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7186B - 调色剂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7186B
CN102047186B CN200980119171.3A CN200980119171A CN102047186B CN 102047186 B CN102047186 B CN 102047186B CN 200980119171 A CN200980119171 A CN 200980119171A CN 102047186 B CN102047186 B CN 1020471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styrene
ester type
type compound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91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7186A (zh
Inventor
马笼道久
道上正
柳濑惠理子
松井崇
佐野智久
榊原彰
广子就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47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7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7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7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3Magnetic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6Polymers of alkenyl-aromatic compounds
    • G03G9/087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G03G9/08711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3Crosslinked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33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调色剂,其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能并且即使在长期使用期间也能够享有高图像浓度而不导致任何起雾。所述调色剂至少含有粘结剂树脂、着色剂、酯类化合物和低熔点材料,所述酯类化合物特征在于包含二季戊四醇与具有18个以上至25个以下碳数的羧酸,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酯类化合物的熔点Tm(A)和低熔点材料的熔点Tm(B)(以摄氏度计)满足以下关系:Tm(B)≤Tm(A)+5。

Description

调色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利用电子照相法、静电记录法、磁记录法或调色剂喷射记录法的记录方法的调色剂。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多种方法作为用于电子照相法的方法。一般地,打印件或者复印件通过以下获得:通过利用光导电性材料和通过各种手段在静电充电图像承载构件(下文中也称作“感光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接下来通过利用调色剂使潜像显影从而形成作为可视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必要时进一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如纸,接着通过热和/或压力的作用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介质上。用于该图像形成的设备包括复印机和打印机等。
这些打印机或者复印机已经从模拟式机器变为数字式机器,并且其强烈地寻求具有良好的潜像再现性和高分辨率并且同时在其使用中寻求高速化和降低能量消耗。在此,例如关注打印机。在定影步骤中能量消耗的比例与总的能量消耗相比是相当大的,因此能量消耗随着定影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的定影温度还会导致如在定影后打印图像的纸张卷曲(curl)的问题。因此,存在对于使得定影温度降低的极大期望。
同时,在打印机和复印机中还存在对于按需性能的极大期望,并且近年来已经提出所谓的膜定影组件和磁诱导型定影组件。这些定影组件具有非常良好的按需性能。然而,情况是:与常规的热辊型定影组件相比,难以施加压力从而使定影进行具有更大的困难。
此外,打印机需要处理各种记录材料,因此存在对于在宽的温度区域内具有良好定影性能的调色剂的极大期望。此外,另一方面使得寻求降低能量消耗的打印机或者复印机更加高速,其中也要求改进调色剂的运行稳定性。
为了处理上述问题,已经对如何使调色剂在低温下定影化进行许多研究,并且报道了多官能酯蜡的使用能够改进低温定影性能(参见日本专利特开申请2000-19768和2006-98745以及WO98/20396)。
还提出了利用在苯乙烯单体中具有特定溶解度和特定分子量的多官能酯蜡的调色剂,并且报道了该调色剂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能并且可以获得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参见WO01/001200和日本专利特开申请2001-147550)。
此外报道了组合使用两种蜡能够改进低温定影性能(参见日本专利特开申请H11-218960、2002-72540和2002-72546)。
然而,即使使用这样的调色剂,在实现按需性能和低温定影性能二者方面仍未获得成功,并且不足以适应高速处理。此外,在长期使用期间图像稳定性方面还存在更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考虑到背景技术具有的上述问题作出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的调色剂:其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能并且即使在长期使用期间也能够享有高图像浓度而不导致任何起雾。
本发明提供具有至少含有粘结剂树脂、着色剂、酯类化合物和低熔点材料的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
所述酯类化合物是二季戊四醇与具有18个以上至25个以下碳原子的羧酸的酯;和
当所述酯类化合物的熔点由Tm(A)(℃)表示并且所述低熔点材料的熔点由Tm(B)(℃)表示时,所述调色剂满足以下关系:
Tm(B)≤Tm(A)+5。
根据本发明,所述调色剂可以具有优良的低温定影性能并且即使在长期使用期间也能够享有高图像浓度而不导致任何起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其中有利地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人所作研究的结果,证明组合使用二季戊四醇与具有18个以上至25个以下碳原子的羧酸的酯类化合物和低熔点材料并且控制这两者的熔点能够使得调色剂具有优异的按需定影性能,具有非常良好的低温定影性能并且即使在长期使用期间也享有高图像浓度而不导致任何起雾。由此,他们已经完成本发明。
首先,关于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酯类化合物,构成酯类化合物的组分是二季戊四醇和非常大的具有18个以上至25个以下碳原子的长链羧酸。因此,即使酯类化合物已经借助在定影时施加的热而熔融,其也可能难以浸入粘结剂树脂中,因此,如果单独使用该酯类化合物,其不能带来任何充分的增塑效果而使得可以实现任何良好的定影性能。
然而,可组合使用满足关系Tm(B)≤Tm(A)+5的该酯类化合物和低熔点材料,其中所述酯类化合物的熔点由Tm(A)(℃)表示并且低熔点材料的熔点由Tm(B)(℃)表示。在此情况下,可以极大改进该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能。至于其原因,本发明人认为其解释如下。
如上所述,即使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酯类化合物已经借助在定影时施加的热而熔融,其也可能难以浸入粘结剂树脂中。然而,由于其即使已经熔融也不浸入粘结剂树脂中,所以认为调色剂颗粒在其内部处于接近于液芯结构(如此构造以致在芯中为液态)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尽管酯类化合物不浸出调色剂颗粒,仍认为调色剂颗粒处于通过在定影时从外部作用的压力而容易变形的状态。
此外,认为在本发明中的体积很大的酯类化合物当其熔融时与其它化合物相比体积开始更多地增加。因此,正如所认为的,从调色剂颗粒的内部作用的任何压力增加,使所述酯类化合物与调色剂颗粒一样处于容易地变形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必须使用满足关系Tm(B)≤Tm(A)+5的低熔点材料(称作蜡)。组合使用该低熔点材料和酯类化合物能够首次实现非常良好的低温定影性能。
这是因为酯类化合物具有与低熔点材料的熔点接近的熔点(或者低熔点材料具有比前者更低的熔点)。因此,结果是酯类化合物在酯类化合物和低熔点材料基本上同时熔融或者低熔点材料已经熔融时熔融,因此可以实现酯类化合物挤出低熔点材料的良好的脱模性。此外,正如所认为的,由于酯类化合物难以浸入粘结剂树脂中,调色剂颗粒变得处于接近液芯结构状态,因此调色剂颗粒可以借助在定影时从外部作用的压力而变形,从而确保对记录介质的良好的固着。此处,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优选将酯类化合物和低熔点材料内包在粘结剂树脂中,从而具有其中粘结剂树脂形成海并且酯类化合物和低熔点材料形成岛的海岛结构。
因此,本发明人认为由良好的脱模性和对于记录介质的良好的固着性(anchoring)所带来的效果能够实现非常良好的低温定影性能。
在本发明中的酯类化合物还具有比任何其它结晶性高分子更高的结晶度和更迅速的熔融性能,因此高度适用于甚至具有高处理速度的打印机或者复印机,并且还有利地用于按需定影组件。
由于该原因,重要的是本发明的调色剂含有低熔点材料和特定的二季戊四醇的酯类化合物,并且重要的是当酯类化合物的熔点由Tm(A)(℃)表示并且低熔点材料的熔点由Tm(B)(℃)表示时,调色剂满足关系Tm(B)≤Tm(A)+5。
另一方面,如果本发明的酯类化合物是单酯或者丙三醇或赤藓醇的具有少量官能团的酯类化合物,或者本发明的酯类化合物利用具有17个以下碳原子的羧酸,则该化合物倾向于开始浸入树脂中使得难以获得上述效果,导致不良的定影性能。
