损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在双方的部件21、26之间形成所需的夹持部。还有,在本实施方式1中,表面层26a的厚度被设定在1.5-2mm之间。
另外,在固定部件26的表面层26a里还可以事先浸渍润滑剂。由此,在固定部件26与定影带21抵接的面里,润滑剂处于被保持的状态,双方的部件21、26的磨损问题就得到进一步减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固定部件26和发热管25(加热手段)之间设置了绝热部件27。详细来说是,在固定部件26和金属部件22之间,设置了绝热部件27来覆盖除固定部件26的滑动接触面以外的面。作为绝热部件27的材料可以使用具有良好绝热性的海绵,或具有空泡的陶瓷等。
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定影带21和金属部件22在基本上整个圆周里邻近配置,即使在加热待机时(打印动作待机时),也能够在圆周方向里对定影带21进行温度均匀的加热。因此,在得到打印要求后,能够快速地进行打印动作。这时候,在以往的请求方式的定影装置(参照专利文献2884714号)中,如果在夹持部处的加热待机时,在使加压辊变形的情况下加热,根据加压辊的橡胶的材质不同,就可能引起热劣化导致加压辊的寿命缩短,或在加压辊里产生压缩永久偏斜(橡胶的压缩永久偏斜因橡胶变形时所施加的加热而增大)。于是,当加压辊里发生压缩永久偏斜后,加压辊的一部分就会处于凹陷状态,从而得不到所需的夹持宽度,因而就会产生定影不良或转动时有杂音。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因为在固定部件26和金属部件22之间设置了绝热部件27,加热待机时金属部件22的热就不容易到达固定部件26里。由此,加热待机时加压辊31在变形的状态下被高温加热的问题就得到减轻,从而能够抑制上述问题的发生。
更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固定部件26和定影带21的摩擦阻力而在双方的部件之间涂敷的润滑剂,因为在夹持部处的高压条件之外还在高温条件下使用,劣化后就有可能导致定影带21的滑移等问题的产生。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因为在固定部件26和金属部件22之间设置了绝热部件27,金属部件22的热就不容易到达夹持部的润滑剂里。由此,因为高温而导致的润滑剂的劣化问题得到减轻,上述问题的发生就能够得到抑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因为在固定部件26和金属部件22之间设置了绝热部件27,固定部件26被绝热后,夹持部处的定影带21就会尽量地不被加热。因此,被送入夹持部的记录媒介P的温度在被送出夹持部时会降低。即,在夹持部出口处,定影在记录媒介P上的调色剂像的温度降低,调色剂的粘性下降后,在调色剂粘结力相对于定影带21变小的状态下,记录媒介P从定影带21分离。由此,在防止定影工序之后的记录媒介P卷付在定影带21里而造成堵纸的问题的同时,相对于定影带21的调色剂固定粘结也得到抑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参照图4,设置了从内周面侧来对插入设置有固定部件26的金属部件22的凹部22a进行保持的撑条部件28。
大致管状的金属部件22是对0.1mm厚的由不锈钢构成的平板进行弯曲加工后形成的。因此,即使通过对不锈钢板进行弯曲加工以加工成所需的管状,如果不做任何处理的话,口径也会因为弹性回复而朝扩大的方向张开,从而不能形成所需的管状。然后,当金属部件22因弹性回复而打开时,就会接触到定影带21的内周面里而损伤定影带21,或者因为与定影带21的接触不均而导致定影带21的加热不均的产生。在本实施方式1中,为了抑制这种问题的发生,通过撑条部件28来固定形成有金属部件22的开口部的凹部22a(弯曲部)后,就抑制了因金属部件22的弹性回复而发生的变形。具体来说是,在对为了对抗弹性回复力而进行了弯曲加工的金属部件22的形状进行保持的同时,将撑条部件28从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侧压入到凹部22a里。
这里,为了提高金属部件22的加热效率,以将金属部件22的厚度设定在0.2mm以下为好。
如上所述,通过对金属板的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大致管状的金属部件22因为可以将厚度变薄,所以就能够缩短预热时间。但是,因为金属部件22自身的刚性变小,当加压辊31的加压力作用到金属部件22里时,就会抵抗不了该加压力而发生弯曲、变形。然后,当管状的金属部件22变形后就会得不到所需的夹持宽度,从而发生定影性下降的问题。对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是将凹部22a(插入设置有固定部件26的部分)离开夹持部地设置在薄的金属部件22里后,使得加压辊31的加压力不会直接作用到金属部件22里,从而能够预防该问题的发生。
参照图2、图5,本实施方式1中的定影装置20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定影框架43(框体)里,直接或间接地保持了定影带21、金属部件22、固定部件26、发热管25、增强部件23、加压辊31等构成部件。另外,在该定影框架43里还设置了用于确定相对于装置本体1被设置为可以自由装卸的定影装置20的位置的位置确定销43a。
另外,在定影装置20里还设置了覆盖定影带21、金属部件22、固定部件26、发热管25、增强部件23、加压辊31、定影框架43等的定影外壳罩盖48。该定影外壳罩盖48覆盖着定影装置20的全体,由耐热性树脂材料形成。通过设置定影外壳罩盖48,即使用户或服务人员在进行定影装置20的装卸动作或堵纸处理时,也可以对直接接触到定影工序后的高温的定影框架43等部件里的问题进行抑制。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1的定影外壳罩盖48里,还设置了介由定影框架43使得定影带21的表面的一部分从定影装置20的外部露出而形成的开口部48a(可以参照图5)。该定影外壳罩盖48的开口部48a是与定影装置20装卸到装置本体1里的动作连动后,用于被设置在装置本体1里的温度传感器50(温度检测手段)在定影装置20(定影外壳罩盖48)的内部被插入和拔去。更进一步地,竖立在定影框架43上的位置确定销43a用于和装置本体1的传感器托架(保持部件)51进行卡止。该开口部48a只要满足该功能即可,以设定在用户或服务人员不会误接触到装置内部的构成部件而所需的最小限度的大小(开口)为好。
以下,对于具有上述构成的定影装置20的平时的动作进行简单的说明。
当装置本体1的电源开关被开启时,在电力被供给到发热管25里的同时,转动力从未图示的驱动马达传递来后,加压辊31沿图2中的箭头方向的转动驱动也开始了。由此,通过与夹持部中的加压辊31之间的摩擦力,定影带21也沿着图2中的箭头方向作从动转动。
之后,记录媒介P从供纸部12被供送来,在二次转印辊89的位置处,未定影的彩色图像被转印(载置)到记录媒介P上。载置有未定影的图像T(调色剂像)的记录媒介P由未图示的导向板引导后被搬送到图2的箭头Y10方向里,然后被送入到处于压接状态里的定影带21及加压辊31的夹持部里。
然后,通过由金属部件22(发热管25)加热的定影带21的加热,和由增强部件23增强后的固定部件26及加压辊31的按压力,调色剂像T就被定影到记录媒介P的表面里了。之后,从夹持部送出的记录媒介P被搬送到箭头Y11的方向里。
