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7917A -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 Google Patents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7917A
CN101727917A CN200910180796A CN200910180796A CN101727917A CN 101727917 A CN101727917 A CN 101727917A CN 200910180796 A CN200910180796 A CN 200910180796A CN 200910180796 A CN200910180796 A CN 200910180796A CN 101727917 A CN101727917 A CN 101727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se board
insulation course
hanging base
charged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80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7917B (zh
Inventor
大泽彻也
安部勇人
吉田好成
内藤俊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27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7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7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79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3/00Recording simultaneously or selectively by methods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among G11B3/00, G11B5/00, G11B7/00 and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producing therefrom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1B13/04Recording simultaneously or selectively by methods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among G11B3/00, G11B5/00, G11B7/00 and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producing therefrom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gnetically or by magnetisation and optically or by radiation, for changing or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480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k drive assemblies, e.g. assembly prior to operation, hard or flexible disk drives
    • G11B5/48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head and arm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480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k drive assemblies, e.g. assembly prior to operation, hard or flexible disk drives
    • G11B5/4833Structure of the arm assembly, e.g. load beams, flexures, parts of the arm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vertical force on the hea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480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k drive assemblies, e.g. assembly prior to operation, hard or flexible disk drives
    • G11B5/484Integrated arm assemblies, e.g. formed by material deposition or by etching from single piece of metal or by lamination of materials forming a single arm/suspension/head un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2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mounted in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e.g. insert mounted components [IMC]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4Manufacturing insulated metal core circuits or other insulat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re circuits
    • H05K3/445Manufacturing insulated metal core circuits or other insulat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re circuits having insulated holes or insulated via connections through the metal cor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5/0002Special dispositions or recording techniques
    • G11B2005/0005Arrangements, methods or circuits
    • G11B2005/0021Thermally assisted recording using an auxiliary energy source for heating the recording layer locally to assist the magnetization revers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5Insulated conductive substrates, e.g. insulated metal substrate
    • H05K1/056Insulated conductive substrates, e.g. insulated metal substrate the metal substrate being covered by an organic insulat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3Conductive materials
    • H05K2201/0332Structure of the conductor
    • H05K2201/0388Other aspect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394Conductor crossing over a hole in the substrate or a gap between two separate substrat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5Conductive through-holes or vias
    • H05K2201/09509Blind vias, i.e. vias having one side clos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5Conductive through-holes or vias
    • H05K2201/096Vertically aligned vias, holes or stacked via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654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covering at least two types of conductors provided for in H05K2201/09218 - H05K2201/095
    • H05K2201/0969Apertured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06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431Details of mounted components
    • H05K2201/10507Involving several components
    • H05K2201/10537Attached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431Details of mounted components
    • H05K2201/10507Involving several components
    • H05K2201/10545Related components moun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613Details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s of non-printed components, e.g. special leads
    • H05K2201/10621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lectrical contacts
    • H05K2201/10727Leadless chip carrier [LCC], e.g. chip-modules for car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3Metal processing
    • H05K2203/0323Working metal substrate or core, e.g. by etching, de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3Metal processing
    • H05K2203/0361Stripping a part of an upper metal layer to expose a lower metal layer, e.g. by etching or using a las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insulating support and is thereafter removed from such areas of the surface which are not intended for current conducting or shielding
    • H05K3/06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insulating support and is thereafter removed from such areas of the surface which are not intended for current conducting or shielding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removed chemically or electrolytically, e.g. by photo-etch pro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pporting Of Heads In Record-Carrier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The Magnetic Head Position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AREA)
  • Magnetic Heads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是具有导体图案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包括:被配置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正面侧、搭载有与导体图案电连接的磁头的滑动件;以及被配置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背面侧、与导体图案电连接的发光元件。导体图案包括:被设置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正面、与磁头电连接的第1端子;以及被设置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背面、与发光元件电连接的第2端子。

Description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电路的悬挂基板,详细地说,涉及在采用光辅助法的硬盘驱动器中所使用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公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被用于采用光辅助法的硬盘驱动器。光辅助法是通过在记录信息时由发光元件向磁盘照射光来加热磁盘,在降低磁盘的矫顽力的状态下由磁头进行记录的记录方式。光辅助法能将信息高密度地记录在小的记录磁场中,所以近年来不断进行开发。
为了采用这样的光辅助法,例如,提出有包括金属支承基板、安装在金属支承基板的表面上的发光元件和滑动件(slider)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8-15289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152899号公报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还包括与发光元件电连接的供给配线的端子部(元件侧端子部)、与搭载于滑动件上的磁头电连接的磁头侧连接端子部,元件侧端子部和磁头侧连接端子部形成在金属支承基板的同一表面上。
而且,在日本特开2008-152899号公报中,将发光元件和滑动件两者安装在金属支承基板的同一表面上,所以在金属支承基板的同一表面上形成有元件侧端子部、磁头侧连接端子部。因此,必须以高的密度配置元件侧端子部、磁头侧连接端子部,则存在元件侧端子部和磁头侧连接端子部之间容易短路的问题。
另一方面,若欲防止短路,则需要确保用于配置元件侧端子部和磁头侧连接端子部的较大的空间,于是,产生无法在硬盘驱动器上紧凑地安装带电路的悬挂基板这样的问题。
此外,因为发光元件和滑动件也安装在金属支承基板的同一表面上,所以存在受布局设计上的限制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光辅助法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不仅能较低地抑制第1端子和第2端子的配置密度,而且能提高第1端子和第2端子、滑动件和发光元件的设计上的自由度。