此外,任何高分子材料如三季戊四醇或者丙三醇的脱水缩合产物的使用使得酯类化合物倾向于采取各种结晶状态并且因此具有不良的迅速熔融性能,导致降低定影性能。
此外,二季戊四醇与具有26个以上碳原子的羧酸的任何化合物可能具有过高的熔点而不能容易实现良好的定影性能。再进一步,此类化合物可能不可避免地变得不良地分散在调色剂颗粒中从而严重导致例如起雾。
接着,如果低熔点材料具有比酯类化合物的熔点高大于5℃的熔点,可能难以获得归因于酯类化合物的挤出效果从而不能实现任何良好的定影性能。低熔点材料可更优选具有不高于酯类化合物熔点的熔点(Tm(B)≤Tm(A))。
用于本发明的酯类化合物还可优选具有2.5%以下、更优选2.0%以下的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S(A)。
优选用于本发明的酯类化合物具有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S(A)为2.5%以下,这是因为酯类化合物可能更难以浸入树脂中从而使得更加改进调色剂的定影性能。
用于本发明的酯类化合物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S(A)可以通过控制要使用的羧酸的碳原子的数目和酯键的数目来控制。
用于本发明的酯类化合物可以具有小于5.0质量%的在40℃下在苯乙烯单体中的溶解度。因为显著获得上述效果,所以这是更优选的。正如所认为的,当通过在生产本调色剂中有利的悬浮聚合法生产调色剂时,当其具有在该种单体中的溶解度为小于5.0质量%时,酯类化合物在聚合期间容易析出,并且这使得在调色剂颗粒中易于形成芯。在本发明中,正如所认为的,酯类化合物具有如上所述的功能,并且当在调色剂颗粒中形成结实的芯时能够更有效,并且可以实现良好的定影性能。因此,酯类化合物优选具有小于5.0质量%的在40℃下在苯乙烯单体中的溶解度。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低熔点材料,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蜡,只要其是满足在此规定的要求的低熔点材料即可。特别地,优选低熔点材料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S(B)为5.5%以上至20.0%以下并且S(A)<S(B)。
关于其原因,如上所述的低熔点材料可以通过借助酯类化合物挤出(pushed out)而带来良好的定影性能。然而,当低熔点材料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S(B)为5.5%以上时,当挤出时其即刻增塑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从而实现更好的定影。还优选低熔点材料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S(B)为20.0%以下,这是因为改进调色剂的贮存稳定性。
还优选S(A)<S(B),这是因为更显著的带来酯类化合物具有的挤出效果并且因此改进在定影时的脱模性。
用于本发明的酯类化合物可优选以3.0质量份以上至20.0质量份以下的量添加,基于100质量份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
酯类化合物可以以上述范围内的量添加,其中酯类化合物可以保持良好的分散性从而带来显影性能的更大的改进。此外,因为由于液芯结构,挤出低熔点材料的效果和促进调色剂颗粒的变形的效果可以为充分的,这是非常优选的。
用于本发明的低熔点材料的含量可以为酯类化合物的含量的1.2倍以上至3.0倍以下,以质量计。因为调色剂可以实现良好的定影性能,并且也可以改进显影性能以及可以防止发生任何起雾,这是优选的。
用于本发明的酯类化合物优选具有70℃以上至90℃以下的熔点。当酯类化合物具有在上述范围内的熔点时,调色剂可以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能并且即使是在长期使用中也可以保持良好的图像浓度。
为了显影更细微的潜像点以实现更高的图像品质,本发明的调色剂可优选具有重均粒径(D4)为3μm以上至12μm以下,并且更优选4μm以上至9μm以下。
本发明的调色剂可优选具有平均圆形度为0.950以上。由于调色剂具有平均圆形度为0.950以上,调色剂具有球形的或者接近球形的颗粒形状并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并且可以容易具有均匀的摩擦带电性。这可以使得更少地发生重影和静电污损。调色剂还可以在其圆形度分布中具有0.98以上的模式圆形度(modal circularity)。因为上述作用更显著,这是更优选的。
在调色剂的THF不溶性物质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量的分子量分布中,本发明的调色剂可优选具有在10,000以上至40,000以下的分子量区域内的主峰的峰顶,并且更优选具有在12,000以上至30,000以下的区域内主峰的峰顶。优选调色剂具有在10,000以上至40,000以下的分子量区域内的峰顶,这是因为改进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能并且还改进贮存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优选其粘结剂树脂组分具有四氢呋喃(THF)-不溶性物质,并且优选所述THF不溶性物质的含量为5.0质量%以上至65.0质量%以下,基于粘结剂树脂组分。在调色剂中该THF不溶性物质的存在提高调色剂的强度并且使得调色剂不易于在长期使用期间劣化,因此即使在长期使用期间也可以获得高度鲜艳的图像。
调色剂在定影时借助从定影组件接收的热而熔融,其中,由于其THF不溶性物质的含量为5.0质量%以上至65.0质量%以下,所以其即使在熔融时也可以具有适当的弹性。因此,这是优选的,因为调色剂不容易导致任何高温污损并且能够享有宽的定影范围。
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组分的THF不溶性物质可以以如下方式测量。精确称量1g调色剂,接着将其放入圆筒状滤纸并且使用200ml THF进行索氏萃取20小时。此后,取出圆筒状滤纸,接着在40℃下真空干燥20小时来测量残余物的重量。根据以下表达式计算THF不溶性物质。此处,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组分是通过从调色剂除去电荷控制剂、脱模剂组分(低熔点材料和酯类化合物)、外部添加剂、颜料和磁性粉末获得的组分。在THF不溶性物质的测量中,考虑这些组分是否溶于或者不溶于THF,并且计算基于粘结剂组分的THF不溶性物质。
THF不溶性物质(质量%)={(W2-W3)/(W1-W3-W4)}×100
其中W1是调色剂的质量;W2是残余物的质量;W3是除了粘结剂树脂组分以外的不溶于THF的组分的质量;W4是除了粘结剂树脂组分以外的可溶于THF的组分的质量。
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组分的THF不溶性物质可以通过组合要用的聚合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种类和量来控制。还可以通过使用链转移剂等来控制。
用于本发明的酯类化合物是具有二季戊四醇作为醇组分和具有18个以上至25个以下碳原子的羧酸作为酸组分的六官能的酯。
具有18个以上至25个以下碳原子的羧酸可以具体包括硬脂酸、油酸、十八碳烯酸、亚油酸、桐酸、结核硬脂酸、花生酸、花生四烯酸、山嵛酸、二十四烷酸和二十四碳烯酸。特别地,优选饱和脂肪酸。
用于本发明的酯类化合物可优选具有羟基值为10mgKOH/g以下并且可优选具有酸值为10mgKOH/g以下。具有羟基值为10mgKOH/g以下和酸值为10mgKOH/g以下是指几乎不存在任何未反应的酸组分或者未反应的醇组分或者任何不是六官能的酯的酯类化合物。在此情况下,在调色剂的长期贮存期间酯类化合物不易于向调色剂颗粒表面迁移,因此调色剂的带电量不易于变低并且可以防止发生任何浓度降低或者严重起雾。
可用作用于本发明的低熔点材料的蜡可以包括例如石油蜡及其衍生物如石蜡、微晶蜡和矿脂;褐煤蜡及其衍生物;通过费-托(Fischer-Tropsch)合成法获得的烃蜡及其衍生物;由聚乙烯蜡代表的聚烯烃蜡及其衍生物;和天然出现的蜡如巴西棕榈蜡和小烛树蜡,及其衍生物。此处,所述衍生物包括氧化物、与乙烯基单体的嵌段共聚物和接枝改性产物。此外可用的是高级脂肪醇、脂肪酸如硬脂酸和棕榈酸或其化合物、酸酰胺蜡、酯蜡、酮、硬化蓖麻油及其衍生物、植物蜡和动物蜡。当将苯乙烯共聚物用作粘结剂树脂时,优选石蜡和费-托蜡,其可在熔融时易于浸入树脂。这些蜡是由具有低分子量和具有少量支链的烃组成的蜡。正如所推测的,由于这样的结构,它们具有对粘结剂树脂的高亲和性。
用于本发明的粘结剂树脂可以包括苯乙烯或其衍生物的均聚物如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共聚物如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乙烯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和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硅酮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和聚丙烯酸类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任意这些树脂。在这些树脂中,考虑到用于本发明的酯类化合物与低熔点材料在熔融时一起浸入树脂的性质,特别优选苯乙烯共聚物。
为了改进带电性能,任选地将本发明的调色剂与电荷控制剂混合。作为所述电荷控制剂,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电荷控制剂。特别地,优选能够提供加速带电并且还能够稳定地维持恒定带电量的电荷控制剂。此外,当通过稍后所述的聚合法生产调色剂颗粒时,特别优选使用具有低聚合抑制作用和基本上没有任何水性分散介质的可溶化物的电荷控制剂。在这些电荷控制剂中,作为具体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包括以下作为负电荷控制剂:芳族羧酸如水杨酸、烷基水杨酸、二烷基水杨酸、萘甲酸和二羧酸的金属化合物;偶氮染料或者偶氮颜料的金属盐或者金属配合物;在侧链具有磺酸或者羧酸基团的高分子型化合物;以及硼化合物、尿素化合物、硅化合物和杯芳烃。作为正电荷控制剂,它们可以包括季铵盐、在侧链具有这些季铵盐的高分子型化合物、胍类化合物、苯胺黑化合物和咪唑化合物。
作为用于使得调色剂颗粒含有电荷控制剂的方法,通常可用的是将电荷控制剂内部添加至调色剂颗粒的方法,并且在当通过悬浮聚合法生产调色剂的情况下,其中在可聚合单体组合物造粒前将电荷控制剂添加至其中的方法。可以在水中形成油滴中间进行聚合时或者在聚合之后添加其中已经溶解或者悬浮电荷控制剂的可聚合单体,从而进行种子聚合以均匀地覆盖调色剂颗粒表面。此外,当将有机金属化合物用作电荷控制剂时,可以将该化合物添加至调色剂颗粒并且在施加剪切时将它们混合和搅拌从而将其引入调色剂颗粒中。