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特征构成、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图5,在本实施方式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里,设置了作为温度检测手段的温度传感器50、作为保持部件的传感器托架51、本体托架52、本体侧罩盖56、螺柱53、57、压缩弹簧54、58等。另一方面,定影装置20的定影外壳罩盖48里设置有开口部48a,定影框架43里还设置有开口。
参照图2可知,当定影装置20安装在装置本体1里时,作为温度检测手段的温度传感器50是相对于定影带21,以非接触地相向而对,来检测定影带21的表面温度的。作为温度传感器50可以采用热电元件或非接触型热敏电阻等。通过使用非接触型的温度传感器50,与使用接触型的温度传感器(例如接触型的热敏电阻)相比,可以防止定影带21或温度传感器50的磨损劣化。
作为保持部件的传感器托架51与定影装置20安装到装置本体1里的动作连动后,用于保持温度传感器50,使其介由开口部48a进入到定影外壳罩盖48的内部里。
详细来说是,如图5所示,当定影装置20相对于装置本体1(点线所围部分)沿白色箭头方向被安装时,被保持在传感器托架51(被保持在本体托架52里)里的温度传感器50与定影装置20的任何部件都不干涉地,从开口部48a进入到定影外壳罩盖48的内部里。然后,最终如图2所示地,被保持在传感器托架51里的温度传感器50在定影外壳罩盖48的内部,被位置确定在与定影带21相向而对的位置里,用于定影工序时的定影带21的温度控制。同样地,当定影装置20从装置本体1脱开(相对于图5的白色箭头方向的反方向里的定影装置20的移动)时,被保持在传感器托架51里的温度传感器50也与定影装置20的任何部件都不干涉地,从开口部48a被取出到定影外壳罩盖48的外部里。
如此,通过将价格较高的非接触型的温度传感器50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一侧,而不是定影装置20的一侧里,就能够降低作为交换组件的定影装置20的组件成本。
另外,设置在装置本体1一侧里的温度传感器50因为是在被具有耐热性的定影外壳罩盖48覆盖的状态下来对相向而对的定影带21进行温度检测的,所以就能够抑制温度传感器50因受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内的气流的影响,温度传感器50周围的空气紊乱而导致的不能对定影带21的表面温度进行高精度检测的问题。即,在被定影外壳罩盖48覆盖的位置处,通过温度传感器50就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定影带21的表面温度,使得输出图像上发生的定影不良问题得到减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里,在定影装置20被安装在装置本体1里的状态下,还设置了从定影外壳罩盖48的外部来覆盖开口部48a而形成的本体侧罩盖56。
该本体侧罩盖56由耐热性树脂形成,被保持在固定设置于装置本体1的框体(未图示)里的本体托架52里。详细来说是,本体侧罩盖56被保持为在定影装置20相对于装置本体1的安装方向(图5中的白色箭头方向)的反方向里被施力,当定影装置20处于安装在装置本体1里的状态下时,其与定影外壳罩盖48密接后覆盖开口部48a。
具体的是在本体托架52里固定设置有螺柱57。然后,在本体侧罩盖56里设置有螺柱57贯通的孔部(未图示)。更进一步地,在螺柱57周围,绕装了对双方的部件52、56施加力的压缩弹簧58,使得本体侧罩盖56从本体托架52离开。通过该构成,定影装置20没有被安装的时候(图5所示状态),相对于被固定在装置本体1里的本体托架52,本体侧罩盖56因压缩弹簧58的弹簧力而朝向图5的右方里被施力,在本体托架52和本体侧罩盖56的腹部的位置处,本体侧罩盖56的位置得到确定。
然后,像这样可以在图5的左右方向里移动地被施力的本体侧罩盖56在定影装置20被安装的状态下,就通过压缩弹簧58的施加力,相对于定影外壳罩盖48在图2的虚线所围位置里密接后抵接了。详细来说是,本体侧罩盖56通过定影外壳罩盖48在向图2的左方里稍微被按压的位置里被确定了其位置。即,即使构成装置本体1的部件或构成定影装置20的部件的部件精度有些低,通过上述构成,定影外壳罩盖48和本体侧罩盖56之间的密接性就得到了确保。
如此,定影外壳罩盖48的开口部48a通过本体侧罩盖56被密封后,与定影带21相向而对的温度传感器50就从装置本体1内被隔离了。因此,温度传感器50可以完全不受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内的气流的影响,从而能够进一步高精度地检测定影带21的表面温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传感器托架51(保持部件)在定影装置20相对于装置本体1的安装方向(图5的白色箭头方向)的反方向里被施力后保持在装置本体1里,定影装置20安装在装置本体1里时,相对于定影框架43其位置得到确定。
具体来说是,在本体托架52里固定设置有螺柱53。然后,在传感器托架51里设置有螺柱53的贯通孔部(未图示),和与被固定设置在定影框架43里的位置确定销43卡止的位置确定用孔部(未图示)。更进一步地,在螺柱53的周围,绕装了对双方的部件51、52施加力的压缩弹簧54,使得传感器托架51从本体托架52离开。通过该构成,定影装置20没有被安装的时候(图5所示状态),相对于被固定在装置本体1里的本体托架52,传感器托架51因压缩弹簧54的弹簧力而朝向图5的右方里被施力,在本体托架52和传感器托架51的腹部的位置(未图示)处,传感器托架51的位置得到确定。
然后,像这样可以在图5的左右方向里移动地被施力的传感器托架51在定影装置20被安装的状态下,在与位置确定销43a卡止的同时,通过压缩弹簧54的施加力被按压到定影框架43里后,其位置就被确定了。详细来说是,传感器托架51通过定影框架43在向图2的左方里稍微被按压的位置里被确定了其位置。即,即使构成装置本体1的部件或构成定影装置20的部件的部件精度有些低,通过上述构成,传感器托架51的位置就由位置确定销43a切实地确定了。
如此,通过切实地进行传感器托架51的位置确定,就提高了与定影带21相向而对的温度传感器50的位置精度。因此,通过温度传感器50,定影带21的表面温度进一步被高精度地检测了。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1中,参照图2在定影装置20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里的状态下,温度传感器50(温度检测手段)是相对于定影带21在正下方到正横向的范围内相向而对地被保持在传感器托架51(保持部件)里的。具体来说是,参照图2,温度传感器50是在由通过定影带21的中心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所围成的斜下方的象限(第三象限)的范围内,被配设为与定影带21相向而对的(被配设在定影带21的斜下方里)。
通过该构成,温度传感器50就基本上不会受到定影装置20内上升的热气或调色剂中的含有成分的蒸气的影响,可以高精度地进行定影带21的温度检测。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一侧里设置了非接触型的温度传感器50(温度检测手段),与定影装置2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里的动作连动后,温度传感器50介由形成在定影外壳罩盖48里的开口部48a进入到定影外壳罩盖48的内部里,形成与定影带(定影部件)相向而对地构成。由此,就不容易产生定影带21或温度传感器50的磨损劣化,从而能够做到定影装置20的成本较低,不会受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内的气流的影响,通过温度传感器50来高精度地检测定影带21的表面温度。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1中,虽然是通过压缩弹簧54、58来对传感器托架51或本体侧罩盖56施加力的,但是,对于这些部件51、56的施力手段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对它们的施力手段也可以采用板簧等。即使是那样,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2
