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8340A - 感应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8340A
CN101288340A CNA200680038176XA CN200680038176A CN101288340A CN 101288340 A CN101288340 A CN 101288340A CN A200680038176X A CNA200680038176X A CN A200680038176XA CN 200680038176 A CN200680038176 A CN 200680038176A CN 101288340 A CN101288340 A CN 101288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object
sensor
transducer
heating
ex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81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8340B (zh
Inventor
庆岛敏弘
片冈章
仲仓弘文
弘田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88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8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8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8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6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 H05B6/062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45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special coil arrangements
    • H05B6/1272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special coil arrangements with more than one coil or coil segment per heating zon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7Heating plates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装置,该感应加热装置可进行被加热物的准确的温度检测,且使用性能良好。因此,该感应加热装置设置有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的传感器,并仅在判定该传感器的上方有被加热物时能进行加热,其中,在感应加热装置的顶板上设置表示该传感器的位置的例如圆形的设计和文字的表示部。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加热装置,该感应加热装置使检测载置于顶板上的被加热物的温度的传感器的位置偏离加热线圈中心,并且在顶板上设置表示其位置的表示部。
背景技术
图3表示现有的这种感应加热装置的从正面方向看到的垂直剖面图,如图3所示,这种感应加热装置在顶板203的下部配设有对被加热物202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204。
加热线圈204被分割成内线圈204a和外线圈204b,内线圈204a的外侧绕组与外线圈204b的内侧绕组电连接。另外,该内线圈204a与外线圈204b从主体201的上方看配置成同心圆状。该同心圆状的中心相当于后述的图1B所示的圆120的中心130。
传感器205是热敏电阻等热敏元件,其配设于加热线圈204的中央部及内线圈204a与外线圈204b之间的一部位(感应加热装置主体201的靠左侧面,即,图3中靠左),压接于被加热物202的下部相应的底部03的里面,输出对应于检测到的温度的信号。使用这样的结构的理由是,通过分割加热线圈204提高均匀加热性、和从防止被加热物202的温度过度上升的观点来看、通常在磁通量强的位置配置传感器205能够高灵敏度地检测被加热物202的温度。检测被加热物202的温度的温度计算部206由作为热敏元件的传感器205的输出计算温度,且控制部207基于由温度计算部206得到的信息来控制对加热线圈204的电力供给。这样现有的感应加热装置例如公开于特开2003-234168号公报中。
但是,在所述现有的结构中,在传感器205的上方没有被加热物202的情况与在传感器205的上方有被加热物202的情况相比,热响应性及温度检测的精度劣化,因此,有如下课题,例如在传感器205的上方没有被加热物202的状态下,在空烧锅等被加热物202时,锅被过度加热而容易产生变形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性能良好的感应加热装置,该感应加热装置在能够高灵敏度地检测被加热物202的温度的位置配置有传感器205,且被加热物202可靠地被载置在传感器205上,并能有助于使用者易懂地将被加热物202放置于适宜的位置,以对被加热物202进行准确的温度检测。
为解决所述现有的课题,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中,配设于顶板的下部且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的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于比所述加热线圈的中心更接近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的主体的正面的位置,而且,在顶板上设有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位置的表示部。