该电荷控制剂的使用量取决于粘结剂树脂的种类、任何其它添加剂的存在和生产调色剂的方式(包括分散的方式)并且不能绝对限定。然而,当内部添加时,电荷控制剂优选以0.1质量份以上至1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0.1质量份以上至5.0质量份以下的量使用,基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当外部添加时,其可优选以0.005质量份以上至1.0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0.01质量份以上至0.30质量份以下的量添加,基于100质量份调色剂颗粒。
本发明的调色剂含有适合目的色调(tint)的着色剂。用于本发明调色剂的着色剂可以包括已知的有机颜料或者染料、炭黑和磁性粉末,可以使用其中任何一种。
具体而言,作为青色着色剂,可用的是酞菁铜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蒽醌化合物、碱性染料色淀化合物等。具体而言,它们可以包括C.I.颜料蓝1、C.I.颜料蓝7、C.I.颜料蓝15、C.I.颜料蓝15:1、C.I.颜料蓝15:2、C.I.颜料蓝15:3、C.I.颜料蓝15:4、C.I.颜料蓝60、C.I.颜料蓝62和C.I.颜料蓝66。
作为品红色着色剂,可用的是缩合偶氮化合物、二酮基吡咯并吡咯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喹吖啶酮化合物、碱性染料色淀化合物、萘酚化合物、苯并咪唑酮化合物、硫靛化合物和苝化合物。具体而言,它们可以包括C.I.颜料红2、C.I.颜料红3、C.I.颜料红5、C.I.颜料红6、C.I.颜料红7、C.I.颜料红19、C.I.颜料红23、C.I.颜料红48:2、C.I.颜料红48:3、C.I.颜料红48:4、C.I.颜料红57:1、C.I.颜料红81:1、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144、C.I.颜料红146、C.I.颜料红166、C.I.颜料红169、C.I.颜料红177、C.I.颜料红184、C.I.颜料红185、C.I.颜料红202、C.I.颜料红206、C.I.颜料红220、C.I.颜料红221和C.I.颜料红254。
作为黄色着色剂,可用的是由以下代表的化合物:缩合偶氮化合物、异吲哚酮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偶氮金属配合物、次甲基化合物和烯丙基酰胺化合物。具体而言,它们可以包括C.I.颜料黄12、C.I.颜料黄13、C.I.颜料黄14、C.I.颜料黄15、C.I.颜料黄17、C.I.颜料黄62、C.I.颜料黄74、C.I.颜料黄83、C.I.颜料黄93、C.I.颜料黄94、C.I.颜料黄95、C.I.颜料黄97、C.I.颜料黄109、C.I.颜料黄110、C.I.颜料黄111、C.I.颜料黄120、C.I.颜料黄127、C.I.颜料黄128、C.I.颜料黄129、C.I.颜料黄147、C.I.颜料黄151、C.I.颜料黄154、C.I.颜料黄168、C.I.颜料黄174、C.I.颜料黄175、C.I.颜料黄176、C.I.颜料黄180、C.I.颜料黄181、C.I.颜料黄191和C.I.颜料黄194。
任意这些着色剂可以单独、以混合物的形式、或者进一步以固溶体的状态使用。用于本发明调色剂的着色剂考虑色相角、色度、亮度、耐光性、在OHP膜上的透明性和在调色剂颗粒中的分散性来选择。优选着色剂的添加量为1质量份以上至20质量份以下,基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
作为黑色着色剂,可以使用炭黑、磁性粉末和通过利用以上所示的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着色剂调成黑色的着色剂。在当将炭黑用作黑色着色剂的情况下,可优选以其添加量为1质量份以上至20质量份以下使用,基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此外,当将本发明的调色剂用作磁性调色剂时,可优选将磁性粉末以20质量份以上至150质量份以下的量添加,基于1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
在当将磁性粉末用作着色剂的情况下,还可以组合使用其它着色剂。该可组合使用的着色剂除了以上已知的染料和颜料以外还可以包括磁性或者非磁性无机化合物。具体而言,它可以包括钴或镍等的铁磁性金属颗粒、或者向其中添加铬、锰、铜、锌、铝或稀土元素等的任何这些金属的合金颗粒;以及赤铁矿等的颗粒、钛黑、苯胺黑染料或颜料、炭黑和酞菁。这些也可以在它们的颗粒表面疏水化处理之后使用。
在调色剂中的磁性粉末的含量可以用由Perkin-ElmerCorporation制造的热分析仪TGA7来测量。测量方法如下:在氮气气氛中将调色剂以25℃/分钟的加热速率从常温加热至900℃。将在100℃至750℃的过程中的重量损失的质量(%)作为粘结剂树脂的重量,并且将残余质量近似看作磁性粉末重量。
在当在本发明中通过聚合法生产调色剂的情况下,必须注意着色剂中固有的聚合抑制作用或者水相转移性能。因此,最好将着色剂预先进行表面改性例如用没有聚合抑制性的材料疏水化处理。特别地,大多数染料和炭黑具有聚合抑制作用,因此当使用时必须小心。关于炭黑,可以将其用能够与炭黑的表面官能团反应的材料(如以聚有机硅氧烷为实例)处理。
在当将磁性粉末用于本发明的调色剂的情况下,所述磁性粉末主要由磁性氧化铁如四氧化三铁或者γ-氧化铁组成,并且还可以含有任何元素如磷、钴、镍、铜、镁、锰、铝和硅。任何这些磁性粉末可优选具有通过氮气吸附法测量的BET比表面积为2m2/g以上至30m2/g以下,并且更优选3m2/g以上至28m2/g以下。作为磁性粉末的颗粒形状,其可以为例如多面体、八面体、六面体、球形、针状或者鳞片状。优选具有较小的各向异性的多面体、八面体、六面体或球形的颗粒,为了改进图像浓度,这些是优选的。
磁性粉末可以优选具有体积平均粒径(Dv)为0.10μm以上至0.40μm以下。优选磁性粉末具有体积平均粒径(Dv)为0.10μm以上至0.40μm以下,这是因为该磁性粉末可以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并且改进调色剂的着色力。
磁性粉末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以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量。具体而言,将待观察的调色剂颗粒很好地分散在环氧树脂中,接着在温度40℃的环境中固化2天从而获得固化产物。通过使用切片机将所得的固化产物切成薄片从而制备样品,其中在视场中的100个磁性粉末颗粒的粒径在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在10,000放大倍率至40,000放大倍率下拍摄的照片上测量。接着,基于等于磁性粉末的颗粒投影面积的圆当量直径计算体积平均粒径(Dv)。粒径还可以使用图像分析仪测量。
可用于本发明的磁性粉末可以以例如以下的方式生产。向亚铁盐水溶液中,以相对于铁组分的当量或者多于当量添加碱例如氢氧化钠,从而制备含有氢氧化亚铁的水溶液。向由此制备的水溶液中,吹入空气同时将其pH维持在pH 7以上,使得氢氧化亚铁进行氧化反应同时在70℃以上加热水溶液从而首先形成晶种作为磁性氧化铁颗粒的核。
接下来,向含有晶种的浆状液体中,添加基于之前添加的碱的量为约1当量的含硫酸亚铁的水溶液。继续氢氧化亚铁的反应同时将液体的pH维持在5以上至10以下并且吹入空气,从而使磁性氧化铁颗粒在作为核的晶种周围生长。在此阶段,可以选择任何期望的pH、反应温度和搅拌条件,从而可以控制磁性粉末的颗粒形状和磁性能。随着氧化反应的进行,液体的pH变得向酸性侧偏移,但是优选将液体的pH调节为使其不小于5。可以将由此获得的磁性材料全部通过常规方法过滤,接着洗涤然后干燥从而获得磁性粉末。
在当通过聚合法生产本发明中的调色剂的情况下,非常优选将磁性粉末的颗粒表面进行疏水化处理。当通过干法进行这样的疏水化处理时,将偶联剂添加至作为洗涤、过滤和干燥的结果获得的磁性粉末中从而进行疏水化处理。当通过湿法进行疏水化处理时,再次分散在已经完成氧化反应之后已经被干燥的那些。作为其它方法,将通过已经完成氧化反应、接着洗涤和过滤获得的氧化铁材料再次分散在不同的水性介质中而不干燥,其中可以添加偶联剂从而进行疏水化处理。具体而言,在完全搅拌下,将硅烷偶联剂添加至再次分散的磁性粉末中,并且可以在水解后升高温度或者可以将pH调节至碱性侧从而进行疏水化处理。其中,从进行均匀疏水化处理的观点,优选将通过已经完成氧化反应、接着过滤和洗涤获得的物质原样形成为浆液而不干燥,并且接着进行疏水化处理。
为了通过湿法进行磁性粉末的疏水化处理,即将磁性粉末在水性介质中疏水化处理,首先将磁性粉末充分地分散在水性介质中以致变为一次颗粒,接着用搅拌叶片等搅拌以致不沉降或者凝集。接下来,将偶联剂以任何期望量引入所得的分散液中,并且在水解偶联剂的同时进行疏水化处理。在此情况下,更优选在搅拌下和使用设备如销棒式磨机或线式磨机(line mill)充分进行分散以致不导致凝集的同时进行疏水化处理。
在此,所述水性介质是主要由水组成的介质。具体而言,其可以包括水本身、其中已经少量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水、其中已经添加pH调节剂的水和其中已经添加有机溶剂的水。作为所述表面活性剂,优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如聚乙烯醇。所述pH调节剂可以包括无机酸例如盐酸。所述有机溶剂可以包括醇。
可用于本发明的磁性粉末的疏水化处理的偶联剂可以包括例如硅烷偶联剂和钛偶联剂。优选可用的是硅烷偶联剂,其是由以下通式(A)表示的硅烷偶联剂:
RmSiYn    (A)
其中R表示烷氧基;m表示1以上至3以下的整数;Y表示官能团如烷基、乙烯基、环氧基、丙烯酸类基团或者甲基丙烯酸类基团;和n表示1以上至3以下的整数,条件是m+n=4。
由通式(A)表示的硅烷偶联剂可以包括例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β-(3,4-环氧基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苯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正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三甲基甲氧基硅烷、正己基三甲氧基硅烷、正辛基三甲氧基硅烷、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羟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正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其中,从赋予磁性粉末高疏水性的观点,可优选使用由通式(B)表示的烷基三烷氧基硅烷。