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是包括导体图案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被配置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正面侧、搭载有与上述导体图案电连接的磁头的滑动件,以及被配置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背面侧、与上述导体图案电连接的发光元件;上述导体图案包括设于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正面、与上述磁头电连接的第1端子,以及设于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背面、与上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的第2端子。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优选上述滑动件具有光波导路,上述发光元件以在厚度方向上与上述光波导路相对的方式被安装在上述滑动件的背面,形成有贯穿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厚度方向的第1开口部,以便上述发光元件插入。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优选上述滑动件具有光波导路,形成有贯穿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厚度方向的第2开口部,以便由上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通过而入射到上述光波导路中。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优选上述滑动件和上述发光元件在厚度方向上相对配置。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优选上述导体图案还包括与上述第1端子电连接的第1配线以及与上述第2端子电连接的第2配线,上述第1配线形成在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正面,上述第2配线包括:形成在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正面的正面侧配线;形成在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背面的背面侧配线;以及使上述正面侧配线和上述背面侧配线在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导通的导通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优选上述导通部设于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的安装有上述磁头的一端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优选上述导通部包括与上述正面侧配线连续形成的正面侧导通部以及与上述背面侧配线连续形成的背面侧导通部,上述正面侧导通部和上述背面侧导通部电连接。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优选还包括:形成在上述正面侧配线下的第1绝缘层;形成在上述第1绝缘层下的金属支承基板;以及形成在上述金属支承基板下并且形成在上述背面侧配线上的第2绝缘层,在上述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第1金属开口部,上述第1绝缘层以在上述第1金属开口部的中央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第1中央开口部的方式覆盖上述第1金属开口部的周端缘,上述第2绝缘层以形成有与上述第1中央开口部沿厚度方向相对配置并贯穿厚度方向的第2中央开口部的方式覆盖上述第1金属开口部的周端缘,上述正面侧导通部被填充到上述第1中央开口部中,上述背面侧导通部被填充到上述第2中央开口部中,上述正面侧导通部和上述背面侧导通部在上述第1中央开口部和上述第2中央开口部的相对部分直接接触。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优选还包括:形成在上述正面侧配线之下的第1绝缘层;形成在上述第1绝缘层之下的金属支承基板;以及形成在上述金属支承基板之下并且形成在上述背面侧配线之上的第2绝缘层,在上述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呈环状开口的环状开口部,上述导通部还包括配置在上述环状开口部内并与上述环状开口部的周围的上述金属支承基板绝缘的隔离导通部,上述第1绝缘层覆盖上述环状开口部,在上述第1绝缘层上形成有使上述隔离导通部露出的第1绝缘开口部,上述第2绝缘层覆盖上述环状开口部的周端缘,在上述第2绝缘层上形成有使上述隔离导通部露出的第2绝缘开口部,上述正面侧导通部被填充到上述第1绝缘开口部中,上述背面侧导通部被填充到上述第2绝缘开口部中,上述正面侧导通部和上述背面侧导通部经由上述隔离导通部电连接。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优选还包括形成在上述正面侧配线之下的第1绝缘层和形成在上述第1绝缘层之下的金属支承基板,在上述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第1金属开口部,上述第1绝缘层以在上述第1金属开口部的中央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第1中央开口部的方式覆盖上述第1金属开口部的周端缘,上述正面侧导通部被填充到上述第1中央开口部中,上述背面侧导通部被配置在上述第1金属开口部内,与上述第1中央开口部相对,上述正面侧导通部和上述背面侧导通部在上述第1中央开口部直接接触。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优选上述第2端子直接形成在上述第1绝缘层的背面。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优选上述第2端子和上述第2配线直接形成在上述第1绝缘层的背面。
在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第1端子和第2端子分别形成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正面和背面。
因此,能提高第1端子和第2端子的布局设计上的自由度,并且能以不产生短路这样的配置密度分别形成第1端子和第2端子。
其结果,能谋求小型化同时谋求提高第1端子和第2端子的连接可靠性。
而且,在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滑动件和发光元件分别配置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正面侧和背面侧。
因此,通过将磁头与提高了布局设计上的自由度的第1端子电连接,将发光元件与提高了布局设计上的自由度的第2端子电连接,能提高滑动件和发光元件的布局设计上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仰视图。
图3表示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A-A剖视图。
图4表示图3所示的导通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a)表示准备金属支承基板的工序。
(b)表示形成第1基层绝缘层的工序。
(c)表示形成第1导体图案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的工序。
(d)表示形成第1覆盖绝缘层的工序。
(e)表示在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第1金属开口部的工序。
(f)表示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的工序。
图6是用于接着图5说明图3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g)表示形成背面侧的第2导体图案的工序。
(h)表示形成第2覆盖绝缘层的工序。
(i)表示在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狭缝部和第1开口部的工序。
(j)表示搭载滑动件的工序。
图7表示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9表示图8所示的导通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a)表示准备金属支承基板的工序。
(b)表示形成第1基层绝缘层的工序。
(c)表示形成第1导体图案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的工序。
(d)表示形成第1覆盖绝缘层的工序。
(e)表示在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环状开口部的工序。
(f)表示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的工序。
图11是用于接着图10说明图8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g)表示形成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的工序。
(h)表示形成第2覆盖绝缘层的工序。
(i)表示在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狭缝部和第1开口部的工序。
(j)表示搭载滑动件的工序。
图12表示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3表示图12所示的导通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图12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a)表示准备金属支承基板的工序。
(b)表示形成第1基层绝缘层的工序。
(c)表示形成第1导体图案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的工序。
(d)表示形成第1覆盖绝缘层的工序。
(e)表示在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第1开口部的工序。
(f)表示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的工序。
图15是用于接着图14说明图12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g)表示形成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的工序。
(h)表示形成第2覆盖绝缘层的工序。
(i)表示在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狭缝部和第1开口部的工序。
(j)表示搭载滑动件的工序。
图16表示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7表示图16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仰视图。
图18表示图16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B-B剖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图18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a)表示准备金属支承基板的工序。
(b)表示形成第1基层绝缘层的工序。
(c)表示形成第1导体图案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的工序。
(d)表示形成第1覆盖绝缘层的工序。
(e)表示在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第1金属开口部和第3开口部的工序。
(f)表示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的工序。
图20是用于接着图19说明图18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g)表示形成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的工序。
(h)表示形成第2覆盖绝缘层的工序。
(i)表示在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狭缝部的工序。
(j)表示搭载滑动件的工序。
图21表示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2表示图2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仰视图。
图23表示图2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C-C剖视图。
图24是用于说明图23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a)表示准备金属支承基板的工序。
(b)表示形成第1基层绝缘层的工序。
(c)表示形成第1导体图案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的工序。
(d)表示形成第1覆盖绝缘层的工序。
(e)表示在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第1金属开口部和第4开口部的工序。
图25是用于接着图24说明图23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f)表示形成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的工序。
(g)表示形成第2覆盖绝缘层的工序。
(h)表示在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狭缝部的工序。
(i)表示搭载滑动件的工序。
图26表示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7表示图26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仰视图。
图28是图26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剖视图。
(a)表示D-D剖视图。
(b)表示E-E剖视图。
图29表示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30表示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1表示图30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仰视图。
图32是图30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剖视图。
(a)表示F-F剖视图。
(b)表示G-G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A-A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后述的导通部的放大剖视图,图5和图6表示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另外,在图1中,为了明确地表示后述的导体图案7的相对配置而省略了后述的第1基层绝缘层12和第1覆盖绝缘层14。此外,在图2中,为了明确地表示后述的导体图案7的相对配置而省略了后述的第2基层绝缘层18和第2覆盖绝缘层20。
在图1~图3中,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用于配置搭载磁头38的滑动件39和发光元件40并采用光辅助法的硬盘驱动器。
在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中,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支承有导体图案7。
金属支承基板11形成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平带状,一体地包括配置在长度方向另一侧(以下,称为后侧。)的配线部2和配置在配线部2的长度方向一侧(以下,称为前侧。)的安装部3。
配线部2形成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俯视呈大致长方形状。该配线部2的背面(下表面)形成为搭载在未图示的承载梁上而被支承的区域。
在配线部2被安装在承载梁上时,安装部3形成为不搭载在承载梁上而背面(下表面)从承载梁露出的区域。具体来说,安装部3形成为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安装有滑动件39(在其上搭载有磁头38和发光元件40)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前端部)。安装部3具体来说从配线部2的前端连续地形成,形成为相对于配线部2沿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两外侧鼓出的俯视呈大致长方形状。
此外,在安装部3上形成有俯视朝向前侧打开的大致U字状的狭缝部4。此外,安装部3被划分成沿宽度方向夹在狭缝部4中的悬架部(gimbal)5、配置在狭缝部4的宽度方向两外侧的悬臂架部(outrigger)8、配置在悬架部5和悬臂架部8的前侧的配线折返部6。
悬架部5是对滑动件39施加动作自由度的部分,被配置在安装部3的宽度方向中央和前后方向中央,被形成为俯视呈大致长方形状。此外,悬架部5包括安装区域9和端子形成部10。
安装区域9是用于配置并安装滑动件39和发光元件40的区域,被配置在悬架部5的后侧,形成为宽度方向长的俯视呈大致长方形状。
此外,安装区域9的正面(上表面)为安装有后述的滑动件39(搭载有发光元件40的滑动件39)的滑动件安装区域43。
此外,在安装区域9上形成贯穿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厚度方向的作为第1开口部的插入开口部36。
俯视看来,插入开口部36被开口成小于滑动件39(安装区域9)且大于发光元件40,形成为宽度方向长的俯视呈大致长方形状。更加具体来说,插入开口部36被形成在安装区域9的长度方向中央和宽度方向中央,发光元件40被插入其中。
端子形成部10是形成有后述的磁头侧端子16和元件侧端子22的区域,被配置在安装区域9的前侧。端子形成部10形成为沿宽度方向延伸。
此外,端子形成部10的表面(上表面)为形成有磁头侧端子16的磁头侧端子形成部45,端子形成部10的背面(下表面)为形成有元件侧端子22的元件侧端子形成部46。另外,如图3所示,磁头侧端子形成部45位于元件侧端子形成部46的稍后侧。
导体图案7包括第1导体图案13和第2导体图案19。
如图1和图3所示,第1导体图案13形成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正面。第1导体图案13一体地包括作为第1端子的磁头侧端子16、外部侧端子17、用于连接上述磁头侧端子16和外部侧端子17的作为第1配线的信号配线15。
各信号配线15沿着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长度方向设有多条(6条),沿宽度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
多条信号配线15由第1信号配线15a、第2信号配线15b、第3信号配线15c、第4信号配线15d、第5信号配线15e和第6信号配线15f形成。上述第1信号配线15a、第2信号配线15b、第3信号配线15c、第4信号配线15d、第5信号配线15e和第6信号配线15f从宽度方向一侧朝向宽度方向另一侧依次配置。