由此,对于被加热物的温度,能够检测到从温度比对应于加热线圈中心的部分高的中心偏离的部分的温度。另外,由于能够在被加热物的跟前侧的易识别位置识别偏离加热线圈的中心而设置的第一传感器的位置,故使用者能够意识到在第一传感器的上方放置有被加热物的状态下进行的加热,使温度检测更加准确。因此,能够抑制锅等被加热物的异常加热及异常加热引起的变形等。
这样,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能够进行被加热物的准确的温度检测,且使用者的使用性能良好。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剖面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顶板的平面图;
图2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顶板的第一例的平面图;
图2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顶板的第二例的平面图;
如2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顶板的第三例的平面图;
图3是现有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1 主体
112 被加热物
113 顶板
114 加热线圈
115 传感器
116 温度计算部
117 控制部
118 被加热物判定部
119 表示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具备:配设于主体的上面且载置被加热物的顶板、配设于顶板的下部并加热被加热物的加热线圈、配设于顶板的下部并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的第一传感器、由第一传感器的输出计算被加热物的底面温度的温度计算部、根据温度计算部的输出对加热线圈的输出电力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第一传感器配置于比加热线圈的中心更接近感应加热装置主体的正面的位置,且在顶板上设置表示传感器的位置的表示部。由此,由于可使第一传感器的位置偏离加热线圈的绕组间或加热线圈内周附近等加热线圈中心,故利用第一传感器,可对应于感应加热时的被加热物的温度分布来检测温度比加热线圈中心位置上方的部分的温度高的偏离该中心的部分的被加热物的温度。另外,由于使用者能够在被加热物的跟前侧容易地识别在偏离加热线圈的中心的位置设置的第一传感器的位置(难以看到深部),故能够将被加热物可靠地放置于第一传感器的上方,使被加热物的温度检测更加准确。因此,能够抑制锅等被加热物的异常加热及异常加热引起的变形。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将第一传感器相对于加热线圈的中心配置于向正面方向偏离的位置。由此,可在最接近使用者的位置检测到被加热部的高温部分(与加热线圈相似的形状,等磁场强度分布的磁场分布的磁场强度高的部分),使表示第一传感器的位置的表示部最接近使用者侧,在使用者侧立在正面的情况下,能够更容易地识别表示第一传感器的表示部。因此,使用性能良好,并且能够以接近左右对称的形状形成表示加热线圈的位置的表示部和表示第一传感器的表示部,可减少设计上的不适宜感。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具备判定第一传感器上方的被加热物的有无的被加热物判定部,在第一传感器的上方没有被加热物时,控制部基于从被加热物判定部输入的判定结果限制被加热物的加热动作。由此,可抑制在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上面没有被加热物时,锅等被加热物的异常加热及异常加热引起的变形。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顶板由可透过紫外线的材料形成,并且,第一传感器是检测从被加热物放射并透过顶板的紫外线的红外线传感器。由此,通过非接触测定被加热物的温度,提高被加热物的温度的测定精度,因此,可进行更高精度的被加热物的温度控制。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从下方对表示部照射光使其发光。由此,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识别第一传感器的位置,即使在暗的场所也能够更加可靠地识别被加热物覆盖在第一传感器上。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顶板的下部具备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的第二传感器,被加热物判定部判定第二传感器上方的有无被加热物,并且,第二传感器配置于加热线圈的中心的后方,控制部基于被加热物判定部的检测结果,在第二传感器的上方有被加热物时,即使在第一传感器的上方没有被加热物时也不进行被加热物的加热动作的限制。由此,由于第二传感器配置于加热线圈的中心的后方,故在将被加热物放置在从加热线圈中心向后方偏离时,由于被加热物位于第二传感器上的可能性高、且在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上方没有被加热物的可能性低,因此,不能进行加热或加热输出降低等加热动作被限制的可能性也降低,提高使用性能。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是在顶板上设置有表示第二传感器的位置的表示部。由此,通过在第一传感器或第二传感器任一传感器上都配置有被加热物,使加热没有限制,因此,提高使用性能。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顶板的下部具备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的第三传感器,被加热物判定部判定第三传感器上方有无被加热物,并且,第三传感器配置于加热线圈的中心的横向,控制部基于被加热物判定部的检测结果进行如下控制,在第三传感器的上方有被加热物时,即使在第一传感器的上方没有被加热物时也不进行被加热物的加热动作的限制。由此,由于第三传感器配置于加热线圈的中心的横向,故在将被加热物放置在从加热线圈中心向后方偏离时,由于被加热物位于第三传感器上的可能性高、且在第一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上方没有被加热物的可能性低,因此,不能进行加热或加热输出降低等加热动作被限制的可能性也降低,提高使用性能。