通过图6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作详细说明。
图6所示是实施方式2中的图像形成装置里设置了定影装置时的构成图,相当于前述实施方式1中的图2。本实施方式2中的定影装置中,金属部件22由电磁感应来加热的这一点是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不同的。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2中的定影装置20也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是由定影带21(轮带部件)、固定部件26、大致管状的金属部件22、增强部件23、加热部件27、加压辊31(加压转动体)等构成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里,也与前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设置了温度传感器50(温度检测手段)、传感器托架51(保持部件)、本体托架52、本体侧罩盖56、螺柱53、57、压缩弹簧54、58等。然后,在本实施方式2中,也与定影装置20对于装置本体1的装卸动作连动后,设置在装置本体1里的温度传感器50(温度检测手段)在定影装置20(定影外壳罩盖48)的内部被插入或拔出。
这里,本实施方式2中的定影装置20,作为加热手段是设置了感应加热部60来代替发热管25。然后,本实施方式2中的金属部件22不同于前述实施方式1中的由发热管25的辐射热来加热,而是通过感应加热部60的电磁感应来加热。
感应加热部60由励磁线圈、磁芯(core)、线圈导向等构成。励磁线圈是将细线捆扎而成的辫织线(litz线)在宽度方向(垂直于图6的纸面的方向)里延伸设置后,以覆盖定影带21的一部分。线圈导向由高耐热性的树脂材料构成,用以保持励磁线圈或磁芯。磁芯是由铁素体等的强磁性体(相对磁导率为1000-3000左右)构成的半圆筒状部件,为了形成朝向金属部件22的有效的磁通量而设置了中心磁芯(center core)和周边磁芯(side core)。磁芯被设置为与在宽度方向里延伸设置的励磁线圈相向而对。
具有这种构成的定影装置20的动作如下。
当定影带21沿着图10中的箭头方向被转动驱动时,定影带21在与感应加热部60相向而对的位置处被加热。详细来说就是,通过在励磁线圈里流过高频的交变电流,就在金属部件22的周围里形成了磁力线在两个方向里交替切换。这时,在金属部件22表面里产生涡电流后,通过金属部件22自身的电阻就产生了焦耳热。通过该焦耳热,金属部件22被电磁感应加热,再通过被加热的金属部件22来加热定影带21。
还有,为了对金属部件22进行有效的电磁感应加热,以采用使感应加热部60与金属部件22的圆周方向全领域相向而对的构成为好。另外,作为金属部件22的材料,可以采用镍、不锈钢、铁、铜、钴、铬、铝、金、白金、银、锡、钯,及其中多种金属构成的合金等。
如上所述,即使在实施方式2中,也与前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一侧里设置了非接触型的温度传感器50(温度检测手段),与定影装置2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里的动作连动后,温度传感器50介由形成在定影外壳罩盖48里的开口部48a进入到定影外壳罩盖48的内部里,形成与定影带21(定影部件)相向而对的构成。由此,就不容易产生定影带21或温度传感器50的磨损劣化,从而能够做到定影装置20的成本较低,不会受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内的气流的影响,通过温度传感器50来高精度地检测定影带21的表面温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虽然是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来加热金属部件22的,但也可以是通过阻抗发热体的热来加热金属部件22。具体来说就是将阻抗发热体与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相抵接。阻抗发热体是陶瓷发热管等的面状发热体,在其两端部里连接有电源部。然后,当电流流经阻抗发热体时,通过阻抗发热体自身的电阻,阻抗发热体升温后来加热相接的金属部件22。更进一步地,再通过被加热的金属部件22来加热定影带21。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2同样的效果。
还有,在前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定影带采用的是多层构造的定影带21,作为定影带,也可以采用由聚酰亚胺、聚酰胺、氟素树脂、金属等构成的环状定影膜。然后,即使这种情况,也能够获得与前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本发明适用于将内设有金属部件22的定影带21作为定影部件来使用的定影装置20,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其他任何方式的定影装置(例如,采用定影辊来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或采用加压带或加压垫来作为加压部件的定影装置等)。
然后,即使是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一侧里设置非接触型的温度检测手段,与定影装置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的动作连动后,温度检测手段介由形成在定影外壳罩盖里的开口部进入到定影外壳罩盖的内部里,形成与定影部件相向而对地构成,能够获得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前述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除了前述各实施方式所示之外,还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不局限于上述的说明。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0年3月16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0-059115,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被设置为可以自由装卸,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装置包括,
定影部件,其在规定方向里移动后对调色剂像进行加热熔融;
定影框架,其直接或间接地保持所述定影部件;
定影外壳罩盖,其在覆盖所述定影部件及所述定影框架的同时,设置了介由所述定影框架来使得所述定影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从外部露出而形成的开口部,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包括,