CpH2q+1-Si-(OCpH2q+1)3        (B)
其中p表示2以上至20以下的整数,并且q表示1以上至3以下的整数。
在上式中,如果p小于2,难以赋予磁性粉末充分的疏水性。如果p大于20,尽管疏水性是充分的,但是磁性粉末颗粒可以不期望地大幅地彼此结合。此外,如果q大于3,所述硅烷化合物可以具有低反应性从而使得磁性粉末难以充分疏水化。因此,优选使用以下烷基三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其中在上式中p表示2以上至20以下的整数(更优选3以上至15以下的整数)和q表示1以上至3以下的整数(更优选1或2的整数)。
在当使用上述硅烷化合物的情况下,可以单独使用该硅烷化合物或者组合使用多种进行处理。在组合使用多种时,可以分别使用各偶联剂进行处理或者同时使用它们进行处理。
使用的硅烷化合物可优选为0.9质量份以上至3.0质量份以下的总处理量,基于100质量份磁性粉末,并且重要的是根据磁性粉末的表面积、硅烷化合物的反应性等控制处理剂的量。
优选本发明的调色剂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40℃以上至70℃以下。优选其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至70℃以下,这是因为调色剂可以实现定影性能和贮存稳定性两者。
为了改进调色剂的贮存稳定性和更加改进其显影性能,本发明的调色剂可优选具有核壳结构。这是因为具有壳层使得调色剂的表面性能均匀、改进流动性而且带电性也均匀。
为此,对于所述壳层优选将非晶树脂用于壳,从带电稳定性的观点,其可以优选具有酸值为5.0mgKOH/g以上至20.0mgKOH/g以下。
作为用于形成此类壳的具体方法,可以将壳用细颗粒包埋在核颗粒中。此外,当在水性介质中生产调色剂时(这是有利于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可以使得壳用超细颗粒粘附至核颗粒,接着干燥从而形成壳层。再进一步,当通过溶液聚合法或者悬浮聚合法生产时,可以利用壳用树脂的酸值和亲水性使得该高分子量材料位于其与水之间的界面处,即在调色剂颗粒表面和在其附近,从而形成壳层。此外,可以将单体在核颗粒表面溶胀并且通过所谓的种子聚合法来聚合,从而形成壳层。
壳用树脂可以包括例如苯乙烯或其衍生物的均聚物如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共聚物如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乙烯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和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硅酮树脂、聚酯树脂、苯乙烯-聚酯共聚物、聚丙烯酸酯-聚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酯共聚物、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聚丙烯酸类树脂、萜烯树脂和酚醛树脂。任意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还可以将官能团如氨基、羧基、羟基、磺酸基、缩水甘油基或腈基引入至任意这些聚合物中。
任意这些树脂的添加量可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至30质量份以下,基于100质量份可聚合单体。
在这些树脂中,优选聚酯树脂,因为其可以极大地带来上述效果。用于本发明的聚酯树脂可以是饱和聚酯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之一或者两者,可以在适当选择下使用。
形成壳的树脂可以具有数均分子量为2,500以上至10,000以下,这可以优选使用。因为具有数均分子量为2,500以上的树脂带来抗结块性和运行性能的改进,而具有数均分子量为10,000以下的树脂不会抑制低温定影性能,这是优选的。所述数均分子量可以通过GPC测量。
本发明的调色剂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方法生产。首先,当其通过粉碎法生产时,例如,将作为调色剂所需的组分如粘结剂树脂、着色剂、酯类化合物和低熔点材料以及其它添加剂借助混合机如亨舍尔混合机或球磨机完全混合。此后,将获得的混合物借助热捏合机如热辊、捏合机或挤出机熔融捏合从而使得调色剂材料分散或者溶解,接着冷却固化,然后粉碎,此后分级,和任选地表面处理,从而获得调色剂颗粒。可以首先进行分级和表面处理中的任一者。在分级步骤中,考虑到生产效率,可优选使用多级分级器。
所述分级步骤可以通过使用已知的粉碎机如机械冲击式或者喷射式进行。为了获得具有在本发明中优选的特定圆形度的调色剂,优选进一步施加热从而进行粉碎或者进行添加机械冲击辅助的处理。还可用的是其中将精细粉碎(任选地已分级)的调色剂颗粒分散在热水中的热水浴法、其中将调色剂颗粒通过热空气流的方法等。
作为施加机械冲击力的方法,可用的是例如利用机械冲击式粉碎机如由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Ltd.制造的Kryptron系统或者由Turbo Kogyo Co.,Ltd.制造的涡轮研磨机的方法。还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如在装置如由HosokawaMicron Corporation制造的机械融合系统或者由Nara MachineryCo.,Ltd.制造的混合系统中,借助高速旋转叶片通过离心力将调色剂颗粒挤向壳体的内壁,从而通过力如压缩力或摩擦力赋予调色剂颗粒机械冲击力。
本发明的调色剂可以通过上述粉碎法生产。然而,通过这样的粉碎获得的调色剂颗粒通常具有无定形形状,因此为了获得平均圆形度为0.950以上的物理性质必须进行任意机械和热或者任何特殊处理,该调色剂颗粒优选用于本发明。这可能导致不良的生产率。因此,如在分散聚合法、缔合凝集法、溶解悬浮法或悬浮聚合法中,本发明的调色剂优选通过在水性介质中生产调色剂颗粒而获得。特别地,悬浮聚合法可以容易满足在本发明中要求的优选的物理性质,并且是非常优选的。
所述悬浮聚合法是以下方法:其中将可聚合单体和着色剂(和进一步任选地聚合引发剂、交联剂、电荷控制剂和其它添加剂)均匀溶解或分散,从而组成可聚合单体组合物,此后将该可聚合单体组合物借助适当的搅拌器分散在含有分散稳定剂的连续相(例如,水相)中以进行聚合,从而获得具有期望粒径的调色剂。在通过该悬浮聚合法获得的调色剂(下文中也称作“聚合调色剂”)中,各个调色剂颗粒均匀处于基本上球形形状,因此容易获得满足平均圆形度为0.950以上(其在本发明中是优选的)的物理性质要求的调色剂。此外,该调色剂能够具有相对均匀的带电量分布,因此可以期望改进图像品质。
在生产根据本发明的聚合调色剂中,组成可聚合单体组合物的可聚合单体可以包括以下。
可聚合单体可以包括苯乙烯;苯乙烯类单体如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甲氧基苯乙烯和对乙基苯乙烯;丙烯酸酯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2-氯乙酯和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和其它单体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和丙烯酰胺。任意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混合物的形成使用。在前述单体中,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可优选单独使用或者以与其它单体的混合物的形式使用。考虑到调色剂的显影性能和运行性能,这是优选的。
作为用于通过聚合法生产本发明的调色剂的聚合引发剂,优选的是具有半衰期为0.5小时以上至30.0小时以下的引发剂。其还可以基于100质量份可聚合单体0.5质量份以上至20质量份以下的添加量使用,从而进行聚合。这使得调色剂能够赋予期望的强度和适当的熔融性能。
作为具体的聚合引发剂,其可以包括偶氮类或者重氮类聚合引发剂如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异丁腈、1,1’-偶氮二-(环己烷-1-腈)、2,2’-偶氮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和偶氮二异丁腈;和过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二异丙基过二碳酸酯、氢过氧化枯烯、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过氧化叔丁基-2-乙基己酸酯和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
在通过聚合法生产本发明的调色剂中,可以添加交联剂,可优选以0.001质量份以上至15.000质量份以下的量添加,基于100质量份可聚合单体。
此处,作为交联剂,可以使用主要具有至少两个可聚合双键的化合物。其可以包括例如芳族二乙烯基化合物如二乙烯基苯和二乙烯基萘;具有两个双键的羧酸酯如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化合物如二乙烯基苯胺、二乙烯基醚、二乙烯基硫醚和二乙烯基砜;和具有至少三个乙烯基的化合物;任意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以上混合物的形式使用。
在通过聚合法生产本发明的调色剂的方法中,通常将可聚合单体组合物悬浮在含有分散稳定剂的水性介质中,所述可聚合单体组合物通过适当添加上述调色剂的组成材料和借助分散机如均质机、球磨机或超声波分散机将其溶解或分散来制备。此处,可以使用高速分散机如高速搅拌器或超声波分散机从而使得调色剂颗粒一气地具有期望的颗粒尺寸。这可以更容易地使所得调色剂颗粒具有尖锐的粒径分布。在添加聚合引发剂时,可以在当将其它添加剂添加至可聚合单体时同时添加,或者可以在将它们悬浮在水性介质之前即刻混合。此外,在造粒之后即刻,可以在引发聚合反应之前添加聚合引发剂。
造粒后,使用通常的搅拌器在维持颗粒的状态并且还防止颗粒浮动和沉降的程度内进行搅拌。
当通过聚合法生产本发明的调色剂时,可以将任何已知的表面活性剂或者有机或无机分散剂用作分散稳定剂。特别地,优选使用无机分散剂,这是因为它们难以导致任何有害的超细粉末并且它们由于其立体位阻获得分散稳定性。作为这样的无机分散剂的实例,它们可以包括磷酸多价金属盐如磷酸三钙、磷酸镁、磷酸铝、磷酸锌和羟基磷灰石;碳酸盐如碳酸钙和碳酸镁;无机盐如偏硅酸钙、硫酸钙和硫酸钡;和无机化合物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
任何这些无机分散剂的用量可优选0.2质量份以上至20.0质量份以下,基于100质量份可聚合单体。所述分散稳定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可以进一步与表面活性剂组合使用。