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控制部在判定第一传感器的上方没有被加热物时,进行有助于理解由被加热物覆盖表示部的表示及通知。由此,在第一传感器的上方没有被加热物且加热受限制时的应对方法便于理解,提高使用性能。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控制部在判定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任一传感器的上方都没有被加热物时,进行有助于理解由被加热物覆盖表示部的表示及通知。由此,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这两者的上方没有被加热物且加热受限制时的应对方法便于理解,提高使用性能。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控制部在判定第一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任一传感器的上方都没有被加热物时,进行有助于理解由被加热物覆盖表示部的表示及通知。由此,在第一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这两者的上方没有被加热物且加热受限制时的应对方法便于理解,提高使用性能。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表示部附近施予表示传感器的文字表示,或在所述顶板上施予有助于理解所述被加热物覆盖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位置的表示部的文字表示。由此,传感器的位置或需要由被加热物覆盖表示第一传感器的位置的表示部的情况更加明确易懂,提高使用性能。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A表示从侧面方向看到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垂直剖面图。图1A左侧的侧面相当于感应加热装置的正面侧(用户操作一侧)。
另外,对于与本发明的说明无直接关联的部分,相反为了避免复杂,省略图示和说明(对于说明书全文都相同)。
图1A中,在感应加热装置的主体111的上面配设有载置被加热物112的顶板113,在顶板113的下部配设有感应加热被加热物112的加热线圈114。
加热线圈114被分割成内线圈114a和外线圈114b,内线圈114a的外侧绕组和外线圈114b的内侧绕组电连接。另外,该内线圈114a和外线圈114b从主体111的上方看配置为同心圆状。该同心圆的中心与后述的图1B所示的圆120的中心130对应。
第一传感器115a和传感器115是热敏电阻等热敏元件。传感器115配设于加热线圈114的中央部(准确的说是中央部的上方,以下相同)。第一传感器115a配设于加热线圈114的绕组间、即内线圈114a与外线圈114b之间形成的空间的一个位置(靠近感应加热装置主体111的正面,图1A中靠左)。另外,第一传感器115a、传感器115压接于与被加热物112的底面相接的顶板113的里面,输出对应于检测到的温度的信号。被加热物112的温度计算部116由第一传感器115a、传感器115的输出计算温度状态,控制部117基于从温度计算部116得到的信息控制对加热线圈114的电力供给。
另外,具备判定第一传感器115a的上方有无被加热物112的被加热物判定部118,控制部117在被加热物判定部118判定第一传感器115的上方没有被加热物112时,限制被加热物112的加热动作(停止或抑制输出电力等)。被加热物判定部118例如为热敏电阻这样的接触式的情况下,只要通过初期温度和温度上升的倾斜度进行判定即可,或者被加热物判定部118例如为红外线传感器这样的非接触式的情况下,只要设定被加热物112处于第一传感器115a上时的基准输出电压即可。另外,在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时,可以根据红外线入射的路径测定有无室内的光的入射来进行判定,另外,也可以从红外线入射路径的下方向照射光测定有无被加热物112反射的光来进行判定。总之,只要具有可判定被加热物112的有无的功能,则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只是设于内线圈114a与外线圈114b之间的第一传感器115a具有该功能。这是由于,加热线圈114的磁通量最强或比加热线圈114的中央强,在被加热物112的温度容易上升的部位的传感器具有该功能的一方能够高灵敏度地检测被加热物202的温度,另一方面,被加热物202不放置于第一传感器115a上的可能性比不放置于加热线圈114的中央的传感器115上的可能性高。
当然,中央的传感器115也可以具有该功能。
图1B是表示从上方向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装置时的顶板113的剖面图。图1B的下侧的边相当于感应加热装置的主体111的正面(用户操作一侧的面)。另外,该感应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114左右并排两个,同时可加热两个锅等被加热物112。为表示设有该加热线圈114的位置,在顶板113上描绘了两个大的圆120。在该两个大的圆120之下包括与顶板113的里面相对设置的加热线圈114。其内部结构分别为相同的结构,其垂直剖面图(在通过图1B中的中心130与正面垂直的辅助线132上沿垂直方向切断时的剖面图)如图1A所示。因此,之后只对相当于一个加热线圈114和圆120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顶板113上,在靠主体111的正面的一个部位印刷圆形状的表示部119a,以使用户能够识别第一传感器115a的位置。另外,在其附近也可以设置文字表示部(未图示),该文字表示部用于使用户识别第一传感器115a位于表示部119a的下方、或表示部119a是与第一传感器115a相关的表示。另外,也可以设置有助于理解由被加热物112的锅底覆盖表示部119a的文字表示部(未图示)。另外,圆形状的表示部119a的内侧也可以与周围的顶板113的颜色区分开。