此外,在安装部3中,第1信号配线15a、第2信号配线15b和第3信号配线15c跨越宽度方向一侧的悬臂架部8地配置,沿着宽度方向一侧的悬臂架部8形成。此外,第4信号配线15d、第5信号配线15e和第6信号配线15f跨越宽度方向另一侧的悬臂架部8地配置,沿着宽度方向另一侧的悬臂架部8形成。
此外,第1信号配线15a、第2信号配线15b、第3信号配线15c、第4信号配线15d、第5信号配线15e和第6信号配线15f被配置成在配线折返部6处折返而到达磁头侧端子形成部45。具体来说,各信号配线15被配置成从悬臂架部8的前端到达配线折返部6的宽度方向两外侧部之后,在配线折返部6处向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之后,进一步向后侧折返,从配线折返部6的后端向后侧延伸,到达磁头侧端子形成部45的磁头侧端子16的前端部。
此外,在信号配线15中,最外侧的第1信号配线15a和第6信号配线15f与金属支承基板11的外端缘之间隔着形成有后述的正面侧电源配线25的间隔地形成。
另外,在信号配线15中,从配线折返部6向磁头侧端子形成部45延伸的部分为沿着长度方向的直线状的正面侧直线部分49。
设有多个(6个)外部侧端子17,这些外部侧端子17被配置在配线部2的正面的后端部,并且分别连接各信号配线15的后端部。此外,该外部侧端子17沿宽度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此外,外部侧端子17的与第1信号配线15a、第2信号配线15b、第3信号配线15c、第4信号配线15d、第5信号配线15e和第6信号配线15f相对应地连接的第1外部侧端子17a、第2外部侧端子17b、第3外部侧端子17c、第4外部侧端子17d、第5外部侧端子17e和第6外部侧端子17f从宽度方向一侧向宽度方向另一侧依次配置。在外部侧端子17上连接有未图示的读写(read-write)基板等外部电路基板。
磁头侧端子16被配置在安装部3的正面上,更加具体来说,被配置在悬架部5的磁头侧端子形成部45。磁头侧端子16设有多个(6个)并分别连接有各信号配线15的前端部。
更加具体来说,磁头侧端子16沿着磁头侧端子形成部45的后端缘(滑动件安装区域43的前端缘)地沿宽度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
多个磁头侧端子16由第1磁头侧端子16a、第2磁头侧端子16b、第3磁头侧端子16c、第4磁头侧端子16d、第5磁头侧端子16e和第6磁头侧端子16f形成。此外,磁头侧端子16的与第3信号配线15c、第2信号配线15b、第1信号配线15a、第6信号配线15f、第5信号配线15e和第4信号配线15d相对应地连接的第3磁头侧端子16c、第2磁头侧端子16b、第1磁头侧端子16a、第6磁头侧端子16f、第5磁头侧端子16e和第4磁头侧端子16d从宽度方向一侧向宽度方向另一侧依次配置。
磁头侧端子16借助焊锡球41与磁头38电连接。
在第1导体图案13中,经由外部侧端子17、信号配线15和磁头侧端子16将从外部电路基板传递来的写信号输入到滑动件39的磁头38,并且经由磁头侧端子16、信号配线15和外部侧端子17将由磁头38读取的读信号输入到外部电路基板。
第2导体图案19包括供给侧端子23(图1)、作为第2端子的元件侧端子22(图2)和用于将上述供给侧端子23和元件侧端子22连接的作为第2配线的电源配线21(图1和图2)。
电源配线21设于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和背面这两个面,具体来说,包括:作为正面侧配线的正面侧电源配线25(图1);作为背面侧配线的背面侧电源配线26(图2);以及使上述正面侧电源配线25和背面侧电源配线26沿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厚度方向导通的导通部24(图1和图2)。
如图1所示,正面侧电源配线25设于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具体来说设于金属支承基板11的正面。此外,正面侧电源配线25沿着长度方向跨越配线部2和安装部3设有多条(2条),沿宽度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此外,正面侧电源配线25的前端与导通部24连续地形成,正面侧电源配线25的后端与供给侧端子23连续地形成。
多条正面侧电源配线25由第1正面侧电源配线25a和第2正面侧电源配线25b形成。第1正面侧电源配线25a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一侧,第2正面侧电源配线25b被配置在宽度方向另一侧。
此外,第1正面侧电源配线25a和第2正面侧电源配线25b沿宽度方向隔开用形成信号配线15的间隔地配置。
换句话说,第1正面侧电源配线25a配置在第1信号配线15a的宽度方向一侧(外侧),第2正面侧电源配线25b配置在第6信号配线15f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外侧)。
即,第1正面侧电源配线25a在悬臂架部8处隔开间隔地被配置在第1信号配线15a的宽度方向一侧,在配线折返部6处隔开间隔地被配置在第1信号配线15a的前侧。
此外,第2正面侧电源配线25b在悬臂架部8处隔开间隔地被配置在第6信号配线15f宽度方向另一侧,在配线折返部6处隔开间隔地被配置在第6信号配线15f的前侧。
具体来说,第1正面侧电源配线25a被配置成在悬臂架部8处沿着第1信号配线15a延伸,到达配线折返部6的宽度方向一端部之后,在配线折返部6处向宽度方向另一侧(内侧)延伸,到达导通部24。
此外,第2正面侧电源配线25b被配置成在悬臂架部8处沿着第6信号配线15f延伸,到达配线折返部6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之后,在配线折返部6处向宽度方向一侧(内侧)延伸,到达导通部24。
如图2和图3所示,背面侧电源配线26设于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背面,具体来说设于金属支承基板11的背面。背面侧电源配线26与正面侧电源配线25相对应地设置,具体来说,形成在配线折返部6(的背面)和元件侧端子形成部46。背面侧电源配线26沿着长度方向设有多条(2条),沿宽度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
多条背面侧电源配线26由第1背面侧电源配线26a和第2背面侧电源配线26b形成。第1背面侧电源配线26a配置在宽度方向一侧,第2背面侧电源配线26b配置在宽度方向另一侧。
背面侧电源配线26的前端部与导通部24连续地形成,背面侧电源配线26的后端部与元件侧端子22连续地形成。
此外,背面侧电源配线26在厚度方向上与信号配线15(第2信号配线15b和第5信号配线15e、参照图1。)相对配置。
此外,在背面侧电源配线26中,从配线折返部6向元件侧端子形成部46延伸的部分为沿着长度方向的直线状的背面侧直线部分50,该背面侧直线部分50在厚度方向上与上述正面侧直线部分49相对配置。
在后面对导通部24的详细的层构造进行详述,然而,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导通部24包括与正面侧电源配线25连续地形成的正面侧导通部27和与背面侧电源配线26连续地形成的背面侧导通部28。正面侧导通部27和背面侧导通部28电连接。
而且,在电源配线21中,正面侧电源配线25和背面侧电源配线26经由导通部24(正面侧导通部27和背面侧导通部28)电连接。更加具体来说,第1正面侧电源配线25a和第1背面侧电源配线26a经由导通部24(后述的第1导通部24a)电连接,第2正面侧电源配线25b和第2背面侧电源配线26b经由导通部24(后述的第2导通部24b)电连接。
供给侧端子23设于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具体来说设于金属支承基板11的正面。此外,供给侧端子23被配置在配线部2的后端部,分别连接有各正面侧电源配线25的后端部地设有多个(2个)。供给侧端子23由与第1正面侧电源配线25a和第2正面侧电源配线25b相对应地连接的第1供给侧端子23a和第2供给侧端子23b形成。上述第1供给侧端子23a配置在宽度方向一侧,第2供给侧端子23b配置在宽度方向另一侧。
此外,第1供给侧端子23a和第2供给侧端子23b沿宽度方向隔开形成有外部侧端子17的间隔地配置。
此外,投影到宽度方向时,供给侧端子23形成为被配置在与外部侧端子17相同的位置。在供给侧端子23上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
元件侧端子22设于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背面,具体来说被设于金属支承基板11的背面。此外,元件侧端子22被配置在安装部3的背面,更加具体来说被配置在悬架部5的元件侧端子形成部46。元件侧端子22设有多个(2个),分别连接于各背面侧电源配线26的后端部。
此外,元件侧端子22沿着元件侧端子形成部46的后端缘(金属支承基板11的插入开口部36的前端缘)地、并沿宽度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此外,元件侧端子22由与第1背面侧电源配线26a和第2背面侧电源配线26b相对应地分别连接的第1元件侧端子22a和第2元件侧端子22b形成。第1元件侧端子22a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一侧,第2元件侧端子22b被配置在宽度方向另一侧。
元件侧端子22与磁头侧端子16相对配置,更加具体来说,第1元件侧端子22a与第2磁头侧端子16b相对配置,第2元件侧端子22b与第5磁头侧端子16e相对配置。沿厚度方向投影时,元件侧端子22位于磁头侧端子16的稍后侧。
如图3所示,元件侧端子22经由电线53与发光元件40的背面侧部(下端部)的端子电连接。
并且,在第2导体图案19中,通过经由供给侧端子23、电源配线21和元件侧端子22对发光元件40供给由电源供给的电能,由发光元件40射出高能量的光。
另外,在第2导体图案19中,图1所示的供给侧端子23、正面侧电源配线25和正面侧导通部27设于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所以形成为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如图2所示的元件侧端子22、背面侧电源配线26和背面侧导通部28设于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背面,所以形成为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
并且,如图3所示,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包括:金属支承基板11、形成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正面的作为第1绝缘层的第1基层绝缘层12、形成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的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覆盖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地形成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的第1覆盖绝缘层14。
此外,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包括:形成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背面的作为第2绝缘层的第2基层绝缘层18、形成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的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覆盖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地形成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的第2覆盖绝缘层20。
而且,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包括被配置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正面侧(上侧)的滑动件39以及被配置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背面侧(下侧)的发光元件40。
金属支承基板11例如由导体材料形成,具体来说,由不锈钢、42合金、铝、铜-铍,磷青铜等金属材料形成。优选由不锈钢形成。金属支承基板11的厚度例如是15~50μm,优选是20~30μm。此外,插入开口部36的长度(长度方向长度)例如是200~500μm,宽度(宽度方向长度)例如是300~700μm。
第1基层绝缘层12以使金属支承基板11的正面的周端缘露出的方式形成为与形成有配线部2和安装部3的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的部分相对应。
第1基层绝缘层12例如由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丙烯树脂、聚芳醚腈(Polyethernitrile)树脂、聚醚砜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形成。优选由聚酰亚胺树脂形成。
第1基层绝缘层12的厚度例如是1~35μm,优选是8~15μm。
如上所述,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跨越配线部2和安装部3地配置。
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例如由铜、镍、金、焊锡或它们的合金等导体材料等形成。优选由铜形成。
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的厚度例如是3~50μm,优选是5~20μm。
各信号配线15和正面侧电源配线25的宽度例如是10~200μm,优选是20~100μm。此外,各信号配线15间的间隔例如是10~1000μm,优选是20~100μm。此外,各正面侧电源配线25间的间隔例如是50~10000μm,优选是100~1000μm。此外,信号配线15与正面侧电源配线25间的间隔(第1信号配线15a和第1正面侧电源配线25a间的间隔、第6信号配线15f与第2正面侧电源配线25b间的间隔)例如是10~1000μm,优选是20~100μm。
此外,各磁头侧端子16、各外部侧端子17、各供给侧端子23和各正面侧导通部27的宽度例如是20~1000μm,优选是30~800μm。此外,各磁头侧端子16间的间隔、各外部侧端子17间的间隔以及各正面侧导通部27间的间隔例如是20~1000μm,优选是30~800μm,各供给侧端子第23间的间隔例如是50~10000μm,优选是100~1000μm。
第1覆盖绝缘层14跨越配线部2和安装部3地配置,与形成有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的部分相对应地配置。具体来说,第1覆盖绝缘层14由与第1导体图案13相对应而使外部侧端子17和磁头侧端子16露出,并以覆盖信号配线15的图案形成。此外,第1覆盖绝缘层14由与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相对应而使供给侧端子23露出,并以覆盖正面侧电源配线25和正面侧导通部27的图案形成。
第1覆盖绝缘层14由与上述的第1基层绝缘层12的绝缘材料相同的绝缘材料形成。第1覆盖绝缘层14的厚度例如是1~40μm,优选是1~10μm。
第2基层绝缘层18被设置在安装部3的背面(下表面),详细地说,与形成有配线折返部6和元件侧端子形成部46的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的部分相对应地形成。
第2基层绝缘层18由与上述的第1基层绝缘层12的绝缘材料相同的绝缘材料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18的厚度例如是1~35μm,优选是8~15μm。
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如上那样地被配置于安装部3。
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由与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的导体材料相同的导体材料形成。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的厚度例如是3~50μm,优选是5~20μm。
各背面侧电源配线26的宽度例如是10~200μm,优选是20~100μm,各背面侧电源配线26间的间隔例如是20~1000μm,优选是30~800μm。
此外,各元件侧端子22和各背面侧导通部28的宽度例如是20~1000μm,优选是30~800μm,各元件侧端子22间的间隔和各背面侧导通部28间的间隔例如是20~1000μm,优选是30~800μm。
第2覆盖绝缘层20被配置于安装部3,并与形成有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的部分相对应地配置。具体来说,第2覆盖绝缘层20的元件侧端子22露出、并且第2覆盖绝缘层20以覆盖背面侧电源配线26和背面侧导通部28的图案形成。
第2覆盖绝缘层20由与上述的第1基层绝缘层12的绝缘材料相同的绝缘材料形成。第2覆盖绝缘层20的厚度例如是1~40μm,优选是1~10μm。
滑动件39一边相对于磁盘52(参照图3的虚线)相对移动,一边隔开微小间隔上浮地被配置在滑动件安装区域43。具体来说,滑动件39借助设于插入开口部36的周围的粘接剂42设置在滑动件安装区域43,从上方覆盖插入开口部36。在该滑动件39上搭载有磁头38、光波导路51和近场光(evanescent light)产生构件54。
磁头38搭载在滑动件39的正面,被设置成与图3的虚线所示的磁盘52相对,且能对磁盘52进行读取和写入。
光波导路51是为了使自如下说明的发光元件40射出的光入射到近场光产生构件54而设置的,形成为沿着厚度方向延伸。此外,在光波导路51的上端设有近场光产生构件54。