该表面活性剂可以包括例如十二烷基苯硫酸钠、十四烷基硫酸钠、十五烷基硫酸钠、辛基硫酸钠、油酸钠、月桂酸钠、硬脂酸钠和硬脂酸钾。
在聚合可聚合单体的步骤中,所述聚合可以在设定在40℃以上的聚合温度下、通常在50℃以上至9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由于在该温度范围内进行聚合,所以将所述要内包在内部的低熔点材料通过相分离析出从而更完美地内包在调色剂颗粒中。
在已经完成聚合之后,可以通过常规方法将聚合调色剂颗粒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获得调色剂颗粒。由此获得的调色剂颗粒可以任选地与稍后描述的无机细粉末混合。还可以增加分级步骤(在与无机细粉末混合之前)以除去与调色剂颗粒混合存在的粗粉末和细粉末。
在本发明中,可以将具有数均一次粒径(D1)为4nm以上至80nm以下并且优选6nm以上至40nm以下的无机细粉末外部添加至调色剂颗粒作为流动化剂。这也是优选的实施方案。为了改进调色剂的流动性和使调色剂颗粒的带电均匀,添加无机细粉末,其中可以将无机细粉末进行处理如疏水化处理,从而可以进一步赋予调色剂调节其带电量和改进其环境稳定性的功能。这也是优选的实施方案。
在本发明中,无机细粉末的数均一次粒径(D1)可以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使用在放大倍率下拍摄的调色剂颗粒的照片测量。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无机细粉末,可以使用二氧化硅细粉、氧化钛细粉或氧化铝细粉等。作为所述二氧化硅细粉,可用的是例如通过卤化硅的气相氧化生产的所谓干法二氧化硅或气相法二氧化硅和由水玻璃等生产的所谓湿法二氧化硅的二氧化硅,可以使用其中任一种。优选干法二氧化硅,这是因为在二氧化硅细粉的颗粒表面和颗粒内部具有较少的硅烷醇基团并且留下较少生产残余物如Na2O和SO3 2-
上述无机细粉末的添加量可优选0.1质量份以上至3.0质量份以下,基于100质量份调色剂颗粒。所述无机细粉末的含量可以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和使用由标准样品制作的校正曲线定量地测定。
在本发明中,无机细粉末可以是已经疏水化处理过的粉末。因为可以改进调色剂的环境稳定性,这是优选的。当添加至调色剂的无机细粉末已经吸湿时,所述调色剂颗粒可以具有极低的带电量并且倾向于具有不均匀的带电量,趋于导致调色剂飞散。作为用于该无机细粉末的疏水化处理的处理剂,可用的是处理剂如硅酮清漆、各种类型的改性硅酮清漆、硅油、各种类型的改性硅油、硅烷化合物、硅烷偶联剂、其它有机硅化合物和有机钛化合物,任意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在这些处理剂中,优选已经用硅油处理过的那些。更优选通过用硅烷化合物将无机细粉末进行疏水化处理并且在该处理的同时或之后用硅油处理获得的那些。作为用于无机细粉末的这样的处理的方法,例如,作为第一阶段反应,可以将无机细粉末用硅烷化合物处理以进行甲硅烷基化反应,从而使硅烷醇基团通过化学偶联消失,此后,作为第二阶段反应,用硅油处理从而在颗粒表面上形成疏水化薄膜。
例如,为了改进清洁性能,可以将具有数均一次粒径(D1)为30nm以上、更优选50nm以上的无机或有机接近球形的细颗粒添加至本发明的调色剂。这也是优选的实施方案之一。例如,可以优选使用球形二氧化硅颗粒、球形聚甲基倍半硅氧烷颗粒或球形树脂颗粒。
以下描述如何测量关于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各种物理性质。
(1)酯类化合物和低熔点材料的熔点:
当通过DSC测量时,根据吸热峰的峰顶各自求得酯类化合物和低熔点材料的熔点。吸热峰的峰顶根据ASTM D34117-99测量。为了测量,可以使用例如由Perkin-Elmer Corporation制造的DSC-7、由TA Instruments Japan Ltd.制造的DSC2920或者由TA Instruments Japan Ltd.制造的Q1000。基于铟和锌的熔点校正在测量仪器的检测部的温度,并且基于铟的熔化热校正热量。将用于测量的样品放入铝制盘中并且将空盘作为对照。
(2)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
以如下方式测量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将精密粒径分布测量仪器“Coulter Counter Multisizer 3”(注册商标,由BeckmanCoulter,Inc.制造)用作测量仪器,其具有尺寸为100μm的口管并且使用细孔阻抗法。为了设定用于测量的条件和分析测量的数据,使用Multisizer 3附带的专用软件“Beckman CoulterMultisizer 3 Version 3.51”(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通过将25,000个的通道作为有效测量通道数目来进行测量。
作为用于测量的电解水溶液,可以使用通过将特级氯化钠溶解于离子交换水以约1质量%的浓度制备的溶液,例如“ISOTON II”(购自Beckman Coulter,Inc.)。
此处,在进行测量和分析前,以如下方式设定专用软件。
在专用软件的“标准测量方法(SOM)的改变”界面上,将控制模式的总计数设为50,000个颗粒。将测量次数设为一次,以及设定已经使用“标准颗粒,10.0μm”(购自Beckman Coulter,Inc.获得的值作为Kd值。通过按下“阈值/噪声水平测量按钮”自动设定阈值和噪声水平。接着,将电流设为1,600μA,将增益设为2,并且将电解质溶液设为ISOTON II,其中选中“测量后冲洗口管”。
在专用软件的“从脉冲至粒径的转化的设定”界面上,将元件间隔(bin distance)设定为对数粒径,将粒径元件(bin)设为256个粒径元件(bin),并且将粒径范围设为2μm至60μm。
测量的具体方式如下:
(i)将约200ml电解水溶液投入至Multisizer 3专用的250ml玻璃制圆底烧杯中,并且将其置于样品台上,用搅拌棒在24转/秒下沿逆时针方向搅拌。然后,运行分析软件的“口冲洗”功能从而预先除去口管中的任何污物和气泡。
(ii)将约30ml电解水溶液投入至100ml玻璃制平底烧杯中。向该水中,添加约0.3ml稀释液作为分散剂,所述稀释液已经通过用离子交换水将“CONTAMINON N”(由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助剂组成的用于清洗精密测量仪器的pH为7的中性清洗剂的10质量%水溶液并且购自Wako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稀释至约3质量倍来制备。
(iii)准备电输出为120W的超声波分散机“UltrasonicDispersion system TETORA 150”(由Nikkaki Bios Co.制造),其具有其中内置的处于相位移为180度的状态的振荡频率为50kHz的两个振荡器。向超声波分散机的水槽中,放入约3.3升离子交换水,并且将约2ml CONTAMINON N添加至该水槽。
(iv)将上述(ii)中的烧杯放在超声波分散机的烧杯固定孔中,将超声波分散机设定为工作。然后,调节烧杯的高度位置以使得烧杯中的电解水溶液液面的共振状态可能变为最高。
(v)在用超声波照射上述(iv)的烧瓶中的电解水溶液的状态下,将约10mg调色剂逐渐添加至电解水溶液中并分散于其中。然后,进一步继续此超声波分散处理60秒钟。在进行超声波分散处理时,调节水槽的水温适当控制为10℃以上至40℃以下。
(vi)向在样品架内侧放置的上述(i)的圆底烧杯中,通过使用移液管滴加上述(v)中已分散调色剂的电解水溶液,并且将测量浓度调节为约5%。然后,进行测量,直至测量颗粒数目为50,000个。
(vii)通过使用上述测量仪器附带的专用软件分析测量数据,以计算重均粒径(D4)。此处,当在专用软件中设定为图表/体积%时,在“分析/体积统计值(算术平均)”界面上的“平均直径”是重均粒径(D4)。
(3)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的测量
使用流式颗粒分析仪“FPIA-2100”(由Sysmex Corporation制造)测量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细节如下:
首先,根据以下表达式计算圆形度。
圆形度=(具有与颗粒投影面积相同面积的圆的周长)/(颗粒投影图像的周长)
在此,“颗粒投影面积”是二值化调色剂颗粒图像的面积,“颗粒投影图像的周长”是通过连接调色剂颗粒图像边缘点形成的轮廓线长度。在测量中,使用的是在512×512的图像处理分辨率(1像素为0.3μm×0.3μm)下的图像处理中颗粒图像的周长。
在本发明中涉及的圆形度是指示出调色剂颗粒表面凹凸程度的指标。当调色剂颗粒为完全球形时,其表示为1.00。表面形状越复杂,圆形度值越小。
从以下表达式计算意指圆形度频率分布的平均值的平均圆形度C,在所述表达式中在粒径分布的分割点i处的圆形度由ci表示并且测量的颗粒数量由m表示。
平均圆形度
Figure BPA00001258772200281
测量的具体方式如下:首先,将约10ml已预先去除杂质固体物质等的离子交换水投入玻璃制容器中。将约0.1ml稀释液作为分散剂添加至该水中,该稀释液已经通过用离子交换水将“CONTAMINON N”(由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助剂组成的用于清洗精密测量仪器的pH为7的中性清洗剂的10质量%水溶液并且购自Wako Pure ChemicalIndustries,Ltd.)稀释至约3质量倍来制备。进一步,添加约0.02g测量样品,接着通过超声波分散机进行分散处理2分钟,从而制备测量用分散液。作为所述超声波分散机,使用电力输出为120W的超声波分散机“超声分散系统(Ultrasonic Dispersionsystem)TETORA 150型”’(由Nikkaki Bios Co.制造),其具有其中内置的处于相位移为180度的状态的振荡频率为50kHz的两个振荡器。向超声波分散机的水槽中,投入约3.3升离子交换水,并且将约2ml CONTAMINON N添加至该水槽。在此情况下,将分散液适当冷却,以使其温度不变为40℃以上。此外,为了防止圆形度分散,将其中安装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FPIA-2100的环境控制在23℃±0.5℃,使得分析仪的机内温度保持在26℃至27℃。然后,在恒定时间间隔下、优选间隔为2小时下使用2μm标准胶乳颗粒(例如,“RESEARCH AND TEST PARTICLESLatex Microsphere Suspensions 5200A”,购自Duke ScientificCorporation)进行自动聚焦调整。