下面,对以上那样构成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第一传感器115a的位置偏离加热线圈114的中心130且设于加热线圈114的外周的内侧,由此,可检测被加热物112的高温部分的温度。另外,通过在顶板113上设置表示第一传感器115a的位置的表示部119a,用户可识别第一传感器115a的位置,因此,可促使用户可靠地将被加热物112置于第一传感器115a的上方。因此,温度检测更加准确,能够抑制锅等被加热物112的异常加热及异常加热引起的变形。
另外,将判定有无被加热物112的第一传感器115a设定为一个,并将第一传感器115a配置于比加热线圈14的中心更接近主体111的正面的位置。由此,用户容易地观察到顶板113上表示的传感器位置(难以观察到里头),因此,使用性能提高。具体而言,在通过图1B所示的中心130与正面垂直的辅助线132上、且向主体111的正面侧偏离加热线圈114的中心130的位置配置有第一传感器115a。由此,第一传感器115a可以在最接近使用者的位置检测到被加热物112的高温部分(与加热线圈114同心圆状分布的磁场强度高的部分)。通过使该表示部119a最接近使用者侧,从而在使用者立在在正面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容易地识别表示第一传感器115a的表示部。因此,使用性能良好,并且可以以近似左右对称的形状形成表示加热线圈114的位置的表示部120和表示第一传感器115a的表示部119a,从而可减少设计上的不适宜感,在设计上良好。另外,由于偏离加热线圈114的中心而配置,能测定加热线圈114的高温部分、或者具有判定有无被加热物112的功能的第一传感器115a为一个,因此,在该情况下成本最低。
图1B中,在通过中心130与正面垂直的辅助线132上、且从加热线圈114的中心130向主体111的正面侧偏离的位置配置有第一传感器115a,但不限于此,通过将第一传感器115a配置于比加热线圈114的中心更接近主体111的正面的位置,可在被加热物的跟前侧识别表示第一传感器115a的位置的表示部119a(难以看到里头),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识别表示部119a,从而得到使用性能良好的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表示部119a为圆形状的设计,优选为容易看到第一传感器115a的位置的表示部。另外,表示部119不仅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三角、四角、或它们的组合等,而不特别局限于以上形状,只要用户能够辨别第一传感器115a的位置就没有问题。
另外,通过在表示部119a附近,例如在跟前侧附近施予“传感器”、“传感器位置”等文字表示(未图示),由此,通过形状和文字这两方的效果使第一传感器115a的位置更加明确易懂。另外,若在顶板113上设置有助于理解由被加热物112的底部覆盖表示部119a的文字表示(未图示),则更加易懂。
在偏离加热线圈114的中心的位置检测被加热物112的温度的第一传感器115a也可以是检测从被加热物112放射的红外线的红外线传感器。通过使第一传感器115a为红外线传感器,由于使温度检测的响应性及被加热物112的有无的判定精度提高,因此,可进行更高精度的检测。但是,在红外线传感器的情况下,不与顶板113接触而例如设置从顶板113的下面附近到加热线圈114的下面以下程度引导红外线的垂直配置的导光筒(未图示),红外线传感器自身离开顶板113,通过非接触来检测。特别是在红外线传感器的情况下,顶板113的红外线透射性能受影响,因此,将圆形状的表示部119的内侧进行透射性能好的印刷或无印刷,通过印刷的有无、印刷的颜色、浓淡等与其他部位区分开,也可以实现检测性能的确保和表示部119的进一步的明确化。
另外,在第一传感器115a为红外线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所述导光筒或利用其他导光装置从下方用LED等光源对表示部119a或其附近照射光使其发光。由此,使用者视觉上能够更容易地识别表示部119a及第一传感器115a的位置,即使在暗的场所也能够更可靠地识别被加热物112覆盖在第一传感器115a上的状况。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被加热物判定部118的功能,在该情况下,用户可在被加热物112的跟前侧容易地识别表示设于偏离加热线圈114的中心的位置的第一传感器115a的位置的表示部119a,也可以抑制锅等被加热物的异常加热及异常加热引起的变形。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第一传感器115a设于偏离加热线圈114的中心的位置,因此,虽然将加热线圈114分割而在绕组间配设第一传感器115a,但通过不分割或分割加热线圈114,并接近其最内周的绕组,由此,也可以使第一传感器115a及表示部119a偏离加热线圈114的中心而配置。
(实施方式2)
图2A、图2B、图2C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顶板的平面图。另外,图2A表示配设有第一传感器115a和第二传感器115b(但是,在对应一个加热线圈114的每一部分为2个,下面相同)的例子,图2B表示配设有第一传感器115a、第二传感器115c、115d三个传感器的例子,图2C表示配设有第一传感器115a、第二传感器115b、第三传感器115e、115f四个传感器的例子。
在实施方式2中,如各图所示,设置有多个配设于加热线圈114的绕组间并检测被加热物112的温度的传感器115a~115f,传感器115a~115f被配置为在以加热线圈114的中心130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并将其圆周分割成均等的圆弧。另外,其中一个第一传感器115a配置于从加热线圈114的中心向主体111的正面方向(相对于主体111的正面为直角方向)偏离的位置。图2A、图2B、图2C中,小的圆状的表示部119a~119f分别表示传感器115a~115f为2个、3个、4个时的顶板113上的表示部的位置,其相对用户表示与各表示部的下方对应的各传感器的位置。
在实施方式2中,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为了表示设有加热线圈114的位置,在顶板113上描绘了两个大的圆120。包含相对该两个大的圆120的下面设置的加热线圈114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内部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后面,只对相应的一个加热线圈114和圆120的部分进行说明,也实施方式1相同。