近场光产生构件54是为了由从光波导路51入射的光产生近场光,对磁盘52照射该近场光,加热磁盘52的微小的区域而设置的。另外,近场光产生构件54由金属散射体、开口等构成,例如采用在日本特开2007-28057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05291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20734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130106号公报等上记载的公知的近场光产生装置。
发光元件40是用于使光入射到光波导路51中的光源,例如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自射出口射出高能量的光的光源。
发光元件40被配置在滑动件39的背面。详细地说,发光元件40插入金属支承基板11的插入开口部36地搭载在滑动件39的背面。此外,发光元件40以其射出口与光波导路51相对的方式搭载在滑动件39上。
此外,发光元件40的厚度形成得大于金属支承基板11的厚度,因此,发光元件40的下端部(背面侧端部)相对于金属支承基板11的背面进一步向背面侧突出。
接着,详述导通部24。
在图1、图2和图4中,导通部24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在配线折返部6的宽度方向中途(中央)配置多个(2个),与正面侧电源配线25和背面侧电源配线26相对应地设置。
各导通部24与正面侧电源配线25的前端部和背面侧电源配线26的前端部连接。具体来说,导通部24包括与第1正面侧电源配线25a和第2正面侧电源配线25b相对应地分别连接的第1导通部24a和第2导通部24b。此外,第1导通部24a和第2导通部24b与第1背面侧电源配线26a和第2背面侧电源配线26b相对应地分别连接。
第1导通部24a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一侧,第2导通部24b被配置在宽度方向另一侧。
以下、例示了第2导通部24b而详述其形状,但是第1导通部24a也形成为与第2导通部24b大致相同形状。
如图4所示,第2导通部24b由金属支承基板11、形成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正面的第1基层绝缘层12、形成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的正面侧导通部27、覆盖正面侧导通部27地形成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的第1覆盖绝缘层14形成。
此外,第2导通部24b由形成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背面的第2基层绝缘层18、形成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的背面侧导通部28、覆盖背面侧导通部28地形成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的第2覆盖绝缘层20形成。
在第2导通部24b中,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俯视呈大致圆形状开口的第1金属开口部29。第1金属开口部29的内径(最大尺寸)D1例如是50~300μm,优选是100~250μm。
第1基层绝缘层12以形成有俯视看来贯穿第1金属开口部29的中央部的厚度方向的第1中央开口部30的方式覆盖金属支承基板11的第1金属开口部29的周端缘(周面的上端)。详细地说,第1基层绝缘层12形成为覆盖金属支承基板11的第1金属开口部29的周端面的俯视呈圆环形状。
正面侧导通部27跨越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上表面)、第1基层绝缘层12的第1中央开口部30的周面、从该第1中央开口部30露出的背面侧导通部28的正面(上表面、后述。)地连续形成,被填充到第1中央开口部30中。
第1覆盖绝缘层14俯视呈大致圆形状,其周端缘形成为配置在与第1基层绝缘层12的周端缘相同的位置。
第2基层绝缘层18的周端缘俯视看来形成为配置在与第1基层绝缘层12的周端缘相同的位置。更加具体来说,第2基层绝缘层18以形成有俯视看来贯穿第1金属开口部29的中央部的厚度方向的第2中央开口部31的方式覆盖金属支承基板11的第1金属开口部29的周端缘(周面)。详细地说,第2基层绝缘层18形成为覆盖金属支承基板11的第1金属开口部29的周端面的俯视呈大致圆环形状。
此外,第2基层绝缘层18的第2中央开口部31沿厚度方向与第1基层绝缘层12的第1中央开口部30相对配置,具体来说,俯视形成为配置在同一位置。
第1中央开口部30和第2中央开口部31的内径(最大尺寸)D2例如是20~280μm,优选是40~200μm。
由此,向第1金属开口部29的内侧突出的第2基层绝缘层18的正面(上表面)与向第1金属开口部29的内侧突出的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下表面)接触。
背面侧导通部28与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下表面)和第2基层绝缘层18的第2中央开口部31的周面连续地形成。此外,背面侧导通部28被填充到第2中央开口部31中。
由此,正面侧导通部27和背面侧导通部28在第1中央开口部30和第2中央开口部31的相对部分直接接触。换句话说,正面侧导通部27和背面侧导通部28电连接。
第2覆盖绝缘层20俯视呈大致圆形状,其周端缘形成为配置在与第2基层绝缘层18的周端缘相同的位置。
接着,参照图5和图6说明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制造方法。
在该方法中,如图5(a)所示,首先准备金属支承基板11。
接着,如图5(b)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正面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形成有上述第1中央开口部30的图案形成第1基层绝缘层12。
接着,如图5(c)所示,利用添加法或减去法等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形成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由此,正面侧导通部27被填充到第1中央开口部30中。
接着,如图5(d)所示,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以覆盖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的方式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进行曝光和显影,通过加热固化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1覆盖绝缘层14。
接着,如图5(e)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形成第1金属开口部29。第1金属开口部29例如采用干蚀刻法(例如,等离子蚀刻法)、湿蚀刻法(例如,化学蚀刻法)等蚀刻法、例如钻孔、激光加工等来形成。优选通过湿蚀刻法形成。
由此,使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和被填充到第1中央开口部30中的正面侧导通部27的背面从金属支承基板11的第1金属开口部29露出。
接着,如图5(f)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背面(包含上述的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和正面侧导通部27的背面。)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形成有上述第2中央开口部31的图案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18。
由此,用第2基层绝缘层18覆盖从第1金属开口部29露出的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使得被填充到第1基层绝缘层12的第1中央开口部30中的正面侧导通部27的背面从第2中央开口部31露出。
接着,如图6(g)所示,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利用添加法或减去法等形成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由此,背面侧导通部28被填充到第2中央开口部31中。
接着,如图6(h)所示,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以覆盖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的方式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2覆盖绝缘层20。
接着,如图6(i)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形成狭缝部4和插入开口部36。狭缝部4和插入开口部36例如采用干蚀刻法(例如,等离子蚀刻法)、湿蚀刻法(例如,化学蚀刻法)等蚀刻法、例如钻孔、激光加工等来形成。此外,形成狭缝部4和插入开口部36的同时对金属支承基板11进行外形加工。
之后,如图6(j)所示,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借助粘接剂42将背面安装有发光元件40的滑动件39以发光元件40插入插入开口部36的方式搭载在滑动件安装区域43上。然后,借助焊锡球41使磁头38与磁头侧端子16电连接,并且将未图示的外部电路基板与外部侧端子17连接。
接着,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背面侧,经由电线53将发光元件40和元件侧端子22电连接。此外,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将未图示的电源与供给侧端子23电连接。
由此,得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
之后,在硬盘驱动器中,将配线部2的背面搭载在承载梁的正面来支承配线部2。
在这样的搭载有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硬盘驱动器中,能采用光辅助法。
具体来说,在这样的硬盘驱动器中,用图3的虚线所示的磁盘52相对于近场光产生构件54和磁头38进行相对移动。然后,从发光元件40射出的光通过光波导路51而到达近场光产生构件54,由近场光产生构件54产生的近场光被照射到与近场光产生构件54的上侧相对的磁盘52的正面。然后,利用来自近场光产生构件54的近场光的照射,磁盘52的正面被加热,在该状态下,利用来自磁头38的磁场的照射,信息被记录在磁盘52上。于是,磁盘52的矫顽力降低,所以能利用小磁场的照射而以高密度将信息记录在该磁盘52上。
而且,在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中,磁头侧端子16和元件侧端子22分别形成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和背面。
因此,能提高磁头侧端子16和元件侧端子22的布局设计上的自由度,而且能以不产生短路这样的配置密度分别形成磁头侧端子16和元件侧端子22。
其结果、不仅能谋求小型化,而且还能谋求磁头侧端子16和元件侧端子22的连接可靠性的提高。
而且,在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中,滑动件39和发光元件40分别配置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和背面侧。
因此,将磁头38与在布局设计上的自由度被提高了的磁头侧端子16电连接,将发光元件40与在布局设计上的自由度被提高了的元件侧端子22电连接,能提高滑动件39和发光元件40的布局设计上的自由度。
此外,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电源配线21包括正面侧电源配线25、背面侧电源配线26、使正面侧电源配线25和背面侧电源配线26导通的导通部24。因此,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安装部3中,在正面形成正面侧电源配线25,在背面形成背面侧电源配线26,从而一边较低地抑制安装部3的正面和背面的配线(图案)的配置密度,一边在配线部2的背面上不形成配线而将配线部2支承在承载梁上,能提高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刚性。
此外,利用导通部24能可靠地保持正面侧电源配线25和背面侧电源配线26的导通。
即,在导通部24中,与正面侧电源配线25连续地形成的正面侧导通部27和与背面侧电源配线26连续地形成的背面侧导通部28直接接触,能更加可靠地保持正面侧电源配线25和背面侧电源配线26的导通。
此外,在导通部24中,因为正面侧导通部27和背面侧导通部28在第1中央开口部30和第2中央开口部31的相对部分直接接触,所以能使导通部24的电特性良好。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分别设置了2个(条)电源配线21、元件侧端子22和供给侧端子23,但是该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未图示但可以分别设置1个或者3个以上。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分别设置了6个(条)信号配线15、磁头侧端子16和外部侧端子17,但是该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虽未图示但可以分别设置1~5个或者7个以上。
此外,在上述的滑动件39的搭载工序(在图6(j)中所示的工序)中,将搭载有发光元件40的滑动件39搭载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上,但是也能如下进行:例如,首先,将未安装有发光元件40的滑动件39搭载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上,之后,将发光元件40插入插入开口部36而搭载在搭载于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滑动件39的背面。
图7表示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仰视图。另外,对与上述各部相对应的构件在以后的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上述说明中,导通部24设置于安装部3的配线折返部6,但其配置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7所示,能够设置于安装部3的悬臂架部8。
具体来说,导通部24被形成在悬臂架部8的后端部。第1导通部24a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一侧的悬臂架部8上,第2导通部24b被配置在宽度方向另一侧。
具体来说,第1背面侧电源配线26a被配置成从宽度方向一侧的悬臂架部8的第1导通部24a到达配线折返部6的宽度方向一侧之后,在配线折返部6处,向宽度方向另一侧(内侧)延伸,之后,进一步向后侧折返,从配线折返部6的后端向后侧延伸,到达元件侧端子形成部46的磁头侧端子16的前端部。
此外,第2背面侧电源配线26b被配置成从宽度方向另一侧的悬臂架部8的第2导通部24b到达配线折返部6的宽度方向另一侧之后,在配线折返部6处,向宽度方向一侧(内侧)延伸,之后,进一步向后侧折返,从配线折返部6的后端向后侧延伸,到达元件侧端子形成部46的磁头侧端子16的前端部。
此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将导通部24设置于配线部2。
优选如上述图2和图7所示那样将导通部24设置于安装部3。由此,在搭载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承载梁上时,能使未形成有导通部24的配线部2的背面与承载梁接触而可靠地支承配线部2。
图8是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9是图8所示的导通部的放大剖视图,图10和图11表示用于说明图9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接着,参照图8~图11说明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说明中,在导通部24中,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形成俯视呈大致圆形状开口的第1金属开口部29,但例如也可以如图8和图9所示,替代第1金属开口部29,形成俯视呈大致圆环状开口的环状开口部32。
在图8和图9中,环状开口部32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贯穿厚度方向地开口。环状开口部32的外径(外周的最大尺寸。)D3例如是90~300μm,优选是140~250μm。
由此,在导通部24设置隔离导通部33。隔离导通部33被配置在环状开口部32内,隔离导通部33与环状开口部32的周围的金属支承基板11绝缘。
具体来说,隔离导通部33形成为俯视呈大致圆形状,与金属支承基板11的环状开口部32的外周端缘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内侧。隔离导通部33的外径(最大尺寸。)D4例如是30~240μm,优选是50~200μm。
此外,第1基层绝缘层12覆盖环状开口部32,在第1基层绝缘层12上形成有使隔离导通部33露出的作为第1绝缘开口部的第1基层开口部34。
详细地说,第1基层开口部34使隔离导通部33的中央部的正面露出,形成为俯视呈大致的圆环形状。
正面侧导通部27被填充到第1基层开口部34中。换句话说,正面侧导通部27与从第1基层绝缘层12的第1基层开口部34露出的隔离导通部33的正面接触。
此外,第2基层绝缘层18覆盖金属支承基板11的环状开口部32。具体来说,第2基层绝缘层18与金属支承基板11的环状开口部32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从环状开口部32露出的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和隔离导通部33的背面的周端部连续地形成。