在测量调色剂颗粒的圆形度时,使用上述流式颗粒分析仪并且将PARTICLE SHEATH PSE-900A(购自Sysmex Corporation)用作鞘液。将已经根据上述步骤控制的分散液引入流式颗粒分析仪中,其中再次控制分散液浓度以使测量时调色剂颗粒浓度可以为约5,000个颗粒/μl。测量后,使用获得的数据,确定具有圆当量直径为2.00μm以上至小于40.02μm的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形度。此处,圆当量直径是根据以下表达式计算的值。
圆当量直径=(颗粒投影面积/π)1/2×2
(4)调色剂的THF不溶性物质的分子量的测量:
调色剂的THF不溶性物质的分子量分布以如下方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量。
首先,在室温下在24小时时间内将调色剂溶解在四氢呋喃(THF)中。接着,将所得的溶液用孔径为0.2μm的耐溶剂性膜过滤器“MAISHORIDISK”(购自Tosoh Corporation)过滤,从而制得样品溶液。此处,控制样品溶液使得溶于THF中的组分浓度为约0.8质量%。使用该样品溶液,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测量。仪器:HLC 8120GPC(检测器:RI)(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柱:组合7个柱,Shodex KF-801、KF-802、KF-803、KF-804、KF-805、KF-806和KF-807(购自Showa Denko K.K.)。
洗脱液:四氢呋喃(THF)。
流速:1.0ml/分钟。
炉温:40.0℃。
样品注入量:0.10ml。
为了计算样品的分子量,使用分子量校正曲线,所述校正曲线使用标准聚苯乙烯树脂(例如,商品名“TSK标准聚苯乙烯F-850、F-450、F-288、F-128、F-80、F-40、F-20、F-10、F-4、F-2、F-1、A-5000、A-2500、A-1000、A-500”;购自TosohCorporation)制作。
(5)酯类化合物和低熔点材料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
以如下方式测量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酯类化合物和低熔点材料的溶解度。
首先,以如下方式合成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
向720质量份离子交换水中,引入450质量份0.1摩尔/升Na3PO4水溶液,接着加热至60℃。此后,将67.7质量份1.0摩尔/升CaCl2水溶液逐步添加至所得混合物中从而获得含有分散稳定剂的水性介质。
苯乙烯          76.0质量份
丙烯酸正丁酯    24.0质量份
将如上所述配制的材料使用超细粉碎机(由Mitsui MiikeEngineering Corporation制造)均匀混合。将由此获得的单体混合物加热至60℃,并且此后将4.5质量份聚合引发剂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溶解于其中。
将如此制备的可聚合单体组合物引入上述水性介质,接着使用TK型均质机(由Tokushu Kika Kogyo Co.,Ltd.制造)在12,000rpm下在60℃下在N2气氛中搅拌10分钟,从而进行造粒。此后,在70℃下进行反应5小时,其间用浆式搅拌叶片搅拌所得的造粒产物。在完成反应之后,冷却所得的悬浮液,将盐酸添加至其以进行洗涤,接着过滤然后干燥从而获得未纯化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
将所得的未纯化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溶于四氢呋喃,并且将由此获得的溶液逐滴添加至甲醇中从而通过再沉淀进行纯化。过滤后,将产物干燥从而获得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
由此获得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4.0℃,数均分子量(Mn)为2.0×104和重均分子量(Mw)为2.0×105
-如上所述获得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通过聚合74质量份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和26质量份丙烯酸正丁酯获得的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Tg):54.0℃;数均分子量(Mn):20,000;重均分子量(Mw):200,000)                   0.10g
-酯类化合物(或低熔点材料):    0.01g
借助玛瑙研钵混合上述材料以制备样品1。
作为测量仪器,可以使用为差示扫描量热计的“Q1000”(由TA Instruments Japan Ltd.制造)或者“DSC2920”(由TAInstruments Japan Ltd.制造),并且根据ASTM D3418-82进行测量。
例如,使用“Q1000”,精确称量约10mg量的所述样品1,然后将其放入铝制盘并将空盘设为参比。使用这些,通过如下所示的顺序测定吸热量。基于铟和锌的熔点校正在测量仪器的检测部的温度,并且基于铟的熔化热校正热量。
然后,将在第二个循环的吸热峰热量作为ΔH1,并且将在第四个循环的吸热峰热量作为ΔH2,根据以下表达式求得溶解度。此处,将吸热峰热量定义为在加热过程中在3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在DS C曲线中在最大吸热峰处的热量。
溶解度S(%)=(1-ΔH2/ΔH1)×100。
-顺序-
第一个循环:
在30℃下保持1分钟。
以2℃/分钟的速率加热至60℃。加热后,保持10分钟。
以10℃/分钟的速率冷却至30℃。
第二个循环:
在30℃下保持1分钟。
以10℃/分钟的速率加热至120℃。加热后,保持10分钟。
以10℃/分钟的速率冷却至30℃。
第三个循环:
在30℃下保持1分钟。
以2℃/分钟的速率加热至60℃。加热后,保持10分钟。
以10℃/分钟的速率冷却至30℃。
第四个循环:
在30℃下保持1分钟。
以10℃/分钟的速率加热至120℃。加热后,保持10分钟。
以10℃/分钟的速率冷却至30℃。
此外,优选使用上述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但是,如果难以制备这样的树脂,还可以使用以下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其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4.0℃±1.0℃,数均分子量为20,000±2,000和重均分子量为200,000±20,000。至少在这些范围内,对于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基本上可以获得相同的值。
(6)酯类化合物在苯乙烯单体中的溶解度
将酯类化合物添加至100g保持在40℃下的苯乙烯单体中,并且在已经将这些搅拌3小时后求得其溶解量。
以下参照图1具体描述其中可有利地使用本发明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
在图1中,附图标记100表示感光鼓,围绕其设置的是一次充电辊117、具有显影套筒102的显影组件140、转印充电辊114、清洁器116、定位辊124等。借助所述一次充电辊117将感光鼓100静电充电至例如-600V(施加电压:例如AC电压为1.85kVpp和DC电压为-620Vdc)。然后,借助激光生成器121通过将感光鼓100用激光光123照射而使其曝光,从而形成对应于目标图像的静电潜像。在感光鼓100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借助显影组件140用单组分调色剂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借助于经由转印材料与感光鼓接触的转印辊114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将在其上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通过输送带125输送至定影组件126,在所述定影组件126中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转印材料上。借助清洁装置116将残留在感光鼓上的一些调色剂除去从而清洁表面。
在此示出磁性单组分跳跃式显影的图像形成设备。然而,本发明的调色剂可以是磁性调色剂和非磁性调色剂中任一种,并且可以是用于单组分显影系统和双组分显影系统任一种的调色剂。其进一步可以是用于跳跃式显影和接触显影任一方法中的调色剂。
实施例
通过提出实施例和比较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这些实施例和比较例决不限制本发明。在以下配方中,“份”在全部出现之处是指质量份。
磁性粉末生产例
在硫酸亚铁水溶液中,混合以下从而制备含有氢氧化亚铁的水溶液:基于铁元素为1.1当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基于铁元素以磷元素计为0.15质量%的量的P2O5和基于铁元素以硅元素计为0.50质量%的量的SiO2。保持该水溶液的pH为8.0,将空气吹入其中,其间在85℃下进行氧化反应,从而制备具有晶种的浆液。
接下来,将硫酸亚铁水溶液添加至该浆液以使基于初始碱量(氢氧化钠的钠组分)为1.1当量。此后,保持该浆液的pH为7.6,将空气吹入其中,期间使氧化反应进行,从而获得含有磁性氧化铁的浆液。将该浆液过滤和洗涤并且此后首先取出该含水浆液。此时,收集少量该含水样品以预先测量它的水含量。然后,不干燥,将该含水样品引入不同的水性介质,并且在搅拌下和浆液循环的同时,借助销棒式磨机很好地再分散,其中将该再分散液的pH调节至约4.8。然后,在搅拌下,以基于100质量份磁性氧化铁为1.6质量份的量(根据当从含水样品中减去水含量求得的值计算磁性氧化铁的量)将正己基三甲氧基硅烷添加至其中从而进行水解。此后,在充分搅拌下和浆液循环的同时,借助针式磨机进行分散,并且将该分散液的pH调节至8.6,在此处进行疏水化处理。采用压滤机将由此形成的疏水性磁性粉末过滤,然后用大量水充分洗涤,接着在100℃下干燥15分钟并且在90℃下干燥30分钟。将所得的颗粒进行破碎处理从而获得具有体积平均粒径(Dv)为0.22μm的磁性粉末1。
调色剂1的生产
将450质量份0.1摩尔/升的Na3PO4水溶液引入至720质量份离子交换水中,接着加热至60℃。此后,将67.7质量份1.0摩尔/升的CaCl2水溶液添加至其中以获得含有分散稳定剂的水性介质。
苯乙烯                          76.0质量份
丙烯酸正丁酯                    24.0质量份
二乙烯基苯                      0.53质量份
单偶氮染料的铁配合物            1.0质量份
(T-77,购自Hodogaya Chemical Co.,Ltd.)