在图2A中,表示传感器位置的表示部为表示部119a和表示部119b这两个,这两个表示部119a和表示部119b被配置在以加热线圈114的中心(与相对于图1B中的主体111的正面为平行的辅助线131和相对于主体111的正面为垂直的辅助线132的交点即中心130相当)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并将圆周分割成均等的圆弧。即,表示一个第一传感器115a的位置的表示部119a被描绘在从加热线圈114的中心向接近主体11的正面的位置偏离的位置,表示另一个第二传感器115a的位置的表示部119b被描绘在旋转180度的位置即、加热线圈114的中心的后方。
在图2A中,与实施方式1的图1A中所示的被加热物判定部118、控制部117对应的被加热物判定部118a、控制部117a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被加热物判定部118a检测被加热物112是否被放置于第一传感器115a的上部,并且检测被加热物112是否被放置于第二传感器115b的上部。控制部117a基于从被加热物判定部118a输入的信号进行被加热物112的加热动作的限制(停止加热、抑制输出等)。控制部117a在输入第一传感器115a的上面没有被加热物112的信号时限制加热动作。即使该情况下,当输入在第二传感器115b的上面有被加热物112的信号时,将基于第一传感器115a的上面没有被加热物112的判定的加热动作的限制取消,进行正常的加热动作。
图2B中,表示传感器位置从表示部是表示部119a、119c、119d这三个,这三个表示部119a、119c、119d被配置在以加热线圈114的中心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并将圆周分割成均等的圆弧。即,表示一个第一传感器115a的表示部119a被描绘在从加热线圈114的中心向主体111的正面方向偏离的位置,表示另一个第二传感器115c的表示部119c被描绘在从正面方向逆时针旋转了120度的位置,表示另一个第二传感器115b的表示部119d被描绘在从正面方向逆时针旋转了240度的位置。
另外,与图2A不同之处是,控制部117a进行如下控制,在从被加热物判定部118a输入第一传感器115a的上面没有被加热物112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当输入第二传感器115b、115c的至少一个传感器上有被加热物112的判定结果时,基于第一传感器115a的上面没有被加热物112的判定进行加热动作的限制。
图2C中,表示传感器位置的表示部是表示部119a、119b、119e、119f这四个,这四个表示部119a、119b、119e、119f被配置在以加热线圈114的中心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并将圆周分割成均等的圆弧。即,表示一个第一传感器115a的表示部119a被描绘在从加热线圈114的中心向主体111的正面方向偏离的位置,表示另一个第三传感器115e的表示部119e被描绘在从正面方向逆时针旋转90度的位置,表示另一个第二传感器115b的表示部119b被描绘在从正面方向逆时针旋转180度的位置,表示另一个第三传感器115f的表示部119f被描绘在从正面方向逆时针旋转270度的位置。即,第三传感器115e、115f被配置在从加热线圈114的中心向横向偏离的位置。
另外,与图2A不同之处是,控制部117a进行如下控制,在从被加热物判定部118a输入第一传感器115a的上面没有被加热物112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当输入第二传感器115b、第三传感器115e、115f的至少一个传感器上有被加热物112的判定结果时,基于第一传感器115a的上面没有被加热物112的判定进行加热动作的限制。
下面,对以上结构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第一传感器115a的位置设置在偏离加热线圈114的中心130、且在加热线圈114的外周的内侧,由此,可检测被加热物112的高温部分的温度。另外,一个第一传感器115a从加热线圈114的中心向主体111的正面方向偏离,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观察表示顶板113上表示的第一传感器位置的表示部119a。另外,由于有第二传感器115b、第三传感器115e、115f多个传感器,因此,例如如图2A所示的被加热物112那样,即使被加热物112从加热线圈114的中心向后方偏移时(图2A中为上方向),也能够通过被加热物112覆盖里头的传感器115b上来检测被加热物112的温度,因此,在第一传感器115a、第二传感器115b的任一传感器的上方都没有被加热物112的状态下,用户进行加热动作的可能性降低。
在图2B、图2C中,由于传感器的数量比图2A中的多,故在任意传感器的上面都没有配置被加热物112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动作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在任意传感器的上面都未配置被加热物112的情况下,控制部117限制加热动作,因此,能够抑制锅等被加热物112的异常加热及异常加热引起的变形,而且,任意传感器上都未配置被加热物112而不能加热的可能性也降低,从而使用性能提高。
另外,在描绘这些表示部119a~119f的位置未必需要在准确的圆周上,另外,也可以不必配置成准确地分割成均等的圆弧。例如,也可以含有制造工序中产生的误差、部件的偏差引起的误差等误差。或者,由于设计上的考虑、布局、设计、其他关联的理由,也可以不必在准确的在圆周上,不必配置成准确地分割成均等的圆弧。
另外,不需要使传感器115a~115f的位置和描绘表示部119a~119f的位置完全一致。例如,在第一传感器115a从通过加热线圈的中心130的正面垂直的辅助线132多少偏移而配置的情况下,从使用性能优良、设计的观点来看,优选顶板113上的一个表示部119a在所述辅助线132的上面向正面侧偏离的位置描绘。但是,当表示部119和传感器115的位置都偏移时,实际上不管在表示部119上安置有被加热物112,都判断为传感器115a上没有被加热物112而不能加热、或不能进行准确的温度控制,因此,在设计上需要考虑。