此外,在第2基层绝缘层18上形成有使隔离导通部33露出的作为第2绝缘开口部的第2基层开口部35。详细地说,第2基层开口部35使隔离导通部33的中央部的背面露出,形成俯视呈大致圆形状。此外,第2基层绝缘层18的第2基层开口部35与第1基层绝缘层12的第1基层开口部34在厚度方向上相对配置,详细地说,投影到厚度方向上时,第2基层绝缘层18的第2基层开口部35与第1基层绝缘层12的第1基层开口部34形成为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
背面侧导通部28被填充到第2基层开口部35中。换句话说,背面侧导通部28与从第2基层绝缘层18的第2基层开口部35露出的隔离导通部33的背面接触。
由此,正面侧导通部27和背面侧导通部28经由隔离导通部33电连接。
接着,参照图10和图11说明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制造方法。
在该方法中,如图10(a)所示,首先准备金属支承基板11。
接着,如图10(b)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正面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形成有上述第1基层开口部34的图案形成第1基层绝缘层12。
接着,如图10(c)所示,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利用添加法或减去法等形成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由此,正面侧导通部27被填充到第1基层开口部34中。
接着,如图10(d)所示,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覆盖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地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1覆盖绝缘层14。
接着,如图10(e)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形成环状开口部32。环状开口部32例如采用干蚀刻法(例如,等离子蚀刻法)、湿蚀刻法(例如,化学蚀刻法)等蚀刻法、钻孔、激光加工等来形成。优选利用湿蚀刻法形成。
由此,使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从金属支承基板11的环状开口部32露出。此外,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形成有隔离导通部33。
接着,如图10(f)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背面(包含上述的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形成有上述的第2基层开口部35的图案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18。
由此,以第2基层绝缘层18覆盖从环状开口部32露出的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并且使隔离导通部33的背面从第2基层开口部35露出。
接着,如图11(g)所示,利用添加法或减去法等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形成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由此,背面侧导通部28被填充到第2基层开口部35中。
接着,如图11(h)所示,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覆盖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地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2覆盖绝缘层20。
接着,如图11(i)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形成狭缝部4和插入开口部36。狭缝部4和插入开口部36例如采用干蚀刻法(例如,等离子蚀刻法)、湿蚀刻法(例如,化学蚀刻法)等蚀刻法、钻孔、激光加工等来形成。此外,形成狭缝部4和插入开口部36的同时对金属支承基板11进行外形加工。
之后,如图11(j)所示,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借助粘接剂42将背面安装有发光元件40的滑动件39以发光元件40插入插入开口部36的方式搭载在滑动件安装区域43上。然后,借助焊锡球41使磁头38与磁头侧端子16电连接,并且将未图示的外部电路基板与外部侧端子17连接。
接着,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背面侧,经由电线53将发光元件40和元件侧端子22电连接。此外,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将未图示的电源与供给侧端子23电连接。
由此,得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
之后,在硬盘驱动器中,将配线部2的背面搭载在承载梁的正面来支承配线部2。
并且,在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中,在利用蚀刻法形成环状开口部32的情况下(参照图10(e)),利用隔离导通部33,能防止正面侧导通部27因蚀刻剂等而被暴露,防止正面侧导通部27遭受损坏。因此,能稳定保持导通部24的连接可靠性。
图12是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导通部的放大剖视图,图14和图15表示用于说明图12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在上述的说明中,在导通部24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18,但是也可以例如如图12和图13所示,不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18而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直接形成背面侧导通部28。
在图12和图13中,背面侧导通部28配置在金属支承基板11第1金属开口部29内,与正面侧导通部27接触地形成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具体来说,背面侧导通部28在第1金属开口部29内覆盖第1基层绝缘层12的第1中央开口部30。换句话说,背面侧导通部28在第1金属开口部29内覆盖被填充到第1基层绝缘层12的第1中央开口部30中的正面侧导通部27的背面。
由此,正面侧导通部27和背面侧导通部28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第1中央开口部30直接接触。
此外,第2覆盖绝缘层20被配置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第1金属开口部29内,覆盖背面侧导通部28地形成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此外,第2基层绝缘层18的外周面与金属支承基板11的第1金属开口部29的内周面隔开间隔地配置。
接着,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制造方法。
在该方法中,如图14(a)所示,首先准备金属支承基板11。
接着,如图14(b)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正面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形成有上述第1中央开口部30的图案形成第1基层绝缘层12。
接着,如图14(c)所示,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利用添加法或减去法等形成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由此,正面侧导通部27被填充到第1中央开口部30中。
接着,如图14(d)所示,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覆盖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地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进行曝光和显影,通过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1覆盖绝缘层14。
接着,如图14(e)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形成第1金属开口部29。第1金属开口部29例如采用干蚀刻法(例如,等离子蚀刻法)、湿蚀刻法(例如,化学蚀刻法)等蚀刻法、例如钻孔、激光加工等来形成。优选利用湿蚀刻法形成。
由此,使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和填充到第1中央开口部30中的正面侧导通部27的背面从金属支承基板11的第1金属开口部29露出。
接着,如图14(f)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背面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18。
接着,如图15(g)所示,利用添加法或减去法等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形成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
接着,如图15(h)所示,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在第1金属开口部29内,包含从上述的背面侧导通部28露出的第1基层绝缘层12。)覆盖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地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2覆盖绝缘层20。
接着,如图15(i)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形成狭缝部4和插入开口部36。狭缝部4和插入开口部36例如采用干蚀刻法(例如,等离子蚀刻法)、湿蚀刻法(例如,化学蚀刻法)等蚀刻法、例如钻孔、激光加工等来形成。此外,形成狭缝部4和插入开口部36的同时对金属支承基板11进行外形加工。
之后,如图15(j)所示,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借助粘接剂42将背面安装有发光元件40的滑动件39以发光元件40插入插入开口部36的方式搭载在滑动件安装区域43上。然后,借助焊锡球41使磁头38与磁头侧端子16电连接,并且将未图示的外部电路基板与外部侧端子17连接。
接着,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背面侧,经由电线53将发光元件40和元件侧端子22电连接。此外,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将未图示的电源与供给侧端子23电连接。
由此,得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
之后,在硬盘驱动器中,将配线部2的背面搭载在承载梁的正面来支承配线部2。
然后,在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中,因为在导通部24不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18,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第1金属开口部29内形成背面侧导通部28,所以能谋求导通部24的薄型化。
图16是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7是图16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俯视图,图18是图16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B-B剖视图,图19和图20表示用于说明图18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在上述的说明中,将元件侧端子22形成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下表面),但也可以例如如图18所示,将元件侧端子22形成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下表面)。
在图16和图17中,在悬架部5形成有使多个元件侧端子22露出的1个第3开口部55。
第3开口部55沿厚度方向贯穿悬架部5部分的金属支承基板11地开口,由插入开口部36、与插入开口部36连通的端子开口部56形成。
插入开口部36与上述的插入开口部36形成为相同形状,插入发光元件40。
端子开口部56与插入开口部36的前侧连通地形成,俯视看来形成为围绕多个元件侧端子22的、宽度方向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状。
如图18所示,第2基层绝缘层18在端子开口部56的前端部形成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内周面(前侧周面)。
元件侧端子22直接形成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此外,元件侧端子部22经由焊锡球41与发光元件40电连接。
背面侧电源配线26与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包含形成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前侧周面的第2基层绝缘层18的内侧面。)、从第2基层绝缘层18露出的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连续地形成。
接着,参照图19和图20说明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制造方法。
在该方法中,如图19(a)所示,首先准备金属支承基板11。
接着,如图19(b)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正面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1基层绝缘层12。
接着,如图19(c)所示,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利用添加法或减去法等形成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
接着,如图19(d)所示,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覆盖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地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1覆盖绝缘层14。
接着,如图19(e)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形成第1金属开口部29和第3开口部55。第1金属开口部29和第3开口部55例如采用干蚀刻法(例如,等离子蚀刻法)、湿蚀刻法(例如,化学蚀刻法)等蚀刻法、例如钻孔、激光加工等来形成。优选利用湿蚀刻法形成。
由此,在悬架部5中,使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从金属支承基板11的第3开口部55露出。
接着,如图19(f)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背面(包含从第3开口部55露出的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18。由此,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端子开口部56的前侧周面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18。
接着,如图20(g)所示,利用添加法或减去法等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包含从第2基层绝缘层18露出的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形成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
由此,在悬架部5,将元件侧端子部22直接形成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此外,在悬架部5和配线折返部6,与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从第2基层绝缘层18露出的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连续地形成背面侧电源配线26。
接着,如图20(h)所示,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包含从第2基层绝缘层18露出的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覆盖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地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2覆盖绝缘层20。
接着,如图20(i)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形成狭缝部4。狭缝部4例如采用干蚀刻法(例如,等离子蚀刻法)、湿蚀刻法(例如,化学蚀刻法)等蚀刻法、例如钻孔、激光加工等来形成。此外,形成狭缝部4的同时对金属支承基板11进行外形加工。