温度检测手段,其在所述定影装置被安装的状态下,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向而对,非接触地检测所述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
保持部件,其与所述定影装置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的动作连动后,对所述温度检测手段进行保持,使其介由所述开口部进入到所述定影外壳罩盖的内部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在所述定影装置被安装的状态下,还设置了从所述定影外壳罩盖的外部来覆盖所述开口部而形成的本体侧罩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侧罩盖被保持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在所述定影装置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安装方向的反方向里被施力,当所述定影装置处于被安装的状态下时,其与所述定影外壳罩盖密接后覆盖所述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被保持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在所述定影装置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安装方向的反方向里被施力,当所述定影装置处于被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的状态下时,其位置相对于所述定影框架被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检测手段在所述定影装置处于被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的状态下时,是在从正下方到正横向的范围内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向而对地被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件里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部件是具有可挠性的环状定影轮带,
所述定影装置包括:
固定部件,其被固定设置在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侧里,介由该定影带与加压转动体压接后形成记录媒介被搬送来的夹持部;
管状的金属部件,其被固定设置为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相向而对,在对所述定影带加热的同时,通过加热手段被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部件在所述夹持部以外的位置里被固定设置为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相向而对,另外还包括有增强部件,其被固定设置在所述金属部件的内周面侧里,与所述固定部件抵接后对该固定部件进行增强。
CN201110054926.5A 2010-03-16 2011-03-07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34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9115 2010-03-16
JP2010059115A JP5625406B2 (ja) 2010-03-16 2010-03-1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3444A true CN102193444A (zh) 2011-09-21
CN102193444B CN102193444B (zh) 2014-11-12

Family

ID=43971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492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3444B (zh) 2010-03-16 2011-03-07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37878B2 (zh)
EP (1) EP2369429A3 (zh)
JP (1) JP5625406B2 (zh)
CN (1) CN1021934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3602A1 (en) 2004-04-28 2005-11-17 Cram Daniel P Resilient contact probe apparatus, methods of using and making, and resilient contact probes
US8320810B2 (en) * 2009-01-22 2012-11-2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Belt fuser having a protuberance for an imaging device
JP5091885B2 (ja) 2009-02-12 2012-1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5223B2 (ja) 2010-06-10 2014-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圧縮空気噴射による用紙分離を行う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527B2 (ja) 2010-07-16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36889B2 (ja) 2010-11-09 2014-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47502B2 (ja) 2010-11-12 2015-07-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779B2 (ja) 2010-11-12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453316B1 (en) 2010-11-12 2021-03-2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696835B2 (ja) 2010-12-14 2015-04-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860B2 (ja) 2010-12-14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865B2 (ja) 2010-12-16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9820B2 (ja) 2010-12-17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0750B2 (ja) 2011-01-07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制御方法