另外,图2A、图2B、图2C中,只有表示部119a设于顶板113上,对于表示部119c、表示部119d、119e、119f而言,是否设于顶板113上,只要分别适宜选择进行决定即可。另外,对于检测各表示部的上面有无被加热物112的被加热物判定部119a,只要对所有的传感器适宜选择决定有无搭载其功能即可。
另外图2A~图2C中,控制部118a在判定第一传感器115a和第二传感器115b、115c、115d的任一传感器的上方都没有被加热物112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有助于理解由被加热物112覆盖表示部119a或119b、119c、119d的表示或通知。由此,第一传感器115a和第二传感器115b、115c、115d的任一传感器的上方都没有被加热物而限制了加热时的应对方法便于理解,使用性能提高。
另外,图2C中,控制部118a在判定为第一传感器115a和第三传感器115e、115f的任一传感器的上方都没有被加热物112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有助于理解由被加热物112覆盖表示部119a或119e、119f的表示或通知。由此,第一传感器115a和第三传感器的任一传感器的上方都没有被加热物而限制了加热时的应对方法便于理解,使用性能提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可进行被加热物的准确的温度检测,并且使用者的使用性能良好。另外,这样的结构可适用于使用传感器得到类似的结构的所有的用途。因此,本发明在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极高。

Claims (12)

1、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其具备:顶板,其配设于主体的上面,载置被加热物;加热线圈,其配设于所述顶板的下部,加热所述被加热物;第一传感器,其配设于所述顶板的下部,检测所述被加热物的温度;温度计算部,其由所述第一传感器的输出计算所述被加热物的底面温度;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温度计算部的输出对所述加热线圈进行输出电力的控制,所述第一传感器配置于比所述加热线圈的中心更接近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的主体的正面的位置,且在所述顶板上设有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位置的表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将所述第一传感器配置于相对于所述加热线圈的中心向正面方向偏离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该感应加热装置具备判定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上方有无被加热物的被加热物判定部,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被加热物判定部输入的所述判定结果进行如下控制,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上方没有所述被加热物的情况下,限制所述被加热物的加热动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所述顶板由可透过红外线的材料形成,而且,所述第一传感器是检测从所述被加热物放射且可透过所述顶板的红外线的红外线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从下方对所述表示部照射光使其发光。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在所述顶板的下部具备检测所述被加热物的温度的第二传感器,所述被加热物判定部判定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上方有无被加热物,而且,所述第二传感器配置于所述加热线圈的中心的后方,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被加热物判定部的检测结果进行如下控制,在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上方有所述被加热物时,即使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上方没有所述被加热物时也不进行所述被加热物的加热动作的限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在所述顶板上设置表示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位置的表示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在所述顶板的下部具备检测所述被加热物的温度的第三传感器,所述被加热物判定部判定所述第三传感器的上方有无被加热物,而且,所述第三传感器配置于所述加热线圈的中心横向,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被加热物判定部的检测结果进行如下控制,在所述第三传感器的上方有所述被加热物时,即使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上方没有所述被加热物时也不进行所述被加热物的加热动作的限制。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判定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上方没有所述被加热物的情况下,进行表示或通知。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判定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任一传感器的上方都没有所述被加热物时,进行表示或通知。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判定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三传感器的任一传感器的上方都没有所述被加热物时,进行表示或通知。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在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位置的表示部的附近施予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文字表示,或在所述顶板上施予有助于理解由所述被加热物覆盖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位置的表示部的文字表示。