之后,如图20(j)所示,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借助粘接剂42将背面安装有发光元件40的滑动件39以发光元件40插入插入开口部36的方式搭载在滑动件安装区域43上。然后,借助焊锡球41将磁头38与磁头侧端子16电连接,并且将未图示的外部电路基板与外部侧端子17连接。
接着,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背面侧,经由焊锡球41将发光元件40与元件侧端子22电连接。此外,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将未图示的电源与供给侧端子23电连接。
由此,得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
并且,在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中,因为元件侧端子部22直接形成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所以能谋求悬架部5(端子形成部10)的薄型化。
此外,能减小滑动件39的背面、即搭载有发光元件40的搭载面与元件侧端子部22之间的厚度方向的间隔。因此,能与发光元件40的厚度和元件侧端子部22的配置对应地适宜选择发光元件40和元件侧端子部22的连接方法。换句话说,在上述的说明中,采用由焊锡球41进行连接的连接方法,但例如也能采用由电线53进行连接的连接方法。其结果、能增加元件侧端子部22和发光元件40的连接方法的选项。
另外,第3开口部55不限定于上述图16和图17所示的形状,可根据元件侧端子部22的配置等选择适宜的形状。例如,未图示,但也能将第3开口部55形成为俯视呈长方形状等形状。
图21是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2是图2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俯视图,图23是图2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C-C剖视图,图24和图25表示用于说明图2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在上述的说明中,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形成背面侧电源配线26,但是例如如图23所示,也能将背面侧电源配线22形成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下表面)。
在图21和图22中,在悬架部5和配线折返部6形成有使多个元件侧端子22和与多个元件侧端子22相对应的背面侧电源配线26露出的1个第4开口部58。
第4开口部58沿厚度方向贯穿悬架部5和配线折返部6的金属支承基板11地开口,由插入开口部36、与插入开口部36连通的端子开口部56、与端子开口部56连通的配线开口部57形成。
插入开口部36和端子开口部56分别与上述的插入开口部36和端子开口部56形成为相同形状。
配线开口部57沿厚度方向贯穿配线折返部6的金属支承基板11地与各背面侧电源配线26相对应,并形成多个。各配线开口部57与端子开口部56前侧连通并沿着各背面侧电源配线26延伸,到达导通部24的第1金属开口部29。即,第4开口部58与第1金属开口部29相连通。
此外,在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中,不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18,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下表面)直接形成背面侧电源配线26。
接着,参照图24和图25说明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制造方法。
在该方法中,如图24(a)所示,首先准备金属支承基板11。
接着,如图24(b)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正面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1基层绝缘层12。
接着,如图24(c)所示,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利用添加法或减去法等形成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
接着,如图24(d)所示,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覆盖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地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1覆盖绝缘层14。
接着,如图24(e)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形成第1金属开口部29和第4开口部58。第1金属开口部29和第4开口部58例如采用干蚀刻法(例如,等离子蚀刻法)、湿蚀刻法(例如,化学蚀刻法)等蚀刻法、例如钻孔、激光加工等来形成。优选利用湿蚀刻法形成。
由此,在悬架部5和配线折返部6,使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从金属支承基板11的第4开口部58露出。
接着,如图25(f)所示,利用添加法或减去法等在从金属支承基板11的第4开口部58露出的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形成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
由此,在悬架部5,将第2导体图案48直接形成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
接着,如图25(g)所示,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覆盖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地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2覆盖绝缘层20。
接着,如图25(h)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形成狭缝部4。狭缝部4例如采用干蚀刻法(例如,等离子蚀刻法)、湿蚀刻法(例如,化学蚀刻法)等蚀刻法、例如钻孔、激光加工等来形成。此外,形成狭缝部4的同时对金属支承基板11进行外形加工。
之后,如图25(i)所示,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借助粘接剂42将背面安装有发光元件40的滑动件39以发光元件40插入插入开口部36的方式搭载在滑动件安装区域43上。然后,借助焊锡球41将磁头38与磁头侧端子16电连接,并且将未图示的外部电路基板与外部侧端子17连接。
接着,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背面侧,经由焊锡球41将发光元件40和元件侧端子22电连接。此外,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将未图示的电源与供给侧端子23电连接。
由此,得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
并且,在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中,因为背面导体图案48,即背面侧电源配线26和元件侧端子部22一起直接形成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背面,所以能谋求悬架部5(端子形成部10)和配线折返部6的薄型化。
此外,能减小滑动件39的背面、即搭载有发光元件40的搭载面和元件侧端子部22之间的厚度方向的间隔。因此,如上述那样,能增加元件侧端子部22和发光元件40的连接方法的选项。
此外,在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中,未形成有第2基层绝缘层18,所以能够不需要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18的工序(参照图5(f)、图10(f)、图14(f)和图19(f)。),因此,能降低制造工序数,能降低制造成本。
图26是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7是图26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俯视图,图28是图26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剖视图,(a)是D-D剖视图,(b)是表示E-E剖视图。
在上述的说明中,在滑动件39的背面直接搭载发光元件40,但也能例如如图28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直接搭载发光元件40。
在图27和图28中,具体来说,发光元件40被直接形成在安装区域9的背面。
在安装区域9上,不形成上述的插入开口部36(图2和图3),此外,安装区域9的背面(下表面)为安装有发光元件40的元件安装区域44。元件安装区域44与滑动件安装区域43在厚度方向上相对配置。
此外,元件侧端子22沿着元件安装区域44的前端缘在宽度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此外,元件侧端子22和磁头侧端子形成部45在厚度方向上相对配置。
此外,在安装部3的悬架部5形成有作为第2开口部的射出开口部37。
射出开口部37贯穿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厚度方向地形成为俯视呈大致长方形状,使得由发光元件40射出的光(图28(b)的虚线箭头所示。)通过并入射到光波导路51中。射出开口部37位于悬架部5的宽度方向中央,夹在安装区域9和端子形成部10之间形成。
发光元件40直接搭载在元件安装区域44,发光元件40的射出口与射出开口部37在厚度方向上相对配置。此外,发光元件40的端子与元件侧端子22借助焊锡球41电连接。
磁头38搭载在滑动件39上,并经由焊锡球41与磁头侧端子16电连接。滑动件39形成为光波导路51的后部(下端部)面对射出开口部37,并且与发光元件40的射出口沿厚度方向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
为了得到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虽未图示,但例如首先准备金属支承基板11,接着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正面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形成有上述第1中央开口部30的图案形成第1基层绝缘层12。接着,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利用添加法或减去法等形成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
接着,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覆盖第1导体图案13和正面侧第2导体图案47地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1覆盖绝缘层14。
接着,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背面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形成有上述第2中央开口部31的图案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18,接着,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利用添加法或减去法等形成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
接着,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覆盖背面侧第2导体图案48地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18。
接着,利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形成狭缝部4和射出开口部37,同时对金属支承基板11进行外形加工。
之后,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借助粘接剂42将搭载有磁头38的滑动件39搭载在滑动件安装区域43。然后,借助焊锡球41将磁头38与磁头侧端子16电连接,并且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将未图示的外部电路基板与外部侧端子17电连接。
此外,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背面侧,以射出口与射出开口部37和光波导路51相对的方式将发光元件40搭载到元件安装区域44,接着,借助焊锡球41将发光元件40与元件侧端子22电连接。此外,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将未图示的电源与供给侧端子23电连接。
由此,得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
在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中,由发光元件40射出的光(图28(b)的虚线箭头所示。)通过射出开口部37入射到光波导路51中,接着,通过光波导路51,到达近场光产生构件54,由近场光产生构件54产生近场光。
如图3所示,优选发光元件40直接搭载在滑动件39的背面。
在图3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中,与如图28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相比,因为将发光元件40预先搭载在滑动件39上,所以能提高发光元件40相对于光波导路51的对位的精度(光学精度)。
此外,因为发光元件40插入到插入开口部36,所以能谋求元件安装区域44的薄型化。
图29表示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在上述的说明中,将元件侧端子22形成在元件侧端子形成部46,但也能例如如图29所示,将元件侧端子22形成在元件安装区域44。
在图29中,元件侧端子22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第1元件侧端子22a和第2元件侧端子22b沿着元件安装区域44的后端缘整齐地配置。
第1背面侧电源配线26a在元件安装区域44的宽度方向一侧(外侧)和后侧迂回地配置在悬架部5,后端部与第1元件侧端子22a的后端部连接。此外,第2背面侧电源配线26b在元件安装区域44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外侧)和后侧迂回地配置在悬架部5,后端部与第2元件侧端子22b的后端部连接。
图30是本发明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1是图30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仰视图,图32是图30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剖视图,(a)表示F-F剖视图,(b)表示G-G剖视图。
在上述的说明中,将供给侧端子23设置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使供给侧端子23和元件侧端子22经由导通部24(正面侧电源配线25和背面侧电源配线26)沿厚度方向导通。但是,也能够例如如图30~图32所示,使供给侧端子23和电源配线21一起设置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背面侧,电源配线21不必设置导通部24,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背面侧,使供给侧端子23和元件侧端子22经由电源配线21导通。
在图30~图32中第2导体图案19连续地包括元件侧端子22、供给侧端子23、用于连接上述元件侧端子22和供给侧端子23的电源配线21。
电源配线21设置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背面,跨越配线部2和安装部3地配置。
如图31和图32所示,供给侧端子23被配置在配线部2的背面的后端部。
此外,供给侧端子23在厚度方向上与外部侧端子17相对配置。
为了得到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虽未图示,但例如首先准备金属支承基板11,接着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正面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1基层绝缘层12。接着,利用添加法或减去法等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形成第1导体图案13。
接着,在第1基层绝缘层12的正面覆盖第1导体图案13地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1覆盖绝缘层14。
接着,在金属支承基板11的背面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以通过上述处理而成的图案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18,接着,利用添加法或减去法等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形成第2导体图案19。
接着,在第2基层绝缘层18的背面覆盖第2导体图案19地涂敷感光性的绝缘材料的清漆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曝光和显影、加热固化而形成第2基层绝缘层18。