磁性粉末1                       90.0质量份
饱和聚酯树脂                    5.0质量份(通过对苯二甲酸与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合物的缩合反应获得的饱和聚酯树脂;Mn=5,000;酸值:12mgKOH/g;Tg:68℃)
将如上所示调配的材料借助超微磨碎机(由Mitsui MiikeEngineering Corporation制造)均匀分散和混合。将由此获得的单体组合物加热至60℃,然后将15质量份石蜡(熔点:74.0℃;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2.6%)和10质量份二季戊四醇的山嵛酸酯(下文中表示为“DP-622”,其物理性质示于表1)添加至其中并且混合从而将其溶解。此后,溶解4.5质量份聚合引发剂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从而制备可聚合单体组合物。
将可聚合单体组合物引入至上述水性介质中,接着使用TK型均质器(由Tokushu Kika Kogyo Co.,Ltd.制造)在60℃下在N2气氛下以12,000rpm搅拌10分钟,从而进行造粒。此后,将所得的造粒产物用桨式搅拌叶片搅拌,其间在70℃下进行反应5小时。在完成反应之后,冷却形成的悬浮液,并且将盐酸添加至其中以进行洗涤,接着过滤然后干燥从而获得调色剂颗粒1。
借助亨舍尔混合机(由Mitsui Miike EngineeringCorporation制造)混合100质量份该调色剂颗粒1和1.0质量份数均一次粒径为12nm的疏水性二氧化硅,从而获得具有重均粒径(D4)为7.5μm的调色剂1。调色剂1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2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二季戊四醇的山嵛酸酯改变为二季戊四醇的花生酸酯(下文中表示为“DP-620”;其物理性质示于表1)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2。调色剂2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3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二季戊四醇的山嵛酸酯改变为二季戊四醇的硬脂酸酯(下文中表示为“DP-618”;其物理性质示于表1)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3。调色剂3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4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具有熔点为74.0℃的石蜡改变为具有熔点为83.1℃的石蜡(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5.6%)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4。调色剂4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5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具有熔点为74.0℃的石蜡改变为具有熔点为64.2℃的石蜡(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20.3%)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5。调色剂5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6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具有熔点为74.0℃的石蜡改变为具有熔点为87.2℃的石蜡(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5.1%)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6。调色剂6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7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二季戊四醇的山嵛酸酯的量10质量份改变为2.0质量份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7。调色剂7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8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二季戊四醇的山嵛酸酯的量10质量份改变为21.0质量份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8。调色剂8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9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具有熔点为74.0℃的石蜡的量15质量份改变为10质量份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9。调色剂9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10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具有熔点为74.0℃的石蜡的量15质量份改变为31质量份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10。调色剂10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11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二乙烯基苯的量0.53质量份改变为0.10质量份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11。调色剂11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12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二乙烯基苯的量0.53质量份改变为1.20质量份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12。调色剂12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13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不使用二季戊四醇的山嵛酸酯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13。调色剂13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14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不使用具有熔点为74.0℃的石蜡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14。调色剂14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15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二季戊四醇的山嵛酸酯改变为二季戊四醇的棕榈酸酯(下文中表示为“DP-616”;其物理性质示于表1)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15。调色剂15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16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二季戊四醇的山嵛酸酯改变为二季戊四醇的虫蜡酸酯(下文中表示为“DP-626”;其物理性质示于表1)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16。调色剂16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17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二季戊四醇的山嵛酸酯改变为二季戊四醇的硬脂酯(下文中表示为“PE-418”;其物理性质示于表1)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17。调色剂17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18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二季戊四醇的山嵛酸酯改变为六聚甘油四硬脂酸酯四山嵛酸酯(下文中表示为“HG-418”;其物理性质示于表1)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18。调色剂18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调色剂19的生产
除了在调色剂1的生产中将具有熔点为74.0℃的石蜡改变为具有熔点为92.0℃的费-托蜡(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3.8%)以外,以与调色剂1的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19。调色剂19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
表1酯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Figure BPA00001258772200381
表2调色剂的物理性质
  调色剂编号   平均粒径   平均圆形度  THF不溶性物质
  1   7.5μm   0.971  33%
  2   7.3μm   0.972  30%
  3   7.2μm   0.972  34%
  4   7.8μm   0.970  32%
  5   7.1μm   0.972  31%
  6   7.8μm   0.969  35%
  7   7.1μm   0.973  37%
  8   7.9μm   0.969  30%
  9   7.5μm   0.971  33%
  10   7.8μm   0.968  31%
  11   7.6μm   0.971  4%
  12   7.4μm   0.971  66%
  13   7.2μm   0.972  36%
  14   7.3μm   0.973  29%
  15   7.3μm   0.971  36%
  16   7.9μm   0.968  35%
  17   7.5μm   0.972  33%
  18   7.3μm   0.972  31%
  19   7.9μm   0.967  36%
实施例1
图像形成设备
使用LBP-3410(由CANON INC.制造;沿A4长边方向供纸33张/分钟)作为图像形成设备并且使用调色剂1,以连续模式在6,000张上再现具有打印百分比为4%的横线图像从而在常温常湿环境(23℃/60%RH)中进行运行试验。将A4尺寸75g/m2纸张用作记录介质。结果,在运行试验前后既不出现重影也不出现起雾,并且可以获得具有高浓度的图像。评价结果示于表3。
此外,以如下方式进行定影试验。
将Extra 80g纸张用作记录介质,并且如此设定显影偏差使得以0.60至0.65的图像浓度形成半色调图像。然后,将定影组件冷却至室温,并且设定定影组件的加热器温度(下文中称作“定影温度”),其中在通电6秒后,将具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通过定影组件以进行定影。此后,在施加负荷为50g/cm2下用Silbon纸摩擦定影图像10次,将在摩擦前后图像浓度降低率变为10%时的温度作为定影起始温度。此外,在A4尺寸75g/m2纸上,如此形成实心调色剂图像以使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质量为0.6mg/cm2,并且不同地改变定影组件的温度来检测在高温下出现污损的温度。通过目视判断在纸上的定影图像以观察高温污损,并且测定没有发生任何高温污损的最高温度(即定影结束温度)。结果,发现磁性调色剂1具有定影开始温度为180℃和定影结束温度为240℃。
以下描述对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进行的评价的评价方法和判断标准。
图像浓度:
为了评价图像浓度,形成实心图像,并且用Macbeth浓度计(由Gretag Macbeth Ag制造)测量由此形成的实心图像的浓度。
起雾:
再现白色图像,用REFLECTOMETER MODEL TC-6DS(由Tokyo Denshoku CO.,LTD.制造)测量形成的图像的反射率(reflectance)。同时,还以相同的方式测量在其上形成白色图像前在转印纸(标准纸)上的反射率。将绿色滤光器用作滤光器。从在再现白色图像前后反射率的值,根据以下表达式计算起雾。起雾(反射率)(%)=[标准纸的反射率(%)]-[白色图像样品的反射率(%)]
起雾的评价标准如下:
A:非常良好(小于1.5%)。
B:良好(1.5%以上至小于2.5%)。
C:一般(2.5%以上至小于4.0%)。
D:差(4.0%)以上。
实施例2至12
除了分别使用调色剂2至12以外,以与在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再现运行试验和定影试验。结果,所有的调色剂能够形成在运行试验前后为至少在实际使用中没有问题的水平下的图像并显示良好的定影性能。评价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1至7
除了分别使用调色剂13至19以外,以与在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再现运行试验和定影试验。结果,所有的调色剂显示出高于200℃的定影温度,导致不令人满意的定影性能。此外,调色剂16和18导致在运行试验后在严重水平下的起雾,推测是因为酯类化合物的不良分散性。评价结果示于表3。
表3在低温低湿环境中的图像再现的试验结果和定影
试验结果
Figure BPA00001258772200421
上述实施方案均仅是示出在实施本发明中实施方案的实例的那些,并且不应当是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理解为受其限制性的那些。即,本发明可以在不偏离其技术宗旨或其主要特征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
本申请要求2008年5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139237的优先权,在此将其引入以作参考作为本申请的部分。

Claims (9)

1.一种调色剂,其包括至少含有粘结剂树脂、着色剂、酯类化合物和低熔点材料的调色剂颗粒;
所述酯类化合物是二季戊四醇与具有18个以上至25个以下碳原子的羧酸的酯;和
当所述酯类化合物的熔点由Tm(A)(℃)表示并且所述低熔点材料的熔点由Tm(B)(℃)表示时,所述调色剂满足以下关系:
Tm(B)≤Tm(A)
其中
所述粘结剂树脂为苯乙烯共聚物,所述低熔点材料为蜡,
和其中,
当将所述酯类化合物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定义为溶解度S(A),将所述低熔点材料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定义为溶解度S(B)时,在所述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4.0℃±1.0℃、数均分子量为20,000±2,000和重均分子量为200,000±20,000的情况下,
所述溶解度S(A)为2.5%以下,
所述溶解度S(A)和所述溶解度S(B)满足以下关系:
S(A)<S(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酯类化合物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S(A)为2.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低熔点材料在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度S(B)为5.5%以上至20.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酯类化合物在40℃下在苯乙烯单体中的溶解度小于5.0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颗粒以3.0质量份以上至20.0质量份以下的量含有所述酯类化合物,基于100质量份所述粘结剂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低熔点材料的含量为所述酯类化合物的含量的1.2倍以上至3.0倍以下,以质量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酯类化合物的熔点为70℃以上至9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平均圆形度为0.950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组分以5.0质量%以上至65.0质量%以下的含量具有THF不溶性物质。
CN200980119171.3A 2008-05-28 2009-05-26 调色剂 Active CN1020471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9237 2008-05-28
JP2008-139237 2008-05-28
PCT/JP2009/059941 WO2009145342A1 (ja) 2008-05-28 2009-05-26 ト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7186A CN102047186A (zh) 2011-05-04
CN102047186B true CN102047186B (zh) 2013-07-31

Family

ID=41377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9171.3A Active CN102047186B (zh) 2008-05-28 2009-05-26 调色剂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923190B2 (zh)
EP (1) EP2287673B1 (zh)
JP (1) JP5341888B2 (zh)
KR (1) KR101285042B1 (zh)
CN (1) CN102047186B (zh)
BR (1) BRPI0912260A2 (zh)
MY (1) MY158189A (zh)
RU (1) RU2454691C1 (zh)