CN200680038176XA 2005-11-14 2006-11-08 感应加热装置 Active CN1012883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28390A JP4839786B2 (ja) 2005-11-14 2005-11-14 誘導加熱装置
JP328390/2005 2005-11-14
PCT/JP2006/322226 WO2007055218A1 (ja) 2005-11-14 2006-11-08 誘導加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8340A true CN101288340A (zh) 2008-10-15
CN101288340B CN101288340B (zh) 2012-05-23

Family

ID=38023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8176XA Active CN101288340B (zh) 2005-11-14 2006-11-08 感应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426782B2 (zh)
EP (1) EP1942704B1 (zh)
JP (1) JP4839786B2 (zh)
KR (1) KR100967991B1 (zh)
CN (1) CN101288340B (zh)
AU (1) AU2006313083B2 (zh)
CA (1) CA2625627C (zh)
HK (1) HK1122453A1 (zh)
WO (1) WO200705521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8763A (zh) * 2011-02-10 2013-10-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7023861A (zh) * 2016-01-29 2017-08-08 Lg电子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0845B2 (ja) * 2007-01-16 2012-11-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4916381B2 (ja) * 2007-05-18 2012-04-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941097B2 (ja) * 2007-05-24 2012-05-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WO2009001540A1 (ja) * 2007-06-22 2008-12-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8203106B2 (en) * 2007-06-22 2012-06-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duction heating appliance for cooking
JP5147841B2 (ja) * 2007-06-22 2013-02-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1690393B (zh) 2007-06-22 2012-08-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US9035223B2 (en) * 2008-02-19 2015-05-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duction heat cooking device
JP5202064B2 (ja) * 2008-03-27 2013-06-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0073384A (ja) * 2008-09-17 2010-04-02 Panason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0108796A (ja) * 2008-10-31 2010-05-13 Hitachi Appliances Inc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077268B2 (ja) * 2009-03-04 2012-11-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装置
JP2010257959A (ja) * 2009-04-02 2010-1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036755B2 (ja) * 2009-05-13 2012-09-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ES2551386T3 (es) * 2009-07-24 2015-11-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cina de calentamiento
ES2376566B1 (es) * 2009-10-13 2013-01-29 Bsh Electrodomésticos España, S.A. Campo de cocción con sensores inductivos.