JP5825545B2 (ja) 2011-01-11 2015-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69010B2 (ja) 2011-01-11 2015-0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60505B2 (ja) 2011-02-25 2015-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5295A (ja) 2011-03-04 2012-09-27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8507B2 (ja) 2011-03-17 2015-08-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47221B2 (en) 2011-04-04 2013-05-2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828375B2 (ja) 2011-05-25 2015-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3151B2 (ja) 2011-08-17 2015-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629B2 (ja) 2011-12-26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221B2 (ja) 2011-12-2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220B2 (ja) 2011-12-2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4325B2 (ja) 2011-12-28 2016-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63480B2 (en) 2011-12-28 2015-06-23 Ricoh Company, Limited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separating member
JP5796711B2 (ja) 2011-12-28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28783B2 (ja) 2012-01-11 2016-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6714B2 (ja) 2012-01-13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520B2 (ja) 2012-01-13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1524B2 (ja) 2012-01-13 2015-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70828B2 (ja) 2012-01-19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分離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3511B6 (ja) 2012-01-23 2023-1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7468B2 (ja) 2012-01-24 2016-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3231B2 (ja) 2012-01-26 2016-07-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5668B2 (ja) 2012-01-27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2598B2 (ja) 2012-01-30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1741B2 (ja) 2012-01-31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118B2 (ja) * 2012-01-31 2016-04-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751428B2 (ja) 2012-01-31 2015-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3105B2 (ja) 2012-02-02 2016-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64463A (ja) 2012-02-09 2013-08-2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03679B2 (ja) 2012-02-09 2017-03-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779B2 (ja) 2012-02-09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619B2 (ja) 2012-02-09 2016-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96281B2 (ja) 2012-02-09 2016-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5051B2 (ja) 2012-02-09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9311B2 (ja) 2012-02-09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2525B2 (ja) 2012-02-09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01312B2 (ja) 2012-02-09 2017-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95132B2 (ja) 2012-02-09 2016-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785B2 (ja) 2012-02-09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26024B2 (en) 2012-02-09 2015-05-05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capable of minimizing damage of endless rotary bod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948923B2 (ja) 2012-02-09 2016-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50326B2 (ja) 2012-02-09 2016-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23994B2 (ja) 2012-02-09 2018-1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5857A (ja) 2012-03-22 2013-09-30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50152B2 (ja) 2012-03-22 2016-07-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94182B2 (ja) * 2012-11-30 2017-03-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57347A (ja) * 2013-01-21 2014-08-28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JP6202381B2 (ja) * 2013-08-13 2017-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52681A (ja) 2013-09-06 2015-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21654A (ja) * 2013-12-24 2015-07-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75959A (ja) * 2014-03-14 2015-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80230B2 (ja) * 2015-05-15 2018-08-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74839B2 (en) 2015-06-23 2018-01-23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83716B2 (ja) 2015-07-07 2019-10-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91422B2 (ja) * 2016-08-30 2021-06-1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装着体の装着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21154236A1 (en) * 2020-01-29 2021-08-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odular drying mechanisms
JP2022039609A (ja) 2020-08-28 2022-03-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2867A (zh) * 2004-09-21 2006-03-29 株式会社东芝 使墨粉定影到转印材料上的装置
US20060239706A1 (en) * 2005-04-21 2006-10-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093382A (zh) * 2006-06-22 2007-12-26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器单元和具有该定影器单元的成像设备
US20090028595A1 (en) * 2006-01-30 2009-0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ontactless type temperature sensor
CN101609293A (zh) * 2008-06-16 2009-12-23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8837A (ja) * 1992-10-05 1994-04-28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US6131009A (en) * 1998-10-27 2000-10-10 Ricoh Company, Ltd. Fusing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controlled rotation of fusing and pressure rollers
JP2002049267A (ja) * 2000-05-23 2002-02-1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795770B2 (ja) * 2000-06-30 2006-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34669B2 (ja) * 2000-10-16 2011-0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39952A (ja) 2000-11-01 2002-05-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957968B2 (ja) * 2000-11-24 2007-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880424B2 (ja) * 2001-03-29 2007-0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72885A (ja) * 2001-06-18 2002-12-26 Ricoh Co Ltd 液体塗布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76189A (ja) * 2001-06-22 2003-03-14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91026B2 (ja) * 2002-04-12 2005-08-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99098B2 (ja) * 2002-05-31 2008-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3669347B2 (ja) * 2002-06-10 2005-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熱定着装置
US7070182B2 (en) * 2002-12-18 2006-07-04 Ricoh Company, Limited Sheet separating mechanism,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151907B2 (en) * 2003-07-30 2006-12-19 Ricoh Company Limited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439885B2 (ja) * 2003-11-25 2010-03-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9461A (ja) * 2003-12-25 2005-07-14 Ricoh Co Ltd ベルト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いて使用するトナー