WO (1) WO20091453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73725B2 (ja) * 2009-04-15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US8426094B2 (en) 2010-05-31 2013-04-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US8614044B2 (en) 2010-06-16 2013-1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9551947B2 (en) 2010-08-23 2017-01-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RU2553909C2 (ru) * 2010-09-07 2015-06-20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Азосоединение и пигментный дисперсант, пигмент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пигментная дисперсия и тонер, содержащий данное азосоединение
CN103109238B (zh) 2010-09-16 2015-03-11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
JP5645583B2 (ja) * 2010-10-08 2014-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12181263A (ja) * 2011-02-28 2012-09-20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868165B2 (ja) 2011-12-27 2016-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現像方法
JP5812972B2 (ja) 2012-11-22 2015-11-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14106491A (ja) * 2012-11-29 2014-06-09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884754B2 (ja) 2013-03-15 2016-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剤
JP6173136B2 (ja) 2013-09-05 2017-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264799B2 (ja) * 2013-09-13 2018-0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用樹脂、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409578B2 (ja) * 2014-01-29 2018-10-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642005B2 (ja) * 2014-02-04 2020-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913968B (zh) * 2014-03-28 2017-01-18 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包覆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JP6716273B2 (ja) 2015-03-09 2020-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DE102016009868B4 (de) * 2015-08-28 2021-03-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570377B2 (ja) * 2015-08-28 2019-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0228627B2 (en) 2015-12-04 2019-03-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991701B2 (ja) 2015-12-04 2022-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9804519B2 (en) 2015-12-04 2017-10-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JP6768423B2 (ja) 2015-12-04 2020-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762706B2 (ja) 2015-12-04 2020-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DE102016116610B4 (de) 2015-12-04 2021-05-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910805B2 (ja) 2016-01-28 2021-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859141B2 (ja) 2016-03-24 2021-04-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粒子の製造方法
JP6873796B2 (ja) 2016-04-21 2021-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20170306276A1 (en) * 2016-04-26 2017-10-26 Curt Jon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ash Freezing Drink Mixes
US9946181B2 (en) 2016-05-20 2018-04-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878133B2 (ja) 2016-05-20 2021-05-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904801B2 (ja) 2016-06-30 2021-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該トナーを備えた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91051B2 (ja) 2016-06-30 2021-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69819B2 (ja) 2016-06-30 2021-05-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241430B2 (en) 2017-05-10 2019-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external additive for toner
US10545420B2 (en) 2017-07-04 2020-0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EP3737563A4 (en) * 2018-01-08 2021-08-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PLACEMENT OF A SUBSTANCE
CN110597033A (zh) 2018-06-13 2019-12-20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和调色剂的生产方法
EP3582015B1 (en) 2018-06-13 2024-0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10859931B2 (en) 2018-06-13 2020-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EP3582019B1 (en) 2018-06-13 2023-09-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agnetic toner
US11112709B2 (en) 2018-06-13 2021-09-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toner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0597034B (zh) 2018-06-13 2024-03-19 佳能株式会社 双组分显影剂
EP3582018B1 (en) 2018-06-13 2024-03-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sitive-charging toner
EP3582017B1 (en) 2018-06-13 2023-04-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US10877389B2 (en) 2018-06-13 2020-12-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7467219B2 (ja) 2019-05-14 2024-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292978B2 (ja) 2019-05-28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10880331B2 (en) * 2019-11-15 2020-12-29 Cheman Shaik Defeating solution to phishing attacks through counter challenge authentication
JP7463086B2 (ja) 2019-12-12 2024-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22022127A (ja) 2020-07-22 2022-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6700A (zh) * 2003-12-05 2006-12-27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以及调色剂的制备方法
CN1993653A (zh) * 2004-08-03 2007-07-04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静电图像显影用显影剂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97691A (en) * 1939-04-04 1942-10-06 Chester F Carlson Electrophotography
US5604072A (en) * 1994-09-21 1997-02-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WO1998020396A1 (fr) 1996-11-06 1998-05-14 Nippon Zeon Co., Ltd. Toner a base de polymere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ce dernier
US6132919A (en) * 1996-11-06 2000-10-17 Nippon Zeon Co., Ltd. Polymerized toner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US6160142A (en) * 1997-09-11 2000-12-12 Nof Corporation Metallic soap fine particles,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and use of same
JP3440983B2 (ja) 1998-01-29 2003-08-25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重合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90776B2 (ja) 1998-06-30 2005-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1197804B1 (en) * 1999-06-28 2006-06-07 Nippon Zeon Co.,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static charge image and method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JP4144134B2 (ja) 1999-11-22 2008-09-03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02072546A (ja) 2000-09-04 2002-03-12 Canon Inc 磁性トナー
JP2002072540A (ja) 2000-09-04 2002-03-12 Canon Inc 磁性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35434B2 (ja) * 2001-01-12 2010-03-17 日油株式会社 エステルワックスおよび該ワックスを用いたトナー
JP4106873B2 (ja) 2001-01-29 2008-06-2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070896B2 (en) * 2001-03-26 2006-07-04 Zeon Corporation Ton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oner
JP3979046B2 (ja) * 2001-07-27 2007-09-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該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定着方法
JP3852354B2 (ja) * 2002-03-19 2006-11-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用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109344A (ja) * 2002-09-17 2004-04-08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7087353B2 (en) * 2002-11-01 2006-08-0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Non-contact heat fixing toner
JP2005208234A (ja) * 2004-01-21 2005-08-04 Riken Vitamin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組成物
JP4012185B2 (ja) 2004-09-13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DE602005027428D1 (de) * 2004-09-13 2011-05-26 Canon Kk Toner
JP4533061B2 (ja) * 2004-09-13 2010-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06098745A (ja) 2004-09-29 2006-04-13 Nippon Zeon Co Ltd 重合トナー
US8026030B2 (en) * 2005-11-07 2011-09-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2008139237A (ja) 2006-12-05 2008-06-19 Fujifilm Corp マイクロ流体チップの液流路封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6700A (zh) * 2003-12-05 2006-12-27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以及调色剂的制备方法
CN1993653A (zh) * 2004-08-03 2007-07-04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静电图像显影用显影剂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912260A2 (pt) 2015-10-06
CN102047186A (zh) 2011-05-04
MY158189A (en) 2016-09-15
JP5341888B2 (ja) 2013-11-13
US7923190B2 (en) 2011-04-12
KR101285042B1 (ko) 2013-07-10
WO2009145342A1 (ja) 2009-12-03
EP2287673A1 (en) 2011-02-23
EP2287673A4 (en) 2012-10-24
JPWO2009145342A1 (ja) 2011-10-20
US20100028795A1 (en) 2010-02-04
KR20110015637A (ko) 2011-02-16
RU2454691C1 (ru) 2012-06-27
EP2287673B1 (en)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7186B (zh) 调色剂
EP2616884B1 (en) Toner
US10156800B2 (en) Toner,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715569B (zh) 磁性调色剂
CN1749867B (zh) 调色剂
JP4603959B2 (ja) トナー
US8614044B2 (en) Toner
CN101208636B (zh) 调色剂和调色剂生产方法
JP5800450B2 (ja) トナー
JP2010039264A (ja) トナー
JP2008015230A (ja) トナー
JP4533061B2 (ja) トナー
JP2010282146A (ja) トナー
JP2007041503A (ja)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506336B2 (ja)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3083023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04894A (ja) トナー、現像装置
JP5371552B2 (ja) トナー
JP2015072371A (ja) カプセルトナー及びカプセル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