接着,利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形成狭缝部4和射出开口部37的同时,对金属支承基板11进行外形加工。
之后,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借助粘接剂42将滑动件39搭载到滑动件安装区域43,接着,借助焊锡球41将磁头38和磁头侧端子16电连接。此外,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正面侧,将未图示的外部电路基板和外部侧端子17电连接。
此外,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背面侧,将发光元件40以射出口与射出开口部37和光波导路51相对的方式搭载在元件安装区域44,接着,借助焊锡球41将发光元件40和元件侧端子22电连接。此外,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背面侧,将未图示的电源与供给侧端子23电连接。
由此,得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
而且,因为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没有导通部24,所以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制造方法中,能省略形成第1金属开口部29的工序(参照图5(e)和图15(e))、形成环状开口部32的工序(图11(e))。因此,能降低制造工序数,谋求制造成本的减低。
此外,在上述的图30~图32表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中,发光元件40直接搭载在金属支承基板11上,但是例如,虽未图示,但能替代射出开口部37而形成插入开口部36,将发光元件40插入插入开口部36而直接搭载在滑动件39的背面。
另外,作为本发明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该说明仅仅是进行例示,并非是限定地解释。对于本技术领域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本发明的变形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是具有导体图案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特征在于,
包括:被配置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正面侧、搭载有与上述导体图案电连接的磁头的滑动件;以及被配置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背面侧、与上述导体图案电连接的发光元件,
上述导体图案包括:
设于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正面、与上述磁头电连接的第1端子;以及设于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背面、与上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的第2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滑动件具有光波导路,
上述发光元件以与上述光波导路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方式配置在上述滑动件的背面,
形成有贯穿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厚度方向的第1开口部,以供上述发光元件插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滑动件具有光波导路,
形成有贯穿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厚度方向的第2开口部,以供由上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通过而入射到上述光波导路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滑动件和上述发光元件在厚度方向上相对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体图案还包括与上述第1端子电连接的第1配线、与上述第2端子电连接的第2配线,
上述第1配线被形成在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正面,
上述第2配线包括:
形成在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正面的正面侧配线;
形成在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背面的背面侧配线;
以及使上述正面侧配线和上述背面侧配线在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导通的导通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通部设于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的安装上述磁头的一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通部包括:与上述正面侧配线连续形成的正面侧导通部;以及与上述背面侧配线连续形成的背面侧导通部,
上述正面侧导通部和上述背面侧导通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形成在上述正面侧配线之下的第1绝缘层;
形成在上述第1绝缘层之下的金属支承基板;
以及形成在上述金属支承基板之下并且形成在上述背面侧配线之上的第2绝缘层,
在上述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第1金属开口部,
上述第1绝缘层以在上述第1金属开口部的中央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第1中央开口部的方式覆盖上述第1金属开口部的周端缘,
上述第2绝缘层以形成有与上述第1中央开口部沿厚度方向相对配置并贯穿厚度方向的第2中央开口部的方式覆盖上述第1金属开口部的周端缘,
上述正面侧导通部被填充到上述第1中央开口部中,
上述背面侧导通部被填充到上述第2中央开口部中,
上述正面侧导通部和上述背面侧导通部在上述第1中央开口部和上述第2中央开口部的相对部分直接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形成在上述正面侧配线之下的第1绝缘层;
形成在上述第1绝缘层之下的金属支承基板;
以及形成在上述金属支承基板之下并且形成在上述背面侧配线之上的第2绝缘层,
在上述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呈环状开口的环状开口部,
上述导通部还包括配置在上述环状开口部内、与上述环状开口部的周围的上述金属支承基板绝缘的隔离导通部,
上述第1绝缘层覆盖上述环状开口部,
在上述第1绝缘层上形成有使上述隔离导通部露出的第1绝缘开口部,
上述第2绝缘层覆盖上述环状开口部的周端缘,
在上述第2绝缘层上形成有使上述隔离导通部露出的第2绝缘开口部,
上述正面侧导通部被填充到上述第1绝缘开口部中,
上述背面侧导通部被填充到上述第2绝缘开口部中,
上述正面侧导通部和上述背面侧导通部经由上述隔离导通部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形成在上述正面侧配线之下的第1绝缘层和形成在上述第1绝缘层之下的金属支承基板,
在上述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第1金属开口部,
上述第1绝缘层以在上述第1金属开口部的中央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第1中央开口部的方式覆盖上述第1金属开口部的周端缘,
上述正面侧导通部被填充到上述第1中央开口部中,
上述背面侧导通部被配置在上述第1金属开口部内,与上述第1中央开口部相对,
上述正面侧导通部和上述背面侧导通部在上述第1中央开口部直接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端子直接形成在上述第1绝缘层的背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端子直接形成在上述第1绝缘层的背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端子直接形成在上述第1绝缘层的背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端子和上述第2配线直接形成在上述第1绝缘层的背面。
CN2009101807962A 2008-10-31 2009-10-21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79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82166 2008-10-31
JP2008282166A JP5138549B2 (ja) 2008-10-31 2008-10-31 回路付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7917A true CN101727917A (zh) 2010-06-09
CN101727917B CN101727917B (zh) 2013-07-31

Family

ID=42131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8079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7917B (zh) 2008-10-31 2009-10-21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587904B2 (zh)
JP (1) JP5138549B2 (zh)
CN (1) CN10172791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6516A (zh) * 2010-10-13 2012-05-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15746A (zh) * 2011-08-04 2013-02-06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悬臂件、磁头折片组合以及硬盘驱动单元
CN105513616A (zh) * 2014-10-14 2016-04-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CN105529039A (zh) * 2014-10-15 2016-04-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4679B2 (ja) * 2009-01-23 2013-06-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回路付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
US20100246065A1 (en) * 2009-03-24 2010-09-30 SAE Magnetics(H.K). Ltd. Suspension with additional bonding pads, head gimbal assembly and disk drive unit with the same
JP5591592B2 (ja) * 2010-06-01 2014-09-17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ヘッド・サスペンション配線構造
JP5810492B2 (ja) 2010-09-01 2015-11-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および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5996850B2 (ja) * 2010-10-12 2016-09-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回路付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04211A (ja) * 2010-10-13 2012-05-31 Nitto Denko Corp 回路付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11947B2 (ja) * 2010-11-30 2015-05-07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用フレキシャ
JP5093701B2 (ja) * 2010-12-28 2012-12-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ヘッド付サスペンション、およ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並びに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12221539A (ja) * 2011-04-13 2012-11-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素子付サスペンショ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および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114489B2 (ja) * 2011-05-11 2017-04-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素子付サスペンションおよ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JP6024078B2 (ja) * 2011-08-17 2016-11-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
JP5896845B2 (ja) * 2011-08-22 2016-03-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配線回路基板
JP5896846B2 (ja) 2011-08-22 2016-03-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回路付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
JP5811691B2 (ja) * 2011-08-24 2015-11-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ヘッド付サスペンショ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および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5811444B2 (ja) * 2011-08-24 2015-11-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ヘッド付サスペンショ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および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5966287B2 (ja) * 2011-09-15 2016-08-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素子付サスペンショ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および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5966296B2 (ja) * 2011-09-27 2016-08-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フレキシャー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ヘッド付サスペンション、およ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JP5938223B2 (ja) 2012-02-10 2016-06-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配線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03916B2 (ja) 2012-02-20 2017-03-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回路付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およ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JP2014110066A (ja) * 2012-12-03 2014-06-12 Nitto Denko Corp 回路付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
JP6125305B2 (ja) * 2013-04-19 2017-05-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回路付き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および回路付き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集合体シートなら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6280828B2 (ja) * 2014-07-07 2018-02-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回路付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