EP1564604B1 (en) * 2004-02-16 2013-06-19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with clean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fixing device
JP2005316080A (ja) * 2004-04-28 2005-11-10 Ricoh Co Ltd ローラ及びそのローラを用いる定着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732027B2 (ja) * 2004-06-30 2011-07-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25177B2 (en) * 2004-07-21 2011-04-12 Ricoh Co, Ltd. Image fixing apparatus stably controlling a fixing tempera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264410B2 (ja) * 2004-11-30 2009-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54487A (ja) * 2004-11-30 2006-06-1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6201564A (ja) * 2005-01-21 2006-08-0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46049B2 (en) * 2005-01-21 2009-06-09 Ricoh, Ltd.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a control means to correct the fixing control temperature
JP4883914B2 (ja) * 2005-01-24 2012-0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257183A1 (en) * 2005-05-12 2006-11-16 Masanao Ehar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89370B2 (ja) * 2005-06-30 2011-05-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28059B2 (ja) * 2005-07-15 2011-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98699B2 (ja) * 2005-09-12 2011-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定着制御方法
JP2007079187A (ja) * 2005-09-15 2007-03-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515850B2 (en) * 2005-09-30 2009-04-07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206265A (ja) * 2006-01-31 2007-08-16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8826B2 (ja) * 2006-06-19 2011-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19420B2 (ja) * 2006-08-04 2012-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65264A (ja) * 2006-09-11 2008-03-2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16670B2 (en) * 2006-11-14 2012-02-1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EP1927902B1 (en) * 2006-11-28 2015-10-1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Fixing Device
JP4999444B2 (ja) * 2006-12-20 2012-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3931B2 (ja) * 2007-03-08 2013-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1953A (ja) * 2007-04-10 2008-10-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8428499B2 (en) * 2007-05-22 2013-04-2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a heating member to heat a fixing member
JP5121406B2 (ja) * 2007-11-13 2013-0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244168B2 (en) * 2007-06-25 2012-08-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e transfer device
JP5015675B2 (ja) * 2007-06-27 2012-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熱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69397A (ja) * 2007-09-12 2009-04-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56910B2 (ja) * 2007-11-08 2013-03-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2073B2 (ja) * 2007-11-13 2013-08-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45417A (ja) * 2007-12-11 2009-07-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075645B1 (en) * 2007-12-26 2014-11-0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warming-up tim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52732B2 (ja) * 