WO2014068647A1 (ja) * 2012-10-30 2014-05-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6106612B2 (ja) * 2014-01-22 2017-04-05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PL3079443T3 (pl) * 2015-04-10 2018-04-30 E.G.O. Elektro-Gerätebau GmbH Indukcyjna płyta grzejna i elastyczny nośnik dla indukcyjnej płyty grzejnej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4170A (ja) 1995-10-02 1997-04-08 Yamaoka Kinzoku Kogyo Kk 調理器
JP3252679B2 (ja) 1995-11-20 2002-02-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2000277244A (ja) 1999-03-24 2000-10-06 Hitachi Hometec Ltd 電磁調理器
EP1250028B1 (en) * 1999-12-02 2011-06-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duction heater for cooking
JP2002343545A (ja) * 2001-05-17 2002-11-29 Hitachi Hometec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3797901B2 (ja) * 2001-09-19 2006-07-19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
JP2003100435A (ja) * 2001-09-20 2003-04-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3985539B2 (ja) 2002-02-06 2007-10-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3962646B2 (ja) * 2002-07-26 2007-08-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調理器
JP3908630B2 (ja) * 2002-08-30 2007-04-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4095309A (ja) * 2002-08-30 2004-03-25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077285B2 (ja) 2002-09-13 2008-04-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2004164882A (ja) * 2002-11-11 2004-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器
JP2004335342A (ja) * 2003-05-09 2004-11-25 Takara Standard Co Ltd 電磁調理器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電磁調理器
JP4096813B2 (ja) * 2003-05-29 2008-06-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125646B2 (ja) * 2003-07-04 2008-07-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装置
JP4200307B2 (ja) * 2003-11-05 2008-12-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617676B2 (ja) * 2004-01-27 2011-01-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GB0404630D0 (en) * 2004-03-02 2004-04-07 Ceramaspeed Ltd Electric heating assembly
JP4193138B2 (ja) * 2004-04-28 2008-1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2005353362A (ja) * 2004-06-09 2005-12-22 Toshiba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8763A (zh) * 2011-02-10 2013-10-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3348763B (zh) * 2011-02-10 2016-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7023861A (zh) * 2016-01-29 2017-08-08 Lg电子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8340B (zh) 2012-05-23
KR20080057267A (ko) 2008-06-24
KR100967991B1 (ko) 2010-07-07
EP1942704A4 (en) 2014-01-08
CA2625627C (en) 2013-12-24
US20090134149A1 (en) 2009-05-28
AU2006313083A2 (en) 2008-05-15
JP2007134258A (ja) 2007-05-31
EP1942704A1 (en) 2008-07-09
US8426782B2 (en) 2013-04-23
HK1122453A1 (en) 2009-05-15
EP1942704B1 (en) 2019-03-06
CA2625627A1 (en) 2007-05-18
WO2007055218A1 (ja) 2007-05-18
JP4839786B2 (ja) 2011-12-21
AU2006313083A1 (en) 2007-05-18
AU2006313083B2 (en) 2011-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8340B (zh) 感应加热装置
CN101379878B (zh) 感应加热装置
US925475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uctively charging the energy storage device of a vehicle by aligning the coils using heat sensors
JP5570596B2 (ja) 電気エネルギーの誘導伝送のための装置
US20120236903A1 (en) Charging device, battery, and method for recognizing a foreign object
US904634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actless determination of the thickness of a web of material, including correction of the alignment error
JP2017528703A5 (zh)
CN109000799A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红外测温方法、系统及烹饪器具
EP3572730B1 (en) Remot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cookware through a ceramic glass plate using an infrared sensor
JP2017055529A (ja)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111854610B (zh) 一种用于识别集装箱的装置及方法
KR20220076328A (ko) 온도 센서 내장 검출용 코일을 이용한 이물질 감지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056940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JP2012038442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978280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CN218219943U (zh) 一种烹饪装置
JP5240321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JP2010113846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20160061911A1 (en) Implant with mri device recognition
CN208313809U (zh) 一种彩色托盘检测装置
JP2013084626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A3234328A1 (en) Built-in induction system with enhanced safety via smart pad
CN115729069A (zh) 发光装置、光测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258181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24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224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