JP6466747B2 (ja) * 2015-03-12 2019-02-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回路付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23843B2 (ja) * 2015-05-21 2017-05-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フレキシャー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ヘッド付サスペンション、およ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JP6128179B2 (ja) * 2015-09-15 2017-05-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および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048854B2 (ja) * 2015-09-16 2016-12-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ヘッド付サスペンショ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および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183724B2 (ja) * 2015-09-16 2017-08-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ヘッド付サスペンショ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および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160735B2 (ja) * 2016-04-15 2017-07-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素子付サスペンションおよ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JP6172343B2 (ja) * 2016-06-15 2017-08-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素子付サスペンショ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および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802688B2 (ja) * 2016-11-02 2020-12-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配線回路基板
JP2017188185A (ja) * 2017-07-05 2017-10-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素子付サスペンショ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および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7381323B2 (ja) 2019-12-17 2023-11-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配線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両面配線回路基板
US11183217B1 (en) * 2021-03-17 2021-11-23 Seagate Technology Llc Elevator drive with increased reliability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87564A1 (en) * 2004-12-28 2006-08-24 Tdk Corporation Heat 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head and heat 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6248A (en) * 1997-09-05 1999-04-20 Read-Rite Corporation Bond pads for metal welding of flexure to air bearing slider and grounding configuration thereof
US6404706B1 (en) * 1999-02-12 2002-06-11 Read-Rite Corporation Laser mounting for a thermally assisted GMR head
JP2000348451A (ja) * 1999-06-03 2000-12-15 Tdk Corp 磁気ヘッド装置及び該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1023138A (ja) 1999-07-02 2001-01-26 Fujitsu Ltd ヘッド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JP3405451B2 (ja) * 2000-02-01 2003-05-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圧電体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SG147277A1 (en) 2000-02-01 2008-1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Head support mechanism and thin film piezoelectric actuator
JP3935309B2 (ja) 2000-06-08 2007-06-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配線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76557A (ja) * 2000-09-05 2002-03-15 Nitto Denko Corp 回路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多層回路配線基板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23051A (ja) * 2001-01-25 2002-08-09 Hitachi Ltd 回路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装置
US6815620B2 (en) 2001-03-29 2004-11-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lexible circuit with electrostatic damage limiting feature
JP2003045004A (ja) * 2001-07-27 2003-02-14 Fuji Xerox Co Ltd 光アシスト磁気ヘッド及び光アシスト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US6996033B2 (en) * 2002-06-19 2006-02-07 Advanced Research Corporation Optical path for a thermal-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head
WO2004100136A1 (en) 2003-05-12 2004-11-18 Sae Magnetics (U. K.) Ltd. An improv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a suspension flexure cable and a head stack assembly flexible circuit
JP4467489B2 (ja) 2005-08-30 2010-05-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路装置
JP4762734B2 (ja) * 2006-01-25 2011-08-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配線回路基板集合体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773342B2 (en) 2006-01-30 2010-08-10 Tdk Corporation Thin-film magnetic head having near-field-light-generating portion with trapezoidal end
JP2007207349A (ja) 2006-02-02 2007-08-16 Tdk Corp 近接場光発生部を備えた薄膜磁気ヘッド
JP4236673B2 (ja) 2006-04-12 2009-03-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近接場光発生器及び近接場光記録再生装置
JP4049196B2 (ja) 2006-10-02 2008-02-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アシスト磁気ヘッド及び光アシスト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130106A (ja) 2006-11-16 2008-06-05 Hitachi Ltd 熱アシスト磁気記録ヘッド支持機構
EP1926089B1 (en) 2006-11-21 2010-01-13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Suspension board with circuit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JP4162697B2 (ja) 2006-11-21 2008-10-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回路付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243388B2 (en) * 2008-04-22 2012-08-14 Tdk Corporation Heat-assisted magnetic head constituted of slider and light source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head
US7924658B2 (en) * 2008-10-06 2011-04-12 Tdk Corporation Heat-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head constituted of slider and light source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head
US8018685B2 (en) * 2008-10-16 2011-09-13 Tdk Corporation Head gimbal assembly for heat-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87564A1 (en) * 2004-12-28 2006-08-24 Tdk Corporation Heat 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head and heat 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apparatu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6516A (zh) * 2010-10-13 2012-05-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46516B (zh) * 2010-10-13 2016-01-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15746A (zh) * 2011-08-04 2013-02-06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悬臂件、磁头折片组合以及硬盘驱动单元
CN102915746B (zh) * 2011-08-04 2016-08-24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悬臂件、磁头折片组合以及硬盘驱动单元
CN105513616A (zh) * 2014-10-14 2016-04-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CN105513616B (zh) * 2014-10-14 2019-05-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CN105529039A (zh) * 2014-10-15 2016-04-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38549B2 (ja) 2013-02-06
CN101727917B (zh) 2013-07-31
US20140029398A1 (en) 2014-01-30
US20100110590A1 (en) 2010-05-06
JP2010108576A (ja) 2010-05-13
US8587904B2 (en) 2013-11-19
US8767352B2 (en) 2014-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7917B (zh)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CN102446513B (zh)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89241B (zh)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CN103258546B (zh)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CN101740040B (zh)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US8179639B2 (en) Head gimbal assembly without bus traces for plating
KR100366675B1 (ko) 디스크 드라이브용 저 인덕턴스 플렉스 대 pcb 스프링커넥터
CN102446515B (zh)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CN101425297B (zh) 磁盘驱动器和制造磁盘驱动器的弯曲电路的方法
CN101727918B (zh)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US8208225B2 (en) Suspension board with circuit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US20130014976A1 (en) Wired circuit board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CN103325391A (zh) 配线电路基板
CN101620858A (zh)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54671A (zh)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CN102446516B (zh)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44256A (zh) 悬臂件及其制造方法、设有该悬臂件的磁头悬臂组合以及磁盘驱动器
CN1604722B (zh) 光盘装置
US20050232095A1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JP2006041409A (ja) 配線基板及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H0760502B2 (ja) 磁気ヘツド
JP2016018576A (ja) 回路付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103209A1 (en)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Storage Media
JP2013182649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基板、サスペンション、素子付サスペンションおよ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JP2003257142A (ja) 中継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磁気ヘッドアッ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磁気ディスク記憶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31

Termination date: 201810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