2008-03-31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7412B2 (ja) * 2008-09-19 2013-04-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87884B2 (ja) * 2008-10-14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0842B2 (ja) * 2008-10-14 2013-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01478B2 (ja) * 2009-02-09 2013-06-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48561B2 (ja) * 2009-05-15 2013-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9254B2 (ja) * 2009-07-16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006B2 (ja) * 2009-07-29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64411B2 (ja) * 2009-07-29 2014-04-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43666A (ja) * 2009-08-21 2011-03-0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21776B2 (ja) * 2009-08-24 2014-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1905B2 (ja) * 2009-09-01 2013-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343B2 (ja) * 2009-09-03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2455B2 (ja) * 2009-09-03 2014-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886B2 (ja) * 2009-09-08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9160B2 (ja) * 2009-09-10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66005B2 (ja) * 2009-09-10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1608B2 (ja) * 2009-09-10 2014-07-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690B2 (ja) * 2009-09-10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2867A (zh) * 2004-09-21 2006-03-29 株式会社东芝 使墨粉定影到转印材料上的装置
US20060239706A1 (en) * 2005-04-21 2006-10-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028595A1 (en) * 2006-01-30 2009-0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ontactless type temperature sensor
CN101093382A (zh) * 2006-06-22 2007-12-26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器单元和具有该定影器单元的成像设备
CN101609293A (zh) * 2008-06-16 2009-12-23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69429A3 (en) 2016-11-23
CN102193444B (zh) 2014-11-12
JP2011191621A (ja) 2011-09-29
JP5625406B2 (ja) 2014-11-19
US8737878B2 (en) 2014-05-27
US20110229200A1 (en) 2011-09-22
EP2369429A2 (en) 201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3444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432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47585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63033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440006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69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326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34679B2 (ja) 加熱装置
EP1923752B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10006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91976B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EP2293154A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4474056B2 (ja) 加熱装置
JP2011059247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260664B1 (ko) 정착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05242333A (ja) 可撓性スリーブを有する像加熱装置
CN103226317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06472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13069B2 (ja) 加熱装置
CN103186083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301106A (ja) 加熱装置
US20030086737A1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and elastic roller therefor
JP2009301019A (ja) 像加熱装置
JP2006308931A (ja) 像加熱装置
JP6071351B2 (ja) 画像加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